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编制管理规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19 08:32:33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程

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程 1 总

1.0.1 为适应编制江河流域规划的需要,明确编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编制、修订大江大河和重要中等河流的流域综合规划,一般中等河流和小河的流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的专业规划和较大范围的区域水利规划可参照执行。

1.0.3 编制江河流域规划,应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特性、治理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按照统一规划、全面安排、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原则,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治理开发的方针、任务和规划目标,选定治理开发的总体方案及主要工程布局与实施程序。

修订江河流域规划应在对原规划进行回顾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情况按上述要求进行。

规划应紧密结合流域实际,突出重点,不要求涉及所有方面。

1.0.4 编制江河流域规划,必须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水利法规及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正确处理水利建设与国土整治的关系;各项规划任务之间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上下游、左右岸、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景的关系;干支流治理与面上治理、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的关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关系;水利措施与农林牧措施的关系;江河治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等。

1.0.5 编制江河流域规划,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强调查研究,重视流域基本情况和基本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充分利用以往规划和有关科研成果,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提倡公众参与。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论证优选规划方案。

1.0.6 江河流域规划应与国家和地区的国土规划相协调,与涉及的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规划相适应。

1.0.7 编制江河流域规划应研究近期和远期两个水平,并以近期为重点。水平年宜与国家建设计划及长远规划的年份尽可能一致。

1.0.8 编制江河流域规划应重视采用科学的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有关分析计算和方案比较。

1.0.9 编制江河流域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外,还应遵守国家和有关部门相关规程、规范、标准等的规定。

2 基 本 资 料

2.0.1 编制江河流域规划,应根据规划要求,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有关气象、水文、地形、地质、土壤、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资料,其基本要求如下:

(1) 气象、水文资料:包括能反映本流域气象、水文特征的有关特征数据,还应视需要具备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潮汐等实测、调查资料,其系列年限应基本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要求。

(2) 地形资料:包括流域图和主要灌区、涝区、分蓄(滞)洪区、水库区、主要枢纽建筑物、主要河道的地形图及主要河道的纵横断面图等。地形图可尽量利用国家已经测绘出版的成果,必要时应专门测绘。

(3) 地质资料:包括区域地质图、区域地震资料和主要水库坝区、库区、主要建筑物、骨干灌排河道等的有关地质图、剖面图与文字说明,以及一定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图。地下水重点开发地区还应具有较详细的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利用水量、补给与排泄条件等资料,必要时应具备动态观测资料。

(4) 土壤资料:主要为土壤普查资料。对于盐碱化倾向明显的灌区和涝区,还应具备本区或类似地区盐碱土改良等试验资料。

(5) 资源资料:包括水资源、水力资源、水运资源、土地资源、矿藏资源、物产资源、旅游及重点文物资源、渔业及其他生物资源等的数量及其分布等资料。

(6) 环境资料:除以上有关环境的资料外,还应搜集大气、水、土地、生态等方面的环境指标及重点污染源情况等资料。

(7) 社会经济资料:包括有关人口等基本统计、现状国民生产总值等经济统计和自然灾害统计等资料。

2.0.2 编制江河流域规划还应注意搜集了解流域内历代治水与主要水系历史演变概况、以往规划成果与实施概况、流域治理开发现状与已建主要水利工程设施等有关资料,并应有重点地搜集了解本流域和相关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有关科研成果及有关部门的发展规划资料。

2.0.3 对搜集的资料,应进行系统整理。作为规划依据的基础资料,应进行合理性和可靠程度的分析评价,可靠性较差的应进行复查核实,不足的应设法进行补充搜集。

3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预 测

3.0.1 江河流域规划应对规划流域和有关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进行分析预测,明确各方面发展对流域治理开发的要求,以此作为确定规划任务的基本依据。

3.0.2 不同水平年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应在国家和地区国土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关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缺乏中长期规划资料时,可根据规划地区历史情况结合近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合理估计。

3.0.3 预测的规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应符合地区实际情况,并与国家对规划地区的治理开发要求和政策相适应。

4 总 体 规 划

4.0.1 流域总体规划,应针对流域特点与治理开发现状,在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流域的治理开发原则、方针和任务,提出流域治理开发目标和总体规划方案。

4.0.2 流域治理开发的原则、方针和任务,应紧密结合本流域实际,按照近期和远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经研究确定。下一层次规划的治理开发原则、方针和任务应符合上一层次规划的精神。

流域治理开发的任务应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流域上中下游、干支流,根据各自特点,治理开发任务可各有侧重。

4.0.3 流域治理开发目标,应按不同规划水平年,根据治理开发任务的轻重缓急,结合考虑各方面条件,经分析论证分别拟定。

4.0.4 流域总体规划方案,应按拟定的治理开发任务,重点研究干流和主要文流的控制性枢纽、重要综合利用工程以及跨流域调水等影响流域全局的战略措施布局,通过方案比较分析选定。选定的方案应尽可能满足各部门、各地区的基本要求,并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效益。

4.0.5 控制性枢纽和重要综合利用工程的布局,应根据流域治理开发需要,特别是对控制调节洪水与利用水资源的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水库淹没等条件,经方案比较拟定。干支流控制性枢纽工程的布局应统筹研究确定。

4.0.6 流域总体规划中,应对跨流域水资源调剂及跨流域洪水调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论证,初拟工程方案与调度运用原则。

跨流域水资源调剂,应进行调入和调出流域水资源平衡分析。调入流域需调水量应考虑当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调出流域应充分考虑流域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和维护生态与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

跨流域洪水调配,应在相关流域洪水特性、遭遇和防洪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调出流域应充分考虑在本流域内流域解决洪水的工程措施。承泄流域应对本流域洪水与调入洪水作出统筹安排。

5 水资源供需分析与评价

5.0.1 江河流域规划,应在分析流域水资源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预测不同水平年流域水资源供、需水量,并进行供需分析,提出缓解主要缺水地区和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途径。

5.0.2 流域水资源供需分析宜分区进行。区域划分应以流域、水系为主,同时兼顾供需水系统与行政区划。对水资源贫乏、需水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分区宜小些。

5.0.3 水资源供需分析与评价,应按现状基准年和近期、远期两个水平年进行。基准年与不同水平年均应分别研究丰、平、枯水等不同年型的水量及其相应的水质。现状基准年是预测和评价近、远期水资源供需情况的基础,可选用规划编制期内资料较完整又具有代表性的某一年份。

5.0.4 流域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可根据实测和调查资料分析推算。地表水和地下水计算中的重复部分应予扣除;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影响显著的,应估算其影响程度,并对天然水资源量进行调整修正。

5.0.5 可供水量应在现状实际供水量的基础上,结合考虑现有工程供水能力可能的增减变化和规划新建、配套、扩建工程项目可能增供的水量,并应充分注意水质与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5.0.6 需水量宜分部门调查、预测。预测时应注意在核实现状实际用水的基础上,研究节水措施和科技进步对未来用水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紧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力求使预测成果能较好地符合实际发展情况。缺水严重地区还应从宏观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总趋势、速度及产业结构等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论证。

预测的需水量,应包括维护河道、河口稳定和维持改善生态与环境的水量。

5.0.7 水资源供需分析应以分区供需水量的预测为基础,按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分别对不同水平年和不同保证率相对应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综合平衡。对缺水地区,应针对缺水性质与程度,提出缓解缺水矛盾的对策和措施。

5.0.8 分析结果,当流域水资源有一定余裕时,可研究向邻近缺水地区实施调水的可能性。

当流域水资源不足,且缺水量难以在本流域调剂解决时,可根据邻近河流的水资源情况和引水条件,研究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量,应根据调出流域可调水量和调入流域缺水量,结合调水工程的技术、经济特性,综合分析确定。

6 防 洪 规 划

6.0.1 流域防洪规划应在研究流域气象与洪水特性、历史洪灾及成因的基础上,分析干支流现有防洪能力,论证选定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研究蓄、滞、泄的关系,选定整体防洪方案,并阐明工程效益。

有凌汛灾害的河流,应研究冰凌特性,选定防凌方案。沿海地区应研究天文大潮、风暴潮等产生的灾害及其与当地洪水的关系,研究相应的防护措施。

6.0.2 流域内各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应根据其重要性及受灾后影响严重程度区别对待,在国家GB50201—94《防洪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从经济、社会、环境多方面综合论证选定。所要求的防洪标准一时难以达到的,可制定分阶段标准。

特殊重要的、防洪标准要求很高的防洪保护对象,应在考虑本流域整体防洪方案的基础上,采取自保措施。

6.0.3 流域防洪规划,应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统筹研究,正确处理受益区与受影响区的关系,并考虑近期与远期相结合、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洪与治涝相结合、防洪与兴利相结合,制定正确的防洪方针。多沙河流应在研究防治洪水的同时,因地制宜采取水土保持、调水调沙等措施研究防治泥沙。

6.0.4 整体防洪工程措施方案,应在流域总体方案关于重点防洪地区洪水来量与泄量平衡研究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各项防洪建设的可能性,拟定若干可行的组合方案,从地区之间的关系、防洪可靠性、投资、效益等方面以及方案可能带来的社会、环境等的影响进行综合比较选择。

6.0.5 进行流域防洪规划,应核定现有河道的泄洪能力和防洪标准,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高河道泄洪能力的措施。

人为行洪障碍严重的河道,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清障规划,拟定清障的范围和相应的措施。

6.0.6 堤防的防洪标准、设计洪水位或允许泄量,应根据防洪体系和防洪保护区的要求,分析研究确定。上下游、干支流河道堤防和分洪、蓄洪、滞洪区堤防,应根据其任务与等级确定相应的设计标准。

多沙河流堤防的设计洪水位,应根据预测的河道冲淤变化规律,按不同水平年分别拟定。

感潮河段堤防的设计洪水位,应研究洪、潮遭遇规律,合理确定。

6.0.7 采取扩大行洪断面、裁弯取直等整治河道措施提高行洪能力,应根据沿河土质、河势和水沙特性等因素,研究整治后河道的稳定性及可能在防洪、排涝、通航、引水、泥沙冲淤、岸坡稳定等方面对上下游、左右岸的影响,并采取妥善的处理措施。

6.0.8 安排分(蓄、滞)洪工程,应根据整体防洪方案,结合分(蓄、滞)洪区条件进行方案比较综合选定。对提出的分(蓄、滞)洪区应初步拟定启用原则,研究工程可能引起的上下游及邻近河流河势和洪水位的变化,分析其对当地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并制定区内安全建设规划。

采用分洪道分泄本流域洪水至其他水域时,其泄洪能力的核算应考虑两地洪水较不利的遭遇情况。

6.0.9 防洪水库和综合利用水库承担的防洪任务,应根据整体防洪方案,结合水库条件,经方案比较综合研究确定。防洪方案中有两个以上承担防洪任务的水库时,应研究各自分担的防洪任务和联合运用原则。综合利用水库承担防洪任务时,应研究防洪与兴利相结合,提高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

6.0.10 流域防洪规划应初步研究整体防洪方案中主要工程的运用方式。对重要的防洪水库、控制性枢纽、重要的分(蓄、滞)洪区,应初步制定调度方案与规则。

对沿岸有重要城市和洪水灾害特别严重的河流(或河段),还应研究安排超标准洪水的运用措施与对策。

6.0.11 流域防洪规划中应针对流域特点提出加强管理、通讯、预报、预警等防洪非工程措施的意见。

6.0.12 对流域内现有防洪标准偏低的较重要城镇,应在流域整体防洪安排及城镇建设规划的基础上作出专门规划,使城镇的合理范围达到应有的防洪标准。必要时可设置相对独立的防洪体系。

城镇防洪规划中应包括当地涝水排除的安排,其标准宜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

6.0.13 对山地、丘陵区存在的严重山洪灾害,应分别情况,提出防治措施、方向、原则。对存在较严重泥石流、滑坡和岩崩等灾害的河流、河段,也应认真进行地质普查,查清成因和具体分布,提出建立监测、预报的措施意见,并提出应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

7 治 涝 规 划

7.0.1 流域治涝规划应在研究涝区自然特点、历史受涝成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现有河道、湖泊和排水系统的滞蓄和排水能力以及致涝成因和规律,合理选定涝区治涝标准,研究分区治理方式,选定整体治理方案,阐明工程效益。

7.0.2 治涝标准应根据涝区受灾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综合论证选定。所要求的治涝标准一时难以达到时,可提出分期实施意见。

7.0.3 治涝规划应与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开发及农田基本建设密切结合,根据涝区地形、水系、承泄区条件合理划定治涝分区,根据不同分区的治理要求,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拟定整体治理方案和分区配套治理措施。

7.0.4 排水河道设计排涝流量应根据治涝标准结合考虑滞、蓄能力和作物类别、生长期与耐淹程度等因素分析确定。

骨干排水河道的设计排涝水位,应根据排涝效益和缓排面积经技术经济比较论证选定。

7.0.5涝区排水除按治涝标准排除地面涝水外,还应考虑为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对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做到治涝与改碱、防渍相结合。

易碱地区,应研究合理的地下水埋深,采取农、林、水综合治理措施改良土壤。需大面积采用井排或井灌井排结合降低地下水位时,应就排水效能、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采取井排或引水洗盐压碱时,应妥善安排排水出路。

易渍地区,应根据土壤和水文地质特点,采取有效的能及时排除土壤耕作层内过多水分的排水措施。

7.0.6地势特别低洼无法自排的涝区和堤圩水网地区,需建站抽排时,应充分利用现有湖泊、洼淀、沟塘调蓄涝水。蓄涝容积大小应根据集水面积、积水量、排涝站规模以及地形土壤等条件,尽量与灌溉相结合,同时兼顾渔业、卫生及环境等方面的要求,经技术经济论证选定。

排涝站所需电源也应在治涝规划中一并安排。

7.0.7排水闸的规模及特征值应根据所在河段情况、排水量、抢排时间和对降低地下水位等的要求,分析确定。

7.0.8排涝承泄区的水位,应根据承泄区的条件及排水要求综合分析确定。

8 灌 溉 规 划

8.0.1 流域灌溉规划应在调查规划区内的灌溉现状和农业生产对灌溉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水源条件,拟定灌区范围及整体开发方式,选定灌溉设计标准、灌溉制度、引水规模和骨干灌排渠系建设方案,拟定典型区田间工程布局,阐明工程效益。

8.0.2 灌溉规划应结合综合农业区划,根据区域农业生产的特点、种植布局和发展要求,进行分区水土资源平衡,研究不同水源配合运用的合理方式,并据以拟定可能的灌区总面积和总体布置方案。接税 8.0.3 灌溉设计标准应根据水源条件、农业生产要求与相应作物组成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选定。

8.0.4 灌溉制度应根据灌区的水源、土壤、地形、降雨等条件,以及作物组成、农业技术措施和先进的灌水技术等因素,参照本地高产、节水的灌溉经验及有关试验资料,分析拟定。

8.0.5 规划渠灌区应因地制宜选择引水地点、取水方式、引水数量以及必要的蓄引提等主要工程措施。

设置的大型水库、提水站及其他大型建筑物,应对其工程规模及特征值进行方案比较。对高扬程提水及远距离输水灌溉,应进行专门的技术经济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大型提水灌区规划应一并安排电源。

在多泥沙河流上引水灌溉,应对泥沙的利用和处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对现有的涝渍、盐碱、沙丘、荒滩及各类低产田,应提出必要的改造措施。

8.0.6 灌区开发必须有灌有排,防止土壤盐碱化、沼泽化。灌排渠系应根据地形、地质、水系、承泄区等条件,尽量照顾到行政区划合理布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灌溉渠系设置应力求扩大自流灌溉面积。排水沟布置应因地制宜采取排、截、滞、抽等方式。

具有多水源或兼有其他开发利用任务的灌区,应研究多种可行的方案,经技术经济论证选择最优开发方案。

8.0.7 规划大面积井灌区应分析预测长期开采后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研究提出实施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调度运用的方案,防止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对生态和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8.0.8 对已建灌区的改造,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在实施节水灌溉的基础上,提出渠系和建筑物加固改建方案。必要时,可对供水水源进行适当调整。

8.0.9 灌溉水源的水质要符合灌溉水标准,不能直接引用未经处理、不符合灌溉水标准的城市工业污水,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9 城乡生活及工业供水规划

9.0.1 流域城乡生活及工业供水规划,应在调查规划区内城乡生活、工业供水现状和城乡发展对供水要求的基础上,分析预测不同水平年,不同供水对象对水量、水质和供水保证程度的要求,结合水源条件拟定供水方案并阐明供水效益。

9.0.2 不同供水对象的单位用水量和需水量,应根据规划区内水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考虑其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变化、都市化程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现状用水和不同水平年可能达到的供水能力、节水水平等因素,参照相似地区的经验进行分析与预测。 9.0.3 流域供水规划方案应在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合理拟定。方案内容应包括供水范围、供水水源、取水方式、供水数量、供水过程、供水保证率以及水源工程、输水线路与调蓄措施等。

对不同水源类型和开发方案,应区别情况进行相应的水量平衡调节计算,并据此拟定主要工程规模。

9.0.4 对于重要城市的供水,应尽量采取多水源联合供水方案,以提高其供水保证程度。

采用地下水源时,应注意采补平衡,必要时可辅以相应的补源措施。

从多泥沙河道引水,应采取切实可靠的泥沙处理措施。

9.0.5 供水水源,必须符合规定的水质标准。对划定的水源保护区必须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污染。

对城市废污水应采取措施处理回用或达标排放。

9.0.6 对拟定的供水规划方案,应分析对不同供水对象的保证程度。在干旱缺水地区,应对特殊枯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供水提出应急调配方案和相应的措施。

9.0.7 对饮水困难的乡村地区,饮用水标准,研究提出解决途径。

10 水 力 发 电 规 划

10.0.1 流域水力发电规划应根据开发流域水能资源的要求,或结合流域其他治理开发任务拟定河流梯级开发方案,初步拟定枢纽特征水位与水电站装机规模,提出供电方向,并阐明发电效益。

10.0.2 河流(河段)梯级开发方案应根据水力发电在治理开发任务中的主次地位,在流域总体规划指导下,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水能资源分布特点、综合利用要求、地形地质条件、水库淹没、动能经济指标和环境影响等因素,经方案比较选定。

引水式开发或跨流域引水开发,应充分考虑引水地点以下河段水量减少对供水、灌溉、航运、漂木以及生态与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对策。

10.0.3 河流水电开发方案应根据电力系统对供电质量的要求,重视研究具有较好调节性能的水库梯级,以提高水能开发利用程度。在火电比重大又缺少调峰水电站的地区,有条件时应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进行研究论证。

在大型灌溉引水渠道上,应研究结合灌溉季节发电的可能性与合理性。 10.0.4 规划水电站应根据水库调节性能,合理选择代表年或代表径流系列,计算单独运用和梯级联合运用时的保证出力和平均年发电量。径流调节计算应考虑其他综合利用部门用水对发电的影响。

10.0.5 规划水电站的正常蓄水位和其他特征水位,应根据电力系统用电发展要求、水电站下游防洪与综合利用水资源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水库淹没与移民、水库防淤、经济指标以及上下游梯级衔接等因素,经综合分析后初步拟定。

对重要枢纽的正常蓄水位和其他特征水位宜通过方案初步比选后拟定。

10.0.6 规划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可根据水库调节性能、动力资源储量与结构、电力系统负荷特性与电源组成,以及单独和联合运用时水能指标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按合理的装机利用小时数或装机容量与保证出力的倍比数初步拟定。

对规划近期建设的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应初步分析确定供电范围,通过电力电量平衡拟定。

河流上、下游梯级水电站装机容量应注意合理协调,使水能得到充分利用。

10.0.7 规划水电站的机组机型和单机容量,应根据水头范围、型谱资料,参照已设计(运行)电站的机组机型,并考虑机组制造水平,进行初选。

10.0.8 水库调节性能较好的大型水电站,应初步拟定水库调度运用原则。

拟在多沙河流上近期兴建的大型水电站,若泥沙影响严重,应初步拟定防止泥沙淤积的水库调度运用方式。

10.0.9 流域水力发电规划,应研究小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明确山区、丘陵与平原区的小水电发展方向,并提出发展小水电的原则意见和促进小水电发展的政策建议。

小水电发展规划应与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规划相协调。

10.0.10 严寒地区的水电规划应考虑冰冻、冻害对径流、水工建筑物和水电站运行的影响。

11 航 运 规 划

11.0.1 航运规划应在调查分析河流和航运状况的基础上,预测不同水平年的客货运量,选择通航标准和通航保证率,拟定开辟航道和改善航道方案,并阐明航运效益。

11.0.2 对河流航运状况包括:河流的水文、泥沙和河势特点,航道、港口和通航建筑物,通航期和运输量,以及船舶和营运特性等现状与历史情况等,应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并据以提出存在的航运问题与改善航运条件的方向。

11.0.3 航运运输量应按不同规划水平年,根据流域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运输的要求,在综合运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预测,经综合分析论证拟定。

11.0.4 航道等级、通航标准除已按国家规定程序划定等级的航道外,应根据预测的客货运量要求和河流(河段)通航条件,经技术经济论证拟定。通航标准应干支流、上下游相协调。

11.0.5 通航方案包括通航规模以及河道渠化、整治、疏浚等措施,应根据流域治理开发要求和治理开发后的河流(河段)通航望条件,经方案比较后确定。通航方案应妥善协调航运与其他综合利用任务的关系。

在河道上安排航道渠化或航道整治工程,应结合考虑防洪、排涝、发电、灌溉与供水等要求。

在通航河流上安排非航运为主的闸、坝工程,应同时设置必要的过船通航设施。在多沙河流上还应研究提出防沙措施。

在通航河流上已建的闸、坝工程,如无过船通航设施,应研究复航措施。

11.0.6 对渠化河流(河段),应考虑闸、坝工程过船设施用水。

利用天然河流(河段)通航或人工运河的航运用水,应统筹考虑综合利用用水要求,经供需平衡分析,合理分配确定。

11.0.7 航运发展目标与航运工程实施,可按照社会、经济对航运发展的要求和工程建设条件分期安排。近、远期可根据具体情况,拟定不同的通航标准和通航保证率。

在通航河流上安排闸、坝工程,当近、远期客货运量相差悬殊时,应研究分期建设过船设施方案。

在拟开辟成航道的河流上安排闸、坝工程,应预留过船设施位置。

12 河道与河口整治规划

12.0.1 河道与河口整治规划,应根据河道、河口特性和防洪、航运、排涝、引水、防潮、防盐、土地利用及沿岸工矿企业与城市发展等方面的要求,确定规划范围;研究河道、河口现状,分析水沙运动和河道、河口演变规律;研究河势走向、河口流路、治导线布置,并提出控制、调整河势与稳定河槽的主要措施等。

12.0.2 河道、河口整治规划应合理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关系,统筹考虑各方面要求,并充分发挥现有工程设施与水土资源效益。 12.0.3 河道、河口整治规划应遵循因势利导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拟定河势走向的格局,拟定控制河势的主要措施,通过方案比较,合理确定整治工程的总体布局。

对于水库上游河道,应注意防治库尾泥沙淤积,对于水库下游河道,应注意防治河床冲刷引起的影响,满足综合利用要求。

对于河口滩涂垦殖和利用,应满足防洪、防潮、排涝和航运的要求,重视保护河口生态与环境。

12.0.4 对河势变化急骤的河段,或上、下游节点相距大,难于保持河势稳定的河段,应选择合适地点规划增设人工节点或护岸工程。

12.0.5 需要对河势进行重大调整的河段,应通过方案比较,合理拟定整治规划布局及实施步骤,并对带来的影响提出补偿措施。

12.0.6 对具有相当规模砂、石料可供开采的河道,应在河道整治规划中,明确允许的采石、采砂范围、控制线和基本尺度,以防止河势变化。

12.0.7 整治措施应根据河道、河口整治目的和具体状况合理确定。设置的河工建筑物宜尽量顺应河势,适应水沙变化规律。

12.0.8 河道、河口整治规划应分别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注意远近结合,合理安排实施程序。

12.0.9 岸线利用规划应根据城市发展布局,结合整治规划,提出可资利用的岸线和相应的利用条件。

12.0.10 岸线利用规划应考虑综合利用、统筹兼顾,做到既确保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又有利于航运、引水、排水和水环境保护。

12.0.11 规划的沿河岸建筑物,应保持河道足够的行洪断面并考虑航运要求。在需束窄河床或占用行洪滩地时,应对河势影响、河床冲淤、行洪安全进行专门论证,并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

13 水 土 保 持 规 划

13.0.1 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应在研究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成因、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流域水土流失类型及分区,拟定水土保持方向,研究主要防治措施方案,并估算其效益。

13.0.2 水土流失分区应根据流域不同土壤类型、特点,参照遥感和实地调查资料,考虑流域内气象、地形、地质、植被等因素综合划定,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对潜在水土流失规模的估计,划分预防保护区、监督区和治理区,提出相应的工作目标,拟定防治措施与管理办法。

13.0.3 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应与综合农业区划相协调,结合当地生产和发展方向,统筹研究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用地比例及布局,做到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13.0.4 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方案应针对水蚀、风蚀、重力侵蚀和冻融侵蚀等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分别拟定。对主要防治区域或典型小流域的水土保持规划,宜在详细分析水土流失现状成因、治理条件等的基础上,拟定几种水土保持措施方案,进行全面综合比较,择优选定。对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壤植被破坏,应提出预防措施和要求。

13.0.5 对选定的水土保持方案应提出其近期工程的治理速度,估列相应的工程量。

14 水 质 保 护 规 划

14.0.1 流域水质保护规划应在污染负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流域内干支流及湖泊、水库的水质现状评价;预测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方案后的水质;提出水质保护专门措施及重点河流(河段)水质保护实施意见。

14.0.2 流域水体污染负荷调查,应在分析水质监测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着重查明重要污染源的分布、水污染物类型及其数量、排放规律、造成的危害等;对流域水体污染负荷的预测,应结合考虑不同水平年的经济发展和可能采取的治理措施进行分析。

14.0.3 流域现状水质评价应明确各河流(河段)的水质等级、主要生化指标及水质在年内的周期变化规律。

14.0.4 流域水质保护规划应以保护水源地的地表水、地下水水体和防治主要城镇河段岸边污染带为重点,研究水体功能,区分重点保护区与重点治理区,拟定相应的水质保护目标,根据规划水平年的规划供水量及污染预测,结合水体环境容量和稀释自净特性,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拟定综合防治措施意见,并对主要污染源提出治理要求。

流域水质保护规划应干支流、上下游统一考虑,相互协调。

14.0.5 对流域综合治理方案中将较大改变水的天然时空分配的工程,应初步分析其对水质的有利与不利影响,提出消除和缓解不利影响的措施意见。

15 漂木、渔业、滩涂开发、水利灭螺、旅游等规划

15.0.1 漂木规划应在分析漂木现状和论证其必要性的基础上,对不同规划水平年的漂木量进行预测。在河流总体规划指导下,拟定漂木方式(散漂或排漂)、漂木期和漂木设施方案。

在有漂木任务的河流上安排闸、坝工程,应研究设置必要的过木设施或转运设施。研究过木设施时,应考虑漂木和过木用水要求,并妥善协调与其他部门的用水矛盾。

15.0.2 渔业规划应在调查分析渔业生产条件与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水域情况,拟定发展渔业生产的方向和(鱼)种、(放)养、捕(捞)相配套的安排意见。

利用向城镇供水的水源(水库或湖泊)发展渔业生产,应对生产方式、规模及其对水质的影响进行论证。

在鱼类回游产卵的河流(河段)上安排闸、坝工程,应研究设置过鱼设施或采取人工放养措施,并应采取措施保护鱼类产卵场。

15.0.3 滩涂开发规划应在调查分析滩涂资源及其开发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河道整治和河口综合治理总体布局及要求,拟定开发利用的地点、范围、方式和工程措施方案。对滩涂开发利用可能带来的影响和相应策,应作专门论证。滩涂开发规划应重视开发区的内部建设。

15.0.4 水利灭螺规划应结合防洪、治涝、河道整治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拟定灭螺方案;在堤垸上设置进水涵闸,应采取措施,防止钉螺向垸内扩散。对修筑低坪、围垦洲滩灭螺,必要时需作出专门论证。

15.0.5 编制江河流域规划,应对流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就治理开发方案对旅游资源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作出预测和评价,提出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的原则及意见。

在江河上安排水利工程,应考虑发展旅游要求。

15.0.6 编制江河流域规划,根据需要,可就荒地资源开发利用和自然保护区等的水利问题作出专门规划,或提出规划意见。

16 重 要 枢 纽 规 划

16.0.1 江河流域规划中的重要枢纽,应根据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明确其规划任务,初步确定其基本规模及主要特征参数,并论证其可行性。

进行重要枢纽规划时,除应考虑本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外,还应同时考虑本工程与上、下游工程的相互影响,并初步分析其环境影响。

16.0.2 重要枢纽规划应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探工作,了解枢纽场址的基本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问题,当存在一个以上的场址时,应从技术经济条件分析,选择代表性场址。

拟在近期兴建的重要枢纽,应对其主要建筑物的地质条件进行初步评价。

16.0.3 重要枢纽规划应复核实测水文资料的可靠性、合理性,统计分析场址的径流系列和特征值,复核历史洪水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洪水特征值和设计洪水以及泥沙系列和特征值。

拟在近期兴建的重要枢纽应推算场址天然情况下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当缺乏观测资料时,应进行必要的水文观测工作。

16.0.4 重要枢纽规划应按其规划任务,结合工程的具体条件,通过洪水和径流调节计算,拟定所需设置的防洪库容和兴利库容。

拟在近期兴建的重要枢纽应对发电、灌溉、供水、航运等部门在水位、水量、时间上的要求,进行初步综合协调,必要时可在各用水部门之间进行不同分配方案的比较。

16.0.5 重要枢纽规划应按其规模和重要性,确定工程的等别及各种建筑物的级别,并根据工程的水文、泥沙、地形、地质条件,考虑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初拟枢纽布置方案和型式,估算工程量、工程投资。

拟在近期兴建的重要枢纽应拟定倾向性的枢纽型式,初拟各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建筑型式和轮廓尺寸。

16.0.6 重要枢纽各建筑物的工期应根据其建设条件结合工程规模和工程量,参照类似工程的工期拟定。

特别重要的枢纽和拟在近期兴建的重要枢纽,应进行初步的施工规划,初拟施工总体布置。

16.0.7 重要枢纽规划应重视工程淹没损失。拟在近期兴建的重要枢纽,应初步调查主要淹没实物指标、动迁入口和设施数量,初步分析安置区的环境容量,提出移民安置意见和淹没补偿投资。

17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17.0.1 江河流域规划应将维护和改善流域的生态与环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使经过治理和开发的流域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得以协调发展。

17.0.2 江河流域规划应结合流域状况勘查或专门考察,调查流域环境现状,分析主要问题,并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有关法规,结合技术、经济等条件,拟定不同水平年维护和改善流域生态与环境的目标或要求。

对环境问题突出的江河流域,应提出维护和改善生态与环境的规划方案,参与各治理开发规划方案的比选。

17.0.3 对拟定的各个江河流域治理开发规划方案,应识别、预估、分析其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研究减免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纳入规划方案。 17.0.4 江河流域治理开发规划方案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可从宏观上进行综合分析和总体评价,分析其对流域主要环境要素的影响,为比选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17.0.5 对流域环境有较大影响的控制性工程和近期重点工程,必要时应提出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18 流 域 水 利 管 理

18.0.1 江河流域规划应对流域水利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这方面工作的措施意见。

18.0.2 江河流域规划应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和流域特点,按照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提出调整、完善流域内各项管理工作体制的原则意见。对拟定的近期重点工程,应提出管理模式的意见。根据需要,还应研究提出流域通信网、水情预报预警系统和水质监测系统等管理设施建设的意见。

18.0.3 江河流域规划应根据流域具体情况,在国家已颁有关法规的基础上,提出需补充制定流域性配套管理条例或实施细则的意见。

19 经 济 评 价 与 综 合 分 析

19.0.1 江河流域规划的经济评价,可只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即从国家整体角度评价规划方案的经济合理性。

19.0.2 规划方案中的主要工程项目和近期建设工程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应采用相应的工程投资概(估)算办法编制,其余工程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可按扩大指标估算。

工程年运行费可按其占相应固定资产投资的百分比估算。

19.0.3 规划方案中各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应尽可能用货币定量计算,对一些难以用货币定量的经济效益应用文字加以阐明。

19.0.4 经济评价中各项工程项目的费用和效益可采用影子价格,也可直接采用现行价格。费用和效益的价格水平必须保持一致。

19.0.5 江河流域规划中各规划方案的比选,应根据方案经济比较结果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对选定的规划方案和主要工程项目的经济指标应列出其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及经济效益费用比。必要时,还应列出一些辅助指标,如工程量、总投资、总工期、单位水量投资、单位电量投资等,供决策参考。 19.0.6 对选定的规划方案和主要工程项目还应结合下列因素,从宏观上进行综合分析:

(1) 与国民经济发展总的布局、规模和速度的适应性。

(2) 与产业政策的适应性。

(3) 对工业、农业、交通及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4) 对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5) 对国家或地区物资、资金平衡的影响。

(6) 淹没数量及淹没处理难易程度。

20近期 工 程 实 施 意 见

20.0.1 江河流域规划应在选定规划方案总体安排的基础上,提出近期治理开发工程。近期工程应力求做到:

(1) 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能较好地解决流域内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工程所需资金、物资设备等与同期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3) 有关各级政府和群众对该工程有积极性。

(4) 移民安置去向明确,有条件解决。

(5) 工程的兴建对生态与环境不会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20.0.2 对某些规模较大的水库、河道、灌区等工程,必要时可分期建设,将近期建设部分列入近期工程。应注意近、远期工程的结合,合理选定近期建设规模,并阐明其效益。

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应做到同步实施,同步生效。

20.0.3 对拟定的近期工程,应对下阶段勘测、设计、科研、试验及水文站网布设等工作提出意见。

推荐第2篇:餐厅管理规程概述、岗位设置、岗位职责

第一章 概述

一、部门概述

餐饮部是酒店的重要经营部门之一,是为客人提供餐饮产品的生产经营性服务部门。它是以新疆特色为标准,接待为重,经营为主的经营方针。其业务特点是,既要适应市场抓经营,又要以规范化为基础抓管理;既要为树立酒店整体形象服务,还要弘扬和创新烹饪文化的特色,在搞好日常经营管理的同时,做好餐饮产品销售推广工作。餐饮工作与社会接触面广,工作量大、面对面的服务时间长,而且业务性强,从原料采购、加工、烹饪制作到产品销售和服务接待,形成相对完整的供给、生产、服务、销售的经营管理系统。其主要任务包括:向宾客提供优质的食品和饮料;提供热情、规范、周到、有特色、个性化的服务;为宾客创造整洁、舒适、方便、安全、温馨的就餐环境;策划和推广餐饮产品,完成酒店既定的餐饮产品的营业收入和经营利润指标。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餐饮部对内,须协调好与酒店相关部门的关系,对外须与行业协会、卫生食品检验等部门保持良好的联系和合作。

二、组织结构

第二章 岗位职责

一、餐饮部经理 [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总经理

直接下级:餐饮部副经理、厨师长、餐饮预订员、收银员、食品验收员 横向联系:各部门经理 [岗位职责] 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全面负责餐饮部工作计划和预算的制定和实施。围绕酒店总体营销策略,做好餐饮促销工作,不断提高对客服务水平,控制餐饮成本,确保为宾客提供优质高效的餐饮服务,完成各项经营指标;制定部门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加强与卫生防疫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 [工作内容] 1.组织制定餐饮工作计划、预算;分析餐饮市场,组织制定餐饮价格和促销计划,并督导落实完成部门经营指标。

2.主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服务程序和标准,深入各餐厅听取汇报并检查工作,不断提高餐饮对客服务水平和部门管理水平。

3.严格控制收支状况,监督采购和盘点,审批物品申购单及报价单,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降低费用,增加盈利。

4.根据市场需求,定期与厨师长及厨房各厨师研究新菜点,总结经验,不断推出新菜单,使之成为特色系列,并有针对性地组织服务人员和厨师学习同行业先进技术和经验。 5.安排和现场组织、指挥大型宴会、重要接待、部门级经营管理活动。

6.负责督导客史档案管理,研究宾客需求,征集宾客意见,协调宾客关系,按权限处理宾客投诉,并跟进落实,不断改进工作。

7.按照国家食品卫生要求,做好餐饮部食品卫生的管理工作。 8.做好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的管理工作。

9.主持召开餐饮部每周例会与专题经营会议,传达上级领导指示,布置工作,协调餐厅与厨房的工作。

10.做好餐饮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

11.组织、指导餐饮部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定期对下属进行绩效评估。 12.做好部门所辖区域的节能督查和安全防火工作。

13.加强与卫生防疫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保证餐厅的运作符合政府部门的要求。 14.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自然条件:身体健康,仪表端庄,精力充沛。

2.教育要求:大专或同等以上学历,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通过经理人员岗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3.工作经验:在同档星级以上酒店担任餐饮部主管以上职位不少于1年,或担任其他部门主管以上职位不少于2年;熟练掌握餐饮管理业务,了解酒店营销、财务、采购、客房、前厅、保安、工程等经营管理相关工作和知识。 4.语言能力:流利的普通话。

5.其他要求: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应用相关管理和办公软件。

二、餐饮部副经理 [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餐饮部经理

直接下级:餐厅部领班、餐饮预订员、迎宾员

横向联系:各部门副经理、厨师长、工程部主管、客房部主管 [岗位职责] 协助餐饮部经理制定并组织实施餐饮部工作计划和预算方案,执行餐饮部经理的工作指令,主持并监督分管餐厅的工作,确保各餐厅前厅正常运作,为客人提供优质高效的餐饮服务,完成经营指标。 [工作内容] 1.协助部门经理制定并组织实施餐饮部工作计划和预算方案,对分管餐厅及区域的工作内容全面负责。

2.抓好分管餐厅前厅的服务、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和成本控制等管理工作,并督导完成既定的经营指标。

3.积极落实餐饮部下达的工作任务,控制餐厅的经营服务情况,与厨师长合作,共同完成餐厅的各项经营指标。

4.主持餐厅前厅的工作会议,布置、总结、完善日常经营工作;召开每日班前会,做到班前计划、班后总结,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5.加强餐厅与厨房的合作,经常向厨师长反馈客人消费意见,与厨师长协调关系,共同做好餐厅的经营管理工作。

6.加强餐厅财产管理,控制物品使用情况,根据经营需要提出更新建议。

7.负责餐厅环境、餐具、用具的卫生工作和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及安全防火工作。8.合理安排餐厅领班、服务员的班次及各班次工作内容,并现场管理落实到位。

9.计划、督导和实施服务员的岗位培训,确保餐厅服务员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服务技能和工作态度。1 0.定期召开员工工作交流会,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每月对所属员工进行绩效评估。 11.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12.拟定并健全餐厅前厅规章制度、服务标准和操作规程。

13.协助经理督导餐厅客史档案管理,研究宾客需求,征集宾客意见,协调宾客关系,按权限处理宾客投诉;针对客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餐厅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14.提出有效可行的餐饮促销方案并予以落实,并对中短期促销活动进行分析总结,不断完善促销方案。

15.制定设备设施保养计划,监督前厅部各领班做好所管辖区域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16.审核控制日用品的使用及餐具的破损,并监督盘点。

17.参与大型宴会和重要接待活动的现场组织、指挥,及时发现和解决服务中出现的问题。

18.根据员工队伍状况及技能水平,提出员工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协助经理考核、评估所属员工工作绩效。

19.部门经理不在馆期间,根据授权主持餐饮部工作。20.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自然条件:身体健康,仪表端庄,精力充沛。

2.教育要求:大专或同等以上学历,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通过经理人员岗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3.工作经验:在同档星级以上酒店担任餐饮部主管以上职位不少于1年,或担任其他部门主管以上职位不少于2年;熟练掌握餐饮管理业务,了解酒店营销、客房、财务、前厅、工程等经营管理相关工作和知识。 4.语言能力:流利的普通话。

5.其他要求: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应用相关管理和办公软件。

三、餐饮预订员 [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餐饮部副经理

横向联系:市场营销部销售人员、各餐厅领班 [岗位职责] 负责餐饮预订处的日常预订工作,配合餐饮部做好促销活动,努力扩大客源,定期走访客户,推销酒店的餐饮产品,提高餐饮产品的销售量并扩大经济效益,为客人提供优质高效的预订服务。 [工作内容] 1.接听订餐电话,接待订餐客人,积极推销餐饮产品;做好订餐记录,并录入餐饮预订系统。

2.根据客人要求,提供活动平面图、菜单、酒水单及活动的费用预算。 3.打印制作宴会菜单及宾客席位卡。

4.根据客人对既定预订内容提出的变动意见,结合酒店的相应规定,更改宴会通知单并通知有关部门。

5.对预订进行跟进确认,并制作《餐饮预订流量表泼送至相关部门》。 6与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尽最大努力满足客人就餐及活动中的特别要求。

7.联系、走访客户,拓展客源,宣传、推销宾馆的餐饮产品,收集意见,分析整理后向经理汇报。

8.定期对周边餐饮市场进行调研,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并提交调研报告。 9.收集客人的销售资料、宴会活动资料以及VIP客人的消费资料并整理存档。

10.汇总、整理各餐厅上报的宾客信息,建立和完善餐饮部客史档案,并报餐饮部经理。11.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 自然条件:身体健康,仪表端庄,精力充沛。

2. 教育要求:高中或同等以上学历,通过本岗位基本知识、技能和督导技能培训。

3. 工作经验:2年以上同档星级以上酒店餐饮工作经验,1年以上本宾馆餐饮工作经验。 4. 语言能力:流利的普通萌话。

5. 其他要求: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和文字表达能力;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应用相关管理软件。

四、餐厅领班 [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餐饮部副经理

直接下级:迎宾员、宴会服务员、餐厅服务员

横向联系:餐饮预订员、传菜部领班、冷荤厨师、切配厨师、炉灶厨师、面点厨师、收银领班、大堂领班、工程部领班 [岗位职责] 带领、督导餐厅所属员工向客人提供优质高效的餐饮服务;适时与宾客进行有效沟通,为客人提供规范及个性化服务。 [工作内容] 1. 按质、按量、按时完成餐厅副经理下达的工作任务。

2. 检查餐厅下属员工仪容仪表、卫生健康及出勤状况,保证员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客。

3. 根据副经理授权召开班前会,开餐前,布置任务,进行分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4. 熟悉菜单、酒水单,与备餐间、厨房协调合作。

5. 搞好现场培训和督导,带领员工严格按服务规程进行接待服务。

6. 负责为客人提供点菜服务,向客人推荐特色菜品;负责对账单进行仔细核对,为客人提供结账服务。

7. 掌握客人就餐情况,做好补位服务,同宾客建立良好关系,适时于客人沟通,征求并反馈宾客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整理宾客资料上交餐厅录入客史。 8. 妥善处理一般投诉,及时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

9. 落实每天清洁工作,保持餐厅整洁卫生,检查布草、餐具等物品的数量并做到及时补充。

10.餐厅营业结束后,召开班后会总结工作,检查门、窗、水龙头、照明系统、空调开关、音响等是否关闭,做好节能和安全工作。

11.协助餐厅部主管对员工实施培训和绩效评估。12.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 自然条件:身体健康,仪表端庄,精力充沛。

2. 教育要求:高中或同等以上学历;通过本岗位基本知识、技能和督导技能培训。

3. 工作经验:同档星级以上酒店餐饮服务经验不少于1年,或其他服务管理经验不少于2年。

4. 语言能力:流利的普通话,具有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五、迎宾员 [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餐厅领班

横向联系:宴会服务员、酒吧员、传菜服务员、餐厅服务员、收银员、餐饮预订员 [岗位职责] 向客人提供优质的迎送服务,使客人对餐厅产生良好印象。 [工作内容)

1. 在餐厅门口迎接和欢送客人,引领客人到合适的餐位,送上菜单。 2. 接受客人订座,做好记录并录入餐饮预订系统,通知餐厅准备接待。

3. 熟悉宾馆的服务设施、项目和相关信息,回答客人的询问,为客人提供充分有效的信息服务。

4. 做好开餐前的准备工作,熟知当天的预订情况以及当天的产品促销。 5. 熟记VIP客人的姓名、职位等相关信息,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 6负责对账单进行仔细核对,为客人提供结账服务。

7.负责保管整理菜牌、酒水牌,并整理更新各种宣传促销单和书籍杂志。8.按营业需要,负责订花和摆放、养护工作。 9.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 自然条件:女,18-25岁,1.65米以上;身体健康,精力充,相貌姣好。 2. 教育要求:高中或同等以上学历,通过本岗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3. 工作经验:具备餐厅迎宾员相关知识。 4. 语言能力:流利的普通话。

5. 其他要求:具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熟练应用相关管理软件。

六、宴会服务员 [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餐厅领班

横向联系:酒吧员、迎宾员、传菜服务员、餐厅服务员、收银员 [岗位职责] 为客人提供高品质的餐饮宴会服务;参加培训,不断学习业务技能。 [工作内容] 1. 掌握宴会服务知识和技能,为重点客人和高档宴会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2. 服从领班安排,按照工作程序与标准做好开餐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 开餐前,了解掌握用餐宾客信息及特殊要求,根据客人喜好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

4. 开餐时,按服务程序与标准为客人提供优质的宴会服务。

5. 关注老、幼、病、残等特殊客人,为其提供人性化的餐饮服务;关注VIP客人消费喜好,并记录、整理,上交餐厅录入客史。

6. 尽量帮助客人解决就餐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必要时,将客人的问题和投诉及时向领班汇报,寻求解决方法。

7. 本班工作结束后与下一班做好交接工作。 8. 宴会结束后做好收尾工作。 9.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 自然条件:身体健康,仪表端庄,容貌姣好,精力充沛。

2. 教育要求:高中或同等以上学历,通过本岗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3. 工作经验:1年以上酒店餐饮服务经验,同档星级以上酒店餐饮服务员经历。 4. 语言能力:流利的普通话。

七、餐厅服务员 [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餐厅领班

横向联系:宴会服务员、酒吧员、迎宾员、传菜服务员、冷荤厨师、切配厨师、炉灶厨师、面点厨师、收银员 [岗位职责] 向客人提供优质高效的餐饮服务。 [工作内容] 1.服从领班分配,了解当天餐饮产品供应情况,了解当天接待宾客信息及服务要求,做好开餐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负责餐厅上菜、酒水服务、餐间服务、结账等的各项接待服务。3.满足客人就餐过程中的各类要求,将客人的投诉和建议及时上报。

4.在开餐过程中,注意与其他服务员和厨师的协作,做好服务和补位工作。

5.关注客人,为其,其提供个性化的餐饮服务;记录、整理客人,特别是列是VIP客人的消费特性,上交餐厅录入客史。

6.开餐结束后,认真做好餐厅的清洁卫生,保证环境的干净整洁。 7.做好餐厅餐具、布草、其它物品的补充、替换。 8.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 自然条件:身体健康,仪表端庄,精力充沛。

2. 教育要求:高中或同等以上学历,通过本岗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3. 工作经验:具备餐厅服务相关知识。 4. 语言能力:流利的普通话。

八、酒水吧服务员 [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餐厅领班横向联系:宴会服务员、迎宾员、传菜服务员、餐厅服务员、收银员、成本核算员、库房管理员 [岗位职责] 调制各种酒水,保证酒吧有充分的酒水饮料供应,为宾客提供优质高效的酒水服务。 [工作内容] 1. 认真做好营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按要求设吧。 2. 负责酒吧日常酒水和物品的申领、补充。

3. 负责酒吧日常清洁卫生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4. 负责酒吧日常酒水盘点工作,核对酒水数量,并填写每日《酒吧销售日报表》。 5. 熟悉掌握酒吧各种工具、器皿的使用方法。

6. 认识了解、掌握一定的酒水知识,正确调制各款饮品,保证各种饮品的质量。 7. 按标准和服务程序向客人提供酒水服务。 8.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 自然条件:身体健康,仪表端庄,精力充沛。

2. 教育要求:高中或同等以上学历,通过本岗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3. 工作经验:1年以上酒店餐饮酒吧服务经验,或同档星级以上酒店酒吧服务员经历。 4. 语言能力:流利的普通话。

九、传菜部领班 [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餐厅副经理 直接下级:传菜服务员

横向联系:餐厅领班、冷荤厨师、切配厨师、炉灶厨师、面点厨师、工程部领班 [岗位职责] 负责餐厅与厨房之间的联络,带领、督导服务员做好备餐及传菜工作。 [工作内容] 1. 班前检查传菜服务员的仪容仪表和卫生健康状况,保证符合上岗要求。 2. 开餐前向备餐间服务员布置当餐的传菜任务。

3. 督导下属并直接参与开餐前的准备和收餐后的清理工作收餐时回收、检查各种用具。 4. 熟练掌握各类餐饮服务的上菜顺序,熟悉菜肴内容;传菜过程中,检查菜品质量,并控制好传菜速度,做好补位服务。 5. 落实重要客人及宴会传菜的注意事项。

6. 负责餐厅与厨房之间的联络沟通,确保餐中服务的协调。 7. 协助餐厅部主管对员工实施培训、考勤和绩效评估。 8.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 自然条件:身体健康,仪表端庄,精力充沛。

2. 教育要求:高中或同等以上学历,通过本岗位基本知识、技能和督导技能培训。 3. 工作经验:同档星级以上酒店餐饮服务经验不少于1年。 4. 语言能力:流利的普通话。

十、传菜服务员 [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传菜部领班

横向联系:宴会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冷荤厨师、切配厨师、炉灶厨师、面点厨师 [岗位职责] 掌握菜肴基本内容,准确、迅速地完成传菜工作。 [工作内容] 1. 详细了解当餐供给品种、订单内容及客人的特殊要求。 2. 根据操作服务程序做好餐前准备和传菜工作。

3. 传菜过程中,核对菜名与传菜地点,检查菜品质量;与餐厅紧密联系,控制传菜速度,准确无误地完成传菜。 4. 做好布草的清点及更换工作。

5. 收餐后做好备餐间的卫生并清点、收齐餐具。 6.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 自然条件:身体健康,仪表端庄,精力充沛。

2. 教育要求:初中或同等以上学历,通过本岗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3. 工作经验:具备餐厅服务相关知识。 4. 语言能力:流利的普通话。 十

一、厨师长 [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餐饮部经理 直接下级:厨房领班

横向联系:餐厅副经理、各部门主管 [岗位职责] 全面负责餐厅厨房的运作和管理,保证各餐饮消费场所的营业需求,为宾客提供优质的菜点食品,并做好菜品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工作;组织各厨师攻克技术难关,创制新菜品,培养技术力量,保持一支素质高、技术过硬的厨师队伍。 [工作内容] 1. 全面掌握厨房运作流程,熟悉国家食品卫生要求,制定厨房各岗位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检查落实。

2. 制定厨房年度计划和预算、培训计划及其他工作计划并贯彻实施。

3. 加强与餐厅前厅的联系,了解客人意见、建议及销售情况,确保菜品质量和份量标准,不断改进和创新产品。

4. 与采购部紧密联系,了解供货情况,随时掌握物料价格,合理调剂厨房物料,审报厨房各组报购物料:,

5. 主持厨房食品成本核算和控制工作,严把进货质量、数量关,控制库存,检查监督制作和出品过程,降低成本,并注意菜品销售环节,确保餐厅食品经营毛利达标。 6. 组织厨师及技术骨干试制新产品;根据营业状况和菜品创新情况,适时推出新菜单。 7. 大型宴会和VIP客人在餐厅用餐时,做好现场指挥、督导,并亲自操作。 8. 巡查厨房消防安全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9. 随时巡查厨房卫生状况,使厨房达到和保持卫生整洁标准。

10.负责厨房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资金;做好厨房财产管理监督工作。

11.召集厨房例会/班前会,布置和总结厨房工作,传达酒店信息。12.对厨师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和实施技术培训。 13.每月对所属员工进行绩效评估 14.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 自然条件:身体健康,仪表端庄,精力充沛。

2. 教育要求:高中或同等以上学历,具有高级厨师资格,通过本岗位基本知识、技能和督导技能培训。

3. 工作经验:5年以上酒店厨房工作经验,2年以上同档星级以上酒店厨师长经验。 4. 语言能力:流利普通话。

5. 其他要求:能够应用相关管理和办公软件。 十

二、切配厨师 [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厨师长

横向联系:冷荤厨师、炉灶厨师、传菜服务员、宴会服务员、餐厅服务员 [岗位职责] 根据菜品加工切配的工作程序及标准,做好食品原材料的加工,确保切配合理、优质高效。

[工作内容] 1. 对食品原材料进行粗加工、切配及食品腌制工作。

2. 按规格配齐每份菜单的主料和配料,保证菜品原材料的卫生和质量。 3. 根据每份菜单的内容、份量做好菜品的排菜、配器、装盘和拼摆。 4.正确保存各类剩余的原材料。

5.负责给炉灶厨师提供切配好的菜肴原料,为炉灶厨师提供盛装器皿。6. 当好炉灶厨师的助手,将烹制好的菜品送至传菜部。 7.负责菜肴装盘和装饰美化,并监督菜品的质量。

8.随时与传菜服务员、炉灶厨师联系,控制好出品的速度和质量。 9.每餐后按规定做好工作区域的清洁和设备用具的清洁保养工作。 10.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 自然条件:身体健康,仪表端庄,精力充沛。

2. 教育要求:初中或同等以上学历,通过本岗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3. 工作经验:1年以上同档星级以上酒店厨师工作经历,或接受过正规烹饪学校培训;具有熟练的切配技能。 十

三、冷荤厨师 [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厨师长

横向联系:宴会服务员、传菜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切配厨师 [岗位职责] 根据冷荤切配烹制的工作程序和标准加工制作冷荤食品,向客人提供品质优良的菜品。 [工作内容] 1. 严格按照冷荤间上作要求、个人卫生要求和食品卫生要求进行日常工作,确保冷荤食品的安全性。

2. 负责冷盘的烹饪、切配、装盘和出品。

3. 合理使用食品原材料,并按食品卫生要求保存剩余原料。 4. 每天检查并整理冷柜冰箱。

5. 按规定每餐后做好冷荤间环境、设施、设备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6. 下班时,做好冷荤间的节能、安全消防和消毒工作。 7.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 自然条件:身体健康,仪表端庄,精力充沛。

2. 教育要求:初中或同等以上学历,通过本岗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3. 工作经验:1年以上同档星级以上酒店厨师工作经历;具备独立的冷荤制作出品能力。 十

四、炉灶厨师 [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厨师长

横向联系:切配厨师、传菜服务员、餐厅服务员 [岗位职责] 根据各种热菜烹调的程序和标准,负责热菜的烹调出品,向客人提供品质优良、美味可口的菜肴。 [工作内容] 1. 熟练掌握零点餐和宴会餐的热菜菜肴烹饪要求,按不同接待形式满足客人的消费需求。

2. 对特殊口味要求的客人,根据客人意见尽最大努力予以满足。 3. 负责热菜的装盘和出品。 4. 备齐炉灶工序的所有调味品并正确使用,妥善保管好剩余的调味品。

5. 研究学习业务知识,在本领域工作范围内进行创新,研制新的热菜食品,满足客人需求。

6. 按规定每餐后做好工作区域内环境、设施设备的清洁卫生和安全消防工作。 7. 对所负责工作区域的设备设施负有正确使用和保养责任。 8.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 自然条件:身体健康,仪表端庄,精力充沛。

2. 教育要求:初中或同等以上学历;通过本岗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3. 工作经验:1年以上同档星级以上酒店炉灶厨师工作经历;具备独立的烹饪出品能力。 十

五、面点厨师 [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厨师长

横向联系:切配厨师、宴会服务员、传菜服务员、餐厅服务员 [岗位职责] 根据工作程序和操作标准加工制作各种面点食品,确保面点食品品质优良、美味可口。 [工作内容] 1. 按规格和标准制作各类中、西式面点。 2. 不断学习和创新面点食品,满足客人需求。 3. 正确保管食品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

4. 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厨具设备,确保自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完好。

5. 按规定做好和保持工作区域内环境、设备用具的清洁卫生和安全消防工作。 6.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 自然条件:身体健康,仪表端庄,精力充沛。

2. 教育要求:初中或同等以上学历,通过本岗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

3. 工作经验:1年以上同档星级以上酒店面点厨师工作经历;具备独立的中式或西式面点出品能力。 十

六、食品检验员 [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经理、厨师长

横向联系:宴会服务员、酒吧员、餐厅服务员、传菜服务员、冷荤厨师、切配厨师、炉灶厨师、面点厨师、洗碗工 [岗位职责] 负责宾馆食品、餐具的卫生检验工作。 [工作成容] 1. 每天对进库前的食品进行卫生抽检,检验结果以检验报告形式记录在案,检验报告当天送管事部主管;如发现不符合标准的,立即报告管事部主管处理。

2. 每天对各餐厅、厨房的干净餐具进行卫生抽检,抽检结果记录在案;如发现卫生不符合标准时,及时上报管事部主管。

3. 每逢大型宴会和重要接待任务,检验员应跟班检验,餐前逐一抽检各种食品和餐具,餐后每盘菜品留样10克,留样菜品至少冷藏保存48小时以上。 4. 维护保养检验室设备和用具。

5. 对检验资料建档备查,未经批准不得向外泄露任何检验信息。 6. 严格执行检验室门禁制度,拒绝无关人员进入检验室。

7. 做好检验室的卫生工作,保证检验室干净、卫生、空气清新符合标准。 8. 协助管事部主管联系卫生防疫部门,保证餐厅的运作符合国家要求。 9.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 自然条件:身体健康,仪表端庄,精力充沛。

2. 教育要求:高中或同等以上学历,通过食品卫生检测专业培训。 3. 工作经验:1年以上酒店食品检验员工作经历。 十

七、库房管理员 [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分管领导

横向联系:资产财务部库房管理员、采购员、宴会服务员、酒吧员、迎宾员、餐厅服务员、传菜服务员、冷荤厨师、切配厨师、炉灶厨师、面点厨师、洗碗工 [岗位职责] 负责餐饮各类设备、器具、餐具的领出、保管、发放和回收工作。 [工作内容] 1.负责餐饮设备、器具和餐具的领进、建账及保管。 2负责到宾馆库房打印领料单并提供给相应餐厅。 1. 汇总登记各厨房和餐厅领用或借用的凭证。

4.根据餐饮活动计划,及时向各餐厅、厨房发放、借用所需的每餐具和器具。5.做好借出餐具、器具的回收工作。

6.负责贵重餐具、器具的保管,参与金银器的定期保养。

7.协助主管进行管事部、各餐厅和厨房餐具用具及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工作。8.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 自然条件:身体健康,仪表端庄,精力充沛。

2. 教育要求:高中或同等以上学历,通过本岗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3. 工作经验:1年以上酒店餐饮工作经验,同档星级以上酒店库房管理员经历,有一定的财务、统计基础知识。

4. 其他要求:能够应用相关管理和办公软 十

八、洗碗工 [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厨师长

横向联系:宴会服务员、酒吧员、迎宾员、餐厅服务员、传菜服务员、冷荤厨师、切配厨师、炉灶厨师、面点厨师、库房管理员、食品检验员 岗位职责] 洗涤餐具,向餐厅和厨房提供洁净并符合卫生标准的餐具和用具。 [工作内容] 1.掌握正确的清洗消毒程序和标准,熟练使用洗涤消毒设备,合理使用洗涤药剂。

2.将餐厅和厨房送来的脏餐具、厨具及时清洗、消毒后,整齐码放到位,并降低破损消耗率。

3.定期保养所有的金银器,保持清洁光亮。4.定期保养洗碗间设备。

5.做好洗碗间的清洁和安全防火工作。6.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信职条件] 1.自然条件: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2.教育要求:初中或同等以上学历,通过酒店餐饮后勤、洗碗工作上岗培训。

推荐第3篇:编制管理办公室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

编制管理办公室

人力资源规划岗位

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医院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拟定、修改、完善和实施等工作。

2、综合考虑医院及各科室的现状、发展方向及科室用人申请,编制医院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确保医院人力资源规划和各项政策措施符合法律法规。包括:部门与科室设置、床位编制、岗位设置、人员编制等,经医院领导批准后,协助部长组织实施。

3、定期对医院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对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的使用效果与效率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形成医院人力资源分析报告,上交院领导。

4、协助部长作好全院人员梯队建设,草拟医院人才培养和用人计划、标准和条件,并协助人员招聘专员参与公开选聘工作人员。

5、鼓励职工的个人发展,帮助职工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监督考察。

岗位管理岗位:

1、定期对医院岗位进行工作分析,组织修订医院岗位说明书,明晰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主要工作流程等,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统一的基础工作规范。

2、根据国家人事政策、制度和职称管理规定制定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设岗方案、聘任考核与管理办法并协助部长组织实施(包括政府规定的岗位设置及医院岗位设置两套管理)。

3、负责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推荐、申报、考试、晋升等手续的办

理(包括职称取得以及院内聘用程序两套管理)。

4、负责拟定医院中层管理干部任职条件、竞聘上岗、考核等方案,并具体实施中层干部的考核和选拔工作,为医院领导用人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人员招聘调配岗位:

1、组织制订医院的人才招聘方案及招聘流程,会同医院相关业务部门和科室在规定时间内共同完成招聘任务。

2、对拟招聘人员组织做好体检、就业协议签订、入职培训等相关事宜。

3、负责全院职工花名册的清理、统计工作,确保人员不重、不漏;是人力资源部人员统计数据归口管理岗位。

4、协助部长组织做好人员调配工作物资等交接事宜,及时做好人员台帐工作。

5、根据相关制度和政策,制定内部职工调配管理制度并贯彻实施,特别是完善人员内部变动流程的审批、备案手续。如护理人员的流动管理,急诊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体检中心轮转医师管理等。

6、会同相关部门做好退(离)休职工返聘工作,征求科室、部门意见后,草拟请示报告。

推荐第4篇:人力资源部编制及岗位职责

人力资源部岗位编制及岗位职责

(送审稿)

(2014年1月)

一、岗位编制

共编制5人,设部长1人,人事培训档案管理专员2人(暂缺1人),薪酬福利绩效考核专员2人。

二、人力资源部部长职责

主持本部门日常全面工作,编制本部门年度月度工作计划;组织建立人员、技术信息档案;协助院部拟定医院机构设置及编制工作;组织进行考评、考核及绩效评估工作;组织对人才选拔、培养、培训聘用工作;根据医院运作情况,提出合理配制人力资源意见;初核工资福利绩效激励报批;负责协助处理人事劳动纠纷;协助并参与医院管理制度的编写和督促落实;负责本部门目标的检查、落实工作;负责本部门人员管理工作和业绩考评工作;完成院部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三、人事培训档案管理专员工作职责

依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年度人力资源需求,做好人才招聘储备工作计划;协助完成医院组织架构及岗位的设计、评价及完善工作,组织各岗位工作分析和人员定岗定编;编写岗位说明书,完善岗位管理体系;协助建立医院人员招聘体系,

负责医院招聘活动实施工作,包括各部门招聘需求的统计、招聘文稿的草拟、招聘活动的组织实施、接待引领新员工等工作;负责发放录用通知,及时办理录用人员的招用手续,签订劳动合同和岗位责任书,建立人事、职称档案;根据院部决定和通知,负责办理人事任免工作;协助相关单位做好试用期人员的考核工作;依据人力资源需求,做好员工内部调动(转岗)工作,办理转岗后的劳动合同变更手续;依据国家各类技术资质等级规定,协助编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年度计划;协助编制及完善员工劳动合同条款,建立劳动合同名册;负责员工的劳动合同变更、续签、终止、提前解除等;协助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听取员工合理化建议,协助组织处理员工投诉和劳动争议;根据人事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建立员工档案管理台账,完善员工信息档案内容;建立员工档案查询、借阅管理制度,汇总月度、年度员工入职、转正、离职、异动等明细表;对离职员工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办理各项移交手续,做好社会保险和人事档案等内容的移交工作,并进行离职原因分析;负责员工国家级行业专业资格、职称类考试报名和内部职称评定组织工作;草拟医院培训制度和相关工作流程;负责建立和维护内外部培训渠道和资源,形成内部讲师制度;负责培训需求调查、统计和分析,建立培训体系;根据培训需求调查,编制年度培训计划,制定培训预算报批;依据月度培训计划组织培训的实施工作,

负责讲师资源的协调、培训预算支出的控制、对培训活动组织和质量进行全程管理,并做好参训人员组织、出勤管理等相关工作;组织开展外部培训,负责联络外部培训机构、控制培训费用、筛选参训人员等工作及培训结束后的反馈交流,建立外部培训档案;负责新员工、在职员工、转岗员工的培训组织、实施及考评,建立内部培训档案;负责培训后的调查、分析、评估及培训证书备案等工作,建立健全培训记录档案,为下一步培训工作的开展提出改进意见;汇总各类培训资料,建立并管理培训资源库,在医院范围内共享相关的管理培训和业务培训资源;督导协调各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及培训管理工作;负责本部门的文件接收、传递、归档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薪酬福利绩效考核专员工作职责

根据医院人力资源战略,不断改进、完善适应医院发展的福利体系和制度,规范和管理员工的福利;依据医院有关规定,制定员工福利计划和预算,进行人力资源成本分析和优化;负责上报医院全员月度考勤报表;审核汇总员工的各类假单、串班单等,分析月度、年度员工出勤情况,根据规章制度对汇总分析结果提出奖惩建议;审核各部门(科室)上报月度排班表,对各部门(科室)的排班进行指导并监督管理执行情况,对各部门的排班及时修订并完善相关制度;负责员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

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险的日常管理工作,办理员工调入调出等各类保险个人账户的转移;上报月度养老、医疗、失业等各类保险的统计工作;做好与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协助部长制定和修订完善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先进评选方案;协助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作,规范绩效管理各项流程;搜集各部门各科室岗位的业绩考核指标,制作各岗位的绩效考核表;定期组织并协助各部门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做好工作计划、总结及工作述职会的组织,及时向各部门各科室汇报绩效考核工作进展情况;汇总、统计、归档绩效考核数据,建立员工绩效考核档案,为绩效工资核算提供基础资料及依据;负责绩效考核的过程跟踪反馈等工作,协助各部门科室做好在职员工的考评;负责绩效考核结果的纵向传递及员工意见收集;协助处理被考核者的投诉、复议申请及相关后续工作;做好年度绩效考评工作,结合日常绩效考核结果,做好员工年度绩效终评,协助组织年度先进评选活动及荣誉称号授予等相关工作;协助部门同事完成有关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推荐第5篇:4S店岗位职责编制

公司人员编制及岗位职责

总经理

岗位名称:总经理 岗位职责:

1.根据对市场和行业现状、发展趋势的调研与分析,结合公司战略规划制定中长期事业计划,按照公司董事会的要求规划公司的未来网络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并落实实施;

2.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负责公司投资人各项决议的执行;

3.负责本公司公共关系、银行融资、厂家关系的沟通,组织经济协议的洽谈和经济合同的签订;

4.完善公司各项管理,健全岗位职责目标,持续改进各项业务流程,对经营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指导、考核,并保证企业可以持续发展;

5.制定相关策略和制度,全面提升客户满意度及员工的满意度;

6.制定公司相关制度,负责审核公司人员的奖惩,收入和各项费用,以公司年度财务计划为目标,严格控制费用成本,保证年度利润目标的达成;

7.负责向上级领导定期报公司运营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运营政策;

8.组织制定年度预算及年度工作计划并有效的分解成月工作计划,通过检查、控制、监督和考核等过程管理,保障各项计划及指标的完成;

9.组织市场调研工作,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各项计划,挖掘市场潜力,扩大市场份额;

10.负责本公司团队培训及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打造一支具有团队精神、爱岗敬业、值得客户信任的员工团队,全面完成公司的各项指标。

11.负责完善4S店各项管理,健全岗位职责目标,持续改进各项业务流程,对经营过程实施有效地监督、指导、考核、并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12.负责公司公共关系,网点经销商的开发、支持;组织经济协议的洽谈和经济合同的签订。

13.负责市场信息、宣传推广、客户拓展和服务联络等工作,组织市场调研工作,挖掘市场潜力,扩大市场份额。

14.负责协调、激励所属部门的工作,坚持6S管理,并严格进行量化考核。 15.负责对所属员工支持鼓励、培训、考核、打造团结高效优质和谐团队。

销售部

岗位名称:销售部经理 直接上级:总经理

直接下级:展厅主管、后勤事业主管、市场主管 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销售部全面工作,制定本部门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并进行考核;

2.负责制定执行公司年度、季度、月度汽车销售计划,并努力实现公司的销售目标; 3.负责销售部员工营销能力和素质培训,对销售部员工每日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抽查(如接待客户记录、客户回访等);

4.制定每月销售顾问的销售目标、计划,并指导完成;

5.根据市场销售的不同情况,及时、合理、准确的调整销售及奖励政策,保证公司销售目标的达成;

6.及时处理客户的投诉及抱怨,维护林肯汽车良好的品牌形象; 7.协助总经理进行销售管理,完成公司制定的销售目标; 8.负责销售顾问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

9.严格执行公司标准化销售流程,开展销售管理工作; 10.销售顾问绩效管理和售前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工作;

11.负责公司展厅的展车、型录架、广告物料等的合理布置;

12.根据节日的时间的不同需求布置好展厅,营造展厅良好的购车环境;

13.负责展厅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销售顾问日常行为规范、接待礼仪、展厅和展车的清洁卫生等;

14.负责区域车展收集,合理安排车展活动,下达市场部,由市场部做车展物料、展位安排。

15.负责对各类培训进行考核、测评及培训后人员的检查、测评、考核工作,撰写培训总结报告;

16.不定期的对销售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17.审核、复查部门费用支出使用情况。 18.负责二级网点的发展规划,对区域内二级网点进行合理布局。二级网点的经营管理指导工作,定期向总经理汇报二级网点情况;制定下达二级网点月度、年度销售目标,并随时监控销售目标达成情况;协助总经理制定二级网点的激励政策,并负责组织实施;二级网点的业务指导工作,提升二级网点的整体销售能力和售后服务能力;

19.负责区域车展收集上报至总经理。

20.审核、复查本部门费用支出、收入使用情况。

岗位名称:销售主管 上级领导:销售经理

1、协助销售经理制定每月的销售计划,并组织实施、督促完成

2、负责月初制定每月销售任务及工作目标、计划报销售经理处。

3、负责展厅的日常管理、包括销售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接待礼仪、展厅的卫生安排、

4、厅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合理安排。

5、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给销售人员培训(产品培训、市场营销相关知识培训等),并就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6、对销售顾问每日接待工作进行监督、抽查(如销售表卡、客户回访、销售顾问回访等),督促销售人员严格按销售流程、业务流程执行。

7、负责对销售及市场信息的整理和分析。

8、负责对市场的情况进行判断和预测,掌握市场的动态情况。

9、负责对销售部所有人员的组织、管理和考核工作。

10、负责掌握车辆动态的销售状况

11、负责组织安排员工参与市场活动,贯彻实施活动并对活动进行跟进,及时进行活动

12、负责协助销售经理组织安排员工参与市场活动,贯彻实施活动并对活动进行跟进,及时进行活动信息反馈。

13、负责领导销售顾问完成销售经理下达的展厅销售目标,做好展厅内的销售工作,协助销售经理进行绩效考核;

14、负责规范销售团队行为,监督销售团队遵从公司服务准则和日常行为标准,提升团队凝聚力;

15、负责跟踪和控制销售计划完成进度,进行销售现场管理,对销售顾问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16、负责协助解决客户投诉。

17、负责看板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18、督促销售顾问挖掘潜在客户及追踪;

19、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系统,并及时与上游厂家沟通;

20、定期回访,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加强客户与公司的联系,建立良好客户关系;

21、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分工、培训及绩效考评;

22、同区域经销商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3、解决销售顾问及销售顾问助理不能处理的有关事项;

24、负责本部门新入职员工的工作安排、培训及考核事项;

25、负责与保险公司及加装公司的关系的协调;

26、具体安排及监督保险人员、加装人员的工作;

27、管理未交车合同,并据此制订要货计划和车源分配,特殊情况上报销售经理;

28、确实掌握每日销售进度,并向总经理及销售经理汇报;

29、问题客户善后工作,弥补客户抱怨、抗拒,配合销售经理受理、解决客户投诉;30、保证展厅汽车资料齐全,及时订购汽车资料及宣传用品;

3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后勤事业主管

岗位名称:后勤事业主管 直接上级:销售部经理

直接下级:汽车金融专员、售前回访专员、保险专员、上牌专员、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汽车消费信贷、汽车保险、上牌业务; 2.负责与银行、保险公司的日常业务联系及协调工作。 3.及时上交完整的客户资料信息至行政档案管理处。

4.回访来电来店客户满意度调查,向上级领导反馈信息,为客户提供及时有效的高品质的服务,维护客户的满意度;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岗位名称:试乘试驾专员 直接上级:销售部主管 岗位职责:

1.试乘试驾路线实地考察与设计规划;

2.试乘试驾车辆的维护与管理包括车内卫生环境、试驾车身、试驾车维修与保养、试驾车用油管理等,使试乘试驾车保持在最佳状态;

3.试乘试驾客户相关文件的准备与协议书的签署; 4.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定制试乘试驾路线;

5.对客户说明试乘试驾安全规定,确保试车过程的安全; 6.对预约试乘试驾客户的试驾日程排期; 7.客户试乘试驾后的信息收集和反馈。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岗位名称:销售顾问 直接上级:销售部主管 岗位职责:

1、在部门经理的指导及管理下进行工作,并对部门经理负责;

2、在部门经理的安排下做好市场调查工作;

3、在部门经理管理下,在其他销售顾问的积极协助下做好展厅汽车销售工作,完成并超越公司下达的任务;

4、在汽车销售的同时,做好加装及保险工作;

5、与加装协作单位的工作协调,发掘与开发新的加装利润点;

6、在销售助理的协助下作好已购车客户的用户回访工作;

7、发掘潜在客户并加强与老客户之联系,完善加强自己的客户网络;

8、负责向部门经理提出销售创意,广告策划及促销活动的意见;

9、进行周边市场的开发;

10、负责展厅车辆日常清洁;

11、配合其他销售顾问做好业务后勤工作;

12、负责车辆的销售和顾客的接待。在销售顾问的指导下,协助其进行有序的工作;

13、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用最短时间达到销售顾问所具备的能力。

14、负责日常客户的接待工作;

15、负责每日客流量、试乘试驾客户信息的登记及统计;

16、负责整理和保持展厅的整洁及物品的摆放;

负责展厅客户的接待工作,认真听取并记录客户的相关信息;

17、严格按照湖南兴来(林肯)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标准销售流程进行客户销售推介,为客户提供最优质、周到的购车、咨询、跟踪服务,努力提升客户满意度,树立林肯品牌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18、参加销售部举办的销售顾问业务培训,掌握相关产品知识和销售技巧,努力提高销售业务素质和能力;

19、了解竞争产品的有关信息,并根据销售流程和客户需求,详细介绍林肯相关车型的性能、配置、价格等优劣势分析及产品卖点,向客户详细介绍付款支付方式、上牌、保险等购车事宜;

19、负责向客户推销公司开发的汽车精品,完成销售经理下达的精品销售计划;20、对出现的客户投诉等问题应立即反馈给销售经理或展厅主管,不能推诿客户;

21、车辆交接后3日内进行客户回访和客户关怀工作;

22、对已购车客户应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关怀,如客户生日贺卡、购车日礼品、保养提醒等,争取客户的转介绍其他客户购买林肯产品;

2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岗位名称:大客户主管岗位职责

上级领导:销售经理

岗位名称:大客户主管岗位职责 上级领导:销售经理

1、开发、搜寻新的目标客户、扩展潜在客户。

2、开发销售渠道、同时发展二网,与销售经理沟通,选择正确的客户拓展渠道 。 维护客户关系,定期拜访客户。

4、及时反馈客户信息,帮助客户解决难题

5、完成大客户销售任务目标

6、调查分析潜在大客户

7、定期拜访二网,对二网进行工作支持。

8、统计分析现有客户的需求及信息资料。

9、协调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11、开发“林肯”的周边区域市场;

12、同区域经销商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13、评估区域经销商的营销能力及资信等级;

14、制定同区域经销商的合作方式及销售激励政策;

15、鼓励并协助区域经销商做好“林肯”的品牌宣传;

16、鼓励并协助区域经销商做好员工的销售技能培训,树立员工对“林肯”的品牌信心;

17、建立并保持同区域经销商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

岗位名称:仓库配件主管

上级领导:售后经理、销售经理

1、每天对可销售车辆资源更新

2、每天对预售车辆资源更新

3、每天对在途车辆到店情况上报至销售经理。

4、车辆出库入库的保管。

5、负责配件订货计划和库位改善,建立合理的备件库存量。

6、负责制定配件的储备上下限定额。

7、负责到货配件的入库。

8、负责新车计划、配件知识的培训工作。

9、负责紧急件的订货管理。

10、负责对新老车型、库存限额制定合理的计划。

11、负责提升部门员工专业能力和现场管理能力。

12、配合财务部进行每月的盘点工作。

13、负责验收材料及零配件的验收、入库、码放、保管、盘点、对账等工作

14、负责保持仓库内部的货品和环境的整洁卫生工作

15、负责仓库日常物资的挑选、复核、及发货工作。

16、负责金库后要建卡、入帐、并做到帐、卡、物实物三结合。

17、负责与合作经销商的销售部门和运输部门联络沟通,保证车辆及时到达公司;

18、负责商品车辆的接收、检验、编号、入库及车钥匙、随车文件的保管发放;

19、保证商品车的安全、完好、清洁,在商品车的销售过程中做到先进先出,对不合格车辆予以退回或及时索赔,保证车辆合格率为100%;

20、每日核对商品车数量,建立健全商品车进、销、存报表及商品库存表;

21、每月对商品车实物及账务进行核对、上报公司相关部门。

22、负责认真完成公司的派车任务,以及区域之间的调车工作。

2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市场部

岗位名称:市场主管 直接上级:销售经理

1.负责制定新车上市活动的广告宣传活动方案并实施;

2.对本地媒体资源进行统筹和采购,监测媒体投放效果并上报; 3.负责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营销情报并上报;

4.以公司行销预算为依据,协调分配区域内所有产品行销预算; 5.对区域市场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定期形成报告并上报公司; 6.负责媒体关系建立与维护;

7.协助销售部完成展厅布置的物料制作;

8.负责区域车展的策划、执行、车展物料、展位安排; 9.负责收集、分析市场信息; 10.负责进行市场推广活动;

11.收到销售部传达的车展信息后,联系车展方、并制定车展策划书及其保存归档; 12.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岗位名称:网络专员

直接上级:市场主管、销售主管

1.负责4S店的汽车网络销售;

2.建立并维护公司网络,及时更新网站信息; 3.建立并维护公司网络,及时更新网站信息;

4.负责网络行销渠道的建立、更新和维护,网站、论坛暨网上平台的维护和信息的发布;

5.协助各个部门完成领导分配的其他工作。

综合行政部

岗位名称:行政经理、行政主管 直接上级:总经理 岗位职责:

1.协助总经理制定和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考核方案;

2.制定公司人力资源计划,负责人力资源开发,满足公司各部门岗位人力需求; 3.负责公司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和员工奖惩工作;

4.掌握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5.负责公司办公用品的采购和管理;

6.负责公司文书工作,包括内部公文、报告、总结、计划、方案、会议纪要等的编写; 7.负责公司后勤保障工作,包括办公环境、通讯设施、薪资等相关事务; 8.负责公司招聘工作,应聘人员约见接待,安排办理员工就/离职手续,绩效考核工作; 9.协调公司各部门的日常工作。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财务部

岗位名称:财务经理、财务主管 直接上级:总经理 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的日常财务、会计及税务管理工作; 2.按照公司制定的标准财务预算表格和财务报表,编制及组织实施公司财务预算报告,月、季、年度财务报告;

3.负责税务协调,配合银行、税务、中介结构和审计部的了解、检查和审计工作; 4.对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监控、预警和化解;

5.负责健全和优化公司的财务管理体系,完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 6.负责完善公司的财务预决算、核算体系建设和管理,有效调控资金,确保资金高效运作。

7.按照国家会计制度规定、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组织实施会计的记账、复账,制作和审核会计报表、年度决算报告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8.做好固定资产、存货的等级管理、清查、清点和对账,进行资产、负债、权益、损益、成本类各科目及往来的核算;

9.按照经济核算原则,定期检查,分析公司财务、成本和利润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潜力,考核资金使用效果,及时向总经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10.妥善保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

岗位名称:出纳

直接上级:财务经理、财务主管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制度,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

2.登记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在收付款凭证无误的情况下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每天结出余额与实存现金核对,按币种和账号分开设置并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并结出余额,记账后的收付款凭证及时转给会计;

3.建立健全现金出纳各种账目,严格审核现金收付凭证;

4.严格支票管理制度,编制支票使用手续,认真办理支票领用注销手续,使用支票须总经理批示后,方可生效;

5.要积极配合银行做好对账、报账工作,定期填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6.配合会计做好各种账务处理。

服务经理岗位职责

1、负责售后服务部工作的整体运作,确保用户满意。

2、制定策略,实现公司所制定的业绩目标。

3、负责掌握售后服务部业绩指标的完成情况,并对其进行监控和督促。

4、负责建立所辖区域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完善各项工作管理流程和程序。

5、领导和激励下属员工,使所有员工的思维和行动都以客户为中心。

6、根据每月实际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与落实改善计划。

7、及时处理并解决客户投诉,针对客户投诉反映的问题制定改善措施。

8、组织并安排维修部人员的日常培训工作,提升车间技术能力及前台人员的业务能力。

9、负责前台、车间及配件部各项日常工作的协调。

10、负责及时向总经理汇报工作,落实好各项工作。

1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维修主管岗位职责

1、协助服务经理在售后服务部开展技术管理工作。

2、负责维修车间维修质量工作,并形成质量分析月报。

3、负责组织成立内部技术攻关组,对疑难问题进行攻关。

4、负责车间人员的各种维修技能的培训。

5、负责规范使用专业工具。

6、负责售后服务部维修工具和设备的统一订购,对维修工具和设备进行管理。

7、对直接下属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考核。

8、负责制定维修质量、培训、工具、资料等管理制度。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包索赔员岗位职责

1、开展新车首次保养的索赔工作,正常维修车辆配件的索赔工作

2、保存好每天的单据,每天整理好单据。

3、在坚持三包原则的基础上维护客户的正当权益,负责对客户的解释工作

4、将索赔件按时返厂,协助财务人员与厂家结算三包费用。

5、与厂家的索赔信息和政策进行定期的沟通。

6、熟悉车辆配件名称,懂得三包范围内的所有零件,以及零件三包的时间。

7、对索赔配件上贴好标签,摆放到指定位置。

8、负责填写,打印信息报告,以及申请单填写工作。

9、负责每月保修零配件申请表汇总存档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服务顾问岗位职责

1、引导、受理用户预约工作。

2、负责预约准备工作的落实。

3、负责维修车辆用户的登记、接待工作。

4、负责客户来店维修时的各部门协调。

5、负责用户车辆的故障诊断。

6、向车间主管下达维修派工单。

7、负责客户委托书的签订。

8、积极处理客户抱怨。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岗位名称:维修工 上级领导:售后主管

1、根据前台和车间主任的分配,认真、仔细的完成维修工作。

2、负责在维修过程中对客户车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负责按委托书项目进行操作,在维修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向维修主管汇报。

4、对每个维修项目必须自检,合格后转到下个工序,不断提高专业技术, 保证维修质量。

五、耐心、周到、热情的解答客户相关疑问,提高服务质量。

6、仔细、妥善地使用和保管工具设备及资料。

7、负责维修后的整理工作,做到油、水、物“三不落地”,保持车间整洁、有序及开展 6S 的具体实施。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推荐第6篇:报告编制员岗位职责

报告编制员岗位职责

1、遵守单位规章制度,无事不离岗,离岗时要做好交接工作。

2、负责所有检测报告的输入输出工作,并认真校核,做到打印报告与原始记录相符。

3、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妥善保管所有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不得携带外出,不得外泄。

4、要掌握计算机及打印设备的基本性能,操作熟练,不得浪费。

5、保质保量完成打印任务,遇到突击任务,必须赶打赶印,如期完成。

6、爱护设备,保持设备的清洁和卫生工作。

7、遵守办公用品申购制度,发现打印耗材少时,要及时填写材料申购单,交室主任、分管领导审批后交办公室统一采购。领用后要做好打印耗材的保管工作。

8、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

推荐第7篇:工艺编制人员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工艺标准,加强企业内控。2.做到产品工艺、样品、样板三统一。3.做到技术要求、检测、操作标准、号型规格、图解、样板、包装等规定齐全,并制定各工序的工时定额标准。4.编制工艺技术文件时,语言要标准、通俗易懂,方案要合理、条理清楚。各种标准要经济实用、先进、合理。5.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格监督检査,规定标准是否得到贯彻执行。6.及时收集各种工艺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及时上报、及时解决。做到技术文件的归档和保密工作。

推荐第8篇:采掘运作业规程编制管理办法

采掘运作业规程编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了加强矿井技术管理,做到科学地组织生产,实现正规循环作业,提高采、掘、运质量标准化水平,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 每个采、掘(开)工作面、每条运输线路必须在投产(或开工)前,按照一定程序、时间和要求,编制工作面作业规程。回收煤柱、单项工程等,亦必须编制作业规程,严禁沿用、套用以前的作业规程进行作业。

第3条 作业规程的编制,必须依据采区和工作面设计、地质报告、技术装备、《煤矿安全规程》、《工种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及上级有关规定进行编制。

第4条 作业规程的编制应根据各个工作面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要求和措施,真正起到指导生产,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第5条 作业规程编制中,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实现正规循环作业。

第6条 采、掘、运作业规程与《煤矿安全规程》、《工

种技术操作规程》及工种岗位责任制三者的关系要求为:

1、凡《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作业规程中做出规定的内容,都必须在作业规程中予以规定。

2、凡《煤矿安全规程》、《工种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包括各种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等)中无规定,但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做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作业规程中做出明确规定。

3、凡《煤矿安全规程》、《工种技术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包括各种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等)中已有规定,在作业规程中必须贯彻执行的,必须写上执行该规程规定的条文序号。在贯彻作业规程时,同时贯彻其条文内容。

第7条 作业规程内容必须做到清晰明了、通俗易懂、叙述准确、图表正确、标识清楚。

第8条 所有作业规程应由总工程师组织会审,最后由总工程师批准执行。作业规程的贯彻要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职工学习作业规程后要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9条 各矿、队有关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本办法。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本办法的实施,生产技术部门具体负责贯彻和日常管理工作,安监部门监督本办法的执行。

第二章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与贯彻

第1 0条 作业规程的编制必须遵照《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和按照批准的工作面设计进行编制,同时必须具备下列文件和资料:

1、矿总工程师批准的采、掘(开)工作面地质报告,报告必须具备说明书、顶(底)板等高线及构造(包括预测构造)等内容的工作面平面布置图、剖面图、井上、下对照图。地质报告要在工作面开工前一个月,提供给作业规程编制单位。

2、煤业公司批准的《工种技术操作规程》、工种岗位责任制及有关安全规定,液压支架、单体液压支柱、采煤机、掘进机、转载机、运输机等设备的技术特征。

3、本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4、矿区顶板分类及相邻采区同一煤层的矿压资料。注:以上2-4项只供编者编写、会审、检查时查阅,不是每一规程都要有一份。

5、轨道运输系统图,架空线牵引网络图。

6、运输设备、设施的技术特征。

第11条 作业规程编写者要对采区和工作面设计、地质说明书、有关安全技术规定,矿井运输系统以及现有(待使用的)机电设备的规格、性能,采区的供电、供水、通风、运输系统等进行学习摸底,深入现场调查了解,根据矿技术管理人员提出的意见要求,在广泛征求队长、老工人意见的

基础上进行编写,规程编制可由队技术员或矿组织专人进行。

第1 2条 作业规程必须在工作面开工、运输线路投入运行前两周编写完成,送交生产技术部门。由生产技术部门的专业人员先进行把关审阅,对质量差的要提出修改意见或重新编制。合格后再由总工程师组织会审,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

参加会审单位:

采掘作业规程:安监、生产、通风、机电、地质、调度、劳资、煤质、供应、计划等部门,运输作业规程:安监、生产、运输、机电、调度、供应、计划等部门,严禁以"传阅"的方式审批作业规程。

第1 3条 工作面及运输线路在作业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地质构造、顶底板变化、矿压增大等)时,要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编写补充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贯彻执行,经批准的补充规程或补充措施要与原规程放在一起,以便查阅。

第14条 作业规程经总工程师批准后要及时进行打印,数据要正确、图表要清晰,并报矿生产科、安监处备案。在工作面开工前报煤业公司生产部、安监部各一份备查。

第1 5条 批准后的作业规程在工作面开工一周前由队长负责组织,由队技术人员向全队职工(包括队级领导)进行

学习贯彻,并签名或盖章,同时要进行考试,对轮休或请假人员,必须进行补充贯彻和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矿生产技术部门和安监部门要在新工作面投产前,对规程贯彻及考试记录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在工作面正常生产中,要定期组织全队职工学习规程和补充措施,每月贯彻一次,每季进行一次考试,由队长、技术员负责。

第1 6条 对作业规程的编制、贯彻、学习、执行情况,每月由矿总工程师组织一次复查(大巷运输作业规程每年一次,采区及工作面运输作业规程每半年一次),复查要有记录,对查出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时进行整改。

第三章 作业规程编制内容

第17条 回采作业规程编制内容

一、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范围内外及上下层的采掘情况及其影响,井上、下对照、盖山厚度、地面建筑等;

2、煤层赋存情况,煤厚、煤层产状、结构、容重、硬度、工业储量、可采储量、煤质夹矸;

3、顶、底板情况(根据柱状图描述的厚度、岩性、倾角、结构、层理、节理、裂隙、强度及顶板分类: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4、工作面内的地质构造情况(列表);

5、水文地质;

6、瓦斯涌出量、煤尘爆炸指数、自然发火期;

7、巷道布置和工作面基本参数;顺槽、切眼、(尾巷)断面大小、联络方式及支护形式。工作面推进方向、切眼、停采线位置及顺槽、上下保安煤柱宽度等。

二、采煤方法:

1、采煤方法:名称、采高、循环进度、循环次数,日产、月产量计算。

2、回采工艺:

①机采:割煤顺序、进刀方式、移溜方式。

②炮采:炮眼布置方法,眼距、深度、角度、装药量、封泥方法和长度、放炮顺序、分段放炮长度。煤电钻、发炮器的型号与数量及放炮母线长度。放炮注意事项与要求、处理瞎炮的具体办法。

附1:50比例炮眼布置图和爆破说明书。

①铺网:网卷规格、铺网方式、搭接宽度、联网规定和要求;

②运煤; ③移溜;

3、提高回采率措施;

4、提高煤质措施;

三、顶板管理及支护:

1、顶板管理方法;

2、工作面机头、机尾端头支护、两巷超前维护方式及安全出口的宽度和高度;

3、特殊条件下的顶板支护;

①初次放顶、末采回收的程序及措施; ②周期来压及特殊支护措施。

4、支柱(架)支承强度、底板比压:根据基本支柱(架)布置形式,计算某段最大控顶距支柱(架)对底板的比压,并进行验算,若验算大于底板比压需制定出工作面支柱(架)钻底的防范措施。

5、确定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排距和柱距;

6、两巷回收规定、步骤方法和措施;

7、支护监测;

8、附端头超前支护示意图,高档工作面要标明最大、最小控顶距;

9、过地质构造等特殊地带需另外补专项措施。

四、生产系统及要求(根据生产系统图说明下列系统):

1、运输系统及管理: (1)运煤系统; (2)运料系统。

2、机电管理:

(1)设备配备及布置图; (2)供电系统; (3)机电管理;

五、通风系统及管理:

1、通风系统;

2、风量、风速计算;

3、防尘、防灭火的设施布置和安设要求;

4、瓦斯监测、监控仪器、仪表的布置图;

5、瓦斯抽放方法和示意图(低瓦斯矿井省略);

6、通风管理规定及措施。

六、质量标准化相关内容

七、劳动组织:

1、循环图表;

2、劳动组织;

3、技术经济指标。

八、安全技术措施:

1、工程质量要求;

2、设备检修质量要求;

3、防瓦斯、煤尘管理措施;

4、防排水措施;

5、其它措施;

6、避灾措施(即水、火、瓦斯、爆尘等灾害发生后的避

灾路线)。

九、附件:

1、柱状图;

2、巷道断面图;

3、生产系统示意图;

4、进刀方式示意图;

5、工作面支护平面图、端头及超前支护平面图;

6、通风系统示意图;

7、供电系统示意图;

8、管路系统示意图;

9、设备布置示意图;

10、循环图表;

11、避灾路线图(反映出全矿井进回风路线图);

12、作业规程会审意见;

第18条 掘进(开拓)作业规程编制内容

一、地质概况

1、巷道穿越的煤(岩)层和围岩特征及其柱状图;

2、地质构造及其平、剖面图

3、掘进范围的采掘情况;

4、掘进范围的预计水文地质条件;

5、掘进范围煤(岩)层预计瓦斯涌出量、煤层发火期、煤尘爆炸性等;

6、重要地质情况预报及提示;

以上内容要与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一致。

二、工程概况

1、巷道用途简述;

2、巷道平面布置图;

3、巷道工程量;

4、工程施工安排;

5、附设计图纸

三、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1、巷道断面图(应有明确规定施工期间风筒、各类管线、运输设施、人行道的布置与尺寸,应预留的可缩尺寸);

2、支护形式、支护材料的材质、规格、型号及其它设计参数;

3、临时支护形式、结构、使用及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顶距、平、剖面图。

四、掘进方式:

1、工艺流程:

①综掘工艺流程图、截割程序断面图;

②炮掘工艺流程图、爆破说明书(包括炮眼布置三视图、炮眼装药结构图、爆破参数表及预期爆破效果说明书);

2、作业形式:流水作业或平行作业,上、下工序衔接的作业程度及其相互关系的要求,安全间距的规定,各工序

主要安全措施。

五、运输方式及管理:

1、煤(矸)的装、转运方式;

2、材料、设备的运输方式;

3、运输管理及措施

六、通风管理:

1、风量计算及局部通风系统图(贯通前);

2、安全监测监控仪器仪表布置图;

3、综合防尘、防灭火设施布置图;

4、通风管理及措施;

七、机电管理:

1、设备配备表及在施工巷道中的布置图;

2、供电系统图;

3、供排水规定及系统;

4、机电管理与措施。

八、质量标准化相关内容

九、劳动组织:

1、劳动组织图表;

2、循环图表;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十、质量标准化和煤质管理措施

一、安全技术措施

1、分工艺安全技术措施;

2、特殊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开口、交岔点、探老空、石门见煤、过断层、过破碎带、过陷落柱及巷道贯通的安全技术措施,应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单独进行编制)。

十二、避灾路线图及说明

三、附件

1、作业规程会审记录;

2、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3、作业规程贯彻、考试记录及花名表;

4、支护计算说明书。作业规程中断面图应按1:50绘制,平面图按1:2000绘制,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单位制,名词术语必须规范。

第19条 运输作业规程的编制内容

一、大巷运输作业规程编制内容:

1、运输系统概况:

(1)主要运输巷道和运输设备;

(2)运输系统图,其中应包括行车信号设置情况、井下煤仓布置情况。

2、运输方式:

(1)机车、矿车的连接方式; (2)各种车辆牵引数计算及规定; (3)煤、矸的装、运、卸;

(4)材料、设备的运输; (5)人车的运行; (6)信号规定。

3、架线及供电系统,要求附供电系统图

4、照明

5安全设施的规定 (1)交叉口行车信号 (2)警示信号及标牌 (3)信集闭系统

6、各种车辆速度的规定

(1)煤车、料车、人车、超宽、超长、超高、超重和大型设备车辆的速度规定。

(2)过交叉口、弯道、道岔或两列车会车时速度以及通过其它特殊地段时的速度规定。

7、作业方式:

(1)司机开车前的准备、检查; (2)起动及运行; (3)停车及停车后;

(4)通过弯道、交叉口等危险地段; (5)通过有人作业地段等;

(6)对乘人车场、人车信号员、井下各主要道口信号的要求;

8、质量标准化相关内容;

9、劳动组织;

10、安全措施:

(1)正常情况下的车辆运输安全措施

(2)特殊情况下的车辆运输安全措施,如车辆落道损坏线路改变、发现障碍、倒车等特殊情况下的安全措施。

(3)避灾线路

二、采区运输作业规程的编制内容

1、本队所管辖的运输系统概况,附运输系统图;

2、绞车及安装:

(1)绞车性能简介及布置情况; (2)安全要求。

3、各种车辆的连接方式:

(1)绞车钩头的制做及与车辆的连接; (2)各种车辆的连接; (3)牵引计算及挂车数规定。

4、信号规定: (1)各种信号的含义; (2)信号装置; (3)安装位置; (4)操作牌板。

5、安全设施:

(1)挡车装置; (2)牌板管理; (3)照明 ; (4)保险绳; (5)轨道绝缘; (6)警示装置; (7)托绳轮。

6、运行作业前的准备: (1)运行线路的检查; (2)绞车的检查; (3)信号系统的检查; (4)安全装置的检查; (5)车辆及连接装置的检查; (6)运送材料设备捆绑检查; (7)行人和作业人员的撤离 ; (8)警戒人员的安排。

7、运行作业: (1)开车前的准备; (2)开车时的注意事项; (3)运行中的安全装置的要求;

(4)车辆运行时对司机、挂钩工、信号警戒人口人员的要求;

(5)特殊情况的要求;

8、倒钩作业

9、人力推车: (1)间距; (2)安全设施。

10、装卸物料: (1)码放; (2)捆绑;

(3)装卸人员配合。

11、劳动组织

12、安全技术措施

(1)正常情况下的安全措施; (2)特殊情况下的安全措施; (3)避灾线路。

三、作业规程应附如下内容

1、作业规程会审记录;

2、作业规程贯彻、考试记录及花名表;

3、作业规程复查记录,第四章作业规程学习与贯彻。

第四章 作业规程学习与贯彻

第20条 批准的作业规程在新的工作面投产前,安监、质量检查部门要组织有关安全、质检人员贯彻学习受检查工

作面的作业规程。

第21条 矿主管矿长、总工程师和分管副总工程师以及生产、安监部门应经常检查队组作业规程贯彻学习情况,下井检查工作时,如发现不符合规程规定,必须及时纠正。

第22条 煤业公司、业务部门有关人员深入现场检查工作时必须检查作业规程及规程贯彻执行情况,对违反作业规程的行为,立即进行纠正。

第23条 煤业公司、矿组织安全质量检查时,要检查采掘运队组规程及措施的编制、贯彻、执行情况。

第五章 作业规程年度评审办法

第24条 评审规则

1、规程内容:必须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编制格式及内容。

2、参与评比的规程要求:

①纸质要求使用A4纸计算机打印或复印; ②所有图纸必须计算机成图; ③封面设计要体现出本矿特色。

3、评审办法:

①评分标准:依据作业规程评比细则采用百分制评审; ②评审等级:总分达95分以上(不含95分)为一级,85-95分(不含85分)为二级,85分以下为三级;

第25条 评审时间

1、第一阶段每年1 O月矿组织进行内部评审,并要求: ①各矿要由总工程师亲自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作业规程的评审。正在生产、施工的作业规程要全部参评。必须将作业规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部进行修改、补充、完善。

②10月底前,各矿把所有在用作业规程及本矿评审结果上报集团公司生产部。

2、第二阶段:11月份煤业公司生产技术部对各矿的作业规程进行评审。

第26条 评审领导组 组 长:李银柱

副组长:曹伍慧

成 员:王绍英 梁应才 邢生厚 梁卫公

王育伟 王继平张薛平张向东

姚成祥 降 峰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 主任:王绍英 副主任:王育伟 成 员:生产技术部有关工程技术人员 第27条 考核办法

1、个人奖励

煤业公司设一等奖三名(采煤、掘进、运输各一名),二等奖六名(采煤、掘进、运输各两名),三等奖八名(采煤两名、掘进四名、运输两名)。

对采煤、掘进、运输作业规程获得一等奖的编写技术员奖励1500元;对采煤、掘进、运输作业规程获得二等奖的编写技术员奖励1000元;对采煤、掘进、运输作业规程获得三等奖的编写技术员奖励600元;

2、个人处罚

全公司评审七份编写质量差的作业规程,编写技术员每人处罚500元。

3、集体考核

对参加作业规程评审的七个矿井进行排名,采用加权平均法。

①采煤、掘进、运输作业规程获得第一名的奖励矿井3万元;

②采煤、掘进、运输作业规程获得第二名的奖励矿井2万元;

③采煤、掘进、运输作业规程倒数第一名的处罚矿井2万元;

④采煤、掘进、运输作业规程倒数第二名的处罚矿井1万元;

⑤对各单位的奖罚由生产技术部经煤业公司经理审批后出据,报人力资源部、财务部随工资一同下发,对煤业公司参加作业规程评审的有关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第28条 本文的执行者为矿生产技术部门,监督者为煤业公司生产技术部。

21

推荐第9篇:DLT5020 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Code for preparation of hydroelectric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DL/T5020-2007)

代替DL5020-1993 和DL5021-1993

目 次

前 言

1 范 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总 则……………………………………………………………………………………3 4 综合说明……………………………………………………………………………… 5 5 工程任务和建设必要性……………………………………………………………… 8 6 水文、泥沙……………………………………………………………………………10 7 工程地质………………………………………………………………………………14 8 工程规模…………………………………………………………………………… 18 9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26 10 机电及金属结构…………………………………………………………………… 33 11 消防设计…………………………………………………………………………… 38 12 施工组织设计…………………………………………………………………… 39 13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 48 14 环境保护设计和水土保持设计…………………………………………………… 52 15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55 16 节能降耗分析……………………………………………………………………… 58 1 7 设计概算………………………………………………………………………… 62 18 经济评价…………………………………………………………………………… 67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电站工程特性表…………………………………………… 69 条文说明……………………………………………………………………………… 76

- 1

1 范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原则、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工作深度以及报告编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的大、中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以下统称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改建、加固的水电工程和小型水电工程可参照使用。

- 2

3 总

5.1.1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企业投资建设水电工程实行项目核准制,投资企业需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提交项目核准申请报告。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申请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

5.1.2 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照本标准规定的编制原则、工作内容和深度以及报告书编写要求进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还应根据不同类型工程,在工作内容和深度上有所取舍和侧重;特别重要的大型水电工程或条件复杂的水电工程,其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可根据需要适当扩充和加深。

5.1.3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在审查批准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5.1.4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结合实际、注重效益的原则。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推荐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和新设备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5.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确定工程任务及具体要求,论证工程建设必要性;2.确定水文参数和水文成果;

3.复核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查明水库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坝址、坝线及枢纽布置工程地质条件比较,查明选定方案各建筑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评价意见和结论;开展天然建筑材料详查。地质勘察按GB50287 具体要求进行。

4.选定工程建设场址、坝(闸)址、厂(站)址等;

5.选定水库正常蓄水位及其他特征水位,明确工程运行要求和方式;

6.复核工程的等级和设计标准,确定工程总体布置、主要建筑物的轴线、线路、结构型式和布置、控制尺寸、高程和工程量;

7.选定电站装机容量,选定机组机型、单机容量、额定水头、单机流量及台数,确定接入电力系统的方式、电气主接线及主要机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选定开关站的型式,选定控制、保护及通信的设计方案,确定建筑物的闸门和启闭机等的型式和布置;

8.提出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

9.选定对外交通运输方案,确定导流方式、导流标准和导流方案,提出料源选择及料场开采规划、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场内交通运输、主要施工工厂设施、施工总布置等方案,安排施工总进度;

10.确定建设征地范围,全面调查建设征地范围内的实物指标,提出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编制补偿费用概算;

- 4

4 综合说明

5.1.8 概述

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兴建缘由、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及审查意见、勘测设计工作过程以及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达成的协议。 5.1.9 工程任务和建设必要性

简述本工程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河流开发概况、本工程在流域治理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受电地区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状况以及本电站在系统中的作用,担负防洪、供水、通航等任务的工程应说明其对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发挥的作用;简述工程建设必要性。 5.1.10 水文、泥沙

简述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水系、地形等情况,气象、水文、泥沙、水质及地下水的资料情况,说明各项主要特征值及分析成果。 5.1.11 工程地质

简述区域地质及构造稳定性评价意见,水库区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意见,坝区地质概况、各比较坝址和坝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比较意见,选定坝址及枢纽布置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意见,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和参数,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的主要成果及评价意见。 5.1.12 工程规模

简述工程规模、水利动能计算成果、各项特征值、调度运用原则和运行方式、综合利用效益以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5.1.13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简述枢纽工程的规模、等级、设计标准;简述工程各场址、坝址、闸址、厂址、站址的综合比较因素和综合比较结论;简述选定场址、坝(闸)址、厂(站)址的位置、轴线和总体布置方案的比较及结论;简述选定主要建筑物的布置、型式和主要尺寸、运行和泄洪方式及基础处理和渗控措施等。 5.1.14 机电及金属结构

简述机组和其它主要机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水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电气主接线方案、控制保护及通信方案、金属结构选型和布置、采暖通风总体设计方案等。 5.1.15 消防设计

简述工程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 5.1.16 施工组织设计

简述施工条件、导流方案、料源选择与料场开采、主体工程施工方法、施工交通、主要施工工厂设施、施工总布置、施工进度安排、施工资源供应以及施工用地规划等。

- 6

9) 施工对外交通图; 10) 施工总布置图; 11) 施工总进度图; 12) 水库淹没示意图; 13) 移民安置规划示意图;

14) 城市(集镇)迁建规划总体布置图; 15) 重要专业项目迁(改)建规划示意图; 16) 环境保护措施总体布置示意图。 2.附表

1)工程特性表(水电站工程特性表见附录A)。 2)工程量汇总表;

3)建设征地处理主要实物量、工程量汇总表及补偿投资费用总表; 4)总概算表、分年度投资表; 3.附文

与工程项目有关的重要审批文件和协议。

- 8

进行电源优化选择,提出设计水平年经济合理的调峰手段(包括抽水蓄能装机规模、扩机规模等),分析调峰电源合理布局(包括抽水蓄能装机规模、扩机规模等),计算分析本电站在系统中的动态作用。

5.5.3 说明建设征地、移民、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本工程建设的影响。

5.5.4 概述本水电站的建设条件和经济指标,分析本工程建设的技术经济合理性。 5.5.5 析本工程的建设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5.5.6 综合分析本工程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论证本工程的建设必要性。

5.6 附图、附表

5.6.1 附图

1.河流(河段)梯级开发示意图。

2.供电范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现状及远景)。3.流域(河段)综合利用示意图。 4.其他。 5.6.2 附表

1.河流规划成果表。

2.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水能参数表。

- 10

6.5.3 设计洪水:

1.说明洪峰、洪量系列的统计原则,进行还原、插补延长和频率计算,分析检查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提出设计洪水成果。分析洪水过程线的特性,选择典型洪水过程线,放大绘制(或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并与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洪水成果比较。

2.用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说明增加资料后设计暴雨和产、汇流参数、设计洪水成果,并与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果比较。

6.5.4 入库洪水。说明入库设计洪水的分析计算方法并提出成果。

6.5.5 可能最大洪水。说明可能最大暴雨及可能最大洪水的分析计算方法并提出成果。 6.5.6 分期设计洪水。说明分期原则及时期划分、峰量选择原则、参数计算和采用成果,并与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比较。

6.5.7 洪水地区组成和遭遇。说明洪水地区组成的规律性及干、支流洪水遭遇特性,说明设计洪水地区组成的推求方法、参数计算和洪水过程线成果。分析上游梯级水库对工程设计洪水的影响。

6.5.8 涝区设计排水流量。根据流量或暴雨资料推算涝区的设计排水流量。说明增加资料后涝区的设计排水流量,并与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比较。 6.5.9 分析计算提出库、坝区有关支流(沟)设计洪水成果。

6.6

地下水

6.6.1 工程有灌溉及供水功能时,应说明灌区、受水区的地下水储量、可开采量、水质及分布情况。

6.7

泥沙

6.7.1 说明增加资料后的悬移质、推移质和输沙量计算成果,复核泥沙特征值及颗粒级配。 6.7.2 根据设计需要,提出坝址悬移质泥沙矿物成份分析成果。 6.7.3 根据设计需要,提出库、坝区主要支流悬移质泥沙特征值。

6.8

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

6.8.1 根据预可行性研究后补充的实测资料对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进行复核检验,并提出成果。

6.9

水文泥沙测验站网及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6.9.1 在多泥沙河流上,根据需要,编制库区水文、泥沙测验站网规划。

6.9.2 根据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必要性的论证,必要时提出施工期、运行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报告。

- 12

7 工程地质

7.

1概述

7.1.1 概述本工程概况、勘察过程及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结论;简述与工程地质有关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说明本阶段工作的技术路线、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7.

2区域构造稳定性

7.2.1 区域地质

说明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概况。 7.2.2 区域构造稳定性

论述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研究成果及其结论。对于本阶段在区域构造稳定性、地震活动性方面有新增资料的,应对区域构造稳定性作进一步的论述和复核。

7.

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7.3.1 水库区基本地质条件

说明水库区基本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水库的规模和地质条件特点,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作用、水文地质等方面内容分段进行论述。 7.3.2 水库渗漏

评价水库的渗漏条件。对有渗漏问题的水库,特别是喀斯特地区的水库,分析渗漏地段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喀斯特及水文地质条件;说明渗漏的边界条件和渗漏形式,预测渗漏量及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渗处理建议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的意见。 7.3.3 库岸稳定

分段评价库岸稳定条件。说明库区(特别是近坝区、靠近城镇及重要经济对象和居民点地段)坍滑体和潜在不稳定岩土体的分布范围、体积、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和变形特征,论述在施工期和水库运行期失稳的可能性,预测失稳方式、规模及其对工程或环境的可能影响,提出处理措施和监测的意见。 7.3.4 水库浸没

说明水库周边及其邻谷地区可能浸没地段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预测可能浸没地段的范围和浸没程度以及造成的影响,提出需要采取处理措施的意见。对喀斯特地区,尚应论述水库蓄水后,库区喀斯特洼地的浸没内涝问题。 7.3.5 固体径流

说明水库区有无大量固体径流的来源和范围,分析、预测可能产生固体径流的规模、频度及其影响,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7.3.6 水库诱发地震

- 14

2.评价选定的引水隧洞线路进/出口地段地基、边坡和洞室围岩的稳定性及渗透稳定性,进行工程地质分段和围岩分类;对深埋引水洞还应说明地应力、放射性、有害气体、地热异常、地下涌水等情况。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地基处理措施的建议。

3.评价选定引水渠道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条件和渗透特性;预测产生浸没的可能性;对傍山引水渠道应着重说明山坡岩土体的稳定性、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和对渠道的影响。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7.5.4 厂房

1.说明各比较方案地段的基本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深埋或大跨度地下厂房,应说明地应力等情况;提出方案选择的意见。

2.评价选定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面建筑物应着重评价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性;对地下建筑物应着重评价进/出口洞脸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对大跨度的地下洞室应根据主要结构面的发育特征、地应力大小和方向、地下涌水、放射性、有害气体及地热异常等,提出厂房位置和轴线选择的意见;进行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地基处理措施的建议。 7.5.5 通航建筑物

说明通航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方案选择意见,并对选定方案进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着重分析边坡和地基的稳定性。当采用洞室通航道时,尚应评价进、出口边坡及洞室围岩稳定性,提出有关处理措施建议。 7.5.6 施工辅助工程

说明导流洞(明渠)、围堰、缆机平台等主要施工辅助工程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7.6

天然建筑材料

7.6.1 概述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及各料场的勘察工作深度;说明各料场的分布和基本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各料场储量、质量、有用层和无用层厚度以及开采运输条件等,提出天然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试验成果和储量、质量的评价意见。 7.6.2 在天然骨料缺乏的地区,应提出人工骨料料源及质量评价意见。

7.6.3 当利用工程开挖料作筑坝材料和人工骨料时,应按照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的要求进行详查,并提出质量评价意见。

7.7

结论

7.7.1 综述本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意见。 7.7.2 提出本工程招标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建议。

- 16

8 工程规模

8.

1水利动能计算

8.1.1 径流调节及能量指标

分析确定本工程设计保证率;选择设计代表年,概述径流参数;说明各部门用水需求总量、过程及其用水保证率,说明库容曲线、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水头损失、水量损失等。

分析本电站径流调节计算工作的特点及相应方法,分析径流调节计算时段,说明本水库及有关水库群径流补偿调节方式、兴利与防洪共用库容的合理应用、汛后回蓄方案等。

分析说明采用的径流系列(或代表年)逐年逐时段的调节流量、水库水位、出力及水头等指标,计算保证出力及多年平均年发电量,视需要分列保证电能、分期分时电能等,对具有季调节及以上库容的工程尚需计算梯级或跨流域补偿调节的能量效益。

对分期开发的工程,要分别列出初期和远景的保证出力及多年平均年发电量。

对抽水蓄能电站,尚需说明水源可靠性、调节周期、上下库水量平衡;若水源不足时,尚应落实补水措施。说明年发电量及年抽水耗电量计算的方法和成果,必要时应单独列出利用天然径流的年发电量及其月分配。 8.1.2 电力电量平衡

说明电力电量平衡原则、方法及采用基本资料、参数,其中分析电力系统内各类电源的组成及其运行特性,对远距离跨区域送电的工程需分析说明输电系统容量、电量损失率等。分析本电站容量、电量效益,分析电力系统内各类电源的容量、电量利用情况、运行条件。 8.1.3 洪水调节计算

简述大坝、厂房等建筑物的防洪标准,概述洪水特性。

对于需承担下游防洪任务的工程,简述下游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洪水地区组成,河道安全泄量等。根据防洪要求和河流(或河段)梯级布置,拟定调洪计算条件和水库洪水调度规则,通过调洪演算,分析确定工程合理承担的防洪任务,说明防洪效果。

提出泄洪建筑物规模选择的原则,对泄洪建筑物规模进行经济比较。提出洪水调度规则及相应泄流能力要求,确定各种泄洪设施的泄洪方式,提出各种洪水标准时水库最高洪水位及相应最大下泄流量。 8.1.4 其它水利计算

如水电站进行日调节且下游河道又有较重要的通航、用水或生态要求时,应进行下游河道不稳定流计算并阐明其影响,必要时提出设置反调节池和其它补偿措施;

如有放低库水位的特殊要求,需进行放低库水位的计算,并提出对泄流能力的要求; 必要时进行溃坝洪水计算,分析溃坝对下游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 18

8.4.2 拟定各比选方案其它特征参数;分析各死水位方案的水利动能计算成果,提出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成果,通过分析与上游水电站的合理衔接、发电调节库容要求、工程布置情况、排沙要求、能量指标、梯级效益、工程投资及经济性等,选定死水位。

8.4.3 对有综合利用要求的水库,如综合利用要求库容与发电运行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应分析同时设置水库死水位和发电运行死水位问题。

8.4.4 必要时,应对近期与远景可能采用不同死水位以及设置极限死水位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8.

5 装机容量

8.5.1 说明预可行性研究阶段装机容量初选成果和审查意见。

8.5.2 分析本电站装机容量选择主要影响因素,如供电范围及其需求特性、梯级开发时序、梯级协调运行、建设条件等,拟定装机容量方案比选范围,考虑机组台数和单机容量的优化组合,拟定装机容量比选方案。

8.5.3 分析说明其它综合利用要求对装机选择的制约,必要时提出处理措施。

8.5.4 拟定各比选方案其它特征参数;概述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已建、在建和拟建电站的供电特性,拟定本电站的工作容量及备用容量,进行电力电量平衡。结合电站的调节性能及与上、下游梯级水电站的协调关系、工程建设条件、电网建设经济性、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结果,综合技术经济分析选定装机容量。

8.5.5 必要时,分析电站装机程序;研究分期装机规模,分析提出预留机组或后期扩建的设想;提出初期发电方案。

8.5.6 对抽水蓄能电站,应研究电力系统的调峰、填谷、备用等要求,抽水电源的可靠性及上、下库的库容条件、水源条件、电站水头特性及系统对电站调节性能的要求等问题,并应分析说明负荷特性的不确定性对装机规模的影响。

8.6

机组机型、台数

8.6.1 分析提出电站最大、最小水头、加权平均水头等水头参数,根据电站的水头特性和发电、综合利用等调度运行要求,拟定机组机型比选方案。

8.6.2 分析计算电站加权平均效率及相应的能量指标,结合工程布置,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机组机型推荐意见。

8.6.3 如近期与远景分别采用不同的机型,或因综合利用、环保等要求采用不同的机型,应通过论证说明其必要性。

8.6.4 根据水库和水电站的运行特性、上下梯级协调运行要求、机组制造和运输条件等,结合机组预留和电站扩建等要求,拟定机组台数比选方案。

8.6.5 分析计算电站综合加权平均效率及相应的能量指标,分析各机组台数方案对运行要求的适

- 20

目的地;概述河道通航能力现状,包括通航和过木(竹)季节、最大船型船队或木(竹)筏的型式、尺寸和吃水深度,航道等级及滩险分布情况、通航保证率、通航水位及流量,港口、航运企业现状等。

8.10.2 概述河道航运规划,包括客货运量的发展变化趋势分析;确定通航设计水平年、通航建筑物等级,分析确定水库建成后的航运经济腹地范围,根据航运和其他有关发展规划,预测过坝客、货运量,提出规划船型及船队尺度等;说明施工期间及初期蓄水期间通航和过木(竹)的要求,拟定本工程与航运规划相结合的过坝建筑物的建设方案。

8.10.3 计算过坝建筑物建设方案的投资,分析航运效益,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本工程的过坝建筑物建设方案。

8.10.4 分析论证工程区上、下游通航水位、流量的范围。 8.10.5 分析提出航运对电站运行方式限制要求。

8.1

1供水

8.11.1 概述供水地区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的总量和开发利用状况,确定供水范围和主要供水对象,对不同水平年的水量和水质的基本要求。

8.11.2 概述供水地区的供水规划情况,说明各用水对象的供水保证率和相应的典型年的供水量,分析需本工程承担的供水量及其年内分配过程。通过本工程可引水量分析,拟定本工程合理承担的供水量及其年内分配方案。

8.11.3 分析水库的供水调节库容需求,分析确定本工程合理承担的供水量及其年内分配方案,确定供水工程规模,并根据电站特征水位等布置供水取水工程。 8.11.4 提出水源保护、调度运用的要求。

8.1

2灌溉

8.12.1 概述灌溉区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水利工程现状和自然灾害等;根据有关规划阐明国民经济发展对灌溉供水的要求,论证灌区建设的必要性,提出由本工程承担相应灌溉任务的必要性。

8.12.2 分析论证可能灌区的合理灌溉水源,以确定本电站灌区范围和灌溉方式。

8.12.3 概述灌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规划、灌溉面积和农林牧业生产结构、作物组成、轮作制度、复种指数以及计划产量等。

8.12.4 根据灌区水土资源、作物组成、水文气象、水量调节、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和水平年。

8.12.5 分析各水文典型年的作物耗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及灌溉制度、灌溉水利用系数等,说明灌溉年需水总量和年内分配情况。分析拟定本工程合理承担的灌溉供水量及其年内分配方案。

- 22

8.15.3 绘制水库调度图,并提出长系列计算成果,分析多年运行特性。

8.15.4 对抽水蓄能电站,应说明丰、平、枯水年的发电量和抽水电量。当上库有多余的天然径流时,年平均发电量中还应计入天然径流发电量。

8.15.5 阐明本工程对综合利用各部门需要的满足程度和作用,提出各部门效益指标。

8.16

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

8.16.1 根据水电工程项目特点,为便于尽早开展水库调查和移民安置规划工作,应编制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

8.16.2 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包括比选方案拟定、建设条件分析、费用效益计算、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等内容;其中,建设条件分析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布置、运行方式、水库泥沙冲淤分析及回水计算、水库淹没影响分析、环境影响分析等。

8.16.3 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应选定正常蓄水位,确定与水库回水计算有关的边界条件和,提出水库回水计算成果。

8.17

附图、附表和附件

8.17.1 附图

1.水库库容面积曲线。2.厂房尾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3.出力保证率曲线和电量累积曲线。 4.水头保证率曲线。

5.电力系统典型日(周)运行方式示意图。6.泥沙淤积计算图。 7.水库回水计算图。 8.其他。 8.17.2 附表

1.各项工程规模技术经济比较表。2.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表。 3.水库回水计算成果表。 8.17.3 附件

1.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2.装机容量选择专题报告。 3.通航设计专题报告。

- 24

9.4.1 结构布置和材料设计要求

1.说明挡水建筑物的布置,选定挡水建筑物的结构型式、顶部高程、断面尺寸、与岸坡或其它建筑物的连接方式,坝顶布置、混凝土坝分段分区、坝内廊道,土石坝分区及防渗、反滤、护坡、排水结构的型式,主要结构的尺寸等。

2.提出各建筑物工程量和材料质量要求,坝体分区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和抗冻等指标,混凝土容重,土石坝分区材料指标、填筑碾压标准及其它施工技术要求等。

3.对于有分期蓄水或分期施工要求的挡水建筑物,其结构布置和材料强度需进行相应论证。9.4.2 基础处理和渗控措施

根据建筑物地基(包括边坡)的地质条件和稳定、渗透、强度、变形等特性,提出坝(闸)基和坝肩的开挖深度及防渗、排水、加固等处理措施;对抽水蓄能电站提出库盆的防渗、排水、岸坡加固范围和措施。 9.4.3 设计计算和试验研究

1.说明挡水建筑物(包括地基、岸坡和坝肩)的稳定、应力、变形、渗流及渗透稳定等的计算和试验研究条件、荷载及其组合、计算方法和计算成果。

2.对混凝土高坝应进行混凝土性能试验专题研究,并应进行温控标准、温度场、温度应力和温控防裂专题研究。

3.对高土石坝应进行筑坝材料料源比选、坝体分区、填筑碾压施工措施的专题研究。4.对处于强地震区的高坝应进行抗震设计专题研究。

5.如有分期蓄水或分期施工要求时,应对挡水结构进行专门设计。

6.对复杂地基条件的高坝或采用新材料、新结构的高坝,应进行相应试验研究。

9.

5泄水消能建筑物

9.5.1 方案比选

说明泄水消能建筑物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泥沙、工程布置、单宽流量、水流流速、流态、消能防冲、工程量、施工、投资和运行等条件,以及排漂、排冰、排沙放空等要求,经综合分析比较,选定泄水消能建筑物的型式和布置方案。 9.5.2 结构布置

1.对选定的泄水消能建筑物布置方案,根据地形、地质、泥沙、工程布置、单宽流量、水流流速、流态、消能防冲、施工、投资和运行等条件,确定引水渠、进水口、堰顶高程、过流断面、消能方式、上下游防护等工程结构型式和主要尺寸。2.提出运用方式和防空蚀、防冲磨、防冻等工程措施。 9.5.3 基础处理

- 26

和计算成果,说明高水头压力隧洞衬砌支护设计原则,提出隧洞(渠道)开挖、衬护、防渗、排水和加固等围岩(地基、边坡)处理措施。

2.对高外水压及地质条件复杂的长大隧洞应进行专题研究。3.提出尾水渠及下游河道防淤及岸坡防护的整治措施。 9.6.5 调压室(前池)

1.论述设置调压室(前池)的必要性,选定调压室(前池)的布置、型式、控制高程、断面尺寸、工作水位、泄水及必要的排沙设施等,说明运行条件。

2.说明调压室(前池)稳定和结构计算的条件、荷载及其组合、计算方法和计算成果,提出开挖、衬护、防渗、排水和加固等围岩(地基、边坡)处理措施。9.6.6 压力管道

1.选定压力管道(包括岔管、旁通管、镇墩、支墩等)的布置、型式、控制高程、断面尺寸、长度等,说明压力管道稳定和结构计算的条件、荷载及其组合、计算方法和计算成果,说明衬砌支护型式选择,提出采用钢材、混凝土衬砌的要求及结构尺寸。

2.对大型、复杂的岔管应进行专门的应力分析和结构设计。对高水头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和岔管提出防止内水外渗和围岩水力劈裂的措施。

3.提出开挖、衬护、灌浆、防渗、排水和加固等基础处理或围岩支护的措施。

9.7

发电厂房及开关站

9.7.1 方案比选

1.说明发电厂房布置设计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布置、位置、型式、工程量、施工、造价、机电设备布置及运行等条件,综合分析比较、选定发电厂房及开关站的型式及布置;对地下厂房需比较论证厂房位置、轴线及与其它洞室群的布置关系; 2.说明选定方案各建筑物的位置、布置、结构型式、控制高程和尺寸及厂区交通布置。 3.论述地下洞室围岩及进出洞口的高边坡稳定性,并提出工程处理措施; 4.说明泄洪消能及冲沟洪水对厂房运行可能造成的影响,必要时应提出处理措施。 9.7.2 发电厂房

1.说明选定的主副厂房的布置、结构型式、面积、控制高程和主要尺寸等;说明厂房稳定、厂坝连接和主要结构计算的条件、荷载及其组合、计算方法和计算成果;提出厂房基础和边坡的防渗、排水及加固等处理措施。

2.对地下厂房应分析洞室群围岩稳定安全性,提出支护衬砌型式,并选定防渗、排水、通风、防潮等布置和处理措施。

3.对厂顶溢流和厂前挑流的厂房,论述水力学条件及防止气蚀、厂房振动措施和厂坝连接形式。

- 28

说明枢纽区建筑物边坡的总体分布和范围。说明边坡级别和设计安全标准,确定工程边坡体型、支护方式、支护参数、防渗排水以及局部特殊处理的措施。 9.9.2 设计计算

说明影响边坡稳定的边界条件、岩土体及结构面的物理力学参数、地下水位等;说明边坡的稳定和变形分析的计算模型、荷载及其组合、计算方法及计算成果,经多方案研究比选,提出边坡处理设计方案。

9.10

安全监测

9.10.1 说明枢纽工程安全监测设计的原则、目的和基本要求。

9.10.2 根据枢纽总体布置及各建筑物类型、功能的设计计算成果,研究确定安全监测的范围、监测部位、监测项目和监测设施的布置,确定主要监测设备及数据采集仪器的种类、规格、数量、自动化监测规划。

9.10.3 对于坝高70m 以上的高坝或者监测系统复杂的中坝、低坝,应提出枢纽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设计专题报告。

9.1

1生产生活区布置与环境美化规划

9.11.1 生产生活区布置

1.选定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及房屋建筑位置,拟定各建筑物区的布置和内外交通、各建筑物的分类用途、各种房屋的建筑标准和结构型式;

2.选择生活水源、卫生设施、排水地点、污水处理方式及通信照明方式;3.提出选定方案的房屋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和工程量。 9.11.2 环境美化规划

提出环境绿化规划及主体工程建筑艺术处理的规划方案。

9.1

2工程量汇总表

9.12.1 列出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发电厂房及开关站、通航建筑物、边坡工程和安全监测等工程量的汇总表,包括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型号和规格等。

9.1

3附图、附件和专题报告

9.13.1 附图

1.工程枢纽布置图(平、剖、立面图等);

2.主要建筑物布置图(大坝、厂房、输水系统和通航建筑物等);3.安全监测布置图; 4.各比较方案主要布置图

- 30

10 机电及金属结构

10.

1水力机械

10.1.1 概述

简述工程概况和电站主要基本参数 10.1.2 水轮机(水泵水轮机)及其附属设备

1.经方案比较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选定水轮机(水泵水轮机)的型式、单机容量和机组台数、基本技术参数和安装高程,与规划专业共同论证确定水轮机额定水头。

2.经方案比较,选定水轮机(水泵水轮机)主要过流部件(如蜗壳、尾水管、水泵流道)的型式及控制尺寸,选定水轮机(水泵水轮机)附属设备(包括进水阀、调速器、油压装置等)的型式、规格及主要技术要求;

3.对水流含沙量大的水电站,应提出防止或减轻水力机械磨蚀的综合处理措施;4.对机组有特殊要求和有大、重件运输和现场组装等特殊问题时,应有专门论述; 5.与水道专业协调,提出机组调节保证计算成果;

6.对蓄能机组提出首台机组首次启动的措施,并说明蓄能机组的拆装方式;7.采用重大新技术(包括型式、结构和材料等),应有专门论证。 10.1.3 辅助机械设备

1.经方案比较,选定厂内起重设备和油、气、水、量测等系统的设计方案及主要设备配置;2.初步选定机修设备和油化验设备的规模。

10.

2电气

10.2.1 接入电力系统

1.根据工程动能特性、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及工程布置等具体条件,确定水电站与电力系统的连接方式、输电电压等级、出(进)线回路数及输送容量;2.说明电力系统对本电站运行方式、主要设备参数等方面的要求; 3.说明抽水电源、负荷容量和运行方式,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10.2.2 电气主接线

1.经方案比较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选定水电站的电气主接线方案(含机组启动方式),分析说明分期过渡方式及其解决措施;装机容量750MW 及以上的水电站还应对电气主接线可靠性进行评估;

2.选定厂用电电源取得方式及厂、坝区、过坝设施的供电方式。10.2.3 主要电力设备

1.列表提出短路电流计算成果;

- 32

10.3.7 电工试验室。确定电工试验室的规模及其主要设备配置。

10.3.8 新设备和新技术。采用新型控制、保护和通信设备以及重大新技术,应有专门论述,根据需要提出专题报告。

10.

4机电设备布置

10.4.1 确定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布置、机组间距和厂房宽度等主要控制尺寸以及分层高程、安装间位置和面积;

10.4.2 确定主副厂房的主要电力设备布置;确定主变压器、高压引出线和高压配电装置的布置和出线方式;

10.4.3 确定中央控制室的位置和各类自动化设备、继电保护装置等的布置。

10.

5金属结构

10.5.1 泄水建筑物的闸门(阀)及启闭设备

1.选定闸门(阀)的结构型式、数量、孔口尺寸、设计水头等主要参数;2.确定闸门(阀)、启闭机的布置方案;

3.说明闸门(阀)操作运行方式、充水平压方式、通气措施;制造、运输、安装、检修及存放条件,提出防止冰冻、淤堵、空蚀、磨损、振动等的措施;

4.选定启闭机型式、容量、扬程、数量等主要参数,说明操作运行条件,提出启闭机的动力保证措施和安全保护措施。选定启闭机检修场所的布置方案及其主要设备的配置; 10.5.2 引水建筑物的闸门(阀)及启闭设备

1.选定闸门(阀)、拦污栅结构型式、数量、孔口尺寸、设计水头等主要参数;2.确定闸门(阀)、拦污栅、启闭机的布置方案;

3.说明闸门操作运行方式、充水平压方式、通气措施;制造、运输、安装、检修及存放条件,提出防止冰冻、淤堵、磨损、振动等的措施;对电站进水口的污物情况作初步分析,并选定拦污、清污方式;

4.选定启闭机型式、容量、扬程、数量等主要参数,说明操作运行条件,提出启闭机的动力保证措施和安全保护措施。选定启闭机检修场所的布置方案及其主要设备的配置。 10.5.3 尾水建筑物的闸门及启闭设备

1.选定水电站尾水(出口)闸门、拦污栅结构型式、数量、孔口尺寸、设计水头等主要参数;2.确定闸门、拦污栅、启闭机的布置方案;

3.说明闸门操作运行方式、充水平压方式、通气措施;制造、运输、安装、检修及存放条件,提出防止淤堵、磨损、振动等的措施;

4.选定启闭机型式、容量、扬程、数量等主要参数,说明操作运行条件,提出启闭机的动力保

- 34

4.水电站接入电力系统地理位置图;

5.水电站电气主接线(包括厂用电及近区供电)方案比较图;6.水电站电气主接线图; 7.厂用电及厂坝区供电接线图; 8.主、副厂房设备布置图;

9.开关站、换流站、变电站设备布置方案比较图;10.开关站、换流站、变电站设备布置图;

11.水电站或梯级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及设备配置图;12.水电站继电保护、电气测量、同步等二次单线图; 13.控制电源系统结构及设备配置图; 14.工业电视监视系统结构及设备配置图; 15.通信系统组网及设备配置图;

16.各部位工程主要闸门(阀)、拦污栅及启闭机布置图;17.过坝设施金属结构布置图;

18.闸门启闭机及过坝设施等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图;19.水电站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图。

- 36

12 施工组织设计

12.

1施工条件

12.1.1 工程条件

1.概述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和规模;

2.概述选定方案工程布置及建筑物组成、型式、主要尺寸和工程量;3.概述对外交通运输条件,上、下游可资利用的场地面积和利用条件;

4.说明施工期间通航、下游供水、防洪、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劳动安全及其他特殊要求;5.说明主要天然建筑材料及工程施工所需主要外来材料的来源和供应条件,当地水源、电源的情况,当地可能提供修配、加工的能力,劳动力及生活物资供应的情况。 12.1.2 自然条件

1.概述一般洪、枯水季节的时段及洪水特征,各种频率的流量和洪量,水位与流量(库容)关系,冬季冰凌情况及开河特性,施工区支沟各频率洪水、泥石流,以及上下游水利水电工程对本工程施工的影响;

2.概述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气温、水温、地温、降水、湿度、蒸发、冰冻、风向风速、日照和雾的特性。12.1.3 施工特点

1.说明项目法人对工程施工筹建及准备、工期等的要求;2.说明工程主要施工特点及重大施工技术问题。

12.

2施工导流

12.2.1 导流方式

比较、选定导流方式,提出导流时段的划分,说明导流分期及防洪度汛、施工期通航、下游供水、排冰等安排。 12.2.2 导流标准

1.确定导流建筑物级别,选定各期施工导流的洪水标准和流量;2.选定坝体拦洪度汛的洪水标准和流量。 12.2.3 导流方案及导流程序

1.论述导流方案比选设计原则,说明各导流方案布置特点及导流程序,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选定导流方案;

2.提出选定方案的施工导流程序,以及各期导流建筑物布置及截流、防洪度汛、施工期通航、下闸蓄水、下游供水、排冰等措施;

3.提出水力计算的主要成果,必要时应附选定方案导流水力学模型试验成果。

- 38

运输及加工条件、开采获得率和工程开挖料利用规划,结合混凝土和填筑料的设计和试验研究成果,考虑拦洪蓄水、冰冻和环境保护、占地补偿等影响以及施工方法、施工强度、施工进度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料源。

12.3.2 料场开采规划说明料场开采规划原则,对选定料源的各料场提出综合平衡的开采规划,包括提出各料场的料物开采范围、开采程序、开采方法、运输、堆存、设备选择、废料处理、环境保护等设计,并分析论证开采强度。说明料场开采涉及的高边坡设计级别、稳定分析计算成果、支护处理措施及工程量。

12.

4主体工程施工

12.4.1 挡水建筑物(闸坝)施工

1.说明土石方开挖及边坡支护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机械配置、施工布置、施工进度及开挖强度,提出开挖有用料的施工方法、堆存地点和运输方案;对爆破有控制要求的开挖施工,提出爆破安全控制标准和防护措施;

2.说明基础处理及渗流控制工程(灌浆、排水、断层破碎带处理等)的施工通道布置、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

3.说明混凝土(包括碾压混凝土)各期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布置、施工进度及所需准备工作,确定混凝土拌和出料高程、运输方案、设备配置、浇筑强度,提出各期机械设备选择与技术要求、各种施工缝和结构缝的处理和灌浆、以及分期蓄水的要求和措施;

4.提出混凝土主要原材料(水泥、掺和料、主要外加剂等)的品种、质量要求、需要量和供应来源;

5.提出混凝土温度控制设计基本资料,坝体各部位和季节的温度控制标准、措施与要求、基础部位或与老混凝土结合的温度控制措施、灌浆期坝体降温、混凝土表面保护及防止裂缝措施;6.说明土石坝的备料(包括土料加工处理方案)、上坝运输及道路布置、运输强度和设计标准、填筑碾压及拦洪蓄水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设备配置、施工布置、施工进度及拦洪度汛措施,必要时附填筑碾压试验结果;

7.说明土石坝各期的料物开采(包括土料加工处理)、运输、填筑的平衡和开挖弃渣利用以及施工强度和进度安排;

8.说明土石坝防渗体(包括混凝土面板及趾板、沥青混凝土心墙等)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机械配置、施工布置、施工进度及强度;9.提出主要施工辅助设施布置方案及工程量。 12.4.2 岸边输水及泄(排)水建筑物施工

1.说明岸边输水、泄(排)水建筑物的开挖,混凝土浇筑和基础处理的施工通道(包括施工支

- 40

定方案主要工程(公路、铁路和水运)及其主要设施(转运站、桥涵、隧道、码头、渡口等)的设计标准、布置方案、主要工程量;提出重大部件运输方案及措施;安排对外交通工程的施工进度;

4.选定施工期间过坝交通运输方案。12.5.2 场内交通运输

1.提出场内主要交通干线的运输量和运输强度;2.选定场内交通主要线路的规划、布置和标准;

3.按交通工程初步设计深度要求,提出场内主要交通干线与重要交通设施(大中桥梁、隧道、渡口、码头等)的布置方案、工程量。

12.6

施工工厂设施

12.6.1 砂石加工系统

1.概述混凝土骨料、土石坝加工料、掺和料等品种、质量要求和需要量;2.说明砂石加工系统及土石坝加工料、掺和料等加工系统的原料来源及其特性;

3.选定加工系统的总体布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提出加工系统工艺布置设计、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工程量和建厂计划安排。 12.6.2 混凝土生产系统

1.概述工程混凝土总量、分期浇筑强度及不同品种混凝土需要量;

2.选定混凝土生产系统总体布置、生产规模及主要设备;提出工艺布置设计、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和工程量;提出建厂计划安排和分期投产措施。 12.6.3 混凝土预冷(或预热)系统

1.概述工程预冷(或预热)混凝土总量、分期浇筑强度,不同品种预冷(热)混凝土的浇筑强度、需要量和出机口温度要求,以及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的要求。

2.选定混凝土预冷(或预热)系统的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制冷(或供热)容量及主要设备;结合混凝土生产系统,提出工艺布置设计、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和工程量;提出建厂计划安排和分期投产措施。

12.6.4 压缩空气、供水、供电和通信系统

1.确定工程分区压缩空气高峰负荷,选定供气方式,提出压缩空气系统规划;确定压缩空气站的规模和布置;提出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工程量及主要设备、器材;

2.确定工程分区高峰用水量及提出供水系统规划;选定分区供水安排及水源;选定供水系统的生产规模、取水方式、水处理工艺、工艺布置及厂址;提出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工程量及主要设备、器材;

- 42

根据工程建设管理和施工组织要求,论述筹建及准备期工程项目、内容和任务,提出筹建及准备期工程项目进度安排。 12.8.4 施工总进度

1.说明施工总进度的关键线路及分阶段工程形象面貌的要求,研究分期发电的措施;2.说明导流工程截流、基坑排水、拦洪、度汛、后期导流和下闸蓄水以及主体工程控制进度的因素和条件;

3.论证关键线路主要单项工程项目的施工强度,分析加快进度的措施;提出施工进度安排的主要项目强度指标;

4.提出劳动力平均人数、分年劳动力需要量、最高人数和总劳动量;5.提出施工总进度图、表(包括横道图、网络图、关键路线图);

6.协调枢纽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平衡施工强度;提出工程筹建及准备工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工程完建期及工程建设总工期;

7.本节应列表说明主体工程及主要临建工程量、逐年计划完成主要工程量、逐年最高月强度、逐年劳动力需用量、最高人数、平均高峰人数及总工日数。

12.9

施工资源供应

12.9.1 主要建筑材料

对主体工程和临建工程,按分项列出所需水泥、掺和料、钢材、钢筋、木材、油料、火工材料等主要建筑材料需要总量和分年度供应期限及数量。 12.9.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施工所需主要及特殊机械和设备,按名称、规格、数量列出汇总表,并提出分年度供应期限及数量。

12.10

附图、专题报告

12.10.1 附图 1.施工对外交通图;

2.施工总布置图与筹建及准备期施工布置图;3.施工导流布置图(选定方案和比较方案); 4.导流建筑物结构布置图; 5.导流建筑物施工方法示意图; 6.施工期通航布置图; 7.料场开采规划图;

8.主要建筑物施工道路及施工支洞布置图;

- 44

13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

13.

1概述

13.1.1 描述工程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工程建设征地涉及地区的行政区划以及发展规划、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状况。

13.1.2 简述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过程。 13.1.3 简述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主要成果。

13.

2建设征地处理范围

13.2.1 简述水库淹没区范围的确定依据、标准、方法和相应成果。 13.2.2 简述水库影响区范围的确定依据、标准、方法和相应成果。 13.2.3 简述枢纽工程建设区范围的确定依据、方法和相应成果。 13.2.4 简述移民工程建设区范围的确定依据、方法和相应成果。

13.

3实物指标

13.3.1 简述实物指标调查采用的方法、工作的时间、组织的形式、依据的资料等。

13.3.2 分行政区划详细反映实物指标成果,附必须的图表;说明地方政府对成果的确认情况。 13.3.3 分析建设征地对涉及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说明地区特性(主要对象的分布情况、特征)、敏感对象、对当地的影响和建议(对特征水位选择、不宜占用区域等)。

13.3.4 简述选定方案的建设征地特点。

13.

4移民安置总体规划

13.4.1 明确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13.4.2 分析拟定移民安置任务,包括移民安置人口、规划项目和规模等内容。

13.4.3 明确规划设计目标及标准,包括农村、城市、集镇、专业项目等采用的规划目标、技术标准等内容。

13.4.4 提出包括以减少淹没损失和移民数量的防护工程在内的规划方案研究成果,包括拟定形成方案的要素和合理性分析,项目的位置、规模等级、项目布局和主要设施配置等内容。 13.4.5 说明总体规划方案意图与规划成果,项目之间的规划目标、地理位置、技术指标等方面的衔接关系。

13.4.6 分析农村移民安置人口,包括分析单元、分析计算方法、生产安置人口和搬迁安置人口等内容。

13.4.7 进行移民环境容量分析,包括考虑的主导因素、范围、方法和分析成果等内容。说明移

- 46

小的,反映分析计算迁建(改建、新建)所需费用的方法和成果。 13.7.2 按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深度要求提出防护工程规划设计成果。

13.8

库底清理

提出库底清理任务、方法和技术要求,明确库底清理的详细工作量,反映费用分析计算依据、方法与成果。

13.9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按照有关要求,提出移民安置区和专业项目复建或改建工程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相关费用。

13.10

临时用地处理与占补平衡分析

13.10.1 参照水库淹没处理的办法处理枢纽工程永久占地,提出临时用地处理方案,并按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初步设计要求,提出临时用地处理规划设计成果。 13.10.2 提出耕地占补平衡分析成果。

13.1

1补偿费用概算

13.11.1 详细说明补偿费用概算编制依据和方法。 13.11.2 明确基础价格及取用水平年,编制补偿项目单价。 13.11.3 提出补偿实物指标、工程量。 13.11.4 说明补偿费用构成及编制方法。

13.11.5 提出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补偿费用概算成果。 13.11.6 说明资金平衡分析方法及成果,必要时提出处理建议。

13.1

2移民后期扶持

13.12.1 提出应执行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13.12.2 根据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结合地方人民政府和移民的意见,提出后期扶持措施有关建议。

13.1

3实施组织设计

13.13.1 根据枢纽工程建设进度计划要求,提出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实施进度计划。

13.13.2 按照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和专项复建等项目的实施进度计划,提出相应的分年度投资计划。

13.13.3 提出实施组织方式,明确有关各方任务与职责。

13.1

4附件、附图

13.14.1 附件

- 48

推荐第10篇: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工程地质

4.1.1 说明本阶段及以前的勘察工作过程中、主要勘察成果及结论、审查评估意见。

2.1.2 说明本阶段勘察工作内容、累计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

4.2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

4.2.1 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所在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的结论。

4.2.2 当场地及其附近存在于工程安全有关的活断层时,复核或补充区域构造稳定评价。

4.3 水库区工程地质

4.3.1 简述水库存在渗漏,侵没、库岸稳定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4.3.2 确定水库渗漏途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等,评价水库渗漏对工程安全、效益及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渗范围及观测的建议。 4.3.3 确定地下水临界埋深和可能侵没范围,评价侵没程度以及造成的影响,提出侵没防治处理建议。

4.3.4 确定水库崩塌、滑坡和坍塌的分布范围和规模,确定主要岩(土)体及滑带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分析监测资料,评价施工期和水库运行期失稳的可能性、失稳形式及危害。

4.3.5 简述库区防护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库区防护工程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段评价存在的地质问题及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4.3.6

简述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结论,必要时提出监测台网实施方案。

4.4 大坝工程地质 4.4.1 简述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

4.4.2 评价各比较坝线存在的工程地址问题,提出坝线比选和坝型选择的地质意见。

4.4.3 确定坝基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坝基(肩)存在的工程地址问题;进行坝基基岩体质量分类,提出坝基防渗范围、建基标准、开挖边坡坡比等。

4.5 泄水建筑物工程地质 4.5.1 简述泄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5.2 评价各比较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

4.5.3 确定主要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对于选定的泄水建筑物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隧洞围岩分类;提出溢洪道闸室段及挑坎的建基标准;评价泄洪隧洞进口边坡、溢出道边坡及消能段边坡的稳定性。

4.6 发电引水建筑物工程地质 4.6.1 简述发电引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6.

2评价各比较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

4.6.

3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对选定的引水建筑物进行工程地质分段和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评价进出口地段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及渗透稳定性。

4.7 厂房及开关站等工程地质

4.7.

1简述厂房及开关站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7.

2评价各比选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4.7.

3对于选定的地面厂(站)址,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建基标准和开挖边坡建议。

4.7.

4对于选定的地下厂房洞室群,提出轴线比选地质意见,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分部位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分类。

4.8 通航和过鱼建筑工程地质 4.8.1 简述通航和过鱼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8.2 评价各比选方案存在的工程地址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

4.8.3 确定主要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评价选定通航与过鱼建筑物闸室段及上、下引航道地基、开挖边坡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9 施工导截流等临时建筑物工程地质

4.9.1 简述施工导截流临时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9.2 评价围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建基标准及防渗范围等。 4.9.3 进行导流洞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评价进出口边坡的稳定性。 4.9.4 分段评价导流明渠边坡的稳定性。

4.10 泵站工程地质

4.10.1 简述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

4.10.2 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及水文地质参数,分部位评价泵站工程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11 水闸工程地质

4.11.1 简述水闸的工程地质条件

4.11.2 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和水文地质参数,评价闸室段,上下游翼墙等部位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12 输水建筑物工程地质

4.12.1 简述输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12.2 评价各比选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局部线路比选的地质意见。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4.12.3 对于渠道工程,分段评价渠道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12.4 对于隧洞工程,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分类。

4.12.5 对渡槽,倒虹吸,涵闸和管道等建筑物,评价地质稳定,变形等工程地质问题。

4.13 堤防工程地质

4.13.1 简述堤防工程地质条件。

4.13.2 评价各堤线比选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堤线比选的地质意见。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4.13.3 对于新建堤防划分堤基地质结构,分段评价堤基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13.4 对于已建堤防,除应符合4.13.3条的规定外,还应评价堤身质量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险情或隐患的地质原因等。 4.13.5 评价穿堤建筑物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14 河道及河口整治工程地质

4.14.1 简述河道及河口整治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4.14.2 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段评价岸坡稳定性及其他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土的开挖类别。

4.15 灌区水文地质

4.15.1 简述区域及灌区水文地质条件。

4.15.2 预测工程建成后灌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和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沼泽化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4.15.3 对已出现土壤盐渍化的地区,分析地下水与土壤的水盐动态平衡,提出控制地下水位的标准和土壤改良的建议。

4.16 天然建筑材料

4.16.1 说明本工程所需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 4.16.2 简述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天然建筑材料料场详查成果。 4.16.3 当料场发生变化时,应对料场进行复核。对于新选料场应进行详查。

4.17 附图与附表

4.17.1 本章可附一下图:

1 区域地质图(附地层柱状图)或区域构造纲要和地震震中分布图。

2 水库区域综合地质图。

3 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图,剖面图。

4 建筑物坝线工程地质剖面图。 5 坝(闸,厂,站)址基岩地质图(包括基岩等高线图,平切图)。

6 坝(闸,厂,站)线渗透剖面图。

7 专门性问题工程地质图。

8 灌区水文地质图。

9 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分布图。 4.17.2 本章可附以下表:

1 勘测工作量统计表。

2 试验成果汇总表。

4 工程地质 4.1 概述

4.1.1 对于初步设计阶段来说,需要说明初步设计阶段以前包括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等各阶段的勘察工作过程,包括补充勘察工作过程。主要勘察成果及结论是指建设场址,线路比选地质结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等的结论,不要求在此把各阶段勘察成果全部简述一遍。

4.1.2 累计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应包括初步设计及以前各阶段已经完成的各类地质勘察工作量,一般以表格形式列出。

4.2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

4.2.1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问题原则上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有明确结论,初步设计阶段不再进行全面系统的工作。因此编写报告时要求概述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结论,包括遗留问题。 4.2.2 一般来说,当工程区及其附近有活断层时,由于对工程安全影响较大,为进一步研究活断层的性质及特点,需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后进行复核或补充工作,并开展必要的监测工作。

4.3 水库区工程地质

4.3.2 主要根据水库可能渗漏地段透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岩溶通道及延伸情况,古河道的空间分布,组成物质及渗透性等,确定渗漏的途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水库渗漏可能影响工程的效益,另外水库渗漏可能对库周外围及邻谷产生浸没,还可能对边坡稳定和地下水水质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价。

4.3.3~4.3.5 这几条规定涉及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及安置规划等审批前置条件,可行性研究阶段已基本明确,本阶段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基础上,加深工作深度,为相关设计提供依据。

4.3.6 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结论主要包括可能诱发地震的库段,类型,震级及对工程,环境的影响。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施方案的编制需要委托专门机构进行,是在台网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4.4 大坝工程地质

4.4.2 坝线和坝型比选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覆盖层厚度及分层特征,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混泥土坝重点评价坝基(肩)岩体的建基标准,存在的抗滑稳定和防渗等问题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当地材料坝重点评价覆盖层利用和存在问题的处理,如软弱土层的抗滑稳定,砂土液化,强透水层的渗漏和渗透稳定处理等。 4.4.3 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是指结合具体地质条件并考虑室内,现场试验,相关测试成果及工程经验等综合提出的地质参数。

4.6 发电引水建筑物工程地质

4.6.3 对于选定的发电引水建筑物,可按不同部位包括引渠,进口段,洞身段,调压井及出口段分别评价其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7 厂房及开关站等工程地质

4.7.3 对于地面厂(站),首先是地基稳定与变形问题,然后是边坡稳定问题,特别是厂房后山坡稳定问题要给予重视。在高地震区,还应注意地震作用下砂土地基液化的问题。

4.7.4 对于选定的地下厂房,根据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岩(土)体透水性及地下水位,地应力等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分类。对于大跨度地下厂房,结合顶拱,边墙,端墙及洞室交叉分部位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根据地层岩性,主要结构面和地应力等情况,提出地下厂房轴线选择的地质意见。评价地应力引起的岩爆或塑性变形,有害气体或放射性元素,喀斯特和强透水带等对工程施工的不利影响。确定围岩支护设计的有关物理力学参数。针对存在的地质缺陷,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4.8 通航和过鱼建筑物工程地质

4.8.3 对于选定的通航及过鱼建筑物,应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第四纪覆盖层及岩体风化,岩(土)体透水性及地下水位,水质等方面,评价闸室段及上,下引航道地基及开挖边坡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

4.9 施工导截流临时建筑物工程地质

4.9.2 对于围堰工程,要特别重视在淤泥质软土等特殊岩土上填筑围堰引起的地基稳定问题。对于透水性较强的地基,要通过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分析提出防渗范围。

4.9.3 导流洞可参考4.12.4条说明,与永久工程结合的导流洞,应按永久工程进行评价。

4.10 泵站工程地质

4.10.2 对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可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岩(土)体的透水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分部位是指泵房,引渠,前池及进水池,出水管道,出水池及压力水箱等部位。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强透水地基,应特别注意地下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对于高地震区的泵站,影评家地震作用下砂土地基液化的问题。

4.11 水闸工程地质

4.11.2 水闸工程地质问题与泵站工程地质问题类似,但对水闸还要特别注意闸基渗透稳定问题。对于入海口,糊口等大型水闸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将决定水闸的安全,基础的型式和处理工程量及投资,应对工程地质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4.12 输水建筑物工程地质

4.12.3 对于渠道工程,根据渠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渠道工程地质分段评价。对于填方渠道,重点是渠基稳定问题;对于挖方渠道,重点是边坡稳定及地下水的影响。

4.12.4 对于隧洞工程,根据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岩(土)体透水性及地下水位,地应力等进行隧洞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评价进出口边坡的稳定性,有害气体,放射性元素,高地应力引起的岩爆和塑性变形,地温等对施工的不利影响;预测施工中发生突水(泥),塌方及变形的可能性。

4.12.5 对渡槽工程,不同渡槽型式,工程地质评价的侧重点不同。对于落地式渡槽,重点评价地基稳定性及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对于桥式渡槽,应结合基础型式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岩土体参数。对于倒虹吸,涵闸和管道等建筑物,重点评价地基稳定,变形等工程地质问题,确定于基坑开挖有关的边坡稳定,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基坑渗流稳定和基坑强排水有关的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和水文地质参数。

4.13 堤防工程地质

4.13.3 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堤防,一般要根据大方沿线的地形地貌,堤基岩(土)层的组成和结构,特别是影响影响堤基稳定的不良地层的分布和性质,以及含水层的分布,结构和渗透性等,划分堤基地层结构,进行工程地质分段。

4.13.4 对于已建堤防,要重视堤身,堤基历年险情,隐患资料的收集,分析及勘察工作,结合堤基险情隐患分析,特征和地形地质条件,分析产生险情,隐患的地质原因等,评价地基,堤身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15 灌区水文地质

4.15.1 区域及灌区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主要含水层及其补,径,排条件,地下水化学类型与矿化度,农业灌溉用水的水质,土壤的矿物组成和类型等。

4.15.2 根据灌区土壤的组成,结构,分布,物理化学性质,含盐量,毛细水饱和带高度,给水度以及产生浸没的地下水临界深度等,评价工程建成后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和引起土壤次生盐碱(渍)化,沼泽化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4.15.3 本条是针对老灌区而言的。当老灌区存在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需要控制地下水位,改良土壤时可根据灌区的土壤盐碱(渍)化类型,程度及其分布特征,分析地下水与土壤的水盐动态平衡,提出控制地下水位的标准和土壤改良的建议。

4.16 天然建筑材料

4.16.1~4.16.3 由于初设阶段不再进行全面的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本节主要使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详查成果。对于发生变化的料场,根据复核成果进行储量和质量评价。初步设计阶段新选择的料场,按详查精度评价料场的储量,质量等内容。

4.17 附图与附表

4.17.1 本条只规定了作为初步设计报告工程地质章应附的主要图件,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工程项目情况及需要适当增减。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附图应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规定附图,一般来说应比工程地质章的附图要求多一些。

第11篇:作业规程编制内容格式要求

作业规程编制内容格式要求

一、规程、措施编制格式要求:

1、统一规定:

(1)规程措施纸张统一规定使用A4纸,附图可用A3纸。页面设置具体规定:页边距上下右均为2cm,左3cm,装订线在左侧;每页行数50行,每行字符47个。作业规程、技术措施从封面到正文、附表全部设置页眉,内容分别为“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格式要求:宋斜体五号右对齐。

(2)规程的结构次序为:封面→会审签字栏→会审意见→目录→正文→附表→附图→规程贯彻记录。

(3)作业规程编制必须由技术队长以《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依据,同时按照目录(附件176或附件177)中所规定的章节内容进行编制,不得出现缺项。

2、封面格式:(见附件17

1、附件172) 具体要求:

(1)发放号、认证号字体为宋体四号;“作业规程”四字为黑体小初号;其余内容均为黑体四号。

(2)规程批准日期以矿总工程师签字时间为准。

(3)施工负责人、编制人签字均为手写体,并注明日期。 (4)不打印页码、单面打印。

3、审批签字栏:(见附件17

3、附件17

4、附件175) 具体要求:(1)“会审签字栏”宋体二号居中,会审单位宋体三号,行距26磅。 (2)所有人员在规程或措施中必须手工签字,不得出现打印字体,必须有签字日期。 (3)不打印页码,单面打印。

(4)会审签字一式三份,队组保留一份、交生产技术科及安全科各一份。

4、会审意见: 具体要求:(1)“会审意见”宋体二号居中,会审意见条数据实际情况而定,会审意见内容字体为宋体四号。

(2)不打印页码、单面打印。

5、目录:(见附件17

6、附件177) 具体要求:(1)“目录”宋体二号居中,章用黑体小三,节用宋体四号,章节空二个字符。

(2)标明章节所在页码,并用点画线对齐。 (3)双面打印,页码居中。

6、正文:(1)章用宋体二号加黑,节用宋体三号,其余全部为宋体四号。表格文字:表头文字四号宋体,表内文字可根据具体情况定为小

四、五号宋体。

(2)双面打印,重新编页码,页码不得与目录连续,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 (3)图幅不大的表格可以插入正文中,但一个表格必须打印在同一页上,不能隔页打印。

7、附表:

(1)表格名称字体为宋体小二号居中,表格右上角注明附表次序,如附表1,数字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头用四号宋体字,表格内容文字可根据具体情况定为小

四、五号宋体。表格行高可根据表格行数多少适当调整,尽量布满整个页面。

(2)表格名称必须与规程目录、正文中所提及到的名称一致。 (3)单面打印。

8、附图:

(1)附图必须按照规程所规定的次序逐一绘制,不得出现缺失。附图名称必须与规程正文中提及的名称完全吻合。

(2)规程附图必须用CAD绘制,不得出现手工制图,图中尺寸必须齐全、准确;示意图不需要按精确比例绘制,但必须能够形象表示出实物大小。其余图纸要求按下述比例绘制:巷道平面布置图1:2000,巷道支护断面图1:50,综合柱状图1:200,图纸大小以A3或A4纸为准;确实在A3纸上放不下的用断开线打断中间部分。 (3)避灾路线图必须标明从工作面至地面的具体路线。

(4)附图使用的图例必须与《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或《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统一;附图必须有边框线,边框线右上角注明附图次序,如附图2,数字统一用阿拉伯数字。

(5)单面打印。

9、作业规程(措施)贯彻、考试记录(表样见119页、120页、121页) (1)每一工程开工前技术队长必须组织所有职工学习《作业规程》并进行考试。每月10日前技术队长必须将在用《作业规程》全部贯彻完毕;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技术队长必须将《作业规程》全部考试完毕。

(2)贯彻要有记录,职工盖章(用小图章、严禁用大图章)要清晰。试卷题型多样,内容丰富。试卷题目统一为:队年季度《——作业规程》试题(卷)。

(3)规程贯彻、考试不能出现弄虚作假现象。

(4)因工伤、探亲、事病假等未能及时贯彻(考试)的职工,上班前必须进行补贯并考试。

10、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审批

(1)所有作业规程及重大技术措施(如综采工作面收尾)必须由生产技术科组织相关科室主管会审后方可审批;一般性安全技术措施相关科室传阅后审批。

(2)审批单位必须按照生产技术科规定(见附件17

3、17

4、175)按由下至上的顺序逐级审批,严禁缺省任何单位。

(3)措施(如综采工作面收尾措施及煤矿安全规程所要求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施工巷道、硐室、风桥、劈帮拉底等开掘工程,设备回收安装、铺道等)原则上必须总工签字,但在特殊情况下可由分管矿长代签。

(4)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审批由技术队长负责(请假除外),严禁技术员或其它人员代替。

(5)签字人员字迹清楚,并标明年月日。

(6)签字单位技术主管请假由其他人员代签,技术主管上班后必须补签。

11、其它规定 (1)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开工前都必须编制作业规程,不能以措施代替《作业规程》。 (2)施工队组凡出现与队组正规循环作业不相符的施工作业(如一线队组遇地质构造、搬家倒面、进出设备、安设皮带溜子,二线队组大型设备安装、更换等)时,必须在24小时内编制技术措施并由技术队长审批完毕,审批完毕后交相关部门一份。

(3)单独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内容应比照作业规程要求进行编制,不得出现缺项;有挂靠作业规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则不必按照作业规程内容进行编写,但必须详细地阐明以下几个方面:a、工程概况;b、施工方法及步骤;c、施工工艺;d、安全技术措施;e、必要附图。措施名称字体为二号宋体并居中,正文字体则全部为四号宋体。

(4)作业规程中专业术语,以《煤矿安全规程》为准,不得出现口语或不规范的用词;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单位制,如长度单位采用米(m)、毫米(mm),力的单位采用牛(N)、千牛(KN),压强单位采用帕斯卡(Pa)、兆帕(MPa)。

(5)规程必须有复审记录(见附件178)。

技术队长必须将《作业规程》与现场不符或者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已更改、增减的内容在作业规程复审意见中做出明确规定,每月至少一次(无变化、调整、增减规程可以无复审)。复审意见签字完毕后复印三份分别交采区、安监处、生产技术科各一份,队组保留原件。

(6)作业规程必须附有地质预测预报及地质说明书,由地测科负责提供。地质说明书必须在设计图下发后的一周内完成。

(7)作业规程设计图纸由生产技术科负责提供。要求正规设计必须提前一周审批完毕后向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发放。

(8)作业规程必须附有供电系统图,由机电科负责提供。必须附有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设计、防尘系统、监控系统及生产系统图,通风、瓦斯、防尘等由通风科负责提供;监控系统由监控队负责提供。

(9)准备会审的《作业规程》必须复印三份,会审前一日交生产技术科一份、采区技术主管一份、队组保留一份。会审前采区技术主管必须进行认真预审,严格把关。预审通过后由盘区主管联系生产科组织会审,如果盘区主管预审后仍出现明显、重大问题,则对主管进行相应处罚。施工单位队长、技术队长、技术员必须参加会审。规程会审时各职能科室主管负责对涉及本部门的相应内容认真审查,并负相应责任。

(10)《作业规程》会审完毕后3日内修改、复印、装订成册,交安监处、生产技术科各一份(针对性措施还必须交相关部门一份),队组保留原件。同时,技术队长将作业规程所有内容以电子版形式交生产技术科,以便其他签字单位技术人员查阅。

二、规程编号要求: 全矿规程统一编号:

1、采煤队:如:采煤队10年第二份规程为:采第12。

2、掘进队:综掘一队、综掘二队依次为1X,2X。如:综掘二队10年第三份规程为:掘第23。

3、开拓队:从开一至开三依次为1X,2X,3X。

4、运输队(含机电队、皮带队):运输队1X,机电队2X,皮带队3X。如:机电队10年第一份规程为:运第21。

5、准备队:从准备一队至准备三队依次为1X,2X,3X。如:准备二队10年第一份规程为:准第21。

6、通风队:通风队1X。如:通风队10年第一份规程为:通第11。 注:X为本队规程顺序号,即本年度第几份规程。

三、发放号

矿长

1、生产矿长

2、机电矿长

3、总工程师

5、安全科

11、企划科

12、调度室

14、机电队

15、皮带队

18、运输队

19、生产科20、机电科

21、通风科

22、地测科

23、采煤队30、掘进队

31、开拓队

32、办公室33。如:采煤队向生产科发放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等资料时发放号为3022。

四、规程审批奖罚规定:

1、规程格式不符合规范,罚20元/处。

2、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等明显错误,罚技术队长10元/处。

3、专业术语错误,罚15元/处。

4、施工队组负责人预审把关不严或不负责任,对负责人同等处罚。

5、规程、措施不给或不及时送交有关部门的,对技术队长罚款50元/天。

6、模仿把关人员签字的,罚责任人1000元/次,并在年底评比中排倒数第一。

7、规程措施不及时编制或审批不及时而影响生产的罚技术队长100元/天;作业规程与现场不符、施工牌板与现场或作业规程不符、规程措施制定完后不组织落实罚技术队长100元。在大检查中凡发现规程措施有明显错误,被上级领导批评时罚技术队长200元,相关把关科室主管300元。

8、对半年规程评比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结合考核考评结果给予奖励。

9、对在科技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按矿科技工作管理办法给予奖励。

六、采掘开运各队技术工作要求

1、各队技术副队长每月结合本队实际情况写出工作总结报生产科技术主管(21日前)。

2、各科室结合所辖各队(组)情况写出本科当月技术工作总结连同所辖队(组)技术工作总结同时报生产技术科(23日前)。

3、生产技术科结合各科、队(组)情况写出全矿当月技术工作总结并于25日前报总工程师审核后,在技术例会上进行汇报。

4、遇地质构造时要及时通报各部门并写出针对性措施;过完构造后必须在5天内写出技术总结报告,交生产技术科。

5、各工作面施工(综采面采完)结束后,要求在3天内将竣工工程(或采面)技术工作总结交生产技术科存档,包括以下内容:

①所有规程、措施。

②工程竣工图(填制各类地质构造,与施工图不符的编制说明)。 ③隐蔽工程记录。 ④工程分段验收记录。 ⑤开工报告及竣工验收表。 ⑥地质预报及地质构造通知单。

第12篇: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19-2014·替代SL 19-2008):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共5章和5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主体、编制依据、编制条件、编制内容、编制程序和编制方法等。 目录 1 总则

2 编制依据和条件 3 编制内容

4 编制程序和要求 4.1 编制程序

4.2 制定编制方案 4.3 收集整理资料 4.4 确定基准日期 4.5 竣工财务清理 4.6 编制报表 4.7 编写说明书 5 竣工财务决算报表 5.1 一般规定

5.2 计列未完工程投资及预留费用 5.3 概(预)算与核算口径对应分析 5.4 分摊待摊投资 5.5 确认交付使用资产 5.6 分摊建设成本 5.7 填列报表

5.8 编制竣工财务总决算

附录A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封面格式 附录B 工程类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格式 附录C 非工程类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格式 附录D 工程类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附录E 非工程类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第13篇: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标 准 号】:

SL/T 179-96 【代替标准】:

【颁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 【发布日期】:

1996-09-10发布 【实施日期】:

1997-01-01实施 【批准文号】:

水科技[1996]420号

【批准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 179-96的通知水科技[1996]420号

根据部1993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制、修订计划,由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司主持,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主编制订的《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 179-96 本标准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在实行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

一九九六年九月十日 请函告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司,并由其负责解释。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发行。

【全

文】:

1总

1.0.1 为了统一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标准,提高编制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装机容量50~10MW,出线电压不超过110KV的新建小(1)型水电站。

装机容量10MW以下的小(2)型水电站可参照本规程作适当简化。

改建、扩建、加固工程可参照本规程有关章节。大中型综合利用工程所属的小型水电站

部分可参照本规程,其余部分应遵照有关规定。

1.0.3 实施本规程应遵循下述基本要求:

(1)遵照国家有关政策法令,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规定。 (2)进行必要的调查、勘察、试验、研究,取得可靠的基本资料。

(3)设计应充分体现小型水电站的特点,因地制宜,安全可靠,节约投资,注重经济和社会总体效益。

(4)采用科技新成果,力求技术先进。

(5)内容完整,有必要的方案比较、分析论证及明确的结论。

1.0.4 本规程所规定的初步设计报告是在河流规划的基础上编制的,其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确定任务、工程规模、等级。

(2)确定水文参数,提出分析计算成果。

(3)调查区域地质,查明库区及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评价和结论。

(4)选定坝址、坝型、厂址,确定工程总体布置、主要建筑物型式和布置,提出主要工程量。

(5)确定装机容量、机组机型、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电气主接线、主要机电设备及闸门、启闭机的型式和布置。

(6)提出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材料、劳动力、供水供电的需要量及来源。

(7)确定水库淹没、工程占地的范围、实物指标,提出水库淹没处理、移民安置规划和投资概算。

(8)提出消防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设计。 (9)编制概算,提出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评价。 1.0.5 初步设计报告应根据需要,将下列文件列为附件:

(1)河流规划报告审批文件、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及有关的会议纪要。

(2)工程综合利用的协议书及有关资料。

(3)水库淹没、工程占地处理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及有关协议。 (4)环境影响报告及有关部门审批意见。 (5)试验和科研报告。 (6)其他专题报告。

1.0.6 报告按下列要求编辑和表述:

(1)总体编排顺序:目录、附件目录、附图目录、正文、附件。正文以本规程第2章综

合说明列为第1章,以下各章依次排列。

(2)各章的附图集中另编一册,其中综合说明的附图应另制小图附在综合说明前。

(3)工程特性表附在综合说明后,其他附表分别附在各章的适当位置。

(4)报告的文字表述应准确简明、逻辑严谨、通俗易懂。图纸应完整清晰。

1.0.7 实施本规程要相应执行已颁布的SL77—94《小型水力发电站水文计算规范》、

SL76—94《小水电水能设计规程》、SL16—92《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等专业规程。

1.0.8 本规程引用下列标准的有效版本,编制报告应遵照执行:GB 3100~3102—86《量和单位》。

SL 01—92《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 SL26—92《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标准》。

2综

明 2.1 概述

2.1.1 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和河流规划的结论及审批意见。 2.1.2 简述勘测设计过程。 2.2 自然条件

2.2.1 简述工程在地区的自然概况,包括流域位置、水系、气象、水文、泥沙、水质的资料情况、主要特征值及分析成果。

2.2.2 简述区域地质、水库及主要建筑物的地质概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结论性意见,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天然及人工建筑材料调查试验成果。 2.3 工程任务和规模

2.3.1 简述工程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概况及本工程的任务。 2.3.2 简述工程规模、水利水能计算结果、主要特征值。 2.3.3 简述工程综合利用效益、技术经济指标。 2.4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2.4.1 说明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2.4.2 简述坝址、坝轴线、坝型、厂址及总体布置方案的比较和选定。

2.4.3 简述推荐方案主要建筑物的布置、型式及主要尺寸、运行方式及基础处理措施等。 2.5 机电及金属结构

2.5.1 简述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电气主接线方案。

2.5.2 简述机组及其他主要机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金属结构选型和布置。 2.6 消防

2.6.1 简述工程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 2.7 施工

2.7.1 简述施工条件、对外交通及主要建筑材料和来源及供应渠道。 2.7.2 简述导流方案及导流标准。

2.7.3 简述主要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强度。 2.7.4 简述施工总布置规划概况及施工占地数量。

2.7.5 简述主体工程总量、施工工期及所需的劳力和三材用量。 2.8 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

2.8.

1简述水库淹没标准、范围及主要实物指标、移民安置规划及补偿费用。 2.8.

2简述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处理措施及补偿费用。 2.9 环境保护

2.9.

1简述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2.9.

2简述环境保护措施及所需费用。 2.10 工程管理

2.10.1 简述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管理范围、主要管理设施。 2.10.2 简述工程调度运行方式。 2.11 概算

2.11.1 简述概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 2.11.2 简述工程总投资、静态总投资。 2.12 经济评价

2.12.1 简述经济评价的主要成果及结论。 2.13结论及今后工作意见

1.13.1 综述工程建设的结论及今后工作的意见。

2.14 附图附表

2.14.1 附图如下:

(1)工程地理位置图。

(2)工程总体布置图。 2.14.2 附表如下:

(1)工程量汇总表。

(2)总概算表、分年度投资表。 (3)工程特性表(见附录A)。

3 水

文 3.1 流域概况

3.1.1 简述工程所在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河道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情况。

3.1.2 简述流域及邻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 3.2 水文基本资料

3.2.1 说明流域内及借用流域水文站网分布、各测站观测项目和年限、主要水文站的控制特性、高程系统和测验基本方法、资料整编情况。

3.2.2 简述水文资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复核变动情况,并对基本资料质量做出评价。

3.3 径流

3.3.1 对设计依据站的实测径流进行还原计算和插补延长,分件论证径流系列的代表性。 3.3.2 进行设计依据站的径流计算,说明资料短缺地区径流计算方法,提出工程场址的径流参数和径流成果,选择径流调节代表段和代表年,分析枯水径流特征,分析论证径流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3.4 洪水

3.4.1 分析造成洪水的暴雨特性、洪水成因、洪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3.4.2 说明历史洪水调查和复查情况,历史洪水的洪峰、洪量估算方法及采用成果。分析确定历史洪水及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

3.4.3 对实测洪水进行洪水资料的还原、插补延长,并结合历史洪水进行频率计算。分析成果的合理性,提出设计洪水成果。

3.4.4 对资料短缺地区推算设计洪水可采用暴雨推算或洪水统计参数地区综合推算等方法,并应相互印证;分析最终所采用的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 3.4.5 说明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方法及成果。

3.4.6 说明施工洪水时段的划分、洪水系列统计原则,提出各时段洪峰、洪量频率计算成果,并分析论证其合理性。为水库调度运用计算的分期洪水,需说明划分前、后汛期的根据。 3.5 泥沙

3.5.1 说明流域泥沙概况,提出悬移质、推移质特征值。对多沙河流提出泥沙颗粒级配成果和输沙量、含沙量的年、月成果及年输沙量频率曲线成果。 3.6 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3.6.1 说明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基本资料情况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绘制方法,提出采用的成果。 3.7 其他

3.7.1 说明工程所在河段的冰情特性,分析工程河段发生冰坝、冰塞等情况的可能性,并估算对工程的影响。

3.7.2 说明潮汐对本工程的影响。 3.8 附图附表 3.8.1 附图如下:

(1)流域水系图。

(2)径流、暴雨、洪水及泥沙插补延长的主要相关关系图。

(3)年(汛期、枯水期)径流频率曲线图。

(4)洪峰和各时段洪量频率曲线图。

(5)典型洪水及设计洪水过程线图。

(6)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7)悬移质、推移质颗粒级配曲线图。

(8)年输沙量频率曲线图。 3.8.2 附表如下:

(1)年、月径流(雨量)系列表。

(2)代表年逐日径流成果表。

(3)洪峰、洪量系列表。

(4)典型洪水、设计洪水及潮水位过程线表。

(5)年、月输沙量系列表。

(6)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

(7)其他有关附表。

4工 程 地 质 4.1 概况

4.1.1 简述前阶段勘察工作的过程、结论和存在问题。

4.1.2 说明本阶段的勘察任条、工作简况、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4.2 区域地质

4.2.1 简述区域的地形地貌、所处的地貌单元、物理地质现象;地层岩性、厚度、分布及接触关系;可溶岩地区喀斯特发育规律;所处地质构造单元、主要构造性质、产状、规模及相互关系;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4.2.2 按1∶4000000《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确定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

4.2.3 地质构造特别复杂、地震基本烈度大于Ⅶ度和现代地震活动特别频繁的地区,应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 4.3 水库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4.3.1 简述库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

4.3.2 说明库区的地貌特征、水库周边地形条件;强透水性或可溶性地层分布位置、厚度、补排关系和封闭条件;通往库外的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的位置、宽度和透水性。评价水库蓄水后可能发生渗漏的位置、渗漏量,提出防治处理意见。

4.3.3 说明水库周边、大坝下游及邻谷可能浸没的程度,预测水库蓄水后浸没范围及防治处理意见。

4.3.4 说明库岸,特别是近坝库岸不稳定岩、土体位置,范围及特征。预测水库蓄水后库岸失稳的可能性,提出防治处理意见。

4.3.5 说明库周植被、水土流失状况。预测水库蓄水后,固体径流来源及变化情况,提出处理意见。

4.4 挡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4.1 说明各比较坝(闸)址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形、岩性、构造、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等,对初拟的坝(闸)址及建筑物比较方案进行地质比选,提出坝址、坝轴线、坝型、坝高的地质选择意见。

4.4.2 说明选定坝(闸)址的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特征、两岸坡度、沟谷发育程度、河床宽度及水深。

(2)主要地层岩性、产状、厚度、风化状态、软弱夹层发育情况。

(3)主要断层破碎带、特别是顺河断层、缓倾角裂隙位置、产状及特性。

(4)坝(闸)基岩体结构、破碎程度、可利用基岩埋深,坝(闸)基岩体分类,评价坝基、坝肩抗滑稳定和渗漏稳定条件,提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5)边坡稳定条件,提出边坡开挖坡度及处理意见。

(6)地下水类型、水位、岩体透水性,提出帷幕灌浆深度或其他处理意见

4.4.3 说明土基坝(闸)址的土层结构、厚度,特别注意不良土层的分布、厚度、特性。 评价抗滑和渗透稳定条件、压缩和湿陷变形特性、砂土层震动液化的可能性,提出土承载力和其他物理力学参数及地基处理意见。 4.5 泄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4.5.1 说明泄水建筑物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地质选择意见。

4.5.2 说明选定泄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按下列要求加以评价,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及基础处理意见。

(1)坝溢流应评价坝下游岩体抗冲性能,冲刷坑对坝脚及岸坡稳定的影响。

(2)岸坡式溢洪道应说明引渠、闸基、陡坡段、消能段的工程地质条件,重点评价深挖方对边坡稳定、渗漏对地基稳定的影响及消能段抗冲刷性能。

(3)哑口溢洪道应评价断层、深风化带对基础、边坡、渗漏稳定的影响。

(4)泄洪洞应评价进出口边坡及洞身稳定,进行围岩分类,建议处理意见。 4.6 引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4.6.1 说明引水建筑物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地质选择意见。

4.6.2 说明选定引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对不同建筑物类型,按下列要求加以评价:

(1)隧洞应说明进出口边坡稳定、浅埋段山岩厚度、高应力区深埋隧洞或构造特别复杂洞段的成洞条件,进行围岩分类,提出处理意见。

(2)调压井、闸门井应说明覆盖层厚度、岩石风化深度,评价成井条件。

(3)明渠应分段说明岩土,特别是性质不良土层分布、厚度、特性;深挖方、高填方段的工程地质问题;傍山渠道受泥石流的影响及土渠段的冻融破坏问题,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提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和处理意见。

(4)压力明管应说明镇墩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其稳定性。

(5)前池应说明其边坡稳定,评价渗漏及渗透稳定。 4.7 厂房及开关站工程地质条件

4.7.1 说明厂房、开关站各比较方案的地形、覆盖层厚度、岩性、构造、基岩风化深度、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地质选择意见、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处理意见。 4.7.2 说明选定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对不同建筑物类型,按下列要求加以评价:

(1)地面厂房应说明厂房地基岩体风化深度、破碎程度、岩体分类、厂房后边坡的变形稳定条件。土基说明土层,特别是性质不良土层的结构、厚度、特性,评价土的压缩变形、湿陷性变形、抗滑稳定、冻融破坏及砂土震动液化的可能性。

(2)地下厂房应说明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根据主要结构面及它的组合关系,确定布置型式,进行围岩分类,评价稳定条件。

(3)开关升压站及附属建筑物应重点评价地基强度和边坡稳定条件。 4.8 施工临时建筑物及其他

4.8.1 说明建筑物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地质选择意见。

4.8.2 说明建筑物选定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和处理意见。对不同类型建筑物,按下列要求加以评价:

(1)通航、过木建筑物应评价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条件。

(2)渡槽、倒虹吸、涵闸和桥梁应评价地基岩土强度、变形、抗滑稳定、土层冻融破坏及砂土震动液化的可能性。

(3)临时围堰应评价地基稳定及渗漏条件。

(4)导流洞应评价进出口边坡及洞身稳定,进行围岩分类,建议处理意见。

(5)导流明渠应说明边墙基础稳定和渗漏条件。 4.9 天然建筑材料

4.9.1 简述工程需要的天然建筑材料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按勘探精度分别说明土料、砂砾石料、石料料场概况和总储量,开挖坑槽数量、试验组数。

4.9.2 说明土料场位置、储量,评价其质量、开采运输条件,提出料场选择意见。

4.9.3 说明砂砾石料场位置、储量,评价其质量、开采运输条件,提出料场选择意见。

4.9.4 在砂砾石料缺乏地区或利用施工开挖料作人工砂石料时,应提出人工砂石料的料源、数量及质量评价。

4.9.5 说明石料场位置、岩性、断裂发育程度。按条石、块石、堆石或人工轧石料分别对储量、质量、开采和运输条件进行评价,提出料场选择意见。 4.10 结论

4.10.1 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评价和结论:

(1)评价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确定地震基本烈度。

(2)评价库区的渗漏、浸没、库岸稳定、固体径流来源等条件,并作出结论。

(3)对坝址、坝轴线、坝型、坝高的比选作出地质结论。

(4)对厂区、泄水、引水及其他建筑物方案选择和主要地质问题的处理作出结论。

(5)对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质量、开采运输条件作出结论及料场选择意见。 4.10.2 提出下阶段勘察工作意见。 4.11 附图附表 4.11.1 附图如下:

(1)区域地质图。

(2)水库区工程地质图。

(3)主要建筑物区工程地质图。

(4)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

(5)可溶岩地区水文地质图。

(6)专门性问题工程地质图、剖面图。

(7)天然建筑材料产地分布图。

(8)钻孔柱状图。

(9)坑、槽、洞、井展视图 4.11.2 附表如下:

(1)岩、土、水质分析试验成果汇总表。

(2)其他有关附表。

5工程任务和规模 5.1 河流规划和工程任务

5.1.1 概述工程所在河流(或河段)的规划成果及审查主要结论。对有综合利用任务的工程,应说明各综合利用项目的现状和规划要求。

5.1.2 概述工程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现状,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发展工农业的前景,近远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5.1.3 简述工程所在地区电力系统现状、网络结构、电源组成、负荷特性、调峰要求、地区电网与大电网及邻近地区电网关系。

5.1.4 论证确定本电站供电范围、设计负荷水平年、设计保证率。

5.1.5 说明供电区历史用电增长和电力供需平衡状况,对用电量及负荷的逐年增长作出预测,对负荷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列表说明各设计水平年的负荷特性指标。

5.1.6 说明本电站在系统中的任务和作用,工程的综合利用任务和主次顺序。论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5.2 洪水调节和防洪特征水位选择

5.2.1 说明本工程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上下游防洪要求。 5.2.2 提出洪水调节方式、洪水调度原则。 5.2.3 选定泄水建筑物尺寸及相应特征水位。 5.3 径流调节计算

5.3.1 说明库容曲线、水库蒸发与渗漏损失的原始依据和成果。 5.3.2 说明采用的水文径流系列、计算时段、代表年的选定。 5.3.3 说明上、下游各用水部门的用水保证率及用水量的年内分配。

5.3.4 说明水库的调节性能及对本电站径流调节有影响的上游梯级的有关资料。 5.3.5 提出径流调节计算原则和方法。

5.3.6 提出本电站水能指标及各部门用水的满足程度。 5.4 正常蓄水位选择

5.4.1 说明规划阶段确定的梯级衔接水位,上、下游梯级的兴建情况与开发计划,本梯级兴建对上、下游已建和待建梯级可能产生的影响。

5.4.2 说明本工程正常蓄水位的制约条件,包括库区淹没对象沿高程分布特点,工程地质条件等,提出正常蓄水位比选范围和方案。 5.4.3 提出技术经济比较和结论。 5.5 死水位选择

5.5.1 说明水库淤积条件,各综合用水部门(包括灌溉、供水、航运和渔业等)以及旅游,生态环境,排沙措施等方面对水库最低运行水位的要求。

5.5.2 拟定死水位比较方案,计算各方案对本梯级及下游梯级能量指标的影响。 5.5.3 提出技术经济比较和结论。 5.6 装机容量选择

5.6.1 根据本电站在电网中的任务和作用,确定本电站的必需容量。 5.6.2 分析不同装机规模的发电量,投资及其对梯级电站的影响。 5.6.3 提出技术经济较和结论。 5.7 水轮机额定水头和机组机型选择

5.7.1 说明本电站水头特性及额定水头的选定。

5.7.2 根据水库和电站运行特性,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水轮机型式及机组台数。 5.8 引水道尺寸和日调节容积的选择

5.8.1 说明引水道尺寸比较方案并选择经济尺寸。

5.8.2 按照本电站担负的调峰任务和梯级电站过水能力相互协调的原则,选定日调节池容积。 5.9 水库运行方式与多年运行特性

5.9.1 根据选定的参数,并考虑已建成的梯级情况、同一电网的水库联合作用以及综合利用要求,提出水库调度运行方式。

5.9.2 根据水库运行方式,提出多年运行特性。 5.10 水库泥沙冲淤分析

5.10.1 概述泥沙基础资料情况,进行泥沙特性分析,提出泥沙计算的原则和方法。 5.10.2 提出泥沙冲淤计算成果。

5.10.3 提出引水建筑物防沙运行方式和防沙排沙措施。

5.10.4 泥沙问题严重的水库应进行泥沙模型试验并提出泥沙观测规划。 5.11 回水计算

5.11.1 说明计算采用的基本资料、条件和方法。

5.11.2 根据库区淹没影响对象的洪水标准进行回水计算,绘制回水曲线与同频率天然水面线对比,确定回水尖灭点,对泥沙淤积影响较明显的工程,还应提出不同淤积年限的库区沿程泥沙淤积分布及对回水影响分析。 5.12 附图附表 5.12.1 附图如下:

(1)河流梯级规划布置平、剖面图。 (2)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

(3)各设计水平年最大日、年电力负荷曲线图、年电力和电量平衡图。

(4)水库水位面积、容积曲线图(淤积前、后)。

(5)水库水位与泄水建筑物泄水能力关系曲线图。

(6)水库调洪图(包括水库水位。进出库流量过程线)。

(7)水库淤积纵、横断面及回水曲线图。

(8)调节流量、水库水位与水头保证率曲线图。

(9)发电出力保证率曲线图。

(10)代表年、日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图。

(11)水库运行特征图(包括供水、发电出力、水位、来水流量过程线)。 5.12.2 附表按需要附列。

6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6.1 设计依据

6.1.1 说明工程等别和主要建筑物级别以及相应的洪水标准。

6.1.2 说明主要建筑物特征水位及流量、水文气象数据、地震烈度、地基特性、建筑材料特性及设计参数、规定的安全系数、允许的应力、沉降量、变形量及其依据。

6.2 工程选址

6.2.1 简述工程场址(如坝址、闸址、厂址等)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工程布置、施工及运行条件、工程量、投资及效益等。 6.2.2 综合比较论证选定工程场址。

6.3 坝(闸)型、坝(闸)线及工程总体布置

6.3.1 根据选定的坝(闸)址,拟定各比较坝(闸)型及相应的坝(闸)轴线,分析地形、地质、泄洪消能、施工及运行条件、工程量、工期及投资等。比较论证选定坝(闸)型、坝(闸)轴线。 6.3.2 根据选定的坝(闸)型、坝(闸)线,拟定各比较方案的工程总体布置,说明各相应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型式、控制高程、主要尺寸以及各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连接方式等,进行综合比较选定工程总体布置。 6.4 挡水建筑物

6.4.1 说明挡水建筑物的工程布置、结构型式、坝高程、断面尺寸、坝(闸)布置、坝内廊道、坝体分段、材料分区、坝体防渗、排水、坝面护坡等结构布置和主要尺寸。

6.4.2 根据建筑物基础的地质条件,提出坝(闸)基和坝肩的开挖深度及防渗、排水、加固等处理措施。

6.4.3 说明挡水建筑物的稳定、应力、变形、渗透、渗流稳定等的计算条件、荷载及其组合、计算方法和成果。对混凝土坝应提出温度控制和温度应力的设计和要求。 6.5 泄水建筑物

6.5.1 说明泄水建筑物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工程布置、水力条件、施工、运行、工程量及投资等,综合论证选定泄水建筑物的型式和布置方案。

6.5.2 说明选定的泄水建筑物布置方案和主要尺寸,包括进水渠、进水口、堰高程、过流断面、消能方式、上下游防护工程等结构及尺寸。提出开挖、衬护及防冲刷、排水、防冻、排冰、排沙、基础处理等工程措施。

6.5.3 说明泄流能力、水流流态、水力坡降线、消能、上下游水力衔接、泄水排沙、下游冲淤等水力条件;说明计算条件和方法,提出计算成果,必要时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说明泄水建筑物的稳定、应力、变形等结构计算成果。 6.6 引水建筑物

6.6.1 说明引水建筑物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工程布置、施工、运行、工程量及投资等因素,综合论证选定引水建筑物的型式和布置。

6.6.2 说明引水建筑物的引用流量、水位、消能、水力坡降线、水锤及涌浪、调压室或前池容量、冲淤及沉沙等水力计算的条件和方法,提出计算成果。

6.6.3 说明选定的进水口布置、结构型式、高程、断面尺寸、孔口和渐变段的型式及拦污栅、闸门、操作平台等布置。当设置沉沙池时,应论证其必要性,并提出排沙设施设计方案。

6.6.4 选定引水道(包括交叉建筑物)的位置、结构型式、高程、断面尺寸、坡度等,说明稳定(包括进出口边坡围岩稳定)和结构计算的条件和方法,提出计算成果及工程处理措施。 6.6.5 说明选定调压室或前池的布置型式、高程、断面尺寸、工作水位、泄水及必要的排沙设施等。说明稳定和结构计算的条件和方法,提出计算成果及工程处理措施。

6.6.6 说明选定的压力管道(包括明钢管道或地下埋管、坝内埋管等)的布置、型式、高程、断面尺寸、长度等,说明稳定和结构计算的条件和方法,提出计算成果、对钢材或混凝土衬砌的要求及工程处理措施。 6.7 厂房及开关站

6.7.1 说明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布置、型式、施工、运行、工程量、投资及机电设备布置等,综合论证,选定厂区布置方案。

6.7.2 说明主、副厂房及尾水建筑物的选定布置方案、结构型式、面积、高程和主要尺寸及厂区交通布置,说明稳定计算及结构计算的条件和方法,提出计算成果。对地下洞室及高边坡应论述其稳定性并提出工程处理措施。

6.7.3 说明开关站的位置、场地布置、面积、高程等。提出第一个塔架的位置、开关站的排水设施及运输通道。

6.8 工程观测、综合利用及其他

6.8.1 提出主要建筑物的观测设计,包括观测要求、观测设施及其布置、主要观测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数量。

6.8.2 说明灌溉、供水、通航及过木等综合利用的要求及设计参数。简述综合利用项目的工程布置、主要结构尺寸及运行方式。提出各项目的工程量、投资及设计成果。

6.8.3 提出生产生活区的房屋建筑总面积和工程量。

6.8.4 对本工程各永久建筑物项目及工程量进行汇总,提出汇总表。 6.9 附图附表 6.9.1 附图如下:

(1)工程场址布置方案比较图。

(2)工程总体布置方案比较图。

(3)工程总体布置图。

(4)坝(闸)轴线及型式方案比较图。

(5)坝(闸)工程布置图。

(6)坝(闸)工程上下游立视图。

(7)坝(闸)剖面图(包括土石坝材料分区图、混凝土坝标号分区图)。

(8)坝(闸)基础处理设计图。

(9)坝(闸)稳定及应力计算成果图。

(10)泄水建筑物方案比较图。

(11)泄水建筑物工程平、剖面布置图。

(12)引水建筑物方案比较图。

(13)引水建筑物工程平、剖面布置图。

(14)厂房区布置方案比较图。

(15)厂房区及开关站布置图。

(16)主、副厂房布置图。

(17)工程观测设备布置图。

(18)主要建筑物建筑透视图。 6.9.2 附表如下:

(1)永久建筑物项目及工程量汇总表。

(2)其他有关附表。

7

水力机械 7.1 水轮机及其附属设备

7.1.1 说明方案比较论证并选定水轮机型式、机组台数、单机容量、基本参数及安装高程。 7.1.2 选定水轮机装置方式、过流部件结构型式及控制尺寸。

7.1.3 选定水轮机附属设备进水阀、调速器、调压阀及油压装置等规格、型号。 7.1.4 对采用重大新技术(包括型式、结构和材料等)应有专门论证。

7.1.5 对水流含沙量大的水电站,应说明所采取的防止或减轻水轮机磨蚀的综合治理措施。 7.1.6 提出水轮发电机组调节保证计算成果。 7.2 辅助机械设备

7.2.1 选定主厂房起重设备及其参数,并确定起重设备的外形主要控制尺寸。

7.2.2 选定电站透平油和绝缘油、技术供水和排水、压缩空气及水力监视测量等系统的主要设备。 7.2.3 选定电站机修车间规模及主要设备。 7.3 采暖通风

7.3.1 选定厂房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方案和设备。

7.3.2 对地下、半地下或坝内厂房的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应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 7.4 水力机械主要设备布置

7.4.1 提出机组间距、厂房长度、宽度和高度等主要控制尺寸及分层高程。 7.4.2 确定安装场位置和面积。

7.4.3 说明所选定的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和辅助机械设备的布置。 7.5 附图附表 7.5.1 附图如下:

(1)水轮机转轮模型综合特性曲线比较图。

(2)水轮机运转特性曲线。

(3)水电站油、水、气及水力监测系统图。

(4)水电站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图。

(5)水电站主副厂房设备布置图(可与水工、电气专业合图)。 7.5.2 附表如下:

(1)水力机械及采暖通风主要设备汇总表。

(2)其他有关附表。

8 电气工程 8.1 水电站与电力系统的连接

8.1.1 根据水电站的动能特性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确定水电站与电力系统的连接方式、输电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输送客量(包括穿越功率)、送出工程输电线路距离和工程量。 8.1.2 说明电力系统对水电站运行方式及其他技术要求。 8.2 电气主接线

8.2.1 根据电力系统连接的要求和水电站的装机台数,进行电气主接线方案比较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选定水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分析说明分期过渡方式及其相应的技术措施。 8.2.2 初定厂用电源连接方式及厂坝区设施的供电方式。 8.2.3 分析说明近区供电的必要性,提出近区供电的方案。 8.3 主要电气设备

8.3.1 提出短路电流计算成果。

8.3.2 选定水轮发电机、主变压器、厂用(坝区)变压器、断路器、高压开关等主要电气设备。提出设备的规格、数量及其主要技术参数。

8.3.3 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应有论证。 8.4 防雷接地

8.4.1 论述水电站防雷保护方案,并提出过电压保护配置方式。

8.4.2 论述全厂接地设计方案。对高土壤电阻率的接地要提出具体解决的措施。 8.5 综合自动化

8.5.1 简述水电站与电网调度管理关系及其调度内容和范围。对集中调度的梯级水电站,应确定水电站在梯级调度中的位置和控制方式。

8.5.2 选定水电站、水闸的控制管理方式及其自动化内容。

8.5.3 选定全厂监测(控)方式。初选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及设备配置。 8.5.4 选定机组励磁方式。 8.6 继电保护

8.6.1 确定水电站各主要设备的继电保护方式。初选保护设备的型式。

8.6.2 根据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要求,提出水电站线路保护方案和安全自动装置设备配置。 8.6.3 确定各主要电气设备继电保护装置的布置。 8.7 二次接线

8.7.1 选定全厂测量、信号和同期系统的设计方案。

8.7.2 提出水电站电流、电压互感器的配置及其主要技术参数。 8.7.3 确定控制电源型式、电压等级,初选设备。 8.8 电工实验室

8.8.1 说明水电站电工实验室的配置规模。 8.8.2 提出电工实验室生产用房的布置要求。 8.9 通信

8.9.1 根据电力系统调度管理要求,确定水电站与电力系统调度通信方式和设备配置。 8.9.2 根据梯级调度管理的要求,确定水电站与梯调之间调度通信方式和设备配置。 8.9.3 对要求设有水情测报站网的水电站,应确定其通信的方式和设备配置。

8.9.4根据工程布置特点,确定水电站内部生产调度通信及对外通信的方式,选定通信设备。8.10 电气设备布置

8.10.1 说明水电站的厂区总体布置。确定主、副厂房中的电气设备布置。 8.1.2 选定主变压器场和开关站的布置型式。 8.10.3 确定有关辅助生产用房的布置。 8.11 闸门启闭机及过坝设施的电气设备及布置

8.1.1 选定水工建筑物闸门启闭机及过坝设施的电力拖动和控制方式。 8.1.2 确定供电电源方案,初选主要电气设备。 8.11.3 确定电气设备的布置和辅助生产用房。 8.12 附图附表 8.12.1 附图如下:

(1)水电站接入电力系统地理位置图。

(2)电气生接线(包括厂、坝区供电)方案比较图。

(3)电气主接线图。

(4)厂用电接线图。

(5)坝区供电接线图。

(6)主、副厂房设备布置(亦可与水工、水机专业合图)。

(7)升压站、开关站设备布置方案比较图。

(8)升压站、开关站设备平、剖面布置图。

(9)保护、测量、同期单线配置图。

(10)微机监控(测)系统结构框图。

(11)控制、信号、操作电源系统图。

(12)过坝设施等电力拖动控制框图。 8.12.2 附表如下:

(1) 主接线方案比较表。

(2) 短路电流计算成果表。

(3) 电气主要设备汇总表。

(4) 其他有关附表。

9金 属 结 构 9.1 泄水建筑物的闸门(阀)及启闭设备

9.1.1 选定闸门(阀)的布置方案、型式、数量和主要尺寸及参数,说明操作运行方式、检修条件,提出防止冰冻、淤堵、空蚀、磨损、振动等措施。

9.1.2 选定启闭机布置方案、型式、容量、数量及主要参数,说明操作运行条件,提出启闭机的动力保证要求。

9.1.3 采用新门(机)型、新材料、新技术时,应提出需要试验研究的要求,以及说明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

9.2 引水建筑物的闸门、阀及启闭设备

9.2.1 选定闸门、阀、拦污栅及启闭机的布置方案、型式、容量。数量和主要尺寸及参数。 9.2.2 提出防止冰冻、淤堵、磨损等的措施,说明正常及事故情况下运行的可靠性,拟定维护检修条件,并说明充水平压及通气措施、操作方式和拦污栅的排污、清污措施。 9.3 尾水建筑物的闸门及启闭设备

9.3.1 选定水电站尾水闸门、启闭机的布置方式、型式、容量、数量及主要尺寸和参数。 9.3.2 说明操作运行方式、充水平压措施和检修条件。 9.4 通航过木及其他过坝建筑物的闸门及机械设备

9.4.1 选定船闸、升船机、筏道及其他过坝设施的金属结构、闸门及机械设备的布置方案、

结构型式、主要尺寸和参数。

9.4.2 说明有关设备的操作方式、运行的可靠性、运转周期以及检修条件。 9.5 施工导流建筑物的闸门和启闭机

9.5.1 选定导流、封孔所用闸门启闭机的布置方案、型式、容量及主要尺寸。 9.5.2 说明操作运用条件、下闸截流水位流量条件、截流及封堵的可靠性。 9.6 其他水工建筑物的金属结构设备

9.6.1 选定其他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设备的布置方案、型式、容量、数量、主要尺寸及参数。 9.6.2 说明操作运行方式、维护检修等条件。 9.7 附图附表 9.7.1 附图如下:

(1)泄水、引水、尾水建筑物主要闸门及启闭机布置图。

(2)主要闸门门叶及门槽总图。

(3)其他建筑物金属结构布置图。 9.7.2 附表如下:

(1)金属结构主要设备汇总表。

(2)其他有关附表。

10

防 10.1 工程概况及其特征

10.1.1 简述工程概况、建筑物布置及厂区内外交通。

10.1.2 简述主副厂房、升压开关站的主要机电设备布置及主要参数。 10.2 工程消防设计

10.2.1 提出各主要生产场所火灾危险性分类及耐火等级。 10.2.2 提出消防总体设计方案:

(1)根据“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提出“以水灭火为主,化学灭火为辅及其他方式灭火相结合”的消防总体设计方案。

(2)根据防火间距及疏散要求,说明厂区内各建筑物、主变压器、露天油罐或油罐室以及道路等布置。

10.2.3 提出各主要生产场所、主要机电设备的消防设计及主要消防设施配置,对有特殊要求的生产场所,提出通风、防烟及排烟等设计要求。

10.2.4 提出消防给水设计:选定消防水源、供水设施、消防供水量和水压力、主要设备及其布置。

10.2.5 提出消防电气设计:选定消防电源;确定各主要生产场所火灾事故照明、疏散标志的配置。

10.2.6 提出消防工程专用设施费用概算。 10.3 附图附表 10.3.1 附图如下:

(1)工程消防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图。

(2)消防供水系统图。

(3)通风、防烟、排烟系统图。 10.3.2 附表如下:

(1)主要消防设备表。

(2)其他有关附表。

11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11.1 施工条件

11.1.1 简述有关工程条件:

(1)工程的地理位置、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及可资利用的场地和条件。

(2)选定方案枢纽建筑物的组成、型式、主要尺寸和工程量。

(3)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有关通航、过木、供水、环保及其他要求。

(4)主要建筑材料的来源、供应条件和水源、电源、通信情况。

(5)业主对本工程施工的有关要求。 11.1.2 简述有关自然条件:

(1)洪、枯水季节的时段、各种频率的流量及洪量、水位与流量关系、冬季冰凌情况及开河特性、洪水特征以及上下游水利水电工程对本工程施工的影响等。

(2)地形、地质条件和气温、降水、冰冻层、冰情等特征。 11.2 施工导流

11.2.1 按以下要求选定导流标准:

(1)提出不同施工时段划分的选择意见及成果。

(2)选定各期施工导流的洪水频率和流量,确定导流建筑物的级别。

(3)选定坝体拦洪渡汛的频率和流量。

11.2.2 选定导流方式,提出各期导流工程布置及防洪渡汛、排冰等措施;提出有关水力计算的主要成果。

11.2.3 按以下要求说明导流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

(1)说明导流的挡水和泄水建筑物的方案比较。

(2)提出选定方案的导流挡水、泄水建筑物的结构型式、主要尺寸、布置及工程量。

(3)说明导流建筑物与永久工程结合的可行性,并提出结合方式及具体措施。

(4)说明导流建筑物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及选定的料场。

(5)提出围堰拆除的工程量及相应的技术措施。

11.2.4 选定截流时段和流量;提出选定截流方案及截流主要水力学指标;估算截流所需的材料,提出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和所需设备。

11.2.5 估算基坑初期及经常性排水量,选择排水方式和所需设备。 11.2.6 说明蓄水进度计划,包括蓄水速度和水位要求及下游供水的措施。 11.2.7 选择封堵时段、下闸流量和封堵方案。拟定施工进度,提出工程量。

11.2.8 说明有关部门对施工期通航、过木的要求,提出施工期各导流阶段的通航、过木措施和方法。

11.3 料场选择与开采

11.3.1 比较混凝土骨料(天然和人工料)、石料、土料等各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开采、运输等条件,提出开采获得率及主要技术参数。根据主体建筑对材料的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料场,并确定主体工程开挖弃渣的利用率。

11.3.2 根据主体建筑各部位、高程、用料的数量及技术要求结合料场的特点以及施工方法、施工强度等提出合理的料场开采规划。

11.3.3 提出选定料场开采、运输、堆存、加工工艺、废料处理、环境保护等设计。选择开采、运输、加工等主要机械设备。 11.4 主体工程施工

11.4.1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按下列有关内容说明土石方工程的施工:

(1)说明各单项工程土石方明挖的施工程序、方法,确定挖方的利用,堆渣地点和运输方案,提出保持边坡稳定的措施。

(2)提出地下工程的开挖程序、开挖方法、施工支洞的布置、爆破、通风散烟、出渣、支护、排水、照明及预防坍滑等技术和保护措施。

(3)说明土石坝的备料、运输、上坝、填筑、碾压及拦洪蓄水的施工程序、方法、工艺、布置、进度、施工强度、质量控制要求和拦洪渡汛措施;说明各期料场开采、运输、填筑的平衡和开挖弃渣的利用及施工期防护措施。

(4)提出土石方工程施工主要机械设备。 11.4.2 按以下要求说明混凝土工程的施工:

(1)说明各单项建筑物混凝土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相互间关系的协调及浇筑强度,并提出所需的机械设备。

(2)说明大体积混凝土、拱坝混凝土的温控设计措施与要求,各部位混凝土温控的要求,拟定混凝土表面保护及防止裂缝的措施。

(3)说明碾压混凝土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浇筑强度,提出层间结合的措施以及上游面防渗结构的施工方案;选择所需的机械设备。

(4)提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要求及防护措施。 11.4.3 按以下要求说明砌石工程的施工:

(1)说明各单项建筑的各种石方砌筑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及相应的砌筑强度。

(2)提出各种石方砌筑的技术措施和对胶凝材料的施工技术要求;选择石方砌筑所需的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主要机械设备。

(3)提出砌石工程质量控制和温度控制的要求及相应的施工措施。 11.4.4 说明基础处理的施工程序、方法、技术措施及所需的机械设备。

11.4.5 提出主要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的施工程序、进度、技术要求,并说明主要金属结构的制作、堆存、运输吊装等措施及与土建工程协作配合的要求。 11.5 施工工厂设施

11.5.1 简述混凝土总量、不同施工期浇筑强率和不同品种、不同级配的混凝土量及相应的温控措施、确定拌和系统的生产能力和位置,选择所需主要机械设备。

11.5.2 选定土石料和掺和料的加工系统的厂址、布置、生产能力及主要设备,提出工艺布置设计。

11.5.3 按以下要求说明机械修配及综合加工系统:

(1)说明施工期所需的各种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材料加工数量,提出修配、加工能力。

(2)确定机械修配、综合加工厂(包括钢筋、木材、混凝土预制件等)的规模,拟定厂址。

(3)提出修配、加工等主要机械和设备。

11.5.4 确定各分区压缩空气的最高负荷,规划供风系统及分区供风安排,选定压气厂的位置。 11.5.5 确定各分区最高需水量,规划供水系统及水源,确定抽水站的规模,贮水池的容量及布置。

11.5.6 确定施工用电最高负荷、电源、电压、输变电线路及变电站规模、位置,拟定备用电源规模和位置。

11.5.7 选择对外通信方式;规划工地照明系统。

11.5.8 提出主要施工工厂设施所需的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及主要设备。 11.6 施工总布置

11.6.1 按以下要求说明交通运输:

(1)说明本工程对外交通线路现状及水陆联运条件和连接方式。

(2)提出选定方案对外交通线路标准、布置及工程量。

(3)提出本工程对外运输总量、年最大运量、平均昼夜运输强度及重大件运输要求。

(4)确定场内主要交通干线的运输量与运输强度;选定场内交通线路和设施的标准、布置,提出相应的工程量。

(5)提出所需交通运输设备(含装卸)的种类及数量。

11.6.2 确定选定方案的施工分区布置,说明各场地及设施的位置。提出场地平整工程量和施工场地防护措施及排水规划。

11.6.3 提出物资库、设备库、特殊材料库等的建筑面积,结构型式和占地面积。、11.6.4 确定生产、生活等房屋的布置、建筑面积、结构型式、占地面积等。 11.6.5 按以下要求说明弃渣场地规划及环境保护设施:

(1)提出弃渣的利用及堆存方案。

(2)确定弃渣场地、占地面积、提出弃渣平衡计算成果及弃渣场地环境保护措施。

(3)说明施工场内水土流失处理意见,提出工程完工后临时占地复耕计划和造地建议。 11.7 施工总进度

11.7.1 说明施工总进度安排的原则和依据及业主对本工程投入运行期限的要求;根据主体工程、施工导流、场内外交通及其他临建工程等特性和工程量,提出控制进度的因素。 11.7.2 按以下要求说明施工分期计划:

(1)提出工程筹建期、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工程完建期四个阶段的控制性关键项目的进度计划。

(2)说明工程筹建的内容与任务,拟定筹建期的控制进度。

(3)说明工程准备期的内容与任务,拟定筹建期的控制进度。 11.7.3 按以下要求说明施工总进度计划:

(1)说明施工总进度的关键线路及分阶段工程形象的要求,研究提前发电的措施。

(2)说明主体工程进度计划协调、施工强度平衡及工程投入运行日期和总工期。

(3)提出主体工程施工强度曲线、高峰期施工强度、施工期高峰人数、平均人数及施工总工日数。 11.8 主要技术供应

11.8.1 提出主体工程和临建工程所需的钢材、钢筋、木材、水泥、油料、炸药等建筑材料的需要量和分年度供应计划。

11.8.2 提出施工所需主要机械和设备的名称、规格、数量及分年度供应计划。

11.8.3 说明主体工程的主要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的需要量,分别提出各设备供货时间的要求。 11.9 附图附表 11.9.1 附图如下:

(1)施工总布置图(含对外交通示意图)

(2)施工导流布置图。 11.9.2 附表如下:

(1)施工总进度表。

(2)其他有关附表。

12 水库淹设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 12.1 水库淹没处理范围

12.1.1 选定库区移民征地及有关专项的设计洪水标准。

12.1.2 说明相应频率洪水的回水计算成果及库前区正常蓄水位以上的安全超高,确定淹没范围。 12.2 水库淹没损失

12.2.1 简述水库淹没实物调查组的组成、调查方法和时间。

12.2.2 说明比较水位方案主要实物指标,分析淹没主要对象沿高程分布特点,提出对正常蓄水位选择的意见。

12.2.3 说明选定水位方案的实物指标,对于随时间变化的项目(如人口,房屋等)应按工程计划进度作出预测。

12.2.4 简述采取防护措施减少淹没实物的指标。 12.3 移民安置开发规划

12.3.1 说明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基本依据,安置方针与原则。

12.3.2 分析移民安置的环境容量,论述安置的资源,生产力水平以及安置移民的承受能力。 12.3.3 选定移民安置方式和地点,说明新居民点的布设及必要的基础设施,论述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

12.3.4 说明淹没范围的工矿企

第14篇:政教处管理规程

政教处管理规程

政教处主任主要岗位职责

1、在分管德育的副校长的领导及指导下,负责全处的行政业务工作;主持制定全处工作计划,做到科学合理,规范高效。

2、组织和指导处室成员、专业部及班主任开展工作,形成高效的德育工作网络。

3、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

4、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活动,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5、定期和不定期指导、协调、检查各专业部及班级德育工作,做好文明班级和文明宿舍评比。

6、组织学生开展健康有益的德育活动,如军训、参观、文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7、组织班主任写好学生品德评语,评选出\"三好学生\",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和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转化或处罚。

8、负责本处室人员的考核及工作安排。

9、负责保卫人员的指导工作,保卫值班的培训,确保校园及周边的安全。

10、认真学习各种上级文件精神,组织本处落实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政教处干事主要岗位职责

1、负责做好政教处的相关会议记录

2、负责做好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及班主任岗位津贴的统计

3、负责统计、公布各班级学生纪律情况

4、负责做好政教处的常规管理工作 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要求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是班级各学科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年级与学生之间、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协调者;是学生健康成长、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和学会做人的引领者和导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学校德育和班级管理的研究者;是联系沟通家长、学校和社区的纽带和重要力量。 担任班主任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具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组织能力,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品德高尚,为人师表,责任心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班主任的基本职责要求是:

一、制订计划。根据学校、政教处工作计划和年级管理目标,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经政教处审阅后,组织实施。

二、以德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法纪和心理健康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培养学生知恩图报、自尊自爱、关心他人、宽容友善、举止文明、遵纪守法等基本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工作重点。

三、日常管理。

认真抓好班级日常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有:

1、出勤管理。按学校考勤制度,严格学生的出勤管理,做好真实的出勤记录。对迟到、早退、旷课者,应及时教育,并及时与家长沟通。

2、礼仪教育。教育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遵守各种礼仪规范,纠正学生违反礼仪规范的行为。

3、一日常规。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及时有效地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解决班上学生间的矛盾纠纷,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4、值日卫生。按照学校要求,组织、部署并督促学生做好值日工作,让学生在参与管理中受到教育和体验,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指导和督促学生做好本班教室、宿舍、清洁卫生责任区的卫生清扫及保洁工作;教育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纠正学生的不良卫生习惯。

5、课间秩序。抓好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对损坏公物、在校园内踢球,在走廊或教室打球,在楼道追逐打闹等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和纠正。

6、安全管理。班主任是班级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按照学校安全规章的要求进行安全管理,通过班会课、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途径做好安全教育。负责各种集会、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7、住宿生管理。按有关要求配合学校管理住宿生,建立住宿生档案,掌握住宿生住宿的详细情况,经常与宿管及保卫人员联系,了解并帮助解决住宿生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按要求严格认真谨慎地办好外宿外膳学生的相关手续。

四、学习管理。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联系并团结科任教师,共同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心理和学习情况,协调各科教师之间的关系,采取措施切实抓好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上好班会课。班会时间必须确保,不得随意挪用、挤占。班会内容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做到精心设计、认真准备、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富有实效。每个学期精心设计两次质量较高的主题班会,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启发性、主体性的有机结合,并做好活动记录并上报政教处。

六、培养班干部。组织和指导班委会、团支部开展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注意发挥班委会、团支部的作用,注意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七、沟通家校社区。组织召开或者协同年级组织召开家长会,写好家长会教案。定期家访,经常与家长、社区保持联系,和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分析和教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并做好家校联系、家庭特殊生及\"后进生\"帮教工作记录。

八、组织各种活动。按照学校安排,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军训、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校举办的文艺晚会、技能竞赛、体育比赛等各种活动,制定班级活动预案,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并做好各项活动后的总结。

九、做好综合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搞好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每学年在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总结的基础上写好学生的操行评语;组织班级进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各类先进等的评选。

十、建设班级文化。通过美化教室环境、优化班级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文化活动等途径,建设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氛围,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

十一、德育科研工作。熟悉和研究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善于分析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的发展状况,科学、综合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改进、提高、创新,做好行动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每学期撰写一篇德育工作论文和教育个案。

十二、其他工作要求。服从学校和专业部的工作安排,认真及时完成学校和专业部布置的任务,按时上交班主任工作有关材料,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班主任工作移交时,要向接班的班主任详细介绍班级情况,移交班级学生的有关资料。

(二)班主任例会制度

班主任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为了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指导,使班主任工作能够紧密围绕学校发展建设这个中心,特指定本班主任例会制度:

1、班主任例会组织部门: 班主任例会由政教处召集召开。

2、班主任例会召开方式、时间安排:

(1)班主任例会定期召开,原则上每学期四次,每月第一周由政教处主抓班主任工作的主任,召集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各班主任要保证出勤,如有事情要向校主管领导请假后方可不参加例会,但必须会后主动询问会议内容或由副班主任代替参加会议。 (2)遇有紧急事情,可由政教处临时召开全校班主任大会。

(3)若有必要政教处将有针对性的对各年级分别召开年级班主任会议。 (4)每学期末召开班主任学期工作总结大会。

3、班主任例会内容

(1)对每月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安排下月的工作重点,分析、讨论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研讨学生思想的发展动态,及班主任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情况。

(2)临时班主任例会,针对某一具体工作进行安排,可直接召开或下发《班主任临时例会通知》

(3)要求班主任认真记录班主任例会内容,会后要认真安排,贯彻落实例会所安排的工作。

4、其他 (1)具体班主任例会、临时班主任例会一般以班主任工作通知为准,如中途有变,将另行通知。 (2)为确保班主任例会高效顺利进行,会议期间进行严格考勤,考勤情况作为年终班主任考核的依据之一。

安全工作

1、制定班主任管理制度、文明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学生违纪违规惩戒条例,平时的日常管理及常规检查制度,并认真组织班级学生学习。

2、制定学校保卫人员工作制度、门卫工作制度、保卫人员值班巡逻制度,值周人员工作职责,宿舍安全管理制度。

3、制定安全保卫制度,学校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保卫工作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二、成立各种领导机构,确保校园平安稳定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消防、防汛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园安全组织机构,并确定相关责任人。 安全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上级相关部门的工作部署,组织落实有关安全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制定学校年度安全工作计划,经领导小组同意后组织落实。

3、定期开展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组织开展学校各类安全演练工作。

5、落实学校值班工作。

6、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7、定期完成教育局安全情况统计工作,并适时提出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工作的意见。

8、完成向有关部门报送计划、汇报、总结、调研等工作。

9、处理学校突发公共事件。

三、将政教处各项工作细化,并落实到岗到人。

(一)对政教处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并由专人负责,坚持\"谁主抓、谁负责\"。

1、每周一次班级学生卫生、纪律、出勤等管理教育工作量化评分统计。

2、组织全校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

3、政教处办公室的值班、应急处理及对保卫、值周人员等管理人员的督查工作。

4、每周、每月班级常规工作得分登记,每学期班主任工作得分的统计,班主任津贴造表。

5、每周一次全校学生集会,每月一至二次班主任例会,每期政教工作计划、总结,每学年一次的文明班级、学生先进、优秀班主任的评定工作。

6、政教工作宣传:每期两次学校德育、安全教育黑板报。

7、师生的消防、交通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防灾减灾、消防疏散应急演练(每学期至少一次),方案演练资料的收集、归档。

8、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及学校安全综治相关工作。

9、学生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每学期1至2次,主题班会每期2次,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10、师生疾病预防及卫生宣传工作、青春期教育、预防方案措施、检查内容、资料收集归档。

11、师生安全及学校安全生产工作:宣传教育、制度方案、措施、资料归档、迎检,全校性安全隐患的排查及防电、防火、防溺、防盗、防骗、防踩踏及防意外伤害事件发生。

12、政教处年末迎检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13、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14、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要求有方案、有记录、有分析、有总结。

15、学校及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强化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与常规检查;抓好教室、寝室、学生个人卫生工作,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学生违纪违规管理;对四个专业部的管理,由专业部主任和组长具体负责实施。

(三)加强学生寝室的管理,抓好学生的卫生、内务、违纪违规、水电、消防等安全隐患排查管理。

(四)与总务处一起抓好校园环境卫生工作,确保学校校园整洁卫生。

(五)抓好校园平安及制度建设,层层签订责任状。

1、建章立制,确保校园安全;时常提醒与宣传安全工作,做到时时讲,天天讲,并做好每月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确保校园安全。

2、落实安全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每年与班级、家长、学生签订一份安全管理责任书。

3、制定各种安全预案,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实行报告制,做好预案处理工作;

(六)抓好学生德育工作

1、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活动、升旗仪式等重大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引导自我体验,培养学生德育。

2、加大班主任队伍素质的提升力度。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会议,总结上月工作,布置本月主要事情及应注意的事项。

3、抓好法制教育,每期请法制副校长开展一次法制讲座,帮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增强学生自我保护和风险防范意识。

4、稳步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讲座、个别心理辅导、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等形式加强学生心健康教育,每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抓好青春期教育,使学生健康渡过青春期。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安全工作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创造一个安全的教书育人环境,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学校应聘用品德端正、工作认真、身体健康的人员担当门卫保安,切实履行保安工作职责。

二、加强门卫管理,严格执行学生请假和来访人员进出校门验证登记准许制度。

三、定期对学校范围内的所有电路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加强学校实训室的管理,各种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需统一管理,事先做好防范,做到节节清查。

五、学校计算机房,必须严格按机房安全管理规定使用,机房内线路必须规范安装。

六、学校周边出租门面,必须严禁易燃易爆品及化学品出售,学校总务处应经常对校园周边出租店面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当场处理。

七、成立食堂安全管理小组,加强对食堂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食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健康证、上岗证,严禁出售不卫生、不合格食品;为防止食物中毒事故发生,非食堂工作人员或身份不明者,严禁进入食堂工作区,严防投毒事故。

八、严格执行学生外出审批制度,严禁学校教职工私自组织学生外出活动。

九、加强学生管理,严禁外来身份不明人员接触学生。

十、加强宿管区的安全值班工作,保证全天24小时有人值班,确保半小时一次巡逻。

一、教学区、学生宿舍区要加强消防管理,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具体措施,确保消防设施、各种照明设备有效齐全。

十二、学生宿舍严禁使用蜡烛、蚊香、热得快等物品,严禁违规用电,严禁吸烟,定期、不定期组织违禁物品检查。

三、严禁爬墙外出。

十四、严格学生住宿管理,按时作息。严禁男女学生互串宿舍。

十五、外来人员原则上不能进入学生宿舍,有特殊情况,必须经值班人员同意查明身份并登记后方可进入。

六、校内宿舍、浴室要加强电路、水路安全管理,确保师生用水用电安全,做到定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十七、学校组织学生外出实习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要严格外出活动审批制度,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制定安全计划、应急预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和自我防范知识的教育后,经同意审批后方可执行。

十八、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防溺水、防骗防盗、防不法侵害、自护自救等知识教育,将其纳入德育课等课程之中,每学期组织两次全校性的安全疏散演练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掌握各种自护自救方法,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九、学校要指定专人对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定期更换消防器材,确保消防器材正常使用。

学校门卫管理制度

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校师生财产免受破坏和损失,切实保障师生员工人身安全。特制定如下门卫管理制度:

一、门卫工作人员要凭证文明上岗、认真执勤。保持门卫室及周边环境的整洁,校外人员不得滞留在门卫室。

二、门卫必须24小时在岗,不得擅离职守。绝不允许出现上班时间没人管理状态。

三、做好来访人员登记和验证。来访人员进校园必须先征询被访者的同意,经验证登记后方可入内。未经允许外来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学校,更不准以任何借口无理取闹,影响教学,对那些不听劝告、寻衅滋事分子,应主动报警,破坏学校教学秩序分子要依法严惩。

四、外来车辆及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校内,确需进入需请示有关领导或当事人。

五、严格执行学生离校请假制度。学生因生病或其它特殊情况的确需要出门时,必须先向班主任提出书面申请,班主任与家长联系同意后,方可签字同意,再持请假条到门卫处填写外出登记表后,方能离校。门卫严格登记并要妥善保存学生请假资料。

六、家长接送学生来校一律到门口止步(特殊情况经门卫批准除外)。

七、内保人员要做好教学楼、实训楼的每天开关门工作和人员清场工作。

八、维护校园内秩序,清理校园闲杂人员,制止破坏公物等有损学校形象的行为发生,处理问题要做到有理有节。发现校园财物被盗要及时保护现场,发现有外来人员进入学校闹事要及时赶赴现场,控制事态,并及时上报。认真观看监控设备画面,发现疑点及时赶到现场处理。

第15篇:供应商管理规程

1、目的

1.1 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及物料采购流程 1.1.1 1.1.2 1.1.3 提高供货质量 提高供货准时到货率 降低物料成本

1.2 规范供应商的考察、选择和评估,提升供应链的管理水平

2、资格定义 2.1合格供应商标准

1) 合法生产经营的企业,能够提供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如需要)、税务登记证明、体系认证证书,产品符合合法要求。

2) 目前所有其它已经是我司供应商的均作为合格供应商

3) 通过我司组织的现场考察,具备向我司批量供货能力的新供应商 4) 供方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能力等得到肯定

5) 合作期间根据其供货能力、信誉度、资金状况、解决纠纷能力、及对市场状况把握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有可能发展为长期供应商 2.2优秀供应商标准 1) 2) 已确定发展为长期供应商

除了作为资格供应商所提供的完整的书面证明材料,还有我公司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的结果;每年对其进行质量体系的考核结果或要求其每年提供内部体系生审核的资料,供方顾客使用情况及相关证明,能证明供方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性。

3、范围

3.1适用于所有公司生产用物料、生产辅料、开发用样品、固定资产等物资的采购 3.2适应于公司所有的供应商

4、采购物资分类

使用部门负责制定《订购物资明细卡》、商品部制定《采购物资技术标准》,根据其对随后的实现过程及其输出的影响,将采购物资分三类:

A类重要物资: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质量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的物资;

B类一般物资:构成最终产品非关键部位的批量物资,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或即使略有影响,但可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的物资;

C类辅助物资:非直接用于产品本身的起辅助作用的物资,如一般包装材料等。

5、管理部门 5.1 商品部

5.1.1 根据《订购物资明细卡》和《采购物资技术标准》中提供的质量技术要求和生产需要,通过对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期等进行比较,选择合格的供方,填写“供方评定记录表”。商品部负责建立并保存合格供方的质量记录。根据《订购物资明细卡》和《采购物资技术标准》规定的产品类别,做好控制和管理。

5.1.2 负责新物料、新供应商首轮价格洽谈和核算(包括价格发生变化的首次谈价)。 5.1.3 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和物料采购, 采购合同,发票相关文件归档。

5.1.4 负责对供应商信息管理。供应商的资格证明文件,联系人,联系方式,报价单等重要文件进行归档。 5.1.5 采购物料出现问题,负责质控部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5.

2 质控部

5.2.1 负责对供货进行质量检测,出具质检合格报告。处理不合格供货中存在的技术、工艺问题,供应商对技术要求和检验标准的理解存在差异以及技术要求和检验标准本身存在不合理等问题。

5.2.2 样品确认前,对向供应商提供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及保证供应商能够正确理解。 5.2.3 对供货进行质量管理以及对不合格物料处理进行监控,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行使管理职权。 5.2.4 负责统计供货质量情况,按供应商资格要求对供应商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分析报告和改进要求,交商品部向供应商进行通报。

6、供应商选定

6.1.1 和技术人员等进行充分沟通并理解物料的技术要求后,

1) 如果公司已有的供应商资源能完成该任务,则按合格供应商→资格供应商的顺序原则向至少2家供应商发出明确的寻价和打样通知,此种情况下不需要再进行供应商现场考察

2) 如果公司的供应商资源不能完成该任务,则向至少3家合适的生产厂商发出明确的寻价和打样通知,此种情况下在打样完成后必须进行现场考察

6.1.2 选定原则

1) 不勉强原则:即所有进行寻价和打样的供应商和生产厂商如果不愿或不能接受我司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且经过沟通后仍不能达成一致者,或者供应商认为其生产能力、加工设备无法满足我司要求者,不得勉强供应商和生产厂商接受我司的任务。

2) 先定价原则:即打样之前必须先按流程规定将价格或者定价原则谈好并确定后才能打样(可以先不进行最终审批,待打样合格后进行最终审批),不允许在没有谈好价格的情况 下让供应商或者生产厂商先打样,特殊情况要先打样者必须经生产公司总经理批准

6.1.3 对于必须进行现场考察的生产厂商,在满足以下条件时,采购人员与被考察对象商定明确的现场考察时间。

1) 打样样品已经确认合格 2) 已经按规定流程完成价格谈判

6.1.4 采购人员收到厂商提供的资料后,经商品部经理批准后, 2天内根据考察对象制定具体的考察项目、内容、方法。需准备的考察内容主要为:

1) 根据考察责任及厂商的资料,了解其相关制度、流程;

2) 以检验制度、流程与实际是否一致,结果与目标是否一致,结果是否能满足我司要求等为考察要点,细化考察内容,确定要看什么文件、现场、表格,要与什么人交谈及在考察的那个步骤、那个时间进行等;

6.1.5 特殊情况(如:外地供应商、客户指定供应商等)在样品确认后,由质控部经理在样品确认书上批准,方可作为资格供应商。

6.2 供应商再评估

6.2.1 通过对供应商供货质量情况、交货准时情况、提交整改措施及其执行情况等进行及时地、持续地评估,促使供应商不断地进行持续改进,提升公司供应链的水平。

6.2.2 供应商再评估采用扣分制,从供货质量情况、交货准时情况、提交整改措施及执行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评估,每年的基础满分均为100分,经三项评估后根据总得分情况分别给予如下处理: 1) 对于优秀供应商:

a.总得分低于90分者(不含90分),给予该供应商黄牌警告,并给予30天的整改期,供应商需在3日内提供明确的整改措施。在整改期内如果当月得分低于96分(不含96分)者,将该供应商等级下降一级

b.总得分低于80分者(不含80分),给予该供应商红牌警告,并给予30天的整改期,供应商需在3日内提供明确的整改措施。在整改期内如果当月得分低于95分(不含95分)者,将该供应商等级下降一级

c.总得分低于75分者(不含75分),直接将该供应商等级下降一级

d.商品部对给予黄牌、红牌警告的优秀供应商和战略合作伙伴供应商负责进行跟踪处理 2) 对于合格供应商:

a.总得分低于80分者(不含80分),给予该供应商黄牌警告,并给予30天的整改期,供应商需在3日内提供明确的整改措施。在整改期内如果当月得分低于93分(不含93分)者,将该供应商等级下降一级

b.总得分低于70分者(不含70分),给予该供应商红牌警告,并给予30天的整改期,供应商需在3日内提供明确的整改措施。在整改期内如果当月得分低于92分(不含92分)者,将该供应商等级下降一级

c.总得分低于60分者(不含60分),直接将该供应商取消

d.商品部经理对给予黄牌、红牌警告的合格供应商负责进行跟踪处理

6.2.3 供应商再评估周期如下,时间为每年最后一个月末。 6.2.4 对于供应商供货质量情况的评估

对供应商供货质量情况的评估由质控部负责,每月末将当月的统计结果并针对问题较多的供应商提交分析报告和改进要求一起交商品部。质控部同意让步接受的物料按批合格处理 6.2.5 对于供应商准时交货情况的评估

对供应商准时交货情况的评估由商品部负责,每月末将当月的结果统计出来并针对问题较多的供应提交分析报告和改进要求交商品部经理。具体扣分标准如下: 1) 每出现一批延迟到货的物料,扣1分

2) 计划人员同意延期交货的物料,可以按计划新同意的日期计算是否准时交货 6.2.6 对于提交整改措施及执行情况

1) 供应商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整改措施,每次扣1分

2) 整改措施不具体、不充分或者不正确(以质控部的判定结果为准,有异义时由质控部经理来判定),扣0.5分

3) 供应商不严格按照整改措施执行,一经发现扣5分

6.2.7 如果发现直接用我司研发技术或者通过细微改动间接使用我司研发技术以及我司委托开发、生产,产权属于我司的技术为任何第三方加工产品者,直接淘汰出供应商链且永远不能再选用。

6.2.8 采购人员每年最后一月3日前需将上月的供应商评估的评估情况、处理情况(包括红黄牌警告处理)及供应商的最终等级报商品部经理审批后,发给质控部,并向相应的供应商进行通报。

6.2.9 对于每个供应商的晋级,商品部应根据供应商的等级采取以贺卡、传真等各种合适的形式向供应商表示祝贺并要求继续改进,以表示公司对每个供应商的进步给予关注和重视。

6.

3供应商品质量保证

6.3.1 目的:明确供应商对标准、技术要求和责任的认知,保证供货质量。

6.3.2 质控部需对供应商正确理解物料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标准负责,并保证双方达成共识。如果供应商对检验标准不理解或有异议时,由质控部负责,通过商品部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交流,确保供应商正确理解并达成一致。如果通过沟通和交流,技术要求和检验标准需修改者、检验标准由质控部负责修改或组织修改,并按程序文件规定受控下发至相关部门;

6.3.3 采购人员应让供应商理解、认同(如有)并签订 “质量保证协议书”。对于供应商未能达到“质量保证协议书”的要求者,采购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协议书的规定执行处罚或退货,质控部负责监督商品部的执行;

6.3.4 商品部负责对所有发给供应商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供货检验报告、整改通知等必须要求供应商签字回传并存档。

7、管理规定要求 7.1 供应商档案

7.1.1 目的:建立详细的供应商档案,合理利用外协资源,具体:

1) 由商品部经理负责组织建立详细的供应商档案,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品质保证能力、资本状况、各部门联系人及电话、已存我公司的物料、正在供货的物料名称及编码、供货质量、考评等进行记录,并对合作状态及发展方向进行综合评价;

2) 在供应商档案的基础上,建立产品供货周期及对应价格的基础数据库,更新对行业最低价格的认知。

3) 由商品部维护存档及传递,并制定文件,对供应商档案的建立、维护、存档、传递、责任人、时间、方法及责任过失处罚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4) 考察合格的新供应商应在考察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 7.2 与供应商的合作原则

7.2.1 目的:规范协作要求及合作范围,保证外协资源的合理性、可靠性。 7.2.2 合格供应商

1) 可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2) A类物料供应无限制; 3) 同类供应商限制在3家以内; 4) 管理、文化、资金方面的支持 7.2.3 优秀供应商

1) 可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2) A类物料供应无限制; 3) 同类供应商限制在3家以内; 4) 建立高层互访制度;

5) 管理、文化、资金方面的支持;

6) 承诺其所加工物料占我司业务量的60%以上 8.记录

8.1 订购物资明细卡 8.2 采购物资技术标准 8.3 采购比较单

8.4 供应商业绩评定记录 8.5 供应商评定记录 8.6 合格供应商名录

第16篇:自检管理规程

自检管理规程

4 4.1

4.2

4.2.1 4.2.2 4.2.3 4.3 目的

建立一个规范的自检管理过程,通过定期的自检确认公司执行GMP的符合性,找出不符合项目,提出改进建议和预防措施,整改纠正,保证药品质量,确保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内部GMP内容的自检。

职责

 质量管理部:负责自检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制定《年度自检计划》,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审核《审计不符合项处理记录》,向公司管理层报告自检结果,并跟踪确认整改措施及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 自检小组:根据《年度自检计划》,具体负责自检实施,提交自检报告。  被检查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协助自检,负责制定和落实本部门不符合项目的整改措施,负责配合本部门的自检。

 总经理:批准公司《年度自检计划》、《自检报告》,指定自检小组成员和组长。

 各部门、各岗位:负责不符合项的整改。

内容

术语或定义

 自检:又叫内部质量审计,是企业自我发现缺陷并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改进的一系列活动。

自检分类

第一方自检: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并实施的。目的在于查找企业在实施GMP过程中的不足,及时纠正,保证GMP顺利进行。

第二方自检:与我公司有直接业务联系的公司,为了更好的与我公司进行合作,以考察公司情况为目的,对我公司进行审查。

第三方自检:以提高产品质量或其它目的,由与我公司无业务联系的第三方对我公司进行审查。

自检流程图

Page 1 of 5 自检管理规程

4.4

自检内容

检内容由第三方公司提供。

4.4.1.1 包含的内容 4.4.1.1.1 4.4.1.1.2 4.4.1.1.3 4.4.1.1.4 4.4.1.1.5 4.4.1.1.6 4.4.1.1.7 4.4.1.1.8 4.4.1.1.9 4.4.1 本规程内容仅指第一方自检。第二方自检内容由第二方公司提供,第三方自公司各级人员及组织机构。

厂房、设施、设备(包括厂房及设备的维护)。 仪表或计量系统的验证及设备验证。

清洁卫生(工艺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

所有物料的管理(含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包装材料等)。 生产管理及中间控制。 文件管理。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验证和再验证。

Page 2 of 5 自检管理规程

4.4.1.1.10 产品销售与召回,投诉与不良反应处理。 4.4.1.1.11 前次自检结果以及所采取的整改措施。 4.4.1.1.12 其它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相关的因素。 4.4.2 条件及要求

4.4.2.1 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公司级自检。 4.4.2.2 发生下述情况调整自检周期和频次: 4.4.2.2.1 公司的组织机构、许可证、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有重大的质量事故发生、出现严重的质量客户投诉或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警告时。

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如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其要求发生变更。

公司的生产质量管理文件进行了版本升级时。 接受国家药品GMP认证检查或监督检查前两个月。 连续停产三个月以上。 4.4.2.2.2

4.4.2.2.3

4.4.2.2.4 4.4.2.2.5 4.4.2.2.6 4.4.3 过程

4.4.3.1 制定《年度自检计划》 4.4.3.1.1 在每年的12月20日之前制定《年度自检计划》,填写《

年度自检计划》。

自检计划由GMP工程师起草,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

自检计划应包括自检目的、依据及范围、自检的项目、标准及对象、自检时间安排,并包括首次会议、自检实施、末次会议。 4.4.3.1.2

4.4.3.1.3

4.4.3.2 自检过程 4.4.3.2.1 成立里自检小组

按照经批准的自检计划,开始自检前7个工作日成立自检小组。由总经理指定自检小组组长和组员。

自检小组成员须经相关培训,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首次会议由自检小组组长主持,自检小组成员和受检部门负责人参加。

自检组长宣布自检具体安排,给参加自检的人员每人发放一份自检计划,被检查部门确认检查日程。

如有必要,自检组长还需要简要介绍自检的方法和程序,并对

Page 3 of 5 4.4.3.2.1.1

4.4.3.2.1.2 4.4.3.2.2 首次会议

4.4.3.2.2.1

4.4.3.2.2.2

4.4.3.2.2.3 自检管理规程

本次自检作出必要的说明,同时落实末次会议的时间、参加人员和地点。参加首次、末次会议的成员均应在《自检会议签到表》上签到。

4.4.3.2.3 自检实施

自检人员进行现场及文件记录的检查,按照各系统检查记录及标准逐项检查,并填写的《现场检查记录》。

对自查中的不符合项,由检查人员按照GMP认证检查标准的关键项目与一般项目的划分原则,分为严重不符合项和一般不符合项。 4.4.3.2.3.1

4.4.3.2.3.2

4.4.3.2.3.3

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应与接受检查的现场操作者或其部门负责人确认不符合事实。

4.4.3.2.4 末次会议

参加人员同首次会议。

自检组长重申自检目的和范围,检查人员通报自检结果,讨论总结自检实施情况,确认检查不符合项目。 自检小组对自检过程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

自检小组于末次会议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自检报告》,并将自检报告分发至被检查部门。公司级自检报告由GMP工程师起草,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师批准。 4.4.3.2.4.1 4.4.3.2.4.2

4.4.3.2.4.3 4.4.3.2.5 自检报告

4.4.3.2.5.1

4.4.3.2.5.2

《自检报告》应包含自检的各项结果、自检不符合项以及针对不符合项提出的整改建议,同时规定不符合项整改到位的时间期限。

4.4.3.2.6 整改

不符合项所在部门按《自检报告》上规定的时限对不符合项实施整改,并填写《自检整改措施表》。

不符合项所在部门对自检过程中的不符合项进行评估后,若为偏差,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执行。

整改时限已到,由QA对不符合项逐一确认整改效果,并在整改结果确认栏内签字,最后在确认评价栏内签署意见。 若整改完成情况符合要求,则将《自检整改措施表》原件交QA归档保存,并将其复印件分发至相关部门。

若整改情况不符合要求,则再次填写《自检整改措施表》,重复执行4.3.3.2.6.1项至4.3.3.2.6.4项,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Page 4 of 5 4.4.3.2.6.1

4.4.3.2.6.2

4.4.3.2.6.3

4.4.3.2.6.4

4.4.3.2.6.5 自检管理规程

4.4.4 自检资料存档:自检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均应交QA处保存,《自检报告》、《自检整改措施表》应长期保存,其他资料(如《年度自检计划》、《现场检查记录》、《自检会议签到表》等)应保存三年。

5 相关文件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单》*********** 《

年度自检计划》*********** 《现场检查记录》*********** 《自检会议签到表》*********** 《自检整改措施表》*********** 《自检报告》*********** 6 附录

7 变更历史

Page 5 of 5

第17篇:施工现场管理规程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拟稿)

一、施工现场考勤制度

1、工程现场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每天准时出勤。各方主要人员需向代建方现场负责人每日签到签离。建设方现场负责人每周至少三次不定期点名抽查人员在位情况并编写考勤报告。

2、工作人员外出执行任务需要向代建方现场负责人请示,填写外勤任务单,获准后方可外出。

3、代建方现场负责人外出需向建设方现场负责人汇报。

4、病假需出示病假证明书。

5、事假要向代建方现场负责人申请,填写请假条,一天以内代建方现场负责人批准,两天以内建设方现场负责人批准,三天以上建设方项目经理批准。获准假后方可休息。并送建设方备案。

6、因工程进度需要加班时,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服从。由项目经理填写加班申请表。工作人员加班工资另计,项目经理不计加班工资。工作人员因自身原因不能按时完成自身工作任务,需要加班的,不计加班工资。

7、无故旷工三次或连续三天者除名。

二、施工现场例会制度

1、自工程开工之日起至竣工之日止,坚持每天举行一次碰头会。

2、每日碰头会由施工监理召集,施工员、养护班长及施工班组负责人参加,代建方现场负责人和建设方现场负责人需到场。施工监理记录归档。建设方现场负责人可根据具体问题扩大参加例会人员范围。

3、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提交例会讨论,报建设方现场负责人批准。例会中做出的决定必须坚决执行。

4、各班组间协调问题提交日例会解决。例会中及时传达有关作业要求、及最新工程动态。

5、每周例会由施工监理召集,由建设方代建方、施工监理、财务监理、施工单位参加,设计单位视实际情况酌情参加,施工监理记录归档。施工监理可根据具体问题,扩大参加人员范围。

6、各生产部门间的协调问题、甲乙双方的协调问题提交周例会解决。例会传达公司最新工程动态、最新公司文件及精神。

三、工程量控制

1、施工方每月25日向项目施工监理单位、投资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报送当月完成工作量报表,每月25日提供下月施工进度计划表及资金使用计划表各一式四份。如不按时报送,建设单位不予支付当月及下月工程进度款。除此以外,施工方需向建设单位每周一提交上一星期工作量简报。

2、凡建设单位供应的材料和设备,根据工程计划进度要求,施工方必须提前30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将进场材料设备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质量等级、提供时间和地点以一览表的形式通知项目施工监理单位、投资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监理单位、投资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根据施工方对材料设备的供应时间要求,及时做好供应工作,送至施工现场,由施工方负责管理及施工。在计划进场日期前7个工作日,施工方须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再次向施工监理单位、投资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书面确认进场日期;材料设备进场前24小时内,由施工方负责联系进场前的确切时间和方式,并负责进货现场的管理和协调。

3、凡施工方采购的材料、设备,施工方应提前30个工作日将拟采购的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的申请计划(含厂家、品牌、规格、型号、数量、质量等级等)报项目施工监理单位、投资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核批,并向项目监理单位、投资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提供质保书、出厂检验合格证、准用证、生产许可证及上海市的有关材料设备使用规定等,由项目施工监理单位、投资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认可。

四、工程质量控制

1、代建现场人员需每天做好工程准备检查、工程质量检查,并及时记录汇报。

2、代建现场人员应督促检查施工班组展开自检、互检工作,组织质量检测评比活动,提出实施方案,及时提出质量检测通报。

3、工程具备隐蔽条件或已约定的中间验收部分,施工方进行自检,并在隐蔽或中间验收前48小时以书面形式通知代建现场人员和建设方现场人员验收。通知包括隐蔽和中间验收的内容、验收时间和地点。施工方准备验收记录,验收合格,代建现场人员和建设方现场人员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后,施工方可进行隐蔽和继续施工。验收不合格,施工方在工程师限定的时间内修改后重新验收。

4、建设方现场人员需每周至少三次不定期对工程准备、工程质量进行抽查。

5、由建设方牵头,每月组织一次综合质量检查评比活动,由项目经理、施工监理主持,有关施工班组员、专职质检员参加,对项目工程进行质量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的措施和处理意见,并限期整改。

6、对不符合图纸或规范的工程,有权责令整改、停工或罚款。

五、施工现场资料提交制度

1、代建方现场负责人每日向建设方现场负责人提交现场施工简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日完成工程量、工程质量、现场安全情况、人员到位率、次日施工计划。

2、施工监理每周向建设方现场负责人提交监理周报,周报可以是简报,每月向建设方现场负责人提交正式的监理月报。

3、工程资料的流转应规范签收,签收1-3个工作日内需作出书面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工程资料提交下一单位流转,全部流转完毕后提交建设单位。文档流转专员由代建单位负责。

六、施工现场档案管理制度

1、工程秘书应严格城建档案管理要求,做好资料档案工作。

2、做好施工现场每日例会记录、每周例会记录。临时现场会议记录。

3、现场工作人员登记造册。施工班组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整理归档。

4、工程中工程量签证单、工程任务书、设计变更单、施工图纸、工程自检 资料的整理归档。

5、工程中其它文件、资料、文书往来整理归档。

6、各类档案资料分类保管,做好备份,不得遗失。同时建立相关电子文档,便于查阅。

7、借阅档案资料需办理借阅手续。填写工程资料借阅表,并及时归还。

七、奖罚制度

对施工管理不善,造成管理失职和质量下降的;对违反规定的,造成安全问题的;给建设方造成使用功能严重影响的;对工程反复出现问题又不积极整改的等等,均处以经济罚款和行政处罚。

第18篇:教研室管理规程

诸城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十不”行为规范

1.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

2.不在工作时间内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不带孩子到办公室玩。

3.不在办公室使用计算机打游戏、聊天和看教学以外的网上材料。

4不拒绝领导安排的学科以外的教研、科研及其他工作。

5不在有关的教学评选活动中暗箱操作,打人情分。

6不私自联系、协作或编辑出书。

7不私自向任何学校推销或摊派报刊、教学资料及其他商品。

8不开手机、传呼机进课堂和酒后听课。

9.不指责、训斥教师。

10.不搞形式主义的教研、科研。

诸城市教学研究室工作职责

一、教研室是教育局领导下的副科级事业单位,既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指导机构,又是教学业务的管理机构,负责全市中小学的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工作,为教育局的教育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学校办学服务、为教师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规定,以及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教学工作的指示、决定。根据中小学的需要,研究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

三、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落实课程计划。结合全市实际,提出执行教学大纲和使用教材的意见,拟定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计划。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和上级意见,组织编写、审订地方教材、乡土教材、补充教材和有关教学参考资料。

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调查研究与教学研究活动。建立联系校、确立联系点,了解并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定期组织视导,深入学校、课堂,参与教学实践,了解各学科教学基本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进行课程改革,组织教师业务培训,解答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辅导、帮助教师理解、掌握教材,改进教学方法;研究考试内容,改革考试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五、负责学科教学评价工作。制定有关教学业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考试和学生竞赛等活动,进行学科教学的检查和质量评估。

六、负责全市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加强青年教师的业务指导与培养,帮助其尽快熟练掌握教育教学业务;制定骨干教师职责任务与量化考核指标,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认定,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评选并向上一级推荐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

七、介绍国内外教研、教学信息与动态,帮助教师开阔视野。评选对教学有指导意义的优秀教学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八、组织申报和实施国家、省、市科研部门下达的重大教育科研项目,落实教育局关于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负责全市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鉴定工作,规划、指导并推动科研、教研成果转化工作。

九、按照教育局的要求,配合有关科室抓好学校的各项工作。

诸城市教学研究室科研部工作职责

教研室教育科研部,简称科研部,由一名副主任、一名部长、二名专职科研人员和六名兼职科研人员组成。负责全市各学段教育科研工作,根据专、兼职科研人员所在的学段及专业特长,每学段分为文科与理科的教育科研,与教学、教研、教改紧密结合进行。其职责任务是:

1.进一步完善市乡校“三级一线”教育科研网络,使教育科研更好地为我市教育决策服务,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落到实处。

2.积极引导,强化培训,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3.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前沿的理论观点与教学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我市的教育教学形势进行调查研究,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

4负责制定我市教育科研规划;组织、实施、指导、总结我市在国家、省、地教育科研部门立项的重点课题;加强我市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负责课题的申报、立项、鉴定,建立课题档案,指导课题的实施。

5负责评选教育科研论文;采用SCI论文排序法,对全市各校教师年度发表或获奖的地级以上的论文统计公布。

6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并能起示范作用的学科教研中心和教育科研基地,并加强对基地工作的指导与落实;组织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检查、总结、评比、表彰活动。

7负责编辑、印发《诸城课改通讯》杂志。《教育科研学习资料》、《诸城教研信息》,及时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促进成果的转化。

8指导我室青年同志学会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学科教研之中,促进其科研水平迅速提高。

9.科研和教研工作密切合作,当教研工作需要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协助有关同志做好工作。

10.科研部人员的工作仍然纳入教研员学科负责制管理范围,工作职责要求同教研员。

诸城市教学研究室行政部工作职责

行政部工作人员要经常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学教研信息,更新教育观念;遵守教研室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其他工作听从领导,服从安排,顾大局、讲协作,为前勤各部做好服务。

一、办公室工作职责

负责接传电话、通知,负责收发各种材料,负责安排、协调晚间及节假日值班,负责四楼会议室的使用,负责外来参观人员的接待、介绍。总之,办公室工作事务繁杂,工作人员要尽职尽责,自觉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

二、财务工作职责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和法规,维护财经纪律。严格遵守开支审批制度,单位所有物品的购置,须经领导批准,方可办理。对各种费用的报销严格把关,履行有关规定和程序。要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办公用品的使用实行登记制度,节约使用。

三、图书工作职责

爱护保管好图书,管理好书库。做到业务精通,管理科学。对图书的编码、出借、收回严格按图书管理制度执行。及时向教研员推荐、介绍新图书,以充分发挥新书的作用。

四、档案工作职责

有高度的责任感,忠于职守及时收集有关资料,认真编档。强化保密意识,严格档案查阅制度。熟悉业务,科学系统的管理档案,落实好“六防”措施。

五、文印工作职责

严守保密制度,按时认真完成各种文印材料。印刷材料要落实审批登记手续。材料印刷要清晰、规范、无差错,力求一丝不苟。注意节约纸张、油墨,爱护机器,并定期维修保养。

六、司机工作职责

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确保行车安全。要做到尊客爱货,优质服务。加强对车辆的爱护和维修,严禁带故障出车。车辆进厂修理,须经领导批准,既负责保证维修质量,又注意节约开支。

诸城市教学研究室信息中心工作职责

为了强化信息意识,全面、深入、准确、及时地关注、吸收并科学利用一切有益信息,迎接信息时代对教研工作的挑战,把我室建设成为全国中小学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学管理的信息集散地,为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提供咨询和信息支持,更好地服务于教研科研,特成立诸城市教学研究室信息中。心。我室信息中心,暂为综合机构,由11名兼职人员组成,其职责是:

1.负责整理我室的信息资料,建立完备的信息资料档案。

2.负责为各学科教研员提供有价值的国内外教研科研信息,图书室图书目录和阅览室有关文章录入微机,打入共享,协助、指导本室其他同志科学搜集信息。

3.负责总结推广本室教研科研信息,负责每周工作安排、工作总结上报,编辑《工作简讯》。

4负责我室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工作,通过国际互联网,加快我室的信息化步伐。建立畅通的信息联系网络,保持与友好单位的密切联系,及时交流、沟通信息。

5负责指导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学管理方面的信息工作。介绍、推广我市有特色的经验信息。编辑电子版《诸城教研天地》。

6信息中心人员仍归原部管理,其工作仍然纳入教研员学科负责制管理范围。

诸城市教学研究室关于深化教研员学科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修订稿)

自1995年以来,我室在全国率先推行教研员学科负责制,调动教研员的工作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完善之处。为了进一步深化和落实这一制度,结合几年来的实践经验,经主任办公会研究讨论后,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内容如下:

1.我室工作奋斗目标是:整体保持“山东省先进教学研究室”的荣誉,在全国尚无该项评选之前,多方面向全国先进冲击。学科教学确保各学段和各学科成绩及各项师生竞赛在潍坊市领先,争取省及全国好位次。个体教学研究及指导本学科教研科研全面取得进展,争取有更多的同志和学科在潍坊市领先,在省及全国取得一席之地乃至路身先进行列。室内办公设施和职工福利待遇不断得以加强和提高。

2.全室同志必须认真遵守《诸城市教学研究室内部管理工作规程》,继承和发扬我室“四实”、“四性”的工作作风,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不落实的问题入手抓落实。雷厉风行、扎实高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本室主要负责人除对教学教研工作全面负责之外,对“室内公办公设施和职工福利待遇不断得以加强和提高”这项目标负责,确保目标达成度得到全体职工的肯定。分管主任要在部长的配合下,带领本学段的全体教研员,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深化教学研究,确保本学段各学科教学与竞赛整体成绩在省市领先。分管主任均兼一门学科教研工作,学科工作职责和要求同教研员。

4教研员应具备规定的学历和教学实践经验。不仅要有广博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组织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研究意识。较高的写作水平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坚持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达到“六会、四有。五个一”的基本素质要求。树立服务意识、调查意识和精品意识,以自身的工作精神、人格力量及过硬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带动和指导本学科教师。

5教研员必须努力完成学科负责制中规定的各项指标,协调好与各学校领导的关系,想尽千方百计提高学科教学成绩。在组织指导教师参加上级进行的各科正式比赛及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中,推荐过程要公正、公平、公开。在组织上级进行的各科学生正式竞赛中,要帮助指导教师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尖子生培养,确保学科竞赛成绩在省市领先。个体教学研究要取得更大进展。学科负责制量化总分与年度考核(或届满考核)分之和就是每个同志的最后得分。

6本室行政人员的工作考核主要依据业务水平、服务态度、工作成绩由全室同志排队评价量化计分,与职称年度考核(或届满考核)成绩相加就是每个同志的最后得分。

7对每个同志的工作,每半年小结一次,每年总结评比一次,其间进行过程管理,不断检查、督促。与年终奖励、评选先进、评定职称等切身利益挂钩,年终奖励分出等次。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评选“教研标兵”和“服务名星”,对为我室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教研员给予特别奖励。对违反工作纪律、工作失职的实行诫勉累计制 度,并量化扣分;对工作起色不大,目标完成不利,成绩差距较大的,实行年度考核末位黄牌警告制度。

8.以上所有项目均由分管主任负责建表统计,年终由主任办公会审核并研究确定奖励等级,最后成果存档保留。未尽事宜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诸城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学科负责制量化评分实施细则

为深化教研员学科负责制,启动教研室内部活力,调动教研员潜心教研的积极性,依据《诸城市教学研究室关于深化教研员学科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修订稿),制定本量化评分实施细则。

一、量化评分范围

“教研员学科负责制”量化评分,包括教研室所有工作人员。其中教学研究人员,以学科教研工作和年度考核两项评分;非教学研究人员,以全室同志排队评价量化计分和年度考核两项评分;教研室正副主任除上述评分外,还要参考分管的工作进行量化。

二、教研员量化内容及评分标准

量化内容,主要分三大部分,一是教研业务,二是指导教学,三是年度考核。具体分为九项量化指标。根据教研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各项指标的量化内容与评分标准如下:

1.学科教学情况。主要依据学科教学成绩。高中段各学科以高考上线率潍坊名次评分,即:列潍坊市第六名得18分,每升一个名次加2分,每降一个名次减2分。初中依据中考成绩选择同层次的县市比较,小学选择某次抽考成绩与同层次的县市比较,平均分相同得基础分18分,平均分每升一分加1分,每降一分减1分。高中语数英取文理名次的平均数,综合科捆在一起计算,音体美依据高考成绩,初中、小学兼任2个以上学科的取兼任学科平均分。

2教师竞赛情况。主要看潍坊市教学能手评选或优质课等专业教学比赛名次。基础分20分,有一位获得第三名加1分、第二名加2分。第一名加3分(只取一个最高分),有一位没有评上减2分。分管不同学段的和兼两个以上学科的,加分选最好的一科,减分选最差的一科,最后计算积分。

3.学生竞赛情况,主要看本学科省市教研部门组织的正式竞赛成绩,潍坊市一等奖和山东省二等奖以上的获奖人数在潍坊市的位次。第一名得20分,第二名得18分,第三名得16分,第四名以下得14分。有全省前三名或潍坊市第一名的学生另加2分。无竞赛的学科得基础分16分。有高考学生单科成绩潍坊市第一名的加2 分。

4个体教研情况。主要内容有:介绍教学经验;教学论文获奖;发表教研文章;编写教研资料;教育教学先进个人评选。评分方法:以15分(县级)为基础分,另外累加分数。地级每项加1分,省级每项加2分,全国级每项加3分。加分项目要求:①介绍经验必须是潍坊市以上教研、科研部门或有关学会正式组织的会议,有通知、有材料、有证书的(缺一项也不得分)。②获奖教学论文必须是省、市教研部门评选的且有文章、有证书(非教研部门的一律不算);③报刊发表的学科教学论文(不含结集论文) 500字以下减半,500——1000字得基本分,1000字以上加1分;在《诸城教育》、《诸城日报》上发表文章和报道不论字数多少一律按地级加分,累 计最高得3分,3分以上不再计分;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入《中国青年报》等重要报刊发表的文章除按国家级加分外,100O字以下的每篇再奖励2分,1000字以上的每篇再奖励3分。④正式出版发行的著作(不含习题集、论文集和以习题为主的教辅用书)必须是经领导批准参与编写的方可加分,主编、副主编和编委成员每一个统一书号加2分(凡著作内采用的文章和著作前言后记中鸣谢的人员一律不加分,再版的著作不计分)。⑤每人参与或所抓的潍坊市级以上的重点课题取得研究成果的加2分。⑤获得教育教学部门正式颁发的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高提一档加分。①为本室编写《教育科研资料》的同志加2分。②为本室年度教学工作会议起草工作报告的每次每人加2分。③凡发表获奖的文章第二作者减半。聊以上内容累计计分,不封顶。

5学科教研情况。主要包括:①本学科组织的教研活动,凡有教师执教公开课同时又有教师交流发言材料的每次2分(每年选取四次);②统一组织编写的教学参考材料,累计每100页1分(用去尾法统计),最高限5分;③自己命制统考试题,每2张8开试卷(正反面)得1分;此项得分20分封顶。

6、听课与指导教学情况。主要查听课记录,原则上以指导性的听课为准(有听课评议意见),每学年100节得20分,每多听2节加1分,加分最多不超过5分;每少2节减1分,减完20分为止。

7落实教研员应抓好的“五个一”情况。①专项调查研究:内容有深度和实际意义,有调查研究的过程材料,有研究的总结报告;②抓不落实的问题:有针对性、有落实措施、有明显的效果;③总结优秀个案: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示范性;④讲座必须有我室下发的会议通知和讲稿,讲课必须有授课时间、地点及教案;⑤论文必须体现自己的教研思想,可以是“五个一”的某一方面总结,但必须有理论,有实践,有研究(不能与第4项量化指标重复记分)。每项4分,此项内容20分封顶。

8年度考核情况。主要按德、能、勤、绩四项,由职称考核评审小组评定得分。

9.上述内容不可能涵盖每位同志的所有工作,为此,设立特别贡献分,奖励为我室发展做出特别贡献的同志,奖励分由个人提出申请,主任办公会讨论后追加。对因发生事故被诫勉的酌情扣分。

以上九项分数的总和作为教学研究人员的总分。

三、行政人员量化内容及评分标准

1.行政人员每半年小结一次,每年总结评比一次,工作考核主要依据业务能力、服务态度、工作成绩由全室同志投票排队评价、量化计分。

2与教研员量化内容及评分标准第8条相同。

以上两项分数的总和作为行政人员的总分。

四、量化评分的方法步骤

量化评分大体按以下四步进行:

1.个人总结一年来的工作,逐项找出量化评分的依据,提供原始材料,填写学科负责制量化表,经分管主任审查后,评出自查量化分数。

2.经主任办公会审查,调整平衡各学段的量化分数,确定每位同志的最后得分,并反馈到本人。对不合理的由本人提出更改的意见和要求,报请主任审批。

3.经领导审批同意,公布“教研员学科负责制”的量化成绩。

4根据量化成绩,落实奖励政策。

诸城市教学研究室关于学习信息技术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进入

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使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产生新的重大飞跃。了解信息技术的常识,学会操作计算机,掌握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计算机文化。网络道德,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的科学、文化、道德基本素质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尽快了解计算机的功能,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了解教育教学和有关科研成果的最新动态,提高获取信息、获取知识、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教研室决定,从本学年开始,利用一至二年的时间,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活动。争取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的活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的采集、加工、发布(表达)等信息处理的技能,并能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研究工作中,加快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加快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研方式的现代化,提升教研能力。

二、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分为通用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两部分。

(一)通用知识的学习

1.计算机应用基础

2.Windows等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3.文字处理软件(WPS或Word).

4、演示文稿的制作(PowerPo1nt)。

5.电子表格( Exce1).

6、网页制作(FrontPage)。

7计算机网络基础(刘览、查询、下载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等)。

(二)专业知识的学习

主要内容是各学科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学科相关网站的搜集以及信息源的开发,多媒体教学技术等。

三、学习方式

为提高学习效率,采用任务式学习与研究式学习的方式进行,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侧重通过阅读相关教材,自己研究相关任务,上机实践操作。这种学习方式与信息技术的高度开放性和综合性、知识更新换代快的特点相适应。

具体讲,根据日程安排,统一提供教材,统一指定学习任务,采取“提出问题——集中指导——分组讨论——自主学习——总结提高”的程序,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精心设计,做到“有兴趣、有内容、有深度、有成效”。

四、目标要求

年内教研室人人拿到微机考试中、高级证书。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开展学科教学课件制作活动。网上提供教案、教学参考资料、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带动广大教育干部和教师熟练运用网上信息,开发研制中小学教育助教软件和各学科题库软件,为教育教学现代化建设服务。

诸城市教学研究室关于开展学习英语活动的意见

为使全室人员具备现代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掌握英语的初步基础知识,学会运用简单的英误会话,适应我国加入 WTO以后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经研究决定在我室开展学习英语活动。有关意见如下:

1.整个学习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02年8月~2003年8月,第二阶段自2003年9月~2004年8月。

2年龄45周岁以下的本室人员必须参加学习,也欢迎45周岁以上的同志参加学习。

3.起始阶段以《英语会话300例》为学习材料,每天一例;第二阶段以重点练习会话和听力为学习材料。

4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体辅导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个人依据教材和录音带,平均每天学习一例,掌握有关的单词,并能较准确的读说全句。周一晚上和周五下午视具体情况以部为单位或者全室集合,由英语教研员辅导本周所学的内容。

5全体人员要自觉认真学习,定期举行验收考试,对学习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

诸城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听课规范

深入基层听课是教研员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为了规范教研员的听课行为,提高听课质量,增强研究、指导教学的针对性,落实好市教育局“科学管理年”的指导思想,特制定教研员听课规范。

一、明确听课目的

教研员到基层听课与学校校长听课有相类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教研员听课重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传递信息,发现人才,培养典型教师,加强与教师的联系等。概括起来有这五种类型。

1.研究性听课。即教研员带着研究目的或事先确定好课题的一种听课。通过实验研究,培养典型,取得成效,达到指导全市教学的目的。

2.指导性听课。即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艺术、改进教学,帮助有成就的教师总结经验不断升华的一种课型。指导性听课有五种情况:①常年性听课指导。下乡听课调查研究,根据安排,顺其自然,听谁指导谁;②实验课题指导。根据实验目的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③教研课指导。为达到某种目的,研究某一侧面,引起讨论、研究;④参赛课例指导。指各级评优竞赛课例,为全面优化,争取获高层次奖项而进行的听课指导。⑤示范课指导。给广大听课者示范作榜样。

在指导性听课中,不同层次的教师,指导时应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典型和骨干教师要进行高层次指导,提出要求,要有所突破,对中下水平教师侧重常规性指导,因人制宜。

3.检查性听课。即从检查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所进行的听课。做法是:①制定听课评价标准;②下基层听课;③写出检查报告;④在一定范围讲评,促进教学提高。

4总结性听课。做法是:①根据教研活动内容,制定目标;②认真听课,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估;③总结出共同经验,用以指导教学,推动教研工作开展。

5观摩性听课。这是教研员自身学习提高的需要,向高手学习,武装自己。这可以在市内去听特级教师、模范教师的课,也可以到外地去听优质课。

二、做好听课准备

教研员,顾名思义,教学研究人员,是教师的指导教师,因此应该高于教师。教研人员平时必须注意学习,业务上应有居高临下的水平和能力,尤其是在每次听课前还应做专门的准备工作。

教研员听课的准备工作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钻研大纲、教材、教参,通过钻研,把握大纲中关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诸方面的要求;熟悉教材的编排意图及知识体系,找出教材中“双基”的重点和难点,然后设想假如让我来上这节课,我将怎样处理教材,设计教案,安排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使用教具等。如果课前不做任何准备,对大纲教材心中无数,匆匆走进教室,匆匆走出教室,这既是对授课教师的劳动不尊重,也听不出门道,当然评课也不会评到点子上。

三、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

严格来说听课实际上就是看课,教研员在课堂上不仅要听教师是如何讲的,学生是如何做的,更主要是要认真观察整个课堂的动态。

教研员听课应特别注意动脑筋思考,要对课堂的有些情况做出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教研员听课应注意到教师对教材教法的处理和选择是否得当。如教学目的是否明确、具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学内容的处理、表达是否科学、完整,并有机地渗透德育,教学内容的深度、密度是否面向大多数,而又兼顾“两头”学生。更要看教师创新。

教研员听课尤其要做好课堂记录,要力求把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同时还要把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的不同见解、建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写在听课笔记的相应位置上,以便评课时讲评交流。

四、客观求实评课

教研员既要坚持经常听课,同时又要敢于和善于评课。评课既是对执教者的尊重,也能发挥指导教学的作用。所以教研员在课后必须认认真真的同校领导和执教老师一起评课。

评课时不要就课论课。在对执教者客观评价的同时,应注意充分利用评课的机会向执教者或基层学校领导宣传有关教育教学的方针政策,介绍外地教改信息和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并鼓励他们大胆求索,开拓创新。

五、总结升华提高

教研员下基层听课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入教学实际调查研究,了解一线教学情况的过程,同时也是自身学习提高的过程。因此,教研员每次听课后应该注意总结提高。

教研员从基层听课回来,应把听课、评课的意见和记录下来的东西,以及基层学校领导老师反映的问题,发表的新见解、新观点,结合自己萌发的体会进行整理,并把这些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写出值得推广的经验或值得吸取的教训文字材料。这样一方面可以作为今后教研活动的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这些材料写成论文来发表和交流。

诸城市教学研究室工作制度

1.教研室是教育局领导下的事业单位,既是教学领域中的科学研究机构,同时也是教学业务管理机构,起着教育局职能部门的作用。教研室全体人员要遵守教育局和本室制定的工作制度。

2.教研室实行主任责任制和教研员学科负责制,全体人员要坚持“四实”、“四性”的工作作风,根据本室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守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按照《诸城市教学研究室关于推行教研员学科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的要求,雷厉风行、扎实高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教研室实行民主集中制领导。主任、副主任要率先垂范,廉洁自律,带头遵守和坚持组织原则。其他人员应自觉听从领导,服从分配,遵守请示汇报制度,遵守“十不”行为规范。

4教研室实行机关办公制度,全体人员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遵守作息时间,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因公外出和个人病、事假,半天以内向分管主任请假,超过半天向主任请假。

5全体工作人员要坚持例会学习制度。星期一晚上和星期五下午为集体学习、各部研究工作、全室总结布置工作的时间。

6全体人员要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励行节约,一切开支由主任把关审批。

7教研室实行行文把关制,凡通知、材料等各种行文均按主任分工要求,由主任或分管主任把关后签字打印。

8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各学段除使用正式课本外,一般不使用其它辅助资料,确实需要的要经过集体研究,一是向学校推荐好书,二是编写少量练习材料让学生自愿订阅。

9.个人教学教研总结文章被报刊采用,稿费归个人所有;上级委派或集体选题出书,稿费30%收归教研室集体所有;不经批准个人不能单独联系协作出书,更不能包销或摊派给任何学校。书刊发行费全部归集体所有。

10教研室全体人员要有更高的工作追求,努力做到每一天的工作都是新的。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不落实的问题入手抓落实。

诸城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走上讲台联系点制度

1.教研员要提高认识,把上课作为教研工作的需要,科研工作的需要,自身业务素质提高的需要,进而成为自觉行动,改变“教”与“研”脱节,工作深度不够,研究成果效益较差的问题。

2.选取城区某校的一个班作为自己的教改实验班或实验基地,至少一年,可连续几年。

3.要与该班学科任课教师密切配合,认真备课,创造性地授课,关注该班本学科教学全过程,每月按课程教学进度,至少执教两节课,可分散,也可相对集中。

4统一配发备课本,个人保存好教案,记录好时间。

5大胆尝试本学科教改课题的实验,努力使每一节课都上成研究课或示范课,扎扎实实进行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及其它方面的教学研究。

6这项工作与落实“五个一”结合起来,一并纳入教研员学科负责制考核指标。

诸城市教学研究室值班制度

一、值班人员要遵守值班制度,增强值班责任心。

二、遵守值班作息时间,按时到岗,不随便离岗、早退。

三、认真负责接传好电话、通知,及时处理日常事务,做好值班记录。有急事或特殊事要及时向领导汇报。

四、清扫及保持教研楼内走廊、楼梯、卫生间及楼外卫生区的卫生。

五、注意检查水、电、暖气管道、门窗、微机等情况,及时发现并排除不安全因素。

诸城市教学研究室计算机管理使用制度

1.全室计算机专门用于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与此无关的使用一律禁止,严禁外来人员操作使用计算机,严禁使用微机玩游戏、聊天或搞其他娱乐活动。

2.每台计算机都由专人使用,每人使用的机器要相对稳定,实行包机负责制,专人管理,不准随意使用他人微机。使用人员要掌握计算机使用知识,加强对微机的维护和保养。

3.每位同志要认真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力所能及地处理公文事务,逐步建立起本学科的题库;要深入学习课件制作技术,争取在本学科教研活动中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讲座;要学习掌握上网技术,利用因特网更好地服务教学教研工作;介绍推广本学科优秀教学软件给基层学校和教师,提高全市本学科信息化水平。

4严格操作规程,积极进行操作实践,严禁在开机状态下搬动、拆装、拔插计算机。爱护机器,对外来磁盘要进行查毒工作,严防病毒侵入。发现微机故障要及时通报信息中心,不得私自处理,如果机器由于操作人员违反操作程序而造成损坏由操作人员负责维修费用。

5注意用电安全,下班时要关闭所有电源;关好门窗。最后一位离开办公室的同志要检查电源、门窗的关闭情况。

6注意室内卫生,保持机器清洁。

诸城市教学研究室图书借阅制度

一、本室图书资料专供教育局领导和教研室教研员作教学研究用,对外一律不出借。

二、非教研室人员需临时借阅各种资料,必须主任批准,借阅时间不得超过一周,并要按期归还。

三、任何人不得将资料转借他人,以免影响教学需要,如发现上述情况,管理人员有权立即收回。

四、借阅图书资料都要办理借阅手续,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不准进入书库。

五、爱护图书人人有责,借阅的图书不准损坏和乱划乱抹,如有损坏、丢失要按价赔偿,遗失贵重书籍要加倍偿还。

六、本室人员借阅图书时间不得超过两周,借书数量不得超过三本,若借阅三本以上,必须经主任批准。

七、进入图书室,保持安定,不得大声喧哗,不准吸烟,确保图书安全。

诸城市教学研究室阅览室阅览制度

一、本阅览室在上班时间内全天开放。

二、爱护报刊,对阅览的报刊不准涂抹、撕裂、乱放,不准带出室外,阅完后应放回原处。

三、本室报刊一律不出借,如因公借阅者,应办理借阅手续,方能借阅,用后及时归还。

四、室内要讲究卫生,保持肃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物,严禁在阅览室内大声喧哗。

五、室内放置的桌凳,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不准随意移动。

六、注意安全,严禁吸烟,防火防盗。

诸城市教学研究室健身房使用管理办法

1.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活动,即每天下午下班前1小时,任何人不得提前进行活动。

2.要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有秩序的活动,要做到明确操作程序,小心轻放,爱护器材。

3.活动期间严禁大声喧哗,要文明健体,不准光膀子,穿裤头,穿拖鞋。

4保持健身房内卫生清洁,禁止吸烟,创造舒适的健身环境。

5未经允许,不得带领外来人员进入健身房。

6不得随意拆卸或组装健身器材,无故损坏者,视损坏程度予以赔偿。

诸城市教学研究室卫生及安全管理规定

一、强化维护意识。自觉讲卫生,讲文明,讲纪律,以室为家,以室为荣。不在楼内大声喧哗,不说脏说,提倡戒烟,不在墙上砸钉子、写字等。改变或更换楼内设施用途,须经主任批准。

二、实行卫生承包责任制。一至四楼卫生分别由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行政部承包,由各部部长具体负责。各部要分工明确,值日到人,使走郎、楼梯、扶手、卫生间等各处均保持清洁,做到及时清理。各部在外出之前,均应打扫好卫生,外出期间,由行政部负责。星期

六、星期日卫生全部由值班同志负责。

三、注意安全,上下班关好自己办公室的门窗及承包的走廊、厕所、功能室门窗。搞好“五防”。①防火,不准私自增设电源开关,不准使用电炉子、电热器等。‘下班后切断电源,随时注意消灭不安全隐患。②防盗,管理好一切财物,随手带门。③防风,下班后关闭门窗。④防漏,定期检查厕所、暖气管道,防止漏水渗入楼下。⑤防霉烂,注意检查书籍、办公用具,经常晾晒。

四、定期检查,定期评比。每周检查一次卫生,每学期检查一次办公用具。每月将平日每周检查情况汇总,评出先进楼层,公布表彰。每学期进行一次总评,并将评比结果逐步纳入教研员学科负责制量化指标。

第19篇:工艺管理规程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

工 艺 管 理 规 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工艺管理,取得生产上的最佳经济技术效益,特制订本工艺管理规程。

第二条、工艺管理的任务是: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工艺管理;以优质、高产、低消耗生产水泥产品为目标;针对窑、磨的管理,开展科学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加强检测定额计量等基础工作,提高水泥生产全过程的工艺管理水平。

第三条、凡属于工艺过程中重大设备改进,新技术的采用,配料方案的改变和主要工艺参数的改变等,一定要经过试验和科学鉴定,严禁不经试验盲目推广。

第四条、为了切实贯彻各级技术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各部门都要根据本细则,制订本部门各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和“岗位作业指导书”,还要依照GB/T19001-2000标准。

第五条、本细则由公司生产主管副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要实行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并明确职责。公司各部门、工艺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在日常生产中,必须切实认真贯彻执行。对违背细则致使生产造成损失者,根据情节轻重,应追究责任并严肃处理。

第二章 工艺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在公司生产主管副总经理的领导下,设立生产运行部和品质部作为公司工艺管理的机构。

1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第七条、品质部负责全公司质量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1、组织制订本公司主要经济技术质量指标,原燃材料的技术条件和质量标准并监督执行。

2、组织推广新技术,试制新产品,改进工艺,提高产、质量,降低原燃材料消耗,搞好生产试验和科学研究工作。

3、严格执行产品国家标准,有权制止任何违章行为,确保出厂水泥全部合格。

4、负责设计配料方案,并贯彻执行。

5、建立、健全严格的检验对比制度,研究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和质量控制方法。

第八条、生产运行部负责全公司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1、组织制订本公司的工艺管理制度,制定工艺管理办法等,并监督执行。

2、审订主机的台时产量,消耗定额和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3、对生产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负责召开有关人员业务会,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

4、要组织工艺系统全面技术标定,以便进行科学管理。

5、组织推广新技术,试制新产品,改进工艺,提高产、质量,降低原燃材料消耗,搞好生产试验和科学研究工作。

6、建立窑、磨主机工艺技术参数档案,组织技术交流和技术协作。

7、负责公司工艺改进项目,并汇报主管经理和总经理。

8、开展全面的工艺管理,并宣传执行公司制定的工艺管理规程及制度,提高岗位工人的技能,提高控制指标的合格率,改进产品质量。

2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第三章 回转窑的工艺管理 第一节 回转窑的作业原则

第九条、回转窑的工艺管理原则是:确定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优化风、煤、料、窑速、温度、压力等的合理技术参数。处理好回转窑、分解炉、冷却机的相互关系,稳定热工制度,提高快转率,延长安全运转周期;加强密闭堵漏,充分发挥窑尾预热分解的功能,提高热效率和收尘效率,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

第十条、回转窑系统的设备要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窑速和下料量成正比,一次风量及三次风量,高温风机风量及喂煤设备灵活可调,窑系统各检测控制仪表齐全可靠。回转窑系统电动执行机构灵活可调可控,手动闸门可调可控,预热器系统各级翻板灵活,窑头、窑尾、篦冷机及预热器系统的密封装臵,要完整、严密。篦冷机、燃烧器、熟料链斗输送机、喂料、喂煤的罗茨风机、螺旋泵、收尘系统及各附属设备都要保持完好。

第十一条、为了不断地使回转窑技术参数完善合理化,以正确指导生产,管理人员除应注意经常深入现场实际外,还必须加强原始记录和各项技术数据整理和分析。

第十二条、稳定原燃材料质量和入窑生料成分,达到稳定窑的热工制度,必须严格监督,按照“质量管理规程实施细则”和“采购技术规范”办事。

第十三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熟料煅烧操作员作业指导书”。 第十四条、点火前(检修后)生产管理部部长组织工艺、机械、电器管理人员检查确认下列各项:

1、主机及附属设备试运转和验收。

2、验收窑内的耐火砖,浇注料,篦冷机的耐火砖及浇注料,预热器内耐火砖及浇注料(及内筒衬料)。

3、检查窑内、篦冷机内、预热器系统风管、料管、小仓是否有杂物、预

3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热器系统有无结皮或积存死料。

4、喂煤设备是否完好,煤粉仓存有足够的煤量。

5、喂料设备是否完好,生料库存有足够的储量,并保持称量仓仓位的动态平衡。

6、电气、自动化仪表是否完好。

7、检查水、电、压缩空气等是否均已具备。

8、所有机电设备是否备妥,是否能由中控集中开车。

9、柴油量是否备足、点火所用物品准备妥当。

10、各岗位工人是否配备齐全,就位。

第十五条、检查确认完毕后,由生产部经理通知有关人员实施点火具体工作。

第二节 点火投料

第十六条、点火时及正常生产时非工作人员严禁在窑头停留。 第十七条、回转窑烘窑应严格按工艺管理人员确定的升温曲线和投料方案进行,执行“慢升温、不回头”的原则。

第十八条、投料初始量为50t/h,按照窑况和质量情况逐步加大,直到满负荷,正常情况控制在4-8小时,挂好窑皮,确保水泥窑的长期安全运转。

第三节 正常生产期间的工艺管理

第一部分 严格控制熟料质量,要认真做到以下几条: 第十九条、生料:储存量≥2000吨;水份≤1.0%;0.08mm方孔筛筛余≤18.0%;

第二十条、原煤预均化堆场储存量≥2000吨;煤粉仓≥20吨;煤粉灰份≤35%,偏差±2%;低位热值≥4800×4.18kj/kg;挥发份≥18.0%。三氧化硫

4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含量≤2.5%;煤粉水份≤2.0%;煤粉0.08mm方孔筛筛余≤4.0%。

第二十一条、提高回转窑的煅烧操作,保持火焰顺畅有力,防止顶火逼烧,提高快转率,严禁跑黄料、欠烧等。

第二十二条、保持煤粉完全燃烧避免还原气氛,减少黄心料,做到熟料结粒细小均齐,提高熟料的易磨性。

第二十三条、控制熟料中游离钙含量≤2.5%,合格率≥80%,立升重1200±75g/L,合格率≥85%。

第二十四条、保证熟料28天的抗压强度平均值≥55.0MPa。

第二部分 在提高熟料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原燃材料的消耗 第二十五条、保证燃料的合理匹配,窑内占总燃料量的40~45%,分解炉55~60%,分解率达到85~95%。

第二十六条、消耗定额:标准煤耗≤125kg/t,生料料耗≤1550kg/t;耐火砖消耗≤2.5kg/t。

第二十七条、积极降低废气温度,一级筒出口温度≤370℃。

第二十八条、加强预热器和分解炉的管理、切实搞好密封、堵漏,观察孔、检修门、活动连接处要密闭完好,防止漏风、漏料。

第二十九条、保证前窑口、后窑口的密封装臵完好无损,避免漏风、漏料。

第三部分 加强操作,稳定热工制度 第三十条、每月对固体流量计进行一次零点校正,每年对固体流量计进行一次标定,并做好记录。

第三十一条、控制好各级预热器的温度及压力参数,加快热交换,提高热效率,稳定窑的热工制度。烟室温度:950~1050℃,C5锥部温度:830~870℃。

第三十二条、窑的正常操作,要求稳定窑温,前后兼顾,合理调配风、

5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煤料,适当拉长火焰,火形完整有力,做到不损坏窑皮,不窜黄料,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

第三十三条、回转窑操作十八字经:前关键、后基础、勤准早、早动小、结粒好、稳定保。

第三十四条、分解炉的正常操作,则要求正确及时调整煤和通风量,保持炉中及出口气体温度稳定;压力稳定,防止气温过高或过低,确保分解炉及预热器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十五条、操作要以保证烧成设备的发热能力和传热能力的平衡稳定,保持烧结能力和预热能力平衡稳定为宗旨,操作中应做到:前后兼顾、窑炉协调、稳定烧结温度和分解温度,稳定窑炉合理的热工制度。

第三十六条、三固

1.2.3.固定窑速。固定喂料量。

固定篦冷机篦床上料层厚度。

第三十七条、四稳

1.2.3.4.稳定C5出口气体温度(分解炉喂煤), 稳定预热器排风量(高温风机转速), 稳定烧成带温度(窑头喂煤), 稳定窑头负压。

第三十八条、六兼顾

1.2.3.4.5.6.

兼顾窑尾02含量及气流温度。 兼顾C1出口温度、压力。 兼顾分解炉内温度及压力。 兼顾筒体表面温度。 兼顾篦冷机废气量。 兼顾废气处理及收尘系统。

6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第三十九条、停窑24小时应留火保温,停窑大于24小时应熄火。止火8小时以上启用燃油系统点火。

第四部分 篦冷机系统 第四十条、合理控制各室风量,控制料床料层厚度,努力提高

二、三次风温,减小热损失,提高冷却效果。出篦冷机熟料温度控制100℃+环境温度。

第四十一条、合理调节冷却风量和篦板速度,做到布料均齐,保持适当的料层厚度。避免棚料、堆“雪人”及“红河”现象出现。临时停窑,篦冷机一段篦床上的熟料不要排空。

第四十二条、加强熟料破碎机及输送设备的维护,确保安全运转。定期检查和更换锤头,保证破碎机的熟料粒度小于25mm。

第四十三条、控制窑头电收尘进口温度在250℃以下,提高电收尘效率及保护电收尘极板。

第五部分 废气处理 第四十四条、收尘的工作温度保持在正常的气露点温度+30℃以上,以免出现局部结露造成滤袋糊死,但为了保护滤袋温度不宜过高,入口废气温度必须

第四十五条、增湿塔供水作到灵活可调,要做好保温卸料装臵避免漏风。 第四十六条、保持增湿塔喷头喷水的雾化效果,提高增湿塔的效率,保证不湿底,不积存料。

第四十七条、电收尘要做好保温工作,卸料装臵要避免漏风。 第四十八条、及时清理阳极、阴极石英套管上的积灰,调整极距,维护好振打装臵,维护好振打及电控装臵并防止气流断路。

7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第五节

煤粉制备工艺管理

第一部分 煤粉制备系统作业原则 第四十九条、确定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优化风、料以及研磨压力的各项技术参数、稳定磨内压差、控制好进出磨温度和料层厚度,减小磨机震动,防止系统着火和爆炸,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五十条、煤磨系统的设备要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各检测控制仪表齐全可靠,电动执行机构灵活、可调、可控,手动阀门可调,可控,各处密封装臵要严密可靠,防爆装臵要齐全可靠,各输送设备、收尘系统都要保持完好。

第五十一条、为了不断地使煤磨系统技术参数完善和合理化,以正确指导生产,管理人员应注意经常深入现场联系实际,还必须加强原始记录和各项技术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第五十二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努力提高煤磨操作水平,稳定系统参数,保持煤磨稳定运行。

第五十三条、保证热风供应,合理调节风量,适宜调节粗粉分离器导向叶片,保证合理的出口温度。

第五十四条、原煤堆场最低储存量2000吨,原煤粒度≤50 mm,综合水份≤10.0%。

第五十五条、原煤灰份≤35%,挥发份≥18%,低位热值≥20900KJ/Kg,三氧化硫含量

第五十六条、煤粉水分控制在2.0%以下,煤粉细度控制在4.0%以下,以便于回转窑的煅烧。

第五十七条、控制进磨热风温度不大于350℃,出磨气体温度控制在60℃±5℃,不得超过70℃。袋收尘灰斗温度不大于65℃。 第五十八条、保证整个系统密闭,防止漏风,使整个系统处于负压

8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操作,提高收尘效率。

第五十九条、停磨后,保证收尘所有振打装臵及排灰装臵一定要有足够长空转时间,保证各处不留有积灰。

第六十条、煤粉制备系统的安全防火或灭火措施必须齐全,必要时立即启用。

第六十一条、取料机的工作及原煤输送要满足煤磨的运转需要及原煤仓的限定位。

第四章 生料制备工艺管理

第六十二条、生料质量是熟料质量的基础,为保证生料质量应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合理的原燃材料储存量,其最低储存量为:石灰石5000吨(5天)、电石渣(堆棚库存)5000吨(5天)、粘土2000吨(10天)、铜渣1000吨(20天)、炉渣500吨(10天),当低于最低储存量时,生产运行部以及经营部应积极采取措施,限期补足;

2、严格控制入磨物料水份,石灰石≤2.0%、电石渣≤35.0%、粘土≤15.0%、铜渣≤4.0%

3、

4、控制入磨物料粒度,主要控制石灰石粒度≤40mm;生料配料站各种原料入库由原料车间负责,应避免混料现象;

5、原料配料秤应定期检查标定,确保计量准确,以保证原料配比执行的有效性;

6、

当原料库内有杂物堵塞,影响下料或喂料设备发生故障时,电石渣断料应以石灰石补足,石灰石断料应以电石

9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渣补足,粘土断料超过5分钟必须止料处理,铜渣断料超过10分钟必须止料处理,以保证出磨生料质量;

第六十三条、品质部结合原料质量情况、窑况、熟料质量情况等下达生料质量指标要求;

第六十四条、烧成车间应严格按品质部下达的质量指标要求调控物料配比,以保证出磨生料质量;出磨生料质量控制指标要求:CaO±0.3% 合格率≥60%、Fe2O3%±0.2% 合格率≥80%、KH±0.02 合格率≥40%、N±0.1 合格率≥60%、P±0.1 合格率≥60%、细度≤18.0% 合格率≥90%、水份≤1.0% 合格率100%;

第六十五条、加强生料立磨操作,提高生料产、质量。

1、维持稳定料床,合适的料层厚度、稳定的料床是辊式磨粉磨的基础和正常运转的关键;

2、寻求适宜的辊压,合理控制风量,灵活调节分离器转速,将磨机产量、质量调整至最佳状态;

加强生料立磨的现场巡检,注意油温、油压、油量、轴承温度、压力等的变化,这是安全生产、优质高产的基础。

10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第五章 水泥粉磨工艺管理

第六十六条、品质部根据水泥销售情况、客户需求并结合生产状况计划组织不同品种等级水泥的粉磨,下达水泥粉磨质量控制指标及物料配比通知单。

第六十七条、保持合理的原材料储存量,其最低储存量为:磷渣6000吨(10天)、粉煤灰200吨(3天)、石膏1500吨(20天)、熟料4000吨(5天),当低于最低储存量时,生产运行部和经营部应积极采取措施,限期补足。

第六十八条、控制入磨磷渣水份≤10.0%,磷石膏水份≤10.0%,控制入磨熟料温度≤100℃,控制出磨水泥温度≤135℃,超过此温度应采取降温措施或停磨,防止石膏脱水而影响水泥性能。

第六十九条、水泥制成车间严格按下达的质量指标要求控制入磨物料配比,保证出磨水泥质量。

第七十条、生产中改磨或改入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时,应按规定要求清洗相关设备和设施。

第七十一条、出磨水泥严格按照品质部指定的库号入库,严禁上进下出并防止雨水及杂物落入。

11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第七十二条、各品种等级水泥保持合理的库存量,以满足出厂需求。

第七十三条、

调整优化水泥粉磨系统工艺技术参数,提高产、质量。

1、加强磨机通风,降低磨内温度,减少过粉磨现象,防止堵塞篦孔和黏球现象。

2、科学合理调整研磨体填充率和级配,将磨机产量、质量调整至最佳状态。

第六章 水泥包装工艺管理

第一节 水泥出库

第七十四条、水泥出库必须严格按品质部下达的“水泥出库通知单”执行出库作业,保证不断料。

第七十五条、水泥出库作业前,必须检查确认下列各项:

1、输送设备、卸料设备是否完好。

2、各水泥库闸板的密闭情况。

3、按“水泥出库通知单”确认水泥出库的品种,强度等级和库号,在库底输送设备开启后,方可打开闸板。

第七十六条、正常出库作业时,要随时检查各库的下料情况,并按用料量及时调整,当卸料设备出现故障或杂物堵塞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正常出库作业。

第七十七条、保证输送设备的运转,密闭良好,减少扬尘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

12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第二节 水泥包装

第七十八条、包装机工艺管理原则:选择使用商标正确符合标准的水泥包装袋,保证袋重合格率,降低包装袋的破损率,清楚、准确地打印水泥包装日期,出厂编号等,提高台时产量和设备运转率。

第七十九条、包装机生产作业前,必须检查确认下列各项:

1、主机及附属设备运转正常。

2、包装机定重部分灵活、可靠。

3、包装机生产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与水泥袋上的商标相符。

4、水泥包装日期、出厂编号准确,印色正确清楚。

第八十条、水泥包装由低强度等级改为高强度等级时,必须做到:

1、将提升机内的低等级水泥清空。

2、将包装机台底的回料输送机转空。

3、将包装机上的储料仓放空。

经检查合格后,用高等级水泥冲洗输送设备和包装设备。

第八十一条、包装机正常作业时,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随时检查包装机料仓内的储料量。

2、随时检查水泥袋上商标的印刷情况。

3、随时检查包装日期、出厂编号的印刷情况,及时添加印刷用的油墨。

4、随时检查包装袋重情况。

5、在灌袋过程中,严禁拍、打包装袋,应在自动落闸后方可拉袋。

第八十二条、包装生产时,破袋、跑袋或袋重不合格的包装袋不得转到下道工序,因装车或堆存破损造成的散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均匀地从包装机回料输送处加入,并随时保持包装机各处干净,无积灰。

13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第八十三条、水泥包装袋重严格按国家标准执行,,磷渣硅酸盐水泥每袋净重不得少于49Kg, 20袋总重≥1000Kg,普通硅酸盐水泥每袋净重不得少于49.5Kg,20袋总重≥1000Kg,由品质部出厂管理员每天抽重20袋,并做好记录。

第八十四条、保证收尘器完好,布袋损坏或脱落的要及时更换,保证其收尘效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第三节 水泥堆存和装车

第八十五条、水泥堆存和装车过程中,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做到轻拿轻放,防止人为造成破损。

第八十六条、成品水泥的堆存必须按不同品种,强度等级,分别堆存,码放整齐,并应相距一米以上,水泥垛上不得有破袋和散水泥。

第八十七条、成品水泥的堆存日期不得超过15天,每月的月初和月中,必须将成品库清理二次,逾期的水泥必须经质量控制中心化验鉴定同意后方可出厂。

第八十八条、成品水泥装车前要对车次进行检查:

1、车底潮湿,有积水未作处理或无防雨、雪措施,不准装车出厂。

2、车底有杂物,未进行清理的不准装车出厂。

第八十九条、水泥装车时,要没有专人检查装车数量,作到品种、强度等级相符,数量准确,码放整齐,破袋、跑袋、重量不合格的不准装车出厂。

第四节 散装水泥的入库和装车

第九十条、散装水泥入库必须按水泥出库计划执行,当散装水泥库由低强度等级改为高强度等级水泥时,必须进行清库,并以质量

14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控制中心验收合格后,方可入散装水泥。

第九十一条、散装水泥输送入库,当由低强度改为高强度等级时,应使用高强度等级或普通水泥冲洗输送设备10分钟,入原低强度等级或缓凝型水泥库,然后方可入高强度等级或普通水泥库。 第九十二条、散装水泥入库内,必须确认:

1、入库水泥品种、强度等级与库内在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相同。

2、打开相应的闸板,并关闭其他闸板。

第九十三条、散装水泥装车前,必须将散装车上的闸板关闭,同时确认散装仓内的水泥与装车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相符。

第九十四条、散装水泥装车时,要按不同品种、强度等级分别装车。装车过程中,要随时掌握装车情况,在散装车快满时,应先把风关小最后关闭,然后在关闭闸板,严防水泥溢漏,溢漏的水泥要经质量部化验室鉴定后,方可回送散装仓。

第九十五条、散装水泥装车完毕,要及时封盖,计量必须准确无误,装车记录要与车号、重量、品种、强度等级相符。

第九十六条、散装水泥装车计量完毕,记录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编 制: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批 准: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15

第20篇:考勤管理规程

考勤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1.0目的

规范工作时间、假期、打卡、签卡、请(休)假、销假、加班及考勤统计工作。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含)以下员工的考勤管理工作。

3.0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工作时间调整申请的审批。负责各部门经理的签卡、请(休)假、销假的审批。

3.2也可总经理授权由副总经理负责各部门经理的签卡、请(休)假、销假的审批。

3.3人事负责员工考勤管理的复核与监督工作。

3.4各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员工的签卡、请销假、加班的审批工作。

3.5管理处主任负责本管理处其他员工的签卡请销假、加班的审批工作。

4.0程序要点

4.1工作时间。公司实行5天工作制。每天工作8小时,一般情况下,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

4.1.1 每日工作时间:一般情况下,部门员工上下班时间按以下有关规定执行:

4.1.2 员工工作时间可依据部门工作需要和季节变化按以下程序进行调整:

a)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工作时间变更申请报人事复核登记后,报总经理审批; b)人事将总经理审批同意的工作时间调整用通知下发到各部门予以公告;

c)员工按通知的要求,调整工作与休息时间。

4.1.3休息日:

a)一般情况下公司机关人员周

六、周日休息。管理处员工因工作需要原则上不能于周

六、周日休息,休息时间由部门主管安排在其他时间轮休;

b)一般情况下当月假期当月休,因工作需要不能正常休假的,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员工可申请延补休欠假;不能延补休欠假的,支付不低于员工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的200%工资报酬。

4.2假期 4.2.1法定假期:

以下假期为国家法定假期,公司机关原则上安排员工休息。管理处员工因工作需要原则上在法定假日期间不安排休息,并支付不低于员工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的300%工资报酬。员工要求补休的,可按实际上班天数给予补休:

a)元旦:1天(元月1日);

b)春节:3天(农历年初

一、

二、三);c)国际劳动节:1天(5月1日); d)国庆节:3天(10月

1、

2、3);e)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4.2.2福利假期:

a)婚假:在本公司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符合国家《婚姻法》规定结婚的员工,可享有有薪假期8天。申请婚假须提前一周提出申请,经领导审批后,可予休息。假后须将结婚证书影印本交人事部核实;

b)产假:在本公司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持有准生证的女员工,可享有有薪产假90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申请产假须在预产期前3个星期提出,经审批后可予休息,假后须将医院证明或出生证明影印本交人事部核实。女职工计划内怀孕4个月以内流产的,给予流产假15天;4个月以上的给予流产假42天;

c)恩恤假:员工亲属(指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死亡。外省员工可享有有薪恩恤假6天,本省员工可享有有薪恩恤假3天。申请恩恤假须经批准,假后须将亲属的死亡证明交人事部核实;

d)探亲假:在本公司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夫妻分居两地(跨省)或未婚远离(跨省或300公里以上)父母居住的员工,按劳动法有关规定享受有薪探亲假。探亲假只能当年一次休完;

e)病假:

——员工因病请假,须于病假当天申请,假后须将药费单、医院病休证明交人事部核实; ——员工转正后,每月可享有有薪病假两天,两天以上病假可用当月休息抵消; ——探亲、事假、公差时在外患病,须附当地县级以上医院病休证明及药费单; ——符合医疗保险范围内的,按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报销有关医疗费用。

f)工伤假:员工在工作期间因工受伤,用人部门须将工伤事故报告24小时内报人事部,并附镇级(含)以上医院住院单,由人事部按《保险管理标准作业规程》办理。

4.2.3事假:员工如有急事申请事假,须提前1日提出申请并经批准,否则按旷工处理。

4.3员工打卡。员工上班(加班)执行打卡制度,人事部将依据员工打卡情况及《请(休)假单》计算员工出勤。

4.3.1员工在上班(加班)时间前半小时、下班(加班)后半小时打卡为有效打卡,否则视为无效打卡。

4.3.2 无效打卡必须执行签卡程序,否则视为旷工。

4.4签卡程序。员工因公或忘记不能打卡或无效打卡必须申请签卡。

4.4.1 员工于未打卡次日前到人事部索取《签卡证明》,填写部门、姓名、卡号、未打卡原因等项目,报部门(管理处)经理申请签卡。

4.4.2 部门(管理处)经理根据以下情况决定是否签卡,同意签卡后,予以签名确认《签卡证明》;不同意签卡的按旷工或事假处理(按事假处理的,必须执行补假程序);

a)因工不能打卡的,可以签卡;

b)因员工忘记打卡的,经核实后,每月3次以内的,可以签卡,3次以上的不予签卡。 4.4.3人事部文员依据部门签署确认的《签卡证明》于3日内在员工考勤卡上予以签卡。 4.4.4 人事部文员将当月《签卡证明》汇总存放,3个月后予以销毁。 4.4.5 签卡权限。执行一级签卡制度: a)管理处经理为其以下人员签卡; b)公司部门经理为其以下员工签卡;

c)副总经理为管理处经理及公司部门经理签卡。

4.5请(休)假。员工请(休)假须履行请(休)假手续,实行一级审批制度(五天以上的请(休)假须报副总经理审批)

4.5.1正常休假:

a)员工依据部门工作时间安排计划进行休假的,无须办理手续,由部门主管在每月月底前将员工当月休假在考勤卡上予以注明;

b)员工因工作关系,未能在休假当日休假的按以下程序办理: ——需调休的,填写《请(休)假卡》报主管(经理)签准; ——调休不了的执行加班程序。

4.5.2 请假。员工请假5天(含)以内的需提前1天申请;5天以上的按申请休假天数提前相等的天数申请:

a)员工到人事部领取《请(休)假卡》,注明休假日期及原因; b)部门(管理处)经理根据工人需要给予审批意见;

c)不论请假是否批准,员工均需将《请(休)假卡》于休假日期前交回人事部; d)《请(休)假卡》由人事部统一管理,人事部随时可以抽查员工在岗情况; e)请假卡由人事部按部门存入; f)《请(休)假卡》保存期限为1年。

4.5.3请假权限:

a)公司部门经理批准其以下员工5天(含)以内请假; b)管理处经理批准管理处员5天(含)以内请假; c)副总经理批准公司部门经理、管理处经理请假;

d)员工之请假超过五天的,均须报副总经理复审后方可予以休假。

4.6加班。包括节假日加班、休息日加班及延时加班。公司原则上不鼓励加班,确因工作需要加班,必须事行办理加班手续并打卡,否则视为无效加班。

4.6.1 加班原则上由部门主管(公司机关的由部门经理)提出,员工也可根据工作量向部门主管(无主管的向部门经理)合理提出。

4.6.2 员工于加班前填写《加班单》,内容包括部门、姓名、加班时间起止、加班理由、加班地点、加班时数及备注等栏目。

4.6.3 部门(管理处)经理审批:确因工作量过多,不能正常工作日完成的予以批准;属员工工作效率问题引起的加班不予审批。

4.6.4 员工当日下班前将《加班单》报人事部备案。人事部不定期抽查员工加班到岗情况。 4.6.5 《加班单》由人事部统一管理,保存期为一年。

4.7迟到/早退。当月迟到/早退5分钟以内的,给予口头警告;当月迟到/早退5分钟以上的,每分钟扣款1元,累计计算。

4.8旷工。当月旷工1天者,给予记小过处分;当月旷工2天者,给予记大过处分;连续旷工3天以上者,给予解聘。

4.9考勤统计。人事部文员每月1日起统计上月员工出勤情况,报人事部经理审核无误后方能计算员工工资。

4.9.1人事部文员将员工出勤情况登记在《考勤表》内,内容包括:部门、姓名、迟到、早退、休息、病假、事假、旷工、实际出勤、加班及备注等栏目,检查无误后报人事部经理审核:

a)根据考勤卡统计迟到(分钟)、早退(分钟)、休息(由部门负责人签名)、旷工(由部门负责人签名)等栏目;

b)根据“请(休)假卡”统计病假、事假及其他有薪假期; c)根据“加班单”统计加班(小时);

d)既未打卡、又无签卡,又无请假单的按旷工处理;

e)加班单须与考勤卡加班时间相符。不相符的,按以下方法处理: ——加班单的上班时间比考勤卡上的上班时间晚的,以加班单为准; ——加班单的上班时间比考勤卡上的上班时间早的,以考勤卡为准; ——加班单的下班时间比考勤卡上的下班时间晚的,以考勤为准; ——加班单的下班时间比考勤卡上的下班时间早的,以加班单为准。

4.9.2 人事部经理审核:

a)根据以下内容逐项审核“考勤表”:

——当月天数=休息+病假+事假+其他假期+旷工+实际出勤; ——有薪病假小于等于2天; ——休息小于等于当月休息日天数;

——当休息天数小于等于当月休息日天数时,事假=0,其他假期=0。

b)人事部经理审核无误后,须抽查20%员工的考勤卡及加班单与“考勤表”逐项审核;

c)发现有不符的,返还人事部文员重新办理;审核无误的,予以签名确认后返还人事部文员。该项审核结果将作为人事部文绩效考评的依据之一。

4.9.3 人事部文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考勤表”计算员工工资,详见《员工工资与福利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4.9.4 人事部文员将各部门当月考勤情况统计入《考勤统计表》,详见《人事月报标准作业规程》; 5.0记录 5.1《加班单》 5.2《请(休)假卡》 5.3《考勤表》 5.4《签卡证明》 6.0相关支持文件

6.1《合同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6.2《保险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6.3《人事月报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加班单

部门:年月日

请(休)假卡

部门:姓名:工号:

考 勤 表

部门:月份:

制表人:审核人:批准人: 签卡证明 人事部:

兹有我部门员工、卡号,因一事,未能打月日午卡,请予以签署为盼!

部门负责人:日期

岗位职责编制管理规程
《岗位职责编制管理规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