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经济管理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23 08:33:28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经济管理系实验人员岗位职责

经济管理系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实验技术人员是担任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工作的成员,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

1、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努力钻研有关实验技术理论和管理理论,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丰富实践能力。

2、参加实验教学的备课和教研活动,了解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每次实验所需实验器材及准备程序,按教学要求完成实验器材的准备和供应工作。

3、教育和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安静整洁、遵守制度、爱护设备、节约材料、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实验室工作作风。

4、参于实验指导、批改实验报告和学生实验成绩评定工作,参加实验教学改革工作。

5、支持和帮助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和教师的科研实验工作。6、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实验时实验技术人员不得随意离岗。7、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和其他管理工作,参加编制仪器、设备、药品的购置计划及验收工作。

8、收集、统计、汇总和管理实验教学信息资料,协助系主任搞好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工作。

推荐第2篇:经济管理

第四种题型:判断题

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允许从集团外吸收存款,但不能为非成员单位提供服务。

解答:本题说法错误。

第五种题型:简答题

例:简述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解答:(1)损害事实的发生。

(2)致害行为的违法性。

(3)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4)侵害人有过错。

第六种题型:案例分析题

例:2006年2月某商业银行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共同开发北京某地的房地产项目,并成立专门的项目公司,由该行副行长兼任项目公司董事长,商业银行向该项目公司投资2亿元人民币。同年6月房地产开发公司以该项目公司的房地产作抵押,向商业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商业银行经审核后,向其发放了3亿元抵押贷款。该行当月资本余额为20亿元人民币。2007年7月房地产开发公司因经营亏损濒临破产,商业银行的贷款也无法收回。2008年底该商业银行被人民银行决定由其他银行接管。

试分析该银行做法的违法之处。

解答:(1)因为该项目公司属经营性企业,依《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企业投资。

(2)因为《商业银行法》关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该商业银行向房地产开发公司发放3亿元人民币贷款已超过其资本余额的10%。

第七种题型:论述题

例:论述农信社在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解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三农”发展的新形势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农信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信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支持农业、农民

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1999年以来,为适应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农信社积极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大力推广信用农户、信用村镇等评定活动,大大简化了农民贷款的手续,方便了农民贷款,也使农民的贷款面有了很大提高,困扰多年的农民贷款难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至2003年年末,全国有32225家农信社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机构总数的94.8%,有18553家农信社开办了农户联保贷款,占机构总数的54.6%。2003年当年,全国有6217万农户获得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占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农户数的64%,占全部农户数的28%。

推荐第3篇:经济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统计学、会计与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及教学、科研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消费心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广告学、商务谈判、推销理论与技巧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等。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具有经济贸易和管理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技术,掌握电子商务运作管理、开发技术,从事电子商务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电子商务法、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安全与风险管理、企业电子商务化管理、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计算机系统与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推荐第4篇:经济管理.

名词解释:

1管理-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计划-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3组织设计-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设计。

4市场细分-就是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5激励-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对人的行为起激发、推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2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3根据明茨伯格的理论,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答:1人际角色 2信息角色 3决策角色

4崇尚道德的管理具有那些特征?

答:1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 2以社会利益为重 3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视人为目的 5超越法律 6自律 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5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方式由那些因素决定?答:1领导者特征 2追随者特征 3环境

6试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三个层次来理解ERP? 有限的资源或因权力不平衡而发生矛盾,这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协调处理这些矛盾必然要牵扯管理者更多的精力,并付出更多的组织成本。另外一些项目成员接受双重领导,他们要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平衡协调矛盾的技能;成员之间还可能会存在任务分配不明确,权责不统一的问题,这同样会影响组织效率的发挥。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其绩效,并在成本、时间、质量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将是此类组织机构正常的关键。 15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

答:1沟通是协调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 2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 3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16控制的基本原理

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解决思路。原则: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不作评论。 2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

26大型组织和小型组织在组织结构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答:1规范化程度 2集权化程度 3复杂化程度 4人员结构比率 27薪酬管理应注意那几个方面?答:与基本工作相应的基本工资外 1绩效工资 2分红 3总奖金 4知识工资 论述题

1西方管理理论出现哪些分支?每个理论分支的内容与特征各是什么?

答:一古典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工作定额(2)标准化(3)售额会增长。特别是总部所在地的国内市场较为狭小或日趋饱和的企业一般都有强烈的向外扩张倾向

(三)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由于资源在国家间和企业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企业为了获得对发展有利的关键性资源要付出较高的代价。而利用国际化经营,企业可以更便利的获得这些资源,并降低获取时所付出的成本。这一点在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企业中尤为明显。

(四)抵御和分散风险:为了避免生产、销售、利润大幅度波动,企业可选择国际性经营活动实现经营的多元化,或在不同的市场开展经营。

(五)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企业发展成为国际化企业的另外一个重要动机是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做出反应,并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一方面可以消弱竞争者的市场势力,另一方面也在于动和加强作用。

6控制-是根据计划要求,设计衡量绩效的标准,然后把实际工作结果与预定标准相比较,以确定组织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及其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确保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

7组织文化-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8沟通-是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感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9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10预算控制-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

11管理幅度-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12战略-是为了到达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主要目标和政策来决定传达指望成为什么样的组织。

13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未来的发展。

14领导-指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5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摸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16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17授权-指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

18组织结构-指组织的基本构架,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19冲突-指由于某种差异而引起的抵触、争执或斗争的对立状态。

20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价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

21集权-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也就是说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命令、和指示办事,一切行动必须服从上级指挥。 22平衡积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

23产品定位-是企业为了满足目标市场,确定产品的功能、质量、价格、包装、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等。

简答: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包括哪些方面?

答:1工作定额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内容是什么?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答:内容: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 3社交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基本出发点:1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答:1ERP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2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 2ERP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网络通信等信息产业成果,是以管理企业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3ERP是集整合企业管理、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7什么事领导权力?其来源有哪些?答:领导权力通常就是指影响他人的能力,在组织中就是指排除各种障碍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来源:1法定性权力 2奖赏性权力 3惩罚性权力 4感召性权力 5专长性权力

8企业的两种社会责任观?答:1古典观 2社会经济观 9差别计件工资制与计件奖励工资制有什么用?答: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如果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则定额内的部分连同超额部分都按比正当单价高25%计酬,如果人工完不成定额,则按比正常单价低20%计酬。计件奖励工资制是指超额完成定额,除支付日工资外,超额部分则以计件方式发奖金,完不成的,只发日工资。

10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对管理有何意义?

答:1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 2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尊定了基础 3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产生创造了条件。 11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

答:1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 2强化员工的认同感 3提炼定格 4巩固落实 5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12企业目标市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总体市场分析 2市场细分 3目标市场确定 4产品定位 13激励过程中期望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启示?答:管理人员的责任是帮助员工满足需要,同时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必须尽力发现员工在技能和能力方面与工作需求之间的对称性。为了提高激励,管理者可以明确员工个体的需求,界定组织提供的结果,并确保每个员工有能力和条件得到这些结果。通常要达到使工作的分配出现所希望的激励效果,根据期望理论,应使工作能力要求高于执行者的实际能力。

14矩阵型结构的优缺点?

答:优点:由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专业知识的人员为某个特定项目共同工作,一方面可以取得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另一方面可以跨越各职能部门获取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支持活动。资源可以在不同产品之间灵活分配;通过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可以有效的克服职能部门之间相互脱节的弱点,同时易于发挥事业单位机构灵活的特点,增强职能人员直接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矩阵主管和项目人员共同组织项目实施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缺点:组织中的信息和权力等资源一旦不能共享,项目经理与职能经理之间势必会为争取答:1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联接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 2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Z 3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Z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17阻碍组织变革的因素有哪些?答:1个人阻力(1)利益上的影响(2)心理上的影响

2团体阻力 (1)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 (2)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

18路径—目标理论中“路径—目标”的含义及该理论的主要观点答:含义:是指有效的领导者即要帮助下属充分理解工作目标,又要指明实现目标所应遵循的路径。

主要观点: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

19计划与决策的区别与联系答:区别:这两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

联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交织在一起

20组织文化是如何影响决策的?答:1保守型组织文化中,决策者会在决策之前预见到带来变化的行动方案在实施中将遇到很大的阻力,很可能遭到失败。那些在维持现状的行动方案被最终选出并付出实施,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的保守性。2进取组织文化中,容易进入决策者视野的是给组织带来变革的行动方案。 3组织文化是否具有伦理精神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

21影响行业进入障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1规模经济 2产品差别化 3转移购买成本 4资本需求 5在位优势 6政府政策 22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答: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为中心,企业全体员工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它具有多指标,全过程,多环节和综合性的特征。

23组织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答:1创业阶段:组织是小规模的,非官僚制和非规范化的,高层管理者制定组织结构框架并控制运行系统,组织精力在生存和单一产品生产服务上。2集合阶段:组织发展的成长期,组织在调换了高层主管之后便会明确新的目标和方向,此时便进入迅速成长期 3规范化阶段:组织进入成熟期,出现官僚制特征。4精细阶段:成熟的组织往往显得规模巨大和官僚化,继续演化可能会使组织步入僵化的衰退期。

24从历史的发展角度,国际化经营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答:1初始化阶段: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被当作各发达国家的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 2高速发展阶段:国际化经营的产物—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 3全球竞争阶段: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化经营活动最主要的载体。

25头脑风暴法的特点及原则答:特点:针对解决问题,相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作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贡献,他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二行为管理理论:1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2行为科学 三数量管理理论:1运筹学 2系统分析 3决策科学化 四系统管理理论 五权变管理理论 六全面质量管理 七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现:1学习型组织 2精益思想 3业务流程再造 4核心能力理论

2结合我国企业现状论述在商业道德方面存在哪些观点?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答:四种道德观:(1)功利观: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谋求尽可能多的利益。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尤其是在那些受决策影响的让人没有参与决策的情况下;同时,功利主义也会导致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2)权力观: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做出。权利观积极的一面是保护了个人的自由和隐私。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接受这种观点的管理者把对个人权利的保护看得比工作的完成更加重要,从而在组织中会产生对生产率和效率有不利影响的工作气氛。(3)公平观:这种观点要求管理者按公平的原则行事。接受公平观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因为在他看来最低工资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按公平原则行事,也有得失。得的是它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失的是它可能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4)综合观:这种观点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即要求决策人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这种道德观综合了两种契约:1适用于社会公众的一般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做生意的程序 2适用于特定社团里的成员的特殊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那些行为方式是可接受的。这种商业道德观与其他三种的区别在于它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各业和各公司现有的道德准则,从而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的错的。 3结合金融危机下的国际形势,论述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化经营?答:

(一)利用优势能力:如果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内部的张力就会要求它通过扩张规模和扩张市场来实现这些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即OLI优势,是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基础。具有不同优势类型的企业,所采取的国际化经营方式存在差异。所有权优势是国际化经营的前提。当一个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时,出口将成为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当企业具备上述三种优势时,在海外投资设厂便成为可行的经营方式

(二)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经济一体化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打开了许多以前受国家保护的市场。企业将其他地理目标市场扩大到其他国家后,消费者的人数必然会增加,绝对的购买力水平也会增强,在通常情况下,销

向竞争对手宣告,如果它们进军本公司的国内市场,必然会遭到类似的反击。

4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为背景,论述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的关系?答:

(一)古典观下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二)社会经济观下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这种论证分两个方面:1在古典观下,企业在实现利润目标的过程中就在承担着社会责任,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是完全一致的 2在社会经济观下,与不承担社会责任相比,承担社会责任或许会使企业的短期利益受到损坏,但换来的却是比所损害的短期利益多得多的长期利益,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其利润取向相容。

5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有何不同?

答: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金钱是刺激人们工作的唯一动力,把人看成经济人。梅奥认为工人是社会人,除物质需求外,还有社会、心理需求。2科学管理理论仅注重正式组织的作用。而人一提出,企业成员在共同社会工作中,相互间必产生感情、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非正式组织。该组织不仅存在,而且与正式组织相依存,对生产率产生重大影响。 3科学管理理论认为金钱是刺激人们工作的唯一动力。梅奥认为提高生产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即工人对社会因素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

6结合金融危机下的国际经济形势,论述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答:

7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答:对激励过程进行比较全面研究的是激励过程的期望理论。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为。有效的激励取决于个体对完成工作任务以及接受预期奖赏的能力的期望。1努力—绩效的联系 2绩效—奖赏的联系 3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 。因此,期望理论的关键是,正确识别个人目标和判断三种关系,即努力与绩效的联系、绩效与奖励的联系、奖励与个人目标的联系。

8如何认识管理方格论的观点答:在一理论,首先把管理人员按他们的绩效按照导向行为和维护导向行为进行评估,给出等级分值。然后以此为基础,把分值标注在两个维度坐标界面上,并在这两个维度坐标上分别找出9个等级,从而生成81种不同的领导类型。(图231):(1,9)型,又称为乡村俱乐部型管理,表示领导者只注重支持和关怀下属而不关心任务效率;(1,1)型,又称为贫乏型管理,表示领导者不愿努力工作,对工作绩效和对人员的关心都很少,很难维持组织成员的关系,也很难有良好的工作绩效;(5,5)型,又称中庸之道型管理,表示领导者维持足够的任务效率和令人满意的士气;(9,1)型,又称任务型管理,表示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士气;(9,9)型,又称团队型管理,表示领导者通过协调和综合工作相关活动而提高任务率和士气。(9,9)方式的管理者工作是最佳的领导方式,并提出,原则上达不到(9,9)等级的管理人员,要接受其培训。

推荐第5篇: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工作人员岗 位 职 责

根据《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第四轮中层干部竟聘实施方按》盘职院委发[2009]22号文件精神。为了适应我系新的岗位工作,较好的履行岗位职责,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现拟定经济管理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八十条,本岗位职责范围仅供我系在岗人员工作中参照。

岗 位 职 责 目 录

系主任工作职责……………… 2页 系书记工作职责……………… 4页 教学工作副主任岗位职责…… 6页 学生工作副主任岗位职责…… 8页 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10页 系秘书岗位职责………………12页 实验实训中心主任岗位职责…14页 辅导员岗位职责………………16页

1 《系主任工作职责》

第一条、系主任在学院党政班子的领导下主持所辖系的全面工作,决定、实施、处理本系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第二条、主持制订本系的管理制度、年度工作计划及本系发展规划。负责对工作计划实施和布置、检查和总结。

第三条、主持教学和教改工作,主持专业建设与专业开发工作。审查专业申报计划、课程安排计划与教师授课计划,检查教学进程,指导教学管理、考核教学质量。

第四条、负责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主持制定师资培训计划,根据学院规定安排教师进修、培训,申请师资引进。

第五条、主持本系学术及教科研工作。制订教科研计划、组织开展教科研活动。审查和推荐教师职称资格的申报。确定教师的推优评先、表彰和奖励。

2 第六条、负责本系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负责各项费用支出的审核与报批。

第七条、负责电大法学专业和电大建筑专业的管理工作,在保障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负责调整、调配本系教师的工作。

第八条、协调党、团、工会组织开展工作,配合党、团组织做好教师和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第九条、负责本系学生实习计划的审定,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巩固,实习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实习指导教师的选用及考核。

第十条、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并配合其它部门的工作。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3 《系书记工作职责》

第一条、党支部书记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负责本系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按照组织工作程序作好发展党员工作。

第二条、负责支部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发动党员和群众,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决议,完成党的各项任务。

第三条、负责召集支部委员会议和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制定党支部的工作计划、决议,并组织检查计划和决议的执行情况,按时向支部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

第四条、负责本系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了解和掌握党员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

第五条、主持召开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党员大会,讨论支部党的工作,制定和执行党内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制度的落实和检查。

4 第六条、按时主持召开支部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支部委员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

第七条、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主持制定年初学生工作计划和年度学生工作总结。

第八条、参加系务会议,通报学生工作情况,重大问题提交会议讨论决定。协助系主任抓好校风、学风、考风建设;抓好迎新生和毕业生离校工作。

第九条、主持召开辅导员例会,指导辅导员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参加团总支、学生会的例会、指导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配合保卫科、舍务中心、学生处抓好部门的消防安全、公寓管理、假期值班工作。

第十条、主持评定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困难补助工作,审定学生的奖惩工作。

5 《教学工作副主任岗位职责》

第一条、教学副主任协助系主任工作。分管教学与教科研工作。安排、实施、布置本系教学和教研、实习和实训范围内的工作。

第二条、负责制订有关教学、教研、科研管理制度及相应的教学文件,参与制订本系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

第三条、负责对教学工作的布置、检查和总结。组织听课和评课,检查教案、教学进度及收集学生与同行的反馈意见。指导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根据教师业务能力和课程质量要求分配和调整教师的教学工作。

第四条、负责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提出相应进修送培计划。负责教师业务考核,提出教师推优评先、职称评聘的意见。

第五条、负责提出专业建设和开发计划,拟定专业的课程计划、教改实施计划。确定教师课程安排和推荐外聘教师人选。

6 第六条、拟定教研和科研计划,主持开展教研和科研活动,组织教研和科研成果申报,总结教研和科研经验,并提出奖励办法,推荐奖励对象。

第七条、负责系内的教学资料建设与管理,负责安排学生的实习和实训工作,负责系内期中和期末的教学检查工作。

第八条、认真仔细的制定好落课计划,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课的。做好调课记录并及时向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汇报。

第九条、认真管理学生的学籍档案。正确处理学生的教务问题。认真仔细地完成系和教务处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并落到实处。

第十条、协助党、团组织开展工作,积极参加与教学工作有关的学生活动。完成系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7 《学生工作副主任岗位职责》

第一条、学生工作副主任协助系主任工作,在院学生工作处的指导下,全面负责本系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制定年初学生工作计划和年末工作总结。

第二条、协助系书记组织辅导员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及时解决和处理好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前途的教育。

第三条、参与教学质量检查和其它与学生工作有关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工作与院其它部门工作的联系。

第四条、负责本系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学生会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调整工作。做好一年一度的各项优秀评比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归档。

第五条、负责组织本系学生的各项活动,协助辅导员召开主题班会,督促辅导员做好期末对班级学生的鉴定。

第六条、期初要完成上一个学期的各类评优及奖学金评比发放的工作;配合辅导员做好以学年为单位对学 8 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调查与摸底,完成特困补助的评比发放和安排特困生勤工助学工作。

第七条、负责本系学生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辅导员、学生会检查各班级的早操、升旗、晚自习、环境卫生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检查指导学生量化考核工作。负责学生奖惩工作。

第八条、办理学生留级、休学、转学、退学,学生毕业和就业中具体事务性工作。落实迎新生及入学教育工作,负责属于本系班级的教室管理,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组织本系学生抓好学风和系风建设工作。

第九条、协助舍务中心做好学生宿舍的调整、管理与考核工作。

第十条、配合系书记做好学生推优入党的前期培养工作,定期汇报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的成绩与不足,提出改进的办法及每学期的工作设想。完成系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9 《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

第一条、教研室主任在系主任的领导下,全面完成院、系分配的教学和科研等任务。

第二条、领导和组织本室执行教学计划;组织教师拟定所开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考试大纲;组织选定或编写教材;组织任课教师开展科研和学术活动。

第三条、组织教研室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认真探索总结高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经常了解和掌握所开课程的教学情况,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第四条、提出教师培训进修计划,组织教师进行科研、咨询、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师资素质。

第五条、参与实验室、实训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制定教研室建设规划和教研活动计划,提出教材、实验室建设和科研、咨询等活动计划。

10 第七条、关心本室教师思想、工作和生活;结合教学,积极做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既管教又管学,积极开创教学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第八条、负责新进教师的培养提高,既“传帮带”工作。

第九条、负责撰写教研室的年初工作计划和年末工作总结。

第十条、完成系领导临时交办的有关工作。

11 《系秘书岗位职责》

第一条、系秘书在系主任的领导下,全面完成系内的备品管理、购置和发放工作。及时准确的把各种会议及相关事宜通知给系内全体教师。准确的记录好系内的各种会议记录,撰写年终工作总结和年初工作计划。

第二条、协助学生工作副主任做好学生宿舍、教室等环境卫生的管理、检查、评比等项工作、

第三条、协助教学副主任认真仔细的排好每一节课,不错排、漏排。按时发放教师授课计划和落课表,保证正常教学。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课的。要做好调课记录。同时通知到相关班级和任课教师。

第四条、认真管理学生的学籍档案。协助教学副主任认真做好每学期的教学工作量的统计报表,认真做好教师讲课费的统计报批和发放工作。

第五条、负责本系的档案管理工作,定期整理教师的业务档案。负责上级文件、教育教学资料、计划和总结等相关材料、各种报表的归档立卷工作。

12 第六条、协助教学副主任做好期末考试工作,落实监考教师,安排考场和学生的考试座位,考试结束后组织教师阅卷、批卷,积极配合各任课教师汇总成绩,及时把成绩上报教务处并通知到学生本人。

第七条、认真组织好每期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外语考试等报名工作,学生考试合格后及时下发证书。

第八条、定时检查教室里的各种设备是否完整,例如:黑板擦、粉笔、苕除用具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九条、认真履行“领报员”的工作职责,及时与院财务科沟通,作好领报记录。

第十条、协助系主任做好外联工作和接待工作,完成系领导临时交办的有关工作。

13 《实验实训中心主任岗位职责》

第一条、实验实训中心主任在系主任的领导下,认真地做好实验实训中心管理工作。实验设备、仪器的购置、保管、维修。实验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第二条、努力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熟悉实验实训室设备配置及其性能,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术。

第三条、掌握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常见故障的排除,及时做好设备的例行检查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第四条、坚持坐班和考勤制度,及时开放实验实训室,提前做好实验实训准备工作。

第五条、协助系主任抓好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做好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沟通工作。协助教学副主任落实好学生实习工作。

第六条、切实做好实验室防火、防盗、防爆、防破坏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14 第七条、协助教师指导实践教学工作,积极参与编写与整理实验实训教材或实验实训指导书。

第八条、负责分管实验实训室的仪器设备、低值耐用品、易耗品、材料的申报领用和验收、安装和调试、维护和修理、报损等工作,负责管理相关财产(固定资产和低值设备)的账目、保管好相关仪器设备的凭证(领用单、调拨单等),每学期与学院网络中心核对一次,做到账、卡、物相符。

第九条、负责收集和保管实验实训室技术资料的归档工作,按时检查实验实训室日志记录,实验实训室有关管理数据定期统计上报。

第十条、完成系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15 《辅导员岗位职责》

第一条、辅导员在系书记的领导下协助学生工作副主任,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第二条、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认真做好大学生日常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或生活园区宿舍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定期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四条、负责主题教育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任务要求,把握教育契机,策划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定期召开主题班会,

第五条、负责对学生干部的指导和培养。做好学生 16 党员和班级学生干部的管理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指导学生组织积极向上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

第六条、掌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突发事件处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各类突发事件,熟悉学校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

第七条、负责德育评定和奖学金评定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充分发挥奖学金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第八条、负责学生行为管理。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营造学生宿舍和生活园区良好的文明卫生环境,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做好违纪学生的处理工作和申诉工作,及时开展学生权益维护工作。

17 第九条、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帮困工作,掌握特殊群体(经济困难、身心疾患等)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为每位特殊群体学生建立档案,做好助学金的分配工作,指导学生申请学生贷款、开展勤工助学,在做好经济资助的同时,开展成才扶助工作,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第十条、负责学习观教育和学风建设,引导学生在树立远大理想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小型社会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学生学习预警工作,与导师沟通,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界定学习问题、建立解决策略、改善学习状况。为大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推荐第6篇: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撰写安排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必要的基础训练和从业、创业的适应阶段。通过毕业论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利用文献等综合技能。

一、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毕业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撰写毕业论文或进行毕业设计。选题以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而不应脱离专业范围,选题要具体,不宜过大,要尽可能结合社会调查的成果,同时鼓励创新,避免选已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

2.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数据精确,论证充分,条理清晰,基本符合专业科研论文的写作条例,论文篇幅5000~7000字;

3.学生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必须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一律不得从网上下载文章充数,杂志、报纸文章可以参考,不可照抄。

4.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不得拖延。

5.时间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从2010年1月份起12周,工作进程要求如下:

(1)收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1周

(2)整理汇总资料、写出论文大纲——1周

(3)撰写论文初稿——6周

(4)修改论文——3周

(5)论文定稿、打印、装订——1周

(6)学生必须于第12周(即4月底)将完成的毕业论文送交指导老师(论文提交时,须同时提交论文正式文本一份和论文正式文本的电子文档一份)

(7)论文格式要求,详见“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和“示范格式”

二、毕业论文的主要环节

(一)选题

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开端。能否选择恰当的题目,对于整篇毕业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好比走路,这开始的第十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迈向何方,需要慎重考虑。否则,就可能走许多弯路,费许多周折,甚至南辕北辙,难以到达目的地。

指导学生选题,要遵循这样两条基本原则:

第一条是价值原则,即论文的选题要有价值。论文价值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之分,选题时,要把应用价值摆在首位。学生写的毕业论文不是毫无实际意义的“空对空”的文字游戏,而是来源于现实,并为现实服务的。衡量一篇论文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之大小,应当首先看它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如何。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题目,写出的文章来最好能指导现实,为当前的现实服务。

第二条是可行原则。选题时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是写作的时间、地点、环境;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的才能、学识和所掌握的材料等。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必须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即要选择那些客观上需要,主观上又有能力完成的题目。

(二)调查研究

1.调查研究准备

(1)明确调查目的;(2)根据论文选题确定调查题目;(3)确定调查对象;(4)搜集相关资料;(5)拟定调研方案;(6)设计必要的调查表格和问卷。

2.调查研究的实施

(1)实地考察;(2)问卷调查;(3)个别访问;(4)补充调查。

3.调查材料的分析

(1)调查资料的编校、分类、汇总;

(2)调查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

a)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对事物量的方面的分析。

b)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对事物质的方面分析。如比较分析法、类型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三)拟定写作提纲

编写提纲是写作前的逻辑思维过程。拟定一个较为详细的提纲是写好论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在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时还要注意:

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四)实验研究、数据整理或搜集、整理、分析、研究、评价资料

管理类专业学生应注意资料、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实用性,并努力使之系统化。论文研究方案的设计,因研究的问题不同,选择的具体研究方法不同,设计的研究方案也不同。许多研究采用的方法是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配合。必要时应该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应的处理。

(五)理论分析、论证

论文分析构思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对论点的分析和论证的构思。毕业论文的分析构思,应该建立在毕业专业实习的日记、报告、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指导思想是: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调查研究和毕业实习中,应尽可能将研究观点与结论或初步建议再回到实践中进行印证,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吸收各种有益建议,继续不断地精炼自己的基本论点,充实论据,完善论证方法,增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六)撰写论文

论文的结构通常应包括标题、姓名、摘要、目录、正文、注释与参考文献、附录、索引、感谢等。毕业论文可以根据其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选择,但至少应包括标题、姓名、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

(七)修改定稿

通过这—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确,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三、指导教师资格与职责

(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

指导教师必须是具有本科以上和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类专职教师或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专业工作者,外聘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含)以上职称。

(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选题——收集资料数据——分析构思——确定论文题目——拟定写作题纲——论文初稿——反复修改——定稿等整个论文写作过程进行指导。要求学生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严格遵守学校的规定,按时完成论文。

2.指导教师负责对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写出评语,并给出论文成绩。

四、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认真思考,刻苦研究,勤于实践,敢干创新。

2.必须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

3.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写作任务,严禁抄袭他人作品和请人代笔。

4.学生应对本人的毕业论文质量负责,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化要求完成给定的毕业论文写作任务。

五、毕业论文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成绩按五级制记分(优秀100-90、良好89-80、中等79-70、及格69-60、不及格59-0),由指导教师评分。

六、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论文撰写期间各阶段工作的时间进程安排

1.第1—2周毕业论文选题调研,拟定论文提纲;

2.第3—6周完成论文初稿;

3.第7—9周完成论文修改稿;

4.第 10 周论文定稿,打印一份装进资料袋并提交及电子文档。

七、选题要求及选题参考范围

(一)毕业论文选题要求

1.实用性和科学性是毕业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选题应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本专业全面综合训练。

2.选题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在校所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任务或社会热点问题。

3.选题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应在教学计划规定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4.鼓励并提倡学生发挥主动性,提出自己的设想,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商定选题。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参考范围

经济管理专业的社会实践必须具有专业特色,活动内容应当在经济管理范围内。为方便学生选题,特提供如下题目供参考(以下论文题目仅是一个选题参考方向,同学在确定某一方面论文题目时,题目要具体化,或是做其中一个子项目,对经济管理区域的某一方面中的某个项目(问题)进行一些“试论”、“初探”、“建设性意见”。)

A:金融方面

1.票据市场发展与票据法的完善;

2.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3.人民币升值后的利弊及风险防范;

4.试论房地产金融的发展与风险;

5.试论金融创新及我国银行的发展;

6.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7.货币政策的历史回顾与评价;

8.试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与发展超势(中间业务具体化);

9.现行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10.试论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问题及对策;

11.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12.试论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金融约束问题;

13.人民币汇率问题(我国汇率机制的改革历程及未来展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构想、人民币升值空间的模型分析、央行抑制人民币升值的措施及其绩效等。)(对某一方面、某一部门);

14.股市问题(保险基金入市对股市的影响、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几点建议等)。(对某一问题,建议性意见,简单化);

15.国有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的发展;

16.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及创新;

17.商业银行经营创新与风险管理问题;

18.论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

19.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研究。

B:企业、行业、区域方面

20.企业与市场关系问题研究;

21.诚信与房地产业的发展;

22.城市公用事业(具体化、改革初探)改革问题研究;

23.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的利弊;

24.企业发展与再就业;

25.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26.工业重镇(再创业的一些问题)〔初探〕;

27.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

28.经济体制转轨与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

29.当前MBO(管理者收购)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30.国有资产流失途径及其解决办法;

31.职业经理人素质的提高与管理的规范化;

32.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研究;

33.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34.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研究;

36.机动车辆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宏观经济方面

37.规范市场秩序,为经济发展创造好的经济环境;

38.诚信(用)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39.西部大开发(所遇到的某问题,建议性意见,简单化)问题研究;

40.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建;

41.税收制度改革之我见;

42.私营经济的性质与特点。

推荐第7篇:经济管理工作总结

2011年经营部工作总结

一、部门建设

1、经营部组织机构

经营部由三部分业务构成,组织机构也相应划分为三部分:成本控制及经济分析、收入与二次经营、合同管理与统计,规划人员设置为:成本管理主管1名,收入结算助理1名,合同统计人员1名。

2、经营部主要职责

(1)负责施工承包合同(合同修订)、分包合同、劳务合同等内容的起草,组织合同评审、签订、对项目经理部进行合同交底,并负责以上合同的备案。

(2)组织特许项目的评估分析,负责特许合作合同的起草,组织合同的评审、签订工作,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3)、负责分析汇总施工总承包合同履行情况,形成合同履行分析报告,上报集团公司主管部门。负责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终止备案工作。

(4)负责对项目下达责任成本指标,监控项目成本管理情况,并按期上报。协助项目制订纠偏措施和责任成本最终经济分析小结。

(5)负责工程预结算,并将预结算指标完成情况汇总后上报集团公司。 (6)负责各项目合同内外月、季、年度验工计价审核汇总,确定应收帐款的真实可靠性。

(7)负责督促落实各项目预付款保函和履约保函的索回工作。 (8)负责经营年、季度统计分析总结、对外各类经营统计报表、成本简报等相关资料的报送工作。

(9)负责下达项目经理部的经营目标责任书,并进行考核。 (10)关键配合职能:配合财务部对项目部进行财务成本核算分析,配合进行投标报价,配合对工程分包、物资集中招标的管理,配合工程部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和外审,配合对诉讼工程的诉讼等工作。

二、2011年工作总结

1、制度建设工作

部门成立后不断制定、完善经营工作的规章制度,共制定7项经营制度:《合同评审管理细则》《项目成本管理办法(试行)》《项目成本管理实施细则》《二次经营与概算清理动态信息管理细则》《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实施细则》《验工计价管理办法》《项目绩效考核管理规定》及项目部施工所需各种合同文本范本

2、在建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

(1)多次考察九华山机场项目和庆阳机场项目,并派驻经营部人员收集整理基础资料,进行项目盈亏分析,掌握大包项目实际成本支出及验工收入,接管项目,指导施工投入。

(2)考察济南奥龙观邸项目,进行项目盈亏分析。 (3)考察大同美术馆项目,进行项目成本管理调研。 (4)考察衡阳冠都现代城项目,进行项目成本管理调研。

4、二次经营策划与管理

2011年二次经营工作的重点是×××机场项目及×××机场项目,项目部蹲点编制调差、签证及变更索赔等二次经营资料,×××机场项目二次经营金额410万元,×××机场项目二次经营金额

万元,以此向甲方提出合理费用补偿,降低项目亏损率。

5、验工计价及结算管理工作

下发红头文件,建立验工计价台账 ,收集在施项目各月(或按形象进度)经甲方批复的验工计价资料,以此掌握各在施项目验工收入,重点项目进行项目实地考核,掌握项目合同内及合同外实际收入。

建立已完工程结算台账,收集近3年已完项目结算单(经甲方确认的核算单),同时,办理处在结算阶段项目的结算手续,每起结算, 进行项目利润核算,掌握项目最终利润收入。

6、合同管理

2011年新签施工合同4项:×××机场扩建项目、×××机场项目、×××新建市级美术馆地基处理工程;

签订自管项目对下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物资采购、设备租赁等各类合同共13项,拟定专用合同条款,进行内部合同评审; 建立合同台账,实时跟踪合同履约状态,建立项目产值周报、月报、季报制度,进行合同管理。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受到目前经营人员短缺大环境影响,虽已定岗,人员尚未到位,现有人员专业深度及经验不足,经营管理工作推进不力。

2、目前在施项目多为合作项目,成本管理、验工收入管理、合同管理及经济活动分析等工作不能深入进行,所做工作停留在表面上,不能真实掌握项目盈亏。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我们要通过深化管理,推行项目全责承包制,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着力打造科学管理项目上下功夫。认真落实项总在2011年经济活动分析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实施“Ⅹ大战略”部署要求,以上年经济工作会议为新的起点,以新的思路谋求新的发展。我们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新的举措,来推进机场工程分公司经营部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一)在项目管理创新,实施精细核算上,有新的举措。

创新项目承包考评制度,完善项目承包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责任制的考评,制定责任成本目标,将责任指标细化为成本管理、二次经营、项目盈亏率、合同管理、结算台账管理、阶段性经济活动分析等多项内容,并且详细制定考评标准,以此来规范项目经理部权利和责任范围。

(二)在深化管理,提升管理理念上,有新的举措。

首先,要以先进的管理思想为引导,结合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加强制度建设。下一年,我们要健全和完善从经营到结算的全过程管理体系,避免管理中的死角和漏洞,做到事事有目标,件件有考核,做事有痕迹,奖罚有依据。

(三)在加强人才建设,有新的举措。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之间的竞争,又是人才管理体制和模式的竞争。首先,要在经营部内部形成关心青年进步、鼓励青年成才的氛围,重点培养经营管理型人才、专业技能型人才以及复合适用型人才,为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空间,通过“师带徒”、适当的“轮岗交流”等方式,不拘一格地培养人才,以重点工程为舞台,加快培养新人,让他们在施工第一线挂职锻炼。

其次,有计划的举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知识;同时,新进大学生派驻现场,进行施工现场实地锻炼,培养专业人才。

2、认真研读集团下发制度文件,据此制定可操作性实施计划,将成本管理、验工收入管理、二次经营策划分解到月,下发项目部,定期(每月)到项目部检查。

×××工程分公司

经营管理部 2011年12月23日

推荐第8篇:建筑经济管理

刘拉拉

十年以上工作经验 | 女 |38岁(1972年1月1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XXXXXXXX(手机)

E-mail:Liulala@51job.com

最近工作 [ 1 年]

公 司:XX中国上海分公司

行 业:房地产开发

职 位:销售副总监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经济管理

学 校:伦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自我评价

十年以上房地产专业市场策划与销售管理工作经验,对于宏观市场分析认识和微观客层定位分析都有了独到的工作方法,经历不同阶段的市场发展状态,累积多年的人脉关系和从业经验,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丰富的团队合作经验。擅长高端房地产市场策划与销售管理及全程运作,涉及产品形态多范围广,高端住宅与商业地产都有多个项目的实战经验。

求职意向

工作性质: 全/兼职

希望行业: 房地产开发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销售总监,销售经理,市场/营销/拓展经理

工作经验

2009 /10--2010 /10: XX中国上海分公司(150-500人) [ 1 年]

所属行业: 房地产开发

销售部 销售副总监

上海XX广场销售团队管理,市场开拓,团队招募培训与管理,销售谈判与合同签定,推广策略建议与执行,一年内完成销售额3亿。

2005 /12--2009 /8:上海XX房地产服务有限公司(50-150人) [3 年9个月]

所属行业: 中介服务

房产代理 总经理助理

评估房地产项目营销价值及相关可行性,制定营销策略与包装策划方案,管理与培训销售团队,协调各部门之间工作与沟通,监督资金回笼进度,协助总经理的开发谈判工作。 汇报对象: 总经理

下属人数: 3

工作业绩: 在市场低迷时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销售策略与招商方案,调整了人员与广告

重点,克服了产品方面的不足,顺利地在四个月内完成一亿左右的尾盘住宅与商铺的销售。全程管理项目:

浦东XXX商业街 招商策划执行,销售管理

及其他五个商业地产项目的评估与代理策划方案独立拟订,法律文本及相关市场定位建议。

1998 /10--2004 /4: XX 房产 [ 5 年6个月]

所属行业: 房地产开发

事业一处 资深业务经理

销售现场管理:销售人员培训管理,客户问题处理,广告企划协调及发包,工程问题协调;销控进度管理,资金回收管理;

项目前期策划:市场分析,产品规划,客层定位,销售道具准备及发包,工作进度掌控; 公司业务开发:发展商联络协调,银行等相关部门协调,简报准备,投资回报评估。 汇报对象: 总经理

下属人数: 2

1993 /9--1998 /9:上海XXXXX房产咨询有限公司 [ 2 年]

所属行业: 房地产开发

XX一期 销售科长

销售“XXX”,负责资金回笼等工作并和客户及工程部门保持良好沟通

工作业绩: 个人总销售金额:USD800万(一年内)在1997-1998年的金融风暴中不但成功地达成销售目标还积累了今后多年的销售人脉基础。

1993 /8--1995 /9:台湾XXXX机构上海事业处 [ 2 年1个月]

所属行业: 房地产开发

XXXXX花园 销售代表

在接受了台湾系统的销售理念与技巧的培训之后,接触了从外销别墅,内销普通住宅等不同类型房屋的销售,并创造了优秀的业绩。

工作业绩: 三个月内,我们的团队销售率达90%。

教育经历

2002 /5--2008 /8 伦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 本科

全英文授课及学习考核的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社会学,财务管理,信息管理,货币经济学等。

2001 /5--2002 /5 上海香港大学—复旦大学继续进修学院 经济学 本科

业余进修的“经济管理”专升本课程。该课程为伦敦大学学士学位的预备课程,目前已顺利修读完毕。九月(下一学年)开始读伦敦大学的学士学位。

1993 /9--1996 /7 兰州大学 行政管理 大专

业余兼读

1986 /1--1990 /1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工民用建筑专科 建筑学 中专

培训经历

2004 /9--至今:上海市房产管理局 上海房地产从业人员销售上岗证

2002 /10--2002 /12:上海市房地局 全国房地产经纪人证书

2002 /1--2002 /3:上海市房地产局 房地产经纪人培训

2000 /12--2001 /5:上海中智学院 英语“雅思”应试培训

证书

2002 /12 全国房地产经纪人证书

2002 /3 上海市房地产经纪人证书

2001 /6 雅思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听说(熟练),读写(熟练)

日语(一般)

雅思成绩:5.5分

推荐第9篇:建筑经济管理

建筑经济管理

I majored in architecture economic management ,I was a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Ltd be a budget with a 4 500

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专科层次,熟练掌握建筑经济管理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获得工业工程师(造价师、监理师、评估师、咨询师、建造师等)的基本训练,既懂理论知识、技术、经济,又懂财务、管理的基础宽、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高速发展的建设项目经济管理需要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本专业独挡一面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际操作和管理技能,在获得相应的工作经验后,即可参加相应的执业资格考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人才需求预测

随着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国,建筑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企业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为参与国际竞争,我们首先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保证。企业需要各大专院校为其培养一大批熟悉FIDIC条款,熟悉国际、国内工程招投标业务,懂金融、懂法律、会管理、精通索赔的高素质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即建筑经济管理人才。

目前中价协已同部分高校相关专业负责人达成如下共识:要想使建筑经济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必须有大专院校相应的学科支持和培养。形成以工程计量与计价理论、工程经济理论、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以及先进的管理手段与方法为代表的建筑经济管理学科。为政府造价管理部门、建筑企业、工程咨询产业提供大量的高素质、高能力复合型人才。

随着入世后,国内建筑业市场对国际竞争对手的进一步开放。社会和企业对建筑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必将更加迫切,数量也将进一步增加。

就业范围与岗位

政府部门、设计院、会计师事务所、工程建设咨询(顾问)公司、工程经济咨询机构、工程监理单位、工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技术经济、监理、咨询、评估、项目管理等工作。

专业主干课

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经济学、土木工程(含特构)、电气工程、给排水(含暖通)工程、建筑施工、运筹学、统计与概率、会计学、管理学、建筑经济管理(含技术经济、工程经济、招投标实务)、资产评估(含房地产评估、机械设备评估)、财务管理、工程监理、建筑材料、建筑机械设备、施工技术与组织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等。

方向发展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

职业能力:微机应用能力;工程测量能力;会计与统计能力;物资供应与管理能力;劳动工资管理能力;编制建筑工程预结算能力。

主要课程:建筑装饰材料、建筑施工工艺、建筑企业基础会计、建筑工程预算、建筑统计、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材料供应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的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大学计算机一级;大学英语三级;造价员、会计员。

推荐第10篇: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问题;对策

前言: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农村新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成为应对入世挑战,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近些年,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立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是公司、农户等市场主体在经营服务环节上的联合,充分体现了农业合作经济的本质。农村改革以来出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公司+农户”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公司根据客户的需要,组织指导农户种植养殖,并负责产品的推销,起到了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作用。事实上,公司与农户的结合是所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组织形式。在西方国家也是如此。根据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定义,农业合作经济,就是农户联合起来办企业为自己服务。这个企业可以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是农产品销售企业,也可以是农业生产资料购销企业,或者综合经营的企业。公司是合作组织成员联合投资、共同拥有并民主管理的,可以说是“农户+公司”,许多国家的农业合作组织的基本形式是“农户+公司”;我国目前的产业化经营中,公司是农户以外的市场主休投资兴办并管理的,是“公司+农户”。随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做大,所联系的农户越来越多,如果龙头企业与每一农户都签订合同,运作成本就会很高,还会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需要一个中介服务组织,协调公司与农户的关系。正因为这个现实的需要,目前我国有众多的知名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化运作方式,已从“公司+农户”向“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如内蒙古草原兴发集团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农户走上通过饲养“草原兴发羔羊”、“草原绿鸟鸡”脱贫致富的道路。“农户+公司”中的公司,是农户投资兴办的,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实行传统合作经济的原则,形成“共享、共担”机制。“公司+农户”中的公司,投资主体不是农户,完全采用合作经济原则是不切实际的,

但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如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无偿或低偿地向农户提供系列化服务,确定保护价,包销农产品等,使公司与农户形成“共享、共担”机制。本文主要讨论“公司+农户”这一组织形式。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龙头企业拉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长期以来,有一些地方农村经济一直依靠烤烟、油菜等有限的支柱产业,而烤烟的指导性种植计划和指令性收购计划两种体制矛盾十分尖锐,油菜价格偏低。一些地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着力发展经果林种植及畜禽养殖等,而届时如没有相应的贮运、加工及营销企业的拉动,难免会出现种果园到毁果园等隐忧。谷贱伤农。某些地方,畜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或冷或热的情况。归结为一点,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滞后而难于与市场对接的重要原因。

2.整体发展水平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目前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覆盖面不到农户的三分之一,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仅有40%—50%,发达国家到90%。每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加工值,美国为3.72元,日本2.25元,我国仅为0.38元。我国多数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不及发达国家的50%,研发能力差,技术装备落后。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多数处于20世纪80年代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只有5%。

3.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民获利少。

利益联结机制是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各地发展产业化经营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环节,这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有了一些先进典型和做法,但从全国来看,农户和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不少地方仍停留在买断关系上,生产、价格、质量、服务等变化直接影响着联结的紧密和双方行为。

4.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人们对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形成共识,各地政府也制定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总体效果不错。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给企业的退税、贷款以及促进发展的优惠措施在实施中打下了不少折扣,有的地方还停留在层层传达领导讲话阶段,没有过硬的措施。

5.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认识存在偏差。

如前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立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是企业、农户等市

场主体的经营服务环节上的联合。一些地方为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引进一些企业从事农业产业经营,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长时间大面积租种农户耕地,除了支付租金外,跟农户无任何联系。只因为企业从事农业生产当地政府就把他们当作农业产业化企业大力扶持,对增加农民收入无任何作用,浪费了政府的财政支农资金,获利的是企业,失去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来意义,也引起农户的不满。中央也不允许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承包农户耕地。

6.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给农户打白条。

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收购农户产品时,长时间不支付收购资金,影响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对地方政府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支持。

7.外来企业借农业产业化经营之名,大搞“圈地运动”,大量套取国家资金。这些外来企业抓住各级政府迫切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求,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不但获取了项目资金,还用极低的价格购买大量土地,建盖厂房,通过政府的支持,向银行贷款,使其资金规模成几何级数增长,而企业获得的资金并没有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而用于获利较高的产业,因为他们知道农业是弱势产业。最近报道的浙江嘉善托普神话圈地运动,套取资金事件给一些不加分析论证就急于上项目、不惜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的地方政府,上了生动而深刻的一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一些地方政府更喜欢跟外来企业合作,地方企业往往得不到扶持。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的建议

1.农业产业化要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为基础。

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

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农业不是基础。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把农业生产链条延伸到加工和流通领域,原料仍然是农业,提供原料的劳动者仍然是农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仍然是基础。因此,在农业产业化系统中,需要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用工业武装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特别是在我国由于人多地少,农业经营规模十分狭小,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很低,为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

二、三产业之中,并由乡镇企业实行以工补农,以工建农

和以工带农;另一方面则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建立反哺农业的机制,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这是农业产业化成败的重要关键。

在实施农业产业化中,要同开发耕地以外的资源(包括山地、草原和水域)结合起来,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生态农业、生态牧业、生态林业、生态渔业,把经济增长与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

2.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需要政府的制定一套有的放矢而又切实可行的政策体系。

60年代末,法国农民曾有一种普遍的感觉;“如果国家不支持我们,那就什么办法也没有了”(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相比而言,中国农民的处境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更需要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度过难关,可以说,在更加平衡的经济增长的宏观范围内,对农业采取更加广泛和有力保持和支持政策,这应当成为中国农业政策选择的基本理念。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各地应从本地主要的资源优势出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多支持本地农业企业发展,而不是一味支持外来企业。

3.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1号文件指出:“各级财政要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不管哪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户,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一视同仁给予支持”。在给予支持的同时,必须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用在农业产业化项目中,让农民得利。可以将国家资金转化为股份,让农民或村集体参与分红,实实在在给予农民支持,增加农民收入。

4.抓好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在产业化各经营主体中,农户处于弱势地位,对于利益联结的方式、应当分享的利益,农户有没有真正的发言权和主动权,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充分肯定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户增收所做的贡献的同时,我们要深入实际,考察了解利益机制发挥作用的具体形式和内容,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防止出现坑农伤农的现象。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起更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建立更透明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农户在产业化发展中切实受益。

参考文献

[1]吴志雄、毕美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也是发展农业合作经济》,《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1年第9期

[2]刘继红:《探索创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营管理》2004年第5期

[3]孙金霞:《招商大跃进苦果谁来吞》,《半月谈》2004年第15期

[4]李成贵:《农业结构调整应先调政策》,《中国国情国力》2003年第7期

第11篇:经济管理网址

经济管理网址大全 经济学家

http://www.daodoc.com/ 《应用计量经济学》杂志http://jae.wiley.com/

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

普林斯顿大学Brian Doylehttp://www.daodoc.com/ 国际经济学(供学生学习用)

Ed.Yardenihttp://www.daodoc.com/welcome.asp 经济和金融

第12篇: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题目: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摘要:如同产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一样,以芯片、微处理器

光导纤维为特征的电脑、通讯和住处存储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它们的紧密

结合,正在生产领域掀起一场技术革命,把我们带入知识经济,并酝酿着一个知

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从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技术来看,它是一场增强、扩展、延

伸人脑功能的智能革命。正因为如此,它对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作用甚至超过工业

革命。技术进步改造着生产力,而技术进步的源泉,正是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的

人力资源。无论是研究与开发的进行,还是技术创新和创新的扩散,都越来越取

决于劳动力素质,即人力资源的素质。知识经济时代,可以说“知识就是力量”

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1〉

目 录

摘要‥‥‥‥‥‥‥‥‥‥‥‥‥‥‥‥‥‥‥‥‥‥‥‥‥‥‥1

1.知识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3

2.知识经济是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高级经济形态‥‥‥‥‥‥‥‥4

3.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7

〈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正悄然兴起。

伴随着一系列高新科技的产业化,经济社会日渐出现一些有别于传统经济的特征。知识产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传播速度加快,知识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科学技术开始成为第一生产力。对于这样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的经济形态,专家们有着不同的命名。直到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终于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明确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性质。

1996年,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第一次提出了这种新经济的指标体系和测度[1]。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提出以全球信息化和市场全球化为基础的“新经济”,指出一种新型经济已经形成。

在众多的对知识经济概念的各种提法中,经合组织的提法为国际所普遍接受。在经合组织发表的报告中界定了“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这里所说的知识,是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积累的全部知识,其中最重要部分是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强调智力资源和知识的占有、配置、生产和消费。

目前,知识经济在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形成。国际经济学界普遍认为,美国已经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我国,知识经济也已初显苗头。我国的经济学家把知识经济解释为知识产品生产和脑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新型经济。所谓知识经济,其实质是高新技术、高文化经济、高智力经济,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也就是在整个生产系统中,知识产品的生产渐渐取代了物质产品生产的主导地位,脑力劳动成为人类劳动的重要形式。

一、知识经济的特征。

与以往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的产生,直接得益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成果之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产业也成为当今最有代表性的知识经济产业。因此,知识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发展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注重知识资本的积累和应用。就其核心而言,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的核心因素,表明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除了以上的根本特征外,知识经济还具有以下的几个特征:

(1)知识经济直接体现为以知识为基础的智力经济。知识经济主要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主体,它的发展主要靠知识和智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商品价值不再是劳动者体力的简单转移,而更多的是劳动者脑力的对象化,所以知识经济也叫智力经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增长和网络的普及,

知识经济中融入了知识、信息、网络等元素,这就需要不断地增加智力资本,逐渐形成以智力资源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柱的经济。

(2)知识经济是无形化和虚拟化的经济。这主要表现为资产投入的无形和虚拟。传动的工业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原材料、固定资产的投入,而知识经济除了需要基本的资金外,主要依靠投入的知识、智力、网络、信息等无形资产起关键性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投入的多少、好坏,决定了经济的发展前途。另外,虚拟的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实现了人们对虚拟市场的操作,扩大了经济的空间。

(3)人力资源成为知识经济中的重要资源。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F.List)在其《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指出,生产力概念既包括“物质资本”,也包括“精神资本”,即人类知识积累所创造的生产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知识与掌握知识的人密不可分。因此,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社会的第一资源。

(4)知识经济是具有全球化的经济。从知识经济出现和发展的时间可知,知识经济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知识是没有国界之分的,国与国之间需要知识的相互补充、相互合作,以知识经济中知识、信息等主要资源的流动势必会加快经济全球化的速度。

一、知识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长达 2000 多年的物质经济发展进程中,从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付出了自然资源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严重失衡的巨大代价,建成了当代的高度文明。当我们全面审视世界 2000 年来的经济形态演变,无争的事实是,靠传统的土地、劳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支撑的物质经济走到了尽头,地球己不堪重负,可持续发展出现深刻危机;无可选择的选择是,在现有文明的条件下,大规模地应用新兴的信息、知识和科技等生产要素替代传统的要素,构造和发展人类社会的最新文明——知识经济。

1、知识经济是知识积累和科技进步的必然

据 OECD 发表的《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所下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① 所谓“知识”,它包括人类发明和发现的所有知识,其中,主要是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也是进行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不断积累的经验的总结。从有人类社会存在的那一天起,知识便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元素而存在。在人类社会自然界获取生存必需品的竞争中,人类经济经历了游牧经济、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这些形态。然而,哪种经济型态能缺得了知识呢?如农业经济讲究“适时播种”,“适时”就是知识,没有这种知识,错过了节气,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工业经济更是如此,瓦特发明得蒸汽机,以及后来发明得珍妮纺纱机和电动机,使人类的体力得以延伸和解放,带来了我们当今正在享用的工业经济文明,这种蒸汽机、纺织机、电动机都是那个时代人类最尖端的知识结晶。谁都可以认识到,在以往的这些经济形态中,经济形态越发展,所需的知识就越多,知识所起的作用就越大。量变引起质变,终于会到达比任何其他要素,如海洋、土地、森林、矿藏、工厂、机器设备、货币(资本)等都更为重要的这样一个转折点,于是就产生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人类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2、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智能化

因而它是生产力发展到电子信息时代的产物。社会生产力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升级换代为形式的不断智能化规律,反映了发展的历史趋势和一般结果,反映了生产力从低级到高级的的发展过程。这一趋势和过程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①是“自然的人化”阶段,即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利用各种物质手段武装自己,以增强利用、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这一般结果是人类创造了以农业和工业经济为代表的物质文明,使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人类先后进入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②是“人的自然化”阶段,即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的长期过程中,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手段的改进,人们逐渐认识了自然的本质并掌握了自然运动变化的法则,并把这些认识抽象和内化为人的智力和知识等本质力量,从而实现人的自身塑造,使人的本质日益丰富和完善,行为更加合乎客观规律,自身能力更加全面强大,能够在自然面前有更大

〈3〉

的自由,能够日益削弱自然因素对社会生产力的消极制约,能够按照人类的积极目的去改造自然和社会。这一过程的一般结果是人们在物质经济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经济类型——知识经济,使社会生产力上升到更高的发展阶段——电子信息生产力阶段。此时,物质财富的增长,主要不是靠增加资源、劳动、资本和场地,而是靠知识、技术等智力资源的作用,带动物力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时间,创造日益丰富多样的社会必需品(物质的和精神的)。

3、知识经济是以智能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生产力系统

它以科学知识为资源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中介,以经济发达为目标,是知识、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高级生产力发展形式,是以科技为主的、以知识、生产、分配、创新和使用为要素的经济。以知识经济的典型代表软件产业为例,全球软件市场的年市场规模已高达 4000 一 5000 亿美元;美国计算机软件的产值已是硬件产值的 1.4 倍;全球 500 家最大公司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与美国 5000 家软件公司的贡献大体相近;微软公司的“视窗”软件占有世界 80% 以上的市场,该公司每周增加资产 4 亿美元。有关调查统计表明, 1993 年以来,美国工业增长的 45 %是由信息产业带动的,高技术产业已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27 %,而传统的支柱产业只占 14 %,汽车产业仅占 4 %。在此期间,以微软公司和网景公司为代表的 5000 家软件公司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其中微软公司的市值(上市股票的价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市值总和 ② 。从美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功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以创造性的知识为核心,运用知识生产、发展知识产品,并以此来推动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4、知识经济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物质力量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本质

知识的力量一方面要以物质力量为保证条件,另一方面它最终还要转化为物质力量和物质产品(当然也包括精神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知识经济的生产标志着人们获取物质产品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不再由物质到物质,消耗巨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是由知识到物质,以智力资源的开发带动物力资源的开发。这是生产力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反映了生产力不断智能化的历史趋势。

二、知识经济是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高级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标志着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升级换代,即由普通机器时代向智能机器时代的跃升。而促成这一质的变革的关键因素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生产力系统的全面改造。如果说,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使以制造工具为主的机器大工业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产业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导的转变,那么,现代科学(主要指电子信息技术 ) 技术的发展则从以下几方面实现了对社会生产力系统的科学化改造,使以工业为主导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以信

〈4〉

息和服务业为主的“知识经济”,完成了生产力由“硬”到“软”的过渡,从而使知识经济成为了一种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高级经济形态。

1、现代科技进步使社会生产力系统“软化”

工业社会的特点是生产力系统的“硬化”。此时,为了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大量使用机械化的生产手段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要求强有力的材料、能源和交通设施为其基础条件。而随着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系统的诸因素和生产流程以及产品都开始向“软”的方面转化;劳动力由体力型的大量投入,转变为文化型和科技型的少量人才,生产工具由粗大笨重的普通机器,变为精细灵巧的智能机器;劳动对象由天然的原材料变为优质的人工合成材料和新的能源;生产管理由经验管理转变为系统化的科学管理,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虚拟化,汽车、飞机的设计检验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许多产品的商标、品牌等软的成份在商品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一些传统产业的“软化率”进一步提高。这一切都预示着“硬化”的物质生产力系统,正在向“软化”的知识生产力系统转变。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缔造了新型的生产力系统——信息产业和服务产业

知识型软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以微软为代表的一批计算机和软件企业,正在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据有关资料统计,近10 年来,全世界信息产业和产品日益扩大,其销售额 1985 年为 4000 亿美元, 1995 年则为 6400 亿美元,预计到 2000 年将接近1 万亿美元,从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这些新型产业大多是高科技产业,产品是高科技产品,如办公与通讯设备, 1996 年的贸易增长速度达到了 26 %,远远高于服装和一般消费品 ③ 。当今国际的竞争已经主要变成了技术的竞争,知识的竞争,谁拥有知识控制权,谁拥有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优势。这可以由该国获得的专利数目、高水平的科学家的数量、研究和开发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以及其它的技术力量等来衡量。

3、现代科技的发展优化了生产力系统的整体功能

现代科技改变了经济增长的方式,使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向高效、优质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由于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综合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系统而又细微,掌握了更多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促进了知识、技术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活动的效果。以往依靠大量投入资源和劳动,消耗大量物质和能量的粗放经营,正在被更多依靠科学和技术,注重效率和效益的集约经营所代替,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更加协调。所有的这些将把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带入高效、优质、和谐、公正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境界。

4、知识经济是一种高级的经济形态,因为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知识经济实现了四个转变

〈5〉

①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转变。知识经济中的第一生产要素是作为无形资产的知识。这种经济不再依托稀缺资源,它通过知识,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综合的和集约的配置,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知识,不断开发出富有的,甚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从而创造出新的巨量财富。因此,知识成为最主要的资产,是新一代企业实力的主要标志。现在,许多国外高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总资产的 60% ,而美国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近三分之一是像微软公司这样的知识企业提供的。微软公司的有形资产规模很小,原材料的库存量很少,但企业资产却高达重 2000 亿美元,相比之下,通用汽车公司拥有的庞大设施可谓雄居全球之首,而整个资产却只有 40 0亿美元 ④ 。

②从知识本身的获取向求知能力的开发转变。在工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已经是厂商的基本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单纯地获取知识是完全不够的。知识作为商品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的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性。知识的供方是垄断的,知识产权和知识保密使知识成本十分高昂,因此形成自身的知识生产能力就成为至高无上的任务。同时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加快,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从而任何知识都只有暂时性的意义。所以,对企业员工来说,是否具备不断掌握最新知识的能力,比掌握多少现存的知识要重要得多。亚洲开发银行在最近的报告中指出,今后几十年东南亚国家尽管仍然可以把大量劳动力资源用作工业的补充力量,但关键“要看这些国家能否把人变成人力资源”。这里所说的“人

力资源”,就是那种具有随时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和素质的人。

③从重视引进模仿能力向强调创新能力转变。在工业经济时代,通过技术引进实现技术转移,曾经是一些国家企业实现赶超的基本途径。如 80 年代的日本。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单纯引进模式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首先是因为随着全球大市场的激烈竞争,由于企业普遍奉行成本一质量战略,又由于全球信息网络的形成。技术扩散的速度加快,因而造成产品和工艺在技术上的趋同化,为提高竞争实力,就必须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推出新技术产业和技术产品。与此同时,技术贸易壁垒也必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日趋强化。在此种形式下,开发自己的技术,提高本国和本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成为知识经济的基本要求。这样一来,企业管理就不是一般的信息管理,而是创新管理,即通过管理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并把这一点看作是企此经营的中心任务。

④从技术自身的创新向知识生产的基础能力创新转变。技术创新更多地是着眼于把设想转变为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这一应用层面。在工业经济时代,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是技术、设计、制造、管理的一体化,其源头是市场消费需求的牵动。应当指出,在这一层面上的创新虽然是自觉的,但在基础科学层面上,即在观念、理论这一最后源头上,创新却常常是不自觉的。当观念上的创新自发地出现时,社会和企业再随机选用某些创意进行技术—产业开发。因此,工业时代的创新主要是技术创新,还不是完整的知识创新,即还没有形成包括基础信息在内的知识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工程。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那种以推进质量更高、性能更好、工艺更新的产品为目标的“增量性创新”或渐近式创新,就暴露出严重的弱点。相反,只有立足于基础性研究的 “突破性创新”才能形成全局的牵动力,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更新或调整,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6〉

二、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一)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第二次大战后世界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人类在对自己行为反思和对传统工业化道路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一般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对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它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人口问题、科技进步解决环境的问题、生活质量提高与环境保护的问题。简而言之,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多维的复合体,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以人为本是核心,科技进步是有效途径,政府作用和公众参与是重要推动力。

(二)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知识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以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经济。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识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可持续性。

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可以通过教育、学习等方式得以传播,是可再生的资源。因此,作为经济资源的知识遵循效益递增规律,即在提高资源效率方面投资越多,获取的边际效益越多。另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应用的能力和效率。知识的生产是无穷无尽的,通过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投入,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无可非议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第一支柱产业,从而改变了工业经济时代下经济发展从萧条、复苏、繁荣到衰退的周期性,使经济可持续增长成为可能。第二,由于研究和开发活动积极活跃,科技进步速度加快,使得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而作为知识产品具有广泛的共享性和传播性,也是可持续利用的。第三,人是知识的载体。人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专业水平和业务知识。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培训的投资不断增加。由于教育的发展,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科技人才,而且提高了全体劳动者的素质,使知识的生产、分配和应用具有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因此人是动态的载体。人类的长期存在决定了知识经济的可持续性。第四,知识经济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所以它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第五,知识经济符合边际收益递增的规律,可以很好地克服工业经济遵循的收益递减规律和经济增长服从增长函数的矛盾。科学技术进步导致知识经济社会出现,扩大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践的有效途径。

三、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当今,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正在转向知识经济。新的知识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资源,成为我们新的消费基础。新的知识观念、知识价值、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转移、知识功能和知识经济爆长,正成为人们注目的重点,在我国发展知识经济,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之处,诸如思想观念、内外环境、经济条件、体制和政策等都需要调适。因此,必须提高认识,深化改革,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才能促使生产力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1、重视人才在知识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素质

判断我国离知识经济有多远,生产力水平高不高,教育状况和劳动力素质是一个 重要的测量指标。因为,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无不依赖于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的支持。目前,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并且是基础型的差距。我国大量企业 职工下岗实现再就业十分困难,就充分暴露出我国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问题。当前, OECD 各国再教育事业已经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政府的政策仍然更多地注意通

过促进公众接受多种技能的训练,特别是掌握学习的能力来不断提高人力素质。这更使我们感到,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加快发展我国的教育,劳动力素质低的问题,将继续成为我们发展生产力的一个根本性的障碍。

然而,在目前中国的教育和人才制度下,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并不适应知识经济起步、发展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制约知识经济在中国生长的一个关键原因。其一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不适于培养创新人才。学制太死,专业太窄,偏重理论,忽视能力。据调查,现在毕业的大学生,真正适合企业、公司需要的并不多。其二是我国的人才制度不适合鼓励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关键是人才制度并没有把人才作为中心来认识,而是把用什么样的人作为中心,当动机取代目的时,目的只能围绕动机改变自己,所以,我们的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即使是有创新,也只是在“规定”范围内创新,来符合一些管理者对人的要求。其三是传统习惯中对创新人才存有偏见。有很多人眼里人才一般是老成持重、饱读诗书的人,而标新立意、自由散漫的人不是人才,甚至是不可救药的人。而一般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往往个性鲜明,独立性、自信力强,这与我国现行人才人事领导体制下对人才的要求是矛盾的,也是传统的中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习惯相左的。

因此看来,发展知识经济,必须首先从改造我们落后的国情状况开始。教育落后,尤其是教育观念落后,就是我们的一个国情实际。我们应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结合国情实际,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多种所有制并存且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终身接受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尽快提高我国劳动力资本的素质,培养二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大量人才,是发展生产

〈7〉

力乃至根本解决我国未来就业问题的一个当务之急。

2、创建国家创新体系使之成为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生产力进步的基础和引擎

国家创新体系由观念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和管理创新系统组成,其骨干部分是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政府。 大力促进和广泛进行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任务。 如果说国家创新体系是知识经济的发动机,知识和创新就是发动机的燃料。加快国家创新体制的建设,无疑是要加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条件,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动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无疑是我国迈向知识时代的正确道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是使我国的创新综合实力在 2010 年前后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⑤ 。目前,由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由国家经贸委和组织实施的“技术创新工程”,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 211 工程”都正在实施之中,还应组织实施“制度创新工程”、“管理创新工程”。在发展创新体系时,我们还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创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企业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有没有开发能力,开发什么,直接影响到它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的科技开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目标,研究出来的成果会迅速得到转化。所以,要下力气克服过去那种从组织结构到功能结构自我封闭的科研与

生产严重脱节的僵化格局,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先进技术,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第二,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创新的动力。从当前我国实际看,科技体制改革要按照结构调整、人员分流、机制转换、制度创新的原则,全面推进,分步实施。调整结构就是要调整科研机构所有制结构,由过去单一政府办科研,调整为政府、社会、企业等办科研,要把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逐步由事业法人变为企业法人。同时科研所要调整内部结构、人才结构,以及调整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之间的结构等等。根据结构调整的需要分流人员,提高效益,加强责任。机制转换,制度创新就是要逐步建立独立自主的决策机制,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内部监督机制等。

第三,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知识经济的来临意味着继土地、资本之后,知识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一种经济资源。科技创新首先需要人才创新。人才创新要求做到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不断吸纳新知识,使得科技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后劲、有长劲。

第四,投入是科技创新的保障。经济落后,归根到底是科技落后,而科技落后与多年来科技投入少有直接联系,特别是与企业投入较少的联系更为密切。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转变各级党政领导的思想,树立科技投入是生产性、战略性投入的意识。具体说来就是要实现国民收入一次分配重点投入,二次分配增加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其

〈8〉

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资机制。

3、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赋予生产力新活力

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知识经济特别需要强调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与应用,今日美国经济的成功发展,不仅仅在于发展高科技,根本的经验在于有效地促进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与应用,在所有领域都增加知识含量。目前,美国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的同时,制造业仍很强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25 %,从业人数还不到 10 %,但却是支撑近几年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力量。美国的农业劳动力只有 3 % ③ ,却生产出全国所需有余的农产品 ⑥ 。如此之高的效益和效率,没有高科技作为

后盾,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我国处于工业经济时代,全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该坚持“并举”方针,即一方面有重点,有步骤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技术跨越;另一方面应更多地考虑到我国传统产业如何利用知识和信息包括管理知识乃至新的思维方式等求得发展,提高效率和效益,让旧的生产力焕发出生

机和活力。

此外,应该注意发展各种规模的企业。这次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了一些大企业集团的衰败破产。因此,对工业的规模效益理论应重新加以认识。目前所说的“大”,指的是有形资产规模大;而在知识经济中,企业竞争成败的第一决定因素

不是有形资产的大小,而是其中的高技术含量,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知识创新能力;在同等无形资产条件下增加有形资产是有利的,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无形资产,盲目扩充有形资产则可能造成“大船难调头”的被动局面。我国企业改革中的“抓大”要从实际出发,在扩张有形资产规模的同时应努力增长无形资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注入。“发展知识经济就是发展高科技”的说法,是对知识经济的片面理解。只有对传统产业注入高技术,才谈得上全面发展知识经济;也只有对传统产业注入高技术,才能真正使生产力发展上一个台阶。

4、大力发展我国信息产业,为生产力迅速发展铺平道路

知识经济的主要标志是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技术产业的兴起。信息产业发展主要依靠信息技术进步,其代表是计算机和通信的发展和应用。我国信息产业自 90 年代以来发展很快,其增长速度一直大大高于 GDP的增长速度。 1997 年后,全国已铺设光缆 80 万公里,电话交换机 1.1 亿门,网路规模居世界第二;信息设备制造业的销售额也以每年超过 30% 的速度增长, PC、外部设备、网络设备和元器件产值达到 1400 亿元以上 ⑦ 。尽管如此,我国信息产业存在两个致命弱点:第一,产业结构严重扭曲,信息服务业严重发展滞后, 1997 年产值仅达 148 亿元,仅为硬件的十分之一;而设备制造及软件业又与应用脱节,略有超前的信息基础设施出现了能力闲置;第二,国产能力难以纳入国际分工体系。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主要体现在对进口要求的拉动,国内需求体系对国内厂家生产的产品认同感比较低。在参与制定国家信息产业政策时,不少人提出了贸易保护的主张,期待改变这种落后状况,但这种办法是行不通的。对重点产业我们保

〈9〉

护了几十年,但婴儿却永远长不大。因比较优势的态度认同目前的国际分工,理论上美妙,但实际可能十分危险。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可能要走出第三条道路来,即通过启动信息服务业来拉动国内的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断提高供给体系的技术水平。在各地建立的信息港和政府网络平台上,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展和公开化,使满足信息社会需求;扩大的信息用户与网络范围相结合,推进电子商务,从而建立信息资源开发走上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拉动国内以汉化为基础的软件业发展,达到规模后形成自主的标准;以标准为启动器,重组国内硬件产业。为实现这一思路,急需办三件事:一是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化;二是在电讯业鼓励竞争,把通讯费用水平降到国际标准以下;三是对信息资源开发业的发展给予优先的政策支持。中国是一个大国,信息服务业又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充分利用大国市场优势再组中国信息产业,是这个产业获得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起点,这样,当信息产业真正发展起来了,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道路也就铺平了。

5、建立健全知识产业社会支撑结构,让科学技术顺利转化为生产力

没有相应的社会支撑结构,知识产业不可能迅速发展。我国知识产业社会支撑结构脆弱,表现在:市场体系还不健全,风险投资系统没有形成,教育还欠发达,人才流动不够畅通,中介服务机构薄弱,通信媒体还不完善,信息网络尚未建成等,因此,要建立健全知识产业社会支撑结构。尤其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信息机构和企业是创新系统的主要组织,要采取多种措施使之在体制改革中,大力组织科研生产联合体。科研单位根据生产需要研究开发新知识,并运用到生产中。

生产单位为研究单位提供科研经费、测试基地和科研手段等物质条件。两者互相促进,实现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密切产业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增大建立行业性的科研中心或知识经济开发中心,提倡“产、学、研”联合攻关,形成“创新系统”,和“知识传播网络”,攻克重大高知识密度项目,推动知识经济发展,以此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顺利过渡。

6、积极拓宽知识经济投资渠道,加速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产业的发展快慢与资金投入紧密相关。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科技1996年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指出:经合组织国家投入到教育中的平均经费小于成员国政府支出的12%,投入到研究开发的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近几年来,世界经合组织的知识投入已不是单靠政府,而是开辟了多种渠道,如1993年经合组织的研究开发费,企业占 5 8 .8%,政府占36.2%,其它国内来源占 2.9% ⑧ 。这说明他们用于知识方面的资金投入已转向以企业为主体,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留利少和折旧率较低,使企业自我积累能力比较薄弱。为此,在改革中,我们应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投资主体。通过调整逐步使企业的实际盈利水平能达到35~40%左右,一般经营性的、可正常盈利的知识和技术开发项目逐步转移到企业投资,由企业承担投资风险。如果企业急需的知识与技术开发项目资金不足,国家可以通过有偿投资或增加股份的方式给以适当支持,实行国家和企业投资共担,利益共享。这样,经济细胞——企业搞活后,生产力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10〉

7、充分发挥政府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导向与服务

在协调知识经济运行的实践中,政府承担着重要责任。在政策上,特别是与知识产业、科技、教育相关的政策,政府应当尽快完善政府政策支撑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导向与激励机制,包括:鼓励知识型人才进入企业的政策,激励知识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政策,鼓励知识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与产品开发的政策,建立具有高知识密度的科技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政策,鼓励产学研一体化的政策,淘汰落后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的政策;完善知识型经济成果奖励制度等等。在法律上,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知识建设上,要支持知识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机制。在行政指挥上,要协调产、学、研各方联台互动的关系,使各方携手共进,促进知识经济和生产

力迅速发展。

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正如毛泽东同志在 1930 年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预见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时作的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⑨ 我们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主动的务实精神,抓住机会,迎接挑战,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尽快建立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科学支撑体系,以促进生

产力迅速向前发展,实现江主席提出的“科教兴国”之伟大战略。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技教育是根本出路。这首先要求义务教育的实施,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如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民办教育等,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机制。知识经济主要以信息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作为其支撑,反映了人对自然界和社会科学方面的高度认识,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和教育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社会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内容,其水平高低直接反映社会进步的程度。21世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要促进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关键是把科学技术搞上去。设想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要振兴科技,就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因此,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必须重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科教与经济相结合,体现科教事业在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体性,发挥科教事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就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开始。

2·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环节。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增长压力重,人口素质普遍不高,是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要提高人口素质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国之路。人力资本作为最重要的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也是知识资本国际竞争制胜的必要条件。国外许多高技术企业都是在有了高技术人才和看到潜在的人才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美国政府对研究与教育一贯重视。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雄厚的科研实力,但长期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仍重视对人才培养的财政支持。我党中央也指出“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3·提倡要有创新精神,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知识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核心是创新。

创新是我国发展知识经济和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十分需要的因素。知识经济的创新特点注定创新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中央《公报》中提到“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同时指出:“科技进步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时代有别于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其技术、产品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就是把创新纳入每个企业的一切活动中,挖掘全社会每个个体(包括企业和个人)的潜力,使各个个体的能力能够尽情的发挥出来,并且能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不断积累经验、调整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加强自身的能力。

就企业的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科技创新。目前,许多国家正在致力于建立科技创新体制,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引导和扶植,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美国特别重视投资新技术,进行高技术培训,

尤其是大力支持信息产业的发展并使其居于世界的支配地位。美国最先认识到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对这些方面的投资占全世界计算机业总投资的40%。我国的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其次是产品本身的创新,包括在产品的内涵、包装、推广等方面加入新的元素。我国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适应产品创新的发展趋势,不断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最后,管理模式的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模式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融入了许多与科技相关的内容。

此外,还必须努力建设国家创新系统。国家创新系统是指由与知识和科学技术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其中中心部分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高科技企业为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在知识经济时代,各个国家的政府都在努力调整国家战略,建立本国的创新系统,以推进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

4·加大对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投资力度,注重知识产业的培养。知识产业就是以知识资本为基础的产业,包括教育、研究开发、信息与通讯技术、金融服务等。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的社会。知识产业的多少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大小。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培养知识产业。

许多发达国家已于上个世纪末就开始不断发展知识产业。但必须指出,发展知识经济不等于就是发展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诚然,美国今日的成功应当归功于发展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大量投资及信息产业的大力培养。但是仅仅高科技的投资并不能改变一个国家整体的产业发展水平。实际上所有的领域都增加了知识的含量,而其中大部分并非高科技。所以,加大知识和知识产业的投资力度不光指高科技产业,还指其他的产业,尤其是基础产业。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应当通过引进新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不一定是高科技,不要一味地与发达国家比技术的高低,主要引进对我们适用的技术和方式,注重基础产业的培养,注重全部行业的知识投入,争取提高知识在国民经济增长率中所占的比重。

5·不断发挥政府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积极作用。我们要重视政府的干预作用,重视这只“看不见的手”,让政府对国家发展知识经济和本国可持续发展贡献巨大的力量。这主要表现于一方面,在推动知识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企业和个人无力或不愿冒风险进行的活动,政府要视具体的情况决定是否采取投入资金或加大扶植力度等方法,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宽松、和谐、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从美国等已率先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发达国家来看,政府在知识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如美国政府实施了著名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曼哈顿”计划前后历时六年,共动员组织了15万人参加;“阿波罗”计划历时十年,共动员120所大学、两万余家企业共400万人参加。还有,日本的“振兴科技政策大纲”,西欧的“尤里卡”计划等都是由政府进行组织的。就我国来说,应该认真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政府在推进知识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的经验和教训,除了对传统的行业和部门的引导,还应在知识经济起重要作用的部门进行适当的干预和调整。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规模报酬递增,这要求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要有新的变化。西方

国家在发展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做法对我国有着一定的启示。我国政府应注意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充分发挥经济主体的优势,保证以发展知识促进本国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及参考文献:

① 朱玉杰 《 21 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经济日报》 1999 年 5 月 19 日

② 严义埙 《迎接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光明日报》 1998 年 4 月 7 日

③ 刘磊等编著 《知识经济:第三次经济革命》 中国大地出版社 1998 年

④ 李京文著 《知识经济: 21 世纪的新经济形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 年

⑤ 冯之浚著 《知识经济与中国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8 年

⑥ 江泽民 《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中共十五大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 1997 年

⑦ 李京文著 《迎接知识经济新时代》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9 年

〈11〉

⑧ 薛永应著 《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战略大思考》 人民出版社 1997 年

⑨ 薛永应等著 《生产力经济论》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12〉

当人类社会站在21世纪的门槛之上时,知识经济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何谓知识经济,1996年由西方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的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首次将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这一定义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它表明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新的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对经历了二百余年发展的工业经济的超越与创新,具有一系列崭新的特点。其一,知识经济是以新科技革命为依托的信息化经济。以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片面追求产品技术的极致和单一商品生产规模的最大化;而知识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将知识作为追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强调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其二,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人才为核心的人才经济。现代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关键是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技领域的竞争,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核心因素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国内外一些高新科技企业,无论是美国著名的微软公司,还是中国驰名的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高科技优秀人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三,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这种创新决非是传统工业技术的简单创新,而是建立在最新高科技成果基础上的、在一系列新兴领域的全新开拓与创造。根据联合国组织的分类,具体包括信息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和管理软科学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其四,知识经济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一体化经济。因为全球信息网络的开通及进一步发展,不仅使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为整个人类社会充分利用、享有信息资源提供更为快速便捷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

知识经济的兴起,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并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对整个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及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原有的生产力要素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一方面,促使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劳动者,从原来工业经济条件下的“体力型”、“技能型”转化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科技型”、“知识型”,高科技专业技术人员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特别是那些掌握高科技知识、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成为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最终命运。

另一方面,生产工具原来在很大程度上被作为人的肢体和体力的延伸,所以在工业文明的条件下,人们主要依靠依据物理机械原理制造的普通机器进行生产;而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人的智能在生产工具中得以进一步延伸,人类生产越来越多地依赖智能机器。建立在新科技革命基础上的知识经济,将使高科技含量的智能机器成为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必备工具,为人类的社会生产开辟一个新的广阔的空间。

同时,知识经济的兴起将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摆脱了自然资源的羁绊,大量新型的人工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出现,使新材料作为一个高科技含量的产业脱颖而出。由于诸多新材料被广泛使用,使大量的新产品不断涌现。

其次,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原有的资产形态发生了重大转变。

以往的工业经济特别注重于有形资产的投入,即以货币、机器设备、厂房、能源等作为其发展壮大的基础;而知识经济则主要是以无形资产的投入为特征的,将智慧资本作为其资产和企业成长的基础。所谓智慧资本就是知识的资本化,主要由拥有研制开发现代高新科学技术能力的人才构成。例如美国著名的微软公司,其股票在证券市场的市值超过固定资产占整个底特律资产一半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实际上,微软公司拥有的固定资产是根本无法与规模庞大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相提并论的。但是,其股票的市值、每年的生产总值以及创造的利润总额之所以能够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相抗衡,关键是微软公司在其软件产品中所附加的人的创造力和世界领先的技术。再如生产计算机核心设备路由器的美国CISCO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市场上称雄,并不是因为它拥有雄厚的资本、庞大的生产规模及可靠的物质能量来源,而是它拥有掌握高新技术的专门人才和这些人才所拥有的世界领先的技术。就我国国内的情况而言,诸如联想集团、北大方正集团、清华同方集团等高新技术企业,之所以在短短的几年中脱颖而出,关键也是它们所拥有的高新技术人才发挥了超值的作用。所有这些表明,在高新技术企业,以人才为载体的智慧资本已成为它们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这些企业的核心。

第三,知识经济的兴起促使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取决于实物、劳力、资源、资金等这些外延性扩大因素的密集程度,故而是一种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知识及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经济发展的状况,取决于科学、技术、管理等集约性因素的密集、转化程度和诸因素的最佳组合,取决于人力资源效能的充分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充分展示,所以是一种集约经营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材料说明,只有充分运用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才能真正实现科学与经济的最佳结合,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今天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之所以经济发达,最重要的是它们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据统计,近50年来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美国为51%,前西德为78%,英国为73%,法国为76%,日本为55%。而且这一比例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还在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自90年代以来在自然资源消耗没有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连续5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3%,各项经济指标表现良好,呈现高经济增长率、高出口率、高企业盈利率;低失业率、低通胀率、低财政赤字的态势,综合竞争力在发达国家连居榜首。这其中与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直接相关,近3年美国经济的增幅中有27%归功于与网络技术有关的高新技术企业。

第四,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重大转变。

一是促使人们形成一种与当今世界发展图景相适应的全方位开放意识。当代新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增强,出现了世界经济国际化、经济活动全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局面。知识经济的兴起正是以世界经济一体化为依托,用计算机网络将世界联为一体。通过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任意获取、输送、筛选所需要的信息,并突破国界的限制在网络上漫游。从而使人们彻底突破原有的、潜在的僵化封闭半封闭意识,确立一种全新的开放意识。二是促使人们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观念。传统的发展观将经济发展作为唯一的目标选择,将人与环境对立起来,为追求经济的发展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一种短视和有害的发展观。建立在当代新科技革命基础上的知识经济产生于多种自然资源几近耗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时代。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它把科学与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既要求人们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又注意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

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在追求人类自身价值的同时,尊重自然界和环境的价值;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注意解决好保护和补偿的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促使人们的创新意识大大增强。如果我们把农业经济看作是人们休闲的散步,工业经济则是带有较强竞争意识的竞走,而知识经济则成为令人心悬的百米冲刺。它的动力源泉就在于不断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发展,否则随时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四是促使各国政府和公众教育、科技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当今世界富国与穷国的差距,包括企业间的差距,在相当程度上是知识的差距,没有科学知识的传播,就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一个民族的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高低,直接涉及到该民族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能力。教育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现在,而且关系到它的未来。所以,一些有识之士深刻地指出: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教育、知识的竞争。全球科技和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正是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知识经济的兴起给人们所带来的最重大的观念转变之一。五是促使人们的资源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已被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未来的世界,社会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对有效信息的吸收、处理、运用能力。谁拥有的有效信息越多,谁创造的物质财富就可能越多。六是促使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发生深刻变化,智慧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迅速升值,拥有更多知识的人获得高报酬的机会大大增加,知识强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信息产业的产出迅速膨胀,这都会对人们原有的社会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

第五,知识经济的兴起将进一步推动全球社会的整合。

从世界的角度而言,知识经济的兴起将进一步加速全球的多极化进程。这是因为新技术革命开辟了十分广阔的新技术产业领域。仅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芯片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光纤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中全面领先。任何国家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而有所作为。特别是原来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发挥后来者的优势,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世界大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知识经济的开放性要求不同的国家在各自拥有优势的技术领域,实行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寻求共同发展。任何国家不可能实行全面的技术垄断,也不可能脱离开其它国家而独自获得发展。世界众多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经济的整体增长,大大推动了全球多极化的进程。

从各国的角度而言,知识经济兴起将有助于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知识经济所采用的一系列最新科学技术是当代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客观上要求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此相适应。但是,世界各国原有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不同程度上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甚至存在较大的冲突和矛盾。这就要求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对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劳动组合方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只有改革、调整才会兴旺发达;不改革、不调整则肯定落后、衰退的严峻抉择。可以说,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改革”一词是近些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尽管这些国家改革的性质、改革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式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建立一种能够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可以尽快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任务和致力解决的急迫课题。

同时,知识经济的兴起将进一步加速全球的民主化进程。民主与科学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近二十年来,全球民主化进程加快,可以说当代新科技革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的兴起必将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这是因为,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以教育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随着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就为他们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奠定了必备的知识基础和能力;随着电脑的推广普及,特别是电脑互联网络开通,使各种信息资讯更为开放和丰富,为公众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提供了信息来源;伴随信息资讯的开放,使得政府管理活动日趋公开化,并促使政府官员与公众就一些重大社会问题进行直接的对话或讨论,以求取得相互理解和共识,进而推动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

面对知识经济兴起的巨大冲击,我们既要正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又必须牢牢把握时代为我们提供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健全和完善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的制度和人才优势,争取在高新科技的某些领域有所作为,占有一席之地,从而为我国顺利跨入21世纪并实现既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13篇:经济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从一般背景和特定背景阐述政府经济管理与经济法的内在关系,分析政府对国民经济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法律前提,提出政府在国民经济管理领域中的作为与不作为,最后论述政府违法或者不当的经济管理行为的法律责任及补救措施。文章力图说明,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观念、体制和方法都要与时俱进,这也就是经济法制度创新所谍求的目标。

[关 键 词]政府经济管理;经济法;规范化;政府经济管理规范化

一、政府经济管理与经济法的关系

(一)经济法已成为规范政府经济管理之法和政府实施经济管理之法

1.改革开放与法律形态的创新

经济法是20世纪世界法制史上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在中国,经济法作为法律部门的名称,以及经济法学作为法学学科的名称,是在1978年下半年之后才开始形成的。改革开放逐步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要求适应时代发展、与国际经济规则接轨;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国家始终把经济立法放在整个立法工作的首位,并且加强了经济执法,于是经济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法律形态应运而生。早在1979年6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就提出:“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还需要有各种经济法。”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出现“经济法”的专门术语。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把“经济法”列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特别要指出的是,在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关于法律部门,法学界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常委会根据立法工作的实际需要,初步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划分为七个法律部门,即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以最高立法机关的名义对国家的法律体系予以划分,表明中国立法的思路更为科学化、规范化了。

经济法问题基于三个出发点:第一是国家(政府)与经济的关系,第二是市场经济与法的关系,第三是管理与法的关系。而这些因素,都必须摆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这种第二次革命,就不可能兴起中国的经济法。改革开放使传统的法律形态得到创新。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制度创新。

2,经济法规范国民经济运行关系,体现发展、公平、安全三位一体的价值取向。

什么是经济法,或者说,经济法是做什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经济法是调整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我国已经制定了一批有关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律,还制定了一批国家宏观调控、经济行业管理、促进对外开放、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法律”。中国经济法的概念及范围,大致如此。

经济法的实质在于,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以法律的形式反映国家因素对市场经济关系的影响。换言之,经济法是国家(主要以政府名义出面)管理和协调国民经济运行之法,管理为手段,协调为目的。政府经济管理是经济法的现实基础,经济法是政府经济管理的基本法律准则和手段,两者之间相互依存,有着不解之缘。

经济法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发展、公平、安全三位一体:首先是发展权。“发展才是硬道理。”[1]讲“发展”还应涵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次是分配权。这里所用的“分配”一词是广义的,即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收人的分配。它包括:公平竞争、公平交易、公平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应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再次是安全权。经济安全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这是针对市场经济的风险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所作出的必然选择。发展、公平、安全,既反映权力(权利),又反映利益,是权力(权利)和利益的统一。发展、公平、安全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经济法谋求的价值目标,这也就是政府经济管理期待的社会效果。

(二)当前政府经济管理面临的挑战

1.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

作为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根本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因此,领导、管理和组织经济建设,就成为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

由于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思想原因,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存在某些混乱现象。主要表现在:(1)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2)偷税、漏税、骗汇和走私活动屡禁不止;(3)商业欺诈、逃废债务现象严重;(4)财务失真、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比较普遍;(5)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的问题相当突出;(6)文化市场混乱;(7)生产经营中的重大特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8)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问题不少。

面对这种严峻的现状,政府应当怎么办?国务院于2001年4月作出《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认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中央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为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而在头一年务必取得阶段性的成果。确实应当深入反思一下:我们的观念、体制和作风能否充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行为本身存在哪些不规范的情况?对市场经济秩序,如何在规范中整顿、在整顿中规范?

经济法具有市场性(经济性)、社会性和管理性特征,其思路是从国家、市场与法的关系人手来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既要克服“市场失灵”,又要克服“政府失灵”,使政府、企业、市场三者达到协调。政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要依法进行,其中主要指运用经济法,加强经济监督管理,处理经济违法问题,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良性运行;当然还要运用刑法,通过审判程序处理经济犯罪问题。

2.适应加入wTO、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经过1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现已正式加人最有影响的多边贸易体系——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美国一位大学教授讲得坦率:wTO规则“不仅理念是美国式的,连措词都是美国式的”。加入WTO将给中国事业许多宝贵机遇,但也会产生某些负面影响。WTO协议确定了非歧视、市场开放、公平竞争三大基本原则,既赋予参加成员许多权利,同时也规定了参加成员的许多义务。《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规定:“每一成员应保证其法律、法规和行政程序与所附各协定对其规定的义务相一致。”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尖锐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下,如何适应潮流,趋利避害,立于主动地位?关键是,如何提高政府和企业驾驭国际竞争的能力?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将出现三个重要转变:由目前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主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2]WTO本身是一个以带有强制性的规则为基础的政府间的国际经济组织。WTO一系列规则和机制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国际经济行政法典

”。因此,这种“法律框架下”的开放,对现行的政府经济管理的观念、体制和方法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要求进行深刻的改革。我们无可回避地要迎接这种挑战。

(三)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运用经济法来规范政府的经济管理行为

1.与时俱进,首先要规范政府行为

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指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首先要规范政府行为。”这是切中要害的意见。为什么某些地方、部门假冒伪劣、骗税、骗汇等老是整不下去?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作怪。为什么招标投标市场混乱?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企不分,政府部门既是监管机构,又成了招标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诸如此类的现象表明,政府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某种意义上说,入世首先是政府人世。因为,加入WTD之后,政府的决策行为及决策执行行为要受WT0规则的规范和约束,贸易政策及与外国的经济争端也要受WT0关于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的监督和约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政府下属部门的行为是不是规范、政府会不会成为被告,取决于:能不能严格遵守WT0规则,有没有认真履行中国政府所作的承诺?假如地方政府或者政府部门在处理对外经济事务方面出了问题(地方、部门的规章、规定、措施不符合WTO规则或者中国政府加入WTO所作出的承诺,损害了WTO其他成员的个人、企业的利益),外国人可能告到中国的中央政府,也可以通过它本国的政府提交给世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此时中央政府成了被告)。因此,适应加入WTO之后的新情况,政府管理国民经济的观念、体制和方法都要创新。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树立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新观念,改变凭权力、凭关系、凭感情办事的旧格局。

第二,要实行全国法制统一,特殊经济区(包括经济特区等)也不能例外。在特殊经济区实行的特殊政策要由中央规定。中国政府负有保证有关WTO的法律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责任。任何地方、任何部门都不能自定与WTO规则不一致、与中国政府作出的承诺不一致的文件或规定。

第三,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要严格遵守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第四,法律、政策要公开、透明,不能搞“暗箱操作”。内部文件以及领导人写条子、打电话不能作为处理对外经济事务的依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加入WTO的国际背景下,政府管理国民经济的权力将会缩小,但其发挥的作用却更为有效。表面上是„退‟,实质上是„进‟。”[3]进是与时惧进,退也是合乎潮流。

特别要提出的是,政府机关应当做好当被告的思想准备,而且有可能败诉。例如,1995一1998年间,由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一审、最高人民法院作二审的一起经济行政案件,两审法院都否认了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这是值得吸取教训的。我们要力求减少政府败诉的情况,特别是要力求防止出现中央政府被外国人起诉而最终败诉的情况。

2.经济法向国民经济管理领域长驱直入

经济法是国家管理和协调国民经济运行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中,构成经济法体系的主体部分的,为一系列专门的经济法律、法规。以经济法律为例:

(1)在加强宏观调控方面,已制定了《预算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审计法》、《价格法》等等;

(2)在规范市场秩序方面,已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拍卖法》、《烟草专卖法》、《药品管理法》、《招标投标法》、《证券法》、《保险法》等等; (3)在规范市场主体方面,已制定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公司法》、《乡镇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等;

(4)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已制定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对外贸易法》、《海关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等;

(5)在促进产业发展和完善行业管理方面,已制定了《农业法》、《种子法》、《渔业法》、《电力法》、《煤炭法》、《民用航空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邮‟政法》、《建筑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等;

(6)在加强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已制定了《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水土保护法》、《防沙治沙法》、《防洪法》、《矿产资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等;

(7)在奠定国民经济发展和管理的基础制度方面,已制定了《计量法》、《标准化法》、《统计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城市规划法》等等;

(8)在发展和推广运用科学技术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已制定了《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等等。

至于今后的立法任务,国家立法部门提出,“在经济法方面,要重点制定反垄断法、反倾销法,完善财政税收方面的法律”。〔4〕

经济法规范的内容,大体可归纳为实行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发展等三大方面。而每一部经济法律,又包括主体、行为、责任等三大制度。这样,就基本形成为经济法的体系。

由此可见,经济法已进入国民经济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经济法的功能,经济法发挥作用的范围,首先是政府,政府运用经济法管理国民经济、协调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管理市场,必须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价格法》等等;管理企业,必须执行《公司法》、《会计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等等。80%以上的经济法律、法规要靠政府执法,或者由政府实施执法监督。政府及下属有关部门,既是经济管理机关,又是经济执法机关。曾经有一种议论:经济法是管政府的,还是管企业的?我们认为,经济法首先是赋予政府经济管理的权力、规范政府经济管理行为的;然后政府运用经济法来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规范企业的市场经济行为。

二、政府经济管理行为规范化的法律基础

(一)、政府法律角色的多重性

1.作为国家机关

政府是国家机关之一,行使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例如,企业、公司设立登记,审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和章程,发放许可证,征税,金融监督管理,审计监督,产品质量监督,劳动监督,环境监督。

2.作为所有者或者投资者

政府同时又是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政府投资于企业、公司,即成为国家股东。按照资本决定(股东)权力、资本决定(股东)利益的市场经济规则,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股东和其他股东同处于投资者的地位,根据它们投入企业、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本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实行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管理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资产经营应当通过行使资产所有者职能这样的法律形式体现出来。

3.作为一般法

政府也是法人之一,属于机关法人。例如,政府委托收购农产品,政府机关采购办公用品,在这类一般性商品交换关系中,同样应当实行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其中,政府采购,也应以平等主体身份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这就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法律身份多重性之一般认识。第一种法律地位与第三种法律地位是容易分清的;问题在于,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这双重角色往往发生混同。政、。资不分,管、办不分,导致政、企难分。要使政府行为规范化,必须首先摆正政府自己的位置。

第14篇:经济管理论文

题 目 谈中式快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系 别

年级专业 经济管理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 录

一、中式快餐的发展现状

二、中式快餐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形成标准化生产

(二)直营的营销方式难存活

(三)服务水平低

(四)缺少推陈出新

(五)市场差异化小,定位难

(六)人力管理不善

三、中式快餐发展对策

(一)实行标准化、工业化、连锁化管理

(二)实行特色化管理

(三)注重品牌建立

(四)加大营销力度

(五)加强卫生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

(六)发展自身企业文化

(七)提高员工素质

(八)加强公共关系处理 参考文献 致 谢

谈中式快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 要】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闻名天下,当下,越来越多的知名的不知名的快餐行业跃然而生,受益于中国经济不断稳定健康的发展,中式快餐近几年来取得了让人赞叹的发展速度,然而相对于国际知名快餐和西餐,中式快餐行业在生产、管理和营销等方面面临着种种困境。通过对比,就中式快餐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式快餐 发展现状 对策

一、中式快餐发展现状

受益于中国经济不断稳定健康的发展,中式快餐近几年来取得了让人赞叹的发展速度,据初步测算,全国快餐连锁经营网点100多万个,年营业额可达1500亿元,将分别占到餐饮业的22%和20%左右。从餐饮业年度百强企业统计调查情况看,快餐企业在百强企业中占据三分天下:2001年度的餐饮百强企业中快餐企业入围12家,营业额占30.1%;2003年度餐饮百强企业中快餐18家,营业额占33.29%;2004年度餐饮百强企业中快餐20家,营业额占33%左右。2008年百强企业中,快餐企业销售额排在各业态榜首,达到324.6亿元,占百强企业销售额的31.85%等。快餐行业在网点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的同时,品牌企业的发展实力和运营能力更趋看好,内在支撑体系建设加强,发展质量日趋提升,发展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虽然中式快餐发展迅速,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中式快餐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形成标准化生产

大多消费者认可的中式快餐店均生意火爆,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店内厨师技艺偏高,烹饪菜品的口味符合大众消费者,但是这种非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中国菜肴标准化程度较低。就烧饼而言,黄山烧饼和下塘烧饼在销售中虽然保持了各自的风味,但却不利于生产,一旦标准化生产就会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样道理,市场上的快餐品种很难适应快餐业对标准化生产的严格要求。在市场上表现为千店千味,难以形成品牌效应,难赢回头率。

(二)直营的营销方式难存活

营销方式直接影响快餐销售市场的局面。有的采用直营的营销方式,每开一家分店都要自己投入大量资金,风险较大,最后结果还会由于资金紧张出现企业后劲不足,扩张速度慢,很难在市场立足良久。

(三)服务水平低

目前,我国很多中式快餐企业的服务标准仅停留在低价,热情待客等表面层次上,服务细节没有一个标准。肯德基有全球统一的经营方针“CHAMPS”。肯德基要求顾客从排队到拿到的点餐不得超过五分钟,顾客用餐完毕离开后,餐桌必须在两分钟内清理完毕。相比之下,中式快餐就太慢了,到中式快餐店去很容易看到桌上尽是客人吃剩的碎屑、汤汁,等找到相对干净的桌子坐下,服务员才慢悠悠地来收拾桌子。更有许多中式快餐的卫生条件不能让人满意。

(四)缺少推陈出新

虽然中式食品品种丰富,口味齐全,但是快餐店面的菜品还是相当单一,要么以面食为主,要么大众化菜品,即使是地方特色的中式快餐仍然是常年不变地守着祖传下来的菜谱。绝大多数的快餐店只是将现有的品种拼凑在一块,没有很好的创新能力,麦当劳、肯德基则以月平均推出两款新产品的速度遥遥领先。这都影响着中式快餐的发展。

(五)市场差异化小,定位难

对于中式餐饮业来讲,讲求差异化定位相当难。因为中国传统小吃中,都是大众化食品,特色产品少之又少,即使出现了老乡鸡、永和豆浆等新式连锁餐饮,也未能针对特定的人群(如女人、孩子、老人)开发新产品。定位策划、产品开发、营销手段创新、营销队伍建设等,这都不是普通快餐店能够做到的。

(六)人力管理不善

在这个信息发达、资源丰富的时代,在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只有把全体员工的智慧和能力都发挥出来,并使其与企业的奋斗目标相一致,才能真正构成其核心竞争能力。肯德基把员工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每年都花大量资金在员工培训上,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落到实处。可以说肯德基正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卓越表现,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取得巨大的成功。相反本土企业很难有做到人性化管理、系统的培训、完善的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对员工都是实行既聘上岗,没有什么培训,员工素质很难得到提升。

另外,中式快餐存在的问题还有企业对自己的企业文化认识不足、连锁经营发展缓慢、经营品牌意识差、物流中心不够完善等问题。

三、中式快餐发展对策

(一)实行标准化、工业化、连锁化管理

标准化程度低是制约中式快餐发展壮大的“瓶颈”,由于中式快餐的手工加工程度较高,工业化水平较低,导致中式快餐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经营店面有着不同的质量。单凭经验、感觉进行现代快餐的经营,显然不合时宜的。工业化中餐生产方式是适应时代节奏必然的改变。连锁化有利于用较少的投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有利于用较短的时间获取较大的利润。特色化是中式快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以向西式快餐挑战的一个法宝。

(二)实行特色化管理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在全球得到了认可。特色产品在中式快餐行业发展相对很有优势,大多快餐都以大众口味对消费者开放,例如老乡鸡则推出以鸡为特色产品的一系列产品,结合时蔬营养搭配,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口味情况自行选择,再加上价格公道、取菜速度快,性价比高是大多消费者选择的主要原因。并且西餐餐饮文化也非常注重这样的便捷性和营养性,所以创造出新的餐饮文化,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快餐在餐饮行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三)注重品牌建立

一个品牌涵盖了企业形象、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就餐环境等诸多内容,没有金字招牌,就没有市场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类商品在质量技术上的差别日益缩小,能赢得顾客的就是“品牌”二字。安徽最大的连锁企业,“老乡鸡”,在名称上,切合了很多中国人的顾家情结,让人容易有家的归属感;在产品上,“老乡鸡”舍去了西式快餐的

数条、鸡翅等洋油炸食品,强化了中式的、蒸的、营养的品牌定位,使品牌属性更为单纯。此外,在店面形象、餐具、服务标准上也都做了全面的配套,大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四)加大营销力度

在餐饮服务业的行销策略中,企业形象的建立与知名度的炒热相当重要。除了通过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带给消费者的感觉外,广告与促销活动更是经营者在争取消费者认知与印象的重要策略。因此,广告策略与促销战略的实战运用,是推广策略的主要课题。

广告策略的应用可分为三阶段实行:首先,建立企业知名度,告知消费者企业的性质及所提供的产品与提供的特色服务。其次,强化企业形象,增加消费者认知、肯定、进而到指定购买。最后,针对单项商品或新产品开展广告与促销活动。

促销活动最常使用的方式是赠品,凡是赠送小礼物、体验券、抽奖券等都非常有效。此外,与其它企业合作实施联合广告也是很有效的方式,吸引大众传播媒体的注意与免费的宣传报道。肯德基与麦当劳的联合广告就很成功。当然,借助公益性活动、慈善活动等更有利于整体企业形象的塑造与提升。

(五)加强卫生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

设备和卫生是搞好经营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充分体现快餐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中式快餐大都脱胎于传统的餐饮业,从饭菜、服务、卫生、环境、娱乐质量、销售价格全方位的竞争。可见中式快餐对服务的标准化要求有所偏失。现代消费者追求的是“价廉物美”,人们到快餐厅里来消费最希望能在快捷、方便、卫生的服务之外还能给自己一份愉悦的心情,追求一种有品味的生活。

(六)发展自身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和动力,这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以我们在深刻挖掘中国饮食文化的基础上,要提炼中式快餐企业自身的文化,使企业文化成为组织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像西餐厅营造出一种西方文化吸引国内的消费者一样,考虑国人的饮食偏好和饮食特征,结合西餐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在餐饮地点的选择、餐饮广告的设计、厅堂的布局和环境的营造、服务、具体的管理规则上等各个方面要不断创新,突破西餐连锁企业具体经验的限制,发展出适合自身企业和自身文化环境的经营方式。

(七)提高员工素质

不断提高企业和员工素质,以适应市场变化,才能保证中式快餐的发展。对于餐饮服务业来说,员工培训有利于提高员工文化、技术素质、连锁店的服务质量以及为公司的经营目标搭建能力平台。在人力资源方面执行本土化战略,把员工培训作为自己一项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来培养,不断投入资金、人力进行多方面、各层次的培训,这也体现了公司双赢思维的企业文化,不仅企业要成长,个人也要成长。

(八)加强公共关系处理

由于竞争激烈,中式快餐企业还须注意“公关危机”,公关危机是指突如其来的,对企业形象有破坏性作用的恶性事件。例如2003年的禽流感对于老乡鸡和肯德基的影响颇大,现在2013年H7N9又席卷来袭,这无疑对于他们又有很大影响,肯德基目前已在电视中做出关于杜绝禽流感的广告声明,借此度过产品质量危机,由此看出公共关系也是影响中式快餐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中式快餐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企业应很好的结合自身产品的特性以及有利条件,规避不利销售的因素,企业才能做大做久。

参考文献:

周湘萍.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的英译[J].北方从论丛,2003(2).文波.餐饮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商情 2008年第47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6年第2期

致 谢

本论文能够顺利的完成多亏了我们的导师孟老师的精心指导。从前期的选题到构思都是孟老师一步步指导过来的,花费了孟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几位同学,平时和我一起探讨论文上问题,指出我出现的错误,使我能及时的顺利结稿,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我还要感谢学校给我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重新感受老师的辛勤,同学的热情,为我以后的工作及生活提供的动力,真心谢谢学校的一切。谢谢!

指导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论文成绩 2013年 月 日 答辩评语: 答辩组长签名: 答辩成绩 2013 年 月 日

第15篇: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近代中国农村劳动工资问题的研究,是认识农业生产方式,因而更深刻地认识近代中国土地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本文在搜集整理大量相关经济史料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近代中国农村工资的形态和数量、农业工人工资指数变化以及城乡工资水平差距等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农村工资水平的基本状况。

许多中国农村经济学者,对于农业劳动问题的研究,往往比较忽视。他们以为中国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不是劳动问题;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劳动问题的研究,是认识农业生产方式,因而更深刻地认识土地问题的一个极重要的关键。

一般说来,劳动力的商品化,即工资劳动者的广泛利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在农业中间,工资劳动者的利用,也是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必要条件。不过农业生产由于它技术上的特性,尤其因为受土地私有制度的束缚,所以农业劳动的构成,往往保存下列几种特点:第一,农业中间因为小经营的广泛存在,所以家族劳动往往占有很显著的地位,甚至在数量方面压倒雇佣劳动。第二,农业中间存在许多季节工人,他们一面出卖劳力,一面自http://www.daodoc.com/wenzi/己经营农业;这就是农业中所特有的半无产者。第三,农业中的许多雇佣工人,往往受土地或债务的束缚,他们的出雇多少带有一点强制性质,因而成为半封建的雇役劳动。

在近代中国农村,因为农业生产的落后,上面所说几种特点自然更加显著。仅从数量方面来说,晚清、特别是民国时期,全国雇农的数量及其在农户中的比重,究竟有多大,可谓人言人殊,没有一个权威性定论。1927年谭平山在《中国农民经济状况》一文中估计农业雇佣劳动者占农业人口的6.86%,1931年由李育文所译、北平村治月刊社出版的日本学者田中忠夫的专著《国民教命与农村问题》推论全国雇农人数占农村人口的16.23%。当代学者刘克祥“根据各项调查材料综合估计”,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全国雇农人数约占农业总人口的10%,户数占全国农户的11%”[1]。虽然这些雇农的数量和比重不算多,但是它们包括了相当于十分之一的中国农民,是近代中国农村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劳动者群体。雇农的工资水平变化直接影响农村雇佣劳动者生活水平的变化,所以对农村工资水平的研究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一、工资的形态和数量

中国农村中的雇佣劳动多少带有—点封建意味,这从工资的形态和数量上面也能表示出来。农业由于技术上的特性,需要较大量的季节劳动,因此农业中的雇佣工人,一般可以分为年工,季工,月工,日工等等。根据民国时期中山文化教育馆的调查,各省农业雇佣工人最高工资的平均数字如下表:

日工和年工的每日平均工资收入相差很远,首先是由于上列日工工资乃是农忙时的工资,这时劳动异常紧张,而且受雇时期又很短促;不比年工包括农闲时间、生活又比日工较有保障。其次是由于这些年工一般带着很浓厚的奴隶色彩;日工比较起来自由一点(因为上引数字全是最高工资,所以这种日工大多不是半封建的负债劳役),然而就连这种获得最高工资的自由劳动,他们所得工资一般还是低于城市中的产业工人。例如1929年上海各业工人每日的平均工资计有七角一分,就连工资比较小的棉纱工业也有五角五分;这已高于农忙时的日工工资,比较年工工资更要高出几倍。从这个对比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雇农如何过着比城市工人更惨淡的生活。

农业雇佣工人的落后,并不到此为止。在中国农村中间,除掉货币工资之外,还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实物工资。首先是谷物工资,这在各省都还相当流行。例如山东有种长工,是在农产中间抽出十分之一作为工资;河南山西等省流行着的“二八分租”,也可说是谷物工资的另一方式。谷物工资在短工中间更加流行:例如福建尤溪割稻一日给谷十斤作为工资。广东从化农忙时期做工六十日,给谷二百斤。有些地方支付一部分的货币,一部分的谷物;例如广西部林插秧女工,每日给米一升,另给毫洋一角[2]。

其次就是用土地或是耕畜的使用权来抵偿工资。例如宝山县的“脚塞”,租田一亩,每年要替地主工作二十五天到三十天;枣阳县的“赶工”,工作一年的代价,是租用四亩到六亩田地,和三四间的房屋。至于用人力夫换牛力这种工作报酬之低微,可用“三天人工交换一天牛工”这件事实很明显地表示出来[2]。

最后还有一种最特别的工资形态,就是用娶妻来代替工资,这在西南各省——尤其是云南都还相当梳行。例如云南的川江新平等县,贫苦男孩从五六岁或七八岁起始受地主们的雇佣,不支工资;到二十多岁才由地主替他娶妻成家。广西苏城等县,有些地主也同年青雇农订约,工作十年或二十年后,给他一个婢女。

工资形态也像地租形态一样,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外壳中间,包藏着许多不同的社会性质。当然,货币工资是最先进的工资形态;所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工人,全部采用这种方式。不过我们并不能够反过来说:凡是支付货币工资的,便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劳动;因为在这里面,还包含着许多半封建的负债劳役。谷物工资盛行于商品经济比较不发达的地方;它是一种较落后的工资形态。用土地和耕畜的使用权来代替工资,大多是半封建的雇役劳动,比较谷物工资更加落后。至于娶妻工资更是一种奴隶性的劳动力式,这是最落后的工资形态,它的流行范围远不如前面几种普遍。

工资的数量,也同工资的形态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是愈落后的工资形态,劳动报酬也愈加微薄。这里我们虽然不能举出许多统计数字来互相比较;但从上述一切,我们已经不难看出:在这许多落后的工资形态中间,包含着怎样难以形容的悲苦生活。

二、农业工人工资指数及其变化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指出,“劳动工资的上升,不受国民财富的实际多少的影响,它是因为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所造成的。所以,最高的劳动工资不是在最富有的国家里,而是在发展最快或者说致富最快的国家里。”斯密认为,高工资是由国民财富的增长而不是它的实际大小引起的,一个国家可能比另一个国家拥有更多的财富,但是如果这个国家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它的工资就不会太高,如果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在不断地增长,那么它的工资水平也会不断的上升。因此,根据劳动工资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正处于一种怎样的经济发展状态。如果劳动工资(实际工资)不断上升,说明该国的经济正处于增长阶段;反之反是[3]。由此可知,观察农村工资水平的变化,便可以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以及农村生活水平的变化。

反映农村中工人的工资水平变化,可以采用工资指数这一指标。工资可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即农业工人依账面记载拿到的货币工资的数量,而实际工资(又称为真实工资)是名义工资以物价或以工人的生活费为标准,并与之比较而计算出来的工资。依据上述分类,工资指数也分为名义工资指数和实际工资指数。名义工资指数由于没有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农业工人的生活水平变化,而实际工资指数揭示的才是农业工人的真实经济状况。

据张履鸾对江苏武进农工工资的调查,1908年至1932年期间名义工资呈上升的趋势,其指数由79上升为137。但如果与当地农人生活费指数比较,则是明显下降的趋势,指数由98.9下降为74.9(均以1910—1914年平均值为100)[4]。较为系统地反映全国农业工人工资指数变化的统计,是卜凯根据中国21省99个县100个地方的调查资料所编制的中国农业工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指数(见表2),据此我们可以观察近代中国农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变化情况。

如果只观察一首一尾,在1906—1933年期间,中国农村中雇工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有明显的上涨,但如果我们观察数字系列中的大部分时间,即1907—1932年期间的变动情况就会发现,农业雇工名义工资与生活费指数,几乎是同步上升的。亦实际工资基本上保持原状或略有上升。

虽然名义工资有较为明显的上升,但是因为近代农村物价水平也是在上http://www.daodoc.com/wenzi/升的,因此,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真实工资水平基本没有变化,说明这期间工资对于有雇佣劳动的农民的生活水平没有什么影响,仅以真实工资所代表的生活水平没有显著的上升或下降。

三、工资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雇农工资的增减,是由诸如商业性农业发展程度、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雇农群体的多少、商品物价水平的高低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近代中国农村仍然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商业性农业以及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发展程度较小,其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不甚明显。就后两种因素而言,雇工供大于求,必然导致雇农工资的下降;商品物价增涨,必然导致雇农名义工资上升,但如果名义工资上升的速度小于物价上涨,真实工资则会下降。由于近代中国人口是在不断增加的,因而雇工的供给很充足,因此雇农的工资很难有大幅度的上升;但是随着近代物价水平的上涨,雇主又不得不提高名义工资水平,至少要提高到维持工人原有的生活水平,因此,名义工资虽然在上涨,但是扣除物价因素后的真实工资却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四、城乡工资水平比较分析

根据王玉茹先生在其著作《近代中国价格结构研究》中的分析,可知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年中国近代化起步后的50年间,城乡劳动者的名义工资都在周期性的波动中程度不同的有所提高,其中近代生产部门工人的名义工资增长幅度比较大,而传统部门工人的名义工资增加较少。在用生活费指数加以折算后,所得到的结果是产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所增长,而手工业和农业工人的工资则增长不多或略有下降。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在一个国家的经济近代化起步以后,国民经济各部门由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程度不同,其工资差距也将扩大。即近代生产部门由于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其工资率亦增长较快,而传统生产部门则反是。因此,中国在这一时期近代生产部门的工资增长较快,而传统生产部门的工资增长较慢是理所当然的。对一个能发挥二元结构优势的后发展国家,比如日本,其成功之处在于其近代工业部门工资增长速度较慢,与传统部门的工资差距相对较小,中国的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以城市中的制造业代表近代部门工人工资水平的变动趋势,而以农村雇工的工资水平代表传统部门,来进一步说明二者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用数字来说明一下日本的情况。1919年以前日本农业工人与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比例虽然由于经济的繁荣和衰退不断变化,但总的看来比例较高,约在70%~75%之间,即如果制造业工人的工资为100,农业工人的工资则为70~75。而1931年以后工资差别扩大,约在53%(1931年)至56%(1938年)之间。

中国农村虽然也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但却未能发挥二元结构的优势,近代部门工人的工资水平与农业部门工资水平的差距大于日本。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上海工人的月工资一般在30元左右,而郊区农村农业工人的工资每月平均只有5元(不供食)左右。前者约为后者的6倍。另据巫宝三的调查,1933年时,全国制造业工人年平均工资为178元,而农村的劳动者平均收入只有26元,前者为后者的6.8倍。而19世纪80年代据一些省份的统计,农业雇工的工资平均每年为12元左右,但供给饭食,如果将饭食计入工资,约为24元左右。同一时期城市和矿区的非熟练工人工资平均每年为72元左右,约为前者的3倍。造成工资差距扩大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某些地区城市化的超前发展,那里的生存工资水平迅速上海,另一方面则由于中国农村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极为缓慢,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甚至没有增长,当第

二、第三产业和城市化程度稍有发展,就造成农产品价格与工业品相比较大幅度上涨,从而使工资成本急剧上升(农产品构成工资成本的主要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好处主要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农业劳动主要还是家内劳动,所以农村劳动工资并未同步上升。此外,还有第三方面的原因,那就是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直至20世纪30年代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所以城市近代部门的工资上涨并不能同步带动农村旧式生产部门工资的上涨。新垦区移民的工资水平提高也不能使移出地区农业工人的工资相应地提高。总的情况是城市工人的工资水平提高较快,而农村工人的工资水平提高较慢。因此,那种以中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形成,城乡之间、各产业部门之间劳动力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为基础,用城市非熟练劳动工人的工资增长来推论农村工资也相应增长的做法是缺乏根据的。

第16篇:经济管理系

情介绍

经济管理系设有工商管理教研室、经济教研室和市场营销教研室。现有教师9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3人,中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4人。

现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旅游管理、保险实务和连锁经营管理等8个专业。在校生1200名。拥有会计、语音等6个实验室和20个校外实训基地。

经济管理系以培养既有经济和管理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立足于陕西,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导向,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构建和完善教学运行及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索和实践“行业主导式”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

专业介绍

电子商务专业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当今电子信息时代特征,了解电子商务发展方向,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市场营销管理和国际商务理论与技能,能够进行电子商务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运作和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面向IT企业、物流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维护、网络营销与策划、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发展趋势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技能,较宽的知识面,一定的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在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上,能够进行工商企业及相应业务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以面向服装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岗位的工作。 市场营销专业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现代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与方法,懂经济、会管理、善营销,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生产、管理及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面向各类工商企业,一般主要从事工商企业及金融、旅游、房地产行业和服务的营销工作,也可到IT行业、服装产业、服务业等行业,从事国际贸易、市场调查、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市场推广、营销管理、品牌推广、企业咨询、广告文案策划等工作。

国际商务专业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国际贸易理论和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掌握有关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法律的基本知识等,并有一定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从事各行业对商务活动所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能在服装企业、外经贸企业、中外金融保险机构、涉外宾馆饭店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外贸销售、进出口货物报关、涉外商务代理、货运代理、船务代理、商务咨询、商务文秘等工作。

旅游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旅游行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宾馆、旅游资源和服务组织的概况,具备一定导游能力和相应管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面向国内旅行社、酒店和旅游景点以及相应管理部门工作。

物流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现代物流管理基本原理,以及与物流相适应的理财、营销、统计、法律等知识,具备现代物流管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面向各种制造业、运输业、服装行业和服务行业。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现代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适应现代商业经营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及熟练的专业操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胜任各类连锁企业(含百货、汽车销售、餐饮、酒店、干洗店、会员店、专业店、专卖店),总部、采购、营运、财务、人力资源及开发部等业务部门之管理及技术岗位;各连锁企业各门店之管理岗位;各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和技术岗位;以及现代商业企业各相关管理运营机构。

保险实务专业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具备较为扎实的金融理论和实务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外语听说能力和驾驭网络的能力,以适应金融逐渐保险国际化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胜任保险公司、社会保障部门的内外勤工作;能从事商业保险、社会保险、保险财务会计工作;能胜任保险经纪、保险代理、风险监管等工作。

第17篇:医院经济管理

医院经济管理

摘要:医院经济管理是按经济规律管理医院,运用经济手段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发挥三者的最佳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进入新世纪,医院的大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伴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市场中的竞争日趋激烈,医院和医院的经济管理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医院 主要问题 经济管理

在新世纪之初,分析医院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明晰医院经济管理的对策与方法,将有利于顺应社会潮流,抓住发展机遇,拓展优势,避短扬长,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益。

一、当前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经济管理知识缺乏 当前大多数的医院领导都已经意识到了经济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希望能加强这方面的管理,但由于大部分医院的工作人员和领导出身于专家技术人员,对经济管理方面不了解,也没有受到过这方面的系统培训,所以经济管理专业水平还不高,缺乏经济管理基本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管理和经营医院,不能有效地将经济管理与医疗服务和科技管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感到有心无力。

1.2 医院的经济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上,现在多数医院的经济管理,多是粗放式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的、细化的管理模式,资源没有合理优化配置,不懂得用较少的投入提供更广泛、更有效的医疗服务。一些医院不考虑自身的基础与条件,盲目“做大、做强”,未经充分论证,就进行过度负债经营。带来很高的财务风险。

1.3一些医院在经济管理上还存在误区 不少医院领导者认为讲经济就是讲赚钱,对经济总量、业务收入的增长非常重视,但对伴随着这种增长所产生的医疗成本的提高却关注不多,有时甚至形成收入提高、但结余却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的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医院的发展。

1.4 国内医院大多没有独立的经济管理机构,核算技术落后,实施成本核算和进行成本管理需要相应技术人员的配合和操作,实施过程中由于方案本身的局限性,核算资料的不完整性以及核算人员素质的不一致性, 实施的效果不尽相同。

1.5统一的经济管理基础信息平台没有建立起来,一家医院几套系统共存,相互之间信息不能共享,系统提供的信息互有偏差,缺乏规范、统一的全成本核算与经营管理信息基础,不能为领导者的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使经济管理成为“无源之水”,控制能力薄弱旧。

1.6没有建立社会化服务的体制。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医院后勤的深层次改革,也是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需要,体现了 “一切为了医疗,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使医院增强了竞争能力,实现了医院产业经济化,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现在一些医院没有加强内部约束机制,没有强化内部管理更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医院经济管理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2.1 强化医院预算管理。医院预算管理足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医院编制预算的过程同时是医院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的过程医院通过科室床位数分配,制定 相关的支出定额,通过预算强化各部门的成本管理意识,将成本管理的意识深入到医院每一经济事项预算要做到数据准确,对每一个具体项目都有明确的预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规范的流程控制下,医院通过高水平的预算,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医院的运行效益。

2.2 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增加医院财富为目标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它对医院的经济效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①增强成本意识。医院要

设置必要经济管理部门, 建立经济管理制度和运作程序,规范经济行为,培养造就一支政治思想强、经济管理知识丰富、懂业务和医疗卫生服务技术的管理专家队伍,使其确立“降低成本潜力无穷尽”的概念,本着艰苦创业勤俭办院的精神,千方百计降低医疗成本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②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医疗成本中有些是必要的劳动消耗,有些是不必要的可避免的成本。如:过度的、重点的、无效的检查,采用高价的,非必要的药物等等。

2.3 培养人才,提高效益。医疗服务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 医疗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容易被定量和被衡量。因此,新世纪的医院经济管理需要复合型人才。他们既要清楚地了解国家卫生管理和改革政策,还要明白医院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实际, 通过经济管理使医院能够在垄断竞争的市场和改革的大环境中,扬长避短,增强实力。

2.4 加强考核奖惩制度的管理为了高质量的完成医院的总体目标,医院划分各责任中心,在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全面分析、评价各个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对其完成工作的好坏给予相应的奖罚,以调动各责任中心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5 发展特色专业,提高医院知名度再大的医院,都不可能保证所有科室均衡发展。医院要 针对自身的情况,对各科室技术的发展水平作一次客观的评价,对病人来源多、技术基础好的项目,要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投资,尽快形成规模和创出品牌,以提升医院的知名度,以点带面,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

2.6 积极争取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在医院将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的支持,让医院的发展建立在更高的平台上。医院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按照医院总体规化,开辟新的医疗领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培养大批专业术人材,以吸引广大患者群众,提高我院的市场占有率,以使医求得长足发展的动力。

2.7靠改革实行科学管理,落实岗位承包责任制。要想生存就自谋出路,我们根据当前的改革形势和本院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分析,精心测算,要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赫的高度统一,大胆地建立了综合管理,指标分解,承包到人的岗位责任制、责、权、剥相结合,奖勤罚懒鼓励竞争,说了就算,保证兑现。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必须转变观念,强化内部管理,勇于开拓,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第18篇:经济管理求职信

尊敬的XXX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关注我的求职信,我是华南师范大学国际经济管理与贸易的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是一所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齐全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广东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并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都受益匪浅。四年来,在师友严格的教育和自己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作为一名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所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营销学、管理学、人力资源学等许多方面.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此专业是一种工具,而利用此工具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与课程同步进行的各种相关时践和实习中, 具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在学校工作中,加强锻炼处世能力,学习管理知识,吸收管理经验。

相信四年大学的磨练已将我锤打成为一名品德端正、意志坚强、思维机敏、处乱不惊,有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具有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出色的大学生。相信我所具有的知识和处事能力完全可以胜任任何困难的工作,环境的艰苦并不能阻碍完成我要完成的工作。如果我有幸能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将把我所有的青春和热情倾力投入到我的工作中,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希望贵公司就是我成功的起点,我能有幸同贵公司一起共创明日的辉煌。

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祝您的事业白尺竿头,更进一步!

致此

敬礼

第19篇:《农村经济管理》

电大开放教育农业经济管理专科《农村经济管理》技能实训参考答案 (2012-04-13 14:08:56)

转载▼

标签:

农村经济管理

职业技能实训

参考答案

杂谈

1(多选题)财务分析的主体有____。 全选

2(多选题)计算速动比率时,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的重要原因是____。 变现能力较弱,变现能力不稳定

3(多选题)如果流动比率过高,意味着企业存在____的可能。去掉“预收货款、偿贷能力”

4(多选题)企业赢利能力的分析指标是____。去掉“回笼期、周转率”5(多选题)资金成本包括____。 去掉“罚款、赔偿金”

6(多选题)优先股的优先权利表现在____。 分配剩余财产、获得股利7(多选题)符合股票含义的表述是____。 所有权证书、有价证券8(多选题)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主要是____。 期限长短不同、责任不同、处理方式不同

9(多选题)下列关于企业债券的表述,错误的是____。 去掉:必须记名,无权参加管理

10(多选题)下列各项指标中,可用于分析企业赢利能力的指标有____。去掉:“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

11(单选题)下列项目中,同普通股成本负相关的是____。普通股金额12(单选题)若企业无负债,则财务杠杆利益将____。不存在

13(单选题)某公司年初发行普通股1 000万股,每股发行价为10元,筹资费率为6%.所得税率为33%。该年末每股发放股利1.5元,预计以后股利年增长率为3%。该公司年末留存800万元未分配利润用作发展之需。则这笔留存收益的成本为____。18%

14(单选题)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流动资金借款的是____。 引进技术转让费周转金借款

15(单选题)对股份公司有利的优先股种类是____。可续回优先股16(单选题)股票发行的承销期为____。10-90日

17(单选题)与筹资有直接联系而发行股票的原因是____。增资发行股票18(单选题)下列项目占有资金不属于不变资金的是____。 外购原材料19(单选题)某股份公司发行面值为100元,利率为10%的债券,因当时的市场利率为12%,折价发行,其发行价为88.70元,则该债券的期限为____。10年

20(单选题)某企业向租赁公司租入设备一套,价值100万元,租期为3年,租赁费综合率为10%,则平均每年末支付的租金为____。40.21万元

21(单选题)下列各项目中,不属于“自然性筹资”的是____。短期借款22(单选题)将资金分为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两大类,其标志是____。资金的来源渠道

23(单选题)股份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其股本总额不应少于人民币____。5000万

24(单选题)股份公司增资发行新股的条件之一是与前一次发行股份的时间间隔必须在____以上。12个月以上

25(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累计发行债券总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____。40%

26(单选题)某周转信贷协议额度为100万元,承诺费率为0.3%,借款企业年度内使用了70万元,因此必须向银行支付承诺费____。900元

27(单选题)不能作为融资手段的租赁方式是____。经营租赁

28(单选题)以商业信用筹资方式筹集的资金只能是____。其他应急资金29(单选题)在以下各项中,不能增强企业筹资弹性的是____。短期借款

30(单选题)可转换债券对投资者来说,可在一定时期内将其转换为____。普通股

31(单选题)某企业需借人资金60万元,由于银行要求将贷款数额的20%作为补偿性余额,故企业需向银行申请的贷款数额为____。75万元

32(单选题)出租人既出租某项资产,又以该项资产为担保借人资金的租赁方式是____。杠杆租赁

33(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商业信用的是____。应付账款

34(单选题)根据我国债券管理的有关规定,企业发行的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居民存款利率的____。40%

35(单选题)某债券面值为1 000元,票面年利率为10%,期限5年,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若市场利率为10%,则其发行时的价格将____。高干1000元36(单选题)下列关于存货周转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存货周转率不影响

37(单选题)下列因素不会提高企业变现能力的是____。 担保责任

38(单选题)下列财务比率中不属于反映企业赢利能力的比率是____。有形净值比率

39(单选题)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长期固定利率债券价格的下降幅度_大于___短期债券的下降幅度。

40(单选题)某公司5年前以100万元购进土地2 000 mz,现在这块土地的市价为220万元,该公司打算在这块土地上新建一条生产线,则新建生产线的机会成本是____。220万

41(单选题)甲和乙两个投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均大于0,且甲方案内含报酬率大于乙方案内含报酬率,则____。以上三种均有可能

42(单选题)与现金持有量没有明显比例关系的是____。管理成本43(单选题)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分散的风险被称为____。市场风险44(单选题)提高速动比率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应收账款复现能力

45(单选题)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企业获利能力,而且反映了____。长期偿债成力

46(单选题)下列指标中,可用于企业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是____。流动比率

47(单选题)短期债权人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最为关心的是____。应急支付能力

48(判断题)在资产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时,企业利用负债经营,要考虑到偿付债务的风险。√

49(判断题)在计算速动资产时,通常用流动资产减去应收账款的价值。×50(判断题)流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51(判断题)流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

52(判断题)采用趋势分析法通常要编制比较财务报表。√

53(判断题)绝对标准是在一国范围内认同和推行的标准。×

54(判断题)结构比率是同一时期财务报表中两项相关数值的比率。√55(判断题)对于财务分析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报表中各项数据的联系及变动趋势。√

56(判断题)被兼并产权转让的收入,归兼并企业所有。√

57(判断题)股票收益分析主要分析普通股的收益。√

58(判断题)每股股利一企业税后利润÷普通股发行股数。×

59(判断题)投资境外的投资者向国家外汇管理部门需报送损益表。√60(判断题)投资方对收回的各项投资与投出资金的差额部分,作为投资收益或损失处理。√

61(判断题)国家拨给的技术开发专款可用于联营投资。×

62(判断题)松散型联营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对外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63(判断题)参加紧密型联营的各企业、单位都不是独立的法人。×

64(判断题)紧密型联营企业大都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65(判断题)证券投资的实际收益总是大于银行存款利率的。×

66(判断题)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的界限主要是能否随时变现。√

67(判断题)优先股股票是介于普通股股票和债券之间的一种混合性有价证券。√

68(判断题)利用商业信用筹资不需要负担资金成本。×

69(判断题)企业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也就是企业最优化的资本结构。√

70(判断题)如果企业完全不负债,则财务杠杆系为0。 ×

71(判断题)发行普通股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因此,其资金成本比发行债券低。×

72(判断题)一般来说,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小。×73(判断题)在资金成本中,优先股资金成本最高。×

74(判断题)融资租赁比较适用于使用寿命或技术寿命较长的生产设备。√75(判断题)企业实际负担的债券利息=债务利息×(1+所得税率)。×76(判断题)筹资决策的目标,是要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以求得股东权益最大化。√

77(判断题)留用利润成本率与普通股成本率相同。×

78(判断题)资金成本不包括投资风险价值。×

79(判断题)资金成本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金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而形成的一种财务概念。√

80(判断题)资金成本率越高,使用资金效益越大。×

81(判断题)商业汇票在同城、异地均可使用。√

82(判断题)融资租赁的租赁费不能计人企业制造成本。√

83(判断题)企业负债比例越高,财务风险越大。√

84(判断题)某企业借入一笔款项,名义利率为8%,补偿性余额为10%,则其实际利率为8.8%。√

85(判断题)生产周转借款属长期借款范围。×

86(判断题)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向发起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法人发行的股票,应当为记名股票。√

87(判断题)中国农业银行是股份公司。×

88(判断题)企业获得土地使用权后,不可以出售或抵押。√

89(判断题)股票能还本付息。×

90(判断题)资金市场按交易性质分为证券市场和借贷市场。√

91(判断题)银行资金的内部调拨,属于金融市场的范围。×

92(判断题)金融市场可能是无形的市场。√

93(判断题)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在生产经营期内,任何人不得随意抽走。√

94(判断题)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1 000万元。√95(判断题)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必须出具验资报告。√

96(判断题)国家预算通过银行提供给企业的专项拨款,应属国家所有。×97(判断题)筹资的经济效益,要看资金成本的高低。√

第20篇:经济管理基础。

项目一:

1.主题:编制销售计划。

组织学生就近选择某个汽车企业,调查该企业经营的某种汽车的销售情况。请该企业的有关业务经理、职能部门负责人和该产品的营销员对下一年度本本企业的该产品销售的最高销售量、最可能销售量、最低销售量以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等进行主观估计。(注:或者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由学学生扮演一个企业相应职位的人员,对大家较熟悉的产品作相应的估计。)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填表7-5。

表7-5某汽车公司的某一品牌汽车销售量预测表单位:

注:期望值计算公式为:期望值=最高销量×概率+最可能销量×概率+最低销量×概率

2.目的:主要培养运用“意见推断法”实践训练编制计划的能力;同时培养社会调查,与人沟通交谈的能力。

3.要求:根据调查得到的每位人员的预测期望值,采用简单平均法预测该公司该汽车下一年度的销量,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该企业该产品下一年度的销量计划。

项目三:

1.主题:通过分析案例探讨“学习型组织”的应用。

联想的学习型组织模式

2000年底,联想集团按照惯例召开了由全体员工参加的全年总结大会,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会议首先是让所有的员工观看联想发展的纪录片。豪华的演播大厅里,座无虚席,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聚精会神地看着大屏幕„„

1984年,10多名中科院计算所的员工投资20万元人民币共同创办了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1989年成立联想集团,其间1988年以30万元港币合资创办香港联想电脑有限公司。1997年,两家公司经过整和统一为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目前联想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计算机产业集团,市值达到约900亿港币,位居香港十大上市公司之列;拥有员工10000余人;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203亿元人民币,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电子百强第一名;销售联想电脑125.8万台,连续四年位居中国市场第一,在亚太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也跃升到第一;联想集团是国家120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之一,是国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集团之一,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高科技公司。2000年6月,联想集团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佳科技企业”第八名。

看着联想集团的成长,公司负责人不禁想起了十几年来他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他对所有参会的员工说道:“一流的管理队伍,完善的营销体系,高新的技术产品等为联想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促使联想持续、健康、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时至今日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那是因为联想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一、极富特色的组织学习实践造就了联想的卓越

1.以我为主,积极消化,向合作伙伴学习

联想把向合作伙伴学习作为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早期联想从与惠普的合作中学到了市场运作、渠道建设与管理方法,学到了企业管理经验,这对于联想成功地跨越成长中的管理障碍大有裨益。现在,联想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技术合作,与计算机界众多知名公司,如英特尔、微软、惠普、东芝等,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从中受益匪浅。正如公司负责人所言:“不长本事的事不做。”

2.别人摔跟头,我们长见识,向竞争对手学习

置身于商战的浪头,联想人领略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学会了“跳出画面看画”,学会了“照镜子”,懂得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道理。因为别人今天摔的跟头,明天可能也会轮到我们头上,所以,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就像为联想打了预防针,提高了公司的免疫力。正如公司负责人所说:“联想今天能与国外厂商竞争到这种程度,确实反复研究过人家的管理方法。”

3.海纳百川,向不同行业的企业学习

联想电脑公司在向着名家电企业海尔集团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心服务”的口号,极大地拓宽了服务范围,改善了服务质量,提高了服务水准,在计算机界掀起了一股服务热。

二、行之有效的现代学习机制造就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任何事情,只要系统化、制度化,就能收到奇效。学习也是一样,在不断向别人、向自己的经验学习的同时,联想在组织内部也形成了几种朴素但行之有效的学习机制,包括开会、教育与培训、议事制度、委员会与工作小组等。

1.开会

联想从来就以开会而出名,但开会绝不是走形式,敷衍了事。会议的形式有很多,比如:誓师会、总结会、研讨会、协调会等。通过开会不仅能统一思想,贯彻精神,而且还能交流经验、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例如:联想科技公司是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整和后还保持着事业部的架构,班子的磨合多源于会议。

2.教育与培训

联想每年的教育培训很多,有新员工的入模子培训、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管理人员培训、高级干部研讨及理论务虚研讨等。通过这些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员工个人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有意识地从单向培训引导员工走向自觉学习,提高了组织的应变能力。

3.领导班子议事制度

良好的议事制度、议事规则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通过各种例会、沙龙活动,联想领导班子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议事规则,如:“把问题放在桌面上谈”,“算大账不算小账”等,大大加强了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有效的维护了公司的协调和高效运转。

三、超前的组织学习保证与促进机制使得良好的学习风气能够得到延续 联想为了始终保持强有力的学习氛围,不仅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现代学习机制,同时还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联想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保证了组织的学习风气。

1.加强员工对本企业历史的学习

每一位联想员工在新来到联想工作时都要接受入模子培训。联想高层管理者都一致认为企业文化认同对于维护整体,保持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公司要求员工深入了解联想的历史、现状、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联想的发展中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联想的发展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

2.在全体员工中建立共同愿景

公司负责人曾在一次开会中讲到:“确定了更高的目标,大家则会意识到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从上到下不断地学习,学习市场规律,学习管理知识。”公司负责人在头脑里总有一个超前的愿景,时刻不忘把这种愿景不断建立在其它联想员工的头脑里,让周围的一批人与他有同样的想法和抱负。所以联想员工上至公司总经理,下至车队司机,都熟知联想的愿景目标:“要把联想办成一个长久的、有规模的高技术企业。”这极大地鼓舞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建立有效的信息传播利用机制

(1)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联想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联想的组织结构从大船结构到舰队模式;从众多的事业部到整合为六大子公司;从北京联想、香港联想分而治之到统一平台„„,联想几乎每年都在变。伴随着组织结构调整而来的是公司人员的合理流动及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流动,这极大地提高了组织的学习效果。

(2)派专门人员广泛收集外部信息。

(3)通过开会、内部刊物如《联想报》、《LAS动态》等从不同角度传递和反馈公司内外的各种信息。

(4)加大对电脑及网络基础建设的投入,大力推进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促进知识传播与利用。

4.联想领导主动学习,以身作则

在倡导集团内部良好学习风气的过程中,联想领导为联想员工树立了榜样。联想集团在企业领导内部大力推广议事制度和决策机制,既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防止个别人独断专行,又利于发扬民主、增进团结、促进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保证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同时这也是学习的重要机制。

会议结束之后,公司负责人静静地坐在演播厅里,看着窗外,也许他又在构建着想未来的蓝图„„

2.目的:通过“联想的学习型组织模式”案例,认识和理解“学习型组织”,并探讨在我国建立学习型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3.要求:

(1)结合本案例,请你给学习型组织下一个定义。你认为理想的学习型组织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2)组织学习与个体学习有什么不同?组织学习需要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3)你认为学习型组织有缺陷吗?如果有,是什么?

(4)目前中国企业要建立学习型的组织结构有哪些障碍?

(5)谈谈如何把自身所在班级建立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项目二:

主题:“沟通游戏”——画图

游戏规则:

(1)将两幅图形(可以是日常用品、体育用品、学习用品等)贴于写字板后;

(2)只有一位同学站在板后,不可走出来,有30秒思考时间;

(3)该同学描述第1幅图时,台下其它同学只允许听,不许提问;

(4)描述第2幅图时,台下其它同学可以发问。

2.目的:通过游戏,加深认识对具有倾听、提问和反馈的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更有效,双向沟通可以了解到更多信息。

3.要求:每次描述完,统计自认为对的人数和实际对的人数。比较一下:是否具有倾听、提问和反馈的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更有效。

项目三:

运用“头脑风暴法”,解决所学专业某一技能的实践方法问题。

要求:①按照“头脑风暴法”会议讨论方法和规则,制定具体讨论方法和规则,把全班学生组织成4个小组(每组约10位同学,推荐主持人和记录员各1人),进行为时1学时(约45分钟)就某一实习内容的方法进行科学决策。②各组将“头脑风暴集体讨论结束以后的评价和结论在班级进行交流,由教师点评,亦可各级参与评估、打分。

经济管理岗位职责
《经济管理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