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怎样看待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18 07:43:10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怎样看待自拍

怎样看待自拍这件事

自拍的概念

相机的出现,摄影的产生,改变了我们观看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们可以自己拿起相机瞬间捕捉眼前的人、事、物,使之成为永恒。我们也可以通过他人凝结的瞬间去再次丰富我们的认知,让我们更为容易地去认知这个世界。于此同时,人们捉摸着把那个神奇的镜头转向自己,去探求镜头中所留下的自己,这时自拍就形成了。它是拍摄者以相机为器材,将自身作为被拍摄对象和表现的对象的行为。简单的说来即是自己拍摄自己,使自己成为被凝固的对象,是自我面对自我的一个执行者,并通过影像与自我展开交流。 自拍的起源

十九世纪初,法国的摄影师巴耶尔在题名为《扮成溺水自尽者的巴耶尔的自拍像》的摄影作品中,将自己装扮为一个溺死者并且裸露上身出现在自己的镜头面前,想以这种独特的摄影行为来伸张自己未被冠以摄影发明者的愤怒,但弄巧成拙的是,这张照片却被后人逐渐地认为是自拍摄影的先河。之后更多的摄影家开始尝试着将自身独到的艺术思考放入自

拍创作中,走向镜头下更内心的自我。如曼雷,他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艺术观点就是“以摄影表现绘画所不能表现的,以绘画来表现摄影所不能表现的” 这是他的作品《自拍像》。在这张自拍画面中,摄影器材和他共同被摄入画面,我们看到的是雷曼没有面对镜头,低头在调试摄影器材,是一个非常随意的一个工作状态的记录。这正与他一直坚持的创作理念“以一种自然随性的态度处理自己与相机、与摄影的关系进行创作,对于不能用画笔表达的,我用相机来表达的这种轻松随意的态度”不谋而合。 20世界70年代是自拍摄影的黄金时期,这时期的女性摄影艺术家格外耀眼,她们以女性独有的视角和艺术敏感性成为了当时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如辛迪谢尔曼。她通过化妆展现出一个个在现代传媒中被西方大众所类型化、符合男性审美的女性形象。并以此对男性借由大众传媒长期对女性灌输洗脑下“那男性心中的女性”的问题进行批判,体现出当时女性对于自我认同,对于社会的一些思考和追问。

我们会发现自拍的伊始更多的传达的是一种内在自我的价值观,艺术家们通过自拍对自我进行探索。到本世纪初,摄像头、数码相机、带摄像头的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必备品,并且由于技术的快速更新发展,使得这些数码产品的价格也越来越亲民化。.这些低廉的数码产品使自拍更加便利。渐渐的,人们对自拍的认识就局限于各种45度角以及磨皮美白过的自拍照,当然人人都一颗爱美的心,这样也无可厚非,但整体自拍的模式僵化,变得单一重复,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自拍盛行的原因

首先人是一种群体性的动物,每个人都有倾诉、分享和交流的欲望,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展现自我以此来获得人们的赞许、认同,从而在心理上得到了极大地满足,也是一种压力的释放。就拿我自己来说,一些带有自拍的动态总能收获更多的点赞与评论,所以在下一次发动态时就会想着配上一张自拍照。因此其实这就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自拍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度,便会有更多的自拍,进而一发不可收拾。

其次是窥视心理。窥视心理是指通过窥视别人的隐私来获得一种快感和满足感。网上人们上传的自拍照大多是展示自我形象或日常生活等大多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景象,通过浏览这些照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窥视心理。

然后是自我构建和角色扮演。通常网友上传的照片是自我美化后的结果,符合上传者的期望。也就是产生了一种“视觉欺骗”的现象。比如通过美图秀秀等修图软件对自拍照进行处理,使自己的肌肤光滑白皙,眼睛大而有神,身材苗条,秀出了一个完美的不像自己的人,以此来弥补在现实世界中的不足之处。这就是人们在网络上扮演着自制的角色,进行着虚拟场景中的自我构建。 自拍的作用

一方面是对人际交往的影响。现代社会人们或多或少对人际关系有着一定的需求,通过发布自拍可以让好友们及时了解到自身的情况,同时由于照片的逼真性,能够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不知不觉中使双方产生一种当面交流的感觉,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有时彼此之间可以通过照片找到共同之处,大家就可以探讨心得,互相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增进了亲密度,促进了人际交往。

另一方面自拍也可以作为政治工具而具有塑造意识形态的功能。正如陶东风所说:“‘微时代’的政治不再是宏观政治的一统天下,更加世俗化和平民化的微观政治正在改写我们的政治话语,重新设置我们的政治议程。政治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建立起了更大的相关性”。

左图是2013年“美国白宫年度照片”中第一夫人米歇尔与爱犬的“关于自拍的照片“关于自拍的照片”。照片上米歇尔侧卧在白宫的草坪上爱犬的身边,左手举起相机,人和狗都看向镜头,第一夫人露出灿烂笑容。其后媒体还披露了米歇尔相机中的那张照片,和大多数人与宠物的自拍照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那张“关于自拍的照片”显然出自专业摄影师之手,无论构图、角度、光线都堪称完美。“白宫年度照片”力图展示最高领导人平常人的一面。照片中所包含的世俗化、平民化的元素都体现了这种亲民的诉求。当然我们的***同

英国首相卡梅伦、球员阿圭罗的自拍也是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好萌,感觉与大家的距离拉近了好多,不少网友还动手将自己P到图上。而这也体现了中国政府的亲民化路线。

反思与总结

自拍目前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和喜爱,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自我,获取了外界的认可与关注。与此同时,自拍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人们过分的沉迷于自拍,对图片进行夸张的修饰等等,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应该引以为戒,对网民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正如美图秀秀的口号是“发现美好,分享乐趣”,通过自拍让我们发现美,传递一种正能量,使之成为一个沟通交流、真正展现自我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用知识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涵,让美不再流于表面。

最后分享一组Jeica alba美美的自拍。

参考文献:自拍摄影与大众文化中的网络自拍——陈叶萍 网络自拍现象下的人际交往——李蓝蓝 自媒体视域中的自拍文化——郑以然

推荐第2篇:英语口语怎样看待广告

A:嘿,看这则广告,里面介绍的这款手机的功能非常强大),我真的控制不住想立马买一台。 Look at this advertisement,!The function of this mobile phone is too advanced.I can\'t wait to buy one.B:你不能只看广告,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对产品的质量只字不提,含含糊糊,从某种程度上我个人有些讨厌广告

En....I think you shouldn\'t just trust this advertisement.Because some manufacturers tend to exaggerate the function of the product and ignor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roduct, in order to seize the vision of the consumers and gain them huge profits.There are even a lot of false advertisements in society, which cause a lot of harms to customers.Indeed, I\'m a little bit tired of advertisement.

C:我和你一样,一些广告很诱人,导致顾客买了根本不需要的产品,过后又非常后悔,造成了浪费

I agree with you on the advertisement.Furthermore,those advertisements stimulate people’s purchase intention and misleading people to desire something not neceary or completely usele.Unfortunately some consumers are convinced to spend a lot of money for things they really do not need.That kind of behavior is regard as \"impulsive buying\",which is a waste of money.And this kind of unhappy consumption behavior will make consumers feel regret and unhappy eventyally.D:我很认同,而且为了这些精美的广告,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成本,个消费者造成负担

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In order to make these exquisite ads and obtain the right to play the advertisements, companies need to pump a lot of money.To a certain extent, the ads improve the cost of the product and these costs will eventually be included in the prices.So it is not fair to consumers.E:或许你们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还是认为,广告能告诉我们市场上有哪些新产品,并且可以给我们的购买提供一些信息

Perhaps, as you say, advertising has some negative effects, but advertising can really make our life more convenient.with advertisements, we can get a great deal of the latest information, thus making it poible for us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qualities of different products supplied in the market and to purchase the best ones at reasonable prices.A:没错,而且一些好的广告能给我带来乐趣

That’s right.And an elaborate(精心制作的) advertisement even can provide entertainment.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effort goes into advertisements .So in this ads, the photography is truly artistic, the slogans are genuinely witty, and the situations are decidedly funny.Nowadays advertising is not just a way of selling products or service, it is also deliver positive information.such as elaborate advertisements.B: 画面中将组成FAMILY这个单词的每个字母都拆开来,并赋予其中几个字母以家庭中的某个角色,演绎了一个关于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感人故事。故事中的F(父亲)和M(母亲)在I(孩子)小的时候细心呵护,可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企图冲破家长的保护与束缚来自由成长,不断的与爸妈发生冲突。后来,孩子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主动承担起家庭的责任长成参天大树,让年迈的父母可以依靠,为他们遮风避雨。每个看过广告的人无不被深深打动 B:我们应当理智的对待广告,然而无论你喜不喜欢广告,广告到处都是,你更能接受哪一种形式的广告

Oh… I rember an elaborate advertisement.In the flash, Word FAMILY is split into single letters and some of the letters stand for family members.F stands for father, M stands for mother, I stands for the child.The story says: the child grows up gradually and has conflicts with his parents because he would like to get rid of the constraints.After the child steps into the society and tastes the bitter of life.He knows that he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take care of his parents.Father and mother rely on the child and the child builds up a shelter for them.What a touching story.This advertisement tells in a positive and vivid way that we should respect and love the family members.

C : 生活中到处充满广告所以无论你喜欢与否

Living in this information-explosion society, we can never avoid being influenced by advertisements, whenever we turn on the TV, look through a newspaper or even walk along the street, advertisements will jump into our sight and be impreive.So whether you like it or not, advertisements fill your life.But which way is better for you to accept? D:我更喜欢电视的广告,配合着背景音乐和动画,能更好直观的了解产品,甚至有趣的是一种享受。

I prefer the advertisement on the TV, wihch combine background music and flash,.These ads can not only displ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 in all directions, but also make customers feel relaxed and entertained,.E:相反,我真的不能忍受电视剧里插播广告,不仅打断了我的兴致,而且占用了我的时间 On the contrary, I relly can’t stand the ads which appears at the time of watching TV, They not only interrupt the TV programs, but also ruin my appreciation of nature in place of interests.I often feel burdened with the ads instead of satisfying with them A:我同意,相比较电视的广告,我更喜欢杂志或者报纸上的广告,我可以自由的选择看或者不看,而且想找时可以随时翻阅。

I agree with you,and I prefer ads in the magazines.These ads are printed in the paper, which is convenient to read at any time and every where.Also is the advertisement which is printed on the paper, I really can’t stand the advertisement which is pasted on the wall.These ads not only pollute the city, but also bring trouble to the cleaning workers.…..:对于我来说都可以,但是不能忍受贴在墙上的广告不仅弄脏了我们的城市,而且给清洁工人带来烦恼。

重要的是如何过滤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dvertising is the product of society.It is everywhere and unavoidable.What is important is that we should learn to filter the information,discard the dro and keep the eence.\"Because it exists, so it is reasonable\".After all, nothing is perfect .And at today’s situation; advertisements are doing more good than harm.So, should take its long make up for its short, the sometimes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advertising market, try our best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advertising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现象广告到处都是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广告更适合你:电脑,电视,杂志 什么样的广告更吸引你的注意?有创意,更实用 广告的坏处: 宣传不实信息,欺骗消费者,关于质量的介绍从来都不提 一些广告会吸引你购买一些你根本不需要的东西,造成浪费 广告的好处

有些广告在人们需要某种东西的时候还可以给人们已介绍

Those advertisements stimulate people’s purchase intention and misleading people to desire something not neceary or completely usele.Unfortunately some consumers are convinced to spend a lot of money for things they really do not need.That kind of behavior is regard as \"impulsive buying\",which is a waste of money.And this kind of unhealthy consumption behavior will make consumers feel regret and unhappy eventyally.To think that advertising is bad is understandable, and indeed there seems to be a common perception growing increasingly negative.Perhaps history will see advertising as one of the real evil factors of modern time because it is stimulating people to constantly want things; want this and want that.It is true that many consumers are convinced to spend money they do not have for things they really do not need.It is also true that the high sales of popular consumer goods is a reflection of the power of advertising rather than the real needs of the society in which they are sold.as consumer behavior can easily turn need into greed.Apart from misleading people to desire something not neceary or completely usele, advertising is surrounding them nearly everywhere and anytime on the point of boring them to death.认为广告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想来也不无道理,好像就是越来越有对广告产生反感的概念。也许将来历史可以证明现代真正之弊病之一就是广告,主要是因为广告不断地刺激人的需要,又要这个又要那个。千真万确,很多消费者没钱了还被引诱去买他们不是真正需要的东西。同样一点儿都不假地,大众消费货品所以如此畅销,无非是反应广告的威力,而不是反应消费市场实际的需求。广告把那种“冲动采购”的消费行为轻而易举地从需要改变成贪婪。广告误导购物欲望,害人购买了不需要或毫无用途的东西,不仅如此,广告甚至于无时无地包围消费者,真是令人烦不胜烦。

People can get pleasure from ad sometimes because you can get quite a few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from them.

More importantly, advertising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major contribution of encouraging cus People can get pleasure from ad sometimes because you can get quite a few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from them.

More importantly, advertising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major contribution of encouraging customers to consumption tomers to consumption admitting that advertisements can help us, we should also beware of them from time to time.因此,我们固然承认广告能帮助我们,但我们也要时常对它们小心。

They appear on the TV screen.They occupy a conspicuous place in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They are displayed or painted on walls and even on buses.

Advertisements appear everywhere in modern society.When you walk along the streets, you can see large boards with pretty girls smiling at you.You read newspapers, and see half of the pages covered with ads.You turn on TV, and you see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again.Whether you like it or not, advertisements fill your life.

推荐第3篇:怎样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等待早莺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等待早莺0000000011月6日

这次讨论思考题的题目是“对于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是怎么看的,这是否影响自己对党的向往”。就此问题,大家看法不一,可以说事产生很大分歧,有的人甚至对党和国家产生了怀疑,似乎已经到了对中国社会现状绝望的地步。但是我却希望大家能在批评之处,看到中国的进步。对于党内腐败问题,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待。

一、腐败为什么存在

从古至今,反贪污腐败从来都是历朝历代的重点任务,可是贪污腐败却从来没有断绝过。 腐败的根源在于人的贪欲,其土壤便是权利的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贪欲,这是人性之恶,且有人的地方就必然存在一定的政治结构进行管理,这就存在着权利的分配和运用,也就是腐败所产生的土壤。想要消除这两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人民素质极大提高,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贪污腐败才会彻底根绝。

二、怎样正确看待腐败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是在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中呈螺旋式发展变化。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

腐败和反腐败这一社会矛盾的凸显,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动力。而且,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积聚和丰富的产物,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封建残余意识及陋习是滋生腐败的历史渊源。因此要客观看待腐败问题。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虽然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权力监督机制软弱,权力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程序制约,不能很好地遏制腐败。

三、怎样应对腐败

1.加强党员思想建设

无数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思想腐败是腐败的根源。

党员干部的堕落都是因为思想的转变,才逐步滑进了腐败的深渊。最根本的就是因为他们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弃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拒绝和逃避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丧失了党的先进性。

2.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增加党内监督的实现。

从制度上根本保证了权力的相互监督的实现,提高了监督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了监督人权力的运行,维护了监督者的利益,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3.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或者说是廉政建设制度化,就是要建立包括“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罚机制、“不许腐败”的保障机制、“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在内的完备的法律体系。

4.加强反腐败监督体系建设

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因此,防止腐败的关键措施就是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督。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促使国家公职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维护公职的严肃性和公职机构的工作效率。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反腐败的重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常抓不懈,树立长远目标。

因此,党内腐败问题并不会影响我对党的向往,相反,作为大学生党员,更应该为党的建设做贡献,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榜样,坚决与腐败作斗争。

推荐第4篇:外企怎样看待求职信

过去企业注重求职信中的表白,现在不是了,更看重个人条件是否符合职位要求。缘何如此,请看本文——

通常情况下,求职者在递交简历总是喜欢附上一份热情洋溢的求职信。那么,外企怎样看待求职信呢?

惠普:附求职信没有必要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说,附求职信没有必要,我不知道求职信意味什么。我们也看到过一些求职信,里面有一些豪言壮语,一些很浪漫的话或表决心的话,什么“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地球”,“让我们风雨同舟”,“给我一个机会,我会还你一个惊喜”。我觉得应聘者应该对症下药,如果你去的是一个广告公司,你比较有创意,文字比较华丽,可能会有一些帮助。而我们这儿是搞工程的,没有必要搞这些东西。

富士通:有没有求职信没关系

富士通认为不附求职信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富士通看的是应聘者的条件符不符合职位的要求,如果求职者愿意写也没有关系,但公司并不会因为有无求职信而左右对应聘者的判断。

欧莱雅:求职信作用不大

欧莱雅(中国)人力资源总监说,求职信的作用是不大的。人力资源部要处理大量的简历,我们的筛选标准是根据事实依据,比如看应聘者的教育程度、工作背景和专业水平等是否符合岗位需求,我们不会看重应聘者的语言措辞。

IBM:写得不好不如不写

IBM(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招聘经理说,求职信如果写得好,确实能吸引注意力,附上也可,如果写得不好那就不如不写。一般求职信都是非常简短地介绍一下自己的特点以及希望应聘的职位,还会有一些问候之类的话。以前这在国际上是非常通行的做法,在简历前面用很短的文字吸引招聘者的注意。但是,近几年来我看到的从美国校园来的简历好像都没有附求职信。一般都是一个e—mail,然后写上几句话,附上一份自己的简历,仅此而已。

微软:不强调附求职信

微软并不强调附求职信,关键看应聘者如何在求职信中介绍自己。如果要附上求职信,一定要在上面很清楚地说明自己的特点,罗列出自己的强项,以及可以引起主考官或面试人员兴奋的东西,如果求职者很泛泛地写了一封求职信,那么很容易就会被翻过去直接看简历了,起不到求职信真正的作用。

礼来:求职信没有多大意义

礼来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说,我个人觉得求职信没有太多意义。对公司来说,初步了解应聘者的最好工具就是简历,如果简历能够充分体现应聘者的关键信息,这就足够了。人力资源部每天收到大量求职简历,工作人员不可能花很长时间,在看完应聘者的简历后,还仔细地阅读没有更多新内容的求职信。我们会有自己的筛选技巧,会根据简历上的主要信息最后做出一个综合判断。现在的求职信中,有不少人喜欢誓言类的语句,比如“给我一片天空,我将怎么怎么样”等,但事实上这样的语言修辞并不能给招聘人员带来什么有效信息,公司不会关心这样的目标,也不会因此而感动。

NEC:附求职信是画蛇添足

NEC认为,在求职简历中附上求职信没有必要,是画蛇添足。撰写简历的主要目的就是应聘者把自己的个人信息传递给公司,投送简历本身就已经表明了求职者想加入这家公司的强烈愿望。用较小的篇幅传递最大量的信息是最明智的,重要的是尽可能在简历的第一页把最重要的信息传达清楚。

西门子:不能千篇1律

求职信写得好,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只是简单写一点,或者千篇1律,你抄我我抄你,或者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那种,参考价值就不大。应聘者如果一定要附上求职信的话,一定要抓住自己的“亮点”,如果人人都说自己团队精神很好,怎么勤奋学习、努力向上等,就没有特别的意义,并不能突出某个应聘者自己的特点。

柯达:写出闪光点很重要

柯达公司人事总监认为,求职信应把应聘者的强项在第一页写出来,对于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来说,才容易发现应聘者身上的闪光点。

推荐第5篇:怎样看待内部审计工作

怎样看待内部审计工作?——论思路与策略

徐洪斌

从财务转外审,又转内审,几年下来,感觉这几项工作目的不同、角度不同、手段不同、层面也不同,差异还是很大。而总结这几年的内审工作,我始终认为,完成一个审计项目不难,但如果每做完一个就随意让它过去,昏昏噩噩日复一日,不去主动思考,就很难成为合格的审计人员。在所负责的审计项目这一亩三分地上,要学会精耕细作、通过分析、总结和改进,深化认识、提高水平、增强技能,这样才能把仗打得漂亮,把项目做得圆满。从这点来看,内审人员就像是战斗在一线的指战员,既要对战略有所了解,还要在战术上讲究策略。结合审计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于内审工作的基本思路我总结了一些体会和心得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审计计划与安排

这个阶段是审前准备阶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取得战役的胜利,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这个准备包括思想准备、资料准备和行程准备。

1.思想准备。针对本次审计方案规定的项目具体要求、本次审计的制度依据进行讨论,对于仍不明确的事项及时向上级领导请示,寻求帮助和解决。

2.资料准备。合理安排、准备相关审计资料,如审计通知书的撰写和发出、审计计划书的拟定、审计底稿的打印准备、需要提前分析的被审计单位数据等。

3.行程准备。根据方案,计划出发时间,预订机票、车票,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地理位置合理选择、预订入住酒店,安排妥当后应将信息告知全部组员;要在到达酒店后及时告知主管上级审计组已顺利抵达,并与被审计单位提前打招呼。

以上各项准备,要在出发前召集组员集体讨论,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但必须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安排、统一行动。

二、审计方案执行

这个阶段,是战役战术的执行阶段,总体上要把握几个原则:

1.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要准要狠。

一要谋而后动。不要急于到处乱抓没了章法,凡事谋而后动,考虑周全再出手,出手就要有效果。

二要攻心为上。上兵伐谋,其下攻城。要首先分析不同层级被审对象的心理,充分利用审计宣传的有力武器实行有效的心理攻势,化兵戈于无形,屈对手而非战。这样做即使无法立见成效,也能够把对方的紧张和抵触心理减到最小,有利于后续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做到心中有剑手中无剑,眼中有剑口中无剑,是审计战术的最高境界。

三要集中优势击其弱点。要抓住最容易确认的问题、最好突破的环节、最有把握拿下的人,有问题的地方最好集中力量,分兵出击不是上策,集中优势各个击破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四要乘胜追击。前几轮攻势要猛,一鼓作气拿下来,手里有东西,腰杆才能硬得起来,只有形成绝对的优势,才能化解对方的对抗心理,对方才能寻求合作

与妥协。不能觉得发现了点问题就有交代了,就可以不再用心用力查下去了,这就好像龟兔赛跑里面的兔子,最终还是要失败的。因此,要“将胜利进行到底”。

五要秉持文武之道。“宜将剩勇追穷寇”,要追到什么程度?应追到审计方案要求的范围为止,不能超越方案范围。须知“真理再前进一步就是谬误”,文武之道还是要讲究一张一弛的,弓弦拉得太满容易断。

2.确认问题要稳妥。

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严格依据制度、政策规定,做到依据事实坚守原则、寸土必争,对于把握不准、拿捏不定、无制度依据的问题应逐级请示,待明确答复后再行确认,不要急于确认引起争议但道理却摆不上台面。对任何问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抓住纷繁复杂的表象下面的本质进行确认。

二要对症下药。不得遗漏审计程序,尤其是涉及舞弊问题,要吃透被审对象的心理,形成针对不同情况的有效证据链,审计组长要根据其本人对被审单位掌控的程度,确定审计证据链是否应再行细化补充,任何审计证据都要逻辑严密,拿得上台面,讲得出道理。

3.考虑问题要周全。

首先审计人员要把握风险。审计人员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指具体审计实施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包括事实确认不清、处罚界定不准、行为语言失当等)引起的投诉、诬告等任何有损于审计部门和个人形象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行为、语言、态度,讲话要得体,行为举止要有分寸,严格遵守内部审计纪律规定,切不能授人以柄,被人所制。

其次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在对违规违纪事实的确认上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与对方打交道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用毛主席的话说“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要的灵活性”。但对于灵活性的把握要谨慎,要懂得策略越灵活,越要坚守原则这个道理。在没有意识到原则性是灵活性的基础之前,在没有深刻理解原则性是本质、灵活性是形式之前,不得滥用灵活性原则。只有正确把握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理有节、有谦有让、有争有夺”,达到刚柔并济的境界。

4.重要问题要请示。

首先,提问题自己要先有答案。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守层级管理的观念,遇到特殊、异常、重大问题一定要提前请示,请示前最好想一想自己的思路和处理建议,再根据请示的结果分析自己的思路和建议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

其次,执行始终是第一位的。审计人员在执行问题上不能有狭隘的对错、是非观念,超出自己岗位职责范围或有不明问题的一定要提前请示,必须经上级批准后再执行,如果未经批准或来不及得到批准,那就必须按照原定方案执行。

三、审计报告的撰写

审计报告的撰写,是审计成果的集中展示,应始终贯穿着营销的理念,把审计报告当做最终产品来看。

1.要重视质量。基本上审计报告分成由组员撰写、组长撰写或者组员和组长分项撰写并整合而成三种类型。不管审计人员负责哪个项目的撰写,在草稿完成后都应至少在不同时间检查至少2-3遍,确保第一没有错字,第二逻辑正确,

第三语言通顺简练,第四格式无误。每次上报的审计报告应作为成品出厂,报上去就贴上了自己的标签,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总出问题,牌子就砸了,产品砸了牌子,就离倒闭不远了。

2.要重视创新。质量有了保障,不代表销路就好,要里子面子双管齐下,内外兼修。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要有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比如照片,既然要放,就要展示到位,要清晰、明确、有代表性,形象包装也是要用心的。

四、审计宣传与交流

要达到审计目的,必须要重视思想工作。在公司里,被认可才是价值的体现。只有坚持最广泛最深入的审计宣传,才能得到最广大的认同、支持和配合,才能更好地体现审计的价值。审计宣传应始终贯穿于整个审计流程中,主要形式包括参加会议、与被审计人员共同核实问题、审计报告交流、审计报告发送、要求被审计单位学习审计报告并上墙公布等。一般应把握以下原则:

1.对于管理层面应侧重于沟通,对于执行层面应侧重于宣贯。

2.参加会议并宣讲政策、交代来意。最好按照审计方案要求,事先打好稿子,并精心修改准备,反复练习2-3次,这样下来会有更好的效果。讲话要讲什么内容?可以围绕审计方案的大纲,但不能太机械,总体上要把握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讲话要围绕着目的进行。比如我们来做什么,我们要怎么做,我们做事的原则、依据是什么,我们的要求是什么,等等。

3.审计报告交流。视报告内容,灵活地与被审计单位各个层面进行交流,可以集中全体人员交流,可以仅与管理层交流,也可以进行个别交流。如果采取集中全体交流的方式,应事先召集核心人员开会确定主旨,再由核心人员分头传达

会议思想,最后在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召开全体人员会议,这样做既可避免在召开全体会议的时候出现分歧和争议,导致会议无法进行,又能通过多次宣讲达到进一步强化理念、提高认识的目的。

五、审计底稿及档案资料的管理

审计底稿是审计结果形成的书面记录。之所以要非常重视审计底稿,是因为它完整体现了审计思路,明确写明了被审计单位的问题及对违规违纪事实的确认结果,是日后应对法律诉讼,防范审计风险,评价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认真、细致地填写审计底稿,要体现出审计思维逻辑的严谨性。审计底稿要争取一次性确认到位,问题要考虑周到,不要想到一个问题去补充再想到一个问题再去补充,做到这个程度就很失败了。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底稿整理、归档,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梳理、学习、提高的过程,要把它当成是自己的东西,要爱惜,要用心,归档要归得有顺序,摆放要放得整齐便于查找。对于什么资料需要归入档案,要进行筛选判断:

1.凡是涉及到违规违纪事实确认的底稿要保存。

2.凡是涉及到报告表述直接依据的底稿要保存。

3.凡是可能涉及到被审单位申诉、投诉及法律诉讼等风险的底稿要保存。

4.凡是涉及到审计流程的直接底稿要保存。

5.一些仅体现审计痕迹,又不能直接证明违规违纪问题,相关单位又不需要的底稿应剔除。

来源:《财务与会计》2011年第7期

推荐第6篇: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使中华的传统很难改进和发展。

1.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我们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像智、信、忠、孝、礼、义、廉、耻都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身为青少年,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并继承其优良传统。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大力弘扬中华美德,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和谐。

3.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正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样。 而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里?人口多一些,生产力起点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后一些,人均资源少一些,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发展经济,都要科学、民主,都热爱美好生活,都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都要讲道德和法律。因此,别人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应积极借鉴。

有些人动不动以中外国情不同为由,千方百计为学习别人先进文化设置障碍。中外国情不同,所以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不能崇高人权,不能普选,不能倡导思想自由,不能搞股份制,等等。这与其说是重视本国国情,不如说是自甘落后。许多别人文明的先进成果,被排斥在一边。害了谁?害了自己民族的未来,害了广大人民的最切身利益。若以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那么我们民族与世界先进民族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必然越来越大了。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前进是最明智的。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文明,必然要以这种方式前进,才能发展更好,也才能使各个民族更快地进步。

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现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4.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首先要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社会、自然有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无知、愚昧基础上的文化,是不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真正幸福的。这就要求个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求社会倡导思想自由,倡导尊重真理,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传统文化与当今文化的相结合,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还要灌输当今文化的特点,符合世界发展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按照自身的规律得到的继承和持续的发展。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领先阶段。

因此,在新的文化建设中,必须倡导人的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在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上,为社会多做贡献;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的矛盾,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必须使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更多优秀的劳动成果。建设中华民族的新型文化。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弘扬和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出符合中国特色的新型文化。

九(2)班

李 晓 宇

推荐第7篇:怎样看待《中教法》

怎样看待《中教法》

《化学教学论》作为化学系的传统课程之一,是培养未来化学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课程。本课程在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深厚基础和鲜明特色的课程,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化学教育研究室数十年以来几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多年来该课程吸取了教育学、心理学与化学专业学科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方面、在课程实践方面、在教学效果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

这是以教师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目标,尤其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方面大大加强,也强化对专科生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结合中学化学新教材进行深度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的训练的培养。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激励的探索学习、教学演练的环境和平台,这对提我们师范生和中学教师的化学教学素养和教学研究能力有切实的帮助。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内容的安排上必然结合了普通教育学原理和化学学科本身所有的特色。同时化学教学论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理论课。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发展。开设的化学教学论这门课程并不拘泥于传统教学,而是在一般教学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给我们以另一番教学天地。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有对传统教学的分析,有对当今课堂的探讨,展现了这一国民经济的支柱学科——化学,所展示的特有魅力。《化学教学论》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整个大学化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系学生的必修课程。开设的化学教学论课程从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角度出发,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养成。 分组模拟教学实践情景,每个同学既要扮演教师说课、讲课,又要扮演学生配合教师听课,同时还要做出评价,在不断的练习和讲评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建立了对于优秀课程的评价标准,自觉吸收了别人的优点,改正了自己的不足,逐渐提高了我们的授课水平,为以后的教育实习做好了准备。不仅如此,每节课都会带给学生额外的信息,让学生始终产生好奇感,对老师也会保持着一种期待,从而令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了优化。这些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化学教学论》是一门不一样的课程,在这个课堂上,我们不只是坐在下面接受知识的学生,而是参与其中,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享受这门课带给我们的乐趣,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下掌握了需要的技能。

徐老师的教学认真也一直是学生啧啧称赞的。这一点从我们上讲台可以看出来。让每个人都上讲台,事后老师还给予肯定、细致的点评,特别是还很少上过讲台的人,也都知道自己心里很慌,说话语无伦次,但老师还是发现其优点,并给以肯定和鼓励,还指出每个人的缺点,也做了相应的记录,希望下次能有所进步。从这些点点滴滴都能看到徐老师令人敬佩的为人,其实她不仅通过语言向我们传授知识,更身体力行地向我们诠释了“为人师表”四个字真正内涵。

化学教学论是对于化学师范生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不仅仅着眼于普通教育学原理上对于理论的教育,而且结合了化学学科本身的特色指导我们师范生如何理解化学教育,更为重

要的是在实践上给予我们指导及评价,帮助我们从老师的角度去看待学生、教学及教材。为以后走上教师岗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能否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需要多方面的素质,在学习了许多化学专业知识后,是化学教学论这门课让我真正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角色和意义,学会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活动,锻炼了教学技能,对自己以后走向教师岗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推荐第8篇:怎样看待中国的贫富差距

怎样看待中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 贫富

现在中国被称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想有以下几点:

一、国家在经济发展起步期间,必然要更加注重积累(九十年代初,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是私有的,财富积累的过程,也就是贫富差距拉大的过程。实际上,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有一定的矛盾,有人认为中国取得较高的增长速度是遵循了一种“不道德”的经济学,一些与中国经济水平相当的国家在劳动力资源优势方面不如中国,因为他们有强有力的工会等社会组织,工人工资不能太低。所以吸引外资方面,中国明显优于其他国家。对于一定的贫富差距也应理性看待,富人的财富很大部分是社会生产资料,发挥的是社会作用。一定的贫富差距也是激励机制的必然要求。

二、还是人口太多。人口太多,一部分人连生存都成问题,他哪会关注太多的社会公平?就拿上面的问题来说,如果中国不采取这样的政策吸引外资,虽然能当工人的待遇提高了,但是不能当工人的就惨了,毕竟我们的国情,充分就业才是第一位的。但现在的情况,还是有必要调整,如基层单位的工会组织民主化等。

三、另一方面就是大家说得很多的腐败,官商勾结。国企改革中,一些人趁混水摸鱼成了爆发户。以及官商勾结,这两个阶层都因此富了。

解决贫富差距的根本在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国家,各级政府的政策制订,民主政治的意义在于保证社会各个阶层对于游戏规则的制定都有话语权(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下这种权利是“硬”性的),有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机会。 基于贫富差距过大的现状,政府应该急需做的是什么?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体制。

二、解决涉及民生基础的经济社会问题。如教育、医疗、住房、农民待遇等问题。教育应是体现社会公平原则最重要的领域。虽然我现在穷,但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高昂的学费把我这方面的出路都断送了,我或许就只能永远穷下去了;虽然穷,但还不至于生了病就只能等死;工作了大半生,总该有自己的房子住了吧?农民在自己的国土上可以自由迁徙吧?

三、加大反腐败力度及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

推荐第9篇:你怎样看待虚假新闻

你怎样看待虚假新闻

最近一段时间我听说一些非常火爆、夺人眼球的新闻。比如说“啤酒甲醛含量超标”、“严重的空气污染导致秦始皇兵马俑缓慢风华,如果不采取措施,百年之后兵马俑将会变成一个煤炕”等等。有一些媒体还纷纷转载,而负责任的媒体对此实地考察以后发现,这些被炒的热闹非凡的新闻全都虚假的,追来追支找到最初发稿的记者一问才知道,这些消息的来源或者是道听途说,或者是翻译失误,或者是子虚乌有。虚假新闻实在已经成为媒体的一大公害。

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信息是否真实、客观、准确、对整个国家的形象,政府的形象,甚至是社会的安定都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虚假新闻轻则对社会公众形成误导,引发公众思想的混乱,重则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甚至引发社会*。

其次,虚假新闻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传达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渠道。如果虚假新闻不断,不仅对社会和受众是严重的伤害,对于新闻界自身的损害也是不言而喻的。虚假新闻严重影响我们党和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可以说是既害人害已又害社会。

尽管虚假新闻是极个别的现象,但是却给新闻界带来恶劣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除了新闻媒介内部要加强制度管理,对编造虚假新闻的记者严肃查处外,社会各界也要驾驶对新闻界、新闻从业人员的监督,及时揭露虚假新闻的骗局,形成虚假新闻人人喊打的合力,营造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推荐第10篇:大学生应当怎样看待腐败问题

大学生应当怎样看待腐败问题,如何理解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我们看待腐败问题的观点关系着祖国以后的发展,廉政问题一直是一个不能彻底解决的大问题,从团员到党员到领导干部,每个层次的干部都需要经历大学生这个身份,所以我们怎样看待腐败问题的意义很重大。

当今某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大案要案仍然时有发生。10多年来因腐败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省部级领导干部虽略有减少,但仍出现某些位高权重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他们损害了人民大众的利益,又导致家庭支离破碎。再细说,从最贴近我们的事件看,每个成年人都有机会考公务员,然而,当上了公务员的人却很多是有“背景”的“亲戚朋友”,这样的赛场,对那些埋头努力而家贫的人公平吗?这将是多么惨重的人才流失啊!由这些“公务员”所组成的政府,要怎么廉政呢?!现在政府办事公开了,但日常生活中的上学、看病、办事等,要找关系、要讲人情、要送礼才办得好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笑贫不笑贪”的颠倒荣辱观,“金钱至上”、“有钱就有社会地位”的不良倾向,还有各行各业不同程度发生的商业贿赂等行为,这会使腐败泛化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使社会公众陷入既“痛恨腐败”却又“不自觉地身入其中、身行其事”的怪圈,连政府官员这么高素质的人都参与腐败,叫人民怎么能逃脱呢?!

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是科学判断、全面把握反腐倡廉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我国现阶段情况看,各地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正在不断升温,为努力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作为精神层面上的廉洁理念、廉政信仰,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中、甚至在社会公众中,离入脑入心进而发挥对行为的主观控制作用还有较大差距。在不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形势下,严重腐败行为仍出现,说明了要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在社会公众中确立廉政理念,倡导廉洁信仰、自觉拒腐防变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当今腐败官员和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有很多还涉及到股份、期权等利益安排。腐败的形式也多样化、涉及面更广、手法更为隐蔽,有些交易环节甚至延伸到海外。腐败的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反腐败工作需要更多的斗勇斗智。这就增加了腐败的复杂性。在人们常说的“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现象中,随着巡视制度的逐步完善、“上级监督太远”的情况正在逐步改善,而同级、下级监督仍是老大难问题。领导班子成员中,重大问题决策还是习惯于看眼色行事,不敢坚持原则、不敢对非法谋利进行监督。在强调健全党内监督、民主决策、办事公开的情况下,某些干部仍能利用职权为他人和亲友谋取巨额非法利益,就充分说明了强化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说明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

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深刻分析和把握反腐败斗争形势,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第11篇:怎样看待游戏的演讲稿

演讲稿

记得就在2月份的时候,我一个在宁波大学的同学突然发条消息给我说,他们学校有个同学因为打DOTA而猝死了,当时我就觉得很是无语,这也能行?!于是,放下手中的事情去查找这方面的消息,结果却让人很是觉得无聊,DOTA可谓是躺着也中枪啊。事实其实是主人公晚上睡下后梦中发病死去的,其实他也是他们宿舍唯一一个不打DOTA的人,怎么可能像网络上所风传的一样呢?后来我又找我那朋友确认这件事情,果不其然,与DOTA无关。

其实,这都是些小事,不过是媒体的一种炒作而引起的哗众取宠效果。我们不应盲目的跟从,要有自己的主见,一个东西到底怎么样,不是别人怎么怎么说就真是这样的,也许不需要亲身尝试,但是也要有自己的一份理解。

近年来,发生了很多因为游戏而引发的一些骇人听闻的事情,什么杨教授电击治网瘾啊;暴力戒网瘾致死啊;什么某16岁小屁孩沉迷于网游,卖肾买装备啊;一对韩国夫妇因沉迷于在互联网游戏,中养育“虚拟”孩子,导致自己3个月大的亲生女婴饿死什么的。

其实,游戏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这个我们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我们又能有多少人能跳出有瘾这么一个死循环圈呢?

其实吧,DOTA无罪,网游什么的也无罪,有罪的是这个社会,我们屌丝费心费力搬砖半生,却抵不过别人于父母的几句话抑或是几声嗲嗲的撒娇。现实中的不如意,换来的是大多数人的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求的安慰。但是这种虚幻的精神产物到底能给我们什么,我们却没去好好的寻求。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而现在,我身边很少有沉迷于游戏的人了,也不知道是大家都已经长大了,还是我没有好好观察,反正,我个人觉得,游戏对于我,更多的就只是一个放松的层次的东西了,我无法做到沉迷,也不可能沉迷,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第12篇:怎样看待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有哪些特征?

答:

1、政治改革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2、政治改革是对于政治权利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

3、政治改革由政治权利主体发起和领导。

4、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

5、政治改革是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6、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你如何看待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是关系到中国能否长期保持社会和谐,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其中,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此我主要谈两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立足中国现实,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多年来,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改革是从经济体制改革起步的,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似乎中国至今未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提出改革的任务,就在于当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造就了思想解放的氛围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的改革一开始就是在民主政治推动下起步的。我们国家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党是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

党,这就决定了在我国搞改革开放,搞现代化,没有民主是不行的,不能有序地推进民主也是不行的。联系三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可以注意到,我们党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既有战略,又有策略。从战略与策略相结合的角度讲,至少有以下五点是值得注意和重视的:

一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比如,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乡政权,设立了县人大常委会,并由公民直接选举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事实上,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每推进一步,政治体制改革也深化一步,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当前正在实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具有这一特点。这次大部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这次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努力建设一个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并将按照权力制约的原则,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这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是把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结合起来,强调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坚持依法治国。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一开始就强

调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修改和完善了宪法,制定了刑法、民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废除了不合乎宪法和民主精神的法律条文或法律,还建立了律师制度,并进行了以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为目标的司法制度改革。我国也逐步实现了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

三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结合起来,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发展经济,努力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还允许和支持公民创办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并确定了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身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实行身份证制度,允许公民自由择业包括异地择业;实行依法出入境制度,允许公民出国留学和出境旅游。最近这几年,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些变革,既保障了公民的人权,又激发了社会内在的生机和活力。

四是把发展民主法制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享受到直接的实惠。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在乡村、社区和企业中广泛地建立村委会、居委会、职代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是一大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在广大农村实行了村委会村民直接选举制

度和乡镇改革试点,而且在农村普遍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社区建设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而且,基层民主建设正在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拥护。

五是把执政党依法执政与参政党依法参政结合起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在我国的政治构架中,各民主党派虽然不是执政党,但却是参政党。参政的基本点有四项:(1)参加国家政权,包括担任国家和政府的领导职务,担任检察、审判机关的领导职务;(2)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3)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4)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在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专委会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大代表的比例都得到明确规定。

这五点,使得我国社会在三十年中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那些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的人,不仅看不到这些基本事实,而且陷入了自身的逻辑悖论。因为他们解释不了,为什么在一个他们认为的“高度集权的专制社会”中,会允许公民在市场经济中自由发展,会出现那么成功的市场体系和经济发展。所以,观察和研究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及其走势,必须立足中国现实,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中国的改革实践。

第二,我们要立足理论创新,科学地研究中国政治体制

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现在,我们的改革处于攻坚阶段,改革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新的问题不断显现,不同意见的争论也趋向表面化。在这个时候,研究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更要有一种创新思维,理性地对待不同意见,综合地权衡各种意见的利弊得失,在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要明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为了什么,不管实行哪一种民主制度或民主形式,一要有利于人民权益的实现和富裕幸福,二要有利于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和安定有序,三要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睦和国家统一昌盛。凡是不利于这一民主政治终极目的的政治行为或民主形式,都不能轻信和照搬。

我们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强调的就是进行“政治协商”,就是协商民主的一种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同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不是代议制的上院(参议院)这样的国家权力机构,也不是政府这样的国家机关,同时又不是一般的社团,而是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界别和各少数民族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人士组成的中国人民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显然,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虽然不是全体公民都能参与的协商民主,但它是由一批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公民组织和公民直接地平等地参与的协商民主。可以这样说,这是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建立和发展,有力地证明了:实行这样的协商民主,不仅能够有效地保证政协委员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而且把“民主”与“团结”统一起来实现了党派和谐、民族和谐、界别和谐、海内外同(侨)胞和谐,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整合。也就是说,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尤其是在我国社会已经或正在向多样化、动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并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信息化考验的形势下,我国社会特别需要在和谐发展中,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整合。

同时,我国的协商民主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种完善和发展,首先是充分发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重要的民主政治形式,推动我国各党派、各界别、各民族和海内外华人委员参与有效的民主协商;其次是逐步完善各级政府主动实施的民主恳谈会、听证会等制度;再次是进一步发挥各人民团体在民主协商中的作用。党的十七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明确了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

展,促进社会和谐。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要深化,民主政治还要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将以政府改革为重点,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完善、和谐社会的建设、反腐倡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扎扎实实地推进。而这样一种既能发挥选举(票决)民主优势,又能展现协商民主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将在我国形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并以一种新型的民主类型为人类文明做出我们的贡献。

运城市委党校:法律专业

张可桢 学号:1022713013

第13篇:怎样看待幼儿小学教育

“昨天入学考试,爷爷的„爷‟字我不会写,学校就没要我。”

这是去年9月开学时,市民赵女士和一个孩子的对话。说起这件事,赵女士至今心里还有些气愤:“什么都会写,上小学孩子学什么?”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也落得这个下场,赵女士回家后给孩子定了任务:每天必须学会几个字。寒假期间,看着4岁的孙子又是写家庭作业、又要完成妈妈留给他的任务,爷爷不禁感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做。

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幼儿园的这种“小学化”教育方式相信不少年轻的父母都不会感到陌生。亲子班、潜能开发、兴趣课……面对名目繁多的学前教育方式,孩子们究竟学得怎样,家长们究竟最想让孩子学到什么,对于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家长则是各有各的看法。2月25日,不少家长打电话致本报讨论这个话题。

家长1:我女儿现在上幼儿园大班,每天晚上都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天20个汉字,一个汉字写10遍。刚开始孩子还能耐着性子写完,现在孩子一写字就哭闹。让孩子玩吧,我觉得其他孩子都在学,不能不学;让孩子学吧,孩子又很痛苦。所以现在我们家长也挺彷徨。

家长2:我弟弟的孩子都会写200个字了,可我的孩子连笔画都不会。现在的幼儿园,教学内容不一。我认为我的孩子应该在幼儿园多学一些知识,最起码也要会数数、写字。我从亲戚朋友处了解到,现在的小学课本其实很有难度,就拿语文来说,一年级的生字比旧教材多了,我的一个外甥就学得很吃力。让孩子提前学累是累一点,但不用担心孩子到了小学跟不上。

家长3:我的孩子去年秋季入学后的两个月,在学校的拼音教学中学得不好,被请家长,老师批评我,孩子怎么上的幼儿园,连拼音都不会,回去重上幼儿园。按道理,我的孩子被送进西宁市较好的公立幼儿园,怎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家长4:我认为学前教育就是让孩子顺其天性发展。不想让孩子三四岁就开始上课学习。我只想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我觉得把孩子送到一个教学环境好、老师责任心强的幼儿园就可以了。

家长5:我的孩子今年6岁,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班和购买图书就要花费上千元。学小提琴1小时60元;珠心算每学期260元;舞蹈每学期240元;为孩子购买各种图书的钱我们都没细算过。

记者采访了从事幼儿教育多年的幼儿园园长,不少园长认为,现在幼儿园的园长要跟上现代幼儿教育的步伐,必须要具备专业的幼儿教育素质,希望幼儿园、学前教育与小学有一个较好的衔接。同时也希望家长们不要望子成龙心太切,不应强求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写字、认字,做算术题。因为这样做有诸多的弊病,最主要是由于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达不到过高要求,导致幼儿产生抵触厌学情绪,严重的会影响到孩子小学乃至今后的学习。希望教育部门能多组织幼儿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省外一些优秀的幼儿教育经验,增加幼儿园管理者的专业考核;建议幼儿园管理者和家长多沟通,掌握正确的幼儿教育方法。此外,建议家长多学习幼儿教育知识,掌握适时的幼儿教育方法,切勿拔苗助长。

第14篇:怎样看待宪法修改问题

法律是社会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改革开放使宪法的修改更加附有时代性格

原来的公权利得到一部分的削弱

人们更加注视私权利的保护

关键词] 修宪 民主 宪政 财产权 迁徙自由权 公民基本权利 宪法解释制度

一、修宪的价值

亚里士多德曾在《政治学》一书中指出:“法治应该包含两方面的涵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1](第119页)这句至理名言提示了法律的本质要求:即良法至上。纵观世界上法治建设比较成功的国家,不论他们人口多寡、地域大小以及历史文化概貌有多大差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有一部良法并赋予其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宪法权威的确立又有赖于宪法规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动态和谐。宪法必须保持足够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如果频繁的行使修宪权和制宪权,就无法保持宪法的应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损害宪法的权威。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宪法的稳定性与宪法的权威不一样,后者是绝对的,而前者则只能是相对的。”[2]所以宪法规范又必须有适应性。“经验知识告诉我们,法必须受到人民的尊重,然后才有尊严,然后才会发生作用,但„法‟也唯有能够适应和满足现实社会的需要,然后才会为人们所遵守。”[3](第179页)换言之,即科学的宪法是宪法权威确定的前提。一部科学的宪法能够完整的反映人们的宪法观念和价值追求。而使宪法科学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修改宪法。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宪法必须随着时间和社会情势的变化而变化,宪法不在变化中自变,就会因其不变而为社会所推翻。在这种情景下,更不能奢谈宪法权威和法治。[4]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尽管只有7条,但宪法修改的相关规定便占据一席之地。随后成文宪法国家就相继效仿。在《世界宪法大全》一书上册收录的各国共80余部宪法中,就有60余个国家在宪法中明文规定了宪法修改的主体、修改范围和程序等问题。”[5]世界上几乎没有不被修改的宪法,“修宪”的重要功能就在于增强宪法的活力,维护宪法的权威,实现宪法价值,这也就是修宪的价值。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宪法修改机制并保障修宪权的恰当行使,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我国现代宪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那么,什么是修宪呢?修宪,即宪法修改,是指在新的宪法产生后,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需要对宪法规范做出适当变更的宪法创制活动。修宪的对象是宪法规范,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变更宪法形式,如宪法规范的构成方式;另一方面是宪法规范的内容。宪法规范的内容可以通过修宪予以废除、改变或者增加。这也是当

今各国修宪的主要方面。从各国宪法创制实践看,修宪都以不改变原有宪法规范所赖以存在的基本社会制度条件为限。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修宪”对中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从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国现行宪法颁布施行至今已20年了。在随后的实践中,在1988年、1993年、1999年,中国又对现行宪法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八二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时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是宪法得以充分实施和不断完善的根本原因。实践没有止境,宪法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知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使宪法成为反映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宪法。特别是八二年以来的三次修宪,使现行宪法更符合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核心精神,提高了宪法的权威,[6]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纵观这三次“修宪”,也有种种缺陷:其一,是修宪的内容集中在经济制度方面,三次修改共通过17条修正案,有11条约2/3涉及经济制度,对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制度的完善关注不足;其二,是修改后的宪法规范仍纲领性有余而规范性不足。[7]因此,中国宪法中政策性内容过多是我国宪法频繁修改的一个原因。其三,修宪过于频繁,削弱了宪法权威和公民原本就十分薄弱的法治和宪法意识。一部法律之所以被百姓信仰,就是因为它在司法实践中不断的被应用,不断的被认可和遵守。但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中,宪法却被人为地长期“虚置”,让它处在一种高高在上的地位。很多时候,人们几乎忘记了宪法的存在,忘记了自己本该享有的宪法规定的权利。因此我们在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中国宪法权威不高,作用有限。这固有宪法实体内容与现实不协调的原因,更关键的在于宪法运行实施的程序安排及不合法。这就是为什么在依法治国的文明社会的今天会有“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的齐玉苓案,[8]会有“中国违宪审查第一悬案”的孙志刚案件,[9]还会有“不明不白被关十二年”的杨志杰案。[10]

宪法的精神和内容本身不允许宪法经常被修改。什么是宪法?“宪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1]宪法根本性质就在于它调整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它主要调整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实质上是人民授予政府权力的契约。没有稳定性和权威性,宪法难以为“宪”,契约也就无法保障,也就会出现无数个孙志刚案件。一部宪法一旦制定,靠它的权威性得以实施是第一位的,而权威性又需要稳定性来维护。怎么才能解决宪法为了追稳定性而产生的滞后性、保守性的矛盾呢?对此学者们的观点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探索、逐步深入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对今后社会发展做出全面的规划。因此目前只能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行宪法问题太多,小修小补无济于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如莫纪宏博士认为,应对现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基于江泽民所提出的“三个代表”的精神和要求做全面、系统的修改,使宪法担负起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杨海坤教授则认为应该为全面修宪做好重复的理论准备。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对现行宪法的零打碎敲式的修补,由于缺乏长期的通盘考虑,使人愈加感到宪法思路的杂乱无章,与其如此“还不如另起炉灶,缜密论证,尽快制定一部符合宪政要求的新宪法”。

[12]除此之外也有人认为应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体制,充分发挥这一宪法变迁的优势。我想,在“制宪”还不成熟的现在,广义的“修宪”是可行的。对于广义的“修宪”,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1)可改可不改的就不改,以维护宪法的稳定性。

(2)能通过实践本身解决的就让实践去解决。“如宪法司法化可以解决许多违宪的问题”。

(3)根据1982年宪法第67条明确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具有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13]启动至今尚未建立具体配套的操作程序和机制的宪法解释制度,在改革开放的精神指导下,对之加以扩大解释,“逐渐的将现行宪法关于宪法解释的规定制

度化和具体化。”[14]在“修宪”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用宪法解释代替大部分“修宪”,以保障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4)如果宪法的规定妨碍必要的制度建立和制约社会发展,在结合宪法解释及成熟的思想理论的条件下,可以部分修宪,条件成熟时可以全面修宪。

这四点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 。但在民主与法治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广义的“修宪”应该被人民所重视,并且广义的“修宪”也是较为切实可行的。

二、关于我国修宪的设想。

修宪”是“宪法制定者或者是依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修改权的国家机关或其他特定的主题对宪法规范中不符合宪法指定者利益的内容加以变更的宪法创制活动。”[15]各国修宪的主体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也有很大的差别。

我国修宪的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首要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因此我国的修宪体现了人民民主的要求。我国现行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常务委员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16](第64条)这样规定就将宪法修改的合理性和现实性紧密结合起来,使我国“修宪”能够准确的反映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体现人民民主。

中国宪法内容庞杂,除了传统宪法所包括的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利两部分外,还有大部分关于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政策方面的内容。八二宪法颁布至今,已经有过三次的部分修改,可修改的内容集中在经济制度方面。而对于民主主体的广大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不足。我认为以后的重点应放在公民权利方面。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不仅是宪政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17](第2页)我国法学界针对现行宪法公民权利列举不足的缺陷,认为应该对公民的财产权、迁徙自由权、生命权、思想自由权、罢工权、环境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给予宪法保护。联系我国的基本法和我国对已加入的两个人权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社会权利、经济权利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承诺的义务,我国宪法目前应该增添的公民权利只有迁徙自由权和生命权两项。对生命权的保护是基本的,在宪法中明示即可,而我国历来主张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则是更高层次的权利。根据理论准备的成熟程度并结合我国的生活实际,我认为公民基本权利中的财产权和迁徙自由权应成为以后“修宪”的重点。

第一,关于财产权宪法保护的完善。

现行宪法仅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就公共财产和私有财产做出了相关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同时还规定保护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第十一条第一款)、私营经济(1988年修正案第一条)以及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第十八条第

一、二款)[18]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现行宪法之中有关私人财产权保障的规范体系也显示出明显的内在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保障对象的局限性,即基本上偏重于对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的保障,也就是主要偏重于对公民生活资料的保障,而民间掌握的大量生产资料尚未得到合法地位,得不到宪法保护。

(2)规范体系的不完整性,体现在财产权保障规范仅仅由保障条款和制约条款构成,而缺少损害补偿条款。

(3)保障对象法律性质的不确定性,表现在有关公民财产权保障的规定,置于第一章总纲部分,融入宪法有关社会经济制度中。

这三方面同时构成了我国财产权的宪法保护的致命缺陷,所以在“修宪”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将财产权置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一章中,作为公民基本权利加以保护。其

次,在程序规范设计中,应遵从现代国家的通常做法。现在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制度的规范内容主要蕴含了三重的结构,即不可侵犯条款;制约条款和征用补偿条款。三层结构相辅相成,环环相扣,不可分割。我国的财产权宪法保护体系也应该含概这三部分内容。

第二,关于迁徙自由权的宪法保护

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第12条规定看,迁徙自由包括国内迁徙自由、国际迁徙自由和归国自由。我国五四宪法也曾赋予公民迁徙自由权,但现行宪法取消了这一公民权利,主要是考虑到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不能为公民的迁徙提供充足的、可供自由选择的条件。实际上,我国国民经济已逐步发展壮大,类似孙志刚案件的层出不穷,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并且迁徙自由权本应就是公民享有的宪法权利,在民主法治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不应该漠视这一权利。(根据我国法理和宪政原则,以及惯常的司法实践,公民应当享有,而宪法没有规定的权利,公民不得享有。)[19](第219页)在修宪规范设计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公民有迁徙自由,不得侵犯。

三、修宪是我国实现宪政的需要。

“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20](第732页)

《宪法词典》认为,“宪政,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和法制的结合,构成政权的组织形式。”[21](第351页)“没有宪法的存在是谈不上宪政的。”[22](第90页)“宪政以宪法为起点”,“宪法是宪政的前提”[23](第160页)我国著名宪法学家张友渔曾经对宪政概念作过精确的表述:“所谓宪政就是拿宪法规定国家体制,政权组织以及政府和人民相互之间权利义务关系而使政府和人民都在这些规定之下,享有应享有的权利,负担应负担的义务,无论谁都不许违反和超越这些规定而自由行动的这样一种政治形式。”[24](第100页)宪政具体是干什么的呢?一方面是要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另一方面要制约公共权力,包括政党权力、立法、司法、行政权力都应受到制约。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若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25](第154页)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制约公共权力,说到底就是要有一部科学的良法并赋予其绝对的权威,使宪法付诸司法实践。而在现行宪法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实现这两个方面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修宪”。

第一, 从理论上分析:“修宪”能加强宪法的正当性、确定性、功能性和调整性。而这也正是“现代宪政应当具有的四个基本内容:宪法的正当性、宪法的确定性、宪法的功能性和宪法的调整性。”[26](第19页)

(1) 宪法的正当性是宪法的产生应有充分的理由,是正当的,符合一般正义原则的要求。宪法的正当性要求宪法必须是人民主权的产物,创制宪法的目的必须立足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最大程度实现人民利益。宪法的正当性还应包括“制宪”的正当性和“修宪”的正当性。

(2) 宪法的确定性是指处于实践状态的宪法规范本身具有肯定的特征。内容模糊的宪法规范是无法予以实施的,因而也就不可能通过实施宪法来达到实现宪政的目的。我国现行宪法的确定性不是很完善,在全面“修宪”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部分“修宪”及启动宪法解释制度无疑是最好的途径。

(3)宪法的功能性是指宪法规范具有比较明晰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宪法规范应当是最基本的法律规范,任何普通的法律规范的产生,其内容必须以宪法规范的要求为前提,并不得与宪法规范相抵触;宪法规范必须在实践中能够对现实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发挥社会行为规范的调整作用。现代宪政的一个根本原则是“一切权力都是有限的,权利原则上是无限的。”(特殊限制除外)因此我们要通过“修宪”实现一个“有限政府”:“一个某些领域永远无权做出决定的政府;一个像普通公民一样手法和负责的政府;一个内部有分权和制衡制度的政府。”[27]因此政府职能和权利是有限的,只有这样宪法对国家权力以及其他公共权力的

运作、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能够起到现实有效的调整作用。一个不能在实践中对一个国家的国家权力的行使,公民权利的实现起到现实的保护作用的宪法,是不符合现代宪政的基本要求的。而要想符合现代宪政的基本要求也只有“修宪”。

(4)宪法的调整性,是指一个在实践中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起到现实的调整作用的宪法,必须具有与实施宪法要求相适应的监督、评价、调整和制裁手段。没有这些必要的实施宪法的调整手段,就无法对违宪事件加以违宪追究。值得注意的是胡锦涛作为最高领导人第一次提出“违宪审查”,强调健全宪法监督机制,宪法解释机制,及时纠正一切违宪行为。因此,我们可以以当今“违宪审查”第一悬案为契机,激活中国违宪审查制度,并同时推动宪法实施监督制度及宪法解释制度。

第二,从历史角度考虑,百年宪政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回顾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我们以后“修宪”的重点也应放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上。这是因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程度是宪法转为宪政的关键,而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保障则是宪政的核心价值和指导思想。[28]但是中国百年宪政之路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方向,从清末立宪至孙中山的五权宪法;从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到1999年宪法修正案“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制定与实施,百年宪政,跌宕起伏。虽然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已经站在宪政的路口”[29](第41页)但毕竟“中国还没有实现宪政”。宪政仍然仅仅“是中国为其完全实现而为之奋斗的目标和理想”。[30](第589页)宪政在中国一开始就是被作为一种富国强兵的工具而不是人们普遍的价值认同;[31]宪法本身更多的是被用作一种政治策略,而不是一种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而对宪政工具化的理解和接受,在亚洲国家中相当具有普遍性。[32](第64页)这就是我们一直所走错的方向,因此我们也不难理解百年宪政之梦为什么还那么遥远!

以前文反复所提议的修宪以及今后修宪的重点放在公民的基本权利上,不仅是完善现行宪法的需要,也是在现行宪法的前提下实现我国宪政的需要。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我们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梦想。不知是历史戏弄我们还是社会进步和成长的代价,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的民主建设和宪政追求仍旧处于起步阶段。今天我们又站在历史的关节点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国家权力提出新的变革要求,公民的权利和民主自由需进一步保护,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只靠“修宪”,走宪政之路是必然。正如江泽民在报告中所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中国在迈向市场经济以后,首先应通过“修宪”型塑一部科学的宪法,然后有步骤地推进宪政建设,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将以保障个人权力利核心的宪政理论与民主理论结合起来。就有可能开启宪法时代,实现百年宪政。也就是民主和宪政结合起来,因为宪政是民主的最根本方式,也是中国的必经之路。

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说:“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也。”

百年后的今天,再重温这段话,诚哉斯言。

第15篇:怎样看待孩子的优缺点

怎样看待孩子的优缺点?

文章来源:www.daodoc.com 辩证的思维:缺点的另一面是优点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就象硬币的正反面。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判断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本来就是因人而异,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嘛。优点和缺点也没有明确的界线。

有的孩子爱标新立异,从另一面来看,是有创新意识。 有的孩子爱管闲事,从另一面看,是热心肠。

有的孩子爱顶嘴,从另一面看,是思维敏捷,有主见,有思想。 有的孩子做事磨蹭,另一面可能是认真细致。 所以,只要引导的好,缺点就转变为优点。 优点和缺点也是共存的。一个缺点反映在一方面看上去是缺点但反映在另一方面又是优点。在缺点的下面,隐藏着优点。

【案例】

有个孩子因为胆小的性格而去见心理专家。专家告诉他:“胆小不是缺点,是优点。你不过是非常谨慎罢了,而谨慎的人总是很可靠,很少出乱子。”这个孩子又 问:“那勇敢难道是缺点?”专家说:“勇敢也不是缺点。勇敢是一种优点,而谨慎是另一种优点,是少出事故的优点。”

小贴示: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什么?缺点也讲生长的土壤!也讲生存的环境!在一个场合认为是缺点,到了另一场合却成了优点,发挥了它的长处。因此,我们不必为它而耿耿于怀!

时间的等待:缺点也是会变化的 【案例】

有一个家长说,我的孩子从小马虎、粗糙,不细心,显出一副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读小学时,简直就是马大哈。我们那时一直把它做是一种缺点。而随着 年龄的增长,现在,粗枝大叶的毛病改了许多,对周围事物也渐渐关心起来了。而保留下来的宽容、豁达却让他十分得益,只干自己的事,不与人斤斤计较。他在大 学里脱颖而出,虽然他年龄最小,却能在班级选举中以全票当选班长。

小贴示:

1、这个家长终于看到了孩子的缺点的另一面——优点。这要归功于他看到了孩子的成长,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固定不变的眼光看孩子。

2、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的缺点或许明天就减弱或消失了。有的会转化为优点。

3、优点、缺点也是不确定的。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产生一些新的变化,所以不能拿着孩子过去的优点、缺点的定位标准去衡量眼下的孩子,甚至是将来的孩子。如果家长当时非要抓住缺点不放,那有可能因过度的纠正而带来负面的作用哦。

优点的放大:把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中,家长总爱把目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上,把力气用在改掉孩子的缺点上。以为只要改掉了缺点,就只剩下优点了。事实上,这种观念对自己和 孩子都没有帮助。还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差的、自我价值感会下降,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人在强烈的自卑感控制下,会表现的畏缩,胆小,没有自信,积极性不 能被激发,他的生命能量不能释放出来。因此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在孩子的优点上,扬长带短。

【案例】

有个家长反映了孩子一大堆的毛病。孩子上三年级,撒谎,懒散,贪玩,不写作业,上课不专心,成绩不好,有时还会上网吧。用尽了所有办法也没用。等等。既然 这样,就不要老是看这些缺点,说说孩子的优点,从优点入手。孩子有什么优点?她说,孩子爱看课外故事书。那就从这里入手。要把自己投入到孩子的爱好中去。 多给孩子提供他喜欢的故事书,和孩子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多从这方面鼓励孩子,欣赏孩子,重新给孩子建立一个新的自信点。因为孩子在她提到的方 面,已没有任何自信了。所以,从这儿开始建立。

小贴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维护好亲子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底线。

巧妙的转化:给缺点找到发挥的天地

从性格特征、个人特质方面来讲,人,应该是没有绝对的缺点,也没有绝对的优点。缺点和优点,要看具体内容是什么,要看它存在的背景是什么。因此平时要多观察,多留心,适当的时候,可以给缺点找个“家”,找到发挥的天地。

【故事】 化学家奥托·瓦拉赫上中学时,父母想让他走文学之路。但老师在评语中指出了他的缺点:做事过分拘谨和刻板。后来一位化学老师建议他改学化学,因为这个“缺点”正适合做化学实验——需要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态度。以致后来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小贴示:这个故事都说明了缺点并不是不能转化为优点。正象有位专家的形象说法:缺点是放错了地方的优点。在这里,只要找到发挥的地方,缺点就不是缺点了,而是优点了。

【案例】

童话大王郑渊洁小时候是个“差生”,因为他总是调皮捣蛋,他的老师训斥他:“咱这个班里,最没出息的就是你!”郑渊洁不服气:我作文好,我有想像力,咋就 没出息?果然从未上过大学的他成了当代颇有影响力的童话作家。当有人采访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找到了最佳才能区,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最佳才能区,这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特殊能力,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

所以,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各方面的情况,要独具慧眼,发现孩子的优点,兴趣点,找到孩子的优势。同时,帮助孩子学会避开缺点,劣势,发挥特长,优势,并加倍强化这种优势,把它发挥到极致,这样,孩子离成功就近了。

小贴示、总结:

如果看不到优点呢?

第一,是去发现闪光点。闪光点,需要家长平时用心去留心。它可能就暴露在孩子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就潜藏在某个细微环节里,只是你没有留意到。

第二,去继续发现优点。它能就藏在你的眼里,你的观念里,你的思维里。观念一变,眼光就变,优点就出现!

如果看到不少缺点?

第一,把缺点一分为二,掰开来看,从缺点里找到积极的一面。

第二,把缺点转化为优点,为缺点找到一个合适的家。

第16篇:怎样看待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怎样看待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关系着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职业教育目前所面临困难是招生困难,生源质量差,由生源质量差,又导致教学质量差,就业难度大,招生困难更大,生源质量更差的恶性循环。所以,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关系到职业教育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但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的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就业。因此,在教学上,我们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提高专业素质为突破口,突出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环节,以进一步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

一、转变观念,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为目标,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学生基础差,课程难度大是目前职业类院校教学质量差的一个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进一步转变观念,以适应生源质量的变化,按照“宽基础、活模块”、“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教学思想,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减理论,强专业,重实训”为指导思想,精选教材与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像对某些教学内容在不同课程中交叉重复存在,某些内容难度过大,但又对专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等等问题,这就需要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删除重复内容,简化难度过大的内容,优化重组知识结构,构成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系统知识框架。

二、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根据职业教育学科内容抽像,实践性强,学生基础差,课程难度大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研究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建造多媒体电化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教室。在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上,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①改\"满堂灌\"为\"启发式\"。②改单纯传授知识为重视能力培养。③改以教师为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④改单一课堂教学为课内外结合。⑤改单学科教学为多科综合教学,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⑥改单一笔试考核为笔试、口试、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按课题、按知识点进行考核。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为了提高就业率,以就业推动教学、以教学推动招生,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可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改革:①把建立符合专业设置标准的校内实验实习基地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此外,与社会企事业等单位挂钩签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实习的需要。②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的管理,从严要求,严格考核和检查。对学生实行学历毕业证和专业技术等级证“双证制”,要求全体毕业班学生必须参加由市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等级考核。③实行产教结合,建立校办的酒店、旅行社等企业,从而把教学实习延伸到社会,也可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

以上几点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粗略想法,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今后,必须进一步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事求是,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健康蓬勃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在天津举办的“2011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四周年成果展示”令人振奋。但纵观中国高职教育近几年的发展,仍然存在不足:发展良莠不齐,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于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培养的人才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办出高水平、职业特色明显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当前社会所需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以求

有针对性地提高我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中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1 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分析

1.1 创办基础薄弱,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出现在2000年以后,且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改建而来的。学校升格后虽然继承和发扬了原中职教育的优势,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职教育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层次,无论在培养方式上还是在培养目标上都有着显著的区别。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如何办好高职教育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少,对办好高职教育的规律性研究和认识不够。因此,原有中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手段、教育意识深刻地制约着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体现在办学过程中表现为办学理念缺乏超前意识,办学水平没有同学校的升格而发生质的变化。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师资配备、基础教学设备建设及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都没有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应有的水平。

1.2 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高职教育教学需要

师资队伍不能满足高职教育教学需要,首先表现在教师数量严重短缺,与迅速增长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相比,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已成为极其突出的矛盾。截至2011年5月23日,普通公办高职高专院校1 281所,民办307所,这些高职高专院校生师比很高,与评估要求的生师比相距甚远。其次表现在师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较多,老年教师少,全国高职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中35岁以下比例较大,占52%;高校毕业生多,有实际工作经历的少,高职院校教师来源有一半以上是从其他高校毕业直接任教,从企业或科研机构调入的只占18%;高水平的教师引进的难度大,引进的少。

1.3 教学基础设施资源不足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原来的教学基础设施越来越不足。虽然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投入明显不足,没有与招生规模的扩张保持同速度的增加,实验实训设备、图书等硬件设施等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1.4 教育教学改革滞后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为此,各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仍存在一些不足:以就业岗位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为主线等这些职教特色不突出;没有深层次考虑就业岗位对高职人才各种能力的要求,使培养的学生没有达到岗位的要求;在专业设置方面,没有紧跟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设置;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等各部分的比例、结构不尽合理;教学过程中仍然书本教学多、实践教学少,教师讲得多、启发学生参与讨论得少,传授知识的多、传授学习方法的少,对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

1.5 教育教学评价、监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教育教学评价是学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主动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其评价体系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校内评价;二是社会评价。校内评价一般由督导、教务部门牵头,从督导、学生评教两个角度进行。社会评价一方面是由上级主管教育机构定期对学院的办学条件、教学水平、办学成果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企事业单位在接受毕业生后,通过评价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来衡量学校教学工作质量。

2 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高职教育必须办成职业教育特色鲜明、适合当前经济发展的最新需要、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的高等教育。因此,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要在发展中不断地研究、探索、提高。就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思路

高职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人力资源的开发、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都离不开职业教育和培训。因此,必须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首先,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落到实处,从舆论导向、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具体入手,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其次,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和民办学校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形成职业院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良好运行机制;再次,适应社会和市场要求,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推进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2.2 树立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价值观

一是树立持续、协调发展高职教育的价值观,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高职教育,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优化整体结构,加强内涵建设。当前应把重点放在将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的发展观念转变为数量与质量并重,规模、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价值观。

二是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学校发展观,提高质量,形成特色,这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保持适度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同时,根据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3 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学目标完成的促进者,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教师资队伍的特色和创新,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一是吸引名牌本科院校高质量生源进入职教师资培养行列,培养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职教师资。

二是安排教师到企业或实验室进行专业实践,促使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化实验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三是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既要结合专业进行科学研究,又要加强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教学方法的研究。

四是多渠道选聘教师,既要从生产第一线的中高级技术人才选聘,又要从教育部门、劳动部门、科研院所等行政、业务部门选聘。

2.4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和质量监控力度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职业培训性质。

一是在认真研究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内容的同质性,将高职教育的专业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调整教学计划,整合课程内容,实现“双证”融通。

二是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仅要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实施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还要将课堂搬进车间、实训基地,将设备、仪器搬进课堂,实现讲练一体,使实习训练与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相结合。

三是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试观念,考试方法不能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口试、试验、参与科研、实地调查等形式,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四是建立并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质量监控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也应该是全过程的,包括招生、就业等各个环节。3 小结

总而言之,通过规范化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使主要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得到改善,把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培养出真正适合市场需求的专门人才。

第17篇:怎样看待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

怎样看待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

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是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初期,发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政治运动。由于当时党对阶级斗争和右派进攻的形势作了过于严重地估计,对斗争的猛烈发展没有谨慎地掌握,结果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反右派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一次政治运动,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我们应该认真地正确的看待反这段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原因

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是由整风运动转化而来的。1957年的五月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开展起来,而整风运动又有其特有的原因:1 为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以便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 党的地位和任务发生了变化,此时已经是执政党并且在党的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 3 为了避免中国出现类似匈牙利和波兰事件的发生。如果不对党内思想不正,脱离群众像的现象进行纠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整风运动是必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一些数量虽少但极富煽动性的错误言论以至带有反共反社会主义性质的资产阶级右派言论,甚至有人上街闹事,要求共产党人下台。面对这一复杂的情况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对右派发起反攻,采取了引蛇出洞、挖蛇出洞最后一举歼灭的方针,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事情正在起变化》、《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等文章,同时《人民日报》发表《这是为什么?》的社论,号召向敌人发起进攻,标志着反右派斗争的正式开始。

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原因

(一)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原因

1.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的基本国情认识不够清醒。即对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向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认识不清,依然用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

2.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运行规律缺乏研究和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虽然还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但已不是我国的主要矛盾,并且在处理这种阶级斗争时,应该主要依靠法制而不应采取群众性的阶级斗争方式。

3.毛泽东对右派进攻的形势估计严重脱离实际。毛泽东在《事情正在起变化》中对当时右派进攻作了严重估计,判断:在党外知识分子中,中间派大约占70%左右,左派占20%左右,“右派大约占百分之一,百分之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依情况而不同”。根据1956年统计,全国知识分子大约500万人左右,右派分子的数量,按这种估算,1%就是5万人,3%就是15万人,10%就是50万人。从5万人到50万人,悬殊很大,显然并不科学。这种主观臆断,成为以后全面“深入挖掘”右派的思想根据,成为以后一些单位划右派的指标。这就不可避免造成严重扩大化。

4.执政党在胜利面前骄傲自满。在取得了解放战争之后又取得了三大改造等一系列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特别是毛泽东逐渐骄傲起来,逐渐脱离现实和脱离群众,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日益凌驾于党中央之上,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

5.错误的斗争策略。在右派进攻面前,又习惯地回到了群众性的阶级斗争的轨道上来。 6.受波兰、匈牙利事件的影响。波兰和匈牙利事件使中共高层感到不安,让中共高层以为威胁还大量存在,于是在决策上就出现了一些失误。 7.没有及时地制定和下达划分右派的标准。因为在反右派的过程中,没有具体的标准又划有指标,所以很多人被划成了右派。

三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表现

1、打击面过宽。反右主要在省市以上党政机关、大专院校、民主党派、新闻界、科技界、文艺界、卫生界中进行。青岛会议后,中共中央又发出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把反右斗争推向自然科学界和中小学校职员,推向全国各个领域。

2、打击过重。到1958年秋,整个运动结束时,全国共划分右派分子55万多人。

3、改正过迟。反右派斗争持续时间长,直到1978年才逐渐改正。

四、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

1.它直接打击了我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内的一大批治国兴邦的优秀骨干分子。许多参加革命多年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以及工商、教育、科技和文化等各界中的优秀人士,都纷纷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受到打击,不能发挥出他们的才智建设祖国。

2.使党内的整风运动背离了正确方向。本来整风运动初期,较好地发扬民主,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运动沿着健康的方向前进。但很快转变,导致了党受到严重失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损害和削弱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更是主张用民主的说服的方法,而决不能用“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压服以至专政的方法,来处理人民内部的是非问题。可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使党内正常的批评也随之沉寂,在反右派斗争中,开始时反复动员大家“鸣放”,但在处理阶段,却把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正常言行说成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马列主义的,甚至把向党交心所讲的过去的缺点、错误说成是反动言行,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民主。(杨小进《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后果及其经验教训》 史志鉴研究)。

3.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后果在理论上的集中表现就是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轻率地改变原来的正确论断,错误的提出了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这样就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错过了不少宝贵的发展时机,影响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使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挫折。 4.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促使了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思想的发展,导致了大跃进运动的发生。“政治上的‘左’导致1958年经济上搞‘大跃进’。”[2]毛泽东把右派的进攻和国际上的波匈事件及国内1956年的反冒进直接联系起来,认为1956年有两件事情我们没有料到,一是没有料到国际上发生那样大的风浪,二是没有料到国内发生反冒进事件。“这两件事,都给右派猖狂进攻以相当影响。”[3]在他看来,反冒进的人说1956年的建设出现了冒进,右派分子攻击1956年“全面冒进”,这两者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随着对反冒进的一再批判,使党内本来就存在的在建设上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思想迅速发展。许多领导人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纷纷提出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大跃进运动随之形成。(杨小进《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后果及其经验教训》 史志鉴研究)

五、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深刻教训

08级历史教育2班 200816042180 邓洪英

1.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中断了从八大开始的工作重点转移,对国内阶级关系、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处理发生偏差。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是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共八大本来对这一问题已有正确的认识,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却否定了八大的正确判断,断言“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实践,在理论上动摇了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并成为后来中共在阶级斗争问题上一再犯扩大化错误的理论根源。

2.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冲击了民主建设进程,直接堵塞了言路,窒息了民主气氛。

1957年7月,毛泽东在青岛召开的省市委书记会上,曾明确提出整风的目标,是为了在“思想方面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在反右派斗争中,开始时反复动员大家“鸣放”,但在处理阶段,却把本属人民内部矛盾的正常言行均说成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对马列主义的。甚至把向党交心所讲的过去的缺点、错误说成是反动言行。因此,反右派斗争之后,人们不敢讲话,尤其是知识分子更害怕言多有失,祸及自身。即使讲话都是假话、套话、好话,根本不敢讲真话。从反右派斗争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长达20年的时间里,党内民主生活很不正常,批评与自我批评很难开展,几次整党效果均不明显。毛泽东倡导的那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一直未能完全实现。 3.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酿成了千千万万冤假错案,给国家和党的事业造极大损失,使许多人遭受长期的委屈和压抑。

1957年5月15日,毛泽东在《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中对当时右派进攻作了严重估计,认为在党外知识分子中,中间派大约占70%左右,右派占20%左右,“右派大约占百分之一,百分之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依情况而不同。”根据1956年统计,全国知识分子大约500万人左右,右派分子的数量,按这种估算,1%就是5万人,3%就是15万人,10%就是50万人。从5万人到50万人,悬殊很大,显然并不科学。这种主观臆断,成为反右派扩大化的主要依据。山西划右派11274人,大部分人有政治热情,年轻气盛,批评意见中难免有过激言辞,都被错划为右派分子。这些人中有的从解放区、从国统区、从海外来到山西,积极投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为山西的发展做出卓越的成绩。在整风中,他们出于对党的关心,对祖国的忠诚,指出党的工作中某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结果被错划成右派分子,一顶沉重的帽子戴了二十年。今天看来,当时被作为“右派言论”的许多观点、意见,尤其是关于民主法治等方面的,正是我们今天所要求实现或逐步完善的。他们作为各行各业的英才,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展抱负,却长期蒙受委屈和压抑,实为一场悲剧。更为可惜的是,由于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使许多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对党的信任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玩世不恭,消极度日,这对于国家和党的事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六 经验

2010 11 10 1 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中共“八大”曾经从斯大林晚年肃反扩大化、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严重错误中汲取了历史教训,作出了必须健全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的重要决定。毛泽东在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中,更是主张要用民主的说服方法,而绝不能用“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压服以至专政的方法,来处理人民内部的是非问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 我们党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惨痛教训中,作出了必须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领导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以便“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的结论。

3 执政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必须正确处理好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问题,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4 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中共“八大”曾经从斯大林晚年肃反扩大化、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严重错误中汲取了历史教训,作出了必须健全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的重要决定。毛泽东在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中,更是主张要用民主的说服方法,而绝不能用“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压服以至专政的方法,来处理人民内部的是非问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惨痛教训中,作出了必须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领导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以便“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的结论。

第18篇:怎样看待收入差距(推荐)

怎样看待收入差距:(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并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实现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个人收入和家庭的富裕程度的差别,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制度,也会因拥有生产要素的差异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会因个人能力的差异产生差距,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脑力体力劳动差别以及不同行业和领域也会产生差距。所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绝不允许搞两级分化。(2)针对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现象,要逐步实行共同富裕为目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力度,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主笔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禁绝取缔非法收入。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一般来说,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而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1,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

2,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

3,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

第二,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来看,虽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应采取相关措施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出对策:

1,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同时,在小城镇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还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2,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非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消除或减轻行业之间的不公平交易,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通过立法来限制、减少市场垄断,坚决反对垄断价格行为,打击不正当竞争。另外,考虑对某些个人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垄断性行业应征收垄断税。在税收上要做到扶持低收入行业、困难行业的发展,保障其职工的基本收入和生活。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控制收入差距于适当的范围之内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报告中承诺缩小中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生活。他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他还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另外,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要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累进税率,还应征收遗产税、高消费税等。还要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农村的发展。

4,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要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重公平。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5,鼓励发展慈善事业,形成三次分配格局。有学者把“慈善事业机制”称为“三次分配”机制。要缩小财富差距,就应当有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首先富裕起来;二次分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另外,对于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企业,政府应该在税收和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从而鼓励更多的企业家参与慈善事业,回报社会。

缩小收入差距的建议

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多数人如农民、城镇下岗职工以及国家公务员等并没有从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取得多少实惠,这部分人的收入增长甚至还赶不上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是极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必须大幅提高这些人的收入水平。如,除了完全免除农民的各种税费以外,还要给农民尤其是种地农民大量的补贴;大幅提高城镇职工的最低工资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线;大幅提高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

第19篇:你怎样看待赏识教育

你怎样看待赏识教育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传统的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教育体制改革被提上了日程.新课程中指出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从小有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无论是社会、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改变观念,把表扬带给每一位学生。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不是也是由赏识走向成功的吗?在学校,神父把他的喜欢问看成是故意难为老师而愤怒地把他赶出教室,知子莫如母,祖父把他的母亲叫到了学校,母亲把“不成器”的儿子领回了家,如果他的母亲当时像现在有些母亲那样把儿子训斥或暴打一顿,也许就会在黑暗之中摸黑很长一段时间,他的母亲不愧是一个赏识教育的专家,她不但没有责怪儿子的调皮捣蛋,而是悉心呵护他,在家里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重任,当儿子在火车上由于做实验而引起了火灾被辞掉工作时,母亲还是支持儿子的实验,倾尽其财在家里办起了实验室,爱迪生的发明创造与母亲的赏识教育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母亲的赏识也就没有发明家爱迪生。可见赏识教育是助人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军规中的第十五条中讲到一个故事:《请为你的夸奖道歉》,耐人寻味,也令人震惊。文中谈到北欧一教授要求中国学者向她女儿道歉的事情,教授认为中国学者的夸奖伤害了她的女儿:“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而且,你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不经她的同意。”

中国学者对教授女儿的夸奖和喜爱,反而惹得教授不高兴,仔细想想,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夸奖,反思我们的赏识教育。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特质,比如相貌、气力、智商等,许多的家长和亲戚朋友总喜欢夸奖孩子聪明、漂亮,正如中国学者对教授女儿的夸奖一样,这样的表扬、赏识对孩子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孩子多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发展自己的。从教授的话语中,我们感到赏识应该着眼于受表扬者个人的劳动和努力,着眼于受表扬者今后的发展,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导向。

有的家长喜欢对孩子讲“你比某某好”、“某某不如你”,采取这种与别人比较的表扬方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以为是、自满、瞧不起别人等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也有的家长在孩子每做好一件事情后,都要“真乖”、“ 真好”、“真聪明”的赞扬个不停,其实这种无节制的廉价的表扬,也会使孩子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我们的一些教师经过多年的师德教育,渐渐摒弃了“惩罚”手段,开始想方设法去发现、寻找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有的教师在为学生写操行评语时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去寻找最美妙的字眼夸奖和称赞学生,而在提到学生缺点时,却总好像陪着一百个小心的样子,什么“如果……就更好了”,什么“你要是……老师就更喜欢你了”之类,这样的赏识纯属于走入“误区”。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离不开老师的表扬。夸奖是一种激励,激励比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但也不能走向极端。反思我们的工作,也会发现由于不适当的表扬留下的后遗症,比如备受家长、老师赏识的学生,往往经不起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这是为什么?实际上就是家长、教师滥用表扬给“宠”的!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应密切配合,达成一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彻底摒弃“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惩罚”教育,积极地进行赏识教育,最大限度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同时也要努力避免不恰当的“表扬”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赏识,赏识是人走向成功的最根本的途径,可以说赏识教育是培养、诱导一个学生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钥匙。赏识教育,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赏识他的学生。

意大利著名绘画大师达?芬奇,他的成功是从画蛋开始的。而他画的第一个鸡蛋虽然说什么也不像,但他拿给他的老师看时,他的老师不是一味地否认,而是像拿到了一件稀世之宝大加赞赏,称赞他画的不错,有画画的天赋,将来定会成大器,尔后又指出了画的不足,让他认真观察鸡蛋的特点,就这样,由于达·芬奇第一次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在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了成功的种子,由于他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世界上的著名绘画大师。试想,如果老师看到了达?芬奇的第一幅画时,不是赞赏,而是横加指责,那么会有后来的绘画大师吗?其实很多的天才,都是被人们扼杀在摇篮里了。

赏识学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他是被认为最顽劣的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用,而且都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身上的每一处哪怕十分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当他们身上有点滴进步时,他们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赞扬声,而不是满耳充斥的抱怨、责骂声,那么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我能行”,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会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赏识教育在课堂内缕缕出现,但也有一些“奖过其实”,赞美泛滥的现象,这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我们知道,赏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但并不是无原则地赞美,赞美要讲原则,要有方法。

总之,我们只要辨证地看待赏识教育,科学地运用赏识教育,用自己的爱心和信心去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那么,每一个学生定会走向成功!

第20篇:父母怎样看待宝宝的恶作剧?

父母怎样看待宝宝的恶作剧?

宝宝是很淘气的,我想,这是很正常的,他们的是非观等都不会明确,会捣蛋,会有一些恶作剧,那么,父母到底怎么样看待这些恶作剧呢?是听之仍之,还是家里训斥,惩罚他们,让他们不敢再犯。我想这些都是会困扰家长们的。就让选师网来告诉您吧。

1、先了解原因,在进行教育。先要了解孩子的动机,告诉他这样做会有什么危害,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

2、训斥、惩罚、痛打。家长以为惩罚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对孩子不由分说的进行体罚,而不告知其到底错在哪里,这样,会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沟通障碍。

3、偏袒、溺爱、听之仍之。家长知道孩子做错了,但是出于爱护,不愿责罚,只是轻描淡写的,不能引起孩子的犯错心。

4、一味袒护,曲意谬赞。父母不了解事态严重性,误以为这是孩子聪敏的体现,反而给一赞扬,这会给孩子造成混乱的世界观。

显而言之,第一种才是最好的办法,后三条,大家要注意不要犯这种错误。面对孩子的恶作剧时,父母应该怎么样做呢?

1、从品德来讲,也许只是孩子的灵机一动,还没有上升到品德问题,这时候,家长的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要从品德的高度,让他们认识到,这种恶作剧会带来什么坏处,比如,小朋友不愿意和这种小朋友做好伙伴等。

2、积极引导,借此培养孩子的道德培养,教他们什么是道德,从而培养他们的公德心,教育他们做一个有公德心的可爱的小朋友。

3、分析动机、区别对待。动机不一样,处理的方法就会有不同,比如,有的孩子,完全是灵机一动,没有想到其严重性,那么家长就要让孩子明确其严重性;又比如,有的孩子,性质比较恶劣,那么家长就要更注意了,要郑重其事的教育,不可就此放过,不然,会对孩子以后的人生路造成不良影响。

4、抓住适当的时机处理。孩子也是有他们的自尊心的。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很小,就不考虑他们的感受。家长们要挑选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这样既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还能树立家长正确的威信,增强孩子对家长的信任。

总结:孩子犯错实属正常,家长的角色尤其重要。家长不仅要扮演好教育的角色,我想更多要以一种盆友的姿态和孩子相处。既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还能够与孩子做好及时的沟通,真正对孩子的成长掌舵,孩子的世界其实还需要家长的营造,家长的角色十分重要,特

别是当面对孩子的错误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小心处理。

怎样看待岗位职责
《怎样看待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