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碳排放相关管理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19 07:55:51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低碳排放

低碳住宅技术体系框架及减排指标之低碳排放

—光污染防止技术

2、使用室内空气净化机或安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自动测定二氧化碳浓度。

提升住宅建筑的围护结构

—门窗隔声控制和隔墙的隔声性能,宜采架空楼面隔绝楼板撞击声—管道隔声控制应在塑料下水管道外包裹

—设备隔声控制隔声材料,减少水锤噪声;

采有效措施降低设备和通风管道噪声。

—通风夹墙

新建小区中安装新风置换

空气质量控制设备的家庭应超过70%。

—带热交换新风技术新风量到达每人每小时30

—地理管道通风技术立方米或每小时置换室内

空气的1/2.。

新建小区采用有机垃圾生

—垃圾压缩集中转运技术化处理设备,垃圾就地减

—垃圾收集处理系统量超过60%。

—垃圾管道输送技术 —垃圾粉碎管道排放技术

推荐第2篇:粉尘排放管理

粉尘排放管理规定(草稿)

1.目的

为加强对产生粉尘污染工序的运行控制,防止和减少粉尘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并将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减少至最低点。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污染的各工序的运行控制及对该工序作业人员的日常工作管理。 3.职责

3.1 作业人员应按管理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维护除尘设备。

3.2 动力设备部给产生粉尘污染的工序配备适宜的除尘设备,并监督检查除尘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检修。

3.3 供应部负责发放劳动保护用品,生产计划部负责监督操作者按规定时间清理集尘器内的粉尘和切屑,并送废弃物到回收站集中处置。(后面的工作应是车间负责检查吧?)

4.工作程序

4.1挖粉工序粉尘排放控制要求

4.1.1操作者工作前应先检查旋风除尘器检修门和出灰门是否关闭严密,启动风机,正常运转后方可开始工作。

4.1.2 为减少滤袋阻力,确保除尘效果,每班应清灰3-4次,每次振打30-40秒。

4.1.3 每天下班前应将旋风除尘器的集尘器中的粉尘和机床吸风口附近的集成容器的灰尘和切屑清理干净,以保证风道畅通和吸尘效率。 4.2 加粉工序粉尘控制要求(以下内容是新增写的)

4.2.1 加粉工序场地要做好与车间其他工序之间的相对封闭,防止粉尘到处飘扬。

4.2.2 加粉工序的除尘装置的使用、保养、维修同4.1条款。 4.3 除尘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查

4.2.1 操作工应每天巡视自己作业部位的管道是否有因老化、龟裂、划伤、松动而产生的汇破漏现象,集尘器是否打扫干净,如发生异常应立即整改。

4.2.2班组长应指定专人按操作规程使用、保养除尘设备,并做好每天点检记录。

4.2.3扁布袋过滤除尘器应定期检查磨损情况,如发现损坏需及时修补中或更换过滤器。(布袋除尘器是否还使用)

4.2.4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清洗布袋,一般连续使用4个月需清洗一次,清洗或更换时,只需将过滤器部件的四个紧定螺母M10放松即可抽出,重新安装时,要注意过滤部件与风机部件之间的密封(两部件之间有密封填料粘合)。

4.2.5动力设备部负责监督车间保养工作的执行,并不少于每周一次的不定期抽查,并做好记录。

4.2.6每六个月,机修工应将振打清灰电机罩壳拆下,对偏心套轴承加注黄油,并检查橡胶密封膜是否损坏,若已磨损应更换。

4.3 管理要求

4.3.1车间粉尘浓度的检测

a) 企业管理部定期联系相关检测部门对车间各个部位粉尘污染的程度进行检测,鉴定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

b) 若检测结果超标,应组织动力设备部、车间等相关部门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直至达到规定要求。

4.3.2 废弃物的处理

集尘器中的粉尘、切屑,车间收集后送垃圾站分类,并集中交有权部门处置。 4.3.3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佩戴情况监督

4.3.3.1生产计划部不定期检查粉尘排放岗位和粉尘污染区域员工防护用品的佩戴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4.5.2粉尘排放防护用品损坏或超过失效,生产计划部需向供应部申请,及时更换,发放部门要做好更换记录。5.相关文件和记录

除尘设备点检记录 除尘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粉尘浓度监测报告 粉尘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推荐第3篇:瓦斯排放管理措施

瓦斯排放管理措施

1、无论何种原因导致主扇、局扇停运,瓦检员必须撤出停风巷道中的全部人员,跟班电工将巷道中全部开关打到零位,切断进入停风巷道全部电源。风机开关由瓦检员将开关手把打到零位并挂上停电牌;停风巷道撤人、停电以后,在开口处设上栅栏、揭示警标,严禁人员进入。 凡停风区瓦斯浓度超过1%并在3%以下均要制定措施进行排放瓦斯。

2、若是主扇、局扇同时停止运转,则必须切断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电源,先启动主扇排放负压巷道瓦斯(停风不超过10min时可直接排放,超过10min后则调节风井绕道风门以控制经过主扇的瓦斯浓度不超0.75%),后启动局扇排放掘进巷道瓦斯。

3、局扇排放原则:排放瓦斯浓度其回风流必须执行停电、撤人及站岗;风机严禁发生循环风;必须执行控制排放,在全风压风流第一交汇点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得大于1.5%;启封巷道由外往里逐段控制排放。

4、排放时停电、撤人及站岗工作由生产矿长派专人负责,且每项工作还必须设负责人;停电、撤人、站岗人员只许在新鲜风流中站岗,站岗地点还须设“排放瓦斯,严禁人员进入”明显标志。

5、排放均采取三通控制排放,排放时三通靠迎头端风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而三通短节风量由大到小;控制迎头方向风量的绳索置于新鲜风流中,排放时三通控制和第一交汇点瓦斯检查由瓦检员执行。

6、有两个及以上的掘进工作面需要排放瓦斯时,从进风巷沿回风流方向依次逐个排放,严禁两个及两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排放瓦斯。

7、排放时,停电、撤人及站岗三项工作负责人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室在确认这三项工作完成以后,即通知瓦检员可以排放瓦斯,瓦检员得到通知后,检查风机前后10米范围内瓦斯浓度小于0.5%,且三通靠迎头端扎紧而短节打开时,启动风机、在瓦检员的统一指挥下,施工该巷道的两名工人控制三通,瓦检员检查全风压第一交汇点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排放完以后,瓦检员对巷道瓦斯数据进行检查,并向调度汇报,调度在确认工作面进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0.5%,回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1%时,通知向停电区域恢复送电,并通知拆除站岗,然后恢复生产。

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

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大小不同的断层,在断层附近,煤层变软、倾角变化、淋水增大、顶板比较破碎,在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应严格执行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遇断层时,必须加强断层带的支护密度,将断层带的柱距缩小至500~600mm.

2、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酌情在切顶线一排棵棵打上戗柱或戗棚加强支护,必要时在第二排柱上打戗柱加强支护,戗柱要迎着顶板来压的方向戗(正、反、斜戗均可。

3、必须严格加强断层带及破碎带的顶板插背,顶上小板必须插背完好,顶板破碎时,顶上小板必须插背严实,出现顶空必须用大料插背接顶,严禁顶空。

4、断层及破碎带打眼放炮时只能采用密打眼(眼距为600~700mm),

2 少装药(每个炮眼装1~2个药卷),放小炮(一次最多起爆顶、底各四个装药眼)的方式进行,严禁大面积放炮。

5、断层及破碎带放炮后必须及时挂支护,并视现场情况酌情每棵或隔一打一打上贴帮柱,打上贴帮柱后方可放下一炮。

6、断层带要分在同一组内作业,并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老工人在该段作业,由一名班长亲自指挥并负责该段的安全质量工作,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立即组织处理。

7、若断层带顶板特别破碎,煤壁片帮,应采用大板或方木配合单体支柱一板三柱探至煤壁以加强支护,支柱柱帽尺寸不小于长×宽×高=400mm×120mm×70mm,柱帽中部应毛面,防止支柱脱落,大板或方木只能用来挑顶,严禁用来切顶。

8、断层带卧底时,一次卧底量以300mm为宜,且打柱时柱头应向煤壁倾斜3~5度,打柱时柱头向老塘方向倾斜3~5度,以增加支柱的稳定性。

9、断层带支柱、回柱等必须设专人观山,并保证后路畅通无阻。

10、班末班队长安检员和质量验收员必须严格对断层带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若发现不合格品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整改。

11、走向断层落差大于采高:当工作面遇到这种类型的断层时,可以以断层为界,将工作面分为两段,沿着断层掘中巷,上段工作面的煤由中巷运出,如断层延展不长,也可不掘中巷,而沿走向每隔5米开掘斜眼,经下段工作面运出。

12、倾斜断层落差较大:对这类型断层,应另开切眼,使工作面跳过

3 断层回采。

13、斜交断层落差较大:对于这种类型的断层也要用另掘开切眼跳过断层,由于断层与工作面斜交,断层两侧出现三角煤,为了提高回采率,应予以回采,根据不同情况又可采用下面两种方法。

(1)、当断层与真倾斜夹25º~45º角时,工作面应按真倾斜沿下走向推进,工作面的缩短部分留作通道,作为通风和安全出口,工作面缩短到10~20米时,即可开始停采。

(2)、当夹角小于25º时,采用夹楔子调面的方法处理,这时工作面的推进保证直线。

14、断层的落差小于煤层厚度:

在这种情况下,工作面一般是平推硬过。

(1)、在允许时,对倾斜断层可以改变工作面的方向,使断层与工作面斜交,或减少工作面每次推进时受断影响的长度,斜交角不能过小。

(2)、受断层影响,在断层的附近,煤层薄,行人难于通过时,要根据顶、底板的强度,断层的情况进行挑顶或卧底,既要保证安全又要处理量小,使工作面底板的坡度能平稳的变化。

(3)、为了不影响工作面正常回采,断层附近应超前处理,在处理断层时应打浅眼,少装药,放小炮,在断层附近严禁放大炮。

(4)、在回采工作面邻近断层时,应加强支护质量,加密支柱,缩小柱距、排距,并在断层附近打木垛和用斜撑支好断层面。

(5)、确定合理的放顶步距,一次回清断层外侧的支柱。

15、柱帽应与断层线正交或斜交,不可顺断层使用。

4

16、断层区域必须保证通道畅通,溜皮,材料避免堆在

三、四排上,防止冒顶掩埋材料。

17、过断层期间,每班必须有跟班人员在现场值班,把好现场安全关。

18、在工作面上、下班交接时,工作面断层带必须重点交接,不得出现一根不合格支柱。

19、凡工作面断层带附近出现的安全隐患,按照三违处罚规定执行上限处罚。

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面回采期间,日常进行顶板观测,摸清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在来压前加大支护密度,提高工作面支柱的总支撑力。

2、来压前,沿放顶线增设1~2排密集支柱或丛柱,增加支撑力隔离老塘。沿放顶线每隔5~8米增设一个木垛;也可打双排交叉布置的木垛;或增设一梁三柱的戗棚或抬棚增加采面支架的稳定性。

3、初次来压期间,适当加大工作面控顶距,以便架设特殊支架。周期来压期间则适当缩小控顶距,适当缩小一次放顶距,减轻老顶对采面的影响。

4、采取小进度循环方式,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保持煤壁完整,使其有良好支撑作用。

5、保证采面内支护的质量符合要求,落煤后及时支护有片帮危险要支设贴帮柱。

6、在工作面和采空区内设木信号点柱,以便顶板来太时能及时报警。

7、对大面积悬露的坚硬老顶,必须提前采取人工强制放顶,以减轻老顶来压对工作面的压力。

8、采空区的支柱要回收干净,使直接顶充分垮落,以缓冲老顶垮落对工作面支柱的冲击。在大面积顶板压力下,最后回撤某一孤独承压支柱,不能安全回柱时,要停止回柱,在该柱周围补打支柱,再用回柱绞车回柱,回柱时,所有人员均须撤到危险范围以外。

9、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顶板管理员,安全员要认真巡视工作面,不得出现泄压支柱和无迎山角度支柱,不得出现缺柱等。支柱柱距、排距必须符合要求。

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1、回采工作面由开切眼开始回采前进,随着悬顶面积的增加,直接顶会沿放顶线发生初次大面积垮落。初次放顶后直接顶离层,并沿倾斜方向移动,易造成工作面支柱失稳而成片被推倒。引起工作面大面积冒顶而发生事故。为避免事故发生,在工作面初次放顶时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2、初采时不要反推若干排,防止开切眼直接顶离层失稳,最易发生冒顶事故。

3、整个工作面适当加大控顶距离,第一次放顶以回两排柱,放够开切眼,并采取分段自下而上的顺序回柱,每段长度不超过40米。

4、对较硬直接顶,工作沿放顶线打单排密集支柱,密集支柱柱距0.3m,增加工作面支护密度,沿煤壁增设贴帮柱,防煤壁处顶板出现裂隙和下沉

6 台阶,在密集支柱工作面一段支设向老塘倾斜的戗柱1~2排,提高密集支柱的稳定性,提高工作面支护强度和支柱的初撑力。还可根据顶板压力,隔一定距离增设木垛,木垛四角增设戗柱固定。

5、初次垮落步距≥20米的坚硬不垮落顶板,在工作面推进10m时要提前采取强制放顶,采用打眼放炮的方法,使顶板拉开槽沟,产生裂隙易于垮落,从而减轻工作面初次垮落时对工作面的冲击强度。

6、强制放顶时炮眼要打成直线、眼深1.2~1.5m,眼距2m,每孔装药2条,水泡泥一节,黄泥填满。炮眼,沿工作面真倾斜每40m为一组进行大串联一次爆破。打眼、装药、放炮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 和班组长、放炮员、瓦检员“三人连锁放炮制”。

7、初次放顶矿领导必须在现场指挥,密切观察顶板活动和冒落情况,及时采取对策。

8、初次放顶期间每班必须有安全员在现场值班,负责处理现场出现的安全隐患,并负责将初次放顶期间安全情况向矿部汇报。

9、在上、下班交接时,工作面初采放顶必须重点交接,有安全隐患当班处理完毕,不得无故将安全隐患移交给下一班。

工作面过老巷安全技术措施

老巷里的支架由于时间长和受工作面超前压力的影响,折梁断柱较多,顶板破碎,容易冒顶,工作面过老巷时,应采取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1、对不通风的老巷,要首先送风排出积聚瓦斯。

7

2、通风后进行巷修,修复方法是:在老巷原支架下打上一梁二柱或一梁三柱的托梁棚子,对老巷支架上局部冒顶,要用木垛接顶。

3、对压力很大,顶板破碎老巷,应在接近老巷时逐步调整工作面推进(方向)与老巷斜交,不能与老巷平行推进。

4、工作面应尽可能放小炮或震动炮,减少放炮对顶板的破坏,即将透过老巷应停止放炮改为手镐采。

5、工作面与老巷相交处控顶面积大,顶压集中,要加密支护加打木垛。

6、如果老巷在工作面上方,要用大于老巷宽度的长工字钢梁托顶,长工字钢梁一头深入煤壁梁窝,打上贴帮柱,另一头在沿倾斜方向打的抬棚上,长工字钢梁上用木料刹紧背严。回柱后,采空区侧打上木垛。

7、如果是厚煤层,老巷在工作面下方,过老巷前先用采落煤填实。工作面推到老巷时,底板上要打上长底梁,支柱支在底梁上,防止支柱下沉。在老巷处要加打木垛托护顶板。

8、工作面过老巷要加快推进度,边采边支护,尽量减少空顶时间和面积,防止冒顶。

9、瓦检员必须在现场值班,随时检查作业区域内的瓦斯、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瓦斯、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由矿救护队员进行处理。凡体积大于0.5m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 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由救护队员执行瓦斯排放措施。

10、在工作面上下班交接时,工作面过老巷段必须重点交接,不得出

8 3现一根不合格支柱。

11、凡工作面过老空区出现的安全隐患,按照六盘水市米田煤矿的安全管理处罚执行上限处罚。

水文低阻异常区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

为确保矿井生产安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矿井必须作好水害分析预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则,认真落实好探放水措施,真正杜绝水患事故,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编制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一、成立探放水领导小组: 组长:张振普

成员:张晓龙 张 涛 刘现军 曹传清 封连祥

二、探放水原则:

采掘过程中,遵守“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原则现进行物探,在物探低阻异常区前20米处进行钻探。如经过采空区低阻异常区,必须先探明空区内是否有水,如果有水,必须先放后施工。采掘工作面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A、接近可能积水的老空、老巷时。 B、接近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 C、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D、接近其他可能出水地区时。

三、为确保探放水安全,必须严格按以下措施执行。

1、严格按探放水设计施工。

2、工作面回采到探水线时,必须停止工作面采煤,按照作业规程搞好工作面的支护,清理“三道”(即溜煤道、人行道、材料道),保证通道畅通。工作面掘到探水线时,停止掘进,迎头往外20m范围清理干净,并加强该段巷道支护。

3、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主柱和拦板。

4、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确保水能顺利排到水仓。如探水位置较低,必须安潜水泵排水。

5、全面检修排水设备,工作泵备用泵完好,保持正常工作,并确保主要运输大巷集中排水沟畅通无堵塞。

6、打钻前必须将探水钻稳固好,不能有松动现象,在探水过程中,若钻机松动要随时进行加固,操作钻机时,人员不能站在钻机的后方,只能站在侧面,并严格按照钻机操作事项进行操作。

7、钻机必须实行“风电、瓦斯电”闭锁。

8、严禁无风、微风以及瓦斯超限作业。

9、测量和防探水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的位置、方位、角度、深度以及钻孔数目。并现场收集放水过程中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入档。

10、预计水压较大的地区,探水钻进前,必须先安好孔口管和控制闸阀,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设计承受的水压后,方准继续钻进。特别危险的

10 地区,应有躲避场所,并规定避灾路线,本工作面的避水灾路线现场人员必须人人熟悉。

11、探水前矿部指定人员检查维护避水灾路线,确保避水灾路线畅通。

12、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员立即向矿值班室报告,并派人监测水情。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3、探放老空水前,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老空积水区高于探水点位置时,只准用钻机探放水。探放水必须打中老空水体,并要监测放水全过程,核对放水量,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

14、探放水过程中,瓦斯检查员必须在现场值班,钻孔接近老空,可能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涌出时,瓦检员必须认真检查有害气体浓度,如果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第100条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值班室及时处理。

15、钻孔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根据我矿潜水泵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流量,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水压、并做好记录。若水量突然变化,必须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矿值班室。

16、探水时,矿部必须有领导在矿部值班,随时坚守岗位,掌握井下探放的动态,并负责收集研究,解决井下探放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工程师是整个探放水的总指挥。

17、探放水时,钻机外10m处安装一台电话。

11

18、探放水结束,必须认真做好资料总结,归档。

工作面末采收尾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1、组织措施:

回采工作面回采长度只有20m时,经矿领导研究决定后执行末采、收尾,为确保末采收尾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1)、成立末采工作面末采收尾领导小组: 组长:张振普

成员:张晓龙 张 涛 陈兴平贾中奇 封连祥

各班安全员、顶板管理员、机电负责人、通风负责人、材料运输负责人、矿调度负责人。

(2)、领导小组职责:

A、负责组织成员在工作面末采收尾期间分三班进行跟班,解决现场的安全问题。

B、负责研究解决工作面末采收尾期间现场不能处理的安全问题。 C、负责工作面末采收尾结束进行工作总结。

2、安全技术措施

(1)、末采期间,安全员和采区班长每班巡回检查工作面的顶板、支护,卸压柱、迎山角度不够,歪柱等必须现场处理。

(2)、末采期间,矿部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工作面不得无故停班,确保正规循环作业。

12 (3)、末采期间,工作面的柱距为0.4m,卸压柱或失效柱不得使用。 (4)、工作面回采长度只有8~10m时,执行收尾,工作面收尾时,必须保证工作面有三排支柱两仓路。靠采空区一排支柱采用密集支护,密集支柱靠采空区一侧沿真倾斜码10m*2m的矸石墩。

(5)、收尾时必须收尽工作面材料,拆走溜子,保持两仓路畅通。 (6)、结尾结束必须经矿领导小组验收。

石门揭煤措施

1、技术要求:

(1)、揭煤采用远距离放炮,全断面一次揭开。放炮位置设在距井口50米以外的安全地点。揭煤由技术负责人现场负责。

(2)、施工前,必须按炮眼布置图要求布置炮眼,装药放炮。 (3)、作业人员必须佩戴自救器下井,并随身携带。

(4)、打眼作业时,在距正头3米处挂一台便携式瓦斯报警仪。

2、安全技术规定 (1)、总则

在掘进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严格按照施工措施组织施工。坚决贯彻“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

(2)、通风、瓦斯与放炮管理规定

1)、揭煤选用2×11KW对旋式轴流通风机通风,风筒距迎头距离不超过5米。

13 2)、局扇必须安装“风电闭锁”,使用的电器设备必须安装“瓦斯电闭锁”装置,并确保完好使用。

3)、施工中,瓦斯(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1%,严禁瓦斯超限作业。一旦瓦斯超限,必须汇报调度室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4)、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巷道迎头、高冒区、电器设备附近10米范围内及其它需要检查的地点,必须巡回检查,并作好记录,正确填写牌板和手册,及时汇报调度室。

5)、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本次揭煤采用远距离放炮作业,炮眼必须按照炮眼布置图施工,用粘土作炮泥把炮眼封实。

6)、放炮前首先开启防尘水幕,理顺风筒,确保炮烟、粉尘全部排出并有效除尘处理,减少粉尘、炮烟危害。

7)、严格执行火工品管理规定,炸药、雷管必须入箱上锁,钥匙由放炮员专人保管并随身携带。

8)、装药前,停止所有电力电源,雷管脚线必须扭结,远离导体并用绝缘胶布包好,严防杂散电流引起爆炸事故。

9)、加强放炮警戒工作,所有井下人员必须全部撤至地面,严防人员误入。

(3)、工作面钻眼作业安全措施

1)、打眼前,必须进行“敲帮问顶”,找净活石悬矸。

2)、打眼过程中,随时注意钻孔情况,发现可疑现象,必须立即停止打眼,查明原因并及时汇报,请示处理。若有安全危险,立即撤出人员,

14 严禁冒险蛮干。

3)、打眼必须采用湿式作业,防止粉尘危害。眼打好后,把风水管收好,堆放在指定的地方,搞好文明施工。

4)、打钻前必须将永久支护架设到工作面迎头。 5)、工作面必须设一台灵敏可靠的电话。

6)、加强通风管理,严格按规定配风,且风筒到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5米。

7)、在打钻过程中发生顶钻、夹钻、瓦斯异常等现象,必须停止钻进,经分析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后方可继续进行。

8)、岩眼不得打入煤层,眼底距煤层应保持0.2m的距离。如果岩眼已打入煤层,必须在眼底的岩石中充填0.2m的炮泥。

(5)、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1)、为防止放炮诱发突出和降低放炮时突出的强度,应采用金属挡栏。金属挡栏是由槽钢排列成的方格框架,框架中槽钢的间隔为0.4m ,槽钢彼此用卡环固定。使用时在迎工作面的框架上,再铺上网眼为20×20mm的金属网,然后用木支柱将框架撑成45°的斜面。挡栏为一组(两架挡栏组成),其间距6m。

2)、揭开煤层后,在石门附近30m范围内掘进煤巷时,必须加强支护,严格采取防突措施。

3)、雷管、炸药等火工品必须按规定运输,保管和使用。非火工品操作人员严禁操作火工品。

4)、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爱护电气设备及仪器仪表,非正常损坏的要照

15 价培偿。恶意敲击的,一经发现,要给予重罚。

5)、各工种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作业,特殊工种必须是培训合格人员,持证上岗。

6)、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加强自保和互助保安,防止操作工具或传递物料伤人事故发生。

7)、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及有关辅助、管理人员必须学习本措施,签字后才能上岗作业,对不详之处一定要弄清楚。末尽事宜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16

推荐第4篇:废气排放管理规定

废气排放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加强办公场所、工厂食堂烟气等废气排放的管理,减少和控制对大气的污染及对人体的伤害,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办公区域、工厂食堂烟气等废气排放的控制。 3 职责

3.1 办公室控制废(烟)气的管理工作。 3.2工厂食堂烟气等废气排放的管理 4 控制要求

4.1废气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进行控制。4.2办公室装修后与有关环保监测站联系,进行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

4.3 收到环保监测站的检测报告,应将检测结果及时登入台帐并汇报环境管理者代表。当检测结果超过排放标准时,应及时下达《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限期整改,进行跟踪、督办并验证。

4.4公司工程计划采购原辅材料时,应在采购合同中规定:不含国家禁用物质,执行有害物质限量规定,并提供相应证书,如果达不到此规定,应退货拒付款。4.5 对废气监测形成的报告和记录,由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并保存。 4.6 从事有废气排放工序的操作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5 支持性文件和记录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推荐第5篇:“三废”排放管理规定

“三废”排放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保证本厂的安全环保工作,严格控制“三废”的处理和达标排放,进一步规范本厂“三废”环保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三废”环保管理工作。 3 职责

3.1 质量安全部

3.1.1 贯彻、宣传和执行国家、省、市、区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和条例; 3.1.2 负责政府有关环保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以及有关证书的办理。负责与石化公司HSE部的沟通和联系,组织落实上级环保工作精神和指令的。 3.1.3 负责本厂环保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3.1.4核查外委单位的环保资质和工作情况。负责联系本厂“三废”的外运和处理工作;

3.1.5有权对认为可能存在问题的外排点“三废”进行抽查化验并提出整改意见,对违反环保规定的车间进行处罚;

3.1.6制定本厂“三废”排放管理规定和办法,监督本厂区和生产车间“三废”达标排放工作的落实。定期检查和及时纠正、处理有关违反环保规定的问题; 3.1.4 负责对各“三废”排放区域的应急监测。组织“三废”污染事故调查及提出处理方案。 3.2 生产运行部

3.2.1 负责对各生产车间提出“三废”处理申请单进行审核;

3.2.2 配合质量安全部做好教育、监督、指导生产车间环保管理等相关工作。 3.3生产车间

3.3.1 加强生产精细化管理,尽量减少“三废”排放数量,把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3.3.2 负责与化验中心联系进行废水排放前检验; 3.3.3 负责配合“三废”处理单位车间现场操作工作; 3.3.4 配合质量安全部工作,提供必要的环保单据;

3.3.5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环保设施设备,对环保设施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3.6 参与“三废”事故调查。 4 管理规定 4.1 固体废弃物

4.1.1 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

a) 本厂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包括回转窑隔热材料、炉渣、脱硫灰渣以及生产施工中废弃的零部件、废纸、包装物等; b) 此项废弃物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回收;

c) 生产车间严格按照公司管理规定对废弃物进行环保规划的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存放区域进行分类堆置。 4.1.2有毒有害和不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

a) 本厂有毒有害的、不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包括固体化学品、油漆废桶、油泥、油抹布、油刷、废灯管、感光鼓、废电池等。 b) 此项废弃物由公司指定有资质单位进行回收;

c) 生产车间按照公司规划的有毒有害和不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存放区域进行分类堆置。 4.2 液体废弃物 4.2.1 中和废水

a) 严格按照运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使中和水池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Ⅱ类标准。

b) 所有脱盐水装置再生废水必须进入中和水池进行收集、中和处理; c) 未经过化验中心分析化验,未得到分析化验单,未得到公司生产运行部、质量安全部负责人签字确认,废水不得排放;

d) 不得将生产装置排出的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外环境,严禁使用稀释的方法排放废水。

e) 每次中和水池水位达到1.7米时,应立即通知化验中心取样分析化验,由化验中心出具分析化验报告,由生产运行部、质量安全部签字确认,方可启动中和水泵,排放废水;

f) 中和废水达标排放过程中,巡检人员定期、不定期观察排放口排放情况,发现任何情况要及时停止排放并汇报;

g) 中和废水达标排放的任何单据,质量安全部和车间各备份一份。 4.2.2生活污水

a) 生活污水要做到清污分流,在加氢项目污水处理装置投用前,公用工程发现生活污水池满时,及时通知质量安全部外运处理; 4.2.3各加药装置污水

a) 各加药装置必须有防废水、废液泄漏措施,各装置不得随意排放废液、废水; b) 各生产车间负责本车间加药装置废水、废液管理,严格按照排放管理规定执行;废液进行回收统一处理,废水处理合格后达标排放; 4.2.4锅炉排污水

a) 锅炉排污水不得随意排放,须处理合格后达标排放;

b) 锅炉每次排污必须有记录备存。要严格监控外排废水和定时定期对其化验检查。

4.2.5重油储罐排污水及其他

a) 用于排放含油污水或清净下水的管线、阀门应确保能全开和全关,且开关灵活密封可靠;

b) 废水必须按清污分流原则排放,工艺污水、初期的污染雨水(前15分钟)应进入污水系统。严禁向清净下水(含雨水)管网排放工艺污水,严防污水由预处理池溢流口窜入清净下水系统;

c) 重油储罐污水池满时,生产车间及时通知质量安全部联系外运处理; d) 各机泵、管线、油罐等设备零星排放的油品,必须装桶,然后集中处理。不

得直接排入下水系统。因检修或其他原因而受到污染的装置区地面,应及时处理干净,杜绝用水直接冲洗。 4.3 气体废弃物

a) 本厂气体废弃物为煅烧石油焦产生的烟气并经过脱硫工艺处理排放; b) 生产期间必须确保全厂烟气处理系统装置的完好,保证各烟气监控探头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c) 生产车间不得擅自拔掉、关停烟气探测系统和在线监控系统。 5 相关文件

5.1 MP54-F01: 废水排放记录表 5.2 MP54-F02: 废水PH调节记录表 5.3 公司管理制度

推荐第6篇:建筑施工碳排放测算模型研究

建筑施工碳排放测算模型研究

1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机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亟需面对的重要挑战。2009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 旨在寻求减少碳排放以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途径。建筑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将带来巨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由建筑的碳排放带来的环境影响越来越大,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 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都为世界发展史上所罕见的。与此同时, 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随之不断加大, 据统计, 每年建筑领域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35%以上, 因此, 如何减少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就显得尤为重要。施工阶段作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而且最为复杂的阶段, 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 1] 。然而, 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政策要求, 低碳节能建筑大行其道, 部分低碳技术应用之后所减少的碳排放却尚不足以抵消因采用这项技术而带来的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增加的碳排放, 使得其应用毫无意义。因此, 研究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测算很有现实意义。

2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碳源分析 2.1 国际碳足迹评价标准

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方法就是要做到碳减排,那么首要的问题是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去定量评价碳排放, 从中找到主要碳排放因子以形成碳减排措施, 并对每种措施进行量化评价找到最低碳的途径。目前, 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定量评价碳排放的方法是采用碳足迹评价标准。综合学者们对碳足迹的定义, 可以认为碳足迹是一项活动、一个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 在某一地理范围内直接和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或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 [ 2 ] 。根据国家环境毒理和化学学会( SETAC )的定义, 碳足迹评价就是碳足迹的计算方法, 碳足迹评价标准就是对碳足迹计算方法的规定。碳足迹已日益成为了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目前利用碳足迹评价的规范和标准也不断推出, 主要包括欧盟的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 ENCORD )、英国的PAS 2050:200

8、日本的TSQ 0010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制定的ISO 14067等。其中ENCORD 是最早颁布的, 于2001年10月颁布了第一版, 2010年2月颁布了第三版[ 3] , 在当前众多国际碳足迹评价标准中发展相对成熟, 并且应用最为广泛。ENCORD 指出只有清晰定义了碳排放的测量边界才能保证碳足迹计算的关联性、完整性、一致性、透明性与准确性。ENCORD将碳足迹的测量范围定义为三种: 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其他间接碳排放, 并要求根据这三种碳排放量形成碳评估评价报告[ 4] 。本文选用ENCORD为依据, 根据该标准中碳源分类思想和计算方法, 针对我国国情和建筑特点进行建筑施工中的碳源分析。碳源即二氧化碳的来源, 分析碳源就是要找到产生二氧化碳的各种活动即碳足迹, 从而通过碳足迹得到碳排放量。

2.2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碳源分类

对国际上先进的碳足迹评价标准---欧盟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分析, 结合我国建筑施工业的管理现状, 得到建筑施工中的碳源。

2.2.1 建筑施工活动的操作边界即三大测量范围的确定

结合我国建筑业环境, 将直接碳排放定义为通过机械设备的动力燃料的燃烧直接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影响; 将间接碳排放定义为机械设备电力及蒸汽的能源使用引起的碳排放; 将其他间接碳排放定义为施工消耗材料、施工建筑垃圾引起的碳排放, 通常情况下施工过程中不可测量的碳排放, 如从空调和制冷剂泄漏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施工人员的碳排放量等, 相对建筑施工总的碳排放比重很小, 可以忽略, 故在其他间接的碳排中只考虑材料、建筑垃圾引起的碳排放。故得到建筑施工中的碳源, 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施工图中的碳源

对建筑施工中的碳源分析可以看到机械设备和材料是引起碳排放主要来源, 机械设备的碳排放就是因为需要消耗动力能源而产生碳排放, 根据动力能源与碳排放的直接、间接关系分为: 直接来源即燃料、间接来源即电力和蒸汽。而材料的碳排放则占剩余碳源中的绝大部分, 建筑施工中消耗的大分资源都是摊销在建筑材料上。因此, 本文针对机械设备的碳排放、材料的碳排放进行重点分析。

2.2.3 机械设备的碳排放

机械设备的碳排放是由于消耗动力燃料或电力或蒸汽而引起的。建筑中机械设备众多, 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 分类依据既要体现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又要有利于安排施工以指导低碳施工。为此将建筑中的机械设备分成了三类: 办公室设备、施工机械设施、仓储维修设备。这样的分类体现了对分类依据的要求, 可以在施工前知道现场办公、现场施工、现场布置(仓储维修)所产生的碳排放, 能针对性的加强施工管理。

2.2.4 建筑材料的碳排放

大量的建筑材料, 如结构钢框架组件、混凝土和混凝土制品、钢筋、沥青产品等, 是通过形成建筑实体的运营、维修保养、报废而产生碳排放, 不同的施工方案其材料的使用量计划也不同, 带来的碳排放就不同, 而且材料的碳排放占的比重较大,ISO14067鼓励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法( LCA ) 来考量施工引入的材料碳排放量。施工中的碳排放测算也必须将材料的碳排放纳入, 只有这样才能鉴别不同的施工方案的碳排放量影响, 进而改进施工方案指导低碳施工。国外一些机构, 如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 为对材料全生命期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充分的掌握和测量进行了诸多的实验, 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建筑材料碳排放数据库, 而我国还未进行全面的碳排放测量实验, 各种材料碳排放测算的精确度与国外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从施工消耗建筑材料引起的碳排放角度, 可将其分为五个阶段的影响: 原材料的开采和掘取、原材料运输、建筑材料的生产和施工、材料使用、材料报废。

3 基于BIM 的建筑施工碳排放的测算方法 3.1 碳排放测算基本方法介绍

由于数据获取困难, 无法形成数据统计的规模效应, 我国建筑碳排放的测算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目前, 对建筑碳排放的测算主要采用三种方法: 实测法、物料衡算法和排放系数法[ 5 ] 。

( 1)实测法

主要通过监测工具或国家认定的计量设施, 对目标气体的流量、浓度、流速等进行测量, 得到国家环境部门认可的数据来计算目标气体总排放量。实测法要求采集的样品数据具有很强代表性和较高的精确度, 当能满足这些要求时, 这是一种比较意义。 ( 2)物料衡算法

是建设过程中使用的物料进行定量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 投入物质量等于产出物质量, 把工业排放源的排放量、生产工艺和管理、资源、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及环境治理结合起来系统地、全面地研究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一种科学有效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虽然能得到比较精确的碳排放数据, 但是需要对建筑全过程的投入物与产出物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工作量很大, 过程也比较复杂。

( 3)排放系数法

是指在正常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 根据生产单位产品所排放的气体数量的统计平均值来计算总排放量的一种方法。目前的排放系数分为有气体回收和无气体回收两种情况下的排放系数, 而且在不同的生产状况、工艺流程、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下, 排放系数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使用排放系数法的不确定性也较大。

3.2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碳排放测算模型

纵观现有的碳排放测算基本方法的原理, 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克服当前研究的弊端, 一是综合选用碳排放测算基本方法以克服各种方法的不足, 发挥它们的最大优点, 为此本文选用了国际上先进碳排放评价标准---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 结合我国建筑业确定建筑施工中可测算且精度可靠的碳源类别, 对材料选用全生命期周期评价方法, 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隐含碳排放的影响[ 6] ; 二是在具体考量施工碳排放时, 由于涉及施工碳排放因子的数据多、难于获取且不能形成统计的规模效应, 为此本文采用基于BIM技术, 及时且准确地调用海量工程数据, 利用碳排放测评软件测算建筑施工碳排放。国际标准组织设施信息委员会对BIM 进行了定义: 建筑信息模型( BIM )是利用开放的行业标准,对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特性及其相关的项目生命周期信息进行数字化形式的表现, 从而为项目决策提供支持, 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项目的价值[ 7] 。方法是由目的决定的, 怎样利用BIM 技术建立建筑施工碳排放的测算模型来实现相关海量工程数据的便捷提取呢? 研究的基础是用建模软件建立BIM 模型,在BIM模型中添加材料、机械的有关碳排放的基础数据信息, 利用BIM 模型的工程量统计工具, 得到材料、机械的耗用量, 确定施工方案中的施工区、办公区、仓储中的各种机械设备所消耗的燃料、电力及蒸汽的数量、材料使用量的信息, 将这些信息导入到碳排放测评软件, 就可以计算出施工阶段的碳排放, 生成相应于该施工方案中的机械、材料使用量计划的碳排放测评报告, 给出指导低碳施工的建议措施, 见图2所示。

图2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碳排放测算模型

4 基于BIM 技术的建筑施工碳排放测算步骤 4.1 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碳排放的信息模型

利用B IM的核心建模软件基础模型, 在基础模型里的单元构件属性里加入有关碳排放属性信息:( 1)单元构件的结构材料; ( 2 )单元构件的粉刷材料; ( 3)单元构件的饰面材料; ( 4)前三种材料的综合信息(对应的原材料、对应材料到现场的运距、对应材料的属性如混凝土砂浆等的强度、对应材料的使用寿命、报废时回收利用程度) , 作为丰富的测算碳排放依据的材料信息。利用BIM基础模型转换好施工图设计模型前,加入各种机械设备后要添加机械设备用电耗油的性能属性参数。根据B IM 施工图设计模型形成BIM 的施工方案, 利用前面丰富的材料信息、机械设备信息, 借助BIM 统计工程量的功能得到材料的消耗量、建筑垃圾量、施工区、办公区及仓储区的机械设备使用量信息, 形成碳排放测算的基础信息导入到碳排放测评软件。

4.2 施工过程碳排放的测算

根据建筑施工中的碳源分类测算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 需考查其三个测量边界的影响: 机械设备消耗燃料直接碳排放、机械设备消耗电力及蒸汽间接碳排放、来自于材料和建筑垃圾的其他间接排放。下面, 借助于建立好的基于B IM 的建筑施工碳排放的信息模型(包含材料、机械的测算碳排放基础参数) , 分别阐述这三种测量边界的计算步骤。

( 1)燃料、电力及蒸汽的碳排放 根据B IM 的建筑施工碳排放的信息模型, 得到施工区、办公区、仓储间的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量及其燃料、电力及蒸汽的消耗量, 将机械设备的使用量及其燃料、电力及蒸汽的消耗量作为测算碳排放的基础数据导入碳排放测评软件, 得到机械设备消耗的燃料、电力及蒸汽带来的碳排放。

( 2)材料的碳排放

根据B IM 的建筑施工碳排放的信息模型, 得到建筑材料的使用量及对应的原材料、对应制成材料成品的信息、运输距离对应材料的使用寿命、报废时回收利用程度的信息, 将这些信息作为测算碳排放的基础数据导入碳排放测评软件, 得到材料的碳排放。其计算思路见图3。以某工程屋顶施工为例, 构建屋顶B IM 模型, 统计相关材料的属性, 并导入碳排放测评软件BEES 进行分析, 如图4所示。

( 3)建筑垃圾的碳排放

根据B IM 的建筑施工碳排放的信息模型(赋予建筑垃圾的种类信息)得到的B IM 的施工方案, 可以得到各种建筑垃圾的数量信息, 将这些数量信息作为测算碳排放的基础数据导入碳排放测评软件,得到建筑垃圾的碳排放。

图3材料碳排放的全寿生命周期评价法

图4 3 施工方案碳排放性能分析

根据前面计算的各种材料的碳排放, 得到材料碳排放的大小顺序及各种材料占所有材料碳排放的比重。根据前面计算的施工区、办公区、仓储区的各种机械设备的燃料、电力、蒸汽的耗用量及其这些耗用量对应的碳排放, 得到施工区、办公区、仓储区各种机械设备碳排放的大小顺序及各机械设备占所有机械碳排放的比重。

4.4 措施和改进分析得到低碳的施工方案

根据碳排放测评软件计算机械设备、材料及建筑垃圾, 得到施工中总的碳排放及相应的碳排放测评报告和前面的施工方案碳排放性能分析。按照材料碳排放的大小顺序、机械设备碳排放的大小顺序, 逐渐更改B IM 的建筑施工碳排放的信息模型中的材料参数、机械参数。基于B IM 技术和碳排放测

评软件, 得到改进后的施工方案中因不同的材料、机械设备的信息带来的施工碳排放及碳排放评估报告。经过多次改进, 得到碳排放最小的即为低碳

施工的施工方案。 5 结论

在呼吁低碳建筑的今天, 我国大力推行各种低碳节能技术, 想要实现低碳建筑的目标, 在考虑低碳运营的同时也必须要考虑低碳施工。本文建立了基于BIM信息模型的建筑施工碳排放测算方法,利用B IM 技术添加提取与碳排放相关的基础信息,借助碳排放测评软件实现了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测算, 可为建设项目的低碳目标提出可行的低碳施工方案, 对建筑企业的节能减排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同时, 所建立的BIM 建筑施工碳排放信息模型为后期运营和物业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施工碳排放信息, 是对建设项目全寿命期低碳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 1] 帅小根, 李惠强, 柯华虎.工程建设及资源消耗对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城市科学版),2009, ( 6): 34-38.[ 2] Johnson E.Disagreement over Carbon Footprints: A Comparison o f Electric and LPG Fork lifts[J] .Energy Po licy,2008, 36( 4): 1569-1573.[ 3] 耿涌, 董会娟, 郗凤明, 刘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足迹研究综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 10): 6-12.[ 4] European Ne tw ork o f Construction Com panies for Researchand Developm ent.[ 5] 张德英, 张丽霞.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进展.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5, ( 1) : 20-23.[ 6] 陈红敏.包含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的产业部门隐含碳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 3): 25-30.[ 7 ] Deke Sm ith, Un ited States Building In fo rmation M odel Standard[ C].美国: The 2nd Congre on Digital Collaboration in the Bu ild ing Industry, 2005.11.

推荐第7篇:全球气候变暖、碳排放问题决议草案1

全球气候变暖、碳排放问题决议草案1 起草国:中国、美国

复议国:韩国、法国、巴西、加拿大

深信全球变暖会为人类的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变换

委员会回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条中规定“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

又回顾《框架公约》第四条第一款(b)中规定“所有缔约方将制订、执行、公布和经常地更新国家的以及在适当情况下区域的计划…包含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以及便利充分地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委员会注意到采取措施,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在解决其急迫的、立即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的优先需要的必要性

第一条、委员会确议发起一个国际层面的技术和情报交流项目,以使技术转让和信息共享的目的更易达到。

a).搜集全球范围内应被监测的计量数据、水文数据资料。 b).建议成立一个咨询小组来指导、协助数据收集工作。

c).数据库中收集的资料将有助于鉴别出需要特别注意检测的国家,并帮助决策者应对有关海平面上升的各种特定情况。

d).数据库将为各区域内的警报系统提供数据,以尽可能减小损失。

e).在此技术共享、转让平台内,鼓励发达国家中拥有应对措施技术的公司进入缺乏相应技术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此类公司在目标国家中的落户将被提供以政府财政援助。开始运作后,此类公司的税款将支付给其祖国。通过此方式,发展中国家将得到技术支持,技术提供方则将从公司运作中获得收益。

第二条、号召对脆弱国家如一系列正面临迫切威胁的岛屿国家的特别关注。 a).实际评估工作组 b).赈灾工作组 c).技术创新工作组

d).应对意识宣传工作组 e).“海墙”计划

f).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难民安置;人道主义援助将着眼于健康援助和因海平面上升引起的疾病的预防。

第三条、鼓励对可再生资源开发的国际合作,但也承认,传统的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优势。

1)加强区域合作,特别是欠发达国家之间为解决气候变化相关的全球性问题。 2)鼓励技术交流,以解决因旱灾造成的问题,例如,建立了巨大的水坝储存雨水和海水淡化。 3)根据科学和技术要求,应当有使用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减少能源开发造成的污染。

4)敦促所有国家分享先进技术。

5)促进农业区域合作。提高了土地生产力的植被覆盖为重点。 6)敦促教育,科学和技术研究与发展国际合作。

第四条、确保了一致性和京都议定书的清洁发展机制运行维护和加强管理和处罚制度。

第五条、敦促跨国石油公司采取转让新技术,提取和炼油厂,以减少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的责任。

第六条、促进在所有国家环境保护立法,增强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作的透明度

第七条、敦促发达国家更加重视投资清洁发展机制较小的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

第八条、明确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暖这个问题上的责任及应尽的义务,达到共同承担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要求世界各国为全人类的利益着想,认识到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紧迫性,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1).支持双轨制——世界各国秉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本国国情提出最大限度减排标准。达成一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并包含《京都议定书》的所有基本要素,同时提出各国承诺。

2).落实减排承诺,提高减排效率。要求减排强度具有相似性,即欧盟及各发达国家都做到最大的努力,共同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并对本国减排目标负责。 3).成立督查组从而有效监督各国减排行动的执行;定期监查减排工作,做到减排工作“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

4).各国承诺尽最大力量保护现有环境,以保护为重保护性开发为辅;保护现有的热带雨林,多植树造林

第九条、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环境为题而不是一味的“破坏中发展”。呼吁各国,尤其是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提高外汇利用率,将其投入到新能源研究或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并呼吁发展中国家发展自身第三产业。

第十条、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下建立基金会 1).此基金会旨在为各国提供可供研究减排技术,开发新能源的资金给各缔约国;争取在未来3年内,在欧盟各国集资55亿欧元,相当于90亿美元,来帮助世界贫穷国家来解决由气候变暖而引起的诸如海平面上升,淡水短缺等灾难性问题。 2).资金来源:征收碳排放税(依据各国现状);各国应承诺每年或每季度可支持给此基金的金额。体现公平性、透明性和有效性,确保资金易于提取。

3).资金流向:明确用途;成立督查小组进行定期检查,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如若不能,将限制该资金的额度。发达国家政府和有能力的发展中大国政府应主动承担起资金来源问题,有义务提供可预期的资金,资金可来源于发达国家公共财政资金。 4)、各国可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申请专项基金以用于本国的温室气体减排设施建设。需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交相应的报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应当召开缔约国代表会议,需全部缔约国代表出席,对申请国的报告进行审议并投票,需简单多数通过方能下拨基金。 5)、下拨基金的具体数额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经讨论调查后确定。 6)、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有权监督基金的使用情况,并可要求已获得基金的缔约国提交具体的使用报告。 7)、每年度需召开全体缔约国代表会议审议基金使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并以此决定该国下一年度在基金中需承担的比例。具体数额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经讨论调查后,并且获得简单多数代表通过后确定。

8).各缔约国应当鼓励本国企业进行植树造林工程.并予以资金支持。资金可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申请。

9).如有特殊需求(如国家面临灭亡)可向基金会提出救援,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援助

10).各个成员国定期交流、会晤

11).每年制定目标可以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用于发展低碳经济;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排放限制,并给予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和排放限制的企业一定比例的税务减免。

第十一条、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

1).强烈建议发展中国家利用发达国家提供的技术处理可利用废弃物,实现资源再利用。

2).发展低碳经济,尤其是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

3).加大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研究;在使用新能源初期可适当给予民众补贴;根据其效果与经济利益决定是否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加强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工作

1).开展并提高相关教育,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树立“热爱环境”的意识 2).在课堂中加强此方面宣传

推荐第8篇:低碳、低排放、低污染环保外墙涂料[全文]

低碳、低排放、低污染环保外墙涂料

低碳、低排放、低污染环保外墙涂料环保专家认为,涂料是现代社会中的第二大污染源,环保涂料的出现无疑是健康的保证。所谓环保涂料,就是能够保护环境的涂料,具有无毒、无异味的特点,能抑制霉菌的生长。内墙涂料要环保,外墙涂料更要环保,外墙涂料除了装饰、强化建筑外墙,环保型的外墙涂料低排放、低污染、低碳,不会给大环境造成生态上的影响。外墙涂料也以其清新、高雅、无毒无味、安全、经济等特点越来越受广大用户青睐。目前在我国外墙涂料已在推广使用,但普及率很低,而在发达国家,外墙装饰装修用得最多的是外墙涂料。西欧国家外墙几乎全用涂料装饰,在美国,70%建筑物外墙是用涂料装饰的;新加坡的住宅建筑外墙有85%以上采用涂料装饰。不仅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大量使用外墙涂料,泰国外墙涂料装修已经占装修量的50%。而在中国还是以各类石材、玻璃幕墙、铝板、铝塑板、外墙砖等外墙装饰材料为主。虽然目前水性涂料还不能在所有领域取代油性漆,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涂料性化的大趋势不可避免。但这最主要还是取决于消费者对于环保型外墙涂料的认识,关心小家,更关注整体居住环境、地球生态,大环保主义需要消费者的大力支持。在北京等城市,油性漆已经在建材城减售甚至停售。预计未来4-7年的时间,水性漆将占到国内涂料业市场50%以上的份额。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关注居家健康环保的同时,人们开始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地球环保。随着国内高性能外墙涂料开发,新品种层出不穷,摩天水性外墙涂料系列产品也已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十环认证),是真正双绿色产品。对人和环境不会造成任何危害。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物与自然的和谐,无毒安全的涂料自然色彩,节能保温,低碳环保等特性,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其经济,施工相对方便使得外墙涂料强势回归外墙装饰市场。我们柏康漆都是根据同等我们的质量最好,同等质量的我们最便宜这个理念一直持续发展。

a9k4c WWW.tjsanmu.COM

推荐第9篇:碳排放核查第三方资质如何获得?

官方说法

按照2014年1月13日发布的《上海市碳排放核查第三方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申报条件如下: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受理核查机构备案申请,并按照公开、自愿的原则组织申报。下列机构可以申请备案:

(一)具备以下条件,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1、企业法人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事业法人开办资金不低于人民币500万元,具有一定的经济偿付能力;

2、具有开展业务活动所需的固定场所、设施、办公条件,以及稳定的财务支持和完善的财务制度;

3、机构或主要技术负责人近3年内承担国家或本市碳排放核算方法编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试点企业碳排放状况初始报告盘查等领域项目总计不少于3项;或近3年内在温室气体控制和管理领域完成至少3项国家级或本市市级课题的本市节能量审核机构、节能评审机构;

4、具有6名以上核查人员;

5、具备健全的核查工作相关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明确管理层和核查人员的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至少1名高级管理人员作为核查工作技术负责人,明确保密管理、核查人员管理、核查活动管理、核查文件管理、申诉、投诉和争议处理、不符合及整改措施处理等相关规定。

(二)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机构,且在本市登记注册或在本市设有分支机构的单位,近3年在国内完成的CDM项目、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查或ISO14064企业温室气体核查等项目总计不少于10个,且在本市完成上述领域项目不少于2个,并在本市有6名以上核查人员。

首批(10个)上海市碳排放核查第三方机构备案名单

实际情况

基本都是关系户内定的,很多机构是先被确定为第三方盘查机构,然后才开始招兵买马或者培训原有的员工来做盘查的。深圳是这样操作的,上海具体情况不知道,但是估计也差不多。 《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1﹞2601号),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大直辖市,外加湖北(武汉)、广东(广州)、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碳市场,也被成为排放交易或排放上限及交易计划,现在已成为二氧化碳排放定价的一种最广泛使用的手段。通过控制允许排放总量,以及迫使企业设定年度排放承诺,促使工厂和其他碳排放者遏制污染。

更环保的企业可以出售多余的排放许可证,从而产生一个市场价格。这旨在减少总排放量并带动绿色科技的投资。

CCER类似于CDM,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国内市场卖减排量,后者是在国际市场。虽CCER可以变为现金,但其是配额市场的补充,各地规定,通过CCER完成减排任务的比例在5%-10%。

目前,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已制定出CCER申请规则,但国内卖碳机制的真正完善,至少要等到2014年第一季度,其定价机制为线上交易与线下协商。业内人士认为,CCER作为配额市场的有效补充,不仅可以为控排企业开辟一条新的交易渠道,而且是平抑碳市场价格波动的工具。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已制定出申请成为CCER卖方的具体规则,王阳为记者详述了这一流程。

申请。企业首先应把项目报告书递交给合规的审核机构,目前,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三家合规审核机构分别是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广州赛宝认证中心(CEPREI)和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CEC)。企业的报告书中应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财务状况、未来收益及减排量等内容。企业可任意选择三家机构的其中一家。

审核、注册。在接到企业的项目报告书后,审核机构出具审核意见并上报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后者随后将项目情况在“中国核证减排信息网”上公示1-2周,如无异议,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将根据项目数量不定期召开评审会,短则一两周,长则半个月到一个月,如评审专家没有改进意见,则表示注册成功。

签发、登记。接下来进入再次审核环节,在此过程中,注册成功的企业须重新找一家审核机构(在上述三家中的另外两家中挑选其一)再次核查,并由审核机构第二次上报国家发改委召开评审会,如无异议,国家发改委会将项目发布到CCER登记簿上,此时,社会公众可以在登记簿上查询项目信息。至此,全部流程已走完,企业即可等待交易了。

对于此前已经通过CDM注册的项目,虽然仍需经过上述流程,但一次成功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国家发改委同时规定了三种可以由CDM转为CCER的情况,详细信息可查阅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段茂盛分析称,“中国碳市场是一级市场,相当于期货市场;欧洲碳市场是二级市场,相当于现货市场。一方面期货的实物交割存在一定风险,另一方面,期货转换为现货也存在一定成本,必然造成两个市场的价格差。”

推荐第10篇:城市规模城市化率与碳排放关系论文

一、引言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最新发布的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认为,人类活动“极其可能”是20 世纪中期以来观测到的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城市是人口、建筑、交通、工业、物流的集中地,其面积只占地球表面面积的2%,人口占总人口的50%,但温室气体排放却占总量的70%。因此,城市化和碳排放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关文献对城市化和碳排放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围绕城市化率和环境的关系,考察人口城乡分布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二是围绕城市规模和环境的关系,探寻对环境最有利的城市规模。

从城市化率的角度, 多数文献认为城市化率与碳排放有较强的相关关系。针对中国的研究发现,城市化水平在碳排放影响因素中处于主导地位。薛冰等利用112 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发现, 随着城市化率上升,人均碳排放量逐步增加。城市化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是人口城乡结构变化所引发的生产与消费行为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城市化带来了高能耗和相应的高碳排放。但是,城市化也可能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可能的途径是:城市化使产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得到更合理调整,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城市高度集中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形成能源消费的规模效应,降低人均能源需求; 城市化有利于环保科技创新,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可能。王子敏和范从来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 发现城市化和能耗之间符合倒N 形曲线, 城市化所导致的能耗由降到升的拐点出现在城市化率为27.3%,能耗由升到降的拐点在城市化率为76.2%。王钦池和王芳也注意到了城市化率和碳排放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对于城市规模和碳排放关系的研究是在最优城市规模理论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的最优城市规模理论主要是基于城市成本—收益的理论和经验研究。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最佳城市规模理论的研究重点从成本收益的经济角度转移到城市规模和环境质量的关系。Capelb 和Canagni 从人均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的角度探讨了最优城市化规模问题,认为城市负荷效应与城市规模呈正U 型曲线关系。王桂新和武俊奎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发现城市规模的扩张使得碳排放强度上升。许抄军认为中国的城市规模和资源消耗之间的经验模型为正N 型曲线,最优城市规模为1060 万人。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过大规模的城市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大城市乃至特大城市不断涌现,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可见,已有文献对于城市化和碳排放(环境质量) 关系的研究是从城市化率或者城市规模的角度分别展开的。基于城市化率的研究为从宏观角度认识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有益启示,基于城市规模的研究则为认识城市影响环境的微观机制提供了依据。然而,城市化是一个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相互作用过程,仅仅从城市化率或者城市规模一个角度难以完整揭示城市化过程对碳排放的影响。本文的目的是把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解为城市化率和城市规模两个因素,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城市化和环境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从城市规模和城市化率相互协调的角度提出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建议。

二、模型和数据

1.模型设计

城市规模和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两个基本指标。大量研究证实,城市规模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有密切关系,在既定的城市化水平下,城市资源过于分散或者过于集中都会导致效率损失。而城市化率是对城市化总体水平的衡量,可以反映不同规模城市对碳排放的综合影响。因此,有必要从城市规模和城市化率两个维度考察城市化和碳排放的关系。假设某个地区的总人口为p,有a 和b 两个代表性城市,规模分别为sa和sb,城市化率为u。容易理解,城市a 和b 对该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的“贡献”是城市规模及其占全国人口总量比例的函数。

模型的因变量是人均CO2排放量,用以衡量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自变量包括城市规模和城市化率。其中,城市化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采用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百分比作为衡量城市规模的指标。本文把城市分为5 个规模等级,分别为1000 万人以上、500 万-1000 万人、100 万-500 万人、50 万-100万人、50 万人以下。除了上述自变量外,已有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利用技术、人口密度等对碳排放有重要影响,本文把上述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是人均国民收入。考虑到城市化、城市规模和人均国民收入的相关性,当仅把人均国民收入的一次项纳入模型时,可能把人均GDP和碳排放之间的曲线关系“转嫁”给城市化因素,从而无法体现城市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作为对比,在模型中分别对人均GDP 的一次项和二次项进行回归。技术因素用单位GDP 的CO2排放量表示。所有原始数据均以自然对数的形式纳入模型。

2.数据来源和描述

本文的数据来自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数据库。样本期为1960—2009 年。其中,城市化相关数据来自联合国数据库,其他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人均GDP 和人均国民收入以2000 年不变价格美元表示。剔除有缺失值的样本后,最终包括161 个国家的6361 个观测值。其中,高收入国家44 个,中等收入国家85 个,低收入国家32 个。

3.模型形式确定

本文使用的是面板数据,同时具有截面维度和时序维度的特征,包含了个体、时间和指标三个方向的信息。因此需要对模型设定形式进行假设检验,以确定其属于不变截距模型、变截距模型还是变系数模型。本文考察的是161 个国家的数据,各国的碳排放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城市规模都有差异,理论上选择回归模型时应体现个体差异。样本期较长(50 年),时期变更所产生的影响应予考虑。因此,构建同时含有个体和时期效应的双向效应模型是理想的选择。经F 检验,证实选择双向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是合适的。

三、结果和分析

为了比较不同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不同的模型。模型①和②考察城市化率和城市规模两个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模型③和④考察城市规模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模型⑤和⑥考察城市化率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为了考察收入水平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模型①③⑤含有人均国民收入的二次项和三次项;模型②④⑥中只含有人均国民收入的一次项。所用软件为Eviews 7.2,结果见表2。

1.城市规模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

模型①和②的结果均显示,城市规模对人均碳排放有显著影响。以50 万人以下规模的城市作为参照组,500-1000 万以及1000 万人口以上规模城市占城市人口比重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 这说明500 万人口以上规模城市的碳排放压力大于参照组; 而50-100 万以及100-500 万人口规模城市的回归系数为负值, 说明其碳排放压力小于参照组。进一步对比,人均碳排放压力最小的是100-500 万人规模城市,其次是50-100 万人规模城市,1000 万以上人口规模城市的碳排放压力最大。

对比模型①和②以及模型③和④结果发现,收入水平以一次项形式还是多次项形式纳入模型,城市规模的回归系数的符号没有变化,但是回归系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人均收入水平以一次项进入模型时的系数的绝对值大于以三次项形式纳入的模型。其原因在于,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规模也越大。当考虑经济水平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时,城市规模的系数反映的是城市规模本身对碳排放的净影响。因此,本文主要以有人均国民收入三次项的模型结果作为分析依据。

进一步,为了估计对环境最优的城市规模,取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均值作为城市规模的近似值。根据样本计算得到,50-100 万的城市平均规模为68.8万人,100-500 万的城市平均规模为196 万人,500-1000 万城市的平均规模为720 万人,1000 万人以上的城市的平均规模为1650 万人。规模在50 万以下城市的平均规模取25 万人。

基于模型①(考虑城市规模和城市化率两个因素)和模型③只考虑城市规模因素)的不同等级城市规模与碳排放系数的关系曲线。结果显示,三次曲线的拟合效果优于一次和二次曲线。这表明,城市规模和碳排放呈倒N 型曲线关系, 人均碳排放量最低的城市规模为300 万人,人均碳排放最高的城市规模为1300 万人左右。这与许抄军的结果接近。

2.城市化率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

模型①②⑤⑥的结果显示,城市化率对人均碳排放有显著影响。模型①和②同时把城市化率和城市规模纳入模型,城市化率的二次项的回归系数是正值, 这说明城市化率和人均碳排放量的关系是U型曲线。

3.控制变量对碳排放的影响

所有模型的回归结果均显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碳排放强度与人均碳排放量都显著正相关,而人口密度与人均碳排放量显著负相关,这与已有文献是一致的。根据模型①的结果,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碳排放强度每变动1%, 人均碳排放量同向变动0.844%和0.936%。人口密度每变动1%,人均碳排放量反向变动0.279%。

收入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相对复杂。在模型②④⑥中,人均国民收入的一次项与人均碳排放量显著正相关;在模型①③⑤中,人均国民收入对数的三次项系数均为负值,二次项的系数为正值,因此理论上人均碳排放和人均国民收入之间为倒N 型曲线关系。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均碳排放是单调递增的。对比看,当模型中只含有人均收入的一次项时,人均收入对碳排放的影响明显大于含有三次项时的影响。上述结果说明,在非线性假设下,经济水平对环境的影响小于线性假设。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已有文献在讨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碳排放关系时, 有的认为二者是倒U 型曲线,有的认为是N 型曲线, 或者是其他形式的曲线,实际上都是涵盖了城市化和技术创新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并没有清晰地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或者消费水平)如何影响碳排放量。

四、基于碳排放约束的最优城市化路径

前面的分析表明, 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是城市规模和城市化率两个因素的综合效应。理论上把城市化水平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对环境是有利的,但是现实中城市化还承载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重功能,因此推进城市化仍然是一个现实的理性选择。既然城市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难以避免,如何实现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均衡,从而把城市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减少人均碳排放量,可行的路径是把城市规模扩大,但是其扩大程度是有上限值的,并非城市规模越大越好。换言之,在既定的城市化状态下,城市规模的扩大是有条件的。显然,由于城市规模、城市化率、总人口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基于人均碳排放最小化的目标,需要在城市规模和城市化率之间寻求平衡。

五、总结和讨论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这种认识已经成为共识。然而, 对于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城市化影响气候变化的机制,已有研究尚存在明显不足。特别的,城市化的环境效应是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化率提高的综合结果,仅以城市化率或者城市规模都不能完整揭示城市化过程影响环境的内在机制。基于上述背景, 本文利用近半世纪(1960—2009 年)161 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把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解为城市化率和城市规模两个因素,揭示了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城乡分布和城市内部结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理论上存在对环境最有利的城市规模和城市化率,基于碳排放约束的城市化路径应该实现城市规模和城市化率的相互平衡。

本文的结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远未完成。中国已经明确把城镇化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是对于城镇化的发展模式,究竟是优先发展小城镇还是发展大城市,长期以来都存在较大分歧。本文的结论显示,从减少碳排放的角度,城镇化发展不能简单地说优先发展中小城镇,或者优先发展大城市,而是应该统筹考虑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总体水平两个因素,这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原则。

第11篇:环保论文 中国碳排放现状与发展

中国碳排放现状与减排

15 化学工程与工艺

15030031029 孙宇琪

目录

概要 ...........................................................................................................................2

一、发现问题 ............................................................................................................2 1.1 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 ..............................................................2

1.1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2 1.2 对海岸带及低地的影响 ................................................................................3 1.3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 1.4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1.5 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4

二、我国与外国CO2历史排放对比。...........................................................................4

三、解决问题.............................................................................................................5 3.1 CO2性质 ...........................................................................................................5 3.2 固碳 ................................................................................................................5 3.2.1·土壤固碳 ....................................................................................................5 3.2.2·海洋固碳 ................................................................................................6 3.3 CO2资源化利用 .............................................................................................6

1/ 9 3.3.1 物理利用 ..................................................................................................6 3.3.2 化学应用 ..................................................................................................7 3.4国家政策 ..........................................................................................................7

概要

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降低碳排放将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持久战,相应的,“低碳”一词也被社会各界广泛引用。“低碳”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它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它既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方向,也是发展中国家应遵循的发展道路。

如何实现“低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问题,解决方法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技术、人文等多个学科。总体来说,碳减排途径可分为两类:控制排放源头(通过提高能源系统各个环节的能源效率或引入低碳元素,以及降低终端能源需求,实现降低含碳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和碳排放后处理(针对能源系统产生的碳排放,采取后处理方式延缓或阻止CO2排入大气中,如CO2资源化利用。

一、发现问题

1.1 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

气候变化是关乎地球人类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安全问题,涉及水资源、农业、能源等敏感部门,并对陆地生态系统海岸带以及近海生态脆弱地区构成重大威胁,对全球产生巨2/ 9

大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影响。 1.1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环境要素的灾变趋势

全球气候异常导致一系列环境要素的激变,如酷热、飓风、水涝、干旱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降水分布格局也在改变,冰川减退、冻土消融、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疫病频发等。所有这些都不是猜测,因为这些状况已经或者正在发生,在可预计的未来只能比现在更加严重。

②自然生态系统的激变 全球气候异常将导致干旱地区的旱灾情况更严重,容易诱发更多的森林和地区性火灾,而森林火灾的增加更加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温室效应。环北极地区,如加拿、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一些永久冻土会因气温上升慢慢消融,当地的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土壤中的细菌活性将提高导致该地区由碳元素的存储地区变为碳素的释放源。

全球绝大部分淡水资源以固态方式储存在冰川中。冰川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面积融化将根本改变全球的水循环系统并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冰川融化加快使得夏季冰川减少,从而降低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并可能导致中下游地区更频繁的水涝干旱灾害。

气候变化首先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而;其次,对受灾地区农作物产量产生负面影响,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迫使国家的粮食产业结构作出调整,草原承载力和畜牧量的分布格局会发生较大变化且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3/ 9

1.2 对海岸带及低地的影响

气候异常变化已经导致南极、北极冰冠融化和海平面升高,据估算,当全球气温升高1.5~4.5℃时海平面就可能上升20~165cm。海平面的上升无疑会改变海岸线并将严重影响该沿海地区人们的生活。一些沿海城市和一些大洋洲的岛屿可能被淹没。

海平面上升中造成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如果南北极完全熔融,按照保守方法估算,海平面将比今天高6~7米,海平面的增加会淹没人口密集的沿海城市,世界上最肥沃的沿海平原也将被淹没,考虑到全球人口迅速增长的问题,海平面的增加将导致可居住的陆地可能无法居住; 1.3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地球生态系统,影响陆地和海洋动植物的生存,从而改变整个生物链的结构并可能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 1.4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是气象要素通过人体感受器官对人体产生的直接影响;二是气候变化还将对疾病传播产生直接影响;三

是气候异常会促使某些沉睡的细菌病毒开始活跃,可能导致新型传染病的爆发;四是气候变化可以通过改变降水量、风速、湿度等气象条件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将影响人类健康。 1.5 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气候变化伴随着的极端气候事件以及其引发的气象灾害增多;气候异常也会导致能源供应结构发生变化,供暖设施及能源的减少会相应增加制冷的电力消费。此外,气候变化还将影响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以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旅游者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我国与外国CO2历史排放对比。

根据各地区累记碳排放量的大小,全球碳排放量可以分为三大阵营1)美国和欧洲;2)中国、前苏联、拉丁美洲以及东南亚南亚地区;3)加拿大、北非、中东、中非以及环太平洋发展地区。从总量上看,第一阵营的美国4/ 9

和欧洲的碳排放量为第二阵营的两倍左右是第三阵营的四倍左右。

通过与国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均累积碳排放量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人均累积碳排放量远低于美国、加拿大、前苏联、欧洲、拉丁美洲、和环太平洋发达地区,与北非中东地区较接近。

近300年来,中国碳排放与国际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具有增长较快,累计排放量相对较少,人均排放量较低的特点。2005年中国碳排放量约为1.53GtC,据世界第二位,以2005年人口为基准,计算主要碳排放大国1900至2007年的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结果显示,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老牌工业化大国的人均历史远高于全球平

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根据CDIAC公布的由化石燃料消费引起的碳排放与土地利用产生的碳排放数据,求出世界各地碳排放总量。

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人均总碳排放1.6Tc/人远远低于美国加拿大等地区。需要注意的是,从2000年中国的土地利用变化造成的碳通量为负值,这说明我国的土地利用变化已经不再是碳源,而是起到了碳汇的作用。

三、解决问题

3.1 CO2性质

1750年,苏格兰化学家、物理学家Joseph Black首先发现了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2,分子量为44.01,又称碳酸气体或碳酸酐,是碳元素氧化的最终产物。CO2是大气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大气中体积分数为0.03%~0.04%,总量约为2.75*1012t。大气中的co2主要由含碳物质的燃烧和动物的新陈代谢产生

3.2 固碳

3.2.1·土壤固碳

在光合作用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CO2然后将其转化为糖和其他碳分子,通过根系和枯枝落叶等将碳传递给土壤,然后,土壤通过根系、微生物、土壤动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含碳物质的化学氧化作用,产生CO2,返还大气。上百万年来,这种平衡作用的维持,保证了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稳定。然而,大约在一万年前,农业的发明打乱了古老的土壤结构。为了种植,人们开始排水,翻耕表土层,这就使得土壤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结合5/ 9

产生了CO2,排入大气中。而饲养动物让情况更糟,家畜啃食了草原,甚至使地面完全裸露,植物消失了,光合作用停止了,土壤中的CO2也就没有了。农业开始出现以来,这样的土地使用的改变使700亿到1000亿吨碳从土壤中分离出来。今天,农业和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排出的温室气体占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发明碳吸收土壤。英国科学家如今正在研制一种碳吸收土壤,试图将CO2从空气中永久去除。启动这个研究的想法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植物、庄稼、树木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天然地

吸收大气中的CO2,然后通过它们遍布在周围土壤里的根系将多余的CO2排放到其中。在绝大部分土壤中,这些排放进来的CO2有很大一部分又逸出到大气中,或者是进入了地下水。假如土壤中含有硅酸钙,那么植物根系排放出来的CO2可能会和土壤中的钙起反应,形成无害的矿物质碳酸钙,使CO2被安全地锁定在碳酸钙里,以覆盖在卵石表面或自成颗粒的形式保存在植物根系周围的土壤里。科学家们正在调查这个过程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如果切实可行,研究人员将鼓励人们在含钙丰富的土壤里栽种更多的植物、庄稼等。这一方法可应用于土地复垦、土地修复和其他开发项目中混合含钙丰富且具有CO2保存能力的土壤,在这样的土壤上种植生物能作物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也可能开启特制土壤的广阔前景,所谓特制土壤(添加了硅酸钙或种植特定植物)就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碳捕获能力的土壤。这种土壤可以在全球碳减排中发挥非常有价值的作用。

3.2.2·海洋固碳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在气候变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根本的机制就是生物固碳。

海洋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界面交换决定于气体分压规律,二氧化碳从高分压向低分压界面转移,而且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水温降低而升高。因此,海洋在低温水域,大气二氧化碳分压高于表层海水,并借助风驱动的波浪搅动作用,二氧化碳从大气进入海水,在海水中以二氧化碳—碳酸盐体系的形式存储,形成海洋的碳汇;而在高温水域,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大气二氧化碳的分压时,二氧化碳从海水释放到大气,形成海面碳源。

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二氧化碳从海洋表面向深海输送的水动力过程称为“物理泵”。物理泵作用受控于海洋的热盐环流及洋流的纬度和季节变化。

6/ 9

对于海洋微生物而言,溶解有机碳(DOC)是其生命的支撑。然而,大部分DOC就像谷糠一样难以下咽而残留在水中。科学家们正在揭示为什么海洋食物链中有些有机质被转化为不易被释放为CO2的形式。\"我们早就知道海洋中存在着这种\'难以降解\'的有机碳,但是直到最近才意识到它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捷克Trebon微生物研究所的微生物学家MichalKoblizek介绍说。

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有的科学

家还不确定这是否可行及安全。\"我不

认为可以利用微型生物碳泵来提高海

洋储碳性能\",Simon说,我们没有能控制惰性DOC如何产生的措施。Weinbauer说,\"以目前的认识,任何

提高储碳的努力就像飞去来器一样可

能回到起点并使问题变得更糟。\"与此同时,人们可能已经\"不经意地刺激了\'微型生物碳泵\'\",Salgado说,全球

变暖正加剧海洋分层,降低了深层对

流,刺激了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这一

切都有利于\"微型生物碳泵\",Salgado说。

3.3 CO2资源化利用

3.3.1 物理利用

①惰性应用。用于电弧焊接、灭火材料以及灭菌气体等。

②饮料添加剂。可做汽水、啤酒、可乐等碳酸饮料的充气添加剂。 ③烟丝膨胀剂。传统的烟丝膨胀剂是由氟利昂制作,能破坏臭氧层。而用co2做烟丝膨胀剂,可以使烟丝膨化过程中降低焦油和尼古丁的含量,提高香烟等级,降低了等级。 ④冷却剂。CO2可作为食品的冷却冷冻、②合成甲烷。CO2的甲烷化反应为放热反应,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催化剂,是反应以较快的进行。目前,CO2加氢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趋势是开发多元化催化剂和超细粉体催化剂,尤其是其大得多的比表面积带来的反应器的冷却机,也可应用于低温粉碎、低温手术、干冰人工降雨等。 ⑤清洗剂。清洗半导体晶片上的光刻胶,对精密仪器零件进行清洗。该技术具有不引起二次污染,对底材无任何影响,不产生粉尘等优点。 ⑥萃取剂。利用CO2可提取茶叶中咖啡因、大蒜油及食用油和香料的抽提等。 3.3.2 化学应用 1.生产尿素。 2.生产碳酸氢铵。

3.无机化工产品

二氧化碳与金属或非金属可生产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钾、碳酸钡、碳酸镁等无机化学品。 4.生产精细化工品

①合成烃类。CO2与CH4/H2反应可以一步合成C2烃。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将天然气、炼厂气和油田气中存在的大量低碳烷烃转化为烯烃和高附加值化具有广泛的引用前景。7/ 9

良好的催化效果。 ③合成甲醇。 ④合成高级醇。 ⑤合成甲酸及其衍生物。 ⑥合成有机碳酸酯。 5.其他利用技术 ①合成可降解塑料。 ②利用微藻吸收和利用。 ③人工光合作用。

④矿物或工业废物吸收CO2制化工品。

3.4国家政策

我国处于整个国际分工和产业链

的最低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低廉的环境能源成本生产和出口高耗能和

高排放产品。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

的大国,同事又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必须履行相应的承诺。

(1) 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

以科学发展理念去认识低碳经济,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推动

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方向发展,发展低

碳和新技术,明确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计划。我国不仅要大力发展低碳技

术,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在

其它行业的应用。 (2) 健全法律法规

虽然中国政府核准了《京

都议定书》并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面阐述了2010年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但在制定政策的同时,也要相应体系的完善。 (3) 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市场

大连环境交易所于2010年6月3日在大连开发区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碳市场走向规范,有利于钙百年过去国内碳排放权交易不透明的现象。 (4) 其他贸易环境措施

在出口贸易方面,可以引进边境税收调节措施,以平衡发达国家设立贸易限制措施;在引进直接投资时,也要加强审核监管,设置更高的环境审批标准,密切注意能源密集型产业。

8/ 9

9/ 9

第12篇:中国不应该对内全面征收碳排放税

首先感谢对方一辩的慷慨陈词,但有些观点我方坚决无法认同。刚才对方一直在夸大征收碳排放税的好处,而对其弊端却只字未提(却只言片语带过),这是在曲解今天的辩题。今天我方观点是中国不应该对内全面征收碳排放税。那么何谓碳排放税呢?就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而对内全面,即指征税对象为中国境内所有使用含碳燃料的企业、组织、个人。

明确了定义,接下来我方将从二氧化碳排放、经济发展和可实施性三个方面论证中国对内全面征收碳排放税的弊端。其一二氧化碳排放,如果征收碳税,将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而企业为了盈利,又势必会无形中将碳税带来的经济负担转嫁给消费者,这样企业的碳排放量实质上并没有减少。而且涨价的产品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导致企业的市场份额下降,使其国际竞争力降低。对于征收碳税一举,企业和百姓都是受害者,反对声在所难免。此外,巨大的碳排放量主要是由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能源大企业造成的,而他们对于能源成本增加所受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而那些中小型企业却很可能迫于资金压力而倒闭。此举不仅没能有效地降低碳排放量,却反而抑制了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实在不可取。其二经济发展,中国国家统计局与挪威统计局的合作计算表明,如果我国分别征收碳税5和10美元每吨碳,一年后将导致GDP下降0.4%和0.8%,造成240万和460万失业工人。征收碳税使经济在短期内受到很大冲击,不利于在竞争激烈的当下社会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其三可实施性,首先,对碳排放量的计算仍存在较大争议,没有统一的计算标准;其次,对碳税的征收难以达到全面。例如,对于使用柴草等非商业能源的农村居民来说,不仅碳排放量难以计算,而且对于广大的农村居民也难以全面征收。而且,究竟要征收多少碳税,还请对方给出明确的价格。

其实今天的辩题意在解决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的问题。但是请注意,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对于煤炭的刚性需求。所谓刚性需求,通俗地讲就是必须要满足的需求,就好比人类对粮食的需求。据2011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近年来我国煤炭的价格在持续增高,但同时我国对煤炭的消费量也在持续增加,这就是刚性需求的具体体现。所以,既然征收碳税不能抑制我国对煤炭的刚性需求,那么对方所言,碳排放量的降低是根属于征收碳税的结论就是不成立的。征收碳排放税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纵观全球,虽然欧洲五国已经率先征收碳税,但作为发达国家,其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很小,在25%以下,与我国69.1%的现状截然不同。并且,其也没有全面征收,因而不具有借鉴意义。

另外,今天辩题的意义就在于降低碳排放量,而依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出台的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政策措施,我们发现,到2020年,我国能够实现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43.5%这一低碳目标,完全不需要征收碳税。综上,我方坚持认为,中国不应该对内全面征收碳排放税。谢谢。

1是指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部分,中国煤炭信息网

2这个税收上去怎么用?对于扶贫、地震的资金,财政部建立了专款专用办公室,但是没有为气候变化建立专门的办公室和人员搞专款专用,可见目前它的重要性不及扶贫和救灾。

3煤炭的生产量不容易确定,有可能导致一些煤矿瞒报产量。

4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不应该过多关注国际谈判。有学者说中国在国内征收碳税,就可以避免出口商品被美国征收碳关税。中国能源研究会研究员姜克隽:这完全是两回事。美国提出的是碳“边境调节税”。美国国务院跟我谈过这个问题。是否征收的标准是中国是否做出了努力。如果没有做出努力,就收这个税。而我们另一个研究表明,中国现在的减排努力是大于美国和欧盟的,排在世界第一位。所以这个理由不成立;有消息称环境税可能在2013年开始征收,但并没有提到环境税包括的项目,所以现在还不得而知。环境税是一个单独的税种,其设立需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而碳税是环境税的一个单独的税目。个人主张是2012年开始征收。(从06年开始研究碳税政策,2010年说的,现在也没有征)

第13篇:国务院:建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制度

国务院:建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制度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一步硬化节能减排降碳指标、量化任务、强化措施,对今明两年节能减排降碳工作作出具体要求。

《行动方案》提出了今明两年节能减排降碳的具体目标:2014-2015年,单位G

D 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单位G D P二氧化碳排放量两年分别下降4%、3.5%以上。《行动方案》从八个方面明确了推进节能减排降碳的三十项具体措施。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产业。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严格实施能评和环评制度。二是加快建设节能减排降碳工程。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更新改造燃煤锅炉,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推进脱硫脱硝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机动车减排力度,强化水污染防治。三是狠抓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确保完成各领域节能目标任务。四是强化技术支撑。加强技术创新,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完善节能低碳技术遴选、评定及推广机制。五是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完善价格政策,清理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政策,落实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强化财税支持,整合各领域节能减排资金,加大节能减排投入。落实税收减免政策。推进绿色融资。六是积极推行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定期发布领跑者目录。建立碳排放权、节能量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开展项目节能量交易。推行能效标识和节能低碳产品认证。强化电力需求管理。七是加强监测预警和监督检查。推进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加强运行监测,强化统计预警。完善节能环保法规标准,强化执法监察。八是落实目标责任。强化地方政府特别是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完成进度滞后地区和能耗排放大省的责任,严格控制地区能源消费增长,加强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动员公众参与,共同做好节能减排降碳工作。

《行动方案》将今明两年能耗增量控制目标、燃煤锅炉淘汰任务、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工程任务、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任务分解落实到了各地区。同时,提出了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将重点工作落实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并明确了时间要求。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14-05-27

第14篇:噪声排放管理实施规则

噪声排放管理实施规则

1.0 目的

本规定通过对噪声源的控制,以达到改善工作环境,并使噪声排放符合国家、地方规定的要求。

2.0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本公司各类噪声源的控制。

3.0 执行标准

本公司的噪声排放按照《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三级标准执行。 4.0 职责

4.1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噪声源的控制管理,对产生噪声的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

4.2 行政办负责噪声监测的对外联络。

5.0程序

5.1主要噪声源

5.1.1 瓷砖分厂噪声主要来源于原料车间球磨工序的噪声排放、电房发电机运转噪声排放、窑炉风机噪声排放、磨边机运转产生的噪声排放、注塞泵噪音排放、空压机噪音排放、快速球磨机运转产生的噪音排放。

5.1.2 洁具分厂噪声主要来源于原料车间球磨工序的噪声排放、发电机运转噪声排放、窑炉风机噪声排放、注塞泵噪音排放、空压机噪音排放。

5.1.3 浴室柜主要噪声来源于开料工序及锣机工序产生的噪声排放。

5.2 噪声的控制和防护

5.2.1 由于噪声源主要为各类机器设备各使用部门在设备选型时应考虑噪声的影响购买同类设备中的先进环保机型并注意设备安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日常维护保养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减低噪声的排放。

5.2.2 对于主要噪声源可选择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降噪处理包括封闭、隔音、减震等方法。

5.2.3 各相关部门负责其作业人员需要时佩带有效噪声防护用具如耳塞免受噪声伤害。

5.3 噪声的监测

5.3.1 行政办每周进行一次厂界噪声监测并保留监测记录。

5.3.2 行政办负责接洽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每年一次对公司厂界噪声进行监测。

5.4不合格处置

若发生噪声超标则按《改进控制程序》处置。

6.0相关文件与记录

6.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6.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 6.3噪声测量方法

6.4改进控制程序

6.5噪声监测记录

6.6环保局监测报告

重庆九鼎教具有限公司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

第15篇:制药厂废水排放管理规定

制药厂废水排放管理规定 1目的

对公司产生的各类废水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排放污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各类废水管理和处理。 3职责

3.1污水处理厂负责生产废水、生活废水等的处理。

3.2工程部负责按环保部要求做好新建项目的清污分流及已建项目污水、雨水管网改造。

3.3生产车间负责本车间及本车间至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雨水管线的日常维护及废水管理。

3.4环保部负责新建项目的废水分类、车间排污监督、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监督以及污水处理工艺调整。

3.5技术中心负责提供新建项目的“三废”排放资料。4工作程序 4.1来源

本公司生产的废水分类主要有:

4.1.1生产工艺废水:高浓度废水、低浓度废水 a.高浓度废水:主要是指反应过程中水洗分层、水解等产生的污水及ph值9的酸/碱性的其他废水。

b.低浓度废水:主要是指水冲泵废水、水环泵废水、地面冲洗水/生活污水等,ph值得范围在6~9之内。

4.1.2直排水:雨水、冷却水、蒸汽冷凝水、设备喷淋用水(夏天降温用)。4.2处理方式

4.2.1环保部按照车间现有工艺技术水平及污水处理站综合处理能力制定《车间污水排放控制指标》,并下发至各相关车间。

4.2.2公司各车间产生的高浓度废水(反应过程中水洗分层、水解等产生)由车间先收集在车间的专用储罐(池)汇总后,由泵提至架空管路进入污水处理厂隔油均质池。除工艺特别要求外,每个车间至污水处理厂的管道为一根,以便于计量考核。

4.2.3公司各车间对其产生的高浓度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作好记录,并每周对废水水质情况进行检测,每月汇总水量及废水排放浓度,于次月1号交环保部。4.2.4车间管辖区污水管道及污水井,雨水管道与雨水井,要认真做好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防止污水井、污水管道泄漏及雨、污水管网串通。各管辖车间必须及时做好污水井浮油打捞工作,所打捞的浮油应作好标识,按照《固体废物管理规定》处理。

4.2.5车间污水必须按规定做好预处理,各类污水处理预设施必须认真操作,不得随意停止或闲置各类预处理设施,预处理设施处理效果差或失效而确需停止的,必须上报环保部确认,并采取其它临时性处理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4.2.6各车间及部门必须进行落实清污分流,不得任意开渠或铺设管线将污水排入雨水系统,或将冷却水、蒸汽冷凝水接入污水处理系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污水量增加,各车间不得将强酸、强碱性废液排入低浓度污水处理系统,以免造成污水井的腐蚀及对污水处理站生化处理造成冲击。4.2.7凡原设计不排放的工艺废液及间断排放的高浓度污水要排入污水系统的,需由废水发生车间向环保部提出排污申请,注明废水成份与排污量,环保部作好分析,通知车间按规定接入相应排水系统。

4.2.8各车间由于生产异常而造成某种废水浓度升高或超标的,必须及时通知环保部及污水处理厂,以免对污水处理系统造成巨大冲击。对于当事人没有及时发现或知情不报,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下降或失效的,视造成影响分别对事故车间和当事人予以处罚。

4.2.9乙炔、氨气气柜等平时无须排污的设备由于检修或其它原因,需排放大量废水的应做好特殊情况排污申报,并服从环保部调度与安排。

4.2.10各车间污水排放要达到《车间污水排放控制指标》的规定,工艺调整,调试过程中,造成污水成份、浓度、排污量发生变化的,应提出申请,以便环保部及时调整指标及考核。

4.2.11污水处理厂按照污水处理操作规程对进行处理,严格控制,确保废水处理达标排放。

4.2.12污水处理厂应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备品、备件应有充足配备。4.2.13污水处理中,应充分利用公司产生的酸碱废水,对污水处理中水质PH值进行中和,实现“以废治废”。

4.2.14污水处理厂对接纳废水量进行记录,并每周对各车间高浓度废水及低浓度废水进行抽查监测,每月汇总各车间废水水量及废水排放浓度,于次月1号报环保部。

4.2.15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达标废水泵提至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化处理。4.2.16环保部根据车间废水排放报表及污水处理厂处理报表,进行核对核实后形成公司污水排放报表,分别报送财务部及车间,

4.2.17财务部根据各车间废水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收费,每吨COD、氨氮收费3000元,并将排污费用纳入车间生产成本考核。4.3监控

4.3.1车间每周对废水排放浓度进行测试,每月填写“车间排污月报表”报送环保部分析、汇总形成“车间废水排放汇总月报表”。

4.3.2每周由污水处理厂化验员对车间废水进行抽查测试,每天对污水处理厂处理前进水和处理后出水水质进行定时检测,并将水质检测数据认真记录在“废水监测分析原始记录表”上。

4.3.3环保部负责对车间废水排放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4.3.4由公司环保部委托具有监测资质检测机构每年对公司的各个污水排放口进行监测,相关的“监测报告”由环保部统一保存。4.4异常状态的处理

经有关监测部门监测或公司内部检测,若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内控要求或发生异常状况,应及时向公司副总以上领导通报,并及时落实整改。 5考核

按照公司经济任责制管理规定进行考核。 6记录

6.1废水监测分析原始记录表 6.2车间排污月报表

6.3车间废水排放汇总月报表 6.4监测报告

第16篇:广州市规模以上的工业碳排放研究论文

摘要:碳排放是温室效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工业碳排放一直以来是碳排放的主要组成部分,选取广州2007-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碳排放和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广州规模以上工业碳排放总体变化趋势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变化情况,分析起变化趋势的原因和趋势。

关键词:能源;碳排放;广州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低碳”概念逐步引发人们的关注,工业碳排放做为人类碳排放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重点关注。近年来,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碳排放开始被作为能源利用效率和低碳考察指标,本文通过对广州近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利用情况,计算其碳排放趋势及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并分析趋势成因。

1、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1.1计算方法

本文选取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为:ijECij×EFi其中,E表示碳排放量;i表示能源种类;j表示行业或经济部门;EC表示j行业对i种源消费的标准量;EF表示各类能源消耗的碳排放系数。本文选取的各类能源均按照评价发热量进行折算,折算系数取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6》;碳排放系数取自IPCC收录的各种燃料排放系数.

1.2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能源使用数据来源为《广州市统计年鉴》(2007-2016).从广州规模以上工业的煤炭、燃料油、汽油、柴油等一次能源使用量利用量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下降比例分别达到了41.3%、96.8%、16.6%和77.9%,而热力和电力等二次能源消费分别增加了52.7%和24.2%。

2、碳排放量趋势

2.1碳排放总量与工业增加值总体趋势

从碳排放总量和工业增加值变化趋势可知,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自2007年的2416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6年的4898亿人民币,增长幅度达102.7%,同期的碳排放量从3043万吨/年降低到1539万吨/年,削减幅度49.4%。

2.2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变化趋势

从规模以上工业的单位碳排放和碳排放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广州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处于逐年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1.26吨/万元从广州规模以上工业碳排放量变化趋势来看,广州规模以上工业碳排放量除2013年略微增加外,总体处于下降趋势。结语本文通过计算2007~2016年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碳排放特征,得出结论和分析如下:①能源利用总趋势2007~2017年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利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煤炭、燃料油、汽油、柴油等一次能源使用量利用量均不同幅度下降,热力及电力等二次能源使用量分别增加了52.7%和24.2%。说明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利用从直接利用一次能源逐步转换为热力、电力等二次能源。②单位能耗变化趋势2007~2017年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碳排放量下降了49.4%,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02.7%。碳排放总量及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形成以上趋势的原因除能源结构发生变化外,能源利用效率、淘汰低效产能也是变化的主要成因,根据广州市公布的相关数据,“十二五”期间,关闭搬迁市区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达314家。③趋势和压力根据《广州市节能降碳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要求,广州市“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4%以上,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即要求到2020年,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值应降低到0.25t/万元以下。从变化趋势可知,2016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较2007年已降低75%,绝对值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要达到规划目标值,除继续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能源利用效率、淘汰高能耗产业外,还要着重于提升产业水平、增加单位产品工业附加值。

参考文献

[1]CHRISG.Howtolivealow—carbonlive:theindividual’sguidetostoppingclimatechangeLondonSterling[M].VA,2007.

[2]IPCC.2006IPCCGuidelinesforNationalGreenhouseGasInven-tories[M].Japan:IGES,2006:29-212.

[3]S.M.deBruyn,J.C.J.M.vandenBergh,J.B.Opschoor.Economicgrowthandemiions:reconsideringtheempiricalbasisof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s[J].EcologicalEconomics,1998,25(2):161-175.

[4]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暨排放情景分析[R],2003.

第17篇:6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文件编制说明

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文件模板

编制说明

二〇一五年一月十日

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文件模板

编制说明

1前言

1.1模板编制的背景

根据编号:201412024《北京营业部工作任务书》要求,需编制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文件模板,包括:1)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需企业准备和提交的资料;2)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3)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调研计划表;4)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5)程序文件。共五项编制内容。要求于20

15、

1、11前完成。接到任务书后即开始了模板的编制工作。收集了有关现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政策及标准,开展了调研,先后走访了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武东升,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能源环保部,于2015年1月10日基本完成编制工作。 1.2选择钢铁行业作为编写模板的理由

在走访中了解到,目前,火力发电、钢铁冶金、水泥建材是我国能源消耗、污染的三大行业。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认为是工业化的“粮食”;钢铁行业又是能源资源密集型行业,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大量的消耗着国内外资源与能源,向钢铁企业周边环境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为此我国钢铁行业被国家列为重点污染行业之一,成为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重点关注的行业之一。

钢铁行业获取的自然资源和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这些资源、能源通过功能不同的工序串联作业,协同(集成)运作,生产出大量的产品,用作生产与生活资料。每生产一吨钢大约要消耗600~700kgce的能源、1.5~1.6t铁矿石、3~8t新水和0.26t熔剂等,同时要排放出大量废气(2.0~2.5tCO

2、1.0~2.0kgNOX、1.0~2.0kgSO

2、1.0~2.0kg颗粒物),废水(约2.0~5.0t)和固体废弃物(0.5~0.6t)。

钢铁行业具有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内部废弃物消化和社会废弃物消纳处理四大功能。

因此选择钢铁行业作为编写模板的理由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2标准模板的原则和方法

2.2模板编制的原则

1)、能源管理体系、碳排放管理体系文件整合; 2)、符合选定的标准要求;

3)、适合于今后体系建立时的“取”“舍”、“选择”; 2.3 模板编制依据

本模板的编制主要依据以下资料:

GB/T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29456-2012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实施指南》

京发改〔2014〕2184号《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推进在京万家企业和市级考核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附件5《碳排放管理体系

要求》

GB/T1028-2000

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

GB/T2587-2009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 GB/T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3484-2009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T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21256-2007

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T 21368-2008 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JJF 1356— 2012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 RB/T 103-2013

能源管理体系钢铁企业认证要求

(国发〔2011〕26号)

《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京政发〔2014〕14号)《关于印发的通知》

《北京市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报告编写指南》 《北京市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核算和报告指南》 《北京市碳排放监测指南》

《北京市碳排放报告第三方核查程序指南》 《北京市碳排放配额场外交易实施细则(试行)》 《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则》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则》

2.4模板编制方法

1)根据GB/T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29456-2012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实施指南》、京发改〔2014〕2184号《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推进在京万家企业和市级考核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附件5《碳排放管理体系

要求》编制了《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2)为满足体系标准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则》、《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则》的打分要求,编写了24件程序文件。

3.0模板编制的不足之处

1)、由于本人对标准理解不到位,在编制过程中难免有不到之处; 2)、在模板中有些技术问题未明确描述,如:在《碳排放源识别 评价程序》中,未描述确定主要碳排放源的分类依据;在《碳排放核算、报告管理程序》中,未给出具体的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

欢迎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第18篇:废水、废气、废油排放管理规定

工业废气排放管理规定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本厂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根据 国家及公司环保要求,结合本厂实际情况,规范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废气排放 行为,确保达标排放,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一、废气分类

1、工艺废气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气;

2、车辆尾气

施工用机械和交通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 3无组织废气

存储、使用及物料干燥过程中无组织排放的环乙烷、甲醇、乙醇等,以及设备、管道、阀门老化而引起的跑冒滴漏;

二、废气的排放的控制管理

1、工艺废气

通过喷淋冷却、碱液吸收及布袋除尘系统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并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工艺废气排放执行GB16297-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二级标准);各车间负责本单位气体回收设施的运行与管理护工作;

2、车辆尾气

公司内客货运输车辆必须持有公安机关颁发的年度检验合格证,方

可上路行驶;车辆在停车时应熄火,不允许怠速造成大气污染;外单位车辆进公司,由门卫要求其停在指定的区域内,停车时应熄 火,不准怠速造成大气污染。

3、无组织废气

设备部对设备、管道、阀门等经常检查、维修,保持装置的气密性

良好。当班人员加强巡查,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安环部定期检查气体报警装置的灵敏度及使用情况;加强管理,各车间、离心、烘房岗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穿

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减少废气、粉尘对身体的伤害;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三、废气的监测、检查与考核

1、环保员及岗位人员对本单位的废气状况进行日常监控和检 查,根据监测报告,建立台帐。

2、安环部、生产部负责检查监督员工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环保站负责制定废气监测计划,对现场进行检查,并根据生产信息及监 测报告结果,对各单位进行考核。

3、回收系统吸收液由车间及时更换,以保证处理质量。

4、异常情况下的工艺废气排放,执行应急预案。

第六条 职责

(一)厂长对本标准的督促建立、完善和落实负领导责任。

(二)环保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全厂环保工作,由分管环保工作的厂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成

员由策划部、运行部、检修部等主管领导和厂环保监督员组成。厂环保领导小组和各部环保兼职人

员组成全厂环保监督网,并负责全厂环保包括废水、废气、废油的排放管理。

(三)策划部

1、环保监督员根据上级及环保标准的要求,制定科学、有效的废水、废气、废油的排放控制措

施并监督执行。

2、按时完成对标分析报告及上级部门所要求的各类报表,定期对照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标准进行

自查,建立污染物管理基础台帐。做好废水、废气、废油处置等环保设施的日常监督工作,不发生

因监督不力而导致的环保部门认定的环境污染事故及超标罚款事件。

3、制定推广应用环保等新产品、新技术的有效措施,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污染物排放,取得华能长春热电厂 管理制度 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运行部

1、精心做好环保治理设施的运行操作监控,严格执行除尘、脱硫设备运行措施。

发生人为原因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超标排放行为,不发生因运行操作失控而

导致的环保部门认定的大气污染物超标罚款事件。

2、加强电除尘运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投运率(设备原因除外)不低于 99%。

3、加强废水处理设备运行管理,确保达标排放。加强渣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不发生渣水溢流

至雨水系统现象。不发生因运行操作失控而导致的环保部门认定的水污染物超标罚款事件。

4、加强用水系统运行管理,严格控制水耗,,通过改造提高废水回用率,减少废水排放量。

5、加强运行系统运行管理,不发生油污水、渣水溢流至雨水系统。

(五)检修部

1、精心做好电除尘设备及废水处理设备检修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不发生因检修原因而引

起的超标排放行为。

2、加强电除尘检修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因设备缺陷, 保证投运率不低于 99%。

3、加强运行系统检修管理,不发生油污水、渣水溢流至雨水系统。及时处理锅炉系统的粉尘泄

漏,不发生粉尘超标现象。

4、加强用水系统检修管理,严格控制水耗,提高废水回用率,减少废水排放量。

5、精心做好燃料堆场管理,确保配煤加仓可控性。严格执行配煤加仓措施,不发生因配煤管理

失控而导致的环保局认定的超标处罚事件。

6、加强购煤管理,合理安排各种煤质比例,为运行配煤加仓提供前提条件,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物排放。

(六)行政部 做好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监督及维护管理,不发生系统溢水现象,保证处 理后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第七条 流程与风险分析

(一)流程

流程图参见附录 A。

(二)风险分析

本管理规定的风险在于所执行的上级标准变动后,没有及时根据变动修订和完善各岗位职责及

管理要求,存在监督工作失效引起超标排放的风险。

(三)关键控制点 华能长春热电厂 管理制度

1、策划部要及时根据国家、地方或行业有关环境保护监督的标准修改本标准。

2、各责任部门要监督各级职责的落实,重点监督污染物达标排放措施的制订、审核、批准、执

行的落实。

第八条 管理内容与要求

(一)废水、废气、废油控制管理要求

1、本厂实行三级(厂级、部门级和各岗位人员)巡回检查制度,各级人员按其职责范围,认真地

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处理、定期考核。

2、由厂部(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各部门主任、厂长)按照巡回检查规定的要求,对全厂各部门进

行每周检查,主要针对水、气、油等环境因素现场控制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3、与废水、废气、废油排放有关的设备运行情况;

4、废水、废气、废油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转情况;

5、各部门(检修部、燃料部及运行部)按照发电设备现场巡回检查要求、检修部设备巡检要求的 有关规定,对本部门废水、废气、废油污染物排放管理情况进行自查。

(三)污染物控制标准

1、废水、废气相关的监测类型主要为三种,即自我监测、政府监测和委托有资质单位监测。

2、废水监测及控制指标:执行当地环保部门排放标准要求(需要专业人员核实)

工业废水(化学废水、冲灰水、生活污水)

具体指标值 标准值

pH 6-9

COD

BOD

悬浮物

氨氮

石油类

硫化物

LAS

废水监测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实施,每月监测三次。

3、废气监测及控制指标(需要专业人员核实)

烟尘排放总量、SO2 排放总量按照环保局有关规定进行总量控制。

废气排放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管理制度 具体指标值 标准值

林格曼黑度 1 级

烟尘 200mg/l

SO2 2100mg/m3

NOx 1100mg/m3

华能长春热电厂

烟气监测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实施,每年监测 3-4 次。

4、运行部主管与环保工程师共同通过对购煤量与 SO2 排放量数据综合统计分析,编制采购煤

炭控制含硫量预测,调整燃料采购计划,以实现对燃料含硫量总量控制达标。

5、煤质监测分析

入厂煤做到 100%通过三级取样装置,进行工业分析、热量测定及灰熔点测定,常用煤种每年

做一次全分析。

6、废油按危险废弃物进行规范处置,具体执行国家相关标准。

第九条 相关/支持性文件

华能长春热电厂运行巡回检查制度

华能长春热电厂化学设备巡检制度

华能长春热电厂脱硫设备巡检制度

第十条 报告和记录 表 1 报告和记录汇总

序号 记录编号 记录表名称 保管场所 保存期限 保存形式

1 废水监测统计表(月、年)

纸质/电子

2 废气监测统计表(月、年)

纸质/电子

3 废油处置情况报告 纸质/电子

第十一条 附录

制定和实施下列流程图(见附录 A): 图 A.1《废水、废气、废油排放控制流程图》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相关部门 策划部 厂部 省公司 备注

监督员 主管 主任 工程师 主管 主任 副厂长 厂长 生产部 节点说明 华能长春热电厂 管理制度 1.厂长为环保监督总负责

人。其职责:见附注1。

2.厂长委托副厂长承担环

保总监,做好电厂环境保护

领导工作(参照职责同上)。 3.环保监督员:见附注2。

4.该网由厂/策划、检修、

运行、燃料、外围单位等部

门( 班组) 各级环保监督

专责人组成。它是环保监督

的执行机构,由策划部生技

专业归口管理。 5.环保监督专业负责人由

相关部专业主管兼任,负责

本专业环保监督工作。环保

监督专(兼)职工程师组织编

制废水、废

气、废油排放控制的相关标

准及要求。 6.各类废水排放及处理设

施的监督;大气污染物排放

及处理设施的监督;发电用

燃料(原煤、燃油等)的监

督。 7.环保监测仪器管理:环

保监测仪器,按规定配备,

专人保管,按规定送计量部

门定期检定,建立仪器台

帐。 8.环保技监人员管理:见

附注3。 9.环境监测的监督要求就是认真执行《火电行业环境

监测管理规定》以及本厂

《环保管理标准》。 10.按照公司及地方环保

要求统计报表并上报 图 A.1 废水、废气、废油排放控制流程图 附注

1:环保监督总负责人的职责:贯彻上级有关环保监督的条例和规定,承担法律责任;委

托副厂长领导环保工作;审批环保管理标准、审批环保监督制度、技术措施和实施细则;组织督促

策划、运行、检修、外围单位等部门做好环保监督工作;定期主持召开环保监督工作会(每年两次);

组织调查环保设施重大缺陷和环境污染事故,分析原因对策;审批环保年度计划(长远规划)、总结、

1.环保管理总负责人

2.委托副厂长分管环保总监

3.策划部环保监督员

4.组建环保监督网

5.环保监督专业负责人

6.监督执行 7.检查落实

8.检查落实

7.明确环保监督仪器管理

8.明确环保监督人员管理

9.各类废水监督规定

9.1环保监测的监督要求

9.2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监督规定

10.

按照要求统计报表 华能长春热电厂 管理制度 报表和事故报告。

附注2:环保监督员的职责:制订环保管理标准、技术监督制度和实施细则(包括监督网各级责

任制、环保监督考核制度);组织编制环保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并监督执行;组织环保监测、污染

调查、环境治理、监督环保设施的运行;参与环保方案的制定、审查和竣工验收,监督环保“三同

时”;检查监督环保设施的投、停和检修的许可签字;负责污染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编写事故

报告;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环保监督问题,及时向厂部环保监督负责人汇报,有权直接向省公司主管

部门反映环保技监问题;组织环保监督网季度分析会;按时完成环保监督总结报表和专题报告并及

时上报;监督环保检测仪器的正确使用和保管;监督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建立健全环保监督

技档和原始数据库。

附注3:环保监督人员管理:环保监督专(兼)职工程师工作调动需经厂技监领导小组认可;

环保监督员要相对稳定;各级环保监督人员技术培训合格(持相关合格证);环保监督专职工程师参

加当地电力部门或省公司组织的环保监督活动;认真执行环保监督考核奖惩办法。

第三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

本制度由策划部负责解释。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策划部职能由检修部代为执行。

第19篇:环卫处垃圾排放场管理规定

环卫处垃圾排放场管理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垃圾排放场的管理确保垃圾排放生产服务工作正常运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垃圾排放场行政建制单位为日常垃圾排放作业和管理单位(以下称垃圾场管理单位),负责本规定各项管理条款实施操作。

处生产服务监察、设备、安全、消防、保卫、房地产、统计等主管部门,按其管理工作职责分工,对垃圾排放场的各项管理条款实施分项监督检查和考核。

第二章

专用道路管理

第三条

垃圾场管理单位,要对通往垃圾排放场的专用道路(含场内延伸道路)和便道,实施经常性维修养护,必保道路畅通无阻。

维修养护道路时,只准对路面加宽和加高,不得采用刮、推等方式降低路面高度,并要经常保持路面平整。

第四条

随着垃圾排卸面不断向前延伸,场内专用道路也要保证随时向前延伸,防止误车现象发生。

第五条

汛期要及时抢修被雨水冲刷的路面,并及时疏通道路两侧的边沟,保证雨水顺畅排泄,不漫及和浸泡路面。

冬季要备足炉渣,放置在道路两侧路肩处,及时清除专用道路和便道上的积雪,确保专用道路畅通。

第六条

保护道路两侧山体的自然植被,禁止内外部任何单位或个人随意挖土采石,防止山体滑坡、塌方占压道路堵塞交通。

第七条

每日早8时前和晚5时前对路面进行两次清扫保洁,并及时清除路面上裸露的尖石、砖头瓦块等影响车辆安全通行的杂物和道路两侧边沟及山坡上的白色污染杂物,保持周围环境整洁。

第八条

加强路政管理。外部任何部门或单位挖掘、占用专用道路,要及时发现和制止,并及时向处房地产主管部门或处主管领导报告,由处组织处理。

第三章

垃圾排卸作业管理

第九条

场内垃圾排卸作业面(以下称作业面)内当日排放的垃圾(夜间排放的计入第2日白天排放)必须当日清理平整、压实完毕,确保作业面面积满足每日正常垃圾排卸需要。

第十条

随着作业面不断扩大和场内专用道路不断向前延伸,车辆排卸作业 界线也要随时重新确定,确保场内作业指挥人员按排卸作业界线范围指挥和垃圾车辆按作业界线范围排卸,避免误车现象发生 ,降低运输成本。

第十一条

根据垃圾排放实际情况和填埋覆盖技术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好填埋覆盖作业 。并定期进行药物消毒工作。

第十二条

市有关部门或单位到场内销毁或焚烧物品,要及时向处生产服务监察主管部门报告,经请示处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四章

垃圾检斤管理

第十三条

垃圾检斤要由专人负责,分昼、夜两班进行,相互要当面交接。除因病经场领导批准外,其他时间不得替换;检斤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必保检斤及时准确。

第十四条

无论处内部或社会车辆进入场内排卸垃圾,一律实施准确的检斤,并分内、外部分别按日逐车检斤记录。

第十五条

垃圾检斤实行按月统计上报制度。每月统计截止时间为上月21日至本月20日,并按处统计主管部门要求和内部垃圾清运单位垃圾清运作业量考核核算需要,每月按时将内、外部垃圾排卸量分别造表上报处统计主管部门,内部垃圾排卸量要按垃圾清运单位分单车造表分送处内各垃圾清运基层单位。

第十六条

垃圾检斤作业时,当班的质检员必须做到:

(一) 坚守岗位,严禁擅自找人替岗。

(二)

所有上秤车辆驾驶室内只准乘坐驾驶员1人,对其他乘坐人员让其在值班室门前下车等候。

(三)

计数显示器数字稳定后,工整准确记录重量,并及时显示绿灯,示意车辆可以下秤。

(四) 发现苫盖不合格的车辆,要及时准确记录车辆所属单位、车号、驾驶员姓名,当车驾驶员要在记录上签字认证。同时,要及时向场领导报告;场领导要及时报告处生产服务监察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五) 对社会排卸垃圾的车辆,要随时检验垃圾排放证。对无证排卸垃圾的车辆,要准确记录排卸垃圾单位、车号、驾驶员姓名,由驾驶员签字认证,当即通知场领导向处垃圾排放管理主管部门通报办理排放证和交纳有关费用后方可允许排放。

(六) 发现检斤的电子衡器失准现象,必须立即向场领导报告,场领导要及时向处设备主管部门报告,及时组织检修。

(七) 白班的质检员,要随时检查干电池的电量情况,及时充电,保证晚班指挥车辆人员使用。

第五章

安全防范管理

第十七条

要充分考虑车辆排卸作业界线与垃圾场边缘的安全距离,禁止任何车辆超越安全停车界线进行垃圾排卸作业。

第十八条

垃圾场管理单位,必须安排专人昼夜值班,专门指挥进入作业面的车辆进行垃圾排卸作业,必保排卸作业安全。

第十九条

垃圾排卸作业中发生误车,驾驶员不准强行驶出,垃圾场管理单位要及时安排推土机脱拽,防止造成车辆机件损坏。同时,由垃圾场管理单位填写误车记录单,准确记录误车和拖出时间、车辆所属单位、车号、驾驶员姓名、误车原因、机件损坏等情况,双方当事人签字认证。误车记录单一式2份,垃圾场管理单位和误车单位各1份,并于每季度末同时提交给处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与处理。

第二十条

平时特别是汛期,垃圾场管理单位要派员随时检查作业面斜坡塌陷断裂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立即向处安全主管部门或处主管领导报告,防止设备损坏及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第二十一条

市有关部门或单位到场内销毁或焚烧物品作业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否则有权制止其违章作业行为。

第二十二条

要严格遵守电子衡器安全操作规程,遇有雷雨天气,禁止使用交流电,要及时使用蓄电池操作。

第二十三条

禁止任何人员在电子衡器上上下车。 第二十四条

垃圾场管理单位,要采取张贴通告、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加强昼夜值班等有效措施,严禁捡拾人员入场捡拾废弃物。对不听劝阻和无理取闹者,要及时报告处生产服务监察和保卫主管部门,并与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或报警。同时,要加强场区的安全保卫工作,发现可疑人员和违法行为立即采取监控措施,并及时报警。如捡拾废品采取经营承包方式,由承包方负责对捡拾人员实施组织管理。

第二十五

场内当班作业指挥人员,要严密监视,严禁任何人员和车辆接近或进入沼气产生区。

第二十六

严禁擅自在场内露天点燃明火焚烧垃圾和燃烧废弃物取暖。

第二十七条

要及时打通和清理场周围防火通道,防止发生面山山林火灾。发现火警,要立即全力灭火扑救,并及时向处消防主管部门或市护林防火指挥部报告。

第二十八条

每年雨季前,处安全、设备主管部门要会同垃圾场管理单位请市有关部门对场区防雷电设施检修、检测1次,并对设施进行严格看管,防止人为破坏造成防雷电设施失效。雷雨过后,垃圾场管理单位要指定专人对防雷电设施性能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处安全、设备主管部门组织检修,并记录备案。

第六章

场区环境和绿化养护管理

第二十九条

作业面 以外的场地和周围可视范围内,要经常保持卫生清洁,及时清除或修剪杂草,定期或不定期捡拾白色污染杂物,保证场周围环境整洁。

第三 十条

垃圾场管理单位,要根据垃圾场发展前景,制订场区整体绿化美化规划,报处房地产主管部门和处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一条

垃圾场管理单位,每年春季要依据场区整体绿化美化规划,有计划的组织搞好本年度的场区绿化美化工作,并搞好防治病虫害、修剪、清除杂草、防冻等日常养护管理,不断提高场区绿化美化水平。

第三十二条

要加强场区花草、树木、果实的看护工作。未经场领导批准,禁止任何人擅自掐花、折枝、摘果和践踏草坪。

第七章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三条规定,每项(次)扣罚直接责任者、场长或场主管领导20元;因发现或抢修不及时影响通车 ,扣罚场长或场主管领导100元。

第三十四条

因道路质量原因造成车辆部件或轮胎损坏,除垃圾场主管单位按价赔偿经济损失外,另扣罚直接责任者50元、场长或场主管领导30元。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四条至第十条规定,每次扣罚直接责任者30元、场长或场主管领导20元。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规定,每项(次)扣罚场长或场主管领导30元。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至第十五条规定,每项(次)扣罚直接责任者20元、场长或场主管领导10元。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其中1款规定,每次扣罚直接责任者10元,应该向场领导报告而不报告的另加罚10元。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第

(四)至第

(六)款规定,每项(次)扣罚场长或场主管领导20元。

第四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至第十九条规定,发生误车,安全停车界线内拖车消耗由垃圾场管理单位承担;安全停车界线外拖车消耗原则上由汽车驾驶员承担,并从汽车驾驶员工资中抵扣,但因安全停车界线不明确或属垃圾场指挥人员责任,拖车消耗由垃圾场管理单位承担;误车后强行驶出或拖拽过程中造成车辆机件损坏,由直接责任人按价赔偿经济损失。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二条规定发生伤亡事故,按《丹东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有关条款规定处罚。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每项扣罚违章者20元;造成伤亡事故,按丹东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有关条款规定处罚。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发现检拾人员进入场内捡拾废弃物未及时妥善处理,每次扣罚直接责任者10元、场长或场主管领导5元;发生检拾人员伤亡事故,比照《丹东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罚标准处罚。

因安全保卫工作不到位发生被盗和任何形式的财产被破坏案件,由直接责任者赔偿经济损失,同时扣罚200元;扣罚场长500元、副场长300元。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规定,每项(次)对直接责任者扣罚20元;造成伤亡或设备损坏事故,比照《丹东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职工因工伤亡或机件事故处罚标准处罚。

第四十五条

因管理不到位发生面山山林火灾,火灾直接责任者负全部经济赔偿责任,并对场领导按经济损失额的20%予以经济处罚。

第四十六条

对场区防雷电设施每少检修、检测1次,扣罚处安全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和安全员各100元;防雷电设施人为损坏由破坏人或管理责任者赔偿经济损失;雷雨过后对防雷电设施不检查、损坏不检修、不报告或无记录,每项(次)扣罚直接责任者、场长或场主管领导各30元;因检查、检修不及时造成防雷电设施失效,财产遭雷击受损,由直接责任人和责任单位承担经济损失。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经处检查提出明显问题,每次扣罚直接责任者20元、场长或场主管领导10元。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规定,每项(次)扣罚场长或场主管领导50元。

第四十九条

未经场领导批准,随意破坏场区绿化美化成果,擅自掐花、折枝、摘果和践踏草坪,每项(次)扣罚直接责任人和违规人各10元。

第八章

第五十条

本规定如与处以前印发的有关规定相抵触,以本规定为准。

第五 十一条

本规定解释权,按管理工作职责分工,分别由处各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

第20篇:钻孔桩泥浆排放管理方案

新建铁路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ZQ2标段五公司管段

施工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调查过程

根据公司工程项目过程控制规则及集团公司施工调查管理办法的规定,就新建铁路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ZQ2标段五公司管段进行了施工调查:

一、调查时间:二OO六年一月二十五日

二、调查地点:河南省灵宝市境内

三、调查人员:

公司领导:韩传祥 关继忠 赵东荣

党委办公室:安德智

工程管理部:李卫东

机械物资部:王云龙

机械工程公司:张旭刚

成本审计部:翟和生

项目经理部相关人员:刘喜英 陈鸣金 朱铁岩 李晶

四、施工调查主要内容及分工

施工调查首先由全体人员参加对该项目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工程特点及重点工程的施工环境进行调查,掌握施工现场第一手资料。然后分组进行详细的调查。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组由韩传祥、关继忠负责,组员为安德智、刘喜英、张旭刚、陈鸣金,负责调查DK292+160至DK305+140段工程项目的道路、通信、电力情况;调查临时用地、施工便道、供电、水设施等大型临时设施。

第二组由赵东荣负责,组员为李卫东、朱铁岩、李晶,负责调查DK305+140至DK318+540段工程项目的道路、通信、电力情况;调查

临时用地、施工便道、供电、水设施等大型临时设施

第三组由王云龙、翟和生组成,负责调查周边地区地材分布、价

格及产、运、供情况。

第二部分调查成果

一、工程概况:

郑西铁路五公司管段自DK292+160至DK318+540,主要工程有:

四个特大桥11069米(十二里河特大桥8100米、枣乡沟特大桥949米、

高柏特大桥600米、阳平河特大桥1420米),四座隧道6037米(台村

隧道1622米、盘西隧道425米、盘东隧道3200米、阌乡隧道790米),

路基工程8755米(包括新灵宝站)。

二、施工重点及难点

施工的重点是十二里河特大桥(含悬灌施工)、盘东隧道(两次

跨G310)3200米、新灵宝站。

施工的难点是阌乡隧道790米,下穿高速公路。

安全的重点是十二里河特大桥的跨国道悬灌施工、盘东隧道、阌

乡隧道。对于五公司管段内的重点、难点工程还请集团公司专家组给

予大力支持和重点关注。

三、主要工程特点

1、工程技术标准高、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条高速度目标值的客运

专线。全线铺设无碴轨道,工后沉降控制标准极为严格,结构物的设

计年限无碴轨道为60年,其余混凝土结构物为100年。

本标段所经过地区地质构造复杂,黄土洞穴、错落体、黄土陷穴、

黄土冲沟、砂土液化等不良地质大量存在,黄土、湿陷性黄土、软土

及松软土和膨胀土等特殊岩土分布广泛,复杂地质构造给沿线路基、

隧道、桥梁的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

2、桥隧比例大、工后沉降要求严

本段桥隧工程比例大,工程规模庞大,工期紧。工程广泛采用了

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检测方法。特别是全线铺

设无碴轨道对路、桥、隧等线下工程提出了严格的控制工后沉降要求。

3、隧道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大

隧道地质差,地层岩性全部为砂质黄土。部分洞口地形复杂,施

工进洞困难。洞身穿过地层以IV、V级黄土为主,且通过浅埋、陷穴

等不良地质地段,施工难度大,干扰多。

4、高性能混凝土工艺要求高、使用年限长

本段混凝土结构按100年使用年限设计(无碴轨道为60年),必

须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对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

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及任务划分

本着精干高效、一职多能、统一管理、动态灵活的原则,我公司

拟成立二个工程队,负责本段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对工程

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进行控制,两队分别对集团公司经理部独立

合算。选派一名公司领导总体协调。两队分别配备领导班子4-5人,

工程技术人员10-15人,其它管理人员6-8人,现场领工员8-10

人,其它技工按工程需要配备。五公司目前在地基处理、钻孔桩、桥

梁墩台身及隧道方面有一定的队伍储备,劳力方面不成问题。

一队负责DK292+160至DK305+140(盘东隧道中点)段,包括高

柏特大桥、阳平河特大桥、盘东隧道进口段阌乡隧道、新灵宝站及本

段区间路基土石方工程。一队驻地设在阳平河特大桥桥头至G310之

间场地,租地临建。

二队负责DK305+140(盘东隧道中点)至DK318+540段,包括十

二里河特大桥、枣乡沟特大桥、盘东隧道出口段、台村隧道、盘西隧

道及区间路基土石方工程。二队驻地设在DK314+200左侧山顶平台

(农田),临建按业主及集团公司经理部要求达标。

为保证标段工程试验、检测的需要,在二个工程队分别设立临时

实验室,具体按集团公司经理部要求办理。

四、地方材料

对地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并对经理部前期的料源地及单价进行

了解调查,但还不够完善,还需深入调查。

五、交通运输

本线基本与310国道平行,进出场交通形成以310国道为主,

县乡道路为辅的交通网络。但部分工点离既有道路较远,需修建施工

便道,以满足施工需要。

六、通讯情况

中国移动和联通信号以及有线电话网均已覆盖标段沿线,通讯条

件较好。

七、大临工程

1、临时便道:

充分利用既有310国道与线路基本并行的特点,对乡间道路拓宽

改造加以利用,不足地段修建临时便道,跨沟渠埋钢筋砼圆管或搭设

便桥以确保水流畅通。特大桥位置纵向拉通。土方施工路段在征地范

围内拉通路基作为施工便道,各搅拌站原则上依国道而建。从国道修

筑便道作为搅拌站横向进场道路。

2、工程用水

标段内各施工工点附近水源较为充足,可采用打井取水。

3、电源

管段内各主要工点附近均有电网通过,可就近安设变压器,T接

利用。在DK315+600搅拌站、第二工程队经理部、DK296+700搅拌站、

盘东隧道进口及出口处设置400KVA变压器各一台,在台村隧道进、出口设置315KVA,另外在DK302+283搅拌站、DK307+200搅拌站、盘西隧道进口、阌乡隧道各设200KVA变压器一台。

4、搅拌站:

一队搅拌站:分别在DK296+700(阳平河特大桥), DK302+283(高柏特大桥)。盘东隧道进口处及阌乡隧道进口处各设一套搅拌站。

二队搅拌站:一是设在DK315+600线路右侧农田,需征地40亩,提供十二里河特大桥后半段砼;二是与二队驻地同设在DK314+200左侧山顶平台(农田),需征地50亩,提供十二里河特大桥前半段砼;三是设在DK307+200处(枣乡沟特大桥下),提供枣乡沟特大桥。在台村隧道进口处设一搅拌站,盘西隧道进口处设一搅拌站,盘东隧道出口处设一搅拌站。搅拌站按工期及砼方量合理配备。

八、前期机械设备进场安排

1)土方施工以机械工程公司为主,配足各型机械设备,前期主要上三台挖掘机、二台推土机、二台装载机修筑施工便道,后期根据实际情况配足施工设备,改良土及集配碎石设备按工期要求进场。

前期安排地基处理设备振动成管桩机8台、履带螺旋钻机4台、柱锤冲扩桩机4台及强夯设备2套进场。以满足地基处理的需要。

2)桥涵方面,前期主要考虑钻孔桩施工,拟进场设备主要有: 旋挖钻机6台、冲击钻及回旋钻机各10台,另外新购的设备有: 阳平河特大桥:两个JS1000搅拌机,3台10m3罐车,两台ZL40装载机,25T吊车一台。

高柏特大桥: ZL40装载机一台,两台10m3罐车。

枣乡沟特大桥: ZL40装载机一台,两台10m3罐车。

十二里河特大桥:两台2000型搅拌楼,ZL40装载机三台,五台10m3罐车,25T吊车二台,一台砼泵车。

其它设备按工程需要如期进场,以调用、新购、外租等方式保证施工要求。

3)隧道设备

阌乡隧道、盘东隧道进、出口、盘西隧道、台村隧道进、出口各配置JS750搅拌机各一台,衬砌台车各一套,ZL40装载机各一台。

九、前期的几项工作

1、按工程的实际需要完成前期的资源配置工作。

2、按集团公司的要求,做好临时驻地、施工场地的布置,抓紧试验室建设,以高标准做好现场形象宣传。

3、大临方案合理优化,积极配合经理部做好地方关系的协调工作,以便各项临建及早开始实施。

4、进一步对地材、地料进行调查,配合经理部做好大综材料的招标采购工作。

5、组织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培训,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6、认真研究报价清单、招标文件及设计资料,进行前期的成本预测。提出优化设计的方案。

7、做好交接桩准备,随时可以进行贯通复测。

中铁三局五公司

2006.1.26

碳排放相关管理岗位职责
《碳排放相关管理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