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分配(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20 08:00:17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信息部岗位职责分配表

信息部岗位职责分配表

拟定时间:2012年04月26日

部门:信息部 岗位名称:行政文秘

直接主管:信息部经理

职责范围

工作目标

考核内容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需要,协助部门经理做好行政管理工作;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处理公司日常事务。

1.时效

2.准确

3.严谨

数量、质量

负责上请下达,上通下联工作。

1、根据总经理、副总和部门经理的指示安排、传达各项工作;

2、保证总经理、副总和部门经理及各部门的有效信息沟通;

3、负责电话接听,保证公司电话通讯畅通无误;

4、按月做各项行政事务汇总报告;

5、配合其他部门做相关协助性工作。

6、认真做好内勤服务,档案、资料等管理工作。

保证内部信息传达的正确性和时效性。

1、工作时效

2、工作差错率

3、工作态度

负责公司文件资料、信息、宣传、通讯报导工作。

负责文件资料、相关管理制度的起草、定稿工作。保证外部宣传的按时出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

要求及时、准确、严密。

1、工作时效

2、工作差错率

3、工作饱满度

协助总经理及部门经理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1、负责公司经营计划、统计报表工作;

2、负责电话通讯管理;

3、根据公司的有关制度规定,按时办理各种行政费用的付款事宜,并进行登记管理;

4、各种临时性工作。

要求及时、准确、严密地做好各项相关工作。

1、工作差错率

2、工作饱满度

3、工作态度

4、工作时效

负责公司对外的公关及接待工作。

争取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熟悉接待服务管理知识,掌握公共礼仪规范,保证对外工作的畅通。

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服务热情、周到、耐心。

1、工作态度

2、工作差错率

负责抚恤、劳保福利管理工作

针对公司的相关制度,及时、合理满足职工的福利和劳保需求;同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从关心职工的角度做好各种抚恤工作。

要求做到公平、及时、合理

1、责任心

2、工作态度

3、工作差错率

负责会议管理。

协助做好会议服务工作及会议记录。

及时整理归档

1、工作时效

2、工作态度

3、工作差错率

内勤工作

1、协助办公室主任做好印章信证管理。

2、做好电话通讯管理工作。

3、负责相关内勤工作、考勤管理,并提供良好的后勤服务。

4、临时指派的工作。

保证印章使用的严密性和规范性。并做好相关记录。

1、工作态度

2、时效性

3、准确率

负责办公用品管理

做好办公用品管理工作,并做好库存、发放记录。

要求及时、准确,并做好使用量的控制。

1、准确率

2、时效性

3、费用控制率

负责清洁卫生管理工作

负责公司内部卫生保洁工作,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办公室、各部门办公区卫生、卫生间的清洁等。

要求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为公司创造一个清馨优雅的工作环境。

1、工作态度

2、工作饱满度

3、责任心

负责档案、资料等管理

做好档案管理,其中包括文件资料,合同的统一管理及报刊的收发登记工作

要求及时、准确地做好各项工作。

1、时效性

2、严密性

3、工作态度

推荐第2篇:车间管理之岗位职责分配

加工车间管理及骨干人员岗位职责分配

(2008年7月23日) 经理职责:

全权负责车间管理,督导完成日常任务,协助市场销售运作,保障供需环节畅通。 职务:助理

职责:

1、协同库管员做好蔬菜、水果、米粮、耗材等所有来货的检验、核对、签收工作;

2、统计、录入收货数据,方便对账;

3、协调产品库存与出货情况;

4、协同车间做好包装规格的调整,抽查成品质量情况做出纠偏协调与汇报,协助做好车间

物资统计工作;

5、代理传达与协调部门之间工作。职务:主管

职责:

1、负责白班的加工与出货(含蔬菜、米粮、水果、礼品菜等),以及装卸货和车间物资管

理工作;

2、负责白班工人的工作分配与管理,带领员工按时完成任务,督导规章制度的履行情况;

3、主动协助做好销售工作以及同业务员的工作协调;

4、向经理汇报产品出货量、需求量与缺货情况和各项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协助统计员

做好出货与销售报表。 职务:主管

职责:

1、负责夜班的接单、加工与出货(含蔬菜、米粮、水果、新鲜直送等),以及装卸货和车

间物资管理工作;

2、负责夜班工人的工作分配与管理,带领员工按时完成任务,督导规章制度的履行情况;

3、主动协助做好销售工作以及同业务员的工作协调;

4、向经理汇报产品出货量、需求量与缺货情况和各项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协助统计员

做好出货与销售报表。 职务:品质体系蔬菜主管

职责:

1、负责品质体系蔬菜的接单、加工、出货和质量控制工作,;

2、负责本部工人的工作分配与管理,带领员工按时完成任务,督导规章制度的履行情况;

3、主动协助做好销售工作以及同业务员的工作协调;

4、统计每日出入库、加工出货与损耗以及库存情况,书面报给统计员,向经理汇报产品需求量与缺货情况和各项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职务:库存管理

职责:

1、负责管理米粮的日常出货与库存,遇有破损包装的米粮及时进行翻包;

2、负责各种加工耗材的日常领用与库存管理;

3、协同车间助理做好来货的核对与签收工作;

4、依据库存与需求情况及时计算出订货量并且向经理做出书面汇报,认真做好出入库报表。职务:领班

职责:

1、协助主管做好日常加工任务,督导员工按时完成;

2、负责各门店分货的督导工作;

3、检查督导产品的加工与出货质量。职务:库存管理

职责:

1、负责蔬菜的出入库管理与库存整理;

2、向经理和助理汇报库存与需求情况,协助做好来货的核对与签收;

3、及时计算出库存数据,协助统计员做好出货与销售报表。

推荐第3篇:办公室岗位职责与人员分配

办公室岗位职责与人员分配

办公室是企业的信息中心、参谋中心、协调中心、管理中心和服务中心。

办公室具有承办、参谋、协调、管理、指挥五大职责: 根据我们企业现有的实际情况,现将办公室岗位职责与人员分配如下:

办公室主任:一名

1、全面负责办公室工作;

2、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心的决议、决定、规定和制度;

3、组织安排中心党支部会、主任办公会、行政办公会和其他由中心党政出面组织召开的会议,督促检查会议决定及领导批示的落实情况;

4、围绕中心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协助领导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工作,及时反映情况;

5、负责中心机要和人事劳资工作;

6、负责中心办公经费的管理工作;

7、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办公室工作人员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8、做好领导交办的工作。行政专员:一名

1、负责公司对内、对外发函、申请、通知等文件起草;

2、负责公司日常后勤工作。(车辆、环境卫生、绿化、食堂、门卫、办公用品等);

3、协助公司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修订及执行监督;

4、协助建立公司行政办公费用的预算并控制行政办公费用;

5、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使得内部工作环境融洽、员工关系和谐;

6、负责公司文件、资料管理、打印、归档等工作,并做好保密工作;

7、安排公司会议。(包括会前准备、会议记录等);

8、管理公司的固定资产,网络设备;

9、做好领导的参谋,及时为领导提供信息和意见;

10、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完成公司的各项工作,并及时反馈给领导;

11、负责公司对外联系、宣传工作。人事专员:一名

1、进行招聘渠道的拓展、维护及网络招聘信息的发布和更新;

2、按照各部门的招聘要求,进行简历筛选及初试人员的约见和选拔工作;

3、负责办理员工入职、离职、转正、调岗、调薪等相关工作;

4、建立和维护人事档案、员工花名册,及时更新员工的个人信息和资料;

5、负责公司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和日常管理工作;

6、协助领导编写、修改和推行实施各类人事规章制度;

7、办理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业务,并制作每月相关报表,于次月1日交给财务主管;

8、负责考勤、员工休假的管理,每月上交财务全体员工的出勤表;

9、每月制定培训计划,次月将按照培训要求实施该培训计划,并担任培训员的工作;

10、协助行政人事主管开展各种员工活动等;

11、参加部门的相关工作会议,参与部门管理,提出改善工作的建议;接受并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加强自身专业及相关辅助技术的学习。

推荐第4篇:保安部岗位职责分配明细表(以更改)

保安部岗位职责分配明细

1、保安队长杨丁

1.1负责保安部值机员、班长、保安员工作的职能分配,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及工作质量;

1.2负责对保安部员工每月25号一次召开全体会议,了解保安员工的思想动态;

1.3对保安员在岗仪容仪表、岗容岗姿、保安员服务意识、礼节礼貌等工作进行培训,并每天抽查工作落实情况;

1.4负责夜间查岗排班、并每周三次检查保安夜间职岗情况并登记在夜间查岗记录表上;

1.5负责检查地下停车场内的卫生情况,监督检查金地员工的职岗情况;

1.6负责与金地项目经理对全体员工消防知识的培训工作;每周一次召集全体员工进行紧急集合演练,将集合情况登记在紧急集合记录表上;

1.7每月一次培训员工业务知识,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的处理能

力和应变能力,做好园区安全消防工作;

1.8分配值机员对保安部各项工作监督,及时发现保安部存在的问题;

1.9对值机员职岗情况进行月度考核,并上报公司行政部;分配值机员做好对技防系统

保养维护工作,定期检测烟感、喷淋、手动报警器及消火栓能否正常工作;

1.10对保安部的内务卫生进行监督检查每周三至四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1.11做好与各部门的协调工作,配合其他部门完成公司各项工作;

1.12及时调查处理业主对本部门员工的投诉;并将处理情况回复客服。

1.13与国家司法部门及当地公安、消防机关保持有效的合作;

1.14熟悉园区的内外环境,分析、研究各类隐患,向公司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

施的相关意见;

1.15代表安保部向上级领导请示报告,提请公司领导或有关负责人审批。传达上级的

工作指示;

1.16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

2、吕磊工作安排

1.1负责保安部内务管理工作,及智能消防系统管理工作;同时跟进智能凌视公司调试监控摄头,停车场系统制卡工作完成;

1.2负责每日监督检查保安员在岗的仪容仪表、岗容岗姿、礼节礼貌等工作并及时纠正

错误;

1.3对班长工作的监督、检查,落实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

1.4对保安部的卫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安排班长认真完成,每日早8:00前的卫生,

由8:00—12:00和12:00—16:00两班班长负责,中午12:00前的卫生由12:00—16:00和16:00—20:00两班班长负责,晚20:00前的卫生由20:00—0:00和0:00—4:00两班班长负责,责任到人,配合队长与各班长召开班务会议,指出班长在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5配合保安队长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园区的安全消防工作;

1.6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到上情下达,对保安部违纪员工进行处罚;并上报保安队长;

1.7负责安保部全体员工的考勤工作;配合保安队长完成金地劳务考勤,上报保安队长;

1.8熟悉园区的内外环境,分析、研究各类隐患,报告队长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

措施的相关意见;

1.9每晚0:00—6:00期间一次对保安员夜间职岗情况进行检查,配合保安队长每周

不定时对保安部员工进行紧急集合演练;

1.10掌握园区的消防设备、器材以及监控探头的分布情况和用途及使用方法。制定火

灾报警程序,能指挥扑救一般火灾事故。遇到突发事件,按照紧急事件处理程序部署、处置;

1.11检查防火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讲授防火、灭火知识,组织义务消防队的灭火技能

演练;对园区内施工现场实施防火监督,查处违章

1.12定期检查园区消防井并列台帐;对保安部灭火器材统计检测并列台帐;

1.13服从队长日常工作安排,当日安排的工作当日完成,否则追究其责任;

1.14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其他工作;

3、杨克林工作安排

1.1负责保安部内务管理工作(保安宿舍卫生、禁止宿舍内乱挂乱放),每日早晨6:00准时带队出操;

1.2负责对保安部的所有物品的管理工作,并对保安部物品统计登记造册,对离职员工的物品回收、入职员工物品的发放,保安部职岗记录表的回收情况进行统计;

1.3园区照明设备设施的开关,每晚23:00前关闭,并每晚0:00—6:00期间一次

检查保安员夜间的职岗情况;并对其违纪情节的轻重处罚;

1.4检查园区有无秩序情况,对园区进入发小广告推销人员进行处理;

1.5对保安班长的工作及时纠正,保证园区安全,降低业主对保安部的投诉;

1.6服从队长日常工作安排,当日安排的工作当日完成,否则追究其责任,配合好保安队长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园区的安全消防工作;

1.7对中监控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熟练操作中监控设备设施的使用;

1.8对垃圾清运结算车数进行统计,每月25日报队长;

1.9对入职、离职员工的登记办理全权负责,并由队长签字;

1.10掌握园区的消防设备、器材以及监控探头的分布情况和用途及使用方法。制定

火灾报警程序,能指挥扑救一般火灾事故。遇到突发事件,按照紧急事件处理程序部署、处置;

1.11检查防火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讲授防火、灭火知识,配合队长组织义务消防队

的灭火技能演练;对园区内施工现场实施防火监督,查处违章

1.12每季度一次检查园区消防井并列台帐;对保安部灭火器材每季度统计检测并列台

帐;

1.13检查保安员在岗的行为规范,不合格者及时纠正;

1.14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4、值机员李祥、冯仁富的工作安排

1.1对监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检测,发现报警及时与园区巡逻岗就近岗位联系确认

火警,如需火警确认立即报告保安队长召集所有员工进行补救,事后详细记录;

1.2对监控室的卫生每天进行清扫,保持室内清洁无杂物;

1.3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中控室,对进入中控室人员要进行登记(登记清楚进入人员姓名、时间、事由、离开时间);定期检测烟感、喷淋、手动报警器及消火栓能否正常工作;对中监控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熟练操作中监控设备设施的使用;

1.4夜间对保安员职岗情况进行检查,统计保安员夜间报岗时间并做好登记,值机员

禁止夜间职岗睡觉,发现一次书面警告给与经济处罚,第二次按除名处理;

1.5值机员履行保安部宿舍管理规定,按保安员的执行标准执行;

1.6及时跟进智能系统调试监控摄头,发现监控设备出现故障及时与厂家联系维修;

并报告队长;

1.7值机员每晚23:00对园区照明灯准时关闭,早晨要对各楼电梯内的报警电话进行

检测并登记;

1.8对各单元的门禁开启情况进行监督,如有装修运货较多的户要及时通知园区巡逻

岗跟进;

1.9用监控设备认真观察进入园区的可疑人员并通知巡逻岗盘查跟进;直至离开园区

为之;

1.10掌握园区的消防设备、器材以及监控探头的分布情况和用途及使用方法。制定火

灾报警程序,能指挥扑救一般火灾事故。遇到突发事件,按照紧急事件处理程序部署、处置;

1.11检查防火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讲授防火、灭火知识,组织义务消防队的灭火技能

演练;对园区内施工现场实施防火监督,查处违章;

1.12定期检查园区消防井并列台帐;对保安部灭火器材统计检测并列台帐;

1.13完成安保部队长交办的专项消防工作。

5、班长的工作

1.1做好保安部内务卫生工作,严格要求本班队员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1.2严格要求队员在岗形象(胸卡佩戴、服装整洁、岗容岗姿、礼节礼貌、是否使用文明用语)接打电话规范用语;

1.3做到班前点名、班后点评,认真检查保安员在岗期间形象,注意事项:(巡逻岗的要求):园区内的自行车摆放是否整齐,施工人员是否在园区吸烟,乱扔烟头,运货人员是否及时跟进、监控,对各楼门禁的开启情况是否及时检查,对园区的设备设施看管工作是否到位;

1.4每日早晨根据天亮的早晚对各大堂的灯进行检查并定时关闭;

1.5及时做好保安员的岗位培训、军事训练及工作检查和做好有关记录;

1.6每周三次对本班队员培训业务知识,并且严格落实,对员工经常做一些意见调查,改进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7严格要求、检查保安员夜间职岗质量,要求保安员夜间值勤必须5分钟报岗一次,保障夜间园区的安全及了解员工是否在岗安全(因为冬季刑事案件高发期保安员

学会自我保护);

1.8对保安员每日考勤情况进行统计并于每月25日上报吕磊,并统计每月本班员工违

纪通知单上报队长签字;

1.9对保安员请销假制度严格执行,未请假员工私自外出一律按除名处理;

1.10保安班长严格要求巡逻岗队员在岗期间遇事要跑动起来,巡逻时不准两人在一起

扎堆聊天,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行走要正规,抬头挺胸;不要勾肩搭背,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

1.11班长每周对本班员工进行两次业务知识培训,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保证工作质

量;

1.12对保安员岗上卫生进行监督,并且要求每周至少三次清洁(访客登记台卫生情况、

电话机、购物车、地桩)擦拭工作;

1.13岗上物品每天检查是否有损坏(地桩、小推车、登记台、打气筒、大衣、手套、

棉帽等公用物品),如有损坏追究责任人,如不能找到责任人由当班班长赔偿;

1.14班长应随时听从队长工作的安排,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

6、装修检查组

1.1 认真检查施工现场是否有违规作业,私自拆改、剔凿改装现象,如发现此类情况及时上报装修组工程专业人员到场解决;

1.2配合客服部回收煤气罐,并进行登记;

1.3检查楼内消火栓完好情况及公共设备设施的完好情况,并及时记录;

1.4对电梯间护板的电话及时擦拭,发现小广告及时回收;如有推销人员入楼及时查

找,并将其带到物业部处理;

1.5负责电梯开关调配,在上级同意下,对双梯单元每周

六、日根据业主运货量大小

开启双梯;

1.6检查施工现场灭火器的摆放和使用情况;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

及时上报;检查施工人员是否在施工现场吸烟或动用明火,对情节轻重进行处罚;

1.7检查施工垃圾堆放及日产日清情况;

1.8认真填写装修检查记录表,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综合安保杨丁

推荐第5篇:分配

高考政治考点解读:经济常识——分配

一,分配什么?

1.国民收入:是指用货币表示的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国民收入作为净产值,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2.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考点2 1.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2.积累:(1)扩大再生产(主要部分)(建工厂,修铁路,兴修水利等基础设施);(2)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建学校,建医院,建剧场等公共设施);(3)社会物资储备(应付战争、自然灾害等)。 3.消费:(1)公共消费(国家行政,国防,科教文卫事业,社会保障等);(2)个人消费(消费的主要部分)。

4.正确认识和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①必要性和重要性: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是国民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之一。正确处理这一关系,才能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及结构的优化,才能既保证生产的扩大,又保证人民生活的改善,从而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②积累和消费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可以相五促进。对立性主要体现在二者所体现的利益关系不同。积累代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消费代表经济活动参加者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的眼前利益,在国民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③怎样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有所增长,二者不可偏废;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分配的主体 ㈠、国家----财政收入

1. 财政的含义。财政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它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财政的特点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和地方预算组成,两者构成国家预算体系。

3.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这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国家通过税、利、债、费四种形式,组织收入,筹集资金,形成财政收人。同时国家又要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形成财政支出。按具体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反映政府的政策。通过财政支出,国家的各种职能才能得以实现。

4.财政收支状况有三种情况:①收大于支,有节余,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如果节余过多,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②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意味着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③支大于收,形成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依靠借债来维持。不能笼统地说财政赤字 1

是有害还是有利。一般说来,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但近年来,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平衡社会总需求与总供应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5.财政的作用:第一,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第二,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面发展。第三,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第四,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五,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6.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7.财政收人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在社会总产值中,最终有多少成为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要通过现的分配过程,所以财政收入还要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并非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应统筹兼顾,综合考虑。

8.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9.税收的基本特征:①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人形式的主要标志。②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强制征收的。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税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税收的固定性并不是指税收是永远不变的,而是指征税对象和税率是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的,不能随意改变。因此,税收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③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这集中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④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没有依法向国家缴纳税款,都是违反税法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不同点在于违反税法的手段、方式不同。偷税、骗税采用的方式较隐蔽,而欠税、抗税则比较直接明显。

10.主要违反税法的行为:(1)偷税:方式:欺骗、隐瞒。表现:仿造、涂改、销毁帐簿和票据;少报应税项目、销售收入及经营利润等。(2)欠税:关键词:纳税期限。(3)骗税:方式:欺骗。主要目的:骗取国家税收优惠,集中表现在出口退税方面。(4)抗税:方式:暴力、威胁。目的:拒不缴纳税款。

11.我国税收的性质: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税收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而不是加重企业和人民的负担。所以,我国税收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企业、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关系。国家把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以税收的形式集中起来,用于不同方面的建设,都是为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12.我国税收的作用:第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第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13.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税收收入三者的关系:财政收入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税收是财政收入中最基本、最稳定可靠的形式,税收过程就是国家组织筹集财政收入的过程,也是国民收人的分配过程。充分发挥税收的作用对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有重要作用。在财政收 2

支和税收征管中都要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财政和税收都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吕标的重要调节手段。

14.纳税人的含义和决定因素。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是由税法的规定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15.主要税种:(1)增殖税:对增值额征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发展。(2)营业税,对营业额(销售额)征税,是增加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的重要税种。(3)消费税: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税。(4)企业所得税:对企业纯收益额征税,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一个重要税种。(5)个人所得税:指国家对个人所得额佂收的一种税,它对调节个人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有重要的作用。

16.“纳税人” 意识是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相统一的意识。一方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另一方面,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17.公民必须自觉履行依法纳税义务的原因:第一,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公民只有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国家的各种职能才能得以实现。第二,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都享受着国家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享受服务就必须承担义务。有偷税等行为的人,不仅是违法的人,也是缺乏责任心和不讲道德的人。

18.公民如何树立纳税人意识。(1)作为纳税人,应把为国纳税引以自豪,将自觉纳税看成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青年学生一旦成为纳税人就要自觉纳税。(2)每个公民都应该以纳税人的高度责任感,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3)必须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的武器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4)向不能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及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㈡、个人---取得劳动报酬或根据生产要素取得收入 ㈢、企业---利润 三,分配方式 ㈠、初次分配

1、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合理比重

2、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适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4、完善和落实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基本分配制度 ㈡、二次分配---再分配---国家的宏观调控以避免市场经济的自发性

1、在初次分配中要注重公平,在再次分配中要更加注重公平

2、保护居民的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3、进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税负同时增加居民收入

4、加强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

5、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

6、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7、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就业

四,总结 1, 2, 3, 根本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根本手段: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

现实措施:深化收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调节资源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推荐第6篇:分配协议

库房被拆迁后补偿款分配协议

甲方:赵晋文

乙方:梁国壁贾兴顺王文强

甲乙双方于2009年5月1日签订了租赁合同,合同约定甲方将位于渭源县新城区的宅基地后院平方米的土地租给乙方,并提供车辆通行通道,租期6年,于2015年7月31日到期。因该地块拟被征收部门征用修建商住楼,为了配合征地工作和解决双方修建的库房补偿问题,经甲乙双方和征收部门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双方修建的库房,面积372.69平方米,征收部门拟评估

补偿人民币372,690元整,(最终数额以征收部门和双方签订的合同为准)包含奖金,补偿款由甲乙双方四人平均分配,各得赔偿数额的四分之一。

二、甲乙双方作为一个合同主体与征收部门统一签订库房拆

迁补偿合同,并提供各自身份证和银行账户,由征收部门给双方转账或付款,乙方自动放弃对租用地的使用权,甲方不对以前协议负违约责任。

三、库房所占土地面积的补偿款由甲方单独领取。

四、以上协议在2015年8月1日前有效,在征收工作结束前,

乙方必须保持库房的完整性,并不在库房内存放有价物品。若2015年8月1日前征收部门未征收该库房,则上述协议于2015年8月1日起自动失效。

五、协议签订后双方四人必须严格履行,如果违约,每人补偿

违约金10万元。

以上协议自三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

乙方:

证明人:拆迁办

2014年4月17日

推荐第7篇: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1.收入分配公平的判断依据应当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经济领域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缩小收入差距、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靠发展,二靠改革。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在发展中解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现阶段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判断依据还是要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④如果我们实行的分配政策能够迅速发展生产力,那么这样的分配就是公平的,可以说效率就是公平,公平是为了效率。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决定分配。社会的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这四个环节中,如果分配环节扭曲,社会再生产的其他过程也会随之扭曲。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成果不断向少数人手里集中,而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收入水平无法随着经济发展而相应提高,甚至可能下降,这样就会导致生产规模与消费规模不对称,有可能发生经济危机,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病。

2.初次分配应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从正义的角度说,作为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首先社会要尽可能保证“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使人们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劳动就业。在我国,由于收入差距大,加上法规不健全,劳动者教育和就业的起点就不一样,公平竞争也很难做到;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的依据是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或者是根据劳动者的劳动贡献,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由于对收入分配认识上的偏差或客观条件的制约,还存在诸多不公平的分配现象。如在一些单位仍然不同程度地实行着平均分配,不同岗位劳动者的收入未能充分体现岗位特点和贡献大小;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合同工和正式职工工之间收入分配中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同样的劳动岗位和劳动贡献得到的是不同的收入;由于行业垄断,不同行业劳动者收入差别较大;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甚至凭借手中的权力使分配过分地向自己倾斜,与普通职工和技术人员的收入差距悬殊。这些都导致了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⑤作为点睛之笔的“社会主义”应该主要体现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上。而在我国市场经济中,从所有权来看,在国有企业中,劳动者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虚位的因而是残缺的,他既不能通过“用手投票”约束使用者,也不能“用脚投票”转让所有权,因此资产的收益性对劳动者来讲是不具备或不完整的。在我国目前劳动力总量供给过剩、资本供给短缺的情况下,劳动力在要素市场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尤其是在低端劳动力市场中,以农村转移劳动力为主的非熟练、非技术劳动力的劳动报酬更是被压低到极限,并且缺乏基本的劳动保障,长期处于被资本剥夺的境地。加上我国的工会组织形同虚设,新的《劳动法》现实中很难推行,致使我国的劳动力价格远远低于其价值,更谈不上“按劳分配”。

3.再分配要关注解决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也开始市场化、产业化,市场经济的两极分化使这些问题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低收入人群尤为突出。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我们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这种资源和需求之间的矛盾触发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教育乱收费、医疗乱收费、商品房的价格居高不下等。以“按需分配”为基本原则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尽快地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向广大人民群

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劳动就业、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会大大增加社会生活的安全感和公平感,这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4.加大伦理建设力度。十七大制定了“提低、扩中、调高、打非”的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原则。“提低、扩中、调高”虽然属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但如果实施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运用遗产税等税收手段调节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这本身对伦理分配有积极的作用。而“打非”,就是坚决取缔非法收入,这能有效限制伦理分配中“恶的分配”。通过严格执法,对偷税漏税、侵吞公有财产、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收入依法取缔和惩处,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消除垄断利润,能提升广大群众的公平感。

我国社会目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社会转型期。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缺失已经触发并加剧了很多社会问题,如像“三鹿奶粉”折射的食品安全问题、山西“黑砖窑”、“黑煤窑”反映出的劳动安全问题、上海“楼脆脆”代表的豆腐渣工程以及诚信却失、贪污腐败问题等等这样一些令国人颜面丢尽的丑闻。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我国伦理道德建设,形成适应转型时期的新的伦理道德架构。社会转型时期,强势群体的普遍道德感和责任观是解决众多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大众道德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强势群体道德责任意识的影响。通过伦理道德建设,实施诸如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组织各种对贫困地区和个人捐献、馈赠活动等,不仅能缓解因贫富差别带来的社会矛盾,而且能弘扬爱心和社会文明,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推荐第8篇:分配方式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中国2008年基尼系数为0.65,2007年的基尼系数为0.49,2006年的基尼系数为0.50

中国经济的三大“隐患”

首先,是要重视对外贸易占GDP比重过大问题。我国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1978年为9.7%,2000年发展到30.6%,2005年猛增到63.8%,2007年进一步增长到66.9%,中国外贸依存度已超过8个工业发达国家和两个发展中大国。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过大,当经济危机严重影响到国外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时,产品的出口必然萎缩,危机必然来临。根据对沿海地区一些企业的调研,出口订单减少,利润明显降低,生产越多越赔钱已经广为发生,浙江、广东一些企业关门、停产无不与此有关。

其次,是要重视房地产泡沫问题。由于房价的快速飚升,使住房价格远远脱离了广大百姓的收入水平,造成“刚性需求”者对住房购置的可望而不可及。另一方面,由于房价升值快速,住房成了最好的投资品,在海外热钱、山西煤老板和温州炒房团的推动以及开发商的炒作下,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越积越多,房价极度高企。金融危机到来后,炒家停止了购房,居民需房又买不起,于是造成2008年下半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城市住房市场明显滑落。房地产是社会消费的龙头产品,当房地产销量迅速下滑后,同国民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钢铁、水泥、建材和诸多家居产品等60多个产业必然市场萎缩。 第三,是要重视收入差距过于悬殊问题。我国城市人口中的20%富人拥有金融资金的66.4%,而20%的穷人仅拥有金融资产的1.3%,从消费零售额看,2007年县和县以下10亿人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仅占GDP总量11.7%,而县以上城市3亿人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占GDP总量的25.5%,按人均计算,相差10倍左右。 正是由于收入差距的过于悬殊,造成多数财富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大多数人需要消费,想消费但无能力消费,这才是国内市场消费比例甚低,内需难以启动的根本原因。

百姓消费能力为何不足

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就提出调动内需,但是10年过去了,我国的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不仅没有增加,反倒每年都有所降低,出现如此情况的原因,在于我们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如前所述内需不足,归根结缔是广大百姓的消费能力有限。为此一定要立足于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使启动内需的投入突出三个重点。

首先,是要大量投资农村建设。从长远看三农问题仍是中国一切问题中的大问题。这次启动内需的投入,一定要把对三农的投入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对农村人口占多的地方加大投入。

其次,是要大量投入对农民的补贴、城乡低收入者的社会保障。当前推行的种粮补贴,农机补贴和购买电器补贴,还应加大力度。特别是要重视提升粮食价格和加强对城乡低收入者的社会保障。

第三,是要大量投入城市的居民住房建设。迄今为止,我们在城市化的推进中,只是改变了市民的统计口径,使城市化率每年增加了一个百分点,但对“新市民”如何安排一直举旗不定,而且受到了既得利益的阻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启动内需的投入一定要把建设廉租房,特别建设广大百姓可以承受的低价位住房作为投入重点,这不仅可以抑制商品房价位过高,推动60多个产业的尽快复苏,而且能够为解决广大新市民“住有所居”问题开避一条新途径。

结构调整要描准三个目标

这次启动内需的投入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机遇。中央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源、能源的严重浪费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弊端提出的。这次的结构调整,一定要立足于“两型社会”的建设,描准以下三个目标,加大调整力度,强化技术改造。

首先,是要描准节约减排目标。我国的GDP总量虽然仅有世界总量的6%左右,但是我们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费却大大超过这个比例。 基于此,我们这次的结构调整,一定要立足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排污染这样一个目标,大力度的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调下来。

其次,是要描准自主创新目标。我国曾由于技术的落后,造成很多企业技术低下、风险增加,例如,我国生产1000亿米布,60亿套服装,50亿双鞋。此中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主要是赚取低价劳力——农民工的血汗钱。又如我国玻璃行业、电梯行业、洗衣粉行业、化妆品行业、饮料行业、相机及胶卷行业、电池行业等都被外资所掌控,造成了我们对市场掌控的被动和难度的剧增。这次应对金融危机结构调整中,我们十分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力度,对具有自主品牌的本土企业给予大力扶值。

第三,是要描准出口转型目标。伴随经济危机的发生,欧美市场的萎缩,要维持出口额,便不得不开发东盟市场、南美市场、俄罗斯市场乃至非洲市场。从浙江义乌2008年下半年的情况看,这些新市场的潜力是很大的,重视这些新市场的开发,有利于一些出口企业走出困境。但是,由于东盟、南美、俄罗斯等同欧美经济条件不同,文化需求不同,所以要占领这些新市场,一定要有相应的产品文化、产品造型和产品价位相适应。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能适应出口转型的需要,搞好不同层次的适用创新,让我们的企业能够在出口转型中,抓住机遇,站稳脚跟。

财政金融政策助扩大内需

应对经济危机,特别是确保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财政金融的政策是否正确,措施是否有力。为了确保前述三方面的建议能以落实,还需在财政金融使用方面出台三项举措。

首先,是进一步扩大国债发行规模。要调动20万亿的居民存款进入消费领域,最有效的办法是进一步扩大国债发行额度,这样既有利于增大国家财力,又有利于促进居民存款向消费领域流动,并有利于扩大内需措施的更好实行。

其次,是在国家机关推行厉行节约。我国的国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一直停留在40%以下,这同发达国家这个比值高达70%—80%相比,低出30—40个百分点。另外,内需难以调动也与国家机关消费国家财政比例过大和行政成本过高以及财政资金使用过于灵活、浪费较大,造成广大普通居民享用二次分配的机会极低有关系。为了使我国经济在这次世界金融风暴中安然无恙,应在国家机关层面上,励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把更多的钱用在居民的社会保障、促进内需的启动上。

第三,为了维护 中小企业(行情 股吧)的存在和发展,确保劳动力有业可就,我们必须通过财政、金融的支持来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在银行贷款中切出较大份额,专门用于中小企业发展和创立中小企业。在贷款的担保方面,应该出台一些松绑与放活的政策,对有专利技术或有信誉的企业,应允许以专利和信誉进行贷款。

2008年,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实际增长8.4%和8%。最高20%的人口与最低收入者,实际上收入差距达到的18倍左右

2006 年4月初,国务院研究室、中纪委办公室和中国社會科学院,完成了《全国地方党政部门、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薪酬和家庭財产调查报告》。报告披露:党政干部已经形成社会特权階层,其中地厅级以上干部已是官僚特权階层。官僚特权階层年收入是当地城市人均年收入的8~25倍,是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的25~85倍。深圳市的地厅级干部的平均財产相当于一个普通市民250年的工资,省级干部的平均财产相当于一個市民 300年的工资。在金融、外贸、国土开发、大型工程、证券五大领域中担任主要职务的,有85-90%是高干子女,实际上已形成了官僚资产阶级。 ( http:// )

据该报告披露:全國有七省市地厅级以上干部及配偶拥有財産超七百万,概況如下:广东省,平均800万至2200万;上海市,平均800万至 2500万;福建省,平均700万至1600万;浙江省,平均700万至2000万;江苏省,平均700万至1800万;山东省,平均 700万至1500万;辽宁省,平均700万至1400万。 ( http:// )

7省市地厅级以上干部及配偶拥有住宅数及平均面积如下:广东省,平均3.5 幢,面积600平米至900百平米;上海市,平均2.5幢,面积450平米至850平米;福建省,平均2.5幢,面积500平米至600平米;浙江省,平均3幢,面积500平米至650平米;江苏省,平均3.5幢,面积600平米至800平米;山东省,平均2.5幢,面积500平米至700平米;辽宁省,平均3幢,面积600平米至850平米。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破万元 2000万农民工就业难2009-03-12 16:30:56 来源: 中新网(北京) 跟帖 21 条

中国农业部十二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目前约有两千万农民工存在就业问题。二00八年,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首次超过一万元人民币。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二日电 中国农业部十二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目前约有两千万农民工存在就业问题。二00八年,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首次超过一万元人民币。

据悉,由于金融危机对中国外向型中小企业造成明显冲击,导致返乡农民工增多,目前约有两千万农民工存在就业问题。据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去年农民工规模比上一年增加四百七十八万人,增速为百分之三点六,这一增速比上年下降了二点四个百分点。

二00八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四千七百六十一元,比上一年实际增长百分之八,这也是农民收入连续五年增速超过百分之六。但是,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持续拉大,并在去年首次突破一万元。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显著加大。不过,他表示,农业部将多管齐下,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实现农民的增收。

危朝安表示,“金融危机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据监测,去年九月以来,多数的农产品价格由前期持续上涨转为掉头下行。今年以来,价格下行的压力持续加大。比如,二月份,稻谷、玉米的价格分别比去年九月份下降了百分之五点一和百分之十一点五。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下行压力将会继续加大。

“金融危机的蔓延,对中国农民工的就业造成很大影响,”危朝安表示,“农业部将通过维持农产品合理价格、增加\"三农\"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等举措,促进农民增收。”

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差距。历史上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政策,导致农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向农村和中西部的投资,特别是对老、少、边、穷地区基础投资力度增强,但在一段时期内,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及其居民收入差距,仍会因发展的基点不同、条件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距。二是体制转轨因素造成的差距。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在社会经济全方位转型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尽管旧制度已基本被打破,但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新制度虽已建立,但仍不很完善。收入分配差距的产生和扩大,正是制度变迁过程的一种表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革及由此决定的分配制度的变革,改变了生产要素在不同单位和个体间的分配格局,也就导致了生产要素占有的差异,进而带来分配结果的差距。此外,地域、行业、城乡、教育程度、经济类型差别的存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尚不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也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重要因素。

推荐第9篇: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基本可以概括为财富的创造与分配的互动过程,财富如何被创造与分配,是社会进步水平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国民收入作为财富“流量”的概念,如何被分配,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整体经济效率和社会财富增长。一个分配相对公平、合理的社会,能够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热情,并使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反之,则会造成社会利益格局失衡,抑制社会财富的增长潜能,并且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考察我国改革开放28年来的历史进程和当前收入分配的现状,对于深刻把握收入分配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收入分配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起点

我国经济改革发端于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普遍推广,城市中国有企业改革也是从恢复奖金和利润留成制度开始探索,直到模仿农村改革普遍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的实质就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或企业与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其核心内容是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关系,形成与集体、企业和个人劳动成果相联系的新型分配关系。分配关系的改革,调动了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扭转了社会供给长期短缺的局面。

分配关系改革最初主要是在“按劳分配”的框架内进行的,其深刻的意义在于否定了平均主义的分配观,肯定了基于劳动贡献大小形成收入差距的合理性。随着市场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机制的主导性作用增强,社会对于收入分配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在肯定“按劳分配”为主要分配方式的同时,各种生产要素根据其对产出贡献的大小参与分配也逐渐得到认同。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至此,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分配关系改革和调整的基本方向。

显然,无论按劳分配,还是按要素分配,都以承认“要素”贡献客观上存在差异为前提,并且必然承认由这种差异带来的分配差距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不仅在于能够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而且相对于过去那种“干多干少一个样”、“贡献大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分配关系而言,更是—种公平。历史已经证明,没有这种新的公平观和分配关系改革,改革前那种普遍相对贫穷的社会状况就难以得到改变,共同富裕就会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然而,由于经济转型期的特殊性以及改革进展的不平衡性,分配领域中事实上一直存在着权力、身份等非生产要素和体制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对新型分配关系的形成产生扭曲作用。收入分配领域“合理的”差距与扭曲的差距交织在一起,从而使收入分配关系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这是当前深化收入分配改革面临的严峻挑战。前不久政治局举行专门会议研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纠正分配关系扭曲的格局,从而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高度重视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问题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但由于分配关系尚未根本理顺和完善,收入分配领域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

首先,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已经形成。按国际上通常衡量收入差距的标准,我国基尼系数在2000年就超过了0.40的警戒线,目前已经达到了0.46。并且这种差距扩大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抑制。这不仅仅是有关公平的价值判断问题,即使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需求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时,收入差距扩大将不可避免地造成需求萎缩。其次,收入分配差距拉开的速率非常快。一般来说,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差距扩大趋势通常是在较长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或显现出来的,往往是若干代际转换之后才表现得比较突出。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几乎是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迅速拉开的。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1978年到2000年,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由0.16上升到0.32,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由0.21上升到0.35;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由1988年的0.34上升到2000年的0.42。2000年之后,基尼系数的上升势头仍在继续。

第三,分配秩序不规范。一方面,大量的农民工和城镇非正规就业者中,工资水平长期被压低到正常劳动力价值之下,并且经常被拖欠;另一方面,垄断企业职工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不仅收入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而且享有高水平的福利和职务消费。此外,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中内外勾结低价处置资产,一些企业通过关系或贿赂低价获得国有土地,以及利用内部信息或散布虚假信息炒作股票等,也使得少部分社会成员“一夜暴富”。分配秩序的不规范,直接导致了工资外收入、垄断性收入和非正常收入成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主要部分。第四,居民财产分布差距较大。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住房商品化的推进,城镇居民财产分布差距也迅速扩大。有关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收入最高的10%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比重已经接近50%,收入最低的10%家庭财产总额所占比重约为1%。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财产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5。尽管财产分布差距是收入差距逐年累积形成的,但财产差距往往会进一步加剧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趋势。近年来,全国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已经是劳动收入(城镇工薪收入和农村经营性收入)增长速度的一倍。

收入分配合理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

在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条件下,由于个人、群体创造财富的能力不同,必然产生一定的收入差距,这是社会正常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如果收入差距过于悬殊,社会大多数成员不能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不仅会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尖锐化,而且也会抑制经济增长。因此,促进收入分配合理化,并不是要消灭差距,而是要有效抑制不合理的差距,缓解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进而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在工业起飞和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形成的。28年前,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平均主义盛行的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激发要素主体创造财富的积极性,通过经济效率的提高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在这一阶段,收入分配合理化的主要内容就是适度拉开分配差距。在早期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动不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收入差距的拉开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并且也没有引起社会失衡和冲突。随着1990年代经济起飞和体制转轨的加速,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动加剧,收入差距拉大的速度也逐步加快,相对的贫富分化、差距悬殊问题日益突出,调整分配关系,缓解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的任务

越来越紧迫。自1990年代后期开始,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增加城镇贫困人口收入特别是失业和退休人员的收入,取消农业税和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通过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战略缩小地区差距,等等,总体上维护了转轨时期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今年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收入分配问题表明,在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时期,政府将把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通过改善分配关系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增长质量的提高,作为重要的执政取向,在坚持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将更加重视公平。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成因较为复杂,只有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寻求到有效解决途径,而有些方面由于受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阶段约束,可能需要较长时期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一些对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表明,二元社会结构是造成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重要甚至是主要因素。按城乡分别考察获得的数据,基尼系数分别为0.34和0.37,要远低于城乡总体指标。在目前农业GDP比重仅占16%左右的情况下,不可能支撑70%农业人口的收入稳定增长,政府的适当转移支付、消除城乡人口的体制性歧视,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但没有城市化进程的展开和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城乡差距问题仍不能根本解决。而城市化进程显然需要较长时期的经济稳定发展才能完成。当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并非完全是发展因素所决定,分配关系的扭曲的作用也不可低估,政府公共政策取向和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些方面应该成为促进收入分配合理化的重点领域。

总之,收入分配合理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既要重视现实中分配关系扭曲和差距过大的问题,积极探索改进的办法,也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来空泛议论。必须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促进收入分配关系的均衡和合理化,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推荐第10篇:收入分配

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一、时政背景

今年“两会”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专程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问题时,温总理说,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严重存在,将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作为政府今后五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温总理说,“有一个富人就会有五百个穷人”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公。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制度的因素。政府已经提出来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也就是说在今后收入分配当中,要实行两个“同步”,就是居民收入增长要同经济增长同步;职工工资增长要同劳动生产率同步。

温总理提出的两个“同步”,意义重大。“十一五”我国加快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各地加快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但应看到,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普遍较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将是“十二五”全民关注的最大亮点。因此,“十二五“期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是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二、收入分配关系存在哪些问题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收入分配问题,这些年在收入分配领域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改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有些还呈现加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向居民倾斜(1978~1995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1996年至今)两个阶段。2000~200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65.5%下降到57.5%,下降8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5.2个和2.8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从51.4%下降到39.7%。

2.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无论是城乡之间、城乡内部,还是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较大。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0年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之后,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008年达到0.47。现在有些专家计算的甚至超过了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从2000年的2.79:1扩大到2008年的3.31:1,绝对差距已经超过

1.1万元。就业人员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2000~2008年,在城镇职工中,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其他单位职工实际工资分别增长1.75倍、1.48倍和1.18倍;行业门类间的工资差距由2000年的2.60倍,扩大到2007年的4.46倍;2008年证券和纺织两大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之比达到创记录的10.6倍。低收入群体

收入增幅放缓,2000~2008年,城乡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分别增长90%和64%,明显低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51%和111%的增幅。

3.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特别是腐败和灰色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收入分配差距,社会影响恶劣。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王小鲁的一项研究表明,加上隐性收入后,2005年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从统计显示的9倍扩大到31倍。这些收入主要来自公共资金的流失、银行贷款在正常利息之外的额外收费、行政许可中的寻租、土地收益流失、垄断收益等。

三、关于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几个认识问题

1.有人说,追求公平必然要牺牲效率。你怎么看?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前提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就收入分配而言,公平绝不是平均分配社会财富,而是在保障所有人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基础上,使人们的收入与其能力素质、付出的努力以及合法占有的资源相符。这是因为,抹杀能力素质差异和个人努力程度的绝对平均主义,既无效率也不公平;要提高效率、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就要通过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来提供激励。

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人们的收入必然有高有低,有时高低差距还比较大。如果高收入者的收入来源于较高的能力素质和较多的贡献付出,是正常市场竞争的结果,那么,在收入再分配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的配合下,适度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不会导致社会不和谐。但在现实生活中,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确有一些是不合理、不合法、不公平的。克服了这些问题,就不仅能够促进公平,而且能够提高效率。公平出效率,没有公平就会伤害人们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但如果片面追求收入的绝对平均,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公平,因为人们的付出不能得到合理回报,其结果只能是共同贫穷。可见,公平与效率并不是简单对立、此消彼长的,应该而且可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统一起来。

2.有人说,市场经济下,调节收入分配主要靠市场,政府不要插手。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方面的实践证明,在收入分配领域完全依靠行政手段,既无效率也不公平;只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才有可能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但也应看到,收入分配决定人的生存和发展,关乎人的自由和尊严,影响发展的动力和社会的稳定,因而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去调节。也就是说,收入分配调节既要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基础性作用,也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关键性作用。

在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更多地作用于再分配环节,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等手段对初次分配形成的过大差距进行矫正,以维护社会公平;初次分配基本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各自的报酬。但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相当一部分初次分配差距并不是市场竞争、优胜劣

汰的结果。比如,由行政性垄断所导致的行业收入差距、由二元结构问题所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由观念和体制问题所导致的地区收入差距以及由劳动力流动不畅所导致的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等,都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更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来缩小和消除。也就是说,在我国,除了在再分配环节需要政府加强调节,在初次分配领域也需要政府积极作为,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既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市场扭曲和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问题,又要解决市场泛化和市场失灵的问题,还要解决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进而使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都到位又都不越位,综合协调地发挥作用。

3.有专家认为,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会影响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体制紧密相联,需要标本兼治。治标就是直接调整收入分配,包括提高劳动者工资、控制高收入者不合理收入以及降低居民税收负担等;治本就是消除导致收入分配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和经济结构问题。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一个重点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就需要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但应当看到,对于很多企业特别是低端加工制造企业来说,由于利润已经相当微薄,给职工涨工资的空间实际上非常有限。解决这类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改进技术、工艺、产品,向产业高端移动,同时积极发展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会带动就业结构变化,使高素质、高技能劳动的报酬大幅提高,这又会促使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以获取更高收益,从而形成“产业结构升级—就业结构变化—人力资本结构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优化”的良性循环。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另一个重点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就需要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包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公共服务支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变一些企业依靠廉价资源、行政垄断获取过高利润的状况,提高国有企业分红水平,把国有资本收益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同时应看到,我国长期形成的重投资轻消费、重招商轻创业、重资源投入轻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结构问题:在经济增长结构上,依靠投资拉动、粗放扩张,而消费不振、内需不足;在要素投入结构上,过于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而自主创新不足、科技贡献率低;在产业结构上,重化工业、资源型产业快速扩张,而农业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滞后;在企业组织结构上,大型垄断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利润丰厚,而中小企业困难、民间创业艰难;在国际分工上,产业和产品大多处于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虽然出口数量大,但企业利润低、劳动工资低。这些经济结构问题是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偏低的重要根源,必须着力解决。此外,调整城乡和区域经济结构等,也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基础。

四、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政策措施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2.深化工资制度改革。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指导线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积极稳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完善公务员(微博)工资制度。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

3.健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出让制度,建立国有土地、海域、森林、矿产等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全民共享机制,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公共服务支出。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提高上交比例,统一纳入公共财政。完善股份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保障技术成果在收入分配中的应得份额。建立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严格控制职务消费。

4.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基和税率结构,提高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逐步建立健全财产税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比重,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较大幅度提高居民转移性收入。

5.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加快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清理规范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外收入、非货币性福利等。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清理规范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加快收入信息监测系统建设。建立收入分配统筹协调机制。

五、重要论述

1.《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今年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第11篇:分配问题

1、解决收入分配不公=?涨工资

1) 收入分配是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多个层面,因而要解决这个

问题就必须抓主要矛盾进行综合性改革;

2) 工资问题是市场层面问题。涨工资不是说涨就能涨的 ,尤其是

对于盈利能力较差的民营企业;

3) 需要警惕:部分既得利益者借改革之名,进一步损害公平事业。

2、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谁在涨?

1) 背景是:初次分配中,我国政府收入比重不仅高于多数发达国

家,也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比重则对于大部分国家;2010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调研结果-在过去的5年中,全国近1/4的工人没有涨过一分钱。

2) 现状:国企与民企工资总量和涨幅依旧是两个档次。

3、

1)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罪恶 出台最低工资政策成本极低:站在保护一线工人利益的道德制

高点上不需举办听证会;在最低工资附近徘徊的雇主往往是街边小食店、小作坊、出口加工的小工厂等,这些没有正经交过什么税收,不会影响到税收和GDP且我国实施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所以也不会影响到失业率数据;此外,这项政策是否有效不是本届政府该管的事情,因为每项政策产生的效果都有时滞……

2) 本质:最低工资标准就是对工资这个市场就能够集中极端重要

的价格的扭曲,会造成小生意者退出市场,从而让弱势劳工失

去工作。

3) 评价:国家提出收入倍增计划,说明中国已经注意到低收入者

窘迫的生活状态,这是国家认识的一个进步。但是……实现收入倍增有路千万条,如减税,把国家的部分收入转移给民众与企业;可以打破垄断,让民众更多的享受高利润行业的丰富;可以提高央企的利润上缴,真正实现全民所有制的股东权益……(是杀富济贫,杀穷济更穷……转移财富还是财富机会……)

4、打破垄断,解决民企和国企员工的收入差

1) 国企高利润来源:一是垄断高价造成的财富转移,即把一部分

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剩余,即垄断利益;二是资源要素低价,即国家把巨大经济价值的资源无偿或低偿授予给这些垄断国企,只收很少的象征性的资源税和资源使用费,这就大大降低了垄断者的成本,实际上就是国家对垄断国企的利益输送;此外,就是各种形式的优惠政策和补贴。

2) 垄断的扭曲效应:一是国企利润猛涨,对整个要素市场、资源

市场产生扭曲效应,因为他违反了竞争市场的基本精神。经济学家张曙光表示“如果自然资源如能源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消费者偏好,机会对国有企业以及其他各类经济主体产生误导。过低的资源价格,等于政府以补贴来鼓励人们更多使用自然资源替代其他要素。结果可能是即浪费自然资源又减少就业机会。同时,扭曲的资源价格也会弱化企业的

创新动力”。第二是国企垄断利润产生的收入分配效应,扭曲了劳动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实说“垄断企业利润对收入分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部门之间收入差距,影响到个人的收入差距,造成整个劳动力市场不公平竞争”。第三是扭曲劳动力市场。(如大学生挤破头都要进入国企)。第四是扭曲了市场正常的惩罚机制。

5、收入分配中政府的责任

国富民穷 (09年,全球GDP总量约60万亿美元,人口总量约64亿,人均GDP约9300美元,而中国人均GDP仅3600美元,只有全球人均水平的1/3).

眼睛盯着富人,当然也有必要,但肯定搞错了重点。

工资增长法律化(是机会主义。如果企业预料到工资不断上涨的后果,而以更多的机器取代人力,或干脆取消投资扩产计划,而代之以不断提高产品售价,那么政府该如何应对?)

GDP导向还是福利导向

6、分配不公的误区

78年前基尼系数0.16-(国际警戒线0.4)-目前的0.47.(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且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有专家认为我国的实际收入差距还更高。

导致当前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是非正常的分配市场。中国过去的财富聚敛方式主要是集中在资源市场和资本市场,甚至权力市场,权力资本的暴利在扩大,腐败的官员的比例

也在逐年扩大。长期以来,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备,资本、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和配臵基本上都受控于政府部门,真正的市场就爱个难以形成,交易价格往往是扭曲的。中国现有的富豪主要来自于矿主、房地产开发商、上市公司大股东甚至极少数政府官员,非常缺乏像比尔盖茨和迈克戴尔等通过高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而成就的富豪。

不能把收入分配与财富差距简单的联系起来,重要的是,分配方式的转变和富豪结构的转变。

不能把收入分配等同于工资制度的改革。印度著名经济学家,若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有一句名言“最大的不平等来自于能力的剥夺”。如目前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充分竞争的人力资源市场还不健全,就爱偶遇投入的价值并未充分体现,而户籍、出身、企业身份等差别,已成为拉大收入差距的重要帮凶。

从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来看,财富不断的向垄断行业集中。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考虑到住房、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在5-10倍之间甚至更高。

需要政府的力量,但更需要尊重市场规律。一方面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通过公共决策减少既得利益制度化几率,通过建立公正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平台,保障就业市场参与者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政府应着力于规范统一的市场制度建设,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

场体系,建立依据招聘应聘比确定岗位工资待遇等相关的动态机制。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说“如果一个政府拥有的权力特别大的话,你监督他就变得非常非常困难,那么这个权力他就可以用于寻租,肥自己,损害大众”。

7、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答《新财经》

(1) 中国的收入差距扩大主要从哪些方面体现?

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是多层次、结构性的。从总体上看,表现为居民收入没有与GDP同比例增长,而且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差距的结构性问题还要分解分析,主要包括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而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又可以分解为不同学历人群之间、不同部门之间 以及不同性质的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2) 造成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

首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本身就会产生收入差距。与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及不同人群之间的结构划分,都会对收入变化产生影响;第二,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都处于转轨过程中。现在强调按劳分配,收入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这虽然有利于提高效率经济增长,但是收入差距也可能拉大;第三,中国是个政府作用过大的经济体,政府本身对各个经济领域的干预过多,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扭曲市场或对经济发展设臵很多无形障碍,不利于市场自身调节作用的发挥。

(3)

第12篇:收入分配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也是收入分配调整的关键时期。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着力推进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已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整体战略部署中举足轻重的一步棋。中央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失衡深得民心,如何建立相关制度安排,早日见到实效令人期待。国家发改委的报告提出将采取系列措施,以加快这方面的改革:

一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提高主要农产品价格,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同时,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加强对农民创业的财税和金融支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分享产业链各环节增值收益。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壮大县域经济,积极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

二是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重点帮助因企业经营困难或倒闭而产生的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增加收入。认真做好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并逐步形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形势和物价变化,及时调整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社会救助水平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继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启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修订工作,力争公布实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努力减轻低收入群体在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支出负担。

三是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内容,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对象,大力推动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

四是加强个人收入调节。进一步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好地体现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要求。强化税源监控,以调节高收入为重点,做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同时,加强对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严格控制职工福利费在职工总收入中的比重,严格控制以本企业产品和服务作为职工福利。国家出资的电信、电力、交通、热力、供水、燃气等企业,将本企业产品和服务作为职工福利的,应当按商业化原则实行公平交易,不得直接供职工及其亲属免费或者低价使用。

总之,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对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形成具有深远意义,加快推进收入分配不公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改革。要保证这项改革在实施中不流于形式或者走形变样,建议尽快建立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高层协调机制。

第13篇:专业分配

以就业为目的清晰判断专业

金融学、金融工程

前者偏理论,后者重开发和应用

邱宁(南京财经大学招办老师):金融学与金融工程的区别较小,这两个专业师出同门,都属于同根生的经济学学科门类,专业基础课大体相同,都要求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方法。但是,金融学历史久远,主要是研究资金融通方式、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职能与运作的专业。国内传统的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两部分,研究理论问题、质的问题较多,知识多属文科范畴。金融工程是金融学中的新贵。我国对金融工程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对此类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显得较为迫切。2002年,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等四所大学在国内高校中首先招收金融工程本科生。学生主要学习现代金融理论、现代数理工具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较注重数学和计算机在金融产品及衍生品技术开发、资产定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数理技术、量的问题较多。因而金融工程一般只招理科生,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相关业务和管理工作,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产品设计等工作。财会、财政学

前者属工商类,后者属经济类

邱宁(南京财经大学招办老师):财会专业与财政学专业都是财经类中带“财”字且引人注目、较为看好的专业,但两者的学科门类、培养目标等却不相同。财会专业一般指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大类属于工商管理类,而财政学属于经济学学科大类。财会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会计、审计、财务、投资、金融等方面管理的专门人才,就业涉及面广,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可具体至某个会计事务所,单位不论性质与大小,都有用武之地,是“吃百家饭的”。而财政学主要侧重于培养财政资金分配、政府预算、资产管理、资本运作、税收规划与咨询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利用财政税收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调节收入分配,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和监督,就业面向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层面需求要多一些。从这点上来说,该专业培养的是国家税务部门的“会计”,是“吃公务饭的”。就职业特点来说,财会专业人士的特点以按部就班、忠于职守,以逻辑的头脑、对数字的敏感性而著称,性格内向些、

思想保守些也无妨。而财政学专业人士的特点则在于精通税收理论与实务,在强调“核算”能力的同时,擅长灵活把握与策划财力保证、关注横向协调等方面。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前者研究基因,后者学制药

褚惠萍(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书记):南师大生物工程专业从生物技术专业延伸出来,其前身是生物技术的生物制药方向,2008年升格为生物工程专业开始招生。两个专业最大的区别是,生物技术的学生学习与生物相关的技术知识,课程相对来说偏理论,毕业生拿理学学士学位,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相关的科技人才。近一半优秀学生通过保送或考研进入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继续研究生学习,也会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医药、化工、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生产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

而生物工程专业,偏重生物医药方向,主要培养与生物制药领域相关的生物工程科技人才,前两年的基础课程和生物技术类似,但后两年专业课主要和药学相关,比如药事管理,生物制药等课程,所学知识应用性更强,毕业生拿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能够在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相关产品、工艺及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在商检、药检、药事、海关、工商、税务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

前者是传统中文系,后者高数、计算机都学

骆冬青(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李葆嘉(南师大语言科技研究所所长):汉语言和汉语言文学的区别很大。汉语言文学就是传统的中文系,在我国起步较早,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汉语言文学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汉语言专业则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2001年6月成立的,国内目前只有南师大开设有该专业。据南师大语言科技研究所所长李葆嘉教授介绍,这门专业本应叫“语言科学与技术系”,是在当时普高本科专业目录框架内设置的,旨在培养语言科技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汉语言专业(语言信息处理方向)。但由于国家规定的专业名称中没有“语言科学与技术专业”,因此就采用了“汉语言”这个名称。该专业招收文、理科,一般每年招收20人左右,以理科为主。目的是用科学的手段来研究语言,以语言学为本,沟通计算机科技、应用数学和认知科学等相关学科。学生要修读语言学、计算机、认知科学、数学等专业,目前南师大

设有该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后培养点,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可以从事软件开发、网站研发方面的工作。

制药工程、药学类(药物制剂、药学)

前者强调应用,后者注重研发

周华(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党总支书记):生物医药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制药工程专业与药学类专业相同点在于同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就业前景好。不同点在于所属学科门类不同,培养方向也有侧重。制药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专业,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药学类专业属于医学专业,授医学学士学位,目前开设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及药物制剂四个专业方向,其中药物制剂方向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制药工程专业以工程应用研究为主,专业学习主要围绕药物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药品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依托学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试点高校的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打造“卓越制药工程师”。大四学年,学生将进入大中型医药企业接受工程实践方面的训练。就业以后大多进入知名药企,从事医药企业的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领域工作。药学类专业偏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以新药开发为主。专业学习围绕新型药物设计制造、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新剂型开发和药品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依托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江苏省中美转化医学研究院等学科平台,学生毕业后可胜任新药研发、药品质量检验及药品临床应用等领域的工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前者偏化学,后者偏物理

徐蔡余(南京理工大学招办主任):在研究领域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顾名思义,是研究材料中种类非常丰富的一个大类——有机高分子材料(橡胶、塑料等);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水泥、混凝土材料)以及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制方法,另外本专业也着眼于一些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研制以及材料改性方面的研究,例如如何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韧性、使用寿命等等。

在课程设置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主要学习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和设备等基本理论课程,相比较而言更偏向于化学方向,尤其是有机化学和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制备;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则有很多物理理论的课程,如固体物理,量子力学,材料物理等,比较强调对原子物理结构的认知,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物理基础和求知欲。

在就业方向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和在化工、汽车、电子、医药、航空等国有及外向型企业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如陶氏化学,京东方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领域主要包括与金属材料相关的大型传统机械制

造类企业(汽车,航天,船舶,重工业)、电子类制造业、建筑类行业、特种材料制造加工单位、环保检测行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一些特殊的认证类机构等。

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

前者注重金属的使用,后者强调金属的提炼

马立群(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冶金工程专业关注的是金属产业的前期过程,主要是从矿石中冶炼提取金属与合金,包括黑色冶金的炼铁、炼钢、轧钢和有色冶金的炼铜、炼铝、炼锌等,偏重于化学知识的运用。就业一般面向黑色冶金行业的炼钢厂、炼铁厂、设计院等,有色冶金行业的铝业公司、铜业公司等。目前冶金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很好。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关注的是金属产业的后期过程,主要是将已经提炼出的金属与合金进一步进行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形变处理和腐蚀防护,使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注重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应用的结合,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均有所涉及。就业一般面向金属、机械、汽车、化工等与金属材料相关的行业,我校该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

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张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办主任):这两个专业相当于信息家族中绝代双骄的“俩兄弟”,名称相近,却大不相同。信息工程主要培养具有信息处理系统分析、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等方面基础知识的人才,具备通信系统、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广播电视、信息处理以及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专业应用技术,能够独立设计、开发专门化信息处理系统。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的数学,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其包括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两个方面,一方面以信息科学为主,计算科学为辅,另一方面以数学方面为主,信息科学方面为辅。它是个偏向于信息数学的理科专业,通过对信息论、科学计算、运筹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加强数学模型、数学实践课、专业实习各环节的训练,着重提高学生解决科学计算、软件开发和设计、信息处理与编码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能胜任信息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就业看,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信息工程相关专业领域的设计、试验、制造、研究、开发、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还可在政府部门、高校从事管理或教学工作。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金融等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应用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第14篇:班级分配

班级管理细则

班长:狄艺涵

负责:班级奖励机制的执行。比如上课表扬够五次,印一朵小红花,在第二节下课时去找班长印。另如老师不在班里的一切事务班长有处理的权利和义务。

纪律委员:巩丽阳崔昊

负责全班的纪律,如:上课铃声响之后,而教师没有到班上的这段时间学生的纪律。

学习委员:张涵越

负责:早上领着全班读书,中午带领大家练字或者看书。

劳动委员:郭林鑫梁皓艺

负 责:每天检查卫生、教室包干区的卫生状况。

大队干部:李佳雯

负 责:参加大队部开会,并传达会议精神,组织相应的活动。

大队委员:王彧 刘明宇

负 责:每天的早上、下午做操的整队以及眼保健操的纪律。

女生宿舍领队:秦钰璇

女生宿舍领队:魏晨曦、王义翔

负 责:每天放学的路队整队

第一大组组长:

衡昱欣负责:收发本大组的各类作业本。并有监督本大组

成员及时完成作业的权利和义务。

李宜翱 负责:每天分配小组劳动,并监督本组按时扫卫生

赵紫涵 负责:如有背书作业,负责检查小组背书情况并记

第二大组组长:

江凯雯 负责:收发本大组的各类作业本。并有监督本大组

成员及时完成作业的权利和义务。

梁浩艺 负责:每天分配小组劳动,并监督本组按时扫卫生 刘思暄 负责:如有背书作业,负责检查小组背书情况并记

第三大组组长:

光世杰 负责:收发本大组的各类作业本。并有监督本大组

成员及时完成作业的权利和义务。

尹世豪负责:每天分配小组劳动,并监督本组按时扫卫生裴惠雯 负责:如有背书作业,负责检查小组背书情况并记

第四大组组长:

范欣桐 负责:收发本大组的各类作业本。并有监督本大组

成员及时完成作业的权利和义务。

姚润祎负责:每天分配小组劳动,并监督本组按时扫卫生 马芮莹负责:如有背书作业,负责检查小组背书情况并记录

第15篇:分配安排

2011年抚州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正 式 名 单

临川区(27名):黄勇辉、熊欣、周丽、黄琳玲、付鹏、周璇、朱伟华、付小江、尧伟、周锦春、张瑶、周竣、邹珊瑚、何春、陈鸿、周丽霞、章国清、余建平、帅祎戚、陈杰、洪俊、郑志娟、范晋芳、王浩、熊莉、吴慧丽、罗良敏。

联系人:游德堂(临川区委村建办主任)

联系电话:13970481156

南城县(14名):黎晶、李乐、黄媛、彭国林、徐小芳、郑儒伟、游洪、卢美娟、黄琴、丁婷、周灿、侯骏青、裴舒娜、郭琦宇。

联系人:胡进(南城县委村建办副主任)

联系电话:13807941052

南丰县(12名):汪雅婷、危良良、李阳、汪琦、唐楠、苏遥、黄芳、周晗、李志华、储旭、罗丽玲、邓和平。

联系人:黄英英(南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村建办主任) 联系电话:13970418337

广昌县(14名):郑志勇、冯亮、徐军、胥三燕、李宗仁、李妍、李泳江、江宜如、袁丽、高夏银、张辉、

吴祖平、曾小川、黄璐。

联系人:丁志翔(广昌县委村建办主任)

联系电话:13707940569

黎川县(8名):聂文芳、邱乐星、万洪浩、吴峰、陈美玲、胡义琴、朱艳芳、汪慧敏。

联系人:甘贵安(黎川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联系电话:13979472633

崇仁县(12名):陈小康、陈旭芬、吴培培、许恬、李佳丽、吕水英、唐艳君、陈文、杨文、雷建国、叶娜、梁瑞哲。

联系人:廖文胜(崇仁县委村建办主任)

联系电话:13979446606

宜黄县(10名):杨方、曾丹萍、李珍、冯丽娜、周国骏、张凯、游祎、李武杰、聂文武、陈其秋。

联系人:叶盛(宜黄县委村建办副主任)

联系电话:13870429669

乐安县(13名):袁文凤、邹露、刘国强、邓思弦、康勋、龚旻哲、郑燕、邱楠、董彤、张国平、袁峥、黄伟林、李浪。

联系人:黄慈昌(乐安县委村建办主任)

联系电话:13970424296

金溪县(12名):吴拓、周波、张矗、周琼、程淑珍、吴婷、黄平文、吴萍、吴小媛、涂文强、尚晓

萌、饶云婧。

联系人:黄俊平(金溪县委村建办副主任)

联系电话:13879461163

资溪县(3名):钟欢、文菲、桂云萍。

联系人:李明松(资溪县委村建办副主任)

联系电话:13979450987

东乡县(21名): 徐超、刘俊臣、乐毅、余军、徐浩、邹素丽、陈思、熊慧玲、饶柳莎、嵇燕武、李莉、饶谋荣、严莎、周游、上官青云、乐利东、何君、何芳、周文君、应月、郭建萍。

联系人:谢斌辉(东乡县委村建办主任)

联系电话:13879435949

金巢经济开发区(4名): 曾虹、左胜男、熊志涛、吴丽兰。

联系人:龚志高(金巢经济开发区党政办副主任科员) 联系电话:13755911277

第16篇:关于分配

关于分配。

(1)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A贯彻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

B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

C 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D实行一部分、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的必然结果。 E 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不完善,改革不彻底,制度有漏洞,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少数人因腐败而富有。

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合理性。我们从来没有认为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就是公平的。 但收入差距过大将导致一系列恶劣的后果,并最终导致社会不和谐:

第一,收入差距过大所导致的贫富分化,会使整个社会产生一种仇富心理,影响社会和谐。

第二,行业的收入差距过大,最终会破坏社会经济结构的平衡与和谐。

第三,非法致富所造成的贫富分化会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威胁到执政党的执政地位。

第一,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第二,初次、二次分配都要注重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升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整顿分配秩序,扩大转移支付,强化调节手段,打破垄断经营,实现机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第四,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

又好又快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中国经济转型

(1)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内涵:有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2)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了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提供了基础。

第二,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如何以更好的质量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成为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资源能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3)怎样转变?

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促进又好又快发展要正确处理哪些关系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1)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使人们对自己的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继往开来的支柱;是团结统一的纽带;是民族复兴的伟大动力;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力量源泉。

(4)爱国主义的历史性

1)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

3)在现阶段: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坚持弘扬国主义:

A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

B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在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A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B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C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1)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我们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努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三个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这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4)实质:是指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分享经济增长。第一,与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他更倡导一种机会平等的增长,其基本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第二,它与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一脉相承,彼此相容,意指不能单纯发展经济,而需要全面均衡的发展,才能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蕴含的人生价值原理:人生价值内在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判断,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 (2)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历史的进步。劳动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及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我们要掌握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原因在于: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中国、俄罗斯坚决反对,欧盟也难以接受,美国霸权主义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在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已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 世界多极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这是因为:第一,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第二,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第三,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 (2)胡锦涛主席用八个字来描述和谐世界的美好图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具体来说,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开放的世界。 提出建设和谐世界,一方面向世界表明,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妨碍和威胁其他任何国家。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企盼。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顺应时代潮流,道出了各国人民的心声。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既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一项紧迫的外交课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一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二是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四是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安全观,反对冷战思维、单边主义和武力至上。

第17篇:收入分配

时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的思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3-30 16:05:00 ] 作者:赵惜红 编辑:studa20

摘要:在我国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个人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与日俱增,个人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不容忽视。它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要实行科学的分配制度,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这不仅有助于妥善处理社会各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且有利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社会的良性运行。,

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财产性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分配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目前我国社会比较突出,并引起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绝对平均主义到注重效率、适当拉开差距、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现在部分社会成员差距过大这样一个过程的转变,使我们认识到,绝对平均不利于提高效率,而收入差距过大,将影响社会公平,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当今社会上出现个人收入差距过大,可能影响社会安定的时候,就必须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一、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与不合理现象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总体上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分配制度坚持市场取向,不同收入群体的分布基本反映出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的作用。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领域的劳动者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正在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应看到转型期急剧变动的社会结构及尚存欠缺的调节机制,使中国收入分配差距呈“全范围、多层次”扩大之势。目前中国个人收入差距不合理表现在:

(一)不同群体收入差距大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及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其中行业间收入差距与不同群体问差距过大情况呈加速化倾向。普通职工,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不仅过低,而且增长慢,过大的收入差距,甚至使“平均工资”指标难以反映普通职工真实的收入增长情况。更值得关注的是,收入扩大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加速,至今仍呈逐年扩大之势。

(二)劳动报酬分配太少

资本分配太多、劳动分配太少,导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偏移。据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室介绍,2003年中国劳动分配率(劳动报酬占CDP比重)为57.6%,2005年则降为41.4%,两年之内下降16个百分点。与此对应的则是资本分配的比重提高,达到了1/3以上,远高于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2004—2006年的统计显示,职工工资占CDP比重分别为10.6%、10.8%和11.1%。

(三)少数人收入受益大

尽管改革使大多数人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但受益最大的和受益最小的群体相对固定。对于中低收入居民来讲,由于医疗教育改革偏差,使中低收入者医疗教育负担过重,加上住房以卖代租和房价暴涨,使他们受益较小。而极少数的部分群体受益较大。经国家有关部门测算,从家用汽车拥有量、住宅、银行存款分布差距等与收入水平的关系等指标分析,国民收入分配向高收入阶层倾斜态势。

(四)少数人财产比重过大

中国城乡居民财产分布的差距已远远超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目前收入最高的10%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比重已经接近50%,收入最低的10%家庭财产总额所占比重约为1%。近年来,全国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已是劳动收入(城镇工薪收入和农村经营性收入)增长速度的一倍。尽管财产分布差距是收入差距逐年累计形成的,但目前的情况是多数人还不具备依靠财产改善收入的条件。高收人阶层在股市、房市等方面的加速扩张,将进一步加剧收入分配不合理状况。

(五)国家储蓄增速过快

国家和企业储蓄增速明显快于城乡居民储蓄增速。近年来企业的储蓄率在稳步上升,政府的储蓄率也呈急剧上升趋势,而居民储蓄率则在下降。

个人收入分配持续扩大,沉淀了许多社会矛盾,构成了巨大的社会张力,有些甚至到了一触即发的严重程度,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所以,对收人分配进行调整已是形势所迫。

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基本因素是我国分配方式变革的结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收入差距特别是初次分配差距的拉大是一种必然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合理的收人差距是一种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效益提高,有利于激发个人资本投入和智力投入积极性的发挥,是符合改革初衷的。但是,目前我国现实生活中个人收人分配差距扩大,是由许多不合理因素造成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二元”经济结构存在是导致收入分配扩大的根本原因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我国城乡差距之所以显著,这与政策有较大的关系。城乡差距问题在解放前就存在。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提出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奋斗目标。于是,政府通过政策和制度手段,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据统计,在1950—1978年的29年中,政府通过“剪刀差”大约取得了5 100亿元;在1979—1994年的16年问,政府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从农民那里占有了大约15 000亿元的收入,同期农业税收总额1 755亿元,各项支农支出3 769亿元,政府通过农村税费制度提取农业剩余约12 986亿元,农民平均每年的总负担高达811亿元。“剪刀差”的长期存在,是造成我国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近30多年的改革在消除城乡差别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城乡二元体制尚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可统计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到3.23倍,2004年和2005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3.20倍的高位上。如果加上城市居民享受到的各种补贴和福利,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要更大。

(二)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拉大居民间的贫富差距

制度因素对居民个人收入有着直接的影响。社会经济制度上的缺陷对居民收人分配最有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低收入者保障不够和对高收入的调节不力两个方面。对高收入的调节不力,主要体现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不够。由于当前税制还有诸多缺陷,这一方面影响了对高收入者实施有效的税收渊节,另一方面又大大限制了政府对低收入者实施转移支付的能力。一是城乡居民之间承担的税负不均。二是高低收入者之间承担的税负不均,目前,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收人中,工薪阶层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一些高收入者却通过各种方式偷漏税,高低收入者的税负不均。三是收入再分配方面缺乏完善的政策措施,开征的税种少,税率低,管理不严,偷漏税现象严重,查处困难。由于税收不力,高收入挣得多,交得少,拉大了贫富差距,也刺激了低收入群体的不平衡心理。

(三)制度转型中的不合理收入

许多不正常收入乃至非法收入都同转型期的种种无序状态有关。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对的,也极大的激励了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在于许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条件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1984年,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同时伴生的竟是国有资产流失,特别是股份制改造,在一些地方竞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后一次“免费午餐”。这些年,因为监督机制缺位,甚至是权力的介入,产生大量黑色收入,导致一部分人暴富,为广大人民深恶痛绝。另外,还有一些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收入”。西方把这种因享有特权而获得的额外利益的现象称为寻租行为。寻租泛滥,很多人产生严重的不平等。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些人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四)劳动报酬水平偏低、增长幅度偏小,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平均水平快速增长,但收入差距也不断拉大,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部分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结构比较单一,并且主要通过初次分配的形式来获得。而初次分配劳动报酬存在水平偏低、增长幅度偏小的情况。此外,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保障体系覆盖面较窄,保障水平低。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国家财力的制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基本局限于城镇居民,广大农村居民基本上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并且社会保障基金基础脆弱,征收困难,缺口较大,总体保障水平低,没有发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用于抚恤、社会福利救济和社会保障的补助支出的费用占居民总收入的比例只有3%。

三、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思考

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目前我国社会比较突出,并引起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与日俱增,在社会生活中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它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怎样缩小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应建立有利于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逐步化解城乡二元矛盾

关于农民收入的问题,这几年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但是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城乡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2004年、2005年、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6.8%、6.2%和7.4%,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超过6%,是1985年以来的首次。尽管这几年农民收人增长的速度较快,但仍然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所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仍在扩大。2004年和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分别为3.21:1和3.22:1,2006年扩大到3.28:1,绝对额的收入差距达到8 172.5元。所以说,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还非常艰巨。中央提出了“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根据上述论断,自2004年以来已经有22个省市陆续取消了农业税,从而标志着中国“以工哺农”时代的来临。不过,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农民人口比重较大,远远超过了别的国家实施“以工哺农”时候的水平,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在稳定、完善和强化农业扶持政策的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市场化。借鉴国际经验,加速城市化和乡镇化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快速迁移,建立一个城乡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让更多的人拥有财产性收入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如何改革分配体制,如何增长广大民众的收入,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部分。对财产性的收入要放在中国当前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来理解,按劳分配一直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群众的劳动收入在增长,财富也在劳动中不断增长。如何让财富成为资本,成为收入的重要来源,重要的是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而不是“少数群众”拥有。目前我国已经有一部分城镇居民获得了财产性收入,2006年城镇住户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家庭占18.2%,比2002年16.4%提高了1.8%个百分点。但还存在着问题:一是获得财产性收入的还很少,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也就是少数高收入者获得了绝大多数的财产性收入。2006年最高收入10%家庭人均拥有财产性收入为1 279.28元,而最低收入10%家庭人均只有35.29元。二是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比例还比较低,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仅为244.01元,占当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1%。三是获得层次性收入的途径还比较窄。主要通过出租房屋收入所得、股息与红利收入所得。现在看来,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最关键的是劳动收入提高。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现在,国家税收增长过快,是GDP增速的3倍。因此,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报酬的可行的办法就是适当减税。建立企业员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一是企业员工工资的增长与企业收入增长保持同步。二是企业员工货币工资要与物价指数挂钩。现在物价指数在涨,而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过慢。另外,在经济转轨中,国有财富的转化与分配制度要做到公平公正,否则,居民财产性收入在最初始的地方就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公,这不仅不能为广大群众创造财产性收入,而且还会人为制造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导致社会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三)加强法制建设,大力惩治腐败

非法非正常收入等分配不公现象搞乱了经济秩序,极大地抵消了扩张政策的效力。利用权力、地位致富的人手中掌握资金虽多,但是,既不会用于投资也因职务高消费而无需再消费,故使大量资金不能形成国内有效需求。分配不公使部分人将主要精力放在钻政策空子、投机钻营牟、取暴利,而非法致富上,根本不会借助正当的生产经营来做大企业、扩大生产、发展经济,而谋求合法利益。分配不公会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加剧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加深城乡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由经济违法及腐败造成的贫富悬殊性质恶劣,已引起人们的不满,对此进行依法治理已刻不容缓。对侵吞公有财产、偷逃漏税、行贿受贿、权钱交易等取得的收入必须坚决依法惩处。要通过立法规定公务员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增强公务人员办事过程的公开性、透明性和程序性,完善权力的制约机制,完善税法,加强征管,逐步消除非法收入形成的条件与环境。

(四)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张需求总量

要改变我国低收人群体特别庞大的现状,唯一的办法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从而迅速压缩低收入群体,扩张中等收入群体。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约为15%~20%,按照“橄榄型”最佳结构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应扩大到35%~40%。当前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应采取下列措施:大力发展经济,兴办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优质高效农业,大量吸纳高素质劳动者,形成较高回报,积极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多方面探索按要素分配的途径,为中低收入者获取资产性收益创造条件;想方设法为低收入者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机会,提高能力素质,努力增加中高级劳动者人数,扩大就业;拆除城乡壁垒,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等。

总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个人收入在快速增长,致使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由于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健全、少数人通过非法权力与手段获取不正常与非法收入、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原因,致使不同人民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虽有它的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随之产生一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为了推进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迅速建立有利于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让更多的人拥有财产性收入、加强法制建设以消除非法正常收入现象、兴办新型产业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从而有效的长期保持不同群体收入增长中的适当而合理的差距。

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思考

杨晶

【正文】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说: 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个关乎全局的大问题, 全党都应给予重视。 ①合理的货币收入差距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可以刺激社会成员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 因为利益是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 创造价值量大或决策科学的劳动者就可能获取较高的收入。二是能在一定范围内促进社会消费的总量和结构的正常发展, 特别是对消费结构的升级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三是通过影响消费来促进生产的梯度转移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当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总体提高,但同时出现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在逐步扩大的现象。从基尼系数看,有三种估计:低估计零点四左右,中估计零点四五左右,高估计零点五左右。不管是哪种估计都可看出我国收入差距确实在扩大。

一、关于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状况

(一)城乡差距是中国贫富差距的核心问题

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7:1,1985年达到历史最底点,为1.91:1,1994年达到顶峰,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6:1,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1997年达到新的谷底为2.47:1,小于改革开放前的水平。1997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加速扩大,2001年突破历史最高点为2,90:1,2002年继续扩大到3.11:1,2003年扩大到3.23:1,2003年扩大到3.23:1。此外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也在扩大。2003年的基尼系数扩大为0.37,比1995年的最高点扩大3个百分点。在城镇居民内部,200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4,比2002年又提高0.018。②

(二)不同行业存在不同收入差距,不同经济成分也存在着收入差距。

一般来说竞争性行业收入比较低,垄断性行业收入比较高;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稳定且比较高,生产一线工人收入低;企业管理人员收入高,一般技术人员收入比较低。另外不同经济成分之间也存在着收入差距如,如国有企业职工不如一些非国有企业职工收入高,尤其不如外资企业职工收入高,国企业职工产值贡献率大收入并不高是不公平的。

(三) 地区间收入差距问题比较突出。

总的来说,我国东部地区收入比西部地区高;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高;城市比农村收入高;大城市比小城市收入高;边境口岸区比内地收入高,尤其珠江三角、长江三角洲、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京津唐保地区收入明显比一般地区高,少数富裕地区比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差不了多少;老少边穷地区难以维持温饱,最穷的人均年收入不到三百元,总体说农村苦,农民穷,农业基础差,农民苦最苦是西部, 1999年东部农民人均收入3612元,西部人均收1559元不到东部地区农村人均收入一半,只占城市人均收入五分之一。③

(四)体制外灰色收入和法制外黑色收入引发社会不满情绪。

市场经济理念和运行规则的深入人心,经由合法合理途径取得的高收入和扩大随着的收入差距,逐渐被人们理解、认同和接受,引发不满的是体制外的灰色收入和法制外的黑色收入。由于这些非正常收入都是通过非规范、违背法律犯规的途径获取,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因此,常规的收入分配统计资料中,一般都不能涵盖这些非正常收入。这部分非正常收入在我国居民收入中占了一定比重,是我们当前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有关测算表明,如果把1999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0.397作为正常收入差异程度,若把垄断租金、非法经营收入、政府公务人员租金收入、社会成员偷税漏税收入、公共投资及公共支出转移形成的非规范和非法收入等计算在内居民基尼系数将达0.45左右。另一项测算认为, 1988至1999年我国正常收入的基尼系数0.3~0.4之间,属于比较合理收入差距范围,但如果考虑非正常收入因素,基尼系数基本处于0.4~0.5的差距较大的区间。④由于非规范非正常收入占相当比重,人们对由此而来的收入差距拉大愤懑不平。目前我国有一批百万富翁,还有少量亿万富翁,与此同时还有几千万人口收入达不到温饱线。贫困人口不仅农村有,城市也有,尤其城市下岗失业且无技能人员,他们比农村农民还困难,农民至少有一点土地保障生存底线,他们几乎没有可供依赖的生存资源。由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大,城乡居民有不满情绪,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可能会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妨碍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二、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原因

(一)合理的因素

1、地区之间由于地理与历史的因素, 比如气候、土地、矿产、交通、原有经济和技术力量等方面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而出现的收入上的明显差距。东部地区由于占了政策和地理位置之先, 在改革开放中先富了起来。不同民族所占有的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很不相同。中国多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 资源的相对不足, 分布不均, 使中国的地域性贫富差距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有效克服。

2、由于各个企业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上,比如对把握市场信息、新品开发、营销策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经济效益不同而造成收入上的差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价值规律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它通过价格、竞争、供求来促使资源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企业提高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 以及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3、由于劳动者个人在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经营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其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创造的劳动价值也各不相同。根据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 收入水平也不一样, 既使收入水平相同, 因家庭负担不同, 也有生活上的富裕差别。在波兰, 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的贫困的可能性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的9 倍。因为在体力一定的情况下, 获得收入的能力取决于受教育状况。

4、由于现阶段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 以及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有起来的“大政策”, 使一些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人员, 有些有条件的地区和个人增加了收入, 拉开了差距。中国地区之间的梯度差异主要是中央给予了它们在财政、投资和贸易方面的有利政策后, 才迅速地显现出来和得以持续的。1997年, 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多少排序的前六名中, 全部是东部地区(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和福建) 。同时, 非公有制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贫富差距难以遏制的最深层的原因之一。1998 年全国注册的私营企业12011 万户, 注册资金总额为7 198 亿元, 户均60 万元。超过50 万元的达到了1101 万户⑤。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大户, 不仅属于高收入阶层, 而且其财富正在以很快的速度递增着。

上述种种收入差距, 有的是历史原因形成的,有的则与现行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有关, 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所决定的, 因而是客观的、合法的、也是必然的。它将进一步激发人们的致富热情和竞争意识, 促使人们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致富门路, 从而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不合理的因素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与之相关的体制、政策、法律、管理还很不完善, 各种经济关系尚未理顺, 市场秩序还较为混乱, 一些人获取的财富与其劳动投入不相称,致使我国在贫富差距拉大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因素:

一是初次分配过程存在许多不平等竞争。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门、行业甚至一些个别社会成员, 能够通过垄断经营或竞争初始条件的不平等分割, 获得垄断利润或高额利润, 而其他群体或个人则不能, 最终形成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所谓“男怕入错行, 女怕嫁错郎”就是说, 不管你本事大小, 如果进到一个好的行当里, 收入必然就会高。像电力、电信、石油、铁路、民航等行业, 垄断利润都很大。据调查1996 年江苏各行业, 银行、邮电等工资最高行业与工资最低行业职业平均工资为211 比1。

二是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调节高收入并对低收入进行转移支付是缓解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手段。但从现实的情况看, 有关手段及功能严重不足。在政府方面, 主要问题是税制不健全和监管不力; 在纳税人方面, 主要是偷税漏税现象普遍。导致我国“多数人的部分收入和少数人的主要收入”在事实上被隐藏起来了, 税收的调节作用软弱无力。据1993年统计, 我国每年被截留、漏失的税款至少1 000 亿, 相当于此前12 年政府欠下的全部内债。这笔巨款国税大部分显然转化为个人收入, 一方面为高收入者“锦上添花”, 另一方面使得政府没有财力通过转移支付帮助低收入者。

三是寻租和其他腐败行为。一些社会成员通过偷税漏税、制假贩假、敲诈勒索、贪污受贿等非法手段攫取财富, 进一步加剧了分配矛盾。当前, 寻租一个基本表现形式是掌握公共资源的党政机关所行使的各式各样的行政“审批权”。这其中有些是设租行为; 有些虽然有一定的根据, 但缺乏法定程序和必要的外部监督。为了通过各种审批, 只好用钱开路。腐败无疑是在地下进行的, 强行对其进行数据化推论, 很难准确。但无论如何, 腐败是一种敛财方式, 现在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都有一定份额是由腐败造成的, 这是确定无疑的。上述这些不合理、不合法现象的存在, 使一些人在短时间内暴富起来, 成为百万富翁; 也使更多的人降低了对“贫富差别”合理性的可信度。

三、缩小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对策

(一)建立公平竞争的社会制度环境。

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政策问题和局部利益分配问题,而是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体制问题。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与贯彻执行、经济体制及其相关配套改革为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提供公平的制度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二)保持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第二,促进就业、建立开放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第三,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第四,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第五,通过教育增加我国人力资本。随着我国市场化的改革,人力资本要素将日益成为决定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快教育方式改革,努力培养具有市场经济精神和适应市场经济的人力资本。

(三)建立健全公平有效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市场经济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格局是多种分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机制,一个是政府调节机制。一般情况下,市场机制在初次分配领域不能自发地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需要政府在再分配领域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维护市场秩序,实现社会公平。如加强税收调节、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弱势群体进行利益补偿等。

此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强化计划指导下的市场分配机制,减少国家的直接行政管理,加强对基础科研教育等领域收入分配的有计划行政调节,增加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完善社会分配制度,确保新旧制度的转换:要加强法制建设,特别是针对税收的管理,以及税收法的完善。要实行公平赋税,加强税收管理,健全法制,严明法纪。

四、新时期居民收入分配观的应然重塑

(一) 树立差别报酬的分配观。

收入分配差距的产生有其合理性,因而市场主体的分配观首先是对这种差别报酬的认同。收入分配差距的产生,有一部分可能是由于非法或不合理收入造成的,但这一部分非法或不合理收入形成的差距,是经济转轨时期的现象,将随着整个社会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日趋下降。而大部分的收入分配差距的产生,是经济效率自身要求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之所以有效率,就在于根据各要素在市场运行中的不同贡献进行要素分配,要素贡献的不同自然导致要素报酬的区别。这种分配差距的存在,有利于保证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激励各要素占有者对要素本身的投资升级。自从1992 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要素分配形成的收入分配差距的领域和程度在不断扩大,而且我国较长一个时期内仍将处于快速发展的经济起飞阶段,要素的占有不可能完全平等,在要素稀缺的情况下,由要素分配而产生的合理的收入差距将继续存在。因此,整个社会必须树立差别报酬的分配观,只有这样才能为要素分配提供基础性的理念支撑,使市场主体保持提高占有要素质量和合理配置要素的动力。

(二)树立公正合理的分配观。

随着市场秩序的不断完善,必须压缩各种形式的等级收入和非法收入生存的空间,但这会受到部分既得利益者的抵制:或者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市场法规的制定进行利己方向的干预,或者将权力作为一种变相资源,获取非法寻租收入。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在旧有的等级分配观受到冲击后还未能树立起公正合理的分配观。因此,树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观,应体现以下原则:第一,分配是按对社会的实际贡献进行的;第二,这种贡献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评价的;第三,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参与社会某一分工的自由。只有树立这种公正合理的分配观,才能强化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竞争、自强自立的观念。

(三)树立发展变化的分配观。

中国社会的静止分配观尽管受到了很大冲击,但其影响并没有消失,例如很多下岗职工还是在等、靠、要,而不注重新的人力资本的培育;一些农村的居民,放弃政府引导的地理迁移和耕作结构的转换,而固守“祖田”;一些在职人员不注重知识结构等自身人力资本的升级,仍旧抱着一种“铁饭碗”的心理。其实,市场经济的快节奏必然伴随着市场各要素的激烈变动。例如,由于需求结构的升级等原因造成对原有产品需求的大幅减少,使这一产业的工作岗位大量闲置;由于生产、管理、决策等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传统型的生产个体失去竞争的实力。可见,由于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快节奏的变化,使各种要素的作用和报酬随之发生变化,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树立发展变化的分配观,就是要求能最大限度地预测相关趋势,提前进行生产结构的转型或要素质量的升级。可以说,发展变化的分配观,是对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在结果上的体现,同时也对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牵引作用。

第18篇:合作分配

合作协议

一、康敏刚(技术生产)

1、技术参股

二、刘建新

1、技术、业务入股需要带一点资金(五万)。

2、先回资再分股,

三、股份分配

1、纯技术入股:

2、资金和技术入股:

四、入股方案和红利分配方案:

1、先收回实际投资成本,技术和业务入股等收回成本后按比例分红。

2、预留三个月流动资金,其余的按比例入股比例分红。技术和业务入股占总投资比例的实体股份。

3、第一年利润分红时间为年终。按资金额度分红或一年两次。年终一次或年中各

一。

四、股份分配:

三、投资总规模:150万

第19篇:家庭财产分配协议书

家庭财产分割协议书

甲方:(宋淑琴)

乙方:(杨勇超)

丙方:(杨平安)

乙、丙,双方是兄弟俩,甲方是乙、丙,双方的母亲。

为促进家庭和谐,保持家庭和睦,防止家庭纠纷,甲、乙、丙三方将甲方母亲宋淑琴名下的土地和房产经梁坡居委会调解达成如下协议:

一、

母亲宋淑琴名下所有的土地兄弟俩一人一半,承包权、经营权、使用权、受益权,乙、丙双方均一人一半。

二、

三方一致协商所有土地分割如下:

1、

河对岸9亩沙洲地具体分割如下,南靠杨水平的4亩地归杨勇超,中间的1亩归五姐杨春林,北靠杨枫兰的4亩地归杨平安。

2、

河这边杨军子所租用的0.474亩土地,乙、丙双方一人一半,即每人0.237亩,租金一人一半,各拿各的租金,互不牵扯。

3、

朱新安所租用的土地,一块是0.89亩,一块是0.6亩,共计1.49亩,兄弟俩一人0.745亩,以后各拿各的租金,互不牵扯。

4、

第一份地是梁坡居委会和我们签订的土地租赁协议,一共是2.2亩,除去杨平安和杨开中换地盖房子用了1.004亩地,剩余的1.2亩地,再除去三姐靠公路的0.22亩,再除去五姐靠三姐的0.2亩,还剩余的土地是0.8亩,兄弟俩一人一半,即0.4亩。土地具体位置是,北靠杨万道南靠丫头,靠北面的一半既0.4亩归杨勇超(注;东至五姐杨春林,西至堤边),

靠南面的一半既0.4亩归杨平安,(注;东至五姐杨春林,西至堤边),

紧挨堤边还有20米没有租,乙、丙双方各一半。乙、丙各种各的地,各拿各的租金,互不牵扯。

三、

三方一致协商将母亲宋淑琴名下的房子的房屋所有权和宅基地权全部归杨勇超所有,包括房子宅基地以外的前后左右的自留地全部归杨勇超所有,包括以后的征用、拆迁等一切补偿全部归杨勇超所有。

四、

2016年的所有土地的租金全部归杨勇超所有。从2017年起各拿各的租金,各种各的地。母亲每一年兄弟俩轮流赡养。先由哥哥杨平安赡养,再由弟弟杨勇超赡养。

五、

本协议共贰页,一式伍份,甲、乙、丙三方各持一份,梁坡居委会贰份。母亲那一份协议书由小儿子杨勇超保管。

除新的三方书面协议可以改变本协议约定内容之外,任何协议或单方指定均不得改变本协议内容,(包括公证文书在内)。本协议法律效力高于遗嘱和赠予书。

六、本协议具有法定效力,签字或按手印后生效。

甲方:宋淑琴

乙方:

丙方:

调解人:

见证人:

第20篇:办公室工作分配

办公室主要工作:

一、公司制度方面:

1、绩效考核实施与执行、监督。

2、考勤制度的实施与执行(工作劳动纪律、考勤管理)

3、公司各个部门的制度的整理、组织实施。

4、公司各通知、文件、任命书等的拟定、下发等

5、上层领导意见的上传下达及执行、反馈

6、各个部门工作的协调沟通

7、日常行政机构安全管理,督促其他部门专(兼)职安全管理员加强安全管理。

8、公司内外宣传、车辆管理

9、福利统计、办理、发放。

10、公司员工家人的喜庆诸事,适时慰问

二、人事招聘

1、春季、夏季两季招聘会的招聘及其他各院校招聘会的招聘(办公室文员协助)

2、招聘录用、员工培训、解聘与奖惩、制度建设、执行与监督企业文化、员工晋升考核、工伤处理、员工思想工作、组织活动。

三、项目申报(公司外联):

1、驻地主管政府、街道、村镇部门、长兴县人事局、工商局、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公司相关领域的相关项目的及时申报与资金申请(专利、商标、名牌产品的申报工作)。

2、项目申报材料整理,配合等

四、采购:办公用品的采购管理及发放工作

五、接待来访工作

六、纠纷处理

七、其他一些日常衍生事务。

办公室文员的工作:

一、完成办公室主任交办的各项工作。

二、完成公司文件及材料的打印校对工作。

三、负责公司全体员工的考勤签到,掌握每天迟到、早退、旷工的准

确数据,及时作好记载,在张榜公布的同时,交财务部门作为扣除工资的依据。

四、对电脑微机、打印、复印机的管理与维护,确保材料打印工作及时完成。

五、接听电话,接收传真,及时作好记录,搞好信息上传下达。

六、做好来客接待工作。

七、负责行政档案管理、会议组织,保证档案资料保存质量。

八、公司值班、值日的安排

九、公章、证件使用:做好公司各类公章的登记管理工作(冠龙、龙骧市政、嘉美物业、国威保安、桂香苗木场);以及公司所有证件的领用、登记等

十、公司的对外广告宣传工作、编制收集各部门有关资料的入档管理工商登记等证件照的换证、办证、审批工作;

十一、会议主持:日常会议的主持、月会议的总结、公章使用登记的总结

十二、工会:做好工会会员的发展管理,和会费的收交工作

十四、各类考证:联络各政府部门对我公司员工的各类上岗,技能及职称培训及评定、报名工作与公司员工职称证的注册、后续培训的通知安排等(长兴建设局、湖州建设局等)

十五、人事人才网的招聘(挂职、搜人才)

岗位职责分配
《岗位职责分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