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章程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8 18:00:31 来源:章程规章制度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学生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一、工作原则

为及时处理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保障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文件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校内餐饮服务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的适用本制度。

三、宣传与预警

(一)加强宣传

广泛深入开展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宣传,结合学习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画、专题会议、专题培训等各种形式,普及有关的卫生知识,提高食物从业人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卫生管理水平,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预警

1、加强日常监管:

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场所,尤其是餐饮消费环节的高风险食品(冷、生食品)的日常监管,通过监管及时作出预警。

2、建立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学校学生食品管理部门举报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

3、应急准备和预防:

1

及时对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进行分析,按照应急制度的程序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措施。接到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后,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按照制度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做好可能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分析、预警工作。

四、事故报告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具体分工见附件): 组 长:王吉明 副组长:梁雪芳 成 员:管建设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和实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局通报有关信息。

(二)报告制度

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接报24小时值守制度,各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疑似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应做好记录,包括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并立即向上级报告。监督人员赴现场核实情况,将核实情况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经初步核实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及时通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现场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

五、应急处置

1、查封扣押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

2

2、查封扣押可疑的污染或中毒食品、饮水及其有关工具、设备和场所以及对可能受污染的区域采取控制措施。

3、查清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原料来源及相关证明材料。

4、对查封扣押的食品及原料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监督销毁;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推荐第2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一、目的:及时控制、消除紧急情况和事故对产品安全危害可能造成的影响,确保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紧急情况和安全事故发生时,及时作出响应,防止和解决可能伴随的产品安全影响。

三、职责权限:

1、经理负责重大事故处理的决策。

2、食品安全小组负责识别事故和紧急情况,对情况作出响应并防止和解决可能伴随的产品安全影响。

3、各部门负责按本程序要求实施应急情况的处理。

四、工作程序:

1、应急状况识别: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需要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识别,同时识别出这些情况会给食品带来何种危害,并根据公司、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完善。

应考虑的应急状况包括:

a)突然停水:清洁工序的质量无法保证和食品制作无法继续进行。 b)火灾发生:影响加工或服务的环境卫生不符合要求。 c)传染病流行:食物和员工有可能成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d)地震、洪水等天灾:影响加工或服务资源的完整性,从而影响食品危害控制措施 的有效性。

e)突然停电:由电力支持的正在运作的设施设备停止工作,可能导致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变质。

f)食物中毒:本公司服务的人群中出现食物中毒情况,可能不是孤立的事件,采用本公司服务的所有人都面临着风险。

g)有害物泄漏:掺杂食品,增加食品中的安全危害。 h)食品供应链的突变:供方的质量事故或供应的中断、运输贮存和分销等合作伙伴的突然改变等会导致公司食品危害的变化。

i)人为破坏:外来人员或内部员工对公司不满,实施报复行为(如投毒、纵火等)。

2、制定应急预案:食品安全小组应针对识别出的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预先制定应对措施。

可考虑的应对措施包括:

a)突然停水:停止餐品的作业,隔离未完成制作的原料或中间品,直至恢复正常供水。恢复正常供水后对现场和设备、工器具重新清洗消毒,对水质要重新评价,合格后才进行正常生产。

b)火灾发生:立即停止一切作业,按消防管理要求控制火情,必要时报警处理;火扑灭后应清理现场,对现场和设备、工器具重新清洗消毒,确定设施、设备和工器具满足了管理体系的要求后才能恢复生产。灾后应确保火灾原因已经完全消除。

c)传染病流行:在本体系要求的基础上,按当地疾病防控机构指引应对。

d)地震、洪水等天灾:天灾发生时应遵守有关防灾措施。灾后应在确定设施、设备和工器具满足了管理体系要求后才能恢复生产,并重新考虑是否要进行食品安全体系的再设计。

e)突然停电:停电将影响恒温库设备运转,在停电期间,恒温库应加强通风、换气。停电还将影响一些加工设备的运作,受影响的原料或中间品应隔离存放,直至恢复正常供电。电力恢复后,应对受影响的设施、设备重新清洗消毒并试运行确保其正常。

f)食物中毒:立即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组织对中毒者的抢救。同时按《产品撤回控制程序》要求控制危害的扩散。与有关部门一起分析中毒原因,若是公司提供的食品导致中毒,应进一步寻找出中毒来源的原料和采购、供应商情况,以彻底消除中毒源。重新对质量卫生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以及评审,以确定是否有必要修改。 g)有害物泄漏:先保证食品及其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与有害物的隔离,预防掺杂和污染。根据有害物的性质和泄漏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h)食品链的紧急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引起的食品安全危害重新进行分析和评估,必要时进行食品安全体系的更新。

i)人为破坏:加强内部人员管理,按报复行为性质报

110、120、119等。

3、响应的保障:

①食品安全小组应与当地政府(食品和卫生管理部门)、疾控中心、消防机关、抢险救灾中心、医院等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抢险救灾途径。

②各部门负责人应根据突发事件与本部门有关的项目,有计划地对岗位责任人进行应急措施教育和模拟训练,并作好相关记录。

③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认为可行并有必要时,可组织训练或演习。 ④应定期检查应急预案规定的设施设备如消防设施、备用电源、应急照明等,以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待命状态。

⑤保持应急预案所需的标识,包括对应急设施设备及其使用的标识、应急电话的标识等。

4、应急响应:

①基本思想:如发生事故与紧急情况时,应本着“安全第一”的思想行动: a)当自身面临危险时,应避开危险到安全的地方; b)迅速将危险或事故情况通知周围人员;

c)当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实施应急预案。

②紧急状况的发现人应立即将情况报告发生状况的部门,并根据紧急状况的严重程序决定是否打

110、1

19、120报警。

③在应急现场的最高职级的主管应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根据本程序要求采取具体行动,包括:

a)控制事态,寻找原因并给予消除。 b)进行必要的人员和物资的疏散。

c)报告其上级主管及直接报告总经理。在上级的授权下进行外部沟通。 d)靠自身力量不足以控制事态时,应急指挥者应拨打110或1

19、120、122报警救灾。

④报警时必须讲明事故地点,联络电话及灾难详细情况,并派专人到路口接警,以争取抢险时间。

⑤当紧急状况有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影响时,管理者代表要迅速通知顾客,报告事故与紧急情况的内容及采取的应急措施。必要时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

⑥经理决定进一步的响应行动,包括善后和求助等。

5、报告与完善:

①应急处理完毕后,发生部门负责人应在三天内《应急报告书》,向管理者代表报告。

②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对《应急报告书》进行审查和确认,并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要求有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③事故处理完毕后,食品安全小组应定期对本程序进行评审和更新。

推荐第3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1、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指导和规范我公司食品安全事故及应急处理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按照“公司负责人直接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积极配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规范”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对食品安全事故及应急处理工作。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品及其原料购进、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等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重大伤亡、众多人数患病或者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重大危害的情况。

3、基本原则

3.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分析、预测,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事故处置预案,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3.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部门负责人是公司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级别,组织实施分级临控、分级管理。

3.3依靠科学,加强协作要依靠科学妥善处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真正做到守土有责、恪尽职守、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在及时上报上级部门的同时,迅速采取救治和控制措施。

4、组织领导

4.1公司食品安全小组总体负责全公司食品安全事故及应急处理工作,其主要任务是:

4.1.1研究确定食品安全事故及应急处理工作的方针、政策。4.1.2由组长或委托副组长宣布食品安全事故预案的启动命令。 4.1.3协调解决处理存在的重大问题。 4.1.4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处理情况。 4.2食品安全小组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

4.2.1负责全公司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组织建立和管理全公司食品安全事故及应急处理小组;组织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评估,提出处理建议和处理措施。

4.2.2协调解决食品安全事故及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4.2.3汇总事故情况。

4.2.4适时通报、公布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4.2.5负责组织完成公司食品安全领导组交办的其它日常工作。 4.3各分管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食品安全事故及应急处理小组,主要任务是:

4.3.1负责本部门责任区内的食品安全事故及应急处理工作的决策和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救援,制定控制措施。

4.3.2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后勤保障、信息上报、恢复生产秩序等工作。

4.3.3检查、督促各成员做好食品安全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准备工作。定期进行演练。各分管部门食品安全事故及应急处理小组在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向公司食品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报告,并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的要求,做好预案的启动准备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保障处理工作有序进行,并负责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及应急处理情况。

4.4公司食品安全小组下设警戒保卫、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善后处理、事故调查五个工作小组。

4.4.1警戒保卫组:由公司保卫科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公司保卫科科长任组长。主要职责是:组织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配合有关部门营救受害人员,阻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入现场,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4.4.2医疗救护组:由公司办公司主任负责,有关部门配合,主要职责是:建立稳定的食品安全事故救援队伍,指导急救人员迅速展开抢救工作,力争将人员伤亡数量降到最低程度。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应及时向公司食品安全协调小组报告人员抢救工作的进展情况。 4.4.3后勤保障组:由公司供应部负责,有关部门配合,主要职责是:根据事故情况,协调、组织事故发生地安排药品和物资,统筹调度,有偿调拨,保证物资的供应。

4.4.4善后处理组:由事故发生所在区域人事部负责,主要职责是:根据实际情况,协调民政、劳动保障、保险等部门,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善后处理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并及时向公司食品安全小组报告善后处理情况和动态。

4.4.5事故调查组:由公司食品安全小组值班组长负责,有关部门配合,主要职责是: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并及时向市(县)有关部门报告事故调查情况。

5、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和评估 5.1事故报告

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系统,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对本责任区内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当及时向公司食品安全小组报告。 5.2事故评估

公司食品安全小组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赴现场开展调查核实工作,对事故的类别、性质、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进行科学的评估确认。 5.3事故通报

公司食品安全小组根据事故发生的情况,及时向总经理通报情况,要求严加筛选监督。

6、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 6.1应急预案的启动

经公司食品安全小组评估确认,对符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由公司食品安全小组提出启动应急预案建议。 6.2重大事故应急措施 6.2.1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在向公司食品安全小组报告的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上报事故情况,应当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以控制事态的发展。

6.2.2应急预案启动后,由公司食品安全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指挥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公司食品安全小组及各工作小组应当根据应急预案所规定的工作要求,立即履行职责,紧急调集应急处理队伍、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组织实施各项应急处理救援措施,并随时将事故应急处理情况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6.2.3应急预案启动后,事故发生地的工作小组在公司食品安全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6.2.4各有关部门和分管小组必须从全局出发,服从公司食品安全小组的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做好事故的抢救和处理工作。 6.3信息发布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应急处理的信息,应征得公司食品安全小组的同意后,由公司食品安全小组向社会发布。各有关部门按规定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7、其它事项

7.1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工作结束后,处理工作程序自动终止。7.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推荐第4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标题: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版本号/修订号:1/0 章节号:8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1 目的

及时控制、消除紧急情况和事故对产品安全危害可能造成的影响,确保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紧急情况和安全事故发生时,及时作出响应,防止和解决可能伴随的产品安全影响。

3 职责权限

3.1 总经理负责重大事故处理的决策。

3.2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识别事故和紧急情况,对情况作出响应并防止和解决可能伴随的产品安全影响。

3.3 各部门负责按本程序要求实施应急情况的处理。

4 工作程序

4.1 应急状况识别: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需要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识别,同时识别出这些情况会给食品带来何种危害,并根据公司、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完善。

应考虑的应急状况包括:

a)突然停水:清洁工序的质量无法保证和食品制作无法继续进行。

b)火灾发生:影响加工或服务的环境卫生不符合要求。

c)传染病流行:食物和员工有可能成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d)地震、洪水等天灾:影响加工或服务资源的完整性,从而影响食品危害控制措施 的有效性。

e)突然停电:由电力支持的正在运作的设施设备停止工作,可能导致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变质。

f)食物中毒:本公司服务的人群中出现食物中毒情况,可能不是孤立的事件,采用本

1

5公司服务的所有人都面临着风险 。

g)有害物泄漏:掺杂食品,增加食品中的安全危害。

h)食品供应链的突变:供方的质量事故或供应的中断、运输贮存和分销等合作伙伴的突然改变等会导致公司食品危害的变化。

i)重大植物疫情:原料种植区出现重大规模的植物疫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危害。 j)人为破坏:外来人员或内部员工对公司不满,实施报复行为(如投毒、纵火等)。

4.2 制定应急预案

食品安全小组应针对识别出的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预先制定应对措施。可考虑的应对措施包括:

a)突然停水:停止车间的作业,隔离未完成制作的原料或中间品,直至恢复正常供水。恢复正常供水后对现场和设备、工器具重新清洗消毒,对水质要重新评价,合格后才进行正常生产。

b)火灾发生:立即停止一切作业,按消防管理要求控制火情,必要时报警处理;火扑灭后应清理现场,对现场和设备、工器具重新清洗消毒,确定设施、设备和工器具满足了管理体系的要求后才能恢复生产。灾后应确保火灾原因已经完全消除。

c)传染病流行:在本体系要求的基础上,按当地疾病防控机构指引应对。

d)地震、洪水等天灾:天灾发生时应遵守有关防灾措施。灾后应在确定设施、设备和工器具满足了管理体系要求后才能恢复生产,并重新考虑是否要进行食品安全体系的再设计。

e)突然停电:停电将影响恒温库设备运转,在停电期间,恒温库应加强通风、换气。停电还将影响一些加工设备的运作,受影响的原料或中间品应隔离存放,直至恢复正常供电。电力恢复后,应对受影响的设施、设备重新清洗消毒并试运行确保其正常。

f)食物中毒:立即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组织对中毒者的抢救。同时按《产品撤回控制程序》要求控制危害的扩散。与有关部门一起分析中毒原因,若是公司提供的食品导致中毒,应进一步寻找出中毒来源的原料和采购、供应商情况,以彻底消除中毒源。重新对质量卫生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以及评审,以确定是否有必要修改。

g)有害物泄漏:先保证食品及其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与有害物的隔离,预防掺杂和污染。根据有害物的性质和泄漏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h)食品链的紧急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引起的食品安全危害重新进行分析和评估,必要时进行食品安全体系的更新。

k)人为破坏:禁止外来人员进入车间,加强内部人员管理,按报复行为性质报

110、120、119等。

4.3 响应的保障

4.3.1食品安全小组应与当地政府(食品和卫生管理部门)、疾控中心、消防机关、抢险救灾中心、医院等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抢险救灾途径。

4.3.2各部门负责人应根据突发事件与本部门有关的项目,有计划地对岗位责任人进行应急措施教育和模拟训练,并作好相关记录。

4.3.3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认为可行并有必要时,可组织训练或演习。

4.3.4 应定期检查应急预案规定的设施设备如消防设施、备用电源、应急照明等,以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待命状态。

4.3.5 保持应急预案所需的标识,包括对应急设施设备及其使用的标识、应急电话的标识等。

4.4 应急响应

4.4.1基本思想:如发生事故与紧急情况时,应本着“安全第一”的思想行动:

a)当自身面临危险时,应避开危险到安全的地方(不适合特定责任者,如义务消防员、电工、大型设备操作工、安全员等);

b)迅速将危险或事故情况通知周围人员;

c)当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实施应急预案。

4.4.2 紧急状况的发现人应立即将情况报告发生状况的部门,并根据紧急状况的严重程序决定是否打

110、1

19、120报警。

4.4.3在应急现场的最高职级的主管应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根据本程序要求采取具体行动,包括:

a)控制事态,寻找原因并给予消除。

b)进行必要的人员和物资的疏散。

c)报告其上级主管及直接报告总经理。在上级的授权下进行外部沟通。

d)靠自身力量不足以控制事态时,应急指挥者应拨打110或1

19、120、122报警救灾。

4.4.4报警时必须讲明事故地点,联络电话及灾难详细情况,并派专人到路口接警,以争取抢险时间。

4.4.5当紧急状况有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影响时,管理者代表要迅速通知顾客,报告事故与紧急情况的内容及采取的应急措施。必要时与食品主管部门进行沟通。

4.4.6总经理决定进一步的响应行动,包括善后和求助等。

4.5 报告与完善

4.5.1应急处理完毕后,发生部门负责人应在三天内《应急报告书》,向管理者代表报告。

4.5.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对《应急报告书》进行审查和确认,并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要求有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4.5.3事故处理完毕后,食品安全小组应定期对本程序进行评审和更新。

推荐第5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一、目的

当突然发生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及时做出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

三、职责

1、食品安全管理小组总体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2、各职能部门及生产车间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

管理规定

一、成立应急组织

1、应急组织是应急处置的执行机构,是应急处置的组织基础。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行使应急组织的职责。

2、总经理负责召开应急工作会议,协调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并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

3、各组织成员负责协调相关方具体实施应急响应措施,跟踪应急响应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向总指挥报告。所有组织成员应保证通讯畅通,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及时沟通信息,迅速组织采取应急响应措施。

二、监测、预警及报告

1、公司应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强对原辅材料的检测分析,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加强对员工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2、公司应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3、当突发事件已经危害或潜在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时,公司应当立即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公司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4、在后续的事故处置过程中应及时将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4.5必要时,对消费者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三、充分识别紧急情况

在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

1、因设备故障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2、突发的停电、停汽、停水等情况导致生产资源供应不上;

3、原辅料检测结果显示受到严重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伤害;

4、政府部门监督检查显示公司产品安全指标不合格;

5、国家产品标准或者进口国产品标准中安全指标发生变化,导致公司产品检测不合格;

6、由权威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预警表明公司产品可能存在严重安全危害;

7、公司从事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流失;

8、有人为的恶意行为导致公司产品不安全,或者对公司产品、声誉恶意造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9、其他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

四、全面落实应急处置措施

1、当有信息显示公司突然发生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告总经理。总经理应立即召开应急小组会议,会议首先应组织调查突发事件的真实性、严重性。

2、当确定突发事件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公司应当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应对不同的紧急情况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置:

1)因突发的设备故障或突然停电、停汽、停水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时,如果停产时间超过工艺规定时间,应对生产的产品进行隔离,并确定数量,做好标识,然后做以下处理:抽取样品送化验室检验,如果理化、生化等检测结果符合标准、感官评定符合要求时,将其并入合格品内,以待销售;如果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则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执行。

2)原料检测结果显示受到严重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伤害时,应组织相关人员评估受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并确定处置方式,若已经出厂销售的产品则按《食品召回管理制度》执行。

3)政府部门监督检查显示公司产品安全指标不合格,或国家或进口国产品标准中安全指标发生变化,公司产品检测不合格时,应确定不合格的产品范围,采取销毁、召回等措施防止危害发生,若已经出厂销售的产品则按《食品召回管理制度》执行。应急组织应组织相关人员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必要时应修改工艺、工艺参数、预期用途等。

4)当公司从事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流失可能使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无法正常运行时,应安排替代人员,必要时采取培训、招聘等形式保证体系正常运行。

5)有人为的恶意行为导致公司产品不安全,或者对公司产品、声誉恶意造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应急组织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相关人员对外进行澄清,尽量减轻对公司声誉的损害。

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管理档案

公司应整理保存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记录,并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管理档案。

推荐第6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

1、适用范围:本单位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准备和响应。

2、组织领导:本单位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总指挥,办公室、生产、质检、销售、采购、检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部门根据各自分工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具体实施。

3、各部门要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强对原辅材料的检测分析,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

4、各部门应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5、生产、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 ①因设备故障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②突发的停电、停汽、停水等情况导致生产资源供应不上; ③原辅料检测结果显示受到严重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伤害;④政府部门监督检查显示产品安全指标不合格; ⑤国家产品标准或者进口国产品标准中安全指标发生变化,导致产品检测不合格; ⑥由权威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预警表明产品可能存在严重安全危害;⑦有人为的恶意行为导致公司产品不安全,或者对公司产品、声誉恶意造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⑧其他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

6、处置措施: ①当有信息显示企业突然发生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告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立即召开应急处置 小组会议,首先调查突发事件的真实性、严重性,协调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并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防止事故扩大,对不同的紧急情况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置。同时向县卫生局和质监局报告。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②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对其他产品、半成品、相关原料,进行抽样和送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要求检验机构立即检验,并及时出具检验报告。 ③对已进入市场流通的涉嫌质量问题的食品,立即通知销售方停止销售,追回已销售的食品,对依法需要召回的食品,迅速采取召回措施。属于原料带入质量安全问题的,要追查其来源,并立即通知供货方采取相应措施。 ④在后续的事故处置过程中应及时将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向县卫生局和质监局报告。 ⑤存在人为投毒的可能时,要控制可疑人员,必要时报请公安部门介入。 ⑥对封存和召回的问题食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等措施。对有问题的原料,采取退回或销毁等措施。妥善处理好相关问题。所有处理过程必须留有记录和图片,有见证人,有退回凭证,必要时可联系相关监管部门现场进行监督处理,坚决避免问题食品和问题原辅材料重新流入市场和使用。 ⑦配合当地监管部门进行调查,落实当地监管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各 项措施。 ⑧信息发布:任何个人不得自行向社会散布任何突发事件和食品安全不良信息,应急处置的信息统一由总指挥或委托人予以发布。发布人在接受新闻媒体和记者采访时,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正确引导舆论报道事件,避免引发社会恐慌,对造谣和歪曲性报道,要及时组织驳斥澄清,要把握信息的政策性等尺度。 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应急领导小组要向当地监管部门进行报告,经核查确无危害和风险后,企业方可恢复生产,终止应急响应状态。 ⑩对事件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的人为故意、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推荐第7篇: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一、工作原则

为及时处理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保障广大员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文件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院内餐饮服务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的适用本制度。

三、宣传与预警

(一)加强宣传

广泛深入开展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宣传,结合学习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画、专题会议、专题培训等各种形式,普及有关的卫生知识,提高食物从业人员和员工的卫生管理水平,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预警

1、加强日常监管:

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场所,尤其是餐饮消费环节的高风险食品(冷、生食品)的日常监管,通过监管及时作出预警。

2、建立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医院食品管理部门举报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

3、应急准备和预防:

及时对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进行分析,按照应急制度的程序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措施。接到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后,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按照制度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做好可能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分析、预警工作。

四、事故报告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具体分工见附件):

长:贺平

副组长:王志勇

员:林美莲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和实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局通报有关信息。

(二)报告制度

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接报24小时值守制度,各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疑似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应做好记录,包括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并立即向上级报告。监督人员赴现场核实情况,将核实情况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经初步核实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及时通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现场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

五、应急处置

1、查封扣押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

2、查封扣押可疑的污染或中毒食品、饮水及其有关工具、设备和场所以及对可能受污染的区域采取控制措施。

3、查清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原料来源及相关证明材料。

4、对查封扣押的食品及原料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监督销毁;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推荐第8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1、目的

为了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事故运行机制,有效预防、积极应对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上海市食品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等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预案。

2、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

加强宣传、培训和演练,建立和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及时报告原则

严格执行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对发生的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食品安全公共事件,不得迟报、瞒报和漏报。 (3)处置与分析总结并重原则

认真落实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对特别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3、食品安全事故分级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件危害特别严重,对2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

3)发生跨地区(港澳台)、跨国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4)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理的。 (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件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人以上死亡病例的;

4)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3)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件影响范围涉及市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食品安全事件。 (4)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1)事件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给消费者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食品安全事件。

4、处置机构体系与职责

设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行政部、生产部、品管部、销售部负责人为成员。 (1)行政部负责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汇总信息,报告、通报情况,与企业外部部门及时汇报,对外宣传。

(2)生产部根据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要求,配合其他部门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分析事故动态,搞好预测预防。

(3)品管部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为制定现场抢救方案提供参考。

(4)销售部负责安全事故中不安全食品的召回、处理、报告及其他善后处理工作。

(5)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负责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审议批准应急处理建议和工作报告等。

5、应急处理程序

(一)事件的报告及前期处置

1)接到事件报告后,领导小组组长应立即组织企业有关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政府部门及日常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通报。

2)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的单位及地点、事件的经过及相关背景情况、事件性质的初步判断、人员伤亡情况、财产受损情况、事件危害是否有扩展的可能、对事件单位的处置措施的建议等。

(二)启动应急预案

领导小组接到事件报告后,除了立即向当地政府及日常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报告的同时,领导小组应召开事故处置会议,对事件进行评估,确定事件的等级。

(三)下达应急处置指令

根据领导小组下达启动食品安全应急处理预案的决定,领导小组组长立即启动按规定职责开展工作。

(四)实施应急处置。1)初查

领导小组组长对原辅材料、生产工艺(条件)及产品进行排查、分析,有无不合格或非食用原料(含添加剂);对可疑原辅材料、添加剂、半成品及产品立即抽样送质检机构检验;掌握原辅材料、添加剂供应商及产(成)品流向;可根据事态,暂停生产、销售,已售出的通知经销商产品暂时下柜;可根据情况,向领导小组上报简要信息。 2)核查

领导小组组长根据质检机构的检验报告进一步核查。 (1)原辅材料、添加剂及产品检验合格:应严格检验或根据分析扩展检验参数再次检验。若仍未检出可疑物,继续配合相关部门作进一步的调查处理并将此情况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建议领导小组应急处置终止。

(2)原辅材料、添加剂合格,产品检验不合格(有毒有害):进一步检查生产工艺每一环节,检查生产设备,检查操作人员及往来人员,生产用水,排查二次污染源。

(3)原辅材料、添加剂、产品检验不合格(有毒有害):进一步追溯原辅材料来源或添加剂供应商;将产(成)品流向及时向质监、工商等相关部门汇报,启动召回制度。 3)应急处置终止 应急处理全部完成,事件危害消除或基本消除后,由领导小组下达事件应急处置结束的指令,同时向当地政府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汇报处置报告。

(五)应急处置预防措施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事故的措施落实情况,积极查找薄弱环节,采取对策,进行质量分析、查找事故原因;加强原辅料、添加剂的进厂验收;工艺过程控制和终端产品的出厂检验;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后续跟踪和监管工作,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预防此类相同事件的再次发生。

6、责任追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1)拒不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

2)对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3)拒不履行应急处置职责的;

4)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5)夸大突发事件预警等级及散布有碍应急处置信息的。

7、应急演练

每年应编制演练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如实记录演练过程。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并通过对演习演练的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推荐第9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幼儿园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我园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故的发生,及时控制和消除校园突发事故的危害,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有效地降低和控制食品中毒事故的危害,维护学校正常的保教秩序和园内的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教育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机构与职责

1、组织机构

长: 于杰

副组长:刘金辉

员:全体教职工

2、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在获悉幼儿发生食品中毒事故后,组长和副组长立即赶赴现场,详细了解情况。统一指挥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处理,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对幼儿进行救治、对造成中毒的原因进行调查,及时追踪了解中毒师生的情况及中毒原因,并立即逐级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妥善处理事故。

定期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督查、总结、研讨,形成评估和反馈意见,及时查漏补缺。

统一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恢复学校正常保教秩序。

二、日常工作的开展

1、完善制度。各校要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工作制度》、《上岗人员工作要求》、《食堂管理制度》等,悬挂于墙壁醒目处。

2、强化督查。以各项食品卫生制度落实为重点,结合学校其它安全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

3、落实职责。园长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食堂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分别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负责。

4、加强教育。幼儿园要加强对广大师生的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主题班会、板报等宣传形式,向教职员工、家长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常见食物性中毒的防治方法和应对措施等,要教育幼儿注意饮食安全,初步学会辨别食品的伪劣,教育幼儿不吃生冷不洁的食物,不吃霉变、过期的食物,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喝生水和劣质不卫生的饮料。要通过广泛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具体的应急措施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导小组组长统一调度,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立即启动学校食物中毒应急机制,学校相关部门应当立即做好各项应急处理工作:

1、积极组织抢救病人,尽可能按照就近、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抢救处理。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催吐,呕吐有利于毒物排出。病情严重的,及时送往上级医院妥善处理病人,并派人到医院守护病人,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2、立即向镇人民政府、县教育局和县防疫站报告学生中毒情况、中毒发生时间、中毒主要症状、中毒的幼儿人数等,如果怀疑与投毒有关,还应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3、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后学校应注意保持幼儿园的稳定,食物中毒应由疾病预防控制机制、卫生监督部门确认,要严格控制消息发布渠道,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师生、家长不必要的恐慌。同时要安抚好中毒幼儿,做好与幼儿家长的沟通,维护正常的保教秩序。

4、保护好现场,保管好供应给学生的食品,维持原有的生产状况。放入冷藏箱(柜)交调查人员,禁止继续食用和擅自销毁。追回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对制作、盛放可疑食品的工具、容器以及可能的中毒现场予以控制。

5、在卫生部门的专业人员到达后,配合专业人员收集可疑食品和中毒幼儿的呕吐物、排泄物、洗胃液等。同时介绍中毒的情况并开展现场调查。对剩余的食物予以暂时封存。待现场调查结束后,按照卫生专业人员要求进行现场消毒清洁处理。

6、协助卫生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及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四、注意事项

⑴稳定师生及家长的情绪,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⑵如有个别家长来园探视,由学校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⑶事故发生后,要注意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和工作秩序,组织人员做好食物中毒人员的思想工作。

⑷发现师生有类似食物疑似中毒症状时,应迅速送医院诊治

⑸迅速向教育局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⑹做好所食用食物取样工作,以备卫生部门检验,若是校外食物所致,也要立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取样。

⑺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 ⑻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等工作

推荐第10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预案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预案

1:总则

1.1食品安全事故概念

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1.2目的

有效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并快速、及时、稳妥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3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结合我公司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际。

1.4处置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质管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切实做好实施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果断,依据科学。食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公司接到事故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并将情况上报有关部门。

2: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措施

2.1总经理统一指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整合现有资源,提供处置效率,认真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

2.2经营部根据顾客反馈的不安全合格项目信息质量审核,上报总经理。

2.3总经理组织质管部、生产部进行评审确认,进行原因分析。根据不合格原因分析,决定不安全的处置措施。由责任部门实施并填写《不合格项处理记录》。

2.4经营部负责退货,对因安全事故的受害者进行赔偿经济损失。并做好《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

2.5对不安全食品进行报废处理,对责任人要追究责任通报批评,必要时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作好《不安全食品处理记录》。

3:事故报告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公司及时向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发生的原因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4:宣传培训

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意识的宣传,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关于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业务的培训。

第11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

1目的:当突然发生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及时做出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准备和响应。

3职责: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各职能部门及生产车间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具体实施。

4 监测、预警及报告:

4.1公司应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强对原辅材料的检测分析,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加强对员工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4.2公司应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4.3当突发事件已经危害或潜在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时,公司应当立即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公司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4.4在后续的事故处置过程中应及时将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4.5必要时,对消费者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5 全面落实应急处置措施:

5.1当有信息显示本厂突然发生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厂长。厂长应立即召开应急小组会议,会议首先应组织调查突发事件的真实性、严重性。 5.2当确定突发事件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按照本厂《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 6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认真填写《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记录》,并归档保存。

第12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1、目的

对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规定出响应措施,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使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掌握相关情况,取得指导和处置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2、定义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指、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指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3、职责

3.1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紧急事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和组织处理。

3.2公司食品安全小组负责识别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要,与合制定必要的应急预案。在紧我刀事矿中对食品安全等问题统敌和协调。

3.3营运部几天几夜人定为食品安全事故后,产品召回的具体实施工作。

3.4生产部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如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后,配合质量管理部门和食品安全小组进行原因调查和分析 ,妥善处置涉及不安全产品和原料。 4.工作程序

4.1报告

报告原则:公司任何员工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告或越级报告涉及公司产品的食品安全事故。 4.2报告程序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各部门应立即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并由公司统一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任何部门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4.2.1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序、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4.2.2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4.2.3总结报告

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4.3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要封存暂扣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产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分析、调查;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产品及其原料,应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并立即予以召回并销毁。 5.责任追究

5.1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公司领导必须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对无法联络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5.2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如事故发生后,要及时上报,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不得避重就轻、遮遮掩掩,要实事求是。如因报告不实,影响领导决策,影响事件处理的,要追究相关领导和丙人的责任。哪一级发生迟报、漏报、瞒报的问题,由哪一级负责。对因迟报、漏报、瞒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 6.纠正与完善

如有事故发生,由质量管理部组织进行原因分析,编制《食品安全事故调查报告》,针对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如异常作业、操作人员缺乏培训等,由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交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确认后予以实施。

食品安全小组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交事故发生部门备案一份,以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监督验证。

事故发生后,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组织相关部门对本方案有关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与修订,使其不断完善。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一、总则

产品设计,加工工艺文件是工艺管理、生产管理和生产加工的主要依据,本公司的工艺设计、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必须按本管理制度执行。

(一)产品设计加工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

1、产品设计加工工艺文件要保证产品工艺的统一性,产品从投料到加工完毕,要由统一的工艺文件来指导,必须符合统一的工艺要求。

2、要保证工艺先进合理,经济可行。文件的编制即要采用先用的工艺,又要实际出发,做到先进、合理、经济和切实可行。

3、编制的工艺文件要做到典型和通俗易懂。

4、文件必须贯彻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保证产品达到优质、低耗。

(二)文件编制依据及要求

1、组装工艺技术文件

1)组装加工工艺文件必须依据书面不甘落后 正式生产计划任务单编制,避免口头或电话通知编制。

2)组装加工工艺文件包括窗型设计、装配工艺及加工数量。 3)装配工艺必须满足国家、行业、企业标准。

(三)工艺文件的分类

1、工艺文件分指导性工艺文件、生产用工艺文件和新产品设计工艺文件。

2、指导性工艺文件是用来指导工艺人员编制各种文件的依据,它包括工程、工序技术文件、原材料质量标准和成品质量标准。1)生产用工艺文件是指导生产过程各工序互相关联的工艺文件,包括工艺卡、工序卡、工艺图、工艺守则、原材料沈腰潘鬓耗定额等。

2)新产品试制文件是用来指导试制新产品或试用新原材料所用的文件。特点是:文件中所规定的参数是未经实践证实,需在生产中继续摸索,该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如发出问题,经有关人员商定不经审批直接在现场修改,并做修改记录,实验成功后,再形成新的文件。所以它在试验过程中有效,不能用于试制或批量生产,经试制鉴定后,文件自然失效,批量生产时,要重新形成正式文件。

3、工艺文件的审批

工艺文件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

1)编制生产工艺要广泛争求各方面人员的意见,使之达到切实可行。

2)工艺通知单要履行审批手续,即设计、审核、批准都必须经签字方可实施。设计者对工艺文件的正确性负责,审核者应对工艺文件所有数字、文字和计算是否正确和符合标准负责,批准权一般由本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对工艺文件的正确与否进一步把关,并对文件的正在角性,规范化负责,审核和批准一般应由两个人负责。如果没有审核人员时,可由批准人员负责审核,并在专栏上签字,并对审核和批准负责。

3)总工程是现对所有工艺文件是否符合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及工艺文件正确性负责。

4)超出标准设计及特殊设计的,要经总工程师原头组织讨论,确立方案由总工程师批准实施。

5)销售公司下达门窗生产计划任务单,并经销售计划人员签字后,生产技术部门方可编制生产加工工艺。

6)生产技术部门按生产计划任务单编制完加工工艺后,必须履行与用户确认手续后方能下发给生产车间生产,需用庐 确认签字的文件包括总数量、外形尺寸、窗型设计形式等。

4、工艺文件的修改

1)属下列情况之一,工艺文件需要改: a.工艺技术改进时。

b.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更新设备工装时。 c.贯彻新标准或技术标准更改时。 d.发现设计错误时。

2)工艺文件修改的审批手续与工艺设计的审批手续相同,但原则上必须由原编制者修改,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

5、工艺文件技术档案

1)工艺文件要建立技术档案,以便积累经验,查找和参考。 2)工艺文件要齐全,并分类归纳,过期失效或需处理的文件要经有关人员讲座同意,按有关规定处理。

6、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设计、生产、销售部门的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中的各项规定,如不执行本制度中的规定,出现各类问题及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责任者自负,并按公司的有关规定处罚。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制度 目录

一、诚信管理机构、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二、法律法规学习制度

三、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制度

四、客户授信与年审评价制度

五、客户诚信档案管理制度

六、失信违法行为责任追究掉度

一、诚信管理机构、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公司设立专门的诚信管理机构,公司副总为诚信管理机构的分管领导,任命诚信管理机构负责人,有专职(或兼职)的诚信管理工作人员。

(一)诚信管理机构职能:

1、组织宣传、贯彻合同法律法规条例,培训诚信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依法保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2、制定、修订本公司诚信政策、诚信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诚信管理工作的考核。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建立客户诚信档案,并进行动态化管理。

3、客户授信管理:进行客户诚信审批,跟踪客户,定期对客户的戾信状况统计分析。

4、利用征信数据库资源,帮助销售部门开拓市场。

(二)主要职责:

1、诚信管理机构负责人职责

(1)组织合同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组织诚信管理研计会、案例评析会;

(2)制定、修订本公司诚信政策、诚信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诚信管理工作的考核;

(3)统一办理授权委托书,严格管理本公司合同专用章的使用; (4)制止公司或个人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

(5)汇总、分析客户诚信数据,向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 (6)协调与供销、财务、技术等部门的关系。

2、诚信管理员的主要职责:

(1)协助合同承办人员依法签订合同,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与签订。

(2)审查合同,防止不完善或不合法的合同出现,保管好合同专用章。

(3)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协助合同承办人员处理合同执行中的问题和纠纷。

(4)登记合同台帐,做好合同统计、归档工作,汇总合同签订、履行以及合同纠绥处理情况。

(5)发现不符和法律规定的合同行为,及时向诚信管理机构负责人或公司副总报。

(6)参加对合同纠绥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7)定期向诚信管理负责人汇报诚信管理情况。 (8)负责客户档案管理与服务。

二、法律法规学习制度

1、定期组织学习国家关于诚信法律法规的系统知识,制度学习内容和时间安排计划,按计划组织人员学习,并做好每次学习记录。

2、诚信管理人员、销售、供应、财务等部门业务人员必须经过合同法规的系统培训的考核,取得合格证书;专、兼职诚信管理员还必须取得诚信管理职业资格培训合格证书。

3、公司分管诚信工作的负责人定期组织活动,结合诚信管理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学习新法规,解决新问题。组织研讨会,案例分析会等,并做好书面记录。

三、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制度

(一)合同签订管理

1、合同承办人签约前必须对对方主体资格、代理身份、代理资格、履约能力及合同可行性进行审查,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以备合同评审机构进行评审。

2、订立合同的主体,必须是法人或者是取得营业执照的非法人经济组织。集无国籍公司内各单位的业务部门不得以本部门的名义或擅自以其他单位、部门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严禁其他公司或个人所办各类企业以本公司及下属单位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

3、公司对外签订合同,应由其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进行。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公司名义对外签订合同。

4、严禁将合同业务介绍信转借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介绍信的存根应当保存五年,以备核查。

5、销售部门必须使用国家统一的购销合同文本对外签订合同;供应部门外出采购尽可能采用统一的购销合同文本。如果没有合同示范文本,应当参照类似的示范文本。采用合同示范文本时,可以根据所订合同的具体情况依法作出补充约定。各部门所需的合同文本由公司诚信管理员统一的购买或定制。

6、合同及其有关的书面材料,应当语言规范,字变(符号)清晰,条款完整,内容具体,用语准确、无歧义。

7、订立合同,必须完备合同条款。合同条款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款和报酬,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及解决争议的方法等。

8、对外签订合同,要明确选择纠纷管辖地,并力求选择本公司所在地仲裁机构和法院。

9、法定代表人或合同承办人应当亲自在合同文本上签名盖章。

10、签订合同应当加盖单位的合同专用章。严禁在空白合同文本上加盖合同专用章。

11、凡持有合同专用章的部门和分公司,应做到合法使用、专人保管。技术合同专用章由诚信管理机构负责保管,如遇工作需要,需携带外出,应事先办理借用手续,用后立即归还。

12、合同专用章不得代用,混用。发现利用合同专用章进行违法活动,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者,依法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责任。

13、凡遇合同专用章遗失,应立即向本部门领导报告,并将本部门批示意见送诚信管理机构备案,在当地市级报纸上刊登遗失声明,办理相关证明材料。

14、合同承办人应将合同的副本一份及时送交本单位财务部门备案,作为财务部门收付款物的依据。

(二)合同履约管理

1、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合同的履行。合同承办单位、部门和人员具体负责其订立合同的履行。

2、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变化,应当对对方当事人的履行能力进行跟踪调查。如发现问题,合同承办人要及时处理,必要时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可实地调查合同标的情况和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

3、接收标的必须经过严格的验收或商检程序。对不符合制度的标的应在法定期限内及时提出书面异议。

4、合同结算必须通过本单位财务部门进行。对合法有效的合同,财务部门必须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结算。对未经合法授权或超权限签订的合同,财务部门有权拒绝结算。

5、凡与合同有关的来往文书、电报、电传、信函、电话记录都应作为履约证据留存。

6、诚信管理员负责监督检查合同履行情况,按时间顺序及时建立合同签订与履行情况台帐。

(三)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合同的变更与解除由合同承办人以书面形式报合同评审机构审核,批准后,尽快与对方签订变更或解除协议。

2、对方当事人作为款物接收人而要求变更接收人时,必须有书面变更协议。严禁未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书面材料而凭口头约定向已变更的接收人发货或付款。

3、我方当事人遇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履行合同时,应当及时收集有关证据,并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当事人,同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

4、发现对方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时,合同承办人应当催促对方当事人采取有效补救措施,收集、保存对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的有关证据,及时向诚信管理机构报告。

5、我方当事人因故变更或解除合同,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当事人,说明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原因和请求对方书面答复的期限,尽快与对方当事人达成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协议。

四、客户授信与年审评价制度

1、诚信管理机构加强与各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客户的诚信信息,对客户实行分级管理,将客户的诚信等级分为A、B、C、D、四级,分别制度不同诚信等级所对应的诚信额度、诚信期限、诚信折扣。

2、诚信管理机构负责建立每位客户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电话、诚信标准、诚信等级内容的表单,并及时进行动态更新。

3、诚信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客户诚信申请表、客户调查表、客户诚信审批表、回复客户的标准信函等表格;受理客户诚信申请;采用对客户进行走访、调查、向有关部门收集客户资信状况资料等方式掌握客户信息,填写客户调查表,对客户进行诚信评级,报主管副总审批后,确定诚信等级,并及时回复客户。

4、对客户实行跟踪管理,补充客户诚信信息,每年末对客户的诚信状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书面的年审评价报告,并根据年审报告及时调整客户诚信等级。

5、对延迟付清款物的客户,视情节轻重给予诚信等级的降物处理;对恶意拖欠款物的客户授信额度为0,要求采用即时清结的方式或列入黑名单,拒绝业务往来。

6、各业务人员应及时收集客户信息并向诚信管理机构反馈;诚信管理机构应定期将客户诚信状况评价结果反馈公司各相关部门。

五、客户诚信档案管理制度

1、建立完整的合同档案。档案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谈判记录、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报审及批准文件;

◆对方当事人的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事业法人执照的副本复印件;

◆对方当事人履约能力证明资料复印件;

◆对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合同承办人的职务资格证明、个人身份证明、介绍信、授权委托书的原件或复印件; ◆我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对方当事人的担保人的担保能力和主体资格证明资料的复印件;

◆双方签订或履行合同的往来电报、电传、信函、电话记录等书面材料和视听材料;

◆登记、见证、鉴证、公证等文书资料;

◆合同正本、副本及变更、解除合同的书面协议; ◆标的验收记录;

◆交接、收时标的、款项的原始凭证复印件。

2、公司所有合同都必须按部门编号。诚信管理员负责建立和保存合同管理台帐。

3、合同承办人办理完毕签订、变更、履行及解除合同的各项手续后一个月内,应将合同档案资料 移交诚信管理员。诚信管理员对合同档案资料核实后一个月内移交档案室归档。

4、建立完整的客户诚信资料,包括客户诚信申请表、客户调查表、客户诚信审批表、回复客户的标准函、客户诚信表单、授信资料、年审评价报告等,并附客户概况、付款习惯、财务状况、商账讨记录、往来银行、经营状况等调查原始资料。

六、失信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一)、对方发生失信违法行为,可酌情采取下列措施。

1、取消赊销条件;

2、停止供货;

3、取消供货资格;

4、诉诸法律。

(二)、本企业发生失信违法行为的可能表现形式与纠正措施;

1、表现形式:个人擅自以公司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并违约或骗取款物、产品合格率未达标、拖欠货款或其他。

2、纠正措施:及时书面告知对方,说明原由:依法赔偿对方损失;撤消过错当事人的职务、开除直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合同纠纷处理:发生合同纠纷。合同承办部门、人员应立即报告分管领导或法定代表人,并通报诚信管理机构,提供材料。

4、合同纠纷发生后,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合同承办部门、人员应配合好公司诚信管理机构参加仲裁或诉讼。

5、解决合同纠纷的申请书、起诉书、答辩书、协议书、调解书、仲裁书、裁定书、判决书的副本或正本复印件,自发出或收到之日起十日内,由承办人送交诚信管理机构备案。

6、在处理合同纠纷过程中,对于可能因对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应当及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7、向法院提供原始证据时,必须先行复制,并请求法院的承办人员出具证据收执。

8、在涉及合同纠纷的诉讼或非诉讼活动中,行使可能引起国有资产流失的处分权时,应当报请有关部门公司批准。

第13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缓解、控制和消除突发食品安全事故,根据本厂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工作的领导,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处理紧急安全事故;负责对突发事件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工作;研究制定相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定期分析安全形势。

领导小组的组员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分级

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是指生产加工过程、原辅材料使用上的产品因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危害人员群众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事件。

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监测,对产品质量定期不定期的跟踪监督检查,检查是否存在违规操作、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发现产品安全项目不合格的,由质检科进行纠正、处罚。如果发现大批量产品超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致使产品具有毒性或卫生指标超标时,应立即报告领导小组。

四、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置办法

对已进入市场流通的问题产品,责令立即追回,并及时报告追回情况。对未售出的产品应按照领导小组的处理意见进行处理,不能私自挪用和处理。

第14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幼儿园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确保我园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务必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护送饭菜各环节的管理,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杜绝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现将有关安全应急工作预案如下:

二、成立安全应急状况工作小组

园长:刘秋芳

园长:欧阳晨羚

成员:全体教职工

三、安全措施

1、随时提高警觉,注意每个环节把好关,非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出入工作地,定时地对工作人员进行政治学习和素质培养。

2、把卫生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卫生管理职责目标,把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职责到人,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头等大事长期抓好抓落实。

3、严格把好采购保管操作三个关口,采购的食物要新鲜,肉类要到经畜牧局检疫的定点摊位购买;保管要贴合要求,各种食品要分类存放,生熟食品要分开冷藏,坚决不进\"三无\"产品。

4、每餐的食物烹调后要保留样品,小时后才能取消,以备检查,每餐的食物要先试尝后没有什么异样方能带给给学生,而且每餐的留样要有记载。

5、操作间做到每日清扫,每周大清扫,保证墙壁地面清洁无污垢;餐具每日做到一洗二清三消毒(煮沸分钟以上,再放入消毒柜),存放柜要持续清洁。

6、工作人员务必持身体健康合格证上岗,每一天上班前要清理个人卫生,操作和分饭时要戴口罩和手套,并且穿戴洁白色衣帽。

7、为保证全园师生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伙食团严格执行园内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即《食品卫生制度》《岗位职责制度》《奖惩制度》等。

四、具体处理办法

1、一旦发现有什么异常状况,一边向卫生监督部门和园领导反应,同时立刻与医院和有关部门联系或打急救中心。

2、即时与父母家属联系,主动配合父母及有关单位,争取早日查出事故原因,要把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3、充分作好调查登记事情的经过原因,尽快配合有关部门找出隐患的根源,尽快地核实状况,要查个水清落实。

第15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为了对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规定出响应措施,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使各位员工及时了解掌握相关情况,取得指导和处置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指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一、工作职责

1、刘淼负责组织对紧急事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和组织处理。

2、公司食品安全小组负责识别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配合制定必要的应急预案。在紧急事故中对食品安全等问题统筹和协调。

3、销售公司负责认定为食品安全事故后,产品召回的具体实施工作。

二、工程程序

1、报告

报告原则:公司任何员工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告或越级报告涉及公司产品的食品安全事故。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各部门应立即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并由公司统一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主管部门作出书面报告。任何部门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2、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要封存暂扣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产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分析、调查;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产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立即予以召回并销毁。

3、责任追究

①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公司领导必须保持每天24小时联络畅通,对无法联络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②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如事故发生后,要及时上报,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不得避重就轻、遮遮掩掩,要实事求是。如因报告不实,影响领导决策,影响事件处理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哪一级发生迟报、漏报、瞒报的问题,由哪一级负责。对因迟报、漏报、瞒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

4、纠正与完善

如有事故发生,要进行原因分析,编制《食品安全事故调查报告》,针对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如异常作业、操作人员缺乏培训等,由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交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确认后予以实施。食品安全小组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交事故发生部门备案一份,以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监督验证。事故发生后,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组织相关部门对本方案和有关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与修订,使其不断完善。

第16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预案

为了提高公司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公司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消除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的发生,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公司的品牌形象,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文件,制定本预案.一、工作目标

1、员工树立强烈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公司处理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

2、完善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在市场上继续发生或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食品安全事故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防护意识和食品卫生水平,加强公司生产卫生管理和监测,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检验制度,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公司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与公司有关的食品安全事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事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食品安全事故指:由食用公司产品直接引发的突发性疾病,包括化学中毒和病原生物感染.四、组织管理

公司成立由经理为组长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与本公司有关的食品安全突发事故防治工作。常态管理下由生产主管、品控部和市场部负责日常防治工作,突发食品安全事故进入应急状态后,全面启动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和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组长亲自指挥。

主要职责如下: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公司各项食品安全突发事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2、监测、汇总和收集社会上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和防治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公司工作形势,提出公司防治食品安全事故上的对策。

3、根据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分级预警控制措施的相关要求,对我公司安排及其他相关工作作出及时调整。

4、建立完整的客户资料和服务制度,及时掌握产品市场分布情况。

5、严格把好质量,加强公司环境建设,改善卫生条件,消除污染源,保证车间、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销售出去的产品都是安全的、健康的,让客户和广大消费者用的安心、食的放心。

7、及时向市职能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中心汇报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的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样品留存工作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预案

五、食品安全事故预防

(一)高度重视、加强公司质量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定期开展质量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严把原材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成品各个质量关。

(二)加强公司卫生管理

1、经常对车间、宿舍、厕所、食堂和周围环境进行卫生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污染源。

2、公司员工定期体检并持有有效健康证、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注意个人卫生和操作卫生;对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人员必须调离。

3、做好各生产工序和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严格把好各个质量关键点,确保整个质量过程的安全可靠受控。

4、定时间、定范围、定人员、定标准、定洁具洗涤剂,搞好卫生工作,各岗位有责任制和考核制。

六、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的监测和报告

(一)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监测

建立突发性食品安全事故的监测系统。公司建立客户登记反馈制度,落实各个经销商的订货登记,查明订货的时间、品种、批次和数量,市场销售人员要多跟客户了解产品情况,对客户反映的内容要如实记录,如有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公司上级,以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二)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报告

1、公司和客户建立双向的 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客户和消费者也要建立反馈联系,以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事故发生期间,经销商和终端消费者有义务、有责任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向厂家报告导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公司负责小组24小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公司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程序,在疫情发生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公司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出现大面积安全事故时,客户和终端消费者应立即向公司报告,公司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内向政府职能主管部门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故。

4、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举报制度。任何个人包括广大消费者和客户都有责任、有义务向公司报告突发事故隐患,有权向政府有关部门举报公司不履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规定和职责的情况。

七、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的应急反应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的规定,将事故的等级分为一般安全事故、重大安全事故和特大安全事故。结合公司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1、立即停止出售该批号产品,保留隔离并做好特别标识,并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向政

府职能部门报告,向所有购买该批号产品的经销商通知,立即停止出售该批号的产品,等待厂家召回,向产品市场范围内的主要媒体发布紧急公告,所有购买该生产批号产品的终端消费者应立即停止食用该批产品,善后事宜待续。

2、立即派人赶往疫情发生地点,做好事件样品和有关物品的保留工作,并协助医疗机构救

治病人。

3、保留好疫情样品和有关物品,待确认后交于予卫生部门处理。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预案

4、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认真细致地调查疫情原因,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市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八、责任

公司对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严格查处,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对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公司将视情节轻重,给有关责任人以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17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

1、目的

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食品安全紧急情况得到及时处理,减少或消除食品安全风险。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准备和响应。

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质量负责人任副组长,组员有办公室主任、质检科长、生技科长,供销科长组成,总体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3.2、各职能部门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具体实施。

4、内容

4.1、公司应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强对原辅材料的检测分析,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加强对员工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4.2、公司应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4.3、当突发事件已经危害或潜在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时,公司应当立即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公司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4.4、在后续的事故处置过程中应及时将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4.5、必要时,对消费者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4.6、当有信息显示本公司突然发生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告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组长应立即召开应急小组会议,会议首先应组织调查突发事件的真实性、严重性。

4.7、当确定突发事件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按照本厂《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

4.8、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认真填写《事故调查与处理报告》,并归档保存。

第18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目的

为有效防御,及时控制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公司职工身体健康和生面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食品安全事故预案

二、使用范围

使用我公司范围内发生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或事故的处理。当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爆发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三、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进

行分析、预测,及时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2、分级负责,总经理是我公司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对重大食品安

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食品事故的级别,组织实施分级监控、分级管理。

3、加强协作,要依靠科学妥善处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各有关部门要按照

各自的职责,真正做到恪尽职守、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在及时上报上级部门的同时,迅速采取救治和控制措施。

四、应急响应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启动本应急预案:

1、接到事发报告后,立即组人相关人员对事故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作出初步

判断,同时报告当地质监局。统一组织、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2、发生事故后第一时间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向当地县质监局如是报告(事

发时间、地点、类型和主要食品中毒物或污染情况及危害程度、简要经过、波及范围、中毒人数、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面临问题等),积极配合当地质监局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

已采取的措施包括:对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初步评估,涉及的产品种类、生产数量、发货情况、库存情况,对已经发货的产品调查其发货方向。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

和现场;

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

和样品;

5、对已出厂的产品,启动产品召回程序。

6、与受害者、员工、公众、媒体、政府、供应商和经销商进行及时沟通,

通报事件的调查情况和处理方面的动态信息;

7、经政府卫生部门检验,对被污染的成品、半成品以及涉及的原辅材料,

予以销毁或者监督销毁;未被污染的饰品,予以解封;

8、危害食品排除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完毕后,召集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9、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的终止: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应急响应终止。质量负责人应根据汇总之后的处理情况进行报告,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第19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

一、目的

及时控制、消除紧急情况和事故对产品安全危害可能造成的影响,确保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紧急情况和安全事故发生时,及时作出响应,防止和解决可能伴随的产品安全影响。

三、职责权限

1、厂长负责重大事故处理的决策。

2、食品安全小组负责识别事故和紧急情况,对情况作出响应并防止和解决可能伴随的产品安全影响。

3、各部门负责按本程序要求实施应急情况的处理。

4、工作程序

(1)应急状况识别: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需要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识别,同时识别出这些情况会给食品带来何种危害,并根据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完善。

应考虑的应急状况包括:

1、突然停水:清洁工序的质量无法保证和食品制作无法继续进行。

2、火灾发生:影响加工或服务的环境卫生不符合要求。

3、传染病流行:食物和员工有可能成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4、地震、洪水等天灾:影响加工或服务资源的完整性,从而影响食品危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5、突然停电:由电力支持的正在运作的设施设备停止工作,可能导致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变质。

6、食物中毒:本厂服务的人群中出现食物中毒情况,可能不是孤立的事件,采用本厂服务的所有人都面临着风险

7、有害物泄漏:掺杂食品,增加食品中的安全危害。

8、食品供应链的突变:供方的质量事故或供应的中断、运输贮存和分销等合作伙伴的突然改变等会导致公司食品危害的变化。

9、人为破坏:外来人员或内部员工对厂不满,实施报复行为(如投毒、纵火等)。

(2)制定应急预案

食品安全小组应针对识别出的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预先制定应对措施。可考虑的应对措施包括:

1、突然停水:停止产品的作业,隔离未完成制作的原料或中间品,直至恢复,正常供水。恢复正常供水后对现场和设备、工器具重新清洗消毒,对水质要重新评价,合格后才进行正常生产。

2、火灾发生:立即停止一切作业,按消防管理要求控制火情,必要时报警处理;火扑灭后应清理现场,对现场和设备、工器具重新清洗消毒,确定设施、设备和工器具满足了管理体系的要求后才能恢复生产。灾后应确保火灾原因已经完全消除。

3、传染病流行:在本体系要求的基础上,按当地疾病防控机构指引应对。

4、地震、洪水等天灾:天灾发生时应遵守有关防灾措施。灾后应在确定设施、设备和工器具满足了管理体系要求后才能恢复生产,并重新考虑是否要进行食品安全体系的再设计。

5、突然停电:停电将影响恒温库设备运转,在停电期间,恒温库应加强通风、换气。停电还将影响一些加工设备的运作,受影响的原料或中间品应隔离存放,直至恢复正常供电。电力恢复后,应对受影响的设施、设备重新清洗消毒并试运行确保其正常。

6、食物中毒:立即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组织对中毒者的抢救同时按《产品撤回控制程序》要求控制危害的扩散。与有关部门一起分析中毒原因,若是厂提供的食品导致中毒,应进一步寻找出中毒来源的原料和采购、供应商情况,以彻底消除中毒源。重新对质量卫生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以及评审,以确定是否有必要修改。

7、有害物泄漏:先保证食品及其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与有害物的隔离,预防掺杂和污染。根据有害物的性质和泄漏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8、食品链的紧急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引起的食品安全危害重新进行分析和评估,必要时进行食品安全体系的更新。

9、人为破坏:加强内部人员管理,按报复行为性质报

110、120、119等。(3)响应的保障

1、食品安全小组应与当地政府(食品和卫生管理部门)、疾控中心、消防机关、抢险救灾中心、医院等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抢险救灾途径。

2、各部门负责人应根据突发事件与本部门有关的项目,有计划地对岗位责任人进行应急措施教育和模拟训练,并作好相关记录。

3、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认为可行并有必要时,可组织训练或演习。

4、应定期检查应急预案规定的设施设备如消防设施、备用电源、应急照明等,以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待命状态。

5、保持应急预案所需的标识,包括对应急设施设备及其使用的标识、应急电话的标识等。(4)应急响应

基本思想:如发生事故与紧急情况时,应本着“安全第一”的思想行动:

1、当自身面临危险时,应避开危险到安全的地方

2、迅速将危险或事故情况通知周围人员;

3、当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实施应急预案。

紧急状况的发现人应立即将情况报告发

生状况的部门,并根据紧急状况的严重程序决定是否打

110、1

19、120报警。

在应急现场的最高职级的主管应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根据本程

序要求采取具体行动,包括:

1、控制事态,寻找原因并给予消除。

2、进行必要的人员和物资的疏散。

3、报告其上级主管及直接报告厂长。在上级的授权下进行外部沟通。

4、靠自身力量不足以控制事态时,应急指挥者应拨打110或1

19、120、122报警救灾。报警时必须讲明事故地点,联络电话及灾难详细情况,并派专人到路口接警,以争取抢险时间。当紧急状况有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影响时,管理者代表要迅速通知顾客,报告事故与紧急情况的内容及采取的应急措施。必要时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厂长决定进一步的响应行动,包括善后和求助等。 (5)报告与完善

1、应急处理完毕后,发生部门负责人应在三天内《应急报告书》,向管理者代表报告。

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对《应急报告书》进行审查和确认,并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要求有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3、事故处理完毕后,食品安全小组应定期对本程序进行评审和更新。

第20篇:三百千国学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三百千国学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为了有效应急处置我园内可能发生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和社会的稳定,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领导机构与职责

1、统一指挥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处理,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统一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恢复幼儿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定期组织园内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总结、研讨,形成评估和反馈意见,并负责对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年度考核与评价,定期组织园内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总结、研讨,形成评估和反馈意见。

2、医疗救护组:当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求援,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二、事故应急处理 1.报告制度

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师生发现少量(5人以下)轻度症状(如呕吐、腹泻)及时向组长报告,发现较严重食品卫生事故(只出现严重食物中毒症状者或出现5人以上相同症状的群体发病情况,下同)应立即向教育局或卫生监督局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新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2.救援措施

一旦发生较严重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由园长负责救援指挥,园长应当机立断,立即启动园内应急预案,按照预案方案,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初步摸清症状,群体发病的还应彻查事故原因,排查发病人员,并建立动态性名册,防止遗漏。 3.医疗救援

园所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较严重事故,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和卫生防疫部门发出医疗求援,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4.联系家长

幼儿园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及时与发病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发病情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幼儿家长思想安抚,防止过激行为发生,设立家园联络处,及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力所能及的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 5.病源保护

幼儿园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封存食堂菜肴样品、可疑食物,以便及时查找致病原因。

6.人员调度

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导小组组长统一调度、安排,必要时可向卫生防疫部门抽调人员支援事故处理,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听从指挥,确保到位。 7.信息公开

保障广大师生和家长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言,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