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企业文化建设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策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30 08:36:11 来源:企业文化建设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浅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浅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日渐凸现出来,成为企业经营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要素。所以只有着重培养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使其物质资源在精神文化的作用下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才能在今后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

[关键词] 企业文化问题建设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的总称。它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日渐凸现出来,成为企业经营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要素。有无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拥有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富有个性化魅力的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与成败。任何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并受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社会文化、外来文化及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个性、社会性和群体性。我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也不例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实践,却是不能超越国家民族界限的。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企业文化,只有在不断摸索中创建有本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我国企业文化的演变过程

1.改革前“非系统性、外显性”企业文化

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没有经历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所以我国企业文化是在传统农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其生成阶段,这种企业文化是一种不系统但又具有很强外显性的企业文化,它更多地受当地社会经济力量、政治力量、文化力量的影响。虽然企业文化未系统成型化,但在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精神层面上都有很强的外显性(或称可觉察性)。国有企业从厂长到工人每个人都有一种共识:“我们是国家的主人”,“爱厂如家”,“勤俭节约”,“勤劳苦干”,“无私奉献”,“遵纪守法”等。由于受到上述理念的支配,工人们上下一致,团结奋进,以极大的热情完成上级下达的一个又一个任务。从建国初期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增长率来看,这种外显性的文化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强正面的影响。

2.改革初期“模糊、隐性”的企业文化

改革初期,由于十年*给人们内心带来的巨大创伤,造成了人腾飞的情感和信仰危机,人们彼此间不再相互信任,不再坦诚交流。而对外门户的打开,在带来改革、创新的新风尚的同时,也带来西方个人主义观和拜金主义。人们对未

来会怎么不知道,都抱着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想法。个人主人拜金主义和人们之间的冷漠相结合形成了一股文化暗流,如“当官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少管闲事,明哲保身”等,这严重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贪污浪费现象屡见不鲜。公共水房水龙头的水在哗哗的流,人们熟视无睹。这是一种未公开化,却又在人们心头潜移默化地起作用的隐性文化。国有企业在改革初期大幅度亏损的原因除了体制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企业办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外,这种隐性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3.改革现期新型的企业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转变,以及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需要,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产生。这种新型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系统性、开放性的企业文化。它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使企业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这种文化是一种战略支持性文化,由于它与企业的经营策略紧密配合,因此能有效地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新型企业文化的分类,参照约翰.科特的方法,把其分为三类:强力型企业文化、策略合理型企业文化和灵活适应型企业文化。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行业特点,分别实施相应的企业文化战略。

二、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其建设

近20年来,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我国的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大价值,许多企业也开始有意识的培育企业文化。但从总体来看,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间较短,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少企业以市场经济文化为背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尚不成熟,在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文化的沟通与竞争中显得乏力。主要表现在:从企业文化的内涵上看,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核心理念尚未形成;从表现形式上看,注重公关形象的运作过程、目标和结果,但尚未形成良性循环;从企业文化的结构上看,尚停留在表层和中间层,对企业文化的三个主要层次——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之间还缺乏全面的考虑,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不少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认定上虽然认为越来越重要,但对其内涵却不十分清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有识之士预测到中国的企业文化将会再度升温。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一段时间,研究企业文化火热但后来又逐渐平静下来了,说明研究企业文化只停留在表层或照搬国外的企业文化的做法是行不通的。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建设的发展和进入21世纪全球信息化、跨国公司的兼并与进入等等紧迫形势下,本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就比较滞后的今天,若再不加强研究和进行建设,我们就可能会丧失发展机遇,影响我国的企业文化的发展。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包括各种符号、英雄、活动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有学者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

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企业,如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儒家学说来管理企业,还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老子学说来管理企业。这些学说作为中国文化的思想代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理念,应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对中国员工的工作激励,这需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找准其中许多具体的联系。

4.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

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四、新时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在当前我国特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使我国企业进行一个良性的稳步的发展,建设企业文化是极其重要的。在高层管理人员战略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精辟论述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的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论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企业文化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始终坚持先进的文化前进方向,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是建设企业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具体而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在选择性的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的同时,注意要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期形成本国的企业文化

随着WTO的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推进,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日益广泛而深入,从文化的角度上看,文化也必将趋向多元化。但企业文化是一定的民族文化的体现,它从属于民族文化并由民族文化所决定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重视仁爱,以人为本的传统;团结一致,儒家文化的重教育、启发和强化感化作用的传统;中华民族具有的自强不息的传统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的传统等等要注意继续保持和发扬,同时也要注意摒弃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利的部分,吸纳国外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2.企业文化贵在创新

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使企业文化出现活力,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要注意不断吸收容纳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各种新的文化要素,不断融合现代科学与教育的新质内涵,形成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知识、现代内容的新企业文化。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致力于企业价值观的创新;二是要确定企业文化创新的机制,并以企业精神为统帅,指导企业不断创新。

3.注重企业家文化建设,以期带动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家担负着企业文化倡导、示范、整合、变革责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推动者,因此,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程序是由上而下的,而不是由下而上的,对企业文化建设而言,企业家的重要贡献和责任,应该是为企业培育一种使企业生生不息、健行不已的企业文化。因此要加强各类企业的企业家文化建设,以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为企业文化的建设真正起到指导和领导作用。

4.开放思想,摒弃陈见,不断加强学习

学习是企业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具有开放性的头脑,不断向成功者学习,善于分析和总结,将其成功之处善于用到本企业中去。同时,也要加强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研究和学习,加强对国际规范的了解,瞄准世界科技的发展,针对本行

业的特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5.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都强调科学精神,即实事求是,努力认真地探索;从狭义角度来看,都是观念形态文化,而且都以文化为引导手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

6.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 企业文化将从商业氛围升华出来,更重视于“人” ?商业化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以物为中心,以全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上强调铁的纪律、绝对服从和至高无上的权威。这里,劳资之间变成了纯粹的雇用与被雇用关系。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地发掘职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更注重于人的因素。况且,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主张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

从长远来看,经济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凝结在产品上的人类智慧和精华,是渗透到企业运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强烈而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企业应有鲜明的价值观,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有强烈的经营信念。和谐,一指达到内部的和谐。二制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其次,成功的公司也注重激励员工,将人视为最宝贵的资源,力图将人才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经营在于人,还要求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正在改变着工业社会企业文化的基础。而企业文化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的、甚至是主要手段。文化手段重要性的这种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优秀企业所具备基本素质。这也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得到了初步体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企业文化的边际效益远大于技术的边际效益。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着重培养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使其物质资源在精神文化的作用下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才能在今后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

推荐第2篇: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浅析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浅析2010-11-16清华领导力培训教育城

不同行业的企业文化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文章以国有商业银行的代表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差距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仍然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无论是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还是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例,我国银行业的整体实力正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期,其中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财务指标已接近国际较好银行水平,正努力向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强的现代化银行迈进。然而,只具备现代商业银行之“形”而没有现代商业银行之“神”显然是不行的,良好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激励、导向、协调、凝聚等功能,也是树立市场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业务稳健发展和增强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如何塑造卓越的企业文化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作为国内金融界的航母,以及维护我国金融市场安全,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平衡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工商银行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到股份制商业银行,再到国际公众持股公司的巨大转型。作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工商银行企业文化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混乱到清晰,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经过全体员工的长期努力,“工商银行,您身边的银行”等反映工行特色的企业口号,已经初步达成了广大客户群体和本行员工的共识。工商银行作为中国最大银行和负责任银行的形象已经逐步深入到国民的心中。但是我们同时应意识到,工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同其治理结构一样,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与其建设世界一流银行的目标也不够匹配。这就需要其进一步深入挖掘银行企业文化,在狠抓经营管理的同时,抓好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注重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和符合工行社会地位的文化。以避免国内金融业同质化竞争的不利局面,进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要求。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国有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深入学习讨论,明确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们注意到,国内银行机构众多,光具有一级法人资格的国内银行就有20多家,这还不包括众多的地区性银行和正在进入的外资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和我国的金融业发展水平,造成了银行间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银行创新型产品保护不足的客观现实。据招商银行的一位负责人介绍:银行推出一件新的代客理财产品,从开发模型,到运算测试再到实际投放市场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但是在三个月时间之内,肯定会有同业推出类似的产品或者服务,从而削弱开发者的盈利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真正彰显工商银行的特色和差别化服务?

可能的选择就是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

商业银行应该逐步树立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念。现代社会正在从经济型社会向文化型社会过渡,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是现代企业竞争取胜的立足点。甚至可以说,企业文化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理由主要蕴藏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

市场竞争的规律,是优胜劣汰。“优”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从微观现象层面看应是:产品对路,服务周全,质量上乘,价格低廉;从宏观历史层面看应是:找准了企业经济行为的立足点,抓准了治理企业内部的侧重点,夺取或掌握了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科技制高点。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用是经过科学认证的

企业竞争力是一国的企业或企业家在各种环境中成功地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企业竞争力的大小,主要表现在能否对宏观调控和市场信号做出灵敏的反应,是否适应社会的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在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中,企业竞争力是由创新、盈利和社会责任能力来衡量的。

二、积极利用外脑,尽快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CIS系统

事实上,CIS系统包括MIS(MindIdentitySystem)理念识别系统、BIS(BehaviorIdentitySystem)行为识别系统、VIS(VisionIdentitySystem)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子系统。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三个系统中MIS其实才是整个系统的灵魂,MIS的制定和BIS的落实恰恰是建设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而VIS只是企业形象设计的浓缩和落脚点而已。

从工商银行的形象识别来看,进入时间是比较早的。工行行徽和“协助手”标志也比较广泛地进入了广大群众的印象中。但是他们存在的问题也是缺乏对标识的深入挖掘。对于标识的理解和接受仅仅停留在受众的自发阶段,就是对于本行员工来说,也很难具体说清楚宣传标识所表达的全部意义,这就是CIS导入不彻底的表现。所以工商银行企业文化要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就需要把未完的功课补上。目前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广告公司,在CIS研究和设计方面具有经验,工行应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利用这些外脑完善和改进其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形成完整的CIS手册,并且监督推进MIS、BIS、VIS的共同落实。

仅从程序来看,银行要做好此项工作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企业实态调查。

第二,原有企业理念评价。

第三,工行形象定位。

第四,具体设计。

第五,评价、筛选与定稿。

三、充分挖掘资源,建设符合中国特色和工行特色的企业文化

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其实正是企业个性挖掘和个性设计的过程,只有形成与众不同的个性文化,才容易被客户所识别,从而实现软性营销的目的。从诸多银行企业文化thldl.org.cn建设的经验来看,国内企业的个性挖掘应该从同业的区别以及与国外企业的区别同步进行。由于中国工商银行将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所以后者显的尤为重要。我们以工商银行的个性特点,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起码有两点可以挖掘:

(一)大而全的特点是工行的先天优势

工商银行历来是国内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它的资产以及业务一度占据全国银行业的将近1/4。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银行所无法比拟的。上市以后,中国工商银行的资本实力和国际市场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成为A股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与亚洲最大的上市银行,并跻身全球排名前三位的上市银行。大意味着实力、大意味着稳定,作为客户来说,保证资产安全是他们选择银行的首要因素,要求服务方便快捷也是他们关注的重要内容。工行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广布各地的营业网点是满足客户需求的最好保障。该行完全可以在大的方面多做文章,在资产规模、经营品种、服务网点等各个方面凸显自己的优势。

(二)担负社会责任是工行的内在要求

作为以国家为实际控制人的最大的商业银行必定要肩负维护金融秩序,保障经济稳定运行的社会责任。事实上,在进行股份制改革后,工商银行肩负着比以前更多更重的社会责任。他们不仅要为股东谋取最大化的利益,还要为国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仅要维护35万名员工的切身利益,还要关注广大客户的利益和需求。工行的社会责任必定是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因素。我们注意到,在被媒体炒的沸沸扬扬的“银行排队现象”事件中,该行董事长和行长先后站出来表态,承诺改进流程和设备,保证让每一位客户的排队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这就是履行社会责任,保护良好公共关系的重要举措。

(三)挖掘民族文化是工行的国际比较优势

虽然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工行在赶超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已经得到了市场一定的认可。工行的股票一度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就是一个证明,广大投资者的偏好使工行一度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银行。这说明中国的市场是巨大的,有伟大祖国的雄厚背景,银行业的发展也是指日可待的。在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同样需要发挥民族优势,才能把作为中国大型银行的特点表现出来。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也就是职业道德的建设。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恰恰包含着许多优良美德,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比如:提倡艰苦创业、提倡人本主义、重义轻利、提倡集体主义、全局观念和社会和谐、重教化和树立道德榜样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作为现代金融企业员工的宝贵品质。我们的任务就是深入挖掘这些文化,并把其提炼为反映工行文化的精辟内容。

四、认真贯彻落实,让企业文化建设成为银行发展的长远之计

前文已经提到,如果把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用西方语言CIS来描述的话,VIS只是最终的表现形式和依托手段,而MIS和BIS才是构建企业文化和落实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不管银行以何种形式建立起何种内容的银行企业文化。要持久以恒(下转第43页)(上接第45页)的把它贯彻在工作中,要深入到每位员工和客户的心目中才是构建银行企业文化的真实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工商银行的软实力,才能让文化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要认真落实银行企业文化,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全员参与:银行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员工高度自觉的努力下形成的,是企业自觉的自我意识所构成的文化体系。企业文化需要全体员工的自觉修炼和维护,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工行所有员工都对企业文化有所贡献。人是企业文化的主体,是企业文化的体现者和传播者。银行企业文化是人的本质和文化的本质的统一。人本性特征是企业文化的本质要求和首要特征。人是活的资源,是能不断升值的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银行企业文化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性,就是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发挥人的才能,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二,系统整合:企业文化系统逐步完善,各要素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整合互动,共同作用。企业文化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种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发挥特定功能的系统。企业文化不是如一盘散沙,而是各要素紧密联系、共同作用,由于结构方式不同,导致系统整体功能的不同。

第三,形成制度: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工行的制度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要得到制度保障。企业文化形成以后会保持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延续下来形成制度,逐渐成熟和发展。企业文化传统具有传承性,优良传统和不良因素都会传承下来,因而要注意保持和发扬好的传统,摈弃恶劣的习气。

第四,融入社会:工行处于社会之中,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系统。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观念、社会行为准则、社会文化心理、社会道德规范,等等,都对银行有重要影响。现代企业文化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包含着对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依赖性。银行的企业文化也会对社会文化发生更强烈的影响,纳入社会文化发展的主流。

第五,不断创新:企业是一个活的有机体,企业文化是可以塑造和培育的,我们应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动态地变革、设计、调整、创造某些新的形态和模式,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动态的过程,强调在运动中存续和发展。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有竞争力。企业文化也不能一成不变,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增加新的内容,采取新的形式。企业文化创新战略应成为银行整体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并且是核心部分,决定着银行发展的方向。我国的各大商业银行必须把握时机,根据本行的特点,构建符合实际的企业文化,引领我国银行业走向世界。

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发和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在借鉴国际先进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企业文化,既是一个必然选择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但银行企业文化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灌输、发展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广大员工的共同行为规范和共同价值观,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银行企业文化内涵,为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国际一流银行的目标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推荐第3篇: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加入WTO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对商业银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考验和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正在从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经营模式转变,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也经历着一场文化变革。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银行自身在不断创新和突破。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是管理机制的变革,也是企业文化的变革。现在,金融行业的产品日趋同质化,只有优质的企业文化才是商业银行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升银行的品牌价值,而且可以为银行汇聚更多的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认可的企业文化理论的归纳整理,从国内商业银行的实际出发,以调研的实际资料为依据,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与金融生态的现实环境,对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管理的内外部各个环节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系统的明细分析,提出建设思路与方法,以此确立银行的社会定位、市场定位与发展方向,提升国内银行的资源整合能力,并提高市场竞争力。【关键词】: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0;F832.3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1.导论10-151.1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1.1.1研究背景10-111.1.2研究意义111.2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1.2.1国内研究现状11-121.2.2国外研究现状12-131.3研究内容与创新131.3.1研究内容131.3.2创新点131.4研究方法13-152.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及其建设意义15-202.1文化的含义15-162.2企业文化的含义和功能162.2.1企业文化的含义162.2.2企业文化的功能162.3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含义及其特征16-182.3.1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含义16-172.3.2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特征17-182.4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18-202.4.1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82.4.2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18-192.4.3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金融改革的需要19-203.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20-293.1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20-223.1.1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20-213.1.2构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213.1.3完善了内部自我约束机制21-223.1.4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223.2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2-253.2.1缺少系统化的企业文化体系23-243.2.2内容过于形式化,缺乏特点243.2.3深度与广度不够243.2.4企业文化缺乏长期规划24-253.2.5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感知度不够253.3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5-293.3.1管理人员及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存在误区25-263.3.2商业银行发展目标短期化,片面追求

短期经济利益发展263.3.3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相对滞后26-273.3.4约束软弱化27-283.3.5地位边缘化28-294.花旗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借鉴29-354.1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特点29-334.1.1以人为本29-304.1.2客户至上30-324.1.3推陈出新32-334.2花旗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对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33-354.2.1核心内容要进行明确定位334.2.2反思在吸引、留住人才方面的“短板”334.2.3重视金融企业家的作用33-344.2.4学习企业文化中蕴含的深刻人文思想34-355.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35-435.1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35-365.1.1共性与个性相统一355.1.2继承与创新相结合35-365.1.3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结合365.2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36-435.2.1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政治性、时代性和自身个性的结合36-385.2.2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38-395.2.3完善的激励制度,增强员工的凝聚力39-415.2.4凸显商业银行的自身特点,塑造鲜明的商业银行形象41-43结语43-44参考文献44-45致谢45-4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6-47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推荐第4篇:谭镠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准考证号: 260114201377 姓 名: 谭镠 专 业: 工商企业管理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5年10月

内 容 摘 要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企业界关注有焦点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现代企业快速发展,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巨大作用日渐凸显,企业文化经营深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因素。着重培养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使物质资源在精神文化的作用下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才能在今后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着重讲述现代企业文化在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怎样搞好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

Abstracts

The current.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one of our busine is focus.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market economy, our country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 big succe.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knowledge economy er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The huge fun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creasingly highlight, busine culture deep foundation and the most fundamental factors.Cultivate a good enterprise culture.To make the material resources under the a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realizing the maximization of value.Optimization.To impregnable in the fierce global competition in the futur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odern enterprise culture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and how to do well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Keywords: The enterprise cultur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目 录

内容摘要..........................................................2 Abstracts........................................................3

一、引言..........................................................5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5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义.......................................5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征.......................................6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8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9

(一)认识力度不足..........................................10

(二)盲目崇拜...............................................10

(三)无效论.................................................10

四、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10

(一)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10

(二)企业文化要不断创新......................................11 (三)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12

五、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4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一、引言

企业文化的兴起时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里程,是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但追根溯源,关于企业文化的形成,还需从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国人对文化的反思开始,在许多美国人心目中,日本只是一个国土资源缺乏的弹丸小国。但是就是这个小国,1980年的生产总值却占世界总值的8.6%,跃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这使美国感到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威胁,也开始了加强对日本企业的研究。日本企业飞速崛起随之与美国企业展开了一系列竞争,在汽车、钢铁、电子等行业美国受到很大挫折。美国人在研究了日本之后,认识到: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日本的原因,不是科学技术部发达,也不是财力、物力缺乏,而是因为美国的企业管理没有日本好。美国要重振经济雄风,必须对美国传统的经济文化和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深刻认真的调整,建立起真正具有美国精神的企业文化。于是,美国企业兴起了追求卓越、重塑美国的热潮。纷纷以日本企业文化为基础,结合自身文化背景、经济体制等因素来致力于本国的企业文化。

可以说,企业文化的实践始于日本。日本运用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并取得了成功经验。美国学者对日本的企业文化实践经验进行调查、总结、研究,并进行理论的概括,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使之成为可以指导美国企业管理改革的管理理论。其后,日本学者又从美国学者的研究出发,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试图从本国的企业文化实践中提取理论。以后欧洲各国纷纷效仿,就这样,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文化研究得以兴起和发展。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文秘部落

企业文化客观存在于每个企业之中,有些积极的文化促进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长盛不衰,但有些消极落后的文化却极大地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提出,它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一是企业的传统和氛围产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表明企业的风格,如激进、保守、迅

5 猛等,这些风格是企业中行为、言语、活动的固定模式,管理人员以自己为榜样把这个固定模式传输给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员工。

二是企业文化还是企业中人们做事的方式,是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和象征的凝聚。

三是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可见企业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不是社会文化的简单的分解,不是企业中自然形成的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中的文化,它有着严格的内涵和外延。它的实质就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管理思想。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征

任何企业的企业文化并不是企业成立的同时就形成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和企业战略相结合的,在企业内部形成的相互约束的力量,接下来简单总结归纳企业文化建设的八大特征: 1.企业文化的指导性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整体行为和员工的个体行为起着指导的作用,之所以起到指导作用,是因为存在着两种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的存在构成了文化发展的方向,指 导的实质就是从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发展。这两种文化差异,一种是企业现有文化与目标文化之间的差异,它对企业的整体行为起着指导作用,另一种是企业整体文化与员工个体文化之间的差异,它对员工的个体行为起着指导作用。

2.企业文化的约束性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整体行为和员工的个体行为具有约束性。对企业整体行为的约束性,就要是指企业的整体行为可以努力向目标文化靠近,但却不能脱离企业的现有文化。企业向目标文化靠近的过程,就是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对员工个体行为的约束性,主要是指员工的个体行为不能永远保持本人的现有文化,必须融入企业的整体文化。员工融入企业整体文化的过程就是实现共同的价值取向的过程。

3.企业文化的整体性

企业文化必须对企业的整体行为发挥指导与约束作用,仅仅作用于员工的个体行为,就不能成为企业文化,这种整体性表现为企业文化的全面性。企业文化由企业发展逐步积累而成,并作用于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这种整体性表现为 6 企业文化的长期性。两个不同企业之间的企业文化可能会存在共同点,但从整体上讲,却不可能企业文化完全相同,这种整体性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独立性。 4.企业文化的群体性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个体行为发挥指导与约束作用,反过来,员工的个体行为会反作用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的个体文化的集合与整合,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群体文化。企业文化的发展需要并由员工群体推动,脱离员工群体的文化建设,就不具备执行力,也就无法实现。

5.企业文化的传播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理念,是价值观客观化的结果,它的客观存在就可以被人们认识、学习与掌握,并向社会传播,影响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同样可以被人们认识、学习与掌握,并向社会传播,影响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传播性主要表现为不同企业之间的横向传递。

6.企业文化的传承性

企业文化在不断发展变化,企业过去的文化作为一种历史背景,必然或多或少地影响企业的现有文化,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在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企业的过去,企业的现有文化有着历史文化的踪影,企业的现有文化必将在未来文化中找到踪影,企业文化正是在有选择性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企业文化的传承性主要表现为一个企业不同阶段的综向传递。

7.企业文化的客观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与生俱有、客观存在的,它随着企业的生而生,随着企业的亡而亡。企业文化的客观性表明凡是企业就有企业文化,创建立企业文化不是因为原来没有企业文化,而是因为认识到企业现有文化不适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而树立企业目标文化努力加以实现。

人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过程,就是客观向主观的转化过程,人们创建企业文化,又是一个主观向客观转化的过程。

8.企业文化的发展性

企业文化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没有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绝对静止的。企业文化的发展规律是从无到有、从抽象到具体、从散乱到系统、从单一到丰富的变化过程。现有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当前文化为剖立面来观察、分析与归纳

7 出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历史文化就是针对企业现有文化而言已经过往的企业文化,目标文化就是针对企业现有文化有意识地确立未来企业文化的愿景并努力向此靠近的文化。目标文化的树立是企业文化从无意识发展向有意识发展的一大进步。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

1.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不能绕开现代企业制度谈企业文化。

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所有权制度。产权界定不清,企业所有权混乱是企业文化无法由虚入实的最大障碍。这一问题不仅仅停留在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还涉及到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民营企业的产权明晰等方面,更普适的企业改革还在于董事会、监事会与执行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完善;我国商事法律正致力于消灭传统的关于全民、集体、私营、独资的按所有制划分企业的办法,而代之以独资、合伙、公司、股份合作的按存在形态的划分企业的方法。

我们知道,所有权从法律上看具有绝对支配权的物权形式,从管理学上看是最具激励效果的分配办法,从哲学上看其决定了主体哲学的存在价值;企业文化归根到底是企业哲学的问题,如果没有所有权制度的明确,那么企业文化将难以激发真正的人力资源潜能。这样的例子以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比较为典型。

2.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其哲学背景的基础上。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始终在中体西用与全盘西化的激烈争锋中寻求真正符合中华民族特点的发展模式。现在很多人在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很多企业开始以传统文化为指导塑造企业,但至少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领域,无不在每一次欧风美雨刮来之后一片喧嚣,盲从,这就说明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对于到底什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并没有做深刻的反省。当然,作为企业管理思想的主要传播者的咨询公司、培训公司以及各大主流媒体的炒作是要负责任的,但买单的一方同样不可推卸应负的责任。观念决定行为,在探索企业如何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有主见的有高度的指导思想,就必然导致企业的学费越交越多,越交越不值,越交越没有效果。

3.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用中国优秀哲学之道统御西方管理之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目前中国企业正在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大范围地吸收着西方优秀管理思想及其制度,并且在辨证运用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个问题要分开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我们要思考为什么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我国香港特区能够在保持自身及其强大的价值观体系的同时充分实现中西

8 合璧。这其中的关键恐怕得益于其对于历史传统的高度维护,而中国文化在经历了以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为主要标志的多次自我否定之后,却陷入了哲学、价值观的极其混乱而多元的状态之中,时至今日,仍然因为经济一体化、工业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而没有得到较为明显的改观。这是中国应当向日本韩国学习的地方。其次我们更要思考“落后就是优势”的根本概念。后发的最大优势在于习得与创新,也就是能够以最大的速度最大的范围整合全世界企业管理的优点和资源为中国所用,在此基础上创新出属于中国自己的东西。这里要强调两点:1)企业管理界应当要树立坚定的创建中国特色管理模式为己任,并在中国优秀传统哲学及文化的指导下搭建框架,围绕这样的核心价值观来吸纳国外优秀管理资源。2)要加强辨证分析的能力,不要把国外的文化垃圾当作治病的良方,不要把不适合中国特色的西方制度照搬照抄。有些书籍拿着美国四十年代的定量研究表格来中国推,我们不反对个案的适用,但如果传播开来,这对中国企业管理是极其有害的;有些书籍拿着德国某研究机构的所谓最新成果翻译出来就大肆宣扬,翻开来看,找不到可以在中国企业适用的地方,做研究我们是不反对的,但做实践那就差得远了。

4.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充分展现中国企业自己的“个性”。

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说得好:“人有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这个特点同样遇到两个普遍的问题:企业文化属于谁?企业文化如何体现企业特色?其一,企业文化不是老板文化,也不是企业家文化,无论在企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文化是一个群体概念,文化现象是群体现象。讲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的人缺乏对人的领导行为原理的基本认识。一个领导者,再好的理念精神,没有其对追随者的灌输,也难成其事;一个追随者,如果其不认同领导者的价值观,最后终将离开追随者的队伍,而只有认同接受至少不反对领导者的价值观,其才能作出行为,并在行为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完善、补充领导者的理念,最终形成一个既以领导者精神为核心,也属于追随者的文化系统。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只停留在认为是老板文化的人,其对于自己在企业所起的作用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过于偏激的观点将导致在企业文化实施中形神分离,谈企业文化的人都认为那是领导者自己的文化,而不是自己的文化,这样的心态,企业文化是难以真正由虚入实的。产权制度的设计当然是最完美的企业文化的实施基础,普通员工也有企业的股份,他当然说文化也是自己的;但事情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情况是中国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只是一个梦想,但没有企业的股份并不意味着你就不是企业的一员,你就是游离于企业文化之外的。这就需要用事业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更有甚者,把企业文化的表征看成是企业家性格的反映,那是非常肤浅的看 9 法。

我们强调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家精神为主导的,但企业文化属于以企业领导人为核心的大部分企业人员。

三、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一)认识力度不足

近20年来,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我国的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大价值,许多企业也开始有意识的培育企业文化。但从总体来看,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间较短,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少企业以市场经济文化为背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尚不成熟,在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文化的沟通与竞争中显得乏力。主要表现在。

(二)盲目崇拜

有为数不少的人听说过企业文化的作用,因此就将其看做仙丹灵药,无论企业出了什么问题,都归咎于企业文化的问题从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真正的意义和作用。在每个企业的文化的表述都是分层面的,在不同层面上的基本价值主张,形成了各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差异性;而隐含于基本价值主张背后并起整合作用的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企业文化共性。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有相同的东西,也有其独特的一面,囫囵吞枣。

(三)无效论

由于人们对企业文化认识的作用不够深入,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没有用处,因而也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中国古代有句老话“好酒不怕巷子深”,多数企业认为,只要质量和销售上去了,品牌在市场的地位就自然高了,形象就出来了,至于企业文化,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四、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1.发现并关注细节

企业中蕴含着某种有价值的独特文化因素,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创办或运行过程中都会有的因素。比如说,有的员工非常爱护自己的机器,有的员工上下班非常准时,有的员工特别节俭,有的员工喜欢着装朴实整洁,有些员工非常喜欢学习新的知识,甚至业余时间自费去读培训班,有的员工喜欢钻研,总想改进产品形状和功能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细小的文化现象。我们的管理者通常不会特别注意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善于培育企业文化的管理者,才会知道它们的价值,发现它们的价值,因为它们是企业文化形成 10 的基础要素。好的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些琐碎的积极要素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2.立足于内部

对于企业文化因素,有些管理者不认为那是从本企业孕育出来的,而是看重外部引进、移植。企业管理者通常认为:企业可以任意造就文化,甚至认为管理者自己可以造就企业文化。其实,这种企业文化移植论,少数人创造论是不合乎实际的。企业文化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在的,更不可能由少数人强加给多数人。这种强加给企业的文化由于缺少根基,往往成为一种装饰。好的管理者恰恰善于发现本企业积极的文化因素,能够慧眼识珠。

3.走出口号,走向员工

把概括的企业文化其特征描述、标志性事件、典型案例与代表性人物品格、思想、选择恰当的方式和途径传达给全体员工,使他们努力理解这种文化表现。员工接受与否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前面的三道程序任何一道程序做得不到位,都可能影响员工接受这种文化,非本企业产生的文化因素会引起抵触,难以与本企业完全对接,管理者本身没有文化潜质则很难发现企业文化的因素,即使看到一些文化因素也难以与之产生共鸣,概括提炼失真,不当,员工也不会接受。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渗透到员工的工作和活动中去,目的就是让员工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

4.融进员工的意识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理解和认同,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体现出来,即表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最初可能是被动的,员工会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如果这种被动的约束与规范不能转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文化建设也会流产。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使员工产生自觉行动,没有外在约束,这时的企业文化才算初步建立起来。员工的自学行动是企业文化初步建立的标志。再有,企业每一项经营战略的实施、每一件高质量的产品都要靠全体员工的有效工作来实现。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为用户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产品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企业经营展丰富多彩的、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丰富员工的团队精神,提高企业凝聚力。 5.突出和依靠主体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者的关键作用和员工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员工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和动摇。强调突出和依靠主体,就是要注意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创造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和升华员工在工作中创造的闪光点,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提出和形成企业文化关键要素的过程中走群众路线,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反映企业发展方向与反映职工的意志

11 和根本利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企业文化诸多要件都按程序正确确立起来以后,必须通过反复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达到全员认同,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表现在领导者和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地实践企业文化的信条,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使企业文化不仅成为领导者对全体员工的要求,也同样成为全体员工对领导者群体的要求。

(二)企业文化要不断创新

员工把企业文化与自身融为一体,从自己身上就能体现出企业文化,员工需要像完善自身一样去完善企业文化,这些都仅仅完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初始进程。创新企业文化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二步进程。由于企业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不能固守一种固定文化表现形式,它既要保持其文化的本质不变,又要不断创新它的表现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内容,这是企业文化获得巩固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不能一次完成,员工能住所发展变化自觉不断地创新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文化走向成熟。成熟的企业文化是一个能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文化,其标志是上下同欲,自觉求新求变。企业文化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种活动,并有巨大的同化作用,使新的企业员工能很快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当中,接受、理解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自觉约束自己,通过自身体现企业文化、加入到创新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创新是企业活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观的内核,它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同步,不能有丝毫的窒息和停滞。没有创新的文化就没有创新的企业英雄人物和创新的员工队伍,就没有创新的技术、创新的管理、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服务和市场,企业就会丧失其社会价值的依据。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企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企业文化诸多要素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企业的品质,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共同经验。创新作为一条成功的共同经验,又存在于各个企业的个性化实践之中,以本企业特有的表达方式、实践式和实际效果表现出来。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要激发和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同时为其提供创新的外部环境,大力推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意发现、总结、提升独具特色的创新内核,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使企业文化出现活力,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要注意不断吸收容纳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各种新的文化要素,不断融合现代科学与教育的新质内涵,形成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知识、现代内容的新企业文化。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致力于企业价值观的创新;二是要确定企业文化创新的机制,并以企业精神为统帅,指导企业不断创新。

12 (三)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同生共死”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意识,能与企业同成长、同发展、共经营,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 企业文化将从商业氛围升华出来,重视以人为本的精神核心,以全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上强调铁的纪律、绝对服从和至高无上的权威。这里,劳资之间变成了纯粹的雇用与被雇用关系。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地发掘职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更注重于人的因素。况且,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主张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

经营在于人,还要求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从长远来看,经济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凝结在产品上的人类智慧和精华,是渗透到企业运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强烈而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企业应有鲜明的价值观,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有强烈的经营信念。和谐,一指达到内部的和谐。二制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其次,成功的公司也注重激励员工,将人视为最宝贵的资源,力图将人才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

五、结束语:随着中国不断的发展和壮大,知识经济正在改变着工业社会企业文化的基础。而企业文化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的,甚至是主要手段。文化手段重要性的这种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优秀企业所具备基本素质。这也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得到了初步体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着重培养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使其物质资源在精神文化的作用下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才能在今后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郭纯金,《企业文化》[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3) [2] 范周,《企业文化导论》[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2) [3] 胡石明,《漫谈企业文化》[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11) [4] 刘光明,《现代企业家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5] 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6] 徐震宇.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M].北京大学出社 2004-4

13 [7] 欧阳新年.企业文化认知与塑造[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2003,(04) [8] 魏中龙,张慧.企业文化建设、教化与功能实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9] 周忠英.企业文化——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J].商业研究, 2004,(03) [10] 何载福.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与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5 [11] 李睿.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 2007,(06) 14

中国民用航空

推荐第5篇:我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我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作者:张立编辑:studa20

[摘要]建设具有时代特点和石油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顺应时代主题的必由之路。石油企业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国际竞争中能与西方石油巨头抗衡的国际化大公司,就必须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加强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石油;企业文化;构建;矛盾

当前,石油企业文化建设要认真总结石油工业40多年来的经验,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摒弃受计划经济影响而形成的“等、靠、要”等一些消极的思想,结合企业当前的体制改革和发展环境,树立具有时代特性、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体现时代个性的石油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推动石油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石油企业传统文化的特征

1 准军事组织文化。企业作为一个产业组织体系,本身就具有也需要一种准军事的作风。但是,几乎任何一个中国企业都没有石油企业那样更像军事组织。其渊源可追溯到大庆石油会战时期。建设大油田缺少大量的产业工人,其空白是由军队成整建制的转业来填补的,从这点来说石油文化的形成是军队文化与产业文化的需求相结合而产生的。直到现在,各种军事术语在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建设领域还十分流行。

2 混合文化。这是构成独特石油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几乎每一个油田之中,全国各省区市的人几乎都能找到,而油田人转战南北,在形成现代“逐油藏而居的石油部落”的同时,所吸收、携带的不同工作区域的文化与本身的文化又进行碰撞、共生。此外,国际石油开发合作使各民族文化的因子在油田的大熔炉里进行交汇、融通、杂交、再生,也形成了文化混合现象。

3 政治文化。石油对于中国一直是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故而中国的石油又有“志气油”的称谓。从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起。石油人便成为共和国工业界的精神娇子,同时也打上了强烈的政治烙印。即使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石油人的政治情结也从没有丢失。

4 独特的会战文化。这是在新中国经济建设初期,在当时基础差的国情背景下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资金匮乏、基础几乎为零的条件下也许只能是首选的方法。也因此在石油人的心里现在还遗留着会战的情结。

5 榜样文化。这是石油文化中十分耀眼的部分。其中,铁人王进喜与其他行业的英模一道登上**接受了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接见。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当时面对贫困求发展的必须。王铁人在全国闻名的时候,石油内部被树立起来的铁人还有几位,他们共同构成了第一代石油人的榜样。他们的精神感召着百万石油大军以及全社会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6 英雄主义文化。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我的家”的精神。现在看来也是令人肃然起敬。产生这种思想有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双重因素。

7 开拓进取文化。这在勘探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职业的特点,一方面锻造了石

油人的开拓精神,另一方面则锻炼了承受能力和韧性,形成了石油文化敢打敢拼的特征。石油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定位及形成的个性化特征,都是当时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并对当时的石油工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整整影响了几代石油人为共和国的经济发展而献身于石油事业。今天,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节奏,随着当今石油石化行业所面临的环境改变,企业管理中的文化、方式等也必须随之改变。这既是现实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石油石化业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思考。

二、石油企业的新文化

1 石油企业新文化的雏形。

(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企业新文化的框架。

新形势下,结合在市场经济新实践中取得的新经验,大胆学习和吸收国内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在继承中创新企业文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了中国石化企业文化的新内涵,即“竞争、开放”的经营理念,“扩大资源、拓展市场、降本增效、严谨投资”的经营战略,“公司利润最大化、股东回报最大化”的经营宗旨,“外部市场化、内部紧密化”的经营机制,“规范、严谨、诚信”的经营准则和“永不满足、各得其所”的激励机制。经过创新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竞争、开放、规范、诚信”。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企业新文化的框架。

中国石油集团在2003年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提出,中石油集团公司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按照“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赋予“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作为集团公司统一的企业精神;将“诚信、创新、业绩、和谐”作为集团公司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加以培育和升华。

(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企业新文化的框架。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大力倡导变革和创新观念。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获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提出以较快的速度、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发展质量进入世界500强,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更为高远、内涵更为丰富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建设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核心价值观;建设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发展需要的经营理念;建设与国际公司接轨的先进管理思想。

2 石油企业新文化的特点。

从三大公司新时期的企业文化演变来看,面对挑战,各石油企业都在审视石油石化业的文化历程和发展定位,其基本思路表现在淡化政治色彩,回归企业本位上。比如胜利油田的胜利精神由过去“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以国为重的主人意识,以苦为荣的奉献精神,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改为“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生产目标过去是“产量能上不能下”,改为根据市场需求定产量,储量也是追求商业储量,要求有效益地发展;以前公司运作是计划说了算,如今改为市场说了算,尊重商业规律。“会战”文化淡化了,少人高效、“两新两高”已成为新的油田建设的指导思想。石油石化系统也逐步向其他单位、向社会开放。新时期的石油文化蓝图已经呈现出清晰的轮廓。

三、构建石油企业新文化的建议

1 重构、再造仍需进行。

对于石油石化业来说,文化积淀的梳理、整合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很难在一夜之间完成。对于其勘定、采掘、梳理以及整合、升华、推广自然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解决的事情。

而且决定其生命力的还不止自身的积淀一个层面。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将石油石化业的文化重构、再造置放于中国传统文化、新中国文化的长河中透视,不能站立在世界经济、人类文明的高度审视,那样的文化将会是实验室中的样品,不具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承托不起石油石化业肩负的历史使命。

2 文化定位要凸显个性。

从国外知名企业在文化上的定位可以看出一点,他们都是根据企业自身的背景及特性来考虑其文化定位的,都极具个性化。这或许正是石油新文化重新定位需要认真借鉴的地方。

3 模式选择需与时俱进。

创造了经营奇迹的戴尔电脑是模式革命的典范,为其带来几何级数般增长的直销模式成就了今天的业绩。因此建设石油石化企业文化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模式选择,而文化模式的选择需要站在时间、空间、思想的三维角度上进行组合,就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将自身的文化与蔚蓝色的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其文化组织结构及诸要素实现有效地组合。这样的选择对于中国海洋石油文化来说才是最佳的模式选择。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对它的研究,把握其内在的特点和建设规律,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使石油企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异常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推荐第6篇:新时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研究

新时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研究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没有与企业制度创新结合起来,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没有有机结合,企业文化缺乏中国特色。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重视创新,在企业文化的创新中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发展有机结合,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创新提高企业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是以企业科学管理为基础,更高层次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强调“以人为本”,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总体上讲,企业文化不但要求创造一种充满热情、互相信任、和谐融洽、催人奋进的环境气氛,而且还要通过平等互助、情感交融的方式,树立起新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企业精神,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因此,把企业的硬管理与文化管理、企业制度创新相结合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这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兴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和飞跃。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学教授威廉·大内第一次在《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提出“企业文化”,从此拉开了全世界研究探索企业文化理论的序幕,标志着现代管理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企业文化理论介绍到我国大约是1985年,当时除翻译出版了提出企业文化理论的一些国外源头著作外,我国部分企业管理的专家、学者开始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1986年起,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向企业介绍企业文化理论,帮助企业建设和提高本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别是1987年下半年后,全国各地的企业文化研讨活动日益活跃,北京、上海、广州、江苏、深圳、大连、安徽等省市先后召开了以理论界或企业界为主的研讨会。1988年11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在北京宣告成立,此后山东等省市也相继成立了企业文化研究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也成立了企业文化研究室。

在企业文化的实践方面,我国企业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类型。概括地讲主要有生活福利型文化、文化娱乐型文化、技术生产型文化和思想教育型文化等几种类型。(1)生活福利型文化。主要是指企业从物质生活、福利保健等方面关心职工。例如,提高个人的经济收入水平,如增加工资、奖金、津贴和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补助;建立完备的职工退休福利劳保制度;为职工提供医疗保健、方便的交通工具、丰富而价廉的食物。

(2)文化娱乐型文化。指企业内部广泛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以及带有文体娱乐性质的庆典活动和传统风俗活动。例如,企业内开展的运动会、各部门之间进行的球类和棋类比赛,企业组织的假日旅游、交谊舞会、文艺演出、音乐欣赏、电影评论和故事讲演等活动。上述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增进了职工相互的情感沟通。文体活动在企业的重大场合能烘托出团结、轻松、活泼的文化气氛。(3)技术生产型文化。是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之外,由企业倡导或职工自发组织的、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问题而开展的各类群众性的技术活动,如企业中进行的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交流、技术合作和技术操作表演等。此外还有提合理化建议、参与决策、自主管理、管理咨询、劳动竞赛、质量管理小组等一系列综合性、群众性的技术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提高职工的生产管理水平,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

造性。(4)思想教育型文化。是指企业向职工灌输文化信念、企业精神宗旨,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和思想教育而开展的各种活动,主要包括观念宣传、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树立模范四个方面。观念宣传是企业对其价值观念、精神宗旨、经营原则、最高目标、传统作风、经营历史的宣传教育活动。文化教育是企业对职工的基础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和政治经济形势等方面的教育活动。技术培训是企业对职工专业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在企业思想教育型文化中,树立企业的模范人物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模范人物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和组织力量的缩影。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我国到在企业当中的普遍推行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与企业制度创新结合起来

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进行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形式的公司制来说,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的重要方面就是文化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在企业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制度的创新,企业文化建设要围绕企业制度建设和创新来进行。但是从现实的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来看,企业制度创新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脱离,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一般化,没有体现出现代企业制度的“制度文化”。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没有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企业文化是一种软管理,而企业管理是一种硬管理。在企业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软管理与硬管理有机结合,共同推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硬管理是通过管理纪律、条例来进行管理,侧重于企业中的组织因素,强调正式组织的作用,强调明确分工、职责范围、纪律、服从等。而企业文化做为一种软管理方式则侧重于企业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从激励人人手,来树立企业形象,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促进硬管理的有效实现。但是从我国企业文化建立的实践来看,一些优秀企业的文化建设能够做到这一点,而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脱离,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都是一种文化娱乐型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无非是搞一些文艺活动、体育活动来丰富企业职工的业余生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结合不紧密,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比较低。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未能有效结合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管理应当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为企业发展服务。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不应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且还要走出企业,在树立形象上下功夫,为企业发展服务。例如,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要重视名牌产品的开创与宣传;重视建立企业标识,以利于公众了解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重视企业家形象的宣传,重视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等。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知名企业大部分都能做好这些工作,例如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就非常重视企业形象的宣传、名牌的创造与宣传、市场的开拓等。但大多

数企业文化的建设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未能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未能在企业社会化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企业文化缺乏中国特色

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社会宏观的大文化在企业中的投影,因而企业文化必须体现出社会的宏观大文化。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当中要体现中国特色,就是说这种企业文化建设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要体现出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非常宝贵的思想精华,其中许多方面被日本借鉴和运用到了企业管理中,如日本人把中国的“忠”、“孝”思想运用到其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提倡员工忠于企业、为团体效忠。在这种企业文化的实施中,日本的员工时时表现出尽忠职守、刻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在这一点上我们做得不如日本,没有重视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企业文化建设没能体现出中国特色。

三、新时期我国企业文化创新的对策

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来看,企业文化总体的特征是创新不够。因此,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中要重视创新,通过创新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创新的总体思路是: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企业制度创新和企业发展有机结合,在企业形象塑造、名牌产品创造与宣传、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上下功夫,使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的社会化上能充分地发挥作用。具体对策有:

(一)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纵观各国企业文化,无一不具有本国特色。这是由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深刻原因决定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原理,是具有普遍性的,可以超越国家民族的界限。但是,作为一种管理实践,却是不能超越国家民族界限的。如果把我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美、日等国作一番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社会政治制度的差异,民族文化历史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等。因此,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照搬套用国外的企业文化,要在考虑了自身面对的民族文化背景、经济社会环境、经济目标、企业组织模式等基础上借鉴美国、日本、西欧、韩国等国家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创立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中国的企业文化应体现以下特色:

1.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树立人本观念中华民族有着极其悠久的文化传统。“企业文化建设中所提倡的种种思想,许多都可以在中国历史上找到萌芽或渊源”,特别是传统儒家学说中所强调的“天地之性人为贵”或“人为万物之灵”的思想与企业文化中的人本观念趋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要吸取这种关于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思想,注重人的因素,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2.体现社会时代特征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进行市场经济建设。作为群体意识体系的企业文化,必须反映出这一历史阶段改革、探索、开拓、创新的一系列新观念。“要以共同理想建设为中心,以弘扬时代主旋律为重点,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反映出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现代意识,如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效率观念等。这是建设我国企业文化首先要体现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3.培育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在团队生产的状况下,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凝聚力,而这些都需要团队精神来实现。因此,培育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群体意识的要求。在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着力培养职工精诚团结、协调一致的团队精神,使企业成为一个协调、融洽、和谐的群体。同时,要给个人以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条件机会。这样,个体意识就能融汇成群体意识,从而形成团队精神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4.树立社会责任感企业是一个社会经济组织,有义务承担社会责任,既要注重企业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坚持“合义取利”、文明经营的道德原则。讲企业道德、讲行业道德等,都应当成为我国企业群体的行为规范。

(二)以名牌产品的创造与宣传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的发展通常经历三个阶段:产品运营阶段、资本运营阶段和品牌运营阶段。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已经进入品牌运营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要以名牌产品的创造与宣传进行企业文化创新。长期以来,我国工业产品的总体水平不高,除了技术、工艺、装备和管理等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品开发和设计投入不够。过去我们搞产品经济,面对卖方市场,许多产品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企业自然不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以及企业名牌的创造,企业形象的宣传。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内产品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强烈冲击。我们在这方面应学习日本的经验。日本企业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十分重视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据统计,1965~1981年日本企业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平均增加2111亿日元,平均增长率为182%,远远高出同期美国69%、英国 73%、法国62%。日本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比率1987年度全产业平均为25%,而大企业尤为重视,本田公司为41%,松下电器为57%,日立制作所为92%,日本电器公司高达113%。”日本企业每年有上万种新设计的产品投产,他们用6个月开发新产品、进行设计活动,3个月组织生产,1个月销售。这些源源不断的新产品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为日本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新产品的设计是一门集现代科技、文化、艺术和管理为一体的新兴应用学科,它从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文化的和艺术的角度对某种特定物质对象进行构思创造,使企业设计和生产出优质、美观、舒适和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物质文化产品,使消费者在消费物质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种文化价值高的新产品市场竞争力强,树立起了企业形象,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人说,当今时代已进入产品设计的时代。美国哈佛大学一位教授说:“十五年前各个公司在价格上竞争,今天在质量上竞争,明天将在设计上竞争”。如今,许多国家已把工业设计当作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因此,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要重视以名牌产品创造为中心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产品的设计、名牌创造和宣传都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中,创中国名牌,创国际名牌。

(三)立足于企业的制度创新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建设崭新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体现市场经济要求。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新时代的到来,我国企业将面临全新的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冲破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束缚,抛弃陈旧过时的企业管理价值观,建立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崭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立足于企业的制度创新进行企业文化创新,确立现代企业经营价值观,以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所以,塑造企业文化必须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市

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必须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大目标以及企业发展的目标相适应。因此,重新塑造的企业文化必须体现七大意识和五大精神。七大意识是:现代意识、市场意识、人才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和经济文化一体化意识;五大精神是: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面向顾客的竞争精神、以人为本的团队精神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冒险精神。从而,使塑造的企业文化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引导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企业文化一个最大特性就是个体性,强调的是“我们会成功,因为我们与众不同”。这就要求在塑造企业文化时,必须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技术水平、管理状况和职工素质特点,提炼和概括出反映企业特色、并为广大职工所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如果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的实际,不能为企业广大职工所认同。那么,这种“企业文化”就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甚至阻碍企业生产的发展。所以,企业的实际状况决定了我们在重新塑造企业文化时,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而“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创造自己的特色。”为此必须做到:(1)积极推行相应的管理模式,以促进内外环境的沟通,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与硬管理的结合。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不可能建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内外沟通、纵横交错会给企业文化提供丰富的内容。(2)强化现代管理以人为中心的意识。无论是物质层、制度层还是精神层文化,都要体贴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的观念。做到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激励人的创造热情,挖掘人的潜在能力。(3)培养和造就一代优秀的企业家。优秀的企业家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和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企业职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代表,是企业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四)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来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文化,而是一种管理文化或一种软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它只有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仅仅把企业文化理解为一种文化活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去搞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而与企业管理相脱离,这是毫无意义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企业文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同时又受到企业管理内容与管理目标的制约,因而企业文化的目标有多元性。既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价值观念,又要培养职工的精神境界;既要塑造企业形象,又要培养群体竞争精神,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之中。海尔企业文化的成功设计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在企业技术进步和营销体系的各个方面都渗透着其企业文化,通过名牌产品的创造和宣传,推动其市场的开拓。我国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形式上,都没有象海尔一样进入到其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借鉴海尔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努力把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2.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统一性从一般意义而言,企业文化建设不能脱离企业发展的实际,企业文化建设是为了促进企业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有统一性,要统一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从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创新的案例来看,它们在企业文化的创新中,紧紧围绕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来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在出发点上,它们以实施名牌战略为出发点,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到企业名牌产品创造的过程之中。在企业文化内容方面,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在企业管理中实施质量意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以良好的质量和信誉在社会上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在企业文化创新的特点方面,以企业文化为指导,以创名牌形象为内容,建立健全海尔

的国际国内市场营销体系,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化和国际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海尔产品进一步走向国际化。这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中国企业文化创新中我们要克服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相脱离的现象,努力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

(五)站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

中国目前面临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且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因此,中国企业文化的创新“必须面对这一趋势以及这一趋势所带来的挑战”,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1)在企业文化的功能创新上,要由管理手段层面向企业文化力的培育方面转化,为增强企业的社会竞争力服务。(2)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上,由过去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方面转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社会服务创新和市场创新。在企业文化内涵的创新方面,由单一的内涵向多元化的内涵转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既要建立一种为企业全体职工认同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观和经营管理理念。同时又要有包容性,包容多元文化,使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共同为企业发展服务。(4)在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上,把内在的文化建设,如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观和企业精神等与企业的外在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把企业文化拓展到企业的产品设计、社会服务、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环境建设的多个方面,提高企业的文化附加值,把企业内在的文化素质与外在的企业形象树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胡政荣等.企业文化:现代企业之魂[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2] 范周.企业文化导论[M].北京:世界文化出版社, 1991.

[3] 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 李中华.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4.

[5] 李正赤,程春燕.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性探讨 [J].理论与改革,2000,(1):112.

[6] 左中海.日本市场经济体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7] 林泽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方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8] 马江生.企业成功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0.

[9] 钟月明,邓孟煊.论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理论发展的影响[J].理论与改革,2000,

(6):25.

推荐第7篇:我国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市场快速的发展,民营经济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甚至有人预测中国民营企业有60%在五年内破产,有85%将在10年内消失。而大量的调查和事实表明,导致民营企业迅速消亡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文化的缺失。事实证明只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创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打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较低的层次,许多民营企业家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大多数民营企业很少关注或者从未关注过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他们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对自身企业的发展和提升自身企业竞争力并无太大影响。然而正是他们这种错误的思想,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使企业的发展常陷入“瓶颈”之中。

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不仅能使企业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有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而且还使每位员工把自己的工作当做自己事业来经营,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采取相关措施来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配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是民营企业的当务之急。

本文就主要通过五大部分来分析和研究企业文化建设对民营企

业的重要性。这五部分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民营企业文化特征、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其中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企业文化的含义以及对企业发展起到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四个作用和三个影响”来讨论企业文化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民营企业具有地方性、家族血缘性、个人性、易变性和眼前性四个特点。第四部分讨论了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例如:领导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不重视、企业员工缺乏归属感,导致企业文化无处生根等等,并且在第五部分中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若干方案和对策,其中包括提高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员工素质,促使公司全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等7个对策。最后通过这五大部分的研究和分析做出最终结论。

关键词: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 建设策略

目录

摘要„„„„„„„„„„„„„„„„„„„„„„„„„„„„„„„„

1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4(一)企业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4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4

二、企业文化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4(一)企业文化的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4

1.导向作用 „„„„„„„„„„„„„„„„„„„„„„„„„„„„„

52.约束作用 „„„„„„„„„„„„„„„„„„„„„„„„„„„„„5

3.激励作用 „„„„„„„„„„„„„„„„„„„„„„„„„„„„„5

4.辐射作用 „„„„„„„„„„„„„„„„„„„„„„„„„„„„„5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的影响 „„„„„„„„„„„„„„„„„5

1.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5

2.企业文化建设能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5

3.企业文化建设能使顾客对企业的产品产生“共鸣” „„„„„„„„„„„„„6

三.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特征„„„„„„„„„„„„„„„„„„„„„„ 6

(一)地方性 „„„„„„„„„„„„„„„„„„„„„„„„„„„„„6

(二)家族血缘性„„„„„„„„„„„„„„„„„„„„„„„„„„„7

(三)个人性 „„„„„„„„„„„„„„„„„„„„„„„„„„„„„7

(四)易变性和眼前性„„„„„„„„„„„„„„„„„„„„„„„„„„7

四、我国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7

(一)领导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不重视„„„„„„„„„„„„„„„„„„„8

(二)盲目的制定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的定位错误 „„„„„„„„„„„„„„„8

(三)家族色彩浓厚阻碍了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8

(四)企业员工缺乏归属感,导致企业文化无处生根„„„„„„„„„„„„„„„8

(五)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人的因素„„„„„„„„„„„„„„„„„„„„9

五、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9

(一)提高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9

(二)确立适合本企业环境的企业文化„„„„„„„„„„„„„„„„„„„„9

(三)建立老板行为监督机制„„„„„„„„„„„„„„„„„„„„„„10

(四)消除“家族式”的管理观念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10

(五)提高员工福利,使员工有归属感„„„„„„„„„„„„„„„„„„„„10

(六)提高员工素质,促使公司全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10

(七)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1

1六、结论„„„„„„„„„„„„„„„„„„„„„„„„„„„„„„1

1七、参考文献„„„„„„„„„„„„„„„„„„„„„„„„„„„„12

推荐第8篇:我国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浅析[推荐]

我国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浅析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对过敏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行阐释,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关键词:企业文化;中小企业;执行力

1、企业文化概述

1.1企业文化的定义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1]。

1.2企业文化特点

1.2.1员工具有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只有企业经过长期积累,得到企业员工认同的才是这个企业的真正企业文化。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许多高层管理者或者企业家都不赞同的行为或者准则,依然会要求自己的下属去执行那并不被大家认同的标准。这种情况之下,经过再长时间的发展,中小企业也不会形成自己真正的企业文化,更不会拥有自己企业独立的性格。

1.2.2以价值观为指导,并在其指导下实践与行动。有些中小企业言行不一,不能在价值观指导下成功的实践与验证。在许多中小企业中,也许规章制度制定的很好,但是得不到真正的践行。公司老板承诺员工的事情到最后并没有实现,反之,员工就会消极怠工,从主观意识中要求自己降低工作效率。最终的结果就是,员工工作效率下降,生产能力降低,企业利润下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要去不断践行自己的企业文化,不要失信于自己的员工。

1.2.3简洁明了,容易理解。中小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简单明了,让自己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容易记住。简单明了的企业文化更容易让自己员工从主观上接受,如果一旦中小企业企业文化核心内容过于冗长,员工就会在主观上抗拒接受,情感上要求自己不去记忆。这样不利于自己企业文化的建设和践行。我们我可借鉴一下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比如海尔-真诚到永远,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长城汽车的狼兔文化。

2、我国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是需要我国中小企业要解决。

2.1企业文化建设忽视长远利益

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是成立时间不长,企业自身的人、财、物等资源并不丰富。而且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很难去借助外力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自己积累财富为主要发展途径。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小企业优先考虑的是如何将自己有限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等进行最合理与最有效的配置,然后使自己资本积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2.2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执行力弱,稳定性不足

我国中小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方面不是很积极,并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摆放到足够高的地位。但是随着我国越来越多专家和企业开始深入研究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我国一下中小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在自己企业管理的实际中开始建设本企业真正的企业文化。虽然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越来越重视,但是能够真正成功的建设起自己企业文化的中小企业少之又少。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企业文化被深深的受到领导风格的影响。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不足,这样就没有办法对员工形成持续稳定的影响,不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

2.3中小企业家族式管理制约了企业文化的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在性质上绝大部分都是属于民营企业,其大多都是以家庭经济为原始资本积累发展起来的,还会深受我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的影响,最后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都是家族式企业或者是合伙制企业。创业初期的果断决策、灵活的管理方式是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具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和竞争环境的不断加剧,家族式企业管理的弊端就慢慢显示出来了。在家族式管理中,企业管理的好坏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因此没有制度性的方法。由于企业文化建设不完善,影响着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择和留人,进而影响中小企业长远发展。

3、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解决措施

中小企业要对员工参与程度更加重视,让每一位员工都意识到自己企业文化建设所承担的角色,以此来提升自己企业文化建设,最终达到提升中小企业核心能力的目的。本文针对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下几条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3.1着眼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培育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在规划自己未来发展蓝图时,一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考虑在内,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对企业文化有自己公司的顶层设计,能够使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一个连续发展的机制。避免出现企业领导者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内涵不断变化的现象。最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要使企业文化跟上时代发展的内涵。着眼于企业文化来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小企业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蓝图,以此来培育起中小企业的企业精神。因此,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要考虑长远,制定长远规划。

3.2中小企业建立执行文化并提升执行力

执行力是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把企业的战略规划转化为效益和成果的关键。执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体现企业文化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准。执行文化是企业文化与行为的统一,是把“执行”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缺少执行文化,企业文化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执行的主体是人,人的思想决定行动,而文化能改变人的思想。提升执行力离不开优秀的执行文化。目前很多企业把建立执行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是正确的选择。中小企业只有加强自己执行力,坚持自己企业文化建设相关规定,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稳定性。

3.3建立学习型组织,优化企业文化建设

要想将消除老板意识思维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弊端,优化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中小企业着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在现在大数据时代,经济的发展要求组织或者员工要有足够的知识水平跟上时代的发展。在当今时代,全球化发展进程加快,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加惨烈的竞争环境。无论是信息、市场、资本还是人力资源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所以企业就要不断去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建立优秀企业文化。不学习新知识有可能就会被市场淘汰。现在最重要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来企业。企业家不仅自己要有很好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自己员工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迎接越来越多的挑战,做好准备抓住机遇,不断壮大企业规模。

此外,老板意识肯定会影响到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如果老板意识上升到企业家意识那么就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作用。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消除家族式管理的弊端,建立良好企业文化,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4、总结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中小企业一定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建设好企业文化。建立起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吸引更多有用人才、留住企业发展的有用之才,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胡本勇,郑循刚.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构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

[2]马红雨.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4.

[3]曹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

推荐第9篇:我国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思路探析

我国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思路探析

当前,我国物流业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政府也相继出台一些有利于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此相对应的是,物流企业的文化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一些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市场诚信度偏低,这都可能造成整个物流供应链的严重断裂。因此,只有深入探讨物流企业的文化建设,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跨跃发展。

1两种物流文化观

物流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称之为物流文化。国内对物流文化的理论研究和深入讨论尚不多见,从物流文化的内涵上看,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界定方式,大体可以归纳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物流文化观。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物流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赖于以物流技术、物流资源、物流信用为支点的经济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形态、社会规范、行为方式和精神观念四个层面,从而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金字塔”物流文化结构。

本文所指的“物流文化”是从狭义的角度加以阐明的,即“物流企业在相关的活动中产生的、影响企业自身行为的精神现象的总和,主要是指企业对物流活动的认知、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具体而言,它是指物流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由全体员工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

2物流文化的重要性

(1)物流文化建设是我国物流企业与国际物流业接轨的内在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小型物流企业占据大多数,传统经营理念束缚严重,短期行为泛滥使得物流企业很难壮大和健康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外国资本的进入不仅带来了现代物流文化和先进的运作方式,而且也要求中国能够提供具有现代经营理念、服务优良、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环境。

(2)物流文化建设是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需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为企业节约交易成本和管理费用;同时,物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物流企业无形的约束与支柱,当物流企业管理趋向团队化时,它就是物流企业内部团结的纽带、沟通的渠道,是团队之内或团队之间相互默契的“共同语言”。

(3)加强物流文化建设是促进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物流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还具有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维护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因此,可以说物流文化建设是支撑物流企业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动力源。

3物流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对不同物流文化的定义,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内容。基于前述物流文化的定义,本文将物流文化的主要内容总结为:“服务至上、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品牌提升”。

3.1服务至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企业经营者就意识到顾客满意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从而把顾客的需要和满足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首要问题。美国物流人士认为,物流活动的最大作用并不在于企业节约消耗、降低成本或者增加利润,而是在于提高企业对顾客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正是这种物流文化,使得美国企业特别强调物流

的服务保障功能,并通过物流的服务保障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利润,从而使得美国物流产业,在追求顾客服务竞争的企业物流管理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

3.2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即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企”业止于人,因此,人为企业之本。这就要求物流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尊重个人的精神,注重员工职业规划,重视员工的持久培训,使员工感觉到个人的职业前景得到公司的重视,并且与公司前途是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企业应专著于创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企业氛围,致力于建立一个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工作环境,注重员工与员工间、上司与下属间的交流与沟通,从理顺人心入手,逐步形成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培养人、发挥人的良好氛围。

3.3诚实守信。现代物流企业的特殊性和风险性以及对市场流通的关键性作用,决定了物流企业的诚信比其他制造业和零售业更为重要,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中的诚信度的问题更是值得注意。在物流活动中,诚信物流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公众的认可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或者银行贷款。因此,物流企业要想赢得长久和客源,就必须培养自己物流市场的诚信度。从物流企业角度出发,做到诚实守信,必须建立以诚信为内容的价值理念。把诚信的思想体现在企业文化当中,在企业内部形成倡导诚信、推广诚信、实践诚信的价值体系;建立普及诚信理念的教育机制。

3.4品牌提升。品牌是企业与客户沟通的工具,是客户认识企业最主要的途径。所以对客户来说,物流企业的品牌文化就是客户眼中的物流企业文化。在如今的物流行业,企业数量众多,良莠不齐,品牌是物流企业向客户展示实力的最有力工具,是客户认识物流企业最主要的途径。而物流企业的品牌文化正是孕育在物流企业文化之中。因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打造响当当的物流企业品牌。

4我国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构想

4.1深刻理解物流文化的作用和目标。物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的整体素质,从而保持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应从导向性、规范性、约束性、凝聚性和融合性等方面来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4.2领导以身作则,信守价值标准。企业领导以身作则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对下属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必须通过自身的行动向全体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观念,并注意感情沟通,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取得他们的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言行的反应,大大增强自己言行对员工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企业领导者要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审时度势地将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确立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通过自身的身体力行不断向员工传播和灌输,以建立共识,塑造为新的企业文化内容,最终通过物流企业文化自身的机制和职能作用,促使企业经营的行为方式发生改变。

4.3物流文化建设应与企业的发展同行。物流企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环境,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积极学习和引进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来丰富和发展物流企业文化内涵,促进物流企业现代化的发展。物流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积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的合理行为只有经过强化予以肯定,才能重复出现,成为习惯稳定下来,才能使行为的价值标准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因此,对符合企业价值标准的行为要不断强化,使之为全体员工所接受,逐渐形成物流企业文化。

4.4物流文化的差别化与内化。物流企业成员在个性、气质、文化修养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要在如此复杂多样的个体中形成一个共同价值观念,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及积极创造条件,需要强化物流企业文化的塑造过程,主要包括:分析内外因素,选择价值标准。一个物流企业选择什么样的价值标准作为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这是塑造物流文化的首

要问题。价值标准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物流企业本身的性质。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物流文化的形成,要求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员工树立符合共同价值标准的价值观念,抛弃一切不符合价值标准的信念和看法。

推荐第10篇: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某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国有粮食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探讨 企业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某食品公司资产结构现状及优化分析 某纺织公司负债经营问题研究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影响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

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某公司现金流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某钢铁公司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研究 某公司人力资本投资及其风险防范研究

内部控制与舞弊公司预警——基于舞弊三角形理论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与协调

公允价值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论xx公司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企业问题剖析

有关或有事项的探讨

基于渠道理论的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 苏宁电器融资结构优化研究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企业存货风险应对策略的研究

关于反向购买的会计处理及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民营企业的应用——以某公司为例 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探讨

某建设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资本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控制 目标成本管理在某纺织企业的应用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析

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现状及问题探析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探讨

我国集团型企业的财务战略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定价研究 关于开征遗产赠与税的探讨

由温州老板集体逃跑事件看民营企业融资风险防范 财务软件的发展与未来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及税务处理研究 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某公司资金结构优化研究

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问题研究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与途径的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应用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扣除额调整前后的税收对比及其对其他税目影响的案例研究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企业集团中的应用研究 浙江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控制研究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流失问题探讨 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运用和思考 美的电器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慈溪市光华实业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探讨 某公司模式创新研究

公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应用研究

加速中小企业资金运营的研究--以某纺织厂为例 浅议企业逃税及税收筹划 论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试述如何优化企业绩效考核

世纪联华连锁超市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海尔存货管理方法研究

上市商业银行财务可持续增长能力的模糊评价 商业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工行某分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某某企业财务预算编制问题研究

某轧辊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探讨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问题探讨

某公司短期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

资产减值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以某集团为例 某保险公司资产流动性研究

企业偿债能力评价-以A公司为例

对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认识与思考 某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汽车业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的研究 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缺失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新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的影响分析 上海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的存货管理问题的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87 新税制下企业税务筹划研究 88 服务绩效的考核指标研究 89 谨慎性本质及应用状况研究

90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辨析

91 家庭理财规划方案设计——以成熟型家庭为例 92 某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分析

93 铸造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以某公司为例 94 关于财务与会计外包的研究 95 xx公司低碳型体系建立研究

96 企业横向并购的绩效分析--以燕京啤酒收购月山啤酒为例 97 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研究

98 xx公司人力资源会计实践困境及其改进 99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财务分析 100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

101 论作业成本法在制造行业的应用——以xx企业为例 102 某公司所得税税务筹划方案设计

103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相关问题的研究——基于吉利跨国并购活动的案例分析 104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成本控制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05 基于作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研究 106 长安汽车投资价值分析

107 论xx电机公司的内部审计独立性 108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探讨

109 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与管理的探讨 110 基于顾客价值理论的xx酒店成本管理研究 11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及其治理 112 某民营公司成本管理研究

113 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114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研究

115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研究——以三一重工为例 116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117 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 118 某酒店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119 谈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 120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121 xx公司物流采购中的质量成本控制研究 122 全面收益及其报告的研究 123 某电子公司财务风险问题研究

124 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125 强化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监督机制的对策 126 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7 某集团策略研究

128 论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129 某建筑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30 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及内部税务审计必要性探究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31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132 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133 基于环境会计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海尔为例 134 xx物流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135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低成本战略浅析——以格兰仕集团为例 136 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探析 137 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138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39 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的争议与思考

140 增值税转型对印刷企业的影响研究——以xx纸业为例 141 某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142 基于内部价值链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143 论企业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144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 145 顺丰物流公司仓储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 146 某食品销售公司投资决策绩效评价的研究 147 论企业筹资风险管理

148 论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成因及其对策 149 某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150 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

151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xx家具采购成本控制 152 服装生产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以某公司为例 15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154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建设研究

155 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6 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问题研究 157 某钢结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158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159 某钢铁公司资产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60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研究

161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162 某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163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内部控制的创新——以xx公司为例 164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存货管理 165 关于上市公司担保若干问题的思考 166 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研究

167 通货膨胀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68 某公司应收帐款管理的探讨

169 财务战略选择对企业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以上市公司为例 170 审计主体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

171 关于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172 浅析目前银行业金融诈骗案件高发的原因和防范途径 173 反倾销应诉中的成本会计应对策略研究 174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风险与控制措施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5 某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176 万科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177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 178 存货成本计价方法对企业税务筹划影响探析 179 宝钢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180 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研究 181 某集团税务风险防范与控制 182 会计舞弊的甄别与防范

183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

184 某钢铁集团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5 某电子公司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86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动机研究 187 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188 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影响 189 xx印刷公司研究

190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广告业的影响及建议

19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以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为例 192 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193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194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披露问题研究

195 我国白酒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洋河股份为例 196 某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分析 197 企业年金及其会计研究

198 xx进出口有限公司海外应收账款的管理研究 199 某科技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200 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第11篇:浅析我国零售企业促销策略

浅析我国零售企业促销策略

[内容概要]:通过对成熟促销策略理论的归纳,对当今中国市场中常见的促销实践的考察,以理论解释实践,以实践反思理论,结合目前中国市场零售业促销现状,预测未来新经济发展趋势,认为将来的中国的零售业促销策略将更加注重销量增长与品牌建立平衡发展,零售业促销策略再也不是单纯的战术工具,更将成为企业整合营销传播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

战术性营销工具

战略性营销工具

品牌忠诚度

促销资源整合

一、当前我国零售企业促销策略发展状况

进入21世纪我国零售业促销策略发展跨入新的发展阶段。最近两年,一批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零售业,通过重组、联合、兼并、入股等形式组建股份制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和企业集团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在经营方式上采取物流配送、自营出口,旧货交易、商品代理等先进的促销策略,有效地扩大了商品销售,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目前,一些新的零售业相继活跃在我国零售市场,如连锁超市、专卖店、便民店、特许经营店以及最近出现的大卖场等,以其经营范围广、市场价位低、商品质量高、选择余地大、服务态度好、购物方便吸引顾客,销售态势呈直线上升。外商独资零售业的进入,不仅给我国零售业注入了活力,同时也给国有零售企业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我国零售业如何成为中国零售市场的领头羊,促销策略的选择将尤其重要。

二、当前我国零售企业促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零售业的促销策略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面临的困难很大,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旧体制的影响尚未摆脱。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一些老国有零售企业在经营模式、经营理念仍没改变,促销方式单一化,缺少创新的精神,不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影象;不能很好的按照促销策略实施的原则具体实施促销策略;促销策略实施的时机把握不准,促销的往往具有盲目性;当前我国零售企业促销策略还存在促销策略实施后效果衡量问题的科学性。

三、几点思考

(一)促销策略实施的方式有价格促销、复合促销、互联网促销等。我国的零售企业对现代化的促销手段还不成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外资零售巨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举扩张。很快在中国市场有了一席之地,并以低价、多品种、大型停车场为其主要竞争优势。其中,外资零售企业的价格策略尤为突出,成为他们抢占中国零售市场的有力武器。外资零售企业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是有其一定的成本优势作为基础的,由于外资零售企业一次性采购批量大,具有全球性的议价能力,且实行直接从厂家采购、买断进货、定期结算、回购外销,因而能获得极为优惠的商品进价;再加上其相对较少的人力成本、高效率的物流配送、尽量缩减的广告宣传、偏离商业中心的商店选址和简单朴实的商场装修,使得其经营费用也相当低。因此,外商的低价竞争是建立在全方位降低经营成本的基础上实施的。然而,在对外资零售企业的价格进行全

面、深入、细致的剖析后,就会发现其低价策略的表现形式十分灵活多样,并不仅仅是在低成本上直接低定价那样简单。而且,许多商品的价格与国内零售企业并无多大区别,却能给人们形成低价印象,这其中奥秘何在?原来,外资零售企业除了切实奉行\"低费用、低毛利、低价格\"的经营原则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着眼于消费者心理感受所形成的效应,娴熟运用定价艺术,采用高超的价格策略,实施完善的价格管理,这些均值得国内零售企业借鉴。复合促销,这种促销方式就比较多样,也为商家所乐用。比如现在经常见到的加量不加价、折扣优惠、包装赠送、样品免费邮寄等等,都可归属于复合促销的范围。

复合促销的特点是操作性强,见效快。消费者的利益点明确。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各类促销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通过互联网,可以真正实现与\"目标消费者\"零距离沟通,这中间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互联网,有效地将利益点传递到消费者的身上。现在很多网站开始的\"捆绑优惠卷促销\"、\"网上有奖调查\"等都是比较好的方式。

现在有些人已开始了\"促销品网上经营派发中心\"的策划,希望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突破。一方面为消费者带来新的利益,另一方面整合各类产品,建立一个庞大的促销执行网络,节省促销的中间环节,真正实现与消费者的零距离沟通。新产品上市,知名度低,可以将新产品的赠品或试用品,通过建设好的促销网络,一夜之间分发到成百上千万的消费者手中,迅速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及试用率,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而我国的零售企业在实施促销策略时,很少考虑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对消费者的人为关怀不够,尤其在价格促销策略的实施上我们有很多优势。我国气候多样,农产品品种丰富,实施价格策略与国外的零售企业相比存在着优势,进入WTO以后我国零售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赢的挑战需不断的吸收借鉴国外零售企业的先进促销策略,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具体的促销策略,展开实施。在实施价格策略的同时通过现场产品展示、主持人讲解、产品功能演示,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比如,我们经常在一些超市看到面包的现场制作并且免费品尝后方可决定是否购买,化妆品在终端销售过程中进行的现场美容示范,都可以从视觉上和感性上,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而一般的促销行为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促销已走在促销策略的前沿,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科技,宣传我国的零售企业并不断的壮大,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促销策略实施的原则

促销具有目的性,看看现在所进行的很多促销行为,很多都存在着目的性不明确,甚至对于一次促销行为到底是要提升销售,还是提高试用率等等,都模糊不清。目标具有针对性,所有的促销行为,都必需针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使促销更具有针对性。规划一项促销活动之前,如果不把握周围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形态或消费习惯,心理及文化需求,就开始,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形式具有创新性,促销形式沉旧,在新的经济形式下,都会使促销效果处于低效率运作状态。现在的促销其实已经日渐同质化,该想的都想了,该做的都做了,再想出更新的促销方式,在超越上难度太大。只要肯努力思索与实践,创新还是有可能的。比如前段时间在南京某手机品牌进行的现场真人模特展示,在形式上还比较少见,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兴趣。内容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 ,这是促销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促销的理解不能只局限于片面的降价、现场展示、答题抽奖,它其实是一个系统,一个科学的系统,需要每一个促销阶段都能达成一个目的,并整合起来发挥作用。我国零售企业促销策略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不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连贯性,只是实施其中的某一个环节,比如,某商场在促销活动结束后就很少再去关注售后服务,得不到具体信息反馈,这样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如果企业能够真正让促销达到最佳状态,相信中国的零售企业将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促销策略实施的时机,市场感觉

在进行销售促进规划时,仅有数字化的各种市场调查资料活统计资料还是不够的。对于尚未表现在数字化上的变化动向仍须有洞察的敏感度才行。竞争动向, 外部状况的另一个重要因

素是竞争同业的动向。不仅是对竞争企业的名称或数量的了解,对各企业的强势和弱势,以及未来的可能变化等都需要予以充分的预测。尤其是以销售促进作为竞争手段时,更需要发挥强力的效果。因为竞争是需要加以充分研究的。其他状况。此外,需要考虑的外部状况尚有:经济情势,政府的政策,法律,社会动向等。对生产资料产品来说,经济情势或政府动向的改变都会立即反映到需求的变化上,尤须特别注意。法律与销售促进的关联也很密切,推动附赠奖品或销售店援助活动时特别需要注意法律问题。预期未来上述外部状况会越发对企业的行动增加影响力。对于以对外活动为主的销售促进来说,仅只把握内部状况,当然是不能够足以应付外在多变情势的。产品生命周期,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特点,在市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根据产品的多个维度,安排适宜的促销活动。

(三)促销策略实施效果衡量

由于促销形式与内容的差异,评价的标准也随之不同。比如有的促销行为可以马上拉动销售,如降价促销、加量不加价,销量的上升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体现;但有的促销行为却需要一个周期。比如现场促销,现场售卖产品,就是直接以现场的销售量来评价促销的成功与否。从销售量上评价促销的成功与否,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科学分析。尽量把量化的指标定位得科学、准确。在新经济形势下,产品多元化与选择多样化,消费者对产品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如何与消费者进行有效地沟通,便成了促销的重要目的。比如新产品上市进行的各种小包装派发,目的就是争取有一个与消费者沟通试用的机会,在消费者试用产品的同时,进而对产品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把沟通作为一个量化的指标,在测量上难度相对要高一些。可以通过对部分消费者跟踪访问与调查,在一次促销行为过程中,计算通过促销活动,消费者对产品了解的指数,购买比率等。如果一次促销行为没能给消费者留下什印象,或者是什么好印象,那么无疑这次促销行为本身不是很成功的。回想率的测试标准可以通过对部分消费者的跟踪调查来实现。其中测试的主要内容是对促销的认知、美誉及联想。促销的回想率测试其实就比较简单,通过问卷与跟踪的形式就可以实现。如果回想率只是赠书行动本身面对品牌的记忆度不够,或者不清楚,就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促销可以拓展新的用户群,扩大市场占有率。促销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争取更多的消费者参加,对消费者群体的扩大是有一定作用的。尤其是通过现场展示与讲解、折扣、免费试用等,对目标消费群体的扩大都是很好的办法。有这样一份调查:促销行为大部分是激起了现有消费者的重复购买的欲望,而对于新的目标消费者的拓展,作用并不是很大。这显示了促销对巩固现有消费群体的重要性,所以,有必要把现有消费者的重复购买率作为评价一次促销的成功与否。尤其是竞争对手想要与自己分割市场时,把促进消费者重复购买做为促销的一个量化指标,便显得非常重要了。

以上作为促销效果测量的几个要素,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促销形式与促销目的,对促销效果进行科学地评估。

(四)新经济条件下促销策略的发展趋势

新经济形势下,整合促销策略传播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作为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的促销,如何进行策略创新与变革,已成了企业必需面对的一个问题。促销,能够使销售量在短期内达到最大化的有利工具,已成为产品与消费者沟通、有效扩大市场份额,压制竞争对手的重要方式。

今天的促销虽然在形式与内容不断花样翻新,但促销的核心目的与核心内容到底是什么?促进销售与购买行为的产生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我们的促销真正的\"促进销售了吗?\" 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就是促销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促销需进行整体的规划,有计划、有节奏地实施,在减少对品牌浸蚀的同时,尽量目的明确,并保证促销的计划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促销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零距离促销。可以从以下一些基本要素入手,并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因时因地进行分析,把这些基本的要

素进行整合,成功的把握可能会更大些。

第12篇:我国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探索

我国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探究

摘要:针对农村体育文化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新思路,提出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 体育文化 策略

1 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背景

1.1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健康水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明确提出了“十一五”体育事业发展总体目标: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全部出发点和归宿,把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作为根本目标。加大农村体育力度,加快农村体育发展步伐,促进全民健身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2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体育文化注入现代文化元素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这是我国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2007年国家安排了资金9500万元,在河南、江西、湖北、广西、重庆、陕西、山东、浙江等8个省市选择2500个行政村进行试点,进行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到2010年争取全国六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有标准的公共体育场地,将惠及5.1亿农民。建立农村公共体育物品农民需求的表达机制,真正形成农民体育“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使其成为村民利益的真实代表者。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民体育运动。所有的体育供给,既要贴近农村,又要贴近农民,逐步使亿万农民都有一个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让“全体国民都能享受到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的发展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从而使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现代文化元素。

2 发展新农村体育文化的意义

2.1 体育文化建设能改变农村传统体育观念 由于受长达2000多年封建社会旧思想的影响,一直视体育活动为“不务正业”的价值观念在农村已经根深蒂固,一时还难改变。农村又多数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对外交流有限,使得农民的思想、性格、价值观、风俗习惯比较保守。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低,多数农民误认为田间劳作可代替体育锻炼。无病即健康,这种旧的思想深深的影响了农民的体育观和健康观。在现代社会中,在现代社会中,体育文化成为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文化的建设以其独特的方式,不断改潜移默化的变着农民的认知方式,和行为准则。通过体育文化建设,可使农民对体育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断地深化和发展,使农民对体育运动产生一种新的、普遍而科学的社会观念。

2.2 体育文化建设加快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体育文化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而且还可以育心。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能够让广大农民在忙里偷闲时放松心身,有利于在农村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在农村育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增进邻里之间的和睦、增进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华体育精神”是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的传播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农村体育文化的多种形式有效的改善了农村单调的业余文化生活。像扭秧歌、赛龙舟、篮球赛等等体育活动不仅能在农闲时间娱乐人们的身心,增强农民体质,促进农民身心健康,还给农民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致富经验、改善人际关系、传播先进文化知识的平台。

3 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

3.1 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创建和谐农村体育文化 要把眼光放在满足人的体育文化需要,注重提高人的体育精神境界和凝聚力上。指导满足农民的多方面需求,来作为开展农村体育文化各项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以农民为中心,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精神文明创造活动,致力于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育思想,道德素质和体育科学文化水平,为农民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在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中,结合农村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体育文化发展规划,推进农村体育文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进程,真正做到农村体育文化管理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创建和谐农村体育文化,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

3.2 利用现代媒体发展农村体育文化多样性 农村体育具有多样性、民族性及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特点。我国有56个民族,地域分布广,造就了我国农村丰富多彩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今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中,要把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与精神文明创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建设既有传统民族地方特色,又富有时代感的体现现代体育文化特征的新农村体育文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建立农村体育文化网络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通过网络和各种媒介,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强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宣传增强农民的健身意识。把各种形式的体育文化连接起来,形成体育文化网络。教育引导农民树立健康新理念,把体育健身融入生活,成为一种自觉活动。

3.3 抓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激发农民体育参与意识 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并创造了条件,必将给新农村体育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动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新农村体育建设的载体。因此,应切实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将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把国家的投资落到实处,使其成为“民心工程”,从而使体育服务覆盖整个农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增强农民体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因地制宜,积极扶持,注重实效和“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的原则,逐步建立覆盖面大,包容量大,社会化程度高的农民健身体系。同时加大体育知识宣传,让农民真正了解体育的作用,激发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和激情,使其从不想参加体育活动,转变为要求参加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樊小兵,陈卫.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农业考古.2007(06):165-167.[2]杨小明.田雨普.农村传统文化对农民体育发展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03):14-17.[3]王振涛.单清华.周毅.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7(03):16-18.[4]任保国.张宝荣.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01):16-20.[5]郭敏刚,胡庆山,王健.农村体育思想的变迁及其对我国新农村体育建设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第13篇:刘图德谈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引起业界的重视,企业老板都在谈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专家、企业高管、企业普通员工都在谈企业文化,行业内的南郭先生也在谈,好象再现唐宋时期的诗文兴盛时代,总之,是一片欣欣向荣的谈文景象。如此,也促成了一些具有前瞻性企业的成功,但有大部分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够,首先是定位不准确,将企业文化定位于思想教育类的工作,仅由人力资源部担此重任;其次是缺乏策略,总把企业文化当作是强制性执行的东西,这有点象我国初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这首先就违背了企业文化的形成规律,然不知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精神。如果采取强迫性文化,可能没等企业文化形成,企业就不复存在了。本人就以上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一、别把企业文化放在人力资源部

本人到过很多民营企业,发现绝大部分企业将企业文化放在人力资源部或行政人事部,当问及缘由时,发现大都对企业文化的作用不太了解。把企业文化放在人力资源部的企业首先就暴露了企业组织战略的错误,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人力资源部或者行政人事部自己整弄出来的文化,企业老板不知道自己应该打造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自己的思想在企业文化中占多大比率?大家首先要明白,企业文化属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论,属企业组织战略的范畴,如果将企业文化放在人力资源部,这种定位首先就是对企业文化作用的不了解,进而犯的一个错误。因职定位,因位而尽责,如果你定位都错啦,还谈何企业文化打造。

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我认为企业文化至少有60%是老板文化,既然如此,老板文化的打造与整合,就属企业组织战略上的事,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打造应属公司战略行为,应由负责战略策划或者战略执行的部门来做,而不应由人事部或人力资源部来打造。我不可想象让人力资源部打造出的企业文化将是什么样子,至少作为人力资源部的职责与功能来说,它不可能将企业文化的真正功能完全表现出来,仅仅是配合企业战略做点培训而已。从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功能来说,它不可能影响其它重要部门,正所谓高度决定其定位,职责体现权力,人力资源部的号召力限制了企业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五个软功能,没有哪一个功能可以完全由人力资源部打造出来,鉴于此,将企业文化的打造放在人力资源部,就象我们的教育者将大学课文内容放在小学教材里一样。

二、企业文化建设要上下两其手

我们已经明确了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战略方面的事,当然需要有很好的执行战略。我们有很多企业老总都喜欢用企业文化来忽悠人,好表现自己很懂企业文化似的。其实企业文化在打造的过程中,要根据公司特性,员工思想素质来确定企业文化的打造策略,并不需要对员工反复强调是企业文化,你是在执行企业文化策略,因为企业文化是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与着意打造而形成的,并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形成。

就象一个员工路有拾遗而交还给失主,公司在表扬此员工时,言过其实,让其戴上虚无飘渺的帽子,着意强调这一主动是新时代的活雷锋,社会主义培养出来的好公民,公司文化打造出来的优秀员工等之类的赞美之辞,让本来很不错的一个举动,弄得反而别扭。所以企业文化在执行当中,无需给每一行动都要戴上文化的帽子。

企业文化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背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育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传统等,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企业经营意识、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等。鉴于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不是让所有人知道,你在执行企业文化建设,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打造只要企业战略执行部与企业老总知道就行,对于下面的人无需其明白深奥而没法理解的文化打造策略,因为你越告诉他,他反而认为在搞一些虚浮遥不可及的东西。

企业文化建设并不需要全面告知。例如,企业要执行“实事求是”的办事风格,在分解这个理念中至少要强调,所谓实事求是的原则与作用,即只要下面的人认为不正确的观点或方案,可以直面领导的指挥错误。在这个环节中,如果领导率先垂范,抓好员工典型,狠抓培训工作,并加强制度培训的配合,在这每一个环节都要强调实事求是,象这样的做事作风,我们只知其行,不必言其意,特别是生产一线的工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普通员工,采取对高层管理者一样的执行策略,肯定是行不通的。可能会导致让当前不大了解企业文化的员工,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虚幌子的人,反生一份抗拒心理。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学会借势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究于天地,不竭于江河。企业文化建设要学会借势,这是事半功倍的事。但如何借势,可以从二个方面的来借势,第一是借外势;第二是借内势。在借外势方面,首先可以借大环境之势,即国家政策法规出台,重大节日,社会上当前广为关注的固定活动,所在市的重点活动,这些都是大势所趋的活动都可以作为借势之招;因为这些大势所趋的活动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能很好的将大家的心力集中起来,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做宣传,只要将公司的文化理念中某个与其进行有机结合,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某公司创导的企业精神是“诚信、奉献、创新、超越”,这个理念其实有很多企业提倡,但如何将这八个字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并且还能将其深植员工心中,可利用国人所关注的节日做文章,如进行一场创新奉献活动比赛,在假日前,提倡大家过一个具有创新奉献的快乐节日,要求大家在节日前提供具有创新奉献的节日方案,供大家参考。不管什么样的活动内容,一定要有创新奉献的精神融入其中。这样从生活中培养,从娱乐中提倡企业与众不同的创新文化氛围,这首先就体现了公司的创新奉献文化,在日积月工累中逐步形成,使企业的企业精神有效发挥。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其次是借当地及全国各地的突发事件之势,如上次某地区的洪灾,组织员工做一次与众不同的捐款活动;如给当地贫困小学生做一次捐款;借内势方面,首先借公司重大活动之势,如公司庆典活动,公司重要人物升职仪式,公司重大项目成功庆祝晚宴,新年开

第14篇:关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发展背景分析

(一)企业文化简介

何谓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员工的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为企业成员普遍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信仰、态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也就是企业的意识形态。

(二)国外企业文化发展过程

企业文化现象随企业的诞生而产生,企业文化理论却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形成的。

(三)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 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文化。

这一时期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思想与近代西方管理思想结合的最初产物,有在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中凝结成的爱国自强精神、服务社会精神、“人和”精神等,是推动当时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

2.新中国建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企业文化。

这一时期的企业文化是以反映社会变革和政治教育为特征的革命热情和信念为主,表现出了崇尚政治、热爱集体、艰苦奋斗、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和观念。

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企业文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1.经营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导向。

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目标记录了企业在过去岁月里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以及企业决策者为企业制订的未来努力的方向和企业的发展前景。可以说,企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导向。

2.增强企业的向心凝聚力。 当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融为一体时,企业成员才会感到自己不仅是在为企业工作,也是在为自己工作。

3.对个体与群体产生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一方面采用个人激励的手段与方法,如提供晋升机会,赋予个人更多的责任与权力,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相互尊重、平等、民主的气氛等,激发职工追求出色工作的愿望和在出色的企业中工作的要求。

4.对企业及员工有规范与约束的作用。

在具有强烈文化气氛的企业中,企业价值观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之符合企业整体的价值标准。

5.协调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中的细胞,它的生存与发展一方面依赖社会向它提供的必要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承担起它对社会应负的责任。

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了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2.把企业文化仅当作实现其经济目标的手段。

把建设企业文化仅仅看成是企业实现其经济目标的手段,而不是企业应该达到的目的,这样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没有上升到企业目的的层面。

3.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制度化隔绝开来。

国内一些企业的领导者接受了文化管理的思想之后,觉得应该将目前的管理模式直接转变为文化管理,似乎实施文化管理才表明自己的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进步,上了台阶,赶上了潮流。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4.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压制大于鼓励。

国内的大多数企业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即那些对企业真正有用的人,往往受到排挤,没有形成鼓励创造的机制与措施。

5.全盘西化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虽然起源于日本但却是由美国人形成的理论,在中国入世之后,许多西方的管理理论大量被中国企业所采用,一时间好像是只有西方的管理才是最好的,中国企业的出路就是要按照西方的管理理论来运作。

四、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思路

1.注意企业文化的民族背景。

不同的企业文化千差万别,没有两个企业具有完全相同的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建设应从宏观角度着手。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环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日益依靠综合的、整体的战略决策,以及企业的经营和组织策略。

3.注重员工与企业相互促进。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拥有的财富,更是所有成员行为的规范和法则。每个成员要想在一个企业中求得发展,就要不断地学习所在企业的文化。

4.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自始至终都体现出以人为中心的特征。可以说“人本管理”是企业文化中核心的工作内容。

5.不断革新才能使企业文化具生命力。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一经形成,便具有了自己相对稳固的模式和传统,但它们也不是亘久不变的。

6.企业文化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不同的企业走过的从创立、生存到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各企业采用的推动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

第15篇: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1)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从“移植组装”开始向“自主开发”阶段迈进,但发展还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及大型国有、民营企业好,西部和规模小的民营企业差;说得多,做得少;表面的多,深层的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引起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足够的重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2)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方法已经开始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如文化贡献率、实证模型等),研究范围从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扩展到非公有经济实体甚至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研究企业形象开始深入到研究企业审美文化和“知识资本”的人才要素等方面。

(3)许多大企业集团已经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而且设立了企业文化部,有的将其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两张皮”的现象,没有真正地融合,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渗透力和实效性。企业要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时代感,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

(4)企业家是培育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的关键所在。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影响企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但企业家精神不能涵盖企业文化的全部。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的素质、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企业家要凸显与张扬个性,并进行科学的CI、VI、MI、CIS设计和恰当的形象塑造。

(5)残酷的市场竞争唤醒了众多企业领导人“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开始注重企业文化中人才的要素及其价值的开放与利用。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造宽松、优美的工作环境,更加关注人的能量的发挥,更加重视人才的再培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6)中国企业缺乏对“品牌资本”的认识,没有把品牌作为企业的运作中心,没有建立起客户对品牌强烈的忠诚度和崇敬感,没有利用各种方式为品牌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要注意培育和形成良好的企业整体价值和品牌文化,注重塑造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和职工队伍形象,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企业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目的,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7)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企业文化的底蕴首先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兼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是融合了民族文化和历史人文精神的精华,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来充实、丰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我们要以开放、兼容的学习精神,主动吸纳外国优秀的企业文化,把它融合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

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3.1 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两个文明建设相适应

企业生存于社会大环境之中,承接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任何企业经营理念、发展目标、保障体系都不能超越大环境而独立生存。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与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

3.2 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群众性,吸引广大员工参与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与统一行为的形成,它要求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3 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处理好国家、企业、员工的利益关系

员工思想水平、价值观念随着个人文化素质、经历的不同,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不同的价值观在企业内客观存在。有的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没有国家的富强就没有企业的生存,离开企业发展,员工收益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但均贫富、吃大锅饭的思想与习俗仍然存在,企业文化必须引导员工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3.4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倡导团队精神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推动生产的总体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家是自己指挥自己的手,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企业文化具有为企业总目标服务的特性。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来构成,因而企业文化必须为优良的管理提供舆论支持,形成良好氛围,使各项管理措施得以顺利实施。更主要的是协同企业组织系统内的各子系统甚至每个员工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3.5 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法上要采取树立榜样、典型引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方式

优秀企业文化一般都较注意发现和推崇身边的典型、树立榜样。因为这样做可以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使企业文化人格化、模特化,使员工能看得见,学有榜样,效仿有型;另一个关健在于,能确立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

3.6 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需要一定的形式来体现,也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加以保障

企业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彩球,也不是哗众取宠的装饰。它扎根于企业员工,溶于全体员工的思、言、果之中。然而它又带有灌输性,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体现,如企业形象策划;各种有意义的庆典活动,如厂庆、升旗等;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球赛、文艺汇演、邮展书画展等等。活动必不可少,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必不可少,至于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则是需要提倡的,勤俭节约本身也属于企业文化提倡的内容。

3.7 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和必不可少的激励机制

文化网络是指企业进行文化宣传教育、沟通联络,它包括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宣传方式。此外,文化网络还必须在制度建设、产品设计、厂区规划、标志、商标广告等方面体现企业文化,在企业对内对外的各种活动中注重贯穿和体现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务实而不是务虚,也不是一般的政治宣传,而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企业文化的推行结果,要为企业、员工和社会带来物质和精神利益,这也是检验其绩效的标准。为此,企业文化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包含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通过激励调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取得实效。

二、国际企业文化的研究现状

企业文化是一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学科,它在世界各国的兴起,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要研究企业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就必须深入了解各国企业文化兴起和学科发展的状况。

国际上关于企业文化的学说有多种,它们所强调的主题基本相同,但其内容各具特色,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并初步阐明了企业文化的某些基本理论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说有以下几种:

(一)企业文化与用人之道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偏重于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重视对人的管理。玛丽·凯·阿什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女企业家,1984年出版了她的《用人之道》一书。充分论述了重视人、尊重人的人本思想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中占据首要地位。

1.企业应最重视的是人

阿什强烈地意识到要培养独特的、强有力的企业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始终强调\"人 \"的重要性,并有机的融合到追求公司的目标中去,这就是她的独到之处。她的管理方式是坦诚的--关心、信任,并且深信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因此,这种真正的管理秘诀不仅适合于她的化妆品公司,也适合于公司、汽车公司和其他各类公司。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阿什创办的公司已拥有20万名员工,年销售额达3 亿多美元。

2.企业管理的金科玉律

如果你是一位新进玛丽·凯公司的雇员,你就会得到一块刻有该公司\"金科玉律\"铭文的大理石。上面写着\"您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别人\"。她力求公正、平等待人,从下属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她也要求公司雇员从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

3.人才比计划重要

在阿什眼里,人才远比计划重要。当你跨进达拉斯的总公司时,会看到一张比真人还大的照片,那是该公司的全国性推销指导员。在其他公司也许喜欢用图画、雕像或是自己的产品来装饰门面,而阿什要表现的正是\"我们是一家以人为主的公司\"。阿什坚信,一家公司的好坏只取决于该公司的人。首屈一指的公司必须有首屈一指的人才。人才是一家公司最重要的资产。

4.待人的方法

作为一个经理,待人的方法很重要,应多以表扬的方式鼓励人们去取得成功。因为人人都需要表扬,这里所说的表扬必须是诚心诚意的表扬。表扬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口头赞扬、奖给绶带、请被表扬人上台接受众人的祝贺,在刊物上公布先进人物的名单与事迹等。有时精神的鼓励胜过物质。

5.鼓励人们参加创造性劳动

鼓励人们进行创造性劳动,是因为人人都会支持自己所参与的工作,这是玛丽·凯·阿什激励人们工作激情的又一管理方法。

(二)企业文化与实践经营哲学

松下幸之助在松下电气公司成立60周年之际,出版了《实践经营哲学》一书。松下公司现有职工20多万人,产品1.4万种,工厂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营业额从战后至今,增加了4000多倍。松下幸之助被誉为\"经营之神\"、\"民族英雄\"。该公司的成功得力于完善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强化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

第二、在进行总体企业文化培育的前提下,把培养人才作为重点,强调将普通人培训为有才能的人。

第三、注重经营性的、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有新鲜感,这样更易于职工自学接受公司文化。

首先,松下认为,企业经营归根到底是为了共同幸福而进行活动,因此,必须深刻认识人的本质,并且根据这种认识去从事工作。这是松下企业经营哲学的基点。企业的使命和正确的经营理念是一致的。有人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松下则认为利润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的最基本的使命是把物美价廉的产品充分地供应给社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松下一再强调,企业经营不是私事,而是公事。企业经营的秘诀、不过是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去工作而已,这是松下的经验之谈。

其次,松下认为,企业的运作首先要树立一定能成功的坚定信念。应该坚持\"成功靠运气,失败在自己\"的思想。企业经营活动,就是以各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大众打交道。如何对待社会大众的想法和做法,对于企业经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而言,不能只追求一个企业的繁荣,而是应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来带动整个社会走向繁荣,与社会共同发展。

最后,企业能否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使自己兴旺发达,关键在于人。因此,在松下看来,在企业经营业中首要的是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松下对自己作了这样的介绍:“我这个人与其说是实干家,倒不如说是理想者。但一个理想者往往要在现实中失败。经常追求 理想的我,所以能够在现实的工作中走向成功,原因主要是在于拥有人才和培育人才的缘故。”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与企业文化

彼得·圣吉(Peter M.Senge)教授多年来从事系统动力学整体动态氨基酸的管理新观念研究。他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群工作伙伴及企业界人士,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他创立了人们得以由工作中得出生命的意义、实现共同愿望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这一理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80年代以来形成的企业文化理论。

学习不仅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无论是人还是企业,他们的生命的意义在于成功的、美好的体验。全球企业正在形成一个共同学习的社会。

全球朝着学习型迈进的趋势有其更深层的社会动因。这种变化是工业文明演进的一部分。人们的工作价值观因物质的丰富而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工具性--工作为达到之手段的价值观转变为精神性--寻求工作的内在价值和乐趣的价值观,人们在寻求工作的意义。

(四)“企业再造”中衍生的企业文化理论

麻省剑桥Hammer and Company顾问公司经理迈克尔·海默(Michael Hammer)和CSC Index顾问公司执行长杰姆斯·钱彼(James Champy)是企业再造工程的倡导者。所谓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实际上是对企业最根本问题上的哲学思考和再认识。

企业再造工程也称企业再生工程。它是为获取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进行衡量的戏剧性的成就,而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关键性的再设计。实施再造工程,首先要营造一种不带任何条条框框的文化观念--一种完全不受旧思想束缚的文化观念。企业再造工程首先向企业提出的问题不是\"如何把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做得更好、更快、更省\",而是首先决定一个企业必须做什么以及怎

海默认为,企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吸引企业员工,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念,造成职工对企业的忠诚,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人们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家的人格化,它规定了企业该干什么、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产生更高的效益、什么是企业干得好与坏的主人标准。总之,它是企业自下而上发展的行动指南。一个企业的价值系统虽不像机构、企业制度、管理程序那样显露直观,似乎难以捕捉,但从其实质来看它又是十分具体的。

三、现代企业文化发展趋势分析

企业文化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会对企业管理工作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也会对企业的思维方式以及战略发展目标的规划产生影响。现代企业基本都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提出了企业管理工作以人为中心,始终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借助人的力量来发展企业。 2.1企业经营管理手段朝着理念化的方向发展。

企业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发展,企业理念的转变应该属于企业文 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这种管理模式和过去的管理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可以结合国内外市场环境的转变以及自身企业的实际特点来确定其经营管理理念,之后再将其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未来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便是理念管理,过去海尔公司在兼并企业的过程中并非是委派财会人员,而是委派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去完成这项任务,让企业员工认可海尔公司的管理理念,在思想上形成共识,这个企业就自然被激活了。海尔公司的这种管理模式是国内企业管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2管理方式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企业管理方式的信息化发展即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搭建统一的数据库同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从而为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提 供准确信息实现辅助决策的功能。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主要包含了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些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机整合能够帮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2.3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世界五百强企业纷纷入驻我国,目前世界五百强 企业中大约有超过70%的企业进入中国,他们都已经在国内设立了分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利用其自身的福利或者提供更好晋升机会等措施来挖掘人才,实行雇员本土化,如此便导致了国内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面对当前的市场竞争形势,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怎么制定出一个有效的人才发展战略以及人才争夺对 策是非常重要的。

2.4越来越多的企业朝着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方向发展。

所谓学习型组织指的是通过培养企业内部的学习氛围,从而最大限度 的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系统全面的、具有较高柔性和人性化的管理组织。其本质在于借助各种学习活动来让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已经越来越普遍化,也属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点方向。 2.5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合金化的趋势。

在当今时代,国内各大企业要活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积极与国际接轨。因为国际市场处于不断融合之中,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也逐渐开始呈现出与外国企业文化相融合的趋势。如海尔公司的文化便集合了东西方的管理理念,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在引进中逐渐消化,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海尔文化。张瑞敏先生曾经这样喻过海尔公司的企业文化:海尔文化中的团队精神是从日本企业文化中吸取的,海尔文化中的创新精神等同于美国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国内企业也应当积极借鉴西方优秀大型企业的管理文化,从而最大限度的推动国内企业的发展。 2.6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从本质上来说即是知识传播的过程,优秀的企业中包含了有助于学习与知识共享的内部文化,而其实际行为也和企业文化有机的融合。二十一

世纪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点便是学习内容与效果。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在于利用学习与创新途径来处理好过去一直以来的分工、竞争以及反应性等基础问题。在过去的企业管理工作中,过于专业化的分工让企业变成了相互 独立且比较冲突的领域,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管理工作也出现了偏差,因此必须进行创新和改革。

第16篇:关于我国中小型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小型企业和企业文化进行界定,引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涵义,说明企业文化建设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具有多重意义。文章重点对我国当代中小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中小型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如企业管理者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正确的理解与认识;企业缺乏与自身融合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能体现"以人为本";不能使员工有归属感。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企业文化建设策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既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又能为广大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企业文化 ;建设

目 录

1 中小型企业的界定与企业文化的涵义 .......................................1 1.1中小型企业的界定 ......................................................1 1.2企业文化的涵义 ........................................................1 2 建设企业文化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意义 .....................................2 2.1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 2.2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具有激励作用 ......................................2 2.3增强员工有归属感,进一步吸引人才 ......................................2 2.4提高中小型企业效益使其适应市场竞争 ....................................3 3 我国当代中小型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 3.1中小型企业管理者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3 3.2模仿与生搬硬套造成无法与企业真正的融合 ................................4 3.3不以人为本,不能体现人文关怀 ..........................................4 3.4中小型企业的企业文化难以实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5 4 改进我国中小型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5 4.1不断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5 4.2提高员工素质培育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6 4.3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的归属感 ...............................6 4.4建立适合中小型企业的企业文化 ..........................................7 结 语 ...................................................................8 致 谢 ...................................................................9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中小型企业的界定与企业文化的涵义

在现代经济中,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企业文化已经上升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企业文化不仅反应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更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群体规范,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社会当代文明的生长点。在我国企业中,中小型企业无论是在数量、地位还是规模等各方面都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正确的企业文化构建能够为我国中小型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赋予企业浓郁的文化气息,使得自身的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为自身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研究企业文化理论,推进我国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在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2007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中小企业单位数为1802多个,占总数的93.22%;他们创造的工业产值是48578.61亿元,占总产值的49.82%。[1]同时,中小企业还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经济活动逐步社会化、虚拟化、网络化、电子化,这必将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21世纪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中,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1中小型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国际上,有的学者从统计的需要出发,依据企业雇拥员工的多寡,提出了划分大、中、小企业的相应参考标准:雇员在1-9名之间者为微型企业;雇员在10-99名之间者为小型企业;雇员在100-499名之间者为中型企业;雇员在500名以上者为大型企业。然而,在实际操作上,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着不同的标准,在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着不同的标准。另外,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其规模在划型上差距也会很大,各国中小企业在规模上往往不完全具有可比性,1999年我国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进行了修改,以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为主要指标,将企业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大类。其中,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为中型企业,5000万以下的为小型企业。[2]

1.2企业文化的涵义

从广义来说,企业文化既包括一个企业的物质文化,也包括一个企业的精神文化,正是因为对企业文化涉及范围理解的差异,在企业文化学界出现了不同的流派,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应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有人把企业文化细分为生产文化、技术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福利文化、文娱活动文化、环境文化等若干分支;也有人把企业文化定位在精神和行为方式层面。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作为管理范畴的一个概念,不可能面面俱到,如定义过宽,不利于问题研究的深入,只能以企业的精神文化为研究对象。从企业文化的理论奠基者和倡导者的有关论述看,他们尽管对企业文化的表述不尽一致,但基本上是从狭义的角度定义企业文化的内涵的。可见,企业文化作为特定的管理概念应专指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企业价值体系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这些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渗透并体现在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中,构成企业的精神支柱,形成企业的惯例、传统。综上所述,可以对企业文化作如下定义:

1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积极认同、实践与创新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3]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创新,确立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符合人性发展规律和企业运作规律的价值形态,并把这种理念转化为具体工作行为的管理措施。[4]

2 建设企业文化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学习、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利于企业职工队伍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从整体上看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还相当低,抓好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如果一个组织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那么它内部的小环境就比较和谐,员工的人际关系就比较好。[5]员工身处其中受到感染,具有执著的事业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把对企业的发展与自己的成就密切连在一起,从而能够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工作。那种彼此之间互不服气,为权力、奖金、工资争斗的现象就比较少,工作绩效自然提高。同时,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内,员工的贡献能够得到及时的肯定、赞赏和奖励,从而使员工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荣誉感和责任心,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激励效果显著。

2.2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具有激励作用

只有从人的内部进行激励才能真正调动人的积极性,恰当的精神激励比许多物质激励更有效、更持久。对员工来说,优良的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内在激励,它能够发挥其他激励手段所起不到的激励作用。[6]例如,企业文化能够综合发挥目标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竞争激励、奖惩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的作用,从而激发出企业内部各部门和所有员工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同时也成为企业发展的无穷力量。

2.3增强员工有归属感,进一步吸引人才

企业的人才争夺战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企业文化。企业对人才的争夺真正体现在不同企业文化的竞争上。各种人才通过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的了解,认识,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很多人才都是因为青睐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而选择进入该公司的。[6]

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物质不再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他们不全是经济人。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可知,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物质需求是最底层的需求,当物质满足了之后,就会有高层次的需求。此时物质利益对他的吸引力就非常小了。因此,作为企业,单纯靠高薪,高待遇是不容易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因为只凭借高薪是无法满足他们高层次需求的。只有企业文化才会对他们起到很强的吸引作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有归属感的员工往往工作更加努力,他们的稳定性更高,更容易让客户感到满意,

2 能够对企业的表现和长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4提高中小型企业效益使其适应市场竞争

企业文化能够满足员工精神的需要,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加员工的归属感,这样,直接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效益;企业文化热的兴起,是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企业文化的营造,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企业的知名度、商业信誉、品牌等企业形象因素在市场竞争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知名度高、信誉卓著、品牌影响大的企业,总是能够在竞争中占据独特的优势,获得其他企业望尘莫及的销售业绩。中小企业靠什么形成与竞争对手不同的良好形象呢?这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先进的企业理念决定企业形成良好的理念形象,先进的企业文化制度层必然培育出良好的行为形象,而优秀的企业文化物质层则对塑造良好的企业视觉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设充满个性、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3 我国当代中小型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

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企业文化的知名企业,如海尔、联想、华为、福田等。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尽管如此,由于我国各个企业历史发展状况不一致,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大多数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3.1中小型企业管理者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很多企业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外在形象设计。[7]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在这方面存在对企业文化理解上的误区。他们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所以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例如,有些企业从办公楼到生产园区,从厂部到班组,到处都张贴或悬挂着诸如“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之类的标语口号;还有很多企业设计了精致的厂徽、统一的厂服、僚亮的厂歌、鲜艳的厂旗,企业的外在形象可谓被设计得淋漓尽致,但他们只简单地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形象设计,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

多数中小型企业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寄希望于通过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搞几次文艺演出,放几场电影,组织几个职工俱乐部来达到塑造企业精神的目的。事实上,文体活动的开展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表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表层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不用企业精神塑造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不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的,也就更不可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混淆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种思想灌输、说服教育,是宣传部门、工会的事情,这种观点在国有中小企业中尤其普遍。[8]另外,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机构设置较少,经常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归属于同一部门管理,但是由于许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理解不深刻,经常

3 将二者混为一谈,这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不利。

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大功告成,企业精神也就可以培育起来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也会逐步地形成。尽管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但规章制度的制定并不是文化建设的全部,绝不能将二者等同。[8]

3.2模仿与生搬硬套造成无法与企业真正的融合

我国中小型企业一般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或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创立的,她所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成功加入WTO,原有的企业文化在内容上、形式上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企业的发展、进步显示出了滞后和阻碍作用。

在内容上表现出千篇1律、众口一词,“团结”、“求实”、“奉献”、“创新”、“开拓”、“进步”等等,既无时代特色,又无企业特色。尤其突出的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即企业精神的塑造和培育上,出现的“八字方针”或称为“八字经”的现象。如许多企业的企业精神大都是“团结、求实、开拓、创新”。有的企业有些变化也仅将其中个别词变换一下,比如将“开拓”换成“拼搏”、“创新”改为“进取”之类。“求大同,存小异”。据调查资料表明,仅“团结”,“求实”一词的使用频率就超过51%。企业精神是企业个性特征具体生动的反映,如此“八字方针”、“八字经”的企业精神,一笔抹煞了企业的个性和特色。不是说“团结、求实、开拓、创新”不好,或其它的8个字不好,而是说形成了“八字方针”、“八字经”的僵化模式,导致“雷同化”不好。这样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建设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3.3不以人为本,不能体现人文关怀

当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时,“人”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便日益突出,人自身的价值和潜力也就越来越被重视。管理的中心由对物的管理转移到对人的开发和管理上,“以人为本”成为管理理念,人们开始真正认识到:人是最宝贵的资源。

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人性管理的方法,强调企业以人为本,强调科学的管理方法要符

[9]合人性,有助于人性的发展。然而,在中小企业生产管理中都没有体现出这种人性管理。第一,中小企业大都为个人所有,经理人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视为员工与自己简单的劳资关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第二,中小企业推行的是“家长制”,员工仅被视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个环节,在企业内部,一切都是企业所有者说了算。第三,中小企业以“个人主义”价值作为中心,在用人及对人的判断上,往往是企业所有者随心所欲,凭个人喜好,凭远近亲疏,因而难免失去客观与公正。而且对于白手起家的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家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视自己为企业的“英雄”,以牺牲员工的正常发展来满足“英雄主义的心理”。

“以人为本”是在管理中相对于“以物为本”而提出来的,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人在各种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则要回答如何挖掘个人和集体的潜能,调动个人和集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以人为本”提出了目标和任务,“以文化人”则要解决过河的船或桥,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以人为本”是管理观念的根本变革,也是检验企业是否形成了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我国大多中小型企业只顾效益的提升,不顾员工的利益,忽视员工的内心感受,并不能做到以人为本,不能够在“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指导下建设企业文化。

4 3.4中小型企业的企业文化难以实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那种被企业需要、尊重的感觉会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当企业有经营困难时,有归属感的员工更能不离不弃、共渡难关。一旦员工对企业产生了“依恋心”、“归属感”,就会撂不下手中的工作,离不开合作的团队,舍不得未完的事业。如果员工对企业不信任、欠缺对团队的归属感,他们就不可能会以在团队中工作为傲,工作的热情和实力都不会被完全激发,只是为“工作”而工作,只会“做完”工作而不是 “完成”工作;为了确保竞争和发展,就会有另一种情况随之产生,那就是企业的流动性会相对增大,企业的稳定和长期发展就得不到保障。

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强调以共同的价值观念与优良的企业环境实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来源,是企业战斗力的保障。对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经营管理大多以家属成员为核心,而对于外来成员,很难获得相应机会,因

[10]而也就难以对企业有归属感。在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企业之间的外部交易无规则可循,企业与企业的交易通常转化成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交易时,一旦员工掌管业务,与供应商或者客户之间建立起牢固的私人关系,他就具有控制和要挟企业的能力。由于企业的外部交易变成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往来必然存在交易过程中所有者与经办人员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具体经办人员徇私舞弊,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不可避免。而对于丝毫没有归属感的员工,一旦拥有关系资源,往往另立山头,抢走客户,使企业蒙受损失。

4 改进我国中小型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构建不像制定一项制度、提出一个宣传口号那样简单,它需要企业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长期的总结、提炼、倡导和强化。[11]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在其发展过程中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又实事求是地借鉴了西方企业文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对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认真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已成共识。我国中小型企业必须针对自身现状,抓好企业文化建设。

4.1不断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企业高层人员对弘扬企业文化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任何先进的意识和行为总是先在少数人身上表现出来,然后通过他们带动基层的职工,逐渐成为大家自觉的意识和行为规则,这就是企业文化。有很多优秀企业文化的诞生都缘于一位杰出的企业创始人或高层管理者。[12]著名学者埃德加·沙因在《企业文化与领导》一书中认为:“组织创建者的假设是组织文化产生的来源之一,领导者在企业文化的形成方面起领导作用;企业的高级成员会通过日常的谈话,企业的特殊庆典、仪式反复讲述企业自身的重要价值观念;企业高级成员的更迭会削弱企业文化力量,甚至改变企业的文化。” [13]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都是“白手起家”,从小作坊发展起来的,并且是靠经验的积累来管理企业,领导者的素质普遍不高,而企业的领导者又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建设者,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企业文化又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企业最高领导者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领导风格。因此,企业领导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科学管理能力以及深化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企业文化各部分内容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步人良性发展的道路。

5 4.2提高员工素质培育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提高员工素质,培育团队精神应该注重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性,在上面的论述中强调了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巨大作用,但不是说企业的文化建设靠领导者自己是能够完成的,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幸体是员工。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员工的广泛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员工了解自己企业的文化,逐步使企业文化深人人心。一般来说中小型企业员工的素质会比其他大型企业的员工素质低,这是中小型企业的先天来决定的,但是企业一定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素质,而不是任

[14]其发展,不管不问,否则企业文化建设是无法持续推进的。在员工广泛参与的前提下,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的深人,通过文化建设地不断推进,逐渐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全民参与”与“全民互动”的良性发展轨道。

4.3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的归属感

人创造文化,文化也改造人。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文化创造的主体,而且也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和实践者。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而在实施学习型组织战略的过程中,学习的核心也是人。[15]因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在制定决策时优先考虑人的因素;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把人放在积极、主动的位置上,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关心人、依靠人、培养人和造就人,才能充分激发员工的热情和进取心,使之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真正把个人的前途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同时,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建设,要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因为需求是人的行动的 动力源泉。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被广大员工真正的了解和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行为准绳;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必须围绕提高员工素质来进行,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导向、教育和约束等功能,从而使得员工具有归属感。

在海尔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位姑娘在海尔的洗衣机一分厂工作,她19岁的时候走进海尔集团,这个姑娘的名字叫王俊晟。她接受3年海尔文化的洗礼,3年之后得了疾病,被诊断为白血病。就在她将要离开人间的时候,她跟她的亲人提出她最后的一个愿望:她要最后再看一眼她所工作的海尔。就在她去世之后,她的家人让她的灵车在海尔的大门口整整停了15分钟。[16]这说明了什么呢?只有一点,就是海尔文化的魅力使得海尔人这样热爱这个集体。

在海尔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位进入海尔工作的大学生,在一段短暂的时间之后离开海尔,到深圳的一家非常著名的大企业集团当了部门经理。可是不久,他就给张瑞敏总裁写了一封信,他的信上说,我现在在深圳的这家公司工作,收入很高,但是我总觉得我缺了点什么,我仔细地想缺什么?缺的是文化,缺的是团队精神,缺的是透明的人际关系。[16]

通过第一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以致于那名女工在临死前都要再看一眼自己工作的海尔。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魅力是非常大的,它的力量确实超出想象。案例二中的那个大学生只在海尔工作了一段短暂的时间,他通过对比最终发现了海尔文化的真正的魅力。他虽然在大企业做了部门经理,收入很高,但他却还对海尔的文化念念不忘。在海尔那个文化氛围中,员工的离职率是非常低的,这全得益于海尔优秀的企业文化。

我国中小型企业应该向成功建设企业文化的大企业学习,借鉴他们的优点,学习他们“以人为本”的精神,经过与企业自身的融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使得员工真正感受到满足,真正具有归属感,从而才能够为企业真正的奉献自己。

6 4.4建立适合中小型企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多种类型,如服务型企业文化、学习型企业文化,家庭型企业文化、科技型企业文化、参与型企业文化等,每种企业文化都有各自的特点。[17]中小型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主动借鉴大型企业企业文化的优点,选择适合中小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类型。

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讲,中小型企业没有强大的资金做后盾,效益也没有大型企业好,由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所具有的员工少,家庭氛围的营造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家庭型”企业文化很适合中小型企业;“学习型”企业文化也以其独特的优厚的学习氛围,员工可以得到培训,同样适合我国中小型企业。

“快乐工作,创意人生”是SAS作为对其“家庭式”企业文化的诠释,这不仅表现在SAS企业内部建设中,还贯穿于SAS市场拓展的整个过程。在SAS公司,公司上下始终致力于塑造家庭式的办公氛围,通过制度与文化的不断完善,为员工打造舒适、人性、有广阔施展空间的工作环境,保障每个人都能寻找到工作与生活的最佳平衡点。为了确保员工的满意度,SAS首席执行官Jim Goodnight博士成立了一个覆盖全公司各个主要部门的员工委员会,目的是帮助管理层更加了解员工。在人才管理上,SAS公司从不以短期业绩作为员工的惟一考核标准,而是专注于长期的目标,并且在团队组织的调整中,也是将市场变化、公司发展以及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三者相统一。SAS公司认为: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和选择,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支持,让员工快乐地工作,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才能使公司和员工达到双赢。

“家庭型”企业文化的突出表现在于营造家庭氛围。因此,无论是企业的经营思想,还是组织的规章制度,特别是激励与约束机制,都应以员工为核心,实行人本管理。只要把员工当作家庭主人,员工也会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有人以为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实并非如此。“家庭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决策者的经营动机和长远战略目标。如果企业的经营宗旨是唯利是图,把市场当“赌场”,把员工当“赌具”,那么企业就不可能长期发展,也就谈不上建立“家庭型”企业文化了。反之,如果把员工当作企业主人,把企业的前途与员工的个人命运看成是一个有机统一体,那么企业不仅能长远发展下去,而且还会激发员工的智慧和热情,产生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实践证明,“家庭型”企业文化具有非同一般的魅力。目前,在人才管理方面,SAS公司目前已经拥有一支一流的管理团队和专业的本土人才,并拥有众多高端咨询、技术、行业性人才。随着SAS业绩的不断增长,SAS公司相继在全世界的51个国家开设了400多家办事处,几乎每一行业中均可见到SAS的身影,SAS独特的企业文化也随着其商业智能的普及被引入到各个角落。[18]

学习型企业是一种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是一个对客户负责的扁平化的横向管理网络系统;它强调学习加激励,不但使人勤奋工作,而且尤为注意使人更聪明地工作;它强调更大程度的人文化管理,通过学习提高群体智商,使每个员工活出生命的意义;它最终目的是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自我超越,从而实现团体能力及利益的迅速提升。[19]

“家庭型”企业文化和“学习型”企业文化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前者以其温馨的家庭氛围和对员工的无限关爱是的员工团结有爱,共同奋进;后者则强调学习和激励,提高员工的文化和技术水平,能够很好的留住人才和提高企业效益,是适合中小型企业比较理想的企业文化类型。

7

结 语

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特别是在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能够产生较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在市场上的竞争,还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或是激励职工共同奋斗,企业文化均可以成为企业的指导思想。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企业的又快又好发展前景,需要企业上下的关注和参与。我国中下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借鉴大型企业的优点,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我们相信,我国中小型企业一定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8

致 谢

感谢我的导师,在她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指导下,我的论文才得以完成,她循循善诱的教导和冷静开阔的思维方式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众多同学和亲友的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最真诚的谢意。

9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36.[2] 李忠诚,中小企业划分标准[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1(2):43.[3] 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3-6.[4] 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3:18-19.[5] 牛春兰,浅论企业文化对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2007,3(9):23-25.[6] 吴鸣,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企业家信息,2005(5):97-98.[7] 秦梦华,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构建方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3(11):64-65.[8] 吴政,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4:17-18.[9] Freeman R,Gilbert DR.Corporate Strategy and the Search for Ethics[M].New York:PrentieeHall, 1988:77-79.

10

第17篇: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探析

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探析

摘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潜在力量,是企业科学、高效、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着眼于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其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突出中小型民营企业构建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并结合其特点,提出了一些关于其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方面的建议,为推动中小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建设中小型民营企业

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在自身形象问题和声誉方面的要求和态度都在不断提高,也更加重视其给企业带来的巨大价值。这也从另一面说明,企业对于自身文化的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重视,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方法也逐渐科学化和合理化。我国企业经营者大多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与其在具体的操作上还存在真正的差距,比如多数企业对文化创新的认识不够充分,没有制订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未将企业文化建设列为企业经营者的主要工作。几十年多年来,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但时至今日,面临加入WTO之后的全球竞争态势,国外资本的进入,竞争更加激烈的新环境。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每分钟就有9家倒闭,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不足10%”。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其自身的局限性无法突破,在其这些不利因素方面,其中就包括其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局限,它不能满足和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因此,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要有着一套符合自身实际和发展规律,为大多数员工所接受和内化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即企业文化。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企业,也不断地认识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但就如何建设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适应企业文化,目前对许多民营企业来说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这一些列的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本文有以下分析和建议。

一、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文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其自身文化建设方面是有其一定的优越性的,民营企业对盈利十分敏感,由此形成了努力拼搏的动力,这种特性恰恰是国有企业所缺乏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不用奔跑就可以舒舒服服的活下去,企业奔跑

的紧迫性远没有民营企业强烈。同样,只要企业家意识到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利的,他们在实施和贯彻时就会倾尽全力。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做别人还没有做过的事,往往是民营企业最想做的事,因为这样可以给民营企业带来更大的盈利,这也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技术上的不断追求,是民营企业的生命,也是民营企业成功的保证。因此,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一般会比较注重创新型的产品。在这种氛围下的企业,员工被鼓励创新,也就会更注重创新。因此在某种角度上来讲,它极具活力,有着很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的。

我们知道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其自身的建设和成长之路上有着其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在我们的实际经营中它们所面临的劣势也是不得忽视的,并且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其的发展会照成一些致命的伤害。同时,这些问题也是存在的比较多的。

(一)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品牌意识等企业文化品位还没有被民营企业充分认识并重视。中小型民营企业因其自身所有制特点和经营目标,使之更加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物质方面比精神价值受到了更多重视,也就是更关注能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的产品。近期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做了“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7.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上。

(二)家族企业文化的局限

家族企业在民营企业中,不论是数量还是比例都最高。家族企业的一些局限也就必然显现于民营企业中,阻碍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例如:把企业的经营权、决策权、人事任免权等全部集中到企业主一个人身上,这就很难避免独裁。这就使得企业文化大多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素质,换句话说,就是领导者自身魅力的化身。巨人集团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史玉柱的独裁制,企业没有人能制约他,没有人能反对他。

(三)抓不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企业文化的核心应是指导和支配企业经营行为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最常见的培育方式就是讲座和培训。至于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等则无人问津,是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不能真正从价值理念上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共同实现企业目标的工作积极性,在推进、改善组织绩效的作用上十分有限。

(四)企业文化建设定位不准,缺乏战略性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成长路程一般都比较曲折,从一开始就没有一定的战略规划,更加不用说长远的文化定位。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迅速成长扩张的道路上,很容易改变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产品推销,希望立竿见影,似乎只要一搞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经营业绩就会立刻攀升。企业文化是一循序渐进的工程,不是短期就可以见效的,企业的文化定位更需要相对稳定,如果为了赶时髦而随时转换核心文化理念,企业最终只会像“流星”那样陨落。

(五)企业文化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作为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念缺乏个性,形式化、雷同化现象严重。这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中的一个显著现象。他们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现状和市场状况,对企业应有的核心价值观,只是盲目地随从,照搬。据有关资料表明,当前我国企业口号中,“团结”的使用率高达41%,“创新”与“开拓”的使用率也超过了20%,“进取”的使用率也达到了10%,市场在改变了,时代在进步,可是企业的文化却很少更新。

二、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及形成属于其自身的文化的时候,之所以会面临这一系列难题的阻扰,其根源就在于其自身企业性质和特点。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局限是十分明显的。例如:数量大、比重大;产出规模小、技术装备率低;投资主体多元化;组织程度差;生产经营市场调节不善;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等。此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也缺少扶持政策同时缺少发达国家那样的社会服务体系。但是究其主要原因因该有:

首先,我国大多中小型民营企业都是采取的家族式的经营模式,而家族式管理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外来人才产生排斥,不能形成吸引人才的文化氛围,用管理家庭的方式来管理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权威的依赖,使得企业极具个人特色的管理风格缺乏可继承性。一旦企业主退休或过世,整个管理系统就有可能失灵,企业发展受挫,不利于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特色的形成。

其次,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不明确,缺乏战略性和科学性,没有专门的企业文化建设部门,不能从整体上进行系统规划,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或者即使有专门机构,也是形同虚设。企业经营者不介入、不重视,没有把企业文化战略编

入企业发展规划的整体战略中,企业经营理念很少涉及企业使命、宗旨和目标等内容。

总之,关于民营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大致概括为:发展很不平衡,东部沿海企业好,西部和中部企业差;物质的多,精神的少;共性的多,个性的少;系统性、不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然没有引起民营企业管理者足够的重视,还需要进一步宣传和引导、强化和推动。因此,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也是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我们的具体操作中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的,尽管不能根本解决这些问题,但至少是可以缓解或者缓和这些矛盾的。

三、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策略分析

“企业管理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是没有灵魂”。这是张瑞敏治理企业的一句格言。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崇高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要树立起企业的文化精神,鼓舞建立更多更强的民族品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合力之纽带,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现代社会发展日趋迅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不足,努力改进完善。而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主要是,首先,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地位与作用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其次,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内容;最后,建立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和具有行业特色、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那么在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应该怎么做呢?

(一)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构建学习型组织

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作为倡导者,设计者和实践者之一的管理者们,要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自身不断学习,洞察企业的方方面面,保持自身思想的先进性,敏锐性,严格堤防“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使企业文化建设保持先进性,动态性。管理者们通过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进一步认识,以及自身对所在企业的战略性思考,再加上自身的人格魅力,运用各种管理艺术来推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从自身作起,把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信念,从一言一行做起,不断影响员工,从而使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共识,一种凝聚力,进而使企业文化不断内化在员工心中,带动企业文化在全体成员中生根发芽,不断壮大成长。

同时,企业中的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群体,也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努力。美国《财富》杂志曾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企业。”一个企业只有当它是学习型组织的时候,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

的创新的出现,才能具备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员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也才能实现企业满意、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和社会满意的最终目标。全员上下,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是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的内在动力。

(二)“表里如一”丰富内部元素,强化企业文化宣传

民营企业多注重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忽视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有形的一面很容易做到,无形的一面则较为困难。企业的管理者要对文化内涵真正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厂房面貌,改善工作环境、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加强沟通,以及设计效果更佳的企业形象等。另一方面企业应结合实际,认清形势,摸索出真正适合自己,反映自身特质,切实有效地企业文化内涵,使其起到鼓舞士气,建立美好愿景的作用。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独具特色的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培训工作,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度。

(三)“以人为中心”——员工是文化建设的关键

通过塑造企业文化,并将公司愿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企业员工,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手段。公司应通过一系列的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促进企业文化在公司公司内部生根发芽,直到茁壮成长为强势文化。要关注员工需要,根据员工的职业取向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设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给予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使员工会更加认可公司的发展方向,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加强公司的凝聚力。

(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我国民营企业如何改变原来那种一心只想着赚钱,不关心社会的小形象,是如今民企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一个成功的企业最重要的不是推销产品和服务,而是其自身;一个产品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进步而过时被淘汰;一个公司的文化理念会被消费者一直记住。民营企业除了顾及自身经营,还要积极的投身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之中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五)寻找家族化的最佳点

我国中小民营型企业大多都是采取的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尽管在其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但是只要我们能找到那个最佳点,是能够保证和促进我们的企业发展进步的。所以我们的家族企业要保持健康发展一定要克服家族式文化和家庭式管理带来的消极影响,明确产权结构,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四、总结

企业经营的无数事实证明,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建设发展成长中,对其作用和价值的贡献是十分巨大了,也是不可取代的。任何企业只有形成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打造一支打不败、拖不垮、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而这支用优秀企业文化武装起来的员工队伍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核心竞争力。正如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说:“海尔最大的优势就是这么多年所营造的企业文化”“海尔产品只是海尔精神和文化的载体”。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是非常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的。因此中小型企业要走出误区,建立优秀的,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就必须正视不足,逐步攻克,不留任何死角,不断学习,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汲取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创造企业的文化资本,促进知识创新,立足本土,东西融合,建立以人为本的文化体系,提高企业稳定的,长久的综合实力,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更好的收益。

总之,在企业的发展成长中,其文化的重要性和贡献的价值是巨大的,但是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把“双刃剑”,舞得好,就会给企业带来无尽的财富;舞的不好,也会给自己带来致命的伤害。因此,我们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建设和形成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时候要全方位去看问题,科学的、发展的去制定具有战略性的建设措施或方案。

参考文献:

[1] 韩汇.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J].企业导报.2009(12).

[2]曾锐,覃柳红.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6).

[3]余世雄.企业变革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

[4]安娜.中小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战略[J].商场现代化.2006(2).

[5]王红升.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2006(1).

[6]黄静.浅谈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圈.2007(10).

[7]王国安.中小企业文化创新之路[J].河南社会科学.2008,7(16).

第18篇:浅谈我国造纸企业环境文化建设(整理)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我国造纸企业环境文化建设

作者:陈 莉 庄关然 刘言松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3期

【摘 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造纸工业获得了高速发展。然而造纸企业产生的污染又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文章分析了我国造纸企业环境文化现状及其产生污染的原因,提出了造纸企业实施环境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造纸企业;企业环境;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第19篇:我国零售企业体验营销策略研究

1.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1 课题的目的

197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预测: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将表现为三个阶段:产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体验经济时代。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顾客满意成为商战的新王牌。如今的市场竞争,产品差异性正在逐步缩小,价格战成为众商家短兵相接时纷纷拿起的利器,结果却是两败俱伤。体验营销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它以顾客体验(感受)为核心,认为顾客购买的不只是产品和服务,更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增加顾客购物时的体验价值,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顾客一旦获得了满意,他们往往会为这种满意支付很高的价格。

当前我国零售企业在整体营销策略中逐步引入了体验营销策略,体验营销成为我国零售企业主要的营销手段。当然相对于国外对这种全新的营销模式的熟练运用,我国体验营销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以我国零售企业体验营销策略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零售企业在体验营销策略方面的运用,并支持了当前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零售企业合理运用体验生式营销策略提高一些借鉴。

1.2 课题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与我国零售业市场的对外开放,我国传统零售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而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无国界的商品选择空间,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剧烈程度。如何使消费者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选择自己提供的商品并成为自己的忠诚客户成为传统零售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主要目标。从消费者角度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来获得个性的满足,因此在网络经济时代,价格不再是打动消费者的惟一手段,只有触动消费者的内心世界,才能使自己的商品与服务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而这种触动是通过产品、服务、环境、品牌等对消费者五官的刺激形成的一种心理活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体验。这种体验的提供过程也正是传统零售企业与网络零售企业进行竞争的优势所在。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零售企业的体验营销策略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1

2.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体验营销策略的研究上,国外起步较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了相关的研究,1982年两位美国学者Holbrook与Hirschman在其开创性的经典论文中将“体验”概念引入消费及营销研究领域。但是真正形成理论,并且为公众所知,还是在上世纪末。托夫勒(1985) 指出:“随着消费者的基本物质需要越来越多地得到满足,我们可以更充分地预见到,更多的经济力量将用于满足消费者对美、威望、个性化和感官愉悦等方面的微妙、多变而又极具个人色彩的需要”“, 产品产生的心理成分将越来越重要”,并预言:“服务业最终将战胜制造业,体验型生产最终将战胜服务业”1998年美国俄亥俄州战略地平线公司创始人B.Joesph和ⅡJames H.Gilmore在《哈佛商业评论》7-8月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迎接体验经济”的文章以来,“体验消费”变成了一个非常时髦的名词。2001 年12 月2 日托夫勒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现场再次强调: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人们会创造越来越多的跟体验有关的经济活动,商家将依靠提供体验服务取胜。

我国国内对体验营销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直到本世纪初才有了零散的研究,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只有一些学者零散的研究和论述。在体验营销的概念上,我国学者权利霞(2008)认为,“体验消费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消费者对物品和服务的享用关系。这里的环境氛围是指和谐的人际、生态关系,是人的需要产生以至实现过程中,人与周围环境、人与人交往的互动。体验消费理念反映在消费结构中就是基本生存型需要的减少,享受型、发展型需要的增加;饮食等日常开支相对减少而文化教育、娱乐等开支迅速增加。”贺和平、刘雁妮、周志民(2010)认为,““体验”是继产品、商品和服务之后的又一关键市场提供物,它未来市场营销的基础。”孟红艳,顾虹(2010)认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后,人们也在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与此同时也在通过消费来满足个性的享受,所以,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价格已经不是可以打动消费者的惟一途径了,只有触碰到消费者的内心从而打动他们,才可以使自己的商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占有牢固的位置。要达到可以触动消费者的内心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服务和品牌以及环境等来刺激消费者的心理,也就是体验的营销策略。”在零售企业体验营销的研究上,江苏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万英(2010)认为,“零售业作为销售商品与提供服务的终端,直接接触最终消费者,它的商品组合方式、服务态度和环境气氛都会直接影响到顾

客的体验.体验营销是适应体验经济时代消费需求变化的理性选择,它通过为顾客带来良好的消费体验,从而吸引顾客,留住顾客。”施伟凤(2011)认为,“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国际零售商争夺的主战场,体验营销成了零售业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利器。”

3.课题的主要工作

3.1 课题设计思想

本课题的设计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体验营销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概述,为研究我国零售企业体验营销策略打下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分析了当前我国零售企业在体验营销策略的运用上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提出了我国零售企业合理、健康选择、运用体验营销策略的建议。

3.2 本课题拟采用的方法及手段

(1)文献探讨

本论文研究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吸取了其中有用的一些论点和观点,并结合国内外学者、专家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数据分析

本论文,采集了近年我零售行业的一些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合理运用体验营销多带来的效益。

(3)案例分析

阅读并选用一些小案例分析零售企业营销活动中体验营销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并由此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作者对该策略的最新理解和研究。

4.完成课题所需的条件

4.1 完成课题的条件

(1)面对国际零售巨头的步步紧逼,我国零售企业已经开始大规模的采用先进的体验营销策略,这种情况也逐步为我国学术界关注,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

(2)到图书馆查找有关的书籍和期刊资料

(3)借鉴优秀的硕士论文,向指导老师请教。

4.2 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课题中待需研究的问题较多,不能对所有问题逐一进行研究。

(2)搜集的资料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不尽相同,对确认研究方法有些困难。

(3)搜集的资料涉及面较广,对中心内容的归纳较为困难。

4.3 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1)认真研读所搜集的资料,并对资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阅读相关的优秀硕士论文,掌握其写作方法。

(3)请指导老师指导。

5.课题的进度安排(或课题的实施计划)

毕业论文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周):主要工作是依据题目,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类。草拟提纲,并上交给指导老师审阅。根据指导老师意见对提纲进行修改、完善提纲,最终确定提纲。上交开题报告供指导教师审阅。

第三阶段(8 -14周):主要工作是依据提纲和撰写要求写论文初稿,上交初稿给指导老师审阅,依据审阅意见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初稿,并最终定稿。

第四阶段(15-16周):主要工作是依据撰写规范及排版要求对定稿进行排版,并对排版后的论文进行打印、装订,最后上交论文及相关资料。

第五阶段(17-18周):进一步熟悉、掌握论文中所涉及到的知识,深入理解论文中的主要内容,撰写答辩提纲,做好答辩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并进行答辩。

6.主要参考文献

[1]权利霞.体验消费与“享用体验” [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第3期

[2] 贺和平,刘雁妮,周志民.体验营销研究前沿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08期

[3]孟红艳,顾虹.零售企业体验营销策略探讨[J].中国商贸2011年第14期

[4] 施伟凤.零售业的体验营销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01期

[5 ]周常英.基于顾客满意的体验营销[J ].企业活力,2005 , ( 5) :46127.

[7]曹源.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零售业态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23期

[8]黄玉琴,许国峥,林惠铃.体验营销与顾客价值、顾客忠诚度之相关联性研究———以熏衣草森林餐厅为例[J].远东学报,2008,(6):155 - 168.

[9]姜奇平.体验经济——来自变革前沿的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0]B.H.Schmitt.Experiential Marketing : How to Get Customers to Sense , Feel , Think , Act , and Relate to Your Company and Brands[M] .New York :The Free Pre ,1999.

第20篇: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策略分析(推荐)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策

略分析

摘要: 随着以全球化和Internet为特征的新 经济时代 到来,“人力资源外包” 发展 成一种帮助 企业 提高效率、赢得竞争优势的新型管理模式。本文首先概述人力资源外包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外包,即人力资源外包策略,进行详细介绍。最后结合 中国 企业具体情况给了一些有关人力资源外包方面的 总结 和展望。关键词: 人力资源外包;外包决策模型;外包决策如今,由于企业经营环境变得空前激烈,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企业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大,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就出现了“人力资源外包”这一管理形式。

一、人力资源外包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一)人力资源外包。

1、人力资源外包概念的界定。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企业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将原来由企业自己进行的一项或几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外包给第三方服务商或服务出售商,企业支付给外包公司酬金的一种交易方式。

2、人力资源外包的分类。(1)PEO模型。专业雇主组织(Profeional Employee Organization,PEO),在国外出现于1984年,由人才租赁公司转变而来(Katz,1999)。(2)ASP模型。 应用 服务供应

1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是信息技术外包的最新发展。ASP出售给人力资源部的只是在线租赁服务(Roberts,2000)。(3)CPA模型。中心人事代理(Central Personal Agency,CPA)是全面服务供应商。CPA向需要财务专家的客户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Siegel(2000)比较了CPA和分散型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交货模式的传统方案和竞争方案。人力资源服务交货模式的传统方案和竞争模式

(二)人力资源外包在我国的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一体化, 现代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管理角色外包越来越普遍。一些外资企业和国内知名大企业将校园工作外包给了专业的人才机构去做,例如广州移动、中国国际 金融 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将校园招聘工作外包给了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等;而不少公司将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甄选工作外包给专业的猎头公司;一些专业化培训公司为企业度身定制培训服务等。

二、人力资源外包决策

(一)人力资源外包决策模型。我们的人力资源外包决策模型主要考虑两个维度,即核心竞争力和成本收益,依据外包对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程度和外包收益成本比两个维度可建立矩阵(如下图)在第I象限,进行人力资源外包既可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其收益成本比又高,是企业进行外包的首选。在第Ⅱ象限,人力资源外包可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其成本收益却不划算,这时应该控制外包的成本,在其成本降至合

理的范围的时候应该将其外包。在第Ⅳ象限,外包不能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其收益成本比却比较高,也就是说企业保留某项业务有助于加强核心能力,但相比外包要付出更多的人力资源成本。至于第Ⅲ象限,某种人力资源外包既不能加强 企业 核心竞争力,而且外包的成本收益又不划算,属于企业应保留的业务而不宜外包。

(二)人力资源外包决策。那么在现实中,企业该如何实施呢?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外包:

1、分析 人力资源外包需求。在实施人力资源外包之前,首先要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诊断出 目前 企业是否存在实施人力资源外包的需求。

2、确定人力资源外包 内容 :人力资源外包内容大概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制度建设、人力资源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考评、薪酬激励、人力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进行外包内容选择时,企业应遵循安全性和 经济 性两大原则。

3、外包服务商的选择。外包服务商的选择对于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成败有着重大的 影响 ,因此企业在进行外包服务商的挑选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包括:(1)外包商的行业背景及信誉度。指是否有过成功实施外包业务的经验,是否具有很高的诚信度。(2)外包商的专业能力。即外包服务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管理水平、员工素质等。(3)外包商的企业文化。外包商是否具有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是否能够理解、适应客户的企业文化。(4)

价格因素。

4、外包服务商的管理和外包服务的评估。企业在外包实施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与外包服务商进行沟通,了解外包业务的实施情况。企业还应采取各种安全措施,保护自身企业的商业秘密、重要内部信息等。在外包活动结束以后,企业需要对外包服务进行评估。结束语:目前,由于我国还尚无相应的、完善的 法律 法规来规范外包业务的具体运作,而且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拥有的人力资源外包的知识比较匾乏,因此人力资源外包在我国企业得以广泛 应用 还有一个摸索和完善的过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应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败责任的担负,依旧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应当能够有效掌握外包工作执行的进度与状况,并建立例行性报告制度,建立委外公司与外包商间有效的信息传达渠道,建构有效的合作机制。参考文献 : [1]MaryF.Cook.《人力资源外包策略》。(吴雯芳译),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2]周洪云。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3(02)

[3]陆朋。《西方经管智慧一美国经理人浓缩书集粹》,华夏出版社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