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14 07:54:35 来源:企业文化建设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邮政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1]

邮政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都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邮政企业服务社会,服务经济,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来创造企业的效益,达到企业成长和发展。其最大的特点是直接面对客户,服务千家万户,因此员工的服务质量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形象和整体能力,也就是说员工个体的行为影响企业整体的形象。邮政企业的员工整体素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突出人的作用、人的因素、人的能动性、人的创造力是邮政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因此,以人为本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我们邮政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内涵。

一是弘扬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精神的定位,其实已经蕴含了人本概念和员工地位。发展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也是企业员工的终极目标。需要突出的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让员工明白自己是企业的主人,突出主人地位,员工与企业是利益共同体,是唇齿关系,企业的兴衰也即是员工的兴衰,要让员工树立“企业兴衰,员工有责”的观念,明白“唇亡齿寒”的关系,使员工自觉地建立起自己与企业不可分割的情感、亲情纽带。员工是企业大家庭的一员,只要每一位员工都树立了主人翁意识,企业的精神也就成了员工自觉的精神风貌,企业的整体力量和发展潜能都能由此而得到非常充分的显示和体现。

二是 开展文化活动,培养员工的人文理念。文化活动是一种载体,能寓教于乐,寓乐于教,因为其丰富多彩而深受员工的欢迎和喜爱。组织实施好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积极性。一是结合企业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特别是在业务发展较为困难的时期,更需要及时组织这类活动,企业领导与管理层要带头参与,活跃气氛,调整心态,提高士气,增强斗志。二是要增强企业的喜庆气氛,逢年过节,要及时组织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文娱晚会、歌咏比赛等,同时要邀请员工家属参加,增加节庆气氛,营造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和欢乐,也让员工和家属体会到企业没有忘记他们,从而感受到作为企业员工的自豪,同时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三是企业要有目的地组织员工的读书活动,培养员工的阅读趣味。要建立企业阅览室,并要定期组织送书活动,送到每一个分支机构及其员工的手中,或建立流动图书室。要经常添置新书,让员工都能及时地读到各类新书,接受新知识。企业还要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推荐新书,并组织员工撰写读书心得,让员工提高读书兴趣,营造企业读书氛围,陶冶情操,从而增强企业文化含量,提高员工的人文理念。

三是加强员工教育,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一是要根据企业职工教育规划,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内容要结合企业形势任务和中心工作的要求,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员工教育也须制定与时俱进的实施计划。二是开展学历教育。刚性的在职学历教育计划,对促进员工综合知识的提升是一个积极且有效的措施。员工要求达到高中以上学历,各级管理人员要求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已经达到大学专科学历的管理人员,要求达到大学本科学历。三是实施员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求每一个能够实行技能鉴定的岗位都必须通过技能鉴定,实行持证上岗。四是开展员工业务技能操作比赛,不定期地进行“操作能手”、“业务标兵”等内容的评比活动。营造学习业务、争创尖子的氛围,从而提高员工整体业务水平。

四是实施思想工作责任制,引导员工的整体发展。要充分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能和作用,发挥各级管理层的管理职能和责任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以企业的稳定、安定、和谐为根本,上下一心,同心同德,营造企业内部和谐、融洽、协调向上的良好氛围,支撑和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突出工作重点,以点带面,以促进企业发展为重点,找准工作突破口,选择有影响、有说服力的人和事作为工作的基本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辐射力和指导意义。

推荐第2篇: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人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生产力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铁路要搞好安全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突出人的观念、道德、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用先进的安全理念、安全知识等培育具有现代安全素质的职工,以此来实现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有序。具体应突出发挥好以下三个作用:

一、发挥理念的引导作用,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心态安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人本思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职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和物态安全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两违”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呈增长势头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一些管理人员下现场检查帮助职工查出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现场职工往往是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本来“我要安全”是职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这些错误观念一日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一日不树立,那么安全文化建设永远是空中楼阁。

发挥安全理念的先导作用,要通过思想培育、理念渗透、文化熏陶,引导干部职工不断强化“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岗位能安全”的“自主”意识、“我要落标、我要保安全”的“自律”意识,形成广大干部职工认同、认可、认知的共同安全价值观。通过发挥理念的先导作用,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发挥人文关怀和环境的感染作用,增强安全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以人文关怀和环境感染职工、吸引职工,进一步增强安全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一是在坚持管理从严的同时,关心关爱职工群众。把严格管理建立在关心关爱职工的基础上。通过手机短信互动平台、“领导信箱”等方式,进一步畅通职工诉求渠道。逐步解决职工交通、饮水、住房、食堂、澡堂等方面的问题,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切实抓好异地、通勤职工家庭帮扶工作,认真落实“三不让”救助机制,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切实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二是以良好的生产环境塑造人。要根据岗位实际,从细节入手,采用提示卡、标识牌、显示屏、等多种方式进行安全提示,使员工一进入工作场所,就能看到各种准确、醒目、温馨的安全提示,发挥生产环境潜移默化、感染熏陶的作用。要在事故多发地段、安全控制关键点、安全重要岗位设立警示标识、或曝光台等,提醒员工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铭记事故教训,绷紧安全弦。三是以优美的生活环境吸引人。要深化“四线”建设,建好职工文化活动室、读书屋等文化阵地,兼顾休闲、健身等功能,不断改善职工生活环境,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形成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安全文化氛围,提升企业的内在凝聚力。

三、发挥硬件的保证作用,强化科技保安全的功能。所谓硬件是指企业为预防事故而使用的各种安全设施以及工作环境。硬件安全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是否肯在硬件上加大投入,直接体现着企业管理者以人为本的思想树得牢不牢。一是强化基础保障功能。大力推进精细管理,不断提高全员精心维修养护的意识,大力提高精检细修的水平。二是提高员工素质。要加大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培训力度,增强员工驾驭新设备、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三是提高应急处理能力。进一步完善设备故障等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机制,健全设备应急处理系统,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处置水平。健全应急处理组织,充实专业力量,加强员工的日常演练和培训,切实提高全员应急处理能力。

推荐第3篇: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摘 要:随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企业文化价值和员工力量的现象日益突出。本文通过研究企业文化与社会及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法,帮助企业了解如何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凝聚员工力量,创造更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面对中西方管理模式存在的差异,通过企业文化连接社会文化,探究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应重视“人本”思想的应用,即员工的力量,通过将传统的以人为本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促进打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1、对以人为本社会文化的认识

1.1儒家“民本”思想

儒家历代皆强调“仁”的思想,仁强调民本思想,可见对人的重视自古便存在。孔子强调君王要实施仁政以安民。君王通过学习仁道来提高自身对仁的认知,亲民爱民。通过宣传仁的思想,提高民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儒家强调修身治国,修身即增加对仁的认识,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守孝悌,培养至善思想。通过引导社会对仁的重视,推动人与人之间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培养人的浩然正气,促进社会和谐,民生富足,这亦是君王仁政之道的要求。

1.2马克思的对“以人为本”认识

马克思宣传的唯物观中对物质做了具体的阐述,实际是在解释以人为本思想。马克思强调,物质对人的生存、社会关系的形成起决定作用,但并不否定人的作用,因为物质是由人创造的。通过强调人在创造物质方面的作用,解释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改善彼此的关系,打造和谐社会,改造世界。马克思强调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实践了解社会意识进而完善自身认识,一定程度上讲,社会意识对个人意识具有决定作用。通过解放物质来重塑人的思想道德观,使人在社会中能够尽量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活动。个人属于社会,或者讲,个人无法一直脱离社会而存在,人本质上属于群居性生物。因而,通过解放物质,引导人们认识自己,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社会,避免做物质的奴隶,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进步,这才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意义。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见个人层面仍是追随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推进社会思想道德目标一体化,即凝聚全员力量,实现国家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但一体化不反对多元性,如同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强调优先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意识,重视人的作用,打造和谐社会,使精神文明建设跟得上物质文明建设的步伐,是时代对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

1.4西方“以人为本”价值观的认识

西方的管理学经历了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管理阶段、管理丛林阶段,进而形成了对管理学及员工比较正确的认识。西方管理学初期强调金钱对人的重要性,进而霍桑试验证明人是社会性动物,是“社会人”,员工工作受所处的大社会和员工间小社会的共同影响,对员工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到管理丛林阶段,马斯洛需求的提出进一步强调人的作用,提出满足员工自我需求的重要性。人是“复杂人”,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员工需求,重视员工的作用才能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1.5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

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逐渐认识到人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应基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的大方向,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根据企业自身实际以及希望达成的文化建设目标,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培养员工形成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

2、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方法

2.1发挥多种文化因素的作用

不同的文化各有长短,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立足自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通过正确分析企业文化发展现状以及企业想要达到的文化建设目标,吸收马克思唯物主义价值观、西方管理价值观、中国传统人本思想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化的融合,打造独属于企业自身的文化。通过了解员工的需求,为员工工作打造动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通过对员工素质的认识,健全员工的人格、道德素质,使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自身价值观相统一,打造和谐的企业工作环境。通过重视员工的作用,给员工以充分的尊重,满足员工自尊心,提高员工的自我认同感,进而帮助员工进一步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2.2打造以人为本的机制

通过完善公司人才机制,实现员工的自我认同和公司认同,促进员工培养超越意识,实现自身进步。通过建立平等的福利机制,打消员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员工更好的为事业打拼。通过组织员工培训学习,不断丰富员工知识文化,提高员工自身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建立消费者为主的机制,秉承“顾客即上帝”的理念,引导员工重视消费者需求,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解决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大利润。打造分享型管理模式,谋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关系,可有效解决公司短期资金短缺问题,降低投资风险。通过发挥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的作用,可促进以人文本机制的打造,进而推动公司文化建设。

2.3资源利用与人文机制打造结合

企业要重视员工的作用,满足员工自身需求。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及时对员工自身问题和其他问题进行开导解决,关注员工家庭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培养员工健康心理,提高员工自身承受能力。培养员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员工道德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员工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发放内部报刊、开办交流分享会、组织文化活动等调动员工集体参与,增强员工归属感、认同感,避免员工将自身情绪带进工作,降低人才流失速率,打造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3、小结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顺应时代社会发展做出的正确策略,通过对中外文化的融合,取儒家“仁爱”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模式,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发展的具体要求,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凝聚力,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成龙.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对策[J].企?I改革与管理,2016,(19):174.

[2]王振英.浅谈打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5,(12):8.

[3]顾宇人.现代企业应着力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J].管理观察,2014,(16):86-88.

推荐第4篇:以人为本,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企业经营哲学,即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外化的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它可以分为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行为文化和企业形象物质文化三大层次。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文化,即它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最本质的东西之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而没有文化的企业,则是一台失控的机器。给予员工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企业文化,比死板的规章制度更能实现对员工的成功管理。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

鉴于此,企业文化日益受到管理者们的关注。大部分企业设立了专门负责企业文化的部门,许多企业还创办了内部刊物,如海尔的《海尔人》,华为的《华为报》等。一方面,这些内部刊物起到了对内宣传企业文化,促进内部员工对公司政策、宗旨、公司使命的认同;另一方面,通过向外传播,也起到了向外宣传企业文化、推广公司形象的作用。但是,如何真正建立企业文化,尤其是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还是一个难解之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体系,但是,企业要真正做到本企业的文化能集中体现员工的价值观,并能使其深入人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发挥指导精神的作用,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应该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结合,使企业文化的渗

透过程贯穿人力资源管理的始终。因此,企业文化不能是空中楼阁,要有可操作的东西,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文化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强势推动,起到引导企业向前发展的作用。

具体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从招聘阶段就开始企业文化的考虑,尤其是企业价值观念的导向。企业相关管理者要通过有目的的公关活动和宣传,让潜在的员工了解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念,基本原则和宗旨。接下来要用合理的测试手段分析判定应聘者的价值倾向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是否一致。

二、对招聘来的新职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即定向(上岗)培训。通常的做法有,一是进行规章制度奖惩纪律方面的教育;二是进行企业发展史的教育,接受本企业的好的传统;三是进行师傅带徒弟式的实际试用实践考察。这种上岗前的培训、定向教育对于新员工的价值观念的导向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会使新的员工加快对企业已有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而且也会给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因素,保持企业组织具有不断变革的动力。

三、在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培养企业员工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即企业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信念的体现。它要求有奉献、团结协作,以人为本、创新、追求卓越等精神。比如它要求尊重企业员工权利,公平对待每一个员工,包括犯错误的员工,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保障职工的劳动安全和合法权益,加强管

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保证员工的工资福利等等。

总之,在企业人力资源调配、考核等方面,应着力于培养员工的企业精神,形成一个和谐向上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组织目标与员工价值自我实现相一致的利益、文化、精神共同体。

四、善于利用企业文化作用的媒介形式。

任何文化发挥作用都必须通过感官媒介,企业文化也是这样。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媒介形式主要有:一是良好的企业环境和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对企业员工潜移默化的作用,这要求企业管理者外树良好的企业形象,内创优美的生产工作环境等;二是企业开展象征性的欢庆仪式、礼仪、纪念等活动;三是宣传企业特有的语言、口号、标语。特有的标语口号简明冼炼,好懂易记,易于传播;四是企业要树立本企业的英雄人物。因为榜样的力量是直观的感性的,他明确地告诉人们企业在提倡什么,鼓励什么,员工也就知道自已应该怎么做。这也就是树典型的方法,实事求是的人物典型就会发挥鲜明生动的感召力。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竟争。应该认识到,追求卓越的企业就是追求卓越的文化,而成功的企业也必然得力于成功的文化。怎样建立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值得每一位管理者乃至职工去思索、去探求。

推荐第5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

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源。作为企业政工干部,在企业工作中要使政工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与企业壮大发展切实结合起来,就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企业政工工作的方式方法,就要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去践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能够坚持以人为本,职工第一的观点,在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呢?

一、牢固树立起相信职工、依靠职工办企业的观点

职工是办企之根、兴企之本,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永不枯竭的泉源。因而,作为企业的政工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做到相信和依靠职工,一刻也不能脱离职工,要始终坚持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充分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尽力避免自恃高明、自以为是、个人专断、官僚主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面向职工、深入职工、服务职工,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把职工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衡量各项工作的好坏。把政策和纲领原原本本交给职工,困难和问题明明白白告诉职工,发展和前景清清楚楚讲给职工。通过细心体察职工的情绪,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建议,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反映职工群众的正确意愿,发现萌生的问题和矛盾,多做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让职工对企业发自内心的认同和依赖,从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大发展献计献力。

二、努力培养教育职工,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当代和未来的科技战实质上就是人才战,知识和人才特别是高、精、尖技术人才将大幅度升值,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人的创造性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人的地位、价值也必然不断提高。因此建设学习型企业,培育知识型员工,把职工武装起来,不仅只是企业生存发展、保持活力的需要,对职工来讲也是一种关心和爱护。所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目的就是要想方设法提高职工素质,使每个职工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方向。职工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业务素质和健康卫生素质等等。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必须要整体规划分层次分类别抓好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应突出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着力抓好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通过各种宣传鼓励活动,在职工中形成共同的理想、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敢打硬仗的思想作风,树立公平竞争、顾客至上、诚信为本的思想,不断激发职工的工作激情和劳动热情,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同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要注重抓好职工的再提高,特别要采取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种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激发职工的潜能,帮助职工实现个人的价值、成就大的事业。

三、全方位多层次关爱和善待职工

人是有感情的。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则关爱企业,企业善待职工,职工则回报企业。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要带着对职工的深厚感情做工作,对职工在感情上着眼于亲情、友情,做到真情、真心、真诚,情相融、心相通、力相合。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改变我说你听、我指你动的说教式,更要创造性地运用双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启发方式。谈心是思想的交流、心灵的互换,是情感沟通的好办法。谈心要和风细雨、敞开心扉,真心实意,打动人、感召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与职工谈心一定要摆正位置、端正心态、掌握技巧,做到平等待人、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可亲可信。要经常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切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以势压人。情到理所至,情阻理难通,只要对职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解职工的情绪,摸清职工的脉搏,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就能积极营造团结互助、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职工心情舒畅了,就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双赢”。

除此之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要保障和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处理好广大职工的利益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从而不利于和谐企业的建立,不利于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文化。

推荐第6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如何“以人为本”?安全到底是谁的安全?可惜每每谈到这里就浅尝辄止,很少有专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这里笔者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意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专家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先来说第二个问题,安全是谁的安全,以人为本的这个“人”应该是谁?余以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某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为本都是偏颇的,它应该以企业全体成员,甚至包括员工家属在内的每一个“人”为本!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必须建立“全民安全”观,这也是探讨如何以人为本这个问题的前提。

全民安全”观的确定,全民安全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性保证,是安全文化传播的根本目标。“安全”本身是一种文化范畴,不是单纯的管理学命题,也不是单纯技术科学命题。如果我们不在“全民安全素质”和“劳动者职业安全素质”两个方面下功夫,安全生产水平是不会根本提高的。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也不会根本好转。这也是被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实践验证过的。

接下来,谈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如何以人为本”?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这里的“人”既然是个群体,那么他们的文化素质就会有差别,有时还会是很大的差别,因此就必须坚持通俗、易懂的原则。“安全”、“文化”、“建设”这里每一个词的意义都很大,放到一起说,可以想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本身的分量有多么重,一般的老百姓是难以达到“透彻领悟”的高度的。安全文化建设如果只在一些专家、学者间讨论来讨论去,然后用隐晦、高深的专业术语弄出几篇论文来,以彰其学,那么安全文化就不是全民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就是一纸空谈!

其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关爱人和保护人(员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需要,这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与全体员工的融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机制的实质是落实全员安全文化建设责任,激励和约束员工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与响应。通过各层次群体、个人安全生产及其经营活动的实践和创新,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形成企业员工各个层次的安全文化。对员工各层次安全文化进行提炼、优化和整合,从而形成企业特有的、又被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

的安全文化体系。

再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与企业各项业务工作的融合。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任务目标、最终目的和运作特点决定了其建设过程必须与企业的其他各项业务活动融合进行、共同推进。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文化思想以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渗透、传播,通过全体职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熏陶、塑造、演化、融合与优化,从而形成先进的、实用的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宣传和建设从本质上讲是一套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对安全的关注、学习和交流。领导的安全责任思想塑造、岗位安全技能理论体系建立、一线工人的保护意识和实践经验水平提高,以及企业整个的安全文化氛围营造、安全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最后,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安全文化传播的载体——安全文化产品,也一定要从企业实际出发。作为我国安全文化传播领域的专业公司,我们非常注重安全文化产品研发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通俗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开发出一系列深受欢迎的安全文化产品,如图文并茂的《安全知识学习读本》系列图书、《班组学习材料》、《新员工教育》,有很强实用性的《安全员手册》,针对普通百姓的安全手册,以及安全谜语、安全笑话、安全趣味问答、安全知识竞赛等大量安全文化产品。

最近有不少企业找到天地大方,一方面是想了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一方面也想就这方面的事与我们合作。这些企业都是非常真诚的,他们或者是与我们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的老客户,或者是通过介绍找到我们,对于大家的信任,天地大方非常感谢。但是,我们同时也了解到,也有不少企业在是否该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及如何进行等方面有一些困惑,我这里简单谈一下。

一、什么样的企业需要进行安全文化建设

理论上每一个企业都应该进行安全文化建设,但考虑到当前我国的国情及企业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以下企业从时间上和迫切程度上,更应该及早进行安全文化建设。

1.高危险性企业,如医药卫生、危险化学品、军工企业等。

2.高职能性企业,如自来水、电力企业,水利、核能、石油企业等这类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等。

3.事故多发性企业,如矿山企业、建筑企业、机械制造及加工企业等。

4.劳动密集性企业,如纺织企业、化工企业、来料加工及组装企业等。

二、安全文化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安全文化建设包括安全科学的建设、安全教育的发展、安全宣传的强化、科学管理的提倡、安全法制的建设等。具体包括:①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②建立安全制度约束体系③健全安全机构保障体系。

通过讲解、示范、演示、实验、实习、应用、创新等方法,利用展览、各种活动、书籍、测验、考试、实际操作等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事故,它是一项长效工程。我们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全面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推荐第7篇: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

□ 同煤集团煤炭运销总公司大同有限公司 王福彪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长期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形态表现,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观念的总体反映,是企业凝聚人心、提升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宝贵资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党组织的重要工作。

一、创新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影响企业发展与否的重要因素,必须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必须遵循企业文化发展的规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正确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市场经济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变革,体制的转换,外来文化的冲撞,必然会引起利益的调整、财富的积聚和道德伦理观念的转变,使得社会文化领域的情况错综复杂。作为亚文化形态的企业文化,也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加快的今天,许多外来文化一起涌入国内,有先进的管理模式,有积极的治企格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警示,但也有阴暗、消极的,甚至是没落腐朽的文化也再悄悄的散发着臭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绝不能孤立的、片面的站在本企业狭隘的一面,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以金钱来衡量一切,信奉拜金主义。在新的世纪,我们的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企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企业文化也应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只有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创新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党组织应引导好企业的文化创新建设。

二、创新企业文化必须以“人本管理”为基础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要想把企业办好,推进现化企业制度的建设,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就必须以人本管理为基础,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凝人心,这是党组织和行政领导搞好企业的职责。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其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使职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促进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为己任。一要促进企业的情感管理。情感管理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要引导企业不断提高“感情投资”,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体现党组织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要促进企业的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方式主要是企业职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自主制订计划,实施控制,实现目标,即“自己管自己”。它可以把个人意志与企业的意志统一起来,从而使每个人心情舒畅地为企业做奉献。党组织要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宣传教育全体职工以企业繁荣为己任,以企业为家,企兴我荣,企衰我耻,同时组织好各种活动,依据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自主制订实施与上级目标紧密联系的个人工作目标计划,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三要促进企业的人才管理。人才管理是指企业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管理方式。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受过教育,又有技能,渴望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企业成长的人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人才管理的规律,建立人才信息管理系统,使人才的培养、使用、储存、流动等工作科学化,努力实现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党组织应努力抓好职工的学习和培训工作,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受过高等教育,在管理岗位能为企业贡献的是人才,在一线默默无闻愿为企业无私奉献的劳动者也是人才,只要务实、勤奋、进取、拼博,立志促进企业发展的人都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都是人才。

三、创新企业文化必须有超前意识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社会以迅猛之势给人类的工作、学习、生活、思维方式带来一场极大的革命。企业如何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促进自己特色的、传统的、民族经济的发展都是必须积极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相应地,特色的、传统的、民族的

企业文化如何去应对西方的渗透,如何去不断占领文化领域的阵地而不被西方文化所淹没,都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企业文化建设也应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是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继承民族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尊重个人特性文化和整体企业文化相统一,注重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一致,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联系,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道德和企业文化。二是要宣传和弘扬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企业文化建设要有超前意识,始终走在企业发展的前列,不断引导、促进和推动企业的前进,要针对全球化经济的迅猛进程现状,站在世界潮流的顶端审视企业,观察世界,运用当代最新的知识丰富自已,运用当今最先进的技术武装自己,努力创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三是要宣传和弘扬知难而进、无私奉献的精神,基层党组织要利用企业文化建设教育全体企业员工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要引导教育企业员工发扬知难而进、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一种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钢铁意志,一种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创新企业文化必须把握四个方面的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为企业文化创新提供了多方面的开拓渠道。企业文化创新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其最大目的在于突破企业现有经营管理实际中脱节的僵化文化理念、体制及工作作风等的束缚,实现企业价值观创新、制度创新、决策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品牌创新等全部创新过程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企业文化创新有可能是对原有企业文化全盘否定,重新引入新的企业文化,有可能是在继承积极因素基础上对企业文化核心的再造,也有可能是对企业文化载体及手段方式等的创新。所有的创新只有对企业经营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积极推动作用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算企业文化创新。在实际企业文化创新中应把握四个方面:①检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适航性,把握企业文化创新是关键,这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中之重。检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前提条件,针对企业价值观,要检验其是否符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否符合企业现有的发展承受力,是否符合企业地域性、企业行业特性、员工习惯性等。从培养和塑造具有独特风格的企业精神入手,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着力于企业追求和群体意识方面的创新,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②防范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层成两张皮,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企业文化创新脱离了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违背了企业经营管理规律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加强管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创新,让企业文化从企业管理中创新出来才具有强盛生命力。③致力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坚持不断增强企业全体职工不懈地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企业文化创新才有源头保障。④企业文化创新需要一个企业环境的创新。抓住企业环境建设,创建民主平等、和谐向上、共同分享的政治环境,文明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让员工在如此的企业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参与企业文化的创新,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总之,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基层党组织应引导企业全体员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促进社会主义现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继续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把企业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推动企业和整个社会稳定、有序、健康地发展。

推荐第8篇:以人为本的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的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

主报告

重庆市公路运输(集团)公司

2008-7-20

前 言

重庆市公路运输(集团)公司(简称公运集团公司)是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法人子公司,具有一级货运和二级客运资质。下设出租汽车分公司,拥有在营出租汽车1209辆,从业人员三千多人,占重庆市主城区出租汽车行业总量的16%,为重庆市规模最大、拥有出租车最多的国有专业出租汽车客运企业。从2004年初至2006年底,按照政府的倡导和要求,借鉴上海等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公运集团公司以优化经营结构为基础,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为手段,创新管理内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经过3年卓有成效的努力,现已全面实现出租车公司化经营管理,初步建设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增强和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背景

(一)行业发展背景

我市出租车行业的发展与全国发展基本同步,起步于20世纪

七、八十年代,特别是随着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出租车行业迅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原来以租赁承包为主的经营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许多城市的出租车行业纷纷探索尝试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公司化经营为主的经营管理改革成为许多城市出租车行业的选择。

2002年,重庆市也开始了出租车行业以公司化经营为主要内

1 容的改革,先后出台了“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出租汽车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出租汽车托管法”、“出租汽车产权调整办法”等管理办法,对出租车的行业结构、行业经营方式、车辆产权机制、驾驶员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开展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企业发展背景

在旧时的租赁承包(从半款承包逐步过度到全款承包)经营情况下,由于经营体制的限制,广大从业人员没有基本社会保障;出租企业以包代管,并未尽到应尽的社会职责和管理责任;经营利润大部分被租赁承包人赚取,出租车成为个人投资领域,于专业化发展方向背道而弛,出租企业经营利润较薄。企业文化建设无法形成核心理念。

2004年初,公运集团公司整合已有出租汽车经营资源,组建出租汽车分公司,实行集约化经营管理。公司成立伊始,领导一班人就分组分赴国内公司化经营改革较为成功的北京、上海等地调查研究出租车行业公司化经营改革经验。在考察中发现:公司化经营管理的运用明晰了出租车产权,规范了公司的管理,理顺了驾驶员与公司的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特别是驾驶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公司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但同时也感到,驾驶员拒载、甩客、宰客、超速、违章等有损乘客利益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顾客对出租车服务的满意度仍然不高,影响了城市窗口形象树立,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必能从根本上进行扭转这些不利现象。

2 有鉴于此,公运集团公司领导一班人在多次研究讨论基础上,提出出租车未来改革发展的方案——“一个理念,两个支持平台,三大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的以人为本的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

二、以人为本的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一)内涵

重庆出租车行业竞争激烈,社会对出租车行业的服务质量与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走出一条公司经营管理的新路,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服务质量水平,不断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获得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确立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内涵的前提条件。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公运集团公司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以此核心价值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根本。围绕以人为本的公司核心价值,公司提出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升级上档,以良好的文化吸引并留住员工,以高质量的服务赢得乘客,以良好企业形象和社会形象,得到社会和政府的认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企业理论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是确立以人为本经营管理企业的价值观的先决条件。落实到实践中,就是对内以员工为本建设企业文化,把员工特别是驾驶员放在管理的重要地位,通过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对外以乘客为本改进服务质量,把乘客的需求放在服务质量管理的首先要地位,通过文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内外和谐的劳资关系、管理关系和驾乘关系,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

3 与水平,增强和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较好地实现企业满意、职工满意、乘客满意和政府满意的企业经营管理目标。

企业满意 员工满意 乘客满意 政府满意 经营管理保障平台 施行公司化 经营管理模式 公司核心价值 现代科技支持平台 充分运用现代 科学技术手段 以人为本 以员工为本 建设企业文化 维护员工权益 实行民主管理 加强员工培训 不断加强企业 行为文化建设 建立健全管理 行为规范准则 以乘客为本 建设企业文化 考核安全责任 培育文明细胞 建设精神文明 图1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二)主要做法

1、推行公司化经营,为建设企业文化搭建经营管理制度保障平台

推行公司化经营,首先必须明确公司的企业主体地位。为此,出租汽车的经营指标产权、车辆所有权和运营管理权属于企业,驾驶员通过按时足额向公司缴纳营收定额获得营运收益权。企业与驾驶员是一种劳动管理关系。从制度上明晰了产权,确保了企业的经营主体地位,彻底改变了之前租赁承包经营模式下产权不清、主体混淆的不利局面。经过几年的施行,公运集团公司的出

4 租车驾驶员身份由承包经营者逐步全面过渡到了劳动者,人员结构不断走向规范。为公司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2003年初,公运集团公司针对出租车行业现状和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从经营和管理两方面入手,大胆进行创新改革,反复讨论,集思广益,经过近一年的研讨,于2003年底出台了《重庆市公路运输(集团)公司出租汽车公司化经营实施办法》,推出具有公运特色的“企业+职工(驾驶员)+营收定额考核+服务质量考核”的出租车公司化经营管理方法。

对于公司化经营车辆,公运集团公司经过细致统计,一方面科学计算出合理的营收定额标准,使得驾驶员在完成公司规定的营收定额任务以后,还有一定的超额收入,月收入始终保持在重庆市社会平均工资指数以上;另一方面,公司全额承担了出租车养路费、保险费、路桥费、票税、年审费等全部固定费用和维修工时费(含计价器维修工时费),驾驶员只需承担变数较大的燃料费和维修材料费。既维护了驾驶员的利益,又从源头上堵住了漏洞,建立了全新的营运成本考核机制。

经过充分论证,公运集团公司对公司化经营出租车实行车组经营制和主驾负责制。公司通过对聘用驾驶员的培训和考核,经过民主评议和组织审查,择优录取任命主驾,每个车的主驾为该车责任人,享受责任补贴,承担管理责任,拥有再分配权利;并负责统一向公司缴纳营收定额;进行驾驶员日常排班;安排车辆维修和保养;主驾有权组合副驾和顶班,副驾和顶班对主驾负责。

5 树立了主驾权威,有效避免了同车驾驶员之间推委扯皮的问题。既从本质上改变了原租赁承包经营模式下,承包人包办一切,公司“以包代管”的不利局面;又明确了车辆责任人,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同时从经济上向主驾倾斜,从制度上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提高主驾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体现以人为本,从经济基础上促进出租车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

公司化经营管理的实施,为公司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2、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建设企业文化搭建技术支持平台

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公运集团公司非常重视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经营管理。公司投资进行计价器的改造升级,出租车计价器全部采用CPU卡管理模式,驾驶员必须在规定周期内按时回公司刷卡,才能确保计价器正常工作。同时公司在刷卡过程中系统采集营运数据,准确掌握出租车动态运营情况,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进一步强化科技管理,公司所有在营出租车现已全面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公司足不出户就能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控制出租车超速、超区域营运等违规现象,更加精确地了解营运数据,充分掌握了驾驶员的综合运营情况,全面提高了监控力度和报警速度。既主动控制了出租车运营状态;也为科学制定营收任务标准提供数据参考;保证了职工队伍稳定;更

6 畅通了驾驶员紧急情况下呼救的渠道,尽可能大地杜绝交通事故和治安事故的发生,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尤为重要的是实现了对出租车服务质量的实时掌控,从现代科技上支撑出租车服务质量的提高。

3、建立健全管理行为规范准则,建设企业行为文化 建立和健全公司的管理行为规范与准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企业的行为文化。为规范工作行为,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管理人员对驾驶员的服务水平,公司首先建立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详细拟订了各个部门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相应制定了有关工作的管理规定,从制度上要求管理人员树立服务意识,督促管理人员为驾驶员树立表率作用;同时,经过不断总结,公运出租公司逐步规范建立健全了《出租汽车营运管理规定》、《出租汽车安全管理规定》、《出租汽车治安管理规定》、《出租汽车设备管理规定》、《出租汽车劳工管理规定》和《出租汽车计量工作管理规定》,对驾驶员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均制定了详细可行的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这些规定成为公司的管理标准。无论是各部门管理者,还是驾驶员,都有了明确的工作依据。管理行为规范与准则的制定,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全体驾驶员进行优质服务的自觉性。尤其是在涉及出租车服务质量的环节中,公司从出租车的车容车貌和驾驶员的言谈举止等多方面进行了细化要求,并明确规定,凡是被乘客投诉经查实的,除接受交通行政执法部门处罚外,还需接受公司的二次处理,因

7 服务质量问题被新闻媒体爆光的,立即终止劳动关系;因好人好事被乘客或新闻媒体表扬的,公司将给予表彰。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奖惩分明。

4、以员工为本建设企业文化,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公司员工,特别是驾驶员直接与乘客打交道,公司的服务质量与水平最终要通过驾驶员去体现。因此,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用以人为本的公司核心价值与理念统领各项工作,在管理工作中切实维护员工利益、妥善解决利益分配问题、充分体现民主管理、强化员工教育培训,积极培育企业文明细胞。从而让员工真正感受到了公司的关心,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对于进入公司化经营的驾驶员,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出租车驾驶员招聘准则,与聘用驾驶员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完善驾驶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社会保险,确保驾驶员的根本权益,解除驾驶员的后顾之忧,牢固建立了企业凝聚力。在推行公司化经营过程中,公运集团公司累计发生几起出租车驾驶员营运过程中被杀、被伤情况,由于企业参保了工伤保险,都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

由于之前实行租赁承包经营模式条件下不涉及驾驶员的劳动用工问题,此项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涉及驾驶员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因此公运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劳

8 工工作,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正,公司详细制定了《出租汽车驾驶员劳动用工管理规定》,明确驾驶员基本准入资格,规范建立劳动关系,完善社保待遇,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辞职程序,不断完善出租车驾驶员的用工管理,切实维护驾驶员的合法权益,不断纯洁驾驶队伍。在《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之前,公司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多次讨论新法内容,总结3年来出租车公司化经营的实践经验,提前预见矛盾,讨论应对措施,细致做好准备,现已制定了一套完整可行的符合法律规定的驾驶员劳动用工体系。从用工体制上保障出租车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

充分体现企业民主管理 经过充分准备,出租汽车分公司于2008年1月17日和6月17日分别隆重召开了二届一次和二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经过群众推举、民主评议和全面公示,本届职代会共产生职工代表25人,其中管理人员12人,出租车驾驶员9人,汽车修理工4人,一线职工占52%的比例,真正体现了职工当家作主的民主气氛,正确处理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的利益关系。在本届职代会上,截止到目前,职工代表已投票表决通过了出租汽车分公司行政部门向大会提交的《出租汽车驾驶员(暂行)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暂行)管理制度》、《出租汽车营运经济责任补充协议》和《加强驾驶员及时处理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办法》等多项经营管理措施。积极发挥了职工代表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保护职工基本权益的权利,加快了企业正规化建设步伐。充分体现了包括驾驶员在内的全体职工的主人翁地

9 位。从权利义务上激发出租车服务质量的提高。 深入强化职工教育培训 为整体提升全体员工的职业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公司每年均制定了详细的职工培训计划,内容涉及管理人员的技术职称、专业文化和驾驶员的普通话、英语、文明礼仪、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为提高培训效果,公司专门聘请专业培训老师,划拨专用经费,扎实开展职业培训,并对学习成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大幅提高了职工参与培训的热情,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职工职业素质大幅提高,行业影响明显增强。奥运火炬于2008年6月15日在重庆传递之前(公运集团公司出租车驾驶员鄢代平受命为重庆87号火炬手),为更好展示公运出租车的精神风貌,更加规范地为中外宾客服务,公司再次专门聘请专业老师,于2008年5月27日、28日,5月29日、30日和6月4日、5日分三期开展对驾驶员的脱产职业素质培训工作,并计划在8月份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再办八期培训班,力争培训面达100%,确保公运集团公司出租车驾驶员为奥运增光添彩。

出租汽车分公司下属各车队每月认真进行驾驶员交通安全学习,及时传达上级有关部门对于交通安全工作的最新指示,系统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和制度,重点分析典型交通事故的原因,把交通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长效管理。

为发挥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提高群众的政治进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公司党组织联系企业经济工作的需要,按时进行党课培训,加强党的建设并为企业发展服务。

10 经过不断总结,公司计划从2009年第二轮公司化经营开始,凡应聘的出租车驾驶员,必须经过2周的上岗前培训,明确自身的服务职责,合格后才能上车,从程序上保证出租车服务质量的提高。

5、以乘客为本建设企业文化,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乘客作为公司服务的最终接受者,公司的服务质量与水平最终要通过乘客的认可和检验。因此,公司用以人为本的公司核心价值与理念统领服务质量管理工作,以乘客为本,全面实行安全责任考核,培育公司文明细胞,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从而让乘客真切感受到了公司对乘客的关心和爱护,让乘客从内心深处认同和接受公司的服务,使得公司树立起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形象。

全面实行安全责任考核 为汲取重庆“10.1”和“4.23”等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教训,公运集团公司详细制定了安全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出租汽车分公司经理亲自挂帅,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按月召开例会,认真组织驾驶员安全学习,加强对驾驶员的入职安全审查和日常安全管理,细致开展车辆月(季)检和路检路查,每月进行公司内部安全工作互查,接受兄弟单位互查和集团公司的抽查,并把考核结果和相关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人(含领导责任人、部门责任人和车辆责任人)经济收入挂钩,将责任落实到了人头。由于一系列的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和驾驶队伍的逐步纯洁,公司出租车交通安全事故频率和事故损失率逐年

11 下降,未发生一起重特大以上交通事故。驾驶员安居乐业。以安全行车充实服务质量内容。

积极培育公司文明细胞 以提高服务质量、塑造企业品牌为目标,公运集团公司强抓职工思想教育工作,从文明服务、安全行车和遵章守纪三个方面进行引导,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稳步提高职工素质,大力推行争先评优工作。公司每年提取数十万元专项资金表彰先进出租车组和优秀驾驶员,经过对交通违法、交通违章、交通事故、服务质量、缴纳定额、服从管理等多个方面严格考核,2006年度共评选安全营运先进车组300个,2007年度共评选安全营运先进车组382个,公司对获奖车组的所有驾驶员逐一进行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奖励。在此基础上,公司积极培养先进分子,强调正面教育,定期座谈倾听意见,充分填补了出租汽车公司化经营之前驾驶员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空白和不足,全面加强了驾驶员参与行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为提高驾驶员服务意识,公运集团公司于2006年12月26日向全社会重点推出16辆“共产党员号”和47辆“文明示范车”并进行公开授牌和承诺。由于成效显著,2007年底扩大推出26辆“共产党员号”和100辆“文明示范车”,成为行业共同学习的典范。按照文明细胞创建规划,出租汽车分公司详细制定了文明班组创建要求,2007年被公运集团授予文明科室2个,文明职工2人,文明单车9台,同时在管理人员中设臵“党员示范岗”和“文

12 明示范岗”,重点发挥骨干先进的示范作用,拉动“两个服务”的全面推进,带动全体员工共同进步,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出租车服务质量的提高。

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在推行出租车公司化经营管理过程中,公运集团公司牢记社会责任,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行业为己任,围绕“富民强司”的宏伟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巩固公司化经营成果,深入提高服务意识,不断规范服务水平,努力将“公运出租”建设成一流的出租客运企业。

通过经常性地宣传动员,出租汽车分公司全体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促进我们经济工作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提高出租车服务质量,对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扩大诚信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当行业总势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企业之间展开竞争时,打造出租车的现代服务业市场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提高服务质量将是影响出租企业生存的重要前提条件。

服务宗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热情周到、安全快捷 企业精神:开拓、求实、拼搏、奉献

经营理念:以服务求生存,以安全保稳定,以科技强管理,以创新促发展

13 出租汽车分公司专门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公司经理担任组长,分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和副经理及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党支部干事、营运科长、安全科长、劳工科长、财务科长、稽查科长、保卫科长等全体中干为成员。领导小组每月专门召开例会,建立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措施、布臵工作内容、落实工作责任,全面系统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工作中,领导小组详细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力争在2007年争创委级文明单位(目前已实现),2010年争创市级文明单位,2013年争创部级文明单位。将“公运出租”建设成中国知名出租客运企业和服务样板,力争得到全社会的一致认可,实现“让政府满意、让乘客满意、让职工满意、让企业满意”的创建初衷。

6、维护企业和谐稳定,营造企业文化建设良好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良好氛围的形成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为此,公司抓了以下工作:

大胆创新党的建设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经营体制的限制,出租车驾驶员一直是单打独斗,流动频繁,整个驾驶队伍比较散乱,党的工作难以及时延伸到这个人群。为了彻底改变这种落后局面,真正体现党组织对驾驶员的关心和帮助,在市交通运输集团党委和公运集团党委的领导下,继率先全面实现出租车公司化经营之后,出租汽车分公司于2007年12月3日再次率先成立驾驶员党支部,全司所有党员驾驶员自此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14 驾驶员党支部成立伊始便积极投入到工作之中,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认真进行党课培训,经过组织的关心培养和自身的努力,广大驾驶员增强了对党的认识,入党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已把为乘客提高优质服务当成应尽的行为义务。目前,公运集团公司出租车驾驶员、全国见义勇为好司机、重庆市道德模范、第一届感动重庆十大新闻人物周明华和第二届感动重庆十大新闻人物入围前二十名候选人、重庆市交广爱心车队副总队长杨文胜已被列入首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驾驶员群体的党建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通过党的建设,公司形成的一个人人求进,事事争优的工作氛围,特别是在驾驶员这个流动性很强的群体中,树立起了许多标杆和榜样,也从组织建设上带动了出租车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

认真维护企业和谐稳定 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公运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稳定工作,积极化解不稳定因素,认真宣传解释。在推行出租车公司化经营过程中,由于涉及利益的再分配,遇到了重重困难,尤其是之前没有驾驶资格、通过向驾驶员收取“板板钱”而不劳而获的部分“翘脚老板”(此部分人也是推行公司化经营的清除重点),更是坚决反对公司化经营。一些出租车的承包合同最长的甚至要在2010年才到期,强行收回势必激化矛盾,甚至触犯法律,阻力非常之大,但公运集团公司没有退缩,在集团公司的坚强支持下,在出租汽车分公司主要领导的周密安排和亲历亲为下,全体管理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政策、讲究工作技巧、

15 注意工作细节、强调舆论宣传、合理进行清算,迎难而上,决不将困难上交,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对于个别工作难度大的承包人,则实行“一对一”的方法,连续攻关,不断努力,最终于2006年12月20日收回了最后一台承包车,顺利实现了从承包经营向公司化经营的全面过渡。在企业转轨过程中既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又推动了公司的良性发展,也为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三、以人为本的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效果

以人为本的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在公司实施三年以来,取得显著成效。

(一)企业满意

公司经济效益明显增长,社会效益成绩喜人。经过不断地培养和努力,出租汽车分公司2006年被全国出租汽车行业协会授予“全国文明出租汽车驾驶员”称号3人,2007年被市交委授予“客运服务明星”1人(重庆出租汽车行业仅评1人),2004年至2007年共被市运管局授予“文明出租车驾驶员”18人。在公运集团公司的出租车公司化经营方法和人性化管理条件下,造就了大批出租车行业优秀人才,培养出“重庆市十佳客运驾驶员湛江”、“全国先进出租汽车驾驶员李效鸣”、“中华见义勇为十佳好司机鄢代平”、“重庆市道德模范周明华”和“重庆交通广播爱心车队副总队长杨文胜(总队长由重庆交通广播信息部主任童浩兼任)”等众多的先进驾驶员典型。业内的优秀出租车驾驶员争先恐后主动要

16 求加入公运出租公司。公运爱心分队也于2008年春节前正式成立,现拥有爱心队员近百人,驾驶队伍不断纯洁和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全面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影响力稳步形成。出租车事故率和投诉率逐年下降,驾驶员争先评优的积极性不断增长,长效形成了良好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8%5%5%无事故无投诉有事故有投诉有事故有投诉82%图2 重庆公运集团出租车分公司2007年驾驶员绩效结构情况

(二)职工满意

由于以人为本的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驾驶员的主人翁意识逐步加强,对企业具有了深厚的感情和依托感,驾驶员流动率急剧下降,并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每年坚持在高考期间免费接送考生、免费接送孤寡老人游览新重庆,一些骨干驾驶员还主动配合公司在夏季上路为出租车送绿豆汤和防暑药品,全面扩大了“公运出租”在行业内外的影响力,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逐步建立了一支“爱行业、讲礼仪、重形象、守纪律”的优秀驾驶员队伍。“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在企业的全面部署和驾驶员的积极参与下,公运集团公司组织大批出租车驾驶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震救灾和鸣笛悼念捐款活动,得到了社会各

17 界的一致好评。

35302520151050驾驶员流动率(%)301583120072003200420052006

图3 重庆公运集团出租车分公司驾驶员流动率变化情况

(三)乘客满意

经过施行出租车公司化经营,公运集团公司的出租车经营格局日趋合理,驾驶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出租车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服务投诉大幅下降,现代服务业理念全面形成,成效显著。公运集团公司出租车驾驶员优质服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的高尚行为经常见诸媒体,乘客赠送的锦旗已挂满企业墙壁。

161412108642015107乘客投诉率(%)5220032004200520062007

图4 重庆公运集团出租车分公司乘客投诉率变化情况

(四)政府满意

对于公运集团出租汽车分公司的卓越工作,各级管理部门给

18 予了充分肯定。分公司2004年荣获市运管局颁发的“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连续4年被市运管局授予春运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3月荣获市运管局颁发的“创品牌出租汽车企业”称号;2006年4月荣获全国出租租赁汽车行业规范管理先进企业称号;2007年获得重庆市国资委颁发的“国企贡献奖”和“委级文明单位”称号及市质监局授予的“计量放心出租汽车公司”称号;同年被重庆公安交管部门授予交通安全文明单位称号。

实践证明,公运集团公司的出租车改革之路是一条成功之路,企业和广大出租车驾驶员均成为改革的受益者,企业管理日渐成熟规范,从业队伍和谐稳定,实现了双赢。公司经济效益稳固,企业提升出租车服务质量的工作得到了强有力的源动力支持。目前,重庆公运集团公司以人为本的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已得到了中国出租汽车协会的关注和肯定,欲向全国推广。

推荐第9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

摘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企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研究人、关心人、帮助人,必须以人为本。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党的光荣传统,不论我党发展历史上哪一个时期,都有思想政治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的光辉记录,不论工农商学兵各界,都有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和模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在国有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就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有种种疑惑、矛盾,通过适当的形式,宣传科学正确的道理,帮助人们解开思想疙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让人们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生活工作中,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发挥的作用;企业的发展需要焕发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把职工的理想和企业的目标相统一,把企业决策层的愿望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这就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企业的发展需要全体职工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上下拧成一股绳,共同抵御经营中的风险,共同担起企业发展的重担,企业职工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论力量大小,只要方向一致,就是对企业的贡献,这也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积极向上的环境,使职工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大力扶持先进、弘扬正气、提倡进步,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产生“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效果,这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培养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全体职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同样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她虽然不是万能的,但长期缺位,必然使企业经营与发展遇到困难。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这一论断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应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当前,我国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着力于先进文化的不断进步,着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要想解决好人的思想问题,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的工作。

一、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要尊重人的应有权利,尊重人的首创精神,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心理要求。尊重人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平等权利和人格,以平等的姿态对待人。我们在做思想工作时,要尊重对方,与对方应是平视的角度。防止出现“教师爷”的面孔,使用训人的语言,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这样不用说对待职工,就是对待小学生也不会有好效果。

在社会主义民主思想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民主权利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接受教育权,大家都很珍视。我们在工作中要顺应人们的这些愿望,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做好工作。在包钢(集团)公司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许多好的形式,满足职工行使各项权利的愿望。如各级职代会、党内民主生活会,公示制度,各级的征求意见座谈会,信访制度,来访接待制度,公务公开制度。这些形式基本满足了广大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的愿望。当然我们还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扩展,发展职工民主权利的形式也需要创新。

在国有企业中尊重职工,满足人的自尊心,焕发职工对企业的爱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职工对企业的爱心是非常珍贵的精神动力,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尊重人的首创精神,支持职工创新,尽管新事物有不完美之处,只要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符合进步的要求,就应该帮助他们成长。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是一个面孔。只有共性没有个性,就不成其为社会。在我们企业只要职工的个性要求不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不影响职工队伍的团结,就应该给予尊重。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人为本,要鼓励人立志成才,岗位成才,实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现自我价值,满足职工成才愿望。人们对才能的追求都非常执著,都希望自己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成为某一行业的带头人,成为某一技术的能工巧匠。思想政治工作要起到鼓励职工成才的作用,为职工创造条件,不断为他们的成长进步鼓劲加油。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信心,刻苦学习。特别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经是伴随自己一生的事情,鼓励通过学习和实践成为企业的有用人才,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任务。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人为本,要教育人全面发展,尊重人接受教育的权利,满足人全面提高素质的要求。人都是学而知之,没有也不可能有人生而知之。人要全面发展,就要学习,就要接受教育。在企业,职工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应该满足职工在这些方面发展的要求,支持职工在这些方面有所成绩,有所建树,或成名成家。运动会、歌咏比赛、书画摄影比赛、技术比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都是职工全面发展展示自我的机会。企业提供了职工展示自我的舞台,引导了职工全面健康成长的方向,这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要遵守物质利益原则,用合理的利益分配和物质奖励的方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满足职工劳动能力再生产的需要。马克思说过,人们的一切行动,都和自己的利益相关。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决不可忽视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决不可把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看成是罪恶的、不正当的。只有当人用非法手段、以伤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为代价,获取物质利益才是犯罪。对先进职工的奖励要及时、到位,对普通职工也要满足劳动能力再生产的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政治思想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调动人的积极性上,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要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思想实际需求出发,有的放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干部职工就会心齐气顺劲足,就会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和工作潜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把政治思想工作的出发点放在启发和尊重广大职工的创造精神和主动性上,对协调各种关系,建立正常工作秩序,充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分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将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从而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坚持以人为本,把政治思想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各种实际困难上,找准思想问题的症结,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

六、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动力。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本原理,具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动力原则,二是能级原则。动力原则旨在凝聚人心,增强活力;能级原则旨在理顺关系,优化运行。如果说前者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向前推进的驱动器的话,后者就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化运行的润滑剂。

动力原则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正确地运用动力原则,使企业管理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持续而有效地进行,这是现代企业管理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所在。在管理工作中,有两种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动力――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任何一方不可偏离,否则都会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平衡。随着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入,在内部分配上打破了“大锅饭”,普遍推行了以责、权、利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使分配向业务技术和一线及技术复杂、劳动强度大、工作艰苦的岗位转移,拉开了分配档次,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普遍高涨,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尽管我们已经从实践中感受到物质动力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我们还应该充分发挥动力原则的另一个要素――精神动力的积极作用。所谓精神动力,指的是人们积极工作、学习和完成各项任务的思想动力,思想上获得明确认识而产生的推动力。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在考虑职工物质利益同时,把职工的思想觉悟放在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为企业和各项工作的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以市场为中心,这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广大员工切实改善形象。其次,以严格的规章制度,监督、约束职工行为,严格奖惩,规范行为。

坚持人本原则,还要注意因人而异、因才适用、分层管理。通过运用能级原则,逐步固定不同管理层次和形成顺畅的工作秩序,促进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各项工作在各自的轨道上正常运转,确保工作计划的实现和工作任务的完成。

------------最新【精品】范文

推荐第10篇:建设和谐企业要以人为本

文章标题:建设和谐企业要以人为本

建设和谐企业要以人为本

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共享共建

企业党委工作部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3月7日看望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的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发表了“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企业是由多个人组成

的,建设和谐企业,就要以人为本,做到企业与个人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企业是社会肌体的细胞,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物质载体、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就业载体、员工及其家人安居乐业的基本生活载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主要力量,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群众基础,也是重要的政治基础。因此,把我们中铁二局这一国邮企业建设成为人际关系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蓬勃向上的和谐集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建设和谐企业,就是要使构成企业系统的各个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而人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随着经济结构多样化、社会阶层多样化、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多样化,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元交织、错综复杂的局面,社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阶段。这一特点同样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能否做到企业与员工、经营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和谐相处,事关企业改革的成败、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坚持以人为本,笔者认为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进民主管理,切实维护员工民主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在企业里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好企业全体员工的公平与正义,人们才能心情舒畅,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协调,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经营者,要时刻把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企务公开制度,巩固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切实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更要关心员工生活,做好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努力为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才能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搭建发展平台。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员工学习培训和用人留人机制,给晋升机会、给创业舞台、给施展空间,让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帮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让最合适的人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工作,做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三是构筑企业文化,营造良好氛围。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强大精神支撑。要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氛围,营造鼓励人干事、支持人干成事的工作环境,通过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广大员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应以稳定保和谐、以发展促和谐、以创新推和谐、以文化育和谐为基调,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统一。特别是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帮助员工认清形势,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在共建和谐企业中共享和谐成果,在共享和谐成果中共建和谐企业,为企业发展、社会和谐尽心尽力。

《建设和谐企业要以人为本》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建设和谐企业要以人为本。

第11篇:企业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企业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摘要: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员工自身安全的需要;实施以“人”为本安全管理达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关键词:安全管理以人为本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不安全因素和对人体有害因素的增加,都给安全管理增加了新的难度。在新形势下如何以“人”为本进行安全管理?怎样才能达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笔者在此和大家一起探讨。1 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意义

1.1 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

随着企业的发展,生产环境不断改变,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过去管用的安全知识、安全经验,在新的条件下就可能变得不再管用,这就需要把学习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技能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持续性工作来抓,以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管理,就是着眼于“人”,通过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素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1.2 员工自身安全的需要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也是工伤事故的直接受害者。人人都知道爱惜生命,个个都愿意安全生产,这是全体员工的基本愿望。以“人”为本管理能帮助员工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员工能主动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遭受人身伤害,保障自身安全。

2 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

2.1 人是决定因素

人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在任何岗位都负有相应的安全责任;但人的性格各有不同,在情绪、爱好和家庭环境等方面也各不相同,而人的工作状态是受心理、思想和技能等众多因素影响的,不可能像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那样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必须通过教育培训等活动使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并且做到“我会安全”,从而圆满地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把人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2.2 领导干部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

企业领导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负责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因此领导干部观念意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各级领导干部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与否,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有着密切关系。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接受相关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地认识生产和安全之间的关系,这样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就能得到贯彻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得到落实,安全设施的投入得到有效保证,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领导干部意识到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是安全工作之“本”,加强企业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企业范围内形成人人关心安全的氛围,员工就会被潜移默化,就会自觉参与安全工作,领导能够以身作则,不违章指挥,把安全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这样就能取得安全生产主动权,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有新的起色。

2.3 安全管理人员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

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是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组织企业内部的安全检查活动,负责日常检查,及时整改各种事故隐患,从事具体的安全管理和组织工作,又是企业安全责任人的左右手和参谋,所以,对安全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有较广泛的安全管理知识、较全面的安全技术和组织能力,而且要熟悉国家制定的安全法律法规以及

一些强制执行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专门的培训教育。平时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学习和专业知识培训,还要参加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了解新发布的法规制度,学习安全生产技术和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管理技巧;学习应急管理、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提高现场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能深入现场正确指导基层班组的安全工作,及时发现生产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及时进行消除,督促教育职工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障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使安全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2.4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根本因素

2.4.1 重视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首先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意识教育,包括安全生产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责任感教育等。通过培训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促使广大职工遵章守纪,认识到不安全生产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改变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认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思想上发生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自觉杜绝习惯性违章操作行为和冒险蛮干的错误行为。企业可通过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三级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基层单位在每天生产会安排生产的同时,对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也会做出具体的要求,通过不间断的、立体式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广大职工能够自觉地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这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4.2 加强职工的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技能。如果企业职工已具备了“我要安全”的思想意识,那怎么做才能够安全呢?那就还要做到“我会安全”,只有让职工掌握各项安全技能才能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建立定期培训、学习制度,按计划对职工进行现场操作技能培训及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教育,包括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工艺流程及与现场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注意事项;以及有关电气设备有关知识;安全防护知识;消防制度和知识;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职工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经验”主义或麻痹大意、违章作业等情况的发生,使职工在工作中不仅“我要安全”,而且“我会安全”。

2.4.3 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企业除了组织专门的安全培训和思想教育外,平时也要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活动,如贴挂安全标语、标志牌,进行知识竞赛、安全演讲,定期放映安全方面的录像片,进行安全板报和宣传栏评比等活动,这样能够寓教于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兄弟单位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安全教育,使职工明白事故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使“安全”两字扎根在职工心里,在平时工作中能自我规范行为,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3 实施效果

3.1 能激发全体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以往企业的安全管理过多采用行政命令,容易使职工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副作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以“人”为出发点,注重激发职工的思想共鸣,使全体员工不论领导干部还是职工,不再认为安全生产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与我无关,达到一种人人参与的局面;着重突出一个“人”字,符合人们普遍的心理愿望,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全体员工能积极主动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3.2 能提高自我和群体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以“人”为本着重通过安全培训教育,增强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的安全技能,大幅度提高员工安全认知水平,员工能主动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杜绝 “三违”现象,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去完成工作任务,增强企业的群体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3.3 能进一步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在新形势下实施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企业员工在思想上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安全意识有了新的飞跃,提高了员工

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了从业人员的安全,进一步实现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第12篇:以人为本,有效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以人为本,有效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许 世平2011年7月7日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以人为本,有效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一失万无”的风险意识,努力构建以“遵规守章,文明有序”为核心理念的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约束、激励、凝聚和辐射功能,为公司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呢?

一是理念的先导作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安全素养,形成“我要安全”的行为准则,自觉规范管理和施工作业行为,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心态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人本思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所以全体职工要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安全价值观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们价值观中有关安全行为选择、判断、决策的观念总和。这种观念制约着职工在生产实践中的行为和目标。凡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冒险蛮干行为,都是由不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导致的错误行为。当前,存在于企业中的“三违”现象,表现了职工在安全价值观取向上的混乱。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 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遵规守章,文明有序”是公司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要更好地进行安全文化建设,首先就要排除人为的不安全因素,遵规守章,做到文明有序,如果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安全文化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二是亲情的感染作用。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知识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但是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是“我说你听”,不是大道理满堂灌,就是家长式的训斥。要解决安全教育入心入脑的问题,一定要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亲情教育法,如在班组间设立“全家福”牌板,把每个家庭对自己亲人的安全企盼写在照片的下面,时时提醒职工牢记亲人的嘱托;再有就是开展安全共保活动,基层单位定期向职工家属发出安全承诺书,号召家属发挥好安全第二道防线作用,真诚邀请家属参加到安全共保活动中来。

三是提高企业各级管理层的安全文化素质。企业必须从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出发,全面贯彻“以人为本、依法治企、以德治企”管理思想,不断创新安全管理与教育形式,不仅注重职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的教育,更要注重职工的敬业精神、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品德修养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法律、法规、纪律、制度的制约保证和奖惩激励的应用,更要注重培育员工正确的安全思想作风、安全行为准则、安全价值观,为职工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意识,形成“安全第一,热爱生命”的安全价值观。--------------------------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还要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企业还要注重对安全管理人才的造就和培养,引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创建学习型安全管理团队,提高各级管理层的安全文化素质。

四是加强职业规范培训工作。职业规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安全生产技术培训。通过组织编制

一、二级安全教育和专业工种培训教案,强化安全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全员不断学习安全理论知识,提高岗位安全技能水平,改正作业过程中的不规范、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杜绝习惯性违章,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行为能力,严格的培训,可以帮助职工形成一种统一的行为准则,使职工各就其位,各负其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监管水平。

五是营造“团队精神”。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一连串人在一连串环境中出了一连串差错。因此,在进行安全管理中要营造“团队精神”,就是要提倡在安全工作中“自控、互控和他控”。自控是基础,他控是进行监督,而互控则应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要通过“团队精神”,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凝聚力、向心力。

六是借助企业文化载体,丰富安全文艺产品。通过艺术主体的创作,对企业安全工作、活动的内涵从各个角度进行表现和加工,形成丰富多彩的安全文艺作品。例如,举办以“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为主题的书法摄影比赛、诗歌创作,组织开展安全演讲、知识竞赛、格言征集和征--------------------------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文比赛等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安全活动。由于这些文艺创作和活动带有明显的群众性和通俗性,职工易于、乐于参与,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引导全员自觉形成“我要安全,平安是福”的思维定势。

通过企业文化管理进行企业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利用安全文化进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同样是企业管理者不变得追求。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预防”,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使职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同时,要加强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提高各级管理层的安全文化素质,营造“团队精神”,使“严守规程”成为全体员工的基本素养,使“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成为企业在安全生产上的基本理念,切实有效地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许世平2011年7月7日

--------------------------精品

文档-------

第13篇:坚持以人为本思想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结业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思想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姓 名:赵欢

专 业:10级公共事业管理 学 号:20104052006 任课教师:孙建华

中 国·大 庆 2012 年 11月

摘要: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自身,是企业员工的共同理念,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强化,最终成为企业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企业文化涵盖了经济生活中人们所熟知的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战略、企业信用、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品牌、企业素质等8个方面,其中,主要是经营之道的形成、企业精神的培养和企业形象的塑造,而这三者的载体全是人,没有人就没有企业,更没有企业文化,所以,在企业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切为了人,一切尊重人,以人为本,就能增强企业活力。

关键词: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 人才

一、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何渭“以人为本”?广义的理解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两千多年前的春秋对期,齐国政治家管子就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意即:人民是建立和巩固霸王之业的根本。这表现了管子对人的作用和价值的肯定和重视。“管理”很多人过分的注重“管”,实际上管的太多才容易乱。如果说“管理”管的是入,那么。文化”管的则是心。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能用先进的理念和共同的价值观把员工的心管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一种归宿感和一体感。只有通过正确处理企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信任、理解、尊重,在企业中形成平等、民主、团结的气氛,才能造就出企业的整体文化。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员工主导作用的原则。只有真正确立了以人为本这一基本原则,才能抓住企业建设的核心和本

二、企业文化的实质

现代企业的管理正逐渐告别以往单一的经验式、理性化的管理模式,向着具有更高文化层次的管理方向前进。良好的文化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哈弗商学院著名的约翰科特曾用几年的时间对两百家现代企业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经营业绩的高低,企业文化的影响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提出语言,在当今竞争更加激烈、变化速度更快的商业环境中,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很有可能是由企业文化所决定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证明,在现代的企业当中,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信息、人才以及创造能力,围绕这三点所创造出来的企业文化价值远远大于简单的各部分组成要素的相加。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产力,而不是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摆设。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以人为本的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两者之间的联系

两者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始终贯穿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因为在企业的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服务的员工还是被服务的顾客,都是这个过程中的主体,重视主体的需要,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仅是企业领导层经营企业的管理理念,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理念。新形势下,要建设好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关键在于搞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二)两者之间的区别

从两者的涵义上看,两者之间又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为实现发展的目标做出的一项建设工程,以人为本的管理只是属于企业为了求生存谋发展的一种管理理念。两者之间一个是建设工程,另外一个是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建设侧重于内部的文化方面的内容,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针对企业的各种管理,例如人事管理、经销管理、市场管理、财务管理等等。虽然两者之间覆盖面有一定的交汇,但是还是具有明显的区别。

四、在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特征。在西方的科学管理领域中,自泰勒发明了科学管理法起,就一直主张以监督和管制人的制度取胜,把人与机器同等对待,企业目标也是重视物质指标,不重视人。产品第

一、质量第

一、利润第一成了企业的主旨。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企业文化理论流行以来,特别是富含东方人文主义色彩的企业文化,强调企业从里到外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应将员工视为企业维系生存的基础,企业应该成为员工能够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实现追求目标、和睦相处和舒畅生活的大家庭。与此相适应,企业经营价值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认为利润并不是企业经营的唯一目的,企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只把员工看作赢利的工具。企业不仅成为职工求生存的场所,而且能使职工从中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从企业文化的产生背景和企业经营价值观的演进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赖以产生的根基,是区别于传统管理最显著、最根本的标志。所以可以这样说,没有以人为本就没有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精髓。

五、加强“以人为本”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

(一)企业公开、公正、公平的任用人才,懂得留住人才

在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原来很多年中,很多企业都是利用优厚的工资待遇以及灵活的机制吸引了一大批具有自由化的技术、管理方面的人才。但是随着现代全球的经济一体化,大量的知名国际企业不断的涌入市场,企业中大量的人才流

向国际知名企业当中。至此,企业面临的最大一个难题则是在21世纪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为人是科技技术的载体,企业需要在管理上做到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拥有科学技术的人才。但是要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又是什么?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价值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低级、生理方面的需要;其二,随着不断的进化,而形成的一种潜能上的需要,即高级需要,也是尊重的、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种高级需要就意味着员工追求的不仅仅是赚钱养家,更多的是对良好的工作环境、员工之间的和谐以及自我价值体现、追求的一种需要。在某种角度上来讲,企业文化反映出了企业对员工的态度,假如这种认识成立,作为企业就更应该加强“以人为本”的建设,在“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模式下,企业才能够更多的吸引人才,能够让员工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员工也能够更容易发挥自身能力以及个人价值追求,才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更多优异的成绩。企业要发展与进步,是离不开大量人才的支持,掌握企业方面的人才,就相当于抓住了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优势。在人才的任用上,如果任人唯亲,是忽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当然有真才实干,企业也应当提倡举贤不避亲;企业只有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提拔人才,才不会挫伤员工的心理,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的人才利用率最大化,呈现一片勃勃生机的企业新气象,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维护企业的形象。 面对严峻的人才竞争压力,公开、公正、公平,懂得留住人才,才是企业应当解决的问题。

(二)团结员工,信任员工

在许多企业中,特别是中小企业中,出现企业中层管理者与下属互不信任的现象。人与人之间交流与相处的基础是信任,起码的信任都没有,谈什么合作,谈什么效益。古语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企业管理者应当充分信任自己的下属,团结好员工,才能将企 业做大最强。

(三)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一个企业主的自身素质直接制约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如果作为企业的“当家人”,素质都不够高,那么企业肯定也走不到太远。在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应当深化“以人为本”的思想,着力倡导民主与学习。民主的决策能够最大程度的提供企业正确的保证,不断的学习则

能偶提升全员的文化素质、生产技术、责任感以及思想品德。加强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才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以及面对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四)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个性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培养员工的个性化的养成,只有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才能体现出本企业的与众不同,铸就一个特殊的企业文化,彰显出企业特有的精神。只有这样,不同风格的企业才能改变我国企业文化千篇1律的现象。比如我国许多企业都是以“团结、奋进、创新、开拓、进取”等思想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种千篇1律的企业文化很难体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特征。对此,企业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去吸收人家先进的经验。比如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比较成功,“胜利是最重要的”(百事可乐公司)、“诚、和、开拓者精神”(日本日立公司)等就是成功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在具体形式虽然不同,可是却有一共同点:都注重以人为本,倡导乐观向上的企业文化建设。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应当有一定的个性特色,企业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竞争中求生存和谋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欣欣.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施[J].管理学家,2011,(11):81.[2]程晓斌.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10(30) [3]武杰,郝丽娜.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如何以人为本[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1(2):79-83.[4]黄林坤.以人为本与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1,(26):14-15.[5]王贞茹.简析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商贸,2011,(11):91-92.[6]单宝.企业和谐管理的内涵与思路[期刊论文]-管理研究 2005(06) [7]曹霞.现代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建设[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2009(8) [8]贾建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最高价值取向 2005(06) [9]肖湘雄.张践明.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失灵的哲学视域[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6(10) [10]孟杨.现代企业文化:企业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期刊论文]-探索与争鸣2006(3) [11]程晓斌.程晓斌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10(30) [12]邓峰.吴海兵.论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期刊论文]-企业家天地(下旬刊) 2011(1) [13]黄小常.企业文化管理及改进文献综述[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文化 2010(14) [14]施志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全面发展[期刊论文]-中国西部科技 2010(13) [15]张运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期刊论文]-企业家天地2008(4)

第14篇:第二十二讲 企业文化建设:如何以人为本

第二十二讲 企业文化建设:如何以人为本

从人力资源开发过程看,文化资源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要素,它制约着企业智能资源、体能资源和技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有四个要素:体能、智能、技能、文化。对体能开发,我们可以带薪休假、涨工资,可以进行各种物质上的关怀。对技能开发,我们可以评首席工人,还可以做大比武竞赛活动等等。对智能开发,可以送职工出去进修,奖励小发明、小创造。对文化开发,很少有企业在这方面做文章,可文化又是制约其它要素的核心内容、关键要素。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大家认同的文化和为之奋斗的文化氛围,没有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和企业精神,那么即使有了好的技术、好的素质、好的身体,但是他在企业当中得不到充分的价值实现,他就不可能在这个企业忠心耿耿地干下去。缺乏大文化氛围、文化培育的企业,不注重企业组织文化和个人文化的开发,那么最后这个企业就可能是一个培训班,技术成熟一个,跳槽一个;再成熟一个,再跳槽一个,因为在这里工作看不到更好的方向。

事业留人、物质留人、文化留人,这些是综合性的一种效果。现在有的企业倡导读一本书,叫《把信送给加西亚》,倡导“罗文精神”。大家问一句,我作为一个员工凭什么要做罗文,罗文为什么能够在那种复杂环境,没有任何信息来源的情况下,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呢?你光强调让职工做加西亚,可是有没有想一想,职工有什么样的依据和条件,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能够鼓励他去做这种自觉自愿地为企业做贡献的人呢?有这种文化氛围才成。所以我们讲,人力资源的开发、人才的留住和使用,首先要决定文化开发的力度,它能决定你的人力资源的技能、体能、智能,开发以后它的效果和使用的方向、使用的位臵。

在当前我们这个社会,知识爆炸,信息量又大,所以人们在知识信息上不断地发展进步,而在文化上却是荒漠化。如果在一个企业不断地培养职工的知识、信息、技术,可是在文化塑造上却是荒漠的,这之间的巨大涨力,就会葬企业于灭顶之灾。没有好的文化去凝聚,员工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价值导向做不到文化认同,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同企业发展战略融不到一体,这样员工就没有共同发展的愿望。所以说,企业文化的培育,就要提高全员的共有文化内容,

1共同认可的企业文化,才能够形成企业的团队精神。

从人力资源开发看,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应该有哪些呢?分为两个体系:

一、本质体系(灵魂);

二、载体体系(形式)。两者各有十几项。比如,企业英雄的培育,是企业文化建设载体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这跟传统意义上典型人物还不一样,企业英雄是企业文化的人格化体现。如果说企业文化,你不懂得它是什么?或者是企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不懂得如何操作,那么企业塑造出了典型的企业英雄,让职工跟着他去做,就能够可感、可学、可操作。北京公交总公司那个李素丽,就是企业文化人格化的体现,是个企业英雄。她是公交车售票员,工作很平凡,而公交总公司企业文化当中有一项就是“平凡奉献,岗位成才”,员工都能背,可是怎么做?怎么落实?怎么落地?可能就不会。但是,看看李素丽是怎么做的?就跟她学,就能够操作,这就是企业英雄。比如企业传说,就是最能体现企业文化内涵的典型事件。我们企业有一段发展历史以后,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最能体现企业风格和文化的企业传说和事件。不过有的企业没太注意它的价值,使它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不能积淀为企业的财富。实际上最能体现文化的,还是企业的这些传说和典型事件。比如说像海尔,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到底从理论上讲是什么文化?众说纷纭,很难说清。但是海尔文化中的一些物质内涵,就社会公众理解都是通过它的典型事件,就是企业靠传说来传递的。比如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七十六台冰箱,遇到质量问题被退回来了,把它摆在厂中央,怎么办?海尔有些中层干部说,我们是干这个的,把它修好了以后,降价处理给内部,好处是:第

一、缓解当时职工使用冰箱紧张的矛盾;第

二、可以回现款二十多万,对企业现金流量很有益处;第

三、我们这个次质冰箱也不会影响社会。张瑞敏听了以后,力排众议,他认为如果我要这么听了你们的,就等于传达给你们一个信息,那就是次质的产品,仍然有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如果我照你们那么干了,修好了、降价处理给内部了,将来我如果再提倡质量第一,那可能力量就非常小了。因为你知道实际上,次质的冰箱也有存在的价值,那质量第一的观念就形不成,所以必须砸掉;砸掉以后告诉大家,次质产品在我们这儿永远没有存在的任何价值。砸了以后的效果是什么?全体员工都提升了质量意识。学徒工新进厂不用开会讲、不用制度说,带学徒工的老师傅就跟他讲了,质量至关重要,哪年哪月那七十六台冰箱全给砸了,砸得我们大家都特别心痛啊!老师傅口口相传,就用这种形式,把这个

典型事件教育给员工,确立它典型的这种深刻的质量意识。这就是海尔质量文化塑造的一个典型的企业传说。所以不要轻视企业文化的载体部分,不要认为是形式,它就难以传达文化本质,而且恰恰是这种形式载体,才使文化有落地的途径,这是十分要注意的问题。

企业文化主要建设内容的两个体系,需要做的是七大工程,实施的是十三个步骤。

要做七大工程:

一、审计工程。就是要发动全体员工,对我们企业发展历史中所形成的文化,给予定格分析,进行全员的无形资产大总结,给你们的文化有一个历史上的定格、定性和定位。审计工程做完之后,要形成一个研究报告。这个研究报告,必须包含我们企业文化的优势有哪些?劣势有哪些?根据我们企业发展的战略和时代改变,我们应该丰富哪些内容?丰富的方式、手段、渠道应该怎么样确立?这些内容相当于大夫在开药之前做出的一个诊断,所以叫文化审计。

二、提炼整合工程。就是把企业文化从理念、行为到外显的形象,都要做个系统整合,把内涵的东西罗列出来,系统筛选。筛选之后,用科学的概念给它冠名;用科学的概念体系,使它形成这么一个逻辑体系,所以要提炼整合。这个提炼整合的过程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企业今后怎么发展,就用这套文化理念去指导。

三、意志化工程。就是在企业文化体系形成之后,开动各种机器、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员工进行深入教育宣传,实践上要指导,形成员工的自觉意志,绝对不能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停留在文件上,挂在墙上就完了。要对职工讲:

1、入耳,听得进去;

2、入脑,启发他思考自己怎么做?

3、入心,要记得住,还要去体验;

4、入血液,化成他的DNA,让他一举手一头足、一颦一笑都是我们企业文化型的人,这样的企业就能无往而不胜,这叫意志化。意志化工程完成的标志是四句话:

1、员工认同的范围广;

2、员工认同的程度深;

3、员工演绎的能力强;

4、员工创新的意识深刻。如果员工能够这样对待公司的文化体系,那么意志化工程就算是成功。

四、物化工程。就是文化体系形成之后,一定要调整改变公司各项制度、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包括晋升机制,分配机制等等。一句话,让你公司所有硬件、方法制度、日常管理和公司这套文化体系,能够高度一致起来,不要在实施的方法与日常的管理工作的手段中,与文化理念内容相隔离。比如说,公司提倡的人才理念叫德才兼备,如果干部提升和员工晋升制度规定都体现的是论资排辈,那职工就会

感到你的文化是在作秀,而不是用来真正在管理中实施的,不是指导各项管理行为到位的,而是单纯为了给企业形象做一个宣传而已。所以你的方法、手段、体制、制度必须和文化内在地一致起来,这就叫物化工程。

五、形象化工程。就是通过企业的服装系统、办公系统、形象系统、运输系统、礼仪系统、标识系统。通过这六大系统,把企业文化外展给社会,确立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这个文化体系在建设过程当中,才算是操作完备的。

六、典型培育工程。就是把企业文化这种管理,应用在各个环节当中,这个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应该从培养典型入手,在下边分公司或者班组、个人都培养各类典型,以体现这个文化。

七、测量评估工程。就是使我们的企业文化量化,与质量分析相结合,纳入年终评价体系,成为对一个公司、一个员工,一年业绩的评价要素之一,通过这种评估工程使企业文化,能够高度地被重视起来,不流于形式。

完成这七大工程,分为以下十三个步骤:

一、企业文化的知识启蒙。社会上现在讲企业文化的书也多,一定要首先作为企业领导者接触一些国外原汁原味的企业文化,化成你的理解,给职工要进行启蒙教育,使他重视起来。

二、高管人员要统一意志。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企业家的文化。没有张瑞敏,就没有海尔文化;没有克罗克,没有麦当劳文化;没有沃森,IBM文化不这样;没有韦尔奇,GE文化不会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柳传志,联想文化也不是这个形态。所以高管人员,以行政一把手为CEO为代表,整个的文化意志,他的文化理念、文化战略要高度统一。

三、建立企业文化的专职部门和队伍。

四、组建专家团队。专家团队最好是内外结合,这样才能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的作用。

五、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三年至五年做哪些内容?

六、设计具体的企业文化的体系和内容。

七、制定企业文化的推广实施方案。分公司怎么做?部门怎么做?年度计划是怎么样?制定这实施方案。

八、确定企业文化在整体工作中的评价地位和话语权,把企业文化在整体发展中占有什么地位确定好。

九、以企业文化体系为依据实施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更新。

十、各部门制定执行计划结合业务特点。

一、召开各类形式研讨会、交流会,推进实践的开展。

二、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以强化推进。

三、开展文化的评估。其实有很多企业,在开始抓企业文化建设,进入这种管理区域的时候,都是有非常具体的思路的,而且做起来也很有个性化,就是有的做了一两项,有

的根本就没有做,这就不能够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巨大的效应。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战略旗臶,是一切工作评价的准则,是企业能够基业常青、生生不息的一种底蕴。要使我们的企业能够迎接国际化的挑战,形成我们自己强有力的一种竞争能力,那么就要建设我们的企业文化,要想使我们的企业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长盛不衰的位臵,立于强手之林,那么就应该应用企业文化这种管理方式,理解这种管理理论,实施这种管理的方法。(企业文化部高善矿整理)

“学、议、做”参考题

1、学习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四个要素的理论,议一议文化资源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做到形成一种事业留人、物质留人、文化留人的综合性效果?

2、学习企业文化建设两个体系七大工程十三个步骤的理论,议一议我们哪些做到了和哪些没有做到,如何正确应用企业文化的管理方式方法?

专题讲座授课专家简介

孟凡驰,现任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兼任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国资委、中宣部等大专院校和政府机构的客座教授,为全国各地区、各系统、各企业集团做过数百场报告。他于1984年开始专门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企业文化论》、《市场经济与企业文化》等。

第15篇:感受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和谐企业

文章标题:感受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和谐企业

在今年的“两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更加关注民生等重大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如今,在“十一五”开篇之际,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加快发展,促进和谐,走科学发展之路!那么,如何加快发展.促进和谐.走科学发展之路

?只要深刻领会《纲要》精神实质,都可以在《纲要》中找到答案,正确处理两个三者关系: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要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关系”认真实践四条指导原则:聚精会神练内功,全力以赴谋发展,尽职尽责办实事,着力根本保稳定”就是立足企业实际,构建和谐的根本指针;

真正把《纲要》中所明确的战略方针.指导思想.战略任务和一系列发展观念持续深入地贯彻落实好,围绕“推进发展,构建和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经过“十五”时期的总结.实践.积累,人们发现,只有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和谐.企业与企业的和谐.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和谐.企业与自然的和谐,才能达成构建和谐企业的最终目标。

“认真践行《二次创业指导纲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各方,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最终实现企业与职工群众的共同发展。我们车间工人感慨地说:“现在,我们喝的是纯净水,每顿饭吃的是四菜两汤,还有餐后水果,单位还专门为员工购买蛋糕,做生日饭,使我们在奉献企业的同时感受到家园的温馨,工作生活条件今非昔比。”今年,单位还专门下发文件,严格执行带薪休假制度。考虑到一线职工生产忙,公司就把我们的休假时间整体移到春节前,和春节长假连在一起,使我们辛苦忙碌一年后,能有个充足的假期养精蓄锐,备战来年。这些以人为本的举措,使大家觉得工作特别舒心.开心,对公司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对干好本职工作也更有决心。

构建和谐,更要维护好.实现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车间工人说:“没有厂区环境综合治理,我们就只能“蹲墙根,找树荫”。现在有了图书阅览室,有了乒乓球活动室,我们每天都会在闲暇时去阅览室坐会儿,在活动室打会儿乒乓球,再也不用在露天的水泥台上打乒乓球,或是围着楼头散步了。希望公司能把民心工程越建越好,带领我们快步奔小康!”

职工群众,是企业发展的实践者,推动者。职工群众的积极拥护.热情支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一直以来,公司在搞好发展的同时,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而这些举措,又凝聚和激励了全体员工在《二次创业指导纲要》的指引下,在“推进发展.构建和谐“的道路上,同舟共济,书写辉煌。

《感受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和谐企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感受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和谐企业。

第16篇: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可以具体阐述为以心为本、以智为本、以和为本。对此不仅要上升到企业理念、价值的高度,而且应该赋予其可操作性,通过企业一系列有意识的行为加以体现,并作为领导和职工行为的指导模式。

关键词:参与;企业文化;人才机制和谐

一、以心为本

古语说:“得人心者昌,失人心者亡。”国家如此,企业也是这样。国家有关部门对上海、山东、吉林等8个省市的2586家亏损企业调查中发现:因干部、职工精神不振造成管理不善,产品档次低,技术水平差,效益下降而导致企业亏损的占81.71%。这就是说,企业精神的疲软造成企业的衰落。可见,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决定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以心为本是其人本管理的基础,一个企业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没有以心为本这个基础,以人为本将成空谈。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

企业要真正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必须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吸引职工参与企业文化的民主管理,有效地开展合理化建议和自主管理活动等形式,调整职工士气,加强企业凝聚力。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组织,有它自身的追求目标。而职工也有各自的思想和行为。企业目标往往与个人目标有矛盾,但只有二者在最大限度上趋于一致,企业对职工的要求才能内化为职式的自我要求。而职工一旦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就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于是,企业目标就不是从外部强加于职工的约束和限制,而是变成了职工发自内心的追求和为之献身的力量。职工通过参与企业管理,得到了比较高的经济报酬,实现了自我价值;企业则由于职工的参与,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益目标。国内海尔集团实行自我约束下的参与式管理,在这种状态下,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发挥到了极致,将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每个人都能在企业的发展中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注重职工的个人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中加薪和完善福利已不是激励职工的主要因素,职工的个人成长进步和自我实现是当前职工最关心的问题。职工寻求发展的目光往往首先定位于组织内部存在的条件和机会,亦即企业内部成长通道,即职工进入企业后,在其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点的基础上,配合组织发展目标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培训,不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而且在职务和职位晋升方面,可能获得进步与提高的一种组织机制。职工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企业内部成长通道的改善,通道顺畅,职工就能随着组织的发展而不断获得成长和进步;通道阻塞,职工就可能把寻求发展的目光投向企业外部,寻找机会,这就是意味着辞职和跳槽。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企业如何使组织与职工的成长既同方向又同步骤发展。所以,企业要留住职工、增强企业凝聚力,除必要的福利制度、优厚的薪酬待遇以外,更要拓宽企业成长通道,使企业不仅是制造产品,也是职工成长和发展的基地和摇篮。

二、以智为本

以智为本,即企业调动全体职工的聪明才智,挖掘职工的潜力,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企业职工智力基础上。它的主要内容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机制,并使之良性运作。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发展优势。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选才

选择适当的人,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人才机制建立的第一步,没有这个基础,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就无从谈起。针对我国一些企业择才的误区,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是挑选合适的人才。在企业运营中必须具备成本意识,人才资源成本也是如此。面对目前供过于求的人才市场,企业可以获取一些学历层次较高、工资要求相对较低的人才。企业如果抱着买“便宜货”的心态,不顾企业的实际情况盲目引进的话,必将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企业的选才应该遵循“合适”的原则,让不同学历的人才同台竞技,择优录用。这种做法的背后应该有明确的工作分析和职务说明,以及一套科学、合理的测评系统做支撑。二是注重从内部选拔人才。企业的发展有它独特的内外环境,从企业外部引进人才,容易造成“水土不服”。而企业内部职工由于处于基层上,对企业的情况有总体的了解,所以看问题比较深刻和全面。另外,企业从职工中提拔人才,有助于企业内部成长通道的顺畅,从而激励职工。

(二)用才人才的使用要注重人才的发展与企业目标的和谐,具体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强调发挥人才的独创性。尊重人才的个性,发挥人才的独创性。其次,强调个人能力与现任工作的适应性。企业从事管理的价值应该在使人才感到心情舒畅,而且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工作意义,能够发挥个人专长,增进兴趣,并为个人进步提供机会和帮助。再次,引进竞争机制,取优汰劣。对企业人才必须建立定期考评制度。美国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工作考核对工作效率将产生明显效果,考评结果还能使员工定出新的工作发展方向。

(三)造才

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要擅长于选才、用才,还要精于造才。在企业内部造就人才为企业所用,是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之道。造才的主要途径是职工培训。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通过培训可以改变人的工作态度、更新技能、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激发职工的创造潜力成为全方位的人才。培训的资金是一种投资,一元的投资,就长期价值而言,可能创造百元、千元甚至更多的间接效益。可以说,人才资本投资是一种最节约的投资。

(四)激才

在人才激励方面首先应该从用人准则、就业保障、职工工资制完善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促进企业人才对工作保持积极的态度。另外,还表现在完善的奖励制度上,从本质上说,奖励是衡量人才贡献大小的一种标志,是对专业人员发明创造能力的承认,使受奖励者感受到,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而精神上受到极大的鼓舞。其次,应该创造适当的人才工作环境,如和谐轻松的人际关系、适当的挑战性工作、合理的升迁渠道、公平的竞争环境等,使人才能够热爱自己的工作并自觉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劳动和创造。

三、以和为本

企业要获得良性发展,必须在企业内部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使职工和睦相处,真诚相待,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业绩。要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和为本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企业中的“人和”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力。”在企业内部建立新的和谐人际关系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处理组织成员间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在分配上打破“大锅饭”的同时,成员间必然存在竞争和对比,从而在利益分配上显出差别。二是处理组织内的人际关系。职工作为组织成员,其非常强烈而普遍的一种需要是通过共同努力,满足个人在社会交往、人际沟通和情感联系上的需要,组织内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亚于经济报酬的一种“保健因素”。三是管理者的作风与态度。倘若管理工作者官僚主义严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搞任人唯亲,必然造成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工作效率。

(二)发挥团体精神

团体精神,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系统论中就1+1>2的“系统效应”,没有团体精神,就谈不上群体成员之间的协调动作,就谈不上发挥它们各个成员能力总的“集体力”。当今美国大公司热衷于公司重建。企业再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比较注重团体精神。但是,美国式团体从一开始就和日本式团体有着根本的区别:美国团体侧重点在参与,日本团体侧重点在服从;日本团体建立在家庭亲情式的感情联系上,美国没有这样的文化基础,要建立团体文化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把它建立在尊重个人、民主、参与、竞争这些美国固有的基本价值观念上。从长远看,日本团体文化注重服从,泯灭了员工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员工的成长发展。而美国团体文化则把整体的统一性与个人的创新性有机结合起来,显示了巨大生命力。

综上所述,以心为本,以智为本,以和为本是企业文化中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国内企业应该顺应世界管理发展的潮流的趋势,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在心、智、和上多下功夫,在企业内部真正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战略优势,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第17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企业文化论文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企业文化论文

企业党务思想政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引导和发动广大职工群众在企业发展中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意识,团结一致,增强信心,为实现党的目标和企业的任务而努力工作。

人是社会一切目标的根本,也是达到目标的动力资源,同样,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源,作为党务政工干部,在企业工作中如何使党务政工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与企业壮大发展切实结合起来,就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党务政工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去践行党务思想政治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思路

1、党务政工工作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党在

各个时期的新任务,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更新其内容,工作方式方法也需要不断调整,党务政工工作要做到党性和政治思想性的统一;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统一;服务性和渗透性的统一;民主性和群众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研究、探讨、总结,及时发现新情况,积极应对新问题,适应新形势。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正确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精神鼓舞人,用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培育人。

2、单纯的行政命令或纯粹的思想工作都不是企业员工管理的最佳模式,思想工作、思想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成,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及员工综合素质的反映,党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政治保障,要积极实现行政制度与党务工作,政治思想工作的最佳融合,用科学发展观创新党建工作、政治思想工作的发展思路。

二、坚持以人为本,用群众第一的观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1、党务政工干部要积极学会掌握和运用赢得职工的领导艺术、管理艺术,才能把党的决定、企业的目标要求贯穿于所属工作范围之中,落实到职工群众之中,以达到预期目标。同样,企业管理之道是职工,安职工则安企业,所以我们企业的各项实践工作中必须要有群众第一的观点,国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不论国家还是企业,其最终目的都是以人为本,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为了企业职工,企业要多为职工想,多办些使职工受益的事,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则要求我们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的组织和群团组织认真负责的检查、督促这个路线和观点的执行情况,切实起到保障作用。

2、党务政工工作不应只是浮在会上的内容,而要深入到职工中去,把握住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萌生的问题和矛盾,积极做事前和事中的思想工作,尽力减少形成矛盾后的思想工作,同时还要讲求思想工作的方法、质量和最终效果。党务政工工作要坚持面向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服务于职工群众,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向广大职工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带动职工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积极反映职工群众的正确意愿,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多做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把职工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衡量我们各项工作的好坏。3、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种矛盾较为突出,机制变化大,利益矛盾多,需要党务思想政治工作去,疏通引导,解惑释疑,加油鼓劲,在企业以生产经营工作为中心的同时,职工群众问题易于忽略,企业党务政治思想工作者在这种情况下要努力去实践“三个代表”,肩负起这应有的责任,坚持为生产经营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不处理好广大职工的利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着企业的凝聚力,不利于和谐企业的建立,不利于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实践三个代表,政工干部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1、党务政工干部自身的政治素质,是我们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打铁首先要自身过硬,党务政工干部应做到清正廉洁,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对党和人民忠诚,对工作勤奋踏实,对同志胸襟开阔,作风正派,爱岗敬业,不断加强学习和身我修养,增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党性观念,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企业改革发展中,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位子问题,面子问题和票子问题,遵纪守法,积极培养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增强对党、对企业、对广大职工的责任意识。

2、作为党务政工干部,还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拓展知识面,企业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围绕生产经营开展,一是保证和维护企业经济工作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二是保证和维护企业职工的利益和队伍的稳定,所以,我们党务政工干部要多了解企业的历史,生产经营,组织运作等情况,遵循经济规律,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

3、作为党务政工干部,要坚定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信心,不要受到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次要论,不要论,让步论”等言论的影响,要在职工中起好带头和带动“双带”作用,要保证、维护企业经济工作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就要管好干部,管住干部,干部是什么?干部是带头人,是引路人,党务政工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所起的带头作用和带动作用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在工人群众中去起好“双带”作用,同时也要在广大干部中起好“双带”作用,只有干部队伍健康和谐,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4、政治思想工作者是党联系群众的结点,要充分发挥每一个结点的作用,一个结点联系一片职工群众,结点的言行感染影响着周围的职工群众,一个思想作风过硬的结点会带动一片职工群众积极向上,党的方针政策能够顺利的贯彻实施,党的凝聚力更强。

5、党务政工干部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揭露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是基本的技能,揭露问题是应有的觉悟,解决问题是基本的职责。作为党务政工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两个务必”,把党和国家的利益始终放在首位,把集体和广大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第18篇:保险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

随着国际金融后危机时代的负面影响,相当一些国内保险企业在日趋严峻的挑战和竞争中愈加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摆脱困境化危为机的关键所在。因而,构建企业文化,导入现代管理,凝聚企业精神,形成团队合力,成为企业克难攻关跨越攀峰的必由之路。值得关注的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同样要与时俱进,立足创新,在实践中注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开拓出一条务实高效的路径,继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扎实有序地开展。

其一,真正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搞懂弄清,“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决策,既是对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也是决定企业兴衰的指导思想,这一点即使面临困难局面也不能动摇。企业通过对外拓展营销,对内细化管理,调动员工潜能,延伸客户服务,努力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员工价值的最大化,这既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和要旨,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不难想像,一个经营乏力、应对无方的企业,不要说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恐怕连员工的生活保障也不能保证。应该指出的是,盈利不是企业的唯一目标和衡量尺度,企业还负有提高员工素质、履行社会责任和保护生态环境等责任。

换言之,从企业发展的目的性来看,只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规范有序、和谐平衡,才能符合科学发展观。因而,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再从企业管理的实施层面来看,运用经济手段自然是有效途径,除此之外,还需要政治手段、文化手段等提供有力支撑,企业文化建设非但不可或缺,更是企业发展整体战略中的关键一环。

其二,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清醒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不少人都知道,过去企业大都要求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倡“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从其本意和初衷来说,是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身心地投入到经营和工作之中。但从科学发展观的层面看,显然还不够完善,因为只强调了挖掘员工潜力为企业尽力,忽视了企业对员工需求的满足和尊重,仅仅注意到人的手段性,忘却了人的目的性,如此下去,员工的动力和激情肯定不会长久。员工无疑是企业的主体,他们对企业的预期、认知和判断,通常决定着企业经营的得失。

科学发展观的初衷和归宿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除了企业的发展之外,更需关心人的成长。基于此,“以人为本”的含义应是“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让每一名员工得到全面良性的发展,使自身潜能得到充分展现和释放。而企业文化的内涵恰恰是“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两者之间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相辅相成。

其三,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操作层面看,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即企业文化是一个由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方面内容构成的完整体系,只有准确定位,适度把握,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达到预期效果。

现在有一种现象应引起注意,有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没能正确理解,深刻领会,匆忙上阵,有失偏颇,工作重点不是放在企业文化的协调发展上,而是片面追求先进文化理念的灌输,淡化了物质和制度建设的统筹运作,往往费力不小,效果不佳。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 VI设计 LOGO设计 包装设计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实践证明,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及物质利益等热点问题,想方设法不遗余力给予解决,这样才能将先进文化理念深深植入员工的心中,并转化为持续高涨的工作热情。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员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却不过问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主人翁利益,必然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精神和物质分离,不但达不到预想目的,反而会增加员工的逆反心理。

其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应当根据其内在规律和运行特点,科学把握运作程序和关键环节,促使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辅助运作。因为,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转变观念、统一思想上,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配套衔接,否则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当然,这种制度的硬性约束作用是一个逐渐减弱的过程,随着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同,制度的硬性约束作用会逐渐淡化,软性的自我约束则随之增强,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企业文化管理的最高阶段就在于实现“自主管理”,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其次要抓好操作细节,夯实管理基础。不可否认,千方百计使广大员工乐于接受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要求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必要前提,但把精神理念的内容转化为每个员工的行动则显得更为重要。倘若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是一个载体,那么它直接服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经营活动,落实的基点就是经营、营销、管理等领域,基础关连兴衰,细节决定成败,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要在企业经营链条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 VI设计 LOGO设计 包装设计

第19篇:企业文化建设五戒五要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五戒五要”

摘要:本文着眼于当前烟草行业的热点话题——企业文化建设,从企业文化建设实操的角度,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项目工程化,并划分为计划、调查、提炼、宣贯、固化五个阶段,探讨各阶段需要注意避免的误区和必须坚持的指导原则。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工程五个阶段五戒五要

目前,全国烟草行业各大企业都在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说,烟草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化自觉”阶段。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哪些地方?在此,笔者试将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划分为计划、调查、提炼、宣贯、固化五个阶段,并就各阶段需要注意避免的误区和必须坚持的指导原则作一粗线条探讨,抛砖引玉,期待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

计划阶段:戒轻率冒进,要务求周全

古语云:“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确保未来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基础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工作难度大、要求高、涉及面广。因此,在工作开展之前,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此项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力戒轻率冒进,务求思虑周全。只有真正做到“谋划在先”,各项工作才能得以强力推进。

笔者认为,我们现在所谈的企业文化建设,其实质是烟草企业在这场自上而下的市场取向改革中的“管理再造”,是烟草行业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垄断”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垄断”目标过程中的“思想洗礼”。只有从这个高度来看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这一管理工程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如果仅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不过是请家专业咨询公司,搞一二份“企业圣经”文本,做三四次文化传播活动就完成任务,就容易犯轻率冒进的毛病,最后只能流于形式。

在与专业咨询公司合作的过程中,有一种情况必须避免:“文化理念系统”通过论证即大功告成。其实,企业文化理念系统熔炼出来,仅仅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真正使文化理念为全体员工“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真正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体现文化理念的魂魄作用,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关键还是在于企业自身工作得力与否。这点,也是我们在上马企业文化建设工程之前应该认识到的。

调查阶段:戒蜻蜓点水,要发动群众

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要让员工认同。怎样才能让员工认同?请他们参与——参与度越高,认同度越高。认同度高,企业文化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企业文化建设第二阶段即调查阶段,我们要牢固树立这样一条理念:即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员工。企业文化只有从群众中来,才能实现到群众中去的最终目标。不顾企业实际,不尊重企业历史,仅靠少数人或者由专业公司闭门

造车,企业文化理念难免不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在调查阶段,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广泛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要搅动思想,营造声势,企业文化要做就要做得大张旗鼓,有声有色,以此充分体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发动群众参与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发调查问卷、专题座谈会、班组会议、主题征文、演讲、辩论等等。这里尤其要发挥企业报刊和内部网站的作用。互联网的发明对人们的沟通是个破天荒的奇迹,利用好企业内部网站,同时与企业报刊互为依托,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上上下下的全面沟通。所谓文化,就在这一次次的反复沟通中形成。

当然,企业报刊与内部网站的所载文字,可能很粗糙、不精致,但很真实。企业文化的生命在于真实,恰恰是这些可能不精致的文字,才是企业文化中最为精髓的东西,才是企业文化最终形成的源头活水。

提炼阶段:戒急于求成,要百炼成钢

有人用“烈焰高炉、千熔百炼”来形容文化理念提炼行文的这一阶段。的确,文化“合金”的熔炼过程是异常艰辛的。在此阶段,最为重要的是要有打攻坚战的心理准备,不厌其烦,勇于否定,力戒急于求成心理,相信“圣火炼真金,功到自然成”。

高品质的理念体系,不是轻易可以创造出来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管理哲学,是指引企业未来的明灯,所以文化理念一定要树立高标杆。企业内刊典籍、网站点滴积累所沉淀的文化思想,只能说是企业文化的原料,或者说是文化的“金矿”。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一定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在继承过往历史的传统精华基础上,更好吸纳外界先进的思想营养,从某种程度说,吸收外界先进的思想营养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更是我们目前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所以,“本企为体、借鉴为用,尊重传统、博采众长”也是我们提炼理念时的指导思想。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文化理念不是“思路”,而是“思想”,与企业发展规划、管理政策是两码事。企业发展纲要之类是企业的战略和策略,是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的“思路”,而文化纲领之类是企业的理念系统,是“企业圣经”,是企业的思想、精神财富——企业战略、经营、管理“思想”的高度提炼精华。

在这阶段可能走入的一个误区还有企业方面做甩手掌柜,完全依赖专业公司。其实,最熟悉企业的还是企业中人,所以,在与专业公司合作过程中,“无缝融合”是最为理想的状态。建立有专业公司与企业精英的创作团队,依靠持续的创作激情,吸纳广大员工的群体智慧,以一种完美主义的精神,是优质“企业圣经”诞生的必备条件。

宣贯阶段:戒单边说教,要春风化雨

如果说优秀的管理者是一种稀缺商品,那么优秀的企业文化推广技能也是一种稀缺商品,因为推销思想比推销任何产品都难。宣贯阶段有否成效,不在于开

展了多少次活动,也不在于有多少人次参与学习,关键的关键,要看是否真正“内化于心”。

“化”意味着文化传播是自然、渐进的过程。《易经》上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成语又有“春风化雨”,它代表着“润物细无声”的渐进过程,而不是狂风骤雨的所谓“突击宣传”,因此,以文“化”人不可急于求成,不能一蹴而就,要有水滴石穿的打算。

什么东西具备这种潜移默化的本领?是“企业文化场”。“场”无影无踪,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持续释放能量的特殊形态。传播文化理念最高明的办法,就是营造这种“场”,这也可以说是文化“内化于心”的核心工程。

如何形成这种“企业文化场”?说难也不难。一般而言,企业党、政、工青妇都在持续开展各类年终评先表彰、文体活动及管理培训,但由于没有与企业文化建设很好的结合,导致有为活动而活动、为评先而评先的倾向,文化导向功能模糊。如果把文化内涵加进去,把“先进”变成赋予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名称,那么原有工作的导向作用就非常明晰了。比如可以丰富先进工作者的内涵,设立年度“创新奖”、“责任奖”,可以组织受表彰员工团体活动,开展文化主题年等等,总之,这方面可以挖掘的空间非常大。

文化理念的构建要严谨,执行要严肃,而传播则要活泼。企业党、政、工、团、妇都是营造“企业文化场”的重要力量。今后各类评优活动、文体活动、文化载体、培训活动,都要围绕企业文化来开展,力戒单边说教、强行灌输,如此文化宣贯与文体娱乐相得益彰,在文化活动中让员工体验、领悟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春风化雨。

固化阶段:戒叶公好龙,要言行一致

固化阶段有两个重要的层面,一是制度,一是行为。文化理念制定出来后经过宣贯传播,重要的是还要将其制度化。文化与制度犹如水和鱼的关系,制度没有文化的支持,制度就难以成功实施,而没有制度的文化,就会流于空洞浮泛。将文化理念化虚为实,“固化于制”让制度与文化“同频共振”,是落实文化理念,形成文化的关键一环。

文化绝对不是给人瞧着好看的,文化是拿来用的,制度和文化的同频共振,就是按照企业文化理念做标杆,对企业所有的制度进行检测,进行梳理,凡与文化理念冲突的地方,必须予以废除,各项制度中没有充分体现企业理念的地方,要补充完善相关条款,建立相应机制,对没有建立起相应制度的企业理念,属于空白点的,要建立起来。如此,文化与制度结合,才能让无形变有形,至柔驰骋于至坚。

当然,制度如果仅仅写在纸上,不能够真正对企业生产经营各种行为产生约束力,制度同样也是废纸。企业文化最关键又最难做的不是理念的提炼,不是传播,也不是制度,而是——行动。“机器再完美,不点火也是废铁一堆。”知易行

难,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老毛病。而这,正是区分一家企业是卓越还是平庸的本质所在。如果言行不

一、说做分家,无论文化理念说得再动人,也只能摆设,说得极端点,那是浪费人力物力,甚至有欺骗嫌疑,更加引发企业内部价值观混乱。

有位知名学者在研究众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后撰文指出,“说”与“做”的不一致性,即理念、制度、行为的不一致性,是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这其中有企业喜做表面文章的原因,也有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有家IT企业“企业圣经”中明确写道:“人才提拔以业绩、能力为导向”,实际中却是“靠山文化”,潜规则盛行,让不少有真才实学之士心灰意冷最终只有另谋高就;而另一家房产企业对外宣称“诚信为本”,实际却弄虚作假,最终引发业主将其告上法庭,企业信誉倾刻扫地。

一句话,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行为”是检验“文化”的唯一标准。

最后,要说明的是以上五个阶段只是一个单循环的企业文化建设工程模式,而要真正进入“文化管理”的境界,不是说两三年功夫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反复循环这个过程,这个过程,通用公司用了18年,而海尔用了20年。

参考文献:《文化是怎样炼成的:金地文化的红与黑》作者:张子荣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5-2-1

第20篇:企业文化建设要树立新理念

-- 企业文化建设要树立新理念

企业文化建设要树立新理念

企业文化建设要树立新理念

集团公司机关刘怀东

近年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思路较窄,缺乏个性、内涵浅薄、新意创意较少,影响了企业文化功能的发挥。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多些理性,避免盲目性;多些全局性,避免局限性;多些规范性,避免臆想性;多些创造性,避免模式化,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向着规律性、目的性、时代性的理性化方向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新的理念。

一、树立职工主体理念。企业文化建设,既要领导重视,示范引导,更要树立起职工的主体理念。职工的主体理念,是指企业领导层自觉地坚持全体职工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主导力量的观念。--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和倡导者,职工则是企业文化的实践者和主要载体,他们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实施效果和发展方向。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确立全员参与、全员实践的理念。确立这一理念至少有以下意义:首先是通过职工的全员参与,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从而消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死角。其次是通过集中职工的力量和智慧而确立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的经营理念等,更容易被职工所认同和接受。再次是有利于职工主体自觉性的提高。职工主体自觉性包括,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实际是职工自我教育、自我实践,自我陶冶的过程。

二、树立制度管理理念。企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制度文化。目前在一些企业的管理中,主观臆断的随意性过多,而沉积下来的符合企业实际和职工认可的制度性文化十分欠缺,管理的-- 实施总是管理者的意志,而职工却是被动的接受,这样的制度实施起来总是事倍功半。确立制度管理理念应是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应有之义。制度管理理念,是指在企业管理中要体现契约管理原则,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同时职工又必须以契约原则来对待企业制度的行为指向。制度管理原则有两层意义:一是在企业制度的设计中必须要以契约原则为指导,也就是企业制度要得到职工的高度认同,职工也应该以契约理念来对待企业制度,认真践行自己的承诺,主动执行企业制度。制度管理理念还有利于领导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增强理性思维,减少盲目行为和人治现象。二是企业管理以法律形式、信用形式、制度形式、道德形式等契约的约束,有利于企业决策的阳光操作,消除各种不公平不平等的现象,从而更好地凝聚队伍,提升职工对企业和社会的忠诚。

三、树立权责利对称理念。现在一些企业给了职工相当的责任,,却没有-- 赋予职工相应的权利,权利和义务不对称现象较为突出,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管理者也总感到职工越来越关心自身的利益。这实际是由管理文化欠缺所致,确切地说就是权责利不对称之故。所谓权责利对称理念,是指企业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追求责任、权利、利益的对称性,从而实现三者最佳结合的理性活动。责权利对称理念的基本含义是,企业给了职工多大的责任,职工就应拥有对应的权利和利益。反之,企业给了职工多大的权利和享受了多大的利益,职工就应付多大的责任。确立责权利对称的理念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有以下意义:第一,通过责权利的对称对等,职工付出的劳动和贡献与实际所得的对称,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符合企业文化基本内涵的。第二,通过责权利的统一,更能体现机会公平、待遇均等,而这一点正是企业和职工所共同追求的。第三,通过实现责权利的-- 统一,能更好地实施企业经常难以兑现的奖惩制度。因为责任、权利和利益最终要通过奖励和惩罚的形式来体现。以上三点正是企业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所要营造的一种氛围。

四、树立能动创新理念。时下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走捷径、图方便、照搬别人模式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没有新意和个性,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难以发挥。确立能动性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突破模式化的必然选择。所谓能动创新理念,是指企业所具有内在的强烈并持久地进行革新创造的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羽翼。要使企业文化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鲜明的个性,始终保持其功能和作用,就要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原则。在企业文化具体的构建中,应对传统的优秀企业文化进行扬弃,并紧密结合实际进行创新,使其与企业的体制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相适应,从而-- 塑造具有浓郁时代特色和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要树立新理念 转载自工作总结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