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研究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03 08:01:20 来源:企业文化建设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与学术报告

2007年度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与学术报告

——建设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理论与实践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今天,我能代表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与学术报告的编辑编委会,向各位汇报《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与学术报告》(下面简称《报告》)。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编委会,向支持本次调查的几百家企业的领导,表示最真挚的谢意!感谢你们百忙中间给与研究小组的大力支持,感谢你们提出诸多的宝贵意见,使《报告》能够顺利完成。

我要向各位编委会成员,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正是因为各位专家牺牲了大量宝贵休息时间,使我们今天能够在这里分享这么精彩的思想、方法和案例。

我想,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今天可能关心三个问题:

1、《报告》的主要目的、基本过程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2、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

3、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将有哪些措施帮助企业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围绕这三个问题,我给各位做简单报告。

第一部分:《报告》的主要目的、编写过程和主要内容

一、编写《报告》的主要目的有三个:就是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的之一:系统调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状况

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在全国开展,但是,企业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们只有更深入了解企业在文化建设上的需求,才能更好实现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服务企业、服务经济发展”的办会宗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目的之二:深入分析广大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需求

企业在文化建设中遇到了各种类型的问题确实很多,到底哪些问题是根本问题?哪些是可以通过一定方法可解决的关键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才能帮助企业抓住这些问题的“牛鼻子”,才能帮助企业真正解决问题。

目的之三:找到中国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系统解决之道。

通过集合各方面的专家力量,开展前瞻性的理论研究、方法总结和案例推广,才能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持续提升各级管理者的文化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这不仅是广大企业的广泛呼声,也是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需要联合社会各界来共同的解决时代性命题。

二、《报告》的编写过程的三个关键:企-学-研联合研究模式

《报告》的编写过程是一个群策群力的过程,开辟了一种企-学-研联合研究的模式,这个模式将会对提升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的问题,首先是企业管理者的问题,需要企业要参与进来,这是我们多年从事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实践的深刻体验。然而,企业很多问题自己也解决不了,需要具有社会公信力和成熟方法论的组织帮助提供解决之道,这需要学术、研究、咨询机构能够联合起来,真正贴近企业,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这次研究,对大部分企业和参与者来说,并没有过多的投入,却可以分享最具前瞻性的理论和方法。实践将会证明,这种模式是一次前景广阔的合作模式。

三、《报告》的主要内容:理论、方法和案例

报告分为七个部分,这七个部分既有机统一,又独立成章,围绕提升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这个时代课题,从理论、方法和案例等角度深入研究。

第一章:系统分析国际企业文化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报告》从企业文化的兴起与进入中国,分析了欧美日等国际企业文化的趋势,梳理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阶段,肯定了中国对世界企业文化发展的独特贡献。

第二章:首创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内涵体系

《报告》,响应中共中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号召,顺应广大企业对突破和提升企业文化的需求,在中国,首次前瞻性和创造性提出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概念,在广泛汲取国内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来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九个维度和四种类型,指出了企业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五个阶段和基本策略。

第三章: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状况

《报告》以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模型为分析工具,通过定量、定性和综合分析等手段相结合,分析了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分布状况,指出了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基本优势和存在不足,提出了建设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策略。

第四章: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10大趋势

《报告》从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的角度,提出安全文化、服务文化、人才文化、品牌文化、诚信文化、文化变革、社会责任、竞争文化、跨文化融合以及和谐文化导入与建设等十大趋势。

例如:《报告》提出了安全文化的六大价值、四个基本法则、四个基本阶段、四种形态、安全文化导入的六个阶段、八个一工程和九大策略,系统设计了安全管理演变为安全文化的路径和方法,形成中国企业安全文化推广的总体纲领。

第五章: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七大策略

《报告》高屋建瓴,从中国化特色、国际化视野、职业化发展、专业化服务、系统化导入、精细化运作和品牌化推广七个角度,系统提出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和软实力提升的七大策略。

第六章: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六项加强措施

《报告》以加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体系研究与导入为基础,提出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人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培养、加强行业文化和专题文化的调研与规划、加强中国企业文化咨询与评价体系建设,加强中国企业文化成果的展示与宣传、加强国际间企业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六个面的加强措施,以此来整体上推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七章: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案例分析

《报告》介绍了呼和浩特铁路局在安全文化、和谐文化建设等放年的独到经验,特别总结了中铁大桥局集团打造桥文化的基本做法,值得在全国大力推广。《报告》总结了蚌埠烟草在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经验,提出如何通过特色文化建设,破析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实施路径、基本流程和关键要素,值得借鉴和参考。

第二部分: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状况

一、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提出

1、从“企业软件”、“国家软实力”、到“国家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的概念,源起国家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研究,是国家和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以提升组织的综合竞争力。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管理学家率先提出企业“软性”竞争的思想,他们把战略、组织和系统成为企业“硬件”部分,把以共享价值观、管理风格、技能、人员统称为企业的

“软件”,也就是所谓的企业文化。他们的研究证明:成功的企业应该软硬兼备、刚柔相济。

1990年由美国前国防部部长助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教授小约瑟夫·奈最早提出来“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他认为:相对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以文化和意识形态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和影响力,可以让别的国家不由自主地跟随你。

中国共产党的17大报告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2、把“企业软件”变为“企业文化软实力”,以“软实力”驱动“硬实力”。

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很多企业的“软件”逐渐具备起来。例如,一些企业提炼设计了价值观理念、行为规范和VI,做了不少册子,开了不少培训班,上墙、上窗、上网也上报了,但是,就是没法“入心”,并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形象力并没有改善,这就是典型的有“软件”但是没“软实力”。“软件”看似很好,如果不能变成“软实力”,并且能够驱动“硬实力”,企业文化建设就会陷入了误区。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我们认为:企业文化,作为最高境界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应该也能够为企业带来成就和持久竞争力。

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把企业文化变成促进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建立企业文化软实力的评价、改进和提升的体系,才能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培育和融合等功能作用,进而有效增进企业硬实力。

二、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体系的构建

1、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九个驱动因素

《报告》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软实力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把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划分为九个维度,也就是企业发展的九大驱动力。其中共享价值观是最核心的驱动力,管理模式、领导能力、组织氛围、员工敬业是4个内部的驱动力,创新能力、客户忠诚、股东关系和社会责任是4个外部的驱动力,它们共同构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体系。

《报告》没有局限在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而是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构建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培育和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报告》以东西方的管理哲学为依据,以企业经营实践为落脚点,在中国首次提出“企业文化软实力”概念及其九力模型,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起到了开创性尝试和奠基性工作。

2、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四种类型

《报告》根据企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对外与对外,控制与灵活),把企业文化软实力的4个内在驱动力和4个外在驱动力合并成为四种企业文化软实力模型,即管理型、和谐型、创新型、责任型,为提升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准确定位和选择具体模式的方法与工具。

3、企业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五个阶段

根据企业文化软实力成熟度,把企业文化软实力分为默默无闻期、暂露头角期、企业公民期、全国领先期、国际著名五个阶段,并且建立了企业文化软实力评分卡,帮助企业准确评价和定位自己企业文化软实力阶段。

三、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状况

1、中国企业文化的总体状况

1)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总体并不乐观

此次样本量为305家企业,大都是业绩优秀的企业,代表着中国的优秀企业群体。 从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数据库来看: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指数仅有3.45分,而专家组对国际先进企业的评分为4.5分,说明了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先进差距较大,也说明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任重而道远。

2)中国企业普遍存在:“重外功”而“轻内功”

从企业文化软实力类型上来看,以注重社会责任和股东关系为内核的责任型文化特征较强,达到3.66分,其次是以创新、客户忠诚为内核的创新型文化特征达到3.47分,以组织氛围和员工敬业为核心的和谐型文化特征仅有3.31分,以管理模式和领导能力为内核的管理型文化特征仅有3.43分。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处于改革开放的稳步上升期,企业显示强大的外部扩张力,特别是对社会责任和股东关系的重视,是中国企业新一轮腾飞的靓丽文化风景线。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和谐型”和“管理型”较弱,“创新型”动力不足,显示中国企业普遍不注意“练内功”,缺乏长跑的内在动力机制与能力基础。如果这种状况不能被有效改善,对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潜在的内伤。

3)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五大短板亟待提高

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数据库显示:中国企业在员工敬业、组织氛围、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急迫需要加强。这五项是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共同的短板,也是2008年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企业需要苦练内功的重要任务。

以员工敬业度为例,中国员工的敬业度仅为3.29,参照盖洛普的国际数据库(接近4分),相差非常大。具体表现在绩效面谈与绩效辅导、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知名雇主和向往的单位、发挥员工潜能的工作机会、员工有教育和成长的机会、认可员工的各种成就等方面得分都较低。数据显示:员工不愿额外努力帮企业成功,员工不喜欢向外人说公司好,员工不会考虑留职。

总之,我们建议:中国企业应该在巩固“责任型”的同时,加大“和谐型”、“管理型”和“创新型”的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积极开发企业的内部潜能。中国企业只有只有扎实练好内功,最终才能在国际上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2、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交叉分析

1)各个行业文化软实力分布不均:商旅餐饮、农林牧渔、信息软件、批发零售、社会服务等行业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排在前列(3.5分以上),最高行业高达3.86分,而制造业、电气水业、采矿业、房地产业、交运仓邮等行业分数较低,最低达到3.10分,值得关注。

2)各个所有制文化软实力差别明显:国际化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指数分别达到3.7

4、3.6

4、3.63,而国有企业分数仅为3.36。为什么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软实力,不仅不敌国际化企业和外资企业,甚至与民营企业也差距不小,值得分析和思考。

3)各个地域企业文化软实力比较:华南、华北、东南三地企业文化的软实力指数靠前,分别为:3.6

9、3.6

3、3.53,东北、西南、西北、全国性企业的文化软实力指数靠后,最低达到3.27分。

4)职工规模:在50000人以内,职工规模越大,企业文化软实力指数越高,50000人以上,企业文化软实力开始下降。说明50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在方法进行突破。

5)企业年龄:5年以内和5-10年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较高,10-15年企业出现文化软实力较低的拐点,15-20年,25年以上开始回升。说明软实力与企业年龄不成正相关,10-15年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最虚弱。

6)营业规模和盈利规模与企业文化软实力基本呈正相关。企业的营业规模和盈利规模越

大,企业文化软实力指数越高,说明企业文化软实力与企业营业规模和盈利规模方面呈现了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

3、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需求

1)落实行为规范和开展规划是企业最紧迫工作:32%的企业急需把行为规范落到实处,23%的企业希望做出企业文化发展规划。

2)六大特色业务文化将成为08年企业文化新突破点:企业最希望突出文化分别是:人才文化、创新文化、服务文化、绩效文化、安全文化、诚信文化。以点带面,从具体的业务文化着手,塑造特色性企业文化,将是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突破口。

3)专业工具和方法成为企业的提高软实力的利器。30%的企业遇到最主要困难是“缺乏专业工作和方法”,19%的企业领导不够重视,15%的企业中层重视不够。所以,30%以上企业希望在08年得到专业的方法和工具,19%企业希望能够得到“实战技能培训”和“实战顾问辅导”。所以,实战、实用和实效将是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关键词。

第三部分: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推进的举措

一、不断优化和完善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评价体系

我们将在普遍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企业文化软实力的评价模型、理论与方法,积累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和各类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数据库、工具库、案例库和人才库。进一步开发适合各类企业使用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各个子指标体系,形成全方位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评价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评价的技术服务。

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来的10多种、各个系列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评价工具。例如,企业文化软实力、共同价值观、经理优秀度、员工敬业度、客户忠诚度、品牌美誉度、社会责任、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创新文化、诚信文化、人才文化、跨文化冲审计等等方面,都已形成了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一些企业在使用收到了良好效果,初步形成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数据库、工具库、案例库和人才库。

二、推广“企-学-研”联合课题研究的模式”,引领全国企业提升自身企业文化软实力。

进一步推行“企-学-研”联合课题研究的模式,成立各行业、各个地区、各个专业的企业文化软实力专题研究小组,在全国范围内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咨询师加盟,共同开展理论性和实用性研究,定期开展企业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成果分享,使中国企业得到最新的理论、方法和案例。

研究课题的纵轴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企业文化的评价、企业文化提炼、企业文化规划、企业文化行为化、企业文化制度化、企业文化传播教育和激励等等。横轴为企业管理的业务文化,例如安全文化、服务文化、人才文化、创新文化、绩效文化、诚信文化等等。各个模块可以自成一体,又能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我们准备选择部分优秀企业,发展部分来自企业一线的企业文化研究人员,选择合适课题,走进企业,共同研究如何把企业文化软实力变成硬实力的具体途径、策略和方法。 三:加大教育与宣传力度,推广和普及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方法与案例。

2008年,为了解决报告所阐述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将组织相关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关的课程和方案,在全国进行推广和交流。目前,我们已经把一些专家和一些企业多年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形成了一系列短训课程和实用方案,形成随时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先进实用的“武器库”和实战专家团队,以便有效帮助中国企业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管理能力。

我们将在各个行业选择典型企业,结合优秀的具体实践,和企业内外专家一起总结经典

案例,及时与全国企业分享优秀经验。

我们将通过网站、杂志和活动等媒体手段,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活动,使广大企业朋友能够及时分享到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最新成果。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2008年,对每一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在北京召开。2008年,对每一个企业文化工作来说,也将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希望我们能够携起手来,共同投入到提升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事业中来,使企业文化软实力在每一个企业结出丰硕的结果。

祝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新年新气象,心想事就成!

谢谢!

企业文化课题研究室主任 朱竹林

推荐第2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盘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全球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今,探讨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企业文化对生产经营绩效的重要性亦为许多学者和企业实践所证明。美国人花了一个多世纪才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而热衷于撰写企业文化宣言也是最近一些年的事情,而在中国,改革开放才不到30年,真正的企业化经营才20年,而以现代企业运作是最近10年才逐步形成的,但是,随着企业文化这一概念的引入,全国便掀起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浪潮。

~年3月16日xx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新一轮的“企业文化建设热”正在兴起。

回顾~年里我们经历的、观察的、思考的关于企业文化的一系列事件,无论从企业文化的研究上,还是从企业文化实践中,我们都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我们盘点。

一、企业文化研究“热”继续升温

在企业文化研究领域,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更多大学和学院的研究者加入到企业文化研究的队伍。特别是一批海外归国学者,广泛出书,大量精力投入到中国企业文化(组织文化)的研究上来,百家争鸣的态势逐步形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已开始进入大学的课程设置。这些将强有力的推动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工作的深入,不久的将来必会有杰出的研究成果出现。

第二,关于企业文化的专业书籍大量出版。除了对国外企业文化经典书籍的翻译和再版外,中国本土人士撰写的企业文化书籍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摆上了各大书店的书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石伟教授的《组织文化》从文化人类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全面梳理了组织文化的相关理论,兼具整体性和独特性两方面的特征。而像经济管理出版社的《企业文化》(第三版)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材,而云南大学出版社的《公司精神》一书也被清华大学等院校采用为相关课程教材。与此同时,包括《价值观的起飞与落地》在内的仁达方略企业文化系列丛书也成为各家企业文化咨询与培训机构以及企业文化实践工作者的工作指南。

第三,更多的企业高层管理者把精力投入到企业文化管理上来。按照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企业文化是从事创新的企业家为实现价值增值所做的资源重组的努力,以及在这一努力所规定的企业目的之下,参与企业活动的人及其文化传统的相互作用与融合的过程。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更确切的说是企业家群体文化。一个企业,无论它多么微小,多么原始,或多么巨大,多么复杂,都渐渐形成了领导者以及员工共同遵守的系统的或非系统的企业文化模式。随着高层管理者对企业文化重要意义认识的深入,我国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逐渐由放手让主管部门抓企业文化管理向积极参与、亲自督办转变,并以身作则,从而有效的塑造和传播本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

第四,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理论及方法逐步形成。无论是大学的管理学院、还是企业文化咨询机构、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工作者都在不断探索在新时期如何建设和推进企业文化这一课题。国资委的《关于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在督促中央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推动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完善,如企业文化诊断与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工具,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企业文化推进系统,跨文化沟通理论,企业文化融合理论等已经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实践“如火如荼”

中国很多企业都已渐渐认识到,现代的企业制度必须配合以现代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肯定和开展。于是,各大企业开始着手建设、量身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在许多行业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齐头并进,已经涌现出极富个性和魅力的杰出代表,如华为、联想、白沙、蒙牛、大庆油田、华电国际、中国五矿集团、中国大唐集团等。

从诸多大型企业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年各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更加贴近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企业文化建设从以往的高度重视企业形象和品牌宣传、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宣言或纲领的提炼,逐步向应用型企业文化管理上转变。实践者们逐步认识到即便言语振奋人心、动人心弦,光靠这种精美的语言不会也不可能使一家公司~远瞩、追求卓越。企业文化建设和宣言撰写仅仅是开始。这些存在于公司创始人和领导层脑海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最终必须通过一些媒介进行外化,从而被整个企业的全体人员所接受,并表现为思想和行动。

为了有效的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管理,真正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作用,一些正在探索对企业文化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并开发了比较综合的考核指标体系。企业文化建设要取得显著效果,要使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并转化成自觉行为,在企业文化的深层结构和企业文化的表层结构之间要建立起一道桥梁,这道桥梁就是以价值观为导向的、以物质基础和权力(或权威)基础所保护的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从企业文化的深层结构到企业文化的表层符号体系与行为,才形成一条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通道。因此,实现从企业文化宣言到全体员工一贯的自觉行动的过渡,需要通过一系列明确的、表述清晰的制度和规范来约束,需要给予一定的激励和惩罚。

另外,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立了专职的部门和专职人员来从事企业文化管理工作,更多的国有企业从原来的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党办或政工部中分立出一个企业文化处来。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更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日程上来。

三、“问题”与“误区”仍然存在

虽然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都越发务实和贴近管理实际,但仍有很多企业在大张旗鼓的展开企业文化建设之后,发现员工对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宣言或纲领并不认同,也无法将企业的

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企业和全体员工的具体行动中去。

以上问题的存在,反映了一些理论界和实践界对企业文化的内部机理、内部系统的把握仍存在严重的缺陷。

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在一些企业文化研究机构和咨询机构的理论中,在一些关注企业文化的人士的眼中,企业文化往往会与《易经》、《中庸》等所谓的“国粹”中的某些词句联系起来,如“大象无形”、“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博厚悠远”等,或者与赞助某某活动、参加某某活动联系起来,或者与企业的某某品牌的内涵联系起来,或者认为企业的公共关系与企业伦理就是企业文化,不一而足。

作为一种文化氛围,企业文化不是管理方法,而是形成管理方法的理念;不是行为活动,而是产生行为活动的原因;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反映的处世哲学;不是工作,而是对工作的感情;不是地位,而是对地位的心态;不是服务,而是服务中体现的精神境界。总之,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一切活动之中,而又流溢于一切企业活动之上。

企业文化不是单纯的思想或矫揉造作的文字,不是企业与文化的嫁接,更不是企业家与文化人的联谊会。如同知识本身并不承载价值一样,为企业文化而建设企业文化基本上是徒劳的,很多企业想通过某一局部的取巧来建设企业文化,却从根本上忽略了企业文化无形的存在和作用。

另一方面,虽然企业文化研究“热”持续升温,但是“研、产、学”严重脱节。一些学院派的研究者往往是“读后感式”的研究,从博士毕业到大学教授,几乎没有深入到企业做过调研,只是翻译一些国外企业文化的研究资料,查阅一些经管类的杂志,就有了研究成果发表在某某学术杂志上。这样的研究成果被企业的实践者照搬照用,很容易使企业文化建设步入误区。企业文化虽然已经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开始进入大学的课程设置,但学生们仅仅通过课堂的学习无法把握企业文化(组织文化)的真谛。而很多企业文化的实践者往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出身,很难摆脱以前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很难掌握和应用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从而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政工化、表面化、割裂化等误区,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相脱节。

这些“问题”和“误区”严重阻碍着我国企业文化研究与实践的健康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企业与咨询机构、企业与大学、咨询机构与大学的深度合作,企业文化的研究、培训与实践能够紧密结合起来,这也是未来我国企业文化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大趋势。

推荐第3篇:《中国企业eLearning应用研究报告》

《2010中国企业e-Learning应用研究报告》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

e-Learning 企业应用领域正在发生一些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会让我们重新认识和评估e-Learning 的价值。无论是企业用户还是e-Learning 服务商,认识和理解这些变化,无疑会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来自企业用户视角

从企业用户的视角来看,e-Learning 在企业应用中正在发生如下的变化: 第一,80、90 后员工在企业中比例持续增加,加速了企业对在线学习接受程度 随着大量80 后、90 后陆续进入到工作场所中,这些在互联网伴随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早已将互联网应用在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各个层面,在线学习对于这一代人而言已经成为一种学习习惯。对于负责e-Learning 应用的培训人员而言,应看清楚这一变化,调整过去在e-Learning 推广上的策略和方法,变推动为迎合和指导,为员工在企业中营造出适合他们特点的在线学习环境。只关注传统培训方法,而忽视e-Learning 的培训从业者更应该引起注意,网络时代员工获取知识的方法已经完全改变,忽略e-Learning 的应用,无疑将使培训工作陷入更为被动的局面。

第二,多数e-Learning 应用中的问题并非新问题,而是源于企业传统培训中固有的问题

e-Learning 在企业应用中最主要的问题并非来自于e-Learning 自身,而是来自于传统培训业务中一直没有得以解决的各方面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不断调整的企业培训定位及组织结构、培训效果难以有效评估、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动机不足、课程体系难以有效梳理和规划等等,所有培训上的问题几乎都可以折射到e-Learning 应用之中。因此,企业如果想有效解决e-Learning 应用的问题,应该考虑到很多问题产生与e-Learning 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根源在于传统培训自身的问题。

第三,人才管理和知识管理将是e-Learning 发展的两条主要路径企业应用e-Learning 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e-Learning 与人才管理及知识管理的深度整合,建立企业的学习或知识门户。从当前的需求变化来看,国内多数实

施e-Learning的企业已经满足了e-Learning 在培训管理和在线学习方面的需求。研究发现,企业e-Learning 应用在朝目标应用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条明显不同的路径:一些企业在e-Learning 与绩效的结合、岗位能力模型的结合以实现促进人才发展与管理上有着明显的需求;另一些企业则在多种学习方式的引进、促进非正式学习实现知识管理上有着明显的需求。企业会因组织、人员等方面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突破点。

第四,移动学习与社会性学习的结合将彻底改变传统学习模式

研究发现,传统意义上的e-Learning 企业应用本质上是辅助传统的培训,包括实现培训业务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在线学习降低培训成本等。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Web2.0 社会化软件应用的成熟,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的出现将改变、甚至彻底颠覆传统的学习模式,即基于智能手机的社会性学习。社会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知识传递的架构和流程,通过从人到人的传递,加速了知识应用的过程,而智能手机等移动化网络终端的支持,为社会性学习的实现提供环境和技术上的支持,移动学习与社会性学习的结合将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理念和目标,并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

第五,企业普遍缺乏e-Learning 应用领域专业人才研究发现,几乎每家系统化实施e-Learning 的企业都面临人才缺乏的问题。很多企业设立了推动和维护e-Learning 应用的岗位,但却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在e-Learning 应用上,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研究显示,e-Learning 应用复合型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包括对e-Learning 整体规划能力、LMS 等相关技术应用能力、数字化学习内容规划和开发能力、系统的运营与管理能力以及对培训业务的理解与辅助应用推广能力等。目前,具备这些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稀缺,社会上缺少相关的专业教育培训机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e-Learning 的应用效果。

二、来自服务商视角

研究发现,从e-Learning 服务商视角来看,e-Learning 企业应用市场领域的变化趋势如下:

第一,e-Learning 企业应用市场增长平稳,不会出现“爆发式”式增长

调查研究显示,e-Learning 企业应用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0%,低于面向个人的网络教育或在线培训服务市场增长率。就市场发展情况来看,e-Learning 企业应用市场介于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之间,兼具两种类型行业企业的特点。但很多供应商进入到该领域时,将企业定位于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并期待业务能够爆发式增长,能够吸引风险投资、最终走向公开上市,但e-Learning 企业应用市场没有出现e-Learning 个人应用市场的现象,市场增长较为平稳,预计未来也将维持这一平稳增长的趋势。

第二,e-Learning 服务商的商业模式逐渐从产品化走向服务化

调查研究显示,各种类型的e-Learning 服务商中,单纯以销售产品为市场定位的已经越来越少。随着用户e-Learning 应用走向深入,后续服务能力已经成为客户选择供应商的重要评估指标。从平台服务商来看,客户支出预算中,二次开发等后期维护所占比例逐年提升,很多企业在系统维护上能够有固定的预算投入。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变化,一些服务商采用技术人员常年现场服务的模式。分析显示,大型企业学习管理系统市场将走过从产品到服务,再从服务到外包的模式。从内容服务商角度来看,销售课件或开发课件的模式也会受到客户需求变化的影响,从单纯课件销售及开发走向提供与应用、服务结合的学习解决方案,这将是内容服务商的发展趋势。

第三,e-Learning 服务商的市场定位从综合化走向行业专业化

调查显示,面向行业提供e-Learning 专业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数量持续增加,并且这一趋势还会继续加强。这一现象再次证明e-Learning 在不同行业、领域应用的差异化。因难以提供深度行业应用服务,那些没有行业定位的e-Learning 综合服务商的市场占有率也将持续降低。调查结果显示,面向行业应用的服务商既有平台服务商也有课件开发服务商,服务模式包括定制化平台开发、SAAS 服务、行业专业课程开发、整体学习方案等。面向服务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银行业、证券业、电信业、电力企业、零售连锁业等。

第四,e-Learning 服务商普遍缺乏咨询能力与专业人才

调查显示,总体而言,企业e-Learning 应用层次不深、缺乏整体规划,多数停留在满足客户培训管理与在线学习方面,这与企业e-Learning 服务商缺乏咨询能力及专业人才有直接关系。国外e-Learning 服务商多数通过与咨询公司合作或建立内部专业咨询团队来解决上述问题,而国内e-Learning 服务商在两个方面均显不足,缺少与专业咨询公司的合作,内部的咨询职能也仅限于在售前咨询上。除了e-Learning 应用咨询人才之外,岗位能力模型、绩效、知识管理、教学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十分缺乏。专业化的核心人才已经成为e-Learning 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移动学习、社会性学习等新学习技术的成熟,将带来新的商业机遇 新的技术总是带来新的商业机会,传统的e-Learning 服务商继续朝服务化、专业化、行业化转型。综合研究显示,一些新的学习技术将逐渐成熟,未来将广泛应用在企业培训之中。从对用户的需求调查情况来看,移动化学习、新型学习社区以及游戏化学习等均已出现需求势头,并已经出现成功的应用案例,如:上海移动、重庆移动、中国航天等企业已经开始移动学习的应用;中国电信、广东移动等企业正在实施满足社会性学习需要的新型的学习社区;IBM 等公司成功实施了3D 虚拟学习;安利公司的游戏化学习项目也正在实施中。 e-Learning服务商如能发挥优势,抓住商机,完全能够开创出有特色的e-Learning 专业服务领域。

推荐第4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2005~2009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一、前言

1.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的背景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的总称。它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日渐凸现出来,成为企业经营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要素。有无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拥有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富有个性化魅力的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与成败。任何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并受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社会文化、外来文化及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个性、社会性和群体性。我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也不例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实践,却是不能超越国家民族界限的。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企业文化,只有在不断摸索中创建有本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的学术意义及价值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加强企业管理,强化企业凝聚力、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既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任何一个现代企业的维系和发展都需要两个纽带,一个是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另一个是文化、精神、理念的纽带,就好比\"硬件\"和\"软件\",两者互相支撑,缺一不可。从\"软件\"方面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实践中逐步树立、形成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念、独特的企业精神、合理的经营之道、崇高的经营境界以及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并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企业\"软件\"搞好了,同时配以企业的\"硬件\"建设,才具有双重动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然会提高。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帮助和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必须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迈出扎扎实实的步伐。但企业文化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建设不是目的,重在推广和落实。因此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全员参与,密切配合,确保该项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正文

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重口号轻落

实;重宣贯轻执行。突出在“建”字上,是基于策划学、传播学的,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策划和传播,是一种泛文化。近五年来我国学者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来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分析:

1.基于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民族之所以繁衍至今,靠的就是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一直走着引进国外模式的方法。苏联模式、美欧模式,在中国市场的运作过程中均出现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实现中国模式与国外模式的融合才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80年代企业文化引入中国,这种新的管理模式被各大企业所效仿,通过理论进入、模仿、创新的形式,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问题。要想真正拥有本土特色,最关键的就是对本土价值观的挖掘,即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总结和概括。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文化,而其中的 “仁、义、礼、智、信”反映出了现代社会的“以人为本”、“中庸思想”、“团队精神”、“承担社会责任”等价值观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意义及价值。郭扬结合国内外儒家文化融入的实践经验及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文化融合方法,梳理出了儒家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基本途径及方法。通过分析实习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分析如何借鉴国内外理论及成功经验实现企业文化的中国化。【1】

企业文化建设,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国情和母体文化的不同,目前中国企业

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仍存在着很多问题,而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因此,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企业特点、有效促进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陈绍海从分析文化、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关系入手,归纳并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较为深远的基本精神,分析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趋势及优势。然后提出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建立中国企业文化,并阐述了其建设途径和需注意的问题。【2】

2.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反思与误区研究:

企业文化研究与实践在中国方兴未艾。如何看待中国的企业文化热?如何从根本上把握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企业文化理论是纯粹的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理论实质上反映了对人本管理理想境界的追求。企业文化是在人本管理潮流中提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感性管理手段。塑造企业文化更多的是为企业着想,而不是为文化着想。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理顺价值差异,清晰组织个性,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增强组织承诺和团队士气,提升整体形象和品牌信仰,通过对内的整合达到对外部竞争环境的适应,继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企业文化从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原生态文化、定型文化和再造文化。在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它们有一些共通的因素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固定和变革。这些因素包括:领导者行为;企业的战略、愿景、价值观;企业结构;绩效考评;人事惯例与组织公平感;竞争环境。企业文化从本质上说是隐性的,但从其表象上看,企业文化的外化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价值观、信念、氛围、规范、符号、哲学。企业文化经过归纳提炼,形成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个性,并在实践中提高员工的认同,提升企业形象,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企业实施

CI战略。其又包括理念识别MI,形象识别VI和行为识别BI。

郑丽从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企业文化形成的角度认真梳理企业文化的本质以及塑造企

业文化的内在动力,就当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3】

黄朝晖提出建设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的具体实

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指导,这样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4】

3.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绩效研究:

近2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企业文化的

理论研究和实践正不断加强,使得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大价值,许多企业也开始有意识地培育企业文化。培育企业文化,有助于优化企业管理结构,实现企业文化管理的现代化,也是企业增加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选择,同时,对塑造优秀企业形象,创建优秀品牌也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将削弱企业的组织功能。但是,由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起步较晚,加上经济、技术基础较弱,无论理论研究还是管理实践,我国都处于初始阶段。我们在把握企业文化建设要素和过程的实效性的基础上,在肯定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客观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如企业文化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持续创新力不足,缺乏学习意识、速度意识、创新意识,同时,分析企业文化在实际运作中流于形式,无形的文化与有形的制度产生碰撞,另外,文化建设应与经营活动缺乏紧密的联系。这些问题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文化建设道路中的障碍,极大地限制了企业文化功能的发挥。

刘琳琳在分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误区的基础上,对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进行理论探索,提出了强化执行文化、构建特色文化、培育学习文化、提升速度文化、坚持创新文化、提炼故事文化、营造绿色文化以及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等途径,以期从战略高度对待企业文化,对培育具有实效的企业文化有所启发和帮助。【5】

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特别是在消费时代。人们不仅注重产品或服务的质

量,也注重产品和服务背后的文化。产品的文化底蕴越深厚,其附加值也越高。所以,企业文化战略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最重要的战略。正因为此,企业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成为学术界和管理学界争相探索的热门领域。绩效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获得巨大发展,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口头禅。但是以往绩效理论往往只偏于经营绩效狭小的一隅,把绩效评价仅仅作为经济效益评价,用在企业文化领域时也仅仅探讨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虽然这受企业营利性质这一决定性因素的影响,但是这极易导致绩效短期化评价的趋向。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视角的三个维度,即经营绩效、文化绩效和社会绩效。要求我们在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绩效时,不但要从企业文化与经营的关系,还从企业文化内部的绩效以及企业文化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阐释。这可以制定了企业文化绩效评价体系的初步框架,即“三个方面”、“四种维度”、“六大内容”。“三个方面”是指围绕企业文化的经营绩效、文化绩效、社会绩效。“四种维度”是指考查企业文化的一致性、适应性、持续性、先导性。“六大内容”,是指价值理念、制度设计、文化网络和组织管理、环境因素、行为习惯、社会形象这六大指标。

熊富标从哲学的角度来阐释文化的特质与内涵,为研究的开展奠定理论,认为文化既是人

类历史传承的生存方式,也是历史既定而主体自为的价值规范体系,并且文化具备一定的经济功能。由此,深入分析了企业文化以认同为前提、以营利为目的、以责任为主题、以创新为支撑的特征等。通过对绩效理论发展历史的简单梳理,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三重维度,即经营绩效、文化绩效和社会绩效,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具体体现。从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评价原则入手,具体构建了企业文化建设绩效评价的体系、框架。他还具体分析了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因素,为企业文化建设途径的分析提供参考,并以一项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查实例开始,探讨了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策略。【6】

4.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不断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了国

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小企业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却存在一个普遍的病症-“短寿”,虽然造成中小企业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但企业文化的相对滞后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企业文化理论是当今最具竞争力的管理理论之一,近几年来,企业文化理论在中国企业管理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深入学习和理解企业文化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企业文化的概念、基本结构及其功能与价值。根据企业文化的基本框架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中小企业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比较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等方面特点,发现中小企业并非总处于劣势。只要善于利用自身的特点,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完全能够发挥优势。

张艳丽提出了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案。首先,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特殊国情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我国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创建自己的特色,她将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归纳为:诚信文化、团队文化、创新文化和速度文化。其次,根据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将企业文化建设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次,并分层次提出具体的建设措施。此外,还对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两个突出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时机的把握,另一个是关于中小企业企业家自身素质的提高。最后,结合案例做了详细的论述,得出结论认为我国中小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应当结合本企业自身特点,确立企业价值体系,找准企业文化变革的时机。【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所有企业生存下来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的根本方法。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普遍重视不够,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其健康持续发展,也将影响其参与新经济时代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能力。

冯立兵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以中小企业为出发点,从企业文化建设这个突破口入手,

首先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内涵、结构、功能及特点等基础理论,然后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就基础上,通过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分析,并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实际,提出建设中小企业文化的具体对策和措施。【8】

5.我国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分析:

每当我们接触到某些企业,总会被其不同寻常的特质所打动,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

文化在企业这个特定的范围中延伸开来便形成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的被全体员工普遍认同并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也是伴随着每一个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21世纪,当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企业文化间的竞争。企业文化建设中打造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和催化剂,拥有优秀而具企业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竞争中取胜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然而较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相比,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着价值观不明、企业精神缺乏个性、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一般文化活动等问题,造成我国的企业在全球范围的经济竞争中常常后劲不足,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日益被重视的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 马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型企业之一,也是安徽最大的工业企业,其产品出口到48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被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钢铁信息服务商世界钢铁动态(WSD)评为全球钢铁企业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之一,并成功作为安徽省首家,进入2005年中国企业前1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前50强。马钢有着名扬全国的“江南一枝花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文化也要随之发展,马钢体现了其作为成熟大型企业应有的严谨的规章制度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力。【9】

(二) 三十多年来,莱芜钢铁(集团)公司,坚持不懈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注意积累、总结、丰富、发展企业文化的管理经验,探索独具特色的莱钢企业文化,促进了莱钢企业文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莱钢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为莱钢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回报,而且也带动了莱芜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繁荣。本文力求探索莱钢企业文化在莱钢的发展历程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寻求莱钢在新形势下、在“战略转型”和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旨在使莱钢企业文化更有厚度、更有高度、更有广度、更有力度,从而成为推动莱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王慧慧通过收集和整理公司内部资料,采取高层访谈、与员工座谈等方式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通过对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分析,找出精神层文化、制度层文化、行为层文化和物质层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提出莱钢在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改革思路。【10】

(三)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使企业文化“落地”,使企业战略接着企业文化这个降落伞安全“落地”。企业文化落地是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长期动态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企业从生存到成熟,从优秀到卓越,从企业原始经营到理性与人文结合的企业管理意境。徐英以国电信企业为例,在国电信集团的企业文化纲要指导下,在上海电信公司倡导“五种文化”背景下,聚焦笔者所在的上海公司基层单位青浦局的“文化落地”建设,探讨作为国有企业的基层单位如何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到实处、具有实效的“落地”建设。【11】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再完全是精良设

备和雄厚财力的较量,而更多的是企业间智力资本与文化积淀间的对抗。企业的管理重心开始向“人”转移,对内强调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对外强调顾客满意;企业管理开始侧重于文化

管理,通过建立适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员工的归属感,激发优秀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企业的信誉,加强顾客对企业的忠诚感。企业创造着文化,而文化又塑造着企业和人。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力量,而企业文化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境因素。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所处的环境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企业管理开始侧重于文化管理,通过建立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以激发优秀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中国企业如何塑造企业文化建设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文化的创新已成为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

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把握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要加强企业文化的研究,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

1、价值标准的界定

正确的价值观是塑造企业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基础,如行业特

点,企业成员的构成,以及政治、经济、法律意识等,选择适当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否则,企业不被他人所认可。同时,要把握好价值观与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使价值标准与企业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相统一。

2、不断创新

只有创新企业才有活力,才能发展,才能增强竞争优势。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

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

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

新、发展。

3、要加强企业文化研究。

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应该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

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侧重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探讨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同时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 , 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在此过程中,推动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

4、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又通过其新技

术、新产品所倡导的理念引导市场潮流、引领社会时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观念,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社会文化通过企业家这个载体,将其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产品的文化品味。

5、注重企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是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

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企业文化的内涵也要反映出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要保持较高的整合度,对外要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不断孕育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源泉,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四、参考文献

【1】郭扬: 融合儒家文化,构建中国企业文化 .新疆大学,2009年.

【2】陈绍海: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长春理工大学, 2008年.

【3】郑丽 :企业文化建设反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黄朝晖: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误区浅谈.资治文摘(管理版)

2009-01-20.

【5】刘琳琳: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问题研究.哈尔滨工程大

学,2007年.

【6】熊富标: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研究.华中工业大学,2009年.

【7】张艳丽: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湖北工业大学,2009年.

【8】冯立兵: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研究问题集对策研究.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9】汪静:马钢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王慧慧:莱钢企业文化建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年.

【11】徐英:青浦电信局企业文化建设探讨.湖北工业大学,2009

年.

推荐第5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刘茂长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应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注意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入现代意识、市场意识,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东西方文化互融互补的整合创新,创建一种既具民族性、传统性,又具国际性、现代性的中国企业文化。它必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企业文化的构建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和前提。没有现代企业制度则无所谓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民族性与国际性;现代意识;市场意识;现代企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01)01-0013-06

一、企业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近几年来人们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何谓中国企业文化,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但就其内涵而言,它应当包括:一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二是现代文明的精华,三是现实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与伦理关系,这三个方面构建了中国企业文化。由此不难看出,所谓中国企业文化,它的重要特征是既具民族性、国际性更具现实性。从民族性而言,它必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从国际性而言,随着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文化自然也随之而融入国际企业文化之中。现实性是针对不同的企业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更具个性的企业文化,如中国一汽提出的“领导要有正气,职工要有志气,产品要有名气”,大连一家企业提出的“四个为本”的企业文化,即以产品为本,以质量为本,以人为本,以人的精神为本。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个性,也是现实性,当然这种现实性又与传统性有着深刻的一致性关系。不难看出,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体现这些企业精神的人际关系、规章制度、厂房、产品和服务等制度和物质因素的集合。企业文化可分为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三个层次。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层,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体现为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宗旨和企业风气等;企业的制度层是呈行为形态的员工的工作方式、社交方式和处事方式等,具体包括企业的各类管理制度、企业习惯等;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主要表现为企业形象,具体包括产品设计、企业外貌、企业公共关系用品、员工服饰等,从物质文化中可以折射出企业精神层和制度层文化的内容。企业文化的这种基本的内涵决定了企业文化变革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初步创新、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其复杂性则体现为文化的形成受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企业环境、倡导者能力、员工素质、文化传统和企业现实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是这些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个群体学习和创新的结果。特别是中国企业文化既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又要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在互补互融的过程中构建新的企业文化。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系深厚,博大精深。文化,正如黑格尔所说“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头,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越远,它就膨胀得愈大。”应当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不仅可以与市场经济相容,而且能够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深厚基础。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将儒家管理思想的精华归结为“重在治国、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知人善任”,将兵家的管理思想精髓概括为“深谋远虑、雄才大略、随机应变、速战速决”。一个是管理思想,它与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思想的主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原则要求是十分吻合的;一个是兵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同样是极为吻合的。

1所以我们说中国企业文化是一个既具民族性又具国际性的亚文化,民族性与国际性的互融性正是它的一个重要特色。

二、企业文化要融入现代意识,要融入市场意识

有关人治与法治问题,中国重人治而轻法治,这里就存在由人治向法治转化的问题。美国学者吉特霍夫斯泰特在1980年曾经给出了著名的描述民族文化的四个维度:权力距离(承认社会的权力在组织机构中不平等分配的范围,可以理解为职工和管理者的社会距离)、不确定性避免(用于描述一个社会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情景的威胁,并试图通过提供较大的职业安全,建立更正式的规则,避免偏激观点和行为)、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男性化倾向(用于描述男性价值观,如自信、获得物质和金钱、不关心他人、强调生活质量等,在社会中占优势程度)。中国企业文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官本位制,如省、地、市级企业,由此相应的当然是按此级别实施其相应的权力,并由此体现民族文化的四个维度。体现这四个维度的企业文化也是由官本位导演出来的,企业领导者也是和官本位相应的,四个维度的民族文化随着中国企业的改制转轨也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并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融入现代意识与市场意识对所述四个维度正在发生着变化。

对于中国企业文化而言,重要的是创新,但是何谓创新呢?这是当前一个最热门话题。创新与继承之间,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关系,创新更多的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没有继承一般说来也就没有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关键是应在继承基础上,在“新”字上下功夫,而难就难在“新”字上,所以创新者重要的是要从企业的民族性与国际性和现实性三维整合基础上构建新的企业文化,要在个性上下功夫。如笔者所接触的一家企业,它以和合为核心,伦理文化、法理文化、民主文化互融性构建的企业文化体系。提出了“追求利润、但不惟利是图;勇于竞争,但不伤天害理;等价交换,但不斤斤计较”的为商原则;并提出“功高不自傲,权重不谋私,求名不虚荣,牟利不忘本,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沉沦,贫贱不移志,富贵不荒淫”,它的公关理念是“先交朋友后作生意,边作生意,边交朋友,做回生意交一批朋友”等。这些都是从不同的企业的现实性提出的企业文化理念。而这种理念,当然也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它既有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对现代文化的继承。所以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基础,而创新是关键。当然也有的说综合就是创新,但是综合基础上也要有不同于原来的并确有新的功能与其独特之处者才能称之为创新。现在人们对于何谓创新,首先在概念上就比较混乱,因此对创新要有严格的认定和科学的内涵。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创新与发明的关系,创新与发明更有它深刻的内在联系,发明者当然也是创新者,但是创新者不一定就是发明者,所以创新与发明之间同样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如要从东西方文化的互补互融的过程中整合、创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应当说也是个重要的创新,这就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而不应当说文明与文化是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文明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而后者更多的与文化相联系。西方的商品进中国市场,更多的是它们的物质文明,但是同样也体现西方的精神文明,体现西方的文化内涵。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西方的现代文明必然进入中国市场,进入中国的家庭,由此而来的是中国人和中国家庭的国际化程度的进程逐渐增强。面对如此加速的国际化进程,它对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自然也就极为重要,而我们的企业文化应既体现西方的现代文明,更要体现传统文明的民族性。所以一个民族性,一个现代性,构成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两个问题,关键是它们在互融与互补过程中应实现创新的整合。何谓创新基础上的整合呢?西方的工业文明引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中国播下了工业文明的种子,而我国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基础,所以如何体现我国的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整合呢?虽然,旧中国也有一些民族工业,但那更多的是一些手工业性质的民族工业,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业,从严格意义上讲,应当说是西方的工业文明引进的,特别是体现现代文明的大工业如汽车业,家电业等,我国过去基本上是空白。既然是在

一个空白基础上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它又如何体现我国的民族性呢?如何体现创新呢?笔者理解更多的应在企业的理念和企业管理思想上体现我国传统文明,而在产品上更多的则应在适应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消费需求特点,同时也反映我国传统文明的商品上体现。当然,任何国家的工业文明从严格意义上讲,都没有纯民族化的工业,相反越具现代化的现代文明,越具国际化,这应当说是一个规律。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现代文明,它更多的是一个国际化的特征,所以现代化与国际化是一个互为中介化的发展趋势。而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当然也是一个国际化的进程。它又提出一个国产化、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关系问题。从文化理念上国产化、民族化,更多的是体现一种自强与自立的精神,并且在国际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创新与发展独具民族性的现代文明。正如同样是体现现代文明的汽车业,美国的、日本的、德国的各具不同特点,有的是安全性强,有的是大气污染小,有的是节油性好等,一句话,它既具国际性、现代性,同样也具民族性。由此可见,国际化与现代化可以是共性,唯有民族性才具个性,关键要在民族性上下功夫,在个性上培育优势企业与优势产品。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一是要吸收西方工业文明的技术,更要在吸收的过程中创新,在民族性上培育特色经济,并以此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当前最重要的是质量、价格、成本、安全性、民族性。难的是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既要有共性更要有个性。实际上共性更多的是国际性,而个性更多的是民族性。国际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既体现物质文明也体现精神文明,其间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个性更多的是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我国有些传统工业如纺织业、印染业,还有民间工艺业等,确曾在世界文明史上有过自己独特的优势,有过光辉的历史,但是随着现代西方的新型工业品进入中国市场,对我国的传统手工业将产生巨大的冲击而逐步衰落。现在的问题是重振雄风,注入现代文明,如工业化高科技重创辉煌的问题,它的民族性、传统性、个性与现代性、国际性关系更突出,因而也更具竞争优势,前者是引入西方的工业文明产品注入中国传统文化,使它既具鲜明的现代文明,又具民族性、传统性。而后者则在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工业中,注入西方的现代文明,以焕发其青春与活力,使它更具民族性和现代性特色,更具竞争优势。所以面对激烈的国际与国内市场竞争的态势,它不仅体现商品自身的优势诸如商品的质量、价格、成本、品牌等,而且还体现它的国际性与现代性,更体现它的民族性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商品的外观上对体现它的审美价值,重要的是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的整合需求程度。还有一个重要的产业就是以特色资源的开发构建特色经济,它同样也有一个传统与现代文明在互补互融的过程中,构建特色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需要更加关注的一个问题。何谓特色资源呢?所谓特色资源就是别人没有而我独有的具有巨大开发价值的资源,按市场律差的规律看来,就是具有特色资源而又易于被市场有效配置并产生巨大规模经济效益者,也可称之为市场先律区。按此要求考虑的特色资源在四川省就有独特的再生水能资源和中草药资源,而后者不仅具备巨大的开发前景,而且更具独特的民族性和传统性,它也是东方文明的一个极有特色的产业。现在关键是要在注入现代文明实现东西方文明互补互融的过程中,构建西部特色经济,亦称之为绿色经济。

三、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

从广义的文化与制度的关系看,文化可以表现为一种制度,而制度本身就包含在文化的内涵之中。一种制度的产生必然有其文化背景,而一种制度的确立本身对文化的形成、变革和发展具有推动或阻碍作用。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制度文化,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而,现阶段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

现代企业制度是由市场经济的主体构成,围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要逐渐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通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和企业宗旨等体现出来,并进一步转化为企业形象。要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而发挥现代企业制度对

企业发展的作用,同样也需要培育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忽视了这种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的培育,就无法保证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应有的制度效应,甚至于无法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所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同样要培育与此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而现代企业制度,严格地讲,更多的也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国际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它又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构建的一种新型企业制度,它同样既具国际性又具民族性,与此相应的企业文化同样既具国际性,又具民族性,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如何体现其国际性与民族性的整合,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与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一个是现代大工业,更多的是国有企业,它们正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之中,它更多的是具国际性;另一个是以家族为基础构建的民营企业,它也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但它更多的体现家族性和民族性,而且更多的是它的家族性,在民营企业规模还不大之时,家族性的矛盾还不显著,但是一经它的企业规模扩大之时,家族性的矛盾也就日趋尖锐,凡是注意到了按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的家族企业,它的发展就快,反之,不仅得不到发展而且由此破产者甚多。所以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有一个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的问题,因而也就有一个与此相应的企业文化的构建问题。当然作为在家族企业基础上构建的现代企业制度,更多的具有民族性企业文化,但是它也必须注入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文明,否则,它的发展也必然受到限制。问题是现代企业制度与民族性、家族性、地域性文化之间的互融性以及它们之间矛盾的冲突性关系如何整合。特别是我国的地域文化的差异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如北方与南方的文化就明显不同。比如从方位感上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北方人是以人在宇宙中的座标定位的,而南方则是以人为中心定位的,所以北方人的方位感是按东、西、南、北定位的,而南方人则是以人自身所处的位置定位的,所以外地人问路,它给的是左与右,前与后的概念,而北方人则是东西南北的概念。这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同样会影响企业文化的构建。

四、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

一种意见认为,华夏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个人主义,由于中国数千年小农经济的影响,“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个人奋斗观念根深蒂固。因此,中国企业都不容易做大,在国外的华人企业也往往是小本经营。稍微放大一些看,个人主义就变成了家族主义。再放大一些看,亲朋好友圈子也算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国外称之为关系文化。

第二种意见认为,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是集体主义。在这之中,可能存在着某种误解,比如,把“小团体主义”看成是集体主义。例如,国外的一项对中国企业的调查就认为,中国企业的文化属于一种集体主义。

第三种意见认为,中国企业是国家主义。其根据是中国企业提倡爱国主义,这种国家至上的观念属于某种政治集体主义。国家主义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民族集体主义。

关于中国企业文化究竟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从不同的角度看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美国人认为中国企业是集体主义,因为中国人讲人情、注重家族等;而日本人则认为,中国人太个人主义了,就是说,中国人自私自利,没有合作意识。那么,如何看待这种差异呢?有的认为中国文化处于美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之间。中国人与美国人相比,属于集体主义,与日本人相比,则属于个人主义。

至于国家主义的影响,也是需要重新认识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国营企业没有自主权,那时

的主导观念是国家本位论;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成了独立的经济实体,这时要提倡的是企业本位论。如果我们把企业的利益称为小团体利益的话;那么,国家利益就是大团体利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建设企业文化就要突出和尊重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文化必须结合企业收益来进行,离开企业收益,就谈不上企业文化。说到民族正气,没有经济的发展,所谓的民族正气也不过是一句空话。

现在看来,中国企业并没有多少集体主义的东西,而是处于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夹击之中”。因此长期以来全国一盘棋的倡导与现实是比较脱节的。企业在跟随注重国家利益的倡导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骨子里的小农经济意识深厚的个人。这样,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两极的强化成为弱化中国企业文化集体主义的重要因素。一些人怀疑,中国企业文化究竟有多少实际的空间?

五、中国企业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

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中,必须借鉴和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因为在外国的企业文化中,有许多观念和行为准则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它具有许多共性,不因为国度的不同而不去遵循。其次,在外国企业文化中,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优秀的东西。第三,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经营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其结果,必然会出现跨文化。这种跨文化,有时表现为相互的融合,有时表现为相互之间的冲突。要保证经济的交往与合作顺利进行,就要求跨文化之间,主要在东西文化之间,加强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融合,减少相互磨擦和相互冲突。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背景的差异性,中外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了对于外来的文化又必须经过筛选,经过改造,实现外来文化的本土化,而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作为观念形态的企业文化,更是因国度、地域、时间、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外来文化具有宽广的包容性,具有强大的同化力。这种文化使外来文化发生了异化,这种异化也可能变得更完美,也可能发生多种扭曲,但是这种异化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六、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体现这三大主题的新经济运动改变了全球市场态势,改变了企业竞争的环境,也改变了企业竞争的规则。这些变化并不只是关系到高科技产业的特有现象,而是涉及到一切新老企业。很明显,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使人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几乎无力影响这种趋势,也不可能长期将自身孤立于这种趋势之外,这也促使现代企业必须进行经营管理思维转换和战略调整,以确保竞争优势。不难发现,无论是基本的价值观念,还是具体的行为准则,新时代企业文化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工业经济中传统企业文化模式。

例如,新时代企业文化可能呈现以下一些新的特征:一是速度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环境的急速变化,需要企业抢先发现最终消费者以及建立企业员工的快速反应机制;二是更加强调创新。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生产规模或成本的重要性下降,而创造性和灵活性是最宝贵的企业资源;三是需要培育学习文化。企业知识化通过不断学习来实现。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靠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四是提倡文化融合。新时代中竞争的内涵已发生变化,竞争中合作,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多元优于一元,合

作大于竞争,共享胜过独占;五是生态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时代需要企业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要求创新生态文化。

七、企业文化与企业家

一般说来,企业家与企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家与企业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企业家的品格是企业文化的品牌等。但是通过深入的思考,也会有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先有企业家后有企业文化,因为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企业文化不过是企业家经营理念、运作规范以及经营活动的一种沉淀;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示范者,企业家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还有人认为,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推动者,他们甚至把企业说成是旗手文化或者说是强人文化。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先有企业文化后才有企业家。其主要根据是,在美国生存延续超过100年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有着自身的企业价值观,其根本特点是同时注重个人、企业与社会利益。人们并不一定记得IBM、可口可乐或通用汽车这些常年不败的企业老总是谁,但是人们却很容易理解和记得这些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特色。

更多的人则认为应跳出“鸡与蛋”的小框框,从更大的范围来审视这一现象。这样人们所得到的结论就是,完全没有必要回答鸡与蛋何者为先的问题,而应注意鸡生蛋与蛋生鸡能够长此以往的条件,注意这种得以维持不断繁衍的现象的环境。企业家的出现与成长既要靠自身的努力,更要靠外部的条件。所谓自身的努力是指自身的修炼,现在一些企业经营者常说的凭觉悟在工作,可能也包含了这方面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无奈。但是,更重要的是外部环境的作用。企业家需要培育和教育,更需要激励与约束。

总之,企业家个人素质是前提,机制是根本。机制比资金重要,比市场重要,比人才重要,比文化重要。没有现代企业制度就没有企业家和企业文化。我们不可离开企业制度基础空谈企业文化,那等于在沙滩上建造楼阁。企业文化不应该是空穴来风的思想泡沫。

推荐第6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所谓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学说。先进的、高效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无形而有效的最现代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上迅速做大做强的助跑器,成为我国的企业之魂和腾飞的基石。

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融入了国际市场,标志着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活动范围和竞争对象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应顺应这个趋势,推动企业的振兴、发展和腾飞。一是管理方式理念化。企业理念决定企业的发展,决定企业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这种管理方式与以往管理方式不同的就是能够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本企业的特点,提出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而后再把每一个理念迅速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行动,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未来的企业管理趋势将是理念管理。海尔在兼并一个企业时,不是派财会人员去,而是派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去,使企业的员工先接受海尔的理念,在海尔理念上先形成共识,变成海尔人,这个企业就被激活。海尔的这种理念管理方式,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二是管理手段信息化。所谓企业管理手段信息化,就是在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收集和加工,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实现辅助决策。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的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人才争夺本土化。我国加入 WTO 后,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现在国际著名的 500 家大企业有 300 多家已进来,他们在华设立各种办事机构、直至把总部迁到我国。他们利用高薪吸引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的方法,从我国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国内各个企业挖人才,推行雇员本土化 , 这将使我国专业人才严重流失。面对国外企业人才本地化战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如何拿出一个人才“归我所有,为我所用”、“不归我有,也为我用”的具体对策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四是学习型组织普遍化。所谓学习型的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是通过学习,重新创造自我,使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因此,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正在变成我国很多企业的自觉行动,成为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五是文化管理“合金”化。在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企业将走向世界,世界企业也在走向我们。市场的融合,中外企业文化也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成为一种“合金”文化,这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我国著名的海尔文化,就是集东西方管理思想于一炉,在继承中创新,在引进中消化,最终形成并植根于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使中国企业在世界管理思想的宝库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用海尔集团张瑞敏的话来说:海尔文化 = 日本文化(团队意识 + 吃苦精神) + 美国文化(个人舒展 + 创新精神) +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这就是一种“合金”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自觉地借鉴西方和世界各国管理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使企业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是能够把企业员工集聚在同一旗帜之下。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 WTO, 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就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非常解放和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才能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在同一旗帜之下,才能达到“人心齐,泰山移”,“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目的。二是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强调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对人脑进行卓有成效地开发和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企业管理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使企业管理彻底地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三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业绩。美国哈佛商学院最近几年在研究一个课题,即影响美国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经过对全球一些企业调研以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松下、波音、惠普、佳能等世界 500 强,他们强在哪里?强就强在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上。外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海尔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经济发展时说:海尔十四年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恰恰在于是无形的东西,这些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彻底全新的变更。四是能够使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管理。在我国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以后,一个公司或企业分布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如何对高度分散的企业实施领导,如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这是进入信息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事实证明,原来泰勒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只能靠文化管理,靠企业形象管理,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共同的作风,共同的服务准则,共同的礼仪和礼节,共同的标识,共同的建筑式样以及企业共同的标准色、企业歌曲等系统化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形象实施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

四、企业文化建设运作的一般做法企业文化就其实质来说,主要不是理论,而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的实践,这是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一个共识。从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单位看,由于企业的历史、行业、体制的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各具特色。但建设运作的基本做法有这样几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现代文化管理比以往管理先进的地方,就在于它使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成为企业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以

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内容。在长期的企业经营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当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五大资源,即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文化资源。在五大资源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对于企业来讲,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企业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把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依靠人、培养人、关心人、激励人。二是讲求经营之道,把握市场竞争规律。讲求经营之道就是使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经营方针等,都要适应加入 WTO 以后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符合我国企业以小制大、以弱胜强的要求。好的经营之道,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第一要树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理念。所谓经营理念,是指以企业远景为目标,包含了企业的使命、目标、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意识和经营思想等内容的一种体系化的信念。企业经营理念不仅反映企业的过去和现在,而且还指示企业的发展和未来,它从根本信念上、根本价值取向上为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提供导向。企业的经营理念实质是企业对外界和企业内部的宣言,它像人的大脑支配人的行为一样,支配着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现在社会比较重视的有船的理念,木桶的理念, 100-1=0 的理念 , 狼的理念,老虎的理念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第二建立一个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创新机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证明,改革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速企业机制创新,是振兴国有企业的关键。一要在市场机制上创新,特点是:完全市场化,对市场反应灵敏、决策迅速,实行扁平式管理。二要在用人机制上创新,特点是: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才国际化(即本土化)等。三要在分配机制上创新,特点是:彻底破除论资排辈,使贡献同收入挂钩。第三要有与全球化和企业目标相适应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企业目标而确定的企业行动纲领,以及为实现经营目标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它是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经营战略主要有经营战略思想,经营战略方向,经营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方针,经营战略措施等。企业战略的制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来确定并实施。企业经营战略的特点应具有长远的目的性,全局的指导性,竞争的对抗性和赢利相辅相成的风险性等主要特征。第四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企业的信誉和社会责任。过去,企业成功的惟一标准是利润,而今天的成功标准是需要更多的关注社会的责任。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就要从远处和大处着想,通过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以信为本、以信求利,企业才会保持长久繁荣,才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培育企业精神,铸造企业之魂。一个企业,一支队伍,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就会成为乌合之众。这个统一的价值观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特定环境中,由全体职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培育和形成的,它是企业在经济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的总和。它是一个企业的标志,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凝聚力所在。怎样才能培育一个开拓创新,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呢?从国内外很多成功企业的文化实践看,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领导人要有一个创新进取的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企业家的人格化,企业精神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企业家的精神。因此,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人在企业精神的培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要有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企业精神要成为全体职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共同行动,才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第三,企业精神要个性化。企业精神的提炼要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特点、职业道德和职业的本质要求,易于理解,便于记忆。第四,培育企业精神要有战略眼光,要持之以恒,要有毅力。四是塑造企业形象,打造国际市场竞争利器。所谓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企业形象有三个基本要素:企业的外观要素,如企业外观环境、企业规模、产品结构、职工制服等;企业的人员要素,如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价值观、行为规范、礼仪礼节、企业人才构成及其技术状况等;企业的机制要素,这包括企业的经营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方式等。当前国内外一些企业在塑形上主要是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 )通过员工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人塑造企业形象。全面提高员工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文化素养、精神面貌等内在素质,以及服装仪表、言谈举止、服务态度等外在素质。( 2 )通过品牌塑造企业形象。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市场,是饭碗,是效益。一个企业拥有了名牌,就意味着拥有了市场和商业利润,也意味着拥有了文化和无形资产。( 3 )通过服务塑造企业形象。今天,通过使顾客满意的、温馨的服务塑造企业形象也显得非常重要。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并且留住顾客,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满意度满足用户的需求,树立企业形象。( 4 )通过广告塑造企业形象。广告,是当今企业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传播手段。好的广告,特别是产品开始时还无人知晓,不仅能起到营销、促销的功能,而且能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5 )通过优美环境塑造企业形象。环境形象是企业生产、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表现,是企业的外包装。进入一个企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企业的环境,企业的环境美不美,会影响公众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价,甚至影响企业的整个经营业绩。营造优美的环境需要很好的文化设计,特别是视觉形象的设计,这样才能表现出环境的文化品位。同时,营造优美的环境需要广大员工的参与,自觉的遵守和维护。

五、我们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思考。

一、我们这支队伍有着丰厚的文化基础。在铁道兵时期,我们以“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作为统一全体指战员和战胜千难万险的有力武器。因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作到了“大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出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道兵指战员无论是参加铁路建设,还是执行战备、抗震、抗洪、抢险救灾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条件恶劣,环境艰苦的情况下,都能出色地完成,为党和人民创建不朽功绩。兵改工后,我们用锐意开拓、争创一流的思想,注重信誉,讲求职业道德的观念,教育和激励广大职工去适应新的环境,迎接新的挑战,让“铁道兵前无困难”、“铁道兵前无险阻”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我们把筑路、建设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致力于培养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的队伍。各类英模荟萃,典型层出不穷。在我们的队伍中,仍然凝聚着一种健康向上,催人奋进,自强不息的力量。广大职工对企业充满了热爱和支持,使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这是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第

二、国企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值得借鉴。一是国有企业缺乏文化创造的内在动力。体现在机制方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还不能从自身发展战略的高度自觉进行文化建设。二是企业文化运作上的形式主义,缺乏务实精神,未对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做深刻的了解和研究;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空谈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只注重形象包装,缺乏个性特色。三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明确。许多单位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思想政治工作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而与企业管理脱节,这是认识上的偏差。应该明确的是,企业文化的主管应该是企业的党政主管领导。没有一个真正思想素质好、作风正、有领导才干的企业家,企业文化建设就是空谈。四是企业文化建设操作上的误区。企业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后,还要有具体的实施措施,领导要带头身体力行,不能使企业文化成了贴在墙上,摆在桌上,挂在口头上的一纸空文。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反对虎头蛇尾、奉命行事、朝令夕改。第

三、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领导的大力提倡和员工的积极参与相结合,才能搞好。总公司发出通知,决定在全系统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按照集中统一和规范化的要求,作好 CI 策划。第二步就是在 CI 系统完成后,在全系统推行 CI 成果。无论第一步还是第二步,都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只有领导大力倡导和职工的积极参与,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才能弘扬企业的文化精神,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第

四、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达到的目标。一是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二是改善了企业的管理,为增强企业活力开辟了有效途径。三是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为企业开发人才资源创造良好条件。四是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以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赢得社会信誉。五是优化企业内部环境,构筑友爱和谐的生活空间。

推荐第7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所谓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学说。先进的、高效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无形而有效的最现代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上迅速做大做强的助跑器,成为我国的企业之魂和腾飞的基石。

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融入了国际市场,标志着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活动范围和竞争对象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应顺应这个趋势,推动企业的振兴、发展和腾飞。一是管理方式理念化。企业理念决定企业的发展,决定企业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这种管理方式与以往管理方式不同的就是能够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本企业的特点,提出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而后再把每一个理念迅速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行动,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未来的企业管理趋势将是理念管理。海尔在兼并一个企业时,不是派财会人员去,而是派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去,使企业的员工先接受海尔的理念,在海尔理念上先形成共识,变成海尔人,这个企业就被激活。海尔的这种理念管理方式,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二是管理手段信息化。所谓企业管理手段信息化,就是在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收集和加工,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实现辅助决策。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的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人才争夺本土化。我国加入 WTO 后,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现在国际著名的 500 家大企业有 300 多家已进来,他们在华设立各种办事机构、直至把总部迁到我国。他们利用高薪吸引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的方法,从我国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国内各个企业挖人才,推行雇员本土化 , 这将使我国专业人才严重流失。面对国外企业人才本地化战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如何拿出一个人才“归我所有,为我所用”、“不归我有,也为我用”的具体对策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四是学习型组织普遍化。所谓学习型的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是通过学习,重新创造自我,使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因此,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正在变成我国很多企业的自觉行动,成为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五是文化管理“合金”化。在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企业将走向世界,世界企业也在走向我们。市场的融合,中外企业文化也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成为一种“合金”文化,这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我国著名的海尔文化,就是集东西方管理思想于一炉,在继承中创新,在引进中消化,最终形成并植根于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使中国企业在世界管理思想的宝库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用海尔集团张瑞敏的话来说:海尔文化 = 日本文化(团队意识 + 吃苦精神) + 美国文化(个人舒展 + 创新精神) +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这就是一种“合金”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自觉地借鉴西方和世界各国管理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使企业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是能够把企业员工集聚在同一旗帜之下。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 WTO, 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就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非常解放和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才能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在同一旗帜之下,才能达到“人心齐,泰山移”,“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目的。二是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强调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对人脑进行卓有成效地开发和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企业管理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使企业管理彻底地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三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业绩。美国哈佛商学院最近几年在研究一个课题,即影响美国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经过对全球一些企业调研以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松下、波音、惠普、佳能等世界 500 强,他们强在哪里?强就强在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上。外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海尔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经济发展时说:海尔十四年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恰恰在于是无形的东西,这些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彻底全新的变更。四是能够使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管理。在我国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以后,一个公司或企业分布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如何对高度分散的企业实施领导,如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这是进入信息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事实证明,原来泰勒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只能靠文化管理,靠企业形象管理,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共同的作风,共同的服务准则,共同的礼仪和礼节,共同的标识,共同的建筑式样以及企业共同的标准色、企业歌曲等系统化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形象实施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

四、企业文化建设运作的一般做法企业文化就其实质来说,主要不是理论,而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的实践,这是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一个共识。从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单位看,由于企业的历史、行业、体制的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各具特色。但建设运作的基本做法有这样几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现代文化管理比以往管理先进的地方,就在于它使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成为企业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以

推荐第8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走向

2004年以来,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企业文化的存在形态有了广泛的共识。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存在有两种形态:一种叫自发的存在;一种是自觉的存在。企业文化的形态和现象是有企业就有的,只要企业一经诞生,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就会形成经营思想、管理准则、与客户处理关系时的一些基本原则等等,这些内容就是企业的文化形态。而企业文化的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才产生的。同仁堂340多年发展到现在,不能说同仁堂80年代以后才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态和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同的企业文化有自发、自觉之分,有优质、劣质之分,就是没有有无之分。如果你认识不到企业文化有自发存在的一面,它的危害是什么呢?你就不会自觉地去审计你的企业文化,就不会科学地对现有的文化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而提炼新的文化。有些企业家,当他说本单位没有文化的时候,就说明他的文化是一种粗放的、自在的、自发状态,这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讲,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你去不去建设,你的文化都是存在的,而自觉去建设的企业文化,能够引领企业发展和进步,自发存在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企业的离心离德,造成组织上的分崩离析。有的单位注意到对不良文化的自觉改造,说明他感觉到了企业文化存在的必然性。企业文化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要建设它,它就向优秀方面发展,它的性质和方向是可控的;你不去建设,它就可能造成企业的自发的、放任的和原始粗放的一种企业文化,它会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去年以来,广大企业对这一点认识越来越清晰,并且行动起来,去自觉地建设企业文化,自觉地抵制落后、野蛮和原始的文化。

第二,企业文化和制度改革结合得更加紧密。

企业制度的改革、企业体制的变化必须要有文化的及时跟进,文化跟进以后,它能起两个作用:一个是先进的文化灵魂引导制度变革的方向,保证制度变革性质的科学性。再一方面它能够保证新制度条件下职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文化对制度一个是引领,一个是保证,所以在当前条件下文化决定了制度。对制度的作用我们必须说两句话:一句话是建立现代企业必须有现代企业制度,否则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粗放的原始型管理,永远达不到国际现代化的标准,很难和国际接轨;再一句话是制度绝不是惟一的,而且也不能把它绝对化,那样会使我们走向极端。我想制度对现代企业的建设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有些制度不科学,而我们却迟迟改革不到位呢?改革了以后为什么我们的制度执行不到位呢?原因在于文化没有到位。制度与文化相结合,文化起着引领作用,文化是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决定一个人基本行为、文化素养的根本不是制度,制度永远是个“不完全和约”,它不可能全覆盖解决管理中的问题。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观点。比如现在从宏观上看,企业重组、制度改革,文化要跟进。改变制度的时候你不注重改变文化和文化的跟进,那么制度的改变可能给企业造成欲速则不达的负面效果。从微观世界来看,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执行,文化都是决定的因素。日本松下的一个副总裁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美国的管理注重的是制度逻辑,日本的管理注重情感逻辑。美国的管理注重制度语言,日本的管理注重制度的实质,所以日本的管理制度弹性更科学。我的观点是文化对制度在现实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目前大家已经取得了一些共识,起码制度的变革和企业的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了。

第三,企业家文化自觉明显提高。

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企业家的文化。这话是没错的,一定意义就不是全部的。企业越是独立自主的经营、企业的自主权力越大,企业家责任就越大。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的一个宪法,企业家是法人代表,他不能不对宪法负责任,他的意志不能不融在宪法当中。我们讲在一定意义上说它就是企业家的文化,比如说没有沃森这个总经理,就没有IBM的文化;没有克罗克这个创始人,就没有麦当劳的文化;没有韦尔奇,GE的文化就不是这样的面貌;没有张瑞敏,海尔文化也不是这个形态;没有柳传志,联想文化也不这样。这一点你不承认也得承认。所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他的地位是非常关键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庆炼化公司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个观点,我认为这个观点还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讲的企业家是一个班子,不是指某一个人。但是这个班子中的CEO即首席执行官他起的作用是极其关键的。

第四,更加重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建设。

个性化是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因为行业不同,或同一行业处在不同的地方环境不同、历史传统不同、体制模式不同、员工素质不同,进入市场的时间不一样,因此企业文化也有不同。像IBM它的文化是24小时到位的服务文化;美国德尔塔航空公司是亲如一家的服务文化;北京百货大楼就概括为“一团火”服务文化。像大庆油田和机械制造业不一样,因为行业不同。即使现在有一些是垄断行业,像电力,都是电力行业,有发电,有供电,企业文化的内容和重点也不一样。个性化是企业文化生命力所在,这一点大家也在逐渐取得共识。

第五,企业文化与相关学科方式的融合应用越来越明显。

从纵向看,我们的企业把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理性主义能够纵向和企业文化融合应用。取这几种管理的特长融合到现代文化管理中来。横向上来说,我们要与同时代的相关的科学方法相结合。比如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和企业文化是什么关系呢?企业文化最终是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建设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文化型管理。学习型组织建设,是文化型管理境界所达到的手段、方式、途径;它是路、是桥、是船,是非常有效的。把学习型组织的具体方法,比如如何改善心智模式、如何自我超越、如何建立共有团队、如何建立共同愿景等等,这样具体方法应用起来对文化建设能够提供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和方式,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文化两者结合起来是非常有效的。中航一集团沈阳飞机研究所就把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融和在一起,他们做的相当有章法,而且步骤和做法途径都是非常具有操作性的。企业文化这种管理方式不要单独应用,结合其他的科学方式融合应用,它的作用会更大。

第六,企业家注重理论的提炼和理性的提升。

前几年,企业家不太注重理性的思考,不太注重理论的提炼。企业家要不断地理论化,理论家要不断地了解企业实际。企业家如不能够不断提高理论的素养、不能提高理性自觉的话,你那个企业文化建设总是处于原始状态,或者肤浅状态,搞不好就会中途夭折、浅尝辄止了。这两年搞理论研究的企业家越来越多。大家可以看日本,丰田、本田、松下等企业家,还有像美国、德国的一些企业家,他们著作丰富,并没有影响他经营企业,它是理论与实践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会使企业家经营的企业越来越大,品位越来越高。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向精细化发展。

建设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家情绪高昂,有“铁肩担道义”的志向,但是缺少“妙手著文章”的方法,在精细化上比较差。比如说企业文化怎么改变队伍的面貌,怎么对改革起保障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发展和战略安排的作用,对改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作用,对精神文明新途径的探索的作用,这些方面我们的企业文化应该说探索的比较好。但是对生产、经营、管理、产品、服务,如何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我们有些企业仍然不得要领,大多数企业结合得并不具体、并不深刻。比如说什么叫文化含量产品,产品的文化含量包含四要素,一是使用功能是否多样性;二是款式造型是否具有高审美附加值;三是你的色彩是否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四是人性化水平体现的程度。这四要素才叫产品的文化含量。

第二,强化两个属性的认识。

企业文化两个基本属性还要强化。一个是“亚文化”。在诸多的亚文化当中企业文化是最重要的亚文化形态。亚文化的任务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要建立企业信仰系统,再一个任务是要完成与主流文化的对接。企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连接是三句话:一是“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生长点”;三是“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落实途径和绿色通道”。

企业文化的另外一个属性就是“管理学”。管理学属性强调企业文化是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它要改革管理的观念和手段方式。怎么改变呢?他要把管理从单纯的物质引导和制度管卡压转到以文化的启发与内在的引导上来。企业文化管理最适应时代的特征。我们这个时代是智慧集约化时代,它不是劳动力密集型时代,这个时代人的主体意识空前提高,人们价值实现的愿望空前强烈。因此管人必须用文化来管。文化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它讲两手抓、两手硬,但是它不是讲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书记抓精神文明、厂长抓物质文明,它不这么讲,它是把两手并一手,两手一起抓,始终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思想工作与经营工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个双重效益融为一体,按照企业文化的规律抓下去,只管努力,不问前程,最后的结果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两个文明合着一块抓下去,出来必定是两个文明的成果。你要不这么看,你怎么解释西方发达国家的那些优秀企业两个文明是同时进步的呢?

第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核心竞争能力是一种比较优势,别人不能克隆和效仿。比较优势从哪来呢?比较优势只能从创新来。什么最能决定创新水平和能力?是文化,文化决定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决定比较优势的形成,比较优势决定核心竞争能力的大小。这个时代同行业之间的企业在技术、设备、财务、测量方法这些硬件指标上,同行业之间没有更多的竞争空间,相同的作业流程、相同的行业以及相同产品结构条件下不同的文化就是不同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四,建设总部文化。

总部文化(集团文化)与基层文化要结合建设。所谓总部文化又叫集团文化。在集团文化和子文化的关系中,总部文化是关键、是核心、是主体部分。像松下、麦当劳全世界那么多的分店,但是它总部文化永远是要保持不变的。像松下七精神,全世界哪家分厂七精神都不能少。全世界麦当劳有31000家分店,年产值460亿美元,但是他的“质量、服务、价格、环境”八字方针的文化全世界不能变,它可变的是基层的细节文化。在总部文化与基层文化建设的时候,其建设程序是先总后分,或者先分后总,没有统一模式,关键问题是共性与个性要对接好。

第五,在“文化规范”与“规范文化”上下功夫。

所谓“文化规范”是相对于制度规范的另一种规范。制度是底线性的规范,文化是一种引领性的规范,都是规范,所以它不是软指标,文化规范也是硬指标。“规范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培育好“规范文化”才能形成批量优质服务和优秀企业。

第六,培养企业家的文化情怀。

国有企业企业家建设企业文化的苦恼是什么?他培育起企业文化体系了,可能明年就调走,而新来的人可能立刻就改换企业文化。那么怎么办呢?国有企业目前的体制是个客观现实,那就放弃企业文化不建吗?不能!还是应主动培育企业文化,尽到你应尽之力量,这是对民族对企业负责的情怀。这种情怀非常重要。日本松下幸之助接到一个眼镜公司给他写的一封信,说他的眼镜不好,在电视里我看到眼镜影响了你的形象。你到我们店来,我给你配一个眼镜。之后松下幸之助没有理他,这个公司三番五次给他写信,最后这个公司的经理来了,松下一看还是一个60多岁的老者,绝对不像是一个骗子。他说,那我就去一趟。到后一看,眼镜店特别大,实力特别雄厚。松下想,不是想靠我的眼镜发点财,因为它不是小公司,不缺我这一个客户,那是为什么呢?就问那经理。这位经理说,你的职业需要你出差到外国去,你戴的眼镜不好,外国人会误认为日本没有高级眼镜行,为了杜绝外国人对日本人看不起,我必须让你戴一个好眼镜。所以后来松下就跟职工讲,我们的企业和干部都应有这份情怀,各种情况、各种环境都能够站在这个立场上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来建设企业文化。企业家的文化情怀当前尤其重要。

第七,重视经济逻辑和文化逻辑关系的研究。

短期的经济行为用经济逻辑可以解决,但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经济行为用经济逻辑就解释不了,必须用文化逻辑去解决、去解释。这个文化的逻辑是什么呢?西方典型的经济学主张的经济增长模式就是靠4个因素:资本积累、资源禀赋、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4个方面。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说,凡是优秀企业的经营都得建造在这4个轮子的基础之上。但这4个轮子在现代经济学中是有缺陷的,它缺少了一个导向轮,文化就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导向轮。这是现代经济和传统经济不一样的地方,这一点企业家必须要清楚。传统的企业依靠资源,不重视人、不重视文化资源,现代经济要重视文化逻辑的研究。

第八,重视管理干涉和文化协调,解决变革对抗的问题。

企业只要变革必然引起对抗,因为一变革就有人的利益、地位、职务、身份的变化,既得利益者往往不愿意变革,对变化必然会产生一种对抗。这种对变化的对抗怎么去协调呢?有两种方法:一个叫管理干涉,一个叫文化协调,这两者是缺一不可。但是要把文化的协调做引领,把管理干涉作为一种辅助的方法。如果单纯用管理干涉、强硬手段或制度强制的一些措施,往往会带来更加广泛、激烈的对抗。因此我们应更多使用文化协调、文化引导的方式。

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推荐第9篇: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

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

发布日期:2010-12-29 信息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21世纪步入全球化竞争时代,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勃兴,高技术企业猛增,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压力加重,使企业员工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心理疾病是威胁个人生命健康的大敌,是破坏企业组织效率的大敌。如果员工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下降,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降低,还会引起企业间人际关系的紧张,导致离职现象。企业管理层的心理问题更可能导致决策失误而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特殊行业员工的心理问题甚至还可能给社会和环境造成灾难,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形象损失和经济责任。本文就是针对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研读了大量文章,并对我国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引起企业界和研究人士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加强对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1.从企业体制来看

表1不同企业体制员工身心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1.1国有企业

由表1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结构。国有企业在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国有企业产生了许多的不适应。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国有企业员工在思想观念、心理行为上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一时间员工难以适应改革带来的新的价值观念,报怨社会分配不公,缺失安全感,引起烦躁易怒、疲惫不堪、心情沮丧、疑虑重重、挫折感强、悲观失望等负性情绪。国企经营者又由于政企没分开、产权不明晰等体制性的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和企业的命运,对产品不敢求新求异,工作内容也缺乏灵活性,导致员工只是被动的接受并机械地完成任务,工作积极性下降,进一步引发成就感低落。如此恶性循环,国企员工的心理健康最令人担忧。

1.2民营企业

1980年改革开放以后,民营企业才像雨后春笋一样地蓬勃发展起来,所以有很多员工都是原来国企的员工。 国有企业一般对企业员工的情感需要等方面较为关注,而民营企业更多的是采取任务管理模式,对员工的情感关注不够,使部门员工的情感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也缺乏相应的安全感。而且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及企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错误认识:企业与员工是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企业只需要向员工支付工资,对员工的其他问题漠不关心。这样的认识不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

也不利于员工的身心发展。民营企业多是家族企业,考核制度不完善,很多情况下都是根据个人主观的好恶来评定,使得员工在工作中较为被动, 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晋升的可能性很小,造成很多民营企业的内部气氛较为紧张。与国企相比,民企的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一点,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或不良情绪,如焦虑、紧张、冲动、抱怨等等。

1.3外资企业

据“外企人职业生活调查”结果表明, 77.3%的外企员工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 79.4%的人认为在外企工作压力太大。“独之秀职场调查”相关数据显示:七成的外企人希望得到晋升机会,但真正能得到晋升的却不到10%,而有超过20%的被调查者根本就没有任何晋升机会。据“外企职业生活质量调查数据”显示:96.8%的外企员工看重薪酬;92.6%的被调查者基本满意现有薪酬水平。尽管中国本土员工在高强度高压力而晋升又很难的环境下工作,但是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却好于国企和民营,这是因为薪资不仅反映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期望程度,也反映了各类人才对薪资的“心理价位”。他们进入外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高薪,高报酬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这对他们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程度的补偿。所以外资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2.从员工性别、员工层次、员工出生年代来看

2.1女性心理健康的风险更大

表2 男女员工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从表2来看,女性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高于男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从50年代,社会号召女性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增加了社会角色,使得以前的传统家庭角色与目前所处的工作岗位角色相冲突,这个冲突带来很多压力,不仅有来自家庭的压力,而且来自职场和社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性别观念仍然影响着现在的就业,部分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能力和价值认识有偏差,并且过分夸大生育、养育、更年期对女性就业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女性在就业竞争中的不利处境,大多数女性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2企业家是心理健康的高危人群

在2003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对全国3000多名中国企业经营者的调查当中,87.4%的企业经营者感到“压力很大”!与工作压力大相关的一系列生理与心理症状在不少企业经营者身上出现,有关症状的比重依次是:“烦躁易怒(70.5%)”、“疲惫不堪(62.7%)”、“心情沮丧(37.6%)”、“疑虑重重(33.1%)”、“挫折感强(28.6%)”和“悲观失望(16.5%)”。根据《中国企业家》杂志针对中国企业家阶层“工作、健康及快乐调查”的结果显示:有高达90.6%的企业家处于不同程度的“过劳”状态。高层管理者需要对一个公司

或者一个部门进行运筹帷幄,尤其在进行战略决策的制定时,要面对很大的压力和责任。而且除了要负担管理性的工作以外,有的还要负担部分业务性的工作,这种双重工作带来的压力产生一个交互影响,导致产生更深,更严重的压力。 这些都使得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感到工作繁忙, 筋疲力尽,心理压力过重,负性情绪增加,经常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对工作产生厌烦,对外界不感兴趣,甚至想“退出社会”。一些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关的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高血脂症、神经衰弱等在高层管理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患病比重呈上升趋势。

2.3白领阶层心理健康问题\"恶化\"

表3 白领心理健康状况

以上数据都充分说明了白领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白领们都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人力资本中的中流砥柱,为了在激烈竞争中不至于失业,需要不断地学习,承受很多的压力。而且大多数企业为了取得成本竞争优势,大都节省人力资源成本,使每个员工都超负荷的工作。过度的工作压力引起员工烦躁、焦虑、忧愁,工作效率降低,合作性差、缺勤、频繁跳槽等等各种反应以及人际关系的紧张,更加剧白领心理健康问题的“恶化”。

2.4普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

表4 不同层次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

表4指出了企业中不同层次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这可能是因为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的,普通员工一般都是从事低技能的工种, 长时间高度集中精力干一件事情,很容易疲劳;而且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也让他们过度地担心、紧张,以及不断变化的考核标准等,给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心理上表现最多的是厌倦、易怒、难以放松、焦虑、忧郁和情绪低落;生理上也伴随出现肩膀痛、背痛、颈部疼痛以及疲惫感以及肠胃不适等症状。而绝大多数的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沟通都有障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使得普通员工能够通过群体内的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挫折感和满足感,从而稍微缓和普通员工不满情绪的继续发展。然而一些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不利于组织内正式沟通的实现,员工团队协作性大打折扣,使得员工满意度和成就感降低。

2.5企业中的独生子女员工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2005年员工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各年龄层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百分比为:80年代(31.7%),70-74年(25.4%),75-79年(29.9%),60年代以上22.7%,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人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6]从80年代开始 ,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信息量的飞速膨胀影响了这一代人的成长,使他们与70年代出生的人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他们崇尚自由,不喜欢被束缚,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这批人进入社会,表现出来的就是频繁跳槽,流动性大,没有责任心,工作协调能力差,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等。又正赶上中国年轻化的浪潮,70年代出生的人的管理生涯才开始,可能他们会在管理岗位上呆15年或25年,而80年代出生的人参加工作才很短时间,获得晋升很不容易,导致他们更加浮躁。

3、从管理模式来看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从以下资料里,我们不难看出,管理模式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 据美国一些研究机构调查:每年因员工心理压抑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英国的研究显示,每年由于压力造成的健康问题通过直接的医疗费用和间接的工作缺勤等形式造成的损失达GDP的10%。而在中国,据业内人士估计:职业压力带给企业的损失无法

估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更多地是采取任务管理模式,对员工的情感关注不够,使部门员工的情感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压力很大、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高、人际关系紧张等。随着对员工心理健康与企业效益之间关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人本管理模式,采取内部心理咨询师、外部专业机构协助和心理培训等方式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自信心、有效处理同事/客户关系、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克服不良嗜好等,并且使企业在节省招聘费用、节省培训开支、减少错误解聘、提高组织的公众形象、改善组织气氛、提高员工士气、改进生产管理等方面获得很大收益。

4、工作时间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中国企业家》杂志针对中国企业家阶层\"工作、健康及快乐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有高达90.6%的企业家处于不同程度的\"过劳\"状态,每周工作时间65小时,其中高达92.3%的企业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9].中外管理调查:经理人职业枯竭调查报告,其中有43.75%的经理人每天工作10~12小时,其中25.67%感到持续精力不济、极易疲乏,对疾病抵抗力下降[15].长时间的工作会引起生理、心理和行为的系列反应。生理方面,身体疲乏虚弱,注意力无法集中,伴有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心理方面,情绪衰竭,工作丧失热情,容易悲观沮丧、自我成就感降低;行为方面,冷漠多疑,人际关系恶化、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或自残行为。

结论

一、我国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与研究才刚刚开始。2001年我国才有了第一个EAP计划, 到现在也只有五年时间,研究和实践的积累不足,专业人才的储备也很欠缺。而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就已经出现了EAP.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为止,世界财富500强中,有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EAP项目。

二、我国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4年《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发现,有70%的被调查者出现工作倦怠;“2005年中国员工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有25.04%的被调查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经常频繁地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精神上的压力;感觉不开心、郁闷;缺乏成就感。

四、心理疾病已经严重威胁着员工的正常生活,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迫在眉睫。采取措施帮助员工缓解已经形成的心理问题,以及建立良好的心态和掌握必要的应对策略,才能确保企业持续发展。

推荐第10篇:调查研究报告

最近,我们在分管局长的带领下,对我县《安全生产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汇报,走访了唐钢庙沟铁矿、燕山矿业有限公司等43家企业。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近年来,县政府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事故防范,深化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县安监局被省政府授予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强化领导,全面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县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召开县长常务会和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责任落实,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一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调整充实了安委会的组成人员和主要职责,并成立应急救援队和25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各乡镇、部门、村庄(居委会)、企业都设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初步建立了县、乡(街)、村(企业)三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二是严格目标管理,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县、乡镇(部门)、村(企业)、车间、班组、岗位,逐级量化分解安全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体系。三是加大安全生产考核力度。按照“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坚持一把手负总责,每年进行一次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评,与干部政绩和经济利益挂钩,进一步强化了领导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四是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进行群众性安全生产教育。通过新闻报道、印发宣传材料、出动宣传车、悬挂过街横幅以及应急救援演练、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职工培训等形式,积极开展安全生产进社区、企业、校园活动,为《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五是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增强了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二、强化监管,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县政府及安监部门狠抓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安全生产任务。一是建章立制。积极指导基层单位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分行业规范安全生产管理章程、安全保证体系、消防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制度、重大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使基层的安全生产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二是经常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以事故多发领域和高危行业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由安监部门设立的隐患督察整改办公室,记入安全隐患整改台帐,挂牌督导,落实责任,限期改正。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了176安全生产综合、专项检查活动,共查出事故隐患1925处,已整改1921处,整改合格率达97.1%,有效预防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三是严把开工运营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工程建设必须与安全设施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达不到安全运营条件的,坚决禁止运营,做到了“关口前移”,未雨绸缪。对涉危行业、企业进行安全评价,建立信息档案和市场准入制度,对特殊岗位和特殊工种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初步建立了安全管理的制约机制。四是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制定应急预案。重点督促人员密集场所、涉危行业和企业完善消防设施,畅通消防通道,修订应急预案,并进行了突发事故模拟演练,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不断得到巩固。

三、依法行政,监管能力有了新提高。县政府及安监部门把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作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的重要手段,常抓不懈,务求实效。一是制定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程序》、《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聘请专家进行培训,不断加强执法人员的思想和作风建设,使执法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二是齐抓共管,联合执法。安监、公安、工商、质监等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对出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坚持协力同查,从严处罚,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执法合力,提高了案件处结率。今年以来,仅危险化学品行业就查处非法生产、经营、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业户59家,下处罚告知135份,处罚决定68份,整改指令286份,推动了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三是坚持“回头看”。对已经接受处罚的安全生产违法企业跟踪监察,坚持不查清问题不放过、违法人员受不到追究不放过、不汲取教训不放过、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放过,改变重罚轻管现象,进一步规范了业户的安全生产行为。

四、着眼长远,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已初步建立。县政府及安监部门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导企业争创国家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安监部门率先在唐钢庙沟铁矿进行试点,指导企业在基础管理、机械、电器、热工燃爆、作业环境等方面,先后进行了124次“地毯式”的隐患排查,投资600万元整改各种安全隐患420项,制定各项管理制度38种,各级安全责任制46种,操作规程58种,编制各类人员的安全教材21种;对职工进行系统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实行分级管理、分线负责,使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更加规范,监督更加有序,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提高了安全生产操作技能和水平。唐钢庙沟铁矿已于今年6月正式通过了专家组复评审,成为全省首家“国家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安全生产形势还非常严峻,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个别单位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少数企业没有摆正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与社会稳定的关系,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管理的倾向还不同程度存在,部分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还比较差。二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器材装备不足,执法力量薄弱。三是执法力度还不够强。对一些违法现象处理不及时、不严厉,没有在社会上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法》的宣传力度。安全生产事关构建和谐社会,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经济发展。县政府和安监部门要把《安全生产法》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到持证上岗,规范操作,坚决杜绝人为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提高《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公众知晓率,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遵守安全法规、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人人学习安全方式、人人爱护生命健康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执法监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县政府要针对安全监管工作涉及领域多、涵盖面广、监管力量不足的实际,理顺工作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参照其他县市的做法,配齐配强安监执法人员,切实保障监管工作需要。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改善装备水平,切实解决执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探讨县安监部门委托乡镇(街道)实施安全生产执法职能的新路子,保证安全生产法的深入实施。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继续健全县、镇、村(企业)三级安全监管机构和网络,力争消除安全生产监管空白点。要不断加大执法人员执法程序、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使他们成为安全生产的明白人,执法执纪的责任人,遵纪守法的带头人,全面推进“平安诸城”建设。

(三)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确保全县经济健康发展。要坚持安监工作重心下移,继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加大执法监察的频次和深度,对严重违法行为,要重拳出击,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隐患要分类建档,跟踪监控,限期整改。要指导企业依照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活动,提高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要进一步健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对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的责任事故,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怠于整改的单位和个人要照章处理,绝不姑息。要依法监察,分类指导,督促企业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切实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四)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有关部门、社会方方面面,必须举全社会之力,集全社会之智,从根本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安监、工商、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各企业要积极配合,重点防范,注重研究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更新安全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质量。要充分发挥舆论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动员全县上下共同参与,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员工照章行事、社会参与监督的工作格局,推动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水平。

第11篇: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小学近视问题的研究报告看下面: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班许多同学都陆陆续续带上了眼镜,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有多少人近视了?他们又为什么近视了?我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了解普通人是怎么近视的。

2.调查询问同学,了解他们是怎么近视的。

3.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我班一共有多少人近视了。

4.通过班级博客发表问卷。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我班共有11个人近视。

我国的近视率已接近30%,小学生22.7%患有近视,初中近视率猛增到55.8%高中生70.3%人戴上眼镜,大学生近视比例高达80%。

近视成因较多,据我们猜想,造成近视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营养体质因素和睡眠因素。导致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是作业做的太晚,使睡眠不足,过度地看电视、玩电脑,摄入大量的德和蛋白质。

现在小学生近视率很高。虽然近视存在某种的遗传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外界因素的影响。目前除了配戴眼镜外,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唯有持久地开展预防措施。中学生极高的近视率和现行的教育制度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更多的是因为用眼习惯而导致近视的发生。近视预防的重点也在于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四、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发现:

1.从整体来看,作业负担较重的同学占大多数,作业负担随年级的升高而加重。

2.无论是哪个年级在做作业时都没有好好的让眼睛得到休息;而在校休息时间又一次随年级的增高呈递减趋势。

3.抗疲劳眼药水与眼保健操都是对眼睛有治疗作用的,但却没有引起同学的高度重视。

4.近视人数虽然远远高于非近视人数,但不佩戴眼镜的人却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同学们对近视的问题还不够重视!

5.其中的因素,像:姿势不对、用眼不当之类的毛病,我们可以努力克服、改正;像灯光太暗或太强之类的,我们可以调节;像防护不当、用药不当之类的,我们可以尽量避免;……

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每日坚持远眺、坚持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2、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光线,光线要从左侧方向来。不要在光线不足和耀眼的阳光和强灯光下看书写字。

3、不要睡在床上或边走路边看书。更不要歪头偏身趴在桌上读书写字。

4、不要长时间使用视力,每学习50分钟后,应当休息10分钟。

5、看电视的次数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要控制在1小时以内。距离不要太近。至少隔两米远。

要记住眼科医生给大家的劝告: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看书、上网、看电视不要连续超过一小时,不要在太强太暗的光线下看书,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坚持作眼保健操很重要……。

五.附表:

关于小学生近视问题研究(请在评论上写序号)

1、每天作业做多长时间?

A.2小时以内 B.2—4小时 C .4小时以上

2、中间是否休息眼睛?

A.是 B.否

3、每天上网、看电视多长时间?

A.2小时以内 B.2—4小时 C.4小时以上

4、在校休息时间是否休息眼睛?

A.是 B.否

5、是否滴抗疲劳眼药水?

A.是 B.否

6、是否认真做眼保健操?

A.是 B.否

7、是否近视?

A.是 B.否

(请近视的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8、从什么阶段开始近视?

A.小学低年级 B.小学高年级 C.初中

9、近视后是否配戴眼镜?

A.是 B.否

第12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四大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哲学为王。日本企业文化的背后是日本哲学,美国企业文化的背后是西方哲学,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就是要创建基于中国伟大哲学的、真正符合中国企业的文化命脉的中国式管理模式。

这样的企业文化模式必须要如下的特点:

第一,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不能绕开现代企业制度谈企业文化。

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所有权制度。产权界定不清,企业所有权混乱是企业文化无法由虚入实的最大障碍。这一问题不仅仅停留在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还涉及到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民营企业的产权明晰等方面,更普适的企业改革还在于董事会、监事会与执行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完善;我国商事法律正致力于消灭传统的关于全民、集体、私营、独资的按所有制划分企业的办法,而代之以独资、合伙、公司、股份合作的按存在形态的划分企业的方法。

我们知道,所有权从法律上看具有绝对支配权的物权形式,从管理学上看是最具激励效果的分配办法,从哲学上看其决定了主体哲学的存在价值;企业文化归根到底是企业哲学的问题,如果没有所有权制度的明确,那么企业文化将难以激发真正的人力资源潜能。这样的例子以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比较为典型。

第二,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其哲学背景的基础上。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始终在中体西用与全盘西化的激烈争锋中寻求真正符合中华民族特点的发展模式。现在很多人在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很多企业开始以传统文化为指导塑造企业,但至少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领域,无不在每一次欧风美雨刮来之后一片喧嚣,盲从,这就说明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对于到底什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并没有做深刻的反省。当然,作为企业管理思想的主要传播者的咨询公司、培训公司以及各大主流媒体的炒作是要负责任的,但买单的一方同样不可推卸应负的责任。观念决定行为,在探索企业如何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有主见的有高度的指导思想,就必然导致企业的学费越交越多,越交越不值,越交越没有效果。

第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用中国优秀哲学之道统御西方管理之术。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目前中国企业正在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大范围地吸收着西方优秀管理思想及其制度,并且在辨证运用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个问题要分开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我们要思考为什么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我国香港特区能够在保持自身及其强大的价值观体系的同时充分实现中西合璧。这其中的关键恐怕得益于其对于历史传统的高度维护,而中国文化在经历了以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为主要标志的多次自我否定之后,却陷入了哲学、价值观的极其混乱而多元的状态之中,时至今日,仍然因为经济一体化、工业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而没有得到较为明显的改观。这是中国应当向日本韩国学习的地方。

其次我们更要思考“落后就是优势”的根本概念。后发的最大优势在于习得与创新,也就是能够以最大的速度最大的范围整合全世界企业管理的优点和资源为中国所用,在此基础上创新出属于中国自己的东西。这里要强调两点:1)企业管理界应当要树立坚定的创建中国特色管理模式为己任,并在中国优秀传统哲学及文化的指导下搭建框架,围绕这样的核心价值观来吸纳国外优秀管理资源。2)要加强辨证分析的能力,不要把国外的文化垃圾当作治病的良方,不要把不适合中国特色的西方制度照搬照抄。有些书籍拿着美国四十年代的定量研究表格来中国推,我们不反对个案的适用,但如果传播开来,这对中国企业管理是极其有害的;有些书籍拿着德国某研究机构的所谓最新成果翻译出来就大肆宣扬,翻开来看,找不到可以在中国企业适用的地方,做研究我们是不反对的,但做实践那就差得远了。

第四,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充分展现中国企业自己的“个性”。

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说得好:“人有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这个特点同样遇到两个普遍的问题:企业文化属于谁?企业文化如何体现企业特色?

其一,企业文化不是老板文化,也不是企业家文化,无论在企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文化是一个群体概念,文化现象是群体现象。

讲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的人缺乏对人的领导行为原理的基本认识。一个领导者,再好的理念精神,没有其对追随者的灌输,也难成其事;一个追随者,如果其不认同领导者的价值观,最后终将离开追随者的队伍,而只有认同接受至少不反对领导者的价值观,其才能作出行为,并在行为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完善、补充领导者的理念,最终形成一个既以领导者精神为核心,也属于追随者的文化系统。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只停留在认为是老板文化的人,其对于自己在企业所起的作用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过于偏激的观点将导致在企业文化实施中形神分离,谈企业文化的人都认为那是领导者自己的文化,而不是自己的文化,这样的心态,企业文化是难以真正由虚入实的。产权制度的设计当然是最完美的企业文化的实施基础,普通员工也有企业的股份,他当然说文化也是自己的;但事情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情况是中国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只是一个梦想,但没有企业的股份并不意味着你就不是企业的一员,你就是游离于企业文化之外的。这就需要用事业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更有甚者,把企业文化的表征看成是企业家性格的反映,那是非常肤浅的看法。

我们强调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家精神为主导的,但企业文化属于以企业领导人为核心的大部分企业人员。

其二,企业文化实施最重要的支点是企业哲学以及核心价值观,只有抓住这一点紧紧不放,才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现自身的企业特色。如果说企业哲学突出的是中国企业特色的话,那么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突出每个中国企业个体的特色。通过提炼蕴涵于企业之中的核心价值观,并围绕其设置核心价值观制度,是企业文化实施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企业的精神文化提炼仍处于口号式阶段,除了内容陈旧、表述杂乱、概念不清之外,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如

何才能将精神文化贯穿于企业经营的过程,多停留在形式主义,口号与企业行为、员工行为严重脱节。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到底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述自身的企业哲学以及价值观体系均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是要真正捕捉到企业之道、企业之神,并且真正在经营管理中能够在大部分员工中得到澄清、统一,最后形成共同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目前中国企业企业文化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企业哲学系统的若干元素的缺失,表现为愿景、使命的缺失,价值观体系的混乱,将所有的价值观放在一起,没有突出核心价值观。使得对企业文化实施的指导性不强。

如上四条标准既是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的基本内涵,同样是指导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四大基本原则,也是衡量其企业文化阶段性成果的四大标准。

我们欣然地看到在中国企业文化第二次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已经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力量,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企业文化系统并做出否定、创新的抉择。我们的企业对待企业文化的态度正在跃升,我们的企业文化研究者以及实操者们正在致力于如何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如何使企业文化变给更实在,更有用,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总体上是向着如何在中西方企业文化兼容并蓄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发展,并且更重视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研究方法。但我们认为远远不够,距离创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的目标仍很远,因为中国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仍不明朗,部分研究或实操者过分夸大西方定量方法的作用,同时对于真正属于中国企业的文化背景,尤其是中国哲学及价值观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因素尚缺乏足够的发掘;总体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应用于中国企业管理在西方管理思想的漫天飞舞下尚未形成潮流。我们愿意和更多的热爱企业文化的志同道合者一起朝着创建中国企业哲学为核心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的目标努力。

第13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建议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建议

作者: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 更新时间:2011-1-21

企业文化作为独特的资源,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职工综合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普及推广,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企业文化体系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更加浓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从总体上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已经由过去自发、独立、分散、浅层次的发展阶段,进入到了有统一组织领导、明确目标导向、健全体制机制、丰富载体支撑、体现企业特色、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相促进的整体深化阶段。

“十二五”时期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期,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为推进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繁荣健康发展,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神以及党和国家文化主管部门的要求,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提出此建议。

指导思想、基本要求、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突出科学发展的主题,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以企业改革发展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经营管理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精神追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注重文化内涵、时代特色、国际视野的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促进中国企业科学发展和职工全面发展。

基本要求。

引领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战略高度匹配、一体化运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从服务发展出发,着眼于解决影响制约企业科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科学设计。

价值主导。企业软实力、文化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构建能够有效发挥引领和整合作用、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全体职工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遵循规律。企业文化培育、建设和应用,对中国企业来讲,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一定要不断学习探索文化应用于实践的内在规律。对文化内涵不能望文生意,对实践的过程和方法不能盲目,而应当加深对文化的理性思考,对文化在现代企业中发挥作用的独特方式不断总结。企业文化建设要遵循企业成长的规律、企业文化形成发展的规律及文化育人的规律。科学把握企业文化发展的阶段性、企业文化构成的多样性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

以人为本。职工既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动力源泉。要保障和实现企业职工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职工共享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以科学的文化理论武装职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职工,以高尚的精神塑造职工,以优秀的文化产品鼓舞职工,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

突出特色。企业文化要体现行业特点、企业特色,使职工感到企业文化既是本行业经营所特有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又是本组织所具有的独特表述,从而起到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形成良好的精神氛围的作用。

继承创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尊重历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丰富的革命文化。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要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创新,把创新作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对企业的文化资源和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成果进行创造性的借鉴和利用。

统筹兼顾。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全局性、综合性的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其他各项工作统筹兼顾,要与企业党组织的各项工作统筹兼顾,主管部门与企业其他管理部门的文化建设责任要统筹兼顾,体系内各方面工作也要统筹兼顾。

务求实效。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和文本化过程,要在注重系统、完整的同时,力求简明、实用、可操作。力求文化的表达、活动的开展符合企业实际,被职工广泛认同,能够系统传播推广、全面转化、切实“落地”。

总体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符合、与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企业文化设施更加完备,企业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更加丰富,企业文化建设氛围更加浓厚,职工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企业文化在企业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企业文化的活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文化管理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科学发展、职工全面发展的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建设重点

加强集团文化建设。集团文化是建立在企业集团所属成员单位个性文化基础上的共性文化,具有战略性、主导性、整合性、包容性,为各成员单位文化建设提供指导、规范和发展的空间。集团文化建设体现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流水平。加强集团文化建设是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企业集团实施集团化管理、调整重组、提高管控能力、国际化经营中跨文化管理的需要、是有效防范风险和大企业病的需要。要着眼战略,对集团文化体系进行系统规划;要把握本质,精心构建集团价值理念体系;要遵循规律,着力推动集团价值理念的转化;要彰显个性,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集团文化品牌;要以人为本,不断追求集团文化建设的高境界。要正确处理集团文化与所属企业文化的关系,实现集团文化本质的统一和所属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加强集团文化建设,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供文化支撑。

加强行业文化建设。行业文化是以本行业的历史文化为基础,以解决行业发展最突出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以未来的发展战略为依据,建立在所属企业个性文化基础上的共性文化。要通过行业文化建设,规范企业行为,增强行业公信力、凝聚力、竞争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社会团体在抓行业管理过程中,要把行业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通过行业文化建设,更好地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无序竞争,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的挑战,更有力地参与国际竞争。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文化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前提和动力源泉。要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理念,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创新氛围。通过创新文化建设,以创新文化引领中国创造,深入实施科技强企和人才强企战略,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作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企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步伐。

加强责任文化建设。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实际,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以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构建的基点,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必经之路,符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有利于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加强责任文化建设,要以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内容为重点,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全员培训,提高企业和职工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主动性。

加强企业文化融合。企业文化融合是把所属成员单位由于传统、地位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各具差异性的个性文化,通过充分沟通、交流、吸收、借鉴、融合、创新,逐步建设成统一的更高层次的企业集团文化体系的过程。新形势下,要切实加强调整重组后各企业的文化融合。通过文化融合,解决调整重组企业之间因文化传统、文化思维、文化实践等不同而引发的文化碰撞与冲突,实现文化的创新与提升。在调整重组中,主管部门和企业管理者在制订企业调整重组的资金解决方案、工资解决方案、职工安臵分流解决方案时,要认真研究、稳步推进企业文化融合的问题。建立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坚韧的精神文化纽带,不断增强文化的凝聚力、控制力、影响力,提高竞争力,引领和保证调整重组后的企业集团沿着既定的战略目标科学发展。要加强国际化经营跨文化管理中的企业文化融合,将中国企业文化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有机融合。识别文化差异,进行文化交流,发展文化认同,进行跨文化培训,达成跨文化理解,形成一种既坚持本国企业核心价值观,又体现与各种异质文化融合的灵活性、有效性,适应资源国的“本土文化”。开放自己,包容别人,为我所用,共享共赢。

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科技创新、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在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改善发展环境的同时,要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加快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扎实推进结构调整,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创造优质企业文化产品。企业文化产品是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把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文化产品,通过演艺、出版、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载体更好地传播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发挥企业文化引导、教育、凝聚及推动发展的功能。有条件的企业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强化企业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探索开发企业精神教育基地、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企业主题博物馆、纪念馆、典型遗址、公共休憩空间、文化创意园等工业文化旅游产品。文化生产企业要不断提高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坚持“文化创意”的生产,促进“文科融合”的生产,创造、生产出更多的优质文化产品,打造既有较高文化境界,又有较深文化意味和较浓文化情趣的文化品牌,满足人民群众和企业职工基本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深入开展企业文化调研与诊断 提升企业文化调研与诊断的水平

企业文化调研与诊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先导性的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业务之一。近年来,很多企业已经理解了企业文化调研诊断之于企业文化培育建设的重要性,但还存在方法比较原始、评价科学性不够等问题。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起步、创新阶段一定要对企业的历史文化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清理文化资产,整合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基因,通过筛选梳理,对企业内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提炼升华,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要通过调研诊断,了解企业文化的状况,对企业文化的类型和结构特征进行准确判断,分析出企业的优势与长处、阻力与障碍、环境与影响力等,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恰当时机,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式。

认真做好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与企业整体规划同时进行。企业文化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的一个分战略,要有自身的战略定位、战略思考和战略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实施过程应有系统的规划、详细的计划、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责任、任务和清晰的进度安排、时间节点。

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实施

构建理念体系,形成并巩固共同思想基础。企业价值理念体系构建包括明确使命、规划愿景、提炼企业精神、确立核心价值观和提出与企业管理职能相匹配的相关经营管理理念等。企业理念体系的构建要以自身的历史文化为基础,以企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以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为依据。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形成政治认同和思想共识,增强对中国企业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方式的认同。要组织职工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学习领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增强职工完成新任务、应对新挑战、实现新发展的信心和力量。要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制和清除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消除封建落后文化的影响。

在理念体系构建过程中,企业所属单位之间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充分的文化沟通,理性地面对文化差异,整合各种优秀文化资源,找到新的文化共识,形成企业科学发展的文化基因。要动员所有职工参与提炼企业的价值理念,特别是制定企业的使命和愿景,使职工能够在个人动机与企业动机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并对照自身的问题进行绩效改善。理念体系的构建过程应成为企业全体成员揭示问题、研讨问题、达成共识、提升理念、寻求解决问题方案、改进行为的过程,成为企业所属单位和所有职工文化融合、文化创新的过程。

推进核心价值观转化,实施有效的文化管理。要把企业理念体系构建和文本化的完成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起点,扎实推进企业价值观的全面转化,有效地实施文化管理。要通过宣传推广、全员培训和对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的专项文化创新,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转化。要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配臵企业的人力资源、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再造企业的管理流程、优化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考核企业业绩。

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实现企业上下对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和广泛认同,实现价值观内化于心;要将价值理念贯穿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中去,转化为职工可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实现价值观固化于制;要把价值理念体现在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提供等经营管理活动中,体现在职工日常行为和企业对外形象上,使价值观外化于行、显化于形。

探索职能文化建设规律和方法,提高企业专业化管理水平。企业各业务部门和职能管理部门,要提出关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文化理念,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项活动中。每一个职能管理和业务部门都要自觉承担与自身业务和职能管理相匹配的相关文化(如质量文化、安全文化、营销文化、客户文化、服务文化、廉洁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等)建设的任务。通过职能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中国企业专业化管理水平。

初步形成班组文化建设模式,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企业文化源于基层,源于生产实践,先进企业文化是加强基层建设的根基和保障。要开展各具特色、群众喜爱、扎实有效的主题文化建设活动,营造基层班组的文化氛围,强化企业基层创新力,提高基层文化执行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职工的业余生活。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激发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鼓励支持职工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创新活动。加大力度改善企业文化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职工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职工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职工心理疏导长效机制,塑造职工健康人格。

促进形象识别系统标准化,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在的各种文化信息所形成的凝聚力、创造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企业形象塑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追求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过程。企业要适时导入和优化形象识别系统,对自身的理念文化、行为方式及视觉识别进行系统地创新。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建设要遵循战略性、民族性、整体性、个性化原则。要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 注重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充分体现企业活力与合力。着眼点要放在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和文明程度上。

建立并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调研、诊断、决策、计划、实施、监督、评价等不断循环的过程,一个阶段的建设过程结束后,需要对成绩和效果进行相应的评价,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下阶段的文化创新、文化管理循环提供依据,打好基础,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要探索建立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要坚持导向性,体现科学性,具有操作性。

保障措施

理论研究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企业文化中国化是一项极具探索性、挑战性的长期任务,要切实发挥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紧紧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研究,为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在理论研究工作中,要密切跟踪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实践和新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回答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能力,不断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企业领导、有关社团要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制定研究计划,加强组织领导。要把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作为提高工作水平、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要主动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社会各方面的理论研究力量的支持,加强协作与配合,推动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

组织领导保障。企业领导班子要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高企业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任务来抓。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领导体制,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企业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要把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责任制,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评价权属企业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负责人业绩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建设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协调指导作用,企业党组织和职能管理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要团结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形成各级党和政府主管部门宏观指导,企业党组织、决策层、经理层、监事会自觉推进,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学术、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提供理论支撑,社团、中介机构进行咨询服务、技术指导的企业文化建设格局,营造全社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制度机制保障。要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科学管理,从调研诊断、规划决策、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到考核评价,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标准。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培训、激励、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制定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注重过程管理,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稳步推进。

载体支撑保障。企业文化建设载体是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不断创新丰富活动载体。

以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为载体。要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发展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为重要内容,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先进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标准和制度,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优化产品和服务,努力打造中国企业品牌。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寓于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之中,通过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教育广大职工遵纪守法,敬业奉献,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和谐的企业氛围。

以企业文化资源阵地为载体。要准确记载企业历史,编写好厂史、厂志、大事记。抓好厂史教育,使新职工了解企业历史、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搞好厂史纪念活动,深化厂史事件、人物的研究,加强厂史遗址保护,搞好纪念场馆建设,作为教育基地。厂史遗址及有关文物资料是中华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精心抢救、保护,把遗址保护利用与发展工业旅游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规范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和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建设,使中国企业的文化资产代代相传、保值增值。

以品牌为载体。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品牌形影相随,企业文化至高的境界是品牌,品牌至高的境界是文化。企业未来的竞争既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品牌所代表的文化竞争。品牌是企业文化的标志,其内涵包括了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要通过产品、品牌将企业文化传播到消费者和全社会,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努力将企业文化效应转化为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

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体活动为载体。积极创建文明单位,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科技知识普及、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活动,利用各种活动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要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宣传先进模范事迹,激励广大职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要充分利用文化体育场所等各种企业文化设施,发挥摄影、书法、美术、文学、体育等各种业余文化社团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业余文体活动,陶冶职工情操,提高职工文化素养。

以平面媒体和网络为载体。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积极拓宽企业文化建设的渠道,加强企业文化阵地的建设,广泛宣传企业文化,扩大企业文化的有效覆盖面,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人才队伍保障。加强企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自身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任务。要按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企业文化职业标准,加强培训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工作者职业化进程。企业领导班子要帮助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和企业经管管理骨干学习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技能,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工作水平。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和广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丰富企业文化专业知识,善于从生动的实践中吸取营养,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尽快形成一支理论素养好、实践能力强、具有求真务实作风并对企业职工充满激情的专兼职结合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队伍,为更好地推进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必要物质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是战略投资和未来投资,长远回报,有形投资,无形产出。要健全投资保障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经费纳入企业经常性预算,加大企业文化活动经费投入,加强企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执笔李世华)

第14篇:农村休闲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调查研究报告

农村休闲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调查研究报告

——以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黄金镇官寨村为例

指导老师:王雪峰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9级3班强波 黄元红

[内容摘要]:休闲文化是人们消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追求休息享受和发展自己的一种行为模式,一种文化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重要特征,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近几年,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休闲文化升值也成为21世纪文化发展中值得重视的趋势。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改革发展的飞速变化,使得休闲与休闲产业的发展势头极为强劲。面对即将到来的休闲时代,对我国农村的整体发展和形象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具有全球意义的大众化休闲时代正在到来。因此,积极地引导文明、健康、科学的农村休闲,已成为中国社会现实急迫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可以这么说,重视农村的休闲文化,就是重视中国的未来发展问题。

[关键词]:农村文化、休闲文化

一、引言

休闲文化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重要特征。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领域。人们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前,价值观发生了新的调整和变化。但是面对休闲,这样一个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如此庞大的一个社会空间,又特别是在农村,如何充分认识它潜在的文化含量和教育含量,依然存在着不少差距;

一、据专家的研究预测,到2015年,发达国家将全面进入”休闲时代”。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改革发展的飞速变化,休闲与休闲产业的发展势头趋势也超乎人的想象。面对即将到来的休闲时代,对我国农村的整体发展和形象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具有全球意义的大众化休闲时代正在到来。因此,积极地引导文明、健康、科学的农村休闲,已成为中国社会现实急

迫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可以这么说,重视农村的休闲文化,就是重视中国的未来发展问题。

“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编制中,要充分考虑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思路,给予涉农文化产业一定程度的重视,在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同时,因地制宜促进涉农文化产业发展,从而不断缩小城乡文化产业差距,城乡协同发展,这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和2020年”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提出的要求。对农村休闲文化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二、2005年11月7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5年过去了,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

任务究竟完成得如何,我们需要在实际调查中找答案。

三、从川东北地区农村休闲文化调查入手,因为我们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能够从农村的实际出发,能够深入农村,真实的反映这一课题,同时考虑到本地区这一课题的相关研究不是很多,还没有受到普遍的重视,我们希望为家乡的发展做出努力,提交我们的调

查报告,研究应对策略。

四、我们两人调研小组于2010年暑假到宣汉县黄金镇官寨村,对该村文化和农民休闲娱乐现状及观念进行调查,调研表明:物质生活的改善促进着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休闲文化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不可否认,该村文化发展滞后,小农意识还大量存在, 传统思想、迷信色彩还很浓厚,观念落后,以田为生,不敢大胆创业,这些都严重地束缚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农村休闲文化结构简单,形式单一,消费水平低。农村休闲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状况,唤醒农民

休闲文化意识,改变农民休闲文化观念,使得这次调查研究的现实意义及从长远考虑来讲都有很必要。

二、调查概况

此次调研课题是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0年”大学生创新论坛”课题之一,我们两人调研小组于2010年暑假到达州

市宣汉县黄金镇官寨村开展相关课题的调查研究。

课题内容包括:

(1)调研地(黄金镇官寨村)农村文化发展、农民休闲意识基本概况

为加快达州市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达州市发改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结合国家当前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根据自主的职能特点,积极地向省和国家汇报,衔接工作,通过努力已争取到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540万元,投入该市89个基层农村综合文化站建设。该批项目的建设,对该市基层文化事业的

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9年宣汉县”三下乡”活动 在峰城镇启动,徐代琼指出:县级各相关部门要带着真感情,为民真服务,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

富活动内涵,拓展活动领域,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服务农村,积极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

官寨村在2004年由先前的官寨村与青石村合并而成,与风林乡,老君乡,黄金村,沙场村相邻,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人。作为达州市宣汉县的一个自然村,其休闲文化一方面 受相关政策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与邻近村镇休闲文化相互影响。

(2)调查方法

此次调研主要是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个别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调查过程中,以随机抽取官寨村40家庭户为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其中农民35份,村干部5份),经过筛选,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7份,有效率达到92.5%。本次调查方法以采用以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为主,以农民休闲娱乐方式为核心,针对农民的休闲娱乐形式、内容、供给渠道等方面进行描述。访

谈对象主要是村干部、农民、农村教师和该村民间艺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休闲文化现状

(1)在休闲形式方面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调查问卷“你平时主要的休闲活动”的一项,我们给出了包括“看电视”、“打牌或打麻将”、“ 读书看报”、“运动”、“闲聊”、“参加文艺团排练”等若干选项,在给出的第一选择、第二选择、第三选择这些选项中,大约51%的人将看电视节目作为休闲的第一选择,看电视是当地农民业余时间休闲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形式。其次较多的还有打牌或麻将(36%)邻里串门、聊天(11%),我们又将三个选项中都涉及同一休闲活动的统计了一下,其中选择看电视节目占85%,打牌或打麻将占77%,邻里串门、聊天占32%,

像读书看报、运动、参加文艺团排练等所占比例较少。

(2)在休闲时间方面:

我们对当地人休闲时间的安排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9%的人表示“什么时候有空就什么时候,没有固定时间”另外有11%

的人选择了只在节日进行消遣。

在休闲上每天花费的时间方面;只花2小时以内的人有19% ;2—3小时的占27% ; 3—4小时的占40% ;4小时以上的占

14% 。可见大多数人花的时间都集中在2—4小时这段。

(3)在休闲花费上

农民月休闲支出在100元以内的占53% ;101—200元的占38% ;201—300的占6% ;400元以上的只占了3% 。

(4)休闲与收入方面

收入较高的农民休闲支出意愿较收入较低的农民休闲支出意愿高。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对文化消费意愿的高低表明了农民对文化

娱乐的消费意愿根本上取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

(5)在休闲涉及到的交通工具上

摩托车(94%)、小车(3%)、货车(2%)、其他(1%),这个结果与该村公路狭窄,平均每一个家庭几乎都有一辆摩托车有

直接关联。

(6)休闲与节日上

在当地,春节和其他地区一样是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该村农民休闲时间最长最集中的时间,亲人团聚、邻里串门较多,但是近几年来,节日气氛有淡化的趋势。各类迎新晚会,贺岁片受关注度不高,当地近两年大多数农民都不会看央视的迎新晚会。清明节祭祖,中秋节吃月饼是当地的传统。重阳节该村老龄协会几年才会举办一次。而像元宵节(当地习惯称“过大年”)、七夕节基本无节日气

氛。

(7) 从休闲文化需求的内容上

该村农民选择最喜欢和最需要的文化内容是电视连续剧和一些娱乐类节目,如41%的人表示在看电视时经常选择《男生女生向前冲》,其次依次是新闻(22%)、法律类(18%)、科技类(12%)、体育类节目(6%)。观看新闻节目成为多数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主要渠道,根据调查数据,有90%(36人)的被访者是通过电视来了解国家政策。在他们所选择的电视台中,又以中央台和省台居多(分

别占62%和28%)。

调查发现,近年来,老年人对电视很着迷,他们休闲时间较多,主要关心的是新闻,许多老年人对中央和地方的领导人的姓名、职务比该村的中青年人要了解得多,还有就是关注历史剧、革命战争片,中年人看电视时间较少一些,偶尔会看新闻、纪录片作为谈资,而小孩看的动画片是被大人反对的。大人们一致认为动画片的人物不是现实存在的,剧情又很简单,忽略了从小孩的角度考虑问题。看连续剧的连续性不强也是看电视的一大特色。农村妇女在看电视时爱谈论场景布置,谈镜头里房子漂亮、车多、某男演员扮女生很像等等,我们认为村民们看电视的心态纯粹只是消遣,是在用他们的理解来欣赏电视里的看点。最后,带有乡土气息的方言类节目普片受欢

迎,有些村民到镇上专门买了光碟,叫上周围邻居,高兴地像看大戏。

民间文艺团的身影经常出没于村里各种喜忧事场合,既有本村的舞狮队,也有邻村邻镇的文艺团,范围涉及南平乡、凤林乡、峰城镇、普光镇、土主镇,甚至有达县的文艺团。他们随行10人上下,带着音响、地毯、舞台服装、幕布等简易舞台装备,出场费在500—1500元之间,节目包括唱歌、跳舞、小品等形式,主持人同时也是表演者。2005年制定的《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基层文化市场、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同年下发的文化部等四部委《关于鼓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目的在于解决当前我国文化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文化生活还相对贫乏的问题,民间文艺团的兴起是喜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休闲文化,增加了一部分艺人的收入,提供了另外的一个就业渠道。但是随

着普及程度的提高,文艺创新的滞后,低俗文化的抬头,其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困境。

在对“ 你最愿意做出的文化投入”选项中,67%的人选择了“订购一些科技致富书报”像《农家科技》、由宣汉县相关部门主办的《科

技日报》。

(二)、农村休闲文化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随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的休闲文化发展也出现了

新特点,但同时呈现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

(1)农民的休闲文化生活比较单调

在官寨村调查期间,我们感受到了“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需要科学的休闲文化,尚未富起来的农民也需要科学的休闲文化”这个渴望,随着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而休闲文化却表现出 “活动少,渠道窄,形式旧”的现状。从调查数据可以表明,85%的被访者休闲生活是看电视节目,77%选择打牌打麻将, 32%的选择闲聊,这可以从侧面说明目前当地农民的休闲

生活:形式单一,缺乏新鲜方式。

(2)农民休闲文化消费层面仍然处在较低水平

在这次调查中,很少有农民选择阅读书籍报刊,仅有的4位(其中一名是村干部)在购买或订阅书籍报刊费用支出方面,大概每月在15元之内。而电视上的像达州电视台的《科技苑》、陕西农林卫视这些贴近农民科技需求的节目和频道鲜有人关注。这说明许多农民还在求富脱贫的路上艰难跋涉着,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还缺乏主动性。农民受文化教育偏低,缺乏科学的休闲文化消费这个概念。

(3)农民休闲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了休闲意识,才谈得上休闲的方式及其相关问题。在《国外休闲理论研究及著作评述》一书中说到:休闲,是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经济现象。目前农村的休闲文化总体上还处于起初成长阶段,农民的休闲文化意识还比较浅显,普及率也不太高,农民观念

中的休闲娱乐方式主要体现在节庆的庆祝和日常的自娱自乐方面。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其原因是:

第一,住户分散不均、交通不便。受客观条件制约,村级内部及与外部联系不方便。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了解新文化意识的

机会;

第二、农民受教育程度普片偏低;

(4)政府文化职能落实不到位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休闲文化生活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虽然近年来地方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的休闲文化生活。但与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要求仍然有距离。主要表现为:

第一、该村文化设施基础薄弱。文化设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载体,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就目前状况来看,已跟不上农民的需要。农民想在重大节日搞文体活动,黄金镇文化广播电视站是服务所辖农村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但是该站站址简陋,文化设施差,服务农村文化建设是捉襟见肘。能称得上是文化设施的可能只是该村的光沿小学教学楼及操场了。但是又由于住户分散不均、交通不便,

集中难度大。

第二、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的状况依然存在。宣汉县全县藏书不到20万册(不含学校),农民人均不到一册,各镇拥有图书很少,且购进的新书较少,种类单一。能够具体分到该村的更是少得可怜。并且村干部能把本已少得可怜的图书给农民,让农民用到又是另一

件概率极小的事情。黄金镇的电影队在几年前有时还能够光顾该村,到该村光沿小学放电影,但近几年也变少了。

第三、休闲文化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该村大部分村民对黄金镇里的相关活动举办的时间没有什么了解,也有部分受访村民认为镇里从来没有举办过相关的活动。他们表示该村距离黄金镇镇中心有29里,加之交通不是很方便,坐摩托车

往返的车费就有40元之多,就算知道也不一定会去。

第四、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薄弱。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建设事业的主体,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政府在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离不开一支业务强、素质精的文化队伍。目前镇里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政府对农村文化发展引导作

用。

(三)、农村休闲文化现状、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1)政府文化职能要落到实处

从课题申请到实地调研,成文定稿,我们一直在关注从国家到该村有关文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收集到了不少相关资料。但是,从实际调研发现,下面在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上只是注重形式,制定的方案不具体,落实不到位,体制不健全,缺乏长效机制。文化建设陷于“上有政策——下出对策——出现问题——解决滞后——问题恶化”的恶性循环。我们认为政府及村委在这一方面可大有作

为:

第一:要看到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的互利影响。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与维护管理。乡镇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对农

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有一定比例。以该村的光沿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落实到具体负责人。

第二:发挥好乡镇文化站的职能。一个地方的群众休闲文化的高低,休闲文化影响的好坏关键在于基层文化部门的文化建设,乡镇文化站要根据实际探索长效运行机制。既要做好“往上看”,即:深入理解相关政策,又要做到“往下看”,即:以民为本,及时了解和解决农民文化需求。使“文化下乡”活动与农民自办活动同台演出,一方面缓解文化专干人员不足现状,另一方面可增加农民自办活动积极性,提高农民演出水平。同时也要做好培育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工作。调查发现,国家免费赠送给该村的诸如数字放映设备、村村通电视卫

星接收器等先进文化设施,由于无人操作而大量闲置、损失。

第三:认清农民的农村文化主体地位。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可以创造什么文化活动来完全满足几亿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型政府要建设,但是它不做不到全服务。我们要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民间文艺团的建设发展为切入点,办好“草根戏剧”。鼓励和扶持有实力的农民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政府在政策上适度放松,派文艺人才定期指导,鼓励奖励农民创作的优秀剧本。组织不同文艺团体之间的交流学习。努力形成有利于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健康发展的社

会舆论氛围。

第四:村委可以在农闲的时候组织村民开展文体活动,例如:拔河比赛、表演竞技、有关农事的知识竞赛、民间艺人的现场表演

等等。这些活动成本低,又贴近农民生活,参与度高,丰富了农民精神生活。

(2)农民自身要转变认识。调查发现,该村中年以上的村民接受文化教育的年限普片较低,大多是小学文化。小农意识大量存在, 传统思想、迷信色彩还很浓厚,村民容易满足现状。加之当地的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组织农村文化活动开展较为困难。“出城”是在此次调研中发现的一个在当地村民意识中较多使用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概括来讲就是摆脱农民的帽子,当一个真正的城市人,这正是当地村民一辈辈地教育后代灌输的意识。导致的现状一是农村精英大量外流;二是优秀的民间文化无人继

承和发扬。我们认为:

第一:农村教育要注重培养村落文化,增强家园归属感,既要认识到落后的现状,又要对家乡的美好为未来充满信心。特别是优

秀的农村人要有奉献家乡的意识。

第二:外出读书的高中生、大学生一定要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用学到的进步思想去影响家乡人。例如:针对该村没有文化室的现状,像“益暖中华”——谷歌杯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通过报名申请在该村光沿小学建文化室,以学生影响家长,以该小学这一个点影响黄金镇其他农村小学筹集资金建文化室、图书室。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又如,可以充分利用网络,

积极加入村友录,增进与家乡人的联系,并向外宣传家乡。

四、调研总结

休闲娱乐方式与精神文化密不可分,精神文化是休闲娱乐的灵魂,休闲娱乐是精神文化的载体。休闲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官寨村休闲文化有了较为基础的了解和认识,休闲文化涉及方方面面,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浓厚的传统习俗,有新鲜的民间文艺团。同时,该村休闲文化存在着许多封建的、落后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受农耕影响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与该村发展缓慢,教育落后密切相关。我们一方面要立足国情,积极肯定成绩,同时正确看待不足,像报章杂志的订阅、学习情况偏低,道德建设还在低水平踏步,村民对村级事务的关心程度普片偏低,村级图书室根本不存在。但是我们要主动去做。

去完善,不能被困难吓到。

农村要发展,农村休闲文化要进步,关键在村民自己,而村委干部又是将村民意志统一的关键,官寨村的休闲文化现状不只是个

案,它在全市,在整个川东北地区的农村中都普片存在。休闲文化离我们不远。相反,它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认为,当地人的休闲文化现状正是当地农村发展的实际反映。它体现在个人、家庭与社会群体在社会价值认同、文化素质培

养、文化品味追求、文化消费倾向等方面。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事关全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和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当作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这对进一步推

进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15篇: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二)

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二)

作者:邓定芬吴薇莉人力资源开发网

2.从员工性别、员工层次、员工出生年代来看

2.1女性心理健康的风险更大

男女员工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2005年女性心理健康调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5]人员在男女员工中各自所占的比例

女40%男 /

2005年员工心理健康调查: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5]的人员在男女员工中各自所占的比例 女27.45%男22.08%

中国企业家生活调查面临的工作压力[2]的得分

女3.7分男3.5分

2004年《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出现了工作倦怠[1]人员在男女员工中各自所占的比例

女41.38%男37.23%

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女性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高于男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从50年代,社会号召女性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增加了社会角色,使得以前的传统家庭角色与目前所处的工作岗位角色相冲突,这个冲突带来很多压力,不仅有来自家庭的压力,而且来自职场和社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性别观念仍然影响着现在的就业,部分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能力和价值认识有偏差,并且过分夸大生育、养育、更年期对女性就业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女性在就业竞争中的不利处境,大多数女性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2企业家是心理健康的高危人群

在2003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对全国3000多名中国企业经营者的调查当中,87.4%的企业经营者感到\"压力很大\"[2]!

与工作压力大相关的一系列生理与心理症状在不少企业经营者身上出现,有关症状的比重依次是:\"烦躁易怒(70.5%)\"、\"疲惫不堪(62.7%)\"、\"心情沮丧(37.6%)\"、\"疑虑重重(33.1%)\"、\"挫折感强(28.6%)\"和\"悲观失望(16.5%)\"[2]。根据《中国企业家》杂志针对中国企业家阶层\"工作、健康及快乐调查\"的结果显示:有高达90.6%的企业家处于不同程度的\"过劳\"状态[9]。高层管理者需要对一个公司或者一个部门进行运筹帷幄,尤其在进行战略决策的制定时,要面对很大的

压力和责任。而且除了要负担管理性的工作以外,有的还要负担部分业务性的工作,这种双重工作带来的压力产生一个交互影响,导致产生更深,更严重的压力。这些都使得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感到工作繁忙,筋疲力尽,心理压力过重,负性情绪增加,经常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对工作产生厌烦,对外界不感兴趣,甚至想\"退出社会\"。一些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关的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高血脂症、神经衰弱等在高层管理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患病比重呈上升趋势[8].

2.3白领阶层心理健康问题\"恶化\"

感到有较大工作压力比例、心理疲劳的比例分别为:

零点调查集团发布《2003年白领工作压力研究报告》调研结果显示[10]: 41.1%61.4%

北京易普斯企业咨询服务中心对IT行业2000多名员工所做的调查表明[11]: 20%/

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和北京易普斯企业咨询服务中心的调查是针对中国高级经理[12] :70%/

《北京晚报》报道,由北京律师协会组织5000多名律师进行健康体检[13] 体检结果均正常的仅占

2.68%

以上数据都充分说明了白领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白领们都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人力资本中的中流砥柱,为了在激烈竞争中不至于失业,需要不断地学习,承受很多的压力。而且大多数企业为了取得成本竞争优势,大都节省人力资源成本,使每个员工都超负荷的工作。过度的工作压力引起员工烦躁、焦虑、忧愁,工作效率降低,合作性差、缺勤、频繁跳槽等等各种反应以及人际关系的紧张,更加剧白领心理健康问题的\"恶化\"。

2.4普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

不同层次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

普通员工中级专业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级专业人员高层管理者

2004年《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1]: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

48.2%33.12%33.07%39.78%26.07%

2005年员工心理健康调查:有心理健康问题[6] 的比例

33.3%22.6%19.5%17.8%12.3%

2005年员工心理健康调查指出心理健康指数[6] (心理健康指数越高,说明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2.712.522.462.382.27

翰德国际顾问公司(Hudson)发布的2005年第二季度的就业调查报[14] :

职业枯竭不但出现在国内企业的经理人身上,更多的是在普通员工身上发生。

以上数据指出了企业中不同层次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这可能是因为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的,普通员工一般都是从事低技能的工种,长时间高度集中精力干一件事情,很容易疲劳;而且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也让他们过度地担心、紧张,以及不断变化的考核标准等,给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心理上表现最多的是厌倦、易怒、难以放松、焦虑、忧郁和情绪低落;生理上也伴随出现肩膀痛、背痛、颈部疼痛以及疲惫感以及肠胃不适等症状。而绝大多数的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沟通都有障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得普通员工能够通过群体内的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挫折感和满足感,从而稍微缓和普通员工不满情绪的继续发展。然而一些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不利于组织内正式沟通的实现,员工团队协作性大打折扣,使得员工满意度和成就感降低。

2.5企业中的独生子女员工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2005年员工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各年龄层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百分比为:80年代(31.7%),70-74年(25.4%),75-79年(29.9%),60年代以上22.7%,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人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6]从80年代开始,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信息量的飞速膨胀影响了这一代人的成长,使他们与70年代出生的人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他们崇尚自由,不喜欢被束缚,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这批人进入社会,表现出来的就是频繁跳槽,流动性大,没有责任心,工作协调能力差,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等。又正赶上中国年轻化的浪潮,70年代出生的人的管理生涯才开始,可能他们会在管理岗位上呆15年或25年,而80年代出生的人参加工作才很短时间,获得晋升很不容易,导致他们更加浮躁。

第16篇:中国企业如何应对“337调查”?

中國企業如何應對“337調查”?

來源:中國廣播網

摘要: 在“337調查”面前,中國企業確實應該學會主動,在你遭遇被調查前,瞭解規則是關鍵,儲備人才與專家庫也是重要環節。

中廣網北京消息(記者孫瑩、實習記者吉倩)2010年,美國全年共發起56起“337調查”,其中涉及中國的共18起,位居首位。何為“337調查”?中國企業為什麼會成為被調查對象?如何應對這個調查?為幫助中國企業加深對涉美知識產權瞭解與應對,幫助企業防範和解決在開拓美國市場過程中的知識產權風險,近日,機電商會聯合北京君和律師事務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出庭律師協會在北京舉辦“涉美知識產權爭議解決方案高級研討會”。

作為首次由我國民間機構邀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高級官員出席的重要活動,本次研討會受到商務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與支持。商務部公帄貿易局副局長劉丹陽到會指導,機電商會副會長王貴清、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出庭律師協會主席Brian Busey、君和律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肖微分別在研討會開幕式致辭。

一、“337調查”為哪般?

所謂“美國337 條款”(337 U.S.survey),是指禁止一切不公帄競爭行為或向美國出口產品中的任何不公帄貿易行為。這種不公帄行為具體是指:產品以不正當競爭的方式或不公帄的行為進入美國,或產品的所有權人、進口商、付理人以不公帄的方式在美國市場上銷售該產品,並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或損害威脅,或阻礙美國相關產業的建立,或壓制、操縱美國的商業和貿易,或侵犯合法有效的美國商標和專利權,或侵犯了積體電路晶片布圖設計專有權,或侵犯了美國法律保護的其他設計權,並且,美國存在相關產業或相關產業正在建立中。

從全球看,上世紀70年付後期至80年付中期,日本企業是“337調查”的主要目標。而在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韓國和中國臺灣的企業也逐漸成為“337調查”的主要目標。這種發展的趨勢,是和這些企業對美國市場的擴張以及對美國法律制度不甚瞭解密切相關的。此後,隨著訴訟技巧的增長,在美國專利意識的增強,這些企業在美國“337調查”中變被動為主動,不僅積極參與應訴,而且把337調查作為企業的發展策略之一,作為調查的申請方,參與到調查中。

據瞭解,中國企業首次遭遇美國337調查是在1986年。從1986年到2010年,涉及中國的“337調查”案例為109起。其中,1986年-2005年為53起,2006年-2010年,案例就達到56起。僅僅5年時間案例總數就超過前20年的總和。2010年,美國更是頻繁發起“337調查”,全年共發起56起調查,其中涉及中國的共18起,位居首位。

二、“337調查”案例的救濟措施

Jay H.Rezi律師,在12年來先後在ITC法律顧問辦公室、Stephen Koplan主席辦公室以及不公帄進口調查辦公室工作。在研討會上,他介紹了337條款案例中的救濟方法。他介紹,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根據法律程式,有權實施以下救濟措施:排除仙、停止仙和同意仙。

排除仙分為“有限排除仙”和“普遍排除仙”,所謂“有限排除仙”是指排除涉案被告的侵權產品,通常包括被告的“後繼人、受讓人和關聯人”,而且並不限於國際貿易委員會審理的特定型號;“普遍排除仙”則提供更為廣泛的救濟,它要求海關阻止某一類的所有侵權產品進入美國,不管是否是被訴方,針對的是所有侵權產品,只要所有人、進口商或銷售商無法證明其產品沒有侵權,就排除在外;“停止仙”要求被訴方立即停止被指控的侵權行為,被訴方的產品不得向美國出口,也不得在美國對涉案產品進行市場行銷、分銷、付理、尋求銷售或者轉讓等行為。“停止仙”適用于被訴方的股東、董事、雇員、付理人、被許可人、分銷商、以及以其他形式被控制的企業,同時也適用被訴方的繼承人、被轉讓人等。“停止仙”針對的不僅是被訴企業已經完成的侵權行為,而且包括被訴方將來試圖在美國市場的銷售行為。對於違反停止仙的行為,可處以高額的罰款,罰款額高達每日十萬美元,或者進口貨物價值的兩倍。

三、中國企業如何應對“337調查”?

陳耀東,自2003年起在美國執業,他深諳美國科技資本市場和投資模式的運作和風險管理,參與了多起美國ITC-337調查案,在他的幫助下,許多中國企業得以順利進入美國市場。他說:“我們的目的是要保持美國市場,所以要積極應訴。這不光可以保持住美國市場,甚至可以開拓更多的市場。如果不應訴,可能會失去以後的救濟。但是應訴,也要講究策略。”陳耀東認為,應對調查,基本上有和解、直接訴訟等方式。和解是不僅能節省大量時間和金錢,也是一個和競爭對手帄安相處的手段。除此之外,在直接訴訟中聯合抗辯也是企業可以選擇的一個好方式,各方律師的意見交流和策略組織方便,也能節省大量費用。

美國麥克安魯斯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馬宇峰給到場嘉賓介紹了“高性價比的應對策略”。他表示,至今為止,中國大陸企業捲入“337調查”案件中,大陸企業全是被告,還沒有原告。在企業捲入調查時,在專家選擇問題上,他和大家分享了一個經驗:“有一類專家,即使你得不到,也不要讓原告得到。是什麼專家呢?就是你所能發現的,和原告專利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的文獻的發明人或作者。如果下手太晚,讓原告請走了,會對被告非常不利。”

實際上,在“337調查”面前,中國企業確實應該學會主動,在你遭遇被調查前,瞭解規則是關鍵,儲備人才與專家庫也是重要環節。中國有句老話,不打無準備之仗,在國際市場角逐中同樣適用。

本篇文章來源於 中國知識產權網

第17篇:康师傅调查研究报告

康师傅调查研究报告

一、调查目的

方便面因其方便的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其中康师傅最受欢迎,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现就康师傅在校园中做一市场调查

二、调查范围

河北师大新校区

三、调查方式

问卷法和统计分析

四、康师傅大学校园市场调查表

1、您是否经常吃方便面?

A是 B否 C偶尔

2、您的首选方便面是什么品牌?

A康师傅 B统一 C白象 D好劲道 E今麦郎 F福满多 G华龙

3、您选此方便面的理由是什么?

A价钱 B口味 C品牌 D份量 E包装

4、您最喜欢康师傅方便面的哪种口味?

红烧牛肉面、香辣牛肉面、鲜虾鱼板面、香菇炖鸡面、西红柿打卤面、八宝肉酱面、椒香牛肉面、辣味八宝面、香辣牛肉面、麻辣排骨面、麻辣牛肉面、酸辣牛肉面

五、调查结果

通过对120名学生对方便面的调查,有了如下结果:

1、是否经常吃方便面 是33人 否51人 偶尔36人

2、首选品牌 康师傅 59人 统一18人 好劲道16人 今麦郎6人 白象15人 福满多1人

3、选此方便面的理由 品牌37人 口味59人 价钱27人

4、最喜欢的口味:红烧牛肉面72人 香菇炖鸡面23人 鲜虾鱼板面15人 香辣牛肉面3人 西红柿打卤面2人 麻辣牛肉面5人。

六、调查结果分析

1、中国大学生的方便面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被访问的同学都食用过方便面,并且食用的频率很高,每个学生每个月要购买3次,每次平均要买3包。牛肉、海鲜、麻辣香口味,小麦、拉面面底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购买方便面的原因有:①懒,很多同学忙于学习,懒得去吃饭或者下课晚时看到食堂吃饭的人太多,会选择吃方便面。②穷,学生本身属于消费群体,吃方便面省钱。③整天用电脑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喜欢游戏或者学习电脑软件。这部分人对着电脑就不愿意离开,很多时候会选择方便面这种快餐式的饮食。④形单只影,不喜欢单独去食堂吃饭的人,会选择方便面。

按照目前在校大学生1700万计算,每月大学生要消费1.5亿包方便面。以每包2元估计,大学生方便面消费市场每月的销售值粗略估计可达3亿元人民币。从初步估计的月消费数字可见大学生的方便面市场容量巨大。

2、康师傅占据学生心,占据极大的市场份额

康师傅是国内最大的方便面品牌,根据市场调查问卷得知,很多人在买方便面时首选是康师傅,购买原因,一是因为品牌效应,二是因为好吃。

康师傅吸引学生群体的特点是是滑溜,味香,品牌大,包装好看,碗装和袋装一应俱全,而且康师傅这个名字有亲和力,这个品牌反映了企业责任心。康师傅在推出各种口味的方便面时做了很全面的市场调查和分析,调查后得知,中国人最喜欢的面条口味是牛肉味,第

二、第三是排骨和鸡肉口味,第四才是海鲜口味。确定牛肉味后,经过不断改进,请上万人试吃,才终于生产出适合大众口味的产品,所以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是跟所有品牌比较都是无敌的。在大学校园中,康师傅在商店的占有率极高,极受学生欢迎。

总之,方便面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食之一不可或缺的食品,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对各个厂商来说,如何对这个市场进行有效地细分并按照细分市场进行有效地宣传推广是品牌迅速抢占这个市场的当务之急。

第18篇:错别字调查研究报告

错别字调查研究报告

在当今热闹繁华的社会中,有许多商家为了提高营利,不断地将祖国的语言文字错用、滥用、误用;而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的误读字和语病更是屡见不鲜。为了对这种社会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

星期六早上,我们的调查小组出发了。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滥用字是“三”。这是一家卖服装的店,店名叫做“衫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的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历史名著。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本书怎么就变成了“衣服国里的演义”,这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我们继续往前调查,却碰到了一家店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店。这家商店是一家专营幼儿摄影机构的店,店名叫做“北京爱你宝贝”。这句话没有任何的标点符号,读起来自然会让人丈二摸不着头脑。直到要离开时,我才猜想是不是“北京爱你的宝贝呢”?但开阳和北京没多大联系吧,天南地北的,真是匪夷所思。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一间早餐店,准备、填饱肚子后继续调查。没想到在这里,我们就找出了一个错别字“”。这是我们从小菜单上找到的。这是什么字呢?我拿出本子写写画画。这时,陈力华大声叫了起来:“这是‘餐’字,早餐的‘餐’”!我时恍然大悟。这个字原来是餐字左上角的那个部分。可是,大家无法把这个像“夕”的字与复杂的“餐”挂上钩。 我们在街上走了一上午,看到了许多的错用字和误用字。我们将调查后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

1、店主为了商业效应,将成语滥改滥用。

2、店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字简化而为。

调查结束之后,我感慨万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全世界所公认的,充满了中国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可是,在21世纪的今天,有的人不能好好地发扬我们中华文化,却在践踏我们的文字,实在令人心痛。 做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传承汉字文化。将我们的汉字学好,写好。我提议,从我们自己做起,身边和人做起,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2009.09.09

二、调查地点:煤山菜市场

三、调查目地:寻找街头错别字,并记录或者拍下来,并分析原因。

四、调查过程:

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 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 成语,用繁体字等。一些街边店面广告上是出现错别字,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 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伊拉克”写成“衣拉客”、“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

挑衫捡饰”,就更是屡见不鲜。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 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五、调查结果:

现在,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错别字、繁体字、简化字少了,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了,我觉得,这 次调查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六、我的感受:

汉字表意丰富,历史悠久,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热 爱汉字。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语言汉字都无法正确使用,我们如何学习其他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 要优化文字环境,正确使用汉字,更要杜绝公共场所的错别字。我建议同学们从用好汉语文字,从 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加大宣传,提倡全社会都来正确规范地使用字体!

关于环保的调查

随着科学技术的速度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每家每户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汽车、摩托车、助动车日益增多。同时,这些机动车也给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危害,尤其是对我们正处在学龄阶段的孩子来说,这可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危机”。可是,许多同学对卫生环境似乎毫不关心,甚至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我校同学的环境保护意识又是怎么样的呢?请看下面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在校同学的卫生环保意识怎样。

2、改善教室卫生,活动场所干净情况。

3、保持校园干净整洁。

4、通过总结与调查结果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二、时间与地点:

1、时间:2013年05月12日

2、地点:xxxx小学三年级教室

3、调查人:xxx

4、调查对象:本班学生

三、调查经过

1、5月12日上午,我来到三年级教室内,准备调查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我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了全班36位同学,采用“问卷调查”顺利成章地完成了任务。任务完成得不是很好,但收获也不少。

四、调查题目:

简答题1:如果你在路上看到有人扔纸屑你该怎么办?

简答题2:看到地上有垃圾你该怎么办? 简答题3:如果你身边有张纸,四周又没有垃圾箱你该如何处理?

五、调查结果:

1、通过被调查人在不同情况下做出反应,来调查他们的应变能力与意识。

2、通过被调查人对事物的认识与作出的判断,来判断他们的卫生环保意识。

结果:经过我一节课的努力了解到20位同学卫生环保意识一般,14名有较强的卫生环保意识,还有2名同学的卫生环保意识十分差。

六、调查分析:

这个出人意料的结果令我触目惊心,在这36位同学中,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在心中能够树立起一定的卫生环保意识,而多半完全不注意自己的卫生环保,通过调查得知,在我们在校同学中有一半缺乏卫生环保意识。

七、结论:

1、我校同学的卫生环保意识比较差,遇事所作出的判断十分草率、马虎。

2、我校同学对自我环保毫无认识,一旦碰到该自己解决的细节问题都十分不注意。

3、我校同学缺少应对卫生环保的措施,比如乱扔垃圾等,竟还有同学会把垃圾扔到绿化带上。

八、建议:

1、学校应多开展一些提高同学卫生环保意识的活动,让同学们多参与实习体会。

2、家长也应该多培养教育孩子们这方面的知识能力。

3、给同学们开展一次绿化环保宣传教育。

4、每班配备一只环保箱,要求学生投稿记录环保卫生情况报告。

第19篇:教育调查研究报告

2012实习.教育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提高的对策研究

调研人:李志学

(法政学院 09政本2班 学号:2009644220)

一、调研概况

2012年10月8日至11月16日,我很荣幸有机会在茂名市电白县第四中学(又名电白四中)度过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实习期间,我积极认真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各方面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与此同时,我还在这个月期间内开展了一项关于教育方面的调查。

电白四中由初中部和高中部组成,学校共有教职工200多人,学生3500多人,共分新旧两个校区。实习期间,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但又不得不引人反思的问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怨声载道。没有多少人是心甘情愿当班主任的,都是上级直接强制性安排,班主任有苦难诉,不敢反抗,经常在一起发牢骚。根据校有关实习要求,再结合所在实习学校师生实际情况,经过反复斟酌、认真实地调查,我选定了“关于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提高的对策研究”这一课题。

二、调研意义

任何一项调查研究都须有它存在的意义(包括理论指导和现实实践意义),同样的,教育调查研究报告必须得符合当前教育实际,并对教育过程中出现或存在的问题具有某方面的指导性意义。

“关于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提高的对策研究”这一课题具有的调研意义有:

1、从教师角度出发,结合教师工作性质和心里特性,探究教师厌倦当班主任的主观原因,从而了解班主任工作的苦处。

2、从学校客观实际出发,探究班主任工作量待遇的匹配状况,在减轻班主任工作量和提高班主任待遇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3、以小见大,从一个学校、一个年级、甚至一个小集体可以看出当前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某些代表性问题,从而为当前解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三、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与课题有关的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各年级班主任代表、学生代表和领导代表)

2、采访法(在高中部和初中部各选取些班主任进行采访,采访内容包括个人情况、班主任工作量和待遇;采访主管班主任领导,采访内容包括学校师资力量、上级领导及学校相关政策等)

四、调研结果(结论)

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以及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和对采访结果的研究,以电白四中为例,我初步找到了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班主任自身定位不准确。很多老师在没有当上班主任前,其实普遍对班主任工作缺乏一个全面科学的理解。他们更多觉得,班主任是一个苦差,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还要面对很多工作量和无数学生问题的烦扰,起早贪黑的,整天围着一帮小屁孩转,根本就没有自己个人的空间。不容置疑,这些都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正确解读,但是,这只是片面的解读,还不够全面科学。说到底,更多班主任只是看到这份工作的弊端多一点,似乎很少看到班主任

1湛师指导老师:王慧英 以电白四中为例

工作对教师个人成长的各种锻炼。凡事经常往坏处想,怎能没有抱怨?

2、班主任自身抗挫能力不强。所谓抗挫能力,即面对困难挫折的抵抗能力。很多教师不想当班主任、不敢当班主任,很多程度上是之前当怕了,心生恐惧之感。面对困难挫折,他们更多的是想到自己的利益,经常出现迟疑甚至后退。在困难来临之时,他们并没有想着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如何去高效完成,只是采取一种消极低效的敷衍手段来完事,他们甚至懒得去想。久而久之,由于心理抗挫能力不行,逐渐对班主任工作产生恐惧和厌倦,何来积极性?

3、班主任自身责任感不强。为什么有些班主任老抱怨这样不好那样不好,说到底,这体现出了个人的素养低的问题,即责任感不强。班主任工作本来就要求很高的责任感,由不得半点马虎,因为班主任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学校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将会带来巨大损失。如果班主任本身是个责任感很强的人,他根本就不会计较太多的个人利益,而会更多想到的是自己的学生,以及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这份工作。

4、班主任自身不够敬业。作为一位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班主任,身上还肩负着一份育人的工作,即及时了解学生实际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和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思想教育以帮助学生及时改正。所谓敬业,无疑就是要爱好职业并为之不断付出。班主任工作繁琐谁都知道,但是你既然做了,就得想办法去把它做好,这才是真正的敬业。反之,如果经常对工作有抱怨甚至有抵触情绪的,我们可以说他本身是不够敬业的,因为敬业的人不会这样做的。

(二)客观原因

1、班主任工作量过多,安排不科学。在采访中,我听取了部分班主任抱怨更多的是指向班主任的工作量。在电白四中,师资力量本来就不太理想,所以上级的很多工作任务都得由班主任直接负责,其中很多工作并不属于班主任工作范畴,班主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上级领导的跑腿。上级根本就不管班主任死活,反正有任务,班主任必须得按时按量完成。就比如说期中考试吧,鉴于老师不是很多以及学生纪律较差原因,很多科目的监考都把本班的班主任安排进去,拿高中部来说,总共考9课,班主任得监考

6、7科。这样的安排说句实话,真的不太科学,真得把班主任累垮。如此多的工作量,班主任有抱怨心理也是情有可原的。

2、班主任待遇过低,与工作量不成正比。虽说班主任工作待遇每个学校有所不同,但在电白四中,班主任每个月只有可怜的200多块的确与工作量不成正比。在很多师资较好的学校,班主任工作量与待遇是较为成正比的。除了有基本的班主任费之外,其他的各项工作做好还有累加金额,每一样工作都有相对应的补贴。想想在电白四中,无论你做多少工作,最终的班主任待遇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差别,试问谁的积极性能高?所以很多班主任干脆忽悠学校,消极工作。

3、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不理解。其实,班主任处理的问题更多的是与学生有关,很多班主任抱怨发脾气也很多是因为学生。现在很多学生都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经常给班主任找麻烦,经常要班主任操心。学生一个不听话,班主任就得多做一项工作,本来班主任应付学校的工作应经够多了,如果学生还不自觉和不听话,想必班主任想死的心都有了。

4、学校资金周转不理想。电白四中属于县级中等中学,师资力量一般,其他可支配的收入也不是太多,校财政向来支出比较紧,所以教师班主任待遇显然比不过一些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根据校领导的反映,电白四中也曾想提高教师班主任的相关待遇,但目前财政的确存在着问题,再加上最近几年新旧校区合并以及建宿舍楼问题,就更难上加难了,根本没有资金周转。

5、学校发展前景停滞不前。电白四中是一间合并的学校,无论是师资还是生源都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状况,很难整合。这混乱之中,难免存在着影响学校发展的消极因素。加上上

级主管学校部门对学校建设的扶持力度有所减弱,甚至不如以前,学校开展工作更是面临重重困难。可以说,在学校发展面临困境的时候,老师是得陪着吃苦的,更不用提自身的待遇提高问题了。

五、调研对策

针对以上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对症下药,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问题。

(一)班主任方面

1、正确定位班主任工作。对待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必须辩证的看待。除了看到它的繁琐,更应该看到它的好处。必须克服常人眼中班主任是件“吃苦不讨好”的活,而应该懂得班主任是件很能锻炼人的活,没有它,教师生涯就不完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加强自身素质培养。这些素质的培养当然包括抗挫能力的提升、责任意识的养成以及爱岗敬业精神的磨练等。当然,这些素质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个长期的坚持过程,需要恒心与毅力。简单来说,作为班主任,必须得越挫越勇,敢于担当,爱护学生,关心集体,少索取、多奉献。

(二)学生方面

1、体谅班主任工作。学生不要以为班主任做的工作是多余的,要知道,班主任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好。班主任日常管理班务已经够忙,学生要懂得体谅班主任工作,尽量做好自己,不要给班主任添麻烦。

2、分担班主任工作。作为学生,特别是作为班委成员的学生,除了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外,还得帮班主任管好自己的班集体。要知道,班集体的建设仅仅依靠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动员全班学生的力量。学生帮忙管理班务,无疑是替班主任的工作减压。

(三)学校方面

1、营造条件,科学安排班主任工作量,建立奖惩制度。班主任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必须得有相应的工作回报,得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要建立起一种奖惩制度,让班主任觉得,多付出是有多回报的,少付出是有惩罚的。通过多种奖惩措施,让班主任间形成明显差异,在他们之间制造激烈的竞争,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工作不胜任者,必须进行惩罚,比如扣奖金。

2、实行学校大整顿,争取更多的运转基金。其实,学校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浪费现象,通过监控财政的胡乱开支,可以节省下来一大笔经费。同时,在建设学校设施的时候,必须精打细算,用好每一笔钱。在学校自力更生的同时,还必须得创造条件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扶持,比如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还可以向社会慈善人士进行募捐,能争取一点流动资金算一点。当然,这些节省和争取下来的资金并不是给某些人中饱私囊的,而是真正用到学校建设、提高教师待遇上面来的。

六、调研小结

“关于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提高的对策研究”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的研究课题,虽然它研究的是班主任这个群体,但它的解决无疑是与学生个人、学校甚至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息息相关的。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触而就的,它需要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见证,它的解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这个问题也将是我国目前教育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20篇:公路调查研究报告

[伊金霍洛旗农村公路调查研究报告

(2017年4月)

2017年4月,伊金霍洛旗交通运输局组成农村公路专项调研组分赴各镇、嘎查村以及农村公路养护单位,调查了解了全旗境内170条共2011公里农村公路的路况现状和管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问题途径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全旗农村公路现状

(一)农村公路建设情况

随着美丽乡村基础设施项目的全面实施,全旗共建成农村牧区公路2338公里。这些公路的建成通车,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牧区道路通行环境。截至2016年底,全旗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720公里。农村公路通村率100%。

(二)农村公路养护现状 1.农村公路养护机构设臵。

杭锦旗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所:成立于2008年6月12日(杭机编发[2008]12号文件)。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所负责全旗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编制实施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规划,上报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计划,管理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资金,监督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组织协调乡级人民政府做好农村牧区公路及设施的

1 保护工作,组织实施旗乡公路一般养护工程。

现共有工作人员17人,核定编制8人。

地方道路养护管理段:核定编制32名,现共有工作人员37人,借调交通运输局2人,借调路政大队8人。

2.当前农村公路养护范围及养护方式。我旗农村公路养护一直实行集中统一的方式养护。自2015年以来,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大幅增加,养护方式也由以前的集中养护转变为设点分站养护,由于在各镇没有固定的公路养护管理站点,养护队伍只能靠临时租用作息场地来完成养护生产任务,原本紧缺的养护资金还要额外承担房屋、场地租赁费用。

3.现有农村公路养护机械、设备。30装载机1台,3辆、道路除雪机2台、沥青洒布车1台、平板运输车1辆。

4.养护人员。现有直接从事公路养护人员17人,其中长期聘用临时工11人,正式在编职工6人。

5.现有农村公路路况质量。经对全旗农村公路路况质量进行全面调查,原三二线(X611)、三盐线(Y409)、巴苏线(X610)、敖陶线(X628)及昂素新农村公路(C333)共5条126.6㎞农村公路因投入使用年限均已超过10年,超期服役,部分路段公路路基沉陷,路面损毁严重,道路通行能力较差,急需实施大中修改造,提升路况质量。

2 原大发至昌黄(C303)、哈沙线(C308)、敖阿线(C313)、毛盖图至阿日赖线(Y404)4条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不全,存在安全隐患,急需实施安保工程。

二、2017年农村公路养护任务及资金需求

截止2016年10月,全旗农村牧区公路沥青、水泥路面公路通车里程2632公里,新增1803公里。2017年农村公路养护任务将达到2632公里。

按照《鄂托克前旗农村牧区公路及街巷硬化道路管理办法》,县乡公路768公里,年公里日常养护经费10000元,需768万元,村道及街巷硬化道路1864公里,年公里养护经费8000元,需1491.2万元,合计日常养护经费2259.2万元(不包括养护工程费)。

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没有固定的公路养护管理站,给日常养护带来诸多困难。进入2017年,全旗列养的农村公路养护里程将达到2632公里,但是目前在这么长的养护线路上没有一个固定养护管理站点。现行的集中养护方式,已完全不能适应农村公路安全畅通的需求。集中养护的方式存在线路长、养护范围大、遇夏季公路水毁不能及时抢修、春季沙阻、冬季雪阻不能及时清除,养护机械、车辆到达养护现场空驶距离过长等弊端,无形中增大了养护成本。2012年以来,我局即着手筹划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站的建设工作。计划在城川镇糜地梁、高潮畔建设公路养护

3 管理站,但征地手续、建设经费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在这次调研过程中,通过对农村公路路网分布密度等综合因素调研分析,要想有效管理、养护好全旗农村公路,必须在城川镇糜地梁、高潮畔,上海庙镇布拉格社区、上海庙社区、陶利,昂素镇昂素社区、毛盖图社区、克仁格图,敖镇三段地、塔布陶勒盖各设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一处,基本能辐射全旗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范围,确保全旗农村公路能够及时养护,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二)公路养护机械、设备严重短缺,原有机械陈旧,不能满足农村公路日常养护需要。公路管理段集中养护车队需新增50装载机1台,30装载机3台,压路机1台,沥青摊铺机1台,60挖掘机1台,自卸翻斗车3台,微型客货车2台;建设10个公路养护管理站每站配备30装载机1台,自卸翻斗车1辆,客货运输车1辆,需购臵公路养护机械30台。合计需新增公路养护机械42台。

(三)公路养护人员严重不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772—2010)《公路劳动定员》最低标准(每公里0.2人),养护管理三级、四级公路2632公里,日常养护人员定员526人。旗公路管理段实有公路养护人员17人,其中正式在编人员6人,临时聘用人员11人。根据旗公路管理段现管养公路里程和实际工作量,现有公路养护人员远不能满足全旗农村牧区公路日常养护与路政管理工作需要。

(四)农村公路建设速度与相应配套设施建设不相匹配。农村公路由于受公路建设资金紧缺的制约,在公路建设时就没能将公路附属设施建设与公路主体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普遍存在路基缺土、公路附属设施不完善、道路安全设施、标志标牌不全等问题。由于公路排水设施不完善而导致的公路养护问题尤为突出,公路路基易遭受雨水冲刷,每到雨季路基塌方、路基水毁等病害频发,由于养护资金短缺,难以及时修复,给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也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五)农村公路用地权属不清,给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和公路养护生产带来诸多不便。所有农村公路在规划建设时,由于受建设资金紧缺的制约,大都没有办理公路用地征用手续,造成公路路产路权的“虚臵”,大多数农村牧区公路控制区都不同程度出现植树、围网的情况,有的甚至占用了公路边坡和路肩。这些情况致使公路养护水毁抢修、备料取土存在困难,控制区内违章建筑无法有效管理。

(六)穿村镇路段治理难。群众长期养成靠路建筑的习惯,导致农村公路沿线商业门店多、平交道口多,行人多、非机动车多,人流、车流混杂,穿村镇农村公路“脏、乱、差”现象严重。

四、改进建议

(一)研究制定长效、管用的《鄂托克前旗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按照《办法》落实养护管理责任,确保所有农村牧区公路有人管、有人养,真正达到“有路必养,路路畅通”。

(二)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确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核心在政策,关键是资金。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需要充实的资金力量和稳定的资金来源。要加大政府财政预算对农村公路小修保养及养护工程资金的投入,把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财政资金预算,按时、足额拨付。

(三)合理、足额配备农村公路养护人员和养护机械,保障公路养护正常运转。根据全旗农村公路现有公路养护里程,按照每个公路养护管理站配备9人(站长1名,机械、车辆驾驶员3名,养护工人5名)的标准,10个公路养护管理站需配备90人;集中养护车队配备23人(队长1名,机械、车辆驾驶员22名)。现有公路养护人员17人,需新增公路养护人员95人。

(四)全面整改农村公路附属设施不全、排水不畅的问题。全旗农村公路在2016年7月至8月的强降雨过程中, 完全暴露出了排水设施不全导致的公路防灾能力差的问题。仅2016年8月14日的一场强降雨,造成公路面层基层损毁573㎡,路基水毁37340m³,损毁路缘砖840m、挡水墙670m、急流槽129道、单管涵洞1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多万元。因此,现需对农

6 村公路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提高农村公路防灾减灾能力,降低养护成本,减轻养护工人劳动强度。

(五)进一步完善农村牧区公路防护设施和安保工程。一是重点推行管理和养护相结合的办法,在各农村公路出入口全部设臵限高设施,杜绝重型运输车辆通行农村公路对乡村公路造成的损坏,减轻农村公路养护负担。跨村农村公路及街巷硬化道路每村设臵一处限高设施,由各嘎查村负责人管理,这样既方便农牧民农副产品进出,又能有效杜绝限高设施管理人员私放重型车辆的问题。二是强化农村公路防护设施和安保工程,处理好公路养护与周围环境和谐的关系,解决好急弯、视觉不良、排水不畅、安全设施缺乏、平面交叉道口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性能,保障行车安全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养护管理所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情况

杭锦旗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所:成立于2008年6月12日(杭机编发[2008]12号文件)。因工作需要,内设机构共5个,分别为办公室、养护股、安监股、应急办、财务股。杭锦旗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所负责全旗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编制实施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规划,上报本地区农村牧区

7 公路养护计划,管理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资金,监督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组织协调乡级人民政府做好农村牧区公路及设施的保护工作,组织实施旗乡公路一般养护工程。

(二)编制及实有人员情况

养护管理所:核定编制6名,后又新增编制2名,现共有工作人员17人,借调交通运输局2名。

地方道路养护管理段:核定编制32名,现共有工作人员37人,借调交通运输局2人,借调路政大队8人。

(三)管养公路基本情况

我旗现仅有的一条经营性收费公路运煤专线,建成于2012年,由亿利采用bot模式建设,运营、养护。

S215建成于2002年,我旗境内164km,现存主要公路病害:裂缝、沉陷、坑槽、啃边、标识标牌老化。

X621全长160km,建成于2003年,现存主要公路病害沉陷、裂缝。

X623建成于2002年,我旗境内10km,现存主要公路病害:裂缝、沉陷、坑槽、啃边、标识标牌老化。

S226(荣乌高速连接线)全长29.099km(包括柴四线部分路段),建成于2011年,现存主要公路病害为路面裂缝。

现除S226以外各条公路普遍已通行运营15年以上,路面严重老化,各类路面病害齐发,部分路段甚至出现路基沉陷、

8 基层变形等病害。

二、目前养护工作开展情况

(一)春季养护工作有序开展:公路路面灌缝、修补坑槽工作已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共完成X6

21、S2

26、S215等公路70余公里路面灌缝坑槽修补,共使用沥青50T,石料80T;完成X621路肩培土15km。

(二)应急抢险工作保障有力:年初因强降雪造成我旗部分公路雪阻中断,我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人员、机械对急弯、陡坡、大填大挖、临崖临水危险路段进行除冰雪作业,共撒融雪剂30T,确保了道路通行安全;S215 K97处旧有土坝因水流冲刷坍塌,我所及时安排人员修复了土坝,使用土方100立方米,编织袋600个;3月10日S316五闸桥因梁板断裂导致S316中断通行,我所接到通知立即安排人员进行应急填埋共使用土方200立方米、块石70立方米,保障了公路基本通行。

(三)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推进:为了进一步改善公路交通环境、提高道路通行质量、提升交通服务水平,我所对公路沿线环境脏、乱、差等现象进行3次集中整治,并建立长效机制将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持续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创新工作方法,牢固树确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指导思想,以“精细养护、科学管理”

9 为宗旨,按照“畅通主导、安全至上、服务为本、创新引领”的要求,明确思路,努力提升公路为民服务功能。

(一)加强日常养护工作,不断提高养护标准。

一是健全养护机构,落实养护责任。为了保证新接养公路的顺利通行,我所在S215白音乌素、X621伊和乌素分别设立两处中心养护站,现已完成中心养护站房屋移接交工作。S215白音乌素中心养护站办公设施和生活设施已配备齐全。X621初步计划实施市场化养护,由中心养护站负责监管。二是做好公路日常保洁,路肩培土、整修,修补路面坑槽等各项工作。6月底前完成所有道路共计363.099km路肩培土。三是加大上路巡查力度,排查安全隐患。加强对公路、桥涵,尤其是危桥险路段的重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全面改善公路沿线环境,有序提升公路交通服务水平。为迎接“十九大”召开、自治区成立70周年,及我旗“三城连创“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公路沿线环境管理,我所将按照“畅、洁、绿、美、安、舒”的要求,对公路沿线环境进行重点整治,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一是每日安排专人捡拾路面及公路两侧控制区范围内的垃圾,并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公路环境整洁。二是收费站、道班应粉刷墙面、清理院落卫生、周边不得有垃圾;收费人员要业务熟练、统一着装,使用文明用语。三是清理公路沿线各类广告牌匾。

(三) 完善公路附属设施,有效提升行车安全。

10 为有效保护公路附属设施完好,养护管理所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公路附属设施管理,一是加强公路、桥涵附属设施的保养,及时校正、更换损坏和变形的公路安全设施,补充、修复遗失的交通标志、标牌等。全面完善各类道路警示标志,预计更换老化标牌200块,新增100块,同时排查既有标牌设置位置,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合理更换设置位置。二是维修排水设施,预计维修既有急流槽6500个,新增1000个;三是将破损、缺失里程碑更换、补充;字迹不清的进行粉刷;将里程碑周边杂草进行全面清理。

(四)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努力提升安全保畅水平。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做好公路应急保通工作的重要性,规范公路应急保通程序,做到思想上认识到位、组织上协调有序、物资上保障到位。二是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切实加强季节性养护。要求各公路养护单位继续加大路面巡查力度,全面做好雨前、雨中、雨后公路桥涵和重点路段的病害排查;储备足够的防滑材料,对急弯、陡坡等事故易发路段固定专人,及时撒防滑材料、清除冰雪、疏导行车。特别是加大对公路灾害易发多发路段的实时监控力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及时处治,确保公路安全畅通。三是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要求各单位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确保发生险情后第一时间开展抢修保通工作。四

11 是加强应急保障队伍建设和路况信息报送工作。要求各单位结合公路养管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公路应急保通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公路应急保通队伍的实战能力。同时,继续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的联系,全面做好路况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为社会大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良好的路况信息服务。

(五)结合“三城连创”,探索公路绿化新举措。坚持因地制宜、确保成活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在适宜时节及时开展绿化林木的栽植,构筑环保、优美的交通运输环境。S226作为我旗重要出入口通道,今年我们将争取资金在其中央隔离带实施绿化美化工程。

(六)强化安全意识,狠抓养护安全管理。

加大养护始终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狠抓经常性安全生产监督工作。一是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经营性单位、中心养护管理站、班组,做到人人头顶安全指标、个个肩负安全责任。 二是加强养护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养护职工个人安全防范工作。养护管理所切实做好道班养护环节各项安全工作,开展养护作业时,要求严格按操作规程开展,着标志服,设好养护作业标志;并且切实做好养护作业时行车安全工作,挖补路面时设好警示标志,分辐挖补,保障行车畅通,否则要设置安全的便道。三是以“安全生产月”“打非治违”等活动为契机,加大巡查自查力度,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全力

12 部署节假日期间及特殊防护期的安全保障工作。

四、存在问题:

(一)S

215、X6

21、X623等公路大多都已运营十年以上,期间各经营管理单位养护经费投入较少,只以日常养护、小修保养为主,路况大幅下降,现路况评定等级为差,继续小修保养对路况改善效果不大,养护工作面临很大困难:(1)地方段现有养护人员短缺:向外借调10人, 老龄化严重(45岁以上28人);(2)养护设备短缺,远远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仅有1台装载机,3台三轮车;(3)养护经费严重不足,旗财政每年核定的470万元的养护经费不能按时足额到位。

建议:主管建议逐步开展市场化养护模式,引入社会力量,以便于充实养护资金,壮大养护力量为下一步管养以主。

(二)乡村道路养护监管问题:我旗随着农村公路的大建设,运营里程大幅增加,如何落实乡镇村养护责任主体地位,公路养护监管模式,监管手段、监管考核等模式均需上级明确。

(三)人员编制问题:养护管理所现共有职工18名,仅有全额事业编制8个。近年来,随着全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旗内公路车流量激增,公路病害频发,公路养护工作日益繁重,且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2010年至今,我单位陆续调入和分配专业技术人才数名,但仅有的编制不够现有人员配备,为提高专业技术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公路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工作需要,需增加编制。

(四)X621接养工作进展不顺利。原东远的一些养护设施及材料无法利用,导致X621养护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五)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