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策划书

音乐纪录片策划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15 21:07:11 来源:策划书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纪录片策划

纪录片拍摄策划

一. 题目

《苦涩的记忆》

二. 选题说明

烟台玉林店镇小屯圈村姓李居民居多,全村160户人家,150户姓李。李姓居民至今保留一奇异的习俗:在世时姓李,去世后都改姓吴。在离村不远的山脚下,是李姓墓地,墓碑上无一例外地写着吴姓,而立碑的子孙则都是李姓。这一家俗已持续了几百年。据村内李姓老人讲,他们是吴三桂的后代。明朝末年,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降清后,联合清军反明有功,被封为平西王。三藩之乱平息后,因吴三桂反清复明,犯有满门抄斩之罪,子孙便隐姓埋名四处流亡,其中一支逃到牟平。据当地老人讲,逃到牟平的这一支,姥姥家姓李,遂改为李姓。不知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还是后人不愿提及当年避难的事,这些姓李的吴三桂后人们只是凭着上一辈人的苦涩记忆,将这段不见经传的历史代代相传,至于他们怎样躲过劫难,这一习俗背后有着怎么的故事,而在纪录片中将一一做答。

三. 拍摄目的

1讲述一件奇闻轶事2表现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3了解当地种奇怪风俗形成背后的故事4寻找吴三桂的后人。

四. 拍摄时间与地点 未定烟台市牟平区玉林店镇小屯圈村

五. 拍摄方式

跟踪拍摄,采访,其他随机拍摄

六. 拍摄流程

1.前期准备

与当地村委会沟通交流,勘测拍摄场地,联系一个当地代表(老人),准备器材,安排工作人员。

具体分工:编导:

撰稿:

摄像:

灯光:

剪辑:

录音:

场务:

预设拍摄场景

场景一:村子周围环境,村子全貌

场景二:村西头村碑碑文

场景三:让一老人带领去李氏家族茔地,拍摄墓碑碑文

场景四:拍摄一些老人家里的一些牌位及采访老人讲述一些关于他所知道的传

下来的故事。

场景五:拍摄家族谱书。(附讲述姓氏对我们的重要性,加强别人对当地这一习

俗的好奇)

场景六:采访《牟平县志》主编王本世,寻找官方解答。

场景七:最大可能模仿或者抽象再现一些历史场景

场景八:拍摄现在村子里的一些生活场景,细节

场景九:(现在人不愿意提及当年避难的事,但是他们代代相传上一辈人的苦涩

记忆)通过细节展现,拍摄老人脸上的皱纹等。

具体情景具体拍摄。

预设人物情况

寻找一个有故事老人作为片中主要人物,带领我们寻找历史留下的蛛丝马

迹,经历过历史事件后人的讲述补充,官方纠正修改

七. 后期制作

视频采集

配音:深沉,悬疑的语调

剪辑编辑

1. 片头:震撼悬疑,有点《探索发现》的风格

2. 主片:开头介绍介绍这个风俗,设下一个悬念,背景音乐也比较悬疑,接下按部就

班解答讲述风俗形成的原因,与流传的故事,根据情节剪辑。包括相关字幕,背景音乐,同期声,调色。结尾,比较轻松,重重疑问都解开了,故事讲完了,表达对这个村子的美好祝福,结束。

2.片尾:出职员表及支持纪录片拍摄的个人单位。背景音乐

八. 输出

全部制作完成,输出多重格式,刻盘,保存推展。

九. 注意事项

1,尊重当地风俗,礼貌待人

2,爱护历史文物

3,察言观色,忧郁历史原因和个人家庭情况注意和采访者和谐交流。

3.保护好设备。

4.后期编辑采用素材注意版权

十.负责人及所有参与人员。

推荐第2篇:纪录片策划

纪录片策划《鞋匠》

一、选题

1、来源:日常生活

2、拍摄原因:鞋匠,这个职业虽平凡,但是生活中又不可缺少,学校门口的大树下一年四季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不求多么的富贵,只求尽职尽责,让顾客满意,他们的敬业让我为之佩服。

3、核心内容:记录鞋匠的一天,从最早的出摊,到顾客最多的时候他们是怎么为顾客服务,遇到城管时,他们又是怎么应对,最晚收摊时,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心理话,每天的经历都不是完全相同,他们的乐趣是什么,辛酸又有什么……

4、启迪:就目前来看,就业是一项很棘手的事情,无论是考研也好,就业也好,我们都要像鞋匠那样干一行,也会干好一行,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做好我们当前的事情,踏踏实实的走下去,即使遇到了困难,也要坚强的走下去……

5、背景:人文生活

6、把握度:尽量不会涉及过多拍摄主体的隐私,拍摄前让被拍摄对象同意

7、节目定位:平民百姓

二、人物

1、主角背景、材料(经历、家庭、外表、细小动作、价值观)

(用画外音的方式介绍拍摄主体的经历、家庭,画面中展现的是鞋匠工作时的状态,以及和顾客的交流)

2、配角——戏分配、传递、推动

(除了拍摄主体外,他与周围鞋匠的关系怎么样,他们在工作上是怎么相互关照的)

3、配角——隐喻什么?主角挖掘、空间

(他们,虽然是一个小的工作群体,但是也是大社会的一个缩影,也会在工作中遇到许多问题,顾客或者是同事的一个行为又是在说明什么问题)

三、拍摄中可行性

1. 场景表、发生事件

(安排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拍摄)

2. 发生事件可能性、把握度

(拍摄前将问题协商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3. 发生意外可能性、把握度

(如果出现意外事件,我们在拍摄前就要设想到,就好不要与拍摄主体产生冲突,也最好不要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

4. 意外——象征性意义

(与顾客之间的冲突、与城管之间的问题协商)

四、情节考虑

1. 情节转折

(后期配音,或者采用剪辑方式过度)

2. 主要抗争点、矛盾

(拍摄时的外界环境,拍摄机器是否会受到影响)

3. 如何平衡关系?态度?

(我们最好在拍摄前规划好拍摄时间,提前对拍摄时的天气、拍摄位置考虑好)

4. 拍摄可行性

(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具有可行性)

推荐第3篇:纪录片策划

人文纪录片《时尚》总体策划

07广电本一班邓强70914024

一、目的意义

如今,时尚一词已经被大众所熟悉。每天接触的事物,无一不是在诠释着时尚。可时尚究竟是什么呢?80后、90后这些被冠以“新人类”的群体,在他们的心目中时尚又是什么呢?时尚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衣着打扮、饮食、行为、居住、消费、甚至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追求时尚是一门“艺术”。模仿、从众只是“初级阶段”,而它的至臻境界应该是从一拨一拨的时尚潮流中抽丝剥茧,萃取出它的本质和真义,来丰富自己的审美与品位,来打造专属自己的美丽“模板”。

每个人心中,有自己的时尚。战争年代的时尚是军人与武器,和平年代的时尚是体育与女性。80后、90后们,真实生活中又怎样获得属于自己的时尚?为此我们特地选取了两个人群,一个是以女生小陈为代表的某艺校男女同学,一个是以男生小张为代表的去往贵州支教的一个大学生。本片不参杂任何感情色彩,完全以一种真实的记录去表现80后、90后的时尚定义,感受他们在新时期下的成长与蜕变。因此本片的时尚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通过细节(生活理念、方式等)来表现一个精神层面的“时尚”。

二、内容策划

本片属于人文类纪录片,在风格上主要走“直接电影式”,强调拍摄者绝不参与主体的活动。也不设解说和采访。拍摄上采用“交友拍摄”,即先期我们深入到被拍摄者的生活中,与他们成为熟人乃至朋友,力求让他们在拍摄时自然、生动。

本片时间不能确定,根据最后素材而定。暂定是40分钟到1个小时。 内容上从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入手,力图展示他们生活中具体涉及到的细节。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或者一段活动,集中反映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时尚”。要求不能停留在流水账记录上,要以小见大,以情动人,平实的记述中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

主要参考《幼儿园》等片子的手法。融思想于娓娓道来的故事中。

三、节目形式

《时尚》是一部人文纪录片,风格真实、自然。片长设立40分钟到1个小时(随后期素材变化)。音乐选取上只在片头和片尾,中间主要内容只有音响语言。音乐风格轻松之中不失思想,格调舒缓、紧张交错自然。

四、组织实施

1、组织机构:由四名同学组成拍摄小组,负责策划与拍摄。其中男生、女生各两名。

2、实施程序:

1)第一阶段:支教群体。时间,一个月。前期10天主要是与他们一起生活,帮助他们做一些事。同时观察需要拍摄的内容。后20天主要是跟踪拍摄。因为拍摄条件限制,故在此停留时间稍长。

2)第二阶段:艺校学生。时间,20天左右。前期10天也主要是与他们一起生活,了解情况。后10天主要是跟踪拍摄。时间可以延长。

3)第三阶段:后期剪辑与补拍。前期拍摄估计两个月左右,后期利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一些补拍镜头和成片制作。

五、经费预算

向学校机构申请一部分,向一些组织和企业申请一部分,剩余自己筹措。 主要支出:交通费、食宿费,器械耗材费。

六、效果预测

片子制作完成后,主要供学校内部观看。有适当的机会可以送至一些比赛,以扩大影响力。

推荐第4篇:支教纪录片策划

《那山、那人》

一、影片拍摄的目的与背景

由于中国教育的制度问题,在某些偏远地区仍然存在着很多教育落后的问题,相对贫穷地区的学生的教育与城市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教育“软硬件”的跟不上使得国内掀起了“支教”之风。几乎所有的大学都组织了对偏远地区进行支教的活动,大多参与者都是富有激情和想要对社会有所贡献和付出的大学生们。比如我们湖北民族学院的大学生心连心社团,每周都会有定期的支教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鼓动了很多大学生的心,让他们自身经受了锻炼,也让山里面的孩子 或多或少增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然而,大学生支教现在却面临着很多问题,逐渐陷入了窘境,一方面,大学生在支教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自身付出了很多代价;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支教却陷入了“不信任”和“被质疑”的局面。(以下是现在网上对支教评论的说法)

“某些大学把支教作为形式工程,辅导员们鼓励学生支教的最强口号是:让你的简历更精彩。公益因此沦落为工具和符号。”

“一个只接受几天不一定专业的志愿者培训的大学生,如何能证能按照学生的程度给予他们真的知识?”

“盲目的帮助反而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尤其对于乡村的孩子。” 依此类推的说法还有很多,我们大致可以发现这些“不信任”涵盖的方面很多,有家长的不信任、有校方的不信任、还有社会上的不信任。因此,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陷入了尴尬两难的局面,他们的热情也在这些矛盾中渐渐磨去,直至最后可能销声匿迹。而对此该引发我们值得思考的是支教老师的心理动态是如何的?面对这些窘境,他们又将会如何抉择?

二、影片结构

(一)准备篇

1、在社团找一个最好是以前受过支教教育的大学生,如果没有最好也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具有代表性)。

2、支教志愿者的支教准备工作,提前的安排情况:比如开会商讨安排工作,为支教腾出时间而忙碌的身影,比如学业和生活上的忙碌。

3、支教的集合地点,一般是在大学生广场,可以在大学生广场记录队伍人数由稀薄到最后陆陆续续赶到的场景,体现一种感召力。

前去的路途篇

1、支教路上的风景,志愿者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的紧张兴奋,忐忑不安(尽力寻找在车上认真备课和为支教做准备的身影),明白支教老师背后的辛酸。

2、自费支教,我们就要拍下她们一路上的自费有哪些(镜头对钱的画面截取),要变现出那种付出。

3、在车上可以或多或少地聊会天,问一些问题,加深了解,如下。

①当初为什么加入支教的团队?适应这种支教的生活吗? ②第一次走上讲台的心情如何?

③ 在支教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主题的引起)

支教篇(重点拍摄大约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1、到达时,学校的风景,学生们的表情与神态,志愿者们的表情与神态。

2、拍摄上课情景,上课的整体气氛,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材文具的情况、志愿者与学生的互动,注意细节。

3、课下时,志愿者与学生的互动,自然抓拍,拍摄学校的整体情况,学校的大门,教学楼,食堂……

4、可能的话拍摄校方领导与老师,学生家长

5、采访:志愿者,学生代表,家长 ,领导老师

6、如果在大山里的话,还要拍摄大山里的学校的大景别,推镜头引出学校,或者拉镜头结束全片

(二)第二部分是针对支教不信任问题作出的回答以及原因

1、对支教学校的校长和老师进行采访,提及为什么不信任支教老师的原因,那是怎么对支教老师的课程进行安排的。

①支教老师们支教的课程是怎样安排的?

②支教老师的支教活动的情况如何?有什么问题存在么? ③假设这些问题存在,贵校希望支教老师们怎样做呢?

2、对一部分被支教学生的家长进行采访,采访他们家长之间有没有不信任支教老师的问题。如下

①请问您的孩子有上过支教老师的课么?您孩子是怎么评价的?

②您放心把您的孩子交给支教老师来任课么? ③您对学校的这种“支教”行为认可么?您怎么看?

④您怎样看待这些进行支教活动的大学生,您觉得他们可以信任么?

3、拍摄小组回来之后对支教不信任这些问题在网上搜查,将这类新闻拍摄下来作为影片的最高矛盾点。

4、后期对影片需要解说词的地方进行录制。

三、经费预算及问题 车费:60元(4人来回) 摄像带费用:3*30元

天气问题:阴天或者下雨的情况,机器的保护,路途时间的延长 采访问题:上课情节、校长、老师、拒绝采访的情况。

推荐第5篇:纪录片《岁月》策划

大型系列纪录片《岁月》总体策划

一、目的意义

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20周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20年。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古老的雷州半岛和祖国其他地方一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我们有必要用电视这一形象而直观的语言把它记录下来,并以此教育人民、鼓舞信心,推动全市人民以崭新的面貌走向新世纪。由中共湛江市委宣传部和湛江电视台策划、组织,由各有关单位联合制作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岁月》就是这样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片。

二、内容要求

纪录片要求从某个侧面、某个角度着手,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截面和一段轨迹,通过记录一个典型人物(一个人、一个家庭或一群人),一个典型事件和典型环境(一件事、一个村庄或一个工厂)在20年里发生的可喜变化,从而在集中播出时映射出我国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要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平中见奇;题材避免雷同,要各有特点;不搞面面俱到的成就总结,领导不要出镜,主要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节目力求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视性,要有精品意识。

三、节目形式

《岁月》是一部系列纪录片。风格要求真实、亲切、自然,充分运用同期声和现场采访,淡化主持人。

《岁月》共12集,每集播出长度为20分钟,采取统一包装、分别拍摄的方式。由湛江电视台用特技统一制作2分钟的总片头,并提供主要音乐和规划片尾字幕;各有关单位负责制作其中一集,片长18分钟。本片拟请市主要领导题写片名和撰写前言,请本地音乐家创作主题音乐。要求用Beta磁带或3/4磁带,磁带开头预录3分钟静场。解说用普通话,声音合成在第一声道。

四、组织实施

(1)组织机构:由湛江市委宣传部和湛江电视台负责策划、组织、审查、播出和评选。顾问:赵东花、李康寿;总监制:颜悦、林向凡;总策划:何新、谭天。

(2)成立《岁月》编委会,负责节目选题策划和制作指导。每一选题将选派1-2名编委负责策划和指导。编委会成员:

何新湛江电视台副台长记者

吴显德湛江电视台副台长主任编辑

庞允雄湛江电视台副总编辑主任记者

谭天湛江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主任编辑

廖真湛江电视台经济部主任主任记者

周兆光湛江电视台社教部主任主任编辑

联系电话:2222413228246

4(3)实施程序。

1998年完成节目制作和播出。

9月11日:选题会议,确定选题和制作方式。

9月16日:安排编委,筹备制作。

9月25日:报送节目构思和完成拍摄提纲。

9月30日:完成总片头和主题音乐的创作。

10月中旬:完成节目前期拍摄,完成片头制作。

10月30日:完成节目后期制作并送审。

11月初:完成节目审查修改,播出前预告。

11月10日起:开始在湛江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

1999年1月:进行节目评选和颁奖。

五、制作方式

各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编委会提出的三种制作方式中的一种:第一种是在编委的指导下,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第二种是在缺乏人才和设备的情况下,可邀请湛江电视台协助,但要提供1000元的制作费以及必要的配合;第三种是本单位虽拥有一定的机器设备,但缺乏制作能力,可与湛江电视台联合摄制,并提供部分制作费7000元。主要费用以及片头和主题音乐的制作费由市里解决。不管采取哪一种制作方式,只署参评单位的名。

六、评选活动

采取这种协作形式来制作电视系列片在我市尚属首次,它是对全市电视宣传的一次检阅,同时也是一次互相学习和交流、互相促进、提高电视宣传艺术的极好机会。在节目播出结束后,由市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和新闻界的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进行评选,评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四名,其余为三等奖,给参评单位颁发奖状和奖金,对主创人员颁发证书。届时还将举行颁奖活动和节目研讨会进行表彰和总结。优秀节目还将选送省台播出和推荐参加其他评奖活动。

湛江电视台《岁月》编委会策划

1998年9月6日

推荐第6篇:纪录片策划方案

萦绕的心魔

—追踪大学校园里的死神

一、影片拍摄目的与背景:

某高校三年级学生李某,因学习压力大,在自己宿舍床铺上触电自杀;广州某高校张某在教室的门框上上吊自杀;西安某高校博士生在自己家中上吊自杀。这些事件发生后,学校老师和同学为之惋惜,父母亲属悲痛欲绝,此情此景催人泪下。据李淑然的资料报道,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休学者,神经症占79.1%,精神分裂症占15.7%,躁狂抑郁症占17.1%。1989年,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近几年自杀率相对较高,据南京危机干预中心对南京部分大学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自杀率约为20/10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八所高校统计,1984年至1988年5年间大学生自杀者为39人,自杀率为11/10万。陕西西安地区1991年至1996年对17所高校大学生轻生情况进行调查表明:大学生年自杀率为13/10万。

而自杀者中的百分之七十的人是因为抑郁症。在医学中,“抑郁症”又归属于“情感障碍”。而大学生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陷入这种痛苦之中。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社会上人们认为有远大前途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探寻的现象。

二、主题状况分析:

在面对大学生自杀的现象我的分析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主要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社会。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紧张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竞争,使得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都大大的加重了我们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很多人失去了安全感和稳定感。于是,空虚、无聊、寂寞成了大学中最流行的词语。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整和力发生着重要变化,文化的转型、价值观念的转变、社会失范现象的加剧都大大冲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的就会选择自杀。另外,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对自杀的认识的一种变化,在现在社会中人们强调生是我们的权利的同时也在强调死也是我们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自杀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家庭。人在小的时候受到自己父母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会对他的一生产生作用和影响。由此,部分学者认为,家庭的不完美,父母的离异或者早亡,父母关系的紧张,孩子受父母的关注太少或者受到父母或他人的虐待对孩子的心

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创伤,形成不健康或畸形的心态,对以后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小时候的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

再次,是学校。学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学校学生之间的竞争的加剧。二是学校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对学生心理的重视和教育不够。作为大学生,他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在大学校园里,因此,大学校园的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有着明显的影响。大学的校园环境除了包括以往的大学教育还包括大学校园中的各种事件,例如:学习、交往、恋爱、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和挫折都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产生自杀的心理倾向。所以,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自杀最终的发生是在瞬间,但它的基础是长期的积累而形成的,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辅导,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社会、学校、家庭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学校和家庭,它们是大学生最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其健全与否关系到大学生以往和现在的成长环境,亦与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关系密切。从主观方面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大学生自杀的直接影响因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自杀心理的产生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和作用。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特别是消极的心理特征是自杀行为的潜在因素。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第二次“断乳期”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心理的迅速的成长;心理较为敏感且脆弱;年轻气盛、易冲动、情绪不稳定;家长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较高,加上大学生本身也较有上进心,因此大学生往往具有高成就动机和高自我期望,一旦遭遇挫折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以至于部分学生走向极端。一般来说,上述心理特征是引发自杀行为发生的潜在因素。第二,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气质、性格、人生观等方面的缺陷成为自杀行为发生的核心因素。个人心理素质对自杀行为有着很重要的联系,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失败和挫折放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有的同学就能应付自如,有的同学就会走极端,这与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关系密切。一部分学生的生活环境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的,没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当他遭遇到这些的时候就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挫败感,使其信心遭到打击,就有可能会有攻击性的冲动指向自身,严重时就有自杀行为的发生。此外,大学生的气质、性格和人生观与自杀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有关调查显示,抑郁质和胆汁质的人相对于粘液质和多血质的人来说,自杀的冲动和可能性就多一点。就性格而言,性格往往影响人对环境的适应和对具体事物的反应方式,据京、港、沪等地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调查发现,自杀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卑、脆弱、孤僻、抑郁、悲观等心理障碍。此外,价值观、人生态度与自杀一样有密切的联系,它是决定自杀行为的重要思想基础。对自杀的认知、已有的人生观念和人生态度既可以成为自杀的原因也可以成为对抗自杀的资源。比如说:一个以健康为主要价值指标的大学生,可能因为不能面对疾病或者因为意外导致的残疾而自杀。一个把学习成绩看的尤其重要,并对自己的学习抱有很高期望的大学生可能因为成绩出现意想不到的不及格而遭到心理上的巨大打击,甚至出现自杀的行为。所以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产生与否有着重要的关系。

第三,自杀行为的导火索。既然自杀行为的发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但是它的产生还是需要一个导火索,一个外界影响的事件的发生。当一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大学生在面临一些重大挫折的时候,不能够积极的面对和应付,一时的冲动、情绪的失控而做出了令人惋惜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对大学生产生如此影响的事件主要有恋爱的受挫、学业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

突、遭到诬陷或被人误解、自认为得了严重的或难以启齿的疾病等。此外,长时间的心理矛盾或躯体的痛苦,突然的情绪打击,愤怒、屈辱都可能成为自杀的激发因素,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则容易成为自杀的直接诱因。当然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产生并不是上述因素的必然结果,上述的原因只是自杀行为产生的一种诱因,起到“扳机”的作用。

三、影片结构:

①开始是抑郁患者的一段内心独白,关于他在治疗期间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自然的语调)。采用声画分离的形式,画面主要拍摄校园内的学生的一种生活状态。

②采用静止画面,简要介绍抑郁及其症状,恐怖的数据罗列,表明现象的严重性。

③声画分离。跟拍其一学生的日常生活。(去食堂吃饭、上课、与同学打照面),解说词解说其曾经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经历,简要介绍他的个人痛苦经历。

④拍摄学校的心理老师辅导的学生心理的工作。而后借老师之口道出校园心理治疗的难处。

⑤声画分离。再次拍摄校园生活,并配解说词中国大学生心理治疗的困难之处。大部分学生对待心理治疗的态度。

⑥为了寻找关于生命的答案,我们开始尝试在校园内和人们探讨抑郁症这一话题。得到的结果:落跑的人、茫然的人、了解的人......⑦回到最开始被采访者的镜头,后抑郁生活。有什么样的改变。我们的自省。

四、将会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困难一:拍摄过程中不自觉由纪录片的拍摄模式变为新闻调查和故事片的拍摄模式,有忠实的记录者变为引导者的角色和导演的角色。解决方法:还是要纪录片创作人对纪录片有着本质的了解,在实拍过程中增进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了解,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记录,注意提问方式。

困难二:对抑郁症和心理病没有透彻理解和把握,导致实拍时没有明确目的从而拍摄一些没有用的镜头。解决方案:系统的学习一下抑郁症和心理病的原因和患者的状态。

困难三:本校找不到这样一个曾患抑郁症的同学或者找到了但是不愿意配合拍摄。解决方法:答应同学用打马赛克的办法保证同学隐私,不行再去同城的高

校寻找或者转换拍摄角度,主要拍摄心理老师的心理治疗工作所遇到的困难。或者从根本上转变,拍其他的大学生的心理疾病。

困难四:连老师也不愿配合我们的拍摄。解决方案:可以用咨询为办法接近心理老师,再以邀请的方式让老师自主的加入我们的制作组中转换老师看待该片的角度,当然其过程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五、预算:

基本拍摄在校园内进行。但是也可能出现在外校采访的情况,所以经费预算虽然不高但是也有不少。

六、拍摄注意问题:

1.摄像机是倾听者的角度,注意有时摄像机的拍摄角度是仰拍的拍摄高度是低于被采访者与记者本身的。

2.拍摄过程中的光线变化,附近有无嘈杂生源。

3.还有就是摄像机的水平问题,但是拍摄中基本都是用三脚架所以注意一下就好。

七、摄制组构成:

导演、剧本、摄影、采访人(要善于表达、善于提问)、配乐、剪辑、美术

参考解说词:

烫手的青春

一次深入孤独的心灵记录

一个时代的症结

一个深埋在内心的苦痛

坚强乐观如她,怎会得了抑郁症?癌症和抑郁症,究竟哪个更可怕?病症抑郁症患者讲述自己身陷绝境的勇敢和阳光。探寻他们鲜为人知的生活。

在我们看来,他们和身边的人没有什么两样,快乐而健康地生活着。可他们自己却不这么觉得,面对如此温暖的场景, 他们已对生活却已经感到了绝望。

人们永远是行色匆匆,他们在钢筋水泥中奔赴忙碌,与时间赛跑,为了责任,为了虚荣

,为了功名利禄,他们永远都在行走。在越来越现代化的生活背后,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心,据有关调查显示,抑郁症已经成中国的第二大疾病,中国抑郁症发病率为3%到5%。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大约每隔40秒钟就有一个人自杀。而自杀者中的百分之七十的人是因为抑郁症。在医学中,“抑郁症”又归属于“情感障碍”。具体来说,有以下表现:

l.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感到悲伤或情绪低落;

2.对许多事情或活动失去兴趣;

3.睡眠障碍:包括失眠、早醒,或者睡眠过多;

4.食欲、性欲或体重下降;

5.原因不明的疲乏、劳累;

6.内疚,甚至自责、自罪;

7.注意力不集中;

8.烦躁或者焦虑;

9.绝望、无助,反复出现自杀的念头,甚至采取自杀的行为。

生活就是现实的,时间也一样,它不会因为怜悯对过去耿耿于怀的弱者,仍旧故我的飞跑,划在我们心底,留下了暗淡却深刻的痕迹。人们顺着痕迹,看到迷茫的一切。 人们的理想,希望,爱情,统统在生活之中无迹可寻。 于是,人们便开始焦虑和失望。但是,人们必须面对这个变化太快的世界,变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常态,人们需要学习的,是在这种永恒的变化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绝大多数病人的躲避其实在于,他们自己已经将抑郁症等同为和精神分裂症同样性质的精神病,承担着因畏惧对精神疾病的偏见而带来的种种苦恼。我们调

查采访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或许是因为抑郁症患者本身情绪的低落和心态的封闭,再或许是那些已知的偏见带来的压力太过巨大,没有抑郁症患者愿意让我们深入拍摄他的生活,即使仅仅是采访,他们也会有所保留,害怕某个不经意的细节会泄露他们的身份,让他们熟悉的人认出。因此,每个人的讲述都显得支离破碎。后来,我们把这些碎片拼接在一起,用这样的方式去探询抑郁症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推荐第7篇:纪录片策划稿本

纪录片策划稿本

一、题材选取

社会背景:盲人推拿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南昌就创办了第一家以推拿为治疗方式的医院。而在这里工作的大多数是由国家培养出来的优秀盲人推拿师。随着改革开放,推拿行业也在不断的扩大,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迄今为止在大大小小的社区有无数的盲人推拿店在为社会服务。目前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而视力障碍的残疾人大约有1350万。通过学习按摩技术,能够提高他们的适应社会自我就业的能力,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减轻心理压力,促进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人文背景:这个题材涉及到一个社会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世界里也许只有半片光明,也许一丝阳光也渗透不来。而我们就是要通过对这一个群体的生活记录,表现出盲人这个群体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以及通过对这一群体的食宿记录号召人们寄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此纪录片展现一群盲人按摩师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乐观的精神态度,在推拿中心安稳工作生活的故事。这个题材比较最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葫芦相比,更加突出了纪录片的人文关怀精神,注重社会精神层面的问题。是一个相比较而言更加具有意义的话题。

二、拍摄条件

我们选取的是益康盲人推拿中心,这个推拿中心相比较而言在聊城市是一个规模比较大、正规的一家。这一家推拿中心,我们选取的这个对象有下面几个有利之处:

1、客流量比较大,对于采访相对有利。

2、益康相对于其他的推拿中心更加正规。

3、中心的工作人员精神状态非常积极健康向上。

4、交通条件比较便利。

5、店面有两家,可拍摄的镜头多。

6、店主自主创业,为盲人提供就业岗位,意义非凡。

7、中心工作人员上午的空余时间比较多,为拍摄提供了时间。

三、前期采访

根据这个主题我们前往花园路益康盲人推拿中心和闸口益康盲人推拿中心,与中心的经理和店长及员工进行交流沟通。员工不仅热情健谈,而且提供了充足的资料,介绍了推拿中心按摩师的日常生活状况和按摩师的精神生活状况,为纪录片的顺利拍摄建立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四、切入点

拍摄盲人按摩时这一个整体,着重表现其中的典型人物:

1、来自他乡的按摩师

2、多才多艺的按摩师

3、按摩师中的模范

五、拍摄的主要内容

1、按摩师的食宿

2、按摩师工作之余的生活

主要是从微小的细节中体会盲人的生存状况,从日常的生活琐事中表现盲人按摩师这一群体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正能量。具体的拍摄内容会在拍摄过程中和后期剪辑方面再商议,视情况而定。

六、拍摄手法及其注意事项

!、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拍摄制作,哲理思辨的手法,汇集更多的思想点子。

2、拍摄技巧方面:多景别、多角度、高低机位有变化的拍摄,并注意各景别的表意;运用各种长镜头,包括固定长镜头、综合运动长镜头;注意抓拍和抢拍,尽量隐藏摄像机;有预见的提早开机晚关机,便于后期剪辑;主要捕捉细节,保持素材的完整性;尽量拍摄过程中注意到构图等要素,掌握好场面调度,留下足够的空镜头。

3、现场声音方面:在拍摄日常工作生活的时候由画外音解说,插入个人的感受的现场叙述,多方面表现。

七、后期制作

采用叙述性剪辑和表现性剪辑相结合的方法去剪辑,先审看素材,再段落剪辑,再初剪、精剪。解说词启发式解说,最后配乐,完成字幕、小组成员

王榕倩张志慧王瑜车冉孙竹杰

推荐第8篇:环保纪录片策划

环保纪录片策划

一、选题:

1.纪录片名称:《一样地生活不一样的水》

2.片长:60—90分钟

3.纪录片的主题与背景:

中国是人口大国,因而也是用水大国,中国的水资源其实并不充裕,且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用水的理解也是完全不同的。生活在南方丰水区的人们用水毫不节制,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随处可见。节约用水的意识在他们的脑海里并不深刻。而生活在西北,缺水极为严重的区域的人民,水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财富,也许他们需要走很远的山路才能打到干净的水,也许一盆水常常是一家人轮着用,能舒舒服服洗次澡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个很奢侈的念头。水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即便今天你还能毫无节制地用水,但是也许明天水就变成奢侈品了。所以节约用水变得刻不容缓。

4.题材基本定位:从普通大众,最广泛的民众出发,需要做到节约用水最大的群体。

二、人物:

1.甘肃会宁的一家人:

家在甘肃会宁农村的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儿子女儿。父母都是农民,儿子女儿都还在念小学。

2.上海的一家人:

家在上海市区的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儿子。爸爸是政府工作人员,妈妈是家庭主妇,儿子在上幼儿园。

三、拍摄中可行性:

1.影片结构:

a.首先插入一些视频和图像资料说明我国现阶段水资源短缺的严峻情况。配上解说,加强观赏性及叙述性。出现国家地图,在地图上标出这次两户主人公家的位置。 b.出纪录片标题《一样地生活不一样的水》

c.以一天时间为跨度,并以时间为主线,镜头在两家人家间来回切换,从早上6:00开始,会宁家的父亲已经早早起来,往离家一公里的地方去取干净的山泉水,两桶水就是一家人一天生活起居所有的分量。回来之后,父亲就将水倒在门口用作储水的井里。两个孩子起床,依次用水洗脸之后是母亲、父亲。母亲给孩子分别装好一天的口粮—干馍馍,和一杯水。镜头切回上海的家庭。父亲早上7点起床,先进浴室洗了澡洗了头,之后母亲为父子俩准备早饭(开水龙头洗水果、淘米)之后母亲进卫生间开始用洗衣机洗衣服……之后就是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在两家人之间不停切换,摄取他们生活用水的每一个镜头……

d.甘肃家庭每个成员的特写、采访,问问他们对现在用水的不便有什么想法或者说希望将来他们用水能得到怎样的改善。

e.上海家庭每个成员的特写、采访,问问他们对节约用水的态度或者自己有没有做到节约用水。

f.声画分离,画面播出各个用水困难地区的照片以及一些浪费水资源的图片影像资料,旁白配用一些我国现阶段用水困难地区的现状描述,点出节约用水的主题。

2.发生意外事件可能性及其解决方法:

a.甘肃会宁山区可能拍摄条件较差,山区山路难行——可以通过后期技术处理,或者不好摄像的地方可以用摄影代替。

b.可能会有导演情节的嫌疑,会诱导主人公的某些行为——尽量保持旁观者的角色,不参与主人公的真实生活状态。

c.有些地方可能不让拍摄,或者拍摄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办公或秩序——提前和单位或个人商量、保证不妨碍他人正常办公和生活秩序。

d.对某些特殊镜头(如洗澡)做特殊处理比如:只出声音或者用空镜头代替。

四、情节考虑:

1.主要抗争点、矛盾冲突:

两家人对水的态度,用水方式的天壤之别。出现浪费水的现象时两家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及关注点的不同。(小孩打翻水,甘肃父母斥责小孩说不知道水的珍贵;上海父母指责小孩弄脏衣服,麻烦)

2.拍摄时须注意的问题:

摄像机是倾听者的角度,注意有时摄像机的拍摄角度是仰拍的拍摄高度是低于被采访者与记者本身的。拍摄过程中的光线变化,附近有无嘈杂生源。要时刻保持客观的态度和视角,不能夹杂太多的个人情感。

五、拍摄组构成:

导演、文案、摄影、采访人(要善于表达、善于提问)、配乐、剪辑。

六、效果预测:

了解我国如今严峻的用水状况。通过纪录片的讲述,越来越多的人能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能改正自己过往在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做法。越来越多的人能为节约用水做出自己的努力。

推荐第9篇:《高考》纪录片拍摄策划

《高考》拍摄策划

(一)制作的缘起:

对于“高考”这个话题,它的热度和重要性,我想我不必做过多的阐述,每一个人,每一个过来人,每一个和它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都不敢小觑它的厉害。想去探讨这个话题,不仅仅是因为两年前我刚刚经历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到现在依旧记忆尤深;也是因为一些个人原因,在这个寒假,我重新回到了以前就读的高中,整整一周,我以一名大学生的身份,来重新认识这个,我曾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谜。

这个话题很大,牵涉的范围很广,有很多体制上的因素我无法去涉及。我只是力所能及的以一名曾经的体验者和如今的观察者的眼光来客观地记录下一群小县城里的孩子,如何在这个体制下打拼自己的一席之地,借他们的高中生活,融合我的思考,一起探讨“高考”这个话题。同时他们也是全国930万考生的代表,虽然因为一系列的外在条件使他们的求学生涯,求学压力不尽相同,但心中的那份期许、付出的那份努力,经历过的人都不会忘怀。

社会不变,制度不变;制度不变,学生生活无论怎么改革都只是换汤不换药,其实质并没有变。这样说并不是表达:我想改变社会。只是觉得在这个话题探讨到最后,所有的情感也许会只剩下“无奈”。一切都是无奈的,社会逼制度是无奈;制度逼学校是无奈;学校逼老师是无奈;老师逼学生是无奈;我们也只能这么无奈的等待着每一年高考后,一个又一个奇迹的诞生。

(二) 可能的片名:《高考》

该片主创人员:###

该片的被摄对象:某县级中学师生和家长

(三)该片的主干部分以及结构轮廓:

1、什么是高考:铺天盖地的各种高考的宣传横幅,宣传标语 ,宣传讲座,体现出一种“高考无处不在的氛围”。以及一些随机采访对高考的理解。

2、为什么要高考:查询资料,类比从古至今,国内国外类似高考这

样的制度,推论出高考的作用——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

3、人才并非直接送入社会,而是转而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有专业针对

方向的培养。

4、到底需要通过高考检测出什么样的“人才”呢?我们又正在以怎

样的方式来为高考培养和储备这些“准人才”?

5、主干:还原真实的高中生活,同时探讨4的问题。

(四)环境:小县城的高中生活向一个立方块,很简单,但是有规矩而且棱角分明。也可以用“苦”和“严”这两个来形容,就像一座监狱一样,对学生的身心都进行着高强度的控制。在那里上学的孩子,他们生活就像一张Office Excle,被安排好的一道道铃声切割成一样的小方块,在同样的时间里进行着同样的事情。但同时,那里也是最纯净的地方,身在其中,你就可以心无杂念的向着一个目标奋力冲刺。

(五)风格:拍摄:力求自然、真实,所以尽量不使用灯光;除了某些抓拍和偷拍的镜头,尽可能使用三脚架。需要后期解说。剪辑:传统剪辑风格,流畅。

(六)面临问题:学校方面同意拍摄,不过要求不能打扰学生正常上课和生活,这对于拍摄(尤其是拍摄学生学习的画面)来说,造成了一定的麻烦。而且学生在镜头前的表现非常不自然,容易激动,所以只能在窗外悄悄地拍。

(七)预算:路费+磁带=500

推荐第10篇:纪录片策划报告(优秀)

创作一部纪录片,首先要考虑好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去创作这部片子(无人关注的话题千万不要去拍),二是怎么样去创作这部片子(设计一套符合大众观赏需求的创作方案)。这就是前期策划所要完成的任务。

策划是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程序,虽然不一定非要形成文字材料,但最好还是形成文字材料。策划的文字材料叫策划方案,又叫策划文案或策划书,相当于一份可操作的“施工图纸”。大至可分为六个部分:目的意义、内容形式、组织机构、实施程序、经费预算和效果预测。

1、目的意义:节目策划书主要是节目策划人写给节目制片人和制作人看的,在让他们知道怎么做之前,首先要让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让他们认识策划肩负的任务和追求的目标及效果。这里要尽可能简明扼要地点出来。不要空话、套话,不要将太多的大道理,而是要把它限定在一个实事求是的范围之内。

比如我们拍摄的纪录片《命》,它的历史背景是大学招生制度改革后,随着招生名额的扩大,招生费用也提高了。如何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不仅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拍好这样一部片子,其目的意义不仅可以减轻党政部门接待贫困学生家长上访的压力,也为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信息途径。

2、内容形式:在明白为什么要做之后,就要阐述做什么。此时的策划者要阐述他的创意,这是策划书的关键部分。通常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介绍这个创意。节目内容包括题材、选题、主题思想、背景材料以及相关内容;节目形式包括节目类型、长度、表现手法、制作技巧、技术手段以及包装推介等。这里面需要强调的是,背景材料的搜集必须先行,决不可以盲目拍摄。因为纪录片并不是24小时全天候纪录,而是围绕主题有选择的真实纪录。

英雄不是一天造就的,而一定是有着厚重的历史背景。只有对历史背景的广泛搜集、认真提炼,才能从中发现被拍摄对象的灵魂。背景材料的搜集是进一步策划的基础,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在纪录片《命》的拍摄开始前,我们就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对被拍摄人历史背景的了解,相关拍摄人物的确定,拍摄环境的踏查等等。

3、组织机构:知道做什么之后,就要考虑由哪些人来做,怎么分工,怎么合作。这里重要的是形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和明确参与工作人员的职责。组织机构往往有两个层面,一是组织领导机构,二是具体制作机构。前面说过,纪录片是最能代表电视台实力的一个片种,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并不亚于电视剧。所以在开始创作之前,必须考虑配备最出色的创作队伍和最精良的设备支持。

4、实施程序:明确了人员组织和任务分工后,就可以部署工作安排了。什么时候完成前期准备,什么时候进行拍摄,什么时候进行后期制作,什么时候审查和修改,什么时候在什么频道和时段播出等。要制定一个具体的时间表,使操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策划的实施过程,同时也便于策划者和管理者控制和监督工作进度。

5、经费预算:项目的实施、节目的制作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目前的节目经费来源一般有两个途经:一是行政拨款;二是赞助经费或广告收益。无论是哪一种来源,都应做

好经费预算,这是节目成功的物质保障。

6、效果预测:做完这些计划后,还可以预测一下节目播出后所产生的效果,提出一个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期望值。比如说收视率、观众反响、社会效果和专业评比等,使之取得一个总结和评估的依据。

第11篇:《暖巢》纪录片策划

《暖巢》纪录片策划

08级编导一班

100327010

陈姝慧

《暖巢》 记录片策划

08编导一班陈姝慧100327010

一、目的意义

“枯巢老人”,又称“孤巢老人”、“空巢老人”,是指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

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守候着一个空荡荡的家,如同一个雏鸟飞走后留守

在空巢里的老鸟。据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实行计划

生育策后,生育率与亡率同时下降,使人口结构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90年代以后,老

年人口比重继续稳步提高。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

10.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8838万人,占总人口的7.0%,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空巢”家庭已经成为一种

社会性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目前的“空巢”家庭已经接近33%,“出门一把锁,进家一盏

灯”,成为这种家庭的生动写照。 中国《新老年法》草案将“常回家看看”写入,这也标

志着中国枯巢老人的社会生存形态也日益严重。近年来,空巢家庭发生的悲剧不时见诸报端,

甚至有老人在家中去世多日才被发现的报道。这样的事件一次次警醒人们,养老已经不足以

让老人颐养天年。暖巢,暖心,暖暮年才是耄耄之年的老人家最渴望得到的。

二、内容形式

节目内容:这是一个关于孤独老人的题材,通过对身边孤巢老人的描述,试图向人们告

诉老人的孤单和无助。看过不知对关爱的心灵,是否有所触动?日复一日的岁月里,他该怎

样度过这些最后的凄凉日子„„多少次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常在空荡荡的房子里,独守一台

电视机;他们需要饲养小动物来排解寂寞;他们会在节日来临时,认真地等待电话那头儿女

的一声问候„„而在这些枯巢老人身边的那些保姆、护工又是如何看待这些被枯巢的老人的

呢?枯巢老人心里愿望是什么?他们先要的生活状态又是怎么样的?生活给了他们什么养

的选择?他们又被选择了什么? 《暖巢》 记录片策划正是想用融入枯巢老人的生活,记录

他们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从最真实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以情动人,真实

记录。从而反映现实的枯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暖巢的口号,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到

暖巢这个行里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缓解社会矛盾问题,让更多的枯巢老人得到心灵的

爱。

节目形式:本片属于人文纪录片,采用客观的记录方式。采用同期声解说,音乐,文字

材料等形式来制作本片。节目当中的音乐使用较为伤感的曲调,结尾使用的音乐当符合本片

的主题。节目时间大致约20分钟(视情况而定)。

三、组织机构

知道做什么之后,就要考虑由哪些人来做,怎么分工,怎么合作。这里重要的是形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和明确参与工作人员的职责。组织机构往往有两个层面,

1、是组织领导机构,

2、是具体制作板块划分。

1、组织领导机构:制片人:由于是学生作品,可以由几个主要学生集资和拉赞助构成。

导演:由一位主要学生担任,负责指挥整个片子的实施,和现场的拍 摄活动。剧务:剧务两人,负责其主要工作任务是做好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工作。一是开拍前,一是拍摄后,所有的“杂事”都由他们全权处理。

2、具体制作板块划分: 摄影 :摄影一人,负责纪录片的拍摄。

录音 :录音一人,负责纪录片的录音。

后期 :后期两人,一人负责后期配音,一人负责拍摄完成后的剪辑和音效合成。

拍摄对象:两个孤寡老人,两种不同生活状态里的空巢感,

同样的孤独落寞,包括自己在家居住的老人和在养老机构居住的老人。保姆,护工等对孤寡老人的看法,和枯巢老人生活状态的了解。

四、实施程序

明确了人员组织和任务分工后,就可以部署工作安排了。什么时候完成前期准备,什么时候进行拍摄,什么时候进行后期制作。

第一阶段:撰写脚本,把所要拍摄的内容大致勾勒出来。时间大约7天。

第二阶段:筹备资金,同学之间的集资。成立临时外联部门,为本纪录片拉赞助。时间为10天。

第三阶段:寻找所要拍摄的地点以及对象,拍摄前期:与拍摄对象共同生活15天,观察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采访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说明现实状态下的枯巢老人被忽视的无奈局面,唤起人们的深思。拍摄中期:在与拍摄对象相互了解,深入体验之后,就可以进行实际拍摄活动了,拍摄方式主要是跟踪拍摄。时间大约为15天。

第四阶段:在拍摄结束后进行后期剪辑加入各种文字、音效等,如果发现镜头有不足和漏洞,可以进行后期补拍。整体时间大约需要15天。

五、经费预算

项目的实施、节目的制作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目前有两种方式:

1、学生自己筹资;

2、尽量争取赞助经费,可以向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或企业申请赞助。

经费主要用途:

1、购买相关器材;

2、摄制组的食宿费和交通费。

六、效果预测

本片完成后

1、在学校内部进行公映:

2、还可以投寄电视频道;

3、可以选送参加比赛。通过这些方法希望关于枯巢老人的生活状态能够得到关注,让空巢得到温暖,心灵得以慰藉,暖巢——暖人心。

附录:

《暖巢》纪录片脚本

08编一陈姝慧100327010

解说词:多少次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常在空荡荡的房子里,独守一台电视机;他们需要饲养小动物来排解寂寞;他们会在节日来临时,认真地等待电话那头儿女的一声问候„„日复一日的岁月里,他该是怎样度过这些最后的凄凉日子„„

人物:很多枯巢老人

(画面):资料一个老人在节日的那天早早做好了满满一桌子的好菜好饭,等啊等啊, 电话声音响起,孩子孙子风风火火的告诉老人,他们临时有别的事情,不去看望老人了,还没等老人回答,电话那头挂断的忙音猝然响起,老人停顿,忙音仍在继续,佝偻的背在那刻显得更弯了,老人挂断电话,话筒放下的声音很大,回荡在我们心里。老人坐在黑黑的屋子里,无神的瞪着电视屏幕,耳边是一个又一个电话,告知老人他们都不回去看望老人了,厨房里是一桌子没有人吃过的丰盛午餐。才烦的热闹和老人的孤独形成强烈对比。

背景音乐:纯音乐《雨的印记》

解说词;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空巢”家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目前的“空巢”家庭已经接近33%,“出门一把锁,进家一盏灯”,成为这种家庭的生动写照。城市的边边角角中那些哭巢老人的生活又是怎么样呢?

(画面):镜头扫过城市,喧闹的集市,川流的汽车,生活节奏加快的人们热闹的上演着一首蓬勃的生命之歌。公园的长椅上孤独的老人,躺在沙发里沉默的老人,夜晚侧卧在养老院难以入睡的老人。

解说词:越来越多的枯巢老人的出现已经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在世界上的比例和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而中国在这方面的问题也愈加严重。

画面:世界各国老龄化比例柱状图,世界老龄化增长速度的现行图,动画实现中国老龄化严重和中国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激化,问题重重,柱状图说明中国城市农村枯巢老人的比例,游动字幕说明一些孤寡老人的现状和城乡问题的区别,但是城乡孤寡老人面临的同样的枯巢现状

背景音乐声渐渐停止切入同期声采访

同期声采访:城市一角一个和保姆生活在一起的枯巢老人,参访这个枯巢老人,询问他的日常生活,都有什么活动,儿女都多久过来看她一次,老人介绍孩子孙子的生活状态

同期声采访:陪伴这个孤寡老人的保姆的一些感受,回答略。

画面:保姆一边干活一边断断续续的讲述老人和自己的感受,语速较慢

同期声,电视开着电视节目声音似有若无的传出

画面:枯巢老人的生活片段展现

背景音乐渐渐出现持续到画面内容结束

画面:一所老年公寓,公寓里住着很多老人,每个房间里住着不同的人,镜头变化转动着,最终镜头定格在一个的身上,开始拍摄他的生活片段。

背景音乐持续至解说词结束渐出

解说词:介绍老人的概况,家庭背景,来了多久了,他喜欢的一些事物,最主的活动内容(具体内容略),

同期声采访:养老院里护工,志愿者等人对现在枯巢老人问题的一些认识,他们身边的例子,间接表述出老人需要关爱,枯巢需要温暖(采访具体内容略)。

萨克斯风演奏版《回家》在同期声采访结束后渐入

解说词:枯之巢也,造物主在赋于人类生命之时,恩赐于人更多的可谓心之灵犀了,心之灵犀眠灭了,那巢还有生机否。中国《新老年法》草案将“常回家看看”写入,这也标志着中国枯巢老人的社会生存形态也日益严重。近年来,空巢家庭发生的悲剧不时见诸报端,甚至有老人在家中去世多日才被发现的报道。这样的事件一次次警醒人们,养老已经不足以让老人颐养天年。暖巢,暖心,暖暮年才是耄耄之年的老人家最渴望得到的。

画面:夕阳斜暮,孤独的老人,佝偻的背影,湖水波光粼粼,鸟儿归巢,鸟巢里唧唧咋咋

第12篇:衡水市纪录片策划文案

衡水市纪录片策划文案

标签:专题片、纪录片、发展小组成员:东之雪、罗小敏、丁丽娟

一、缘起:衡水市“三年大变样”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记录这个时刻,特拍摄此专题片,简述衡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宗旨:该片不仅要使人了解衡水这个城市,更要引人思考,探索城市发展的道路。

三、内容:该片包括衡水市的历史文化、现在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时间为主轴,从古到今,顺序讲述。

四、主题:展示衡水风貌,彰显衡水精神,探求衡水发展。

五、目标人群:关注衡水发展的人士。

六、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以纪实拍摄为主,辅之以适量的采访和珍贵的录像资料。

七、思路:本片既是宣传片又是纪录片,宣传的是衡水风貌,记录的是衡水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八、时长:本片时长30分钟,从三大单元进行阐述,每个单元看似相对独立,实则浑然一体。

九、总体要求:

用制作电视、电影的表现手法对衡水市的各个发展阶段各个层面有重点、有针对、有秩序地进行拍摄、录音、剪辑制作成片,着重表现衡水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呈现衡水市现代城市风貌、探索衡水市未来发展之路。

十、具体要求:

1.纪实拍摄:选取有典型性的事件和地点进行拍摄,要紧扣主题,运用所学拍摄技巧,巧妙地表现主题。

2.结 构:注意完整统一的时空逻辑关系,同时,要注意节奏轻重缓急的处理,及悬念点、兴奋点的设置,剪辑时合理地设计这些点在全片的布局,以激发观众的观赏兴趣。

3.采 访:设法将采访安排在特定的情景和状态之中,以保证不破坏全片的风格。

4.解 说 词:解说词要凝练,宁缺勿滥;语言尽量平实、直白、客观、理性。语言要针对画面,具有较强的指向性,通过画面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使片子充满思想感情。

十一、结构阐述:

1.总时长:三十分钟。

2。结构及片长分配(具体以摄制定稿为准):

※片头:15秒钟,用简单的背景和字幕告知观者拍摄主题;

※引子:由几个衡水标签引入,包括衡水金鱼、武强年画、内画鼻烟壶等,时长1分钟;

※正片:以“了解历史、面对现实、憧憬未来”为核心展开,共计27分钟。 ※片尾:即第三个篇章“未来篇”。

※为使专题片具有更大的可视性,每个章节都预设有四点:悬念点、兴奋点、高潮点、思考点,分别承载章节的“起”“承”“转”“接”功能。 3:结构说明

1)片头:

以特技手法串接衡水市一些特色的店面,展示衡水金鱼、武强年画、内画鼻烟壶、侯店毛笔等。由此引出所要拍摄的主体:魅力衡水。

2)正片:

由引子直接过度到本篇,具体展现内容为:

※历史篇:

1.本部分主要展示衡水优秀的历史文化和著名人物。

2.切入点:事件故事:林秀贞女士赡养老人,资助学子,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佳人物。

3.事件解析:林秀贞女士出生在董仲舒的故乡,文化的熏陶使她拥有一颗爱人的心。她十年如一日,赡养与她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并且资助140多名学子。优秀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优秀的现代衡水人。

4.旁白词摘:衡水自古为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交流之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而且特色鲜明。在渊源流传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曾出现过北燕帝冯跋、北齐帝高欢等历史名人。西汉大哲学家、儒家学派一代宗师董仲舒、汉代名将窦婴等也都是衡水籍人士。

5.穿插图片:主要是历史遗留下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选取一些典型,包括窦氏青山、封氏墓群、董仲舒像、安济桥和宝云寺。

※现代篇

1.本篇主要纪录的是衡水市的现状,着重强调它的变化和人们在此的美好感受。

2.切入点:居民乔迁新居(以此为具体事件引出衡水在人民心目中的变化)

3.事件解析:城市的发展需要经济的铺垫,更需要政府的正确领导。而城市的变化感受最大的应该是当地的居民。了解城市的变化应该从城市的外貌变化和居民的真正感受纪录。

拍摄的主要画面:(1)拍摄现在已经修建好的小区以及已经建好的公共设施的校园、医院(旁白: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不段增长。为了打造全新的衡水休闲度假城市,给城市居民带来幸福的生活享受,视觉以及精神享受。衡水以前的老房子渐渐的被推倒,新楼如雨后春笋,城市迅速变化,人们慢慢搬进新家享受政府带给他们的美好变化。)(2)找一家正在搬进新居的居民进行采访(此时拍摄的是被访者的新居并进行一些采访,比如搬进新家有什么感受啊?以前的房子和现在的房子比较有什么区别?(此时插入被访者以前居住的房子的画面)等等

(3)插上规划局里面对衡水以后城市的模拟图(采访相关人员细细解说城市变化的具体措施)

4.以人物访谈为主,历史回顾作为辅助。再现当年城市旧貌,以人物采访以及穿插图片字幕来感受今天城市的变化。

※未来篇

1.本片是对衡水市未来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一个展望。

2.切入点——未来城市建设、以及旅游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

3.旁白词:根据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的总体目标衡水逐渐走向水市湖城的转变。

(1)滏阳河衡水市区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营造出融合自然、历史、水文化、城市文化元素的“龙之韵”主题风景带,在防洪除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大西头闸及规划的侯庄节制闸,形成蓝色带状水域,恢复滏阳河通航旧貌;在河道两岸修建绿色景观廊道及滨水园区,使其景观风格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画面:滏阳河绿色景观带)

在城市建设方面,“四路十桥”建设工程将彻底结束市区南北道路“断头”历史,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明显增强,大大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和质量。(画面:南北道路)

(2) 彻底解决马路市场问题,并在市区再建宝云街菜市场、新华东路菜市场、

路北万户区市场、自强街北段菜市场、和平西路衡水学院菜市场等6个市场。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最大的方便。(画面:新建成的菜市场)

(3) 城市的建设当然也少不了对城中村的改造,在未来的日子中,拆迁改造

“五片四线”的38个城中村,共计拆除435万平方米。(新整顿好的城中村。)

(4)衡水最大的旅游景区是衡水湖,它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单体水面积位居华北第一。2000年7月,被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批准为河北省衡水湖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为鸟类南北迁徙的必经之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水质资源孕育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有着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衡水湖水源充足,水量丰沛,丰水季节,是淡水养殖的理想场所。目前湖内共有鱼类6目9科26属30种,另有芦苇、蒲草、莲藕分布。水产品年产量2463.8吨。在衡水湖旅游热的带动下,衡水将迎来旅游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画面:衡水湖风景)

十二、专题片技术要求

※节目内容:

所有节目的字幕一律采用汉字简化字

节目中的同期声字幕、记者姓名等字幕的字体均为黑体白色。

节目中不得出现各种压角标。

节目的开始与结束均为黑起黑落,黑起黑落的过程均为1秒半。

※版式:

第一声道混合声道,包括解说、同期声、音乐、效果。

第二声道为音效声道,包括同期声、音乐、效果(此声道的音效与第一声道同步)。 ※节目长度:

节目实长:30分整(从60秒彩条、30秒黑底之后算起至片尾字幕结束)。 时码:

节目的时码(TC码)从彩条开始直到片尾黑场结束要求连续(从00:00:00:00开始)。

※片头:

片头彩条60秒(要求有零电平即振荡声)。黑底30秒,然后留出15秒黑底待插栏目片头用。

※片尾:

片尾字幕结束后辅30秒黑底。

片尾字幕只上主创人员,每个工种人员不能超过2人,时长8秒钟以内。

小组分工:罗小敏负责现代篇,东之雪负责未来篇,历史篇和其他整理丁丽娟负责。

第13篇:策划《纪录片开水房老太太》

《百汇人生》节目第23期策划文案

指导老师:Mr.David Chou

兰鑫 老师

女版“周伯通”

——多姿多彩夕阳红

班级:07级编导与戏文系专3班

姓名:冯子睿

学号:2007208210330

一,节目背景

她:是校园的开水房的工作人员

她,一个比年轻人都性格开朗的老太太

她,*时期,年纪轻轻管理一批人

她,在丈夫外出当兵时,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庭,并且培养出一个做手术主刀医师的女儿和一个博士生的儿子。

她,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和人生经历,让我们镜头来探访

二,节目名称:女版“周伯通”——多姿多彩夕阳红

三,受众分析:老年朋友

四,资料收集和故事线索

根据面对面访问,以及一些老照片和一些历史档案,边谈历史边叙述人生

五,撰写拍摄提高要求如下

1, 阐述主题

反映老太太的一生的故事,既展示老人家的生活状态,回顾了历史;又给天下老人的生活提供了标榜,有引导的作用。

2, 主要内容

老太太的生活细节

3, 段落层次

第一段:老人目前的工作

第二段:老人家回忆过去

第三段:老人家展望未来

4, 风格样式

纪实性质

5, 综合处理方法

区分好段落,思路清晰,结构清楚

六,小组成员,分工,人员数量

冯子睿制片人 组长

孙晓玲摄像师

李慧记者

闫雯雯剧务

张万摄像师

刘俊洪(摄影系的外援):策划

七,物质准备,拍摄器材

190一台

三脚架

话筒延长线

八,经济预算

经费基本不需要,需要时AA制,不封顶,宗旨是尽全能拍好片子

九,可行性分析

素材很好拍

经费基本不需要

任务很配合

适合老年人群,有市场。

第14篇:走进黄龙溪策划 风景纪录片策划

走进黄龙溪

全片时长:30-40分钟之间

主要内容:介绍黄龙溪的历史文化,美景,美食。让人看了就想旅游。 引导者:可请黄龙溪管理负责人、领导、或者是私人导游(最佳)、与导演交流。2人入画。 旁白:由本组普通话好的同学负责。

1.介绍黄龙溪的历史背景开片,画面可截取于网络,例如《三国演义》等等。历史事件:黄龙溪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公元前316年,末代蜀王曾在此作最后的决战。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黄龙现武阳赤水(即鹿溪河)九日”,黄龙溪由此得名。诸葛亮等八百大臣以此征兆向刘备建言,刘遂登皇位,蜀汉政权诞生。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此后,黄龙溪日见繁荣,水陆交通繁忙,至宋代已发展成为以大宗茶叶交易为主的镇市。

2.淡入正片,用一些黄龙溪空景。溪水,桥段,石板路,戏台等等。(时间最好是在清晨,不然人太多了,一点美感都没有。)

旁白:古镇凭借其2000多年的历史,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先后被评为 “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中国环境优美小城镇”、“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示范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9月被列为成都市旅游发展重点镇。 古街、古庙、古树、古建民居、古码头、古佛洞、古佛堰、古衙门、古风民俗、古崖墓是黄龙溪闻名于世的十大古景。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文化传统更是一脉相承,黄龙溪,是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名镇,访古休闲佳处。

3.在空镜头最后一个场景,定在一个有多人走的街道。固定镜头,延时摄影,仰拍脚步。后期剪辑加速。(以表示游客众多,来来往往)

4.1【古片】进入引导参观各个小景点,例如XX文化馆。介绍黄龙溪的古文物,拍着负责人与导演之间的交流。(特写文物,古董)(近景两位引导)………[具体的黄龙溪的小景点其实也很多的](介绍文化背景是相当重要的哈)采访一些小孩,老人,年轻人对文化背景的认识等等…

黄龙溪有个写毛笔算命的老爷爷,可让导演亲身体验比较有趣。

4.2【现代片】黄龙溪也有很多现代的元素,比如说具有情调的小酒吧,在古镇山水的围绕间喝杯洋酒,中西合璧的感觉很好的。还有小鱼足疗,也是很不错

的。

5.用旁白引入切换成介绍食物

旁白:累了一天了,看到了黄龙溪的许多美景和深远的历史,想必XX和XX也是饿了吧,接下来就请他们两,带我们来尝尝黄龙溪给我们的刺激味蕾的享受吧(我语言组织能力差,sorry)

1.黄龙溪最多的就是叮叮糖,可拍叮叮糖的制作过程。

旁白介绍: 所谓叮叮糖,就是用粮食制成的白色糖块,因为刚生产出来时均为大块且硬,须用铁器敲击分离成小块才方便食用,而敲击时的“叮叮当当”声,恐怕就是它得名的来由。别小看这种主要以玉米、大米等粮食为原料精制而成的“糖”,它可是伴随人们一起度过了上个世纪那缺乏糖食的年代呢。

2.武大郎的烧饼(就是那个化了妆,还唱歌的)。可采访武大郎本人,和围观的客人。拍他唱歌的样子就很逗。。。

1采访问题:您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成很奇怪的样子呢?武大郎原型是这样的吗? 2游客采访:觉得这饼的味道如何?觉得这家烧饼独特之处在哪?

3.黄龙溪最有名的就是一根面

采访制作师傅是如何制作,一根面这么长的原因,怎么做的

最好能让导演亲身体验一下把面下锅的感觉,拍摄有趣的画面

出锅后给面一个特写…导演说出吃了后的感受。

还能采访旁白的游客的感受。

……(我映像深的就这三家了哈)

最后再拍摄黄龙溪在夕阳西下时的喷泉景,以表宏伟壮阔。

旁白朗诵一首黄龙溪有关的古诗,结束今天的黄龙溪之旅。

谭宁君/文

黄龙溪印象

推开建安年益州的南窗

一轴蜀中清明上河图,飘然垂下

不算太长,也就是一千七百余年

唐宋白描,金元双钩,明清设色 雄鸡一唱之后,大手笔浓墨重彩泼染 碧水襟带华阳故国,燕子年年归来 远山逶迤黄龙飞去,潮音夜夜无眠 茶马古道,更声轻敲马蹄声碎 吊脚木楼,卷帘细数渔舟唱晚

三县衙门,二水交汇,南方丝路第一关 镇江寺的风,低语呢喃

可是神祇给我昭示,向我召唤 既然天机也可泄露,请允许我 亲吻你青春不改,燃烧的红颜

第15篇:中外纪录片比较考试策划

《中外纪录片比较》课程考试试题期末考试要求:

请根据本学期作业中所拟定的策划方案及拍摄脚本,完成时长为十分钟的纪录短片。要求短片选题必须符合本课程专业内容要求,在有限的时间长度内能够实现完整的叙事,有明确的主题意义和创作观点。短片结构方法能够充分运用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并指导实践,可充分调动视听元素丰富叙事手法,并运用得当。

要求纪录短片刻成DVD影碟。

注意事项:

1、考生须将DVD光盘用标签纸将考生的学习中心、学号、姓名等信息贴于光盘表面,未贴标签纸或者标签纸丢失造成不能确认考试成绩的由学生本人自己承担。

2、考生须在答卷封面上写明学号、姓名及所在学习中心,并与DVD光盘装订在一起。答卷封面见

2 0 1 0年10月课程考试答卷

课程名称:《中外纪录片比较》

年级:0709

层次:

专业: 新闻学(电编专业)

学号:姓名:刘欣学习中心:成绩:教师签名:

中国传媒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0 月23日

根据课程讲授内容要求,撰写本学期《中外纪录片比较》课程纪录片短片拍摄实践的策划方案。具体要求为:王老师:你好!

我现在是补考,上学期第一次作业的不合格、第二次通过了,最后考试没通过。我现在另外策划了一个节目《残疾人王结》,并编写了节目脚本,考试我就交这个节目。望王老师阅览,指正。谢谢!

《残疾人王结》策划方案

一、片名:《残疾人王结》

二、主题:用一个平凡残疾人的人生经历, 歌颂一些不平凡的残疾人人生。

三、选题背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关于“加强残疾人事业,帮助残疾人就学和就业,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 和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精神,“十五”期间,我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更加文明,现代社会的残疾人观进一步深入人心;多种形式的宣传残疾生活、事业的活动广泛开展,作为新闻媒体,关注和宣传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全面弘扬人道主义社会氛围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职责所在。

四、角度切入:

我们就以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残疾人王结的生平事迹为切入角度,选取残疾人王结的典型性、故事性的生活片段进行节目结构串联,以故事结构记录和勾画人物;片子要有兴奋点2——3个。故事由多个情节组成,每个情节的接点要自然,每个情节都须有兴奋点。每条片子须有

二、三个兴奋点,要让观众看过以后有很强的共鸣和感受,同时有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

五、选题目的和意义:

节目是想表现记录基层优秀残疾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生活、社会环境,、内心世界。意义是想以宁夏优秀残疾人代表王结为纪录对象, 以他平凡平实平常的生活、工作面貌,来体现呈现完整的残疾人典范和不平凡的生命特征.此片不仅要赞扬主人公虽然残疾,但不畏残疾、不畏生活困苦、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生命意志,更重要的是教育和培养许多健全青年人和一些残疾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社会充满活力的强大力量,使许多健全人和残疾人的心灵得到震撼和净化 ,同时召唤更多的残疾人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享受创造和成功的快乐.六、采访提纲:

采访王结:

1今年多大了?家里兄弟姊妹几个?你是老几?

2兄弟姊妹中有残疾的吗?

3谈失明的原因。

4在哪里上的小学,上学时,有没有因为残疾,受到过老师同学的歧视吗?

5谈失明后遇到的难以想象困难,自己是怎样克服的。

6怎样开始接触和学习按摩的(1)

7怎样开始接触和学习按摩的(2)

8 1987年7月,我区唯一考上陕西省自强中专学校的盲人考生的感受?和在中专的学习情况? 9谈没有盲文版的高中教材,学习的困难

10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时的残疾人按摩学员你是怎样招到的。——讲招收学员的困难

11采访员工或妻子:为什么对残疾人有特殊的感情。举例:盲人青年马世清

12采访:谈两监考老师,一名考生的“一人考场”纪录。

13从过去到现在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14作为残疾人令你特别难忘的事是什么?

15政府对你这样一个残疾人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哪里?

采访残联理事长:从残疾人这个角度,芮志新能做出这样的成绩,你怎么看待

七、节目创作的基本原则:

1、健康积极:按照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方针,在人生道德、社会道德、人际关系、人文关怀等方面影响社会,给人们的启示。

2、加强节目的可视性:即使是残疾人专题类的节目,也不应该排除画面的元素,画面和主人公同期采访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3、喻教于故事:通过镜头与新闻故事的展示,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教育人、启迪人。以节目对观众的深深吸引为前提,让节目的教育启示水到渠成,为观众所接受。

电视作为一个强势传媒,肩负着宣传党和政府对我区残疾人的关爱,弘扬人道主义,反映我区残疾人事业飞速发展的责任,从而让广大观众更加热爱我们的党;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与此同时,我们也将通过这一个档节目,进一步鼓励残疾人,热爱生活,顽强拼搏,奉献社会,用完美的心灵去谱写生命的华章。

《残疾人王结》拍摄脚本

第16篇:卢淑敏纪录片策划

历史类纪录片《台儿庄》策划书

08编导一班卢淑敏080127149

一、目的:

我们生活在安乐、祥和的幸福和平年代,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来说,战争

也只是通过历史书和电影故事了解一点,而在惨烈的战争年代里,我们是根本无法体会到当时战争有多么的惨烈,生活有如此的民不聊生。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党的历史我们永记在心,当今国家提倡和发展红

色旅游基地,就是对战争年代曾经付出的地市给以弘扬。在众多的著名战役中,台儿庄大战与其他战争相比有它怎样的历史?现在的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还对战争年代的战地故地有多深的印象?战地年代的我们现在又有怎样的发展?

为了得到更真实答案,我们专门成立小组五人去实地体验,去详细了解

台儿庄现在社会人们的认知,我们将真实的记录采访现在当地人们的言行,感受新时期他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以及对自己家乡这片“红土”的认知。

二、内容策划:

本片属于历史类纪录片,拍摄上我们将采用直接录制,声画同步的方式

来拍摄和记录。后期我们会稍加一点历史资料和解说从而让片子整体更具说服力。

在拍摄的时间安排中,我们将去深入融入到被拍摄者得生活中,和他们

建立朋友关系,方便我们在拍摄时能得到更多的心里话和感受。

另外我们将参考其他“红色旅游基地”与此相对比,使之更能展现台儿

庄的独特之处。(要求:按照时间顺序来展现,真实平凡的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对片“红土”的认知。)

三、节目形式

《台儿庄》是一部地理类纪录片,内容风格真实、平凡。整部片子的时

长大约在60分钟左右,有的需要从图书馆、网络上来寻找,音乐因素材的内容而定,加上音效,是音乐风格在整体内容上不失风格,紧张交错有条不紊,过渡自然。

四、组织实施

1)组织成员:有五名同学组成拍摄小组,来策划与拍摄,其中,男生三名、

女生两名 。

2)实施程序:

我们经过考虑分析并得出将分阶段来完成任务。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我们将以旅游的形式来到台儿庄,了解当地的生活习惯,文

化素养,地理线路图,同时也观看一下需要拍摄的素材。总

共需要完成的时间待定在暑假假期。

第二阶段:寻找生活在当时战争年代的老人,与他们交流沟通,详细询

问他们经过半个世纪的生活变迁,他们的心理变化是怎样

的。

第三阶段:对于国家提倡发展“红色旅游基地”来,当地政府在台儿庄

的发展变化具体做了怎样的计划。

第四阶段:拍摄完成后进行剪辑与合成。时间20天左右。

五、经费预算

向学校机构申请一部分,向一些组织和企业申请一部分,剩余自己筹措。

主要支出:交通费、食宿费,磁带、机器磨损费等等。

六、效果预测

片子制作完成后,在校园电视台播放供同学们欣赏,还上传到优酷等网络上。有适当的机会可以送至一些比赛,以扩大影响力。

第17篇:纪录片策划《乐活》(版)

纪录片拍摄实习策划书

学院:

专业:

班级:

组员: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2007100104 王嵩 (200710010424)

刘思贝 (200710010426) 白阳 (200710010431)

《乐活》

一、目的意义

《乐活》是对“乐活”的另类解读,“宅”也好,热爱户外也好,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是好的。告诉大家只要选择了令自己轻松愉快的生活,就是“乐活”,“乐活”是一种态度,方式任你选择。

二、内容要求

《乐活》属于社会现实类纪录片,从两个女生的生活轨迹入手,展现现代人的两种生活方式(宅与户外),旨在表达,虽然生活方式截然不同,可是都是在过着自己喜欢,令自己快乐的生活,生活态度都是乐观向上的,宣传“乐活”的概念,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就是乐活。内容轻松,节奏明快。

三、影片结构

《乐活》采取双线性叙事结构,两条线索交替剪辑,产生对比,分别记录两名女生从早到晚的生活状态,淡化旁白,旁白以字幕形式出现。主要采用同期声拍摄。影片时长共计30分钟左右。

四、组织实施

总导演/编辑:刘思贝

副导演:王嵩

摄像/剧务:白阳

12月19日正式开始拍摄,预计3天完成拍摄任务,12月23日开始编辑,预计在25日完成编辑工作,提交成片。

基本架构及表现形式

第18篇:电视纪录片策划方案[优秀]

电视纪录片策划方案

一、基本情况

小组成员:唐睿、谢志云、王艳、尹云果、周荃 节目名称:我们的实践课 节目性质:纪实作品 题材来源:大学校园 节目时长:15分钟 小组分工:编导:谢志云

摄像:唐睿、尹云果

制作:周荃、王艳 指导老师:罗梦

二、拍摄目的:

我们常常说大学的学习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亦或是学生都希望能够在枯燥乏味的理论课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课的比重,一方面用以检验课堂学习的成果,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尽早了感受实践操作,更加贴近专业。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各种各样的实践是不是真的达到了当初设定的教学目标?同学们在实践课上是不是真的有所收获?在自由度响度较大的实践课上,同学们是不是真的做到自觉、自主的去学习?而老师方面,给予的辅导是不是能像在室内课堂上一样的更加具体,更加实际?增加的那么多的实践课,对于学生毕业以后是不是真的能够起到作用,让这些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处?

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决定拍摄这部展现大学生实践课过程的纪录片,以此来为前面的提问做一个解答,我们选择的拍摄目标是广电2010级的《电视策划》实践课。

选择这个班级的原因有如下三点:

1、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我们学校实践课相对较多的专业。

2、各媒体机构对于新闻专业的从业人员动手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3、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包括自己身边的同学、老师、以及本专业已 经毕业的学生)

希望大家能从这部纪录片中得到一定的反思以及启示。

三、拍摄简介:

1、拍摄时间:2012年9月26日、10月10日 星期三早晨,两个半天。

2、拍摄地点:不固定(随其他组的拍摄地点而定)

3、人物: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10级1班全体成员、指导老师罗梦

4、选题特点:这个选题看似只是在单纯的展现一个真实的实践课场景,实则我 们是想要引出后面的一个思考——大学里不断在增加、越来越重视的实践课程到 底能够给学生们带来什么?这才是我们拍摄这个主题的最终目的。

5、拍摄中可行性:除了拍摄一些同学积极参与实践课的场景以外,也会有一些 其他的画面,例如指导老师的指导画面、已经毕业的本专业学生的工作,以及一 些细节,当然,在拍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一些同学的拒绝拍摄, 因此我们会尽我们最大的力通过抓拍、抢拍、偷拍、跟拍等一系列手段努力做到 拍摄真实的情景。

6、结构介绍:我们的这部纪录片将采取板块式的结构,第一部分是同学们的实 践课场景,第二部分是已经毕业的本专业学生的工作场景。

四、拍摄要求:

1、按照拍摄日程安排,进行有步骤的拍摄。提高时间观念。

2、小组同学之间要讲团结,讲风格,互谅互让,避免斤斤计较,产生分歧 的时候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力争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顺利的完成这 次拍摄。

3、由于拍摄时间较长,在拍摄的时候应该注意取舍,以免拍摄到后面内存 不足。

五、拍摄流程:

(一)第一次拍摄 9月26日上午

1、聚集: 时间:8:20, 地点:实验楼4楼

2、初次拍摄:从领到设备以后便开始拍摄同学们的表现

3、出发:跟随其中一组(这一组是事先了解清楚他们的拍摄主题和内容的)一 起到该组的拍摄目的地去,过程中注意抓拍一些细节。

1、正式拍摄:拍摄实践课现场某组的拍摄情况。

5、返回:11:30跟随该组回来,过程中注意抓拍。

6、后续:返回实验室以后,及时将素材考走。并进行初步的剪辑。

(二)第二次拍摄 10月10日上午

1、聚集: 时间:8:20, 地点:实验楼4楼

2、出发:跟随其中一组(这一组是老师要跟随指导的一组)一起到该组的拍摄 目的地去,过程中注意抓拍老师的指导过程。

3、正式拍摄:拍摄实践课现场该组的拍摄情况。

4、返回:11:30跟随该组回来,过程中注意抓拍。

5、课后:利用课后时间,以及自己的一些简单的设备拍摄同学们在拍摄完成后 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后期的工作)

6、最后补充:已经毕业的本专业学生的工作。

7、后续:将纪录片剪辑、配音、加字幕完成作品。

六、完成进度

1、9月26日早上半天的时间完成初次拍摄并进行初步的剪辑工作。

2、10月10日早上半天的时间完成剩下的拍摄。

3、10月10日下午至14日完成后期的剪辑、字幕、配音等工作。

4、10月11日,完成纪录片的制作,刻录光盘,完成作业。

七、费用开支预算:

1、组员5人,往返公交费用人均两元,两次拍摄。2*5*2=20元

2、光碟刻录:5元

3、打印费:1元

总计:26元

具体开支视情况而定。

第19篇:徽州纪录片策划方案0109

徽州纪录片 策划方案(草案)

20120109第一稿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综述

徽州是宋明以来保存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较为完整的地区。并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丰富的呈现形式。徽商、徽画、徽医、徽剧、器物、宗族、建筑等整体水平较高的文化形式,使徽州逐渐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本纪录片正是基于对徽州文化的深入考察,本着视觉第一性的电视传播原则,深入浅出,独到、好看地向世界范围介绍徽州的纪录片。《徽州》(暂定名)按照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的制作要求,面向世界观众进行制作。本片的创作原则是:

1、杜绝纯“形而上”的理论,一切从视觉出发,用视觉(可见的徽州文化元素)带动观众深入思考徽州文化的本源和意义;

2、杜绝“说教化”的主题,在呈现精美视觉画面的基础上,用故事串起素材,让观众理性、自然地形成对徽州的整体认知观点;

3、杜绝“泛专家”现象,权威专家对好的纪录片的真正意义,往往是“工夫在诗外”,本片不乱用专家资源。专家精湛之处,必定与细节相连共衍;

为拍摄本片,制作人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大量的前期工作、丰富的文字资料,以及精干的制作团队,都为本片的成功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我们有信心制作一部真正国际水准的徽州纪录片,并希望以本片为首,形成全方位展示徽州文化内涵的影视作品系列。在中国文化传播产业的语境中,本片也就具有了特别重大的意义。

二、背景浅析

1、社会背景:就本片而言,社会背景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世界观众层次,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渴望看到客观公正的纪录片;第二是海外华人层次,渴望看到徽州文化的“根”和祖国对徽州文化的尊重;第三是国内观众,希望看到中国人自己制作的国际水平的中国文化类纪录片。这三个层次的需求都比较强烈;

2、政策背景:作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需要有一档思想深度与情境乐趣兼具,人文教化与专业引领并重的达到国际制作水平的地道的徽州文化纪录片;

3、国际需求:BBC、国家地理等著名世界级纪录片制作厂商一直重视中国题材的纪录片,但是由于中国政策环境的限制,他们往往采用购买中国人制作的纪录片,但是由于水平有限,他们很难购得满意的作品;

三、企划动机

1、文化内涵深厚:徽州初创、发展了千余年,国内对“徽州文化”的研究也将近一个世纪。有大量研究成果和考察样本。完全可以保证素材需求;

2、细节表现丰富:除了理论研究,徽州还有大量的实际存在的建筑、书信、书画、器物等,可以反映徽州文化的细节,小中见大,让观众领略徽州文化的美丽,我们可以再运用时尚的拍摄手法,让故事更具看点,画面更具美感;

3、准备工作充分:(暂略);

4、商务运作乐观:(暂略);

第二部分 纪录片设定

一、设定信息

1、基准定位

1)市场定位:

世界15-55岁左右的电视(视频)观众群体,以英语言为主; 2)主题定位:

以徽州文化流传下来的呈现形式,通过细节,视觉展现徽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成就; 3)风格类型定位:

纪录片,但是可以安排情节(增加可看性); 4)题材定位:

写实、精美、细节展现充分;

2、制作简况

1)故事背景:现代,从某个线索(方向),探寻徽州文化的根; 2)拍摄地点:北京、徽州古地(一府六县,安徽、江西各一部); 3)题材类型:记录片,实拍为主;

4)投资金额:250万元,制作周期1年(详细预算表格后附); 5)策划时间:2012年4月底前; 6)运作时间:2012年5月开始; 7)完成时间:2013年4月底前完成;

3、主题和方向

主题:寻找徽州文化的根(但不一定要在片子中硬性呈现) 1)徽剧中的徽州文化——

文字素材来源:研究资料、剧目、唱词、法度等; 视觉素材来源:现存大量徽剧各分支流派演出资料等; 优势:素材充分、室内场景多,制作成本可控; 不足:权威性稍不足;素材可能稍显单一; 总体评估:中上;

2)器物中的徽州文化——

文字素材来源:研究资料、博物馆资料、考古资料; 视觉素材来源:实拍、后期制作等;

优势:素材充分、室内场景多,制作成本可控;

不足:深度和专业化方面可能稍显不足,但足以满足观众需求; 总体评估:上;

3)建筑中的徽州文化—— 文字素材来源:研究资料; 视觉素材来源:现存建筑、图片等; 优势:素材充分;

不足:室外拍摄量大,深度和专业化方面可能不足; 总体评估:中上;

4)备选1:书画中的徽州文化—— 文字素材来源:(暂略)

视觉素材来源:现存书画、图片等;

优势:素材充分、室内场景多,制作成本可控; 不足:真迹难于拍摄到; 总体评估:中;

5)备选2:宗族中的徽州文化——

文字素材来源:宗族谱牒、文件、研究资料等; 视觉素材来源:现存牌坊、祠堂、文件等;

优势:文字素材充分、室内场景多,制作成本可控; 不足:视觉呈现稍不足; 总体评估:中;

4、纪录片时长

1)国际惯例:1小时以内,一般在50分钟左右; 2)视拍摄情况,可制作为上下集,每集50分钟左右;

二、节目简介

1、类型及风格定位

本片是属于纪录片类型。除了作为纪录片应有的大量纪实类内容外,还从徽州文化的“身份”及文化的基准价值观出发,构筑有机、连贯的情节。就情节本身而言,以一个徽州文化爱好者通过某个文化呈现进行“寻根”,可以串起全片,有种洞彻了然,掩卷遐思的意韵。

基本结构:

1)、缘起:徽州文化的一个呈现形式,使主人公产生了“寻根”的情结; 2)、主体:在3-5个不断深化,不断接近目标的过程中,小中见大,为观众揭示徽州文化的价值观和悠远的魅力; 3)、高潮:展示徽州文化的神韵——“根”;

4)、结局:用很短的时间来展望一下徽州文化的未来发展;

2、纪录片人物设定(暂定)

1)、第一群体:线索人物——寻根者

考虑到国际观众的审美需求和目前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这个人物应该是中年以上,老成、持重,富于理想,办事理性;

2)、第二群体:再现人物——参与者

3)、第三群体:专家

研究徽州文化的专家。应该包括国内专家和国际专家至少各一人;

这部分包括徽州地方戏演员、宗族祭拜仪式参与者、生活演员等;

3、观点(示意)

说明:所有观点应在取得充分的材料后提炼总结得到—— 1)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最后避风港; 2)徽州人的生活一直贯穿着儒家的教义;

3)研究、继承、发展徽州文化,就是延续中国传统;

三、制作预算

(后附表格)

第三部分 比较研究

(暂略)

【附】后续工作

以本片为引领,后续工作包括:

1、徽州文化系列片:面向大陆观众,暂定20集;

2、徽州文化摄影集:暂定分为四个系列出版;

3、徽州文化全球品牌推广规划:与当地政府合办;

第20篇:大型纪录片策划方案(整理)

《美丽XX 古老传奇》

(大型专题纪录片系列摄制方案)

在航程里,展现XX的美丽张扬 在探秘中,记录惠州的神秘传奇 我们探索,捕捉美丽与神秘

合作公司背景

拍摄计划

通过两个方面对惠州深度诠释:

一、航拍捕捉自然美景和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

二、深入解读非遗文化

“捕捉全新视野,演绎城市繁荣”

活动价值 ► 权威高度

广电总局发起,权威媒体联动。 ► 覆盖广度

拍摄涵盖全市区县数百个拍摄点,涉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黄金商圈、道路建设、国省非遗、人文民俗等各个方面。 ► 新闻深度

通过航拍与深度挖掘各地的资源,激发广大市民对家乡建设的热爱与自豪。 ► 视角宽度

独特的拍摄视角,展现宏大辽阔的城市地貌,精准记录城市形象,视屏、照片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 影响力度

专题影片的播出,将引起全国各地的好奇与关注热议。 ► 宣传强度

广电、报纸、西子网等多种媒体搭建立体传播平台。 ► 展示风度

专题报道活动项目的启动,向社会展示了广电集团的实力,展示了品牌栏目的大气风度。 城市航拍与非遗深挖——特殊的专题报道 稀缺的广告传播资源

媒体炮制轰动社会的新闻事件

摄制前

全方位的媒体传播策略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全面覆盖 持续炒作

开拍仪式:

活动主题:

《美丽XX 古老传奇》——大型专题记录片开拍仪式 活动时间:拍摄第一天(暂定) 活动地点:(暂定)

参与人员:市政府、各区县领导、广电集团领导、报业集团领导、X相关工作人员及广大市民。

活动基调:大气、热烈、庄重

活动流程:

1、仪式正式开始。

2、主持人致欢迎词,介绍《美丽XX 古老传奇》大型专题记录片。

3、主持人介绍到场的领导和嘉宾。

4、邀请相关领导讲话。

5、主持人邀请所有台上领导为活动揭幕。

6、氛围渲染,仪式结束

摄制计划:

航拍与非遗专题内容拟定60-100项。

1、成立《美丽XX 古老传奇》专题采编小组

负责专题内容联络、收集、采访,编写专题各集摄制文案,采访过程中摄制人员随同拍摄。

2、成立摄制小组:

负责各集文案的拍摄、剪编工作。

该小组约6-8人(飞行团队、影视团队、后期团队)

拍摄时间:

每周定选一个项目(航拍、非遗)完成拍摄(航拍与非遗项目交替播出), 拍摄地点:

1、全市及各县区城市建设、开发园区、景观、道路建设、自然风光、生态山水、农林牧等等

2全市各县区非遗项目地。

3、收集各非遗活动时间、地点,列入拍摄计划。

拍摄后

1、将挑选精美的航拍作品在媒体上进行刊登展示。

2、出版大型画册《美丽XX 古老传奇》大型城市航拍摄影作品集

3、编辑惠州日报特刊:将整理好的航拍图片,分类的进行图文报道。

可广告冠名植入:如:在封面、内页报眉体现项目名称及LOGO

4、《美丽XX 古老传奇》大型城市航拍摄影作品展。

广告冠名植入:在摄影展现场植入惠州广电中心广告及其他广告。

经费预算

1、政府拨款

2、各县区及被拍摄单位出资

3、广告赞助

音乐纪录片策划范文
《音乐纪录片策划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