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导游词

碑林导游词(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2:44:15 来源:导游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碑林导游词

碑林

孔庙(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大夏石马和景云钟→碑林广场(《石台孝经》)→第一陈列室(《开成石经》)→第二陈列室(《大唐多宝塔感应碑》、《颜氏家庙碑》)→第三陈列室(《肚痛贴》、《千字文》)→第四陈列室(《魁星点斗图》、《关帝诗竹图》)→石刻艺术室(昭陵六骏)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一个极具文化底蕴的景点,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中国书法的艺术,也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有着“石质书库”和“书法故乡”之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谈起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历史,可谓是几经波折了。唐代的毁灭,致使国子监内一大批珍贵的碑石被弃置荒野。五代十国之后,诸如韩俊、刘询这样的有识之士,对这些碑石加以保护,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的西安碑林。

说话间,咱们已经来到了馆内。来到这里参观,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西安孔庙,第二个部分是西安碑林,第三部分是石刻艺术室。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孔庙。孔庙顾名思义,就是古代祭祀孔子的地方。我们都知道,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地位日益提高,对孔子也是越来越尊敬,便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座孔庙。当然,最大的孔庙还要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那一座了。

站在孔庙当中,最先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座高大的牌楼了。它叫做“太和元气坊”。是明万历年间,当地的皇族筹集了400两的黄金,所集资修建的。在上方还有非常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整个太和元气坊,我们可以用,高大而又不失精巧来形容它。

在太和元气坊的底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水池,叫做泮池。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有资格在泮池里洗笔,并且走过泮桥。那么今天在场的各位,就可以随我一同,以一个秀才的身份,走过泮桥。

走过泮桥之后,我们穿过的第一道门,就叫做“棂星门”。在中间可以看到两个大字“文庙”,也就是孔庙的意思。左边有“德被天地”,右边有“道贯古今”,这两句话、八个字都是出自于《论语》。在古代,中间的门是贵宾所行走的,两边则是工作人员所走的门。今天咱们是贵宾,所以咱们走正门。

穿越棂星门之后,我们即将跨越的第二道门,就叫做“戟门”。可以很显然的看到他的屋顶采用了十字歇山顶的手法,门是面开三面的,中间有一个主殿,两边各有一配室。在原来,想要祭拜孔子,文人走到这个地方要下轿,武官走到这个地方要下马,在两边的房子整理衣冠,才可以拜见孔子的。

穿过戟门之后,在我们的左手边,以及我们的右手边,各陈列着一件国宝级的文物。他们分别是大夏石马和景云钟。我们著重的来看一下景云钟。

说道景云钟,我相信大家都有听过这口钟的钟声。在哪听过呢?就是每年除夕之夜12点响起的钟声。所以不论我们来自全国哪里,任何一座城市,都听过这口钟的钟声了。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清脆悦耳。

景云钟因刻于唐睿宗景云二年而得名景云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在钟的最上端,我们可以看到突出来的部分,他就叫做钟乳了,有两个作用,一是调节音域,二是让外表看起来更加的美观,在中间还有非常多的精美图案,在整个钟的最下方,我们看到了一段文字,可以讲他是非常珍贵的。

它是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的。唐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朝代,而初唐几位皇帝的书法都可以说是堪称一绝的。但是流传至今唐睿宗李旦的笔体,却是非常少见的。所以这段文字非常珍贵。它讲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宣扬这口钟的钟声。另一个则是道教的奥秘了。景云钟也在1964年的时候,代表中国的钟,在日本参加的世界铜钟大展,也为我们捧回了一个沉甸甸的荣誉——亚军的称号,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就来到了碑林广场的部分。我们可以抬头看到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碑林”。他就是由当时著名的大将军林则徐,被发配到边疆之时,途返长安所写的。

在“碑林”两字下方,迎面而来的,就是体积最为庞大、制作最为精美,并且最早迁至西安碑林,被誉为“迎客第一碑”的——《石台孝经》。

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写,并且注释,又建立于三层石台之上,顾名思义叫做《石台孝经》。整个碑,同样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在碑的最上端,可以看到,用篆书所写的一段文字,仔细看上去应该不难读得出来,我们可以试读一下,上面写道“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著孝经台”,他是由当时的太子李亨所写的。

整个碑身的内容,是由唐玄宗亲自撰写,并且在碑的两侧,做以批注,也是讲两个内容:一为孝,二是悌。“孝”是孝顺父母,“悌”则是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想必唐玄宗将这样的孝心刻在碑石之上,主要是想告知天下他要以孝来治理天下。他希望他的大臣对他能够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的尊敬。从而体现了他的治国理念。

整个《石台孝经》,我们可以在一通碑石上,欣赏到中国古代五种书体当中的四种,因此它也是相当珍贵的。

下面请各位游客随我一同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开成石经》。因刻于唐文宗开元二年,而得名的《开成石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一本书了。

在我们来到碑林之后,就会看到这样一个明确的记载:他一共有65万252字,主要的内容有十三经。像我们众所周知的有《论语》、《尔雅》、《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等。也是当时所有的知识分子,科举考试所必读之书。

每当讲到这里的时候,就有朋友不禁会问:古人为什么这么奇怪,要把一些字刻在碑石之上呢?这样不是很浪费时间,很耗费精力么?其实答案是非常简单的,因为在唐代,印刷术还不是十分的发达,为了避免手抄的错误,就规定了一个真正的版本,放在这个地方。

在今天,我们看到开成石经的时候,最能够引起我们注意的,应该就是可以看到很多碑石断裂掉的部分,他都是由于清嘉庆年间,关中的一场大地震,当时许多碑石已经伤痕累累,面目全非了,是后来我们西安市的学府组织了一些人力,把这些碑一块一块的补上去,一个字一个字的补上去。所以我们现在欣赏到的开成石经,在为之感叹的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当时劳动人民所付出的心血和不懈的努力了。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就步入了碑林的第二陈列室了,可谓是精华荟萃之地。在这里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欧阳通、褚遂良等等书法大家的作品。

在众多的碑石当中,我们着重的来看颜真卿的作品。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唐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在44岁的时候,所著作的。说道颜真卿,相信大家对他的字都不会感到陌生,“颜筋柳骨”,颜体字也是一字值千金的。在这,我们还可以对照着另外一块碑石—《颜氏家庙碑》,来看一下,这是颜真卿在72岁时所写的。

有这样一个说法: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的早期作品,而颜氏家庙碑则是他的成名作和成熟作了。说道这儿,如果我们大家不是书法爱好者,肯定会想到一个问题:44岁难道还算得上是早期作品么?是啊,从生理角度来讲,44岁,已经是人道中年了,可是对于颜真卿来说,他的书法事业还算得上是刚刚起步的。所以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多宝塔感应碑的字显得非常的清秀、瘦小,而颜氏家庙碑的字,就显的成熟了许多,肥厚了许多。

《颜氏家庙碑》记载了颜家一大家子的一些功绩,在这通碑石上,中间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孔门达者七十二人,颜氏有八”,是说孔子这一生有72个得意门生,而我们颜家就占了八个。单凭这样一句话,我们就可以体会得到,颜真卿在写着这通碑石的时候,心情是十分骄傲的。

说道中国的书法家,都是 “字如其人”。颜真卿可以说是“字如其人”的典范。我们都知道在安史之乱的时候,颜真卿起兵抗拒,拒绝了安禄山的利诱,抵制住了安禄山的威逼,气节凛然。安史之乱之后,他官至刑部尚书,御史大夫,人称颜鲁公。在他77岁的时候,奉命劝喻参加叛乱的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在以死相胁和高官厚禄的利诱下,当面痛斥李希烈,并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和祭文,立志以死报国,最终被李希烈缢死。颜真卿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书法纵使的气节与风范。

在请大家随我继续前行,我们就来到了第三陈列室了。 在这里,主要欣赏到的是草书的代表。来看一下张旭的《肚痛贴》、和怀素的《千字文》。说道张旭,他被后人称为“张癫”。有一个爱好,就是喝酒,并且是逢酒必醉。酒醉之后,会拿着头发沾上墨汁,挥“发疾书”。

讲到怀素,和张旭是一样的,虽然身为一个和尚,可是却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喝酒,并且也是逢酒必醉。两位书法家的字体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都是非常的洒脱、非常的奔放,不论是张旭的字,还是怀素的字,我们用一句矛盾的话来形容:令人看起来眼花缭乱,但是又不得不为之赞叹。两通作品都是草书的代表,同时也是国宝级的文物。

接下来,展现在眼前的就是第四陈列室当中的两幅图画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副《关帝诗竹图》,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它并非一幅简单的竹子图,而是由一首五言绝句所组成的。叫做“不谢东君意,甘心独立明。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写照了。整幅图充满了诗情画意,非常有趣,也是非常之精美。

接着我们再看一下旁边的《魁星点斗图》,主人公是以一个小鬼的身份出现的,他脚底下踩着一个鳌,手里点着一个斗,希望自己可以高中的意思。同样是由两句话八个字所组成的,叫做“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是说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都一样会做的到。

在请大家随我这边,接着我们进入了碑林的最后一个部分——石刻艺术室了。

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宗教石刻,一部分是陵墓石刻。我们重点来看陵墓石刻的代表——“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墓前的石刻,它们分别是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曾骑过并壮烈牺牲的坐骑。唐太宗为显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和对者流匹骏马的思念采用了高浮雕的雕刻手法,将它们雕刻而出。单从马的外形来看,我们可以用非常细腻的雕刻手法来形容他。但是今天有一个遗憾之处,就是我们看到的这六匹马当中有两匹马是复制品,也就是大家看上去比较完整的两匹,一个叫做“拳毛騧”,一个叫做“飒露紫”,他是被美国人所盗走的,现存于美国法尼亚大学。

好了各位朋友,到这里,我们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谢谢大家!

推荐第2篇:碑林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有“石质书库”“书法的故乡”之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欣赏这里的碑石墓志石刻造像,碑林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 这里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大、名碑最多,是一座真正的书法艺术宝库。 碑林是在宋代孔庙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因而保留了孔庙的部分布局。如取义出入礼仪之门的西门“礼门”,东门“义路”。南面这座雕梁画栋的木牌坊称为太和元气坊,是由华山西岳庙移来的。它南面是塞门。再往前这两个半扇形的水池,叫泮池。它也是古代孔庙特有的一种建筑,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能通过泮桥去拜谒孔子,并在池中取水洗笔,所以呢我们将考中秀才也叫做“入泮”。 碑林,是以泮桥北棂星门的中门为主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排开。进入棂星门,我们来看一下仪殿东西两侧的这两件国宝级文物:景云钟和大夏石马。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年间而得名。这口钟纹饰精美,钟声悦耳宏亮,上有292字铭文,是睿宗李旦少有的传世之作。大家每年除夕夜听到的辞旧迎新的新年钟声就是我们景云钟的钟声。大家再随我来看这座大夏石马。大夏是匈奴族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由于当时战事连绵不断,大夏国建都只有短短的24年,这匹唯一有大夏纪年的石马就显得弥足珍贵。

好了,咱们继续往前走。大家看到道路两旁这六座对称的八角亭是清代建筑,里面陈放的碑石,主要记载的是当年康熙、乾隆平定战乱的一些经过,我们称其为御碑亭。

现在大家随我来看这个亭子,它就是我们碑林标志性的建筑和象征了。上面的“碑林”二字相传是清代著名爱国将领林则徐书写的。碑亭下陈放的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保存最早,形成最特别,雕刻最华丽的碑石。“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主要讲的是孝道,因立于三层石之上而得名。这通碑高约 6米,四面刻字,由碑座、碑身、碑首共35块巨大的青石组成。碑文是由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所写,字体雍容大度,端庄秀美,非常的华美飘逸,并用小楷在旁边作了注解。其目的是达到“以孝治天下”。碑额上刻有“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这十六个大字是由玄宗的儿子肃宗李亨用篆书所写的。整个碑文集中了由两位皇帝书写的四种不同书体,同时宣扬的都是儒家的孝道,所以,不论是从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来看,都是无与伦比的。因此我们也常称此碑为“迎客第一碑”。 好了,现在我们就进入各陈室进行参观吧。 在这个第一展厅里,主要陈放《开成石经》。它因刻于唐文宗开成年间而得名。建立碑林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开成石经》和刚刚参观完的《石台孝经》的。《开成石经》的内容包括:《周易》、《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毂梁传》、《诗经》、《尔雅》等十二部经典著作。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由于当时活版印刷还没有发明,就连雕版刷也还不普及,为了避免传抄的错误,唐文宗下令将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作为范本,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共114块,228面,6502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合称十三经。等一会儿大家可以回来细细品读这世界上最重、最厚的一部石质书籍了。

现在,我们前往第二展室。这里陈列的是唐代一些著名书法家的碑石。它们常常被人们作为学习各种书体的入门范本。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政治、文化、经济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类人才辈出。那么它的外交又如何呢?请大家来看一下这通《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这是一块记载基督教传入中国情况的碑石,是件国宝级的文物,也是我们碑林中国际知名度最高的一块碑石。“大秦”,是唐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系“聂斯脱里派”传到中国后的叫法。景教在公元635年传到中国,此碑刻于公元781年,碑文记载了景教的教旨、教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景教徒在我国唐代150年中的活动情况。碑文下方有古叙利 1 文,。此碑一经出土,曾风靡一时,对研究宗教史及中国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我们再来看这个号称“千金帖”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此碑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是长安弘福寺高僧怀仁受命,集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刻的,传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请朝廷贴出告示,谁献出碑文中急需的字,一字赏金一千,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后人把此碑的拓本称作《千金帖》。 好,继续往前走,我们去第三展室参观。这里主要陈列历代各种书体名碑,其中包括篆、隶、楷、行、草等5种书体,通过这些碑石,可以看出我国汉字演变的过程。 我们先看一下隶书的代表汉《曹全碑》。这方碑出土于陕西合阳县,曹全是合阳的县令,为官期间,清政廉洁,为人们所拥戴,死后人们就集资为他立了此碑。碑中的隶书字体秀美多姿,蚕头燕尾,结构匀称,一波三折,外显俊秀而内含刚健,是现存汉碑中的精品。 再来看一下草书的代表作-草圣张旭的《千字文》。张旭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俗称张颠,因为他性格豪放,为人洒脱,每次趁醉尽兴挥舞,狂放不羁。这篇《千字文》,上下贯通,首尾相接,大小错落,浓淡相间。初看如一堆乱麻,连绵不断,但实际上每个字的翻转,跳跃都遵循严格的法度。

下来我们去参观一下“石刻艺术室”,石刻艺术室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部分展出。首先我们看这组图称为东汉画像石。它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内容除少数神话历史传说外,大量取材于现实生活,最具代表的就是这幅《牛耕图》,这种“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生动地再现了2000多年前我国东汉人的生活情景。

这组“昭陵六骏”,来自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这六匹马是李世民在打江山时驰骋疆场时所乘过的,它们都为大唐帝国的奠基立下了丰功伟绩。李世民为显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和对六骏的纪念,于公元 636年令画家阎立本设计,雕刻家阎立德依形复制刻于石上,并亲自书写赞语,由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刻在每件浮雕的右上角。“昭陵六骏”不仅造型高超,就是其名称、色泽和战斗经历都有一段十分动人的故事。令人惋惜的是“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在1914年流失美国,现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其余四骏也历经了千年风霜,在它们身上,既记载着曾经的辉煌,也承载了历史的耻辱。

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组葬具——李寿石椁。李寿是高祖李渊的堂弟,死后陪葬于高祖献陵。椁是棺外的一道葬具,在石椁的内外有线刻的乐伎、舞伎、侍女、文臣武将还有狩猎图,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宫廷乐舞和贵族生活的盛况。

好,我们进入宗教展区参观。大家看到的这个叫“皇兴造像”。“皇兴”是北魏的年号,它采用浮雕手法来体现犍陀罗雕艺术。犍陀罗是古印度的一个地名,它集中了犍陀罗与古希腊两地雕刻技法的精华,它的特点是姿态生动,线条简洁,衣纹质感强。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这尊汉白玉雕刻的老君像,它原来供奉在骊山的老君殿,是华清宫朝元阁的遗物。我们看老君身着宽松的道袍,腰系衣带,正襟危坐于石台之上,神情庄严肃慕,双目智慧而深遂,是罕见的佳作。据说这尊老君像是安禄山为取悦唐玄宗,在开元天宝年间,从幽州范阳令名工巧匠用汉白玉雕刻而成。

好,我们碑林的参观讲解就简单向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各位。

推荐第3篇:西安碑林导游词

陕西省西安市南城墙魁星楼下的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这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写西安碑林的导游词,欢迎大家浏览。西安碑林的导游词一

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请大家看这个牌坊,它叫“太和元气坊”。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在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中间有座是半圆形的池子。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接着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门额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门,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其他人员出入的。戟门,又称仪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三道门。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此钟重约6吨,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钟身最顶端蹲有蒲牢,传说它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善鸣,所以伏于钟顶。钟上铭文共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以及钟的铸造经过。铭文外,钟身分别布着雕刻精美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这座钟移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

这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称为“大夏石马”。大夏即为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赫连勃勃命其长子赫连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赫连璝的墓旁,便是大夏国铁骑神骏征战南北的纪念与见证。石马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肌肉丰满,马腿间有两组石柱,使马站的很稳,这也是它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西安碑林的导游词二

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中国书法的艺术,也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有着“石质书库”和“书法故乡”之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家都知道碑林是由于碑石耸立如林而得名的,那么我们西安碑林是在中国古代文庙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从1087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900多年的历史。收藏的碑石有3000多方,所以在全国来说是一个最大的碑石博物馆了。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孔庙。站在孔庙当中,最先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座高大的牌楼了。它叫做“太和元气坊”。在上方还有非常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整个太和元气坊,我们可以用,高大而又不失精巧来形容它。

在太和元气坊的底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水池,叫做泮池。中间有一座非常窄的小桥称泮桥。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有资格在泮池里洗笔,并且走过泮桥。

走过泮桥之后,出现在我们眼前非常古朴独特的门就叫做“棂星门”。在门的中间可以看到两个大字“文庙”。左边有“德被天地”,右边有“道贯古今”,这两句话、八个字都是出自于《论语》。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穿越棂星门,我们即将跨越的第二道门叫“戟门”。在古代,想要祭拜孔子,文人走到这个地方要下轿,武官走到这个地方要下马,在两边的房子整理衣冠,才可以拜见孔子的。

穿过戟门之后,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匹石马,它就是大夏石马了它的雕刻风格属于圆雕形式线条粗旷简洁给人一种古朴与凝重的感觉,大家都知道马的四蹄应该是直接立在地上的,可是大家看这匹马的前面和后面之间都有一定石头的处理,为什么呢?就是为了防止战马倒塌,大家仔细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六年”等字样,这匹战马是唯一的有大夏纪年的文物,所以非常珍贵,属于国宝级文物。

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下对面的另一件国宝级文物——景云钟,我相信大家都有听过这口钟的钟声。在哪听过呢?就是每年除夕之夜12点响起的钟声。景云钟因刻于唐睿宗景云二年而得名景云钟。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三绝:这第一绝就是它纹饰非常精美。它分为上中下三段,每一段有很多的格子,每个中有不同的图案。第二绝就是它的声音清脆悦耳洪亮。第三绝就在于它的这段文字。它是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的。李旦曾经写过三处的书法,但是流传至今的只有这口钟上的书法了。所以这段文字非常珍贵。它讲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宣扬这口钟的钟声。另一个则是道教的奥秘了。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就碑林广场了。大家看到道路两旁这六座对称的八角亭是清代建筑,里面陈放的碑石,主要记载的是当年康熙、乾隆平定战乱的一些经过,我们称其为御碑亭。现在大家随我来看这个亭子,它就是我们碑林标志性的建筑和象征了。我们可以抬头看到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碑林”。他就是由当时著名的大将军林则徐亲自书写的。

在“碑林”两字下方,迎面而来的,就是体积最为庞大、制作最为精美,并且最早迁至西安碑林,被誉为“迎客第一碑”的——《石台孝经》。

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写,并且注释,又建立于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想必唐玄宗将这样的孝经刻在碑石之上,主要是想告知天下他要以孝来治理天下。

整个《石台孝经》高近6米,碑身,碑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得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下面请各位游客随我一同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开成石经》。因刻于唐文宗开元二年,而得名的《开成石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一本书了。

在我们来到碑林之后,就会看到这样一个明确的记载:他一共有65万252字,主要的内容有我们众所周知的《论语》、《尔雅》、《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等。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也是当时所有的知识分子,科举考试所必读之书。由于在古代印刷术还不是十分的发达,为了避免手抄的错误,所以讲经文科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认们校对。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就步入了碑林的第二陈列室了,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可谓是精华荟萃之地。在众多的碑石当中,我们着重的来看颜真卿的作品。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唐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在44岁的时候,所著作的。说道颜真卿,相信大家对他的字都不会感到陌生,“颜筋柳骨”,颜体字也是一字值千金的。在这,我们还可以对照着另外一块碑石—《颜氏家庙碑》,来看一下,这是颜真卿在72岁时所写的。

有这样一个说法: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的早期作品,而颜氏家庙碑则是他的成名作和成熟作了。所以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多宝塔感应碑的字显得非常的清秀、瘦小,而颜氏家庙碑的字,就显的成熟了许多,肥厚了许多。

说道中国的书法家,都是“字如其人”。颜真卿可以说是“字如其人”的典范。在他77岁的时候,奉命劝喻参加叛乱的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在以死相胁和高官厚禄的利诱下,当面痛斥李希烈,并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和祭文,立志以死报国,最终被李希烈缢死。颜真卿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书法宗师的气节与风范。

好,我们就来到了第三陈列室。在这里,主要欣赏到的是草书的代表。来看一下张旭的《肚痛贴》、和怀素的《千字文》。说道张旭,他被后人称为“张癫”。有一个爱好,就是喝酒,并且是逢酒必醉。酒醉之后,会拿着头发沾上墨汁,挥“发疾书”。

讲到怀素,和张旭是一样的,虽然身为和尚,可是却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喝酒,并且也是逢酒必醉。两位书法家的字体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都是非常的洒脱、非常的奔放。两通作品都是草书的代表,同时也是国宝级的文物。

接下来,展现在眼前的就是第四陈列室当中的两幅图画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副《关帝诗竹图》,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它并非一幅简单的竹子图,而是由一首五言绝句所组成的。叫做“不谢东君意,甘心独立明。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写照了。整幅图充满了诗情画意,非常有趣,也是非常之精美。

接着我们再看一下旁边的《魁星点斗图》,主人公是以一个小鬼的身份出现的,他脚底下踩着一个鳌,手里点着一个斗,希望自己可以高中的意思。同样是由两句话八个字所组成的,叫做“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是说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都一样会做的到。

在请大家随我这边,我们进入了碑林的最后一个部分——石刻艺术室。

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陵墓石刻,一部分是宗教石刻。我们先来看陵墓石刻的代表——“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墓前的石刻,相传是由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彪。拳毛騧,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是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曾骑过并壮烈牺牲的坐骑。唐太宗为显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和对者流匹骏马的思念才诏令立昭陵六骏。但是今天有一个遗憾之处,就是我们看到的这六匹马当中有两匹马是复制品,也就是大家看上去比较完整的两匹,一个叫做“拳毛騧”,一个叫做“飒露紫”,他们是1914年被美国人盗走的,现存于美国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造型依就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接触的艺术珍品之一。

好,我们进入宗教展区参观。大家看到的这个叫“皇兴造像”。“皇兴”是北魏的年号,它采用浮雕手法来体现犍陀罗雕艺术。犍陀罗是古印度的一个地名,它集中了犍陀罗与古希腊两地雕刻技法的精华,它的特点是姿态生动,线条简洁,衣纹质感强。

好了各位朋友,到这里,我们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但愿今天的参观能带给您一些收获。谢谢大家!

推荐第4篇:西安碑林导游词

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孔庙(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大夏石马和景云钟→碑林广场(《石台孝经》)→第一陈列室(《开成石经》)→第二陈列室(《大唐多宝塔感应碑》、《颜氏家庙碑》)→第三陈列室(《肚痛贴》、《千字文》)→第四陈列室(《魁星点斗图》、《关帝诗竹图》)→石刻艺术室(昭陵六骏)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碑林,我是讲解员xx.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一同来游览碑林。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中国书法的艺术,也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有着“石质书库”和“书法故乡”之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大家都知道碑林是由于碑石耸立如林而得名的,那么我们西安碑林是在中国古代文庙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从1087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900多年的历史。收藏的碑石有3000多方,所以在全国来说是一个最大的碑石博物馆了。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孔庙。站在孔庙当中,最先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座高大的牌楼了。它叫做“太和元气坊”。在上方还有非常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整个太和元气坊,我们可以用,高大而又不失精巧来形容它。

在太和元气坊的底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水池,叫做泮池。中间有一座非常窄的小桥称泮桥。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有资格在泮池里洗笔,并且走过泮桥。

走过泮桥之后,出现在我们眼前非常古朴独特的门就叫做“棂星门”。在门的中间可以看到两个大字“文庙”。左边有“德被天地”,右边有“道贯古今”,这两句话、八个字都是出自于《论语》。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穿越棂星门,我们即将跨越的第二道门叫“戟门”。在古代,想要祭拜孔子,文人走到这个地方要下轿,武官走到这个地方要下马,在两边的房子整理衣冠,才可以拜见孔子的。

穿过戟门之后,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匹石马,它就是大夏石马了它的雕刻风格属于圆雕形式线条粗旷简洁给人一种古朴与凝重的感觉,大家都知道马的四蹄应该是直接立在地上的,可是大家看这匹马的前面和后面之间都有一定石头的处理,为什么呢?就是为了防止战马倒塌,大家仔细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六年”等字样,这匹战马是唯一的有大夏纪年的文物,所以非常珍贵,属于国宝级文物.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下对面的另一件国宝级文物--景云钟,我相信大家都有听过这口钟的钟声。在哪听过呢?就是每年除夕之夜12点响起的钟声。景云钟因刻于唐睿宗景云二年而得名景云钟。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三绝:这第一绝就是它纹饰非常精美.它分为上中下三段,每一段有很多的格子,每个中有不同的图案.第二绝就是它的声音清脆悦耳洪亮.第三绝就在于它的这段文字.它是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的。李旦曾经写过三处的书法,但是流传至今的只有这口钟上的书法了。所以这段文字非常珍贵。它讲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宣扬这口钟的钟声。另一个则是道教的奥秘了。景云钟也在1964年的时候获得了世界名钟的美誉,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就碑林广场了。大家看到道路两旁这六座对称的八角亭是清代建筑,里面陈放的碑石,主要记载的是当年康熙、乾隆平定战乱的一些经过,我们称其为御碑亭。现在大家随我来看这个亭子,它就是我们碑林标志性的建筑和象征了。我们可以抬头看到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碑林”。他就是由当时著名的大将军林则徐亲自书写的。

在“碑林”两字下方,迎面而来的,就是体积最为庞大、制作最为精美,并且最早迁至西安碑林,被誉为“迎客第一碑”的——《石台孝经》。

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写,并且注释,又建立于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想必唐玄宗将这样的孝经刻在碑石之上,主要是想告知天下他要以孝来治理天下。 整个《石台孝经》高近6米,碑身,碑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得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下面请各位游客随我一同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开成石经》。因刻于唐文宗开元二年,而得名的《开成石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一本书了。 在我们来到碑林之后,就会看到这样一个明确的记载:他一共有65万252字,主要的内容有我们众所周知的《论语》、《尔雅》、《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等。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也是当时所有的知识分子,科举考试所必读之书。由于在古代印刷术还不是十分的发达,为了避免手抄的错误,所以讲经文科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认们校对。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就步入了碑林的第二陈列室了,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可谓是精华荟萃之地。在众多的碑石当中,我们着重的来看颜真卿的作品。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唐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在44岁的时候,所著作的。说道颜真卿,相信大家对他的字都不会感到陌生,“颜筋柳骨”,颜体字也是一字值千金的。在这,我们还可以对照着另外一块碑石—《颜氏家庙碑》,来看一下,这是颜真卿在72岁时所写的。

有这样一个说法: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的早期作品,而颜氏家庙碑则是他的成名作和成熟作了。所以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多宝塔感应碑的字显得非常的清秀、瘦小,而颜氏家庙碑的字,就显的成熟了许多,肥厚了许多。

说道中国的书法家,都是 “字如其人”。颜真卿可以说是“字如其人”的典范。在他77岁的时候,奉命劝喻参加叛乱的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在以死相胁和高官厚禄的利诱下,当面痛斥李希烈,并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和祭文,立志以死报国,最终被李希烈缢死。颜真卿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书法宗师的气节与风范。

好,我们就来到了第三陈列室。在这里,主要欣赏到的是草书的代表。来看一下张旭的《肚痛贴》、和怀素的《千字文》。说道张旭,他被后人称为“张癫”。有一个爱好,就是喝酒,并且是逢酒必醉。酒醉之后,会拿着头发沾上墨汁,挥“发疾书”。 讲到怀素,和张旭是一样的,虽然身为和尚,可是却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喝酒,并且也是逢酒必醉。两位书法家的字体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都是非常的洒脱、非常的奔放。两通作品都是草书的代表,同时也是国宝级的文物。

接下来,展现在眼前的就是第四陈列室当中的两幅图画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副《关帝诗竹图》,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它并非一幅简单的竹子图,而是由一首五言绝句所组成的。叫做“不谢东君意,甘心独立明。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写照了。整幅图充满了诗情画意,非常有趣,也是非常之精美。

接着我们再看一下旁边的《魁星点斗图》,主人公是以一个小鬼的身份出现的,他脚底下踩着一个鳌,手里点着一个斗,希望自己可以高中的意思。同样是由两句话八个字所组成的,叫做“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是说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都一样会做的到。

在请大家随我这边,我们进入了碑林的最后一个部分——石刻艺术室。

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陵墓石刻,一部分是宗教石刻。我们先来看陵墓石刻的代表——“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墓前的石刻,相传是由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彪。拳毛騧,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是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曾骑过并壮烈牺牲的坐骑。唐太宗为显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和对者流匹骏马的思念才诏令立昭陵六骏。但是今天有一个遗憾之处,就是我们看到的这六匹马当中有两匹马是复制品,也就是大家看上去比较完整的两匹,一个叫做“拳毛騧”,一个叫做“飒露紫”,他们是1914年被美国人盗走的,现存于美国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造型依就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接触的艺术珍品之一。

好,我们进入宗教展区参观。大家看到的这个叫“皇兴造像”。“皇兴”是北魏的年号,它采用浮雕手法来体现犍陀罗雕艺术。犍陀罗是古印度的一个地名,它集中了犍陀罗与古希腊两地雕刻技法的精华,它的特点是姿态生动,线条简洁,衣纹质感强。

好了各位朋友,到这里,我们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但愿今天的参观能带给您一些收获。谢谢大家!

推荐第5篇:西安碑林导游词

碑 林

1、碑林历史沿革

2、孔庙建筑(塞门--礼门--义路--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

3、景云钟、大夏石马、碑林题字、石台孝经

4、第一陈列室(开成石经)

5、第二陈列室(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千金帖--严氏家庙碑)

6、第三陈列室(千字文--断千字文)

7、第四陈列室(魁星点斗图--官帝诗竹图)

8、时刻艺术陈列室(昭陵六骏)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

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解放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鸦片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碑林的第二展室。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中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有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还有晚唐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碑。和怀仁

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称为“千金贴”。这里还有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自唐太宗以来历任皇帝的酷爱和提倡,造就了全社会对书法的普遍重视。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

各位游客请看这块碑石。在中国古代石碑上出现外国文字的碑石在碑林中有好几块。而《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概就是碑林里国际知名度最高的碑石了。它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的781年,由波斯人景净述事,吕秀严书写。原立于唐长安城的大秦寺内,后来埋没土中。明天启三年,也就是公元1623年被重新发现,清末移入碑林。“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属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称聂斯脱利派,公元431年由叙利亚人聂斯脱利派创立于费城,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塞克城以北。据碑文记载:“由波斯人阿罗本率领的传教代表团欲公元635年到达长安,受到隆重接待,并准许其传教。从此,景教在中国大范围流传开来。“景”是光明、美好的意思。碑首刻有基督教标志十字架。这块碑石记载了基督教早期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教规、教义,还有古叙利亚和汉文对照刻了72个景教僧侣的名字。为研究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亚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近代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此碑拓片曾经传到了国外,并译成了拉丁文稿,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注意。一些外国人认为,欧洲多基督徒,那么像这样记载景教的碑石应该运到欧洲供人瞻仰。1907年,丹麦人荷尔漠受英国政府指使,企图以3000两白银复制的假碑换取此碑,受到舆论反对,只得将复制的碑石运往伦敦。现在世界上好几个国家有这块碑石的复制品。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对面,我们看到的这几通碑石是唐代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分别是《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以及《争座位稿贴》。颜真卿不仅书法潇洒,而且在历史上也以忠贞有节、刚正不屈著称。在发生“安史之乱”时,他作为平原太守,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太守,联络他的兄弟颜篙卿起兵抵抗,被推为盟主。合兵20万,有力地牵制了叛军,成为平息叛乱的中坚人物,被封为鲁郡公。后来,李希烈叛乱,他前往劝降,被杀害。颜真卿的书法字如其人。他初学褚遂良,后来跟随张旭学习草书,在正楷中参用篆书。颜真卿的书法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圆、大、厚、方”。他的行书气势开张,挥洒自如,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多宝塔碑》为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存下来的颜书中的最早作品,代表了他的早期风格,常被人们作为学习颜体的入门范本。《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所写,笔力雄健,气韵醇厚,书法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争座位稿》是他55岁时所写,是写给当时另一位官员郭英义的书信手稿,指责郭在公众场合把宦官鱼吵恩的座位安排在许多大臣之上。行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是颜体行草书中的精品。

现在我们来到了碑林的第三陈列室。通过这里陈列的碑石,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据《史记》记载,文字是由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仓颉造的,所以人们称仓颉为“造字圣人”。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仓颉庙碑》。其实文字的发明不应该归功于某一个人,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篆书是流行至今最古老的字体,在碑林的这个陈列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梦英和尚刻立的《篆书目录偏旁部首碑》。他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540个偏旁部首分别篆出,并用楷书注释,自作序文说明。这对研究汉字的渊源、演讲以及篆体书法都大有益处。篆书在秦代时达到了高峰。但由于它字体繁难不便于书写,秦代的狱吏程邈把篆书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转为方折,形成了使用较为方便的隶书。由篆到隶是我国书体的一大变革。隶书到了汉代成为通用文字,逐渐趋于成熟美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隶的一个代表作《汉曹全碑》,它是东汉时为陕西合阳县令曹全所立。从这块碑石上我们可以看到隶书的特点:

蚕头燕尾,外柔内刚。楷书出现于三国时期,隋唐时楷书成为通用的字体。历代统治者都把楷书规定为书写官府文书和科举文章的正式字体。楷书和行草书在这里都有代表的作品。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概述了。

石刻艺术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是中国石刻艺术发展较早、遗存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汉唐盛世石刻以众多的数量和高超的技艺驰名海内外,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集中了散存在陕西各地的从汉到唐的圆雕、浮雕和线刻艺术品共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陵墓石刻是用刀砸在石面上的图画,起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2000多年来以它独有的特色显示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尊庄严的石像是老君像,是道教的石刻。老子像是道教的教主李耳的雕像。因为它是唯一反映道教的石刻,所以就非常珍贵。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老子像的眉目不像我们中原人。据说这是因为这个作品的雕塑者是西域的一个著名雕塑家,名叫元伽儿。他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的圈子当中,作画、写生都是以本民族的人为摹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这种独特的风格。老子的形象庄严肃穆,耐人寻味。台座的变形牡丹花图案疏密有致,匀称饱满。它原先位于骊山的华清宫朝元阁内,当年接受过唐玄宗的膜拜。后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

上,朝元阁倒塌了,使老子像的外面裹了一层泥塑,所以至今保存完整。于1963年移存到这里,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你要的东西还真多篇2:西安碑林导游词

西安碑林导游词

各位游客:

【文庙的历史沿革】

文庙就是孔庙,因唐代封孔子为文宣王而得名,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还在车上时就能发现这里是一片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式的古建筑群,不亲历这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环境,谁能相信在繁华的闹市区竞有如此幽静的场所?

【三学街—孔庙大门—木牌坊】

横在大家面前的这条路,叫三学街。三学街不长,却能引发怀古之幽思,常令游客流连忘返。在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年间,西安府辖的长安和咸宁二县的学府,相继迁移至文庙两侧,遂有一庙(孔庙)三学(咸宁学、府学、长安学)之称。三学街的称谓也就一直延续下未了。今天,这里已成为西安古文化艺术的集中地之一,文房四宝、文物古玩应有尽有。

孔庙里建有一座奇特的木牌坊,远看就像高高的彩楼。它用12根红木柱支撑,三层棋形斗檐式木质结构,拔地而起,上面彩绘花纹图案和二龙戏珠,是明代建筑,也叫太和元气坊。按当时规格建造法,本来应该把牌坊设在孔庙门外。这座牌坊是由西岳庙迁建过来的,由于门外是城墙,选不出合适的地方,便只好“屈就”在这里了。

【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两庑】

现在大家请注意,我们已经进入到碑林前院了。大家请看中间的那座不大不小的水池,这不是一般的水池,“天下孔庙有泮池”指的就是它。所谓泮池,就是半圆形的池子。古代称学校为泮宫;到清代,中举称人泮,泮池以此而得名。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

好了,现在我们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棂星门始建于元代。东门额刻有“德配天地”,西门额刻有“道冠古今”。棂与灵通用。灵星为星宿之名,是神话传说中取士之神。清代把棂星门由二门改为三门,中门书“文庙”二字,东西门不变。

过棂星门后,人们便会发现孔庙里也有控马桩,只不过此处的拴马桩比平时见到的要大得多。其实,这是石柱型的华表,起仪卫和祥瑞作用。北京**前和山东曲阜庙的盘龙华表,代表了最高等级的华表,而西安碑林里的这对华表均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长163厘米,也是较引人注目的一景。

戴门位于棂星门以北,属于明代后多次翻建的古建筑物。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孔庙的两点,也叫东西庑,指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是孔庙里不可缺少的建筑之一,为祭把孔子七十二弟子而设。

【大成殿的得名来历—建筑历史—魁星楼的兴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成殿,这说明我们已经游到了孔庙正殿。“大成”取自《孟子·万章章句下》“孔子之谓大成,集大成者也”。其意思是孔子之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也。“犹作乐者,集众乐之小成,而为一大成也!”其意思为,孔夫子好比乐队指挥,能把演奏的内容融为一体,变成大型演奏,故称大成殿。

据有关史料记载,大成殿始于宋代。这里的大成殿为底式建筑,修建于明代。当时殿前有一大型露台,周围有栏杆,东、南、西面有石级可踏步而上,南下中有云龙纹图案石雕,可和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石雕相媲美。可惜,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在1959年9月13日下午4时,毁于一场无情的雷电之火。

魁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二十八宿之一,主宰文章兴衰,俗称魁星。一般应试得第一名者为“魁首”或称“魁甲”,即指状元。旧时孔庙或学府中都要修建魁星楼,以祭扫魁星,祈求功名顺利。

这里的魁星楼,建于明神宗朱栩钓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原楼于清末民初因失修塌毁。公元1986年,党和政府据历史资料,依原楼大小、高度及形体重建了魁星楼。此楼建在城墙上,显得更加高大雄伟。

【景云钟—七座碑亭】

我们穿过戟门,在东侧可以找到被称为天下奇物的景云钟。

景云钟,铸于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故称景云钟,也叫景龙观钟。此钟高2.47米,重约6吨,用铜5000多公斤,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它由25块铜模铸成,游客走近仍能看出铜铸弥合的痕迹。钟身分上中下3段,每段分3格,除下段中格为铭文外,其余均饰以各种不同的动物和飞天,造形生动而形象。32枚钟乳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均匀地布于钟身各处。据说它们具有装饰钟表面和调节音韵的作用。

钟上铭文共18行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还谈到此钟的铸造经过。

唐睿宗李旦铸钟,是为了纪念他的哥哥中宗李显。李显和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

各位游客,我们基本游完了碑林的第一部分即碑林前院孔庙。最后大家数一数,从载门到大成殿的路两侧总共建有七座碑亭,亭亭形状相同。这些碑亭建于清朝历代,因为康熙、乾隆等朝都曾出动大军,与西北地区的分裂割据势力作战,每平定一处,皇帝就亲书庆功碑一座,竖立在这里。由于是皇帝的御碑,所以,按等级规定,每个碑都加盖碑亭。这些亭子在两侧是对称的,惟前院有一单列,原因是建到这里时,清王朝衰败了,再也没有竖碑和建亭的机会了。

【碑林的形成】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众多的志士仁人,为西安碑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碑林的创始人是北宋龙图阁学士吕大忠,是他亲自主持设计,基本形成了以《石台孝经》、《开成石经》为主的碑林陈列格局。

碑林的奠基人,首先当推唐代的韩建,是他把弃于郊野的唐石经第一次迁移到尚书省之隅(今西安市西大街社会路)。还有五代的尹玉明多次把石经迁入城内。两人为碑林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金元时期的任佐,捐钱筹划碑林整修工程;明代金石学家费甲铸为防止碑林拓印受损,摹刻充实碑林。还有大家熟悉的民国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捐给碑林《汉熹平石经残石》,使碑林第一次有了汉代碑石,而这碑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字数最多的珍品。土堆成山,水积成川,碑林就是经过历代中国人的辛勤努力,才成为今天的文化艺术宝库,当大家欣赏到这一块块来之不易的碑石,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

【碑亭及《石台孝经碑》—第一室《唐开成石经》—第二室《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西安碑林广场。大家已经看到一座红柱绿栏双飞檐的碑亭。 亭子上中央“碑林”两字传说是林则徐写的。亭内竖立着唐玄宗的《石台孝经碑》。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释并书写,由宰相李林甫、国子祭酒李齐古主持,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四年(公元745年)镌刻而成的御碑。整座碑是由高590厘米,宽120厘米的4石结体而成。碑冠、碑身、碑座,共用35块巨石组合。碑文用隶书书写,字体雍容爽朗,端庄大方,很值得游客们观赏、临摹和研究。碑冠上雕刻神龙,碑座上线刻双狮和卷草纹饰的三层石台垒起,显得庄重魁伟,气象不凡。据说当年碑刻好后,李齐古把拓本呈给唐玄宗过目,唐玄宗又写上了“孝者,德之本”鞠批文。

当我们来到西安碑林第一室时,会有一种进入巨大的石质书库的感觉,因为这里陈列着中国目前仅存的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

在印刷技术还不发达的唐代,为避免士子们在学习时传抄的错误,并能永久保存,特刻石经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大学内。由于这套石刻经书刻于唐文宗李昂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所以又称《开成石经》其内容包括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的《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仪》、《礼记》、《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13部经书。前12经共114石、228面。每石高216厘米,宽83厘米至99厘米不等,共65.0252万字。如215石至222石的《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载孔子言行的一部专集,共分20篇,包括孔子关于政治、教育、文学等方面的言论,由孔子的再传弟子编辑于战国时期,是研究孔子和初期儒家学说的珍贵资料。说它是世界上最重、最大的一部石书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不知道游客们是否赞同这个观点?

参观第二室时,大家一定会奇怪:怎么在这体现中国古文化的西安碑林中也会出现刻有外国文字的碑石?其实在西安碑林中,刻着外国文字的碑石有好几块,最为著名的就是眼前这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它高279厘米,宽99厘米,共32行,每行62字。“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泛称。景教是基督教中斯脱里派的中国称呼。景教在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传到长安。此碑立于唐德宗李适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是由景教僧景净述事,吕秀岩书写。看到这里,大家是否能体会到中外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渊源呢?

【盛唐书法名家颜真卿】 各位游客,不知道在你们之中是否有书法爱好者?大家应该知道,中国初唐有四位大书法家,他们分别是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他们是二王(王台之、王献之)书体的继承人,然而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应该是盛唐时期的颜真卿。

【诸遂良、王羲之与《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首先我们要搞清碑文内容。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里的唐三藏可谓家喻户晓,其实这小说的主人公还真有其人,是隋末唐初的玄奘大法师。玄奘法师曾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人离开长安去印度,沿丝绸之路长途跋涉,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先后共在外17年。当他满载657部梵文佛经回到长安城时,唐太宗非常激动,为表彰他的印度之行,亲自撰写“三藏圣教”的序文和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的碑文内容。

现在我们先看褚遂良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褚遂良是杭州人,唐太宗时曾任中书令、诗书等职,为官清正,深受皇恩。太宗晚年,托身后大事于他,可见这位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话遂良不同于一般大书法家。只是他后来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爱州刺史。请遂良写的位唐三藏圣教序碑》共有两处3通,一处是镶在大雁塔台上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另一处就是眼前这通《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了。那么游客看到这里会问:褚遂良为何要写3通圣教序碑呢?传说,唐太宗时期,李世民令褚遂良当场书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事后,请遂良自己感到在皇帝面前书写碑文过于拘谨,现场发挥得不够理想,便又重写了一通《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世称《同州三藏圣教序碑》。

王羲之的大名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了。他也是浙江人,居会稽山阴,初任秘书郎,后任征西参军、江州刺史等职,官到有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的《兰亭集序》是胜炙人口的名篇,千古流传。据说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书法,曾下令由国库出重金购买王羲之真篇3:西安碑林导游词

孔庙(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大夏石马和景云钟→碑林广场(《石台孝经》)→第一陈列室(《开成石经》)→第二陈列室(《大唐多宝塔感应碑》、《颜氏家庙碑》)→第三陈列室(《肚痛贴》、《千字文》)→第四陈列室(《魁星点斗图》、《关帝诗竹图》)→石刻艺术室(昭陵六骏)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孔庙。站在孔庙当中,最先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座高大的牌楼了。它叫做“太和元气坊”。在上方还有非常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整个太和元气坊,我们可以用,高大而又不失精巧来形容它。

在太和元气坊的底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水池,叫做泮池。中间有一座非常窄的小桥称泮桥。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有资格在泮池里洗笔,并且走过泮桥。

走过泮桥之后,出现在我们眼前非常古朴独特的门就叫做“棂星门”。在门的中间可以看到两个大字“文庙”。左边有“德被天地”,右边有“道贯古今”,这两句话、八个字都是出自于《论语》。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穿越棂星门,我们即将跨越的第二道门叫“戟门”。在古代,想要祭拜孔子,文人走到这个地方要下轿,武官走到这个地方要下马,在两边的房子整理衣冠,才可以拜见孔子的。

穿过戟门之后,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匹石马,它就是大夏石马了它的雕刻风格属于圆雕形式线条粗旷简洁给人一种古朴与凝重的感觉,大家都知道马的四蹄应该是直接立在地上的,可是大家看这匹马的前面和后面之间都有一定石头的处理,为什么呢?就是为了防止战马倒塌,大家仔细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六年”等字样,这匹战马是唯一的有大夏纪年的文物,所以非常珍贵,属于国宝级文物. 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下对面的另一件国宝级文物--景云钟,我相信大家都有听过这口钟的钟声。在哪听过呢?就是每年除夕之夜12点响起的钟声。景云钟因刻于唐睿宗景云二年而得名景云钟。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三绝:这第一绝就是它纹饰非常精美.它分为上中下三段,每一段有很多的格子,每个中有不同的图案.第二绝就是它的声音清脆悦耳洪亮.第三绝就在于它的这段文字.它是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的。李旦曾经写过三处的书法,但是流传至今的只有这口钟上的书法了。所以这段文字非常珍贵。它讲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宣扬这口钟的钟声。另一个则是道教的奥秘了。景云钟也在1964年的时候获得了世界名钟的美誉,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就碑林广场了。大家看到道路两旁这六座对称的八角亭是清代建筑,里面陈放的碑石,主要记载的是当年康熙、乾隆平定战乱的一些经过,我们称其为御碑亭。现在大家随我来看这个亭子,它就是我们碑林标志性的建筑和象征了。我们可以抬头看到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碑林”。他就是由当时著名的大将军林则徐亲自书写的。

在“碑林”两字下方,迎面而来的,就是体积最为庞大、制作最为精美,并且最早迁至西安碑林,被誉为“迎客第一碑”的——《石台孝经》。

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写,并且注释,又建立于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

经》。想必唐玄宗将这样的孝经刻在碑石之上,主要是想告知天下他要以孝来治理天下。

整个《石台孝经》高近6米,碑身,碑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得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下面请各位游客随我一同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开成石经》。因刻于唐文宗开元二年,而得名的《开成石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一本书了。

在我们来到碑林之后,就会看到这样一个明确的记载:他一共有65万252字,主要的内容有我们众所周知的《论语》、《尔雅》、《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等。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也是当时所有的知识分子,科举考试所必读之书。由于在古代印刷术还不是十分的发达,为了避免手抄的错误,所以讲经文科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认们校对。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就步入了碑林的第二陈列室了,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可谓是精华荟萃之地。在众多的碑石当中,我们着重的来看颜真卿的作品。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唐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在44岁的时候,所著作的。说道颜真卿,相信大家对他的字都不会感到陌生,“颜筋柳骨”,颜体字也是一字值千金的。在这,我们还可以对照着另外一块碑石—《颜氏家庙碑》,来看一下,这是颜真卿在72岁时所写的。

有这样一个说法: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的早期作品,而颜氏家庙碑则是他的成名作和成熟作了。所以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多宝塔感应碑的字显得非常的清秀、瘦小,而颜氏家庙碑的字,就显的成熟了许多,肥厚了许多。

说道中国的书法家,都是 “字如其人”。颜真卿可以说是“字如其人”的典范。在他77岁的时候,奉命劝喻参加叛乱的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在以死相胁和高官厚禄的利诱下,当面痛斥李希烈,并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和祭文,立志以死报国,最终被李希烈缢死。颜真卿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书法宗师的气节与风范。

好,我们就来到了第三陈列室。在这里,主要欣赏到的是草书的代表。来看一下张旭的《肚痛贴》、和怀素的《千字文》。说道张旭,他被后人称为“张癫”。有一个爱好,就是喝酒,并且是逢酒必醉。酒醉之后,会拿着头发沾上墨汁,挥“发疾书”。

讲到怀素,和张旭是一样的,虽然身为和尚,可是却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喝酒,并且也是逢酒必醉。两位书法家的字体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都是非常的洒脱、非常的奔放。两通作品都是草书的代表,同时也是国宝级的文物。

接下来,展现在眼前的就是第四陈列室当中的两幅图画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副《关帝诗竹图》,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它并非一幅简单的竹子图,而是由一首五言绝句所组成的。叫做“不谢东君意,甘心独立明。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写照了。整幅图充满了诗情画意,非常有趣,也是非常之精美。

接着我们再看一下旁边的《魁星点斗图》,主人公是以一个小鬼的身份出现的,他脚底下踩着一个鳌,手里点着一个斗,希望自己可以高中的意思。同样是由两句话八个字所组成的,叫做“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是说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都一样会做的到。

在请大家随我这边,我们进入了碑林的最后一个部分——石刻艺术室。

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陵墓石刻,一部分是宗教石刻。我们先来看陵墓石刻的代表——“昭陵六骏”。

态逼真。是唐代接触的艺术珍品之一。

好,我们进入宗教展区参观。大家看到的这个叫“皇兴造像”。“皇兴”是北魏的年号,它采用浮雕手法来体现犍陀罗雕艺术。犍陀罗是古印度的一个地名,它集中了犍陀罗与古希腊两地雕刻技法的精华,它的特点是姿态生动,线条简洁,衣纹质感强。

好了各位朋友,到这里,我们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但愿今天的参观能带给您一些收获。

推荐第6篇:西安碑林导游词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

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碑林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修盖的碑亭。>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篡,专门讲孝道的。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序。玄宗为孝经写序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后面是孝经原文。小字是玄宗为孝经作的注释。底座由3层石台组成,上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蔓草、狮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卷云瑞兽。此碑由4块石头组成,底下有石台,因而称“石台孝经”。

推荐第7篇:西安碑林导游词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碑林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修盖的碑亭。>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篡,专门讲孝道的。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序。玄宗为孝经写序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后面是孝经原文。小字是玄宗为孝经作的注释。底座由3层石台组成,上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蔓草、狮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卷云瑞兽。此碑由4块石头组成,底下有石台,因而称“石台孝经”。

碑林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内容包括>、>、>、>、>、>、>、>、>、>、>、>等12部经书,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清代补刻的>17面3万余字也陈列于此,合称>。12部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7次刻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推荐第8篇: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解放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小三峡导游词

·陕西大雁塔

·黄帝陵导游词

·司马迁墓导游词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鸦片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推荐第9篇: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各位游客,中国有四大碑林,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北边有两个半圆形的水池,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泮池。泮池以北的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棂星门。中门刻有文庙东门刻着德配天地西门道冠古今。在当时,进棂星门有严格的规定,祭孔活动时,只有主祭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门内有4根华表相向而立,在第2道门戢门的东侧的钟亭里陈列的是景云钟。它铸造于唐睿宗景云年间而得名。它用青铜制成,上面有唐睿宗书写的铭文。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我们在除夕之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以景云钟录制的。与钟亭位置对应的马亭里有另一文化瑰宝——大夏石马。大家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6年。。大将军等字样,它和景云钟都属于国宝级文物。

大家抬头远远可以看见正前方的碑亭上方刻有碑林两个大字的烫金匾额,匾额出自清代爱国志士林则徐之手,是他在鸦片战争之后,被革职戍边新疆伊利时,路径西安时所写的。

接下来我们看见的这块石碑是博物馆内形制最大、最华丽的《石台孝经》。《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讲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此碑作释作序并书写,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来治理天下。此碑高近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的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下来请大家跟我到碑林的第一陈列室参观,这里展示的是《开成石经》。开成是因刻成于唐文宗开成年号,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包括孝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论语,尔雅,孟子)这些书都是古代文人学士必读之书,由于古代印刷术不发达,所以将经文刻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88面,650152字,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中国历史上曾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于是,人们称其为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参观完了开成石经之后,我们就来到了第二展室,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以及和书法毫无关系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这通碑是唐朝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一个见证,。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泛称。景教是基督教中斯脱里派的中国称呼。此碑记载了景教的教规,教义,教旨。更难能可贵的是用古叙利亚文记载了景教徒再中国的活动和一些教徒的名字。为研究中国古代同欧洲,中亚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在它的拓片传入国外后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据说现在已经有了好几块景教碑的复制品,但真品还是在我们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颜氏家庙碑》,颜真卿不但书法潇洒流畅,为人也是坚贞不移,刚正不阿。《多宝塔碑》是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作品,代表了他早期风格,。《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写的,书法造诣到达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请大家看这边的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它也是我们碑林最贵的一块碑了。怀仁和尚将王羲之的墨迹集合而成。他以唐太宗能为玄奘撰写纪念碑文深以为荣,由因唐太宗特别推崇东晋王羲之的行草书,于是他就从300年前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搜集字句,为了补齐所缺的字,他不惜在全国张榜重金征集,前后花了24年,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因此,集字碑也称千金碑。

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第三陈列室,它主要向人们介绍书法的演变史。在这一展厅里,我们可以看到自汉代到宋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源流的书体碑石。大家可以通过比较,来领悟书法的发展演变脉络。

大家看这通曹全碑它是我国著名的汉代书法名碑也是汉隶的精品。是陕西合阳县县令曹权集资修建的。它体现了我国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一波三折,蚕不双涉,燕不双飞。也是国宝级文物。

接下来大家来看这两通碑,分别是张旭的《肚痛帖》和怀素的《千字文碑》,他们是草书的代表作品,狂草,即狂放的草书。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特别是张旭他为人豪爽,嗜酒如命,经常喝的是酩酊大醉,酒醉之后为求尽兴竟然用自己的头发蘸墨来写字,疯疯癫癫的,因此也被人称之为张癫。而千字文就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四字一句对偶压韵,便于记忆是我国儿童的启蒙读物。

穿过着道门我们就来到了第4陈列室。再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几块比较有趣味的碑石。大家看这是清代马德昭《魁星点斗图》此图以儒家修养的标准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魁星形象,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鳖字上,取魁星点斗独占鳖斗之意。形象生动,拼字巧妙,是文字游戏之作。

清《关帝侍竹图》图中有一竿风竹和一竿雨竹,仔细看此图由竹叶组成五言绝句一首: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此诗图实为当时文人附会关羽而拼组的文字游戏之作。

最后,在后面的3个展厅当中,主要展出了一些宋代至清代时期之间的一些诗文碑石。大家可以参观一下。

各位游客我们碑林博物馆不仅是因为碑石如林而著名。而且它的石刻艺术也是驰名海内外的。接下来我们来到的便是石刻艺术博物馆了,石刻艺术博物馆建于1963年,它收集了散失在陕西各地的西汉至唐代的石刻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zl

由于时间关系再这里我只给大家介绍以下这两个石刻艺术的代表作昭陵六骏和老君像。

昭陵六骏,相传由著名的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仪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场景。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勤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由于他们过分的精美,其中飒露紫和拳毛瓜两骏马石刻于1914年被以美国人勾结封建军阀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过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的造型依旧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杰出的艺术珍品之一。

老君像,这座老君像原来位于西安郦山的老君殿,老君既老子,他是道教的创始人,当时统治阶级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推崇道教封老子为创始人。据说这座老君像是安禄山为了取悦李聋基让人用汉白玉雕刻而成,采用了圆雕的手法,既细致入微有自然生动,也是属于国宝级文物。

好了各位游客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到次结束了,如果有兴趣您还可以参观其他的碑刻,但原今天的参观能给您带来艺术的启迪,知识的收获。

推荐第10篇:碑林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碑林--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 \",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解放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鸦片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 \"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碑林的第二展室。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中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有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还有晚唐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碑。和怀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称为\"千金贴\"。这里还有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自唐太宗以来历任皇帝的酷爱和提倡,造就了全社会对书法的普遍重视。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

各位游客请看这块碑石。在中国古代石碑上出现外国文字的碑石在碑林中有好几块。而《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概就是碑林里国际知名度最高的碑石了。它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的781年,由波斯人景净述事,吕秀严书写。原立于唐长安城的大秦寺内,后来埋没土中。明天启三年,也就是公元1623年被重新发现,清末移入碑林。\"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属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称聂斯脱利派,公元431年由叙利亚人聂斯脱利派创立于费城,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塞克城以北。据碑文记载:\"由波斯人阿罗本率领的传教代表团欲公元635年到达长安,受到隆重接待,并准许其传教。从此,景教在中国大范围流传开来。\"景\"是光明、美好的意思。碑首刻有基督教标志十字架。这块碑石记载了基督教早期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教规、教义,还有古叙利亚和汉文对照刻了72个景教僧侣的名字。为研究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亚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近代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此碑拓片曾经传到了国外,并译成了拉丁文稿,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注意。一些外国人认为,欧洲多基督徒,那么像这样记载景教的碑石应该运到欧洲供人瞻仰。 1907年,丹麦人荷尔漠受英国政府指使,企图以3000两白银复制的假碑换取此碑,受到舆论反对,只得将复制的碑石运往伦敦。现在世界上好几个国家有这块碑石的复制品。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对面,我们看到的这几通碑石是唐代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分别是《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以及《争座位稿贴》。颜真卿不仅书法潇洒,而且在历史上也以忠贞有节、刚正不屈著称。在发生\"安史之乱\"时,他作为平原太守,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太守,联络他的兄弟颜篙卿起兵抵抗,被推为盟主。合兵20万,有力地牵制了叛军,成为平息叛乱的中坚人物,被封为鲁郡公。后来,李希烈叛乱,他前往劝降,被杀害。颜真卿的书法字如其人。他初学褚遂良,后来跟随张旭学习草书,在正楷中参用篆书。颜真卿的书法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圆、大、厚、方\"。他的行书气势开张,挥洒自如,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多宝塔碑》为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存下来的颜书中的最早作品,代表了他的早期风格,常被人们作为学习颜体的入门范本。《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所写,笔力雄健,气韵醇厚,书法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争座位稿》是他55岁时所写,是写给当时另一位官员郭英义的书信手稿,指责郭在公众场合把宦官鱼吵恩的座位安排在许多大臣之上。行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是颜体行草书中的精品。

现在我们来到了碑林的第三陈列室。通过这里陈列的碑石,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据《史记》记载,文字是由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仓颉造的,所以人们称仓颉为\"造字圣人\"。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仓颉庙碑》。其实文字的发明不应该归功于某一个人,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篆书是流行至今最古老的字体,在碑林的这个陈列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梦英和尚刻立的《篆书目录偏旁部首碑》。他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540个偏旁部首分别篆出,并用楷书注释,自作序文说明。这对研究汉字的渊源、演讲以及篆体书法都大有益处。篆书在秦代时达到了高峰。但由于它字体繁难不便于书写,秦代的狱吏程邈把篆书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转为方折,形成了使用较为方便的隶书。由篆到隶是我国书体的一大变革。隶书到了汉代成为通用文字,逐渐趋于成熟美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隶的一个代表作《汉曹全碑》,它是东汉时为陕西合阳县令曹全所立。从这块碑石上我们可以看到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外柔内刚。楷书出现于三国时期,隋唐时楷书成为通用的字体。历代统治者都把楷书规定为书写官府文书和科举文章的正式字体。楷书和行草书在这里都有代表的作品。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概述了。

石刻艺术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是中国石刻艺术发展较早、遗存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汉唐盛世石刻以众多的数量和高超的技艺驰名海内外,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集中了散存在陕西各地的从汉到唐的圆雕、浮雕和线刻艺术品共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陵墓石刻是用刀砸在石面上的图画,起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2000多年来以它独有的特色显示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西汉时期,厚葬风气极盛,在贵族阶层中 \"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很强。他们生前的生活场景和宠幸爱慕的东西雕刻于墓室以尽人间之乐。汉代画像石便是在这种厚葬风气中逐渐产生的。石刻艺术室陈列的汉画像石大多出土于陕北。内容除少数神话故事外,其余的大量取材于现实生活,如牛耕、狩猎、乐舞,贵族生活等。汉画像石记载了大量的历史史实。因此,它们既是艺术创作又是历史记录,为研究东汉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牛耕图》是汉代画像石的代表作,画面上有一人双手扶犁,前面有两头牛拉着,两头牛的牛颈上有一横杠,这就是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汉朝时农业的耕作水平已经是很高的了.在陕北地区共出土汉代画像石500件,西安卑林博物馆收藏有133件。隋唐时期的陵墓石刻在这里陈列的有献陵石犀和昭陵六骏。我们现在所看到地这尊石雕是献陵石犀,它原来位于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前,刻于公元635年,重10吨,是用整块巨石圆雕而成。这种犀牛的品种非常奇特。大家来看,它头上没有角,鼻子上方有一圆包,因此叫做\"圆帽犀\"。这种犀牛原产于东南亚一带,现已灭绝。据史料记载,唐初,林邑国,也就是今天越南顺化一带,以这种犀牛向唐王朝进贡,李渊非常喜欢。建造献陵时,唐太宗李世民就特意把石犀置于陵前。这一石雕注重写实,结构匀称,比例准确,显然是以活犀牛为\"模特儿\",使人感到它温顺驯服,憨态可掬。

接下来各位看到的这一组石雕为\"昭陵六骏\"。它是原先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曾经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相传六骏图形出自于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原先画面上角刻有唐太宗题铭的四言赞诗,是由欧阳询书写的,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了。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为了炫耀一生的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戒后世子孙创业的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争中身冒箭矢、驰聘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由于六骏雕刻精美,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1914年,美国人毕士博勾结陕西军阀陈树藩将六骏中的两骏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费城宾夕尼亚大学博物馆内。这两骏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两幅完整的浮雕作品,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的复制品。1918年,他们又再次来到中国,企图将剩余的四幅砸成数块再次装箱运走,被人们发现拦存了下来。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四幅残损的浮雕。它们虽然是残缺的,但却是真品。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尊庄严的石像是老君像,是道教的石刻。老子像是道教的教主李耳的雕像。因为它是唯一反映道教的石刻,所以就非常珍贵。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老子像的眉目不像我们中原人。据说这是因为这个作品的雕塑者是西域的一个著名雕塑家,名叫元伽儿。他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的圈子当中,作画、写生都是以本民族的人为摹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这种独特的风格。老子的形象庄严肃穆,耐人寻味。台座的变形牡丹花图案疏密有致,匀称饱满。它原先位于骊山的华清宫朝元阁内,当年接受过唐玄宗的膜拜。后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朝元阁倒塌了,使老子像的外面裹了一层泥塑,所以至今保存完整。于1963年移存到这里,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好了各位,今天我们的碑林博物馆之行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各位的参观,谢谢!

第11篇: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各位游客:

中国有四大碑林,它们分别在陕西、山东、四川和台湾,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倘若您是一位历史、文学、绘画、雕刻、书法艺术爱好者,来西安而没去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将会十分遗憾。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15号,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座以西安碑林和古代石刻陈列为主,并进行综合陈列的历史文化宝库。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文庙的历史沿革】

各位游客,前面已经说过,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日址上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的游览也就主要分成两部分。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参观这里就像是观看主戏前的序幕。>导游词

文庙就是孔庙,因唐代封孔子为文宣王而得名,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游客们还在车上时就能发现这里是一片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式的古建筑群,不亲历这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环境,谁能相信在繁华的闹市区竞有如此幽静的场所?

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建有孔庙,规模最大的要算山东曲阜的那座了。我们面前这座西安孔庙始建于宋徽宗赵信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由唐长安国子监旧址,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移建于此,历经元、明、清各代,屡屡修葺,依然保留着其巍巍雄姿。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墙根下那几棵古槐有人说是唐朝末年所植,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被称为太庙古槐,而今也按重要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三学街—孔庙大门—木牌坊】

横在大家面前的这条路,叫三学街。三学街不长,却能引发怀古之幽思,常令游客流连忘返。在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年间,西安府辖的长安和咸宁二县的学府,相继迁移至文庙两侧,遂有一庙(孔庙)三学(咸宁学、府学、长安学)之称。三学街的称谓也就一直延续下未了。今天,这里已成为西安古文化艺术的集中地之一,文房四宝、文物古玩应有尽有。

各位游客,游完三学街后步入博物馆大门,向东南方向望去,木牌坊、伴池、魁星楼等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别具风格的动人画面。只要稍加注意,大家就会发现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个不引人注目的特点,即东西开门。其实天下孔庙无正门。无论大小,孔庙的整体建筑格局都是坐北朝南,但不开南门,而开义路(东门)和礼门(西门)。全国所有孔庙都把塞门、泮门及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对称地排在一条中轴线上,因为孔子的地位被各朝代抬得很高,可以说是至高无尚。若开南门,便是不敬。

孔庙里建有一座奇特的木牌坊,远看就像高高的彩楼。它用12根红木柱支撑,三层棋形斗檐式木质结构,拔地而起,上面彩绘花纹图案和二龙戏珠,是明代建筑,也叫太和元气坊。按当时规格建造法,本来应该把牌坊设在孔庙门外。这座牌坊是由西岳庙迁建过来的,由于门外是城墙,选不出合适的地方,便只好\"屈就\"在这里了。

【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两庑】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进入到碑林前院了。大家已经看到中间有座不大不小的水池。这不是一般的水池,\"天下孔庙有泮池\"指的就是它。所谓泮池,就是半圆形的池子。古代称学校为泮宫;到清代,中举称人泮,泮池以此而得名。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

好了,我们已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棂星门始建于元代。东门额刻有\"德配天地\",西门额刻有\"道冠古今\"。棂与灵通用。灵星为星宿之名,是神话传说中取士之神。清代把棂星门由二门改为三门,中门书\"文庙\"二字,东西门不变。

过棂星门后,人们便会发现孔庙里也有控马桩,只不过此处的拴马桩比平时见到的要大得多。其实,这是石柱型的华表,起仪卫和祥瑞作用。北京**前和山东曲阜庙的盘龙华表,代表了最高等级的华表,而西安碑林里的这对华表均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长163厘米,也是较引人注目的一景。

戴门位于棂星门以北,属于明代后多次翻建的古建筑物。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孔庙的两点,也叫东西庑,指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是孔庙里不可缺少的建筑之一,为祭把孔子七十二弟子而设。

【大成殿的得名来历—建筑历史—魁星楼的兴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成殿,这说明我们已经游到了孔庙正殿。\"大成\"取自《孟子·万章章句下》\"孔子之谓大成,集大成者也\"。其意思是孔子之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也。\"犹作乐者,集众乐之小成,而为一大成也!\"其意思为,孔夫子好比乐队指挥,能把演奏的内容融为一体,变成大型演奏,故称大成殿。

据有关史料记载,大成殿始于宋代。这里的大成殿为底式建筑,修建于明代。当时殿前有一大型露台,周围有栏杆,东、南、西面有石级可踏步而上,南下中有云龙纹图案石雕,可和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石雕相媲美。可惜,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在1959年9月13日下午4时,毁于一场无情的雷电之火。

魁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二十八宿之一,主宰文章兴衰,俗称魁星。一般应试得第一名者为\"魁首\"或称\"魁甲\",即指状元。旧时孔庙或学府中都要修建魁星楼,以祭扫魁星,祈求功名顺利。

这里的魁星楼,建于明神宗朱栩钓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原楼于清末民初因失修塌毁。公元1986年,党和政府据历史资料,依原楼大小、高度及形体重建了魁星楼。此楼建在城墙上,显得更加高大雄伟。

【景云钟—七座碑亭】

我们穿过戟门,在东侧可以找到被称为天下奇物的景云钟。

景云钟,铸于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故称景云钟,也叫景龙观钟。此钟高2.47米,重约6吨,用铜5000多公斤,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它由25块铜模铸成,游客走近仍能看出铜铸弥合的痕迹。钟身分上中下3段,每段分3格,除下段中格为铭文外,其余均饰以各种不同的动物和飞天,造形生动而形象。32枚钟乳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均匀地布于钟身各处。据说它们具有装饰钟表面和调节音韵的作用。

钟上铭文共18行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还谈到此钟的铸造经过。

唐睿宗李旦铸钟,是为了纪念他的哥哥中宗李显。李显和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

三、四子,这两人都做过短时间的皇帝。唐代兴建的钟楼,毁于战火之中。明太祖朱元漳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在迎样观原址上又新建一座3层高的钟楼,悬钟子上层中央,早晚敲钟报时。这座钟移到陕西省博物馆后,1964年参加了在日本举办的世界名钟展,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西安电报大楼的方形大钟报时的钟声也是景云钟的录音。

各位游客,我们基本游完了碑林的第一部分即碑林前院孔庙。最后大家数一数,从载门到大成殿的路两侧总共建有七座碑亭,亭亭形状相同。这些碑亭建于清朝历代,因为康熙、乾隆等朝都曾出动大军,与西北地区的分裂割据势力作战,每平定一处,皇帝就亲书庆功碑一座,竖立在这里。由于是皇帝的御碑,所以,按等级规定,每个碑都加盖碑亭。这些亭子在两侧是对称的,惟前院有一单列,原因是建到这里时,清王朝衰败了,再也没有竖碑和建亭的机会了。

【碑林的形成】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开始参观博物馆的第二部分,即闻名还逐的西安碑林。西安碑林为何如此出名?主要原因在于它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唐代石经,包括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石台孝经》和唐文宗李昂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艾居晦等人书写的《开成石经》等。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长安城务本坊国于监大学内(今西安城南文艺路一带)。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众多的志士仁人,为西安碑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碑林的创始人是北宋龙图阁学士吕大忠,是他亲自主持设计,基本形成了以《石台孝经》、《开成石经》为主的碑林陈列格局。

碑林的奠基人,首先当推唐代的韩建,是他把弃于郊野的唐石经第一次迁移到尚书省之隅(今西安市西大街社会路)。还有五代的尹玉明多次把石经迁入城内。两人为碑林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金元时期的任佐,捐钱筹划碑林整修工程;明代金石学家费甲铸为防止碑林拓印受损,摹刻充实碑林。还有大家熟悉的民国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捐给碑林《汉熹平石经残石》,使碑林第一次有了汉代碑石,而这碑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字数最多的珍品。土堆成山,水积成川,碑林就是经过历代中国人的辛勤努力,才成为今天的文化艺术宝库,当大家欣赏到这一块块来之不易的碑石,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

【碑亭及《石台孝经碑》—第一室《唐开成石经》—第二室《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西安碑林广场。大家已经看到一座红柱绿栏双飞檐的碑亭。

亭子上中央\"碑林\"两字传说是林则徐写的。亭内竖立着唐玄宗的《石台孝经碑》。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释并书写,由宰相李林甫、国子祭酒李齐古主持,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四年(公元745年)镌刻而成的御碑。整座碑是由高590厘米,宽120厘米的4石结体而成。碑冠、碑身、碑座,共用35块巨石组合。碑文用隶书书写,字体雍容爽朗,端庄大方,很值得游客们观赏、临摹和研究。碑冠上雕刻神龙,碑座上线刻双狮和卷草纹饰的三层石台垒起,显得庄重魁伟,气象不凡。据说当年碑刻好后,李齐古把拓本呈给唐玄宗过目,唐玄宗又写上了\"孝者,德之本\"鞠批文。

当我们来到西安碑林第一室时,会有一种进入巨大的石质书库的感觉,因为这里陈列着中国目前仅存的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

在印刷技术还不发达的唐代,为避免士子们在学习时传抄的错误,并能永久保存,特刻石经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大学内。由于这套石刻经书刻于唐文宗李昂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所以又称《开成石经》其内容包括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的《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仪》、《礼记》、《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13部经书。前12经共114石、228面。每石高216厘米,宽83厘米至99厘米不等,共65.0252万字。如215石至222石的《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载孔子言行的一部专集,共分20篇,包括孔子关于政治、教育、文学等方面的言论,由孔子的再传弟子编辑于战国时期,是研究孔子和初期儒家学说的珍贵资料。说它是世界上最重、最大的一部石书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不知道游客们是否赞同这个观点?

参观第二室时,大家一定会奇怪:怎么在这体现中国古文化的西安碑林中也会出现刻有外国文字的碑石?其实在西安碑林中,刻着外国文字的碑石有好几块,最为著名的就是眼前这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它高279厘米,宽99厘米,共32行,每行62字。\"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泛称。景教是基督教中斯脱里派的中国称呼。景教在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传到长安。此碑立于唐德宗李适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是由景教僧景净述事,吕秀岩书写。看到这里,大家是否能体会到中外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渊源呢?

【盛唐书法名家颜真卿】

各位游客,不知道在你们之中是否有书法爱好者?大家应该知道,中国初唐有四位大书法家,他们分别是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他们是二王(王台之、王献之)书体的继承人,然而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应该是盛唐时期的颜真卿。

如果说西安碑林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百花园,那么颜真卿的书法则是一朵争奇斗艳的奇葩。颜真卿是怎样一个人?他是盛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官至平原太守、太子太师等职,为唐朝名垂千古的忠烈大臣,人称\"颜平原\"。他一生为人刚毅正直,屡遭权奸陷害与排斥,最后为维护唐朝统一,以身殉国,被人尊称为\"颜鲁公\"。颜真卿善楷书和行草,他博采众家之长、独创自己风格的书法艺术,把民间酝酿已久的书法革新推向了高潮。他一生留下来的书法作品有70多种,在西安碑林这座书法艺术的殿堂里,陈列的颜真卿真迹有6处。如第二室中的《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为千福寺和尚楚金一书写的墓碑,44岁时书写。其特点是字体端正,苍劲有力,结构严密,更多地保留了晋和初唐楷书的风格。还有挥洒自如的《颜氏家庙碑》、劲挺豁达的《争座位稿帖刻石》均在第二室,浑厚雄健的《臧怀恪碑》、气势磅磅的《郭家庙碑》、丰润饱满的《颜勤礼碑》均在第三室。游客们可以根据颜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去体会、去感受。

【诸遂良、王羲之与《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第二室,各位游客已经看到有两通位后三藏圣教序碑》。一通是王羲之的墨迹;一通是唐代大书法家请遂良的手笔。来过西安旅游的人还知道在离此不远的大雁塔上还有两通碑,一通是《雁塔圣教序碑》;另一通力《雁塔圣教序记碑》。游客们会问,古人为什么要坚那么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呢?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又怎么能为唐人书写碑文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碑文内容。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里的唐三藏可谓家喻户晓,其实这小说的主人公还真有其人,是隋末唐初的玄奘大法师。玄奘法师曾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人离开长安去印度,沿丝绸之路长途跋涉,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先后共在外17年。当他满载657部梵文佛经回到长安城时,唐太宗非常激动,为表彰他的印度之行,亲自撰写\"三藏圣教\"的序文和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的碑文内容。

现在我们先看褚遂良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褚遂良是杭州人,唐太宗时曾任中书令、诗书等职,为官清正,深受皇恩。太宗晚年,托身后大事于他,可见这位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话遂良不同于一般大书法家。只是他后来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爱州刺史。请遂良写的位唐三藏圣教序碑》共有两处3通,一处是镶在大雁塔台上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另一处就是眼前这通《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了。那么游客看到这里会问:褚遂良为何要写3通圣教序碑呢?传说,唐太宗时期,李世民令褚遂良当场书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事后,请遂良自己感到在皇帝面前书写碑文过于拘谨,现场发挥得不够理想,便又重写了一通《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世称《同州三藏圣教序碑》。

王羲之的大名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了。他也是浙江人,居会稽山阴,初任秘书郎,后任征西参军、江州刺史等职,官到有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的《兰亭集序》是胜炙人口的名篇,千古流传。据说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书法,曾下令由国库出重金购买王羲之真迹,经他珍藏的王羲之墨宝有2200余件。所以,历史上曾有唐太宗骗取《兰亭集序》陪葬昭陵的故事。至于王羲之为唐人写碑与唐太宗崇佛和爱王羲之书法有关。唐弘福寺沙门和尚怀仁,是唐初的一位知名书法家。为了使皇帝写的碑文和王台之的书法珠联壁合,经久传世,怀仁决。小集字勒石成碑。这时王素之已去世200多年,惟一条件是有大量王体真迹。为此,怀仁和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花费巨大代价,历经24年才完成这通特殊的丰碑。

各位游客,西安碑林的参观到此结束。有兴趣的话,您还可自由游览其他碑刻,但愿今天的参观能给您带来艺术的启迪、知识的收获。谢谢!

第12篇: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各位游客:

中国有四大碑林,它们分别在陕西、山东、四川和台湾,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倘若您是一位历史、文学、绘画、雕刻、书法艺术爱好者,来西安而没去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将会十分遗憾。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15号,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座以西安碑林和古代石刻陈列为主,并进行综合陈列的历史文化宝库。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文庙的历史沿革】

各位游客,前面已经说过,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日址上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的游览也就主要分成两部分。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参观这里就像是观看主戏前的序幕。导游词

文庙就是孔庙,因唐代封孔子为文宣王而得名,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游客们还在车上时就能发现这里是一片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式的古建筑群,不亲历这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环境,谁能相信在繁华的闹市区竞有如此幽静的场所?

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建有孔庙,规模最大的要算山东曲阜的那座了。我们面前这座西安孔庙始建于宋徽宗赵信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由唐长安国子监旧址,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移建于此,历经元、明、清各代,屡屡修葺,依然保留着其巍巍雄姿。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墙根下那几棵古槐有人说是唐朝末年所植,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被称为太庙古槐,而今也按重要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三学街—孔庙大门—木牌坊】

横在大家面前的这条路,叫三学街。三学街不长,却能引发怀古之幽思,常令游客流连忘返。在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年间,西安府辖的长安和咸宁二县的学府,相继迁移至文庙两侧,遂有一庙(孔庙)三学(咸宁学、府学、长安学)之称。三学街的称谓也就一直延续下未了。今天,这里已成为西安古文化艺术的集中地之一,文房四宝、文物古玩应有尽有。

各位游客,游完三学街后步入博物馆大门,向东南方向望去,木牌坊、伴池、魁星楼等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别具风格的动人画面。只要稍加注意,大家就会发现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个不引人注目的特点,即东西开门。其实天下孔庙无正门。无论大小,孔庙的整体建筑格局都是坐北朝南,但不开南门,而开义路(东门)和礼门(西门)。全国所有孔庙都把塞门、泮门及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对称地排在一条中轴线上,因为孔子的地位被各朝代抬得很高,可以说是至高无尚。若开南门,便是不敬。

孔庙里建有一座奇特的木牌坊,远看就像高高的彩楼。它用12根红木柱支撑,三层棋形斗檐式木质结构,拔地而起,上面彩绘花纹图案和二龙戏珠,是明代建筑,也叫太和元气坊。按当时规格建造法,本来应该把牌坊设在孔庙门外。这座牌坊是由西岳庙迁建过来的,由于门外是城墙,选不出合适的地方,便只好屈就在这里了。

【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两庑】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进入到碑林前院了。大家已经看到中间有座不大不小的水池。这不是一般的水池,天下孔庙有泮池指的就是它。所谓泮池,就是半圆形的池子。古代称学校为泮宫;到清代,中举称人泮,泮池以此而得名。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

好了,我们已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棂星门始建于元代。东门额刻有德配天地,西门额刻有道冠古今。棂与灵通用。灵星为星宿之名,是神话传说中取士之神。清代把棂星门由二门改为三门,中门书文庙二字,东西门不变。

过棂星门后,人们便会发现孔庙里也有控马桩,只不过此处的拴马桩比平时见到的要大得多。其实,这是石柱型的华表,起仪卫和祥瑞作用。北京**前和山东曲阜庙的盘龙华表,代表了最高等级的华表,而西安碑林里的这对华表均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长163厘米,也是较引人注目的一景。

戴门位于棂星门以北,属于明代后多次翻建的古建筑物。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孔庙的两点,也叫东西庑,指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是孔庙里不可缺少的建筑之一,为祭把孔子七十二弟子而设。

【大成殿的得名来历—建筑历史—魁星楼的兴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成殿,这说明我们已经游到了孔庙正殿。大成取自《孟子万章章句下》孔子之谓大成,集大成者也。其意思是孔子之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也。犹作乐者,集众乐之小成,而为一大成也!其意思为,孔夫子好比乐队指挥,能把演奏的内容融为一体,变成大型演奏,故称大成殿。

据有关史料记载,大成殿始于宋代。这里的大成殿为底式建筑,修建于明代。当时殿前有一大型露台,周围有栏杆,东、南、西面有石级可踏步而上,南下中有云龙纹图案石雕,可和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石雕相媲美。可惜,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在1959年9月13日下午4时,毁于一场无情的雷电之火。

魁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二十八宿之一,主宰文章兴衰,俗称魁星。一般应试得第一名者为魁首或称魁甲,即指状元。旧时孔庙或学府中都要修建魁星楼,以祭扫魁星,祈求功名顺利。

这里的魁星楼,建于明神宗朱栩钓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原楼于清末民初因失修塌毁。公元1986年,党和政府据历史资料,依原楼大小、高度及形体重建了魁星楼。此楼建在城墙上,显得更加高大雄伟。

【景云钟—七座碑亭】

我们穿过戟门,在东侧可以找到被称为天下奇物的景云钟。

景云钟,铸于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故称景云钟,也叫景龙观钟。此钟高2.47米,重约6吨,用铜5000多公斤,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它由25块铜模铸成,游客走近仍能看出铜铸弥合的痕迹。钟身分上中下3段,每段分3格,除下段中格为铭文外,其余均饰以各种不同的动物和飞天,造形生动而形象。32枚钟乳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均匀地布于钟身各处。据说它们具有装饰钟表面和调节音韵的作用。

钟上铭文共18行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还谈到此钟的铸造经过。

第13篇:写西安碑林的导游词

西安碑林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写西安碑林的导游词,欢迎大家浏览。

写西安碑林的导游词一

各位旅客:

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请大家看这个牌坊,它叫“太和元气坊”。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在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中间有座是半圆形的池子。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接着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门额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门,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其他人员出入的。戟门,又称仪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三道门。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此钟重约6吨,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钟身最顶端蹲有蒲牢,传说它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善鸣,所以伏于钟顶。钟上铭文共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以及钟的铸造经过。铭文外,钟身分别布着雕刻精美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这座钟移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

这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称为“大夏石马”。大夏即为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赫连勃勃命其长子赫连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赫连璝的墓旁,便是大夏国铁骑神骏征战南北的纪念与见证。石马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肌肉丰满,马腿间有两组石柱,使马站的很稳,这也是它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写西安碑林的导游词二

各位旅客: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解放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碑林的第二展室。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中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有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还有晚唐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碑。和怀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称为“千金贴”。这里还有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自唐太宗以来历任皇帝的酷爱和提倡,造就了全社会对书法的普遍重视。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

各位游客请看这块碑石。在中国古代石碑上出现外国文字的碑石在碑林中有好几块。而《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概就是碑林里国际知名度最高的碑石了。它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的781年,由波斯人景净述事,吕秀严书写。原立于唐长安城的大秦寺内,后来埋没土中。明天启三年,也就是公元1623年被重新发现,清末移入碑林。“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属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称聂斯脱利派,公元431年由叙利亚人聂斯脱利派创立于费城,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塞克城以北。据碑文记载:“由波斯人阿罗本率领的传教代表团欲公元635年到达长安,受到隆重接待,并准许其传教。从此,景教在中国大范围流传开来。“景”是光明、美好的意思。碑首刻有基督教标志十字架。这块碑石记载了基督教早期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教规、教义,还有古叙利亚和汉文对照刻了72个景教僧侣的名字。为研究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亚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近代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此碑拓片曾经传到了国外,并译成了拉丁文稿,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注意。一些外国人认为,欧洲多基督徒,那么像这样记载景教的碑石应该运到欧洲供人瞻仰。1907年,丹麦人荷尔漠受英国政府指使,企图以3000两白银复制的假碑换取此碑,受到舆论反对,只得将复制的碑石运往伦敦。现在世界上好几个国家有这块碑石的复制品。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对面,我们看到的这几通碑石是唐代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分别是《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以及《争座位稿贴》。颜真卿不仅书法潇洒,而且在历史上也以忠贞有节、刚正不屈著称。在发生“安史之乱”时,他作为平原太守,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太守,联络他的兄弟颜篙卿起兵抵抗,被推为盟主。合兵20万,有力地牵制了叛军,成为平息叛乱的中坚人物,被封为鲁郡公。后来,李希烈叛乱,他前往劝降,被杀害。颜真卿的书法字如其人。他初学褚遂良,后来跟随张旭学习草书,在正楷中参用篆书。颜真卿的书法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圆、大、厚、方”。他的行书气势开张,挥洒自如,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多宝塔碑》为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存下来的颜书中的最早作品,代表了他的早期风格,常被人们作为学习颜体的入门范本。《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所写,笔力雄健,气韵醇厚,书法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争座位稿》是他55岁时所写,是写给当时另一位官员郭英义的书信手稿,指责郭在公众场合把宦官鱼吵恩的座位安排在许多大臣之上。行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是颜体行草书中的精品。

现在我们来到了碑林的第三陈列室。通过这里陈列的碑石,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据《史记》记载,文字是由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仓颉造的,所以人们称仓颉为“造字圣人”。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仓颉庙碑》。其实文字的发明不应该归功于某一个人,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篆书是流行至今最古老的字体,在碑林的这个陈列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梦英和尚刻立的《篆书目录偏旁部首碑》。他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540个偏旁部首分别篆出,并用楷书注释,自作序文说明。这对研究汉字的渊源、演讲以及篆体书法都大有益处。篆书在秦代时达到了高峰。但由于它字体繁难不便于书写,秦代的狱吏程邈把篆书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转为方折,形成了使用较为方便的隶书。由篆到隶是我国书体的一大变革。隶书到了汉代成为通用文字,逐渐趋于成熟美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隶的一个代表作《汉曹全碑》,它是东汉时为陕西合阳县令曹全所立。从这块碑石上我们可以看到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外柔内刚。楷书出现于三国时期,隋唐时楷书成为通用的字体。历代统治者都把楷书规定为书写官府文书和科举文章的正式字体。楷书和行草书在这里都有代表的作品。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概述了。

石刻艺术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是中国石刻艺术发展较早、遗存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汉唐盛世石刻以众多的数量和高超的技艺驰名海内外,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集中了散存在陕西各地的从汉到唐的圆雕、浮雕和线刻艺术品共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陵墓石刻是用刀砸在石面上的图画,起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2000多年来以它独有的特色显示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西汉时期,厚葬风气极盛,在贵族阶层中“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很强。他们生前的生活场景和宠幸爱慕的东西雕刻于墓室以尽人间之乐。汉代画像石便是在这种厚葬风气中逐渐产生的。石刻艺术室陈列的汉画像石大多出土于陕北。内容除少数神话故事外,其余的大量取材于现实生活,如牛耕、狩猎、乐舞,贵族生活等。汉画像石记载了大量的历史史实。因此,它们既是艺术创作又是历史记录,为研究东汉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牛耕图》是汉代画像石的代表作,画面上有一人双手扶犁,前面有两头牛拉着,两头牛的牛颈上有一横杠,这就是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汉朝时农业的耕作水平已经是很高的了.在陕北地区共出土汉代画像石500件,西安卑林博物馆收藏有133件。隋唐时期的陵墓石刻在这里陈列的有献陵石犀和昭陵六骏。我们现在所看到地这尊石雕是献陵石犀,它原来位于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前,刻于公元635年,重10吨,是用整块巨石圆雕而成。这种犀牛的品种非常奇特。大家来看,它头上没有角,鼻子上方有一圆包,因此叫做“圆帽犀”。这种犀牛原产于东南亚一带,现已灭绝。据史料记载,唐初,林邑国,也就是今天越南顺化一带,以这种犀牛向唐王朝进贡,李渊非常喜欢。建造献陵时,唐太宗李世民就特意把石犀置于陵前。这一石雕注重写实,结构匀称,比例准确,显然是以活犀牛为“模特儿”,使人感到它温顺驯服,憨态可掬。

接下来各位看到的这一组石雕为“昭陵六骏”。它是原先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曾经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相传六骏图形出自于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原先画面上角刻有唐太宗题铭的四言赞诗,是由欧阳询书写的,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了。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为了炫耀一生的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戒后世子孙创业的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争中身冒箭矢、驰聘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由于六骏雕刻精美,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1914年,美国人毕士博勾结陕西军阀陈树藩将六骏中的两骏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费城宾夕尼亚大学博物馆内。这两骏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两幅完整的浮雕作品,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的复制品。1918年,他们又再次来到中国,企图将剩余的四幅砸成数块再次装箱运走,被人们发现拦存了下来。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四幅残损的浮雕。它们虽然是残缺的,但却是真品。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尊庄严的石像是老君像,是道教的石刻。老子像是道教的教主李耳的雕像。因为它是唯一反映道教的石刻,所以就非常珍贵。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老子像的眉目不像我们中原人。据说这是因为这个作品的雕塑者是西域的一个著名雕塑家,名叫元伽儿。他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的圈子当中,作画、写生都是以本民族的人为摹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这种独特的风格。老子的形象庄严肃穆,耐人寻味。台座的变形牡丹花图案疏密有致,匀称饱满。它原先位于骊山的华清宫朝元阁内,当年接受过唐玄宗的膜拜。后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朝元阁倒塌了,使老子像的外面裹了一层泥塑,所以至今保存完整。于1963年移存到这里,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好了各位,今天我们的碑林博物馆之行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各位的参观,谢谢!

第14篇:陕西西安碑林导游词(长篇)

各位游客:

中国有四大碑林,它们分别在陕西、山东、四川和台湾,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倘若您是一位历史、文学、绘画、雕刻、书法艺术爱好者,来西安而没去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将会十分遗憾。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15号,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座以西安碑林和古代石刻陈列为主,并进行综合陈列的历史文化宝库。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

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文庙的历史沿革】

各位游客,前面已经说过,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日址上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的游览也就主要分成两部分。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参观这里就像是观看主戏前的序幕。

文庙就是孔庙,因唐代封孔子为文宣王而得名,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游客们还在车上时就能发现这里是一片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式的古建筑群,不亲历这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环境,谁能相信在繁华的闹市区竞有如此幽静的场所?

【三学街—孔庙大门—木牌坊】

横在大家面前的这条路,叫三学街。三学街不长,却能引发怀古之幽思,常令游客流连忘返。在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年间,西安府辖的长安和咸宁二县的学府,相继迁移至文庙两侧,遂有一庙(孔庙)三学(咸宁学、府学、长安学)之称。三学街的称谓也就一直延续下未了。今天,这里已成为西安古文化艺术的集中地之一,文房四宝、文物古玩应有尽有。

各位游客,游完三学街后步入博物馆大门,向东南方向望去,木牌坊、伴池、魁星楼等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别具风格的动人画面。只要稍加注意,大家就会发现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个不引人注目的特点,即东西开门。其实天下孔庙无正门。无论大小,孔庙的整体建筑格局都是坐北朝南,但不开南门,而开义路(东门)和礼门(西门)。全国所有孔庙都把塞门、泮门及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对称地排在一条中轴线上,因为孔子的地位被各朝代抬得很高,可以说是至高无尚。若开南门,便是不敬。

孔庙里建有一座奇特的木牌坊,远看就像高高的彩楼。它用12根红木柱支撑,三层棋形斗檐式木质结构,拔地而起,上面彩绘花纹图案和二龙戏珠,是明代建筑,也叫太和元气坊。按当时规格建造法,本来应该把牌坊设在孔庙门外。这座牌坊是由西岳庙迁建过来的,由于门外是城墙,选不出合适的地方,便只好“屈就”

在这里了。

【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两庑】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进入到碑林前院了。大家已经看到中间有座不大不小的水池。这不是一般的水池,“天下孔庙有泮池”指的就是它。所谓泮池,就是半圆形的池子。古代称学校为泮宫;到清代,中举称人泮,泮池以此而得名。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

好了,我们已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棂星门始建于元代。东门额刻有“德配天地”,西门额刻有“道冠古今”。棂与灵通用。灵星为星宿之名,是神话传说中取士之神。清代把棂星门由二门改为三门,中门书“文庙”二字,东西门不变。

过棂星门后,人们便会发现孔庙里也有控马桩,只不过此处的拴马桩比平时见到的要大得多。其实,这是石柱型的华表,起仪卫和祥瑞作用。北京**前和山东曲阜庙的盘龙华表,代表了最高等级的华表,而西安碑林里的这对华表均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长163厘米,也是较引人注目的一景。

戴门位于棂星门以北,属于明代后多次翻建的古建筑物。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孔庙的两点,也叫东西庑,指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是孔庙里不可缺少的建筑之一,为祭把孔子七十二弟子而设。

【大成殿的得名来历—建筑历史—魁星楼的兴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成殿,这说明我们已经游到了孔庙正殿。“大成”取自《孟子·万章章句下》“孔子之谓大成,集大成者也”。其意思是孔子之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也。“犹作乐者,集众乐之小成,而为一大成也!”其意思为,孔夫子好比乐队指挥,能把演奏的内容融为一体,变成大型演奏,故称大成殿。

第15篇:河南开封翰园碑林导游词

我们现在前往翰园碑林参观。碑林位于开封西北隅。在去往翰园碑林途中,我把它的简单概况向大家介绍一下。一座大型文化艺术宝库,被誉为“中国第一座最大的民办碑林”。

现在我们来到了翰园碑林。走过雄伟高大的仿宋建筑牌楼,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塑像。塑像高17米,重20吨。黄帝姬姓,号轩辕氏,也叫有熊氏,他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结统一的奠基人和古老文明的开拓者,历来受到人们的尊崇,称他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所以我们也自称是炎黄子孙或华夏子孙。

古城开封湖泊很多,是有名的北方水城,但就是缺山。翰园碑林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在南部风景区建造了仰圣山、文萃山和翰园山。仰圣山体现了山的文化品位,具有雄、险、奇、秀之气势与美姿,也体现了人们对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和古圣先贤的敬仰和思慕。飞流而下的瀑布十分雄伟,落差18米。通向山顶,有7条小道可以攀登。站在山巅,举目远望,附近景观尽收眼底。仰圣山南面是正在建设中的翰园山,规划山高36米,建成之后,翰园碑林将成为群山竞秀、百花争艳的乐园。

现在我们去翰园碑林北部碑廊参观。这座主体碑廊建筑面积l万平方米,雄伟壮观,气势恢宏。这十大碑廊,以书法艺术为主,集诗书画印精华之大成,如同一部刻在石碑上的中国文化发展史和书法艺术发展史。在碑廊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由楷书名家田英章书写的《前言》,简要叙述了翰园碑林的创建过程和概况,字体平稳端正,清丽古雅。

接着是历代书法碑廊。从殷商四骨文开始到清末,刻有历代书法名家的墨宝,这是按朝代顺镶嵌的。殷商甲骨文是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它现现在距今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甲骨文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源头,公元1898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在发现,先后出土15万片以上,约5千余字,至今研究甲骨文已成为一门学问。金文是殷商时代镌刻在各种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代称铜为金,所以称为金文。秦代是我国书法史上承先启后、诸体出新的开创性时期,李斯创小篆体,他书写的《泰山琅琊》、《权量诏版》等,字体修长,横成列,竖成行,为今天方块汉字奠定了基础。汉代是书法奠基时期,秦代程邈整理的隶书,逐渐发展定型,成为汉代占统治地位的书体,行书、草书、楷书都从隶书中演变出来。至此,汉字各种书体都已具备,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是书法艺术的高峰时期钟繇、王羲之的倔起,使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唐代视为国宝。唐太宗李世民将它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留传后世的是它的摹拟本。王羲之和他的第七子王献之并称“二王”,其书法艺术对后世影响极大。唐代是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张旭称为“草圣”,他和怀素并称为“颠张狂素”。宋代书法艺术是一个变革创新的时期,苏拭、黄庭坚、米芾、蔡襄为宋四大家,苏拭的《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明代有唐伯虎、沈周、文微明、仇英,被称为“明四家“。清代是中国“书道中兴“时期,出现了王锋、傅山、邓石如、郑板桥、赵之谦、康有为等众多的书法名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书写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在世上影响很大。

现在,我们来看现代书法碑廊。这是按篆、隶、楷、行、草书体排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自新中国成立迄今现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辉煌成就和整体面貌。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名家辈出,可谓群星灿烂。这里刻有毛泽东、郭沫若、舒同、启功、王学仲、欧阳中石、沙孟海、沈鹏等以及港、澳、台等书法名家墨宝。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翰园碑林还设有中山碑廊、篆刻碑廊、绘画碑廊、国际人十书法碑廊、少数民族书法碑廊、少儿书法碑廊、名人题词和名人书法碑廊等,真乃是书法荟萃、琳琅满目。翰园碑林永远刻碑不止,继续丰富充实碑廊内容,并加速园林建设,任重而道远。李公涛先生全家决心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把翰园碑林建成一座文化高品位,园林高层次,中国碑林第一流,长期享有“世界之最“称号的大型文化旅游胜地。

第16篇:西安碑林博物馆英文导游词(最新)

西安碑林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Today we are going to visit the treasure house of ancient calligraphy and stone carving art of China, the Museum of Forest of Stone Tablets,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site of Confucian temple in SanXue Street, Xi’an.This museum was set up in 1087 and it collected more than 3000 stone tablets from the Han dynasty through the Qing dynasty.The whole area consists of 3 parts: Confucian temple, exhibition of stone tablets and stone carvings.//总述

Here we can see this museum is very beautiful because it used the tradition Chinese courtyard style.So compared with other places, this museum is always quite peaceful and very silence.Now I’d like to take this temple as an example to talk a little bit about Confucian, the great philosopher, educationist, politician in feudal society.And he was highly respected by Chinese.In order to show the respect for him, all the Confucian temple have no gate facing south, as this one showing only the gate open to the east and west what we called the gate of righteousne and courtesy respectively.//简介孔子

Ok, now this way please.Inside this museum, we can see a wooden Memorial arch standing here; its Chinese name is “PaiLou”.It is set up to honor or commemorate a distinguished person; as we continue our walking, now we are on the bridge over pond in half circle which is special structure of Confucian temple, in the ancient time only those students who paed state examination would be allowed to pa here.//太和元气坊,畔池

Now let’s go through the stone gate in the middle which was only for high ranks in the past.Here we can see two national treasures.On the west side there is a stone horse which was one of few relics of DaXia short period.The Da xia period is a very short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 and there are lots of wars at that time.It’s difficult to find relics of this time, so it’s very precious.In the east pavilion there is the JingYun Bell which was cast in 711AD and was moved here from JingLong Taoist temple.This Bell is unique in 3 aspects: first: it has exquisitely carving with phoenix and dragons.Second, it has beautiful sound which was recorded by CCTV and was played on New Years’ eve to welcome the New Year’s coming.Third, it has unique epigraph.//大夏石马,景云钟

Now we are going to visit 7 major stone tablet exhibition rooms.In front of the first exhibition room, we can see the stone-base Claic of Filial piety which is the largest and earliest one in this museum.It stands about 6 meters high and was made up of 35 pieces of blue stones.It was engraved in 745AD and annotated by LiLongJi(the 7th emperor of Tang dynasty).He wrote the preface to show his wish to manage the country by advocating the principles of Filial piety.//石台孝经

In the first room, let’s see the most completed and heaviest books in the world “The KaiCheng stone Claics” which was the doctrine of the Confucius and “must readings” for all the intellectuals in feudal society.In the past, copying was the popular way for students who study the doctrines.To prevent copying errors, emperor Tang Wenzong employed many sculptors to carve the 12 claics on stone tablets for the students to get the rubbings from them.With another claic “Mencius” carved in Qing dynasty together we call “13 claics”.//开成石经

In the second room, we can see many stone tablets of calligraphy in Tang dynasty.And the most famous one is the Nestorian Tablet.This tablet is also a national treasure, as it was the first one in Syrian characters that recorded Nestorians (one sect of Christianity)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from Roman Empire in 635AD.It describes its eence, ceremony, and activities in China.//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In the third room, various style of Chinese calligraphy can be seen on stone tablets such as the seal script, the official script, regular script, running hand and cursive hand.Let me give you very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The seal scripts were only popular in Qin dynasty, and it was difficult for us to reading and writing.Based on that, new forms were created: they are the official and regular scripts.This was easy to remember because today we are still using it and it is popular to everybody.Running and cursive hand were also boldly used by some calligraphers at that time, it is quite different to control.//中国文字字体发展简史 The rest exhibition rooms hou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literatures and poems from different dynasties, And in the court yard you can see many stone stakes with animals or figures carved on the top.In the past, they are for tying horses as well as for decoration.Ok, this way please.We are going to see the stone carving gallery.The stone carvings here are the masterpiece of stone arts from Han and Tang dynasty that arranged in chronological order.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ose are found from tombs and those are related to religions.Here, I’d like to introduce the six famous steeds for you.They are so beautiful and vivid, also, they were the best friends of Tang emperor Tai zong (the second emperor of Tang dynasty), because they kept their master in safe each time when they wounded with arrows on battle.In memory of his horses, Tang emperor Tai zong had them carved in relief to company his tomb.However, it’s very pity that two of the pieces were miing; now they are kept in the museum of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石刻艺术室(昭陵六骏) Ok, everyone, so much for this today.We still have some free time.So next, you may look around and take some pictures.We’ll leave at 11o’clock, so please don’t be late.You know I will mi you.And I’ll stay here,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 please ask me.By the way, watch your step please! So next, it’s your turn.Enjoy yourself and thank you for listening.//结束

第17篇:碑林英文导游词Museum of Forest of Stone Tablets

Museum of Forest of Stone Tablets (II)

Stone Art Gallery

 Basically two parts: mausoleum stone carving and religious stone carving

Stone relivos—Pictures with linear engraving

(汉画像石)

 The concept of “living again after death” dominated the minds of noble men. They engraved on the tomb walls whatever they used, loved and respected during their lifetime, so they could still enjoy them in the nether world.Besides some historical legends,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pictures originated from the real life, such as plowing, hunting, music and dance and the style of noble lives.

Mausoleum stone carving

 guarding animals put in front of the tomb to deter evil spirits (镇墓兽) This kind of animal never existed in the world. They were sculpt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ons and tigers. The stretched bodies, exaggerated long tails, powerful legs and majestic looking appearance reveal the sculpting skills and the ingenious abilities of the craftsmen.

Six Steeds from Zhao Ling Mausoleum

(昭陵六骏)

 Emperor Taizong of the Tang Dynasty ordered to have his six war horses carved and put in front his tomb in order to commemorate them.They were painted by Yan Liben, a famous painter at the time.

 Saluzi (飒露紫) and Quanmaogua (拳毛剐), were smashed into smaller pieces and carried them away by Carl W.Bishop.The rest four were cut into four pieces and almost packed ready to be shipped away when they were stopped and moved into the museum.

 They are now in the Museum of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Religious stone carving

 Stone sculpturing began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386-534) and later western styles of sculpture were aimilated to make it a new style. Most stone carvings here are figures of Buddha.

Li Er (李耳)

 Statue of Li Er(李尔), the founder of Daoism. It was probably sculpted by Yuan Jia’er (元伽儿), a famous sculptor of from Western Region (西域). It was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of the Tang Dynasty. This statue was found in the Temple of Laomu (老母殿) atop of Li Shan hill.

What you have to cover:

General introduction: location, value, what it

houses

Memorial Arch, Panchi, Jingyun Bell, Stone Horse Stone-base Claics on Filial Piety Forest of Stone Tablets:

Exhibition Room One: Kaicheng Stone Claics

Exhibition Room Two: famous calligraphers of

the Tang Dynasty; Nestorian Tablet

What you have to cover:

Exhibition Room Three: Evolu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y

The rest four Exhibition Rooms: brief

introduction Stone Art Gallery:

Mausoleum carvings: Six steeds

Religious carvings: Statue of Li’er

碑林外部概图: 礼门, 太和元气坊, 泮池, 景云钟, 大夏石马, 石台孝经, 开成石经

多宝塔碑, 曹全碑, 玄密塔碑, 怀素千金贴, 偏旁部首源表,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颜氏家庙碑

昭陵六骏,老子像

第18篇:碑林英文导游词Museum of Forest of Stone Tablet1

Museum of Forest of Stone Tablets (1)

CONTENT OF LECTURE

 General introduction:

location, value, what we can see there  Jingyun Bell and Daxia Stone Horse  Stone-base Claics on Filial Piety  Forest of Stone Tablets: Exhibition Room One-Three, the Rest four Exhibition Rooms  Stone Art Gallery

General Introduction

 A history of more than 900 years

 A collection of over 3000 stone tablets

 A treasure house of ancient China’s calligraphic masterpieces

 A concentration of the best of the Han and Tang Dynasty stone carvings, relieves and sculptures  China’s largest stone book library of ancient literature and historic records

 One of the earliest national agencie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important cultural relics

Location

 The Museum is located on the site of a Confucian Temple on Sanxue Street, Xi’an near the Bell Tower

Brief History

 Imperial Ancestral Temple in the Tang Dynasty  Confucian Temple in the Song Dynasty.

 In 1950, it was extended into the museum that greets us today.

Layout

 Stone Tablets

 The Exhibition Hall of Stone Carving Art.

Forest of Stone Tablets

 Originally set up in 1087  Over 3,000 stone tablets from the Han Dynasty through the Qing Dynasty preserved  not only a treasure house of ancient calligraphy, but also a rich collec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laics and literature, engraving designs that have represented the historical record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 now seven exhibition rooms, six epitaph corridors and one tablet pavilion

Stone-base Claics on Filial Piety (石台孝经)

 the largest tablet in the Forest of Stone Tablets  engraved in 745 in the handwriting of Li Longji, the 7th emperor of the Tang Dynasty. compiled by a disciple of Confucius, Zeng Sheng, after attending Confucius’s lectures Exhibition Room one

 Houseing the “Kaicheng Stone Claics”, including 12 Chinese claics with a total of 650,252 characters engraved double-sided on 114 stone tablets  The room also displays another claic entitled “Mencius” with 30,000 characters, which were engraved on 19 stone tablets in the Qing Dynasty.  the compulsory readings for intellectuals of feudal society.

The 12 Claics

 《周易》“The Book of Changes”: It predicts and explains through the Eight Diagrams the natur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尚书》“The Book of History”: It is the earliest compilation of historical documents.It covers the most important historical documents in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esp.the early Western Zhou.

《诗经》“The Book of Songs”: It is the earliest collections of songs and poems which were compiled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周礼》“The Rites of the Zhou Dynasty” 

《仪礼》“The Book of Ceremonies” 

《礼记》“The Book of Rites”

*The three books above are collections of the laws, rites and ceremonies in Xian Qin.

The 12 Claics

 《春秋左氏传》“Zuo Qiuming’s Commentary on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

《春秋公羊传》“Gong Yang’s Commentary on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 《春秋谷梁传》“Gu Liang’s Commentary on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 The three books are commentaries on the earliest history book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through the points view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Confucian philosophy.

《论语》“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 collection of what Confucius said & did 

《孝经》“The Claics on Filial Piety”:

《尔雅》“Chinese Semantics”: It is the earliest dictionary dedicated in explaining the meaning of words Confucius.Exhibition Room Two

 housing the most famous stone tablets from the Tang Dynasty.They are of great value in terms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Famous tablets in terms of calligraphy:

 Ouyang Xun 欧阳询  Ouyang Tong 欧阳通  Yan Zhenqing 颜真卿  Liu Gongquan 柳公权  Monk Huai Ren 怀仁和尚  Zhu Suiliang 褚遂良

Famous Tablets in terms of cultural exchange:  Nestorian Tablet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Da Qin Temple

(大秦寺)

Jin Sheng Temple

(金胜寺)  Story of a Danish man named Halmore Exhibition Room Three

 This room houses the stone tablets that range from the Han Dynasty to the Song Dynasty. They bear a wide variety of Chinese script forms.

 Calligraphy is regarded in China as the art of writing, beautiful handwriting with the brush, or the study of the rules and techniques of the art.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y Exhibition Room Four

 housing both special style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on tablets, quite different from other art styles

魁星点斗图

 God of Literature Selecting Scholars Among Candidates.“克己复礼正心修身”Restrain oneself and return to the rites.魁星点斗,独占鳌头turtle; 魁星: the star at the tip of the Big Dipper; 魁星阁:Kuixing Pavilion The Rest Three Rooms

 The rest three exhibition rooms contain the stone tablets carved during the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Most of them recorded the proce of building temples, irrigating channels, awarding somebody a merit or conducting geological survey, water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and management or describing earthquakes and natural disasters. These tablets provide a wealth materials to 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s well as the social customs of those dynasties.

第19篇:西安碑林英文导游词Museum of Forest of Stone Tablets

Museum of Forest of Stone Tablets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I am your local guide.Today we are going to visit the treasure house of ancient calligraphy and stone carving art of China, the Museum of Forest of Stone Tablets,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site of Confucian temple in San Xue Street, Xi’an city.This museum collected more than 3000 stone tablets from the Han dynasty through the Qing dynasty.The whole area consists of 3 parts: Confucian temple, exhibition of stone tablets and stone carvings.//总述

As we all know, the Confucius, the great philosopher, educationist in feudal society.And he was highly respected by Chinese.In order to show the respect for him, all the Confucian temple have no gate facing south, the gate open to the east and west what we called the gate of righteousne and courtesy respectively.//简介孔子

Ok, now this way please.now, we can see a wooden Memorial arch standing here; its Chinese name is “PaiLou”.It is set up to commemorate a distinguished person; as we continue our walking, now we are on the bridge over pond in half circle It is a special structure of Confucian temple.In the ancient time only those students who paed the state examination would be allowed to pa here.//太和元气坊,畔池

Now let’s go through the stone gate in the middle which was only for high ranks in the past.Here we can see two national treasures.On the west side there is a stone horse which was one of few relics of DaXia short period.In the east pavilion there is the JingYun Bell .This Bell is unique in 3 aspects: first: it has exquisitely carving with phoenix and dragons.Second, it has beautiful sound which was recorded by CCTV and was played on New Years’ eve to welcome the New Year’s coming.Third, it has unique epigraph.//大夏石马,景云钟

Ok , now we are going to visit 7 major stone tablet exhibition rooms.In front of the first exhibition room, we can see the stone-base Claic of Filial piety which is the largest and earliest one in this museum.It stands about 6 meters high and was made up of 35 pieces of blue stones.It was engraved and annotated by LiLongJi.He wrote the preface to show his wish to manage the country by advocating the principles of Filial piety.//石台孝经

In the first room, we will see the most completed and heaviest books in the world “The KaiCheng stone Claics” which was the doctrine of the Confucius and “must readings” for all the intellectuals in feudal society.In the past, copying was the popular way for students who study the doctrines.To prevent copying errors, it was carved on stone tablets.With another claic “Mencius” carved in Qing dynasty together we call it “13 claics”.//开成石经

In the second room, we can see many stone tablets of calligraphy written by famous calligraphers of the Tang Dynasty.Up to today, these tablets have served as models for learners of calligraphy to follow.For example, the“ Tablet to Doubao Pagoda ” by Yan Zhenqing (颜真卿 多宝塔碑).And the world famous tablet is “the Nestorian Tablet” which was recorded the spread of Nestorians into China from Roman Empire.It provides valuable data for the study of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It decribes the Nestorian eence, ceremony, and activities in China during the Tang dynasty.It also bears the names of many miionaries(传教士) and records some incidents by Syrian.//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In the third room, various style of Chinese calligraphy can be seen on stone tablets such as the seal script, the official script, regular script, running hand and cursive hand.Let me give you very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The seal scripts were only popular in Qin dynasty, and it was difficult to read and write.Based on that, new forms were created: they are the official and regular scripts.This was easy to remember and today we still use them.Running and cursive hand were also boldly used by some calligraphers at that time.The“Tablet to Cao Quan”(汉曹全碑) was inscribed in official script.And this is the 1, 000-character Stone Tablet(断千字文) in cursive script from Monk huai su.//中国文字字体发展简史

The rest exhibition rooms hou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literatures and poems from different dynasties, such as Kuixing Diandou Tu, Guandi Shizhu Tu.And in the court yard, you can see many stone stakes with animals or figures carved on the top.In the past, they are for tying horses as well as for decoration.Ok, now we are in the stone carving gallery.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mausoleum carvings and religious carvings.The pair of stone

animals,called “pi xie(辟邪)” and “tian lu”(天禄),used to be placed in front of a mausoleum to protect it from the attack of evils.Here, I’d like to introduce the six famous steeds for you.They were sculpted in memory of the six horses, which had served the emperor,li shimin ,in constant wars.In memory of his horses, emperor Tang Tai zong had them carved to company his tomb.Two of the horses, known as \"Saluzi\" and \"Quanmaogwa”, are reproductions.The original works are now displayed in the Museum of Pennsylvania.//石刻艺术室(昭陵六骏) Now we come to the last section with both Buddhist and Taoist sculptures.Here, this carving of Bodda(菩萨像) belongs to the Sui Dynasty.And this is a statue of Li Er(老君像), the founder of the theory of Taoism, a religion of the Han nationality. Ok, everyone, so much for this today.We still have some free time.We’ll leave at 2 o’clock, so please do not be late! And I’ll stay here,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you can ask me.By the way, watch your step please! Ok, it’s your turn.You can look around and enjoy yourselves.Thank you for lestening.

第20篇:毛泽东诗词碑林

毛泽东诗词碑林

毛泽东诗词碑林,位于韶峰半山腰,距毛泽东故居4公里,1991年动工兴建,1993年正式对外展出,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园中由100块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等组成,收录了毛泽东的100首诗词,以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整个景园按照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分为5个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4个时期:

第一区为毛泽东青年时代所写的诗词。

第二区为大革命和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三区为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

第四区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毛泽东诗词。

园中的诗碑,造型各异,变化无穷。即突出古朴、单纯的传统特色,又追求新颖别致、大胆变化,使诗碑与韶峰的自然美景浑然一体,令观者流连忘返。

碑林出口处耸立一块巨大的诗碑,上面镌刻了毛泽东在1959年6月26日于韶山写下的一篇《七律·到韶山》。此碑宽12.26米,高8.3米,厚0.99米,寓意诞辰寿辰和忌日。

毛泽东诗词碑林,整体特点就是注重“造境”与“创意”,动静相宜、诗景相得,每首诗是景,每一景又是诗,为韶山陡添一绝,无时不让造访的游人感受到毛主席诗词中透出的豪迈气概。

碑林导游词
《碑林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