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导游词

兰州导游词(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2:45:18 来源:导游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兰州导游词

兰州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古代曾称“金城”。《汉书.地理志》应勋注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还有一种说法“金城池汤”的典故,喻其坚固得名。汉代设金城郡,隋朝时,因城南有皋兰山而更名为兰州。后,几经变故,至清代又为兰州府。辛亥革命后,兰州市从此成为了甘肃省的省会。

兰州市历史文化悠久。早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狩猎和农牧业生产,先后创造了灿烂的马家窑、半山、马厂和齐家文

化。夏商周时,以神农氏炎帝为宗神的羌族和戎族在此活动。汉唐时起兰州做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在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人民同亚非欧各国人民友谊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荐第2篇:兰州导游词

兰州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古代曾称“金城”。《汉书.地理志》应勋注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还有一种说法“金城池汤”的典故,喻其坚固得名。汉代设金城郡,隋朝时,因城南有皋兰山而更名为兰州。后,几经变故,至清代又为兰州府。辛亥革命后,兰州市从此成为了甘肃省的省会。

兰州市历史文化悠久。早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狩猎和农牧业生产,先后创造了灿烂的马家窑、半山、马厂和齐家文

化。夏商周时,以神农氏炎帝为宗神的羌族和戎族在此活动。汉唐时起兰州做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在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人民同亚非欧各国人民友谊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可沿滨河路绿色长廊欣赏黄河雄姿、水车园、黄河母亲雕像、中山铁桥,并参观白塔山、省博物馆、五泉山、兰山公园等景点,郊县有兴隆山、鲁土司衙门、吐鲁沟、引大入秦工程等景点。游客来兰州,也可中转去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青海塔尔寺及天水麦积山等景点旅游。兰州市交通相对便利。中川机场辟有通往全国主要城市的二十多条航线;312等四条国道穿境而过;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兰州旅游接待设施与服务已配套成龙,现有星级饭店15家,国际旅游社11家,国内旅游社32家,旅游车船公司3家,定点旅游商店15家,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接待网络。兰州也是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科研教育中心和商贸中心。

推荐第3篇:兰州的导游词

兰州,简称“兰”或“皋”,古称金城,是甘肃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那么下面小编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甘肃兰州导游词相关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兰州的导游词1

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地处兰州、西宁、银川3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距兰州市区38.5公里,距西宁198公里,距银川420公里。规划面积806平方公里,辖永登、皋兰两县五镇一乡,现有总人口10万人。2012年8月28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兰州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2012年9月13日,兰州市政府与碧桂园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老城新区。

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座中四联,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土地和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开阔,适宜大规模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横穿新区,水资源完全能满足新区未来发展需求;交通便利,连霍高速、京藏高速以及中川机场构成了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体系;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吉利汽车等一批产业项目入驻,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的良好态势。

甘肃省、兰州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举甘肃全省、兰州全市之力支持新区发展,计划通过5~10年的努力,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目前已经有包括中石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吉利汽车、三一重工在内的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落户新区,规划建设石化、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7大产业集群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5大片区。经过5~10年的建设,兰州新区将发展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西部地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聚集、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

兰州的导游词2

兰州位于我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市区南北群峰对峙,滔滔黄河穿城东流,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带状盆地城市。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中心,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繁荣兴旺的商贸城,欣欣向荣的科技城,饮誉全国的瓜果城。市辖皋兰、榆中、永登三县和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总面积13085.6平方公里;2000年人口普查,全市户籍人口292.95万人。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四区构成兰州市区、城市面积1112.20平方公里,总人口314万人。城市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截上2002年底,建成区面积153.7平方公里。

西固是兰州市的西大门,总面积385平方公里,总人口30.9万人,黄河横贯全境,是古丝绸之路著名的商埠重镇。

交通通讯便利—境内兰新、兰青、包兰、陇海铁路,西兰、兰新、甘青、兰包公路交汇为商品大集散的理想之地。有高速公路直达机场,航空线路已开辟50余条。邮电通讯设备齐全,总装机量3.7万门,可直拨国内2000多个城市和世界230多个国家、地区。

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水能富集,设施配套。区内火电厂、水电厂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还有待开发河口峡、柴家峡电站。已建成粮食、蔬菜、瓜果、蛋奶、药材、渔业等十大基地。有近4万亩的十大坪台,均通电上水。

区内产驰名国内外的软儿梨、百合、红枣、山楂、草莓、洋葱等,种植面积达7000亩。传统的甜醅、酿皮、灰豆、牛肉拉面等饮食文化令人回味无穷。

工业发达——西固是个大型石化工业基地,素有“西北高原化工城”美誉,已形成石油、化工、机械、冶金四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电力、化学、冶炼、建材、仪表、轻纺、建材、制药、核能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区内有中央和省、市属大、中型企业146家。

兰化、兰炼为国家大型企业,高品位产品和先进技术已辐射到全国各省市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力量雄厚。西固为全国20个星火技术密集区之一,有10多个科研机构,拥有科技人才2万多名。全区科技意识浓厚,地企合作密切,科研成果转化快。

西固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来这里作客,搞投资开发,把西固建成繁荣、富裕、文明、开放的新型现代化城市。西固,必将像一颗璀璨的新星在大西北升起。

兰州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东经102.30—104.30,北纬35.51—38之间。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2℃,年均降水量327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比较理想的人居和创业之地。

兰州的导游词3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后来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

西汉初,依秦建制,兰州仍为陇西郡辖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西征匈奴,在兰州西设令居塞驻军,为汉开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兰州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管辖。汉昭帝始元六年,又置金城郡。汉宣帝神爵二年,赵充国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后,西汉在金城郡的统治得到加强,先后又新置七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并金城郡于陇西郡。汉安帝永初四年,西羌起义,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迁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县,十二年后又迁回允吾。东汉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从此,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榆中,今榆中县城西。

西晋建立后,仍置金城郡。西晋末年,前凉永安元年(314年),分金城郡所属的枝阳、令居二县,又与新立的永登县,在今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附近三县合置广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治与县治同驻一城。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子城县为金城县,复改兰州为金城郡,领金城、狄道二县,郡治金城。大业十三年(617年),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建都金城。不久迁都于天水,后为唐所灭。

唐统一中国后,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兰州。八年,置都督府。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又改为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复改为金城郡。唐肃宗乾元二年,又改金城郡为兰州,州治五泉,管辖五泉,广武二县。唐代宗宝应元年,兰州被吐蕃所占。唐宣宗大中二年,河州人张义潮起义,收复陇右十一州地,兰州又归唐属。然而此时的唐朝已经衰落,无力西顾。不久又被吐蕃所占。

在北宋宋真宗、仁宗年间,党项族屡败吐蕃诸部。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党项元昊击败吐蕃,占领河西及兰州地区。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北宋乘西夏廷内乱,调军攻夏,收复兰州。此后宋夏隔河对峙,时相攻伐。

南宋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兰州在宋廷统治半个世纪后,被金将宗弼(即金兀术)攻占。此后兰州虽曾在金大定元年(1161年)被宋收复过,但旋即丢失。因此,南宋后兰州又进入了金与西夏新一轮的争夺之中。直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占领兰州。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明军战败元军,攻取兰州,次年置兰州卫,洪武五年置庄浪卫;建文帝元年(1399年),肃王朱楧率甘州中护卫移藩兰县(兰州),以三分军士守城,七分军士屯田,加之东南诸省移民不断移兰屯垦,兴修水利,促进经济发展,人口增殖,至成化时兰州“城郭内外,军民庐舍不下万馀区”。

清初依明建制,兰州隶属临洮府,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顺治十三年裁卫归州。康熙二年复设兰州卫。康熙五年(1666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由巩昌,今陇西迁至兰州。从此,兰州一直为甘肃的政治中心。

乾隆三年(1738年)临洮府治由狄道移至兰州,改称兰州府,又改州为皋兰县。当时兰州府辖管狄道、河州二州;皋兰、金县、渭源、靖远四县。乾隆二十九年,陕甘总督衙门自西安移驻兰州,裁减甘肃巡抚。自此兰州成为西北政治、军事重镇,用以“节制三秦”、“怀柔西域”。

辛亥革命后,于民国二年废府州设道,并兰山、巩昌二府为兰山道,辖管皋兰、红水、榆中、狄道、导河、宁定、洮沙、靖远、渭源、定西、临潭、陇西、岷县、会宁、漳县等十五县。道尹驻省会皋兰县。民国十六年改道为区,变兰山道为兰山区。民国二十五年,划甘肃省为七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皋兰、榆中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岷县。民国三十年,将皋兰县城郊划出,新设置兰州市,与皋兰县同治今兰州城关区。市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7.2万余人。民国三十三年,市区扩大,东至阳洼山,西至土门墩,不含马滩,南到石咀子、八里窑、皋兰山顶,北至盐场堡、十里店,面积达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从此兰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国以来,兰州市建置曾几度变更。兰州市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五个区以及榆中、皋兰、永登三个县。

推荐第4篇:兰州白塔山导游词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九五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

,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黄教)。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玉门关历史导游词

·兰州导游词

·伏羲庙导游词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推荐第5篇:兰州白塔山导游词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九五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WWW.DIYIFANwen.com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黄教)。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兰州此碑,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宽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玉门关历史导游词 ·兰州导游词 ·伏羲庙导游词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推荐第6篇:兰州景点的导游词

兰州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兰州拉面大家都有吃过吧,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兰州景点的导游词,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兰州景点的导游词【一】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九五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兰州此碑,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宽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兰州景点的导游词【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将要游览的景点是五泉山,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五泉山的概况。

五泉山的概况

兰州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南面的这座叫做皋兰山,五泉山就是皋兰山的北麓,是皋兰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兰,面对市区,海拔1600多米,现在占地面积是27.6万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一半还大。山上现在保存有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十多处,1000多间,规模宏大。庙宇楼台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长廊阁道上下连通,蜿蜒曲折。山间丘壑起伏,林木苍翠,环境清幽,空气宜人,五眼长流不息的清泉,汇成潺潺的流水,曲回而下。五泉山,1955年被国家正式开辟为公园,是兰州人节假日休闲旅游的场所,每年还在这里举办各种灯会、花卉展览活动。公园里有动物园,豢养各类动物上百种;还有各种成人和儿童的游乐设施。

说到五泉山,不能不给大家讲一段传说:西汉年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骑兵万人,奉武帝之命征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他的部队途经兰州,扎营在皋兰山脚下。经过了长途跋涉,全军已是人困马乏,附近一带却怎么也找不到水源,不能做饭。副将急忙请示,要骠骑将军拿主意。霍去病镇定自若,拿起马鞭在山坡上戳了五下,霎时有五股清泉顺着鞭痕从山坡汨汨流出,水味甘甜,不光供足了三军将士的用水,而且一直流到了今天,成为历代饮用的重要水源。据说,这就是五泉山名的来历。

其实,公元前121年年仅20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匈奴时,从今天的甘肃临洮出发,过焉支山,与匈奴军队鏖战于皋兰山下,这个皋兰山是今天张掖地区高台县北的合黎山,兰州的南山大约在北朝的时候才称作皋兰山,与霍去病毫无关系。但是后来的人们,一直把兰州的皋兰山当作霍去病远征的皋兰山,明朝以后就有了霍去病鞭戳五泉的传说。

在霍去病的传说之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已经有了一个关于五泉来历的传说:东汉中期,汉桓帝联合宦官逮捕了把持朝政、贪赃枉法的大将军梁冀,论罪灭族。梁冀子孙中有一个名叫梁晖的,侥幸躲过了被杀的劫难,从都城洛阳逃出,一直躲到羌人占据的金城县一带。长期居住之后,他受到羌人的信任,被推举为大头领。当时天灾人祸,社会混乱,在金城呆不下去,梁晖准备率领部下迁徙他乡。当他的部众出发来到金城南山,就是现在的皋兰山暂且驻扎时,却被敌对的其他羌人包围。山上没有水,大家饥渴难耐,眼看就无法坚持。情急之下,梁晖把自己用榆树枝做成的马鞭插到地上,同时宰杀了一只青羊作为祭品,祈祷南山之神保佑他的部众。这一下果然灵验,山坡上顿时有神泉涌出,他的马鞭也刹那间变成无数棵榆树,化作大片的树林。泉水越涌越多,汇成小溪,自南向北,一直流入黄河。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梁晖,就把这个神泉称为梁泉。

霍去病鞭戳五泉的传说,可能是从《水经注》中的故事演变来的。人们把兰州的皋兰山误认作霍去病作战的皋兰山,于是也就把梁晖的故事安到了霍去病身上。

故事虽然带有传奇色彩,但五泉山有五眼清泉却毫不含糊。现在,这五眼清泉已是公园的重要景点,它们从东向西呈弧线形分布。五眼清泉,各具特色,人们分别给它们取名为:惠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和蒙泉。除了五泉之外,公园的东西两侧还有两股流水,出自东龙口和西龙口。五眼清泉各有什么特色呢?等到了实地之后,我会给大家一一讲解的。

百姓中有一句俗话说得非常有意思,叫作“好山多让僧人占了,好衣服尽让女人穿了。”五泉山也是一个佛教名山,里面的建筑绝大多数是佛教殿堂。现存最古老的寺院是建于明朝的崇庆寺,俗称浚源寺,它建于明朝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除此之外,还有千佛阁、地藏寺、卧佛殿、嘛呢寺等等,使五泉山成为兰州佛教活动的中心。每逢佛教的重要节日,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比如水陆大法会等等,每当此时,整个五泉山上是人山人海。

五泉山上还保存有自金代以来的数百件历史文物,其中最着名的是铸于金朝泰和二年的泰和铁钟,距今已有800年历史了。还有一尊铜接引佛,铸于1368年,就是明代始皇朱元璋刚当皇帝的那一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清朝字画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文物。

刘尔炘

说到五泉山的建筑修复和保护,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物,就是刘尔炘先生。刘尔炘字又宽,号晓岚,又号果斋、五泉山人,祖籍山西,生于兰州,是甘肃近代着名的教育家、学者和书法家。光绪十五年,刘尔炘考中进士,并先后做过翰林院庶吉士和编修;受聘担任五泉书院讲席,就住在五泉山下,自号“五泉山人”。他创办了兰州第一所近代小学,1922年修建五泉书院,为兰州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办学的同时,刘尔炘多方筹集资金,募银4800多两,在1919—1924年间对五泉山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扩建,修建了牌楼、太昊宫、企桥、半月亭等景致,修复了倾圮的庙宇楼阁,并在园内题写了130多副对联。这些对联咏物寄情、诙谐幽默、寓意深远,不光有对自然风景的赞美,更蕴涵着对人生的体味,对游人的指点,活泼隽永,耐人回味,许多都是语含双关、文蕴两意的佳作。过去,经常有人专门跑到五泉山,来抄录他的对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五泉山前,这个牌楼就是五泉山公园的大门,是山中所有寺院的山门,“五泉山”三个大字就是刘尔炘书写的。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思是说,不论是游山还是玩水,人总会获得一些特别的感受,总能被激发出丰富的豪情。愿大家登游五泉山,情满五泉山!

嘛呢寺

我们眼前有座雄伟的门楼,高悬在上的“乐到名山”四个字,是当代着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从这里开始,有东、中、西三条上山的路。进入这个大门,走的是中路,顺山依次有许多建筑。为了节约时间,少走重复的路,我们现在走西路,下山时从中路的这个大门出来。

现在大家请看我的右手边,这里有一道流水,石头丛中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溪流”二字,这水流就出自上方的泉水。

我们先来参观藏传佛教寺院嘛呢寺,要进入嘛呢寺,首先要经过一条长长的阶梯,坡度较大,登上去有点不容易,这也许能考验善男信女的虔诚。在我们的右上方,大家看,立着一对杆子,上面还飘着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吗?对了,那叫嘛呢杆,是藏传佛教里的一种圣物,信徒们把佛经写在幡上,每当风吹过一遍,就相当于把经文念了一遍,这和我们在电视上常见的转经筒的作用是一样的。嘛呢杆后面的那座建筑就是嘛呢寺,是西侧山坡上的主要建筑群,也是五泉山上惟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这寺前古树参天,寺旁有石桥流水,风吹树摇,泉落水响,真是“泉水响云绿,树高摇山青”。在这寺前停留片刻,准会使你横生遐想。

这里有一个大经轮,僧众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它,同时口中反复念诵“嘛呢”,也就是六字箴言“唵嘛呢叭咪吽”,就可得到解脱,功德圆满。经轮转一圈,就等于念了一遍所有的经卷。因此,信徒们除了在佛殿、经堂、寺院周围转动经轮外,还要在家中旋转。信教的藏族同胞家里,一般都有大小不同的经轮,有手摇的小经轮,有旋转的大经轮,只要有空,时时摇转。游客到此,也会旋转七圈,祈求佛爷给自己一个好运气,或者是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大家不妨转转,一家要顺时针方向。

嘛呢寺正殿建于清同治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74年,其余建筑都是刘尔炘先生扩建的。寺内本来辟有依依经、仄仄门、曲曲亭、重重院、叠叠园,名称形象有趣;一些寺舍还题以迎绿、飞黛、听松、拜云等雅号,现在许多都已废弃。正殿供奉的主要是观音、普贤和文殊三大菩萨。西侧的偏殿里,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曾经发过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他是一位留一切幸福给别人的菩萨,世人称他为“大愿”。

惠泉

游客朋友,我们面前的就是惠泉,水流比较旺盛,水质特别好,过去一直是附近居民饮用和灌溉的水源,给人们带来实惠,因此被称作“惠泉”。用它泡茶,味甘气香;用它浇灌而成的兰州水烟和大枣,曾经是清朝贡品。自20世纪以来,由于气候变化,水量变少,而现代化的抽水设施使人们大量用黄河水灌溉,惠泉已失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而变成了一眼只供人观赏的泉水。

惠泉旁边的这座桥就是企桥,它的名字很有特色,而这副对联,则更有特色,看:“想过去么?过去便可通碧落;休下来了,下来难免入红尘。”隐喻五泉山有世外桃源般的佳境,体现了作者追求避世隐忍的生活态度,也符合这里山水的一些特色:远离世尘,清净空灵,恰恰是隐士的乐园。再看那一面:“问来来往往的人,今之云游,水意山情可乐否?”问大家玩得开不开心,又自答说,“到活活波波地,任天而动,花光草色亦欣然。”对联都是刘尔炘撰写的,是不是别有风味?

好了,我们再往上走。

甘露泉

甘露泉是五泉中海拔最高的一眼,源流较细,据说它“久雨不盈,大旱不干”,味道甘甜,就像甘露。甘露泉在清虚府西南角山崖下,为五泉中地势最高的泉。在明代时水量充沛,山泉漱石,飞珠溅玉,称为漱玉泉。清中叶以后,泉流变小,纤细无声,却经年不涸不溢。因所处地势最高,离天较近,便于祈求天降甘露,遂改为甘露泉。光绪时,陕甘总督左宗棠曾经在此祭祀过泉神、雹神。现泉为圆形,直径2.1米,深入地表3米,水深0.3米,在泉上建有六角攒尖顶亭护泉。

掬月泉

掬月泉乾隆时在东麓,是五泉山最早得月处,月出东山,天上一轮明月,泉中一轮明月,泉中之月伸手可掬,月在泉中也好像将月掬于银盘之中,故名掬月泉。此泉干涸。光绪时又在文吕宫东墙下出——泉,直径1.1米,深入地表2.35米,皓月当空,月入泉中,明月伸手可掬的佳景遂又重现。

摸子泉

摸子泉位于地藏寺旷观楼下摸子洞内。地藏宫大殿供地藏菩萨,东殿供送子将军,西殿供观世音菩萨。寺西南角—门可通掬月泉。摸子洞深14米,两侧石壁上凿有佛龛,到洞最里面之后,再下5级台阶,就到了泉边。泉为方形,水深0.4米。以前寺内僧人在泉中置石子和瓦片,说求子者摸到石子生男,摸到瓦片生女。

洞口原来悬有刘尔忻所撰楹联: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兰州景点的导游词【三】

兰州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古代曾称“金城”。《汉书.地理志》应勋注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还有一种说法“金城池汤”的典故,喻其坚固得名。汉代设金城郡,隋朝时,因城南有皋兰山而更名为兰州。后,几经变故,至清代又为兰州府。辛亥革命后,兰州市从此成为了甘肃省的省会。

兰州市历史文化悠久。早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狩猎和农牧业生产,先后创造了灿烂的马家窑、半山、马厂和齐家文化。夏商周时,以神农氏炎帝为宗神的戎族在此活动。汉唐时起兰州做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在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人民同亚非欧各国人民友谊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可沿滨河路绿色长廊欣赏黄河雄姿、水车园、黄河母亲雕像、中山铁桥,并参观白塔山、省博物馆、五泉山、兰山公园等景点,郊县有兴隆山、鲁土司衙门、吐鲁沟、引大入秦工程等景点。游客来兰州,也可中转去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青海塔尔寺及天水麦积山等景点旅游。兰州市交通相对便利。中川机场辟有通往全国主要城市的二十多条航线;312等四条国道穿境而过;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

兰州旅游接待设施与服务已配套成龙,现有星级饭店15家,国际旅游社11家,国内旅游社32家,旅游车船公司3家,定点旅游商店15家,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接待网络。兰州也是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科研教育中心和商贸中心。

兰州景点的导游词【四】

兰州,这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最美的景物就是闻名中外的黄河风景线,那里一年四季都景色怡人。

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燕子站在树梢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春风轻轻地吹着,小朋友们拿着风筝来放,顿时天空被花花绿绿的风筝掩盖着,像一块五颜六色的花布映在了天空中,黄河缓缓地流着、看着两岸的小朋友们放风筝。夏姑娘来了,她来时带了一盒水彩笔,把大地染成了五颜六色的。小树换上了绿衣,轻风一吹树叶“沙沙沙”地叫了几声。

夏姑娘把鲜花打扮成了一位爱撒娇的小女孩,小朋友们一边吃雪糕一边看着黄河母亲那和颜悦色的笑脸,小鸟天天演唱着富有生机的夏之歌。

秋天到了,金色的蜡笔染给了整个世界,柳树的叶子变黄了。早晨,老爷爷拎着鸟笼子去滨河路上晨练,爷爷奶奶做着操,鸟笼里的小鸟为他们打着节拍。燕子飞走了,在飞走的时候不停地叫着,仿佛在说:“小朋友们,明年春天我们一定会再回来陪你们玩的。”

冬爷爷来了,寒冷的西北风呼……呼……呼地吹着,有时冬爷爷不小心往人间撒了点盐,人间顿时变成了银白色,房子上、树梢上……小朋友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有的……孩子们的笑声响彻云霄。

我给大家讲了我家乡的一年四季,你们肯定对我的家乡稍有了解,等到有时间,请你们我的家乡来细细观赏吧!

推荐第7篇:导游考试中文导游词:兰州白塔山简介导游词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九五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 ,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黄教)。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兰州此碑,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宽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推荐第8篇:兰州故事

兰州故事

高一四班 陶雨柔

兰州也叫金城,是唯一黄河穿越市区中心而过的省会城市。之前,我一直好奇,为什么在兰州这座城市有好多不会说兰州话的兰州人。通过这四周的校本课程《金城兰州》的观看,才解答了一直困惑我多年的问题。

兰州是在50年代响彻云霄的名字,是新中国石化工业的奠基地。在第四章《明珠》中便详细的讲述了当时支援兰州的故事。许多一线城市如上海、广州等的有志青年,不辞路途的遥远与艰辛,在面对当时兰州那破旧、贫穷的城市,毅然决然地选择扎根到了这里。胡淑兰便是这其中的一员。她的心中一直怀揣着一颗报效祖国的热心,在她苏联实习后便立即赶到了兰州,加入了冶炼石油厂的建立。

“不到两个月炼5000吨”这句话对于当时中国的经济方面算是天方夜谭。这句话将胡淑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关联起来,但厂长的一句话感动了我“这个学费我们肯定要付得”,那个年代人物的境界多高啊!终于,看着天空中战机飞过的青烟,这句话成为了现实。作为兰州人的我心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

也许,在身边的某一个人的父辈便是当时支援兰州的有志青年,也许,身边的某花草小店便是见证了兰州风雨的碑石。在我看了《金城兰州》后,我想我不会再去抱怨兰州的落后与贫穷,我甚至发现自己并不了解兰州,影片所表达的事实便是:这座西北重镇之于国家,从来都不是无足轻重,而是举足轻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虽是一句励志语录,外面的世界也的确绚丽缤纷。但我却觉得世界再大,也不是你的,故乡再烂,也是自己永远的家。不是有一句话说的好吗?“即使自己无数次辱骂自己的家乡,也不允许外人说它的一句不好。”

如今,兰州已经有了许多一线城市所具有的设施,一座城市正在崛起,在历史的长河上添上一笔浓重的色彩。对于兰州人来说,一本书一碗面一架桥一条路便是我们永恒的记忆。即使在异国他乡,吃着山珍海味,也会想念那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

兰州,如果你爱她,你该看看她,如果你恨她,你该关注她,兰州在诉说着她自己的故事。

推荐第9篇:兰州市场分析

兰州市调研报告

兰州市区坐落在黄河谷地,东西狭长,黄河从西向东蜿蜒流过,南北宽2 ~10km,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和永登、榆中、皋兰三县, 全市总面积1.31 万k㎡, 其中市区面积1 631.6k㎡( 建成区面积为163k㎡) ,兰州市总人口约366万人, 市区人口200.54 万人, 人均建设用地不足1㎡, 为全国各大城市所少见。

城关区作为兰州的主要城区以发展机械、轻工和电子为主, 同时也是兰州市的主要商贸、金融中心及主要居住区。主要为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教育文化、科技信息、生活居住等用地。

七里河区是机器制造、轻工、铁路枢纽为主的工业区, 有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石油机械研究所、兰州通用机器厂、第二通用机器厂、第一毛纺厂、毛条厂、铁路枢纽站和机车厂等。该区土地以工业用地为主, 但在部分企业破产重组的情况下, 原有大量工业用地正在逐步转变为居民点, 如第一毛纺厂在破产后, 其原有生产用地现已被开发为大型住宅区曦华源。

西固区作为石油化工综合基地, 有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热电厂、水厂等骨干企业, 该区土地主要为工矿用地,在西固城福利区土地主要为居民点,西固河口地区主要是农业用地,现已被开发物流园区。

安宁区在长风机器厂、万里机电厂、兰新仪表厂和机床厂的基础上, 以发展机械、精密仪表工业为主, 区内西部的沙井驿为建材工业基地, 同时区内还有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和兰州城市学院等高等院校, 并且原有的农业用地都已被规划为经济开发区和房地产, 随着近年来几个大型企业相继精简重组, 大量工业用地转为居住用地, 同时各个高校纷纷扩充校园,

兰州地处黄河经济带一级开发轴线和陇海、兰新经济带二级开发轴线的交会处。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兰州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品交易中心。

兰州经济区位和交通通信枢纽优势为西北地区现代物流中心和全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兰州物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大部分企业是在原有运输、仓储、道路和各类市场等传统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兰州市物流企业分为以仓储分拨为主的物流企业;以铁路运输部门为主,主营“门对门”运输业务的物流企业;以交通运输和航空运输部门所属企业与相关企业联合形成的物流配送企业;个体物流企业四种形式。

兰州物流主要集中在东岗,秀川两地,已形成一定规模,入住货运公司也较多,主要有天奇物流园、天泰物流园、欣星物流园、东岗物流公司、东岗停车场、东部顺盛物流中心为主,另有其它物流公司,规模较小,也较分散。

天奇物流园为规模较大物流公司之一,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南滨河中路1269号天奇物流园 甘肃天奇物流园是天奇集团投资1.6亿元建成的集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信息网络平台、管理服务平台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物流园区,其规模目前在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物流园区占地293亩,总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其中商务信息经营面积2.3万平方米,住宿休闲、餐饮洗浴等配套服务设施面积2.1万平方米,仓储面积4.6万平方米。在20万平方米的特大型停车场区内,可容纳1500辆大型车辆停放;200吨电子磅及各种装卸设备配套齐全;全方位的电子监控系统,能保证客户货物存放和停车的安全。

天奇物流园已具备青藏区域物流中心、欧亚大陆桥枢纽站、兰州及周边城市物流配送、综合物流交易及联运中心的多功能优势。有发往全国各地的物流经营线路,能为入驻企业和商户提供物流信息、物资仓储、货运配送、货物装卸、停车住宿、汽修配件、金融服务、餐饮洗浴、休闲娱乐等全方位的服务。目前已入驻园区的包括上海佳吉、天地华宇等省内外物流企业400余家,带动下岗就业人员近3000人,年货物吞吐量已达180万吨,年交易额逾9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兰州是我国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根据国家物流业产业振兴计划和兰州市 “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由天奇集团总投资3.6亿元,占地33万平方米,与国际物流市场接轨的特大型现代物流园区新建项目已开始启动。此项目建成后,对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服务效率,推进物流标准化、信息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兰州物流业立足西部、服务全国、辐射陆桥沿线城市的国际型物流中心建设,都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欣星物流园位于天奇物流园西侧,北邻北滨河路,西靠天泰汽配超市,面积约为270*80=21600m2,主营兰州至各地货物托运。

天泰物流园位于天奇、欣星物流园西侧,西边为甘肃西部废金属专业市场有限公司,主营汽车运输,内有汽车超市和配件超市,并有天泰宾馆、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占地面积约350*700=245000 m2 ,主要经营车辆销售、售后等业务。

甘肃西部废金属专业市场有限公司,位于天泰物流园西侧,主要经营废金属回收等业务,滨河路沿线200m长。 二手车交易市场位于天奇物流园东南侧,占地150*200=30000m2,内停车辆约500辆。主要在周

六、周日进行交易,交易量估计不大,主要交易在路边车市进行。

东部主要以甘肃东岗物流公司,兰州宏顺物流中心,兰州东部顺盛物流中心、东岗停车场等为主。

东岗停车场较大,位于高速路兰州东出口,占地约200*200=40000m2,内有货运公司约100家。

甘肃东岗物流公司位于东岗停车场西南,占地约250*60=15000m2,内有货运公司约60家。

兰州诚辉货运有限公司位于东岗物流公司西侧金球宾馆院内,约10000m2,内有货运公司50家左右。

兰州东部顺盛物流中心位于高速兰州东出口东侧,高速路边,占地约15000 m2,内有货运公司约50家。

兰州宏顺物流中心位于东岗东路南侧(皮革厂斜对面),为酒钢钢材交易中心,内有龙盛钢结构有限公司,占地约260*20=5200m2,(不包括钢结构公司),有货运公司约50家。

其余均为小物流交易市场,占地不大,交易量不大,如东部院内有一物流,主要托运市场内服装等货物。

推荐第10篇:兰州水污染

2014兰州水污染

摘要

生命最初诞生在水中,水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之一,是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加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水体,水污染日益严重。水污染对周围环境和各种微生物等都存在很大的危害。久而久之,也会威胁到人的安全与健康。2014年4月,由于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一条管道发生原油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导致苯含量超标,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水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全人类神圣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兰州水污染的原因

前不久发生的兰州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但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多是水污染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却没有深究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据报道,自流沟周边地下含油污水形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原兰化公司(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的前身)一渣油罐在1987年发生物理爆破事故,有34吨渣油渗入地下;二是原兰化公司一出口总管道曾于2002年发生开裂着火,泄漏的渣油及救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消防污水渗入地下。由此可以发现,此次自来水苯污染事故的污染源应该是27年前和12年前中石油的渣油罐泄漏,泄漏的污染物不是直接排向水体,而是渗透到地下,从而污染了土壤。也就是说,这次水污染是土壤污染导致的地下水污染事件。相对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具有长期性、渐进性特征,所以在这此污染事件中,27年前的泄漏才会在今天发作,因为污染物由土壤层向地下水渗透有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如果认识到这次水污染事件是由土壤污染造成的,那么现在所有的污染处理都只是完成了临时的应急处理。暂时的水质恢复并不能终结污染,因为污染源是被污染的土壤,如果没有清洁修复,污染就依然存在。在雨水的渗透作用下,土壤中的污染物会继续向下渗透,将来必然会有新的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层。只要土壤污染没有清除,这种可能性就持续存在。所以,当务之急是在二次事故发生前,及时清理土壤污染。

4月12日,根据最新调查,造成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的源头直指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的管道泄漏,是其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上世纪80年代管道曾发生漏油

据了解,承担兰州城关、西固、七里河和安宁四个主城区240多万人供水重任的是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此次自来水苯超标的源头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一条管道发生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自流沟是兰州威立雅公司第一水厂与第二水厂之间的一条输水沟,现已使用数十年,沟下有兰州石化的管道。其实,这条自流沟长期以来都是兰州自来水的一大隐患。兰州威立雅公司董事长姚昕说,自流沟建成投用至今已运行近60年。上世纪80年代自流沟下面的化工管道就发生过一次漏油事件,可并未就此弃用,而是修补后又使用到现在。

今年3月兰州就出现自来水异味,兰州威立雅公司4月10日17时对出厂水的检测数据是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到了新闻发布会,这一数据降到78微克/升。但不管哪一个数据都是严重超标。4月13日下午,兰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经初步查明,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而含油污水形成的主要原因为原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分别于1987年和2002年发生物理爆破事故使渣油泄出渗入地下所致。此次事件不仅暴露出我国城市地下管网设计不合理,更暴露出在2005年松花江苯污染事件、青岛市输油管道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引发爆炸事故后,国家再次要求对油气管道、城市管网展开大规模排查后政府工作的懈怠思想和侥幸心理。

二、兰州水污染的影响

1.对旅游事业的影响

兰州水污染事件,持续了将近一个月。这件事情对旅游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凤凰旅游接触到的专家都认为,短期内这件事情对兰州的旅游市场不会有太大影响,长远恐怕会影响当地的旅游品牌打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王兴斌表示,兰州部分城区自来水污染事件对兰州以及西部旅游的影响是暂时性、局部性的,不会产生重大影响。首先这是个局部地区的个案,是自来水厂未能及时公开信息、采取果断整治引起的水污染,不是持久性的环境污染,与大面积、持续性的雾霾不一样。但他也进一步指出:这次事件对兰州及西北地区的后续影响不能忽视,在一部分游客中产生的心理阴影,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

据凤凰旅游了解的情况,目前赴兰旅行团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退团现象。有的旅行社应客人要求及时调整旅游线路,两个地接团几乎提出改行程、不在兰州吃住的要求避开自来水污染地区。

针对此次水污染事件,兰州旅游部门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事发当天,甘肃省旅游局就紧急给全省14个市州旅游局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地旅游主管部门,给因为水污染原因而离开兰州前往各地的游客团队提供住宿、返程票务等方面的帮助和方便,并妥善安置前往各地的游客。这些措施包括宾馆餐厅及酒吧均使用纯净水清洗水果蔬菜、餐具器皿、烹饪菜肴汤品等;客房均提供充足的瓶装矿泉水供宾客饮用,还通过酒店微信、微博、朋友圈等平台告知公众。

中青旅市场部副总经理徐晓磊表示,目前中青旅没有在兰州的旅游团。此事应属偶发事故,经过监管整改后饮用水应会迅速回到常态,兰州本身的旅游品质不会受到较大影响。此外,当前兰州对游客而言更多是西部旅游的中转点,短时期内应无过多负面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一些地方空气、饮用水等基本旅游要素受到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长期来看,会对目的地旅游品牌产生不利影响。

2.对土壤的危害

只要经历过工业化的国家,都会经历一个棕地污染的高发期,大约在工业化高峰期之后的二三十年期间显现。因为化工等高危行业容易出现危险物品的跑冒滴漏,而且在最初发展工业时,对工业废渣直接填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大部分工业废渣都是采取直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而这些有毒废弃物在土壤层不能自我净化和降解,反而具有累积性,并通过土壤渗透到地下水中。另外,这些填埋在地下的有毒污染物还会在土壤中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生成有毒废气、废液,并且在地表作用下向上迁移到地面,将危险废物、废液、废气带到地面,导致人体健康受损。

而兰州的自来水污染,一个方面是由于27年前和12年前发生的事故所导致的土壤污染,从而导致自来水污染事故。

相对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的成本更高。地表水有自净功能,而土壤不但没有自净功能,反而具有污染的累积性和积聚性,这就决定了如果土壤污染不彻底清除,由其引起的水污染或其他污染就可能长期反复发作。没有修复的土壤,其影响和危害可能长达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且危害是多方面的。渗透到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只是一种,它也可能向地面迁移,释放有毒气体,污染植物,形成毒性扬尘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等。以美国拉夫运河事件为例,居民中发生一些病变等情况,就是有毒土壤通过各种途径释放污染物导致的。如果这些污染场地未经任何处理修复就直接用于开发,一旦发生事故,就会由环境问题迅速转化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甚至严重危害污染区居民的健康。兰州水污染事件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赶在土壤污染高发期来临之前对污染土壤进行清理和修复。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日前向媒体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约16%的土壤遭受污染。历史和现实的教训已经告诉我们,土壤修复拖得越久,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居民健康风险、经济和社会风险就越大,付出的成本也会越高。 3.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从4月11日中午兰州发生局部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到4月14日早上7时兰州市宣布正式对西固区解除应急措施、全市自来水恢复正常供水,兰州居民度过了恐慌、焦灼的60多个小时。然而,此次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对人们造成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60小时之外。为缓解饮用水不足问题,兰州市政府已采取分区域保障供水措施,组织从兰州新区、红古区、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自来水厂和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深水自备井集中拉运饮用水,同时组织从周边城市调运瓶装纯净水。兰州市政府4月11日夜间决定,由于集中拉运的饮用水量有限,对暂时不能供应饮用水的片区内居民,由区政府组织向每人免费发放4瓶瓶装纯净水,请市民有序到所在社区领取,对孤寡、空巢、高龄老人和残疾人将组织人员优先送水入户。

兰州水污染,并非威立雅首次出事。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7月以来,威立雅在中国牵涉的水质污染问题超过13起,包括上海5起、北京2起、青岛2起、珠海1起、海口1起、乌鲁木齐1起、兰州1起,其中以超标排放水污染物事例最多。

日积月累的内忧外患,终于在4月11日引爆,污染物入侵了兰州供水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年久失修且已多次被污染的自流沟。次日,兰州市副市长严志坚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水苯超标来自于连接自来水公司一分厂至二分厂之间的4号自流沟。 “虽然知道早晚会出事,但是没想到这么突然这么快。”甘肃省水利厅水利专家袁生禄同时也是兰州市生态水系规划研究编制领导小组的专家组成员。他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尽管兰州市强调水安全多年,但不经意间爆发的危机还是让人措手不及。

兰州市一直试图从破解“单一水源”入手解决饮水安全的严峻状况。一位城市供水专家指出,单一水源地的隐患很大,一旦遇到突发性污染、输水设施故障、特殊干旱年份等紧急情况,城市供水将一击即溃。环境保护部开展的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显示,中国31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216个城市建设了备用水源地,没有备用水源地的城市还有近百个,绝大多数城市是单一水源的供给形式。

在此背景下,兰州开始规划将刘家峡水库作为第二水源地。该水库位于兰州以上约10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水库上游没有较大的污染源,水质达近Ⅰ类标准,基本符合生活和工业用水标准。且刘家峡水库与兰州市直线距离仅为30公里,正常蓄水水位1735米,正常蓄水水位以下库容57亿立方。专家们认为,引水对刘家峡水电站影响微乎其微,技术可行。

2013年5月,兰州市与水利部综合事业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刘家峡引水工程是双方合作的首要重点,旨在建立第二稳定优质水源,新建大型水处理厂,逐步改变兰州市供水结构,“从根本上提高水质”。

第11篇:兰州太平鼓

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兰州太平鼓,不仅在北京亚运会、国庆50年大典等重大活动中进京演出,今年春节期间还应邀参加中国文联大联欢,在央视荧屏美美露了把脸儿。此次将通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欢天喜地庆奥运”,向世界展示雄浑有力的铿锵鼓声和粗犷豪迈的黄河儿女风采。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垫场演出中,兰州太平鼓震响鸟巢,在世人的瞩目中,兰州太平鼓擂开了一扇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门。

兰州太平鼓”。太平鼓的特点是鼓身比其他鼓都长,上面绘有龙或兽的图案,鼓面上绘着太极图。在我小的时候,太平鼓队的规模很大,庄子里的年轻汉子都参加,,鼓队由大旗作前导,后随数十面锣钹,再后是几十乃至上百太平鼓手列队。表演时旗为指挥,锣钹击节,鼓身飞舞,三者起落有序,配合默契、整齐划一。记得那时鼓队都是由打大锣的庄子里的受尊敬的白胡子长老指挥着,整个队伍听着锣声或进或退,或围成一个大圈表演.他们都身穿黑衣黑裤,打扮的像戏曲里的武松打虎时的装扮,

近年来,皋兰农民太平鼓队多次代表省市赴全国各地参加重大活动表演,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国庆五十周年庆典、香港鼓乐节、北京奥运会、国际非遗节、上海世博会等重大表演活动,先后获群星奖、山花奖、太阳神金鸟奖等数十个国家级大奖,誉满华夏,蜚声中外。

从兰州市区出发,向北跨过东西横亘的黄河,沿公路行驶60公里,就到了皋兰山西南麓的皋兰西岔乡铧尖村,这里就是兰州太平鼓的“发源地”了。铧尖人历来习性好武,太平鼓在兰州擂得也最出名,数百年来,每逢正月初十开始,到元宵节进入高潮,村里村外处处听闻太平鼓的雄壮声威,尤其是来了客人,铧尖人总得摆出阵式,得意地耍耍铧尖人的威风。本村太平鼓队的领队得知我们是诚心远道而来赶赴乡里寻访“太平鼓”,十分热情地为我们张罗,钟声一响,不到半个小时,队员就到齐了。

一队80多名壮年男子,头戴英雄巾,身穿皂隶服,腰系红丝带,脚登麻窝鞋,个个宛如京剧舞台上的武松一般英挺。队列中,我还发现竟有一名最小的队员,只有6岁,硬要一起参加表演,小人儿肩背一个大人一般的腰鼓,很有意思。

表演开始,鼓手在领队的一声号令下,击锣伴奏,一时间,鼓声咚咚,黄土腾腾,龙腾虎跃,地动山摇。队列不断变幻,一会儿“两军对垒”、“金龙咬尾”、“双重突围”;一会儿“车轮施战”、“跳打”、“蹲打”、“翻身打”、“举打”;一边擂鼓,一边舞蹈,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那强大的阵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两军对峙作战时的场面;气势粗犷,又显示出高原人憨直奔放的性格和充满勇猛的阳刚之气,令观赏者无不为之振奋鼓舞。 兰州的太平鼓,无论是鼓的结构还是表演的方式,都和河北、东北一带的秧歌鼓截然不同。外形上,兰州的太平鼓是圆筒形,而不是大蒲扇形,另外,兰州太平鼓个大,鼓身高约70厘米,直径约45厘米,双面蒙皮,鼓帮外表深红色或黑色。太平鼓还有一奇,背带较长,可挎在肩上,让鼓垂于人的膝盖下,便于击打又可任意将鼓抛向任何一个方向。

兰州打太平鼓的习俗据考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传说明朝初年,徐达、冯胜奉命西征元军残部,一举收复了兰州。但据守在永登的元军仍负隅顽抗,一时难以攻下。不久逢元宵节,徐达想了个计策,命令部队制作了一批又长又粗的鼓,把兵器藏入鼓中,然后扮成社火队,混入城内,里应外合,一举攻下了永登城池。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徐达这次战役的胜利,把这种鼓取名为“太平鼓”。从此,兰州的太平鼓逐渐演变成各种复杂的形式,成为兰州社火中最受群众喜爱的民间歌舞而广为流传。

远去的兰州太平歌 2014-10-11 08:40:5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田洋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太平歌为何物,现在60岁以下的人,很难知道它的演唱形式。60年前,每年正月初六到正月十六,兰州市民间都要举办群众自发的太平歌演唱活动,以寄托人们期望的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

兰州太平歌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但在六十多年前我还小的时候到上世纪50年代初,兰州还有太平歌演唱活动。每年正月初六一过,兰州市的街头巷尾就自发聚集了许多人演唱太平歌。

太平歌的演唱形式独特,它不用吹拉弹奏的管弦乐器,而只用一通特大号的太平鼓和一副铜钹即可。每天傍晚兰州市的社火表演一结束,太平歌演唱就开始了。在兰州市中心的隍庙巷、鼓楼巷、道升巷、炭市街、桥门街、文武门、马坊门、会馆巷等处,摆弄锣鼓,太平歌演唱开场。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其演唱是全民参与,不拘一格。歌词多以七言、十言组成,这样唱起来顺口,念起来押韵,听起来易懂。内容多以民间传说、隋唐、三国、水浒、西厢记故事为主,后来也有人编唱新词的。太平歌一直唱到正月十六才告结束。

兰州太平鼓是西北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其集鼓乐、健身、娱乐、军演为一体,以鼓声低沉而浑厚,鼓手人鼓合一,气势雄浑而名扬四方,有“天下第一鼓”之美誉。但关于兰州太平鼓的起源却争论不断。目前,大体形成了三种观点:其一,依据民间传说,明朝初期,徐达、冯胜等奉命西征元军残部,为攻克永登(一说王保保城)而制作太平鼓。其二,民国时学者张维认为,兰州太平鼓源自古代的军屯习俗。其三,曹燕柳先生认为,兰州太平鼓的源头是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在熙河(今甘肃临洮、临夏一带)地区创始的讶鼓。这三种说法,有的源自传说,可信度低;有的经不住推敲,需要进一步的探究;有的资料单一,不足为凭。

9月21日,兰州宗氏后人宗效金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流传在宗氏家族内部的太平鼓起源传说。宗氏家谱记载,创始太平鼓的人是兰州宗氏祖先宗正龙,他曾为徐达的部将,在攻克王保保城的战斗中制作了一种长筒鼓。宗氏家谱的记载,给人们研究太平鼓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佐证。

家族传说

明初,为了消除边患,明政府在将大批江南罪犯充军甘肃的同时也迁来了大批山西晋南居民。这些移民填补了甘肃的人口不足,也推动了本土文化的发展。他们带来了各地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甘肃的民间习俗及生活方式。宗氏家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来甘肃的。

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讲古今。这是乡村中特有的文化传承方式。我和许多小孩坐在大炕上,听老人们讲述家族故事、三国隋唐。听老人们讲,我们宗氏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兰州人。我们宗氏原先居住在南京石头巷,明朝初年从江南迁到兰州。我小时候,还看到过一幅画像,是我们宗氏家神的形象名叫叭蜡虫蝗,为人形鸡首,有三只眼睛。据说这幅像就是从南京带来的。我们近些年到南京中华街进行过调查,但没有找到石头巷。

《宗氏家谱》记载,兰州宗氏先祖名叫宗正龙。明初,徐达、冯胜率军进攻西北的残元势力,宗正龙也随军来甘肃。家谱记载,宗正龙为徐达副将。我们查了不少资料,随徐达西征的副将没有姓宗的人士,我想应该是徐达的部将。

一场大战

在兰州太平鼓的起源的三种观点中,第一种观点流传最广,但专家们对这一种说法持怀疑态度,理由是徐达到过定西等地,但没有到过兰州。因此,专家认为既然徐达没有到过兰州,那么关于徐达利用兰州太平鼓攻占永登或王保保城的记载就靠不住了。然而,宗氏家族家谱的记载却是这样的:

明初,明军在兰州的战斗发生过波折。明军攻占兰州后,进抵黄河一线,没有继续进攻。结果,王保保发动反击,兰州城被围。明军随即发动第二次西征。当时,定西是明军进攻王保保的前沿。徐达同王保保发生大战于沈家岭,就是距离定西不远的车道岭。此战,元军战败,王保保只身逃走。

王保保围攻兰州时,在黄河北和兰州城东修建了两座城堡,人们都称为王保保城。我们家谱记载,宗正龙作为徐达的部将,曾率军在黄河北岸的王保保城,同元军发生过激战。为攻克王保保城,宗正龙想了一个办法,把短兵器放入鼓内,装扮成社火队,混进王保保城内,里应外合,一举攻克城堡。

关于徐达没来兰州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看待:当时,兰州仅为县级建制,归临洮府管辖。我认为,明军获胜后,徐达不来兰州也在情理中。

一副对联

明军控制河西后,宗正龙又被调往他处。后来才到兰州落户,解放前,宗氏后人非常热衷打太平鼓。至今,还有宗氏后裔恪守着他们祖先留下的太平鼓舞者的装扮。

宗正龙后来护卫刘伯温来到兰州。民间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发现西北有龙气,就派刘伯温来到西北斩龙脉。这个故事在西北流传得非常广。兰州的南山地形如同一条巨龙,龙头在龙首山上,尾巴在黄河中,刘伯温在将龙脖子斩断后,血流的山坡,人们就称之为红山根。刘伯温还在龙身上修筑了四个墩子,意思是像民间灸艾那样把龙的脉气灸掉(此四个墩子实为清中期所建的烽火台)。

斩完龙脉后,刘伯温将宗正龙改名为宗镇龙。宗正龙后在红山根落户,宗氏在此聚族而居形成宗家庄。明成化十年,皋兰山山体滑坡,宗家庄被埋,宗氏后裔就四散而去。

宗正龙到兰州定居后,还举行盛大的庆典。在今天解放门附近扎了一个彩门,形状如同海棠,人们称之为海棠门。宗正龙写了一副对联:太平年求太平事;太平人打太平鼓。横批是“太平盛世”。在对联里宗正龙第一次将长筒鼓命名为太平鼓。

如今临洮县何家山乡康家峡有个峡滩村,那里居住有一支宗氏后裔。那里的社火队中装扮与众不同,戴乌巾,穿皂靴,和舞台上的武松装扮相似,有明人风格。可以这样说,宗正龙传下的太平鼓舞依旧在我们身上延续着。我说这些事的目的,仅仅是为提供资料而已,以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真正揭开太平鼓的起源之谜。

兰州太平鼓的传承与发展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因灾难人们就要驱魔祛邪,因战争人们要祈求和平,因盛世人们就要欢腾高歌。震天动地的太平鼓就成为人们宣泄情感的一种媒介。伴随着时代的步履,兰州人敲响着太平鼓赶走了昨日的苦涩,步入了清明景和的太平盛世。

任何一种民间文化形式的形成都蕴含着一定的人文、历史和地域特色,太平鼓的形成就是兰州地区部分艺术元素的集中组合。太平鼓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乐器之一。兰州市博物馆收藏着兰州市永登县乐山坪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彩陶鼓,史学界称它为鼓的“鼻祖”。它和今天的太平鼓外形极为相似,被看作是太平鼓的雏形。

兰州太平鼓鼓身以红色漆之,并且绘有中华民族图腾龙的图案。两侧用牛皮制作成鼓面,用“八卦”围绕太极图饰之。这一系列的制作方法充分说明:擂起太平鼓而变“八卦”触阴阳,“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兴地之宜,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表露出天、地、人、鼓合而为一的思想,成为太平鼓起始的“心象”特征。

太平鼓大约出现在西汉,元狩二年汉武帝开辟西域建立丝绸之路,东西文化积聚交汇。这时的鼓除用于战争鼓舞士气外,大多用以祭祀、舞蹈、音乐。据《玉海》记载:“羯鼓如漆桶,两头具可击”,这就是早期的太平鼓。更有兰州市的民间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令徐达等将西征,收复了庆阳和临洮后一举将兰州城攻下。惟有黄河北王保保城有元军坚守,久攻不下。时逢元宵佳节,徐达设计,命将士装扮成社火队入城,将兵器藏于鼓中混入城中。随着一声炮响,城内外将士里应外合击败元军,收复城池。为了庆祝胜利不再兵刃,愿天下太平,即取此鼓名为太平鼓。由于此事发生在春节期间,人们就约定俗成了在春节社火表演中,太平鼓是不可或缺的表演项目。成为人们渴望和平、向往天下太平的情感表达方式。

兰州太平鼓自具特色,首先它的外形与其他鼓不同,鼓身长80至85厘米、直径37厘米,以圆柱体为基本造型,体积硕大,不用鼓槌,而是用麻拧成鼓条(或称鼓鞭)擂其鼓面。擂鼓时,鼓发音低沉而浑厚,鼓手的动律是人舞鼓、鼓带人、人鼓合一。鼓的上、下、跃、翻、骑、闪、展、腾、挪等打法丰富,充分体现着鼓手与鼓的相互交融、纵横离合。可以说它的打法独领鼓道的风骚。

兰州太平鼓具体的打法分为低鼓、中鼓、高鼓三类。

低鼓。鼓带较长,鼓置于脚面。行进时左脚背顶鼓而行。表演时鼓基本上贴于地面,鼓在左、右、前、后、闪的抡打时右腿跨鼓,左小腿和脚内侧将鼓夹起来进行旋转,也可以两腿交换做此动作。

中鼓。将鼓置身于鼓手膝关节下方,这时鼓完全失去支撑点,鼓手打起来难度最大。鼓手要在一系列的动作中完成击鼓,还要加上双手鼓条和鼓花在头顶缠绕的动作和亮相等表演技法。这对鼓手身体的动律、双手的舞动、相互对鼓的击打配合,要求是极为严谨的。

高鼓。鼓身置于鼓手的胯部。表演时左手撑鼓,利用鼓的自重和运动时的惯性甩带抡挥,形成人鼓翻飞的壮观场面。常用的打法有“鹞子翻身”“二踢脚加劈叉”“扫膛腿”“燕式跳”“猛虎下山”等技法。高鼓以它昂扬的气势,宏大的场面,高超的技巧成为“黄河激浪”“麦浪滚滚”“铁壁合围”“三羊开泰”“万马奔腾”等阵法的必取素材。

另外,太平鼓在表演中非常讲究阵法的布局。鼓队由一面金龙大旗做中军,数面小旗为先导,锣钹等铜器击节响应,数十名至百名鼓手列队相随,鼓队在金龙大旗的指挥下变换阵法。每个阵法都有其固定和明确的阵势以及对低、中、高鼓的穿插应用。

综上所述,历经沧桑巨变,兰州太平鼓从具体的打法和阵法上已经具备了一套程式化的规范,成为兰州地方民间艺术的瑰宝。

兰州太平鼓除了有以上鲜明的特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艺术创作的想象和创作空间,通过传承和创新,使太平鼓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性和艺术观赏性。

太平鼓这一民间艺术,经过甘肃省舞蹈界的艺术工作者的深入挖掘、整理和创新,在太平鼓原有的基础上将低、中、高鼓的三种打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放弃了传统打法中常用的一个套路使用一种打法的比较单调的格局,使太平鼓的动作更趋多样化。首先在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转换上,进行大胆地创新,加快了转换节奏,便它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这相应地加大了动作的难度,但动作上更为流畅。这使太平鼓打法的变化趋于丰富,单一沉闷的节奏得到改变。另外以音乐为背景,使音乐的节奏和鼓的节奏融会贯通,也使太平鼓的节奏徐疾有致。最主要的是把舞蹈的动作加入到鼓手的基本表演动作中去,用夸张的手法艺术地表现人们的思想情感。通过以上的艺术创新,太平鼓的艺术观赏性大为提高,成为广场舞蹈艺术和舞台鼓舞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为了更好地把这些创新应用于实践,2002年兰州的太平鼓队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城举办的“中华鼓王”大赛。我们在创编过程中,以彩陶鼓的原型为基础,特意制作了身长3米、直径1.5米的巨型大鼓。在表演时,鼓手擂响了雄壮浑厚的“彩陶”大鼓,数百名鼓手高举着太平鼓,在金龙大旗和数十面小旗的引导下,呐喊着从巨型“彩陶鼓王”后奔涌而出,队形用变换中的龙蛇阵为图案,随即在“彩陶鼓王”和“中军”的引领下,进入了新创编的8分钟表演中。这鼓声一会儿恣肆张扬,一会儿智深勇沉,便人酣畅淋漓,荡气回肠。有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浩大气势,充分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和一往无前的时代风貌。兰州太平鼓队由此赢得了“中华鼓王”的桂冠。

新创编“龙腾盛世”“鼓乐太平”“万马奔腾”“黄河激浪”“开发涌潮”“普天同庆”等等新的阵法,开创性地丰富了太平鼓的动势艺术,使兰州太平鼓更具艺术魅力。

太平盛世,应有太平的声响,是祝福、是庆贺,也是期愿。太平鼓自然地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一种娱乐的需求。今天兰州市各县(区)、乡(镇)不分男女都组织有太平鼓队,很多工矿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甚至离退休老年人也组织了太平鼓队。外省的人们慕名纷至沓来,请兰州的老师去培训他们新组建的太平鼓队。这足以说明太平鼓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魅力的扩张力。太平鼓已经不仅仅限于春节社火队的表演内容,它已经成为很多重大文化节会、各种庆典中不可缺少的表演节目。

我们能够听出民众借太平鼓敲出的心声——盛世的颂歌。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路玲

时间: 2005-06-02

兰州太平鼓流传于甘肃省兰州、皋兰、永登、酒泉、张掖、靖远等地。太平鼓是兰州地区城乡人民喜爱的汉族民间表演形式之一,含有庆贺新年太平之意。每逢大的庆典活动,太平鼓表演都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那铿锵有力的鼓点,显示了黄河之滨人民的英雄气魄,其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西北特色和艺术魄力。甘肃兰州太平鼓舞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2006年5月20日,兰州太平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兰州太平鼓舞是群舞,表演一开始就给人一种龙腾虎跃、普天同庆的热烈气氛。只见锣鼓击节、鼓身飞舞,众多鼓手前纵后跃、左旋右转、忽而天、忽而地、时而跳打、时而举打、诸起落有序,配合默契,犹如万马奔腾,春雷滚滚。

太平鼓有“大轿迎宾”、“黄河儿女”、“擂台比武”等多种表演形式。鼓队有24至48人,多的达到108人。鼓手在领队的号令下击锣伴奏,队形不断变换,一会儿是“两军对垒”、“金龙交尾”、“双重突围”,一会儿是“车轮旋战”、“跳打”、“蹲打”、“翻身打”、“岸打”,等等。

兰州太平鼓表演中小伙们的基本步是:闪、展、腾、挪、翻、转、跳、跃。他们前跳一丈龙摆尾,后退八尺虎翻身;左斜似蛟龙戏水,右斜似猛虎吞羊;进步连环十三鞭飞扬,惊心动魄。

兰州太平鼓经过几代民间艺人和艺术工作者的编排、加工和完善,逐渐形成了高鼓、中鼓、低鼓三种基本打法,在此基础上糅进戏剧架子功技法和武术技法,加强节奏的变化,单一的太平鼓击鼓节奏衍出轻、重、缓、急的不同打法,队形变化也更加流畅。鼓、锣、钹新技法的编排使兰州太平鼓更加音乐化、美术化、舞蹈化和性格化,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合理的发展。

高鼓打花样,中鼓打技巧,低鼓打深沉。当锣鼓响完,鼓手围圆,先打\"鹞子翻身\",一层、二层、三层,层层开花,象征着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鼓手们打\"黄河激浪\"时,他们轮番将鼓抛向空中,一层落下,一层又起,大浪滚滚齐头并进,从不同的角度表现黄河汹涌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其它阵法还有:鹰击长空、响雷惊炸、两军对擂、四门、三阳开泰、铁臂合围、万马奔腾等等。

撼天震地太平鼓

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邓 明

“新年社火阵堂堂,锣队高跷杂剧妆。十八壮士八面鼓,翻空腾击唱伊凉。”高一涵的这首绝句描写兰州春节闹社火的情景,突出了雄壮武威的太平鼓。鼓为圆柱形,长三尺,围二尺许,硕大粗长,类水缸。鼓面蒙羊皮,中绘太极图,围以八卦图;鼓身不论漆红、漆黑,务以金线勾勒狮子滚绣球图;布带系于鼓身两端铁环上,斜挎于右肩,置鼓于左腿外侧;左手控制鼓带,右手执麻绳拧就二尺鼓鞭击鼓。

鼓手一般着黑色短打武生戏装:头戴武松帽,鬓插英雄胆,脸孔敷彩,戴蚂蚱腿黑镜;上着一百单八将钮襻的紧身衣,腰缠虎抱头“系腰”,腰后插红布掸子;下穿大裆裤,扎脚把,足登“牛舔鼻子”千层底布鞋,威风凛凛,英气逼人。

表演时,社长(社火的组织与指挥者)在前双手执卷旗,上下晃动,指挥锣、钗、鼓节奏的轻重缓急,躬腰倒退而行。锣手、钗手、鼓手队列两行紧跟而行,边行边击,“咚--咚--咚--”,震天憾地,闻之耳膜发麻,此谓之“三点水”。鼓队一但行进到什字路口人多处或接社火的商号门口,社长猛然挺身而起,高举卷旗大幅度挥动,尺八大锣,两扇铜钗顿时举过头顶猛击,鼓手刷地运鼓过头,右腿高踢,鼓鞭从腿下击去,正中鼓面,三个动作一气呵成,毫无拖泥带水之感。一时间鼓身整齐飞舞半空,翻腾掷击,各中节奏。最多的可以连击十五六个。此谓之“鹞子翻身”。数官园、雁滩的鼓手最为娴熟此击法。

太平鼓击法多姿多态:右手执鞭击鼓,左手穿掌过顶亮相的,谓之“架子鼓”;双手执鞭,奔腾跳跃,轮番击鼓的,谓之“飞抛子”;猛以弓步滑鼓落地,弯腰双鞭击鼓,谓之“地膛鼓”。兰州西乡七里河、西固一带多用以上击法。

1986年永登出土四千多年前的九件彩陶鼓。陶鼓一端呈喇叭状,一端呈钵形,中为圆柱形;外绘黑红相间的涡纹,齿纹,两端有环形耳,可系挂于身;鼓口可蒙兽皮、蟒皮,先民击鼓用以祭祀或狩猎。陶鼓或与太平鼓有渊源关系。两者鼓身均彩绘,且太极图由涡纹演变而来。两者均有系带之环。可以这样推论,在长期的演进中,省略了陶鼓的喇叭口与钵形口,强调了中部的圆柱体,并参考“水客子”的木制水桶与官园粮仓的圆柱形量器,创制成了兰州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产生的?

秦汉以降,兰州逐渐成为军事重镇,故攻战守御必用战鼓,屯田祀社,祈求五谷丰登也用战鼓,逐渐演变成了以娱乐为主的太平鼓。据《明史》中的《太祖本纪》、《扩廓帖木儿传》、《徐达传》、《邓愈传》等文字记载,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都督副使顾时、参政戴德攻克兰州,元平章政事张志敬率州人侯文贤等投降明朝,遣张温守兰州。八月,元将贺宗哲攻兰州,明将冯胜击退元军。十二月,元将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元平章察罕帖木儿的外甥)从甘、肃(今张掖、酒泉)率步骑突击兰州。张温乘暮色出城袭击,元兵不明虚实,稍稍退却。不久,元军又包围兰州,包围圈达数重之多。张温率兵坚守,并击退深夜登云梯上城的元兵。情势万分紧急,巩昌(今陇西)指挥使于光驰援兰州,被扩廓帖木儿打败,捆在兰州城下劝降。于光大喊:“你们要坚守兰州城,徐达将军率大军很快来增援。”元兵大怒,扇于光的耳光,并杀死他。

明太祖听到消息,命徐达为大将军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率兵西征,直捣定西。扩廓怕前后夹击,腹背受敌,遂率围兰州的元军驰往定西迎击明军,屯军车道岭南的沈儿峪,与明军隔沟对垒。每天战数次,互有胜负。最后明军大败元军,擒元军文武官员1860多人、将士84500多人、马驼牛羊万计。扩廓独与妻子数人北逃,至黄河,得流木渡河,逃往和林(在蒙古国哈尔和林)。

洪武四年(1371年),扩廓自和林南下攻雁门,此后多次侵扰边境,西北边塞军民苦不堪言,明太祖深以为患,遂发大军三道出塞。命冯胜为征西将军,率副将军陈德、傅友德等出西道,取甘、肃。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明军至兰州,友德以骁骑为前锋,再次打败元军。冯胜在扫林山又败元军。至甘、肃,元将上都驴投降;至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元守将卜颜帖木儿亦投降。洪武八年(1375年)扩廓在哈剌那海逝世。此后西边边境包括兰州安定了六七十年。

据《重修皋兰县志》载,王保保城有两座:一座在东关坡上;一座在镇远桥北偏东,均据山临河。明洪武二年(1369年)元将扩廓帖木儿围兰州时筑。前者防御东来明军,后者控制黄河渡口。

另据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杨夏学《金城杨氏家谱序》载:按杨氏自元末至正年间(1341—1370年),有号飞也不花、楚也不花、库也不花三兄弟,系元朝觉罗并居台吉之职,隶王保保麾下。王保保围攻兰州时,飞也不花兄弟三人率兵分守桑园峡口,跟东关坡上的王保保城元军南北呼应,以防明军驰援。王保保败逃,军败如山倒,飞也不花兄弟三人弃武务农,定居兰州。一个住在出库虎喇(今青白石乡杨家湾村)、一个住在铁觉虎喇(今皋兰县水阜河)、一个住在石空虎喇(今皋兰县石洞寺)。其后人以堤上杨树取为杨姓。

自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至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19年)183年间,元朝的残余势力鞑靼等部落不断侵扰,抢掠西北包括兰州在内的地区。其间,明廷修筑了两道长城,分布在兰州黄河两岸,并修筑了盐场堡、安宁堡等防御据点。

明朝统治共二百七十六年,除洪武之后的七八十年西北边塞(包括兰州)比较安宁之外,长达近二百年的历史时期备受蒙古铁骑的蹂躏,老百姓企盼天下太平,于是产生了太平鼓的传说。把战鼓同王保保联系起来的是明代永乐至天顺间(1403-1464年)的兰州探花黄谏。他所写的《铙歌鼓吹》并序云:

元将扩廓帖木儿率兵由甘、肃入寇,闻陕西行省丞相秃鲁、参政张良弼遁去,大尉李思齐、枢密孔兴以陕西郡邑降,遂攻兰州。指挥韩温(一作张温)固守,不下。太傅徐达讨之,战于定西,作《战定西》第十。其词曰:

伊昔战定西,王师气百倍。吹角塞城晚,扬旌山色晦。黄云动杀气,战鼓声振地。桓桓熊虎队,轰然自天坠。东西适尔遇,列云为相对。羌情籋惧,锋摧魂魄褫。势如山压卵;宵遁留空垒。兰州古金城,守将信雄伟。严备设方略,天兵猝然至。重赖神武威,荡涤清边鄙。

上引黄谏的序、诗中出现了王保保、徐达,王保保围攻兰州,张温固守兰州,徐达与王保保鏖战定西;战斗的场面是“黄云动杀气,战鼓声振地。桓桓熊虎队,轰然自天坠”。这些关键词基本上涵盖了兰州太平鼓传说的基本内容。换句话说,黄谏将王保保围兰州、徐达战败王保保,跟撼天震地的战鼓挂钩,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并为兰州太平鼓的传说构筑了坚实的基础。著名西北史专家张维认为太平鼓“盖为古代屯军遗俗,发扬蹈厉,使之增奋”①。这个观点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自明代中后期,兰州老百姓遭受鞑靼骑兵的骚扰,渴望太平岁月,逐渐将闹元宵、战鼓、王保保、徐达,与兰州之战联系起来,创作了王保保固守兰州城,徐达久攻不下,乘元宵节闹社火,明兵将刀剑藏在太平鼓内,扮作鼓手混进兰州城,里应外合,打败王保保,智取兰州城的民间故事②。由于老百姓不识字,读不懂历史书,使这个故事中的攻守双方出现错位现象:历史上是明军守城,王保保攻城;故事中是王保保守城,明军攻城。然而人物、地点、时间、道具是真实的,即王保保、徐达、兰州城,洪武三年正月、战鼓。至于鼓内藏武器,乘闹元宵混入兰州城,则是兰州老百姓的艺术创作。民间故事中背离现实的艺术创造比比皆是,既有历史的影子,又有夸张性的创作,这是民间传说的一般性特征。兰州太平鼓的传说也具有这一特征,就不足为怪了。总之,兰州太平鼓的传说是自明代中期以来,经过历代兰州老百姓口耳相传,不断拼合、修正、完善,终于在长时期的民众的口头传承中得以保留下来。

兰州太平鼓是西北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其集鼓乐、健身、娱乐、军演为一体,以鼓声低沉而浑厚,鼓手人鼓合一,气势雄浑而名扬四方,有“天下第一鼓”之美誉。但关于兰州太平鼓的起源却争论不断。目前,大体形成了三种观点:其一,依据民间传说,明朝初期,徐达、冯胜等奉命西征元军残部,为攻克永登(一说王保保城)而制作太平鼓。其二,民国时学者张维认为,兰州太平鼓源自古代的军屯习俗。其三,曹燕柳先生认为,兰州太平鼓的源头是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在熙河(今甘肃临洮、临夏一带)地区创始的讶鼓。这三种说法,有的源自传说,可信度低;有的经不住推敲,需要进一步的探究;有的资料单一,不足为凭。

9月21日,兰州宗氏后人宗效金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流传在宗氏家族内部的太平鼓起源传说。宗氏家谱记载,创始太平鼓的人是兰州宗氏祖先宗正龙,他曾为徐达的部将,在攻克王保保城的战斗中制作了一种长筒鼓。宗氏家谱的记载,给人们研究太平鼓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佐证。

家族传说

明初,为了消除边患,明政府在将大批江南罪犯充军甘肃的同时也迁来了大批山西晋南居民。这些移民填补了甘肃的人口不足,也推动了本土文化的发展。他们带来了各地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甘肃的民间习俗及生活方式。宗氏家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来甘肃的。

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讲古今。这是乡村中特有的文化传承方式。我和许多小孩坐在大炕上,听老人们讲述家族故事、三国隋唐。听老人们讲,我们宗氏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兰州人。我们宗氏原先居住在南京石头巷,明朝初年从江南迁到兰州。我小时候,还看到过一幅画像,是我们宗氏家神的形象名叫叭蜡虫蝗,为人形鸡首,有三只眼睛。据说这幅像就是从南京带来的。我们近些年到南京中华街进行过调查,但没有找到石头巷。

《宗氏家谱》记载,兰州宗氏先祖名叫宗正龙。明初,徐达、冯胜率军进攻西北的残元势力,宗正龙也随军来甘肃。家谱记载,宗正龙为徐达副将。我们查了不少资料,随徐达西征的副将没有姓宗的人士,我想应该是徐达的部将。

一场大战

在兰州太平鼓的起源的三种观点中,第一种观点流传最广,但专家们对这一种说法持怀疑态度,理由是徐达到过定西等地,但没有到过兰州。因此,专家认为既然徐达没有到过兰州,那么关于徐达利用兰州太平鼓攻占永登或王保保城的记载就靠不住了。然而,宗氏家族家谱的记载却是这样的:

明初,明军在兰州的战斗发生过波折。明军攻占兰州后,进抵黄河一线,没有继续进攻。结果,王保保发动反击,兰州城被围。明军随即发动第二次西征。当时,定西是明军进攻王保保的前沿。徐达同王保保发生大战于沈家岭,就是距离定西不远的车道岭。此战,元军战败,王保保只身逃走。

王保保围攻兰州时,在黄河北和兰州城东修建了两座城堡,人们都称为王保保城。我们家谱记载,宗正龙作为徐达的部将,曾率军在黄河北岸的王保保城,同元军发生过激战。为攻克王保保城,宗正龙想了一个办法,把短兵器放入鼓内,装扮成社火队,混进王保保城内,里应外合,一举攻克城堡。

关于徐达没来兰州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看待:当时,兰州仅为县级建制,归临洮府管辖。我认为,明军获胜后,徐达不来兰州也在情理中。

一副对联

明军控制河西后,宗正龙又被调往他处。后来才到兰州落户,解放前,宗氏后人非常热衷打太平鼓。至今,还有宗氏后裔恪守着他们祖先留下的太平鼓舞者的装扮。

宗正龙后来护卫刘伯温来到兰州。民间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发现西北有龙气,就派刘伯温来到西北斩龙脉。这个故事在西北流传得非常广。兰州的南山地形如同一条巨龙,龙头在龙首山上,尾巴在黄河中,刘伯温在将龙脖子斩断后,血流的山坡,人们就称之为红山根。刘伯温还在龙身上修筑了四个墩子,意思是像民间灸艾那样把龙的脉气灸掉(此四个墩子实为清中期所建的烽火台)。

斩完龙脉后,刘伯温将宗正龙改名为宗镇龙。宗正龙后在红山根落户,宗氏在此聚族而居形成宗家庄。明成化十年,皋兰山山体滑坡,宗家庄被埋,宗氏后裔就四散而去。

宗正龙到兰州定居后,还举行盛大的庆典。在今天解放门附近扎了一个彩门,形状如同海棠,人们称之为海棠门。宗正龙写了一副对联:太平年求太平事;太平人打太平鼓。横批是“太平盛世”。在对联里宗正龙第一次将长筒鼓命名为太平鼓。

如今临洮县何家山乡康家峡有个峡滩村,那里居住有一支宗氏后裔。那里的社火队中装扮与众不同,戴乌巾,穿皂靴,和舞台上的武松装扮相似,有明人风格。可以这样说,宗正龙传下的太平鼓舞依旧在我们身上延续着。我说这些事的目的,仅仅是为提供资料而已,以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真正揭开太平鼓的起源之谜。

文/图本报首席记者王文元

兰州鼓王 将梦想舞成现实

魏永宏展示“龙龟赐福”太平鼓艺术品 唐学仁 供图

本报记者 唐学仁

尽管在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中,属于鼓的舞台越来越小,制鼓业的未来也趋于“边缘化”,尤其是像魏永宏这样的民间手工制鼓技艺。但是,只要有传承就会有希望。两个月前,皋兰县政府申报的一个集太平鼓保护、研发、训练为一体的综合项目被兰州市发改委正式批复建设。这意味着古老的兰州太平鼓将又一次“重整旗鼓”。

重振旗鼓

制鼓情缘

传承天下第一鼓

魏永宏最近可谓是“双喜临门”。

一是,他设想中的太平鼓研发训练基地即将动工。二是,今年7月在兰州黄河旅游文化节上走红的节目“鼓舞中国”,于11月15日在京向党的十八大献礼演出。这个节目中很多表演用鼓都出自魏永宏的精心手工制作。

11月6日中午,得知喜讯的魏永宏从县城匆匆赶回家中,悠然地站在院中点燃了一根香烟。他手里拿着一份兰州市发改委关于“兰州太平鼓研发基地建设项目”的批复,“这个基地建成后,将太平鼓的制作、保护、研发、训练融为一体,直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是对太平鼓文化的最有效的传承。”这是魏永宏一直以来的梦想。

魏永宏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兰州鼓王”,“事实上不仅是在兰州本地,即使是西北五省,靠手工制鼓的人也寥寥无几。”老魏的自豪之情难于言表。

之前,魏永宏的制鼓技艺一直是家庭作坊式的发展。尽管在他三十多年的制作和表演传承中,兰州太平鼓名声大噪,一度被誉为“天下第一鼓”,并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毕竟,家庭作坊式的技艺始终对太平鼓的研发和训练有着诸多的制约。

在某种程度上说,“兰州太平鼓研发基地”的建设,意味着把魏永宏家庭作坊式的太平鼓制作技艺和表演规范化,从而走向产业化的发展之路。2010年,身为皋兰县政协委员的魏永宏提议立项建设兰州太平鼓研发保护基地。这个建议很快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并付诸行动。而这也正好圆了魏永宏多年以来的梦想。其实,在他近年来制作销售太平鼓的流程中,他曾明显地感觉到,兰州太平鼓作为兰州历史文化的古老载体,不断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技艺传承后继乏人,越来越处于濒危状态。“而太平鼓基地的建成,将使太平鼓文化有一个真正的传承和发展平台,得到全面的保护和发展。”魏永宏信心十足地说。对他和太平鼓来说,这无疑是又一次“重振旗鼓”的良机。

制鼓情缘

活着就是为了太平鼓

魏永宏的家在皋兰县黑石川乡大横村,距离皋兰县城60多公里。在兰州太平鼓基地建成之前,这里也一直被视为“太平鼓制作基地”。说是基地,其实就是魏永宏的家。鹤立鸡群地矗立在小村庄里,简直成了远近闻名的一处名胜,加之魏永宏的名气,经常会遭遇各种不速之客。

记者走进大门,满院子都是各式的大鼓和制作鼓的材料。在一个车间里,工人们将浸泡好的鼓皮蒙在鼓腔上绷紧,用一个个铜钉固定起来。魏永宏指着已经包装好的太平鼓对记者说,这些都是外地定做的,就等着对方来取货。

在这个“小基地”,记者有幸见到了制鼓的全过程。一面鼓的完成,首先需要解板,把椿木切割成弧形的木片进行烘干,然后再将木片拼接起来制作成鼓腔,之后要经过抛光、上腻子、上漆等工艺,一个鼓腔就制作好了。接下来就是鞔牛皮了,把牛皮固定、拉好、绷紧后,还需要人工在鼓面上踩鼓皮。老魏说,踩鼓皮是为了让鼓面绷得更紧,声音更洪亮。一般的大鼓到这里就算完成了,而一些工艺鼓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描画。制作好的大鼓被送进专门的库房,由擅长水彩画的师傅一笔一笔描出图案。

老魏的制鼓情结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1980年吧,我们村里刚刚完成联产承包,社员们觉得高兴要闹社火,当时兰州没有生产太平鼓的厂子,村子的人就从上海定做太平鼓。”老魏说,由于上海人从来没有做过太平鼓,做出来的鼓离兰州太平鼓的技术规格相差很大。”于是魏永宏就萌生了重新制作太平鼓的想法。接到制鼓任务,魏永宏还是有压力。那些天,魏永宏吃饭睡觉都在琢磨如何把鼓制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十天后,村里要闹社火用的太平鼓终于完工。这一发不可收拾,因为鼓做得好,慕名前来找他制鼓的人越来越多,他的鼓事业慢慢地做大,兰州太平鼓的名气随即也叫得越来越响。

“我这辈子活着大概就是为了太平鼓吧,不管多难,我都要把太平鼓技艺做好、传承好。”说这话的时候,老魏的口吻略显平静,却让人油然生出一股敬意来。

鼓艺传承

由艺术品走向文化商品

魏永宏的名字和兰州太平鼓紧紧相随,可以说太平鼓的每一次声名大噪都与他有关。1990年,皋兰太平鼓被选入亚运会开幕式的表演节目,魏永宏做的100多面兰州太平鼓第一次代表中国登上了亚洲舞台。1999年,魏永宏花七万块钱,做了两面直径4米的世纪太平鼓作为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贺礼赠送给了兰州市博物馆。这也是他至今仍觉得得意的一件事。

最开始,魏永宏自己一个人在家制作各种鼓,忙时让妻子和儿子帮忙。由于制作的种类繁多、质量好,老魏的鼓越来越闻名全国。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订单纷沓而来。老魏不得不开始雇工20多人,在自家形成简单的流水化制作。工厂里制鼓师傅们的手艺也是老魏一手教会的。在整个兰州太平鼓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中,仅仅靠制作销售远远不够。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太平鼓的意境更主要的则是表演。

经过父子的商量,由魏怀东担任总经理,成立了兰州永宏太平鼓有限公司,并组成一个200多人的永宏太平鼓艺术团。魏永宏至今依旧自豪的是,他的团队先后参加了国庆50周年**广场表演、上海首届“中华鼓宴”表演、“香港鼓乐节——鼓王群英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数十次大型表演活动,捧回大小25个奖项。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誉满神州,声震华夏。

说起自己对太平鼓技艺的传承,老魏又一次激动起来。“我把保护和发展太平鼓的过程分为了四个阶段,从木匠到制作一般太平鼓,再到成立专门表演队,这是其经历的前两个阶段。”而之后开始艺术鼓的制作则是魏永宏经历的第三个阶段,也是依托“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块招牌使得兰州太平鼓由单纯的艺术品走向文化商品的阶段。

鼓舞中国

目标就是“精品文化”

虽然制作的鼓已经很出名了,但魏永宏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不断创新,将传统的鼓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制作出了工艺鼓、装饰鼓等精美绝伦的新品种。这些鼓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还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地。但在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中,属于鼓的舞台越来越小。制鼓业的未来也不容乐观,尤其是民间手工制鼓。老魏和儿子魏怀东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些。

“太平鼓的表演、制作只能说是初级阶段。艺术鼓的制作才是我最终的目的。我希望借助兰州旅游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兰州人赠送友人的礼品。”魏永宏说。

在展厅内,除了许多各式的奖状、太平鼓简介外,还摆放着几个高约十多厘米高的艺术品。“这就是艺术鼓了。”老魏说。艺术鼓一“上市”就得到了各界的好评。“2011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老魏的鼓舞太平艺术品获得大赛银奖。而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2012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老魏的“鼓舞中国”艺术品再次被组委会评为大赛银奖。老魏还有个更大的野心,“把太平鼓艺术品做得更精细些,内涵做深些,太平鼓就不仅是鼓舞中国,更是鼓舞世界了。”

皋兰县黑石川乡党委书记魏军仪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和论证,目前,“兰州太平鼓研发训练基地”前期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兰州太平鼓传承保护基地建成后,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龙头,今后的目标就是要加强太平鼓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加强太平鼓鼓乐表演、产品的研发,在太平鼓的表演方面更趋于专业化、商业化发展方向,把太平鼓做成兰州乃至甘肃的“精品文化”。魏军仪说,从现在开始就是魏永宏经历的第四个阶段了。

和全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流行的鼓比较,无论是鼓的结构,抑或是表演方式,还是节拍鼓点,兰州太平鼓都独树一帜。

鼓的结构独特

传统的兰州太平鼓,是一种非常规整的圆筒形,长约70厘米,直径约45厘米,鼓帮用木料制作,鼓面为比较厚实的牛皮。鼓身用红色或黑色油漆涂饰,上有泥金绘制的狮子滚绣球或二龙戏珠图案,两头边缘处多用卐字花边装饰;鼓面上绘以八卦太极图。在鼓帮一侧的两头,钉有两只铁环,作拴绑背带之用。背带很长,把背带斜挎在鼓手肩上,拴在背带上的鼓,可坠到膝盖以下。之所以如此,为的是便于鼓手在舞蹈时把鼓抛到任何一个方向。

表演方式独特

兰州太平鼓是一种边鼓边舞的群鼓舞,表演方式有行进式和原地式两种。上世纪80年代以前,鼓手全部由青壮年男子担任,少则一二十人,多则三四十人甚至更多。表演者一律头戴黑色英雄帽,帽边缀有红色英雄花,身穿对襟锦缎皂隶服,腰系绾了结的黑丝带,脚蹬上缀红缨穗的麻窝鞋,俨然如京剧舞台上的武松,煞是气派。

击鼓不用木质鼓槌,而用皮条或麻绳拧成的鼓鞭。击打的基本形式有蹲地式、骑马式、跳跃式、托举式、翻身式。打法分单鞭、双鞭两种。舞蹈动作有白马分鬃、白鹤亮翅、鹞子翻身、弯弓射雁等。阵式有一字长蛇阵、四门兜底阵、六合阵、八卦阵等。表演由领队统一指挥,用锣、钹击节。领队手执顶端系有红绿绣球或彩旗的竹竿,有节奏地上下左右摆动;鼓手们列成一定的阵式,将鼓斜挎在右肩之上,左手托鼓,右手握鞭,按照领队发出的旗语,抛上抛下,忽左忽右,一面击鼓,一面舞蹈。那龙腾虎跃的舞姿,震撼山岳的鼓声,常使观赏者振奋不已。

节拍鼓点独特

由于兰州太平鼓的体积较大,鼓舞的动作幅度也大。所以,击鼓的节奏都比较缓慢,鼓点也比较单纯———但都含有一定的意念。“咚-咚-咚,咚-咚-咚”,叫做“三点水”,含义是“今年好,今年好,明年更比今年好。”“咚-咚,咚-咚”,叫做“单条”,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比如每年春节,鼓手们都要打着太平鼓,挨家挨户地在全村转一圈,名曰“扫街”,意在驱除旧岁残留下来的秽气。这里打单条,含义就是“逐瘟!逐瘟!”但在喜庆的场合打单条,其含义就变成了“太平!太平!”如此等等,不一而举。

兰州是太平鼓的故乡,兰州太平鼓的打法新奇、独特、有力,鼓声雄厚,阵法多变,规模庞大,是大家听惯了那种雷鸣般的响动,是大家已经熟悉了的那种雄健悲壮的美。

相传,兰州太平鼓起源于明朝初年朱元璋命徐达、冯胜西征,克庆阳、收临洮,一举攻下兰州。但还有元朝大将踞守永登,负隅顽抗,一时难以攻下。适逢元宵佳节,徐达命令部队装扮社火,将圆鼓改作长形,内藏武器,以大旗为令,混进永登城内,一声炮响,里应外合,击败元军,克复城池,长形鼓从此就流传下来。为表彰英雄们的功绩,庆贺胜利,祝愿太平,就把长鼓改名为太平鼓。而另一说法认为,兰州太平鼓也称“讶鼓”。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72年),为主将王韶在兰州市附近的边防地区所创作的讶鼓,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官令禁止,其后民间不废喜板之戏,将讶鼓改名为太平鼓。宋代武将王子醇(王韶)“初平熙河,边陲宁静,讲武之暇,因教军士为讶鼓戏”,舞蹈动作和歌词都是军人对阵,兵士对阵,大鼓擂动后,变换阵法鼓舞了大家的志气,这鼓声对打的旋律先后遗传下来,成了后人传打艺术的主要工具之一。

黄河是古老文化艺术的发源地,太平鼓的装束、阵法、演技、旋律、鼓韵,保持和发扬了西北人特有的阳刚之气,力与美之魂,原始与现代之跨越,使太平鼓发扬光大,尤其是每年的春节,太平鼓成了兰州庙会上的压轴之戏。按道理,耍太平鼓的应该都是男子汉的长项,如今,女子也能打好太平鼓。女子太平鼓队是在男子太平鼓表演的基础上,根据女姓的特点组建的。通过飞、腾、奔、跃、转、舞、挪、闪、展、翻、骑、举、搓、蹲、打、敲、拍、磨、刮等一系列动作,形成了“英姿飒爽”、“凤凰点头”、“鹞子翻身”、“巾帼豪气”、“黄河飞渡”、“骑士射雕”、“万马奔腾”等舞蹈动作。女子太平鼓将单一的节奏打法变为轻、重、缓、急的不同打法,既有“响雷惊炸”,又有“柔风相吻”和“情怀奔放”的浪漫情节。在全国许多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中,兰州女子太平鼓队以“黄河儿女”、“擂台英姿”、“鼓舞腾飞”、“太平盛世”、“高原风采”、“丝路雄风”、“大轿迎宾”、“孔雀开屏”等刚建柔美的舞姿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民众追捧。

咚古咚古咚!咚古咚古咚!嗨!嗨!嗨!嗨!嗨嗨嗨嗨。

铺天盖地而来,是你那铿锵的节奏。奔腾激越的黄河,是你那汹涌的巨浪。大踏步而来,是你那新时代的步伐。舞得满天喝彩,是你那剽悍的跨越。对打起来的定格,是你那团结奋斗的力量。

咚古咚古嚓!咚古咚古嚓!兰州太平鼓将西北的沉默、高原的冷峻、黄河的不羁、西部汉子的倔犟,浓缩成一阵热烈而振兴中华的鼓点,一个个奔放而潇洒的舞蹈,一片慷慨而激情的音符。

世界需要太平,人民需要太平,小康生活更需要太平岁月„„是这太平大鼓敲响了中华精神,民族气节,惊天动地的兰州太平鼓,敲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

第12篇:雪夜·兰州

听着今年夏天的歌,外面的雪下得无声无息,来兰州亲眼目睹的第一场雪,虽然不大,对我这样一个 在南方长大的人来说已很满足了。记得是在一个雨天来到兰州的,下火车后,看到站台里挂着的两个字“兰州”,我知道,的确是兰州了。

出了车站,在售票厅前一边躲着雨,一边等学校的迎新人员来接我们。给各方报平安后,便开始静静的欣赏这个睡眼朦胧的城市,如所有城市一样,矗立着各样的大厦,却又能感受到它大西北天空下的豪迈气息,那是一种能包容一切的大度。车站前穿各式民族服装的人来来去去,在售票厅前挤满了买票的人,一位维吾尔妇人牵着她的孩子站在我面前不远,她焦急的往售票厅里看着,而那小孩瞪着圆圆的大眼睛盯着我看,我冲他笑了笑,他马上不好意思的看向了别处,“好可爱”,我在心里感叹着。她母亲似乎意识到我在看着她儿子,也看向了我,满脸微笑的对我用很模糊的普通话说了一句话,但她说得太快了,我只听清楚了两个词语“小伙子”“乌鲁木齐”,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做出没听清的样子,接着她又用手指着售票厅,慢速的又说了一遍,虽然带着浓重的维吾尔族口音,但这次却听清了,原来她是问我里面还有没有到乌鲁木齐的票卖,我看了看售票厅的告示板,对她说“还有的,您瞧,上面写着呢”。说着我用手指了下告示板。“噢”,她点了点头,“谢谢啊”。“不用谢”,我对她笑着说。

没多久,一个高大的维吾尔汉子从售票厅出来走向了那位妇人,看来是她丈夫。他们用维吾尔语言交谈着,她丈夫指着拥挤的买票人群摇着头叹气,应该是抱怨人太多了,买不到票吧。接着他们牵着小孩走了,我看着他们渐渐离去,怅然着,突然那个小孩回过头来冲我咧开嘴笑了,我心里一暖,也笑了。感谢维吾尔小孩,是他用他的笑容迎接了一个初来兰州的陌生人,他让雨中的兰州也带上了笑意。

寝室里几哥们打牌正欢,我走到阳台上望着天空,远处的天空浓而粘稠,雪屑毫无规则的跳跃着。兰州,沉浸在梦乡,安谧而美好。我在想着,明天早上会是哪家的孩子第一个发现下雪了,然后欢跳着去告诉他还在被窝里的家人...

第13篇:兰州理工大学广播站

兰州理工大学广播站招新简介

广播站简介

兰州理工大学广播站成立至今已27年,是校党委宣传部领导下的重要宣传机构。作为我校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广播站在宣传学校方针政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联系学校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播站现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并富有特色的节目体系,内容包含了时政要闻,校园生活,文艺体育等诸多方面。我校广播站现有站员130余名,下设播音部、编辑部、影视部和广策部四个部门。播音部有播音员40余名,通过音频媒介与其他部门通力合作。

部门简介

播音部是广播站的核心力量,与编辑部通力合作,完成每周《咨询直通车》《文学长廊》《体育在线》《音乐无限》《动漫新干线》《影音时代》等各档节目的播音工作。播音部有先进的播音设备和完善的播音制度。播音员须经过严格的选拔、面试和培训,方能正式加入。要求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并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对播音事业充满热情并且用心投入。给自己一个自我挑战的机会,给自己一个自我证明的途径,让大学生活变得绚烂多彩、有声有色!

影视部是基于90年校庆安装的彩色LED大屏幕而成立的。是一个集节目放映、节目制作和广告合作为一体的综合部门。下设放映组、制片组、外联组三组。放映组主要负责西校区大屏幕每日三档的固定节目以及新闻类直播节目的播放、管理工作。要求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制片组的工作包括每期节目的下载和制作,所以制片组成员需要具备网络资源寻找能力以及较好的电脑操作能力。外联组则负责大屏幕广告的合作洽谈,需要具备优秀的沟通交流能力。

编辑部主要负责广播站播音稿的写作、编辑工作,负责《咨询直通车》《文学长廊》《体育在线》《音乐无限》《动漫新干线》《影音时代》六档节目的撰稿、编辑、审校以及文字配乐等工作。同时也参与各档节目的改版工作。文字编辑工作涉及方面广泛,不同的稿件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最基础的新闻稿,需要对不同新闻价值和质量的稿件进行筛选和修改;再如文学类节目(散文、诗歌等)作品的创作、审核或征集;音乐类节目则需要对音乐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对时尚准确的把握。

广策部作为广播站的宣传部门,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其

一、各类海报的绘制及张贴。海报是宣传的基础形式,也是广策部的工作平台。拥有较好的书法功底、构图技巧和绘图能力,是做好海报的关键。其

二、制作PPT。广策部的另一个宣传途径是通过大屏幕播放PPT。所以,良好的PPT制作技术是对广策部员的又一个要求。其

三、策划并制作各类宣传视频。除了通过大屏幕播放PPT进行宣传,更好的方式是视频宣传。动态的视频画面比起静态的海报、PPT效果明显更具吸引力。所以,若果对DV拍摄以及视频制作(自备设备者优先)兴趣浓厚,这里将是你绝佳的舞台!

兰州理工大学广播站

第14篇:兰州理工大学论文格式

兰 州 理 工 大 学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专 业 名 称: 层 次: 学 生 姓 名: 完 成 日 期:

兰州理工大学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要求

一、对选题的要求

1.学生应根据所学专业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选题,不得跨专业选题或跨行业选题。

2.选题要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或学生所从事的工作相关,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学生应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努力有所创新。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二、对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 1.结构及其内容

(1)题目。论文(设计)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2)摘要。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在300汉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对应。

(3)关键词。关键词是表述论文(设计)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第一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

(4)目录。目录是论文(设计)各组成部分的小标题,文字处理应简明扼要。目录按章节排列编写,标明页数,便于阅读。章节、小节分别以

一、

(一)、

1、(1)等数字依次标出。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5)序言。序言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主要研究内容、范围及应解决的问题。

(6)正文。正文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一般由标题、文字、图、表格和公式等部分组成。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

1 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附于文末。

2.毕业论文(设计)的字数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篇幅要适当,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一般要为6000字左右。

3.撰写格式规范

(1)毕业论文(设计)用计算机打印,必须按照如下统一格式打印: 1)封页。封页上的内容一律按照统一封面的样张式样打印,必须正确无误。题目用三号黑体字,其他用四号宋体字。

2)题目和摘要。论文(设计)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为1或2行居中打印。论文(设计)题目下空一行顶头打印“摘要”二字(五号黑体加黑括号),“摘要”后面打印摘要内容(五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摘要内容下一行打印“关键字”三字(五号黑体字加黑括号),其后为关键词(五号宋体)。

3)目录。“目录”二字(三号黑体)。 4)标题。小标题以四号字黑体居中打印。 5)正文。采用五号宋体字打印。 6)参考文献。采用五号宋体字打印。 4.打印要求

(1)采用计算机打印一律用A4规格纸,单面打印。 (2)上下边距为2.5cm,左边距为3cm,右边距为2.5cm。

(3)页数用五号字,页码一律位于页面下方并居中。页码从目录开始打印页号。不设页眉。

2

第15篇:兰州婚礼习俗

兰州婚礼习俗

随着地域的变迁,民族的不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这里,就向您介绍具有浓郁西北地方特色的兰州婚礼习俗。兰州的婚俗包括订婚、下彩、结婚等内容。

旧时订婚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双方不见面,全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一般男方托媒人寻访合适的女子,问其生辰八字,若于男方合婚,提单瓶酒去女方家说亲。女家若同意,将酒瓶打开喝酒,不同意,不开瓶口将酒退回。有的地方,女方若同意便招待一顿长面,否则就是不同意。一旦同意联姻,就选吉日订婚。订婚时媒人领求婚者,带上成双的衣服或布料、点心、连瓶酒(两瓶酒捆在一起)去女方家。女方家请来至亲盛情招待,喝完连瓶酒就算定了婚。男方回去时,女方家在空酒瓶中盛满粮食让男方带回去。如今,逐渐演变为由介绍人“引线搭桥”,男女双方见面,互相了解,情投意合后,预定日期举行订婚仪式。俗称“提提合”或“下定礼”。

订婚后,男方逢年过节或平时都可去女方家。每去一次,必带一份薄礼。在结婚前一年或几个月要下彩礼,俗叫“下酒”。男方备好衣物、礼钱、酒肉等,请介绍人同去女方家,女方设席款待,规模要比订婚时丰盛。彩礼钱根据双方家境而定。一般城市高于农村,水川地方高于山区

兰州民间丧葬习俗。

兰州旧俗,人到老年,女儿要选闰年闰月(农历)为父母制办寿衣。一般为绸子衣料,红、青、蓝颜色,共做单、夹、棉衣7件。寿衣忌用斜纹布料。儿子为老人做寿材 (即棺材)。棺材以柏木为上,松、杉次之,忌用柳、桑、槐等杂木;油漆颜色以大红为主,前蜂后鹤,云水潮底。人死后,为死者穿好寿衣,置于春凳上(有的用床板),停放于堂屋中央。头朝门,脚朝墙,用手巾或黄、白纸盖脸,双脚用红头绳捆扎在一起,请阴阳或年长者为死者开路 (即用麸子或玉米面从死者头部撒至院外,意即将死者灵魂引向阴曹地府)。设灵堂、香案、献供品。在春凳周围铺草,供孝男孝女跪卧守灵。大门上贴上丧联。一般停丧3至4天(兰州人称之为前三后四),由亲友吊唁。期间,还要请阴阳,做法事,超荐亡灵。孝子披麻戴孝,孝女披发,亲属戴孝布。父母殁后,由孝女送铭旌和幡。铭旌,上书死者姓名,置于棺盖中央。幡作引\"魂\"之用,在灵前导引。出殡前一天,举行家祭。主祭人为有声望的长者。在祭礼上,由女婿灵前领羊,先用清水给羊净身,以羊浑身发抖为领讫。然后,宰羊,以羊头献祭。 滨葬的前一天,请土工打墓穴。墓穴深度为一人一举手,宽为举肘能自由转身,长约2.5公尺。打墓时,要求用撅头一刨到底,忌用铁锨踩挖,墓穴四壁宜毛不宜光。墓穴挖成后,土工要守候到灵枢到来。

起丧前夕入殓。在棺材底部衬草灰或煤灰,放平七星板,摆7枚硬币成北斗七星状,再铺上长麻与褥子,缓缓将死者仰放棺内,枕莲花枕头,盖被子。周围用土块或土袋子垫稳,面部盖纸,虚掩棺盖。主事人验棺后,孝男孝女亲友向遗容告别,盖棺,然后,起灵出滨。长子背棺材头,花圈、纸扎前行,孝子头前拉纤,孝女两边扶棺,女婿打领魂幡,送葬人员随后缓行。到墓地后,抬棺材绕墓穴一周,然后下葬,壅土填埋成为坟丘,孝子献祭,焚烧纸扎纸钱,孝眷举哀,殡葬礼仪结束。

灵枢出滨后,家中要打扫卫生,扯去丧联,将垃圾统统扫出焚烧。

葬后三日内,每晚送水火 (即烧一堆煤火,上置一瓦锅,内盛汤状食物),头一天送出村外,第二天送至半路,第三日送至坟前。从死者殁日计算,逢七日向死者烧一次纸钱,共7次,俗称\"送七\"。一百天要烧\"百日纸\"。头、

二、三周年,烧纸祭奠,全成孝礼。三周年除去死者像片黑纱,或牌位上的红纸罩,民间称\"除帱\"。

现城市推行火葬,葬俗有所改变。一般举行追悼会、遗体告别,然后火化。土葬多入公墓区,葬仪较前简化。

兰州人过年习俗

“牛大碗,大碗牛,红绿黄白颜色秀,宽薄细厚品种多,酸辣鲜香真可口。”过年的兰州人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之余,一定要再吃上一碗地道的牛肉面才算过瘾。兰州人过年依然保留着一些对现代人来说早已不再神圣的“规矩”,使得这里的春节有一种其他城市少见的古朴的温暖劲儿。规矩或许总会过时,但规矩背后隐含着的亲情、祈盼却是千百年一脉相承。

按兰州风俗,除夕要全家“守夜”,郊区人家还会在院子里生一盆火,预示人丁兴旺、财源旺盛,烧火的盆子就被称为“聚宝盆”。

兰州的年夜不是在酒香而是在醋味里开始的。在火炉里烧一块石头,然后将烧红的石头投入一只装满了醋的盆里,端着醋盆在家中所有的屋里转上一圈,嘴里还要念念有词:“醋坛过,百病过。”之后把醋和石头一起倒在室外花园里,所有的屋子甚至院子里都飘满醋味。这就是沿袭至今的“打醋坛”习俗。这种习俗冬天倒是有个实在的好处:感冒的人闻久了醋味,会不治而愈。

打完了醋坛,早就备好的猪耳朵、猪蹄子等年饭正式上桌。老兰州人除夕夜里必吃猪耳朵,没有猪耳朵的也要吃些红枣煮的鸡蛋。人们把猪耳朵叫做“鬼”,咬过“鬼”来年会精力充沛,百病不侵。老人还会认真地数落不信邪的小孩子说:甭不信,“咬鬼”会壮胆。

兰州鼓子是以唱为主的曲艺形式,其中有1人、2人、3人演唱之分;主要表演手法是唱和说,有的段子光唱不说,有的段子又光说不唱,而有的段子则有唱有说,似唱似说。一般采用自弹自唱形式,演出时要求演员的手势、面风等,都要能给听众以美的感受。

兰州鼓子,曲牌丰富,唱腔优美,风格高雅,韵味悠长,且乡土气息浓厚。目前搜集到的曲牌约有一百多种。从声腔上来讲,可分为平调、鼓子、越调三种,平调多为单支的小令和大曲;鼓子腔是由鼓子头加若干曲牌再加鼓子尾联缀而成;越调腔也是由越调加若干曲牌再加越尾联套而成。各种曲牌都有其特点,可以表达不同人物的不同情绪,如“边关调”的悲壮,“北宫调”的凄凉;“紧诉”的热烈紧张,“慢诉”的舒缓轻快;“石榴花”和“倒推桨”的抒情婉转,“金钱调”和“剪靛花”的喜悦平和以及“罗江怨”、“叠断桥”的忧郁悲伤。再如提炼全曲精华的“鼓子头”,叙述情节的“诗牌子”,倾诉衷肠的“悲调”,还有抒发豪情的“依尔哟”,真是千啼百啭,各尽其工。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扬琴、月琴、琵琶、二胡、板胡、梆子、小铃、箫、笛等为辅;早年还有八角鼓、四叶瓦、瓷碟等击节伴奏,后则用小月鼓击节起头。传统曲目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赞颂祝贺之词;二是咏物写景之言;三是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其中占主要地位的则是第三类。兰州皮筏泅渡。

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象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这是兰州令人叹服的民俗文化的遗产。

兰州的皮筏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人们在屠宰时,剥下大个羊只的皮毛或整张牛皮,用盐水脱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项处,使之松软,再用细绳扎成袋状,留一小孔吹足气后封孔,以木板条将数个皮袋串绑起来,皮筏即告做成。因其制做简易,成本低廉,在河道上漂流时便于载运而在民间广为使用。我国以皮筏为渡由来已久。《后汉书》载,护羌校尉在青海贵德领兵士渡黄河时,“缝革囊为船”;(水经注?叶榆水篇》载,“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王遣兵乘革船南下”;(旧唐书?东女国传)载,“用皮牛为船以渡”;白居易在(长庆集?蛮于朝)中诗云:“泛皮船兮渡绳桥,来自鄂州道路遥”;(宋史?王延德传》载,“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可见,自汉唐以来,上自青海,下自山东,黄河沿岸使用皮筏,经久不衰。兰州何时流行皮筏,因缺乏史载而难以确定。据(王进宝)载,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二月,据守兰州的陕西提督王辅臣判乱,西宁总兵官王进宝奉命讨伐时,曾在张家河湾拆民房,以木料结革囊夜渡黄河,大破新城和皋兰龙尾山;六月,王辅臣兵也造筏百余,企图渡河以逃,王进宝率军沿河邀击,迫使王辅臣兵投降。可见,至少在320多年前,兰州就大量使用皮筏以渡了。

皮筏在古代主要用于青海、兰州至包头之间的长途水上贩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长22米,宽7米,前后备置3把桨,每桨由2人操纵,载重可达20-30吨,晓行夜宿,日行200多公里从兰州顺流而下,十

一、二天即可到达包头,小皮筏由十多只羊皮袋扎成,便于短途运输。牛皮筏一般由90个牛皮袋扎成,可载货四万斤。因筏子大如巨舟,在滔滔黄河上漂行,气势壮观,当地有“羊皮筏子赛军舰”之说。50年代之前,在铁路尚未开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黄河上游地区,皮筏一直是重要的运输工具。“吹牛皮,渡黄河”是兰州牛皮筏子又一新奇刺激的妙用。将渡河者装人牛皮袋中,充气扎口后,艄公爬在牛皮袋上,一手抓袋,一手划水,只十几分钟便可将渡客送至黄河对岸,这种摆渡方式恐怕你闻所未闻。不过只要你愿意,也可不妨一试。

以皮筏为渡需要高超的技巧。一要心细,二要胆大。上筏时要轻松自如,绝不可猛劲上跳。坐在筏上要紧抓木杆或绳索,遇浪可不能惊慌乱动,保持平衡自然会有惊无险。筏子往往由谙熟水性、经验老到的“峡把式”领航掌桨,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散步。50年代前,兰州金城关、骚泥泉一带的回民多从事皮筏运业,多达50多户,400多人,有六十多条大筏,每年能外运羊毛250多万公斤。

乘坐皮筏将是一种平生难忘的奇特经历。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详细记载了他在本世纪30年代乘坐皮筏子,由兰州前往内蒙古采访的乐趣和见闻。今天,皮筏作为摆渡工具已被淘汰,但在兰州和宁夏沙坡头仍有少量的皮筏保留了下来。有些筏工家族的后代们不愿继承父辈的衣钵,做了其它行当,做水路生意的也都开起了汽垫船或游轮业务,只有老年的筏工们不愿抛弃随他们几十年的宝贝皮筏,开起了在黄河岸边摆渡游客水上娱乐的旅游业务。不过,他们并不是每天都出水。祖居兰州市金城路163号的李德明老人便是一个放筏人,经常在河边迎风逐浪玩筏。在旅游旺季,只要你运气好,总会看到皮筏在水上漂荡,或在滩边晾晒皮筏的新奇一幕。如果有兴致,一番讨价还价后,便可乘皮筏在黄河急流中一游,不过,别忘了穿好救生衣,安全总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敢乘坐,至少要在皮筏旁留一个影,别有情趣,也不虚了兰州之行。

兰州市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干旱少雨。黄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河面距地面有十多米至二十多米落差,由此带来丰富的天然水力资源。

兰州刻葫芦所用的“葫芦”,是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实,质地坚硬,表面光滑,色呈土黄,形似鸡蛋,故称鸡蛋葫芦。不过一般以圆形的居多,椭圆形的较少。据原兰州市文化局干部徐慧夫考察,兰州刻葫芦始见于清光绪年间。传说当时有个姓王的裁缝(有人考察叫王鸿平),经常在鸡蛋葫芦上镌刻花草,供自己欣赏。算是兰州刻葫芦的始祖。到民国初年,有几个别出心裁,在鸡蛋葫芦上刻以刀马人物与风景名胜,作为儿童玩具售诸市场,这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及至张广建督甘时期(公元1914至1921年),一来由于张广建的提倡,二来由于艺人李文斋创造性的劳动,刻葫芦一举由民间跃入上层社会,成为官僚士绅互相馈赠的艺术珍品。雕刻葫芦的技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大、中、小三种特制的钢针,在葫芦表皮上,以纤细的线条阴刻出所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然后涂上松墨,使线条变得很明显。行家把这种技法称为“描写”。另一种技法是用刻刀将葫芦的壳镂空,以粗犷的空隙线条勾勒出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行家把这种技法称为“雕刻”。画面刻好后,再在葫芦上下饰以环形?e字图案,最后配上化学或银质的底座,作品便告完成。。与历史较久的刻葫芦不同,卵石雕是一种比较年轻的工艺品。艺人们采用琢玉的技术,夸张的手法,给每块不同的卵石分别赋于不同的形象,便成为不同反响的艺术珍品。就象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卵石雕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件作品。原因就在于每件作品的形状、大小、颜色都听其自然,这正是黄河卵雕的独特之处,也是它为什么使人感到稀罕,并赢得国内外爱好者赞赏的奥妙所在。

第16篇: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杂志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刊名: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主办:

兰州教育学院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ISSN 1008-5823 CN 62-1145/G4 曾用刊名:兰州教育学院学坛

创刊年:1985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本站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您发表论文:

1、速度更快捷

2、价格更低廉

3、通过率更高

4、选择余地更大,有数百家期刊可供选择 投稿邮箱:lwfbbjb@126.com 在线咨询:QQ:953064842

QQ:790378621

《南昌教育学学院学报》

《南昌教育学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南昌教育学院主办的具有统一刊号国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36-1217/G

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6757 )。

本刊1986年创刊,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教学和科研特点以及学院办学实际和实践,自创办以来,,探讨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客观规律,开展基础教育教学的研究,反映本院教职工以及省内外教师、学者、学术研究人员的教学、科研成果。主要刊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汉语言文学、历史、艺术、数学、化学、物理以及有关教育教学等学术论文,热诚校内外作者投稿。 【主要栏目】

1、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发表马

…列主义新成果等政治理论方面的文章。

2、文学艺术研究。主要发表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等前沿学术论文。

3、高等教育教学。主要发表高校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论文。

4、高职教育教学。主要发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5、中小学教育教学等栏目。主要发表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6、其他。主要发表教育教学类以外的具有学科前沿性的学生论文。

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教学和科研特点以及学院办学实际和实践, 探讨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客观规律,开展基础教育教学的研究,反映本院教职工以及省内外教师、学者、学术研究人员的教学、科研成果。主要刊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汉语言文学、历史、艺术、数学、化学、物理以及有关教育教学等学术论文。

【投稿要求及事项】

1.文稿要求论点鲜明、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实用性。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切勿一稿多投。凡来稿三月内未见通知可自行处理。 审稿周期没有具体;时间一般为7-15个工作日;

2.文稿格式要规范,文字精炼,来稿应附250字左右的摘要及3-8个关键字。摘要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非概要或中心思想;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关键字之间用分号分隔。

3.来稿请注明作者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及个人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务、职称、学历、研究方向).来稿如属基金项目成果,请按有关部门标注项目正式名称和编号。

4.参考文献应著录的项目包括:作者、文献提名、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译者、校注、校点、校勘者等)、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期))、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文献起止页码。

投稿邮箱:lwfbbjb@126.com

在线咨询:QQ:953064842 QQ:790378621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以刊登城市经济、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章为主,特别关注学科前沿,鼓励学术创新,旨在为教学科研服务,促进学术交流。

主要栏目设有:特约论稿、城市与区域研究、理论探索与研究、会计学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与管理、高职教育与教学、(大众)教育研究与实践等。

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刊号为ISSN1673-0046 CN14-1323/C。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期刊网》上网期刊,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自2008年1月起,我刊将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月28号出刊。

投稿邮箱: lwfbbjb@126.com 在线咨询:QQ:953064842

QQ:790378621

《咸宁学院学报》

刊名: 咸宁学院学报 主办: 咸宁学院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湖北省咸宁 ISSN 1006-5342 CN 42-1717/C 曾用刊名:咸宁师专学报 创刊年:1979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咸宁学院学报》创刊于1979年,刊物原名《教学参考》,1982年更名为《武汉师院咸宁分 院学报》,1983年更名为《咸宁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又更名为《咸宁学院学报》。是由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湖北省教育厅主管,咸宁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 术理论刊物。

《咸宁学院学报》目前已被10余家著名文献检索系统收录,其中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文科技期刊数

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等。

《咸宁学院学报》辟有“博士论坛”、“向阳湖研究”、“政治·经济与法律”、“文史研究” “语言研究”、“教育·教学与管理”、“艺术研究”、“出版研究”、“图书情报学研究”、“数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化学与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体育”、“地理与财会”、“中教园地”等栏目,其中“向阳湖研究”为湖北省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投稿邮箱:lwfbbjb@126.com 在线咨询:QQ:953064842

QQ:790378621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名: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办:云南大学

期:双月

出 版 地:云南省昆明市 邮发代号:64-85

ISSN:1671-7511

CN:53-1176/C

创刊时间:2002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曾用刊名:云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 CSSCI来源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全国百强期刊学报

本刊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反映本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

作为国内最具权威的学术评价体系之一,“中文核心期刊”是对刊物在一定时期所刊载论文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衡量、评价的重要指标,是中国学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核心期刊评审中,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及文摘刊物达到81种,统计到的文献数量共计32437余万篇次,涉及期刊12412种,参加核心期刊评审的学科专家达5529位。经过定量筛选和专家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983种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的评价审定旨在以文评刊,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多次修订,本次“中文核心期刊”的评选较之以往,无论在专家评审的遴选还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等方面都更加严格和科学。评审课题组对核心期刊的评价沿用了学术界一致认可和好评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定量评价为依据,以定性评审为补充。其中,定量评价采用分学科评价方法,指标体系采用了论文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奖或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九个评价指标。通过量化和增加评价指标,减少了评刊选刊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克服了评价的片面性,使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而评审专家的严格筛选和评审程序的科学有序,保证了定性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公正性、权威性。被选为 “中文核心期刊”,表明《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发表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的文摘率、引文率、读者利用率高,在本学科学术水平高、影响力大,是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的优秀期刊。

征稿范围:法律、法理、经济、影视文学评论、艺术、教育教学、档案管理、体育、思想政治教育。

学术期刊论文撰写格式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

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

一、

(一)、

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

投稿邮箱:lwfbbjb@126.com 在线咨询:QQ:953064842

QQ:790378621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主管,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金融类理论期刊。国际标准刊号:CN42-1301/F,国内统一刊号:ISSN1004-4817 本刊辟有:特稿、理论探讨、学术纵横、经营管理、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区域金融、党建、工作研究、学习与思考等栏目。本刊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踊跃赐稿。主管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主办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中北路134号邮政编码:430077 投稿邮箱:lwfbbjb@126.com 在线咨询:QQ:953064842

QQ:790378621

第17篇:兰州的名吃

兰州拉面] 来历

牛肉面俗称\"牛肉拉面\",是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兰州拉面的历史已经有85年,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是回族人马保子于1915年始创的,当时马保子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他在家里制成了热锅牛肉面,肩挑着在城里沿街叫卖。后来,他又把煮过牛、羊肝的汤兑入牛肉面,其香扑鼻,大家都喜欢他的牛肉面,他突出一个清字。接着他开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卖了,就想着推出免费的“进店一碗汤”,客人进得门来,伙计就马上端上一碗香热的牛肉汤请客人喝,爽,醒胃。马保子的清汤牛肉面名气大振,马保子经营到1925年,由其子马杰三接管经营。

马杰三继续在清字上下功夫,不断改进牛肉拉面,直到后来名振各方,被赠予“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称誉。识别兰州拉面的正宗与否,要一看有没有进店免费一碗汤,正宗必有汤赠,那牛羊肝的汤是明目的,西域人多目光如炬,显然与喝此汤有关;二看牛肉拉面的汤是否清,汤浊就不是正宗了。现在可能赠汤环节早已省略了! [编辑本段]做法与特点

“蓬灰和面面成线,苦练技巧最关键”。

首先是选用富含面筋,韧性强的优质精粉,以兰州当地的草木烧制的蓬灰和成软面。往往在前一天,由膀圆力大的小伙子先将大团软面反复捣、揉、抻、拉、摔、掼后,捋成长条,揪成茶杯粗、筷子长的一条条面节,

然后随食客的爱好,拉出大小粗细不同的面条,喜食圆面条的,可以选择粗、二细、三细、细、毛细5种款式;喜食扁面的,可以选择大宽、宽、韭叶3种款式;想吃出个棱角分明的,拉面师傅会为你拉一碗特别的“荞麦楞”。拉面是一手绝活,一个面节正好拉一大碗面,每拉一下,要在手腕上回折一次,拉到最后,双手上下抖动几次,则面条柔韧绵长,粗细均匀。

观看拉面好像是欣赏杂技表演,拉到最后时的“一拉一闪”又仿佛是舞蹈演员在挥舞着彩带。 牛肉拉面的优劣取决于清汤。兰州人吃牛肉面,先喝一口汤,便知是不是地道。熬汤时常选用草原上出产的肥嫩牦牛肉或黄牛肉,加大块牛头骨和腿骨,再按比例加入牛肝汤和鸡汤,在特大罐形铁锅内熬成即可,则肉汤气香味浓,清亮澄澈。

食用时只选用清汤,加入清煮萝卜片和调味料。煮熟的拉面浇上萝卜清汤,佐以牛肉丁(或片)、香菜和蒜苗,调入红亮的辣椒油即可食用。 兰州清汤牛肉面有“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五大特点。即牛肉汤色清气香;萝卜片洁白纯净;辣椒油鲜红漂浮;香菜、蒜苗新鲜翠绿;面条则柔滑透黄。兰州人似乎对醋特别偏爱,端来一碗面,先操起大腹醋壶。调入一股香醋,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吃出牛肉面的酸辣清香。吃牛肉面往往要超出平常的食量,一碗面直吃得发梢冒汗,还要将酸辣的清汤喝个精光。如此美味,实在不忍浪费。不过,忌食酸辣的食客恐怕难以品尝到牛肉面的酸辣清香。 [编辑本段]正宗兰州牛肉拉面

(一)

兰州人吃牛肉面吃出了名堂,吃上了瘾。如今,兰州市的每条街巷,无论大小,至少都有一两家牛肉面馆。黄河岸边的古城兰州,弥漫在大街小巷的,永远有那股牛肉面的清香。“兰州人三天不来个„牛大碗‟就心火难捺”。听起来有点夸张,不过,牛肉面确实已成为兰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别以为煮面条加上牛肉片就是牛肉面了。兰州牛肉面的精致与吃法考究令人瞠目。别看拉面师傅操起面节,一搓一拉,连抻数次,即变戏法似地拉绕出一碗细长的面条,看起来似乎容易,其实做面的工序相当复杂。

在兰州街头的任何一家牛肉面馆,都可吃到地道的清汤牛肉面。因此,面馆的招牌上大多没有打出\"正宗\"字样。兰州人吃牛肉面,多半不太讲究斯文,就地一蹲,唏溜溜一碗面即刻下肚。不过。同是拉面,在平凉路的金鼎牛肉面馆和翡翠楼,张掖路的民族餐厅等餐馆内,就能吃出个饮食文化来。面条并无特别,关键在于环境的幽雅和套菜的精美。一般分5元、8元、10元、18元不等。据说有些已在大半个中国有了连锁店,名声不小。

要在中国找一座没有兰州风味牛肉面馆的城市,难。不过,牛肉面一走出兰州就变了味儿,别看都打出了“正宗”的招牌,但要吃到真正正宗的牛肉面,恐怕并不容易。游客到兰州值得一尝清汤牛肉面的酸辣美味。只要是食客如云的街头牛肉面馆,其味必定绝佳。不到两分钟即能做好一碗拉面,非常节约时间。很好吃哦! 可以试一下。 [编辑本段]正宗兰州牛肉拉面

(二)

要在中国找一家没有兰州牛肉面馆的城市,难。不过,牛肉面一走出兰州就变了味儿,别看都打出了\"正宗\"的招牌,但要吃到正宗的牛肉面,恐怕还非得到兰州。清代诗人张澍曾这样赞美“马家大爷牛肉面”:

“雨过金城关,白马激溜回。几度黄河水,临流此路穷。

拉面千丝香,惟独马家爷。美味难再期,回首故乡远。

日出念真经,暮落白塔空。焚香自叹息,只盼牛肉面”。

可见早在清代“兰州清汤牛肉拉面”已是兰州的美味小吃了。

著称天下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是兰州的风味小吃。就像绵延万里的古丝绸之路一样,兰州牛肉拉面也有悠久的历史, 兰州牛肉拉面传说起源于唐代,但已因历史久远已无法考证。真正的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是河南省怀庆府(今河南博爱县)清化小车牛肉老汤面演变而成的,煮牛肉时放凉已经成了肉冻的胶体状物,也就是老汤,是小车牛肉里最入味儿的,鲜美无比,此汤乃是做牛肉面的上品。兰州的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1799年),系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陈维精处学成带入兰州的,后经后人陈和声、马宝仔等人以“一清(汤)二白(箩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 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在其后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以一碗面而享誉天下,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食客的好评和荣誉,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试点推广品种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面\",成为餐饮业的一束奇葩。这其间凝聚着陈马及后来无数专营清汤牛肉面厨师的智慧与心血。今天,清汤牛肉面因为味美可口,经济实惠,不仅在兰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国各省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了兰州牛肉面馆。

兰州清汤牛肉面是快餐,也保持了中餐的特点,这也是兰州文化的一部分。这种传统的牛肉面的基本风格还在,但内容却已不断地在添减。红红的辣子油已经漂满了整个碗,有的人还要再添,是找的一种烈性感觉。有的人使劲地要蒜苗香菜,好像是着意亲近绿色,崇尚着自然。不少面馆出现了“加肉”佐以小菜的配套等系列新品种。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既继承了传统牛肉面的精华,保持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原汁原味,又将其按照现代快餐理念进行了发展,使这一民族小吃得以发展。

牛肉面的制作,需要面粉、牛肉以及几十种香料。据测算,一个40多平方米的小店每天大约消耗牛肉50公斤,消耗面粉8袋;而那些大店日消耗面粉往往都在十几袋以上。再加上萝卜、香菜、蒜苗以及各种调料,兰州的牛肉面馆每年带动的原料消费都在5.2亿元以上。正是有了牛肉面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兰州东部黄土高原的养牛产业和西部河西走廊的面粉加工产业。此外,围绕牛肉面原料的运销,还形成了一支贩运大军。

兰州牛肉拉面在兰州俗称\"牛肉面\",是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兰州人做牛肉面做出了名堂,让人吃上了瘾。后辈们再代代推陈出新,硬是将这种面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打得个名扬天下。兰州拉面是汤面,而且还是“清汤面”,它的精彩之处就是汤清。首先是煮好面条后分离净煮面的浑面水,其次是加入的牛肉汤是清的,不加入酱油等有色物。兰州清汤牛肉拉面继承了传统牛肉拉面的技艺,选择上等面粉,添加不含任何有害物质的和面剂,按照传统方法和面,揉面,打面,醒面,和揪面剂子,再经拉面师用手抻拉,观看其拉面过程如同观看表演一般。一团面在拉面师傅手中可拉出大宽、宽、韭叶、二柱子、二细、细、毛细、一窝丝、荞麦棱子等十余中不同形状的面条,如此新鲜的面条,自然比各种机制面条、干面条更美味可口了,熟练的拉面师每分钟可拉出6~7碗面条。中餐讲究色香味形俱全,清爽鲜亮丰富的色彩刺激人的食欲,使人胃口大开。一般来说,兰州清汤牛肉拉面的汤采用牛肉、牛肝、牛骨、牛油及十多种天然香料熬制而成,香味扑鼻、天然香料中的助消化成分更使人食欲大增,尤其是“马家大爷牛肉面”其调料配方独特,汤汁清爽、诸味和谐、牛肉软中带筋、滋味绵长、萝卜白净、辣油红艳、香菜翠绿、面条柔韧、滑利爽口、香味扑鼻,更是美味无比。堪称兰州牛肉面中的极品。

牛肉拉面的优劣除了拉面外,最重要的秘密在于淳香的汤,兰州人吃牛肉面,先喝一口汤,便知是不是地道。自清朝嘉庆年间怀庆府清化陈维精做出第一碗牛肉面至今,这汤的配方是代代相传,所谓清汤并非水加盐,而主要是十多种佐料与牛肉原汤熬制而成。熬汤时选用甘南草原上出产的肥嫩牦牛肉或黄牛肉,加牛脊髓和腿骨(俗称棒子骨),牛肝,有的还添入鸡汤,再按比例加入花椒、草果、桂子、姜皮等香料在特大罐形铁锅内再加入本地特产的绿萝卜片熬成即可,肉汤气香味浓,清亮澄澈。食用时只选用调好的清汤。煮熟的拉面浇上清汤,佐以牛肉丁(或片)、香菜和蒜苗,调入红亮的辣椒油即可食用。这其中唯独没有大香!正如武功,它的至高境界便是返璞归真,这“清”自然清香无比。也许水土也是一个方面,兰州位于黄河上游的一个河谷地的滩上,是省会以上级城市中地下水质最好的。另外,兰州的食用牛肉主要是产自甘南和青海的牦牛,牦牛体矮身健,脊甲高,垂皮小,毛长,色黑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成年体重200——300公斤,耐寒,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能在空气稀薄的高山峻岭间生存,生长期长,力大耐寒,有“高原之舟”之美称。高原无污染的草场环境天然放养的牦牛,除了味道鲜美外,因其长期食用许多野生草及药种(如贝母,虫草、板兰、红花等),所以当地的牧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我们的牛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尿的是太太口服液,屙的是六味地黄丸”。此话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牦牛肉确实是天然无污染的。其肉有驱风寒之功能,还可治胃寒,风湿,类风湿等病,有滋阴补肾、强身壮体之功效,其营养价值极高,不论怎样,外地如何都作不出真正地道的兰州牛肉面的。

西北人喜食辣,食兰州牛肉拉面不放辣椒不是地道的吃法。兰州牛肉拉面的辣椒也是很有讲究的。要保持汤清,就不能直接放入辣椒面,否则辣椒面会将汤染红,就不成清汤了。辣椒必须佐以芝麻和几种香料先用温油炸到一定火候,炸成红油红辣椒混合成的东西。火候不到,油没有辣味,火候过了,辣椒糊了,就成黑色。红油红辣椒放到碗里,辣椒和红油漂在汤上,不与汤相混合,汤依然是清的,而用筷子挑起面条,辣椒油附在面条上,红光闪闪,十分馋人开胃。到兰州值得一尝清汤牛肉面的清香辣美味。只要是食客如云的街头牛肉面馆,其味必定佳。大众牛肉面每大碗只收2.2元钱,相当便宜。不到两分钟即能做好一碗拉面,非常节约时间各地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可以吃到,近乎成了中国快餐的第一品牌。

兰州牛肉面的在城关区的店有“清真马林牛肉面”;“清真尕马牛肉面”;“马六甲牛肉面”;“马有布牛肉面”;“马三十六牛肉面”;“马五哥牛肉面”;“穆斯林高汤牛肉面”;“老西门优质牛肉面”;“马宝斋清真牛肉面”; “华夏老街清真牛肉面”;“马记牛肉面”;“马家老字号牛肉面”; “马家兄弟牛肉面” ;“萨达姆清真牛肉面” 还有名不符实、昂贵的“金汤牛肉面”(300-500元,包括菜)。有人说兰州的牛肉面姓“马”不姓“牛”,这话一点也不假,您不妨打听一下,开牛肉面馆的老板十个有九个姓“马”。兰州的牛肉面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著名的 “马家大爷牛肉面” , 马家大爷牛肉面秉承了怀庆府清化(今河南博爱县)陈家小车老汤牛肉面的做法,以汤为百鲜之源,注重用汤,精于制汤,尤其讲究“清汤”的调制,清浊分明,取其清鲜。汤的制法,早在《齐民要术》中已有记载,经过长期实践,用牛肉、肥土鸡、牛肉为主料,采用三十多种调料和中药调配熬制的老汤,经沸煮、微煮,使主料鲜味溶于汤中,中间要经过两次“清俏”,成品清澈见底,味道极其鲜美,是牛肉面里最入味儿的汤料,不仅鲜美,而且不膻不腥,味厚色醇,香浓鲜美, 滋阴潜阳,补阴虚,清血热。养血安神,祛风通络入脾、肺、肾三经,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功。曾在清代盛极一时,后因战乱老马家再也未开过的牛肉面馆。“马家大爷牛肉面” 除了大众牛肉面之外,“富禄牛肉面”和“官府牛肉面”,其制作方法精致与考究令人瞠目,就现在的制作成本每碗也在10元-80元不等。当时的扑学大师张澍曾为马家大爷牛肉面提联,

上联是: “马家大爷美名播远方莫怪众人称天王”

下联是: “牛肉汤面贵客经门外难禁嘴角流口水”

横披只一个字“香” ,当是的文人墨客提的对联很多,例如还有一付

上联是: “清汤牛肉面香气袭人三碗再吃还嫌少”

下联是: “水爆牛肚仁味儿可口两碟仍添不算多”

横披是“马家大爷”.

“马家大爷牛肉面”的第七代传人马中杰先生身藏马家大爷牛肉面调料的配方至今密而不喧。山西的章宾程、新加坡华侨马海文、美籍华侨陆丛容出天价购买其配方,马先生至今仍不动声色,有关部门也多次动员马先生将配方有偿贡献出来。据说马家大爷的牛肉面的汤是由先生自己亲自配置的,几乎每个兰州的头面人物都知道,我和省政府的老王说到要到马家大爷家去吃牛肉面的时候他一脸的惊讶,说:“哦,你连马家大爷牛肉面都知道了”。 我坐省政府的车去刘家峡,司机对我说:最高级的牛肉面是马家大爷牛肉面,配上牛头肉、水爆牛肚仁和其他若干凉热荤素小菜,那就是兰州牛肉面的天王和至尊了,“一些中央领导来兰州,就是在请马先生主厨作牛肉面的。“马家大爷牛肉面”的九字经是“汤清亮,肉酥香,面韧长”。

如今,兰州市的每条街巷,无论大小,至少都有一两家牛肉面馆。黄河岸边的古城兰州,弥漫在大街小巷的,永远有那股牛肉面的清香。\"兰州人三天不来个\'牛大碗\'就心里七上八下,钢糨, 钢糨的不是滋味\"。听起来有点夸张,牛肉面确实已成为兰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兰州街头牛肉面馆随处可见,其集面、汤、肉、味、色于一体,带给食客的是一种迅速便捷且实惠便宜的正餐美味,从而赢得了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声誉,兰州拉面曾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推广品种之一。事实上,有很多人不了解兰州,却知道或吃过“正宗兰州牛肉面”。牛肉拉面经过了几百年的“锤炼”,在国外的华人社区也比比皆是。香港企业家李嘉诚、演艺界的成龙等作客兰州,在品尝牛肉面后赞不绝口:“兰州牛肉面真是名不虚传。应该早日到香港去发展。”台湾中华传统及现代文化推展协会的秘书长吴伟民,专程来学习牛肉面制作技巧,他的理想是把久负盛名的兰州牛肉面这一饮食文化的珍品传到台湾。

业内人士估计,兰州地区大大小小的牛肉面馆约有3700家,一家牛肉面馆用工5人至10人,目前有几万人在牛肉面馆就业。兰州牛肉面馆每年付出的劳动力报酬至少在9000万元以上。有人统计过,兰州清汤牛肉拉面馆仅在国内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了肯德基和麦当劳连锁店在全球的总和,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正走向世界,兰州清汤牛肉拉面在国内外的发展方兴未艾。

第18篇:兰州内分泌失调怎么办

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量不规律,痛经,月经不调等都是妇科内分泌的疾病,还有一些乳腺疾病也和内分泌失调有关,有些面部色斑也是由于妇科内分泌失调引起的,那么内分泌失调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内分泌失调的检查方法

内分泌不调不仅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还极有可能导致不孕。当女性内分泌系统出现问题时,通常要做内分泌检查,对妇科内分泌失调的诊断需要通过一些检查方法进行证实,那么内分泌失调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

1、妇科检查。这是最基本的检查,是不可或缺的。如处女膜闭锁其表现形式为无月经来潮,仅有周期性腹痛,如果不做妇科检查,很容易往“内分泌失调”上考虑,而如果做一个妇科检查,则一目了然。所以,真正的内分泌失调仅仅指体内激素环境紊乱,而无器质性病变。

2、B超。作为妇科检查的补充,B超对了解月经淋漓是由子宫肌瘤或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病变所致,还是黄体萎缩不全这个内分泌失调因素所致,有着最直接的鉴别意义。同时,对于闭经的患者,除了测定内分泌激素外,B超对子宫、卵巢的检查在除外内膜粘连性闭经、卵巢发育不良所致闭经等均有积极的意义。

3、测定基础体温。这是一种患者可以自己监测的方法,简单、可靠。根据月经周期双相体温的有无,高温相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了解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的好坏,可以指导受孕、避孕。

4、测定生殖激素。包括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激素(e2)、孕激素(p)、催乳素(prl)、睾酮(t)。并不是每个病人都要毫无选择的进行检查,而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测定项目。正如本文开头所举的例子,如果患者是月经不规律,同时有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如痤疮,则应该于月经周期的第2~4天检查fsh、lh、e

2、prl、t,同时b超检查,除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存在。这个17岁的女孩血fsh 7iu/l,lh 16iu/l,t 0.96微克/升(mg/l),b超显示每侧卵巢的窦卵泡数均超过12个,是典型的pcos.而如果患者基础体温的高温相持续时间短,且有自然流产的病史,那我们就应该嘱咐患者在基础体温上升6~7天时监测血p,如果30微克/升,则应予以溴隐停治疗,使得prl恢复正常,解除其对正常排卵的抑制,从而恢复正常的月经。

以上是甘肃省生殖保健院专家对“内分泌失调的检查方法” 所做的简单介绍。

第19篇:兰州民风民俗

兰州民风民俗

时间:2011-10-10 125 兰州民俗丰富多彩,其中嫁娶、寿诞、贺寿、修建、乔迁、禁忌、元霄节、端午节、打春牛等风俗最为有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嫁娶 包括订婚、下彩、结婚等内容。 订婚。旧时订婚讲究门当户对。男女欢方不见面,全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一般男方托媒人寻访

兰州民俗丰富多彩,其中嫁娶、寿诞、贺寿、修建、乔迁、禁忌、元霄节、端午节、打春牛等风俗最为有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嫁娶·

包括订婚、下彩、结婚等内容。

订婚。旧时订婚讲究门当户对。男女欢方不见面,全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一般男方托媒人寻访合适的女子,问其生辰八字,若于男方合婚,提单瓶酒去女家说亲。女家若同意,将酒瓶打开喝酒。如果不同意,不开瓶口并将酒瓶退回。有的地方,女家若同意便招待一顿长面,否则,就是不同意。

一旦同意联姻,就选吉日订婚。订婚时媒人领求婚者,带上成双的衣服或布料、点心、连瓶酒(双瓶酒捆在一起)去女方家。女方家请来挚亲盛情招待,喝完连瓶酒就算订了婚。男方回去时,女方家在空酒瓶中盛满粮食让男方带回去。如今,逐渐演变为由介绍人“引线搭桥”,男女双方见面,互相了解,情投意合后,约定日期举行订婚仪式。俗称“提提合”或“下订礼”。

下彩。订婚后,男方逢年过节和平时都可去女家。每去一次,必带一份薄礼。在结婚前一年或几个月要下彩礼,俗叫“下酒”。男方备好衣物、礼钱、酒肉等,请介绍人同去女方家,女方设席款待,规模要比订婚时丰盛。彩礼钱根据双方家境而定。 50年代一般为80~240元之间。 70年代在400~1000元之间,如今上升到5000~8000元之间。城市高于农村,水川地方高于山区。

结婚。男女两家根据双方生辰八字择日举行婚礼。男家俗叫“娶媳妇”,女家俗称“嫁丫头”,出嫁日称“催妆”。女方家亲友恭喜俗称“添箱”,多送首饰、衣物、器皿、钱等。女方家设宴招待比较简单,择选挚亲若干人随姑娘去男方家做客,称“西客爷”。给姑娘陪嫁妆,据家境而异。一般是一对箱子、毡被、衣服及鞋袜、梳妆用具等。80年代开始,陪嫁彩电、洗衣机、缝纫机、组合柜等。其中不可或缺的是要陪嫁一对碗,叫“衣饭碗”,意为去婆家后衣禄不断。女方还要给婆家公、婆、挚亲长辈及兄嫂各带一件见面礼物,多为枕顶、鞋袜之类的东西,在婚礼上认亲见面时赠送,俗叫“抬礼”。男方家结婚之日至少要备轿车两辆,按所择吉时迎娶媳妇。到女家要带上“报恩索”,即给女方父母送的衣物、布料。还要带上花馍馍、肉方子(4根猪肋条肉)及酒等。今民乐、大有、连城、通远等乡镇(即原连城鲁土司辖地)在娶亲时,女方家要求男方带一只母山羊羔,以献给家神。传说,原鲁土司辖民的家神叫“旮旯神”。姑娘出嫁如果不献羊羔,旮旯神就不喜欢,婚事就不吉利。娶亲去的人数要单,其中要有一妇女,叫“娶亲奶奶”。此人要选合属相的,父母、丈夫、儿女都齐全的,俗称“全焕人儿”。娶亲轿车忌用骡子。姑娘离开娘家时要哭,否则会被人耻笑。出娘家门前,手拿一把筷子,转身抛在地上,表示不带娘家的财。女方家的人要偷藏轿车上的东西,临走时让新女婿出钱赎回。新娘上下轿车要有合属相的亲人抱,俗叫“抱娇”。娶进门时放炮、打锣,用和着食盐、五谷杂粮的色纸花打身,以示驱邪。这时不合属相的人要暂时回避。新房炕上有合属相的未婚男子守床,俗叫“压床”。新房窗户用红纸糊,新娘进房时要拆破窗纸。炕头、被中藏放核桃、红枣,象征团圆、早生贵子之意。举行婚礼时男左女右,行三叩首礼(拜天地、祖先、父母),然后新婚夫妇互拜,再拜来宾。这时主持人说一些生财纳福、尊老爱幼、早生贵子之类的吉语。尔后,新婚夫妇给父母及至亲长辈敬酒、磕头、馈赠礼品,这叫“抬礼认亲”。有的女方陪嫁的东西这时让小姑开箱展示与众,叫“摆针织”。女方给新女婿做一身衣服或鞋袜、腰带,在婚礼上由新娘的弟妹或侄辈呈上让新郎试穿,这时新郎的同辈人用腰带将新郎束住紧勒,让他掏钱给呈盘的人,这叫“掏腰包”。然后,由新娘家的“喜客”把家里带来的长面亲自下到锅里,给新娘、新郎每人盛上两碗,让他们坐在一起吃完,表示情深意长,白头到老。婚礼毕,众人把门,新婚夫妇抢先入洞房,认为谁先进洞房,将来谁就当家。晚上闹新房,俗称“闹床”。闹新房甚为随便、开放,有“三天的新媳妇没大小”之说。结婚后第3天,娘家的父母或兄嫂来吃“三日酒”。来时带着护襟、护袖等物,让新娘穿带着下灶房擀一顿“示手长面”,叫“试刀面”。以鉴定、考核“茶饭”技术的优劣和新娘是否麻利干练。这一天新娘由“全焕人”领到麦场上给石滚磕头上香,这叫“回对爷。”这样一做,从此可以出门。第一次回娘家时要乘早出门,忌叫路人看见,并且在娘家住的时间不能超过在婆家待的时间。婚后,男方要携带酒礼答谢媒人。

甘肃,包含汉、回、藏、东乡、裕固、蒙古、哈萨克、保安、撒拉、满、土、维吾尔等12个主要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族是甘肃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 甘肃历史悠久,民俗活动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3个、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26个。相传三皇之首的伏羲氏便诞生在这里。远自上古,黄河两岸的农业文明已经萌芽。璀璨的古代文化与现代风采展现在唐诗、宋词、元曲之中;展现在古老的洞窟内、绚烂的壁画上;展现在“花儿”的歌声里、香浪节的笑语中;展现在无边无际的雪山草原深处……行走在甘肃大地上,到处都有民俗风情、动人传说和名胜古迹。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境内除有举世闻名的麦积山石窟和秦安大地湾古文化遗址外,伏羲文化、秦文化、三国文化在天水的遗风民俗也十分丰富。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的伏羲庙会和农历五月十三日的伏羲文化节,将天水民俗活动推向高潮。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山乔、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主要民俗景点。三国的古战场街亭、祁山堡、木门道、诸葛军垒、阴平古道、姜维墓祠等遗迹,不仅能使您重温三国历史,而且至今流传的孔明帽房屋、正月十五点灯盏等民俗,使人深感三国遗风的浓郁。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内的拉卜楞寺,作为黄教三大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采,古朴典雅的临夏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规模宏大的莲花山和松鸣岩花儿会,不但是临夏民俗风情的充分展现,而且在世界民俗风情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更有那甘南藏区的浪山节、采花节;临夏东乡族、保安族的婚礼、饮食等习俗,使甘南和临夏成为甘肃民俗的黄金地域。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这里除有众多中国革命遗迹外,更有轩辕“黄帝得道于广成子”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而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俗文化主要场所。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定西地区和白银市,虽干旱少雨,植被较差,但也不乏引人入胜的民俗风情。陇西是天下李姓的祖地,是海内外李氏寻根问祖之地;岷县是当归主要产地,由此而形成的生活、礼仪、节庆等民俗,在海内外都有一定影响。会宁县的会师楼则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粮仓,更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河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遗址、桥湾人皮鼓、民间筵悦、民勤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省会兰州市,不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这里民俗风情更是多彩多姿,连城鲁土司衙门、黄河古渡和铁桥、五泉山庙会、安宁堡桃花会、皋兰闹元宵与打春牛、水车与皮筏、太平鼓和太平歌以及雕刻葫芦、黄河石、水烟、白兰瓜等,让人流连往返。

狼牙蜜 狼牙蜜狼牙蜜因蜜源是狼牙刺而得名。狼牙刺是一种野生小灌木,花呈白黄色。每当清明过 后,地处陇南山区的两当县百合盛开,狼牙刺竞相争艳,成群的蜜蜂从省内外云集而来逐花 夺蜜。狼牙蜜可称得上是蜂蜜中的上品,是甘肃省著名的特产.臊子面

臊子面 臊子面是兰州又一著名的传统面食。据说是由唐朝的“长寿面”演化而来,成为老 人寿辰、小孩生日及其它节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寿延年”之意。臊子面做工考究:先用猪 肉、黄花、木耳、鸡蛋、豆腐、蒜苗及各种调料做成臊子;再用碱水和面,反复揉搓,然后 擀成厚薄均匀的面皮,用菜刀切细,在锅内煮熟。食用时,先捞面条,再舀臊子,汤多面少 ,则臊子鲜香,汤味酸辣,面条细长,筋韧爽口,成为养丰富、老幼皆宜的美味佳肴。

浆水面

浆水面 “朝鲜冷面”以其清爽解暑、营养丰富、味道独特而闻名世界。然而,假如你品尝过 甘肃的浆水面,其色、香、味、营养价值完全可与“朝鲜冷面”相媲美,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碗诱人的浆水面,但见面细如丝,均匀细腻,葱花香菜,嫩黄柳绿,红油浮面;闻一下, 清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尝一口,爽口清凉、酸辣适宜,质味绝佳。凡吃过浆水面的人, 无人不翘大指拇,赞不绝口,可称得上是西北一道独特的夏令食品。浆水面是甘肃兰州、定 西、天水、临夏一带群众最喜爱的一种夏季大众食品,几乎家家会做,人人都吃。

剪纸是陇东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久,作者大都是农村劳动妇女。他们从小跟着妈妈、奶奶以及村里的巧手学艺,一把剪刀到老,生命终止才是艺术活动的终结。古老的剪纸艺术就这样代代相传,并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

庆阳剪纸题材广泛,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表达他们对劳动果实深厚感情的牛、马、驴、羊、鸡、狗、猪、免;有反映传统民俗吉祥喜庆的《骆驼进宝》、《四龙捧珠》、《寿花》、《吉兽进宝》、《添富兽》、《喜鹊闹梅》、《五福捧寿》、《鱼儿钻莲》、《连年吉庆》;有反映美好爱情生活的《鱼儿戏莲》、《蝴蝶扑莲瓶》;有保护娃娃平安成长和合家康乐的《上山虎》、《带铃铛狮子》、《抓髻娃娃》;有反映传统民间故事传说的《武松打虎》、《王祥卧冰》等。这些民间剪纸大师不是以剪线为生的民间艺人,而是不脱离生产的劳动者、他们随心所欲,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不受瞬息万变的政治气候和市场价格的影响,这种艺术是最真挚、最淳朴的艺术。

陇东民间剪纸艺术继承了古老的民间艺术传统,其风格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简单明快,并加以大胆夸张、自由装饰,是陇东高原劳动人民感情、气质直接而真实的反映,是研究陇东黄土高原周族文化的活文物。 裕固族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共有1.3万人,主要居住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是一个有着悲壮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过各种称呼。元朝称为\"撒里畏吾尔\",明朝称为\"撒里维吾尔\",清朝称为\"锡喇伟古尔\"或\"西喇古儿黄番\",建国初期称为\"撒里畏吾尔\"。1953年经裕固族人民协商、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用\"尧乎尔\"音相近的\"裕固\"为本民族名称,取汉语富裕巩固之意。裕固族主要使用三种语言:一种称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它和同语族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称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它和同语族的蒙古语、东乡语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一种就是汉语,是用来与汉民族兄弟交际的工具。裕固族没有流传下自己的文字,是最早使的是古回鹘文。明末,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裕固族开始使用藏文。新中国成立后,汉文在裕固族地区传播,至今,裕固族群众普遍使用汉文文字。裕固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其独特的民族风俗和民族传统在中华文明史上魅力无穷。裕固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常年居住在帐篷里。随着季节的变化和畜场的转移,帐篷经常移动。他们的帐篷由六根或九根杆子支撑。有些是用牛、羊毛织成褐子搭盖而成,有些是用白帆布做成,并且上面缀有传统图案。一般依照地形,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搭盖。帐篷内部正上方为佛龛,进门右边为女客的座位,左边是男客人的座位。

裕固族牧民的饮食以酥油,糌粑(用酥油、奶子、青稞炒面调制而成)乳制品为主。一般每日一饭三茶,即每天喝三顿酥油炒面茶,吃一顿面片或米粥,有时也烙饼吃花卷等。裕固族热情好客,每当家里来客人,先用奶茶招待,在碗内放酥油、炒面、曲拉、奶皮,然后沏上煮好的奶茶。茶后以手抓羊肉、青稞酒款待。招待尊贵客人时,不仅献羊背子,还要献全羊,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裕固族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戴头是裕固族妇女婚前必经的仪式。所谓戴头是将一副用银牌、玉石、珊瑚、玛瑙、海贝等饰物编制的头面,系在准备出嫁的姑娘的发辫上。戴头面之后,姑娘就到另立的一顶帐篷里,由舅舅、客人和代表姑娘唱歌的人,对唱歌曲。 送亲、迎亲仪式复杂,婚礼十分隆重,富裕人家结婚宴客常要连续数日,一般牧民也要宴客两、三天。女方送亲的客人要由男方招待一天,临走时需送客人肉份子。特别要给重要的客人、女方家长送一份上等礼品:羊背子、羊胸叉。 新娘和送亲的客人骑着马,一路上边走边唱歌。男方在途中铺一毡毯,备一只羊的肉(也有简化为一只羊胸叉肉的),喝一些酒,表示迎亲,称为\"打尖\"。 新娘进入大帐房后,先献哈达给设于房内正上方的佛龛,新郎新娘磕头,新娘取一碗酥油奶茶敬婆婆。仪式完毕后,新娘返回小帐房,揭去头帕,新娘的父亲和户族中的人向男方的亲家和邻居致意请求对女儿多加关照。随后将陪嫁的物品摆到大帐房中供客人鉴赏,接着就是盛大的宴请。 裕固族信奉喇嘛教。他们的丧葬因地区而异,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种形式。裕固族禁吃尖嘴圆蹄的动物,如马、驴、骡、狗和鸡、鱼等。 裕固族每逢虎、狗、鼠、蛇日不搬房子;逢初

一、十五烧香拜佛之日不出卖牲畜。户族辈份严格,晚辈禁叫长辈名字,俗人禁呼喇嘛的名字。 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祭祀点格尔汗活动和喇嘛教的宗教节日。\"点格尔汗\"是古萨满族信仰习俗。\"点格尔\"在裕固语中是\"天\"的意思,\"汗\"是神的意思,\"点格尔汗\"即\"天神\"。

甘肃的民间艺术内容丰富精采,引人入胜,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

秦剧。是甘肃起源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戏曲。秦剧源于古秦州天水,并因此而得名,它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隋,完整于唐,广传于明,盛行于清,今已流传至西北广大地区。秦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基本腔调的基础上,吸收了青阳腔的特长,形成了高亢爽朗,激昂悲壮,动人心弦,表现力强的特点,深受兰州地区群众的喜爱。

太平鼓。兰州太平鼓多由青壮年男子表演,少则一二十人,多则三四十人,表演者一律头戴英雄幅,身穿皂隶服,腰系灰丝带,脚蹬麻窝鞋,身背太平鼓,组成一定的队形,并有一人在前指挥。表演者按照指挥发出的旗号,右手紧握鼓绳,左手不停地将鼓身举到不同方位,忽上忽下,时左时右,一边击鼓一边舞蹈,热烈欢快,气势非凡。兰州的太平鼓呈圆筒形,鼓帮以木料制成,通体呈完整的圆柱形,两面都蒙着厚实的牛皮,长约70厘米,直径约45厘米。鼓帮外表涂以红色和黑色油漆,并用泥金饰以狮子、牡丹等图案两头边缘部分则用失宇花边装饰,在鼓帮一例的两头,钉有两只铁环,拴绑以很长的背带。鼓按其种类分为跳鼓、骑鼓、桶子鼓、方鼓子等。兰州太平鼓现已成为每年春节社火表演和重大节庆活动的重要演出内容。

第20篇:兰州新区发展史

兰州新区发展史

一、新区由来

2010年12月,甘肃省设立兰州新区。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为国家级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位于秦王川盆地,总规划1700平方公里,控制规划821平方公里。是兰州、白银两市的接合部,地处兰州、西宁、银川3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也是甘肃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南北长约49公里,东西宽约23公里,距兰州市38.5公里,白银市79公里,西宁市195公里,距西安560公里,经景泰到银川有470公里,经河西走廊直通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

二、新区定位

发展成为兰州市的副城(大学城的建立),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注:

1、兰州市的副城(大学城的建立):兰州市四面环山,已经无发展之土地,只能向兰州新区发展。

2、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

3、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4、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

5、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三、新区规划及产业分布

兰州新区作为西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也是“西北的物流基地”,经过五年多的快速发展下,已形成“两区、三片、多组团”的空间结构。(着重突出新区规划合理,对比兰州市区的规划之乱) 两区 是指

北部农业示范区和南部林业休闲区,重点发展新区的农业、林业,通过绿化、人工湖防风护沙。 三片是指 ①北部石油化工产业片区 ②中部综合产业片区 ③南部大型城市生活服务片区

●北部石油化工产业片区,规划2020年后,西固的兰炼、兰化将全部搬迁过来,形成西部的石油炼化生产基地。

●中部综合产业片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和高教园区。 生物医药园区内:有兰药、佛慈制造、和盛堂药业等国内知名的大型医药研发生产企业。 工业园区内:兰石重装、四联光电、陇星科技等56家大型国营企业通过“出城入园”的政策,相继落户进入投产。

高教园区内:

1、兰州工业学院于2017年11月16开工奠基,占地1748亩,建筑面积116万方,投资47亿。2020年建成,预计招生20000学生。

2、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2017年10月动工开建,占地812亩,投资18亿,2020年,下半年建成使用,预计招生38600左右学生。

3、兰州外语职业学院,2017年9月15日开工,2020年建成,占地1545亩,投资27亿,2020年建成使用,预计招生近20000人。

4、甘肃政法学院,2017年8月开工,总占地796亩,体量30万方,投资2亿,2020年建成,学生可达8000多人。

5、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8月15开工,占地1050亩,28万方体量,明年6月份建成,预计招生13000左右。

6、甘肃广播电视学院,于2017年5月7日开工,占地972亩,投资19亿,于2019年建成使用,预计招生28000人左右。

7、甘肃商贸职业学院,占地1032亩,投资了12亿,今年九月开学,在校生达6100多人。

8、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占地1125亩,投资7.8亿,今年九月份开学,在校生9000多名。

9、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占地1055亩,投资6亿,今年九月开学,在校生11000多人。

10、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占地1024亩,投资18亿,2019年建成使用,预计招生15000学生。

11、兰州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占地2718亩,投资50亿,今年九月开学,在校生24737人。教师规模1421名。

●南部大型城市生活服务片区:坐落着最早入驻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吉利集团、三一重工、中国铁建、亚太实业、碧桂园、绿地等。

还有我们的行政文化中心,区管委会等17个行政机关单位800多名公务人员,都参加到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上,这里有二号湖的人工喷泉广场也是兰州最大的喷泉,吸引着大量的人群来此参观。

长城影视基地、秦王川5A级湿地公园、恐龙园、秦王川等旅游景点也会带动新区的客流量。 周边学校有:现阶段兰州新区托管范围内有中小学49所,在校学生人数11335人,教职工人数837人;幼儿园22所,在园幼儿园数2465人,教职工110人。

医疗配套有: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民生医院、康复中心、辅仁医院等国家大型医院。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便捷的交通,咱们新区依托中川机场的大规模改造、扩建,客流量达到1000万人次,为新区带来大量流动人口;欧亚大陆桥的开通,大大的拉近了中国与中亚、西亚、东欧的距离;

●兰青铁路、宝兰铁路、陇海铁路等几条铁路,将新区与国家铁路网快速连接起来; ●新区内机场高速、连霍高速、城际铁路、水秦快速等城际快速主干路,将新区至兰州和周边城市快速结合;

●市区内“六纵五横”的骨架性主干路网络体系完全满足城市内部交通需求。

比如新区发展以前,去兰州市只能打黑车,现在通往市区的城际公交就有四条线路,60

1、60

2、60

3、604可以到达兰州市的各个地方。而且城际铁路开通后,从新区乘高铁至市区,仅需要35分钟左右。

无论是从新区产业、服务配套或是交通配套来看,都是非常完善的。红色的区域是我们的项目所在地,家宜万象新天地。

成立新区目的:国家成立浦东新区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分散当时上海主城区过多的人口和工业压力。成立兰州新区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把新区发展成兰州市的副城,大家都知道兰州市四面环山,已无发展之地。浦东新区及兰州新区成立之前都是一片荒芜之地,经过5——10的初期发展已经形成规模。从浦东新区我们不难看出在06年之前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发展,此时房价都处于一个缓慢增长的趋势,一旦产业布局完成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房屋价格会出现井喷式的发展,此时你在投资为时已晚。而现在的兰州新区就相当于06年之前的浦东新区,正处于第二阶段的发展,正是你投资的最佳时间。 兰州新区基础设施

交通设施:兰州新区航空条件便利,拥有甘肃省唯一的国际航空港——兰州中川机场。高速公路直通兰州中心城区,另有甘肃省道201线穿盆地而过。兰州新区总体规划“三纵一横“。三纵:兰州-张掖城际铁路、机场高速、快速路(201省道提级)形成西部交通廊道;兰州新区-安宁快速路,形成中部廊道;兰州新区城关快速路,兰州市区-兰州新区市域轨道形成东部廊道。一横:白银-兰州新区-兰新铁路联络线、白银-兰州新区城际铁路、白银-中川机场高速形成兰州新区至白银交通廊道。

未来几年重大交通投资:我省将投资160亿元建设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新建总面积36万平方米、吞吐量3000万人次,其规模将是现运行的兰州中川机场T2航站楼的6倍,预计3年建成。同时,兰州、敦煌、嘉峪关省内3家国际机场争取每年开通10条国际航线,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节点城市互联互通。

投资170亿元、总长76公里的兰州至中川机场T3航站楼专用高速公路(中通道)将于今年底开工建设,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兰州直达中川国际机场的公路、铁路通道将全部畅通,百姓出行乃至周游世界将非常便捷。 休闲设施:在纬一路以南、行政中心以东、经十二路以西,利用大片低洼地带建设总占地面积1360多亩的人工湖,形成水域面积1265亩。4处人工湖总体平面布置近似甘肃省版图,南北总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280米,总蓄水容积160.4万立方米。其中,最大的人工湖总占地面积848亩,最小的70.16亩 。 兰州新区人口

新区目前常住人口18万,外来人口20万。2016年至2018年兰州出城入园300多家企业入驻新区,员工18万,2017年三校(兰州商贸学院,兰州能源化工学院,兰州卫生职业学院)一区一共招生18万,再加每年外来企业的人口,预计到2020年新区常住人口将超过100万[7]

兰州新区功能分区

兰州新区被分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空港物流园区、临空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业园区、新兴产业园区、循环产业园区、生态休闲区等十个园区,其中仅生态休闲区就占地50平方公里,将依托现有的一块湿地,建成主题文化公园,此外还有248平方公里将被储藏起来,表面是生态修复,其实质是未来发展的预留地。[7]

兰州新区产业布局

十大主导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综合产业片区:依托现有吉利汽车等企业,发展汽车与机械制造产业,在其南部,依托产业升级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石化产业片区:位于新区北部,结合国家石油储备库和西固石化产业扩能,重点引进与石化产业相关的项目类型。

装备制造产业片区:在兰石集团、兰州电机公司、兰通厂、长征机械等项目的带动下,引进相关产业类型,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组团;

临空加工制造与物流产业片区:通过对机场航站楼周边用地改造,形成临空特色商贸物流区。

兰州导游词
《兰州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