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导游词

写故宫导游词(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2:48:16 来源:导游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写故宫的导游词

故宫是世界是最大的宫殿,非常有名,每天都有数万名游客来这里观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写故宫的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写故宫的导游词范文1

大家好!我是星星导游社的导游王景瑶,也可以叫我小王。我们今天游览地方是故宫,希望可以和大家度过美好的一天。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堪称当今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很多人慕名来到故宫,就是为了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与帝王的奢华。

故宫始建于1406年,1420年竣工。这片堪称世界最宏伟的宫殿建筑群,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建筑面积有15.5万平方米,内有大小院落九十多座,房屋980间。都是用上等木材、琉璃瓦顶、青白的石座与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交相辉映,尽显出故宫的富贵荣华。故宫很大,它的庞大往往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范畴。东华门,午门、西华门、神武门分守故宫东南西北4个方向。故宫内部可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皇帝与后妃的住所。后人不远千里迢迢来到这座红色城池前瞻仰、游览、触摸、感怀……

好了,今天我的导游就到这里结束了,下面请大家自己观赏这美丽的风景吧!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请大家不要乱扔果皮,谢谢配合。445分钟后,请大家来这里集合,愿你们开心快乐。

写故宫的导游词范文2

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故宫,我是来自河南油田的王导游,下面的时间就由我带大家去细细游赏美丽的故宫。

故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看,这是故宫朝南的正门,叫做午门。午门的下面有五个拱门,正中间的门只有皇帝才能出入,即使地位很高的大臣,也只能使用两端的小门,地方上的诸侯只能使用两端最小的小门,一般的百姓连靠近故宫都不行,但是现在谁都可以进啦!

瞧!这个建筑叫太和门。是故宫里最大的木制大门。在这儿放着一对狮子,它强悍、威武、高大,代表着皇帝的威严。

正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是故宫内最大的建筑物,并且是过去北京城最高的建筑物,你们觉得它高吗?是的,它现在一点也不高,因为北京发展很快,高的建筑物比比皆是。

好了,我的讲解告一段落,大家自由游览,30分钟后在这儿集合。

写故宫的导游词范文3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北京。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今天我带领大家参观的是著名的故宫。我是大家的导游,我姓胡,大家可以叫我胡导,但大家请放心,我决不会给大家“胡导”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也姓胡。所以,本次参观就由我们“二胡”组合来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正在去故宫的路上,借着这点时间,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宫,在世界上堪称最为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故宫是我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故宫的建筑布局分为外朝和内廷。外朝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大臣的主要场所,内廷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妃及幼年皇子居住游玩的地方。故宫共有宫殿9000多间,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非常华丽威严。

好,现在我们已经到达停车场,请大家跟随我进入故宫。在进门之前,我要提醒大家:面对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些珍贵文物时,要格外珍惜,不要损坏。

最后,祝大家本次参观玩的开心。

写故宫的导游词范文4

大家好,我叫吴文倩,大家叫我吴导吧!现在我们要游览举世无双的北京故宫。

你们看,我们来到了雄伟的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们国家最大的古建筑群。它使建于明永乐,14年才完工呢,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好了,我们现在准备去大殿里,请游客朋友们跟上队伍,千万别掉队,否则走丢了,就找不到我们了!”

好,现在跟随我进入大殿,故宫有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大殿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的琼宫仙阙。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上举行大典的地方,这座殿高28米,东西63米,西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沥粉金漆的潘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上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潘王公的场所。游客朋友们先休息一下,观赏下这三个大殿,可以摸一摸,等下我们去内延,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上平日办事和妃子居住的地方。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

祝大家玩得开心。

推荐第2篇:故宫导游词

故宫过去叫紫禁城,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建成,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在这里曾居住了明清两朝24位皇帝。紫禁城的建筑是依据我国古代的《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建造的。

那么为什么叫“紫禁城”呢?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咱们中国是一个天文学非常发达的国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天象的记载。在古代的天象观测中,人们发现,有一颗星的位臵是不变的,始终居于天空的正中,它是紫微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北极星。人们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宫殿,称它为“紫宫”。皇帝称自己为天子,就是天帝的儿子,他所居住的宫殿就叫“紫宫”,这是其一,其二呢,皇帝居住的宫院,对寻常老百姓来说,是绝对的禁忌之地。于是两层含义合起来,所以就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也就是永乐皇帝在1406年开始营建的,用了14年的时间才全部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从明朝永乐到清朝宣统,共有24位皇帝在这儿居住过,统治中国达491年。

相传紫禁城有宫殿9999间半,实际上是8700多间,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这些宫殿沿中轴线排列,并向两边展开,左右对称,格局严正,气魄雄伟,极为壮观。当我们漫步在这些宫殿之间时,不仅仅可以亲身接触到它的一砖一瓦,还会欣赏到青铜、玉器、书画、珠宝等珍贵的文物。要知道,这些文物都是从故宫博物院150多万件藏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您定会爱不够,也看不够。

再者说,在那些文物的背后,在眼前这些殿宇之中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足以让您听不够、想不够。简单一句话,您今天走进了这明清两代的皇宫,就是走进了中华文明的宝库。

故宫的全称是“故宫博物院”,因为它是在明清两朝的皇宫和宫廷旧藏文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说到这儿您可能会问了,那故宫博物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呢?不要着急,这还要从末代皇帝溥仪的退位说起。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溥仪正式宣布退位。按说,这座宫殿应该收归国有。可是,按照当时的规定,溥仪却被允许居住在后宫部分,长达十几年。

在1924年冬季的一天,冯玉祥将军的手下鹿钟麟,将溥仪和他的后妃逐出了皇宫,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故宫,并对皇宫中的文物进行了清点。又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那天,为了争先目睹这座神秘的皇宫和宫殿里珍藏的宝贝,许多人拥向故宫,北京城万人空巷、交通堵塞,这件事成了当天各大报纸的重要新闻。

故宫在开放的第一天,到底接待了多少游客,我们不知道。可这几年,每年都有近1000万中外游客到故宫参观游览。因为故宫是全年365天开放的,算起来,每天平均要接待将近3万人呢。

故宫博物院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么长的时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在古建筑保护、文物收藏、研究和展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您知道吗?目前故宫珍藏的文物有150多万件,占全国文物馆藏总量的十分之一,其中一级文物占全国文物的五分之一还多呢?那

故宫的文物都有哪些品种呢?这150多万件文物种类齐全,包括玉器、陶瓷、书画、珐琅、漆器、金银器,以及大量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十多个门类。

这些年来,故宫博物院除了保存和复原三大殿、后三宫和西六宫外,又开辟了青铜、陶瓷、书画、珍宝、钟表等专馆,并经常举办各种临时的主题性展览。另外,你还可以到故宫的网站上看看,网址是:www.daodoc.com.(D是英文Digital 数字的意思;PM是Palace Museum,故宫的意思。中文意思就是数字故宫。

城池

午门 是皇宫的正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午位(正南方)故称午门。“五凤楼”;在明清两朝,它的地位非常重要,许多重大仪式都是在这里举行的。比如:每年农历十月,皇帝要亲自到这儿来颁布下一年的历书。另外,打完仗,将士得胜回朝后,要在午门前举行隆重的献俘礼。午门有时也会作为举行喜庆活动的场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儿要张灯结彩、“放灯”三天,而且允许平民百姓来赏灯游玩,显示皇家于民同乐、普天同庆的太平景象。然而,说到这午门,大家都会想到“退出午门斩首”这句话吧。其实,这句话纯属误传,北京当时的刑场在南城的菜市口。那这句话是怎么传出来的呢?过去大臣们和皇帝在朝堂上议政,经常出现意见不和的情况。在明朝时,皇帝就可以把触犯他的大臣拉到午门外用竹子打屁股。这叫廷杖。千万不要小看这竹子,它是一种碗口粗的毛竹,里面还要灌上水银,据说是为了加大杀伤力,几杖下

去就能皮开肉绽。被打的人不死也要终生残疾。这种恐怖的事情从皇宫传到民间,就逐渐变成“推出午门斩首”了。

神武门

故宫的北门。这座门故去除了供帝后妃嫔、太监、宫女们进进出出外,还是击鼓报时的场地。当年这门楼上有一支大鼓和一口大钟,每夜有专人值班击鼓报更。这里说的更,是过去人们对夜间的计时方法,一更约为两个小时,一夜分五更。夜里11点到第二天1点,正是三更的时候,所以就有了“三更半夜”或“半夜三更”的说法。每天夜幕降临后,在击鼓报初更之前,先要敲钟108响。楼高夜静,紫禁城里的人们,都能听到这钟鼓声。

东华门

是整个明代皇宫的东门,与西华门一东一西,遥相对应。东华门与西华门不像午门与神武门那样处于正南正北方为,而是处于靠近东南、西南方位。

西华门是紫禁城的西门,门外与东华门一样矗立着一块下马石碑。这个门的职能与东华门相同,是大臣们上朝进宫出入的必经之地,或许因为出入东华门要经过一大片马厩的缘故,大多数朝臣一般进出皇宫都走西华门。清代皇帝和太后平时出宫游玩也多走西华门。

角楼

在紫禁城高高的城墙上,有四座小巧别致、精美无比的角楼。它们像四颗明珠,镶嵌在高大的城墙上,它们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建筑精品。这角楼的建筑十分复杂,它一共有三层檐。关于这角楼的建造,还有一个故事呢,我来说说吧。 相传,明朝的永乐皇帝在修建皇宫时,特意指定要在紫禁城的死角,各建造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角楼,并且限期100天,盖不好要杀头。谁也没有见过这么复杂

的建筑阿,这可难坏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眼看皇帝的限期就要到了,工匠们愁的都吃不下饭。这是,来了一个卖蝈蝈的老头儿。他那蝈蝈笼子非常精致漂亮,大家都为过去看那巧夺天工的笼子。有个工匠不自觉的数起笼子上的玉米秸,“一根梁,两根梁…..”一数,一共是九根横粱、十八根柱子、七十二个脊。哎,这部正式咱们要盖的角楼吗!大家非常兴奋,突然想起卖蝈蝈的老头儿,可一看,老头儿不见了。工匠们七嘴八舌的说,这是鲁班爷显灵,来救我们了。于是,工匠们如期建好了角楼。

护城河和金水河 紫禁城城垣的外围围绕着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河岸陡直,由条石砌成,俗称筒子河。清代护城河的北、东、西三面内侧建有守卫围房732间,戒备森严。护城河水的源头是京西的玉泉山,玉泉山水经过颐和园、运河、西直门的高梁桥,流到市中心的后海,然后从地安门的步梁桥下分出支流,经景山西门的地道进入护城河。从康熙朝开始在护城河中种莲藕,农历七月,荷花盛开,十分壮观。收获的莲子和莲藕除交给宫中食用外,剩余的拿到市场上卖,所得银子作为小花销。嘉庆以后开始出租给人养荷收取租金。故宫周围有两条金水河,一条是内金水河,一条是外金水河。外金水河在天安门前,其水系来自护城河西边的河段,护城河河水到达宫墙西南角后,进入地道,在从织女桥流出,绕过社稷坛,从外金水桥流过,经牛郎桥向东过天妃闸,流出皇城。内金水河的水是从神武门西边的地道引入的护城河河水,河水沿内廷西区供电墙外向南流,在慈宁花园墙外向东南转,蜿蜒经武英殿,在太和门前广场形成一个优美的拱形渠,然后转向北流经文渊阁,

在銮驾库的西边流出皇宫。整条内金水河在皇宫里绵延2000多米,河上共有大大小小21座桥,还有10多处涵洞。内金水河除有排泄雨水、方便宫中取水、消防等实际功能之外,增加精致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太和门和三大殿

太和门 朋友们,到了皇宫,您一定想知道皇帝上早朝的地方吧,太和门,就是明朝“御门听证”的地方。所谓御门听证,就是大家所说的上早朝,由皇帝和大臣们讨论、处理国家大事。 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帝上朝都是在威严的大殿里,其实不然。每天清晨,皇帝从后宫出来,坐在这太和门种种摆放的龙椅上。王公大臣们按照文东武西的顺序,站在门下的广场上,向皇帝奏事。皇帝身边站着当班的内阁学士,负责记录皇帝的意见,退朝后再稍加整理,颁行天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圣旨”或“上谕”,国家的日常事务就在这太和门商量决定了。说到这里,也许您会想到:在露天的门外办公,万一刮风下雨怎么办呢?其实别说刮风下雨,就是平常这里也不打舒服。但按当时的规定:皇帝和大臣们每天都要上早朝。不过,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封建社会每个朝代的头一两个皇帝一般都还比较勤奋,后代的皇帝就贪图享乐,把祖父辈打江山时的艰辛和治天下短裤新都抛到脑后了。明朝也不例外,中后期的万历皇帝竟长达24年不临朝。历史学家曾说过“明之亡,则亡于神宗”就是说明朝的灭亡正是从这位明神宗开始的。到清朝的时候,将御门听证改在故宫的乾清门。

金水桥 在太和殿前面有五座精致的汉白玉石桥,这就是著名的金水桥。您知道它为什么叫“金水桥”吗?我先说桥下这条河的水,它来自京城西面的玉泉山,从紫禁城的西北进入,东南流出。而古人推崇阴阳五行学说,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认为“西”这个方位在五行中属金,所以取名“金水河”,那上面的桥自然就叫“金水桥”了,我们都知道,天安门外也有金水桥,那是外金水桥,而我们眼前的是内金水桥,这金水河不光起到了装饰庭院的作用,也是紫禁城里重要的消防水源和排水渠道,故宫中的水源是很少的,一旦宫殿着火,金水河里的水就非常珍贵了。

太和殿 在宽阔的太和门广场上,广场中间有一条青白石铺成的御道,这条御道当年只有皇帝才能走。从太和门广场北望,在那高大、漂亮的汉白玉台基上,有座雄伟的建筑叫太和殿,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金銮殿。这汉白玉台基高达8米,比现在的两层楼还要高。修建这么高的台基,为的就是造成大殿的雄壮感。咱们国家古建筑的主体是木结构,而木材本身又不可能很高大,于是聪明的工匠采用高大的石台基将大殿托起,以增强气势。 在紫禁城所有宫殿中,以这座金銮殿最受尊崇,当年最高级别的仪式和大典都在这里举行。比如说,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还有在发生战争时派将出征,都要在太和殿举行非常隆重地典礼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就是登基大典,皇帝要这里接受百官和外国使臣的朝贺。此外一年当中的三个大节庆,也就是元旦、冬至和万寿节,皇帝也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宴会。其实这个元旦不是咱们现在的新年,而是农历的大年初一_—春节。冬至是一年当日光照时间最短的一天,

古人认为这是阳长阴消的日子,值得大庆。所以皇帝要在冬至那天到天坛祭天,次日在太和殿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贺,而万寿节则是当朝皇帝自己的生日。您可能在电视剧中看到过举行大典的场景把,这广场的两要布臵雄壮的仪仗队,文武百官就跪在这御道的两旁。而皇帝是坐在太和殿内的宝座上,接受官员们的叩拜大礼的。既然太和殿的地位这么重要,在建筑规格上自然就是最高、最大的了。它的建筑面积是2377平方米。不仅在紫禁城内,就是从全国范围看,也是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宫殿。从它的屋脊到地面,高达35米,比现在的10层楼房还要高。讲到这里,不知您是否注意到这么一个问题。您看,这么大的一个广场,怎么连一颗树也没有?原来,这是为了突出三大殿的壮观和皇帝的尊严。您想一想,如果这里松柏参天,三大殿掩映在树荫之中,那还能有现在这种气势马?再者说,这里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要求格外庄严肃穆。如果有了树木,仪仗和百官的站位都会受到影响,将有损于典礼的严肃性。如此说来,是这些宫殿建筑的功能,决定了这里不能种树。

在太和殿的汉白玉台基上,有许多青铜鼎,其实那时香炉,因为它们是模仿周朝的鼎造的,所以叫鼎式炉。三层石台上共有18个香炉,象征着清朝的18个行省。每当大典时,就在香炉腹部装上香料,然后将香料点燃,18个香炉就一起散出缕缕青烟,使太和殿显得更加神秘庄严。

太和殿外面两边平台的两个角落,各有一件汉白玉雕凿的器具。在一块圆石板上,中间插一根铁针,周围刻有刻度。当太阳升起时,铁针的投影指向哪个时刻,就表示是什么时辰了。它叫日晷,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与日晷对称的位臵,是一座石头亭子,它叫嘉量。在嘉量的里面石斛(hu)、

斗、升、合(ge)、龠(yue)五种计量器具,一直到近代,人们还常用斗和升来称量东西。为什么要把这两件器具摆放在这儿呢?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时间和度量衡是非超重要的,它代表上天的旨意和国家的统一。在世间,只有天子才能代表上天,行使规定时间和计量的权力,它们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摆放在日晷和嘉量旁边的统龟、铜鹤是举行大典时熏香用的,但还有一定的寓意。我们都知道,龟、鹤是长寿的动物,在太和殿的两边摆放上龟、鹤,象征着国运永昌。 我们都知道故宫有8700多间房子,而这太和殿,就有55间,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在古代,我们把四根柱子之间算一间屋子,而太和殿是横11间、纵5间,就是55间了。所以说,整个故宫也只是由几百座宫殿。 摆放在太和殿中平台上的龙椅,就是民间俗称的金銮宝座。它是用紫檀木制成,从明朝到清朝一直是用。这宝座的宽度大大超过高度,给人一种非常稳定的感觉,象征着皇权安稳、江山永固。大殿里的柱子,靠近金銮宝座的是6根金黄色的柱子,他表面贴的是金箔,6根金柱拱卫着那巨大的龙椅,把皇帝衬托得更加尊贵、庄严。此外还有66根朱红色的柱子。这些柱子都是用才子东北长白山的红松制成的,每根高12米,直径1米多,两个人都抱不过来。当年没有显得的大型运输工具,要采伐、运输这么的木材,实在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在太和殿的天花板上,有一个盘龙藻井。这“藻井”是古建筑中的名称,就是指天花板中间镂孔雕刻的一块。太和殿的藻井是一条蟠龙,就叫蟠龙藻井。在这龙嘴的下面,吊着一个亮晶晶的圆球,它叫“轩辕镜”。这个东西可大有讲究,您听说过“炎黄子孙”这个词吧。传说古代有炎、黄两帝,而咱

们现代人都是它们的后代,所以中国人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过去的皇上也自认为是黄帝的继承者和接班人。这个传说中的黄帝号“轩辕氏”,而皇上在宝座的正上方悬挂一个轩辕镜,表示自己三正统黄帝,而且有轩辕氏的保佑。 太和殿地面上铺的是一种亮亮的方砖。您听说过紫禁城“金砖墁地”吗?指的就是这种“金砖”。这种砖并不是拿黄金制成的,那它为什么会叫金砖呢?这种砖是在今天苏州附近的御窑村烧制的。因为是专门为京城烧制的,所以叫“京砖”。可是南方人发“京”这个字音时,听起来像是黄金的“金”字。久而久之,这京砖被叫成金砖了。虽说这砖不是用黄金制成,可是由于它的制作方法独特,工艺复杂,它的质地更像大理石一样细密、坚固,尽管经历了几百年的摩擦,依然光亮如镜,再加上烧制、铺墁这种砖的费用也是很高的,所以,冠以“金砖”的美名,也是名副其实。

中和殿 太和殿后面有一座四四方方、象亭子一样的建筑,是中和殿。它是黄帝在大典之前的休息室。每次大典前,皇帝从后宫出来,在中和殿稍作停留。当太和殿所有的仪式都准备好后,有专门的人来导引着皇帝,沿中间的御道,从太和殿的后门走近去。当皇帝一落座,就要焚香、奏乐、响鞭,整个大典便开始了。由于这里是皇帝大典之前做准备工作的地方,所以他在后来逐渐成为举行各种祭祀、典礼时的准备场所。在各种祭祀活动中,有一项很特殊,那就是每年春天的祭农。每年春分,皇帝要到先农坛,那里有一块皇帝的“自留地”,就是咱们俗称的“一亩三分地”。平常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但到了春分那天,皇帝要亲自到这块田地上,扶扶犁,锄锄地,这叫行“亲耕礼”,祈求五谷丰登。皇帝在去

先农坛之前,要在中和殿举行一个仪式,看一看他要用的农具,这也反映皇帝对农业的重视。当然了,中和殿还有其他用途。比如皇帝要在这里阅视家谱。皇族和老百姓一样,也有自己的家谱,皇帝的家谱叫“玉牒”。玉是玉器的玉,牒是通牒的牒,每隔十年重修一次。这里要说明一句,皇帝的家谱虽名为玉牒,但并不是用玉制成的,也是用纸张书写,只是为了强调皇帝家谱的高贵,才称为玉牒。中和殿的另一个用途,是皇帝在这里为皇太后上徽号。皇帝为了表示孝道,要在寿庆和节日给皇太后上一些吉祥的称号,叫做徽号。像我们熟悉的“慈禧”“慈安”就是徽号。

保和殿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宫殿,在明清两朝,这里是皇家的高级宴会厅。每逢重大节日和帝后生日,皇帝都要在这里宴请文武百官,以示庆贺。一些少数民俗的领袖,像西藏的高僧,蒙古王公来皇宫,皇帝也要在这里设宴款待,以示笼络。公主出嫁,皇帝也要在这里宴请亲家,表示对他们的尊重。然而,保和殿在读书人的心目中,地位是最高的,因为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保和殿拥有了一项更加重要的职能,成为中国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殿试的考场。老百姓所熟知的状元,就是从这座大殿里考出来的。朝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您听过这首童谣吗?它的前两句是说一个青年早上还在为地主放牛,晚上就到天子堂来考试了。而“天子堂”,指的就是这保和殿。这里形容读书人的一步登天,其实当年可不是这样的。在当年,能够到这座大殿内参加考试,就应经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因为来到这里的考生,都是从全国众多学子中,经过从地方到京城层层考试选出来的。一个读书人,

熟读“四书五经”之后,首先要中秀才。中了秀才就是读书人,到县衙大堂,见县官就不用跪了。秀才要去省会城市考试考“乡试”,考中为举人,举人就可以做县令之类的小官了,社会地位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您还记得吗,在电视剧《铁齿痛牙纪晓岚》里就有秀才参加乡试,考官们徇私舞弊的情节。其实,中举对于科举之路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举人们还要到京城的国子监去考“会试”。然后才有资格到这座宫殿参加考试,所以叫“殿试”。“殿”就是保和殿的“殿”。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由皇帝亲自主考。从早上考到晚上,整整一天。阅卷工作全部结束,皇帝要在太和殿进行一个隆重的发榜仪式,称之为“金殿传胪”。所有参加殿试的贡生们都云集在太和广场,皇帝亲自在大典上宣读前三名的名字。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第二,第三名称为榜眼和探花。这三个人可以很荣耀的从午门正中的门洞走出紫禁城,这是皇帝对他们的恩宠。 云龙石雕 故宫中,在许多宫殿的前台都有石雕,用浮雕的手法刻出游龙、翔凤等图案。这些石雕主要为了装饰,显示皇家的威严和气派。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石雕中,保和殿后也就是台阶中间的云龙石雕是最大的一块。石雕的图案,从上到下,刻着九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游龙,嬉戏于云海之中,非常生动、精美。这块石雕是用一块完整的大青石雕成的,现在长16.57米,宽3.07米,平均厚度1.70米,重量达200多吨。这块石料是采自北京房山区的大石窝村,距离紫禁城有100多华里。在500多年前,没有任何现代化运输工具的情况下,是如何从百里之外将这么巨大的石头完整的运来的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简单地说,就是借助冰,是用拉旱船的办法拖过来的。工匠们从紫禁城到大石

窝村,每隔一里地打一口井。到了严冬季节,从井里把水提上来,泼在路面上,就这样波一条100多华里的冰道。我们知道,饼面上的摩擦力小的多。就是这种能够情况下,仍然动用了两万多名民工、几千匹骡马,用了近一个月时间,耗银11万两,才把这块大石头拉进紫禁城里,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每个人站在它面前,都不得不从心底叹服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铜缸 故宫里有许多大缸,您想这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这些缸是储水防火用的,故宫里现在总共有308口铜缸或铁缸,分散在各个宫殿附近。故宫的缸都有一个特点,缸底的石基都留有一个方口。因为北京的冬天很冷,户外的水很容易结冰,所以入冬以后,专门有太监来管理这些缸。在缸的外面套上棉套,上面盖上缸盖,低下烧上炭火,一直烧到惊蛰时节气温回升了才撤火,基座下的方口就是烧炭的炭口。这些缸大部分都是用青铜铸成的,缸外面是镏金的,一口缸要用黄金约3公斤。金灿灿的镏金铜缸衬着红墙,十分华贵气派。可是,如果我们走到前朝宫殿旁边,会发现那里的缸表面只留下了斑斑的黄迹。这是怎么回事呢?说道这儿,我要讲一段令人心酸的历史了。1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的名义,侵略北京。当他们进入紫禁城后,对宫廷物品进行了大肆劫掠,抢走了数不清的玉器、玛瑙、佛像,许多珍贵图书、档案也被破坏。这些大缸表面,金灿灿的黄金夜难逃此劫。贪婪的侵略者用刺刀把缸表面的镏金一点点刮去,留下横七竖八的刀痕,引起我们痛苦的回忆,提醒我们要勿忘国耻,自强不息! 横街

在保和殿和乾清门之间有条狭长的广场,是紫禁城内的一条分界线,称“横街”,又叫乾清门广场。横街以南是外朝,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横街以北是皇帝后妃们居住的地方。从这里向北的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紫禁城的内廷。在内廷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有三座宫殿,依次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称为后三宫,再往北是御花园。两侧各有六座规制相同的院落,就是妃嫔们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东六宫的东侧,有皇帝供奉祖先的奉献殿和乾隆打算养老的宁寿全宫。在内廷中轴线的西面,有一大片宫殿,是供太后、太妃们居住的慈宁宫、寿康宫。另外,还有一座很高的建筑,与周围其他殿堂有很大差异。那是外西路的一处佛堂,叫雨花阁,是故宫中最大的一处佛堂。这座阁楼的形制与其他宫殿明显不同,它的四个屋脊各雕有一条铜铸镏金的龙,四条游龙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军机处 在乾清门西高墙边,有排又矮又小的房子,比起紫禁城里那些高大的宫殿,它们实在是太不起眼了。可是正像俗话所说的“人不可貌相”一样,这几间小房子也非比寻常,因为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军机处”所在地。您在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中所看到的“军机大臣”,就在这里值班。清朝为什么要把军机处那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放在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呢?就是因为这排房子的一墙之隔就是皇帝居住的养心殿。雍正初年,西北地区放生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军情紧急,雍正皇帝经常在养心殿昼夜不停的和大臣们商量如何评定叛乱。为了随时召见这些大臣,雍正便将养心殿外这排平房作为大臣们休息和等候的地方。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时间,又有利于保密。于是,军机处成为正式的国家机关,

国家的军政大事都在这里决断,而本来掌握朝政大权的内阁变成空架子。军机大臣的人选要皇帝亲自在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大臣中选任。这样军机处就完全臵于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了。而军机大臣确实有一定权势。要是没有过人的才能,还是不可能成为军机大臣的。一位大臣初入军机处,叫学习“行走”,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誊写诗片。皇帝每天口诵所制诗文,这位大臣只能肃立静听,然后回到军机处根据记忆将皇帝的诗文誊些出来,也能做到准确无误了,才能参加撰写皇帝的谕旨。皇帝的谕旨,有时一天好几次,有时一说就是几百句话,听了以后,仅凭记忆,要能写的完全符合皇帝的本意才行。您说,这活儿容易吗? 景运门 在明朝时期可是戒备森严,没有皇帝的诏令,就是王公大臣也不能进入。因为,这是进入皇宫内院的必经之门。在景运门西面,有一个和它正对着的门,叫隆宗门,隆宗门的作用及管理办法,和景运门完全一样的。 后三宫

乾清门,它和南面的太和门有异曲同工之处。太和门是明朝“御门听证”的场所,清朝则改在这里。清代的许多重大国事比如平定吴三桂等人的叛乱、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出兵收复台湾等。都是在这里讨论决策的。乾清门内是一个不大的院子,周围有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长廊式房屋,您可千万别小看这些没有气派的平房,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里。您听说过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吗?这历史上真实的一幕,就发生在乾清门西侧的叫南书房的屋子里。康熙做皇帝的时候只有8岁,又鳌拜登四名大臣辅政,鳌拜居功自傲,专横跋扈。有很大野

心。他通过大肆结党营私,迫害异己逐渐总揽了朝廷大权,干了许多坏事。康熙14岁时,名义上正式亲政,可实际上鳌拜仍然控制着朝廷,把康熙臵于傀儡地位。有一次,鳌拜和一个大臣发生争执,鳌拜在朝堂上,就和皇帝大吵大闹,后来竟然撸起袖子、伸出拳头,胁迫康熙。康熙只好暂时忍耐。从那以后,康熙决心除掉这块绊脚石。然而鳌拜是满族贵族中有名的“勇士”武功极好,又手握大权,在朝中有一大帮党羽,要扳倒鳌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康熙决定智取,假装迷上了摔跤,他让人找了十几个身体强壮并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天天在一起玩摔跤。有时鳌拜进宫办事,看到小皇帝这样贪玩,认为不会有什么作为,就更加不把皇帝放在心上,做着独揽大权的美梦。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康熙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在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召鳌拜来南书房讲书,当时这里是康熙读书的地方。当鳌拜像往常一样趾高气扬的走进去时,突然拥上一帮少年,连拉带绊把他按倒在地,鳌拜还以为这帮孩子在跟他开玩笑。当他被捆绑住后,康熙严厉的列举了鳌拜的30条罪状。考虑到鳌拜毕竟为清朝立下过汗马功劳,宣布将他终生监禁。不可一世的鳌拜后来死在狱中。这一年康熙皇帝才16岁。

乾清宫 是皇帝的寝宫,明朝的14位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位皇帝都曾在这里居住,并在这里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从清朝第五代皇帝雍正开始,将寝宫移到了养心殿。宫殿里宝座的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这块匾是康熙皇帝临摹顺治皇帝的笔迹写成的,在学多电视剧中出现过,可以说它是紫禁城中最重要的一块匾,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个理由:首先“正大光明”这

四个字是清朝皇帝标榜的祖训格言,制成扁悬挂在这里,作为立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准则。再者,它和清朝雍正皇帝创立的秘密建储制度有关。储是储存的储,建储业叫立储,就是确立皇位继承人。我国历代王朝,大都采取公开建储的方式,立为太子的多是嫡长子,也就是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可是皇帝的儿子一般都很少,不少皇子都做着皇帝梦,他们为此往往拉帮结伙、勾心斗角,甚至发展为同胞骨肉互相残杀,您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吗?剧中的康熙皇帝就因为建储而遇到问题:他曾两次立嫡长子胤礽为太子,又两次把他废掉。此后康熙便不再提太子的人选,直到他临死之前,才下诏书,让四子胤祯继承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由于康熙朝的太子长期不定,而雍正即位又比较突然,所以民间就盛传雍正是偷改了康熙皇帝的遗诏而登上皇帝宝座的。据说,康熙写的是“传位十四子”,雍正勾结负责传召的故名大臣隆科多将“十”字上面加一横,下面加意钩,改称了了“于”字,成为“传位于四子”。事实果真如此吗?据清史专家考证,这种传说是靠不住的,因为清代这种传位诏书要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这样看来,雍正并不是靠篡改诏书登上皇位的。雍正皇帝即位后,吸取历史教训,决定将公开立太子的制度,该为秘密建储。秘密建储的做法是,皇帝在位时不公开确立太子,通过对皇子们的全面考查,选定皇位接班人,并秘密的将这个皇子的名字写在两份诏书上,一份由混各地随身带着,另一份装在一个小盒子里,密封好后,就放在这块“正大光明”匾背后。当皇帝病危时或去世后,由朝廷重臣和王公贵族,一起把这两份诏书取出来,对照无异后,即按照上面的名字公布下一任皇帝。这种方法确实减少了皇子之间的争斗。雍

正皇帝设立了这种秘密建储制度后,他的儿子乾隆皇帝就是以这种方式登上皇位的。

交泰殿

是以做四方的亭式建筑。这座宫殿上的彩画图案和其他宫殿的是有区别的。所绘彩画是一对对飞翔凤凰,而其他宫殿基本上都是一对对游龙。在封建社会,龙是皇帝的象征,而凤凰是皇后的象征。皇后头上戴的是凤冠,穿的是凤头鞋,住的是凤楼。说到这儿您是不是已经想到了交泰殿的用途,原来这交泰殿是宫内专门为皇后准备的正殿。在皇宫中,皇后的地位也是非常尊贵的。每年的一些重要节日,如元旦,还有千秋节,也就是皇后的生日,皇后就会端坐在交泰殿内的宝座上,接受宫内嫔妃以及一些高级官员大夫人的朝拜。殿内正上方悬挂的那张匾写有“无为”二字。这两个字很是耐人寻味,无为是古代的一种政治思想,讲究清静无为、清心寡欲,其实就是不要有太多的作为,凡是要顺其自然。交泰殿虽然不大,里面的陈设却非常丰富。宝座两旁有一些蒙着布的方架子颇引人注目。当年这些架子上放臵着象征皇权的大印,一共有25方,习惯上称为二十五宝,这些都是乾隆皇帝亲自选出来的。在殿的两侧,还有两件大型计时器,东边的叫“铜壶滴漏”,西边的叫“大自铭钟”。铜壶滴漏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计时器,大自铭钟是吸收西方近代科学仿造的钟表。

坤宁宫

是后三宫的最后一宫。我们知道后三宫中最前面的是乾清宫,从名字上看,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这“坤宁”二字同乾清宫的“乾清”二字是非常对应的,“乾”指天,象征着阳;“坤”指地,象征着阴。“清”“宁”都是表示安定、和谐的意思。您该猜到坤宁宫的作用了吧!乾清宫

是皇帝的寝宫,那坤宁宫自然是皇后的寝宫了。在明朝,除了个别失宠的皇后外,其他皇后都住在这座宫殿内。清代,顺治和康熙时期,皇后依然住在坤宁宫里。到了雍正皇帝时,由于皇帝搬出乾清宫,皇后也就不再住坤宁宫了,于是对坤宁宫作了改建。从此,这座古老的宫殿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了有趣的变化。首先说,这座宫殿的正门不居中,而是偏向东边,这是东北地区满族的建筑特色,再者说,坤宁宫的窗户纸都糊在窗棂的外面,过去人们说东北三大怪,其中就有这“窗户纸糊在外”。在风沙大地区,这种把窗户纸糊在密集的窗棂外面的方法,既可以使窗户纸不易被风刮破,还可以使窗棂上不落灰尘。屋内的陈设,就更有特色了。大殿的西半部分较大,是萨满教举行祭神的场地。萨满教是满足的民族宗教,在东北地区非常流行,它是一个多神教,佛教中的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汉族民间祭拜的关云长,以及山里的虎、鹿、猪、熊,路边的石头、树林等都是萨满教的祭祀对象。坤宁宫东侧是皇帝皇后大婚的洞房。按照礼仪,帝、后新婚,要这这里住满三天。三天之后,皇帝搬到养心殿,而皇后在东西六宫中中选择一宫居住。洞房中的陈列室末代皇帝溥仪和他的“皇后”婉容大婚的原状。洞房的墙上涂着红漆,地上铺着红地毯,到处都是红色,在洞房的门口和东侧过道的木影壁上,各有一个大红底金色双喜字,寓意着“开门见喜”。靠窗户的大炕,是皇帝和皇后因交杯酒、唱交祝歌的地方。屋内靠西北墙的地方摆有皇帝和皇后的龙凤喜床。

坤宁门 是御花园的入口。到了这里,古柏老槐扑面而来,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御花园的面积并不大,它东西长130多米,南北宽90

米,总面积不超过12000平方米。但古代的工匠们就利用这一方小小得天地,安排了各类建筑20多座、古树160株,还有两座假山、两方水池及散布其间的大量奇花异石,使御花园显得格外典雅、幽静,幽赏起来,美不胜收。 御花园

钦安殿 走进天一门,在钦安殿的前面,您能看到两棵长的很奇特的柏树。这两棵树的根和主干彼此独立,但从树杈上就相依相偎,难分彼此了。人们称它为“连理树”、“连理枝”。古代人把这种连理枝又叫“合欢树”、“夫妻树”。其实它们不是天然形成的,在它们很小的时候,园艺工匠就将它们拧到了一起,最后长成了这个样子。您知道吗,钦安殿是整个故宫中最古老的建筑,它是从明代保存下来的,距现在已经有580多年的历史了。明清两朝都在这里供奉玄武大帝。玄武大帝也叫真武大帝,是水神。皇宫都是木结构的房子,非常怕火,过去由于没有避雷针,曾多次着火。特别是太和殿,因为最高大,更容易遭受雷击,自明初建成以来,曾经发生五次较大的火灾。所以封建帝王们特意在宫中专门找一个宫殿供奉水神,祈求保佑皇宫的安全。而且,这连理枝前的门叫天一门,门的名字也跟水有关系。《易经》上说“天一生水”,水是灭火的,于是起这个名字,用水镇火,图个吉利。我们都知道,浙江宁波有一座明代的藏书楼叫“天一阁”,也是取这个意思。当然,这些都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罢了。

养性斋 是座凹字形的两层楼阁式建筑。它的外墙倚着御花园的墙壁,海棠树、太湖石环绕周围,环境很优雅,在这儿居住一定很舒服。

谁在这儿住过呢?他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这位英文老师是苏格兰人,中文名字叫庄士敦。他是一个中国通,中国话也讲的非常流利。在电影《末代皇帝》中,就有这位英文教师的镜头。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自己念书厌烦的时候,庄士敦能循循善诱,“讲些山南海北、古今中外的掌故。”他称赞庄士敦是自己的又一个灵魂。因此,溥仪特意把这养性斋,赏赐给庄士敦当书房兼卧室。当然,溥仪学习英文就业在这里了。

堆秀山,它是用江苏太湖流域的“太湖石”人工堆砌成的。太湖石是在太湖里被湖水多次冲刷而形成的奇形怪状的石头。要细算起来,这堆秀山“太湖石”的历史比整个皇宫都古老,听我们讲讲吧。在北宋的都城开封,过去由一座山叫“艮岳”,就是用太湖石堆成的。可是建好后不久,北宋就被金朝灭亡了,艮岳山也毁了。等到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就把这些石头运到这儿,堆成了我们眼前的堆秀山。所以这些太湖石有近1000年的历史了。在山脚下,正中有一个门洞,在门洞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人工喷泉。那时候故宫里没有自来水管道,这喷泉是怎么设计的呢?工匠们在半山腰两侧各设一口蓄水的大缸,通过水道,产生压力,使水从下面的龙嘴里喷出。而喷泉造型是用石头雕刻的一条蛟龙,盘踞在石座上面。喷泉整体造型和谐美观,使皇帝的游玩别有情趣。堆秀山山上有一座小亭子“御景亭”。那儿是御花园的最高点,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九九重阳节,皇帝会带着后妃们,在亭内登高赏月、饮酒作诗。

絳雪轩 为5间房的建筑。这个“絳”字是红色的意思。可我们都知道,雪是白的,那么,絳雪岂不成了红色的雪吗?其实,当年这里种着5棵海棠树。一阵微风吹来,白中透红的海棠花瓣纷纷飘落,地面上就像下了一层红色的雪,乾隆皇帝为此作诗“暇日高轩成小立,东风絳雪未酣霏”,来赞美当时的景色,所以取名叫絳雪轩。絳雪轩对面的花坛,竖着一块枯木。但您仔细想想,如果这是块木头,常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早就腐烂了。其实,这是一块木头的化石,叫木变石。这木变石是怎么形成的呢?据记载,东北的松木沉入松花江,经常年累月,变成石头,就是木变石了。一般的木变石都比较小,可是我们看这块石头,有一米多高,就十分难得了。这块石头是黑龙江的一个大将军,进献给乾隆皇帝的,乾隆得到石头后,非常高兴,诗兴大发,题诗一首,刻在石头上。 延晖阁 为二层阁楼。您可千万不要小看这阁楼,清朝的选秀女就是在这里进行的,每三年选一次,满、蒙、汉八旗官员的女儿凡是13岁到17岁的都要参选,只有到17岁仍未被选上的才可以自由婚嫁。选秀女的时候,候选的女孩子们先由太监从神武门领到这御花园北门外等候。选时一到,再将那些女孩子引到这延晖阁前站好,让坐在阁里的皇帝、皇太后挑选。被选中的秀女,或成为皇帝的嫔妃,或指配给皇子皇孙和皇家宗室的子弟。您知道吗?慈禧就是17岁时在这里被选入宫的。好,延晖阁讲到这里。我现在问您一个问题,您看过电视剧《还珠格格》吗?那里面的格格门住的地方叫什么来着?没错,淑芳斋!在延晖阁西北边有一个小屋檐,倚着红墙,那里面就是淑芳斋了。它位于西六宫最北处,目前还没有公开开放。我所以要讲一家,是为了消除一个误会,

实际上这淑芳斋并不是拍《还珠格格》时的场景,也不是格格居住的地方,电视剧只是借用了这个名字。在清朝的时候,淑芳斋是皇帝和后妃们看戏的场所。紫禁城内共有5个戏台,淑芳斋里就有两个,梅兰芳、杨小楼等人都在这里演过戏。

推荐第3篇:故宫导游词

故宫导游词大全

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下面是故宫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故宫导游词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沈蕾,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沈导,在这里首先祝你们旅游愉快!下车时,请大家小心阶梯。

下面我给你们介绍介绍故宫吧!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明朝皇帝朱棣征调无数能工巧匠,用了14年时间建成的宏伟建筑。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房屋9000多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宫殿沿着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布局严整。故宫外沿还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外朝最引人注意的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我也不细细介绍了,过一会儿你们可以自由游赏。

绕过三大殿,我们到了故宫的后半部分,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侧有东六宫和西六宫,主要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与外朝建筑的雄伟壮丽不同,内廷非常富有生活气息。其中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走完了坤宁宫,我们到了后面的御花园,这里是专供皇帝和后妃休息、游玩的场所,园内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和玲珑别致山石。

好了,我的介绍到这儿结束了,你们可以随意游赏,17:30分后从东门的东华门出来集合。请注意不要在园内乱扔垃圾、随意刻写,祝你们旅途愉快!

篇二:故宫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好,我是星星旅游社的导游,我姓姚,大家可以叫我小姚。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北京故宫,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故宫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故宫里,请大家跟我来。

故宫又称\"紫荆城\"清明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故宫在1420年建成,是明朝第皇帝朱始建,设计者样(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科举考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你看,故宫西路主要包括养心殿和西六宫,内测为永寿宫、翊清宫、诸秀宫,外侧为太极殿、长春殿、咸福宫等。这里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区之一,其中养心殿从雍正至清末,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慈禧太后曾居住于诸秀宫和长春宫。

今天大家玩的开心吗? 通过我的讲解,你对故宫是不是有了一定的了解呢?接下来就可以自由活动,千万要注意安全,好了开始自由活动。

篇三:故宫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啊!我姓金。大家可以叫我导或金同学都没关系,我很荣幸能够带领大家去故宫旅游。希望大家能够听我对故宫的解说。

我们现在要去故宫了。故宫可是世界文化的遗产。我们要注意的事项:不能带火种,不能带危险物品:如小刀,剪刀等危险物品。不能有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等不文明的事情。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气势宏伟的古代人民的建筑——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故宫的大门是南为午门也就是故宫的正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这宫墙四门的角楼都是风格独特,造型绚丽的。故宫的石墙上有龙的雕刻,有双龙戏珠,龙腾虎跃,龙飞凤舞等美丽的图案。全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外有廊柱,殿内外共立72根大柱。殿高35米,殿内净空高达14米,宽63米,面积2377平方米,为全国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我再给大家介绍介绍其他的宫殿吧!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保和殿。保和殿是皇帝宴请外藩王公,贵族和京中文武大臣 之处。你们知道乾清宫吗?不知道也没关系,现在我告诉大家乾清宫是明清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你们看过\"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吗?它就是在故宫拍的。

规划严整,气魄宏伟,壮观美丽,这就是我国的故宫。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了。

篇四:故宫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李博轩。我很荣幸能够带领大家去故宫旅游。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气势雄伟的古代宫殿—故宫了。大家看这四面就是宫墙,而且宫墙四面都建有高大的城门,南为午门也就是故宫正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这宫墙四\"门\"的角楼都是风格独特、造型绮丽的。

现在请跟我一起去故宫中最大的宫殿太和殿看看!这里是明、清皇帝召见百官、发号施令、举行庆典的地方。全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外有廊柱,殿内外共立72根大柱。殿高35米,殿内净空高达14米,宽63米,面积2377平方米,为全国最大的木构大殿。

我再给大家介绍介绍其他的宫殿吧!

现在我们来到了中和殿。中和殿是为帝王去太和殿途中的演习礼仪之地。保和殿,是皇帝宴请外藩王公贵族和京中文武大臣之处。我们再来看看文华殿。它是明代皇太子读书处。乾清门是故宫中外朝和内廷的分界处,由此向北便是内廷。乾清宫是明、清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慈宁宫就是皇上住的地方。你们看过《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吗?它就是在故宫里拍的。

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这就是我国的故宫。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可是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持故宫环境。

篇五:故宫导游词

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殿(皇帝结婚新房)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纪宫室),辅以养心殿、奉先殿、斋宫、毓庆宫、宁寿宫、慈宁宫以及御花园等,是皇帝平日处理政务及皇帝、皇后、皇太后、纪嫔、皇子、公主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前三殿、后三宫坐落于全城中轴线上,气势雄伟,豪华壮观,为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别具一格,辉煌壮丽,并具中国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的建筑物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宫。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废帝博仪仍居住在故宫后半部分。1912年将外朝辟为\"古物陈列所\"。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将鹿钟麟把博仪驱逐出宫。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

它的特产有:白煮肉、鸭掌、刷羊肉、烤鸭、灌肠、豆汁......

篇六:故宫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天马旅行社的导游,我姓许,大家就叫我许导游吧!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北京故宫游一游吧!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在被称为\"故宫博物馆\"。旅客们大家请看右边,那就是故宫。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到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游客们,我们可以下车边走边看拉!这一条轴贯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好游客们故宫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们细细游赏。请注意不要乱扔果壳纸屑。下午在故宫午门集合。

篇七:故宫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北京旅行社的导游,名叫成思瑶,欢迎来自济南的朋友来到北京参观故宫,我会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故宫,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问我。

故宫建于公元1406年,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63米,面积约723600平方米,大小院子有90多座,房屋有980多座,共计7078间。故宫的前半部分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的,以象征皇上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分叫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事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现在我们马上就到乾清宫了。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高20米,殿的正中央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两头有暖阁。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处批阅奏折、选派官吏和召见下臣。请大家注意,在解散之后,不要随便触摸这些古老的文物,以防破损。

下面我们要去御花园,请大家排好队。

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御花园原名叫宫后苑,占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筑20余处。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可以说是保存的古亭中最为华丽的花园了。注意事项:如果大家有垃圾,请及时扔到垃圾箱里,不要丢在故宫里。

谢谢大家今天的参观,再见!

篇八:故宫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本次导游赵虹杰,大家一定都知道北京的故宫吧?没错!北京故宫是享誉世界的历史遗产,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它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接下来就让我带大家去游览一番吧......

由天安门进入,穿过一片青砖铺地的广场,便到达紫禁城的正门——午门。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午门俗称五凤楼,穿过午门,有广阔的大庭院,在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庭院中,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到了太和门,就进入了故宫的 \"外朝\",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过桥经过太和门便是雄伟的太和殿。这座殿堂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听说它被天火焚毁过三次,也修好过三次,而且更神奇的是整座宫殿的建造居然没有一颗钉子!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绕过内廷,我们最后来到了御花园,御花园里栽满了奇花异草。一路走来,会闻到一阵阵淡淡的花香。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所。

游览故宫,可以从天安门进,也可以由后门——神武门进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乾清门,便进入内廷,内廷分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路线。如果是半日游,这三条路线只能游一条,一般可走中路。走中路可看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嫔妃所住的地方和御花园。一般来说,用半天时间游故宫,比较吃力,想要知识更广,大家就再细细去游赏吧!

推荐第4篇:故宫导游词

故宫导游词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你们好!欢迎来到“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我是来自河北的袁导游,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地点位于北京城中心。开始建造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06年至1420年,后来经过多个朝代的劳动人民细心修改,变成富丽堂皇,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和规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

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现在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了吧! 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门各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听完了一以上那些,你应该对北京故宫有些了解了吧!可能你还不知道吧,连皇帝的住所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阔九间的但檐歇山顶建筑。文化殿是皇帝听大臣讲书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召见大臣的地方。后三宫、东西六宫和乾清宫和坤宁宫通直御花园。坤宁宫和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正寝,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场所,平均面积宽九间,为重檐庑殿顶。

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8.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宫则为前三殿的25%,期于宫殿依次递减,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宫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位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怎么样,对我袁导游的介绍还满意吗?如果不满意,请多多指教,好让我步步高升啊!

“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

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你们好!欢迎来到“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我是来自遂昌的翁导游,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地点位于北京城中心。开始建造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06年至1420年,后来经过多个朝代的劳动人民细心修改,变的非常的富丽堂皇,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和规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最先的设计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详、陆详等,名字里都有详哦!

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和人物建造,现在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了把!

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门个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听完了一以上那些,你应该对北京故宫有些了解了吧!可能你还不知道把,连皇帝的住所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阔九间的但檐歇山顶建筑。文化殿是皇帝听大臣讲书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召见大臣的地方。后三宫、东西六宫和乾清宫和坤宁宫通直御花园。坤宁宫和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正寝,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场所,平均面积宽九间,为重檐庑殿顶。

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8.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供则为前三殿的25%,期于宫殿依次递减,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宫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位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过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九寨沟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欢迎到九寨沟旅游。我是x旅行社导游xxx,我将热忱为您服务,我将尽力让您愉快,希望您支持我的工作,指出我的不足。

您现在看到的是九寨沟的寨门,这是1992年九寨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才建立的。寨门体现了这里的藏乡风情,大家看这直接用园木树皮包装出的既古朴又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好像在告诉我们:九寨沟正是以奇绝美妙的大自然风光称雄于现代世界。各位可能早就对九寨沟之美有所了解,但正如艺术家们赞叹九寨沟是画不尽、拍不完的美景,文学家们称赞在九寨美景面前似乎什么样赞美的形容词都显得苍白那样,九寨之美是一定要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出来,而且也不是一次就会达到满足的。今天,大家是慕名而来,游罢九寨沟就会感到真?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了。

九寨沟的得名,源于沟内有九个藏族村寨,它们是树正、则查洼、黑角、荷叶、盘亚、亚拉、尖盘、热西、郭都。

九寨沟的形成,地质学家说它是冰川、地震、钙华等地质作用的结合成果。而民间则流传着一些美丽的传说。其中最动人的传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男山神达戈和女山神沃诺色嫫热烈相恋,他们爱上了九寨沟山高林密,鸟兽和谐,决定留在这里。不料被潜入这里的恶魔蛇魔扎发现,蛇魔扎惊慕色嫫的美色,又反对达戈进沟,就发动了赶走达戈、抢劫色嫫的战争,恶战中色嫫险些被恶魔抢走,色嫫在慌乱中把达戈送给她的定情之物——风云宝镜掉落下地,摔成了一百多个碎片,变成了散布沟内的一百多个海子(请注意,藏胞将高山湖泊叫做海子)。达戈虽然英勇,蛇魔扎也是不弱,双方从沟内打到沟口,仍不能杀死恶魔,这时万山之祖扎依扎嘎伸出了援助之手,以一座屏风似的山崖档住恶魔退路,又以一声霹窝将恶魔埋进山崖,只露出一张丑恶的脸,山崖就是宝镜岩,原来就叫魔鬼岩,崖面上的鬼脸依稀可见。从此,九寨沟恢复了宁静和祥和,更因为一百多个宝镜碎片变成了五光十色的海子而美丽无比。山神达戈和色嫫在这里长住下来,成了神奇九寨的保护神。

九寨沟东西宽29公里,南北长47公里,总面积720平方公里。她是国家第一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被评为 \"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2年工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997年10月29日又被联合国接纳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在景区丫字型的三条沟中,108个因地震、滑坡、泥石流而形成的海子——也就是湖泊,由5个流滩、12道飞瀑、10余道泉水串珠般构成奇异的自然风光。专家学者把九寨沟卓绝的风光归纳出五绝——翠海、叠瀑、彩林、雪峰和藏族风情。

先生们、女士们,您现在看到的这壁立于仍的岩石叫什么? 请大家仔细端详岩中那怪异的人头象,象什么?一张魔鬼的脸? 对了,这里就是我们刚才讲述神话传说所说的宝镜岩了。宝镜岩下面的沟叫扎如沟。沟里有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扎如寺,很有浓郁的藏族寺庙建筑特色,里面的大殿、藏经楼、乐台、茶房、库房、迎客楼都是九寨沟开发后建起的。

看见公路旁茂密的植物群落吗?它们构成了九寨沟主要的植物景观,主要有油松、青秆、铁杉、冷杉、云杉这些常绿针叶树种;槭树、小蘖、三颗针、黄栌等红叶树种;桦、栾、榆、落叶松、杨、柳、胡桃树等黄叶树种,这三种基本的色调也是色彩学上的红黄绿之原色,构成色彩斑斓的植物景观,也构成九寨沟的一绝。是什么?对!彩林,是九寨一绝。待到秋时,树的颜色千般万化,倒映于水,如梦如幻,更是美不胜收。

现在我们进入树正景区,请大家下车,让我们从盆景滩的天然园艺中去品味九寨沟的诗情画意。

请大家在芦苇海照一照像。如果你闭上眼睛,会感受到江南水乡般的氛围,其实这一段是一种湿地景观。湿地适应于多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繁衍,芦苇、水灯芯、节节草、田葱,再看看水里有什么?\"鱼翔浅底\"。九寨沟里只有一种鱼,这种鱼有个奇怪的名字。还记得我们从成都出发,路过的松潘县吗?对,松潘。这鱼没有鳞,动物学上把无鳞的鱼莆?裸鱼\",它又是鲤鱼的一种,所以叫\"松潘裸鲤\"。 现在您看到的是九寨沟的第一个海子,双龙海。九寨沟的水是九寨沟的魂,九寨沟的五绝中的两绝都与水有关,您现在可能知道其中一绝翠海是什么了。对,翠海是清澈见底的水,真是直视无碍,可以看30米深。在水底您看见了什么?游戈的双龙。九寨沟的水与水底的钙华紧密相关。从日则沟流出的水富含钙镁离子,在流动过程中钙镁离子碰上适宜的水温就释放出来变成颗粒状的物质,钙镁离子在不断的释放中裹附着水中的浮游物和细微的尘渣等沉入水下又覆盖于堤埂、树干、树枝上,倒在水中的枯树慢慢就被钙华沉积物包裹形成了水底的奇观。人们终于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功,留连忘返。 这里的每一个海子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卧龙海里就有一个黑龙白龙大战的故事。

现在您看见的是九寨沟的代表景观之一,树正瀑布。这里海拔2205米,瀑布高11米,宽62米,造型优雅。飞流直泻的瀑水,被树林、岩百层层阻隔、激荡,变成千万道雪白晶亮的飞瀑,直落沟底,真令人叹为观止。看到这里,尽管后面的美景还多,大家己能初步形成一个概念:如果说翠海是九寨沟静谧的造型,那么叠瀑就是九寨沟千变万化的舞姿。

请大家在犀牛海边驻足静静地听犀牛的叫声,听不见吗?当然因只是一个传说。传说公元8世纪时,有一位西藏高僧骑犀牛路过这里,见甲里甲格神泉可助炼丹,于是就把犀牛放入这海子中,自己就日饮神泉,最终金丹修成,而犀牛则长留水中,人们时时能听见它的悲鸣。犀牛海均宽195.6米,长1023米,均深 11.7米。

各位贵宾,您们现在面对的是诺日朗瀑布,它是九寨沟最宽阔的一道飞瀑,高30多米,宽270多米。四季景色不同,您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欣赏她的美丽。瀑布的水是从日则沟流出来的,丰水期水流汹涌,声震山谷,落下后溅起的水花形成一道水帘,映日成虹,十分壮观。秋后来水少,瀑布涓涓而下,好像陡崖上盖着一张条花的绢绸,配上崖顶五色斑斓的灌木丛,那一份娟秀之美,直叫人不忍离去。诺日朗瀑布高台深沟,究竟怎样形成的呢?等会儿在上面休息时请大家猜猜。

现在我们在诺日朗接待中心休息,下午游览诺日朗景区,即原来的日则沟景区。

诺日朗瀑布的高台深沟是怎么形成的,请大家谈谈看法。有人说是地震,有道理。现在科学考证是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从碳酸岩分布区流出来的日则沟水饱含钙镁离子,当流至瀑顶开阔地带时就产生钙华沉积,越积越高,过去多少万年积成高台,而则查洼沟来的水多是高山冰雪融水,侵蚀性强,在数万年的冲蚀中形成深沟,就形成了今天高台倾泻的瀑布。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这是由于崩塌性滑坡堵沟以及后期钙华的结果。不管怎么说,钙华沉积在塑造着这里的景观。

现在,我们开始进入诺日朗景区。大家看,这里就是九寨沟著名的海子之一——镜海。镜海长925米,最宽处262米,最深处24.3米,容积215.73万立方米。作家马识途曾说\"我影投镜海,镜海留我心\"。许多诗人、画家都曾为之倾倒。镜海静浮万何峰的绝妙景色,使人产生倒影胜实景的感觉。特别是秋色浓烈的时候,那艳丽的色调让人心醉。看见那颗弯弯的树吗,每一对恋人到九寨沟都要在那里照像。你知道什么原因吗?你也去照一张,可一定要跟恋人照。因为这是一棵爱情树,站上去就便人更多情。其实也应了我们阿坝州一首民谣里唱的词,\"哪个要你酸石榴,要你手弯做枕头\",那弯树就是手臂,你只要和恋人照像就可以永远枕着他的手臂睡觉了。

好了,现在请大家沿着珍珠滩栈道走一圈,最后回到原地上,要注意安全。珍珠滩得名于这一片扇面型的钙华滩。您看,滩上四溅着的水花,多象珍珠飞滚啊!相传神女沃洛色莫大战恶魔蛇魔扎时,被恶魔蛇魔扎扯断项链后,珍珠不断撒落于此,所以叫珍珠滩。大家看栈道两边的树,这是三颗针,秋天来时它泛出鲜艳的红色,象火苗;这是凝毛杜鹃,到了

五、六月份,杜鹃花开的时候真是美不胜收。这个滩是瀑布的顶,有162.5米宽,海拔2433米。等一会儿到瀑底请大家猜猜瀑的高度。还要请大家猜一猜什么电视连续剧的片头是以这里为背景的? 好,大家在这里回答我刚才提的两个问题。瀑高多少?对, 21米。什么剧,你说,是《西游记》\"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答对的这位我代表九寨沟民奖励你一斗珍珠滩的鲜珍珠。

我们的游览越来越精彩了是不是,童话世界里有一个春天的童话。各位,看这如软缎般的河道吗?象不象孔雀的尾巴,这就是孔雀河。

早上叫大家带点干粮不是有人在问做什么吗?看我。在五花海栈桥上投食观鱼是这次旅游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快看,古人说 \"水至清则无鱼\",可在九寨沟\"此言差矣\"。这些不曾穿衣的鱼叫什么?\"松潘裸鲤\"。可别忘了。

请大家边看边走边照像,五花海也是九寨沟的代表景观之一,照像效果不错。这里的水中由水藻和苔藓描绘出一幅浪漫的五彩图画。水藻和苔藓在水的拍打下舞蹈,到了秋天,五花海两岸的五角枫、黄栌像燃起熊熊烈火映照在水里,那时真是\"水也笑,山也笑,我的心也在燃烧,形势无限好!\"

先生们、女士们,现在您站在熊猫海瀑布下端,它依次由三台瀑布组成,一个高19米、一个高24米、另一个也高19米。一层层地从幽深的林间天上倾泻而下,有一位诗人写诗形容它: \"匹匹银瀑飞流,霞光照素绸\"。也有人说这是一首音韵铿锵的圆舞曲,你说呢?

熊猫海是九寨沟冬天结冰的海,连接它的箭竹海比他海拔高,却不结冰。瀑布的水来自熊猫海,熊猫海水满了瀑布才有舞蹈。

前面是剑岩景区。最著名的要算芳草海了,发行的九寨沟邮票中其中有一枚就是芳草海。芳草海象一首歌里唱的那样\"芳草碧连天\",苏东坡说\"天涯何处元芳草\",那是形容好的女子随处可寻,但这样美的芳草可不是到处都有的。芳草海曾因有天鹅栖息,又叫做天鹅海。

如果你看过芭蕾舞剧《天鹅湖》,您会被剧中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所感动,大家闭上眼睛常常用耳朵去欣赏\"钢琴平静的声音象碧波荡漾,大提琴舒展的旋律描绘了天鹅昂首缓缓浮游的高雅姿态。\"而我们用耳朵、鼻子、眼睛等感官去感受这里美妙的大自然,依然会有同样的感动。文学上所说的\"通感\"是最好在这里理解的。

好了,大家在原始森林中去散散步。小心,这里的大熊猫正在登征婚启示,大家要结伴而行。

请大家坐好,我们现在坐观光车到长海参观游览。这条沟叫则查洼沟,当初沟中没采伐森林时有几个海子,现在成了季节海,这是下季节海,这是上季节海,又叫藏龙海,有没有龙很难说。这条沟中的落叶松很多,春天的时候它全身披着绒绒的绿针,到秋天他摇身一变,金针耀眼,在常绿针叶林中耀武扬威。好了,现在我们娱乐一下好不好。......

您现在看到的就是九寨沟里最小巧,色彩最丰富的五彩池。她的长度仅仅100.8米,均宽56米,均深6.59米。有人说它象一颗绿宝石,镶嵌在大山和丛林的怀抱里。许多人来到这里,都会坐在池边不愿离去。还有人以为是风景区的管理人员在池底抹上了颜料,才有如此灿烂的色彩。其实她美自天然,色彩是池底生长着的藻类和钙华沉积物反映出来的。五彩池的水是从长海里浸过来的,当池水涨到一定高度时就又浸漏而去。所以,长年水不深,但也不干涸。

先生们、女士们,谁知道这颗树的名字?这颗树伴着长海几乎成了九寨沟的象征。对,这就是老人柏。有人说他是独臂老人,在与恶鬼的斗争中,为了保护这长海水的洁净而失去了右臂。好了,现在给大家提几个问题。大家在欣赏风景时去思考: 长海水为什么没出有出口,它是怎么形成的?长海里有没有鱼? 它有多长?最深处有多深?它是怎么形成的?先请大家依次以老人柏为背景照张像,留下一段永恒的回忆。

好,根据大家的猜测,我现在公布正确答案。长海是地震和崖崩形成的还是泥石流形成的现在还无定论。因为它的水*蒸发和渗透,所以从不溢出这个天然堤坝。长海里没有鱼类,大概海拔高是一个原因(海拔3103米),另外是水质太清太冷。当然还有传说,说是被长海里的一种怪兽吃光了。不过到今天也没听说谁见过这怪兽。长海长7.5公里,最深处有103米,冬天水面上的冰可达70厘米,如果你冬天来滑冰,那才真是棒极了。

有人说,到长海就是为看一个五彩池,我不这样看。请大家站在岸边欣赏一下长海的景色:这个九寨沟里最大的湖泊,夹在两岸林涛耸翠的高山之间,顺山弯去,把头藏在重山叠嶂的那边,给人以遐想无限的意境;目力所及,那兰森森、光闪闪、冷峻深沉、深不可测的湖水,悠游水面的野生珍禽,更令人身心如洗,一片空明;海的对岸,兰天白云下,是皑皑的山峰,冰斗, U型谷等典型的冰川景观。长海给人的既是宏大壮美的风景,也是清灵秀雅的\"仙境\"。到九寨不来长海,岂非憾事! 好了,我们的游程终于圆满地结束了,愿九寨沟如诗、如画、如美好音乐的景色,带给诸位美好的回忆。当然也请带走我真诚的祝愿,带走这山山水水对您们关爱和珍惜之情的感谢。欢迎您们再来游览九寨沟!

长城

大家好,很荣幸能当上大家的导游。今天我们来游玩长城,希望我能和大家度过这快乐的时光。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好多年前,中国的长城便已被称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始建於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建成万里长城。后经历代王朝陆续修筑,汉、明两代修筑的规模更大得惊人,现存的长城为明朝所修筑由渤海之山海关伸展到甘肃省之嘉峪关,长城平均高度为7.8米,平均底部阔6.5米,而顶部为5.8米。它每隔100米便设一座长方形石台作为了望之用。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修筑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互相防范以及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而从秦始皇开始,长城就始终是防备北方游牧民族的工事。数千年封建王朝历史中,来自北方外族的威胁对中原帝国来说一直是悬在头上的剑。统治者尝试过以和亲来稳定北部边疆,不过更多的时候,他们还是选择修筑或者加固长城。相隔数米先立起两道平行的城墙,中间用土填满、夯实。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个烽火台,在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则修建更加复杂的城关或城楼。绵延万里的长城既然是宏伟的防御体系,我们登上长城便总是企盼得到某种英雄气概上的满足。但是登上长城的那一瞬间体会到的却是一种失落:我们伟大的长城就只是这样一段城墙吗?单看长城的一段,觉得它实在过于单薄。仅凭这段城墙,如何能抵御外族的侵略?

事实上长城也确实没有抵挡住最具威胁的敌人的进攻。明朝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把秦始皇地万里长城重新翻修了一遍,并且建立了完善的防守制度,将长城全线分为“九边十一镇”,镇下又设“路”和“关”,各个敌台和烽火台层层相属,一旦有敌情可以随时通报。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公元1499年,瓦剌首领率兵突破了长城防守,不仅如此,他们还生擒了御驾亲征的明英宗。长城也丝毫没有妨碍来自北方的蒙古族人和满族人入主中原,建立起他们的封建王朝。不管气势如何磅礴,长城毕竟只是一堵城墙,还不足以让一个王朝安全地躲在它背后度日。有趣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唐朝,竟是少数没有修建过长城的王朝之一。它以自己的繁盛和实力,辐射着周边小国,以交流代替交战,长城也便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如此看来,万里长城的修筑,一方面当然是中国人智慧与力量的展示,是各个朝代军事防御的历史,另一方面,似乎也是一种失败的证明。顾炎武论及明末发生在居庸关的战事时感叹到:“地非不险,城非不高,兵非不多,粮非不足也,国法不行而人心去也。”一旦王朝接近没落,长城也并不能真正抵挡什么。

有人说历史一向都有两部,比如秦始皇写一部,孟姜女写一部。蜿蜒的长城跨过崇山峻岭,穿过草原戈壁,工程可谓宏伟。仅靠人工,要把巨大的石块从山脚下运送到山顶,再垒成超过万里的城墙,其中有多少血泪故事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即便长城不是想象中的那般有英雄气概,起码也有几分悲壮的意味在其中。

登上长城,看着莽莽群山,才会明白为什么古人都爱登高怀古。有了俯瞰的角度,才会有思考的余地。更何况脚下踩着千年的古城砖,还有城墙脚下埋葬的无数苦力的冤魂或是战死在这里的将士的幽魂在作祟,难免会觉得自己的年岁陡然增加了许多,平添几分对历史的回顾。作为一个中国人,站在长城上,会突然有某种归宿感。毕竟自己身处的不仅仅是一段城墙,而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历史,不管它是建筑的历史也罢,军事的历史也罢,抑或是惧怕的历史和失败的历史,总之从前发生的种种都已经融入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只要登上长城,这些远古的回忆似乎就都在刹那间被唤醒。想到的感受的一切碰撞融合,最后交汇而成的不过是一句简单的话:我是中国人。

甘肃敦煌莫高窟

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我说一个甘肃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本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

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但有非常多的艺术品流落国外,这是历史遗留的遗憾!

推荐第5篇:故宫导游词

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宏伟的宫殿建筑,

这是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中国五百年间政治权力的中心,

这些红墙黄瓦、深宅大院,就像一本厚重的书,纪录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与没落。

故宫——昨日中国曾经华丽的交响,今天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

公元1368年,蒙古人建立的元王朝被明朝所取代。三十八年后(公元1406年),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他毫不客气地把曾经金碧辉煌的元大都皇宫推成一片平地,在元皇宫的轰然倒塌声中拉开了新都城建造的序幕。

这是大明王朝的又一次奠基礼,雄才大略的永乐皇帝将京都变成了天子守边的边塞司令部,永远将虎视眈眈的北元残余势力摒除在长城之外。

那年六月,永乐皇帝正式诏建北京宫殿。他任命泰宁侯陈珪为修建总指挥,大批官员被派遣到全国各地采办木材等建筑材料。朱棣要用整个帝国的财力物力建造一个人间奇迹般的都城。

在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陈珪把北京逐渐变成了大明王朝疆域内最热闹、最庞大的建筑工地。这是当年营建紫禁城时工地的景象,那些由此而生的著名工地和材料库名称一直保存至今。

2002年故宫开始实施一项庞大的维修计划,各种建筑机械和大批的建筑工人陆续进入故宫。当年朱棣修建紫禁城用了十八年的时间,而完成这项维修工程预计耗时十九年。这不是一般的建筑工程,所有的修复技术都要严格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这些建筑工艺从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了。我们已经看不到当年陈珪监督下的紫禁城建造场景,可是这些工艺和这座宫殿一样,至今还保留着。清朝的时候,它被总结成八大作,即木作、瓦作、石作、扎材作、土作、油漆作、彩画作、糊裱作。这样的工序与当时掌握的工艺是一样的。

朱棣建造的宫殿就是今天的故宫,也叫紫禁城,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皇宫的沿袭和集大成者。

紫禁城东西宽七百五十米、南北长九百六十米,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十五万平方米。传说共有房间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但是历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天灾人祸,1973年经专家核实,故宫还剩下大小房屋八千七百零四间。

中国古人认为九是数字中最大的,而皇帝则是人中之王,所以故宫的建筑几乎都和九或与九的倍数有关。像大门上的九排九路门钉、房檐上的九个走兽,就连城墙四角的四座角楼也都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同时,九与久谐音,暗含江山天长地久、永续不变的寓意。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也是紫禁城最大的门,每逢重大典礼以及重要节日,都会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穿过午门紫禁城的真容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紫禁城南北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它们以乾清门广场为界,以南是外朝,又叫前朝;以北是内廷,又叫后宫。前朝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构成一条南北纵贯的建筑群。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紫禁城内规模最大、最高的殿宇。它的建筑面积两千三百八十一平方米。宫殿的长宽比例也被精心设计成九比五,代表着帝王的九五之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明清两朝的重要典礼,如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在这里举行。然而,这个紫禁城的核心宫殿里却没有过多的装饰。皇帝的宝座是惟一的主角,目光所及之处,皇权的威严辐射到每一个角落。

紧接在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是皇帝休息的地方,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皇帝都会先到中和殿歇歇脚,接受官员的跪拜。

每年除夕,皇帝都会在前朝最北面的保和殿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大臣,后来这里也成为科举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的考场。殿试与其他考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考场的监考官由皇帝本人亲自担任。在这份清朝乾隆年间的殿试答卷中,考生以工整的楷书完成皇帝亲自拟定的考题。按照当时的规定,考生必须在太阳落山前交卷。这是封建王朝最后一次殿试后发布的金榜,考试合格荣幸登榜的共有二百七十三人,能在金榜上题名是考生无尚的光荣。

跨过乾清门就进入了后宫,这里就是皇帝的家。

乾清宫在清代康熙帝以前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地方。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后,这里成为处理日常政务和举行筵宴的重要场所。

这块“正大光明”匾后面放着一个被称作“建储匣”的小木匣,皇帝通常会把自己选中的皇子写下来,锁进木匣,这个皇子就成为日后继承大统的接班人。

坤宁宫原是明朝皇后的寝宫,公元1665年,清朝的顺治皇帝将这个宫殿改作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西大炕祭祀供朝祭神位、北炕供夕祭神位,东北角的大锅是为祭祀煮肉用的。坤宁宫东暖阁是皇帝大婚时的洞房。康熙皇帝的时候规定皇后住在坤宁宫,因为坤宁宫地处东西六宫之间,皇后又有统摄六宫之责,所以皇后号称 “位居中宫”。当朝皇帝的嫔妃则住在后三宫两旁的宫殿里,这些宫殿就是东西六宫。东西六宫取自于《周礼》的六寝六宫制度,因为这个地方住着妃子,所以它的建筑布局从平面上看是一个坤卦的卦象,象征阴。东西六宫的地位比后三宫要低。

乾清宫、坤宁宫之间的宫殿是交泰殿,清朝皇帝使用的二十五方宝玺曾收藏于此。乾隆皇帝根据《周易大衍》天数二十有五所定,将宝玺的数目设为二十五枚,他就是籍《周易》所记,祈求上苍保佑大清的江山能延续二十五代。

中国的风水文化讲究人居之处要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故宫的花园一处一景、别有洞天。华丽宝贵的皇家气派和玲珑纤巧的私家园林风韵相结合,为庄重的宫廷建筑群注入了灵动的艺术气氛。

公元1421年,永乐十九年的春节举国欢庆,永乐皇帝终于在新落成的宫殿里接受百官规模宏大的朝贺,六十二岁的朱棣迎来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

故宫,不仅是一组完整的建筑群,更是中国封建大一统王朝家国一体理念的物化表达。永乐皇帝将紫禁城建成了帝国的微缩模型,这个模型体现的是两千多年来中央帝国理想的政治体系模式。此后历经五百年的陆续修建,使得紫禁城成为了中国建筑的最高典范、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缩影。

从故宫建成之日起六百年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院子,一直是中国的权力中心。

天还没有放亮,承天门下的金水桥上陆陆续续开始有官员进入,事实上住的远的官员,在半夜时分已经起床,因为在三点之前,他们必须等候在午门,准备觐见皇帝,这就是每天帝国政治枢纽运作的开始——上朝。皇帝在这里召见大臣、处理政事。

明朝时期自有一套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 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国家最高行政命令从紫禁城发出,通过全国一千九百三十六处驿站、全长十四万三千七百公里的驿道,层层下发到帝国每一个角落。

清朝的中央政府机构设置和政务处理程序则有所不同。雍正七年(即公元1729年),军机处成立,从此,清朝入关前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正式被军机处代替。乾清门广场西北有一排不起眼的小平房,这里就是当年军机处值房。军机处值房距离皇帝平时处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只有五十米的距离。平日皇帝在养心殿阅览官员呈报的奏折---军机大臣聆听皇帝口述上谕---回到军机处拟定上谕---然后再赴养心殿交皇帝定夺---上谕经皇帝首肯之后就成为正式的诏书,由军机处下发。

永乐皇帝万万没有想到故宫建成三个月后,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紫禁城三大殿被雷火击中,全部烧毁。从那一刻开始,六百多年来梦幻般的建造和残酷的毁灭就伴随着这个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宫殿群。

公元1695年,康熙皇帝终于要修建十六年前再一次被焚毁的三大殿。这一次他决定要恢复永乐三大殿的盛况,可是那个想象中的二百多年前的巨大宫殿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没有图纸,也没有任何文字可供参考,一个叫梁九的人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梁九传》记载,当时梁九按照十比一的比例,做了一个太和殿的木模型,就靠对这座模型组件的放大制作,完成了太和殿的结构搭建。令人称奇的是放大出来的每一个木件安装上去都能严丝合缝、分毫不差。

公元1697年,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康熙皇帝完成了外朝内廷的修复工程,至此,紫禁城基本恢复了明代的旧观。

紫禁城历史上最大的一位修缮者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对紫禁城进行了自1420年建成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和维修,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工程和政治体制的改变紧密相连。

乾西二所曾经是乾隆皇帝作为皇太子时的居所,现在他要将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升格,重新整修后这个三进小院的主体建筑被命名为“重华宫”;

紫禁城改造中的第二个重要工程是修建宁寿宫。乾隆皇帝即位不久就对天发誓:为了不超过在位六十一年的祖父康熙皇帝,他将在执政六十年的时候将皇位禅让给儿子。公元1771年,乾隆皇帝下令修缮宁寿宫,开始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准备养老之所。可是乾隆皇帝退位后依然住在养心殿内控制着朝政,直到公元1799 年,以八十九岁的高龄谢世,耗费巨资修建的宁寿宫乾隆皇帝实际上一天也没有住过。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摇摇欲坠,紫禁城华丽的舞台表演也到了谢幕的时候。

1912年2月12日,养心殿举行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隆裕皇太后带着六岁的溥仪颁布了皇帝退位诏书,中国的封建王朝永远成为了历史。

清王朝的解体,标志着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终结。

紫禁城不再是盘龙卧虎的帝王之所,它变成了一个符号,一个中国历史文化的符号,从那个时候起,故宫渐渐向所有的人敞开了它那扇封闭了六百多年的神密的大红门。

公元1924年11月15日,根据临时摄政会议的决定,清废帝溥仪被冯玉祥的国民军驱赶出了故宫。

昔日的皇帝走了,留下皇宫中数不清的稀世珍宝。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从此紫禁城作为皇宫的历史结束了。一个世界级的国立博物馆掀开了它新的一页。

解说词(下):

1923年6月26日夜晚,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紫禁城建福宫。发生在神秘的宫廷里的火灾究竟烧毁了什么?哪些人蓄意策划了这场灾难?蹊跷的火灾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故宫稀世国宝命运的关注。坊间早有传闻,故宫里的太监监守自盗,并把从皇宫里偷窃的宝物拿到琉璃厂兜售、叫卖,因此有人断言,建福宫的火灾是一场有预谋的犯罪,为的就是借以掩盖太监们偷盗文物的罪行。溥仪下令严查火灾的原因,查来查去仍然是不了了之。十八天后,清宫中所有的太监都被遣散,只有那些积攒了好几百年的奇珍异宝还留在宫中。

从乾隆皇帝开始,皇家的珍宝都珍藏在建福宫。嘉庆皇帝即位后,为表示自己的孝心,特意将乾隆用过的东西全都封存起来,存放在这里。这一放就是一百多年,直到溥仪下令打开这些箱子之前,从没有人敢擅自启封。

这只其貌不扬的杯子,它的历史恰好和这座宫殿一样长,杯子底部“永乐年制”的字样,奠定了明清两朝官窑瓷器的一个规矩,就是所有的瓷器都要用皇帝的年号来题写款识。杯体幽靓又夹杂着铁锈斑的青花颜色,来自于一种叫做苏麻离青的钴料,它是由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从遥远的阿拉伯带回来的,因此珍贵无比。

永乐皇帝在建造了紫禁城的同时没有忘记给这座宫殿增添新的珍宝,“永乐青花”成为中国瓷器制造史上最珍贵的品种之一。所有这些瓷器的烧造,都来自于一个叫景德镇的地方,从元代开始这里就烧出了最早的成熟青花。

明清两代,中国的瓷器开始变得五彩缤纷,景德镇御窑厂熊熊的窑火燃烧了五百多年。五百年中,无数精美绝伦的瓷器源源不断地送到紫禁城中来。清朝乾隆时期,中国的瓷器制造业发展到了巅峰。

这个硕大的瓶子,可以说代表了当时最好的烧造技术,它因为汇集了十五种釉彩、十六道纹饰、十二幅彩绘吉祥图案,被称为“瓷母”。

如今的故宫中,收藏有三十五万件瓷器,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明清两代的官窑烧造的。除了当代烧制的瓷器精品,宫廷也会收藏前代的瓷器,最有名的就是宋代的五大名窑:均窑、汝窑、哥窑、官窑和定窑。

均窑,这种独一无二的迷幻般的色彩是在高温中的窑炉里面自然流淌形成的,被称为“窑变”。因为色彩的不同,它们被冠以天青、玫瑰紫等绚丽的名称,其中以红色最为珍贵;

汝窑,淡青色的外表是它高贵身份的独特标志,这种淡雅的色彩和洗练的造型,代表了另一个瓷器高峰时代的美学追求,清雅而不失华美、简约而不失厚重。宋代五大名瓷中它的传世数量最少,全世界不足百件,其中二十件在北京故宫;

哥窑,表面这些细碎的纹理,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百圾碎,陶瓷研究者把它叫做开片。这是因为瓷器出窑的时候迅速冷却,胎和釉遇冷收缩的系数不同造成的客观效果,这种自然形成的开片体现了哥窑特殊的装饰意韵;

官窑,这种粉青釉色,造型典雅古朴的瓷器据说是用玛瑙制造的釉料烧造的,因此釉面有玉石般的温润光泽;

定窑,因为瓷器烧造在河北定州而得名,精致的定窑瓷器有着美玉般的纯白色泽;

除了景德镇的御窑厂,宫廷日常生活需要的服饰器皿,都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监造。

公元1662年,清朝重新建立的内务府就承担着这样的任务。皇宫里的物品从日用瓷器到桌椅板凳、从玩赏的玉器到陈设的景泰蓝、从布置宫殿的绘画到金银器皿都由这个掌管皇宫衣食住行的机构负责。

这把精巧的椅子全世界绝无仅有。确良椅子的主要部分由名贵的鹿角制成,更绝的是这些鹿角都是康熙皇帝亲自猎获的,这把鹿角椅就是内务府的杰作。

摆在太和殿里的这把紫檀宝座,堪称中华第一椅,皇帝平时就坐在这把椅子上处理国家大事。

从皇帝坐的龙椅到批阅奏的的条案、从雕龙画凤的卧榻到垫脚的足凳,各种桌、椅、箱、柜、斗、橱等,这些用料考究、制作精美的皇室专用家具,处处都体现出皇家的气派和精致。

明代的家具比较注重外部轮廊线条的变化,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阳线、阴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姿百态的几何形图形,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清代家具则体现了满汉文化的交流融和,比较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装饰手法更多地使用雕刻、镶嵌和描绘,吉祥图案是清式家具最喜欢的装饰题材。

故宫的九千多间房屋里究竟有多少家具,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今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家具还有上万件,它们除了由内务府制作外,来自广州、苏州和山西等地的匠人也在为宫廷打制的家具中带来了各地不同的风格和技艺。

这件“大禹治水”玉雕,重达五千公斤,在故宫珍藏的三万多件玉器中体积最大、份量最重,堪称镇宫之宝,人们冠以它“玉王”的美誉。在这件硕大无比的玉雕作品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中国境内有一座海拔近五千米,终年积雪的弥勒塔山,盛产一种当地称之为“和田玉”的美玉,每年的

七、

八、九三个月,利用短暂的融雪季节,采玉工开始进山采料。和田玉质白剔透、晶莹温润,每年积雪融化,溪流将小块的玉石带入河床,经过千百年的冲刷、碰撞,它们被打磨成鹅卵石的样子,这就是和田玉中的极品 ——仔玉。

公元1760年后的一个夏天,采玉工在弥勒塔山上,发现了这块重达五千多公斤的玉石料,在当时交通工具落后、道路狭窄崎岖的条件下,怎么才能把这块像小山一样的石头运往万里之外的北京呢?工匠们终于想出了冬季出行、路面泼水、变土路为冰道、有效减少车轮摩擦力的办法。玉石被装在一种轴长十一米到十二米的特大型木车上,前面用一百多匹马拉,后面有上千名工人推,平均每天的行程不足十公里,动用了上万民工、成千的骡马,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装载着玉石料的大木车,跨越千山万水,终于来到了紫禁城。

见到如此巨大的和田玉,乾隆皇帝龙颜大悦,他亲自从宫中收藏的宋人山水画中选择了一幅《大禹治水图》为蓝本,命令内务府造办处照图设计,画好样稿之后,乾隆皇帝又决定将玉料和腊样运往扬州,因为那里有天下最好的玉工匠。最后经历十年、耗费数十万人工、花费上万银两的大玉山终于静静地安放在了乐寿堂中。乾隆皇帝高兴之余,提起笔来在上面写下了自己选择大禹治水作为玉雕主题的初衷,他说之所以选用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要缅怀为民众不辞辛苦的古代圣王。

紫禁城里共有九千多间房屋,其中不乏豪华的宫殿和舒适的楼阁,可是富敌四海的乾隆皇帝偏偏对养心殿里这间不足六平方米的西暖房情有独钟,他常常在这里读书习文、欣赏古董字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西暖房虽小,却收藏了三件乾隆皇帝爱不释手的稀世珍宝: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因此西暖房又叫三希堂。这三件晋人的书法作品已经传世一千五百多年。乾隆皇帝万万没有想到,一百多年后这三件稀世书法珍品却经历了一场失散回流的悲喜剧。

二十世纪初,清王朝彻底崩溃瓦解,宫中一片混乱。一个封号叫瑾妃的女人趁乱偷偷地将《中秋帖》和《伯远帖》转移到她居住的寿康宫,然后卷在行李中夹带了出去。二帖后来辗转流失到了香港,1951年由人民政府巨资购回,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则在1949年辗转到了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说到故宫中收藏的字画,最富传奇色彩的就要数那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了。《清明上河图》是公元1100年至1125期间,宋朝的画院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公元1127年金人占领了开封,《清明上河图》第一任主人宋朝的皇帝宋徽宗赵佶成了金人的俘虏,这幅画也就流落到了金朝;

元灭金后,《清明上河图》被重新收入皇宫;

公元1351年,一个装裱匠用赝品将其替换,把它偷出宫去;

元明两代经数人之手后画作落入明朝权臣严嵩的手中,严嵩败亡后被抄家,《清明上河图》被朝廷没收;

据说大太监冯保再次把它偷了出去,于是《清明上河图》又开始在民间流徙辗转;

《清明上河图》在民间的最后一任主人是清朝的官员毕沅。毕沅去世后,他生前的过失被追究,受到抄家的处分,于是《清明上河图》随着其他查抄的物品,第四次进入宫廷。这时候乾隆已经去世多年,他再也没有机会看到这件绝世珍宝;

至此《清明上河图》离奇的命运还没有结束。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以赏赐的名义让自己的弟弟溥杰将此画带出紫禁城,然后又夹带到天津和长春;

1945年伪满洲国覆灭,《清明上河图》最终为东北博物馆收藏;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清明上河图》被调拔到故宫博物院,再次回到它熟悉的紫禁城。

公元1756至1762年,乾隆皇帝两次平定准葛尔部叛乱,成为乾隆的十全武功之一。为了纪念平叛的胜利,乾隆皇帝让宫廷中的西洋画家创作了大型历史纪实组画《平定西域战图册》,并决定将它送往法国制作成铜版画。法国的七位雕版名师用了七年的时间,才完成全部的雕版印制工作。公元1774年,两百张印成的画连同原图稿及铜版原版才全部运回中国,前后历时十一年。

乾隆皇帝的收藏热忱当然不止于书画,他还编撰过两本名叫《西清古鉴》和《宁寿鉴古》的书,将宫中收藏的一千五百二十九件青铜器全部编目。

据说大禹铸九鼎以定天下,远古的夏、商、周三代以青铜礼器为代表的礼乐文明十分发达,是儒家向往的理想社会,后世的君王都把它们作为自己奋斗的榜样和目标。到了乾隆时期,青铜礼乐文化早已成为昨日黄花,但这不妨碍皇帝用收藏的方式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因此宫廷收藏的青铜器不仅有金石考古的意思还含有政教借鉴的意味。如今故宫收藏的青铜器有一万五千件,是乾隆时期的十倍,仅刻有铭文的先秦青铜器就达一千六百多件。这件毛公鼎,现藏台湾故宫,是乾隆生前没有见过的。

公元1799年(即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已经作了三年太上皇的乾隆皇帝去世了,而大清帝国盛世的余辉也像这个八十九岁老人临终前脸上的血色一样逐渐地退去。

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作为一个孝子将父亲生前喜爱的书画和器物全部打包装箱,封存在建福宫中。溥仪1922年看到的贴满封条的大箱子就是那时留下来的。

五百年日沉月浮、风云变幻,数不清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能工巧匠都以紫禁城为舞台展示着自己别样的风采。

这里曾是帝国的心脏、财富的渊薮,所有政教征伐的号令处、一切宫廷阴谋的策源地,如今该结束的都结束了,只有这厚重的红墙、巍峨的宫殿和坑凹不平的地砖,默默地守候着昨日的风光与荣耀。

推荐第6篇:故宫导游词

[故宫完整版导游词]

北京故宫,全名北京故宫博物院,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故宫完整版导游词

。它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宫导游词完整版,欢迎查阅!

景点讲解题

题一:午门前讲解故宫(历史沿革中清明两朝概况;紫禁城名称的由来;紫禁城的布局;午门及午门广场)

题二:故宫前朝(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太和殿及太和殿广场;中和殿、保和殿)

题三:故宫后廷(乾清门及乾清门广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题四:故宫后廷外东路(宁寿全宫;珍宝馆;宁寿全宫中其他建筑;千叟宴;珍妃井)

题五:故宫后廷内西路主要建筑 御花园(养心殿;储秀宫;御花园)

讲解提示:

故宫是一株宏大的宫殿建筑群,是导游讲解的难点、重点。讲解过程注意按景点顺序讲解,每处景点要讲解清楚其历史沿革、建筑特点、用途和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题一:午门前讲故宫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参观故宫博物馆,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时故宫的午门前,在进入故宫之前,我先就故宫的情况向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故宫,又称紫禁城,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建于1406-1420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紫禁城这一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呢?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主要恒星分为三恒、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三恒是太微恒、紫微恒河天市恒。其中紫微恒居中,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称为“紫宫”。封建帝王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所以他们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宫象征为人间的紫宫。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不许庶民百姓接近,是绝对的禁地,又称为禁宫,所以故宫又被叫做紫禁城。

故宫为北京的城中之城,坐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背靠景山,面南朝阳。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由无数房屋、高大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组成。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标准的足球场那么大。共有宫殿房屋8704间(1973年统计),这上千座房屋由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护卫着。

故宫始建于永乐四年(1406)。为营建这座宏伟的建筑群,明成祖朱棣派遣大臣到全国各地采备上好的建筑材料,明代采用上好的楠木,大都取自云、贵、川及两广地区;金砖产自苏州;汉白玉取于北京的房山。在建造过程中,动用工匠23万,民夫百万人。经过十四年的建造,紫禁城终于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竣工。永乐十九年元旦,朱棣迁都北京。从此故宫开始成为明清两朝皇帝的生活之所。明代从成祖朱棣到思宗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在此生活起居、治理国家。清代从清世祖福临到逊帝溥仪,共有10位皇帝在紫禁城生活起居和治理国家。

在这五百多年的时间里,紫禁城可谓是饱经风雨。明朝,在紫禁城建成后,人祸天灾就不断发生。永乐十九年(1421)四月,紫禁城启用不到百日,前朝三大殿就被一场大火烧毁。此后前朝三大殿、乾清宫、坤宁宫、奉天门、午门等处。先后在正德、嘉庆、万历各朝屡遭火毁。到崇祯年间又遇到战火,建筑、文物都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

清朝证券入住紫禁城以后,经数代皇帝的经营,紫禁城逐步恢复了元气。在此期间,清朝统治者在重建已毁宫殿建筑的基础上,又对部分区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如文渊阁、南三所、西五所、宁寿全宫、斋宫、毓庆宫等。清廷还特别重视防火,才去了许多防火措施。首先。是对紫禁城所有重要建筑进行防火结构的改造,增设防火墙、加厚墙体、封护房檐等。其次、建立火班并且定时进行演练以防不测。第三十配备消防器材,增加太平缸、激桶、水桶,以备不时之需。这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火灾的发生,使紫禁城再现辉煌。但是到了清末时期,由于国力的衰弱,清政府无心管理,故宫再次走上下坡路。

清宣统三年(1911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根据民国政府与清廷签订的《清室优先条例》,清廷人员仍可居住在紫禁城的内廷部分。民国二年(1913)十月十日,袁世凯在紫禁城太和殿内举行了大总统就职典礼。他将殿内的皇帝宝座撤掉,换成西施的靠背椅,并去掉了前朝所有匾额上的满文。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 “北京政变”,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例》,要求溥仪立即迁出故宫,不然就要在景山上向故宫开炮,溥仪被迫搬出故宫。清廷退出紫禁城后,1924年11月7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查清廷的财产,筹备成立博物馆事宜。经过酝酿确定博物馆的名称为“故宫博物院”,并于1925年的 10月10日举行故宫博物院成立典礼,紫禁城从此正式队社会开放。解放50余年来,政府对故宫博物院的维护、保养、研究投下巨资,使紫禁城再次焕发青春。

下面向大家介绍下故宫的建筑布局。

故宫的建筑布局主要分为前朝和后廷两大部分。

前朝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南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坐落在一沓巨大的“土”字形须弥座上。因为这里是举行大朝会、体现国威帝尊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宫殿特别高大辉煌。前朝两翼东侧为文华殿建筑群,西侧为武英殿建筑群。

后廷部分位于中轴线北部,是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宁寿全宫(东)、慈宁宫为两翼的建筑群。它是帝后生活起居、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所以也称为“后寝”。

紫禁城共有四道门,四个方向的正方位各开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午门,就是紫禁城的正门。因为在古代 “午”代表正中、正南。午门城台正中建筑为重檐庑殿顶城楼,九五开间,代表皇帝的九五之尊。城台上部由门口、钟鼓楼和雁翅楼组成。由于午门为紫禁城的南门,南为朱雀,所以整个建筑是红墙黄瓦。又因为整个城台为“凹”字形就像展翅飞翔的鸟,所以又叫“五凤楼”。午门城台开有五个门,正门三间,东西两侧分别开左掖门和右掖门,东西向。南面正门三间,北面五间,这种规制叫“明三暗五”。另外,大家注意五个门的前后不同。门洞南面为方形,背面为圆形,电表了天圆地方。午门正门是专供皇帝出入的。但是在清代,经殿试进士及第而考中三鼎甲者,在发黄榜的那天可以从正门出宫一次,以示奖励,皇后在皇帝大婚时可以从正门进宫,一生仅此一次。在殿试的时候,贡士按名次单数走左掖门,双数走右掖门。此外,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朝礼时,三品以上文武百官走左门,宗室王公走右门,三品以下官员按文东武西的制度从左右掖门进出。外国使节从西掖门进出。

明清两朝在午门前举行的活动分两类。一类是逢年过节与官民同乐的活动;另一类是一些正式的典礼,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一个是颁朔礼,每年的阴历十月初一,皇帝要在这里举行一个大的仪式,即向全国颁布次年的历书。这部历书在明代和清代早期是由一个机构来编写出来的,这个机构叫钦天监。钦天监将编号的历书进献皇上,以皇上的名义在此举行一个仪式,然后把历书颁布全国。

另一个重要的活动室献俘典。在明代比较少清代比较多,尤其是康、雍、乾这几代,国内地方势力的平叛,还有对外的作战非常多,而且经常取胜,凡是获胜了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献俘礼。仪式的内容就是将战俘押解到午门城楼下,城楼上下都会站有很多军士。皇帝会在官员的邀请下登楼,坐于楼的正中位置,然后军士把战俘押解过来,双手反绑,向皇帝跪拜,然后听从皇帝的发落。

除午门外,午门广场周边共设五个门,正南为端门,午门两观城台南侧,东为阙左门,西为阙右门。这两门之南为朝房各42间,东朝房(吏、户、礼科)南侧为太庙右门,西朝房(兵、刑、工科)南侧为社稷坛左门。阙左门、阙右门之北各有东西向朝房三间,原为王公朝房,现为故宫售票处。

一提起午门,大家可能马上想起“推出午门斩首示众”这句话。其实午门前并未斩过人。这里是明朝实施“廷杖”的地方。廷杖就是对在朝廷上违逆了皇帝意志的大臣用棍子打的刑罚,处罚地点在午门外御路西墀之下。明朝成化年以前,廷杖只是象征性的,并非真打。后来逐渐演变成真打,不是发生伤人致死的事件,其中有两次廷杖轰动朝野。一次是正德十四年(1591),正德皇帝朱厚照腰刀江南选美,群臣阻谏,正德皇帝不但不听,还将劝谏大臣处以廷杖之刑,一次被打158人。死15人;另一次是明嘉靖三年(1524),因“大礼仪”事件,廷杖大臣134,死17人。

题二:故宫前朝

各位朋友,穿过午门,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故宫中这第一进院落就是太和门广场。首先我们看到是内金水河,它子西向东婉言流过太和门广场,上边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就是内金水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金水桥下市内金水河,内金水河从紫禁城西北角筒子河涵道引入紫禁城,沿紫禁城内西侧南流,至武英殿东向,经武英殿门前,再东经涵道至太和门前。又经涵道东出至文渊阁前水池,从文渊阁东出经三座门前石桥,最后流入无门东侧筒子河,全长2100米。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宫中营造用水和灭火的主要水源,同时还起到了分隔空间、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太和门广场在雄浑中不失秀美。

跨过金水桥,这片广场曾经是明代皇帝玉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何谓“御门听政”呢?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即前朝的正门,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叫奉天门,明嘉靖年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年后改称太和门。“听政”是指听取政事。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不到百日,三大殿被大火烧毁,朱棣曾在此御门听政,处理国家朝政。清朝入关后,清世祖福临的登基典礼、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等活动都是在太和门举行的。

太和门东庑中间的门叫协和门,西庑中间的门叫熙和门。太和门、协和门、熙和门加上前朝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称为“六合”。在太和门两旁还有两道门,分别为昭德门和贞度门。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太和殿广场几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中间御路以青石,两侧青砖墁地。北有太和殿,南为太和殿,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整座紫禁城面积的1/24。整个广场可容纳近7万人。在每年的元旦、冬至以及皇帝登基、大婚、万寿这些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举行隆重的大朝礼。

大家请看,远处正前方是一片汉白玉雕砌的三层高台基,呈“土”字形,俗称“三台”。台基高8.13米,台边缘高7.12米,三层台基间,分列着18尊鼎式香炉。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头,那些小龙的名字叫“螭”(chi),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这些小龙头实际上是大殿的排水系统。如果仔细看会发现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管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三重台基承托着雄伟的三大殿,这就是故宫的中心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南部,各位可以先在这里留个影,然后我们就去参观太和殿。

好!现在我们面前这座高台上的宏伟建筑就是太和殿,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被视为黄泉的象征。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奉天殿,嘉靖年间重建后改称皇极殿。清初顺治年间改称太和殿,康熙年间又两次大规模改造,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乾* 彖辞传》中的“乾道变化,各证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太”即大,“和”即和谐。意思是在天道的主宰夏,阴阳和合,太和元气常运不息,万物和谐共存。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殿高35.05米,面积约2377平方米。它是紫禁城乃至全国现存的最高、最大、最尊贵的宫殿,也是现存的中国宫殿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在清明两代是举行大朝礼的地方。每逢元旦、冬至、万寿,即皇帝生日这三大节及皇帝登基、大婚、命将出征、金殿传胪等重大活动都要在他喝点举行隆重的庆典。此外,冬至圜丘坛(yuan)大忌、孟春圜丘坛常雩(yu)礼、孟春祁谷坛前一日,皇帝也都要在太和殿阅视祭祀祝版。

大家请抬头看太和殿的屋顶,太和殿屋顶是采用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屋顶正脊上两头的这两大琉璃构件叫大吻,吻上的龙形有镇火的意思。除了装饰性,它的使用功能是密合殿顶正脊和垂脊的交会处,以防风雨侵蚀。这两个大吻高3.4米,宽2.68米,重4.3吨,由13块琉璃构件组成,是现存古建中最大的吻。太和殿殿顶四面坡的筒子瓦上镶有琉璃帽钉两排,垂脊上还有10个垂脊兽,分别是龙、凤、狮、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脊兽钱是骑凤仙人。脊兽和帽钉既有装饰作用又有实用性,他们起着固定屋顶琉璃瓦的作用。在我国古代,脊兽的数量依照建筑物的等级高低而不同,数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级越高。太和殿的脊兽共有10只,全国只有故宫的太和殿是这样。此外,太和殿装饰用的彩绘也是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登上高台来看看太和殿的内部陈设。太和殿由72根巨柱支撑,其中66根大红漆柱分布两侧,6根沥粉贴金蟠龙金柱分列宝座两旁。大殿内的地上是“金砖漫地”,这种金砖主要产于江苏省苏州,是专门为皇宫烧造的细料方砖。之所以叫金砖,是因为这种砖烧制时间130天,质地细密,敲之有金石之声。太和殿内的主要陈列室皇帝的宝座。宝座位于二米高的须弥式地平床上,通体雕以金龙,椅子后面是雕龙金漆的七扇屏风。金銮宝座是明代的遗物,清朝的皇帝继续使用。在袁世凯复辟的时候,曾经将它换成了一个西式靠背坐椅。解放以后,专家们在库房内发现了宝座的残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整修,终于恢复了宝座原貌。

现在请大家抬头看,宝座的上方时蟠龙藻井,上圆下方,深1.8米,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最下层是方井,中层为八角形,上部为圆形。井内蟠龙俯首向下,龙口衔一个铜胎中空的水银球。这个球被称为轩辕镜,寓意下面宝座上的皇帝是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人。藻井的设置一方面是烘托帝王的尊严,另一方面还有镇火的含义。

号,再来看宝座前方,大家可以看到宝座前设有脚踏、香筒、甪端、仙鹤、宝象等。香筒是皇帝上朝的时候用于放置檀香的,通过燃烧着的袅袅的香烟,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气氛。再来看象,身上驼着宝瓶,里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庆有余。而象身四脚立地,稳如泰山,则象征社会和政权的稳固,称为太平有象。甪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仙鹤被古人看作是一种长寿鸟,象征着江山长存。

看完了太和殿内景,现在,让我们转过头来再来看看殿外的陈设。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龙头乌龟和一只铜鹤。龟鹤都是祥瑞长寿的动物,摆在这里有千秋万代的含义。再仔细观察一下,大家可能会发现,龟鹤实际上是香炉,龟鹤背上有一块可以开启的盖子,里面可以放香料,上大朝时燃香用,届时香烟从龟鹤口中逸出,烘托了一种神秘庄严地气氛。此外,在太和殿丹陛的东南角还设有日晷。日晷(gui)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器,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针从晷盘中心垂直穿过。自古以来,皇帝就有向天下颁布历书的责任,所以日晷的设置是国家的重器之一。太和殿西南角设有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放置在这里象征国家的统一和强盛。这两件陈设象征皇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此外,在太和殿外东西两侧还各有鎏金青铜太平缸两口,每口重约2吨。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据说这么大的太平缸需要用黄金100两。不幸的是,上面的黄金却被八国联军用军刀刮走了。现在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缸身上留下的刀刮痕迹。太平缸的主要用途是储水,以备日常洒扫庭院、防火之用。据记载明朝时有热水处太监在每年的小雪节令,便给缸加盖,缸座底下加帖抽,用来生活,以防止缸内的水结冰,清朝时也是如此。紫禁城内现在共有明清两朝遗留下来的铜质及铁质太平缸308口,其中鎏金金铜缸18口。

以上就是太和殿的情况。我刚才说了,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在古代,举行各种大典都要选良辰吉日,那么皇帝在何处等待这里是性时刻的来临呢?就是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那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正处于“土”字形须弥座的中部。殿为方形,四角攒尖,鎏金宝顶。中和殿在明朝初年称为华盖殿,嘉靖年间改称中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

在明清两代,凡遇到三大节举行庆典前,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内阁、内大臣、都察院、翰林院官员及侍卫人员的朝贺。如果遇到皇帝亲自参加方泽、太庙、社稷及历代帝王庙、先师孔子、朝日、夕月等重大几点的时候,皇帝还要提前一天在中和殿阅览祝文,检查种子和农具。

过了中和殿,我们就来到了保和殿,它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后部,为重檐歇山顶。明初永乐年间这里叫做谨身殿,嘉靖时改为建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保和殿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意思是统治者应该报纸天人合一,维护万物的平衡。

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是偶,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在清朝时,每逢除夕,皇帝在这里举行宴会,宴请外藩王公。公主下嫁的宴请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到了乾隆皇帝以后,保和殿又多了一个用途,成为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地方。

大家随我往后走,大家看,在保和殿后的台阶上的这块石雕丹陛,是艾叶青石雕刻而成的,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纹,下端是海水江牙纹,中央是飞云簇拥的九条蛟龙。制作非常精美,是难得的石雕珍品。这块丹陛石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多吨,这是紫禁城内最大的一块石雕丹陛,采自北京房山境内的大石窝。

好啦!故宫的前三点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作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题三:故宫后廷

各位团友大家好,我们接下来的行程是参观游览故宫的后半部分,即后廷。说通俗些就是皇帝、后妃及其未成年子女生活居住的地方。整个“后寝”分为五大部分,即中路、东路、西路、外东路及外西路,下面我分别给大家讲一讲他们各自的作用。中路上分布着最主要的建筑,有皇帝朱的乾清宫,存放玉玺的交泰殿,皇后住的坤宁宫。东路。西路时皇帝的三宫六院居住的地方。外东路是为退休的皇帝修建、用以颐养天年的地方。外西路俗称寡妇院,是已故皇帝的后妃们养老的地方。我们先来参观后廷的中路建筑。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时乾清门前,乾清门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御门听政”。御门听政从明永乐年间开始到顺治朝时期是在太和门举行,到了康熙年间,康熙帝将御门听政地点改在乾清门举行并逐步完善这种制度,要求冬春在辰正初刻(8点15分),夏秋在辰初初刻(7点15 分)举行,所以又叫“早朝”。康熙帝是清王朝最为勤政的皇帝,从14岁亲政以来,每天御门听政,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从无例外。但到了清朝后期,因为国势衰落,咸丰皇帝以后,御门听政就被取消了。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这里举行了故宫博物院的成立仪式。

跨入乾清门,我们面对着的就是乾清门广场。乾清门广场时外朝和内廷的分界线,俗称“横街”。东西各有一门,东面是景运门,西边为隆宗门。景运门内北侧的排房叫“九卿房”,是文武大臣向皇帝上奏是等待宣见的地方;南侧房间时宗室王公的内朝房。大家看,在隆宗门内北侧有一排低矮的排房,这是清朝非常重要的一个机构--“军机处”。军机处建于雍正七年(1729年),当时雍正皇帝以西北用兵军情紧急的名义设立军机房,三年后改为“军机处”。在军机处任职者无定员,多则六七人,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充任,称为“军机大臣”或“大军机”。军机处职称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国事务。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集权达到了顶峰,完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高度集中,

宣统三年(1911年)内阁成立后,军机处被裁撤。

在乾清门内东侧,坐南朝北的房间时上书房,是供皇子们读书的地方。西侧坐南朝北的房间为南书房,是康熙朝设立的宫廷御用机要秘书机构,即他的“私人秘书班子”,便于他与翰林研讨学问,又是他读书学习的书房。这里发生最大的时间就是康熙擒鳌拜,相信看过电视剧《康熙大帝》和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对这一段故事已经是相当熟悉了。南书房东边为宫殿监办事处,里面悬挂着康熙皇帝御笔题的匾额“敬事房”。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乾清宫是紫禁城后廷的主要建筑,是明朝至康熙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地方。到雍正年间将皇帝住所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改到养心殿,但这里仍然是举行一些重要活动的地方,像皇帝死后停灵,皇帝每年举行的宴会,包括正月十五的灯宴都在这儿举行。乾清宫的建筑规制以及殿外的陈设大都与太和殿相似,也是重檐庑殿顶,殿前也设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只是殿顶上的垂脊兽数量少了,只有9个;日晷、嘉量、铜龟和铜鹤小了,而且这里的嘉量是圆形的,体现出等级略微的降低。与太和殿不同的地方时:一是在乾清宫丹陛台下两侧各设有两座文石台,上面放置一个流金的“江山社稷金殿”,代表着江山永固。另外在乾清宫丹陛台上下各有一对灯杆石座,用来逢年过节挂花灯。

乾清宫中陈设与其他殿宇没有什么区别。但最有名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殿内正中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匾的后面是清朝自雍正皇帝以后放置秘密立储诏书的地方。那有朋友可能要问了,什么是秘密立储?“储”是皇储的意思,即是皇位的继承人。秘密立储是清政权独创的一种皇位继承制度。清政权子入关之前,以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方式,由八旗旗主公推皇位继承人选。入关以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开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就引起诸多皇子争权夺位的事件。康熙年间曾几次立太子又废太子,心竭力枯,这一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雍正皇帝即位之后,吸取前朝的教训,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具体做法就是皇帝生前通过对诸多皇子的考察,将中意的皇子用遗诏的方式确定下来,一式两份密封在文件匣中,一份皇帝随身携带,另一份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等皇帝驾崩之后,顾命大臣当着诸皇子的面将两份诏书同时去除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即遵照遗诏立新皇帝,这一制度的确立使皇权转移的过程实现了的相对的稳定。用这种方式继承皇位的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皇帝。

乾清宫在明朝一直是皇帝的寝宫,在这里发生过许多重大的时间,如“壬寅宫变”、“红丸案”、“移宫案”、“武宗戏火”、“崇祯出逃”等。

“壬寅宫变”发生于明嘉靖年间。由于嘉靖皇帝崇信道教,崇信炼丹,寻求长生,对太监宫女非常残暴。宫女们忍无可忍,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起来进行反抗,决定在嘉靖皇帝熟睡时将其勒死,行动当晚由于宫女们国语紧张将绳索打了个死结,刺杀没有得逞。事后,其中有一个宫女害怕将此事告诉皇太后。皇太后将其十三人凌迟处死。

“红丸案”发生于明万历年间。朱常洛虽然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长子,但自幼没有得到父爱,20岁时才被立为太子。朱翊钧驾崩之后,朱常洛即位,即泰昌帝。因过度沉迷于酒色,朱常洛即位不久就病了,后服用大臣进贡上来的红丸,吃了第一颗感觉有所好转,所以又吃了第二颗,结果却一命呜呼,前后只做了29天的皇帝,所以被人们称为“一月天子”。

移宫案是在一月天子朱常洛死了以后,他的爱妃李选侍野心勃勃,想要夺取朝政大权,因此挟持即将登基的皇太子朱由校占据乾清宫不离开,群臣用计将皇帝骗出来之后强迫李选侍移宫的事件。

好,大家请随我往后走。各位请看,我们面前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取“天地交合,安康交合,安康美满”之意。明成祖朱棣硬件北京紫禁城,当时内廷部分并没有交泰殿。到嘉靖年间,世宗朱厚熜对北京的宫殿谈秒进行了许多的改造,此间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加建了交泰殿。交泰殿是皇后的正宫,逢年过节,皇后都在交泰殿接受嫔妃、命妇的朝贺。此外,依据礼法,每年春分皇帝都要到先农坛去亲耕。祈求五谷丰登。皇后则要去先蚕坛(今北海幼儿园)去祭祀蚕神。在祭祀前皇后要在这儿验看采桑工具。

交泰殿内上方悬挂着康熙帝御笔“无为”匾额。意为不施惩罚、以德政感化人民从而达到天下大治。殿内设皇后宝座,宝座东侧摆放着乾隆年制古代计时器铜壶滴漏,西侧是嘉庆年间造办处自制的大自鸣钟。环绕宝座有二十五个匣子藏有二十五方宝玺(现宝玺在珍宝馆养性殿展出)。“玺”原本是印的统称,秦代以后成为皇帝印章的专称。宝玺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在过去,皇帝发布什么命令都会有什么印章。乾隆以前,印章的使用非常混乱,乾隆年间系统地将印章进行了归类,一共分出了25方面,并且郑重其事地造匣制器,藏于交泰殿内。这25方宝玺,每一方使用范围都有明确的规定:有的用于颁发诏书;有的用于公布皇榜、奖励官吏;有的用于军事;有的用于文教方面;还有的用于外交和祭祀等国事方面。印文为满汉篆刻。

交泰殿后面的宫殿就是坤宁宫,是明朝至雍正时期皇后的寝宫。“坤”是地的意思,“宁”是宁静、安宁之意,寓意皇后是后宫之主,母仪天下,应该有大地一样安忍不动的胸怀。明代的皇后都住在这里,清雍正皇帝以后坤宁宫不再是皇后的住所,东暧阁成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婚后,皇后会搬到东西六宫中的某一宫居住。坤宁宫的作用因此发生了变化,西部大殿改为萨满教的祭神场所。坤宁宫祭神是一种多神崇拜的满洲先祖遗风。每年正月初

二、二月初

一、八月初一三次祭神仪式和坤宁宫立杆祭神仪式比较隆重,皇帝及王公大臣均参加。宫内西大炕为供神的位置,所供的神游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及蒙古神之类。祭品均用猪肉,设香碟、净水及打糕。皇帝如果亲临祭神,则在宫内西大殿北向坐,皇子以下诸大臣西向,席地坐垫上。每人一碗酒、一盘肉、一碗汤、一碗饭,吃肉用刀割食。酒肉分赐所有在场的共享。今天在殿内可以看到一口大锅,这是祭祀时煮猪肉所用的。

各位朋友,穿过坤宁门,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 --御花园,这里是帝后休憩娱乐的场所。整个花园呈长方形,占地只有1.2万平方米,是紫禁城面积的1.5%,但却容纳了大小20多座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花园北为顺贞门,东南为琼苑东门,西南为琼苑西门。园内古柏参天、奇花异石遍地,布局紧凑,小巧玲珑。御花园分为中轴线及左、右三大部分,现在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中轴线上的钦安殿。

钦安殿位于御花园天一门内的高台上,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是供奉道教四象中北方水神 --真武大帝的地方,是北京中轴线上惟一的一所宗教性建筑,也是紫禁城最北面的一座宫殿。殿内共有大小神龛11座,位居中央的三大两小神龛内供奉的都是真武大帝。大家可以看到,中央龛内是明代所铸的巨型真武铜像,披发跣足,身着云氅,手持法剑,脚踏龟蛇,十分威武。据说真武大帝有镇火的神力,而紫禁城内几乎都是木结构大殿,最怕火,故每年立春、立夏、立秋及立冬之日皇帝来此上香以祈祷水神保佑皇宫四季平安。此外,在钦安殿的东北侧是由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堆秀山,山顶有御景亭,它是御花园内最高的建筑,为帝后在九九重阳节登高远望而设。钦安殿的西北侧是延晖阁,是皇帝登临赋诗的地方。琼苑东门北侧西向的是绛雪轩,因轩前植名贵海棠多株,花开时似带血红梅,故名。琼苑西门之北二层的楼阁是养性斋,宣统年间,是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休息的地方。园中还有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亭子,分别是东侧的万春亭、浮碧亭,西侧的千秋亭和澄瑞亭。

另外,清朝宫廷选秀女的活动也是在御花园举行的。具体位置有两种说法:一说在延晖阁前,一说在坤宁门之北。清朝挑选秀女的范围只限在八旗之内,候选女子的年龄从15岁开始预选,5年之内未被选中便允许自行则配成家。选进宫的秀女出路有二:一是备内廷主位,就是指可能被皇帝看中而成为妃嫔,当年的兰儿就是在这里被选中的,后来成为通知大青王朝长达48年的慈禧太后。二是与皇子、皇孙栓婚,或为亲王、郡王以及亲王、郡王之子指婚。

我们现在位于紫禁城的北门,明代曾叫玄武门,清代为了避讳康熙皇帝玄烨的“玄”字,改为神武门。神武门是皇家的报时台,原来门楼上设有钟楼,以报时刻。如果皇帝不在宫中,神武门上报时,起更击钟108响,以后每更击鼓,第二天早晨再鸣钟;皇帝如在宫中,则只击鼓而不鸣钟。

就在神武门处,清嘉庆年间还发生了一次行刺事件。嘉庆八年(1803)二月二十日,嘉庆皇帝从圆明园回宫进神武门,子啊顺贞门换轿时遇到了刺客。一个人从神武门内西侧冲出来,犯架行凶,由于周围人员及时护驾,将刺客逮捕。经调查刺客叫陈德,是在宫中做工的杂役。审查结果以陈德患有疯病结案,处以凌迟之刑,他的两个儿子也被斩决。行刑地点在宣武门外菜市口。

好,故宫后廷部分就给大家介绍在这里,各位团友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并稍微休息。20分钟后我们还会在这里集合。谢谢! 题四:故宫后廷外东路

各位朋友,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参观故宫后廷外东路的主要景观。

紫禁城东北部有一组自成体系,占地4.6万平方米的建筑群,称为外东路,统称宁寿全宫。明朝时宁寿宫一带是一个面积很大的空旷区域,只有零星几座建筑,住的是过世皇帝的嫔妃。清朝康熙年间,为了给皇太后养老,开始对这组宫殿进行大规模营建,将其改建为比较完备的宫殿区。乾隆年间,乾隆帝弘历为了给自己归政后找个养老的地方,用了4年的时间对这组建筑进行大规模的修葺改建,增建了宁寿宫等建筑。但乾隆皇帝退位后并没有过来居住,此后这组建筑空置了一百多年。光绪年间,为了给慈禧太后养老,花费银两60万两对宁寿宫全宫进行了修缮。慈禧太后万年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里,在这里过的60岁生日;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慈禧是从这里出逃的;慈禧死后也是寨这里停灵并从这里出殡的。

宁寿全宫这组建筑实际上是微缩紫禁城,皇极殿、宁寿宫为前朝;养心殿、乐寿堂、颐和轩为后廷;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为御花园,此外其东侧有紫禁城内最大的戏台畅音阁。米钱,宁寿全宫的皇极殿、养性殿、乐寿堂等宫殿已辟为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

我们先从最南端的九龙壁说起。九龙壁位于皇极门前,是宁寿全宫的照壁。整座九龙壁是用270块各色琉璃烧制拼接而成,高3.5米,宽29.4米,壁面长 71.6米。在碧波翻滚的海水中,9天巨龙腾云驾雾、飞腾于海水江崖间;巨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尤其是正中间的这条黄龙,正面直对皇极门,目光顺着御路凝视着皇极殿,烘托出这一区域的庄严肃穆和至高无上。目前在我国境内共有三座明清时遗留下来的九龙壁,另外两座分别在北京北海公园北岸和山西大同明朝王府。故宫九龙壁系乾隆年间改建宁寿全宫时建造,龙的颜色分为黄、蓝、白、紫四种,中间的蟠龙和东西两端的行龙均为黄色。

穿过九龙壁背面的皇极门、宁寿门,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皇极殿。皇极殿和其后的宁寿宫分别与乾清宫、坤宁宫相同。康熙年间叫宁寿宫,乾隆改建后更为皇极殿,而将其后殿定名为宁寿宫。过去,皇宫中有各种类型的宴会。内廷筵席、宗室筵席、御殿大雁、婚嫁赏赉筵席。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千叟宴。千叟宴属于内廷筵席,清代共举行过4次。第一次是康熙60大寿时,在畅春园,参加者为65岁以上的老人近2000人。第二次是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在乾清宫,730多人参加。第三次,乾隆五十年(1785),仍在乾清宫,参加者为60岁以上的老人3000多人。第四次,乾隆六十一年(1976),地点就在我们面前的皇极殿3056 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参加,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千叟宴,也是最后一次。皇极殿现在为故宫珍宝馆前殿,室内金碧辉煌,灿然若新,主要展出的是帝后使用的各类首饰、摆件、日常用品。

宁寿宫位于皇极殿之后,制如坤宁宫。乾隆时为言情之所。晚清时,光绪亲政后,慈禧舍慈宁宫而迁居于此。

号,请大家跟随我继续往后走,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时养性殿。养性殿原来是仿照养心殿为太上皇建造的理政之所。现在是展示各种礼器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是玉磬和编钟。

养性殿东侧为畅音阁,它是紫禁城内最大的戏楼,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畅春阁大戏楼高20.71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称为福台、禄台、寿台,结构与颐和园大戏楼相类。畅音阁北侧的阅是楼是帝后观戏的地方,两侧厢房是王公大臣陪坐看戏的地方。现在的阅是楼是陈列宫中戏剧服装道具的展堂。

养性殿后的这座宫是乐寿堂。原设计为乾隆作太上皇时的寝宫,但乾隆一天没有住过。慈禧太后把这里的西暖阁当作了她的寝宫,现在这里是珍宝馆展示馆藏艺术品最多的地方,主要的展品有:第一件是寿山和福海玉雕。这是用两块巨大的和田青玉雕刻成的,寓意吉祥的玉雕作品。寿山名为“丹台春晓”,玉山上刻青松云峰、瑞兽出没,下边是铜座承托,象征“寿比南山不老松”。福海名为“青玉云龙玉瓮”,缸形,雕以九条游龙升腾于波涛云雾之间,线面是海水铜座承托,象征“福如东海长流水”。这两件玉雕都是在扬州加工的,历时4年菜完成。乐寿堂后殿还有一块更大的玉雕,就是“大禹治水玉山”,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玉雕作品,高224厘米,重5吨多。材质和寿山、福海一样,也是和田青玉,采自新疆,经过8000里路的运输才到达北京。玉料运到京城后,由紫禁城内如意馆的工匠估料设计式样,先用腊铸出一个同样体积的范模,然后顺着运河将玉料和腊模一起运往扬州,由扬州的玉工雕琢而成。这样的工程,前后历时竟达10年之久。内容以大禹治水的故事雕在玉山上,人物场景,形态各异。玉山背面还刻有乾隆皇帝的御题诗文。

乐寿堂中的第三件重要展品是一块用象牙为材料编成的凉席,选用的是质量上好的象牙,将象牙劈成宽0.3厘米、厚0.1厘米的牙条编织而成,展示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宫内这样的象牙席原来共有5件,现在还剩下3件,我们面前的这条席长216厘米,宽139厘米,是雍正年间所制。

乐善堂再北边是颐和轩,现在以展出佛教法器、金质佛塔为主,其余为案头摆件。

宁寿宫再北边的花园就是宁寿宫花园,又叫乾隆花园。整个园子南北长160米,东西宽还不到40米。园中建筑有古华轩、禊赏亭、遂初堂、耸秀亭、符望阁、倦勤斋等,座座玲珑剔透,错落有致。乾隆当年常在在这里赐宴、听曲、看戏以及与王公大臣唱和。

在宁寿宫北边的位置,有个院落,叫景琪阁。光绪的妃子珍妃曾经被关在这个院子的厢房里。景琪阁再北边事贞顺门,门内有口井,叫珍妃井,因珍妃被淹死在那口井里而得名。

珍妃是满洲镶红旗人,姓他他拉氏,出身贵胄之家,一门书香。13岁和其姐(瑾妃)同时被选入宫。光绪十五年册封为珍嫔,五年后晋升为珍妃。居住在东六宫的景仁宫,因得宠常居养心殿。珍妃性格很活泼,有才华,喜欢照相,有时男扮女装,很得光绪的喜欢,但是慈禧不喜欢他。维新变法失败之后,光绪被囚禁在海南的瀛台,珍妃则被囚在宁寿全宫北部景琪阁中的厢房之内。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出逃前,让崔玉贵、王德环将珍妃推入贞顺门内井中淹死,珍妃时年才24岁。第二年,清廷与八国联军议和,慈禧太后派崔玉贵先行回京,让内务府备棺将珍妃打捞出来,装殓入棺,葬在京城西部的田村。慈禧回京后,觉得内心不安,下懿旨追封珍妃为皇贵妃。

好啦,各位朋友,故宫后廷外东路路德讲解到此结束,请各位稍微休息一会儿,10分钟后我们在门口集合。谢谢各位的合作。

题五:故宫后廷内西路主要建筑及御花园

各位朋友,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参观故宫后廷内西路的主要景观。乾清宫西侧月华门外有一条长巷叫西一长街,街南端为内右门,北端为琼苑西门。我们要游览的后廷内西路范围就是指西一长街西侧的宫殿区。

现在我们要参观的这组宫殿叫养心殿,“养心”二字出自《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意为“养心以育德”,就是要通过深入思索,修到美好的品德,以德治天下。养心殿在明朝的时候曾是明世宗朱厚熜修道养身的地方。清初顺治皇帝因患天花病逝于养心殿。康熙继位后,显示住在保和殿,后来移居乾清宫。康熙病逝后,雍正皇帝为了给他守孝就搬到了养心殿,丧期满了之后也没有搬回乾清宫,从此养心殿称为清朝后来皇帝日常生活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雍正的这个决定使紫禁城内廷的格局出现变化。从此养心殿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养心殿的地位的上升,内部配套设施很快跟了上来。在紫禁城内,它成为地位仅次于太和殿的宫殿。

养心殿整个建筑呈“工”字形,分为前、后殿。前殿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后殿为帝后休息的地方。前殿又分为正殿、东暧阁和西暧阁。正殿内设有宝座、御案,屋顶上有蟠龙、藻井及轩辕镜,是皇帝接见大臣的地方。西暧阁是处理日常政务、单独召见大臣、批阅奏章的地方。西暧阁又分成了一大两小三个空间,中间大的为勤政亲贤殿,两个小间一个为通道,另一个就是著名的“三希堂”。三希堂珍藏了三幅传世书法墨宝,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乾隆对这三幅法帖爱不释手,不时揣摩,所以起名为“三希堂”。另一种说法是乾隆对“三希”的解释是“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寓意臣贤、君明、政通人和。

前殿的东暧阁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垂帘听政的地方。当年慈禧太后大权在握,于是以皇帝太小不能处理国事为名与慈安太后两宫垂帘听政。各位请看屋内那个帘子,当年小皇帝坐在前面的宝座上,两位皇太后坐在后面,中间有帘将皇帝及太后们隔开。慈安坐南座,慈禧坐在北座。此外在养心殿正殿也设置了垂帘听政的格局,用黄纱屏八扇隔在皇帝宝座之后,慈安位于东座,慈禧坐于西座。

养心殿寝宫在“工”字形建筑的后部,一字排开共五间。正面明间设坐炕一铺,东次间设宝座、紫檀长条案,西次间设紫檀云龙大立柜和坐炕。东西两梢间正面为炕床,即所谓的“龙床”。据说东梢间的床是为皇后来时用的,西梢间的床则是为妃嫔来时用的。东西梢间两侧有净房,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厕所,净盆用银或瓷制成,足可见帝后生活的奢侈。养心殿后东侧名为体顺堂,是皇后侍寝是的临时住的地方,西侧为燕禧堂,是皇贵妃侍寝时的居所。其他嫔妃则住殿外的东西围房。

养心殿也是清帝退位、结束中国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统治的见证人。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在大势已去的形势之下,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被迫在此代替末代皇帝破译签署了退位诏书。根据民国政府的优待政策,溥仪仍在此居住了13年,1924年冯玉祥将军下令将其逐出故宫。1925年 10月10日故宫对外开放。号,下面请各位在这里参观一下,5分钟后集合。

好,各位,这里是养心殿北侧西六宫中的储秀宫,建于明初,嘉靖十四年(1535)改称储秀宫,是清末慈禧初入宫时居住的地方。咸丰年间,慈禧一秀女的身份选入宫后,从被封为兰贵人开始,直到成为太后以前一直住在储秀宫。储秀宫的最后一位主人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婉容。1924年11月5日,溥仪和婉容正在宫中谈笑,突然发生冯玉祥“逼宫”的事变,二人仓皇出逃。故宫刚刚对外开放后,参观者还可以看到储秀宫内桌上还有吃剩下的半个苹果,打开的饼干盒,干了的佛手、木瓜和走廊上已经干枯的菊花。好啦,各位朋友,现在请各位参观储秀宫,5分钟后我们在门口集合。谢谢各位的合作。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这里是帝后休憩娱乐的场所。整个花园呈长方形,占地只有1.2万平方米,是紫禁城面积的1.5%,但却容纳了大小20多座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花园北为顺贞门,东南为穷苑东门,西南为琼苑西门。园内古柏参天、奇花异石遍地,布局紧凑,小巧玲珑。御花园分为中轴线及左、右三大部分,现在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中轴线上的钦安殿。

钦安殿位于御花园天一门内的高台上,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是供奉道教四象中北方水神--真武大帝的地方,是北京中轴线上唯一的一所宗教性建筑,也是紫禁城最北面的一座宫殿。殿内共有大小神龛11座,位居中央的三大两小神龛内供奉的都是真武大帝。大家可以看到,中央龛内事明代所铸的巨型真武铜像,披发跌足,身着云氅,手持法剑,脚踏龟蛇,十分威武。据说真武大帝有镇火神力,而紫禁城内几乎都是木结构大殿,最怕火,故每年立春、立夏、立秋及立冬之日皇帝来此上香以祈祷水神保佑皇宫四季平安。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的位置是在御花园的东侧,这里有两个亭子,名为万春和浮壁,在西侧相对应的位置也有两个亭子叫千秋及澄瑞,这四亭为一年四季的象征。再请看这座假山,它的名字叫堆秀山,是由太湖石堆砌而成,山顶有御景亭,它是御花园内最高的建筑,为皇后在九九重阳节登高望远而设。

钦安殿是西北侧是延晖阁,是皇帝登临赋诗的地方。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里就是清代选秀女的地方。清朝挑选秀女的范围只限在八旗之内,候选女子的年龄从15岁开始预选,5年之内未被选中便允许自行择配成家。选进宫的秀女出路有二:一是备内廷主位,就是指可能被皇帝看中而成为妃嫔,当年的兰儿就是在这里被选中,后来成为统治大清王朝长达48年的慈禧太后。二是与皇子、皇孙栓婚,或成为亲王、郡王以及亲王、郡王之子指婚。

琼苑东门北侧西向的是绛雪轩,因轩前植名贵海棠多株,花开时似带血红梅,故名。琼苑西门之北二层的楼阁是养性斋,宣统年间,是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休息的地方。

好啦,各位朋友,故宫后廷内西路的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各位参观御花园,5分钟后我们咋门口集合。谢谢各位的合作。

推荐第7篇:故宫导游词

各位朋友,过一会儿我们将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又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宫殿的颜色,那么人间的帝王当然要与紫字沾边。“禁”是指当时那里守卫森严,不要说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是高官大员没有皇帝的召见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是皇家“禁”地,所以又称紫禁城,整座城池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天安门广场北侧。

故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全面积72万平方米。整座紫禁城被宽52米的护城河所环绕,城墙高10米,可谓是“城高池宽”。在故宫城楼的四周各有一座被称为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精美角楼。故宫开四门,座北朝南,南门为午门,即正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各位朋友,这里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各位请看!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午门的平面呈“U”字型,正楼高35.6米,门额上有“午门”二字。两厢尽头为钟、鼓楼。城门正面开三个门洞,中路供皇帝出入,东西两侧供皇室成员及文武大臣通行。在两侧的墙上,还开有两个掖门,即侧门,平时不开,唯有举行皇家考试时才开放。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此处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即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何谓“御门听政”呢?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听政”是指听取政事。您可能觉得新鲜,这堂堂的皇帝放着那么多的宫殿不用,偏偏跑到这里来处理朝政,是不是有点做作呀?其实这并不是皇帝故弄玄虚,而是出于无奈。怎么回事呢?原来呀,在永乐皇帝自南京迁都北京以后,不到一百天,崭新的三大殿就着了一把无名火,望着三大殿的一片焦土,永乐皇帝想,是不是我迁都劳民伤财,上天要惩罚我?怎么办?只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动上苍。因为三大殿被烧毁,无处可去,又要对上天表现出“勤政”,故每天黎明,在太和门办公,也真是够辛苦的。到了清朝,虽然也有御门听政的做法,但听政处自康熙以后改在了乾清门。自清朝咸丰皇帝以后就再也没有皇帝御门听政了。但同治皇帝上台后,又有了听政,不过不再是“御门听政”,而是变成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了。末代皇帝溥仪登基后,未出三年,大清国就灭亡了。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太和殿,大家可以看到蓝色金字的大匾,上面刻着“太和殿”三个字。太和殿是故宫的一个较大的殿,太和殿、中和殿以及保和殿都是从清朝“改名换姓”来的,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不乏古味。大家可以看见中和殿和太和殿的通道栏杆上有好些石头雕刻的小狮子,你们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告诉你们吧,是用来排水的。雨流到城墙顶上的低洼处,流进地上的小孔,经过管道的疏导,就能运到排水口处。其实中和殿和太和殿的整体结构差不多,只不过小了点.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保和殿,谁知道它是干什么的?哦,这位外国游客真聪明,连中国的名胜古迹都了解的清清楚楚。对了,这就是皇帝用来朝拜神灵的地方,门口的丹顶鹤和大香炉也是干这个用的。说到这里,我要提两个小问题:丹顶鹤是用什么铸成的,大香炉又是用什么做成的,请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好了,我就不再卖关子了,丹顶鹤是用铁铸成的,而大香炉则是用铜做成的。大家可千万不要摸它们,本来它们就已经老化了,您要是再动它们,它们就会被损坏了。好,今天对于故宫三大殿的解说就到这里,明天我接着给大家介绍故宫的其他地方。 乾清门,它和南面的太和门有异曲同工之处。太和门是明朝“御门听证”的场所,清朝则改在这里。清代的许多重大国事比如平定吴三桂等人的叛乱、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出兵收复台湾等。都是在这里讨论决策的。乾清门内是一个不大的院子,周围有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长廊式房屋,您可千万别小看这些没有气派的平房,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里。您听说过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吗?这历史上真实的一幕,就发生在乾清门西侧的叫南书房的屋子里。康熙做皇帝的时候只有8岁,又鳌拜登四名大臣辅政,鳌拜居功自傲,专横跋扈。有很大野心。他通过大肆结党营私,迫害异己逐渐总揽了朝廷大权,干了许多坏事。康熙14岁时,名义上正式亲政,可实际上鳌拜仍然控制着朝廷,把康熙置于傀儡地位。有一次,鳌拜和一个大臣发生争执,鳌拜在朝堂上,就和皇帝大吵大闹,后来竟然撸起袖子、伸出拳头,胁迫康熙。康熙只好暂时忍耐。从那以后,康熙决心除掉这块绊脚石。然而鳌拜是满族贵族中有名的“勇士”武功极好,又手握大权,在朝中有一大帮党羽,要扳倒鳌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康熙决定智取,假装迷上了摔跤,他让人找了十几个身体强壮并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天天在一起玩摔跤。有时鳌拜进宫办事,看到小皇帝这样贪玩,认为不会有什么作为,就更加不把皇帝放在心上,做着独揽大权的美梦。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康熙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在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召鳌拜来南书房讲书,当时这里是康熙读书的地方。当鳌拜像往常一样趾高气扬的走进去时,突然拥上一帮少年,连拉带绊把他按倒在地,鳌拜还以为这帮孩子在跟他开玩笑。当他被捆绑住后,康熙严厉的列举了鳌拜的30条罪状。考虑到鳌拜毕竟为清朝立下过汗马功劳,宣布将他终生监禁。不可一世的鳌拜后来死在狱中。这一年康熙皇帝才16岁。

交泰殿是以做四方的亭式建筑。这座宫殿上的彩画图案和其他宫殿的是有区别的。所绘彩画是一对对飞翔凤凰,而其他宫殿基本上都是一对对游龙。在封建社会,龙是皇帝的象征,而凤凰是皇后的象征。皇后头上戴的是凤冠,穿的是凤头鞋,住的是凤楼。说到这儿您是不是已经想到了交泰殿的用途,原来这交泰殿是宫内专门为皇后准备的正殿。在皇宫中,皇后的地位也是非常尊贵的。每年的一些重要节日,如元旦,还有千秋节,也就是皇后的生日,皇后就会端坐在交泰殿内的宝座上,接受宫内嫔妃以及一些高级官员大夫人的朝拜。殿内正上方悬挂的那张匾写有“无为”二字。这两个字很是耐人寻味,无为是古代的一种政治思想,讲究清静无为、清心寡欲,其实就是不要有太多的作为,凡是要顺其自然。交泰殿虽然不大,里面的陈设却非常丰富。宝座两旁有一些蒙着布的方架子颇引人注目。当年这些架子上放置着象征皇权的大印,一共有25方,习惯上称为二十五宝,这些都是乾隆皇帝亲自选出来的。在殿的两侧,还有两件大型计时器,东边的叫“铜壶滴漏”,西边的叫“大自铭钟”。铜壶滴漏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计时器,大自铭钟是吸收西方近代科学仿造的钟表。

坤宁宫是后三宫的最后一宫。我们知道后三宫中最前面的是乾清宫,从名字上看,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这“坤宁”二字同乾清宫的“乾清”二字是非常对应的,“乾”指天,象征着阳;“坤”指地,象征着阴。“清”“宁”都是表示安定、和谐的意思。您该猜到坤宁宫的作用了吧!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那坤宁宫自然是皇后的寝宫了。在明朝,除了个别失宠的皇后外,其他皇后都住在这座宫殿内。清代,顺治和康熙时期,皇后依然住在坤宁宫里。到了雍正皇帝时,由于皇帝搬出乾清宫,皇后也就不再住坤宁宫了,于是对坤宁宫作了改建。从此,这座古老的宫殿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了有趣的变化。首先说,这座宫殿的正门不居中,而是偏向东边,这是东北地区满族的建筑特色,再者说,坤宁宫的窗户纸都糊在窗棂的外面,过去人们说东北三大怪,其中就有这“窗户纸糊在外”。在风沙大地区,这种把窗户纸糊在密集的窗棂外面的方法,既可以使窗户纸不易被风刮破,还可以使窗棂上不落灰尘。屋内的陈设,就更有特色了。大殿的西半部分较大,是萨满教举行祭神的场地。萨满教是满足的民族宗教,在东北地区非常流行,它是一个多神教,佛教中的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汉族民间祭拜的关云长,以及山里的虎、鹿、猪、熊,路边的石头、树林等都是萨满教的祭祀对象。坤宁宫东侧是皇帝皇后大婚的洞房。按照礼仪,帝、后新婚,要这这里住满三天。三天之后,皇帝搬到养心殿,而皇后在东西六宫中中选择一宫居住。洞房中的陈列室末代皇帝溥仪和他的“皇后”婉容大婚的原状。洞房的墙上涂着红漆,地上铺着红地毯,到处都是红色,在洞房的门口和东侧过道的木影壁上,各有一个大红底金色双喜字,寓意着“开门见喜”。靠窗户的大炕,是皇帝和皇后因交杯酒、唱交祝歌的地方。屋内靠西北墙的地方摆有皇帝和皇后的龙凤喜床。 最后我将给大家介绍御花园。坤宁门是御花园的入口。到了这里,古柏老槐扑面而来,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御花园的面积并不大,它东西长130多米,南北宽90米,总面积不超过12000平方米。但古代的工匠们就利用这一方小小得天地,安排了各类建筑20多座、古树160株,还有两座假山、两方水池及散布其间的大量奇花异石,使御花园显得格外典雅、幽静,幽赏起来,美不胜收。御花园里有钦安殿、养性斋、堆秀山、絳雪轩和延晖阁,我就不给大家一一介绍了。大家参观完就在坤宁门集合。最后祝大家故宫一日游旅途愉快!

推荐第8篇:故宫导游词

各位朋友,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这里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间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今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

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五亭这组独特的建筑,为中国宫殿建筑史写下了空前的一页。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中路。从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即续建皇宫,形成沈阳故宫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起大清门,后至清宁宫,院落三进,独成一体。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义小说中俗称的“午朝门”。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从而形成了区别北京故宫的一个特点——宫殿顶覆以黄琉璃瓦镶以绿色剪边。

穿过大清门,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

1635年,皇太极下令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崇政殿登基称帝,上尊号“宽温仁圣”,将国号“金”改为“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

各位朋友,古代宫殿建筑布局讲究“前朝后寝”。看过了皇帝上朝的金銮殿,请大家随我去参观帝后的寝宫。

穿过崇政殿两侧的左右翊门,举目可见位于3.8米高台之上的凤凰楼。楼后为帝后寝居的后宫——台上五宫。与崇政殿对比又形成了沈阳故宫不同于北京故宫的特点——“宫高殿低”。而北京故宫则恰恰相反,是“殿高官低”。

凤凰楼为宴饮、议事之所,是当年沈阳城的最高建筑,诗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谓十分贴切。登上凤凰楼俯瞰四周,万般景物尽收眼底,可饱览盛京全景,也可观赏日出。“凤楼晓日”是当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凤凰楼门洞上方悬有“紫气东来”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而乾隆皇帝则是借用这个典故寓意大清的国运兴起于东方。

各位朋友,穿过凤凰楼底层的通道后,我们就进入了后妃居住的台上五官。

台上五官是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

现在请大家随我参观皇太极和皇后的寝宫——清宁宫。

清宁宫东梢门称“暖阁”,是帝后的卧室。暖阁内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设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暖阁内驾崩,终年52岁,后葬于沈阳昭陵,即北陵。

清宁东次间开门,是典型的满族民居——口袋房,西四门南西北三面都设火炕,称“万字炕”。与汉族有所不同的是,满族人将烟囱建在屋后,而且从地面向上垒起。这种“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的建筑特点具有浓郁的满族风格了。

各位朋友,现在请随我去参观西路建筑。西路建于1782年至1783年,主要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等。

说起文溯阁,我们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库全书》。出于加强文化统治的需要,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诏访求天下藏书,历经十余年时间编成一部大型丛书。该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所以称为《四库全书》。书修成后,抄录七部,在全国建七座藏书阁分别收藏,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便是其中之一。

提起宫殿建筑,我们很容易想起“红墙绿瓦”、“金壁辉煌‟这类词汇。而文溯阁却与众不同,屋顶用黑琉璃瓦镶绿剪边,整个建筑以黑绿两色为主色调,这与它的用途是分不开的。文溯阁藏书忌火,依据五行字说立色配饰,装修取《易经》“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因此屋顶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从天降,消灭火灾。

文溯阁外观为两层,内部实为三层,书架上的木盒称函匣,用于收藏书籍。目前文溯阁的《四库全书》保存在甘肃省图书馆。

看到这里,我们今天的参观已经接近尾声。沈阳故宫的三路建筑是分期建造的,布局却是一气呵成,完整和谐。特别是三路建筑分别代表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皇太极南面独尊”、“康乾盛世”三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从总体来看,沈阳故宫以建筑的方式反映了满族政权和满族社会由崛起——兴盛一高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各位朋友,我们的参观就要结束了,希望故宫之行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推荐第9篇:故宫导游词

故 宫

一、故宫简介

(一)介绍位置:旅游车上

(二)导游词

各位朋友,过一会儿我们将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又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宫殿的颜色,那么人间的帝王当然要与紫字沾边。“禁”是指当时那里守卫森严,不要说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是高官大员没有皇帝的召见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是皇家“禁”地,所以又称紫禁城,整座城池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天安门广场北侧。

故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全面积72万平方米。整座紫禁城被宽52米的护城河所环绕,城墙高10米,可谓是“城高池宽”。在故宫城楼的四周各有一座被称为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精美角楼。故宫开四门,座北朝南,南门为午门,即正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整个院落分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除此之外,故宫内还有很多其它各式各样、用途不一的大小宫殿。据说当年紫禁城共有宫殿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够多吧!打个比方说吧,如果一个婴儿从哇哇坠地开始每晚住不同的房间,等他住遍所有房间后已经是一个27岁的年轻人啦!

如此大规模的建筑群,所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可想而知的,故宫自1407年开始筹建,至1420年完工,历时十余年。施工中征集全国著名工匠10多万名,民夫100万,所用的材料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自故宫建成后先后有明清24位皇帝在此执政。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1912年清帝退位。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首次对外开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多次对故宫进行修缮,使它更加壮丽辉煌。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好,先介绍到这里,呆会儿我再为大家做详细讲解。

二、午门

(一) 涉及内容

1、午门的地位及用途

2、午门的建筑特点

3、午门名称的涵义

(二) 讲解地点:故宫午门前

(三) 导游词

各位朋友,这里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各位请看!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午门的平面呈“U”字型,正楼高35.6米,门额上有“午门”二字。两厢尽头为钟、鼓楼。城门正面开三个门洞,中路供皇帝出入,东西两侧供皇室成员及文武大臣通行。在两侧的墙上,还开有两个掖门,即侧门,平时不开,唯有举行皇家考试时才开放。

下面,我再为大家讲一讲午门的作用,在明代这里是举行献俘大典的地方。所谓献俘大典是指军队凯旋而归时,皇帝在此接见*臣、将士,将士们向皇帝献上战俘,皇帝象征性地将战俘赦免,以示皇恩浩荡,像正午的太阳光照四海,颇有一种“哪里有了皇帝郎,哪里人民得解放”的意味。另外,每逢正月十五过灯节的时候,皇帝在此赐宴百官,农历十月初一,在

这里颁布次年历书,每逢皇帝去太庙祭祖便击鼓,去社稷坛祭土、谷神则鸣钟。如果皇帝去天坛祭天或祈谷便钟鼓齐鸣,告知百姓们“咱们的皇帝要去天坛祭天,祈谷为民造福啦!多么伟大的皇帝呀!”界时还有乐队吹奏、擂鼓,真是名符其实的自吹自擂! 刚才咱们讲的都是发生在午门前的好事,但这里还有可怕的一面呢!各位都在电影或在小说中听到过“将某某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现在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虽是午门,但却不是砍头的地方。在明朝的时侯,这里是廷仗之所。何谓廷杖呢,说白了就是用棍“仗”打某人的屁股。为什么要廷杖呢?大家都知道皇帝是真龙天子,文武大臣对真龙要百依百顺。但凡有人敢出言不逊或顶撞皇帝,那便是犯了“逆鳞”之罪。那位“逆鳞”者就会被押到午门东北角进行廷杖,轻则皮开肉绽,重者死于仗下。挺可怕的吧!那么,今天还有受廷杖之苦的人吗?有,不过今天的廷杖是让某人“停(廷)止游览,依仗(杖)有关条例处罚”的意思。所以请大家一定要遵守有关游览规定。

三、太和门

(一)涉及内容

1、内金水桥

2、御门听政

(二) 讲解地点:故宫太和门前

(三) 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此处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即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何谓“御门听政”呢?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听政”是指听取政事。您可能觉得新鲜,这堂堂的皇帝放着那么多的宫殿不用,偏偏跑到这里来处理朝政,是不是有点做作呀?其实这并不是皇帝故弄玄虚,而是出于无奈。怎么回事呢?原来呀,在永乐皇帝自南京迁都北京以后,不到一百天,崭新的三大殿就着了一把无名火,望着三大殿的一片焦土,永乐皇帝想,是不是我迁都劳民伤财,上天要惩罚我?怎么办?只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动上苍。因为三大殿被烧毁,无处可去,又要对上天表现出“勤政”,故每天黎明,在太和门办公,也真是够辛苦的。到了清朝,虽然也有御门听政的做法,但听政处自康熙以后改在了乾清门。自清朝咸丰皇帝以后就再也没有皇帝御门听政了。但同治皇帝上台后,又有了听政,不过不再是“御门听政”,而是变成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了。末代皇帝溥仪登基后,未出三年,大清国就灭亡了。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

四、太和殿广场及太和殿

(一) 涉及内容

1、广场面积

2、太和殿及广场的用途

3、太和殿建筑概况

4、太和殿名称的内含

5、太和殿内外主要陈设

(二) 讲解地点:太和殿广场一角

(三) 导游词

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这里即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北有太和殿,南为太和门,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面积达3万平方米,是整座紫禁城面积的1/24。整个广场可容纳近7万人,为什么要在此处设这么大的广场呢?一是显示皇家的威严;二是起到震慑的作用,

您想想,如果官员人等站在这么大的广场中,面对高高在上的皇帝及庄严雄伟的建筑,不得不由衷感叹自己的渺小及皇帝的伟大,既便心存异志,也只好无可耐何地拜于皇帝脚下。当然,皇帝也不傻,他也知道在他残酷的统治下,某些人会有些“想法”。不过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办法”。你想进来刺杀,我就铺它个横七竖八。你想躲在暗处,我让广场无树无花。说到这儿,您会问,什么叫横七竖八?是皇帝派人把闯进宫中的刺客杀个横七竖八,人仰马翻吗?不是,刺客从地上是跟本进不来的。这“横七竖八”是指皇帝怕有人从地下挖洞进来刺杀,故下令将广场地面上横七层、竖八层地铺了十五层方砖,看谁还能挖地洞?刚才我还说过“广场无树无花”,对吧?各位看看,整个广场除有些大缸之外,真的没有树,没有花。那皇帝为什么不在这么重要的地方装点一番呢?其原因有二:第一,如果植树、种花,虽然景色美好,但失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第二,皇帝怕在大典中有刺客藏在树上或花丛中对自己下黑手,所以在整个广场周围不植树,不种花。但却摆了一些大缸,这是何用意?请朋友们猜猜看…..那些大缸不是养鱼用的,而是为存水而设。大家看一看,我们周围的大殿都是木结构的,万一失火,后果不堪设想,怎么办呢?只好存些水,以解燃眉之急。故宫中共设水缸308口,其中锍金铜缸18口。大家都知道,北京的冬天很冷,如果水缸内的水结冰,怎么办呢?这真是有点“替古人担忧”了。请各位往下看,每个大缸下都有一个石基座,一边开小孔,这就是相当于北方农村原来烧土炕用的“灶眼”,到了大风降温的时候,上面盖盖儿,并加盖棉被保暖,下面用文火加热,这样水温不冷不热,既不会因为太热而蒸发,又不会因太冷而冻冰,于是这些大缸便成为宫中最有效的消防器材了。

好!这里可以拍下远处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个影,过一会儿,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太和殿。

太和殿丹陛的讲解地点(丹陛下不远处) 太和殿座落在八米多的三层汉白玉基座之上,庄严肃穆。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头,那些小龙的名字叫“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它们是大殿的排水系统。如果您仔细看会发现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宫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 太和殿(在太和殿丹陛之上)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后来,该叫皇极殿。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太和”的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可以得到协调的意思。后来在康熙年间又经二次重修,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它面阔十一间,进深5间,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大殿内的陈设简单而又富丽堂皇,地上是“金砖漫地”,皇帝的九龙宝座位于二米高的楠木高台上,皇帝升座后,颇有居庙堂之高,君临天下之威风。宝座前陈设有宝象、仙鹤、香亭等物品,都取其美好的寓意,大殿中间有6根蟠龙金柱,直通殿顶,殿顶设蟠龙藻井,井内蟠龙口衔一个铜胎中空的水银球。这个球被称为轩辕镜,一般悬挂在皇帝宝座的上方,意思是说在位之皇帝是轩辕皇帝正宗的皇位继承人,而不是假冒伪劣者,倘若真的是冒牌货,据说轩辕镜就会掉下来砸他的脑袋。有没有害怕被砸的假冒伪劣皇帝呢?有,他就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他登基时为了防止被砸,故意把宝座往后移动了,不信大家可以仔细看一看。 (在露台前铜龟及铜鹤之间)

看完了太和殿内景,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殿外的陈设。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乌龟,各有一只仙鹤。它们取龟鹤延年之意,象征江山社稷万代相传。此外,东侧还有日晷,它是古代的计时工具。西侧设有嘉量,是古代的计量器具。这两件陈设象征皇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在古代,举行各种大典都有要选良辰吉时,到了吉时皇帝才能升宝座。那么皇帝在何处等待这历史性时刻的来临呢?走!现在咱们就去看看!

五、中和殿及保和殿

(一) 涉及内容

1、中和殿名称含义及用途

2、保和殿名称含义及用途

3、保和殿后的云龙石雕

(四) 讲解地点:在中和殿旁

(五) 导游词

大家请看,这是中和殿。“中和”的意思是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各方面的关系得到协调发展。中和殿的作用之一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二是皇帝在去天坛祭天或是去先农坛行亲耕礼前视察农具和种子的地方;三是在清代每10年修家谱后,皇帝要在此处审阅。外人要想成为皇帝家族的一员,有两条路:要么嫁给皇帝或亲王;要么娶皇帝的女儿。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毕竟是“姑娘大了不可留”。所以不管愁嫁不愁嫁,到了年纪就必须得出嫁。这么大的喜事,少不了又要庆贺一番,在哪里庆贺呢?当然要在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好,请大家看看中和殿内的陈设,然后跟我来一起参观保和殿。

(在保和殿旁)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保和”的意思是“要保持事物间的协调关系”。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在清朝它的主要作用也有三个:第一,每年农历正月初

一、十五皇帝在此宴请蒙古、新疆等外藩王公大臣以求边疆稳定;第二,我们刚才提到的,公主下嫁要在此殿宴请附马及三品以上官员;第三,自乾隆皇帝以后,此殿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好啦!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适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六、乾清门附近的景物

(一)涉及内容

1、后寝的分布

2、保和殿后的云龙石雕

3、乾清门前的狮子

4、军机处

(二) 解地点:故宫保和殿后丹陛之上

(三) 导游词

各位,现在我介绍一下故宫的后半部分,即“后寝”。说通俗些,就是皇帝后妃及其未成年子女生活居住的地方。整个“后寝”分为五大部分,即中路、东路、西路、外东路及外西路,下面我分别给大家讲一讲它们各自的作用。中路上分布着最主要的建筑,有皇帝住的乾清宫,存放玉玺的交泰殿,皇后住的坤宁宫。东路、西路是皇帝的三宫六院居住的地方。外东路是为退休的皇帝修建、用以颐养天年的地方。外西路俗称寡妇院,是已故皇帝的后妃们养老的地方。

在乾清门左右,东西宫门之前各有一组建筑,东侧为奉先殿,是故宫内供奉祖先的地方,西

侧为养心殿,清代自雍正皇帝后,帝王们都迁到养心殿居住,它是晚清故宫中最重要的宫殿,历史上的垂帘听政就发生在养心殿的东暖阁。过一会儿,我们就去参观,下面请各位欣赏故宫内最大的云龙石雕。 (在保和殿后云龙石雕处)

各位请看,这是故宫中最大的石雕,这块大石头重250吨,是从距紫禁城90公里外的北京房山运来的。在冬天人们就在沿途挖井,拔水成冰,把石头放在冰上拖拉,要是在其它季节就在大石头下面铺上滚木,然后再用数百人一起拉,运到这里后再加以精雕细琢才雕成了我们看到的精美作品。 (乾清门前)

各位回想一下,我们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对狮子,在天安门前,在太和门前,现在又见到一对,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在门口摆狮子呢?把狮子放在门口有避邪之意,同时又象征着皇家的威严。那么各位猜猜看哪只是雄狮,哪只是雌狮呢?其实很容易判断。这位足下踩球,准备发点球的球星自然是雄狮;那位看着小狮子的母亲自然是雌狮。您瞧她的头偏向中路,好象在关注重着这个点球,会不会进……刚才跟大家开个玩笑,其实这雄狮脚下的球象征寰宇,即皇帝掌握着天下的命脉。雌狮脚下的小狮子象征皇帝子嗣兴旺,相传万代,后继有人。 乾清门内是清代帝王御门听政的地方,自康熙皇帝沿习至咸丰皇帝。后来,“御门听政”就变成“垂帘听政”了。

在乾清门之西有一排连房,那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军机处,清朝的很多重要决策都出自军机处,皇帝在此与军机大臣共商国事,建筑虽不起眼,但地位显赫,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兼中央军委。

七、乾清宫

(一)涉及内容

1、乾清宫的用途

2、乾清宫的内外主要陈设

3、明朝疑案

4、“正大光明”匾及清代秘密立储制度

(二) 讲解地点:故宫乾清宫前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象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乾清宫建于明永乐初年,曾几度失火后重建,到清朝嘉庆年间才有了今天的规模。乾清宫两层檐间挂蓝底大匾,上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乾清宫三个字,象征清朝统治者希望满汉一家,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在乾清宫外的露台上陈列着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它们的象征意义我们已在太和殿前讲过,这里又多了两件陈设,在乾清宫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江山社稷金亭,象征皇帝掌握着皇家的江山、社稷。

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皇帝宝座及御案。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每个暖阁里面又设为上下两层,每层又设若干张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有权有势的人都怕死,皇帝也不例外,之所以如此设计都是为以防万一。您想,要是有位大侠闯进宫来暗杀皇帝,到达乾清宫后,首先要判断皇帝今晚住东暖阁呢,还是住西暖阁,即使第一步判断对了,第二步更难了,东西暖阁共有床位27张,可见要想一下子找到皇帝真不是件容易事儿。所以

自故宫1420年建成以来,到1912年溥仪退位,在长达近500年的历史中没有发生皇帝被刺客暗杀之事,不过有个皇帝却差点被他的妃子们杀死,那个皇帝便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嘉靖在位时不理朝政,求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到处搜刮民财,以至于民怨四起,老百姓称他为“家净”皇帝,即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被皇帝搜瓜干净了。这个嘉靖皇帝呀,不但老百姓恨他,就连他的妃子们也恨他。因为嘉靖皇帝荒淫无道,妃子们经常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她们决定以死抗争。大家想想,要刺杀皇上能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按当时的法律规定,犯杀君之罪要被凌迟处死,所谓“凌迟”是将罪犯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地切下来,同时还要让犯人保持清醒,直到切若干刀后,才能让犯人死去。对这一切,妃子们当然知道,但与其被折磨不如举大义。于是一天晚上,她们趁皇帝熟睡之时,打算用绳子把皇帝勒死,可天不随人愿,宫女们在慌忙中把绳子打成了死结,没有成*。后来,宫女们被抓。皇帝经过太医急救,苏醒过来,但是被吓破了胆,他万万也没想到,那些看来对他百依百顺、文文弱弱的宫女们敢集体造反,这太可怕了!嘉靖皇帝从此不敢再住乾清宫,搬到当时的西苑,即今天的中南海去居住,直到临死前一天才般回来。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壬寅宫变”。

在乾清宫内,正中挂着一块匾,上书“正大光明”。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匾的后面是清朝自雍政皇帝后秘密藏储的地方。何为秘密藏储呢?“储”是皇储的意思,即是皇位的继承人。清代的藏储制度是这样的,在位皇帝将选出的接班人的名字写成两份,一份封在匣内,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存在养心殿匾额后,当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分别打开两个匣子,两个匣内的人名一致,这就是新皇帝。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您想想,谁不想当皇帝呀!当皇帝可以为所欲为,那多爽呀!但皇位只有一个,如果大家都想要的话那就得打个不可开交,以至兄弟相残,父子反目,这在我国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雍正皇帝之所以想出这一招来,与他的亲身经历是分不开的。雍正皇帝是康熙大帝35个儿子中的一个,当皇帝的机率是1/35,康熙皇帝两次废立太子,兄弟间明争暗斗,剑拔弩张,最后雍正当了皇帝。回想当年同室操戈,兄弟杀戳的情况,雍正皇帝决定建立藏储制度,这样皇子们谁都觉得有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但路只有一条:努力进取,博得皇阿玛的欢心,将自己的名字放入小匣子。这样一来,兄弟们从手足相残变成了兄则友、弟则恭,有利于家族内部的团结,所以这一制度还是有它的进步性的,清朝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皇帝都是按密秘藏储制度登上皇帝宝座的。

发生在乾清宫的故事还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讲到这里,现在请各位随我去参观交泰殿。

八、交泰殿及坤宁宫

(一)涉及内容

1、交泰殿的名称内涵、主要陈设及用途

2、坤宁宫名称的内涵

3、坤宁宫在明代、清代的用

(二) 讲解位置:交泰殿旁

(三)导游词

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取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您想想,过生日受贺是件多开心的事儿呀!皇后能不高兴吗?一高兴就得笑呀,这一笑呀,这里出“娇”滴滴的姿“态”,所以这交泰殿的名字及作用真是恰如其分。不过您可别当真,我只是推敲一下,不是正史。正史上的记载是说皇后过生日受贺是在这里,过生日受贺时还要隔着帐子,但谁也没机会看到她笑,因为古代男女有别,女子不能随便抛头露面,应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能看到皇后真容的只有皇帝。此殿的另外一个作用是清代皇后去祭先蚕坛前要到这里来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各位还

记得皇帝要去先农坛行亲耕礼时要在哪里做准备活动吗?对!是中和殿。 在交泰殿内左右两旁陈设着古代计时工具,大自鸣钟和铜壶滴漏,清代还在这里放过象征各项皇权的玉玺25块,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好啦!各位朋友,皇后在此接受朝贺后,要回宫了,回哪个宫呢?就是后面的这座坤宁宫。 (坤宁宫旁)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坤宁宫,是皇后在紫禁城内居住的地方。

“坤”是地的意思,“宁”是宁静,安宁的意思,坤宁即是象大地一样宁静、安忍不动。意思是说,皇后是后宫之主,母仪天下,应该有大地一样安忍不动的胸怀。明代的皇后都住在这里,自清朝雍正皇帝开始,皇帝从乾清宫搬到养心殿居住,皇后也从坤宁宫搬到了体顺堂伴驾,坤宁宫的作用因此发生了变化,西部被改成了萨满教的祭祀场所,东部改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在清朝,凡是在未成年就即位的皇帝,在结婚时要与皇后在此度过3天,然后再迁往各自的居处。清朝在这里结婚的有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每位皇帝的婚礼都极为隆重、奢华。同治皇帝的婚礼耗银1100万两,根据当时的物价计算,这1100万两银子如果按照奢侈无度的慈禧太后的膳食标准来计算,那么即使是5个慈禧太后一齐花,花100年都花不完。现在室内的物品是按清朝光绪皇帝结婚时的情景陈设的,各位可以参观一下,沾沾皇家的喜气。

九、御花园及神武门

(一) 涉及内容

1、钦安殿

2、四亭的象征意义

3、堆秀山的用途

4、延辉阁的用途 园中奇树异石的传说 神武门的名称涵义及变更 讲解地点:钦安殿门口 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这里是帝后们的休闲娱乐的场所。整个花园呈长方形,占地虽然只有1.2万平方米,但却容纳了大小20多座不同风格的建筑。布局紧凑,小巧玲珑。这里古树参天、奇花异石遍地,强调的是个“悠”字。分为中轴线及左、右三大部分,现在我先给大家讲讲中轴线上的唯一的一所宗教性建筑——钦安殿。

走进天一门,首先看到两棵树,它们下部分开,上部连在一起,像是一对恩爱的夫妻,被称为连理枝。在介绍钦安殿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讲连理枝的感人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有一对恩爱的夫妻,由于妻子长得漂亮,被国君看中,把她强行纳为妃,又强迫其夫去筑青陵台,后来又将韩平杀害。妻子闻讯痛不欲生,自缢身亡。国君大怒,为了让这对恩爱夫妻在黄泉地不能相见,特意将夫妻二人的尸首分别埋在青陵台两侧。后来,两座坟各长出一棵树,两棵树的树干不断接近,最后结合在一起,夫妻终能团圆。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对恩爱夫妻,把这两棵树称为连理柏。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钦安殿。它是一所道教建筑,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御花园的天一门内。始建于明代,是供奉道教北方水神——真武大帝的地方。(景物)由于紫禁城内几乎都是木结构大殿,最怕火,故每年立春、立夏、立秋及立冬之日皇帝来此上香以祈祷水神保佑。 (堆秀山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的位置是在御花园的东侧,这里有两个亭子,名为万春和浮碧,在西侧相对应的位置也有两个亭子叫千秋及澄瑞,这四亭为一年四季的象征。

再请看这座假山,它的名字叫堆秀山,是由太湖石堆砌而成,山顶有御景亭,它是御花园内

最高的建筑,为帝后在九九重阳节登高远望而设。大家可以在山前拍照留念,我们的下一站是清朝选秀女的地方——延辉阁。 (延辉阁前)

各位,这里就是清代选秀女的地方,当年的兰儿就是在这里被选中,后来成为统治大清王朝长达48年的慈禧太后。 (神武门)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代曾叫玄武门,清代为了避讳康熙皇帝玄烨的“玄”字,改为神武门。神武门是皇家的报时台,原来门楼上设有钟鼓,每天早晨鸣钟,晚上击鼓,为在紫禁城居住的帝后们报时,此外皇帝外出巡幸也出此门。

十、养心殿及储秀宫

(一) 涉及内容

1、养心殿名称涵义

2、养心殿布局及用途

3、三希堂

4、垂帘听政与清帝退位诏书

5、储秀宫名称的含义及用途

(二) 讲解位置:养心殿前

(三) 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要参观的这组宫殿叫养心殿,取“养心以育德”之意,就是要通过深入思索,修到美好的品德,以德治天下。明朝的皇帝及清初的皇帝都住在乾清宫,后来康熙大帝死后,雍正皇帝为了给他守孝就搬到了养心殿,从此以后清代帝王都住在这里,于是这座大殿便是“有龙则灵”,名气就大起来了。在紫禁城内,它的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有些朋友会问,为什么雍正皇帝要选养心殿而不选其它地方居住呢?这与它在紫禁城中的位置有关系,下面我给大家说明一下。

首先生活上考虑:第一,这里相对独立而且又封闭,屋内设很多密室,比乾清宫更安全;第二,这里离御膳房很近,便于用膳;第三,养心殿位于西六宫之前,便于皇帝召见嫔妃。 其次,在处理朝政方面也很方便,第一,这里离乾清门也不远,不会影响御门听政;第二,这里离军机处很近,便于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第三,从这里去乾清宫及太和殿都很方便,所以由于位置理想,故成为清朝众多皇帝的居住之所。

养心殿分为前、后殿。前殿是处理朝政的地方,后殿为帝后休息的地方。前殿又分为正厅,东暖阁及西套间,正厅内设有宝座、御案,屋顶上有蟠龙、藻井及轩辕镜,清代自雍正皇帝至咸丰皇帝都在这里处理政事。同治、光绪小的时候就不在这里办公了,去了哪里?不远,就在正厅东部的小屋——东暖阁,这里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垂帘听政的地方。当年由于慈禧太后大权在握,于是借口皇帝太小不能处理国事为名与慈安太后两宫垂帘听政,各位请看那个帘子,当年小皇帝坐在前面的宝座上,两位皇太后坐在后面,中间有帘将皇帝及太后们隔开。大臣门奏事时跪在小皇帝面前,大臣们奏毕,两位太后决定如何办理,写好诏书再盖上皇帝的御玺,虽然皇帝一句话没说,只是个摆设,但既然盖了皇帝的章,就成了皇帝的圣旨。 养心殿的西套间为皇帝读书和休息的地方,西套间内有一间“三希堂”,是珍藏“三希”的地方,什么叫三希呢?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文采很高,而且书法水平也不一般,于是对名人手迹的热衷胜过于对金银财宝的喜爱。这所谓三希即是三件书法珍宝:王旬的《伯远贴》、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王献之的《中秋贴》,金银珠宝失去可以再得,但名人真迹遗失,永不会再有。于是乾隆皇帝特意将这三件绝世书法真迹珍藏在这里,并取名为“三希堂”。

养心殿的后院正殿为皇帝居住的地方,正殿东西又各设五间房,东侧名为体顺堂,是皇后居住的地方,西侧为燕喜堂,是其它嫔妃陪伴皇帝制临时住所。

养心殿也是清帝退位、结束中国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统治的见证人。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在大势已去的形势之下,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被迫在此代替末代皇帝溥仪签署了退位诏书。根据民国政府的优待政策,溥仪仍在此居住了13年,1924年冯玉祥将军下令将其逐出故宫。1925年10月10日故宫对外开放。好,下面请各位在这里参观一下,5分钟后集合。 (储秀宫门前)

各位,这里是西六宫的储秀宫,是明清两代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宫外东为大成右门,西为长泰门,储秀宫建于明初,清顺治年间重建,康熙年间公元1682年拆去原来的储秀门,改建为体和殿。其实储秀宫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有“凤”所以才灵,慈禧太后被封为兰贵人,入宫后曾在这里居住,后成为大权在握的皇太后。 慈禧太后住储秀宫时在体和殿用膳。除慈禧太后以外,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婉容也住过这里,她将大殿内东侧改为卧室,西侧改为浴室,后殿改为西餐厅,已经出现了“西化”的苗头。 1924年冯玉祥将军“逼宫”后,婉容等人搬出储秀宫,这里便成为宫中最后一位皇后曾经居住的地方。

好啦,各位朋友,故宫中路及西路的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各位参观储秀宫,5分钟后我们在门口集合。谢谢各位的合作。

推荐第10篇:故宫导游词

故宫导游词

一、故宫简介

各位朋友,过一会儿我们将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又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宫殿的颜色,那么人间的帝王当然要与紫字沾边。“禁”是指当时那里守卫森严,不要说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是高官大员没有皇帝的召见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是皇家“禁”地 所以又称紫禁城,整座城池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天安门广场北侧。

故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全面积72万平方米。整座紫禁城被宽52米的护城河所环绕,城墙高10米,可谓是“城高池宽”。在故宫城楼的四周各有一座被称为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精美角楼。故宫开四门,座北朝南,南门为午门,即正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整个院落分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除此之外,故宫内还有很多其它各式各样、用途不一的大小宫殿。据说当年紫禁城共有宫殿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够多吧!打个比方说吧,如果一个婴儿从哇哇坠地开始每晚住不同的房间,等他住遍所有房间后已经是一个27岁的年轻人啦!

如此大规模的建筑群,所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可想而知的,故宫自1407年开始筹建,至1420年完工,历时十余年。施工中征集全国著名工匠10多万名,民夫100万,所用的材料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自故宫建成后先后有明清24位皇帝在此执政。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1912年清帝退位。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首次对外开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多次对故宫进行修缮,使它更加壮丽辉煌。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好,先介绍到这里,呆会儿我再为大家做详细讲解。

二、午门

(一) 涉及内容

1、午门的地位及用途

2、午门的建筑特点

3、午门名称的涵义

(二) 讲解地点:故宫午门前

各位朋友,这里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各位请看!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午门的平面呈“U”字型,正楼高35.6米,门额上有“午门”二字。两厢尽头为钟、鼓楼。城门正面开三个门洞,中路供皇帝出入,东西两侧供皇室成员及文武大臣通行。在两侧的墙上,还开有两个掖门,即侧门,平时不开,唯有举行皇家考试时才开放。

下面,我再为大家讲一讲午门的作用,在明代这里是举行献俘大典的地方。所谓献俘大典是指军队凯旋而归时,皇帝在此接见*臣、将士,将士们向皇帝献上战俘,皇帝象征性地将战俘赦免,以示皇恩浩荡,像正午的太阳光照四海,颇有一种“哪里有了皇帝郎,哪里人民得解放”的意味。另外,每逢正月十五过灯节的时候,皇帝在此赐宴百官,农历十月初一,在这里颁布次年历书,每逢皇帝去太庙祭祖便击鼓,去社稷坛祭土、谷神则鸣钟。如果皇帝去天坛祭天或祈谷便钟鼓齐鸣,告知百姓们“咱们的皇帝要去天坛祭天,祈谷为民造福啦!多么伟大的皇帝呀!”界时还有乐队吹奏、擂鼓,真是名符其实的自吹自擂! 刚才咱们讲的都是发生在午门前的好事,但这里还有可怕的一面呢!各位都在电影或在小说中听到过“将某某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现在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虽是午门,但却不是砍头的地方。在明朝的时侯,这里是廷仗之所。何谓廷杖呢,说白了就是用棍“仗”打某人的屁股。为什么要廷杖呢?大家都知道皇帝是真龙天子,文武大臣对真龙要百依百顺。但凡有人敢出言不逊或顶撞皇帝,那便是犯了“逆鳞”之罪。那位“逆鳞”者就会被押到午门东北角进行廷杖,轻则皮开肉绽,重者死于仗下。挺可怕的吧!那么,今天还有受廷杖之苦的人吗?有,不过今天的廷杖是让某人“停(廷)止游览,依仗(杖)有关条例处罚”的意思。所以请大家一定要遵守有关游览规定。

三、太和门

(一)涉及内容

1、内金水桥

2、御门听政

(二) 讲解地点:故宫太和门前

(三) 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此处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即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何谓“御门听政”呢?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听政”是指听取政事。您可能觉得新鲜,这堂堂的皇帝放着那么多的宫殿不用,偏偏跑到这里来处理朝政,是不是有点做作呀?其实这并不是皇帝故弄玄虚,而是出于无奈。怎么回事呢?原来呀,在永乐皇帝自南京迁都北京以后,不到一百天,崭新的三大殿就着了一把无名火,望着三大殿的一片焦土,永乐皇帝想,是不是我迁都劳民伤财,上天要惩罚我?怎么办?只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动上苍。因为三大殿被烧毁,无处可去,又要对上天表现出“勤政”,故每天黎明,在太和门办公,也真是够辛苦的。到了清朝,虽然也有御门听政的做法,但听政处自康熙以后改在了乾清门。自清朝咸丰皇帝以后就再也没有皇帝御门听政了。但同治皇帝上台后,又有了听政,不过不再是“御门听政”,而是变成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了。末代皇帝溥仪登基后,未出三年,大清国就灭亡了。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

四、太和殿广场及太和殿

(一) 涉及内容

1、广场面积

2、太和殿及广场的用途

3、太和殿建筑概况

4、太和殿名称的内含

5、太和殿内外主要陈设

(二) 讲解地点:太和殿广场一角

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这里即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北有太和殿,南为太和门,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面积达3万平方米,是整座紫禁城面积的1/24。整个广场可容纳近7万人,为什么要在此处设这么大的广场呢?一是显示皇家的威严;二是起到震慑的作用,您想想,如果官员人等站在这么大的广场中,面对高高在上的皇帝及庄严雄伟的建筑,不得不由衷感叹自己的渺小及皇帝的伟大,既便心存异志,也只好无可耐何地拜于皇帝脚下。当然,皇帝也不傻,他也知道在他残酷的统治下,某些人会有些“想法”。不过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办法”。你想进来刺杀,我就铺它个横七竖八。你想躲在暗处,我让广场无树无花。说到这儿,您会问,什么叫横七竖八?是皇帝派人把闯进宫中的刺客杀个横七竖八,人仰马翻吗?不是,刺客从地上是跟本进不来的。这“横七竖八”是指皇帝怕有人从地下挖洞进来刺杀,故下令将广场地面上横七层、竖八层地铺了十五层方砖,看谁还能挖地洞?刚才我还说过“广场无树无花”,对吧?各位看看,整个广场除有些大缸之外,真的没有树,没有花。那皇帝为什么不在这么重要的地方装点一番呢?其原因有二:第一,如果植树、种花,虽然景色美好,但失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第二,皇帝怕在大典中有刺客藏在树上或花丛中对自己下黑手,所以在整个广场周围不植树,不种花。但却摆了一些大缸,这是何用意?请朋友们猜猜看…..那些大缸不是养鱼用的,而是为存水而设。大家看一看,我们周围的大殿都是木结构的,万一失火,后果不堪设想,怎么办呢?只好存些水,以解燃眉之急。故宫中共设水缸308口,其中锍金铜缸18口。大家都知道,北京的冬天很冷,如果水缸内的水结冰,怎么办呢?这真是有点“替古人担忧”了。请各位往下看,每个大缸下都有一个石基座,一边开小孔,这就是相当于北方农村原来烧土炕用的“灶眼”,到了大风降温的时候,上面盖盖儿,并加盖棉被保暖,下面用文火加热,这样水温不冷不热,既不会因为太热而蒸发,又不会因太冷而冻冰,于是这些大缸便成为宫中最有效的消防器材了。

好!这里可以拍下远处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个影,过一会儿,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太和殿。

太和殿丹陛的讲解地点(丹陛下不远处) 太和殿座落在八米多的三层汉白玉基座之上,庄严肃穆。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头,那些小龙的名字叫“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它们是大殿的排水系统。如果您仔细看会发现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宫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 太和殿(在太和殿丹陛之上)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后来,该叫皇极殿。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太和”的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可以得到协调的意思。后来在康熙年间又经二次重修,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它面阔十一间,进深5间,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大殿内的陈设简单而又富丽堂皇,地上是“金砖漫地”,皇帝的九龙宝座位于二米高的楠木高台上,皇帝升座后,颇有居庙堂之高,君临天下之威风。宝座前陈设有宝象、仙鹤、香亭等物品,都取其美好的寓意,大殿中间有6根蟠龙金柱,直通殿顶,殿顶设蟠龙藻井,井内蟠龙口衔一个铜胎中空的水银球。这个球被称为轩辕镜,一般悬挂在皇帝宝座的上方,意思是说在位之皇帝是轩辕皇帝正宗的皇位继承人,而不是假冒伪劣者,倘若真的是冒牌货,据说轩辕镜就会掉下来砸他的脑袋。有没有害怕被砸的假冒伪劣皇帝呢?有,他就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他登基时为了防止被砸,故意把宝座往后移动了,不信大家可以仔细看一看。 (在露台前铜龟及铜鹤之间)

看完了太和殿内景,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殿外的陈设。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乌龟,各有一只仙鹤。它们取龟鹤延年之意,象征江山社稷万代相传。此外,东侧还有日晷,它是古代的计时工具。西侧设有嘉量,是古代的计量器具。这两件陈设象征皇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在古代,举行各种大典都有要选良辰吉时,到了吉时皇帝才能升宝座。那么皇帝在何处等待这历史性时刻的来临呢?走!现在咱们就去看看!

五、中和殿及保和殿

(一) 涉及内容

1、中和殿名称含义及用途

2、保和殿名称含义及用途

3、保和殿后的云龙石雕

(四) 讲解地点:在中和殿旁

大家请看,这是中和殿。“中和”的意思是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各方面的关系得到协调发展。中和殿的作用之一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二是皇帝在去天坛祭天或是去先农坛行亲耕礼前视察农具和种子的地方;三是在清代每10年修家谱后,皇帝要在此处审阅。外人要想成为皇帝家族的一员,有两条路:要么嫁给皇帝或亲王;要么娶皇帝的女儿。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毕竟是“姑娘大了不可留”。所以不管愁嫁不愁嫁,到了年纪就必须得出嫁。这么大的喜事,少不了又要庆贺一番,在哪里庆贺呢?当然要在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好,请大家看看中和殿内的陈设,然后跟我来一起参观保和殿。 (在保和殿旁)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保和”的意思是“要保持事物间的协调关系”。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在清朝它的主要作用也有三个:第一,每年农历正月初

一、十五皇帝在此宴请蒙古、新疆等外藩王公大臣以求边疆稳定;第二,我们刚才提到的,公主下嫁要在此殿宴请附马及三品以上官员;第三,自乾隆皇帝以后,此殿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好啦!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适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六、乾清门附近的景物

(一)涉及内容

1、后寝的分布

2、保和殿后的云龙石雕

3、乾清门前的狮子

4、军机处

(二) 解地点:故宫保和殿后丹陛之上

各位,现在我介绍一下故宫的后半部分,即“后寝”。说通俗些,就是皇帝后妃及其未成年子女生活居住的地方。整个“后寝”分为五大部分,即中路、东路、西路、外东路及外西路,下面我分别给大家讲一讲它们各自的作用。中路上分布着最主要的建筑,有皇帝住的乾清宫,存放玉玺的交泰殿,皇后住的坤宁宫。东路、西路是皇帝的三宫六院居住的地方。外东路是为退休的皇帝修建、用以颐养天年的地方。外西路俗称寡妇院,是已故皇帝的后妃们养老的地方。

在乾清门左右,东西宫门之前各有一组建筑,东侧为奉先殿,是故宫内供奉祖先的地方,西侧为养心殿,清代自雍正皇帝后,帝王们都迁到养心殿居住,它是晚清故宫中最重要的宫殿,历史上的垂帘听政就发生在养心殿的东暖阁。过一会儿,我们就去参观,下面请各位欣赏故宫内最大的云龙石雕。 (在保和殿后云龙石雕处)

各位请看,这是故宫中最大的石雕,这块大石头重250吨,是从距紫禁城90公里外的北京房山运来的。在冬天人们就在沿途挖井,拔水成冰,把石头放在冰上拖拉,要是在其它季节就在大石头下面铺上滚木,然后再用数百人一起拉,运到这里后再加以精雕细琢才雕成了我们看到的精美作品。 (乾清门前)

各位回想一下,我们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对狮子,在天安门前,在太和门前,现在又见到一对,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在门口摆狮子呢?把狮子放在门口有避邪之意,同时又象征着皇家的威严。那么各位猜猜看哪只是雄狮,哪只是雌狮呢?其实很容易判断。这位足下踩球,准备发点球的球星自然是雄狮;那位看着小狮子的母亲自然是雌狮。您瞧她的头偏向中路,好象在关注重着这个点球,会不会进……刚才跟大家开个玩笑,其实这雄狮脚下的球象征寰宇,即皇帝掌握着天下的命脉。雌狮脚下的小狮子象征皇帝子嗣兴旺,相传万代,后继有人。

乾清门内是清代帝王御门听政的地方,自康熙皇帝沿习至咸丰皇帝。后来,“御门听政”就变成“垂帘听政”了。

在乾清门之西有一排连房,那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军机处,清朝的很多重要决策都出自军机处,皇帝在此与军机大臣共商国事,建筑虽不起眼,但地位显赫,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兼中央军委。

七、乾清宫

(一)涉及内容

1、乾清宫的用途

2、乾清宫的内外主要陈设

3、明朝疑案

4、“正大光明”匾及清代秘密立储制度

(二) 讲解地点:故宫乾清宫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象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乾清宫建于明永乐初年,曾几度失火后重建,到清朝嘉庆年间才有了今天的规模。乾清宫两层檐间挂蓝底大匾,上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乾清宫三个字,象征清朝统治者希望满汉一家,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在乾清宫外的露台上陈列着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它们的象征意义我们已在太和殿前讲过,这里又多了两件陈设,在乾清宫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江山社稷金亭,象征皇帝掌握着皇家的江山、社稷。

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皇帝宝座及御案。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每个暖阁里面又设为上下两层,每层又设若干张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有权有势的人都怕死,皇帝也不例外,之所以如此设计都是为以防万一。您想,要是有位大侠闯进宫来暗杀皇帝,到达乾清宫后,首先要判断皇帝今晚住东暖阁呢,还是住西暖阁,即使第一步判断对了,第二步更难了,东西暖阁共有床位27张,可见要想一下子找到皇帝真不是件容易事儿。所以自故宫1420年建成以来,到1912年溥仪退位,在长达近500年的历史中没有发生皇帝被刺客暗杀之事,不过有个皇帝却差点被他的妃子们杀死,那个皇帝便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嘉靖在位时不理朝政,求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到处搜刮民财,以至于民怨四起,老百姓称他为“家净”皇帝,即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被皇帝搜瓜干净了。这个嘉靖皇帝呀,不但老百姓恨他,就连他的妃子们也恨他。因为嘉靖皇帝荒淫无道,妃子们经常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她们决定以死抗争。大家想想,要刺杀皇上能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按当时的法律规定,犯杀君之罪要被凌迟处死,所谓“凌迟”是将罪犯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地切下来,同时还要让犯人保持清醒,直到切若干刀后,才能让犯人死去。对这一切,妃子们当然知道,但与其被折磨不如举大义。于是一天晚上,她们趁皇帝熟睡之时,打算用绳子把皇帝勒死,可天不随人愿,宫女们在慌忙中把绳子打成了死结,没有成*。后来,宫女们被抓。皇帝经过太医急救,苏醒过来,但是被吓破了胆,他万万也没想到,那些看来对他百依百顺、文文弱弱的宫女们敢集体造反,这太可怕了!嘉靖皇帝从此不敢再住乾清宫,搬到当时的西苑,即今天的中南海去居住,直到临死前一天才般回来。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壬寅宫变”。

在乾清宫内,正中挂着一块匾,上书“正大光明”。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匾的后面是清朝自雍政皇帝后秘密藏储的地方。何为秘密藏储呢?“储”是皇储的意思,即是皇位的继承人。清代的藏储制度是这样的,在位皇帝将选出的接班人的名字写成两份,一份封在匣内,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存在养心殿匾额后,当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分别打开两个匣子,两个匣内的人名一致,这就是新皇帝。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您想想,谁不想当皇帝呀!当皇帝可以为所欲为,那多爽呀!但皇位只有一个,如果大家都想要的话那就得打个不可开交,以至兄弟相残,父子反目,这在我国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雍正皇帝之所以想出这一招来,与他的亲身经历是分不开的。雍正皇帝是康熙大帝35个儿子中的一个,当皇帝的机率是1/35,康熙皇帝两次废立太子,兄弟间明争暗斗,剑拔弩张,最后雍正当了皇帝。回想当年同室操戈,兄弟杀戳的情况,雍正皇帝决定建立藏储制度,这样皇子们谁都觉得有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但路只有一条:努力进取,博得皇阿玛的欢心,将自己的名字放入小匣子。这样一来,兄弟们从手足相残变成了兄则友、弟则恭,有利于家族内部的团结,所以这一制度还是有它的进步性的,清朝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皇帝都是按密秘藏储制度登上皇帝宝座的。

发生在乾清宫的故事还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讲到这里,现在请各位随我去参观交泰殿。

八、交泰殿及坤宁宫

(一)涉及内容

1、交泰殿的名称内涵、主要陈设及用途

2、坤宁宫名称的内涵

3、坤宁宫在明代、清代的用

(二) 讲解位置:交泰殿旁

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取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您想想,过生日受贺是件多开心的事儿呀!皇后能不高兴吗?一高兴就得笑呀,这一笑呀,这里出“娇”滴滴的姿“态”,所以这交泰殿的名字及作用真是恰如其分。不过您可别当真,我只是推敲一下,不是正史。正史上的记载是说皇后过生日受贺是在这里,过生日受贺时还要隔着帐子,但谁也没机会看到她笑,因为古代男女有别,女子不能随便抛头露面,应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能看到皇后真容的只有皇帝。此殿的另外一个作用是清代皇后去祭先蚕坛前要到这里来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各位还记得皇帝要去先农坛行亲耕礼时要在哪里做准备活动吗?对!是中和殿。 在交泰殿内左右两旁陈设着古代计时工具,大自鸣钟和铜壶滴漏,清代还在这里放过象征各项皇权的玉玺25块,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好啦!各位朋友,皇后在此接受朝贺后,要回宫了,回哪个宫呢?就是后面的这座坤宁宫。 (坤宁宫旁)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坤宁宫,是皇后在紫禁城内居住的地方。“坤”是地的意思,“宁”是宁静,安宁的意思,坤宁即是象大地一样宁静、安忍不动。意思是说,皇后是后宫之主,母仪天下,应该有大地一样安忍不动的胸怀。明代的皇后都住在这里,自清朝雍正皇帝开始,皇帝从乾清宫搬到养心殿居住,皇后也从坤宁宫搬到了体顺堂伴驾,坤宁宫的作用因此发生了变化,西部被改成了萨满教的祭祀场所,东部改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在清朝,凡是在未成年就即位的皇帝,在结婚时要与皇后在此度过3天,然后再迁往各自的居处。清朝在这里结婚的有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每位皇帝的婚礼都极为隆重、奢华。同治皇帝的婚礼耗银1100万两,根据当时的物价计算,这1100万两银子如果按照奢侈无度的慈禧太后的膳食标准来计算,那么即使是5个慈禧太后一齐花,花100年都花不完。现在室内的物品是按清朝光绪皇帝结婚时的情景陈设的,各位可以参观一下,沾沾皇家的喜气。

九、御花园及神武门

(一) 涉及内容

1、钦安殿

2、四亭的象征意义

3、堆秀山的用途

4、延辉阁的用途 园中奇树异石的传说 神武门的名称涵义及变更 讲解地点:钦安殿门口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这里是帝后们的休闲娱乐的场所。整个花园呈长方形,占地虽然只有1.2万平方米,但却容纳了大小20多座不同风格的建筑。布局紧凑,小巧玲珑。这里古树参天、奇花异石遍地,强调的是个“悠”字。分为中轴线及左、右三大部分,现在我先给大家讲讲中轴线上的唯一的一所宗教性建筑——钦安殿。 走进天一门,首先看到两棵树,它们下部分开,上部连在一起,像是一对恩爱的夫妻,被称为连理枝。在介绍钦安殿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讲连理枝的感人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有一对恩爱的夫妻,由于妻子长得漂亮,被国君看中,把她强行纳为妃,又强迫其夫去筑青陵台,后来又将韩平杀害。妻子闻讯痛不欲生,自缢身亡。国君大怒,为了让这对恩爱夫妻在黄泉地不能相见,特意将夫妻二人的尸首分别埋在青陵台两侧。后来,两座坟各长出一棵树,两棵树的树干不断接近,最后结合在一起,夫妻终能团圆。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对恩爱夫妻,把这两棵树称为连理柏。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钦安殿。它是一所道教建筑,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御花园的天一门内。始建于明代,是供奉道教北方水神——真武大帝的地方。(景物)由于紫禁城内几乎都是木结构大殿,最怕火,故每年立春、立夏、立秋及立冬之日皇帝来此上香以祈祷水神保佑。 (堆秀山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的位置是在御花园的东侧,这里有两个亭子,名为万春和浮碧,在西侧相对应的位置也有两个亭子叫千秋及澄瑞,这四亭为一年四季的象征。

再请看这座假山,它的名字叫堆秀山,是由太湖石堆砌而成,山顶有御景亭,它是御花园内最高的建筑,为帝后在九九重阳节登高远望而设。大家可以在山前拍照留念,我们的下一站是清朝选秀女的地方——延辉阁。 (延辉阁前)

各位,这里就是清代选秀女的地方,当年的兰儿就是在这里被选中,后来成为统治大清王朝长达48年的慈禧太后。 (神武门)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代曾叫玄武门,清代为了避讳康熙皇帝玄烨的“玄”字,改为神武门。神武门是皇家的报时台,原来门楼上设有钟鼓,每天早晨鸣钟,晚上击鼓,为在紫禁城居住的帝后们报时,此外皇帝外出巡幸也出此门。

第11篇:故宫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带大家游览故宫。

首先我来介绍故宫的概况。故宫过去叫紫禁城,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面积72万多平方米,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在这里曾居住了明清24位皇帝。 紫禁城有宫殿8700多间,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这些宫殿沿中轴线排列,并向两边展开,左右对称,格局严正,气魄雄伟,极为壮观。简单一句话,您今天走进了这明清两代的皇宫,就是走进了中华文明的宝库。

午门是皇宫的正门,因位于紫禁城的正南方故称午门。东华门 是整个明代皇宫的东门,与西华门一东一西,遥相对应。在紫禁城高高的城墙上,有四座小巧别致、精美无比的角楼。它们像四颗明珠,镶嵌在高大的城墙上,它们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建筑精品。

在宽阔的太和门广场上,中间有一条青白石铺成的御道,这条御道当年只有皇帝才能走。从太和门广场北望,在那高大、漂亮的汉白玉台基上,有座雄伟的建筑叫太和殿,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金銮殿。这汉白玉台基高达8米,比现在的两层楼还要高。在紫禁城所有宫殿中,以金銮殿最受尊崇,当年最高级别的仪式和大典都在这里举行。 当我们漫步在这些宫殿之间时,不仅仅可以亲身接触到它的一砖一瓦,还会欣赏到青铜、玉器、书画、珠宝等珍贵的文物。您定会爱不够,也看不够

第12篇:故宫导游词

故宫导游词

各位朋友,过一会儿我们将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又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宫殿的颜色,那么人间的帝王当然要与紫字沾边。“禁”是指当时那里守卫森严,不要说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是高官大员没有皇帝的召见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是皇家“禁”地,所以又称紫禁城,

故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全面积72万平方米。整座紫禁城被宽52米的护城河所环绕,城墙高10米,可谓是“城高池宽”。在故宫城楼的四周各有一座被称为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精美角楼。故宫开四门,座北朝南,南门为午门,即正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整个院落分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除此之外,故宫内还有很多其它各式各样、用途不一的大小宫殿。据说当年紫禁城共有宫殿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够多吧!打个比方说吧,如果一个婴儿从哇哇坠地开始每晚住不同的房间,等他住遍所有房间后已经是一个27岁的年轻人啦!

如此大规模的建筑群,所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可想而知的,故宫自1407年开始筹建,至1420年完工,历时十余年。施工中征集全国著名工匠10多万名,民夫100万,所用的材料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自故宫建成后先后有明清24位皇帝在此执政。

各位朋友,这里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各位请看!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午门的平面呈“U”字型,正楼高35.6米,门额上有“午门”二字。两厢尽头为钟、鼓楼。城门正面开三个门洞,中路供皇帝出入,东西两侧供皇室成员及文武大臣通行。

下面,我再为大家讲一讲午门的作用,在明代这里是举行献俘大典的地方。所谓献俘大典是指军队凯旋而归时,皇帝在此接见功臣、将士,将士们向皇帝献上战俘,皇帝象征性地将战俘赦免,以示皇恩浩荡,像正午的太阳光照四海,颇有一种“哪里有了皇帝郎,哪里人民得解放”的意味。另外,每逢正月十五过灯节的时候,皇帝在此赐宴百官,农历十月初一,在这里颁布次年历书,每逢皇帝去太庙祭祖便击鼓,去社稷坛祭土、谷神则鸣钟。如果皇帝去天坛祭天或祈谷便钟鼓齐鸣,告知百姓们“咱们的皇帝要去天坛祭天,祈谷为民造福啦!多么伟大的皇帝呀!”界时还有乐队吹奏、擂鼓,真是名符其实的自吹自擂!

刚才咱们讲的都是发生在午门前的好事,但这里还有可怕的一面呢!各位都在电影或在小说中听到过“将某某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现在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虽是午门,但却不是砍头的地方。在明朝的时侯,这里是廷仗之所。何谓廷杖呢,说白了就是用棍“仗”打某人的屁股。为什么要廷杖呢?大家都知道皇帝是真龙天子,文武大臣对真龙要百依百顺。但凡有人敢出言不逊或顶撞皇帝,那便是犯了“逆鳞”之罪。那位“逆鳞”者就会被押到午门东北角进行廷杖,轻则皮开肉绽,重者死于仗下。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此处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即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何谓“御门听政”呢?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听政”是指听取政事。您可能觉得新鲜,这堂堂的皇帝放着那么多的宫殿不用,偏偏跑到这里来处理朝政,是不是有点做作呀?其实这并不是皇帝故弄玄虚,而是出于无奈。怎么回事呢?原来呀,在永乐皇帝自南京迁都北京以后,不到一百天,崭新的三大殿就着了一把无名火,望着三大殿的一片焦土,永乐皇帝想,是不是我迁都劳民伤财,上天要惩罚我?怎么办?只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动上苍。因为三大殿被烧毁,无处可去,又要对上天表现出“勤政”,故每天黎明,在太和门办公,也真是够辛苦的。到了清朝,虽然也有御门听政的做法,但听政处自康熙以后改在了乾清门。自清朝咸丰皇帝以后就再也没有皇帝御门听政了。但同治皇帝上台后,又有了听政,不过不再是“御门听政”,而是变成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了。末代皇帝溥仪登基后,未出三年,大清国就灭亡了。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这里即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北有太和殿,南为太和门,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面积达3万平方米,是整座紫禁城面积的1/24。整个广场可容纳近7万人,为什么要在此处设这么大的广场呢?一是显示皇家的威严;二是起到震慑的作用,您想想,如果官员人等站在这么大的广场中,面对高高在上的皇帝及庄严雄伟的建筑,不得不由衷感叹自己的渺小及皇帝的伟大,既便心存异志,也只好无可耐何地拜于皇帝脚下。当然,皇帝也不傻,他也知道在他残酷的统治下,某些人会有些“想法”。不过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办法”。你想进来刺杀,我就铺它个横七竖八。你想躲在暗处,我让广场无树无花。说到这儿,您会问,什么叫横七竖八?是皇帝派人把闯进宫中的刺客杀个横七竖八,人仰马翻吗?不是,刺客从地上是跟本进不来的。这“横七竖八”是指皇帝怕有人从地下挖洞进来刺杀,故下令将广场地面上横七层、竖八层地铺了十五层方砖,看谁还能挖地洞?刚才我还说过“广场无树无花”,对吧?各位看看,整个广场除有些大缸之外,真的没有树,没有花。那皇帝为什么不在这么重要的地方装点一番呢?其原因有二:第一,如果植树、种花,虽然景色美好,但失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第二,皇帝怕在大典中有刺客藏在树上或花丛中对自己下黑手,所以在整个广场周围不植树,不种花。但却摆了一些大缸,这是何用意?请朋友们猜猜看…..那些大缸不是养鱼用的,而是为存水而设。大家看一看,我们周围的大殿都是木结构的,万一失火,后果不堪设想,怎么办呢?只好存些水,以解燃眉之急。故宫中共设水缸308口,其中锍金铜缸18口。大家都知道,北京的冬天很冷,如果水缸内的水结冰,怎么办呢?这真是有点“替古人担忧”了。请各位往下看,每个大缸下都有一个石基座,一边开小孔,这就是相当于北方农村原来烧土炕用的“灶眼”,到了大风降温的时候,上面盖盖儿,并加盖棉被保暖,下面用文火加热,这样水温不冷不热,既不会因为太热而蒸发,又不会因太冷而冻冰,于是这些大缸便成为宫中最有效的消防器材了。

太和殿座落在八米多的三层汉白玉基座之上,庄严肃穆。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头,那些小龙的名字叫“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它们是大殿的排水系统。如果您仔细看会发现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宫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

太和殿(在太和殿丹陛之上)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后来,该叫皇极殿。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太和”的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可以得到协调的意思。后来在康熙年间又经二次重修,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它面阔十一间,进深5间,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大殿内的陈设简单而又富丽堂皇,地上是“金砖漫地”,皇帝的九龙宝座位于二米高的楠木高台上,皇帝升座后,颇有居庙堂之高,君临天下之威风。宝座前陈设有宝象、仙鹤、香亭等物品,都取其美好的寓意,大殿中间有6根蟠龙金柱,直通殿顶,殿顶设蟠龙藻井,井内蟠龙口衔一个铜胎中空的水银球。这个球被称为轩辕镜,一般悬挂在皇帝宝座的上方,意思是说在位之皇帝是轩辕皇帝正宗的皇位继承人,而不是假冒伪劣者,倘若真的是冒牌货,据说轩辕镜就会掉下来砸他的脑袋。有没有害怕被砸的假冒伪劣皇帝呢?有,他就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他登基时为了防止被砸,故意把宝座往后移动了,不信大家可以仔细看一看。(在露台前铜龟及铜鹤之间)

看完了太和殿内景,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殿外的陈设。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乌龟,各有一只仙鹤。它们取龟鹤延年之意,象征江山社稷万代相传。此外,东侧还有日晷,它是古代的计时工具。西侧设有嘉量,是古代的计量器具。这两件陈设象征皇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在古代,举行各种大典都有要选良辰吉时,到了吉时皇帝才能升宝座。那么皇帝在何处等待这历史性时刻的来临呢?走!现在咱们就去看看!

大家请看,这是中和殿。“中和”的意思是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各方面的关系得到协调发展。中和殿的作用之一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二是皇帝在去天坛祭天或是去先农坛行亲耕礼前视察农具和种子的地方;三是在清代每10年修家谱后,皇帝要在此处审阅。外人要想成为皇帝家族的一员,有两条路:要么嫁给皇帝或亲王;要么娶皇帝的女儿。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毕竟是“姑娘大了不可留”。所以不管愁嫁不愁嫁,到了年纪就必须得出嫁。这么大的喜事,少不了又要庆贺一番,在哪里庆贺呢?当然要在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好,请大家看看中和殿内的陈设,然后跟我来一起参观保和殿。(在保和殿旁)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保和”的意思是“要保持事物间的协调关系”。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在清朝它的主要作用也有三个:第一,每年农历正月初

一、十五皇帝在此宴请蒙古、新疆等外藩王公大臣以求边疆稳定;第二,我们刚才提到的,公主下嫁要在此殿宴请附马及三品以上官员;第三,自乾隆皇帝以后,此殿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各位回想一下,我们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对狮子,在天安门前,在太和门前,现在又见到一对,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在门口摆狮子呢?把狮子放在门口有避邪之意,同时又象征着皇家的威严。那么各位猜猜看哪只是雄狮,哪只是雌狮呢?其实很容易判断。这位足下踩球,准备发点球的球星自然是雄狮;那位看着小狮子的母亲自然是雌狮。您瞧她的头偏向中路,好象在关注重着这个点球,会不会进……刚才跟大家开个玩笑,其实这雄狮脚下的球象征寰宇,即皇帝掌握着天下的命脉。雌狮脚下的小狮子象征皇帝子嗣兴旺,相传万代,后继有人。

乾清门内是清代帝王御门听政的地方,自康熙皇帝沿习至咸丰皇帝。后来,“御门听政”就变成“垂帘听政”了。

在乾清门之西有一排连房,那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军机处,清朝的很多重要决策都出自军机处,皇帝在此与军机大臣共商国事,建筑虽不起眼,但地位显赫,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兼中央军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象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乾清宫建于明永乐初年,曾几度失火后重建,到清朝嘉庆年间才有了今天的规模。乾清宫两层檐间挂蓝底大匾,上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乾清宫三个字,象征清朝统治者希望满汉一家,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在乾清宫外的露台上陈列着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它们的象征意义我们已在太和殿前讲过,这里又多了两件陈设,在乾清宫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江山社稷金亭,象征皇帝掌握着皇家的江山、社稷。

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皇帝宝座及御案。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每个暖阁里面又设为上下两层,每层又设若干张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有权有势的人都怕死,皇帝也不例外,之所以如此设计都是为以防万一。您想,要是有位大侠闯进宫来暗杀皇帝,到达乾清宫后,首先要判断皇帝今晚住东暖阁呢,还是住西暖阁,即使第一步判断对了,第二步更难了,东西暖阁共有床位27张,可见要想一下子找到皇帝真不是件容易事儿。所以自故宫1420年建成以来,到1912年溥仪退位,在长达近500年的历史中没有发生皇帝被刺客暗杀之事,不过有个皇帝却差点被他的妃子们杀死,那个皇帝便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嘉靖在位时不理朝政,求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到处搜刮民财,以至于民怨四起,老百姓称他为“家净”皇帝,即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被皇帝搜瓜干净了。这个嘉靖皇帝呀,不但老百姓恨他,就连他的妃子们也恨他。因为嘉靖皇帝荒淫无道,妃子们经常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她们决定以死抗争。大家想想,要刺杀皇上能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按当时的法律规定,犯杀君之罪要被凌迟处死,所谓“凌迟”是将罪犯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地切下来,同时还要让犯人保持清醒,直到切若干刀后,才能让犯人死去。对这一切,妃子们当然知道,但与其被折磨不如举大义。于是一天晚上,她们趁皇帝熟睡之时,打算用绳子把皇帝勒死,可天不随人愿,宫女们在慌忙中把绳子打成了死结,没有成功。后来,宫女们被抓。皇帝经过太医急救,苏醒过来,但是被吓破了胆,他万万也没想到,那些看来对他百依百顺、文文弱弱的宫女们敢集体造反,这太可怕了!嘉靖皇帝从此不敢再住乾清宫,搬到当时的西苑,即今天的中南海去居住,直到临死前一天才般回来。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壬寅宫变”。

在乾清宫内,正中挂着一块匾,上书“正大光明”。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匾的后面是清朝自雍政皇帝后秘密藏储的地方。何为秘密藏储呢?“储”是皇储的意思,即是皇位的继承人。清代的藏储制度是这样的,在位皇帝将选出的接班人的名字写成两份,一份封在匣内,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存在养心殿匾额后,当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分别打开两个匣子,两个匣内的人名一致,这就是新皇帝。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您想想,谁不想当皇帝呀!当皇帝可以为所欲为,那多爽呀!但皇位只有一个,如果大家都想要的话那就得打个不可开交,以至兄弟相残,父子反目,这在我国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雍正皇帝之所以想出这一招来,与他的亲身经历是分不开的。雍正皇帝是康熙大帝35个儿子中的一个,当皇帝的机率是1/35,康熙皇帝两次废立太子,兄弟间明争暗斗,剑拔弩张,最后雍正当了皇帝。回想当年同室操戈,兄弟杀戳的情况,雍正皇帝决定建立藏储制度,这样皇子们谁都觉得有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但路只有一条:努力进取,博得皇阿玛的欢心,将自己的名字放入小匣子。这样一来,兄弟们从手足相残变成了兄则友、弟则恭,有利于家族内部的团结,所以这一制度还是有它的进步性的,清朝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皇帝都是按密秘藏储制度。

第13篇:故宫导游词

故宫

各位游客大家好!非常高兴与您相约故宫。大家一路辛苦了,我是大家的导游员小贾。希望各位在游览的过程中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我也会尽全力为大家服务,在此小贾先谢过各位了。

在游览活动开始前呢我先就故宫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故宫的修建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备料,第二阶段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4年(1420年)完工。其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呈成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十米高的城墙环绕,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守护四周,城墙四角各有一座精美的角楼。故宫的房间相传有9999间半,大家对这个数据可能没什么感觉,我举个例子大家心里就会有个明确的标准了。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就居住在故宫且每天换一个房间话,那么当住完所有的房间时他已经27岁了。当然了,现在的故宫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房间,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房间共计8704间。由于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所以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对于故宫我就简单介绍到这,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旅程吧!游客朋友们我们面前的这个门就是午门了,它是故宫的正门,也是四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午门因其主城楼两侧向前延伸出的城台上东、西各有两座方亭与中央的主楼相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所以又被称作“五凤楼”。说到午门大家都会想到这样一句话:推出午门,斩首示众,其实这句话只是流传,并非真实。在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就会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施以“廷杖”之刑。“什么是廷杖”?廷杖啊俗称就是打屁股。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如1519皇帝朱厚燳(zhao)要到江南选美女,群臣力谏劝阻,皇帝大怒。将130余位大臣施以廷杖之刑,有11人被当场打死。像这样的事发生几次后民间就有了“推出午门,斩首示众”的流传。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犯人斩首决非在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等地刑场处决。

各位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最大的殿宇太和殿。太和殿就是民间所说的“金銮殿”了,它始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后经多次毁坏和重建。清建都北京后改名太和殿,寓意天下和谐。说到太和殿我就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皇帝是在哪上朝的吗?“金銮殿”?不对,由于受电视剧的影响现在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的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还有养心殿(清朝后期垂帘听政),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当皇帝登极即位、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时会在太和殿举行。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会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好了游客朋友们,接下来大家可以在金銮殿拍照留念,咱们休息片刻后继续游玩,谢谢大家!

第14篇:故宫导游词

故宫导游词

欢迎各位游客加入故宫一日游。我是这里的小小导游,现在,我带领大家共同游览,希望各位遵守秩序,不要拥挤,禁止照相。祝愿大家快乐地度过这美好时光!

故宫是我国最大、最完整的皇宫,在世界上堪称最为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己有近600年的历史。

故宫是我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故宫的建筑布局分为外朝和内廷。外朝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大臣的主要场所。其中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文华殿和武英殿分立两侧。内廷是皇上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宫嫔妃及幼年的皇子居住、游玩、奉神的地方。

故宫共有9000多间宫殿,雕梁画栋,殿宇辉煌,极尽华丽威严。故宫是我国古代建筑大师和能工巧匠非凡技术和丰富相象力的结晶。如:太和殿中有72根支柱,其中6根支柱是镀金的,上有金龙盘绕。透过栏杆往大殿里瞧,你们会瞧见大殿里金碧辉煌。宝座是镀金的,扶手是镀银的,4个香炉是用香木做的,真是富丽堂皇。太和殿后是中和殿,中和殿是皇帝休息的地方。最让你们惊叹的是保和殿后的一块石雕。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有200多吨重。上面雕着波涛汹涌的大海,腾云驾雾的飞龙。故宫真不愧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呀!

现在我给大家两个小时的自由参观时间。请大家面对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些文物时,要格外珍惜,小心,不要损坏,大家可以用照相机照下自己喜欢的部分。还有,除了照片,你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身影,你什么也别留下。

我们该回去了,希望大家喜欢北京,有机会再来北京参观其它20处文化遗产。

第15篇:故宫导游词

故宫导游词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你们好!欢迎来到“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我是来自河北的袁导游,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地点位于北京城中心。开始建造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06年至1420年,后来经过多个朝代的劳动人民细心修改,变成富丽堂皇,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和规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

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现在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了吧!

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门各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听完了一以上那些,你应该对北京故宫有些了解了吧!可能你还不知道吧,连皇帝的住所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阔九间的但檐歇山顶建筑。文化殿是皇帝听大臣讲书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召见大臣的地方。后三宫、东西六宫和乾清宫和坤宁宫通直御花园。坤宁宫和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正寝,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场所,平均面积宽九间,为重檐庑殿顶。

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8.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宫则为前三殿的25%,期于宫殿依次递减,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宫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位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怎么样,对我袁导游的介绍还满意吗?如果不满意,请多多指教,好让我步步高升啊!

第16篇:故宫导游词

故宫经典导游词作文一

首先感谢大家参与我们本次故宫一日游,我是本次参观活动的导游,今天将由我来给你们介绍关于故宫你所不知道的知识…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紫禁城了,它的规模特别大,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现在跟我往里走,看到的是天安门,金水河上游五座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现在我们来走进太和门,首先看到的是太和殿。

说起这太和殿,里面就有许多好玩的事。比如这个大院子,你们是不是发现了神马呢?奥,没有。我来和大家说吧,这个大院子一棵树都木有是不是呢?嗯,想必你们一定很好奇阿,这大院子如此宽阔,古代皇帝不会这么抠门吧~?夏天到树下来乘乘凉啦~养养伤啦~多好啊!呵呵,古代皇帝可是有先见之明的现在大家细想,这太和殿还是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呢,比如皇帝即位、生日、婚礼等,怎能不有一种庄严的气氛?所以嘛,夏天到了,有树了,那鸟儿也会在这安家啊,它们可不会识眼色,不管何时,直言有树木葱茏,必然会有鸟叫,叽叽喳喳的,那可就太不庄严了。所以这大院子不植树的奥秘,只不过如此啦~!

现在我们来看脚下踩的地面,这可不是一般的地面,跟大家说了大家可别不信,着地上铺的是石砖,深入地下足足有两米,这么厚的地面,可不是因为石料太多没处用,在这一层一层铺着玩的,他也是有原因的,谁知道呢?不知道也没关系,告诉你们,这么厚的地面,是用来防止有人从地下挖地道去陷害皇帝的,怎么样,很雷人吧?不信了吧?这可是真的,不信你们自己去钻钻试试嘛~

今天我给大家补充了点平常接触不达到的知识,很有趣吧哈~我们休息一下。

掌声有请下一位导游登场~~~

故宫经典导游词作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开心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杨威,大家可以叫我杨导,也可以叫我小杨。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我将陪伴大家共同游览北京的名胜风景,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仔细讲解,能够是您对北京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您能对我的工作提出非常宝贵的意见。好了,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游览行程吧。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它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殿宇千门万户,楼阁巍峨庄严,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素有金色的宫殿之海的大美称。您一定猜到了,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故宫博物院,也叫故宫。

大家请看,这里就是世界闻名的故宫博物馆,一般大家都简称它为故宫,顾名思义,就是昔日的皇家宫殿。自192019年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20年明朝第三代永乐皇帝朱棣迁都于此,先后有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共24位皇帝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宫城里统治中国长达五个多世纪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时至今日这里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由于这座宫城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所以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1987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请大家自由观赏,尽情的拍照。还有请大家不要乱丢果皮。谢谢您的合作。、

故宫经典导游词作文三

亲爱的游客们,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张,可以叫我小张,也可以叫我张导。请不要在墙上、古代物品上刻画,也不要乱扔垃圾哦!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它是明代和清代的皇宫,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被誉为五大宫之首。

故宫开始建造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42019年至1420年。

你们看!故宫的四个漂亮的大门,我来告诉你它们的名字吧!正门名为午门,俗称五凤楼。午门一般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呢!状元、榜眼和探花的人只可以从此门出入一次。后门“神武门”,明朝为“玄武门”,因为玄武是古代四神兽之一。清代康熙年间因避讳改为“神武门”。“东华门”与“西华门”是个“对门”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一座,桥北还有三座门。

快点儿,快点儿,快点儿去太和门吧!太和门里有三座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你们自己去看看吧!二十分钟之后记得回来找我哦!

看!那儿是内廷,内廷就是皇帝、皇后和妃子们生活的地方。快去看看吧!因为内廷比较长,所以拿着你们手中的地图,三十分钟后我们在御花园里碰面哦!

御花园里鸟语花香,草木茂盛。各位家长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要让他们爬假山。还有不要折鲜花和小草哦!

哦,我们到出口了。好了,我们这次的故宫游玩到此结束了。如果下次还想来北京故宫要记得找我哦!在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哦!

第17篇:故宫导游词

故宫导游词范文3篇

故宫导游词的范文一:

北京故宫导游词

大家好!我叫陈乐,是大家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陈导。今天,我们要观光世界遗产----北京故宫。

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界是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60年),厉时十四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历史很悠久。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我们到了,大家请下车。您看,这就是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都有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金碧辉煌的彩画,。第一 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 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柱子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 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 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接下来我们去故宫博物院吧。跟大家说,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 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 宝。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故宫博物院里有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 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 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据说,为 制造这套甲胄,共用了4万多个工时。

接下来请各位慢慢欣赏故宫。注意有带小孩的家长看好孩子,请大家互相照顾。要保护珍惜文物。祝大家玩得开心,再见!

故宫导游词的范文二:

各位朋友,先自我介绍一下。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故宫博物院,故宫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故宫又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座北朝南,开有四条门。各位朋友,这里就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各位请看!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这里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就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

太和殿。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后来,该叫皇极殿。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 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它面阔十一间,进深5间,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大家请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自乾隆皇帝以后,这里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好啦!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适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故宫导游词的范文三:

各位游客你好,我是星星旅游社的导游,我姓姚,大家可以叫我小姚。

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北京故宫,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故宫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故宫里,请大家跟我来。

故宫又称紫荆城清明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故宫在1420年建成,是明朝第皇帝朱始建,设计者样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科举考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你看,故宫西路主要包括养心殿和西六宫,内测为永寿宫、翊清宫、诸秀宫,外侧为太极殿、长春殿、咸福宫等。这里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区之一,其中养心殿从雍正至清末,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慈禧太后曾居住于诸秀宫和长春宫。

今天大家玩的开心吗? 通过我的讲解,你对故宫是不是有了一定的了解呢?接下来就可以自由活动,千万要注意安全,好了开始自由活动。

第18篇:沈阳故宫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沈阳市全体市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沈阳的风景名胜之一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楼台殿阁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300多间。故宫按自然布局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极时期的大内宫阙。南端是大清门,也是故宫的正门。向北依次是崇政殿、凤凰褛、清宁宫,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的附属建筑。

大清门是日常朝会时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群臣谢恩之处。明朝著名将领洪承畴降清后,就从此门进入,受到皇太极的接见。大清门东侧这处建筑叫祖庙,祖庙是爱新觉罗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庙也称“太庙”。

崇政殿前,东西各有五间厢楼,东为飞龙阁,西为翔凤阁。殿后是一个院落,院正北有一座高约4米的高台,台上是皇太极极其后妃的寝区。沿台阶走上去便是一座金碧辉煌的高楼----凤凰楼。它的原名叫翔凤楼,直到1743年才有凤凰楼之称。凤凰楼是清宁宫的门户,也是皇帝策划军政大事和宴筵之所。它与崇政殿同期建成,康熙二十年重修。楼为三层,是三滴水式建筑。每层深广各三间,周围有回廊,下层的门洞是联络台上台下的道。风凰楼既是后宫的大门,又是整个宫殿建筑的制高点。在楼上观看日出,极为美妙。所以“凤楼晓日”、“凤楼观塔”是沈城著名的景观。凤凰楼正门上额的“紫气东来”金字横匾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清宁宫两侧是东西配宫,东配宫有关雎宫、衍庆宫;西配宫有麟趾宫和永福宫。东西配宫均为皇太极和妃子们居住之所。清宁宫西北角有一根由地面垒起,低于屋背的烟囱,人们从正面是看不见的。从清宁宫这一系列建筑中,我们可以发现沈阳故宫的两大建筑特点:一是保存了浓厚的满族特色即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二是宫高殿低,清宁宫及其四所配宫均高于皇帝议政的崇政殿和东路的大政殿。这是因为清朝夺取政权前,满族是一个牧猎民族,受生活习惯的影响,把居住的地方建在高处,以防野兽和洪水的侵袭。这与北京故宫恰好相反。

清宁宫高台之后是“后苑”,也叫“御花园”,内有碾磨房、二十八间仓、后宰门等建筑,是皇帝膳食的供给区。并有地下窨道与清宁宫相通。

在崇政殿、清宁宫高台两侧有“东所”、“西所”。东所由南往北依次是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等。东所是东巡时皇帝后妃给太后请安之处,也皇太后的寝宫和存放实录、玉牒之处;西所由南往北依次是迪光殿、保极殿、继恩斋和崇谟阁等。西所是东巡时皇帝、后妃及子女居住的地方和存放《圣训》、《满文老档》的地方。崇谟阁的建筑形式是别具一格的,它为卷棚式建筑,是在清乾隆年间增建的。 ]

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东路是以大政殿为主体,两侧辅以方亭十座,称“十王亭”。大政殿建于努尔哈赤时期,是故宫最早期八角重檐大木架亭子式建筑。大政殿下是高约1.5米的须弥座式台基,周围绕以雕刻精细的荷叶净瓶青石雕。殿身八面均有“斧头眼”式隔扇门,内外排柱40根,正门前有双龙蟠柱。殿顶是十六道五彩琉璃脊,正中是宝瓶火焰珠。殿内有精致的斗拱、藻井天花,梁架上用“和玺”彩绘,上有黄琉璃瓦绿剪边的顶盖。整个建筑显示出极强的美感和庄严秀丽的装饰艺术情趣。大政殿是皇帝举行大型庆典的地方,1643年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

大政殿前,正中是宽阔的甬道,两侧以八字形排列着十座方亭,这就是“十王亭”。从北至南,东边是左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蓝旗亭、正白旗亭;西边是右翼王亭、镶黄旗亭、镶红旗亭、正蓝旗亭、镶白旗亭。这是当年八旗首领固山额真和左右统辖八旗的亲王贝勒办公的地方。八旗制度在清王朝的军事政治及社会制度,民事管理等等很多方面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政殿与十王亭构成了一组亭子式院落建筑,它是清入关前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反映。设计者从局部建筑直至整体布局,处处突出“八”字。这种把军政制度巧妙地融合在建筑艺术中的做法,真可算是构思独特、别具匠心。

第19篇:天安门、故宫导游词

北京**广场导游词

大家向我这里聚一下,我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广场的主要景观。一会儿,我会向大家详细介绍**的的沧桑历史。除了**城楼外,我还要向您介绍**前的金水桥、以及桥前的华表和石狮。 大家回一下头,您看到了,这就是庄严挺拔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了,随后我也将向您讲一讲她的故事。纪念碑南边的建筑就是\"毛主席纪念堂\",是安放毛主席遗体的地方。 **广场东侧的建筑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整体成“日”字形,它分为两个部分,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相对着的西边这座建筑就是非常著名的\"人民大会堂\"。它的整体呈“山”字形,在明清时期,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地方是一副对联,上联在国家博物馆的位置,是“日月光天德”,下联在人民大会堂的位置,是“山河壮帝居”。所以现在的国家博物馆为“日”字形,人民大会堂为“山”字形。

**原为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最初叫做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而改名**,含\"受命于天\"和\"安邦治民\"的意思。至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楼,建筑在巨大条石砌成的须弥座式城台上,造型庄重浑厚,宏伟典雅,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城楼通高34.7米。城台上的大殿宽九楹(62.77米),进深五楹(27.25米),象征封建帝王的\"九五\"至尊。大殿为重檐歇山式,朱墙黄琉璃瓦顶。

1988年的元旦,**城楼正式对外向游客开放。在**高大的暗红城墙中辟有五个券洞门,明清时代,这里的门、桥行走规制森严,中门为皇帝进出专用。皇帝每年冬至往天坛祭天,夏至去地坛祭地,孟春赴先农坛耕籍田,都要出入**。那么,在当时,是不是只有皇帝一人才能进出中门呢?这位朋友答的对,不是。大家知道还有什么人可以走这里吗?让我来告诉大家。此外,皇帝的父母可从中门入宫;皇帝大婚,皇后可从中门进入一次;新科状元等\"金殿传胪\"后,可从中门出宫一回。除此之外,严禁任何人进出,否则是要治重罪的。中门左右的两座旁门,供宗室王公和三品以上文武百官通行。过去**是座只进喜,不出丧的吉祥之门。

**的设计者是蒯(kuǎi)祥。蒯祥是江苏吴县人,明初洪武年间生于木匠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有名望的木工师傅,能主建大型工程。蒯祥受父亲影响,从小学艺,勤奋好学,聪慧过人,三十来岁时,已成为才华出众的木工匠师了。 燕王朱棣,也就是后来的永乐皇帝,经\"靖难之役\"取得帝位后,决定从南京迁都北京。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明成祖朱棣调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前来北京营建工程巨大、难度极高的**(初名承天门)等宏伟建筑。蒯祥以高超的设计方案和精湛的建筑技艺,被推选为皇宫工程的建筑设计师。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蒯鲁班\"。蒯祥曾担任建筑皇家宫殿的官吏,直至工部左侍郎等官职,为中国的民族建筑艺术创下了光辉的业绩。

**是明清两朝历代帝王\"金凤颁诏\"的重地,凡遇国家庆典、新帝即位、皇帝结婚、册立皇后,都需要在此举行\"颁诏\"仪式。届时于城楼大殿前正中设立宣诏台。由礼部尚书在紫禁城太和殿奉接皇帝诏书,盖上御宝,把诏书敬放在云盘内,捧出太和门,置于抬着的龙亭内,再出午门,登上**城楼。然后将诏书恭放于宣诏台上,由宣诏官进行宣读。文武百官按等级依次排列于金水桥南,面北而跪恭听。宣诏完毕,就把皇帝诏书衔放在一只木雕金凤的嘴里,再用黄绒绳从上系下,礼部官员托着朵云漆盘在下跪接,接着用龙亭将诏书抬到礼部,经黄纸誊写,分送各地,布告天下。这种颁发封建帝王圣旨礼仪的全过程,就叫做\"金凤颁诏\"。

我国古代有\"人生四喜\"的说法,也就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现在,问大家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哪位同学知道,金榜题名的金榜张贴在什么地方?到底在哪里呢?明清时代盛行科举制度,每逢殿试后的第三天,新考中的进士们恭立于**金水桥南,等候传呼他们进太和殿朝拜皇帝的礼仪,名叫\"金殿传胪\"。当在太和殿传胪唱名后,礼部官员捧着皇帝钦定的\"黄榜\",带领新科状元、榜眼、探花们出午门,再将黄榜放在龙亭内,在鼓乐仪仗的簇拥下抬出**,将黄榜张贴于\"龙门\",也就是当时的长安左门外的\"龙棚\"里,公布天下,这里就是张贴金榜的地方,长安左门的位置大致是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前东南侧。 **历经沧桑,在新中国成立后,更焕发出了耀人的光彩。1949年的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的象征,而成为了一个新生的人民民主国家的标志,在国徽图案的中央,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庄严雄伟的建筑。建国以后,这里成为国家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特别是每逢国庆,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要登上**城楼主持庆典并和各界群众联欢。

**前的金水河又称御河、外金水河。河上横跨七座石桥,中桥正对**的中门,叫御路桥,最宽大,雕龙修饰,供帝、后专用。两旁桥名\"皇族桥\",为宗室王公行走。外侧的两桥称\"品级桥\",供三品以上官员通行。以上五桥均为三孔。位于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今中山公园)门前的单孔石桥,叫\"公生桥\",为四品以下官员过往。那时门、桥行走等级森严,不得有丝毫触犯。

**前,也是明清两代进行\"秋审\"和\"朝审\"的地方。封建王朝的最高执法机关--刑部衙门,每年五月要把全国各省被判死刑的囚犯名单汇集起来,敬呈皇帝过目。八月中旬,皇帝诏令有关官员在**前进行最后判决,这叫秋审。朝审则在霜降后举行,主要终审在北京刑部监狱里关押的死刑犯。这就是为什么以前被判处死刑的人要\"秋后问斩\"。凡经\"秋审\"、\"朝审\"判处死刑的人,立即推出\"虎门\"--长安右门,押赴宣武门外的菜市口等刑场处决。因此人们对长安左、右门,有\"龙门\"与虎门之称。即凡出\"\'龙门\"者,荣登金榜,前程似锦;而押出\"虎门\"者,则被终判死罪,毫无生还之望。长安右门的位置大致是在现中山公园门前西南侧。

在**南北门外,分别耸立有一对雕刻精美、挺拔秀丽的云龙华表。据《淮南子·主术训》记载,远在尧舜时代就有街头设\"表木\"的做法,用以王者\"纳谏\",征求民众意见以治天下。到秦汉时期,表木被改为指路标,叫华表。后来华表经不断美化,便逐渐演变成为中国独具民族建筑特色的艺术装饰品,深为世人所青睐。华表的顶端各有一神兽“望天吼”,为传说中的神异物,用汉白玉石雕成蹲于每支华表顶端的承露盘中,双目炯炯有神,密切注视前方。于**里的\" 望天吼\"脸朝北,双目紧盯皇宫,名\"望君出\",它提醒皇帝不要迷恋深宫生活,而应及时出宫巡视,以利治理天下。在**外一对华表的\"望天吼\"则脸朝南,双目向远方眺望,名\"望君归\"。它时时关注皇帝外巡中的行为举止,如不检点或时间长了,\"望君归\"就呼唤帝王不得沉米山水、野趣、而应早日回宫,料理国家大事。

**金水桥前的这一对大石狮,雕工精绝,造型逼真,威武异常。它们的双目都紧紧注视着**前正中的御道(中轴线),以体现它们是封建帝王忠实的卫士身份。朋友们来看西边的这一只石狮,它的肚皮上有一个深深的洞,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有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明代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农民起义军首领闯王李自成攻打北京时,当他率军冲进**前的\"T\"形广场后,只见皇城的大门--\"承天门\"就在眼前。对此,他愤怒地拈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正射中承天门匾额的\"天\"字,顿时众军喝彩,欢声雷动,随后李闯王收起硬弓,挺枪跃马一直奔金水桥冲杀过去。突然,桥头的两只大石狮张牙舞爪,凶猛阻挡去路。闯王见此怒不可遏,挺枪刺去,即刻火花四溅,长枪戳向了一只狮子的腹部。双狮见势不妙,拖着悲惨的哀鸣声,各自退回了原位。现在的这个洞,就是枪伤疤了。

长安街,当年从长安左门至东单牌楼,名东长安街;从长安右门至西单牌楼,叫西长安街。古时东西长安街仅3.7公里,有十里长街之称,这是京城历史上有名的\"天街\",其名取自盛唐时代的大都城--\"长安\",含长治久安的之意。长安街修筑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皇城同时建造,是明代兴建北京城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东西平行走向的长安街,与纵横南北八公里长的御道中轴线,在**前正好垂直相交成准确的\"十\"字型经纬座标中心点,从而构成了北京城座北朝南,街巷纵横的总体布局。 原东、西长安左、右门前分别均竖有巨型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到此下马。\"古代皇宫内是严禁骑马的,除非是\"金殿传胪\"时的新科状元,可骑皇帝御赐的高头大马,在长安街上走过,以示\"皇恩浩荡\"。 清王朝灭亡后,内城墙中东西两侧的建国门与复兴门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被打开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街面被展宽为50-100米,东西长安街的延伸线东达通州,西抵石景山,总长50公里,有百里长街的美称。

故 宫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它又名紫禁城,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所建,清朝定都北京后,继续沿用明朝的宫殿,并对部分地区进行了较大的改造。明清时紫禁城的主要作用是:自明成祖朱棣到思宗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清朝自世祖福临到逊帝溥仪,共有10位皇帝,明清共24位皇帝在此生活起居、治理国家。民国二年即公元1913年袁世凯在紫禁城举行了大总统就职典礼。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馆成立,紫禁城正式对外开放。解放以后我国政府曾花巨资对紫禁城进行维护和修缮,196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呢?“紫”是指紫薇垣,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体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三垣是指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紫薇垣居天体中央,共有恒星15颗,北极星又是紫薇垣的中心,称为“紫宫”。这组恒星被认为是“运乎中央,临治四方”的天帝所居,人间的皇宫应天象而建,所以紫禁城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格局,与天宫相类。所以人间皇帝的居所冠以“紫”字;“禁”是指皇家禁地,万民没入之意,所以北京皇宫名之为紫禁城。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它是由前朝、后庭两部分组成。紫禁城有四座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紫禁城内以乾清门前的小广场为界,南面是前朝部分,北面是后庭部分。紫禁城背靠“镇山”,左为太庙,右为社稷坛。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因其位于紫禁城午位即正南方而名,由北向南鸟瞰午门平面呈“凹”形,午门城台正中建筑为重檐庑殿顶,九五开间,明廊南北各有一座鎏金宝顶的四角攒尖崇楼与正中城楼连成一气,俗称“五凤楼”。午门面南,正面三间,两关下东西侧另开左掖门、右掖门,东西向。午门南面正面三间,背面则为大门五间,人们管这种规制叫“明三暗五”。午门广场还是明朝实行“廷杖”的地方,处罚地点在午门外御路西墀下,即御路西边的空地。在明朝有两次廷杖轰动朝野,一次是明武宗朱厚照南巡被大臣阻止,另一次是明世宗朱厚熜为了自己父母尊号的问题发生的“大礼仪”事件。

接下来我们要游览的是故宫的前朝部分,故宫前朝部分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有太和门广场、太和门、太和殿广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我们穿过午门,眼前的就是太和门广场,最北面的是太和门,太和门东庑中间的门叫协和门,西庑中间的门叫熙和门,太和门、协和们、熙和门加上前朝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称为“六和”。皇城的**、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称为“六安”。内外相应为“六和六安”,意为内和外安、天下太平。在广场的中部有一条自西北流向东南方向的河流,称为内金水河,这条河的作用是:宣泄雨水;防止火灾;满足宫中营造用水;风水上的需要,这条河有“聚集生气”的作用;建筑美学上的需要。

金水河上有五座汉白玉石桥,走过汉白玉石桥,前面便是太和门,太和门为前朝正门,初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时称奉天门,明嘉靖年间改为皇极门,清顺治年后改称太和门。太和门为重檐歇山顶,成祖朱棣曾在此御门听政;清兵入关后,世祖福临在这里举行过登基典礼,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的活动都在此举行。太和门前东西各有青铜巨狮一尊,东侧铜巨狮身后为汉白玉佛龛形石雕台座,人称“空庙无神”,西侧石狮身后为汉白玉石匣,人称“空匣无玺”,石匣内曾发现过五谷杂粮。 走进太和门,我们看到的便是太和殿广场,广场的北侧就是前朝的三大殿了,紫禁城前朝的三大殿坐落在高高的“土”字型须弥座上,太和殿位于“土”字型须弥座的南部,中和殿位于“土”字型须弥座的中部,保和殿位于“土”字型须弥座的后部。须弥座又称三台,护以汉白玉栏板,龙凤云纹望柱下有排水螭首1142只。在太和殿丹陛东南角有中国古代的计时器日晷,日晷是由晷盘和晷针组成,西南角是中国古代的标准量器嘉量,是国家权力的重要指标。太和殿外东西两侧各有鎏金青铜太平缸两口,太平缸需用黄金100两,器形浑然厚重、金光灿灿,喻以“金瓯无缺”,象征国家领土完整,它的实际用途是储水,以备日常洒扫和防火之用。太和殿前丹陛东西两侧各有一只龙头龟和一只铜鹤,龟鹤是祥瑞长寿的动物,摆在这里有千秋万代的含义,而实际上它们是香炉。

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奉天殿,嘉靖年间改为皇极殿,清顺治年间改为太和殿,它是现存中国宫殿建筑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为重檐庑殿顶,是中国宫殿建筑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太和殿正脊上两头的琉璃构件叫大吻,吻上的龙形有镇火之意,除了装饰,它的实际功能是吞住正脊和垂脊的交汇处,以防风雨的侵蚀,是现存古建筑中最大的吻。垂脊上装有脊兽10只,它们分别是龙、凤、狮、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脊兽前是骑凤仙人,既有装饰作用,又起着固定屋顶琉璃瓦的作用。太和殿是明清两朝举行大朝礼的地方,每逢元旦、冬至、万寿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典礼,冬至圜丘大祀,孟夏圜丘常雩礼,孟春祈谷坛祈谷前一日,皇帝在太和殿阅示祝版。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明初称华盖殿,嘉靖年间改为中极殿,清初改为中和殿,它的建筑形式为方形,四角攒尖式,明清时期,凡遇三大节举行庆典前,皇帝先于中和殿升座,内阁、内大臣及各堂官及侍卫执事人员向皇帝行礼,皇帝在此稍作休息,等待到太和殿上朝的时辰。如遇皇帝亲自参加祭祀活动,先一日皇帝到中和殿阅示祝版,以示恭敬。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明永乐年叫谨身殿,嘉靖以后叫建极殿,清初重建后改为保和殿,保和殿是皇帝每逢除夕宴请外藩王公的地方,公主下嫁的宴请活动也在这里举行,清乾隆以后在此举行科举考试中最高等级的考试——殿试。

接下来是故宫的后庭部分,故宫后庭部分的主要建筑是从乾清门广场开始的,以后依次是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故宫后庭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布局,在观念上应天象而建。

乾清门广场是紫禁城前朝和后庭的分界线,广场北侧中央是乾清门,这里举行最重要的活动是御门听政,广场东面是景运门,它是通往紫禁城外东路的重要通道,西面是隆宗门,它是通往紫禁城外西路的重要通道。

穿过乾清门,便来到了乾清宫的院落,乾清门内丹陛桥与乾清宫殿前月台相连,桥下有通道以便来往,,俗称“老虎洞”,丹陛桥下有文石台两座,台上置金殿,称之为“江山社稷”。金殿顶部为重檐,上圆下方体现“天圆地方”。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乃明清十六个皇帝的寝宫: 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雍正帝虽移居养心殿,但还是经常到这里选派官吏、批阅奏文。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决定太子命运的\"建储匣\"。有清以来,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在乾清宫曾经举行过两次盛大的千叟宴,分别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二次的规模远大于第一次。凡是年龄在六十五岁以上的大臣、官吏、军士、民人、匠艺等,共有三千多人参加了乾隆皇帝举办的大宴会。席间,乾隆皇帝还召一品大臣和年龄九十岁以上的人到御座前,赐酒并赐予每人拐杖等物品。宴会上联句赋诗,共得诗数千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据考证后来流行的所谓“满汉全席”其基本上的形成也是由“千叟宴”开始的。

清代时,乾清官还是皇帝死后停放灵枢的地方。即使皇帝死在其它地方,也要先把他的灵枢(也称梓宫)运往乾清它停放几天。顺治皇帝死在养心殿,康熙皇帝死在畅春园,雍正皇帝死在圆明园,咸丰皇帝死在避暑山庄,他们的灵枢都曾被运回乾清官,停放在这里并按照规定举行祭奠仪式。

在乾清宫前露台两侧有两座石台,石台上各设一座鎏金铜亭,称做江山社稷金殿,口语也称其为金亭子。金殿深广各一间,每面安设四扇隔扇门,重檐。圆形攒尖式的上层檐上安有铸造古雅的宝顶,象征江山社稷掌握在皇帝手中。

乾清宫的南庑房有一南书房,据载,年少的康熙皇帝就在这里智擒了鳌拜,去掉了一个心腹大患。虽然故事流传的版本很多,但其是确确实实发生在乾清宫的南书房的。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的北面,它建于明嘉靖年间,规制与中和殿相似,是皇后的正宫,每逢过年,皇后在此接受朝贺。交泰殿内悬康熙御笔“无为”匾,“无为”是指不是刑罚、以德政感化人民而达到天下大治的意思。殿内设皇后宝座,东侧是计时用的铜壶漏滴,西侧是嘉庆年间由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造的大自鸣钟,宝座前两侧所立的25座玺匣,是恭储玉玺的容器。清初工部根据世祖福临的旨意,将“宦官不许干预朝政”的敕谕铸成铁牌置于木座之上,有强烈的警告意味。

交泰殿后是坤宁宫,始建于明代初年,明朝时是皇后的寝宫,明朝最后一位皇后周氏在此自缢身亡。清代雍正以后,这里便不再是皇后的住所,东暖阁是皇帝大婚的洞房,西暖阁则是祭神的场所。

坤宁门是御花园和坤宁宫的分界线,从坤宁门往北行,就来到了御花园,在御花园正中有一个独立的院落,院落正,门是天一门,院落中央是钦安殿,钦安殿前有一棵柏树称“连理柏”,它是人工将两棵柏树结合在一起的,钦安殿建于明朝初年,他是北京中轴线上唯一的宗教性建筑,也是紫禁城最北面的一座宫殿。里面供奉玄天上帝,明初,明仁宗朱高炽在此病逝,天一门前摆放着一对独角兽獬豸,它浑身火焰鳞,传说他有辟邪的作用,并且能够辩忠奸明是非。

御花园的东南侧是绛雪轩,建于永乐年间,平面呈“凸”字形,它与御花园西南侧“凹”字形的养性斋对应。钦安殿东北侧是堆秀山,山顶建御景亭,清朝每逢重阳节皇帝后妃在此登高。钦安殿西北侧是延晖阁,建于明代,清朝皇帝经常来此游乐赋诗,也是清代选秀女的地方。延晖阁的正南是四神祠,供奉四神,御花园内还有代表四季的亭子,东侧万春亭为春,浮碧亭为夏,西侧千秋亭为秋,澄瑞亭为冬。御花园最北面是顺贞门,再往北就是紫禁城的后门神武门,明朝时叫玄武门,清初为避圣祖玄烨名讳,改为神武门,清代选秀女时进出此门。

第20篇:故宫导游词[材料]

首先我来介绍故宫的概况。

故宫过去叫紫禁城,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建成,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在这里曾居住了明清两朝24位皇帝。紫禁城的建筑是依据我国古代的《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建造的。

那么为什么叫“紫禁城”呢?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咱们中国是一个天文学非常发达的国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天象的记载。在古代的天象观测中,人们发现,有一颗星的位臵是不变的,始终居于天空的正中,它是紫微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北极星。人们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宫殿,称它为“紫宫”。皇帝称自己为天子,就是天帝的儿子,他所居住的宫殿就叫“紫宫”,这是其一,其二呢,皇帝居住的宫院,对寻常老百姓来说,是绝对的禁忌之地。于是两层含义合起来,所以就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也就是永乐皇帝在1406年开始营建的,用了14年的时间才全部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从明朝永乐到清朝宣统,共有24位皇帝在这儿居住过,统治中国达491年。

相传紫禁城有宫殿9999间半,实际上是8700多间,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这些宫殿沿中轴线排列,并向两边展开,左右对称,格局严正,气魄雄伟,极为壮观。当我们漫步在这些宫殿之间时,不仅仅可以亲身接触到它的一砖一瓦,还会欣赏到青铜、玉器、书画、珠宝等珍贵的文物。要知道,这些文物都是从故宫博物院150多万件藏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您定会爱不够,也看不够。再者说,在那些文物的背后,在眼前这些殿宇之中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足以让您听不够、想不够。简单一句话,您今天走进了这明清两代的皇宫,就是走进了中华文明的宝库。

故宫的全称是“故宫博物院”,因为它是在明清两朝的皇宫和宫廷旧藏文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说到这儿您可能会问了,那故宫博物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呢?不要着急,这还要从末代皇帝溥仪的退位说起。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溥仪正式宣布退位。按说,这座宫殿应该收归国有。可是,按照当时的规定,溥仪却被允许居住在后宫部分,长达十几年。

在1924年冬季的一天,冯玉祥将军的手下鹿钟麟,将溥仪和他的后妃逐出了皇宫,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故宫,并对皇宫中的文物进行了清点。又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那天,为了争先目睹这座神秘的皇宫和宫殿里珍藏的宝贝,许多人拥向故宫,北京城万人空巷、交通堵塞,这件事成了当天各大报纸的重要新闻。

故宫在开放的第一天,到底接待了多少游客,我们不知道。可这几年,每年都有近1000万中外游客到故宫参观游览。因为故宫是全年365天开放的,算起来,每天平均要接待将近3万人呢。

故宫博物院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么长的时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在古建筑保护、文物收藏、研究和展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您知道吗?目前故宫珍藏的文物有150多万件,占全国文物馆藏总量的十分之一,其中一级文物占全国文物的五分之一还多呢?那故宫的文物都有哪些品种呢?这150多万件文物种类齐全,包括玉器、陶瓷、书画、珐琅、漆器、金银器,以及大量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十多个门类。

这些年来,故宫博物院除了保存和复原三大殿、后三宫和西六宫外,又开辟了青铜、陶瓷、书画、珍宝、钟表等专馆,并经常举办各种临时的主题性展览。另外,你还可以到故宫的网站上看看,网址是:www.daodoc.com.(D是英文Digital 数字的意思;PM是Palace Museum,故宫的意思。中文意思就是数字故宫。

城池

午门 是皇宫的正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午位(正南方)故称午门。“五凤楼”;在明清两朝,它的地位非常重要,许多重大仪式都是在这里举行的。比如:每年农历十月,皇帝要亲自到这儿来颁布下一年的历书。另外,打完仗,将士得胜回朝后,要在午门前举行隆重的献俘礼。午门有时也会作为举行喜庆活动的场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儿要张灯结彩、“放灯”三天,而且允许平民百姓来赏灯游玩,显示皇家于民同乐、普天同庆的太平景象。然而,说到这午门,大家都会想到“退出午门斩首”这句话吧。其实,这句话纯属误传,北京当时的刑场在南城的菜市口。那这句话是怎么传出来的呢?过去大臣们和皇帝在朝堂上议政,经常出现意见不和的情况。在明朝时,皇帝就可以把触犯他的大臣拉到午门外用竹子打屁股。这叫廷杖。千万不要小看这竹子,它是一种碗口粗的毛竹,里面还要灌上水银,据说是为了加大杀伤力,几杖下去就能皮开肉绽。被打的人不死也要终生残疾。这种恐怖的事情从皇宫传到民间,就逐渐变成“推出午门斩首”了。

神武门

故宫的北门。这座门故去除了供帝后妃嫔、太监、宫女们进进出出外,还是击鼓报时的场地。当年这门楼上有一支大鼓和一口大钟,每夜有专人值班击鼓报更。这里说的更,是过去人们对夜间的计时方法,一更约为两个小时,一夜分五更。夜里11点到第二天1点,正是三更的时候,所以就有了“三更半夜”或“半夜三更”的说法。每天夜幕降临后,在击鼓报初更之前,先要敲钟108响。楼高夜静,紫禁城里的人们,都能听到这钟鼓声。

东华门

是整个明代皇宫的东门,与西华门一东一西,遥相对应。东华门与西华门不像午门与神武门那样处于正南正北方为,而是处于靠近东南、西南方位。

西华门是紫禁城的西门,门外与东华门一样矗立着一块下马石碑。这个门的职能与东华门相同,是大臣们上朝进宫出入的必经之地,或许因为出入东华门要经过一大片马厩的缘故,大多数朝臣一般进出皇宫都走西华门。清代皇帝和太后平时出宫游玩也多走西华门。

角楼

在紫禁城高高的城墙上,有四座小巧别致、精美无比的角楼。它们像四颗明珠,镶嵌在高大的城墙上,它们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建筑精品。这角楼的建筑十分复杂,它一共有三层檐。关于这角楼的建造,还有一个故事呢,我来说说吧。 相传,明朝的永乐皇帝在修建皇宫时,特意指定要在紫禁城的死角,各建造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角楼,并且限期100天,盖不好要杀头。谁也没有见过这么复杂的建筑阿,这可难坏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眼看皇帝的限期就要到了,工匠们愁的都吃不下饭。这是,来了一个卖蝈蝈的老头儿。他那蝈蝈笼子非常精致漂亮,大家都为过去看那巧夺天工的笼子。有个工匠不自觉的数起笼子上的玉米秸,“一根梁,两根梁…..”一数,一共是九根横粱、十八根柱子、七十二个脊。哎,这部正式咱们要盖的角楼吗!大家非常兴奋,突然想起卖蝈蝈的老头儿,可一看,老头儿不见了。工匠们七嘴八舌的说,这是鲁班爷显灵,来救我们了。于是,工匠们如期建好了角楼。

护城河和金水河 紫禁城城垣的外围围绕着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河岸陡直,由条石砌成,俗称筒子河。清代护城河的北、东、西三面内侧建有守卫围房732间,戒备森严。护城河水的源头是京西的玉泉山,玉泉山水经过颐和园、运河、西直门的高梁桥,流到市中心的后海,然后从地安门的步梁桥下分出支流,经景山西门的地道进入护城河。从康熙朝开始在护城河中种莲藕,农历七月,荷花盛开,十分壮观。收获的莲子和莲藕除交给宫中食用外,剩余的拿到市场上卖,所得银子作为小花销。嘉庆以后开始出租给人养荷收取租金。故宫周围有两条金水河,一条是内金水河,一条是外金水河。外金水河在天安门前,其水系来自护城河西边的河段,护城河河水到达宫墙西南角后,进入地道,在从织女桥流出,绕过社稷坛,从外金水桥流过,经牛郎桥向东过天妃闸,流出皇城。内金水河的水是从神武门西边的地道引入的护城河河水,河水沿内廷西区供电墙外向南流,在慈宁花园墙外向东南转,蜿蜒经武英殿,在太和门前广场形成一个优美的拱形渠,然后转向北流经文渊阁,在銮驾库的西边流出皇宫。整条内金水河在皇宫里绵延2000多米,河上共有大大小小21座桥,还有10多处涵洞。内金水河除有排泄雨水、方便宫中取水、消防等实际功能之外,增加精致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太和门和三大殿

太和门 朋友们,到了皇宫,您一定想知道皇帝上早朝的地方吧,太和门,就是明朝“御门听证”的地方。所谓御门听证,就是大家所说的上早朝,由皇帝和大臣们讨论、处理国家大事。 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帝上朝都是在威严的大殿里,其实不然。每天清晨,皇帝从后宫出来,坐在这太和门种种摆放的龙椅上。王公大臣们按照文东武西的顺序,站在门下的广场上,向皇帝奏事。皇帝身边站着当班的内阁学士,负责记录皇帝的意见,退朝后再稍加整理,颁行天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圣旨”或“上谕”,国家的日常事务就在这太和门商量决定了。说到这里,也许您会想到:在露天的门外办公,万一刮风下雨怎么办呢?其实别说刮风下雨,就是平常这里也不打舒服。但按当时的规定:皇帝和大臣们每天都要上早朝。不过,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封建社会每个朝代的头一两个皇帝一般都还比较勤奋,后代的皇帝就贪图享乐,把祖父辈打江山时的艰辛和治天下短裤新都抛到脑后了。明朝也不例外,中后期的万历皇帝竟长达24年不临朝。历史学家曾说过“明之亡,则亡于神宗”就是说明朝的灭亡正是从这位明神宗开始的。到清朝的时候,将御门听证改在故宫的乾清门。 金水桥 在太和殿前面有五座精致的汉白玉石桥,这就是著名的金水桥。您知道它为什么叫“金水桥”吗?我先说桥下这条河的水,它来自京城西面的玉泉山,从紫禁城的西北进入,东南流出。而古人推崇阴阳五行学说,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认为“西”这个方位在五行中属金,所以取名“金水河”,那上面的桥自然就叫“金水桥”了,我们都知道,天安门外也有金水桥,那是外金水桥,而我们眼前的是内金水桥,这金水河不光起到了装饰庭院的作用,也是紫禁城里重要的消防水源和排水渠道,故宫中的水源是很少的,一旦宫殿着火,金水河里的水就非常珍贵了。

太和殿 在宽阔的太和门广场上,广场中间有一条青白石铺成的御道,这条御道当年只有皇帝才能走。从太和门广场北望,在那高大、漂亮的汉白玉台基上,有座雄伟的建筑叫太和殿,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金銮殿。这汉白玉台基高达8米,比现在的两层楼还要高。修建这么高的台基,为的就是造成大殿的雄壮感。咱们国家古建筑的主体是木结构,而木材本身又不可能很高大,于是聪明的工匠采用高大的石台基将大殿托起,以增强气势。 在紫禁城所有宫殿中,以这座金銮殿最受尊崇,当年最高级别的仪式和大典都在这里举行。比如说,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还有在发生战争时派将出征,都要在太和殿举行非常隆重地典礼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就是登基大典,皇帝要这里接受百官和外国使臣的朝贺。此外一年当中的三个大节庆,也就是元旦、冬至和万寿节,皇帝也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宴会。其实这个元旦不是咱们现在的新年,而是农历的大年初一_—春节。冬至是一年当日光照时间最短的一天,古人认为这是阳长阴消的日子,值得大庆。所以皇帝要在冬至那天到天坛祭天,次日在太和殿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贺,而万寿节则是当朝皇帝自己的生日。您可能在电视剧中看到过举行大典的场景把,这广场的两要布臵雄壮的仪仗队,文武百官就跪在这御道的两旁。而皇帝是坐在太和殿内的宝座上,接受官员们的叩拜大礼的。既然太和殿的地位这么重要,在建筑规格上自然就是最高、最大的了。它的建筑面积是2377平方米。不仅在紫禁城内,就是从全国范围看,也是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宫殿。从它的屋脊到地面,高达35米,比现在的10层楼房还要高。讲到这里,不知您是否注意到这么一个问题。您看,这么大的一个广场,怎么连一颗树也没有?原来,这是为了突出三大殿的壮观和皇帝的尊严。您想一想,如果这里松柏参天,三大殿掩映在树荫之中,那还能有现在这种气势马?再者说,这里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要求格外庄严肃穆。如果有了树木,仪仗和百官的站位都会受到影响,将有损于典礼的严肃性。如此说来,是这些宫殿建筑的功能,决定了这里不能种树。

在太和殿的汉白玉台基上,有许多青铜鼎,其实那时香炉,因为它们是模仿周朝的鼎造的,所以叫鼎式炉。三层石台上共有18个香炉,象征着清朝的18个行省。每当大典时,就在香炉腹部装上香料,然后将香料点燃,18个香炉就一起散出缕缕青烟,使太和殿显得更加神秘庄严。

太和殿外面两边平台的两个角落,各有一件汉白玉雕凿的器具。在一块圆石板上,中间插一根铁针,周围刻有刻度。当太阳升起时,铁针的投影指向哪个时刻,就表示是什么时辰了。它叫日晷,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与日晷对称的位臵,是一座石头亭子,它叫嘉量。在嘉量的里面石斛(hu)、斗、升、合(ge)、龠(yue)五种计量器具,一直到近代,人们还常用斗和升来称量东西。为什么要把这两件器具摆放在这儿呢?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时间和度量衡是非超重要的,它代表上天的旨意和国家的统一。在世间,只有天子才能代表上天,行使规定时间和计量的权力,它们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摆放在日晷和嘉量旁边的统龟、铜鹤是举行大典时熏香用的,但还有一定的寓意。我们都知道,龟、鹤是长寿的动物,在太和殿的两边摆放上龟、鹤,象征着国运永昌。 我们都知道故宫有8700多间房子,而这太和殿,就有55间,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在古代,我们把四根柱子之间算一间屋子,而太和殿是横11间、纵5间,就是55间了。所以说,整个故宫也只是由几百座宫殿。 摆放在太和殿中平台上的龙椅,就是民间俗称的金銮宝座。它是用紫檀木制成,从明朝到清朝一直是用。这宝座的宽度大大超过高度,给人一种非常稳定的感觉,象征着皇权安稳、江山永固。大殿里的柱子,靠近金銮宝座的是6根金黄色的柱子,他表面贴的是金箔,6根金柱拱卫着那巨大的龙椅,把皇帝衬托得更加尊贵、庄严。此外还有66根朱红色的柱子。这些柱子都是用才子东北长白山的红松制成的,每根高12米,直径1米多,两个人都抱不过来。当年没有显得的大型运输工具,要采伐、运输这么的木材,实在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在太和殿的天花板上,有一个盘龙藻井。这“藻井”是古建筑中的名称,就是指天花板中间镂孔雕刻的一块。太和殿的藻井是一条蟠龙,就叫蟠龙藻井。在这龙嘴的下面,吊着一个亮晶晶的圆球,它叫“轩辕镜”。这个东西可大有讲究,您听说过“炎黄子孙”这个词吧。传说古代有炎、黄两帝,而咱们现代人都是它们的后代,所以中国人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过去的皇上也自认为是黄帝的继承者和接班人。这个传说中的黄帝号“轩辕氏”,而皇上在宝座的正上方悬挂一个轩辕镜,表示自己三正统黄帝,而且有轩辕氏的保佑。 太和殿地面上铺的是一种亮亮的方砖。您听说过紫禁城“金砖墁地”吗?指的就是这种“金砖”。这种砖并不是拿黄金制成的,那它为什么会叫金砖呢?这种砖是在今天苏州附近的御窑村烧制的。因为是专门为京城烧制的,所以叫“京砖”。可是南方人发“京”这个字音时,听起来像是黄金的“金”字。久而久之,这京砖被叫成金砖了。虽说这砖不是用黄金制成,可是由于它的制作方法独特,工艺复杂,它的质地更像大理石一样细密、坚固,尽管经历了几百年的摩擦,依然光亮如镜,再加上烧制、铺墁这种砖的费用也是很高的,所以,冠以“金砖”的美名,也是名副其实。

中和殿 太和殿后面有一座四四方方、象亭子一样的建筑,是中和殿。它是黄帝在大典之前的休息室。每次大典前,皇帝从后宫出来,在中和殿稍作停留。当太和殿所有的仪式都准备好后,有专门的人来导引着皇帝,沿中间的御道,从太和殿的后门走近去。当皇帝一落座,就要焚香、奏乐、响鞭,整个大典便开始了。由于这里是皇帝大典之前做准备工作的地方,所以他在后来逐渐成为举行各种祭祀、典礼时的准备场所。在各种祭祀活动中,有一项很特殊,那就是每年春天的祭农。每年春分,皇帝要到先农坛,那里有一块皇帝的“自留地”,就是咱们俗称的“一亩三分地”。平常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但到了春分那天,皇帝要亲自到这块田地上,扶扶犁,锄锄地,这叫行“亲耕礼”,祈求五谷丰登。皇帝在去先农坛之前,要在中和殿举行一个仪式,看一看他要用的农具,这也反映皇帝对农业的重视。当然了,中和殿还有其他用途。比如皇帝要在这里阅视家谱。皇族和老百姓一样,也有自己的家谱,皇帝的家谱叫“玉牒”。玉是玉器的玉,牒是通牒的牒,每隔十年重修一次。这里要说明一句,皇帝的家谱虽名为玉牒,但并不是用玉制成的,也是用纸张书写,只是为了强调皇帝家谱的高贵,才称为玉牒。中和殿的另一个用途,是皇帝在这里为皇太后上徽号。皇帝为了表示孝道,要在寿庆和节日给皇太后上一些吉祥的称号,叫做徽号。像我们熟悉的“慈禧”“慈安”就是徽号。

保和殿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宫殿,在明清两朝,这里是皇家的高级宴会厅。每逢重大节日和帝后生日,皇帝都要在这里宴请文武百官,以示庆贺。一些少数民俗的领袖,像西藏的高僧,蒙古王公来皇宫,皇帝也要在这里设宴款待,以示笼络。公主出嫁,皇帝也要在这里宴请亲家,表示对他们的尊重。然而,保和殿在读书人的心目中,地位是最高的,因为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保和殿拥有了一项更加重要的职能,成为中国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殿试的考场。老百姓所熟知的状元,就是从这座大殿里考出来的。朝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您听过这首童谣吗?它的前两句是说一个青年早上还在为地主放牛,晚上就到天子堂来考试了。而“天子堂”,指的就是这保和殿。这里形容读书人的一步登天,其实当年可不是这样的。在当年,能够到这座大殿内参加考试,就应经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因为来到这里的考生,都是从全国众多学子中,经过从地方到京城层层考试选出来的。一个读书人,熟读“四书五经”之后,首先要中秀才。中了秀才就是读书人,到县衙大堂,见县官就不用跪了。秀才要去省会城市考试考“乡试”,考中为举人,举人就可以做县令之类的小官了,社会地位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您还记得吗,在电视剧《铁齿痛牙纪晓岚》里就有秀才参加乡试,考官们徇私舞弊的情节。其实,中举对于科举之路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举人们还要到京城的国子监去考“会试”。然后才有资格到这座宫殿参加考试,所以叫“殿试”。“殿”就是保和殿的“殿”。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由皇帝亲自主考。从早上考到晚上,整整一天。阅卷工作全部结束,皇帝要在太和殿进行一个隆重的发榜仪式,称之为“金殿传胪”。所有参加殿试的贡生们都云集在太和广场,皇帝亲自在大典上宣读前三名的名字。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第二,第三名称为榜眼和探花。这三个人可以很荣耀的从午门正中的门洞走出紫禁城,这是皇帝对他们的恩宠。 云龙石雕 故宫中,在许多宫殿的前台都有石雕,用浮雕的手法刻出游龙、翔凤等图案。这些石雕主要为了装饰,显示皇家的威严和气派。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石雕中,保和殿后也就是台阶中间的云龙石雕是最大的一块。石雕的图案,从上到下,刻着九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游龙,嬉戏于云海之中,非常生动、精美。这块石雕是用一块完整的大青石雕成的,现在长16.57米,宽3.07米,平均厚度1.70米,重量达200多吨。这块石料是采自北京房山区的大石窝村,距离紫禁城有100多华里。在500多年前,没有任何现代化运输工具的情况下,是如何从百里之外将这么巨大的石头完整的运来的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简单地说,就是借助冰,是用拉旱船的办法拖过来的。工匠们从紫禁城到大石窝村,每隔一里地打一口井。到了严冬季节,从井里把水提上来,泼在路面上,就这样波一条100多华里的冰道。我们知道,饼面上的摩擦力小的多。就是这种能够情况下,仍然动用了两万多名民工、几千匹骡马,用了近一个月时间,耗银11万两,才把这块大石头拉进紫禁城里,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每个人站在它面前,都不得不从心底叹服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铜缸 故宫里有许多大缸,您想这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这些缸是储水防火用的,故宫里现在总共有308口铜缸或铁缸,分散在各个宫殿附近。故宫的缸都有一个特点,缸底的石基都留有一个方口。因为北京的冬天很冷,户外的水很容易结冰,所以入冬以后,专门有太监来管理这些缸。在缸的外面套上棉套,上面盖上缸盖,低下烧上炭火,一直烧到惊蛰时节气温回升了才撤火,基座下的方口就是烧炭的炭口。这些缸大部分都是用青铜铸成的,缸外面是镏金的,一口缸要用黄金约3公斤。金灿灿的镏金铜缸衬着红墙,十分华贵气派。可是,如果我们走到前朝宫殿旁边,会发现那里的缸表面只留下了斑斑的黄迹。这是怎么回事呢?说道这儿,我要讲一段令人心酸的历史了。1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的名义,侵略北京。当他们进入紫禁城后,对宫廷物品进行了大肆劫掠,抢走了数不清的玉器、玛瑙、佛像,许多珍贵图书、档案也被破坏。这些大缸表面,金灿灿的黄金夜难逃此劫。贪婪的侵略者用刺刀把缸表面的镏金一点点刮去,留下横七竖八的刀痕,引起我们痛苦的回忆,提醒我们要勿忘国耻,自强不息! 横街 在保和殿和乾清门之间有条狭长的广场,是紫禁城内的一条分界线,称“横街”,又叫乾清门广场。横街以南是外朝,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横街以北是皇帝后妃们居住的地方。从这里向北的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紫禁城的内廷。在内廷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有三座宫殿,依次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称为后三宫,再往北是御花园。两侧各有六座规制相同的院落,就是妃嫔们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东六宫的东侧,有皇帝供奉祖先的奉献殿和乾隆打算养老的宁寿全宫。在内廷中轴线的西面,有一大片宫殿,是供太后、太妃们居住的慈宁宫、寿康宫。另外,还有一座很高的建筑,与周围其他殿堂有很大差异。那是外西路的一处佛堂,叫雨花阁,是故宫中最大的一处佛堂。这座阁楼的形制与其他宫殿明显不同,它的四个屋脊各雕有一条铜铸镏金的龙,四条游龙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军机处 在乾清门西高墙边,有排又矮又小的房子,比起紫禁城里那些高大的宫殿,它们实在是太不起眼了。可是正像俗话所说的“人不可貌相”一样,这几间小房子也非比寻常,因为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军机处”所在地。您在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中所看到的“军机大臣”,就在这里值班。清朝为什么要把军机处那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放在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呢?就是因为这排房子的一墙之隔就是皇帝居住的养心殿。雍正初年,西北地区放生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军情紧急,雍正皇帝经常在养心殿昼夜不停的和大臣们商量如何评定叛乱。为了随时召见这些大臣,雍正便将养心殿外这排平房作为大臣们休息和等候的地方。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时间,又有利于保密。于是,军机处成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国家的军政大事都在这里决断,而本来掌握朝政大权的内阁变成空架子。军机大臣的人选要皇帝亲自在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大臣中选任。这样军机处就完全臵于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了。而军机大臣确实有一定权势。要是没有过人的才能,还是不可能成为军机大臣的。一位大臣初入军机处,叫学习“行走”,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誊写诗片。皇帝每天口诵所制诗文,这位大臣只能肃立静听,然后回到军机处根据记忆将皇帝的诗文誊些出来,也能做到准确无误了,才能参加撰写皇帝的谕旨。皇帝的谕旨,有时一天好几次,有时一说就是几百句话,听了以后,仅凭记忆,要能写的完全符合皇帝的本意才行。您说,这活儿容易吗? 景运门 在明朝时期可是戒备森严,没有皇帝的诏令,就是王公大臣也不能进入。因为,这是进入皇宫内院的必经之门。在景运门西面,有一个和它正对着的门,叫隆宗门,隆宗门的作用及管理办法,和景运门完全一样的。 后三宫

乾清门,它和南面的太和门有异曲同工之处。太和门是明朝“御门听证”的场所,清朝则改在这里。清代的许多重大国事比如平定吴三桂等人的叛乱、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出兵收复台湾等。都是在这里讨论决策的。乾清门内是一个不大的院子,周围有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长廊式房屋,您可千万别小看这些没有气派的平房,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里。您听说过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吗?这历史上真实的一幕,就发生在乾清门西侧的叫南书房的屋子里。康熙做皇帝的时候只有8岁,又鳌拜登四名大臣辅政,鳌拜居功自傲,专横跋扈。有很大野心。他通过大肆结党营私,迫害异己逐渐总揽了朝廷大权,干了许多坏事。康熙14岁时,名义上正式亲政,可实际上鳌拜仍然控制着朝廷,把康熙臵于傀儡地位。有一次,鳌拜和一个大臣发生争执,鳌拜在朝堂上,就和皇帝大吵大闹,后来竟然撸起袖子、伸出拳头,胁迫康熙。康熙只好暂时忍耐。从那以后,康熙决心除掉这块绊脚石。然而鳌拜是满族贵族中有名的“勇士”武功极好,又手握大权,在朝中有一大帮党羽,要扳倒鳌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康熙决定智取,假装迷上了摔跤,他让人找了十几个身体强壮并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天天在一起玩摔跤。有时鳌拜进宫办事,看到小皇帝这样贪玩,认为不会有什么作为,就更加不把皇帝放在心上,做着独揽大权的美梦。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康熙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在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召鳌拜来南书房讲书,当时这里是康熙读书的地方。当鳌拜像往常一样趾高气扬的走进去时,突然拥上一帮少年,连拉带绊把他按倒在地,鳌拜还以为这帮孩子在跟他开玩笑。当他被捆绑住后,康熙严厉的列举了鳌拜的30条罪状。考虑到鳌拜毕竟为清朝立下过汗马功劳,宣布将他终生监禁。不可一世的鳌拜后来死在狱中。这一年康熙皇帝才16岁。

乾清宫 是皇帝的寝宫,明朝的14位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位皇帝都曾在这里居住,并在这里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从清朝第五代皇帝雍正开始,将寝宫移到了养心殿。宫殿里宝座的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这块匾是康熙皇帝临摹顺治皇帝的笔迹写成的,在学多电视剧中出现过,可以说它是紫禁城中最重要的一块匾,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个理由:首先“正大光明”这四个字是清朝皇帝标榜的祖训格言,制成扁悬挂在这里,作为立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准则。再者,它和清朝雍正皇帝创立的秘密建储制度有关。储是储存的储,建储业叫立储,就是确立皇位继承人。我国历代王朝,大都采取公开建储的方式,立为太子的多是嫡长子,也就是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可是皇帝的儿子一般都很少,不少皇子都做着皇帝梦,他们为此往往拉帮结伙、勾心斗角,甚至发展为同胞骨肉互相残杀,您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吗?剧中的康熙皇帝就因为建储而遇到问题:他曾两次立嫡长子胤礽为太子,又两次把他废掉。此后康熙便不再提太子的人选,直到他临死之前,才下诏书,让四子胤祯继承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由于康熙朝的太子长期不定,而雍正即位又比较突然,所以民间就盛传雍正是偷改了康熙皇帝的遗诏而登上皇帝宝座的。据说,康熙写的是“传位十四子”,雍正勾结负责传召的故名大臣隆科多将“十”字上面加一横,下面加意钩,改称了了“于”字,成为“传位于四子”。事实果真如此吗?据清史专家考证,这种传说是靠不住的,因为清代这种传位诏书要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这样看来,雍正并不是靠篡改诏书登上皇位的。雍正皇帝即位后,吸取历史教训,决定将公开立太子的制度,该为秘密建储。秘密建储的做法是,皇帝在位时不公开确立太子,通过对皇子们的全面考查,选定皇位接班人,并秘密的将这个皇子的名字写在两份诏书上,一份由混各地随身带着,另一份装在一个小盒子里,密封好后,就放在这块“正大光明”匾背后。当皇帝病危时或去世后,由朝廷重臣和王公贵族,一起把这两份诏书取出来,对照无异后,即按照上面的名字公布下一任皇帝。这种方法确实减少了皇子之间的争斗。雍正皇帝设立了这种秘密建储制度后,他的儿子乾隆皇帝就是以这种方式登上皇位的。

交泰殿

是以做四方的亭式建筑。这座宫殿上的彩画图案和其他宫殿的是有区别的。所绘彩画是一对对飞翔凤凰,而其他宫殿基本上都是一对对游龙。在封建社会,龙是皇帝的象征,而凤凰是皇后的象征。皇后头上戴的是凤冠,穿的是凤头鞋,住的是凤楼。说到这儿您是不是已经想到了交泰殿的用途,原来这交泰殿是宫内专门为皇后准备的正殿。在皇宫中,皇后的地位也是非常尊贵的。每年的一些重要节日,如元旦,还有千秋节,也就是皇后的生日,皇后就会端坐在交泰殿内的宝座上,接受宫内嫔妃以及一些高级官员大夫人的朝拜。殿内正上方悬挂的那张匾写有“无为”二字。这两个字很是耐人寻味,无为是古代的一种政治思想,讲究清静无为、清心寡欲,其实就是不要有太多的作为,凡是要顺其自然。交泰殿虽然不大,里面的陈设却非常丰富。宝座两旁有一些蒙着布的方架子颇引人注目。当年这些架子上放臵着象征皇权的大印,一共有25方,习惯上称为二十五宝,这些都是乾隆皇帝亲自选出来的。在殿的两侧,还有两件大型计时器,东边的叫“铜壶滴漏”,西边的叫“大自铭钟”。铜壶滴漏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计时器,大自铭钟是吸收西方近代科学仿造的钟表。

坤宁宫

是后三宫的最后一宫。我们知道后三宫中最前面的是乾清宫,从名字上看,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这“坤宁”二字同乾清宫的“乾清”二字是非常对应的,“乾”指天,象征着阳;“坤”指地,象征着阴。“清”“宁”都是表示安定、和谐的意思。您该猜到坤宁宫的作用了吧!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那坤宁宫自然是皇后的寝宫了。在明朝,除了个别失宠的皇后外,其他皇后都住在这座宫殿内。清代,顺治和康熙时期,皇后依然住在坤宁宫里。到了雍正皇帝时,由于皇帝搬出乾清宫,皇后也就不再住坤宁宫了,于是对坤宁宫作了改建。从此,这座古老的宫殿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了有趣的变化。首先说,这座宫殿的正门不居中,而是偏向东边,这是东北地区满族的建筑特色,再者说,坤宁宫的窗户纸都糊在窗棂的外面,过去人们说东北三大怪,其中就有这“窗户纸糊在外”。在风沙大地区,这种把窗户纸糊在密集的窗棂外面的方法,既可以使窗户纸不易被风刮破,还可以使窗棂上不落灰尘。屋内的陈设,就更有特色了。大殿的西半部分较大,是萨满教举行祭神的场地。萨满教是满足的民族宗教,在东北地区非常流行,它是一个多神教,佛教中的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汉族民间祭拜的关云长,以及山里的虎、鹿、猪、熊,路边的石头、树林等都是萨满教的祭祀对象。坤宁宫东侧是皇帝皇后大婚的洞房。按照礼仪,帝、后新婚,要这这里住满三天。三天之后,皇帝搬到养心殿,而皇后在东西六宫中中选择一宫居住。洞房中的陈列室末代皇帝溥仪和他的“皇后”婉容大婚的原状。洞房的墙上涂着红漆,地上铺着红地毯,到处都是红色,在洞房的门口和东侧过道的木影壁上,各有一个大红底金色双喜字,寓意着“开门见喜”。靠窗户的大炕,是皇帝和皇后因交杯酒、唱交祝歌的地方。屋内靠西北墙的地方摆有皇帝和皇后的龙凤喜床。

坤宁门 是御花园的入口。到了这里,古柏老槐扑面而来,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御花园的面积并不大,它东西长130多米,南北宽90米,总面积不超过12000平方米。但古代的工匠们就利用这一方小小得天地,安排了各类建筑20多座、古树160株,还有两座假山、两方水池及散布其间的大量奇花异石,使御花园显得格外典雅、幽静,幽赏起来,美不胜收。 御花园

钦安殿 走进天一门,在钦安殿的前面,您能看到两棵长的很奇特的柏树。这两棵树的根和主干彼此独立,但从树杈上就相依相偎,难分彼此了。人们称它为“连理树”、“连理枝”。古代人把这种连理枝又叫“合欢树”、“夫妻树”。其实它们不是天然形成的,在它们很小的时候,园艺工匠就将它们拧到了一起,最后长成了这个样子。您知道吗,钦安殿是整个故宫中最古老的建筑,它是从明代保存下来的,距现在已经有580多年的历史了。明清两朝都在这里供奉玄武大帝。玄武大帝也叫真武大帝,是水神。皇宫都是木结构的房子,非常怕火,过去由于没有避雷针,曾多次着火。特别是太和殿,因为最高大,更容易遭受雷击,自明初建成以来,曾经发生五次较大的火灾。所以封建帝王们特意在宫中专门找一个宫殿供奉水神,祈求保佑皇宫的安全。而且,这连理枝前的门叫天一门,门的名字也跟水有关系。《易经》上说“天一生水”,水是灭火的,于是起这个名字,用水镇火,图个吉利。我们都知道,浙江宁波有一座明代的藏书楼叫“天一阁”,也是取这个意思。当然,这些都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罢了。

养性斋 是座凹字形的两层楼阁式建筑。它的外墙倚着御花园的墙壁,海棠树、太湖石环绕周围,环境很优雅,在这儿居住一定很舒服。谁在这儿住过呢?他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这位英文老师是苏格兰人,中文名字叫庄士敦。他是一个中国通,中国话也讲的非常流利。在电影《末代皇帝》中,就有这位英文教师的镜头。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自己念书厌烦的时候,庄士敦能循循善诱,“讲些山南海北、古今中外的掌故。”他称赞庄士敦是自己的又一个灵魂。因此,溥仪特意把这养性斋,赏赐给庄士敦当书房兼卧室。当然,溥仪学习英文就业在这里了。

堆秀山,它是用江苏太湖流域的“太湖石”人工堆砌成的。太湖石是在太湖里被湖水多次冲刷而形成的奇形怪状的石头。要细算起来,这堆秀山“太湖石”的历史比整个皇宫都古老,听我们讲讲吧。在北宋的都城开封,过去由一座山叫“艮岳”,就是用太湖石堆成的。可是建好后不久,北宋就被金朝灭亡了,艮岳山也毁了。等到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就把这些石头运到这儿,堆成了我们眼前的堆秀山。所以这些太湖石有近1000年的历史了。在山脚下,正中有一个门洞,在门洞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人工喷泉。那时候故宫里没有自来水管道,这喷泉是怎么设计的呢?工匠们在半山腰两侧各设一口蓄水的大缸,通过水道,产生压力,使水从下面的龙嘴里喷出。而喷泉造型是用石头雕刻的一条蛟龙,盘踞在石座上面。喷泉整体造型和谐美观,使皇帝的游玩别有情趣。堆秀山山上有一座小亭子“御景亭”。那儿是御花园的最高点,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九九重阳节,皇帝会带着后妃们,在亭内登高赏月、饮酒作诗。 絳雪轩 为5间房的建筑。这个“絳”字是红色的意思。可我们都知道,雪是白的,那么,絳雪岂不成了红色的雪吗?其实,当年这里种着5棵海棠树。一阵微风吹来,白中透红的海棠花瓣纷纷飘落,地面上就像下了一层红色的雪,乾隆皇帝为此作诗“暇日高轩成小立,东风絳雪未酣霏”,来赞美当时的景色,所以取名叫絳雪轩。絳雪轩对面的花坛,竖着一块枯木。但您仔细想想,如果这是块木头,常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早就腐烂了。其实,这是一块木头的化石,叫木变石。这木变石是怎么形成的呢?据记载,东北的松木沉入松花江,经常年累月,变成石头,就是木变石了。一般的木变石都比较小,可是我们看这块石头,有一米多高,就十分难得了。这块石头是黑龙江的一个大将军,进献给乾隆皇帝的,乾隆得到石头后,非常高兴,诗兴大发,题诗一首,刻在石头上。 延晖阁 为二层阁楼。您可千万不要小看这阁楼,清朝的选秀女就是在这里进行的,每三年选一次,满、蒙、汉八旗官员的女儿凡是13岁到17岁的都要参选,只有到17岁仍未被选上的才可以自由婚嫁。选秀女的时候,候选的女孩子们先由太监从神武门领到这御花园北门外等候。选时一到,再将那些女孩子引到这延晖阁前站好,让坐在阁里的皇帝、皇太后挑选。被选中的秀女,或成为皇帝的嫔妃,或指配给皇子皇孙和皇家宗室的子弟。您知道吗?慈禧就是17岁时在这里被选入宫的。好,延晖阁讲到这里。我现在问您一个问题,您看过电视剧《还珠格格》吗?那里面的格格门住的地方叫什么来着?没错,淑芳斋!在延晖阁西北边有一个小屋檐,倚着红墙,那里面就是淑芳斋了。它位于西六宫最北处,目前还没有公开开放。我所以要讲一家,是为了消除一个误会,实际上这淑芳斋并不是拍《还珠格格》时的场景,也不是格格居住的地方,电视剧只是借用了这个名字。在清朝的时候,淑芳斋是皇帝和后妃们看戏的场所。紫禁城内共有5个戏台,淑芳斋里就有两个,梅兰芳、杨小楼等人都在这里演过戏。 西六宫和养心殿

储秀宫 在储秀宫居住过的皇后和嫔妃中,最著名的就是慈禧太后了。她17岁那年被选中入宫,封为“兰贵人”清朝固定,后妃分为8个等级,第一级当然是皇后,皇后以下依次是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兰贵人是第六等级,地委不不高,还不能住在储秀宫的正宫,只能住在两边的配殿。4年后,慈禧在储秀宫的后殿丽景轩,为咸丰皇帝生下了他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母以子贵,从那时开始,慈禧地位迅速上升,很快升到贵妃。1861年咸丰皇帝因病去世,年仅6岁的小皇帝同治继位,慈禧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被尊称为“圣母皇太后”。我们熟悉的“慈禧”这两个字,是她的徽号。所谓徽号,就是加在皇帝、后妃名号上的一种美好的称号,自然都是一些吉祥的词汇。徽号还可以屡次递加。例如这次慈禧后来又累加了7次徽号,因而她最后的徽号多达16个字,全称叫起来多麻烦呀,还是省略点,叫慈禧皇太后吧。这位在中国历史上不同反响的女性,控制清朝政府长达48年之久。由于垂帘听政的地点是在皇帝居住的养心殿,所以这个问题我在养心殿给您介绍。光绪十年,为庆贺慈禧50岁生日,耗银63万两,对储秀宫大加修整,现在保留的就是那时候的原状。由于慈禧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储秀宫正宫。所以,今天这里面的摆设,就是按照慈禧生活的情景布臵的。正中的堂屋相当于今天的客厅。最西边的一间,是慈禧睡觉的寝室,里面的一些器具,是慈禧曾经使用过的。最东边的这间屋子,是慈禧拜佛和静思的地方,慈禧晚年很信佛,希望别人叫她“老佛爷”。

翊坤宫 每逢年节,慈禧太后都要在翊坤宫正殿接受皇帝和后妃的朝拜。最后一位在这里生活的女性,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婉容,她活泼好动,非常喜欢荡秋千。在翊坤宫殿外的横梁上,有一对锈迹斑斑的铁环,这就是婉容当年用来拴秋千架用的。翊坤宫前有一道木制的影壁门,上面写着“明盛”两个字,这两个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原来,这“明”字左面多了一横;“盛”字右边又少了一点。这是为什么呀?有一种说法:这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艺术特点,讲究对称美,所以写字有时要增一笔,有时要删一笔。我们再说说这影壁,它也叫照壁、萧墙。在正门内设有一道影壁或影壁门,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独特风格。古代讲究含蓄美,如果一进大门,庭院、房间一览无余,就显得非常不雅。毕竟,家里面就都是个人隐私了。于是,古人在大门内安放一座影壁或影壁门,是外面来人的视线受到阻碍,才能显出主人家高宅深院大气派。您说,这翊坤宫前的影壁门不也是起这个作用吗?

太极殿 明朝时候,在这看上去很普通的宫殿里,却发生了近乎传奇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位根本没有做过皇帝的人成了皇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给您讲讲吧。明朝的第九位皇帝宪宗有一位姓邵的妃子,就住在这个宫殿里。她既美貌又有文采,生育皇子朱佑杬后,被封为贵妃。可是好景不长,宪宗皇帝去世后,由长子即位。同时,邵贵妃的儿子,11岁的朱佑杬被封为兴王。这么小的孩子就要告别母亲,到湖北的属地区,邵贵妃的心里非常难过。然而,更伤心的事还在后头,兴王43岁便在湖北不幸病故,白发人送黑发人,邵贵妃万分悲痛,天天以泪洗面,最后导致双目失明。本以为邵贵妃就这样凄惨的渡过余生,却不料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兴王去世仅一年,他的侄子,明武宗也因病死去。明武宗既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皇位由谁继承呢?经过大臣们商议,决定由兴王的儿子,也就是邵贵妃的亲孙子朱厚熜继承皇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嘉靖皇帝。嘉靖即位后,将奶奶封为太皇太后,还要把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兴王追封为皇帝。但是,根据封建的礼制,众多大臣激励主张,嘉靖皇帝只能将死去的孝宗,也就是他的伯父称为父皇,而自己的亲父亲到成了皇叔。历史上汉朝、宋朝确实都有过这种先例。然而嘉靖皇帝不顾群臣的强烈反对,坚持将亲生父亲追尊为恭睿献皇帝,于是那位一天皇帝也没有做过的兴王,死后却有了皇帝的名号,他在湖北的坟墓也按皇帝的待遇被称作陵,那就是明显陵。顺便说一句,兴旺的显陵不仅至今保存完好,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那些在太和门外长跪不起、坚决反对嘉靖皇帝的官员,全都被嘉靖皇帝拉到午门外用木棍打屁股,17人被活活打死。

长春宫 是一处非常优雅舒适的院落。长春宫南面有座叫“体元殿”的建筑,它和别的宫殿有些不同,它的整体形状为凸字形,突出的部分是一座小戏台,叫长春宫戏台。慈禧太后过五十大寿的时候,为了表示庆贺,在这里一连演了半个多月的戏。戏台对面的建筑是长春宫正殿。我来讲一个乾隆年间发生在这里的爱情故事。乾隆的第一位皇后是富察氏,不仅美丽端庄,而且生活简朴、待人谦和,对婆母皇太后也非常孝顺,实在是一位贤内助。乾隆和这位结发之妻非常恩爱。然后,可惜的是,富察氏在跟随乾隆皇帝东巡时,得了重病,在山东德州不幸病逝,年仅37岁。乾隆悲痛万分,他不仅亲自操办隆重的丧礼,还按皇后生前的愿望,封她为“孝贤”皇后。不仅如此,乾隆还下令这长春宫不许别人再住,里面的一切陈设都要保持孝贤皇后生活的原样。乾隆有时候想念妻子,就到这里走走,坐坐,睹物思人。每逢孝贤皇后的生日或忌日,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直到乾隆自己年老体衰、行将就木时,才下令后世妃嫔也可以入住。在古代帝王中,乾隆皇帝和孝贤皇后这种深厚的感情是很少有的。即使是平常老百姓,这种真挚的感情也是值得称道的。在长春宫回廊的墙壁上有十几幅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的内容都是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等任务在画中栩栩如生。您可能会问了,长春宫里为什么要画《红楼梦》的故事呢?《红楼梦》不是被清政府宣布为禁书吗?的确,《红楼梦》因为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曾被清政府宣布为禁书。据说,是经过和珅的大力推荐。乾隆皇帝默许后,才得以流传开来。其实《红楼梦》那巨大的文学魅力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这部书在皇宫也有不少的读者。据说,慈禧就非常喜欢读《红楼梦》,有时还把自己比作书中的老祖宗贾母。这些壁画正是在慈禧的旨意下,由光绪的妃子瑾妃、珍妃找人画上去的,至于具体出自哪位画师之手,目前还不清楚。 养心殿 您听说过养心殿吧,它可以说是清代封建国家的“心脏”。因为从雍正开始,养心殿就成为国家最重要、最机密的地方。这里控制着军国大政,多少影响历史进程的决策,都是在这儿作出的。养心殿的正殿,是皇帝的办公室。皇帝每天批阅奏章、保和殿考试后判卷子,都是在这殿里的那张桌子上进行。还有,高级官员在新上任前,一般都要接受皇帝的召见,叫“引见”,也是在这儿举行的。皇帝通过这种方式,即管理了国家大事,又加强了对大臣的笼络和控制。养心殿最西边的一间,是皇帝的一个书房。在书房的东墙上挂着一块匾,写着“三希堂”三个字。为什么要挂这么一块匾呢?原来乾隆皇帝在这里存放了三件非常珍贵的稀世墨宝,它们分别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限制以及侄子王洵的书法作品。乾隆皇帝喜爱书法,而且写得相当不错。当他得到王羲之等人的这三件作品时,特别高兴,就把这里改名为三希堂。同时,他还经常临摹这些书帖,以增加自己的书法功力。养心殿最东边的屋子,就是东暖阁。这里的陈设有点特别,屋子的中部有个宝座,在它后面又有一张比较宽的坐骑,能坐下两个人。两个宝座上都铺有黄垫子,在这两个座位之间挂着一面黄布帘子。为什么要挂黄布帘呢?您想到了吗?原来这就是慈禧垂帘听政的地方。一些影视作品表现垂帘听政时,用若隐若现的珍珠帘子,这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在影视里还把垂帘听政放在宽广的大殿。文武百官济济一堂,这也是不合历史真实的。垂帘听政其实是在这间房子里进行,参加的人也很少,只有军机大臣等高级官员。最后一位在养心殿主持朝政的,是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太后。1912年2月12日,她代表年仅6岁的宣统皇帝下发了清朝最后一道诏书,宣布退位。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清王朝,也就随之结束了。 体顺堂 是清代后妃的临时住所。院子中间那块晶莹剔透的石头,是一块没有进过打磨的天然水晶石,这么大的天然水晶,在自然界是很难的,那为什么要把它放在这里呢?由于水晶具有纯洁、透明的自然品质,人们就赋予水晶许多美好的象征,例如冰清玉洁,光明磊落等等。体顺堂是皇后住的地方,在这儿摆上水晶石,既是皇帝对身边女子的一种美好祝愿,也具有警示、告诫作用,看来,这水晶石的摆放也是颇费心思的。

丽景轩 是储秀宫的后殿,慈禧太后22岁时,在这里生下了咸丰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生下皇子后,母以子贵,她就升为懿贵妃。可以说,这里是她发迹的地方。现在的丽景轩被故宫博物院开辟为展室,正在举办《溥仪生活》展览,系统的展室了溥仪在紫禁城内十几年的生活,以及这一时期发生的一些事件和他在当时的许多用品。许多展品都是第一次和观众见面。丽景轩西配殿,展出了溥仪即位、复辟和大婚三个方面的内容。1909年,光绪皇帝去世后,年仅3岁的溥仪成为大清国的皇帝,年号宣统。然而,仅仅3年时间,清朝就灭亡了,但是,溥仪根据民国政府的优待条件,仍旧继续居住在紫禁城的内廷。在这个小圈子里,还维持着小朝廷的风光和尊严。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扩大,溥仪日益向往皇帝的权利。1917年,军阀张勋带军队进京,复辟帝制,拥戴溥仪重新登上皇帝的宝座。然而,在全国上上下下一片反对声中,溥仪这次只做了6天皇帝,就匆匆下台了。1912年12月1日,溥仪在紫禁城内廷完成了他的大婚礼,取婉容为皇后、文绣为皇妃。婚礼一切按照皇室规矩,举办得非常热闹。您可以在展览中看到各国使节和民国政要送的贺礼。丽景轩的正殿,展出了皇帝皇后在宫中中西合璧式的宫廷生活:桌上摆着西洋餐具,墙上挂有洋人为他画的油画像,东屋还有他和皇后婉容一起弹的钢琴等等。东配殿展出的是溥仪从幼年到青年时期在紫禁城中的生活。溥仪3岁进宫做了皇帝,6岁退位并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在他的学习过程中,从英国教师庄士敦那里了解了近代西方社会,并且开始在紫禁城内进行一种西洋生活的尝试。他剪发辫、穿西服、吃西餐、骑自行车。展览中有他当年用过的英国三枪牌自行车、望远镜、地球仪,还有玩具火车、消防车、旋转吊车、西洋美女扑克,以及各国香水等文物。 箭亭

箭亭是清朝乾隆时期建造的,“箭”是射箭的箭。这座建筑有些特殊,从位臵上看,他同其他宫殿互不相连,像一座独立的殿堂,周围比较开阔、空旷;从建筑式样看与众不同,它没有窗户,只有门,共有32扇大门。每当要射箭时,就在亭前的空地上摆上箭靶,然后将32扇大门全部打开,射箭者立于亭内,拉弓射箭。亭外的武士们摇旗擂鼓、呐喊助威,情景十分壮观。乾隆皇帝为什么要修建这么一座箭亭呢?就他来说,此举可谓是用心良苦。我们知道,满足人擅长骑射,不仅以骑射为谋生手段,还以此造就了一支彪悍的满族八期骑兵,打败了明朝军队,建立了清政权。到乾隆时期,清朝建立已有100多年,社会稳定、经济发达,但是当年英勇善战、威风凛凛的八旗子弟也由于长期处于安定环境,逐渐变得追求享乐、不思武功,有些萎靡不振。乾隆皇帝担心这种局面发展下去,不仅八旗贵族会忘了“骑射”之本,还要危及他们的统治地位。所以,这这里修了这座箭亭。并且在亭内的左侧立了一块碑,告诫他的子孙们不要忘记祖宗的起家之本,要“操练技勇,时时练习骑射”。在亭内的右侧,还有一块碑,那是嘉庆皇帝立的。然而八旗子弟的堕落局面并没有因此而扭转,乾隆的担忧,后来不幸成为事实。箭亭建起之后,乾隆、嘉庆皇帝都曾在这里演习射箭,操练武艺。清朝考武状元也在这里进行,各地的武举人在皇帝面前演练武功,称为武会试,成绩优异者可以得到武进士的称号。到了光绪时期,武会试被取消,箭亭从此不在使用。 奉先殿

奉先殿是清朝顺治年间建的。“奉”是供奉,“先”指先辈,从“奉先”这两个字上,您自然会想到这组宫殿的用途,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这奉先殿分为前后两个殿,原来的陈设情况是:前殿摆放着清朝已去世的历任皇帝和皇后的神位,以及各种祭祀用的物品。后殿分割成一个个小房间,每个房间作为一对皇帝夫妇的寝室,摆上大床和他们生前用过多衣服。由专人负责每天的清扫、烧香、上供等事项。每到自己父母的忌日和元旦、冬至等重大节日时,皇帝要亲自来行礼祭拜。每个月新成熟的瓜果蔬菜和皇帝狩猎的野味,也要送一份到这里给祖先们尝一尝鲜,这在祭祀上“荐新”。清代统治者重视奉先祭典,既是对祖先的怀念、追思,也是借此培养孝道,培养恭敬、虔诚的精神。现在的奉先殿被辟为钟表馆,展出了18世纪以来清朝宫廷使用的机械钟表中的200多件精品。 九龙壁 九龙壁市故宫一处著名的景观。九龙壁一向被誉为古代建筑中的艺术珍品,我国现存的古代大型九龙壁只有三座:一座在山西大同,一座在北京的北海公园,再有就是北京故宫的这座。三座九龙壁中,紫禁城的这座是最精美的,它是乾隆年间制作的。这座九龙壁高3.5米、长29.4米,由270块琉璃塑块拼接而成。主体图案是9条颜色不同,形态各异的巨龙。它们翻腾在海水山石之间,身姿矫健,活灵活现。这么大的九龙壁,不仅很难烧制,拼接起来也非常不容易,它分为巨龙、山石、云气、海水四层,拼接时要逐块衔接,层层吻合。九龙壁虽然经过了200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光彩照人,从内容、形式、工艺等各方面看,它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艺的结晶。您知道龙是怎么进皇宫的吗?来听我讲一讲。咱们都知道,龙原本是我国古代人民想象塑造出来的一种神话动物。封建统治者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巩固对天下的统治,便利用人们对龙既崇拜又畏惧的心理,千方百计把自己打扮成龙的化身。早在22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人将秦始皇成为祖龙。汉高祖刘邦更把自己说成是龙的后代,自称为龙子。自此以后,皇帝大多以真龙天子自居,皇帝的容貌被称为“龙颜”,皇帝的身体被称为“龙体”,皇帝的衣服被称为“龙袍”,皇帝的床被称为“龙床”,连他们的后代也要称为“龙子龙孙”。到清代,龙几乎成为围绕在皇帝身边的固定图案或象征性符号了。您看,这故宫里,石栏杆头上有雕龙,皇帝御道上有石刻的游龙,大殿的天花板上、屋檐下的彩画里及皇帝的宝座上都有多种式样的龙。总之一句话,人们来到紫禁城,犹如进入了龙的世界,龙的海洋。 东筒子 东筒子是条狭长的街道,长将近400米,两边为高高的红墙。这条街位于紫禁城的东边,而且它又长又直,像一个筒子,我们就管它叫东筒子。就在这条街的东边,乾隆修建了一组建筑叫宁寿全宫,是为自己退位后养老用的。宁寿全宫建好后,这东筒子也就形成了。

宁寿宫和乾隆花园

宁寿宫是谁居住的呢?根据历史记载,这是乾隆皇帝给自己准备退位后养老场所。也许您要问,乾隆为什么要想到退位呢?原来,乾隆非常敬重他的爷爷康熙皇帝。康熙皇帝8岁继位,69岁病死,在位61年。在他以前,中国还没有哪一个人能当这么长时间的皇帝。乾隆即位后,出于对康熙帝的尊敬,就对大臣们宣布,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超过爷爷的在位时间,一旦做满60年皇帝,就退出皇位。乾隆继位的时候已经25岁,若做60年皇帝,就要活到85岁。中国封建帝王还没有这么长寿的。所以,人们以为这只是乾隆对爷爷的一种感念之情。哪知,由于乾隆联系武功,身体健壮,又懂得养生之道,不但日常生活中讲究饮食滋补,80多岁了还能到塞外狩猎,于是真的坐满了60年皇帝。为了履行诺言,乾隆便把皇位让给了儿子嘉庆,自己做了太上皇。按理说乾隆作了太上皇,就应该搬到这宁寿宫来住了吧。然而,乾隆虽然传为却不想放权,嘉庆名义上是皇帝,得到的却只是祭祀、礼仪方面的一些烦琐事务,而国家的军政大权依然控制在乾隆的手里。所以,他还仍旧住在养心殿。直到三年后,乾隆以89岁的高龄去世,嘉庆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宁寿宫是仿照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坤宁宫建造的,是摆放萨满教神位的地方。萨满教流行于亚洲和欧洲北部,他们的巫师号称能“驱邪治病”,巫师作法时披挂道具,一边口念咒语,一边手舞足蹈,装出鬼神附身的样子,很能迷惑一些人。满族有祭祀萨满教的习俗,所以乾隆在这里设有萨满教神位。现在这里是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过去帝后们的一些珍宝,作为文物在这里展出。

皇极殿 宁寿宫内的第一座大殿是皇极殿。按当时的设计,这里是太上皇接受群臣朝贺的礼堂,它的建筑形式和室内装饰都同皇帝举行大典的太和殿相同。大殿建成后,虽然没有成为乾隆养老的超所,但清朝的一些重要活动则是这里举行的。乾隆做太上皇的第一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在这个大殿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盛大宴会——千叟宴。这是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多、参加人数也最多的宴会。那什么叫“千叟宴”呢?中国古代把年老的男人成为“叟”,参加这次宴会的老人有3000多人,所以叫这个名字,其实清代历史上一共举行过四次“千叟宴”,都是在康乾盛世时期,康熙和乾隆皇帝各有两次。我们还是说这次宴会吧,是在冬天举行的,天气很冷。而参加宴会年岁最大的老人已经106岁了,乾隆怕把老人们冻坏了,一直发愁吃什么好。这时候,和绅提出吃火锅吧,又暖和又热闹。于是这史上最后一次“千叟宴”吃的就是火锅,这些老人们一边饮酒一边作诗,场面非常热烈壮观。

养性殿,是取“修身养性”的意思。乾隆皇帝原本打算退位养老后在这里接见臣工,所以整个建筑格局和式样,都仿照了西路的养心殿。实际上,它和前面的皇极殿、宁寿宫一样,乾隆皇帝并没有真正使用过。倒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并接见过外国的驻华公使和夫人。养性殿内有组金编钟和碧玉编磬。它们是在太和殿举行朝会大典,演奏乐曲时的两种乐器,称之为“金钟玉磬”。金编钟,共16件,总重850多斤。从外观看形状大小都一直,但是由于每口钟的钟壁厚薄不同,所以每口钟的重量不等,有的重达900多两,有的仅重300多两。为什么重量要差这么多呢?因为编钟的音阶就是靠钟壁的厚薄控制的,这样,编钟才能奏出清脆悦耳的音乐来。金编钟的旁边是碧玉编磬,共有12枚,全部用新疆和田开采的碧玉制成,上面还刻有乾隆皇帝书写的铭文。

畅音阁是紫禁城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戏台。从外观上讲,这戏台像一座三层楼,分为上、中、下三个层面,上层叫“福台”,中层叫“禄台”,下层叫“寿台”,合起来就是福禄寿,寓意大吉大利。寿台是最主要的演出场地。在寿台的天花板中间有一块浅蓝色的方块,那是天井。当遇到唐僧西天取经、七仙女下凡等剧情的时候,天井就会随着剧情而打开,用绳索将演员从福台、禄台缓缓送下,造成神仙从天而降的效果。现在您明白这畅音阁为什么是三层台了吧。这戏台还有奥妙之处呢,在寿台的下面有无口地井,扮作妖魔鬼怪的演员就会突然从地下跳上来。这样,演出效果就非常逼真、生动了。另外,在寿台台面正中央的下方,还挖了一口真正的水井,您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马?其实,它是用来扩大共鸣、增强音响效果的。那时的舞台,没有任何扩音器,场面又这么大,演员的唱、念又必须清晰洪亮。这除了要求演员自身要有硬功夫以外,戏台下的水井就起了扩音器的作用,这种扩音办法,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这可以算个例证吧。畅音阁对面那座二层小楼,叫阅是楼,是皇帝及其后妃们看戏的地方。阅是楼东西两边的围房,是王公大臣们的位臵。大臣们陪同皇帝看戏表面看是一种荣耀,令不少人羡慕,实际上可不是什么美差。首先,他们当中除个别年老体弱的大臣外,是不能坐椅子的,没有做着看戏的份儿,这是清廷的规矩,大臣陪看只能跪着瞧。其次,头部不能随意移动,更不能伸长脖子够着瞧,眼睛必须盯着戏台。倘若哪位大臣的位臵不佳,或被柱子挡住了视线,那他也只得跪着紧盯着柱子“听”戏。而且,在宫里看戏没有拍巴掌叫好的。所以,大臣们看戏时的那份难受劲儿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乾隆花园

在宁寿宫花园,由于花园里的许多建筑都是乾隆皇帝亲自命名的,所以人们习惯上把这座花园叫做乾隆花园,这座花园南北长160米,东西宽37米,是一个狭长的地段,而西边又是8米高的宫墙,这种地形给园林设计带来了很大难题。但是,园艺师们凭借聪明才智,利用有限空间,一反常态,自南向北,把园林隔成几进院落。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相通。乾隆花园的第一景区有一座假山,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其实,这是一种造园手法。中国的园林艺术讲究含蓄美,在建造过程中,最忌讳直来直去,一览无余。走过假山,眼前就豁然开朗,古柏参天,亭台争秀,美不胜收。在乾隆花园西南方,有一座亭子,这就是?赏亭。?赏亭其实是古代人们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正是春意浓浓的时刻,文人雅士坐在河边,在流淌的小河里放上酒杯,酒杯流动到谁的面前,谁就要喝一杯酒。古代把酒杯脚觞,这种活动就叫“流觞”。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流觞活动,发生在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距今已有1600多年。为什么这次流觞活动特别出名年呢?这跟参加的人有关,原来,王羲之和友人谢安等40多人在绍兴的兰亭进行了这次流觞盛会,人们既要喝漂流到自己面前的酒还要当场作诗一首。如果做不出诗,就要罚酒三杯。活动结束以后,王羲之为大家的诗写了一篇序文,它就是千古名篇《兰亭集序》。您可能要问了,这?赏亭和王羲之他们的活动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乾隆皇帝很欣赏王羲之他们的兰亭盛会,就模仿当年的活动在亭内地面上雕刻了弯弯曲曲的水渠,也是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乾隆邀请几位文臣学士坐在渠边,在这里饮酒作诗。这?赏亭由于能曲水流杯,所以也叫流杯亭。这样的流杯亭在中南海、圆明园以及承德避暑山庄都有,这也是乾隆皇帝的一种特别爱好吧。乾隆花园的第二景区,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建筑,中间的5间是正房,两边是配房,院中点缀太湖石和花草树木。一派宁静的气氛。正房的名字叫“遂初堂”,这是什么意思呢?乾隆刚登基时有一个愿望,表示自己做皇帝的时间不能超过它的祖父,也就是康熙皇帝。后来他活到了80多岁,实现了当初的心愿,所以给这座房屋取名“遂初堂”。在院子当中有件玉雕,上面的图案是“三阳开泰”。羊原本是一种普通的家畜,由于长期和人类生活,逐渐具有了神秘色彩,成为一种吉祥物。古时“羊”与吉祥的“祥”字是相通的,吉祥两字常常写成吉羊。而“羊”字还和太阳的“阳”字相同,有个吉祥语叫三阳开泰,用的是太阳的“阳”字。这吉利语讲的是每年农历正月,冬月春来,阴消阳长,祝人们一年好运。这句吉利语若用图画来表示,就是这种3只羊在一起仰望太阳的图案。乾隆花园的第三和第四两个景区,是仿江南的一些景致,目前还没有开放。 乐寿堂

乐寿堂是乾隆原来打算交出皇帝大权后就住在这儿了。可是实际上上他一天也没有住过,倒是慈禧过六十大寿时,曾经在这儿住过。在点点正中安放的两块玉雕,有一座雕成一座山的形状,叫“青玉丹台春晓玉山”。而它对面的是“青玉云龙瓮”象征着大海。其实,大海的形状是很难表现出来的,工匠们就用玉石雕出了一个盛水的大瓮。周围刻出翻腾的海水、漂浮的云彩,还有蛟龙出没其间,这样就表示出大海的形象了。这两块玉雕都有三四千斤重,都是从新疆和田开采出来的青玉,运到扬州雕刻完成的。慈禧过寿的时候,奉承她的人就把这两座玉雕称为“寿山”、“福海”,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意了。

“大禹治水”玉山我先来讲将玉吧。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已有7000年的历史。上至历代帝王下至一介平民,无一不喜欢玉。我国自古就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传统,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人们喜欢玉,不仅仅是因为玉具有晶莹剔透的特性,它还具有祈求吉祥、镇邪避灾的功效。而新疆的和田玉是我国各地产的玉中最好的。早在汉代就已成为名扬全国的宝贝。乐寿堂的后殿有一座大玉雕,为古代世界上最大的玉雕,即“大禹治水”玉山。这块玉料采自新疆和田的密勒塔山。和田巨北京有一万多里。在途中还有不少高山大河,沿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走了3年才到北京。玉料运到北京后,乾隆皇帝决定用它雕刻大禹治水的情景。但由于当时雕刻玉器最好的的工匠在扬州,所以,打算把大玉石运到扬州。于是照着宋朝的一幅画《大禹治水图》,先按玉山的前后左右位臵,画了四张图样。随后依照图样制成蜡膜,送乾隆阅视批准。乾隆担心扬州天气炎热,天长地久的,怕蜡膜熔化,又照蜡膜再雕刻了木样。随后把玉料、蜡膜、木样都发送到扬州。由那里的工匠用6年时间雕成,再运回北京,安放到乐寿堂。玉石从新疆起运,摆到乐寿堂,前后一共花了10年时间。雕刻这件玉石耗费的人力、物力,所遇到的艰难可能都不亚于当年大禹治水的艰辛。所以说,“大禹治水”玉山是故宫中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珍妃井 在乾隆花园内有一口小井。它就是故宫中最有名的水井——珍妃井了。许多游客来到故宫,都要打听折扣井的事,珍妃井怎么这么大名气?这不就是一口看上去很普通的水井吗?要说清这个问题,还要从珍妃讲起。珍妃在13岁时就和姐姐一起被选入宫中,她不仅聪明美丽、能弹会唱,而且性格开朗,思想活跃,受到光绪皇帝的宠爱。她有时女扮男装,陪伴光绪在养心殿办事。由于慈禧的控制,光绪在生活和政治上都受到很大压抑,珍妃往往能给他一些安慰,使他解除心中的苦闷。中日甲午战争后,光绪皇帝立志变法、除旧布新,得到了珍妃的积极支持,这些,自然都引起慈禧对珍妃的不满,甚至憎恨。维新变法失败后,慈禧把光绪囚禁在中南海瀛台,将珍妃紧闭在这口井东侧的一个小院内,再不准与光绪皇帝见面。慈禧憎恨珍妃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光绪选后妃时,被迫按照慈禧的意愿,选了慈禧的侄女作为皇后。实际上,光绪对这位皇后没有好感,很少接触,却一心宠爱珍妃,对此慈禧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1900年8月,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准备带着光绪皇帝逃往西安。在出逃以前,慈禧让太监将珍妃从紧闭的小院中提出来,带到这里。慈禧冷冰冰的对珍妃说:“洋人就要进城,兵荒马乱,你在这里万一受到污辱,丢了皇家的颜面对不起祖宗。”珍妃很镇静的说:“老祖宗可以离京暂时避难,皇上应坐镇京师,维持大局。”这句话戳到了慈禧的痛处,她立刻恼羞成怒说:“你死在眼前,还敢胡说。”然后命令太监把这口井的井盖挪开,将珍妃推到井里,活活淹死。当时珍妃只有25岁。一年以后,珍妃的尸体才被打捞上来,她的姐姐瑾妃曾在井北面的小屋内(就是现在的检票处),设臵了一个小小的灵堂,叫“怀远堂”,里面供奉着“珍贵妃之神位”的灵牌。祭奠她冤死的妹妹。从此,这口井也就被称为“珍妃井”了。您可能会问了,这井口这么小,怎么能把人推下去呢?其实,这上面的是井盖,里面还横了一根铁棍呢。

颐和轩,它好似一个宽敞的大厅。东西两侧墙上都是乾隆皇帝的书法作品,其内容都与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有关。东边的是《西师诗》,此诗歌颂了乾隆评定准噶尔部首领的叛乱;西墙上的叫《开惑论》,讲述的是乾隆平定了新疆回部上层的分裂叛乱。我在这里讲一下,回部不是现在的回族,而是今天的维吾尔族。不知道您看过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那里面就讲述了不少回部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乾隆是一个很有文采的皇帝。他是中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人,一生作诗4万多首,相当于一部《全唐诗》。另外,乾隆还喜欢挥毫泼墨、练习书法,他的墨宝在故宫里随处可见。这里的两幅字均为白色,刻在暗红色的木墙壁上,清晰醒目,可是他的得意之作。虽然乾隆的字比不上一些大书法家,但还是很有风骨的,在历朝皇帝中,书法就上上乘了。

写故宫导游词
《写故宫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