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导游词

孔林导游词(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2:51:16 来源:导游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孔林导游词

孔林导游词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位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占地三千余亩,周围垣墙高3米,厚1.5米,长 14.5华里。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历史。 孔林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人造园林。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植物。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 立,石像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保护外,林内尚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3600多块,又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碑林。

过去墓地的“风 水”,被孔子的后代视作“命根子”。例如,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勘测津浦铁路时,原计划经过曲阜,离孔林西墙很近。当时的衍圣公孔令贻得此消息十分着急,向朝廷连递几件呈文,说铁路将“震动圣墓”,“破坏圣脉”,使祖宗灵魂不得安宁。结果铁路到曲阜拐了个大弯,向西南绕行。如果没有这档子事,现在人们坐火车到曲阜游览,就不用先到兖州下车,然后改乘汽车了。

大门 孔林大门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进入孔林大门是一条长约1华里的甬道,迎面高大的门楼叫“观楼”,俗称“二林门”。此门原是古鲁国城北门。大门到二门这一段,是孔林前突出的部分,类似古代城市建筑的月城。

孔尚任墓 位于孔林东北隅,墓碑上书“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即是孔尚任墓。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我国清初著名剧作家,其代表作是>。他出生书香门弟,因屡试不第,中年隐居曲阜石门山。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来曲阜祭孔时,他被孔府推荐为引驾官,并给皇帝讲经,深得褒奖,破格提升为国子监博士。赴京任职期间曾到淮杨一带治 河,通

过吊古迹,访隐士,搜集野史逸闻,对南明王朝的覆灭经过有了深切的感受。回京后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公余致力于戏曲创作。1699年,昆曲名剧>传奇脱稿。王公显贵争相传抄,戏班竞相演唱,一时轰动京城。该剧以名士候方域与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次年孔尚任却被罢官回乡,死后葬于此。他一生著述甚丰,另有诗文>、>、>等。

于氏坊 位于孔林北侧,是孔子七十二代孙、衍圣公孔宪培与其妻于氏之墓。于氏原是清乾隆皇帝的女儿,那么为什么改姓于又嫁到孔府的呢?这里还有段小故事。据说乾隆的女儿脸上有块黑痣,相术说,这块痣主灾,破灾的唯一办法是将她嫁给一个有福的人。朝里大臣们议论,天下只有孔圣人的后代最有福。但是当时是满族统治,按规定满汉不能通婚。于是有人给皇帝出主意将女儿认汉族大臣、户部尚书于敏忠为义父,这样以于家的名义嫁到孔府。于氏死后,孔府为其立了这座“鸾音褒德”牌坊。

洙水桥 孔林二门内有一条东西横穿的小河,名曰:“洙水河”,因流经孔子墓前,与“圣脉”攸关,故被后世誉为“灵源无穷,宜与天地共长久”的“圣水”。洙水本是古 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并称为“洙泗”,后来成为孟子发祥地的代称。古洙水早已湮没。河上有桥三座,左右皆为平桥,中间的一座拱桥在孔子墓前,名曰:“洙水桥”。

孔子墓甬道 洙水桥北迎面绿瓦三楹的高台大门,叫“档墓门”。过此门即是孔子墓甬道。甬道有四对巨型石雕,名曰:华表、文豹、角端、翁仲。华表又称“望柱”,是进“天 门”的标志。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喷火,温顺善良。角端传说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文豹、角端都是想象中的怪兽。翁仲,传说为秦代骁将,威震边塞,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用以守墓。

甬道尽头大殿是祭祀孔子设香坛的享殿。解放战争时,朱德总司令曾在此召开过军事会议,所以又成为革命历史文物。

孔子墓 享殿之后红色的墙院内就是孔子及其儿、孙三代的墓地。孔子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去世,当时鲁国国君称他为“尼父”。这是有别于封号的最尊贵的称号。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此后帝王纷纷给孔子封号,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李隆基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到元 武帝于大德十一年(1007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历代王朝都为孔子的封号选择了最高的赞誉之词,可见孔子思想学说,对历代统治是何等重要。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为“携子抱孙”以示人衍兴旺。

孔鲤墓 孔子的儿子孔鲤,一生无大作为,年50岁先孔子去世。但因系“圣人”之 子,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

子贡庐墓处 孔子墓西三间房屋为子贡庐墓处。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也是孔子弟子中善于经商的学生。孔子死后,众弟子为孔子守墓三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三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孔伋墓 孔子的孙子孔(前483--前402年),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孔子在世时,孔伋尚年幼。孔子死后,孔伋拜曾子为师。曾子,姓曾,名参, 是孔子的得意门生,继承了孔子学说的真谛,并传授给孔伋。曾子著有>等书。据记载 >也是以曾子的教学讲义为蓝本,由他的门人弟子编辑而成。孔伋潜心研究孔子学说,著成>一书。孔伋的学生又把孔 子思想学说传给孟子,孟子上承孔子之学,著

成>一书。以上>、>、>、>古称“四书”,是儒学经典著作。由此可见孔伋是儒家思 想学派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历史进入到当代,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学说并未与时俱去。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孔子研究空前活跃,国际上也出现了一股“儒学研究热”,以探讨和重新评价孔子和儒学的当代社会价值。由此我们相信,它必定推动曲阜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空前的繁荣。

推荐第2篇:孔林导游词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位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占地三千余亩,周围垣墙高3米,厚1.5米,长 14.5华里。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历史。 孔林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人造园林。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植物。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 立,石像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保护外,林内尚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3600多块,又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碑林。 过去墓地的“风 水”,被孔子的后代视作“命根子”。例如,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勘测津浦铁路时,原计划经过曲阜,离孔林西墙很近。当时的衍圣公孔令贻得此消息十分着急,向朝廷连递几件呈文,说铁路将“震动圣墓”,“破坏圣脉”,使祖宗灵魂不得安宁。结果铁路到曲阜拐了个大弯,向西南绕行。如果没有这档子事,现在人们坐火车到曲阜游览,就不用先到兖州下车,然后改乘汽车了。

大门 孔林大门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进入孔林大门是一条长约1华里的甬道,迎面高大的门楼叫“观楼”,俗称“二林门”。此门原是古鲁国城北门。大门到二门这一段,是孔林前突出的部分,类似古代城市建筑的月城。

孔尚任墓 位于孔林东北隅,墓碑上书“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即是孔尚任墓。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我国清初著名剧作家,其代表作是>。他出生书香门弟,因屡试不第,中年隐居曲阜石门山。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来曲阜祭孔时,他被孔府推荐为引驾官,并给皇帝讲经,深得褒奖,破格提升为国子监博士。赴京任职期间曾到淮杨一带治 河,通过吊古迹,访隐士,搜集野史逸闻,对南明王朝的覆灭经过有了深切的感受。回京后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公余致力于戏曲创作。1699年,昆曲名剧>传奇脱稿。王公显贵争相传抄,戏班竞相演唱,一时轰动京城。该剧以名士候方域与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次年孔尚任却被罢官回乡,死后葬于此。他一生著述甚丰,另有诗文>、>、>等。

于氏坊 位于孔林北侧,是孔子七十二代孙、衍圣公孔宪培与其妻于氏之墓。于氏原是清乾隆皇帝的女儿,那么为什么改姓于又嫁到孔府的呢?这里还有段小故事。据说乾隆的女儿脸上有块黑痣,相术说,这块痣主灾,破灾的唯一办法是将她嫁给一个有福的人。朝里大臣们议论,天下只有孔圣人的后代最有福。但是当时是满族统治,按规定满汉不能通婚。于是有人给皇帝出主意将女儿认汉族大臣、户部尚书于敏忠为义父,这样以于家的名义嫁到孔府。于氏死后,孔府为其立了这座“鸾音褒德”牌坊。

洙水桥 孔林二门内有一条东西横穿的小河,名曰:“洙水河”,因流经孔子墓前,与“圣脉”攸关,故被后世誉为“灵源无穷,宜与天地共长久”的“圣水”。洙水本是古 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并称为“洙泗”,后来成为孟子发祥地的代称。古洙水早已湮没。河上有桥三座,左右皆为平桥,中间的一座拱桥在孔子墓前,名曰:“洙水桥”。

孔子墓甬道 洙水桥北迎面绿瓦三楹的高台大门,叫“档墓门”。过此门即是孔子墓甬道。甬道有四对巨型石雕,名曰:华表、文豹、角端、翁仲。华表又称“望柱”,是进“天 门”的标志。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喷火,温顺善良。角端传说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文豹、角端都是想象中的怪兽。翁仲,传说为秦代骁将,威震边塞,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用以守墓。甬道尽头大殿是祭祀孔子设香坛的享殿。解放战争时,朱德总司令曾在此召开过军事会议,所以又成为革命历史文物。

孔子墓 享殿之后红色的墙院内就是孔子及其儿、孙三代的墓地。孔子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去世,当时鲁国国君称他为“尼父”。这是有别于封号的最尊贵的称号。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此后帝王纷纷给孔子封号,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李隆基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到元 武帝于大德十一年(1007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历代王朝都为孔子的封号选择了最高的赞誉之词,可见孔子思想学说,对历代统治是何等重要。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为“携子抱孙”以示人衍兴旺。

孔鲤墓 孔子的儿子孔鲤,一生无大作为,年50岁先孔子去世。但因系“圣人”之 子,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 子贡庐墓处 孔子墓西三间房屋为子贡庐墓处。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也是孔子弟子中善于经商的学生。孔子死后,众弟子为孔子守墓三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三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推荐第3篇:孔林导游词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位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占地三千余亩,周围垣墙高3米,厚1.5米,长 14.5华里。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历史。 孔林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人造园林。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植物。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 立,石像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保护外,林内尚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3600多块,又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碑林。 过去墓地的“风 水”,被孔子的后代视作“命根子”。例如,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勘测津浦铁路时,原计划经过曲阜,离孔林西墙很近。当时的衍圣公孔令贻得此消息十分着急,向朝廷连递几件呈文,说铁路将“震动圣墓”,“破坏圣脉”,使祖宗灵魂不得安宁。结果铁路到曲阜拐了个大弯,向西南绕行。如果没有这档子事,现在人们坐火车到曲阜游览,就不用先到兖州下车,然后改乘汽车了。

大门 孔林大门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进入孔林大门是一条长约1华里的甬道,迎面高大的门楼叫“观楼”,俗称“二林门”。此门原是古鲁国城北门。大门到二门这一段,是孔林前突出的部分,类似古代城市建筑的月城。

孔尚任墓 位于孔林东北隅,墓碑上书“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即是孔尚任墓。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我国清初著名剧作家,其代表作是>。他出生书香门弟,因屡试不第,中年隐居曲阜石门山。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来曲阜祭孔时,他被孔府推荐为引驾官,并给皇帝讲经,深得褒奖,破格提升为国子监博士。赴京任职期间曾到淮杨一带治 河,通过吊古迹,访隐士,搜集野史逸闻,对南明王朝的覆灭经过有了深切的感受。回京后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公余致力于戏曲创作。1699年,昆曲名剧>传奇脱稿。王公显贵争相传抄,戏班竞相演唱,一时轰动京城。该剧以名士候方域与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次年孔尚任却被罢官回乡,死后葬于此。他一生著述甚丰,另有诗文>、>、>等。

于氏坊 位于孔林北侧,是孔子七十二代孙、衍圣公孔宪培与其妻于氏之墓。于氏原是清乾隆皇帝的女儿,那么为什么改姓于又嫁到孔府的呢?这里还有段小故事。据说乾隆的女儿脸上有块黑痣,相术说,这块痣主灾,破灾的唯一办法是将她嫁给一个有福的人。朝里大臣们议论,天下只有孔圣人的后代最有福。但是当时是满族统治,按规定满汉不能通婚。于是有人给皇帝出主意将女儿认汉族大臣、户部尚书于敏忠为义父,这样以于家的名义嫁到孔府。于氏死后,孔府为其立了这座“鸾音褒德”牌坊。

洙水桥 孔林二门内有一条东西横穿的小河,名曰:“洙水河”,因流经孔子墓前,与“圣脉”攸关,故被后世誉为“灵源无穷,宜与天地共长久”的“圣水”。洙水本是古 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并称为“洙泗”,后来成为孟子发祥地的代称。古洙水早已湮没。河上有桥三座,左右皆为平桥,中间的一座拱桥在孔子墓前,名曰:“洙水桥”。

孔子墓甬道 洙水桥北迎面绿瓦三楹的高台大门,叫“档墓门”。过此门即是孔子墓甬道。甬道有四对巨型石雕,名曰:华表、文豹、角端、翁仲。华表又称“望柱”,是进“天 门”的标志。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喷火,温顺善良。角端传说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文豹、角端都是想象中的怪兽。翁仲,传说为秦代骁将,威震边塞,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用以守墓。甬道尽头大殿是祭祀孔子设香坛的享殿。解放战争时,朱德总司令曾在此召开过军事会议,所以又成为革命历史文物。

孔子墓 享殿之后红色的墙院内就是孔子及其儿、孙三代的墓地。孔子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去世,当时鲁国国君称他为“尼父”。这是有别于封号的最尊贵的称号。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此后帝王纷纷给孔子封号,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李隆基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到元 武帝于大德十一年(1007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历代王朝都为孔子的封号选择了最高的赞誉之词,可见孔子思想学说,对历代统治是何等重要。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为“携子抱孙”以示人衍兴旺。

孔鲤墓 孔子的儿子孔鲤,一生无大作为,年50岁先孔子去世。但因系“圣人”之 子,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 子贡庐墓处 孔子墓西三间房屋为子贡庐墓处。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也是孔子弟子中善于经商的学生。孔子死后,众弟子为孔子守墓三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三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推荐第4篇:孔府孔庙孔林导游词

大家好!女士们!先生们!我叫梅政,大家尽可以叫我梅导游,今天,我将带大家去游览世界遗产之一--孔府孔庙孔林。

好了,大家 跟我来吧!现在我们来到了三孔之一--孔府,古代的时候如果左边有石柱,右边也一定有石柱,古代还有两个传说。一是,“古代文化大革命,一些学生拿着一些棍子用力的大下树,还有的大石墓,那一些学生在历史上立下了大罪,是死有余辜的。”二是,“孔府那儿有个石碑已经坏了,缺了一大块。”后来秦始皇说:“谁只要找到了奖十万两。”这个命令一下去,年轻人,老人,孩子,病人,五湖四海地寻找,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在小河旁找到了,秦始皇说话算话,立马奖十万两,年轻人高高兴兴的回家了。但是还有一小块没有被找到,秦始皇又说:“谁又找到那一小块,再赏十万两。”可是至今还是未有找到。这就是孔府里的两个传说。游客们你们知道吗?

现在游览孔庙。跟我来,我们往这里走!大家请看,扑入眼帘的就是孔庙了。有60米长,140米宽,有大成殿,两庑,一阁,一坛,三祠,两堂,两斋,十七亭等建筑物。孔庙的大成殿是旅游时不可错过的一个建筑物,大成殿绝无仅有,举世无双,金碧辉煌,享誉世界,是美丽的一座建筑物。游客们,20分钟后我们在这里集合,我们要去参观孔林了,大家可以自由观赏,也可以买些纪念品。

好了,我们现在来到了孔林!孔林是孔子家族的专用墓地,姓孔的人可以埋进这里,娶进来的媳妇也可以。孔林是一片森林,那里的树木不可计数。孔子的弟子有三千多,差不多全部都埋在孔林里。

好了,今天我们的孔府,孔庙,孔林的游览结束了,回家后不要忘记你们还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导游。

推荐第5篇:孔府孔庙孔林的导游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府孔庙孔林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孔庙导游词(1)

尊敬的各位来宾:

你们好!我受旅游、接待部门委托,对光临名城曲阜参观游览各位佳宾表示热烈地欢迎。我有幸为大家导游陪同参观,十分高兴,这是咱们共同颀赏学习好机会。看后请留下宝贵意见。

我们此刻看孔庙。

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贤人地方。孔庙同北京故宫、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专家对孔庙讲了四名话:建筑时光最久远、最宏大、保存最完整、东方建筑特色最突出。从孔庙可看出两个问题:一是孔子对中国乃至东方文化巨大贡献;二是中国在历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第二年建庙。在孔子故居建庙堂三间,陈列孔子衣、车、书等,“岁时奉祀”。历代皇帝对孔庙都有扩建,计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到达此刻规模。孔庙仿皇宫建筑之制,分三路布局,九过院落,共有房屋466间,门亭54座,东西相对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有碑碣近千块,占地327。5亩,长达两华里又150公尺。此刻看到孔庙是明弘治年间规模。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维修保护。我国首批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联合国保护文物单位,孔庙建筑时光之久远,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实属世之罕见。

神道。“万仞宫墙”前古柏苍劲这段路为“神道”。重要庙宇前都有专开尊敬灵通之道,称“神道”。

万仞宫墙。这道门是曲阜明城正南门,也是孔庙第一道门,上悬“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系清乾隆皇帝御笔。它来源于孔子得意弟子子贡。鲁国大会诸侯时,有人提出子贡学问博大精深,可与孔子相提并论,子贡在场,立刻站起来说,我可不敢与俺老师孔子比,人学问好比一堵墙,我这道墙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师墙有数仞之多。就是说,我学问等于一肩膀头子高,一目了然没什么深奥;孔子学问有我数倍之多,经过详细研究,全面探讨,才能了解他全部,入了门以后,才能看到宗庙之美,在门外头你是看不到。后人为了形容孔子学问高深,从夫子之墙数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为“天下文官主,历代帝王师”,封孔子学问有“万仞”,赞颂孔子学问有一万个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顶,亦说此墙深壁高垒十分坚固。这四个字原为明钦差所写,乾隆为表示他对孔子重视,亲书“万仞宫墙”换上了他御笔。

金声玉振坊。此坊建于明代,为表达孔子学问精湛而完美,如同奏乐全过程,自始至终完整无缺。古乐是以敲钟开始,钟起“始条理也”,是击磬告终,“玉振”为磬落声音,称“终条理也”,赞扬孔子学问是集先贤先圣之大成,所以称“金声而玉振也”,“金声”钟声音,始,“玉振”磬声音,终。这也是办事要“有始有终”成语来源。“金声玉振”是明代大书法家胡缵宗题定。

“二柏担一孔”。过玉振坊这个单孔石拱桥,东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称“二柏担一孔”。这桥名曰:“泮水桥”与行宫旁泮水池水相通,因之演义为“盼水”。过去读孔孟之书,考上高等学府叫“入盼”,做官盼高升,做买卖盼发财,过日子盼兴旺。

下马碑。庙墙外东西各立一块石碑,公元1191年专立下马碑,下轿碑。西边碑早毁坏,东边这块碑上写“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过去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飘过下轿下马徒步而行,以示对孔子、孔庙尊敬。

棂星门。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制改铁石。“棂星门”系乾隆御笔。相传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个掌管文化星叫“棂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与天上管文化星联系起来,说文化方面他是最高,如过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说法。

太和元气坊。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极赞孔子思想,主张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万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阴阳之合”,称“太和”之气是最基本东西,宇宙之太和,人间之元气。“太和元气”系山东巡抚曾铣手书。

至圣庙坊。明代所建“至圣庙坊”,是汉白玉,上饰火焰宝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这道院东西对衬各建一处很奇特牌坊,木制角棱环绕,千头万续,下有八个怪兽,叫“天龙神狮”,相传它威严灵感,可驱除邪恶,匡扶正义。东边牌坊上书:“德侔天地”,说孔子思想主张给人类好处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边牌坊上书“道冠古今”,赞孔子思想、办法古今都是盖世之冠。

圣时门。三门并列,四道台皆同上,中央盘龙。此门命名来源于孟子,对古代四位圣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圣人圣迹归纳为四句话: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圣时”极赞孔子思想主张经久不衰,是适合时代圣人。皇帝来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走圣时门;历代“衍圣公”出生时打开“圣时门”,除这两种状况外,此门不轻易开启。都走快覩门、仰高门。

快覩门,取先睹为快之意。就是说孔子学问“五经四书”,谁先学谁先有文化,谁先学谁先有知识,争相学习,以先见到先读为快乐。

仰高门。根据颜回赞扬孔子一段话命名。颜回说,夫子之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赞孔子学问向上看不到顶,叫“弥高”,学起来文言文很难懂,叫“弥坚”,高不是高不可攀,经过努力是完全能够学到。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说我以礼。”俺老师循循善诱,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礼节。

汉石人。仰高门里亭子里有两位历史价值很高汉石人,一位是“亭长”,(汉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门之卒,都是鲁王墓前守卫。石人被历代金石学家所重视,对研究汉代服装和文字有重要价值。

孔府是衙宅合一,园宅结合范例

孔庙东侧是孔府,是孔子嫡长孙世袭府第。始建于宋代,经历代不断扩建,构成此刻规模。占地200余亩,有房舍480余间。官衙和住宅建在一齐,是一座典型封建贵族庄园,衙署大堂用于理解皇帝颁发圣旨,或处理家族内事务。孔府后院有一座花园,幽雅清新,布局别具匠心,可称园林佳作,也是园宅结合范例。孔府藏有超多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贵。

孔林是延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家族墓地

孔林又称至圣林,在曲阜城北门外,占地3000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是孔子和他后代子孙们家族墓地。孔林内柏桧夹道,进入孔林要经过1200米墓道,然后穿过石牌坊、石桥、甬道、到达孔子墓前。孔子坟墓封土高6米,墓东是孔子之子孔鲤和他孙子孔伋坟墓。在孔林中,有墓前还存有石雕华表、石人、石兽。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当时被封爵位品级设置,整个孔林延用2500年,内有坟冢十余万座。其延续时光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

孔庙导游词(2)

尊敬的游客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各位来到孔子家乡曲阜参观游览,同时也感谢您选取我作为您此次游览向导。我是曲阜XX旅行社导游员张某,大家能够叫我小张或者张导。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下方就让我怀着结识新朋友欣喜情绪,为大家带给导游服务。

孔庙是祭祀孔子礼制庙宇。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儒家学派创始人。据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

孔子在一生艰辛探索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了当时社会,逐步创立了儒家思想基本体系,成为当时著名政治理论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创立儒学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着很大影响。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寿堂”,房屋三间,里面陈列着孔子使用过“衣、冠、琴、车、书”,“因以为庙,岁时奉祀”,即每年按时祭祀。尽管当时孔子已是相当知名学术大师,但儒家还只是一个学派,孔子地位不高,所以最初孔庙也仅仅是孔子故居。汉代以后,孔子及儒学地位逐渐提高。

据记载,从公元220年到解放前,孔庙先后重修扩建七十多次:历经两千余年历代重修扩充,便得曲阜孔庙构成了规模宏大古代建筑群。共占地约14万平方米,殿堂阁庑466间,门坊54座,碑亭17座。规模之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全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总体布局是由孔子当年故居长期发展而来,至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历史。孔庙建筑发展追求建筑效果是透过建筑群整体所造成环境去烘托孔子丰功伟绩和儒学圣教高深博大来完成。因此,孔庙建筑艺术表现力首先是它总体布局及建筑序列完整性;其次是它个体建筑处理及每道院落格局,每个殿、堂、楼、门、亭都充分显示出了各自重要作用;第三是个体建筑细微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家们在设计和施工方面无与伦比建筑艺术成就。

在整体建筑方面,孔庙采用古代传统宫庭式建筑形式。但它经过历史上多次重修扩建,每当重修扩建时候,它必然要受到前代孔庙建筑形制、规模等因素限制,然而,孔庙建筑群体最终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遗产,既体现了历史遗产延续,又持续了它总体完整性。

这种独特建筑形制是由多种因素促成。首先,孔庙是孔子故宅扩建而成,它保存了许多有关孔子古迹,如故宅井、诗礼堂、鲁壁、金丝堂以及为纪念孔子讲学建造杏坛等;其次是王者宗庙因素,如门戟之制,前殿后寝之制等;第三是宫庭因素,如天子五门之制,王城角楼之制,东、西华门等;第四是宗族家庙因素,如启圣殿、崇圣祠、家庙等;第五是祭祀因素,在孔庙被祭祀者除孔子、四配、十二哲外,还有先贤先儒、祖先等总数达二百余人,这样为容纳大批从祀者神位,就须得设立廊庑,由此便构成了廊庑院落。

除以上几个因素外,还突出地表现了孔子圣人地位及孔孟之道神圣性,如泮池、璧水、牌坊等,并以书楼象征孔子在学术方面伟大成就。孔庙成功地运用了传统庭院组合与环境烘托相结合表现手法,到达了渲染孔子在学术上、教育上卓越贡献和在古代社会中崇高地位目,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中别具一格建筑形制。

孔庙内现有古树一千二百余棵,与宏伟建筑群相互辉映,个性是夏季,上千只鹭鸟居住在古木之上,构成了孔庙又一独特景观,鹭鸟已被曲阜市定为市鸟。

万仞宫墙

“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曲阜城正南门。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孔庙为刘

六、刘七领导农民起义军所毁,正德皇帝下令建城卫庙、于是以孔庙、孔府为中心修筑了明曲阜城墙,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竣工。在与孔庙正南门相对处设立城正南门。因正南门为孔庙而设,所以应视正南门与孔庙为一体。明代学者胡缵宗为表达对孔子尊敬和赞扬,亲书“万仞宫墙”石额镶于门上,其意出自《论语》子贡语。鲁大夫叔孙武叔以前对大夫们说:“子贡学问很深,比孔子还要强些。”子贡听说后就给叔孙武叔说:“人学问好比宫墙,我这道墙不足肩头高,别人很容易看到里面有多少东西,我老师这道墙有好几仞高(仞:丈量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别人是看不到里面东西,只有找到门,走进去,才能看到这墙内雄伟建筑,可找到门人太少了!”胡缵宗认为数仞宫墙仍不能表达他对孔子赞扬,于是将其改为“万仞宫墙”。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到曲阜来,为了显示他对孔子敬仰,把胡缵宗书写石额换下,自我亲笔书写了同样四个字镶于城门。此刻看到“万仞宫墙”石额,即乾隆皇帝御笔题写。

金声玉振坊

金声玉振坊建于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声玉振”四字为明代学者胡缵宗手迹,坊上有平面浅雕云龙戏珠,柱顶各设圆雕“辟邪”一只,俗称“朝天吼”,坊后有一座单孔石桥,上设龙陛,名曰“泮水桥”,桥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经明城正南门西水门入护城河。此桥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意思是说孔子集圣贤之大成,始终而一。“金声”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钟”发出声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磬”发出声音,在古代奏乐时以击“钟”为始,击“磬”为终,金声玉振原意为一首完善乐曲。孟子将孔子思想比喻为一首完美无缺乐曲,在那里借用孟子语意,是说孔子思想完美无缺,集古圣贤之大成,以到达绝顶意思。

棂星门

棂星门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原为木质结构,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换成石柱铁梁。四根石柱顶端为四大天将,中间平梁上是火焰宝珠,以象征此门由天将守卫而成为参天立地天门。

棂星,即天田星,最早见于史料有汉高祖命祀灵星,凡祭天先祭灵星,古人认为灵星“主得士之庆”,专门管官星。宋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筑郊台外垣置灵星门,即在祭天之台外墙置灵星门,形如窗棂,故曰“棂”。孔庙设棂星门,意为祀孔如祀天,此见于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所记。另外,孔庙有碑记:置棂星门“取其疏通之意,以纳天下士”,无论任何地方,只要设有棂星门,那么它门扇必须是由棂子结构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庙取此意,以招引天下文人学士都来学于此。

棂星门外东西两侧,各有一幢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在封建社会,所有来曲阜祭孔官员,无论职位高低,来到孔庙前见到此碑,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孔子尊崇之意。此碑始立于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现仅存东面一幢。

太和元气坊

太和元气坊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为石质结构。“太和元气”四字为当时山东巡抚曾铣手书。

“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元气”原意为构成世界原始物质,之后,一些唯物主义者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称为“原气”,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五行构成。在那里,“元气”为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是生长万物根本。“太和元气”也就是说孔子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境地。

太和元气坊后为“至圣庙”坊,原名为“宣圣庙”坊,始建年代未查到记载,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庙图上已有“宣圣庙”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宣圣庙”为“至圣庙”。此坊为汉白玉石质。“至”即至高无上意思。

太和元气坊位处孔庙第一进院落。此院东西各有一座木坊,东为“德侔天地”,西为“道冠古今”。此二坊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重修,三间四柱,上方是牌楼,六重四拱,坊下各饰有八只石雕怪兽,中间四只为“天禄”,两旁四只为“辟邪”,异常古拙。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意思是说孔子对人类做出贡献如天地一样大,孔子思想是空前绝后,无论古今还是将来,都是至高无上。

圣时门

圣时门原为孔庙正门,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扩建,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清世宗赐名为“圣时门”。此门建于高台之上,前后御道上各有浮雕云龙戏珠石陛,系明代雕刻。“圣时门”三字为清高宗乾隆手书。

“圣时”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将中国古代四位圣人做了比较后指出:“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认为伯夷反对武王灭纣,不食周粟而死,为圣之清者;伊尹,帮忙汤灭夏桀,汤死后辅佐外丙,仲壬死后立汤孙太甲即位,因太甲破坏汤法,被伊尹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又被伊尹接回复位,孟子称伊尹为圣之任者;柳下惠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他曾三次被贬黜而仍留任,人问他为什么不离开,他回答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之后,齐攻鲁,他派人到齐劝说退兵,没用一兵一卒,就退了齐军,所以孟子说他是圣之和者。透过比较,孟子认为孔子是圣之时者,终始而一圣人,是最适合时代圣人,无论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朝代,孔子思想都应成为正统思想。

璧水桥

进来圣时门,豁然洞开,很大方形庭院内,古木参天,芳草如茵,东西对称各有一腰门,对面三架拱桥掩跨璧水,半掩着弘道大门,加之石制盆景上缀,使人心旷神怡,无不动情,顿觉进入了“神”境界。崇圣者仰之弥高,观览者先睹为快。与此情此景相连接,东边腰门曰“快睹”,西边腰门曰“仰高”。“快睹”寓先睹为快之意,“仰高”则出自《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说孔子之道高深不可测,抬头向上看,越看越高,学习孔子思想学说,一旦入进门来,才感到里面东西学无止境。此二门建于明代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过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门,一般人只能从仰高门进庙。

前面一水横穿,三桥纵跨,环水有雕刻石栏,因水“壅绕如璧”取名“璧水”。北京**前有金水,那里设“璧水”意为孔子庙宇与皇宫等同,三桥因而得名璧水桥。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增添石栏,河身砌有河底,原河上为小墙,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将小墙改为石栏杆。

弘道门

弘道门始建于明代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原门三间,当时是孔庙正门。明弘治年间重修孔庙时,改建为五间。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雍正皇帝钦定为“弘道门”,后由乾隆皇帝题写“弘道”二字竖匾立于门额。

弘道门下现有石碑两幢,东碑是元代刻成“曲阜县历代沿革志”,记载了曲阜在元代以前历史沿革概况,具有较高史料价值。西碑是元代“处士王先生墓志铭”,颇有书法价值。二碑原立于曲阜城东旧县村,1964年移入孔庙。

大中门

大中门是宋代孔庙正门,始建于宋代,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重修。“大中门”三字匾额系清高宗乾隆手书。

大中门两侧各有绿瓦拐角楼一座,各三间,平面作曲尺形,建在方形高台之上,这两个角楼与孔庙后面东西两角楼构成矩形轮廓,即是元代孔庙轮廓。孔庙内主要建筑物都在此轮廓之内。角楼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孔庙设角楼是仿照宫庭皇城角楼之制而建成,意使孔庙像皇宫一样威严。

同文门

同文门始建于宋代,原为三间,明代成化年间扩为五间。清康熙年间名曰“参同门”,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为同文门。此门是一独门,左右无墙。以前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在主体建筑之前常有小型建筑作为屏障,以表示庄严,同文门就担当着奎文阁屏障作用。“同文门”三字为清高宗乾隆手书。

奎文阁

奎文阁原名藏书楼,始建于宋代,重檐五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改为三檐,赐名“奎文阁”。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改为七间,清高宗乾隆皇帝题写阁匾。

奎文阁东西阔30。1米,南北深17。62米,高23。35米,三重飞檐,四层斗拱,檐下八根八棱石柱,内部结构为层叠式木架,阁两层,中间夹暗层,原上屋藏御赐经书,暗层藏印板,下层藏御香帛。

“奎”,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传说为西方白虎之首,共有16颗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孝经》上讲“奎主文章”,后人进一步将奎星说成是“文官之首”。所以,金章宗为赞颂孔子是天下文官主,将原藏书楼命名为“奎文阁”。

奎文阁自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扩建以来,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和上百次地震,在西面碑亭内有块碑记载了清代康熙年间一次大地震,“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即说百分之九十房屋倒塌,而奎文阁安然无恙。到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奎文阁因历年久远,加之多年失修,有些木质糟朽,阁上方扭斜,于是由国家文物局主持,组织古建筑专家联合拟出修复方案,拨款120余万元,比原定工期提前一年将奎文阁重新整修。整修完奎文阁,完全持续了原有规格和风貌。

奎文阁廊下东、西各有一幢石碑,东为《奎文阁赋》,由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撰文,著名书法家乔宗书写。西为《奎文阁重置书籍记》,记载了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刘

六、刘七率农民起义军攻占曲阜、占领孔庙,“秣马于庭,污书于池”,将奎文阁藏书“焚毁殆尽”以后,皇帝“又命礼部颁御书以赐”状况。清代奎文阁中藏书又有增添,清晚期将藏书移入孔府保存。

奎文阁内现为孔子圣迹图陈列。孔子圣迹图现存三套,一是明代圣迹图绘画,二是明代雕刻圣迹图木板,三是明万历年间圣迹图石刻。那里陈列系明木板圣迹图印本。圣迹图全套120幅,描绘了孔子一生主要活动。

孔庙导游词(3)

各地游客们: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曲阜。首先,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贺,是来自快乐旅行团一名导游,以后大家叫我小贺就行啦!不用客气!

言归正传,这次我们目地是曲阜孔府。我在车上先和大家说一下注意事项,我们集合、自由游览时光已经公布了,请大家不要迟到,不要因为自我而影响其他人,另外,请大家认清我们快乐旅游团标志,看!我们标志是一面旗子上方有一只鸟儿。请大家认清标志,不要走丢。多谢大家合作!

大家看!这就是有名孔府!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他有一个有名称号,叫“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历代子孙居住地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典型建筑。孔子死后,他子孙后代一向居住在他旁边孔庙中。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扩大到数十间,到金代,孔子后裔一向是孔庙东边,随着孔子后世官位升迁和爵位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至宋、明、清到达此刻规模。此刻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府内存有著名孔府档案和超多文物。

看!这气魄雄伟门就是孔府大门,坐北朝南。左右两侧,两米多高圆雕雌雄石狮大门正中上方高悬着蓝底金字“圣府”匾额,相传为明相严嵩手书。那两个柱子上悬挂对联写着: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副对联相传是清人纪均手书。形象地说明了孔府在封建社会中显赫地位。“富”字上少了一点,“章”字中多了一笔,意思是说衍圣公官职位列一品,田地万亩千顷,自然富贵没了顶;孔子及其学说“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人之家“礼乐法度”,也就能天地并存,日月同光。

看!这就是第二道大门,俗称二门。门建于明代,门楣高悬明代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圣人之门”竖匾正门左右各有腋门一座,耳房一间。在封建社会,平时只走腋门,正门不开,以示庄严。

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地方,也是他们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场所。为了持续与外界联系,在内宅门专设两种传事差役,一种叫差弁,一种叫内传事都有十几人,轮番在门旁耳房内值班,随时向外和向内传话。门西侧还有一个露出墙外特制水槽——石流,府内规定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把水倒入槽内隔墙流入内宅。

此刻我们来到了前上房。这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客厅,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主要场所。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株茂盛十里香树,每当春夏相交时节,洁白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房前有一大月台,四角放着四个带鼻石鼓,是当年府内戏班唱戏时扎棚脚石。清末孔府养着几十人戏班子,主人一声令下,立刻开锣唱戏。前上房内,明间敞亮,正中高悬“宏开慈宇”大匾,中堂之上,挂有一幅慈禧亲笔写“寿”字。

东侧间,陈列着乾隆皇帝送给孔府荆根床、椅。桌上放有同治皇帝圣旨原件。还有色彩鲜艳、花纹古朴明代“景泰蓝”。梢间中间桌上摆设着一大套满汉餐具,共同404件。器皿上分别雕有鹿、鸭、鱼等,可按其形盛菜,一餐上菜多达190道。长期以来,孔府构成了一种精细独特菜肴———孔府菜。各种菜制做讲究,取名典雅,如绣球鱼翅、珍珠海参、神仙鸭子、诗礼银杏、玉笔虾仁等名菜,色、香、味、形俱佳。西里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签阅文件地方,桌上放有文房四宝,书架上还陈列着儒家经书和孔氏家谱。前上房院东西两侧各有五间配房,是孔府收藏日用礼器内库房和管帐室。大家能够去看看

看,苍松挺拔,鱼池东西对列,恬静雅致,大有步移景迁之感,这就是前堂楼。室内陈设布置仍持续着当年原貌。中间设一铜制暖炉,为当时取暖用具。东间“多宝阁”内,摆设着凤冠、人参、珊瑚、灵芝、玉雕、牙雕等。里套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夫人陶氏卧室,再里间是孔令贻两个女儿卧室。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14岁时写“圣人之心如珠在渊,常人之心如瓢在水”条幅,原封不动地挂在壁上。

那里是后堂楼,后堂楼是二层前出廊7间楼房,东西两侧有二层前出廊配楼各3间。后堂楼是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住宅。

那里是孔府后花园,孔府花园在孔府内宅后院,又名铁山园。其实铁山园内并无铁山,只在花园西北隅有几块形似山峰铁矿石。此石系孔庆容在清嘉庆年间重修花园时移入,称天降神三环路助他修园,他自我从此也以“铁山园主人”自称。

孔庙导游词(4)

各位佳宾:

《论语》上方开篇有一句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么我就以孔子这句名言,热烈地欢迎您来孔子故乡曲阜参观游览。下方,就由我陪同各位游览并进行导游服务,十分感谢您合作,并衷心地期望您对我工作多提出批评意见。

在来曲阜之前,许多朋友可能已对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了解,但也有朋友明白并不十分详细,此刻,我就在进入景点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状况简要介绍一下。

曲阜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现有人中62万其中城区人口10万,面积约890平方公里。“曲阜”二字始见于《尔雅》一书,东汉应邵解释说: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12年,为了纪念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县,金太宗天会7年(公元1129年),又复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个小城,然而,曲阜又是一座有着五千年礼貌史文化古城,在这片神圣而又古老土地上,中国远古传说中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那里留下了踪迹。据《史记》、《帝王世纪》等史书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少昊自穷桑登帝位,称都曲阜,崩葬云阳山”,此刻曲阜城东8里,仍留下座金字塔式坟墓——少昊陵。中国有句俗话说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是不是能够理解为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从那里,从黄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黄土高原迁徙过程,而我们母亲之河,黄河、长江,从黄土高原之上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最后汇入大海呢!中国还有句古话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圣人”,实际上,江北圣人几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国封建时代,受到皇帝赐封圣人一共有6位,他们分别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元圣周公,头4位都出生在

曲阜,后两位一位是孔子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后世33代曾在鲁国为国君,至今山东称鲁,即起于此。此刻曲阜地上地下文物众多,文化灿烂,有国家级文物古迹4处,省级11处,市级100余处。1982年曲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联合国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由于曲阜对东方文化重要贡献,不少人称曲阜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东方麦加”。在那里,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奋,因为那里深扎着中华民族根,深扎着中国传统文化根。

各位朋友,在中国,在东方这片有着五千年礼貌历史土地上,你也许读不懂青铜器上铭文,也许不理解人头兽身表现什么,象征什么。但是,当你走进中国人民生活,行走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劳动创造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触到中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来儒家文化气息,你便能由此体验到中国人民与其他民族迥然不一样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理想道德差异。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哪个层次去探究中华民族个性与品格,都不难发现儒家文化基因,在漫长历史演进过程中,儒家文化几乎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代名词。而儒家文化创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时代鲁国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16岁时,母亲颜征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儿,开始了他在等级森严封建社会中独自谋生、学习和奋斗一生。

孔子少年发奋自学,勤而好问,青年时代便掌握了参与贵族政治务必熟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进而掌握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资料,为创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础。

孔子30岁设学授徒,开始了漫长教育生涯,他首开中国私人讲学、面向民众,提倡“有教无类”之风,成为中国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伟大教育家。

孔子51岁时,才做了中都县令,之后曾在鲁摄相事,然而时光不长,他便辞了官,离开鲁国开始了他长达14年周游列国之行。

孔子在68岁时回到鲁国,他把几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学和文献整理上,一向到死。孔子一生是颠沛流离,饱经忧患一生,是艰苦卓绝、激励奋发一生,是春风化雨,培育英才一生,是著书立说,济时救世一生。如今,他躯体虽已灰飞烟灭,但他思想,却潜入每个东方人心灵,他熔铸了中华民族个性和品格,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孔子还将引导着人类,跨向21世纪。

曲阜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很多,大部分与孔子和孔子文化有关。此刻我们所在位置是曲阜明故城正南门外,城门北面是被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孔庙。城门正上方有“万仞宫墙”4个大字。“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8尺。据说,有人称赞孔子弟子子贡很有学问,子贡听说以后,就说:“人学问好比宫墙,我学问只有墙头这么高,人们一看便会看见墙内一切,而我老师孔子这道墙有数仞,不找到它门是不能看到墙内宗庙之美丽、房舍多种多样”。后人为表达对孔子敬仰,明代胡缵宗就写了“万仞宫墙”4个字镶在城门上,清代乾隆皇帝为了显示自我对孔子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换上了自我写“万仞宫墙”4个大字。这就是“万仞宫墙”来历。

孔庙是后人为祭祀孔子而修建庙宇,始建于孔子死后第2年。面积有327。5亩,仿皇宫之制,分九进院落,左右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共有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17座碑亭、54座门坊共466间,南北长约1公里。孔庙恢宏壮丽,面积之大,历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筑史上唯一孤例。

孔庙大门东墙外面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刻,过去,任何官员至此,武官要下马,文官要下轿,以表示对孔子尊重。

孔庙导游词(5)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叫任一诺。这天,由我来带领你们游览“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有幸担任导游,十分高兴。我将尽力为大家服务,不足之处,请批评改正。

在参观三孔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曲阜。曲阜地处鲁中小区和鲁西南平原交界处。大诗人李白曾描述曲阜:“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如兰”。此刻我们参观孔庙。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们为了几年孔子生前伟大思想宽阔精神品质所建一座韵味十足建筑。前后九进院落,占地327。5亩,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建筑466间,54座门坊;加之庙内1700余株古树,一个个直冲云天,听说当时谁敢砍倒一棵,就会以杀头处理。每一棵树,每一个门名字都内含孔子“仁”思想。

孔府与孔庙毗邻,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府第,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共有建筑463间,加上后花园,共占地240亩。孔府,也称“衍圣公府”。“衍圣”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

进入孔府大门,由此向后孔府分为三路,东路建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等;西路是孔府当年接待贵宾和读书习礼地方,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花厅等;中路是孔府主体建筑,前半部为官衙,后半部为内宅。

孔林,是孔子家庭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家庭墓地。占地三千多亩。周围垣墙高3米,厚1。5米,长14。5华里。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植物。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壮观。此刻自由活动3小时,能够自行游览“三孔”,也能够进行游戏、野餐等活动,但务必保证卫生。参观“三孔”到此结束了,回到家里时,别忘了说你们还有一个这样导游噢!

推荐第6篇:孔林孔府孔庙的导游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林孔府孔庙的导游词,欢迎阅读!

孔林孔府孔庙的导游词

1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叫任一诺。今天,由我来带领你们游览“三孔”:·孔庙·。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有幸担任导游,十分高兴。我将尽力为大家服务,不足之处,请批评改正。

在参观三孔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曲阜。曲阜地处鲁中小区和鲁西南平原的交界处。大诗人李白曾描写曲阜:“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如兰”。现在我们参观孔庙。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们为了几年孔子生前的伟大思想宽阔的精神品质所建的一座韵味十足的建筑。前后九进院落,占地327.5亩,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建筑466间,54座门坊;加之庙内1700余株古树,一个个直冲云天,听说当时谁敢砍倒一棵,就会以杀头处理。每一棵树,每一个门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与孔庙毗邻,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共有建筑463间,加上后花园,共占地240亩。,也称“衍圣公府”。“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

进入大门,由此向后分为三路,东路建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等;西路是当年接待贵宾和读书习礼的地方,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花厅等;中路是的主体建筑,前半部为官衙,后半部为内宅。

,是孔子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占地三千多亩。周围垣墙高3米,厚1.5米,长14.5华里。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植物。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壮观。

现在自由活动3小时,可以自行游览“三孔”,也可以进行游戏、野餐等活动,但必须保证卫生。

参观“三孔”到此结束了,回到家里时,别忘了说你们还有一个这样导游噢!

孔林孔府孔庙的导游词

2游客们,大家好!我很高兴成为大家游玩“孔府·孔庙·孔林”的导游,我叫彭彤茵,大家叫我彭导或小彭都可以。

我们首先要看到孔府建筑群。孔府不但称“孔府”, 又称“衍圣公府”。 现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463间,共九进院落,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大家请看,孔府有前厅、中居和后园之分。

孔府的花园,又名铁山园。园内假山、鱼池、花坞、竹林以及各种花卉盆景等一应俱全。尤为难得的是一“五柏抱槐”奇树,一棵古老的柏树派生出5个分支,内中包含一株槐树,为世所罕见。

然后,我们又会来到孔庙,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其故居为庙,岁时奉祀。孔庙内的主要建筑有:奎文阁、十三碑亭、杏坛、大成殿。

“孔府·孔庙·孔林”的美说也说不完,敬请大家细细游赏。大家注意,不要乱丢果皮纸屑,要爱护古代文物。

推荐第7篇:孔望山导游词

孔望山在市政中心新浦南5公里。孔望山景区以其古代文化荟萃,而享誉国内外。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三教文明的博大精深。

[龙洞庵]各位朋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龙洞庵了。龙洞庵最早叫龙兴寺,始建于中唐,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在宋金交战的年代毁于战火。明代神宗皇帝提倡佛教,龙兴寺又重新修建,后改为尼姑庵,因其西侧有一个龙洞,就改名为龙洞庵了。任过江苏巡抚的林则徐曾两次来此,并在他的诗中对孔望山摩崖造像写下了“千秋孔望谁能企”的赞美。“*”中龙洞庵也遭受了劫难,塑像砸毁,文物流散,寺庙也拆建为民居。

[龙洞石刻]现在请大家继续往西走,去欣赏龙洞附近历代留下的石刻。

我们先看这个龙洞,龙洞原来是一个海蚀洞,早年海浸,大海的波涛不断地拍击悬崖,硬生生地让海浪淘出了一个洞。后来海退了,这儿建立了庙宇,住持僧又用人工把这个洞口扩大掏深。这个洞你只要对它喊一声,它马上回应你,不信,大家不妨试一试。

这儿也有很多石刻。宋人的题刻,多数是乘兴游览题名留念的。明代石刻最为丰富。明代淮安府知府陈文烛写的《孔望山铭》,应该是龙兴山改名孔望山的缘由。王同六言诗刻,最有代表性。清代的刻石以海州知州师亮采的题刻堪称佳作,最为引人,在这石刻荟萃的艺术长廊中漫步,那丰富的精神享受,实在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石象和蟾蜍]我们先去看石蟾蜍。石蟾蜍在孔望山摩崖造像南

100米处。利用一块突起于地面的原生花岗石,以汉代圆雕方法,凿刻出长约2米,宽约1米的蟾蜍,满身布满鱼鳞状的浅刻的花纹。专家们鉴定它和孔望山摩崖造像的时代相当,距今约有1800余年了。那时孔望山的东边是一片汪洋大海,海水经常泛滥成灾,人们希望蟾蜍这个灵物能够镇住海水,减少灾难。因而一千多年来,人们象神一样崇拜它,仍然希望它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吉祥。 现在,我们再向上走去看石象。在林木葱绿的山坡上,一尊硕大无比的圆雕石象屹立其间。它是由一块完整的天然巨石雕刻而成的。身高2.6米,身长4.8米。这个石象在这里已经“生活”了近两个世纪。在石象的左前腿的上方凿刻了一个手持铁钩、头戴“T”字形发髻、双脚戴着脚铃的驯象奴。这也是汉画像石中常见的题材。石象四个象蹄下面踏着的四朵仰莲,又给石象罩上了一层浓厚的佛教色彩。 [佛教摩崖造像]各位朋友,现在我带领各位去参观孔望山风景区文化含量最高的国家级文保单位----孔望山摩崖造像。

大家可以看到,孔望山摩崖造像凿刻在峭壁之上,整个画面长17米,高约8米,目前尚有108尊造像。造像以两个最大的人物为中心辅以主像、坐像、卧像等几组画面,构成了一个布局讲究错落有致、和谐统一的丰富场面。虽经风雨剥蚀,但其古拙的风格,生动的人物形像,仍跃然于石壁之上。

我们所看到的那稍大于真人的坐像,位于中间,高高在上,正襟危坐,面容丰润安详。这两位高贵的长者就是中国道教中顶礼膜拜的偶像黄帝和老子。我们从画面上看,道教处于主尊的地位,而一些佛

教造像在它的四周展开,这种佛道两教交糅的现象,正是东汉时期的特定产物。

佛教造像的造型艺术有这样几类:一是佛,二是菩萨,三是力士,四是飞天,五是供奉人等。先说西侧三号立像,头上高肉髻,面孔高圆,耳垂特大,眉骨突出,目深鼻高,身穿宽肩大衣,赤足而立,右手施无畏印。这是一个典型的立佛像。旁边有几个画像,有坐有立,有惊有喜,目光都集中坐佛身上,一个讲经说法,传道授经的场面被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那中间头戴花冠的形象正是“接引菩萨”的形象。而在孔望山造像中恰恰没有飞天的形象。飞天的形象直到隋代才在敦煌壁画中出现,因而更证明了孔望山摩崖造像的久远。

1981年,连云港市博物馆在北京红楼举办了一次孔望山摩崖造像图片展览暨第一次论证会。与会专家一致认定,孔望山摩崖佛教造像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两个世纪。因而它理所当然地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推荐第8篇:林孔唐汇报材料

精神火炬 永放光芒

——四川省大竹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大竹中学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大竹县教育局的亲切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切实加强了林孔唐烈士纪念碑的建设和管理。

一、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林孔唐烈士的先进事迹

林孔唐烈士纪念碑位于四川省大竹中学校本部校门入口区右侧,周围环绕大约270平米的腊梅园。纪念碑为石质四棱方尖锥,高约5米,上下共三层,最上层正面刻有“林孔唐烈士纪念碑”8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中层刻有林孔唐烈士纪念碑的序文,序文中赞美了林孔唐烈士光荣的一生。底层刻有纪念碑的修建缘由。纪念碑碑座为立方体,周围有青石栏杆。整座建筑古朴肃穆,周围树木四季常青,象征革命先烈英雄气概万古长存,更增添了庄重的气氛。纪念碑始建于1927年,*被毁,1988年重建。

二、加强教育基地的内部管理,推动祭扫林孔唐烈士墓常态化 走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发展的保证。

1、为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的爱国热情,切实增强青年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我校团员在建设“美丽竹中”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竹中学每年“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由学校政教处和团委组织初一新生参观祭扫林孔唐纪念碑。

2、推优入团、推优入党的新团员、新党员在举行入团宣誓、入党宣誓的一个必备程序就是参观林孔唐纪念碑,宣誓的地点通常选择在林孔唐纪念碑前,让新团员、新党员牢记、入团誓词、入党誓词。

三、充分发挥林孔唐纪念碑的辐射效应和教育功能

1、在大竹县教育局和大竹团县委的安排和部署下,大竹县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参观林孔唐烈士纪念碑,祭奠林孔唐烈士,学习林孔唐烈士的光荣革命事迹。每年接待各中小学学生1000人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竹县职业中学藏区“9+3”学生多次祭拜林孔唐烈士,学习了这位出生于大竹城北牺牲于北京的革命烈士的革命事迹,了解了他为革命奉献出了他23岁年轻的生命的悲壮故事。同时还有武警中队、消防中队的年轻官兵也来参观林孔唐烈士纪念碑,祭奠林孔唐烈士,学习林孔唐烈士的光荣革命事迹。参观的都有这样的感受:“林孔唐烈士是他们的榜样,一定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好时光,学好本领,报答父母,报答老师,报答社会!

2、精心选拔、培养林孔唐纪念碑解说员

通过广泛宣传,自愿报名,公开演讲竞聘,选拔一批政治觉悟高、普通话标准,热情大方的志愿者,并请有关专家进行专业辅导和培训,为前来参观林孔唐烈士纪念碑,祭奠林孔唐烈士的人提供优质专业的解说,潜移默化地影响参观者。

3、完善参观、拜谒程序

2 第一,清扫墓地;第二整队聆听解说员讲解林孔唐先进事迹;第三向林孔唐烈士默哀3分钟并敬献花圈;第四,自由参观、敬献小百花并默默许愿;最后交流讨论并撰写观后感。

附:林孔唐烈士:林孔唐,字子陶,1903年生,大竹县竹北乡人,共青团员。15岁时考入大竹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与竹中校友携手组织救国会,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1923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在北京农业大学学习期间,林孔唐组织学友结队赴北京附近乡村及南口、张家口、武汉等地讲演,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血腥屠杀我同胞的滔天罪行。1926年3月18日,林孔唐参加在**举行的反对八国通牒示威游行中牺牲。为纪念林孔唐烈士,大竹中学于1988年1月重树林孔唐烈士纪念碑,1996年10月被中共达川地委、达川地区行政公署命名为“地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推荐第9篇:克林姆林宫导游词

克林姆林宫篇

*克宫历史沿革

在俄语中,克里姆林(Кремль)一词原指城市中心的堡垒,其的辞源至今仍有争议。最早于12世纪上叶1156年,由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修建,1237年,此处克里姆林被蒙古人毁灭,1339年用以橡木重建。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遗产,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公元14~17世纪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中心。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这里过去是统治俄罗斯帝国的多代君王的皇宫,十月革命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所在地,今天又是俄罗斯的总统府(议会和政府现已迁出克里姆林宫)。可以说,从公元13世纪起,克里姆林宫就与俄罗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关,它见证了俄罗斯从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至今日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国家的全部历史。在2012年6月24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次会议中,决定把36个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俄方提议将系列“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列入该名录之中。 *克宫建筑特色

克里姆林宫,是位于莫斯科市中央行政区特维尔区的一个建筑群。一个俄罗斯谚语这样形容雄伟庄严的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整个建筑群大致呈三角形。南临莫斯科河,西接亚历山大花园与无名烈士墓,东临红场。最初至少一个不大的木结构城堡。14世纪下半叶改为白石墙。现今的红砖宫墙建于1485年至1495年,总面积27.5万平米。宫墙全长2235米,高5到19米不等,厚3.5至6.5米,宫墙四周矗立着外观各不相同的20座塔楼:有高的、矮的、圆的、方的、还有16角形的。克里姆林宫分成政府办公区域以及游览区,政府办公区域不对游客开放,办公区和游览区划有白线,绝不可以跨越。

克里姆林城墙带红宝石五角星的塔楼共有五座。1937年,苏联政府决定用红五星来取代塔顶标志着沙俄帝国皇权的双头鹰,斯巴斯克塔塔尖上的这颗五角星用超过1吨重的红宝石建造,五颗中最大。工匠们还在红星底部加装了轴承,这样它们在遇到强风时就可以转动而不会被折断。但是后来用红色玻璃替代至今,红色玻璃的五星与红宝石的五星在视觉上并无差异,而当年的红宝石已经换取了坦克、大炮,为卫国战争作了贡献。 *克里姆林宫大礼堂

由塔楼进入克里姆林宫,看到的第一个建筑是路右边的一个现代的方形建筑.它就是赫鲁晓夫掌权时期建的克里姆林宫大礼堂(杜马大厦,会议大厦),俄罗斯双头鹰国徽高高地挂在大厦的正上方。1961年落成,内有六千个座位的会议厅,原苏共二十二大以后的历届党代会都在这里举行。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因其风格与克里姆林宫周围古老建筑物不相谐调,也备受俄罗斯人的争议。它是俄罗斯举行重要会议、节日庆典和颁奖授勋的地方,也是普通民众欣赏芭蕾舞、聆听音乐会和观看时装表演的场所。(接书上) *军械库,珍宝馆

克里姆林宫不愧为一座大型博物馆和艺术的殿堂。宫中原有一个大武器库,1720 年,彼得大帝将其改建成博物馆。馆内收藏着许多珍贵文物,有历代沙皇用过的物品、美术工艺品,以及掠夺而来的战利品。这里的皇冠、神像、十字架、盔甲、礼服和餐具无不镶满宝石,仅福音书封面就嵌有26 千克黄金,以及无以数计的宝石;哥登诺大帝的金御座上则镶有两千颗宝石。信步宫中宛如目睹沙皇奢侈的生活。

*18世纪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官邸和行政大厦建筑群,但却严格规定,不得靠近。总统官邸的建筑群在沙皇时代叫做枢密院,被叶利钦改作联邦总统官邸后称为枢密宫,现在是当任总统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十二使徒教堂

1653年由尼康牧首修建,作为他的住所,三年后敬献给使徒腓力。1682年改为敬礼十二使徒。莫斯科都主教自从14世纪就住在克里姆林宫。但是尼康牧首希望建造一个更为宏伟的居所,与沙皇的权威和辉煌竞争。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炮轰克里姆林宫时,牧首宫受到严重破坏。后来教堂得到修复,改为应用艺术博物馆。原有的壁画保存下来的很少,但有一个精美的17世纪圣幛,来自被布尔什维克拆毁的升天修道院大教堂。一楼大厅的设计本就为开放式空间,用以举办各种宗教礼仪,现经过重新规划之后,成为最受欢迎的俄罗斯中世纪文化展示博物馆。而二楼的空间则规划为大主教死人的居所与举行死人宗教礼拜所用。(十二使徒:耶稣开始传道活动后,从追随者中拣选了十二个门徒作为使徒,为自己的助手。这12个人被称为“十二门徒”,后来也称“十二使徒”。十二使徒是基督教术语,原意“受差遣者”。使徒之一犹大因出卖耶稣后自尽,补选马提亚为使徒。使徒分别到黑海、帕提亚和小亚细亚等传播福音。)

*圣母升天大教堂

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主教堂,最初由伊凡·卡利塔大公建造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在1474年的地震中倒掉后,1479年又由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师费奥活凡特设计重建。它严格对称的造型和巨大的五圆顶,正体现了当时俄罗斯大公们对中央集权国家的追求和要求俄罗斯国家统一的思想。圣母升天大教堂是克里姆林宫内最古老的东正教教堂,为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和圣地。几百年来,它被视作俄罗斯国家最主要的教堂。在这里颁布最重要的国家法令,大公和沙皇在这里登基,后来历代皇帝在这里加冕,此外,俄罗斯正教会大部分牧首和莫斯科都主教都安葬于此。大教堂的墙壁和屋顶上有很多圣像画和彩色浮雕壁画,据说这里的圣像图共画有1000个左右的圣人。12世纪的《圣格奥尔基》像、13~14世纪的《圣三位一体》像还有著名的《弗拉基米尔圣母》都保存在这里。历代莫斯科大主教,还有后来历代俄罗斯东正教总主教,都安息在这座教堂里,沿墙排列着他们的坟墓。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这座教堂也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俄罗斯各地诸侯向莫斯科大公宣誓效忠的地方,在“伊凡雷帝”给自己加上“沙皇”头衔以后,又成了沙皇加冕的教堂,靠南边还保存着于1551年建造的装饰有精美木雕的伊凡四世宝座。教堂内的银制吊灯据说是为了庆祝夺回被拿破仑军队掠夺走的300公斤黄金和5吨白银而建的。

在圣母升天大教堂存放着圣像画收藏库,它是俄罗斯最大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圣像画库之一。大教堂是在意大利建筑师阿里斯托杰里•菲奥拉万吉领导下,以弗拉基米尔城古老的同名教堂为蓝本修建的,因此建筑艺术是典型的俄罗斯式。其内部十分宽敞,抬头看看,墙壁上,天棚上都是一些壁画。圣像壁由圣基奥尼西同美术家莫弗伊•亚尔茨和科尼共同创作。该教堂很长时期内被改作博物馆。1988年曾经在这里举行了庆祝罗斯接受基督教1000周年纪念会,这是继关闭了60年之后首次使用。近几年全俄东正教会牧首皮缅曾在此举行盛大的招待世界各国基督教会代表的招待会;政府首脑亦多次在这里召集全俄教会上层人士商讨国事。

*在圣母升天大教堂的旁边,是一个有许多小蘑菇圆顶的小教堂--圣母法衣存放教堂,于1484年由普斯科夫的工匠修建,这座教堂建在由莫斯科的约拿兴建于1451年的教堂的原址。据说在5世纪,圣母法衣从巴勒斯坦送往君士坦丁堡,保护该市免于被征服。传说在860年的罗斯-拜占庭战争中,牧首将圣母法衣扔进大海,引起的风暴摧毁了入侵的罗斯舰队。教堂内保存有1627年的圣幛,1644年的壁画。这座教堂最初是莫斯科牧首的私人小教堂,但是在17世纪中叶归属俄国皇室。在1737年大火中,教堂受损严重。今天,这座教堂展出14到19世纪的木雕。教堂圆顶上的十字架与其他的完全不同,也许是这种另类的个性使然,先是都主教和总主教选它作私家教堂,后又被沙皇作御用,均表现了上层人物不愿与下人雷同的特性。 *天使报喜教堂

天使报喜教堂,又名圣母领报大教堂,靠近莫斯科河畔。建于1484-1489年,有9个金顶,规模不大,却最具魅力,是皇宫家家用礼拜堂,也是举行皇族婚礼、皇子受洗的地方。里面保留着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壁画。最初是由普什科夫的著名工匠在1485-1489年间建造的,规模比较小,只有三个穹顶。到16世纪60年代,添加了四座带穹顶的礼拜堂,还造了两个假穹顶,这样就共有九个穹顶。

*天使长大教堂

由意大利建筑师兴建于1505年到1508年,是历代君王的寝陵。彼得大帝前莫斯科公国历代帝王的灵柩就安放在这个教堂里面,总共有46副石棺,共埋着54位君王。其中包括第一个使用“沙皇”称号的伊凡四世(伊凡雷帝)和他的三个儿子,以及罗曼诺夫王朝第一位沙皇米哈伊尔等人的棺椁。1703年彼得大帝把首都迁往圣彼得堡以后,沙皇的遗体改而安放在那里的圣彼得与圣保罗大教堂里。这些大公和沙皇的遗体原来都安放在白色石棺里,到20世纪初石棺外面用专门的青铜材料包覆起来,所以游人现在看到的是一口口“铜棺材”。

*伊万大帝钟楼

伊凡大钟楼是克里姆林宫中的最高建筑物,高81米,在19世纪末以前,它一直是莫斯科的最高点。建于16世纪初,原为三层,1600年增至五层。外貌呈八面棱体层叠状。每一棱面的拱形窗口,置有自鸣钟。1624年夏,用白石修建了菲拉特列特钟塔楼。伊万大帝钟楼的镀金圆顶状似洋葱头,在阳光照射下,整个钟楼像一支巨大的蜡烛。钟楼顶端一圈圈的金色题字,是颂扬两位戈东诺夫王朝的开国元勋。现在将其下层用做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展出金、银器皿和其它物品。所有钟塔楼共有21座大钟,30多座小钟。若沿伊凡大帝钟塔楼的台阶而上,登入塔楼之顶,莫斯科全景可一览无余。

*钟王

世界最大的钟。重量达202吨,高6.14米,直径6.6米。钟壁上铸有精美的塑像和图饰,如沙皇阿列克谢与皇后安娜的浅浮雕,还有许多圣徒的雕像。在1737年,沙皇钟遭遇大火,一部分被破坏,从此无法再发出声音。。《美国百科全书》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

*炮王

口径为915毫米,炮身长为5.18米,炮身重达40吨,整炮全重80吨;发射的空心球形生铁弹重达2吨。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上最大的榴弹炮。此炮为保卫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而铸造,不过实际上并未使用过,主要被拿来炫耀军事实力与其技术。

*大克里姆林宫

大克里姆林宫是克里姆林宫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大克里姆林宫外观为仿古典俄罗斯式,就像是戴在岗丘上的一顶皇冠。大克里姆林宫内部呈长方形,楼上有露台环绕的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700 个厅室。从前,第一层除了处理政务的处所以外,全是沙皇私人宫室。二层各厅,这里曾是沙皇接见使臣的地方。苏联解体前,大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苏共中央和社会团体举行会议的场所。

推荐第10篇:纳林湖导游词

远方的朋友:欢迎您来到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行车途中〕当您来到以盛产“华莱士”蜜瓜而被誉为蜜瓜之乡的富庶之地——磴口县时,您一定得去观赏一下大漠明珠——纳林湖。它地处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距磴口县城40公里,是一个由黄河故道加风蚀作用而形成的自然湖泊。纳林湖是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重要的湿地,水域面积约667公顷,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1.5~2.5公里,其中明水面积335公顷,占50%,最深处达6米,平均水深2.5米,是乌兰布和沙漠中较大的淡水湖之一,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水鸟繁殖场所和迁徙途经地及黄河鱼类生长繁殖的场所。生长和繁殖的鸟类有100余种,国家

一、二级保护鸟类和地方保护鸟类有白天鹅、黑天鹅、灰鹤、鸳鸯、鸿雁、雉鸡、野鸭等品种,是水鸟迁徙途中的重要休养补给基地。这里盛产黄河鲤鱼、鲶鱼、鲫鱼、雅罗鱼、武昌鱼等25种淡水鱼类。湖泊北部有沙丘地135公顷左右,平均高度2.5米;东南西三面是1万余亩的草滩牧场;湖泊中有四个岛屿,占地300亩。每当春秋两季,多种奇禽异鸟翩然而至,栖息在这波光潋滟、水天一色的湖面上,形成了大漠中一大奇观。这些湖泊水域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乌兰布和沙漠之中,与沙海驼影、大漠落日和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沙生植物,阡陌纵横的灌渠绿带及田园风光共同构成了大西北粗犷、恢弘、神秘莫测的天然神韵,魅力无穷。〔纳林湖畔〕好,现在我们开始一点一点地来感受、走近纳林湖。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入口处的主题广场,正对的是百子湾度假酒店,稍往右一些是室外生态休闲区,这一地带是纳林湖湖湾最为密集之处,占地50公顷,“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景区占地面积大,且大部分景点、设施均依水而建,所以,我们将乘船进行游览。这样,既能将纳林湖的美景尽收眼底,也不会使您有丝毫劳累之感。〔乘船游览〕现在我们已驶出百子湾向北前进,大家朝我的右手边看,芦苇丛中的那一排小木屋,叫做苇荡船屋,是专门提供给船工们休息的地方。远处岸上,白色的,大家一定知道了,对,是蒙古包,这些蒙古包无论从与景色的搭配方面还是包里提供的地道的蒙古风味餐饮,都是无可挑剔的。我们的船正在转弯,路线呢,是湖的西线,方向是向南,前面这块突出的场地上有热气球俱乐部、驾驶训练场地和模拟训练馆。我想大家一定对热气球俱乐部很感兴趣,这里是以提供深度浏览体验为目的,以热气球作为高空观光交通工具,打造热气球体验旅游品牌的一个基地。大家看岸边茂密的芦苇和蒲草,不要认为那儿只有草,栖息其中的水鸟可是数不胜数。看,在苇草下边,有两只野鸭,不,是两只鸳鸯!看它们是多么安静,多么幸福啊!现在,我们的船又在转弯,已抵达南岸。大家向南面远处看,那一片具有浓郁田园气息的景观带,称为农耕文化博览园,占地面积约为80公顷,主要景点包括农耕文化博物馆、汉代农业小镇、农业耕作体验区、农耕传统节事、祭祀活动表演场和农业景观园区。〔上岸游览及结束语〕好,我们现在下船,去参观纳林湖博物馆和以汉文化为主题的风情休闲街区、汉军事城堡,以及绿色经济产业浏览园区。经过一天的愉快行程,我们的旅游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旅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我们真诚地期望大家再次光临美丽的纳林湖。谢谢大家!

第11篇:札达土林导游词

进入札达,我们便会看到象泉河两岸土林环绕.这就是我们今天参观的札达土林。大家请看,这里的土林巧夺天工,蜿蜒曲折数十里。有的形似佛塔,有的形似庙宇,有的形似碉楼…如果你事先并不知道是天工造化,那么你定会惊讶,是何人、在何时修建了如此气势恢弘的城堡?又是因为什么成为今日的废墟?

其实,札达土林是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的地质变迁。朗铁藏布(象泉河)流域原系上新世古湖盆,湖盆由被朗钦藏布所切穿的5个小湖盆(姜叶马、达巴、札达、香孜、曲松)组成。各湖盆中均有厚层的上新世湖相沉积,曾在沉积层中发现上新世古长颈鹿化石。札达县附近沉积层厚达80。米,主要是灰黄色粉砂岩,质地较松散,经流水侵蚀后地形破碎。由于层理几乎完全水平,叉处于干旱气候条件下,河岸阶地亦甚明显,现在深厚的灰黄色粉砂湖相沉积已被朗钦藏布及其支流切割,形成外貌酷似黄土地区,但比黄土地区更为壮观,规模空前的土林地区。由于不同岩石的差异侵蚀,常常形成形态奇特的岩壁和微地貌。结构致密而坚实的砂岩和砾岩常常成为粉细砂岩和黏土岩的保护层,或平铺于岩壁的顶部,或突出于岩壁之上,与软岩层交互,组成雄伟挺拔,奇特多姿的古城堡、古城墙、塔林等形态,是古格独特的地理景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其他景点 西藏萨迦寺导游词 ·西藏纳木错导游词·西藏拉萨导游词

在高原迷幻光影的衬托下,这里宛若神话世界。在高而平的山脊之下,严整的山体有的宛若一字排开的罗汉.有的酷似鳞次栉比的城堡,与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朝霞和夕阳的映照下,山纹明暗有致,色调金黄t生动富丽。县城边的象泉河和土林绚丽异常。河边的陀林及附近废圮的佛塔在暮色之中神秘而庄严。这一带的土林中有多处早期人类洞窟遗址。还有广泛分布的岩画,有人据此认为,苯教传说中象雄古国的都城琼隆俄卡就在今阿里札达境内的琼隆地方。

第12篇:关林庙导游词

今天我们云拜谒一位圣人参人,参观一处圣地,那是令世界华人崇敬向往的地方,它就是武圣人关羽的葬首处--关林。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末年山西解州(今山西运城市)人。关羽才兼文武,绝伦逸群,通经熟史,骁勇善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败走麦城,被东吴孙权杀害,终年五十九岁,生前汉献帝封他为\"汉寿亭侯\",死后蜀后主刘禅追溢他为\"壮缪侯\"。

\"英雄有几称夫子?忠义惟公号帝君\"。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何其多,关羽之所以脱颖而出扬名天下,正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以儒学立国的国度,几千年的道德观念是\"仁、义、礼、智、信\",关羽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撼天地泣鬼神的\"忠义仁勇\"壮歌,他的品德与我国传统道德相契合,所以受到历代帝王和黎民百姓的无比敬仰,成为封建社会的人伦楷模,以至于\"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根据礼制,皇帝的墓称\"陵\",王侯的墓称\"冢\",百姓的墓称\"坟\",只有圣人的墓才能称为\"林\"。清雍正八年(1730年),关羽被封为武圣,所以在中国大地上就有了埋葬文圣孔子的\"孔林\"和这处埋葬武圣关羽的\"关林”了。

关林始建何时已无从稽考,现存的关林位于洛阳市南7.5公里的地方,重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清乾隆年间加以扩建,形成现今占地180亩的规模。关林的建筑很有特色,它是按帝王宫殿式样建造的,它以舞楼、大门、仪门、大殿、二殿、三殿、牌坊、墓家到后门为其南北向中轴线,其他建筑的布设皆沿此线左右对称,错落有致,严谨有序,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院内800余株古柏遮天蔽日,蓊郁苍翠,掩映殿字楼阁,使关林别具林园特色。历代碑刻100多通,成排成行,记载有关关林的沧桑岁月。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气魄宏大的关林广场。广场中央的舞楼,是祭祀关羽时献戏的舞台。舞楼平面布局呈\"凸\"字形,突出的部分为前台,不设山墙,从建筑形式看,它把前台的歇山式顶和后台的硬山式顶组合在一起,又在上面巧妙地加似歇山式顶,使整个建筑的外观宛如一座重榴楼阁拔地而起,蔚为壮观。如此巧思设计,精妙构筑的舞楼,殊为罕见,是中国早期舞台的精华之作。

关林大门建于清代,两边的八字墙上篆书\"忠义仁勇\"4个大字,昭示着关羽精神不朽。朱漆大门镶嵌九排九行八十一颗金黄色乳钉,标志关羽的至崇地位。门外这对白色大理石石狮,雄健威武,是洛阳地区现存明代石狮中最大的一对。请再往大门东西两侧60米处看,高高耸立的是对称的三门道石牌坊\'坊额上都是颂扬关羽的题字。

仪门为关林第二道门,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原为关林大门。清代扩修大门后,改此门为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正门额上悬有慈禧太后所题\"威扬六合\"匾,意思是关羽的英各威震天下。仪门檐后檐下访上绘有大幅反映关羽生平事迹的故事图等,再现了关羽当年激战沙场的生动场面。大家注意看仪门上的乳钉只有49枚,为什么和大门不;样呢?噢,有些朋友已经猜对了,这是因明代修此门时关羽的封号还是侯爵的缘故。

在仪门东西次间与尽间的五花隔墙上,各镶嵌刻石一方。东侧为岳飞画\"关圣帝君像\",相传是岳飞因缅怀关羽的英勇忠义而作。西侧为\"关帝诗竹\",宽

54、高120.5厘米。画面上有两竿竹子,一竿枝叶飘飞,宛如狂风袭竹,一竿枝叶低垂,又似骤雨落叶,所以又叫\"风雨竹\"。这幅竹画妙就妙在全部竹叶组成了一首诗:\"不谢东君意,丹表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由仪门到大殿之间这条长35米、宽4米由石栏板夹筑的甬道,是我国关庙中惟一的一条石狮甬道,被誉为\"洛阳小卢沟\",关林有三个最绝妙的景观,这是第一绝。据碑文记载,现在的甬道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七年,这是在洛商客捐资,依帝王宫殿式样修建的。36根望柱上雕刻了大小104个石狮,它们分立在甬道两旁,像两列卫士夹道护卫。这些石狮没有凶猛威严之感,个个活泼生动,逗人喜爱。这些可爱的石狮,给关林的庄严殿宇、苍郁古柏、如林石碑平添了无限生机和温馨氛围。 甬通东西两侧分别坐落着钟楼和鼓楼,两楼建筑形制一样。中国的寺庙里,多有钟鼓楼,晨钟暮鼓不仅作为报时之用,更为隆重的祭祀平添几分神秘与神圣,关林的钟鼓楼起的便也是这个作用。

焚香炉位于甬道两旁,东西各一。明清时期,关林每年要举行春秋二祭,按当时朝政祀典规定使用太牢,祭祀在月台之上拜殿之下进行,隆重而热烈。为了防止庙宇着火,保证殿堂安全,就在月台下建焚香炉两座,可见古人很早就有防火安全意识。焚香炉高6.52米,四面坡亭式顶,为清代所建的砖砌仿木构建筑,充分展示了清代高超的砖雕艺术水平。正面雕刻窗根,其余面砖雕\"腾龙戏珠\"、\"松树麒麟\"、\"双狮戏绣球\"和\"岁寒三友\"。特别值得一提的的是东侧焚香炉后壁的大幅砖雕\"岁寒三友\"图,它寓刘、关、张桃园结义之意于画中,用松、竹、梅喻三人的高风亮节、博大正气,构图巧妙,寓意深刻。

大殿前月台两侧有龙头柏和风尾柏,西为龙头柏,东为凤尾柏。龙头柏因柏树一枯枝向下勾曲,形如龙头而得名。风尾柏树根裸露,成扇面形,环纹极密,似凤凰尾巴。

月台之上,前为开敞的拜殿,后力宏阔的大殿,两者相连,浑然一体,巍峨壮观。拜殿为五开间卷棚式建筑,为祭祀关羽时百官僚属谒拜之场所,又称为\"启圣殿\"。拜殿虽梁架结构简单,但斗拱檀枋色彩斑斓,与高耸的赤柱相映生辉。拜殿下高挂着一块块歌颂关羽的匾联,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乾隆皇帝亲自书写的\"声灵于铄\"匾和\"翌汉表神功龙门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联。拜殿西端放置着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所用的\"青龙偃月刀\"。此刀高3.5米,很是神气,每每吸引着游客前来一试身手,领略当年关大将无尚英风。

大殿为关林最大建筑,位于关林中心,充分突出了居中为尊的建筑意图。大殿为砖木结构的单檐庑殿顶式,高近20米,面阔7间,进深3间,总面积760平方米。庑殿顶上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殿四周飞檐外伸,如燕展翅,檐下斗拱交错,檐柱耸立,绕以回廊。大家抬头看大殿四据角,是不是都站有一人,有种说法说他们分别是庞涓、韩信、罗成、用瑜,只因为他们都曾背信弃义,遭世人唾骂,被称作历史上有名的\"四短人\"、\"走尽人\",他们与关羽的浩然正气形成鲜明对比,让他们站立檐角也是在警示世人啊。

大殿正门上方高悬慈禧太后题的\"气壮嵩高\"匾。大殿门窗雕饰精美,看大殿正门,自东向西的高浮雕是关羽生平故事十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斩蔡阳、水淹七军、三结义、三顾茅庐、斩车胄、单刀赴会、挑锦袍、战吕布、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等共十二幅,还有二龙戏珠、凤凰戏牡丹、龙戏凤等,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充分表现了明代木雕艺术的杰出水平。而且这些木雕因为有高大宽阔拜殿遮蔽,所以较少遭受风吹雨蚀,因而木雕上色彩依然鲜艳如初。大殿内现有塑像五尊,中间这位帝王装扮、神圣庄严的就是关圣帝君像,此像高6米,为我国关羽塑像中最大的一尊。两侧分立的是威猛暴烈的周仓、沉着稳健的廖化、深谋远虑的王甫、英姿飒爽的关平。我们走到大殿后门,看这组正对后门的高浮雕,中间这位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脂、身着绿战袍、手拂长髯、睿智英武的关羽像,真实地再现关羽音容笑貌。罗贯中据民间传说关羽是个红太阳大汉的说法,塑造出了《三国演义》中一个肝胆侠义、正气凛然的关将军形象。这个关羽像就是依罗氏描述雕塑的,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关羽左右则分别是扛大刀的忠诚侍卫黑脸周仓和儒雅英气的义子关平。

走出大殿来到二殿,光绪皇帝题的\"光昭日月\"匾高悬于正门上。二殿是关林现存建筑中始建年代最早的一座殿宇,五开间单檐庑殿顶式,面阔5间,进深3间。前后檐下主要绘有反映关羽骁勇善战的故事图。殿内塑有关羽戎装坐像,旁边侍立手持大刀的周仓和手捧玺印的关平。二殿后门有一对圆雕盘龙石墩,设计之巧在石刻中罕见。整个看来似一方柱体,细看则见是由一条龙盘缠,龙的眉、眼、唇、须乃至片片龙鳞无不点画到位,而且龙的气势不减,真可谓绝! 二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配殿\",东为\"圣母殿\",内主供关羽夫人胡氏。西为\"五虎殿\",内供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位虎将。 结义柏和旋柏长在三殿前,西为结义柏,东为旋柏。结义柏为一棵三叉柏,树身在一人多高处分为三枝,而三枝树权粗细相当,正合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意,故名为结义柏。旋柏则如螺旋一样生长,不仅树干旋生,而且连大小枝条都呈旋转状,甚为罕见,被列为中国\"三大奇柏\"之一。

三殿为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因殿内原有关羽睡像,故称\"寝殿\"。其平面布局呈\"凹\"字形,搪下昂头外伸,刻以龙首,可谓群龙相聚,气势非凡,这在斗拱木作中比较少见,非常有价值。三殿额枋上彩绘表现关羽英勇形象的三国故事画面。殿内塑关羽夜观《春秋》像,关公左手捋须髯,右手持《春秋》,神情专注,研读《春秋》,再现当年秉烛达旦情景。殿内还有采用先进工艺制成的关羽睡像,他能翻身坐起,怒目圆睁,颇能吸引入。殿内后壁为气势恢宏、场面宏大的\"关帝出巡回宫图\"彩色壁画,展示出关羽至尊的武圣人、帝王之风。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两座石坊,分别为明清所建。前面这座宽10米,高6米,正额题\"汉寿亭侯墓\",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由钦差太监胡滨所书。后面这座规模较小,正额题\"中央宛在\",意思是关羽的头颅依然在此,为清康熙五十五年由三韩弟子高镐所书。两坊柱各面分别题刻不同时期对联九副,书体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备,对关羽忠义仁勇品行极尽赞美之辞,充分反映出关羽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比如\"义参天地,道衍春秋\"、\"浩然之气塞天地,忠义之行澈古今\"等。

紧靠石坊为清康熙五年所建林碑亭。该亭为八角攒尖歇山项,碑亭结构复杂,它集历代斗拱之优点,拱昂上下连接,环环相扣,众多的拱昂似一座密据式阁楼外观。各昂自上而下依次绘成绿、蓝、黄、红诸色,富丽华繁。整座碑亭全用木构件架接勾连,其用力之均衡、构筑之奇巧、造型之典丽,尽得鬼斧神工之妙。使它在经历了300余年暴风骤雨,依然稳固屹立,是清代亭式建筑的精粹,全国亦为数不多,此为关林第二绝。亭内立石碑一通,高近4.8米,龟趺座,碑首雕刻盘龙,碑额九叠篆书\"效封碑记\",碑阳正书:\"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这是道光元年磨石重刻的关羽最高封号,碑阴是康熙五年董笃行撰写的《关圣帝君行实封号碑记》,对研究关羽的生平事迹以及封号建庙等情况,提供详细资料。朋友们,看到这林碑亭华丽典雅,美妙绝伦,您可知道它凝聚着一位海外赤子的赤诚之心!新加坡华人梁三旺先生多次越洋跨海前来拜谒关林,瞻仰圣容,见林碑亭彩饰剥落,木构朽坏,于是概然捐资8万元重修碑亭,才使这座经典之作焕然于天日。

最后面这个高在丰隆、青草茂密的土丘就是关冢了。据《三国制·武帝纪》载:\"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操)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这则史料说的是孙权杀关羽,但又恐刘备兴兵报仇而使的嫁祸之计,但被曹操识破,曹操将计就计追赠关羽为荆王,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城南十五里,即今关林。古今中外,世间关庙何只千万,只有关羽葬首处的洛阳关林、葬身处的当阳关陵、出生地的解州关帝庙称为三大关庙。尤其是洛阳关林作为埋葬武圣关羽首级的圣地,是我国惟一的家、庙、林三把合一的古遗存,亦是封建品级最高、地位独尊的\"武圣陵寝\",位居全国三大关帝庙之首。

关林土家南墙有清康熙时期修筑的石墓门,额题锺灵处\",门两侧行书对联一副\"神游上宛乘仙鹤,骨在天中隐睡龙\",深切地表达了对关羽的怀念之情。民国二十五年,国民党将领张学良等见关林土家围墙毁坏,遂倡议集资,\"培而新之\",并立碑铭记。1998年,台湾富景集团连万生先生在捐资30万修钟鼓楼、仪门广场之后,又捐资15万元,再次对此围墙进行重修。台湾同胞报效祖国,保护文物的拳拳之心和对关羽的真诚爱戴尊祟之情,令人感动! 参观完关林,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关林第三绝--\"关林奇柏\"。关林古柏参天,蔚茂成林,浮苍滴翠,与红墙绿瓦的古建筑群交相辉映,颇具特色。尤其是风中登上关家南望,看到的是柏叶飞舞,碧浪翻卷,如绿海叠翠。所以,自古以来这里就有\"关林翠柏\"、\"关林叠翠\"的美誉。关林的柏树有800余株,树龄最老的达700余岁,树干围最大的达1.2米。 最后,我要给朋友们说一说关林朝圣大典活动。千百年来,关羽的忠义仁勇精神一直被中华民族所推祟,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道德追求和做人淮则,朝廷达官,黎民百姓,景仰日深,海外华人更是把关羽奉为平安神和武财神,香火之盛,无以复加!海外华人纷纷来关林寻根谒祖,他们一致要求关林祖庙恢复设坛致祭,以答神明。为了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高涨的祭关热情,199

4、199

7、199

9、2000年,关林成功地举办了四届\"东方文化寻根游暨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大典期间中外游客云集,关林香火鼎盛,尤其是大批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华人不远万里前来祭拜关帝。而且从1999年起,每年金秋十月举办一次\"朝圣大典\"。

朋友们,关林游览结束了,但我相信:关林一定会让您魂牵梦萦! [

第13篇:游“孔府、孔庙、孔林”感受

游“孔府、孔庙、孔林”感受

游“孔府、孔庙、孔林”感受

4月25日,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一行50多人游览了位于山东省曲阜的文化圣地——孔府、孔庙、孔林。

孔府、孔庙、孔林位于被合称为“三孔”。“三孔”是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庙,宅邸和墓地在内,总占地面积约233万平方米,拥有近千间建筑的庞大建筑群。

我们一行在导游的带领下首先进入了孔庙。

当我们走出三孔,感慨万千之时,更重要的是体验这份真切的文化,感受古人赋予我们的一脉传承的神韵。

孔庙前为神道,两侧栽植松柏,创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庙左右对称,布

局严谨,前后九进院落,前三进是引导性庭院,只有一些尺度较小的门坊,院内遍植成行的松柏,浓荫蔽日,高耸挺拔的苍松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甬道,既使人感到孔庙历史的悠久,又烘托了孔子思想的深奥。座座门坊高揭的额匾,极力赞颂孔子的功绩,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使人敬仰之情不觉油然而生。第四进以后庭院,建筑雄伟,黄瓦、红墙、绿树,交相辉映,既喻示出孔于思想的博大高深,也喻示了孔子的丰功伟绩,而供奉儒家贤达的东西两,分别长166米,又喻示了儒家思想的源远流长。

孔庙共有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古建面积约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元碑亭、明代奎文阁、杏坛、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寝殿等。

孔庙保存汉代以来历代碑刻1044块,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还有孙师范、米芾、党怀英、赵孟、张起岩、李东阳、

董其昌、翁方钢等人的法书,元好问、郭子敬等人的题名,孔继涑五百八十四石的大型书法丛帖玉虹楼法帖等。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长孙居住的府第。孔府始建于宋金时期,今天的府址在明洪武十年时建设。孔府是典型的封建贵族地主庄园,占地面积约万平方米,有各类楼房厅堂共480余间。孔府是孔子嫡孙的官署,沿用中国传统的前堂后寝制度,前堂部分有官衙、东学、西学,供处理公务、会客之用,是对外活动的场所,后寝部分有内宅、花厅、一贯堂、是家族生活的场所。

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前后延续使用了约25,共计有孔氏子孙墓十余万座。孔林占地约200多万平方米,神道平直如矢,两侧松柏夹侍,庄严肃穆。进入大林门,高大的围墙将大林门与二林门之间围成一个封闭的纵深空间,挺拔的松柏,夹峙的红墙间辟出一条狭长的甬道,将人的视线引向高耸的二门城楼。过二林门,古

木森森,芳草如茵,流水潺潺,竟是一片天然野趣,使人精神为之一爽。折而向西,过洙水桥,沿路线前行,登墓门,穿甬道,过享殿,入墓园,一代伟人长眠在抔土之中。林内墓冢累累,碑碣如林,石仪成群,古木参天。有孔子以来历代子孙墓葬十余万座,地面上还有汉、宋、金、元、明、清、民国等时代墓碑和谒陵题记刻石等4000余块,保存着宋、明、清各代石人、石马、石羊、石狮、望柱、供桌和神道坊等石仪近千件,还建有门、坊、享殿、碑亭等六十余座明清建筑。孔林埋葬孔子长孙已至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孙已至七十八代,从周至今,全无间断。延续时间之久,墓葬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作为一个家族墓地,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孔林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墓葬制度的沿革,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聚众而游,前有导游引路一路讲

解,旁有同行,好不惬意。面对如此文化宝库,不由感慨中国文化之深奥。25来,孔子及其后世子孙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既延续着孔氏香火,又传承、发扬着中华文化。

面对群坊众殿,折射出的是不仅仅一代伟人的伟大,更重要的是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历代帝王将相到平头百姓,从文豪到草莽,无不对其肃然景仰,尽管历尽风雨依然傲视人间。

由此我们简单的看到中华儒家文化的深奥、博大、宽广。不管文化为谁所用,即使暴君,即使明君,即使盛世,即使乱世永远那样繁荣,传递人间最起码,也是最尊贵的神韵。

当我们走出三孔,感慨万千之时,更重要的是体验这份真切的文化,感受古人赋予我们的一脉传承的神韵。

第14篇:孔刘林德育标兵先进事迹材料

一片痴心育桃李

-----德育标兵先进事迹材料

官亭九年制学校孔刘林

教师是阳光下最伟大、最崇高的职业,她传承文明与美德,她延继知识和力量,她创新思维与能力,她培育人才与创造未来。有人把教师比作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叶的事业,衬托出花的娇艳,酝酿着 果实的香甜。

我觉得教师更像园丁,一片诚心育桃李,满园春色竞风流。我为这份职业而自豪,平凡而普通,神圣而荣光。我们似春蚕,春蚕吐丝,作茧化蝶,又是一番辉煌;我们不是蜡烛,是灯塔,照亮别人,收获光明。作为一名农村教师,从教十四年来,我用爱心书写人生华章,用奉献涤荡教师的灵魂,用痴心培育祖国的未来,在古老的官亭沃土洒满春意。

一、在爱心中获得快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我用爱心播种希望,我用爱心传递真情,我用尽一切方法把我的爱传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面对着不同的学生,我努力寻找她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偏爱,不歧视任何学生,关心关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找到自信。我是老师、是家长、是朋友、是伙伴,集父爱、师爱、友爱于一身。我带着他们一起游戏,倾听他们的故事;与孩子们一起欢笑、

一起歌唱,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悲伤过孩子们的悲伤。“老师,我奶奶昨天生病了„”、“老师,这是我画的贺卡送给你”,“老师,送给一支野花!”我无比幸福,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在我的从教经历中,我始终坚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理解,多一些鼓励。”使优秀学生变得更加优秀,点燃发展生学习的希望。我播洒爱心,收获快乐!

二、在无私奉献中发展

我在十四年的工作经历中,很少请过假,不管在哪里工作,我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水滴石穿”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坚持不懈的力量,我欣赏优秀班主任任小艾的每天一分钟:一分钟阅读,一分钟写作。虽只有一分钟,它代表的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学中,我从不放弃每一分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和发展。

我从不放弃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坚持学习、坚持教学反思,坚持写读书笔记。我奉献,我快乐;我付出,我发展;“心底无私天地宽”!

三、在教改创新中进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兴趣。每次教学之前,我都认真钻研教材,吃懂、吃透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课堂上我要求自己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我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快乐地学,学得快乐,在阅读教学中,我大胆尝试启发式教学,开课伊始让学生围绕“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来解

决其中的问题”等等释疑解难,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看着同学们的表现,我倍感欣慰。 我各项活动中多次获得奖励:

2001年全初二代数全县第一名、初二几何全县第一名;

2006年九年级历史全县第二名;

2007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2008年九年级思品全县第一名、历史全县第二名;

2010年九年级思品全县第二名;

2011年九年级历史全县第二名;

2013年被评为县“优秀辅导员”

四、在恬静淡泊中升华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教育、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一些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不良社会习性也浸染到了教育这一方曾经的净土。我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不以教谋私,不因学生家景不好或学习不好而歧视他们。我始终将学生、家长、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很多学生毕业后,家长和学生把我当作了真正的朋友。每年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中,我总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师之一。当然,我做的还不够,我还要向市级先进教师、省级师德先进教师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宁静,使自己的品格得到升华。

“花的事业是绚丽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叶的事业是伟大的, 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但我愿做园丁的事业,一片痴心育桃李, 官亭沃土庆丰收!

第15篇:林孔湘教授的研究经验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学习材料

林孔湘(1910—1985),福建省闽侯县人,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1929年考进福建协和大学,1934年毕业,即回闽侯县乡村师范中学教书。1936年获留学美国奖学金,进压历根尼大学攻读研究生。1941年1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受聘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任副研究员。看到祖国灾难深重,积弱积贫,他立志为国贡献力量,遂于同年9月回国。先后在广东岭南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43年至1945年执教于四川大学,云南大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重返岭南大学,1947年任岭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室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华南农学院教授,植物保护系主任,是当时华南农学院仅有的四个有博士学位的教授之一。林孔湘一生潜心研究柑橘黄龙病,首先证明柑橘黄龙病源于病毒,首创柑橘繁殖材料热处理消毒方法;推行“无病虫栽培”技术,为振兴我国柑橘业做出了卓越贡献。1951年被授予“广州市模范教育工作者”称号,1956年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先进工作者”。

1910年5月12日,林家的一个聪明伶俐孩子出生了。这是福建闵侯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全家人的活路就在土地上。家里种了一些庄稼,父亲在乡间兼营小规模的柑橘业。儿子长大后,那片柑橘林就是最好的去处。家乡的山水之美和果园之乐是他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便对农业生产,特别是柑橘生产有浓厚的兴趣。家庭的贫寒并没有阻止他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他很晚才进入乡间小学念书,而且是用了4年时间读完全部6年的中学课程。

面临着沉重的生活负担,林孔湘不得不中断学业做乡村教师。教书之余,把所有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孜孜不倦地学习之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1929年,他考入福建协和大学。并获得清寒大学生奖学金。193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闵侯县乡村师范中学教书。

父亲的死给了他极大的打击。父亲去世时几乎无以为葬。全家人的血汗和土地,还有那片柑橘林,都换不来一日三顿!国家的落后和家庭的贫困深深的触动了他,他开始观察冷酷的社会现实,一种强烈的民族悲愤在血管里奔流,他发誓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救助中国,振兴中国,改变她积贫积弱的面貌。

1936年,协和大学在教务长陈均思教授推荐下,林孔湘经过选拔考试,获省教育厅公费出国留学。当时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华北事变发生不久,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26岁的林孔湘背负着沉重的行囊、抱着振兴中华的决心,远渡重洋,来到大西洋 1

的彼岸继续深造。

他先来到美国亚力跟尼学院学习,一年后顺利的转到举世闻名的康奈尔大学,受业于世界著名植物病理学专家H.H.怀素教授,主读植物病理学,副修植物生理学。这为他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他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林孔湘晚年的时候,他在遗留下的笔记本首页写到:“他(指H.H.怀素教授)教导我怎样想问题,怎样做科研,怎样把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他还教导我怎样教学生,怎样做人。我很高兴,我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的确,林孔湘没有辜负恩师的深切期望。1941年春获得博士学位的他,高薪受聘于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任副研究员。

1941年,也是祖国多灾多难的一年。日本为了把中国变成它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抗日战争陷入重重困难。

面对祖**亲的痛苦呻吟,林孔湘心急如焚。故土之情,魂牵梦绕。那里生活着兄弟姐妹,那里埋葬着生身父亲;哪里有童年的梦幻、青年的立志;那里更需要有时只是去拯救她,去强盛她!海外游子报国心切,林孔湘谢绝了校方的挽留,来不及和同事、朋友打招呼,匆匆辞职,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祖国。

归国后,林孔湘先受聘于广东岭南大学。1943年先后在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和金陵大学任教,同时还兼任过福建省研究员。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更清楚的看清满目疮痍的国土和民不聊生的悲惨现状。科学不一定能救国,但救国不可以没有科学!

抗日战争结束后,他重回阔别两年的之久的岭南大学,先后任副教授、教授;1947年,大学建立植物病理研究所,他任主任;1948年,植物研究所开始招收第一批研究生。他似乎看到了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希望。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林孔湘和大学生一起,穿着洁白的衬衫,系着鲜红的腰带,敲起锣鼓,扭起秧歌,迎接解放军进城。那种扬眉吐气、当家做主的感觉真好!开国之初,生机蓬勃、百废待兴。林孔湘按耐不住内心的无比激动,带领着学生在科学的崇山峻岭继续前行。

全国院系大调整后,林孔湘任华南农学院教授、植物保护系主任。民盟广东省委委员、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委员、常委。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和广东分会理事长。

“科学工作者必须勇于坚持真理”,这是林孔湘毕生坚持的信念,也是他痴心不改的追求。在几十年的柑橘黄龙病研究中,他几经波折,屡遭劫难;然而,泰山压顶不玩,只要是真理,他从来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柑橘黄龙病是我国华南地区毁灭性病害,仅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区)到80年代已损失1000万株以上。这种病还在我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有文献可查的是1919年莱金(Reinking)的报道。1930年后,黄龙病毒开始从广东的潮汕地区迅速蔓延。

林孔湘早在大学期间就对柑橘黄龙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解放前就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1941年开始,他数十年坚持不懈地从事柑橘黄龙病的研究。

粤北的冬天还是寒冷的。虽说没有雪花飘舞、北风呼号,但是气温下降、寒气袭人,迫使人们减少了户外活动。林孔湘出门了,他要利用寒假,开展柑橘病害的调查。那时候,马路上跑的公共汽车,烧的不是汽油,而是木炭。林孔湘坐着又破又慢的汽车,从粤北坪石出发,途经粤、闽、赣三省20多个县,历时两个月,行程2600公里,深入乡村田间地头调查,首次在福建几个果园发现柑橘黄龙病。由于抗日战争,柑橘产区均已沦陷,研究工作无法展开,直到1947年开始系统研究。这期间,林孔湘无数次深入江西赣州、南丰,福建龙溪、福州,台湾新竹、员林,广东潮汕地区,广西南宁、柳州等地调查黄龙病的发生发展情况,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那样的物质条件下,做如此浩繁的工程,这其中的艰辛和劳苦是难以想象的!

柑橘黄龙病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呢?不找出确切的原因,其防治工作就无从谈起恰恰在这个问题上,研究者看法不一。我们来看几种不同的意见:

其一:一位来华工作的苏联植物生理学家,到中国后跑了几个地方,看了几个柑橘圆,就断言柑橘黄龙病是水害造成的,只要果树上山,问题就可以解决。

其二:一批从事柑橘栽培的青年园艺工作者,他们人为黄龙病是栽培技术不当所造成的,只要搞好栽培,问题就可以解决。

其三:福建有个农民劳动模范宣称自己用砍烂根、剪病枝、换新土、施肥料的办法医好了两株黄龙病树,这件事轰动一时,被认为“土专家战胜洋专家”,是“卫星上天”。各地都准备大规模推广。

其四:林孔湘经过反复实验,排除了水害、栽培失当等原因,证明病毒是黄龙病的病原:为了使自己的结论找到更有说服力的证据,1951至1953年的三年里,林孔湘每年都用蕉柑、碰柑两个品种接种病毒,接种树共有292株,对照501株,接种树发病率为64%,对照仅为1.6%。带病苗木少数先发病,既而逐渐蔓延,后来则快速发展,这完全符合侵染性病毒的蔓延规律。

本来,科学研究中或者学术上有不同观点,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在那个极“左”的年代,学术研究不是单一纯净的色彩,它往往和沉重而扑朔迷离的政治搅和在一起。于是,林孔湘的科研道路变得严峻而崎岖。

林孔湘的“结论”,犹如一世纪起千层浪:反对具有至高无上权威的苏联专家的看法,他坚持己见,毫不退让,因此,被看作为“狂妄自大”。对青年园艺工作者的意见,他据理力争,用实施辩驳,就被看做事打击新生力量。对那个医好了黄龙病树的农民劳动模范的做法,林孔湘在会议现场,经过仔细观察研究,直率地指出,那两株果树感染的根本不是黄龙病,那位农民的经验不是治疗黄龙病的经验。这一来,又触犯大忌,被认为是打击土专家。一顶顶帽子向他扣来,可林孔湘很“倔”,只要是真理,他绝不会让谬论半步!

科学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这点,林孔湘心里很清楚。

他一点也没有放弃。一方面,他积极研究防治黄龙病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他利用各种渠道,包括参加工作会议和学术会议的机会,反复向广东省农业主管部门、国家农业部提出防治柑橘黄龙病的意见和建议。

1955年12月31号,新的一年如期而至,林孔湘还在不停地忙碌和奔波,没有时间去体味新年给人带来的兴奋与激动。他又写信给农业主管部门,建议派专家组来学校考察他的研究成果和观察柑橘黄龙病的传染现象,从而研究防治柑橘黄龙病的方针。多么诚恳的肺腑之言!可是这封信犹如石沉大海,毫无消息。

林孔湘看到问题的发展日益严重,作为一位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事业的科学工作者,怎么会不心焦?同年10月末,他趁赴京参加米丘林诞生百年纪念会之际,向国家农业部建议召开一个柑橘黄龙病防治问题的座谈会,并到实地考察。

1956年2月,农业部组织的柑橘黄龙病考察团,到广东潮汕地区考察。专家们亲眼看到了黄龙病传染和蔓延的严重现象,认真倾听了农民的声音,并到学校考察了林孔湘的实验结果,最后肯定了黄龙病乃由病毒所致的研究结论,并采纳了林孔湘提出的防治柑橘黄龙病的五项措施。这样,数年来关于黄龙病的病原和防治方针的争论,才告结束。

林孔湘在给《南方日报》的一篇文章中写到,“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真理、勇于争论,敢于跟那些主观主义、唯心主义作坚决斗争。在学术争论中,既然认定自己的看法和论点是正确的,就应该不怕失败。失败一次,再来一次,坚持自己的意见。”这就是科学家的风格和品质,也是林孔湘为人和治学的原则。

没想到,厄运会降临到这位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家身上。

1957年,他和他的助手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他们戴着右派帽子下放到粤东农村劳动。但是,他们没有停止手上的科研工作。在1956年,林孔湘曾率先提出了防治柑橘黄龙病的五项措施:即实行严格检疫、培养无病苗、早挖除病株、加强防虫、加强栽培管理。为了更好地保证无病苗木的培养,他率领助手在粤东农村艰苦的环境下,进行繁殖材料消毒的热处理试验。1958年,首次培育出不带病毒的柑橘苗木。这个技术创新,在当时国内外

尚未有报道,填补了柑橘病毒学的一个空白。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他的这项成果直到1964年才在《植物病理学报》上公开发表,而且还是得到陶铸同志的特别关照。这一耽误就是六年。

十年*中,林孔湘并没有因环境的恶劣而改变自己的追求,在很多人心目中成了一个“顽固分子”的标本。本来已经早就摘掉了“右派帽子”的他,又被重新戴上“帽子”,派去做最艰苦的劳动,身心受到了严重摧残,研究工作一再被迫中断。但是,就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林孔湘仍然密切关注黄龙病防治研究工作和黄龙病对广东省柑橘的危害的情况,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进行这项研究。1975年,他发表了“根除黄龙病及其它柑橘危险性病虫的途径和方法”论文,有关部门根据林孔湘的理论和整套技术,培育出一批无病虫柑橘苗木,经过示范种植,取得了预期效果。这是柑橘病虫害防治上的一项革命性措施。

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1979年,强加在林孔湘头上的种种罪名得到了平反,省农业委员会恢复了广东省黄龙病研究小组的工作,并恢复了他的组长职务。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春风得意马蹄疾。林孔湘庆幸自己盼来了科学的春天,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二个春天。虽说不再有当年的身体和精力,可他感到有使不完的劲!他逢人便说:“现在我的生命指日可数,在我有生之日,都要坚持这项工作,直到我生命停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要为消灭柑橘黄龙病作贡献,不达目的死不瞑目!”

此时林孔湘已是暮年,十年*烙下的伤痛使他的身体渐渐衰弱下来。加上1976年,他曾患胃癌,在两年间先后动了两次大手术,整个胃和脾脏已全部切除,他靠着用肠做的假胃来维持生命。拖着极其虚弱的身体,怀着对科学事业一片赤诚之心,林孔湘奔走于粤、桂、闽三省区柑橘产地,到处开讲座,推广他的技术,促进各地区广泛建立无病虫苗圃。他撰写的《柑橘无病虫栽培》一书,被农业部出版社定为特急件付印;北京科教制片厂将他的研究成果拍成科教片,向全国各地普及和推广。

一个年近70的老人,且曾患癌症,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干工作,这是一种怎样的顽强意志,一种怎么养的高尚品质?!

1981年6月,林孔湘意外的收到了C.N罗惠斯彻尔的一封信。这位美国柑橘病毒专家在信中写道:“你在柑橘黄龙病热处理工作上的卓越贡献,是对我的柠檬碎叶病毒和其他柑橘病毒热处理工作根本行的启发和鼓舞。”林孔湘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研究成果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的美利坚收到了青睐,被美国植物病理学界誉为柑橘病毒学上的一个创举。在加利福尼亚的法律中郑重写道—柑橘苗木未使用这种消毒方法处理是不准出售的。

1983年4月,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立大学教授C.N罗惠斯彻尔,应农业部邀请来华讲学。他专程来到广州拜访了林孔湘。他对林孔湘说:“我看到了你那篇柑橘接穗芽条热处理的文

章,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因为那段时间里我们用过的柑橘病毒病热处理的种种方法全都失败了,正处于绝望的境地,佛州的两位柑橘病毒学家者也同样遭到失败,并断言用热处理方法消除柑橘病毒是不可能的。看到你的文章的英文摘要,我顿时感到又有了希望,后来按你的方法实验,果然获得成功。”听了他的一席话,林孔湘心潮澎湃,回想曾付出的一切,不禁湿润了眼睛。他的研究成果至今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防治黄龙病的“柑橘无病虫栽培”新技术,也未得到很好的推广,却被国外国所采用,并以法律保证其推广。

林孔湘感慨万千,夜不能寐。他提笔给《羊城晚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恳切陈辞《不要忽视自己的科研成果》。信中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一言以蔽之,无非是盲目崇洋和瞧不起自己而已!”“我国的科学技术是注定要落后在外国后面吗?我们中华民族的气概到哪里去了?”4月29号,《羊城晚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林孔湘的信,还配有著名评论专家微音写的评论。接着,《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福建科技报》、民盟《中央盟讯》等报刊竞相转载。读者来信象雪花般向林孔湘飞来,对他表达敬佩之情,表示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林孔湘深感欣慰。他又和往日一样,全身心地投入了科研和推广工作。

1983年9月19日,一篇出现在《羊城晚报》头版头条的文章《爱国赤诚 催人泪下 林孔湘立遗书舍命治“黄龙”》,再次唤起了人们对林孔湘深深的敬意。

事情是这样的:1982年秋天,林孔湘应邀赴广西、福建考察柑橘病害,禁不起旅途劳累,回学校后重病一场。在病榻上,他给广西区领导同志写信,对当地柑橘生产提出许多具体建议。一年来,他的“无病虫栽培技术”,已在这里迅速推广。这次他再赴广西,是给广西农垦系统讲习班作柑橘无病虫害技术报告。此次远行,他瞒着家人,悄悄地把“遗书”托付给华南农学院副院长李沛文教授。一位科技工作者得知此事后,感激至深,含泪挥毫,向《羊城晚报》反映了上述情况。

第16篇:松赞林寺导游词

噶丹·松赞林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踏上香格里拉这块吉祥如意的宝地,就已经离佛国净土的门槛不远了。如果大家想在此与佛结下善缘的话,就请跟我到噶丹·松赞林寺去看看吧!

概况

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也是康藏地区有名的“十三林”之一。清康熙年间,康藏一带由于教派之争而发生战乱,五世*喇嘛在蒙古和硕特部的帮助下,用武力平息了战乱。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奏请康熙帝批准后,亲自占卜选址,决定在原噶玛噶举派的孜夏寺废址上动工建寺。三年后,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寺院完工,五世*又赐名“噶丹·松赞林寺”。寺院建成后,一度僧侣众多,香火兴旺,鼎盛时僧侣人数达到1226人。

噶丹·松赞林寺占地面积为500亩,寺院依山而建,最外围筑有椭圆形城垣,开设五道城门;里面是僧侣的住房,再往里便是规模仅次于主殿的洋塘、绒巴、迪庆、卓、扎雅、朵克、东旺、乡城八大康参(分殿),是各自教区僧俗诵经拜读的地方。位于最高处,居全寺中央的是扎仓和吉康两大主殿,辉煌耀眼,又称“金寺”。殿宇屋角兽吻飞檐,是藏汉结合的艺术产物。扎仓大殿由116根柱子支撑,为斗拱金刚杵金刚梁建成,据说是藏区少见的造型艺术,大殿可容纳1600人趺坐念经,是全寺僧侣和朝佛香客活动的中心场所。整个寺院仿布达拉宫而建,所以有小“布达拉宫”之称。耸立坡顶的扎仓(经学院)和吉康(宗喀巴殿)雄伟壮观,下设八大康参,象征八大莲花,构成了一个完整而规模宏大的宗教建筑群,仿佛布达拉宫再现。

松赞林寺内历代珍品收藏众多,有五世*和七世*的铜像、八尊包金释迦牟尼佛像、贝叶经、五彩金汁精绘唐卡(宗教卷轴画)、黄金灯等,还收藏有《甘珠尔》200余部,被誉为集藏族艺术大成的“藏族艺术博物馆”。

1 1936年,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路过香格里拉,贺龙、萧克亲临松赞林寺,拜访*、喇嘛,并题赠“兴盛番族”锦幛一副。松赞林寺开放粮仓为红军筹粮2万多斤,支持红军北上抗日,这一光辉篇章载入革命史册。已故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十世*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曾于1986年10月亲临松赞林寺视察。

目前,松赞林寺共有僧侣700余人,每年正月十五日迎佛节,四月初一至十五日的成佛节,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成道日等节日,松赞林寺都以其神秘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四方的游客。

●寺院大门

说话间我们已经来到了松赞林寺的大门口。大家抬头便可看见那块匾上写着“噶丹·松赞林寺”几个大字,这就是五世*所赐的寺院名称。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名称的寓意。佛教故事里说,天界分为“六重天”,其中第四重叫“兜率天宫”,是未来佛弥勒菩萨居住之所,它经过弥勒菩萨法力所为,变得庄严圣神,美丽如画,被誉为“弥勒净土”,是藏传佛教信徒所向往的最高境界。而“噶丹”则是“兜率天宫”的藏语称呼。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许多寺院名称前冠以“噶丹”:其一是把寺院寓意为人们所向往的美丽如画的“兜率天宫”;其二表示与格鲁派祖师宗喀巴首创之噶丹寺相传承。“松”在藏语里是“三”的意思,佛学中把佛、法、僧成为“三宝”,经、律、论叫做“三藏”,世界分为“三界”,佛有“三世佛”、“三生佛”。这么看来,三在佛教中有深刻的含义。“赞”指天神游戏过的地方,而“林”为幸福的乐园,“噶丹·松赞林”可以称为“众神游戏的兜率幸福乐园”,这就是“噶丹·松赞林”的寓意。

请各位往大门两侧看,映入您眼帘的是“四大天王”壁画。“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是佛教护法队伍中影响最大的四位天神,分别为手持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藏名“玉枯松”;手握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藏名“帕吉布”;手里蛇或龙的西方广目天王,藏名“贤米藏”;右手持宝伞、

2 左手握银鼠的北方多闻天王,藏名“诺斯”,它们的职责是把守天门。人们认为寺院是积福之地,这里是远离“尘世”的天国,所以把“四大天王”请到寺院门口把守。“四大天王”在藏传佛教寺院里是被画在寺门或正殿大门两侧的墙壁上,而在汉地佛教寺院里则被供奉在天王殿里。

走进大门,再往两边墙上看,就看到了“蒙人驭虎图”、“松赞林寺图”、“和睦四瑞图”和“长寿图”四幅寓意深刻的藏传佛教壁画。

这是蒙人驭虎图,画中一名蒙古勇士用铁链拴着一只斑斓的猛虎。画中的“蒙人”就是固始汗,猛虎代表噶举派第悉藏巴政权。如今,我国各民族平等,宗教信仰自由,各种宗教和教派和睦相处,平等共存。这幅“蒙人驭虎图”也便成为象征预防灾害,带来吉祥的图案。

这是和睦四瑞图,取材于佛教传说故事。大家请看壁画上面大象驮着猴子,猴子顶着野兔,野兔背着山鸡,以这种方式表示相互尊重。身强者甘为人梯,让身弱者立于其上,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没有丝毫争斗,宁静地生活在令人向往的仙境般的乐土里。

最后这幅长寿图就不用多讲了,画中的寿星、马鹿、桃树、青山和绿水都是长寿的象征。四幅壁画,从左至右展示了这样一内容:五世*时期,藏区连年不断的灾祸得以平息,于是在建塘这块吉祥的宝地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噶丹〃松赞林寺;在佛教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影响下,建塘地方变得和平安宁,六畜兴旺;幸福如意,人人长命百岁,从此幸福安康。

●扎仓大殿正门前

离开大门,踏过147级台阶,大家已随我来到了寺院中心最高、最大的建筑——扎仓大殿前,雍正赐名松赞林寺为“归化寺”,其弟和硕果亲王赠书“慈云广覆”金匾挂于扎仓大殿正门。各位请看大殿广场正门两边的壁画。首先来看看“生死轮回图”。要读懂此图就要从佛教的中心思想“因果报应”说起。佛教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特殊的原因和必然的

3 结果,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是由因变果,由果变因的连续过程。生命的存在也一样,也是因果变化的过程,所以人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间一到,一定会报”,为了便于众生了解这一根本宗旨,教化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会得到好的报应,藏传佛教把这一要旨与佛教传说故事糅合在一起,创造性的绘制了这幅“生死轮回图”,而且把它描绘在寺院大殿最重要的地方。

生死轮回图又叫“六道轮回图”,它呈圆轮状,分内外四层。中心层为“三恶趋变相图”,绘有鸡、蛇、猪三种动物,分别表示贪、嗔、痴三种邪恶。图中的三种动物在互相咬着尾部在圆圈里旋转,表示三者互为因果,如此往复,恶性循环,进而走向地狱的恶道。第二层为“善恶二路变相图”。图中的白色表示善道,黑色表示恶道,“善根至熟当升天道,恶根至深当入地狱”。第三层,也是整个图中画面最大的一层,就是“六道轮回图”。绘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和地狱六个界面,代表着一切生灵生存的六个去处,称为“六道”。上方的天界最好;其次为阿修罗界;再次是人界,这里生活的众生要得到幸福和快乐,就得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以上三道生活环境和条件相对好一些,所以又称为“三善道”。而畜生界、饿鬼界和地狱界则相应称为“三恶道”。生活在三恶道的众生永远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些都象征着对恶的惩罚。它提醒人们如果希望来世进入“三善道”,就应行善积德,慈悲为怀。最外一层是“十二因缘变相图”。十二因缘是指无明、行知、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种因果因素,它揭示了人的前世、今生、后世的意识和肉身形成的全过程及其因果关系,也就是佛教“缘起”说的具体描述。

“生死轮回图”告诉人们:人世间本来就充满的痛苦,而这苦的根源就是由于无明而产生的贪欲。如果你的贪欲不除,总是沉浸在世俗的享乐中,永远陷于这无始无终的轮回之中。只有熄灭所有贪欲,才能摆脱人世间的一切痛苦,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最后摆脱轮回之苦,步入佛国净土。这

4 也正是旁边的“驱象入道图”所寓示的含义。

驱象入道图中描绘的是有一头大象和一只猴子,它们原来都是黑色的,但在它们生命历程中,由于佛的指引,它们身上的颜色逐渐由黑变白。它告诉人们:如果按佛所指的道路,皈依佛门,静心修行,便可抛弃无明,即身成佛,脱离轮回之苦。

●扎仓大殿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刚才我们分明到了扎仓大殿的正门口,但是却没有从正门口进去,反而绕出来了。其实,这是因为,虽然那里设有大门,但它每天只开一次,那是早上僧侣们集合在大殿念经前,为请各路神灵和菩萨而开的,待神灵和菩萨们进来后就不再开了,所以各位只好跟我绕道侧门进去。顺着那一棵棵挂满彩色经幡的大红柱子铺开的这一排排坐台,是供僧人念经打坐的。刚才我给大家说过,这里一共有116根柱子,这些坐台可同时供1600人跌坐念经。那些火光扑朔迷离的是酥油灯,它常年不熄,预示着佛光永照。

大殿中壁上画的是千姿百态的菩萨和护法神,它们日夜都在这儿指点、护卫着诵经的僧侣,以及来此求神拜佛的人们。看这东南西北四面墙上都有各种各样的神佛,请大家自己参看。

整个大殿最主要的部分是正面的佛台,从西到东依次供奉着密迹金刚金身铜像、松赞林寺三世更觉*、宗喀巴师徒三尊、五世*、弥勒菩萨、释迦牟尼铜像、观音菩萨像,以五世*塑像居中,而且最大,这是为了纪念他在建设松赞林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为寺院亲赐大名的功绩,佛台前有两个很显眼的大坐台,这是*喇嘛避居松赞林寺时,常在此法台上打坐诵经,1986年,十世*大师莅临松赞林寺,就坐于这法台给众僧讲经说法。

●扎仓后殿

扎仓后殿于七世*时期扩建而成,供奉有宗喀巴、弥

5 勒菩萨和七世*喇嘛三尊镀金铜像,每尊高三丈有余,您看了,一定会叹为观止。

这第一尊就是宗喀巴大师的铜像。宗喀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生于公元1357年,他七岁出家随格当派僧人顿珠仁钦学了九年佛典,1385年受比丘戒,成为颇有声望的高僧。宗喀巴成就佛教事业的世代,正是西藏各派已开始走向衰败的时期,为了重振佛教,宗喀巴成功的进行了宗教改革,并在改革的基础上,创建了以戒律为本的格鲁派,为了表示重视清规戒律,宗喀巴带上黄帽子,处处以身作则,所以格鲁派又被称为“黄教”。宗喀巴大师一生献身于佛教事业,不仅创立了黄教派,更重要的是对佛法有着独到的建树,他建立的菩提道的三个传承法统,是对佛教的一大贡献。所以格鲁派寺院里都供奉着他的塑像,而且位置是最显赫的,四周笔画上画的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们。宗喀巴一生收了许多弟子,主要的有135名,重要弟子有贾曹杰、克珠杰、根敦珠巴等。其中根敦珠巴和克珠杰分别为一世*和一世*。

这第二尊铜像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众菩萨众地位特殊,因为他是佛祖释迦牟尼指定的佛位继承者,所以人们又称他为未来佛。弥勒菩萨如今在兜率天宫,他将在56.7亿年后降生人间,成佛作祖,转大法轮。由于弥勒菩萨不仅把住所——兜率天宫治理得庄严神圣、美丽如画,成为一方净土,而且当他降世人间,转大法轮后,人间也将变得风调雨顺、繁花似锦,物产丰富,成为人间净土。因此他的形象在藏传佛教中受到十分的崇奉和钟爱。

最后一尊是七世*喇嘛的铜像。七世*喇嘛在位于清雍正皇帝时期,他受雍正帝的再次册封后,受命接管西藏的政教大权,成为历代*喇嘛中真正集宗教与政治大权为一身者,从此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得已形成。为什么七世*喇嘛在松赞林寺受到特殊的崇奉和偏爱呢?传说他与这里有着一段深厚的情缘。六世*喇嘛仓央嘉措圆寂后,由于政治上的纷争,执政的反对势力凭着各种借口说仓央嘉措是假*,于是便重新确立了一名叫益西嘉措的孩子为六世

6 *。然而广大的信教群众不但坚信仓央嘉措是真*,而且开始寻找他的转世灵童,并在康区的理塘寺里找到了。当执政者听到这一消息后,便想法设法企图加害这位转世灵童,灵童经历了种种危险与磨难,最后避难到了建塘的松赞林寺。灵童至此,如归故里,说:“我向往着福美之地良久,今日如愿,天赐之福”。建塘百姓以七世*莅临而感无上荣幸,常以牦牛鲜奶供奉。灵童法相照人,每次进膳前都用牛奶敬酹水源,祈祷此水化为乳汁,弘法利生,建塘奶子河由此而得名。从此,建塘草原日渐富庶,奶子河流域水草丰茂,牛羊肥壮,人们都相信那是由于七世*喇嘛所赐。所以他在建塘人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然而,他受到人们爱戴和崇奉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不仅是当时西藏宗教的最高首领,而且还是西藏最高政权的代表;他不仅在宗教上有很高的建树,而且为西藏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为整个藏区的宗教建设事业作出过很多的努力和贡献。松赞林寺的后殿就是七世*时期扩建的,他还多次为松赞林寺捐赠经书、唐卡、金佛等贵重的物品,所以人们在这最圣神的地方给他留下了最显著的位置。

●宗喀巴大殿

这座与扎仓大殿并列的宏伟建筑是宗喀巴大殿,藏语称“吉康”,民国年间由松赞林寺寺主松谋.昂翁洛桑丹增嘉措*主持修建。因其金瓦闪烁如放佛光,数里之外可见,故又有金瓦寺之称。内供奉宗喀巴丈八金像,有“全藏第一祖师像”之称,闻名藏区。

扎仓与吉康大殿之下,设东旺、扎雅、朵克、吉迪、乡城、卓、洋塘和绒巴共八大康参,代表着八瓣莲花,寓意着松赞林寺佛门圣地脱离尘世、洁净祥瑞。康参是不同教区的僧团组织,民主改革前是政教合一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康参是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领倒下的僧侣集中诵经场所。

各位朋友,这是一座异常神秘的护法神殿,藏语称“扎拉菊”。内供释迦牟尼、宗喀巴、金刚、护法神诸像,其中的“西超(犀甲护法)”在松赞林寺各大殿中均可看到,他

7 骑白马,穿犀甲,威风凛凛,是本寺主要的护法神。

●神泉和神树

这是鲜为游客所知的一泓“神泉”和一株“神树”。“神泉”名“易尖吃泥”,神树“易尖勺娃”。他们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呢,很久以前,这里本没有井,莲花生大师云游至此,用其拐杖一敲,戳出这泓神泉,泉水清澈甘甜,冬暖夏凉,能除百病,远近闻名,松赞林寺及其附近村镇上千僧俗常年饮用而不枯。逢过年过节,这里的僧俗都一大早起来争抢头水,据说挣到第一瓢神泉水者,就会有最好的福气。这颗高大苍翠的古柏树“易尖勺娃”,相传为莲花生大师拐杖所变。据说,它可以告诉人们一年的吉运祸福。如果树枝枯萎,预示有灾祸降临;如果枝繁叶茂,便知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平安。因此,本地僧俗群众无不精心呵护,从不坏其一枝一叶。

各位尊贵的朋友,葛丹.松赞林寺不仅是迪庆香格里拉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也是云南藏传佛文化的中心,它集藏传佛教文化艺术之大成,素有藏族文化博物馆之美称。愿这次松赞林寺游览给你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佛会保佑大家心想事成,一生平安!扎西德勒!

第17篇:独树成林导游词

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里,独树成林的景观比比皆是。那些大榕树除主干外,还从枝干上生出许多柱根插入土中,支柱根又变成了另一棵树,形成树生树,根连根的壮观景象。在打洛镇政府以南3.5公里,靠边境的地方,生长着一棵独树成林的大榕树,有31个根立于地面,树幅面积120平方米,枝叶茂盛,既像一道篱笆,又像一道绿色的屏障。

独树成林位于打洛镇边境贸易区内的曼掌寨子旁,距离打洛镇政府以南3.5公里,靠近中缅边境的地方。这是一棵古榕树,有900多年的树龄,共有31个根立于地面,树高70多米,树幅面积120平方米,枝叶既像一道篱笆,又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成为热带雨林中的一大奇观,打破了“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的俗语。 那些大榕树除主干外,还从枝干上生出许多柱根插入土中,支柱根又变成了另一棵树,形成树生树,根连根的壮观景象。自1992年起,被当地群众在四周种植花草,开辟为景点后,每天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

第18篇:苏州圆林英语导游词

导语:苏州古典园林,简称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以下是小编整理苏州圆林英语导游词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Good afternoon, ladies and gentlemen, first of all, on behalf of suzhou gusu travel service warmly welcome the arrival of, I am glad to have such a chance to cooperate with you and get along with, lion grove\'s commentaries in suzhou.I was everybody suzhou tour tour guides, you also can call me gao, sitting in the driver driving position in front of the teacher is our travel agency old driver, Mr.Wang driving skilled, more driving with decades of experience, so please to our journey of safety you can count on it.As the saying goes, \"ten years in the same boat\", we are today \"ten years of repair and travel\".I will try my best to solve any problems during the tour.In the end, I wish you a happy cooperation and enjoy your fun in suzhou.

Today, we are going to visit the lion forest, one of the four famous gardens in suzhou.The four famous gardens in suzhou are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the lion forest, the cangang pavilion and the garden.The lion forest was built in the yuan dynasty and is over six hundred years old.This garden was built by the buddhist monk tian, who was the teacher\'s teacher, and the teacher\'s teacher was the teacher\'s teacher.Later, because there are many fake mountains in the park, like a lion, in the way of writing it, it was changed to \"lion forest\".Lion Lin is known as the \"kingdom of the rockery\".Please look up, the \"lion forest\" on the gate of the ticket office is the imperial pen of emperor qianlong.

The front is the main hall, which is the original beijia ancestral hall.Please follow the direction of my finger, above the roof there are three gods, fu lu shou samsung, on the right side there is a child, that is to say, at the ancestors hope children under the bleing of fu lu shou samsung can flourish, families and grandchildren.

Now we are looking at the nine lion peaks which are made of taihu stone.If you look carefully, you will find nine lions of different forms.We often say that the world is not lack of beauty, but lack of beautiful eyes.Three points, seven.A few lions will see the imagination.Supposedly under emperor qianlong jiangnan came to the lion forest in the number of lions, for a start, the emperor saw two lions, ministers later heard three, four, seven, the emperor would face, the in the mind is more urgent, they boast the sea mouths speak see nine lion.In ancient China, the number of the number of the number of the number of Yang, the largest number of the single digits, was only used by the emperor, such as the throne of the emperor called \"xx\", and the emperor called \"the zun of xx\".The emperor said he found nine, and the ministers agreed, hence the name \"nine lion peaks\".From our perspective, the three lions can be seen clearly, with a lione on the right and a male lion in the middle, and a young lion at the bottom right of the male lion.Now, it\'s called \"family portrait\".You can take a picture here.

Now we come to the main body of the lion forest: the rockery group, the guide word \"suzhou lion Lin guide\".The fake mountain covers an area of 1.78 mu, which is built according to five lines of goip, up and down 3 floors, with 9 routes and 21 holes.The whole rockery group is made of taihu stone in jiangsu province.Taihu and hole in the stone, fake rocks, limestone is due to the erosion gradually formed aft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soft stone easy to weathering, and more hard place preserved, so in the long years, taihu gradually formed the twists and turns round shape.This also fully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ke mountain rocks: thin, leaky, transparent, wrinkly, ugly.

Emperor qianlong jiangnan, ten times had six times came to the lion forest, the rockery group is in love, because of distance, qianlong in yuanmingyuan, chengde summer resort imitation built two lion grove.One time, the emperor was alone in the mountains, and felt very funny, but he walked for two hours, which is now four hours before he came out.Later, a local expert on the goip in suzhou stood on the high ground and saw the emperor, who led the qianlong from the rockery group.The emperor had a good face and wrote the words \"really funny\".Xiuai looked at it, and felt that the emperor\'s problems were so bad that he said to qianlong, \"yes\" is very good.Can you give this word to the minions?\" Qianlong is also a point namely to realize, now \"three words so cheesy, this is the origin of the real interesting pavilion.

The time is half an hour to visit freely, if you want to climb rockery, please listen to me about climb the golden rule of rockery, because it is according to the five lines of goip packing, so in the next exploration proce, we are going to walk along a direction, that is where a fork in the road, if you choose to turn right, turn right has been; If it\'s left, then turn left.You can also look for the real interest of the qianlong inscription.At the same tim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the elderly and the children will be accompanied by the adults, we will be together in the exit half an hour later.Have fun.

The good times are always short, and our trip to suzhou will be over.I believe that in these days, suzhou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with the \"heaven above and suzhou and hangzhou\".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support and cooperation in the last few days.If there are any inconsiderate places, please bear with me.If you have any valuable Suggestions or Suggestions, I will improve them carefully in future work.As the saying goes, two mountains can\'t meet each other.I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again.Finally, I sincerely wish you all the best in the future life! Thank you!

第19篇:连云港导游面试孔望山导游词

孔望山导游词

1、景区概况(地理位置、历史及名称由来、参观线路)

孔望山在连云港市政中心新浦南5公里,是离市区最近的景区,也是连云港文化沉淀最为深厚的地方,国家4A景区。秦汉时期和它南侧的锦屏山一起都称为朐山,相传孔子曾经登临此山,以观东海,明代命名为孔望山。山上有龙洞庵、龙洞石刻、石象、东汉摩崖石刻、孔子望海像等景点。

2、龙洞庵(发展历史、建筑及植物)

龙洞庵最早叫龙兴寺,始建于中唐。有1200年的历史,唐太宗贞观年间,下令在全国建众香寺。到了唐中宗李哲时下令将全国的众香寺都改名为龙兴寺。龙兴寺在宋金交战中毁于战火。明代时,获得重建。

龙洞庵实际上是一个四合院的形状,左边供奉的是历代祖师,右侧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正面是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佛祖如来,在祖师殿外的庭院中,有两棵名木,西边是圆柏,距今1200年历史,东边一棵是种植于宋代的糯米茶,有800多年的树龄,它每年的4月中旬开花一次,花有四瓣,颜色和形状都跟糯米很相似,糯米茶能泡茶,也能入药。

3、龙洞石刻(龙洞来历、抹字碑的典故和内容、王同的六言诗刻)

相传很早以前一条黄龙曾经在此修身,后来得道成仙以后腾空而去,留下这么一个洞口,所以称为龙洞。其实龙洞原来是一个海蚀洞大海的波涛不断地拍击悬崖,硬生生地让海浪淘出了一个洞。后来海退了,这儿建立了庙宇。洞口附近的自宋到清的约三十则石刻都有着极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有两块石刻要给大家重点介绍,一块是林廷玉的“抹字碑”,一块是王同的六言诗刻。林廷玉被贬到海州做通判,重阳节登孔望山,酒后在龙洞口写下碑文,发泄对皇帝的不满,酒醒后,为了避免麻烦,就将其中一句话给铲除了,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抹字碑。王同当时是海州知州,在任期间政绩显著,在调走之前,和海州名士相聚龙洞广场,写下了六言石刻。

4、石象(外形、年代考证)

这尊石象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汉代圆雕石象,长4.8米,高2.6米,背宽3.5米,它的眼睛鼻子耳朵全部是用阴刻的线条,虽然经过将近2000年的风雨,线条还是很清晰,再看它的腹部腿部和尾巴,这是圆雕手法,它是最具汉代特色的地方。在象身东侧有个浅浮雕的人物形象,手拿铁钩,这个铁钩和汉墓里出土的铁钩一模一样,可以证明是汉代人,这也从侧面说明,这个石象是汉代的石象。这尊石象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5、东汉摩崖石刻(造像总体形态、道教内容的表现、西王母像,老子像和门亭长像)

大家可以看到,孔望山摩崖造像凿刻在峭壁之上,整个画面长17米,高约8米,目前尚有108尊造像。造像以两个最大的人物为中心辅以主像、坐像、卧像等几组画面,构成了一个布局讲究错落有致、和谐统一的丰富场面。虽经风雨剥蚀,但其古拙的风格,生动的人物形像,仍跃然于石壁之上。孔望山摩崖 1

石刻佛教造像,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佛教摩崖石像,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300年。整个画面中,最大的这个人物形象,面部表情非常安详,这就是道教中顶礼膜拜的偶像老子。在老子上方左边岩石上刻着一位老太太,这就是西太母,俗称王母娘娘,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来经过道教的渲染,称为女仙的领袖。我们从画面上看,道教处于主尊的地位,而一些佛教造像在它的四周展开,这种佛道两教交糅的现象,正是东汉时期的特定产物。为什么要把道教的老子和西太母放在中间最重要的位置,因为当时佛教的传播要借助道教。西边有个人物形象如同汉代的门亭长像。在汉代,亭长就是掌管地方民事和治安的小官,通俗讲,门亭长就是这么多佛造像的守护神。

6、孔子望海像(雕像外形及人物介绍、历史典故)

孔子望海像是1993年为了纪念孔子登临而立的,三座石雕人像,中间为孔子,两侧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和颜回,当年,孔子登上孔望山望海,数不清的螃蟹向他招手,就像行礼一一样,于是孔子认为连鱼蟹都知道礼节,何况人呢?所以孔子就绝了在此演讲礼节的念头。

7、石刻(内容和历史)

杯盘石刻被认为是中国夏朝的祭台,在祭台东边有一个凿刻的文字“启”字,这是夏朝开国皇帝祭祀用的祭台,这个发现结束了夏朝没有文字的历史。

第20篇:孔

关于《廉政准则》贯彻执行情况自查自纠的报告 教育局纪委:

按照局党委关于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有关要求,本人认真自学有关学习内容,同时对照《廉政准则》8条52个不准,从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进行自查,既将个人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学习方面,按照局党委要求,认真学习《廉政准则》,逐条领会精神实质,认真做学习笔记,写学习体会。用《廉政准则》指导自己的言行,制定学习计划,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组织党员干部对《廉政准则》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学习。

二,在遵守制度方面,学校是“清水衙门”,没什么特权,只有工作责任,即便如此,作为一名单位领导干部,务求自己做到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占据自己的头脑,不让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歪风邪气侵蚀自己的灵魂。工作之余,也不参与赌博大牌,不参与大吃大喝,严格按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

三,在报告个人事项方面,一直按照规定,如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配偶、子女无移居国(境)外情况。

由于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有限,对廉洁从政反腐倡廉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客观上总是忙于工作,学习不够系统,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系统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自己的工作,为此,今后要更加从严要求自己,提高贯彻《廉政准则》的自觉性。

一是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认真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夯实自身的思想政治基础,嘉庆自身的党性修养,时刻实现党的宗旨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时刻不忘党赋予自己的使命,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谋利益。

二是进一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持艰苦奋斗本色,按照《廉政准则》中“8个禁止”、“52条不准”的要求,做到头脑清醒、政治坚定、清正廉洁,虚心听取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批评意见,自觉接受全所广大干部和职工的监督。

三是进一步对照检查、带头廉洁自律,经常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看看有没有与“52个不准”的苗头,在自己的履职过程中,在个人生活中,是不是把“52个不准”当成自己的人生信条,以《廉政准则》为镜子,时刻对照、检查自己的工作行为,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我所经济发展工作作出贡献。 学校副校长

2011.8.20

孔林导游词
《孔林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