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社会实践报告

革命老区社会实践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8:54:15 来源:社会实践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革命老区

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经历经90年的风雨历程。90年的风风雨雨,90年的艰苦历程,90年风雨同舟,90年的不断发展,让当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派,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接近8000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90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九十年风云变幻,九十年潮起潮落,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青春常在,放眼未来,沧海横流,征途漫漫,回首中国共产党90年走过的道路,最难忘记的不是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向世界,不是神五升空实现中国人民的航天梦,也不是北京奥运会,而是中国老一辈革命战士挥洒自己的血水与汗水浇灌这广阔的中国大地,而是那浩浩荡荡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用血肉筑起的长城!新中国成立已经六十多年,恰逢第十八次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作为一个在红土地上出生的学员,是听着老一辈革命战士的先进事迹成长起来的,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向往,我们踏上了寻访革命老区的道路。 井冈山革命老区基本情况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连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井冈山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境内平均海拔达381.5米,市内最高峰—江西坳海拔1841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着烈士鲜血的圣地”。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尤其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将它概括为24字,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星火燎原燃神州。井冈山的斗争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井冈山精神至今仍然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之源。过去,井冈山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井冈山人民为保护革命旧居遗址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迄今井冈山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达100多处,其中24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此,井冈山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业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课堂。朱德委员长1962年重上井冈山时,挥笔题写了“天下第一山”。

经济建设情况

解放前,井冈山没有独立的行政建制,是一个“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偏僻小山村;解放后,井冈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于1950年在茨坪设立了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撤县设市,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2005年7月成立井冈山管理局。全市现辖21个乡镇场和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97万人,总面积1297.5平方公里。1957年以来,井冈山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垦殖山场,兴建公路,发掘资源,建设电站,创办工业,努力发展经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日趋完善的区位优势,制定了“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并不断加大改革开放步伐,经济由封闭迈向开放,由贫乏走向繁荣。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2.69亿元,比2000年增长6.23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23亿元,比2000年增长6000万元,超出“十五”计划数2300万元,年均递增19%;全年接待游客达21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35元,比2000年增长21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3元,比 2000年增长962元。

一、

二、三产业结构为18.2:30.2:51.6,“旅游兴市”发展框架已经形成。工业从无到有,已发展工业企业80余家,并形成了造纸、瓷业、硅酸盐、花岗岩、木材加工、竹制品、土特产加工等特色工业群体。农业生产已由传统型向科技型、开发型、集约型方向转化,特种养殖、特种水产、三高旅游农业等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经济的主体,呈蓬勃发展趋势。

井冈山既具有辉煌的历史,又有绚丽的自然风光,革命的人文景观与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是一个集观光旅游、传统教育于一体的理想旅游避暑胜地,先后获得“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2001年1月又跨入了“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的行列。井冈山风景名胜区面积为261.43平方公里,分为11个景区,76个景点,460多个景物景观。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先后开发了茨坪、龙潭、主峰、黄洋界、茅坪、龙市等6大景区、30多处景点。有迄今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好的 7000多公顷次原始森林,有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誉为全世界仅有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的覆盖率达到86%,空气质量远远超过国家一类标准,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郭沫若畅游井冈山后,发出“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感慨!

推荐第2篇:革命老区

历史意义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的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壮大革命力量,取得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极大贡献。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今天的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大厦的牢固基石。老区是充满荣誉的,老区的革命传统和历史经验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光辉业绩将载入史册,彪炳史册,永放光芒。编辑本段革命老区概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前半期,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从大革命失败到第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1927年8月至1930年夏);

(二)革命根据地在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和党内反对“立三路线”的斗争中巩固和发展(1930年夏至1931年秋)。土地革命战争后半期,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1931年9月至1934年冬);

(二)红军长征时期;

(三)从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共计17块革命根据地,分布如下: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湘赣革命根据地

3、中央革命根据地

4、闽东、闽南、闽中革命根据地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6、通海如泰革命根据地

7、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8、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0、川陕革命根据地

11、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2、鄂豫陕革命根据地⒔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滇黔桂边游击区

14、西北革命根据地

15、海陆丰和东江革命根据地⒗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

17、琼崖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都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并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1937年11月下旬至1938年10月下旬,是抗日根据地的初创阶段。1938年10月下旬至1941年3月,是抗日根据地的发展阶段。1941年4月至1942年底,是抗日根据地的退缩和坚持阶段。1943年1月至1945年9月,是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扩大阶段。共计18块抗日根据地,分布如下:⒈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2、淮南抗日根据地

3、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皖江抗日根据地

5、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⒍浙东抗日根据地

7、晋绥抗日根据地

8、广东抗日根据地

9、山东抗日根据地

10、琼崖抗日根据地⒒苏北抗日根据地

12、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

13、苏中抗日根据地

14、河南抗日根据地

15、苏南抗日根据地⒗闽浙赣抗日游击区

17、淮北抗日根据地

18、东北抗日游击区。编辑本段根据地划定标准曾经有党的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了群众,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分粮食、牲畜等运动,主要是建立了工农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坚持半年以上时间的。包括⑴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分管过土地的地区;⑵只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尚未分配过土地的地区。

推荐第3篇:暑期社会实践:闽西革命老区游记

闽西革命实践游记

卷首词:

漫卷红旗气贯虹

独傲闽西群峰

烽火乱世逞英雄

革命真理在

何惧外敌凶

深山广播红军种

誓还天下太平景

建国千秋业

万世永流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六十余载,回首往昔,红色政权,尚在襁褓,所拥之兵,不过数万,所占之地,非山林之土即无主之荒,内有美蒋相逼,外有日寇侵扰,且无强援可依,苏俄共党,勉为自保,观乎总览,如此残破之师,何言抵御外寇,而建太平之世,其何如古之袁绍问乎孟德:吾北阻燕、代,坐拥冀、幽、代、青之地,率众南下莫能阻也。然操言:吾以天下之道御之。

以古鉴今,绍虽拥兵地之利,然不能克敌制胜,诸葛论之曰:绍兵多地广,然操遂能克绍,虽曰天命亦抑人谋。

人谋无疑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面临共产党存亡的生死关头,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之后井冈山的创立,让共产党得以在夹缝之中求生存,趁蒋桂战争之机,再以星火燎原之势, 挥师闽西,我们小组这次选择闽西作为实践的目的地,也是被其红色摇篮的美誉所吸引。

一、走进闽西,红色的摇篮

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初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英雄的闽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坚持革命斗争20多年,赢得了“红旗不倒”的光荣赞誉,闽西成为红旗不倒的革命堡垒、是中央闽西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红军的故乡、将帅的摇篮、是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地。2010年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第三次来到闽西视察,他对闽西老区的历史作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在革命战争年代,闽西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闽西人民谱写了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铸就了永远的丰碑。

1926年夏,闽西第一个党组织在永定建立,至1928年初,闽西各县均建立了党的支部或县委。1928年6月,邓子恢、张鼎丞等闽西共产党员先后领导了龙岩后田、平和长乐、上杭蛟洋和永定等闽西四大暴动,掀起了土地革命斗争的第一次高潮。闽西独特的革命基础为红四军入闽开辟新的根据地创造了良好条件,闽西成为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转战闽西,首战占领长汀,并在长汀首先绘制了创建中央闽西的蓝图;随后又于5月第二次入闽,至1929年9月,红四军打下上杭城后,闽西红色区域连成一片,成为继井冈山之后全国最大的红色根据地之一。1930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标志着闽西闽西正式形成。

闽西闽西的形成为中央闽西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1年4月,中央决定将闽西闽西划入中央闽西。闽西成为中央闽西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范围、人口都占据了中央闽西的半壁江山。后来,闽西闽西逐渐成为中央闽西的经济中心、后方基地和东南屏障。

闽西闽西当年有许多独特的创造,在各项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首先,在制定和完善党的土地政策的过程中,闽西闽西创造的以人口为标准、以原耕为基础、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一系列正确的土地政策,堪称当时中国土地革命的典范,对其他革命根据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次,在发展闽西经济过程中,闽西闽西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1931年夏收期间,上杭县才溪乡创办的劳动互助社,是中央闽西第一个劳动互助组织,成为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最早发源地。1930年7月,闽西闽西创办了笫一个粮食调剂局,是中央闽西范围内的笫一个公营商业企业,随后这一做法推广到整个中央闽西。同年11月,闽西闽西创办了闽西工农银行,成为中央闽西第一所正式银行。闽西工农银行后来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基础。当时,汀州的手工业、公营工业占了整个中央闽西的一半,这里交通方便,商店林立,市场繁荣,被誉为“红色小上海”。周恩来曾经称赞道:“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国闽西之冠”。闽西闽西经济建设成绩显著,成为中央闽西的经济中心。再次,在政权建设中,闽西闽西创造了许多的第一。其中,1929年3月在红四军帮助下成立的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是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在赣南、闽西创建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的6部大法10项条例,这是中共创建闽西过程中最早制定的较完备的法律,为后来全国闽西政权建设提供了范本。闽西闽西还创造出上杭才溪这个“中央闽西的模范区、模范乡”的先进典型。最后,在苏维埃社会各项建设事业方面,闽西闽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交通事业方面,从上海中共中央机关通往红都瑞金的红色地下交通线,是在闽西工农通讯社基础上建立的。这条红色交通线对于沟通党中央与中央闽西的联系、护送重要干部、运送闽西紧缺物资以及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中央闽西正规的红军学校来源于闽西红军学校。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张军报《浪花》是在闽西创办的;这里还创办了中央闽西最早一家出版发行机构——闽西列宁书局。卫生事业方面,当时中央闽西的卫生人员主要是闽西闽西创办的中央看护学校和红色医务学校培养的,等等。

在缔造红军和创建、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闽西提出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观点,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1929年12月28-29日,在上杭古田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成功地找到了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古田会议决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古田会议开创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成功之路。

道路问题,事关中国革命的兴衰成败。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批评了党内普遍存在的主张流动游击,忽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城市中心思想,阐明了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强调了它对夺取全国政权的意义,这表明在毛泽东的认识中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已经形成。这个核心问题的解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出来了。

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在他写的古田会议决议及《反对本本主义》中,对思想路线问题作了阐述,从而在古田会议前后初步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此外,在闽西活动时期,毛泽东还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后,写成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

总之,通过在闽西的具体革命实践,毛泽东站在夺取革命胜利的历史高度,对毛泽东思想的许多重要内容作了理论上的概括,而闽西为这些思想理论的形成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二:重游旧地,老区新貌

汽车六百多里的奔波,几经山路曲折,我们终于到达了有红色小上海称的龙岩长汀县,一下车我们就感受到了浓郁汀州客家风气,沿街而行,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不同的建筑风格,还有不同的美食,安宁祥和的气氛宛若世外桃源,似乎看不到了之前的红色印记,几十年的发展,高楼林立伴随着乡土气息,但依旧散发着客家人的勤劳和勇敢。我们没有迷恋街边的小吃,没有忘记这次的红色之旅的任务,我们小组随即结队奔赴瞿秋白纪念碑,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央红军医院(福音医院,当年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论著)、红四军政治部和司令部(辛耕别墅)、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及周恩来旧居(中华基督教堂)、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及刘少奇旧居等等。

顺着这些红色记忆,虽已远去了那些刀光剑影,也模糊了血雨腥风,依稀感受到革命初期的艰辛和可贵的坚定信念,是这些不怕牺牲的前辈用白骨累累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幸福安宁,站在这些渐渐老去的风景,我们不能挽留,我们能铭记的是它所能带来的红色精神,不仅仅是责任如山,排难创业,铁心拼搏,和谐包容,创优争先,水滴石穿的长汀精神。长汀不是中国革命的终点站,也不是中国广大人民的终点站,它是一个停靠点,革命旅途的短暂停靠,是了走得更远,而当初执着的闽西人民用生命之水来浇灌党的生命之花,这是这个红色的摇篮哺育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饮水思源,红色长存,闽西革命精神的当代意义

第一,继承和弘扬闽西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靠求真务实,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形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道路,是被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的正确道路。学习闽西精神,就要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 ,继承和弘扬闽西革命精神,深刻地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推动科学发展。闽西革命时期,党领导闽西军民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使广大贫苦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闽西的工农业和对外贸易等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土地革命过程中,我们党依照马列主义执政理论,针对广大贫困农民迫切改变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通过调查总结,结合闽西人民的实践,不断完善土地改革政策,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继续发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闽西革命精神,在新的时代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各个方面利益,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造新局面,开拓进取,倡导包容发展,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第三,继承和弘扬闽西革命精神,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闽西革命时期,我们党就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使得官兵关系和谐,干群关系和谐,闽西社会和谐,筑起了真正的铜墙铁壁,开创了闽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局面。今天,我们弘扬闽西精神,就要像当

年闽西干部那样深入群众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优势,充分发挥民主,关注民生,这样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会融洽,就能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第四,继承和弘扬闽西革命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闽西时期干部自觉奉行艰苦奋斗、廉洁自律、执政为民的作风,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政府,闽西革命精神是我们新时期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最生动的教材,是我们开展反腐败斗争最锐利的精神武器,是新时期防止和抵制党内的腐败现象滋生的有效方法,也是新时期我们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

终曲:

卧龙腾雾英烈在,汀江碧水诉忠情。云骧楼阁抵外虏,十二胜景育昭魂。

推荐第4篇:暑期社会实践走进保定革命老区报告总结

重温红色经典印证革命足迹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保定革命老区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我们的党走过了9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感慨和感激之情。在感慨之际,不由得想起了一句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组织大学生参加红色旅游,有利于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引导广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重温红色经典印证革命足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保定革命老区的红色教育之行。

7月7日17:05时,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由于没有直达保定的火车,我们把北京作为中转站。在火车上,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都在猜测**在眼前会是什么样,猜测我们登上狼牙山的情景是多么的兴奋,猜测我们钻进地道战是怎么样的姿态..……

7月8日5:10时,火车慢慢驶入了北京站,标志着经过一夜的火车行程我们来到了北京。下车后,我们吃过简单的早餐,稍作休息,向着北京西站前进。途中我们路过了**、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雄伟而又庄严的建筑,这些以前在电视中看见的如今就在我们的眼前,大家的兴奋就不用说了,纷纷拍照留念。

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7月8日10:23分我们坐上了开往保定的火车,经过90分钟的路程,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保定。

吃过午餐,我们来到了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一站——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是1983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保定市育德中学旧址上修建的。1992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1994年9月,纪念馆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法文化教育史上影响深远。自1919年初到1920年底,共有近2000名勤工俭学生远涉重洋,到达法国。他们一边做工,一边读书,努力追求真理,寻求改造中国的途径和方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为中国历练了一批经邦治国的人才,正是因为这些革命家的出现,使中国人认识到法国对中国的影响:不仅是在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文学、音乐和科学方面,而且包括了对中国革命家和领导人青年时代成长的贡献。留法勤工俭学史自然成为了中法关系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运动的由来、运动的兴起、运动的热潮。 历时10年之久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虽然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它对我国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的最大功绩是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回顾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至今几十年的历史,人们都可以看到它之所以为世人瞩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从中涌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批优秀干部,并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为之奋斗终生,至今风范犹存,功绩不灭。他们的名字几乎与中国革命的每一个历史阶段,

每一个重大时间相连。他们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先进分子,代表了这一运动的主流,而

他们也是在运动中成长成熟起来,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革

命活动家,他们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结束。

 保定市革命烈士陵园

参观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后,我们乘着公交车来到了保定市烈士陵园。

走进烈士陵园,就可以看到纪念广场,广场的中央是花岗石纪念碑,纪念碑上刻着“革命烈

士纪念碑”。

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耻辱,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

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光辉的思想

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

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 狼牙山五壮士

7月9日7时,我们大家背上自己的装备坐车向狼牙山出发。经过2个小时的路程我们

来到了狼牙山脚下。

狼牙山五壮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

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

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

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

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

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定格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悲壮的一幕。他们不畏强敌,

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被千万人竞相传诵,成为感动几代中国人的光辉典范。

我们首先参观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 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于2001年落成,由杨成

武将军亲笔题写馆名。陈列馆占地面积816平米,建筑面积300平米,馆内有图片,历史资

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等四个展厅,生动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

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陈列馆虽然不大,却详细介绍了五勇士当时战斗的大环境和

事情发生的经过。

出了陈列馆,大家便踏上了通往山顶的石阶。踏着英雄走过的路程,沿着蜿蜒曲折的山

路,一直向顶峰前进。一路上,我们被秀丽的山色所吸引,但由于平常缺乏锻炼,在攀登的

过程中,只能走走停停,在停下来休息的时侯,想想当年,五壮士在狼牙山附近战斗了很多

年,对这里的沟沟坎坎、峰峰坨坨了如指掌。就凭这一点,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他们完全可

以甩掉敌人,胜利归队。但是,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当地群众安全撤离,他们故意将自己暴

露在敌人面前,牵着敌人的鼻子来到人迹罕见的小莲花峰。为了围攻五壮士,日伪军出动

1500余人,用上了大炮、飞机,但五壮士跳崖之前仅仅受了一点轻伤。随着不断地向峰顶

接近,一边走着崎岖的山路,一边想着当年五壮士为掩护部队和群众机智的诱导日寇走向绝

路的情景,心头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经过接近2个小时的山路,大家登上了主峰,五勇士纪念塔巍然耸立,塔正面有聂荣臻

手书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我们通过了解得知:原来棋盘坨

主峰上的五壮士跳崖处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地方,真正的跳崖处小莲花峰距棋盘坨10多公

里,荆棘丛生,山路险要,游人很难到达。站在位于棋盘坨主峰上的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顶

端,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小莲花峰上耸立的不锈钢钢塔,但即使是站在这个象征性的地方,向

下眺望深不见底的悬崖,也足以令人胆战心惊。

如今,站在跳崖处眺望,脚下是万丈深渊,远处错落着狼牙似的群山,山风吹过,眼前浮

现出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英雄跳崖的一幕一幕,一种悲壮的心情油然而生。一曲不朽传

唱的赞歌,一段不容遗忘的历史,一群激励着几代后人的英雄形象。看着险峻的峭壁,我们

深刻感受到当时英雄们作战时的高度英勇、顽强果敢,在危急时刻宁死不屈、至死不辱的民

族气节。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在前无退路、后有追兵的危急时刻,年轻的八路军战士表现

得如此大义凛然,无所畏惧!

踏着狼牙山五壮士英勇的足迹,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心情无比激动;无不被“五壮士”

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怀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及无限忠诚所敬佩和折服;无不被“五壮士”

战斗到最后一刻而跳崖牺牲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和激奋。

发扬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奋战作风,争当新一代大学生的尖刀班、排头兵。狼牙山五壮

士所在的班是抗日作战部队中的尖刀班和主力军,他们顾大局,识大体,服从命令,听从指

挥,团结协作,机智灵活,骁勇作战,多次完成领导交给的急、难、险、重任务,最后为掩

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在狼牙山阻击战中英勇壮烈牺牲。他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值得我们每一位大学生认真学习,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弘扬光大。作为一名大学

生,要学好专业本领,努力成为国家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冉庄地道战遗址

《地道战》电影我小时候就看过,而且非常喜欢,影片中的英雄深深地打动着我,鼓舞

着我,为他们勇敢机智的杀敌精神所感动,所钦佩。今天做为一名大学生,很荣幸的参观了

当年只在电影里看过的地道战,这次的参观让我学习了党的历史,重温了党的光荣传统,过

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

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抗

战时期,冉庄地道长达16公里,对敌作战157次,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于17:00时到达了冉庄地道战遗址。

我们首先来到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纪念馆供游客参观的主要内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战

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厅占地面积980

平方米,厅内珍藏着大批宝贵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过的镐、铁锨、辘轳和照明灯;民兵

集合、作战使用过的铜锣、军号、牛角号;士兵工厂制作的土枪、土炮、翻火子弹及使用过

的工具;烈士遗物、遗诗、资料、照片、奖旗及抗日支前用具等。

走进冉庄地道,犹如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

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

三光政策,进行惨绝人寰的“大扫荡”。仅在六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据点、炮

楼一千七百八十三处,挖封锁沟八千八百七十八公里,把冀中平原分割成两千六百七十块,

妄图扑灭抗日烽火。仅保定清苑冉庄周围,就有炮楼十五座,形成“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

路,无村不戴孝,处处起狼烟”的悲惨景象。在无坚可守、无险可据的大平原上,冉庄人民

开展了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

冉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要干线四条,南北支线十三条,东西支线十一

条,还有西通东孙庄、东北通姜庄的连村地道,有向东南通隋家坟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地道

全长十六公里,形成了村村相连,家家相通,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网。

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烽火中的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和胆略,同仇敌

忾,奋勇御敌,用血肉之躯,筑起抗日的地下长城,变无险可守的冀中平原为坚不可摧

的要塞堡垒,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地道战,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用鲜血和生

命铸就了地道战精神。今后我们也要学习和发扬这种干群一致、协同奋战、合力攻坚的

团结精神,以及大公无私、甘心奉献、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责

尽力,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 西柏坡遗址

7月10日一早天就下起了大雨,待雨小点后我们继续我们的行程,今天的行程是我们

这次行程最远的。

9:00时,我们坐上了去往石家庄的大巴车,经过2个小时我们顺利达到石家庄。中午

大家也没有来得及吃午饭,马上就坐上赶往西柏坡的车。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

于抵达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标志性建筑西柏坡纪念碑赫然印入眼帘。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

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

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

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我们首先来到了西柏坡的旧址。在中央旧址门口首先看到的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

地”碑。一道白色围墙使中共中央旧址貌如当年。

西柏坡遗址是50年代修建水库而搬迁上来的原貌拷贝了,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任弼时等人的旧居以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仍然照维持原有风采:泥砖垒砌的平房、精简

的家什、节俭的生活。就是在这样极其简陋的环境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一页。

毛泽东同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

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主持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

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组织了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新中国的宏伟

蓝图。

位于中央旧址南侧的领袖风范雕塑园,以反映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

董必武等革命风范的六组雕塑和近30幅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石刻,集花草、

树木和雕刻于一体,使游客们既领略了领袖风范,又得到了美的享受。

参观完旧址后我们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馆内陈列了许多珍贵的文字,图片和历史遗留

物,内容丰富而详实,通过对这些资料、实物的参观,使我感同身受的了解了我们党走过的

光辉历程。在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老一辈革命家,硬是凭借着不屈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下午16:40时,我们带着西柏坡精神离开了西柏坡。我们乘车返回来了石家庄,大家没

有停歇,接着就买上了直达保定的火车。经过2个多小时的路途,我们顺利到达了我们的住

处。大家简单的吃了点饭,洗洗澡就休息了。

11日大家都休息调整了一天。

12日8:00时,大家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背上自己的行囊返校,标志着2011年日照职

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圆满成功。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虽然这次时间很短,但是这次红色教育之旅不是一

般意义的特色旅游,我们所看到的每一处风景,所看见的每一件物品,却会对我们产生永久

的魄力,给我们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要紧密团结,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发扬老革命传统精神,保持革命英雄本色,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加强我们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为学校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把红色革命的传统与精神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动力。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

二零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推荐第5篇:大学生暑期到革命老区的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暑期到革命老区的社会实践报告

2010年暑假,我很荣幸的跟着学校团委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去了陕北xx市xx县的xx镇。从小,在我的印象中,陕北延安就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因为在这里,共产党把革命的圣火传递到全中国。而且我们所要去的实践地点xx镇就有我们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所在地——xx山寨。

xx镇位于xx城南33公里处的子午岭腹地,与一省四县八乡镇相毗邻。总土地面积810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10个村民小组,2045户12061人,其中农业人口11852人。全镇有党支部23个,党员447名。现有学校17所,其中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3所、幼儿园1所。

起先没有去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去的地方应该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山坳坳。可是当我看到那宏伟的镇政府大楼的时候,对于xx我就刮目相看了。原来xx县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艰苦实干、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由国定贫困县向西部百强县(蝉联5届,排名17位)、陕西十强县(蝉联5 届,排名第4位)的历史巨变。特别是2006年以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商兴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科教奠基、跨越发展”战略,奋力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强劲势头。xx县不再想解放时那样挣扎在温饱线上,而是干部人民一条心,为奔赴小康在努力奋斗着。

可是,在大部分人都脱贫致富的同时,镇子上总有那么一部分人,由于种种的原因家庭条件仍然很贫困。在我们调研的途中,我碰到了这么一位老婆婆,她的生活来源就是靠捡破烂为生,同时,她还在供养着一个上小学的孙子。当我了解到她的家庭状况之后才知道,原来她的儿子儿媳早年在外做生意的时候不行发生意外双双逝世,只剩下他们婆孙俩 相依为命。老太太一天就靠着捡垃圾买点钱。我问她当地镇政府知不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奶奶很无奈的笑了笑说,怎么会不知道呢,可是他们也只是给了些最低保障金,要知道,在xx镇,物价相当的高,那些保障金根本撑不了多久。听到这里,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颤,在经济迅速发展的xx县,难道政府就没有能力给想这位老奶奶一样的少数贫困群众一点扶助政策吗?

在感叹当地政府的这点纰漏的同时,我又被xx镇上村民们的热情与真诚所感动着。

xx镇是一个被土塬包围住的小镇,这给我们每天的调研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为我们每天要去爬山然后深入农户家进行调研。可能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目的地。这就意味着,我们中饭就不能回镇子上面吃饭了。起先,我们还担心饭的问题怎么解决。可是后来每次一到饭点,我们还没有说饿,那些农户就会很热情的留我们下来吃饭。因为我们组织上有规定,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每次吃过饭,我们都要把钱付给那些农户,可是不管我们怎么解释,他们都不愿意接受我们的钱,他们总笑着说,给你们这些大学生做饭,我们心里面高兴着了。这些都让我们的内心充斥着满满的感动,我现在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们留在一家农户家吃饭,那家人的情况应该是比较贫困的,在与他们的谈话中,我知道了他们一年都可能吃不了一次肉,可是却硬是用红烧肉款待了我们这帮素不相识的人,我不知道大家当时是什么感受,我只知道,当时的我已经把头埋进碗里面。因为,我不想让别人看见那张流满泪水的脸。在镇子上,还有着很多的好心人,因为整个镇子的信号比较闭塞,所以我们没有网络,可是,我至今记得那家打印室的一家三口,他们当时给了我们多么大的帮助。因为我们当时急需上网下一些资料,所以我们就找到了打印室的叔叔,作为仅有的几家有网的人家,他们很大方的把电脑借给我们用,由于要进行文艺表演,所以,我们所有的资料都是从那里下到的,而且,我们打印东西,他也只是象征性的收了些钱。

如果说xx县xx镇的淳朴的民风让我感动的话,那么,我不得不再说说我此次实践中另一部分感动的事情。那就是我们实践团这些成员浓浓的队友情。由于当地自身条件的艰苦,我们支教小分队每天支教必须走很长一段时间的路,有时候山路很崎岖,走起来十分的危险,大家总是相互搀扶着,不 厌其烦的叮嘱着对方要小心。

尤其是男生,总能够很勇敢的为我们开路并且一路上毫无怨言的为我们女生着想。行李他们扛着,干粮和水总是让我们女生先吃, 这让我们几个女生真的很感动!谢谢乐乐队长,谢谢周周,谢谢晓曦!你们总是我们最安全的保护墙!在同吃同住的这几天生活中,大家一起工作生活,一起娱乐。当老师宣布我们活动圆满结束的时候,大家没有欢呼,我哭了,我知道这句结束意味着什么,我也知道,有人和我一样,在偷偷的拭去脸庞的泪水。我们大家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早就已经融在了一起,我们这个团队俨然已经是一个家。当真正要分开的那一刻真的来了,我们都有些束手无策。也那么依依不舍。我想,在每个人的心里已经永远记住了xx,xx以及我们这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我被周围的现象震撼着,被身边的人们感动着。经过这次实践我觉得我成长了许多,我学会了很多我以前我都不会接触的事情,我也收获了许多我这辈子都会珍惜的情谊。更重要的事情,我从一个很小的方面开始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开始有了一些想为群众造福的想法。我觉得这种胸怀群众的思想境界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多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

推荐第6篇:暑期社会实践走进保定革命老区报告总结

重温红色经典

印证革命足迹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

走进保定革命老区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我们的党走过了9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感慨和感激之情。在感慨之际,不由得想起了一句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组织大学生参加红色旅游,有利于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引导广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重温红色经典

印证革命足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保定革命老区的红色教育之行。

7月7日17:05时,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由于没有直达保定的火车,我们把北京作为中转站。在火车上,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都在猜测**在眼前会是什么样,猜测我们登上狼牙山的情景是多么的兴奋,猜测我们钻进地道战是怎么样的姿态..……

7月8日5:10时,火车慢慢驶入了北京站,标志着经过一夜的火车行程我们来到了北京。下车后,我们吃过简单的早餐,稍作休息,向着北京西站前进。途中我们路过了**、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雄伟而又庄严的建筑,这些以前在电视中看见的如今就在我们的眼前,大家的兴奋就不用说了,纷纷拍照留念。

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7月8日10:23分我们坐上了开往保定的火车,经过90分钟的路程,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保定。

吃过午餐,我们来到了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一站——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是1983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保定市育德中学旧址上修建的。1992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1994年9月,纪念馆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法文化教育史上影响深远。自1919年初到1920年底,共有近2000名勤工俭学生远涉重洋,到达法国。他们一边做工,一边读书,努力追求真理,寻求改造中国的途径和方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为中国历练了一批经邦治国的人才,正是因为这些革命家的出现,使中国人认识到法国对中国的影响:不仅是在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文学、音乐和科学方面,而且包括了对中国革命家和领导人青年时代成长的贡献。留法勤工俭学史自然成为了中法关系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运动的由来、运动的兴起、运动的热潮。 历时10年之久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虽然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它对我国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的最大功绩是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回顾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至今几十年的历史,人们都可以看到它之所以为世人瞩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从中涌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批优秀干部,并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之奋斗终生,至今风范犹存,功绩不灭。他们的名字几乎与中国革命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重大时间相连。他们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先进分子,代表了这一运动的主流,而他们也是在运动中成长成熟起来,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革命活动家,他们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结束。

 保定市革命烈士陵园

参观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后,我们乘着公交车来到了保定市烈士陵园。

走进烈士陵园,就可以看到纪念广场,广场的中央是花岗石纪念碑,纪念碑上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

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耻辱,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 狼牙山五壮士

7月9日7时,我们大家背上自己的装备坐车向狼牙山出发。经过2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狼牙山脚下。

狼牙山五壮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定格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悲壮的一幕。他们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被千万人竞相传诵,成为感动几代中国人的光辉典范。 我们首先参观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 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于2001年落成,由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写馆名。陈列馆占地面积816平米,建筑面积300平米,馆内有图片,历史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等四个展厅,生动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陈列馆虽然不大,却详细介绍了五勇士当时战斗的大环境和事情发生的经过。

出了陈列馆,大家便踏上了通往山顶的石阶。踏着英雄走过的路程,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向顶峰前进。一路上,我们被秀丽的山色所吸引,但由于平常缺乏锻炼,在攀登的过程中,只能走走停停,在停下来休息的时侯,想想当年,五壮士在狼牙山附近战斗了很多年,对这里的沟沟坎坎、峰峰坨坨了如指掌。就凭这一点,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他们完全可以甩掉敌人,胜利归队。但是,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当地群众安全撤离,他们故意将自己暴露在敌人面前,牵着敌人的鼻子来到人迹罕见的小莲花峰。为了围攻五壮士,日伪军出动1500余人,用上了大炮、飞机,但五壮士跳崖之前仅仅受了一点轻伤。随着不断地向峰顶接近,一边走着崎岖的山路,一边想着当年五壮士为掩护部队和群众机智的诱导日寇走向绝路的情景,心头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经过接近2个小时的山路,大家登上了主峰,五勇士纪念塔巍然耸立,塔正面有聂荣臻手书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我们通过了解得知:原来棋盘坨主峰上的五壮士跳崖处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地方,真正的跳崖处小莲花峰距棋盘坨10多公里,荆棘丛生,山路险要,游人很难到达。站在位于棋盘坨主峰上的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顶端,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小莲花峰上耸立的不锈钢钢塔,但即使是站在这个象征性的地方,向下眺望深不见底的悬崖,也足以令人胆战心惊。

如今,站在跳崖处眺望,脚下是万丈深渊,远处错落着狼牙似的群山,山风吹过,眼前浮现出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英雄跳崖的一幕一幕,一种悲壮的心情油然而生。一曲不朽传唱的赞歌,一段不容遗忘的历史,一群激励着几代后人的英雄形象。看着险峻的峭壁,我们深刻感受到当时英雄们作战时的高度英勇、顽强果敢,在危急时刻宁死不屈、至死不辱的民族气节。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在前无退路、后有追兵的危急时刻,年轻的八路军战士表现得如此大义凛然,无所畏惧!

踏着狼牙山五壮士英勇的足迹,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心情无比激动;无不被“五壮士”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怀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及无限忠诚所敬佩和折服;无不被“五壮士”战斗到最后一刻而跳崖牺牲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和激奋。

发扬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奋战作风,争当新一代大学生的尖刀班、排头兵。狼牙山五壮士所在的班是抗日作战部队中的尖刀班和主力军,他们顾大局,识大体,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协作,机智灵活,骁勇作战,多次完成领导交给的急、难、险、重任务,最后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在狼牙山阻击战中英勇壮烈牺牲。他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值得我们每一位大学生认真学习,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弘扬光大。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好专业本领,努力成为国家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冉庄地道战遗址

《地道战》电影我小时候就看过,而且非常喜欢,影片中的英雄深深地打动着我,鼓舞着我,为他们勇敢机智的杀敌精神所感动,所钦佩。今天做为一名大学生,很荣幸的参观了当年只在电影里看过的地道战,这次的参观让我学习了党的历史,重温了党的光荣传统,过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

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抗战时期,冉庄地道长达16公里,对敌作战157次,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于17:00时到达了冉庄地道战遗址。 我们首先来到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纪念馆供游客参观的主要内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厅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厅内珍藏着大批宝贵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过的镐、铁锨、辘轳和照明灯;民兵集合、作战使用过的铜锣、军号、牛角号;士兵工厂制作的土枪、土炮、翻火子弹及使用过的工具;烈士遗物、遗诗、资料、照片、奖旗及抗日支前用具等。

走进冉庄地道,犹如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进行惨绝人寰的“大扫荡”。仅在六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据点、炮楼一千七百八十三处,挖封锁沟八千八百七十八公里,把冀中平原分割成两千六百七十块,妄图扑灭抗日烽火。仅保定清苑冉庄周围,就有炮楼十五座,形成“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路,无村不戴孝,处处起狼烟”的悲惨景象。在无坚可守、无险可据的大平原上,冉庄人民开展了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

冉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要干线四条,南北支线十三条,东西支线十一条,还有西通东孙庄、东北通姜庄的连村地道,有向东南通隋家坟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地道全长十六公里,形成了村村相连,家家相通,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网。 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烽火中的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和胆略,同仇敌忾,奋勇御敌,用血肉之躯,筑起抗日的地下长城,变无险可守的冀中平原为坚不可摧的要塞堡垒,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地道战,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地道战精神。今后我们也要学习和发扬这种干群一致、协同奋战、合力攻坚的团结精神,以及大公无私、甘心奉献、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责尽力,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 西柏坡遗址

7月10日一早天就下起了大雨,待雨小点后我们继续我们的行程,今天的行程是我们这次行程最远的。

9:00时,我们坐上了去往石家庄的大巴车,经过2个小时我们顺利达到石家庄。中午大家也没有来得及吃午饭,马上就坐上赶往西柏坡的车。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标志性建筑西柏坡纪念碑赫然印入眼帘。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我们首先来到了西柏坡的旧址。在中央旧址门口首先看到的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一道白色围墙使中共中央旧址貌如当年。

西柏坡遗址是50年代修建水库而搬迁上来的原貌拷贝了,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人的旧居以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仍然照维持原有风采:泥砖垒砌的平房、精简的家什、节俭的生活。就是在这样极其简陋的环境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一页。毛泽东同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主持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位于中央旧址南侧的领袖风范雕塑园,以反映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等革命风范的六组雕塑和近30幅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石刻,集花草、树木和雕刻于一体,使游客们既领略了领袖风范,又得到了美的享受。  参观完旧址后我们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馆内陈列了许多珍贵的文字,图片和历史遗留物,内容丰富而详实,通过对这些资料、实物的参观,使我感同身受的了解了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老一辈革命家,硬是凭借着不屈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下午16:40时,我们带着西柏坡精神离开了西柏坡。我们乘车返回来了石家庄,大家没有停歇,接着就买上了直达保定的火车。经过2个多小时的路途,我们顺利到达了我们的住处。大家简单的吃了点饭,洗洗澡就休息了。

11日大家都休息调整了一天。

12日8:00时,大家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背上自己的行囊返校,标志着2011年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圆满成功。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虽然这次时间很短,但是这次红色教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我们所看到的每一处风景,所看见的每一件物品,却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魄力,给我们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要紧密团结,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发扬老革命传统精神,保持革命英雄本色,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加强我们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为学校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把红色革命的传统与精神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动力。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

二零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推荐第7篇: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之太行山革命老区游记

寒假期间,我和家人到邢台市区看望姑姑,并一起来到邢台县的太行山区,一方面进行游览观光,一方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探访建党90周年之际,为中华民族和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的革命老区的变化与发展。

邢台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这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浓郁的民俗风情。同时,这里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太行山根据地。在烽火连天、红旗漫卷,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历史时刻,正是因为有了老区,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才得以燎原;正是因为有了老区,人民军队才不断成长壮大;正是因为有了老区,新中国才一洗民族百年之憾,向世界发出响亮的初啼;正是因为有了老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在神州大地筑就最深厚、最广泛、最坚实的根基……

当硝烟散尽、和平鸽高飞,这片曾经洒满革命先烈热血的红土地上重新开满鲜花时,老区似乎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今天无数生动的实践,让我们一次次地感知,追求真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老区精神,依然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源泉。

由于姑父认识将军墓村支书,所以 我和家人一起走进邢台县将军墓村,亲身考察一个小村庄30多年改革开放和建党90周年所取得的成就。

由于恰好位于太行山洪水排泄主河道,将军墓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村口石碑书写,1996年8月一场特大洪灾,把村内道路、机井、水渠、电力设施、护村堤坝全部冲毁,全村仅有的290亩耕地被洗劫一空,房屋倒塌158间,整个山村只剩下一棵老柳树,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陷入了困境。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全体村民经过几年的灾后重建工作,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才得到恢复。

村支书介绍说将军墓全村有150户,531口人,是我们邢台市第一个生态文明创建村,(大约从XX年开始,我们市开始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XX年,我们巨鹿县的里神仙村成为本县第一个“生态文明村”)。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这个村村民收入逐年提高,该村老者向我介绍,由于山区不适合粮食种植,过去村里收入极低,邢台县本身就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村里人均收入只有邢台县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弱。在村支部的引导下,他们村在9年前,也就是XX年开始,在山区种植富岗苹果和板栗。还建起了三座冷库,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我们县不产栗子,但离产地很近,大约只有70公里,糖炒栗子价格达到11元一斤。村民向我说,栗子亩产可以达到 300kg,高产园达到500kg。所以我估计收入应该是比较高的。呵呵。富岗苹果的价格也达到了4元一斤。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无疑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再加上国家的帮扶政策,比如农业税的废除和农事补贴的大大增加以及小额生产贷款的投放,农民负担大大减少了。

大约在小学四年级时,我曾经和父母去邢台县太行山区的九龙峡旅游,汽车从浆水镇穿过。村子的房子大都是石头直接垒成的,非常简陋。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村容村貌脏乱差问题严重,村内乱石绊脚、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村里只有一条的烂泥路,坑坑洼洼汽车甚是颠簸。而几年后的今天,这里的变化让我感到很震惊。走在村子里,我发现,将军墓村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低矮破旧的房屋、坑洼不平的道路大多不见了(还有一少部分石头直接垒成的房屋仍然存在,但已经无人居住),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新房和平整的马路。村容村貌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也更加优良。

要想富先修路。山区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是交通不便,这几年,国家投资在这里修建了十几条村村通公路,几乎所有的“水泥路”(土路,下雨后就变成了泥路,所以大家戏称为水泥路)都换成了石灰路。交通已经很通畅了。无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便利了群众的生活。

将军墓村的工业发展也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对地方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借助能源和区位优势,将军墓村引进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此外村里还自组了一家集体企业主要用于加工村中自产的板栗等农产品。随着一批工业项目的落户,将军墓村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带动了就业和村民致富。据村民讲,现在年轻人大约有一多半离开了土地,在村中厂子里工作。只是在农忙时间帮自家地里做农活。

我认为,经济的发展,也为全村创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实现了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与创建活动的互相促进和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山区农村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新路子。

我首先找到了将军墓的村支书在村子里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村里文化建设做的很不错:建起了图书室和文化站。村支书,据他介绍,除了图书室和文化站,村里还建起了农民夜校、业余文艺演出队、老年活动队。为了提高村民的幸福感,村里还建了生态旅游工程,修建了垂钓池和一个水上乐园。

为了发展了旅游,全村发动群众建设了10多家家庭旅馆。村支书骄傲地介绍说,省委书记白克明曾在考察该村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后,欣然命笔题词,把村子誉为\"山区农村的希望\"。我听后感觉很吃惊。没想到村里的成就竟然成为我们省的典范。

据村支书回忆,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由于村子里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自然条件差,县里没有把他们列入第一批创建村。村支书代表全村干部群众多次找有关部门,表达要当第一批创建村的强烈愿望,县里被他的决心所打动,把他们列入全县首批创建村行列。我听后,感觉更加激动,是村里干部群众共同的努力,使这个村子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道路啊!

在为期半天的考察后,我们全家和姑姑以及村支书合影留念。在考察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虽然天气比较冷,但我感觉很充实。我真切的感觉到,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建设中国,取得了极大的成绩,将军墓村的成就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虽然条件极为艰苦,但村党支部带领群众顽强奋斗,终于走上了富裕道路。我相信,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会像将军墓村一样,在党的领导下,迎来更大的发展!我相信祖国的未来更加灿烂辉煌!

推荐第8篇:申请国家级革命老区报告

关于申报国家级革命老区的报告

20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034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5564万元,其中:税收返还870万元,体制补助1021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28666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收入674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6224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1651万元,降低农业税转移支付704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收入11266万元,产量大县奖励80万,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补助2137万元,各项结算补助661万元。上解上级支出606万元。当年总财力

万元。财政资金缺口万元。

一、我县可用财力只能勉强保障工资的发放,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均只按较低标准执行,补助津贴,干部职工的个人待遇比较低,我县为二类地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2012年自治区对盟市、旗县级人均最低财力为8.1万元,我县供养人口为9740人,人均才为万元,距离自治区人均标准还差万元。

二、我县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过低,明显偏离实际需要,无法保障机关正常办公运转,导致长期拖欠差旅费、医疗费、水电费、电话费和办公经费等。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支出投入不足。作为地方政府,财政公共支出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公路交通、环境保护和其他各项事业公共支出等,由于资金短缺,财政对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明显不足,公共需求得不到满足,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四、我县财力本就薄弱再加上,上级要求配套的专项较多,困难更加明显。

五、截至2012年底,全县县乡债务余额累计为万元,为2012年一般预算收入万元的多少。

推荐第9篇:革命老区考察学习报告

2011年×月×日 至×日,我荣幸的参加了**区的妇女干部培训班,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及时,特别是能再到江西革命老区接受教育,感到无比光荣,受益良多。在我们抵达的几天里,井冈山风和日丽,天气格外地好。我们参观走访了井冈

山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斗争展览馆、黄洋界、红军造币厂、红军医院、毛泽东和部分红军将士在大井和茨坪的旧居。在黄洋界上,我和其他学员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我在井冈山地区虽然只呆了几天时间,但所见所闻对我的影响,更确切说应该是冲击是巨大的、难忘的。

来之前,我读了《井冈山精神》一书,并在以前学习党史时,也接触过井冈山斗争史。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这次亲临井冈山,站在当年毛泽东和红军将士浴血战斗过的山冈上、树林里,看着壕沟、木房、枪炮,仿佛也使自己置身于当年血与火的生活之中,更使自己加深了对井冈山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下山之时,我深有不枉此行的强烈感觉。

井冈山的斗争史,历时两年多,但它留下的精神,它所探索的道路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乃至全中国人民的命运,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我是抱着一种让自己重温党的这段历史的心情上井冈山的。随着对井冈山历史的深入了解,我却不知不觉地被带入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仿佛亲眼目睹了那惨烈的斗争场面,感受到了我们党内存在的激烈思想交锋和斗争;体味了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探寻真理,勇于走自己路的艰辛;看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坚定理想信念,孜孜不倦地探寻中国人民解放之路的奋斗历程;领略了毛泽东等红军将帅高超的军事才能,他们指挥中国工农红军,依靠根据地人民的无私支持,硬是在人数少、武器差、缺乏训练的劣势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斗争的胜利;见识了红军和根据地人民克服敌人封锁所带来的缺衣少粮、缺医少药、物资极端匮乏等困难,以惊人的毅力战胜饥饿、寒冷、疾病、寂寞等常人难以想象、难以忍受的折磨和考验,炼就了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本领。

回程的火车上,我的脑海里一直涌动着几个问题,井冈山精神实质是什么?产生井冈山精神的原因是什么?现代共产党人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

1、井冈山精神是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岁月中的锤炼和升华,江泽民同志对井冈山精神作了高度概括,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倚靠群众、勇于胜利。

2、之所以能有井冈山精神,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和我党不断探寻中国革命斗争之路的品格;二是井冈山斗争实践孕育了井冈山精神;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为井冈山精神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四是毛泽东与广大红军将士在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

3、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党和红军之所以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恶劣条件下坚持下来,不断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建立了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党以自己正确的政策、模范的行动、钢铁般的纪律,集中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井冈山斗争的实践证明,只有依靠群众,我们党的事业才能取得胜利;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得到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今天,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执政党,手中握有管理国家的大权,肩负着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重任,我们每个共产党人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艰苦奋斗优良作风不动摇,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不动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动摇,尽己所能,服务社会,让井冈山精神在我们中间发扬光大!

推荐第10篇:暑期社会实践走进保定革命老区报告总结 杨柳

重温红色经典

印证革命足迹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

走进保定革命老区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我们的党走过了9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感慨和感激之情。在感慨之际,不由得想起了一句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组织大学生参加红色旅游,有利于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引导广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重温红色经典

印证革命足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保定革命老区的红色教育之行。

2011年7月5日,全体成员观看了有关狼牙山、地道战、白求恩等有关电影资料,进一步的了解保定革命老区的革命文化。

7月7日17:05时,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由于没有直达保定的火车,我们把北京作为中转站。在火车上,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都在猜测天安门在眼前会是什么样,猜测我们登上狼牙山的情景是多么的兴奋,猜测我们钻进地道战是怎么样的姿态..……

7月8日5:10时,火车慢慢驶入了北京站,标志着经过一夜的火车行程我们来到了北京。下车后,我们吃过简单的早餐,稍作休息,向着北京西站前进。途中我们路过了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雄伟而又庄严的建筑,这些以前在电视中看见的如今就在我们的眼前,大家的兴奋就不用说了,纷纷拍照留念。

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7月8日10:23分我们坐上了开往保定的火车,经过90分钟的路程,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保定。

吃过午餐,我们来到了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一站——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是1983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保定市育德中学旧址上修建的。1992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1994年9月,纪念馆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法文化教育史上影响深远。自1919年初到1920年底,共有近2000名勤工俭学生远涉重洋,到达法国。他们一边做工,一边读书,努力追求真理,寻求改造中国的途径和方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为中国历练了一批经邦治国的人才,正是因为这些革命家的出现,使中国人认识到法国对中国的影响:不仅是在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文学、音乐和科学方面,而且包括了对中国革命家和领导人青年时代成长的贡献。留法勤工俭学史自然成为了中法关系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运动的由来、运动的兴起、运动的热潮。 历时10年之久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虽然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它对我国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的最大功绩是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回顾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至今几十年的历史,人们都可以看到它之所以为世人瞩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从中涌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批优秀干部,并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之奋斗终生,至今风范犹存,功绩不灭。他们的名字几乎与中国革命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重大时间相连。他们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先进分子,代表了这一运动的主流,而他们也是在运动中成长成熟起来,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革命活动家,他们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结束。

参观结束后,我们来到了我们的第二站烈士陵园。

 狼牙山五壮士

7月9日7时,我们大家背上自己的装备坐车向狼牙山出发。经过2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狼牙山脚下。

狼牙山五壮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定格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悲壮的一幕。他们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被千万人竞相传诵,成为感动几代中国人的光辉典范。

狼牙山属太行山脉,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南45公里处,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狼牙山风光绮丽,漫山遍布苍松翠柏,飞瀑流泉,拥有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资源,动物有黄羊、乌鸡、锦鸡等,植物有松、柏、桦、枫等北方树种二三百种之多,涉足游览,可尽享森林浴之妙。远看山峰如林,穿云参天,登峰极目远望,易水如银带,龙湖似玉镜,路径曲曲,梯田层层,犹如天宫美景落人间。不同季节,景色各异:春季山花烂漫,草木葱郁;夏季山泉淙淙,气候凉爽;秋季天高气爽,漫山红叶;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更有\"红玛瑙溶洞\"、\"仙人桥\"、\"饮虎池\"、\"棋盘坨\"、\"南天门\"等多个天然景观。 我们首先参观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 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于2001年落成,由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写馆名。陈列馆占地面积816平米,建筑面积300平米,馆内有图片,历史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等四个展厅,生动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陈列馆虽然不大,却详细介绍了五勇士当时战斗的大环境和事情发生的经过。

出了陈列馆,大家便踏上了通往山顶的石阶。踏着英雄走过的路程,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向顶峰前进。一路上,我们被秀丽的山色所吸引,但由于平常缺乏锻炼,在攀登的过程中,只能走走停停,在停下来休息的时侯,想想当年,五壮士在狼牙山附近战斗了很多年,对这里的沟沟坎坎、峰峰坨坨了如指掌。就凭这一点,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他们完全可以甩掉敌人,胜利归队。但是,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当地群众安全撤离,他们故意将自己暴露在敌人面前,牵着敌人的鼻子来到人迹罕见的小莲花峰。为了围攻五壮士,日伪军出动1500余人,用上了大炮、飞机,但五壮士跳崖之前仅仅受了一点轻伤。随着不断地向峰顶接近,一边走着崎岖的山路,一边想着当年五壮士为掩护部队和群众机智的诱导日寇走向绝路的情景,心头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经过接近2个小时的山路,大家登上了主峰,五勇士纪念塔巍然耸立,塔正面有聂荣臻手书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我们通过了解得知:原来棋盘坨主峰上的五壮士跳崖处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地方,真正的跳崖处小莲花峰距棋盘坨10多公里,荆棘丛生,山路险要,游人很难到达。站在位于棋盘坨主峰上的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顶端,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小莲花峰上耸立的不锈钢钢塔,但即使是站在这个象征性的地方,向下眺望深不见底的悬崖,也足以令人胆战心惊。

此情此景,让我们不禁回想起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如今,站在跳崖处眺望,脚下是万丈深渊,远处错落着狼牙似的群山,山风吹过,眼前浮现出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英雄跳崖的一幕一幕,一种悲壮的心情油然而生。一曲不朽传唱的赞歌,一段不容遗忘的历史,一群激励着几代后人的英雄形象。看着险峻的峭壁,我们深刻感受到当时英雄们作战时的高度英勇、顽强果敢,在危急时刻宁死不屈、至死不辱的民族气节。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在前无退路、后有追兵的危急时刻,年轻的八路军战士表现得如此大义凛然,无所畏惧!

踏着狼牙山五壮士英勇的足迹,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心情无比激动;无不被“五壮士”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怀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及无限忠诚所敬佩和折服;无不被“五壮士”战斗到最后一刻而跳崖牺牲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和激奋。

我深刻的体会到:我们时刻要保持先进性的自觉性,就要贯穿自己的全部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始终如

一、言行一致。就像狼牙山五壮士所表现的崇高精神一样,在逆境中,不气馁,不退缩,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勇往直前,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不止;同时在顺境中,也能够用原则严格约束自己,不骄不躁,淡泊名利,毫不懈怠,艰苦创业,真正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

发扬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奋战作风,争当新一代大学生的尖刀班、排头兵。狼牙山五壮士所在的班是抗日作战部队中的尖刀班和主力军,他们顾大局,识大体,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协作,机智灵活,骁勇作战,多次完成领导交给的急、难、险、重任务,最后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在狼牙山阻击战中英勇壮烈牺牲。他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值得我们每一位大学生认真学习,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弘扬光大。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好专业本领,努力成为国家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狼牙山五勇士热爱祖国、坚强不屈、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认真学习英雄精神,学好本领,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

 冉庄地道战遗址

我们从狼牙山下山时已经是下午2点了,大家吃过简单的午饭,稍作休息,继续我们的社会实践之旅下一站目的地——冉庄地道战遗址。

《地道战》电影我小时候就看过,而且非常喜欢。影片中的英雄深深地打动着我,鼓舞着我,为他们勇敢机智的杀敌精神所感动,所钦佩。今天做为一名大学生,很荣幸的参观了当年只在电影里看过的地道战,这次的参观让我学习了党的历史,重温了党的光荣传统,过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

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抗战时期,冉庄地道长达16公里,对敌作战157次,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通过资料了解到,目前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面积约有20万平方米,房屋500余处;现存地道3000米,对游客开放地道1200米;原有高房、暗室、地堡等各类作战工事140个,开放19处;地下作战设施掩体、隐蔽室、地下食堂、抢救室、兵工厂、储藏室、指挥部、翻板陷阱等23类256处,现开放15处。遗址基本保持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

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于17:00时到达了冉庄地道战遗址。 我们首先来到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纪念馆建于1959年8月,聂荣臻元帅题写了馆名,杨成武将军为展厅题写了“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牌匾。纪念馆供游客参观的主要内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厅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厅内珍藏着大批宝贵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过的镐、铁锨、辘轳和照明灯;民兵集合、作战使用过的铜锣、军号、牛角号;士兵工厂制作的土枪、土炮、翻火子弹及使用过的工具;烈士遗物、遗诗、资料、照片、奖旗及抗日支前用具等。

走进冉庄地道,犹如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进行惨绝人寰的“大扫荡”。仅在六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据点、炮楼一千七百八十三处,挖封锁沟八千八百七十八公里,把冀中平原分割成两千六百七十块,妄图扑灭抗日烽火。仅保定清苑冉庄周围,就有炮楼十五座,形成“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路,无村不戴孝,处处起狼烟”的悲惨景象。在无坚可守、无险可据的大平原上,冉庄人民开展了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

冉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要干线四条,南北支线十三条,东西支线十一条,还有西通东孙庄、东北通姜庄的连村地道,有向东南通隋家坟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地道全长十六公里,形成了村村相连,家家相通,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网。地道的出入口有的修在屋内墙根壁上,有的修在靠墙根的地面,还有的建在牲口槽、炕面、锅台、井口、面柜、织布机底下等处,使敌人很难发现。地道一般距地面两米,洞内高约一米至一点五米,宽约零点八米至一米,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两种。地道内设有照明灯和路标,建有储粮室、厨房、厕所和休息室。另外,在村里各要道口的房顶上修建了高房工事,把地道与地面工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根据不同的地形地物,分别在小庙、碾子、烧饼炉、柜台、墙角、墙根等处,修筑了工事和枪眼。所有这些工事都和地道相通,既能观望,又能射击和拉雷。冉庄地道战工事具有五防,即防破坏、防封锁、防水灌、防毒气、防火烧的特点。冉庄地道战工事还有“三通”和“三交叉”的特点,“三通”就是高房相通,地道相通,堡垒相通;“三交叉”就是明枪眼与暗枪眼交叉,高房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墙壁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形成了“天地人”三通,构成了房顶和地面、野外和村沿、街道和院内纵横交叉的火力网,组成了一个连环的立体作战阵地。

冉庄人民利用地道优势配合中共领导的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一百五十七次,歼敌两千一百余名,其中较大的战役五次。聂荣臻元帅曾为此亲笔题词: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又一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伟力。

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烽火中的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和胆略,同仇敌忾,奋勇御敌,用血肉之躯,筑起抗日的地下长城,变无险可守的冀中平原为坚不可摧的要塞堡垒,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地道战,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地道战精神。今后我们也要学习和发扬这种干群一致、协同奋战、合力攻坚的团结精神,以及大公无私、甘心奉献、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责尽力,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 西柏坡遗址

7月10日一早天就下起了大雨,待雨小点后我们继续我们的行程,今天的行程是我们这次行程最远的。

9:00时,我们坐上了去往石家庄的大巴车,经过2个小时我们顺利达到石家庄。中午大家也没有来得及吃午饭,马上就坐上赶往西柏坡的车。

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标志性建筑西柏坡纪念碑赫然印入眼帘。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我们首先来到了西柏坡的旧址。在中央旧址门口首先看到的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一道白色围墙使中共中央旧址貌如当年。

西柏坡遗址是50年代修建水库而搬迁上来的原貌拷贝了,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人的旧居以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仍然照维持原有风采:泥砖垒砌的平房、精简的家什、节俭的生活。就是在这样极其简陋的环境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一页。毛泽东同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主持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董必武同志旧居每天都第一个接待来者。作为中国共产党内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和其他中央首长一样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睡的是农家土炕,铺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早已多处破损的旧毛毯

刘少奇同志当时是董老的邻居。刘少奇同志和朱德总司令合住在一个拥有前后院的农舍里。刘少奇同志住前院,总司令住后院,院里种有桃树、梨树和枣树。

毛泽东同志旧居是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一个磨盘和猪圈,当年毛泽东同志不让拆掉这些东西,他说我们走后老百姓还要用。楸树下磨盘旁既是毛泽东同志夏天纳凉的地方,也是他和战友们工作的场所。后院四间北房是毛主席的寝室和办公室,里面的沙发、茶几、办公桌、台历、书架、火盆等实物再现着他俭朴的生活。毛泽东同志旧居的东边是任弼时和周恩来同志的旧居。

周恩来同志的旧居在最东头,他当时兼任总参谋长,工作十分繁忙,经常通宵达旦,或批阅文件,或起草文章。他办公室里挂的一张照片,是他当年为粉碎敌人偷袭党中央驻地的阴谋而正在凝神奋笔疾书,给毛主席起草请示信时拍摄的。

穿过防空洞,看到一座三间窑洞式的房屋,它是陕北来的同志盖的。起初准备让毛泽东同志住,毛泽东同志考虑到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给了总司令。这样朱总司令才从刘少奇同志的前院搬到这里。屋内的用品和其他首长一样,大多是战利品。

朱德同志旧居西侧不远处是当年中共中央、毛泽东同志接见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的旧址。从这里向前走不远就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它是中央院里最大的房子,原来是中央机关的大伙房,稍加布置即成会场。主席台上悬挂着毛泽东同志和朱总司令的照片,两面墙上悬挂着党旗。 位于中央旧址南侧的领袖风范雕塑园,以反映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等革命风范的六组雕塑和近30幅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石刻,集花草、树木和雕刻于一体,使游客们既领略了领袖风范,又得到了美的享受。  参观完旧址后我们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馆内陈列了许多珍贵的文字,图片和历史遗留物,内容丰富而详实,通过对这些资料、实物的参观,使我感同身受的了解了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老一辈革命家,硬是凭借着不屈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下午16:40时,我们带着西柏坡精神离开了西柏坡。我们乘车返回来了石家庄,大家没有停歇,接着就买上了直达保定的火车。经过2个多小时的路途,我们顺利到达了我们的住处。大家简单的吃了点饭,洗洗澡就休息了。

11日大家都在宾馆休息调整了一天。

12日8:00时,大家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背上自己的行囊返校。,标志着2011年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圆满成功。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虽然这次时间很短,但是这次红色教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我们所看到的每一处风景,所看见的每一件物品,却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魄力,给我们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要紧密团结,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发扬老革命传统精神,保持革命英雄本色,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加强我们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为学校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把红色革命的传统与精神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动力。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

副队长:杨

二零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第11篇:暑期社会实践走进保定革命老区报告总结杨柳

重温红色经典印证革命足迹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保定革命老区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我们的党走过了9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感慨和感激之情。在感慨之际,不由得想起了一句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组织大学生参加红色旅游,有利于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引导广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重温红色经典印证革命足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保定革命老区的红色教育之行。

2011年7月5日,全体成员观看了有关狼牙山、地道战、白求恩等有关电影资料,进一步的了解保定革命老区的革命文化。

7月7日17:05时,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由于没有直达保定的火车,我们把北京作为中转站。在火车上,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都在猜测**在眼前会是什么样,猜测我们登上狼牙山的情景是多么的兴奋,猜测我们钻进地道战是怎么样的姿态..……

7月8日5:10时,火车慢慢驶入了北京站,标志着经过一夜的火车行程我们来到了北京。下车后,我们吃过简单的早餐,稍作休息,向着北京西站前进。途中我们路过了**、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雄伟而又庄严的建筑,这些以前在电视中看见的如今就在我们的眼前,大家的兴奋就不用说了,纷纷拍照留念。

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7月8日10:23分我们坐上了开往保定的火车,经过90分钟的路程,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保定。

吃过午餐,我们来到了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一站——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是1983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保定市育德中学旧址上修建的。1992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1994年9月,纪念馆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法文化教育史上影响深远。自1919年初到1920年底,共有近2000名勤工俭学生远涉重洋,到达法国。他们一边做工,一边读书,努力追求真理,寻求改造中国的途径和方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为中国历练了一批经邦治国的人才,正是因为这些革命家的出现,使中国人认识到法国对中国的影响:不仅是在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文学、音乐和科学方面,而且包括了对中国革命家和领导人青年时代成长的贡献。留法勤工俭学史自然成为了中法关系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运动的由来、运动的兴起、运动的热潮。 历时10年之久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虽然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它对我国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的最大功绩是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回顾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至今几十年的历史,人们都可以看到它之所以为世人瞩目的一个

主要原因,就是从中涌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批优秀干部,并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为之奋斗终生,至今风范犹存,功绩不灭。他们的名字几乎与中国革命的每一个历史阶段,

每一个重大时间相连。他们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先进分子,代表了这一运动的主流,而

他们也是在运动中成长成熟起来,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革

命活动家,他们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结束。

参观结束后,我们来到了我们的第二站烈士陵园。

 狼牙山五壮士

7月9日7时,我们大家背上自己的装备坐车向狼牙山出发。经过2个小时的路程我们

来到了狼牙山脚下。

狼牙山五壮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

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

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

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

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

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定格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悲壮的一幕。他们不畏强敌,

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被千万人竞相传诵,成为感动几代中国人的光辉典范。

狼牙山属太行山脉,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南45公里处,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

狼牙而得名。狼牙山风光绮丽,漫山遍布苍松翠柏,飞瀑流泉,拥有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资源,

动物有黄羊、乌鸡、锦鸡等,植物有松、柏、桦、枫等北方树种二三百种之多,涉足游览,

可尽享森林浴之妙。远看山峰如林,穿云参天,登峰极目远望,易水如银带,龙湖似玉镜,

路径曲曲,梯田层层,犹如天宫美景落人间。不同季节,景色各异:春季山花烂漫,草木葱

郁;夏季山泉淙淙,气候凉爽;秋季天高气爽,漫山红叶;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更有

\"红玛瑙溶洞\"、\"仙人桥\"、\"饮虎池\"、\"棋盘坨\"、\"南天门\"等多个天然景观。

我们首先参观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 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于2001年落成,由杨成

武将军亲笔题写馆名。陈列馆占地面积816平米,建筑面积300平米,馆内有图片,历史资

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等四个展厅,生动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

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陈列馆虽然不大,却详细介绍了五勇士当时战斗的大环境和

事情发生的经过。

出了陈列馆,大家便踏上了通往山顶的石阶。踏着英雄走过的路程,沿着蜿蜒曲折的山

路,一直向顶峰前进。一路上,我们被秀丽的山色所吸引,但由于平常缺乏锻炼,在攀登的

过程中,只能走走停停,在停下来休息的时侯,想想当年,五壮士在狼牙山附近战斗了很多

年,对这里的沟沟坎坎、峰峰坨坨了如指掌。就凭这一点,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他们完全可

以甩掉敌人,胜利归队。但是,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当地群众安全撤离,他们故意将自己暴

露在敌人面前,牵着敌人的鼻子来到人迹罕见的小莲花峰。为了围攻五壮士,日伪军出动

1500余人,用上了大炮、飞机,但五壮士跳崖之前仅仅受了一点轻伤。随着不断地向峰顶

接近,一边走着崎岖的山路,一边想着当年五壮士为掩护部队和群众机智的诱导日寇走向绝

路的情景,心头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经过接近2个小时的山路,大家登上了主峰,五勇士纪念塔巍然耸立,塔正面有聂荣臻

手书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我们通过了解得知:原来棋盘坨

主峰上的五壮士跳崖处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地方,真正的跳崖处小莲花峰距棋盘坨10多公

里,荆棘丛生,山路险要,游人很难到达。站在位于棋盘坨主峰上的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顶

端,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小莲花峰上耸立的不锈钢钢塔,但即使是站在这个象征性的地方,向

下眺望深不见底的悬崖,也足以令人胆战心惊。

此情此景,让我们不禁回想起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

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

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

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

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

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

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

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

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

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

免于难。如今,站在跳崖处眺望,脚下是万丈深渊,远处错落着狼牙似的群山,山风吹过,

眼前浮现出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英雄跳崖的一幕一幕,一种悲壮的心情油然而生。一曲

不朽传唱的赞歌,一段不容遗忘的历史,一群激励着几代后人的英雄形象。看着险峻的峭壁,

我们深刻感受到当时英雄们作战时的高度英勇、顽强果敢,在危急时刻宁死不屈、至死不辱

的民族气节。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在前无退路、后有追兵的危急时刻,年轻的八路军战士

表现得如此大义凛然,无所畏惧!

踏着狼牙山五壮士英勇的足迹,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心情无比激动;无不被“五壮士”

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怀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及无限忠诚所敬佩和折服;无不被“五壮士”

战斗到最后一刻而跳崖牺牲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和激奋。

我深刻的体会到:我们时刻要保持先进性的自觉性,就要贯穿自己的全部学习、工作和

生活之中,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始终如

一、言行一致。就像狼牙山五壮士所表现的崇高

精神一样,在逆境中,不气馁,不退缩,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勇往直前,为党和人民

事业奋斗不止;同时在顺境中,也能够用原则严格约束自己,不骄不躁,淡泊名利,毫不懈

怠,艰苦创业,真正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

发扬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奋战作风,争当新一代大学生的尖刀班、排头兵。狼牙山五

壮士所在的班是抗日作战部队中的尖刀班和主力军,他们顾大局,识大体,服从命令,听从

指挥,团结协作,机智灵活,骁勇作战,多次完成领导交给的急、难、险、重任务,最后为

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在狼牙山阻击战中英勇壮烈牺牲。他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

概,值得我们每一位大学生认真学习,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弘扬光大。作为一名

大学生,要学好专业本领,努力成为国家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狼牙山五勇士热爱祖国、坚强不屈、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

一定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认真学习英雄精神,学好本领,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

 冉庄地道战遗址

我们从狼牙山下山时已经是下午2点了,大家吃过简单的午饭,稍作休息,继续我们

的社会实践之旅下一站目的地——冉庄地道战遗址。

《地道战》电影我小时候就看过,而且非常喜欢。影片中的英雄深深地打动着我,鼓舞

着我,为他们勇敢机智的杀敌精神所感动,所钦佩。今天做为一名大学生,很荣幸的参观了

当年只在电影里看过的地道战,这次的参观让我学习了党的历史,重温了党的光荣传统,过

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

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抗

战时期,冉庄地道长达16公里,对敌作战157次,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通过资料了解到,目前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面积约有20万平方米,房屋500余处;

现存地道3000米,对游客开放地道1200米;原有高房、暗室、地堡等各类作战工事140

个,开放19处;地下作战设施掩体、隐蔽室、地下食堂、抢救室、兵工厂、储藏室、指挥

部、翻板陷阱等23类256处,现开放15处。遗址基本保持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

落的环境风貌。

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于17:00时到达了冉庄地道战遗址。

我们首先来到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纪念馆建于1959年8月,聂荣臻元帅题写了馆名,

杨成武将军为展厅题写了“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牌匾。纪念馆供游客参观的主要内容有:

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厅

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厅内珍藏着大批宝贵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过的镐、铁锨、辘轳和

照明灯;民兵集合、作战使用过的铜锣、军号、牛角号;士兵工厂制作的土枪、土炮、翻火

子弹及使用过的工具;烈士遗物、遗诗、资料、照片、奖旗及抗日支前用具等。

走进冉庄地道,犹如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

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

三光政策,进行惨绝人寰的“大扫荡”。仅在六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据点、炮

楼一千七百八十三处,挖封锁沟八千八百七十八公里,把冀中平原分割成两千六百七十块,

妄图扑灭抗日烽火。仅保定清苑冉庄周围,就有炮楼十五座,形成“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

路,无村不戴孝,处处起狼烟”的悲惨景象。在无坚可守、无险可据的大平原上,冉庄人民

开展了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

冉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要干线四条,南北支线十三条,东西支线十一

条,还有西通东孙庄、东北通姜庄的连村地道,有向东南通隋家坟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地道

全长十六公里,形成了村村相连,家家相通,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网。地道的出入口

有的修在屋内墙根壁上,有的修在靠墙根的地面,还有的建在牲口槽、炕面、锅台、井口、

面柜、织布机底下等处,使敌人很难发现。地道一般距地面两米,洞内高约一米至一点五米,

宽约零点八米至一米,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两种。地道内设有

照明灯和路标,建有储粮室、厨房、厕所和休息室。另外,在村里各要道口的房顶上修建了

高房工事,把地道与地面工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根据不同的地形地物,分别在小庙、碾子、

烧饼炉、柜台、墙角、墙根等处,修筑了工事和枪眼。所有这些工事都和地道相通,既能观

望,又能射击和拉雷。冉庄地道战工事具有五防,即防破坏、防封锁、防水灌、防毒气、防

火烧的特点。冉庄地道战工事还有“三通”和“三交叉”的特点,“三通”就是高房相通,

地道相通,堡垒相通;“三交叉”就是明枪眼与暗枪眼交叉,高房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墙

壁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形成了“天地人”三通,构成了房顶和地面、野外和村沿、街道和

院内纵横交叉的火力网,组成了一个连环的立体作战阵地。

冉庄人民利用地道优势配合中共领导的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一百五十七次,歼敌两

千一百余名,其中较大的战役五次。聂荣臻元帅曾为此亲笔题词: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

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又一

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伟力。

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烽火中的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和胆略,同仇敌

忾,奋勇御敌,用血肉之躯,筑起抗日的地下长城,变无险可守的冀中平原为坚不可摧

的要塞堡垒,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地道战,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用鲜血和生

命铸就了地道战精神。今后我们也要学习和发扬这种干群一致、协同奋战、合力攻坚的

团结精神,以及大公无私、甘心奉献、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责

尽力,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 西柏坡遗址

7月10日一早天就下起了大雨,待雨小点后我们继续我们的行程,今天的行程是我们

这次行程最远的。

9:00时,我们坐上了去往石家庄的大巴车,经过2个小时我们顺利达到石家庄。中午

大家也没有来得及吃午饭,马上就坐上赶往西柏坡的车。

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标志性建筑西柏坡纪念碑

赫然印入眼帘。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

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

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

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我们首先来到了西柏坡的旧址。在中央旧址门口首先看到的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

地”碑。一道白色围墙使中共中央旧址貌如当年。

西柏坡遗址是50年代修建水库而搬迁上来的原貌拷贝了,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任弼时等人的旧居以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仍然照维持原有风采:泥砖垒砌的平房、精简

的家什、节俭的生活。就是在这样极其简陋的环境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一页。

毛泽东同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

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主持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

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组织了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新中国的宏伟

蓝图。

董必武同志旧居每天都第一个接待来者。作为中国共产党内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和其他中

央首长一样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睡的是农家土炕,铺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早已多处破损

的旧毛毯

刘少奇同志当时是董老的邻居。刘少奇同志和朱德总司令合住在一个拥有前后院的农舍

里。刘少奇同志住前院,总司令住后院,院里种有桃树、梨树和枣树。

毛泽东同志旧居是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一个磨盘和猪圈,当年毛泽东同志不让拆掉这

些东西,他说我们走后老百姓还要用。楸树下磨盘旁既是毛泽东同志夏天纳凉的地方,也是

他和战友们工作的场所。后院四间北房是毛主席的寝室和办公室,里面的沙发、茶几、办公

桌、台历、书架、火盆等实物再现着他俭朴的生活。毛泽东同志旧居的东边是任弼时和周恩

来同志的旧居。

周恩来同志的旧居在最东头,他当时兼任总参谋长,工作十分繁忙,经常通宵达旦,或

批阅文件,或起草文章。他办公室里挂的一张照片,是他当年为粉碎敌人偷袭党中央驻地的

阴谋而正在凝神奋笔疾书,给毛主席起草请示信时拍摄的。

穿过防空洞,看到一座三间窑洞式的房屋,它是陕北来的同志盖的。起初准备让毛泽东

同志住,毛泽东同志考虑到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给了总司令。这样朱总司令才从刘少奇

同志的前院搬到这里。屋内的用品和其他首长一样,大多是战利品。

朱德同志旧居西侧不远处是当年中共中央、毛泽东同志接见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的旧

址。从这里向前走不远就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它是中央院里最大的房子,原来是中央机关

的大伙房,稍加布置即成会场。主席台上悬挂着毛泽东同志和朱总司令的照片,两面墙上悬

挂着党旗。

位于中央旧址南侧的领袖风范雕塑园,以反映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等革命风范的六组雕塑和近30幅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石刻,集花草、树木和雕刻于一体,使游客们既领略了领袖风范,又得到了美的享受。

参观完旧址后我们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馆内陈列了许多珍贵的文字,图片和历史遗留物,内容丰富而详实,通过对这些资料、实物的参观,使我感同身受的了解了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老一辈革命家,硬是凭借着不屈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下午16:40时,我们带着西柏坡精神离开了西柏坡。我们乘车返回来了石家庄,大家没有停歇,接着就买上了直达保定的火车。经过2个多小时的路途,我们顺利到达了我们的住处。大家简单的吃了点饭,洗洗澡就休息了。

11日大家都在宾馆休息调整了一天。

12日8:00时,大家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背上自己的行囊返校。,标志着2011年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圆满成功。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虽然这次时间很短,但是这次红色教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我们所看到的每一处风景,所看见的每一件物品,却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魄力,给我们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要紧密团结,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发扬老革命传统精神,保持革命英雄本色,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加强我们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为学校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把红色革命的传统与精神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动力。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副队长:杨柳

二零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第12篇:社会实践报告.老区、总结

社会实践报告

2010年9月20日,高二(16)班全体同学在学校组织下,到县港务局参观了“革命老区图片展”。通过这次参观使我们对公安县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中国革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认为:

一.公安县是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公安县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的腹地,三国时期的“油江口”就是这里,在此沃土上出了东晋时的车胤囊萤的故事,中国文学史中著名的明朝“三袁”,还有现代著名的物理学家王竹溪等。

二.公安县经历了革命战争血与火的洗礼。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是湘鄂西根据地的一部分,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与红五军团在这里胜利会师,并渡江北上。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军民与日寇进行了浴血奋战,多少英雄志士血染疆场。解放战争时期英雄的人民又前仆后继支援了解放大军。

三.翻天覆地变化的新公安。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一届又一届县委班子的不懈努力,公安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修建了著名的荆江分洪工程,人民群众基本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是荆楚大地著名的“鱼米之乡”,现在新的县委领导班子又制定了多种经营强县、工业兴县的宏伟规划,以有力的步伐正在向湖北省经济强县迈进。

四.通过参观了解到,发展中的公安县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资源匮乏;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不发达,龙头企业不多;保障体系不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通过参观也进一步了解了近代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们要珍惜这个时代,更要无愧这个时代!

高二(4)班

2010年10月15日

第13篇:沂蒙革命老区考察学习报告

沂蒙革命老区考察学习报告

篇1:沂蒙革命老区考察学习报告 沂蒙革命老区考察学习报告 沂蒙革命老区考察学习报告 (篇1)心灵的震撼 灵魂的净化 *年11月9日至12日,根据教学课程计划,省委党校第六期县处级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革命老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全体学员在孟良崮、沂蒙红嫂、莒南齐鲁红都等党性教学点以及华东烈士陵园、台儿庄等地认真听取英雄事迹介绍、瞻仰先烈们战斗过的遗迹。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教学活动十分圆满,成效显著,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一次震撼与洗礼,灵魂得到一次净化与升华。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沂蒙山革命老区概况 沂蒙山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其主体部分在临沂市境内。这是一片洒满鲜血的红色热土。在20世纪艰苦卓绝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一直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这里与日寇厮杀,华东野战军在这里与国民党军血战,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近500名开国将军在这里转战。发生在这片土地上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故事,曾经震撼了世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决战中,神圣的沂蒙大地承载了历史赋予的光荣而特殊的使命。这是一片充满着浓郁鱼水深情的红色热土。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及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血肉相连。党和人民军队出生入死,拯救民众于水火。人民群众舍生忘死,支援革命:前赴后继,十万英雄儿女埋下忠骨;车轮滚滚,百万民众拥军支前。 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根据地,是我党我军在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全国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这里北连华北,南接华中,东临黄海,两靠津浦铁路交通枢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中,这里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与敌人决战、夺取全国胜利的重要战略基地。l961年,毛泽东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说过:“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了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靠山东。”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沃土、淳朴忠勇的沂蒙人民,决定了历史必然选择沂蒙山。 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根据地,其创建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开创前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在山东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山东八路军部队和地方武装开创了部分游击区和小片根据地,为大规模创建根据地奠定了思想、政治和群众基础。第二个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挺进沂蒙后,带领山东军民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在反“扫荡”、反封锁斗争中,根据地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第三个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进军东北后,新四军进驻沂蒙,华东野战军与山东人民群众一起粉碎蒋介石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直到解放战争全面胜利。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根据地420万人,120多万人次拥军支前,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有10多万名革命烈士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生命。革命战争年代,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感天动地,沂蒙母亲和沂蒙“六姐妹”的事迹至今催人泪下、广为传颂。

二、赴临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几点启示 在沂蒙老区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全班同学净化了心灵、升华了思想境界,坚定了理想信念。不少学员心头萦绕着的这么一个简单问题---在抗日战争和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广大人民群众为何如此死心塌地地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前赴后继支援革命?在此次考察过程中很快找到了答案。此次考察,收获很大,启示颇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启示之一: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拥戴。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行为,深深地感染和教育了沂蒙人民!沂蒙人民从中看到了出路和希望,进而自觉地把满腔热情倾注到支援中国革命上,才会涌现出同仇敌忾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抗日模范村”渊子崖、舍生忘死救助伤员的“沂蒙红嫂”群体、宁愿饿死自己的亲人也要抚养好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山东地区党组织及其武装力量与人民群众同心协力、生死与共、浴血奋战,夺取了革命的胜利。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从亲身实践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英明伟大,从而形成了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政治追求,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拥军支前、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义无反顾地支持党和人民军队,支持中国革命。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员,小时候就从电影上知道了“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这次,我们才得知“红嫂”是一个英雄的群体,用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只是这个群体中的典型代表。电影《沂蒙颂》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1941年冬,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沂蒙根据地。日本鬼子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突然被日军包围。激战中,一位年轻的战士身负重伤突围,踉踉跄跄地向马牧池乡横河村奔来,身后跟着一群追击的鬼子。明德英是横河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从小聋哑,当她发现八路军伤员危急时,立即掩护他躲进一座空墓,然后用树枝盖好。鬼子赶过来,围着墓转来转去,就是不见八路军战士的影子。鬼子让明德英找出八路,她顺手向西边指了指,鬼子便向西山追去了。见日寇走远,明德英便急忙将小战士背回家。这时,伤势很重的小战士已经昏迷不醒、生命垂危。当发现他嘴角干裂,呼吸困难,急需用水时,明德英毫不犹豫地解开衣襟,将奶水挤进了战士的嘴里。小战士终于苏醒过来,明德英又急忙用盐水为他清洗伤口,并把家里仅有的老母鸡杀掉,熬成鸡汤给伤员滋补身体。半个月过去了,在明德英的细心照料下,小战士终于痊愈,重新回到了部队。1940年,方兰亭看到八路军战士生活困难、忍饥挨饿,偷偷将亲生女儿卖掉换了20斤粮食做饭给战士们吃。战士们得知后,无不为之落泪,纷纷凑钱将女孩赎回。我们含着热泪看着这些感人至深的事迹介绍,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我们从这两个真实的故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民群众是政党生存发展的根基,脱离了人民群众,政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法宝,这也正是沂蒙精神的真谛所在。人民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任何政党、任何组织都不能忽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党舟民水,载舟覆舟。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在今天,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启示之二:要率领人民实现伟大理想和宏伟目标,必须既要相信群众,又要善于发动、组织群众,万众一心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地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党才有了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力量,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顾忠盈同学在微信里和同学交流时说:“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山东战场的关键一战,来之不易的胜利中凝聚了沂蒙人民的全力支持与无私奉献,是‘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最好注释。之所以涌现出王换于、沂蒙山六姐妹等红嫂英雄群体,是因为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目标高度一致,是军民鱼水情的首要基础。”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只有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才能永远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才能无往而不胜。要让人民群众了解党的宗旨,人民群众就会紧紧跟着党走。要相信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中蕴涵着无穷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人民群众是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智慧和力量源泉。l944年,在沂蒙根据地滨海区洙边村,18岁的识字班队长粱怀玉,不仅长得美丽,而且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当时,日军对沂蒙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封锁和“扫荡”,沂蒙根据地遭到了严重的创伤,部队急需补充兵员,根据地广泛发动青年参军入伍。为了带好这个头,在动员参军的大会上,梁怀玉第一个走到台上,大胆地对台下的青年说:“谁第一个报名参军,俺就嫁给谁!”报名结束后,她真的嫁给了第一个报名参军的小伙子刘玉明,该村也因此一次就有十几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刘少奇同志曾经充满深情地说过:“如果我们党不去紧紧依靠群众,就会失败,甚至死亡的。” 在台儿庄战役纪念馆,我们看到一幅以前从未见过的图片:台儿庄战役中,当地老百姓抬着土特产赶到硝烟弥漫的战场犒劳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的国军将士。而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们听到讲解员这样的介绍:国民党军队来到山东之前,山东老百姓就已经坚壁清野。张灵甫的部队在孟良崮找不到吃的喝的,最后没办法只好宰杀战马解渴充饥。同样的国军,同样在山东,同样的老百姓,为什么遭遇截然不同甚至发生了天壤之别呢?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涵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标准”。于是,答案不言自明! 在今天的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社会的物质文明,还是社会的精神文明,都凝结着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和智慧的历史。毛泽东曾经明确地指出:“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和平建设时期也是这样。战争年代的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革命根据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包干、企业改革、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等,都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发明和创造。群众是智慧的源泉,只有充分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我们党才能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 启示之三:只有铭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体学员都深深感到:我们的今天确实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纵观世界政坛,党派间为争夺执政权,分合聚散,河东河西,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深究其中奥妙,道理其实很简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谁离开了老百姓,谁就会被老百姓抛弃。古往今来,概莫能外。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任何执政党,不管党员多少、执政时间长短,如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垮台就是必然的后果。苏联共产党垮台就是最好的例证。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之所以取得胜利,源泉在于人民的支持。我们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也已经证明:什么时候党群关系密切,事业就会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党群关系受到损害,事业就遭受挫折。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就必然垮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就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今年7月 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会时又强调: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很好。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 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种种诱惑,我们将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谆谆教诲:“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继续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党中央做出的最新部署。学员们表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贯彻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以赴山东沂蒙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刻领会三中全会精神,切实牢记党的宗旨,增强群众意识,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建设美好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2)弘扬沂蒙精神 坚定党的群众路线 11月16日至19日,省委党校第5期省级机关处级干部培训班赴山东临沂地区进行了为期4天的学习考察。通过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红嫂革命纪念馆、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观看教学片《孟良崮》,听取《沂蒙母亲》等事迹报告,瞻仰华东革命烈士纪念碑,吟唱革命歌曲《跟着共产党走》等活动,使学员们深受教育,并深切地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新形势下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沂蒙山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其主体部分在临沂市境内。它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20世纪艰苦卓绝的中国抗日战争和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一直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八路军第115师在这里与日寇厮杀,华东野战军在这里与国民党军血战,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500名开国将军在这里转战。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些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故事,曾经震撼了世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一粒米当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是沂蒙人民踊跃参军支前的真实写照。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用31000多人的生命和鲜血,创立了沂蒙山根据地,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沂蒙人用小车推着革命前进,用小车推出了胜利,推出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响应党的号召,面对落后的面貌、脆弱的经济、恶劣的生态环境,顽强拼搏,整山治水,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方向明确,目标远大,将沂蒙精神融进了尊重科学、改革创新的新内涵,从而使沂蒙精神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焕发了新光彩。

二、革命老区沂蒙精神的内涵、特征以及现实意义 沂蒙精神,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沂蒙山区所独创的特定区域性的红色革命精神。她是指生活在沂蒙山区的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尤其是在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共同价值趋向和群体意识,属于地域文化的范畴。她植根于东夷文化与齐鲁文化,发轫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年代,成长于社会主义

篇2:赴沂蒙革命老区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发扬沂蒙精神 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表率— —赴沂蒙革命老区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河南省平顶山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赵光耀 2014年5月15日至19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委组织部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性教育培训班(第一期)”,培训方向放在了山东临沂革命老区。通过近5天的山东沂蒙之行,学习与考察,教育与思考,对沂蒙精神、老党员本色精神有了彻头彻尾的深刻认识,理解了这种红色精神历史意义以及对业已进行的部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如同重锤敲击响鼓一般,在我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擂鼓助威之感,激励着我要不断发扬沂蒙精神,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表率。 走进沂蒙,就如同走进一片红色的沃土,走进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的一个个山崮巍峨耸立,这里的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蒙山高,高不过沂蒙姐妹心志弥坚;沂水长,长不过沂蒙军民鱼水情感。因此,当我们面对这里诞生的无数个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里的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上面镌刻着诸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大姐、沂蒙老党员的一个个名字。 回到历史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的沂蒙精神。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是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这一切,孕育了沂蒙精神,造就了沂蒙精神不息的生命力,推动着沂蒙精神与时俱进。 “沂蒙红嫂”带给我颇多的感动,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在解放战争中,不止明德英老人一个,还有许许多多。情到深处人孤独,对战士的情,爱之深深,挽救生命,他们在所不惜。但是,她们又是孤独的,见证了解放战争的惨烈,付出了艰难的代价,却不能轻易向人诉说。对革命的贡献,是她们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革命战士没有忘记她们,党和政府没有忘记她们,用历史的褒奖给与她们,

篇3:沂蒙精神考察学习报告三篇 沂蒙精神考察学习报告三篇 沂蒙精神考察学习报告三篇 (篇1)感悟沂蒙行 当汽车在巍巍蒙山中疾驰,眼前的每一个山头、村庄、房屋都在快速后退,犹如碟片按了倒退键,把时光返回到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 历史选择了沂蒙山。在中华民族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一直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战略基地。这里的每一个山头,都见证了八路军一一五师与日寇奋勇搏杀的场景,每一寸土地都承载了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浴血奋战的悲壮。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更是记载了一段党和人们群众心连心不朽的传奇。党和人民军队为拯救群众于水火出生入死,人民群众舍身忘死,支援革命:在那个黑色的年代,沂蒙老区有20多万人参军、120多万人拥军支前、10万将士血洒战场。红嫂乳汁救伤员感天动地,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的事迹广为传颂。在这里,群众和军队骨肉相连,以至于“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在这里,家家有红嫂,村村有烈士,甚至有一门四烈的英雄之家!在这片血染的土地上,在长期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中,沂蒙人民与党、政、军一起共同锻铸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比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更具个性特色。因为它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的拥护和对人民子弟兵毫无保留的支持。党和群众血肉相连的伟力在这里体现得最典型、最集中、最感人。 党的根基在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和军队紧紧依靠人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必须紧紧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时刻牢记和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然而,确有部分干部在感情上、思想认识上与群众产生了距离。现实中,“交通方便了,干部离群众却远了;通讯发达了,干部与群众交流却少了;干部文化程度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却降低了;干部下基层频繁了,基层工作的底气却不足了??”密切联系群众,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家业,从而为群众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在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中,培养和增进爱民、为民、亲民的感情。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把群众最关心、最突出、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让我们所做的每件事真正的有力、有效。当有的党员干部遇到挫折心灰意冷时,当面对一些诱惑挑战而放松警惕时,当因为心态失衡而彷徨纠结时,不妨去沂蒙山看看,去孟良崮看看,看看墙上累累的弹痕,听听沂蒙红嫂们为了革命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事迹,然后再想一想,与他们相比,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够克服,还有什么私利不能够舍弃,还有什么理由患得患失? 三天的沂蒙之行,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动、震撼还有深深的思考。汽车越行越远,蒙山沂水在视线中逐渐模糊,但沂蒙精神在我的脑海里却越发清晰。 (篇2)踏寻红色足迹 践行群众路线 *年11月16日至18日,参加第2期公务员培训班学习的48名学员在省委党校的组织下,赴山东沂蒙革命老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先后参观考察了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原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沂蒙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等群众路线教学点。踏寻红色足迹,走在苍松翠柏荫蔽的忠魂英灵安息地上,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体验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在增进对中国革命历史了解的同时,接受了一次难得的群众路线教育洗礼。 11月17日上午,我们来到了这次红色之旅的第一个目的地——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它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城区金雀山脚下、沂河西岸,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革命历史陵园。陵园内主要纪念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革命战史陈列馆、烈士事迹陈列馆以及罗炳辉、王麓水、共产主义战士汉斯.希伯等著名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堂四壁联碑上铭刻着61813位烈士的英名。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轻步慢行,凭吊革命先辈的英勇悲壮,心灵上受到强烈的震撼,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在原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听取了工作人员的生动讲解,观看了罗荣桓、肖华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作战用过的地图、电话,召开军事会议用过的场所和桌椅,生活起居用品以及其它珍贵的历史图片和遗物,了解了当年中共山东省委发动群众,领导山东人民同敌人顽强斗争的历史。革命先辈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同日本侵略者英勇战斗、不屈不饶、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同学。 在沂蒙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通过实物、图片、文字展览和声光电实景播放, 生动再现山东各级党组织在革命战争时期同人民群众同仇敌忾,休戚与共的鱼水深情,深入探析党的群众工作经验,坚定了我们走群众路线的决心,明确了我们如何走群众路线的方向。 来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们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碑,观看了战前形势、战役决策、战役实施和群众支前的展出。面对国民党军队精良的美式装备、凶狠的战斗作风,我军将士临危不惧,斗志昂扬,已舍身报国的勇气和胆略投入战斗,最终全歼敌王牌74师,击毙首将张灵甫,创造了以寡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大量的战地记者拍摄的珍贵记录片以及当年战役的实景布置,形象地再现了当年战斗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六十多年过去了,孟良崮还是当年的孟良崮,但早已恢复了平静,震耳欲聋的厮杀声听不到了,但却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共和国的缔造来之不易,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 18日下午,我们来到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我们依次参观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红嫂原型”明德英、”沂蒙大姐”李桂芳等红嫂典型纪念馆,不同的事迹,不同的经历,给同学们带来的确实同样的感动,同样的震撼。特别是听了“沂蒙母亲”王换于事迹报告会,同学们无不被王换于积极从事党的工作、冒死营救革命同志、舍己抚养革命干部子女的非凡事迹深深感动。同时,沂蒙六姐妹以及沂蒙大地千千万万妇女的无私无畏、深明大义铸就的红嫂精神,也让今天的我们陷入深深的反思:虽然时代发生了巨大变革,虽然我党的中心任务发生的彻底改变,但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未变。那么,试问今天的广大群众还能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坚决地拥护我们的工作吗?如有战事,还能有“最后一把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鞋、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的情怀吗?还会有“自己啃树皮、咽草根省下粮食为伤员”的精神吗?如果我们有丝毫的怀疑,那就说明我们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工作还有待改进,广大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过程中,还要与时俱进,继续探索新路径、新方法。 踏寻红色足迹,短暂三天时间的考察,令我们受益匪浅、感悟颇深。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历史,无论何时,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关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决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责任。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我们应义无反顾投入到活动中去,勇当教育实践活动的先锋。

一、正视不足,充分认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期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党员干部角色上发生了错位,由“公仆”变成“主人”,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个人凌驾于组织和群众之上,对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二是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宗旨意识不高、工作作风不实,不愿做过细的群众工作,遇到问题绕道走,与广大群众离心离德,凝聚力、公信力不强;三是个别党员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严重败坏党的风气、损害党的形象、引起群众公愤;四是部分党员干部依然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深入基层调研少,工作决策失误多。近年来,结合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三解三促”等活动,各地组织形式多样的党员干部下基层、听民声活动,兴办了大量实事,化解了很多难事,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但是部分地方,干部下基层依然是流于形式、纸上谈兵,会议上布置是一套,会后做的又是另一套,要么把下基层当成一种负担、对上级要求充耳不闻,要么象征性的走走过场、不能帮助基层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能否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以优良的作风取信于民,事关人心向背、事业成败。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坚决反对党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进一步改进党风政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需要,是推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是新时期党的各级组织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使命光荣,意义深远。

二、端正态度,满腔热忱投入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沂蒙根据地,我们深切感受到,最伟大的力量来之于群众,最伟大的胜利依靠群众。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矛盾多发期,面对复杂的形势,我们要牢牢把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契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把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要深入学习,提高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本次培训班的授课内容,深刻理解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内涵、具体要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推进活动有计划、按步骤开展,取得实实在在效果;二要深挖细查,找准自身存在不足。重点查找在学风、作风、廉洁自律、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立足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不护短、不回避,将个人完全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三要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参与。通过召开会议、印发宣传资料、开办电视专栏、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宣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内容和重大意义,扩大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真心实意听民意、找问题、抓改进,把群众参与不参与、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四要身体力行,抓好排查问题的整改落实。对照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严肃认真地做好排查问题整改工作,坚持自查自纠、群众监督、组织处理相结合,确保整改落实工作达到上级组织满意、群众满意。

三、立足岗位,争当新时期优秀公务员。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我们这一代人必须继承和发扬沂蒙革命精神,虚心向广大群众学习,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怀感激之心、敬仰之心,立足岗位,恪尽职守,勤奋工作,不辱使命。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通过苦干和实践不断的磨练自己、提高自己,增长知识、增强才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多思考、多总结、多探索,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解决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要脚踏实地、爱岗敬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踏实完成工作任务,虚心向优秀同志、老同志学习,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少说空话,多办实事,以出色的工作取信于民。作为新时期的国家公务员,我们为能够成为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分子而自豪,我们为能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出力而倍感幸运,我们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习沂蒙革命精神,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勤政廉洁,为党旗争光辉,为发展做贡献,争当时代先锋。 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战略全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吹响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改革“集结号”。历史的接力棒传承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我们必须义无反顾的承担起应尽的历史责任,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多学知识,多练本领,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以更加为民的意识、更加昂扬的精神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做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优秀公务员。 (篇3)学习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临沂,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奉献的土地。9月24日—28日,在江苏省委党校的统一组织下,我们一行47人怀着对革命先烈无比敬仰之情和对革命圣地由来已久的向往之心赴山东省党性教育基地参观学习。4天的时间里,我们先后参观了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和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红嫂革命纪念馆,重温了入党誓词,聆听了“沂蒙母亲”王焕于的孙女于爱梅的动情讲解,观看了孟良崮战役、百姓支前等电视纪录片。孟良崮战役中歼灭敌王牌74师的英烈和沂蒙六姐妹、沂蒙红嫂、沂蒙母亲、陈若克母女等革命先烈的形象事迹,在我脑海里刻下深深的烙印。4天来,我一直在用心倾听沂蒙老区的这段过往,也一路用心触摸这块红色的热土,感受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所听所看,所思所想,自己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坚定了理想信念,深化了群众观念,增强了党性修养。

一、弘扬“沂蒙精神”,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支撑一个民族奋发向上、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中,临沂发生过大小战斗28000余次,沂蒙老区42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参加支前,10万多名革命先烈牺牲,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革命先烈在艰难困境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呢?是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社会的伟大理想,是为了共产主义牺牲一切的坚定信念,成就了革命先烈们勇往直前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源泉。这就是用乳汁养育了革命、用热血浇灌了祖国、用小车推动了历史、用脊梁支撑起蓝天的沂蒙人民!这就是“爱党爱国、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利益格局剧烈碰撞、调整的历史变迁过程中,社会转型期引发了意识形态的嬗变和价值多元化的趋势,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牢记党的宗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大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把个人的追求与党的事业结合起来,心系党的事业,忠诚党的事业,把实现理想与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继续求得真知,增长才干,做引领时代的先锋。

二、弘扬“沂蒙精神”,必须加强党性修养 “一口饭,作军粮;一块布,作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 陈毅元帅曾说“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革命先烈为了祖国解放和民族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至今仍让我们深深感动。沂蒙老区人民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子弟兵的热爱,为了革命胜利付出了血与生命的代价。今天,我们重温党的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历程,深切感受到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深刻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继承和发扬好“沂蒙精神”,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加强党性修养,践行群众路线,必须认真落实好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把改进作风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中去。这样,人民群众就能不断地从党的群众路线中和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实践中感受到温暖和实惠,从而像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人民那样,更加衷心地信任党、拥护党、热爱党。

第14篇:革命老区调查学习报告材料

革命老区调查学习报告材料

革命老区调查学习报告材料

2011年月日至日,我荣幸的参加了 区的妇女干部培训班,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及时,特别是能再到江西革命老区接受教育,感到无比光荣,受益良多。

在我们抵达的几天里,井冈山风和日丽,天气格外地好。我们参观走访了井冈山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斗争展览馆、黄洋界、红军造币厂、红军医院、毛泽东和部分红军将士在大井和茨坪的旧居。在黄洋界上,我和其他学员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我在井冈山地区虽然只呆了几天时间,但所见所闻对我的影响,更确切说应该是冲击是巨大的、难忘的。

来之前,我读了《井冈山精神》一

书,并在以前学习党史时,也接触过井冈山斗争史。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这次亲临井冈山,站在当年毛泽东和红军将士浴血战斗过的山冈上、树林里,看着壕沟、木房、枪炮,仿佛也使自己置身于当年血与火的生活之中,更使自己加深了对井冈山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下山之时,我深有不枉此行的强烈感觉。

井冈山的斗争史,历时两年多,但它留下的精神,它所探索的道路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乃至全中国人民的命运,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我是抱着一种让自己重温党的这段历史的心情上井冈山的。随着对井冈山历史的深入了解,我却不知不觉地被带入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仿佛亲眼目睹了那惨烈的斗争场面,感受到了我们党内存在的激烈思想交锋和斗争;体味了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探寻真理,勇于走自己路的艰辛;看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坚定理想信念,

孜孜不倦地探寻中国人民解放之路的奋斗历程;领略了毛泽东等红军将帅高超的军事才能,他们指挥中国工农红军,依靠根据地人民的无私支持,硬是在人数少、武器差、缺乏训练的劣势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斗争的胜利;见识了红军和根据地人民克服敌人封锁所带来的缺衣少粮、缺医少药、物资极端匮乏等困难,以惊人的毅力战胜饥饿、寒冷、疾病、寂寞等常人难以想象、难以忍受的折磨和考验,炼就了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本领。

回程的火车上,我的脑海里一直涌动着几个问题,井冈山精神实质是什么?产生井冈山精神的原因是什么?现代共产党人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

1、井冈山精神是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岁月中的锤炼和升华,江泽民同志对井冈山精神作了高度概括,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倚靠群众、勇于胜利。http://

2、之所以能有井冈山精神,我个

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和我党不断探寻中国革命斗争之路的品格;二是井冈山斗争实践孕育了井冈山精神;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为井冈山精神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四是毛泽东与广大红军将士在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

3、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党和红军之所以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恶劣条件下坚持下来,不断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建立了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党以自己正确的政策、模范的行动、钢铁般的纪律,集中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井冈山斗争的实践证明,只有依靠群众,我们党的事业才能取得胜利;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得到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今天,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执政党,手中握有管理国家的大权,肩负着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重任,我们每个共产党人

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艰苦奋斗优良作风不动摇,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不动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动摇,尽己所能,服务社会,让井冈山精神在我们中间发扬光大!

第15篇:沂蒙革命老区考察学习报告

沂蒙革命老区考察学习报告

沂蒙革命老区考察学习报告

(篇1)心灵的震撼 灵魂的净化

*年11月9日至12日,根据教学课程计划,省委党校第六期县处级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革命老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全体学员在孟良崮、沂蒙红嫂、莒南齐鲁红都等党性教学点以及华东烈士陵园、台儿庄等地认真听取英雄事迹介绍、瞻仰先烈们战斗过的遗迹。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教学活动十分圆满,成效显著,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一次震撼与洗礼,灵魂得到一次净化与升华。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沂蒙山革命老区概况

沂蒙山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其主体部分在临沂市境内。这是一片洒满鲜血的红色热土。在20世纪艰苦卓绝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一直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这里与日寇厮杀,华东野战军在这里与国民党军血战,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近500名开国将军在这里转战。发生在这片土地上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故事,曾经震撼了世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决战中,神圣的沂蒙大地承载了历史赋予的光荣而特殊的使命。这是一片充满着浓郁鱼水深情的红色热土。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及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血肉相连。党和人民军队出生入死,拯救民众于水火。人民群众舍生忘死,支援革命:前赴后继,十万英雄儿女埋下忠骨;车轮滚滚,百万民众拥军支前。

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根据地,是我党我军在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全国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这里北连华北,南接华中,东临黄海,两靠津浦铁路交通枢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中,这里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与敌人决战、夺取全国胜利的重要战略基地。l961年,毛泽东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说过:“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了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靠山东。”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沃土、淳朴忠勇的沂蒙人民,决定了历史必然选择沂蒙山。

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根据地,其创建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开创前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在山东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山东八路军部队和地方武装开创了部分游击区和小片根据地,为大规模创建根据地奠定了思想、政治和群众基础。第二个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挺进沂蒙后,带领山东军民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在反“扫荡”、反封锁斗争中,根据地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第三个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进军东北后,新四军进驻沂蒙,华东野战军与山东人民群众一起粉碎蒋介石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直到解放战争全面胜利。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根据地420万人,120多万人次拥军支前,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有10多万名革命烈士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生命。革命战争年代,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感天动地,沂蒙母亲和沂蒙“六姐妹”的事迹至今催人泪下、广为传颂。

二、赴临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几点启示

在沂蒙老区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全班同学净化了心灵、升华了思想境界,坚定了理想信念。不少学员心头萦绕着的这么一个简单问题---在抗日战争和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广大人民群众为何如此死心塌地地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前赴后继支援革命?在此次考察过程中很快找到了答案。此次考察,收获很大,启示颇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启示之一: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拥戴。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行为,深深地感染和教育了沂蒙人民!沂蒙人民从中看到了出路和希望,进而自觉地把满腔热情倾注到支援中国革命上,才会涌现出同仇敌忾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抗日模范村”渊子崖、舍生忘死救助伤员的“沂蒙红嫂”群体、宁愿饿死自己的亲人也要抚养好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山东地区党组织及其武装力量与人民群众同心协力、生死与共、浴血奋战,夺取了革命的胜利。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从亲身实践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英明伟大,从而形成了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政治追求,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拥军支前、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义无反顾地支持党和人民军队,支持中国革命。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员,小时候就从电影上知道了“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这次,我们才得知“红嫂”是一个英雄的群体,用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只是这个群体中的典型代表。电影《沂蒙颂》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1941年冬,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沂蒙根据地。日本鬼子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突然被日军包围。激战中,一位年轻的战士身负重伤突围,踉踉跄跄地向马牧池乡横河村奔来,身后跟着一群追击的鬼子。明德英是横河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从小聋哑,当她发现八路军伤员危急时,立即掩护他躲进一座空墓,然后用树枝盖好。鬼子赶过来,围着墓转来转去,就是不见八路军战士的影子。鬼子让明德英找出八路,她顺手向西边指了指,鬼子便向西山追去了。见日寇走远,明德英便急忙将小战士背回家。这时,伤势很重的小战士已经昏迷不醒、生命垂危。当发现他嘴角干裂,呼吸困难,急需用水时,明德英毫不犹豫地解开衣襟,将奶水挤进了战士的嘴里。小战士终于苏醒过来,明德英又急忙用盐水为他清洗伤口,并把家里仅有的老母鸡杀掉,熬成鸡汤给伤员滋补身体。半个月过去了,在明德英的细心照料下,小战士终于痊愈,重新回到了部队。1940年,方兰亭看到八路军战士生活困难、忍饥挨饿,偷偷将亲生女儿卖掉换了20斤粮食做饭给战士们吃。战士们得知后,无不为之落泪,纷纷凑钱将女孩赎回。我们含着热泪看着这些感人至深的事迹介绍,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我们从这两个真实的故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民群众是政党生存发展的根基,脱离了人民群众,政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法宝,这也正是沂蒙精神的真谛所在。人民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任何政党、任何组织都不能忽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党舟民水,载舟覆舟。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在今天,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启示之二:要率领人民实现伟大理想和宏伟目标,必须既要相信群众,又要善于发动、组织群众,万众一心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地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党才有了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力量,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顾忠盈同学在微信里和同学交流时说:“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山东战场的关键一战,来之不易的胜利中凝聚了沂蒙人民的全力支持与无私奉献,是‘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最好注释。之所以涌现出王换于、沂蒙山六姐妹等红嫂英雄群体,是因为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目标高度一致,是军民鱼水情的首要基础。”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只有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才能永远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才能无往而不胜。要让人民群众了解党的宗旨,人民群众就会紧紧跟着党走。要相信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中蕴涵着无穷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人民群众是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智慧和力量源泉。l944年,在沂蒙根据地滨海区洙边村,18岁的识字班队长粱怀玉,不仅长得美丽,而且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当时,日军对沂蒙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封锁和“扫荡”,沂蒙根据地遭到了严重的创伤,部队急需补充兵员,根据地广泛发动青年参军入伍。为了带好这个头,在动员参军的大会上,梁怀玉第一个走到台上,大胆地对台下的青年说:“谁第一个报名参军,俺就嫁给谁!”报名结束后,她真的嫁给了第一个报名参军的小伙子刘玉明,该村也因此一次就有十几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刘少奇同志曾经充满深情地说过:“如果我们党不去紧紧依靠群众,就会失败,甚至死亡的。”

在台儿庄战役纪念馆,我们看到一幅以前从未见过的图片:台儿庄战役中,当地老百姓抬着土特产赶到硝烟弥漫的战场犒劳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的国军将士。而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们听到讲解员这样的介绍:国民党军队来到山东之前,山东老百姓就已经坚壁清野。张灵甫的部队在孟良崮找不到吃的喝的,最后没办法只好宰杀战马解渴充饥。同样的国军,同样在山东,同样的老百姓,为什么遭遇截然不同甚至发生了天壤之别呢?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涵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标准”。于是,答案不言自明!

在今天的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社会的物质文明,还是社会的精神文明,都凝结着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和智慧的历史。毛泽东曾经明确地指出:“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和平建设时期也是这样。战争年代的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革命根据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包干、企业改革、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等,都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发明和创造。群众是智慧的源泉,只有充分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我们党才能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

启示之三:只有铭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体学员都深深感到:我们的今天确实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纵观世界政坛,党派间为争夺执政权,分合聚散,河东河西,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深究其中奥妙,道理其实很简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谁离开了老百姓,谁就会被老百姓抛弃。古往今来,概莫能外。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任何执政党,不管党员多少、执政时间长短,如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垮台就是必然的后果。苏联共产党垮台就是最好的例证。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之所以取得胜利,源泉在于人民的支持。我们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也已经证明:什么时候党群关系密切,事业就会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党群关系受到损害,事业就遭受挫折。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就必然垮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就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今年7月 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会时又强调: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很好。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

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种种诱惑,我们将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谆谆教诲:“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继续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党中央做出的最新部署。学员们表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贯彻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以赴山东沂蒙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刻领会三中全会精神,切实牢记党的宗旨,增强群众意识,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建设美好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2)弘扬沂蒙精神 坚定党的群众路线

11月16日至19日,省委党校第5期省级机关处级干部培训班赴山东临沂地区进行了为期4天的学习考察。通过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红嫂革命纪念馆、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观看教学片《孟良崮》,听取《沂蒙母亲》等事迹报告,瞻仰华东革命烈士纪念碑,吟唱革命歌曲《跟着共产党走》等活动,使学员们深受教育,并深切地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新形势下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沂蒙山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其主体部分在临沂市境内。它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20世纪艰苦卓绝的中国抗日战争和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一直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八路军第115师在这里与日寇厮杀,华东野战军在这里与国民党军血战,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500名开国将军在这里转战。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些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故事,曾经震撼了世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一粒米当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是沂蒙人民踊跃参军支前的真实写照。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用31000多人的生命和鲜血,创立了沂蒙山根据地,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沂蒙人用小车推着革命前进,用小车推出了胜利,推出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响应党的号召,面对落后的面貌、脆弱的经济、恶劣的生态环境,顽强拼搏,整山治水,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方向明确,目标远大,将沂蒙精神融进了尊重科学、改革创新的新内涵,从而使沂蒙精神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焕发了新光彩。

二、革命老区沂蒙精神的内涵、特征以及现实意义

沂蒙精神,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沂蒙山区所独创的特定区域性的红色革命精神。她是指生活在沂蒙山区的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尤其是在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共同价值趋向和群体意识,属于地域文化的范畴。她植根于东夷文化与齐鲁文化,发轫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年代,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基本内涵是:“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她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沂蒙精神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人民性。同其他革命精神相比,沂蒙精神呈现出鲜明的人民性特征。它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其创造主体是人民群众,它是人民群众思想观念、道德意志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二是民族性。沂蒙精神来源于中华民族精神,它继承了中华民族团结统

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精华。三是时代性。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踊跃参军参战,全力支援革命,这是那个时期时代精神的主流;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开拓创新,不懈奋斗,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主流。四是先进性。沂蒙精神体现了沂蒙人民崇高而神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对党的无限忠诚与信任;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体现了党与人民群众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党才有了克敌制胜的法宝,才有了保持先进性的法宝。

沂蒙精神,集中体现了山东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生动展现了我们党、军队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意和血肉联系。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主要学习体会

通过4天的学习考察,学员们深受教育,也深受启迪和鼓舞,大家通过切身地体验和感受,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群众路线教育,普遍感到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具体体会主要有三点:

一是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伟大的沂蒙精神。毛泽东指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对唯物史观最简明最深刻地阐述。沂蒙精神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当时环境恶劣、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的党和军队把群众当成爹娘,用生命保卫胜利成果,保卫群众利益,人民群众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支持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这种精神是永恒的,是不可战胜的。在新的时期、新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同样需要沂蒙精神,需要发扬沂蒙精神,来共同建设富裕文明的小康社会,让广大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二是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沂蒙精神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保持党、人民军队同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正是秉承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我们党才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成功。在新时期,我们要适应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始终根植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认识到人民与党血肉联系的强大生命力,对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感觉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摆正党员干部与群众的位置。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永远是主人,党员干部永远是公仆。要永远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不能脱离群众;永远为群众谋福利,不能侵犯和损害群众的利益,更不能利用职权搞特殊、谋私利。要

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要主动和群众交朋友,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多为群众谋福利。

三是更加坚定了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沂蒙精神就是我们强大的动力源,是精神支柱,是奋发向上的力量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沂蒙精神,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推动改革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正能量。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要勇于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断赋予沂蒙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历久弥新、永葆活力、世代相传,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放出灿烂光芒。只要我们铭记历史,弘扬沂蒙精神,勇于拼搏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篇3)感受沂蒙精神 感悟群众路线

11月26日至11月29日,第11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在省委党校学员处张建宁副处长的带领下,赴临沂市委党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现场教学实践。

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第11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在4天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现场教学实践活动中,先后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观看了教学片《孟良崮》、参观了红嫂革命纪念馆、聆听了《沂蒙母亲和他的女儿们》的革命事迹报告、参观了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和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瞻仰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重温了入党誓词。

沂蒙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1926年沂蒙就建立了党的组织。以八路军115师挺进沂蒙山区、创建沂蒙革命根据地为标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地处沂蒙腹地的临沂市是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和山东解放区的首府所在地,是中共中央华东分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八路军115师、抗大一分校、大众日报社等党政军机关驻地,刘少奇、徐向前、陈毅、罗荣桓、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生活过。革命战争时期,沂蒙山区420万人口,有120万人参战支前,20万人参军入伍,10万英烈血洒疆场,在沂蒙老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战天斗地,坚定革命信仰,共同创造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沂蒙精神。伟大的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共同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这里,有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在这里,有为了中国革命奉献了无私无畏之爱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祖秀莲;在这里,有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在这里,有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在这里,有被毛泽东称作“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典型厉家寨;在这里,有宛转悠扬、风靡大江南北的一曲民歌《沂蒙山小调》;在这里,有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开国元勋陈毅、徐向前、罗荣桓、开国第一将粟裕、谷牧、罗炳辉、抗日英雄张自忠、刘震东等一大批革命英雄群体,留在这一片片充满神奇和静谧的土地上。

现场教学实践时间虽短,但留给进修班学院的记忆却是永恒的。短短4天的实践体验,全体学员真正感受了沂蒙精神的生动内涵和真实写照,感悟了群众路线的内在本质和具体要求。全体学员一致认为: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群众实践的有机结合,是群众路线的实践结晶、典型表现。同时,沂蒙精神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时代性,因而对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对于群众路线的丰富发展都具有无可替代的精神动力作用。 (篇4) 与时俱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11月16~19日,省委党校组织我们到山东临沂进行了教学实践,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红嫂革命纪念馆、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党性教育教学点,看了以后很受震撼,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涤,特别是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沂蒙六姐妹、最后一口粮食留给伤员、最后一个孩子送去当兵等老区人民支持革命的感人故事深深的感染着我们,深深体会到解放战争的胜利是数百万乡亲用小车推出来的。

参观学习过程中,我反复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当年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共产党同人民的关系如此亲密,人民支持共产党、支持革命完全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如今为什么通讯手段越来越先进了,与人民群众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了?为什么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是否始终做到把人民当亲人,把人民的诉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事业也曾受到挫折,老区人民并不是一开始就觉悟了,广大党员和革命战士和老区人民在一起,从解决人民实际困难、改善生活条件入手,开展减租减息、土地革命等,帮助农民干农活、教他们识字,让人民的生活状况出现了根本性变化,从而建立了鱼水一样的亲密关系,人民群众从根本上认识到支持革命就是保卫得来的幸福生活。 党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解决“四风”问题为重点,实质是要解决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四风”问题的实质就是脱离群众。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当的政绩观、不当的考核指挥棒等,往往会出现一些伤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疏远了同人民的感情。在新的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必须把握联系群众的本质,把人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敢于讲真话,勇于听实情,真正办实事,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更好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一是真正了解人民的诉求。与革命战争年代、与改革开放前、与刚刚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相比,人民群众的诉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更高层次的需求。当前,城乡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突出,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新时期人民群众的诉求,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才会赢得人民的信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了综合改革的意见,将会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当从各自的岗位职责思考,怎样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的诉求,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不断改进联系群众的方法。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是传统的工作方法,在新的形势下,仅靠这种方法已经不行了。机关坐久了,对群众的语言特点、生活方式不了解了,即使与群众住到一起,也讲不到一起,要真正了解自己服务的群众有什么需求,有什么特点,用心与群众交流。要学会运用现在媒体、网络等手段,用新的方式与群众交流。要始终摆正位置,抛弃自认为比群众高明的思想,多听群众的意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而不是领导满意为标准。三是强化制度建设。革命战争年代,物资资源贫乏,生活条件艰苦,如今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改善了,面临的各种诱惑多了,仅靠加强思想修养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必须强化制度建设。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重大决策应当事先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切不可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做出违背群众意见的事情。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待遇等应当通过制度进行明确,以制度管人、管事。最近,中央出台了厉行节约等一系列制度,相信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会更加密切。)

第16篇: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共2篇)为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安远县委组织部、安远县委党校精心组织和安排了这次红色旅游三日行活动。从瑞金、兴国,到井冈山,踏上革命红土地,我们安远县第三期干部离岗考察培训班40名学员在安远县委组织部、安远县委党校领导的带领下寻找着先人的革命足迹,切身体会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红土地上许许多多的英雄诗篇,使我深刻地受到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熏陶,令我心潮澎湃难以平静。 在历时3天的行程中,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瑞金叶坪、沙洲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和沙洲坝“红井”,兴国的将军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烈士陵园、黄洋界、毛泽东旧居等地。

红都瑞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的家乡江西瑞金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故有“红色故都”之称。在红色故都瑞金叶坪谢家村,有一栋毛主席当年居住的瓦房。房屋内,毛主席用过的木板床、小马灯、旧桌椅等依然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旧貌。物是人非,简朴的家具给人们的是一种强烈的震撼和无尽的遐思。红井是当年毛主席为了解决苏区人民的用水问题而亲自带领战士们挖的,井口很大但不算深,井旁立着一块石埤,上面是苏区人民为了感谢毛主席而题写的十四个大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将军县兴国。来到兴国将军馆,每到一处,我无不被每件历史实物及革命先辈英勇事迹所感染。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江西苏区人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幸福生活。

革命摇篮井冈山。来到井冈山,瞻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故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在党旗下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以这种特殊的方式重温入党宣誓仪式,表达我们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寻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冈山斗争足迹,品尝“红米饭、南瓜汤”,切身感受革命前辈是在怎样艰苦恶劣的条件下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井冈山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为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而折服,为井冈英烈气吞山河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而震撼。我站在黄洋界哨口,惊叹黄洋界的奇景如此壮光。凭山远眺,四周高山峡谷,蜿蜒起伏,险峻雄伟,一条深长的大峡谷隐隐约约在雾气中穿越黄洋界的山脊直到远方。松杉和秀竹布满山岗,层林尽染,让我浮想联翩。想象过去,这里盗匪出没,兵家争夺,还有我们的红军几经风风雨雨,在这崇山峻岭中出没、战斗,使我心情异常激动,望着那些羊肠小道,仿佛看到毛主席带领一队队红军队伍肩挑粮食,迈着稳健的步子,飞奔在小路上,当年,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率领红军战士,面对数十倍敌人的疯狂进攻,毫无惧色,沉着应战,以自己的热血和躯体,捍卫了革命根据地,如今,他们走过的山路上,开满了红杜鹃,让后人领略当年红军坚强不屈的精神。

红色旅游点,人生大课堂。瞻仰革命遗址,伫立烈士墓前,目睹沧桑巨变,心灵怎能不受到震撼,思想怎能不得到升华!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教育资源和精神遗产,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前进奋斗、富民强国的精神动力,是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源泉。通过本次学习与考察,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经历了一次梦境般的心灵涤荡。 [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共2篇)]篇1:革命老区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革命老区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共2篇)] 为了扎实开展争先创优和主题教育保先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操,xx厅机关党委精心组织和安排了这次革命老区学习考察活动,我很荣幸的得到了本次学习与考察的机会。

瞻仰革命遗址,伫立烈士墓前,目睹沧桑巨变,心灵怎能不受到震撼,思想怎能不得到升华!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教育资源和精神遗产,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前进奋斗、富民强国的精神动力,是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源泉。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景点、人生大课堂,通过本次学习与考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加深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诗篇了解,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经历了一次梦境般的心灵涤荡。深切体验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我们的精神文化建设添上了浓重的一笔。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特别是学习活的知识,学习做人的好方法,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随着空间的跨越,我们完成了时间的转换,来到那火热的年代。通过这次时空大转移的活动,我们了解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国的社会,

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我们思考之后弄懂了:许多伟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他们有什么意义。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我们也将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感谢党组织给了我们这次绝好的学习机会,我要把这次接受教育的经历与大家来共同分享,共同进步。“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将成为我一生追求的信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一个先进政党领导着我们国家发展、壮大。

我们要继续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求真务实、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二零一一年五月三日

篇2:赴沂蒙革命老区学习心得体会

赴沂蒙革命老区学习心得体会

九月九日,我局党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我局党员分两批到沂蒙革命老区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我是

10万先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沂蒙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充分体现了临沂人民群众为革命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瞻仰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听取革命后代的报告、观看教育基地的历史遗迹,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最可亲、人民最可爱、人民最可敬。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只有增强群众观念,牢记宗旨意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胜利的果实;沂蒙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最后一口饭作军粮,最后一块布作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用小车推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倘若没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没有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就没有我们今天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用乳汁救伤员”、“扛着门板跳进冰水中搭人桥”„„听着讲解员介绍沂蒙红嫂的一个个感人故事,很多人潸然泪下,红嫂们用不畏艰险的实际行动体现着无私奉献的朴素情怀,在顽强坚韧的保家卫国斗争中诠释着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责任就是使命,做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要求我们明确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牢记嘱托,不负重望。一个党员就是

[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共2篇)] 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应该体现在求真务实、忠于职守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带头发挥主人翁精神、乐于奉献的日常行为中,体现在爱岗敬业、勤勤恳恳的职业道德中,勇挑重担、奋进前行。只要全体党员干部从点滴做起,勇敢地扛起富民强国的伟大使命,定能实现民族振兴的宏伟目标。

通过参观,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强化全党的宗旨意识,不断夯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才能为我们党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把沂蒙精神内化为对工作的动力,把满腔的忠诚和精力用到党的干事创业中去,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沂蒙精神,为我们城阳公路发展贡献我们的的力量!

2013年9月12日

第17篇: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

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

5月 日至 日,为使全体党员接受中共党史、党建理论、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苏区精神和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我队党委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培训。从二苏大礼堂、叶坪旧址群、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沙洲坝旧址群、长汀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群等红色教育基地,我在我队领导和瑞金党校领导、老师的带领下寻找着先人的革命足迹,切身体会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红土地上许许多多的英雄诗篇,使我深刻地受到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熏陶,令我心潮澎湃难以平静。

在历时3天的行程中,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瑞金叶坪、沙洲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和沙洲坝“红井”等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瑞金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在红色故都瑞金叶坪,有一栋毛主席当年居住的瓦房,房屋内,毛主席用过的木板床、小马灯、旧桌椅等依然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旧貌,物是人非,简朴的家具给人们的是一种强烈的震撼和无尽的遐思;红井是当年毛主席为了解决苏区人民的用水问题而亲自带领战士们挖的,井口很大但不算深,井旁立着一块石埤,上面是苏区人民为了感谢毛主席而题写的十四个大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在瞻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故居、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在党旗下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以这种特殊的方式重温入党宣誓仪式,表达我们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人生大课堂。瞻仰革命遗址,伫立烈士墓前,目睹沧桑巨变,心灵怎能不受到震撼,思想怎能不得到升华!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精神资源和精神遗产,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前进奋斗、富民强国的精神动力,是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源泉。通过本次培训把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形式新颖,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在瑞金地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和苏区精神以及苏区干部好作风,进一步认识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现实意义,坚定了做合格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决心。

第18篇:“沂蒙革命老区”观后感

“沂蒙革命老区”观后感

沂蒙精神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更是老一代向让走向未来的一代人传递的精神火把,是一个民族永生的精神财富!通过观看沂蒙革命老区的视频,欣赏三维的艺术展览图片,聆听讲解员的深刻讲解,一张张照片、一篇篇文献、一段段故事,仿佛把大家带到了枪林弹雨、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使我感动万分。“沂蒙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沂蒙大姐”李桂芳组织妇女们双肩架起“火线桥”、“沂蒙母亲”王换于开办战时托儿所等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沂蒙人民“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无私无畏英雄壮举,真实再现了革命烈士们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和老区人民鱼水深情、一心向党的感人场面。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名老党员薛贞翠,建国前带领村里的妇女学习识字、破除封建思想,给八路军做军衣、做鞋、送情报,做了大量的支前工作。建国后仍忙于村里的事务,顾不上家,面对丈夫“要么离婚要么退党”的威胁,宁可离婚也决不退党,最后说服丈夫全力支持她的工作。他们这些老党员们贡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俗话说得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人一时信党不难,难的是一生向党,内心真信,始终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个人一时做一两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甘于奉献,乐善好施,得到群众的公认;因此,我们一定学习好沂蒙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做好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同时还要谋事要实、做人要实。要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实际,提升个人修养和素质,严守职业规范,廉洁从教,踏实工作,真正落实教书育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以下是我今后的打算:

1、塑造良好的师德修养,做好学生的榜样,树立正确的引导形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守住校园这片洁净的乐土,不让社会上一些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思想所迷惑。

2、讲务实,守信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把工作做好,并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同时要说到做到,表里如一,始终如一。

3、对同事们建议多虚心接受和反思,进而赢得同事的支持和学生的尊重。

4、要经常自我剖析、自我评价,在自省中不断提高。在对待学生的时候,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以学生需要为本,对待学生人人平等。对教学工作,要从实际出发,谋划好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效备课,设计好教学环节,不脱离学生这个群体。在自主创新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承担教书育人这个重担。

第19篇:革命老区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省委调研组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和全县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县位于××省西南部,是集老、少、山、穷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6.8以上。辖7乡2镇,85个村民委员会,4个城镇社区,1163个

自然村,1124个村民小组。

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

我县是××省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早在1732年就有各族民众起义反清的历史。在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地区领导开展土地革命的中心。1919年“五四”运动后,我县一批青年学生较早接受马列主义并萌发了变革社会的进步思想,积极开展进步活动。1925年“五卅”惨案后,我县各族人民响应全国的反帝爱国运动,游行、演说、罢课、罢工、罢市。1927年中共××省委派中共党员××建立了中共××区委,在××大地点燃革命火种,1931年××区委密谋武装暴动,因泄密失败。1934年中共党员××发动和领导了农民暴动,起义队伍转战于××××等广大区域,但由于反动势力过大,起义失败,××等大部分领导人被害,参加起义的七个大队长中,仅有两人脱险,其余全部牺牲,参加起义的农民被乡民团、县团防大队、国民党正规军等反动势力围剿,一百余人遇害,“农民暴动”是在中共××省委机关遭受破坏后,全省革命处于低潮时暴发的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参加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在我省早期地下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中是不多见的,它鼓舞了一时被反动派打散、被迫潜伏于各地的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和必胜信念,在群众中也扩大了革命影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将这次暴动列为××地区土地革命战争史中的38次武装起义之一载入军史。1946年建立了中共××特别支部,并于1948年建立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发展了43名××区党员,领导××区14个县的革命斗争。在建政初期,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平定了反革命武装叛乱,配合解放大军取得了解放战争胜利,开展了“生产自救”、“清匪反霸”、“巩固边防”等一系列艰苦斗争,使××地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走向了社会主义建设。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和精神代代相传,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

二、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近年来,县委、政府在历届班子长期努力,各项事业均有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县情再认识,创新发展思路,突出把方向、谋全局,集中精力抓大事、促发展,坚持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有效巩固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亿元,与1985年的万元相比增长倍;完成财政收入万元,与1985年的917万元相比增长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和倍,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随着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三化”建设不断推进。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85年的34.73:30.89:34.38调整到2005年的::,完成第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相比1985年的3060万元、2721万元、3029万元分别增长倍、倍和倍。

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林业、电力、建材、畜牧业和生物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抓好烤烟、茶叶、畜牧业等优势产业。按照烤烟种植面积实现连年翻番的目标,大力发展烤烟产业,今年烤烟种植面积突破7000亩,在去年基础上达到面积和产量翻番的目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整合茶产业,提升了加工水平,带动了茶叶基地的改造建设,提高了质量和效益。以引进××集团为龙头,做强做大畜牧业,使全县畜牧业产值突破1亿元。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促进订单农业、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12万亩。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全县进一步确立了“工业强县”的理念,突出林、茶、电、建材加工业的主体地位。制定出台了我县《关于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山上林场化管理,山下统一有序大市场”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明晰产权,理顺机制和利益关系,加速资源盘活步伐。加大扶持林产工业,加强

第20篇:革命老区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省委调研组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和全县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县位于××省西南部,是集老、少、山、穷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6.8%以上。辖7乡2镇,85个村民委员会,4个城镇社区,1163个自然村,1124个村民小组。

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

我县是××省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早在1732年就有各族民众起义反清的历史。在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地区领导开展土地革命的中心。1919年“五四”运动后,我县一批青年学生较早接受马列主义并萌发了变革社会的进步思想,积极开展进步活动。1925年“五卅”惨案后,我县各族人民响应全国的反帝爱国运动,游行、演说、罢课、罢工、罢市。1927年中国共产党××省委派中国共产党党员××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区委,在××大地点燃革命火种,1931年××区委密谋武装暴动,因泄密失败。1934年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动和领导了农民暴动,起义队伍转战于××××等广大区域,但由于反动势力过大,起义失败,××等大部分领导人被害,参加起义的七个大队长中,仅有两人脱险,其余全部牺牲,参加起义的农民被乡民团、县团防大队、国民党正规军等反动势力围剿,一百余人遇害,“农民暴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省委机关遭受破坏后,全省革命处于低潮时暴发的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参加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在我省早期地下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中是不多见的,它鼓舞了一时被反动派打散、被迫潜伏于各地的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和必胜信念,在群众中也扩大了革命影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将这次暴动列为××地区土地革命战争史中的38次武装起义之一载入军史。1946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并于1948年建立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发展了43名××区党员,领导××区14个县的革命斗争。在建政初期,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平定了反革命武装叛乱,配合解放大军取得了解放战争胜利,开展了“生产自救”、“清匪反霸”、“巩固边防”等一系列艰苦斗争,使××地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走向了社会主义建设。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和精神代代相传,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

二、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近年来,县委、政府在历届班子长期努力,各项事业均有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县情再认识,创新发展思路,突出把方向、谋全局,集中精力抓大事、促发展,坚持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有效巩固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亿元,与1985年的 万元相比增长 倍;完成财政收入 万元,与1985年的917万元相比增长 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 和 倍,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随着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三化”建设不断推进。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85年的34.73:30.89:34.38调整到2005年的 : : ,完成第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万元、万元、万元,相比1985年的3060万元、2721万元、3029万元分别增长 倍、倍和 倍。

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林业、电力、建材、畜牧业和生物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抓好烤烟、茶叶、畜牧业等优势产业。按照烤烟种植面积实现连年翻番的目标,大力发展烤烟产业,今年烤烟种植面积突破7000亩,在去年基础上达到面积和产量翻番的目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整合茶产业,提升了加工水平,带动了茶叶基地的改造建设,提高了质量和效益。以引进××集团为龙头,做强做大畜牧业,使全县畜牧业产值突破1亿元。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促进订单农业、

县投入扶持力度的加大,我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部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高。但由于在资金、项目扶持时基本上都要求县级1:1或按10—50%的资金进行配套建设,使得本就困难的财政难度更大,为使项目建设能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各项目实施单位几乎都由县级财政担保向金融部门承贷资金用于建设或由项目建设者垫资建设,财政负担日益沉重,隐性危机四伏。

3、国企改革,资金缺口较大

我县过去曾是老工业县,但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段加快,工矿企业的三老问题日趋显现,工业发展步履艰难。全县近三年内按规定纳入考核的国有和二轻集体企业35户,其中国有25户,二轻集体企业10户,资金负债率91.97%,亏损面83.6%,企业改革涉及 员5634人。全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得到了较快推进,改革面达99.30%,完成了市下达改制面90%的改革任务目标。虽然我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推进深化企业改革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的问题是:一是筹措改革资金十分困难,经测算,全县缺口改革资金近2000万元。二是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社会稳定面临新的考验。

4、教育、文化、卫生及社会公益事业投入不足

我县是集“老、少、山、穷”于一体的革命老区县,××年前属非贫非富县,事实贫困但又未享受国家相关扶贫扶持政策,当时在财力相当困难时期,我县按要求基本完成了教育的普

六、普

九、普实和卫生文化等事业的一系列改革工作,遗留债务日积月累,难于消化。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只能依靠从社会各界收取的费用和职工、群众的共识来解决,来源毕竟有限,加之取消农村“三提五统”后,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步伐更加缓慢,教育文化卫生事、社会公益事发展困难增大。

(二)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尖锐

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县从农业方面收取的税收日益减少,农业及农业特产税从2003年的1589万元减少到2004年的373万元;今年1—10月仅收农特税9万元,上年接转农业税102万元。致使总的财政收入逐年下降而财政支出则逐年上升。财政保工资、运转都比较难,更无财力用于其他建设,财政收支更加尖锐。

1、财源培植无资金投入,财政增收困难

由于财政收入的逐年下降,县、乡两级基本没有能力筹集资金用于财源培植,而无新的增收财源,县乡财政状况陷于恶性循环。现县级财政收入除资源加工型的几个工业企业和三产业有部分收入,乡镇财政收入除烤烟种植的乡镇有部分农特税和个体工商户缴纳工商各税外,基本没有新的税源可以征收。由于税源的萎缩,税务机关在乡镇的征收管理所已基本撤并到县城。

2、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取消农特税使财政大幅减收

我县在税费改革之前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投入的力度是很大的,从农业收取的税费基本上用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推广、新品种示范等方面的支出,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带来了实效。但由于产业投入的主体为政府,投入以种植业为主,周期长、投入大,回收缓慢,风险较大,农民的收益也不保障。加之财政抗风险能力较弱、新的财源培植困难,给支援农村生产建设的投入带来很大的难度。在市场出现转机,农产品价格上扬之时,恰逢国家取消烟叶外的农特税,今年我县预计农特税取消给县乡财政造成减收3000余万元。

3、财权上划,事权下放,政府负担较重

县级财源相对较少,但大种税源在税制改革中全部上划中央,地方只有附加农业税和农特税收入,取消农业税、农特税后地方财政收入只有中央税的附加和工商各税的收入。具有效益的行业人、财、物全部上划,非税收入大幅减少。中央虽在转移支付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助,但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县来说,财政正常的保工资、保运转都是寅吃卯粮。但在此基础上,许多事权却不断下划,如国有企业改革中离休干部交地方财政供养,出台各种法规将部门的行政执法支出,建设投入列入地方财政的必配支出,困难企业下划等等给县级增加了许多的困难,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致使政府负担较重。

4、农村集体经济脆弱,基层组织办事难

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绝大部分依靠向农民收取提留和统筹费用来增加集体经济的收入,但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和农民收入的有限,很多基层组织都难以收起国家规定的提留和统筹费用,而集体又没有实际的经济实体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因此,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绝大多数村级经济实际上是“空壳”,基层组织有心、有计划、有项目想为村民办事,但没有经济支撑而无法办事,使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感召力、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大。

(三)农业发展和产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是农业大县,历经多年的努力,粮食生产实现了自给有余的目标,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进程缓慢,一是全县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水利化、机械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始终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现实。二是缺乏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骨干企业,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化进程缓慢,虽然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很难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结构调整步履艰难。三是农业体系建设薄弱,农业产业发展投入不足,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给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很大困难。

四、当前老区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财政资金缺口问题。我县财政收入矛盾突出,各项建设资金缺口大,2004年财政刚性支出近2亿元,而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仅4354万元,财政

革命老区社会实践报告
《革命老区社会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