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革命老区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20-03-01 21:57: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项目概要

一、标杆山村革命老区建设项目来源

加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的内在要求,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也是全社会应尽的光荣义务。为切实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步伐,尽快改变老区生产长期落后、群众生活长期贫困的局面,实现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建设意见》要求,及我县革命老区的突出问题,遵循老区开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统筹兼顾与优先扶持相结合,政府扶持、社会资助与充分发挥老区人民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老区产业支撑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明显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综合生产力全面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基本解决老区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看病难、读书难等问题。按照省、市革命老区建设的相关要求,经项目调查研究,宜良县革命老区建设领导小组、马街镇革命老区建设领导小组确定兴隆村委会标杆山村为2012年度省级革命老区建设项目村。

- 1

均占有粮食311 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年种植约 200亩,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350元。林地1500亩,森林覆盖率80 %,小学普及率100%。平均海拔1720米,年均降雨量为950毫米,年平均气温12.2度,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村组。

⑵ 社会经济概况

该村有农户118户,人口415人,男 210人、女205 人,有劳动力324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为豌豆、青蚕豆,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150元,人均占有粮食311公斤,处于贫困线下有22户,86人,民政低保人数13人。

该村有坑洼不平的简易公路到村,村中道路狭窄、曲折不平,未硬化、不规范,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村中无科技文化室,甚至超过30平方米的土场都没有一块,群众文化生活枯燥;厕所都是农户自己搭建的简易厕所,卫生条件差,严重影响群众的生活环境;全村有沼气池5口,太阳能35套,使用传统的能源和浪费较大的淘汰灶,无形中增加了农户的经济负担。近十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经济支柱产业来扶持人们的生产生活,导致人们对荒山丛林乱开乱伐,来进行广种薄收和滥伐林木作为生产生活用火,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是一个落后、贫困的村组,详见《标杆山村基本情况统计表》

三、标杆山村贫困状况和问题及成因

标杆山村有三个明显的贫困特征:一是整体贫困。全村有农户118户,其中贫困户有22户,有贫困人口86人,占总人口的20.72 %。二是文化和生产技术落后,严重缺乏人才和劳动力,全村有劳动力324人,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68人;初中文化126 人,文化和生产技术落后,思想观念陈旧,生产生活方式落后。三是资源贫乏,

- 3

不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由于人多地少和生活水平低下,该村有文化和有经济头脑的人都不愿留在家中,想尽一切办法另谋出路,大部分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缺乏技术而不愿离开家,守着微薄的土地苦苦挣扎。

以上三个因素制约着两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贫困。

(附:《标杆山村换算指标数值分值》、《标杆山村计算贫困综合指数表》)

四、标杆山村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标杆山村自然条件差,生产方式落后,文化科技落后,人口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经济水平低,生产发展缓慢,无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而言,该村实施革命老区建设项目迫在眉捷。

第二章 标杆山村革命老区建设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改善民生为目的,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连片开发,全面推进革命老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作出应有贡献。

- 5

的村规民约;有正确的发展思路、规划、措施;有稳定增收产业;有一批劳动力转移就业及收入;有进村简易公路;有村内道路硬化;有安全、卫生饮水;有入户用电、音视;有学校为儿童就近上学。

通过项目实施,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稳定解决温饱,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建设和谐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第五章 标杆山村革命老区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结合当前中央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建设机遇和省、市革命老区开发工作意见,再针对标杆山村的贫困成因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打牢基础,实现目标”的原则,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及相关部门意见,在认真踏堪测设的基础上,围绕加强村中基础设施建设、辖区环境生态建设、扶持和推动农户产业创新调整、增强科技意识形态和劳务输出几方面开发项目设计和规划。预计总投资103.5万元。其中,省级补助5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53.5万元。

(一)革命遗址建设项目(投入资金34.5万元:省级资金17.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4万元、群众自筹3万元)。其中:

1、修建嵩宜公路武工队活动遗址162.5㎡:投入资金27.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0.5万元、群众自筹2万元。

2、修建纪念碑:投入资金7万元,其中省级资金2.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5万元、群众自筹1万元。修建革命纪念碑一座,为纪念革命烈士、学习革命精神、珍惜现实生活提供学习载体。

(二)产业发展项目(投入资金19.2万元:省级资金8.1万元、整合部门资金8.9万元、群众自筹2.2万元)。

- 7

全村种植蔬菜、黑桃、养殖生猪的农户进行科技培训,提高农户科技水平,促进增产增收。

(六)劳务输出项目:(投入资金0.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0.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0.3万元。

培训转移富余劳动力200人。通过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与发达地区资金臵换,增加经济收入。

第六章 项目资金概算及资金筹措

全村共建六大类10个子项目,项目工程总投资为103.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50万元;整合资金43.9万元,群众自筹9.6万元(以投工投劳、投料为主)。详见《昆明市2012年革命老区建设项目规划一览表》。

第七章 项目管理

一、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分两个阶段:项目建设期管理、项目建设后续管理。 (1)建立镇、村项目管理责任制,分管扶贫工作的镇村领导为责任人,对项目建设负领导责任。

(2)推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对项目计划、项目建设内容、项目资金使用等,采取公示公告方式,接受群众监督。

(3)项目建成后,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实行镇初验,县组织全面验收,市抽验。

(4)项目移交后,由镇、村委会以及村组制定出具有操作性

- 9

基础。基本解决交通困难问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经济效益预测。通过5个大类6个子项目工程的建设,预计项目建成后第一年全村经济总收入增加6000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200到350元。项目建成2-3年后,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37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65元,达2500元,人均占有粮食达385公斤,全村稳固加快小康发展步伐。

3、生态效益预测。彻底整治村内脏、乱、差现象。5年后,森林资源可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群众的环保意识得到加强,辖区环境得到美化。

第九章 项目实施计划

1、2011年11月做好项目规划及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2、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

3、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全力做好项目的实施及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第十章 项目组织保障措施

革命老区建设工作按县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具体要求,县扶贫办为革命老区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在县扶贫办的指导下,乡镇技术部门为技术支持体系,镇协调各方力量,做好老区项目的实施工作,实行分乡镇执行原则。整个项目的实施统一由扶贫办负责。

- 11

麻栗坡县革命老区文化事业开发建设规划

革命老区建设工作总结

革命老区开发规划书

革命老区

革命老区

学习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考察报告

东莞革命老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我县革命老区建设状况工作汇报

珙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总结

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

革命老区建设规划
《革命老区建设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