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申请书

青年基金申请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03 18:09:03 来源:申请书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申请体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申请体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科研领域的主要经费来源之一,因其相对公正和透明,在学术界具有很高的威望。作为刚进入科研领域的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于科研基础和科研团队没有做过多的限制,对于青年学者的科研启动意义十分重大。特别是在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青年基金单列为人才项目后,在适当降低资助金额的前提下,提高了资助率[1],对于青年教师(35岁以下)的科研工作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在2008年,本人的项目 启发式算法设计中的骨架分析与应用 ;有幸获得了青年基金的资助。

由于青年基金申请人普遍存在科研经历偏少,缺乏知名度等问题,青年基金的申请与面上项目相比有自身的特点。作为青年基金项目单列为人才项目政策的受益人,我想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基金申请的体会,与各位青年学者分享。

1.选题新、立意准

好的选题是申请成功的基础。自然基金与其他类型的科技计划不同,有自身的特点。由于自然基金主要资助基础性、前沿探索性研究[2],青年基金的选题应该把握选题新、立意准的标准。

首先,选题应该体现新颖性。自然基金不能是填补国内空白性质的研究。比如,一位同行写过利用遗传算法来进行药物筛选的题目。这个题目属于演化计算的应用,在信息学科来看就觉得缺乏新意了,后来这个项目也就没有得到评审专家的支持。青年基金的申请要把握国际前沿热点,从最新的国际动态中挖掘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其次,选题体现立意准。青年基金项目一般是3年计划,因此选题应该是在一个合适的粒度上进行,过大或者过小的目标都不合适。比如,可信软件是信息学科中的前沿热点。但是以类似可信软件的关键问题为题,申请青年基金就显得题目过大、空泛了。在这方面,我也有过失败的经历。在2007年的申请中,我提出了一个构造演化算法新模型的思路。在申请书递交前,向以前的导师汇报了自己的思路。导师听完以后,认为想法本身新意不错,但是工作量太大,可行性不足。评审结果出来以后发现,几位评审专家也持同样的观点,评价说3年难以获得有价值的突破,因此没有支持我的申请。在2008年的申请中,我汲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从自己近两年的科研工作中凝炼出合适科学问题,提出了启发式算法骨架的题目,顺利得到了评审人的支持。一般来说,立意是否准确可以看该项目是否存在一系列紧密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突破某个具体方向的难点。

2.可行性分析到位、可信

可行性分析是很多人撰写申请书时容易忽略的部分,而对于青年基金来说却是十分重要的。与面上自由申请项目相比,青年基金的申请人多半刚刚从学校毕业或者工作时间不长,前期的工作基础不多,因此评审专家往往比较担心申请人能否如期完成项目。在申请书中,可行性分析和研究方案就是向评审专家表明申请人是否有能力承担项目。在可行性分析中,申请人可以从几个方面说明:

(1) 研究队伍搭配是否合理:青年基金的组成队伍应该体现青年学者为主的特色,明确队伍中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应该是研究的主力军。研究队伍富有朝气,同时又具有较丰富的科研经验,这是项目完成的重要保障。

(2) 研究内容和方案是否可行:对于青年基金而言,最好能就研究内容中的关键问题做简要说明,表明这些关键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比如,通过一些类似的问题的解决说明申请书中所列问题是可行的,还可以通过一些前期的预研工作的结果来说明本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可行的。在我的申请书中,骨架的计算复杂性分析是其中的难点,也是评审专家可能存有疑虑的地方。在可行性分析中,我简要说明了在两个具体组合优化问题上已经做过了计算复杂

性分析,并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上发表。通过这些结果佐证了项目的研究方案切实可行。

3.研究方案具体可行

研究方案是青年基金中值得重点关注的内容。在这一部分,申请人应该就项目内容给出详尽的研究方案,供评审专家仔细研究评判。青年基金的工作基础少,更要在研究方案处说服评审专家。同时,一个好的研究方案也为将来基金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指南。在2008年的申请书中,我用了3页半的篇幅来介绍项目的研究方案。针对项目的关键问题,给出了详细的研究步骤。特别是涉及到有较大难度的计算复杂度的分析部分,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手段。因此,在最后的评审意见中没有专家在研究方案上提出异议。

有些年青学者担心将主要的研究方案写在申请书中会泄漏核心技术。对此,我想可以从几方面来认识这个风险。首先,绝大多数评审专家是严格遵守学术操守的,因此泄密的可能性很小。其次,把握写作技巧,努力使得专家能明白申请人的解决方案思想,但在细节上有所保留。最后,在项目申请的前期工作中发表部分论文,这样申请人能够保持在领域的领先地位。

4.工作基础简要贴切

在基金的申请书中,工作基础是评审专家衡量申请人是否具有承担该项目的重要途径。青年基金不过多强调前期的工作基础,鼓励青年学者进行新的探索。但是,如果在该项目上有一些重要的前期工作,评审专家会倾向于资助该项目。由于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从事本领域的工作时间普遍较短,在本领域内缺乏影响力。因此评审专家主要通过工作基础和个人简历来评判申请人的科研实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工作基础过于简略,不利于评审专家做出恰当评价。在本次申请中,我主要列出了与本项目的几篇论文的结果以及审稿人给出的评语。比如我的一篇中国科学论文审稿意见中,审稿人指出:我认为本文最主要的贡献是在理论上给出了构造完整骨架的计算复杂性是NP-hard的。这个结论证明思想新颖,有创新性、;该文利用扰动技术,把一个原本不太好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相对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复杂问题(例如NP-难度的问题)的方法。在申请书上把这些闪光点标注上,让项目评审专家就可以更加准确地评判个人的科研潜质。对于我的项目,所有的评审专家都做出了前期工作扎实,已有成果发表在高水平刊物上的结论。

5.个人简历恰当不浮夸

在撰写个人简历时,有些同行不仅列上所发表的论文,还列举了很多学术兼职活动。我想这里有几点注意事项。首先,列上主要的关键性论文,少列或不列无关论文。作为青年学者,发表的论文并非越多越好,更重要的还是论文的质量。评审专家在看个人简历时,也更关注高水平论文。相反,大量发表低水平论文,评审专家会觉得申请人研究定位不高、科研水平不行。其次,客观介绍学术兼职活动。青年学者参与一些期刊或者会议的审稿是目前国内外的趋势,也是发展方向。但是有个别少数青年学者列举出一大堆国际期刊编委头衔,就容易让评审专家心生疑虑了。特别是当申请人缺乏国际高水平成果时,更容易让评审专家认为有学术泡沫的嫌疑,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6.申请书撰写严谨细致

由于青年基金申请人从事科研时间短,在行业内缺乏知名度。因此,基金项目的评审主要是通过申请书来决定的。在申请书的撰写过程中,务必做到严谨细致。

首先,认真细致,杜绝错别字。申请书本身就反映出了一种科研态度。在未曾谋面的前提下,青年基金的申请书就是青年学者的一张名片。一份严谨细致的申请书,能充分透露出申请人的科研态度,为申请人将来的科研开辟一条道路。有些评审专家对于错别字之类的低级文字错误十分介意,几个错别字就可能让评审专家对申请人的科研态度持怀疑态度,自然也不愿意支持该申请人了。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青年基金是申请人启动科研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如果申请人对这样的申请机会都不认真把握,那就很难说申请人今后的科研会

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因此,在申请书递交以前,认真检查语句是否通顺,文字是否有错别字是很重要的工作。由于申请人对于自身申请书的敏感度会有所下降,此时请其他同事帮助阅读检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其次,行文流畅,饶有意味。每年自然基金的通信评审专家都会收到大量的申请书,任务多、时间紧。评审专家的评审工作非常辛苦,要在较短时间内做出评价十分不易。作为评审专家,与论文审稿人一样,很多时候也希望从申请书中学习到新的前沿知识。此时,一份写作良好、行文流畅的申请书对于评审专家就显得颇有吸引力了。在行文方面,申请书应该尽力做到:内行看了有水平,外行看了有意思,同时兼顾大同行和小同行的阅读要求,避免过于生涩的专业词语,用相对浅显的语言描述科学问题,让大小同行都能饶有兴趣地看完申请书。在正式递交申请书前,邀请不同类型的同行帮助审阅申请书,能有效地帮助申请人找出申请书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反复修改,做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7.结束语

青年基金在2008年单列为人才类项目,对于青年学者实行了政策性倾斜。该政策的实施对于青年学者启动科研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通过介绍自己申请经验,促进青年学者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方面的经验交流,以有利于促进我国科研工作早日迈入世界一流行列。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资料(2008年度).

[2] 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编辑委员会.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推荐第2篇:申请青年基金的一些体会

2006年我获得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下面就我申报基金的一点体会和大家交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纵向科研课题,特别是预研课题的主要区别在于题目不是限定的,尤其是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完全由申请者自主提出,强调自由探索。即使是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也是由工作在各学科前沿的一群科研工作者自主提出某个主题后,经研究讨论列入相应的项目指南的。因此,选题要强调发挥主动性,不能等和靠。

选题要结合自己所从事学科的基础性、前沿性、挑战性问题。我认为,一般的面上项目无法强调其工程应用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这是由项目经费的额度和周期所决定的。但是,工科大学的项目肯定要有提出的工程应用背景,在通常的横向或者纵向工程课题中,无法深入研究的某个关键性或者基础性问题往往是好的选题,因此题目内涵不宜过大,要有针对性。提出的题目至少是国内没有见过的。

对于目前承担工程课题的教师可以从解决难点问题的角度提炼出。对于青年教师,可结合所在领域,提出一些题目,请知名专家给评判是否合适,也可根据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会议,大家认可的挑战性问题中选定,还可以从各学科年度评论性文章中指出的前沿性问题选定。支持创新是科学基金的一个重要原则,所以,项目及研究内容的创新性与超前性是在选题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选题还要结合申报人的基础和特长。难题很多,但并不是随便选一个就行了,还要结合个人条件能够提出合理和可行的研究途径,使同行专家认为通过你的研究能有前进一步的可能性,这就要求要有一定的相关工作基础,一般是通过你过去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让大家认可的。因此,选题要和申报人条件联系在一起考虑。

下面举两个例子,2003年开始写申请书,选了题目后,请申报成功的教授帮助审定,进行了认真的修改.2005年,选题时,虽然有该项目相应的研究论文发表,但是在校内基金项目支持下开展了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虽没有成功,也有专家反馈的意见, 认真对待这些意见。我在2006年申报成功了

* 报告正文第一项就是立项依据,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实际上就是让申报人用自己的语言将选题的内涵阐述清楚。

* 要回答为什么要选定这个项目,有什么充分的理由?科学意义与学术价值是什么。这是同行评阅人是否有兴趣继续读完你的报告的关键。

* 人家怎么进行研究?解决了些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哪些问题是别人想到了的?但没有解决?

* 你考虑怎么解决? 哪些问题是别人还没有想到的?你又是考虑怎么来解决? * 这些论述对同行专家判定研究的创新性具有重要作用。立项依据每一句话,都要经得住推敲,论述要体现明确的目的和充分的理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 对申请项目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必须有充分地了解,要对其学术前沿、进展程度、发展趋势、同行研究的新动向等加以阐述,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回答创新性问题。

* 对文献的综述要有个人的理解、分类和评价,这是同行评阅人判定你对问题的认识是否清晰的依据。

* 另一方面,文献要有权威性和时效性,你参考的文献多数都应该是近3年的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所发表的,若文献较多,最好选用该领域国际知名学者的研究结果和观点。

* 论述中引用别人的观点和结论,要将出处标明清楚。使得别人知道哪些是你个人的观点。特别重要的一点,如果能够将申报人过去研究成果(论文和专著)的地位恰当地阐述,也会使人了解你的能力和贡献。

* 研究内容要适度,即有限目标,研究任何新的科学问题都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开拓,且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不可能设想在一个项目或一次研究中将所有或众多的问题都解决,因此研究内容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要反映问题自身的特点,能够和立项论述相呼应,以一般1到3个问题即可,既可以按照研究时间顺序分项列出,也可按照子问题分题目列出。

* 目标要突出科学问题和学术性,能够使人知道你最后能达到的水平。 * 关键问题的论述要和后续的创新点呼应。基础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 研究方法要有一定的具体描述,与现有水平相比,从学术角度要体现出新的思路,让评阅人能看到你的思想火花。但不一定非常细致,因为这只是个方案,但一旦获得批准,一般又必须按照这个方案去做,因此要慎重。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 可行性分析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结合课题组和学校的软硬件条件,论述能够完成该课题的保障条件。

* 这一条是比较难写的,写不出或者写不好,都会直接影响成功率。所谓特色创新即在本项目研究领域中申请者与国内外同行所不同的,也即前人未曾有过的新学术思想、新理论、新的研究方法、手段或应用性结果。

* 一般可从所采用的方法、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难点、等方面加以阐述,因题目而异,一般在选题阶段就要考虑是否有可行的方法,即创新点。 * 若无创新,题目再好,也很难批准。“创新性”,一票否决;注意“学科交叉” 不是特色与创新;“填补国内外空白”也不是特色与创新。

* 这一部分论述的目的在于使评阅人对你完成所提出的课题能够有学术上的可能性判断,因此,就要尽力展示能够支撑别人对你信任的材料。不外乎是过去的研究成绩和相关经验积累。

* 很重要的一条是展示课题组的实力,特别是与国内外同行合作的支撑材料,不可能完全是一个人的材料,因此要全面。

* 应说明是否具备研究所必须的实验设备与条件,特别应说明是否具备必须的有关单位的配合,并要求在申请书中签字盖章或出具证明,发表的高水平论文、特别是重要期刊及被SCI/EI检索的论文要有详细的目录。

* 选题时,一般要提前半年以上,以有充分的时间反复筛选目标和创新点。 * 选题时忌讳项目名称重复,即使所提出的与以前资助项目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甚至有所创新,但名称重复则很难给人以新意。

* 为此,申请基金项目前应查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每年编辑出版的《资助项目汇编》,如果发现项目名称重复,则应尽可能从新的视角提出问题,首先在项目名称上尽可能给人以面目全新之感。

* 选题时,要和填报的申请代码联系起来考虑,实际上,申请代码不同,即学科组不同,竞争程度、评阅人和经费平均支持力度也不同。

* 实际上,有些代码下,全国每年报不了几项,甚至没人申报,而有些代码下,申报项目很多。因此竞争激烈程度不同。我注意到,近年来,某些学科,如天文学科资助率高/单项平均经费也高。而生物和医学领域由于热门,资助率低/平均经费也低。相差两倍以上。

* 因此,要参考近年来各学科代码下的批复率来考虑选题。本来某些学科人已很多,竞争激烈,若无好的基础和很强的创新,就很难争取到。注意不同学部指南内容的“重迭”部分,相关学科从不同视觉看待同一个问题。 * 要多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各学科要多组织国内的学术会议,让同行认识和了解我校的研究成绩和基础条件。

* 青年教师要多参加国际的学术会议,宣传自己,取得支持,特别是认识那些目前正在承担基金课题的同行,这些人很可能就是你申报题目的同行评议人。

* 选择支撑课题开展具有不同作用的高级职称人员和适量的研究生。注意人员限项的规定,申请书中每一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作用和贡献。避免浪费学校的人力资源。 * 经费预算要注意每年各学组的平均力度,面上项目属于定额补助式资助方式,不要期望完全由国家自然基金渠道支持完成。

* 经费预算包括研究经费、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劳务费和管理费四项。国际合作与交流最好安排一定比例经费,以体现项目的国际水平。

* 申请书的撰写要反复修改,直到自己和别人都挑不出毛病为止。一个建议是请一位最熟悉你的同行专家读一读,能否支持你的申报。

* 同时,请一位不太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专家读一读,看它能否从直观的学术论述层面支持你的申请,若都挑不出太大的毛病,则你成功的可能性就有90%。

* (1)层次不清,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特别是有的通篇不分段落,影响阅读。

* (2)研究内容撰写得太简单,寥寥几行,根本不能说明问题,申请态度不认真、不严肃。

* (3)研究内容宽而泛,好似内容很细,实则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也没有抓住关键,不可能深入研究。

* (4)重复研究,不阅读《项目指南》,不查阅《资助项目汇编》,研究内容甚至项目名称都与前一两年资助项目相同,无创新性。

当然,申报基金是一项逐步积累和摸索的过程,要有信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是不断选择和深化自己研究方向的过程,只要坚持也许成功就会离我们不远了。

推荐第3篇:申请青年基金的一些体会

人物档案:杨帆,男,1973年生,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等科研课题5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入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有三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3部。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一次,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2007年获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人选。 2006年我获得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下面就我申报基金的一点体会和大家交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纵向科研课题,特别是预研课题的主要区别在于题目不是限定的,尤其是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完全由申请者自主提出,强调自由探索。即使是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也是由工作在各学科前沿的一群科研工作者自主提出某个主题后,经研究讨论列入相应的项目指南的。因此,选题要强调发挥主动性,不能等和靠。

选题要结合自己所从事学科的基础性、前沿性、挑战性问题。我认为,一般的面上项目无法强调其工程应用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这是由项目经费的额度和周期所决定的。但是,工科大学的项目肯定要有提出的工程应用背景,在通常的横向或者纵向工程课题中,无法深入研究的某个关键性或者基础性问题往往是好的选题,因此题目内涵不宜过大,要有针对性。提出的题目至少是国内没有见过的。

对于目前承担工程课题的教师可以从解决难点问题的角度提炼出。对于青年教师,可结合所在领域,提出一些题目,请知名专家给评判是否合适,也可根据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会议,大家认可的挑战性问题中选定,还可以从各学科年度评论性文章中指出的前沿性问题选定。支持创新是科学基金的一个重要原则,所以,项目及研究内容的创新性与超前性是在选题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选题还要结合申报人的基础和特长。难题很多,但并不是随便选一个就行了,还要结合个人条件能够提出合理和可行的研究途径,使同行专家认为通过你的研究能有前进一步的可能性,这就要求要有一定的相关工作基础,一般是通过你过去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让大家认可的。因此,选题要和申报人条件联系在一起考虑。

下面举两个例子,2003年开始写申请书,选了题目后,请申报成功的教授帮助审定,进行了认真的修改.2005年,选题时,虽然有该项目相应的研究论文发表,但是在校内基金项目支持下开展了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虽没有成功,也有专家反馈的意见, 认真对待这些意见。我在2006年申报成功了

* 报告正文第一项就是立项依据,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实际上就是让申报人用自己的语言将选题的内涵阐述清楚。 * 要回答为什么要选定这个项目,有什么充分的理由?科学意义与学术价值是什么。这是同行评阅人是否有兴趣继续读完你的报告的关键。

* 人家怎么进行研究?解决了些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哪些问题是别人想到了的?但没有解决?

* 你考虑怎么解决? 哪些问题是别人还没有想到的?你又是考虑怎么来解决?

* 这些论述对同行专家判定研究的创新性具有重要作用。立项依据每一句话,都要经得住推敲,论述要体现明确的目的和充分的理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 对申请项目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必须有充分地了解,要对其学术前沿、进展程度、发展趋势、同行研究的新动向等加以阐述,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回答创新性问题。

* 对文献的综述要有个人的理解、分类和评价,这是同行评阅人判定你对问题的认识是否清晰的依据。

* 另一方面,文献要有权威性和时效性,你参考的文献多数都应该是近3年的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所发表的,若文献较多,最好选用该领域国际知名学者的研究结果和观点。

* 论述中引用别人的观点和结论,要将出处标明清楚。使得别人知道哪些是你个人的观点。特别重要的一点,如果能够将申报人过去研究成果(论文和专著)的地位恰当地阐述,也会使人了解你的能力和贡献。

* 研究内容要适度,即有限目标,研究任何新的科学问题都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开拓,且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不可能设想在一个项目或一次研究中将所有或众多的问题都解决,因此研究内容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要反映问题自身的特点,能够和立项论述相呼应,以一般1到3个问题即可,既可以按照研究时间顺序分项列出,也可按照子问题分题目列出。

* 目标要突出科学问题和学术性,能够使人知道你最后能达到的水平。 * 关键问题的论述要和后续的创新点呼应。基础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 研究方法要有一定的具体描述,与现有水平相比,从学术角度要体现出新的思路,让评阅人能看到你的思想火花。但不一定非常细致,因为这只是个方案,但一旦获得批准,一般又必须按照这个方案去做,因此要慎重。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 可行性分析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结合课题组和学校的软硬件条件,论述能够完成该课题的保障条件。 * 这一条是比较难写的,写不出或者写不好,都会直接影响成功率。所谓特色创新即在本项目研究领域中申请者与国内外同行所不同的,也即前人未曾有过的新学术思想、新理论、新的研究方法、手段或应用性结果。

* 一般可从所采用的方法、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难点、等方面加以阐述,因题目而异,一般在选题阶段就要考虑是否有可行的方法,即创新点。 * 若无创新,题目再好,也很难批准。“创新性”,一票否决;注意“学科交叉” 不是特色与创新;“填补国内外空白”也不是特色与创新。

* 这一部分论述的目的在于使评阅人对你完成所提出的课题能够有学术上的可能性判断,因此,就要尽力展示能够支撑别人对你信任的材料。不外乎是过去的研究成绩和相关经验积累。

* 很重要的一条是展示课题组的实力,特别是与国内外同行合作的支撑材料,不可能完全是一个人的材料,因此要全面。

* 应说明是否具备研究所必须的实验设备与条件,特别应说明是否具备必须的有关单位的配合,并要求在申请书中签字盖章或出具证明,发表的高水平论文、特别是重要期刊及被SCI/EI检索的论文要有详细的目录。

* 选题时,一般要提前半年以上,以有充分的时间反复筛选目标和创新点。 * 选题时忌讳项目名称重复,即使所提出的与以前资助项目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甚至有所创新,但名称重复则很难给人以新意。

* 为此,申请基金项目前应查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每年编辑出版的《资助项目汇编》,如果发现项目名称重复,则应尽可能从新的视角提出问题,首先在项目名称上尽可能给人以面目全新之感。

* 选题时,要和填报的申请代码联系起来考虑,实际上,申请代码不同,即学科组不同,竞争程度、评阅人和经费平均支持力度也不同。

* 实际上,有些代码下,全国每年报不了几项,甚至没人申报,而有些代码下,申报项目很多。因此竞争激烈程度不同。我注意到,近年来,某些学科,如天文学科资助率高/单项平均经费也高。而生物和医学领域由于热门,资助率低/平均经费也低。相差两倍以上。

* 因此,要参考近年来各学科代码下的批复率来考虑选题。本来某些学科人已很多,竞争激烈,若无好的基础和很强的创新,就很难争取到。注意不同学部指南内容的“重迭”部分,相关学科从不同视觉看待同一个问题。 * 要多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各学科要多组织国内的学术会议,让同行认识和了解我校的研究成绩和基础条件。 * 青年教师要多参加国际的学术会议,宣传自己,取得支持,特别是认识那些目前正在承担基金课题的同行,这些人很可能就是你申报题目的同行评议人。

* 选择支撑课题开展具有不同作用的高级职称人员和适量的研究生。注意人员限项的规定,申请书中每一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作用和贡献。避免浪费学校的人力资源。

* 经费预算要注意每年各学组的平均力度,面上项目属于定额补助式资助方式,不要期望完全由国家自然基金渠道支持完成。

* 经费预算包括研究经费、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劳务费和管理费四项。国际合作与交流最好安排一定比例经费,以体现项目的国际水平。

* 申请书的撰写要反复修改,直到自己和别人都挑不出毛病为止。一个建议是请一位最熟悉你的同行专家读一读,能否支持你的申报。

* 同时,请一位不太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专家读一读,看它能否从直观的学术论述层面支持你的申请,若都挑不出太大的毛病,则你成功的可能性就有90%。

* (1)层次不清,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特别是有的通篇不分段落,影响阅读。

* (2)研究内容撰写得太简单,寥寥几行,根本不能说明问题,申请态度不认真、不严肃。

* (3)研究内容宽而泛,好似内容很细,实则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也没有抓住关键,不可能深入研究。

* (4)重复研究,不阅读《项目指南》,不查阅《资助项目汇编》,研究内容甚至项目名称都与前一两年资助项目相同,无创新性。

当然,申报基金是一项逐步积累和摸索的过程,要有信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是不断选择和深化自己研究方向的过程,只要坚持也许成功就会离我们不远了。

推荐第4篇:基金申请

自由申请、博士启动与重点项目申报书填写注意事项

发表时间:2011-2-25 9:15:31点击量:5874

第一页:申报书首页

1、在申报书右上角“项目类别”选择申报类型,顺序号由省基金办在网上正式受理申报书后系统自动生成,无需申报人填写;

2、“项目名称”填写最多不超过25个汉字;

3、“单位联系人”与“单位电话”为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联系人及电话;

4、“申请日期”具体为“年月日”;

第三页:简表

1、其中“类别”、“研究类型”、“申报学科名称1”、“ 申报学科名称2”、“实验室类别”、“最终学位授予国”为选择生成;“学科代码”为自动生成;申报人的“实验室类别”不是“国家重点、省重点或者部门开放”的,一律选择“其他”。

2、“职称”填写为以下任一种类型: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高级讲师、助理讲师、教员、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助理实验师、实验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高级农艺师、农艺师、助理农艺师、农业技术员、高级兽医师兽医师、助理兽医师、兽医技术员、高级畜牧师、

畜牧师、助理畜牧师、畜牧技术员、高级经济师、经济师、助理经济师、经济员、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高级统计师、统计师、助理统计师、统计员、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技术编辑、助理技术编辑、技术设计员、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助理馆员、管理员、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医士、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技士、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

3、“签章” 无需在电子版申报书上填写,但是打印的申报书纸质材料必须加上本人签名。

4、“人员统计”包括了申报人、参与人、申报单位与参与单位。

第十三页:“申请者承诺”, 无需在电子版申报书上填写,但是打印的申报书纸质材料必须加上本人签名与日期。

第十四页:“申请者所占单位及合作单位审查保证”。无需在电子版申报书上填写,但是打印的申报书纸质材料必须加上单位负责人签名、公章与日期。

推荐第5篇:青年基金填写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填报说明

(2016版)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系列的重要类型,支持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激励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培育基础研究后继人才。

一、申请条件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2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

(3)申请当年1月1日男性未满35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 符合上述条件的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的人员,经过导师同意可以通过其受聘单位申请,但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人员不得申请。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或者承担过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包括资助期限1年的小额探索项目以及被终止或撤销的项目),不得作为申请人再次申请。

二、注意事项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评价申请人本人的创新潜力。申请人应当按照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资助期限为3年(仅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作为申请人申请的项目可按照依托单位的书面承诺填写相应的资助期限)。

特别提醒申请人注意:

1.申请人撰写申请书,应注意符合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须知“-”关于申请书撰写要求“及正文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相应部分的要求撰写申请书,请认真阅读。

2.申请书中不得出现任何违反法律及有关保密规定的内容,依托单位须认真审核。由于违反相关规定而导致的一切后果由申请人和依托单位负责。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

(2016版)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由信息表格、正文、个人简历和附件构成。

一、信息表格

包括项目基本信息、项目主要参与者和项目资金预算表,填写时应按操作提示在指定的位置选择或按要求输入正确信息;项目资金预算表应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编制说明》认真填写,应保证信息真实、准确。

二、正文: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内容翔实、清晰,层次分明,标题突出。请勿删除或改动下述提纲标题及括号中的文字。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字):

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说明);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5.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包括拟组织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等)。

(二)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研究基础(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2.工作条件(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包括利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的计划与落实情况);

3.正在承担的与本项目相关的科研项目情况(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与本项目相关的科研项目情况,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和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要注明项目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与本项目的关系及负责的内容等);

4.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对申请人负责的前一个已结题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及批准号)完成情况、后续研究进展及与本申请项目的关系加以详细说明。另附该已结题项目研究工作总结摘要(限500字)和相关成果的详细目录)。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申请人同年申请不同类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列明同年申请的其他项目的项目类型、项目名称信息,并说明与本项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申请人或者主要参与者是否存在同年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情况;如存在上述情况,列明所涉及人员的姓名,申请或参与申请的其他项目的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单位名称、上述人员在该项目中是申请人还是参与者,并说明单位不一致原因。

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申请人或者主要参与者是否存在与正在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情况;如存在上述情况,列明所涉及人员的姓名,正在承担项目的批准号、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单位名称、起止年月,并说明单位不一致原因。

4.其他。

三、个人简历:

1.申请人简历(由系统根据申请人在线填写的个人简介信息、承担项目情况和个人研究成果自动生成)

2.主要参与者简历(在读研究生除外)(请下载参与者简历模板填写后上传;除非特殊说明,请勿删除或改动简历模板中蓝色字体的标题及相应说明文字)

四、附件

(一)附件目录

在附件目录中列出所有上传的电子附件材料清单。

(二)附件材料(逐项上传)

上传的电子附件材料应为项目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取得的代表性成果或者科技奖励。

1.提供5篇以内申请人本人发表的与申请项目相关的代表性论文电子版文件;

2.如上传专著,可以只提供著作封面、摘要、目录、版权页等; 3.如上传所获科技奖励,应提供国家级科技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级奖励(二等以上)奖励证书的电子版扫描文件;

4.如上传专利或其他公认突出的创造性成果或成绩,应提供证明材料的电子版扫描文件;

5.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特邀报告,应提供邀请信或通知的电子版扫描文件;

6.根据项目申请的需要,附件材料还可能包含以下电子版扫描文件: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申请人的导师同意函、在站博士后申请人的依托单位承诺函、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且不具有博士学位申请人的推荐函、无工作单位或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申请人与申请项目依托单位签订的书面合同、依托单位非全职聘用的境内外人员的聘任合同复印件和相关说明材料、伦理委员会证明、加盖依托单位公章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结项证书复印件、依托单位生物安全保障承诺等。具体要求参见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须知”部分和正文“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部分相关科学部要求。

特别提示:上述附件第6项还需提供纸质原件,随纸质《申请书》一同报送。

推荐第6篇:申请基金经验

奥地利计算机科学家,芬兰科学院院士Hermann Maurer 2015年1月提出一个问题:“Does Internet Make Us Stupid?”他说,现在没有人读全文了,互联网应该对这种肤浅的阅读习惯负责。这话似乎也有一定道理。现在人们比较浮躁,呼风唤雨的比较多,精雕细刻的比较少;游戏打鬼子的比较多,琴棋书画比较少,练习中文书法都是老年大学的人;想当明星、一夜暴富的人多,默默无闻做贡献的少。这些风气不能不说与当下网络的发展有关系。在当今网络时代,科技论文多得不得了,新闻和网上的文章更是不计其数。很少有人把整篇文章看完,而是先看标题,再看摘要。所以,能不能吸引读者,标题和摘要很重要,对于课题申请也很重要。本人注意到,本月的CACM发表的一篇博文,“Make Abstracts Communicate Results,”可见国外也有人关注着到这个问题。

先说题目。课题申请的题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是一个研究方向,你一个课题不可能研究下来。可是,如果题目太小,也许只够写一篇论文,怎么能申请一个课题呢?一定要恰到好处,说明你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新闻题目一定要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一条新闻。我看到,有些博文题目很吸引人,让读者很想点开看看。这说明这博文题目取得好。但是,打开一看,内容和题目并不相符,有一种被骗的感觉。

再说摘要。我看到有些基金申请书的摘要,写了好多微电子技术如何重要、体系结构如何关键、大数据如何热门,其实这些东西都不属于你这摘要应该写的东西。摘要应该写本申请的主要创新点,预期将得到什么结果。不用写你能出几篇SCI,而是你能解决什么科学问题。不要老是引进一个什么模型,大谈一个什么概念,而要干货。你能证明一个什么定理、提出一个什么算法,目的是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最近“算法”一词用得很滥,几条平铺直叙、无循环、无迭代、无递归的程序就说是一个算法。这太夸张了!科学论文的摘要也是这样。常有学生问:论文的摘要和结论有什么区别?有的学生甚至干脆把摘要的一段复制到结论就完事。这是不对的。摘要是提前告诉读者本文研究什么问题,做了哪些工作,主要结果是什么,主要创新点是什么?而结论是从全文看,你已经得到的研究结果是什么?经过你的工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当然也许还会写一句:今后的工作准备做什么?当你读新闻之时候,开头一定有简单的几句话,简练地介绍这个新闻。其实这就是摘要。但是,我看到网上新闻常常复制正文中的一段放在前头。当你往下看的时候发现有重复的一段。马上觉得是浪费时间,也许就懒得往下看了。文章的摘要应该是结果和关键概念的总结,不论读者看不看全文都能知道一个大概。互联网技术养成了读者这种粗略阅读的习惯。据国外读者反映,ACM和IEEE杂志和会议论文集充斥着无启发作用的摘要,好像是作者故意隐瞒他们的结构,以引导读者去读他们的正文,至少读读小标题或者是后面的“结论和今后的工作”。其目的不是传递信息,而是强制读者去欣赏他们辛苦组织的一篇散文。甚至反复修改这篇文章,使它能发表。其实,关键是你的研究工作做到家没有?对读者会有什么帮助?而不是去故意粉饰一个丑陋的实体。

新闻的编辑和记者组织这些材料较好些,带有有意义的标题,揭示核心概念,接着有一个简短的概要,然后是全文。这也许是因为专业编辑的监督,要求作者确认主要的新闻点,知道读者不一定会阅读全文。最近有些新闻过于抽象,不知所云。我估计是事实不确切,就只好抽象一点了。你不一定认为它对,但也不能说它错。自从大数据渲染起来以后,到处都是百分比数据,说是大数据分析来的。可是,这些数据的科学性值得怀疑,因为常常发现数据打架,即这个数据与其他的数据不一致,而且互相不衔接。所以,大数据分析不但有处理能力、处理速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的合理性。

就此,本人呼吁科学论文包含总计结果和关键概念的摘要。我也同意呼吁编辑们、程序主席们和评审人们强制这一要求。好的摘要改善了平面语言的通信带宽,对工程有益,对读者也公平。

推荐第7篇:基金申请——借鉴

大话基金申请

大话项目申请之一:因谁而动

编者的话:

岁末年初,不少科研人员又开始了紧张的“备战”。因为又一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马上就要开始了。对不少刚毕业的研究生和想进入科研领域的青年人来说,能不能顺利地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第一桶金”,对以后科研生涯的展开影响很大。

在此项目申请撰写的关键时刻,柯可先生的“大话项目申请系列”(包括《因谁而动》、《知己知彼》、《标杆管理》、《完美呈现》、《细节征服》)将以独特的视角,对项目申请应关注的问题、应避免的错误进行了解读和阐释,如果你是尚摸不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门径的年轻人,不妨听听柯可的建议。

□柯可

2004年,IBM准备华丽转身,将咨询作为战略导向部门时,抛出了一个“On Demand”(随需而动)的概念。

当时在IBM内部,有个流传很广的笑话:一位IBM高级管理人员在飞机上被人揪住解释随需而动的意思,此人广征博引,飞沫四溅地一直说到飞机着陆,还是没有解释清楚到底什么是随需而动。但这不妨碍IBM成为IT业内的风向标,此后,国内不管是IT行业还是传统制造业,纷纷祭出随需而动的大旗。

从IT服务行业的神州数码,到服装业的李宁,再到汽车制造业的比亚迪,都对随需而动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阐释。相信有一千个公司,就会有一千个不同的随需而动。但有一点是不变的,所有企业为之所动的“需”,是客户的需求之“需”,是出钱购买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者之“需”。

类似的情况在科研项目申请中也可找到。项目是什么?从另一角度看,项目就是经费,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经费。项目申请就是一个说服过程,项目申请书是你的武器,你要用它来征服评审专家,说服出资者(国家)愿意拿出经费来,购买你可能提供的产品(研制出的科学仪器、培养出的人才)、服务、技术或方案(基础数据、论文、科学理论、政策建议)等。

如果你从这一视角去看项目申请过程,那你就得想想你“因谁而动”了,好好研究出资人的想法了。而能够代表出资人的就是基金委工作人员和项目评审专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是基金委的工作人员或项目评审专家,面对一大群素不相识的申请者,你会把有限的科研经费给谁?当然是经费使用效益最高的人。

企业在研究客户需求时能总结出很多让客户满意的技巧,比如设身处地地为客户着想,想着他们于“公”于“私”的需求,甚至想着让他在自己领导和同事面前很有面子,让别人觉得他工作能力很强。如果你负责科研经费的划拨,你推荐资助的项目几年时间内出了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大奖,甚至是诺贝尔奖。作为出资者的国家和作为监督者的公众是不是会觉得你能力很强?所以,在撰写项目申请书时,你就得让评审人员相信你,相信你提供的产品、服务或方案有可能是最有价值的,相信你能提供超出他期望的价值。具体说,申请书就要体现出你的价值,比如你有实力,之前参与过什么项目、发过什么论文、出过什么成果;有潜力,如某项研究已经烧了99度了,再有一点资助,烧上一把火就大功告成了;有科研条件,你所在的单位从事研究的基础条件很有保障;有出成果的意愿、态度等。

再比如,替项目主任想想:在集中受理的20天里,一个项目主任要面对上千份申请,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规定,“基金管理机构应当自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截止之日起45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初步审查”。项目主任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申请内容作出判断,然后分送给不同的专家去评审。因此项目申请书的摘要一定要简洁、易懂,最少你的大同行能很好地理解。项目主任肯定不是个个领域都精通,不要让他为找个合适评审专家而大伤脑筋。如果摘要写得佶屈聱牙或不知所云,后果可想而知。

“横看成岭侧成峰”,本文只是提供一种思考和看问题的角度,读者不妨头脑风暴一下,看看还有哪些方面能替基金项目管理者和评审专家着想的,能做到的尽力做到;看看还有哪些最能体现你的价值的地方,在项目申请书中体现出来。

大话项目申请之二:知己知彼

今年9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评审会上,某高校申请的创新研究群体在评审一开始就败下阵来。虽然就个人来说,这支队伍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但他们依然抱憾出局,而且也败得心服口服。因为他们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定位理解产生了偏差。

尽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人才项目系列”和“环境条件项目系列”三个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的资助系列中,创新研究群体列在人才项目系列中,但绝不能把创新研究群体的资助定位理解为仅仅是支持人才。实际上,它并不是从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一路走来,并不是由支持青年科学工作者到支持单个优秀科学家,再到支持一群优秀科学家这样一脉贯之。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试行办法》第一条之规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国内以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研究群体,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在国内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这条规定应当这样理解:如果只有一群优秀的人才,没有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更具体说,如果不是围绕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来申请项目,申请当然难以得到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资助的情况是,在面对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时,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或是一个研究小组无法完成,需要几个优秀的科学家共同针对这一科学问题协作进行研究时,才组成创新研究群体。它强调的是创新,强调的是研究和解决科学问题。

可以这样理解,基金委设立这项基金的目的就是想通过研究项目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正如一个企业要培养一批优秀的销售人才,企业不会止步于销售技巧的灌输。它们往往会通过争取一个大订单,培养售前与售后的配合。有时项目经理拜访客户,还要带上技术专家。这样群体合作,在实战中得到锻炼。

由于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并非易事。其难度不仅在于科学基金项目的竞争相当激烈,更关键的是,申请科学基金项目的都身经百战,从无数次考试竞争中脱颖而出者,其能力、智力方面都非等闲之辈。想顺利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关于基金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能不进行研究。

基金管理中各种类型项目的定位、资助对象,各种回避和限项的规定,申报的资格要求和各种时间点的规定都要有所了解。尤其是每年的《项目指南》和项目申请与结题申报有关事项的通告一定要读懂弄清,甚至要字斟句酌地去领会。比如,青年科学基金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起步基金,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基本上只能申请一次。又如,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基本上只能申请到1项。到目前为止,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还没有第二次申请该类项目的”。(《限项规定:避免有限科研资源过分集中》,《科学时报》2009.5.18)

近日,2010年的《项目指南》已正式公布,其中有很多制度和规定修订过,想参与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就要认真阅读《项目指南》,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比如,要按规定下载使用新版的申请书。比如,2010年新设立医学科学部,相关领域要使用新的学科代码进行申请。再比如,原来未列入限项规定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开始实行“在研限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准备进入科研领域的新人,在科学基金项目的角逐中,在动手写申请之前,准备工作做得越扎实,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大话项目申请之三:标杆管理

田忌赛马是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范例,也是博弈游戏中的经典案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博弈中,也存在个别田忌赛马式的操作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系列”中,有资助对象、定位目的不同的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在“人才项目系列”中,有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起步基金的青年科学基金,有旨在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科带头人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不同的基金资助类型,对承担者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专家在项目评审时,执行的判断标准也会不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时,极个别小有成就的科研人员亲自操刀,找题目、写“本子”,然后让自己的弟子或课题组的青年科研人员拿去申请青年科学基金。这无异于田忌赛马中,以中马搏别人下马的手法。

这种方法显然背离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设立的目的。尽管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但很明显,基金委不赞成这种争取科研资源的方式。对绝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也不愿意这么做。也就是说即使你有意为之,你所在课题组的前辈科研人员也未必同意这样做。

“田忌赛马”的手法在项目申请时不可行,这也引出标杆管理的必要性。

标杆管理也称基准管理或对标管理。它是在企业管理中围绕提升企业能力和实现发展目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好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同时也是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最佳实践。

标杆管理包括标杆选择、标杆分析、对比运用等环节。简单说,就是树立榜样,学习榜样。它不仅是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一种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次成功或许是运气,但一个人总是好运连连,次次成功,其中必有其成功的道理。在标杆管理中,选择标杆很重要。对项目申请来说,就是动手写“本子”前,最好能找一个做过十数个基金项目的“大牛”指导一下,如何选题立项如何写申请。如果做不到耳提面命,从网上、文献情报提供机构或朋友圈子等渠道找到他们的申请书,也可以借鉴借鉴。看看他们选题的角度、篇章布局和行文方式。然后对照一下自己的不足,能改的改进,确实没办法达到的条件也没关系,还可以开阔一下科研思路。

作为同一个课题组的前辈研究人员或者导师,他们大多数都承担或参与过不少科学基金的项目,即便不是位“大牛”级的人物,作为你的标杆还是没问题的。因此在动手前,寻找题目时就和前辈或导师多商量商量,或者拟几个方向请他指点指点。申请书要抓紧时间写,打出点富余量来请有经验的人帮忙指导和修改几次。导师们不可以越俎代庖替你写本子,但指导学生或者后辈科研人员是他们的职责之一,你还可以找找相关领域的其他前辈给你提点意见。

这样做可以增加取胜的筹码,也合乎科学基金项目博弈的规则。

大话项目申请之四:完美呈现

有两种项目申请书最容易被科学基金的评审专家“枪毙”。一是写得太差的项目申请书(包括选题立项和表现形式);二是思想太超前的申请项目。

第一种情况没有通过,很好理解,第二种情况抱憾出局也为数不少。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资助原则,能获得更多评审专家好感的项目,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科学基金的评审专家其实并不是件神秘的事,只要某位研究人员做过些科学基金的项目,而且完成得还不错,有良好的记录,说不定就有了信誉档案,就能进入科学基金的专家系统。只要他们愿意,在他们自己没有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时候,就会被邀请成为评审专家。或许你项目组里的前辈中,就有好几位评审专家。

客观地说,并非每个评审专家都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某一领域,对同一申请的评审意见自然也就会有不同。思想太超前的申请容易受到高水平评审专家的赏识,但也会有些评审专家难以理解你的意思。同时,现在学科分得很细,评审专家或许只是一个大同行,未必对你的研究领域特别熟悉。换了你做专家,一个你不知所云的项目你会去支持吗?

有人主张申请书要写得“让评委看过之后,感叹您idea的精妙,却不太明白您的理论依据”。这实际上是一种危险的做法,即使可能有专家力挺你,从概率的角度来考量,非共识项目并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真正完美的呈现是简洁、省净,有一说一。能把你的实力真实地表现出来就是完美的呈现,假如你的实力是100分,能拿到90分以上的呈现是正常发挥,就算得上完美。所以,如果你的项目确实乏善可陈,也不必故弄玄虚和夸大其词,不如早作准备,重整旗鼓、卷土再来。故作高深会让懂行的评审专家很反感,也会使不懂行的专家愈加谨慎,谁都不会放你过关。

越是超前的思想,越要呈现得浅显易懂。从技术角度说,要把复杂的事说简单也并非易事,但至少有一点可以做到,就是从数量上做到适当地“减少”。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演讲就像女人的裙子,要越短越好。比如,你们单位那位说我只讲三点,却口若悬河地说上大半天的领导,你最后根本记不住他所讲的三个要点是什么。在说服他人的目标上,写申请书和作演讲异曲同工,话在精不在多,越是能够片言居要、直指人心越好。

具体点说,比如申请书的摘要部分,明确规定限400字。这400个字中要介绍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基金委的项目主任还要通过这段文字给你选择评审专家。所以要千锤百炼,做到既准确表达你的思想,又十分简练。本着宁少毋多的原则,宁可以少上一行,也不去多几个字。再比如申请书正文中立项依据部分,通常要求是4000至8000字,但你最好能在5000字以内就搞定。然后用严谨的逻辑、清晰的层次表达出来,再辅以合适的行距和字体,在3页左右的篇幅内完成即可。

图表通常比文字直观,又能节省下大段的文字描述,必要时插入一两个图表也是不错的选择。申请书中也要避免用一些少见的新词或缩写,如果一定要出现新词或缩写,最好也能简要解释一下。

申请书中任何一个小小的瑕疵都是减分因素,说得越少,出错的机会也越少。完美的呈现会为你加分,或许你申请的项目在“A”级和“B”级两可之间,你在呈现方面再努力一点,它就会成为A。

大话项目申请之五:细节制胜

到上周末,电影《阿凡达》已经卷走了7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虽然该影片从故事叙述、演员选择、音效制作及主题曲演唱者人选等方面都可圈可点,但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还是影片的3D特效。

导演卡梅隆在细节上的精益求精让人叹为观止。据说,影片中纳维人的尾巴并不是像普通动画片中那样,随便摆摆而已,而是随着所属身体的起伏动作都会有一定的逻辑轨迹。特效制作者通过观察猫科动物发现,尾巴也是表达动物情绪的一个重要信息,一个简单的摆动就有多种含义。卡梅隆认为尾巴也是可以传达很多肢体语言信息的重要手段,所以也要精心打磨。

从某种意义上说,《阿凡达》的成功是3D的成功,也是技术和细节的成功。

注重细节是一种积极、敬业的做事态度,它体现在做一件事的各个方面和每一环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原则是优中择优,差不多是三到四个申请者中只有一人胜出。如果你在选题立项或科研基础实力方面并无明显优势可言,就更要在细微之处下点功夫。

申请书题目的拟订十分值得花心思推敲。它不只是给申请项目起个名字这样简单,要做到简单明了又高度概括你的思想,能突出要研究的重点所在和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绝非易事。有时明确又具体的标题难以涵盖你要表达的意思,而高度概括又容易使题目过大、过空。这的确是个两难的选择,你不妨找张纸将要表达的若干条亮点写下来,再合并一些亮点、舍弃一些亮点,最后提炼出更主要、更突出的要点。不能两全时,宁具体毋空洞。

在项目申请书的表述层面上,也有许多细节值得打磨。比如篇章布局上,你准备选择什么逻辑顺序来贯穿全文。是演绎的顺序、时间的顺序、结构的顺序还是重要性的顺序?哪种顺序能使文章的层次更清楚一些?在表述方面,采用“情景—问题—解决方案”还是“问题—情景—解决方案”结构,哪种结构形式更适合你的思想表达,更能攫住评审专家的心,都需要斟酌一番。

在拟订题目时,如果你割舍了一些亮点,正文中就要好好阐述一番。如果你使用了多个论点和子论点,为使层次更清楚,所有的同级论点最好采用同样的字体、字号和层次标志。让评审专家一目了然你的层次结构才算上乘。

笔者曾见过一份申请,可能是特殊时期匆忙而就吧,立项依据中有段还算显眼的地方“非典”两字误写成了“非经典”,如何会多出一个“经”字,又从申请者眼皮下溜走着实让人费解。在竞争者其他方面半斤八两时,好评当然属于连细节都不愿苟且的人。

在申请人的资格和限项规定上,科学基金有很多详细的规定。但这些规定都是游戏的规则,明白了规则你才能“玩”得游刃有余。

据基金委公布的数字,2009年因为格式问题未能通过初评的申请数量大大下降,约占总申请数的4%。这个比例2007年是4.2%,2008年是4.8%。每年都有数千份申请因一些细节问题根本到不了专家手中。而且,根据基金管理的相关规定,格式不合格,你的题目再好也无济于事;格式不合格,今年就没有机会再作修订了。

败不足惜,惜的是连竞争的机会都得不到,更不要说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或教训。因此申请前重点关注《项目指南》中的“申请须知”和“限项规定”。并对申请学科的资助范围、资助特点等信息有所了解。掌握基金的申请条件、限项要求、推荐要求、经费预算要求等。

细节可以给你加分,也会给你减分。在每个环节都精细一些,你就离成功更近一步。

推荐第8篇:基金申请体会

基金申请体会:写好本子是年轻人的最佳出路(ZZ)

今天在家周末休息,有点时间来整理一点基金申请申请的体会,希望能给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朋友们提供点借鉴作用。

先还是介绍一下简历增加体会的可信度吧。本人07年7月博士毕业留校任教,目前作为主持人已经批准的纵向课题有国际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校基金,中科院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基金(都在5万左右)。教育部新教师还在等消息,省基金没有拿到。自我感觉刚留校一年能有此收成还是比较满足的。

对于刚起步的青年人来说,能够申请到经费是走上科研正轨的先决条件,没有经费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按自己的意愿做,甚至连学生都没有办法招收。所以我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弄清楚年轻人有些什么项目可以申请,分别在什么时间申请,然后非常认真的进行申请。下面将分别按几个基金的申请经历来来展开我的体会。

(1)国际基金申请。我选择起步的第一个项目当年11月份需要提交的国际科学基金,我们学校我还是第一个申请,咨询科技处他们竟然还不知道有这么个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事情只要尽力去争取都是有机会的,不争取是没有任何机会的。我就直接上IFS的网站仔细阅读指南,查阅往年的资助情况,按照要求来整理。外文的申请书还真是第一次写,没有概念,然后有上美国NSF网站看了一下他们基金的摘要信息,琢磨点写作的框架和倾向。然后就开始写,每一个部分都要非常非常认真的写,怎么认真我在下面国家基金本子写作中再来详谈。然后就盖章寄过去了,然后再就是等到今年6月份接到了批准通知,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项目还真是高兴不已!

(2)国家基金申请。国家基金对年轻人的作用相信每个做研究的人都有数。但是对于基金的认真程度却不是每个年轻人可以做的到的。

(a)基金申请的准备要提前,要有尽量长的修改和揣摩时间。我从国庆节过完就开始写本子,思路都慢慢的改过几次,过年之前就一个给3个专家看过并提过意见了,年后又给了好几个不同领域的专家看过了。如果过完年再来准备就非常仓促,一个本子,准备1一个月和两个月专家一下子就可以看得出来。

(b)基金申请的思路自己要有所把握。大家都知道基金要创新,但是对于新意的把握要有尺度。一个很新的东西一般有一定的风险,而且一般前期基础不足,容易收到资深专家的质疑。而一个有一些新意的点子,配上较好的基础的“稳定命中率”更高,毕竟我们年轻人说出来和提出来的创新点不一定真是被认可的创新点。我当时在这个问题上也困惑了很久,开始提炼的一个点子,可是前期工作基础都用不上(我前期第一作者SCI论文有十多篇),后来为了匹配工作基础才选了一个比较折衷的办法,在新意和基础之间进行了一定的平衡。

(c)写作一定要非常非常认真。我写作基金的认真程度自我感觉是非常非常强的,标题怎么写,摘要怎么写(如总共几句话,第一句讲什么,大概几个字,中间几句如何组织,最后一句如何收尾,整个摘要如何连贯),正文怎么写都需要认真琢磨。费用预算该如何划分,各部分要细化到什么程度;人员组成该如何合理,总共多少个,多少个不同级别的;前言部分共分几段,大概几页(一般2页),如何组织(目的意义如何明确,问题和思路如何引出),每段大概多少行,每段最后一行不要太靠前也不要太靠后(为美观),参考文献数量适当(15-20)引用适当(多引国内相同领域不同学者发的外文);研究内容和目标的写有有一定的展开,但是不要展开的太厉害,这个度要把握好;技术方案一定要有比较清洗明了的图,并富有详细的实施方案说明。写作中全文前后的字体、格式一定要统一,千万不要出现错别字和类似低级错误,要知道每个评委都是多次评审项目和论文的,有一点点低级错误一下子就被看出来,就看出你的认真程度,很容易产生坏印象。

(d)工作基础和个人简介要适当,我当时的工作基础是比较多的,可是写的不能铺的太开,以免产生浮夸或者工作都做了这么多了还要做什么的感觉,个人简介要适度,我当时论文只是写了不到10篇,主持项目也要适当,不相关的项目特别是企业项目尽量少写,以免让人感觉有这么多项目在做,同时这两方面的适当低调可以避免部分不正常心态评为的反感。 (e)一定要多看基金样本。基金样本特别是近年的,不论中的还是不中的都要多看,再多看。基金本子论坛上有很多都可以下载,如果跟着有评审资格的还可以从评审那里获取一些,对照中的和没中的每个部分和每个部分中的美个段落,甚至美观段落中的每句话仔细琢磨。这部分内容写的有点乱,但相信有心的朋友们可以看到自己想要的。

(3)开放基金。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申请大家都说需要关系,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对,开放基金的目的还是为了增加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成绩,所以你的本子和能力还是占主导的,关系只能是锦上添花。我申请前也没有想到会中,结果申请的两个还都中了,想想我这么一刚毕业的小萝卜头能有多大关系,人家这么给你面子?:)

对于我们这样的刚起步的年轻人,要想获取项目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要积极而且认真的争取,每个人的命运只能靠自己把握。不积极没有人会送项目给一个刚起步的年轻人,不认真准备就得不到认可,只有积极而且认真的争取了,才有可能获得资助,当然最终能不能资助还要看运气了。

希望我今天随意而讲的一些体会能给朋友们一点借鉴。

推荐第9篇:青年基金评审经验

今年收到13份青年基金,每一份都认真反复看,最后除了对项目有了充分的了解,甚至对申请人本身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些感慨现在的博士教育中的不足,导致了一些青椒申请基金失败。因此总结一下今年评审中看到的不足,希望对还未申请的青椒有帮助。

1.创新性不足。

这个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好几个申请人前期工作很好,但是申请书本身远远未达到应有水平。主要缺点都是提出的研究思路太简单。可以估计到是完全属于随便拍拍脑袋就想出来的那种。比如,搞信号的都知道滤噪的重要性,然后申请人第一念头多半想到要用小波来滤噪,但是他自己也知道这样做已经太普遍,然后就拍拍脑袋,想到了用二代小波。(例子纯属虚构,为了方便大家明白我的意思而已。后面的例子统统是这样的)。按照这个思路写了个申请,自己可能还感觉良好。殊不知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这种申请是很难获得批准的。首先是申请的人太多,其次是也很难让评议人相信他们能解决这种本领域内,n年都没有人能搞定的重大问题。

我感觉这些青椒们写出这样的申请,原因主要是眼界窄,基础差。申请人自己上博士期间忙着赶时间毕业,整天忙于算题,做实验,写文章,导致看的文献太少。最后毕业时,虽然文章足够多。但对本领域实际上还了解的不够广,不够深入。写出来糟糕的申请,还自以为得意,觉得自己针对本领域的重要问题,提出了重要思路。殊不知这些问题在他还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有无数人研究过了。

有两个申请。第一个看申请人的时候,就觉得眼熟,再看简历,原来是我上博士时候的校友。比我低一级,不是一个学院,但是住一个楼层,还是有些印象的。刚看到这个申请的时候,心里很高兴。想着如果能给他个优,然后再去通知他,这个顺水人情做的倒是挺好的。谁料看完之后,有些生气。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就提出要设计永动机(注意这是个比喻)。这种申请是本校的博士毕业生写出来的吗?博士期间肯定都忙着混毕业了。居然自以为是的犯这种低级错误。本领域的硕士生应该都知道这种“理想”早就被证明是空想,他居然还不知道。最后在这次评审中第一个D就是给了他。

另外一个申请,第一眼看上去感觉大好。当时还给同事说,总算在今年的评审中看到一个可以给A的了。结果再看第二遍就皱眉,第三遍后就也给了D。情况是这样的。这个申请人牛校博士,三年就毕业,文章很多,几乎赶上我当年了(小小自我炫耀一下。呵呵。)在这次看到的申请中,他的文章算是第二多的了。题目也很有新意,不同于那些老生常谈的申请。这个申请的研究目标具体,工程应用背景很好。所以初始印象很好。

但仔细一看就不成。他的想法是把博士期间做的理论结合某个具体工程对象。想法是极好的。因为该对象的确重要,而且缺乏研究。但是他的申请中暴露了很多基础问题。在申请中,关于他博士工作的后继部分,写的都不错。但是涉及到新的研究对象的时候,就掺不忍睹。甚至出现了不少常识性低级错误。悲剧啊。大牛手下速成的博士视野如此狭窄,不是让他来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完全就是本领域内的内容,只是稍稍和他以前的范围不同而已,他就这样生疏了。申请人可以算老板手下的一个好员工,但是让他自己牵头搞研究,就到处碰壁。这个申请最后也是D。文章多也不行。

小小建议一下。创新性的思路不是从天而降的。既然前期视野窄,就更应该脚踏实地,多看文献(一定要记住现在同行这么多,几乎所有你很快想到的想法,肯定都有人早就提出来过)。应该把实际工作切实往前推进,在工作实践中认真分析具体问题,反复思考,广泛调研,才能真的获得创新性思路。

但现在有些青椒依赖性太强,独立科研能力不足。从很多申请人的前期工作和申请书内容可以看出,申请人在博士期间,在牛校牛人手下工作,可惜只是忙着完成牛人指派的非常具体的任务。以至于毕业的时候,虽然文章也算多,工作成果也算不错。但是一旦离开牛人团队,没有牛人告诉他具体该做什么,就马上不知所措了。我有个朋友,毕业后一两年内都没有看一片同行文献,也不再继续进行任何研究工作。然后在写申请的时候抱怨说自己想不到什么好点子。对这种情况,强烈建议千万不要坐等退休。不管怎么样,一定要保持继续研究。“动”起来。在研究工作的实践中获得灵感。

2.目标定位问题。很多人写研究目标的时候,有些方向性错误。忙着大谈他要引入什么新概念,发展什么什么新方法。却没有清楚的说明白,发展那个新方法是为了什么?预期能有什么好处?

3.技术路线问题。结合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好像挺热门的路线。但是不少申请人都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要A+B。要记住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很少见到有申请能清楚的分析说为什么A+B就能起到彼此互补的良好效果,有望能够解决什么什么问题。

4.跨学科问题。跨学科的申请也很流行。但是切记要要把握分寸。

有一个申请。目标不错。方案混乱。就是把另外一个学科的各种热门方法堆砌起来而已。各类新鲜术语满天飞,难道以为这样就能蒙混过关?这又不是一般的校内基金或者其他什么基金,底下的评委都是外行,只能看热闹。

又有一个申请也很典型。我们是信号领域的。其中有一个数学问题算是本领域的难点。这位申请人打算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然后写出来的申请满篇的数学内容。这种申请首先有不对口的问题。是否应该建议他去申请天元基金?这个暂且不论。就研究内容而言,首先我对那个数学问题还有些研究,其次再请数学界同行看过。最终证实外行就是外行,想要以己之短,博人之长。结果可想而知。他的申请在数学同行看来太业余了,凭空想象的成分太多。 所以跨学科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要充分立足本学科。对其他学科内容切记不要想当然。也不要心存侥幸,企图蒙混过关。

5.自甘分母的问题。有一个申请很有特色。那个申请人是硕士毕业后在公司工作后三年再上博士的。所以他提出的问题来源于他工作中的亲身体会。和那些流于空谈的申请相比,工程背景方面很好。技术路线也有创新。但不知道为什么,申请人惜墨如金。甚至都几乎没有写可行性分析。真想不通,他已经35了。今年是最后一次青年基金机会,还这样敷衍。简直不把自己的事情当回事。虽然最后我是推荐他了,但是其他评议人,完全可以说他不做可行性分析而把他给毙了。这种事情真是让人替他感到惋惜。

另外大家都关心的错字问题,一般来说。申请中的个别错字,完全不会影响我的看法。但今年看到一份申请,实在不认真,敷衍到关键词都写错了。而且那个错误还在申请中多次出现,这个要说不影响我的看法,就是骗人了。

6.最后是小聪明问题。切记不要耍小聪明。小聪明在很多时候就是大笨蛋。比如刚才提到的堆砌术语的那位。

今年还看到一个RP问题的例子。有个申请人在项目组中一个本校学生都没有。全部都是Q校的学生。而且项目组中并没有Q校的老师。这个第一眼看上去稍显诧异。Q校作为国内最NB高校,显而易见,那里的硕士怎么可能会为其他高校的项目每年工作十个月。但毕竟是青年基金,考虑到申请人那个不入流学校可能没有硕士点(后来发现是有的),就不和他计较了。谁知道后面看到研究基础的时候,他居然大谈说项目组成员所在单位曾经完成过n个973项目,n个863项目,还有多项国家重大项目,重大专项等等,且拥有海量各类先进设备。我就真是诧异了。想不到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如此强悍。谁料仔细一查询,这都是人家Q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项目好不?顿时愤怒了。小聪明过火了就不好。从简历看,申请人自己从来没有和Q校有过交集,项目组中也没有Q校的老师,那两个Q校的在读硕士,有什么资格把那些Q校院士完成的项目揽在自己名下!这种画蛇添足的行为,完全败坏了对他申请的印象。

次评完基金后的感觉,可能与其他人的观点不符,仅供参考。

1:创新是灵魂:好的本子一眼就能看出创新点是什么,虽然还不能相信他们是否真能实现。一些拥有丰富科研成果的朋友,特别容易将基金申请写成跟踪性研究。虽然需要研究基础,但是基金强调的是创新,而不是锦上添花。基础属于过去,未来才属于基金。

2:题目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此话不假。好的本子能通过题目直接反映出他们创新的灵魂所在。就像与人交谈一样,如果双目无神,或者左顾右盼,则很难激起别人与之交谈的兴趣,更别说深入了解了。

3:关键问题是眼珠子:有了好的眼睛,还必须要有配好的眼珠子才有神韵。通常来说,题目最好能直接针对关键问题,并配合的天衣无缝,这样会一目了然。好的本子让人对其关键问题确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给人的感觉真是一个问题,而且该问题得到解决后,切实能够达到申请者提出的目标,至少在逻辑上给人以信服的感觉。一些朋友特别容易将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关键问题混为一谈,甚至是他们三者之间换一个说法。因此,至少说明申请者没有在逻辑上想清楚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要想获得读者的认同还是很难的。

4:摘要是脸面:有了一对会说话的眼睛,如果与脸面不协调,也会显得很难看。因此需要在脸面上精雕细琢。如果经常看女人化妆的话,就会明白需要在脸面上花多少功夫了。因此,在脸面上投入多少精力都是值得的。

5:研究方案是双手:双手无论如何灵巧,都需要勤劳运作才能结出果实。因此,需要尽可能丰富手中的工具,并且展示其强大的威力。宝剑亮出来,不由得别人不信。只有底气不足,才会显得遮遮掩掩,似是而非。

6:研究基础是双腿:无论如何,需要表明双腿是有耐力的,是足够强壮到支撑整个身体的。即使目前不够强壮,也要表明根基是稳固的,通过合适的训练是能够跑完全程的。科研是马拉松式,不是百米冲刺。

个人觉得像这样能一气呵成,融成一体的本子的确少见,总有一些残缺与遗憾。仅以此自勉。

此文给第一次评审国基留个纪念,也许以后就没有写的冲动了。具体哪个学部就不说了,你懂的。一共收到14份,从题目看有2份不熟悉,当即退了回去。剩下的地方1,面上2,青年9。结果1优(青),4资助(1面3青),7拒。下面谈谈体会。

刚开始收到邀请还是很兴奋,不知大家的第一次是否都这样,这里我还建议版主可以搞个“第一次评国基的感受” 征文,哈哈,跑题了。不过很快就觉得这是一点都不好玩的事情,因为从拿到申请书到提交就20天左右,这期间我到欧洲开学术会一周,结果除开会时间,其它时间基本都在看申请书,加上一直时差没倒过来,整天昏沉沉,效率特低,整个国外之旅就这样被基金毁了。

自我感觉还是很认真,平均一个申请书粗看加细看有2-4遍,不懂的地方还要上网科普。很老实地按基金委要求,特别是被拒的申请书都写了400字以上的意见,指出其不足和修改建议,资助的申请书有的也提了点建议。我认为好的申请书在立项依据部分采用以问题为导向,层层递进,最终凝练出课题的科学问题。在研究内容部分最好能体现出有一定难度,而你已有了解决的方案。另外格式统一,申请人简介事实求实。有的申请爱拉一个名教授,然后大势吹捧,这样反而印象不好。另一个体会是有些中国名校(排名前3)的本子反而没写好,开始看感觉还不错,毕竟有过正规训练,表达上符合科研“八股文”形式,但细看则对问题的分析不深入,研究方案太粗略,像是拍脑袋出来的。这样的人要么是打酱油,要么是应付上级要求,反而有些2本学校的青年人写得还不错,所以这次2个名校申请都写了拒的意见。但总体上名校培养出来的科研素养还是要高一些,包括一些2本学校工作,也是名校毕业去的,说明国内高校对博士培养的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

啰嗦了一大堆。最后,在评审中碰到这样一个青基申请书,看大家如何给意见:该申请提出要从污染环境中筛选出一种高效菌株,从而制备出产量高、造价低的新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然后进一步研究该活性剂处理某类污染物性能,而在研究方案中对高效菌株是采用常规方法在被该污染物污染的环境中筛选,且还没有前期研究探索,换句话,能不能筛选到是个未知数。不过申请者背景还不错,留过洋,也有不少SCI文章。所以是资助、小额资助还是拒?

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金额的稳步提升,每年报基金的人数也在提升,发过来审的本子数和质量也在增加。今年更是来了三个学部下属5个处的本子,面上、青年、联合等都有,工作量不小。不知道别人审了多久,我5.1那天开始审,用了将近1个月才审完这20多个本子(各部要求不同,一般五月底到六月初交回)。先说总体印象:总体来说,现在不论是青年还是面上,标书都要比以前写的靠谱,但也不乏个别学校明显是凑数的申请书,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报个面上还三年28万呢,看指南了吗?这标书初审还能过,简直浪费我们的时间。面上方面:这两年基金面上金额的提升导致一些以前可以报重点的人重新回到面上行列,他们的本子脉络清楚,逻辑性强,研究前期基础和个人成果更是具有明显优势。比如某部一人(工科的SCI一般偏少)SCI近200篇,其他大而狠项目一堆,使得和他一起报面上的其他几个人的本子相比起来个人水平薄弱的一塌糊涂,个人认为这样的人岁数也不小了(干完4年也就退休了)还是去报重大或重点吧(估计也许都报了),面上还是留给别人吧。但人家的本子确实好,做面上绰绰有余,你也真没法不给,但总觉得在抢年轻人的饭吃,有点不太地道。去年就有较多重点面上全拿的,还是留点给大家吧。青年方面标书写得越来越老成,很会和评议人玩心眼,明知道问题在哪就是不写,一笔就带过去了,你难道真以为我们看不出来,那这碗饭真是白吃了。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基金中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你可以把难点写在这,说明你的思路,十全十美本不可能,何况是青基,应该没问题的。我也是年轻人,实话实说,问题都写清楚,评议意见中常会看到对我提出问题的鼓励和建议,同时还会同意资助,这样才会很感激的。再来说说一些具体问题吧:

1、摘要:摘要很重要,去年我就写了。但还能看到一个摘要200多字全是废话的,你能报基金就说明你觉得这东西确实重要,立项依据中去写,摘要写那些没用,你写论文摘要这样写也会拒稿的,毕竟希望从摘要中看出整个标书的干货,希望大家认真写摘要。至于那些英文摘要极端离谱的我都懒的说了。

2、技术路线:我比较倾向有图的,看起来比较清楚,文字写也行,第一要清楚,第二要有逻辑性,第三文字要精炼。个别人画得图还不若文字表达清楚的,那也别画图了,真的很乱。

3、研究经费:有些设备研制还是写清楚点好,要多要那么多钱也不知道你要干什么。有个青基很有才,我老师看完让我看了一眼,人家一个青基25万拿出15万出国和参加国内会议,美其名曰什么加强我校我学科在国内外影响,我也晕掉了,你那学校都985了,用你一个青基来加强影响力?您可真是高屋建瓴!

4、创新点:面上的创新点都写得很靠谱,青年的还有待提高,一句话:少而精。顺别说一句,之前多看看文献,别拿我们已有的成果当创新点,也算你人品爆发,咋就落正主手了,回去看看之前干啥坏事了。

5、工作基础:这些年见过很多跨行的人,比如原来搞航空的来搞航海了,石油的搞煤层气了,减噪的搞环境工程了,其实这样跨是很可行的,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拿来做做不是不行。但要搞清楚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要全拿来主义,根本漠视两方面的区别,而可以加大两方面的相似度。而且建议在要跨行前哪怕先写篇相关论文呢,只要让我知道你在这方面用过心,标书又写得足够好,当然给你,反之确实可信度不高。 简单写些感受,希望能给大家写标书点帮助。

今年评审了13份国家基金,4份面上9份青基,自己评审结果是:2份优先,2份同意,其他不同意。结果是,1份面上中标,其他悲剧。总体感觉,好本子非常少,虽然是同一个领域的,但看完本子后,不知道申请人想干什么。先说说本子的一些问题吧:

1.缺乏认真、仔细的态度。这主要表现在青基上,结合本单位的一些情况考虑,估计大多青基是被逼出来的,而不是年轻人自己想写,应付差事。主要表现在:错别字等低级错误;语句没有逻辑,前后句风马牛不相及;甚至还可以看到拷贝参考文献的一些痕迹。所以,针对这样的本子,为了节约时间,我也是应付差事,给个C,问题实在太多了。

2.立项依据完全偏题,和写综述差不多,把文献上的一些进展和实验结果直接写进来,没有很好的起到对本项目的介绍和支持作用,让人读完没有感觉到本项目需要开展研究的感觉,完全是在介绍某个内容和专题。

3.创新与特色“太多”。很多本子有多少个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就有多少个创新,有的本子创新达到5个之多,哪来那么创新啊,有的为了证明自己的首创或特色,花了很大的篇幅;

4.关键的科学问题把握不准确。一定要搞清楚是“关键”、“科学”,而不是某个环节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比如某个本子的题目是“......作物性状的QTL精细定位”,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如何进行某个性状的QTL的精细定位,完全没有把握着;有的本子科学问题多至5个; 5.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不分重点。在研究内容中具体到怎么用某个软件,参数怎么设置,研究方案也是如此;

6.一些申请者过分的介绍所在团队课题组、同一个学科的其他老师、或自己的导师的研究工作,而自己的研究基础,说具体点,有自己名字的文章、专利等成果实在很少,往自己脸上贴金的现象很多;

7.研究基础中,有自己发表的、已经刊出的文章,也有相当一部分说是“已投稿”、“已接受”、“出版中”的文章;8.隐瞒了一些事实。如前一年已经获得资助了,但今年你在本子中只字不提; 9.无用的附件太多。如获得奖项、鉴定成果、专利、甚至文章的全文等。

总之,感觉是不太好,这可能是资助率一直不高的原因吧。一般来说,已经获得资助的申请者,本子写的比较好,深入浅出,而初次申请者,本子写得像“省攻关”项目。所以,年轻人的写的功夫还得好好练。就本次评审而言,应注意:

1.立项依据一定好有的放矢,不要漫无边际的写,让人摸不着头脑;最好分层分段,每段给个heading,要对本项目起到支持作用,让人看了感觉“这个项目有意义、比较紧迫”的感觉;

2.创新特色部分要简要,一针见血,1-2点即可;

3.关键的科学问题也是要简要,2点即可,要把握准确;最好摆出问题后,简要提出解决方案; 4.研究基础以申请者个人的基础为主,适当介绍大环境的基础,没有自己名字的论文不要出现太多; 5.附件不要太多,甚至不需要,如果非常重要、有影响力、对项目有直接支持作用的,可以附上;

6.不确定度内容最好不好列上,如没有刊出的论文,你可以在本子中写入一些关键性的数据、图片或表格,加以支持;7.标书一定要按照基金委有关规定严格书写,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千万不要抱有侥幸的心里。

推荐第10篇:青年基金申请经验写好项目申请书常见陷阱

2012年青年基金申请经验---写好项目申请书常见陷阱

如何写好项目申请书?要注意一些常见陷阱。

①不要仅仅说要做这做那,也不要像“十全大补膏”一样堆砌表征方法,而要想想为什么要做,这里面提炼出了什么关键的科学问题?

②别过于强调自己的东西别人都没报道过。其实,别人没有报道过,也许是因为那个课题根本不重要,也许是因为别人做不出来,“死路一条”。因此,研究没有报道过的东西,不一定是创新,也不代表值得做。得通过自己逻辑严密的论证来说服评审人这个重要、值得做。 ③有的申请人强调一个科学问题别人从来也没有解决过,仿佛自己做了这个就能解决。评审人就会想:别人都没有做出来,你能做出来?

④别把申请书写得面面俱到,像是个“973”项目似地,什么都要做,重点不突出。其实,青年基金最适合青年人写。应该“小题大做”,看起来做了这个课题能出3-5篇文章足矣。 ⑤不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应该立足于实现基本功能。有的申请书草稿没有章法,不清晰,没有逻辑。要拿捏好,什么时候概括什么时候详细。如果你在申请书中反复说“样品”而没有给出组成和含量,这不能使人信服。同理,不要给别人一种漫无边际“先做做,看看有没有效果”的感觉,而要给人一种“给我25万,我能把它做出来”的感觉。

⑥别只有外国文献和申请者自己的文献,没有国内同行的文献。评审人就会想:这个领域国内就你一个人在做?

⑦有的申请书上的数字,一会用宋体,一会用Times New Roman。一会用中文标点,一会用英文标点。有的多了个空格,有的段落前面没有空格。中英文夹杂,有的单词是口语,不是科学书面语言。参考文献更是“重灾区”,格式不统一怎么行?当然,写基金不仅仅在于形式,还在于很多深刻的东西。有很多申请书写得不到位,留下“活靶子”给评审人打。如果事先能反复斟酌,并多征求别人的意见,把它改到位,就更有可能得到项目。

更多基金申请内容,访问MedSciSCI论文写作与基金申请版块

第11篇:好青年申请

大学生“我身边的好青年”候选人事迹材料

——用奋斗的青春书写生命的华彩

***,男,19岁,***,团员。该生思想上进,积极参与共青团的各项活动,在进入大学之初,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时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遵守校纪校规,道德品质优良,在党组织的关心教育和个人的积极上进,思想上的进取、行动上的积极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认可。

在党章学习活动中他严格按照团支书的要求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还积极参加党章知识学习活动。同时,也向大家随时传达国家政治与形势动态。

学习上,虽然大学的活动多了,但他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依然保持高中时学习的热情和刻苦的精神,每个学习阶段,他都制定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一方面跟着老师把理论知识学踏实,另一方面自己制定计划,根据自己的强弱科有针对性的加强练习。他积极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保证成绩不落后的同时,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工作,他还经常在一起和同学讨论问题。学尽自己最大可能帮助暂时落后的同学,排除他们在学习上的障碍,调整他们的心态,使他们的成绩获得提升。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仍将继续保持和发扬班风学风,靠自己的努力在今后的日子里争取更大的成绩,积极团结和带领广大同学共同进步。

综合实践方面,在学习和工作之余,由于个人兴趣爱好广泛,热爱体育运动,注重德智体全国面发展,具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加强自身锻炼并带动周围的同学,他积极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擅长唱歌和bbox,也会玩一些小乐器,例如小号吉他等。从小喜欢艺术,不仅因为艺术美,更是因为任何学习艺术的人身上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感染着他。因此他小学时候便参加了吉他培训班,认认真真地学习了三年吉他,期间他默默的咬牙坚持着,挺过一切。在音乐里,他学到了不仅是艺术欣赏知识,更多的是学会怎么把坚韧不拔的气度融入生活。虽然平时极少参加活动,但一旦参加,便一定会有所斩获,曾经在高二的五月艺术节上获得最佳优秀金曲奖。

人流中你也许根本不会发现他,一张大众脸,一副大众身材。但他硬是用自己的努力将一个普通大学生演绎到最佳程度的精彩。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在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定会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以求有更优异的表现。

第12篇:基金申请大家谈

【基金申请大家谈】提交基金申请后的经验总结(二):我的科研之

作者: sunzero (站内联系TA) 发布: 2008-03-22 前面一篇已经将写基金过程中的经历和写作方法写完了,总感觉有点经历太多而经验不足。现在将我的科研之路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1.知识积累阶段

1999年本科毕业,勉强获得学士学位,且又因为身体强壮而留校做杂役(实验员)。在毕业设计的半年时间内,几乎学到了当时所接触到的专业知识的大半,只有少半是课堂上学到的。期间学会了编程和基本的理论方法,为以后的独立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要感谢我们院长的英明指导)。毕业设计的内容,院长进行整理发表了,虽然是一篇会议论文(现在看来都不会放在眼里的最最普通的国内会议),但对我来说也是份较大的礼物。从此也喜欢上了研究。

参加工作后,琐碎的事情也不多,于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进行学习,首先是将院长的论文全部精读了一遍,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然而没有!于是到图书馆查看PRE、APL和JAP的文章,能不能懂,放在一边,就是纯粹的博览专业论文。各位可能认为我的英文一定很好,刚大学毕业就能看这些刊物的文章,其实不然,我的英文烂的是一塌糊涂,上面说的勉强获得学士学位就是因为最后一次的四级考试通过了学校的学位线,呵呵...大家不要笑话和羡慕我,当时的大学毕业就业进入高校还是相当容易的,原因吗?大家也都知道,当时大学教师的工资很低,很多人都不喜欢留校,所以大礼包砸到了俺的头上。直到现在俺都非常庆幸当时选择了留校,才有了现在自己感觉比较成功的地位。又跑题了,呵呵

经历了近两年的看文献的阶段,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进行科研的方向:LCD的研究。当时,国内的LCD还是TN和STN的生产,进行LC研究的科研单位也很少,从事LCD的研究单位就更少了。选择LCD研究的原因也很简单,所用的理论简单,使用的理论方法也很简单。俺没有高深的理论背景,所以只能选择比较简单的研究方向。很快,我的第一篇独立完成的论文发表,这时距离毕业1年半,文章也不是当时的核心期刊,但对自己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鼓舞。沉寂将近1年的时间后,终于迎来了我的论文大爆发的阶段。

这个阶段中,我看了无数的文献,不仅仅对当时进行选择科研方向起到了决定作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随着科研能力的提高,总要挑战难度较高的理论和方法,那时的知识积累帮了很多的忙,包括现在的新研究的选题方向。

我看文献的方法:先看题目->图形->摘要->公式->精读。每一步中,如果不吸引人,则粗略的读一遍就过了。一直用这种方法来看文献,感觉不错。在浩瀚的论文海洋中,找到你最需要的论文,用此法不错。 2.论文爆发的第一阶段

2002年是我的幸运年,这一年共发表第一作者论文7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APL和JAP各一篇,JJAP一篇,另有LC上两篇。这个阶段的论文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以前的理论基础上的,分别写与2001年下半年和02年。 之所以这么多的论文有2个原因

(1)前一个阶段中,院长对我的指导。其中最有用处的一句话就是“你的论文给审稿人的第一眼印象一定要suprising”。其后我所做的论文都是本着这个原则来做的,其实其内涵就是创新性的想法。关于如何创新,我也不知道如何去说,但是我的经验就是“多看文献+多思考+怀疑的眼光”,时间长了就自然能够创新了。

(2)另外一个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是:有位美国的教授给我的巨大鼓励和英文方面的帮助。他是我投稿的一位审稿人,也热情邀请我到他的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所给的工资相当的诱人(=博士研究生的薪水),尽管我也非常想去,但由于自身的英文太烂和“911“,经历了几次签证的失败,俺也就放弃了。不过他的真诚邀请和帮助促进了我在这个领域中进行研究的决心,也增强了我的信心(不是学习差就不能做好科研!)。

因为这些论文的原因,校长特批了申报讲师,结果也很顺利的在大学毕业3年后获得了讲师职称。

03年又有JAP和JJAP的论文发表,还有数个专利在04年获得授权,加上一堆乱七八糟的论文,在新来的校长的特批下又申请了副教授,获得了批准。可谓是幸运+幸运了。 这个阶段中的收获就是论文和专利。专利4个(发明和实用新型各2个),论文23篇(3年)。不过也有很多的遗憾留在了这个阶段,这期间也写了很多的英文论文,但轻信一些人的建议(将这些论文留到副教授后再发),从而丧失它们被发表的最佳时机,以至于到现在它们都被我放在存档中得不到发表,并不是不想发表,而是国际上对那时的研究热点问题不再感兴趣了,并且当时所用的理论方法过于简单,也引不起专家的兴趣,所以投稿几次被拒后就放弃了它们。给大家的经验就是不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藏起来自己欣赏,能发就发。 3.沉寂的两年

在获得讲师后,开始了讲课生涯,有失败也有成功,最后固定了主讲专业课这个比较得心应手的课程。期间的备课用去了我的大半时间,真正体会到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含义。在教室间穿梭忙碌,把讲课的内容转录到备课纸上。

这阶段只是依靠以前的积累发表了多篇论文,最差的2005年只有2篇会议论文。

这阶段的收获就是对LCD有了深层次的认知,对LCD制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并且将TFT制程也全部掌握,只是没有实践经验了。这些知识的积累对讲课是非常有用的,现在我的专业课是那些选择进入企业工作的同学的最爱。并且随着知识积累的过程,也对国际上进行LCD的研究领域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进而成为我院LCD方面的专家。

经过两年的教学工作,在写作思路的条理性、写作内容的完整性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尽管损失一些科研的时间,但又获得了从事科研必不可少的经验。所以大家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研究上,有空的时候读读书,做些条理性强的事情。你将会发现为它们付出的时间绝对会以某种形式回赠给你。看过多篇别人写的基金申请书,还真就有惨不忍睹的。多数还是可以的,但也存在中文语法的错误,或者怎么念都感觉别扭的(像是对着英文来写的,这对于申请应该是很不利的)。

4.论文爆发的第二阶段(被认可的阶段)

06年开始后,讲课的压力逐渐消失了,科研的劲头也回来了。到现在,作为执笔人写了论文11篇,SCI收录8篇,其中APL上4篇,其它4篇。自己对自己的要求高了,不愿意在IF低于2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了,所以论文的发表数也在下降。

最大的收获就是07年申请的青年基金获得了批准,在我们这里突破了“0”的尴尬。论文的发表和基金的获批也奠定了我在系里的地位,被提拔为研究所的副所长(正所长空缺),开始所谓的“仕途”(一直都很鄙视这个词),也拟在基金的资助下建立合理的研究梯队。 当一个人的水平到了一定的水平,则不再计较较低档次的论文了。以前看到很多的导师要求学生把自己写为第一作者,其原因还是他的水平还不够(绝不是人品差为主要原因)。高水平的人要求更高水平的论文,学生的论文不应该争当第一作者,只需要在所有作者的最后,做个老老实实的通讯作者好了。 5.学位情况

目前还是学士学位。所以读了研,读了博的虫虫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科研是个积累过程,努力,再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总结:

(一)之所以在【基金申请大家谈】中发表,原因也是看到很多虫虫对自己很不自信,还有很浮躁的虫虫等等。总结一下自己的科研之路,希望各位虫虫能够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坚定的信心。

(二)提高个人的写作水平非常有必要。一般认为:写作不过关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水平也不高(特殊情况除外)。经常看到因为评审人的意见中有关于写作方面的意见而被建议不资助的。如:研究计划过于简单;立项依据写的不能让评审人感到“这个项目非你不能做”的境地,也就过于平庸了;拟解决的科学问题部分描述不清,项目特色和创新总结不好等等。能够把申请书写的象金庸的小说一样引人入胜,不得不跟着你的思路去想你要研究的内容的人不少。但更多的人写的很像一杯白开水,尽管白开水也有些好处在里面,但总不能让评审人在评审时间内反复品位你的“白开水”,从中感觉你的创新,你的优点。因此,文采不好的虫虫可以尝试一下写一篇小说(长度30页左右即可),然后自己或让别人品位一下,看看是否能够让人一气读完。如果能够做到,那么就可以写出一篇较优秀的申请书了。

(三)提高个人的研究素养和基础知识的积累

科研申请书可以反映你在这个题目中所进行的前期研究,也可以看到你对相关的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因此,象硕士一样进行博士学习的博士生们有很多写不出充分反映该题目内涵的申请书。仅仅对一个独立的研究题目进行深入研究,而不进行大范围扩展探索的人,写的申请书讲师怎样的“专业”。

研究素养的培养就是对研究相关的内容也要掌握,至少要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基本原理等内容。

基础知识的积累其实是建立在研究素养的培养上的。基础专业知识广泛,会对你研究的深入和扩展有好处。在基金写作中,也可以把一些复杂的理论讲的通俗点,从而让评审人感觉你的水平够高,进而提出有利的评审意见。

(四)科研队伍不是临时拼凑的

申请青年基金的虫虫们不用过多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今后的青年基金是人才计划了,注重的是申请人的研究水平和素质。申请面上项目的请注意,不要因为科研队伍不够壮观或者强大而随意的加教授、研究员甚至院士到你的队伍中。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合作论文或者合作的项目,就不要加入。另外,加一个比你水平高的多的人,会有负面影响。如果你的申请书中有培养青年和研究生的任务,则加入青年教工和研究生会更好,这样的科研队伍才是能真正能够领导的,而不是请个大牛来做“指导”用。

(五)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

这部分也非常重要!要把你对该项目申请的前期工作写好总结。大家往往都对申请书的第一大部分非常重视,而对第二重要的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过于轻视。其实不然,没有良好的前期工作,评审专家会对你能否完成项目表示怀疑。

申请人的简历也要把主要参加人员的闪光点加上去。所附的论文目录要求是所有的作者都要写出,就是要看你的科研队伍是不是凑起来的,呵呵。

(六)端正自己的位置和相信自己的能力

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申请基金的人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恐怕也不敢申请吧。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是盲目相信,还要端正自己的位置(科研水平在国内的排名)。如果你是搞超导的,又是在小学校里,奉劝一声还是换个方向搞吧。如果你做的是国内独一份的,那么就坚持再坚持,有足够多的前期工作,多申请几年就可以中了。

(七)多听基金申请的报告和研究别人成功的申请书

很多的注意事项,我都是从基金委的人来做报告才认识到的。之前写过几次基金,都是给领导写的,都没中。听了几次报告后,又找了一些申请成功的申请书进行了研究,才发现以前自己写的基金申请书果然是破绽百出,虽然论文发表了不少,但是写基金还是新的要命的新手。经历这么多次的磨练,终于在去年成功的自己申请并获得了资助。

(八)多在小木虫上学习

今年申请基金的信心来自于小木虫上的虫友发的文章的鼓励。一般来说,去年拿到了基金,今年就不再申报了。但就是有虫友连续拿到了基金,我也不妨试试。我想:如果你研究的正是当前国家需要进行研究的重点方向,而同时又没有竞争对手申请的话,国基委应该会考虑给你基金的。

(九)放好心态

就像一位虫友说的“抱着必中的心态去申请,抱着一定不中的心态去等待”。这应该是写在“提交申请书之后”的一种写申请时回忆和对基金的殷切期待,不过也是对我们所有写基金的人来说,是一个忠告。他告诉我们,努力争取写好基金,以最平常的心态对待基金的评审结果。今年不中,提高提高自己,明年再来。

就到此了,以后也不会常来“基金”版了,祝福各位虫友科研更进一步,基金揽入怀中,期待十月的时候,大家都来报喜。 致谢: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支持,尤其感谢我的儿子给我的无比幸福感和成就感!感谢虫友们的支持!感谢版主的郑重推荐!感谢国家基金的精神资助!

第13篇:基金申请创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模板(20页左右)

一、拟成立公司简介及核心团队介绍

1、

2、

3、公司拟注册资本公司定位核心团队介绍(对每个核心团队成员在学习背景、技术、运

营或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成功经历进行介绍)

二、业务介绍

介绍公司的产品/ 业务,主要回答如下六个问题:

1、产品与服务

在产品(服务)介绍部分,创业者要对产品(服务)作出详细的说明,说明要准确,也要通俗易懂,使不是专业人员的投资者也能明白。一般的,产品介绍必须要回答以下问题:a)产品的概念、性能及特性;主要产品介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过程;b)顾客希望企业的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顾客能从企业的产品中获得什么好处? c)企业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有哪些优缺点,顾客为什么会选择本企业的产品? d)企业为自己的产品采取了何种保护措施,企业拥有哪些专利、许可证,或与已申请专利的厂家达成了哪些协议? e)为什么企业的产品定价可以使企业产生足够的利润,为什么用户会大批量地购买企业的产品? f)企业采用何种方式去改进产品的质量、性能,企业对发展新产品有哪些计划等等。

2、盈利模式(公司如何运作?,向谁收钱?怎么收钱?为什么能收钱?)

3、

4、

5、公司的主要支出在哪里? 风险分析(为什么公司能成功? 主要风险在哪里?)行业的进入壁垒有多高?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还是行业优势?

三、业务开展现状

1、对目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进度描述,对市场占有率、渠道辐射、销量进行描述

2、

3、

4、

5、财务数据 产品/ 业务里程碑 核心客户和合作伙伴奖项

四、行业状况、市场分析及竞争对手分析

1、

2、对行业状况、政策影响的分析。对市场容量、市场发展前景、产品市场定位、消费者接受程度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

3、国内和国外有哪些竞争对手?他们目前在做什么 ? 他们的业绩表现怎样?同我们的差别在哪里?

五、市场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应包括以下内容:a)市场机构和营销渠道的选择;b)营销队伍和管理;c)促销计划和广告策略;c)价格决策等等。

六、财务预测

财务规划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来做具体分析,其中包括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的制备。

七、融资计划

未来阶段性的发展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创业团队能提供多少,申请基金多少。

1、

2、融资要干什么?(钱要花在哪些地方?) 要达到怎样的效果?

第14篇:创新基金申请程序

创新基金申请程序

(一)注册

企业可按下列程序进行注册:

1.申请创新基金的企业,在创新基金网站上在线填写企业注册信息; 2.下载法律文书、注册信息表,法人代表签字,企业加盖公章;

3.将企业注册资料:加盖企业公章的企业注册承诺书、企业注册信息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国税登记证、地税登记证、企业章程、验资证明等的复印件一并送交企业选定的服务机构进行认证;

4.服务机构审验合格后激活企业身份,企业完成注册。如注册信息有变化,服务机构需确认后重新激活;

5.注册后没有申请国家创新基金的企业注册资料由项目组织单位每年年底一次性集中寄送管理中心备案。

(二)项目申请流程

1.完成注册的企业,按注册时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创新基金系统,选择申报项目栏目进行操作;

2.按照系统的详细提示,了解和明确操作要求,并提交相关的承诺书和声明;

3.按照系统的详细提示,填写申请材料(创新基金申报系统提供了详细的指标定义和解释、填报说明和要求、以及部分相关学习知识,企业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填报过程;服务机构也可以通过在线方式进行具体的指导);

4.企业将填写完成的内容发送服务机构,同时将相关附件的书面副本由企业法人代表签字、企业加盖公章后报送服务机构;

5.服务机构对企业申请资料进行审核认证,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进行相关的修订工作;

6.服务机构将完成审查认证的资料报送项目组织单位、推荐单位,项目组织单位、推荐单位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后,由项目组织单位进行地方基金评审立项后推荐或由推荐单位明确支持金额后推荐;

对已设立了地方创新基金的推荐单位、项目组织单位,要求对项目进行分档推荐:

(1)档次分为a档、b档、c档,其中专家评审分数在85分(含85分)以上定为a档;专家评审分数在75分(含75分)至85分定为b档;专家评审分数在65分(含65分)至75分定为c档,各档次内的项目财务专家评审分数必须在60分以上;

(2)地方对立项项目支持的资金额度与档次挂钩:a档不低于55万元;b档不低于45万元;c档不低于35万元。对评分较高的项目可以降档支持,但原则上只能降低一档,不得低于35万元。西部地区对项目的档次划分与其他地区一致,支持的资金额度可按上述规定减半;

7.推荐单位、项目组织单位正式申报项目的电子申请资料和书面申请资料;

8.推荐单位、项目组织单位负责将辖区内推荐的所有项目会同同级财政盖章、备案(此项工作要求12月15日前完成)。

9.国务院有关部门项目组织单位在申报项目时,需把项目的有关材料在项目所在地的推荐单位备案,由推荐单位抄送省级财政部门备案。

(三)项目申报材料

1.电子申请资料:在“创新基金网络工作系统”中由推荐单位经科技部门户网站“一站式”申报至管理中心;

2.书面申请资料包括:

(1)项目组织单位地方立项文件、分档支持项目的清单(对再次申请项目加以标注);

(2)项目申请资料:包括申请资料(按电子申请资料打印的书面材料)、相关附件、企业注册信息、合同草本和推荐意见表、地方专家评审表等,按以上顺序汇总装订一套后寄至管理中心(书脊必须有项目名称及推荐单位名称),由管理中心最终激活企业身份。 相关附件包括:

① 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2005年、2006年年度的会计报表和相应的审计报告(含会计师事务所营业执照、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复印件),2007年度最近一个月的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必须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等;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每页需加盖审计单位印章(或盖骑缝章);

2007年注册的新办企业,报送企业本年度最近一个月的企业会计报表;

②可以说明项目情况的证明文件(如技术报告、查新报告、鉴定证书、检测报告、用户使用报告等);

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限高新技术企业提供);

④国家专卖、专控及特殊行业的产品,须附相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批准证明;

⑤留学人员投资(含独资和合资)创办的企业,须提供留学就读学校出具的学位(学历)证书、本人有效身份证明、投资资金证明或股权证明、中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或省级以上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出具的有效证明等文件;

⑥能说明项目知识产权归属及授权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技术合同等)。企业与技术持有单位合作的项目签定技术合同时,技术持有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质的单位;技术转移项目在附件中必须提供已经签定的技术转移合同(2006年4月1日以后签定有效),国际技术转移项目需同时提供合同的中外文版本;

⑦与项目和企业有关的其它参考材料 (如环保证明、奖励证明、用户定单、产品照片等);

⑧曾列入国家科技经费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必须提供有关的立项批准文件和验收结论(报告)。

申请企业请认真阅读《指南》,并按相关领域的具体要求提供相关的附件或说明。

三、注意事项

1.各地推荐到管理中心的项目其地方基金支持的总金额不得超过地方基金在管理中心备案的地方基金金额。

2.同一个企业在同一年度内,管理中心只接受一个项目的申请,并根据申请支持的项目所处的阶段和企业的具体情况,明确选择一种相应的支持方式。

3.已获得创新基金支持的企业,必须在已立项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申请新项目;验收基本合格的项目,承担企业当年不得申请新项目;验收不合格的项目,承担企业原则上三年内不得申请新项目。

4.对申请材料中所需的附件,要认真核对,在评审过程中不再要求企业补充材料。所缺部分,均视同为企业无法提供。

四、重点说明

(一)一般项目

1.推荐单位、项目组织单位对上一年度已经申请但未能立项而确认为是比较好的项目可再次推荐,但需进行情况分析,说明项目最新进展情况和在本年度申请资料中所做重要修改(或补充)的内容,数量不得超过本年度总申请数的10%。2005年(含2005年以前)申请未获创新基金支持项目需在推荐单位、项目组织单位重新立项(或地方资助)后方可再次申请创新基金。

2.对2006年度地方创新基金已立项,但未申请创新基金的项目,以该项目组织单位、推荐单位2006年公告的立项文件及2006年资金到位证明为准,可以直接申请创新基金。2006年地方立项支持的资金作为项目新增投资,视同为2007年地方创新基金立项支持资金,地方立项项目的支持资金额度、推荐要求与2007年一致。

3.更换推荐单位、项目组织单位的申请项目需在新的推荐单位、项目组织单位重新立项(或地方资助)后方可再申请创新基金。

第15篇:基金申请怎么写

基金申请怎么写?(1)

现在是申请基金(NSF)的季节,我今年不写,正好把旁观者的一点感觉写出来,仅供第一次写申请的同学参考——第二次写的同学就不要看了。

首先,选一个能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问题。很多同学刚毕业出来,专业未必对口,即使对口也没有多少经验和业绩,长处在哪儿呢?在没有忘记功课,有良好的基本功——如数学的、物理的、计算机的。在很多经验性的研究领域,这些方法依然有着无限的开拓空间。把现实的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物理的问题,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有了好的问题,而且那问题是“发自内心”的,不是随便捡来的,那么申请就成功一半了,因为申请的所有内容,几乎都在问题的酝酿中形成了。申请书写起来当然就比较容易,我提几点纯粹关于“写”的建议,先说一点:

1 立项依据

我理解这其实就是说明问题的来历。想象你站在几个导师面前,该如何把它说清楚。我常在同学的申请书或文章里看到些不需要说的,觉得有必要先指出来。

(1)不写废话、大话和空话。

不要从“大处落墨”,不要用学科的意义来“装点”你问题的意义,也不要陈述一般性的常识。例如,研究汶川地震的某个小问题,不需要你说地球上有多少地震,地震会带来多大灾难,地震研究是多么重要——这些都是废话!

也不要写决心书,满纸“豪言壮语”,如“本研究将为国家基础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科学创新做贡献”,“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基础”,等等,这些都是大话和空话!

(2)不抄文献索引。

在立项依据里,最主要的内容是对研究现状的评述。千万不要把它写成研究者的姓名和标题的罗列,如XXX做了什么课题,YYY做了什么实验,ZZZ提出了什么方法„„如此罗

列,给人的感觉是,你只把相关文献的检索结果摘抄下来了,谁知道读了没有,读得怎样。那样的句子,不读文献也能写出来。

另外,不要在研究现状里分出什么国内和国外——套句老话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何况,国内外研究交叉重复也多,你要不要重复着写呢?(也许,某些中国特色的研究是例外吧。)

你只须写与你的题目相关的东西,如提出什么方法或模型,能解决什么疑难。如果哪句话能放进别人甚至每个人的申请书里,那句话就该删除了。文献的评述,应该放在问题的逻辑框架下,而不能是随意的读书笔记。每篇文献、每句话都要切合你的问题,以问题所涉及的内容、方法、结果和遗憾等等,来组织不同的文献,让前人的研究成果自然融入你对问题的阐述中。千万不要跟着文献索引走或者跟任何一篇文献的思路走——走自己的路,让文献退避到括号里面去吧!

总之,写文献评述时,要换一种角色,虽然是研究后辈和小卒,也要挺起身子来站在巨人的肩上,假装一个大师去指点江山,让那些文章都显得来只不过是为了你现在的研究而做的准备而已,而现在,你这位主角要出场了!(待续)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user_content.aspx?id=291759

昨天说了“立项依据”,特别是其中的文献评述。今天说“研究内容”。这两点也许是最基础的,申请书的其他条目,都以二者为基础,“格式化”的东西我就不多说了。

我以为,对青年基金或面上基金项目来说,它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相对“小”的(当然还要重要),虽然小,却必须是独立而完整的。所谓独立,是说它不能包含若干并列的和标题一样大的问题;所谓完整,指它包含的小问题都不具备独立立项的条件。借数学名词说,问题应该是“不可约”的。

再说具体一点儿,研究内容是对问题的具体化,而不是一般化或综合化。项目的研究内容里,不能出现比题目还大的问题。如果你不能将题目分解出若干更具体而微的问题,

就说明你并没有把握那个题目。我想大概可以定两个“判别标准”来看你的题目是否可行:

(1)假如分解的问题能单独拿出来写一个或多个项目申请,就说明你选的题目大了,不如选择一个分解的小题目来做。

(2)假如你不能把问题分解为可操作的若干小问题,则说明原来的问题太模糊,没有提炼干净,要么它本身就不“可解”,要么就是你自己对它太没有“感觉”。这时候,当然需要另外找一个题目了。

如果你选择的问题没有以上毛病,则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它的具体内容(数学问题也许例外):

(1) 现象(实验)问题:它涉及实验、考察和数据源,等等。如果是新现象,要为它定性或定一个方向;如果是老现象,你为什么还研究它(这也是立项依据里要说明的)?一定要提出新的理由来。如果实验本身起主导作用,那么还需要细说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2) 模型问题:首先要把现实的问题或自然现象转化为模型框架下的过程或演化。相应地,就要考虑用什么模型,朝什么方向努力?(动力学的?唯象的?还是统计的?是数值模型还是微分方程?是二维的还是三维的?)

(3) 方法问题:这与(2)密切相关,也可以先讨论它,再说模型。但我觉得是有了模型框架才知道用什么方法。模型会涉及哪些数学物理的原理和方法?有没有技术问题(如边界条件,适用性,原始数据的可靠性等)?

对后面两点,视野要开阔,不要局限于本学科本专业。例如,做生物学和地学的,可以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统计物理学中找到可行的方法。有些可以套用,有些需要变通。这些问题,在立项依据(文献评述)里也需要适当提出来。

可见,研究内容不是若干个方面的并列或“线性组合”,而需要一根逻辑的链条来链接,那就是模型或概念框架。同时,问题的分解还要注意两点:

(1)分解的问题不能是别人已经做好的,必须是别人没做或没做好的。

(2)要区分哪些是你要做的,哪些是你用现成的。现成的东西不必多讲(参考文献足矣),只说你要做的;当然还要说你做的与人家做过的有什么关系,你的好处在哪儿,人家的毛病在哪儿。

这两点,显然与文献评述是相呼应的。实际上,问题的选择总是与文献有关。对没有研究经验和实验资料的同学来说,问题(特别是理论性的问题)也许主要来自对文献的解读和觉悟。这又回到了昨天说的了:文献的评述要紧紧与你的问题结合起来。反过来说,假如你的文献评述不能与研究内容相互呼应且有机结合,那么这两方面的写法都有问题——你的立项也就不那么严密可靠了。

我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有些同学考虑了很多具体的工作,如何实验、如何观测、如何得到数据等等,都细细写了出来,然后加一句:“最后,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模型。”他似乎不知道这句轻描淡写的话,才是研究的核心,需要多费功夫和笔墨的!

我要说的是,假如心中没有一个逻辑框架或模型,有了再多的数据也得不出结果。如果对研究结果的形式和“形势”没一点儿谱,你知道要什么数据?用什么去分析?怎么分析?做什么模型?也许能用原始数据搭一间积木小房子?没有设计,也没有整体结构,轻轻一碰,坍塌的还是一堆散乱的数据块儿。老爱有句名言,做经验科学研究的同学可能需要多体会一下:“是理论决定我们看到了什么。”

总之,在设计研究内容时,一定要在脑子里挂一幅Avatar式(具体化)的蓝图——暂借那个时髦的名词——你的问题、方法和技术路线就照那个蓝图去规划。当课题结束的时候,你应该让我们远远望见一座迪拜塔,它里面可以没电、没楼梯、没通讯线路,但大楼确实耸立起来了,而且很牢固。我们不希望看到一堆建筑材料,哪怕什么材料都不缺,而且你还把它们堆放得井然有序,连一颗螺丝钉和一寸导线都能方便地找到„„

同学鼓励再写一段儿,于是勉力为之,凑成“三段论”。前两篇说“迪拜塔”的外观设计,大概算“思想的艺术”。现在说怎么实现那个图,这就是“技术路线”。技术路线要具体解说研究内容的逻辑框架的概念和方法,“Avatarize”它们。这一步,等于从外观设计走向结构设计,要拿出施工蓝图(甚至包括经费预算)。这会儿,艺术必须嫁给技术了。

在研究内容里,最核心的是把实际问题(现象)抽象(转化)为模型,这是现象研究的结束,也是理论研究的开始。虽然这两个步骤不是截然分开的,但在写技术路线时,还是要分开来说。所以,路线应该从两个方面写:

(1)凭什么让人相信模型“模”了那个问题?

特别提出这一点,是因为我发现,有些同学在用模型时,只是陈述问题,列举数据,然后抄教科书将模型“引介”一番,却舍不得说为什么那个问题能用那个模型,让人看不清二者之间有哪门子联系。还借建筑来说:假如你的目标是大剧院,那么鸟巢再好看也不能用。所以,你必须说明你真的在设计剧院,你用的蓝图确实满足剧院的要求。

怎么说呢?教科书当然不能抄,你只需要把问题转换的过程说清楚就好。如参数转化为变量,关系转化为因果,过程转化为动力学。相应地,具体的现象也就转化为确定的动力学过程——这时候,模型就“呼之欲出”。

总的说来,第一步要证明模型的合理性。接下来就该是模型的“可行性”了。

(2)怎么实现你的模型?

虽然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但有一条路说了也没用,它的标准句式是:“本项目将通过大量实验和数据分析,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根据数学和物理原理建立模型。”这句话写在这儿看起来可笑,但确实有同学在申请书里那么写呢!

具体的路线当然由模型的方法和概念决定,例如微分方程,你要确定边界条件;如果是时间序列,你要说分析方法;如果用GIS,你要说明开发它的哪些功能;即使是经验公式,

也要说明怎么处理数据。总之,你一定要让自己明白到底要做什么,才能让人家相信你能做什么。技术路线说到底就是让评审人相信,你不但提出了好问题,而且确实有办法解决好问题。

再次提醒,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是相互照应和补充的,而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你的立项。立项、问题和技术路线,三者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每句话都是你自己“专用”的,就算别人抄了去也没用。假如你的立项依据能照抄到同一个学科的其他题目,你的研究方法更是普遍适用于任何问题,那你的申请就等于白写了!

最后一点,关于“创新”。这是一个荒唐的口号——科学不相信重复,当然要创新!申请表里要你写的“创新点”,应该是你的“核心思想”,它可以是整体的,如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可以是结果的,如建立一种新模型;也可以是过程的,如开拓某个新方法。不过一般说来,不要把整个题目作为创新,不要把某些补充或更正也作为创新(例如人家研究了8个因子,你多做了两个;人家考虑了两种情形,你考虑了四种),除非你的补充颠覆了以前的结论。另外,不要把不同的名词当创新(尽管时下的很多“创新”都是如此)——例如在地学研究中,不能换一个地名就算创新一回;不能因为地方特殊,就以为它的研究就独一无

二。有些人做青藏高原,似乎真的以为自己就在世界之巅了呢。

好了,三段论写完了。回头一看,才发现我根本没说明白“怎么写”,倒说了很多“不能那么写”。那就请同学们拿它做反面教材吧!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user_content.aspx?id=292514

第16篇:教育公益基金,公益基金申请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教师职业决定教师必须淡泊物欲名利,执着于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探索、教育反思和教育追求,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精神铸造精神,用人格塑造人格。从教十几年的老师,蓦然回首,最心动的镜头应该是与学生真情碰撞的场面。燃尽灯油,他们的使命就是为学生的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为此,赵晓峰老师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创办了桦树湾教育。

赵老师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短时而精彩的知识讲解,更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我无法预知未来每个学生的成就,也不确定现在优秀的学生将来是否依然优秀,可是我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为他们扩宽人生的道路做准备”。所以,桦树湾教育从创办之初就坚持每年拿出学生学费的百分之十作为公益基金。资助那些曾在桦树湾学习并且品质高尚有胆识的创业青年,来回报社会,回报曾经为他们默默付出的父母和老师。作为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无原则的任凭学生发挥个人创意,但是,在这笔公益基金的使用上虽慈善并不慈祥必须严肃对待坚持原则,在这里作为该基金的发起人明确表明:这支基金是用来资助曾在桦树湾学习现已经完成学业融入社会品质高尚有胆识的创业青年。当然得到帮助并不等于肆意挥霍,如果这样不仅桦树湾不会原谅,社会也不会原谅,而这样的人也一定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古之立大志,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当你在大树下安详地乘凉时,可曾想到大树在坚强地承受酷热?桦树湾历经风雨沧桑十几年曾一度陷入惨淡经营,在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也曾依靠这笔资金勉强渡过难关。虽然十几年的积累这笔资金已变成理论性的数字,但创办人仍未放弃这种理念,一直坚持。

赵老师的这种坚持虽未被社会大众所知,但在小范围内起码在桦树湾学生的家长中得到了尊重。一个人,不是有多少钱就有多少成就。身边有人中奖500万元,你会羡慕,但内心不会产生敬重。我们敬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不仅是因为他拥有雄厚资产,更在于他在打拼企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为社会做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舆论的传播引起了社会效应,赵老师的这种做法得到了社会的响应,2008年9月发起了“桦树湾教育公益基金”。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若干年后“桦树湾教育公益基金”或许是改变您孩子人生之路的关键。但是,我们并不承诺参与了就能得到资助。树根在汲取大地水分让树枝产生果实,不要求什么报酬,但却希望每颗果实都为人所爱为人所用。如果贪婪的像沙漠中的不毛之地,吸收一切雨水,却不滋生草木以方便他人,这样自私的行为我们果断拒之门外。

为此,作为桦树湾教育公益基金的发起人真心希望桦树湾的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桦树湾将是你们知识的传播者,力量的耕耘者。并作为你们坚强的后盾,成就你们辉煌的未来!

第17篇:博士后基金申请体会

博士后基金申请体会

闫春财(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在第四十三批博士后科学基金申请中,我申请到了一等资助金,一级学科为生物学。项目类别属基础学科,在应用学科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能够成功申请,回想两次申请经历,觉得有一些经验和体会,在此总结出来与各位博士后一起分享和交流。

一、选题要有良好的研究基础

本人觉得选题如果没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就好比盖楼没有打好地基。作为理科类学科,其研究成果必然依据大量的实验和数据,而博士后研究工作一般为两年,在这两年内要想阅读大量的文献,实施大量的实验,从而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难度系数”应该不低,所以本人认为选题应该在攻读博士期间或工作后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在主持或参加过的科研项目基础之上,继续开展深入的创新研究,或交叉学科研究,或运用新方法、新理论研究,即多在“新”和“独特”上钻研。另外选题也不应过大、过泛,这样专家认为我们在短时间内完成困难较大。

二、申报项目结构力求严谨

结构是第一印象,最重要的是条理清晰,这样让那些平时很忙的评委一目了然,我敢说没有一位评委能够耐心阅读杂乱无章的申请书,如果错别字时常映入眼帘,那失败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因此我认为申请人不但要详细阐述项目信息内容,而且必须按照申请书的格式严谨论证项目的各个环节,尽量做到不出任何漏洞。在基金申请书中,主要有项目简介、项目内容和研究方法三大项,下面简单介绍我是如何安排这几项内容的。

1、申报项目简介

①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你要干什么。

②预期目标:主要介绍能解决什么问题,取得什么成果。

③ 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④创新与发展:我觉得这一部分很重要,要突出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比如运用了哪些新方法,哪些新技术,哪些新理论等等。

2、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

①研究现状和立论依据:阐明前人的研究历史、基础,着重阐述为什么开展所申请的项目研究

②研究内容:详细介绍要干什么,如何开展。

③ 参考文献:在撰写研究现状时,把参考文献写明,做到有理有据。另外注意要多参考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刊物上发表的英文文章。

3、申报项目的研究方法

①研究计划:即研究的时间安排,我是按照季度写研究计划的。

②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案、技术路线:此部分应该详尽,把应用的理论、实验仪器设备、药品、分析软件等,以及实验的简单流程一一写明,这样专家认为该项研究的方案比较周密。

③ 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这一部分写明主持或参加过哪些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发表多少篇论文、几部专著等;获得过什么专利和奖励;参加过哪些国内外会议;对当前国际研究状态的掌握程度等等,越全面越好。

④已具备的条件及目前进展的情况:该部分应该说明已经具备大部分实验条件,简要说明目前研究进展。

⑤资助金的拟用计划:该项内容不可小看,不可草草应付。我在第一次申请时这部分写的比较含糊,可能也是申请失败的一个原因。所以这次我分成以下4个方面拟用: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协作费。每一项都要说明详细的拟用计划,比如仪器设备费,说明要购买哪些仪器,药品,软件等。

三、咬定青松不放松

本人第一次申请失败后,首先想到的是我的项目题目可能不够新颖,没有吸引专家的眼球,所以有一段时间想改动研究方向。后来在不经意间又看了原来的申请书,发现很多错误,其中有许多由马虎所致的错误,且立论依据不够严密,因此我下决心不再改动项目题目,继续更加严密的论证项目,认真修改。在第二次申请之前,我让老师、其他申请到基金的博士后进行修改,提出意见。同时在此期间我又发表了3篇SCI收录论文,担任一部会议论文集的副主编,这样发表

第一作者论文就达到12篇,其中9篇被SCI收录,参加编写专著5部,从而研究基础就更加雄厚。

四、推荐专家要具影响力

找推荐专家不要闲麻烦,尽量找在该项目研究方向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授、博导,当然是权威的专家就更好了。然后把自己的项目情况详细汇报给他们,先自评,最后再写出推荐意见。

以上是我申请博士后基金前后的几点体会,由于时间仓促,写的不够全面,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没有基金都要积极的投入科学研究,慢慢积累研究成果,那么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最后,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研究项目不可能获得资助,如果不申请,那是100%没有资助;申请了,说不定幸运之神就降临在你的头上了,祝各位博士后同仁申请成功!

2008年9月4日

第18篇:基金申请总结归纳

又是一年国基时~~ 不管将来会是怎样的,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基金都是一种历练~~ 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下曾经写过的基金经验总结归纳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之前在丁香园和科学网都有分享,回头看看却忘记发在小木虫了,当初写基金时在小木虫求助很多,也得到很多~~很感谢这个论坛~~~

中标率:8-12% 自然基金是对基础研究的资助。

面上项目: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探索。主要资助科学家自由选题(占70%) 重点项目:学科前沿、新生长点,重要意义(占20%) 重大项目:重大科学问题(占5%-10%)

自然基金资助什么样的人?能做出创新性成果的人。 如何判断?首先,项目申请者要有敏锐的判断力,有研究工作的基础,有创新的思路与设计,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工作认真求实,有好的条件,好的团队。而这些都必须体现在标书里面。一份好的标书要有创新性强的选题,有简明新颖的题目,充分的立题依据,严谨的方案设计,合理的研究团队,坚实的研究基础,精确的预算设计以及画龙点睛的摘要。选题正确与否的关键是创新。创新性是一份标书获批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标书撰写常见的问题是“大、空、虚、平、泛”。

什么是创新?提出了新理论(新学说)或新方法;或者具有原始性创新。只有世界第一没有国内第一;运用已有的理论、方法研究解决从未有人研究与工作过的问题,解决新问题;有前人或自己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发现、发明、创新,创新不是物基础的突发奇想。 如何体现创新性?首先选题要符合科学基金资助范围与学科性质;选题要有科学意义与学术价值;选题上要考虑学术上的创新;要发挥自己的研究基础与学术优势。

如何提出课题?抓住问题导向;凝练科学问题;完成理论升华;指导解决实际。理论指导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成败的关键是选题的好坏,一般要提前半年或一年选题;好课题是对学科深刻理解条件下产生的,要大量翻阅文献,综合分析思考。以问题为导向,而不是以技术为导向。解放思想、发散思维、多方法多学科交叉容易申请;创新性新技术、新理论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而临床课题最好不要选择临床应用的方向,而应选择应用基础研究;选择有工作基础的领域;重要科学问题的切入点准确,切忌过宽过大;没有人做过的课题不能作为立项依据;还没热起来的热点一定是好的课题;热中选冷有戏、冷中选热有门;临床课题可以是当前没有好办法治疗的疾病;一定要到NSFC检索一下类似课题的历年资助情况,太多、太少都不好,最好是最近两年增加的资助领域。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应查看基金委每年编辑出版的《资助项目汇编》,至少查看三年的。

命题:标书题目的重要性-名不正则言不顺。应包含:研究目的、主要方法、干预对象、主要环节。命题方法与技巧:要顺应潮流,抓住热点、难点;开宗名义:直接点出研究的方法与重点内容;凸现亮点:创新性应在题目中体现;展现发现;设置疑点;设置玄机;避免三忌:太大、太土、太重。

书写国家自然基金标书回答好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做?立项依据

2.做什么?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3.怎么做?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4.凭什么做?研究基础

1.项目研究意义:阐明研究问题在科学发展链上(环节)中的位置,说明这一科学问题的来源、形成与提出的理由。核心问题是什么?目前什么人在研究?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别人怎么来研究的?还存在什么问题?哪些问题是别人没有想到的,尚未解决的?你考虑怎么来解决? 2.研究方法:从领域入手,提出主要问题,引出热点研究方向,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设想。 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成熟的方法;对新方法在详细介绍其基本原理基础上,阐明可以应用于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和试验依据,避免低水平重复、文献查阅不全、总结表达不够、对方法原理理解不够。正确分析国内外进展并附参考文献,经典的、最新的、最近的国际会议文献,以二十篇左右为宜。文献选择的方法:围绕主题;新旧搭配;主次搭配;课题组内外搭配;国内外搭配;杂志与会议搭配;适量饮用。所谓有文献等于没疑问。

4.立题依据书写技巧:具体问题和研究意义必须充足,一定要有意义;一定要有可预见的成果;任何重要的论点都要有文献标注;好的标书是在高水平和低水平教授之间的平衡。尽可能少饮用非常专业名词,如果应用的话务必讲清楚。

5.设计-研究什么?如何研究?有限目标、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力求创新;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6.研究目标:可这样写:明确。。。。。。关系,揭示。。。。。。规律,阐明。。。。。。原理(规律),建立。。。。。。方法等。撰写要求:有限目标,与研究内容相呼应,3-5条。 7.研究内容:

要求:内容要适当-确保研究周期内完成;为目标服务-与目标相辅相成;要重点阐述。 8.拟解决关键问题:研究过程中对达到预期目标有重要影响的某些研究内容或因素;为达到预期目标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手段。关键问题要突出,且具有一定的难度。所有关键技术要有文献标注,最好是本实验室发表的,关键实验材料必须已经具备或可以获得,应附有证明。

9.特色与创新性:包括原始创新和跟踪创新。

10.技术路线:撰写方法:以时间为顺序为主线;以研究内容为主线;分大小标题,突出逻辑关系;详细写清楚每个具体步骤。

11.可行性:理论上可行、技术上可行、设备条件上可行。

12.研究成果:包括:理论成果、技术方法、论文、专利、人才培养。

13.研究基础及条件:介绍申请项目直接相关的预试验研究成果;提供论文、专利、成果;以往工作相关技术,包括学术思想、科研团队、试验条件、实验技术。课题先进性+技术路线合理新颖+工作基础雄厚。

14.研究团队:课题主要成员6-10名。结构合理:高级研究人员1-2名,中级研究人员2-3名,技术人员及研究生3-5名。其中中级人员1-2名是骨干,这是技术的保障,研究生不能少于2名。

15.摘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应该最后撰写。包括研究方法、内容、目标和研究意义。撰写格式如:以。。。。。。为研究对象,采用。。。。。。方法,进行。。。。。。研究,阐明。。。。。。机制或揭示。。。。。。规律,为。。。。。。奠定基础/提供。。。。。。思路。摘要一定要语气坚定,旗帜鲜明。

16.经费预算:人员费5%,管理费5%,实验材料费60-70%,仪器费小于10%,合作费小于10%,不要购置5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及设备。

第19篇:基金申请新议

基金申请新议-12:分清主次 谨慎选择

最近,有博友向我咨询一个问题:作为交叉科学问题的研究者,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应该如何填写学科代码?亦即,如何认定申请亚类?这个问题略带普遍性,在以前的博文中有零星叙述,尚未集中地议论过,这里就此发表一些浅见,还望与博友们讨论。

在世纪之交,申报交叉科学项目占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在力学学科申请生物力学项目,在会议评审阶段,会优先评审交叉科学项目,落选者还可进入下一阶段评审,相当于多了一次机会。随着科学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愈演愈烈,已成为一种常态,比方说,生物力学已然成为力学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列入基金申请指南,过去作为交叉学科的优势已荡然无存。于是,交叉项目的申请代码定位反而成为困惑部分申请者的一个难题。

基金申请时学科代码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总是希望申请书能落入较为熟悉论题的“小同行”手里进行评审。有些交叉项目的申请者在表格上选填两个代码,分属两个学部。殊不知,所填的第二个代码没什么意义,因为申请书在基金委汇总之后,通常分发到所填的第一个代码归属的学部,到不了后一个代码所属的学部。因此,最重要的是选准第一个学科代码。

这里举两个例子。 前年,我校的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让我预审他们的基金申请书,其中一位青年基金项目申请者申报的是将纳米科技应用于电化学分析,目标是解决一个太阳能利用的科学问题。他把第一个学科代码定为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的E0607(能源利用),第二个代码为B0502(电化学分析)。我建议他把两个代码交换一下,因为申请书只是把太阳能利用作为应用背景,而真正有贡献的内涵是电化学分析的改进。不知何故,他没有接受我的建议,结果此项申请铩羽而归;翌年再战,他接受了我的建议,拿到了项目。

我所有一位教授,近年来主要研究某个计算方法,他对此法情有独钟,对它进行了种种发展和改善,用以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固体力学问题,他以“解决XX力学问题的XX方法的改进和发展”为题,在力学学科进行了两次基金申请,均告失败。他向我咨询时,我告诉他力学界崇尚“问题驱动”,亦即以解决科学问题为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多数学者不大赞成此类的“方法驱动”型的研究,建议他“改换门庭”,转向数学学科申请,结果一举成功,后来还在那里得到了连续资助。

浏览基金申请指南中的学科代码目录后就会发现,同一个项目,可归属不同的学部,即使在同一个学部中,也可归属不同的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以环境科学问题为例。所提供的选择有:

地球科学部:D0104环境变化与预测;D0105土壤污染与修复;D0109污染物行为过程及其环境效应(及子项);D0110区域环境质量与安全(及子项);D0112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子项);D0309环境地球化学;D0512大气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D0608海洋环境科学;

化学科学部:B010904放射性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B07环境化学(七个子项); 数理科学部:A020409环境流体力学;A050407核技术在环境科学、地学和考古中的应用;

管理科学部:G0312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及子项)。 上面所列的可能还不完全,从中可以发现,环境科学项目的归属横跨基金委的八个学部中的四个,但似乎在头两个学部占主导地位。

因此,如何正确选择学科代码是颇费思量的事情。

那么,怎样选定申请书的学科代码呢?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1.吃透两头,心中有数。先要对于自己拟申请的项目做透彻的分析,熟知:目标定位、关键问题、核心技术、项目特征、涉及学科等等,特别是应弄清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的学科的主要归属,认定项目是问题驱动还是方法驱动;其次要认真阅读分析当年的基金申请指南,了解学科代码分布及其相关涵义,并不断与自己的申请相联系,做深入考量。 2.深入调研,弄清态势。通过自己平时浏览文献、参加学术会议、咨询资深专家等途径,锁定“小同行”专家归属的学科范围。具体说来,有几个办法可以实施,例如,进入基金委的门户网站,查阅近两三年同类研究项目的归属;再如,通过主题词搜索EI之类的检索工具(如EI的Engineering Village),确定自己的学科的主要归属以及“小同行”的分布。

3.针对实际,细致分析。反省自己过去申请遭遇失败的经历,分析一下有无学科定位(申请代码)上的失误。对把握不准之处,虚心请教周围的专家、朋友,听从他们的有益建议。

以上所述是个人见解,欢迎各位评头论足。 预祝基金申请者龙年大吉,申请成功!

第20篇: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发展青年基金管理办法

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发展青年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支持我校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促进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加强科研后备力量建设,保证我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特设立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发展青年基金(下简称“青年基金”)。

第二条青年基金由科技处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条青年基金资助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资助经费不超过2万元。各二级单位对每个项目原则上应按照1:1的比例给予配套经费。

第二章申请条件

第四条青年基金面向我校未主持过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纵向科研课题,具有博士学位,申报当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在职教师。

第五条青年基金鼓励创新性研究,自由探索,自主选题。已获资助者不得再次申报。

第三章申请和审批程序

第六条 科技处根据二级单位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人数、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获得奖励等科研综合指标以及历年承担青年基金项目的完成情况,向二级单位分配申报名额。

第七条 二级单位应依据科学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按照分配名额数量,自行组织遴选项目申报人选,并按时间要求将项目申请清单和遴选过程说明报科技处。超出限额的,科技处对该单位的申请不予受理。

第八条 科技处对各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将立项建议名单报校长批准。

第四章项目实施

第九条 项目执行期间,项目负责人不得代理或更换。

第十条 二级单位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负责,科技处将适时对项目进行抽查。

第十一条 在项目资助期内,受资助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视为结题:

(1)以第一作者发表CSSCI/SCI/EI收录论文1篇(或申请发明专利1项),且在项目资助期间及项目结束一年以内,至少提交一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申请书。

(2)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纵向项目资助。

第十二条 项目经费主要用于科学研究中的实验、计算、学术交流和论文版面费等费用的支出。项目经费由科技处审核列支。

第七章附则

第十三条 本管理办法由科技处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青年基金申请范文
《青年基金申请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