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习报告

电子线路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07 08:37:00 来源:实习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电子线路CAD实习报告

电子线路CAD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理论学习首先使掌握基本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方法与电路原理图元件符号的制作方法。同时掌握印刷板图的概念、印刷板图的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印刷板图元件封装的制作方法,用Protel绘制电路原理图和PCB图。也为后续课程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电子设计竞赛、专业论文撰写、电路设计等提供一个良好的应用工具。

二、实习内容:

二.1 用Protel画两张电路原理图(多路数据采集板和交通灯板)。

图 1多路数据采集板原理图

图 2交通灯板原理图

二.2 绘制PCB图(手工布线,隐藏元器件)

图 3多路数据采集PCB图

图 4交通灯PCB图

三 电路原理图和PCB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三.1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1) 规定图纸大小

首先要构思好零件图,设计好图纸大小。图纸大小是根据电路图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而定的,一定要选择最适合的图纸尺寸,太大或者太小都不行。

2) 3) 设置protel 99 se/Schematic设计环境

包括设置格点大小和类型,光标类型等等,大多数参数也可以使用系统默认值。

放置零件

根据电路图的需要,将零件从零件库里取出放置到图纸上,并根据电路图的要求找对位置放置元器件,并对放置零件的序号定义和设定等工作。

4) 原理图布线设置

利用protel 99 se/Schematic提供的各种工具,将图纸上的元件用具有电气意义的导线、符号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原理图,原理图完成之后需要对所有的元器件封装进行。

5) 调整线路

将初步绘制好的电路图作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使得原理图更加美观。

三.2 PCB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1) 2) 元件编号

根据已经换好的电路原理图对元器件进行编号。 电路规则检查

在原理图中对电路进行电气规则检查,如果电路中存在电气错误就会给出报告并在原理图上显示出来,修改原理图中的错误,直至无错误。 3) 4) 创建网络表

在原理图中,创建网络表。 新建PCB文件

在文件夹“documents”中,新建一个PCB文件夹“PCB Decument”,输入新建的PCB文件名。

5) 装载封装元件库:

打开新建的PCB文件,找到PCB封装元件库并选中,当元器件没有自带的封装时,要自己新建元器件封装并且导入。 6) 7) 8) 9) 装载网络表:选中刚建立的网络表文件,若有错误就会在Error一列中显示出来,关闭对话框,回到原理图修改错误,直至无错通过。

放置封装元件:上一步若无错误,则按Execute按钮,将所有的元件封装放入PCB窗口中。点击全局按钮,就会看到所有元件放入PCB窗口中了。

设置PCB板参数:在PCB文件上,点鼠标右键,选择菜单Options选项中的Layers层,在第一个Visible前打勾,再将第2个Visible (网格2)改成400mil。

修改移到步长:为了在元件布局时,移动元件更准确,将移动步长改为10 mil,也可以不用修改。

10) 元件布局:元件布局原则上可按原理图的位置摆放元件,手工移动元件,进行布局,元件应尽量紧凑,对齐。将每个元件符号移到该元件的附近,并最好向上放置。元件布局是设计PCB版图的最重要、最关键一步,也是花费时间最长的一步。将所有元件摆在矩形区域内。最后点击KeepOut禁线层标签,根据摆放的元件区域画出电路板的边框线,框内即为布线区域,也就是确定了电路板的面积大小。 11) 规划PCB板布线规则:

a) 单击菜单Design 设计—Rules„规则,设置导线宽度,在选项中填入全板最小线宽数、全板最大线宽数,在Preferred Width选项中填入默认线宽数,一般是最小线宽和默认线宽数相同,可根据电路设计需要设置导线宽度。 b) 设置GND和VCC线宽:紧接上一步,点ADD„按纽,选中Net,在下边Net下拉列表中选GND,将最小线宽、最大线宽、默认线宽均设置为相同的线宽数,。再点ADD,用同样的方法将VCC最小线宽、最大线宽、默认线宽均设置为相同的线宽。如果还要单独设置某些网络的线宽,方法同上。如果画单面板还要选择布线层Routing layers,双击下面蓝条,出现一个对话框后将Top Layers设置为Not Used,结束后单击Close关闭对话框。

12) 手工布线:

a) b) c) d) 关键的信号线要尽量粗,并在两边加上保护地,高速线要短而直,导 线的宽度不要突变。

任何信号都不要形成环路,如不可避免,要让环路区尽量小。

PCB尽量使用45º折线而不要采用90º折线布线,这样可以减小高频信号对外的发射与耦合。

一般采用平行的走线可以减少导线电感,但导线之间的互感和分布电容会增加。 为了抑制PCB线路之间的串扰,在设计布线时应尽量避免长距离的平行走线,尽可能拉开 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信号线与地线及电源线尽可能不交叉。 e) 在一些对干扰十分敏感的信号 线之间设置一根接地的线路,可以有效地抑制串扰。

布线尽可能把具有同一输出电流,而方向相反的信号利用平行布局方式来消除相 应的磁场干扰。

f) 发热元件周围或大电流通过的引线应尽量避免使用大面积铜箔,否则,长时间受 热时,易发生铜箔膨胀和脱落现象。必须用大面积铜箔时,最好用栅格状,这样有利于铜 箔与基板间粘合剂受热产生挥发性气体的排出。

7、焊盘中心孔的直径要比器件引线直径稍大一些。焊盘太大易形成虚焊。

四 体会和心得

本次课程设计实习,我们主要是针对protel se99 这个软件进行基本的学习。自己也基本掌握了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方法与电路原理图元件符号的制作方法,同时进一步了解了印刷板图的概念、印刷板图的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印刷板图元件封装的制作方法。

推荐第2篇:电子线路CAD实习报告 2

电子线路CAD实习报告

一:实习意义及目的

提高自身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掌握一种CAD软件(Altium Designer)的使用;了解前沿技术;就业的方向之一。

熟悉Altium Designer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了解PCB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流程,掌握PCB设计的一般设计方法;锻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团队合作,相互学习的方法。

二、电路原理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 1 )新建原理图文件。在进人 SCH 设计系统之前,首先要构思好原理图,即必须知道所设计的项目需要哪些电路来完成,然后用Altium Designer来画出电路原理图。

( 2 )设置工作环境。根据实际电路的复杂程度来设置图纸的大小。点击“设计”→“文档选项”→“方块电路选项”、“标准风格”,图纸的大小都可以不断地调整,设置合适的图纸大小是完成原理图设计的第一步。

( 3 )放置元件。从元件库中选取元件,布置到图纸的合适位置,并对元件的名称、封装进行定义和设定,根据元件之间的走线等联系对元件在工作平面上的位置进行调整和修改使得原理图美观而且易懂。

上图为元件库,几乎所有的电子元件都能在这里面找到

( 4 )原理图的布线。根据实际电路的需要,利用 SCH 提供的各种工具、指令进行布线,将工作平面上的器件用具有电气意义的导线、符号连接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电路原理图。

( 5 )建立网络表。完成上面的步骤以后,可以看到一张完整的电路原理图了,但是要完成电路板的设计,就需要生成一个网络表文件。网络表是电路板和电路原理图之间的重要纽带。

( 6 )原理图的电气检查。当完成原理图布线后,需要设置项目选项来编译当前项目,利用 Altium Designer 提供的错误检查报告修改原理图。

( 7 )编译和调整。如果原理图已通过电气检查,那么原理图的设计就完成了。这是对于一般电路设计而言,尤其是较大的项目,通常需要对电路的多次修改才能够通过电气检查。

( 8 )存盘和报表输出: Altium Designer 提供了利用各种报表工具生成的报表(如网络表、元件清单等),同时可以对设计好的原理图和各种报表进行存盘和输出打印,为印刷板电路的设计做好准备

三.PCB图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1.绘制原理图:添加元件封装、生成网络表 2.规划电路板

3.网络表与元件的装入 4.元件封装 5.元件布局 6.布线

(一)、布线的方法和步骤 (1)装载元件库

打开元件库(Libraries)面板,点击Libraries,点击Add Libraries, 选择并加载所需的元件库。 在(Libraries)面板点击Search,输入所需元件名,点击Place,按X,Y或空格调整方向,放置在原理图相应位置。

(2)正确画线:“导线”与“元件脚”若是机械地堆砌在一起,它们之间就没有真正、可靠地连接起来。从原理图自动转化到PCB时,PCB出现元件脚悬空错误。 当出现红色X时才算网络标号真正的标了上去。件库装载 (3)序号标示:不能有重复的“序号标示”。

(4)元件“封装”:全部元件都要加封装,每个元件所加“封装”的外形大小要合适,元件的外形大小不合适,原理图中的元件使用了PCB库中要一致的封装。 (5)、元件布局:不管PCB页面中“有没有元件”,都要严格进行元件布局。 (6)、布线规则:DXP默认进行“双面板”布线。点击“设计”→“规则”选“routing”对线宽进行设计:线宽设计为12mil,VCC和GND设为30mil。

(二)、PCB板的实物抄板的方法和步骤

(2)绘制元件封装,由於我们要抄的PCB板中,所用的元件封装不一定和中的元件封装吻合得到,所以我们要自己建立元件封装,即将我们所要绘制的PCB中的元件形状绘出来。对于引脚少于20的,两侧宽度设为300mil,大于20脚时则为600mil,每次新增元件要对元件进行重新命名,封装也是如此

焊盘在Multi-layer层放置,画线在Top Overlay层画线。

封装画好后点击“编辑”设置参考引脚。

如若重新命名或修改可找到对应封装进行修改

(3)对于元件如何找封装呢:双击选中某个元件,跳出一对话框,右下角则有

若没有引脚则点击add增加引脚 点击确

(2)在原理图页面点击“工程”选择第一项进行编译,然后点击“设计”选择第一项生成PCB

再一次点击生效更改、执行更改

(3)按照PCB板的元件摆放角度和位置,依次排好元件。

(4)绘制走线:焊盘绘制好后就开始绘制走线 。必要时要放置过孔。 五.本次实习的问题、体会和心得

CAD制图在掌握了基本制图方法之后只要你有耐心,多复杂的线路都可以搞定 而且CAD制图的用途也很广泛,不单单是是用在画电路板也可以用来画实物模型 电路原理图和PCB板要用于实际需要经过多次修改,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实验中,有的原件库中的元件不符合设计要求,这是就需要自己来画,封装也需要自己来设计。而这次设计使用的是双面板,两层画线,这样布线就更加方便,底层布不了的可以在顶层布线,几乎不需要考虑飞线问题了。有的时候花了元件,也封装了,可就是生成不了PCB,经过仔细查找,很多原来是因为标示符没有了,这就需要画图时要仔细、认真。总之经过这次实习学会了很多,以后做设计时也不会啥都不懂了,同时也磨练了自己的心性。

六.实验图片

推荐第3篇:电子线路实习心得体会

篇一:电子线路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

二、实习条件 ...................................................1

三、实习要求及注意事项 .........................................1

四、实习内容和实践安排 .........................................1

五、multisim软件简介 ..........................................2

六、设计题目 ...................................................2

七、电路仿真实例 ...............................................7

八、考核内容 ..................................................15

九、结束语 ....................................................16

十、参考文献 ..................................................17

一、实习目的

电子线路实习时了配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而开设的。采用ead技术中的multisim软件来对模拟电路进行仿真运行,让学生完成eda技术方面的初步训练,培养起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以适应当今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以计算机仿真为基础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即ead技术已成为当代电子电路及集成电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multisim是一个优秀的电子技术训练工具,利用它可以更灵活的进行电路实验,并在实验室难以达到的实验条件下进行模拟,从而提高学生设计和分析电路的能力。通过综合性设计能使学生会解决较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以后 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条件

场地:机房

设备:安装好multisim 软件

工具及材料:每个学生使用一台计算机

三、实习要求及注意事项

1.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使用multisim软件

2.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设计一个实习题目,并使用multisim绘制原理图,进行电路仿真。3.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习报告的撰写。

四、实习内容和实践安排

本次实习安排在专门的实践周集中进行。内容和时间安排如下: 1.首先布置设计题目,讲解设计原则及典型电路。

2.学生查找资料,进行电子线路分析,并计算元件参数。

3.下载必须的软件及查阅参考书,快速熟悉multisim软件,教师指导答疑。4.用仿真软件画图,对电路各部分工作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仿真测试。 5.考核验收,撰写实验报告。

五、multisim软件简介 multisim 9是iit公司推出multisim 2001之后的multisim最新版本(06年底又发布最新的版本multisim10)。multisim 9提供了全面集成化的设计环境,完成从原理图设计输入、电路仿真分析到电路功能测试等工作。当改变电路连接或改变元件参数,对电路进行仿真时,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各种变化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eda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与早期的cad软件相比,eda软件的自动化程度更高,功能更完善,运行速度更快,而且操作页面友善,有良好的数据开放性和互换性。

电子工作平台electronice workbench 软件是加拿大 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 公司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推出的电子电路仿真的虚拟电子工作台软件。它具有一些特点: 1.采用直观的图形界面创造电路,在计算机屏幕上模拟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绘制电路图需要的元件,电路仿真需要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从屏幕上获取。 2.软件仪器的控制面板外形和操作方式都与实物相似,可以实事显示测量结果。

3.multisim软件带有丰富的电路元件库,提供多种电路分析方法。4.作为设计工具,它可以同其他电路分析.设计和制板软件交换数据。 5.multisim还是一个优秀的电子技术训练工具,利用它提供的虚拟仪器可以用比实验室中更灵活的方式进行电路实验,仿真电路的实际运行情况。

6.常用电子仪器测量方法我们都非常熟悉,因此非常适合电子类课程的教学和实验。

这里,我们将学习multisim软件的初步知识,基本操作方法,电路图的绘制,虚拟仪器的使用及基本分析方法。

六、设计题目

1.设计一个基极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已知条件:vcc=12v,rl=5.1kω。已知晶体管β=50-60,设icq=1ma。设计计算并选取电路元件参数,使放大电路能够不失真地放大正弦波信号,并达到av≥80。

题目分析:根据基极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特点知, rb2vbq?vbeqvbq vcc,icq?ieq?? rb1?rb2r3r3 rb21 ? 又vcc=12v,因此当r3选取3.0kω时 rb1?rb24 vbq? 故选择 rb1=90kω,rb2=30kω

vo?rl??rl∥r1? 由av?得 r1=8kω virbe rbb??1??? ieq 加入直流电压源、信号源和电容后连接电路。电路如图:

仿真结果如图:

2.合理选择集成运放和电阻值,实现以下运算关系: uo?0.2ui1?10ui2?1.3ui3 题目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实现的加法运算结果均为反相,因此上述关系时可用两个加法运 算来完成

???0.2ui1?1.3ui3???10ui2?关系式可化为 uo??? 运算放大器u1中r2选择26kωu2中r7选择10kω后,计算得r1=20kω,r4=130kω, r5=10kω,r6=1.0kω

加入正、负直流电源和信号源后连接电路。

电路如图:仿真结果如图:

直流量篇二:电子电路课程实习心得体会 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过一周的电子设计,我学会了如何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与实践,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电子电路的设计、仿真与焊接,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麻烦,但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这次设计不仅增强了自己在专业方面的信心,鼓舞了自己,更是一次兴趣的培养。 这次电子实习,我所选的课题是“倒计时光控跑马灯”,当拿到选题时,我认为这个不是很难。但当认真的考虑时,我才发现一切并非我想的那么简单。无论一个多么简单的课题,他所牵涉的知识比较多的,比如我这个选题不仅仅包括许多模电器件和数电器件,它还包含许多以前我没有接触或熟知的器件。所以我在设计时也在不断的学习,了解每一个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运用。经过与搭档的多次交流,我们才确定了最后的电路方案,然后在多次的电路仿真之中,我们又进行了更加完善的修改,以达到万无一失。

第三天的任务主要是焊接自己设计的电路板。开始,我们都充满了好奇,毕竟这是第一次走进实验室去焊接电路板。不过才过了一天,所有的好奇心都烟消云散,换而的是苦与累。我这时才知道焊电路板确实是一件苦差事。焊电路板要人非常的细心,并且要有一定的耐心,因为焊接示若稍不注意就会使电路短路或者焊错。经过一两天的坚苦奋斗,终于焊完的。但当我们去测试时却无法出现预期的结果。然后我没办法只得去慢慢检查,但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我想实际的电路可能与仿真的电路会产生差错,毕竟仿真的是在虚拟的界面完成的。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天我都在慢慢调试和修改中度过,想想那几天过的真的好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修正却还是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好几次都想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经过多次调试,最后还是得到正确的结果,那一刻,我感觉如释重负,感觉很有成就感。 一个星期的电子实习已经过去,但是使我对电子设计有了更的了解,使我学了很多,具体如下:1.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熟悉电子产品装工艺的生产流程,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2.熟悉了有关电子设计与仿真软件的使用,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3.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够灵活的运用

4.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网上和图书馆的资源,搜索查找得到需要的信息;5.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搭档相互讨论,

学会了怎么更好解决问题。篇三:电子线路实习报告最终版 xxx | xxx | xxxxxxxxxx | 2013-01-14 0 电子线路实习报告页实习一 :焊接电路板训练

1月3号,同学们有的带着对实习的期许,有的带着惺忪的睡眼,有的带着小许的抱怨开始了大二上学期结课后的实习。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下合适的体验板,实际就是以前用过的老板子。首先我们把老电路板上的元件取下来,再焊接上去,这样不停地拆下焊接上去,达到训练的效果。第一个早上,取下了足够的老元件,回去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下注意事项,了解一下

正确的焊接方法:焊接时利用烙铁头的对元件引线和焊盘预热,烙铁头与焊盘的平面最好成45°夹角,等待焊金属上升至焊接温度时,再加焊锡丝。被焊金属未经预热,而将焊锡直接加在烙铁头上,使焊锡直接滴在焊接部位,这种焊接方法常常会导致虚焊。

准备工具:电路板,电烙铁,支架,松香助焊剂,焊锡,各类待焊接的元件。 元件焊接步骤 1)插入元件 将插件元件插入电路板标示位置过孔中,与电路板紧贴至无缝为止。如未与电路板贴紧,在重复焊接时焊盘高温易使焊盘损伤或脱落,物流过程中也可导致焊盘损伤或脱落。

2) 预热 烙铁与元件引脚、焊盘接触,同时预热焊盘与元件引脚,而不是仅仅预热元件,此过程约需1秒钟时间。 3) 加焊锡 焊锡加焊盘上(而不是仅仅加在元件引脚上),待焊盘温度上升到使焊锡丝熔化的温度,焊锡就自动熔化。不能将焊锡直接加在烙铁上使其熔化,这样会造成冷焊。 4)凝固

取元件较为容易,只需边熔化焊锡边拔动元件,反复操作直至拔出。 页1实习二:直流稳压电源充电器的焊接组装 拿到器件,开始下一个任务 1.根据按照说明书焊接与安装: (1)清查元器件的数量与质量,老师强调虽然是新的,当有可能还有不合格的器件) (2)确定元器件的安装方式、安装高度,一般它由该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印制板与外壳间的距离以及该器件两安装孔之间的距离所决定。以免无法安装妥当,考虑实际的空间以及位置。

(3)刮脚,上锡。进行引脚处理,即对器件的引脚弯曲成形并进行烫锡处理。成形时不能从引脚根部弯曲,尽量把所有字符的器件面置于观察的位置,字符应从左到右(卧式),从上到下(直立式)。安装说明上有这两种安装方式,估计直立安装是为了散热性好吧。 (4)插装,焊接

(5)焊后处理:剪去多余引脚线,检查所有焊点。 (6)盖后盖,上螺钉

2.根据安装说明书测试与调整 测试:

(1)接通电源,绿色通电指示灯(led1)亮;(2)空载电压:空载时测量通过十字插头输出的直流电压,其值应略高于额定电压;(3)输出极性:拨动s2开关,输出极性应相应变化;(4)负载能力:当负载电流在额定值150ma左右时,输出电压的误差小于±10%;(5)过载保护:当负载电流增大到一定值时led1绿色指示灯逐渐变亮,led2逐渐变暗,同时输出电压下降。当电流增大到500ma左右时保护电路起作用,led1亮,led2灭。若负载电流减小则电路恢复正常;(6)充电电流:充电通道内不装电池,置万用表于直流电流档,当正负表笔分别触及所测通道的正负极时(两节电池为一组),被测通道充电指示灯亮,所显示的电流值即为充电电流值。也可用仪器测量

1、

2、3的测试点。调整:

(1)若稳压电源负载在150ma时,输出电压误差大于规定值的±10%时,3伏档更换r4,6伏档更换r5,阻值增大电压升高,阻值减小电压降低; 页 2(2)若要改变充电电流值,可更换r7(r9),阻值增大,充电电流减小。阻值减小,充电电流增大。

记录数据:六个三极管各脚分别再3v与6v时的电位以及两个电压档的具体数值。 实习三:设计一个数字电子钟 1.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案

①分、秒计时器及显示部分。分和秒计时器的控制是一样的,都是由一个十进制计数器和一个六进制计数器串联而成为六十进制计数器。采用的是反馈清零法。

②时计时器及显示部分 时计时器是由两片74ls161级联而成的二十四进制的计数器,采用的是反馈清零法。 页 3 2.元器件

① 74ls161芯片6片,

② 74ls00芯片2片(8个2输入与非门), ③ 数码管6个

三、总设计电路: 4 页

推荐第4篇:电气制图与电子线路CAD实习(报告)

电气制图与电子线路CAD实习

名: ***

级:*****

号:******

项目名称:简易波形发生器设计(液晶)

指导老师:*****

实习日期:2015年9月1日-14日

1

..................................................................................................3 第一章

设计软件....................................................................................3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Altium介绍................................................................................3 Altium 2004安装.......................................................................4 电子线路绘制............................................................................6 创建工程....................................................................................6 原理图创建................................................................................7 PCB创建...................................................................................8 原理图库创建............................................................................8 PCB库创建................................................................................8 简易波形发生器设计(液晶).................................................9 实习感想..................................................................................10 参考书目..................................................................................10 2

前言

《电气制图与电子线路仁人CAD》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绘制电气图和阅读电气图能力为目的的一本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作为电气、电子、自动化、数控、计算机应用等电类及以电为主的机电一体化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电气制图与电气图用图形符号的国家标准,并据此能正确阅读电气图和绘制电气图。通过学习一种典型的电子路线CAD软件Protel DXP,掌握计算机绘制包括电路(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在内的电气图制图技能。

电气图是用图的形式来表达电路功能和信息的一种技术文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各种电气设备、电子仪器、电工产品,不管是简单普通的,还是复杂精密的,它们的制造、装配、调试、使用和维护都要以各种电气图为依据。在学术交流、科技合作、经贸洽谈,经营管理中,电气图又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技术语言,成为人们在电气领域统一思想的交流工具和传递信息的媒体介质。

第一章 设计软件

第一节 Altium介绍

一、简介

Altium(前称Protel International Limited)有限公司由Nick Matrin于1985年在塔斯马尼亚岛的霍巴特成立,用来开发基

3

于计算机的软件来辅助进行印制电路板(PCB)设计。公司所推出的第一套DOS版本PCB设计工具被澳大利亚电子行业广泛接受,到1986年中期,Altium公司开始通过销售商向美国和欧洲出口设计包。随着PCB设计包的成功,Altium开始扩大产品范围,所生产的产品包括原理图输入、PCB自动布线以及自动PCB元件布局软件。

二、主要功能

(1)电路原理图设计 (2)印刷电路板设计 (3)电路模拟仿真 (4)FPGA及逻辑器件设计 (5)高级信号完整性分析

三、Altium 2004

Altium DXP 2004对Protel DXP的进一步完善,是目前业界广泛应用的一款EDA软件,具有功能强大、界面友好、应用灵活的特点。

第二节 Altium 2004安装

第一步: 安装Protel DXP 2004主程序

运行Protel DXP 2004完全版\\Protel DXP 2004\\Setup目录中的 Setup.exe

第二步: 安装Protel DXP 2004补丁程序

1.安装Protel DXP 2004补丁程序Altium Designer 2004 SP1

2.安装Protel DXP 2004补丁程序

Altium Designer 2004 SP2

DXP2004_sp2集成完全版解压后是3个文件,用虚拟光驱软件打开DXP2004_sp2集成完全版后安装!安装完就已装SP2了(虚拟光驱软

4

件:Alcohol 120%(烈酒 120) v1.9.5 Build 3105 Final 多国语言[中文]正式版)

3.安装Protel DXP 2004补丁程序 Altium Designer 2004 SP3

1) 安装SP3升级包

AltiumDesigner2004SP3.exe(191M)

2) 安装SP3库AltiumDesigner2004SP3_IntegratedLibraries.exe(140M)

4.安装Protel DXP 2004补丁程序Altium Designer 2004 SP4

1) 安装SP4升级包

AltiumDesigner2004SP4.exe(183M)

2) 安装SP4库AltiumDesigner2004SP4_IntegratedLibraries.exe(161M)

第三步: Protel DXP 2004程序注册破解

运行Protel DXP 2004完全版\\SP2&SP3&SP4破解程序目录中的 AltiumDXP2004SP2&SP3KeyGen

1.运行本程序后,点击“导入模版”,先导入一个ini文件模版(如果要生成单机版的License 2.选择Unified Nexar-Protel License.ini;要生成网络版的License选择Unified Nexar-Protel Network License.ini),然后修改里面的参数:

3.1) TransactorName=Your Name(将“Your Name”替换为你想要注册的用户名)

2) SerialNumber=0000000(如果你只有一台计算机,那么这个可以不用修改,如果有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且连成局域网,那么请保证每个

5

License文件中的SerialNumber为不同的值,例如:SerialNumber=0000001;SerialNumber=0000002...)

3) UserCount=x(要生成单机版的License不用修改;要生成网络版的License请修改x为需要受权的用户数量,默认为1000用户)

其它参数普通用户不必修改。修改完成后点击“生成协议文件”,任意输入一个文件名(文件后缀为.alf)保存,程序会在相应目录中生成1个License文件。点击“替换密钥”,选取DXP.exe(在DXP 2004安装目录里,默认路径为C:\\Program Files\\Altium2004\\),程序会自动替换文件中的公开密钥。如果要使用网络版的License,还必须同时替换DXPSecurityService.exe(在DXP 2004安装目录里,默认路径为C:\\Program Files\\Altium2004\\)文件中的公开密钥,操作步骤同上。(对文件修改前请手工做好备份,以防万一。)将A.步生成的License文件拷贝至DXP 2004安装目录里(默认路径为C:\\Program Files\\Altium2004\\)或者在DXP的使用许可管理中添加生成的License文件,在Altium DXP Security Service中添加。授权完成。

第二章 电子线路绘制

第一节

创建工程

完成Altium 2004的安装与注册后,在所在目录下重启软件。在菜单栏中找到file下拉菜单依次选择New→project→PCB Project,之后保存在自己指定的文件夹下,完成新建工程。

6

第二节 原理图创建

在完成新工程创建后,在工程标签下单机右键如下图

选择Schematic完成原理图创建。

7

第三节 PCB创建

步骤和原理图创建相似,在工程标签下单机右键选择添加新文件到工程,选择PCB完成创建。

第四节

原理图库创建

在原理图绘制过程中,会需要根据自身需要绘制原理图元件,这就需要创建原理图库。创建过程参考原理图和PCB的创建,最后选择

结果如下图,即可进行元件绘制

第五节 PCB库创建

8

创建过程产考原理图库的创建,进行pcb

封装绘制。

第三章

简易波形发生器设计(液晶)

一、原理图

二、生成PCB

9

三、3D效果图

第四章 实习感想

在实习当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Altium 2004绘制电路图,其中包括原理图及原理图库的创建与绘制、PCB及PCB库的创建与绘制,元件封装的添加与修改,PCB布线及布线原则,还有工程应用中的常规参数以及注意事项,收货真的很大,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

第五章 参考书目

《电气制图与电子线路CAD》机械工业出版社 邵群涛主编。

10

11

推荐第5篇:电子线路CAD设计报告

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报告

数码管显示器的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2013级2班 姓名:李荣琳 学号:201301051220 指导老师:宋戈

电子通信与物理学院 日期:2016 年1 月6 日

指导教师评语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设计内容 ...................................................................................3 2.1设计目的 ....................................................................................3 2.2设计任务 ....................................................................................3 第三章 原理图设计 ...............................................................................4 3.1 总体电路原理框图 ....................................................................4 3.2 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4 3.2.1振荡回路 ...........................................................................4 3.2.2 计数和数据选择回路 ......................................................5 3.2.3 译码显示回路 ..................................................................8 3.3 总体电路原理图 ......................................................................10 第四章 PCB板图设计 .........................................................................11 4.1 布线与布局 .............................................................................11 4.2 本设计PCB板图 ......................................................................12 第五章 总结 .........................................................................................13

数码管显示器的设计

第一章 绪论

Altium Designer是Altium公司于2004年推出的电路设计软件版本,该软件能实现从概念设计,顶层设计直到输出生产数据以及这之间的所有分析验证和设计数据的管理。当前比较流行的Protel 9

8、Protel 99 SE和ProtelDXP,就是它的前期版本。

本设计主要用到的软件时Protel DXP2015,Protel DXP是第一个将所有设计工具集于一身的板级设计系统,电子设计者从最初的项目模块规划到最终形成生产数据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方式实现。Protel DXP运行在优化的设计浏览器平台上,并且具备当今所有先进的设计特点,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PCB设计过程。通过设计输入仿真、PCB绘制编辑、拓扑自动布线、信号完整性分析和设计输出等技术融合,Protel DXP提供了全面的设计解决方案。

本次设计就是要用Protel DXP软件,画出一个完整的原理图,并且生成仿真印刷电路板,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数码管的设计

第二章 设计内容

2.1设计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从整体上对Protel DXP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并对印刷电路板的整体设计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进一步熟悉运用Protel DXP设计印刷电路板的全过程。同时也对之前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熟悉掌握原理图的绘制,网格表文件的生成,以及PCB的设计知识,包括印刷电路板设计时的系统参数设置,PCB的规划,网格表文件的加载,元器件的布局,电路板的布线以及最后的调整和敷铜。

2.2设计任务

(1)、设计电路,使数码管能自动依次显示出数字 0、

1、

2、

3、

4、

5、

6、

7、

8、9(自然数列),

1、

3、

5、

7、9(奇数列), 0、

2、

4、

6、8(偶数列),0、

1、

2、

3、

4、

5、

6、

7、0、1(音乐符号序列);然后再从头循环;

(2)、打开电源自动复位,从自然数列开始显示。

2.3设计要求

(1)、按照老师的要求,熟悉实验原理,在Protel DXP软件中,完成对数码管显示电路的设计。

(2)用DXP软件画出原理图,并仿真出印刷电路板,熟悉电路板的加工工艺。

(3)、印刷电路板布线时应该排列居中并且紧凑,大小适中,互相干扰的元器件不能放在一起,尽量使用较宽的线,尤其是电源线和地线。

3

数码管的设计

第三章 原理图设计

3.1 总体电路原理框图

图1 总体电路原理框图

3.2 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电路共分为振荡电路,计数和数据选择回路,译码显示回路三个部分。

3.2.1振荡回路

555定时器是一种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相结合的中规模集成器件,它性能优良,适用范围很广,外部加接少量的阻容元件可以很方便地组成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以及不需外接元件就可组成施密特触发器。因此集成555定时被广泛应用于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测量与控制等方面。

图2的脉冲回路就是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电源接通时,555的OUT脚输出高电平,同时电源通过R1R2向电容c1充电,当c1上的电压到达555集成电路TRI脚的阀值电压(2/3电源电压)时,555的DIS脚把电容里的电放掉,OUT脚由高电平变成低电平。当电容的电压降到1/3电源电压时,OUT脚又变为高电平,同时电源再次经R8R9向电容充电。这样周而复始,形成振荡。

脉冲宽度计算公式:Tw ≈ 0.7(R1+RW+R2)C 震荡周期计算公式:T≈ 0.7(R1+RW+2R2)C 经计算得,R8约为289Ω,R9约为578Ω。

4

数码管的设计

图2 振荡电路部分

其中1脚为CON脚,2脚为TRI脚,3脚为OUT脚,4脚为VCC脚,5脚为RST脚,6脚为THR脚,7脚为DIS脚。

3.2.2 计数和数据选择回路

计数电路是由74LS160和74LS161两个计数器组成。74LS160用来产生0~9的十进制数作为74LS153数据选择器的输入,74LS161作为二进制的计数器,低两位输出作为数据选择器的地址选择,循环产生00,01,10,11进而控制了74LS153数据选择器的输出,使数码管按照要求产生循环数列。

把第一个74LS153的1C1置1(产生奇数),把第一个74LS153的1C2置0(产生偶数),把第二个74LS153的2C3置0(产生音乐符号序列),通过改变外部的输出,我们可以得到想要的序列。

5

数码管的设计

图3 计数和数据选择回路

74LS160 是十进制计数器 ,只能记十个数,从0000-1001(0-9)。 到9 之后再来时钟就回到0。CLK是时钟,RCO 是输出,MR是复位,低电频有效,LOAD是置数信号,当它为低电平时,在时钟作用下,读入D0到D3。正常工作时ENP和ENT接1。D0到D3是置数端,Q0到Q3是输出端。图4为74LS160的引脚图,表1是74LS160的真值表

6

数码管的设计

图4 74LS160引脚图

表2 74LS160真值表

从74LS160真值表中可以知道,当清零端CR=“0”,计数器输出Q

3、Q

2、Q

1、Q0立即为全“0”,这个时候为异步复位功能。当CR=“1”且LD=“0”时,在CP信号上升沿作用后,74LS161输出端Q

3、Q

2、Q

1、Q0的状态分别与并行数据输入端D3,D2,D1,D0的状态一样,为同步置数功能。而只有当CR=LD=EP=ET=“1”、CP脉冲上升沿作用后,计数器加1。74LS161还有一个进位输出端CO,其逻辑关系是CO= Q0·Q1·Q2·Q3·CET。合理应用计数器的清零功能和置数功能,一片74LS161可以组成16进制以下的任意进制分频器。

74LS153的引脚图见下图6。1G、2G为两个独立的使能端;B、A为公用的地址输入端;1C0~1C3和2C0~2C3分别为两个4选1数据选择器的数据输入端;Y

1、Y2 为两个输出端。

7

数码管的设计

① 当使能端1G(2G)=1时,多路开关被禁止,无输出,Y=0。 ② 当使能端1G(2G)=0时,多路开关正常工作,根据地址码B、A的状态,将相应的数据C0~C3送到输出端Y。

如:B A=00 则选择CO数据到输出端,即Y=C0。 B A=01 则选择C1数据到输出端,即Y=C1,其余类推。

图5 74LS153引脚图

表2 74LS153真值表

3.2.3 译码显示回路

8

数码管的设计

图6 译码显示回路

本电路采用的数码管是八段共阴极数码管,DP脚接地,其他引脚用74LS48译码器进行驱动,电路正常工作后就会产生要求的数列。

计数器用来产生十进制计数,其输出信号加到译码输入端,经译码后可以在输出端产生所需的控制信号。本电路计数器译码器采用74LS48,译码驱动电路如图。它们分别为可预置4位二进制同步可逆计数器和八选一数据选择器。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不规则时钟脉冲信号加到计数器74LS160的计数向上引脚,计数器自然忘序递增计数,其输出端Qd,Qc,Qa,Qb按自然忘序递增到1000时,由于清除和Qd相连接当Qd为1时计数器清零然后又重复递增计数,不断循环进行。而计数器的输出端Qc,Qa,Qb接到74LS153的输入端,在Qc,Qa,Qb的作用下它们的每一种组合方式对应于输出端的一个引脚状态。在任意时刻只有一个端口为高电平其余端口均为低电平。而且这种变化同样是按照自然递增的顺序循环执

9

数码管的设计

行。根据这种结果,可以把每一路输出用以控制半导体数码管从而可以达到循环显示数字的目的。7448七段显示译码器输出高电平有效,用以驱动共阴极显示器。该集成显示译码器设有多个辅助控制端,以增强器件的功能。

3.3 总体电路原理图

图7 总体电路原理图

10

数码管的设计

第四章 PCB板图设计

4.1 布线与布局

原理图设计好以后,新建一个PCB并保存,然后单击Design/Update PCB Documents生成新的PCB。生成的PCB见图8。

图8 PCB布线前图

接着对元器件进行布局和布线,要求要紧凑整齐,互相干扰的元器件要保持距离,布完线要对电源线和地线进行加粗处理。

图9 PCB布线后图

11

数码管的设计

4.2 本设计PCB板图

再对PCB板图进行最后的处理,并且放置走线,敷铜,最后完成的见PCB板图见图10。

to

图10 完成的PCB板图

12

数码管的设计

第五章 总结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想我对于电子线路CAD这一门课程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并对印刷电路板的整体设计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更熟悉了Protel DXP设计印刷电路板的全过程,同时也对之前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

不过在设计过程中也是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元器件的封装问题,一开始库不全的时候有些元器件比如74LS系列的都找不到,更别说封装了,当库的功能越来越大的时候元器件的问题就解决了,如果实在有些器件找不到也可以自己画。还有就是布线,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我的这个图并不是很复杂,但是也遇到了一些麻烦,比如电源线和地线,在没加粗之前布线时正确的,但加粗以后线就出错了,是因为线距离焊盘太近,这时可以调整线的位置,或者调整规则,8mil是比较合适的距离。

总而言之问题最后都得到了解决,通过这一次的设计,我感觉也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后应该再多多动手。

13

推荐第6篇: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报告

CAD课程设计报告

系:

信息工程学院

业:

电子信息工程

2011年

6 月

20 目录

- 11111222233444599

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报告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以电子线路CAD软件设计原理为基础,重点在硬件设计领域中实用的电子线路设计软件的应用。使学生掌握电子线路设计中使用CAD的方法。为后继课程和设计打下基础。通过电路设计,掌握硬件设计中原理图设计、功能仿真、器件布局、在线仿真等硬件设计的重要环节。

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1 题目描述: 2.1.1振荡电路设计仿真

查找一些有关振荡电路的资料,对振荡电路进一步熟悉;然后在Proteus软件上画出其电路图;最后是对其进行功能仿真。 2.1.2 8051开发板

查找8051开发板的资料,大致了解一下有关内容;然后用Proteus软件绘制电路图,学会在一个板子上划分多个模块;最后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最基本的是对二极管流水灯显示模块、蜂鸣器模块和串口通信模块的仿真,可以有自己的创新和改进。 2.2 要求:

1.设计相关电路;

2.熟悉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图的绘制;3.电路仿真; 4.检验并调试; 5.写出实验报告;

- 1

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报告

6.全双工串行口:8051内置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用于与其它设备间的串行数据传送,该串行口既可以用作异步通信收发器,也可以当同步移位器使用。

7.中断系统:8051具备较完善的中断功能,有两个外中断、两个定时/计数器中断和一个串行中断,可满足不同的控制要求,并具有2级的优先级别选择。8.时钟电路:8051内置最高频率达12MHz的时钟电路,用于产生整个单片机运行的脉冲时序,但8051单片机需外置振荡电容。 3.2 Proteus电路原理图设计 3.2.1 振荡电路原理图:

- 3

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报告

2) 结果分析:V0的波形是通道A显示的图形,电容上的电压Vc的波形是通道B显示的图形;由图的波形周期为T=5.5*2ms=11ms,根据电路参数代入公式T=T1+T2= R1+R2 C1ln2=11.09ms.得出分析结果和理论计算符合。

3.3.2 8051开发板各模块的仿真 3.3.2.1二极管显示模块

1) 仿真如右图:

2) 结果分析:把liushuideng.hex加载到CPU中,然后运行,灯会一个接一个的亮,表明运行结果正常。

- 5

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报告

3) 串口调试助手:

4) Virtual Terminal的显示数据:

- 7

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报告

3) 结果分析:把minute.hex加载到CPU中,按下play键,再按一次button开关表示着启动秒表,观察现象,当到99时回到00.button键有三个功能:启动、暂停、复位。检验该电路工作正常。 3.4 设计和模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设计过程中,一开始是对这个Proteus软件不熟悉,查找元件有点困难,这个问题需要对软件很熟悉后才能解决,因此对练习就好了;画总线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点buses mode后画线时还按着鼠标左键,这样就没有办法画,解决办法是点一下起始点,松开鼠标再点终点就好了;其他的元件按照器件名找就好了。注意在对每一条wire线命名时一定要对照,它不是随意命名的。

在模拟过程中,首先把对应功能的hex文件加载到CPU中,然后运行。在运行二极管流水灯显示模块时第一次LED灯不会亮,经过检查发现我把二极管接反了,把二极管调过来后发现灯停在等D6处不走,但是把CPU模块和二极管流水灯显示模块单独拉出运行时却是正常的,经过分析得到结论是可能是在一个板子上绘制的模块过多,各个模块之间有一定的干扰,只要CPU模块中的连接二极管灯的部分正常就可以;在运行串口通信模块时,发现在串口调试助手里输入数据后,Virtual Terminal里不能显示,检查后发现Virtual Terminal里的波特率(Baud Rate)和串口调试助手里的不一样,两者的波特率改成一致的2400就运行正常了。

四、设计总结和心得体会

完成这次单片机课程设计,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首先是在网

- 9

推荐第7篇:3电子线路装配技术实习报告要求0918

电工电子实习模块化教学实验报告要求

电子线路装配技术

一、实习目的:

掌握焊接技术,练好基本功,为顺利进行后续实验做准备

二、实习要求:

1)焊接点的焊料多少要适量;

2)焊点外型要光滑园润,焊点表面要保持清洁

3)不应有搭焊和虚焊的现象。

三、实习步骤:

(1)焊前准备:实验板及器件(导线)表面均应设法去掉氧化层,不仅可以保证焊接质量,又能提高焊接速度。对于多股导线必须进行预焊,即去绝缘层,整理上锡,要边上锡边旋转,旋转方向与拧合方向一致。

(2)焊接方法:将预焊好的导线成形,插入实验板孔内,一手握烙铁,一手捏焊丝,在焊盘上点焊,根据焊点大小来控制焊锡的多少,控制好焊接时间(2秒左右)。

(3)焊后处理:剪去多余引线,注意不要对焊点施加剪切力以外的其他力;检查实验板上所有元器件引线焊点,修补缺陷;根据工艺要求清拭实验板。

(4)完成实习报告。

四、实习注意事项:

1) 注意安全使用电烙铁。

2) 焊接要争取一次成功(尤其是怕热的焊接对象),不得用烙铁来回蹭磨。

3) 焊接时应注意不让烙铁碰到非焊处。

4) 焊接时应尽量不让锡流到其它部位,焊接后应清拭残锡。

5) 焊剂用量不宜过多,焊后要清拭干净。焊锡未凝固前切莫摇晃元件,以免造成虚焊。

6) 注意焊接的角度及移开电烙铁的方向,避免造成搭焊。

六、焊接原理简述:

目前电子元器件的装配技术主要有手工焊接、波峰焊接和SMT(贴片技术)等。手工焊接是最基础的,主要采用锡焊技术。锡焊技术采用以锡为主的锡合金材料作焊料,在一定温度下焊锡熔化,金属焊件与锡原子之间相互吸引、扩散、结合,形成浸润的结合层。外表看来印刷板铜铂及元器件引线都是很光滑的,实际上它们的表面都有很多微小的凹凸间隙,熔流态的锡焊料借助于毛细管吸力沿焊件表面扩散,形成焊料与焊件的浸润,把元器件与印刷板牢固地粘合在一起,而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推荐第8篇: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1 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知识

电子系统通常由四部分组成,输入电路,变换、控制运算电路,输出电路和电源。

图1 电子系统框图

输入电路接收被测或被控对象的有关信息,经变换放大、运算,把结果送给输出电路,输出电路把送来的结果经输出电路处理后去驱动执行机构。电源是供给各部分必需的电压和电流。

l、电子系统设计步骤 (1)方案设计

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技术指标和条件,设计出完整的电路。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准备好实验文件,它包括:

A、画出主要单元电路、数据通路、输入、输出及重要控制信号的概貌框图。 B、画出构成电路的详细电路图。 C、简要说明系统的工作原理。 (2)方案试验

对所定的设计方案进行装调实验。对一个仅从理论上设计出来的电路往往是不成熟的,可能存在许多问题,必须通过装调试验。发现实验现象与设计要求不相符的地方,通过分析、试验,找出解决的方法,来不断改善原设计方案,甚至修改原方案。 (3)工艺设计

完成制作实验样机所必需的文件资料,包括整机结构设计和印刷电路板设计。 (4)样机制作和调试

在修改和完善方案设计、工艺设计的基础上,完成样机外壳和构架的加工、元器件的焊接和组装、整机调试和指标测试等工作。最终制作出符合指标要求的性能样机。 (5)总结鉴定

考核样机是否全面达到给定技术指标要求,能否长期可靠地工作。同时写出设计总结报告、只有通过鉴定后方可投入试生产。

由上述设计步骤可以看出,电子系统的设计最终是要制作出生产样机或定型产品。整个过程是较复杂的。由于学时数有限和设备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选择方案设计、方案试验和写总结报告三个环节作为训练重点。

2、设计的基本方法

(1) 根据技术指标和系统功能要求,把复杂的电路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功能单元。每个单元可由若干个集成电路或分立元件来完成。分解的单元不宜太多,以免造成单元间连接错误。但也不能太少,造成一个单元太复杂,一旦出故障难以查找。 (2) 根据所划分单元的功能,选择合适的电路和器件来完成所需的功能,因此,要求设计者不仅应具备电路方面的知识,还要熟悉各类器件的性能和特点。

(3) 完成各单元电路间的相互连接。对逻辑电路,在时序上应协调一致。对模拟电路,相位关系应相符。相邻单元间,在电气性能上应匹配,以保证各部分均能正常工作。

由于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许多单元功能电路已由生产器件的厂家完成。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搞清总体方案对各部分电路的要求之后,就可选择合适的集成电路。尽量少用分立元件。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器件的数量,还可提高电路的可靠性,降低成本。

一个电路系统设计的好坏,首先是看是否达到技术指标要求,能否长期可靠地工作。第二,是否经济实用,容易制作,使用、维修方便。故要设计一个比较理想实用的电路,设计者除必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很强的想象力外,还必需熟悉各种器件的功能和性能。

3、实验文件的标准格式

本课程着重训练学生在方案设计、方案试验和撰写总结报告三方面的能力,故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三个文件,即方案设计报告、方案试验预习报告和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对方案设计报告、必须按下述要求画出框图和电路图:

(1) 比较简单的框图,一般由几个方框组成。复杂些的电路,一般由十几个方框组成。通常所有的框图画在一张纸上。始当庞大的电路,可附加各单元电路的方框图。所画的框图不必太详细,但也不能过于含糊.关键是要反映出电路系统的主要单元电路、数据通路,输入和输出,以及控制点的设想。

(2)框图要清晰地表示出信息的流向。 (3)每个方框不必指出功能决中所包含的器件。 (4)所有连线必须清晰、整齐。 (5)所有器件符号均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符号。

方案试验报告包括:调试方法和步骤;指标测量内容和方法;所用仪器设备;记录测量结果的表格等。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任务要求;方案特点;框图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单元电路的设计计算;总电路图;调试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包括各点的数据、波形和指标测量值);结果分析;改进意见和心得体会等。

§2设计课题

1.题目:改通用示波器为简易逻辑分析仪

一、示波器工作原理

1.组成

通用示波器通常由显示器件(阴极射线管)、垂直放大器、触发器或同步电路、时基、水平放大器、门控放大器、电源等组成,其框图如下所示。

图9 示波器方框图

2.工作原理

被测信号经垂直放大器后加到示波器的垂直(Y轴)的偏转系统,使电子射线的垂直偏转距离正比于输入信号的瞬时值。在示波管的水平(X轴)偏转系统上加以随时间线性变化的信号;使电子射线在水平偏转正比于时间,那么再示波管的屏幕上就得到输入信号的时间波形。由于水平偏转系统所加线性变化的信号不可能无限增长, 荧光屏的尺寸也有限,故实际线性变化的信号(扫描信号)是一锯齿波,这样就能使输入信号的时间波形在荧光屏上反复出现。当锯齿波的重复周期等于输入信号周期(或输入信号周期的整数倍)时,每次重复出现的波形正好完全重合(同步)就可看到稳定的波形。 3.双踪示波器:

对于双踪示波器,则是由一个电子开关来控制Y轴偏移电压,使其在第一个扫描周用内接通第一路信号,在第二个扫描周期接通第二路信号(在两个扫描周期可以加入不同的偏移电压),交替进行。这样在屏幕上就可同时看到两个波形。如上图所示。实际上示波器是分时工作。

4.示波器功能扩展

根据上述原理,若要示波器能够同时观察多个波形。只需在每个波形加入Y轴放大器(垂直放大器)的同时加一偏移电压,然后调节扫描周明便能得到稳定的多个波形。示波器观察多个波形功能扩展框图如下。

图11 示波器观察多个波形功能扩展框图

对逻辑电路只有“0”、“l”两个状态。在示波器上要显示出“0”、“l”逻辑字符,可根据显示李沙育图形的原理,将两个频率相同,并有一定相位差(60°~ 90°)的正弦波,分别加到Y轴和X轴输入端,示波器就可显示字符“0”;若只有Y轴加信号,X轴不加信号,就可显示字符“1”。若在Y轴和X轴加(或不加)信号的同时加上一定的偏移电压,就可把“0”、“1”字符显示在荧光屏的不同位置上。示波器显示逻辑字符功能扩展框图见图12。

图12 示波器显示逻辑字符功能扩展框图

根据上述原理就可将通用示波器改为简易数字逻辑分析仪。

二、技术指标(简易数字逻辑分析仪)

1.输入、输出信号与TTL集成电路电平相容 2.输人信号:输入信号最高频率≤l00KHZ A、可同时输入四个被测信号。 B、外时钟信号。

3、输出信号;

A、送至示波器Y轴输人端信号幅度;

“逻辑”状态≥0.2VP-P “波形”状态≥0.3VP-P

B、送至示波器X轴输入端或外触发输入端信号幅度:

至X轴输入端信号幅度≥0.1VP-P 至外触发输入端信号幅度≥3VP-P C、内时钟信号输出:约100KHZ. D、“8421”编码信号输出。

4、简易数字逻辑分析仪与示波器配合使用;

A、可显示≤16组由“0”、“1”字符组成的被测信号逻辑值 B、可显示四个被测信号的逻辑波形

5、电源电压:+5V

三、具体设计内容:

1、根据技术指标要求,设计计算

A、正弦波振荡器。 B、时钟脉冲振荡器;

2、设计整机电路,画出框图和总电路图

3、在实验板上接插电路,并进行单元电路和整机调试。

调试完成后,要写出详细总结报告,包括:调试步骤、调试结果、晶体管工作状态、原器件明细表、使用方法(例举组合逻辑电路动态测试和时序电路测试的使用方法)等。

四、器材和元件:

建议选用如下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分立元件来完成方案设计。

1、六反相器

74LS04 74LS93 74LS153 3DG

6、3DK2

2、2-8进制计数器

4、晶体三极管

五、仪器和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三用表。

3、直流稳压电源。

4、接插板。

六、参考文献;

l、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江晓安

主编 江晓安

主编

3、双4选l数据选择器

5、电阻器、电容器、电位器

七、简易数字逻辑分析仪参考电路

八、集成电路引脚,逻辑图及功能

推荐第9篇:电子线路工作计划

2013年春高二年级《电子线路》

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完成年级组下达的各项教学任务,结合学生实际和本学科特点,制订本计划。

二、教学任务目标

1、复习完教材相关内容,并组成适当训练,力争90%学生顺利过关。

2、

3、

4、组织好电子实训工作,力争20%学生能顺利达标 实训未达标学生通过理论考应该达标 全面完成学校和年级组下达的各项教学任务

三、措施

1、认真组织备课,抓好常规教学基本环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积极捕捉相关信息,请设计模拟训练试题,全面提升学生理论应试能力

3、

4、认真组织教研教改活动,不断提升本学科教师教学水平认真组织实训工作,专人专班负责,确保实训质量和效率,力争全面完成实训达标任务

四、附本学期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表

第一周组织评讲期末试卷和寒假作业

第二周复习完8-1 ~ 8-3 节内容

第三周复习完 8-4 ~ 8-5 节内容

第四周组织第8章单元训练卷并检测一次

第五周复习10-1 内容

第六周复习10-2内容

第七周组织第10章单元训练卷并检测一次

第八周复习12-1 ~ 12-3 内容

第九周复习12-4 内容

第十周复习12-5 内容,并组织本章单元训练和检测一次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复习13-1 ~ 13-3 内容

第十三周复习13-4 内容

第十四周复习13-5内容

第十五周 — 第十七周模拟训练卷,全批全改及时评讲 第十八周 — 第十九周模拟训练

第二十周 — 第二十一周准备期末考试

说明:上述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度调整

推荐第10篇:福州大学电子线路CAD设计报告

《电子线路CAD》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日

期:

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2015年1月5日

1、课程设计目的„„„„„„„„„„„„„„„„„„1

2、设计步骤„„„„„„„„„„„„„„„„„„„„1

3、问题解决„„„„„„„„„„„„„„„„„„„„7

4、设计体会„„„„„„„„„„„„„„„„„„„„8 参考书目„„„„„„„„„„„„„„„„„„„„„8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电子线路CAD》的实践课程,使学生正确掌握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软件Altium Designer的电子线路原理图绘制、PCB图设计。通过电路设计,掌握硬件设计中原理图设计、器件布局、等硬件设计的重要环节。

二、设计步骤

3.1总体操作流程

1.打开Altium Designer 09,文件——新建——工程——PCB工程,新建后,保存工程到指定文件。如图1:

图1 2.给工程添加原理图、PCB:鼠标选中

,右键,给工程添加新的——Schematic,则在工程下就会出现xx.SchDoc的文件名,如图1中所示。

3.在左侧页面双击工程项目下的原理图,主页面则显示原理图界面。

4.绘制原理图。从系统自带的库中找元件,如图2。可用鼠标双击元件,即可选中元件。库中找不到的元件可以自行建立原理图库文件,绘制元件,具体步骤下面说明。可用

1

工具栏上的图标快接连线画图,如图3。原理图超出图纸时,可通过设计——文档选项——标准类型,重新定义图纸大小。图4为原理图绘制结果。

图2

图3

图4 5.从原理图生成PCB。

1查看,工具——封装管理器,确定每个元件都带有封装,若有文件未封装,可通○过弹出的对话框中,如图4,点击添加——浏览,从已有的PCB库中寻找封装。

2

图5 2生成PCB,设计——Update Pcb Doucment Pcb1.PcbDoc。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依次生○效更改、执行更改、只提示错误,若无错误,则PCB导入成功。

6.画PCB。布板时,各元件之间尽量布置整齐、紧凑,为后面的布线带来方便。图

5、图6为布线、敷铜后的PCB图。

图5

3

图6

3.2建立原理图库与PCB文件。

绘制继电器原理图以及元件库里找不到的元件:新建——库——原理图库;建立PCB库元件,绘制继电器的PCB封装以及封装库里找不到的封装:新建——库——PCB。

继电器原理图

继电器封装

3.3题目要求

1使原理图中的元器件编号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自动排列: ○工具——注解,弹出如下对话框,选择编号顺序方式,更新。

4

图6

2在原理图中一次性把所有电阻的封装改为AXIAL-0.4,阻值改为10K: ○ 打开封装管理器,用Ctrl+鼠标左键,选中所有电阻,统一改变封装。

3设定PCB布线规则:电源线和地线的最大、最小、最优线宽分别为60、20、40mil,○其它线的最大、最小、最优线宽分别为30、

10、20mil.A.打开,设计——规则,弹出如下对话框,选中Width,可在对话框右侧改变线宽规则,如下图。

5

B.设计——规则向导——下一步,鼠标选中,修改规则名称。

选择规则应用于多条线,如下图。

点击每条线的下拉框,可以选择不同的线。

6

规则添加完后,则会在设计——规则——Width中添加新的规则,如下图,在对话框的右侧即可改变线规则的线宽大小。

三、问题解决

设计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1在设计过程中,记得随时保存,防止死机,防止在从原理图导入PCB的过程中出现○错误。

2生成PCB图时,常出现未知的元件、线,原因是由于误操作在原理图中出现多余的○元件和线。

3注意防止器件编号重复,避免出现不易查出的错误。 ○

7

四、设计体会

这次的课设设计,学会了许多,主要体现在:

1、完成课程设计的质量明显提高。

由于这次的课程设计有充足的时间,再加上前几次的课程设计所积淀下来的经验,以及老师悉心的指导,有力地指导了这次课程设计的进行,提高了这次课程设计任务的质量和速度,进一步地增强了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

2、独立完成任务能力增强。

几个人集体完成任务,必然存在弊端的,尤其体现在合作的分工不明确和对任务的消极怠工。这次课程设计独立地进行,从头至尾,完全独立地操作,增强了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一定程度地摆脱了依赖和消极怠工。

3、增强了搜索资料的能力。

很显然,任何的实践活动,都不可能闭门造车,是必须去吸取前人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从网络上,从图书馆,借寻相关资料书籍,向他人请教等,有力地指导课程设计。

参考书目:

[1]江思敏,胡烨,《原理图与PCB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8

第11篇:电子线路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电子线路-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一、教学内容

1.1课程内容

根据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以及与前续课程,后续课程的衔接,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来选取的教学内容,设置课程模块,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结合教学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扎实基础,培养创新能力”的原则,体现了现代教育特色。本课程的内容模块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教学内容新颖课程内容的设置能适合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课程教学大纲的设置经校内外专家的反复论证,既满足了学校教学的需要,也满足了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学习本课程所选取的内容后,可以为学生们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理论课程主要内容有: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器与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在内容上每章安排了习题。

实验课程主要内容有:电阻、电容的识别与测试及万用表使用、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示波器、信号源、交流毫伏表)、分压式偏置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安装与测试、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应用实践、基本集成运放电路的应用与测试、直流稳压电源的测试,OTL功率放大器的焊接与调试。

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全课程以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为主线,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从优化课程设置总体的角度出发,整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解决好“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应用”、“重点内容与知识面”等矛盾,使电子线路课程内容体系具有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还把课堂教学同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使得理论与实践形成了有机的结合以利于学生实际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对于电子技术类课程来说,实践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实践教学要加强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并且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要紧密结合又相互独立。实践教学包括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内容。要求学生从基础做起,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动手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基础实验培养学生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电子电路的基本测试方法。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特定功能的电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设计性试验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并安装、调试。实践教学紧密和教学研究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有创意。

教学课程的内容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经过大量的调研及校内外专家的论证,一致认为课程内容较为理想。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提高了理论水平。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解决办法等主要通过利用实验仪器进行演示教学,提高课程内容的直观性;利用器件实物进行教学,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加强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通过实验及实习等教学手段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

1.2教材及相关资料

1、购了高教社许多近期国家级的优秀教材,我们多次组织教研室老师讨论教材, 初步选定了一套教材,该教材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现针对该教材并针对教学大纲具体要求,逐步整合和完善教学内容。在教材的选用上,做到多渠道多品种。 1

建立了模拟电路教学资料和参考资料数据库,并由专人对资料系统的归类管理。

2、目前使用的教材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编的教材在全国十几所学校同专业或相近专业使用,反映效果较好。

3、自编教材内容新颖,知识结构合理。

4、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了新型的教学模式。有一体化设计、多媒体结合的立体化教材,教学效果良好。教学内容经几个主讲教师的共同努力,做到了信息量大、内容精、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5、辅助资料使用情况,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为学生指定了适应的文献资料,提供了大量的辅助教学资料,例如:课外辅导书、习题库、辅助教学课件等。

6、重视实验教材的建设,有与理论教材相配套的高质量的实验教材,目前该课程使用的实验教材是自行编写的,比较适合实验室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7、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联系,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着力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二、学方法与手段

2.1教学设计

通过多条途径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设备先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衔接,教学内容采用实例项目教学,采用演示教学,模拟实际中的现象,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直观、真实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分析讨论课,避免枯燥的说教,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采用实物教学,直观易懂,化难为易,拉近理论与实际距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小组讨论、模拟实践、案例教学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中,提高分组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采用先进的教育模式,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教育规律,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改革考试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

2.2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1、教学方法

采用演示教学,模拟实际中的现象,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直观、真实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采用分析讨论课,避免枯燥的说教,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采用实物教学,直观易懂,化难为易,拉近理论与实际距离。

2、学生作业的改革

作业是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和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课程组的老师充分利用作业平台,因材施教,与学生进行知识及心灵的交流。

3、考试方法改革

课程考核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4、加强师生沟通,做好教学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信息的双向传递,加强师生双方的理解和交流,能够因材施教。

5、定期答疑不仅能够解决同学在学习中的疑问,通过个别交流还能了解同学的思想动态,从而改进教学方法。与辅导员一起积极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6、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

7、电子线路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多,难度大,采用按单元组织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步接受和强化学习内容。每一教学单元包含了课堂讲授、练习、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对每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采用回忆式提问、理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等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改变过去“填鸭”式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8、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更新。

2.3教学手段

1、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形成了新型的教学模式。有步骤地推 广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通过视觉和听觉,全方位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目前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开放性的电子教案正在试用和完善。

2、教师和学生可以上网查阅和下载大量的教学资源,另外,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新 的学习途径,同时也加强了与学生和外校同行的交流与互动;此外通过电子邮件学生也可与教师及时联系。

3、采用理论、实物、音像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在传统教学方法 和手段的基础上,增加实物教学,对教材中没有的先进技术或无法进行实物教学的内容,通过音像教学达到与实物教学相同的效果。

三、教学队伍

3.1主讲教师

课程负责人张启林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电子业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理论联系实践,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是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并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及较深的学术造诣。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参与实验室建设,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基础理论扎实,业务水平较高,知识丰富。多年来从事本课程教学工作,担任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学效果良好。主讲教师在历次督导室随机抽查听课时,都得到了表扬,主讲教师长期从事该系列课程的教学、教研及实训指导工作,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过数篇学术论主讲教师都能够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并及时纳入教学内容。

3.2教学队伍结够及整体素质

本课程组师资队伍共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0%,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合理,(年龄50岁以上):1人;(30-50岁):1人;(30岁以下)4人;知识结构合理,90%的教师是电子相关专业毕业,6位教师中,现有1位教师已获硕士学位,3为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青年教师的培养措施得当,课程组十分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通过培养的中青年教师,现在已成为专业骨干教师。本课程组师资队伍长期

从事该系列课程的教学、教研及实训指导工作,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过数十篇学术论文。

3.3教学改革与实践

1、按照学校关于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同定位,开展教研活动,深入讨论并以 活跃的思想、锐意的改革精神,以教研活动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以开拓创新的意识,提出教学内容与方法及手段的变革、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进程的量化管理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与措施。

2、在教研室活动中,按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方针和“理论够 用”加强修改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以及考试方法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请行业专家以及有关专业课教师一起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学有所用。组建了“电工、电子、高频等多个实验室”,配置了大量的实验设备,且实验效果良好,受到了学生、学校和社会的认可。

3、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来分析和确定本课程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制订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设置课程模块,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学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

4、根据探索出来的经验,进一步促进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科研能力。

5、本课程教师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改革走在前列

四实践教学

4.1实践教学条件

课程主讲教师主持设计实验教学的内容、形式及要求,根据技术的发展不断调整实验内容,以适应新的技术和教学要求。实验教学环境和设备完全能适应课程教学的要求,能够开展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室注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实践环节,在使学生圆满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项目的前提下,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创造学习的机会,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设了不同水平的选作实验,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实践教学内容

对于电子技术类课程来说,实践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实践教学要加强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并且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要紧密结合又相互独立。教学内容采用实例项目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内容。要求学生从基础做起,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基础实验培养学生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电子电路的基本测试方法。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特定功能的电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设计性试验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并安装、调试。实践教学紧密和教学研究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实践教学的严谨与创新,培养学生独立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根据企业的需求情况,适时的调整实验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负责人编写本门课教材和实验实习指导书,并参加实验课程的全过程。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实验内容安排上,有培养综合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的综合性实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室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场所,有专门的实验教师辅导,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效果

5.1同行及教学督导组评价

重视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

果普遍得到了校内外专家及学生的好评。《电子线路》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趋于合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实践能力创新培养;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研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受到校领导及教学督导部门检查的高度评价。

5.2学生评价

学生们对该课程的评价是“老师责任心强,与学生关系融合,师德好,讲课概念清楚、条理清晰,善于启发;只有听完讲课,才能明白电路原理;老师能够调动我们的积极性,课堂效果好,愿意听该课,同时也能学到很多的专业技能,对我们将来毕业参加工作大有好处”。在任课教师教学质量情况调查中,98%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教师的讲授、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实践环节的安排科学合理,教学效果优秀。历届毕业学生一致反映在所学课程中,电子线路课程是学得最为扎实,印象最为深刻,最感兴趣的课程,不少学生领悟到“电子线路是他们进行再学习、知识更新与创新的有力的基本保证”,“是最重要也是学得最好的课程”,“终身受益的课程”。

第12篇:电子线路CAD实训报告

电子线路CAD实训报告

..........学院 电子线路CAD实训任务书

题目:电子线路CAD实训

任务与要求:

根据原理图设计并制作一个电子线路板。

时间:

2011年12 月 04 日 至 所属系部: 航空维修工程系 学生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

职 称:讲师

2011 年 12月17 日 共 2 周

学 号: ........

............学院

电子线路CAD实训报告

课 程 设 计(实训)成绩评定表

系别:航空维修工程系

论文评语:

答辩情况:

成绩:

签名:

电子线路CAD实训报告

目录

1.Protel 99 se软件介绍

………………………2 2.电子线路原理图设计

………………………………………3

2.1 电子线路原理图的设计步骤 …………………………3 2.2 实训内容 ………………………………………………6

3.电路原理图新建元件库的设计………………………………6

3.1 设计新元件 ………………………………………………6 3.2 实训内容 ………………………………………………7

4.电子线路PCB电路板设计 …………………………………8

4.1 新建电子线路PCB板文档

…………………………8 4.2实训内容 ………………………………………………8 5.实训总结……………………………………………………10 6.参考文献……………………………………………………10

第1页

共10页

电子线路CAD实训报告

1、Protel 99 SE 软件简介

Protel99SE是Protel公司Windows平台开发的最新结晶,能实现从电学概念设计到输出物理生产数据,以及这之间的所有分析、验证和设计数据管理。因而今天的Protel最新产品已不是单纯的PCB(印制电路板)设计工具,而是一个系统工具,覆盖了以PCB为核心的整个物理设计。Protel99 SE共分5个模块,分别是原理图设计、PCB设计(包含信号完整性分析)、自动布线器、原理图混合信号仿真、PLD设计。 以下介绍一些Protel99SE的部分最新功能: ●可生成30多种格式的电气连接网络表 ●强大的全局编辑功能;

●在原理图中选择一级器件,PCB中同样的器件也将被选中;

●同时运行原理图和PCB,在打开的原理图和PCB图间允许双向交叉查找元器件、引脚、网络

●既可以进行正向注释元器件标号(由原理图到PCB),也可以进行反向注释(由PCB到原理图),以保持电气原理图和PCB在设计上的一致性;

满足国际化设计要求(包括国标标题栏输出,GB4728国标库);方便易用的数模混合仿真(兼容SPICE 3f5);

支持用CUPL语言和原理图设计PLD,生成标准的JED下载文件; PCB可设计32个信号层,16个电源-地层和16个机加工层; ●智能覆铜功能,覆铀可以自动重铺;

●提供大量的工业化标准电路板做为设计模版;

●放置汉字功能;

●可以输入和输出DXF、DWG格式文件,实现和AutoCAD等软件的数据交换;

●方便的打印预览功能,不用修改PCB文件就可以直接控制打印结果;

●独特的3D显示可以在制板之前看到装配事物的效果;

●强大的CAM处理使您轻松实现输出光绘文件、材料清单、钻孔文件、贴片机文件、测试点报告等;

●经过充分验证的传输线特性和仿真精确计算的算法,信号完整性分析直接从PCB启动;

●反射和串扰仿真的波形显示结果与便利的测量工具相结合;

第2页

共10页

电子线路CAD实训报告

2、电子线路原理图设计

2.1原理图的设计步骤

有可能遇到在一页设计图纸中画不完,这就需要采用层次电路设计。设计步骤如下:

(1)、在电脑的操作的界面双击Protel 99 se的窗口,便出现Protel 99 se设计的界面。

点击右上角的“File文件”,在下拉菜单中点击“New Deign..”则弹出以下窗口,在次步可以点“Browse\"改变文件的保存路径,或者直接点击“OK\",文件保存在默认的文件夹中“D\\Design Explorer Protel 99 SE\\Exemples\"。弹出这样的窗口然后点“File”中的“Design”,在 双点,然后再双击一次,这样原理图编辑框就好了。

第3页

共10页

电子线路CAD实训报告

也可对建立的数据库设置密码,如下图

(2)、在如下窗口中编辑原理图,单击“Browse Sch\"标签,再不断单击主工具栏内的(放大)(缩小)或者键盘按钮中的\"page up\"(放大)\"page down\"(缩少),直到原理图编辑区内出现大小适中的可视“栅格线”,以便操作。

第4页

共10页

电子线路CAD实训报告

(3)、在日常设计中,一般将原理图纸设为A4图纸,便于打印。点击工作界面的“Design..\"出现下拉框点其中“Options....”,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来更改图纸样 式。

(4)接下来在原理图编辑区放元器件,先添加元件库。点击左边“add\\move\"具体添加所对应的元件库,这样就轻易的将元件库添加进去了。当然还有元件库里没有的元件,这需要自己去做,也可以在 原有的元件库里添加修改了!

第5页

共10页

电子线路CAD实训报告

2.2实训内容

新建秒表原理图

3.电路原理图新建元件库的设计 3.1 设计新元件

第6页

共10页

电子线路CAD实训报告

3.2 实训内容

实训中建立的几个新建元件举例。

第7页

共10页

电子线路CAD实训报告

4.1 新建电子线路PCB板文档

4.2实训内容 检测原理图

如无错误,由原理图生成网络表

手工布线后的PCB。

第8页

共10页

电子线路CAD实训报告

生成3D效果

第9页

共10页

电子线路CAD实训报告

5.实训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我觉得设计电路最难的就是参数设置。一个电路钢框架可能没有错,但只要原件参数设置不对,结果就可能截然不同。我曾也有过亲身经历,电路框架没错,但就是运行不出结果,后来才发现元件参数不对最后我知道元件参数不对这种错误不能犯。

在这次实训中,有失败,但经过自己的认真检查,和老师的耐心指导,我学会了画一些简单的原理图,可以生成PCB板,心里也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不气累,就会成功。总之,这次试训让我受益匪浅。

6.参考文献。

(1) 及力.Protel99SE原理图和PCB 设计教程 (2) 张玉莲.电子CAD Protel99SE实训指导书 (3) 郭勇 EDA技术基础 (4) 郑蔚宣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5) 关键电子CAD技术

第10页

共10页

第13篇: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 1 实验名称:AltiumDesigner基本操作 实验日期: 2.20 专业班级:15电科 姓名: 张华城 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了解AD软件绘图环境,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设置原理图,图纸环境的方法及元器件放置方法,灵活掌握相关工具和快捷方式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熟悉软件的设计环境参数:常规参数、外观参数、透明效果、备份选项、项目面板设置。 2,学习使用键盘和菜单实现图纸的放大或缩小。 3,创建一个新的PCB项目,项目名为姓名.PrjPCB。

4,打开一个例子文件,观察统一的设计环境,进行标签的分类。

5,在上述工程中创建新文件,命名为实验1.sch.设置图纸大小为A4,水平放置,工作区颜色为233号色,边框颜色为63号色。

6,栅格设置:捕捉栅格为5mil,可视栅格为8mil。

7,字体设置:设置系统字体Tahoma、字号为8,带下划线。

8,标题栏设置:用特殊字符串设置制图者为Motorala、标题为“我的设计”,字体为华文云颜色为221号色。

9,新建原理图文件,命名为“模板.schdoc”,设计其标题栏,包括班级、姓名、学号。

三、思考题

1,设置标题栏有何意义?

答:通过设置标题栏可以使阅读设计图的人快速了解设计图的作者、设计图的用途、设计时间,从而对设计图有一个全面的基本了解,帮助阅读者快速判断,同时,设置标题栏也是设计者的版权声明。

2,简述PCB的制作工艺流程。

答:丝印→腐蚀→去除印料→孔加工→印标记→涂助焊剂→涂阻焊剂

第14篇:电子线路实验总结报告

电子线路基础实验总结报告

总结一——实验原理篇 基础实验

1、认识常用电子器件

(1)电阻色环识别:

色环标示主要应用圆柱型的电阻器上,如: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金属氧化膜电阻、保险丝电阻、绕线电阻。在早期,一般当电阻的表面不足以用数字表示法时,就会用色环标示法来表示电阻的阻值、公差、规格。主要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的每一条色环都是等距,自成一组,容易和第二部分的色环区分。

四个色环电阻的识别:第

一、二环分别代表两位有效数的阻值;第三环代表倍率;第四环代表误差。

五个色环电阻的识别:第

一、

二、三环分别代表三位有效数的阻值;第四环代表倍率;第五环代表误差。如果第五条色环为黑色,一般用来表示为绕线电阻器,第五条色环如为白色,一般用来表示为保险丝电阻器。如果电阻体只有中间一条黑色的色环,则代表此电阻为零欧姆电阻。

颜色对照表:

(2)电容:

电容可分为电解电容和无极电容两种。在本实验课中,最需注意的参数是耐压值,也即额定电压值。电容大小识别:在电容上标注的数字如果带有小数点,则单位是uf。(例如:0.01即代表0.01uf)。反之如果没有小数点,则字母p的位置代表小数点,单位是pf(例如:1p5即代表1.5pf)。 (3)晶体二极管:

在本实验课中,应用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即当二极管正极与电源正极连接、负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时,二极管能通,反之二极管不能通。由此得到控制电流的特点。 (4)三极管:

三极管主要分为PNP型与NPN型。两种型号的检测方法:在万用表的检测口上接入三极管,PNP型的三极管示数均小于0.9,NPN型三极管示数均为1。三极管基极、集电极、发射极的判断:如果是NPN型,使红表笔接基极,黑表笔接其他两脚,示数较大的是发射极,较小的是集电极。如果是PNP型,则用黑表笔接基极,红表笔接其他两脚,示数较大的是发射极,较小的是集电极。

两种型号的三极管结构示意图:(a)为NPN型,(b)为PNP型。

(5)LED的识别和使用:

在本实验中,仅需要主要LED的极性。长脚一端为负极,断脚一端为正极。

2、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

包括面包板、数字万用表、电源、数字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的使用。由于在课程实验中已经掌握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在此就不再赘述。

组装实验

3、红、绿发光二极管闪光器

本实验通过将LM324运算放大器的一个放大器接成方波振荡器。它能够使每个LED每秒闪光一次。两个发光二级管的串接电阻不同,是由于他们所需的正向电压各不相同。实验中可以稍微增大R6的阻值,以便控制红色发光二极管的闪光亮度与频率。实验电压为6V。 实验用具:一片LM

324、LED、电阻若干。实验原理图:

LM324集成运算放大器工作原理:

LM324 是四运放集成电路,它采用14脚双列直插塑料封装,外形如图所示。它的内部包含四组形式完全相同的运算放大器, 除电源共用外,四组运放相互独立。每一组运算放大器可用图1所示的符号来表示,它有5个引出脚,其中“+”、“-”为两个信号输入端,“V+”、“V-”为正、负电源端,“Vo”为输出端。两个信号输入端中,Vi-(-)为反相输入端,表示运放输出端Vo的信号与该输入端的位相反;Vi+(+)为同相输入端,表示运放输出端Vo的信号与该输入端的相位相同。LM324的引脚排列见图2

由于LM324四运放电路具有电源电压范围宽,静态功耗小,可单电源使用,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电路中。

4、汽车应急闪光灯

本实验用两只反馈的双晶体管放大器产生周期为60MS的重复脉冲,它向低电压灯泡提供高达几安培的电流,是灯泡以极高亮度闪烁。 实验原理图:

本实验主要练习三极管的原理与应用,在此对三极管在本实验中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加以简要阐述。

三极管就是一个电流放大器件,有输入电流才会有输出电流。且有输入电流后输出电流可以按不同放大倍数进行放大输出,不同型号三极管放大倍数不同。那么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的关系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也同时对应着三极管的三种状态。

1、无输入电流自然也无输出电流此时三极管理解为截止状态

2、有输入电流时,输出电流按一定倍数放大输出此时三极管理解为放大状态

3、有输入电流时、输出电流小于或等于输入电流此时三极管理解为饱和状态

三极管的三个电极为,基极、发射极、集电极,任意一个电极都可作为公共极,因此可以组成三种放大电路,共射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在本实验中主要应用其放大电路,在短时间内三极管为LED闪光灯提供较大电流使LED闪光灯能以及高亮的闪烁。

5、双音门铃

两级时间延时电路分别对单独的两个饮品发射器进行选通,从而产生两种不同的铃声。当按下门铃开关时,每个音频发生器依次工作,每种声音的持续时间决定于各个时间控制电位器。此电路用9V直流电压供电。

实验用具:CD40

11、CD4050、扬声器、三极管、电位器、电阻等。实验原理图:

门铃电路工作原理简述:

当按下门铃开关时,开关处于闭合状态,电源开始为电容C1充电,并且电信号经过CD4050的3号管脚后,由2管脚输出,使信号由输出阻抗高输出驱动能力弱的信号变成输出阻抗较低且输出驱动能力较强的信号。同时电源经过电阻向电容C2充电,此时由电容的充放电时间不同,产生了高频振荡,起到了振荡器的作用。然后振荡电流流入图2电路,通过芯片CD4011的与非门和扬声器前的三极管控制,给扬声器在很短的时间内输入了较大的电流,使扬声器发出高音。同理,电路会使另一个扬声器在短时间内产生一次低音。两次发声构成了悦耳的双音门铃。当松开门铃开关的时候,断开了电源电压,电容器放电,芯片CD4050的3脚与5脚电位降低,电路停止震荡,扬声器也不会再发出声音。到此时为止,电路完成一次双音振荡。

CD4050集成电路工作原理:

CD4050是非反相六缓冲器,具有仅用一电源电压(VCC)进行逻辑电平转换的特征。用作逻辑电平转换时,输入高电平电压(VIH)超过电源电压VCC。该器件主要用作COS/MOS到DTL/TTL的转换器,能直接驱动两个DTL/TTL负载。CD4049可替换CD4010,因为CD4050仅需要一电源电压,可取代CD4050用于反相器、电源驱动器或逻辑电平转换器。CD4050与CD4010引出端排列一致,16引出端是空脚,与内部电路无连接。若使用时不要求高的漏电流或电压转换,使用CD4049六反相器。简而言之:CD4050可以做阻抗变换使用,把输出阻抗高输出驱动能力弱的信号变成输出阻抗较低且输出驱动能力较强的信号。

6、数码显示秒计数器

用计数器CD4518组成一个六十进制的计数器,同时用两位数码管和译码器74LS48构成两位数码显示。

实验原理图:

秒计数器工作原理简述:

1、频率源:由外接频率源为CD4518芯片提供信号,由CD4518产生1HZ的方波信号作为秒脉冲信号。

2、计数器:秒脉冲信号经过二级计数器,分别得到秒(个位),秒(十位)。其秒计数器为60进制。它由一级十进制计数器和一级六进制数计数器连接构成,采用两片规模集成电路CD4518串接组成。如实验原理图所示。①号芯片是十进制计数器,Qd1作为十进制的进位信号,CD4518是十进制异步计数器,用反馈归零方法实现十进制计数,②号芯片和与非门组成六进制计数。秒(个位)计数器用时钟上升沿触发,信号由CP1输入,此时EN端为高电平端为高电平端为高电平端为高电平(1),秒(十位)用时钟下降沿触发,信号由EN2输入,此时CP端为低电平端(0),同时复位端Cr也保持低电平(0)。通过秒(十位)的Qd2和Qb2相与置于个位和十位的CR清零端,6进制将秒十位的Qc2和Qb2经过一个与门,输入芯片CD4518的清零端就行。由此实现个位为“9”进到十位,十位和个位出现“59”归为“00”实现六十进制。

3、译码器:译码是将给定的代码进行翻译。计数器采用的码制不同,译码电路也不同。 74LS48驱动器是与8421BCD编码计数器配合用的七段译码驱动器。74LS48配有灯测试LT、动态灭灯输入RBI、灭灯输入/动态灭灯输出BI/RBO,当LT=“0”时,74LS48输出全“1”。 74LS48的输入端和计数器对应的输出端、74LS48的输出端和七段显示器的对应段相连。

4、显示器:本系统用七段发光二极管来显示译码器输出的数字,显示器有两种:共阳极或共阴极显示器。74LS48译码器对应的显示器是共阴极显示器。

CD4518计数器原理简介:

CD4518是一个双BCD同步加计数器,由两个相同的同步4级计数器组成。 CD4518引脚功能(管脚功能)如下:1CP、2CP:时钟输入端。 1CR、2CR:清除端。 1EN、2EN:计数允许控制端。 1Q0~1Q3:计数器输出端。 2Q0~2Q3:计数器输出端。 Vdd:正电源。V:地。CD4518控制功能:CD4518有两个时钟输入端CP和EN,若用时钟上升沿触发,信号由CP输入,此时EN端为高电平(1),若用时钟下降沿触发,信号由EN输入,此时CP端为低吨平(0),同时复位端Cr也保持低电平(0),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时,电路才会处于计数状态.否则没办法工作。

译码器74LS48工作原理简介:

74LS48芯片是一种常用的七段数码管译码器驱动器,除了有实现7段显示译码器基本功能的输入(DCBA)和输出(Ya~Yg)端外,7448还引入了灯测试输入端(LT)和动态灭零输入端(RBI),以及既有输入功能又有输出功能的消隐输入/动态灭零输出(BI/RBO)端。其真值表如下:

7、音响报时电路

由信号源引入的50HZ和100HZ的信号。即该计数器每运行到51秒时,便自动发出鸣叫声,每隔一秒鸣叫一次,其报时信号的频率模仿电台的报时频率,前四响是低音,后一响为高音,共鸣叫五次,最后一响为60秒。音响持续1秒。在100HZ音响结束时刻秒清零。

实验原理图:

音响报时电路工作原理简述:

报时电路由100HZ、50HZ两种频率通过与非门的输出接入报时音响电路的S端。首先,秒计数器的十位信号由Qc2和Qa2接入芯片③,当Qc2和Qa2 同为高电位的时候,即十位的数值为“5”。此时与非门1 输出为“0”,继而与非门2 输出“1”。使得芯片③能够输出“0”。反之,如果秒十位不为“5”,③输出“1”,继而⑤输出“0”使得音响不满足报时条件。秒个位信号由Qd1和Qa1分别接入⑧和⑥号芯片。当个位数字为偶数时,7号芯片输出低点位,音响不能报时,反之当个位数字为基数时,音响可以报时。个位输入信号通过与非门⑧的转换,使得⑤号与⑥号芯片一个输出,另一个关闭。当个位数字小于9时,⑤号开启,输出50HZ低频电流,使得音响发出低音,当个位数字为9时,⑥号开启,输出100HZ高频电流,使得音响发出高音。

CD4012与非门简介:

CD4012为4输入正向逻辑与非门。 CD4012与非门为系统设计者提供了直接的与非功能,补充了已有COS/MOS门系列,所有输入和输出经过缓冲,改善了输入/输出传输特性,使得由于负载容量的增加而引起的传输时间的变化维持到最小。

总结二——解决问题篇

1、在进行红、绿发光二极管闪光器实验中,仅仅是按电路图连接好了实物,但是忘记了给芯片供电这一问题,使得电路不能正常工作。最终回想起来,才解决了这一问题,也为以后的实验避免了这一低端错误。

2、在进行汽车的应急闪光灯的实验中,三极管的初次使用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由于在原理图上E、B、C的极性与现实在面包饭上的设计并不吻合,使得开始几次二极管都不能闪光。最后在几次认真的测量与检查后,才更正了这一错误。

3、在双音门铃这一电路实验中,可以说是暴露了我的一个很严重的理解上的误区。由于在电路图中有很多位置显示的是要接地,所以,我为了使用方便,给不同的接地位置分别接在了两个电源的地线上。由此我便乎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所有的接地端是要连接在一起,呈导通状态的。然而,两个电源的底线并没有连接在一起,这使得我的电路音响总不能发出声音。本来还以为是某个电源出了问题,但是最终在老师的指点下,才找到了自身的错误。

4、最后的这个秒计数器以及音响报时电路可以说是全部实验中最难接线的一个。由于涉及的元器件较多,所以,跳线的规范使用便是全实验中最需要注意的部分。在实验开始前,老师就为我们展示了两份较好的作品。有了前几次课的基础学习,我也按部就班的顺利完成了实验。但是也并不是没有任何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对与非门的理解不够。其实与非门是一个很简单的结构,但是我却忘记了将其一个输入端连接在正极,提供高电位。这使与非门不能正常工作,但是在检查时还是很快就更正了这一错误。

总结三——收获与感悟篇

我认为这门实验课还是含金量很足的一门课。我由最初连面包板都不了解的学生,到现在已经能够在面包板上完成自己的作品,可以说是学到了太多的东西。 首先,就是学习到了电子电路的一些基础实验元件。比如说面包板,二极管,三极管,集成芯片,数码管等等。我相信这将对我未来的学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我还是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

其次,这门实验课很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做实验前需要我们在老师的讲解下对实验原理图有较深刻的理解,其次在完成作品时又需要我们有一个清晰地思路,以及良好的构思。其中还包括元器件的布局,跳线的设计等等因素。因为很细微的问题都将影响最终的试验效果。

还有,我在这门实验课中学到了检查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这些实验都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实验,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一点一点的去排查问题。可能就是一个元器件的正负极问题,也可能就是线路的连接问题,甚至都有可能是器件的损坏,但如果我们丧失耐心,就不可能解决问题。所以,在遇到问题是,我学会了少一点抱怨,多一点耐心,多一点行动。

其实当我坚持把每一节课上的实验都搞懂后,再回首刚开课时我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时,就会尤其感觉学到了很多。

总结四——建议篇

建议老师能够在实验开始前提给大家提一些小建议,包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怎样做会更加简便等。

第15篇: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

湘南学院

学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线路 CAD

专业班级:11 级电信*班

号: **************

名:

所属院部:湘南学院物电系 指导老师: 戴勤

2012---2013 学年

第 2学期

湘南学院物电系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工整,若因课程特点需要打印,要遵照以下字 体,字号,间距等地要求,纸张一律采用 4 纸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中一至四内容为必填项,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内容与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各院部可根据 学科特点和实验的具体要求增加项 填写注意事项

(1)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如实的记录

(2)准确说明,层次清晰

(3)尽量采用专业术语来说明事物

(4)外文,符号,公式要准确,应使用统一的名词和符号

(5)应独立的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严禁抄袭,复制,一经发

现,零分处理

实验报告批改说明

试验报告批改要及时,认真,仔细,一律用红笔批改,实验报告 的批改成绩采用百分制,具体评分由各院部自行制定 实验报告装订要求

实验报告改完后,任课老师将每门课程的每个实验项目以自然班 为单位,按学号升序排列,装订成册,并附上一份该门课程的实验大 纲 实验项目名称:Protel使用基础 实验学时:2 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4-214 试验时间:2012-2-27 实验成绩: 批改老师:戴勤 批改时间:2012-3-6

实验项目1

Protel使用基础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

三、实验内容

******************************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

五、思考题:

*****************************************

实验项目名称:原理图设计

实验学时:4 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4-214 试验时间:2012-3-6

实验成绩:

批改老师:戴勤

批改时间:2012-3-20

实验项目2

原理图设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

三、实验内容

******************************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

五、思考题:

实验项目名称: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实验学时:4 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4-214 试验时间:2012-3-20

实验成绩:

批改老师:戴勤

批改时间:2012-4-3

实验项目4 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

三、实验内容

******************************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

五、思考题:

实验项目名称:印刷电路板的布局与布线

实验学时:2 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4-214 试验时间:2012-4-

3 实验成绩:

批改老师:戴勤

批改时间:2012-4-10

实验项目3 印刷电路板的布局与布线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

三、实验内容

******************************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

五、思考题:

实验项目名称: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实验学时:4 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4-214 试验时间:2012-4-10

实验成绩:

批改老师:戴勤

批改时间:2012-4-20

实验项目4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

三、实验内容

******************************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

五、思考题:

第16篇:通信电子线路自测题

1.5 自测题

1.填空题

(1)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助在接收设备中,检波器的作用是_____。

(3)调制是用一音频信号控制载波的_____,_____,_____。

(4)无线电波传播速度固定不变,频率越高,波长_____,频率,波长越长。

(5)短波的波长较短,地面绕射能力_____,且地面吸收损耗_______,不宜_____ 传播,短波能被电离层反射到远处,上要以_____方式传播。

(6)波长比辣波更短的无线电波称为_____,不能以_____和______方式传 播,只能以_____方式传播。

2。判断题

(1)低频信号可直接从天线有效地辐射。(错误)

(2)高频电子技术所研究的高频工作频率范困是300kHz--300MHz。 (正确) (3)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天线尺寸必须与辐射信一号的波长相比拟。(正确) (4)电视、调频广播和移动通信均属于短波通信。(错误)

2.5自测题

1。填空题

(1)衡量谐振电路选频性能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际谐振曲线偏离理想谐振曲线的程度,用_指标来衡量。

(3)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Q愈大,通频带愈______,选择性愈________。

(4)己知LC并联谐振回路的电感L在ƒ=30MHz时测得L=1µH,Qo=100。求谐 振频率ƒ。=30MHz时的电容C=______和并联谐振电阻R。=_______。

(5)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集电极负载为_______。

(6)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多级级联后,增益________,计算式为_______;级联后通频 带_________,若各级带宽相同,则计算式为__________。

(7)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双调谐回路的带宽为单调谐回路带宽的______倍。

(8)调谐放大器主要由______和______组成,其衡量指标为_______ 和_____。

(9)品体管在高频工作时,放大能力______。晶体管频率参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所谓双参差调谐,是将两级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的谐振频率。分别调整到 __________和_____信号的中心频率。

2。选择、判断题

(1)对千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当LC谐振回路的电容增大时,谐振频率和回路的品质 因数都增加。为什么?(错误)

(2)题(1)中,当LC谐振回路的电感增大时,谐振频率和回路的品质因数都减小。 为什么?(正确)

(3)在相同条件F,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和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相比,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B )。

A 双调谐回路放大器的选择性比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好,通频带也较窄 B双调谐回路放大器的选择性比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好,通频带也较宽 C.双调谐回路放大器的选择性比.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差,通频带也较窄 D。双调谐回路放大器的选择性比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差通频带也较宽。 (4)调谐放大器不稳定的内部因素是由于( B )引起的 A、Cb,e

BCb,c

C

Cb,e和

Cb,c

D都不是

(5)耦合回路中,(C)为临界藕合;()为弱藕; A )为强耦合。

B(

合A、η>1

B、η

D、η≠1

(6)声表面波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可(A),相对带宽(D

);矩形系数( E )。 A.很高B.很低C.较窄 D.较宽E.小F.大

3.5自测题

1.填空题

(1)高频功率放大器原来工作于临界状态,当谐振阻抗增大时,工作于

态,此时Ico, Iclm _____,

ic波形出现_____。

(2)丙类功放大器输出波形不失真是由于_____。

率_(3)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调整是指保证放大器工作在______状态,获得所需要的_____ 和______。

(4)丙类放大器的最佳导通角是______。

(5)己知功率放大器原工作在临界状态,当改变电源电压时,管子发热严重,说明管子进人了______。

(6)在谐振功率放大器中,匹配网络的阻抗变换作用是

(7)功率放大器的分类,当2θ=______时为甲类,当2θ=______时为乙类,当 θ

(8)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要实现集电极调幅,放大器应工作______状态;若要 实现基极调幅,放大器应工作于______状态。

(9)输入单频信号时,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原工作于临界状态,当电源电压时,工作于______状态,

Ec增大

Ico,

Iclm______,

ic波形为______电流。

(10)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工作在欠压状态时,输出功率______,效率______,集 电极管耗______输出

2.判断题

(1)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原工作于临界状态。当其负载断开时。其电流功率Ρ。增加。(错误)

Ico,

Iclm增加,

(2)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6w,当集电极效率为60%时,晶体管集电极损耗 为2 .4W。(错误)

(3)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电压利用系数为集电极电压与基极电压之比。(错误) (4)高频功率放大器功率增益是指集电极输出功率.与基极激励功率之比。(正确)

(5)输人单频信号时,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原工作于临.界状态,当电源电压Ec增大时,工作于 Ico,Iclm减小,

ic波形为凹陷电流。(错误)

4.5自测题

1.填空题

(1)正弦波振荡器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2)石英晶体稳定频率的原因有________。

(3)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的特点是_________起振(填“容易”或“不易”),输出电压幅度________(填“大”或“小”),频率调节________ (填“方便”或“不方便”)。

(4)们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特点是振荡波形_________(填“好”或“不好”),振荡频率________,(填“高”或“低”,频率调节________(填“方便”,或“不方便”)。

(5)晶体振荡器和泛音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相比,_________振荡器振荡频率高。

(6)根据石英晶体的电抗特性,当f=fs;时,石英晶体呈_______性;当fsfp时,石英晶体呈______性。

(7)振荡器起振时要有大的放大倍数,应丁作于_________类状态,进入稳定状态 时,为了使稳频效果好,应工作______状态。 (8)使用石英振荡器,是利用石英的______特性。

(9)要产生频率较高的正弦波信号应采用_______振荡器,要产生频率较低的正弦

波信号应采用_______振荡器,要产生频率稳定度高的正弦信号应采用_______振荡器。

(10)克拉泼振荡器频率稳定度比普通的电容.三点式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原因 是______.

2。判断题

(1)某一电子设备中,要求振荡电路的频率为20MHz.且频率稳定度高达10-8,应采用LC振荡器。(错误)

(2) LC正弦波振荡器提高频率稳定度的措是降低回路的Q值和使晶体管.与回路

施处子紧藕合。(错误)

(3〕设计一个稳定度高的频率可调振荡器(通常采用晶体振荡器)。(错误)

5.5自测题

1.填空题 (1)调幅的过程,实质上是_______搬移的过程。

(2)在调幅制发射机的频谱中,功率消耗最大的是______。

(3)调幅系数为1的调幅信号功率分配比例是:载波占调幅波总功率的______。 (4)调幅按功率大小分类为______、______。

(5)高电平调制在______放大器中进行,分______、______。 (6) DSB信号的特点为______。

(7)同步检波器用来解调SSB或DSB调幅信号,对本地载波的要求是______。 (8)三极管检波与二极管检波的区别是______。

(9)大信号包络检波,实际加在二极管上的电压是______电压与_______电压之 差。二极管输出电流是______。

(10)大信号包络检波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______和RC网络______的滤波特性 工作的。

2判断题

(1)大信号基极调幅应使放大器工作在过压状态,大信号集电极调幅应使放大器工 作在欠压状态。(错误)

(2)大信号基极调幅的优点是效率高。(错误)

(3)调幅发射机载频变化时将使调幅信号成为过调幅信号。(错误)

(4)单边带接收机比调幅接收机信噪比大为提高,主要是因为信号带宽压缩一半。(正确)

(5)的在集电极调幅电路中,若Ec=9V,则BVceo≥18V.(错误)

(6)大信号集电极调幅电路的最佳集电极负载电阻为

() 1Ec-UcesR8(Po)cp=

C2(错误)

6.5自测题

1.填空题

(1)窄带调频时,调领波与调幅波的频宽度______。

带(2)在宽带调频中,调颇信号的带宽与频偏、调制信号频率的关系为______。 (3)调频指数越大,调频波频带______。 (4)鉴频灵敏度高说明______。

(5)晶振调频电路的频率决定于______。

(6)晶振调频电路的频率稳定度决定于______。 (7)间接调频电路由_______组成。 (8)晶振调频电路的优点是______。

2、判断题

(1)调频信号的频偏址与调制信号的频率有关。(错误) (2)调相信号的最大相移狱与调制信号的相位有关。(错误) (3)调频波的调制灵敏度为Δƒ∕Δu。(正确)

7.5自测题

1.填空题

(1)变频器的主要技术要求是______。

(2)中频干扰是指______对接收机形成的干扰,抑制这种干扰的主要方法有______。 (3)超外差接收机采用变频技术的好处是______。

(4)超外差接收机变频器负载采用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

(5)一中波收音机,当听到110OkHz的电台信号时,其木振频率为______,能产生 镜像干扰的频率是______。

(6)调幅器、同步检波器和变频器都是由非线性器件和滤波器组成,但所用的滤波器 有所不同,调幅器所用的为_______,同步检波所用的为_______,变频器所用的 为______。

(7)混频器和变频器的区别______。

(8)调幅收音机中频信号频率为_______,调频收音机中频信号频率为_______,电 视机中频信号频率为______。

2,判断题

(1)器件的非线性在放大器应用中是有害的,在频率变换应用中是有利的。(正确)

(2)若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为i=

a+0auau1+

35,不能用来混频。(正确)

(3)超外差接收机混频器的任务是提高增益,抑制干扰。把接收到的各种不同频率的 有用信号的载频变换为某一固定中频。(错误)

8.5自测题

1.填空题

(1)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有______。 (2)锁相环路的组成有______。 (3)锁相环路的基木特性是______。

(4)锁相环路中鉴相器的作用是把______转换为误差电压输出。 (5)AGC电路的作用是______。

(6)AFC电路是指以消除______为目的的反馈控制电路。 (7)接收机自动音量控制能自动保持音举的原因是______。 (8)调幅接收机采用AFC电路的原因是______。 2.判断题

(1)采用反馈控制系统使输出稳定的原因是利用存在的误差来减小误差。(正确) (2)锁相环路中环路滤波器的作用是让输人的高频信号通过。(错误) (3)压控振荡器具有把电压变化转化为相位变化的功能。(正确) (4) AGC信号为低频信号。(错误)

第17篇:电子线路CAD实习报告书(总结)(学生用表)

广东海洋大学

电子线路CAD课程

学姓班指导实习报 告

号 200936616119 名 李家兴 级

应电091 老师

王峰

广 东 海 洋 大 学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课程实习报告

(学生用表)

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

日期

参考:

一、实习报告(总结)的内容:

1、时间、地点、描述

2、实习内容及实习过程的叙述

3、收获、体会

4、不足、建议、教训

二、总结报告字数要求1500字左右

第18篇:电子线路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背景】

>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每年的电子专业新生都会学习这门课,它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两部分,对于刚进校的一年级新生,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着厌学情绪,关于物理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很欠缺,甚至有些学生刚拿起课本,看到各种各样的电路图,心里便产生了一种畏难情绪,认为自己肯定学不好,还没开始学,他们就已经放弃了.如何让学生消除这种心理障碍,让他们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并能学以致用.这一直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最后,我把某些知识点的讲解融入到了具体的实际生活中,让课堂生活化,具体化,从而促进学生的思考,下面的案例是我在>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案例片段一: (上课铃声刚响,我便拿了一个小台灯走进教室,插上电源,打开开关,灯便亮了起来,这时,同学们都疑惑地望着我,有些调皮的学生还在下面议论了起来)\\ 老师: 我今天给同学们带了一个小台灯过来,大家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带它过来吗? (这时,教室里像炸开的锅一样.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平时在课堂上就有点”顽皮”的学生1站了起来) 学生1: 老师,是不是您眼睛有近视看不清楚课本上的字啊? 老师: 这位同学说德不对!老师的视力很好呢!还没有哪位同学说说.。。。

(同学们又开始七嘴八舌议论了起来) 学生2:老师,这和今天上课的内容有关系吗? 老师: 对,确实有关系!并且和我们上次课讲过的一个知识点有关.

(这时,班上有位成绩比较好的学生3站了起来) 学生3 :上次课老师教过我们晶闸管的相关知识,是不是台灯的控制电路和晶闸管有关? 老师: 很好,老师今天带台灯来,主要是想给大家介绍晶闸管的一种应用电路—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将可控整流电路版述到黑板上)然后,我指着台灯上的一个小旋钮,请问同学们:”这个旋钮是起什么作用呢? 全班同学: 调节光线的强弱.

(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 老师: 下面我请位1位同学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调光的过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想上来”玩”一下,最后,我又请了调皮的学生1上来) 学生1: (高兴地走了上来,小心翼翼地左右转动了一下旋钮,台灯的亮度发生了改变,最后还朝大家做了一下鬼脸,便下去了,同学们又大笑.) 老师: 大家想不想看看内部电路的”真面目”? 学生: 想!

老师: (打开台灯座,将内部电路结构展现在学生眼前.)其实,台灯的内部电路都是由我们所学过的元器构成的.比如:变压器,电阻,电容等,我们再来看看旋钮下面是什么,(把旋钮轻轻地抽出)里面居然是一个带开关的电位器。好了,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电路—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板书,画线路图)其实,这种电路在生活中用得非常普遍,例如:电扇的调速,台灯的调光等都用到了这种电路,只要改变晶闸管的导通角,就能改变负载的电压,从而实现我们调节的目的.(学生们都很崇拜地望着我) 【案例点评】

本次课所要讲解的内容是>中非常难的一个知识点,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先把图直接画在黑板上,然后耐心地讲解它的工作原理,最后布置习题进行练习,这样教学,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地去掌握它,反而会让他们产生一种畏难情绪,教学效果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也会有挫败感,所以,在上新课之前,我采用了平时生活中学生很熟悉的家用小电器—台灯作为新课的导入,这样既贴进于生活,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我就轻易地把学生被动接受的一种学习状态转化成了他们主动认知的过程.从而.让他们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在课堂上,我所举的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旁敲侧击地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风扇为什么调节旋钮就可以改变风速,饭煮熟后为什么可以自动跳闸等等.我认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在课堂上,而是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种思考的习惯。

一个良好的新课导入,可以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轻松,寓教于乐.案例片段二: (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已经全部讲完了,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故障----晶闸管发生断路.) 老师: 当晶闸管发生断路后,负载的输出电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哪位同学把它的输出波形画出来。

(学生都把头低了下去,很怕我点到他们其中一个) 老师: 老师给大家二分钟的时间思考,可以互相讨论,(还是没有一个同学上来)然后我又说了,如果哪个同学最先上来的话,我会在他的平时成绩中多加五分,(这时,有很多同学都举了手,我点了一个同学站了起来) 学生1: 当晶闸管发生断路后,它的输出波形肯定和以前的不一样. ( 这时,同学们都大笑,这谁不知道) 老师: 我决定给他加五分,因为他的勇气(同学们都很兴奋,这样的回答都能加五分,都想跃跃欲试)那还有没有同学再补充说明一下这个问题呢?

(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我点了学生2) 学生2; 发生了断路后变压器的次线线圈无法构成回路,负载上不会有电流,也就没有电压了。

老师: 很好,这位同学分析得很正确,加五分,那还有没有同学把它的波形在黑板上画出来呢?那这回加十分哦

(学生3走了上来).老师: 同学们说这位同学画得的对不对啊? 学生: 对! 【案例点评】

在本案例中,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地掌握并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我采取了更为有效的方法。

第一:就是和学生多互动,一堂生动的教学并不是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能和同学们起到共鸣.作为一名技校老师,面对的学生都是不太爱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很多老师都抱怨学生太调皮,难服从管教.学生的问题越多,教学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我采用了直接提问的方式首先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互动互学的目的

第二: 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诱”和”鼓励”,上课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却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的尴尬场面,于是,我利用”加分”来吸引他们,因为学生的期末成绩是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而得出来的,期末考试不及格,必须得交钱补考,许多同学怕自己不及格,我利用了他们的这一心理来”引诱”他们主动回答问题.当然学生回答的结果是否正确,老师都必须给予鼓励,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一个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肯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促使他们重拾信心. 【案例分析论述】

>是一门电子类专业的基础课,一般在电子类专业学生就读一年级的时候就会开设这门课,而对于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知识含量都不是很丰富,基础差,不爱学习,并且在初中时也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往往在上课之前,他们就已经出现了一种排斥,觉得自己肯定学不好.干脆放弃这样的心态,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在编写教学计划时,我对课本上的知识点又进行了重新排列,增加了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知识点,在讲解各半导体器件时,把它溶入到一个具体的功能电路中,并与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按照1次理论课+1次操作的教学安排,知识由简单到复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既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动脚操作能力.结合本人多年来>的实际教学,通过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想抓好一次课的教学,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一个良好的新课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开始.每节新课导入的好坏关系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在设计新课导入时,要结合本次课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课状态,最终确定导入的内容.同时,它还应该要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既复习了上次课所讲的重点内容.又能让学生明确学习本次课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能掌握到哪些知识点,同时要怎么去学好它,另外,一个好的新课导入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生活中的某个细节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从问题着手,激发学生的求和欲望.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决心,最后,通过新课导入,还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课本上的一些电路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了就能用.2,师生的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有力保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一个优秀的老师,并不是老师自己的知识含量有多么地丰富,而是学生都尊敬他,认可他,假想如果某个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热情洋溢地讲解,而底下的同学却在睡觉,看课外书等,那这堂课肯定是失败的,教学,并不是老师一个的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一起共同学习,从而顺利地完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我们所面临的技校学生刚好处于逆期,好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通过师生的互动可以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如果强加给他某个概念,他肯定有所怀疑,但如果是一起思考,他可能会接受/.3,适当的鼓励是课堂的催化剂

老师填鸭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理论己远去,渴望被鼓励,并肯定是每个人的精神需要,学生也不例外.作为一名技校的老师,面对问题学生,要有细致而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并使之成为后进变先进的转折点.有些学生有较重的自弊心理,整天“破罐破摔”,我们要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如果某个同学答错了,我不会严厉地批评他,而还会去表扬他,因为他有勇气,站起来,而对于答正确的同学,我会说一些肯定的话,比如:”你真聪明”你的回答真有创意”等.在老师方的眼睛里不应该有差生. 4,”故障设置法”是巩固教学成果的有效办法

什么叫”故障设置法”这是我根据自己多年从事电子专业的教学活动中以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在教学总结中,对于所讲完的电路设置一个故障,让学生判断其故障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对于某个电路,先讲述组成的元器件,然后再讲解该电路的工作原理,最后布置习题,但是,学生真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理解了吗?如果这个电路应用到生活中,出了故障怎么办,怎么去维修,我们所面对的培养的技校生应该是”应用型”人才,通过故障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达到举一反客三的效果.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地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第19篇:高频电子线路收音机课程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 课程设计报告

系 (部): 三 系 专 业: 通信工程 班 级: 11级(1)班 姓 名: 陈

学 号: 201103061 成 绩: 开课时间: 2012-2013 学年 2 学期 指导老师: 陈飞 李海霞

一、设计题目

HX108-2 AM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二、主要内容

1、学习收音机原理

2、组装、焊接收音机

3、调试收音机

4、书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具体要求

1、对照原理图讲述整机工作原理;

2、对照原理图看懂装配接线图;

3、了解图上符号,并与实物对照;

4、根据技术指标测试各元器件的主要参数;

5、认真细致地安装焊接,排除安装焊接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6、书写一份完整的设计报告。报告包括设计题目、设计任务、详细的设计过程、原理说明、各模块参数的说明、仿真波形、调试总结、心得体会、参考文献(在报告中参考文献要做标注,不少于4篇)

四、进度安排

第十七周:

周三,周四通过查阅书本,参考资料,网络等学习收音机工作原理。周五开始焊接收音机。 第十八周:

一、周二焊接收音机 周三调试收音机

四、周五书写课程设计报告

五、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最终考核成绩由四部分组成:

1、平时考勤占30%

2、组装的收音机质量占30%

3、答辩占20%

4、实验报告占20%

目 录

1、收音机组装与调试的目的与意义 .............................................................................................1

2、收音机的原理 .............................................................................................................................2 2.2总体概述 ............................................................................................................................4 2.3输入回路 ............................................................................................................................5 2.4变频级 ................................................................................................................................5 2.5中放级 ................................................................................................................................6 2.6检波级 ................................................................................................................................7 2.7 自动增益控制 ...................................................................................................................8

3、收音机的组装 .............................................................................................................................8 3.1元器件准备与检查 ............................................................................................................8 3.2.1焊接步骤 ................................................................................................................8 3.2.2注意事项 ................................................................................................................9 3.3组合件准备 ......................................................................................................................10 3.4装大件 ..............................................................................................................................10 3.5开口检查与试听 ..............................................................................................................10 3.6前框准备 ..........................................................................................................................10

4、收音机的调试 ...........................................................................................................................11 4.1收音机的调试步骤 ..........................................................................................................11 4.2故障分析与处理 ..............................................................................................................11 4.2.1检查顺序 ..............................................................................................................11 4.2.2 万用表检查的方法 .............................................................................................11 4.3.3焊接、组装、调试中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12

5、安全及注意事项 .......................................................................................................................12

6、心得与体会 ...............................................................................................................................13

7、元件清单 ...................................................................................................................................13

8、参考文献 ...................................................................................................................................15

1、收音机组装与调试的目的与意义

本学期学习了《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程,对无线电通信的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这次课程设计可以通过实践来考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设计能力。通过对一只正规产品收音机的安装、焊接、调试、了解电子产品的装配全过程,训练动手能力,掌握元器件的识别,简易测试,及整机调试工艺。

1、掌握HX108-2 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调幅接收系统的调试过程及故障排除;

3、通过对收音机的安装、焊接及调试,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会利用工艺文件独立进行整机的装焊和调试,并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2、收音机的原理

2.1 整机电路原理图

图2.1 整机电路原理图

外差:输入信号和本机振荡信号产生差频的过程。输入信号和本机振荡信号产生一个固定中频信号的过程叫超外差。因为,它是比高频信号低,比低频信号又高的超音频信号,所以这种接收方式叫超外差式。

超外差式收音机就是利用这种方式,把接收到的频率不同的电台信号都变成固定的中频信号(465kHz),再由放大器对这个固定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同时在选择回路(输入回路)或高频放大器与检波器之间插入一个变频器及中频放大器。

将所要收听的电台在调谐电路里调好以后,经过电路本身的作用,就变成另外一个预先确定好的频率(在我国为465KHz),然后再进行放大和检波。这个固定的频率,是由差频的作用产生的。如果我们在收音机内制造—个振荡电波(通常称为本机振荡),使它和外来高频调幅信号同时送到一个晶体管内混合,这种工作叫混频。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作用导致混频的结果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频率,这就是外差作用。

和直接放大式相比较,超外差式收音机具有灵敏度高而工作稳定,选择性好而失真度小等优点,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收音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灵敏度是指收音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

(2)选择性是指接收有用信号抑制无用信号的能力,也就是分隔邻近电台的能力。

(3)失真度是指收音机输出信号波形与输入信号波形相比失真的程度。

采用了这种电路的收音机叫外差式收音机,混频和振荡的工作,合称变频。外差作用产生出来的差频,习惯上我们采用易于控制的一种频率,它比高频较低,但比音频高,这就是常说的中间频率,简称中频。任何电台的频率,由于都变成了中频,放大起来就能得到相同的放大量。调谐回路的输出,进入混频级的是高频调制信号,即载波与其携带的音频信号。经过混频,输出载波的波形变得很稀疏其频率降低了,但音频信号的形状没有变。通常将这个过程(混濒和本振的作用)叫做变频。变频仅仅是载波频率变低了,并且无论输入信号频率如何变化最终都变为465KHz,而音频信号(包络线的形状)没变。

混频器输出的携音频包络的中频信号由中频放大电路进行一级、两级甚至三 3 级中频放大,从而使得到达二极管检波器的中频信号振幅足够大。二极管将中频信号振幅的包络检波出来,这个包络就是我们需要的音频信号。音频信号最后交给低放级放大到我们需要的电平强度,然后推动扬声器发出足够的音量。若要求超外差式收音机得到更高的灵敏度,在调谐回路与混频之间还可以加入高频放大级然后再去混频。

由图知,整机中含7只三极管,因此称为7管收音机。其中,三极管V1为变频管,V

2、V3为中放管,V4为检波管,V5为低频前置放大管,V

6、V7为低频功放管。

天线所在回路选出所需电台信号,经变压器B1耦合到变频管V1基极。与此同时,由变频管V

1、振荡线圈B

2、双联同轴可变电容C1B等元器件组成的共基调射型变压器反馈式本机振荡器,其本振信号经电容C3注入到变频管V1发射极。

中放由V

2、V3等元器件组成的两级小信号谐振放大器。通过两级中放将混频后所获得的中频信号放大后,送入下一级检波器。检波器由三极管V4(相当于二极管)等元件组成的大信号包络检波器。检波器将放大的中频调幅信号还原为所需音频信号,经耦合电容C10送入后级低频放大器进行放大。检波过程中,除产生所需音频信号之外,还产生反映输入信号强弱的直流分量,由检波电容之一C7两端取出后,经R

8、C4组成的低通滤波器滤波后,作为AGC电压加到中放管V2基极,实现反向AGC。即当输入信号增强时,AGC电压降低,中放管V2的基极偏置电压降低,工作电流IE将减小,中放增益随之降低,从而使得检波器输出的电平能够维持在一定的范围。

低放部分由前置放大器和低频功率放大器组成。由V5组成的变压器耦合式前置放大器将检波器输出的音频信号放大后,经输入变压器B6送入功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功率放大器由V

6、V7等元器件组成,它们组成了变压器耦合式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将音频信号功率放大到足够大后,经输出变压器B7耦合去推动扬声器发声。其中R

11、VD4用来给功放管V

6、V7提供合适偏置电压,消除交越失真。 2.2总体概述

常用典型七管超外差收音机电路,它主要由输入回路、变频级、中放级、检 4 波级、低放级、功率输出级和AGC电路组成。Automatic 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 根据输入信号调整放大倍数,使输出信号幅度一致。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调幅信号输入到变频级,经过变频后从变频器输出一调幅中频信号,送入中放级进行放大。中放一般有两级,是对固定中频频率进行放大的调谐放大器,所以它的放大倍数和选频特性都可以做得比较理想);再把放大了的中频信号送入检波级检出音频信号;检波级输出的音频信号还需要经过低放级放大,然后去激励功率输出级输出足够的功率去推动喇叭发声。

图2.2 超外差调幅收音机基本原理方框图

2.3输入回路

从磁性天线感应的调幅信号送入C1a、C2(双连可变电容器)(调台的钮)和B1组成的输入回路进行调谐,选出所需接收的电台信号,通过互感耦合送入变频管V1的基极。

B1C1AC2223C3103R22KC1CBM223P 图2.3 输入回路

2.4变频级

变频级是由一只晶体管V1同时起本振和混频作用的自激式变频电路。本振

5 回路由B

2、C3,C1B组成,它是互感耦合共基调射式的LC振荡电路。本振信号通过耦合电容C3从V1的射极注入,它与输入回路耦合到V1管基极的高频调幅信号在V1管中混频,由集电极调谐回路(中周)选出二者的差频即465kHz的中频信号,然后再将中频信号送入中放电路去放大。

C13223B2V19018GB1红R1324KB3黄R420KV29018HR3100C1AR8 1KC2223C3103R22KC1CBM223PC1BC44.7μ+R5150C5223

图2.4 变频级

2.5中放级

中放级由V

2、V3组成两级单调谐中频选频放大电路。各中频变压器均调谐于465kHz的中频频率上,以提高整机的灵敏度、选择性和减小失真。第一级中放(V2)加有自动增益控制,以使强、弱台信号得以均衡,维持输出稳定。V2管因加有自动增益控制;V3管主要提高增益,以提供检波级所必须的功率。

R12 220+R420KV29018HR662KB4白V39018HC14100μB3黄B5黑V49018HR8 1KC44.7μ+R5150C5223C6223R751C7223C8223C9223R9680W5K

图2.5 中放级

2.6检波级

经中频放大级放大了的中频信号,其中频和高次谐波由C8C9和R9组成的RCπ型滤波电路予以滤除。音频信号由C10耦合到低放级去放大。电位器Rw是音量调节(钮)电位器兼作电源开关。滤波后的成分经R

8、C4组成的退耦电路送到V2的基极作为AGC控制之用。(中频,低频和直流信号,最后余下低频信号)

R12 220+C14100μB5V39018H黑V49018HR8 1KC44.7μ+R5150R751C7223C8223C9223R9680+C104.7μW5K

图2.6 检波级

7 2.7 自动增益控制

滤波后的成分经R

8、C4组成的退耦电路送到V2的基极作为AGC控制(负反馈)之用。主要作用对不同电台的声音信号大小的自动调节 2.8低放级与功率输出级

V5为低频放大级,V

6、V7为互补推挽输出级。

3~5 mAR12 220R111KR1051KC11223B6V69013HB7V59013H4~10 mA++C14100μC15100μV49018HY8ΩC8223R9680+C104.7μD3W5KIN4148C12223V79013HKC9223DC3V图2.8 低放级与功率输出级

3、收音机的组装

3.1元器件准备与检查

首先根据元器件清单(见附表2.1)清点所有元器件,并用万用表粗测元器件的质量好坏。再将所有元器件上的漆膜、氧化膜清除干净,然后进行搪锡(如元器件引脚未氧化则省去此项),最后根据附图2.2所示将电阻、二极管进行弯脚。

3.2插件焊接过程

3.2.1焊接步骤

(1)准备焊接:准备焊锡丝和烙铁。

8 (2)加热焊件:烙铁接触焊接点,使焊件均匀受热。

(3)熔化焊料:当焊件加热到能熔化焊料的温度后将焊丝至于焊点,焊料开始熔化并湿润焊点。

(4)移开焊锡:当熔化一定量的焊锡后将焊锡丝移开。 (5)移开烙铁:当焊锡完全湿润焊点后移开烙铁。 3.2.2注意事项

(1) 按照装配图(见图3.2.2)正确插入元件,其高低、极向应符合图纸规定。

图3.2.2 HX108-2型收音机装配图

(2)焊点要光滑,大小最好不要超出焊盘,不能有虚焊、搭焊、漏焊。 (3)注意二极管、三极管的极性以及色环电阻的识别。

(4) 输入(绿或蓝色)、输出(黄色)变压器不能调换位置。

9 (6)红中周B2插件后外壳应弯脚焊牢,否则会造成卡调谐盘。 3.3组合件准备

(1)将电位器拨盘装在W-5K电位器上,用M1.7×4螺钉固定。 (2) 将磁棒按套入天线线圈及磁棒支架。 3.4装大件

(1) 将双联CBM-223P安装在印刷电路板正面,将天线组合件上的支架放在印刷电路板反面双联上,然后用2只M2.5×5螺钉固定,并将双联引脚超出电路板部分,弯脚后焊牢。

(2) 天线线圈的1端焊接于双联天线联C1-A上,2端焊接于双联中点地线上,3端焊接于V1基极(b)上,4端焊接于R

1、C2公共点。

(3) 将电位器组合件焊接在电路板指定位置。 3.5开口检查与试听

收音机装配焊接完后,检查元件有无装错位置,焊点是否脱焊、虚焊、漏焊。所焊元件有无短路或损坏。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更正。用万用表进行整机工作点、工作电流测,如检查满足要求,即可进行收台试听。 3.6前框准备

(1) 将电池负极弹簧、正极片安装在塑壳上,如附图2.6所示,同时焊好连结点及黑色、红色引线。

(2) 将周率板反面双面胶保护纸去掉,然后贴于前框,注意要安装到位,并撕去周率板正面保护膜。

(3) 将喇叭安装于前框,用小螺丝批导入压脚,用烙铁热铆三只固定脚。如附图2.7所示。然后将拎带套在前框内。

(4) 将调谐盘安装在双联轴上,如附图2.8所示,用M2.5×5螺钉固定,注意调谐盘方向。

(5) 根据装配图,分别将二根白色导线焊接在喇叭与线路板上。

10 (6) 将正极、负极电源线分别焊在线路板指定位置。将组装完毕的机心装入前框。

4、收音机的调试

4.1收音机的调试步骤

(1)在元器件装配焊接无误及机壳装配好后,将机器接通电源; (2)当在旋开开关之后如果听到杂音,即很可能收音机可以收到信号,接下来可以调试,若没有声音则需要考虑是否实验硬件不成功;

(3)收音机安装完之后,当听到有吱吱的声音之后,此时可以调试了,调试顺序为:黑中周、白中周、黄中周、红中周,在调试每一个中周时当出现喇叭的声音最大时,即停止调试,进入下一个中周的调试,当调试完之后,听到广播信号之后,可以调试双联的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微调旋钮进行平率的微调。将电台声音尽量调到最清晰。不过一般不会随意调动中周。

(4)换台时,在靠窗的位置慢慢的旋转调频,等到有细微的声音,在其附近旋转使声音更加清晰。 4.2故障分析与处理

4.2.1检查顺序

由后级向前检测。先检查低功放级。再看中放和变频级。 4.2.2 万用表检查的方法

用万用表Ω×1黑表棒接地,红表棒从后级往前寻找。对照原理图,从喇叭开始顺着信号传播方向逐级往前碰触,喇叭应发出“喀喀”声。当碰触到哪级无声时,则故障就在该级,可用测量工作点是否正常,并检查各元器件,有无接错、焊错、虚焊等。

11 4.3.3焊接、组装、调试中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1)焊接:元器件摆放不容易控制,找准位置插好元件后,焊的时候元件乱动,解决:可以把原件的两脚弯折一定角度,使元件能稳定住,活着先用焊锡粗略的粘住一个脚,再焊另外一个脚,焊好后在回来焊原来粗略粘住的那个脚。

(2)组装:有些器件,得先焊好再组装,而另外一些则需要先组装好再焊接,如天线线圈、电源极片、喇叭等得先装好再焊接。组装时,还要注意不要过于用力要对准位置在装否则会把焊好的线点弄坏。调频刻盘要对好帖刻度条的那一边。

(3)调试:中频调试、频率复盖、统调的调节过程比较复杂、繁琐,有时一不小心调过了,会使得收音机的性能变得很差,甚至收不到台,所以调试时应注意尽量小幅度,慢慢的调。若不小心调的过了,也不要乱了,还是要按照原来调试的顺序慢慢调,否则找不到正确的对应与参考了。

5、安全及注意事项

(1)要避免焊点的错焊和虚焊,最好是一次正确,多次焊接会造成焊接有时会弄坏电路板,让其表面的树胶化开,严重时让电路板烤焦,造成收音机电路无法正常工作、元器件无法接通;

(2)不要用过量的焊剂,收音机的底板很小,用过量的焊剂会造成短路等;

(3)焊接时要把元件固定好再焊接,要让元件树立在焊盘上,防止元件东倒西歪的,收音机元件很紧凑,若元件过长等将造成排列不恰当;

(4)二极管、三极管的极性不要接错;输入(绿色)、输出(红色)变压器不能调换位置,同时三极管等存在型号的问题;

(5)调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调试步骤进行(黑中周、白中周、黄中周、红中周、双联);

(6)收音机的天线调试好的时候,将其固定到芯上,以免造成后期使用的不稳定;

(7)调电台时,一定要慢慢的细调。

6、心得与体会

通过一个半星期的学习,从对调频收音机的电路设计到器件的组装和收音机的调试,在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对电子工艺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系统了解。

我们了解到了焊普通元件与电路元件的技巧、收音机的工作原理与组成元件的作用等。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有效,对以后的电子工艺课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着现实意义。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个很大的锻炼。在实习中,锻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焊接芯片时,怎样把那么多脚分开焊接对我们来说是个难题,可是经过训练后,我们做到了。

虽然在实习中会遇到难题,但是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使自己的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我想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中我就能够明白自己的学习方向,增进专业知识的强化。在整机调试前,保证收音机工作在无故障状态,这样才能保证调试顺利进行。 耐心细致、冷静有序。检测按步骤进行,一般由后级向前级检查,先判断故障位置(信号注入法),再查找故障点(电位法),循序渐进,排除故障。 忌讳乱调乱拆,盲目烫焊,导致越修越坏。电路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在课程设计还是以后工作中,电路知识都是不可缺少的。

总之,这次实习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快乐,再一次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和老师对我们的辛勤付出、叮嘱,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好的作用。

7、元件清单

8、参考文献

[1] 侯丽敏《通信电子线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刘午平《收音机与录音机的维修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3] 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4] 梁宗善《新型集成电路的应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5] 胡宴如《高频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20篇:《电子线路CAD实验》考试

一、利用电路CAD软件进行电路原理图和印制板图综合设计。

要求:

1.任意MCU的电路图,焊盘数量不低120个,器件种类不少6种。

2.电路图连接正确;

3.正确使用画电路图工具;

4.正确设置每个元件属性;

5.提交电路原理图。

6.正确生成和载入网络表;

7.元件手动布局;

8.进行自动布线和手工调整;

9.提交完成的印刷电路板图。

操作说明:

1.启动Altium designer软件,新建一个PCB工程,名为“姓名”.PcbPrj。

2.启动电路原理图编辑器,绘制上图,命名为“姓名”.schDoc

3.进行电气规则检查。

4.启动印制电路板图编辑器,新建一个印制电路板图文件,命名为“姓名”.pcb。

5.规划电路板和电气定义(双层板)。

6.装入网络表。

7.生成印制电路板图(生成到“姓名”.pcb)。

8.自动布局,手工调整。

9.自动布线,手工调整。

10.保存打印输出。

电子线路实习报告
《电子线路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