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证明

宿泊证明(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24 08:35:04 来源:证明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日本宿泊证明书

宿 泊 証 明 書 記 入 上 の 注 意 2014.4.28 青森県高体連

1 「学校名(部活名)」の欄

男女の別がある場合は、それが分かるように記入下さい。(例)男子バレーボール部

2 「大会名(開催地)」の欄

正式名称で記入し、開催地は市町村まで記入下さい。

3 「大会期間」の欄

大会の開催期日及び期間を記入下さい。

4 「記載責任者氏名」の欄

実際に宿泊した監督(引率者)を記入下さい。 ※宿泊者名簿へも必ず記入下さい。

5 「1泊の宿泊料金単価」の欄

(1)食事付きの1泊宿泊料金を監督、選手それぞれの欄に記入下さい。

(2)1泊の宿泊料金が補助金額を下回る場合には、実費補助となります。

6 「男子監督」「女子監督」の欄 ※全国大会のみ

(1)大会参加申込書に記載されている監督?引率者が補助対象となります。

(2)コーチ、応援者等は含めないのでご注意下さい。(補助対象のみの記入) (3)補助対象は競技種目男女各1名としていますが、大会参加申込書の記載で男女監督が同一

人物の場合には、補助対象は1名となりますのでご注意下さい。

(4)登録変更により大会参加申込書の記載と氏名が異なる場合には証明書を必ず添付下さい。 7 「男子選手」「女子選手」の欄

(1)大会参加申込書に記載されている選手が補助対象となります。

(2)補助対象以外の生徒は、記入しないで下さい。(補助対象のみの記入)

(3)補助対象は選手一人1競技種目としていますのでご確認下さい。

(4)登録変更により大会参加申込書の記載と氏名が異なる場合には証明書を必ず添付下さい。 8 「泊数」の欄

宿泊した日数が補助対象日数を超える場合は、補助対象の泊数を記入下さい。

9 「備考」の欄

(1)大会申込書と氏名が異なる場合など、登録変更した場合「登録変更」と記入下さい。 (2)登録変更した場合、証明書の添付がなければ補助対象となりませんのでご注意下さい。 10 「宿舎名」の欄

(1)期日、宿舎名は宿舎側が記入して下さい。

(2)名称は宿泊施設のゴム印(スタンプなど)として下さい。

(3)印は代表者印(朱肉印)として下さい。

※ その他不明な点については、県高体連事務局にお問い合わせ下さい。

県高体連事務局 電話 017-788-0511篇2:宿 泊 证 明 书 - 宫崎県高等学校体育连盟

宿 泊 証 明 書

所属校名 所属部名 責任者名

上記のものは、平成 年 月 日( )から平成 年 月 日( ) まで宿泊したことは証明します。 篇3:日本签证(单次)须知

赴日个人观光(单次)签证须知

申请对象 1)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士 2)上述1)的家属(二等亲以内的血亲·姻亲)

提交申请材料 1. 2. 3. 4. 5. 6.有效期距出境日6个月以上的因私护照(护照末页须本人亲自签名)。 2寸免冠正面白底彩色近照2张(三个月内近照)。 本人身份证、全家户口簿、结婚证复印件。 在职人员提供在职证明原件,个人名片2张及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退休人员须提供退休证复印件,在职家属的第4项,与在职家属的关系证明。 学生须提供学生准假证明或学生证复印件(封面和内页),父/母的第4项。

※如不与父/母一起出行,请提供“父母同意书”。 7.赴日签证申请书,个人信息处理同意书,个人出行事由及保证书。

※由我司提供,请用黑色签字笔如实工整填写完整并签名(签名须与护照末页签名一致)。 8. 资产证明: ①近半年工资银行卡对账单,年收入10w左右 ②10w存款证明原件 ⑤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近半年)。

※以上资产材料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提供。 9. 出行证明:全程酒店预订记录和往返机票预订记录或全程船票预订记录。(必须提供在我司预订的机票、酒店、船票记录且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10.若同行者,是自备签证、持免签国护照、分别申请签证,亦或者在日本有亲属朋友一同游玩等情况,请附上同行者护照首页和签证页复印件,或者附上说明材料。

备注:单次签证,签证有效期三个月,在日本停留时间最长为15日(不含到达日本之日)。 注:二等亲以内的血亲·姻亲如本人与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配偶、岳父母、女婿、公婆、媳妇等。篇4:日本语学习证明书

日本语学习证明书

名:xxx性别:男

出生年月日:1980出国1加拿大移民1 身份证号码:11111111111111 工作单位:xxxx有限公司

该学生从xxxx年x月起至xxxx年x月止在xx日语培训学校学习日语.教材:标准日本语上、下册

授课时间:200小时

成绩:良好

特此证明

xx日语培训学校(盖章) 负责人(签字) 二oox年x月x日篇5:最全日本签证材料列表及学校证明信模板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最全日本签证材料列表及学校证明信模板 虽然人中国留学网上有日本签证材料列表,但是不够全再加上大家情况各异感觉还是会有点不好理解,固厚谱教育访问学者专家为大家将日本签证材料列表贴出来,希望能让方便大家。

一、本人有效护照原件。(必须在护照最后一页:“持照人签名”处签字)

二、公派留学人员基本情况表

三、学校出具的同意派出的证明书中文原件,复印件各一份(相当于《同意派出函》)

四、基金委出具的资格证书复印件1份

五、“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原件和a4纸复印件1份。(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有效期为3个月。)

六、“入学通知书”复印件。

七、照片1张,要求:白底彩色近期标准二寸照片。

八、户口本复印件(首页及申请人页)及身份证复印件。

九、最高学历复印件。

十、中文在读证明信,已毕业的留学人员请到学校开具学籍证明信(中文)。

十一、日本入境签证申请书(附件,日本驻华大使馆网站上下载)

十二、日本留学生、就学生调查表(附件,日本驻华大使馆网站上下载)

注:由于本人学校开具的同意派出的证明书亦可作为在读证明的文件,so本人就没再弄第十项。中国留学网上没有第十一,十二项。

附:本人学校开具的证明书格式如下:

证 明 信

兹证明 xx,男,xxxx年x月xx日出生,系xxxx学校学院硕士研究生,2006年9月入学,专业是xxxx,学号为xxxx。

推荐第2篇:更正权利人证明泊江海子镇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国土资源局:

兹有泊江海子镇

社,2018年 月宅基地外业调查时为

的宅基地,面积为

(㎡),经调查核实当时土地使用权人权属指界有误,现土地使用权人更正为

。更正双方已确认清楚,无异议,如有纠纷后果自负;如弄虚作假取消更正双方登记资格。

特此证明

调查时的使用权人签字(手印):

更正后的使用权人签字(手印):

社长意见: 村委会意见:

镇人民政府意见: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泊江海子镇人民政府

2018年

推荐第3篇: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教案及课后反思

刘启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三个生字。

2、情感目标: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力目标:能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收集作者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1、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2、读诗题,理解诗题。

3、创设情境,教师激情诵读。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再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

1、抓住“客”字,理解诗人孤独寂寞、思念家乡之愁。

2、介绍作者,补充资料,理解诗人人生求索之愁、忧国忧民之愁。

3、诗人的愁绪,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4、从哪些景物中,你能感觉到诗人的忧愁?

5、创设情境,朗读、背诵。

(四)开阔视野,拓展延伸。

1、你想对满怀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

2、在诗意的氛围中,齐声诵读诗文。

课后反思:通过这个节课的学习,我感觉到能跟着来的学生不是很多。想想可能是我说的不够生动没有把学生带到诗中来。可能是备课不够详细,对课文还没有下功夫研究与参透。

推荐第4篇: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永城市蒋口镇九公里小学----张小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点:

(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能力点:培养朗读能力、品诗析句能力,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3、德育渗透点:感受诗的自然美和语言艺术美。

二、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三、教学难点:诗人为何而忧愁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五、教学准备

1、小黑板、录音机。

2、歌曲《涛声依旧》、《枫桥夜泊》古诗范读及古诗新韵。

3、让学生课前查阅诗人及写作背景相关的资料,查查抒发诗人愁绪的诗歌。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自由漫谈、揭题、解题、介绍诗人

1、听歌曲《涛声依旧》的前两句,引出诗的题目和作者张继。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歌曲《涛声依旧》的第二段。(放歌曲录音,让学生仔细倾听)你听出了什么?

这首流传大江南北的通俗歌曲,正是人们根据一千二百多年前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一诗而改编的,歌中所唱的内容正是借用了我们今天要学的《枫桥夜泊》这首诗的诗句。借用了哪些诗句,我们学完了这首诗就知道了。

2、理解题目。

齐读诗题,你读懂了诗题是什么意思?

(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这首诗的诗人是唐朝的张继。

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这首诗和作者张继的有关资料。

课前,同学们一定找到了一些有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张继是中唐诗人,他写的诗留传下来的只有37首。他的生死年月资料上没有说明。他在天宝12年中过进士,当过盐铁判官。张继的老家是湖北襄樊。

张继是我国唐代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那年秋天,他去赶考,榜上无名。于是他就买了一张船票,准备来年东山再起。船在苏州城西枫桥码头停泊。他带着满腔的羁旅乡愁,彻夜未眠。拂晓时,他走出船舱,看见一轮圆月即将落下,成群的乌鸦啼叫着离巢去觅食,天空中布满了寒霜。江边的枫树,渔人的灯火,好一幅美丽的霜天景象。他又往远处看,城外的寒山寺朦胧可见,他想:昨夜听到的钟声可能就是从这里传来的吧,于是他提起笔,即兴写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

4、你们以前是怎么学古诗的?

交流,出示学古诗四步骤 :一读通,咬准音;二读懂,解诗意;三读会,达意境;四会读,有感情。

(二).学生按照“四学法”开始学习诗句

1、一读通,咬准音。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多名学生个别读全诗。(全诗共28个字,没有生字,你都读对了,真了不起。读对字音对你理解古诗的意思很有好处。诗人没有想到,在科举考试时他的才华没有人欣赏,而在枫桥旁写的这首诗却会千古流传。那好,就请同学们在下面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吧。我们一起来读。)正音:寺、苏、齐读

2、二读懂,解诗意

过渡:同学们各自读通了全诗,下面老师要问问你们打算怎样做到二读懂,解诗意。(借助书本注释和工具书,先解释重点词的意思,再把词义用通顺连贯的句子连起来,就解释了诗意。翻译古诗的基本方法是代、调、补。)

(1)借助诗下的注解,各自读诗自学。

(2)同桌合作学习,交流你们组读懂了哪些诗句的意思?或者哪些诗句读不懂?看看同桌能不能帮你解决?

(3)各组交流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其他同学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过渡语:我看到了,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那么,通过自学,在小组里交流,关于《枫桥夜泊》这首诗你都知道了大意?谁愿意说一说?

(月亮慢慢落下去了,乌鸦在树上啼叫,天地间布满寒霜。

(江枫:江边的枫树,也有解释成江桥和枫桥。

渔火:渔家的灯火。

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岸上的渔火,诗人愁丝缕缕难以入眠。)

(姑苏:苏州。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

(3)指多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大意。

(月亮慢慢落下去了,乌鸦在树上啼叫,天地间布满寒霜。昨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岸上的渔火,诗人愁丝缕缕难以入眠。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客船上。)

(4)出示插图,指名上台指图说全诗大意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诗,用“---”划出诗人看到的景物,用“~~~~”划出诗人听到的景物,用三角号找出描写时间的词,交流

(看到“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到“乌啼”、“钟声” 描写时间的词是“月落”、“夜半”。)

(6)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板书:拂晓时景物追忆昨夜景色)

(7)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写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诗。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迷人的江南水乡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你现在能体会到作者张继在写这首诗的感受吗?现在,谁能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就是三读会,达意境。

3、三读会,达意境。

(1)女生读全诗,这首诗围绕哪个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描写了诗人夜晚停船在枫桥岸边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幅清静悠远的夜景,抒发了诗人的哀愁。)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过渡语: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还有什么疑问?好,学贵有疑,能动脑思考找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才是真正聪明的人。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讨论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为什么而忧愁?你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忧愁?

(张继应该是因为落榜而愁,思念家乡而愁。张继常年在外,肯定思念家乡的亲人,他很可能是为思乡而愁。)

(从月亮慢慢落下了,乌鸦在啼叫,江边的枫树,江面的“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构成一幅幽美的江中夜景,带着旅愁的诗人一夜未眠。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等等可以看出诗人的忧愁。)

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质疑、解疑

(3)教师小结:是呀,通过这首诗,我们真的能体会到科考落榜、孤身在外的诗人的心事,他的失眠,他的忧愁,他的孤单:月亮落下去了,寒霜满天,枫桥边的树郁郁葱葱,只有对面的点点渔火让人感到一丝温暖,那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叫人难以入睡,正在这时,从寒山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在寂静的夜里,钟声显得是那么悠远、绵长,还带着淡淡的忧伤。

4、四会读,有感情

我们要做到四会读,有感情,首先要先注意读出诗的节拍。

(1)指名读,划出诗的节拍。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你怎么读这首诗?

(前两句朗读时要略带感伤语调,语速要慢。“姑苏城外寒山寺”要稍快,要有惊奇之感。最后一句读得凄凉而悠长。朗读时要想象诗中景象,体会诗中意境。)

小结:吟诵,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古诗,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得饱满一些,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回味。

(2)指导朗读、试着背诵

A、听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感受。交流感受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B、指多名比赛读。评议。

C、男女生练读。

(3)学唱古诗新韵(全班起立,老师范读时认真听,体会感情;学生唱第一遍歌词时,认真听、感受音乐,第

二、三遍边跟着唱,边拍手打节奏。

(三)拓展:交流中外名人忧愁了都做些什么,深入体会忧愁。(5分钟)

1、张继忧愁了写诗,你还会背哪些抒发诗人愁绪的诗句?

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现在呢,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2、小结

是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笑语欢歌,也有忧郁哀愁。而张继呢,是变忧愁为诗,留下了这千古绝唱。

刚开始老师放的《涛声依旧》,也说明了这首诗的影响深远,它的歌词就是来源于这首诗。

《枫桥夜泊》的确影响深远。如果有机会,请大家也选择一个深秋的寒夜,到苏州去,去看一看那江枫渔火,望一望那月落霜天,听一听那夜半钟声,感受一下这诗中愁的韵味。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相信一定能运用今天学习的古诗“四学法”来学习古诗,对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像千年好酒,醇厚绵长,像散发着芳香的清茶,让人回味无穷。所以,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自华”。是的,诗是跳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喜欢并热爱诗歌吧.!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

2、用简笔画画这首诗,在班上展览。

3、改写《枫桥夜泊》

(七)板书设计

枫 桥 夜 泊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江 枫 /渔 火 ∥对 / 愁 眠。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夜 半 /钟 声∥到 /客 船。

推荐第5篇:泊(即兴感悟)

恰如平静的湖心投入的一颗石子,恰如幽蓝的天幕中惊飞的一只鸿雁,恰如荒僻的草丛中开出的一朵娇花。我们不知道人生的归宿究竟在何处,也不知道心灵泊于何处才有“恰如鸿雁照影来“的美丽与洒脱。

着一袭纱衣,称一把纸伞,从郑愁予的江南里缓缓走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轻轻地,悠长而略带惆怅的情感从他口中吟咏而出。他一生都在漂泊,永远都在寻找内心的归宿。漫漫长途,一脚踏进路旁的小屋想要停下,可远方才是他真正的家,问一句“我究竟泊于何处啊?”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身体的漂泊寂寞远不如心灵的漂泊令人可怕。踩着达达马蹄声的郑愁予至少内心是有归宿的,而我们呢?

当纷纷扰扰的尘世掀动生活的浮华,当此起彼伏的喧嚣毫无遮拦地湮没现代人脆弱的记忆,当日益膨胀的物欲充斥心灵,当越来越多的人贪得无厌地谋取华丽而无用的附属物而心灵泊于精神家园之外时,我们是否该以这种纤尘不染的安然和坦荡来面对呢?

当美好的七夕之夜人们只是用短信送朵玫瑰,当爱恨情仇被随意抛洒,又有哪家女子肯“和羞走,倚门口首,却把青梅嗅”?当钢筋水泥的丛林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每一秒都可以用利益来权衡,又有谁愿意“把栏杆拍遍,欲说还休”?

我不禁问自己,何处才是我心灵的家?

花开也无声,却是情满襟;花落似无情,却是爱盈怀“,刹那间的觉悟,我似乎明白了:人应当诗意般栖息与自己精神家园的净土之上,无须四处游离漂泊,只需坚守与期待。 只要你愿意在桨声灯影里,小桥流水旁,细心撷取亭榭溢彩,流红梨白。

只要你愿意在黄河落天处,天光云影里,倾心收藏远山青黛,深林天籁。

只要你愿意在书叶间轻歌曼舞,信手拈来,便会春暖花开,在落日下对酒当歌,沉思低吟,云淡风清啊。

精神家园的纯洁与高尚是我们心灵之家的保障与守护者。

我们的心将不再远行,不在漂泊,不再漫无目的。

在这个物欲充斥的时代,我们要守住心灵的宁静,去追寻人性高尚的光环,去扎根自己生存的沃土,社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心灵停泊的理想之地。“日暮征帆何处泊,恰如鸿雁照影来”。

推荐第6篇:一品泊简介

一品泊是由厦门一品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立的手工优品品牌网站,着力打造原创手工优品网站。一品泊希望与手工创作者们一起分享手工的乐趣,收获快乐与喜悦,发现手工带给我们的慢生活。

一品泊的简介

一品泊——精致限量的手工优品,一流的服务品质。国内首家手工优品品牌网站,为手工爱好者提供一流的手工制品,一流的购买服务。 一品泊主要卖一些实用的,特色的,稀缺的,手工的东西。不过不管什么样的东西,一品泊最重要的是推崇东西的品质一流。

一品泊的名称来源

一品泊,“一品”突出的是一次只限量卖一种品质一流的好东西,而“泊”主要是受水浒梁山泊的影响。就像梁山好汉一样,一品泊就是手工爱好者的“梁山”,而我们是爱手工的“好汉”。

一品泊品牌理念

一品:一流品质的手工制品;

一品:一天至少一个新品。

一品泊的成立背景

如今,物质已经不是现世人们的最大的满足,更多的人是追求心灵的回归、对自然纯朴的向往。装饰品、家居用品、家居摆设、节日礼品等无数的可见的产品,都已戴上了手工的标签,手工优品俨然成为了现世世界的新贵。手工原创设计,成了这个时代的呼唤,展示手工作品的独特美感,为现世追求唯美与特立独行的朋友们提供交流与分享的网站——一品泊应运而生。

一品泊的产品由来

一品泊的众多手工优品都是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手工爱好者创作的,每一件优品都是优品中的优品,堪称手工优品中的“战斗优品”!

一品泊渠道一:许多手工爱好者纷纷加入一品泊,除了分享手工制作的乐趣之外,他们还给一品泊带来了许多他们自己创作的优品。

一品泊渠道二:一品泊有优秀的买手团队,在全国各地进行手工优品的采集收购。 一品泊渠道三:一品泊有自己的创作团队,能创造出许多独具一格的手工优品。

一品泊的承诺

1、致力于构筑精致、限量、创意的手工优品品牌网站;

2、努力成为手工爱好者收集手工优品,发布手工优品的首选平台;

3、倾力搭建手工爱好者的沟通平台,让您追求唯美、崇尚创意、恋上小资不再是梦想。

4、用心挑选每一件手工优品,提供最贴心、最称心、最温馨的服务。

推荐第7篇: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①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②。 姑苏城外寒山寺③, 夜半钟声到客船④。 [编辑本段]【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一作《夜泊枫桥》。

②.江枫:江边的枫树。渔火:渔船上的灯火。③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后人因此诗而将当地一山名为"愁眠"。

④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⑤.孟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唐诗摘钞》:"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编辑本段]【诗文解释】

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暮色朦胧漫天霜色。 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久久没有散去。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江枫:一般都解释成江边的枫树。又有人认为“江枫”指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姑苏:苏州的别称。 寒山寺: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传说因唐代诗僧寒山、拾得住过而得名。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或谓“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可备一说。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咏月名句积累: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唐 贾至 《别裴九弟》

2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28.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 徐凝 《忆扬州》

29.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 晏殊 《寓意》

30.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 张先 《菩萨蛮》

31.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送春》

32.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宋 苏轼 《西江月》

3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 苏轼 《前赤壁赋》

3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 苏轼 《中秋月》 3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37.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清 袁枚 《春日杂诗》

38.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清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2.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3. 中秋月二首 李峤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 戎昱

西楼见月似江城,脉脉悠悠倚槛情。

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初惊桂子从天落,稍误芦花带雪平。

知称玉人临水见,可怜光彩有馀清。

和崔中丞中秋月 张南史

秋夜月偏明,西楼独有情。千家看露湿,万里觉天清。

映水金波动,衔山桂树生。不知飞鹊意,何用此时惊。

秋暮忆中秋夜与王璠侍御赏月,因怆远离聊以 鲍防

前月月明夜,美人同远光。

清尘一以间,今夕坐相忘。

风落芙蓉露,疑余绣被香。

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苍字 张正一 高秋今夜月,皓色正苍苍。远水澄如练,孤鸿迥带霜。

旅人方积思,繁宿稍沉光。朱槛叨陪赏,尤宜清漏长。

奉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来字 徐放

玉露中秋夜,金波碧落开。鹊惊初泛滥,鸿思共裴回。

远月清光遍,高空爽气来。此时陪永望,更得上燕台。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对月有怀 曹雪芹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相见欢》【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唐】 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八月十五日》 【唐】 白居易 银台金阙夕沉沉,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唐】白居易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 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关于月亮的古诗

(一)

一、汉魏诗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二、唐宋诗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关于月亮的古诗

(二)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3、《故人寄茶》【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14、《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6、《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7《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20、《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2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2、《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23、《生查子》【唐】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24、《调笑令》【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25、《菩萨蛮》【唐】冯延巳

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云断澄霜月。 月影下重帘,轻风花满檐。

26、《相见欢》【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27、《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8、《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9、《春夜》【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30、《天仙子》【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31、《采桑子》【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推荐第8篇: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课堂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师手指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题你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这首诗是写的夜晚的。夜晚在船上看一座桥。夜晚船停泊在枫桥(师相机引导)。

师:张继因为把桥停泊在枫桥,并且在那过夜,就写下了这首诗。并且因为这首诗,使得一个小小的寺庙和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枫桥举世闻名,也使得张继变得家喻户晓了。那么这首诗为什么山发出这么大的魅力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张继,走近枫桥,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夜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究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自由读课文。

生1:读了这首诗,我感觉到张继非常的孤单。 生2:诗人很伤感。 生3:诗人非常的寂寞。

师:刚才大家分别用“伤感”、“寂寞”、“孤单”来说了一下对这首诗的感受,下面我想请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古诗。

师:字音读得比较准确,就是不要太紧张了。其实啊,读诗的初步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们跟诗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交谈。老师也有自己的感受,下面我来读一读。师配乐朗诵古诗。

师:大家通过老师刚才所读的,你发现了这首诗当中的哪些景物,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1:我听到了很忧伤的声音。“夜半钟声到客船”里的钟声。 生2:还有“乌啼”。 师:这是什么声音啊? 生2:乌鸦的叫声。

师:在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江枫”、“渔火”、“姑苏城外”、“寒山寺”、“客船”,还有乌鸦和月亮。还有“霜满天”。 师相机以课件出示。

师:刚才大家所看到的和听到的这些都是诗人笔下的景物。板书“景”。其实,这些都是普普通通的景物,但是作者用他的话把这些普普通通的景物串连在一起,就连成了一首这样流传千古的诗。大家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觉得有哪一个字最能形容此时的感受?

生:“愁”字。表现了作者的忧愁。

师:请大家带着这个“愁”字,边读边品味。拿出你的笔,一边读,一边体会,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作者内心的感情? 生再自由读古诗。

生1:从“对愁眠”体会到作者非常寂寞,很忧愁,所以他睡不着。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体会到当时乌鸦的叫声很吵人,天上布满了像雪花一样类似的霜,作者感到非常的忧伤。

师:环境就让人觉得十分的忧伤。作者在这一句中用了一个“霜”字,其实,我们原来学习的一首诗中就有“霜”字,有没有同学记得? 生1:《静夜思》。

师: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 生齐声背诵。

师:在《静夜思》中,“霜”是在地上,而我们这首诗中“霜”是在天上。那如果我把这个“天”换成“地”,你觉得怎样?好不好?师用课件出示这两句话。 生:不好。

师:“霜”是在天上的吗? 生:不是,是在地上的。

师:那为什么诗人要说“霜满天”,不说“霜满地”啊? 生:因为这样才能体现出作者的忧愁。

师:诗人通过想象,想像满天都是霜,可见作者一定感觉到内心十分的忧愁。同时,你读这个“霜”字,你的感受怎么样? 生1:感觉有点寂寞。

生2:表面上说的是“霜”,实际上感觉有点冷。 生3:感到十分的凄凉,内心孤独。 师:带着这种冷,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句。 学生自由读第一句。 指两名学生读。 学生齐读。

师:通过品词品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冷,其实品诗就像品酒、品茶一样,要我们慢慢地去体会,才能体会出它真正的那种味道。在我们学习古诗的时候,抓字眼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法,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要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才能更深入的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一些感受。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古诗的第二句话。看看你从第二句中仿佛看到怎样的景物? 学生自由读第二句。

生1: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生的火。

师:你心里想的枫树是不是这样的?师出示枫树林的图片。 生:不是。

师:你想象的枫树是怎样的?

生:这是在夜晚,枫树应该是一片漆黑,看在眼里是一片模糊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我们一起体会一下当时张继所处的那个环境是怎样的?这个时候月亮已经落下了,四面一片漆黑,江边的枫树我只能看得模模糊糊。宁静的江面上,渔船的火在不停地闪烁。这就是当时作者所看到的景象。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幅画面。 生齐读古诗并体会。

师:这些景象无一不表现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愁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二句当中,与“霜”对应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对”字。这个“对”字你怎样理解? 生:相对、面对。

师:这个时候,是什么面对什么?谁面对谁? 生:“江枫”和“渔火”相对。

师:此时此刻,江边的枫树和船上的渔火相对相伴,而此时此刻,张继有没有人和他相伴啊?

生:没有。只有他自己一个人。 生:所以他的内心更加凄凉和寂寞。

师:把这种感觉融入诗中,一起来读一读第二句。 生齐读第二句。 师:此中,也出现了一个“眠”字,怎样理解这个字? 生:睡觉。 师:谁睡了。

生:除了张继没有睡,其他人都睡了。 师:发挥自己的想象,谁睡了?

生:枫树睡了,渔火也睡了,大地都睡了,所有的人都睡了。 师:把刚才大家所说的连起来,也可以组成一首诗。课件出示诗。

生:江水睡了,桥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独张继醒着,夜愈深愈难眠。生配乐朗诵。 生齐配乐朗诵。

师:此时啊,万物都睡了,只有张继一个人醒着。为什么张继夜愈深愈难眠? 生:因为他感到非常的寂寞,所以睡不着。 师:你能不能带着感受读一读第一二句。 指两名学生读一二句。

师:面对此情此景,张继感到更加孤独,所以才难以入睡。其实,诗就是越品越有味道。我们接着往下看一看诗的三四句。课件出示钟声。

师:古诗第四句中“夜半钟声到客船”,其中用了一个“客船”,为什么不用“小船”呢?

生:因为他不在自己的家乡,他在异乡,所以他用“客”字。

师:对,他只是异乡的一个客人,离家乡十分遥远,所以用“客”字。通过这个“客”字,大家有没有想到曾经学过的一首诗啊?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你能为大家背诵一下吗? 生背诵古诗。

师:就是因为这种旅居客乡,作者内心才会感觉到一种孤独,一种寂寞。其实,在这个地方,不仅如此,张继还听到了当天晚上响起的钟声。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师课件播放钟声。你从这个钟声体会到什么?

生:也体会到作者十分孤独。这个声音显得十分响亮,十分悠长。

师:当时的张继不仅看到这番景象,而且还听到悠远的钟声。大家想一想,在这声悠远的钟声过后,大地又重新恢复了宁静,只剩下作者一个人,他的内心感到更加的寂寞,更加的孤独。请同学来读一读。 指两名学生读第三四句。 生齐读第三四句。

师:大家体会到了作者的凄凉和忧伤,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完整地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读古诗。

师:张继通过眼前的景物,表达了内心浓郁的感情,他把情和景交融在了一起,板书:情。形成了这篇千古流传的诗篇。面对这样一个张继,一个旅居客乡却再也没有回到自己家乡的张继,你有什么想问的?

师出示课件:思考:张继脑海中出现了家乡怎样的情景呢?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张继脑海中出现的家乡是非常温暖的情景。 生2:他看到了小孩一起玩耍很快乐。

生3:他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朋友,与自己亲近的一些人。 师:他又会看到一些什么?听到一些什么呢?

生1:看到家乡的一些人,小孩在玩耍,大人在耕田。

生2:看到家乡鸟语花香的情景,还会想到人们在耕地、种田,还会听到小孩玩耍的笑声和看到小孩玩耍的景象。

师:他想到的家乡的事情都是美好的,都是令他向往的。其实,回忆故乡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她的丝丝缕缕都是带着一种甜蜜的。但是,他在这里却只有——

男生齐读古诗。

师:其实,在这里,没有家乡熟悉的山山水水,也没有熟悉的乡土乡音,这里只有——

女生齐读古诗。

师:在这里,张继几乎漂泊了一生,他到死都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们带着这种悲伤的感情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全班齐读古诗。

师:在这1200年的日日夜夜当中,可能现代人已无法了解当时张继的心情,也没法知道张继当时在枫桥是怎样的一些感受,但是我们只要把情融入到这首诗中,为我们创造出情境,情景交融的来理解,就可以一起走进诗人的艺术境界,一起来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不仅仅是诗人吟诗来纪念枫桥,画家也会作画来纪念枫桥,同时也有一些作曲家用歌声来纪念枫桥。今天我们就一起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推荐第9篇: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作者】张继 【朝代】唐代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注释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注释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注释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作者】韩愈 【朝代】唐代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注释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代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注释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注释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注释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注释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推荐第10篇:《枫桥夜泊》

古诗《枫桥夜泊》

执教人: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活动准备 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及配乐诗磁带。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导入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1)配乐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

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幼儿跟读2.了解古诗结构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3.分句理解古诗。 (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

(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3. 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请个别幼儿念。

第11篇:枫桥夜泊

题为“夜泊”实际只写了“夜半”时分的景象和感受。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树上的栖鸟由于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得发出几声啼鸣。月落霜凝的幽静环境中,人对夜凉更加敏锐。诗中的“霜满天”并不全是自然景观的描绘,它融入了诗人的感受:夜里侵肌入骨的寒意,使诗人我感到茫茫夜气时弥漫着满天霜华。在此句中“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是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受过程,同时又将一切和谐地融进了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由此可见诗人运思的细密。

“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了枫桥夜泊的特征和游子的感受。“江枫”一词所沉积的感情给人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点点渔火在昏暗迷蒙雾气茫茫的江面上特别引人注目。“江枫”“渔火”一静一动,一明一暗,一近一远,可见诗人在景物的搭配组合上颇为用心。“对愁眠”里有孤寂的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在心里的缕缕轻愁;也隐含着诗人对旅途幽美景物的新奇感受。其中的“对”字有“伴”的意蕴却不象“伴”字那么外露。但我们似乎能从中感觉到舟中的旅人与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诗的前幅布景密度较大,短短十四个字就写了六种景象,而后两句就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钟声。由此可见,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是诗人在夜泊枫桥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受。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孑客虽然已尽显了枫桥夜泊和特征,但还不 足于尽传它的神韵。“夜半钟声”不仅衬托出了夜的静谧,且揭示了夜的清寥。此刻诗人卧听疏幽的钟声时那种难以言表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枫桥的诗意美,是因为有了枫桥西一里处的寒山寺这所古刹,它使这里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是因为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使“枫桥夜泊和神韵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出现在画面上的秋夜景物,有远处的霜天、残月、栖鸦;有近处的江畔枫树、渔舟灯火、桥下客船。这些景物的远近、明暗、位置、层次都被诗人形象地勾画出来。特有的夜色气氛,已使客船上的旅人愁思难眠,而乌鸦的不时啼叫和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又加深了深夜的孤寂气氛,给人一种贯穿全诗的忧愁的主线。在一首诗里,既能把景物写得这样真实、形象、幽美,又能把自己的满怀愁绪表现得这样充分,实不多见。

第12篇:把握“点” 巧迁移 ——《宿建德江》《枫桥夜泊》组式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把握“点” 巧迁移

——《宿建德江》《枫桥夜泊》组式教学反思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教育办公室

叶运强(13530091638) 《宿建德江》和《枫桥夜泊》是两首反映古代诗人旅途中“愁思”的应景之作。乡愁是一种情绪,一种文化,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客愁”是两首古诗的共同意象,是架起它们之间情感纽带的桥梁,如何解读“客愁”成了教学的关键点。教学中我对两首诗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客愁”为线索,以诵读为主线,以读为本,读中促写。通过精读《宿建德江》这个“点”,带动学生迁移学习《枫桥夜泊》。学生不仅在学习中掌握了相同主题古诗的学习方法,而且深化感悟了诗人的思乡情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把握基点

迁移式教学法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抓住适当的突破口切入。教学时我围绕“客愁”做文章,以“引客愁—读客愁—想客愁—悟客愁”为基本教学框架,指导学生精读《宿建德江》,教给学习的方法,然后学生根据“精读”学到的方法合作学习反馈,我适当点拨检查。最后对两首诗链接整合,学生通过“写客愁”进行归结升华。

二、把握迁移点

迁移式教学法关键是找准迁移的“点”,我从以下的几个“点”进行梳理:

1.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客愁”,课前教师整合“秋天的乡愁、水中的乡愁、月中乡愁”的相关诗句让学生朗读感悟,在此情感积淀的基础上巧妙导入,实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巧妙联系,再解读“客愁”内涵,为深化理解古诗打下了感情的基础。

2. 学法点。教法也是学法,两者必须融合在一起。两首古诗就是通过“读诗-想画—悟情”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的,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是衡量学生是否掌握学习古诗方法的参考尺度。

3. 链接点。古诗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教学一首诗,就要“知人论诗”,走进一位诗人,解读一种生活,了解一段历史。适当的链接能够解开学生心中的疑问,缩短了学生与诗人的心里距离,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的意蕴。可以链接诗人的生平身世,古诗的写作背景,与文本内容、思想、表达有密切联系的诗文诗句等。如教学《宿建德江》时,为了帮助理解学生更好地理解“日暮客愁新”的内涵。我链接了诗人孟浩然京城求仕而不第的经历,链接了失意离开京师游历江南时抒发内心苦闷的诗句:“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很好领会了诗人“旧愁未了,新愁又来”“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心境。

4.情感点。课前的激情“点”,课中两首诗迁移的移情“点”,课末的入情“点”,需要根据古诗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创设情境的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以情激情,达到与诗人情感上的共鸣。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就综合采用了情境语言的描述、主题古诗拓展朗读、情境配乐朗读、鸟鸣钟鸣的音效等方法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三、把握操作点

1.诵读与想象。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明了“读”对学习古诗的的重要性。我很好地落实了“读为主线,以读为本”的理念:第一步,读正确、流利,一字一顿,读饱满、响亮,做到字正腔圆;第二步,读出节奏和韵味,根据声调、语调、停顿、押韵的规律,辅助动作表情,读出起伏变化,做到抑扬顿挫;第三步,配乐合作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话”想成“画”,把“他”想成“你”。这样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在“有声有色”的画面中不知不觉走进了诗的意境。

2.入境与悟情。读诗的最高境界就是读出诗人内心的感情,读者与诗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想象入境后,学生的情感得以唤醒,拉近了与诗人的心里距离。此时可以适当配上情境音乐渲染,读出诗人内心的“愁思”,与诗人心气相通,读出心心相印。如在学生反馈《枫桥夜泊》的“悟情”这一环节时,在读到“夜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我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后,配上《渔舟唱晚》的乐曲,辅以 “夜鸟悲鸣”“钟声沉重”的音效,让学生反复了朗读这两句诗,在“四野茫茫、明月孤舟、江水悠悠”的背景中领悟到诗人张继旅途中的孤单、忧愁的思乡情怀,意与境,情与景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古人云,诗有三本:“以声律为窍,以物象为骨,以意格为髓。”本课教学就是遵循“诗本”原则,以读为本,读中想象,入境悟情。通过“读想悟”,不仅授人与“鱼”,重要的是授人与“渔”,提高学生学习和积累古诗的能力。

然而,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由于重点定位于对学生学法的引导与迁移反馈,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教法与学法比较单一,不够丰富;课堂的节奏比较紧凑,对两首的诵读不够深入,诵读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对古诗的诗意的理解不够透彻;对古诗的表现手法领悟不够到位,如《宿建德江》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写法,《枫桥夜泊》动态与静态,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写法等等,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与完善。

第13篇:杜泊绵羊价格

2014年杜泊绵羊价格

1.杜泊绵羊母羊一代杂交500-1800元(3-12月龄)公羊杂交一

代600-3000元

2.杜泊绵羊母羊杂交二代700-2800元(3-12月龄)公羊杂

交二代2000-4000元

3.杜泊绵羊母羊杂交三代1200-3600元(3-12月龄)公羊

杂交三代3000-6000元

4.杜泊绵羊母羊杂交四代2000-6000元(3-12月龄)公羊

杂交四代5000-9000元

纯种公羊5-12月龄的价格:8000-15000元 具体以质论

第14篇:团泊新城发展规划

内容

前几日,我们从党课上团泊主任的口中获悉:被列为本市总体发展规划中11个新城之一的团泊新城,六年前已经进入开发建设阶段。位于静海县团泊湖畔的团泊新城将立足天津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努力建设成为以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导,集休闲度假、体育运动、娱乐健身、商住会议、教育科研于一体,与自然融合、生态宜居的中国北方水上旅游城市。

据团泊的主任说,团泊新城规划面积210.35平方公里,在新城规划区内,团泊湖水面及周边面积63.05平方公里,湖西区域面积47.81平方公里,湖东区域面积62.5平方公里,湖南区域面积36.99平方公里。新城人口来源设定为60万人,近期规划人口为10万人,新城的人口来源主要是吸纳天津滨海新区人口和接纳天津市区的疏散、分流人口。

团泊新城开发已有天津仁爱集团和市政滨海公司进入团泊新城进行先期开发。天津仁爱集团已进入新城东区,进行土地一级整理和占地5平方公里的二级开发建设,仁爱集团着手建设的有四个项目,一是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整个学院总设计投资在13亿元左右;二是规划建设1个会馆;三是建设2个别墅区,共710栋楼,占地710亩,其中还有4万多平方米的商业楼;四是建设1个五星级宾馆。此外还有早已建成的天津泰达足球训练基地;36洞,占地3470亩的松江高尔夫球场;天津市摩托车技术中心兴建的摩托车综合试验场;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尧舜度假村和游艇码头等一批重点项目,团泊庭院、团泊新家园、团泊湖运动馆、旅游风景街、湖堤观景带等一批大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 感想

郭小川,在1975年9月写下长诗《团泊洼的秋天》,定格了团泊洼的秋日风景。来团泊洼之前,我略有忐忑,“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我,当年诗歌散文中呈现得那么美的地方是不能走第二次的,在我们很多地区,经济发展总是要以自然环境为代价。而当我切身了解了团泊洼对湿地的保护,感受到整个静海县循环经济的发展,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发展经济其实不必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团泊洼的秋天依然是团泊洼的秋天,这里可以说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楷模。”

前后对比,我用“沧桑巨变”四个字来表达此时的感受:如今的团泊洼不仅仅是山川自然的变化,更是意识观念的改变。现代化的道路有很多条,静海走出了科学、环保、宜居的道路,真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思路打开了,眼界打开了,脚踏实地,科学论证,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扎扎实实的力量。静海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可以说取得了后发优势。

第15篇:阮泊人诗集

以前,我出门旅游,

衣服行李书籍全带上!

零壹年春到惠州菜场当长,

还麻烦韦德鸿老板用小车运去六蛇皮袋书籍!

甚至还把老婆小孩五六个人一起带上!

现今的时代不同了!

不管出门旅游,

还是随意离家行走。

只需把好心情带上,

手机和手提电脑随行,啥都搞掂了!

有人说过,

在关闭这一扇门的同时,

而另一扇门就会自动打开!

现今的深圳移动也好,

东莞移动亦罢!

只需把你的手机或手提电脑打开并连接当地WiFi,

立马就可以浏览资料,

精选和点击你所喜欢观看的视频或者图片!

海量的电视剧和煽情图片,

让你耳目一新,赞不绝口!

如果要浏览“普京”或“特朗普”简历,

只需你在触屏手机和电脑上,

一点一击一看一爽,就OK了!

有人要质问笔者是什么人?

我说你打开手机或电脑,

把“阮泊人”名人的名字输进百度或搜狗栏里,

鼠标一点,他的诗文立马就跳出来了!

这还要我手握手教你玩手机百度吗?

要去哪?就百度!

要吃啥?只需点击百度!

要诗词曲赋哪本?记得去百度!

要美女或帅哥咋的?百度之外靠运气!

第16篇: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1、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为了中外游人向往的圣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板书:课题)

2、看到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要问? “枫桥”在哪?——苏州城外的枫桥镇;“夜泊”——夜晚,小船停泊在岸边。 现在谁来把课题连贯起来说一说:夜晚,小船停靠在枫桥的岸边。

3、就在那个夜晚,诗人张继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篇——《枫桥夜泊》(板书:张继);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4、了解作者(出示课件)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P16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2、谁来读一读(生读,师点评)小组读,读得还不错,真棒!

3、出示生字词,重点指导:泊

4、我们再把生字放进课文中,再读课文。

三、欣赏品味,想象悟情

(一)欣赏景物,感受秋夜的寂静、凄凉

课文读得真好,现在老师送给你们一幅图。(出示图片)找一找诗中描写的哪些景物在图片表现出来呢?(生回答)【月落 乌啼】

【第一句】其实啊,这幅图的内容用诗中一句简简单单地的话就可以概括,它就是——“月落霜满天”。现在,请小朋友们结合图片来解释下这句诗的意思?(生回答)

月落:月亮落下去了;乌啼:乌鸦开始啼叫了;

霜满天:

(怎么理解“霜满天”呢?是不是真得满天都是霜气啊!)【生回答:不是】(是不是很夸张啊?【是】上节课学习的《山行》我们知道了在高山上会有很多的白云,让我们感觉到很寒冷。现在是在岸边,会不会很冷啊?【会】想象一下,这个时候已经是深秋了。月亮落下去了,乌鸦开始啼叫了,岸边有很多的霜雾,如果此时你就是张继,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只是身体上的冷吗?【冷冷、凉凉的】为什么他会有冷冷的、凉凉的感觉呢?)

现在谁再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生说,师点评) 【第二句】接着往下看(出示第二张图片、诗句)。结合图片来解释 “江枫”怎么理解?枫——就是枫树的意思。(江边的枫林)“渔火”呢?(指照着图片)渔...........船上的灯火在风中一摇一晃。

刚才在第一句诗中,作者就已经告诉我们时间是什么时候?(天快要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月落。那这个时候天是不是很亮啊?【不是】那亮的是什么?【渔火】渔火是不是能把周围给照得非常亮啊?【不是】那作者能不能看到江边的枫树啊?【不能】)是的,江边的枫林黑糊糊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作者坐在冷冰冰的船上会想些什么呢?(生回答) 【孤独、忧愁、寂寞、愁闷】那这个时候有谁陪着他吗?【没有】那陪着他的是什么?【忧愁】他身边什么都没有,孤单单地一个人,只有忧愁伴随着他,他睡得着吗?【睡不着】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句中的“对”字怎么解释?(伴随、相伴、面对)来,现在看着图片,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小朋友真厉害,现在你们能理解诗人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把这句诗读味道来。

(齐读、指名读、分角色的朗读) 【第三句、第四句】(出示诗句)

1、小朋友来读一读这两句。

姜老师给你们提个醒,这句诗里有两个小典故:一个是姑苏,一个是寒山寺。“姑苏”怎么理解?——苏州有一座山叫姑苏,所以苏州又被人们称为——(姑苏)。“寒山寺”里的“寒山”跟《山行》中的寒山是不一样的!《山行》里的寒山是给人有凉意的山,而这里的寒山是指的一个人叫寒山的人住在寺庙里,所以寺庙就被称为——“寒山寺”。 谁来当当小老师:说说这句的意思?(生回答)

2、出示“夜半钟声到客船”,谁来说说你怎么理解的?钟声是自己跑过来的吗?还是走过来的?【不是,是风传送过来的】

好,现在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生自己说说)

四、激情朗读,领悟意境

1、刚刚我们已经学完了这首诗,请小朋友齐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诗的意思。(生说、指名说)

2、找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客船、钟声】

3、这些景物在我们的眼中显得那么的幽静,可是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诗人多次考试失败,一个人独自返回,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诗中的哪个字写出这种心情?(愁)让就我们再次成为诗人,独自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齐读课文,一起感受这淡淡的忧愁。

五、板书

枫桥夜泊

【唐.张继】

第17篇:闲话《枫桥夜泊》

闲话《枫桥夜泊》

摘要:《枫桥夜泊》这首诗从小学就反复吟诵,烂熟于心,可百读不厌,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发现。此诗在唐诗中有重要地位,历代以来唐诗选录中少有遗漏,在古人很多诗话、诗论中也是文人墨客闲话的对象,可以说这首诗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同类题材的诗作中并不多见。苏州寒山寺之所以名闻遐迩,成为中外旅游者倾慕的名胜,寒山寺古钟之所以令人心往神驰,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张继这首名作的“艺术宣传”。寺以诗闻,诗以寺显,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称得上是艺苑轶事,诗坛佳话。一首好诗往往就是一幅出色的画;反过来说,一幅出色的画也往往使人领略到其中蕴藏着诗情、诗意和诗趣。这一点,兼擅诗、画的苏东坡就体会很深,所以有“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韩干马》)以及“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词”(王国维《人间词话》。)①《名作欣赏》1981年第02期,作者:周庆基

1、《枫桥夜泊》创作背景 唐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暴发,张继从北方流寓至越吴(今绍兴、苏州)一带。根据前人考证,只能确知诗人于至得元年~二年(756~757年)曾在这一地区盘桓,至于何时在故苏作客,已很难考究。诗人虽然飘零江南,但仍心系北方战事,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流露出了这种心态。他在《酬李书纪校书越城秋夜见赠》中就如此写道“寒城警刁斗,孤愤抱龙泉。风辇栖枝下,鲸波斗洛川。量空海陵粟,赐乏水衡钱”。② 《全唐诗》第242卷015首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曹寅、彭定求编撰)诗中“风辇栖枝下”无疑指肃宗在灵武即位而言,“鲸波斗洛川”是指唐朝军队和安禄山叛军在河南一带鏖战,“孤愤抱龙泉”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爱国忧民的悲愤情态。可见作者当时南下躲避战乱,颠沛流离,远走他乡,和广大下层人民一样饱尝战乱之苦。张继在姑苏滞留期间,有另外一首一首七绝《阊门即事》为证:“耕夫招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亩;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③《唐诗三百首赏析》张国伟 等编 湖北出版社1995年诗中反映了农民应募从军,农村老动力缺乏,耕田大量荒芜。可见,战乱给予当地社会经济的破坏是何等深重!因此,我们在阅读与此诗作于同一时期的《枫桥夜泊》时就必须认真注意和认识到战乱给诗人带来的重要影响,尤其是那种难以割舍的思乡愁绪,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枫桥夜泊》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精神本质。作者此时寄寓一叶扁舟,居无定所,船经繁华之地苏州,泊于闾门外寒山寺旁的枫桥边。暮秋的深夜,清冷月光下江南水乡夜色幽美,寺院传来沉闷的钟声,使他无法入眠。于是,这位忧国念家的游子将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绪化成一首千古绝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然而正是张继不经意的这样一首诗奠定了他在唐诗上不巧的地位和艺术魅力。

2、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挖掘《枫桥夜泊》的思想与艺术魅力。

如何正确理解该诗的独特内涵,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至发展到近几年连中学教材甚至歌坛也参与了这方面的探讨和争鸣。在本诗的创作背景里我也阐明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解构这首诗,将其放置于整个时代的大背景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挖掘它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实的反应和还原诗歌的本来面目,彰显其真正的格调和品味,否则只会沦为浅尝辄止的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作者思想情感的表层,使诗歌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大打折扣。

3、《枫桥夜泊》之美学浅析 3.1洗练简约之语言美

“读诗第一件要事是养成细心的习惯,不该放过题中应有之意, 朱光潜认为:更不放过言外之意。”“做诗和读诗都要既见出此人此物此事以外的广大天地,所谓从有限见无限”。朱光潜在《诗论》中说:“诗的特殊功能就在以部分暗示全体,以片段情境唤起整个情境的意象和情趣。诗的好坏也就看它能否实现这个特殊功能。以极经济的语言唤起极丰富的意象和情趣就是‘含蓄’,‘意在言外’和‘情溢乎词’。④”《诗论》朱光潜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年1月 第四章

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以极其洗练的意象组合奠定了全诗灰暗、凝重的主色调,反映了古诗词语言的精炼简约美。这句诗写了三组意象,分别是:月落、乌啼、霜满天。读完第一句就让我想起了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及郑板桥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表达的内容不一样,但都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佳境,言简意赅,惟妙惟肖。在本诗中“乌啼”于夜半衬托出了夜晚的凄清;“霜满天”写的是秋霜弥漫,诗句的意思是说,深更半夜,月落星稀,秋霜弥漫,寒气袭人,乌啼声声,倍感凄凉。这里,诗人选择了“月落”、“乌啼”、“霜满天”三个审美意象,从视觉、听觉、感觉(“霜”寒)三个方面描写出水乡秋夜的凄清。其中,一个“霜”字,就不但暗示了环境和时令,而且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表现出来诗人辗转反侧孤独寂寞的乡愁,同时从侧面反映出时局动荡,唐王朝衰弱叛军作乱而导致整个国家萧条景象。看似客观的白描,实质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和安排的,把具体形象和具体画面予以巧妙地组织,传达出作者不必说而读者一定能领会的意思,反过来读者一定会体味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形成了象外之意,浸透了这些具体形象和具体画面,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3.2含蓄蕴藉之情感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字组合有时很含蓄,有很大灵活性,文字传达作者的意思,未必完整;文字营造的氛围,包含了比作者创作心态更丰富的内涵;文字与读者相感应,产生了许多个性联想,又因人而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再创作的过程,作者有自己的情感,读者除了体会作者的情感外也有自身的独特体会,读者与诗人产生共鸣,而作者的这种情感是含蓄的,隐晦的,正是这种含而不露的细腻感给诗歌平添了韵味,犹如一个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我们可以自由联想,故事也许是秋天,也许是冬天,也许在半夜,也许在黎明时分,时间上的自由定位,空间上也可以合理组合,这就使诗句的内涵更加丰富。

“江枫渔火对愁眠”集中表现出本诗的含蓄婉转之美。对于这一句的理解,历来颇有争议。有的认为,是江枫与渔火相对而眠,因作者的愁绪,所以江枫、渔火在作者眼中,都带上了“愁”;有的认为,是作者躺在船中,夜不能寐,与江枫渔火相对;还有的认为,江枫与渔火指的都是枫叶,因霜浓的缘故,那时节的枫叶必定是红透的,加上火光的微照,枫叶在风中就像渔火的形状。这些分析都发乎情,止乎理,但不能阻止我们继续向诗人内心深处追寻。清代徐增:“惟其不是言江中渔火,是枫叶上之渔火,所以对着愁眠也。”可见一首诗的意向组合可以让人天马行空,发挥想象的空间,也正因为此诗歌才有了无穷的魅力。 这两组意向组合融洽协调,效果却差异明显。“月落乌啼霜满天”体现的是含蓄的,“江枫渔火对愁眠”体现的是含混,含蓄和含混共同作为情感蕴藉的两种主要的体现。枫叶和秋霜让人联想起羁旅情怀;“渔火”给漆黑的夜色点燃了一点希望,跳动的火焰忽明忽暗,预示着作者情感的波动。黑幽幽的树木,星星点点的渔火引动了诗人的羁旅之愁,所以说“对愁眠”,即对着江枫渔火,愁绪满怀地躺在船上。“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意味着作者彻夜不眠,惆怅满怀,然而因何而愁我们似乎不得而知,只能揣测。 “江枫”和“渔火”是船外景物,“对愁眠”则由船外移向船内,突出了孤舟客子在这幽寂清冷之夜,愁绪满怀之情,似乎是整条孤舟也载不动作者的愁。诗至此,孤舟中寂寞凄清的羁旅者的形象已经完成。但诗人并不满足于此,最后把笔触落到了寒山寺的钟声上。 3.3空灵、悠远之意境美。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诗歌空灵、悠远的意境美。 诗中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将笔头从枫桥夜景转移到了对寒山寺的描写。这座古刹的出现也使得景色有种历史文化韵味。据相关资料记载,寒山寺在枫桥西边大约一里路出,初建于梁代,唐初僧人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这样使诗歌富有了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跨越了时空。诗歌把枫桥与寒山寺相连,不但使枫桥更富有文化意义,而且营造了一个审美空间,仿佛寒山寺是一位见证诗这一不眠之夜的老者,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冬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浑厚和寂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诗人从听觉的来写,不但拓展了诗歌的空间,增强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诗人借助声音的传播,寓情于声,托物抒怀,从而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仿佛这一传世之音能够穿透历史,发人深省。正是这一句使得整首诗摆脱了凄清苦楚的境界从而实现了灵魂的升华,给人一种悠远,空灵之美。

关于夜半钟声的写法,虽早在别的史料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睛,却是张继的一大突破。所以,大凡评论此诗时,对于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句时,人们认为:“枫桥夜泊”之神韵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总之,景中含情 情由景生,有声有画,意境优美。之所以出现读者赏析此诗的多元意境美,是因为“张继诗虽清远之致,但在大历诗人中,他是偏于朴实开朗的,不似他人消沉。”⑤《唐诗鉴赏辞典》孙育华主编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

而其深邃的思想又以含蓄蕴藉的艺术形式表现 ,所以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唐司空图《诗品.含蓄》)的艺术效果。

4、《枫桥夜泊》之研究视角解读与影响

关于这首诗歌,历来争议较大,前人对这方面的考证也层出不穷,即便现在,对这首诗的认识通常有着以下几种不同解释:一种是将此诗形容为一首景物诗,如权威的《唐诗鉴赏辞典》就认为该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以及诗人卧听疏钟时的感受,表达的是思乡与漂泊之感,这是主流观点。另一种是把这首诗理解成一首禅诗,指出该诗以世间笔法 ,营造了出世间的意境,是借助于“钟声”用禅心来解除众生烦恼的一首七绝。另外对于此创作背景也有不同的理解。著名作家张晓风写过一篇《不朽的失眠》,暗示张继是在进京落榜后泊舟枫桥,写下了这样一首千古名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与羁旅他乡的复杂情感。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占少数。这是对诗歌宏观层面上的一些争议,然而在微观层面看法也不尽一致。比如对于“月落乌啼霜满天”的“乌”,有人认为是乌鸦,这种观点比较普遍,有人认为是指乌臼鸟,比如唐先田先生,他进一步解释说:“这种鸟特点是黎明即啼,据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记载,“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⑥唐先田.《苏州三趣》,2010年7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枫桥夜泊》这首诗歌短小精悍却享誉中外,思想含蓄隽永,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语言凝练简洁,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其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千百年来人们常常习惯于借助“月亮”来表达自己对亲人、友人的思念,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佳句不胜枚举,然而,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又如何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呢?诗人张继正是独特地寄予“钟声”来传达自己浓厚的乡情,这种“静与响、虚与实、远与近、”的有机结合并将国家的安危和个人的乡愁串联起来,终于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境界,较之前者更加耐人寻味、更加扣人心弦、更加发人深省。后人对此津津乐道,研究和模仿热情持续发酵,对它的评论和诗话也如汗牛充栋,我国现代著名的唐宋诗词研究专家刘逸生在他的《唐诗小札》中这样说:“张继的《枫桥夜泊》,在题山赋水的诗作中,好像是在枫桥侧畔建立起一座丰碑。此后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再也没有人在同样的地点跨越过他了。因为这首诗,枫桥、寒山寺和寺里的大钟都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胜迹或古董了。尤其是在深受唐文化影响的日本,因日本也有一座寒山寺,因而无数中外游客慕名奔赴寒山寺游览学习,感受一千多年前的文化魅力。这更加表明诗歌与自然人文是和谐统一的,诗歌赋予古迹以文化之魂,古迹承载着诗歌思想和艺术价值,二者成为不朽的篇章。

5、总结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大都已经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敏感度,失去了和自然对话的能力。而这种敏感在诗人那里还存在着,这就造成了强烈的反差,形成该诗的悲凉化性格。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人如何超越自身而达于彼岸世界,人如何保持与自然对话的能力和自身心灵的纯正,正是诗人对文化问题的追问和渴求,也正是该诗的文化内涵所在。对文化问题的追问和探索,给诗人造成的孤独愁苦可想而知。这里可用寒山大师的一首诗为诗人当时的情怀做一注解。 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我想这才是《枫桥夜泊》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真正魅力之所在!

第18篇:《枫桥夜泊》反思

教学反思 古诗《枫桥夜泊》

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结晶,它具有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等特点,长期对幼儿进行古诗文教学,可以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幼儿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文化修养具有强烈的熏陶作用。

幼儿对于古诗文的内容并不理解,幼儿背诵古诗文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把诗句死记硬背,象老和尚念经似的,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直到朗朗上口,一字不差地全部念诵出来。但事实上,他们对于这首诗的内容却一窍不通,究竟诗中说了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根本就是完全不明白的。这样的记忆形式是一种无意记忆的形式,孩子的有意识记不能达到更好的发展。

其实,碍于幼儿知识经验的缺乏和理解能力的不足,我们并不要求幼儿了解古诗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的内容,那些对于幼儿来说太深刻了;我们也不要求逐字逐句地让幼儿理解含义,毕竟个别字词的含义与今天的含义相差太远了,难以让幼儿全部理解。我认为,对于古诗文,我们只需让幼儿了解诗文字面的内容和浅显的含义便足够了,

古诗文语言简练,用词恰当是一大特色,但今天和尚念经式的教学却并没有达到让幼儿鉴赏优美词句、促进自身发展的目的。因此,我认为,帮助幼儿分析一些优美词句是十分必要的。

在幼儿阶段,古诗文的教学贵在精而不在多,每一首古诗我们不应该以能否背得出作为目标是否达到的依据,而应该要求幼儿从中受

到教育,得到自身在语言和审美等方面的提高。

第19篇:罗泊湖教案

罗泊湖 教案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等方法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作用。 3.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4.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来源:学_科_网] 2.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教学难点:

透视文章写作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媒体资源中罗布泊今昔对比的图片) 这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

这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这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 这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 这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二、整体感知: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并思考:

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周边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绿洲,被称作仙湖。现在则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找学生读课本相关段落)

变化的原因: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相应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这样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2.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根本原因是利益的驱动。

“盲目”其实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只图本地区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甚至不懂生态平衡,不懂自然规律,兴高采烈地自掘坟墓让黄沙将整个家园掩埋。 从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三、局部探究:

文章内容尽管很简单,但却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请大家再次细读课文,找出最让你震撼的地方分析一下。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学习列数字、作比较、拟人、排比等手法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的描述及具体数字的罗列,形成

巨大的落差,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将枯死的胡杨和罗布泊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又如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而直接的抒情,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四、延伸拓展:

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能否用上列数字、作比较、拟人等等手法说一说?

2.作为中学生,面对环保问题,我们现在或将来能做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五、课后拓展学习:

课后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罗布泊的过去

干涸的河床-罗布泊的现在 枯死的胡杨树-罗布泊的现在

二、初读课文

1.正确识读、理解文中生字:

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

裸露(luǒ)戈壁(gē)荡漾(yàng)娱乐(yú)

2.词语释义:

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温暖,多指阳光、风等。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吞噬:蚕食、并吞。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滩:蒙古或新疆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缺水,植物稀少。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说桑田沧海。

3.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罗布泊的位置、神秘事件和现状。

第二部分(4~14):罗布泊的历史。

第一层(4~9):罗布泊令人向往的神话般的过去。

第二层(10~14):罗布泊令人痛心的迅速消亡的过程。

第三部分(15~25):罗布泊的现状。

第一层(15~20):罗布泊的消亡使其周围原有植被成为直接受害者。

第二层(21~25):罗布泊目前荒凉恐怖的景象。

第四部分(26~28):类似的悲剧还在上演,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号召。

4.内容提要:

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

①今日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②过去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③罗布泊为什么会消亡?关键词是“改道”“四盲”。

④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青海湖”“月牙泉”。

全文充满了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性造成的悲剧而痛惜。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是课文的基本理念。课文又涉及西部大开发战略问题,用历史的教训,说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

二、精读课文

1.语言品味

(1)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 70℃。罗布泊,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干穿越。

两个“没有”、三个“一”和准确的“70℃”描述了罗布泊的荒凉恐怖。

(2)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用“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美丽宁静、令人向往的“生命绿洲”,与第一部分描绘的荒凉恐怖的戈壁形成强烈对比,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激起人们的好奇心。

(3)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20万平方公里”“1000多平方公里”,数字的列举更使人惊讶,也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4)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河水丰盈”“碧波荡漾”“胡杨丛生”“林木茁壮”与第一层描绘历史上的罗布泊遥相呼应。

(5)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抽干了,使干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 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 1000公里,„„周边的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里木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连续用四个“盲目”与“吸水鬼”,既形象具体地写出了人们过量用水的无知,也表达出作者的遗憾和焦虑。

“急剧”“马上”“很快”明确写出塔里木河与罗布泊休戚与共的紧密联系。

确切的数据更直观地展现出人类致使塔里木河缩减、罗布泊消失的巨大危害。

(6)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开惨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拟人化,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7)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这出悲剧”指的是罗布泊从绿洲变为沙漠;“又”表示再一次,说明人类不止一次地制造了悲剧。这句话有力地谴责了人类的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警示人们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8)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 8.8米,平均每6年下降 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 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

用具体数字表明,更加令人不寒而栗!湖泊——青海湖的伤害.由些及彼,以此类推,在文末发出的呼吁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

三、写作手法

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对比手法。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开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直接抒情。例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四、迁移训练

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说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事件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何破坏的,会对我们造成怎样的危害,并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号召人们对环境的保护。

五.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的希望,还是无助和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第20篇:电阻 教案 胡泊

电 阻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

二, 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三, 教学方法:实验法,举例法

四, 教学用具:

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及铜丝各一段、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光台灯。

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给学生布置任务:

将一只灯泡、一个演示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开关连成电路并读电流表示数.再出示电阻定律演示器,按下述要求重作上述实验

1.用 导线代替小灯泡做一次.

2.用 导线代替 再做一次.

组织学生总结分析,提出问题

教师可引导

上述两次实验,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即电压相同,那么两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什么不同?(一位学生到前面连接;其他同学审查连接过程,找出操作上的问题)

找其他同学到讲台上完成并记录实验数据,总结现象—电流大小不同

让学生猜想该现象可能由于什么不同造成的.

学生总结:

外部条件都相同,肯定是由于导体本身不同造成的.

教师引导:

提出电阻概念,指出:原来导体虽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中常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学生判断分析后,教师指出,不同导体电阻一般不同.教师简述研究电阻有重要意义.在应用中初步理解电阻含义(这里让学生判断只限于电压相同的例子).

导体比如金属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实质是由于定向移动的电子跟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而成的.

为了衡量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就要比较电阻大小,要比较电阻大小就要规定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单位是“欧姆”( )还有千欧( )、兆欧( ),多大的阻碍作用是 呢?

如果导体两端电压是 ,通过的电流是 时,这段导体的电阻是 .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欧姆大小.

学生到课本中找到关于 规定的表述文字并读后再让学生根据单位字头号自己说出三个单位核算关系.再让学生观察 , , 电阻和 滑动变阻器.

观察和听老师介绍的这些导体电阻都不同,那么导体电阻与什么相关、由什么因素决定呢?启发学生猜想?

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

方法指导,介绍控制变量的方法.在学生猜想基础上,根据研究思路分析,用如图所用装置完成下面三组学生实验.

实验1

研究导体电阻跟材料关系.根据前面实验数据直接填入记录表.

说明通过锰铜导线电流大于通过镍铬合金的电流.

结论

学生实验并记录

条件—电压相同 导线 材料 锰铜 镍铬 长度 相

同 截面积 相

同 电流

电阻

实验2

研究电阻与长度关系记录表

说明

结论

条件—电压相同 导线 材料 相

同 长度 1 0.5 截面积 相

同 电流 电阻

实验3

研究电阻与粗细的关系.

记录表

说明

结论

条件—电压相同 导线 材料 相

同 长度 相

同 截面积 电流 电阻

分析说明.导体的电阻由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所以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实验4

研究电阻与温度关系.

实验装置图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归纳结论.

导体电阻还与温度有关.学生归纳后,教师小结:一般地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板书结论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由于导体电阻由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共同决定,所以要比较两种不同材料电阻的区别,必须取相同长度、截面积、相同温度的导体加以比较,课本上列出了长1米截面积为1毫米在0℃时不同材料的电阻值.

我们前面讲的电阻单位是欧姆,从导体本身性质角度来说就是在温度为0℃时,长106.3厘米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的水银柱所具有的电阻.

学生看P92页表,回答下列问题:

哪些材料导电性能好?

为什么常用铜或铝做材料,而不用便宜的钢铁?

宿泊证明
《宿泊证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