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为学与做人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6:18:22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为学与做人 读后感(推荐)

为学与做人读后感

梁启超关于“教育是什么”的界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他既否定了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世界观教育与知识教育分割的形式,也批评了先教书后教人的错误观点,更反对 “贩卖知识杂货店”的教育。也否定了康有为、严复主张在中学阶段侧重德育教育的主张。“教人学做人”的原则应贯彻到各级学校各科及各年龄段的教育之中。幼儿教育是养成教育阶段,也有教人学做人的问题,各种优良习惯绝大部分都养成于幼儿阶段,所谓三岁看七十,幼儿时期养成的各种习惯和为人风格,甚至贯串人的一生,终身难改。因此,在幼儿阶段 ,即要贯彻落实教人学做人的原则,绝不能只仅仅限于知识教育。教育家教人学做人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梁启超指出,“教育家教人做人,不仅教他学会做单独一个人便了,还要教他学会做父母做儿女做丈夫做妻子做伙计,``````乃至做一般国民,因为不会做这种种脚色,想做单独一个人决然是做不成的”。学生不仅要“学会为自已或家族经营单独生活所必须的本领外,还要学会在一个国家内经营共同生活所必须的本领。倘若不如此只算学会做半个人,最高也只算得古代的整个人不算得现代的整个人。”

推荐第2篇:我的为学与做人

我的为学与做人

2014级计科二班王加伟

人活在这个世上无外乎是成人与成材,而成材的过程与结果都是与自身的为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于为学一道,各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但是具体到个人却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思虑良久,觉得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或是说长久以来学习的经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三大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第一境界可以理解为“明”,此境界为登高远,“望尽天涯路”,把握全局,明确自己所追寻的目标与方向,是最初的求学与立志之境。 第二境界为“行”,词境界为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为了实现远大目标理应坚忍不拔、“衣带渐宽”,这也是极其重要的。 第三境界为“得”之境界,第一境界与第二境界都做好了,功到自然成。具体到行动中即为如此,更新知识。做学问不能不读书,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沉静态度。做学问应该有什么态度,见仁见智。但最重要的是非功利化、不急于求成、坐得住冷板凳。但是这三条却常常被我们忽略。

另外孔子也曾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其中的道理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相似,但却更加超出。学习的过程中,复习往往会得出一些之前忽略的知识,这是我们应当注意的。

在为学的时候,拥有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更为重要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发现有自己不懂的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只有知道自己所缺,才能更好的补漏,达到致臻化境的程度。

高中时就曾学习过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长之时的演讲于,但现在看来依然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蔡元培先生在其中讲了三点精要,而抱定宗旨即为为学的重要条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因此以上所述的为学态度都要认真从善而改。

而做人是比为学更为重要,做人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就是因为每一个关系都涉及到了自己,所以学会做人就要从自身开始。事先做人。做任何事,都是从做人开始的。古往今来,对人的要求,无不以做人为本。《大学》里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后继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能方能圆,方圆合一。方是为人之本,是做人的脊梁。圆是成功之道,是处世的锦囊。为人没有方,则会软弱可欺。做事不懂圆,则会处处树敌。而为人处世太方正或太圆滑则是两个极端,会寸步难行。只有方圆和一,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营造良好的人脉和生存环境,成就功名和大业。做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从来没有人能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你对人生有几分感悟,人生便赋予你几分收获,很多人梦中的理想境界是受万人景仰、万人敬重,要到达这个地步,那么人还必须要做到相应的高度。人往高处走,水往底处流。没有人愿意碌碌无为地虚度一生。学会做人的道理,会让你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讲究方法,讲究策略,讲究变通之道,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灵活机智地应对人情,在社会环境中,把握做人的准则,衡量处世的分寸,在人生舞台上走好每一步,扮好每一个角色,演绎精彩和辉煌,游刃有余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推荐第3篇:《为学》读后感

《为学》读后感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也……”最近读了彭端淑的《为学》使我很受教育。贫富二僧都欲前往南海,贫僧告诉富僧自己的想法,富僧嘲笑贫僧“自己谋划走水路去南海好多年了,都未能成行,贫僧你实力没我强,凭什么前往呢”。但第二年贫僧凭借一瓶一钵从南海还,告诉富僧,富僧很惭愧。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就深深的思考,外在的条件、环境真就那么重要?真就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吗?其实也不尽然,外在的条件、环境虽然能使事情变的容易些,更多更好的资源能使事情做的更轻松,但最重要的是内在的态度、志向。如果有再好的外部环境、再多的资源,本身自己不想去做,不付诸实际,那也将会是一事无成。有志者事竟成,空有大志而不付诸实际,那是一点用都没有的。但踏实做事,再小的志向也会积攒出一个大志向,成就一番事业。

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就揭示了志向的作用,唐僧师徒四人为取得真经普渡感化世人,历经磨难、披荆斩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达成心愿。虽然只是个神话故事,真实性无从考证,但也揭示了一定的道理,确立了的志向就义无反顾的去完成。跟《为学》里的贫僧一样,仅凭一钵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修成正果,做成了别人无法想象的事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能看出这个道理。当时的中国三座大山压身,腐朽黑暗、民不聊生。革命先辈秉承解放劳苦大众建设一个新中国的志向成立中国共产党,以坚韧的意志冲破各方反动势力的围阻,克服各种困难终以

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才有了现在安定美好的生活。正是有着革命先辈的不怕困难,不退缩的大无畏精神才能有祖国现在的安定繁荣。

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有不愿动脑的人。联系实际,延伸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有问题马上解决问题,有困难克服困难,如果一味的拖沓逃避,问题和困难都将积攒成大问题大困难,就算想解决也已经力不存心无法解决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以“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也……”为警示,对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解决,端正态度踏实做事,坚决服从领导安排,努力完成公司既定目标。以快速高效的执行力完成工作任务,回顾自己的工作时也可以自豪的问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推荐第4篇:《做人与做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做人与做事》,《做人与做事》读后感。这本书是知心姐姐卢勤写给我们和家长的一本书。让我们亲子阅读,帮我们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这本书的第一篇名就叫做“好心态能改变你的世界”。有一篇叫:“太好了”。在我们的心里有两个小人,一个小人的名叫“太好了”,而另一个小人的名叫“太糟了”,和“太好了”的小人做朋友,每天生活在快乐的世界里,而和“太糟了”的小人做朋友,每天就生活在失望的生活里,读后感《《做人与做事》读后感》。 所以,不管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对自己说:“太好了,我今天我有机会打败你了!”

还有一篇名叫“我能行!”在我们的心灵里有两扇大门,一扇叫“我能行”,另一扇叫“我不行”。这两个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里面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对自己说:“我能行”,而不是“我不行”。勇于说“我能行”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能勇敢面对。而总是说“我不行”的人,总会被困难所打倒。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

读完这本书,就像送走了“太糟了”先生和“我不行”先生。告别“太糟了”,告别“我不行”。让“太好了”和“我能行”陪我们成长。我相信,成长的道路上会出现光明的。

李雨洁

推荐第5篇:《做人与做事》读后感

低调为人高调做事

——读《做人与做事》有感

规划财务科秦远 打开《做人与做事》一书的目录,感觉书中的每一小节的目录标题都是鼓人进取的励志短语。再细读文中的字字句句,感觉在简单质朴的语句里面蕴含着引人深思的人生哲学。

本书立足现实,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有着幽默风趣的历史典故,又没有丝毫拘泥于世俗生活的痕迹。它语言平实、优美,娓娓叙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且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这本书能让你在掌握为人做事之精髓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尽快在生活、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幸福!

做人做事要坚持“六然四看”。所谓“六然”,一是“自处超然”。自己独处的时候要非常超脱,人生在世不求功名,但求功德,为社会多作贡献。二是“处人蔼然”。与人相处的时候对人要和蔼,与人为善,天地皆宽。三是“无事澄然”。意思就是宁静致远,没有事的时候非常清静,便于自我反思,要多思考,安心静思才有远虑。四是“处事断然”。遇事要果断不能左右为难,拖拖拉拉,优柔寡断,决而不断,断而不行,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五是“得意淡然”。人们一生中都有顺利的时候,也有挫折的时候,因此要切实做到顺利时

淡然处之,淡薄名利,解脱物欲,常怀律己之心。六是“失意泰然”。人生有得意的时候,也有失意的时候。失落不矢志,荣辱不惊,成就大事也,其道理也就在这里。“四看”。一是“大事难事看担当”。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甘于干大事,揽难事,凡事要看能否担当得起,这才是一个人的本事、气魄和胆略。二是“逆境顺境看襟怀”。看一个人的襟怀如何,就是看气度,看风范。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同志,不能正确看待自己,身处顺境飘飘然,洋洋得意,但一受到点挫折,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甚至误入企图,做出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所以说,人一定要有胸襟,胸怀大志,虚怀若谷。三是“临喜临怒看涵养”。这就是说作为一个人,无论面对高兴的事,还是委屈的事,都要冷静对待,这能反映一个人的意志和涵养,有的人能做到“大喜临门不张扬,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就是一个人宽广胸怀的体现。四是“群行群止看习惯”。人们一起生活,一块工作,就要培养良好的从众心里,相互信任支持,以良好的行为表现,赢得大家的信认支持,用自身人格魅力创造和谐氛围。

的确,做人之难,难于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成事之难,难于从纷乱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织中理出头绪。而最能促进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低调为人,高调做事。

低调为人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

种品格,一种智慧,一种谋略,一种胸襟;低调为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低调做人,更容易被人接受。一个人应该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低调为人使人保持一颗平凡的心,才不至于被外界左右,才能够冷静,才能够务实,这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最起码的前提。古人云:“欲成事先成人”。这也是一生为人做事的准则。

低调为人其实也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一种体悟;不只要在心态上调整好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行为上调整好自己。在行为上保持低调,才能真正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在言语上低调是做人的另一重要品质,与人谈话切不可让人感觉你有傲气或是瞧不起人、教训人、挖苦人。

那么,高调做事究竟要怎样高调呢?实际上高调做事也是一种境界,是做事的尺度。高调做事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志气和潜能,而且可以提升做人的品质和层次。高调做事也绝对不等于“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事,而是应该有一个既定目标。一个人只有有了目标,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其成事必然顺理成章,其人生必然恢弘壮丽。

低调为人,高调做事就是把自己调整到以一个合理的心态去踏踏实实做人、做实事、做好事,就是树立信念、敢想敢做、以诚待人、公正处事、努力学习、成熟思考、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有官无官不在意,有钱无钱无所谓,有名无名不上心。如果用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心态去看待一切,

那么坏机会也会成为好机会。如果用消极颓废、悲观沮丧的心态去对待一切,那么,好机会也会被看成是坏机会。要成功,就像爬山,胜利在山的顶峰上。不可能直接飞上山顶,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爬上巍巍高山。一个个脚印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物,但正是这些琐碎的小事才构成了生活的最细致最靓丽的环节。人生就如爬山,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用真诚的态度去面对,你就会越登越高。

推荐第6篇:《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打开季羡林老先生的《读书与做人》一书,首先就被季老独特的自序吸引了。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怀着对大师的敬仰,我一个月内读完了此书,颇有感触。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读书,第二部分,做人。季老文笔朴实,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如与读者面对面娓娓道来,介绍了季老一生的读书求学经历,在国外十年寂寞的留学苦读生涯,对学问的苦苦追求过程,及为一部分别人的著作作的序。因为这是个读书交流会,我就把自己得到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关于第一部分读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多读书。现代社会的人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而离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却越来越远。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气度,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季老之所以能成为大师,就是在于他对书籍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总是抱怨工作忙或是琐碎的家庭事务缠身,没时间看书,这就是我们的时间利用有问题了。时间就是生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而且时间是一个常数,对谁都一样,谁每天也不会多出一秒半秒。这就看我们如何利用时间的边角废料了。第二,做学问一定要有严谨的作风。我们虽然不会都成为学术专家,但是季老做学术严谨、细致的作风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应当学习借鉴的。这一点和他在德国留学十年有关系。德国人一向以严谨、细致著称,一篇好的学术论文要用几年的时间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写出提纲,成文,最后还要将论文从头到尾认真核对,把论文中引用的大量出处重新核对一遍,不让它发生任何一点错误。读到这,我想到了我们的礼宾接待工作,也是要求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还有我们的调研工作,一篇好的调研文章的出炉,离不开大量的资料搜集、整理、筛选、类比,最后形成自己的文字。第三,外语的学习。这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季老一生熟练使用英语、德语,并掌握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多种在我们看来是天书的古代语言,兴趣是第一位。至于有何捷径,还是勤奋。同时,要尽快接触原文,勤查字典,并且要随时注意语言的变化。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我们要广泛地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精读自己本专业的书。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要有所深入,而不是浅尝辄止。让我们在读书中找到乐趣,为自己的教学需要而读书,为提高自己的素养而读书。做一位学生喜爱的老师。

推荐第7篇: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一)

读罢季羡林先生的《读书与做人》一书,感触最深的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文。季老先生从批评当代人歪曲的价值观谈起,通过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回顾,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给出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最终答案——对于人类发展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读罢此句,顿觉季老先生眼中的人生意义与价值与古人所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私以为,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人生大抵可分为三种:一是有开天辟地之远见卓识,以思想改变人类发展轨迹;二是怀经国济世之雄才伟略,以技术改变人类生活模式;三则凭庸常之才智,度庸常之岁月。人生际遇不同只是庸常程度的差异罢了。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前两者,凭借一己之力,创造人类世界的巨变,青史垂名。遗憾的是,我们中绝大多数是后者,困于世俗,疲于度日。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如此人生何必认真?进而将及时行乐、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奉为人生真谛。这种人显然只是看到了兼济天下的难得,而未能看到独善其身的可贵。人生而独特,每个人都有着区别于他人的才能,也都有着异于他人的缺点。这些才能与缺点在人生之初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无法被我们发现,甚至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发现。

然而,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自我认识,以及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自我完善。对自我的不断追寻、不断完善就是生命意义的全部内容。经过不断扬弃所塑造的崭新自我,就是一个人独特的生命符号。纪伯伦曾写道,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第一次,当它本可进取时,却故作谦卑;第二次,当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第四次,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第五次,它自由软弱,却把它认为是生命的坚韧;第六次,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第七次,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这一次次对灵魂的深刻拷问,是对自我追寻、自我扬弃最精彩的表述。

把自我发现作为人生的终极意义,人生中所有看似平淡无奇的活动都可以统一于这个终极意义。人的自我发现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并且一定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才能实现。在工作中,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短板,将提高效率和人类生活幸福度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标;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学习如何扮演好兄弟姐妹、丈夫妻子、儿女父母的角色,让上辈人生活幸福、让下代人素质提升;在朋友之交中,我们感受人与人之间最诚恳的情感互动、最真挚的人文关怀。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变得有意义,每一天都变得重要而特别。就像我现在写这篇文章,简单地书一书陋见,不求文笔畅达,但求自圆其说。即便如此,能够有所感悟,无论正确与否,也算是人生的思考,也会成为我独特生命符号中或深或浅的一笔。

有人可能要问,独善其身仅仅关注自我的认知与完善,是不是仅有燕雀之心而无鸿鹄之志,犯了个人主义的毛病。的确,独善其身确是因能力所限,那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就留给达者们去完成吧!然转念一想,如果人个个都能做到独善其身,人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不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类文明岂不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吗?别忘了,一滴海水其实就是整片大海。我想,季老先生所言人类发展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二)

文中季老虽无惊人之语、骇听之言,但字里行间、文墨深处无不彰显一代大师笔书不辍的研习精神及孜孜以求的学术素养,书中季老对求学经历的描述朴实平易、感发真情;对治学之道的阐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在看似素简的语言中屡屡道出实言真语,给人以彻悟之感、发人深省,甚至令人心向往之,篇篇皆佳文。

季老以学者自居,梵学成就近乎泰斗之尊,国学修养等同大家之范。但海外求学、十年浩劫的重大人生事件,使得季老不但心胸豁达,而且洞察世事、率真性直。听季老论人生,信笔拈来,娓娓道出,以近于期颐之历练与心态,平和面对人世问的种种苦难,深于情,而不矫揉造作;明于理,而以平实朴素笔调发之,给人以启迪与心灵的抚慰,实为当今世人之典范。

季老爱书、读书、做学问、作文、做人都堪称典范。无论是做学问、写文章还是做人,但求一个真字。

比如学外语,一切奇技淫巧、速成法门过后,最终还是靠勤学。基本语法弄懂以后,就可以拿着词典、拿着语法书读原着了。(德国式的实践教学法)

比如做学问写文章,拒绝一切空话套话、言之有物。最好能做到每一句话都有根据。

比如做人,不要过分谦虚,人贵有自知之明,过分的谦虚也算得上虚伪了。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每一代人仅仅是历史上很微小的一环,虽然微小也有其价值和作用。

对于一个人来说,精神领域的归宿原本是至关重要的,但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关乎心灵和信念的方面内涵似乎被淡化了。社会到处充斥的拜物欲和贪享欲,并正在同质化一批又一批心智不坚的人们。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也许不具备传播道义和维护真理的能力,但至少自己应有所认识和警醒,做到洁身自好、出淤不染。

读过季老的书后,灵魂仿佛得到净化和升华一般,使我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重新的审视。季老的研读精神和人文风骨深深的打动了我。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的提升,以致于具备了真才实学,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就以一首季老书中引用的诗来描述吧: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三)

打开季羡林老先生的《读书与做人》一书,首先就被季老独特的自序吸引了。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怀着对大师的敬仰,我一个月内读完了此书,颇有感触。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读书,第二部分,做人。季老文笔朴实,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如与读者面对面娓娓道来,介绍了季老一生的读书求学经历,在国外十年寂寞的留学苦读生涯,对学问的苦苦追求过程,及为一部分别人的着作作的序。因为这是个读书交流会,我就把自己得到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关于第一部分读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多读书。现代社会的人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而离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却越来越远。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气度,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季老之所以能成为大师,就是在于他对书籍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总是抱怨工作忙或是琐碎的家庭事务缠身,没时间看书,这就是我们的时间利用有问题了。时间就是生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而且时间是一个常数,对谁都一样,谁每天也不会多出一秒半秒。这就看我们如何利用时间的边角废料了。第二,做学问一定要有严谨的作风。我们虽然不会都成为学术专家,但是季老做学术严谨、细致的作风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应当学习借鉴的。这一点和他在德国留学十年有关系。德国人一向以严谨、细致着称,一篇好的学术论文要用几年的时间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写出提纲,成文,最后还要将论文从头到尾认真核对,把论文中引用的大量出处重新核对一遍,不让它发生任何一点错误。读到这,我想到了我们的礼宾接待工作,也是要求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还有我们的调研工作,一篇好的调研文章的出炉,离不开大量的资料搜集、整理、筛选、类比,最后形成自己的文字。第三,外语的学习。这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季老一生熟练使用英语、德语,并掌握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多种在我们看来是天书的古代语言,兴趣是第一位。至于有何捷径,还是勤奋。同时,要尽快接触原文,勤查字典,并且要随时注意语言的变化。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我们要广泛地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精读自己本专业的书。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要有所深入,而不是浅尝辄止。让我们在读书中找到乐趣,为自己的教学需要而读书,为提高自己的素养而读书。做一位学生喜爱的老师。

推荐第8篇:学语文与学做人(版)

学语文与学做人

——读《我们过去学语文》有感

蓬莱师范学校

宁兆锦

《过去的教师》确实是一本好书,确实是当代中国教育守望的财富与指引的明灯。尤其是王元骧先生的《我们过去学语文》给我启发很大。让我明白了教语文、学语文不能条分缕析,不能教条主义;而要返璞归真,回到原汁原味的语文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学会做人。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决定了学语文与学做人是密切相关的。就像王元骧先生所说的:“我从语文课以及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精神滋养也愈来愈多,„„它们扩展我的阅历、开拓我的视野、丰富我的情感、荡涤我的胸怀,帮助我发现世界、洞察人生、认识社会„„”王先生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就是语文课不仅仅是教他们认字,写作文,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学会做人。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爱国主义、孝心、律己、磨难、待人、环境等方面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公民。

教学中,我会结合着一些小故事讲一讲做人的道理,大到社会责任感,小到接人待物的礼仪,让学生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新学期发到新书后,我都让学生浏览一遍课文,选择其最受感动的篇目,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为什么被打动。这不仅让学生初步对要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而且在选择文章作介绍的过程中,学生心灵也受到洗练,精神得到升华。

教学中,我都把文本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学做人的载体。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如通过学习林觉民的《与妻书》、秋瑾的《满江红》等作品,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项脊轩志》、《祭妹文》等作品,让学生认识亲情的重要,并且学会感恩;学习《劝学》,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完袁宏道的《西湖》二则,围绕“古代文人笔下的西湖如诗如画,而如今的西湖却受到了来自人类的多方污染,风光不再依旧,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的话题,探讨现代人应怎样提高环保意识,思考现代高素质公民应具有的品格。这些都是为学生将来成为高素质的公民做准备。

教学中,我会把文本进行拓展。课前、课后搜集相关资料,深化文本。同时给学生推荐与文本相关联的有益书籍,在潜心读书中,学生自然明白了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道理。

作文中,我会把作文与做人有机结合。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我教给学生要写生活化作文,由此便做到了在作文的过程中育人,在育人的过程中作文。力求用生活来教育学生,为学生生活之需进行教育。

我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善良的,只是因为没有人在意这些,时间久了,上面盖满了尘土,我愿意用一篇篇感人文章,文学世界中一个个善良的形象,不断拂去心灵上的尘土,去唤醒沉睡了的纯真,让一颗颗心重新涌动、鲜活起来。

推荐第9篇:《读论语学做人》读后感500字

《读论语学做人》读后感500字

当今社会,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数不胜数,上班玩游戏、聊八卦新闻、玩手机、网上购物……真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春秋时期的孔子大道,在这本书中,我终有所悟。比如孔子讨厌耍小聪明的人,认为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事事。他说:“整天吃饱了饭,对什么事都不花心思,这样很难走上人生正途啊/不是有掷骰下棋的游戏吗?去玩玩也比这样无聊呆着好些。”孔子所感叹的情形,今日依然没有太大改变,甚至愈发严重。

周末一个人宅在家中,呆望着天花板,听着窗外嘈杂的声音,既清晰又模糊……时间就在这其中呼啸而过。学习没学到,还整日觉得疲惫不堪,得过且过的混日子,对我们而言是致命的。

像班上的某同学一样,不思进取,在学业上不用功,反而沉迷于游戏中,结交一些狐朋狗友、三教九流之辈,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若他也能像书中提到的陈子昂一样,被旁人触动,回首往事,反省自身,从此安老怀少,多好。“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做自己,不背信弃义,才是最好的。

这本书使我认识到,人活在世上,就要有意义。并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符合道义,益于他人,即可。即使一辈子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又如何呢?宽待他人,施与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又怎会因平庸而后悔呢?只要:“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就够了。也许这就是儒家大道吧,当今社会应读论语学做人。

当今社会,应读论语,学做人。

推荐第10篇:知荣辱 学做人

知荣辱 学做人 我演讲的题目是“知荣辱 学做人”

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那么我们新世纪的青少年的荣辱观是什么呢?就是胡锦涛主席所说的八荣八耻。

这“八荣八耻”的概括,从爱国主义到团结友爱,从遵守法律到崇尚道德,从热爱科学到勤劳诚信,既有对光荣传统继承和巩固的要求,也有对现代文明创造和发展的要求;既有对中国文明的秉承,也有对世界文明的吸纳;既有对不文明行为的摒弃要求,更有对文明行为的遵守要求。在我们了解了荣辱观后,我们怎么学做人呢?请看这一串光辉的名字:

周恩来,他一生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美国说他抵五个师,在新中国诞生后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国。

李四光,当外国专家定论中国没有石油时,他自信地说:科学证明中国有储量丰富的油气。

李瑞环,热爱本职岗位,从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焦裕禄,将灾难中的兰考人民紧紧团结起来,与风沙盐碱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诚实守信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这些鲜明的事例告诉我们,不管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八荣八耻的根本就是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祖国人民有贡献的人。反之,那些遗臭万年的八耻类人物将会永远被人民和时代唾弃,踩在脚下。

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古人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我们祖国正致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秩序规范的经济,更是一种道德高尚的经济。我们现在最缺的资源,不是有形的物质,而是无形的道德。树立新时期的道德观,必须将“八荣八耻”走进内心,融化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我们青少年要积极参加以“讲文明 ”,“树新风”为主题的城市文明建设活动,主动参与“希望工程”、“志愿者”、“手拉手”、“春蕾计划”、“扶困助残”等公益活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加强人格锤炼,为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尽职尽力。

第11篇:青少年学做人

青少年学做人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青少年这一群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乃至最重要的一部分。青少年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之前。但实际上,青少年指13岁以上到成年之前(也就是满14岁不满18岁)这段期间的人多为学生,且也进入一种人身的转变期,是社会上令人重视的一个群体。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所以,现在的学校、社会、家长,不是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

我曾问过许许多多的家长:“青少年学做人应首先应干什么?”大多数的家长认为青少年在学做人这一块应先学会思考责任。一个人在岁月的长河中,学会思考做人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做人,我们是青少年,我们做人的责任就是做青少年的责任。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有一颗爱国之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对社会对 国家有用 的 人、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在家里要尊老爱幼,在学校要团结同学、关注国家大事、敢于同破坏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等行为做斗争、肩负历史使命,不断努力,积极投身于祖国繁荣昌盛的建设中。

然而,青少年学做人不仅仅要思考责任,还要有远大的理想。“志之所趋,无远勿届,容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锐兵精甲不能御也。”理想是一簇火种,能点燃拼搏进取的火焰;理想是一盏明灯,能照亮人生奋斗的历程。理想是我们的强大精神动力,牢固树立远大理想,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根本保证。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的,决非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就能一蹴而就的,必须有坚强意志才能实现。有人说:“壮志和毅力是事业成就的双翼,缺一而难以乘风高飞!”古今中外一切成功人士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规律。

青少年学做人还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精神是做人必备的美德,不仅对今天也对未来。宽容是一种素质,一种修养,也是衡量一个人层次高低的一个标准。宽容是最美丽的一种情感,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宽容也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能够宽容别人的人,其心胸像天空一样宽阔、透明,像大海一样广浩深沉,宽容自己的家人,朋友,熟人容易,因为,他们是我们爱的人。然而,宽容曾经深深伤害过自己的人或者自己的敌人,即:“以德报怨”,则是最难的,也是宽容的最高境界,这才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难免与别人产生摩擦、误会、甚至仇恨;这时别忘了在自己心里装满宽容。宽容是温暖明亮的阳光,可以融化人内心的冰点,让这个世界充满浓浓暖意。

第12篇:学做人,做好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中午好!

我播音员徐铭爽

今天的红领巾广播将由我陪大家一起度过这段快乐时光。红领巾小广播的主题是——《学做人、做好人》

做人要诚实守信。做事要严己宽人。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儿女,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是我们所应该做的。我认为:我们小学生从小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实守信的美德,有个成语叫“一诺千金”。《一诺千金》说的是:汉朝有个叫季布的人,他非常讲信用,因此大家很信任他,认为季布的一个承诺比千金还珍贵。后来,季布遇到了危险,许多人都来帮助他,使他安度难关。看来,处处讲诚信,不仅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也能使自己受益无穷啊!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们之间打交道更为频繁。在这种情况下,诚实守信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试想,如果社会上充满了谎话、假货、诈骗,人们还怎么能正常地生活?所以诚实守信应当是做人最起码、最基本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诚实守信的好品质呢?想拥有“诚信”这一品质,你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老师在与不在同样遵守纪律,无人监督与有人监督时一样认真学习和工作。

二、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做错了事就勇于承认,认真改正,不隐瞒、不掩盖、不推卸,而是敢于承担责任。

三、与人交往要讲信用。参加各种活动、赴约、做客等都不要迟到。如有特殊情况,不能赴约或晚到,必须及时告知对方,取得对方的谅解。

说了这么多,我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有一次,小明答应和小刚出去打球。但是,小明的奶奶突生病,疼得厉害。小明想陪奶奶去医院。可是他已经和小刚约好出去打球,他就打了个电话给小刚,说明了理由并说他不能去了,取得了小刚的原谅。这就能说明小明是个讲信用的人。我想: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一定都知道以后该怎么做,才算有诚信了吧!

可能有人会问倡导诚实守信有什么意义吗?它意义可大着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交往与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只有讲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讲诚信,不仅有利于加强个人品德的修养,还有利于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一个营业员讲信用,既能使顾客得到良好的服务,也为这个商店赢得了好名声,带来了好效益。一个企业讲信用,就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我们现在虽然只是小学生,但是,我们也应该从小时候做起,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将来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老师们,同学们,再见!

思林乡中心小学

2013年11月6日

第13篇:学做人做好人

望谟四小“红领巾”校园广播稿时间:2014年5月29日

播放《少年先锋队队歌》

广播稿 “学做人、做好人”

这里是浩浩荡荡,广阔无边的知识海洋;这里是迈向成功的起点,放飞梦想的天堂;在这方美丽的天空,让我们舞动彩翼,尽情享受阳光;在这片广阔的天际,让我们放飞梦想,快乐成长;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中午好!红领巾广播又准时和大家见面了,我是主持人柳小意,我是主持人肖燕。

甲:这次广播我们为大家安排了《学做人.做好人》、《你点我播》 两个栏目。

乙:做事要严己宽人。欢迎走进《学做人、做好人》栏目。

甲: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儿女,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是我们应该做的。

乙:是的,我认为我们小学生从小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甲:对啊!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实守信的美德,有个成语叫“一诺千金”。 肖燕 ,你能给同学们讲一下“一诺千金”这个成语的由来吗?

乙:当然可以!《一诺千金》说的是:汉朝有个叫季布的人,他非常讲信用,因此大家很信任他,认为季布的一个承诺比千金还珍贵。后来,季布遇到了危险,许多人都来帮助他,使他安度难关。

甲:哦,看来,处处讲诚信,不仅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也能使自己受益无穷啊!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们之间打交道更为频繁。在这种情况下,诚实守信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乙:试想,如果社会上充满了谎话、假货、诈骗,人们还怎么能正常地生活?所以诚实守信应当是做人最起码、最基本的原则。

甲:你说得对!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诚实守信的好品质呢?

乙:想拥有“诚信”这一品质,你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老师在与不在同样遵守纪律,无人监督与有人监督时一样认真学习和工作。

二、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做错了事就勇于承认,认真改正,不隐瞒、不掩盖、不推卸,而是敢于承担责任。

三、与人交往要讲信用。参加各种活动、赴约、做客等都不要迟到。如有特殊情况,不能赴约或晚到,必须及时告知对方,取得对方的谅解。

甲:听你讲了这么多,我倒想起这样一件事了:

有一次,小明答应和小刚出去打篮球。但是,小明的奶奶突然心脏病发作,疼得厉害。小明想陪奶奶去医院。可是他已经和小刚约好出去打篮球,他就打了个电话给小刚,说明了理由并说他不能赴约了,取得了小刚的原谅。这就能说明小明是个讲信用的人。

乙:我想:同学们听了你讲的故事,一定都知道以后该怎么做,才算有诚信了吧!

甲:今天的“你点我播”栏目中,我要给大家送出的歌曲是《童年》,愿同学们每天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齐:老师们,同学们,本期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谢谢收听,再见! 播放歌曲《红领巾之歌》。

第14篇:学做人,学知识

学做人,学知识

要想学好知识,必须先学做好人。高尔基说过,学习,永远不晚。我认为,做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人做好了,学习自然会上去。做人才是最难的,特别是让孩子做一个具有美德的人,更是难上加难。 学生刚进入学校的时候,让学生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就算是教给他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要想让学生好好做人,教师就要及时纠正学生身上许多欠缺的一面。

我当班主任的班,班长不是班上学习最好的同学,而是做人做得好的。目的是给本班学生做个榜样。一个学期下来许多学生的不良行为少了,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有的教师说:学习好的班级,学生的坐、站、行都是顺眼的。我认为准确的说应该是做人好的班级,学习都是好的。先学做人,在学做人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第15篇:学做人、做好人

合:大家好!感谢您继续收听XXX广播。 A:我是播音员A B: 我是播音员B A:本次节目将由我俩陪大家一起度过这段快乐时光。本期的XXX广播的主题是——《学做人、做好人》 B:做人要诚实守信。 A:做事要严己宽人。

B: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儿女,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是我们所应该做的。 A:是的,我认为:我们小学生从小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B:对啊!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实守信的美德,有个成语叫“一诺千金”。A,你能给同学们讲一下“一诺千金”这个成语的由来吗?

A:当然可以!《一诺千金》说的是:汉朝有个叫季布的人,他非常讲信用,因此大家很信任他,认为季布的一个承诺比千金还珍贵。后来,季布遇到了危险,许多人都来帮助他,使他安度难关。

B:哦,看来,处处讲诚信,不仅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也能使自己受益无穷啊!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们之间打交道更为频繁。在这种情况下,诚实守信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A:试想,如果社会上充满了谎话、假货、诈骗,人们还怎么能正常地生活?所以诚实守信应当是做人最起码、最基本的原则。

B:我们现在虽然只是小学生,但是,我们也应该从小时候做起,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将来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一席之地!本次播音到此结束, 合:老师们,同学们,再见!

第16篇:《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先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先生在书中这样写道,朴实中透露着一位学术大家的睿智。一代道德高尚、学问渊深的学术宗师离我们而去,文章亦足以动人。《季羡林读书与做人》中,精选了季先生对读书、做人、治学以及对平生师友的回忆文字和探讨做人处世之道的散文、随笔六十余篇,反映了季先生的学术精神与人格魅力。

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季羡林先生谈读书,举重若轻,深入浅出,以大学者而写作小文章,其中可见一代学问家对学术的诚挚与崇敬,读者从中体悟到文史学科的入门途径并非难事。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对于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季羡林先生在书中有着这样的解答:“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

季老论人生,信笔拈来,娓娓道出,以近于期颐之历练与心态,平和面对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深于情而不矫揉造作,明于理而以平实朴素笔调发之,给人以精神的启迪与心灵的抚慰。如在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时,季老在书中写道: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等钻进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季老认为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这绝非可有可无,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宋代大儒朱子有一首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不但对于青年朋友,对于老年人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光阴对于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而读一本好书将会成为一个美好的回忆,书带给我们无限的勇气,带给我们奇妙的智慧,带给我们悠远的憧憬。在有限的时间内,一种思想的渗入、一种精神的感染不会终止,当我从文字中走出来的时候,我仿佛成为一位智者了。逝者已去,精神与思想犹存,当放下这本书的时候,我相信有另一本书正在开启,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延续。

第17篇:《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的扉页是季先生纯朴的照片,穿着褪了色的衬衫,斜侧面更加展现了真实真挚真切的瘦削形象。温总理曾说过:“先生的人品为我所景仰。”这也是亿万人民共同的心声。面对这样一个纯朴的形象,着实让人感到亲切。

这本书的序很独特,是由先生自己作序的。我们常见的序言大多是请师长或是名家来写,为的是让读者对书产生好感。季先生在自己写的序中,首先就亮出了观点:“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由此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作为教书育人的我,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的头脑,满足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季先生在书中写道:“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先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这句话朴实中透露着一位学术大家的睿智。本书从“读书”与“做人”两个基本层面,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学术严谨、为人纯良的大家风范。这里面有他的读书心得,有他对师友的缅怀追忆,有他对学术问题的深思,更有他对于后辈的谆谆教诲。

季老谈读书,举重若轻,深入浅出,以大学者而写作小文章,其中可见一代学问家对学术的诚挚与崇敬。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对于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季先生在书中有着这样的解答:“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读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

季老论人生,信笔拈来,娓娓道出,以近于期颐之历练与心态,平和面对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深于情而不矫揉造作,明于理而以平实朴素的笔调述之,给人以精神的启迪和心灵的慰藉。如在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时,季老在书中写道:“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等钻进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季老认为: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读完这本书,我感悟颇多。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智慧、承上启下的重任。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多思考,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我们要在读书中找到乐趣,为自己的教学需要而读书,为提高自己的素养而读书,努力做一位负责任的老师。另外,我们应该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合上书页,心里的崇敬、感言、伤痛、震撼仍然无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因先生有桂林一枝般的人格、独特绝世的美!

“做一个正直、勤奋、勇敢,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这是集团公司总裁刘德树赠书——《读书与做人》中写给青年员工的题词,更是对我们的期望。通读此书后,我对自己将要成为怎样的人有了坚定的认识。

正直是做人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没有正直的品格,就没有一切成功可言。尤其是对于财务工作者,更要以正直作为工作的第一准则,保证财务工作的独立性。

勤奋是一个人行事成功的基本要素。“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勤奋,一切好的想法才能够执行,才有成功可言。只有勤奋,财务工作才能做到细致,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勇敢是做事出类拔萃、超群绝伦的关键决定因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适当的勇敢,大胆去想,财务工作才能创新,有新的思路、新的想法。

懂得感恩,我们才知道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才能够拥有一颗宽容心。感恩是力量之源、爱心之根、勇气之本。

在《读书与做人》一书中,我不仅学到了季羡林大师严谨、勤奋的治学风范,而且为他渊博深厚的知识所折服。尤其是季羡林先生对从事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提出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建议。作为财务人员也应该这样,不仅要深入研究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还要多方面了解公司发展的战略规划,将眼光放远,研究才能深入,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在我刚刚入司时,对公司的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一无所知,因此对一些工作的要求并不理解。随着工作的逐渐深入,对公司业务和长期战略规划熟知后,我开始渐渐明确自己工作的目标和岗位的要求,工作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精力用在刀刃上,避免做许多无用功。

季羡林先生的学习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他在书中提到的“学习簿”。初入公司,对工作内容需要有一个了解的过程,刚开始觉得内容太多并且很容易遗忘,于是我开始把工作内容和方法分项记录下来,每项工作方法的细节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都详细记录。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将自己对这部分工作的理解与领导同事进行探讨分享,将工作方式不断改进完善,并补充记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青年员工,我们应当不断努力学习,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在自己的岗位上勇敢向前、拼搏进取,“做一个正直、勤奋、勇敢,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

第一节马哲课上老师布置了这学期的作业要求,交上一篇读后感,时间很充裕,我选了一本季羡林的《读书与做人》,读了之后对自己帮助很大,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扉页是季老纯朴的照片,穿着老式褪了色的衬衫,45度的侧面更加完美的展现了真实真挚真切瘦削的形象。不由得想起温家宝总理写给季老94岁诞辰的贺电:先生苦学不倦,笔耕不辍,著作丰富,学问深刻,用力甚勤,掘获甚广,是为人中麟凤。先生待人真诚,行事正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尤为人之楷模。先生的人品身为我所景仰。温总理贴切的贺电是亿万人共同的心声。面对这样一幅具有亲和力,纯朴的形象,怎能没有喊一声爷爷的冲动呢?

独特的序——“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虚掩的独特在于自己作序。我们常见的序言大多是请师长或是名家来写,往往让读者对书产生好感。可是季老自己写的序中,首先就亮出了观点,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夺得不可胜数。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应该多读书,充实头脑,摒弃没有思想没有见解,只顾吃喝玩乐只顾谈情说爱的那种现象。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多读书,吸收书中表达的正确思想,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读书与做人。季老在书中分为两部分阐述:第一部分读书,第二部分做人。其实,读书与做人是完全统一的。做人要老实,学外语也要老实。学外语也没什么诀窍,俗语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就是季老的诀窍!先看看他的生平读书上面的收获或是成绩。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问,发表沦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篇放后任原职。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8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研究所分设,改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1978年后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华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

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先生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古代佛教历史、中亚古代语文、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敦煌学等。在翻译和散文创作上也有相当的成就。其代表作有24卷本《季羡林文集》。主持编纂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众多的官衔众多的地位,是他勤奋学习的结果,但这一定是他拥有做人本分的真理指引着他走到这一步。

读书:“至于哪几部书对我影响最大,几十年来我一贯认为是两位大师的著作:在德国是亨利希·吕德斯,我老老师;在中国是先生。两个人都是考据大师,方法缜密到神奇的程度。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个人兴趣之所在。我禀性板滞,不喜欢玄之又玄的哲学。我喜欢能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而考据正合吾意。”看过我也看了看季老喜欢的书:史记,世说新语,感觉时代久远,年龄代沟了,现在我不喜欢看学术性的书了。喜欢看看抒情散文,有点堕落,但是很是会思考人生就业考研等现实面临的问题。

做人:从古至今,说到做人的故事道理很多,孔子也说过做人的重要性。季老的文章中,处处可见一位长者,如同家长朋友在家聊家常,让人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当我们在担心现代难出大师的时候,却见大师多得是。有自封的,学生捧得,也有名副其实的。季老却不喜欢人家称他是大师。其实,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标尺,谁已经成为了大师已经变得心照不宣。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他的文章里,我们读懂了他的人生,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我们。还有他特立独行的但是大众认可的做人理论: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真实有力的名言啊,还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时光流失,一转眼,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有人说,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对众生的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朴实无华,轻轻细述,心平气和的接受。

多读书,多思考,与时俱进。一个完成作业的机会,一个自我成长自我进取的方式。收获颇多,尤其是人格上的,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啊!以后不再带着包裹读书了,认真的充实完善自己,爱上读书的感觉!

第18篇:《做人与做事》读后感[推荐]

做人和做事是相互创造、相互生成的过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做人与做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做人与做事》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做人与做事》这本书,它令我深有体会。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做人要往好的方向想,不能老想“太糟了”,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要经常想“我能行”。虽“我能行”和“我不行”只相差一个字,可意思却完全相反。因为“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心态,是充满自信心的表现;而“我不行”是失败者不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也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想要让自己快乐,就必须先让别人快乐。在别人急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伸出援手帮助别人,就会感到快乐。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快乐人生的三句话:1、“太好了”;2、“我能行”;3、“你需要帮助吗?”

《做人与做事》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事先做人,是因为人格在空间上决定了做事的空间;做人先做事,是因为为人的各种素质,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形成;人的本质,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开发;人的能力,只有在做事中才能发挥。

《做人与做事》读后感2

《做人与做事》这本书是卢勤写的,卢勤是一位“知心姐姐,当我看她的照片时,我觉的她很爱读书,她和我们班的班主任老师一样和蔼可亲。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人活着,总要做点事。无所事事,虚度年华,是最没有出息,最没有价值的“。做点什么事呢?做点令人满意的事,做点对人民有益的事,做点使他人生活更美好的事。一句话:做点好事,不做坏事。做好事不容易,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更不容易。能不能做到,要看个人的综合素质。有了知识,有了基本的技能,就能做事,但不一定就能做好事。做事能否有益于人民,关键在于是否有理想、有道德、有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因此,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其更本还在于要学会做人。这更让我明白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在这本书中,我喜欢这几句话:”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这几句话让我想了很久,体会了很长时间,卢勤姐姐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她的言语让我在生活中找到了目标,有时候一句话能影响人的一身,我希望这句话能影响大家、激励我们前进。

《做人与做事》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做人与做事》。这本书是知心姐姐卢勤写给我们和家长的一本书。让我们亲子阅读,帮我们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这本书的第一篇名就叫做“好心态能改变你的世界”。有一篇叫:“太好了”。在我们的心里有两个小人,一个小人的名叫“太好了”,而另一个小人的名叫“太糟了”,和“太好了”的小人做朋友,每天生活在快乐的世界里,而和“太糟了”的小人做朋友,每天就生活在失望的生活里。所以,不管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对自己说:“太好了,我今天我有机会打败你了!”

还有一篇名叫“我能行!”在我们的心灵里有两扇大门,一扇叫“我能行”,另一扇叫“我不行”。这两个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里面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对自己说:“我能行”,而不是“我不行”。勇于说“我能行”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能勇敢面对。而总是说“我不行”的人,总会被困难所打倒。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

读完这本书,就像送走了“太糟了”先生和“我不行”先生。告别“太糟了”,告别“我不行”。让“太好了”和“我能行”陪我们成长。我相信,成长的道路上会出现光明的。

《做人与做事》读后感4

最近,妈妈给我送给我一本书——《做人与做事》。它的作者是知心姐姐——卢勤。这本书有点特别,书上面特别注明了写给孩子的,写给爸爸妈妈的。

“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这是马克思说的话,用笑脸迎接失败,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吧!书中讲到了一个故事:一个高三女孩,平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是三好学生。参加高考后,她觉得自己考糟了,天天坐立不安,想到落榜后人们的白眼,她再也忍受不住了,悬梁自尽了。更令人惋惜的是,高考成绩公布后,她的成绩超出录取分数线7分!这个女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良好的承受失败与战胜挫折的能力,受到挫折后的恢复能力和百折不挠,不向失败屈服的精神,是成功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

记得我以前也是,如果考试偶尔没考好,就会害怕得把考卷藏起来,不让同学知道,怕同学们笑我,以后,我再也不会这样了。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我们要想:“太好了,我可以品尝一下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的滋味,我可以锻炼自己不怕失败,我肯定有机会再去体会成功的喜悦!”至于人家怎么议论你,那是人家的事,你不必去管,笑笑就行了。

《做人与做事》读后感5

决定看卢勤的书,是因为自己一次深夜里看电视,听了她的讲座,被她的观点吸引。我上网浏览了关于她的介绍。这是我国教育界著名的青少年教育专家,她30年如一日地向广大的家长和少年读者奉献她的爱心。人们称她为“知心姐姐”,这就是卢勤。

《做人与做事》是一本青少年思想品德和价值教育的读物,作者卢勤凭借着多年从事少年儿童教育的经验,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探讨了当代少年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这本书行文流畅,娓娓道来,融思想性、教育性和可读性为一体,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素质教育读物。

学习做人与做事,不仅孩子需要,家长也需要。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有两个部分:“写给孩子”、“写给爸爸妈妈”,是一本孩子和父母一起读,进行互动教育的好书。它告诉我们家长要放下架子,与孩子“平起平坐”,学会与孩子交流。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认识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强,他们的独立倾向也在增加,他们对周围的现象和父母的言行有了自己的看法,性格更加成熟起来。这时,家长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处理一些事情是必要的,家长要学会与这一时期的孩子沟通的技巧,观察、倾诉、关注、理解、鼓励,注意自身的语气、声调,讲民主,使孩子感到个人的人格受到尊重、平等,才能与家长倾心交流。

我认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最具有影响力,成人的观念直接影响孩子情感、思想的发育。现在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殊不知父母的每一个小节孩子都看在眼晨。学生在学校里所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回到家被父母的一两句话抵消了。这无形中使孩子对思想品德教育产生了不以为然的态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认为孩子与父母、学校要互动才能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否则单方面针对孩子的教育将难以奏效。

读完此书当自己开始接触及了解这位教育专家的时候,我感叹自己的浮躁,惋惜自己的肤浅。从她的身上感受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的方向,教师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科学的态度,更是诲人不倦的爱心。早期智力开发,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早期思想、品德及情感的培养,早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更重要。因为它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确定方向并提供动力。

第19篇:做人做事读后感

做人做事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做人与做事》。这本书是知心姐姐卢勤写给我们和家长的一本书。让我们亲子阅读,帮我们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这本书的第一篇名就叫做好心态能改变你的世界。有一篇叫:太好了。在我们的心里有两个小人,一个小人的名叫太好了,而另一个小人的名叫太糟了,和太好了的小人做朋友,每天生活在快乐的世界里,而和太糟了的小人做朋友,每天就生活在失望的生活里。所以,不管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对自己说:太好了,我今天我有机会打败你了!

还有一篇名叫我能行!在我们的心灵里有两扇大门,一扇叫我能行,另一扇叫我不行。这两个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里面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对自己说:我能行,而不是我不行。勇于说我能行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能勇敢面对。而总是说我不行的人,总会被困难所打倒。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

读完这本书,就像送走了太糟了先生和我不行先生。告别太糟了,告别我不行。让太好了和我能行陪我们成长。我相信,成长的道路上会出现光明的。

做人做事读后感(二)

最近,妈妈给我送给我一本书——《做人与做事》。它的作者是知心姐姐——卢勤。这本书有点特别,书上面特别注明了写给孩子的,写给爸爸妈妈的。

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这是马克思说的话,用笑脸迎接失败,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吧!书中讲到了一个故事:一个高三女孩,平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是三好学生。参加高考后,她觉得自己考糟了,天天坐立不安,想到落榜后人们的白眼,她再也忍受不住了,悬梁自尽了。更令人惋惜的是,高考成绩公布后,她的成绩超出7分!这个女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良好的承受失败与战胜挫折的能力,受到挫折后的恢复能力和百折不挠,不向失败屈服的精神,是成功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

记得我以前也是,如果考试偶尔没考好,就会害怕得把考卷藏起来,不让同学知道,怕同学们笑我,以后,我再也不会这样了。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我们要想:太好了,我可以品尝一下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的滋味,我可以锻炼自己不怕失败,我肯定有机会再去体会成功的喜悦!至于人家怎么议论你,那是人家的事,你不必去管,笑笑就行了。

做人做事读后感(三)

说来真的很惭愧,在翻开第一页看了几眼之后接到了个气人的电话,弄得我在电话里头破口大骂,弄的我完全没有斯文模样,看来是应该好好看看做人做事的道理,毕竟一个好心态关系到日常中的任何细节。饶有教养的我在火后,迅速的恢复,平静地跟人家道歉。

先做人,后做事,书里讲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在把自己修炼成具备足够的能力、素质,达到一个相当的综合水平才能够在当今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下去。本书从自我修炼和与他人相处交际角度阐述了做人做事的简单道理。简单却又实在,质朴却力量无穷,学好之人,必将毕生受用。

自我修炼,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好心态是一生的财富。应该说,很多人寒窗苦读十多年,进入单位后又是加班工作,任劳任怨,为的不仅是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是要往更高的实现个人价值而奋斗。证明自我的实现是每个人的期望。这里我们就要好好读读这本《做人做事好心态》了,前途的美好,必然伴随着坎坷的过程。在我们追求未来的时候,不少的人就是被其间的时间的冗长、失败的阴影、痛苦的回忆、甚至繁琐的杂事而搞的天翻地覆,最终有始无终。保持一颗好的心态,将帮助我们克服这一切的障碍。因为好的心态让会让你成为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砸不碎、炒不爆、烧不糊,响铛铛的一粒铜豌豆。修炼好心性,养成好习惯,控制好情绪,遇事沉着冷静,乐观积极,学会控制自己。这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学会谦卑。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将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大智若愚,实乃养晦之术:大智若愚,重在一个若字,若设计了巨大的假象与骗局,掩饰了真实的野心、权欲、才华、声望、感情。这种甘为愚钝、甘当弱者的低调做人术,实际上是精于算计的隐蔽,它鼓励人们不求争先、不露真相,让自己明明白白过一生。

成功面前要懂得感谢、分享、谦卑。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享受成果,这个吃独食的心态,会引起其他人的反对,这样就没有一次的双赢,建立好的关系网就会破裂。例如在公司,当你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只要运用组织力量,扩大、运用公司的人际关系就可以使业务进展。公司有公司整体的信用和实力。干部有干部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不需要中级以下职员的人际关系,公司的业务就可以推展。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而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地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并且能在做细的过程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好好与人相处。我看书的过程中,特别留意到一个利字。应该说社会是一个一大锅大杂烩,里面有优秀地让你望尘莫及的天才,也有平平庸庸跟你没什么区别的无为之人,当然也有烂的掉渣的只能沦落到最低层的庸人了。这些人都跟你的利息息相关。中国更有句古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有些行为就会影响到你的利。

在任何事中,如果你放弃了,想多了,世故了,高调了,精明了,城府深了,你坏了,又或者你周围的人这样了。那么你的利就要受到危害了,你就会很有可能要被踢到最底层去了。何况,良禽择良木而栖,要我们在走进社会应该学会的是去做一个好人。当然书中告诫我们:友情中隐藏着商情,友道会蜕变为畏途,友谊沉浸于利害。我们在做人做事的时候要圆,好好衡量周围的人际关系,学会多种对待朋友的技巧,聚集人缘层次高,真的用得上的朋友。

第20篇:《道家做人》读后感

《道家做人》读后感

在诸子百家里,唯一能被称之为哲学的便只有道家了。只有道家能作为中国思想之树的根基,承载先人对世界和万物的思考。不同于儒家思想,道家将眼界扩大为整个自然界和生物界,乃至超越界,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人的社会里。道家谈“道”,谈“有”和“无”,谈形而上学。《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只有脱离器物层次,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去解决人们在生活中对万事万物产生的所有疑问。

很多人都知道道家的做人思想,“清静无为,知足常乐,”但若不知晓老庄的“道”,那么“清静无为,知足常乐”的根基便不存在,因此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么一句话很好,但实难做到。因此必先谈“道”,“道”是老子哲学思想中的最终实体,是超越界,超越界不能被描述,能被描述的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而是我们能感知的“道”或者说是我们描述中的“道”,因此才有《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但是“道”是无处不在的,如庄子《知北游》中所说的,蝼蚁、瓦甓甚至屎溺之中皆有道。道不分尊卑高下,因此道家也是宣扬摒弃区分的。因为正因为人学会了区分,能认清什么更珍贵,什么更好用,才会有欲望,才会产生纷争。这让人想起美国电影《上帝也疯狂》里,一个原本很和谐的原始部落,因为想要得到一个从飞机上掉下的可乐瓶而产生斗争,他们认为那个可乐瓶很珍贵。对于现今社会,物欲横行,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远比那个原始部落的斗争强得多,而斗争的源头,不也是那个一钱不值的可乐瓶么。

“道”是没有概念能概括的,因为“道”是无,无好坏,无大小,无长短。万物生于道,最终回归于道。因此死亡也变得不那么可怕,死亡在道家的眼睛里,只是一种回归。有关道德,老子认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真正的道德是顺其自然而为之,而非刻意而为。对于儒墨的道德,老庄两人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庄子更是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因此,在老子那个战火纷飞,朝不保夕的时代,老子的“道”完美地回答了哲学上的两个虚无主义难题:存在上的虚无主义与道德上的虚无主义,给生命和道德提供了(坚实的理由)。

另外,道家主张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为,而是无心而为。做人做事,不抱有目的性,顺势而为。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去作为,这样便不会伤即外物,更能明哲保身,《齐物论》中的庖丁解牛便是如此,这也叫顺其自然。

易中天先生说孔子是灰色的。我想,那么老庄和他们的道家便是白色的,白色并不绚丽,而且很平凡,平凡到他们的智慧其实我们触手可及。可蕴含在其中的七彩,却是无知者遥不可及的。

为学与做人读后感
《为学与做人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