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烦恼人生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29 08:37:43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烦恼人生读后感

烦恼人生读后感

池莉的小说大多取材于寻常百姓的凡俗生活,呈现本真的原生状态,烦恼人生读后感。朴实流畅的语言风格,冷静客观的叙述态度,使她成为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其小说放弃 终极想象,面对琐屑的现实,以“零度感情”续写“此岸”的生存状态,来揭示平凡生活的生命本质。

池莉的成名作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她也被公认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的小说大多表现女性视野中的武汉都市生活,人物往往是带有世俗气的芸芸众生,远离英雄主义的凡夫俗子;同时,在现实主义的描写中不闪避自然主义,人物事件均被一层生活原色所笼罩,给人以更为自然、逼真的艺术感受。创作即重视发挥故事的功能,又不排斥各种现代新手法。小说语言善于吸收武汉地域的方言俚语,或幽默俏皮,或质朴凝重,有着独特的风格.在池莉的笔下,平平淡淡的语调,讲述平平凡凡人物的平平常常的人生故事,凸现其“三平”的平民创作风格:在独特的视角中突现平民态度,在生存的烦恼中突显平民-意识,在密集的细节中突出平民理念。

淡淡的风,淡淡的吹。吹走的是一种年少轻狂,吹出的是一种淡淡的真实,淡淡的人生。所以我很喜欢这篇小说。

小说中描述的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武汉中的一个平凡家庭的寻常生活片段,作者池莉用她细腻的笔触合入微的观察,娓娓的道出生活的真实,也同是透出她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对待人生,应该如对待茶一般,细细地去品。平淡中融合了简单的浪漫,烦恼中也折射着静静的幸福,读后感《烦恼人生读后感》。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

“早晨是从半夜开始的”,这是文中的第一句话,不仅引起了我的好奇,也预示了某些事情的发生,也暗暗的揭示了生活的忙碌。儿子在昏蒙蒙的半夜里“咕咚”一声掉在地上,拉开了印家厚一天生活的序幕。儿子的哭,老婆的不满,生活环境的窘迫狭窄,烦恼和辛酸撞击着一个男人的心。

所谓家,就是一架平衡木,他和老婆摇摇晃晃的在平衡木上保持着平衡。这就是印家厚在平息与老婆的**后的思考。接着,叫小孩起床,洗漱,等待厕所,然后是跑月票,挤公共汽车。生活就是如此的往复,如同不受阻尼的简谐振动,从波峰到波谷,再到波峰,又回波谷。如此往复,没有变化。可现实毕竟是现实,你可能猜出的结果,但是猜不到结尾。往复中带着变化,重复中带着期待,生活就是如此。

“儿子挥舞着小手,老婆也扬起了手,印家厚头也回,大步流星汇入了滚滚的人流之中。他背后不长眼睛,但却知道,那排破旧老朽的平房窗户前,有个汤了鸡窝发式的女人,她披了件衣服,没穿袜子,趿着鞋,憔悴的脸上雾一样灰暗。她在目送他们父子。这就是他的老婆。你遗憾老婆为什么不鲜亮一点呢?然而这个世界只有她一个人在送你和等你回来。”

作者用一中男人的口吻道出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道理,懂得珍惜。许多平淡的,不起眼的东西往往是最值得珍惜的。不过这些领悟,往往在失去之后。长江正在涨水,江面宽阔,波涛澎湃。轮渡走的是下水,确实有乘风破浪的味道。太阳从前方冉冉升起,一群洁白的江鸥追逐着船尾犁出的浪花,姿态灵可人,这是多少日向往的长江之晨,船上的人们却熟视无睹。是生活的磨练了他们的茫然吗?我觉得是太多的人不懂得生活,只有少部分地才会去品尝生活的丰富。品位生活,品位自然,品位人生。这是消除烦恼的最好方法,可是多少人做得到呢?

生活是什么?网?梦!

印家厚在对生活重新定义后,显示出对以后生活的信心。谁能料知往后的日子有怎样的机遇呢?谁又敢断言这小子将来不是一个将军?

生活中原本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一个多么晴朗的五月的早晨!

每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生活中不应该有绝望这个字眼,所以我们可以快乐的面对。

虽然烦恼在继续,但是生活还是充满希望的。一切都会解决,等明天醒来之后一切都会好的。

善待生活,善待自己。让淡淡的风吹拂脸庞,吹散心中的愁绪,接着便是阵阵清凉。生活在继续,不因为什么而停顿;烦恼在继续,生活没有停顿着不变。生活让人烦恼,但也充满希望,一切都会解决,等明天醒来之后一切都会好。噩梦总会结束。

推荐第2篇:《烦恼人生》读后感

《烦恼人生》以“零度感情”叙说生活的厚重和烦恼,为我们勾勒了现代人的生存状况与内心世界,唤起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作品也同时表现了池莉作为一位女性所特有的对生活的敏感体验,也表明了池莉本人对于生活对于爱情的态度

小说中描述的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武汉中的一个平凡家庭的寻常生活片段,作者池莉用她细腻的笔触合入微的观察,娓娓的道出生活的真实,也同是透出她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对待人生,应该如对待茶一般,细细地去品。平淡中融合了简单的浪漫,烦恼中也折射着静静的幸福。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

作者用一个中年男人的口吻道出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道理,懂得珍惜。许多平淡的,不起眼的东西往往是最值得珍惜的。不过这些领悟,往往在失去之后,才会明白!长江正在涨水,江面宽阔,波涛澎湃。轮渡走的是下水,确实有乘风破浪的味道。太阳从前方冉冉升起,一群洁白的江鸥追逐着船尾犁出的浪花,姿态灵可人,这是多少日向往的长江之晨,船上的人们却熟视无睹。是生活的磨练了他们的茫然吗?我觉得是太多的人不懂得生活,只有少部分地才会去品尝生活的丰富。品位生活,品位自然,品位人生。这是消除烦恼的最好方法,可是多少人做得到呢?

在《烦恼人生》中,主人公印家厚作为现代化钢板厂的现代化操作工,经过了日本专家的严格培训,他对工作充满自豪感,他的精神状态极好。但是低层次的现状—物质和精神的,在一天之内不断袭击他,使他成为生活的被动者;半夜孩子跌下床的内疚,晨起洗漱解手排队的无奈,带儿子挤月票的拥挤争吵,评奖金只得了个三等奖的恼怒,对徒弟雅丽的一往情深表白的恍惚,对幼儿园教师肖晓芬一瞬间的迷乱,食堂吃饭吃到青虫的愤懑,为父亲祝寿准备礼物的奔波,住房的拥挤,经济的拮据„„这一系列最大限度地体现印家厚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烦恼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

在这篇小说中,池莉抛开了个人的对生活的粉饰,冷静的不带感情的一一用“相机”拍下生活的本来面目,再把它们展现给观众。在这一过程中,池莉通过印家厚一天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像一艘幽暗的轮船载满了昏昏欲睡的乘客,慢慢悠悠地逆着我们的理想而行,我们不能下船因为四面都是滔滔江水。站在生活的轮渡上,我们心中充满不可知的迷茫;但它是向前行驶的,所以生活又充满了希望。这种迷茫和希望交织的矛盾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烦恼。但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的生活,它改变着我们。在生活面前,我们是积极的被动者,所以对于生活我们只有去承受。

在《烦恼人生》中,印家厚们面对生存的实际现状产生了一系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压力,面对这种压力,人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再具有自我选择性,更多的是一种被选择,在生活的逼迫下,人自觉的调整自己,无条件地接受世俗经验,在面临生活选择时,往往身不由己的服从了社会选择。印家厚作为一个接受过先进培训的高级操作工,他有理想、有美好的幻想,甚至有那一瞬间的迷乱,但这些在现实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因为这些最终只能是一个“梦”、“梦”虽然是美的诱人的,但却是虚幻的,无根基的,易碎的。印家厚的这种思想,表明了他对这种烦恼人生的一种认可,实际上也表明了池莉对于这种日常生活的认可,这种认可,让池莉不再感到孤独

在《烦恼人生》中,印家厚对婚姻的态度也可表现池莉对于爱情的诠释。在池莉以前的作品中,爱情是温婉的,它闪耀着诗意的柔美的光环。爱情对于个人有至高无上的意义,但

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到来,爱情的神话被现实生活瓦解了。在现实生活中,爱情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也不再是狭义的两情相悦。而作为爱情的衍生物-婚姻,也不再是卿卿我我,不再单单是精神上微妙的沟通,更多的是物质上的相互慰藉。婚姻或者爱情在池莉这里,不再是以感情作为存在的基石,更多的也许是因为生活而存在,它是一种现实社会的衍生物,是现实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础。池莉在转型后所写的爱情,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撕裂,也是对以往理想主义的撕裂。在《烦恼人生》中,爱情不再是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志同道合,爱情变成了维持生存的一种必需的条件。

池莉,她在《烦恼人生》中所描写的这样一些在世俗生活中挣扎和奋斗的人们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们虽不堪重负,却能不屈不挠,不言放弃,虽有无尽的烦恼,却能时时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对于生活,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努力的活着,对于爱情,他们遵守社会秩序,坚守柴米油盐的婚姻生活。这种努力和坚守让我们共鸣和感动。所以池莉的《烦恼人生》是对普通百姓的赞歌,是对所有在世俗生活的大浪中挣扎奔忙的人们的一种理解和敬重。

每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生活中不应该有绝望这个字眼,所以我们应该快乐的面对。

推荐第3篇:烦恼人生读后感

烦恼人生

早晨是从半夜开始的。还是在高中时语文老师的推荐,池莉,烦恼人生。当时的我看的路遥的人生很着迷,对其他的写人生的书有些嗤之以鼻,不过我还是看了看,从最开始,从第一句,书中的故事就很紧凑,一环扣一环接着,让你放不下手。看着看着,烦恼人生这样一个篇幅不是很长的小说没几次就看完了,最终忘不了的,就是那第一句:早晨是从半夜开始的。

烦恼人生,文如其名,描述的是一个生存在社会底层,住的破,吃的也不好的一名老实的丈夫的故事。开头就是一个大早,丈夫遭到老婆的责难,自己的无能与忠厚的软弱让自己没法在单位“抢”到一座房子。这是忙碌的一天。主人公印家厚这天负责带孩子,还要去跑月票,带着孩子赶了公交车赶轮渡,中间一个和一个女子发生了争执,也体现了一个小人物的无奈:女子说印家厚摸她,骂他,他却只攥了攥拳头就放下了。在轮渡上,一起的同事们谈论着,这家的好,那家混的不错,印家厚突然升起一股说不清的自卑感。这正是主人公痛苦的地方。有的人可以毫无伤感的谈论他人的功绩,仅是谈资,而有的人,相信:同样是人,为什么别人做到的是我做不到?而现实的生活又常常给予这种人以挫败,印家厚就是如此。生活中原本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后半句他藏在了心里,为什么他的生活会如此?

印家厚是一名工作条件不错的工人,这个月该“轮”到他领奖金了,然而他们“轮流”领奖金的事情暴露了,他的奖金该如何?印家厚早就和老婆算计好这笔钱的用途:给儿子买一件电动玩具,剩下的去“邦可”吃一顿西餐。也挥霍一次享受一次吧,他对老婆说。老婆展开了笑颜:早就想尝尝西餐是什么滋味,每月总是没有结余,不敢想。最终,他的奖金没了。而且原因还是名正言顺的迟到,他咽了咽口唾沫,什么也没说。不过他的女徒弟雅丽替他开口鸣了几声不平。

雅丽是他的徒弟,而且,雅丽喜欢他。“我不想出师,印师傅,我想永远跟随你。”“不!,我,不是不喜欢你。”“雅丽,你不懂吗?你去过我家的呀。”他家,那是另一个世界。他,装作没听见走了。他明明知道,事情并没有结束。

印家厚这前半生,他进了钢铁公司,去北京学习,和日本人一块干活,为了不被筛选掉拼命啃日语。找对象,谈恋爱,结婚。父母生病住院,天天去医院护理。兄妹吵架扯皮,开家庭会议搞平衡。物价上涨,工资调级,黑白电视换彩色的,洗衣机淘汰单缸时兴双缸——所有这一切,他一一碰上了,他必须去解决。解决了,也没有什么乐趣;没解决就更烦人。 少年的梦总是有着浓厚的理想色彩,一进入成年便无形中被瓦解了。印家厚随着整个社会流动,追求,关心。关心中国足球队是否能进军墨西哥;关心中越边境战况;关心生物导弹治疗癌症的效果;关心火柴几分钱一盒了?他几乎从来没有想是否该为少年的梦感叹。他只是十分明智地知道自己是个普通的男人,靠劳动拿工资而生活。

今天一天,发生了好多事,让他心力交瘁。即将到手的奖金没了,被人造谣,与雅丽的事,被安排组织欢迎日本参观团,为他人和熊猫捐钱等等。他一一碰上了,他必须去解决。解决了,也没有什么乐趣;没解决就更烦人。

最后,一天终要结束了,他坐着轮渡回家了,船面上一片密集的人头中间突然冒出了一个乱蓬蓬的大脑袋,这是一个披头散发的女疯子,她每天在这个时候便出现在轮渡上。那是他老婆,你遗憾老婆为什么不鲜亮一点呢?然而这世界上就只有她一个人在送你和等你回来。 烦恼人生的一天结束了,说不出的难过又有着那么一丁点的希望。生活像是一场对他不公的游戏,玩弄着他,他在其中,不得其要领。而文中还有对他朋友,其他人生活的描写,虽然情况不同,却是一样的无法捉摸的生活。然而这生活,难以放弃,而又难以割舍,生活中那一点点的希望让无数人奔涌着前进,他,只是那时无数难熬中年人的一点缩影。

推荐第4篇:读《烦恼人生》

有人说,人生是由无数烦恼组成的一串念珠,乐观的人总是能快乐地将它数完。其实生活确实如此。无论你的人生有多么五彩缤纷,烦恼始终如影随形。同样不管你愿不愿意,你也要把它数完。而笑着把它数完就是坦然面对人生的选择。《烦恼人生》中作者给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烦恼叙述,看似千丝万缕,但却丝丝扣人心弦,讲出了我们的生活,也教会了我们人生的一种态度。

《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的人生就像平常人一样,什么色调都可以缺,就是不缺“烦”。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愁一家三口的吃喝拉撒,烦着工作上的,想着家里面的。一天忙到晚,就连睡觉也不得安稳。还想着要找房子的事情。此外,同事,情人,妻子各种人物关系之间的纠纷无时无刻不缠绕着他。但面对这一切,他虽然也有不满的抱怨,但他并没有沉浸在其中,而是直视烦恼的人生。因此生活是烦恼的而又是那样的踏实。当他跟妻子因为儿子摔下床吵嘴时,他包容,忍让。虽然生活很困窘,房子问题也得不到着落,但他反倒过来安慰妻子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他的乐观,坦然表现在他面对种种烦恼依然对明天满怀希望,始终相信一切都会有办法的。这比起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面对烦恼只懂唉声叹气,消极或逃避好得多了。最起码印家厚在面对这一切时,无论结果如何,他是满怀希望且主动想办法去解决的。作者描写的是印家厚的生活,其实也是我们现实生活每个家庭的缩影。平时我们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但我们的父母,每个家庭背后都有着数不清的生活琐屑,理不清的千丝万缕的烦恼。再扩大到我们每一个人。每个人都做着不同的梦,因而每个人都有数不尽的烦恼。既然人生本就如此,我们何不学得乐观一点,笑着数这串念珠呢?

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现实主义创作的经典性表述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艺术上的“真实”不仅来自于生活现象本身,还必须揭示出生活背后的“本质”。

新写实小说家由于立足于个体的生存体验,他们不再努力去反映能展示生活必然趋向的历史真实,而试图用生活的“平常性”、“庸常性”、“平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展示当代人的生命存在状态。为此,他们放弃传统现实主义再现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的努力目标。在他们笔下,环境总是灰色的,读者感受不到时代的色彩或社会的特点,人物总是渺小的,生活成了看不见的巨手, 他导演人物演出一幕幕人生的戏剧。人物在不同的人际关系 , 不同的生存环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印家厚),他们成了生活和环境的奴仆,已经被生活、被环境彻底物化,他们本应具备的主体性也完全消失。新写实主义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境。所以,反英雄、反典型成为新写实小说真实观的重要表现。

《烦恼人生》现世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末,它的发表为“新写实”小说打开了大门。

《烦恼人生》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作,它写录的就是世俗人生烦恼和无奈。在小说中没有诗情画意,没有轰天动地,也没有英雄豪迈,有的只是普通的琐碎的日常生活。看似很无志气,然而却又必须面对。小说记录了印家厚一天的生活,他是一个高级技术工人,他本应该有许多的追求与潇洒,然而生活的繁琐却让他应付不过来,每时每刻只得为这些柴米油盐而忙碌。这种“过日子”式的生活表现踏入文学范畴,给与人们全新的视角,也引起广大人们群众的关注。

整篇小说就是贯切人们的日常生活事件,从而揭示烦恼。烦恼是什么?烦恼就是由于人的生活欲望及能动追求与生存处境对人的制约所引起的心理反应。小说中,由开篇半夜里儿子掉下床开始便奠定下一种惆怅的色彩,在一个又一个的烦恼中,主人公又将是如何面对?首先,儿子的掉下床,为了不让妻子发飙,印家厚就得忍声吞气,并还得哄妻子欢笑;其次在爱情烦恼里,他面对着女徒弟雅丽的不求回报的爱,他的难于抉择。徒弟雅丽有着“一张喷香而美丽的脸”,与他老婆的“鸡窝式般的发式,披着衣服趿拉着拖鞋,面色灰暗性格暴躁“相比,雅丽明显是高一层次的人,然而最后印家厚却“老婆就是老婆,人不能十全十美”结束了一段“浪漫的”婚外艳遇。再者,在利益的烦恼里,他失去了一等奖学金而只获得三等奖学金并且这获得的仅仅五元钱,也在瞬间离他而去。他苦恼自己一直的没钟没点地加班加夜却无人问津,他苦恼轮坐庄式的“不守规矩”,但是在最后,他依旧放弃了发怒,而选择沉默。主人公对这一切烦恼解决的选择明确地让我们看到作家对浪漫主义的不真实的肯定,他给与人们认识:在现实的世界里,只有直面生活,我们才可能解决烦恼,同时印家厚的不恼怒,接受烦恼也透视出主人公对生活是满怀希望、充满热爱的,他接受生活、顺应生活,这与鲁迅笔下的麻木不仁、随遇而安、自欺欺人的阿Q形象完全是不一回事。

小说中,我们是看到了人生的许多日常烦恼,并且这些鸡毛蒜皮的事相加后的烦琐,颇为雷同我们在市场上几个妇人家在为一斤菜价格在不停的大战口水战,看得人们心烦,但却难以逃避。人们不仅不能逃避,更是每时每刻都得面对。在本小说中,同时也是反映当时候的社会中,大多数的城市小市民生活现状的困窘情况,在人性追求的金字塔里,印家厚所追求的依旧还是一种物质的追求,对于精神的享受,在此来说就是一种奢侈品,作品中,印家厚原本打算要在发放一等奖金后带妻子与儿子到一家高级餐馆吃一顿西餐,在这不只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但是这一份享受并不是说想便可以。对于每日生活的紧凑,一顿外在的奢侈必须是使用“意外之财”,但是“意外之财”的得到又是谈何容易?人生烦恼,烦恼人生!但主人公在处理自身的矛盾与生存环境的矛盾时,选择了顺应,顺应生活、接受生活。在另一个方面说,池莉也就是透过主人公的这种处世哲学向人们说述她的“实际学”观点: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人们就得学会尊重生活秩序,依循生活的逻辑来安排切合自己的生活,不要过多的奢求生活的实际可能性,蕴含了“人人都不可能超脱生存状态的矛盾”。故此他们都走向最终的目的:顺应。这就是作者要表现的一种生存意义。

《烦恼人生》就是小市民生活状态的写照,池莉对记叙小市民的世俗生活的一种钟爱,可以了解到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对民生的关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池莉了解与把握当时代人们的心理——人们每日在为日常活动而烦恼,小说记录的印家厚一天的生活中所遇到的琐事,其实就是人们日复日生活的真实存在,对现实的平民大众真实生活的直观呈现,使人们倍感亲切,故此也就是得到广大人们群众的热爱。毛泽东曾经说过,只要是关心人民、同情人民的作品就具有民族性。那既然是具有民族性的作品,当然就会得到人们的拥护与热爱。池莉的《烦恼人生》展现了人们生活,关注人民的世界,自然它是值得我们去阅读,去欣赏的。

《烦恼人生》讲述了印家厚一家从早晨儿子雷雷坠床到晚上印家厚上班回来听到房子要拆的消息,整整一天的时间里所发生的事情。作者以时间为顺序,记流水账式的叙述方式,把一天的烦恼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人生正是由这样许许多多个烦恼的一天构成的。

文章为了在较短篇幅和时间内能把人生确实很烦恼表现出来,作者尽量多的把问题给罗列了出来,并且直到文章结束,也没有解决一个问题,似乎一个问题也解决不了,正如文中提到的的小诗:生活,网。就这么简单,却时时事事都像网一样错综复杂,毫无头绪。

生活比喻成网很贴切,那么多的网格都是经过不同的线结成许多结构成的,这好比人际关系,每个人都要或直接或间接的连系到另外的人,都经过不同的网结,而文中记考勤的老头就是这么一个结。他正直,铁面无私,他把厂里的每一个员工都拧到他的网上。

另一个是餐室的管理员,本来他的饭菜出了问题,他应该向顾客赔礼道歉,应好说歹说请求原谅,而他却认为是没什么大不了的。看样他这种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他掌管着员工的吃饭大事。也许这是因为这个厂里就他这么一个餐室,没有竞争,没有市场机制,垄断给垄断者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会慢慢侵蚀一个人的心灵,一个富有同情心、责任感的心灵,他总是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俯视一切人。映射到现实中,在我们社会服务部门、国企、某些专项技术拥有者中却也流行,他们没有了优胜劣汰的压力,却仗着了以此恃宠而骄的资本安于现状,任意妄为。

生活原本是充满了希望和信心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美好生活,要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拼死拼活的努力工作。只不过有时努力地工作却不一定会换来想得到的结果,这个社会不是化学方程式,你放进多少反应物,就会生成多少相应的想得到的东西来,化学方程式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而生活不是。你的努力或许会受到别人的嫉妒,别人可以诬陷你,栽赃你,搞不好有可能还会惹一身麻烦。印家厚在厂里努力工作,加班加点,以为会得到一等奖金了,虽然钱数不多,但也是对自己努力的报尝和安慰。事情总是出人意料,一等奖金没弄上,却弄了个一分半钟的迟到,并且和较长时间的迟到算作一样。这还算是好的,当印家厚被叫到厂长办公室的时候,他才知道有人诬陷他,说他有仇视日本人的思想,不愿意开展厂领导交给他的任务,这让他无法理解,他觉得亏,亏得很厉害,难道这就是烦恼的人生?

另一个典型就是讨钱的老头。当讨钱老头向他讨钱时,儿子问他“这个爷爷找别人要钱对吗”的时候,他却不知对讨钱老头持怎样的看法。当他面对自己儿子的问题的时候,他似乎更认识到了社会的复杂,他竟然回答不了一个四岁孩子的问题,却只能说:“这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你太小怎么理解得了呢?”但是就是现在的我们能给出一个清晰的回答吗?当电视上一次次曝光乞讨诈骗的时候,我们的道德底线遭到了严重的冲击,我们的同情心在跟自己所经历的现实作斗争,难到为了生存就可以不择手段吗?这又是一个烦恼的人生。

正如印家厚的经历:找对象,谈恋爱,结婚;父母生病住院,天天去医院护理;兄弟姐妹吵架扯皮开家庭会议,搞平衡;物价上涨,工资调级,黑白电视换彩色的,洗衣机淘汰单缸的,这一切就够他解决得了,还要遇上记考勤的老头、餐室的管理员、讨钱的老头这些人,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烦恼着印家厚,烦恼着他的人生,同样也烦恼着生活中每个人的人生。

《烦恼人生》属于产生于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它的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它要求对政治权力色彩的淡化,要求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原来形态,正如《烦恼人生》中基本上是对印家厚生活本真的现实记录,不再去刻意追求或回避什么。这种现象在另一篇写实主义小说《一地鸡毛》中也有所表现。

《烦恼人生》就是小市民生活状态的写照,池莉对记叙小市民的世俗生活的一种钟爱,可以了解到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对民生的关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池莉了解与把握当时代人们的心理——人们每日在为日常活动而烦恼,小说记录的印家厚一天的生活中所遇到的琐事,其实就是人们日复日生活的真实存在,对现实的平民大众真实生活的直观呈现,使人们倍感亲切,故此也就是得到广大人们群众的热爱。

推荐第5篇:感受人生烦恼

感受人生烦恼

池莉的《烦恼人生》是作为“新写实”小说产生的标志而出现于文学界和评论界的。“新写实”小说有着比较一致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倾向,那就是:密切关注凡俗、琐屑而又无奈的生存状态,极力抹平艺术与生活的沮沟、消解创作与阅读的隔膜,以“零度感情”叙说生活的冷峻与沉重,揭示人生的本相与原态。这些特点,在《烦恼人生》中都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

女性意识下的男性形象

池莉的小说始终都是以鲜明的女性意识来观照和表现女性的生存状态,因此有人将其作品称为当代典型的女性小说。然而让池莉首次体验文学大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的《烦恼人生》中的主人公印家厚却偏偏是个男性。

按照故事情节推算,主人公印家厚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与同时代的城镇青年一样,他也有过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历程,返城后则成了钢板厂的一名现代化的操作工。小说展示了主人公一整天的生活经历,随着空间的不断转换,他也不断地变换着父亲、丈夫、邻居、工人、情人、女婿、乘客、拆迁户等身份。他对本职工作怀有纯正的感情,生活中追求着真诚与善良,内心深处还有一块理想的天地。但在这一天时间内,他为自己应得的一切而苦苦挣扎,活得极为紧张和沉重。这一天的经历实际上是他一年甚至将是他一生经历的一个缩影。正如印家厚他自己所说的一样:“找对象,谈恋爱,结婚。父母生病住院,天天去医院护理。兄妹吵架扯皮,开家庭会议搞平衡。物价上涨,工资调级,黑白电视换彩色的,洗衣机淘汰单缸时兴双缸——所有这一切,他一一碰上了„„”印家厚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民。也许正因为这普通、这平凡,才使得他成了一个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平民形象。

以女性的眼光来评价印家厚的性格特征,“人情味”三个字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面对着生活的琐屑、芜杂,他常常焦躁、烦恼,甚至无奈和迷惘;面对妻子的任意鄙薄,他偶尔会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但更多的是体谅、理解并巧妙地平息夫妻间出现的**;面对天真、美丽而又善解人意的女徒弟表露的爱慕之情,他能理智地予以拒绝;他虽然也有对昔日恋人的温馨回忆,但接过老婆递过的一杯温开水、扔过的一条湿毛巾,他便觉得这才是“最幸福的时刻”;当他接受了同事递过的一支香烟后,他必然大方潇洒地朝周围撒上一圈烟作为回报;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尊重自己的领导和同事,但惹急了也会把半碗饭菜和着炒白菜中的青虫扣进食堂管理员白围裙胸前的口袋里;碍于面子他极不情愿地收拾锅碗洗涮碗筷,但看到在公共卫生间里洗碗的全是男性,他也就心安理得、顺应自然了。面对生活的单调、沉闷、重复与烦恼,印家厚无力改变与抗争,他只能无可奈何、一忍再忍放弃抗争。即使如此,他仍然认定:“当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发现黑暗原来并不怎么黑”,他甚至觉得自己生活正常,家庭稳定,精力充沛,情绪良好,能够面对现实,“前景应是一片诱人的色彩”。尤其是他爱他的孩子:“他的儿子,和他长得如同一个模子铸出来的,这就是他生命的延续。他不能让他乱跑,小心撞上车了;他又不能让他走太久的路,可别把小腿累坏了。”他爱他的家、他的老婆:“老婆递过一杯温开水,往他脸上扔了一条湿毛巾。他深深吸吮着毛巾上太阳的气息和香皂的气息,久久不动。这难道不是最幸福的时刻?他的家!他的老婆!尽管是憔悴、爱和他扯横皮的老婆!”在女人眼中,男人只要爱家,爱孩子,这就足够了。

小说中还有两个男性形象:印家厚的知青伙伴江南下和厂办秘书小白。江南下在作品中并没有直接露面,而是通过一封来信述说了他与印家厚、聂玲等人的那段令人忧伤、令人怀念的知青生涯。可是他正面临着婚姻危机,生活在比印家厚更加复杂的烦恼之中。小说并没有过多地叙述小白的烦恼,仅仅提到他曾受到印家厚误解时的一丝丝委屈,但从他在轮渡上对一首题目是“生活”内容为“网”的诗歌大声叫绝的情形看,这位热心于文学创作、有着满腔激情的青年,同样也摆脱不了生活这张无形的“网”的束缚。由于有了江南下和小白的映衬,主人公印家厚的形象无疑显得更加丰满,更加富有质感。

作者还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刻划了三个对印家厚的生活乃至心灵产生重要影响的女性形象。聂玲是他的知青伙伴、初恋情人,“只有她才能真正激动他”。可是她在作品中并没有正面出现,而只是像一个梦幻潜藏在印家厚心灵的深处。如果说聂玲是印家厚情感世界中的一支变奏曲,那么,那位热爱幼儿园工作的肖晓芬则是不经意间跳出的一个音符。雅丽是一位比他的老婆要“高出一个层次的女性”,是他乐于留在厂里加班加点以便与她待在一起的聪明、年轻、活泼、漂亮的女徒弟。而且,这位徒弟当面请求永远跟随他“不想出师”,为的是要改变他的生活,“你不能那样过日子,那太没意思太苦太埋没人了”。然而,面对她敞开的怀抱,他怦然心动但最终还是拒绝了,因为拒绝投入她的怀抱的理由太多太多。妻子却是个“粗粗糙糙,泼泼辣辣,没有半点身份架子”的女性,既不漂亮而且嘴不饶人,对他的任意鄙薄中还常带有寻衅的意味。可是就是这位憔悴而灰暗、爱和他扯皮的女人,却每天站在那排破旧平房的窗前送他上班和等他回来。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试图透视的两性关系主要体现在印家厚与这三位女性的关系上。可是说这种关系完全属于显性对立隐性合作的关系,而且隐性略大于显性。也就是说,作品表面上似乎在极力激化两性间的矛盾,然而种种矛盾又总是在两性间的理解、宽容和尊重中化解。这种“欲盖弥彰”的笔法让人感到这“烦恼人生”原来充满如此多的温馨、平和和亲近,无怪乎作品应和着主人公的思绪而感叹说:“生活中原本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汉味”滋润下的平民情怀

《烦恼人生》是体现江城武汉特有韵味的典范作品。池莉曾经指出:武汉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城市,我常常乐于在这个背景上建立我的想象空间。武汉的有意思在于它有大江大河;在于它身处中原,兼容东西南北的文化;在于它历史悠久,积淀沉厚;从春秋时期伯牙子期的古琴台到清朝顺治年间归元寺的五百罗汉,到半殖民地时期的洋房和钟楼,一派沧桑古貌,一派高天厚土。而武汉气候的恶劣,在同等城市当中更是首屈一指,人们能够顽强坦然地生活其中,这本身就有某种象征意义,就是一种符号。为了表现这种特有的生存状态,于是便有了“汉味”小说。

作品中最能体现“汉味”特征的是对武汉的人、景、物的描写。“印家厚朝周围撒了一圈烟作为对自己刚上船就接到了烟的回报。只要他抽了人家的烟他就要往外撒烟,不然像欠了债一样,不然就不是男子汉的作为。”只想着接受不准备付出,那“太小家子气,吞吐量太狭,是小鸡肚肠”,这不是武汉人的心怀度量。“长江正在涨水,江面宽阔,波涛澎湃。轮渡走的是下水,确实有乘风破浪的味道。太阳从前方冉冉升起,一群洁白的江鸥追逐着船尾犁出的浪花,姿态灵巧可人。”这就是多少人向往的长江之晨!“一柄长把竹篾笊篱塞了一窝油面,伸进沸水里摆了摆,提起来稍稍沥了水,然后扣进一只碗里,淋上酱油、麻油、芝麻酱、胡椒粉,撒一撮葱花”,这就是武汉的特产热干面。两角钱能吃饱。现在有哪个大城市花两角钱能吃饱早餐?正是这些精致、细微的描绘,才让人真切地体味到江城的胸襟、江城的品格、江城的风情。

浓郁的平民情怀是新写实小说共同的显著特点。所谓平民情怀,是指创作中所坚持的平民化立场,是作品中传达出的对芸芸众生所共有的人生体验的认同,是对更容易引起公众共鸣的“生活流”叙述风格的接受。这种平民情怀,在白居易的诗歌中,就是将“语浅意深,语近意远”作为创作的“最上一乘”,以达到“自衣冠士子,闾阎下俚,至悉传讽之”(《旧唐书·元稹传》)的艺术效果。在赵树理的小说中,则是照顾到农民们不识字,接受传统文艺的方式是听评书、听鼓词、听识字人读章回小说或说唱脚本,于是,赵树理坚持“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想写给农村中的识字人读,并且想通过他们介绍给不识字的人听的”(《〈三里湾〉写作前后》)。新写实小说自然也注意到语言的朴素、平实,但更重要的是对平民百姓世俗生活的关注。它所描写的几乎都是一些极普通极平凡的小市民,甚至是一些庸庸碌碌、不无缺憾的下层人。

同样,在池莉的笔下,涂抹最多的是那些在生活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小人物,流露最多的是关注生存本相、直面生活原形的平民情怀。《烦恼人生》从凌晨三点五十分儿子摔下床时的一声哭叫,惊醒了印家厚的睡梦写起,然后是排队上厕所,带孩子赶轮渡,上班轧钢,评奖金,买生日礼物,读朋友来信,下班后忙家务,直到深夜十一点三十六分上床休息。小说数说了这一天中他所遇上的种种烦恼:公共卫生间两个游泳池十户人家共用,一起床就得为上厕所、洗漱伤脑筋;挤汽车时因弯腰护卫儿子碰撞到一个姑娘,结果被骂为“流氓”;因迟到一分半钟只得了个五元钱的月奖;徒弟雅丽、幼师晓芬、初恋情人聂玲所激起的心灵震荡与感慨;食堂就餐时从炒白菜中扒出了半条青虫;物价上涨,买不起给岳父祝寿的贺礼;被人栽赃挨了厂长的批评,报考电大的事泡了汤;五元钱奖金贺了同事结婚、“救熊猫”;住房要拆迁,姑妈的儿子还要来家里住一住„„作品虽然写的是印家厚一天的生活经历,实际上则是揭示了他一生的周而复始的人生轨迹。人生的烦恼、困惑,日复一日地困扰着、撕扯着他。这既是印家厚的生存状态,也是几乎所有普通平民所面临的辛劳苦涩、苍茫无助的人生。正因为作品在平静的叙述中流露出一股浓浓的平民情怀,所以当作者池莉再次到武汉钢铁厂去采访时,受到了工人们最诚挚、最热烈的欢迎。工人们自发地站立路旁,齐声高呼:“我们就是印家厚!”

冷峻笔墨下的淡淡诗意

《烦恼人生》之所以具有鲜明的平民性、凡俗性、客观性,是因为池莉致力于以冷峻的笔墨写出人生的沉重,把故事的叙述控制在“零度情感”之内,近乎冷漠和不动声色地揭示出生存的困境和生活的本相。关怀人生却采取“零度情感”写作,叩问人生价值却故意淡化价值判断,这就是《烦恼人生》的叙事方式。

纵观当代女性作家的创作,其作品大都是展示女性爱与梦幻的窗口。而池莉则不然。她以平静、冷峻的写实风格,极力仿真平民世界中艰难的生活现状,表现着他们活着的艰难和生命的卑微。她只谈活着不谈爱情,她淡化诗意而强调真实,她回避极富个性化的内心感情的流露而关注世俗庸常的生命流程。这一极力仿真平民世界的写作姿态,成为当代文坛一种独特的范例。她所写的完全是生活琐事——生养死葬、婚嫁生育、洗衣涮碗等等贫乏无聊的市民生活。然而潜流在“零度感情”和“淡化价值判断”之下的却是池莉亲近和关注凡俗人生、亲近和关注公众生存体验的情怀。这一情怀是对人生的一种更为炽热的终极关怀。池莉的价值判断视角也是新颖而独慧的,那就是对生存价值的张扬和对传统文本权力文化所营造的关于英雄、爱情、历史等虚幻神话的消解。

池莉似乎只注重生活本身,只执着于自己的创作信念,不在乎是否具有哲理和崇高。然而在《烦恼人生》中,作者对生存本相的关注恰恰昭示出了关于生存状态的哲学思考。因此小说语言不仅显露出淡淡的诗意,也常常闪烁出理性睿智的光芒:“少年的梦总是有着浓厚的理想色彩,一进入成年便无形中被瓦解了”; “老婆就是老婆。人不可能十全十美。记忆归记忆。痛苦该咬牙吞下去”;“为什么不把江疏浚一下?为什么江这边的人非得赶到江那边去上班?为什么没有一个全托幼儿园?为什么厂里的麻烦事都摊到了他的头上?为什么他不能果断处理好与雅丽的关系?为什么婚姻与爱情是两码事?印家厚真希望自己也是一个孩子,能有一个负责的父亲回答他的所有问题”;“长江总是后浪推前浪,前景应是一片诱人的色彩”。

作品尽情地表现了现代都市平凡普通的生活和弥漫着尘芥的灰朦朦的人生。厚实的生活底蕴和强烈的平民情怀,构建了一种真实、冷峻的表达,表现在语言上则形成了一种调侃与反讽的风格。印家厚半夜里受到老婆尖刻的鄙薄;上厕所又挨了邻家退休老头的贬责;与小白的侃谈文学,让印家厚真真切切地露了一回脸;二班长怂恿他写告状信,则让二班长着着实实地做了回小丑;由贾工程师戒烟所引发的讨论,曾使得他忿忿不平;与厂长有理有节的交涉,火冒三丈中却显露出他的几分可爱。作者就是这样以无知者的姿态,平静地叙述和调侃着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从而在反讽和调侃中揭示出假象与真实间的矛盾。

小说除采用生活流的结构方式,本真地、自然地叙述了人物一天的生活情状外,还特别注重生活过程的显露,注重把这种过程融入人物的微妙感受和独特体验之中,这样就把单调、沉闷、重复的生活形式心灵化、感觉化了。这种把社会内容和文本内容进行自然的糅合,以表现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某种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不能不称得上是池莉对当代小说叙事方式的一个创新与贡献。

更多相关文章请参阅http://www.daodoc.com。

推荐第6篇:人生烦恼之事十有八九

人生烦恼之事十有八九谁都有痛苦和烦恼,

只不过程度大小不一而已。有些人善于变痛苦为动力,善于变烦恼为快乐。

有些人却深陷不如意的苦海,越活越会感到没有意思。“祝你吉祥如意”,仅是美丽的谎言,

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不变的是事物的本象。

每日提醒:烦恼是永恒的主题。人生顿悟:不耐烦更有烦恼。

推荐第7篇:人生烦恼美文[版]

人生在世,又怎么会没有烦恼呢?

不过是从小小的烦恼累积到更大更多的烦恼。小时候烦恼得不到想要的玩具。读书时烦惱得不到更高的分数、更好的名次,步入社会后烦恼的事情更多,小到每日柴米油盐,大到未来人生规划,好像处处都存在焦虑。步步都需要担心。烦恼也像膨大的面团,在慢慢发酵。

小时候会肤浅地认为,要是成了百万富翁,想要的一切都唾手可得,应该就没有烦恼了吧。再长大一点就在幻想,变成大人了,有了自由的空间,可以买想要的东西、去想去的地方、过想过的生活就没有烦恼了吧。而等到自己真的一只脚迈入大人的世界后,才发现最渴望回到的却是童年。从十几岁少年时开始听的乐团于前些日子推出了新专辑,有一首歌把人生历程比喻成一家公司的各个部门,中间有几句歌词写道:“公司渐渐变化/组织慢慢扩大/有时无法招架/有点骑虎难下/人生有限公司/还加班还没回家/你曾停下过吗/你曾怀疑过吗/就算你有想法/你也没有办法/人生无限问题没有解答。”遇到那么多无解的难题,要怎么办呢?这个命题抛出,听者都不禁皱起了眉头。

而你有想过。一个没有烦恼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吗?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想做的事情也轻而易举就能做到,没有种种失败遗憾,一切都是顺风顺水,人生变得轻而易举。这样的人生你想要吗?

仔细想想,太过顺遂的人生好像失去了很多乐趣。没有了面对烦恼时的不知所措和慌张,也没有了努力中的紧张和不安,没有烦恼的未来似乎也少了一些期待。正是因为经历了苦涩,成果才会显得甘甜。面对人生无解的烦恼,鼓足勇气去面对去解决,也学习接受失败,正因为有所经历,才有收获,这不就是人生旅程的意义吗?

没有怪兽阻挡。不需要花费时间的游戏关卡有什么乐趣?总是在与烦恼搏斗着,就像游戏中过关打倒怪兽的勇士一样闯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我们终将这样长大。

推荐第8篇:烦恼门诊部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烦恼门诊部》,烦恼门诊部读后感。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笑笑鼠和毛毛虫建立了跳蚤马戏团和跳蚤市场,读后感《烦恼门诊部读后感》。

一天,忧郁像瘟疫般席卷了整个嘻哈镇。笑笑鼠突发奇想,决定开一个“根治烦恼门诊部”!她从幸福宝典中找出一个又一个秘密武器,“根治”了半天,却一点作用也没有。

一个叫纽扣的流浪汉说:“有一个无忧谷,有六个知道密码的人都死了。”笑笑鼠破解了密码。密码是:24224244242。无忧谷打开了,嘻哈镇的居民的烦恼都没了。

我们只要开心,怎能有烦恼解除不了呢?

推荐第9篇:人生烦恼折腾来美文

徐志摩曾经感慨:“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现在有更多的人感叹:“我不知道人到底如何去做。”这个年代喧哗、浮躁,充满着太多的变数,挑战着人的承受力,也挑战着人的想象力,常常使人猝不及防。人,一路折腾,将岁月冲刷得面目全非。

一路走来,有人折腾得风生水起,有人折腾得一帆风顺,有人折腾得得心应手,但更多的人把生活折腾得一塌糊涂。生活是丰富的,成长是曲折的。曲折的前行中蕴含着无限的美好,让人心惊肉跳的磨难其实也常常隐藏在这看似美好之中。

人本来是简单的,是因为折腾才复杂。人活在当下是现实,活出自我才风光。但更多的人注重为“脸”争光,过于在乎,决定着只能活在别人的眼睛里。许多简单的事情,如今却左顾右盼,踌躇不前,反复折腾,人为地搞复杂了。做人简简单单,清清白白,我就是我,身随心动,想说就说,想做就做。围着别人的眼光生活,越折腾,越复杂。

人本来是轻松的。因为折腾才沉重。你当失老板、发大财。我再怎么也要争取发大财,不能比你少。你坐奥迪,我不能乘别克;你住别墅,我住豪宅;你上电视,我上广播;你小有名气,我名气不小;你老婆沉鱼落雁。我夫人天姿国色;你小孩上重点,我小孩到特教班。这一较劲,不甘落后,就得折腾。在某种程度上毫无意义。这一不服气,显然不能不沉重。明明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折腾自己、作践自己、为难自己。

人本来是自如的,因为折腾才别扭。“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自己明明点了一大桌子菜,也会不由自主地望邻桌几眼。奋斗、忙碌、奔波、操劳一辈子,不断折腾,回首时却觉得灵魂迷离,剩下一副臭皮囊。折腾的人生是别扭的人生,别扭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自如才自乐,自乐才快活,一路追赶是为了什么?因为太折腾了,不小心把灵魂落在了后面。

也许有人还在折腾,也许许多的折腾已经破灭,也许折腾得伤痕累累,还在经受现实的折腾。

推荐第10篇:《没有烦恼长不大》读后感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天真、热情、顽皮、充满幻想的女孩儿——小豆子的故事,记录了她生活的一点一滴:她第一次行贿、她的第一单生意、她帮警察破了案、她那失败的社交活动、她的第一次取钱等等······就像是说的我们自己一样,《没有烦恼长不大》读后感。

烦恼,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烦恼,你就长不大,学习遇到不会的问题你就会烦恼、因为身体状况没法到学校学习你就会烦恼、因为身体状况不舒服你就会烦恼、第一次干嘛干嘛你失败了你就会烦恼、因为家里停电了你又恰好要查资料你就会烦恼烦恼、因为一个好朋友不和你玩了你就会烦恼······没有了烦恼,你怎样成长呀!你成长就是你学到了东西,烦恼就可以让你学到东西,记住了这些是不可以做的,要不然你就会烦恼,烦恼在心里就感觉很难受很难受的,这样你就会记住教训,学到东西了,你学到了东西,你就成长了!

这本书我推荐给大家哦看哦!

第11篇:烦恼的事读后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讲了一个叫维特的普通贵族青年在死亡前两年到死亡前给他的朋友威廉的信。维特出生在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他聪明能干、思想丰富,又受到当时革命的影响,使他个性解放、思想和情感十分自由,他厌倦城市生活,他喜欢到大自然中去,他是多么希望在乡间或森林中建造一座小屋,永久地住下去,他爱儿童,他认为儿童是无邪的。

后来有一次在乡间舞会前,维特与他的舞伴和绿蒂的表姐一同去乡间聚会,在途中维特从绿蒂的表姐那得知,他又一个很漂亮的表妹绿蒂,但她早已定亲,千万不可迷上她,起初维特并不在意,但见到绿蒂后一下子对她一见钟情,而绿蒂也对维特产生了好感,在舞会后,他们还一起跳了舞,维特从此也经常去绿蒂的家,可好景不长,绿蒂的未婚夫回来了,她的未婚夫阿尔伯特起初对维特特别好,像亲兄弟,但是后来阿尔伯特从外面听到了维特暗恋绿蒂的消息,便对维特渐渐冷淡起了,维特只好在外地又找了一份工作,虽然在外地有许多博学多才的小姐,但因世俗观念,他不愿与她们多交往,这导致他对绿蒂还是一片痴心,后来他因为无聊又回到了乡间,当他再到绿蒂家时情况全然不同了,阿尔伯特厌倦起维特来,而绿蒂又十分信奉阿尔伯特,后来他请求维特别在找她了,对绿蒂一片痴心的维特绝望了,他在圣诞节前夜留下遗书,用自杀的方法结束了生命,这件事被绿蒂知道后她当场晕倒,在他的葬礼上也只有他的总管和他的几个儿子来了。太可悲了。

读了这本书我对其中一句话很喜爱:每当这可爱的山谷里的雾气在我的周围蒸腾,太阳高悬在我那片幽暗的树林上空,只有几束阳光悄悄射进树林中的圣地时,我便卧躺在山间那飞跃而下的溪水边的野草中,挨着地面观察千姿百态的小草时,我就感到那个照他自己的模样创造我们全能上帝的存在。维特是那么热爱生活,那么会享受生活,可却为了一个“情”字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即使绿蒂拒绝他,他也不该有轻生的念头,他的死会使他的亲人朋友遭到多么沉重的打击啊!他自己是解脱了,可让所有关心他的人该怎么办?

我对维特自杀很不赞同:维特干的这件事太愚蠢了,他从来没有考虑过他亲人朋友的感受,譬如绿蒂得知维特死去后,当场晕倒了过去,这件事会给绿蒂内心留下磨灭不掉的阴影。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要像维特那样遇到什么事情就想轻生,我们应该勇敢的去面对、去挑战,这样就算任何困难也难不倒我们。

第12篇:人生读后感

已经毕业快4个月了,回顾工作的一年多时间,我变的太多了!甚至都不敢去想,有种恐惧感,一年前的自己想到如今的自己会是怎样一种感觉,只知道现在的我神经已经变的麻木了!今天看完了女朋友买的路遥的著作《人生》,欣慰的是仍旧像从前那样看喜欢的书从来不会吝啬喜爱的床铺,看完只觉得心里热腾腾的,却又冰冷冷的,说不出的滋味,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已经记不清楚上一次写日记是什么时候了,又想不起来自己究竟多少日夜有想过曾经的理想做了多少事情不堪回首,看完《人生》,我又一次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迷茫!一年多来,有多少天真正投身工作,有多少天认真思考过,有多少天虚度,有多少夜晚充实的睡着清晨双眼神采奕奕,花了多少时间看书又花了多少时间再消遣......我没有好好的思考过自己的工作,没有将自己的能力好好的展现,没有如饥渴般吸收身边的“人情世故”,没有向的自己前行......这样下去也许我的双眼将变的浑浊不堪,我将被生活一步步吞噬,我将被造物主遗忘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我将不再有“自我”的意识,如柯察金般对于人生的态度将何去何从?悬崖勒马!“一个男子汉,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变成个死狗了......”,人生读后感,读后感《人生读后感》。

人生有太多如《人生》中那样的分卡口,有太多的机会在人生的道路上等着我,说不清对与错,也许会跌倒,也许会碰到挫折,但总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带着自己前行。人要活,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只想从明天起,正视自己。或许我要严厉的控制自己的神经不那么轻易的松弛,或许我应该更好的经营自己的爱情、更好的对待亲人、更好的对待身边的人,或许现阶段要更好的思考工作,或许每天都应该有更清醒的头脑,看到听到的更多,或许自己应该再多看看书,或许应该选一门喜爱的乐器,或许应该更好的规划好每一天,让每一天都问心无愧......毕业后的五年是一个坎,5年中我会认真的看、认真的听、认真的学,为5年后的自己插上翅膀。

感谢路遥的《人生》让我再一次看清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切记回头看看自己的脚印,我会抓牢争取来的的\'金子\',人生的意义肯能也就在“让后世人尝着自己树上结出的果实”,人生的道路上我总会找到这样或那样的“幸福”!

第13篇:人生读后感

《人生》读后感

不同的选择,就此有了别样的人生。

读完《人生》,走近高加林,我不想从人物形象的表层系统上探讨才子高加林的悲剧性,也无意对他的人格心理作出怎样的深刻剖析。不要说当时社会因素的纷杂,使他失去本我,没了自我。失去本心,纵然空降再多再大的机遇,也无法实现超我的境界。自始至终,高加林是不清楚自己的本心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此错过了太多,空留太多悔恨而终。由此,他的人生得以与茶具为伴,不乏“悲剧”。

“现实不是伊甸乐园,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现实条件的残酷,左右了他的本心。在他的人生中,不论是事业还是爱情有充满着悲剧。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可以有幻想,但是却不能抛开现实,以求得到现实条件下还不能得到的东西。我们需要摆好自己的定位,尤其是对于一个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一个人来自本我的欲望适度,会给我们以激励。而过分泛滥,则会吞噬我们的内心,失去本心,我们则是最大的输家。

贯穿《人生》,我们可以看到高加林无论是事业上还是感情上都伴随着悲剧,伴随最终撕心裂肺的失去。我自身感触颇多,跟随本心,我最大的感触则为他爱情道路的不坚守。

高加林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的感情纠葛是这部书的主线之一。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才子,有才有貌,才貌双全,且文武兼备。他有理想有追求,他辛勤朴实、勇敢自信,他热爱生活,注重实干。对于高加林的才能我是欣赏的,对于他事业上的变迁我是同情的,对于他的理想和追求我是支持且有共通的。而对于他的爱情道路的选择,我却是太多话要说,但又仿佛说不出什么。

初恋是美好美丽的,巧珍美丽善良,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姑娘,没有文化,却真真切切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以她充满激情且实际的方式爱着高加林,纯真无暇。被大马河川最美的姑娘深爱着,高加林感觉到了这份幸福。伴随事业上的“腾达”,他离开那片黄土地,来到城市,重逢了黄亚萍。与巧珍相比,她作为现代女性,热情开放,开朗活泼与高加林有着共同的知识背景,共同的交谈话题。

高加林婉言拒绝旧爱巧珍,接受黄亚萍的感情。巧珍含泪答应,坚强着,豁达着,继续着对高加林不变的关心关怀。我不去想高加林于两人间面临怎样的艰难抉择,怎样的内心挣扎,我只想说他的这次抉择预示着上帝绝不会再继续偏爱他,最后爱情道路的一无所有就已经尽不在意料之外。他抛弃了曾经的誓言、约定,曾经的纯真,曾经一切的美好,丢了责任,丢了彼时的本心。

起初,我与同上帝一般、众多读者一样偏爱着高加林,这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才子。而我却在读完此书之后要说,才子固然讨人喜欢,讨我喜欢,而道德品性是不是更为重要,更为致命呢?而名利地位权利金钱面前,是不是能把握住爱他的人,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呢?这些问题显得又格外重要。

请守护我们的内心,守护本真,做真自我,才不会惧怕“步步惊心”,不惧怕做出过的选择、在做的选择、将做的选择。

第14篇:人生——读后感

人生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人生是幸福的,幸福的人生大致相同;

二类应该是喜忧各半的中性,中性的人生是苦辣酸甜随时有;

三类应该是痛苦的,或者是沧桑的,痛苦与沧桑的总称可以说是不幸,不幸的人生则各有各的不幸,人生——读后感。

有人说人生如棋

这倒是一个最恰当的比喻。棋是智慧的较量,是与心的博弈。人生如棋,时刻都在与命运和时光作着对弈。但一步走错将会步步出错,满盘皆输;一步得意,步步为营。

看来人生如棋的确不假。然而不经历千难万险好不容易把自己置身于对方阵营的时候,却不一定能抵挡住对手的攻击,同时稍不小心便会粉身碎骨亡于阵前。

有人说人生如梦

用梦形容的人生一定是美好的。因为人类刻意去做的梦一定色彩斑斓,但梦却是虚幻而不真实的,梦是生命里的一种精彩,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如梦人生的过程一定很美,美的让人留恋。

然而梦却不一定都是美的,也有噩梦的时候,梦终究是会醒的,醒了的时候却很苦,苦得发涩,苦得让人流泪。所以如梦的人生让人无法预知、无法理解,在不解和难懂里体味失意、体味苍凉。

有人说人生如戏

人生如戏,然而戏有悲剧、喜剧、闹剧等等。每个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着什么样子的角色,自己未必有着绝对的自由与权利,是否是主演自己也未必可知,剧中的情节是无法预先知道的,读后感《人生——读后感》。 演完了,后悔了,高兴了,失败了,成功了,别人怎么来评价是无所谓的,自己的感觉是什么?

有人说人生如路

这个比喻也很对,但天底下根本就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人生如路,需要自己去走出精彩,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走出精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让日月见证,这是一种真正的自我活法,我一直想这么去做。然而这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既然路是走出来的,那么路就应该蜿蜒曲折,坎坎坷坷。每当回首身后的蜿蜒与曲折时都会有一种感慨,一个蜿蜒就是一次关于生命的洗礼,一个转折就是一次关于生命的诠释。洗礼中我面容憔悴,诠释里我两手空空。这是一种极端德认识或看法。

有人说人生如茶

如果人生真德如茶那样简单多好。一杯开水加几片茶叶,泡出来就是茶水。茶叶在杯中慢慢下沉,热气不断从杯中飘出,颗粒状的茶叶渐渐沉于杯底而舒展开,这时便有茶香从杯中溢出,茶叶顺利地完成了自己一生德使命。

人生,只是简单的两个字。

第15篇:人生读后感

梦一般的人生

也许是因自己生活的经历还少,大二的时候,第一次读路遥的书《平凡的世界》,只是感到他写的是那样的朴实,一幅幅乡野山村的场面如同身临其境,跟随人物的悲欢离合感慨世事无常,却不曾如此感同身受。《人生》让我百感交集,不只是同情各个人物的崎岖的经历和结局,也提醒了我不要远离了自己的根!有人说人生如戏,而我却觉得人生如梦。

因为朴实,所以熟悉。《人生》让我感到的分明是自己生活中的事。对于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我来说有着更加深切的感受,小说里人物命运和我们这些农村孩子何其相似。“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儿子高加林,生活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由于社会的不公,为了生活,昔日为人师的他要提上篮子到集市上叫卖。然而“一切毫无办法,严峻的生活把他赶上了这条尘土飞扬的路。”当他狠狠咽了口唾沫,闭上眼怪叫一声:“白蒸馍哎——”时,我感到自己清清楚楚的听到了在耳边不断回响,那一刻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他的难看、悲哀。我想起我的爸妈,在集市上为了一毛两毛钱而和摊主讨价还价,为的就是多省下些钱不让我们姊妹在外受委屈„„

“生活的变化真如同春夏秋冬;一寒一暑,差别甚远!三年前这样的夜晚,他或者在明亮温馨的教室里读书;或者在电影院散场的人群里,和同学们说说笑笑走向学校„„现在,他却拉着茅粪桶,东避西躲,鬼鬼祟祟,像一个夜游鬼一样。”

人生,常常都不是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他比别人付出更多,他比别人天资聪颖,他比别人才华更甚,但不意味着,他比别人有更辉煌的事业。但是我想,让他更无奈的是这些不平等的眼光——人们歧视他是农民出身,是土包子乡巴佬。当他忍受不了昔日同学妈妈的羞辱而想要为自己为劳动的人争回应属于他们的可怜的一点点的尊严时,我感到了他的有心无力,一切都是徒劳。看的比什么都重要的尊严被无情的扫落在地,也只能忍气吞声的远离。

生活就是如此的一波三折,当他用疯狂的体力劳动宣泄自己在精神世界的失败,用一种近乎于“自虐”的方式接受命运的安排,面对现实时,权利却又再一次搅乱了他的世界。叔叔的转业使得高加林摇身一变成了县城里风光无限的通讯干事,压抑已久的激情再也不可抑制的爆发了。他凭着自己的才识、努力赢得了领导的赏识,受到了同事的欢迎和青睐。然而一时的春风得意冲昏了高加林的头脑。他不再理智,浮躁、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放弃了自己在人生低谷最无助时依然不离不弃的姑娘。就像德顺老汉说的:“你把良心卖了„„,归根结底,你是咱土里长出来的一棵苗,你的根应该扎在咱的土里啊!你现在是个豆芽菜!根上一点土也没有了,轻飘飘的,不知你上天啊还是入地呀„„”果不其然,命运的捉弄又再一次降临在他的身上:“走后门”被揭穿,所有的一切成为梦幻泡影,轰轰烈烈的爱情、高远的理想、一帆风顺节节高升的事业„„,就如一场梦,现在被惊雷炸醒,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虽然高加林的经历让人感慨,然而他的爱慕虚荣和见异思迁依然让我感到愤怒。人生路上,凡事三思而后行,他的不幸却也是他自己酿下的苦果。不论何时,人都不能丢掉了自己的根本:“是的,现实是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要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一时的绚丽或许激动人心,却比不上一生平平淡淡的幸福。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柳青

希望这段话能启发我们的人生,在未来的生活里,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的岔道口。我们在保持生活热情的时候,真的要增加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高加林的人生像一场梦,梦里诠释了人生。人生就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计较得失,所谓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即是得。努力过奋斗过,结果还是那么重要,不懈追求的过程就不精彩吗?让一切随性吧,保留朝气蓬勃的激情,保持理智清晰地头脑,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自己源自内心最真诚的印记,或许遗憾,却不懊悔;即使曲折,也要不懈的坚持,走出自己别样的幸福:坚强、豁达。

第一税务所 孙成荣

第16篇:人生读后感

慕名读完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这是一本描述上个世纪70年代一位农村青年高加林的爱情和人生的曲折故事。传说当年马云就是看这了这本书后,觉得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就那么几步,如果不把握住可能必将平庸一生,于是毅然决定职去大学老师的工作,下海创业。

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有理想,有才华的农村青年,不甘于像他的父辈那样在农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他向往城市,向往外面的世界,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可他的民办教师职位被村领导的孩子挤掉了,他不得不又重回农村劳动,可他心不甘,他内心里已经脱离了泥土的味道,增添了城市文明的气息。但是在那个时代,他又得认命,没有关系,没有后门,只能做一辈子的农民。他很挣扎,他知道需要接受现实,但是内心里又不想放弃梦想,内心里矛盾重重。一个处于转型期民主法制不健全的社会,个人的权利很难得到保证,个人实现的梦想就会增加重重的障碍,当实现梦想的成本变得无比巨大时,我们当然会选择放弃,接受现实。这就是人生的境况,也许在他最后经过了一圈的折腾之后,回到农村接受命运的安排时,但我相信,他的内心深处仍然保持着对城市的向往,当路边走过几位从城市里的客人,当城里人的打扮深深刺痛他的眼球时,他的内心仍然会掠过一丝丝不安和躁动。梦想的力量的巨大的,现实也是要接受的,如何妥协,如何坚持,两者比例的不同,够成了我们不同的人生。

高加林还是幸运的,在他经受事业上的打击时,一个纯真,朴实、善良的农村姑娘巧珍深深的爱上了她,在他内心最为脆弱的时候,巧珍用无私的爱温暖了他的心灵。他同样也爱着巧珍,他相信自己作为农民可以和巧珍很好的相爱和生活在一起。但是命运毕竟又一次考验了高加林,让他辉煌腾达了一次,他想起了之前在学校,更加有文化,更加和他谈得来的黄亚萍,他也相信,如果他和黄亚萍在一起,他们会有更多相同的生活背景,有更多共同的语言,会有更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高加林含泪与巧珍分了手,选择了黄亚萍。两个不同性格,背景的女人,高加林在做出选择时,也遵守了自己的内心,也理性思考了结果。故事这如果样发展下去,可能会是美好的结局,也不会有任何的悲剧色彩。 但是,总有一方深深受到了伤害,巧珍的无偿付出受到了伤害,黄亚萍的未婚夫张克南受到了更深的伤害,对于张克南,我有时还觉得更加的感同深受。他们俩因为爱,选择了默默的退出,成全幸福的一对。这四人之前的爱情纠葛都是真情,没有哪方比哪方更高级,哪方比哪方更纯洁,他们的选择或是勇敢的追随自己的内心,与对方在一起;或是接受对方不爱自己的现实,成全他人的幸福。有情人最后不能在一起,是一种遗憾;有情人成全他人在一起,更是一种大度。爱情的世界,没有正确与错误,任何的结果都是合理,走到了最后,路能走成什么样,都是未知,需要我们的内心去探索,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接受自己的内心。也许正是出于未知,构成了这个世界中最神秘,最让人期待、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吧。

小说中有一句话给我印象深刻:生活对于她这样的人总是无情的。如果她不确立和坚定自己的生活原则,生活就会不断地给她提出这样严峻的问题,让她选择,不选择也不行!生活本身的是无所不在的上帝,谁也别想摆脱它。我们都在矛盾中决策自己的人生和爱情,你坚定了自己的原则了吗?

第17篇:《人生》读后感

我们的人生

——《人生》读后感

人生是一段未知的路程,需要我们用时间去体验,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每当我们在人生的岔路口踌躇时,无论是光明的前途或是黯淡的未来,往往需要我们自己去决定。也许《人生》会给我们启示。 路遥先生的《人生》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才华横溢的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当上了村里的民办教师,但是好景不长,他很快就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替了,在他渐渐陷入绝望之时,同村美丽善良的姑娘刘巧珍进入了他的生活,对高加林来说,她就像是他失意时的“慰藉”,两个人很快走在了一起,刘巧珍在高中时就真心实意地爱上了这个有文化的男人。后来高加林被调到县城工作,他渐渐觉得刘巧珍越来越“肤浅”,同时,高中同学一个美丽的城市姑娘黄亚萍也向他表达了自己的心意,面对城市的诱惑,他抛弃了刘巧珍,和黄亚萍在一起。后来他走后门得到工作的事被揭发,高加林又回到了农村,一无所有,但他却得到了乡亲的支持,最后认清现实,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他知道他今天这一切全仰仗马占胜同志。他叔父诚心诚意不给他办事!但是,他不办,有人替他办。他从自己人间天上一般的变化中,才具体地体验到了什么叫“后门”—— 后门,可真比前门的威力大啊!”高加林的才能我们不能否认,他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也应得到我们的尊重,但是这样一个敢于为理想而拼搏的人最后却落了一个这样的下场,我们也许应该怪罪马占胜这样滥用职权、腐败的小人,但是

如果高加林能果断拒绝,也就不会落得这些了,高加林在享受到城市生活带来的好处时,却忘了一个公民应该遵守的法则,忘记了作为一个人基本的正直,并且他为了能到大城市工作而抛弃了深深爱着他的巧珍,这一点,恐怕很多读者也不能接受和原谅。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大大小小的选择,事业上的选择,情感上的选择,政治上的选择,也可能会遇到许多的难题,走错一步,就有可能影响我们的一生,我们此时能做的,就是坚守正直的底线。小说中的高加林不缺乏闪光之处,他在困境中的坚强,对理想的勇气与坚持,都会带给我们许多感动与感悟,在面对人生的坎坷时,我们也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份勇气。

这本书带给我们很多思考,也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他不知道这是怎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很真诚。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地。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社会里,在我们有权有钱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来讨好你,但是当我们一无所有时,只有那些真正关心我们的人,才会守在我们身旁,不离不弃。我们应该学会感恩身边那些真正爱我们的人,感恩所有的善良与朴实。 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无论生活中是风雨,是彩虹,我们都应该勇敢面对,因为这是我们的人生。

第18篇:人生读后感

《一生》读后感 这几天看了看路遥的小说《一生》 ,感觉写的还是很不错的,小 说的内容虽然距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有的遥远, 但其中的许多道理仍值 得我们思考、学习。今天写一写看后感想,也算是为以后回忆曾经的 经历、思想状态留下一点痕迹。 小说中的主人公高加林高中毕业后,由于没有考生大学,不得不 面对回到乡村的现实。这对于曾经在镇上上学、喜欢看报视野开阔、向往外面的世界的高加林来说,很是无奈、沮丧。与农村繁重的体力 劳动相比他还算好,回乡村后,他凭着高中的文化水平做一个小学教 师。 生活就是这样的现实,容不得你选择。人生路上的某个关键槛, 你要是没有把握好机会跨过去, 你的人生之路和别人相比就会落下很 大一截。在以后的生活中哪怕你比别人付出很多很多,你也未必可以 赶上别人。这就好像我们的高考一样,不管是在那七八十年代还是在 现在,高考后你能不能上大学,或者上什么样档次的大学,这在很大 程度生就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和档次。 因为在这以后你所接触到人的 层次、你所利用资源的范围都会截然不同, 这些就足以决定你的视野, 你的认知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然而,小学教师没做多久,就被想要自己儿子做乡村教师的村主 任高玉柱给拉了下来,面对无情、不公平的现实,高加林极其愤怒、无奈。残酷的现实不得不使他像普通乡村社员一样,在公社里做起了 繁重的体力活。从这以后,他家里的光景也大不如他教书时,父母乘 他去镇上的机会让他带上家里蒸的馒头去买,以补提家用。到镇上高 加林抹不开面子,很怕碰见以前的同学,也不好意思像其他的卖主那 样大声的吆喝, 这致使他即时在镇上待了一天馒头也一个也没有卖出 去。直到最后被暗恋他很久的刘巧珍暗地的把馒头送给了他姨妈,并 自掏钱作为卖馒头的钱给他。就这样,巧珍向她表白了,随后他们恋 爱了。 每个人都会爱面子,尤其在自己失败或在某方面不如别人时,就 像书中的高加林一样,极力的逃避生活的现实。但是我们回过头想一 想, 面子远不及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或明白自己与别的差距并奋力改 变重要,失败和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面对失败和与别人差 距的勇气,以及拿出行动去改变这一切的决心。生活是公平的,只要 你付出了,总会有收获。 在高加林从事体力劳动时身心极其的疲惫时, 迎来了刘巧珍的爱 情,刘巧珍的活泼、聪明、漂亮美丽、以及温柔体贴在很大的程度上 缓解他的痛苦,就这样他们在一起享受着爱情中的美好。可是随着高 加林叔叔

高玉智转业回乡,由于高玉智在劳动局当局长的原因,高加 林被马占胜通过走后门安排到镇里工作, 就这样他和她以前的高中同 学黄亚萍交往上了,因为他们自己认为他们两个在一起有共同的语 言,再加上相互都很欣赏对方,经过这样的比较,黄亚萍抛弃了很爱 她的克南,高加林抛弃了爱他的刘巧珍,两人违背着良心伤害了另外 爱他们的两个人。但是好景不长,由于高加林走后门到镇里工作的原 因被人给举报了,高加林不得不再次回到被转入农村的现实,这些致 使他又和黄亚萍有了距离,就这样他又和黄亚萍分手。此时,即将回 到农村的高加林极其的懊悔自己曾经无情的抛弃了很爱她刘巧珍, 但 为时已晚,刘巧珍在和高加林分手后,在极其痛苦情况下,决定以最 快的速度嫁给一直追求她的马拴。 爱情是美好的,但也是最容易伤害人的。选择同一个层次有共同 语言的人作为恋爱对象,从高加林和黄亚萍体会、认识中来看也的确 很重要。 但现实就是这样, 在你人生还没有达到你想要的人生状态时, 会遇到符合你现状,但不符合你想要达到你人生状态时的人,当你面 对这一切时,你会像高加林刚面对刘巧珍一样是犹豫、彷徨,苦苦思 考该如何选择:你选择了现在个人的话,你又怕以后自己有了长远的 发展, 不得不面对和自己没有共同语言而又要在一起生活的枯燥和烦 恼。 但你放弃这个人的话, 你又怕以后错过了这样的好机会。 这一切, 就像故事中的高加林、黄亚萍所经历的一样真切、现实,这种矛盾始 终无法统一,如果我们不能确定和坚定生活的原则,无情的生活就会 不断的给我们提出这样严峻的问题,让我们去选择。所以个人认为要 确定这样的生活的原则:你要么不选择,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要 勇于面对和承担以后因选择所带来的责任。 要明白人生不存在十全十 美的道理,更要懂得人在外面混,有一天总是要还的真理。 在小说中,主人公的周围总是能听到同乡村民们的议论声,不管 是小事还是大事,好事还是坏事,这些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谈资。在这 一方面,不管是在小说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让我很不舒服,我 个人看来这些别人的事,没有必要谈论,正所谓苦乐悲欢、冷暖自知 就可以了。 但体会一下作者的看法, 乡村的农民们毕竟文化程度较低、对事情的认识又极其有限, 他们的话题只有围绕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一 些无关紧要的事上,这种现象的确情有可原。所以自己以后一定要以 正确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以平和、理解、包容的心态和自己同乡的 村民们交往。 回过头来看看小说中高加林

林的人生经历, 你会发现即时高加林他 能文能武极有才能,也不安于现状,积极奋斗,但由于受到当时社会 环境的限制,任然无法摆脱农村这个小圈子。这些不得不让人承认社 会体制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 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我们的社会是很看重个人能力的,有能力你就有 机会,这点对每个人都一样公平。

第19篇:《人生》读后感

做一名人生的战士

——读路遥先生《人生》有感

“一个经历了创伤的人,如果没有因创伤而倒下,那么,他就会因为这创伤更坚强在生活中站起来。”

这是路遥先生的小说《人生》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曾经激励着无数中国青年为了改变自身命运而努力,而奋斗。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阅读,一起走进高加林 的人生。

小说《人生》是路遥先生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出版于1982年,正是中国孕育和发生社会巨变的前夜,这是一个躁动的年代,文化大革命的阴云刚刚散去,思想解放的声音逐渐从南方沿海向着偏僻、闭塞的黄土高原深处传去。很多中国青年被这种声音激荡着,内心充满了从未有过的激情与梦想,他们渴望走出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地, 渴望到大城市过上干净体面的生活,获得自由,尊严和认可。于是,我们在走出乡村的土路上,看到了高加林的身影。 高加林是那个特殊年代中千百万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农村青年中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个悲剧人物。这种悲剧有时代的局限,也有个人的原因。高考落榜后,他想做一名乡办教师,没想到被村长的儿子顶替了名额,于是他颓废,他痛苦,他愤恨这个世界如此不公,在巧珍的爱情中寻求心灵安慰;突然命运出现转机,他被借调到县里刊物做了临时编辑,于是他踌躇满意,欣喜若狂,他觉得自己踏入了知识分子阶层,和女编辑暗生情绪,淳朴的巧珍此时在他眼里显得土的掉渣。可是命运再一次和他开了个黑色玩笑,由于没有编制,他被清退了。这一次,他被命运彻底打垮,只能用自暴自弃来折磨自己。书中的高加林不过22岁,人生对于他才刚刚开始,这点挫折和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呢?那么,面对命运的挫折,我们是该怨天尤人,就此一蹶不振,还是咬紧牙关,誓死不向命运低头,做一个人生的战士呢?

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和“高加林”一样命运的青年大有人在:工程建设总公司的青工李超,1993年从中原石油学 校毕业后,由于政策限制,他当上了一名劳务工, 当时和他招收为劳务工的,有上千人之多。当其他青工抱怨命运,

在一次次上访中虚耗青春时,他默不作声,拜自己的父亲为师,开始学习电气焊;

当其他青工在花前月下享受爱情时,他在闷热的工房里一遍遍苦练,飞溅的焊花在他的脸上和手臂上留下一个个烫伤的疤痕;

当其他青工在一次次借酒浇愁,感叹前途渺茫时,他用了五年时间,从普通技工成长为高级技师,而按照常规,实现这一跨越至少需要十二年。

2007年,作为油田第一批引进高技能人才,他被破格招收为正式工。他所受的委屈,丝毫不逊于高加林,他没有高加林那样的诗书才情,风流倜傥,但是,他有着高加林所没有的,面对命运勇于抗争,永不言败的勇气。

就像文章开头时所说的那样,“一个经历了创伤的人,如果没有因这创伤而倒下,那么,他就会因为这创伤更坚强地在生活中站起来。”就像路上的石头,弱者把它当作阻挡前进的障碍,而强者,却把它踩在脚下,当作攀登高峰的阶石。

说起高加林,我还想起我的一个朋友,采油二厂的岳为。岳为也是一名技校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在工作条件最艰苦的作业队一干就是15年,很多和他一样的青工就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中被挫伤了锐气,被磨平了理想。他们认为这就是命呀,而岳为却不这样想。只有技校学历的他,自费到上海、北京各大专业院校拜师学艺,研究制约油田井下作业发展的油管、油杆修复技术和装置。一次次失败,他被人讥笑是想吃天鹅肉的傻子;一次次挫折,他拿着妻子娘家陪嫁的钱去购买实验书籍和设备。就是这句话,成为岳为前进的动力。

9年时间,他研究出20多项实用技术,平均每年完成的专利、成果,撰写的论文都在3项以上。2006年,他完成了“基于虚拟仪器钢管间隙识别系统技术研究”项目,该成果被作为国内领先、有产业化前景的专利技术,参加中国新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展览交易会暨全国发明人峰会。同时,他研究的抽油杆防喷、防顶装置,解决了起下抽油杆突发井喷或井喷失控的技术难题,为中原油田的原油上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先后被评为“油田优秀共产党员”、“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是 “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获得者,被集团公司党组授予“中国石化青年成长成才典型”。

李超,岳为,这些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他们遭受的打击与挫折,与高加林相比,有过之而不不及,但是,他们没有灰心丧气,没有牢骚埋怨,而是发出向命运挑战的吼声,站直了身躯,成为一名人生的战士。

第20篇:《人生》读后感

读《人生》有感

没有一个人的路是笔直的、没有岔路口的,而正是在这些人生的岔路口上,我们所做出的抉择,构成了我们绚烂多彩、快乐和悔恨参半的一生!

主人公高加林就是在多次抉择中、自觉不自觉的从城市回到农村,从农村回到城市,最后又从城市回到农村的喜剧和悲剧故事。他不是个例,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乃至几代人内心真实的写照。

高加林为了自己幻想中的美好前程,放弃了真正深爱着自己的、自己也深深爱着的农村姑娘巧珍,而选择了有文化、有背景的城市城市姑娘黄亚萍。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的虚荣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而放弃真爱的,吃亏的永远只会是自己。在如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社会,人们越来越看重名和利,以致不惜一切代价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争取自己的利益,人们早已不在纯真。陶渊明想象着世外桃源不就是对现实的无奈和绝望吗?看看眼下的社会,四个字就能很好的概括:关系、利益。我不知道如今的关系文化是受传统文化多少年的影响,只是越发的体会到有用的关系是多么的重要,有关系横行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社会是在进步,可是只是一味的追求GDP的水平和个人收入吗?人们生来的品质呢?全被社会给磨灭了吗?拼爹拼丈人之风很是盛行。我不是在抨击社会的黑暗,只是拷问着我们自己的灵魂,我坚信,我们每个人应该靠自己的真实实力去打拼、去奋斗。高加林不就是为了事业去拼丈人吗?我们应该汲取故事中的教训,不再重蹈覆辙。

而且,在人的一生中,我们要时时刻刻把握住做人的基本原则,不要失去自己的人生底线,更不要忘本!高加林正是在人生的岔路口没有坚守住自己的原则,才造就了他的悲剧。尤其是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坚守原则和底线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的几步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要深刻的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走到这一步,又究竟是为了什么走到这一步。在做任何事之前我们先考虑考虑后果会怎样。

我们还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命运有时就是这样跟我们开着玩笑。生活有时能把现实变成梦想,有时也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有时会把社会中的各个角色调换,有时会把好事弄巧成拙,关键就是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并且不丢掉自己的原则。无论此刻正高兴万分还是痛苦万分,都不能丢掉自己的原则,人一旦丢掉原则就会步入令人迷茫的岔路口。只有始终如一,人生才会比其他人更顺利。所谓不忘初心,才能始终,就是这个道理。

故事中最令我佩服的还是巧珍这位农村姑娘,她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她却拥有常人所不曾有的品质。在加林毅然决然的追求黄亚萍时,她也伤心也很难过,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嫉恨高加林,反而对他的爱不曾改变,这种坚韧的意志力令人佩服。这也和高加林形成了鲜明了对比,正是从小在乡野山间让她对于世事无常的的得意失意没有过多的计较和苛求,而往往是一些自命不凡,自负清高的文化人对于生活百般挑剔。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我们从中更应该学会巧珍为人的坦诚和坚韧,学会对事物的包容和容忍,失意了,将事情看得淡一些。

其实,人生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选择勇敢承担一切后果。

烦恼人生读后感
《烦恼人生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