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喝茶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07 08:33:40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喝茶解禅读后感

读《喝茶解禅》有感

茶与我,有种不可言喻的缘分。在我小时候 ,爷爷很喜欢喝茶 ,我就很喜欢端起茶杯闻茶香 。

长大后 ,就爱上了茶文化 ,在未接触茶文化之前,我不曾想过祖辈父辈手上的那一杯茶有着那么多的文化与故事,与中华人的渊源是那么的深刻,与我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

我生在茶树的故乡——西南地区。我与他流着同样的血脉,他的生长是那么的顽强,他旺盛的生命力深深的打动着我。喝茶解禅这本书主要讲解了茶的品质和茶文化,茶,在我的眼里,是一位老者,他充满故事与知识,我尊敬他,崇拜他。她又是一位才貌兼并的女子,婀娜,芬芳,吸引着我的目光。他博学,让人敬仰,她美丽,让人着迷。

茶伴随着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从神农氏发现茶到茶圣陆羽发扬茶再到吴觉农先生振兴茶,茶一直都在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他早也揉碎在了中华的历史中,揉碎在了中华儿女的心里。他同样也带给了世界不一样的色彩,茶联系了不同世界的人民,他是和平的使者,随着他传到世界各地的还有中国的文化,他不仅仅是一杯茶,随着他冲泡的还有中国人的品格,中华民族的精神。从未知茶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孩提时不解为何祖辈父辈对茶是那么的着迷,无论在何地,必不可少的就是这茶了。

有客人来时,家中必定会奉上一杯清茶,从前只知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种习惯,到今日才知道那是揉碎在中华儿女心里的一种情怀,是百姓家表达迎客的一种方式。在外就餐,无论是大的饭店还是小的饭馆,落座时必会奉上一壶茶。想来,这的确拉近了客人的心灵。一方面,解了路途的风尘仆仆。另一方面,消磨了那等菜的时间。也只有茶有这种功效了,想到他古时就有药用、食用、和饮用的功效了,几千年的时光,他也成为了一种习惯,成为了中华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人们也许不了解他的历史,却知道一定要喝茶。

茶的外形与味道是那么的迷人,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味道。绿茶大多像温柔的女子,品过之后,沁人心脾;红茶像炽烈的女子,感情热烈又富有激情,像冬日的暖阳,品过之后,内心温暖;乌龙茶有着独特的清香,是有着独特吸引力的女子,让人品过之后口颊留香;黑茶却很豪迈,有着侠女气息,品过之后,很浓郁;黄茶有着与绿茶一样的柔情,却又显得更可口,品过后,美不胜收;白茶单是听起来就让人跃跃欲试,独特的颜色,品过后,亦有独特的思绪;还有那花茶像时尚的少女,有着新鲜感以及好奇心。人生就如同饮茶,看着茶叶在茶杯中翻滚,正如人一生的沉浮。每一泡的茶都有他不同味道,就像人生每一个不同的阶段,一泡如新生的婴儿一般清新可口,随着冲泡次数

的递增,人的一生也在前进,最后就是晚年了,浓而有味道,正是那博学的老人呀。

融入在茶中的道理是那么的深刻,茶中有中国上下五千年融汇的精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茶文化正在复兴,我想中国的茶道是深入民众的,这是茶给予我们的莫大的荣耀。

正是茶的这一份份感觉在我心中,让我对他有了深深的感情,越靠近他,越深入的了解他,就越被他所吸引、所着迷,爱他深厚的内涵,爱他丰富的故事,爱他的味道,以及所有的一切。

这是我对茶的爱,也是茶给予我的幸福。

推荐第2篇:喝茶建议书

喝茶建议书

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你喝茶了吗?你对茶了解多少呢?

如今,茶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地区种茶饮茶。不少人已经把饮茶当作了明目、减肥、利尿、降压、降脂的保健法。

就让我先来讲讲沏茶的要领吧;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掌握好的泡茶技术,才能真正得到一杯好茶。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和冲泡时间。泡茶时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为茶壶的1/2-2/3。对于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指水烧开后再冷却)左右为宜,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因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那么,一杯茶该泡几次呢?茶叶的耐泡程度除与嫩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茶叶加工的方法。初制过程中把茶叶切碎,茶汁就容易冲泡出来,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就慢。无论什么茶,第一次冲泡,浸出的量占可溶物总量的50%~55%;第二次冲泡一般约占30%;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了。从其营养成分(茶叶中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看,第一次冲泡就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冲泡时约15%,第三次冲泡后,基本全部浸出。茶香气和滋味,一泡茶香气浓郁,滋味鲜爽;二泡茶虽浓郁,但味鲜爽不如前;三泡茶香气和滋味已淡乏;若再经冲泡则无滋味。一般的红茶、绿茶和花茶,冲泡以3次为宜。乌龙茶在冲泡时投叶量大,茶叶粗老,可以多冲泡几次。以红碎茶为原料加工成的袋泡茶,通常适宜于一次性冲泡。一杯茶从早泡到晚的做法不可取。茶叶经过多次冲泡,能使一些难溶的有害物质(如某些极微量的残留农药)逐渐浸出,对人体有害。理想的泡饮方法是,每天上午一杯茶,下午一杯茶,既有新鲜感,又有茶香味。

四季饮茶可有区别哦!饮茶讲究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夏季,以饮绿茶为佳。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秋季,饮青茶为好。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每日应饮茶多少,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注吧!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饮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一般来说,每天1—2次,每次2—3克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对于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心脏病、胃病、肠溃疡的病人都不适合饮茶,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宜饮茶。

下面我提几点小建议:

1、不饮用过浓的茶

2、临睡前不饮茶

3、进餐时不大量饮茶

4、饮茶过多不利消化

5、绿茶和枸杞不可同饮

6、酒后茶伤身

7、品茶不是越新鲜越好

推荐第3篇:喝茶养生方法

zx.xiaoyezitan.net

喝茶养生方法

黑茶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份,最主要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还有 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物质等。这么多丰富的物质,都能帮助我们怎么养生呢?

帮助消化解油腻

黑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磷脂等有助于人体消化,调节脂肪代谢,咖啡碱的刺激作用更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另外,黑茶还能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具有顺肠胃的功能。中国民间有利用老黑茶治疗腹胀、痢疾、不消食的传统。 zx.xiaoyezitan.net

降脂减肥

血脂含量高,会使得脂质在血管壁上沉积,因而引起动脉粥状硬化和形成血栓。黑茶具有良好的降解脂肪、抗血凝、促纤维蛋白原溶解作用和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还能使血管壁松弛,增加血管有效直径,从而抑制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内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达到降压、软化血管,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zx.xiaoyezitan.net

抗氧化

黑茶中不仅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如儿茶素类、茶色素、黄酮类、维生素C、维生素E、D一胡萝卜素等,而且含有大量的具抗氧化作用的微量元素如锌、锰、铜和硒等。黑茶中的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和茶多糖,尤其是含量较多的复杂类黄酮等都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因而具有抗氧化、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 zx.xiaoyezitan.net

抗癌

癌症是当前世界上引起人类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之一。经研究证明黑茶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降血糖

黑茶中的茶多糖复合物是降血糖的主要成分。茶多糖复合物通常称为茶多糖,是一类组成成分复杂且变化较大的混合物。对几种茶类的茶多糖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黑茶的茶多糖含量最高,且其组分活性也比其它茶类要强,这是因为在发酵茶中,由于糖苷酶、蛋白酶、水解酶的作用,而形成了相对长度较短的糖链和肽链的缘故,短肽链较长肽链更易被吸收,且生物活性更强,这可能就是发酵茶尤其是黑茶茶多糖降血糖效果优于其它茶类的原因之一。 zx.xiaoyezitan.net

杀菌消炎

黑茶汤色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茶黄素和茶红素。研究表明,茶黄素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还对肉毒芽杆菌、肠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此外,茶黄素对流感病毒的侵袭和轮状病毒和肠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zx.xiaoyezitan.net

利尿解毒

黑茶中咖啡碱的利尿功能是通过肾促进尿液中水的滤出率来实现的。同时,咖啡碱对膀胱的刺激作用既能协助利尿,又有助于醒酒,解除酒毒。同时,黑茶中的茶多酚不但能使烟草的尼古丁发生沉淀,并随小便排出体外,而且还能清除烟气中的自由基,降低烟气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对于重金属毒物,茶多酚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因而多饮茶还可缓解重金属的毒害作用。 zx.xiaoyezitan.net

推荐第4篇:中秋节喝茶小常识

中秋节,吃月饼、喝茶是很多地方的习俗,但是喝茶也是有讲究的,那中秋节喝茶有什么样的禁忌呢?大家都清楚吗?下面就赶紧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禁忌

一、千万不要空腹就喝茶

空腹饮茶会冲淡胃酸,还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甚至会引起心悸、头痛、胃部不适、眼花、心烦等“茶醉”现象,并影响对蛋白质的吸收,还会引起胃粘膜炎。若发生“茶醉”,可以口含糖果或喝一些糖水可以缓解。

禁忌

二、中秋吃饭前后不要大量喝茶

中秋节,很多人都习惯吃饭后马上就喝茶赏月。但饭前后20分钟左右不宜饮茶,若饮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而且因为茶中含有草酸,草酸会与食物中的铁质和蛋白质发生反应,影响人体对铁和蛋白质的吸收。

禁忌

三、睡前不能饮茶

中秋节时,也要注意睡前2小时内最好不要饮茶,饮茶会使精神兴奋,影响睡眠,甚至失眠,尤其是新采的绿茶,饮用后,神经极易兴奋,造成失眠。

禁忌

四、尿酸过高者限制饮用

尿酸过高如痛风者,饮茶应有所限制,茶叶中所含的鞣酸竞争性地从尿酸排出,从而影响尿酸排泄,所以,痛风病特别不宜饮浓茶。

禁忌

五、不要用茶水送药

茶叶中的鞣酸能和许多药物产生化学反应,会使药效大大降低或完全失效。许多中药,如人参、黄连、黄柏、元胡等,也是不能与茶水同服,以免降低药效。在搞不清什么药不和茶叶成分发生反应的情况下,最好所有药物和中药都不用茶饮料送服。

禁忌

六、不要喝不适合自己的茶

比如说,喝茶的人有个人爱好,但是如果有胃病的话,一般来说最好不要喝绿茶。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喝绿茶容易产生寒气,实际上也就是因为茶多酚没氧化,它的刺激作用比较强。而红茶在加工当中有一部分茶多酚已经氧化,相对来说对胃刺激就小,比较暖胃。所以,有胃病的人最好是选用红茶。有的人喝茶时喜欢把茶泡得过浓,当然,他自己可以这样喝。但是,我们一般的人还是尽量避免喝太浓的茶为好。

禁忌

七、儿童要不喝浓茶

因为茶叶浓度大时,茶多酚的含量太多,易与食物中的铁发生作用,不利于铁的吸收,易引起儿童的缺铁性贫血。儿童可以适量喝一些淡茶。

禁忌

八、有孕在身不喝茶

中秋节虽然喝茶是习俗,但是要注意了,如果有身孕在身,就要尽量避免喝茶,尤其是不宜喝浓茶。茶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咖啡碱等,对胎儿在母腹中的成长有许多不利因素,孕妇应少饮或不饮茶。

推荐第5篇:《喝茶》教案[优秀]

教 案

喝 茶

一、教学要求

1.要求掌握这篇文章的大意。

2.体会周作人所追求的情趣和字里行间隐含的“涩味”。3.掌握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二、学习要点

1.掌握《喝茶》这篇散文的基本写作思路。

2.体会周作人散文中“闲话”的情趣和耐人寻味的“涩味”。

3.领悟《喝茶》这篇散文在思想内容、体式和审美追求方面的特点。

三、作者生平

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櫆寿,后改名槐树,字启明,起孟,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鲁迅之二弟。中国现代散文家、学者。

1901年周作人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赴日本留学,开始学建筑,后来走上文学翻译、文学创作的道路。1911年回国,曾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浙江第五中学教员。1917年到北京,先后任北京大学国史编纂处编纂员、文科教授,兼任燕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授。1920年底参与筹组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1921年后写了许多针砭时弊、批判封建文化的散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新中国诞生后,家居从事翻译与写作。 周作人的早期散文有《苦茶随笔》、《苦竹杂记》和《风雨谈》等专集。自选的文集有《知堂文集》。

在人生派散文中, 周作人、俞平伯、钟敬文、废名他们是“言志派”的代表。这一派的散文求取“闲适”的雅趣, 领军人物是周作人, 他说“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平淡自然”的散文,也就会给读者“闲适”的感觉。周作人《喝茶》等作品成为“闲适”散文的代表作。

四、作家作品

1.作品概述

周作人是现代散文大家,他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并提倡抒发个人情性的“言志”小品文,周作人小品的艺术特质多为闲谈体,借鉴明人小品和外国随笔的笔调,形成自然隽永、冲淡平和的风格,或者可用“闲适”二字来概括。其《喝茶》、《乌篷船》、《故乡的野菜》中的“涩味”和“简单味”,尤为明显。他著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知堂回想录》等。

其中《雨天的书》中的文章粗略分为四类:一,悼亡怀人,如《唁辞》《若子的死》《怀旧》等。

二、闲适文章。如《北京的茶食》《鸟声》《故乡的野菜》等。

三、“正经文章”,如《狗抓地毯》《我们的敌人》《与友人论怀乡书》等。

四、读书“茶话”,如《读欲海回狂》《舍伦的故事》等。其中的某些篇目直接影响了周作人后来一些文学观、思想观诸如书信观、死亡观的形成。

周作人的散文闲适与对草木虫鱼风情习俗的叙写之间,也见于读书摘句之中。从新文化运动的前沿地带后撤,日渐醉心于草木虫鱼的生活。周作人的很多小品实则是读书随笔, 他以博闻作为写作的根基, 在一篇不长的文章中往往引用许多材料, 造就其博识的意趣。

教 案

周作人思想比较复杂,“五四”时期就有所谓“叛徒”(反抗者)与“隐士”(超离现实者)的两重性格,但他又是现代散文的大家,对他这方面的历史地位应充分肯定。

周作人散文观:他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并提倡抒发个人情性的“言志”小品文。

周作人散文风格:多作闲谈体,借鉴明人小品与外国随笔的笔调,形成自然隽永,冲淡平和的风格.或者可用“闲适”两字来概括。

2.重点作品

《北京的茶食》中说起在北京吃不到好茶食虽然不满,但不满也并非怒形于色,只是颇有几分不以为然,言语之中令我们觉得与作者同样遗憾:“总觉得住古老的京城里吃不到包含历史的精炼的或颓废的点心是一个很大的缺限,”一声轻轻的叹息之后,是一番深入浅出的生活哲理——“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喝茶》周作人首先认定了它是一种俗界文化:“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但他同时也将对这种文化的审视提高到审美层面上来,于是一股清雅之风于不知不觉间习习而至:“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何况又加糖——与朱奶?„„红茶带‘土斯’未始不可吃,但这只是当饭,在肚饥时食之而已;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绿茶,在鉴赏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当作者颇含深情地为我们念起乡间叫卖之声:“辣酱辣,麻油炸,红酱搽,辣酱搨:周德和格五香油炸豆腐干”时,那一种朴淡而甘香,在世俗人生里寻出清雅风致的周作人的神韵,已透过文字缓缓沁入读者的心田。

五、本文创作背景

文章写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作者处于退潮后的失望、苦闷时期,从大时代的“十字街头”到退守“自己的园地”,喝茶读书,“在文学上寻求安慰”。所以,《喝茶》这部作品体现了一种“闲适”的情趣,同时又充满着“涩味”,作者追求的是一种“在不完美的现世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六、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请学生带感情地朗读这篇散文,了解散文的文意,并体会周作人散文创作的大体风格。 2.课文分析

《喝茶》这篇散文,虽然主要写他自己对喝茶的认识和体会,并向人们展示了他的情趣,却也细致生动地记述了一些关于喝茶的地方风习,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本文中心用周作人文章里的一句话可以概括为“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文章的大体脉络:

文章一开头,先由别人讲“吃茶”引发出关于日本的“茶道”。这看似闲笔,实则是首先要让人感到“喝茶”,并非全为解渴,而是大有深意——可以“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紧接着,作者又大谈“喝茶以绿茶为正宗”。他有意说些对于红茶(特别是还要加食面包以果腹)很不以为然的话,就突出了饮茶的享受乐趣——“喝清茶,赏鉴其色与香与味,

教 案

意未必在止渴”。这既显示了作者的主张和个性,从文章写作上来说,也是由开始谈日本的茶道进一步收缩紧扣到喝茶的主题。在此之后,才谈到喝茶应该有什么样的环境,用什么样的器具,这样意趣也就一下升到了高潮。

作者在谈了他理想中的喝茶环境、器具、韵味之后,立即转到谈与喝茶不可分开的茶食。一般的人对此并不讲究,但从“美与和谐”的要求出发还是大有学问。作者历数了“吃瓜子”、“满汉饽饽”以及“阿阿兜”等之作茶食是怎样不宜,写了日本的“豆米的成品”是怎样因为“优雅的形色,朴素的味道很合于茶食的资格”,尤其是各色的“羊羹”有着“特殊的风味”,然后谈到江南茶馆中的一种“干丝”,故乡名牌老店制作的“茶干”,以至小吃摊上的“五香油炸豆腐干”,不但写的人不厌其烦,读的人也能感到津津有味。特别是作者在写这些“茶食”时,并不是单纯的罗列,而是把它们的制作方法以及吃的方法(南京学生们吃干丝的吃法)甚至小吃摊怎样沿街叫卖,都写得淋漓尽致,有声有色,不但写出了当时的民风民俗,也给我们描绘出一个别具一格的艺术世界。

本文的艺术特色:

行文洒脱,从容舒徐,体现出“闲适”的情趣。如“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喝茶时的那种悠然与闲适之情跃然纸上。

周作人融西方随笔的谈话风格、中国散文的抒情韵味以及日本俳句笔墨情趣于一体。形成独具魅力的“闲话”言志体的小品文。

飘逸洒脱的文章笔势、和平恬淡的抒情特点、徐舒自在的语言表达形成周作人散文和平冲淡的风格。

3. 课文难点讨论 讨论:作者写“喝茶”,看似闲适、恬淡,但引入日本茶道一节,探讨一下周作人笔下“喝茶”的深意。

周作人笔下的“喝茶”,并非全为“解渴”,而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实世界响了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其实从作者的行文安排上,道出了“五四”退潮后,知识分子的落寞与失望,时代的苦闷和内心的苦涩。在闲适中流露出一种内心的酸涩与伤感。 4. 相关评论 ① 张菊香《周作人代表作·前言》中说:“周作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成熟的散文艺术的风格——平和冲淡的风格。其影响所及形成了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② 张思和《素瓷满芳绿

清淡意愈浓——读〈喝茶〉》中说:“周作人这篇小文《喝茶》,虽然主要写他自己对喝茶的认识和体会,并向人们展示了他的情趣,却也细致生动地记述了一些关于喝茶的地方风习,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六、练习

1.选择题

下面不属于“言志派”的作家是(

A.周作人

B.俞平伯 C.废名

D.郁达夫 答案:D

教 案

2.填空题

周作人原名

周櫆寿 ,字

启明 ,浙江绍兴人,中国

现代散文家、

学者 ,著有散文集 《自己的园地》 、《雨天的书》 、《知堂回想录》 等。本文《喝茶》选自 《雨天的书》 。

3. 简答题

说说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答:周作人“闲话”的散文意味隽永,从容舒徐,其“闲话”在思想内容表现为“名士雅趣”,在体式上平和自然,就像《喝茶》,和闲话话题相宜的是文风的恬适闲逸,如话家常的“谈话风”。从审美追求上,周作人融西方随笔的谈话风格,中国散文的抒情韵味以及日本俳句的笔墨情趣于一体,形式成了其独具魅力的闲话体“言志的小品文”。

七、研习与思考

1.品味作家追求的情趣和字里行间隐含的“涩味”。

答:周作人散文有“闲话”的情趣,又有令人咀嚼的“涩味”。“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既优游闲适,又落寞惆怅。隐伏其间的是“五四”退潮后知识分子失望于现实的时代苦闷和内心苦涩,从大时代的“十字街头”退守“自己的园地”,喝茶读书,“在文学上寻找慰安”。

2.有人提出“单位意象”的概念,即每一个有独创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总是有自己惯用的、几乎已经成为不自觉的心理习惯的、反覆出现的观念(包括范畴)、意象,正是在这些观念、意象里,凝聚着作家列于生活独特的观察、感受与认识,表现着作家独特的精神世界与艺术世界,因此,从“单位观念(意象)”入手,进行多层次(哲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历史学,美学的)开掘,或许是人们进入作家思想、艺术殿堂的有效途径。试分析周作人散文中的“单位意象”和“水”的关系。

答:周作人的文章中大量涉及“风”、“雨”的意象,单文题注明“风”、“雨”的就有《苦雨》、《雨天的书》、《雨的思想》、《风雨谈》,等等。周作人在“风”、“雨”中感受着雨天的阴沉和风雨的苦寂。而这些单位意象里,都有“水”作背景的,《喝茶》中的绿茶是由“清泉”来沏,也离不开水作背景。“水”的哲学让周作人思考忧虑一生,“水”的外在声、色与内在的性格、气质也影响了周作人的人生坐标和创作风格。他的散文澄明、清淡、情感温润,可以说,周作人的散文与“水”已经融为一体了。

八、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1.周作人照片,见本文PPT 1.周作人与孙子的合影,见本文PPT 2.《喝茶》中提到的三脚桥,见本文PPT

九、延伸阅读

教 案

雨天的书

周先生在《自序》里说:“今年冬天特别的多雨。„„想要做点正经的工作,心思散漫,好象是出了气的烧酒,一点味道都没有,只好随便写一两行,并无别的意思,聊以对付这雨天的气闷光阴罢了。”这是《雨天的书》命名所由来。从这番解释看来,“书”与“雨”象是偶然的凑合;但是实际上这并非偶然,除着《雨天的书》这本短文集找不出更恰当的名目了。

这书的特质,第一是清,第二是冷,第三是简洁,你在雨天拿这本书看过,把雨所生的情感和书所生的情感两相比较,你大概寻不出分别,除非雨的阴沉和雨的缠绵。这两种讨人嫌的雨性幸而还没渗透到《雨天的书》里来。

在《苍蝇》篇里,作者引了小林一茶的一句诗:“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他接着说,“我读这一句常常想起自己的诗觉得惭愧,不过我的心情总不能达到那一步,所以也是无法。”在《自序》里,谈到这个缺憾,他归咎于气质境地说,“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但是看古代或外国文学才有此种作品,自己还梦想不到有能做的一天,因为这有气质境地与年龄的关系,不可勉强。象我这样褊急的脾气的人,生在中国这个时代,实在难望能够从容镇静地做出平和冲淡的文章来。”丁敬礼说,“文之工掘,吾自知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我们读周先生这一番话,固然不敢插嘴,但是总嫌他过于谦虚。小林一茶的那种闲情逸趣,周先生虽还不能比拟,而在现代中国作者中,周先生而外,很难找得第二个人能够做得清淡的小品文字。他究竟是有些年纪的人,还能领略闲中情趣。如今天下文人学者都在那儿著书或整理演讲集,谁有心思去理会苍蝇搓手搓脚!然而在读过装模做样的新诗或形容词堆成的小说(应该说“创作”)以后,让我们同周先生坐在一块,一口一口的啜着清茗,看着院子里花条虾蟆戏水,听他谈“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二十年前的江南水师学堂和清波门外的杨三姑一类的故事,却是一大解脱。

周先生自己说是绍兴人,没有脱去“师爷气”。他和鲁迅是弟兄,所以作风很相近。但是作人先生是师爷派的诗人,鲁迅先生是师爷派的小说家,所以师爷气在《雨天的书》里只是冷,在《华盖集》里便不免冷而酷了。《雨天的书》里谈主义和批评社会习惯的文字露出师爷气最鲜明,——尤其是从《我们的敌人》至《沉默》(九十五页至一百九十六页)二十几篇。这二十几篇文章未尝不好,但在全书中未免稍逊一筹。作者的谐趣在本书前半表现得最好。比方《死之默想》篇中有一段说:

苦痛比死还可怕,这是实在的事。十多年前,有一个远房的伯母,十分困苦,在十二月底想投河寻死,(我们乡间的河是经冬不冻的)但是投了下去,她随即走了上来,说是因为水太冷了。

这就是我所谓“冷”。他是准备发笑的,可是笑到喉头就忍住了。有时候他也忍不住,要流露在面孔上来,比方他批评反对泰戈尔来华的人说:

这位梵志太翁无论怎么样了不得,我想未必能及释迦文佛,要说明他的演讲于将来中国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我实在不能附和,……我悬揣这个结果,不过送一个名字,刊几篇文章,先农场真光剧扬看几回热闹,素菜馆洋书铺多一点生意罢了,随后大家送

教 案

他上车完事,与罗素杜威(杜里舒不必提了)走后一样。然而目下那些热心的人急急皇皇奔走呼号,好象是大难临头,不知到底怕的是什么。 这里他虽然好奇似的动了一动,却是还保存着一种轻视的冷静。

作者的心情很清淡闲散,所以文字也十分简洁。听说周先生平时也主张国语文欧化,可是《雨天的书》里面绝少欧化的痕迹。我对于国语文欧化颇甚怀疑。近代大批评学者圣博甫(Sainte Beuvc)说《罗马衰亡史》著者格邦(Gibbon)的文字受法国的影响太深,所以减色不少。英法文构造相似,法文化的英文尤其有毛病。中文与西文悬殊太远,要想国语文欧化,恐不免削足就履。我并非说中文绝对不可参以欧化,我以为欧化的分量不示过重,重则佶屈不自然。想改良国语,还要从研究中国言文中习惯语气入手。想做好白话文,读若干上品的文言文或且十分必要。现在白话文的作者当推胡适之吴稚晖周作人鲁迅诸先生,而这几位先生的白话文都有得力于古文的处所。(他们自己也许不承认)我们姑且在《雨天的书》中择几段出来:

我从小知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古训,后来又想溷迹于绅士淑女之林,更努力学为周慎。无如旧性难移,燕尾之服终不能掩羊脚,检阅旧书,满口柴胡,殊少敦厚温和之气。呜呼,我其终为“师爷派”矣乎?虽然,此亦属没有法子,我不必因自以为越人而故意如此,亦不必自因其为学士大夫所不喜而故意不如此。我有志为京兆人,而自然乃不容我不为浙人,则我亦随便而已耳。——《雨天的书》第五页。

妻同我商量,若子的兄姊十岁前的时候,都花过十来块钱,分给用人并吃点东西当作纪念,去年因为筹不出这笔款,所以没有这样办,这回病好之后,须得设法来补做,并以祝贺病愈,她听懂了这会话的意思,便反对说,“这样办不好,倘若今年做了十岁,那么明年岂不就是十一岁么?”我们听了,不禁破颜一笑。——第三十三页。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间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中国喝茶时多吃瓜子,我觉得不甚适宜;喝茶时可吃的东西应当是轻淡的茶食。……江南茶馆中有一种干丝,用豆腐干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出以供客,其利益为堂倌所独有。豆腐干中本有一种茶干,今变为丝,亦颇与茶相宜。——七十三页至七十四页。

稍读旧书的人大约都觉得这种笔调,似旧相识。第一例虽以拟古开顽笑,然亦自有其特殊风味。吴稚晖的散文有趣,即不外乎此。现在我们不必评论是非,我们只说这种清淡的文章比较装模做样佶屈聱牙的欧化文容易引起兴味些;任凭新文学家们如何称赞他们的“创作”,我们普通的读者只能敬谢不敏的央求道:“你们那样装模做样堆字积句的文章固然是美,只是我们读来有些头痛。你们不能说得简单明了些么?”

文学家们也许笑我们浅陋、顽固,但是我们都不管,我们有许多简朴的古代伟大作者,最近我们有《雨天的书》——虽然这只是一种小品。

载自朱光潜《雨天的书》

推荐第6篇:高考满分作文:喝茶

学校网址: http://tygdedu.keaedu.com/

高考满分作文:喝茶

老李是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副所长。他有两大爱好;一是品茶,二逗宝贝孙女玩。

说起品茶,老李是行家,怎么辨茶、闻茶、敬茶,怎么区别各种不同类的茶,什么信阳毛尖啦,清香茉莉啦,牡丹绣球啦,他能跟你说得一套一套的。

说起孙女,老李有两个,大的叫大兰,小的叫小兰。虽然两个女孩一样乖巧可爱衣着打扮完全相同,但老李私下里更喜欢小兰,不仅仅因为大兰不是他的亲生孙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小兰嘴更甜,手脚更勤快。每天老李回家,小兰总是为爷爷捧上一杯浓香可口的茶,而大兰不是正在看书,就是躲在房里。“到底是亲生的孩子疼爹妈呀!”老李想。

一天下午,老李紧皱眉头一边思索着工作中的难题,一边往家里走去。刚一进门,就是小兰捧着冒着热气的茶迎上来,脆生生地喊:“爷爷,请喝茶!”然后一边把茶杯捧到爷爷手中,一边把他扶到沙发边。老李打心眼里高兴。工作中的烦恼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他一边抚摸着小兰的头,一边问:“大兰呢?”

“她呀,看书呢。”小兰不以为然地朝里屋呶呶嘴。

老李不再说什么,细细地品起茶来。

第二天上午,老李突然回到家中取资料,一进门就见小兰正在看电视,见爷爷回来了,小兰习惯性地端起茶几上的杯子,甜甜地喊着:“爷爷,您喝„„”这才发现杯子里什么也没有。她忙倒上茶叶去拎茶壶,只见她晃晃悠悠的举起硕大的茶壶,那壶嘴就像个左顾右盼的蛇头,突然“呼”地一下吐出一股热水,直扑杯底,杯里少得可怜的几片茶叶全被扑出来了。小兰忙放下茶壶,捡茶叶,捡好茶叶却又打

- 1

推荐第7篇:成都喝茶杂文随笔

晋人孙楚《出歌》曰:“姜、桂、荼荈出巴蜀”,至今茶馆之盛也莫过于巴蜀首府的成都,就拿早茶来说吧,无论哪里的早茶,也早不过成都的“鬼茶”。

之所以称为“鬼茶”,是因为“鬼茶铺”在五更鸡鸣就开始经营了。这时水汽中的灯影朦胧中晃动着身影的,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因为起得早,又怕影响家人,所以早早地来这里喝茶聊天来了,哪怕是寒气逼人的冬天“鬼茶铺”里照样顾客盈门。成都人这样形容说:“只要有茶客,茶铺就开门;只要茶铺开得早,茶客就会来得早。”

在成都喝茶,无论是规模还是茶客们悠闲的态度,都是别的城市无法相比的,去望江公园捧一盏薛涛茗碗,或者去人民公园茶室的竹椅上要一杯花茶,不仅四周景色宜人,就是让自己淹没在那黑压压一片的茶客中,也是一大享受。拿着长长的音叉般镊子为人耳内按摩,则又是成都喝茶时常见的一个特色,那被掏耳朵的人,脸上舒服的表情变化就丰富得难以形容了。

在成都期间,去了一次曾被称作“震旦第一丛林”的大慈寺,据日本学者西部文净在《禅与茶》一书中的考证,南宋末年,成都大慈寺僧人道隆禅师东渡日本传扬佛法,也带去了大慈寺的茶礼。他的日本弟子南浦绍明后来到了中国,还专门带回了刘元甫的《茶道清规》,其中的“茶道规章”和“四谛义章”两部分,以后被抄录成了《茶道经》。从《茶道经》中可知:刘元甫是中国禅宗杨岐派二祖白云守端的弟子,他以大慈寺的茶礼为基础,在五祖山开设茶禅道场,名为松涛庵,确立了“和、敬、清、寂”的茶道宗旨。日本至今还以此为茶道的“四规”。

“堂倌”的“掺茶”也是成都的一绝:只见堂倌一手摞着一叠茶碗走来,往茶桌上手一抖,叮当声中茶碗就魔术般地在桌上排成了阵,或梅花或菱形,紧接着另一手提着的长嘴茶壶里的开水,就拉出一道弧形射向了碗里,最后猛一抬手,不让滴水洒在碗外,掺得兴起,还把盛着滚烫开水的茶壶绕着身子转几圈,表演几个拿手绝技,赢得一片喝彩。

喝茶的盖碗也起源于成都。唐李匡义《资暇录》记载:当时崔宁当了成都府尹,他的女儿因为茶碗烫,在碟子里融上蜡,茶碗放上去后手执碟子,就既不烫又不宜打滑了。于是崔宁让人用漆器仿造了一个,称之为“托”,然后再加个盖,随之就演化成了今天所见的瓷盖碗。

所谓:“茶三酒四”,到了成都,找上两个朋友一起去喝茶,聊聊成都的茶事,确实是让人觉得是很滋润的一件事。

推荐第8篇:喝茶随想优美散文

说起喝茶,有个很雅的名字,叫品茗。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铁观音……

一、

二、

三、四,可排出一长串名茶名单。至于“品”者,那就更可以弄出一大堆名堂来,水质啦、容器啦、环境啦、心情啦……而且有些奥妙,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茶分红茶绿茶,我喜欢后者。绿茶中,我尤爱那些来自山高树密,云遮雾漫的边地茶。这些地方,年年飘落的树叶,层层叠叠,腐烂发酵,将茶树滋润得枝强叶壮,茶叶自然也特别耐泡有味。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生活的必需品,有药用、食用、饮用诸多功能。客来时,敬杯茶,能增进情谊;口干时,饮杯茶,能润喉生津;疲劳时,吃杯茶,能舒筋解乏;空暇时,品杯茶,能口鼻生香;心烦时,喝杯茶,能洁心清神;滞食时,来杯茶,能消食去腻。茶已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喜爱。

我国地域广大,喝茶的习性、口味也有所不同。不过,我爱长江流域、江南一带的喝茶方式。南方的茶总嫌闹,粤式茶楼多是与酒楼合二为一的,迷漫着市井气的喧嚣。茶楼里永远人头济济,笑语盈盈,碗碟叮当,桌上摆满了各种点心,茶是这座茶楼酒肆里的小配角。北方的茶味道嫌杂,总是茉莉花的香气喧宾夺主,茶成了“香气”的陪衬。而长江流域,江南一带的茶,则是以茶叶为主,简洁的杯里青绿的茶叶慢慢被水舒展开,一缕缕热气冉冉上升,喝一口,苦中带涩,涩中有甘,生津、通气、解乏、舒心。

平时,人们喜欢用清香来形容茶,其实,“香”是一个浓艳的词语,和茶朴实无华、温柔清秀的本性有些不配,即使掺上一个“清”字,还是削弱了茶的内涵和味道。茶的味道,就是叶和茎的味道,是春天拂面嫩柳的味道,是夏天修剪草坪的味道,是秋天风干稻垛的味道,是冬天炊火草点燃的味道……茶的味道从自然中来,于自然中行走,再从自然中消失,沁人心脾,真真切切。

因为时常喝茶,看着沉沉浮浮的茶叶,慢慢地对茶有了许多感悟,我感到人生如茶,在沧海人世中,无论你是名人还是平常人,都要溶入这个纷繁的社会,都要在岁月的风风雨雨之中沉沉浮浮,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无足轻重,但却又是那样的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完成了自己的全部价值。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可口的茶,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关注品味的已经不再是那一片片茶叶,而是杯中之水了。人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分子,不被关注纯属正常,只要我们像茶叶一样献出自己的内含和所有,也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虚度年华了。

人生若茶,社会就是茶杯,而生活就是那一沏再沏的开水。茶叶因为开水的多次冲沏才释放出生命的内涵,生命,也只有在一次次的磨难和坎坷后,才能得到锤炼,到达成功的彼岸。

推荐第9篇:喝茶的心情说说

导语:有时候,莫名的心情不好,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发呆。有时候,夜深人静,突然觉得不是睡不着,而是固执地不想睡。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喝茶的心情说说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 饮茶胜饮酒,聊以送将归。

2) 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3) 从来佳茗似佳人。

4) 一壶好茶,是每一片茶叶共同创造的净土。说珍惜世界,先学习在社会这壶茶里,做一片茶叶!当我们这样想时,喝茶的时候就特别能品位其中的清香。

5) 浮生不在,茶语清香,注一湾水,取一瓢茶,入壶出汤浓稠甜蜜。观而赏其妙,闻而悦其香。

6) 佛能洗心,茶能涤性。苦中有甜,甜中是苦,先苦后甘,人生亦如是,如饮黑茶。生活禅,幸福茶,禅洱茯茶,一生幸福。

7) 茶是草,客是宝,得罪茶商不得了。

8) 在又苦又甜的茶里,可以领悟到生活的本质和哲理。

9) 此地千古茶国,满城都是君子。寻味君子知味来,伴香雅士携香去。

10) 吾年向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11)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12)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13) 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唤友,而喝茶还真是一件清静的事。

14) 年有四季,天有四时,喝茶有益,喝茶有异。一年春喝绿茶,夏饮红茶,秋冬黑茶;一天当中上午绿茶,下午红茶,晚上黑茶,健康相随。茶者,今年二十,明年十八。

15) 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东有龙井绿,西多黄镶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评,牛饮可解燥,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

16) 白衣不至酒难赊,兀坐晴窗独饮茶。

17) 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坐。

18)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年世界。

19) 茶为万病之药。

20) 在千千万万的人当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禅者和茶者。在千千万万年当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赶上了,那也没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吃茶了吗?

21) 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

22)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23)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24) 一片茶叶丢到壶里就被遗忘了,喝的人在喜欢一壶茶的时候并不会去单独赞叹一片茶叶。一片茶叶是不求世间名誉的,这就是以清净的心去施,不求功德不求福报,只是尽心尽意地奉献自己的芳香。

25) 薄酒终胜饮茶,丑妇不是无家。

26) 冰冷酒,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丁香茶,百人头,千人头,万人头。

27) 饮茶作别出萝门,相送犹怀握手温。

28)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29)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藏蒙族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30)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31) 身健却缘餐饭少,诗清都为饮茶多。

32)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33) 如今堂上时相见,分付饮茶谈笑中。

34) 鸟幽声忽断,茶好味重回。

35)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36) 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

37)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38) 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

39) 丑妻终胜长为客,薄酒能无更饮茶。

40)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41) 茶道讲究五境之美——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42) 不应辜负花枝去,且嗅清香倍饮茶。

43) 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

44) 日长知道游车倦,自汲新泉唤饮茶。

45)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46) 二两茶叶一斤盐,斤半茶叶有衣穿,改善生活在眼前;一斤茶叶十斤钢,四斤茶叶百斤粮,建设祖国富双强。

47) 人生就像一杯茶。第一口苦,第二口涩,第三口甜。回味一下,甘甜清香。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甜是它的馈赠。

48) 升堂饮茶礼未毕,索纸为画云山图。

49) 茶的滋味,大抵在其或苦或甜,或浓或淡色味交织之中,品出一种淡定的人生,一种不可释怀的人生,一种笑看风轻云淡的人生。

50) 茶事,人生事。

51)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52) 茶好客自来。

53) 分将默坐更搜句,肯以衔杯当饮茶。

54) 饮茶除假寐,闻磬释尘蒙。

55) 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56)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57) 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58)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59) 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

60) 茶有茶道,吃有吃道。

61) 喝茶:当饮料解渴,生理需求。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形,讲究水质茶具茶境,喝时能细细品味,精神需求。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社交需求。茶道: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尊重及自我实现需求。

62) 闲非闲是都休管,渴饮清泉困饮茶。

63) 饮茶未胜薄酒倾,若人所辱伊人荣。

64) 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

65)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66) 大抵,茶的妙处,抑或可以从中品出一种人生的滋味!

67) 烟酒是亲家,烟茶是冤家。

68) 从“禅茶一味”角度而言,结缘者结四缘:结人缘,结善缘,结茶缘,结佛缘。以此心此缘创造善因善果,成就善因善果;从茶人角度而言,缘分本就是一杯茶,生命伊始,茶在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

69)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70) 日出日落,春种秋收,该来则来,该去则取,生活其实很简单。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如饮禅洱,随心,随性,平淡而醇厚,简单而真实。丑别寅来,虎年运。

推荐第10篇:中国人喝茶状况反思

自从卖茶我就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在这里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绝对可以!同时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饮食的节制,一边的胡吃海塞,以及跟猪无异的吃饱就睡的生活方式,你喝多少茶也别想瘦下来。

我看到一篇关于乌龙茶减肥的文章到处被张贴,内容是其中有个叫史蒂芬的美国人,三餐前后都要喝一杯乌龙茶,半年减了72斤。因而成为乌龙茶减肥最成功的案例。我看这个文章就是一个感觉——可笑!茶叶产于中国,喝茶更是中华民族各个民族的习惯。难道需要一个国家就只有235年历史,以可乐作为民族饮料的美国人告诉我们喝乌龙茶可以减肥吗。

藏族和蒙古族,大家都知道,他们的饮食内容主要就是肥美的牛羊肉和香浓的奶酪。说真的,这两种食物的热量都不低,但是你看见他们哪里的人有内陆那么多胖子吗。没有是不是!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爱喝茶。尽管这两个地方都不产茶。我这里顺便给大家介绍下他们是怎么喝茶的。

藏族人每天早上必喝酥油茶,更有“三日可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谚语”。这足以证明,他们的饮食结构中茶占的相当重要的位置。酥油茶的制作相当的繁复精细,是将砖茶用水久熬成浓汁,把茶水倒入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盐,搅到水乳交融,再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可口的酥油茶了。到藏族群众家中作客,一般都会得到酥油茶的款待。

蒙古族爱喝奶茶,青砖茶敲碎,用铜壶煮上一大壶,加入奶和盐,微火慢炖,每天早晨喝奶茶吃炒米和奶酪,这是他们常年不变的早餐。

以上的这两个民族喝茶都不是清饮,还要添作料,再繁复加工。像傣族的竹筒茶、回族的盖碗茶、苗族婆婆茶、白族三道茶,他们的喝茶方式也都比我们汉族的清饮繁复的多,但他们依然是茶不离口,乐于其中。

在这里,喝茶有多减肥,少数民族的喝茶方式都不是我想要说的。我真正想说的是,喝茶对我们有多重要。我们最不该被抛弃的茶,成为了历史传承的文化而不是日常中的饮食习惯。著名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家都知道,但谁又真正做到把喝茶品茶融入到生活中,喝茶更成了茶艺馆的表演。这不得不让人悲哀。

喝茶,最主要的功效是怡情养性。尤其是女人,更应该多喝茶。喝茶的女人是非常的优雅有品味。我们每每都愿意看一个很长的茶道。茶艺小姐身穿精致的旗袍,娴熟的泡茶动作,优雅从容的姿态,把女人静如处子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遗憾的是中国的女人似乎不太爱喝茶。这几年风行了花茶,其实花茶也行,但毕竟不如传统茶来的有韵致。

再来说说男人,男人喝茶比较多,但也仅限于吧茶当做交际饮料或者过节的高档商务礼品。也就是说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品一壶好茶的人,少之又少。孩子们和年轻人们更是沉浸在花花绿绿的饮料中不知茶为何物。

立顿红茶在中国占领大半个江山,很是让致力于茶事业的人不满。凭什么,它就靠一个口味的碎茶末征服了年轻人的口味。如果说喝起来方便是理由的话。我只能无奈的苦笑了。你是谁呢,你到底有多忙。连坐下来享受一杯清茶的时间都没有。

这一点我们必须反省,还要向我们的邻国学习。日本人偷学了我们的茶道,并把它做成了国粹展示给全世界。韩国人也偷学了我们的茶道,把她作为每天修心养性的必修课。他们都把茶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而我国却把它束之高阁。成了的历史中被淘汰的产物。

在我看来,但凡是女人,都必须会茶道。不管是待客还是自己在家饮用,都能够优雅的泡壶好茶,再不美丽的女人都会多一些气质。而现在的我们却只知道“哧啦”一声撕开包装袋,往杯子里一丢,冲上热水,再提着棉线绳那么涮几下,就以为自己是在喝茶了。姑且叫它“快餐式喝茶”,你觉得能喝出好味道吗。你不觉得你太懒了吗。随便把自己从电脑前拉开20分钟,就能安然的享受一壶清香四溢的好茶,不是很好吗。

其实泡茶可以很简单!我们看到的茶艺,更多是展现泡茶动作的优美。自己喝可以不用那么麻烦。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怎么简单地泡一壶好茶。

红茶和乌龙茶是我比较熟悉的,就拿这两种茶来说明。

首先,买茶具,建议是红茶和乌龙茶的各一套。红茶一定要是玻璃的,可以看到红亮的汤色。乌龙茶用紫砂壶,紫砂壶受热均匀且散热慢,能长时间保持水温,留住茶香。

然后就是准备茶杯,白色骨瓷最好不过,茶的汤色和纯净度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一个茶洗,装上清水。茶杯平时洗干净可以泡在茶洗里,杯子会保持洁白透亮。还要准备,茶漏,公道杯,养壶笔,电热水和茶盘,茶盘最好大些的,茶盘的材质有很多,竹子的,木头的,石头的,紫砂的,根雕的都有,这个根据你个人喜好选择就可以。

在一个安静,干净的地方摆上茶具。这个地方可以是书房,阳台,我认为这两个地方极佳。环境清幽,品茶看书,品茶赏花,都是很美妙的享受。

现在谈谈主角茶叶,乌龙茶的品种很多,不同地方产的也有很大的区别,大红袍和铁观音就属于完全不同的味道。你可以每种都买一些,对比着来喝,看你到底喜欢哪一种。

红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正山小种和祁门红茶,优质的红茶都有的特点是茶汤浓郁甘甜。喝一口滋味无穷,暖心怡情。另外红茶可以调饮,不管是做成香浓的奶茶,清凉的柠檬红茶都是很不错的口感。

接下来就是泡茶,泡茶可以很简单。泡茶一定要有好的心境,着急或者心不在焉,都不能泡出好喝的茶。

通常第一泡洗茶,第二.三泡就是2秒内出水,接下来就是依次递增。这个没有一定的,喜欢浓茶多泡会也没关系。大家觉得繁复,主要是受茶道的影响,那是表演,要展现优美的泡茶动作给茶客欣赏。自己喝大可不必。当然你也可以学习,在家表演给家人。茶道中,把泡茶过程表现的行云流水,除了一些技巧外,就是一个孰能生巧的过程。

每次喝完茶后,即使杯子没有茶渍,也要认真清洗一下。长期留下的茶垢可以用牙膏和牙刷,刷,可以很容易清洗干净。清洗干净的茶具泡在盛满清水的茶洗里,下次可以直接拿出来用。

看到吗,就是这么简单。这只是一个想不想的问题,本身没有一点难度都没有。 花一点时间,就能喝到一壶好茶。享了口福,移了性情,还获得了健康,何乐而不为呢!喝茶时间更是可以喝家人朋友交流的时候。芳香四溢的品茶中,涤净疲惫,抚平烦躁,这才是人生最美好的享受!

第11篇:父亲喜欢喝茶散文

在我很小的时候,常常看见父亲用一个大大的搪瓷缸沏茶。上面写的什么早已忘记,只清晰的记得搪瓷缸上有两个人,并排站着,手里一人拿着一个小红皮本,另一只手握紧拳头,放在胸口处,肘部向前端起,脸色神态很雄壮,坚定的目光望着前方。那个搪瓷缸里的茶垢颜色很深,我常常用小手去擦,擦完便顺手往身上一抹,衣服上便有一道浅浅的褐色茶印。搪瓷已多处掉裂,看着感到有一种斑驳沧桑的凄迷。父亲那时候工资才30多元,我不知道那时茶叶多少钱。当母亲看到父亲拎着一包茶叶进家时,脸色会拉得很难看。母亲总会不停地唠叨着父亲这钱花的不正。她惦念着三个孩子的吃喝。嘴里不停地说,那一斤茶叶可以打多少油,换多少米!

可是,父亲沉默不语。每天一下班,就拿着他的大搪瓷缸泡上一杯。

我知道,父亲其实舍不得买好茶,他只买那最便宜的。并且一包茶能喝上很长时间,一杯茶沏了又沏,泡了又泡,直到没了一点颜色,还舍不得倒掉。

父亲是从什么时候喝茶的,我不知道,也没有问过他。

父亲所有的理想在他上初一那年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摧毁了。

十三岁那一年他的父亲父母双双因病去世。两个姑姑和一个叔叔最大的六岁最小的两岁。这四个失去父母的孩子将如何生存呢?爷爷的大哥说,我是大哥,我养一个。六岁的大姑被大爷爷领走了。两岁的小姑在三爷爷家没多久就病死了。四岁的叔叔被送到几百里外的一户人家,失了联系。父亲跟着八十多岁的奶奶生活,就是我的太奶奶。

那时的父亲,只是一个懵懂少年,但是,他看到弟妹们被四处分散,他的心是痛的。父亲忍泪吞声,但心里常告诫自己,等有能力了,一定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父亲十六岁那年,已经挣钱。每到发下工钱,他就留下一部分给太奶奶,剩下的,每隔几个月就坐火车去北京看大爷爷家生活的大姑。他怕大姑寄人篱下的生活心生自卑,总是偷偷地往大姑手里塞上一两块钱。大姑每每提起,眼里总是噙着泪。

那年上山下乡,城里有儿女的都要出一个人。大姑自告奋勇,去黑龙江省一个农垦荒原。大姑说,大伯一家人养她不容易,得报答。父亲知道后,并没有劝阻,大清早坐火车去北京。他说,我一定要送送大妹。在人头攒动的车站,苦苦寻找着大姑的身影。终于车快开的时候,大姑发现了父亲。父亲说,那时候,一车人都有亲人相送,只有你大姑,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坐在车厢里。父亲嘴拙,只告诉大姑一句话,写信啊!大姑的眼泪刷刷地流着,不住地点着头。他知道这一去,一条更艰辛困苦的路在他大妹的脚下开始了,他满心里都是担心牵挂和不忍。他们两眼相视,无语。兄妹情谊在那时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后来,大姑在黑龙江结了婚。这个孤苦的人终于有了依靠,了却了父亲的心愿。从那年开始,每年,大姑都要给父亲寄来新茶,有时是茉莉花茶,有时是龙井,有时也寄张一元的票子。姑姑说,哥,你没有别的爱好,喝酒伤身体,还是喝茶吧。

现在想想,父亲和姑姑虽成了孤儿,但他们却又是幸福的人。因为彼此怜惜,彼此惦念,让苍凉的岁月也温暖起来。

从那时起,父亲的茶香里带着浓浓的亲情。

我还记得父亲的同事们也都喝茶。父亲在工厂里是电焊工。据说喝茶对身体有好处,父亲的许多同事,吃完饭就端着大搪瓷缸有的蹲在树荫下,有的在餐厅里的长桌旁,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天。

而茶叶到底能不能减轻电焊对身体的伤害,我没有考证过。只记得那时的工人都很瘦弱。生活的艰辛与苦闷使他们还不到四十岁的脸上,早早地爬上了憔悴和沧桑。可想,茶并不能解除和减轻生活扔给他们负担的一切重担。

那时候,父亲常带我去他的工厂。我曾偷偷喝过同事叔叔们的茶,一点也不好喝,生涩的苦,喝一口赶忙吐到地上。现在想来,那点微薄的工资,要养家糊口,生活都很艰辛,哪还有多余的钱去买好茶呢?

每当姑姑寄来新茶,父亲就会带上一小包,拿到厂里,给同事们尝。每到这时,一个个大茶缸在父亲面前伸着,父亲就一小撮一小撮的挨个往茶缸里放茶叶,父亲的同事们脸上露着微笑,嘴里品着茶香,评论着茶的好坏,父亲的脸上也绽开着温暖的菊花。

母亲知道后总会对父亲一顿数落。父亲从不理会,有好茶了,照例拿上一包给同事们去品尝。

现在,父亲退休了。大搪瓷缸早已不知去向,茶壶换了一个又一个。知道父亲喜茶,我和姐姐也常给父亲送茶。但是父亲并不急着喝新茶,新茶具也收起来。每当村里的乡亲去串门,或来了亲戚,父亲就会把别人送的那些茶和茶具拿出来,向人们介绍着。这是北京的妹妹送的,那是闺女送来的,这茶是哪儿哪儿产的,要多少度水冲才出味,尝尝吧。有的乡亲和亲戚并不懂茶,只见茶具漂亮,便会夸奖几句。每当这时,父亲的心里便漾着暖暖的喜悦和幸福。

父亲知道我工作忙,常常用咖啡提神,就常嘱咐我,多喝些茶吧,比咖啡健康。我偶尔也会泡上一杯绿茶。慢慢地喝茶便成了习惯。由刚开始懵懂地喝茶,到后来渐渐了解了自已心仪一款茶。再到现在一有空闲竟也会喝上三两盏。每次回家看父亲,聊茶便是我和父亲的又一个聊天话题。

每天,父亲一如既往地品着他的茶,或休闲,或安适。

茶在父亲的生命里曾留下过亲切的印记,给父亲在艰苦的岁月里传递着深切的温暖,陪伴父亲度过了艰苦难捱的日子。年过古稀的父亲,那过去的茶香味苦的日子成了他生命里的珍藏。即便尘满面,鬓如霜,也掩不住那一路茶香带来的温暖和芬芳,因了这茶香,父亲看到了亲情苍生,因了茶香,父亲体味了世间美好的温情。

父亲说,喝茶是需要安静品尝的,一个人最好,浓淡滋味只有自己体味。我懂!父亲在喝茶时常常靠在椅子上,微闭双眼,他让茶里淡淡的苦涩在嘴里回味着,不知不觉中,便把这种苦味渗透到心底,然后再慢慢展开变成醇香的碎片。他是在回忆一生中经历过的冷暖滋味吧?

第12篇:郑启五茶散文欣赏:《喝茶》的读后感

同为《喝茶》味迥然

郑启五

茶被称为“国饮”,茶与中国作家难分难舍,老一辈更是,无论是鲁迅、周作人兄弟俩,还是散文耆宿梁实秋、苏雪林、杨绛等,都写过《喝茶》的同题散文,尽管感觉迥然,年代有别,情趣各异,但无疑是散文天地中一道很难得的风景。

鲁迅先生在《准风月谈》的《喝茶》中写道“有好茶,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此段话叫好些人赏心悦目,成了某类茶文诱导读者演练“特别感觉”必引的语录,仿佛一时间孺子牛的鲁迅成了养生行家。拦腰切去的是先生随后对这种“敏锐细腻”的“特别的感觉”所进行的极端尖酸的挖苦,他说:“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区别罢。”走笔至此,先生远没有罢休,且毫不手软:“感觉的细腻和敏锐,较之麻木,那当然算是进步的,然而以有助于生命的进化为限。如果不相干,甚而至于有碍,那就是进化中的病态,……”引用语录的诸君究竟真看不懂,或假看不懂,还是似懂非懂?我以为最大的可能是根本没有看,把一截断章取义的茶语录抄来抄去,反正是大师嘴里的

象牙,哪还会有假?!不过即便是断章取义,清福二字还是打了引号的,足见语录现货的诱惑,信手拈来时,连初小的语文常识也可以幸福地闲置脑后。

对“清福茶”体味有加的是周作人,“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说实话,知堂老道的文字确实很有滋味,“抵十年尘梦”固然乃“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夸张,但喝茶的闲趣却清新淡雅,丝丝入扣。鲁迅与周作人难得有同题的文章,不料清茶一杯,兄弟俩喝出的感觉竟有天壤之别!周作人的《喝茶》写于1924年,鲁迅的写于1933年,后者似乎有点跟老兄“对着喝”的味道。不客气的说鲁迅是不会喝茶的,他如果也有周作人的闲情逸致,(这种如果,其实无异于如果普希金不去决斗,如果聂耳不去大海畅游一样,似有阉割人物个性之嫌),他的肝火一定可以减半,而寿命极可能倍增。

无论是会喝茶的周作人还是不会喝茶的鲁迅,笔下的《喝茶》各有品味,双双不失为茶散文的大家。茶与中国人形影难离,茶与散文也亲密得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英文中就有“茶只能产生散文”名言。眼下大凡合集类的散文选本,几乎都可以品尝到茶的芳馨。名家们不避同题大写《喝茶》,似乎在说散文不仅要贴近生活,而且要溶入生活,喝茶可以延年益寿是肯定的,梁实秋和苏雪林都是文坛寿星级的人

物,而周作人如不是遇上“*”,寿命应该可以和梁实秋媲美。但作家毕竟是靠作品说话的,而作品的生命才是作家真正意义上的生命。

2000/2/6

第13篇:看图写话请喝茶

看图写话——请喝茶

妈妈喝杯茶吧

我吃完午饭,妈妈去洗碗,我在看电视。看完了电视就去找妈妈,看见妈妈在洗衣服。洗衣服洗得满头大汗。妈妈真辛苦。我连忙跑过去倒了一杯热茶送到妈妈面前说:“妈妈喝杯茶吧!”妈妈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第14篇:喝茶需要注意的礼仪

座位

茶道讲究“主随客便”,在座位的顺序上也是有礼仪原则的。主人左手方向顺时针开始,就是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边。上茶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双手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同递给客人或放在桌上,茶杯就位时,杯耳要朝外,每杯茶为杯高的三分之二为宜,遵循“浅茶满酒”的原则,放在客人的右手上方,先敬尊长者。若是客人较多,则应按照礼仪顺序,依据先客人,后主人;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的先后次序上茶。

敬茶

敬茶时应尽量随便、自然。我国旧时讲究以茶待客不过三杯。一杯曰敬茶,二杯曰续茶,三杯曰送客茶。要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劝人饮茶,就等于提醒来宾“应该走了”。特别是当我们以茶款待老年人或海外华人时,切勿因此而无意地得罪于人。

喝茶

饮茶之时,应一小口一小口地认真品尝,不要大口吞咽,喝得咕咚咕咚直响,或者一饮而尽。遇到飘在水面上的茶叶,可用杯盖轻轻拂去。不要张口去吹,或以手捞出来扔在地上。若饮用的是红茶,茶匙是用来为茶降温的,不能以之取糖,或舀食茶汤。不用之时,不要把它插在杯里,而应放在杯托上。 不要把茶喝得“见底”。主人若暂时忘了为自己续水,也要耐心等待,最好不要自己起身去添加。

添茶

在和客人交谈是应注意给客人添茶续茶,添茶时切勿将水洒出,也不能杯满欲溢。

中国自古便有浅茶满酒,饮茶讲究浅斟慢饮。若满杯茶递与客人,便有欺客逐客之嫌,谓之不礼或失礼,浅浅一杯茶,浓郁着 人情美,反映了宾主之间和谐温馨。一杯茶,七分满。宜浅泡三开, 慢饮细品,以显示文雅与修养。

基本原则

1、“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茶水为盛满为茶杯三分之二,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而打破,给客人造成难堪。

2、“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

3、泡茶时,第一泡应倒了或用于温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4、轻拿轻放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有意挑衅”。至于泡茶呢,有很多细节,小编就偷个懒,不细说啦。

第15篇:喝茶好还是和白开水好

喝茶好还是喝白开水好

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的源泉,人体有一大部分是由水组成的,缺水会造成很大的问题,茶水的主要成分是水,但是具备了一些纯水不具有的营养成分,不同的茶水具有不同的营养。针对不对的人群不同的状况,适合的茶水也不一样,茶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水的作用,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区分具体人和具体时间。对于普通人来说,早晨起来喝一杯白开水确实有降低血液粘度、补充体液的好处。但如果整天喝白开水也没什么意思,不妨喝点绿茶,可以防辐射、清除体内垃圾主。

不是人人都适合喝茶,但是水确实人人都适合的,只要不过量饮水超出人体的负荷,那么喝白开水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第16篇:文学大师们谈喝茶

文学大师们谈喝茶

汪曾祺

摘自《寻常茶话》

我对茶实在是个外行。茶是喝的,而且喝得很勤,一天换三次叶子。每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坐水,沏茶。但是毫不讲究。对茶叶不挑剔。青茶、绿茶、花茶、红茶、沱茶、乌龙茶,但有便喝。茶叶多是别人送的,喝完了一筒,再开一筒。喝完了碧螺春,第二天就可以喝蟹爪水仙。但是不论什么茶,总得是好一点的。太次的茶叶,便只好留着煮茶叶蛋。《北京人》里的江泰认为喝茶只是“止渴生津利小便”,我以为还有一种功能,是:提神。《陶庵梦忆》记闵老子茶,说得神乎其神。我则有点像董日铸,以为“浓、热、满三字尽茶理”。我不喜欢喝太烫的茶,沏茶也不爱满杯。我的家乡论为客人斟茶斟酒:“酒要满,茶要浅。”茶斟得太满是对客人不敬,甚至是骂人。于是就只剩下一个字:浓。我喝茶是喝得很酽的。曾在机关开会,有女同志尝了我的一口茶,说是“跟药一样”。

周作人

摘自《喝茶》

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中国古昔曾吃过煎茶及抹茶,现在所用的都是泡茶,冈仓觉三在《茶之书》(Book of Tea,1919)里很巧妙的称之曰“自然主义的茶”,所以我们所重的即在这自然之妙味。中国人上茶馆去,左一碗右一碗的喝了半天,好像是刚从沙漠里回来的样子,颇合于我的喝茶的意思(听说闽粤有所谓吃功夫茶者自然也有道理),只可惜近来太是洋场化,失了本意,其结果成为饭馆子之流,只在乡村间还保存一点古风,惟是屋宇器具简陋万分,或者但可称为颇有喝茶之意,而未可许为已得喝茶之道也。

鲁迅

摘自《喝茶》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由这一极琐屑的经验,我想,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大区别罢。所谓“秋思”,其实也是这样的,骚人墨客,会觉得什么“悲哉秋之为气也”,风雨阴晴,都给他一种刺戟,一方面也就是一种“清福”,但在老农,却只知道每年的此际,就要割稻而已。

于是有人以为这种细腻锐敏的感觉,当然不属于粗人,这是上等人的牌号。然而我恐怕也正是这牌号就要倒闭的先声。我们有痛觉,一方面是使我们受苦的,而一方面也使我们能够自卫。假如没有,则即使背上被人刺了一尖刀,也将茫无知觉,直到血尽倒地,自己还不明白为什么倒地。但这痛觉如果细腻锐敏起来呢,则不但衣服上有一根小刺就觉得,连衣服上的接缝,线结,布毛都要觉得,倘不穿“无缝天衣”,他便要终日如芒刺在身,活不下去了。但假装锐敏的,自然不在此例。

感觉的细腻和锐敏,较之麻木,那当然算是进步的,然而以有助于生命的进化为限。如果不相干,甚而至于有碍,那就是进化中的病态,不久就要收梢。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竟是谁活得下去。喝过茶,望着秋天,我于是想:不识好茶,没有秋思,倒也罢了。

梁实秋

摘自《喝茶》

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於工夫茶。《潮嘉风月记》说工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我没嚼过梅花,不过我旅居青岛时有一位潮州澄海朋友,每次聚饮酩酊,辄相偕走访一潮州帮巨商於其店肆。肆后有密室、烟具、茶具均极考究,小壶小盅有如玩具。更有变婉童伺候煮茶、烧烟,因此经常饱吃工夫茶,诸如铁观音、大红袍,吃了之后还携带几匣回家。不知是否故弄虚,谓炉火与茶具相距以七步为度,沸水之温度方合标准。举小盅而饮之,若饮罢径自返盅于盘,则主人不悦,须举盅至鼻头猛嗅两下。这茶最有解酒之功,如嚼橄榄,舌根微涩,数巡之后,好像是越喝越渴,欲罢不能。喝工夫茶,要有工夫,细呷细品,要有设备,要人服侍,如今乱糟糟的社会里谁有那么多的工夫?红泥小火炉哪里去找?伺候茶汤的人更无论矣。普洱茶,漆黑一团,据说也有绿色者,泡烹出来黑不溜秋,粤人喜之。在北平,我只在正阳楼看人吃烤肉,吃得口滑肚子膨亨不得动弹,才高呼堂倌泡普洱茶。四川的沱茶亦不恶,惟一般茶馆应市者非上品。台湾的乌龙,名震中外,大量生产,佳者不易得。处处标榜冻顶,事实上哪里有那么多的冻顶?

杨绛

摘自《喝茶》

曾听人讲洋话,说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新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做的茶考,原来这是事实。茶叶初到英国,英国人不知怎么吃法,的确吃茶叶渣子,还拌些黄油和盐,敷在面包上同吃。什么妙味,简直不敢尝试。以后他们把茶当药,治伤风,清肠胃。不久,喝茶之风大行,一六六○年的茶叶广告上说:“这刺激品,能驱疲倦,除恶梦,使肢体轻健,精神饱满。尤能克制睡眠,好学者可以彻夜攻读不倦。身体肥胖或食肉过多者,饮茶尤宜。”莱登大学的庞德戈博士(DrCornelius Bontekoe)应东印度公司之请,替茶大做广告,说茶“暖胃,清神,健脑,助长学问,尤能征服人类大敌——睡魔”。他们的怕睡,正和现代人的怕失眠差不多。怎么从前的睡魔,爱缠住人不放;现代的睡魔,学会了摆架子,请他也不肯光临。传说,茶原是达摩祖师发愿面壁参禅,九年不睡,天把茶赏赐他帮他偿愿的。胡峤《饮茶诗》:“沾牙旧姓余曾氏,破睡当封不夜侯。”汤况《森伯颂》:“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既久而四肢森然。”可证中外古人对于茶的功效,所见略同。只是茶味的“余甘”,不是喝牛奶红茶者所能领略的。

(文章源自网络,感谢作者分享)

第17篇:关于喝茶的唯美句子

关于喝茶的唯美句子

1、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

2、饮茶除假寐,闻磬释尘蒙。

3、吾年向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4、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5、饮茶作别出萝门,相送犹怀握手温。

6、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

7、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8、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9、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10、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11、雅倩樊蛮诵长恨,饮茶亦可拟芳斟。

12、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13、分将默坐更搜句,肯以衔杯当饮茶。

14、壮志锁磨都已尽,看花翻作饮茶人。

15、待炉上水壶唱响,待壶中水汽沸腾,泡上一杯花茶。

16、在花茶中,茶叶滋味为茶汤的味本,花香为茶汤滋味之精神。

17、一杯茉莉花茶,吹开茶叶,细细品味,一股淡香中透着一丝苦涩,回味悠长。

18、闲下来乐意做个素心的.人,煮水,洗盏,不慌不忙得为自己泡上一壶绿静叶嫩的花茶。

19、泡一壶桂花茶,慢慢细品,看窗外院子里桂花树下,无风也无雨,居然落了一地桂花,闲闲的,静静的。

20、闲暇时,一杯花茶,一个淡淡的微笑,一个浅浅的拥抱,丝丝清风中,于金色的夕阳下,戴上耳机,倾听爱的声音。

第18篇:来茶楼喝茶杂文随笔

彼时我心情超级不好。早上因为叫孩子起床,上学,已经压制住发怒的火焰,教他穿衣,穿裤,他依旧懒洋洋的抵抗。

早饭,我要求他吃一勺燕窝,他捂着嘴抵抗不吃,我告诉他吃了这个果冻样的好东西会身体变棒,他不肯吃,我腾的冒火,开始训他,我妈我爸护着他,他娇小的身躯尽力投到我妈怀里,我火已经到达巅峰,顺手抄来一根塑料棒,劈头盖脸打下去。我疯了!

这样的情景重复很多次,多到我认为自己心理变态的地步。每一次火到极点的发怒就开始后悔,但下一次面对他的不听话,调皮,我依然故伎重演。

这些年伴随着他的成长,伴随着父母对他的百般依赖,他的独立自理能力完全跟不上别的小朋友。我的焦虑,愤怒,交流,沟通无济于事。

就在今天,送他去幼儿园,我给他整理床铺,他自己一个人不知道找哪些小朋友玩,一副不合群的样子。有小朋友嫌他身上味道臭,他在那群小朋友面前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明明今天的衣服都是新换的,怎么会有异味?我反问那个小朋友“你闻到他身上什么臭味了吗?”小朋友面对我(这个大人的提问)不停地做出嫌弃的表情。

我看了他一眼,他挤到他喜欢的小朋友身边,被那个小朋友在驱赶他,让他不要碰坏别人的东西,他木讷的站在边上,看着。我转身走了,心里拨凉,眼里有泪含着。

他该怎么来面对这样被人嫌来嫌去的情况,那是他自己要面对的事,我帮不了他。我只能告诉他,要自己勇敢一点去穿插在小朋友中间玩。我怕有一天他像我一样,从小到大一直活在自卑的阴影里,无论看多少心理书籍依然解救不了根深蒂固的自卑。

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我的无知造成的缺失,已经没办法弥补。那会没早一点看教育类书籍,这样再面对他的无理取闹,他的各种调皮捣蛋就不会用一个成年人的心理去看待,去强制的压制他的天性。

我经常对他爸说“如果我生二胎,我不会再用现在这样的方式教育他。”必须耐心等待一个孩懵懵懂懂的,磕磕碰碰的成长。可是没有机会生二胎,这些年一直生病,加上十年如一日的倒班,明显感觉到自己更年期的提前到来,每一次经期综合征越演越烈,我努力看心理书籍缓解,努力让自己去大自然疏散郁闷,努力泡玫瑰花茶来解郁,收效甚微,但不敢放弃,只因为身体已经发出警告。

在心情复杂的时候,我需要一个陌生的环境,没人认识我,我亦不认识任何人。只适合一个人静静地看待自己的内心深处,有哪些是能让自己控制的,心里面那个闹腾的小人为什么一直一直作怪,而我却拿它没任何办法。

和好友聊天解闷,一点用也没有,好友劝我不要过分保护孩子,让他独立一点。

看似大人的“懒”,其实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等到他越来越大,越来越独立,我就会越来越感到轻松。因为他的独立帮助了他,也帮助了我。我会与他成为两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庆山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些值得我借鉴:比如选择一个注重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比如经常带孩子去寺庙,或者旅行,给孩子自己的时间自己去玩他感兴趣的事,而不打扰。不造成对孩子的依赖,懂得适时放手。

我有这个耐心去给他讲解任何他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但没耐性去关注他的每一步成长,我用他对比,而后对他揠苗助长。

庆山说:有什么可急的呢?孩子总是要按照自己内在的节奏慢慢生长起来。没有什么是比保护天性和保持愉悦和活力更重要的事情。

可我时不时的棍棒伺候影响到了他的生长气机。中医说他气滞了。我清楚,完全是我的原因造成的。彼时我后悔不已。

“培养”是一个带有坚持意义的词,是一个要适时放手,适时浇水,松土,施肥。然后静等他破土而出,这是一个有耐心的过程。

第19篇:喜欢喝茶的妈妈散文

我的妈妈是山里人,她从小在大山里长大,性格也像大山一样粗犷,勤劳朴实,全没一般小女子的忸怩娇羞。妈妈喜欢喝茶,听她说是因为从小跟她的爷爷学的。

妈妈的家住在莒县有名的风景区马亓山脚下,那里山连着山,一座挨着一座,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用妈妈的话说:大山里什么都有。妈妈小时就跟着爷爷整天在大山里看梨园,妈妈的爷爷就从大山里采了野生的茶叶,放在壶里烧水喝,刚开始,喝起来,觉得也没多少滋味,慢慢地喝过后,会觉得自己满口香味,渐渐地妈妈也喜欢上了喝茶。

妈妈嫁给爸爸后,走出了大山,再也喝不到大山里的野生的茶叶了。那时农村的日子都过得非常贫穷,哪里有闲钱买茶喝,妈妈便从大山里挖来一棵野茶树栽在奶奶家的院墙旁,于是妈妈还是和以前一样,从春天开始,每当烧水,妈妈就会去采一把茶叶放到壶里烧水喝,闲暇时,也采摘些晾干了,放在冬季里喝,这样妈妈一年四季还是能喝上茶。夏季时,邻里邻居们有时也采摘些烧水喝,说是败火,直到今天,那株茶还茂盛的长在爷爷家的院旁,只是年代久远,没有人再去采摘管理,早已长成一株灌木丛了,偶尔妈妈和我们一起走过茶树时会指指给我们看。

我小时的记忆里,妈妈喝茶,用的都是吃饭的大碗,妈妈上坡归来,采一把茶叶放壶里,烧开了,咕噜咕噜从壶里倒出来,一瞬间桌上就摆满了好几大碗热气腾腾的的茶水,小小的土屋一时热气氤氲,我和妹妹就会欢快的用嘴巴比赛吹热气,不等热气吹散,妈妈已端起碗咕咚咕咚喝起来了,爸爸也喝,我们就会跟着喝,但直到今天,除了爸爸跟妈妈喜欢上喝茶,一年四季离不开茶外,我们哥妹四个全没学上。

等农村生活条件好点了,每家每户也都买了茶具——茶壶、茶杯,喝茶也有了现成的了。妈妈便再也不去采那野茶喝了。但大多数的人家平日里茶具只是一个摆设,只有在家里盖房、红白喜事或来客人时才会安好桌子,摆上茶具,冲茶喝,妈妈却是一年四季离不开茶,那时农村喝茶都喝茉莉花茶,一壶沏开,满屋都是茶香,喝在嘴里,余香袅绕,妈妈喝茶也不再用以前的大碗,也换成了小小的茶杯。

等我们哥妹四个都成家后,回家时,都会时不时的带点茶给妈喝,偶尔也会问她,你能品出茶的孬好吗?妈妈便笑笑:“能”。仿佛那茶含在嘴里,茶香已溢进肺腑。妈妈喝了一辈子的茶,也没喝过什么名贵的好茶,但看妈妈喝的悠然自得,有滋有味,我们看着便也高兴了。

有次,大哥从外地带套很讲究的茶具回家,茶壶是紫砂壶,茶杯一个个小巧别致,妈妈看了看,不屑一顾,“快拿走,这么小的杯子,几杯才够我一口喝的!”我们都知道,妈妈原本是粗人,她学不来那些附庸风雅。那小小的别致的杯子放妈妈粗糙的大手里,也的确格格不入,仿佛妈妈一使劲,那杯子便会被妈妈捏碎。

妈妈喝了一辈子茶,有时我们闲谈,便也会问妈妈:“人家喝茶悟道,你喝了一辈子茶,悟出什么来了?”妈妈不会沉思,张口便来,“我喝茶喝的是实在,喝了茶,不上火,喝水多了,不缺水,感冒也少,这不比那“道”强。”妈妈喝茶的理论和那些文人雅士的“茶道”,相差太远,妈妈原本乡野村妇,粗人一个,喝的自然是没道理可讲的。

妈妈喜欢喝茶,喝的只是一种习惯,我这么认为。

第20篇:喝茶,需讲二三事

喝茶,需讲二三事

心境是一场巨大的宏图伟业,心无止境就越平静,凡事都是需要有个成品之作,以此来致谢一路以来的心思和精力。从平凡到闪耀,是一段知己,不断改善自己的过程。在爱茶呷茶的时间里,从喝一杯茶的时间,偶尔会凝神回望,回到了四百年前在星村镇桐木乡正山小种红茶诞生地--桐木上。清风过青山,清香留茶间。

假如那年,江氏没有把发红的茶叶,经过揉捻,加以松木烘干。或许就没有现在的红茶可言,更无下午茶的时光。有些时候,能与不能就在那一瞬间决定了我们一生生活的方向。有些事,我们宁愿相信自己,也不要盲目去依靠别人。

没有吸烟的习惯,可我却喜欢喝茶。工作忙碌的时候,就会习惯性地泡一杯骏眉红,第一次喝骏眉红的时候是和同事在一起,只听说是跟金骏眉一脉相承的红茶,素闻金骏眉贵重,想必骏眉红作为“近亲”肯定也是佳茗,却不知其气味,然而在冲泡的时候,花果蜜香气清爽,早已飘满了休息室。入口滑顺甘甜,回甘清冽。有空的时候便会自饮一杯。把它当做消除疲劳提神来用,一泡可以连泡四五杯,滋味依然鲜爽有味。有些时候,会因为静静的冥思想起很多事来,想起曾经的学生时代,想起曾经一起说笑的朋友,想起现在和憧憬的未来而心生惶恐。其实,我知道,那样的感觉就像喝茶一样,或淡或浓。

喝茶,喝出了哲学悟道的人极为少数。寻常百姓喝茶就是为了纯粹的解渴寻味。文人学者品茶可以体会“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这样的感觉。喝茶不仅是一种享受和修养,还是打发时间的很好选择。空暇的时候,与其把时间花费在灯红酒绿里,倒不如自饮,邀饮同一盏茶,一同共度清幽淡泊之时。

人生如棋子,一子错,满盘输;熟知生活如茶,冷热自知。简单喝茶,舒心喝茶。人生就是这么简单。

喝茶读后感
《喝茶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