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24孝图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22 08:37:02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感恩24孝图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国古代民间家喻户晓的故事,倡导敬老尊亲之德,成为一种封建社会礼教的经典教材。古代对“孝”的观念甚为推崇,作为一种社会伦理,要求子女必须顺从父母,并尽心奉养父母。它对维系家庭和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但其要求子女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父母,则有碍了子女个人的自由健康发展和社会正义,这是应该剔除的糟粕。 【二十四孝故事】所倡导的敬老尊亲之德,对于今日建设和谐社会,仍有其积极意义。伟人毛泽东早年曾曰:“要孝敬父母。连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肯为别人服务吗?”

【一】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三】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四】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五】 芦衣顺母

闵损,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赞扬说:“孝哉,闵子骞!”。他生母早死,父亲娶后妻又生两子。继母常虐待他,冬天,两弟穿棉花做的冬衣,他穿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绳子掉落地上,遭父斥责鞭打,芦花随打破的衣缝飞出,父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待他如亲子。

【六】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披鹿皮进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见猎人正要射杀麂鹿,郯子急掀起鹿皮现身,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送他出山。

【七】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跌跤,怕父母伤心,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八】卖身葬父

董永,传为东汉时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树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遂结为夫妇。女子一月之内赶织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九】刻木事亲

丁兰,传为东汉时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常思念父母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与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方才食,出门前必禀告,回家后必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不太恭敬,竟用针刺木像的手指,木像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十】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奉母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养母,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十一】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橘招待,陆绩往怀藏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落地,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时还要怀藏主人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十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原本家道殷实。父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渐贫困,妻生一男,郭巨担心养孩子影响养母,遂与妻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则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食供母。”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十三】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

以身为父亲暖被其。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十四】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时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何把红色桑葚和黑色桑葚分装篓里?”蔡顺答道:“黑色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其孝心,送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供奉母亲,以示敬意。

【十五】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之日,院中忽涌出泉水,与江水同味,每日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以供奉婆婆,不再远走江边。

【十六】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十七】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当年,其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十八】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十九】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去叮咬父亲。

【二十】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咽喉。猛虎放下父亲跑掉了。

【二十一】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忽然听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后果然病愈。

【二十二】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病情吉凶,只要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尝父亲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父亲,并守制三年。

【二十三】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二十四】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感恩父母演讲稿(一)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阳光、水源、没有父母,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那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当然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道理都很浅显,但是生活中,我们在理所应当的享有着这些的时候,却常常少了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准则,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于不会,不愿感恩。的确,中国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很难从口中说出“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然而,这不应该是借口。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所以,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给我们所经历的坎坷。我不会忘记不久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和同学逛街,一个也就四五岁的小男孩,从前面跑了过来。因为已经是冬天,羽绒服把小男孩撑得圆嘟嘟的,像个小皮球滚动了过来。他问我到动物园坐哪趟车,我告诉他就在那边坐4路车。他高兴地又跑了回去。我和同学就往前走。我们都走得挺远的了,听见小男孩在后面“哥哥哥哥”的叫我。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便站在那里等他,看着他一脑门子热汗珠儿地跑到我的面前,我问他有事吗,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刚才忘了跟你说声谢谢了。妈妈问我说谢谢了吗。我说忘了,妈妈让我追你。”我不会忘记那个孩子和那位母亲,他们让我永远不要忘记学会感谢,对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记了感恩。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嫌烦呢。其实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为,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们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的,还是父母。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我们也许会记得感谢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也许会记得感谢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是的,他们当然是我们要感谢的,可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忘记,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

感恩父母,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感恩父母演讲稿(二)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题记

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

五、六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从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们却毫无怨言。

知道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什么节日吗?是美国的感恩节。每年的那时,美国人都要感谢上帝。而对我们高中生而言,我们也要感谢“上帝”,不过,这是赋予我们生命的“上帝”——我们的父母。

小的时候,我总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我看过这样一篇报导:一位母亲陪同儿子参加高考,儿子在教室里考试,母亲在外面守侯。因为天气太热,气温过高,不久这位母亲便中暑倒在了地上,被路人送到了医院。在医院,母亲一直没有苏醒过来,令众多医生束手无策,最后是一个护士想到一个好点子,在母亲的耳边轻轻地说“高考结束了”。话还没说完,母亲便坐立起来,大声地说:“我得赶紧问问我儿子考得怎么样?!”在这个生死关头,母亲心里牵挂的仍是正在考试的儿子。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母爱啊,她永远把儿子放在了第一位,因为关心儿子,而忽略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我相信我们的父母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同样会为我们付出的,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孩子,父母爱我们、关心我们胜过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还是父母。

当我离开父母,来到了学校,母亲问我会不会想家的时候,我很坚定地说:“不会,肯定不会!”

可是来了学校,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我好想哭。正心烦意乱的时候,家里来了电话,母亲恰到好处地问我好吗。我的眼泪很快就下来了,强忍着才没让她发觉。

当慢慢适应新学校了后,虽然不再如当初那么想家,但总有不开心的时候,很多次夜晚来临,心情寂寞的时候,就会自然的想起父母,想起自己生活了十几个春秋的家,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听听父母那慈祥的声音。

母亲的话总是那几句,却每次都让我心里的烦闷一扫而空:“孩子,在学校好吗?家里什么都好,不要挂念。”

母亲时时刻刻牵挂着我,牵挂着我的饮食起居,惦念着在远方的我是否还习惯学校的生活,常常嘱咐我要注意保重自己的身体。母亲的声声关爱,又如何不让我不挂念她呢?

电话里爸爸的声音有些沙哑,爸爸不会说太多的话,电话里的他总是问我“吃饭了没有?还有生活费吗?要吃的好一点。”但是我心里很清楚,父亲用他的勤劳养育着他的孩子,用他的质朴的性格教育着他的孩子,父亲为他的孩子而感到骄傲。不善言辞的他把他满腔的爱融进了向别人讲自己孩子时的那一脸灿烂的笑里。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泡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可是同学们,我们又有多少人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呢?不少同学总是不断地报怨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于直接与父母顶撞!有些同学不知道自己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哪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精力和心血,扪心自问,你关心过他们吗?你为你们的父母做过什么呢?如果什么也没做过的话,那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你们的父母呢?对待自己的父母尚且如此,又怎么敢奢望你会善待你们的老师和朋友呢?国家有难,又怎么敢指望你为她抛头颅、洒热血呢?如果人人都是这么自私自利的话,社会哪里还会有温情呢?如果我们生活在这个失去温情的世界,那么我们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光空喊口号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我们应该用我们实际的行动来关爱我们的父母!同学们,我想说,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报答养我育我的父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在报纸我还上看到一则名为《残酷的拒绝》的报道,讲述的是一名中国科药大学镇江校区的大学生因为担心衣着破旧的母亲被同学看到后笑话,在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里,竟将自己的母亲拦在学校门口,母亲带来的一篮粽子和茶叶蛋也让她原封不动地带回去,最后在儿子的反复催促下,这位母亲不得不含泪离开。

看完这篇报道,着实让我寒心。在动物世界里,尚有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说法,怎么还有人会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呢?一个连对母亲都不懂得感恩的人,又怎能在将来对他人与社会感恩?一个连母亲都不懂得尊重的人,又怎能奢望其担当起社会责任?

人世间如果缺少了颗感恩的心,那将是一个凄惨、冷漠的地方。唱一首《感恩的心》送给上苍,“我来自偶然,像一粒尘土,------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歌罢泪眼朦胧,我们该感恩的对象是父母,该唱首感恩的歌送给他们:“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银色世界。”

我想对父母说:“为了我们这些不知道感恩的孩子们,您们保重!”我还想对自己说:“为了这些感恩的父母,我们也需要感恩

同一天,在一个电视栏目里,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震憾人心的亲情故事:一个年迈的母亲躺在病床上,消瘦的像一株即将枯萎的植物,细小、皱缩、干瘪,但眼神中流露出对生命的强烈渴求。老母亲的中年儿子,举全家之力,除了生活必要的开支,其余的钱全部留给母亲看病,并为母亲捐出了自己的一侧肾。这是对人间逐渐疏远亲情的感召!这是对父母感恩之心的无限倾泻!

也许在更多的人心里,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父母身体还硬朗,长大赚钱了以后再好好孝敬父母;有人想,父母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他们对我们的爱不求回报。但我认为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要趁早,因为,父母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等到人去楼空,回天无力之时,再去后悔那也无济于事。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出门上学的你不要头也不回的离去,记住转身向父母挥挥手,那是一种对父母的致敬;父母牵挂的你要常常与他们聊天,向他们倾诉学习、生活的感受,让他们不会感到孤独,那是给父母的欣慰;父母生病时,你为他们端的一杯水,说的一句话,那是对父母的最大的感恩。总之,能让父母高兴就是一种感恩的方法

我们的人生之路总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到底哪一缕阳光最耀眼?有人说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人说是给予别人帮助……而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

感恩,它虽说是一个行为动词,但它不止需要行动,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到真心实意。简单地说,感恩便是感激,发自内心的感激。

感谢自然,给予我们享受生活中的斑斓;感谢父母,给予我生命中爱的呵护;感谢所有有生命的或者无生命的,给予我生命中不同的感受。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尘垢。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感恩父母演讲稿(三)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我写的题目是感恩父母。

各位,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二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的到来。但当我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为了给我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父母。

当我第一次喊爸爸妈妈的时候,第一次独立迈开一步的时候,第一次歪歪扭扭地写出一个字的时候……是父母在身边耐心地教导我。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工作,依然牵挂着我们的人还是父母。

很多次夜晚来临,心情寂寞的时候,就会自然的想起远方的家人,想起那在遥远的 农村中自己生活了十几个春秋的家,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听听父母那慈祥的声音。母亲的话总是那几句,却每次都让我心里的烦闷一扫而空,不知去向:“孩子,在单位好吗?家里什么都好,不要太过挂念。”母亲时时刻刻想念着我,记挂着我的饮食起居,询问着在远方的我是否还习惯异乡的生活,时时的嘱咐着我要保重身体,母亲的声声关爱,又怎让我不挂念家人呢?

电话里父亲的声音有些沙哑,老实的父亲不会说太多的话,电话里的他总是问我“吃饭了没有,工作辛苦吗,要吃的好一点。”但是我心里清楚地知道,父亲用他的勤劳养育着他的孩子,用他的质朴的性格教育着他的孩子,父亲为他的孩子而感到骄傲。不善言辞的他把他满腔的爱融进了向别人讲自己孩子时的那一脸灿烂的笑里。

我家在农村,抚养我和妹妹很不容易,更何况要送我们读书。面对巨额的学费,父母咬牙坚持着,任生活的重担把他们的肩膀压弯,毫无怨言。

现在,我们都在外面工作,守着空空的房子,接电话就成了父母最快乐的事了。我们一个个打电话回去,父母都非常高兴。我想,那也许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

虽然远在他乡,但是父母给我关爱无时无刻不在我的身边围绕,父母给我的无穷力量鼓励着我度过一个又一个寂寞时刻。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

感恩父母,希望家里父母一切都好!

感恩父母演讲稿(四)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爸爸,妈妈”是一个无比亲切的称呼,父爱母爱,一个蕴含了无限感动的词汇。在这个世界上,惟有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真挚,最无私的。可是,父母懂得爱,父母懂得奉献,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一颗感恩的心呢?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精神遗产。它的源泉则是如溪水般长流的爱。回忆历史,我们总被这样的故事感动着:古代孟母,为了儿子能够成大业,不惜三次迁居,为后人留下了“孟母三迁”的佳话。近代,著名抗日将领马敬斋的母亲,她被捕后,面对日本人的威胁,毫不畏惧,毅然让儿子继续抗日,随后绝食而死。马敬斋写下了“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的誓言。这一个个事例,一首首爱的赞歌,不正体现了一位位做母亲的伟大吗?

我的妈妈是平凡的,但,是她在一个微风吹拂的早晨给了我无比的生命;是她在横风斜雨的人生道路上,给了我前进的力量;是她,在我遭到挫折时,给了我自信;又是她,在我骄傲自满时教会了我谦逊。我从心底里感激她,岁月虽然磨去了她的青春美貌,可她在我心目中永远是爱神,美神。辛苦虽然夺走了她美妙的歌喉,可她的每句话都是我心中的金言绝韵,是母亲用自己付出的行动告诉了我一个最平凡的道理:爱是无私的奉献。

记得那个夏天的早晨,雨下得很大,我说:“妈妈,雨这么大,别上学了,”妈妈一边拿伞,一边说:“这么点雨,就把你吓着了,快,上来吧!”说着妈妈蹲下身子,等着背我,我迟疑的说:“妈妈,别背我了,”因为我知道,妈妈的腿本来就不好,而且前天刚得了感冒,妈妈笑着说:“你怕妈妈背不动你吗?”我笑了,顺从地伏在妈妈结实的背上,雨水砸在地上,践起无数的水泡,我举着伞,紧紧伏在妈妈的背上,妈妈在风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她还说:“把伞往后打,要不然淋湿了你的背。”我哭了,我无法用语言形容当时的心情,第二天,妈妈的病情加重了,可她却高兴地说:“幸好你没感冒!”

妈妈我知道,我们的欢乐是你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你眼里深深的忧伤。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你心灵的广场,永远牵动我灵魂的,永远激励我前进的是你真挚而无私的爱,你就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关爱着自己的子女。我愿化作一杯浓茶,在您口渴时,让您喝,我愿意化作一阵清风,吹干您因干活而流的汗水,可是,我不是,我只能为您每天端上凉茶,给你扇风。你能原谅我吗?

现在的我已懂得:感恩,是心与心的撞击,它可以迸发出爱的火花,我真诚的希望天下儿女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父母演讲稿(五)

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

大自然中的动物千奇百怪,各种各样。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种动物,它跟我们人一样,有着对后代强烈的爱,它是一种微不足道的蜘蛛。但它的牺牲确实为了幼蛛的诞生。蜘蛛在生下幼蛛的那一刻开始,已注定了要面临死亡的命运。蜘蛛一天大约能产下5000个卵子,这些卵需要经过12-14天方可出生 。刚出生的蜘蛛仔体内有毒液,只有蜘蛛仔把体内的毒液都输给母蜘蛛,才不会受到影响。因此,母蜘蛛的肉体被毒液侵蚀,从而慢慢死去,最后只剩下残壳。它们是伟大的母亲,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呢?

蜘蛛能为子女舍命,我们的父母更能为我们献出自己博大无私的爱。

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有父母的照料。如今,我们长大了,假如我们也能为他们做上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将会感到欣慰,自豪。或许,父母在遇到困难,感到不适时,都不与我们诉说,但同时,却还要为我们的而操劳。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独立了,假如,我们也能多与他们谈说自己校园生活中的快乐和童年的往事,他们也会很高兴,在紧张的工作之后,精神获得放松,不为我们操心。在父母误解我们时,不要烦恼,任性,甚至冲父母发火,我们应该体谅他们,主动与他们倾谈,把误会解开。

很多时候,父母也不是万能的,对有些问题,他们也很无奈,但是,要相信,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我们着想。

说到这里,我要提一下我的父母。我们家一共有五个孩子,只有大姐和哥哥已经工作了,我们其他两个姐姐还在上学。爸爸在北京开了一家小店维持家里的生计。妈妈是一名人民教师,在老家教书。

今年春节前夕,大姐因为事业上的打击,得了自闭症,从那以后,她就不说话,不出门,不与人沟通,也不知道吃饭洗澡。妈妈很是着急。于是跟大姐在北京就医。但祸不单行,在青岛舅舅家的姥姥却因为心脏病发作也住院了,医院里给下了病危通知书,妈妈不得以必须去青岛伺候我姥姥。期间,每天都会给我打电话问大姐的病情。不过,幸运的是,姥姥在两星期后转到了普通病房,脱离了危险期。得到姥姥的允许,妈妈连夜赶到北京。因为我平时要打一些零工,赚点生活费,所以,通常都是把饭送到大姐房间,然后去干活,也没注意她吃没吃。等妈妈回来时,大姐都瘦了好多,妈妈心疼的掉了眼泪。于是,妈妈跟学校请了假,开始专心的照顾大姐,跟大姐住在一个房间。每天看着大姐吃饭,跟大姐说话,妈妈跟大姐的对话相当于自言自语,大姐不但不与人沟通,而且,很反感有人打扰,有时候,甚至把正在跟她说话的妈妈赶出房间,但妈妈还是在坚持着。

大家可能不了解,自闭症也需要药物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情加重,病人会有轻生的念头。但大姐拒绝吃药。每次都把爸妈买回来的药扔进垃圾桶里。医生说没有办法只好打针,但是费用很贵。爸爸问多少钱,医生说一阵1100,爸爸就直接去医院收费处交费去了。其实,当时因为临近春节,爸爸生意非常惨淡,连房租都交不起。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爸妈的照料下,终于在上个月出,大姐说话了,虽然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饿了”,也没叫“妈妈”,但妈妈很高兴,给我们兄妹几个发信息,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这个月初,大姐找了份简单的工作,开始上班了。我们全家人都为她高兴。爸妈也终于放宽了心,可以安心的为五一哥哥的婚礼做准备了。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兄妹几个。虽然,我的父母不能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但他们愿意是我最崇拜最亲最近最爱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为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要再一味索取他们的付出,不要等到灾难过后才懂得感恩!

虽然我们还是学生,不能用物质报答父母的爱。但感恩吧,感谢父母给予的一点一滴。五一劳动节就要到了,别忘了跟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啦”!

在此,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的父母身体健康,幸福永远! 谢谢大家

感恩父母演讲稿(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

一株幼苗因为对一缕阳光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自己甘甜的果实;阳光因为对天空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自己的温暖;一只小鸟因为对天空和大地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自己翱翔的翅膀。我们要感恩父母,就像小草要感恩温暖的阳光和沉默不语的大地。是他们用纯洁的爱,为我们搭建遮风蔽雨的地方,给我们铺设了一条洋溢着欢笑、温暖的成长之道路。

记得在南京7.31空难中,飞机上的乘客几乎全部丧生,然而,有一个叫丹妮的女孩却奇迹般地活着!原来,在飞机失事的时候,丹妮的父母把孩子紧紧的搂在怀里,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乱石异物和扑面而来的烈焰,是父母的死换来了小丹妮的生命!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5.12汶川大地震中,一位母亲为了自己几个月大的孩子的安全,做出了这样的举动——她把孩子搂在怀里,双膝跪地,身子前倾,双手着地支撑身体,成匍匐姿势。这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死亡姿势。

儿女有了快乐,父母也就快乐;儿女伤心,父母也就伤心。可以说,世界上最挂念我们的是父母,最疼爱我们的也是父母。父母为了我们可以抛弃一切,甚至是生命。可有些人连自己父母的喜爱都不知道,甚至连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当你每次过着快乐的生日的时候,你肯定不会想到撕心裂肺的分娩和父母悉心的养育。如果在他们生日的时候,你为他们带上一句话,哪怕是一句祝福的话,他们也一定会感动的热泪满眶!

孝,其为人之本,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算是拥有一个合格健全人格的人。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不要总认为父母所作一切理所当然,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可爱的世界已经足够伟大了!还要把我们养大成人,并且不求任何回报,默默的付出这还不足以让你感谢吗?感恩父母吧!感恩父母为我们做的一切!

在此,我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永远健康、快乐!

推荐第2篇:24孝图读书笔记

《二十四孝图》观后感

最近刚刚看完《二十四孝图》,心中颇有感触。虽说是简短的24个小故事,24幅图画,但是,仍然让人产生不少感想,既有感动,又有个人思考。其中的心得体会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孝”在我们中华民族5000 年文明长河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古至今,不知流传着多少以孝为主题的传说。当然,不用说,《二十四孝图》中就收录了24个孝子的故事。简单的介绍下,时间上,从上古的尧舜时期,直到宋代,内容上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埋儿奉母》,《扇枕温衾》,《拾葚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24个故事,时间跨度4000年。可以说,这24张图,展示了中华民族从其产生到繁荣的这段时期内,孝道发展的全景图。其中人物丰富,形象丰满,个性十足,地位差异悬殊,上至天子帝王,下至黎民百姓,可谓展示了古代社会各阶层的孝道姿态。语言上,虽然文章是由文言文翻译而来,但是便于理解阅读,确实是教育世人 的良好教材,更不用说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籍。

下面我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感受:

首先,孝道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在中国流传了5000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它是有中国 特色的一种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既然有着重要的作用,自然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先谈谈正面的作用。

看看“孝”这个字,“子”背着“老”,典型的象形字。古人真是伟大,简简单单,便道出了孝的真谛。何谓孝,就是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与爱。晚辈为了长辈,背着他们,关心与敬爱饱含其中。正是孝,拉近了家庭成员心与心的距离,于是便有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场景。

再者,孝不仅是维护家庭和睦的支柱,还是巩固社会稳定的基石之一。在古代,常常会有帝王“以孝治天下”,大力弘扬“孝”文化,名篇《陈情表》便是例证。此外《孝经》有云:“

昔者天子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

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於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天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可见,孝对于社会有着极其的重要的作用。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从《二十四孝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24个故事有不少明显的夸张之处,甚至有个别故事为了宣扬孝,竟有残酷自虐之倾向。举个例子。

王祥卧冰求鲤。因家中老母生病,王祥为了给老母煲汤,不惜在严寒冬日,赤裸身体,以自己的体热化开冰冷坚硬的河面。这个故事,表面上儿子为了老母亲舍弃自己,让人感动,实则夸张过度,不切实际。只为求一尾鲤鱼,何必自虐?只要找来工具,挖开冰面,钓上一尾并不是什么难事。明明简单的道理,偏偏要用这种荒唐的方法来解决,真是愚蠢至极。更有甚者,埋儿奉母。荒年,在古代是时常是出现的,但是竟然有人要埋掉自己的亲生骨肉节省下粮食来供养老母。如此做法,着实让人不解。人真的能这么狠心?那位老母亲真的能咽下用小孙儿的命换来的粮食?毕竟血浓与水啊。这些愚孝 不仅在与家庭内部肆虐,更是影响了整个社会。“天下无不是父母”,“三纲五常”,也是此等愚孝衍生出来的糟粕,搞的社会乌烟瘴气。于是乎,终生大事由父母做主是孝;谈到父母的名讳,必要放声大哭,是孝;将地方官,大臣,天子视作生身父母是孝;父母去世,要放下一切,守墓三载,这也是孝。愚昧啊,何等的愚昧。

时代毕竟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终究也会随着外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当封建社会的大厦坍塌,愚孝也如东逝之水,终究将化成历史的烟尘。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或许是国家没有大力宣扬新世纪孝的重要性,人们似乎将孝淡忘了。为了个人生活的方便,他们忍心父母安置在敬老院,他们忍心将老人呼来喝去,他们忍心辱骂父母只为红颜一悦,等等的类似事件已是数不胜数。这是社会的倒退吗?我不相信,我们更不希望是,我们渴望孝的回归。

终于,我们看到了,还有他们,一个个感动中国,平凡而伟大的人们。你们可以为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奉献一生,你们可以坚持年年月月,你们可以忍住心酸,微笑着流泪。他们不曾被我们熟知,也不曾被社会标榜,不过,他们仍然默默的继续着,用行动感化世人。他们是平凡的英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理解你的父母,当他们在早晨叫你

起床的时候,无意中打扰了你的好梦,可能你真的是学习太晚十分瞌睡,请压住你的火气,乖乖起床;当你因为成绩的下滑而被父母责备的时候,请不要在心里埋怨他们,他们是真心关心你;当你事业有成的时候,请将成功与你的父母分享,你的今天有他们的功劳。

请抓紧时间,现在做,还不晚…

推荐第3篇:感恩24孝图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国古代民间家喻户晓的故事,倡导敬老尊亲之德,成为一种封建社会礼教的经典教材。古代对“孝”的观念甚为推崇,作为一种社会伦理,要求子女必须顺从父母,并尽心奉养父母。它对维系家庭和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但其要求子女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父母,则有碍了子女个人的自由健康发展和社会正义,这是应该剔除的糟粕。 【二十四孝故事】所倡导的敬老尊亲之德,对于今日建设和谐社会,仍有其积极意义。伟人毛泽东早年曾曰:“要孝敬父母。连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肯为别人服务吗?”

【一】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三】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四】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五】 芦衣顺母

闵损,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赞扬说:“孝哉,闵子骞!”。他生母早死,父亲娶后妻又生两子。继母常虐待他,冬天,两弟穿棉花做的冬衣,他穿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绳子掉落地上,遭父斥责鞭打,芦花随打破的衣缝飞出,父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待他如亲子。

【六】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披鹿皮进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见猎人正要射杀麂鹿,郯子急掀起鹿皮现身,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送他出山。

【七】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跌跤,怕父母伤心,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八】卖身葬父

董永,传为东汉时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树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遂结为夫妇。女子一月之内赶织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九】刻木事亲

丁兰,传为东汉时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常思念父母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与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方才食,出门前必禀告,回家后必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不太恭敬,竟用针刺木像的手指,木像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十】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奉母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养母,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十一】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橘招待,陆绩往怀藏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落地,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时还要怀藏主人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十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原本家道殷实。父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渐贫困,妻生一男,郭巨担心养孩子影响养母,遂与妻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则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食供母。”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十三】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

以身为父亲暖被其。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十四】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时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何把红色桑葚和黑色桑葚分装篓里?”蔡顺答道:“黑色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其孝心,送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供奉母亲,以示敬意。

【十五】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之日,院中忽涌出泉水,与江水同味,每日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以供奉婆婆,不再远走江边。

【十六】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十七】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当年,其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十八】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十九】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去叮咬父亲。

【二十】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咽喉。猛虎放下父亲跑掉了。

【二十一】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忽然听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后果然病愈。

【二十二】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病情吉凶,只要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尝父亲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父亲,并守制三年。

【二十三】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二十四】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感恩父母演讲稿(一)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阳光、水源、没有父母,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那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当然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道理都很浅显,但是生活中,我们在理所应当的享有着这些的时候,却常常少了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准则,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于不会,不愿感恩。的确,中国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很难从口中说出“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然而,这不应该是借口。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所以,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给我们所经历的坎坷。我不会忘记不久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和同学逛街,一个也就四五岁的小男孩,从前面跑了过来。因为已经是冬天,羽绒服把小男孩撑得圆嘟嘟的,像个小皮球滚动了过来。他问我到动物园坐哪趟车,我告诉他就在那边坐4路车。他高兴地又跑了回去。我和同学就往前走。我们都走得挺远的了,听见小男孩在后面“哥哥哥哥”的叫我。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便站在那里等他,看着他一脑门子热汗珠儿地跑到我的面前,我问他有事吗,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刚才忘了跟你说声谢谢了。妈妈问我说谢谢了吗。我说忘了,妈妈让我追你。”我不会忘记那个孩子和那位母亲,他们让我永远不要忘记学会感谢,对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记了感恩。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嫌烦呢。其实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为,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们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的,还是父母。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我们也许会记得感谢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也许会记得感谢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是的,他们当然是我们要感谢的,可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忘记,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

感恩父母,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感恩父母演讲稿(二)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题记

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

五、六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从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们却毫无怨言。

知道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什么节日吗?是美国的感恩节。每年的那时,美国人都要感谢上帝。而对我们高中生而言,我们也要感谢“上帝”,不过,这是赋予我们生命的“上帝”——我们的父母。

小的时候,我总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我看过这样一篇报导:一位母亲陪同儿子参加高考,儿子在教室里考试,母亲在外面守侯。因为天气太热,气温过高,不久这位母亲便中暑倒在了地上,被路人送到了医院。在医院,母亲一直没有苏醒过来,令众多医生束手无策,最后是一个护士想到一个好点子,在母亲的耳边轻轻地说“高考结束了”。话还没说完,母亲便坐立起来,大声地说:“我得赶紧问问我儿子考得怎么样?!”在这个生死关头,母亲心里牵挂的仍是正在考试的儿子。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母爱啊,她永远把儿子放在了第一位,因为关心儿子,而忽略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我相信我们的父母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同样会为我们付出的,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孩子,父母爱我们、关心我们胜过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还是父母。

当我离开父母,来到了学校,母亲问我会不会想家的时候,我很坚定地说:“不会,肯定不会!”

可是来了学校,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我好想哭。正心烦意乱的时候,家里来了电话,母亲恰到好处地问我好吗。我的眼泪很快就下来了,强忍着才没让她发觉。

当慢慢适应新学校了后,虽然不再如当初那么想家,但总有不开心的时候,很多次夜晚来临,心情寂寞的时候,就会自然的想起父母,想起自己生活了十几个春秋的家,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听听父母那慈祥的声音。

母亲的话总是那几句,却每次都让我心里的烦闷一扫而空:“孩子,在学校好吗?家里什么都好,不要挂念。”

母亲时时刻刻牵挂着我,牵挂着我的饮食起居,惦念着在远方的我是否还习惯学校的生活,常常嘱咐我要注意保重自己的身体。母亲的声声关爱,又如何不让我不挂念她呢?

电话里爸爸的声音有些沙哑,爸爸不会说太多的话,电话里的他总是问我“吃饭了没有?还有生活费吗?要吃的好一点。”但是我心里很清楚,父亲用他的勤劳养育着他的孩子,用他的质朴的性格教育着他的孩子,父亲为他的孩子而感到骄傲。不善言辞的他把他满腔的爱融进了向别人讲自己孩子时的那一脸灿烂的笑里。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泡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可是同学们,我们又有多少人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呢?不少同学总是不断地报怨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于直接与父母顶撞!有些同学不知道自己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哪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精力和心血,扪心自问,你关心过他们吗?你为你们的父母做过什么呢?如果什么也没做过的话,那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你们的父母呢?对待自己的父母尚且如此,又怎么敢奢望你会善待你们的老师和朋友呢?国家有难,又怎么敢指望你为她抛头颅、洒热血呢?如果人人都是这么自私自利的话,社会哪里还会有温情呢?如果我们生活在这个失去温情的世界,那么我们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光空喊口号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我们应该用我们实际的行动来关爱我们的父母!同学们,我想说,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报答养我育我的父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在报纸我还上看到一则名为《残酷的拒绝》的报道,讲述的是一名中国科药大学镇江校区的大学生因为担心衣着破旧的母亲被同学看到后笑话,在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里,竟将自己的母亲拦在学校门口,母亲带来的一篮粽子和茶叶蛋也让她原封不动地带回去,最后在儿子的反复催促下,这位母亲不得不含泪离开。

看完这篇报道,着实让我寒心。在动物世界里,尚有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说法,怎么还有人会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呢?一个连对母亲都不懂得感恩的人,又怎能在将来对他人与社会感恩?一个连母亲都不懂得尊重的人,又怎能奢望其担当起社会责任?

人世间如果缺少了颗感恩的心,那将是一个凄惨、冷漠的地方。唱一首《感恩的心》送给上苍,“我来自偶然,像一粒尘土,------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歌罢泪眼朦胧,我们该感恩的对象是父母,该唱首感恩的歌送给他们:“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银色世界。”

我想对父母说:“为了我们这些不知道感恩的孩子们,您们保重!”我还想对自己说:“为了这些感恩的父母,我们也需要感恩

同一天,在一个电视栏目里,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震憾人心的亲情故事:一个年迈的母亲躺在病床上,消瘦的像一株即将枯萎的植物,细小、皱缩、干瘪,但眼神中流露出对生命的强烈渴求。老母亲的中年儿子,举全家之力,除了生活必要的开支,其余的钱全部留给母亲看病,并为母亲捐出了自己的一侧肾。这是对人间逐渐疏远亲情的感召!这是对父母感恩之心的无限倾泻!

也许在更多的人心里,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父母身体还硬朗,长大赚钱了以后再好好孝敬父母;有人想,父母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他们对我们的爱不求回报。但我认为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要趁早,因为,父母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等到人去楼空,回天无力之时,再去后悔那也无济于事。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出门上学的你不要头也不回的离去,记住转身向父母挥挥手,那是一种对父母的致敬;父母牵挂的你要常常与他们聊天,向他们倾诉学习、生活的感受,让他们不会感到孤独,那是给父母的欣慰;父母生病时,你为他们端的一杯水,说的一句话,那是对父母的最大的感恩。总之,能让父母高兴就是一种感恩的方法

我们的人生之路总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到底哪一缕阳光最耀眼?有人说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人说是给予别人帮助……而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

感恩,它虽说是一个行为动词,但它不止需要行动,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到真心实意。简单地说,感恩便是感激,发自内心的感激。

感谢自然,给予我们享受生活中的斑斓;感谢父母,给予我生命中爱的呵护;感谢所有有生命的或者无生命的,给予我生命中不同的感受。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尘垢。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感恩父母演讲稿(三)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我写的题目是感恩父母。

各位,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二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的到来。但当我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为了给我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父母。

当我第一次喊爸爸妈妈的时候,第一次独立迈开一步的时候,第一次歪歪扭扭地写出一个字的时候……是父母在身边耐心地教导我。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工作,依然牵挂着我们的人还是父母。

很多次夜晚来临,心情寂寞的时候,就会自然的想起远方的家人,想起那在遥远的 农村中自己生活了十几个春秋的家,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听听父母那慈祥的声音。母亲的话总是那几句,却每次都让我心里的烦闷一扫而空,不知去向:“孩子,在单位好吗?家里什么都好,不要太过挂念。”母亲时时刻刻想念着我,记挂着我的饮食起居,询问着在远方的我是否还习惯异乡的生活,时时的嘱咐着我要保重身体,母亲的声声关爱,又怎让我不挂念家人呢?

电话里父亲的声音有些沙哑,老实的父亲不会说太多的话,电话里的他总是问我“吃饭了没有,工作辛苦吗,要吃的好一点。”但是我心里清楚地知道,父亲用他的勤劳养育着他的孩子,用他的质朴的性格教育着他的孩子,父亲为他的孩子而感到骄傲。不善言辞的他把他满腔的爱融进了向别人讲自己孩子时的那一脸灿烂的笑里。

我家在农村,抚养我和妹妹很不容易,更何况要送我们读书。面对巨额的学费,父母咬牙坚持着,任生活的重担把他们的肩膀压弯,毫无怨言。

现在,我们都在外面工作,守着空空的房子,接电话就成了父母最快乐的事了。我们一个个打电话回去,父母都非常高兴。我想,那也许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

虽然远在他乡,但是父母给我关爱无时无刻不在我的身边围绕,父母给我的无穷力量鼓励着我度过一个又一个寂寞时刻。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

感恩父母,希望家里父母一切都好!

感恩父母演讲稿(四)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爸爸,妈妈”是一个无比亲切的称呼,父爱母爱,一个蕴含了无限感动的词汇。在这个世界上,惟有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真挚,最无私的。可是,父母懂得爱,父母懂得奉献,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一颗感恩的心呢?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精神遗产。它的源泉则是如溪水般长流的爱。回忆历史,我们总被这样的故事感动着:古代孟母,为了儿子能够成大业,不惜三次迁居,为后人留下了“孟母三迁”的佳话。近代,著名抗日将领马敬斋的母亲,她被捕后,面对日本人的威胁,毫不畏惧,毅然让儿子继续抗日,随后绝食而死。马敬斋写下了“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的誓言。这一个个事例,一首首爱的赞歌,不正体现了一位位做母亲的伟大吗?

我的妈妈是平凡的,但,是她在一个微风吹拂的早晨给了我无比的生命;是她在横风斜雨的人生道路上,给了我前进的力量;是她,在我遭到挫折时,给了我自信;又是她,在我骄傲自满时教会了我谦逊。我从心底里感激她,岁月虽然磨去了她的青春美貌,可她在我心目中永远是爱神,美神。辛苦虽然夺走了她美妙的歌喉,可她的每句话都是我心中的金言绝韵,是母亲用自己付出的行动告诉了我一个最平凡的道理:爱是无私的奉献。

记得那个夏天的早晨,雨下得很大,我说:“妈妈,雨这么大,别上学了,”妈妈一边拿伞,一边说:“这么点雨,就把你吓着了,快,上来吧!”说着妈妈蹲下身子,等着背我,我迟疑的说:“妈妈,别背我了,”因为我知道,妈妈的腿本来就不好,而且前天刚得了感冒,妈妈笑着说:“你怕妈妈背不动你吗?”我笑了,顺从地伏在妈妈结实的背上,雨水砸在地上,践起无数的水泡,我举着伞,紧紧伏在妈妈的背上,妈妈在风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她还说:“把伞往后打,要不然淋湿了你的背。”我哭了,我无法用语言形容当时的心情,第二天,妈妈的病情加重了,可她却高兴地说:“幸好你没感冒!”

妈妈我知道,我们的欢乐是你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你眼里深深的忧伤。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你心灵的广场,永远牵动我灵魂的,永远激励我前进的是你真挚而无私的爱,你就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关爱着自己的子女。我愿化作一杯浓茶,在您口渴时,让您喝,我愿意化作一阵清风,吹干您因干活而流的汗水,可是,我不是,我只能为您每天端上凉茶,给你扇风。你能原谅我吗?

现在的我已懂得:感恩,是心与心的撞击,它可以迸发出爱的火花,我真诚的希望天下儿女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父母演讲稿(五)

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

大自然中的动物千奇百怪,各种各样。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种动物,它跟我们人一样,有着对后代强烈的爱,它是一种微不足道的蜘蛛。但它的牺牲确实为了幼蛛的诞生。蜘蛛在生下幼蛛的那一刻开始,已注定了要面临死亡的命运。蜘蛛一天大约能产下5000个卵子,这些卵需要经过12-14天方可出生 。刚出生的蜘蛛仔体内有毒液,只有蜘蛛仔把体内的毒液都输给母蜘蛛,才不会受到影响。因此,母蜘蛛的肉体被毒液侵蚀,从而慢慢死去,最后只剩下残壳。它们是伟大的母亲,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呢?

蜘蛛能为子女舍命,我们的父母更能为我们献出自己博大无私的爱。

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有父母的照料。如今,我们长大了,假如我们也能为他们做上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将会感到欣慰,自豪。或许,父母在遇到困难,感到不适时,都不与我们诉说,但同时,却还要为我们的而操劳。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独立了,假如,我们也能多与他们谈说自己校园生活中的快乐和童年的往事,他们也会很高兴,在紧张的工作之后,精神获得放松,不为我们操心。在父母误解我们时,不要烦恼,任性,甚至冲父母发火,我们应该体谅他们,主动与他们倾谈,把误会解开。

很多时候,父母也不是万能的,对有些问题,他们也很无奈,但是,要相信,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我们着想。

说到这里,我要提一下我的父母。我们家一共有五个孩子,只有大姐和哥哥已经工作了,我们其他两个姐姐还在上学。爸爸在北京开了一家小店维持家里的生计。妈妈是一名人民教师,在老家教书。

今年春节前夕,大姐因为事业上的打击,得了自闭症,从那以后,她就不说话,不出门,不与人沟通,也不知道吃饭洗澡。妈妈很是着急。于是跟大姐在北京就医。但祸不单行,在青岛舅舅家的姥姥却因为心脏病发作也住院了,医院里给下了病危通知书,妈妈不得以必须去青岛伺候我姥姥。期间,每天都会给我打电话问大姐的病情。不过,幸运的是,姥姥在两星期后转到了普通病房,脱离了危险期。得到姥姥的允许,妈妈连夜赶到北京。因为我平时要打一些零工,赚点生活费,所以,通常都是把饭送到大姐房间,然后去干活,也没注意她吃没吃。等妈妈回来时,大姐都瘦了好多,妈妈心疼的掉了眼泪。于是,妈妈跟学校请了假,开始专心的照顾大姐,跟大姐住在一个房间。每天看着大姐吃饭,跟大姐说话,妈妈跟大姐的对话相当于自言自语,大姐不但不与人沟通,而且,很反感有人打扰,有时候,甚至把正在跟她说话的妈妈赶出房间,但妈妈还是在坚持着。

大家可能不了解,自闭症也需要药物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情加重,病人会有轻生的念头。但大姐拒绝吃药。每次都把爸妈买回来的药扔进垃圾桶里。医生说没有办法只好打针,但是费用很贵。爸爸问多少钱,医生说一阵1100,爸爸就直接去医院收费处交费去了。其实,当时因为临近春节,爸爸生意非常惨淡,连房租都交不起。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爸妈的照料下,终于在上个月出,大姐说话了,虽然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饿了”,也没叫“妈妈”,但妈妈很高兴,给我们兄妹几个发信息,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这个月初,大姐找了份简单的工作,开始上班了。我们全家人都为她高兴。爸妈也终于放宽了心,可以安心的为五一哥哥的婚礼做准备了。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兄妹几个。虽然,我的父母不能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但他们愿意是我最崇拜最亲最近最爱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为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要再一味索取他们的付出,不要等到灾难过后才懂得感恩!

虽然我们还是学生,不能用物质报答父母的爱。但感恩吧,感谢父母给予的一点一滴。五一劳动节就要到了,别忘了跟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啦”!

在此,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的父母身体健康,幸福永远! 谢谢大家

感恩父母演讲稿(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

一株幼苗因为对一缕阳光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自己甘甜的果实;阳光因为对天空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自己的温暖;一只小鸟因为对天空和大地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自己翱翔的翅膀。我们要感恩父母,就像小草要感恩温暖的阳光和沉默不语的大地。是他们用纯洁的爱,为我们搭建遮风蔽雨的地方,给我们铺设了一条洋溢着欢笑、温暖的成长之道路。

记得在南京7.31空难中,飞机上的乘客几乎全部丧生,然而,有一个叫丹妮的女孩却奇迹般地活着!原来,在飞机失事的时候,丹妮的父母把孩子紧紧的搂在怀里,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乱石异物和扑面而来的烈焰,是父母的死换来了小丹妮的生命!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5.12汶川大地震中,一位母亲为了自己几个月大的孩子的安全,做出了这样的举动——她把孩子搂在怀里,双膝跪地,身子前倾,双手着地支撑身体,成匍匐姿势。这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死亡姿势。

儿女有了快乐,父母也就快乐;儿女伤心,父母也就伤心。可以说,世界上最挂念我们的是父母,最疼爱我们的也是父母。父母为了我们可以抛弃一切,甚至是生命。可有些人连自己父母的喜爱都不知道,甚至连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当你每次过着快乐的生日的时候,你肯定不会想到撕心裂肺的分娩和父母悉心的养育。如果在他们生日的时候,你为他们带上一句话,哪怕是一句祝福的话,他们也一定会感动的热泪满眶!

孝,其为人之本,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算是拥有一个合格健全人格的人。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不要总认为父母所作一切理所当然,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可爱的世界已经足够伟大了!还要把我们养大成人,并且不求任何回报,默默的付出这还不足以让你感谢吗?感恩父母吧!感恩父母为我们做的一切!

在此,我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永远健康、快乐!

推荐第4篇:孝读后感

孝读后感

1.读《新二十四孝》有感(暑假读后感)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读后感。”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孝是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从古至今,五千年的中国长史上,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他们感天动地的故事流传后代,万古长青!

暑假里,漫游在社区图书馆的我被一本《新二十四孝》吸引了。翻开书,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映入眼帘,一句句发人深省的话语在耳畔响起,顿时令我百感交集!其中,一个名为《感激》的故事更是令我难以忘怀……

在柏林交响乐团的访华告别演出上,有这样一位中国姑娘,名叫张姗姗。她已是这个着名大乐团的小提琴副首席。每当她谈起今天的成就时,总忘不了一个人,那就是她的母亲。从6岁开始,在母亲的督促下,姗姗唯一的游戏就是拉小提琴;每逢周日,不管刮风下雨,妈妈总带着小姗姗从郊区到几十里远的市区辅导老师家学练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张妈妈将女儿培养成才时,自己却突然被病魔击倒了。但作为女儿的姗姗始终没有放弃,时时陪伴在母亲身边,与母亲一起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张姗姗,一个孝顺的姑娘。她不正是我们当代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楷模吗?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更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他们像一棵参天大树,无私的为我们奉献着他们的光辉!明朝大学问家陶宗仪说:“孝为百姓宗。”唯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会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是个富有责任心的人,一个有望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爱,是一缕阳光;爱,是一丝雨露;爱,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人类为爱而生,生来被父母爱着,那我们这些孩子,就不能向关爱着我们的人付出我们的一片爱吗?

曾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老人,老伴已亡,临终前,让他给女儿一百个幸福。但家中女儿女婿却冷眼对他,希望他早死。为了完成老伴的遗愿,他为女儿做了九十八件事,在为女儿买香蕉的途中,被车撞死了,临终前说:‘我的死是给我女儿的第一百个幸福!’

当前的社会上,有多少人是故事中的那个女儿,她们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却从未想过父母的劳累与辛苦;从未帮父母做过一件小事;从未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孝顺父母。真希望他们能看看《新二十四孝》这本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做一个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的好孩子,读后感《孝读后感》。

孝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自古“以孝治天下。”孝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孝很简单。在父母劳累时为他们锤锤背,倒杯茶;在父母忙碌时,帮他们做几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学习工作上,有一些成就,让父母欣慰……这些就是父母最想看到的!

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从来不求回报,不要求我们长大后报答他们,只希望我们能健康茁壮地成长,长大后做一个正直的人,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同学们,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能世代传承,为了构建和-谐美好的文明社会,让我们一起呼吁吧:

让我们一起弘扬民族孝道精神,做一个有孝心,懂孝道的人,让中华孝道精神世代传承!

2.《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校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推荐第5篇:读后感图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今天,我读了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我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讲的是海伦·凯勒小时候因一场疾病,导致了耳朵失聪、眼睛失明,最后连话都说不了了,成了残疾人。但她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和残疾做斗争,克服了种种困难,靠顽强的毅力成为作家的故事。

我最喜欢这本书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章的内容。在书中写道海伦·凯勒如果是一位大学校长就要开设一门怎样使用眼睛的课程,告诉学生们怎样用心观察那些他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增添他们的学习乐趣。海伦·凯勒的心愿是能拥有三天光明。她想看看自己的老师和朋友,记住她们的模样;她想看日出、参观博物馆、看电影;她还想看看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海伦·凯勒多么想拥有光明,能用眼睛看见美好的世界。告诉我人们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海伦·凯勒是盲、聋、哑为一身的残疾人,但她还是努力学习、热爱生活,

为社会做贡献。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我想一个

残疾人都能认真的生活,不虚度光阴,那么我们这些

健康人应该报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快乐的生活。我现

在是一个小学生,应该快快乐乐的学习和生活,趁着

年少学好本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年八班张钰

推荐第6篇:孝在我心中读后感

《孝在我心中》 读后感

今天,我在网上看了,《孝在我心中》。

我感受最深的是:

汪贵仙的眼睛湿润了。几天后,她将外婆接到了海口。尽管业主免了她的房租,但除了课余时间打工有一些收入外,汪贵仙并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日子过得还是比较艰难。尽管如此,每个星期,汪贵仙总要想办法买点肉给外婆增加营养,而她自己,却总是推说不喜欢吃肉,把好的菜都夹到外婆碗里。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原来连站起来都困难的外婆,现在竟然能稳稳当当地走路了。

为了让外婆开心,汪贵仙再忙也要挤出一些时间带外婆到周边走走。她带外婆去过公园,去过热闹的商业区。外婆很高兴,时常在人前说:“我这个外孙女啊,孝顺!”

带着外婆读书,毕竟是很大的负担。有人问汪贵仙对此有什么想法,汪贵仙想也没想就说:“外婆的舐犊之恩深似海,我们一生都难回报。不管自己多苦多累,不管日子有多艰难,我绝对不会让外婆离开我,不会让外婆受委屈。”

在黄来女的细心照顾下,父亲的病渐渐好转,说话逐渐清晰流畅,并开始下床走路。黄来女不时扶着父亲到门口大树下乘凉,给父亲扇扇风、讲讲笑话。同学隔三岔五地到她家来聚餐,大家每次都买很多菜,小小的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阳春三月,樱花正艳。黄来女搀扶父亲一起来看樱花,同学争着相伴,一路谈笑风生。黄来女鼓励父亲说:“爸爸,今年我搀扶你来看樱花,明年你可要争取自己走着来啊!”

黄来女这个愿望,在父女俩的共同努力下,果真实现了。第二年的阳春三月,一个晴朗的日子,黄来女搀扶着父亲走上了樱花大道。武大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刘昊同学,为他们义务讲解武大的百年历史。黄爸爸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从樱花大道到理学楼,从人文馆到珞珈山,美丽的校园留下了父女俩的欢声笑语。

父亲得的三种病都是顽疾,需要长期治疗。对此,黄来女早做了足够的思想准备,她说:“不管怎样,我都要把爸爸的病治好。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带着爸爸,和爸爸生活在一起。”

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黄来女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她默默地许下心愿:要照顾好父亲,优秀地完成学业。日后,在有能力帮助别人时,我要尽力地去帮助更多的人,永远将爱心传递下去.

夫和婆婆不同意,张建霞不再做声。家人的好意让她觉得自己更应该义无反顾。她瞒着家人,一个人勇敢地去抽血做了化验。化验结果出来了,医生说,她是O型血,而且从各项指标看,可以为公公做肝移植。听到医生的解释,她心里感到很高兴。现在不用再等肝源了,用自己的肝就可以救公公,公公有救了。

可是,当丈夫和婆婆知道她可以为公公做肝移植手术时,并不像她那么高兴。婆婆当时就流了眼泪,她说:“建霞啊,你能有这个心婆婆就知足了,怎么能用你的肝?你爹你娘只有你一个闺女,况且孩子还小,你要有个好歹,咱家可怎么办?你父母怎么办?不行!”公公也坚决地摇头:“不能让儿媳妇捐肝!这病怎么也治不好的,我不治了,回家。”

张建霞动情地劝说道:“爸、妈,别人能捐,我就能捐。我年轻,恢复起来也快,你们不同意,就是不把我当自家人。如果因为没有肝源我爸不在了,我能给爸捐却没捐,这辈子我也不能心安啊!”说着说着,张建霞流泪了。公公、婆婆、丈夫也都流泪了。

在张建霞的坚持下,公公、婆婆和丈夫终于同意张建霞捐肝。医生严肃地告诉张建霞:“为公公做移植手术,需要你献出三分之二的肝脏。希望你慎重考虑。”

“公公是我和丈夫的亲人,我不救他谁救他。请医生为我做手术吧。”张建霞斩钉截铁地说。医生深受感动,对手术的方案更加精益求精,在医生和病人的共同努力下,这次肝移植手术做得非常成功。

张建霞,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孝老、救亲的人间大爱。

在家里,她与妈妈合盖一床被子。“妈妈身体不好,怕她睡觉时不盖好被子,那会受凉的。”小东艳总是这么说。而此刻,她又在想,没有女儿陪伴,不知道妈妈今晚能睡得好么?为妈妈蒸好的馒头,她知道热了才吃吗……

“东艳,在想什么呀?”一位服务员姐姐问。

“我在想妈妈,”东艳毫不隐瞒自己对妈妈的想念和牵挂,“如果在家,我现在该帮妈妈洗脸洗脚了。”

“没关系的,你妈妈都是大人了,她知道照顾好自己的。”服务员姐姐安慰东艳,并送给了她一个苹果,“你尝尝吧。”

东艳接过苹果,放在手上一直不动。

“你吃吧,姐姐洗干净了的,可甜了。”

“不,我不吃……”东艳摇了摇头。

“为什么,你不喜欢吃苹果吗?”服务员姐姐问。

“喜欢啊……”

“喜欢为什么不吃?”

“姐姐,我告诉你,你可别对别人讲啊……”倪东艳踮起脚尖,附在服务员姐姐耳朵边悄悄地说,“我想留给妈妈吃……”

服务员姐姐听了这话,差点掉下了眼泪。

颁奖仪式开始了,倪东艳从一位领导伯伯手中接过了鲜花和奖状。她想,这个奖拿回家,妈妈一定会很高兴。倪东艳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对妈妈更加孝顺,让她的日子过得更加快乐。

此时此刻,9岁的女孩倪东艳心里牵挂着的,仍然是自己最亲最爱的妈妈。

读了后我要时时刻刻都要做到孝在我心中。

推荐第7篇:24孝读后感

读二十四孝有感

谁用虬劲的手臂,为我撑起一片无邪的天空,没有风也没有雨,谁赠我傲翔的双翅搏击长空。而我, 始终飞不出那一双牵挂的眼神。没有回头我在飞翔飞翔,是我的愿望,回想吧,来自深夜的一声咳嗽,叩醒我们沉睡的心灵时,我听到筋络退化的声音,我听到皱纹肆意绽放的声音,我听到黑发脱落的哀怨这一刻我为你们哭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孝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主要美德,为齐家治国之良箴。我国以孝为本的教育力量,可以感化冥顽,减少罪恶。孝,并非只对父母敬养而言,对自己德性、智能的修养,对国家社会的尽责,也都是孝的表现。孝的原理有普通性,孝的应用有连续性,人类上有祖宗,下有子孙,我们是联系祖宗与后代间的一环,我们应有的职责是:将历代祖宗所辛苦缔造的文化好好保存,而加以发扬光大,传之子孙,亿万斯年,代代如此。不幸,近百年来,欧风东渐,国人咸知追逐物质文明,轻视固有道德,民德日簿,孝德益晦,实属可痛。殊不知,我中华民族固有伦理道德及思想之准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经大本,得之则兴,失之则亡。

学了“二十四孝”我决心好好孝敬父母,如“百里负米”“怀橘遗亲”“涤亲溺器”等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尊敬爱戴我的爸爸妈妈。

“二十四孝”固然为古人所推崇,但在当今社会仍不可照搬照抄。其中很多东西是当今社会所不容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繁衍是儒家孝道的最重要内容,而 1

孝道是如何一步步被扭曲为礼教的?“埋儿奉母”的故事被选入“二十四孝”,其实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神道设教,寓意对母亲的孝心足够诚挚能够感动天地,出现奇迹。孝心诚挚,合乎人情,孝行的表达方式却未必合理,以违背常理的做法行孝道是不可能感动天地的。中国的家庭传统对晚辈着实有些不够尊重,个中的“理”与“礼”之辩,尤其值得传统复兴者思考。但不论如何,脱离了人情的礼,就不再是道德,而是政治控制人心的手段。所以我们对于“二十四孝”不能盲目的模仿,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正确的继承。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始终不缺乏孝子。

•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亲。有一次在他回家看望母亲的时候,他的母亲由于行动不便,年老多病,把裤子拉脏了。当她看见陈毅进来,忙把脏裤子藏到褥子底下。当陈毅发现褥子下的脏裤子之后,埋怨母亲为什么把裤子藏起来,自己的儿子有什么顾忌的。她母亲说:“这粗活还是让别人去干吧。”陈毅却说:“我是您的儿子呀?别人怎能代替呢!”说罢,三下五除二就把裤子洗好了。 这就是伟大的革命前辈对孝的演绎,当今社会同样不乏孝子。

• 2005年2月17日晚,中央电视台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来自山东枣庄的田世国,因为“捐肾救母”的事迹和刘翔、徐本禹、袁隆平、任长霞等一并荣膺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

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

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在颁奖典礼上,这样一段颁奖词让田世国一夜成名。

田世国之所以入选“感动中国”候选人,该活动组委会认为,亲人间通过捐肾延续病人生命,在中国屡见不鲜,但绝大部分是父亲或母亲捐肾给年幼的子女,或是兄弟、姐妹间捐献身体器官。田世国捐肾时38岁,其母已经68岁,像他这样晚辈捐肾给年迈的长辈,非常罕见,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孝敬长辈的优良传统。他用自己的故事解读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

推荐第8篇:《孝在我心中》读后感

这本书讲叙了许许多多感恩、坚强的故事。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是:“小小顶梁柱”,讲了吴玉金12岁,父母双亡,她只好当家里的顶梁柱。她要照顾智障的哥哥姐姐及比她小两岁的弟弟。她必须每天清晨起床,先叫醒弟弟,让他刷牙、洗脸,然后,去做早餐。家里很穷,只有两只羊。政府每月给100元低保金,她不舍得吃穿。她太懂事了!

想想我自己,每天清晨起床,是妈妈帮我穿衣穿裤,倒好水,挤好牙膏,等我来刷牙,早餐也是妈妈准备好的。我的一件衣服、一个玩具都不止100元,和她比较,我感到自己十分幸福!也感到十分惭愧。

我觉得这本书所有出现的主人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颗感恩、坚强不息的爱心。为了让自己的家人早日恢复健康,不怕辛苦,不怕劳累,进行照顾家人。我以后也要向他们学习,要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朋友。

推荐第9篇:孝在我心中读后感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孝在我心中读后感。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常言道:“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是啊!小乌鸦还懂得吧食物吐出来给父母吃,羔羊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想母亲表示感谢;人要是不孝敬他的双亲,就连禽兽也不如啊!

是谁给予我们的生命?是谁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们拉扯大?又是谁把我们抚养成人,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是父母!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上,读后感《孝在我心中读后感》。特别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的。自从我们来到这人世间,父母又要给我们换尿布,喂我们吃饭,教我们学说话,学走路。如果有人问我的启蒙老师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父母!”等到大一点,父母就教给我们一些道理,送我们上学,让我们有更好的教育。而且,父母每月还要给我们零花钱。可我们却不知好歹,乱用零花钱,一点都不了解父母的心思。当我们做错事惹父母生气时,父母就会教育我们;当考试取得好成绩时,父母就会奖励我们;当衣服弄脏时,是父母用双手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当我们考试考砸时,父母就会鼓励我们下次再努力;当我们……

父母给我们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他们在我们身上下的功夫也太多太多了。父母对我们的爱凝聚了他们多少血汗!他们也不希望得到什么,只希望自己的儿女好好做人,父母也就心满意足了!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父母默默地为我们操劳。如果你很细心,就会发现父母的脸上多了一丝皱纹,父母的头上多了一丝银发。父母对我们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帮妈妈做做家务,给他们沏杯热茶,把好吃的留给父母吃等等。而且现在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长大以后好好报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敬”是每个少先队员所要做到的,都应该做到,就像晋朝文学家李密那样,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推荐第10篇:24孝读后感

《二十四孝》读后感

我有一本书,这本书很特别,它的名字叫《二十四孝》。我马上打开,看了起来。我读了第一篇,《孝感天地》。这篇文章主要讲我国古代有一个圣贤的君主,他的名字叫舜。舜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父亲取了个后妈,后妈生了个弟弟叫象。从此,舜的后妈和父亲就不喜欢他了,并且虐待他。他父亲还扬言要杀了他。但是,当舜的父母亲生病的时候,舜马上回到父母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

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大象跑来为他犁地,小鸟飞来为他播种。舜在河里捕鱼,遇上了狂风暴雨,可是他却一点也没事。舜孝顺父母的事,感动了首领尧。尧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舜,并且还把自己的王位让给了舜。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舜感动了。我要向他学习,在家做一个孝顺父母长辈的好孩子、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和同学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姑姑说:百善孝为先。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二十四孝》是儿时必读的书。

《二十四孝》这本书里的二十四个故事,每个都很精彩,每个都很感人。

像第十七个故事——《哭竹生笋》这个故事,它主要是讲了晋朝的孟宗,年少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将他抚养成人。在母亲的督促下,他终于有个成就。孟宗十分孝顺。有一年,母亲突然病倒了,难以咽

下饭菜,只是很想喝竹笋煮的羹汤之类的东西。可当时是冬天,哪儿有新鲜的竹笋呢?孟宗跑到竹林里找啊找,可是找不着,他急得扶着竹子大哭。这时,奇迹发生了,他泪水飞洒处,都长出了新鲜的竹笋。孟宗很高兴,挖了几棵捧回家,精心做成羹汤,母亲喝了汤,病也治愈了。

说是竹笋羹汤把孟母的病治好的,倒不如说是孟宗的孝心把孟母的病治好的。孟宗能力有限,自然会在如此矛盾的情况下手足无措。

但孝心还是感动了天地,使冬天长仙笋。无论这是真的故事还是神话,孟宗的孝心十分难得呀!

总之,《二十四孝》这本书几乎每个故事都这么引人入胜,令人叹为观止。

第11篇: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三篇

引导语:想必很多人都读过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而相关的读后感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篇1: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今日无事所以多读了几遍,《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从当时的儿童读的书谈起,回忆了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是先高兴,高兴之余接着是扫兴,知道了“孝”有如此之难,以前妄想做孝子的计划,也彻底从“我”的心底消失了的感受。从文章字字句句,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孝道的虚伪。

文章中重点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孝道的故事,指责了封建社会孝道残酷,不顾儿童性命,将肉麻当做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从文章中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的强烈抨击。

篇2: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郭巨埋儿》的描写。这一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鲁迅先生在《旧事重提》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不是 让谁照著学,而是一点,让大家明白,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 我们应该去爱自己的的父母, 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要学习这种文化,而非是模仿 是通过故事告诉大家孝敬父母。

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前文已说过,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

让我们的英雄走下神坛吧,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那些不见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满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环、然而闪耀着“人”的光辉的面容。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歌唱那些软弱、怯懦、犹豫背后的高贵与坚强,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篇3: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放假第三天,按照原计划我每天在《朝花夕拾》的这册散文集中阅读一篇先生的文章。而今天所读的便是先生的《二十四孝图》。

鲁迅先生的此篇文章更像是《二十四孝图》这本古籍的读后感,而我所写的则是先生的这篇读后感的读后感,这边让我感到不少压力了。

鲁迅先生是20、30年代新白话运动的领袖人物,而这篇文字也正是从白话运动入手。先给予那个所谓的绅士冲击,阐明先生对于白话运动的立常为了加强说服力,先生便以而是读过的《二十四孝图》入手,揭开封建卫道士羊皮下的真狼面目。

为了读懂先生的这篇文章,我还将《二十四孝图》的原文找出,加以对比阅读,让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先生的这篇文章。“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这些文章都是传扬封建礼教中的“孝”的脍炙人口的文章。

文中表达的这些“孝”不少都是愚孝,违背了人性的孝道,甚至是为了人颂之为“孝”而“孝”,封建时代也讲求“礼仪孝悌”,但这些所谓的“孝”实在是无法用当下的孝道观念去衡量的。郭巨可谓至孝,家里贫困,孝母之心值得称赞,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实在违背了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这样的故事在书中随便翻翻举目全是!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这样一种封建的吃人的礼教,实在让人感到可悲!

封建时代的信仰与理念并非都是要继承或抛弃的。但是孝乃百善之首,如何正确地进行理解才是最正确的。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理当传承发扬!但这样的愚孝是可悲的,而捍卫这些的披着羊皮的卫道士们更是可耻的!

第12篇:《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篇1:《二十四孝图》读后感范文】

今天,我从书架里拿出来从未看过几眼的鲁迅先生晚年时期之作——《朝花夕拾》,而仔细去看内容,却发现这部散文集中写的,有全是鲁迅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之事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去到晚上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篇,回味无穷。

我幸运地读到了其中的一篇散文——《二十四孝图》对于这样的一篇文章,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这本书主要技记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了尖锐的抨击,给了我很大的心灵震撼!

【篇2:《二十四孝图》读后感范文】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郭巨埋儿》的描写。这一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鲁迅先生在《旧事重提》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不是让谁照著学,而是一点,让大家明白,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去爱自己的的父母,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要学习这种文化,而非是模仿是通过故事告诉大家孝敬父母。

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前文已说过,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讽刺国民政府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

让我们的英雄走下神坛吧,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那些不见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满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环、然而闪耀着“人”的光辉的面容。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歌唱那些软弱、怯懦、犹豫背后的高贵与坚强,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篇3:《二十四孝图》读后感范文】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

第13篇: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精选多篇)

文章讲作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感受,揭示封建孝道虚伪残酷,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作品着重分析“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伦纪,诬蔑古人,教坏人”。作品当时反白话文、提倡复古倾向予以尖锐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本讲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书,主目宣扬封建孝道。但其“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晋代有个叫郭巨,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家产分两份,给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

母极孝。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妻子商量:“儿子以再生,母亲死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儿子抱出,挖坑埋。兴好挖出坛金子,才免儿子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性,人贵”人本观念。看似孝,其实残忍。古有求神父母治病舍身,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念,今有父母治病献五脏,极少有父母去杀人。节约粮食,就想自己亲生儿子杀,则有违老母爱孙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有人这种孝举,称“愚孝。“

随便翻《二十四孝图》,这样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读后感《二十四孝图读后感》。“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冷酷无情;“孝感动天”、“

假期读了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这样的一篇文章,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

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感受,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以及了中国儿童可怜,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

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

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二十四孝图》,才明白有些内容是不人道的。《二十四孝图》中的内容非但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还让人产生了不可名状的恐惧。不禁试想在这样必须舍己的状态下,才能尽孝,正常人又怎能做到呢?这无非是封建制度下的愚民政策。它只会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这无非是便于统治,而不是尽孝。对这样的孝道加以宣扬,这不正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人吃人的世界”?

我仿佛能想像到,在那时一个年幼的孩子听过《二十四孝图》,正睁大眼睛小心翼翼地看着父母的一言一行,时刻

担心自己也有被埋掉的危险。可爱而又幼稚孩子的童心,竟被这故事吓到如此地步,这难道是封建统治者所始料不及的?我想这恐怕是他们所期望的。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讲,封建孝道教育不过是将“肉麻当作有

趣”,我似乎感觉到先生嘴角的一丝冷笑了,他犀利的笔锋似乎在说:“这根本不顾儿童性命的‘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罢了!”

如果要细细分析《二十四孝图》中所谓的孝,我觉得“郭巨埋儿”的一段可以当作一个范例。”郭巨埋儿”的故事是说一个孝子郭巨,家里贫穷,生了儿子之后怕养不起老母,就要把亲生儿子埋掉。我想,那些把这个故事改编润色、一代代传下去奉为典范的人们,本来是要赞扬郭巨的孝顺吧。可年幼的鲁迅读了后,竟然“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的”,竟然

对这些孝子们产生了抵触心理,

“不仅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父亲去做孝子了”。这是何等的悲哀!

很多人认为,鲁迅这般话太过激,不过我认为这是一篇掷地有声的批判封建意识的宣战书。并且关于老莱子稍近人情的记载以及刘向《孝子传》说郭家要埋郭巨时掘得黄金一釜,郭巨并未被活埋的记载,说明《二十四孝图》是那些儒者编了来骗人的,是用来摧残儿童心灵的。

不过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因为本来凡事都有个度,过了度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

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

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

说行天下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这次回国讲学,在香港机场转机,候机,历经数小时。得空翻阅了《二十

四孝图》。发现了江夏一个伟大母亲的智慧。特发表拙文,与家乡人分享。

据《三国志》记载。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孟宗,字恭武。孟宗以孝著称,后来官至司空,所以史称孟司空。是个闻名遐迩的大孝子。

父亲英年早逝,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则是极有智慧的女性。时时教导他刻苦学习,廉政爱民,为他日后的成就打好道德的基础。

孟宗的母亲十分善良,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孟宗少年就投奔南阳名师李肃求学。

有一年冬天,天气十分寒冷。她特地缝制了一床又厚又大的被褥给儿子送去。人们看到这么大的一床被子,都十分奇怪。孟宗的母亲却深情地说:“我儿子的学友大多很贫寒,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结交朋友,这床大被子正好为他们一起盖用,共同御寒,增进他们学友之间的感情。”大概纨绔子弟不会与这般“同条被窝”的贫寒学子多攀交情吧。一

帮勤奋好学的上进少年,就这样在冬天,相互勉励,磨砺意志,寻求济世救民的良方。

这母亲不单爱自己的孩子,还想到那些年棉被都没有的穷学生。被子不单是避寒之物,更是孩子结识好学上进的学友的方式。“物以类聚,鸟以群分”。这伟大的母亲知道,贫寒上进的同学,才是一生受用的良师益友。吃喝玩乐,则学业难成,修养浅薄。

负笈海外15年的我,曾也是在江夏的寒冬中发抖。最近回国讲学,周末,下午5点左右,偶尔经过母校原一中的旧址时,看到校门前后几十米,到处是送餐的家长们,与孩子蹲在街角或台阶上,急急地吃着饭。长辈的那种殷切,那份关爱,确实叫人为之动容。只有为他们祈祷:愿学子成才,愿父母健康,也愿为他们提供一个避风的小亭或走廊。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假期读了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

图》。这样的一篇文章,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感受,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以及了中国儿童可怜,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

其实我们只要真正地爱我们的长

辈,用亲情,用温暖感动他们就能真正做到孝顺,并且做好孝。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图文并茂,非常感人。我发现,百事孝为先,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二十四孝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为母埋儿、扇枕温衾、拾萧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其中,我最喜欢刻木事亲,意思是: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见面,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子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

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虽然这篇文章里木头人的手指会流血不现实但古代人真的是孝顺。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该怎么样,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这要那,达不到要求就发脾气,有时对父母和长辈说话、行为很不礼貌。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对“孝顺”二字没有做好。读了这本书,我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

第14篇: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二十四孝图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

鲁迅的文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二十四孝图》。这样一篇文章,虽然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其中郭巨埋儿是说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欲有违人道。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2)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己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伤心,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所以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麽孝顺,我们现代人就更应该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妈妈和我在家。突然,妈妈的肚子疼了起来,妈妈叫我拿药来,可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麽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为了妈妈,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妈妈,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现在,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妈妈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郭巨埋儿》的描写。这一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鲁迅先生在《旧事重提》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不是让谁照著学,而是一点,让大家明白,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去爱自己的的父母,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要学习这种文化,而非是模仿是通过故事告诉大家孝敬父母。

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前文已说过,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讽刺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

让我们的英雄走下神坛吧,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那些不见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满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环、然而闪耀着“人”的光辉的面容。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歌唱那些软弱、怯懦、犹豫背后的高贵与坚强,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4)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读了《二十四孝》故事,其中有几只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刻。分别是哭竹生笋、卧冰求鲤、弃官寻母……

哭竹生笋讲的是在三国的时候,有一个孝子,叫孟宗。从小爸爸就死了,家里十分贫穷,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妈妈年纪老了,体弱多病。不管妈妈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妈妈病了,想吃竹笋烧的菜,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着竹子大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卧冰求鲤讲的是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小时候失去了妈妈。后来后妈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他坏话。他父亲对他也开始不好了。王祥的后妈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光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求鲤鱼。正在他求的时候,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烧给后妈吃。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读了这两只故事,我知道长大了要报答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要孝顺爸爸妈妈。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5)

捧着鲁迅先生那本《朝花夕拾》,翻了好一会儿,半天没憋出一句话来。虽说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坛当之无愧的巨匠,但我总觉得他的文笔太过深沉晦涩。也许是我的觉悟低了些吧,连思想也有些不同的,就像那篇《二十四孝图》。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讽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并不是否定鲁迅的观点。的确,新中国是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的确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左。

不得不承认的是,二十四孝的确有着一些像“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话的故事。也有一些极端一味的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你可以称之为荒诞,但它只是仅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还是好的。试问难道真的有人去学着文中那般卧在冰上,求着鲤鱼的到来?有真的有白发老爷在故作小儿状吗?

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

孝并不像鲁迅所言的那番“难到了几十几百倍”。父母累了送上一杯热腾腾的暖茶,看见你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看见成绩单上那喜人的成绩。我想知一切都足以让父母舒展眉头的了。可惜,有人连这一点小事也做不到,让双亲头上的白发添了一根又一根。

二十四孝没有错,它的最终母的只是希望后人更加孝顺,更为懂事。儒家思想的确在某一方面迫害了人,但我们不可以完全否定,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发现它优秀的一面。因此原谅二十四孝吧!

第15篇:《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二十四孝图》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1

捧着鲁迅先生那本《朝花夕拾》,翻了好一会儿,半天没憋出一句话来。虽说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坛当之无愧的巨匠,但我总觉得他的文笔太过深沉晦涩。也许是我的觉悟低了些吧,连思想也有些不同的,就像那篇《二十四孝图》。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讽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并不是否定鲁迅的观点。的确,新中国是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的确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左。

不得不承认的是,二十四孝的确有着一些像“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话的故事。也有一些极端一味的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你可以称之为荒诞,但它只是仅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还是好的。试问难道真的有人去学着文中那般卧在冰上,求着鲤鱼的到来?有真的有白发老爷在故作小儿状吗?

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

孝并不像鲁迅所言的那番“难到了几十几百倍”。父母累了送上一杯热腾腾的暖茶,看见你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看见成绩单上那喜人的成绩。我想知一切都足以让父母舒展眉头的了。可惜,有人连这一点小事也做不到,让双亲头上的白发添了一根又一根。

二十四孝没有错,它的最终母的只是希望后人更加孝顺,更为懂事。儒家思想的确在某一方面迫害了人,但我们不可以完全否定,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发现它优秀的一面。因此原谅二十四孝吧!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2

鲁迅的文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二十四孝图》。这样一篇文章,虽然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其中郭巨埋儿是说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欲有违人道。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3

寒假通过老师的推荐,我看了《孝经·二十四孝》这一本书,并从中学到了许多道理。孝,自古以来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一代又一代得传承着,迄今为止,依旧被人们所重视。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个都没有孝心的人,是没有道德的。孝,是一切品质中最为基本的一个,但是却又是最为重要,很多人也并没有做好的。孝,是一个人一生的作业,无论你是万人之上的富豪,还是流浪街头的乞丐,你都要孝敬父母,感谢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将我们养育长大、教育我们,所以,孝敬父母是我们天经地义的。一个孝顺的皇帝,对百姓也能施仁政;一个不孝顺的皇帝,再兴旺的国家也会灭亡。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最基本的就是从是否孝敬父母看出。

现在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繁忙”,经常早出晚归、游荡他乡,哪怕好不容易有时间陪父母,也总是厌烦地辞掉,宁愿去陪朋友一起发呆,也不宁愿回家看看愈发憔悴的父母。

近日有一档十分火热的综艺节目《旋风孝子》几位明星和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一起度过六天五夜,用自己的行动弥补失去的孝行,其中所有的家长都表示:自己的孩子太忙,并没有时间。这也引发了各大网络的关注:孝,是否被我们说得太过于轰轰烈烈,而忘记了自己的本质?父母并不在乎你的官衔职位,而是想要让你多陪陪她,就像你小时候他们陪你一样。尽孝并不是一两天就可以了,而是要每天都坚持,为父母做好每件点滴小事,让他们感受你那颗最诚挚的心就足以。

从现在开始尽孝吧!我想我们都不希望有后悔的那一天。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4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神州大地,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懂得理解长辈的心,懂得感恩、懂得孝敬长辈。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最后,我愿中华美德——“孝”道世代传承!

第16篇:《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二十四孝图》,才明白有些内容是不人道的。《二十四孝图》中的内容非但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还让人产生了不可名状的恐惧。不禁试想在这样必须舍己的状态下,才能尽孝,正常人又怎能做到呢?这无非是封建制度下的愚民政策。它只会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这无非是便于统治,而不是尽孝。对这样的孝道加以宣扬,这不正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人吃人的世界”?

我仿佛能想像到,在那时一个年幼的孩子听过《二十四孝图》,正睁大眼睛小心翼翼地看着父母的一言一行,时刻担心自己也有被埋掉的危险。可爱而又幼稚孩子的童心,竟被这故事吓到如此地步,这难道是封建统治者所始料不及的?我想这恐怕是他们所期望的。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讲,封建孝道教育不过是将“肉麻当作有

趣”,我似乎感觉到先生嘴角的一丝冷笑了,他犀利的笔锋似乎在说:“这根本不顾儿童性命的‘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罢了!”

如果要细细分析《二十四孝图》中所谓的孝,我觉得“郭巨埋儿”的一段可以当作一个范例。“郭巨埋儿”的故事是说一个孝子郭巨,家里贫穷,生了儿子之后怕养不起老母,就要把亲生儿子埋掉。我想,那些把这个故事改编润色、一代代传下去奉为典范的人们,本来是要赞扬郭巨的孝顺吧。可年幼的鲁迅读了后,竟然“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的”,竟然

对这些孝子们产生了抵触心理,“不仅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父亲去做孝子了”。这是何等的悲哀!

很多人认为,鲁迅这般话太过激,不过我认为这是一篇掷地有声的批判封建意识的宣战书。并且关于老莱子稍近人情的记载以及刘向《孝子传》说郭家要埋郭巨时掘得黄金一釜,郭巨并未被活埋的记载,说明《二十四孝图》是那些儒者编了来骗人的,是用来摧残儿童心灵的。

不过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因为本来凡事都有个度,过了度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第17篇:《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

说行天下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第18篇: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一)

鲁迅的文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二十四孝图》。这样一篇文章,虽然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其中郭巨埋儿是说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欲有违人道。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郭巨埋儿》的描写。这一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鲁迅先生在《旧事重提》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不是 让谁照著学,而是一点,让大家明白,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 我们应该去爱自己的的父母, 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要学习这种文化,而非是模仿 是通过故事告诉大家孝敬父母。

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前文已说过,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

让我们的英雄走下神坛吧,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那些不见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满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环、然而闪耀着\"人\"的光辉的面容。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歌唱那些软弱、怯懦、犹豫背后的高贵与坚强,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三)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第19篇:“入则孝”读后感

“入则孝”读后感

“入则孝”,这是《弟子规》的第一章节。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字斟句酌地读完“入则孝”这一章节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中华古文化的文字的朴实、意义的深远及其永不褪色的道德魅力。

“入则孝”,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父母呼,应勿缓”,这个直接的字面解释,就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为什么要“应勿缓”?“应勿缓”就是表示一种恭敬。假如父母叫到我们,我们拖拖拉拉、迟迟疑疑、慢慢吞吞,这样子的话就没有恭敬心。而孝一定要体现在一个敬字上,孝敬、孝敬,你没有敬父母这种心,怎么能说有孝心?所以,“应勿缓”是一种孝敬。反省自己,既为人子,又为人母。自觉在孝道还算做得可以,基本是“父母呼,马上应”。可无论怎么掐着手指算,每天忙于照顾自己的家庭、孩子,忙于工作,陪父母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深感惭愧;特别是远在异乡的我们,人到中年,既不能膝下承欢,端茶倒水于左右,接父母到身边又是那般的不现实:记得有几回想接母亲过来长沙久住,结果:每天大清早一家子就上班的上班,读书的读书去了,留下老人一个人在家,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没得个熟人聊天,中午也没看得见个人影回家。如果回家晚了,年迈的母亲已做好了饭菜,很是愧疚。母亲呆了一个星期就硬是争着要回老家,唉。可我们慈祥的父母们却很少计较这些,反而一再地觉得不能为我们再次尽力而唯唯诺诺;哪怕是过节回家买上几件衣服、几件礼物给父母、长辈,他们都会非常欣喜地说“谢谢,谢谢!”他们何尝想到过曾经为我们付出的一切?相比之下,对父母,我们付出的太少太少。再则,有了“入则孝”的思想,其实我们对待别人家的长辈,也会有了象对父母那样的心去对待他们,因为,一切已成为习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做人,只有诵读了《弟子规》,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从小学做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第20篇:孝文本纪读后感

《孝文本纪》本篇主要讲述了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一生的文治武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孝文本纪读后感范文1

看了孝文本纪。感觉孝文帝此人最大的特点是谨慎、宽仁、谦让,接近完美。

他经常说的话是:“寡人不佞,不足以称宗庙。”“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享,天下人民未有嗛志。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其安之。”“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虚怀若谷,谦让之至。

做的事是:废除连坐法和肉刑、减轻刑罚;提倡农耕,免农田租税;取消修建露台的打算;遣列侯之国;罢卫将军军;遗诏要求简化哀悼礼仪,后宫夫人以下直至少使,全都让他们回娘家;等等,则是体现了文帝对百姓的仁爱、宽厚,以国家、百姓的安宁为重。

对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四处立碑,歌功颂德;不惜巨资派人入海求仙、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随意杀戮无辜等等,反差巨大。与秦二世的残暴苛虐相比更是天壤之别。

孝文帝当政后行事的谨慎和对百姓的宽仁体谅,估计与他在吕太后执政期间在民间体会到的疾苦有关。可见对真正的人才来说,挫折与磨难真的是人生财富啊。

孝文本纪读后感范文2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这是从昨天读的《史记·孝文本纪》中摘录的一段。这段文本说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孝文帝想建造一个露台,于是找人来寻价,听说需要百金。他觉得贵于是就不造了。第二件事是他衣著简单,平时就穿绨(tí)做的衣服。并且要求他宠幸的妃子也要衣著朴素,物用从简。第三件事是说他死后安葬在霸陵,墓里面都用瓦器,没使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做陪葬品。素闻汉室崇尚敦朴节俭,与民休息,孝文皇帝生死以效,才成就了汉孝武皇帝时的繁荣。

这段文字在今天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觉得,做官的、经商的有时闲有还是都看看《史记》,哪怕仅仅借鉴一点点,我们的社会都会更加有效率。这恐怕也就是读历史最现实的意义,司马光用四个字概括了这点,叫“资治通鉴”。

孝文本纪读后感范文3

写了这个题目,觉得不是很妥,因为我感觉汉文帝这个人在历代的皇帝里确实非常好,再加上司马迁的不厌其烦地描写,一个仁义慈悲以民为本的皇帝形象让人无法质疑。说他扮猪有点大逆不道,但是仔细想想,还是有点道理。

扮猪吃老虎是说老虎样的英雄人物,为求达到一种企图,故意诈呆扮傻使人家上当。看完《孝文本纪》,感觉这个人除了德行好,别的手段没有什么。其实,我想,这只是司马迁自己的一厢情愿吧?为了指责汉武帝,不惜在汉文帝上浓墨重彩,把“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写的无以复加,其实,一个老好人,如果没有手段,只会人善被人欺。

想想当时的现状,并非天下太平,由代王到皇帝的路可不是那么好走的。其母薄氏很低调,估计也是不得不低调,因为从文章里也看不出刘邦对她有什么宠爱,而且她也不像吕后那样是结发夫妻,连刘肥的母亲都不如,所以没什么资本可以高调的,那就低调吧,母亲是这样,儿子自然也不敢太嚣张了,所以刘恒在偏远的代国安分守己吧,但是,并没有傻呆着,据其他史书记载,吕后曾经让他回去,刘恒怎么也不回去,估计他早已经看清了吕后的为人,所以在吕后的时期就静静地做他的美男子了。

没想到,这样的淡定却是他从代王到文帝的最佳路径。众人诛杀了吕家的势力后,分析来分析去,性格好,他妈脾气还差不多的,那就只有刘恒了。当上天的的馅饼砸到刘恒的头上时,刘恒却没有慌乱。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周勃,刘章,陈平真的都是与他一心吗?只不过是觉得他好控制而已。他就是最好的牵线木偶。

刘恒是怎么做的呢?先看他怎么对待周勃的。

周勃,一介武夫,难道他就那么忠心耿耿?如果他忠心耿耿的话,他在吕后封吕姓王的时候怎么不反对呢?反而阿谀奉承。后来看人家要诛杀吕氏势力了,他投机地选在了倒吕的一边,选刘恒,无非就是人家听话罢了。在他眼里我就是功臣。

所以,第一次群臣称臣拜谒代王的时候,他就大摇大摆地说:“愿请间言”。胆大包天啊!这么多人在场,你想偷偷地与刚即位的皇帝说话,这也太嚣张了吧,没有政治交易,你说什么呢?还是代王的心腹宋昌聪明,当面说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看人家刘恒选的宋昌真真的厉害!一下子,就给众臣一个下马威,亮明了态度:我不是傀儡!

只说可不行,诛杀吕氏势力的这些大臣,可不是软蛋,你要想摆威风,看你怎么下刀?这里面最难对付的估计就是周勃了吧?我估计着大家都在等着看戏呢。

该怎么处理周勃呢?

刘恒傍晚入未央宫,夜晚就拜宋昌为卫将军,张武为郎中令。先保护好自己再说。然后让周勃升为右丞相,其实,这一招是明升暗降。先把周勃的军权去了,给你一个丞相,你一个大老粗能做什么丞相,你让许世友不当南京司令员,给他一个总理当,他玩得开吗?

其他的史书上,有文帝故意让周勃出丑的段子,这里就不说了,反正我们用脚丫子想,也知道周勃在右丞相的位置上肯定很尴尬,果不其然,等汉文帝把自己的势力不显山不露水地安排妥当之后,后丞相周勃谢病免罢。

后来陈平死后,又让周勃当丞相,但是汉文帝让你们诸侯各自去各自的国家,后来罢免了周勃的丞相而让他去他的封地,后来周勃差一点死在汉文帝手里。

周勃这样一个高祖老臣,竟然让看似软弱的汉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其他的大臣难道傻吗?就冲汉文帝对待周勃的手段来说,绝对可以撑得上高段位的皇帝。

窥一斑而见全豹,由于司马迁对汉文帝的过分偏爱,我们看不到汉文帝的手段,但是从他对周勃的驾驭来看,他应该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主儿。

善良是个好品质,但是如果没有智商匹配的话,就只能是个好人,孔子说了,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所以,各位善良的人,不要把仅把善良当做资本,在江湖上行走,你当学点智慧,这样,你的善良才能让更多的人受益。没事就多唱唱“学习刘恒好榜样”吧!

24孝图读后感
《24孝图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