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失控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07 08:35:53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失控读后感

失控读后感

《失控》中描述到,蜂群自己票选出各种决定和分工,是上万个群氓合并成的整体;于是谈到群体智慧的“涌现”:音乐从和弦中的涌现、蜂群行为的涌现、蚂蚁搬家行为的涌现。在这些案例中,个体是简单的,而构成个体的数量,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群体智慧的“涌现”,从而出现质变。这些质变后形成的集体智慧,必然源于所有海量个体都遵循的一套相似的简单规则。

这里面的意思,假如让我用计算机专业的词汇来解释,就是所有的计算机系统都是由脉冲组成,而这些简单的脉冲连接成群,就涌现出了远远超越脉冲本身的智慧。然而,在这个类比中,是把脉冲看成了一个个的个体,但因为脉冲实际上是被控制而释放的,而不是脉冲按自己的规则,做出的自由决策,因而,又具有不可比性。

我觉得博弈的市场拿来做实证更贴切。比如,股票市场。在股票的世界里,每个人的决策都是自由的,每个人都试图让自己获得收益,避免亏损。操作行为也非常简单,只在一买一卖之间。股市的个体参与者总是迷失在浮浮沉沉的市场中,他们感受到市场的波动,然后基于自己的规则,做出操作决策。但这些简单的动作,却让群体产生了质的变化,股市涌现出了自己的智慧,它自己决定指数的涨和跌,并客观的指示出经济的前景。

群体的智慧涌现不可预测,不可控制,只能去实际运行。我们也许以为高高在上者能够控制一切,实际上他们也只是复杂系统中的一员,但身在其位者和不在其位者都以为地位越高,越能够控制系统朝自己喜欢的方向运行,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我们经常看到在熊市中,会出台很多政策,救市的目的性很明确。然而,市场仍旧按自己的方向前行。又或者如当年的德隆系,手握巨资,纵横捭阖,以为可以控制市场的方向,结果摔得粉身碎骨。对于简单的个体,或许控制行为是简单的,但当连接成群的个体涌现出的行为和智慧出现时,这种强调个体的控制力,永远只是一种笑话。

因此,虽然群体智慧会从海量自由决策的个体中涌现出来,但某个个体的行为,对群体涌现的智慧的影响却可以完全忽略不计。参与者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

博弈的市场是完全独立于观察者的另外一个世界,无论你采取什么行动,情绪上多么的期待或者愤恨,它都不会起一丝波澜,仍只是照着自己的轨迹行走。它由每一个投机者个体组成,形成的意志却远超越个人,它有自己的生命,会涌现自己的智慧,会深刻的揭示经济的未来图景。某个个体努力的方向若是不对,则越努力越失败;不服输的精神若用在交易中,则越执着越亏损。而交易若执着于指标,信号,则必须辅助资金管理和止损。因为群体智慧不可预测,信号只是在很初级的层面上,细化和简化了对群体智慧的刻画,从而让交易成为了概率事件。趋势的发生,产生在个体行为趋同后的民主决策;转折的发生,产生在个体行为趋同的瓦解。是什么影响个体的意识?是否存在某些事件的冲击能让个体产生类似的情绪?海量个体行为的结果反过来会对参与的个体造成什么影响?想想这些问题,再来重构交易系统。或许,效果会稍微好一些。

推荐第2篇:《失控》预言机读后感

预言机读后感

一. 主要内容:

复杂系统的预测难以线性外推,但是可以使用归纳型方法近期的,在内部复杂度不高的区域内进行预测,而即使是这么一点点预测也是有很大价值的。通过概念分析、实事举例进行了一些浅层的说明论证。通过阐述和分析莫迪斯的理论,缩小了部分的预测范围到三个方向。在这个时候,作者揭示了预测的重要意义,以及引出透明介质这种重要的东西,并预言到,人类社会的第三种透明介质为数字化,换言之,透过数字化,人类可以预言更多的未来。最后,通过“增长极限”的崩溃案例,说明复杂的模拟预测的准确性在于其复杂度,只有除去系统外的控制,引入进化和学习才能实现这个复杂度,模拟出这个系统并预测这个系统。

二. 关键词:

返溯法

56年周期

“高维”系统

三. 每段详解:

1.接球的大脑(揭示难以使用线性外推法对复杂系统预测)

通过与多恩 法墨的谈话开始研究“预测”,将“预测”比拟为归纳法,区别于推演法。揭露“活系统”这类复杂系统都难以用线性外推法推测。剖析了“高维”系统的各种复杂性,以及这些复杂性对线性参数的影响。

2.混沌的另一面(揭示可以对复杂系统实现近期预测,并提出三点经验)

将对“混沌”的认识区别于“随机”,揭示复杂系统还是可以在短期预测的。摘取了法默对集群计算领先指标买涨不买跌 秩序基本面预测反馈回路学习进化S型曲线透明介质混沌复杂度

预测未来的三点经验,缩小了预测对象范围,是后续展开实施预测的经验支持。

3.具有正面意义的短视(强调第二点经验:进行一次有用的预测不用看太远)

根据对经验中第二条的理解(短视),首先解释远视不了的原因,再根据棋局经验推论出“有限的前瞻”实现正面意义的*4条经验。最后,以举例的方式具体化了这种“短视”的实际应用(员工手册、出行);

4.从可预测性范围里挣大钱(强调第三点:即使是一点点关于未来的信息也是有价值的。

同时,描述了用来预测的归纳式模型,并让它运行在一个适当的区域)

从法默对复杂性的分类入手,分离出表面复杂但内在不太复杂的区域,作为预测的对象。这些狭隘区域中的对象也能精确预测,可精确预测区域虽狭隘,但也有无穷价值。花旗银行、索罗斯都采用这些方法的成功案例。这种预测的方式需要归纳式的模型识别出秩序,而不是通过追究原因来递归结果。这是托勒密式归纳法,以数据为起点自下而上的建模方法,是模糊拟合法,是直觉,是接飞球所使用的方法。

5.前瞻:内视行动(讲述了一次军事上的预测模拟应用)

通过军事模拟的应用“内视行动”的案例解说模拟预测的实际表现和成绩;

6.预测的多样性(总结了可预测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了有预测潜质的对象)

莫迪斯总结可预测的三个范围(不变量/成长曲线/循环波)。针对每种范围作了基本的逻辑解释和举例。最后,区别下股票市场的自我取消反馈流和通常下的自我管理型反馈流,强调股票市场的特殊性。

7.以’万变’求不变(揭示预测的重大意义,并描述伴随预测所需的条件,同时还解析了反

馈型预测的两种类型及预测实现方式)(预测->适应性->存续)

强调因为有预测(“变”)才有可能适应,乃至进化,甚至生存(“不变”)。复杂系统之所以能存活就在于具备预测的能力。而预测可以看作是“时间平移”功能的反馈机能+透明介

质帮助下才能实现的行为。透明介质可以是空气,水也可以是古代官场上透露传达圣意的小太监,也可以是和某官员吃喝玩乐摸底价的机会,也可以是清晰的数据表或曲线图。反馈型预测可以分为:结果“反馈”和感官“前馈”。

8.系统存在的目的就是揭示未来(再次总结预测的意义,并预言人类的第三种透明介质)

再次强调第七节的重点,有机体存在的目的就是揭示未来,才能持续生存。并引申到人类生存中除空气和水以外的第三大透明介质将是“数字化”,将通过数字化的介质透视未来。

9.全球模型的诸多问题(通过分析“增长极限”模型的失败原因,归纳出成功的“复杂模型”

的必要条件-复杂度)

最后将预测运用到人类最关心的切身问题全球模型上。“增长极限”这个反馈驱动的模型十分容易崩溃,也极具争议,总结弱点:

a.有限的总体情境,b.错误的假设,c.没有为学习留下余地,d.世界平均化,e.任何终端开放的增长都不能模仿。思索重建系统这个行为本身就是该模型中的一个点,这是模型与现实嵌套循环因果的模型,唯有全球六十亿大脑和世界的一切一起构建方能模拟这极为复杂的分布式系统,否则少一点都会崩溃。总结真正全球模型的必要条件: a.大量运行情景,b.假设更灵活和准确,c.实施分布式学习,d.包含局部性和地区性差异,e.展现无尽增长的复杂性。特别针对复杂性这一点,说明一个模型过于急切简化了复杂现象,它就会错失目标。模拟的复杂程度,不得超出它所模拟的复杂性的活动领域。

10.舵手是大家(进一步依据“增长极限”的失败例子,归纳出真正功能齐备的“活系统”的必

要条件,而这必要条件需要抽离控制,靠系统中的每一份子自己掌舵)

通过“增长极限”的例子推论,除了反馈回路,还需要分布式存在和无止境的进化才能生

成齐备功能的活系统。系统要进化需要柔性结构。活系统可以被刺激、干扰、哄骗、驱动,无法在系统之外控制,控制者是系统内的每一个元素。

四. 精辟摘录回味:

1.

2.

3.有机体存在的目的就是揭示未来 数据一旦流动就创造出透明 之所以花费精力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反馈到现在,是因为这是系统在应对未来时比较经

济的做法,能给未来提供信息并控制未来

4.

5.适应就其核心而言,要求对未来感知,就是利用信息来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 自然界的循环现象能给运行期间的系统注入循环偏好,引发许多尾随而来的此生和再

生的内部循环

6.

7.

8.

9.任何一种外在的周期性行为都是可以猎取的猎物 模型给了我们信心去贯彻这些理念 我们希望能够使计算机感染上某种粗略形态的直觉 索罗斯的归纳判断同接飞球一样

10.学会识别秩序而不是原因

11.首选那些增加选择余地的着法;避开那些结果不错但要求弃子求兑的着法;从那些眦

邻多个有利位置的有利位置着手;在对局势的前瞻和切实通盘关注当前的状况之间取得平衡。

12.在混沌中存在着秩序

13.混沌和随机是两回事

14.预测是控制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尤其适合分布式系统的控制形式。

推荐第3篇:《失控》上帝之手读后感

上帝的游戏

一、主题词:

要想赢,先放手

SIMNET

超真实MUD 仿真分布式共同进化

二、概要

1.电子神格——引出话题

通过游戏《上帝也疯狂2》引出群氓作为造物主的话题。

2.有交互界面的理论——造物世界都是理论被包装填充后所行成的拟像

1) 游戏中去中心化的模糊因果逻辑——>共同进化、要知道结果的方式是运行它。

2) 人们都热衷于创造和影响世界。

3) 通过“理论”将复杂之物连接,填充后(现实化后)行成模型或模拟(有交互

界面的理论)。

3.“神”临其境——仿真拟像的平行世界里,它们是现实,超真实是真的

1) 仿真的案例引出话题

2) 仿真的作用就是可以帮助我们“运行它”,只有运行才能预测到底会发生什么。

3) 一般仿真(茶园、风景画、小说)-超真实(完美仿真、计算机玩具世界)

4) 拟像与原版之间的因果非绝对,甚至互为印证和镜像而平行存在-虚拟现实

5) 很多超真实确实是真实的,在拟像的平行世界里,她们就是现实。

4.拟像的传送——拟像方案的先进之处

拟像的传送方案也十分能够简化数据传送量

5.数字之战——数字仿真在军队中的作用

1) 仿真和仿真网络 对军方的巨大作用和价值,实际效果十分真实和多样。

2) 拟像仿真的实际效果展望

6.无缝分布的军队——仿真的真实感和高速进化 都需要分布式

1) 通过游戏调查案例,揭示增加网络丰满度更能获得“真实感”,即共同进化的

动力。

2) 仿真的高效预判性揭示,先仿真再建造再采购再战斗

3) 引出仿真的分布式 要求。

7.一个万千碎片的超真实——分布式的仿真是未来趋势

8.两厢情愿的文字超级有机体(泥巴)——“两厢”互动的重要性及乐趣

1) 虚拟现实将归为统一

2) 真的、假的、超真实的、系统共同进化

9.放手则赢——通过上帝理论,揭示作为造物主的“放手”趋势和必要性

三、逻辑整理

1.通过案例引出话题

2.通过案例说明从理论构建拟像(文中暗示了共同进化和仿真的趋势)

3.针对拟像和真实进行辩证说明,揭示两者的并行关系,以便证实拟像重要性;

4.在传送领域强调拟像的优势

5.在军队领域强调拟像的优点作用

6.强调分布性在仿真中的作用,揭示分布性是共同进化的动力

7.强调系统中各参与者(真的、假的、超真实、系统)共同进化的趋势

8.强调弱化控制,放手才赢

四、重要结论

五、指导意义

推荐第4篇:《失控》后达尔文主义 读后感

后达尔文主义

一. 主题词

后达尔文主义化石悖论

定向突变

渐进进化

内敛性新达尔文主义 共生逻辑自然选择和内在选择内在论(DNA) 胚胎放大 层级结构

二. 章节逻辑纲要跳变论

1.通过学术质疑观点,引出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后上升到新达尔文主义的激进观点,通过其激进的部分引出其理论的不完备之处;

2.通过研究进化的“微小性”特点,提出后达尔文主义观点;

3.深入后达尔文主义观点中,从共生性对进化的影响开始探索,得出“交换基因”提供多样性环境,扩展了进化空间;

4.定义自然选择的职责为编辑,引出“内在选择”这名作者;分析“内在选择”的特点(自我修复,约束,有限,非随机,难实现),升华到“定向突变”理论;

5.通过分析畸形的规律性,得出“内在论”观点;

6.通过分析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内压、信息交换等环节,得出进化的关键时期以及胚胎放大理论,阐述进化的非渐进性;

7.通过化石断层问题得出两个推论,并设想生物体是一个共生的层级结构;

8.阐述DNA的适用范围,说明某些生物进化特点信息不是DNA指导的(如发育环境);阐述三大变异阻碍,阐述跃迁进化的框架;

9.通过数学集合模型作部分结构设想;

10.总结开放性及可持续创造力所具备的特点

三.

四.

五. 各节简介 重点收获 思考

推荐第5篇:《失控》一二三章读后感

2

3 人造与天生 1.1 新生物文明 引出本书主题,突出机器正在生物化,生物正在工程化 1.2 生物逻辑的胜利 机械逻辑VS生物逻辑(钟表VS细胞,草原,经济体) 自然进化VS人工进化(活系统的特点) 1.3 学会向我们的创造物低头 不要害怕创造物不听话,这是发展的必经趋势 蜂群思维 2.1 蜜蜂之道:分布式管理 蜂群自己票选出各种决定和分工,是上万个群氓合并成的整体 2.2 群氓的集体智慧 在人群中探求群氓法则同样灵验;鸟类飞行,鱼类游历等案例通过动画《蝙蝠侠归来》中得到启示:必然源于一套相似的简单规则 2.3 非匀质的看不进的手 正在探索“涌现”的规律;涌现的逻辑、音乐从和弦中的涌现、蜂群行为的涌现、蚂蚁搬家行为的涌现;运行涌现群体才能够帮助洞悉涌现结构,没有捷径 2.4 认知行为的分散记忆 记忆在大脑中分散分布,且能够再现,但并不是机械的拼凑起来,而是“自然涌现”的组织起来的。-“稀疏分布记忆”。应用到计算机创造出“并行计算” 2.5 从量变到质变 群体行为的动态特性来源于构成个体的数量,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涌现”出质变 2.6 群集的利与弊 分布式系统的特点:无强制的中心控制,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次级单位间彼此高度连接,点对点的影响构成非线性因果关系 优点:可适应,可进化,弹性,无限性,新颖性 缺点:非最优,不可控,不可预测,不可知,非即刻 总结:对于必须绝对控制的工作,仍然采用可靠的老式钟控系统;在需要终极适应性的地方,需要失控群体。群突出了真实事物的复杂的一面 2.7 网络是二十一世纪的图标 原子是过去。下世纪科学象征是网络。只有网络能真正包容结构的多样性。但任何涌现的蜂群思维都会付出“意料不到”,“无法理解”,“控制不了”这些代价 有心智的机器

3.1 取悦有身体的机器

“受控无政府状态”是在一套规则下让绝大多数人认同并遵守这套规则,恰当的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不需要一个中央管理机构的治理模式。用机器人表演探究有机体和机器趋合的可能。这种工程原理简化成了一个口号:快速,廉价,失控

3.2 快速、廉价、失控

按照标题的理念,首先创造出廉价的点对点负责,点对点反映的机器,然后

3.3

3.4

3.5

3.6

3.7 以它为基层构建“新层级”,而不扰乱原层级。复杂性就是这样叠加累积起来的。“包容架构”中高层级的行为希望起主导作用时,需要包容较低层次的行为。 众愚成智 分布式控制方法要求:先做简单的事,不要改变简单事物增加新层级,无限类推。“简单的事”称为愚,因为每个机构都只有低能儿水平,但通过曾累控制,就能创造高难度的思维活动。 头脑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竞争的孕育出底层自发的合作结果。 嵌套层级的优点 分布式理论强调还是需要“自下而上”的控制,举例因式分解和成绩的关系,要求自下而上更为容易简单可实现。并且,外部世界作为分布式部件的交流媒介更为准确现实。 利用现实世界的反馈实现交流 现实世界的反馈,最简单,最准确。大脑越复杂,更笨重,更多部件支持,更复杂的大脑;我们需要良性循环,建立完整的系统。纯意识还有可能吗? 无躯体则无意识 意识来源与躯体部件的行动感受,因此不存在离开连接躯体部件的纯意识。眼睛、荷尔蒙的案例。 心智/躯体的黑盲性精神错乱

这种精神实验揭示了,意识严重依托于各部件在现实中的反馈和感受,离开现实的意识会出现自我欺骗与编造,真实度一点都无差别。因此正确的意识必须来自现实社会。

自然进化强调我们是猿类;人工进化强调我们是有心智的机器。人类与机器将合作性的竞争发展,不必担心。

总结:

前三章强调了3点:

1.人工进化是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

2.研究多个案例的分布式管理形式和结构剖析,我们认识到通过群氓所“涌现”出的

那些优秀的结果。前提是要求群氓数量大才能质变。当然,群集也有利弊,看要如何使用,在什么地方使用了。最后预言,只有网络才能包容结构的多样性;

3.将理论推广到机器人应用。指定理论思想“快速,廉价,失控”。首先建立点对点反

应的简单层级,通过嵌套层级,制定以现实世界作为媒介的反馈交流机制,就能够形成智慧或意识,实现人工进化,称为有心智的机器。

应用:

失控群体的涌现特点可以使用在某些业务或者业务的某些方面,例如a授权管理是可以依据分布式管理依据,采用授予网络式分布的权限,能够激发出现“涌现”创新;b对于常规管理理念,可以借鉴现实世界的反馈交流原则,从常规的、既定的现实反馈中获得变化信息,避免视听紊乱,出现黑盲性幻觉幻听;c任务的布置和分配,可通过嵌套的方式,即不推翻本身任务的前提下,嵌套新的或重要的任务,嵌套形成的管理行为将会更具有适应性和智慧性。

推荐第6篇:失控美文

有个中年创业失败者跟我讲他的故事。他创业3次,每次都能获得超出想象的成功。但成功之后便急转直下,迅速破产。

我和他下过一盘棋,中盘我遥遥领先,最后一个不小心输给他了。这时该走了,我告辞。他说,你刚才输得不憋屈吗?不扳回一盘就走,晚上能睡好觉吗?我说只是下棋而已,下次还有机会。他说,年轻人啊,你总是想着下次有机会,怎么能把握住现在的机遇呢?你这种性格很难干出一番事业啊,一点不服输的劲儿都没有。我连称受教,回家后仔细想,明白了他破产的原因——他总是扼腕叹息,说如果在成功之后不再折腾,就不会有后面的那些挫败。可他每次都停不下来,于是走向失控。

还听过一则新闻,某城中村拆迁,之前贫困的村民突然有了数百万的补偿金。拿到补偿金之后,一家兄弟开车出门,路边一辆车妨碍了他们的去路,弟弟开始按喇叭。哥哥说,按什么喇叭,直接冲过去把它撞开就行了,不就是赔点钱的事吗?咱又不差钱。后来的事情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很多买彩中了巨奖的人,最后沦落到比先前更窘迫的境地。

一个人极度渴望的东西,突然间得到了,失控就会发生。梦想的最好归宿不是实现,而是有一天,你猛然发现它不再是你的梦想。

推荐第7篇:情绪失控

面对情绪失控的学生,怎么办 许多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幼,或是身为独生子女,备受长辈溺爱,以自我为中心,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易怒,因此常常会随便发脾气,常会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会和同学相互打起来,也会因为父母的某些做法不合心意而冲他们大喊大叫„„但小学生的愤怒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比如有的孩子可能今天因为与同学发生一些矛盾而大打出手,相互辱骂,而明天两个人就又可能在一块儿做游戏,这一点在小学低年级的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愤怒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愤怒。而愤怒是一种不良的、有害的情绪状态,常常会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与意想不到的后果,如同学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而且长期、持续的愤怒对孩子的健康损害也是极大的。过度的愤怒甚至还会使人丧失理智,引发犯罪或其他后果,因此控制愤怒的情绪十分重要。

我以前任教的班级有一位学生颜雨,他性格易怒,脾气暴躁,动不动就会随便乱发脾气。只要稍有不顺心,他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总要拿哪个人或哪件东西来出出气。上课受批评,就跟老师怄气,不听课还干扰别的同学学习,甚至还会在课堂上大喊大叫,扰乱课堂秩序;在班级和同学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有时会突然生气,对同学满口脏,话甚至大打出手;如果有同学不小心碰到他或他的东西,那就更不得了,骂人那是轻的,更甚者还会把同学打伤。总而言之,颜雨就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给你和班级来一下。而且,他的脾气还有个特点,那就是总怪别人不好,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每次“*”之后,我都要找他谈话,在多次接触中,我发现他并不是就喜欢生气,他为自己的行为也感到烦恼,也想改正这个坏毛病。于是我就给他介绍了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

1.理智制怒法。当他生气时,最好先想想以下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我为什么生气?这事或这人值不值得我生气?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有什么好处?可以在即将动怒时对自己下命令:不要生气!坚持一分钟!一分钟坚持住了,好样的,再坚持一分钟!再坚持一分钟!两分钟都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用理智来控制发怒的情绪反应。

2.情感宣泄法。如果有的事情或人有充足的理由使我们发怒,这种情况下不妨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满讲出来,你就会发现心里会爽快一点儿。也可转移目标发泄出来,比如去打沙袋,或去跳健美操,都能减少愤怒对自身的伤害。但要注意情感的宣泄要以不伤害他人以及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不可在情绪的支配下,做出过激的行为。

3.评价推迟法。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当时使你感到“怒不可遏”的事,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不那么值得生气了。因此,我让他因为某件事情要生气时,不妨先把它放下,等过一个小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之后再去想它。

4.情境转移法。当他生气时,我让他先出去走走,听听音乐,或者和谈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而且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也会让学生们要尽量避开,暂时躲一躲,以免刺激他发怒。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努力,他现在虽然还会发脾气,但相对以前来说要好多了,最起码不会随便动手打人,辱骂别人的行为也少了许多。同学们也比较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经过这件事,让我更加理解了,教育学生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方法。

经常听到有些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管了!”、“现在学生的行为习惯真差!” 是啊!“问题学生”是班主任工作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他们影响着整个班级的精神风貌,甚至影响着全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如何来关爱引导这些“问题学生”呢?

以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时,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也收集了大量的文章资料,或者利用课本故事,或者在班会上反复讲解,并制订许多规章制度,可谓苦口婆心,耳提面命,用心良苦,但到头来,还是觉得收效甚微,为什么呢?深奥的道理往往不能被学生迅速有效地接受。从心理学角度讲,通过娓娓道来的情真意切的生活故事,可以营造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相容相通的情境与气氛,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能够迅速有效地唤醒学生的良知,震撼学生的心灵。所以,最好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来讲道理。

我们班上有一位学生刘浩鹏,学习成绩很差,从我接这个班一开始,就经常和同学打架。为此,他没少写检查、保证,还有一次,我被逼无奈,只好将他家长请来,让他家长也写了保证书,保证他若再打架,就自动退学,但仍毫无效果。上个月,他又和同学打架了,虽然这次性质不是特别的恶劣,但却让我感到头疼,只好在网上寻求帮助,一位热心人让我试试让孩子们讲讲自己的打架经历,在说说后果,看看是否有用。于是在一次班会上,我便让每位学生讲一个打架的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别人的事。很多学生都讲了,可就是他不愿意上讲台,我没有逼他,而是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本校和附近学校学生打架的恶性事件罗列了出来。这些事例虽然都是学生熟知的,但拿到班会这种正式场合来讲,还是能起到极大的作用的。

事后,我没有布置写感想,但该同学在日记本上写道:“通过这次班会,我深刻认识到打架带来的危害,今后,我再也不打架了。”

确实,从那时起到现在,他再没和别的同学打过架。可见,教育学生,必须挖其思想根源,一定要让他从本质上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才能有效地促其改变。

推荐第8篇:失控发票

“失控发票”:预防难处理更难

【正文】

前不久,记者在河北省黄骅市了解到,在日常征管过程中,对于企业取得的“失控发票”如何处理成为税务机关的一个难题。就这个问题,记者专门走访了国税局有关人士和几家取得“失控发票”的企业。

所谓“失控发票”,顾名思义是指失去控制的发票。按照有关规定,未按时抄报税的企业,

经税务部门电话联系、实地查找而无下落的,其当月所开具和未开具的防伪税控专用发票全部上报为“失控发票”。由于“失控发票”是企业走逃或发票丢失而引起的。发票虽属于真票,但比假票更具隐蔽性,因而防范难度也更大。

事件一:遭遇“失控发票”企业溜之大吉

黄骅市天玉物流有限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营黑色、有色金属和矿产品等。2003年8月下旬,北京盛大商贸有限公司的业务员来到天玉公司洽谈生铁供销业务,并带来了生铁样品。天玉公司将生铁样品委托其业务关系单位进行质检合格后,就把这笔业务订了下来。2003年8月30日、9月1日和2日,盛大公司分3次为天玉公司运送生铁1447.6吨,并于9月4日为其开具了21份电脑版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合计208万元,税额合计35.5万元。天玉公司由于没对盛大公司进行实地考察,担心发票有问题,便先付了70%的货款。9月29日,当21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在黄骅市国税局办税服务厅通过金税工程认证后,便补付了其余30%的货款,账簿记载货款全部由现金支付。由于当时双方在生铁业务上合作比较顺利,天玉公司付款后提出进一步合作的意向,但对方称已不再经营生铁业务,之后便失去了联系。

2003年11月4日,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金税稽核系统转入的信息表明,黄骅市天玉公司从北京盛大公司取得的21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全部为“失控发票”。对方所属税务机关开具的证明也称,盛大公司开出的这21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在10月份征期未进行纳税申报,在征期过后按“失控发票”进行了处理。

鉴于此案情况,黄骅市国税局根据国税函[2001]730号文的有关规定,对天玉公司下达了《税务处理决定书》。作出以上21份发票不得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凭证、补缴增值税35.5万元的处理决定,并要求该公司在收到《税务处理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补缴税款。

然而接到《税务处理决定书》之后,该公司便大门紧闭,而且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失踪了。4月15日,当记者来到天玉公司的办公地点时,只见企业的大门紧锁,空旷的厂房不见一个人影。据当地人反映,这里停工已经很久了。

公司原来的财务会计杨庆江,如今也已经成为另一家公司的会计。提起天玉公司取得“失控发票”的经过,杨庆江一脸懊恼。他说:“天玉公司是2002年底才创建的,到2003年11月国税局稽查局通知我们取得的那21份发票是„失控发票‟时,企业经营还不到1年的时间。我们当时的感觉就是被骗了,也多次拨打过北京那家公司的电话,但始终和他们联系不上。现在的生意很不好做,企业也没有多少现金周转,当时经理听说要补缴35万多元的税款时,只说了一句话———没法干下去了。”

“让企业补缴那么多的税款,我们感到很冤枉,因为我们确实是有这笔业务,取得的发票也是真实的。我们只想请求稽查局能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给予一些照顾,但稽查局又没有这个权利。”杨庆江说,“我觉得,如果企业是恶意取得发票,应该加大惩罚力度,但如果企业是善意取得的,就不应负赔偿责任,税款还是应该可以抵扣。当然,如果所有„失控发票‟抵扣的税款都由国家来承担不太合理,但如果和国家的承受能力相比,企业还是处于弱势的。这笔税款可能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小损失,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致命打击。”

事件二:那边发票失控这厢自认倒霉

黄骅市通达物资有限公司主营锅炉配件、耐火材料、保温材料、钢材等。2003年12月,北京开创商贸有限公司的业务员来到通达公司洽谈锅炉配件购销业务。双方经过商谈,通达公司感觉价格比其他供应商相对便宜,而且开创公司还负责送货,于是在2004年1月2日,双方签订了锅炉配件购销合同。2004年1月9日,开创公司为通达公司送货上门,并随货带来了4份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合计36.6万元,税额合计6.2万元。

2004年2月27日,黄骅市国税局收到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转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协查函。开创公司主管税务机关证实以上4份增值税专用发票为“失控发票”。

一看该公司经理许占虎,就像个老实本分的生意人。当记者向他询问此事时,他无奈地说:“没办法,让补缴就补缴呗,我也只有认倒霉了。”

“我经营十几年了,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也没听说过什么„失控发票‟。咱们这边只是进货,不知道他那边缴没缴税,也不能问人家您这是„失控发票‟吗?以后再进货出现这种情况还是没有办法啊!我只知道发票没认证咱是绝对不会给他钱的,可是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认证完了的发票还是假的?”许占虎叹了一口气说,“现在经营挺难的,6万多元对于我们来说也不是小数目。希望税务局能照顾照顾企业,能少缴点最好了。我知道依法纳税是企业的本分,税务局让咱们缴的肯定是有法律依据的,他们收上去的钱也不装进自己的腰包,不会瞎收的。我这几天正准备借钱或者追账来补缴这笔税款。”

税款是打算缴了,但许占虎还是觉得有点委屈,他对记者说:“我觉得北京那边的税务局应该负责协调有关部门找到那家企业,如果能找到北京那边的企业,我们这边就不用补缴这笔税款了。”

事件三:取得发票理不亏要和税务打官司

黄骅市环宇电子器材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独资企业,主营电路板、电子挂架、标牌、机箱。2003年,该公司从北京同富贸易有限公司订购了一批电路板,产品经验收合格入库,对方开具了一份增值税专用发票,税额为1.6万元。该发票经认定后,环宇公司付清了货款。2004年3月,黄骅市国税局收到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转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协查函。对方所属税务机关证实这份增值税专用发票为“失控发票”,失控原因为开票方走逃。

该公司经理徐福臣至今还对此事耿耿于怀:“当时对方公司的办公地址、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都有,我也去实地考察了。后来国税局稽查局通知我取得的是„失控发票‟,我就打他们的手机,却联系不上。我还到北京去找过,但他们的办公地点已经改成其他公司了。我当时感觉是上当了。”

“我们企业这些年始终是小本经营,要我们一下补缴1.6万元的税款,压力相当大。再说,税务局有义务找到走逃企业,追究他们的责任,而不应该惩罚性地让善意取得发票的企业补缴这部分税款。因为企业是善意取得的,而且凭证都有,也是经过税务局认证的真实发票。我们觉得缴这笔税款很冤枉。”徐福臣说,“现在,税务局还没有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不管怎样,我觉得没有补缴这笔税款的必要,至少我也要先讨个说法。”

徐福臣告诉记者,他认为这件事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解决。一个是媒体舆论的宣传和呼吁,另一个就是通过法律途径。他曾经咨询过一位律师,也查阅过相关文件和法规。因为有法律依据,律师建议他维护企业自己的利益,也告诉他企业有行政复议甚至起诉税务局的权利。“因为现在税务局还没有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也没有经过复议程序,我认为没有起诉的必要。如果税务局坚决向我要税款的话,我就准备要起诉税务局了。我觉得应该有把握能胜诉。”徐福臣说这话时充满了信心。

自己要对善意取得的“失控发票”负责任不公平,作为执法机关的税务部门,也同样认为,依照国税函[2001]730号文的有关规定,要求企业补缴已抵扣税款的做法对有些纳税人有失公允。

黄骅市国税局政策法规科宋青林说:“我们当地有句老话叫„偷驴逮着拔橛的‟,就是说有人把驴给偷走了,看到有个人在拔那个橛子就认为他是偷驴的。这当然不合理了。”

以上面提到的天玉公司为例,该公司和北京盛大公司都是国税机关认定的一般纳税人,其购销业务是真实的,所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是税务机关核发的真实发票,且通过了金税工程认证,业务期间天玉公司也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因而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补税决定不能理解。而且由于该案涉税金额较大,当事人难以承受,所以极有可能引起行政诉讼。一旦进入诉讼程序,税务机关就负有举证责任。税务机关对取得“失控发票”企业作出补税决定的直接理由和依据是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01]730号文的规定。

宋青林告诉记者,这个730号文的法律效力很低,而且它和相关法律法规,比如《税收征管法》和《发票管理办法》都不衔接。有关律师也表示,如果纳税人和税务局打官司的话,这个730号文只能作为一个理由出现,但不能作为法律依据。因此我们总觉得这个规定有点牵强,且强制所有企业执行有失公平。

他说:“现在我们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就是逐级请示,这恐怕需要一段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另一个就是按照730号文执行,并对企业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仔细调查取证,积极做好应诉准备。即使败诉,我们执行政策也没什么责任。”

记者注意到,在税务部门给企业送达的《税务处理决定书》中还告知了纳税人《税收征管法》中的相关规定:“若与我局在纳税上有争议,必须先依照本决定缴纳税款和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纳税担保,然后可自款项缴清或者提供纳税担保之日起60日内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要提起行政复议或起诉,首先要将税款补缴完毕,如果像上面提到的天玉公司需要补缴的税款有35万多元,一般企业是很难承受的,所以溜之大吉的举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宋青林说:“此外730号文还缺乏相关的后续规定。比如对方的企业一旦找到了,也缴纳了税款,这边的企业补缴的税款是否可以再退还给企业?对于类似的问题我们都没有明确的依据。”

就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审理复议处的有关人士。

这位人士说,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很多规范性文件,其中有一些由于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还有一些会根据形势的需要予以撤销。但要撤销的文件从总体上讲还是很少的。国税函[2001]730号文,虽然法律效力不是很高,但它是符合增值税法律原则的。从增值税链条的角度讲,如果有一方没有申报纳税,另一方就不能抵扣税款,不然这一链条就中断了。当然从实际情况看,如果企业是善意取得的“失控发票”,业务和发票都是真实的,让企业来补缴这部分税款是有点不公平,但是这要根据不同的案例,具体分析。要严格区分善意和故意取得的“失控发票”。目前,对于“失控发票”的管理和处罚还是遵照这个730号文的规定办理。当事人如果不理解,可以提出疑义,甚至行政复议或起诉。我们从各地传来的信息中,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国家税务总局也正在研究应如何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

推荐第9篇:情绪失控

学会勇敢面对

小雨是一个懂事的男孩子。虽然他长得高高大大的,但是颇具文人气质,编写的古词《卜算子·战乱》、诗歌《柳絮》等多次登在我们班的黑板报上。他有些结巴,也有个别孩子偷偷取笑他,但他总是一笑而过,从不计较。

可最近小雨表现有些反常,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总是时不时地和同学发生或大或小的争执。这不,同学们又来告状,说小雨和班里的小伟打起来了,同学们怎么拉也拉不住。于是,我匆匆赶往班里,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并决定好好教训一下小雨,不能由着他三天两头地闹事。

来到班里,我看到小伟和小雨打得面红耳赤。小雨咬着牙,狠狠地拽着小伟的领子,像一只发疯的豹子。制止住二人,经过询问,我才知道是小伟学小雨说话,以此取笑小雨。我严厉批评了小伟后,不禁感到有些奇怪,一向不怎么计较的小雨怎么情绪这么反常,表现这么激动?我把小雨叫到办公室,想好好地和他谈谈,可是他却一直在低声地哭泣着,并不解释什么。

怎么办呢?我给小雨的妈妈打去了电话,了解孩子最近情绪总是失控的原因。他妈妈告诉我,小雨的爸爸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现在北京治疗,虽然已经动了两次手术了,但是情况不容乐观,家人并没有给孩子说得很清楚,但是一向敏感的小雨好像预感到了将要发生什么。原来是担心和焦躁的情绪使小雨有了如此的表现。

了解情况后,我给小雨妈妈反映了一下小雨的情况,并建议他们常常打电话给孩子,同孩子聊聊天,说说话,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并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去北京看看爸爸,这样既能安慰生病的爸爸,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这种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转过头来,我又耐心细致地安慰着小雨,希望他能坚强面对生活,小雨听了我的话,竟哇哇地哭了起来。我拍着他的背,任由他大声地哭泣。希望这泪水能够带走他心中的恐惧,释放内心的压力,平复心中的焦躁。

此后,小雨表现好多了,渐渐恢复了以往的宽容与平静,我也会一直关注他的成长,在他身边,陪他一起勇敢地面对生活。

推荐第10篇:《失控人类的命运和结局》读后感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读后感

一班 钟超

《失控》可以说是1990年面世的最伟大的一本书,用着超前的眼光系统的阐述了很多让我们为之惊叹的领域。《失控》中涉及到的学科无所不包,其中,让我比较印象深刻的一些知识是生物学、进化论、分布式、生态学、电子货币、收益递增定律、预言机以及其中的大总结九律。

生物学:《失控》里有一个让我惊骇的预言是,机械会具有生物特性,人工生命会失去控制成为世界的未来,机械可以生物化,生物也将机械化。我也幻想如果把我骨骼都换成坚硬的金属,那么我会变得更加powerful,或者把我的大脑移植到机器人身上,我还是我,只是我的身体换了。或许一天会实现吧。

进化论:我们一直在学校接受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孰不知这不过是进化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但不是进化论的全部。另外达尔文理论的一个弱点:“达尔文曾经主动提供过一个实例来说明他的理论所遇到的困难,就是高度复杂的人眼。设计精巧且相互作用的晶状体、虹膜、视网膜等结构,看起来确实挑战了达尔文那种“轻微、累进的”随机改进机制的可信度。没有进化完全的眼睛中,真不知道某些部分会有什么用。”

进化是什么?进化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有的生物可以进化成能适应环境,有的生物又没有进行这种进步式的进化呢?达尔文进化论只告诉我们优胜劣汰,但是没告诉我为什么有这些差别。

分布式:蜂群意识是自然界的分布式,蜜蜂,或者蚂蚁,或者你我的生命,群氓却有集体的智慧,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让智能“涌现”出来。但是群体不是最优的,也不可控,不可预测,不可控,非即刻。

群氓的智慧太深奥,放任失控,如何利用?我有时候觉得现在Web2.0的UGC有一点集体智慧的意思,或者一个社会的管理,是否放任失控才能发展得更好?

生态学:《失控》里讲了很多关于生态圈二号的这项实验。生态圈二号犹如一个微型的地球,它的建立和维护让人类知道地球的一切都是维持生态的重要元素,甚至不合时宜的大雨,风,闪电,大自然的搅扰等等。生态圈二号不得不模拟这些搅扰来维持生态圈的循环。另外,建立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哪些生物,哪些要先放进去,哪些要后放进去,这个顺序如果错误甚至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生态圈二号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不禁让我觉得大自然亿万年来建立起来我们生活的物种丰富的世界,是多么的奇妙。

电子货币:电子货币这章所讲述的让我非常吃惊,我以前从未想过加密技术会是一个政府乃至企业最在意的一种技术。用纳税钱资助了的军方研发加密技术的公民却要不回这项技术的所有权,这是为什么?。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去中心化的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要自由的流动,电子货币的安全及验证,无现金货币,这些统统都主宰在有加密技术的人的手里。这章真挺有意思的,而且我觉得我说了这么多也没有说清楚,这说明我并没有对电子货币,网络

经济学有很好理解。政府会放任失控吗?失控又能带来信息的进步吗?

收益递增定律:什么是收益递增?这和传统的均衡交易理论截然相反。举个例子,只有一台传真机毫无作用,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台传真机才有价值。无中生有就是这么来的,这就是所谓的正反馈或滚雪球,成功孕育成功。《新约》中表述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更多。

为什么Linux这样的开源软件会这样蓬勃发展?我觉得它就符合收益递增定律,因为免费传播,任何人都可以更改,激发了大家的想象力,集合了群体的智慧,叠加了智慧。

预言机:很多人听过《失控》这本书,是因为这本构思于14年前的书观点却比现在的发展还超前,甚至有一些都在逐渐形成雏形,也就是说这本书类似于预言书。而这本书里确实就有章叫预言机,也让我来了解究竟如何去认识未来。可这章里却告诉我预测是一种控制,人天生就有这样的本能,例如向你扔一个棒球,你能接住,那么你的大脑是怎样预测球运行的轨迹和飞行的模型。这比大脑计算f=ma这样的公式去预测快得多。预测要短视,然后根据时局再做下一个预测,一点点有关未来的信息也是有价值的。

九律:作者凯文•凯利从计算机科学和生物研究的最前沿成果中以及交叉学科的各种犄角旮旯里,提取了大自然用以无中生有的九条规律,它们分别是:1.分布式;2.自下而上的控制;3.递增收益;

4.模块化生长;5.边界最大化;6.鼓励犯错误;7.不求最优化,但求多目标;8.谋求持久的不均衡态;9.变自生变。我想这九条规律

就是凯文•凯利对全书所讲的一个总结吧,也是对自然,对社会,对文化,对生物,对网络,对生态等等的一个总结吧。

“既不是向西,也不是往东,而是指向内心”,这是凯文•凯利在书的扉页告诉我们的。同时,他也期望我们会因为他的观点和见解而去追溯到很多方面原始的研究论文中,从而对各种前沿的学科有一个更为先进的了解,也希望我们可以发明或者发现全新的理念,从而让《失控》沦为“过时”。并用这才是他所希望的真正作品成功来鼓励我们。

我们要想有一个更长足的进步就必须有着更加开阔的视野。那么,如果是要了解的更多的话,《失控》或许是你不错的选择。

第11篇:失控权力观心得体会

失控权力观心得体会

近日我单位组织观看了“失控权力”专题教育片。通过此片,我单位员工引起强烈的共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是对我们思想上的一次洗礼,就像神医扁鹊治病那样,从病源治理,达到了“良医治未病,防患于未能然”的功效。

学习过程中,通过 “两位的陈诉”,逐项进行对比分析,明辨利弊得失,使我们意识到:绝不能用手中的权力搞权钱交易、贪污腐败,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私利,而且还危害家庭,更对不起多年培养我们的领导。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每名员工一定要算清算好。算好了该选择什么、放弃什么,就会一清二楚;算清了这“笔账”,也就选对了自己的人生路。

我们在工作中企业对我们的充分信任和不断培养;如果把握不住自己,堕落成腐败分子,不仅会断送自己的多年的辛勤努力毁于一旦,也会给企业的形象造成严重损害。我们通过算帐对比,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以自身的清正廉洁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算好经济帐。如果贪污受贿受到查处,不仅合法收入、正常待遇会被全部取消,非法所得也要全部退出。我们要时刻绷紧廉洁这根弦,绝不能用手中的权力搞权钱交易、贪污腐败,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私利。多年以来,集团公司把贿赂、反腐败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因而各级管理人员更应当充分认识手中权利的重要性,管住自己的手,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秦传禾

事不为,经得起权力、金钱的考验。

算好名誉帐。我们作为单位的员工,如果走上歧途,既连累企业,又自毁声誉。因此,我们要视名节大如天,慎独、慎始、慎微,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算好家庭帐。廉政问题一旦出现,走向犯罪,必然会使家人精神上受到打击,一个原本和美的家庭将会坠入痛苦的深渊,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我们要珍爱自己美满和睦的家庭,不要因为把握不住自己而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

算好自由帐。人的自由是弥足珍贵的,勤廉从业,自然能够自由自在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但是,一旦关进牢狱就将彻底失去人身自由甚至一切自由权利,与世隔绝、度日如年。我们要时刻以反面典型为鉴,深知自由的可贵,千万不要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千万要珍惜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大好时光,充分发挥自已的才能,为企业作出有益的贡献。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我们看到了贪污分子们自毁人生的悲剧,让人感慨万千,作茧自缚、毁已一生、遗害家人的厄运。他们之所以堕落到这一步,一个共同点就是恣意行使手中的权力,独断专行,欲望登天,为所欲为,最终坠入违法犯罪的“危亡之地”。探寻贪官们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轨迹,其教训非常深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员工要居位思廉,永葆清廉本色。

警钟声声,声声发聩。通过“失控权利”教育,以无声的力量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员工,必须增强学习意识,严于律己,严格遵规守纪,善于

解剖自己。多想想教育培养自己的单位和领导,多想想辛勤养育自己的父母双亲,多想想厚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居位思廉,永葆清廉本色

第12篇:失控的陪审团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陪审团制度的思考

姓名:闫彦慧

班级:法学三班

学号:201022090328

科目:英美法概论

陪审团制度的思考

在美国,民主思想通过所谓的陪审团制度在司法活动中得到了体现。陪审团制度作为一项宪法性制度,它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保障审判公正,防止司法专断上,更反映在它的“寓权于民”的政治思想中。凡事都有两面性,陪审团制度一样存在着弊端与不足,可以说该制度是饱受争议的。

陪审团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数的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决定嫌犯是否起诉、是否有罪的制度。美国法律规定,每个成年美国公民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但是不满21岁、不在本土居住、不通晓英语及听力有缺陷的人、有前科者,没有资格充当陪审员。

在“失控的陪审团”这部电影中,最为突出的内容是陪审团成员的挑选,听审和受控。接下来我将从三个不同的阶段浅析陪审团制度。

第一:陪审员的选择

陪审员的选择在经过法官的初步审查之后,候选人要接受辩方律师和检方的审查,他们对陪审员候选人都有否决权。另外,双方的律师团都只有否决权,任何一名入选的陪审员都必须同时得到双方的认可。

在影片中每一位陪审员都经过了专业人士的调查与分析,不论辩方和检方的立场如何,他们都会尽可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陪审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就是由于陪审员的选择权掌握在一些特定人的手里,这为陪审团的存在埋下了一个炸弹,一个队伍不纯的炸弹。为什么这么说呢,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检方和辩方在选择陪审员时如果他无法找到百分百赞成其立场的人,那么他们偏向选择对案件漠不关心的人,很显然,这些人容易被说服,那么把案件交由一群“门外汉”来审理,正义何存?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每个陪审员都只是一个人,他们也会有是人就有的贪婪,愤怒,仇恨,自私心理。而且他们也会受到强势力量的干扰。本案中陪审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制枪工业一方为了取得胜利,为了达到换陪审员的目的,不惜伤害陪审员,在陪审团队伍中造成恐慌。很明显,这并不利于案件的审理。这也引起了我对陪审团换候补人员这一程序的质疑。

我们知道:一个案件最终所需要的只是12名陪审员和12名候补陪审员。自始至终,候补陪审员是和正式的陪审员一起参加法庭的审理活动的。每当一名陪审员因故离开,就有一名候补的顶上。一旦候补的全部顶完,再有人必须退出的话,审判就可能由于陪审团的人数不足而宣告失败,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在影片案件中,费奇一方就是钻了这个漏洞才会想法设法的换陪审员。如果大家都这么做,一直换到满意为止,那么 ,请问,何时是个头?也许会有人说这是杞人忧天,但是,存在即有可能!

第二,陪审员的听审

由于陪审团成员的选择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庭审过程中,我们无法确定每个陪审员是否在认真听,用心去判断。在影片中我们看到:有的陪审员因为个人原因,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说无心听审,显然,缺乏认知的审判是危险的,也是对当事人的不公!

第三,陪审员的判决

虽然陪审团制度实行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方式,但是表决是经过所有陪审员的商讨和衡量的。这里又引发了新的问题,即人与人的互相影响。在影片中我们看到:最后的结果是由带有正义的主人公说服了其他陪审员,判决枪支制造工厂对案件的原告丈夫的死亡负有责任。这样的结果算是一个正义的判决,但是如果在讨论中由一个非正义的人起到主导作用呢,结果应该是另一番景象!

以上种种都是存在的合理的怀疑,但是,我不想否定陪审团制度在司法审判中发挥的作用,整体上来讲,陪审团制度是实现公平的一种手段,它也是象征自由的明灯!这也是我国学者推崇该制度的原因!在我国,三权不分立,就无法保证司法的独立与公平,而陪审团制度也许可以弥补我国制度的这一缺陷,提高我国的民主程度,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影片对陪审团制度的反映不免有些夸大,现实生活中也许会出现如电影所呈现的情景,但是,我们需要接受不完美的存在,然后,改善与发展!

第13篇:失控陪审团观后感

《失控的陪审团》

《失控的陪审团》是美国法律制度一部简明的教科书,它讲述了陪审团制度打到产生和对于美国的效果。下面,我仅就这部电影,就美国的法律体制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电影过程不赘述。

一、陪审员的选择和产生

1.陪审员的要有一定的资格条件,这是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通例。美国的联邦法院和各州法院的规定并不相同,但一般都是从陪审员的国籍,年龄,住所,交流能力,有没有重罪前科和职业的性质等几个方面进行限定,比如审判是未满18周岁,不在本地居住,不通晓英语,听力有缺陷或者有犯罪前科等,都没有资格当陪审员。另外像律师,法官,医生,牙科医生,消防队员,教师和政府官员也不能充当陪审员。作出如此的规定,原因其一是不能充许少数专业人员的垄断,而由一部分公民以普通人的情感、常识和判断力参与司法活动;其二是因为,陪审员的一旦设定往往是强制性的,所以对于一定社会职业人员,例如消防队员等特殊职业的群体,当他们担负的社会责任比参与审判更加重大时,也会把他们同时排除在外。

2.对于陪审员的选任也有严格的规则限制。美国的刑事诉讼规则中规定,陪审员一般从选民登记名单或者驾驶执照持有者名单中挑选产生,也有的从电话簿或报税单上挑选。挑选的原始名单一般包括80%的地区人口,有时甚至达到了90%。通常由书记员采取随即抽签的形式挑选。初选出来的陪审员名单一般为20人,重大案件可达40-50人;初选者将会得到法院的发函通知或传票,并被要求提供其基本情况;拒绝陪审义务者将会受到惩罚。

3.陪审团的审判规则。美国的刑事程序的基础是美国宪法,陪审制度上升为一项宪法的原则,则把陪审团制度上升为一个宪法原则,美国宪法中对它的规定可谓不厌其烦:第五修正案规定,“无论何人,除非根据大陪审团的报告或起诉书,不受死罪或其他重罪的审判……”;第六修正案:“在一切刑事诉讼中,被告有权由犯罪行为发生地的州和地区的公正陪审团予以迅速和公开的审判……”;第七修正案:“在习惯法的诉讼中,其争执价额超过二十美元,由陪审团审判的权利应受到保护。由陪审团裁决的事实,合众国的任何法院除非按照习惯法规则,不得重新审查。”《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中,第6章第38条: “要求陪审团审判的权力”,共包括权利保障,要求,争点的确定,放弃,海事和海上请求5款内容。

第47条:“选定陪审成员”,包括对陪审团人员的询问,强制回避,免除3款内容。第48条:陪审团成员人数――参与裁决。第51条:对陪审团的指示:异议。

二、陪审团制度的定义

陪审制度就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国家机关吸收一定数量的普通公民参加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审判的一种制度,一般采取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两种形式。大陪审团一般只运用于刑事案件,通常由23名陪审员组成(美国联邦诉讼规则规定,可以低于12人,但不能低于6人),职责主要是在庭审前,确定被告是否由犯罪嫌疑和是否提起公诉。所以大陪审团应当对检察官提出的被告人的罪证是否成立进行审查,而且这种审查是在被告人和其他律师不出席的情况下作出的。审查后,按照多数表决的原则裁定检察官控告的证据是否成立或不足,从而决定案件是否起诉。小陪审团一般由若干陪审员组成,为6-7人,职责是听取庭审,查看证据,然后进行评议,就案件的事实部分进行裁决10。

三、美国采纳陪审团制度的原因

1 .历史根基以及美国殖民者在反抗英国的革命中赋予陪审团审判的重要意义。2 .人民的意志的体现(法意识)。

3.陪审团制度是对政丨府权力的有效制约,防止政丨府在法律制度中滥用权力。4 .陪审团可以反映社会的人口特征和价值观念(陪审员的代表性)。

5.美国人信任陪审团制度还因为所有人在这一制度中都是平等的,他们都将同样接受陪审团的评判。

四、陪审团的利与弊

利处: 1.陪审团制度推进法制教育的教育功能

陪审团人数虽然只有12人,但他们是从上千人中遴选出来的,这个遴选过程本身就是法制教育的过程;在审判过程中,普通公民常常受到法律家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及语言的影响;而且普通公民参与审理和裁判,直接体验法律与生活关系、法律思维。因此,陪审团审判不大会将法律变为与生活脱节的神秘而抽象的东西。而是把法律变为现实生活。所以陪审团审理也是法治精神向社会渗透的重要渠道,无形中提高了社会整体的法律意识,扩大了司法审判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而且相对于课程化法制教育来说,参加这种司法活动(陪审团审判)对于培养人们的守法习惯所起的作用要超过其他任何活动。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曾把它说成是“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和进步的一种最强大的力量”。

2.在美国陪审团有促法立法的功能

在美国,陪审团制度除司法功能外,还有造法功能。美二国都承认陪审团容易被当事人的辞藻所打动,有时做出不顾法律的裁判。陪审团明知故犯的少,微妙而不自觉的漠视的情形则比较多,尽管美国有的州法规定,法官在陪审团没有足够证据作出这样的决定时,可以作出不顾陪审团决定的判决,但法官一般并不这样做,而是承认陪审团的裁判,并努力为这种裁判寻求合理的解释,如在一些案件中,陪审团不顾本来应该阻止原告取得救济的被害人的助成过失,只是在损害赔偿金额上考虑原告过失,从而发展了所谓比较损失原则。这一原则后来为法院采用。陪审团有时就是正规法律的批评的和间接的法律改革者。陪审团制度实现了人民是最终的审判者,不仅是案件的审判者,而且是法律本身的审判者。

弊处:

1、费钱。虽然每个陪审团成员一天的补贴只有16美元,但是一场审判往往旷日持久,有时候甚至长达几个月,再加上前期挑选陪审团、组织陪审团工作以及每天的伙食和其他开支,积少成多也不是一笔小开支。

2、缺乏专业性。按照法律规定,陪审团成员应当是非法律专业。陪审团成员挑选的随机性和背景的多样性决定了他们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理性的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作出判断,而往往只是感性的按照个人直觉做出结论。就像影片最后陪审团讨论的时候,支持辩方的那名成员说的,我们所要关注的应当是枪支公司有没有违反自己的法律义务,而不是简单的按照杀人偿命的逻辑直接将矛头指向枪支公司。

3、并非绝对公正。陪审团的成员都是普通人,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各种各样不为人知的问题和秘密。正像辩方顾问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把柄,只要抓住了就能左右他们的决定。换句话说,只要找对路,就一定能够收买陪审团。也正因为如此,陪审团有时也会失控,

会作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判决,比如说90年代的那场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正像Nicholas最后说的,他并没有主导陪审团的讨论,他所做的只是防止陪审团被人控制,让每位成员都能按照自己的良心去投票。

第14篇:失控陪审团观后感

《runaway jury》观后感

作物科学学院090101117陈雪梅

周四的民事诉讼法课堂上,我们观看了电影——《runaway jury》。影片以反面的角度介绍了美国最具特色的法律审判机制:陪审团,并且阐述了这一制度发展到如今的诸多衍生、相关现象和现实状况。

影片的开始,一场办公室枪击案中痛失爱人、独自抚养着年幼儿子的遗孀让人感慨无限,而幸福生活在面对轻易便可只手遮天、年收入20亿元的军火制造商的时候,显得那么地不堪一击,不禁让我疑问:在这个自由的美利坚合众国枪支泛滥到这种程度了吗?正义就这么轻易地被践踏了吗?

美国是“英美法系”,判例法或不成文法是美国法律制度的基石,也就是说法院在审理的过程中经常都要参照同类案件的“先例”。因此一个重大案件的审理的意义并不在于案件本身,而是在于对今后同类案件的影响。军火商不惜重金聘请了向来无往不胜的大律师蓝金•芬奇及其强大的智囊团队,为的不仅是免于一千万的巨额赔偿,更是担心一旦败诉,海洋法系的案例援引原则将把美国枪械业卷入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当中,引来一个又一个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层出不穷的调查,窃听,骚扰等的手段,不得不惊叹物质利益下人们的贪念、腐败变得多么的可怕。

有人把这部电影作为英美陪审制度的简易教科书,确实有其道理存在。片子从这里开始便将笔墨着重于陪审制度的进行程序,让观众对于陪审团的运作有了一定了解。首先是陪审员的选定。一般来说,陪审团成员的候选人是法院从其辖区的选民登记中随机抽出来的,而候选人人数依各州法律及案件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然后再从其中选出12名正式陪审员及若干候补成员。由于陪审团成员将

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审理结果,因此选定陪审团成员要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

对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争议也很多。它在美国的司法制度中看上去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陪审员随机抽样,来的人五花八门,人种肤色各异,不论有业无业,不论知识文化。最初的立法、审理、最终的判定,都有“人”的参与。美国人之所以坚持用陪审团制度,就是因为陪审员是最不受任何人操纵控制的。影片中陪审员们刚组团,要选一个团长。爱出风头的退伍老兵要毛遂自荐,结果大家都选一个正义感极强的盲人,老兵不以为然,于是大家都说:“谁管他是不是盲人,法院门口的正义女神不也是瞎子嘛。”我不知道这是对自我的嘲讽,还是对美国法律制度的嘲讽。

影片的结尾尼克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什么也没有做,我只是阻止你,让他们凭良心投票而已。似乎结局在尼克进入陪审团的那一刻起便已注定,即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作为英美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陪审团制度得以存在的前提是人们相信对案件事实问题的判断并不依赖法律训练,重要的是公平的机制和人们的基本理性及生活经验。美国的陪审制度是成功的,然而却不是完美无暇的。或许,陪审制的初衷是公正的,却无法保证陪审团永远公正。

法理不外人情。影片充斥着人们对物欲的贪念、对内心的责备、对腐败的诫叹。这也让我们去反思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我们要如何去伸张正义,保证民主。

第15篇:失控分析报告

失控分析报告

科室名称: 失控项目: 失控日期: 年 月 日

质控品名称: 质控品批号: 质控范围: 仪器名称和型号: 试剂品牌和批号: 失控情况: 失控原因分析:

纠正日期: 纠正措施:

纠正结果:

操作人员签字:

组长/质量负责人员签字:

年 月 ;日期:;日期:日

第16篇:读《失控》有感

失控的社群,不确定的传播

——读《失控》有感

一个文科生读理工类的书,常常是一场灾难。我大学的时候不自量力,读霍金的《时间简史》,认为自己看懂了,还兴奋地用荧光笔划出寓意深远的句子。结果那时我读理工科的女友在桌头偶尔看到这本书,读了后跟我说,\"书真不错,就是不知道谁读的,重要的没看出来,不重要的反而都标下来了。\"

之后,我就常常跟理工类的书保持距离。然而在看完《三体》三部曲以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三观尽毁,决心重新用科技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我是一个科技盲,然而今天,连科技盲也能意识到互联网科技对于人类的意义。过去大家觉得科技和人文是两件不相干,甚至是对立的文化领域,但是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开始告诉我们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科技和人文正在往高度整合的方向前进,未来是否出现超级人工智能,甚至替代人类,不少人都相信会出现。KK就是其中一个。

KK是《连线》的创始主编。第一届世界黑客大会的发起者。1994年就出版了这本《失控》,2010年出版中文版。人们感叹的是,书中很多关于二十年以后的预言,现在大都实现。不过读此书的目的,不是追星的艳羡,而是理解网络和数字科技如何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乃至思维范式。这种思维范式的革命跟我们这些东方人的古典思维方法其实息息相关。KK说\"亚洲改变了我的想法——我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乐天派,飞速的发展就发生在我眼前,我开始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整本书似乎到处都展现出东方神秘主义和整体主义的调调,这是我所熟悉的,但是它不是通过言简意赅的哲学,而是通过对科技进展的描述来呈现,这是我所惊讶的。不少朋友反映不好懂。\"不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人们用通常的线性思维惯性来理解这本书的观点,而这本书却似乎刻意用东一榔头,西一斧头的叙述笔法来展示另一种思维方式的可能性:理论上说就是并行分布式计算,通俗点说,就是蜂群思维逐渐替代中心化的思维范式。

所谓蜂群思维实际上是对蜂巢的认识:十万多只蜜蜂的蜂巢秩序如何形成的?蜂群的灵魂在哪里?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统治者并不是蜂后,而是滚雪球似的舞蹈投票,最大蜂群获胜。这是一个类似白痴组成的选举大厅,但是效果惊人,这种彻底的分布式管理却让昆虫群体形成了一个仿佛有意志的有机体。这是一个由两万个群氓构成的有机体,或者叫超级有机体。蜂群思维展示的是群体的\"涌现\"的思维。

蜂群思维的神奇在于没有一只蜜蜂在控制它,但是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从愚钝的成员中涌现出来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更神奇的是,量变引起质变。要想从单个虫子的机体过渡到集群机体,只需要增加虫子的数量。当大量虫子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复杂到某一阶段,\"集群\"就会从\"虫子\"中涌现出来。\"我们从蜂箱中发现的一切,都潜藏在蜜蜂的个体中,但是从任何一只蜜蜂都永远不能找出蜂巢的特性。\"

当整体的行为从各个部分的有限行为里有规律地涌现时,身体与心智,整体与部分的二元性就真正烟消云散了。但我们不知道如何从底层涌现的。KK进一步指出:低层级的存在无法推断出高层级的复杂性。要想洞悉一个系统的涌现结构,最直接也是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运行它。当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数量带来本质性差异。\"记忆就是许多离散的、非记忆性的碎片汇总起来而从中涌现的事件。\"蜂群思维是能同时进行感知和记忆的分布式内存。

这种思维范式和我们通常对于思维产生的理解是很不同的。我们过去假定有个大脑,或者有个社会的中心在做出设计和规划,然后大家遵守和服从这些规划,就能够实现社会的秩序。但是现在蜂群思维是在互联网和数码科技的条件下,人类不再通过中心形成规则和秩序,而是在大规模似乎\"无意识\"的集体行动中,形成人类社会的秩序。互联网如同原始人的一把斧子,或者火,它使得人与工具融合。不过互联网比斧子或者火这样的工具厉害,那些工具被单个人使用,而互联网则是众人一起使用,并进而产生了所谓蜂巢效应,你不知道是怎么形成集体行动的秩序,但是当大家去中心化的自下而上地构建事务的时候,秩序借助最少的规则完成。完善的计划已经不可能了,也不需要。人造的(文化)与自然(nature)已经不再是断裂的,而开始呈现出连续性。

在KK看来,(我觉得也是我们理解社区实验对于今天世界秩序的意义的关键),世界的秩序按照两种逻辑发生,一种是按照顺序操作的思路来构建系统,()另一种则是许多系统平行运作拼凑起来,从彼此并无关联的事件中产生。从群体中涌现出的不再是一系列起关键作用的个体行为,而是众多的同步动作。后者的群体模式更重要,这就是集群模型。两种极端的组织方式的混合构成现实生活的所有系统。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社区或者社群,我们就发现这样的系统就是两种极端组织方式的混合体,一方面政府系统或者市场组织的自上而下的管理秩序的建设,另一方面,它同时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系统。它自然汇集着许多自治成员。自治意味着每个成员都根据内部规则及其所处局部环境而各自做出反应。这与服从中心命令,并根据整体环境步调一致的反应截然相反。这些自治成员形成一个对等网络,而在互联网条件下,它的特点是: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特征;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

这种分布式系统的好处是具有很强的可适应性;弹性;无限性;新颖性,具有可进化的特征。当然,同时它常常不是最优,它不可控,不可知,不可预测,不能及时反应。

对社区这样的认识对我们的社区实验提出了新的策略思考,可以说,从终极来看,社区需要的是失控的集群,而在NGO或者发展机构干预的过程中,对于必须绝对控制的工作,还是要采用可靠的老式钟控系统。多数社区实验都是在控制与适应性寻找一个平衡。\"最有利于工作的设备就是部分钟控装置和部分群系统组成的生控体系统的混血儿\".而我们过去模模糊糊意识到自发的群系统的作用,但是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机制将两者融合。这是下一步实验需要明确的方向。

KK在书的最后提到了如何无中生有的九律,类似于老子的《道德经》。他再次说明21世纪的科学图标不是原子,而是网络,网络背后是没有权威、没有中心的控制。由复杂性而生的凌乱之力并非能够杜绝错误,但却具有容纳错误的能力,这使得分布式存在成为学习、适应、进化的沃土。它与其说是一个物体,不如说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其实在社群的形成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

我们真正能够看到的,只有无常。

对我来说,这种古老哲学和当代科技的融合,并嵌入到我们的人文生活中来是对我

最重要文化震荡。我们对于社区或者社群得思考已经不能不总是要引入互联网的生态条件了。这种数码科技的嵌入究竟是给了社群中的人们更多赋权,还是剥夺了人们思想的深度和多向度的可能性,还很难下定论。但是在我们的生活操作的策略层面,它却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对社群传播的颠覆性的变化。

在安德森那里,现代传播构成了我们想象的共同体的重要要素。而这种传播往往被国家意识形态有效地把控着。但是广袤的互联网跨越了国界和族群界限,权威机构控制的强制传播曾经被认为天经地义,现在却几乎一文不值。互联网时代传播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我们进入了真正的自媒体时代,即使你坚持让每个电视台都放《新闻联播》,人们也只看自己的朋友圈,甚至在朋友圈,人们也只看自己有兴趣的。

第二,在自媒体时代,消费者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关心的内容,营销只是附带的。因此在自媒体时代,传播的要义是\"利他\",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具有利他精神的公益性传播作品才能在互联网真正存活下去。所以所有的传播者考虑的不应该是如何想着卖自己的产品或者思想,而是需要专注于受众的需要和阅读愿望,甚至去创造这一的需要和愿望。

如何做这样的社群的传播?在这个信息已经远远超过人的智力支配的世界里,有效的传播要发生,最重要的是创意。互联网时代的第三个特点是:创意为王,没有创意的传播宁可不要生产。有了创意,还要生产出精益求精的作品,这个产品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任何可能的媒介。有了作品,还要有有效的传播的管道和方式。粉丝众多的大V的推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动员方式。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自己还是走题了。一篇想讨论科技的札记还是变成了对于人文的随想。\"重要的没看到,不重要的都标记上了\".还是失控了,就此打住。

第17篇:失控的权利观后感

《失控的权利》观后感

近期在公司的组织下我观看了《失控的权利》。该部视频观看后,我本人感慨良多,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广本大区总经理和一个店的店总,由于自己的贪念毁了自己的前途,真的是很可惜。那位店总年纪才28岁,可以说在这个年龄能成为店总,领导一个团队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就是自己一时失足,一夜之间就失去了所有。是贪念让他们失去了所有,是贪念让他们失去了自由,是贪念让他们失去了曾经的光辉。

在视频的最后那位总经理说了对不起庞总、对不起员工、对不起庞大集团,能看出他的懊悔心情。在自己权利面前,他迷失了自我,在权利面前只看到了自己的利益,而忘了用自己权利为公司创造财富,为员工谋取福利,为家庭带来欢乐。一切都晚了,权利的背后是贪念,权利的背后是私欲。辜负了公司的信任、辜负了庞总对他的栽培,他只能在懊悔和谴责声中度过他之后的日子。

在感叹之余,我们也要警醒,在日常工作当中,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是庞大人,我们是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们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大家庭创造财富。我们要为公司,同时也为了自己的将来创造辉煌,来回报庞总和公司领导对我们的栽培,尽心尽责,诚实做人,坦诚做事。

第18篇:心理咨询案例自我失控

心理咨询案例-自我失控

廖某,男,20岁。高职二年级学生。下面是该同学的自述: “我性格外向,心直口快,常常管不住自己的嘴。想说就说,随心所欲,因此经常得罪人。情绪变化无常,时好时坏,高兴起来似乎世界上就我一个人,一切都得意忘形;沮丧起来,什么事情都不想做,悲观失望,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好比今天早上,我一起床就很烦闷,觉得人活着真无聊,真恨不得死了算了,于是躲在床上,不去上课,狠命抽烟,排遣无聊。”

【分析】 听了廖某的话,推测他属于自我失控。自我意识的第三个层次是自我监控,是指对自己的外部行为和人际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在意志和活动方面表现为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而自我失控就是指随心所欲地发生社会不能接受的行为,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言谈失控。有的学生常常不顾听话者的年龄和个性,不看对方的态度和爱好,高兴说什么就说什么,说话不经过大脑思考,可能言者无心,但听者却觉得出言不逊。 (2)情绪失控。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喜怒无常,个人经常成为情绪的奴隶,任由情绪来摆布。 (3)行为失控。做一件事情,不考虑行为的后果,冲动、任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面对必须长期坚持的学习、工作却半途而废,面临困难的情境临阵脱逃,碰到人际冲突大动干戈等。 造成自我失控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认知失调。有些学生无法区分什么是社会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社会不能接受的行为。因此当发生冲突时,往往选择社会不能接受的行为。认知失调一般是个体观察和学习的结果。如个案中的廖同学,其母性格较泼辣,总是跟他父亲吵闹不休。在家里经常没有好脸色,动辄就是打骂、训斥、责备。廖从小就学到了“失控”的行为反应,并潜移默化地变成了自己的行为。其次意志力薄弱也是发生自我失控的原因。意志是个体自觉的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已的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心理咨询师:

(1)正确认知,认清危害。个体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识外部世界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即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内心体验和行为反应。自我失控的原因首先是认知失调。因此,超越自我失控的关键,首先要帮助其合理认知。 以廖某为例,首先必须帮助其认识什么是社会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社会不能接受的行为。并对照其自身的行为进行分析,明确地指出如言谈失控、行为失控、情绪失控所造成的不良的社会效果,并确定目标行为。目标行为就是我们需要改变的行为,在确定目标行为时必须认真回顾自己过去的行为,了解目标行为的原始状况,注意观察目标行为的出现频率等。一般通过四个问题来确定目标行为:一是目标行为前几分钟的情况。二是当时环境的情况。三是别人的行为及反映。四是自己当时的想法。在了解过程中,最好作一些客观的记录。

(2)自我调节,增强意志力。对自己的行为正确认知以后,就要制定自我调节计划。首先,从小事开始,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针对自己所确立的目标行为统筹安排,个个击破。如针对自己出言不逊的坏毛病,请同学老师监督,一旦出现目标行为,可作适当的自我惩罚。其次,学会自制,在感到自己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时,要不断劝戒自己“不要发火,忍耐一下”或“我不跟你计较”。或者转移注意力,离开现场去做其他的事情。再次,要大胆与人交往,积极参加活动。最后,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我失控的状况。 如果自我失控症状严重,如有“自虐”“酗酒”等情况,必须求助心理医生。

第19篇: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陪审团的制度的思考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思考

《失控的陪审团》这部影片讲的是一起状告枪支商的审判。从影片的开始,律师双方就选择陪审员展开了一场“激战”。双飞都想选择倾向己方的陪审员,起码要筛去有明显偏见的陪审员候选人。在挑选过程中,双飞律师采取了提问的方式选择陪审员,除此之外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维轻公司的陪审员顾问兰金芬奇。以他为首,由各界精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通过监控、心理分析等众多途径来了解陪审员从而达到控制他们为自己服务的目的。即便蓝金芬奇用如此多的人力和心智,他还是没有排除异己的势力,让尼克伊斯特成功成为9号陪审员。我们从影片的最后可以知晓,尼克并不是仅仅在履行他的公民义务。由于几年前的枪支事件,尼克的女朋友失去了自己的双胞胎妹妹,而在审判中枪械公司却胜诉了。尼克和女朋友玛丽的用意很明确,他们就是要让枪支公司付出代价。而意图如此明确的人被选进陪审团,无疑是该影片名字的由来,尼克用他的智慧操控了陪审团。看完这部影片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了解了美国的陪审员制度。我也对其有了相关的思考。

美国陪审团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数、享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的、决定对嫌疑人是否起诉、是否有罪的制度。这是一个从英国沿袭过来的制度。哲学里面有这样一个命题,叫做“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陪审团制度在美国沿用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历经这么长

时间而不衰,足以证明这项制度的社会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美国法律规定,除不满18岁、不在本地居住、不通晓英语、听力有缺陷、有过犯罪记录的人外,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美国的法律还规定,刑事案件要有12名陪审员,民事案件要有6名陪审员。无论是控方还是辩方,只有人认为陪审员中的任何一个人的家庭背景、本人经历等有可能对公正审判有影响的,都可以提出调换,直至双方包括法官都认可了,才能做为正式的陪审员。这就是说,陪审团将凭着一个正常人的良知、基本的是非标准和简单的法律知识来判断一个嫌疑人是否有罪。这就是陪审团制度存在并发展的深厚的社会基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基础。

陪审团的裁定能力广受质疑。面对美国的陪审团制度,我们不免会心生疑问:让那些毫无法律知识基础的普通人参与案件的审判,决定案件的审理结果,他们有这个能力吗?可能有人要说,在陪审团审理过程中,法官和陪审团是有严格的分工,陪审员只对案件事实问题作出裁判。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只要是个正常的人, 具有一定的常识和生活经验都可以胜任,甚至有时候比法官更加公正。其实不然,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的区分只是理论上为了方便研究而作的完美假设。在实践中,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常常以不可分解的方式纠结在一起,难以区分。基于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相互纠缠而难以厘清,一位研究案件事实认定问题的学者感叹:区分法律问题和事实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法律问题。譬如,我们在讨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强制发生性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的问题上,我们首先就要理解婚姻的涵义,明确夫妻双

方在特定时期彼此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根据婚姻法、刑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本身就是法律问题。有学者提出,期盼未曾受过法律训练, 没有法律工作经验的普通公民能够出色地完成司法审判任务,恐怕只是一种乐观的愿望。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由不懂法律知识的人从事审判活动,其所依据的不是法律而是个人的知识和观念,这不是实行法治,而是一种人治。

美国第三任总统、也是美国《独立宣言》的撰稿人杰斐逊说:陪审团在维护民主所起的作用上,比选举权还重要。它的意义及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一是有助于遏制司法腐败。如果审案由法官一锤定音,那么行贿的对象就是明确的,因为法官也是人,不能指望所有的法官都是包青天。而在陪审团制度下,法官只能主导法庭辩论和定案后的量刑。断案的是陪审团,法官无权干涉。那么要想行贿只能行贿于陪审员,而陪审员是从平民中随机挑选出来的,直到开庭,控辩双方才知道谁是陪审员,陪审团也才知道要开庭的是什么案子,搞清楚了陪审员的来龙去脉,案子早已审完。况且,在陪审团期间,是不可以与外界接触的。重要的案子,连离开陪审团室都要有法警陪同。可以说,司法腐败在陪审团制度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二是有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陪审团制度规定,陪审团员中,有一人持否定意见,这个案子就不能判决。这样做可能带来审判效率不高,但它绝不会出现冤假错案!而一次次公正的判决,带给人们的信号就是,审判是公正的,判决结果是不容质疑的,因而极大提高了司法的公信力。三是有助于减少涉法涉诉案件的发生。分析近年来我们的涉法涉诉案件,

原因无非是审理不公,让当事人不服;多次不公正、不严肃的判决结果,使当事人对法官甚至对审委会失去信任。陪审团制度则可以较好地解决审判不公的问题。四是有助于增进公民的法律意识。参加了陪审团,不仅在开庭前要接受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庭审过程中,受法律专家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及语言的影响,直接体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特别是在讨论判决的过程中,是一次最好、最生动、最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使陪审员从一个个具体的案子中,懂得了法律规定了什么?他为什么违法了?怎样才是不违法的?违法要受到什么样的制裁?从而使公民的法律意识大大增加,无形中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法律素质。在我们正处在改革特别是司法改革的今天,陪审团制度的做法、意义无疑对我们是一种极好的启示。

陪审团制度是一种很和谐、很人性化的制度。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陪审团制度在世界各国的运行中仍有缺陷,但这一制度所体现的人民主权思想是值得我们拥护的主要原因。我们应以此制度为载体并通过不断完善它才能把人民主权思想、平民参与理念贯彻到实际的司法实践的点滴当中去,并闪耀在人民追求幸福的旌旗上,才能将其转化成为大局服务,成为人民司法理念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并最终推动中国审判制度的民主化改革。

第20篇:《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影像中的正义----经典法律电影赏析

姓名:

学号:

学院:化班级: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课上播放了美国大片《失控的陪审团》,回去后我又仔细看了一遍。这部片子令我感动不已的是陪审制法庭彰显社会正义的能力。

首先《失控的陪审团》这部影片讲的是一起状告枪支商的审判。从影片的开始,律师双方就选择陪审员展开了一场“激战”。双飞都想选择倾向己方的陪审员,起码要筛去有明显偏见的陪审员候选人。在挑选过程中,双飞律师采取了提问的方式选择陪审员,除此之外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维轻公司的陪审员顾问兰金芬奇。以他为首,由各界精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通过监控、心理分析等众多途径来了解陪审员从而达到控制他们为自己服务的目的。即便蓝金芬奇用如此多的人力和心智,他还是没有排除异己的势力,让尼克伊斯特成功成为9号陪审员。我们从影片的最后可以知晓,尼克并不是仅仅在履行他的公民义务。由于几年前的枪支事件,尼克的女朋友失去了自己的双胞胎妹妹,而在审判中枪械公司却胜诉了。尼克和女朋友玛丽的用意很明确,他们就是要让枪支公司付出代价。而意图如此明确的人被选进陪审团,无疑是该影片名字的由来,尼克用他的智慧操控了陪审团。看完这部影片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了解了美国的陪审员制度。我也对其有了相关的思考。

陪审团的利与弊 利处:

1.陪审团制度推进法制教育的教育功能

陪审团人数虽然只有12人,但他们是从上千人中遴选出来的,这个遴选过程本身就是法制教育的过程;在审判过程中,普通公民常常受到法律家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及语言的影响;而且普通公民参与审

理和裁判,直接体验法律与生活关系、法律思维。因此,陪审团审判不大会将法律变为与生活脱节的神秘而抽象的东西。而是把法律变为现实生活。所以陪审团审理也是法治精神向社会渗透的重要渠道,无形中提高了社会整体的法律意识,扩大了司法审判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而且相对于课程化法制教育来说,参加这种司法活动(陪审团审判)对于培养人们的守法习惯所起的作用要超过其他任何活动。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曾把它说成是“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和进步的一种最强大的力量”。

2.在美国陪审团有促法立法的功能

在美国,陪审团制度除司法功能外,还有造法功能。美二国都承认陪审团容易被当事人的辞藻所打动,有时做出不顾法律的裁判。陪审团明知故犯的少,微妙而不自觉的漠视的情形则比较多,尽管美国有的州法规定,法官在陪审团没有足够证据作出这样的决定时,可以作出不顾陪审团决定的判决,但法官一般并不这样做,而是承认陪审团的裁判,并努力为这种裁判寻求合理的解释,如在一些案件中,陪审团不顾本来应该阻止原告取得救济的被害人的助成过失,只是在损害赔偿金额上考虑原告过失,从而发展了所谓比较损失原则。这一原则后来为法院采用。陪审团有时就是正规法律的批评的和间接的法律改革者。陪审团制度实现了人民是最终的审判者,不仅是案件的审判者,而且是法律本身的审判者。

弊处:

1、费钱。虽然每个陪审团成员一天的补贴只有16美元,但是一场审判往往旷日持久,有时候甚至长达几个月,再加上前期挑选陪审团、组织陪审团工作以及每天的伙食和其他开支,积少成多也不是一笔小开支。

2、缺乏专业性。按照法律规定,陪审团成员应当是非法律专业。陪审团成员挑选的随机性和背景的多样性决定了他们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理性的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作出判断,而往往只是感性的按照个人直觉做出结论。就像影片最后陪审团讨论的时候,支持辩方的那名成员说的,我们所要关注的应当是枪支公司有没有违反自己的法律义务,而不是简单的按照杀人偿命的逻辑直接将矛头指向枪支公司。

3、并非绝对公正。陪审团的成员都是普通人,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各种各样不为人知的问题和秘密。正像辩方顾问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把柄,只要抓住了就能左右他们的决定。换句话说,只要找对路,就一定能够收买陪审团。也正因为如此,陪审团有时也会失控,会作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判决,比如说90年代的那场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正像Nicholas最后说的,他并没有主导陪审团的讨论,他所做的只是防止陪审团被人控制,让每位成员都能按照自己的良心去投票。

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了解了美国的陪审员制度。现代陪审制起源于英国,但在美国得以充分的发展。一般的案子,陪审员通常是可以回家的,但是,如果案子引起轰动,就必须隔离他们。这样,他们得到的全部信息,就是法庭上被允许呈堂的证据,在判断时不会

受到新闻界的推测和不合法证据的影响。固然,陪审团制度是有明显的弱点的,所有的“法治”都会有“人治”的困惑,最初的立法、审理、最终的判定,都有“人”的参与。而美国人之所以坚持用陪审团制度,就是因为陪审员是最不受任何人操纵控制的。陪审员独立于政府之外,独立于司法系统之外,独立于任何政治势力之外。他们的判断,就是一般民众放在法律对陪审团的规定之下都会做出的判断。她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法庭为他们保密,使他们没有心理负担。陪审制度的国民参与性是美国诉讼制度最具诱惑之处,充分体现了美国法治的民主化。其实,陪审制度更体现了一种规则的游戏性,正如美国人所言,至少陪审制的问题与它的好处一样多。

然而,人民陪审员有可能被非法操控,使得正义得不到伸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经济利益高于一切,凡事都可以被金钱左右,正如影片中的那样,为了一己私利可以置正义于不顾,为了自身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当陪审团拥有了一定的权力后,就会有人主动地威逼利诱,在利益的面前,谁又能保证坚定地站在正义的那一边呢?

这部电影,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向善的一面。影片表现的,是陪审团摆脱利益集团的纠缠,独立自主地做出公正裁判的过程。影片的结局是很和谐的,结尾也告诉我们人心的向善终会导向一个相对正义客观的审判结果。

启发:法律真正的目的是指引人们去理性地选择,对于一些社会败类的不理性甚至不人性的行为,法律可以去制裁,但制裁的效果也许不能让当事人满意,可是法律对所有人都一样的,也

许当人真正面临困境时,就会有更理性的方式来解决。所以社会需要真正能够引起广泛反思的存在。

法制电影正是我们所需的这种反思。电影直面社会中一些阴暗面并真实记录的巨大勇气, 以及对势要 查明真相和为权利正义斗争的高度赞美。像许多美国的同类型法律题材电影一样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其中固然有编剧、演员、导演的精彩表现,最重要的原因却在于电影直面社会 中一些阴暗面并真实记录的巨大勇气, 以及对势要查明真相和为权利正义斗争的 高度赞美。敢于反思并有所行动的社会才是有希望的。

因此法律题材电影是社会所必不可少的。

失控读后感
《失控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