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白毛女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07 08:36:17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白毛女》读后感

《白毛女》读后感

我是一个00后,从小就过着泡在蜜罐子里的生活,自己却浑然不知,直到看过《白毛女》之后,我才知道自己过的是多么的幸福,过上小康生活的不易。

我在网上看《白毛女》完全出于我一时的好奇。开始我看这部老革命影片并没多大的兴趣,觉得无非是打打杀杀而已。但就是这部我一开始认为打打杀杀的影片,洗赎了我的灵魂,知道了现在生活的美好。

剧中讲的是解放初期,老地主黄世仁欺压百姓,拼命收钱,杨白劳交不起,黄世仁看上了他的女儿:喜儿。要拿她-喜儿来抵债,杨白劳被强迫摁下手印后觉得对不起喜儿,服毒自尽。知道真相的喜儿悲痛万分,她却无奈的被拉进了黄家,从此之后,她在黄家做牛做马,每天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还处处遭人羞辱,虐待,无奈喜儿逃出了黄家。为了生存忍饥受冻,与野兽搏斗……生活的艰辛使喜儿头发变成了白色,成为了白毛女。后来解放军打倒了地主老财。大春在山上找到了喜儿,喜儿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凄美的故事,温馨的结局,这部影片虽然是部老影片,但白毛女的坚强,解放军的英勇,地主的凶残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部影片使我陶醉,使我感动,使我反思对过去生活的态度:现在的生活要什么有什么,过去的生活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而我不知道珍惜,在那浪费金钱,买些没用的洋垃圾,小玩意儿,现在想想真是不该。和过去相比,我们不是要好的太多了吗,以前的地主老财富甲一方,弄得民不聊生,现在,到处提倡和谐社会,每家每户都朝着小康发展。过去的农民受人欺压,无处告状,现在的我们有着公正的法院……

请让我们珍惜现在,如果没有解放军的英勇,百姓的支持,怎会有如此美好的现在?请让我们珍惜现在,把握未来,因为我们还不知道是否会出现地主二代,如果出现了请用我们的勇敢和坚强消灭他们,别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00后的未来,就在自己的手上,因为把握好现在,就是在把握在自己的未来……!

推荐第2篇:《白毛女》读后感

《白毛女》读后感

还是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的歌剧剧本。于是我满怀着好奇,在《白毛女》中探索。

歌剧《白毛女》缘于白毛仙姑的传说:1940年,在河北北部一个山村中,村干部和村民都很迷信,说曾在庙里看到过“白毛仙姑”,要他们每月初

一、十五上供。于是,区干部带人夜里到奶奶庙捉“鬼”,终于逮住了这个“白毛仙姑”。经审问才知道,“白毛仙姑”原来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儿,被村中的恶霸地主以讨债为名逼死父亲,抢掠回家。后来地主要续娶新人,想阴谋害死她。她设法逃到深山,一住多年,因缺盐少吃,全身发白。她倡导奶奶庙去偷贡品,别村人看见,成为“白毛仙姑”。区干部告诉“白毛仙姑”,世道变了,将她从山洞中解救出来,幷帮她伸冤。

《白毛女》就是以这个传说故事为主线,写了白毛仙姑——喜儿被地主黄世仁压迫,又被八路军解救的故事。这本书表现两个不同社会的对照,表现人民的翻身,提炼出反映当时时代变化的主题——“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有研究者称《白毛女》“唱出了一个新中国”,这不仅表现在《白毛女》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和新中国政权让穷人当家作主的性质上,也表现在《白毛女》巨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与影响力上。很多战士正式喊着“喜儿报仇”“为杨白劳报仇”,冲上了解放战争的战场。

“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爹出门去躲帐整七天,三十晚上还没回还。大婶子给了玉茭子面,我等我的爹爹回家过年。”这是《白毛女》中著名的唱段,简介而生动,在短短几句歌词中,既有写景抒情,又有叙事交待,情境合一,一开始就将人带入到了风雪扑面的情景中,又表现出了喜儿既欣喜又不安的心情。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并没有喜儿这样的经历,也不曾感受过旧社会的黑暗,但《白毛女》让我们亲近的接触到新旧社会交替时的正义滚滚,热浪潮潮。就如曹景行所说:“喜儿的遭遇自然会激发起观众的强烈感情,就像保尔·柯察金、卓娅和舒拉的形象曾深植于那一代中国年轻人心中一样。”

70年的风风雨雨,《白毛女》从未停止过自己的脚步。简洁朴实的语言,不需要华丽的装饰,便清清楚楚地让人感受到喜儿的痛苦、愤怒,感受到贫苦人民的痛苦、愤怒,感受到八路军带给贫苦人民的希望和梦想。

推荐第3篇:白毛女

欣赏———中国歌剧《白毛女》

设计者:市六中 杨先梅

教学理念:

音乐形象思维是从音乐音响感知开始的,经过集中概括产生具体的形象思维,同时伴随着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直至理解、认识音乐的思想意境,所以情感体验是欣赏音乐的重要通道。

音乐音响是由几个重要的音乐要素组成的,即音高、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在欣赏教学中加强对这些要素的音响感知及理性的分析,将大大助于提高学生音乐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对比法、参与体验法、表演法、听赏法、情境教学法、设问法、分析法、归纳法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使学生懂得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思想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此课音乐要素为主线,通过分析乐曲中的音高、速度、力度、节奏、音色,提高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懂得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思想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并体验一部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段落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重点:背唱并表演《北风吹》、《扎红头绳》选曲体会情境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的欣赏使学生懂得情感体验及欣赏音乐的重要通道,音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并理解音乐的本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一、歌剧概念:

歌剧是一种将音乐、戏剧、文学(诗歌)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有多种样式(或体裁)。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等场面等组成.

二、歌剧音乐的构成要素

歌剧是一种综合的戏剧艺术形式。由于不同时代、风格、体裁的差异,歌剧音乐的构成要素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可分为声乐、器乐两部分。 声乐: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

器乐:序曲、前奏曲、间奏曲、舞蹈音乐。

三、中国新歌剧的发展

“五四”以后,中国一些音乐家开始尝试以中华民族音乐为基础,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来创作中国歌剧,即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因为有别于中国传统歌剧——戏曲,故称新歌剧。 20年代黎锦晖的《麻雀与小孩》《小画家》等十部等儿童歌舞及聂耳的《扬子江风暴》(1934,田汉词)为其先声。延安时期的秧歌剧是其进一步发展,而大型歌剧《白毛女》(1945)的成功,则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成型。其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江姐》《洪湖水浪打浪》《刘三姐》《伤逝》等一系列优秀歌剧的产生,使中国歌剧创作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态势。

四、歌剧知多少 试着说出以下是那部歌剧片段……(图片)你能试着唱几句歌剧吗? (图片) 一九四五年五月,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在延安演出.贺敬之词、马可曲.图片

五、作品简介

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歌剧、电影故事片、京剧、舞剧 。故事情节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歌剧题材,改写成电影故事片、京剧、舞剧。①歌剧: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1945年初作于延安,同年 4月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后在解放区各地陆续上演,深受广大人民和八路军官兵的喜爱。剧本情节:地主恶霸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污 辱 其 女喜儿 ,喜儿 被迫逃入深山成了“白毛女”。八路军来到了该地区,喜儿重见天日。其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并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是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剧中的“ 红头绳 ”、“漫天风雪一片白”、“我说、我说”等,都是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②电影故事片: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1950年摄制。由水华、王滨、杨润身根据同名歌剧改编。主要演员有田华、李百万、陈强等。影片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1957 年在文化部优秀影片评奖中获故事片 一 等奖 ;获1951 年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 。③ 京剧:马少波、范钧宏 1958 年根据歌剧《 白毛女 》改 编。中国京剧院演出。李少春饰杨白劳,杜近芳饰喜儿,叶盛兰饰王大春,袁世海饰黄世仁。除运用京剧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和传统程式,还根据内容需要,在剧本、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做了革新 的尝试 。④ 舞剧 :1964 年上海舞蹈学校根据同名 歌 剧 改 编 。艺术指导黄佐临,编导胡蓉蓉等。主要演员有顾峡美、蔡国英和凌桂明。后逐渐发展成大型舞剧。1965年首演。舞剧塑造了喜儿、大春、杨白劳等舞蹈形象,在芭蕾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融汇了丰富的中国民间舞蹈。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是文化大革命中八个样板戏之一。

六、新课教学

导入:“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那么在一部音乐作品中不同的段落表达的情感是否不同?它又是如何表达情感的?音乐的情感表达又是通过哪些手段表达特定的情感的?我们在欣赏时,又该如何进行情感体验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歌剧_____《白毛女》选段

七、欣赏

"

一、首先让我们来欣赏第一幕第一场喜儿唱段——《北风吹》。

思考:

1、该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教师范唱帮助学生体会音乐情绪)

2、边听赏音乐边联想喜儿是一个怎样的人?(天真、纯洁的女孩)

3、体会休止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这里不用休止好吗?(请学生 演唱,体会休止符在此处的作用)

4、歌曲旋律进行的特点?(下行)这种旋律进行的特点擅长表现什么样的情绪?(忧伤、忧郁的情绪)

学生小结:音乐速度稍快,力度中,刻画喜儿盼过年盼爹爹早点回家的喜悦和焦虑的心情,表现了天真、祈盼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喜儿形象,但旋律下行使得音乐又带有忧伤的情绪,休止符的运用把喜儿盼爹爹回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不可不用。

学生学唱:——《北风吹》 词曲省略……

二、、听赏——《扎红头绳》

思考:

1、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2、通常人在表达惊喜的时候语速和声调会是什么样的?

3、该曲表达欢快情绪时速度和节奏音乐特点怎样?

4、演唱形式有什么变动?(独对齐)

5、旋律行进有何特点?

学生学唱:——《扎红头绳》

三、听赏——《哭爹》

思考分析:

1、力度有什么变化?

2、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激动、愤恨、悲恸)

3、这首歌曲曲调有什么特点?(同音同节节奏反复、下行、拖长音)

4、模仿一下人们有哭泣时声调是怎样的?(与歌曲曲调类似)

四、欣赏——《恨似高山 仇似海》 思考分析:

1、此唱段是喜儿在什么情况下演唱的?

2、当恐惧、悲恸、愤恨时人们将如何进行情感表达?

3、《恨似高山 仇似海》音乐给你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一乐句?你能学唱吗?

4、《恨似高山 仇似海》音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

五、欣赏——《太阳出来了》 思考分析:

1、演唱形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要用这种形式来表现?

2、人们会如何表现内心宽慰的情绪?

3、音乐都有何特点?请你学着试着唱唱。

八、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歌剧《白毛女》中的五个选段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情绪:天真期盼、欢快、悲恸。音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的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我们还知道了对塑造刻画音乐形象起重要作用的是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 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

速度 : 快速 表现出欢快活泼《扎红头绳》 力度 : 强 表现激动愤恨悲恸的情绪 《哭爹》《恨似高山 仇似海》

弱 表现优美、抒情的情感 《北风吹》

节奏 : 密集 表现欢快、活泼 《扎红头绳》

" 舒缓表现沉痛、悲痛 《恨似高山 仇似海》

旋律 : 上行跳进表现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与追求《太阳出来了》 " 下行级进 表现忧伤、忧郁的情绪 《北风吹》

" 激越跌宕起伏表现满腹怨恨、悲愤交加《恨似高山 仇似海》 音色 : 女高音 甜美、柔美、强烈 《北风吹》《哭爹》

《白毛女》一课以音乐要素为主线,通过分析乐曲中的音高、速度、力度、节奏、音色,提高我们理解作品的能力,使我们懂得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思想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并体验一部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段落表达的不同情感。因此我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要运用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聆听感知音乐的内涵,从而达到情感的体验和心灵的沟通与升华 今天我们学习欣赏了歌剧——《白毛女》,了解了“白毛女”的悲惨遭遇,他教育同学们要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今天的学习生活,更加努力、刻苦、勤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板 书: 曲 目 速度 力度 音色 演唱形式 表达情绪 音乐特点《北风吹》 中 中弱 女高音 女声独唱 天真、期盼 下行休止符运用 《扎红头绳》 快 中 女高音 对 唱 欢快、活泼 旋律跳进,

节奏密集

《哭爹》 慢 强 女高音 女声独唱 悲恸 同音同节奏反复复 句尾拖长音、音阶下行级进 《恨似高山仇似海》慢 对比强烈 女高音 女声独唱 愤恨 怨恨 呐喊、朗读、呼号

《太阳出来了》 中 强 混声合唱 开朗、明快 上行大跳、吆号子

推荐第4篇:白毛女

中国新歌剧的里程碑——《白毛女》

摘 要

中国歌剧在经历了萌芽期和探索期之后,进入了蓬勃的发展期。其中1945年歌剧《白毛女》首次在延安的公开演出,标志着中华民族歌剧形式的成熟。它为中华民族歌剧怎样适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做了很好尝试,对借鉴西方歌剧形式、反映中国人民现实生活内容方面为其他歌剧做出了成功的范例,为中华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的创作手法、艺术形式和艺术特点对中国歌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歌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中国歌剧的第一个里程碑。本文分别对《白毛女》的诞生、历史意义、它对当代中国歌剧的影响以及中国歌剧现存的问题和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关键字

中国歌剧;白毛女;里程碑;发展

前 言

上世纪20年代,中国歌剧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出了第一片嫩芽,经过30年代的探寻与摸索之后,终于在40年代,一部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歌剧——《白毛女》诞生了,它使中国歌剧走上了新的发展期。

中国歌剧艺术经历了萌芽期和探索期之后,孕育出了《白毛女》这样里程碑式的作品。中国歌剧的萌芽期由20年代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音乐作为启蒙性开端。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作曲家对西方歌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开始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洋歌剧相结合,创作出一大批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体裁形式。包括:山东省立剧院的历史题材歌剧《岳飞》、《荆轲》;以抗日根据地为原型的第一部歌剧《农村曲》;40年代的以《秋子》最为著名,它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借鉴西洋歌剧创作手法的佳作。在延安秧歌运动的基础上创作出的《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这种形式的歌舞剧改变了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方向,直接孕育着大型歌剧《白毛女》的诞生。

一、《白毛女》的产生

歌剧《白毛女》是根据1940年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白毛仙姑”的故事改编的,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师生集体创作。一九四五年,西北战地服务团从晋察冀前方回到延安,带回了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记录本。这个故事在四十年代初开始流行于河北省的阜平一带。主要内容是一个被地主迫害的农村少女只身逃入深山,在山洞中坚持生活多年,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又因偷取庙中供果,被附

1

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后来在八路军的搭救下,她得到了解放。这些生动的情节立刻吸引了鲁艺的师生们。为了向即将召开的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献礼,鲁艺师生决定以它为题材,创作一部大型的、在现有故事情节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新型歌剧。它由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王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 一九四五年五月,《白毛女》在延安开始公演。第一场的观众是党的“七大”的全体代表。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都出席观看。第二天,中央办公厅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的三点意见:第

一、这个戏是非常适合时宜的;第

二、黄世仁应该枪毙;第

三、艺术上是成功的。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在革命面临新转折的关头,有预见地肯定了《白毛女》的创作鼓舞了全体创作和演出人员。该剧在延安演出三十多场,受到空前热烈的欢迎。一九四六年,他们来到张家口继续演出,并根据广大群众的意见,对剧本作了重要的修改。在此后的演出过程中,又不断修改,使《白毛女》日臻完美。《白毛女》的剧本很快传到国统区,受到进步文艺界的高度赞扬。

二、《白毛女》的历史意义

歌剧《白毛女》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仅征服了当时延安的观众,引起轰动,而且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歌剧创作指明了方向,成为我国新歌剧发展历程中一座令人瞩目的里程碑,其艺术性和重要性具体体现在:

第一、在民间音乐的吸收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该歌剧不仅吸收民间音调作为主要人物主导主题的音调基础,还广泛运用戏曲、说唱等音调,并进行了创造性的选择与利用来刻画各种人物性格。

整个歌剧的音调都是以民间音乐并在其基础上加以创造的。例如喜儿的主题主要是在河北民歌《小白菜》、《青阳传》以及河北梆子、秦腔等戏曲音调基础上而加以发展的。杨白劳的主题则是以山西民歌《拣麦根》为基础的;而农民赵老汉和王大春的主题是以山西民歌《胡桃树开花》为基础加以发展的。地主黄世仁以及狗腿子穆仁智的音乐虽然看不出具体引用的是哪一首民歌,但从他们音调和音乐形象的特点来看,则更多的是吸取了民间戏曲和说唱的因素。黄世仁母亲的主题则大多引用了民间佛曲的音调(剧中黄母是一个表面信佛实际内心狠毒的老婆子)。这样的创作手法使整个歌剧的音乐听起来很富有中国的民族韵味,很容易为群众所理解、所喜爱并在群众中得到流传。

第二、在音乐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上,创造性地借鉴了近代外国歌剧的某些传统形式和经验。如主导主题的运用以及和声、复调、合唱、伴唱、重唱和管

2

弦乐队的运用等,极大的丰富了歌剧音乐的表现力,为中国新歌剧的发展进行了大胆的、卓有成效的尝试。

如,《扎红头绳》片段,描写喜儿与爹爹短暂的欢聚之时采用明朗欢快的对唱,既反映了喜儿天真活泼,也表达了杨白劳对女儿深沉的父爱,这段音乐同以后两位主人公命运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于人民群众的形象和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作曲家主要是运用重唱与合唱来刻画的。尤其是在第五幕最后群众大会一场,作曲家紧密地根据剧情的发展,有机地将独唱、重唱和合唱相互结合成一个大的整体。其中合唱《太阳出来了》,是剧中所有合唱中最有特色,流传最广。这首合唱是当躲在山洞里生活了三年的喜儿被八路军和人民群众从山洞中解救出来时大家所唱的,当时舞台上升起了火红的太阳,象征着黑暗统治被打垮,几千年来受苦的人民得到了解放。合唱一开始就很豪迈的以太阳的形象来刻画人民翻身的欢腾感情。为了刻画这种形象,作曲家不仅在旋律上强调了上行的跳进,而且在调性的处理上也运用了四度上行的移调,使主题再现时得到更高昂、更有力的发展,合唱曲的后面两部分主要是以齐唱的方式来表达的,从曲调的发展来看,主题形象的发展是很丰富的。它表达了人民对喜儿失踪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人民对能把喜儿救出来的内心欢喜;最后又唱出人民通过喜儿这件事对新旧社会的认识。因此可以说这首合唱是全面地刻画了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精神面貌。

第三、歌剧《白毛女》还有一个成功之处在于它充分的运用了生活题材,把发生在老百姓身边,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事物作为创作的素材。

在水深火热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国上下都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热潮中,人们普遍期盼救世主的到来,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武装为人们带了福音。文艺创作需要老百姓的支持,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说,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的越老,就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帐。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歌剧的创作者也就是遵从毛泽东延安《讲话》的指示精神,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体验他们的疾苦,感受他们的辛酸。《白毛女》的歌剧素材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发现的。特定的历史时代造就了伟大的《白毛女》。

3

三、《白毛女》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影响

大型歌剧《白毛女》的诞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歌剧终于寻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形成了自身的美学品格。《白毛女》的创作,激发了延安等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对新歌剧创作的热情。解放战争时期,各个解放区的许多文艺工作者都尝试着用这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短短几年内,先后有数十部新歌剧问世,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歌剧高潮”。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刘胡兰》、《赤叶河》、《王秀鸾》等。这些作品在创作方式和艺术特点上与《白毛女》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艺术成就上他们都没有超出《白毛女》的水平。

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歌剧创作在创作思维上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方 式,但仍有一种是参照《白毛女》创作经验,在观念和手法上坚持以内容的需 要为一切艺术构思的出发点,既不受制于、也不拒绝任何一种手法,只要内容需要,可以兼取西洋歌剧、板腔或话剧加唱等手法,这种模式有两部歌剧杰作《洪湖赤卫队》和《江姐》。

到了新时期,由于歌剧生存环境的变化和艺术观念、歌剧趣味的发展,歌剧创作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种沿着正统大歌剧的方向继续深入拓展,将歌剧的综合美感在更高层次上达到整合均衡作为主要的艺术探索目标。这种探索剧目较多,但就其思想性、艺术性来说,《原野》、《苍原》、《张骞》,可视为新时期正统大歌剧创作的高峰。

另一种则是把美国百老汇音乐剧作为参考系,探索在中国发展我们自己的通俗音乐剧的途径。这类探索贯穿于整个八九十年代,公演过的新剧目不下百部,《我们现代的年轻人》、《风流年华》、《友谊与爱情》,但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很少。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歌剧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党的儿女》,它依旧沿袭了《白毛女》的创作路子,将歌剧这一形式与中国戏曲艺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创作出了思想性、艺术性较为统一,也有一定影响的新时期的新歌剧,在公演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好评。

结 语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华民族歌剧随着历史的发展似乎迷失了方向,中国歌剧的创作与发展停滞不前。我认为,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歌剧的创作与歌

4

剧演员的缺乏。当今现状是:对于作曲家来说,创作歌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小于写流行歌曲的经济效益;而且歌剧创作的难度要求创作者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使歌剧的创作队伍萎缩,所以加强歌剧音乐创作队伍的培养刻不容缓。一部好的歌剧要深入人心,就必须体现当代意识和时代精神。要与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与广大人民达成共识,这样的作品才能受欢迎。中国歌剧自诞生以来也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但是与西方歌剧几百年的发展历程相比着实短暂。所以,“有些人士指出‘因为中国歌剧艺术起步比较晚,从整体上包括创作、演唱等都很难与国际上的一流歌剧院接轨,所以目前歌剧艺术的市场萧条。低谷徘徊实属正常’。”歌剧《白毛女》的成功经验表明,中国优秀歌剧的创作与中国歌剧的历史长短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国歌剧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紧密结合人们的生活与实际,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抛弃时代和群众,必将被历史所抛弃。

参考文献

⑴田可文.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 ⑵汪毓和.我国歌剧艺术的第一个里程碑[J].音乐研究,1959(03) ⑶贺敬之.《白毛女》五十年[J].新文化史料,1995(02)

⑷王 畅.论歌剧《白毛女》的历史价值[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05) ⑸瞿维 张鲁.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创作[J].新文化史料,1995(02) ⑹王 芳.试论《白毛女》对中国歌剧发展的重要作用[J].学报,2005(04) ⑺周 静.论中国新歌剧艺术的发展轨迹[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04) ⑻万和荣.重新审视歌剧《白毛女》的优秀“品质”[J].文艺争鸣,2010(14) ⑼胡士平.歌剧《白毛女》的魅力[J].人民音乐,2005(07)

5

6

推荐第5篇:白毛女

公共艺术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歌剧观后感》

课题名称:《中国歌剧欣赏》 上课时间:2012-2013 学年 第二学期 学生姓名:谭中卓 学号:201110010027 院系: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年级:11级产品造型一班 任课教师:史连成

中国歌剧观后感

《白毛女》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歌剧、电影故事片、京剧、舞剧。故事情节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1945年,延安 鲁迅艺术学院 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歌剧题材,改写成电影故事片、京剧、舞剧。

歌剧。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1945年初作于延安,同年 4月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后在解放区各地陆续上演,深受广大人民和八路军官兵的喜爱。剧本情节是地主恶霸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污辱其女喜儿,喜儿被-迫逃入深山成了“白毛女”。八路军来到了该地区,喜儿重见天日。其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并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是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剧中的“红头绳”、“漫天风雪一片白”、“我说、我说”等,都是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

电影故事片。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1950年摄制 。由水华、王滨、杨润身根据同名歌剧改编。主要演员有田华、李百万、陈强等。影片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1957年在文化部优秀影片评奖中获故事片 一 等奖;获1951年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 。

京剧。马少波、范钧宏1958年根据歌剧《白毛女》改编。中国京剧院演出。李少春饰杨白劳,杜近芳饰喜儿,叶盛兰饰王大春,袁世海饰黄世仁。除运用京剧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和传统程式,还根据内容需要,在剧本、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做了革新的尝试。

舞剧 。1964年上海舞蹈学校根据同名歌剧改编 。艺术指导黄佐临 ,编导胡蓉蓉等。主要演员有顾峡美、蔡国英和凌桂明。后逐渐发展成大型舞剧。1965年首演。舞剧塑造了喜儿、大春、杨白劳等舞蹈形象,在芭蕾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融汇了丰富的中国民间舞蹈。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是文-化-大-革-命中八个样板戏之一。去了人民大会堂看中央歌剧院的《白毛女》,这是觊觎很久的一部剧,倒不是因为它的内容,主要是它的历史地位——中国第一部新歌剧。我想应该是带有挺强的时代背景。部艺术剧的价值连70年的岁月都坚持不下来,让我很难受。老黄祝寿片段的台词总是不自觉地让人想起当代爆发的山西煤老板,想起强拆强迁的各种传言。

第一场写喜儿盼爹爹回来和杨白劳躲账后回到家里的情景。点明是除夕之夜,增强了悲剧气氛。喜儿是全剧浓墨重彩塑造的反抗型的农民形象,但她的性格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她刚出场时,我们看到的喜儿还涉世不深。生活虽已给她心中投下阴影,但她仍充满希望和幻想。她焦急地盼望出外躲债的爹爹“快回家”,为的是好“欢欢喜喜过个年”。杨白劳回来后,喜儿高兴地接过爹爹带回的二斤白面,惊喜地让爹爹给她扎上红头绳,羞涩地和爹爹撒娇,欢快地贴上门神“叫那要账的穆仁智也进不来”,“故作不知”地打断爹爹谈她婚事的话头,作品通过不多的动作和唱白,使一位天真、淳朴、热爱生活的农村姑娘跃然纸上。这样写,后面的飞来横祸对她的打击才显得更沉重,更震撼人心。和喜儿不同,杨白劳是在地主阶级长期压榨下尚未觉醒的老一辈农民的典型形象。他肩负着生活重担,因而精神是疲惫的,心情是沉重的。作者为他登场后设计的唱段和一连串动作,如“畏缩地看看四周”,“以手急止喜儿不要大声”,“急切地”问等,着重表现的是“躲账”带来的担惊受怕的紧张心情。当他以为“总算又躲过去”了时,情绪马上好转,从怀里掏出三件微薄的“年货”,生动地反映了一个勤劳善良的贫苦农民十分朴素的生活愿望。二斤白面和一根红头绳,表明了他对喜儿的疼爱,也表明他希望能有一个起码的人的生活。贴门神揭示了他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也反映出了他向往着摆脱地主压迫、过上平平安安的日子的最简单的要求。从杨白劳对喜儿婚事的态度可以看出,尽管他对生活前景不甚乐观,但他为争取女儿幸福而劳碌奔波的决心是坚定的。这一场戏表现父女俩真挚的爱和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充满了农村生活的情调,把杨白劳、喜儿和广大受压迫的农民的愿望充分表达出来。穆仁智突然上场,立刻改变了场上刚刚舒缓的气氛,剧情又起波澜。杨白劳随穆仁智走下台为观众留下了悬念,预示出戏剧冲突即将爆发。

第二场写黄世仁逼杨白劳以喜儿抵债。场景和气氛的渲染同第一场对比极为鲜明,“几家欢笑几家愁”,显示着两个阶级的对立。“逼债”的戏写得很有层次。黄世仁“微醉,心满意足地剔着牙齿”上场后的唱白,勾画出了一个恶霸地主的嘴脸,点明了他无耻的企图。杨白劳“畏畏缩缩”的进来,显示出性格的软弱;“快回还”的企盼表现出对黄世仁的幻想。黄世仁先是假装客气一番,不动声色地算账,然后要求杨白劳“立地勾账”。杨白劳苦苦哀求。黄世仁“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台词是一种极大的讽刺,反衬出他横行霸道、蛮不讲理的真面目。在穆仁智趁机提出把喜儿领来抵债时,杨白劳如闻霹雳,哀号求告。黄世仁、穆仁智一唱一和,花言巧语,百般哄骗。杨白劳虽然软弱可欺,但要夺走命根子,决不答应。黄世仁翻脸无情,命穆仁智快写卖身文书。逆来顺受的杨白劳尽他的可能进行了挣扎和反抗:他“上前拖住”黄世仁不让他走,“疯狂地拦住”穆仁智,质问他,还要“冲出门去”,“找个说理的地方”。但在穆仁智的软硬兼施和黄世仁的威逼恐吓之下,杨白劳在昏迷中被强迫按下了卖女儿的手印。黄世仁怕杨白劳死在他家,嘱咐穆仁智抢人时“多带几个人去”,“千万不要把风声闹大了”,可以看出他表面上理直气壮,实则色厉内荏。杨白劳苏醒过后,对黄世仁的认识从来没有这般清醒,仇恨的发出了“老天杀人不眨眼,黄家就是鬼门关”的控诉,但他的抗争也仅此而已。他对生活的彻底绝望,对恶势力的束手无策,对女儿的深切的爱,对自己的痛责,使他必然走向自杀这个人生的终点。在力量对比悬殊的冲突中,杨白劳失败了。他的悲惨结局,是对万恶的地主阶级的有力揭露和血泪控诉。黄世仁阴险、凶残、贪婪,穆仁智媚上欺下、狡诈狠毒,杨白劳懦弱、忠厚、善良。激烈的戏剧冲突正是在这一组性格根本对立的人物之间展开的,而人物性格也在戏剧冲突中得到进一步的展示和深化。

《白毛女》是歌剧。从课文选的两场戏里,可以看出歌剧除了具有一般戏剧的特点(即有人物、有情节、有集中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有的歌剧只有歌唱,没有独白和对话;有的则是歌唱、独白、对话三者兼而有之,《白毛女》就是如此。歌剧的特点,主要是以演员的歌唱来表现剧情、塑造人物,如第一场喜儿的几段唱词和第二场杨白劳的几段唱词就很好地起了这种作用。歌词的语言应是诗的语言,既要有节奏韵律,富有音乐性,又要深刻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杨白劳躲账回家,从怀里掏出红头绳时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哎!扎起来!”这段唱词本身就是诗,押韵上口,适宜吟唱,表现出杨白劳为没有能力给女儿买花的歉疚、对女儿的深挚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歌剧中的独白和对话,往往是在演员歌唱之间,在音乐的伴奏之下,用吟诵的调子或插话的形式来进行的。《白毛女》剧中的独白和对话虽然在歌剧中居于次要地位,却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可以贯穿许多主要情节,和音乐歌唱结合得紧密自然。

《白毛女》是创造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它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它以中国革命为题材,表现了中国农村复杂的斗争生活,反映了民族的风俗、习惯、性格、品德、心理、精神风貌等。同时,它继承了民间歌舞的传统,借鉴了我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在秧歌剧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为民族新歌剧的建设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

在音乐上,《白毛女》采取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歌和地方戏的曲调,加以改编和创作,又借鉴了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处理方法,塑造了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杨白劳躲账回来所唱的“十里风雪一片白”,是根据山西民歌《拣麦根》改编的,曲调深沉低昂,是刻画杨白劳基本性格的音乐主题。刻画喜儿性格的音乐主题主要来自河北民歌《青阳传》和《小白菜》,并贯穿全剧,随着喜儿性格的变化而变化。如“北风吹”一段,选用的是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比较欢快轻扬的曲调;当在奶奶庙与黄世仁相遇时,为了表现喜儿强烈的阶级仇恨,就采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的曲调。

在歌剧的表演上,《白毛女》借鉴了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三者有机结合的传统,以此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推动剧情发展。如喜儿出场就是用歌唱叙述了戏剧发生的特定情境:“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爹出门去躲账整七天,三十晚上还没回还。大婶子给了玉茭子面,我等我的爹爹回家过年。”然后用独白向观众介绍了身世和家庭。其他人物,如杨白劳、黄世仁、穆仁智也都在出场时,通过歌唱作自我介绍,有的地方也用独白叙述事件过程。人物对话采用的是话剧的表现方法,也注意学习戏曲中的道白。

真不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东西能有70年以上的生命力。按说我对音乐是有过份好感的,总能听得下去。西洋的歌剧,过了两三百年,越听越过瘾。白毛女这一版本的排演其实严格遵循了原来的集体创作原貌,还是很用了点心思的,只是压缩了表演时间,以适应当代人的快节奏生活习惯。曾经若干年前,改过一版,增加了王大春和喜儿暧昧的戏份,以迎合观众市场的口味,据说把还活着的90多岁的贺敬之老先生气的够呛,他是原集体创作团队的核心人物。

想起了某人曾说的话,大意是:革命的结果不可预测,革命不会摧毁旧制度的枷锁,只会强化这种枷锁,革命不是一项成就,也不是新时代的黎明,它源于年迈腐败,源于思想和制度的枯竭,以及自我更新的失败。经常发生革命的民族其实缺乏持续创新、改良、变革的勇气、耐心和智慧。这是我一直反对任何形式暴力革命的根本原因。

歌剧白毛女给我的印象是:时代似乎毫无改变,手拿IPAD的现代富人和拿着拐杖的黄世仁就像是孪生的兄弟,亲如一家;市面上,网络上,王大春们似乎也很活跃,人数也在增加,70年的光阴仿佛被穿越了。这是白毛女歌剧仅存的价值和意义,当然仅仅对我个人而言是如此的。

推荐第6篇:白毛女(优秀)

【评论摘要】

1、《白毛女》是一部几经加工修改,从乡民之口,经文人之手,向政治文化中心流传迁移的作品。从某个宽泛的文化角度上看,《白毛女》不仅是一个叙事,不仅是一种心态(mentality),甚至也不仅是一种话语(discourse)——虽然尽可以把它作为叙事、心态及话语来研究。它还关联着一种在“解放区”形成的特定的文化实践——这种文化在形式来源、生产经过和传播方式上都既不同于“五四”以来在知识分子层中流行的新文化,又有别于“原生的”民间文艺形式和意识形态。而作为文化产品,它既有明显的“本土”、“大众性”或“通俗”色彩,又有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化人”的加工痕迹。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它的政治特征,而只是想说明,这种带政治功利性的文学反而可能有一个复杂的历史和文化的上下文。如何重新清理这个上下文是我们研究“解放区”文学以及整个现代文化史的一个先决条件。

(在歌剧《白毛女》中)政治力量最初不过是民间伦理逻辑的一个功能。民间伦理逻辑乃是政治主题合法化的基础、批准者和权威。只有这个民间秩序所宣判的恶才是政治上的恶,只有这个秩序的破坏者才可能同时是政治上的敌人,只有维护这个秩序的力量才有政治上及叙事上的合法性。在某种程度上,倒像是民间秩序塑造了政治话语的性质。在某种意义上,歌剧《白毛女》创作中不同话语原则间的交锋象征性地展示了解放区政治文化的生产过程。当然,我们无法证明非政治的、民间伦理秩序的逻辑就一定代表下层阶级的阶级意识。而且毫无疑问,就算这种逻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众意识形态,它也被利用来作了政治宣传的工具。但它的确作为某种已被接受的,大众化的共识在这个剧本中发挥着潜在的定义和限制政治权威的作用,从而给观众留出了一个可认同的空间。

与歌剧本相比,电影《白毛女》改写并强化了某种带市井文学色彩的爱情主题。在歌剧中,“非政治”的叙事焦点在于一个毁灭喜儿家庭、践踏和谐平安伦理秩序的恶势力终受惩罚,蒙受苦难的良家女子终于得救,申冤复仇。而在电影里,这个民间秩序经过了某种翻译,在毁灭与复仇之外,还引申出一个有情人悲欢离合,终成眷属的好事多磨式的情节。 (孟悦:《演变的启示——兼论延安文艺的历史多质性》,唐小兵编《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如果说歌剧《白毛女》与舞剧《白毛女》存在一种对立的话,那只是叙事话语与象征话语的对立。叙事的目标在于建立起抽象的国家本质。由于这是将具体自然的生活组织起来的过程,因此,叙事总需要将这种不自然的组织过程自然化,努力将叙事变成“现实”,让被叙述者尽可能感到本质的生成过程是自然的、自能如此的过程。如果说叙事的目的是将丰富复杂的现象归纳到一种共同的本质中去,那么象征则刚好相反,它是一个演绎过程。象征的任务是将已经明确的、抽象的,先验的本质具体化,通过活生生的现实展示这一过程,当现实生活与这种抽象本质距离过大时,象征不象叙事那样为了“真实”而牺牲本质——象赵树理乃至周立波的小说都以强调“写真实”出名,象征总是毫不犹豫地为了求证抽象本质而牺牲可见的“真实”而寻求更高的“真实性”。象征与叙事的冲突,通过江青的象征主义文艺思想与周扬的写实主义文艺思想的对立显示出来。

(《李扬:《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第290—291页,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3、和《年青的一代》一样,《千万不要忘记》的“新”,正在于剧本隐约地透露出一种深刻的焦虑,关于后革命阶段的日常生活的焦虑。毫不奇怪的是,评论者都认为两者是“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好戏。两出戏不仅在现实生活的深层揭示出“阶级斗争”这样一个“真

实”,而且直接提出了一个如何重新安排和组织社会生活这样一个问题。换言之,正是通过这两个剧作,“日常生活”开始成一个问题,并且迫切地需要一个答案。而且对这样一个问题的回答,忠实地折射出主流意识形态的巨大盲点,指涉着一个时代的选择困境。

《千万不要忘记》的历史意义,正在于它通过对真正问题的转移和压抑反而忠实地记录了一段历史经验以及这一时代的巨大的集体性焦虑。如前所说,《祝你健康》这一剧名表达了克服现代性所带来的困惑的欲望,《千万不要忘记》则已征兆出对真正问题的回避,内在的焦虑外在化成异己的、需要否定的他性——“资产阶级泥坑”、“病菌”和“阶级敌人“等等。但我们需要认真解读的,正是这一时代焦虑的文化政治内容。这里不仅有对现代工业文明的乌托邦式改造和抵制,也有传统父权体制的扩张和加强;不仅有对市场经济的交换原则的正面排斥,也有积极组织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使之获得超越性意义的欲求;不仅有对现代生产力的向往,也有在现代物质文明面前的惶惑和不知所措。这相互交织、层层制约的欲望、忧虑、向往和怀旧正构成这样一个巨大纵深的焦虑的深层语汇和能量。在作者急于回应主流意识形态,为这样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和线索提供一个简捷、预制的答案的过程中,我们目睹的是一种焦躁和近于不负责任的掩饰。但是被压抑的焦虑必将以更大的力量爆发出来。也许我们可以在这个意义上认识六十年代下半期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的一个心理层面;也许我们必须在一个历史的长镜头里估价七十年代末伤痕文学、八十年代的寻根文学,以至九十年代的通俗文学的魅力和意义。因为正是在对日常生活的正视和体验中,我们方得以进入现代文学的基本命题和精神实质。

(唐小兵:《的历史意义——关于日常生活的焦虑及其现代性》,唐小兵编《英雄与凡人的时代》,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教学建议】

1以《千万不要忘记》中丁少纯为例,谈谈你如何理解摘要3和拓展练习3中的观点。 2 观摩《白毛女》的歌剧、电影、舞剧,讨论杨白劳、喜儿和黄世仁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演变情况,体会摘要

1、2中的评说。

【拓展练习】

1《白毛女》的生成过程从传说到歌剧,到电影再到舞剧,正如孟悦在《演变的启示——兼论延安文艺的历史多质性》这篇论文中所说的“怎样来看待和研究‘革命文学’这个字眼所能包含的历史现象?„„我在这篇文章里所做的不过是为了提出问题,而不是给出解答。”这篇论文重要的意义倒不在于对《白毛女》做了全新的阐释,而在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文学新的思路和视角,请查阅九十年代之后对《白毛女》的评论文章,比较这些文章不同的研究视角,并指出各自的利弊所在。

2 围绕着《千万不要忘记》这部剧作,从六十年代开始到现在,评论也是众说纷纭,请查阅相关的论文,对此评价史做一个简单梳理,并谈谈你如何理解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

3《年青的一代》和《霓虹灯下的哨兵》这些剧作毫无疑问“体现了时代精神,传达了时代的脉搏”,同时还“表达了政治激进派这样的意图:赋予‘没有枪声,没有炮声’的

生存环境以严重的阶级斗争性质,提升‘日常生活’的宏大政治含义,因而实现把个体的一切(生活行为的和情感心理的空间)都加以组织的设想。”(洪子诚在《当代文学史》)请结合具体剧作,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

关于《白毛女》

※喜儿形象简析。

喜儿是《白毛女》的主人公。美丽天真,勤劳纯洁,跟父艰难度日,父惨死后,受到黄世仁家残酷虐待,激起仇恨、反抗怒火,逃进深山,以惊人毅力苦熬岁月,等待报仇一天。虽已满头白发,终于迎来“太阳底下把冤伸”的一天。

她的悲惨命运,是旧中国广大农民,特别是妇女的苦难典型,她的顽强反抗精神,凝聚了我国农民在恶势力下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愿望。

※杨白劳形象简谈。

杨白劳是喜儿的父亲,是与喜儿相对照的形象。他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很低,年关躲债七天,但忍耐使他遭受地主更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虽看清地主等的反动本质,却看不到出路,没能反抗,卖女后,痛苦自杀。

他的形象告诉人们:劳动人民不奋起反抗旧制度,非但不能改变苦难的命运,反而会被旧社会所吞吃。

※《白毛女》在歌剧艺术形式上的独特创造。

《白毛女》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民族新歌剧。

第一,歌剧情节结构,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第二,歌剧的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

第三,歌剧的音乐,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创造,又吸收了西洋歌剧音乐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

第四,歌剧的表演,学习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学习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

而这段歌词,是故事开始时,老杨给女儿买来一条红头绳,喜儿乐得又唱又跳的情景。

※剧本最初发表时是一个象征性的、富于生活化的题目--《祝你健康》经过1963年北京汇演之后,改为《千万不要忘记》。剧本表现的主题是资产阶级对青年一代的争夺,其焦点集中在电机厂青年工人丁少纯身上。丁少纯婚后同妻子姚玉娟和姚母生活在一起。姚母曾做过鲜货店的老板娘,她的生活方式被认定为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倾向,讲究吃穿,并直接影响了丁少纯。姚母在剧中实际上就是一个资产阶级/城市欲望的符号,她对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威胁。丁少纯在姚母的影响下逐渐堕落,对\"物\"的追求欲望逐渐膨胀,从热衷于吃穿发展为下班时间打野鸭子赚钱。这一堕落导致了严重后果,以致于上班时间魂不守舍险些造成重大事故。

与丁少纯形成对比的是先进青年季友良。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回答了青年普遍遇到的一些问题,这就是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爱情,如何对待友谊\"因此这一形象被认为是具有\"思想深度\"的。与丁少纯相比,季几乎没有个人生活欲望和私人空间,他对社会的流行思想坚信不疑。当他得知丁少纯在打野鸭子后与姚母有这样一段对话:

季友良:姚大娘,少纯要是少打几只野鸭子,就能换来很多很多的钱!

姚母:少打野鸭子怎么能换钱?

季友良:你听我说呀:我们研究的这种并头挂锡的方法要是成功了,能大大提高发电机的质量,减少停电修理的次数,一台七万二千瓦的发电机,少停一天电,就等于多发出十多万块钱的电,两天就是二十万!

姚母:能劈给你几万?,

季友良:(笑)不用劈。都是我的。也都是你的。

季友良的思想也是当年鼓励千百万人衷心拥戴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思想,\"都是我的,也都是你的\",没有具体的所指,它与每个具体人的消费使用或支配并不发生具体的联系。但在这里非常明确的是,\"共有\"的思想是道德的,\"私有\"的是可耻的。

对待爱情,季也是当年流行的\"愚汉\"形象。他爱丁少真,也追求她。少真邀请他去看球赛,他极认真地\"特意记在本子上\",但他对工作的迷恋忘记了情人的相约。以此来凸现人物内心的高尚,也隐含了淡化私人欲望的道德化意图。剧本还肯定了季向丁海宽汇报丁少纯缺点的\"原则性\",并被看作是季维护、珍惜友谊之举。

通过对剧中人物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青年一代的争夺,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庞大阵线(丁爷爷、丁海宽、季友良等)对城市弱小资产阶级(姚母)的斗争,它预示了斗争必然取得胜利的结果。但这一预设的\"路线斗争\"的合理性是需要讨论的:第一,作者急于回应意识形态的要求,夸大了生活的道德化性质。丛深在谈到剧本主题形成的文章中曾自述说:他原先拟定的\"批判习惯势力\"的主题,在学习中找到了新的途径,主题得到了深化。这一深化使戏剧的\"矛盾冲突不断加剧升级,人物关系愈趋紧张复杂。\"但这种人为的、刻意营造的复杂关系却几乎完全改变了人物评价的取向。丁少纯打野鸭子用的是工余时间,一个人有权支配属于个人的非公共时间;季友良是技术革新爱好者,他不分昼夜在车间忙碌,愿意牺牲个人生活,自有他选择的自由。但作者在这里显然是倡导一种人与社会、公共时间与私人时间\" 建立起意义的连续性\",或者要求个人生活的透明性。他旨在告诉观众,一切私人性的欲望,即便体现在日常生活上,也是可耻甚至是可怕的、不道德的。人对\"物\"的欲望必然导致道德的堕落进而危害社会。丁少纯思想的逐渐演化,最后险些酿成大事故,喻示的正是这样一个道理。季友良从废品堆中找绝缘云母带,也是对\"物\"的迷恋,但他是为车间、为公共社会聚敛财富,因此是高尚的;而他拒绝车间工会给他的困难补助,表明的恰恰是对个人\"物欲\"的拒绝。季的生活完全同公共社会联系在一起,他的生活是可以自豪地向公共社会诉说的,因为他是\"道德\"的。 / s\" zA* q, t&

推荐第7篇:白毛女 影评

奔向自由的田野

——《白毛女》观后感

一直以来,看的都是歌剧版的《白毛女》,故事中的很多情节都是通过演员的表情以及旁白表现出来的,有时候根本挖掘不到剧本所想要表现的深刻含义。看完电影版的《白毛女》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喜儿的两次奔跑。

第一次是奔跑在田野里。当父亲以及邻居大婶决定把她和青梅竹马的恋人大春的亲事定下来之后,她害羞的跑开,带着少女特有的青涩和心事被发现的羞涩、喜悦。在一片茫茫无垠的麦地里,一前一后,留下的是幸福奔跑的身影。这次奔跑,是爱情自由的体现,青梅竹马的爱情并没有因为两家家境的贫寒遭到阻挠,慈祥的老父亲愿意失去生命去守护女儿的幸福。两小无猜,在当时是多么奢侈的情境,更不用说把这份感情坚持到最后,喜儿和大春长久以来形成的默契让那份感情变得坚定笃真,即使是一起吃苦,一起冒险,两个人也紧牵双手。在杨白劳把租子折合成大洋后,两个人为了能还债,一起攀岩砍柴,采药,用生命和汗水守护着那份爱情。再苦再累,爱人的一个眼神,就会让对方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情感的默契,让两个在田野中奔跑的身影变得那么和谐,那么纯真。那么长长的又坎坷的一段路,难道不是他们今后要经历的事情的写照吗?

第二次是在后山上。喜儿被黄世仁霸占后,怀着身孕仍免不了被黄家“灭口”的阴谋,然而,她并没有向现实妥协,牛鬼蛇神也阻挠不了她对自由的向往。夜色漆黑、寒风阵阵,前有深河,后有追击,喜儿奔跑在丛林间,用信仰和无畏战胜了现实对她的进一步摧残。她逃掉了,从此,她自由了,在山野间,在丛林里,在水流上我们都能看到她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的场面,未知的自然显然已在她的脚下臣服,她可以自由穿梭在自然的每一个角落。同时,也是因为有了这次奔跑,她的境遇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不再会为了填饱肚子而发愁,因为她栖身的破庙变成了“香火”很旺的神庙,不断会有“香客”来为她“进香”,她可以随意享用那些贡品。她不会再为了自己的声誉困惑,她已不是那个被黄家玷污后“不检点”的女人,相反她摇身一变,变成了人人敬畏的“白毛仙姑”,受着无知世人的敬仰和敬畏。再者,没有了情感束缚的她,只坚定着一个信念:“报仇,为父亲报仇”,不会再像之前那样要考虑很多现实的因素。最终,她的为自由而奔跑换来了自身的自由,换回了爱情,也换回了父亲的枉死之仇。

故事情节虽然极富戏剧化,但很好地反映了人们在旧社会压迫下的期望。一个是在封建婚姻制度的压迫下,人们渴望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喜儿尚且可以为了爱情奔跑,我们现实中的人又有什么可畏惧的呢?我们需要的仅是战胜对封建家长制的畏惧,冲破传统婚姻观念的束缚,打破门当户对婚姻观的牢笼。另一个是在封建地主的压榨下,人们渴望推翻地主阶级,得到人身和财产的自由。喜儿并没有在现实面前低头,

而是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奔向自由的田野,用信念和坚持战胜压榨和不公,最终赢得自由,踏入新社会。

推荐第8篇:白毛女观后感

芭蕾舞剧《白毛女》观后感

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舞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演员在台上不说也不唱,完全依靠形体的表现力来完成所有的戏剧要求——主题思想的阐述、矛盾冲突的展现、人物性格的塑造。训练有素的舞蹈演员是通过优美的舞姿、和谐的韵律、高超的技巧“说话”和“唱歌”的,说出角色的心里话,唱出人物的情愫来。

在喧嚣的尘世中忙碌了一天后,看一场舞蹈,那是对心灵的洗礼,是精神的享受。对舞蹈的欣赏,如果不沉静其中,你永远也感觉不到那种唯美。只有在心的交集之后,你的心才会得到真正的享受。这是我从舞蹈这门课的所学所感。

《白毛女》的故事我很早就听过,但是用西方的芭蕾来演绎,我是第一次欣赏到。它根据同名歌剧改编,讲述贫苦农民的女儿--喜儿,被迫卖给恶霸地主黄世仁抵债,不堪凌辱,逃入深山。长年风餐露宿,头发变成了白色,不知情者称其为“白毛仙姑”。最后她被八路军所救,与年轻时的恋人--已是八路军战士的大春团聚的故事。其中,我主要对序幕“压不住的怒火”和第一幕“深仇大恨”以及最后的一些片段进行了赏析。

背景,音乐,道具,是一场完美舞剧不可缺少的东西,是舞者的结合体。解放前,黄世仁家大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穿着朴素的农民,在阵阵鞭子声中,显得格外的无奈,同时表现出愤怒。鞭子抽打在地上,那样刺耳,随即演员倒地,痛苦愤怒,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之下显得格外的逼真。

除夕,外面飘着大雪。喜儿正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同村人送来了窗花。喜儿高兴地拿着窗花跳起来舞。舞蹈是无声的,是哑剧。剧中喜儿一系列的哑剧动作将她的快乐心情表露无疑。而接下来的群舞,则表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舞蹈构图,一片过年的欢快。台上的舞者脚步轻盈,身材修长.我说不出那是种怎样的感动,只在舞者莞尔回眸低笑的瞬间,感受到一种温婉的倾诉。前一刻还骄躁的心情似乎平静得那么迅速。此刻的心已全然寄托在台上纷飞的舞者。

人物外型塑造喜儿--梳大辫子,穿红色斜襟袄衫。大春--戴白羊肚手巾包头。这些装束构成了人物的身份和地域特征,使观众一下子就明白了作品的时间、环境、事件等等因素。大春给喜儿送米,喜儿喜出望外,二人运用带有非常生活化的肢体语言,使人物性格鲜明,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杨白劳躲债刚回来,喜儿高兴地给爹爹拿凳端水,杨白劳从怀中拿出一段红头绳,随着红头绳一点点的缠到辫子上,亲情的朴实展露无疑。喜儿欢喜的跳来跳去。舞者全情投入音乐中,唯美的曲线,流动的曲体。神形协调统一。故事很平淡,却因舞蹈这一种讲述方式变的动人起来。

画面突转,恶霸地主黄世仁带狗腿子穆仁智闯进杨白劳的家,要逼喜儿抵债。厌恶,焦急,恨意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杨白劳坚决反抗,被活活逼死。喜儿的眼中充满了愤怒,舞蹈的急促,刚劲深刻显示了当时人物的心理。王大春和乡亲们赶来,黄世仁开枪阻住众人,硬把喜儿抢走。 一群村名无奈,同时也激起了他们的反抗之心。

舞蹈集中了喜儿和大春这对恋人纯真可爱和不屈不挠的性格速写,使得人物性格随着戏剧情节的推进而有层次地发展,展现了他们甜蜜的爱情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结尾处,由男、女演员逐渐加快的独舞过渡到快板的合舞,呈现舞蹈的高潮。充分显现了两位演员的芭蕾赏技艺。斜线双人快速踢腿倾倒成舞姿,在其中反复出现,表现了二人心往一处使、同心同德的、战胜困难的信念。直至最后双人形成大春背着喜儿倾倒向前探出的舞姿造型,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与遐思!

芭蕾舞剧《白毛女》既运用了外来芭蕾的语汇,又吸收了大量的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以及武术等素材,现实与浪漫相结合。舞剧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感。用中国人的方式演绎西方的芭蕾,独具风格。

对我来说观舞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绪的游走,情节之中或情节之外,飘渺浮动或寂然不动。而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观法,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感受,在舞蹈的世界里,思想可以达到某种极致的自由。舞由心生,蹈由心起。

推荐第9篇:白毛女观后感

白毛女观后感

歌剧《白毛女》就是这样一部值得深思的电影。昨天,我带着以前对该剧的初步了解看了一遍,心里头有了更深的感触。

歌剧《白毛女》 取材于晋察冀解放区流传的一个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通过对贫苦佃农杨白劳之女喜儿在旧社会惨遭恶霸地主黄世仁的迫害,逃入深山,变成 “白毛女”的悲惨身世,以及在共产党领导下农民翻身解放后,喜儿重获新生的真实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白毛女》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曾影响了一代人。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萧条的经济,战乱后的杯盘狼藉,近百年被列强欺压沦为奴隶的艰苦生涯,难免使 很多中国人对新生活丧失信心。《白毛女》就在这时出现了,成为那个物质极度匮乏年代里人们的精神食粮。而且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当时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缩影, 许多中国人在里面看见了曾经的自己。它不但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也鼓舞了一代人,让大家意识到喜儿的精神在新时代同样值得传颂。

通过 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热烈歌颂了新社会,《白毛女》的故事逼真地表现了旧社会 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其中一个场景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杨白劳为了庆祝新年,用忙碌一年仅 剩的一点钱给喜儿买了根红头绳,喜儿便高兴得载歌载舞,一家人聚集在一起,他们只能尝尝有限的几个饺子,却热闹非凡。而我们现在的新年,人人衣着光鲜地围 坐在摆满大鱼大肉的餐桌前,脸上却少了喜儿那份真挚的快乐。大家虚伪地互相拜年,到处送礼、塞钱,把过年当成显示自己阔绰或讨好别人的平台,还有的为了奖 金在忙着工作,至于家人难得的团聚早已抛在脑后,亲情已不再是一道“新年大餐”。

而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年代,各种商业大片充斥着整个电影市场,大部分人们已将《白毛女》遗忘,许多年轻人甚至没听说过这部经典。但我觉得它应该被人们重新审视,它不只是一部土掉渣的老电影,它更是一份对艰苦年代的回忆,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一切。

推荐第10篇:白毛女观后感

电影《白毛女》观后感

在华北一个偏僻的农村,贫苦佃农杨白劳早年丧妻,膝下一女名喜儿,相依度日。邻居王大婶及其子王大春常给杨家父女多方照顾,两家融洽和睦。喜儿和大春相处日久,情投意合。贫苦农民杨白劳的女儿喜儿与青年农民王大春相爱。土地是人类的根。土地是种田人的命根子。如果没有一块地,种田人就只能租种别人的田,向人家交租子。白毛女的父亲杨白劳就是这样的贫苦人。每逢年关,他都要去躲债,但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

五。地主黄世仁欲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见色心动,遂与管家穆仁智设计,以重租厚利强迫杨白劳于年内归还欠债。强令杨白劳把欠他的六斗谷子利上加利,在腊月底前还他二十五元大洋,否则就以女儿抵债。当杨白劳拿着一冬的血汗换来的七块五毛大洋到黄家还利息时,黄要本利一起还,硬逼着杨自劳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了押。他和女儿的小命就攥在地主黄世仁的手心里,于是发生了一系列人间悲剧。杨心如刀绞,自觉对不住女儿,除夕夜喝卤水自杀。初一早晨,刚死了父亲的喜儿被抢进黄家,不久即被黄世仁奸污。大春搭救喜儿未成,只身投奔红军。怀有身孕的喜儿在黄家女佣张二婶的帮助下 逃离虎口,途中生下婴儿,旋即夭折 。后独自入深山穴居,餐风宿露。非人的山林生活亦使喜儿变成了一头白发。喜儿常去山中的奶奶庙取供果和香火,有人遇见,便传说遇到了白毛仙姑,被村人视为“白毛仙姑”下凡显灵。两年后,大春随部队返回家乡,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为粉碎地主借白毛仙姑的谣言动摇民心的阴谋,十五之夜,大春等人潜伏在奶奶庙,寻找白毛仙姑,然后共产党开进来,由大春带头。到闹鬼的山神庙里破除迷信。他们成功地抓住了喜儿,严刑拷打,屈打成招,又把她的头发剃光,希望消除女妖的法力,后来大春认出了那是自己的爱人,立即制止了他的同志们。于是,共产党们听说了喜儿的遭遇以后,非常同情,就一起进了村里,把黄世仁和他大老婆杀了,把他们家的财产全部分给贫苦大众。没想到这白毛仙姑竟是当年的喜儿。地主被镇压了,喜儿报了仇伸了冤。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庄,与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头发也渐渐变黑了。

本片故事来源于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它以主人公的命运概括了旧社会亿万农民倍受压迫的苦难历史,并以此来说明,封建的剥削制度“使人变成鬼”,劳动人民作主的新社会”使鬼变成人”。影片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喜儿的形象。她不只是旧社会剥削压迫和苦难的承受者,而且还是劳动人民反抗精神的体现者,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杨白劳、大春、张二婶以及反派人物黄世仁、穆仁智等,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影片从整体构思到艺术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它以比兴的手法,结合蒙太奇的运用、情绪的对照及情节的呼应,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既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命运和性格,又深化了主题。在音乐方面,它借鉴同名歌剧所长,又有所发展,富有民歌风味的韵词和曲调,和谐优美,为本片增添了艺术光彩。喜儿的纯真、甜美和变成“白毛女”后的坚韧、刚毅;大春的朴实、敦厚及参军后的英勇、干炼以及黄世仁的阴险、毒辣„„等都刻画得比较鲜明、生动。该片的成就和

特点,使《白毛女》成为新中国电影探寻民族风格的重要作品。《白毛女》出品于*时期,是“江青同志”当时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现代艺术样板作品”之一,曾是“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的精神食粮,一时红遍全国、家喻户晓。

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热烈歌颂新社会,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这一出悲剧,就出现在我们太行山里。作家李满天从民间搜集到了一个白毛仙姑的传说,拿到报纸上发表,由贺敬之等改编成了歌剧,全国解放后又拍成电影,流传更为广泛。剧中的杨白劳和喜儿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是亿万观众同情落泪的对象,是中国农民悲惨命运的艺术典型。

看了白毛女的故事我感慨万千,我十分痛恨可恶的老地主黄世仁,也憎恨万恶的旧社会。那个年代人们没有自由和土地,所有的一切都在地主手上。

《白毛女》是歌颂农民大翻身的中国第一部歌剧。这是从一个十七岁的佃农的女儿的身世表现出广大的佃农阶层的冤仇及最后的翻身。这是从一个地主的淫威表现了封建剥削阶级的反动、无人性,及其蹂躏人民、出卖祖国的滔天罪恶。

《白毛女》写于抗战期。这指出了民族统一战线如何被反动的地主阶级所破坏,所危害,从而这又指明了胜利以后反动的地主阶级,实行美帝国主义的意旨,用残酷的内战来答复人民的民主要求,正和他们在抗战时期的卖国行为是一模一样的。

同时,这又指明了在抗战时期,人民的力量既然能够阻止反动派的从无一时间断过的妥协卖国的阴谋而把抗战坚持到最后胜利,那么今天的更为壮大的人民力量一定也能把民族的民主解放战争进行到最后胜利。

看了《白毛女》电影我还有一个最大的感触,那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人们的大救星,分给人们田地和粮食,让人们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这不由得使我更加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要坚决拥护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将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11篇:《白毛女》观后感

《白毛女》观后感

“喜儿”嫁“大春”,只能穷嫁穷。“大春”老实,但“老实”不能当饭吃,当钱花,改变不了“喜儿”的命运,生活平淡,环境艰难,家里要富起来,日子要好起来,还不知牛年马年,到最后就是熬成黄脸婆,也不见得从穷窝里能翻身走出来。以下是《白毛女》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白毛女》观后感

她,满腹仇恨,化成坚忍的意志,白了一头黑发;她,一腔孤愤,变为勇敢的反抗,报了血海深仇。地主恶霸的残暴压迫下,她奋起抗争,共产党的领导下,她走出水深火热。

她是喜儿,更是坚强不屈的斗争者。

在黄家,她备受侮辱与拷打,可是她并没有屈服,而是冲破束缚,毅然逃了出来,并高呼:“我不死,我要活!”。这坚毅而悲壮的呐喊撼动了天地。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报仇,要雪耻!不论风吹雨打,寒冬酷暑,她都坚持着,为了生存,她不得不与野兽搏斗,忍饥受冻,她的鬓发变得雪白,然而这一切都丝毫没有动摇她报仇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定。她坚强的、奇迹般的活了下来!正如莱蒙托夫所说,“意志是每个人的精神力量,是要创造或者破坏某种东西的自由的憧憬,是能从无中创造奇迹的创造力。”而她,用自己如万千革命者般不屈的意志,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到这,我又想起了许多如白毛女一般坚毅不屈的人,譬如江姐——“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在斗争中不幸入狱,而她胸中怀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对解放的期望,熬过了严刑拷打,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酷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江姐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我们华夏儿女坚韧不屈的壮美乐章。又譬如董存瑞,在前进受阻的危急时刻,必须要炸毁敌人的桥头堡,他主动请求前去,他说;“我是共产党员,请允许我去!”枪林弹雨,阻挡不住他前进的脚步,在无处安放炸药包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的用手举起炸药,高呼一声;“为了新中国,冲啊!”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战斗的胜利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今天的我们,幸福安定,在小康社会温馨的生活中,再不用像白毛女一样备受旧社会的煎熬,却定不能忘记,把和白毛女一样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从苦海中解救出来的人,不能让他们的坚强品质在新生富强的中国被泯灭,被遗忘。是他们,用自己的汩汩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安定的生活,他们就是伟大的人民解放军,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看到那些勇敢的子弟兵们把受尽苦难的白毛女带出山坳,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我的心里涌起一阵阵感动,看到解放军们声讨黄世仁和穆仁智的滔天罪行,我的心里又是激动万分。终于,喜儿这可怜的姑娘在人民解放军的帮助下报了血海深仇,并且毅然扛起枪杆,投入保卫胜利果实和解放穷苦百姓的斗争中。

凄美的故事,温馨的结局,像一首壮美的歌,深深洗涤了我的灵魂,我被这些革命者们那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毅力震撼了,在这和平的年代里,我们不应该只安逸于现世的生活,更要缅怀先人,怀古思今,吃水不忘挖井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原子弹、氢弹的成功试爆,地球卫星的发射,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港澳回归、加入WTO,神舟五号、六号、七号的发射,奥运会、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到昨天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等等,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在世界舞台上风生水起,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不再为人所轻视!

白毛女和这些革命烈士的故事让我深信了普劳图斯那句话,“万事皆有人的意志创造”,更让我感到有阳光自上而下倾注而来,温暖了我的心田。

《白毛女》观后感

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到家里老人哼唱“北风那个吹啊,雪花那个飘啊,年来到……”,那会只是觉得好听,也不懂什么。上了初中后,一位女历史老师,曾在课上给我们哼过这首歌,她初步介绍了芭蕾舞剧《白毛女》,我知道了这是剧里头的歌,还知道了里头有个梳大辫子,穿红色斜襟袄衫的喜儿,戴白羊肚手巾包头的大春。到了高中,更深入学习历史后,就知道了该剧是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表现人民群众斗争生活并力求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部探索性的民族新歌剧,是在肯定民族化、群众化的前提下吸取西洋歌剧经验,在不削弱文学性、戏剧性的前提下增强音乐性,在为内容服务的前提下寻求综合性艺术形式的统一与完整的一部中国经典式的民族歌剧。该剧是我国歌舞剧史上第一部里程牌式的经典力作,它是中华民族歌剧成熟的标志和发展的奠基石。这部作品不仅对中国歌剧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产生过广泛影响,而且对他后来的创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在当成立90周年之际,我带着以前对该剧的初步了解看了一遍,心里头有了更深的感触。

该剧演抗战期间贫农杨白劳和独生女喜儿一直相依为命。由于还不起地主黄世仁的阎王债杨白劳被迫在卖女文书上按下手印。因愧对女儿及无钱还债,除夕之夜喝卤水自尽。喜儿的未婚夫王大春和来抢人的狗腿子穆仁智发生冲突,终因敌不过木任职被逼出走。喜儿被掳去当丫头受尽黄家母子折磨。还被丧尽天良的黄世仁侮辱,且被卖给人贩。在佣人张二婶的帮助下,喜儿逃出虎口,只身藏在深山野洞,熬过三年非人生活,全身毛发皆白,大春带八路军回乡反霸,镇压了黄世仁和穆仁智,救出苦难的喜儿。

贫苦农民杨白劳是旧中国老一辈被压迫被剥削的农民形象。他躲债七天,最后走投无路,最终在除夕夜以死来了却在丑恶人世间的苦恼。农民在那个社会里,已经到了连屈辱的奴隶生活也无法维持下去了。杨白劳的命运,是旧社会农民的共同命运。面对如今的生活,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脱贫致富,日子日益好过起来。以前干农活时,为何天不亮就要起床跟随大人去干农活,太阳都要把人烤干了才可以回来。不过几年时间,虽然生活在喀斯特地貌的南方无法普遍使用机械作业,可是很多时候,农活已经很轻松了。特别是现在村村通公路,条条水渠铺一层水泥,与那个年代相比,真真是天上地下了。可是纵观现代社会,不少年轻小伙子一出生就没有受过苦,自私自利,不愿做事,做起事来也是浮躁不踏实,缺乏自主能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了流行的“啃老族”。或者一些人贪图安逸,好逸恶劳,为了金钱利益,作出出卖自身肉体,或者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事。且不说那些没有知识或者文化水平低的人目光短浅,只为眼前利益,就连全国各地都曾报道过高校女大学生卖淫、当小三的事。现代社会是浮躁的社会。虽然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却缺乏正确引导,很多年轻人盲目攀比,追求名牌,追求非主流,追求标新立异,好逸恶劳,目中无人、无法纪。与过去那个年代相比,虽然贫困,但却有极高正确的追求。曾经,我们国家夜不闭户,而今,对面不相识。

剧中战士们看演出后纷纷要求为杨白劳和喜儿报仇,有的战士还把这种强烈的愿望用刀刻在枪托上。有些被俘的蒋军士兵看了演出后立即掉转枪口加入人民队伍。当时许多人都是看了演出后便投身于革命的。直到中国解放,《白毛女》更是演遍全国,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发挥了极为突出的作用。但是如今呢?一些窃贼偷盗明目张胆,即使有人看见,为了不惹事,也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路遇陌生人受伤,即使那人已经奄奄一息,濒临死亡,为了不惹不必要的麻烦也没有几个人会拨下120、110,更别说送去医院了。

喜儿和大春这对恋人纯真可爱和不屈不挠的性格速写,使得人物性格随着戏剧情节的推进而有层次地发展,展现了他们甜蜜的爱情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那样的爱情,对于现在,有几对呢?那些这般的恋人,也许还不及国宝熊猫多啊。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生活节奏极快,快餐爱情充斥社会,“闪婚”,“闪离”早已不再稀奇。当今社会对“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做了最好的诠释。不不,也许我因该改为“钱权面前各自飞”。对于“性”现在已与爱分离,在这个性开放的年代,哪对恋人会将纯纯的“柏拉图”式恋爱进行到底?又有多少钱与权与名与其无关?

《白毛女》既运用了外来芭蕾的语汇,又吸收了大量的中华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以及武术等素材,达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音乐上保留原歌曲中“北风吹”、“红头绳”等,还吸收了大量华北地区民歌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为素材,采用了管弦乐与民族乐器相结合的形式,使舞剧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感,一直深深吸引着广大观众。因此该剧还被誉为“西方芭蕾艺术和中华民族风格完美结合的精品”,是中国芭蕾的奠基作品之一,是目前国内演出场次最多的舞剧之一。这让我想到,多少人崇洋媚外,“海龟”成了流行词,都海龟去了。殊不知,多少“海龟”成“海带”。曾经不不少学者主张“废除汉字”而代之以“拉丁化”,“哈韩”“哈日”也是多么流行的名词,对于这个,我只想用我国某位国家领导人的话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看了历史红剧《白毛女》只是偶有感而发,觉无诋毁或批判什么的意思。我只是觉得,作为当代青年人,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热爱家人、热爱自己。应该学会辩证看待事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要盲目趋同,有自己的主见,最求更伟大更高远的目标。即使对社会、对他人有什么不满,也应该用合理道路予以解决。并且敢于解决! 《白毛女》观后感

在上世纪,上演过一个现代剧《白毛女》,剧中的白毛女名字叫喜儿,是穷汉杨白劳的女儿,是劳苦大众的代表者,黄世仁是一个财主,是地主富农的代表者。从传统讲,两者属被压迫者和压迫者,在思想和生活上是“两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个路儿”。若放在现在不论成份看,无非是普通农民与先富起来的致富者,也就是说,是穷人与富人,打工者与老板。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不可能老守着传统。有道是,有思路才有出路。时下,没有谁愿意守穷,更不愿意固穷,人人都想富起来,人人都想成为“黄世仁”,不少人也正是这样在努力着。既然如此,“白毛女”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与时俱进,大改特变,譬如在恋爱上,面对“黄世仁”们,不少“白毛女”已抛弃昔日的观念,与“黄世仁”们一笑泯恩仇,丢掉怨恨,消除隔阂,相拥相随,走到一起,嫁给了“黄世仁”。“白毛女”该不该嫁“黄世仁”,不少人紧随其后说是非,特别是一些传统卫道士一提起,立马会“吐出一口唾沫”,再骂几句“丢人丧德丧天良”的话。细想想,“白毛女”嫁“黄世仁”,不见得就是坏事,至少有以下好处:

其一:有钱。“黄世仁”有钱,娶了“白毛女”,把“白毛女”救出苦海。“白毛女”嫁给“黄世仁”后,苦日子熬到了尽头,“连根拔掉”,从此不用再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渡恓惶。

其二:有房。“黄世仁”家产多,“白毛女”嫁过来后,住的地方自然宽敞,不是小院别墅,就是四室三厅三位,或二百平方米以上的上下楼层,因而不必再老守多少辈老先人留下的“风过屋里漏、雨过屋里湿、夏天屋里暖、冬天屋里寒、炕上无遮盖、老鼠把人害”的旧茅屋,也不必一辈子为房打工,去蜗居,去裸婚,去当房奴。

其三:有车。有人讲:“宁坐在宝马车内里哭,不坐在自行车后面笑。”此话一出口,像踩在谁的尾巴上一样,立马招来一片讥讽和骂声,骂说话人不劳而获,没有自己。细想想,此话猛然暴出,主要砸伤了一大片草根的自尊心。你爱坐在宝马上哭是你的权利,不要硬将大众拉出来垫背,并嘲笑辱没一阵。其实在现实中,日子清贫,一般人想买个电动机可能都要算计考虑许久,而嫁给“黄世仁”后,就不会那么思量半天了。“黄世仁”有钱,可为“白毛女”买辆名牌小车,“白毛女”高兴了自己去考个驾照,赛赛车,兜兜风,嫌累嫌麻烦了就顾个专用司机,想到哪儿去都方便,关键是人轻松了,出入再无挤车之苦,无徒步之劳,更无受风吹日晒之罪。

其四:生活无忧。人常言:“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嫁给“黄世仁”,生活从此艳阳天。“吃的瞎好脸上看,再也不是瓜菜色;穿的瞎好身上看,再也不会黑布衣。”“白毛女”不会再有吃了上顿没下顿,穷的老是揭不开锅的窘境,也不会过年再有“我的家里没有钱,扯上二尺红头绳”的穷酸样,更不会再有整天为油盐酱醋操劳,为降几角钱的菜钱在市场转着圈儿与卖菜的争上老半天。家有保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香的,喝辣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有什么,这样的日子谁能说不好呢?

其五:能进入有钱人阶层。“黄世仁”成一方富户,自然结交的人不是有钱人,就是当地有权有势之人。“黄世仁”有钱,就有不一样的身份。“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嫁给“黄世仁”,不仅仅是嫁给一个有钱人,而是进入一个新的阶层,走动的人和结交的人以及想攀附的人,都是有钱人或有权人阶层,如此“白毛女”嫁过去,相逢有权势,往来多富户,自然享受的是上流社会生活,比原先整天蜗在家或出出进进面对的穷亲戚、酸朋友过日子不知要强多少倍。

其六:尽享富贵。有道是:“跟着耍猴的赶场子,跟着杀猪的翻肠子,跟着有钱的当娘子。”嫁给“黄世仁”,成为有钱人的夫人,既富有又尊贵,不用考虑上班,不用担心家里生活。朋友多,亲戚多,门路多,有靠山。出入有保镖,办事方便。遇事有人会找上门来,能办的去办,不能办的用钱开道,寻缝钻眼总会办到。闲暇时间多,打打牌,炒炒股,俱乐部里跳个舞,高尔夫球场装个酷,冲浪池里游个泳,桑拿浴中吃点苦,尽情享受这样滋润的生活,其乐融融,谁还会弹嫌的。

其七:可提高后代素质。“白毛女”嫁给“黄世仁”,第一要务就是传宗接代。古人言:“一样的生,百样的活。”同样一个孩子,如果生在草民百姓家,只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而生在帝王家,那将是龙子龙孙,自然以后前途很不一样。“白毛女”有了孩子,因为是“黄世仁”孩子,自然成为有钱人的孩子,从小就可以享受贵族式的教育,大时可花钱送国外深造培养,以后前途会无量,如果在事业上成个带“家”的,祖坟也会添光的,如果在官场混个带“长”的,放个屁也是肯响的。如果跟“大春”生个孩子,只见山林野兽,难见世面,在深山老林能受啥教育?深山老林只能看狗撵兔子,瞧蚂蚁打架,看野猪“哼哧哼哧”啃地面,看猴子太阳底下晒暖暖。

其八:有病有灾及时除。现在社会,尽管有医保,有互助保险,但遇到天灾人祸或病痛,对老百姓还是困难多。君不见,如今干啥都要钱,对大多数老百姓讲,买房把人掏空,孩子上学把人逼疯,再得个病,要么“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要么“做个阑尾炎,一年地白干”;要么“脱贫

三、五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如果得个大病,天塌地陷,没有钱,怎么办?要么只有寻个上吊绳,为国家省点药物资源尽忠,为自家省点钱财给自己送终,要么只有硬扛硬挺,让疯狂的病情加重,无奈等着到火葬场送终。而嫁给“黄世仁”后,情况立马改变,“白毛女”这方面就毫无顾虑了,有病不会耽误,能及时治疗,因为有钱,看病挂号不用辛苦排队等老半天,请专家可上门会诊,小病在家小调理,大病大医院去治疗,钱到位了,好医生也就到位了。谁说看病难?有钱看病一点也不难。

其九:可了却父母牵挂的心。父母心在儿女上,嫁的不好,是父母一辈子的痛。“喜儿”嫁“大春”,只能穷嫁穷。“大春”老实,但“老实”不能当饭吃,当钱花,改变不了“喜儿”的命运,生活平淡,环境艰难,家里要富起来,日子要好起来,还不知牛年马年,到最后就是熬成黄脸婆,也不见得从穷窝里能翻身走出来。如此过光景,父母不但亨受不到什么,得不到什么好处,而且还会为其艰辛的生活多一份揪着的心。但嫁给“黄世仁”,该有的有了,不想得到的也得到了,生活富裕,父母不用为女儿再操心,这不仅把自己解放了,也把父母解放了出来。

当然婚姻大事,十全十美最好,但不见得每个婚姻都十全十美。也许有人说“黄世仁”不是靠双手勤劳致富的,而是剥削人坑蒙拐骗富起来成财主的,这个问题不属于我们要讨论的话题,“黄世仁”坑没坑人,骗没骗人,自有政府有关部门处置,现在“血汗工厂”不少,坑农民工、拖欠工资的事几乎天天发生,有几个老板倾家荡产了?我们谈论的中心是“白毛女”嫁“黄世仁”的问题。有些人说嫁后不见得幸福,这纯粹是心理明白装糊涂。什么是幸福,个人的欲望能够满足,就是幸福。“白毛女”嫁给“黄世仁”,有以上列举的许多方面的好处,难到说不幸福?凭心而言,幸福是一种心情,好不好关键在自己感觉,活的有质量才是第一的。再说世间事不可能什么都让你占住,活的有滋有味是一方面,活的富贵是另一方面,好好活着又是一个方面。应该承认,“白毛女”嫁给“黄世仁”,毕竟比嫁给“大春”要好。正如一件东西,如果放在地上,人都懒得用手动,而是用脚拨,那这件东西只能像土豆一样不值钱。而如果有人捡拾起,放在高处玻璃柜子里,且在下面铺上红毯,那这件东西不是宝贝也变成了宝贝,首先是其自己的身价提高了。如此的生活,其它一切都已不重要了。

第12篇:大话白毛女

剧本 大话白毛女

(黑幕)(有低低的音乐“北风吹,雪花飘”)  (画外。 

黄世仁:杨白劳,今儿可是年三十了,你那笔帐,也该还了!)  (幕启) 

(黄世仁坐于桌旁椅上,杨白劳跪于一旁,穆仁志在一旁拽着喜儿)  杨:少东家,喜儿她是我的命根子。。。。 

黄: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今儿你是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摁着杨摁了手应印)  (黄,穆,拉着喜儿欲下,杨瘫倒在地,惨呼“喜儿!”)  导演:(幕后)停!  (台上众人定格) 

导演:(自幕后走上)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一个后现代的时代,这是一个解构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无厘头的时代。当年,一部《大话西游》成为一代经典。既然可以大话西游,那我们也可以大话水浒,大话三国,大话红楼----这,是一个大话的时代! 

导演:我们耍酷,我们卖萌,我玩前卫,我们爱另类!因为我们就是新新人类!将\"大话\"进行到底,让\"大话\"来的更猛烈些吧! (导演在前台坐下)(杨和穆下)(场上黄世仁和喜儿相对)  黄:嘿嘿嘿,喜----儿----  喜:你别过来  黄:喜----儿----- 

(喜儿抄起一把茶壶向黄世仁脑袋拍去)(定格) 

黄:当时那把茶壶离我的头只有0.01公分,但是四分之一柱香后,这把茶壶的女主人会彻底投进我的怀抱,因为我决定向她逼一笔帐。虽然本人平生逼帐无数,但我相信,这一次,是最卑鄙的。  (定格解除) 

黄:你砸吧,你砸了,你爹就得给我还账。  喜:还多少?  黄:七百万。  喜:我不信。 

黄:(一个纯真的笑容)Look!(拿出账本,巨大,上面大数一字:帐!) 

(就像紫霞仙子,喜儿身子一颤。极不情愿的放好茶壶。准备投入到到黄世仁的怀里)  (杨和穆上。两人抬了一块巨大的宣传板上书两行大字:“万恶的旧社会„”。将拥抱的二人挡住) 

导演:cut!cut!你们在干什么,啊?(打杨白劳)少儿不宜,你们在拍三级片呀!你(指黄世仁)!给点力好不好?一说大话就是0.01公分和四分之一柱香。“当时那把茶壶离我的脑袋只有0。01公分。。”要是我,一~~~~茶壶就拍下去。大话的东西就只有这两句吗?说来说去,你不烦观众都烦!你看看,观众吐了多少!还有你(指喜儿)!你哼哼什么?嗯?我让你演白毛女呀,又不是应召女!重来!  (三人返回戏中,喜儿不动)  喜儿:你刚才叫我什么? 

导演:应召女。。。。呃,对不起,白毛女。  喜:什么? 

导演:杨姑娘。。。。 

喜:哼!以前陪人家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了,叫我杨姑娘!(黯然离去)

(导演愣了一会坐下) 

黄:劳哥,今儿可是年三十了,你那笔帐也该还了!  杨:仁哥,最近手头紧,你再宽限我两天。 

穆:去年你借了四块五,本生利,利滚利,今年你该还五块四。  杨:靠,你这是高利贷呀! 

黄:高利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你今天说什么说?  杨: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

黄:呵呵,劳哥,这么多年兄弟,谁不知道谁呀。钱你是没有,可你有人呀。  杨:人? 

穆:你不是有一个干女儿,叫什么“白发魔女”喜妹吗?实话跟你说,我们老大看上她了。  杨:喜儿? 

喜:(上场)干爹!  杨:喜儿快走! 

(开打。一切都是慢动作。演员自己配音,要自带回声。一拳打出“啪!啪啪啪啪。。。”挨了一拳“啊!啊啊啊啊。。。”杨白劳被穆仁志抓住了“喜儿!儿儿儿儿。。。。”喜儿看到了“爹!爹爹爹。。。。”黄世仁走过去抱住喜儿“哈!哈哈哈哈。。。。”  {杨白劳和穆仁志又把宣传板抬过来)  导演:停! 

黄:(从板后探出头来)哎呀等会,没看人忙着呢! 

导演:叫你停你就停!古惑仔看多了是吧?打打杀杀,你们是不是只会拍三级和暴力呀?有没有别的啦? 

穆:导演,真不知道该怎么演了。说实话,啥是后现代啥是解构主义还没闹清呢,只不过听大家都这么说,我随大流。 

导演:最烦你这种人!不懂装懂!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告诉你,解构主义。。。。就是后现代。。。 

黄:不是吧。。。 

导演:闭嘴,排戏!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穆:(躺坐在太师椅上)杨白劳,今儿可是年三十了,你那笔帐也该还了!  杨:少东家,要不我用喜儿顶帐?  穆:好哇!就等你这句话呢!  杨:那成!喜儿喜儿!喜儿呢?  穆:喜儿呢?老梆子,你糊弄我呢吧?(两人渐逼渐下) 

(喜儿与黄“诗人”从另一侧上。黄的脖子上绕了一条“五四”式白围巾二人共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喜:诗人,我今天真幸福。  黄:不,今天最幸福的人是我。  喜:诗人,再给我读首诗吧。 

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 喜:哦!(伏到黄怀里)  (杨与穆又把宣传板抬来了)  导演:停! 

黄:又停!老大你有完没完呀,一到关键时刻你就叫停,你这不坏我好事吗?要说我待你也不薄呀,上次你先吃饭,还是我帮你打的卡呢。你就这么恩将仇报?我都这么大了,好不容易有个机会,你怎么就这样呢。。。 

导演:可可是,你看你们拍的这是什么?拜托,话剧是一种很严肃的艺术,不是你想起什么就是什么,拍成现在这样,你对得起台下的观众吗?你对得起自己的辛苦吗?  杨:是你让改成大话的。。。。  导演:我反映的是观众的意见。  喜:可是拍来拍去拍不好。。。  导演:那是我们没有经验。  穆:要是就拍成这样。。。。 

导演:那我们就是在糟踏经典.重拍,记住,这回要浪漫一点! (黄与白做船头吹风状) 导演:古典一点! (白爬上桌子,抛绣球,地下黄,扬,穆争抢.黄抢到了.白投入他的怀抱.杨与穆抬来宣传板) 导演:停! 杨突然跪下)导演,你到底要怎样才能满意呀!我看出来了,你不是在排戏呀,你是想玩死我们哪!导演!我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你就可怜可怜我吧!(突然转向观众)天也!你不分贤愚枉作天;地也!你不辨忠奸怎为地!各位!我死后,不要半点鲜血撒在地面,朵朵红花全都开在这空中白练,我死后,暴雪突至,连下三天!我死后,要这方圆百里亢旱三年! (黄将他拖到宣传板后) 白:你看你把我爹逼成啥了,你比黄世仁还狠呀你!(也奔至板后) 导演:排戏呢,都给我出来!(追至板后) 穆扶着板子)都进去啦?那我也不在外边了.(隐于板后) (北风吹雪花飘的音乐渐起) 导演探出头来)北风吹雪花飘,为什么怕来拍去拍不好?(蹲下) 黄:北风吹雪花飘,这样挨骂谁也跑不了.(同上)

穆:北风吹雪花飘,啥是后现代的无厘头,我还是不知道!(同上) 杨:北风吹雪花飘,戏排成这样还不如去死掉.(同上) 白:(冒出)北风吹雪花飘,早知这样,当初不改好不好? 众:(逐一从板后冒出)不改?不改! (隐于后) 白:(出,唱)北风那个吹---- 黄:(出)雪花那个飘--- 杨:(手扶宣传板)雪花那个飘飘--- 穆:(狞笑,于另一侧扶板)春来到---- 导演:雪花那个飘,北风那个吹,这大话白毛女,白给也不要!(深情)曾经有一份非常好的剧本摆在我的面前,但我却没有珍惜,直到把它大话了才后悔莫及,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反身撕下“少儿不宜”) 

第13篇:大话白毛女

十堰企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大话白毛女》

时间:大年三十晚上

人物:喜儿、杨白劳、黄世仁、家丁甲、家丁乙 职员:旁白、道具制作、导演、副导演

道具提供:方巾一对、双节棍一副、白纸若干、外套一件、样板一套 语言:武汉方言或普通话

要求:各队PK,要求全体队员参加,表演投入,对白幽默;道具设计大胆、创新; 参考剧本(可自行发挥编写台词,制作道具);

旁白:大年三十的晚上,大雪纷飞。喜儿独自在家中梳妆打扮,对着镜子正喜滋滋地把一条镶有18颗红宝石的项链戴在脖子上。这时黄世仁身穿破棉袄,带着两名家丁,骑着两辆破自行车,一路叮叮咚咚地朝喜儿家来了,来到喜儿家门口,装“酷”地把自行车扔到一边,使劲地敲门。(演员动作配合旁白) 喜儿喜滋滋地:“来了,来了!(喜儿打开门)呀!是黄总啊!” 黄世仁色迷迷地:“大小姐,一个人在家啊!杨董事长不在哦,那。。。。我们。。。。。” 喜儿(不耐烦地说):“黄世仁,你不要这么黄~~~啊~~~色,好吗?又是找我爹要钱的吧,不好意思,他老人家不在。

旁白:杨白劳骑着摩托车“轰隆,轰隆~~~~~~~”上来了,见到黄世仁,猛一个急刹车“咯吱~~~~~~~~~”,险些撞到黄世仁的身上。 杨白劳:“嗨!这不是黄总吗?一年不见怎么憔悴成这样,啧~啧~啧~,这哪还有点人样沙!做人要想开点,今天有酒今天就喝了它,莫放在那里过眼瘾!” 喜儿:“爹,你想得开没用啊,黄世仁他想不开啊,你看,他又来要钱了。” 杨白劳瞪了黄世仁一眼:“么沙啊,搞个半天,你不是来看我的,是来要钱的。老子哪有钱沙,没看到我骑的是两个轮子的摩托车,要是有钱老子早就换四个轮子了。”

黄世仁回头给家丁使了个眼色,示意家丁动手。家丁畏首畏尾地向前缓行,快走到杨白劳身边时,犹豫不决地回头看了黄世仁一眼,终于狠狠心,毅然决然地朝杨白劳跪下,哽咽地说:“杨老大,我们跟你混了,收下我们吧。

旁白:黄世仁见大势已去,顿时热泪如柱,“扑通“一声跪下,一把抱住了杨白劳粗壮的大腿。 黄世仁哽咽道:“杨董,大小姐!我求求你们了,就可怜可怜我吧,为了这笔钱,我已经追讨了十年了,十年啊!(黄世仁唱“人生难得几个秋,不追不罢休”)人生又能有几个十年。。。。。。。。。 喜儿:“起来,起来,看你那可怜样,算了,爹,还给他得了,免得他老在我眼前晃,又不是打晃晃,也蛮怪,只要我心情一好,他就晃来了,硬是象装了雷达的。” 杨白劳温柔地对喜儿:“宝贝,么烦么烦。” 杨白劳又回头对着黄世仁恶狠狠地:“喂,黄总,还你也不难,只要你和我女儿学几个动作,学象了就把钱还给你。“

黄世仁战战噤噤:“杨董,那么样才算学得象呢?” 杨白劳:“学得像不像,要看我们观众的反应了!” (旁白配乐,音乐起)

喜儿跳起了劲爆的街舞,黄世仁跟着学。 杨白劳仰天长叹:“啊!我的人民币,我终于失去了你!”

—————— 全局终

——————

十堰企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张湾区公园路57号

邮编:442000 电话:0719—8451614

15971872072

第14篇:新版白毛女

人物:黄世仁、杨白劳、白毛女

(开幕)

黄:(面向观众)大家好,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黄世仁,大家叫我小黄就行。想当年,我们家那是大户,我爹黄百万是这一带有名的富豪,那时我还挺佩服他的,谁知道他犯了法,进了公安局,唉!现在家产没了,认识的人也装不认识了,前几天我突然找到一个好东西,是杨白劳借我爹10万块钱的借据,这个杨白劳,我以前见过他一面,现在听说他做生意发了,别人都改口叫他杨总,这钱要是要回来,今天的酒席我请了。

杨:(独白)(慢慢溜达,挎着秘书上):都在啊!在下杨白劳,上学时老师说我上课迟到,下课乱闹,上了班领导说我不干活光睡觉,其实他们不知道,我心眼挺好人挺活!前几年老婆踹了、工作辞了、自己的养猪厂也办起来了,前段时间我的熟食连锁店“杨当劳”也开张了,现在我是别墅住着、轿车坐着、钱包鼓着、小秘挎着,呵呵呵呵……(手机响)

黄:杨总在吗?

白:我是杨总的秘书,您是?

黄:我想见一下杨总。

白:您得预约啊

黄:你转告杨总,我叫黄世仁,与杨总是世交,我在索菲特地中海厅定了酒席,你看杨总能不能赏光啊?

白:(转头向杨)有位黄先生要见您。

杨:不见!

白:黄先生在索菲特设宴要见您。

杨:哦,不妨见一下嘛!

(餐厅内)

黄:(见杨走近,赶忙站起来迎上)说:您……您就是杨总吧!

杨:啊,你是……

黄:杨总,您真是贵人多忘事啊,我爹是黄百万,我叫黄世仁!

杨:(惊讶)哦……?!

黄:想起来了!?

杨:没印象。

黄(差点跌倒):杨总您真会开玩笑,(随说随掏出借据)杨总啊,我这次约您出来呢主要是想跟您商量商量您还钱的事儿(把借据给杨看)……(未说完)

杨:(推开黄的手)哎……你先别忙,来,让我先给你介绍一下,(指着[白毛女]):这是我的秘书小白。

黄:啊?!这位漂亮美眉就是传说中的白毛女啊!白小姐,幸会幸会(眼睛一亮,伸出手来)

白:黄先生,我们杨总常提起您,说黄先生为人厚道,办事认真……

黄:哪里哪里……(盯着白)

(杨向白递眼神,白会意,杨咳,三双眼睛碰到一块儿)

杨、白、黄:呵呵呵呵

黄:(再次拿借据给杨看)杨总啊,您看看这借据,上面写的很清楚,您欠我爹10万块钱……

杨:(接过借据,看了一眼,随手装进口袋)哦……这事儿嘛(突然白手机响)

白:喂,杨总,电话(杨总接电话)

白:(过来圆场)说:黄先生,不好意思,我们杨总实在太忙了,您先坐下,一会就好。

黄说:没事没事,杨总是大忙人嘛……(正要坐)

杨:什么!这个都摆不平!(愤而关机)

(同时黄由于突然惊吓而摔倒在地,白赶忙搀扶)

黄:失态,失态。哎,杨总啊,您看……(未说完)

(这时白手机又响起)

黄:(突然跪下,抱住杨总的腿)大叫道:杨总啊,今天您一定要还我钱啊!

杨:哎呀?!你这是干什么呀!来,起来,你今年多大了?

黄:(泪流满面):22了

杨:(白扶起黄)哦?!哎,你爹呢?

黄:(低头说)在看守所呢。

杨:(惊讶)想当年你爹是多么风光啊!

黄:(叹道)是啊!

杨:哎,你先坐,我去一下洗手间。

(面向[白毛女])好好照顾小黄!(看了一眼白,转头对黄道:失陪)

(杨下台)

白:黄先生,有女朋友吗?

黄:哦,还没

白:这么英俊的小伙会没有?

(这时白的手机突然响起)

白:不好意思,黄先生,我出去接一个电话。

黄:哦,好的

(白下台)

(黄窃喜,突然想起了什么)

黄:借据!!!!(冲出门外):杨总!!!!(下

第15篇:白毛女教案(优秀)

歌剧《白毛女》选段教案

木林中学

关苗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了解歌剧这一艺术形式,熟悉有关歌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曲,指出人物声音特点以及音乐的旋律特点,并用语言表达作品丰富的情感。

创新能力目标——学生以模唱、表演歌剧片段的形式,感受其艺术魅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对比法、参与体验法、表演法、听赏法、情境教学法、设问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重点:

欣赏并表演《北风吹》、《扎红头绳》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的欣赏使学生懂得情感体验及欣赏音乐的重要通道,音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并理解音乐的本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教具准备:

红头绳等表演道具、CAI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鉴赏对比《北风吹》《扎红头绳》并回答相关问题过渡语}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歌剧《白毛女》的两个著名片段,同学们来比较一下:北风吹和扎红头绳表现出的不同的音乐要素有哪些?

下面由同学们来一起分组讨论:

曲 目

速度

力度

音色

演唱形式

表达情绪

音乐特点 《北风吹》

中弱

女高音

女声独唱

天真、期盼

下行休止符运用 《扎红头绳》 快

女高音

欢快、活泼

旋律跳进,节奏密集

二、情景剧编创

老师简析:(导出情景剧表演)

1,师:你能说一说他们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吗? (喜儿:声音清脆、甜美

杨:浑厚、低沉) 2.出示歌谱,学生模仿二人的声音朗读歌词。

再次听赏歌曲,体会两首歌曲的旋律特点。 (《北风吹》:舒缓

《扎红头绳》:欢快) 3.模仿二人的声音表演《扎红头绳》。

三、情景表演

情景设定:《扎红头绳》 。 A清第一场戏线索 时间:1935年除夕。

地点:河北某县杨各庄村。

人物:杨白劳、喜儿、

道具:杨家所吃:玉米和白面饺子。

杨家所穿:风雪夜披着盖豆腐的布。 杨女所戴:二尺红头绳。

杨家所用:柴火、散放的盆罐和油灯。

情节:喜儿剪子-----杨白劳躲债回家------系红头绳------贴门神 B、导言:

师:过年了,喜儿在家等待着出门躲债的爸爸回家和她一齐团圆。下面有我们的同学来表演这一场景,他们是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喜儿和杨白劳的表演。请学生上台跟随音乐表演

5.观众思考:总结歌剧含义

四、拓展、总结

师小结:

歌剧《白毛女》的几个主要唱段学完了,可以说中国歌剧的发展经历了四五十年的历程,《白毛女》是中国的第一部大型的新歌剧,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它的影响下,先后涌现了一大批闪烁着中华民族色彩的新歌剧,像《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红珊瑚》等。除了《白毛女》,还有更多优秀的歌剧需要我们去发觉,今天时间有限,老师不能一一给大家介绍了,老师就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外作业:每人课后都看一看其他的歌剧,然后在班上开一个交流会,给大家介绍你最喜欢的歌剧或者是当中最喜欢的一首歌好吗?

第16篇:《白毛女》串词

歌剧《白毛女》赏析

歌剧《白毛女》是在延安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创作的第一部具有中国气派的新歌剧。剧本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等作曲,剧本是根据民间传说《白毛仙姑》改编、创作的。主题思想是: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全剧分五幕十六场,该剧的音乐采用民歌素材和地方戏曲的音调加以创造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它继承中华民族音乐传统,借鉴西洋歌剧形式技法方面的成功经验,开创了中华民族歌剧的崭新道路。1945年4月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首演于延安。

歌剧版《白毛女》采用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戏曲音乐,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作者用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欢快曲调所谱写的“北风吹,雪花飘”来表现喜儿的天真和期待;用深沉、低昂的山西民歌《拣麦根》的曲调塑造杨白劳的音乐形象;用河北民歌《小白菜》来表现喜儿在黄家受黄母压迫时的压抑情绪;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音乐突现喜儿的不屈和渴望复仇的心情等等艺术处理,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土壤上生出的永恒旋律。《北风吹》节奏轻柔,舒展,曲调亲切动人,塑造了喜儿活波、纯朴、天真无邪地向往幸福的形象,也表达了她盼望爹爹归来的急切心情。《扎红头绳》节奏欢快活波跳喜悦,曲调流畅、优美。它于北风吹主题配合得天衣无缝,充分表达了喜儿心中盼望、喜悦的心情。《太阳出来了》宽广、明亮、兴奋而充满希望,如太阳光芒四射,激奋、有力显示了已经解放的人民的力量。

经过不断的修改,《白毛女》最终成为新中国最经典的一出文艺作品。首先是歌剧,然后是芭蕾舞剧,还曾被拍成电影和改编成京剧。其中芭蕾舞剧的音乐部分由严金萱主创,芭蕾舞剧版在歌剧的这些艺术特点和基础上,结合舞蹈的特点进行二度创作,并承接了歌剧版的一些经典旋律。1965年在上海之春音乐节首演。

第17篇:白毛女教学设计

歌剧艺术《白毛女》选段教学设计环节截选

教材选取:全国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 教学对象:初一 教学理念:

音乐形象思维是从音乐音响感知开始的,经过集中概括产生具体的形象思维,同时伴随着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直至理解、认识音乐的思想意境,所以情感体验是欣赏音乐的重要通道。

音乐音响是由几个重要的音乐要素组成的,即音高、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在欣赏教学中加强对这些要素的音响感知及理性的分析,以助于提高学生音乐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中通过听、看、模仿,了解歌剧这一艺术形式,熟悉有关歌剧的一些基本知识。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表演抓住人物声音特点以及音乐的旋律特点,充分感受歌剧《白毛女》。提高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懂得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思想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并体验一部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段落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材分析:

歌剧《白毛女》创作于1945年,是在延安秧歌运动基础上,由延安鲁艺文学院集体创作,是我国第一部新歌剧,在中国历史上,是一部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是以1940年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为依据创作的。该剧通过杨白劳及喜儿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全剧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为主题,反映在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农民的血泪生活和反抗精神,歌颂人民军队发动群众进行了解放斗争的胜利。音乐采取了山西、河北、陕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的曲调加以改编和创作,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塑造了杨白劳、喜儿等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和人物性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了解歌剧这一艺术形式,熟悉有关歌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曲,指出人物声音特点以及音乐的旋律特点,并用语言表达作品丰富的情感。

创新能力目标——学生以模唱、表演歌剧片段的形式,感受其艺术魅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设想:

本课是一堂以欣赏为主的音乐综合课。旨在通过对《白毛女》的故事情节发展为脉络(幸福生活——非人遭遇——重见光明),欣赏中国歌剧《白毛女》片段,让学生接触、了解歌剧这一音乐形式,并喜欢上这一音乐形式;再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与理解,能揣摩歌剧表演中人物内心的情感,并能简单地进行模仿、即兴创编。 教学方法:

对比法、参与体验法、表演法、听赏法、情境教学法、设问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重点:

背唱并表演《北风吹》、《十里风雪》、《扎红头绳》选曲体会情境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的欣赏使学生懂得情感体验及欣赏音乐的重要通道,音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并理解音乐的本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教具准备:

红头绳等表演道具、丰富的影音资料、CAI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节选:分析听赏片段并编创情景剧

一、鉴赏对比《北风吹》《扎红头绳》

{过渡语}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歌剧《白毛女》的几个著名片段,你能在刚才的歌曲中找一找歌剧需要具备的要素吗?同学们来比较一下:北风吹和扎红头绳表现出的不同的音乐要素? 下面由同学们来一起分组讨论:

【导入技能】 展示

书:

【演示技能、讲解技能】 曲 目

速度

力度

音色

演唱形式

表达情绪

音乐特点 《北风吹》

中弱

女高音

女声独唱

天真、期盼

下行休止符运用

《扎红头绳》 快

女高音

欢快、活泼

旋律跳进,节奏密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选用合适的音乐为故事配音的活动,更深刻地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师:刚从我们的小演员的表现中我们所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情绪:天真期盼、欢快、悲恸。音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的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我们还知道了对塑造刻画音乐形象起重要作用的是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

二、情景剧编创 老师简析:(导出情景剧表演)

【启发性讲解技能】 1,师:你能说一说他们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吗?

(喜儿:声音清脆、甜美

杨:浑厚、低沉)

2.出示歌谱,学生模仿二人的声音朗读歌词

【演示技能】 再次听赏歌曲,体会两首歌曲的旋律特点。 (《北风吹》:舒缓

《扎红头绳》:欢快)

3.模仿二人的声音演唱歌曲《扎红头绳》

【反馈与强化技能】 4.师:听了他们的声音,你能描绘出他们的形象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听、看,感受不同人物的音色特点,并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并通过歌曲了解故事发展情节

(三) 情景表演 情景设定:《北风吹》、《扎红头绳》

【演示技能】 A清第一场戏线索

时间:1935年除夕

地点:河北某县杨格村

人物:杨白劳、喜儿、王大婶 、穆仁智

道具:杨家所吃:玉茭子面掺豆渣

杨家所穿:风雪夜披着盖豆腐的布 杨女所戴:二尺红头绳

杨家所用:柴火、散放的盆罐和油灯

情节:杨白劳躲债回家------系红头绳------贴门神------包饺子------穆仁智讨债

B、导言:

【讲解技能】 师过年了,喜儿在家等待着出门躲债的爸爸回家和她一齐团圆。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喜儿的歌声。 下面有我们分组的同学来表演这一场景,他们是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喜儿和杨白劳的表演。

C.表现与创编

【变化技能】 1.CAI播放,《北风吹》、《扎红头》绳选段,写生观察他们的动作、眼神等表演特点

【演示技能】

2.教师再次播放《北风吹》《扎红头绳》,学生模仿演员的表演动作、表情。

3.请学生上台跟随音乐表演

4 学生畅谈感受

【反馈与强化技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影片,能通过听、看、模仿等手段,感受作品的艺术特点,并参与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并从中享受乐趣。) 5观众思考:歌剧需要具备的要素的重要性

(五) 拓展、总结

【结束教学技能、讲解技能】

a、回顾学习内容,提升对“歌剧”的理解。 b、师小结:

歌剧《白毛女》的几个主要唱段学完了,可以说中国歌剧的发展经历了四五十年的历程,《白毛女》是中国的第一部大型的新歌剧,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它的影响下,先后涌现了一大批闪烁着中华民族色彩的新歌剧,像《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红珊瑚》等。除了《白毛女》,还有更多优秀的歌剧需要我们去发觉,今天时间有限,老师不能一一给大家介绍了,老师就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外作业:每人课后都看一看其他的歌剧,然后在班上开一个交流会,给大家介绍你最喜欢的歌剧或者是当中最喜欢的一首歌好吗?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歌剧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像中国歌剧的许多经典唱段还很多,以后 多听,多看,从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丰富自己的音乐内涵,将中 歌剧继承、发扬、广大,为中国的音乐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18篇:《白毛女》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课文节选了两场戏,内容较多,但自读提示和课文注释已经简介了相关剧情。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戏剧所表现的矛盾冲突和形象刻画,引导学生思考杨白劳这一人物的悲惨命运,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新课学习。

2.检查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正音正字

诓剔和面踉跄轻薄泥坯屯门答理

二、教读课文

1.提示与思考:课文节选了两场戏,每场戏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明确:第一场戏:喜儿除夕之夜盼爹爹回家的心情和杨白劳躲债回家后父女见面的情景。第二场戏:黄世仁软硬兼施,逼杨白劳以喜儿抵债。

2.提示与思考:这两场戏中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明确:恶霸地主利用地租、高利贷残酷压榨农民,逼杨白劳卖女儿。这两场戏中,杨白劳一家的贫困悲惨与黄世仁一家的花天酒地形成强烈的对比。

3.提示与思考:这两场戏中主要刻画的人物是谁?

明确: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杨白劳、喜儿以及地主黄世仁,其中杨白劳是最主要的人物

4.提示与思考:这两场戏是如何刻画杨白劳的形象的?

交流、讨论后明确:

(1)外出躲债仍挑着豆腐担子。

(2)买回三件年货。

(3)不敢坐、不敢喝茶。 (4)下跪、哀号。

(5)疯狂地拦住穆(仁智)。

以上事件、行动表明,杨白劳勤劳、忠厚、善良,但他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他是在地主阶级长期压榨下,尚未觉醒的老一辈农民的典型。

这些事件、行动是通过舞台提示、说白、唱词等表现出来的。

5.提示与思考:杨白劳的悲惨命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明确:以黄世仁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是造成杨白劳悲惨命运的社会原因,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其根源。而杨白劳胆小怕事、逆来顺受又是其悲惨命运的个人原因。

三、归纳歌剧的特点

歌剧是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有的歌剧只有唱歌,没有独白和对话,有的则是歌唱、独白、对话三者兼有。歌剧除了人物、情节集中,戏剧冲突强烈这些一般戏剧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即主要以演员的歌唱来表演剧情、塑造人物,歌词有节奏韵律,富有音乐性,又能深刻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唱段欣赏

欣赏杨白劳给喜儿扎红头绳的对唱,体会两段对唱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自拟题目,写一则读后感。

第19篇:歌剧《白毛女》赏析

歌剧《白毛女》赏析

《白毛女》的主题是“旧社会剥削阶级把人逼成鬼、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白毛女》是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此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创作背景 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在陕西延安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不是超阶级的,文艺要和工农兵群众结合。在同一个时期,延安的共产党人还发动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这使得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意识到要创作出一个全新的反映共产党的理念的艺术作品。

1945年中共七大准备召开之际,当时苏联红军已经向德国反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的一些艺术家在院长周扬的指示下,根据“白毛仙姑”的传说,创作出歌剧《白毛女》。《白毛女》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共产党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解放区文艺标志物,迅速风靡各个解放区。之后这出歌剧还在国统区演出,广受赞誉。

《白毛女》以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为主要素材,又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现实进行了提炼和加工。主要情节是: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实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女儿喜儿并奸污了她,最后又逼得她逃进深山。喜儿怀着强烈的复仇意志顽强地活下来了,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了这里,领导农民斗倒了黄世仁,又从深山中搭救出喜儿。喜儿获得了彻底的翻身,开始了新生活。全剧通过喜儿的遭遇,深刻地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真实地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中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证明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砸碎封建枷锁,使喜儿以及与喜儿有着共同命运的千千万万农民得到解放。

1945年5月,《白毛女》在延安公演,向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献礼,取得极大的成功。在此后的演出过程中,剧本又不断修改,日臻完美。由于思想上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白毛女》在土改运动和解放战争中充分发挥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量,起到了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

《白毛女》全剧共五幕。第一幕有四场,课文只选了第一场和第二场。第一幕是剧情的开端,交代了剧情发生的时间(1935年冬,抗日战争爆发的前夜)和地点(河北某县杨格村,被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农村),提供了本剧主人公生活、活动的具体环境和支配人物行动、形成人物性格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在头两场戏里,剧中的主要人物先后登场,显示了各自的鲜明性格,很快形成了尖锐的戏剧冲突,将剧情引向深入。

第一场写喜儿盼爹爹回来和杨白劳躲账后回到家里的情景。点明是除夕之夜,增强了悲剧气氛。喜儿是全剧浓墨重彩塑造的反抗型的农民形象,但她的性格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她刚出场时,我们看到的喜儿还涉世不深。生活虽已给她心中投下阴影,但她仍充满希望和幻想。她焦急地盼望出外躲债的爹爹“快回家”,为的是好“欢欢喜喜过个年”。杨白劳回来后,喜儿高兴地接过爹爹带回的二斤白面,惊喜地让爹爹给她扎上红头绳,羞涩地和爹爹撒娇,欢快地贴上门神“叫那要账的穆仁智也进不来”,“故作不知”地打断爹爹谈她婚事的话头,作品通过不多的动作和唱白,使一位天真、淳朴、热爱生活的农村姑娘跃然纸上。这样写,后面的飞来横祸对她的打击才显得更沉重,更震撼人心。和喜儿不同,杨白劳是在地主阶级长期压榨下尚未觉醒的老一辈农民的典型形象。他肩负着生活重担,因而精神是疲惫的,心情是沉重的。作者为他登场后设计的唱段和一连串动作,如“畏缩地看看四周”,“以手急止喜儿不要大声”,“急切地”问等,着重表现的是“躲账”带来的担惊受怕的紧张心情。当他以为“总算又躲过去”了时,情绪马上好转,从怀里掏出三件微薄的“年货”,生动地反映了一个勤劳善良的贫苦农民十分朴素的生活愿望。二斤白面和一根红头绳,表明了他对喜儿的疼爱,也表明他希望能有一个起码的人的生活。贴门神揭示了他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也反映出了他向往着摆脱地主压迫、过上平平安安的日子的最简单的要求。从杨白劳对喜儿婚事的态度可以看出,尽管他对生活前景不甚乐观,但他为争取女儿幸福而劳碌奔波的决心是坚定的。这一场戏表现父女俩真挚的爱和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充满了农村生活的情调,把杨白劳、喜儿和广大受压迫的农民的愿望充分表达出来。穆仁智突然上场,立刻改变了场上刚刚舒缓的气氛,剧情又起波澜。杨白劳随穆仁智走下台为观众留下了悬念,预示出戏剧冲突即将爆发。

第二场写黄世仁逼杨白劳以喜儿抵债。场景和气氛的渲染同第一场对比极为鲜明,“几家欢笑几家愁”,显示着两个阶级的对立。“逼债”的戏写得很有层次。黄世仁“微醉,心满意足地剔着牙齿”上场后的唱白,勾画出了一个恶霸地主的嘴脸,点明了他无耻的企图。杨白劳“畏畏缩缩”的进来,显示出性格的软弱;“快回还”的企盼表现出对黄世仁的幻想。黄世仁先是假装客气一番,不动声色地算账,然后要求杨白劳“立地勾账”。杨白劳苦苦哀求。黄世仁“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台词是一种极大的讽刺,反衬出他横行霸道、蛮不讲理的真面目。在穆仁智趁机提出把喜儿领来抵债时,杨白劳如闻霹雳,哀号求告。黄世仁、穆仁智一唱一和,花言巧语,百般哄骗。杨白劳虽然软弱可欺,但要夺走命根子,决不答应。黄世仁翻脸无情,命穆仁智快写卖身文书。逆来顺受的杨白劳尽他的可能进行了挣扎和反抗:他“上前拖住”黄世仁不让他走,“疯狂地拦住”穆仁智,质问他,还要“冲出门去”,“找个说理的地方”。但在穆仁智的软硬兼施和黄世仁的威逼恐吓之下,杨白劳在昏迷中被强迫按下了卖女儿的手印。黄世仁怕杨白劳死在他家,嘱咐穆仁智抢人时“多带几个人去”,“千万不要把风声闹大了”,可以看出他表面上理直气壮,实则色厉内荏。杨白劳苏醒过后,对黄世仁的认识从来没有这般清醒,仇恨的发出了“老天杀人不眨眼,黄家就是鬼门关”的控诉,但他的抗争也仅此而已。他对生活的彻底绝望,对恶势力的束手无策,对女儿的深切的爱,对自己的痛责,使他必然走向自杀这个人生的终点。在力量对比悬殊的冲突中,杨白劳失败了。他的悲惨结局,是对万恶的地主阶级的有力揭露和血泪控诉。黄世仁阴险、凶残、贪婪,穆仁智媚上欺下、狡诈狠毒,杨白劳懦弱、忠厚、善良。激烈的戏剧冲突正是在这一组性格根本对立的人物之间展开的,而人物性格也在戏剧冲突中得到进一步的展示和深化。

《白毛女》是歌剧。从课文选的两场戏里,可以看出歌剧除了具有一般戏剧的特点(即有人物、有情节、有集中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有的歌剧只有歌唱,没有独白和对话;有的则是歌唱、独白、对话三者兼而有之,《白毛女》就是如此。歌剧的特点,主要是以演员的歌唱来表现剧情、塑造人物,如第一场喜儿的几段唱词和第二场杨白劳的几段唱词就很好地起了这种作用。歌词的语言应是诗的语言,既要有节奏韵律,富有音乐性,又要深刻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杨白劳躲账回家,从怀里掏出红头绳时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哎!扎起来!”这段唱词本身就是诗,押韵上口,适宜吟唱,表现出杨白劳为没有能力给女儿买花的歉疚、对女儿的深挚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歌剧中的独白和对话,往往是在演员歌唱之间,在音乐的伴奏之下,用吟诵的调子或插话的形式来进行的。《白毛女》剧中的独白和对话虽然在歌剧中居于次要地位,却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可以贯穿许多主要情节,和音乐歌唱结合得紧密自然。

《白毛女》是创造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它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它以中国革命为题材,表现了中国农村复杂的斗争生活,反映了民族的风俗、习惯、性格、品德、心理、精神风貌等。同时,它继承了民间歌舞的传统,借鉴了我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在秧歌剧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为民族新歌剧的建设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

在音乐上,《白毛女》采取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歌和地方戏的曲调,加以改编和创作,又借鉴了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处理方法,塑造了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杨白劳躲账回来所唱的“十里风雪一片白”,是根据山西民歌《拣麦根》改编的,曲调深沉低昂,是刻画杨白劳基本性格的音乐主题。刻画喜儿性格的音乐主题主要来自河北民歌《青阳传》和《小白菜》,并贯穿全剧,随着喜儿性格的变化而变化。如“北风吹”一段,选用的是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比较欢快轻扬的曲调;当在奶奶庙与黄世仁相遇时,为了表现喜儿强烈的阶级仇恨,就采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的曲调。

在歌剧的表演上,《白毛女》借鉴了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三者有机结合的传统,以此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推动剧情发展。如喜儿出场就是用歌唱叙述了戏剧发生的特定情境:“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爹出门去躲账整七天,三十晚上还没回还。大婶子给了玉茭子面,我等我的爹爹回家过年。”然后用独白向观众介绍了身世和家庭。其他人物,如杨白劳、黄世仁、穆仁智也都在出场时,通过歌唱作自我介绍,有的地方也用独白叙述事件过程。人物对话采用的是话剧的表现方法,也注意学习戏曲中的道白。

在语言上,《白毛女》的对白是提炼过的大众化口语,自然、淳朴,常使用民间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穆仁智说的“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吃不了兜着”,“胳膊抗不过大腿”,就是富于性格的口语,有民族特色。歌词凝练、深刻,一般采用传统戏曲唱段中句句押韵的方式,音韵和谐、铿锵,琅琅上口;同时学习了民歌和传统戏曲中抒情写意的方式,大量使用比兴、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段,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巧用对比,也是《白毛女》的一个重要特色。杨家贫寒凄凉,苦度年关,黄家张灯结彩,欢度除夕,场景气氛的对比反映了严重的阶级对立;黄家堂后猜拳行令,狂欢作乐,堂前讨租索债,逼迫卖女,内外情景的对比揭示了地主阶级用穷人的尸骨建筑自己天堂的罪恶本质。特别是在人物塑造上,剧中人物性格迥然不同,黄家主奴的凶残,杨白劳的纯朴忠厚,正反分明,对比强烈,形成尖锐的戏剧冲突,突出地表现了主题。在刻画反面人物时,多以夸张的语言突出其本质特征。如穆仁智上场时“讨租讨租,要账要账”的唱段和黄世仁上场时“花天酒地辞旧岁,张灯结彩过除夕”的唱段,就把狗腿子和恶霸地主的不同身份与丑恶灵魂表现得入木三分。

第20篇:白毛女教案示例

《白毛女》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和语言刻画人物的特点。

2.歌剧的特点。

3.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能把握歌剧的特点,并能欣赏歌剧体会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

情感目标

1.了解旧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2.《白毛女》融民族优秀传统与西洋歌剧长处于一炉,加深我们对民族歌剧的了解与热爱。

学法引导

1.通过了解戏剧及歌剧的特点更好地熟悉分析《白毛女》这一课文。

2.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中人物的对白来体会分析人物的性格。

3.比较歌剧《白毛女》选场和京剧《打渔杀家》选场的不同之处。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作品通过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即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压迫表现主题。

(二)难点

通过对比反映社会生活本质。

(三)疑点

文中的矛盾冲突是地主阶级对贫苦人民的压迫,学生会对作者是怎样构思这场尖锐的戏剧冲突的表示疑问,这一大问题可把它分成几个小问题,如:时间为什么安排在除夕夜?

写天气是晴朗好,还是风雪交加好?写杨白劳的家庭是人口多好,还是只有父女俩好?等。

(四)解决方法

学生反复朗读课后有关片断,讨论研究,教师加以点拨提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歌剧《白毛女》磁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2.课前可让学生学唱《白毛女》精彩唱段,课堂请同学表演。

3.讨论文中杨白劳这一人物与《打渔杀家》中的萧恩性格的异同。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同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995年5月下旬,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北京公演了复排的歌剧《白毛女》之后,某公司的一位职员给北京市委写了一封言词恳切的信。他在信中说:“好多年轻人不知杨白劳、喜儿为何人;而知道者却说:‘杨白劳欠债还钱,理所应当;喜儿替父顶债,无可非议。’好多青年人讲吃、讲穿、讲消费,对旧社会一无所知,对革命传统嗤之以鼻。这种状况令人担心。”

今天教学课文《白毛女》选场,可以教育我们青年人不要忘却历史,帮助我们青年人辩证地历史地看待过去,从而进一步认识旧社会的罪恶,新社会的美好。

1.简介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演出的影响。

歌剧《白毛女》取材于“白毛仙姑”的故事。“白毛仙姑”的民间传统大意是这样的:抗日战争前夕,在河北西北部的一个农村中,有一个恶霸地主看上了一个佃农聪明美丽的女儿,借讨租为名,逼死老农,奸污了他的女儿,后来又企图害死这个美丽的女子。这个女子被一位善良的老妈妈救出,逃进深山。由于在山洞中少吃没穿,没有盐吃,她全身发白,因吃奶奶庙中的供品,被人们发现,村里人以‘白毛仙姑”的名称供奉她,她也以此生存下来。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来到,把她从深山中救出来,从此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解放区报纸当时不断报道演出的盛况:“每至精彩处,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每至悲哀处,台下总是一片啼嘘声,有人甚至从第一幕至第六幕,眼泪始终未干,„„散戏后,人们无不交相称赞。”一些村子就在看了《白毛女》演出后,很快发动起来展开了反霸斗争,有的部队看了演出后,战士们纷纷要求为杨白劳、喜儿报仇,掀起了杀敌立功的热潮。

2.课前观看《白毛女》录像,课堂上请同学们复述选场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扎红头绳”唱段(播放录音,或请本班中唱歌好的同学学唱)。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中这一唱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杨白劳非常疼爱女儿的心清,表现了喜儿深切感受到父爱的温暖的喜悦、欢快的心情,也表现了喜儿爱美的心情。

2.默读第一场戏的课文,思考《白毛女》表现深受封建地主压迫的贫苦农民的苦难,为什么第一场戏却着重写父女团聚欢乐和他们对生活的愿望,还提起喜儿和大春的婚事?

第一场写父女团聚的欢乐,更足以反衬黄世仁通杨卖女,离散骨肉的残忍。着重写父女俩对生活的愿望,更足以反衬黄世仁的自私和残酷。他为了霸占喜儿,根本不管杨家的死活,连除夕也不让人家过安稳的日子,把杨白劳弄得家破人亡。

写喜儿和大春的婚事,更足以反衬黄世仁的荒淫无耻,他拆散了一对情人,他毁灭了喜儿和大春的幸福,这也为后面大春救喜儿埋下伏笔。

3.如果说第一场可用一个字“躲”来概括,第二场则可用哪个字来归纳呢?

“逼”。杨白劳悲惨凄苦地“躲”;黄世仁穷凶极恶地“逼”。

4.明确什么是矛盾冲突,提问文中的矛盾冲突是怎样展开的?

矛盾冲突也称戏剧冲突,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歌剧《白毛女》中的“躲”和“逼”始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杨白劳“躲”不掉,被“逼”自杀;喜儿被“逼”,“躲”进深山野洞,这里的“躲”与“逼”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充分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压迫。

5.歌剧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思考三种对比分别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它们分别揭示了什么?

(1)杨家与黄家场景气氛的对比。

第一场戏以风雪为背景,衬托杨家的贫寒凄苦,苦度年关,渲染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第二场戏写黄家“花天酒地辞旧岁,张灯结彩过除夕”的欢乐景象,这正与杨白劳的凄凉情景构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旧中国严重的阶级对立的画面。

(2)黄家堂前堂后不同行径的对比

堂后一片欢笑划拳碰杯之声,堂前黄世仁主奴二人向杨白劳逼租逼债,逼卖亲生女儿,揭示了地主阶级花天酒地的生活是建立在残酷剥削和压迫贫苦农民的基础之上的,揭示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

(3)黄家主奴与杨白劳的性格的对比。

恶霸地主黄世仁和狗腿子穆仁智阴险凶残、贪婪、狡诈。杨白劳忠厚、老实、善良,这一对比揭示了封建剥削阶级的罪恶本质,揭示了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的反动性和腐朽性。

6.概括歌剧的特点。

歌剧是戏剧的一种,它以歌唱为主,辅以说白,配以舞蹈来表演的艺术。

《白毛女》这出歌剧,既不同于西洋歌剧,也不同于中国元宋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它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逐步形成和创造的一种具有革命内容和民族特色的新歌剧,是我国歌剧创作的一座里程碑。

四、总结、扩展

课文节选的两场戏,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村严重的阶级对立,有力揭示了地主阶级对贫苦农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1.比较杨白劳与萧恩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的异同。

2.设想解放后,大春和喜儿的独生女现在上初中三年级,回到家中过春节的情景,编成故事先在小组里交流,推选出来,在班上交流。

白毛女读后感
《白毛女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