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红书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09 08:38:30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红书读后感

《海蒂》读后感

小的时候看过电影版的《海蒂》,就曾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动。最近有机会又读了原著,初看《海蒂》,感觉就像被散发出阵阵清香的风拂过脸庞。再看《海蒂》,又像是品味了一杯甘醇的葡萄酒。正如人们常说:好书,越读越有味。

《海蒂》是瑞士的著名女作家约翰娜.斯必丽的世界名著。这本书十分经典的描绘了海蒂这位年纪幼小的小姑娘在阿尔卑斯山上居住的经历以及在富兰克托的一段经历。故事内容十分有趣而又感人至深,耐人寻味,主题鲜明、严肃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心地善良、天真的小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她热爱生活,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在她真挚情感的感化下,饱经沧桑、心情抑郁、性格孤僻的爷爷重新燃起了生活之光。后来,蒂提姨妈把她送到了富兰克托的一个有钱的亲戚家,因为他们的女儿克拉拉一只腿瘫痪了,总得坐着轮椅,连上课也只是一个人,特别寂寞,想找个孩子和她一起玩。也正是在海蒂的爱心帮助下,使克拉拉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们成了一对知心的朋友。当克拉拉来到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受到了海蒂的鼓励,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而最终重新站立了起来。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多么神奇呀!

看完《海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主人公海蒂那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灰心,也从不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海蒂的玩伴克拉拉也是如此,虽然失去了行动能力,却从未对生活产生怨恨或是自暴自弃。当我看完了这本书的时候,使人感觉到人间的温暖,友情的滋润。可现在有许多孩子都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过着许多山村孩子梦寐以求的生活,可当他们遇到一点事就灰心,比如:作业稍稍多了点便叫苦连天,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更有甚者不停地喊着要自杀。小时候的我们应该乐观一点,像海蒂和克拉拉一样,笑着去面对磨难。其实,人生在世,有很多挫折,有很多人都像海蒂一样,经历过风风雨雨,经历过许多事情。但摔倒了不能永远趴在地上,要站起来,重新面对新的人生!就说在云南金摘金寨上学的孩子们吧!那里的生活条件差的简直无法形容,学校的桌子,都是坑坑洼洼,连字都没法写。宿舍里的床就是两块木板,地上的老鼠吱吱’的叫。书的页面非常薄,书都是灰白的。有的人就穿着拖鞋,有些人连拖鞋都没有,就光着脚,走到学校。但他们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兴趣,即使没有任何东西&&如果我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必定是受不了的,然而他们却生活了下来,是多么坚强!

记得前不久在电视中看到一个真实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名叫李梦瑶的11岁女孩,她小时候曾得了先天性心脏病,经不断治疗稍有好转,可不幸的是又患上了右髋股骨头坏死的疾病,将来这条腿就会残废,更不幸的是他的父母都身染绝症,而且将不久于人世。看到这我感慨命运对这个年仅11岁女孩的不公平,仿佛世间所有的苦难都将落到他的身上。可是,李梦瑶从没有因为自己的疾病和家庭的贫困而抱怨,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不但坚持上学,她还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顾父母和弟弟的重担。为减轻家里的负担,每天晚上,她都迈着一条残疾的右腿走很远的路去卖花以贴补家用。有时路走多了,右腿就会没有知觉。小姑娘的故事不但催人泪下而且还使我们这些身康体健、生活富足的正常人感到震撼和惭愧。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十分的自私,自己拥有的东西从来就不愿与别人分享;当别人指责他的时候,不但不承认错误,还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当别人有病时,他不但不去鼓励别人,还嘲笑别人;当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编织出许多理由去推卸&&为什么不去帮助、关心、尊重别人呢?要是实际生活中,人们能像海蒂那样的去关心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尊重社会上的每一位人士,那该多好啊!

《毛泽东》一书读后感

《毛泽东》一书读后感我爸爸常常对我说: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是大串联时在北京亲眼看见了毛泽东。我虽然没有见过毛泽东,但是毛泽东这一光辉名字,从我上小学识字的第一天起,就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前几天,我买到一本中外名人故事从书《毛泽东》,我如饥似渴地读完全书。夜里,我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中我跋山涉水寻找毛泽东,终于在天安门城楼上,我幸福地见到了毛泽东&&我激动地对他老人家说:敬爱的毛主席,我一定向您学习,学习您刻苦学习的精神&&小荷作文网

是的,《毛泽东》这本书中最感人的是毛泽东一生刻苦学习的精神,书中生动地记叙了这方面许多感人的片断:

毛泽东主张学习要有崇高的理想,他认为应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了改造国家和社会发奋学习。毛泽东在学习上一贯刻苦、勤奋,在青少年时代,每天清晨,同学们还未起床,他就借着熹微的晨光,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夜深人静,同学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常常在走廊上或茶炉室的灯光下看书。书籍是毛泽东的终身朋友,直到他心脏停止跳动前几个小时,他还示意工作人员读书给他听,真正是活到老,学到老。

写到这里,我想起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中的可怜两字,老师上课时解释过,我当时不注意听,没弄懂。过后,我想问老师,但怕老师批评我上课不注意听讲;我想问同学,又怕同学笑我这个当班长的这也不懂。于是就不懂装懂,闷在心里。后来考试,正好考这两个字的解释,我解答为可惜,闹出一场笑话。这件事我对谁也不敢说。今天读了《毛泽东》,毛泽东的声音经常回荡在我的耳边:我也称某人有学问,是指他好学好问,学与问是不能分开的。只有好学好问的人,才可能有学问。毛泽东当年讲的这句话,不正是对我中肯的批评吗?

于是,我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毛泽东在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一一作了对比,我的眼前清晰地呈现出一个勤奋好学者的足迹&&重新去寻找这一足迹,重新去寻找这一精神,对我们90年代的青少年不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吗?我真诚地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同龄人,希望我们都能从这本书中汲取到理想、信念、精神和毅力。

《红岩》读后感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

推荐第2篇:书红读后感

《发现班主任智慧》读后感

梁书红 作为教师,需要智慧地教学,作为班主任,需要智慧地管理班级,暑假读了《发现班主任智慧》这一书,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智慧,对我的启发非常大。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我就担任班主任工作,17年了,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历了很多很多,班主任工作确实是难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不同的孩子们,每个人的心理每个人的习惯都不一样,所以要想很好的管理一个班级,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动向,光靠蛮力是不行的,必须需要班主任的智慧,特别是读了这本书后,更让我懂得怎样用班主任的智慧来管理好班级,下面就把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1、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必定是一个善于借鉴他人智慧的人。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班主任一个人智慧是有限的,可以借鉴其他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经验和方法。首先要挑好班干部,认真负责、善于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是班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免不了还有一些老师学生都头疼的问题学生,这就要看一个班主任的智慧能不能用好。学生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其实利用好学生的智慧,一个班级很好管理。

2、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必定是一个敢于创造自我智慧的人。每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成功的班主任都有他自己独特的窍门方法,这就是他自己创造的智慧,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自己班级的情况想出适合的管理方法,这样的班主任是智慧型的,不是一味的照搬别人的方法经验,不管是不是适合自己的班级情况。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敢于想象,大胆的实践,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才能得到宝贵的经验。 班主任工作细致而繁重,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去用心的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我感觉自己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升华,一些班级管理的灵感也涌上心头。我想,如果有了不断闪现的灵感火花,那么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智慧的班主任。要敢于创造自我智慧,班级管理的困难就会解决,成功也就会一步一步走来。

推荐第3篇:红书——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

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勇敢顽强的人。

推荐第4篇:读红书读后感

读《红葫芦》有感

九资河中学:七(1)班 袁紫瑶

最近读了一篇叫做《红葫芦》的文章让我感触很深。

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妞妞的小女孩,她喜欢看湾在大河里游泳。湾的父亲是一个骗子,所以没有人理湾。湾教妞妞游泳,有一次却抽走了帮助妞妞凫水的红葫芦。妞妞在水中大呼救命,还骂湾是一个骗子。但当妞妞偶然明白湾是为了让她更快学会游泳才抽走红葫芦的时候,湾已经离开了他生活的那个地方。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是我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一天,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游泳池,那是一个很大的游泳池。那时我连潜水都不会,就更不要说游泳了。当我在游泳池旁发呆时,爸爸一下子把我拉到水中,啊,这池水真凉快啊!尽管爸爸用手扶着我,但是我还是很害怕。爸爸托着我,慢慢地向深水区游去。突然,他把手一松,我一下子掉入水中。我不停的扑腾着,扑腾着,终于浮出了水面。

从那时起,我不仅学会了潜水,更学会了放手。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总是依赖别人或是某样物品,我们要放开双手,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

九资河中学:八(3)班 陈佩

这个《鲁宾逊漂流记》主要讲诉的是一个梦想驾着自己的船周游世界的人。可在一次背着父母的出海时,遭到了海难,并随着风浪来到了孤岛。在为了在孤岛生存,鲁宾逊用着孤岛上的仅有的资源和自备的资源,终于在孤岛上有了住处、吃的、还有了一个仆人“星期五”„„最后在一次和侵略者的战斗中,战胜了敌人,并搭着敌人的船回到了英国„„

正是这场海难,让鲁宾逊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读完这本书,我深深佩服鲁宾逊在孤岛上做的一切,他从刚到的孤岛不适应,到后来他渐渐完全适应了岛上的环境和气候。他用木头做了自己的孤岛别墅,还发现了适合种植的土壤,一半用来种植水稻,一半用来种植麦子,并终于吃上了用自己种植出来的麦子做成的面包。后来,鲁宾逊在孤岛上养起来羊,羊越养越多,又丰富了他的餐桌。他还想出了很多不让鸟和野兽来吃他庄稼的好办法,并编织出了用来储物的篮子„„.鲁宾逊还发现了很多蒇身的地洞,这样当野人来到时候,就可以躲藏起来了。

鲁宾逊简直是全能的人啊,为了让自己在孤岛上坚强地生存下来,他学会了很多技能,成为了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地劳动的人。

九资河中学:八(1)班李理

我读完了《魔书》一书,看完了足足有几分钟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地回味。我被书中罗西三人深厚的友谊给深深地打动了。

书虫儿村庄的孤儿闯入禁地,误放黑魔鬼,使得书虫儿村庄变成了石头城。只有找到魔书城堡,得到魔书,才能解除可怕的魔咒。他和小龙女蓝琦、银剑精灵阿布踏上了寻找魔书的旅程,而一个神秘的黑影人正在追杀他们„„

他们被吸入银匣子,经历了迷离的幻境,亲眼看见了百名巫师制造魔书的过程,又在古怪镇被催眠,差点葬身于幻化为各种怪兽的黑火焰之中。他们从牧猪人手里得到了会说话的猪皮纳,误入“有来无回、有进无出”的幽灵城,险些变成了幽灵。之后又经历了树精王国和“祭神鸟国”的险境和奇丽,终于找到了魔书,打败了黑魔鬼,拯救了书虫儿村庄。

我合上了书,抬头望着头顶的天花板, 深思着。是啊,如果他们三人之间没有团结,没有友谊,怎能闯过道道难关,找到魔书城堡,得到魔书,拯救村庄呢?

当他们被吸入银匣子,被正在制造魔书的巫师发现后,他们三个小伙伴并肩作战,不离不弃,最终得以脱险。在古怪镇,他们三人被催眠,罗西的护身符使他苏醒了过来。当黑火焰来袭时,他没有丢下沉睡中的伙伴,冒着生命危险,躲过团团黑火焰,终于成功地救出了蓝琦和阿布。幽灵城、树精王国、“祭神鸟国”„„层层关卡都未能阻挡他们前进的道路。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团队精神是可轻易动摇的么?

现在,有些人为了一点点个人的小利益,放弃了团队,放弃了友谊,甚至和他们大动干戈。这些人所谓的“团结”、“友谊”,在罗西他们面前显得一文不值。还记得卖国贼秦烩吗?他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出卖自己的祖国——大宋,为金人卖命。最后,只落得了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愿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代代相传!愿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永远闪光!

推荐第5篇:关于红书读后感

【篇1:读红书《党旗飘飘》读后感】

最近,我读完了《党旗飘飘》这本书,这书让我受益匪浅,它记载了中国1910~2010年整个历史,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我们对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与敌人顽强斗争的高贵精神,反而更使他们的意志顽强起来!正是他们对党的忠诚,才有了现在的新中国,面对他们这种伟大的精神,我感到十分羞愧,想到自己考试考的不好就泄气了,想到学习上有一点小挫折,就放弃了,对学习没有了信心,没有了尤其去面对困难,而这些伟大的革命战士们不背叛党,与敌人斗争的伟大事件让我明白了:越是遇到了困难,越不能逃避,要以难而上,不能只当逃兵,要勇敢面对一切,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如今,我们现在的繁荣昌盛、生机勃勃的景象都是当年革命家们有鲜血换来的,正是以前那些与反革命的斗争和顽强到底,才有了我们现在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我要感谢这本书,正是这书中感人的内容,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促使我们这些祖国的花花草草成为未来的栋梁!

【篇2:《红色之旅》读后感】

今天我读完《红色之旅》这本书后深有感触!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爱国主义教育书籍。它让我重温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

《红色之旅》通过小英、龙娃和兔博士经历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给我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苦历程。

这次的“红色之旅”,使我真切地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来之不易!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我们必须永远铭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珍惜老一代革命家所留下的宝贵财富!

我出生在幸福、和平的年代里,是多么的荣幸,可现在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富强,我要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将把这次“红色之旅”所吸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当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用自己的双手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篇3:《英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英雄故事》中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觉得王二小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很佩服他。王二小小小年纪,不知哪来的勇气和智慧,歼灭了日本鬼子,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虽然,他后来他被日本人杀害了,但他那光辉的形象却牢牢地印在了我的心上。

王二小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在他十一岁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都被日本侵略者杀害了。于是他不得不到地主家干活养活自己,可是地主对他很凶,常常不是骂他,就是打他。从此,王二小恨透了日本鬼子和地主们。自从他参加共青团员后,他变得很快乐很积极,什么站岗、放哨、观察敌情、回报情况……都抢着干。

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村外传来了一个消息:日本鬼子要进犯村子。王二小假装不经意遇见了鬼子,然后带鬼子进入八路军的埋伏圈,日本鬼子发现自己中计后,就残忍地杀害了他,就这样王二小光荣地牺牲了。

看完了故事,我觉得王二小很机智勇敢。因为他那年才十三岁(比我们才大三岁),一个小孩面对一大群手握钢枪和明晃晃刺刀的敌人一点儿也不紧张,不害怕,那么沉着冷静,还偷偷设计把狡猾的敌人骗入红军的埋伏圈,真是了不起。

另外,我还觉得我们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因为王二小从十一岁起,他就成了孤儿。他没有亲人,乡亲们也很穷,只能依靠自己。到地主家放牛、干杂活养活自己。他吃不饱,穿不暖,没日没夜地干活,还常常遭受打骂,真可谓是苦海无边。而我们呢,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有爸爸妈妈爱护着。我们的生活真比蜜儿还要甜。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报答父母,报效祖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军们走了很多的地方,也留下了很多的\"足迹\",比如说;爱打黑骡子,但更爱红军们的彭德怀,不打麻醉酒,治眼睛的刘伯承,忍痛治伤口的陈毅……

【篇4:《红岩》读后感】

今年的“五一”节,我过得十分有意义,因为我阅读了《红岩》这本书,它带领我重温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辉煌路程。

文中的主人公——江姐,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夏,她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江姐面对国民党的酷刑,坚贞不屈,誓死不肯透露共产党的秘密,她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面对江姐,国民党只能给她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她精神上的一分一毫。和江姐大无畏的精神相比,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懂得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勇敢去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越要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时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血染红岩,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烈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篇5:《红岩》读后感】

正值“红色经典读书日”的到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红岩》。

《红岩》讲述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反映了革命烈士将生命化为胜利的崇高风貌以及国民党反动派在濒临灭亡之际垂死挣扎的种种丑态,成功塑造了一批优秀的革命英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成岗;英勇斗敌,舍己为人的许云峰;坚贞不屈的江姐;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的刘思扬,还有那些在渣滓洞中相互扶持,团结奋斗的难友们,白公馆中奋勇突围,终迎来美好黎明的战士们……这所有的一切在阅读中都清晰的展现在我眼前,那么鲜活,让我激动、悲愤、感叹,久久不能自已。

封面上的两个红字“红岩”,仿佛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一看见它们,我的心就沸腾了。

我知道对于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来说,国民党反动派只能带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不能动摇他们心中坚定的信念,反而更激起了他们的斗争精神。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江竹筠,也就是江姐。在敌人面前,她始终是那么淡定,那件洁白的蓝色旗袍永远是那么干净,不沾一丝灰尘。就如她本人一样,永远不会向敌人屈服,不管是鞭挞棒打,还是竹刺针扎,她都咬紧牙关,坚决不透露我们党组织的秘密。江姐始终坚信革命会成功,黎明会到来的。在狱友面前,她总是带着淡淡的微笑,用毅然的语气说:毒刑拷打是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牙签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她那钢铁形象便在与敌人的斗争中悄悄在我的心目中树立起来了。当然还有那可怜又可爱的小萝卜头宋振中,小小年纪就参加了共产党,还挺住了敌人的摧残。还有那具有传奇色彩的“双枪老太婆”,疯老头儿华子良等等一个个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典型形象。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忍受不了酷刑的人,不仅背叛了党,还转而投向了国民党反动派,做了特务,成了走狗。比如郑立昌这个人,他利用自己掌握的情报像条哈巴狗一样的给敌人指路,给革命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像这种人是应该得到人们的唾弃的,他自己在红旗前也将抬不起头。

想想那些在敌人面前不变颜色的烈士们,我觉得自己好惭愧。在困难面前我往往没有克服的勇气和毅力,总是有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给自己找一个放弃的理由。比如在工作中,当所有的事情都挤在了一起时,我就会变得急躁,没有耐心,对于工作的热情也随之减少。在学习上,我的成绩不是很突出。每次考完试,我都会对自己说:“没事的,考差不是你的错,你把时间用在工作上,学习顾不上,也是可以原谅的。”但是,现在想想我真的错了。看着那些烈士们在敌人屠刀的威胁下还能够昂首挺胸,气节不屈,而我仅仅只是因为一两个困难就退缩了,还会给自己找理由开脱,更是将自己的不认真归于其他事情上,真是不应该。我应该要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尽可能的把困难克服,或许是向其他人寻求帮助,或者是自己静下心来整理思绪。我应该去寻找工作和学习的平衡点,不要让工作耽误了学习,也不要因此而影响了工作。这样,我才不愧烈士们用鲜血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也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党员。

《红岩》中描写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黎明是这样的:“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我们现在这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永远不忘这些烈士的付出,更不该忘记他们身上永不放弃、坚强不屈、坚定信念的斗争精神。

我想每个人都应该阅读一下《红岩》这本书,它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个榜样,能够让我们重新理解人生价值,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更能让你体会到光辉的历程和血染的风采,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和宝贵的青春。

推荐第6篇:读红书读后感

读红书读后感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今天,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保尔使我油然而生敬意,读红书读后感。

保尔被老师神甫赶出学校后,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与冬妮亚结为朋友。他在装配工朱赫来的引导下,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为穷人争取解放的革命政党。他依依不舍得告别了冬妮亚,逃离了家乡,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但是他的身体状况每况俞下,右腿变成残废,脊椎骨的暗伤也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瘫痪了。但他并没有不此而沮丧,而且开始了他的艰难的写作生涯,从此有新生活的良好开端。

我非常敬佩保尔不畏病魔侵扰和不怕命运挫折的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他时刻都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他有一次不幸染上了伤寒,他凭他那坚强的毅力,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了,重新义无反顾地走向火热的工作岗位。

最使我感动的是下面的故事。

索络面卡区的团组织几乎全部全上阵了。团省委去了三个人——杜巴瓦、潘克拉托夫和保尔。这三个人是朱赫来同志亲自选定的。铁路抢修工作开始了,谁也没想到条件会有那么艰苦,寒冷的秋雨浸透了人的衣衫,沉甸甸、冰凉凉的;四周荒凉一片,几百个人晚上只能睡在四间破房子里的水泥地板上,穿着淋湿了而又沾满泥浆的衣服,紧紧地挤在一起,尽量对方的体温取暖。早上,大家喝点茶就去干活,午饭天天是素扁汤和一只煤球一样的黑面包。但他们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强的革命毅力,出色完成了任务。

我想,我国的创业者和建设者与他们的情况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辛劳的劳动者和革命者用血汗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炼好本领,为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2近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感触很深,读后感《读红书读后感》。 读时的心情是随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命运而起伏。细细品味着这本书,品味着保尔的精神。越发觉得我们应从保尔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差不多没有一个人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因为即使是小草也在努力着为春天增添一丝绿色,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但是却未必人人都会炼就一块好钢。

那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信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那烈焰熊熊的炼钢场面。其实,人生就如同炼钢!没有什么东西是与生俱来的,“铁”变成“钢”,只有一种途径——炼!有人说保尔是天生的英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天生的英雄的。保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完全是由于自身的努力——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他没有倒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面对书稿丢失、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打击,他仍没有屈服,终于从一个出身贫苦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顽强作风的共-产主义战士。

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裹足不前呢?

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造就优良的素质,并有执着的追求,在正确的生活目标,他才不会被生活所拖累,不会被不幸所压倒,他才会在苦难的熊熊烈焰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去热爱生活,去充实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当今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从国际社会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国际围绕经济和科技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着眼于抢占21世纪发展的制高点,这就使我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中国“赶上时代”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就使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着走向全面振兴的机遇和挑战。国家需要学识渊博、意志坚强、处事果断、敢于创新的人才。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是跨越知识的坎坷,勇往直前!

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寻找往日的英雄情结,重塑“保尔精神”,意义非同小可。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以保尔为榜样,去炼就人生,乐观地拥抱未来吧!

“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是生应该这样来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推荐第7篇:红书读后感1

《红岩》读后感

东南王学校郝书太

今天第一次通读了《红岩》这本书,对于这本人们口中的好书我一直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来面对,而没想到的是参与了这次征文比赛以后能够有机会捧着这本红色皮子的书页页地翻阅,细细地品读。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

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是,眼眶不禁湿了……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实在是无法想象,这么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子究竟该如何承受?书中如此描述: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但坚强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负担着党托付的任务,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她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替代了未曾涌流的泪水。她深藏在心头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

红岩精神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这句话说出来是多么容易,但现在的

中国人又有多少真正地从心里感激,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否会慢慢淡忘这曾经惊天动地的壮举和牺牲,不让孩子接触血腥,红岩里的精神是否会失传?或只是成为小学课本上一篇机械的诵读课文?我生怕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因为身处大学,只感觉到大学里的氛围并不是一个澎湃激情与梦想的地方,相反很多人无聊,空虚,苦闷,浮躁,整日除了学习和逛街就无事可做,相比于革命年代的青年学生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的劲头,随时为理想,为革命献身的热情,我不禁为我们这一代人汗颜。也许我的观点是片面的,但追求时尚和刺激却是当下年轻人的口头禅。看着眼前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脑海里浮现的确是江姐坚毅瘦弱的蓝色旗袍上鲜红的毛衣,就象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迎风飘扬,我究竟该何去何从?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我在读了三年大学还无法参透的。也许红岩里最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精神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其具体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身怀远大抱负,为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和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奋斗!也许信仰不再象那个年代那么重要了,但共同的目标却一直牵引着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们坚持不懈,奋斗不息!

铁道校区赵长平同学的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已经誉满中南,我从心底里佩服他。不仅因为他为我们中南人增了光,为我辈青年添了彩。更重要的一点是我深深地感受到一股韧劲和信念。从他负伤躺在床上仍坚毅笃定的笑容里我似乎看到了江姐就义前瘦弱却笔直的身影。这就是新时代传承的红岩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扪心自问,认真思考:怎样去树立真正的信仰并为之奋斗?!红岩,这面用鲜血染红的旗帜将永远在我心中飘扬,引我前方。

2012年1月18日

推荐第8篇:红书读后感1

两篇: 《红岩》读后感 第一篇 今天第一次通读了《红岩》这本书,对于这本人们口中的好书我一直抱着一种敬 畏的心态来面对, 而没想到的是参与了这次征文比赛以后能够有机会捧着这本红 色皮子的书页页地翻阅,细细地品读。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血染红 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 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 是,眼眶不禁湿了……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 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 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实在是无法想象,这么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 子究竟该如何承受?书中如此描述: 江姐热泪盈眶, 胸口梗塞, 不敢也不愿再看。 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但坚强的江 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负担着党托付的任务,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 没有权利逗留。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 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她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 埋进心底。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替代了未曾涌流的泪水。她深藏在心 头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江姐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坚强的共产 主义战士,她在渣滓洞集中营被敌人连续多日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精神给那里 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我们敬爱的江姐 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但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剧烈的疼痛……是她,一个女共产党 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红岩精神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 息。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 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 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这句话说出来是多么容易,但现在的中国人又有多 少真正地从心里感激, 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否会慢慢淡忘这曾经惊天动地的壮举和 牺牲,不让孩子接触血腥,红岩里的精神是否会失传?或只是成为小学课本上一 篇机械的诵读课文?我生怕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因为身处大学,只感觉到大学里 的氛围并不是一个澎湃激情与梦想的地方, 相反很多人无聊, 空虚, 苦闷, 浮躁, 整日除了学习和逛街就无事可做, 相比于革命年代的青年学生如饥似渴地获取知 识的

劲头,随时为理想,为革命献身的热情,我不禁为我们这一代人汗颜。也许 我的观点是片面的,但追求时尚和刺激却是当下年轻人的口头禅。看着眼前这个 花花绿绿的世界,脑海里浮现的确是江姐坚毅瘦弱的蓝色旗袍上鲜红的毛衣,就 象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迎风飘扬, 我究竟该何去何从?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是我在读了三年大学还无法参透的。 也许红岩里最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精神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其具体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作 为当代大学生,要身怀远大抱负,为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和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奋 斗!也许信仰不再象那个年代那么重要了,但共同的目标却一直牵引着为之付出 努力的人们坚持不懈,奋斗不息! 铁道校区赵长平同学的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已经誉满中南,我从心底里佩服他。 不仅因为他为我们中南人增了光,为我辈青年添了彩。更重要的一点是我深深地 感受到一股韧劲和信念。 从他负伤躺在床上仍坚毅笃定的笑容里我似乎看到了江 姐就义前瘦弱却笔直的身影。这就是新时代传承的红岩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大 学生扪心自问,认真思考:怎样去树立真正的信仰并为之奋斗?!红岩,这面用 鲜血染红的旗帜将永远在我心中飘扬,引我前方。 第二篇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 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 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 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 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 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 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 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 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 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 刺骨钻心的逼供, 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 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 遍体鳞伤, 强忍着旧脓新

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 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 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 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 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 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 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 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 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 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 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 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 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 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 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推荐第9篇:802红书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第一次读了《红岩》这本书,对于这本人们口中的好书我一直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来面对,而没想到的是参与了这次征文比赛以后能够有机会捧着这本红色的书页页的翻阅,细细的品读。只需看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年代!

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时,眼眶不禁湿润了……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实在无法想象,这么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子该如何承受?书中如此描述: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意看。她禁不住要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住脚跟……但坚强的江姐立即想到了自己负担这党的托付的任务,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她全力控制住满腔悲愤,更要把永远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替代了未能涌流的泪水。她深藏在心头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江姐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在渣滓洞中被敌人连续多日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精神给那里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手指、血水飞溅,我们敬爱的江姐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但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剧痛……是她,一个女共产党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是永远属于我们的!

红岩精神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无数个大义凛然额共产党员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的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

铁道校区赵长平同学的勇敢与歹徒斗争的英雄事迹已经誉满中南,我从心底里佩服他。红岩这面用鲜血染红的旗帜将永远在我心中飘扬引我前方。

推荐第10篇:红书读后感1

两篇:

《红岩》读后感

第一篇

今天第一次通读了《红岩》这本书,对于这本人们口中的好书我一直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来面对,而没想到的是参与了这次征文比赛以后能够有机会捧着这本红色皮子的书页页地翻阅,细细地品读。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

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是,眼眶不禁湿了……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实在是无法想象,这么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子究竟该如何承受?书中如此描述: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但坚强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负担着党托付的任务,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她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替代了未曾涌流的泪水。她深藏在心头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江姐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在渣滓洞集中营被敌人连续多日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精神给那里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我们敬爱的江姐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但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剧烈的疼痛……是她,一个女共产党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红岩精神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这句话说出来是多么容易,但现在的中国人又有多少真正地从心里感激,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否会慢慢淡忘这曾经惊天动地的壮举和牺牲,不让孩子接触血腥,红岩里的精神是否会失传?或只是成为小学课本上一篇机械的诵读课文?我生怕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因为身处大学,只感觉到大学里的氛围并不是一个澎湃激情与梦想的地方,相反很多人无聊,空虚,苦闷,浮躁,整日除了学习和逛街就无事可做,相比于革命年代的青年学生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的劲头,随时为理想,为革命献身的热情,我不禁为我们这一代人汗颜。也许我的观点是片面的,但追求时尚和刺激却是当下年轻人的口头禅。看着眼前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脑海里浮现的确是江姐坚毅瘦弱的蓝色旗袍上鲜红的毛衣,就象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迎风飘扬,我究竟该何去何从?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我在读了三年大学还无法参透的。也许红岩里最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精神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其具体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身怀远大抱负,为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和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奋

斗!也许信仰不再象那个年代那么重要了,但共同的目标却一直牵引着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们坚持不懈,奋斗不息!

铁道校区赵长平同学的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已经誉满中南,我从心底里佩服他。不仅因为他为我们中南人增了光,为我辈青年添了彩。更重要的一点是我深深地感受到一股韧劲和信念。从他负伤躺在床上仍坚毅笃定的笑容里我似乎看到了江姐就义前瘦弱却笔直的身影。这就是新时代传承的红岩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扪心自问,认真思考:怎样去树立真正的信仰并为之奋斗?!红岩,这面用鲜血染红的旗帜将永远在我心中飘扬,引我前方。

第二篇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

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近期,我读了杨沫所著的《青春之歌》,颇有感触,随笔记录下来。他描写了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从对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热血沸腾,林道静生活中的一息息波澜在我的心中翻滚着,久久不能平息。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

这部作品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写了以此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崛起和分化。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来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确出路,才能拥抱起美好青春。

《青春之歌》是一部充满战斗激情的动人小说,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斗图景,描写了一批热血青年投身革命,为打碎黑暗的旧世界而与反动阶级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的感人故事。这部作品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她的成长表明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的一段曲折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经过了一场艰苦的磨练和改造过程。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遭迫害致死。她深受异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从小养成孤僻倔强的反搞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为反抗不幸的命运离家出走,这是“五四”以来,许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社会时共同迈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以及个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来。最后在卢嘉州、林红等人的教育帮助下,经历了二次铁窗血与火的洗礼,参加农民抢麦斗争,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在一系列革命实践中变为坚强,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太短促了,也正是因为他的短促方才显得他弥足珍贵。每个人都拥有青春,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青春”给了他们的回忆和遐想;而对于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人来说,“青春”给了我们无尽的活力和憧憬向往。

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的交给“命运”,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写命运,尽管这条路可能很艰难,可你有青春,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

阅读《青春之歌》,使我的精神世界受到了一次洗礼,点燃了我的青春激情。在当代,我们年青一代虽无法像林道静那样去从事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但我们却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古语云:“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让青春之歌响彻命运的每个章节。

第11篇:共产党红书系列读后感

电信xx班xxx20110840xxxx

共产党红书系列读后感

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中,不断涌现出可令人敬佩的党的儿女,学习他们,是一件有意

义的事,也从内心提高了我们大学生对党的深刻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他们是令人敬佩的伟人,马克思主义、恩格斯理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知道中国革命思想、建设、改革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他们对文学和美学的认识,更加深了我们对共产党的前进的认识。我们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名大学生,这是我们入党所应认识到的。

探索雷锋精神,他完美的勤奋、刻苦、踏实、助人为乐、公而忘私。雷锋精神留下的是雷锋同志最美好的,最积极的,它激励我们大学生,要将雷锋精神实践到社会中去。我们要学习他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是他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社会的真善美。他是中国共产党永不生锈的精神所在。梁启超曾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命运是维系在一群少年人身上的。而决定一国少年强弱的最重要标准不是能力,而是价值观。而是当代青年人的认知, 因此,我们更有必要了解雷锋,了解他身上的品质,以及这种品质为什么会产生的原因,这对于我们今天许多人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青年人。雷锋的不少名言都让曾遭遇挫折、灰心丧气的我深受鼓舞、深有感触。在这个时代里,雷锋精神是我们的重要信仰,是我们重要的前进的引领力量。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我理解中的雷锋精神的核心,也恰恰是我们共产党的宗旨。

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导者,他是中国的伟大领袖。邓小平文艺理论,他并不是

以一个文艺专门家的艺术审美视角来看待和论述文艺问题的,但邓小平文艺理论较之于一般文艺专门家的艺术审美视角的论述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性。邓小平文艺理论虽然有其独特的体系和丰富的内涵,但从根本上讲,仍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可以说是邓小平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邓小平总是把文艺问题当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加以认识和给予论述的,也总是把文艺事业当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条重要战线来对待,从而有了今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功。邓小平文学观,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文理兼收,学习邓小平的思想。

学习他们,我们了解到了更多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与理论,这更有利于我们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12篇:红书心得

读《朱德的故事》有感

有关朱德总司令,最早接触的便是小学时时的一篇课文《朱德的扁担》了,至今仍烙印在脑海。那时年纪小,对朱德仅仅只是听闻,学了这篇课文,感觉他是一个平易近人,与战士、人民同甘共苦的人。后来,通过学习历史,初步了解了他在军事上的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今天,看完了《朱德的故事》,对朱德的生平,他一生对革命的追求与奋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朱德曾经信奉“强身救国”,当了一名体育教员;后来他又相信强兵可以救国,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他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讨袁战争,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冲锋陷阵。但是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一个又一个希望化作泡影。他曾经为找不到一条真正的出路而感到苦闷和彷徨,是五四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使他重新振奋起来,他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前途。朱德深感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使中国真正解放,所以他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可是当他到上海见了陈独秀说明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后,遭遇的却是一盆冷水,陈独秀字斟句酌地说:“朱先生,这件事是不是以后再说?”朱德痛楚万分,怎么也想不通他这样与封建势力决裂的人为什么就没有资格入共产党。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心绪烦乱,黯然神伤。失望中,他没有放弃追求真理的信念。后来他启程去欧洲,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欧洲,他见到了当时担任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中央执委会宣传委员的周恩来,朱德敞开心扉向周恩来讲述自己的经历,恳切地提出了入党的请求。这一次,周恩来被朱德真诚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所打动,当场表示愿意介绍加入共产党。1922年11月,朱德的入党申请被批准了,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朱德入党的过程也算曲折吧,可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也没有放弃对党的信仰。我不经想到了我自己,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从大一开始我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可是由于我仍然有一些缺点,没有通过,不过我也没有放弃,我一直坚持着,努力提高自己,克服不足。终于我也如愿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我相信只要坚持梦想,一步一步努力,就可以达到彼岸。

朱德同他那一代领导人一样,生活上严于律己,艰苦朴素,为后世树立了楷模。抗战时期,1940年以后,朱德住在延安的窑洞里,衣服的肩头和两膝两肘都打了补丁,几个警卫战士曾多次提出给他去换套新的,都被他制止了。1942年在陕北,朱德冬天谁在土炕上,铺着一条灰布棉褥子,已经缝补过多次了。一张狗皮褥子,上面的毛也快磨光了。每当警卫员想着法子为司令换新的衣物时,朱德总会委婉拒绝,他总是说这个补补还能用嘛,能节省就节省。作为国家领导人,朱德丝毫没有铺张浪费的不良作风,没有认为自己是领导人就要求高待遇,而是保持了艰苦朴素的作风,和战士一起吃野菜,这是很难能可贵的。想想我们现在,虽然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艰苦奋斗的品质不能忘。特别是如今的小孩子,由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爱,什么都是最好的,节约朴素意识淡薄。应该从小就进行教育,养成好习惯,避免不必要的铺张浪费。

朱德不仅严于治军,也严于治家。朱德自己生活简朴,也常教育子女说:“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只有增产节约才能变得富强起来。光增产不节约,等于没有增产。勤俭,勤就是增产,俭就是节约,二者不可分嘛。”他将自己勤俭的作风传给下一代。“不要搞特殊化!”这是朱德教育子孙的一句名言。他说到做到,言传身教。朱德在革命战争中,创立的丰功伟绩,光照史册。但他功高不居,德高不显,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豪不特殊。这与现在的某些官员截然不同。我们常从报道中看到哪些官员又落马,哪些官员玩忽职守,收受贿赂。现在的人民公仆实在应该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

合上书本,不禁对朱德总司令又多了一份了解。他是总司令,优势普通一兵;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又是普通劳动者。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寓伟大于平凡之中,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爱戴。朱德身上散发的人格魅力令人深深折服,我会以他为榜样,学习他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精神,在人生路上时时鞭策自己。

市场营销党支部

邓君

第13篇:读红书

红岩》读后感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勇敢顽强的人。

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读《红色的记忆》有感(夏宏亮)

日期:[ 2010-08-23 ]

大型画册《红色的记忆》,近日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人们称誉这是本有教育意义的书。

榆林是块广袤而神奇的热土,是陕北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历史的车轮进入二十世纪后,这里相继涌现出一批高举共产主义理想大旗,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智慧和汗水,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风流人物,他们名垂青史、彪炳千秋,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历史将永远铭记。《红色的记忆》以为创建新中国献身的革命先烈、为新中国

作出贡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省部级以上党政军领导人3个单元,介绍了刘志丹、马文瑞、白纪年等200余位杰出人物和历史名人。这些名人尽管出身的历史背景不同,所从事的工作各异,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对真理的坚定信仰,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正因如此,他们做到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面对敌人的利诱和屠刀,大义凛然、威武不屈;面对各种艰难困苦,斗志昂扬,奋发进取,保持了革命者的本色,为后来者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学习英模人物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红色的记忆》是对党员干部、青年一代进行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学习,可以深入挖掘画册中杰出人物、历史名人承载的精神内涵,激励干部群众、青年一代,以册中人物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革命传统,创造英雄业绩,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为我公司富强、文明、和谐建设再立新功。近期拜读了我国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所著《长征》一书。此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王树增同志历时六年,收集大量长征资料,采访上百位亲历长征的老红军,并数度行走长征路线而创作的67万字长篇纪实文学。此书价格不菲,定价高达53元,但是它的确是我近来买下的最好的一本书。

1934年10月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军第

一、

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画卷中最悲壮激烈、最动人心魄的一页,长期以来,包括了小说、戏剧、诗歌、音乐、舞蹈、报告文学等形式在内,林林总总,卷帙浩繁,是历久弥新、挖掘不尽的丰饶创作领域。而《长征》一书却能够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这是一部以全面的视角,理性地反映“长征”的优秀作品,有书评甚至说它是“长征胜利70年来最厚重的大书之一”。

我是一名中共党员,也是一名市委党校的人民教师,由于职业的关系,使我对《长征》一书印象特别深刻。当初之所以知道《长征》这本书,主要是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的“王树增讲长征”。王树增同志以一种极富艺术感染力的讲课,彻底打动了我。我一方面由衷地被红军战士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另一方面也被王树增同志卓越的讲课艺术所折服。毫无疑问,王树增作为我党的优秀文化工作者,牢牢地把握住了革命主旋律,同时,《长征》远非一般宣传性文艺作品所能比拟,它达到了“全景式客观再现,全球化认知高度”的水准。

最近,中央提出构建学习型党组织,省、市、县各级纷纷进行了部署。在此背景下,市委党校设立了“红色讲坛”。所谓“红色讲坛”,就是指党校人创立的党的理论讲坛。因为红色是党旗的颜色,党校姓党,赋予了党校鲜明的色彩——红色。这是新形势下党校办学体制创新的重要探索,也是党校办学走向基层、深入镇村的有效尝试,其目标就是更好地发挥传播党的知识,宣传党的思想,传递党的声音,培训党的干部,教育党员干部健康向上、奋发图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本人正是“红色讲坛”的一名教师,目前已经到有关镇街讲了多场。为了增强“红色讲坛”的实际效果,我们力求做到“三听”,即“动听”,就是要能够抓住和调动听众的情绪和注意力;“耐听”,就是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耐人寻味;“中听”,就是要切中听众的所思所盼、所想,真正为党员干部解疑释惑。毫无疑问,我是从“百家讲坛”中王树增讲长征那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对于我的讲课水平的提高,受

益良多。正是感到“王树增讲长征”只有10集,看得很不过瘾,于是就有了《长征》一书的购买,洋洋67万字,资料更加丰富,内容更加精彩。可以说,我是一口气读完此书的,读之如饮醇醪,古书上说的孔子读书“三月而不知肉味”,看起来绝非虚言。

下面我结合本人在“红色讲坛”上的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就曾这样精辟地进行了总结。在书中,王树增同志满怀激情地谈到:“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二十岁,十四岁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百分之四十。”“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那片人烟罕至的湿地的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面积相等。而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我在读到这一段时,我的情绪是非常激动的,以至于我本人在党校的讲坛上,每每讲到理想信念时,我都会跟学员讲:世界上只有两支队伍能够翻越川藏地区大雪山,一支是虔诚膜拜的藏族僧侣,另一支就是中国工农红军,所不同的是,藏族僧侣长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而中国工农红军大多数是来自江西的农民子弟,有些人甚至可能从小都没有见过雪,更不用说雪山了。但是共同的是,他们都具有坚强的信仰。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都坚信中国的革命是最伟大的事业,一定能够成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长征不仅仅影响了中国革命,它甚至是公元1000年至2000年间,中国影响人类的三件事之一,从“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角度讲,长征体现了人类为了理想和信仰不屈前行的精神和意志,这种精神和意志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第二,“王树增讲长征”是主旋律宣讲的典范

自易中天品三国之后,“百家讲坛”风糜海内外,但是取得成功的讲题往往集中在历史题材(史记、三国、两宋等)、文学领域(如论语、水浒)、人文地理(如玄奘西游记)等等,像王树增讲革命历史题材并取得成功的确属于“异类”。我觉得王树增讲长征之所以取得成功,一是靠语言。王树增十分善于营造气氛、意境和情调,以吸引听众。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王树增在谈到当初没有参加长征,而是留守在中央苏区的中共高级领导人时,他是以一种缓慢略带有沉痛的语调来念诵这些名字的,这些名字如果是打在纸上肯定会让人感到干巴巴的,但是从王树增的嘴里念里来,却能够让人脑海中浮现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那种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生命的气节。二是靠细节。《长征》在再现那些历史事件时,从来不忘洞察构成历史内容本质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细节、鲜活的人物和危机。《长征》的开篇并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革命领袖和红军将领,而是留给了一位普通的红军营长。结尾则是红军炊事员朱家胜挑着担子跟着部队往陕北走。英雄是领袖,更是成千上万的普通战士。用王树增的话来说,“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不应该遗忘那些常常被遗忘的人。昨天我听到刘伯承的儿子说,我们的父辈都有幸活了下来,享受到新中国带给他们的幸福,但是那些倒下的人呢?如果没有红

一、红三军团在湘江用生命开辟的通道,中央红军怎么能够脱险?写作当中,我常常为那些普通战士,心里充满了情感。”现在的党员干部工作繁忙,而且听过的主旋律宣

讲也很多了,如何真正吸引住他们,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入的听讲中来,“王树增讲长征”中的讲课艺术很值得“红色讲坛”借鉴。

另外,现在有些听众、读者对革命事业的理解有偏差,往往是抱着窥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中鲜为人知的内幕的心态来听党校讲座的,关于这方面王树增明确提出了批评:“猎奇使人枉读历史”。我们党校人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指导方针,不能片面追求生动性, 引领读者过多注重于所谓的大揭密。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单从影视作品来看,从《亮剑》到《士兵突击》再到《集结号》,严肃题材的主旋律宣传越来越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第三,《长征》体现出作者严谨治学的精神

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何止过去的千倍万倍,人们撰写一部作品的周期大大缩短,很难想象当今的人们,有谁会像歌德写《浮士德》那样花4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27年,司马迁写《史记》花15年„„现在往往一个事件刚出现,马上就有书问世,如奥巴马刚刚当选总统不久,他的传记就出版了,甚至有10多天出版10多万字著作的事情。根据作者自述,我得知《长征》一书的撰写的确花费了作者大量的心血,有书评说王树增同志为此至少经历了三层意义的“长征”:一个是实地的长征,反复亲临现场考察采风,感同身受;二是调研的长征,大量的采访,长期的积累,240万字的调研笔记,水滴石穿;三是写作的长征,六载寒暑,废稿30万字,所以说,长征不易,《长征》亦难。为了生动刻画普通的红军战士,王树增说:我给自己定的标准是,只要是书中的人物、事件,哪怕只出现了一瞬间,也必须是真实的、有案可查的,得有一手资料,诸如档案、亲历者自己的回忆录,还有他亲自采访的幸存者。普通红军官兵的史料十分匮乏。在浩瀚、纷杂的历史档案和凌乱的回忆录当中寻找蛛丝马迹,这是一个很苦的活儿。王树增同志这些年屡获大奖,学界评价王树增是一个“具备优秀作家的激情、想像与悟性,同时又具有一个军旅作家的英雄情结、使命感和责任感,还兼具一个学者的冷静、理性与学识的难得的文学将才”。大奖得来并不容易,就是靠严谨的治学态度一点一滴苦干出来的。作为一名党校教师,我肩负着理论宣讲与理论研究的责任,就应该学习王树增同志那种治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让我的讲课与研究成果经得起实际、时间以及学员的检验。

第14篇:读红书

《续西行漫记》读后感

提到《续西行漫记》,不得不先说《西行漫记》。《西行漫记》直译为《红星照耀中国》,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可能更多,这本书的作者便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洛。1936年,出于工作的需要,斯洛来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也就是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向全世界真实的描述了中国和中国红军的情况。斯洛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常客,常常谈到深夜都不肯离去,通过多次谈话,了解了中国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经过4个月的采访,斯洛写满了整整14个笔记本,同年10月底,他带着这些珍贵的资料回到北平,历时数月,终于写成《红星照耀中国》。这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报道性作品的问世,引起了世界的震惊,让世界看到了真正的中国和真正的中国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虽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但是国共两党之间还是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斯洛的妻子,即尼姆威尔斯,从北平到西安,再辗转到达延安,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眼光观察着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写成这部让世界对中国共产党刮目相看的纪实性作品。

威尔斯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汇成了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在每

一个故事中都可以看出她对中国的爱。作为一个外国人,自愿来到当时的中国已经很不容易;作为一个女记者,更是难能可贵了。在书中,她把中国比作巨人,深深的为中国人抱着不平,这是多么大的勇气与魄力;而当时的中国又是多么渴求世界的了解,是她把真实的中国展现在了世界的面前。书的最后一篇名为“巨人一旦醒来”,报道的是抗日战争开始时的战况,虽然中国处于不利地位,但是她却对中国充满了希望,断言中国一定会取得胜利。

读罢全书,轻轻合上最后一页,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眼睛开始模糊,“续西行漫记”五个恢弘大字似乎在火光中闪耀。思绪仿佛回到70多年前,在那激情燃烧的日子里,中华民族历经了沧桑与磨难,在鲜血与热泪中升华。

如今,巨人已经醒来,并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我们不得不感谢斯洛夫妇,是他们给了我们站起来的勇气,也是他们,让我们认识了自己,还是他们,让世界没有忘记中国。这本书讲述的不仅是中国的历史,它所表现的更是一种智慧,成为中华民族的缩影。

第15篇:红书有感

《红岩》读后感

红岩,是小说故事的发生地,然而它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红色是革命的象征,一如革命者的鲜血滚烫、热烈,也一如革命者的精神炽热如火;岩石是坚硬的象征,代表着革命者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灵魂。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一个伟大的女性,面对一只只丧心病狂、嗜血成魔的恶犬,她丝毫没有表现出女子的柔弱,用一汪汪带有体温的热血证明了她对革命的忠诚。即使面对竹签穿指的巨大痛苦,她也忍着,在她心中没有恐惧二字,她大声斥骂敌人,激励狱友,始终相信革命终将胜利,黎明的曙光就在不远处。她以革命者不屈的姿态彻底粉碎了特务试图从其口中探取地下党重要机密的阴谋。严刑拷打折磨的是她的肉体,却无法动摇她对革命的执着,因为她担负着对祖国的责任,她愿意为祖国而牺牲,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十指连心啊,那是怎样惨绝人寰的折磨,我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看到这里,一阵揪心的疼痛,想要把那些丧尽天良、灭绝人性的畜牲撕扯成碎片。那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与忍耐力,她却做到了,用她的话来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一个柔弱的女子却用铮铮铁骨捍卫者革命,用钢铁般的意志保卫着祖国的明天。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学生。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曾今的生命虽已逝去,然而他们的英魂却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愿逝者安息,生者奋起。

第16篇:弘扬民族精神月红书读后感评比结果

“弘扬民族精神月”红书读后感评比结果

三年级 一等奖

三(5)来之不易的幸福 三(2)读《我爱我的祖国》 三(4)祖国在腾飞 二等奖

三(4)中国人站起来了 三(5)我和英雄比童年

三(6)读《共和国重大历史关头》有感 三等奖

三(2)读《我爱我的祖国》有感 三(6)《祖国在我心中》读后感 三(3)读《祖国在我心中》有感 三(3)读《上下五千年》有感

四年级 一等奖

四(1)读《朱德的生活》有感 四(5)《《读祖国巨变》有感

四(1)读《民族精神代代传》有感 二等奖 四(3)《我的祖国》读后感 四(5)读《白毛女》有感

四(2)读《我爱我的祖国》有感 四(3)能为世界做一点小事 三等奖 四(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四(2)读《刘胡兰》有感 四(4)《我爱我的祖国》读后感 四(6)《亮剑》读后感 四(6)《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五年级 一等奖 五(3)《血染的风采》 五(3)《经典中国辉煌60年》

五(6)读《我爱我的祖国》一书有感 二等奖 五(1)《腾飞的中国》 五(6)《开国大典》读后感 五(2)《祖国建设》 五(4)《我和我的祖国》 三等奖

五(5)读《刘胡兰的故事》有感 五(2)《红领巾,在心中飞扬》 五(1)《令人欣喜的变化》 五(4)《身在福中要知福》

六年级 一等奖:

六(4)读《建国60周年》有感 六(1)《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二等奖

六(6)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六(2)祖国,我为你自豪

六(1)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六(5)读《徐悲鸿学画的故事》有感

六(7) 祖国,我为你自豪

三等奖

六(2)巨龙在腾飞 六(4)祝福我的祖国 六(6)《红岩》读后感

六(7)牢记历史,发愤图强 六(3)祖国,我爱你 六(6)《我的祖国》读后感 六(3)祖国,我永远爱你! 六(5)啊!祖国!我爱你!

第17篇:曲波 著 红书《林海雪原》读后感

这个周末,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曲波著的红书《林海雪原》,合上书本,我久久不能平复自己激动地心情。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我国的东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天空下着茫茫的大雪,就是这样天寒地冻的环境下,这片土地上活跃着一群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他们为了消灭匪徒势力,组成了一个坚强而又精悍的小分队,与敌人周旋,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智勇、忠诚的杨子荣;果断、多谋的少剑波;豪爽、仗义的李勇奇;狡猾、多诈的座山雕;刁钻的小炉匠。。。

众多人物中我最崇敬的是打入匪徒内部的英雄----杨子荣。他为了潜入敌匪内部,严格训练了三天,装扮成土匪,冒着被发现的危险向敌匪老巢威虎山进发。敌匪的老大座山雕是个奸诈的人,对杨子荣多次试探,但每次都被他机智巧妙地避开,让座山雕找不到任何疑点,从而取得了匪首的完全信任。

还有一次,小分队抓到土匪小炉匠,杨子荣担心小炉匠认出自己,所以随机应变,先发制人,在百鸡宴上当着座山雕的面,杨子荣利用小炉匠不敢说出自己被俘经过的弱点,嬉笑怒骂,斗智斗勇,逼得小炉匠前言不搭后语,破绽百出引起座山雕的怀疑,最终座山雕开枪处决了小炉匠。看到这里,我真是替杨子荣捏了一把汗啊,也着实佩服他的机智勇敢。杨子荣不仅有\'智\'还有“勇”,他在去土匪老巢的路上,遇上了一只东北虎,它呲着利牙,竖着尾巴,向着马冲来,而这匹马是杨子荣的“身份证”,所以他不能丢下马。这时,我害怕的合上书本,心想:“这次,他难逃一劫”,但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他并没有因恐惧而退缩,他把匕首插进树里,将枪架在匕首上,克服了枪身的抖动。最后以精准的枪法射穿了老虎的脑盖骨。面对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老虎,他竟能如此镇定,我更加佩服他了。

通过认真地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们今天幸福平静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我们除了要深切的缅怀他们以外,更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让我们国家更强大

第18篇:读红书演讲稿

演讲稿

党和祖国永驻我心

江洼口小学 赵跃

敬爱的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党和祖国永驻我心》。

五千年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中华民族曾有过向世界开放,国力强盛的汉唐辉煌,也有过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近代耻辱。前进的道路充满艰辛,但艰辛蕴寓着希望。如今走向世界的中国,脚步迈得更加坚定、更加铿镪、更加豪迈。民族复兴,指日可待;中华腾飞,势不可挡。

回眸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我们的祖先曾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大开放迎来大发展,四大发明曾一度是我们的自豪。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思想僵化。中国脱离了世界,世界甩落了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枷锁,东方巨人,你怎么了?东方巨人,你为什么不怒吼?

“仰天长啸待时日,巨龙腾飞平地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辉煌的前景向我们走来。大庆石油奏凯歌,两弹一星显身手,神州飞天圆国人梦,嫦娥探月震宇宙。新中国以不屈的自尊,独立自主,攻破坚冰。以崭新的姿态,和平共处,走向世界。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在联合国庄严升起。

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上下而求索”„„道路是曲折的,但曲折只会让中国人民更加理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在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下,“改革东风送残冬,对外开放春意浓”。经济特区、沿海明珠;留学热潮、冰雪长城。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的无限发展生机和活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持对外开放,与时俱进谱新篇:浦东崛起,港澳回归;北京申奥成功,“神舟”号遨游太空;中国经济顺利入世。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巨龙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强大。

历史给我们以启迪: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未来给我们以召唤: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胸怀宽广,博采众长,才能以昂然身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明天我们就是祖国的栋梁。党和祖国永驻我心,我心属于祖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演讲稿

弘扬长征精神,追寻金色理想

江洼口小学 张硕楠

敬爱的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长征精神,追寻金色理想》。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元,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也是大餐一顿,炊事老班长为照顾好生病的小红军,自己宁可吃鱼骨头„„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

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19篇:读红书心得体会

读《青春之歌》的心得体会

曾浩

少年时代记忆最深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那段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每次想起都热血澎湃,渴望自己也能有那样火热的青春。

有人说:一本好书,是文化的积淀,智慧的显露,语言的精髓。所以,只有多读有益的书,才能增强自信心,更加勇敢顽强,才会使自己拥有一对永折不断的翅膀。

为热烈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回顾党的光荣历史,在全社会营造“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的浓厚氛围,援疆前方总指挥部号召我们积极参加其中,近来我接连阅读了《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等优秀红色经典书籍。在积累自身素养的同时,也更深入了解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和感人事迹。其中我对《青春之歌》印象最深,阅读过程中,我始终被书中的先进人物导引着,陪他们在成长和征战的道路上前行,感觉像在和林道静这样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同呼吸,共命运。 通过仔细品读我了解到:《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段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描写了以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反应了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崛起和分化。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来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确出路,才能拥抱起美好青春。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主人公林道静,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她是一个成长中的人物,是30年代在党和革命斗争中培育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典型。林道静具有执拗、倔强的反抗性格和同情劳动者的善良品质。她的家庭,使她受到了教育,也给她打上了一定的阶级烙印,在她身上体现出小资产阶级的温情、狂热,不切实际的幻想。她离家后,走的是个人反抗的道路。她和余永泽分手,是对封建制度的大胆挑战,表现了林道静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反抗精神。参加革命后也热情有余,冷静不足,缺乏斗争经验。初见戴愉,仅凭一声“同志”的称呼便在惊奇之余讲出了全部秘密,这都有说明她单纯、幼稚、缺乏斗争策略。入党后以坚强的信念为党忠实、顽强地工作,克服了自身弱点,成为一名先锋战士。林道静被写得充实丰满,生动感人,她在一系列革命实践中变的坚强,在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与我们相同的年纪,可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四处碰壁……面对层层苦难的打击,林道静并没有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艰辛异常。可她只当这些灾难、痛苦是人生的调味剂,从不向命运低头,这种永不服输的精神、革命青年的光辉理想和勇于献身的革命热情,对我们当代青年有着强大的促人奋发的感染力。

我们一生中最美丽最灿烂的青春季节,她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果实,昭示着寒冬的希望。青春充满诗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现在我们响应党的号召来到新疆工作,正是我们实现青春理想,发挥我们青春力量的大好时机,我将向千千万万林道静那样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学习,践行誓言,奉献博州。

第20篇:读红书心得

传承红色精神 汲取前进力量

---读红书有感 徐成

年初,院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唱红歌、读红书”活动,红色经典歌曲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融入民众真情实感完成的,是历经多年积淀下来的艺术精华和时代坐标,它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唱起东方红、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过雪山草地、大刀进行曲、打虎上山、地道战等红歌,使我既深切感受到红色经典歌曲的无穷魅力,又不断地深受教育和启发。

与此同时,我重温了红色经典故事,精读了《毛泽东誓词》、《长征》、《解放战争》、《红岩》、等等,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进一步加深了对毛泽东 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无比怀念和敬仰之情,英雄的壮举吸引着我、坚强的意志、忠诚的信仰鼓舞着我,常常使我热泪盈眶。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书为我树立了榜样,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通过参加“读红书”活动,使我深深认识到:开展全国性的“读红书”活动,是党在十七大中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小康生活的精神动力;是振兴中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特别是对六十年代以来出生的人来讲,是一次思想、信仰、意志的再教育,也是对我们这一代老同志回忆历史、自我评价、永葆革命晚节,发挥余热,做对党、对人民、对社会有用之人。

在没有参与“读红书”活动之前,自己在思想上确实存有已经退休了,事不关已,每天除了锻炼、保养身体就没什么事情可做了。通过“读红书”活动,深深教育了我、感动了我,我深刻反思自己,我是一名贫农的后代,也是一个大巴山上山里娃,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十七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在解放军的大熔炉里入了党,提了干。成长为一名上校军官、高级警官。虽然自己为党和人民做了一些工作,但与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人物相比可谓是微不足道,天壤之别,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沙漠中的一粒沙呀,扪心自问,你该怎么办?应该怎么办?结论是:向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人物看齐,学习他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学习他们对革命理想的坚定意志,学习他们对人民的极端热忱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主动为残疾人、老年人服务,如当看到有盲人要过斑马线,就主动帮扶送到安全地带,在公交车上看到年老长者主动让座,看到拉人力车的需要帮助时,毫不犹豫的助他一臂之力,当有人问路时,就热情耐心的为其服务直到满意为止。我给自己的日常生活定了个规定:一是,必须天天看中央新闻;二是,每天必须抽出二个小时读书、看报;三是,必须收看革命历史故事。

参与“读红书”活动,深受教育,思想上得到了洗礼,认识上得到了提高,行动上得到了收获,精神上得了发扬,我决心:在我有限的人生中,时刻牢记我是一名人民警察、一名人民的公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继续做好每一件有益于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星星点点的小事。

《长征》。恰逢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上下都在庆祝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个惊人的壮举又使得我心潮澎湃。我校也赶排了《长征组歌》文艺节目,人们都在回忆着那难忘的历史。

《长征》是毛泽东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写下的一首诗。在课堂上,老师范读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一句句诗把我们引领进那个血腥风雨的年代。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国革命历程中一个惊人的壮举。短短的《长征》让我体会到一个个英雄豪杰和那英勇无畏的精神。长征郑重地向全世界宣告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对中国的迫害是完全无用的。正义永远压倒邪恶,只有走红军的道路才能解放人民,赢得全中国胜利的曙光。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我满怀激情地读着,想起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多少战士忍饥挨饿;多少战士与敌人同归于尽;多少战士没能走出草地,翻越雪山;他们永远留在了那长征的路上,在那儿树立起永远的丰碑。让我想起《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倔强的小红军》《丰碑》中的军需处长,他们把别人送出草地、雪山,自己却牺牲在草海,雪海中,长眠在那里。.....就是这些千百万个英雄用鲜血和生命迎来了长征的胜利!

今天,我们生活在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美好生活中,要牢记长征精神,继承革命先辈光荣传统,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才不愧对胸前的红领巾。革命的岁月虽已离我们远去,但革命精神却永驻我们心间,它永远指引我们前进。.....

红书读后感
《红书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