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德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23 08:35:53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官德》读后感

《官德》读后感

从今年4月份开始,通过参加区纪工委开展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树立廉洁好形象”专题读书活动,我翻阅了梁衡撰写的《官德》一书,感受颇深。这是一本加强官员基本道德修养的普及读本,内容深入浅出、有理有据、史论结合,紧密联系实际,不失为一本好书。书中前半部分主要围绕权力和工作,是以德施政,以德辅政;后半部分主要围绕个人修养,以德自立,处世待人,给社会树立一个榜样。作者梁衡认为:官德的高下直接影响到民德的高下、世风的高下。德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的无形力量。治国先治吏,国败吏先衰。因为官员手中握有权力,任何道德的偏差失衡,都会产生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换句话说,官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改革发展与社会进步。

我作为一名纪工委书记,读完《官德》一书后,对在为官时如何修身立德,用好权,做好事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深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和工作生活等方面都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决不能放松理论学习,决不能放松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高,决不能放松工作生活中的小节问题。通过阅读《官德》,我有以下三点感受和体会:

一要确立崇高的人生信仰,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官德的基础是信仰的确立。领导干部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善于从我们党的历

1史中汲取营养,始终牢记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尽职尽责,干事创业。始终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只有具有这样的崇高信仰、坚定信念,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立于不败之地。

二要具有强烈的公仆意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毛泽东同志讲过,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给我们权力是要我们为人民服务的。一方面,我们领导干部要坚持体恤民情、体察民意,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到为人民谋福祉上,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另一方面,权力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如何对待和运用权力,是检验其党性强弱、官德好坏的试金石。因此,领导干部在运用权力时一定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秉公用权,谨慎行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实事求是是主观与客观相统

一、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实事求是既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又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品格。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做到正正派派做人、扎扎实实工作、清清白白为官,做到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另一方面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即要重视自己的形象,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警示和告诫自己不能违背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不能违反党纪国法,这也是对一名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要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

力求有所作为,多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以实际行动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

《官德》是一本好书,它将“做官先做人,从政德为先”这一思想植入了我的脑中,而且必将对我日后的工作产生长远的影响。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不管多忙,我都会抽出更多时间来翻阅书本,这样既可以在博览群书的同时充实自己,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做官为民的真谛,将书本中学到的东西用以实践,指导工作。

推荐第2篇:官德读后感

官德读后感

《史说官德》材料:

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思是: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做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儒家治国基本原则就是德治。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讲话:“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2011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时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读点儿历史:“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继承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推荐第3篇:《官德》读后感

《官德》读后感

近读梁衡的新著《官德》一书,犹如春风扑面、正气充盈,给人一种振聋发聩的警示。

做官先做人,从政德为先。眼下,研究探讨官德的著述很多,虽然其中不乏佳作,但若与《官德》一书比较,便可感到后者无论是立论的高远、阐述的精当,还是事例的选择、语言的表达,都有独到之处。该书运用真实、典型的案例,围绕领导干部的权力、工作及个人修养,从为公、为民、诚实、敬业、廉洁、独立、坚定、谦虚、坦荡、淡泊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加强官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并兼顾总结古代为官的伦理道德,可谓是一本从政为官者的应读之书。

着眼历史脉络,讲清传统官德与共产党人的官德的联系与区别,是该书的鲜明特点。官德是领导干部所应恪守的职业道德。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官德体系,其中尤其强调“为政以德”和以身作则:前者讲为官者应以德施政、善待民众,以赢得百姓拥护;后者强调官员应以自己的德行去教育和感化百姓。唐太宗李世民曾结合汉代刘向的“六正六邪”,按德行将好官分为“高瞻远瞩的圣臣、扶善除恶的良臣、进贤不懈的忠臣、明察成败的智臣、廉洁奉公的贞臣、刚正不阿的直臣”,并以“圣明、贤良、忠诚、睿智、贞洁、正直”作为官德的主要内容。如今,我们共产党人的官德,除继承古代官德中的精华外,又结合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加以创新和发展,更强调官德的为公和为民,强调官德的自律和他律,强调官德的实践性。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涌现出许多道德楷模,从周恩来、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焦裕禄、孔繁森、沈浩等各级干部,他们都赋予官德新的时代内涵。

着眼现实需要,讲清官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该书的另一个特点。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倡扬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官德,旨在通过官员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教化民众,引领社会风尚。如今,我们重视加强官德建设,是由官德的相对特殊性与重要性决定的,也是时代的要求、现实的呼唤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对此,该书从两个方面作了深刻剖析。一是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突出。面对道德滑坡、诚信失守等社会问题,对群众具有示范意义的官德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影响不可低估。二是官德建设历来为我们党所重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官德出现滑坡,出现令人担忧的腐败现象。比如,每当权威部门公布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时,官德就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官德问题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为社会所关注。因此,加强官德建设刻不容缓。

着眼官德的本质与内涵,讲清官德的要义与实践途径,是该书的又一个特点。该书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官德的内涵。一是围绕权力和工作,讲清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忠诚老实、勤政敬业、不贪不贿。二是围绕领导干部道德修养,讲清必须坚持人格独立、坚持真理,必须保持谦虚谨慎、宽厚坦荡的胸怀和品格,必须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在这些论点中,首要的是为公、为民。从政为公是由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决定的。要做到一心为公,就必须过好“两关”:亲情关、亲信关;必须处理好“三个问题”:不徇私、不结党、敢牺牲。用这些尺子对领导干部进行考察,就可以度量出一个领导干部的优劣。一心为公是官德的第一要义。对我们党来说,为公与为民是高度统一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对领导干部来说„„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关键是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官德》一书对官德的要义做了深刻阐述,对官德的实践途径做了有益的探索。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当标杆、做模范。强调要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一手抓教育、一手抓规范,尤其要加强监督。对权力的监督,可以让领导干部变成一匹奋蹄腾飞的千里马;对权力的放纵,可能使其变成一个为所欲为的魔鬼。强调要开展经常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消除不良作风、不良品德滋生蔓延的条件。此外,还要大力树立典型、宣扬先进,引导领导干部“见贤思齐”,使良好品德蔚然成风。该书还列举多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事例,证明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九十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保持生机与活力,就在于有千千万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我们党要继续带领人民前进,必须依靠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给社会一个榜样,使人们“以吏为师”。

官德嘉行,铢积寸累。领导干部的道德行为具有放大和示范效应,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和带动他人。自己身正行端,才能有威有严。该书以活生生的正反事例告诉我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官德失范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有威信,也不可能在群众中产生凝聚力。领导干部应有严格的自律意识,努力做到常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诵古训以警心、悟道理以明心、解民忧以安心,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道德修养方面为群众作表率。如此,才能心怀天下、无私奉献、为民谋利,才能真正赢得民心、赢得事业、赢得未来。

文《郑伯克段于鄢》讲的是春秋时期郑庄公运用计谋击败其弟共叔段谋反的故事,其文所叙虽只是封建时代宫庭政变的血雨腥风、王室争权的尔虞我诈,但此文所刻画的三个人物——老谋深算的郑庄公、骄横无恃的共叔段、偏执狭隘的姜太后,形象鲜明,喻义深刻。古人说: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我认为,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学习这篇文章,应从反思文中历史人物的性格优劣入手,重人格、重官德、重修养,不断提高从政素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凝神聚力,加快发展。

反思郑庄公:领导干部应摒成见,存宽容

郑庄公作为公叔段的兄长,对姜太后偏爱公叔段耿耿于怀,因此,当看到弟弟骄横无恃的行为不是好言劝诫、防微杜渐,而是视若罔闻、任其泛滥,最终使共叔段犯下不可弥补之罪,其气量之小、城府之深可见一斑。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应具备包容天下的广阔胸怀,善于在“不同”中谋求统一,在和谐中凝聚力量,发挥下属的长处,宽容下属的过错,绝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挟嫌报复。

须容人之短。“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有其智,必有其愚。领导干部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而应对每一位同志多引导、少呵斥,多理解、少指责,多帮助、少挑剔。在不伤害自尊心的前提下,设法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去伸长补短,而不能学郑庄公的听之任之,秋后算账。须容人之长。作为领导干部,要有甘当伯乐的精神,有甘为人梯的胸怀,能容得下人,容得下事,容得下不同意见,尤其要善于同有个性、有才华的同事和属下合作共事。要充分相信下属的能力,挖掘下属的潜力,让下属在舒心和谐的氛围中干事创业。须容人之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领导干部对下属出现的错误要宽容对待,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容人之过,治病救人,帮助其改过,这才是领导干部德行高尚的表现。

反思共叔段:领导干部应戒骄横,求淡泊

共叔段的失败是其贪得无厌、多行不义的结果,在姜太后的溺爱下,共叔段得意忘形,自以为是,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也为失信于民、丧命于鄢种下了恶果。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认清自己的公仆本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淡泊宁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清心寡欲、谦虚谨慎,“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正确对待自己,力戒贪婪之心。要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在权力面前,必须多一分清醒,少一点侥幸,多一分原则,少一点乖巧。对不该办的事情,宁可伤感情,也不能开口子;对不该突破的禁区,宁可伤和气,也不能“闯红灯”。不能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更不能借自己的地位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坚持自重、自省、自警,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一生无悔。要正确对待荣誉,力戒虚荣之心。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淡泊名利,看轻得失,平常毁誉,做到公心为本,公正为准,公开为重,公论为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人生短短数十寒暑,一碗饭、一间屋、一身衣足已”,像钟一样,不受外界影响,始终按照自己的节律前进;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牢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把自己的奋斗目标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紧密结合起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求闻达于世,但求无愧于心。要正确对待得失,力戒“补偿”之心。观察贪污腐败的领导干部大多都有一个四步曲:苦难的童年、奋斗的青年、上升的中年、悲惨的晚年,这是一种“权期”心态。事实证明,一个人如果带着这种心态去营生,那么做官有可能变成“坐牢”,官场有可能变成刑场。要戒除补偿之心,视荣誉为生命,不因一时糊涂而毁掉自己的一切。

反思姜太后:领导干部应亲贤人,远小人

姜太后作为郑庄公和共叔段的生母,待人而异,厚此薄彼,郑庄公即位后,姜太后挑拔离间,助纣为虐,导致兄弟反目成仇,最后兵戎相见,姜太后扮演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角色。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必须做到“亲贤人、远小人”,唯才是举,知人善用,凝聚智慧,激发能量,营造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

明眼察人。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用开放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眼光识人,树立“不排外、不偏内”的思想,克服封闭、狭隘的人才观念,广开门路,招贤纳才。要在考察干部才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干部道德修养的考察,把德置于考察之先,对有才有德者要重用,对有才无德和有德无才者要慎用,对无才无德者要禁用,让“小人”远离自己,让更多德才兼备者向往归附、趋之若骛。公正用人。营造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首先要从领导尤其是单位一把手做起,绝不能“以我划线”,“关系至上”,“任人唯亲”,把地区、部门搞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地”。领导干部要树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之风,戒吹吹拍拍、阿谀奉承之弊,树广纳群才、任人唯贤之风,戒拉帮结派、任人唯亲之弊,树不拘一格、积极进取之风,戒论资排辈、跑官要官之弊。制度管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全面推行以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任前公示等为主要内容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强化干部“督学、导学、述学、考学、评学”,完善干部素质人机对话测试系统,形成民主选人、公正用人、多向交流、激励约束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提高人才工作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通过公开、公正地选用人才,使被重用者理直气壮,被降免者心服口服,心术不正者无隙可钻,无耻小人没有市场近年來,領導崗位上的干部越來越年輕,他們中的多數人能夠投身社會發展的偉大事業,為國家進步做出了貢獻。但也有少數年輕干部,背離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成為反面典型。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年輕干部能否常修為官之德,能否擺正做官和做人的位置,能否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著名作家梁衡,結合他多年為官之感悟,在廣泛研究大量案例的基礎上,寫出了《官德》一書,並於近期公開出版發行。在這本書中,梁衡將目光投向了社會深處,投向了官德這個飽受垢病卻又少有觸及的題材。

官德是一個沉重而嚴肅的話題。數千年來,如何清廉為官,如何常修官德,前人有過許多論述。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修煉為官之德,進行系統論述的著作還很少見。德是維系一個國家和民族健康發展的無形力量。官德的高下直接影響到民德的高下、世風的高下。身處社會急遽轉型期,貧富差距加大,利益分配不均,各種矛盾逐漸顯現,並引起了一系列道德滑坡。轉型期出現的社會道德的失衡,如暴力強拆、遺棄受害女、炫富拜金等也引發了一場嚴峻的全民道德拷問。在這些問題中,官德尤其令人關注。治國先治吏,為吏德為上。因為官員手中握有權力,任何道德的偏差失衡,都會產生一系列的“蝴蝶效應”,可以說,官德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改革發展與社會進步。這樣一個事關執政大黨,事關國家民族發展建設的問題,對於身為記者、官員、作家、學者的梁衡來說,自然是無法回避、亟需探索和研究的。

《官德》是一本加強官員基本道德修養的普及讀本,延續著梁衡一貫的風格:冷靜理性而不失生動深刻。梁衡以簡練通俗的語言、輕鬆客觀的筆調和嚴謹開闊的歷史視野,打開了官德的神秘之門--“德是人的行為規范,頭上三尺有神明。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一種無形的道德約束,而官員又更多一層,這就是怎麼用權。因為他比普通百姓擁有更多的權力。”

作為多重身份的作者,總結為官之道、為官之德,他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多年來在政治、新聞、文學間自由穿行,多重身份,寬博視野,豐厚修養,讓梁衡的思考與探索常常逾越常規。與一般官德著作所不同的是,梁衡的《官德》一書從歷史的緯度、社會的經度、思想的深度、政治的高度,去遠觀近看官德的發展脈絡,探討現實中如何做一個稱職合格的好官。他說,“官的政績決定於他的能與德,但主要是德。有德無能至少不會辦壞事,無德有能卻可大大地辦壞事。”言辭懇切,一語中的,發人深省。

身為官員,如何修身立德,用好權,做好事,在《官德》成書過程中,一直是梁衡苦苦思索的問題。本著這樣的思路,書中前半部分主要是圍繞權力和工作,是以德施政,以德輔政﹔后半部分主要是圍繞個人修養,以德自立,處世待人,給社會樹立一個榜樣。

《官德》一書,談歷史,不避諱﹔說現實,不遮掩。不圖一時之快,不求獵奇之心,不招搖,不賣弄,一五一十,結合作者宦海浮沉多年的觀察與體悟,講述如何做一個德行兼備的好官。他說,“現在官場道德之壞主要表現是:私、貪、假、惰、媚。如何認識其害並重整新風,筆者在官場已觀察有年,對症下藥開了十味藥方,這就是:為公、為民、誠實、敬業、廉潔、獨立、堅定、謙虛、坦蕩、淡泊。有些是老生常談,但官場總是舊病復發,有的還是頑疾難除,就隻好再說再談了。”

這是一個有責任感的探索者,他的思考、他的憂慮、他的明朗、他的積極、他的智慧,與其強烈的入世情懷集結在一起,於是便有了這本不一樣的《官德》,讓讀者在娓娓道來的輕鬆話語中,了解為官、做官的基本道德風范。

推荐第4篇:《官德》读后感

《官德》读后感

近读梁衡的新著《官德》一书,犹如春风扑面、正气充盈,给人一种振聋发聩的警示。

做官先做人,从政德为先。眼下,研究探讨官德的著述很多,虽然其中不乏佳作,但若与《官德》一书比较,便可感到后者无论是立论的高远、阐述的精当,还是事例的选择、语言的表达,都有独到之处。该书运用真实、典型的案例,围绕领导干部的权力、工作及个人修养,从为公、为民、诚实、敬业、廉洁、独立、坚定、谦虚、坦荡、淡泊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加强官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并兼顾总结古代为官的伦理道德,可谓是一本从政为官者的应读之书。

着眼历史脉络,讲清传统官德与共产党人的官德的联系与区别,是该书的鲜明特点。官德是领导干部所应恪守的职业道德。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官德体系,其中尤其强调“为政以德”和以身作则:前者讲为官者应以德施政、善待民众,以赢得百姓拥护;后者强调官员应以自己的德行去教育和感化百姓。唐太宗李世民曾结合汉代刘向的“六正六邪”,按德行将好官分为“高瞻远瞩的圣臣、扶善除恶的良臣、进贤不懈的忠臣、明察成败的智臣、廉洁奉公的贞臣、刚正不阿的直臣”,并以“圣明、贤良、忠诚、睿智、贞洁、正直”作为官德的主要内容。如今,我们共产党人的官德,除继承古代官德中的精华外,又结合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加以创新和发展,更强调官德的为公和为民,强调官德的自律和他律,强调官德的实践性。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涌现出许多道德楷模,从周恩来、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焦裕禄、孔繁森、沈浩等各级干部,他们都赋予官德新的时代内涵。

着眼现实需要,讲清官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该书的另一个特点。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倡扬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官德,旨在通过官员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教化民众,引领社会风尚。如今,我们重视加强官德建设,是由官德的相对特殊性与重要性决定的,也是时代的要求、现实的呼唤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对此,该书从两个方面作了深刻剖析。一是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突出。面对道德滑坡、诚信失守等社会问题,对群众具有示范意义的官德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影响不可低估。二是官德建设历来为我们党所重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官德出现滑坡,出现令人担忧的腐败现象。比如,每当权威部门公布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时,官德就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官德问题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为社会所关注。因此,加强官德建设刻不容缓。

着眼官德的本质与内涵,讲清官德的要义与实践途径,是该书的又一个特点。该书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官德的内涵。一是围绕权力和工作,讲清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忠诚老实、勤政敬业、不贪不贿。二是围绕领导干部道德修养,讲清必须坚持人格独立、坚持真理,必须保持谦虚谨慎、宽厚坦荡的胸怀和品格,必须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在这些论点中,首要的是为公、为民。从政为公是由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决定的。要做到一心为公,就必须过好“两关”:亲情关、亲信关;必须处理好“三个问题”:不徇私、不结党、敢牺牲。用这些尺子对领导干部进行考察,就可以度量出一个领导干部的优劣。一心为公是官德的第一要义。对我们党来说,为公与为民是高度统一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对领导干部来说„„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关键是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官德》一书对官德的要义做了深刻阐述,对官德的实践途径做了有益的探索。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当标杆、做模范。强调要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一手抓教育、一手抓规范,尤其要加强监督。对权力的监督,可以让领导干部变成一匹奋蹄腾飞的千里马;对权力的放纵,可能使其变成一个为所欲为的魔鬼。强调要开展经常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消除不良作风、不良品德滋生蔓延的条件。此外,还要大力树立典型、宣扬先进,引导领导干部“见贤思齐”,使良好品德蔚然成风。该书还列举多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事例,证明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九十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保持生机与活力,就在于有千千万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我们党要继续带领人民前进,必须依靠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给社会一个榜样,使人们“以吏为师”。

官德嘉行,铢积寸累。领导干部的道德行为具有放大和示范效应,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和带动他人。自己身正行端,才能有威有严。该书以活生生的正反事例告诉我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官德失范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有威信,也不可能在群众中产生凝聚力。领导干部应有严格的自律意识,努力做到常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诵古训以警心、悟道理以明心、解民忧以安心,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道德修养方面为群众作表率。如此,才能心怀天下、无私奉献、为民谋利,才能真正赢得民心、赢得事业、赢得未来。

文《郑伯克段于鄢》讲的是春秋时期郑庄公运用计谋击败其弟共叔段谋反的故事,其文所叙虽只是封建时代宫庭政变的血雨腥风、王室争权的尔虞我诈,但此文所刻画的三个人物——老谋深算的郑庄公、骄横无恃的共叔段、偏执狭隘的姜太后,形象鲜明,喻义深刻。古人说: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我认为,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学习这篇文章,应从反思文中历史人物的性格优劣入手,重人格、重官德、重修养,不断提高从政素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凝神聚力,加快发展。

反思郑庄公:领导干部应摒成见,存宽容

郑庄公作为公叔段的兄长,对姜太后偏爱公叔段耿耿于怀,因此,当看到弟弟骄横无恃的行为不是好言劝诫、防微杜渐,而是视若罔闻、任其泛滥,最终使共叔段犯下不可弥补之罪,其气量之小、城府之深可见一斑。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应具备包容天下的广阔胸怀,善于在“不同”中谋求统一,在和谐中凝聚力量,发挥下属的长处,宽容下属的过错,绝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挟嫌报复。

须容人之短。“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有其智,必有其愚。领导干部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而应对每一位同志多引导、少呵斥,多理解、少指责,多帮助、少挑剔。在不伤害自尊心的前提下,设法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去伸长补短,而不能学郑庄公的听之任之,秋后算账。须容人之长。作为领导干部,要有甘当伯乐的精神,有甘为人梯的胸怀,能容得下人,容得下事,容得下不同意见,尤其要善于同有个性、有才华的同事和属下合作共事。要充分相信下属的能力,挖掘下属的潜力,让下属在舒心和谐的氛围中干事创业。须容人之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领导干部对下属出现的错误要宽容对待,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容人之过,治病救人,帮助其改过,这才是领导干部德行高尚的表现。

反思共叔段:领导干部应戒骄横,求淡泊

共叔段的失败是其贪得无厌、多行不义的结果,在姜太后的溺爱下,共叔段得意忘形,自以为是,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也为失信于民、丧命于鄢种下了恶果。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认清自己的公仆本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淡泊宁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清心寡欲、谦虚谨慎,“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正确对待自己,力戒贪婪之心。要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在权力面前,必须多一分清醒,少一点侥幸,多一分原则,少一点乖巧。对不该办的事情,宁可伤感情,也不能开口子;对不该突破的禁区,宁可伤和气,也不能“闯红灯”。不能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更不能借自己的地位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坚持自重、自省、自警,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一生无悔。要正确对待荣誉,力戒虚荣之心。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淡泊名利,看轻得失,平常毁誉,做到公心为本,公正为准,公开为重,公论为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人生短短数十寒暑,一碗饭、一间屋、一身衣足已”,像钟一样,不受外界影响,始终按照自己的节律前进;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牢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把自己的奋斗目标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紧密结合起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求闻达于世,但求无愧于心。要正确对待得失,力戒“补偿”之心。观察贪污腐败的领导干部大多都有一个四步曲:苦难的童年、奋斗的青年、上升的中年、悲惨的晚年,这是一种“权期”心态。事实证明,一个人如果带着这种心态去营生,那么做官有可能变成“坐牢”,官场有可能变成刑场。要戒除补偿之心,视荣誉为生命,不因一时糊涂而毁掉自己的一切。

反思姜太后:领导干部应亲贤人,远小人

姜太后作为郑庄公和共叔段的生母,待人而异,厚此薄彼,郑庄公即位后,姜太后挑拔离间,助纣为虐,导致兄弟反目成仇,最后兵戎相见,姜太后扮演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角色。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必须做到“亲贤人、远小人”,唯才是举,知人善用,凝聚智慧,激发能量,营造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

明眼察人。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用开放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眼光识人,树立“不排外、不偏内”的思想,克服封闭、狭隘的人才观念,广开门路,招贤纳才。要在考察干部才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干部道德修养的考察,把德置于考察之先,对有才有德者要重用,对有才无德和有德无才者要慎用,对无才无德者要禁用,让“小人”远离自己,让更多德才兼备者向往归附、趋之若骛。公正用人。营造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首先要从领导尤其是单位一把手做起,绝不能“以我划线”,“关系至上”,“任人唯亲”,把地区、部门搞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地”。领导干部要树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之风,戒吹吹拍拍、阿谀奉承之弊,树广纳群才、任人唯贤之风,戒拉帮结派、任人唯亲之弊,树不拘一格、积极进取之风,戒论资排辈、跑官要官之弊。制度管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全面推行以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任前公示等为主要内容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强化干部“督学、导学、述学、考学、评学”,完善干部素质人机对话测试系统,形成民主选人、公正用人、多向交流、激励约束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提高人才工作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通过公开、公正地选用人才,使被重用者理直气壮,被降免者心服口服,心术不正者无隙可钻,无耻小人没有市场近年來,領導崗位上的干部越來越年輕,他們中的多數人能夠投身社會發展的偉大事業,為國家進步做出了貢獻。但也有少數年輕干部,背離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成為反面典型。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年輕干部能否常修為官之德,能否擺正做官和做人的位置,能否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著名作家梁衡,結合他多年為官之感悟,在廣泛研究大量案例的基礎上,寫出了《官德》一書,並於近期公開出版發行。在這本書中,梁衡將目光投向了社會深處,投向了官德這個飽受垢病卻又少有觸及的題材。

官德是一個沉重而嚴肅的話題。數千年來,如何清廉為官,如何常修官德,前人有過許多論述。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修煉為官之德,進行系統論述的著作還很少見。德是維系一個國家和民族健康發展的無形力量。官德的高下直接影響到民德的高下、世風的高下。身處社會急遽轉型期,貧富差距加大,利益分配不均,各種矛盾逐漸顯現,並引起了一系列道德滑坡。轉型期出現的社會道德的失衡,如暴力強拆、遺棄受害女、炫富拜金等也引發了一場嚴峻的全民道德拷問。在這些問題中,官德尤其令人關注。治國先治吏,為吏德為上。因為官員手中握有權力,任何道德的偏差失衡,都會產生一系列的“蝴蝶效應”,可以說,官德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改革發展與社會進步。這樣一個事關執政大黨,事關國家民族發展建設的問題,對於身為記者、官員、作家、學者的梁衡來說,自然是無法回避、亟需探索和研究的。

《官德》是一本加強官員基本道德修養的普及讀本,延續著梁衡一貫的風格:冷靜理性而不失生動深刻。梁衡以簡練通俗的語言、輕鬆客觀的筆調和嚴謹開闊的歷史視野,打開了官德的神秘之門--“德是人的行為規范,頭上三尺有神明。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一種無形的道德約束,而官員又更多一層,這就是怎麼用權。因為他比普通百姓擁有更多的權力。”

作為多重身份的作者,總結為官之道、為官之德,他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多年來在政治、新聞、文學間自由穿行,多重身份,寬博視野,豐厚修養,讓梁衡的思考與探索常常逾越常規。與一般官德著作所不同的是,梁衡的《官德》一書從歷史的緯度、社會的經度、思想的深度、政治的高度,去遠觀近看官德的發展脈絡,探討現實中如何做一個稱職合格的好官。他說,“官的政績決定於他的能與德,但主要是德。有德無能至少不會辦壞事,無德有能卻可大大地辦壞事。”言辭懇切,一語中的,發人深省。

身為官員,如何修身立德,用好權,做好事,在《官德》成書過程中,一直是梁衡苦苦思索的問題。本著這樣的思路,書中前半部分主要是圍繞權力和工作,是以德施政,以德輔政﹔后半部分主要是圍繞個人修養,以德自立,處世待人,給社會樹立一個榜樣。

《官德》一書,談歷史,不避諱﹔說現實,不遮掩。不圖一時之快,不求獵奇之心,不招搖,不賣弄,一五一十,結合作者宦海浮沉多年的觀察與體悟,講述如何做一個德行兼備的好官。他說,“現在官場道德之壞主要表現是:私、貪、假、惰、媚。如何認識其害並重整新風,筆者在官場已觀察有年,對症下藥開了十味藥方,這就是:為公、為民、誠實、敬業、廉潔、獨立、堅定、謙虛、坦蕩、淡泊。有些是老生常談,但官場總是舊病復發,有的還是頑疾難除,就隻好再說再談了。”

這是一個有責任感的探索者,他的思考、他的憂慮、他的明朗、他的積極、他的智慧,與其強烈的入世情懷集結在一起,於是便有了這本不一樣的《官德》,讓讀者在娓娓道來的輕鬆話語中,了解為官、做官的基本道德風范。

推荐第5篇:德兰修女读后感

读《德兰修女传 在爱中行走》有感

有这样一个人,她愿意为了世界上所有贫苦的人,麻风病人,艾滋病人,失学儿童,献出自己美好,光明的未来,将自己所有的青春与时间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奉献在贫穷与疾病的斗争中,她可以用慈祥的笑容去解除麻风病人的恐惧,用温柔的双手去触摸腐烂的身躯,用拥抱与亲吻去给予弃儿们爱与希望,她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无私,什么是大爱无垠,而这就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德兰修女,一个全身都带着爱的嬷嬷。她带着爱的光芒在这片有限的大地上行走,却把无限的爱带给了他们——那些穷人中的穷人:病人,被遗弃的人,没人关怀的人,流浪的人,垂死的人以及那些内心饥饿的人——使他们被那美丽的光芒所温暖和照亮,她真正用行动活出了上帝的爱,尤其是活出了耶稣基督对贫苦者和苦难者的怜悯。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我看此书的第一感想。人都是善良的,带着天使的翅膀,带着美好的祝福来到这个世界上,还带着一颗美好的心。可是后来的我们并没有如诗歌般那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渐渐的社会生活中,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心渐渐被灰暗的物质社会的一切欲望所蒙蔽,就在我们不断追求成功,不断追求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只注重于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忽略了那些需要我们去重视,去关注,去爱的人。不是世界缺少爱,而是我们没有去给予我们的爱。德兰嬷嬷说过:“一颗纯洁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在饥饿的人中,在赤身露体的人中,在无家可归的人中,在寂寞的人中,在没有人要的人中,在没有人爱的人中,在麻风病人中,在酗酒的人中,

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我们必须在爱之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的去爱,去给予,直到成伤。”保持内心的纯洁是嬷嬷一生的追求,她总是微笑着说,我是在为耶稣基督服务,即使是在下水道肮脏的乞丐身上,在麻风病人腐烂的面容中,在艾滋病人可怕的双手上,她说她也看到恶劣耶稣的影子,总是在呼唤着我渴,我渴。我们总是在为自己服务,为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去爱,德兰嬷嬷最伟大的地方却是在于她不是在为自己而爱,她是为了爱而去爱,为了耶稣基督而去爱,她总是愿意去承受那些苦难却并不为此感到悲伤与难过。她是一个满身光明而无黑暗的人,她总是怀着非凡的爱,却总是做着最微小的事情,她是一个完全的奉献者,她深知我们活在一个光明与黑暗并存的世界里,因此她用整整一生的时间来邀请我们,邀请我们选择光明选择爱。

要相信爱,

无论你遇到了什么,是仇恨,还是毁灭,是被抛弃?

还是被掠夺?

无论你遭遇到了什么,都要相信,

一切都会消逝,但爱会留下来。

德兰嬷嬷的成长带给了她爱,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面,父亲母亲在混乱的世界大战时期给他们兄弟姐妹筑造了坚实的屏障,让他们在动荡的年代里面依然享受到阳光与安宁。成长在一个信仰着耶稣基督的庇佑的家庭,陪伴她的是音乐中的欢乐,微笑与爱。母亲总是在不断的给予贫苦基本的帮助,最大基础上维护这他们的尊严,告诉他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学会给予与分享。而当龚莎,即后来的德兰嬷嬷,

的父亲由于以外身亡的时候,坚强的母亲勇敢撑起了这一个家庭,在全家因为父亲的过世而围绕着悲伤的气氛时,并且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了他们:什么时候都要相信爱,不论遇到什么困境,要相信,困难总会过去,但什么时候都不能失去欢笑。所以在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小龚莎学会了后来对穷人,以及以后面对艰难时得耐心和韧性。在后来龚莎长大后,有一双深邃晶亮的眼睛,一副清脆明亮的女高音嗓子,成为了大家追慕的对象,可是龚莎并没有被现实的光鲜亮丽迷茫了双眼,而是时刻惦记着在加尔各答的那每天死去的几千人,她心中升起了一个强烈的无法遏制的渴望,要去印度,要到加尔各答去,去那里侍奉基督,为那里穷人中的穷人服务。而后来修道院的生活并没有让她感到自己为了穷人做了什么,她走出了高墙,开始了与穷人在一起的生活,她总是告诉自己,柔弱,寄托于主,爱与尊严的施舍。没有过多的拥有,享受与穷人中的穷人一样的待遇,不贪婪,不附加任何自己不需要的荣誉,称号与物质享受。总是无时无刻的微笑,似温柔的风,吹散了那些人额头上的无奈,即使在他们即将死亡的时候,也让他们死的有尊严,有爱与满足。同时,我们审视一下自己,无法去想象自己用双手去清洗那些麻风病人腐烂的皮肤,抚摸那些换上艾滋病被抛弃的人的手,亲吻从肮脏的下水道抱起的弃儿,清理那些从病人口中吐出的污秽物。我们就是这样,从小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环境里,得到良好的教育,生活,以及家人的关心。得到了太多的宠爱,关怀,得到的东西太多太多,多得自己宁愿不用,将它永远的埋葬,也不愿意拿出来分享,就是这样的我们却还吼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

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德兰嬷嬷伟大的地方在于她不似一般的那些只说不做的人,而是她永远用一颗博大的心,去关怀,去做那些我们认为是不可能,甚至是恶心至极的事情,她只是说,我在每一个贫苦的人身上都看到了受苦的耶稣基督。

她留给了每一个人尊严,在临终关怀院里她说:我们不能让一个贫苦的人在死之前仍被抛弃,至少应该在他咽气的刹那,让他感觉到,他是一个重要的人,他是被爱的。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总是将世界的贫穷与疾病装进自己的内心,面对荣誉,而总是淡淡的,不做作,直率,然后将它毫不犹豫的用于仁爱修女会,她乞讨过,她受苦过,却从不会为此伤悲,她总是微笑着,仿佛中她的笑容照亮了整个加尔各答,整个印度,照亮了全世界。

我们总是在抱怨自己缺少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缺少的不就是一颗无私给与的心吗?在面对贫穷与疾病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自己的双手,微笑,毫不犹豫的给予帮助,这样的我们将会收获喜悦与安宁。

喜悦是爱,喜悦时祈祷,喜悦是力量。

神喜爱那些怀着喜悦给予的人,

如果你怀着喜悦给予,你将会得到更多。

一颗喜悦的心来自一颗燃烧着爱的心。

爱之功即喜悦之功。

快乐不须探寻:若以爱待人,旋即得之。

不是每个人都是德兰嬷嬷那样的人,也不是每个人都不是德兰嬷嬷那样的人,活一天,爱一天,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然后微笑,爱„„

推荐第6篇:《塔木德》读后感

第一篇:犹太商人的生意经,《塔木德》读后感。

第一章赚钱是商人的天职

一,金钱是现实的上帝。金钱给人间以光明,金钱给众生以温暖。金钱让说坏话的人舌头发硬,金钱让举起屠刀的人呆立发硬。金钱给神购买了礼物,敲开了神那紧闭的门。

二,金钱无贵贱之分。金钱平等,因此人格平等,于是怀有赚大钱的欲望才好。金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它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

三,现金至上。手头没钱就是穷人。

四,赚钱天经地义。金钱即非可咒诅亦非罪恶,而是造福人类的东西。伤害人们的东西有三:烦恼.争吵.空钱包,其中以空钱包为最;身体依心而生成,心则依靠钱包而生成。

五,赚钱是游戏。金钱不神圣,不是高不可攀的圣物。一个玩扑克的人在玩扑克时,你应该认真观察每一位玩者,你会看出一位冤大头。如果看不出,那这个冤大头就是你。

六,别把硬币不当钱。别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做生意切勿因利小而不为

七,看紧你的钱包。对钱财必须有爱惜之情,它才会聚集到你身边。你越尊重它,珍惜它,它越心甘情愿地跑进你的口袋。努力赚钱是开源;设法省钱是节流。不要让自己的支出超过自己的收入。紧紧地看住你的钱包,不要让你的钱随意地出去,不要怕别人说你吝啬。你的钱每花出去一分都要有两分钱利润的时候,才可以花出去。

八,有钱不置半年闲。要投资让钱生钱。

第二章 做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商人

一,亮出你的个性。

二 ,每一步都朝向目标走过去。目标明确,成功的几率就会更大。1们现在处于什么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我们朝什么方向移动。2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船驰向哪个港口,那么对他来说,也就无所谓顺风不顺风的了。3神射手之所以神,并不是因为他的箭好,而是因为他瞄得准。

三,头脑中要有强烈赚钱的富裕意识。你要你就会得到。

四,要从一点一滴积累财富,读后感《《塔木德》读后感》。

五,学识 渊博才能做大生意。知识才是夺不走的财富。

六,掌握多种语言,多多益善。

七,把数字运用到每一个商业活动中。商场上绝对不得模棱两可,马马虎虎。

九,除了自己谁都不要相信。人要是拿不定自己的注意,受别人的影响,那么就会一事无成,最后都不知道怎么办。人活着就要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生活准则,有自己独立的价值标准。有自己的人生观。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

十,经常自我反省让自己更成熟。人性的弱点最易让人迷失理性。

第三章经商本领出自磨练(逆境中打磨自己的心志)

一,敢于给失败迎头一击。失败决不是致命的,除非你认输。失败是成功的阶梯,而不是绊脚石。心态决定人的命运。一个人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他的积极想法和乐观态度。

二,坚持下去,必能获得大收益。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坚决和忍耐。只要专心致志盯住自己的目标而且不犹豫,不走神,什么都能做好。忍耐是经商中必不可少的。

三,不怕失败,就怕不会总结。说失败了,你需要就你的做事的方式进行一些改变。

四,逆境能把自己推向更高的起点。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机会也不总是顺风而来,蕴藏在逆境中的机会永远都是非常巨大的,是足以改变人的一生的。

五,一切胜利皆始于个人求胜的意志和信心。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么他就能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一个人永远要保持成功的自信!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你要依靠自己,相信自己,挖掘自己,发挥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相信自己,便会攻无不克,不能每日超越一个恐惧,便从未学得生命的第一课。一个人永远要保持成功的自信。

六,保持警觉,适时变化,敢于撤退。

七,把错误和偶然也变为财富。愚者错过机会,弱者等待机会,智者把握机会,强者创造机会。悲观者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乐观者却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

八,事情看似无望也要试一次。遇事绝望,是很多人失败的根源。成功更多依赖的是人的再一次尝试而不是天赋与才华。

待续......

推荐第7篇:《申论官德》读后感

当代新型官德的个体省察和养成

——读《中国古今官德研究—申论官德》有感

官德,就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是为官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当前讯息极其发达,权力运行的整个过程都处在公共监督下,加之近年来,领导干部官德的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每个官员日常工作的行为以及反映出来的道德品质,随时都有曝光继而引起舆论关注的可能。党的十七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即便作为最基层的领导,也要明确自自己肩负的重任,重视自身官德建设,时刻警醒自己,不能做出影响官员整体形象,影响政府公信力的事情。

官德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既要从制度上强化约束、监督,更需要领导干部加强内在修养,才能实现“官德”提升。我作为地区党委负责人,深刻明白从自身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中国古今官德研究—申论官德》一书,也给我很大启发,下面我结合实际,谈三点体会:

一、自觉性是官德提升的内在动力

提升官德重在自觉。首先,要把提升官德作为我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乡镇党委书记是基层政府的领头人,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我要肩负起具体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责。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才能凭借自己的道德魅力和人格魅力去感染群众,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才能带领群众一心一意搞发展,心无旁骛干事业,以地区稳定发展、群众富足幸福来进一步巩固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其次,明确官德是干部选拔、晋升的重要标准。国家已经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 1

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选拔那些心系百姓、勤奋敬业、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所以,在我们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和年轻职工中,我要身体力行带动他们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为以后个人事业上升和职务晋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提高自觉性需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要清醒认识到,只要担任领导岗位,就势必要处理是与非、义与利、得与失、权与利的各类矛盾中,只有不断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才能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地。本书从整体官德和个体官德的辩证关系、提拔选用人标准、个人成长之路三个角度阐述了加强官德修养的重要性,逻辑清晰,分析透彻,帮助我深化认识,增强我提升官德修养的自觉性。

二、不断学习是提升官德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加快改革发放,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攻坚期,在这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学习。《申论官德》提出把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作为提升官德的重要途径,我十分认同这个观点。第一,学习可以增强信念。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可持续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体系。这些都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的纲领性文献,无不凝结着无数共产党人崇高理想、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与官德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学习不仅能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更能汲取蕴含在文中所体现的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品质,陶冶立身处世的思想道德情操。第二,学习要联系实践。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态度。书中列举的毛泽东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向书本学习,而且向实际学习,他们常常深入工厂、农村,广泛接触群众,用实

践来验证理论,用实践来指导实际工作。我作为基层领导,要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将工作的重心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多关心群众的需求,真正做到以民为师,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三、做好本职工作是践行官德的重要手段

我完全赞同书中提出的“要把实践作为个体官德塑造和养成的根本基础”这个观点。工作岗位是领导干部事业的舞台、实践的平台、锻炼的擂台,既是锤炼干部官德的大熔炉,也是检验干部官德的试金石。特别是在危机关头、关键时刻及艰苦环境,更能看出一个干部的素质和官德,书中对领导道德素养的评判极为独到,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当前中国最伟大的实践,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社会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评价,包括领导干部的官德表现,多集中体现在践行伟大事业和宏伟目标的工作中。因此,对领导干部的官德考量,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个伟大事业和基本实践的目标作为判断标准,对符合这一标准的,就提倡;对不符合的,就反对。这种纳入核心价值体系的官德评判标准,具有科学性、创造性、时效性,对我们如何评判官德,指导自身官德修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依据。

《申论官德》一书,在论及当代新型官德的个体省察和养成方面,从新的视角作出了深刻的阐述,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作者观点新颖、与时俱进,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对我们领导干部提升自身官德的修养大有裨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继续贯彻书中的观点,自觉提升官德素养,落实“一岗双责”,带好队伍,用实际行动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上是我读后的一些体会和理解,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推荐第8篇:戴德生 读后感

戴德生依靠主依靠主的应许走完的一生我用了短短的时间读完了伴着泪水走了一回戴德生的旅途真得没有想到我是在这种心情下读完的感谢神的带领让我如此得利还是言归正传吧留下几句我的感受神说要叫万人做我的门徒将福音传到地极 直到世界的末了 但在那个年代我们国家也许还没有人听过福音没有人认识耶稣 没有人得到那份救恩在我们这片浩瀚的土地上每天有多少人往那永远受咒诅的地狱坠落真是可怕的事情 因着神的爱 他听见了灵魂的哀号神将福音传给了我们戴德生听见神的呼招他顺从着神的旨意为了能将福音传给我们经历着种种的一切 他的依靠他的信心他和神亲密的关系他对灵魂得救的渴慕震撼着我的心也对照着我的生活和行为我们的得救也许流过很多人的血感谢神

推荐第9篇:《塔木德》读后感

《塔木德》读后感

今天我讲书的内容是塔木德,我们知道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他们的智慧是神奇的、是无与伦比的。这个人口仅占世界四百分之一的小小民族,他们曾经一度漂泊流浪,无寸土可居,为什么耀目全球的光环总是频频落到他们身上读了这本书,你会为这些疑问找到答案,本书通过近400则精彩的故事和案例,全面而简练地展示了犹太民族在经商、做人、家庭教育、个人成功等方面的智慧。这些智慧法则都是犹太人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他们在犹太人中流传甚广,也日益引起了世界上各个民族学习和研究犹太人智慧法则的兴趣。读了本书之后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1慎独的重要性。

“独居闹市而不犯罪”,之所以能同“穷人拾遗不昧”和“富人暗中施舍1/10的收入给穷人”同立为“神会夸奖的三件事”,其共同之处,尽在一个“独”字。犹太人的灵魂深处,有种可贵的“慎独”精神,也就是可贵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精神。他们总是去问自己做了什么,应该做什么,做对了什么,却很少要求别人该怎样做。

同样,犹太人有着凡事从自己做起,善于自我反省,慎独自律的传统。作为上帝的“特选子民”,他们以信守合约、遵守法律著称于世。不管如何,都要求自己遵照契约的约定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和享用自己的权利。

在与犹太人的商业往来中,根本不存在犹太人不履行合约的情况,除非是合约本身有问题。正是这种先从自己做起,自己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约定的商业精神,使犹太人获得了“世界第一商人”的桂冠。

而犹太民族弘扬“慎独精神”,但绝不意味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绝不提倡“独善其身”式的“隐士”,而是教导人们要和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

2 邻人的祸患就是你的祸患。

如果你希望孩子表现得体贴、大度、肯帮忙,你就必须身体力行,示范给孩子看。要是你自己都言行不一,孩子只会模仿你的行为,即使你把原则和指令讲得头头是道,也一点用处都没有。

现实生活当中,常常会有些事情给人带来喜悦或烦恼,带来幸福或悲伤,带来顺利或困难,带来成功或失败。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人都需要别人给予相应的理解和帮助。因此,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精神,就成了儿童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犹太人是这样做的: 首先,布置有用的任务。让孩子在邻居之间或是校园里做点有益的事情,比如照料宠物,做饭,教弟弟妹妹们做游戏,或者给不幸的孩子制作玩具,这些都可以培养大多数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当然,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自发地做这些事情,必须有人鼓励他们,教他们,甚至有时需要强迫他们。

其次,父母以身作则。要培养乐于助人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如果你希望孩子表现得体贴、大度、肯帮忙,你就必须身体力行,示范给孩子看。要是你自己都言行不一,孩子只会模仿你的行为,即使你把原则和指令讲得头头是道,也一点用处都没有。

再次,要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有些父母爱孩子,教育孩子时经常鼓励孩子,他们的孩子就总是乐于助人、更为别人着想、更富有同情心。这反映出孩子效仿了你的行为。要是孩子情绪好的话,他是极有可能帮助别人的,所以努力让他保持那种状态是非常值得的。最后,定规矩,并且解释。有些父母会对孩子说:“要是你打他,会弄痛他的。”然后他们会向孩子解释这类行为的后果,然后指出“你不可以打人”这条原则。他们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孩子更具有同情心。

3读书的重要性

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就会读《圣经》给他听。而每读一段

后,就让孩子去舔一下蜂蜜。当小孩稍微大一点时,母亲就会取出《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这些举动用意是不言而喻的:书甜如蜜。而在古代,不少犹太人的墓园里常常摆放着各种书籍,因为犹太人相信,在夜深人静时,死去的人们会出来读书,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它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即生命有结束的时候,求知却永无止境。

可以说,读书是犹太人成功的最主要秘诀之一。正因为如此,所以世界的财富大多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而犹太人的财富则在自己的脑袋里。所以,我们应该向犹太人学习,学习他们如何虔诚般地重视教育与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学习他们如何宗教般地爱好读书。

本书的智慧言论还有很多,在这就不一一详述了,最后和大家分享几条我的读书札记,希望大家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去迎接一个有一个的挑战!

1、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只能透过黑的部分看东西?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2、犹太人认为,人是活在天地之间的,所以人们一半属于天,另一半属于地;因此人们不能只靠面包来生活,但也不能只靠对面包的追求而活下去。

3、一个人要痛苦到极点,才能尝到甜美的成果。

4、在众人面前,受到社会压力,遵守规范是比较容易的;而单居独处时,外界压力完全消失,只剩下内心的良知抵御着蠢蠢欲动的恶念,此时能把持得住自己,方算得上有道德根底的人。

推荐第10篇:《酒德颂》读后感

但是在《酒德颂》中的话语反应是很消极的,这跟刘先生的仕途不顺密切相干,很难按照老庄的思路从反面理解他的正面意义,

以前“竹林七贤”一名给我的印象是七个武林高手,后来上了高中发现这个想法很扯谈,原来他们是搞文学的!搞文学的人说他们给人的印象就是蓬头垢面模样,他们还在自己书里面告诉读者干文学这行是最穷的,大家不要干,其实这帮家伙赚了不少钱,害怕市场竞争蛋糕的减少,后来文学里面写诗的和干哲学的都非常鄙视文学人的这个观点,说最落魄的才是他们自己,写诗很穷,年轻人读不懂,搞哲学混得不好,一般人不懂,《酒德颂》读后感。其实最穷是那些什么都不搞的。

读刘伶的《酒德颂》就知道他也混的不好,以饮酒为业,说实话这很为难他老婆,“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酒是好东西,借他来消愁的人不在少数,可是只有死才能真正消愁,这大家都知道;当然,借酒开心、以酒为乐的人也在多数,这类人不是没心没肺,就是心有所乐、以酒为友,这类人喝酒才是真正的开心,发自内心的幸福,类中有文化有思想的便藐视世间琐事,心怀伟大抱负,以自己为乐,那些没心没肺的就不多说,天破了他们还洋洋自得以为那是他们哥几个喝破的,而刘伶就属类中的知识精英,他有为国之抱负,后来被罢,为躲避迫害,以酒为命、以酒为乐,只叹壮志为酬。

通篇的《酒德颂》还有老庄哲学的意思,无为而无不为,而不包括全部,老庄讲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等,且认为世间不存在确定不变的是非标准,不承认任何绝对权威,对现实一切秩序有怀疑批判及否定及绝对追求的自由,在对待关系中应从正面去透视负面意义,通过负面意义的把握去显示正面的内涵,但是在《酒德颂》中的话语反应是很消极的,这跟刘先生的仕途不顺密切相干,我们很难按照老庄的思路从反面理解他的正面意义,在刘先生后来的生活中经常光腚而饮,众人鄙之,读后感《《酒德颂》读后感》。

前面所说,刘先生躲为避迫害、浑浊世事而只好放浪形骸,以酒醉的言辞及行动,来表示他憎恨虚伪的道德礼教,对时事的不满,这样说来他也是借酒消愁的,可是通观的他后来的生活表现,刘先生的确以酒为乐了,而且并没有丧失理智与思想。在《酒德颂》里,他说“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所以,刘先生是喝得很享受的,很自以为是。并且,通观全篇《酒德颂》及刘先生被罢后的生活,他已经沉醉于酒乡了,不想醒来。

如此,现实而言,刘先生是很悲剧的,不仅仕途落魄,而且自己长得不好看(此见资料他的传),很少与人说话,只与阮籍、嵇康很投机,谈自己的理论,共同饮乐,后来嵇康被杀,他被罢官,更是日日\"醉乡路稳宜频到\",终于嗜酒寿终,在那文人动辄被杀的乱世中得以生于浊世,而寿终于浊世,,也谓\"不幸中万幸\"。《酒德颂》所表达的无济于事,不过文字很好,而躲避终不是办法,心胸宽广我们可以活得更长,这很难,但愿吾辈赴汤蹈火。

第11篇:德胜文化读后感

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

德胜规模不大,千人左右,也不太出名,还没有达到几十亿规模,聂圣哲也极少在媒体露面,但其影响力却远远超越了许多几百亿的公司,几乎每天都有上百人前去参访。数字是这样推算出来的:所有参访人员都有登记,一年接待人数大约22000人次,只多不少,日平均数就近百人。像磁石一样吸引各界人士前往参访的究竟是什么呢?是德胜独特的企业文化。德胜的核心价值观十分简洁、朴实: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要说德胜重视企业文化的缘由,那就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管理上 的问题,这些问题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去解决,就像“敲钉子”,从管理角度上讲是要有规范,要讲流程,上升到管理文化,那就是老老实实,凡事不走捷径。

“不走捷径”的理念提炼出来以后,就成为了普适性的管理哲学命题,并要求在所有的企业事务处理上都不能走捷径。

聂总总结说:“我们的价值观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企业经营中发生了问题、产生了偏差,认识到非如此不能健康发展,于是定出了这样的原则、这样的规矩,也就是选择我们的价值观,搞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经营需要产生的内在驱动力,不是花拳绣腿做给别人看的。这是一家“知足”、“知止”的公司,在现今十分鲜见。老子《道德经》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持盈保泰,长生久视之道。”德胜“不走捷径”的核心价值观已经上升到了哲学思辨的高度,有了这样的心态,这家公司比那些急着要做大、引资、上市的企业要优雅和从容很多。它在自己的小世界力快乐运转着,不慌不忙,诚实做事,琢磨着人性和管理的互动,自然而然成为一家高尚的公司。

第12篇:德胜管理读后感

心得体会

——读《德胜管理》及《德胜员工守则》有感

最近公司发下来《德胜管理》及《德胜员工守则》两本书,让大家传阅学习。由于近段时间事情繁多,时间比较紧张,仅安排饭后、夜间各通读过一遍,没有充分的领悟其中的深邃,在这里只能做粗浅之谈。

首先拜读的是周志友先生主编的《德胜员工守则》,这本守则看得出是作者非常用心写的,并且是以员工利益为主而从实际情况中提炼而成。员工更能更好的理解,所以执行起来就很顺利。另一方面他在细节描述方面也做得很到位,感觉象司法解释一样,让员工知道那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不能做的后果是什么? 守则中严格苛刻的规章制度,初看之下,让人觉得十分苛刻,缺乏人性化管理的意味。但是看到关于企业文化的篇章,看到聂圣哲总监的讲话记录,慢慢有了这样的感觉,这些琐碎的条文,苛刻的纪律,对于德胜集团来说,十分重要,是成功的基石。严格而琐屑的规定,是为了形成一种习惯,一种认真负责的习惯。对于一个大部分员工脱胎于最朴实的农民的企业而言,这些详尽的条文显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德胜公司“长着民工的脸庞,却有着白领素质”的员工,也恰恰成了这些“繁文缛节”合理性的有力佐证。这种制度的约束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文化,这就是德胜管理难能可贵的企业文化。

综观这本书的内容,这是一个把价值观融进了制度规范的企业,把制度规范做到极细致的企业,把制度做成文化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烙进了每个员工心里的企业。也就是说在德胜,制度和文化不再是两张不相关的皮,德胜使其得到完美的融合。

《德胜员工守则》虽然精彩,也很有借鉴意义,但它只是打开了一扇门,让世人看见不同凡响的德胜,仍无法从书中了解德胜的全貌,而德胜有太多的管理亮点、特点和新鲜事,值得人们了解与借鉴。德胜在人本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上,是个很具代表性的典型企业,归纳起来,与其说聂圣哲是在经营一家企业,不如说他是在中国境内进行一场先驱性的管理试验!随后闲暇期间我又通读了温德诚先生著的《德胜管理》一书,更进一步的了解及深入分析德胜管理模式。

这二本书让我知道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价值观。相信大家看完这二本书之后会有同感。我们之所以都选择这样的公司,肯定不是它薪酬的吸引,而是一种氛围,一种舒心、诚心、温馨、和谐、拼搏奋进的氛围。

德胜公司同许多中国公司一样都制定有管理制度,但它所有制度都能坚持不懈地、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而这其中贯穿了一根主线,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制度服务于企业的价值观,执行制度上升到了对企业价值观或者说企业信仰是否坚持高度,这就解决了许多企业为制度而制度,搞不清制度为什么要不折不扣执行的问题,或者说,许多企业在制定制度时正是由于没有贯彻企业的价值观,或者在执行制度上没有上升到企业信仰这样的高度,才会在执行制度时流于形式。

在德胜公司,制度、规则、程序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有些行为准则在制度中并没有规定,完全是员工根据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取向自动、自发、自愿做的,在德胜公司有一句话:“只要是利于公司的,我都会去做”,由此可见,德胜公司 “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价值观已经真正溶于到了全体员工心里,已经变成大家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制度体系,并通过举止言行自然自发地流露出来,它的实质就是一种企业信仰。难怪德胜公司老板聂圣哲说:他对德胜公司的管理,首重的是企业价值观或企业信仰的建设,管理离开价值观和信仰是没有意义的。 一般企业多数员工的思想、行为与外部社会的人群没有什么两样,总想拿钱多一些,干活轻松一点儿,爱走捷径,缺少爱心,缺少诚信,见利思迁,自我中心等等。所以,一般企业与外部社会的世俗习惯没有形成落差,因而也就没有企业文化,有的只是世俗文化。企业文化要具备三个要点:

1、企业文化是大家都认同的,至少是90%以上的组织成员共同信奉的理念和规则体系。光是管理层提倡,或少数人坚持的理念,不是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是融入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和与此相应的具体的为人处世的准则、规则、制度体系。口头上讲的,写在文件上,贴在墙上的理念口号不是企业文化,只有深入到人们内心深处,积淀于心中的才是企业文化。

3、被动地按制度行事不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迫于外部压力和监督的他律行为,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主动的、自律性的行为,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行为表现。

一句话,企业文化,企业信仰是大家共同信奉的,深入内心的,也是自律、自愿、乐意而为的。

有了企业文化,管理就会很轻松,就会很有成效,就会长治久安,基业长青。想想看,如果90%以上的人都能自律、自愿、自觉地把事做好,都能乐意而为,公司那能做不好?管理能不省事? 企业文化就是到了无为而治阶段的一种管理方式。一个公司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是众多老板梦寐以求的,但是,要达到这一境界,需要管理层,特别是老板的巨大毅力,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将员工的世俗文化逐步改造、提升、进化而形成,这一方面要求老板和管理层以身心作则,因为,一定程度上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其次要求严格执行制度,通过被动的制度约束,形成员工固定的行为习惯,然后逐渐上升到自律、自觉的水平;三是说教、灌输和同化、淘汰。要求管理者把企业的价值观不断地向员工说教、灌输,重复的次数越多,效果就越好,让企业价值观溶到员工心里去,继而形成共同的信仰,当然,对那些不思悔改的人,只好请他们离开。

已上是本人阅读这两本书籍的心得,部分词句是摘录书中原文,也有部分词句定义是为加深理解查阅相关资料所得,两本书所涵盖的内容较为丰富,以上总结仅是个人针对书中谈到的企业文化及企业制度的一些愚见,如有不当之处,请同仁给予指正。

山东鲁王建工有限责任公司

李焕忱

2015年12月31日

第13篇:德胜读后感)[版]

《德胜员工手册》

——读后感

读完《德胜员工守则》,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书中所倡导的德胜的核心价值观:“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是德胜员工行动的纲领,是德胜一切制度、规则、程序及行为规范的设计准则。德胜所倡导的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所倡导的做君子而不做小人,所倡导的都是大道至简,不纠结小道理小问题,而是把所有人的行为准则以最简化最原则的一句话体现出来。对比大多数国内企业的功利、浮躁、小聪明和投机取巧,德胜的管理有非同一般企业的风格,不仅教会了员工怎样工作,更是教育员工怎样做人。做工作就要求不走捷径,走程序化道路;做人就要求诚实、勤劳、有爱心。朴实的话语,却透露出深刻的内涵,本来就是基本做人的原则和道德规范。

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和教育背景等都会导致大家对不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做事的原则,德胜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一点:以人为本,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回归原始排除个人意见,以大众共同认定的原则为基调来同化所有员工,是有大智慧及大意愿的表现。“我实在没有什么大的本事,我只有认真做事的态度”,德胜公司每一个员工在工作前,都要默念这句话,这种谦虚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放下架子,放低身段,你就能够倾听到最底层的声音,能够感受最底层员工的工作,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市场类似同类企业非常多,个人在公司的价值如何认定,个人如何体现自己在公司的价值,如何被公司其他部门及同事所需要,这本身是一个有竞争力有思想居安思危的公司所应该考虑的。

如果有一家企业,在它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公司自始至终没有设立总经理办公室,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所有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坚持亲自在第一线工作。

如果有一家企业,它的员工在进入公司时,都宣誓要“靠近君子,远离小人”,所有的员工都珍惜并保护自己的员工手册,把手册中的内容烂熟于胸。

如果有一家企业,永远不实行打卡制,员工可以随意调休,但在上班时间却满负荷地工作;员工在报销之前,都必须聆听财务人员宣读关于诚信的提示,“诚实”不再被嘲笑,而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每一个工作和生活细节中。

如果有一家企业,它的管理不但是通过制度来表达的,而且这些制度已经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内心深处,一丝不苟地遵守制度已经成为所有员工的信仰,成为企业的灵魂。同时,任何一个人进入这家企业——哪怕此前只是一个没有经过什么复杂的学校教育的进城打工的农民,都会很快适应并且确立这种信仰。

能做到这些符合人性最基础的公平及自由主义的原则,那么这样的企业,就能够成就百年基业。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在职业生涯中每个人都形成了个人的价值观,如何结合个人和公司的价值观,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是公司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德胜强调不要把成绩归功于自己,把责任推给别人,也不要把阴谋当作智慧,我认为这一切基础是大家形成共同的公理心,对于真正对公司有贡献忠心不二的员工必须要重点培养,对于争权夺利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员工必须提醒警告并考察督促。

个人认为德胜的这一切制度及文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公理心。在现实中每个公司都有优秀的符合德胜的员工,但是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付出了努力了,甚至可能现在没有达到要求但一直鞭策自己进步,而总有一些员工以他人劳动成果做为自己的功劳身居高位但影响他人团结及工作,如何不能保护这些对公司忠心有贡献的优秀员工的利益,不管公司的文化多好福利待遇多好,大家只会人浮于事,反正对公司而言做多做少都一样,没人看的到也没人看,这样长久下去,自然而然公司的工作氛围就被影响了。 我认为如果公司一切管理和人事安排都以公众认定的公理心来衡量,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员工,这样每个公司都能成为德胜这样的优秀公司。

第14篇:德胜管理读后感

心得体会

——读《德胜管理》及《德胜员工守则》有感

最近几个月来以来,我研读了《德胜管理》及《德胜员工守则》两本书,通过汲取新知识,深层次的解放了思想,实现了管理理念的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经过学习、反思,用德胜科学的管理理论武装了自己的头脑,更新了观念,振奋了精神,政治素质、管理理论诸多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增强。下面,就学习德胜管理一书所知、所感、所想总结如下:

首先拜读的是周志友先生主编的《德胜员工守则》,这本守则看得出是作者非常用心写的,并且是以员工利益为主而从实际情况中提炼而成。员工更能更好的理解,所以执行起来就很顺利。另一方面他在细节描述方面也做得很到位,感觉象司法解释一样,让员工知道那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不能做的后果是什么? 守则中严格苛刻的规章制度,初看之下,让人觉得十分苛刻,缺乏人性化管理的意味。但是看到关于企业文化的篇章,看到聂圣哲总监的讲话记录,慢慢有了这样的感觉,这些琐碎的条文,苛刻的纪律,对于德胜集团来说,十分重要,是成功的基石。严格而琐屑的规定,是为了形成一种习惯,一种认真负责的习惯。对于一个大部分员工脱胎于最朴实的农民的企业而言,这些详尽的条文显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德胜公司“长着民工的脸庞,却有着白领素质”的员工,也恰恰成了这些“繁文缛节”合理性的有力佐证。这种制度的约束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文化,这就是德胜管理难能可贵的企业文化。

随后我又通读了温德诚先生著的《德胜管理》一书,更进一步的了解及深入分析德胜管理模式,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1、挑战并颠覆传统的营销理念。在信息化时代,德胜公司零促销

手段,将现代营销理念臵于颠覆状态,使用了一种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正广泛流行的营销模式。不追求浮躁营销、浮夸营销、过度营销,保持平和心态和冷静头脑,另辟蹊径,还原诚信经商的本来面目,使质量、诚信成为市场竞争的绝对优势。为确保产品品质而谢绝增加订单,通过打诚信牌,使德胜成为行业中的领军者,煤炭行业同样可以借鉴此营销策略,以“高品质的产品延续生命”的理念,树立五沟精煤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2、完善制度,执行无条件。德胜制度结构的1:2:3,绝对独立的监督官、时时处处的规范化标准化,保证了制度的有效执行。制度难得不是制定,而是执行。德胜实行制度结构1:2:3,即制度要求条款、执行细则、检查程序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为1:2:3,破解执行难问题。在制度执行方面,德胜公司傻帽儿精神,痛恨耍小聪明,强烈反对提出一些做不到的、不能兑现的、无法操作实施的制度要求,制度一旦确定下来,就要求全体员工机械地、呆板地、僵化地、不折不扣的执行,一个字也不能改,要100%的执行,同时凡德胜制定的制度,都有详细的、可操作的执行细则和检查程序,特别是监督检查程序,是制度执行机制中的重中之重。通过环环相扣的措施保障公司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管理程序化,严格按程序办事。聂圣哲说,我们中国人的企业如果不搞程序化运作,只会死路一条。中国人不缺乏投机取巧和小聪明,爱走捷径,不按程序做事,藐视程序,偷工减料,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结果损害了企业的健康经营,影响了产品质量,最终搞垮了企业。德胜程序化管理,规定做每件事的具体程序。像“小区物业管理一日工作程序”,几点起床,什么时候开收音机,什么时候泡一杯茶自己喝,什么时候可以休息一下,都写得很详细。不断地重复这些程序,工作效率和质量就不断提高,麻烦的事情和问题

就不断减少,任务也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

3、真正的实现人本管理。德胜公司把企业的价值观精确为11个字: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通过岗前培训及公司的日常管理把这一价值理念深深灌输给每一位员工。同时,德胜认为勤劳、敬业的工作态度,远比工作知识、能力重要,勤劳的最佳状态就是认真,把“认真”作为德胜岗前培训的唯一内容,而且认真等于按程序做事,在培训期间,通过细致的工作,要求新员工按程序认真做事。我们在员工培训中同样可以借鉴,培养有德有才的员工;通过“干部下沉,末端切入”要求任何一位管理人员都必须到一线去,参加每月一次的干部劳动顶岗,不是走马观花,是实实在在的到操作岗位动手操作;在干部任免中,要求同等条件优先提拔与上级无血缘关系的员工,有效克服组织中人际关系复杂化的问题,从根本上使官僚干部无法混下去,有效的防止了干部官僚作风的产生,解决了我们社会长期难以解决的重大难题。结合我矿管理新模式,在干部管理上,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选贤弃庸的原则;在后备干部管理中,注重潜力、重视培养,把德才兼备的人员挖掘出来;真正实现人文关怀塑造忠诚员工。德胜公司的企业文化始终不认为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却致力于培养合乎理性的、合乎人类现代文明的组织忠诚。德胜员工的子女从小学开始每年都会收到德胜公司赠送的礼物;免费职工公寓设施齐全,空调、电视、洗衣机一应俱全,如果员工结婚搬出来租房子,公司还会报销50%的房租。除此之外,职工食堂每天为员工提供肉、蛋、鱼、蔬菜等多个品种,而每餐的价格只有2元,公司温暖的爱心氛围给员工强烈的归属感;对于那些有梦想,想出去创业的员工,德胜不仅接受他们办理1-3年的长假申请,而且保留公职和工龄,甚至可以为他们提供去新地方、新单位的路费。如果在3年内,

该员工想重回德胜,考核合格后,公司还可以提供相应的岗位。德胜点点滴滴的温暖做法将员工与企业从感情上紧紧联系在一起。

德胜长期的以诚相待换来了员工的忠诚。员工从内心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生存保障和终身依靠,树立为自己工作的意识,在工作岗位上安心的、踏实的、勤劳的工作,不随意跳槽,主动地、心甘情愿的去工作,员工的忠诚铸造了企业最大的财富。

由以上几点可见,德胜管理是制度规范、完善,执行力强的科学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使德胜获得成功,取得了长远的发展,通过学习德胜公司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吸取其精华,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更好的去工作,为王益联社发展保驾护航。

王益联社

黄 咏

2016年4月30日

第15篇:纳兰性德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纳兰容若

最开始就是被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吸引,“初见”有那么美好么?为何他愿一生都只如初见,能吟出此诗的人,是否也有说不尽的悲伤?于是我开始走进他的世界,才发现公子只重21克(西方人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出人在死后体重会立即减少21克,于是认为这21克是灵魂的重量)。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他本应该过着令人羡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现实却并不那么如意。他不慕名利,只醉心于诗词,对政治的不感兴趣也颇让他的父亲烦恼。所以说公子适合做一名隐士,隐在一个世外桃源,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时望天上云卷云舒。容若自己不也说他不是一朵富贵花吗,或许他更想做一朵蒲公英,逃离了这金丝笼的束缚,自由的在天空飞翔。

“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无为谁春。”焰火为什么美丽,因为那是多样的粉末交会在一起,燃烧,困顿,而终于爆发于一刹那;词章为什么绚烂,因为那是词人的万千心事纠结于眉,郁结于心,而终于脱口而出于一瞬。我手写我心。每一个美男子似乎都拥有一段美丽的爱情,但这与容若无关。人们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容若呢,上帝似乎发现为他开的门太多,所以在他成年后关上了那么多的门,给了他那么多的磨难。“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这是容若伤怀亡妻卢氏的词。当他沉浸在要做父亲的喜悦中时卢氏却因难产而死,()这无疑给了他重重一击。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怀恋着他和卢氏那一段短暂而甜蜜的婚后生活。曾以为永恒的生活如同一道惊雷,断得彻彻底底,生生撕裂了容若的灵魂。从那以后容若的词作中便时常带着一丝哀伤,即便有了沈婉的出现,但没有谁能代替谁,沈婉代替不了卢氏正如容若代替不了元稹。或许是纳兰容若的一切都太绚丽了,所以爱情磕磕绊绊,上帝总会向人们证实他的公正。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康熙二十四年乙丑,那年容若31岁,仕途,情感已让他疲惫。他累了,一病不起,夜合花谢,在如此年轻的时候,纳兰容若带着他的绝世才华告别了人世。

渌水亭荒,夜合花可无恙么?是忧是暝,是迷离是惆怅,记得公子当时讲过:

一出桃源梦便休,浮生忍时旧风流。

月从今夜圆还缺,心在他乡放即收。

丁令威来无故识,杜兰香去有新愁。

于今怕对清秋节,莫趁轻寒上小楼。

——纳兰容若《无题》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初识纳兰是从街头泛滥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本以为是一个受伤的女子有感而发的词句。是的,容若,这个名字无非在向人们展示了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妙龄少女,后来才知道,容若,“容”取自《荀子。不苟》‘恭敬谨慎而荣‘,并由“成德”之名的由来——《易经》里惯用的文法加上“若”字。在此不禁为自己的知识面狭隘而感到汗颜。 纳兰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后因皇子保成被立为太子,“成”字成了忌讳,成德从此改为性德,第二年,由于太子改名胤 礽 ,纳兰恢复其成德之名,实际上容若更中意自己将“成”作为姓,叫自己“成容若”。这样使他更有汉人的感觉。《纳兰容若词传》的作者用了《采桑子》中的一句“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来总结了纳兰的身世,的确,容若的一生,给人的感觉很不真实,接近于虚幻。

是否感情脆弱的人都经历过一段悲惨的故事呢?纳兰从儿时小表妹的进宫,到卢氏的难产而死,再到沈宛的离开。纳兰是那么的无能为力,他只能把对她们的缅怀和眷恋化为一首首的词。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这首词是容若负着欺君之罪的危险去见表妹的结果,当嫔妃们穿过宫门的一刹那,我相信容若的心脏一定停止了跳动,在那场纠结于梦幻与现实的重逢中,容若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吗?这个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只是过去了就淡忘吧,只留存浅浅的哀伤与叹息。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请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好一个“相看好处却无言”,时间就这样在两人中默默地流淌,沉淀了世上所有的声音。这应该就是容若和卢氏的生活最完美的诠释吧。

在容若的几段感情中,我最喜欢的也就是这段与卢氏的短暂快乐,它没有了少年容若与表妹之间的那种懵懂,也没有之后容若与沈宛之间的身不由己。一直都很奇怪,为什么外国人在说“幸福”的时候用的词仅仅是“happine ”,在我看来,幸福包含了很多,至少是物质和生活上的基本保证才有资格说幸福,可看了容若和卢氏的婚姻之后,我觉得我才是那个没有资格说“幸福”的人,而恰恰一个“happine ”已完全说明了他们结合的意义。卢氏和容若有着相似的个性:温柔、纯真、孩子气。他们在一起的每个日子都值得纪念,卢氏问过容若在他认识的这么多字里面,最悲伤的是哪个?容若思考之后说是“情”字,卢氏笑着摇了头,轻声道“若”。因为凡“若”字出现,皆是因为某人对某事无篇2: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2013200435 法学院 许鑫怡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初识容若,便是从这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开始的。仅仅这短短七个字,便足以让人在心底细细揣摩,回味再三。而后,容若令我惊为天人,深深为他的才华所折服。这位天人最为人熟知的名字叫做纳兰性德,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是清初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称赞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词被代代传诵;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情被人人钦佩;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梦被辈辈重温。而《纳兰容若词传》,就是这样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才有识的纳兰容若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仅是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不仅仅是提炼了纳兰容若缠绵情感,不仅仅是凸显了纳兰容若的高尚品德,更是向我们敞开了纳兰容若那颗火热的、痴迷的、惆怅的心。

德的时代, 拥有他那样的家世并且又有他这些优异条件的满洲贵族公子,准备通往的是一条荣华富贵的通衙大道,是一条宽阔平稳的锦绣前程。对这样一个近在身边的既能武又擅文,更通经的满洲青年才俊,自许要励精图治的康熙帝当然是眷顾青睐, 宠信有加。但这位出身替缨世家、少年得意的相门公子, 偏说自己是“偶然间、绷尘京国,乌衣门第”;对自己的显赫身世“冷笑置之而已”;生长在相府花园瑶台上的金枝玉叶,偏说自己“不是人间富贵花”而是“ 别有根芽”;身佩貂洱玉带却向往“布袜青衫约”,“何日得投替”;这些似乎是无法解释的矛盾在纳兰性德身上都确实存在,这是研究纳兰其人其作时无法回避的问题。他寄情并涉足于文学这条坎坷崎岖的蹊径,并且在诗词,尤其是词的方面有了自己的成就。

纳兰性德流传下来的诗词共有三百四十八首。这些作品,与他各个时期的环境、生活、际遇、思想感情的变化密切相关,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纳兰性德不同时期的思想、性格和风貌。他写了许多以爱情为题材的词,那种低何幽怨的意境,近似宋代的晏儿道,其中有许多是表现夫妇爱情的诗篇。少年夫妻的美满生活,使他如饮醉酒,神怡心醉,他曾写过《四时无题诗》十六首, 记下了一年四季夫妻甜蜜幸福之情状。在多妻制的年代里,特别是就家世和地位而言,他可以享受三妻四妾的生活,然而,经常在外的纳兰性德,他心目中只有妻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对妻子之爱,可以说达到了圣洁的程度。但同时他的爱情生活亦是十分不幸的,他少时曾“眷一女”,但此女被选为宫女,两人无缘。二十二岁娶妻卢氏,夫妻恩爱、伉俪深情。但婚后仅三年,爱妻去世。正当韶华恩爱之时,却经历生离死别。使得纳兰性德留下了大量悼亡之作。和所爱的人不能结合,是诗人终生憾事,这个心灵创伤,较之亡妻之痛,更为难以弥合,

并且长期折磨着他,在词章中屡有流露。这也许是纳兰词中用“愁”、“恨”二字频繁的原因之一吧。后来,纳兰性德又爱上了江南才女沈宛,却因满汉不能通婚而受到很大压力。纳兰性德在爱情词中所表现的思想,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封建时代对爱情专一的美好愿望。

同时,他在处世交友方面也颇有为人们传诵的异胆卓识。忠于爱情的纳兰性德,也是一个忠于友情的人。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真诚性情,一首《金缕曲·赠顾粱汾》无异于纳兰性德的交友宣言。作为一个满洲贵族公子,按常规,他的朋友圈子应该建立在京城贵族青年群体,但根据他人评价和其诗词来看,他几乎没有真正同等级的朋友。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想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使得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也就是在渌水亭里,纳兰容若结识了天下词坛高人,更交到了天下性情中人,从顾贞观、徐乾学、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到吴兆骞。更为难得的是,纳兰容若为搭救当时并未相识的吴兆骞走出宁古塔所做的种种努力,以及对顾贞观所作出的郑重承诺。这就是纳兰容若,一位富家公子,一代词坛盟主,一个性情中人。顾贞观称赞纳兰性德“于道谊也甚真,特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他关于友谊的诗词,尤其与汉族文士之友谊,在客观上十分符合康熙当时的政治需要,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

正如他的朋友顾贞观所言:“所欲建之业,百无一副;所欲遂之愿,百无一酬;所欲言之情,百无一吐”。现实生活的冷酷,如牢笼一般禁锢着纳兰性德的思想和情感,满腔的怨恨和牢骚只能倾注于笔端。因而,他的词作,无论是爱情悼亡词、离愁别恨还是行役劳顿,都充满了哀感顽艳的情调。在中国多彩的词苑中,纳兰性德一颗耀眼的明珠,用那不朽的名篇和独特动人的人格魅力,如暖风 下的清池之水,至今仍在人们心中依涸。纳兰性德词风上承后主李煜,但也有了新的发展。他在继承李后主的真切哀伤的同时也融人了自己的灵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词坛上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线。 纳兰容若的前世,是一朵在佛前修炼过的金莲,贪恋了人间烟火的颜色和气味,注定今生这场红尘游历。所以他有冰洁的情怀,有如水的禅心,有悲悯的爱恋。纳兰容若的一生,沿着宿命的轨迹行走,不偏不倚,不长不短,整整三十一载。在佛前,他素淡如莲,却可以度化苍生;在人间,他繁华似锦,却终究不如一株草木。篇3:人生自是有情痴-纳兰性德词读后感

人生自是有情痴-纳兰性德词读后感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一位重要的词人。他的词风缠绵婉约,虽题材比较狭窄,只是反映其个人的感情和经历,但是,读起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爱情,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有许多作家都歌颂过它,纳兰性德的爱情词更是风格独立,正如一首写初遇时的小词《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募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罩纹灯影。

这首词把男女暮然相遇,一见钟情的情景,通过暮春时节石阶上的片片落花,喻示了爱情只不过是一场虚梦。在封建社会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词人希望得到幸福的生活,渴望能和真心相爱的人双宿双飞,但是很无奈,在他们之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词人只好在内心感叹道: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想望不想亲,天为谁春?浆成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其中下阙引用的典故有裴航蓝桥遇云英,常娥偷药奔月宫,由此可以理解为心灵相通,两情相知虽易,若要有情人相聚,在当时是很难的。于是在的三个典故中,纳兰性德想到要能象牛郎和织女一样在天上相见,得遂所愿,甘心舍弃功名利禄,清贫相守。在我们现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何况是位当时的高干子弟和“太子党”成员,他这种对爱情的真挚态度,又怎能不令感动?

人生的季节本应是绚丽多彩的,可纳兰性德在他短暂的三十一年里,过多的表现了灰色的情调: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些东西拥有时并不在意,好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因为习惯了它的气味,淡漠了它的存在,不珍惜它带给你的每一缕温馨,只有当你失去了的时候,才感到它的重要和美好。人往往重复着许多汪洋补牢的事情,感慨着许多曾经拥有的遗憾。

岁月如风,生命之树常青。王国维对他的评价是“直追后主(李煜)”纳兰性德把内心的生活真切地展现出来,使人能通过琦丽的衣装,感受词人“自然之情,赤子之心”,通过他细腻的笔触,感觉词人“柔情一缕,感人回肠”。 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篇4: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化工1302 汤阳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纳兰容若

最开始就是被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吸引,“初见”有那么美好么?为何他愿一生都只如初见,能吟出此诗的人,是否也有说不尽的悲伤?于是我开始走进他的世界,才发现公子只重21克(西方人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出人在死后体重会立即减少21克,于是认为这21克是灵魂的重量)。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他本应该过着令人羡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现实却并不那么如意。他不慕名利,只醉心于诗词,对政治的不感兴趣也颇让他的父亲烦恼。所以说公子适合做一名隐士,隐在一个世外桃源,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时望天上云卷云舒。容若自己不也说他不是一朵富贵花吗,或许他更想做一朵蒲公英,逃离了这金丝笼的束缚,自由的在天空飞翔。

“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无为谁春。”焰火为什么美丽,因为那是多样的粉末交会在一起,燃烧,困顿,而终于爆发于一刹那;词章为什么绚烂,因为那是词人的万千心事纠结于眉,郁结于心,而终于脱口而出于一瞬。我手写我心。每一个美男子似乎都拥有一段美丽的爱情,但这与容若无关。人们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容若呢,上帝似乎发现为他开的门太多,所以在他成年后关上了那么多的门,给了他那么多的磨难。“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这是容若伤怀亡妻卢氏的词。当他沉浸在要做父亲的喜悦中时卢氏却因难产而死,这无疑给了他重重一击。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怀恋着他和卢氏那一段短暂而甜蜜的婚后生活。曾以为永恒的生活如同一道惊雷,断得彻彻底底,生生撕裂了容若的灵魂。从那以后容若的词作中便时常带着一丝哀伤,即便有了沈婉的出现,但没有谁能代替谁,沈婉代替不了卢氏正如容若代替不了元稹。或许是纳兰容若的一切都太绚丽了,所以爱情磕磕绊绊,上帝总会向人们证实他的公正。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康熙二十四年乙丑,那年容若31岁,仕途,情感已让他疲惫。他累了,一病不起,夜合花谢,在如此年轻的时候,纳兰容若带着他的绝世才华告别了人世。

渌水亭荒,夜合花可无恙么?是忧是暝,是迷离是惆怅,记得公子当时讲过:

一出桃源梦便休,浮生忍时旧风流。

月从今夜圆还缺,心在他乡放即收。

丁令威来无故识,杜兰香去有新愁。

于今怕对清秋节,莫趁轻寒上小楼。

——纳兰容若《无题》

拓展阅读: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初识纳兰是从街头泛滥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本以为是一个受伤的女子有感而发的词句。是的,容若,这个名字无非在向人们展示了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妙龄少女,后来才知道,容若,“容”取自《荀子。不苟》‘恭敬谨慎而荣‘,并由“成德”之名的由来——《易经》里惯用的文法加上“若”字。在此不禁为自己的知识面狭隘而感到汗颜。 《纳兰容若词传》开篇的楔子先写了在容若生命中至关重要的3 个人,顾贞观是避免不了的,第二位就是他于三十岁所纳的江南才女, 沈宛,第三位是严绳孙,一个大容若三十岁的“忘年交”。这三个人无疑在容若的诗词创作以及儒学汇编上,起了无法取代的作用,可是那又如何呢,容若在后人的眼里,总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个用尽了自己的纯真去爱生活的孩子。

纳兰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后因皇子保成被立为太子,“成”字成了忌讳,成德从此改为性德,第二年,由于太子改名胤 礽 ,纳兰恢复其成德之名,实际上容若更中意自己将“成”作为姓,叫自己“成容若”。这样使他更有汉人的感觉。《纳兰容若词传》的作者用了《采桑子》中的一句“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来总结了纳兰的身世,的确,容若的一生,给人的感觉很不真实,接近于虚幻。

是否感情脆弱的人都经历过一段悲惨的>故事呢?纳兰从儿时小表妹的进宫,到卢氏的难产而死,再到沈宛的离开。纳兰是那么的无能为力,他只能把对她们的缅怀和眷恋化为一首首的词。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这首词是容若负着欺君之罪的危险去见表妹的结果,当嫔妃们穿过宫门的一刹那,我相信容若的心脏一定停止了跳动,在那场纠结于梦幻与现实的重逢中,容若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吗?这个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只是过去了就淡忘吧,只留存浅浅的哀伤与叹息。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请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好一个“相看好处却无言”,时间就这样在两人中默默地流淌,沉淀了世上所有的声音。这应该就是容若和卢氏的生活最完美的诠释吧。

在容若的几段感情中,我最喜欢的也就是这段与卢氏的短暂快乐,它没有了少年容若与表妹之间的那种懵懂,也没有之后容若与沈宛之间的身不由己。一直都很奇怪,为什么外国人在说“>幸福”的时候用的词仅仅是“happine ”,在我看来,幸福包含了很多,至少是物质和生活上的基本保证才有资格说幸福,可看了容若和卢氏的婚姻之后,我觉得我才是那个没有资格说“幸福”的人,而恰恰一个“happine ”已完全说明了他们结合的意义。卢氏和容若有着相似的个性:温柔、纯真、孩子气。他们在一起的每个日子都值得纪念,卢氏问过容若在他认识的这么多字里面,最悲伤的是哪个?容若思考之后说是“情”字,卢氏笑着摇了头,轻声道“若”。因为凡“若”字出现,皆是因为某人对某事无篇5: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提起容若,我最先想到的是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因为喜欢这首词,故而喜欢容若的。但读了《纳兰容若词传》后,渐渐发现容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丽的词。 不曾了解便不曾惦念!容若短暂的一生就像是一场烟火,绚烂迷人而又无限伤感。做为当时社会的一个贵族公子,他有着不该有的天真、善良和优郁。他对汉文化的推崇深入骨髓,仿佛自己就是一个汉人。可身为旗人,为人子、为人臣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到最后魂归于烟的那一刻,我想他是最开心的吧!可以摆脱世俗的枷锁,更可以与深爱的妻子相会,从此又回到了那个记忆深处的那些个风花雪月、如痴如梦的岁月。

一直感动于容若的爱,那样真挚、那样刻骨、那样铭久于心。而被他所爱着的那个女子又是何其有幸,得此一心人!哪怕是再美好的女子都不及他妻子的一颦一笑吧!得此情郎,让人艳羡!

对于朋友,他又是如此的真诚以对,惜友人之友,忠友人之托。“渌水亭”容若与朋友们的雅聚之所,一生所交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曹寅、吴兆骞等一代词坛大家都因容若而相聚亭中,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

第16篇:《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

篇1:《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

刚开始阅读《德胜员工守则》,看到那些严格、琐碎、细致的规章制度时,我百感交集,一方面感叹有些管理条款很苛刻没有人情甚至觉得不合理,另一方面又觉得这些管理条款确实很好,比如同事关系法则中“当你在处理下级员工所犯错误时,处理最严重的必须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或者是你的同乡,否则要受到相应处罚”,但越读越让我感动、佩服,越发觉得这些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的重要性,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几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一、制度与质量监督

德胜公司为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程序,特设立了制度督查与质量督查岗位,经过严格的筛选,方可上任,在执行督查职责时,拥有崇高的权力,一旦发现员工违规严格按奖惩条例执行,而且还规定了每月1日和15日召开制度学习会,进一步加深理解和体会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其捍卫制度不可侵犯的态度非常坚决。所以德胜员工始终能保持严谨、朴实、和平的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所以德胜公司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工作,所以德胜能越来越被市场认同。

有规章制度而没有监督,就等于制度如同虚设,监督很重要。

二、程序化管理与细节管理

“藐视程序的人永远是德胜的敌人”,德胜非常注重程序化管理和细节管理,连天晴时开哪几盏灯、下雨时开哪几盏灯,都有规定。但凡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做事从前到后就应该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没有程序就没有标杆,没有标杆自然也就没有了衡量的标准,品质也就没有了保障。若是没有程序就会降低工作效率,你这样做他那样做,会给其他人带来麻烦,并且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而出现问题,即使没有出现理解偏差问题,没必要的沟通也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会导致动作效率低下。程序化使许多工作变得简单,只要按照程序操作就可以,这也是为什么德胜不会挽留提出辞职的员工,“你辞职,明天就开始有新人代替你”的主要原因。

三、学习

德胜公司通过复训制度,确保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的恒定;通过员工出国考察规定,开拓员工视野,还有制度等方面的学习,让员工在工作之余不断的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就如聂圣哲先生说的“一个公司如果不时时刻刻地提高警惕,就会一天比一天退化”一样,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就会一天比一天退化。所以在工作之余,我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

篇2:《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

“德胜员工守则”中提供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升员工管理素质的办法,确实是一条解决员工管理素质的现实途径。从中我获知到企业管理素质分三个层面:员工层面、领导层面和系统层面。员工的管理素质,不仅表现在遵守制度、服从管理上,还表现在如何在一个团队里工作、相互协作,以及强烈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等。而管理素质的另一面是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管理人员除了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因此,从自身做起,“正人先正己”这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核心素质。另外,管理素质还表现在系统层面,也就是公司形成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习惯和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的形成对于每一个渴望科学管理公司的管理人员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渴求,问题是,如何形成自己企业的文化,而这个文化又必须是适合自己企业的,这点值得我们每个管理人员深思。下面具体谈谈我的读后感:

一、企业价值观深入员工内心,成为员工坚守的“信仰”

我非常认可德胜公司提倡的价值观“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这既是价值观,又是德胜公司员工的信仰,更是德胜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能够建立#from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end#这样朴实而又伟大的企业文化,切实的执行,把价值观融进了制度规范,把制度规范做到极其细致,做成了企业文化,让员工入脑、入心,深深烙进了每个员工心里。我想这是通往成功的第一道门。

二、尝试积极思维模式、摆脱限制性条框禁锢

我喜欢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正能量。我们安保公司的员工就需要培养他们的正向思考能力,正向思考好比一颗会让人斗志昂扬的神丹,而“禁止”或“杜绝”等频繁出现的词往往令人产生压抑和抵触的心理,除此之外,“不犯错”并不等同于“做得好”,所以,我们更加需要被正确的指导引领着,而不是用限制式的条框禁锢我们的行为和思想。

三、“被动”变“主动”,树立员工主人翁意识

这里,我想表达一点不同的意见,“德胜员工守则”涉及一个重要而又敏感问题,也就是员工的地位问题。它毫不含糊地指出了一个事实:员工就是雇工。我个人觉得可能适合于像德胜公司这样一个以“农民工”为员工主体的公司,但对于其它员工构成不同的公司来说,未必合适,尽管它在“员工就是雇工”的后面又跟了许多类似“人格上平等”这样补充的话,我认为仍欠妥。在实际工作中,我宁愿选择告诉员工:“你是公司的主人”,就像是公司“三个全员”的安全文化理念一样,诠释着人人都是安全工作管理者的理念,让员工牢牢树立主人翁意识,这样员工在企业里工作才真正有干劲,发挥自己的潜能,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来。

篇3:《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

当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段话,“一个不遵守制度的人是一个不可靠的人!”,“一个不遵循制度的民族是一个不可靠的民族!”制度对君子有效,而对于小人,任何优良制度的威力都将大打折扣,或者是无效的。德胜公司的合格员工应该努力使自己变成君子,做合格公民。德胜公司始终提倡的价值观: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平心而论,我之所以阅读这本书,只是为了完成上面布置的一项“任务”——写一篇读后感,所以根本没有想认真仔细地读完它,也就想走马观花地阅一遍完成任务而已。没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这本书很是怀疑:区区一本《德胜员工守则》,只是编写一些条条框框,例举一些是是非非,很平常、很枯燥乏味,为何要花时间、费精力去拜读它呢?德胜公司是外资企业,而我们则是国有企业,两者的制度有所不同,他们的管理模式不一定适应我们的企业。因此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也就没有当回事,把它带回家放在电脑桌上就成为了摆设,眼看离交读后感的时间屈指可数,我抓紧时间要赶快读完它,因为还要撰写读后感呢!

拿起书本我仅是走马观花般地浏览了一遍,不料竟被书中精彩的板块所深深地吸引。德胜公司教给员工的,不只是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人——诚实和有爱心;做事——勤劳和不走捷径。做人与做事相辅相成。只有认真做事,才会不走捷径;只有通过勤劳地做事,才会懂得如何去爱人,如何去爱公司、爱他人、爱祖国。最终形成了德胜公司提倡的价值观: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德胜员工守则》不仅是讲企业管理的书,更是一本能够影响国民教育思想的书。它凝聚提炼了德胜公司最新管理成果与思想精华,提供了一套经过时间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该书一切从实用出发,没有刻意去引经据典、牵强附会,而是用简单的逻辑阐明了深刻的管理原理。

《德胜员工守则》所涉及的内容几乎是面面俱全,但每项条款、每个版块,都有它的高明之处、独到之处,令人耳目一新。德胜公司将其鲜活新颖的企业文化,通过《守则》的形式推向社会,使之跃然于其它管理图书之上,实在是令人钦佩,令人叹服。“一个不遵守制度的人是一个不可靠的人!”;“一个不遵循制度的民族是一个不可靠的民族!”这种制度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都必须有一个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只有遵循这个制度,我们才能引领时代潮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德胜公司的崛起,同样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制度对于一个不自觉的人而言,或许是一种制约、一种束缚,而对于一个自觉的人来说,则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

读完此书,不禁掩卷而思:倘若我是德胜公司的一员,我将如何去面对《守则》?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郑重其事地承诺,不折不扣地履行”,因为我是一个可靠的人!只要在德胜公司工作,你每天早晨要默读这句话:“我实在没有什么大的本事,我只有认真做事的精神。”这是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因为它道出了我的心声。我是一名普通的营销公司调运员,没有高学历,没有硬文凭,也没有胜人一筹的技能,有的只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精神。企业好如一台庞大的机器,这台机器由主件、配件构成。量材而用,我不配做配件,更不配做主件,那么就当一颗螺丝钉吧。须知,这螺丝钉的作用也是非同小可,缺了它们,机器就有可能陷入瘫痪。铁轨上的螺丝钉尤为重要,没有它们的“恪尽职守”,列车就有颠覆的危险,鉴于此,我甘愿做一颗螺丝钉。诚然,当一颗螺丝钉或许容易,而当一颗好的螺丝钉却并非易事。这就需要不断地用《德胜员工守则》来磨砺自己,抗风雨,拒腐蚀,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咬劲”,永不松动。这本书就是一本圣经,只要你认真研读它,认真琢磨,仔细品味,反复推敲,只要能够领会并吸收书中的精髓,不仅可以获得启迪,也是一种思想的洗礼;不仅可以将有些东西随手拈来即学即用,而且可以提升自身的管理素质和境界。

第17篇:《德兰修女传》读后感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范文

1一口气读完了《徳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中间感动的数次落泪。之前也知道德兰修女很伟大对她的事迹从媒体报道上也略知一二,但是这本传记让我详细了解了她完全无我而平等爱人的一生,她用自己的一生在爱穷人、孤儿、被遗弃的人、麻*病人、艾滋病人……,这些人都是修女认为的\"穷人\"

首先在加尔各达为代表的印度因为战争、饥荒和社会等级制度所以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他们食不果腹,缺衣无药,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这些人在物质上无疑是绝对的穷人,但是即使是穷人他们也一样有尊严渴望得到尊重,他们也一样有爱。有一次,德兰修女为一个有八个孩子的家庭送了一袋大米,听说已经断炊很多天了。但是令修女惊奇的是,那个家庭饿女主人刚刚拿到米,就将米分成了两份,拎着其中一份匆匆忙忙地出去了。后,德兰姆姆问她去了哪里,她说:\"他们也在挨饿。\"原,她将自己刚得到的一些米的一半分给了她那些挨饿的穆斯林邻居。所以德兰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的服务于贫困的人们,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

其次德兰修女认为贫穷的另一种面貌是这样的:很多人向远方的人表达爱心很积极,比如热情的参加各种慈善,募捐,志愿者活动等,却对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很冷漠,还有很多人,因为渴求更多的个人成功或者更大的个人发展一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怀父母照顾子女结果导致家庭的遗憾,很多人实际上是生活在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深度贫困里。心灵被焦虑、疑惑和巨大的虚无感所困扰,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现实社会人人都渴望成为一个富足的人,而不希望成为一个穷人,但是在一味追求物质财富上富足的时候我们又不自觉的制造出很多精神方面的穷人,所以想要成为一个富足的人物质方面靠自己去努力奋斗,精神和情感上我们需要被关爱也需要去关爱别人,特别是从自己的家庭开始,从身边人开始,如修女所说:我们如何爱穷人,如果我们不能首先爱自己的孩子,爱如果不是从家庭开始,我们如何保证他结出的果子一定是美善的。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范文

2阅读的过程中,我多次落泪。

记录三次印象最深的:

一、\"真正的爱,是能忍受别人的一切缺点,对别人的软弱毫不见怪,对别人的小德小行,却要感奋取法。尤其我明白,爱不应埋藏在心底,因为\"没有人将灯点在斗里,都把它放在灯台上,使进的人得见光亮\"这灯光便代表着爱。爱不能仅仅施与我们所爱的人,它必须光照满堂,让人人都感到愉快。\"

落泪的原因,是因为看见了自己内心的柔弱,承认了柔弱,拥抱了柔弱,也理解了苍生的柔弱。这柔弱,也是内心的呼唤,是黑暗中的一点亮光。因之,我们向往光明,只见光明。而任何的小德小行,就是心灵透发的光,自自然然的,我们珍惜,呵护,发扬。

二、德兰修女邀请老年记者哈普答应她做最后一事,给重病的老人喂饭。哈普突破心里的障碍,做到了,尽管很笨拙。当得知老人在不停地祝福他时,哈普吃惊,而我在那个瞬间,(fsir)为老人心中纯粹的光明而感动落泪。尽管老人忍受着难以忍受的身体煎熬,他依然在爱的阳光中微笑,风儿是他的祝福,世界随之芬芳盈满。

三、末的最后一个故事,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我很久以前读过,也听过多次,然而这次因德兰修女生命纯粹的爱的光芒,照亮我心中黑暗的角落。

我依然记得,大学里有相当一段时间,我喜欢感受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们说话,却对人产生了隔离和封闭,那种封闭,令我对自己的心灵的感受处于迟钝状态。后,经历了一番心路曲折后,我欣喜自己,心儿渐渐敞开,关照自身的直感。我是多么开心,因为这意味着我可以感受他人的感受!\"我疼知人疼\",我的感受,不仅是我自己的,也是苍生的。以前,我大量的时间,都沉浸在小我的世界里头,未能关照更多生命。而《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又令我见到生命就是爱,这爱本身,就是令生命奔流不息的头。德兰修女,也和古圣先贤一样,他们心里,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命。圣贤在我们心里,而我们是圣贤心里的圣贤。在我心中,国学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圣贤的生命去演绎的,他们是光明,他们是头活水,而我们就是这活水中的鱼儿,鱼不可脱于渊啊。当我发现这头活水时,我无比喜悦。而在读圣贤的事迹时,坚定我心中纯粹信仰的同时,又令我找到行为的参照,让我看到,我的心,可以更广大,更博厚,更悠远。

我愿我身,成为爱的道具,化,就是身体的呼吸。在化这条路上,我非常感激明师的指引,令我的向往,有了踏实的脚步。昨日听闻霍韬晦教授的离世,感知身边人的轻轻叹息和遗憾,我明白,人对身体长寿,同样期待。在我,也同样期待,但不管我能活多长,我都要多花时间读书,多思考,多聆听,少说话,多做实事,减少欲望,实修实证。知书达理,明经致用,纯净自然。

第18篇:德胜员工手册读后感

《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

“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带着德胜公司的价值观,来谈一下我学习这本书初终的感受。

刚开始第一次阅读《德胜员工守则》的时候仅仅是走马观花、粗落地的浏览了一遍,看到那些严格的规章制度时都有点庆幸不是德胜的员工,因为德胜的管理条款很苛刻没有一丝人情,但是读得越多就越喜欢,越感觉成为德胜人的自豪。最后被书中看似简单淳朴的话语深深吸引。

德胜公司告诉我们,员工作为企业的细胞,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团结奋进的员工队伍,会托起企业腾飞的翅膀;反之,一个勾心斗角、自私自利的员工队伍,则会让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埋藏了企业。企业的《员工守则》,可以称为企业的内部 “法律”,几乎每一个企业都会制定自己的《员工守则》,它向广大企业员工表明了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它是一个企业目标和宗旨的表现;同时,它还是一种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的象征,因此,一个合情合理、符合实际的《员工守则》,能广泛调动企业广大员工生产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向着更好的的方向发展。

德胜公司教给员工的,不只是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德胜员工提倡的价值观是: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认真负责。德胜公司始终把这一点作为座佑铭。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都必须有

一个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只有遵循这个制度,我们才能引领时代潮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德胜公司的崛起,同样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制度对于一个不自觉的人而言,或许是一种制约、一种束缚;而对于一个自觉的人来说,则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无规矩不成方圆”,正因为你考虑到了、心中有度了,所以你才知道怎样去做,怎样才能做得最好!

最后让我感动和佩服的是德胜公司提倡的“诚信”和“实力”(质量),从不请客送礼使回扣。在当今物欲横流、无视规则的市场中生存可谓少之又少,他也向中国的企业表明了自己靠“诚信赢天下”的操守,德胜,德胜,以德取胜!

学习《德胜员工守则》,自己受益匪浅。德胜是一家外资公司,可德胜的这些要求正是我们的孔孟之道,正是我们的先人追求的道德目标。德胜可以做得很好,相信我们只要用心一定会做得更好!

第19篇: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

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

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

(一)

刚开始阅读《德胜员工守则》,看到那些严格、琐碎、细致的>规章制度时,我百感交集,一方面感叹有些管理条款很苛刻没有人情甚至觉得不合理,另一方面又觉得这些管理条款确实很好,比如同事关系法则中“当你在处理下级员工所犯错误时,处理最严重的必须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或者是你的同乡,否则要受到相应处罚”,但越读越让我感动、佩服,越发觉得这些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的重要性,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几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一、制度与质量监督

德胜公司为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程序,特设立了制度督查与质量督查岗位,经过严格的筛选,方可上任,在执行督查职责时,拥有崇高的权力,一旦发现员工违规严格按奖惩条例执行,而且还规定了每月1日和15日召开制度学习会,进一步加深理解和体会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其捍卫制度不可侵犯的态度非常坚决。所以德胜员工始终能保持严谨、朴实、和平的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所以德胜公司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工作,所以德胜能越来越被市场认同。

有规章制度而没有监督,就等于制度如同虚设,监督很重要。

二、程序化管理与细节管理

“藐视程序的人永远是德胜的敌人”,德胜非常注重程序化管理和细节管理,连天晴时开哪几盏灯、下雨时开哪几盏灯,都有规定。但凡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做事从前到后就应该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没有程序就没有标杆,没有标杆自然也就没有了衡量的标准,品质也就没有了保障。若是没有程序就会降低工作效率,你这样做他那样做,会给其他人带来麻烦,并且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而出现问题,即使没有出现理解偏差问题,没必要的沟通也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会导致动作效率低下。程序化使许多工作变得简单,只要按照程序操作就可以,这也是为什么德胜不会挽留提出辞职的员工,“你辞职,明天就开始有新人代替你”的主要原因。

三、学习

德胜公司通过复训制度,确保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的恒定;通过员工出国考察规定,开拓员工视野,还有制度等方面的学习,让员工在工作之余不断的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就如聂圣哲先生说的“一个公司如果不时时刻刻地提高警惕,就会一天比一天退化”一样,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就会一天比一天退化。所以在工作之余,我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

德胜教给员工的,不止是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教员工如何做人。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认真负责。德胜公司的员工不论是谁,每天早上一定要默读:“我实在没有什么大的本事,只有认真做事的精神”,这就杜绝人产生飘飘然忘乎所以的思想,让员工有良好的心态。

德胜公司提倡的价值观: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既是价值观,又是德胜员工的信仰,更是德胜公司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能够建立这样的企业文化,并且不停留于表面的纸上谈兵,能够切实地执行,深入到人们内心深处,这样的企业注定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德胜的诚信道德,就靠产品质量。在营销上,德胜永不主动出击,出击的是诚信品质,是履行诚信的能力。他们看到的不是眼前利益,而是为整个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企业以后的发展考虑。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这也是以后我的座右铭。

《德胜员工守则》中的观点理念,我并不是百分之百的认同,对于“报纸上宣传的那种大家像一家人一样的企业文化,那种像朋友一样的管理,那是极其落后的”这种管理观点我持怀疑态度,我不知道聂圣哲先生的这一管理观念是否正确,只知道他讲的这句话颠覆了我一直以来的观念。以前各种书籍,各种报道,造就了我一直认为:大家像一家人一样的企业文化是极好的企业文化,像朋友一样的管理也是好的管理模式的观念。现在也不是说到底谁是正确的观念,而是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在听到一件事情时,要想想是否真实。

《十年,我们做了什么》深深打动了德胜员工虞梦,从而有了她的《三年,诧楷做了什么》。毕业工作五年了,我问自己:“五年,我做了什么?”,忽然慌了惊呆了,这五年,我到底干了什么!冷静下来,我必须再问自己“未来五年,我要做什么?”,这个问题将是未来几个月,必须要思考解决的问题。我不想在毕业十年的时候,问自己:“十年,我做了什么?”,还是虚度年华的答案。

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

(二)

张军胜

“德胜员工守则”中提供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升员工管理素质的办法,确实是一条解决员工管理素质的现实途径。从中我获知到>企业管理素质分三个层面:员工层面、领导层面和系统层面。员工的管理素质,不仅表现在遵守制度、服从管理上,还表现在如何在一个团队里工作、相互协作,以及强烈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等。而管理素质的另一面是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管理人员除了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因此,从自身做起,“正人先正己”这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核心素质。另外,管理素质还表现在系统层面,也就是公司形成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习惯和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的形成对于每一个渴望科学管理公司的管理人员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渴求,问题是,如何形成自己企业的文化,而这个文化又必须是适合自己企业的,这点值得我们每个管理人员深思。下面具体谈谈我的读后感:

一、企业价值观深入员工内心,成为员工坚守的“信仰”

我非常认可德胜公司提倡的价值观“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这既是价值观,又是德胜公司员工的信仰,更是德胜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能够建立这样朴实而又伟大的企业文化,切实的执行,把价值观融进了制度规范,把制度规范做到极其细致,做成了企业文化,让员工入脑、入心,深深烙进了每个员工心里。我想这是通往成功的第一道门。

二、尝试积极思维模式、摆脱限制性条框禁锢

我喜欢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正能量。我们安保公司的员工就需要培养他们的正向思考能力,正向思考好比一颗会让人斗志昂扬的神丹,而“禁止”或“杜绝”等频繁出现的词往往令人产生压抑和抵触的心理,除此之外,“不犯错”并不等同于“做得好”,所以,我们更加需要被正确的指导引领着,而不是用限制式的条框禁锢我们的行为和思想。

三、“被动”变“主动”,树立员工主人翁意识

这里,我想表达一点不同的意见,“德胜员工守则”涉及一个重要而又敏感问题,也就是员工的地位问题。它毫不含糊地指出了一个事实:员工就是雇工。我个人觉得可能适合于像德胜公司这样一个以“农民工”为员工主体的公司,但对于其它员工构成不同的公司来说,未必合适,尽管它在“员工就是雇工”的后面又跟了许多类似“人格上平等”这样补充的话,我认为仍欠妥。在实际工作中,我宁愿选择告诉员工:“你是公司的主人”,就像是公司“三个全员”的安全文化理念一样,诠释着人人都是安全工作管理者的理念,让员工牢牢树立主人翁意识,这样员工在企业里工作才真正有干劲,发挥自己的潜能,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来。

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

(三)

当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段话,“一个不遵守制度的人是一个不可靠的人!”,“一个不遵循制度的民族是一个不可靠的民族!”制度对君子有效,而对于小人,任何优良制度的威力都将大打折扣,或者是无效的。德胜公司的合格员工应该努力使自己变成君子,做合格公民。德胜公司始终提倡的价值观: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平心而论,我之所以阅读这本书,只是为了完成上面布置的一项“任务”——写一篇读后感,所以根本没有想认真仔细地读完它,也就想走马观花地阅一遍完成任务而已。没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这本书很是怀疑:区区一本《德胜员工守则》,只是编写一些条条框框,例举一些是是非非,很平常、很枯燥乏味,为何要花时间、费精力去拜读它呢?德胜公司是外资企业,而我们则是国有企业,两者的制度有所不同,他们的管理模式不一定适应我们的企业。因此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也就没有当回事,把它带回家放在电脑桌上就成为了摆设,眼看离交读后感的时间屈指可数,我抓紧时间要赶快读完它,因为还要撰写读后感呢!

拿起书本我仅是走马观花般地浏览了一遍,不料竟被书中精彩的板块所深深地吸引。德胜公司教给员工的,不只是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人——诚实和有爱心;做事——勤劳和不走捷径。做人与做事相辅相成。只有认真做事,才会不走捷径;只有通过勤劳地做事,才会懂得如何去爱人,如何去爱公司、爱他人、爱祖国。最终形成了德胜公司提倡的价值观: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德胜员工守则》不仅是讲企业管理的书,更是一本能够影响国民教育思想的书。它凝聚提炼了德胜公司最新管理成果与思想精华,提供了一套经过时间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该书一切从实用出发,没有刻意去引经据典、牵强附会,而是用简单的逻辑阐明了深刻的管理原理。

《德胜员工守则》所涉及的内容几乎是面面俱全,但每项条款、每个版块,都有它的高明之处、独到之处,令人耳目一新。德胜公司将其鲜活新颖的企业文化,通过《守则》的形式推向社会,使之跃然于其它管理图书之上,实在是令人钦佩,令人叹服。“一个不遵守制度的人是一个不可靠的人!”;“一个不遵循制度的民族是一个不可靠的民族!”这种制度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都必须有一个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只有遵循这个制度,我们才能引领时代潮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德胜公司的崛起,同样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制度对于一个不自觉的人而言,或许是一种制约、一种束缚,而对于一个自觉的人来说,则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

读完此书,不禁掩卷而思:倘若我是德胜公司的一员,我将如何去面对《守则》?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郑重其事地承诺,不折不扣地履行”,因为我是一个可靠的人! 只要在德胜公司工作,你每天早晨要默读这句话:“我实在没有什么大的本事,我只有认真做事的精神。”这是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因为它道出了我的心声。我是一名普通的营销公司调运员,没有高学历,没有硬文凭,也没有胜人一筹的技能,有的只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精神。企业好如一台庞大的机器,这台机器由主件、配件构成。量材而用,我不配做配件,更不配做主件,那么就当一颗螺丝钉吧。须知,这螺丝钉的作用也是非同小可,缺了它们,机器就有可能陷入瘫痪。铁轨上的螺丝钉尤为重要,没有它们的“恪尽职守”,列车就有颠覆的危险,鉴于此,我甘愿做一颗螺丝钉。诚然,当一颗螺丝钉或许容易,而当一颗好的螺丝钉却并非易事。这就需要不断地用《德胜员工守则》来磨砺自己,抗风雨,拒腐蚀,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咬劲”,永不松动。这本书就是一本圣经,只要你认真研读它,认真琢磨,仔细品味,反复推敲,只要能够领会并吸收书中的精髓,不仅可以获得启迪,也是一种思想的洗礼;不仅可以将有些东西随手拈来即学即用,而且可以提升自身的管理素质和境界。

第20篇:唐吉可德读后感

有人说他是一个幻想家,但我却认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所向往的理想和他所奉行的原则并不全是其实制度的产物,其中也包含着人文主义的内容.在教会严重束缚人们思想的黑暗时代,这样一位能够冲破思想牢笼,寻求人性解放的人,是时代的先驱.《唐吉可德》的小说主人公原名叫阿伦索•吉哈达,是一位乡绅贵族,过着极为游艺闲适的生活,家里藏有各式骑士小说,并备受其影响,最终在一次读书后产生了一个世界上所有疯子都不曾有过的怪诞想法“他要做个游侠骑士,带着他的甲胄和马走遍世界,八方征险,实施他在小说里看到的游侠骑士所做的一切,赴汤蹈火,报尽天下仇,而后流芳千古。”的确很怪诞离奇不可思议,但是他真的这么做了。一开始就注定了这个悲剧性的任务不会拥有什么完美的结局,他的每次出游都是以悲剧告终。第一次,被人打到动弹不得,被驴背回了村;第二次,依旧执迷不悟,直至几乎丧命,才被人救回了家;第三次出游,他的邻居参孙加尔拉为了帮助这个可怜人,与他定下条约,怂恿他再出去,自己假扮成骑士的模样与主人公进行决斗反而被堂吉诃德打败,梦想破灭。而三个月后参孙再次找到了堂吉诃德,这次参孙赢了,按照约定,堂吉诃德必须放弃出游回家养病。回到家中,堂吉诃德便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意识到了骑士小说的危害,并叮嘱他的继承人嫁给骑士就取消她的继承权。他的觉醒恰恰是他对现实的一种妥协,对命运的妥协与无力的抗争,对自己过去的行为与思想给予了否定的态度。

在西欧的中世纪,教会控制了人们的思想,这似乎很像中国的秦朝,就差焚书坑儒了.而人文主义精神的出现,是对思想的的一次解放,它使人们变得更加勇敢,无畏.例如在蒙铁尔郊原,屹立着许多大风车,唐吉诃德把它们当作凶暴的巨人,对它们发起战斗,他握着长矛,冲了上去.风却刮得很狂烈,骑士被掀倒在地上,他的长矛也摔烂了.但这次冒险使他泄气了吗?一点没有,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德读后感
《德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