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金一南心胜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01 08:36:27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心胜》读后感

《心胜》读后感

最近,我又一次从网上购买到金一南将军的又一倾心力作《心胜》一书,感受很深。这是一本描述勇气和必胜信念的书籍,看书名就能理解全书内容所指,看过后激励人心,全书特别强调精神力量。中心思想是 “战胜对手有两次,第一次在内心中”,“心胜”并非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心胜”是首先在心中战胜对手,再在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战胜对手,当然,首先要战胜自己的内心。

说到这里,为什么会出现:“又一次”“ 又记住”这些词语,告诉大家,我是金一南将军的忠实粉丝,他的演讲和著作我都有领会, 2016年“七一”党建月活动,我作为机电建设公司机关党支部书记,就策划和安排了支部所有党员观看金一南视频讲解的《苦难辉煌》一书,并号召党员们撰写观后心得,大家反映很好,感觉中国共产党的经历心路,惊心动魄而又曲折,方向定了,路程遥远而又苦难。现在我又重点关注到到2016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心胜》一书,其实“心胜”一词便迅速蹿升为该年度热门词汇。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在拜读该书后,感慨道:“心胜”不只适用于军队,同样适用于工作生活中的战场,对追求成功又压力巨大的年轻人具有积极意义,而“战胜自身的惰性是最大的敌人,战胜别人并不代表什么,超越自己才是最大的胜利。”以此类推,“心胜则强,心败则衰”这一极

1 具警示作用的口号更是引发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灵魂与血性,关乎命运”的忧心之叹。

我党十九大的召开,又一次翻开和吹响了中国“由富裕到强大”的号角,看完全书,我们党视乎就是按照这一“心胜”主线在默默地发展壮大中华民族,在当今什么《黑厚学》《成功学》等快速致富、职场斗争技巧、识人术、商业书籍吸引眼球,一些鼓励中国人不择手段成功的书籍充斥文化市场前列时候,《心胜》等正能量的系列书籍的不断出版给我们广大读者和特别是广大年轻读者以“心如清泉”似的洗涤,受益匪浅。

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看到该书首次提出全新概念---心胜;“真正的力量,首先发至内心,在大时代重拾大情怀”,我觉得从书中感悟到,必须抬头仰视沐浴阳光,看清大方向,低头看清前进的道路,心中坚定信仰,努力而奋然前行,不要受一些旁门左道的影响,“读史不光可以明智,还可以让你勇敢,让你充满信仰,拥有不屈的精神。这样你每天是坚定和充实的。

通过读《心胜》这本书知道,“我们近代的中国历经苦难,我们没有胜过,我们一败再败。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南京条约》签订,割让香港,赔款二千一百万两白银,英国军舰二十八条,军队一万五千人。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两万五千人,长驱直入北京,杀人放火,将圆明园付之一炬,以如此小的兵力顷驾于当时大清国首都,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1894甲午战争更是空前的割地赔款,赔款白银两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所

2 以当时的澳门报纸有这么一段评价:中国之装备,普天之下为至软弱的极不中用之武备,其所行为之事,亦如纸上说谎而已。国中之兵,说有七十万之众,未必有一千人合用。到了八国联军1900年入侵北京的时候,我们达到空前的虚弱,八个国家打我们,我们如何打得过啊,但我说你看八国联军来了多少人:日军最多八千、俄军四千

八、英军三千、美军两千

一、法军八百、奥地利五十八人、意大利五十三人。八国联军1900年8月3日从天津向北京出发,满打满算18811人,就这么点兵力,还有七千德军在海上来不及赶到,都等不及向北京攻击出发,十天之内攻陷北京。而北京一带有清军十五六万,义和团五六十万,我们挡住了没有,没有挡住啊!”这是过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的朝鲜战争,共和国的领袖们承担了巨大压力,面对世界第一强,美国实在太强大了,美军一个军有430辆坦克,我们最初入朝的六个军,一辆也没有,反坦克武器装备也没有;美军一个陆军师师属炮兵有432门火炮,我军一个师只有火炮12门;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几十部电台;美军运输全部机械化,一个军有汽车七千辆,我主力军才一百辆汽车负责后勤运输;空军,我们基本为零;海军?我们彻底为零!

从战后从美国军官的视角:中国军队的实力更多表现在排山倒海、坚韧顽强、奋勇冲杀和不惧牺牲的精神方面。他们无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为何有那样视死如归的精神,黄继光,邱少云,

3 王成这样的战斗英雄比比皆是。不是他们不怕死,是对胜利的渴望。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这是军人追求的荣誉!战争没有如果,这场战争是最令我动容的一场战争,我理解了什么叫“死磕”!正是这种“死磕”精神,把美国人打回谈判桌前,西方人的世界观永远只尊重强者,他不是拿不下你,是不会和你和谈的。”

《亮剑》中李云龙说:就算是面对天下第一剑客,明知必死,也要敢于亮剑!我们那个时代的领袖,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亮剑精神。最终决定出手,这是新中国成立初始的立国之战,共和国第一怒!一场境外作战,给中华民族迎来了60年和平发展期!

我想这就是坚如磐石“心胜”吧!

这几年,在我们长城特钢这样的一大批企业默默地奉献下,我们每一位职工都在坚守,“奉献社会,军工报国”的理念,我们的歼10战机出来了,歼20战机出来了,运20大飞机出来了,预警机出来了,DF21导弹出来了,巨浪2潜射导弹出来了,辽宁号航母出来了,歼15舰载机出来了, 052C、052D驱逐舰下饺子一般下水了„„,我们都有我们特钢厂的汗水,国家正在迎头追赶世界军事科技浪潮!

我们在今天这个高速发展、充满快速变化的时代,然而一个人或者一支队伍,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外在的力量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有多么的壮观,恐怕都难以支撑,特别现在很多人看到了社会存在的不好的一面后变得消沉了,要么一味逃避,

4 要么不停的抱怨。可以看到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如此剩下的就只有绝望了。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我们必须具有与我们往昔奋斗、现实地位和未来目标相适应的精神状态,当“中国梦,梦之难”的时候,为国家、为民族扬起理想的风帆,经过一代代人的“心胜”,不断地建设我们新长钢,完善各项细胞功能,一个新长钢,两个长钢„„,汇聚成国家民族的希望,使中国最终成为世界上一个强盛的国家!

最后再送两句书中原句与大家共勉:

“穷,不仅指物质,也指精神。弱,不仅指体格,也指内心”! “人活着,必需要有精神”!

2017年11月27日

5

推荐第2篇:《心胜》读后感

《心胜》读后感

最近,读了军旅作家金一南所写《心胜》一书,感受很深。这是一本描述勇气和必胜信念的书籍,这是一本激励人心强调精神的书籍。“战胜对手有两次,第一次在内心中。”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心胜”并非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心胜是首先在心中战胜对手,再在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而战胜对手首先要战胜自己的内心。

今天,不会有多少人去关注共产党党史、军史,建国之初的朝鲜战争若不是课本上介绍了点,也完全不太了解。这些党史,军事史,建国史有“成功学”激励人心吗?有各类快速致富、职场斗争技巧、识人术、商业书籍吸引眼球吗?

读史不光可以明智,还可以让你勇敢,让你充满信仰,拥有不屈的精神。 1950年的朝鲜战争,共和国的领袖们承担了巨大压力,面对世界第一强国,纵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领袖元帅们,也陷入了沉思与犹豫当中:美国实在太强大了,美军一个军有430辆坦克,我们最初入朝的六个军,一辆也没有,反坦克武器装备也没有;美军一个陆军师师属炮兵有432门火炮,我军一个师只有火炮12门;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几十部电台;美军运输全部机械化,一个军有汽车七千辆,我主力军才一百辆汽车负责后勤运输;空军,我们基本为零;海军?我们彻底为零!

《亮剑》中李云龙说:就算是面对天下第一剑客,明知必死,也要敢于亮剑!我们那个时代的领袖,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亮剑精神。最终决定出手,这是新中国成立初始的立国之战,共和国第一怒!

武器装备的巨大差异,战争在形态上是极不公平的:美国空军可以随意轰炸他们看见的任何目标,美国飞行员狞笑着把航空炸弹、凝固汽油弹投到志愿军行列中,他们可以轻松的观看自己的战果,因为初入朝的志愿军既无飞机亦无足够的防空武器,情况严重到志愿军总部都被美军随意轰炸,毛岸英就是这样牺牲了。无数的战士倒在了这样的轰炸下,他们甚至还没见过他们的对手!美国让战争延伸到中国的后勤线上,志愿军汽车兵的死亡率几乎是最高的,这让前线将士缺衣少穿,以至于一旦伏击得手,战士们冲上去就扒美国士兵的衣服穿取暖。惨烈的

1 长津湖阻击战,一个连的战士待命出击,在零下40度的低温下,全连冻死在出发阵地上,一动不动。

从美国军官的视角:中国军队的实力更多表现在排山倒海、坚韧顽强、奋勇冲杀和不惧牺牲的精神方面。他们无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为何有那样视死如归的精神,黄继光,邱少云,王成这样的战斗英雄比比皆是。不是他们不怕死,是对胜利的渴望。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这是军人追求的荣誉!

志愿军将士,很多已经是身经百战,战术战役思维世界一流,然而由于武器的代差,他们不得已采用悲怆的人海战术,一息尚存,冲锋不止,在你换弹匣的火力间隙,就是我们冲上阵地的时候。p://bbs.tiexue.net/post_69033 我相信很多志愿军将士也曾仰天长叹,美国人的火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多少优秀的战士没有逃过死神之吻,因为火力的强大,志愿军战士几个师的兵力想吃掉美军一个团都异常困难,后来司令部调整战术,以“零敲牛皮糖”的方式持续消耗美军兵力,放弃整师整团吃掉美军的想法。 美国军人后来承认,如果给志愿军同样的武器装备,以志愿军如此灵活的战役战术思维,那将是对美国士兵屠杀式的战争。战争没有如果,这场战争是最令我动容的一场战争,我理解了什么叫“死磕”!正是这种“死磕”精神,把美国人打回谈判桌前,西方人的世界观永远只尊重强者,他不是拿不下你,是不会和你和谈的。

整个世界沸腾了,他们最不理解的是几年前,还被日本人打得险些亡国的中国怎么突然强大到和第一军事强国抗衡了。西方诸国包括日本内心中根本不承认是中国打败了日本,日本更认为是美国打败了日本,迫使日本投降,中国只是顺带捡了便宜。中国虽是二战战胜国,国际形象还是灰头土脸、积贫积弱的土包子,用现在的话说是“土鳖”。可这土包子居然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逼上和谈桌,并以美国讨不到丝毫便宜的方式签订停战协议。当毛主席在49年十月一号于天安门城楼高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想朝鲜战争之后,世界各国才在心底真正承认这句话。

这场立国之战的胜利,也让苏联刮目相看,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都只尊重强者!苏联的大量援助帮助中国初步建立了重工业体系。后来,因意识形态的争执,中苏交恶,共和国也没有怕失去这个红色帝国靠山而胆怯。直到那场震惊中

2 外的珍宝岛战争,世界都投来惊讶的目光――最大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干上了。也是珍宝鸟一战,让苏联彻彻底底认识到,当年美国没有办法啃下的硬骨头,苏联“老大哥”同样毫无办法,试啃了一下,就崩掉了两颗门牙,再不起这个念头了。

1962年与印度的战争,中国实在不愿与这个同属第三世界的国家发生战争,但利令智昏的印度尼赫鲁政府自以为有美苏的支持,想实现其扩张野心,率先对中国发起了攻击。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桥段:中印战争期间,有记者访问前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他说:“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是的,在朝鲜战争因败给中国而被撤职的麦克阿瑟没有说错,中国仅以西藏军区和新疆的边防军就将印度打得一溃千里。

1979年中越战争,中国才从十年*中艰难的抬起头,实在不想打仗,然外侮于前,不是你不想惹人,人就放过你。邓公认为需要一场战争再次敲打一下因*而日渐臃肿拖沓的军队,并给越南这个小霸王以合适的教训。必须得承认,这是一场恶仗、惨仗,中国胜得艰难,付出重大牺牲,然中国军人的牺牲与奉献精神在这场战争中再次得到了检验,他还是那支英勇无畏,为了胜利勇往直前的军队。

2009年的国庆阅兵式上,当三军仪仗队以齐步走的淡定从容姿态缓缓映入我们眼帘,一支光鲜亮丽高科技的部队出现在那里,60年,这支军队终于完成华丽的转身,我们再也不用隔代之差的武器去与强敌作战,再也不用血肉之躯的冲锋用生命去换得敌人的火力间隙。我们确实强大了!

这几年,最高兴的应该是军迷了,简直应接不暇。歼10战机出来了,歼20战机出来了,运20大飞机出来了,预警机出来了,DF21导弹出来了,巨浪2潜射导弹出来了,辽宁号航母出来了,歼15舰载机出来了, 052C驱逐舰下饺子一般下水了,更先进的052D大型驱逐舰也整装待发„„我们正在迎头追赶世界军事科技浪潮!

当我们衣食不愁的时候,我们要依然敢于亮剑,我们必须有就算打掉一切重头再建的豪迈!今天,南海诸国宵小不时恶心我们;西边近邻印度时时不忘中印战争的耻辱,更有边界问题一直纠缠不清,战争之声不绝于耳;东有台湾问题尚

3 未解决,结百年之怨的日本更是虎视眈眈;北边朝鲜核问题,还有贪婪成性的俄罗斯目前只是因大国利益表面上与中国结为一体,他日翻脸不过是眨眼之间!

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思想的中国人,崇尚仁义,然从立国之初直到现在,周边环境就没有消停过,共和国的几次对外战争都是无奈之举。我相信,还有逼我们亮剑的时候,世界奉行丛林法则,你如想对世界宣讲“仁义”,那必需先成为世界的老大,让诸国皆服,他们才会认真听你讲什么。我们走在这条路上,我们经济上越来越强大,我们的亮剑精神尚武精神却不如从前,这可以理解,我们好不容易才有三十年从容发展经济的时间,能够韬光养晦强大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上之策。

如今的中国,很多人看到了社会存在的不好的一面后变得消沉了,要么一味逃避,要么不停的抱怨。可以看到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如此剩下的就只有绝望了。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我们必须具有与我们往昔奋斗、现实地位和未来目标相适应的精神状态,当“中国梦,梦之难”的时候,为国家、为民族扬起理想的风帆。经过一代代人的“心胜”,使中国最终成为世界上一个强盛的国家!

4

推荐第3篇:《心胜》读后感

《心胜》读后感

最近,我又一次从网上购买到金一南将军的又一倾心力作《心胜》一书,感受很深。这是一本描述勇气和必胜信念的书籍,看书名就能理解全书内容所指,看过后激励人心,全书特别强调精神力量。中心思想是 “战胜对手有两次,第一次在内心中”,“心胜”并非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心胜”是首先在心中战胜对手,再在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战胜对手,当然,首先要战胜自己的内心。

说到这里,为什么会出现:“又一次”“ 又记住”这些词语,告诉大家,我是金一南将军的忠实粉丝,他的演讲和著作我都有领会, 2016年“七一”党建月活动,我作为机电建设公司机关党支部书记,就策划和安排了支部所有党员观看金一南视频讲解的《苦难辉煌》一书,并号召党员们撰写观后心得,大家反映很好,感觉中国共产党的经历心路,惊心动魄而又曲折,方向定了,路程遥远而又苦难。现在我又重点关注到到2016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心胜》一书,其实“心胜”一词便迅速蹿升为该年度热门词汇。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在拜读该书后,感慨道:“心胜”不只适用于军队,同样适用于工作生活中的战场,对追求成功又压力巨大的年轻人具有积极意义,而“战胜自身的惰性是最大的敌人,战胜别人并不代表什么,超越自己才是最大的胜利。”以此类推,“心胜则强,心败则衰”这一极

1 具警示作用的口号更是引发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灵魂与血性,关乎命运”的忧心之叹。

我党十九大的召开,又一次翻开和吹响了中国“由富裕到强大”的号角,看完全书,我们党视乎就是按照这一“心胜”主线在默默地发展壮大中华民族,在当今什么《黑厚学》《成功学》等快速致富、职场斗争技巧、识人术、商业书籍吸引眼球,一些鼓励中国人不择手段成功的书籍充斥文化市场前列时候,《心胜》等正能量的系列书籍的不断出版给我们广大读者和特别是广大年轻读者以“心如清泉”似的洗涤,受益匪浅。

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看到该书首次提出全新概念---心胜;“真正的力量,首先发至内心,在大时代重拾大情怀”,我觉得从书中感悟到,必须抬头仰视沐浴阳光,看清大方向,低头看清前进的道路,心中坚定信仰,努力而奋然前行,不要受一些旁门左道的影响,“读史不光可以明智,还可以让你勇敢,让你充满信仰,拥有不屈的精神。这样你每天是坚定和充实的。

通过读《心胜》这本书知道,“我们近代的中国历经苦难,我们没有胜过,我们一败再败。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南京条约》签订,割让香港,赔款二千一百万两白银,英国军舰二十八条,军队一万五千人。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两万五千人,长驱直入北京,杀人放火,将圆明园付之一炬,以如此小的兵力顷驾于当时大清国首都,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1894甲午战争更是空前的割地赔款,赔款白银两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所

2 以当时的澳门报纸有这么一段评价:中国之装备,普天之下为至软弱的极不中用之武备,其所行为之事,亦如纸上说谎而已。国中之兵,说有七十万之众,未必有一千人合用。到了八国联军1900年入侵北京的时候,我们达到空前的虚弱,八个国家打我们,我们如何打得过啊,但我说你看八国联军来了多少人:日军最多八千、俄军四千

八、英军三千、美军两千

一、法军八百、奥地利五十八人、意大利五十三人。八国联军1900年8月3日从天津向北京出发,满打满算18811人,就这么点兵力,还有七千德军在海上来不及赶到,都等不及向北京攻击出发,十天之内攻陷北京。而北京一带有清军十五六万,义和团五六十万,我们挡住了没有,没有挡住啊!”这是过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的朝鲜战争,共和国的领袖们承担了巨大压力,面对世界第一强,美国实在太强大了,美军一个军有430辆坦克,我们最初入朝的六个军,一辆也没有,反坦克武器装备也没有;美军一个陆军师师属炮兵有432门火炮,我军一个师只有火炮12门;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几十部电台;美军运输全部机械化,一个军有汽车七千辆,我主力军才一百辆汽车负责后勤运输;空军,我们基本为零;海军?我们彻底为零!

从战后从美国军官的视角:中国军队的实力更多表现在排山倒海、坚韧顽强、奋勇冲杀和不惧牺牲的精神方面。他们无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为何有那样视死如归的精神,黄继光,邱少云,

3 王成这样的战斗英雄比比皆是。不是他们不怕死,是对胜利的渴望。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这是军人追求的荣誉!战争没有如果,这场战争是最令我动容的一场战争,我理解了什么叫“死磕”!正是这种“死磕”精神,把美国人打回谈判桌前,西方人的世界观永远只尊重强者,他不是拿不下你,是不会和你和谈的。”

《亮剑》中李云龙说:就算是面对天下第一剑客,明知必死,也要敢于亮剑!我们那个时代的领袖,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亮剑精神。最终决定出手,这是新中国成立初始的立国之战,共和国第一怒!一场境外作战,给中华民族迎来了60年和平发展期!

我想这就是坚如磐石“心胜”吧!

这几年,在我们长城特钢这样的一大批企业默默地奉献下,我们每一位职工都在坚守,“奉献社会,军工报国”的理念,我们的歼10战机出来了,歼20战机出来了,运20大飞机出来了,预警机出来了,DF21导弹出来了,巨浪2潜射导弹出来了,辽宁号航母出来了,歼15舰载机出来了, 052C、052D驱逐舰下饺子一般下水了„„,我们都有我们特钢厂的汗水,国家正在迎头追赶世界军事科技浪潮!

我们在今天这个高速发展、充满快速变化的时代,然而一个人或者一支队伍,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外在的力量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有多么的壮观,恐怕都难以支撑,特别现在很多人看到了社会存在的不好的一面后变得消沉了,要么一味逃避,

4 要么不停的抱怨。可以看到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如此剩下的就只有绝望了。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我们必须具有与我们往昔奋斗、现实地位和未来目标相适应的精神状态,当“中国梦,梦之难”的时候,为国家、为民族扬起理想的风帆,经过一代代人的“心胜”,不断地建设我们新长钢,完善各项细胞功能,一个新长钢,两个长钢„„,汇聚成国家民族的希望,使中国最终成为世界上一个强盛的国家!

最后再送两句书中原句与大家共勉:

“穷,不仅指物质,也指精神。弱,不仅指体格,也指内心”! “人活着,必需要有精神”!

2017年11月27日

5

推荐第4篇:心胜读后感(定稿)

心胜读后感

经过认真读了金一南的《心胜》后,书中首次提出“心胜”概念,呼吁“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精神。我认为心胜在部队就是要坚定信仰,使我们的内心更加强大,精神昂扬,这是目前好多官兵最缺乏的。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更看重的是外在的物质条件而忽略了内在的信仰等精神层面的的最求。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是鼓舞和激励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是确保我们打仗必胜的重要基础。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没有信念就没有实现目标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时刻充满干好工作的激情和活力。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价值观纷繁出现的时代,这样那样的诱惑不断的向我们“招手”,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我们越要经得住诱惑。不断加强学习,注重自我修养。要始终不骄不躁、谦虚谨慎、保持一颗平常心和进取心。要扎实工作,淡泊名利,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处理得失,以奉献的精神服务官兵。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始终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旗帜为旗帜的。就像书中关于抗美援朝所写“那些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连一把炒面一把雪都吃不上依然冲锋不止的战士,那些在零下40℃严寒中单衣单裤作战冻死在长津湖畔的英雄,以他们惊人的牺牲为我们这些后来者赢得了今日地位。我们应该骄傲。我们也应该惭愧。我们千万不能吃尽这一老本。我们也应该为明天的中国军人留下点什么。”

二、立足本职岗位,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理想和价值。

理想和信念不是一句空话,因此,作为领导干部既要胸怀大志,更要立足现实,要着眼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地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用心钻研;要干一行,爱一行,通一行,精益求精,不断发展;要充分发挥岗位职责,埋头苦干,积极奉献。切实增强危机意识,积极、自觉、主动地开展工作,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提高,形成“人人爱学习、个个长能力”的浓厚氛围。正如书中关于中日甲午战争描述清朝军队“自从战争与人类社会相伴以来,还没有哪一种力量像海军这样,尤其检验一支军队的整体实力;也没有哪一种兵器像军舰这样,每一个战斗动作的质量都是全体成员战斗动作质量的总和。战场决定胜利,战场却不能孕育胜利。胜利只能孕育在充满单调乏味训练的承平。弄虚作假可以欺骗很多人,却无法欺骗敌人。”

三、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作为领导干部具有文化水平高,接受新鲜事物快的自身优势。但当前社会是个大发展、大变革、知识快速更新的社会,军队装备快速更新,新技术日新月异,新事物不断涌现,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充实完善个人知识结构;要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除了学习业务知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只有每个人的能力上去后,整体的能力素质才能提高,才能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勇于担当,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

作为领导干部具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但在现实工作中,也存在个别领导工作上拈轻怕重,个人得失上斤斤计较,遇有棘手问题或出现失误时,惯于推脱和撇清自己的现象。作为领导干部应勇于担当,在艰苦和复杂环境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要不怕苦累,不推不拖,积极干、主动干,敢于负责,不怕挫折,不怕承担责任。要不断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工作中不患得患失,要事事冲在前面、干在前面,有功多让,有过不推,处处发挥模范作用,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过硬的能力素质树立自我形象,赢得官兵认可。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气,以自身清风正气带动部队的整体正气,严格落实习主席提出的“十项规定”。

书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话,这些必须经常翻阅,直至记在心中。 “作为军人,更应记住那锈铁一样斑驳的事实:吉野未被撞沉,致远号却被一枚鱼雷击沉。”

“不知道有多少教训、创痛和遗憾随同那支舰队沉入海底。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反复打捞搜寻,一百多年过去了。以一个多世纪的光阴来思索,时间不能算短。上个世纪末风云变幻,这个世纪末依然风云变幻。今天追忆甲午,我们并非仅为朝烟波浩渺的黄海投下几枚孤寂的花圈,而是要通过那个空前惨痛的教训,再次体味中国军人承担的民族责任和历史责任。”

“记住那些日子,就是记住我们神圣的使命:保卫祖国安全,捍卫民族尊严。中华民族关键性历史进程中,要心胜!心胜,则强国、强军、强人心!”

当我们衣着光鲜的时候,我们要依然敢于亮剑,我们必须有就算

打掉一切重头再建的豪迈!今天,南海诸国宵小不时恶心我们;西边近邻印度时时不忘中印战争的耻辱,更有边界问题一直纠缠不清,战争之声不绝于耳;东有钓鱼岛问题尚未解决,结百年之怨的日本更是虎视眈眈;北边朝鲜核问题,还有贪婪成性的俄罗斯目前只是因大国利益表面上与中国结为一体,他日翻脸不过是眨眼之间!

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所遇何事,都要记得我们的先辈曾经这样无畏:在冰天雪地,面对无情猛烈的炮火,前仆后继,英勇无畏的冲锋着。那是我们的精神与力量源泉,怎可忘记!!

推荐第5篇:心胜读后感(推荐)

《心胜》读后感

韩冬

分行推荐了金一南教授编著的《心胜》,我拿起看了看,半天也没有放下。该书能获得诸多好评,有它的原因。它倡导的理念,是精神方面的东西,也是激荡人心的。读后,有以下体会:

1、《心胜》首次提出“心胜”这一全新概念。我们在今天这个高速发展、充满动荡、充满变化、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社会里,人人都充满着对力量的期待。真正的力量,应发自内心。我喜欢的一些句子:

战胜对手有两次,一次在心中; 穷,不仅指物质,也指精神。弱,不仅指体格,也指内心。 人活着,必需要有精神。 精神是什么?

是内心的力量,内心的光明。 内心有力量,精神才有定力。 内心有光明,力量才有指引。 真正的力量,首先发自内心。

圣经说:内心的光明若失去了,黑暗何等之大。

2、一些具体例子:从美国军官的视角,中国军队的实力更多表现在排山倒海、坚韧顽强、奋勇冲杀和不惧牺牲的精神方面。他们无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为何有那样视死如归的精神,黄继光,邱少云,王成这样的战斗英雄比比皆是。不是他们不怕死,是对胜利的渴望。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这是军人追求的荣誉! 志愿军将士,很多已经是身经百战,战术战役思维世界一流,然而由于武器的代差,他们不得已采用悲怆的人海战术,一息尚存,冲锋不止,在你换弹匣的火力间隙,就是我们冲上阵地的时候。

3、在和平年代,充满了没有硝烟的战争,所以仍然需要这种力量精神。

推荐第6篇:金一南

金一南:美军还能打仗吗?

2015-06-06 08:48:17 归档在 好文推荐 | 浏览 149149 次 | 评论 110 条

2001年,我到美国国防大学讲学,那几年间,凡是赴美访问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几乎无人不厌恶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中国处处长,那是一个典型的小人。不管你提什么要求,他都趾高气扬地推诿。后来,我们看见了他的另一副嘴脸。

那次讲学,美方反映不错,临时增加了一项议程: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史密斯会见我。这个议程最初报计划时没有,通知到我时已来不及向国内请示了,与我同去的外事处的同志问我怎么办,见还是不见?我说不就见个面嘛,见,有责任我来承担。

在与史密斯见面的过程中,令人讨厌的那个中国处处长,趾高气扬的嘴脸一下子变成了满脸的奴才相。我们到五角大楼后,在部长助理办公室外间接待室等待,平时牛哄哄的他见到我们客气得不行,照顾得细致周到,然后蹑手蹑脚走到办公室门前轻轻拉开一条缝,伸头悄悄看一眼又迅速关上,连第二眼都不敢看,退回来告诉我们“部长助理还在打电话”,一副生怕惊扰主人的诚惶诚恐样子。那种谨小慎微与平日里的耀武扬威,简直判若两人。

会见时,我与史密斯坐主沙发,他来回一路小跑搬来两把椅子,腰板挺直地坐在我们面前,两手平放在膝盖上一动不动,像个随时听候召唤的听差。史密斯与我开始谈话后,他又不知从哪里摸出个本子,开始一笔一画地认真记录,从始至终满脸虔诚和谦恭。

这个人,按照中国话说就是典型的“两面人”和“马屁精”。上司在与不在,完全两个姿态、两副嘴脸。美军就没有小人吗?一样有。但后来他没有被提拔。2003年,我陪同时任国防大学校长裴怀亮到美国访问,再去五角大楼时发现中国处长换人了,那个小人已经退役了。所以说,任何国家的军队中都有此类小人,关键看你有没有一个机制,能够防止这样的小人得势。

例如,美军《军人手册》所规定的美军礼节禁忌:不要当面赞颂领导,“当面直接赞颂长官或者上级是庸俗的,无论你对上级多么钦佩,当面赞颂都有阿谀奉承嫌疑,容易引起误解”。《军人手册》规定,如果你对上级非常佩服,非常尊重,请用以下三种方式表达:第一,对上司施以标准军礼。第二,认真执行上级指示。第三,尽职尽责,提高本单位战斗力。这不是规矩吗?规矩绝不仅仅是不许请客喝酒,不许拉帮结伙。美军把不许当面赞颂领导也立为规矩,就是为了防止阿谀奉承的小人得势。

美军中央司令部前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在海湾战争中战绩不俗,很多人预测他将会出任陆军参谋长一职,但海湾战争一结束他就退休了,为什么?

1997年我在美国国防大学学习,参谋长联席会议前主席科林·鲍威尔到国防大学演说,送给我一本他的新著《我的美国之旅》,就是这本书披露了施瓦茨科普夫没有得到提升的原因。因为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切尼讨厌他,认为他人品有问题。

书中描述:在飞往沙特首都历时15小时的航班上,乘客们排队上洗手间,切尼看见一位少校替施瓦茨科普夫排队,快到时喊一声“将军!”施瓦茨科普夫才慢慢腾腾地站起来,插到前面进洗手间。同一架飞机上的另一件事也被切尼看到了:一名上校双膝跪在机舱内的地板上,用手把施瓦茨科普夫的制服整理平整。

就因为这两件事,切尼认为他人品不行,不能出任陆军参谋长。我们可能觉得上洗手间找人排队和让人代为整理军装这类事不足挂齿,但他们觉得这是涉及个人品质的事情。所以说,任何军队都有朝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位高权重的高级军官,但如何用规矩把这些人管住,是从严治军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1995年,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迈克尔·布尔达上将胸前佩戴了两枚“V”字形战斗铜质勋带徽章,新闻舆论对他是否有权佩戴这两枚军功章提出质疑。美国海军条令规定,该徽章只授予直接参战并荣立战功的军人,且佩戴权利必须在荣誉证书中明确说明。

布尔达参加过越战、海湾战争,但荣誉证书中没有关于佩戴这个徽章的字句。他后来摘下了徽章,但人们仍然不依不饶,认为他除了私戴徽章,肯定还有别的事,开始深挖他在海军服役时的其他问题。1996年5月16日,布尔达上将自杀身亡,留下遗书:我违反了美国军官的荣誉准则,为了海军的荣誉,我今天选择死亡。

美国军官荣誉准则规定:第一,我们决不说谎。第二,我们决不欺骗。第三,我们决不偷窃。第四,也决不允许我们当中任何人这样做。当初我在西点军校看到这几条准则时,觉得标准太低了,不欺骗、不说谎、不偷窃就算“荣誉准则”了吗?军人的荣誉应该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啊!后来通过一个个事例才慢慢明白:军人荣誉并非开门就是高山大海,而是需要像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的。美军的军官荣誉准则,就是从最基础的决不说谎、决不欺骗、决不偷窃这些基点开始的。违反了这些基点,就被军队所不容、就被军人所不齿。所以,布尔达最终选择以死亡的方式来挽回荣誉。

另一例是担任过驻韩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的小约瑟夫·菲尔中将。他接受了一位韩国公民赠送的一支价值1500美元的镀金钢笔、一个价值2000美元真皮公文包,菲尔的家人还接受了3000美元现金,这些都没有按规定上报。菲尔中将解释说,送礼者是多年好友,接受这些礼物是为了两国关系,应该合法。调查人员对他的解释不予认可。

后来菲尔中将上交了收受的金笔和公文包,并以支票形式退还家人收受的3000美元。菲尔于2012年8月退休,军衔由陆军中将降为陆军少将。从中可以看出,美军通过严格的规矩,对各级军官出错做出防范。

不仅高级军官被规矩严格约束,美国总统也是如此。2013年5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联合记者会,恰逢下雨,奥巴马要身旁的海军陆战队士兵为他和宾客打伞,此举遭到舆论的强烈批评。

因为美军《海军陆战队手册》规定,男性士兵在穿制服时不能带伞和打伞,还规定:未获得海军陆战队司令的批准,任何官员不能向海军陆战队队员发出与手册条款相冲突的指令。总统也不能例外。奥巴马最后被迫承认自己违规,不得不向海军陆战队道歉。连总统都不能赦免,这就是规矩的力量。

1997年,我和一个同事在美国国防大学学习,每天晚上美国人用面包车送我们去包林空军基地吃饭。有天晚上下雨,基地里的美军在雨中列队行进。美军《军人手册》规定,军人在自然现象面前不能表现恐惧。美军条令还规定,军人可以穿雨衣,但不能打伞。因为打伞会影响手持武器,影响向长官敬礼。美军的这些规定,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这类规矩中国自古就有。汉文帝时,匈奴时时袭击北方边塞的百姓,文帝派了几位将军驻扎在边境以备匈奴。其中有位将军周亚夫,驻扎在细柳。一天,文帝到各军中去劳军。到前几位将军军寨中,一切顺利。快到周亚夫的军门时,提前派了先驱通告。不料,军士竟以周亚夫令“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为由不奉诏。待文帝到寨前,仍不开门。最后,文帝派使节正式通报,方开门迎入,而后军士又以周亚夫的军法为由,要求皇帝下马步行。等到见面,周亚夫称身被甲胄不便行君臣之礼,遂行军礼。

再回过头来看美军怎么通过各种规矩养护和培育军人血性的。

美军的住房和用车

我在美国国防大学学习期间,发现他们没有营房部门。校长、院长入住官邸,都是随任职命令搬入,随卸任命令搬出,“铁打的官邸流水的官”。其他军官住房也是自己的事情,可以住国防大学的军官宿舍,但要交钱,还不便宜。很多军官都嫌贵,在附近租住房屋。军人的住房津贴都在工资里了,不需统一建房和统一分房,想拿房子搞腐败也搞不成。

另外,他们也没有车管部门。美国国防大学全校就7辆车,1辆卡车拉设备,4辆面包车应付公务接待,2辆轿车,其中校长用1辆,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用1辆,这辆车还是该学院合并到国防大学时从五角大楼带来的。国家战争学院院长、武装力量工业学院院长两位二星将军,都没有配专车。

美军的“军车”也与我们的军车完全不同。我们挂军牌的车辆就叫军车,他们的“军车”基本都是军事用途的迷彩车辆,平时通过城镇时需先与市政部门联系,指定时间、路线通过。给少数高级军官配的车,牌子上有一个大大的“G”(Government第一个字母),即我们说的公务车,他们叫“政府车”。

这类车有严格的使用规定。美国国防大学校长的司机就跟我们说过,他每天行车只有一条固定路线:把校长接来上班,下班再送回去,然后把车开回国防大学。晚上如有计划的公务应酬可以去,但除此之外你想路上绕个弯或去办点私事,那就对不起了,这些私事你得回家开自己的车去。因为规矩使然,校长这位三星将军也觉得配车用起来很不方便,经常下班后把棒球帽往头上一扣,潇洒地开自己的车走了。

美军的预算制度

我们在美国国防大学学习,美方已作了预算:来时宴请一次,走时宴请一次,中间要请客吃饭则没有预算,只能AA制。

我们到昆特克尔的陆战队大学参观,时任研究中心主任克罗夫上校很热情,招待我们在军官俱乐部品尝鹿肉。那片丘陵山地梅花鹿非常多,经常有鹿被汽车撞死。我还真以为对方请客,见他们一桌坐了将近10个人,心想美军陪同吃饭的人也不少啊。哪想吃到最后,坐主人位置的格罗夫掏出个计算器,“叭叭叭”算了一下,然后宣布“每人11.5美元”。我赶紧问同事:“带钱没有?”他说带了,我们立即各自把钱掏出来数好,跟他们一样放在桌上。

在此过程中,陪同的美军军官们没有表现出一丁点儿不自然,反倒是我们颇觉不好意思。这就是美式请客,因为没有列入预算。全世界军费开支最大的这支军队,请人吃饭没有钱。

当时是1997年,美军的标准化供应——即固定划拨的经费已经占到全部军费的97%以上,机动经费只有2%多一点。钱管得很死,没有多大机动空间。回国后我们了解到,当时我军标准化供应的固定划拨军费还不到60%,这意味着有将近40%多的经费是机动经费,再后来又了解到:我们一个大军区三分之二的经费来自固定划拨,剩下的三分之一完全靠自己协调,这里潜藏着腐败滋生的重大隐患。

这几年,军队查处的一些腐败问题都是怎么发生的?一个又一个高级领导干部倒下,他们是如何变质的?当车子、房子、票子、位子、土地资产等问题对我们这支军队产生严重干扰时,还有多少精力去养育军人的血性和灵魂?

2008年左右,国防大学曾做过一个调查,了解部队主官主要精力分布。调查发现,消耗部队主官精力最多的是“协调”——协调上下关系、左右关系、军地关系等;其次是“安全”,即保安全、保稳定、不出事;再次是“管理”,保证部队日常工作和生活秩序;然后才是“训练”;最后一位是“作战”。

由此可知,这些问题才是我们这支军队长期存在的顽症。现在大家都在讲军事变革,对我军来说,检验军事变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通过变革,把各级主官的主要精力集中到训练与作战上去。

美军的军产管理

我们在美国国防大学学习结束时,走前结算单身军官宿舍的房费,发现整个国防大学连开发票的地方都没有。他们专门派一辆面包车,40分钟车程,把我们拉到迈耶尔堡(华盛顿军区所在地)结账。我很奇怪也不满意,问:“为什么非到这里结账?在国防大学结账不行吗?”管财务的文职老太太一头白发,告诉我说:国防大学所在的麦克奈尔堡,地皮、房屋都是华盛顿军区管辖的军产,国防大学没有权力进行任何财务结算。

我这才明白:原来华盛顿军区并不担负卫戍首都或防卫周边的任务,它只是管理华盛顿地区美军的全部军产。千万不要小看这一职责,军产归华盛顿军区管辖的军事单位,从五角大楼到各个军事机关和基地,想通过炒作地皮、出租房屋、开宾馆、开饭店、开商店赚钱赢利,根本就不可能。因为房屋地产等固定资产与你完全无关,你没有任何资格、也不具备任何法人权力能够卖地、租屋。

2006年8月,我参加中美首次联合军事演习,乘坐北海舰队的军舰靠泊夏威夷,停在珍珠港内。珍珠港港湾巨大,非常漂亮,唯有水上飞机码头锈迹斑斑、破烂不堪,因为水上飞机已经被美军废弃了。即便如此,其太平洋舰队也无权使用码头搞联合开发或军民共建,只能荒废在那里。也就是说,即使这块区域已经不能用于军事用途了,仍然是不可变更的军产。

美军绝不仅仅是武器装备先进和信息化程度高,它设立并严格遵守的这些制度更值得我们注意并学习。他们通过对人、财、物管理权限的周密设计,堵塞漏洞,实现制衡。我觉得,不是美国人不知道腐败、不想去腐败,是制度漏洞被堵得很死,腐败空间很小,难找机会,难寻手段。没有或很少有其他领域可以分心的军人们,只有安心本职,研究训练与作战。 美军的用人制度

一是岗位轮换。美军的岗位轮换非常普遍,在一个岗位任职,两年三年就轮换,顶多四年。1997年,我在美国国防大学学习,2001年又去讲学,仅仅间隔两年多时间,机关人员和教员几乎换光。除去几位资深的文职人员,其他人都不认识了。

他们有一个理论:如果一件事情熟悉到人闭着眼睛都能去干,人剩下的就全是惰性、没有创造力了。越对事情不太了解、不很熟悉,工作就越小心戒惧,在这种状态下反而成效更高、更富创造性。在一个岗位一干就是数年甚至小半辈子,在美军看来简直不可想象,制度上也不允许。

一次,国防大学防务学院组织外军学员去上海参观见学,上海警备区认真准备,接待周到,外军学员十分感激,特别是上海警备区的外事处长十分干练,协调能力很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告别晚宴上,有一位外军军官问这个处长:“你在这里干多少年了?”处长回答:“30年。”周围“轰”的一声,外军军官不由自主地惊呼起来。

一个军官可以在一个单位干30年,这对他们来说难以想象。对我们来说这算什么?我们有的同志在一个单位一干数十年,从列兵干到军长甚至大区级领导的不乏先例,外军则绝无可能。

美国军官告诉我们,他们军旅生涯的关键词就是“move”(调动)。通过不断的“move”,实现人员的普遍轮换,不但能保持军人的职业新鲜感,保持军人的活力和创造力,还能有效防止惰性和腐败,防止一个军官在一个单位长期经营,上下级之间产生人身依附关系。

他们为什么很难出现所谓“塌方式腐败”,军官定期轮换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这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所以说,军官任用轮换制度,是一项防止腐败、保持军人血性的有效机制。

二是军官的晋升。1997年,我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到五角大楼参观,陆军部曾提供过这样一个范例:当年要提升1978年西点军校毕业生,由陆军中校提升陆军上校,首先是计算机筛选,把在海外各总部服役的军官挑选出来,在太平洋总部、大西洋总部、欧洲总部、中央总部、南方总部服役的,计算机自动就把你排在前面了。然后再在第一线服役人员中筛选:有没有进入过危险地带?进入危险地带后有没有接触敌对火力?与对方发生交火行为后有没有受过战伤?

他们的军官提拔顺序,最高一层是在前方受过战伤的,第二层是接触过敌对火力的,第三层是进入过危险地带的,第四层是在前方总部服役的。至于在后方五角大楼或参谋长联席会议服役的,就被排到最后一层了。分层完毕,再在各个不同层次中分别进行“德才表现”考核。对他们来说,军官的经历永远排在第一位,学历、年龄不可能成为首要因素。

美军院校学员分配时有这样一种现象:被分配到一线服役的欢欣鼓舞,被分配到五角大楼或参谋长联席会议服役的反而一脸苦相,要求干一段时间后一定要到一线去。所以,美军内部就出现了“西点好战”现象:西点毕业生想去危险地带听枪响,想去打仗。不是说他们就不惜命。他们也惜命,但就是想丰富自己的从军经历。即便是为了尽快提拔、想当将军,也得到前方去。这也是利益驱动。

我们的军校毕业生的选择为何大多与他们相反,都想到北京,都想进总部?因为我们的军官,越有总部经历、越在领导身边工作越有提拔机会,这也是利益驱动。关键看一支军队的利益导向。美军的机制告诉你:军人利益最大化之点永远在前方,你的经历可能被主官忘记,但不会被计算机档案忘记,不会被晋升排序忘记。

三是多种激励。美军各种补贴名目繁多:海外驻防津贴、危险职务津贴、敌对火力津贴、紧急危险津贴、特别职务津贴、家庭分居津贴、掌握外语津贴等。美军上校服役30年、中校服役28年、少校服役20~22年必须退役,退役金自己计算。如一名上校退役,30年服役期间最高收入的三年平均年薪的75%,就是你的退役金。最初看见这样的条文,我认为是不必要的繁琐,是典型的文牍主义。什么叫“30年服役期间最高收入的三年”?不就是最后那三年吗?资格最老,收入肯定最高。但他们说不是。

给我举了一例:某陆军上校退役,退役金按照他以上尉身份在越南战场服役时计算。这位上校当时的军衔虽然是上尉,但那三年他的平均年薪最高。所以他们的军官退役时军衔虽然一样,退役金却五花八门,差别很大。上过战场的军官退役了,拿的退役金也远比一直待在后方的多得多。通过包括晋升选拔和物质激励在内的全套机制,以实现军人职业的普遍公平,以此养护和培育军人的血性。

血性是会夭折的,所以需要养护,需要培育。血性也是会沉睡的,所以需要唤醒,需要点燃。

最近,韩先楚的儿子写了篇回忆文章,让我提意见,标题是《一个军人之于国家的意义》。文章写的是当年韩先楚率兵打海南岛时所具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确,如果没有韩先楚这样的军人,我们今天很难谈开发海南国际旅游岛、谈博鳌会议、谈三亚白沙滩、谈亚龙湾基地。

军人之于国家到底有何意义?国家养育军人到底为了什么?有人说,军人的最大奉献是牺牲,是血洒疆场。我说不完全对,牺牲是军人最大的付出,但不是军人的最大奉献。军人的最大奉献是胜利。国家养育军人,不是让你到关键时刻一死了之。

当年甲午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水师提督邓世昌自杀、“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自杀、“镇远”舰管带林泰曾自杀,“镇远”舰护理管带杨用霖自杀……确实也表现出军人气节,但国家养育军队是用来维护安全、获取胜利的。签下一纸《马关条约》,任凭多少军人一死了之,也无法向国家和民族交代。对军人来说,胜利永远无可替代。军人生来为战胜。军人用胜利体现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不是用死亡体现这种忠诚。所以习主席讲,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这就是军人之于国家的全部意义。

推荐第7篇:散文集《心胜》读后感[小编推荐]

散文集《心胜》读后感

——刘培柱

每天早晚两个小时的通勤颠簸,多愿听听收音机。近日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节目,其精神内涵充满对正能量的召唤。由此而关注金一南少将这个人,关注到了他去年出版的首部随笔集——《心胜》。领略到了他以极其广阔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的气势,生动客观的记录了世界近当代历史上不为人知的史料和将帅命运,同时对中国乃至全球纷繁复杂的时局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

“心胜则兴,心败则衰”。作者《自序》开篇即讲到:穷,不仅指物质,也指精神。弱,不仅指体格,也指内心。举例道:1919年,清华大学教授马约翰赴美进修,看见中国同学大部分面色苍白,文质彬彬,心里难过。他后来一直对学生说四个“要”:“你们好好锻炼身体,勇敢,不要怕,有劲,去干。别人打棒球,踢足球,你也要去打,去踢,他们能玩儿什么,你们也要能玩儿什么;不要给中国人丢脸,不要人家一推你,你就倒;别人一发狠,你就怕;别人一瞪眼,你就哆嗦。” 这就是心胜——首先在心中战胜对手。 心胜,并非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从物质到精神莫不如此。不但造成自身“东亚病夫”般的孱弱,而且骄纵出别人“华人与狗不许入内”的癫狂。我们太多苦难,太多挫折,太多失败,太缺乏胜利激情对心灵的滋养和陶冶。不但出现了贾桂那样让他坐他都不敢坐,还要说一声“站惯了”的标准奴才,而且产生出那些签了不平等条约,却以让外国使节走杂役走的偏门获得心理平衡的昏庸官吏。对一个民族来说,这是何等的猥琐与可悲。鲁迅的《阿Q正传》,就是描绘这类精神萎顿之人,被欺压侮辱后千方百计用自我设计的“精神胜利法”聊以自慰。这不是内心强盛的表现,恰恰是内心极度虚弱的表现。它导致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衰亡。我们今天这个高速发展、充满梦想、充满动荡、充满变化、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社会里,几乎人人都充满着力量期待。政要们的力量期待,多属于物质期待;设想GDp发展到某日,国家拥有了何等财富,一切头痛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军人们的力量期待,则多属于装备期待;设想先进武器发展到某日,三军拥有了一流装备,前面所有障碍便都所向披靡。这些期待并非没有道理,却怕永远难以实现。一个人,一支队伍,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外在力量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恐怕都难以支撑。 真正的力量,首先发自内心。

今年“两会”后,“改革”一词甚嚣云上,不乏一些文人政客、专家“叫兽”们理论上的“头头是道”——沽名钓誉,甚或引发一些利益集团借改革之名攫取私利。所以,改革不能安于理论满足, 概念陶醉。今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复杂性和难度,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简单。如果下一个大决心诸多难题就都迎刃而解,也轻看了这场军事革命。理论演绎和实践操作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一旦进入实践,现实问题排山倒海般涌来:必须照顾利益、必须兼顾平衡、必须关心进退、必须保持稳定……多少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就这样被一个又一个“必须”捆缚得步履蹒跚。打破这些“必须”,只有最后、也是最强有力的一个“必须”是:必须夺取战争胜利。当前面那些“必须”让人心力交瘁的时候,只有最后这个“必须”,能够让我们真正振作起来。军队是干什么的?要军队为了什么?如果前面那些“必须”成为最后这个“必须”的障碍,还有什么成为“必须”的资格?

世上两大难事,一曰“要钱”,二曰“要命”。国税宗旨:“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公平、公正曰“为民”,严格执法,强制征收曰“为国”。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会使得税务人员思想混乱、瞻前顾后,滑入当今社会阴柔之气的泥潭。很多人看到了社会存在的不好的一面后变得消沉了,要么一味逃避,要么不停的抱怨。可以看到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如此剩下的就只有绝望。

习主席在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勇敢承担起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今天,我们接过了八一军旗,享受着前辈威名的庇荫。我们必须持续奋斗,锐意进取,真正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才能让下一代军人也踏上我们的肩膀,感受到这支军队继往开来的荣光。这是历史使命的呼唤,更是我们心中的火炬。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军人生来为战胜”——愿以此为鉴。

以上语句多源于自序本身而非“读后感”,只是重在“共勉”。

推荐第8篇:金一南讲座感想

金一南将军讲座有感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日子里,公司有幸请到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国防战略专家金一南教授主题为“苦难辉煌”为我们带来了一次名为“苦难辉煌——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索”的讲座。两个小时的讲座,金一南教授为我们讲述了这百年来中国人民救国的艰辛历程、党九十年发展所踏下的坚实脚印与流下的血水。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中国人“精神的图腾”的一系列感想。

曾经我们一度以为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夺取争权这28年来,一帆风顺,民心所向。用兵如神的毛主席、鞠躬尽瘁的周总理、领导改革开放的邓小平„„每一位党的领导人都犹如神助,一路领导共产党倾覆蒋家争权,最终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但是从金一南教授的讲述中,我们渐渐看到这些光鲜的表面下,共产党所踏过的荆棘、流下的汗水与血水。而这部分最真实也最艰辛残酷的历史,才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在这九十年里,最珍贵的财富。

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年零九年的飘摇岁月。无数爱国人士寻求着救中国的路径。从洪秀全发起的太平天国,到曾、左、李倡导的洋务运动。从康、梁推崇的君主立宪,到孙中山先生为之奔波一生的共和制,到最后爆发的五四运动中甚至把中国的一切落后责任都推到“孔家店”上。无数爱国者探求着救国路,但其中也有无数人曾步入歧途,无功而返。然而,最终历史的走到了一个分岔口——共产党提出“社会主义救中国”。历史的重担终于落在了共产党身上。但是社会主义是否真的能够救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来自苏联乃至世界的质疑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任何一个党派的存在都实属不易。一大的十三位代表中,五位脱党,其中甚至有两位成为汉奸;两位被开除党籍;四位在奋斗路程中光荣牺牲,最后硕果仅存的只有两位。而在救国的历程中,被后人神化的共产党同样面临着无数我们想不到的艰辛与磨难:南昌起义,数万官兵仅存800余人,在朱德的鼓动与带领下历经磨难走上井冈山,才有了井冈山朱毛会师;长征路上败战连连,损失惨重;被后人连连赞颂的“四渡赤水”四次战役两次是败仗,党在漫漫征程中历经了太多的沧海桑田,多少共产党员经不住磨难,脱党、叛党;多少共产党高层领导人在变动的局势中起起伏伏,甚至出卖了自己的同志,最后却在历史的长河中“身世浮沉雨打萍”而不知所终。但是同样,有无数人坚持了下来,枪林弹雨也好,抛头颅洒热血也罢,一路走下来,一路坚持下来,不抛弃不放弃。最终,是他们看到了1949年秋阳下飘扬的五星红旗,是他们被后人所铭记。听着金一南教授的讲述,感慨万千,是什么力量让共产党人坚持了下来,笑到了最后?是什么动力让他们用钢铁般的毅力在枪林弹雨中存活了下来?什么利益让他们在性命不保的局势下至生死于度外?在金一南教授的讲述中,也许我找到了答案。是信仰。是对社会主义一定可以救中国的坚信。是如火般的爱国心所历练出的信念:中国必存!

我相信,也是这个信仰,这个无数中国人心中相同的信仰,才让党从动荡中一路走来,越走越壮大。这个信仰,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种如今,中国迅速的发展,物质极其丰富。然而国民需要的,却是一个灵魂,一个图腾。一个全国人民精神的图腾。犹如俄罗斯的幼儿园师生在可以烈士陵园失声痛哭,年轻人举行婚礼会记得去烈士陵园鲜花,这样的国家,才是强大的,才是一个有凝聚力,有思想,有精神,牢不可破的国家。

金一南教授的讲话,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不知从什么时候,或者是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曾经那个充满凝聚力、充满信仰的中国开始流逝,那重新找回那份信仰,就是我们的责任。曾经的一百年,中国人在苦难中创建了新中国。一百年后,现在的我们,需要的不是从家长手中接过粉红色的钞票,而是从前辈手中接过中国这份沉重的历史。不是被神化的历史,而是真实的,苦难的,一波三折的溢满泪水汗水与血水的沉甸甸的历史。然后,我们才会有一份信仰,有一个灵魂,才能在下一个一百年,给中国,一个辉煌!

观杨善洲电影有感

观看杨善洲电影后,感受彼深。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和力量体现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我做起,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一个党员的真正含义。

在杨善洲通知退休前,他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他志在千里,植树造林,把“我要回家乡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这句话讲的铿锵有力,开始了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征程。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要求我们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不断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努力奋斗,不断磨练自己意志。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

通过学习杨善洲老书记的事迹,总结作为共产党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综合能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三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维护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党组织的决定,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四是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牢记“两个务必”,抵制腐败现象。

2、学习杨善洲老书记增强了自己的党性,提高了自己的水平。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同时还应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3、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同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甘愿放弃退休后的优越待遇,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山区的发展和山区人民生活的改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持了共产党员本色。我们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忠诚于党的事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

4、学习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节衣缩食、生活简朴,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任何私利。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富裕了,工作条件也更好了,但是我们不能丢掉这个好的传统,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营造崇尚节俭、朴素文明的机关良好尚。

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作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亿阳公司五大优势与五大不足

一、五大优势

1、一流的企业文化和办公环境

公司有着国际一流的硬件环境,制定了科学的发展战略,拥有一流、先进、实用的企业文化,我们还有不断优化的体制机制,好的战略战术、好的文化和意志是我们亿阳的软实力,资源力、赢利能力、控制力是我们的硬实力。包括做企业的“非常6+1”,六大要素和执行力已基本具备,亿阳的企业文化不仅实用,而且博大精深。

2、以人为本、以财为主、以法为纲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是亿阳企业文化的精髓。一个企业能够发展壮大,依靠的不是钱和物,而是人的聪明才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财为主,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作为商事主体,无论怎样强调财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相比,企业对财富的追求,不再是欲说还休的尴尬。只有拥有财富,企业才有实力改善职工待遇,企业才能为国家纳税,国家也才能强大,企业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以法为纲是企业经营的有力保障。一个企业经历23年的风雨,发展壮大,即使在最艰苦的情况下,也能坚持以法为纲的经营理念,这取决于企业领导人的远见卓识。

3、市场占有率和充足的资源

4、团队建设

二十多年来,亿阳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正是由于亿阳人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始终不离不弃的忠诚,才使亿阳历经磨难而不衰,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5、良好的发展平台,广阔的发展空间

亿阳是一支方向明确、纪律严明、执行力强、高效务实的队伍,这样一支极具战斗力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也是所有人都向往的一支威武之师。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为能加入这样的一个集体而骄傲。

二、五大不足

1、人力资源

亿阳发展23年来,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最深刻的教训是:我们在选人、育人、用人上下的功夫不够。我们现在有了世界一流的办公环境,有了比较好的行业基础和优势,又有了比较先进的、又在不断优化的机制,我们引进一些志同道合的、品德好、素质高、能力强、勤学习、善思考、会办事的符合我们亿阳用人标准的人才就这么难吗?其实不难!是因为我们下的功夫还不够,从观念和理念上重视不够!所以才导致至今在我们的事业上还存在诸多的遗憾和令人不满意之处。

2、增收节支

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更要体现出关键价值。在增收节支方面多采取一些务实的、有效的、具体的、可执行的、实实在在的措施和行动。但是,增收节支的具体措施要落实到人。最大的浪费是人才智慧的流失,是内部的消耗。节支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内部消耗,加快内部流程,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能说:“这件事不是我们部门负责的,与我无关,我没有义务解释。”而要树立“这些事都是我们亿阳自己的事”的意识,因为我们既属于一个利益共同体,又因为事业纽带、利益纽带、情感纽带团结在一起,我们的事业要想又好又快地发展,就一定要在增收节支和减少内耗上下功夫!

3、

推荐第9篇:德胜文化读后感

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

德胜规模不大,千人左右,也不太出名,还没有达到几十亿规模,聂圣哲也极少在媒体露面,但其影响力却远远超越了许多几百亿的公司,几乎每天都有上百人前去参访。数字是这样推算出来的:所有参访人员都有登记,一年接待人数大约22000人次,只多不少,日平均数就近百人。像磁石一样吸引各界人士前往参访的究竟是什么呢?是德胜独特的企业文化。德胜的核心价值观十分简洁、朴实: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要说德胜重视企业文化的缘由,那就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管理上 的问题,这些问题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去解决,就像“敲钉子”,从管理角度上讲是要有规范,要讲流程,上升到管理文化,那就是老老实实,凡事不走捷径。

“不走捷径”的理念提炼出来以后,就成为了普适性的管理哲学命题,并要求在所有的企业事务处理上都不能走捷径。

聂总总结说:“我们的价值观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企业经营中发生了问题、产生了偏差,认识到非如此不能健康发展,于是定出了这样的原则、这样的规矩,也就是选择我们的价值观,搞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经营需要产生的内在驱动力,不是花拳绣腿做给别人看的。这是一家“知足”、“知止”的公司,在现今十分鲜见。老子《道德经》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持盈保泰,长生久视之道。”德胜“不走捷径”的核心价值观已经上升到了哲学思辨的高度,有了这样的心态,这家公司比那些急着要做大、引资、上市的企业要优雅和从容很多。它在自己的小世界力快乐运转着,不慌不忙,诚实做事,琢磨着人性和管理的互动,自然而然成为一家高尚的公司。

推荐第10篇:《成长胜经》读后感

《成长胜经》读后感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成长胜经》,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比如《神奇的钟》让我知道:邪恶的心灵让世界变得乌烟瘴气,美好的心灵让世界充满美丽与和平;《辨别伪钞》:我们都知道可以那一盏灯来指引我们的脚步,那盏灯就是经验。但经验不会从天而降,经验只有通过实践积累才会获得……

这本书让我们变得:勇敢,开朗,乐观,自信,战胜困难,挫折和失败。这些故事,想荧光,一点点,一点点,照亮我们的心房。愿每一个小故事,都可以展开翅膀,会将真诚与善良,传向四面八方。

四年级:qwer2012

第11篇:德胜管理读后感

心得体会

——读《德胜管理》及《德胜员工守则》有感

最近公司发下来《德胜管理》及《德胜员工守则》两本书,让大家传阅学习。由于近段时间事情繁多,时间比较紧张,仅安排饭后、夜间各通读过一遍,没有充分的领悟其中的深邃,在这里只能做粗浅之谈。

首先拜读的是周志友先生主编的《德胜员工守则》,这本守则看得出是作者非常用心写的,并且是以员工利益为主而从实际情况中提炼而成。员工更能更好的理解,所以执行起来就很顺利。另一方面他在细节描述方面也做得很到位,感觉象司法解释一样,让员工知道那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不能做的后果是什么? 守则中严格苛刻的规章制度,初看之下,让人觉得十分苛刻,缺乏人性化管理的意味。但是看到关于企业文化的篇章,看到聂圣哲总监的讲话记录,慢慢有了这样的感觉,这些琐碎的条文,苛刻的纪律,对于德胜集团来说,十分重要,是成功的基石。严格而琐屑的规定,是为了形成一种习惯,一种认真负责的习惯。对于一个大部分员工脱胎于最朴实的农民的企业而言,这些详尽的条文显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德胜公司“长着民工的脸庞,却有着白领素质”的员工,也恰恰成了这些“繁文缛节”合理性的有力佐证。这种制度的约束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文化,这就是德胜管理难能可贵的企业文化。

综观这本书的内容,这是一个把价值观融进了制度规范的企业,把制度规范做到极细致的企业,把制度做成文化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烙进了每个员工心里的企业。也就是说在德胜,制度和文化不再是两张不相关的皮,德胜使其得到完美的融合。

《德胜员工守则》虽然精彩,也很有借鉴意义,但它只是打开了一扇门,让世人看见不同凡响的德胜,仍无法从书中了解德胜的全貌,而德胜有太多的管理亮点、特点和新鲜事,值得人们了解与借鉴。德胜在人本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上,是个很具代表性的典型企业,归纳起来,与其说聂圣哲是在经营一家企业,不如说他是在中国境内进行一场先驱性的管理试验!随后闲暇期间我又通读了温德诚先生著的《德胜管理》一书,更进一步的了解及深入分析德胜管理模式。

这二本书让我知道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价值观。相信大家看完这二本书之后会有同感。我们之所以都选择这样的公司,肯定不是它薪酬的吸引,而是一种氛围,一种舒心、诚心、温馨、和谐、拼搏奋进的氛围。

德胜公司同许多中国公司一样都制定有管理制度,但它所有制度都能坚持不懈地、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而这其中贯穿了一根主线,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制度服务于企业的价值观,执行制度上升到了对企业价值观或者说企业信仰是否坚持高度,这就解决了许多企业为制度而制度,搞不清制度为什么要不折不扣执行的问题,或者说,许多企业在制定制度时正是由于没有贯彻企业的价值观,或者在执行制度上没有上升到企业信仰这样的高度,才会在执行制度时流于形式。

在德胜公司,制度、规则、程序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有些行为准则在制度中并没有规定,完全是员工根据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取向自动、自发、自愿做的,在德胜公司有一句话:“只要是利于公司的,我都会去做”,由此可见,德胜公司 “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价值观已经真正溶于到了全体员工心里,已经变成大家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制度体系,并通过举止言行自然自发地流露出来,它的实质就是一种企业信仰。难怪德胜公司老板聂圣哲说:他对德胜公司的管理,首重的是企业价值观或企业信仰的建设,管理离开价值观和信仰是没有意义的。 一般企业多数员工的思想、行为与外部社会的人群没有什么两样,总想拿钱多一些,干活轻松一点儿,爱走捷径,缺少爱心,缺少诚信,见利思迁,自我中心等等。所以,一般企业与外部社会的世俗习惯没有形成落差,因而也就没有企业文化,有的只是世俗文化。企业文化要具备三个要点:

1、企业文化是大家都认同的,至少是90%以上的组织成员共同信奉的理念和规则体系。光是管理层提倡,或少数人坚持的理念,不是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是融入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和与此相应的具体的为人处世的准则、规则、制度体系。口头上讲的,写在文件上,贴在墙上的理念口号不是企业文化,只有深入到人们内心深处,积淀于心中的才是企业文化。

3、被动地按制度行事不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迫于外部压力和监督的他律行为,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主动的、自律性的行为,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行为表现。

一句话,企业文化,企业信仰是大家共同信奉的,深入内心的,也是自律、自愿、乐意而为的。

有了企业文化,管理就会很轻松,就会很有成效,就会长治久安,基业长青。想想看,如果90%以上的人都能自律、自愿、自觉地把事做好,都能乐意而为,公司那能做不好?管理能不省事? 企业文化就是到了无为而治阶段的一种管理方式。一个公司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是众多老板梦寐以求的,但是,要达到这一境界,需要管理层,特别是老板的巨大毅力,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将员工的世俗文化逐步改造、提升、进化而形成,这一方面要求老板和管理层以身心作则,因为,一定程度上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其次要求严格执行制度,通过被动的制度约束,形成员工固定的行为习惯,然后逐渐上升到自律、自觉的水平;三是说教、灌输和同化、淘汰。要求管理者把企业的价值观不断地向员工说教、灌输,重复的次数越多,效果就越好,让企业价值观溶到员工心里去,继而形成共同的信仰,当然,对那些不思悔改的人,只好请他们离开。

已上是本人阅读这两本书籍的心得,部分词句是摘录书中原文,也有部分词句定义是为加深理解查阅相关资料所得,两本书所涵盖的内容较为丰富,以上总结仅是个人针对书中谈到的企业文化及企业制度的一些愚见,如有不当之处,请同仁给予指正。

山东鲁王建工有限责任公司

李焕忱

2015年12月31日

第12篇:德胜读后感)[版]

《德胜员工手册》

——读后感

读完《德胜员工守则》,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书中所倡导的德胜的核心价值观:“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是德胜员工行动的纲领,是德胜一切制度、规则、程序及行为规范的设计准则。德胜所倡导的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所倡导的做君子而不做小人,所倡导的都是大道至简,不纠结小道理小问题,而是把所有人的行为准则以最简化最原则的一句话体现出来。对比大多数国内企业的功利、浮躁、小聪明和投机取巧,德胜的管理有非同一般企业的风格,不仅教会了员工怎样工作,更是教育员工怎样做人。做工作就要求不走捷径,走程序化道路;做人就要求诚实、勤劳、有爱心。朴实的话语,却透露出深刻的内涵,本来就是基本做人的原则和道德规范。

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和教育背景等都会导致大家对不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做事的原则,德胜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一点:以人为本,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回归原始排除个人意见,以大众共同认定的原则为基调来同化所有员工,是有大智慧及大意愿的表现。“我实在没有什么大的本事,我只有认真做事的态度”,德胜公司每一个员工在工作前,都要默念这句话,这种谦虚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放下架子,放低身段,你就能够倾听到最底层的声音,能够感受最底层员工的工作,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市场类似同类企业非常多,个人在公司的价值如何认定,个人如何体现自己在公司的价值,如何被公司其他部门及同事所需要,这本身是一个有竞争力有思想居安思危的公司所应该考虑的。

如果有一家企业,在它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公司自始至终没有设立总经理办公室,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所有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坚持亲自在第一线工作。

如果有一家企业,它的员工在进入公司时,都宣誓要“靠近君子,远离小人”,所有的员工都珍惜并保护自己的员工手册,把手册中的内容烂熟于胸。

如果有一家企业,永远不实行打卡制,员工可以随意调休,但在上班时间却满负荷地工作;员工在报销之前,都必须聆听财务人员宣读关于诚信的提示,“诚实”不再被嘲笑,而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每一个工作和生活细节中。

如果有一家企业,它的管理不但是通过制度来表达的,而且这些制度已经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内心深处,一丝不苟地遵守制度已经成为所有员工的信仰,成为企业的灵魂。同时,任何一个人进入这家企业——哪怕此前只是一个没有经过什么复杂的学校教育的进城打工的农民,都会很快适应并且确立这种信仰。

能做到这些符合人性最基础的公平及自由主义的原则,那么这样的企业,就能够成就百年基业。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在职业生涯中每个人都形成了个人的价值观,如何结合个人和公司的价值观,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是公司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德胜强调不要把成绩归功于自己,把责任推给别人,也不要把阴谋当作智慧,我认为这一切基础是大家形成共同的公理心,对于真正对公司有贡献忠心不二的员工必须要重点培养,对于争权夺利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员工必须提醒警告并考察督促。

个人认为德胜的这一切制度及文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公理心。在现实中每个公司都有优秀的符合德胜的员工,但是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付出了努力了,甚至可能现在没有达到要求但一直鞭策自己进步,而总有一些员工以他人劳动成果做为自己的功劳身居高位但影响他人团结及工作,如何不能保护这些对公司忠心有贡献的优秀员工的利益,不管公司的文化多好福利待遇多好,大家只会人浮于事,反正对公司而言做多做少都一样,没人看的到也没人看,这样长久下去,自然而然公司的工作氛围就被影响了。 我认为如果公司一切管理和人事安排都以公众认定的公理心来衡量,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员工,这样每个公司都能成为德胜这样的优秀公司。

第13篇:德胜管理读后感

心得体会

——读《德胜管理》及《德胜员工守则》有感

最近几个月来以来,我研读了《德胜管理》及《德胜员工守则》两本书,通过汲取新知识,深层次的解放了思想,实现了管理理念的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经过学习、反思,用德胜科学的管理理论武装了自己的头脑,更新了观念,振奋了精神,政治素质、管理理论诸多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增强。下面,就学习德胜管理一书所知、所感、所想总结如下:

首先拜读的是周志友先生主编的《德胜员工守则》,这本守则看得出是作者非常用心写的,并且是以员工利益为主而从实际情况中提炼而成。员工更能更好的理解,所以执行起来就很顺利。另一方面他在细节描述方面也做得很到位,感觉象司法解释一样,让员工知道那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不能做的后果是什么? 守则中严格苛刻的规章制度,初看之下,让人觉得十分苛刻,缺乏人性化管理的意味。但是看到关于企业文化的篇章,看到聂圣哲总监的讲话记录,慢慢有了这样的感觉,这些琐碎的条文,苛刻的纪律,对于德胜集团来说,十分重要,是成功的基石。严格而琐屑的规定,是为了形成一种习惯,一种认真负责的习惯。对于一个大部分员工脱胎于最朴实的农民的企业而言,这些详尽的条文显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德胜公司“长着民工的脸庞,却有着白领素质”的员工,也恰恰成了这些“繁文缛节”合理性的有力佐证。这种制度的约束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文化,这就是德胜管理难能可贵的企业文化。

随后我又通读了温德诚先生著的《德胜管理》一书,更进一步的了解及深入分析德胜管理模式,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1、挑战并颠覆传统的营销理念。在信息化时代,德胜公司零促销

手段,将现代营销理念臵于颠覆状态,使用了一种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正广泛流行的营销模式。不追求浮躁营销、浮夸营销、过度营销,保持平和心态和冷静头脑,另辟蹊径,还原诚信经商的本来面目,使质量、诚信成为市场竞争的绝对优势。为确保产品品质而谢绝增加订单,通过打诚信牌,使德胜成为行业中的领军者,煤炭行业同样可以借鉴此营销策略,以“高品质的产品延续生命”的理念,树立五沟精煤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2、完善制度,执行无条件。德胜制度结构的1:2:3,绝对独立的监督官、时时处处的规范化标准化,保证了制度的有效执行。制度难得不是制定,而是执行。德胜实行制度结构1:2:3,即制度要求条款、执行细则、检查程序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为1:2:3,破解执行难问题。在制度执行方面,德胜公司傻帽儿精神,痛恨耍小聪明,强烈反对提出一些做不到的、不能兑现的、无法操作实施的制度要求,制度一旦确定下来,就要求全体员工机械地、呆板地、僵化地、不折不扣的执行,一个字也不能改,要100%的执行,同时凡德胜制定的制度,都有详细的、可操作的执行细则和检查程序,特别是监督检查程序,是制度执行机制中的重中之重。通过环环相扣的措施保障公司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管理程序化,严格按程序办事。聂圣哲说,我们中国人的企业如果不搞程序化运作,只会死路一条。中国人不缺乏投机取巧和小聪明,爱走捷径,不按程序做事,藐视程序,偷工减料,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结果损害了企业的健康经营,影响了产品质量,最终搞垮了企业。德胜程序化管理,规定做每件事的具体程序。像“小区物业管理一日工作程序”,几点起床,什么时候开收音机,什么时候泡一杯茶自己喝,什么时候可以休息一下,都写得很详细。不断地重复这些程序,工作效率和质量就不断提高,麻烦的事情和问题

就不断减少,任务也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

3、真正的实现人本管理。德胜公司把企业的价值观精确为11个字: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通过岗前培训及公司的日常管理把这一价值理念深深灌输给每一位员工。同时,德胜认为勤劳、敬业的工作态度,远比工作知识、能力重要,勤劳的最佳状态就是认真,把“认真”作为德胜岗前培训的唯一内容,而且认真等于按程序做事,在培训期间,通过细致的工作,要求新员工按程序认真做事。我们在员工培训中同样可以借鉴,培养有德有才的员工;通过“干部下沉,末端切入”要求任何一位管理人员都必须到一线去,参加每月一次的干部劳动顶岗,不是走马观花,是实实在在的到操作岗位动手操作;在干部任免中,要求同等条件优先提拔与上级无血缘关系的员工,有效克服组织中人际关系复杂化的问题,从根本上使官僚干部无法混下去,有效的防止了干部官僚作风的产生,解决了我们社会长期难以解决的重大难题。结合我矿管理新模式,在干部管理上,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选贤弃庸的原则;在后备干部管理中,注重潜力、重视培养,把德才兼备的人员挖掘出来;真正实现人文关怀塑造忠诚员工。德胜公司的企业文化始终不认为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却致力于培养合乎理性的、合乎人类现代文明的组织忠诚。德胜员工的子女从小学开始每年都会收到德胜公司赠送的礼物;免费职工公寓设施齐全,空调、电视、洗衣机一应俱全,如果员工结婚搬出来租房子,公司还会报销50%的房租。除此之外,职工食堂每天为员工提供肉、蛋、鱼、蔬菜等多个品种,而每餐的价格只有2元,公司温暖的爱心氛围给员工强烈的归属感;对于那些有梦想,想出去创业的员工,德胜不仅接受他们办理1-3年的长假申请,而且保留公职和工龄,甚至可以为他们提供去新地方、新单位的路费。如果在3年内,

该员工想重回德胜,考核合格后,公司还可以提供相应的岗位。德胜点点滴滴的温暖做法将员工与企业从感情上紧紧联系在一起。

德胜长期的以诚相待换来了员工的忠诚。员工从内心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生存保障和终身依靠,树立为自己工作的意识,在工作岗位上安心的、踏实的、勤劳的工作,不随意跳槽,主动地、心甘情愿的去工作,员工的忠诚铸造了企业最大的财富。

由以上几点可见,德胜管理是制度规范、完善,执行力强的科学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使德胜获得成功,取得了长远的发展,通过学习德胜公司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吸取其精华,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更好的去工作,为王益联社发展保驾护航。

王益联社

黄 咏

2016年4月30日

第14篇:成长胜经读后感

书籍使人变得思想奔放;书籍使人成为宇宙的主人;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读一本好书呢?今天,我读了《成长胜经》这本书,受到了深深的感动。

每一滴水,投身宇宙,会映出太阳的光芒;每一朵花,拥抱雨露,会绽放迷人的春光;每一颗心,迎向阳光,阴影将会无处可藏。没有莎莉文老师的鼓励,就没有海伦.凯勒的巨大成功;没有诸葛亮的鼓励,刘备就不会产生回复汉室的决心。鼓励,每个人都有,只要轻轻一撒,被鼓励的心田会开出芬芳的花。

1999年,土耳其发生了严重的地震,许多房子倒了,很多人被埋在了废墟下面。两天后,救援人员在一处废墟的缝隙下看到了一幕惊人的画面:一位母亲,两手撑地,她的背上压着无数的石块。而在她用手撑出的空间里,躺着一个小女孩。

救援行动从白天进行到黑夜,但当救援人员将小女孩抱出来时,发现已气绝多时。于是救援人员对母亲说:“你女儿还活着。”他知道,如果母亲听到女儿死去,就会失去求生的意志。

听到女儿还活着,母亲如释重负地笑了。

爱是心灵的花粉;爱是快乐种子;爱是永恒的花朵……

第15篇:心读后感

心读后感

(一)

工程学院2016级 帅青照

《心》作者夏目漱石,日本作家。

在这篇书评之前,我想先问一个问题,你是否因为内心的自私而造成过永生难以释怀的过错?我一向不喜欢看外国的书,我的记忆力不好,那些直译过来奇怪的名字,我记不下来。每次阅读外国书籍,我总是翻回去好几次查看人物名称及关系。但在看到这本书的一瞬间,我便知道,这本书,我非看不可。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又或许是最近心里无法排去的郁闷,这本关于矛盾,惆怅,无助的书,拿起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放下。

这本书不同于其他书的地方是它没有难记的名字,它的主要人物不过三个人,作者,先生,k,而其他人物都只是这三个人的附属品。简单明了的人物关系,徐缓沉静而撼人心魄的笔致,幽微的人心,这本书展现了近代知识分子矛盾,惆怅,无助的精神世界。(此话改编于《心》这本书的简历)

文章的前两部分,都在写作者和先生之间的接触,从认识到熟知,从作者的角度展现了先生的性格。先生没有出门工作,性格孤僻,鲜少与他人有往来。在往来之中,作者对先生的敬佩程度一步步加深,却发现了先生身上许多的疑点。或许是先生曾经受过伤,所以对很多人的接近持抵触状态,起先对作者也是若即若离,对作者并没有任何热情的表示。在某次散步中,先生突然问起来作者家庭状况,并多次强调作者要在父亲死前就把遗产拿到手,引发了作者和先生的一次最大的冲突。先生说,大多数的人平时都是好人,但在某一个牵扯利益的时候,便变成了坏人。先生每月都会去墓地拜访一个早逝的挚友,却不曾带过任何人,包括先生挚爱的夫人。而每次在这个墓地碰到作者时,先生的眼里都盛满了厌恶,迟疑等各种情绪。这一切的一切,都显示了先生有段不愿提起的过往。先生和夫人是极其恩爱的一对,因此作者曾想从夫人口中得知先生为何变成这样,夫人只是说,我不知是他因为厌恶这世人而厌恶我,还是厌恶我和这世人。先生的过往越来越扑朔迷离,作者却因为父亲的病重无法再和先生继续交谈。

作者的父亲临终的最后一晚,作者收到了来自于先生厚厚的一封信,先生一向不回复作者任何书信,作者讶异之余,匆匆打开了这封信,却看到了先生已离世的消息。在火车上,作者仔细的读这封书信,写的正是先生不愿提起的过往。

先生的父亲和母亲由于可感染的伤风,前后几天离世,留下了不到二十岁的先生和一笔可观的财富。先生的父亲很喜欢和相信先生的叔叔,所以在父亲死后,先生便把一切家产交给了叔叔管理。在拒绝叔叔想要把堂妹嫁给先生之后,先生发现,那些家产逐渐被叔叔盗走。这一打击让先生对身边一切的人都充满了怀疑,连其他人眼里完美的叔叔,都做出了这样卑鄙的事,先生怎么能再相信别人。变卖了一切家产,先生搬出了宿舍,租住在一位美丽的小姐家(即后来的夫人),在小姐与其母亲的照料下,先生逐渐走出心里阴影,同时也对这位美丽的小姐偷偷动了情。为了帮助沉迷于佛学和相信那些苦修的挚友k走出心理,先生把k带入了小姐的家。在点滴接触中,k逐渐改变,先生却越来越忐忑,没有k帅气的外貌,没有k优异的成绩,先生害怕小姐倾心于k。在各种猜测中,先生发现小姐经常与k单独相处,先生的猜疑之心越来越严重。在某个夜晚,先生纠结了很久要不要告诉k自己喜欢小姐这件事时,k先行一步告诉先生他也喜欢小姐。先生在巨大的震惊中,先是利用k的弱点让他放弃了小姐,又偷着告诉夫人(小姐的母亲)自己喜欢小姐,请求夫人将小姐嫁于他。当小姐和先生定下婚约后,k也从夫人那里得知了这件事,前两天并没有特殊的表现,却在某个深夜切开了脖子的大动脉自杀了。先生无比愧疚,将k埋在离家比较近的坟墓中,每个月都会去祭祀k。先生无法将自己内心的愧疚告诉小姐,也无法面对间接杀死k的自己,终日闲职在家,也不愿与人接触,甚至也无法与小姐正常交流。最后,在巨大的压力之中,先生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得不说,这是一场悲剧,由于年少的妒忌和猜疑,毁掉了两条人命,毁掉了三个人的幸福。其实在现实中,很多人都因为身边的人比自己优秀,而产生妒忌等负面情绪,大部分的人都能够压抑住自己内心的想法,然而也有少数人做出了无法挽回的事。其实,我们没必要妒忌别人,反而在这些人身上我们能学到很多。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内心,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做出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事。

《心》读后感

(二)

在老师的推荐下捧起了夏目漱石的《心》开始品读。在看完了中文翻译的版本后竟疯狂的想看看日文原著。最终,在网上找到了日文的版本。在两个版本对照着的阅读下,我完成了对这篇巨著的阅读,虽然仍然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还是写下了自己对于它的一点感悟。总体来说,虽然我并没有看过太多的日语著作,但是对于日作,我并不喜欢。太多的无病呻吟,太可怕的委婉措辞,而对于日本文化的不了解,让我无法理解作者著作的目的与意义。反而让我感觉这平平淡淡的叙事里面到底表达了什么样的真理。

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以及被成为“先生”的另一个角色。从一开始作者便把“我”与“先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大学生的“我”对于“先生”独到的思想,独到的行为方式不仅赞赏且佩服,并常常到“先生家”与其产生思想上的碰撞,而在这一过程中“我”经历了父亲的死,“先生”的自杀,并了解了“先生”的过去。“先生”在被自己的叔叔骗走了父母的遗产之后对人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并远走他乡独自在东京生活。在这期间喜欢上了房东的女儿,但却因过去的阴影,()让“先生”不敢肯定自己对她的喜爱。而当出现了同样喜欢小姐的“K先生”后“先生”感觉到了危机,他抓住了“K先生”的弱点抢先向房东提亲了,虽然最后他与小姐结为夫妇,但“K先生”却自杀了。从此“先生”把自己封闭在狭窄的空间里,并且不怎么与人交流。他活在寂寞与孤独中,对于“K先生”的死他很自责,最后他也选择了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一部非常完美的心理小说,在这里我看到了人性的丑陋与世故,在巨大利益的面前所有的亲情、友情、爱情都有可能化为乌有,而更可怕的是你却不知道这样的人什么时候会从好人变成坏人。小说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压抑苦涩、厌世悲观等灰色基调的画卷。

小说一开始“先生”便常常与“我”谈论到人性的问题。“我”虽然觉得“先生”有满脑的伟大的思想,但他却不想把这些公诸于世,并且常会在不经意间说出一些让“我”觉得无法理解的结论,我认为这是与先生的过往有关的。“先生”曾经说过“我被人欺骗过,而且是骨肉至亲欺骗的。我决不会忘记。他们在我父亲面前装作好人,父亲刚闭眼就变成了不可饶恕的没有良心的坏蛋。他们家给我的屈辱与损害,我从孩子时起一直背负到今天,大概要背负到死吧。这时我至死也不会忘记的。但是我又不能去报仇,说起来,我现在要做的是超出个人的仇恨。我不仅憎恶他们,而且憎恶一切他们所代表的人,这样的人太多了。”人性本善,但是金钱却经常蒙蔽我们的双眼,就像先生这样被自己的骨肉至亲欺骗也是常有的。人都是虚伪的动物,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每个人都把自己伪装起来了,在利益面前每个人都想伸出自己的魔爪,于是在美丽的微笑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个天大的阴谋,但是在这糖衣炮弹下你却无法分辨这到底是真是假,就像“先生”所说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会在什么时候从好人变成坏人。而在经历了巨大变故之后人往往会变得沉默和不信任,就像“先生”那样。每看到一个笑脸都要怀疑这背后的真实性,让自己宁愿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也不愿意与人过多的接触,并且再也没有办法真诚的接受所谓的关心与爱护,或者就必须在即将失去的时候才会幡然醒悟,更有可能会做出另自己终身遗憾的事情。人或许都是脆弱的,我们都太容易受伤,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但有的时候当这奢求已久的关怀到来时你已经失去了接受它的能力了。

小说中“K先生”和“先生”最后是以自杀收场。他们同时爱上了房东的女儿,但却是“先生”使诈先行一步向房东提亲了。得知真相的“K先生”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于是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从此“先生”活在了永远的自责里,虽然他成功迎娶了小姐,但他却永远觉得自己是卑鄙的、可恶的。当初是的他是如此的憎恨欺骗,是欺骗让他一无所有并且必须得远走他乡,但现在的自己却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朋友,这让他对人、对社会产生了厌恶,他把自己封闭了,他的性情大变,他的内心除了自责就是孤独。他每个月去给“K先生”扫墓,但这却仍然无法让他摆脱心里的阴影,并且这些事情又都是无法跟妻子启齿的,最后“先生”也自杀了。这是深受明治精神影响的知识分子的悲哀。

小说发表在1914年,作者以强烈的批判的笔触直指专制时代知识分子中利己主义者可恶、可悲、可叹的孤独内心世界。作者在书中巧妙的安排了五个死亡事件,沉重的死亡背后都暗示着些什么。明治天皇的死暗示着明治社会的结束,乃木大将的死暗示着武士道军国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父亲的死暗示着一部分国民崇尚天皇,把自己与天皇政体一体化的愚忠,先生的死暗示着深受明治精神影响的知识分子的悲哀。而“我”是书中唯一一个代表着日本的未来和希望的人物,“我”是一个年轻、不谙世事、正直求知的人。在与“先生”的思想碰撞中,我会坚持自己的看法,而在对于“先生”思想不理解的时候“我”会一步步地向先生求证直至得到答案为止。虽然“我”代表着先进的思想,但是“我”也有苦恼的时候,贵为大学生却只能空有一身的学识,毕业之后却也只是为自己的工作而发愁,大学时代的激进,大学时代所有的思想大多也只能成为泡影了。毕竟在前途迷茫的时候活下去才是至关重要。

反复的阅读才明白为什么本书会取名为“心”被欺骗之后的苦闷和无所适从,而欺骗别人之后的自责和孤独,还有那看不见的未来,都在心里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先生”在遗书中讲述到自己的孤独与绝望:“我是孤寂的,我常常感到好像跟任何方面的联系都被切断了,在这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住着似的。”作者在此也写出了人性深处的原始悲怆,令人沉思和震撼。

2012年2月3日

第16篇:《心》读后感

读《心》有感

自从文学课上老师给我们看过一小段《心》的视频后,我就对这个小说非常的感兴趣,课后自己去查阅和了解了相关资料。

《心》讲述的是“先生”结识并爱上了房东家的小姐,同时也赢得了房东太太的好感,但却因年少时曾受到叔父的欺诈而对他人时存戒心,迟迟不能表白自己的心意。后来,“先生”的好友K住进了房东家里,也爱上了小姐,直率的K向好友“先生\"表白了自己的心事,“先生”在表面上批评K“不求上进”,背地里却偷偷地向房东太太提出要和小姐结婚。知道了这一切真相之后的K在绝望中自杀了,同时K的死也留给“先生”一生的不安和自责,婚后的“先生”一直无法忘却K,他的内心无比的寂寞,终于也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其实大多数关于《心》得评价都是人性层面的思考。先生从一个有道义,有进取心,有修养,有毅力,有理想的进步青年,由于经历了亲人的欺骗,而看清了社会的种种不光彩的一面。他就变成一个极度恐慌,多疑的人。但后来,由于自己欺骗了K,使得K走向了自杀之路。\"先生\"由一个原本善良的人,变成一个多疑不安的人,再变成一个忏悔者。这些说明都说明人的本性,最初都是纯净,单纯,无杂念的,但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是会选择拯救自己的向上的路?还是选择毁灭自己的向下的路?选择的不同带来的结果也自然不同,自己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所以有\"人之初,性本善\",之后有的人变为\"恶\"是因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恶\"的路,让自己\"恶\"起来,而还有的人选择\"善\"行,让自己理解社会的现状之后继续\"善\"下去。

在这我想就另一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思考。这部《心》里更令人动容的是那些悲剧的发生和结果中的心灵剖析。不认为导致K和先生自杀的原因是为爱情,而应是孤独。K在遗书中说:其实我早该死的,不知为何会活到现在。老师在遗书中说:一直在捆绑我的心的那股神奇的力量,虽然紧紧扣住我的心不让我有任何活动,但是给了我走上死路的自由。在引用的乃木天皇的遗书中说:在西南战争中被夺去军旗以后,我一直想要以死赔罪,直至活到今日。这种向死的悲情在于,他们也挣扎过,为爱,为责任,却终将被自己格格不入的思维和无法消解的过去所吞噬。我觉得这个故事、以及故事里的人都很悲哀,即使是那个旁观者“我”,行文中都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和失望。以至于概括不出一个合情合理的中心思想,只觉得都被那种情绪吞没了。《心》是夏目漱石中后期的作品,关于知识分子的爱情悲剧。如果把它放回时代背景中,那么且引文中一句话:“我们出生在这个充满自由、独立、自我的时代,作为代价,我们不得不学会品尝孤独的滋味啊。” 其实一直以来不知道为什么,日本文学给我留下的印象总是平缓的语气和压抑的情绪,日本文学作品中“哀”的气质很浓厚,大概和这个民族的气质有关,普通平凡的生活节奏里隐藏着的丰沛思想和悲怆情绪。这样一来,也就不难理解《心》和日本文学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在日本如此的受欢迎了。

第17篇:金一南:腐败的根由

金一南:腐败的根由

中美军队的规矩与用人制度比较

美国防大学空军教研室主任伦道夫上校来我校讲学,我陪他参观长城,第一辆是外事处的车,我们坐第二辆,后面还有一辆车拉着伦道夫的同事。他在车上问我:贵校有多少辆车?我说,将近400辆吧—其实我们有500多辆。他大吃一惊,瘫在后座上不再说话,仰着头一个劲儿转眼珠子。美国国防大学总共只有7台车维持学校的日常运转。任何军队都有小人,关键是有没有一个机制,阻止小人得势。譬如美军《军人手册》就有明确规定:不许当面赞颂领导。全世界开支最大的美军,高级将领请人吃饭没有预算。1997年,当时美军的标准化供应,即固定划拨经费,已经占到全部军费的97%以上,机动经费只有2%多一点。而我军标准化供应的固定划拨军费还不到60%。当年*到国防大学考察,国防大学向总部打报告要8000万元。总部已基本同意,*来是最后落实。那天把谷副部长招待得不错,他一高兴就现场拍板:再多给4000万,总共1亿2000万!把大家吓一跳。美国军官荣誉准则规定:第一,我们决不说谎。第二,我们决不欺骗。第三,我们决不偷窃。第四,也决不允许我们当中任何人这样做。

——王育琨记

近日,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继《心胜》畅销50余万册后,推出其姊妹篇《心胜2》。在新书《心胜2》中,金一南将军则提出“灵魂与血性”才是“重中之重”。有灵魂就是信念坚定;有血性就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心胜2》满怀深情与崇敬地描写了父辈们为革命奋斗终生的感人故事。书中赞道:“这是一批不折不扣的真人。什么叫真人?说真话、办真事、信真理。”原文:解放军一个数字让美军上校大吃一惊摊在车后座

克格勃向斯大林举报朱可夫贪污。斯大林派他去外地出差,克格勃趁机到家里搜查,把财物全部拉走上报。朱可夫回来看到事已至此,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沉痛不已。最后署名不敢提自己苏联元帅军衔、陆军总司令的职务,只以“布尔什维克朱可夫”落款,要求保留党籍。

鉴于朱可夫在卫国战争中的卓越贡献,斯大林同意给朱可夫保留党籍。今天,朱可夫骑着高头大马的青铜塑像就立于莫斯科红场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前,这是多么辉煌的历史地位,当年差点儿被貂皮大衣、油画和水晶器皿给毁了。 所以,我军有问题,外军也有这样的问题。朱可夫再能打仗,没有规矩也就无从约束。这就是习主席讲的,要立规矩。如果没有规矩,任意胡来,谁都要出问题。 作为参考借鉴,不妨对比一下美军的规矩。

2001年我到美国国防大学讲学,凡是赴美访问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几乎无人不恨五角大楼(美国防部)中国处处长,那是一个典型的小人。你提什么要求,他都趾高气扬地推诿。但后来我们却看见了他的另一副嘴脸。

那次讲学过程中,美方临时增加一项议程:国防部部长助理史密斯会见。这个议程不在最初的计划中,当时又来不及向国内请示,与我同去的外事处许斌问怎么办,见还是不见?我说不就见个面嘛,见,有责任我们承担。

与史密斯见面过程中,最让人讨厌的那个中国处处长,趾高气扬的嘴脸一下子变成满脸的奴才相。我们到五角大楼,在部长助理外间接待室等待,平时“牛皮哄哄”的他见到我们客气得不行,又让座又倒水,然后蹑手蹑脚走过去把里间的门轻轻拉开个缝,伸头悄悄看一眼又迅速关上,连第二眼都不敢看,退回来告诉我们“部长助理还在打电话”。一副生怕惊扰主人的诚惶诚恐样儿。那时的谨小慎微与平常的耀武扬威对照,简直判若两人。

会见时,我与史密斯坐主沙发,他来回一路小跑搬来两把椅子,腰板挺直地坐在我们面前,两手平放在膝盖上一动不动,像个随时等候召唤的听差。史密斯与我开始谈话了,他又不知从哪里摸出个本子,迅速开始一笔一画地认真记录,从始至终满脸虔诚,满脸谦恭。

这个人,按照中国话说是典型的“两面派”和“马屁精”。上司在与不在,完全两个姿态、两副嘴脸。不过,两年以后,我们陪同裴怀亮校长到美国访问,再去五角大楼时,发现中国处处长换人了,那个小人已经退役了。

所以,任何军队都有小人,关键是有没有一个机制,阻止小人得势。

譬如美军《军人手册》就有明确规定:不许当面赞颂领导。“当面直接赞颂长官或者上级是庸俗的,无论你对上级多么钦佩,当面赞颂都有阿谀奉承嫌疑,容易引起误解。” 同时,《军人手册》建议用以下三种方式表达对上级的钦佩与尊重:第一,施以标准军礼;第二,认真执行指示;第三,尽职尽责,提高本单位战斗力。

这不是规矩吗?规矩决不仅仅是“不许请客喝酒,不许拉帮结伙”。美军把“不许当面赞颂领导”也立为规矩,就是为了防止阿谀奉承的小人。

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Norman Schwarzkopf ),在海湾战争中立下战功,很多人预测他会出任陆军参谋长,但海湾战争一结束他就退休了,为什么?

1997年,我在美国防大学学习,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Colin Luther Powell)到国防大学演说,送我一本他的新著《我的美国之路》(My American Journey),书中披露了施瓦茨科普夫没有得到提升的原因:国防部部长切尼讨厌他,认为他人品有问题。

书中描述:在飞往沙特首都历时15小时的航班上,乘客们排队上洗手间,切尼看见一位少校替施瓦茨科普夫排队,快到时喊一声:“将军!”施瓦茨科普夫才大腹便便地站起来,插到队伍里面。不止如此,切尼在飞机上还注意到,一名上校双膝跪在施瓦茨科普夫面前,帮他整理制服。

这两件事,在很多人看来可能不足挂齿,但切尼认为他人品不行,不能出任陆军参谋长。所以,尽管施瓦茨科普夫海湾战争打得不错,打完却很快退役,失去了出任陆军参谋长的机会。可以说,这是他们对权力的监督、规范和制约。 任何军队都有朝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位高权重的高级军官。如何用规矩把人“规”住,是从严治军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1995年,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迈克尔?布尔达(Jeremy Michael Boorda)上将胸前佩戴了两枚“V”字战斗铜质勋带徽章,新闻舆论对他是否有权佩戴这两枚军功章提出大量质疑。 美国海军条令规定:该徽章只授予直接参战并荣立战功的军人,且佩戴权利必须在荣誉证书中予以说明。布尔达参加过越战、海湾战争,但荣誉证书中没有关于佩戴这枚徽章的说明。

他后来摘下了“V”字徽章,但人们仍然不依不饶,“既然假徽章都敢戴,肯定还有别的事。”开始追查他在海军服役期间的其他问题。

1996年5月16日,布尔达上将自杀身亡。留下遗书:我违反了美国军官的荣誉准则,为了海军的荣誉,我今天选择死亡。

美国军官荣誉准则规定:第一,我们决不说谎。第二,我们决不欺骗。第三,我们决不偷窃。第四,也决不允许我们当中任何人这样做。

当初我在西点军校看到这几条,觉得标准太低了,不欺骗、不说谎、不偷窃就算“荣誉准则”了吗?军人的荣誉应该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啊。后来通过很多事例才慢慢明白:军人荣誉并非开门就是高山大海,同样需要日积月累、集腋成裘。美军的军官荣誉准则,就始于最基础的决不说谎、决不欺骗、决不偷窃。违反了这些基点,为军队所不容。

另一个事例,是驻韩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小约瑟夫?菲尔(Joseph Fil)中将。他接受过一位韩国公民赠送的一支价值1500美元的镀金钢笔、一个价值2000美元的真皮公文包,他的家人还接受了3000美元现金,这些都没有按规定上报。 菲尔中将辩称,送礼者是多年好友,接受这些礼物是为了两国关系,属合法范畴。调查人员对他的解释不予认可。后来菲尔中将上交了收受的金笔和公文包,并以支票形式退还了家人收受的3000美元。

菲尔于2012年8月退休,军衔由陆军中将降为陆军少将。可见美军通过严格的规矩,对各级军官的违纪行为做出防范。

不仅高级军官受到规矩的严格约束,美国总统也不能例外。 2013年5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联合记者会。恰逢下雨,奥巴马要身旁海军陆战队士兵为他和宾客打伞,此举遭到强烈批评。因为《海军陆战队手册》规定:男性士兵在穿制服时不能带伞和打伞。还规定:未获得海军陆战队司令的批准,任何官员不能向海军陆战队队员发出与手册条款相冲突的指令,包括总统。奥巴马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违规,并向海军陆战队道歉。 还是1997年,我和一个同事在美国防大学学习期间,每天晚上美国人用面包车送我们去包林空军基地吃饭。有一天下雨,基地里的美军在雨中列队行进,我们的车停在距餐厅门口约20米处,同事下车就向餐厅跑。我说,他们都没跑,我们也别跑。

美军《军人手册》规定:军人在自然现象面前不能表现恐惧,不能一下雨,夹个军帽就跑;军人可以穿雨衣,但不能打伞,打伞影响手持武器,影响向长官敬礼。这些条款,的确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类似的故事,中国古代也有。司马迁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记载: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以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这段文字,绘声绘色描述了周亚夫严格治军、见了皇帝也“介胄之士不拜”的大将风范,以及汉文帝在“群臣皆惊”时表现出的大气胸襟。

规矩成就血性,血性彰显规矩。再来横向对比,看看美军是怎么通过各种规矩,养护和培育军人血性的。美军的住房和用车在美国防大学学习期间,我发现他们没有营房部门。校长、院长住的官邸,都是随任职命令搬进,随卸任命令搬走,“铁打的官邸流水的官”。其他军官住房也是自己的事情,可以住国防大学的军官宿舍,但要交钱,还不便宜。很多军官嫌贵,都在附近租住房屋。军人的住房津贴含在工资里,不需统一建房和统一分房,想拿房子搞腐败也搞不成。 另外,他们也没有车管部门。美国防大学一共就7辆车:1辆卡车拉设备,4辆面包车应付公务接待,2辆轿车—校长1辆,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1辆—还是该学院合并到国防大学后从五角大楼带来的。国家战争学院院长、武装力量工业学院院长,两位两星将军,都没有配专车。

美国防大学空军教研室主任伦道夫上校来我校讲学,我陪他参观长城,第一辆是外事处的车,我们坐第二辆,后面还有一辆车拉着伦道夫的同事。他在车上问我:贵校有多少辆车?我说,将近400辆吧—其实我们有500多辆。他大吃一惊,瘫在后座上不再说话,仰着头一个劲儿转眼珠子。我明白,他难以理解一个国防大学怎么能有那么多车,就像我们也难以理解他们怎么能用7台车维持学校的日常运转。 美军的“军车”与我们的军车完全不一样。我们挂个军队的白牌子就叫军车,他们的“军车”基本都是军事用途的迷彩车辆,平时通过城镇需先与市政当局联系,指定时间、指定路线通过。

给少数高级军官配的车,牌子上有一个大大的“G”(Government首字母),即我们说的“公务车”,他们叫作“政府车”。这类车的使用也有严格规定。

美国防大学校长的司机跟我们说过,他每天往返于一条固定路线:把校长接来上班,下班送他回家,然后把车开回国防大学。晚上,计划内的公务应酬司机可以负责接送,若是私事,譬如路上绕道买点东西或去看个战友,对不起,那就不行了,您得回家开自己的车去。时间长了,校长这位三星将军也觉得“政府车”不方便,经常下了班把棒球帽往头上一扣,开自己的车走。美军的预算制度我们在美国防大学学习,美方有明确预算:来时宴请一次,走时宴请一次,中间餐食自理,聚餐也只能AA制。

到昆特克尔的陆战队大学参观,研究中心主任克罗夫上校很热情,招待我们在军官俱乐部品尝鹿肉。那片丘陵山地梅花鹿非常多,经常有鹿被汽车撞死。我还真以为是对方“请客”,见他们一桌坐了将近10个人,心中还想,看来美军陪吃饭的人也不少啊。

哪想吃到最后,坐主人位置的克罗夫掏出个计算器,“叭叭叭”算了一下然后宣布:“每人11.5美元。”我吓了一跳,忙问同事带钱没有,他说带了,我们赶紧各自把钱掏出来数好,跟他们一样放在桌上。他们这样做没有一点儿不自然,反倒是我们颇感不好意思。

这算请客吗?这就是美式请客,每人11.5美元。全世界开支最大的军队,请人吃饭没有预算。那是1997年。当时美军的标准化供应,即固定划拨经费,已经占到全部军费的97%以上,机动经费只有2%多一点。钱管得很死,几乎没有机动空间。

回国后,我们了解到当时我军标准化供应的固定划拨军费还不到60%,也就是说,将近40%的经费是机动经费。再后来又了解到:一个大军区2/3的经费来自固定划拨,剩下的1/3就取决于关系怎样、门路如何、渠道有无了,这不能不成为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

当年*到国防大学考察,我们多年欠账,经费困难,向总部打报告要8000万元。总部已基本同意,*来是最后落实。那天把谷副部长招待得不错,好话也说了不少,他一高兴就现场拍板:再多给4000万,总共1亿2000万!把大家吓一跳。

国防大学当然是受益的,经费宽裕就能多办些事了,但谷副部长既不向总后廖部长报告,更未经总后党委讨论,就因为他分管财务,一张口可以多给4000万。权力到了这样不受监督、没有制约的地步,包含多么大的腐败空间! 这些年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怎么发生的?一个又一个高级干部落马,他们是怎么变质的?当车子、房子、票子、位子、土地资产纷纷对我们产生严重干扰之时,还有多少工夫养育血性和灵魂?全是利益了,全是活动了,全是关系了。 2008年前后,国防大学曾做过一个调查,了解部队主官主要精力分布。结果显示,消耗精力最多的是“协调”—协调上下关系、左右关系、军地关系等等;其次是“安全”,部队不要出事;再次是“管理”,战士不要惹事;然后才是“训练”;最后是“作战”。问:“到‘作战’时还剩多少精力?”多数不愿回答。能答的表示:“也就剩下不到10%了。”这是我们长期存在的顽症。

现在大家都在讲军事变革。对我军来说,检验军事变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通过变革,把各级主官的主要精力集中到训练与作战上去。美军的军产管理我们在美国防大学学习结束后,准备结算单身军官宿舍的房费,发现整个国防大学连开发票的地方都没有。他们专门派一辆面包车,40分钟车程,把我们拉到迈耶尔堡(华盛顿军区所在地)结账。我又奇怪又不满意,问:“为什么非到这里结账?国防大学不行吗?”管财务的文职老太太一头白发,告诉我:“国防大学所在的麦克奈尔堡,地皮、房屋都是华盛顿军区管辖的军产,国防大学无权进行任何财务结算。”

我这才明白:原来华盛顿军区并不担负卫戍首都或防卫周边的任务,它只是管理华盛顿地区美军的全部军产。千万不要小看这一职责。军产归华盛顿军区管辖的军事单位,从五角大楼到各个军事机关和基地,想通过炒作地皮、出租房屋、开宾馆、饭店、商店赚钱赢利,根本不可能。因为房屋地产等固定资产与你完全无关,你没有任何资格、也不具备任何法人地位能把地买了,把屋租了,把钱分了。

2006年8月我参加中美首次联合军事演习,乘坐北海舰队的军舰靠泊夏威夷,停在珍珠港内。珍珠港港湾巨大,非常漂亮,唯有水上飞机码头锈迹斑斑、破烂不堪,因为水上飞机已经被美军废弃了。即使如此,其太平洋舰队也无权把码头拿出来搞什么联合开发或军民共建,只能放在那里任其锈蚀。虽然不能体现军事用途了,仍然是不可变更的军产。 美军的优势,决不仅仅在于武器装备先进和信息化程度高,更在于它的制度。通过对人、财、物管理权限的周密设计,堵塞漏洞,实现制衡。我常想,不是美国人不知道腐败、不想腐败,而是他们的腐败空间很小,难找机会,难寻手段。几乎没有其他领域可以分心的军人,只有安心本职的训练与作战。美军的用人制度一是岗位轮换。

美军有一个理论:如果事情熟悉到闭着眼睛都能干,人就沉湎于惰性、失去了创造力。越是对事情不太了解、不很熟悉,工作起来越是小心戒惧,这种状态下反而成效高、富有创造性。因此,美军的岗位轮换非常普遍,周期多为两三年,最多不超过四年。在一个岗位一干就是数年甚至小半辈子,在他们那里不可想象,制度也不允许。我曾于1997年、2001年先后赴美国防大学学习、讲学,短短三年,机关和教员几乎全部更换。除去几位资深文职人员,其他人都不认识了。 一次,我们国防大学防务学院的外军学员去上海参观见学,上海警备区接待得非常好,大家都很感激。特别是警备区的外事处处长十分干练,协调能力很强,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告别晚宴上,有外军军官问这位处长:“你在这里工作多少年了?”处长回答:“30年。”周围“轰”的一下,外军军官不由自主惊呼起来。对他们来说简直难以想象,一个军官可以在一个单位干30年。可是对我们来说这算什么?反而显得他们大惊小怪了。 我们在一个单位一干数十年,从公务员干到部长、从战士干到军长,都不乏先例。而美国军官告诉我们,他们的生涯就是“Move”(挪动、搬家),从这儿挪到那儿,从那儿搬到这儿。通过不断地“Move”实现普遍人员轮换,不但能保持军人的新鲜感、活力和创造力,还防止了干部的私有化,防止在一个单位长期经营,上下级之间产生人身依附关系。 美军之所以很难出现所谓“塌方式腐败”或“一坨一坨的腐败”,军官定期轮换制起到不小的作用。就像中国有一句老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同样是防止腐败、保持军人血性的有效机制。 二是军官的晋升。

我到五角大楼参观时,美国陆军部提供过这样一个范例:今年要提升1978年的西点军校毕业生,由陆军中校提升到陆军上校。首先由计算机优先筛选出在海外各总部服役的军人,如太平洋总部、大西洋总部、欧洲总部、中央总部、南方总部。其次,再在第一线服役人员中筛选:有没有进入过危险地带?进入危险地带后有没有接触敌对火力?与对方发生交火行为后有没有受过战伤?

他们的军官提拔依据这样的优先级:第一级是在前方受过战伤的,第二级是接触过敌对火力的,第三级是进入过危险地带的,第四级是在前方总部服役的。至于在后方五角大楼或参谋长联席会议服役,就只能排到最后一级了。 分级完毕,再在各个层次中分别进行所谓的“德才表现”考核。对他们来说,军官的经历永远排在第一位,学历、年龄等因素则要靠后。所以美军院校有这种现象:到前方服役的欢欣鼓舞,分配到五角大楼或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反而一脸苦相,要求干一段时间一定要到前方去。

所谓“西点好战”现象也是来源于此:西点毕业生想去危险地带听枪响,想去打仗。并非他们不惜命,只是为了尽快提拔、想当将军,就必须到前方去。最优的提升位置在那里。这其实是一种利益驱动。

我们为什么恰恰相反,都想到北京、都想进总部?因为越有总部经历、越在领导身边工作,就越有提拔机会。同样是利益驱动,不同却在于利益导向。美军的机制很明确:军人利益最大化之点位永远在前方,你的经历可能被主官忘记,但不会被计算机档案忘记,不会被晋升排序忘记。 三是多种激励。

美军各种补贴名目繁多:海外驻防津贴、危险职务津贴、敌对火力津贴、紧急危险津贴、特别职务津贴、家庭分居津贴、掌握外语津贴等。美军上校服役30年、中校服役28年、少校服役20至22年,必须退役,退役金可以自己计算。如上校退役,“30年服役期间收入最高的3年的平均年薪的75%”,就是退役金所得金额。

最初看见这样的条文,我认为是不必要的繁琐,典型的文牍主义。什么叫“30年服役期间收入最高的3年”?不就是最后那3年吗?资格最老,收入肯定最高。但他们说并非如此,并举了一例:某陆军上校退役,退役金按照他在越南战场服役时计算。这位上校当时的军衔还是上尉,但那3年他的平均年薪最高。

所以美军的军官退役时,军衔虽然一样,退役金的计算标准却五花八门,差别不小。大原则是,上过战场的人,所得利益远比一直待在后方的人多。通过包括晋升选拔和物质激励在内的全套机制,实现军人的公平,养护和培育军人的血性。 ——————

第18篇:《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

篇1:《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

刚开始阅读《德胜员工守则》,看到那些严格、琐碎、细致的规章制度时,我百感交集,一方面感叹有些管理条款很苛刻没有人情甚至觉得不合理,另一方面又觉得这些管理条款确实很好,比如同事关系法则中“当你在处理下级员工所犯错误时,处理最严重的必须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或者是你的同乡,否则要受到相应处罚”,但越读越让我感动、佩服,越发觉得这些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的重要性,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几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一、制度与质量监督

德胜公司为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程序,特设立了制度督查与质量督查岗位,经过严格的筛选,方可上任,在执行督查职责时,拥有崇高的权力,一旦发现员工违规严格按奖惩条例执行,而且还规定了每月1日和15日召开制度学习会,进一步加深理解和体会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其捍卫制度不可侵犯的态度非常坚决。所以德胜员工始终能保持严谨、朴实、和平的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所以德胜公司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工作,所以德胜能越来越被市场认同。

有规章制度而没有监督,就等于制度如同虚设,监督很重要。

二、程序化管理与细节管理

“藐视程序的人永远是德胜的敌人”,德胜非常注重程序化管理和细节管理,连天晴时开哪几盏灯、下雨时开哪几盏灯,都有规定。但凡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做事从前到后就应该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没有程序就没有标杆,没有标杆自然也就没有了衡量的标准,品质也就没有了保障。若是没有程序就会降低工作效率,你这样做他那样做,会给其他人带来麻烦,并且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而出现问题,即使没有出现理解偏差问题,没必要的沟通也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会导致动作效率低下。程序化使许多工作变得简单,只要按照程序操作就可以,这也是为什么德胜不会挽留提出辞职的员工,“你辞职,明天就开始有新人代替你”的主要原因。

三、学习

德胜公司通过复训制度,确保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的恒定;通过员工出国考察规定,开拓员工视野,还有制度等方面的学习,让员工在工作之余不断的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就如聂圣哲先生说的“一个公司如果不时时刻刻地提高警惕,就会一天比一天退化”一样,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就会一天比一天退化。所以在工作之余,我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

篇2:《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

“德胜员工守则”中提供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升员工管理素质的办法,确实是一条解决员工管理素质的现实途径。从中我获知到企业管理素质分三个层面:员工层面、领导层面和系统层面。员工的管理素质,不仅表现在遵守制度、服从管理上,还表现在如何在一个团队里工作、相互协作,以及强烈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等。而管理素质的另一面是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管理人员除了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因此,从自身做起,“正人先正己”这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核心素质。另外,管理素质还表现在系统层面,也就是公司形成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习惯和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的形成对于每一个渴望科学管理公司的管理人员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渴求,问题是,如何形成自己企业的文化,而这个文化又必须是适合自己企业的,这点值得我们每个管理人员深思。下面具体谈谈我的读后感:

一、企业价值观深入员工内心,成为员工坚守的“信仰”

我非常认可德胜公司提倡的价值观“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这既是价值观,又是德胜公司员工的信仰,更是德胜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能够建立#from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end#这样朴实而又伟大的企业文化,切实的执行,把价值观融进了制度规范,把制度规范做到极其细致,做成了企业文化,让员工入脑、入心,深深烙进了每个员工心里。我想这是通往成功的第一道门。

二、尝试积极思维模式、摆脱限制性条框禁锢

我喜欢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正能量。我们安保公司的员工就需要培养他们的正向思考能力,正向思考好比一颗会让人斗志昂扬的神丹,而“禁止”或“杜绝”等频繁出现的词往往令人产生压抑和抵触的心理,除此之外,“不犯错”并不等同于“做得好”,所以,我们更加需要被正确的指导引领着,而不是用限制式的条框禁锢我们的行为和思想。

三、“被动”变“主动”,树立员工主人翁意识

这里,我想表达一点不同的意见,“德胜员工守则”涉及一个重要而又敏感问题,也就是员工的地位问题。它毫不含糊地指出了一个事实:员工就是雇工。我个人觉得可能适合于像德胜公司这样一个以“农民工”为员工主体的公司,但对于其它员工构成不同的公司来说,未必合适,尽管它在“员工就是雇工”的后面又跟了许多类似“人格上平等”这样补充的话,我认为仍欠妥。在实际工作中,我宁愿选择告诉员工:“你是公司的主人”,就像是公司“三个全员”的安全文化理念一样,诠释着人人都是安全工作管理者的理念,让员工牢牢树立主人翁意识,这样员工在企业里工作才真正有干劲,发挥自己的潜能,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来。

篇3:《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

当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段话,“一个不遵守制度的人是一个不可靠的人!”,“一个不遵循制度的民族是一个不可靠的民族!”制度对君子有效,而对于小人,任何优良制度的威力都将大打折扣,或者是无效的。德胜公司的合格员工应该努力使自己变成君子,做合格公民。德胜公司始终提倡的价值观: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平心而论,我之所以阅读这本书,只是为了完成上面布置的一项“任务”——写一篇读后感,所以根本没有想认真仔细地读完它,也就想走马观花地阅一遍完成任务而已。没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这本书很是怀疑:区区一本《德胜员工守则》,只是编写一些条条框框,例举一些是是非非,很平常、很枯燥乏味,为何要花时间、费精力去拜读它呢?德胜公司是外资企业,而我们则是国有企业,两者的制度有所不同,他们的管理模式不一定适应我们的企业。因此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也就没有当回事,把它带回家放在电脑桌上就成为了摆设,眼看离交读后感的时间屈指可数,我抓紧时间要赶快读完它,因为还要撰写读后感呢!

拿起书本我仅是走马观花般地浏览了一遍,不料竟被书中精彩的板块所深深地吸引。德胜公司教给员工的,不只是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人——诚实和有爱心;做事——勤劳和不走捷径。做人与做事相辅相成。只有认真做事,才会不走捷径;只有通过勤劳地做事,才会懂得如何去爱人,如何去爱公司、爱他人、爱祖国。最终形成了德胜公司提倡的价值观: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德胜员工守则》不仅是讲企业管理的书,更是一本能够影响国民教育思想的书。它凝聚提炼了德胜公司最新管理成果与思想精华,提供了一套经过时间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该书一切从实用出发,没有刻意去引经据典、牵强附会,而是用简单的逻辑阐明了深刻的管理原理。

《德胜员工守则》所涉及的内容几乎是面面俱全,但每项条款、每个版块,都有它的高明之处、独到之处,令人耳目一新。德胜公司将其鲜活新颖的企业文化,通过《守则》的形式推向社会,使之跃然于其它管理图书之上,实在是令人钦佩,令人叹服。“一个不遵守制度的人是一个不可靠的人!”;“一个不遵循制度的民族是一个不可靠的民族!”这种制度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都必须有一个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只有遵循这个制度,我们才能引领时代潮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德胜公司的崛起,同样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制度对于一个不自觉的人而言,或许是一种制约、一种束缚,而对于一个自觉的人来说,则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

读完此书,不禁掩卷而思:倘若我是德胜公司的一员,我将如何去面对《守则》?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郑重其事地承诺,不折不扣地履行”,因为我是一个可靠的人!只要在德胜公司工作,你每天早晨要默读这句话:“我实在没有什么大的本事,我只有认真做事的精神。”这是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因为它道出了我的心声。我是一名普通的营销公司调运员,没有高学历,没有硬文凭,也没有胜人一筹的技能,有的只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精神。企业好如一台庞大的机器,这台机器由主件、配件构成。量材而用,我不配做配件,更不配做主件,那么就当一颗螺丝钉吧。须知,这螺丝钉的作用也是非同小可,缺了它们,机器就有可能陷入瘫痪。铁轨上的螺丝钉尤为重要,没有它们的“恪尽职守”,列车就有颠覆的危险,鉴于此,我甘愿做一颗螺丝钉。诚然,当一颗螺丝钉或许容易,而当一颗好的螺丝钉却并非易事。这就需要不断地用《德胜员工守则》来磨砺自己,抗风雨,拒腐蚀,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咬劲”,永不松动。这本书就是一本圣经,只要你认真研读它,认真琢磨,仔细品味,反复推敲,只要能够领会并吸收书中的精髓,不仅可以获得启迪,也是一种思想的洗礼;不仅可以将有些东西随手拈来即学即用,而且可以提升自身的管理素质和境界。

第19篇:《励志胜经》读后感[材料]

《励志胜经》既是绝好的故事阅读文库,又是宝贵的经验获取之源,改变就在其中的某个故事里,主动成功从励志好故事开始。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励志胜经》读后感,欢迎阅读。《励志胜经》读后感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励志胜经》,里面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

我最喜欢里面的一个小故事是《禅师与小偷》。一天,一个小偷到一座古庙里抢劫,古庙里只有七位禅师。小偷对禅师说:“把值钱的东西交出来。”禅师对小偷说:“钱都在柜子里,自己去拿吧。”小偷听了之后马上去拿钱,银两被他全拿走了。当小偷离开时,禅师对他说:“你应该要说谢谢。”小偷听了很震惊,但还是对禅师说:“谢谢。”说完小偷就离开了。最后小偷因另外的偷盗行为被抓了,禅师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宽恕了他,小偷也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了。

我觉得人犯错没关系,只要改正错误就行了,而且对待犯错误的人要宽容。

我犯过错,不听妈妈的话。写作业时不想写,想玩一下。可是妈妈不准,我就不听妈妈的话,直接跑出去玩了。最后,我回去跟妈妈道歉,妈妈也原谅了我。我以后一定听妈妈的话,不再任性了。

我喜欢看这本书,从这书里我学到了很多道理。

《励志胜经》读后感

从《励志胜经》中,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和一些伟大人物的经历故事,比如说《蝙蝠的秘密》、《讳疾忌医的蔡恒公》、《狐狸之死》、《公私分明的惩罚》。

其中,让我百读不厌的一个故事就是《狐狸之死》。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森林里有一个称霸的老虎生病了,狡猾的护理就想去探望老虎。于是随手抓了一只鸡带去给老虎,老虎看到肥鸡后很是高兴,狐狸借着这个机会对邻居家的乌龟进行报复,因为前两天,它俩发生了争吵,所以护理心存报复,就对老虎说:“大王,你看所有动物都来看你了,就差乌龟了。“这句话正巧被刚来的乌龟听见,说:“我那是替大王求医去了,大王只要披上狐狸皮,您的病马上就会好了。”

就这样,狐狸的皮最终裹在了老虎的身上。

狐狸心存恶念,总是算计他人,可他却不明白,总有一天,自己也会落入他人的圈套,正所谓“害人终害己”。如果狐狸不在老虎的面前说乌龟的坏话,自己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千万不要用伤害他人的方式,来换取自己的利益,这是最愚蠢的办法了。

第20篇:德胜员工手册读后感

《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

“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带着德胜公司的价值观,来谈一下我学习这本书初终的感受。

刚开始第一次阅读《德胜员工守则》的时候仅仅是走马观花、粗落地的浏览了一遍,看到那些严格的规章制度时都有点庆幸不是德胜的员工,因为德胜的管理条款很苛刻没有一丝人情,但是读得越多就越喜欢,越感觉成为德胜人的自豪。最后被书中看似简单淳朴的话语深深吸引。

德胜公司告诉我们,员工作为企业的细胞,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团结奋进的员工队伍,会托起企业腾飞的翅膀;反之,一个勾心斗角、自私自利的员工队伍,则会让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埋藏了企业。企业的《员工守则》,可以称为企业的内部 “法律”,几乎每一个企业都会制定自己的《员工守则》,它向广大企业员工表明了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它是一个企业目标和宗旨的表现;同时,它还是一种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的象征,因此,一个合情合理、符合实际的《员工守则》,能广泛调动企业广大员工生产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向着更好的的方向发展。

德胜公司教给员工的,不只是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德胜员工提倡的价值观是: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认真负责。德胜公司始终把这一点作为座佑铭。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都必须有

一个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只有遵循这个制度,我们才能引领时代潮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德胜公司的崛起,同样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制度对于一个不自觉的人而言,或许是一种制约、一种束缚;而对于一个自觉的人来说,则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无规矩不成方圆”,正因为你考虑到了、心中有度了,所以你才知道怎样去做,怎样才能做得最好!

最后让我感动和佩服的是德胜公司提倡的“诚信”和“实力”(质量),从不请客送礼使回扣。在当今物欲横流、无视规则的市场中生存可谓少之又少,他也向中国的企业表明了自己靠“诚信赢天下”的操守,德胜,德胜,以德取胜!

学习《德胜员工守则》,自己受益匪浅。德胜是一家外资公司,可德胜的这些要求正是我们的孔孟之道,正是我们的先人追求的道德目标。德胜可以做得很好,相信我们只要用心一定会做得更好!

金一南心胜读后感
《金一南心胜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