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见字如面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19 08:36:49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见字如面》读后感[推荐]

书信,在古代,是和朋友亲人联系沟通的一种方式,如今,科技快速发展,很少有人还会写信。

然而,自从我读了《见字如面》这本书之后,对书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见字如面》是一档电视节目的衍生品,全书收录了七十六封承载历史片段的信,像文学作品,但因其私密性,所以又满载真情。它们是一个个引子,让读者深入其内核,了解那段背景。

看完全书之后,最触我泪点的书信,无疑就是邱文周写给女儿的信——《这一次,爸爸决定要躲好久好久》和十年后长大后的女儿写给邱文周的回信《爸爸,这一次我可以哭了吧》。

邱文周在得知自己面临不治之症,他选择编织了一个童话。他给自己六岁的女儿写了一封信,发起了一场十年之约的捉迷藏游戏,用最梦幻的谎言,暂时遮住孩子的双眼,捍卫了孩子美丽的童年。这样的爱,因此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十年之后,邱文周的女儿给他回了回信,句句直戳泪点。例如,“你的魔法让我变得很坚强”等等。看到最后——“可惜,比赛结束了。爸爸,我赢了……我是不是可以哭了?”早已泪奔。

除了此类家书,还有情书。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徐志摩和林徽因以及张小曼的情爱纠缠。面对爱情,有些人只追求曾经拥有,哪怕飞蛾扑火;有些人却甘愿把爱埋藏,留下华丽的转身与最美的回忆。

历史是一面镜子,请让我们一起从书信中捡拾这些碎片,感受那至真至纯的情感,那些苦与乐、义与善,那些无奈与坚持,古今有共鸣,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不失是一种珍贵的人生启迪。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曾经,李春波的《一封家书》风靡大江南北,用书信的方式表达了儿子对父母的关切和思念。虽然今天电子邮件和短信更多地取代了书信的存储介质,但同样的表达方式依然延续着,它如同一辆直达心灵的火车,搭载它的人们沉浸往事,轻轻述说,他们喜欢“让心灵去旅行”。

你会写信吗?你有过笔友吗?打开书信,他人的生活扑面而来。而在信与信的中间,是美好的等待。玛丽是澳大利亚的小女孩,马克思是美国纽约的大男人,他们用笔和打字机交流,那跨越大洋的鱼雁书连接了两个人的生活,对彼此的触动让生活多了一份意义。他们也曾误会,玛丽终于决定去看马克思,马克思却溘然长逝。但玛丽笑了,他们是彼此理解着,他们融进了彼此的生命。

(1)玛丽和马克思为什么能成为笔友?

(2)马克思的“疾病”有何症状?

(3)他们产生了怎样的误会,又是怎样消除误会的?

“亲爱的玛丽?黛西?丁格尔,非常感谢你的来信,我是在我的暴食匿名研讨会后,晚上九点十七分打开你的信的。我正在努力减肥,因为我的心理医生伯纳德?哈斯豪富告诉我健康的身体等同于健康的思想,他说我的思想不太健康。你给自己画的画非常生动有趣,我还从来没见过澳大利亚人呢。……我小时候虚拟了一个看不见的朋友,叫拉沃尔利先生,我的心理医生说我不在再乱丢垃圾,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违法,烟头很糟的,他们一旦被冲到海里,鱼开始抽烟,他们会对尼古丁上瘾的,我只是开玩笑,烟头在水里当然不可能点着的,并且,鱼也没有兜可以放打火机。我今年44岁,我有八套颜色大小都一样的运动服,我重352磅,有六英尺高。……我人生中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地铁里搜集纪念币,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在叶都的犹太人食品店打工,我专门看管生产犹太烤饼的机器,我是犹太人,并且曾经信仰上帝,但自从我读了很多书以后,我知道上帝只是在我的想象中虚构出来的,人们愿意信仰上帝是因为上帝总是无所不知,想什么是宇宙的起源,小虫子会不会进天堂,为什么老妇人的头发是蓝色的。尽管我是个无神论者,我还是会戴着我的犹太圆顶小帽用来取暖。我的第三个工作……纽约是个非常繁忙而且喧嚣的城市,我更喜欢住在安静一点的地方,就像在月球上,我不喜欢拥挤的人群,闪亮的灯光,突如其来的噪音或者浓重的气味,这些纽约都有,尤其是那些气味,我出门的时候一般会戴上鼻塞和耳塞,这样我好受一点。我觉得人们很有意思,但却很费解,不过,我觉得,我肯定会理解并信任你的,你好像很快乐,我觉得你肯定闻起来想只小虾,因为我知道澳大利亚盛产虾类。……期待回信,你的美国朋友,马克思?杰里?豪沃兹。”

(1)这是马克思回复给玛丽的第一封信,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

(2)马克思的哪些话进入了玛丽的内心?

推荐第2篇:见字如面,纸短情长杂文随笔

太阳悄悄地离开了

他告诉月亮

记得给城市里有梦的人

盖张被子……

我再也不想自己打王者上分了,我也想加入躺赢的智障角色

我可以自己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去医院,我还可以拍特别好看的自拍。

但是我刚刚吃饭咬到舌头了,那个电影的片段好好笑啊,今天有点难受,刚刚地铁里有人秀恩爱。我想把自拍和别人分享,想半天都不知道发给谁,只能自己一遍遍打开相册欣赏自己的自拍,然后关掉。

这些小事和朋友说怕觉得我矫情,告诉父母我又怕他们担心,好想有个男朋友啊,什么都可以告诉他我刚刚坐地铁有人秀恩爱!今天我妈做的汤特别好喝!我就是缺一个懂我,而且我什么都可以告诉他的那个人啊。

没有人心疼攥紧拳头的姑娘,反而让懂事的人承受更多

走的时候除了同宿舍的女孩子,没有跟任何朋友告别。早上六点起床,最后检查了一遍行李,确认手机,钥匙,卡,现金。每搬离一个地方都会丢弃大量的衣物,行李越来越少,我愈发觉得支持人生活下去的东西里,有很多都是不必要的。

四年前拖了个小行李箱来,兜兜转转添置了一屋子的东西,丢了卖了送了,复又拖了个小行李箱走。没有吵醒还在酣睡的姑娘们,只有一个听到我洗漱的声音,坐起来。她帮我把行李箱提下楼去,我们说说笑笑,嘻嘻哈哈本来要走到一个比较远的路口才能拦车。

毕业季,有好多出租车走到小巷深处来有一个车停到我们旁边按喇叭,我们还没准备好她楞了楞,把后备箱打开,又帮我把行李箱塞进去我们还没准备好她说来,最后抱一个吧,我们匆匆抱过。

车开动时我回头扒在窗户上看,她还站在一群早点摊前头,来来往往的都是起来上早课,买早点的学生,哦,我已经不是学生了。

坐火车的时候收到另一个朋友微信,他说在同学面前夸下海口,要在送小咚的时候把小咚抱起来转三圈,结果我偷跑了,让他好不丢脸我笑说见不得离别,要赶在大家前头第一个走他说嗯,从此天高路远,都是一个人走了。

我知道爱情是奢侈的也许它永远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但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早一点来

希望我遇到他时,他还是个翩翩少年,我还是个青涩少女,在一起还有心动的感觉,还有青春的味道。我们可以一起牵手,去看最美丽的风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可以走走停停,在最好的时光里留下两个人的印记。

我满世界飘零,居无定所的时候,我知道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个人惦念着我。我们在一起是因为想要与彼此分享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我们也会更努力为了对方变成更好的自己。

我希望我遇到他时,看到的不仅仅是条件的交换,而是遇到一个可以对话的灵魂。我希望我们之间不仅仅是生活,还有爱情。当我们垂垂老矣,回顾过往,还能回忆起一些青涩时候留下的印记,我们还能牵手,像孩子一样。

我拼命地抓住青春的尾巴,只是为了遇到他。

推荐第3篇:见字如面的情谊杂文随笔

自己融入网络之中,已经有着一份无法割舍下的情谊,正如别人给予我的关爱,如同我也学会了爱别人的方式。惦记着‘见字如面“的感觉,它温暖了我,便懂得了我,回想起所有的点滴竟然化成了一段深情的情谊,唱响了我们姐妹之情,让我们走进彼此的视线中,感受出不同的力量,寻找出不一样的色彩。

此时,我多么想与疏影姐姐一起仰望天空,只是我们各自一方,却无法站在一起。我渴望和疏影姐姐一起坐在荡秋千上,诉说着我们的故事,只可惜这只是我的幻想,我奢望着明年的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我能陪着疏影姐姐在祧花里走一走,看着那桃花正是最鲜艳的时刻,它的盛开是为了引人耳目,而我们的到来是为了见证,桃花中的友谊是绽放着美丽的飘香。疏影姐姐你如同着三月里桃花,而我始终站在祧花下,迟迟不肯离去,而我们的友谊荡漾在人间里,缓缓的流淌,只为了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份见字如面的情谊,这份珍贵的情姐妹之缘。

疏影姐姐给我的感觉是,温和,谦虚,低调,尤其是你的优秀和品质展现在自己的文字中。最近你的作品都是来源于家乡的气息,勤劳的母亲依然在田里耕种的影子。而姐姐你如同家乡的环境,清秀而恬静,我仿佛看到姐姐你每天捧着一本书,坐在院子里,细细品读书中的味道。我看到你在田野里耕种的背影,我看到你在深夜里默默地写作。姐姐,我很喜欢这种你善于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还记得我们相识在月光如水的社团,每天我看到你在后台的付出与奉献,让我打心里佩服你。只是姐姐你在群里也不善于聊天,也不会主动和我们互动,而我却主动走进你的视线中,默默地关注你,倾听你的心声,感谢疏影姐姐对我的容纳,你很乐意的接近。

我们相识在月光,相知在彼此的文字里,相守在我们的这份友谊。自从,我们各自退出月光如水,就奔往不同的社团,我才发现这距离如同一次与姐姐分别,心里很是舍不得我们就这样分开,虽然我们有时间就可以聊天,但是总感觉我们就像隔了一面墙,毕竟我们的友谊刚扎实,就这样各自分散在不同的位置。尤其我们都在不同的社团里各自忙于写作,编辑,很少有时间和姐姐你聊天。幸好,姐姐你选择用这样的方式与我互动。每当我发的每一条说说,姐姐你都会评论,给我鼓励,让我感觉到姐姐你一直和我同在,似乎是站在同一条线上的,我们是执笔相守,用我们的热爱点燃心中的梦想,让我们的文字走得更远,而我们却走得更近,似乎我的文字里有姐姐的影子,姐姐的文字有我的脚步,所以我们写得更有劲,更认真。

每当我失落时,姐姐你立刻开导我,你说”;“妹妹你很棒,是我的榜样,我一直以你为学习的标志。”我听后,所有的委屈都化成一股温暖和感动,“疏影姐姐,谢谢你在我人生里停留,你总是给我太多的关怀,给我太多的力量,太多的牵挂与关注。你总说;“我是你最疼惜的妹妹,看到你遭受太多人间疾苦,每天面对不同的目光,但你依然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不放弃对人生的信念,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与追求。每次面对你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你对生命很顽强,对文字的执着和认真,让我感受到你乐观与坚韧的精神,让我不由衷的敬佩你。”我很感动姐姐的这段话,“哪怕自己是人间的丑小鸭,而姐姐你依然愿意站在我身后,用温暖的双手为我擦掉脸上的泪水,告诉我,风雨之中,一定会出现彩虹,只要你相信,那条彩虹是为你来的,姐姐我会在这里等你的。姐姐你一直在我最需要的时刻出现,并且用你的爱紧紧地包围我,只是为了让我更顽强地站起来。”

疏影姐姐用心感受着我的文字,倾听我的琴声,尤其姐姐你对盼盼姐姐的关注和鼓励,让我感到你的心里充满了温暖,满满的疼惜,只为给予断翅的天使一份真挚祝愿,让我们在文字里充实的生存,努力寻找着自己人生的方向,用自己的顽强活出健全的生命,紧握手中的笔,抒写着我们的人生与故事,用心感受出不一样的世界,用爱唤醒人性的贪婪,只为填满心中的这份容纳,在遇见里我们懂得珍惜,在感恩我们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人生中充满了许多的色彩,同时也充满很多的挑战,而我们就这样走着走着,就是为了遇见最好的你,然后,我们开始走了一样的路,做了相同的事情,总觉得时光早已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只是这份相见已在文字中落定,友谊在茫茫人海里成为一线牵,也许我们只是为了验证,见字如面的情谊,同时把我们的友谊荡漾在文字里,如同三月里的桃花绽放出不一样的美丽,而我们却是挑园里的风景。

但愿今后我们各自安好,便是彼此的晴天。

推荐第4篇:《见字如面》回归书信 感受汉字传递情感的特殊魅力

《见字如面》回归书信 感受汉字传递情感的特殊魅力

没有别致化的背景,也没有欢快动感的表演,一方讲台,一个演员,一封信,就成了一档节目的全部,这就是最新在豆瓣评分9.3受到人们追捧的《见字如面》。《见字如面》是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综艺节目,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这种独特的形式和清新的风格一改往日综艺节目曲调,同时通过书信的表述形式,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魅力,与《中国诗词大会》《成语大会》等成为了当下综艺节目的文化担当。同时也为目前纷繁多样却又让我们感觉千篇一律的综艺节目带来了一股文化气息的清流,《见字如面》让我们体味到年代背景下当事者写信时的心情,也打破了现在信息化时代的便捷,抓住了这个时代给我们文化带来的痛楚。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升,信息传递快捷,但是看着电子版的文字却让我们感觉失了情感的分数,这也许是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交流容易交心难的矛盾吧!

《见字如面》让我们点燃了怀旧的激情,体味到年少时字字入情和认真贴邮票的心情,也感受到接到来信时撕开信封那一刻的惊喜表情。虽然一档节目让我们感受到的只是一时的感动,但是这种心情却又是在生活节奏紧快的今日难能可贵的。我们会想到家中的父母,想到好久未联系的朋友,即使不是用书信的形式寄托深思,但是却让我们能在高压力的节奏下,有了放慢脚步感受温情的空间。其实对于我们的身体也是同样的道理,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现在,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也更加重视,尤其是老年朋友各种保健品每天都吃一大堆,但是效果未必明显,其实我们可以换种形式,比如使用易和的健寿和中科采用生物电物理疗法,但是却从根源净化血液解决健康问题。我们现实的生活也是如此,现在西医很普遍,但是好多人还是选择中医去调理身体。回归到文字上面,虽然信息化让我们的交流更便捷,工作效率明显提升,但是在寄托情感方面,人们往往感觉还是手写的文字更能表达自己的心情。

走在南锣鼓巷的小路上,看着明信片书信的小店,还是有好多人会去选择以这种形式寄托感情和思念,走进小店,空间不是很宽敞,但是看着明信片和邮票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写一封寄给未来自己的信,忽然发现有好几词竟然不知怎么写了,这是不是就是所谓信息时代带来的提笔忘字的一大特点,不知再过数年后的自己回想现在的情景会是做何感想。

《见字如面》让我们感受到了汉字所带来的情感魅力,这是任何国家的文字都无法比拟的,就像我们的诗词用外语翻译就失了其中的味道一样。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明星的演绎功底,原来一个好演员,根本不需要什么服装、道具、背景和特效,即使站在一方讲台前也能将信中文字所表述的情感给演活。看王耀庆演的电视剧,有好多还是反面派,没有太多演技的评价,但是在《见字如面》他读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时,那种“爱之深恨之切”的纠结,仿若黄永玉就在眼前,这是才感受到一个演员真正的魅力。

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在感受信息化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应静下心来,如何让自己在这个高压力浮躁的节奏中品味生活带给我们的美好。看着《见字如面》《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我们在感受中华文化汉字魅力的同时,也可以提笔写下当下的感受。在未来再回首翻开尘封的笔记,也会倍感温馨,用温柔的手去抚摸回忆的笔迹,嘴角不自觉弯起的弧度,想想就很美好。

推荐第5篇:见字如人,字体透露你的性格

见字如人,字体透露你的性格

心理导读:古今中外就有流传,字迹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书写扁形字体的人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不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甚至固执己见,爱钻牛角尖。做事认真、负责,行事有条理,有计划,但有时刻板僵化,缺乏弹性。

古今中外就有流传,字迹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书写扁形字体的人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不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甚至固执己见,爱钻牛角尖。做事认真、负责,行事有条理,有计划,但有时刻板僵化,缺乏弹性。

1.细小字观察力好

习惯于写细小字的人(字体大小在4mm-2mm之间)有良好的观察力和专注力,办事认真细心,但过于谨慎小心,警觉性很高,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字迹细小,并且越写越往上,表明书写者注意力非常集中,喜欢做一些细致的工作,理智、冷静,善于分析判断,做事耐心,仔细。注重家庭,以家庭为核心,能自我牺牲、自我奉献。如果字迹细小,但是越写越往下,表明书写者性格软弱,顺从,自信心不强,气量比较小,多疑多虑,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反应。

2.小字不喜欢引人注意 习惯于于写小字的人(字体常常在5mm-4mm之间)通常是喜欢内省的、不喜欢被别人注意的、谦虚的、朴素的、羞怯的、注重细节的、谦卑的、恭顺的。

3.大字好表现

习惯于写大字的人(字体大小在6mm-8mm之间)喜欢引起别人注意的,好表现的,做事比较迅速但有些鲁莽的,以自我动机为行动导向的,做事有目的、有计划,不注重细节的、也是自我为中心的。

4.字体垂直者责任感强

写字字体垂直的人注重实践,独立自主,头脑理智、清晰,根据自己的分析判断来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后,就不容易改变。自我控制力强,行事谨慎、有节制,认真,忠于职守,责任感、原则性强,情感反应不强烈。

5.字体右倾者偏好社会互动

写字字体向右倾的人积极进取,能动性强,不怕困难,独立自主,思想开放,展望未来,对精神领域的东西感兴趣,并渴望自己能在精神领域里有所发展。待人友好,性情开朗,为人慷慨大方,有同情心,利他,有奉献精神,集体观念比较强,偏好社会互动。如果字体向右倾斜,而行向向下倾斜,反映书写者好内省,但意志比较薄弱,容易受他人影响。

6.字体左倾者情感压抑

写字字体向左倾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小心谨慎的、细心的,好内省的,关注自己,对周围环境反应冷漠,情感压抑。观察力敏锐,可能是个好的倾听者,不容易与人产生正面冲突。自立更生,独立自主。

7.中等字注重实践

习惯于写中等字的人,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注重实践的,理性的、现实的、实际的,工作中与人相处友好的。

8.扁形字具有顽强的毅力

书写扁形字体的人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不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甚至固执己见,爱钻牛角尖。做事认真、负责,行事有条理,有计划,但有时刻板僵化,缺乏弹性。

如果扁形字向右倾,反映书写者有理想、有抱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为人热情,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容易与人相处,敢于冒险和做新的尝试。

如果扁形字体向左倾,反映书写者具有叛逆的性格,上进心很强,能吃苦耐劳,做事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写这种字体的人清高孤傲,不屑于世俗的事,对现实社会常感愤懑不平,胸怀理想却觉得壮志难踌,内心充满矛盾斗争。交友范围狭窄,但亲密的朋友则深交。

9.正方形字为人正直

习惯于书写这种字体的人品行端正、为人正直,责任心强。尊重传统,遵守纪律和法规,原则性强,不屈从权威。办事稳重踏实、细心谨慎。自我控制能力强,情感不容易外露。

10.圆形字性情随和

习惯于书写圆形字的人,一般性情比较温和,心地善良,善解人意,通情达理,重感情,性格坚韧,社会现实适应性强,为人处事采取中庸之道,不偏执一端,不喜欢与人产生正面冲突,自我克制能力强,行事审慎,考虑周全,但过于克制自己本能的需求,行动不够果敢,做重大决定时常常犹豫不决。

11.长方形字勇于开拓

习惯于书写这种字体的人一般自信心强,积极进取,富于行动性,处世爱憎分明、态度明朗。具有反传统、反习俗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如果长方形的字体向右倾斜,反映书写者性情豪爽、心胸宽广,乐观向上,喜欢竞争。性格张扬外露,容易得罪人。

如果长方形的字体向左倾斜,反映书写者好内省,情绪比较压抑,关注自己,自我比较封闭,对周围环境反应淡漠。

推荐第6篇:芙蓉如面柳如眉读后感(推荐)

芙蓉如面柳如眉

作者档案

笛安,女,1983年生,目前于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EHESS)攻读硕士。笛安 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是曾经获得“赵树理文学奖”、“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的著名作家李锐,母亲为山西省女作家协会会长、知名作家蒋韵。2003年,处女作《姐姐的丛林》发表于《收获》杂志,其后又在《收获》《人民文学》等国家顶级纯文学杂志上发表多篇作品。2008年10月,以短篇小说《圆寂》获得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已出版长篇小说《告别天堂》《西决》,短篇作品集《怀念小龙女》。善于以最精准的文字描述生活中最打动人心的细节,认为写作时“不允许自己言不由衷”。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我与《芙蓉如面柳如眉》

最初看到《芙蓉如面柳如眉》,我以为它是一本古典小说。而看完这本小说几遍之后开始回味时,才发现它真实得让人心有余悸。

如果说一定要给这本小说挑一个缺点,那就是它被出版社烙上了“青春文学”的印记。不过也感谢出版社如此的归类,才让我在生命中更早的季节遇到了这本书,从此去体会真正意义上的美丽。

这本书绝不是我最烂熟于心的那一本,也不是最喜欢的那一本,更不是什么有名气的名著,但一定是对我影响最大的那一本。它让我的花季开始绽放,给了我点燃生命里层层烟花的星星之火。如果只能选一本书与你们分享,如果你看到了这段文字,请相信我的诚意。 作者在这本书中,讲了美,讲了信仰,讲了忏悔,讲了尊严,作者说,这些都是她非常珍贵的东西。

女主角夏芳然,是一个现实中绝不讨人喜欢的女孩,因为她的固执,高傲,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她有时候“高贵”得让人深为吸引。

当被毁容后第一次照镜子,在别人期待她撕心裂肺的哀号的时候,高傲的她也只是尽自己最大努力让笑容显得得体——因为她的骄傲不允许她做任何失礼的事。

我记得她的那句话:“我多傻,如果你从一开始就选择低下头的话,你就可以一直低着头。可是如果你一开始选择了昂着头的话,你就永远不能低头了。”

夏芳然永远是夏芳然,是一个高傲的存在。她失去了美貌,迷惘过堕落过,但最终拥有了新生。

而对比强烈的丁小洛,十二岁的丁小洛,可以算是一个“天使”了,一个住在理想世界里的小孩子。

她深深地喜欢着一切美好的事物——阳光,雨露,清风,白云……甚至因为喜欢,而觉得自己渺小,沉浸在自卑中不可自拔。

就因为觉得自己的洋娃娃过于美好,而不敢拥有,就割爱送人。然后为此痛哭。

她是如此真心的喜爱一切与美好有关的东西。 在别的小朋友看到学校花坛里美丽的花,会偷偷摘取时,她从来都不这样,就只是觉得“占有一样美丽的东西的时候不该这么心安理得。” 所以,可爱小洛最后放弃,甚至是自己抛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以保全自己与罗凯珍贵的感情,,保护自己心中的一切美好……

在这些美丽面前,无论是想勇敢但是终于懦弱的陆羽平,还是相对成熟实际上却幼稚的初中男生罗凯,这些男主角们显得那样黯淡。可惜这些女人们骄傲的美,纯洁的美,都破碎了。

这也许就是美丽残忍的地方,太易失去。所以美丽需要信仰来支撑,需要忏悔来修补,

需要爱来升华。可是当美丽沾染了这些东西,它是否美丽如常?„„

再不俗的小说也要回归的一个庸俗但是永恒的话题:美丽到底是什么?如果它存在的意义是失去,那么它还能叫做美丽吗?

一朵花需要痛苦作土壤,需要眼泪来浇灌才能盛开,那美丽也许就是“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的伤感的倒影。但是我们要从这痛苦的土壤中汲取养分,转化为自尊,自爱,坚强,原谅„„这才是让美丽永恒的唯一方法。

推荐第7篇:用如字造句

【注音】: ru zi

如字解释

【意思】:一种注音法。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法的时候,按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法叫读如字,例如‘美好’的‘好’读上声(区别于‘喜好’的‘好’读去声)。参看〖破读。

如字造句:

1、世界首创,中国一绝。天然椰子汁。如字对字应翻译为。

2、这是你在考前的晚上要做的如字面上所说的那样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3、文档查看器或编辑器(如字处理器)可能需要确保查看数据不会使程序运行任意命令。

4、甚至那些显示或编辑本地文件的应用程序(如字处理器)都必须受到保护,因为有时用户将显示或编辑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他们的数据。

5、作为一个单位来处理的一组信息,如字、字符或数字。

6、如字写的潦草不恭敬,就会表示自己的心地不正常。

7、辫群是一种非交换的无限群,该群中有许多困难问题是不可解的,如字问题、共轭问题和根问题等,利用这些困难问题可以去设计一些密码协议。

推荐第8篇:如何在群面中脱颖而出

一、最起码要掌握以下原则

(1)一定要多说话,一次话都不说,那肯定展现不了自己,肯定是要被淘汰的,当然了,我也见过一次因为面试官好奇那个人一句话不说特意让他过到第二轮特意问问的,当然了,那是中彩票的概率的事情。

(2)一定(或者说最好)别第一次就是你说话,善于聆听别人更好,当然了,如果你的小组属于很特别的死沉沉的状态,先说话打破僵局也是有用的。

(3)记住,如果群面是对一个议题最后一起提出一个意见的话,前面别陷入争论中,记住,你的任务是使小组尽快达到具有一定逻辑性的一致意见,而不是非要争辩出你是对的,或者谁是对的。别陷于争论,一定学会妥协,记住你的任务,尽快的达成一致。(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正确和错误的),一定你的发言要促成大家的意见趋于一致,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意见,尽量把观点不同的意见当成同一种意见的另外一个视角的补充,或者是风险防范措施。小组讨论时间是有限的,一定要尽量提前达成一致。我常常见到尽早(不超时达成和谐一致意见的小组我常常见到整个组的进入下一轮,而没有达成一致的,哪怕再优秀,我也见过整体被淘汰的,你说不能为公司集体完成任务的人,谁要呢?)

(4)如果议题实在和你的专业偏离太远,你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东西,你也不能缄默或者简单说同意谁谁谁就pa了,而是要用逻辑的框架把别人的意见很好地梳理一遍,有时候,创新不一定在于新颖,梳理和逻辑上的整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且如果你不能发表什么好的意见,你就争取多聆听,争取做最后的那个总结者。

(5)一般而言,最后被推选出来总结的人,和提出对于最后的方案起到重要作用和观点的人,以及对于大家达成一致有重大贡献的人,会是HR概率最大会挑选的人,所以,一定要争取做这三种。一般看来,为了抓住先机,要先争取做最后的方案起到重要作用和观点的人,但是意见千万不要与大家都竟然不同,一定是促成达成一致的而略有创新的意见,一定有强烈的逻辑性,如果你提不出好意见,就争取做总结者。另外,如果你已经做到了对最后的方案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把总结者的任务让给别人,不用表现的过于霸气,过于高傲。(当然了,有hr喜欢高傲的,喜欢就应该最优秀的总结,不是最优秀的总结,会认为那个最优秀的不用于承担责任,这个要视公司的需要和HR的性格定,不能一概而论)。

(6)如果你是总结者,一定善用图表,图形,当然,总结一定不要超时,一定要简明扼要说出重点。

下面按群面的流程说点别的

二、开始群面前,一定早到,来的早做什么呢?记录下每个人的名字,并在群面时使用,人家会觉得的,你善于交流。

三、可以做一个计时者,适当的时候提醒小组时间(但这个并不是重要的,关键的是一定别超时)

四、说话时,最好先稍微总结一下别人说的,然后再说自己的,而且往大多人的共同意见上

靠拢,在这个共同意见上做创新和逻辑上的梳理,无论你内心认不认同,快速完成整个小组的任务是第一要务。毕竟,你以后工作了,做的也不一定都是自己认同的事。

五、别人说话时,一定一定认认真真做笔记,别用脑子记,用笔,这样即全面,利于总结,也给人你认真聆听的态度。

六、无论如何,积极帮助他人,帮助小组,你们虽然在面试上是敌人,但是如果群面人家出错了,你没有纠正或提醒,是整个小组的不好。

七 有时群面结束后,面试官对小组会有些提问,一定积极回答,但是一定别说太多自己小组的缺点。多承担责任。

八 有时群面前有自我介绍,这时看着别人说的时间长短说,这不是单面,不用介绍太长,说点重点亮点是必须的,但不能耽误时间。

九。面试过后,别忘了给hr发个邮件说说体会,总结一下。别忘了和你今天的小组成员多联系联系,好好歹也是多个朋友的方法。。

十、最后,在面试前,要多查资料,看看这个公司对人性格的喜好度,平时喜欢面什么议题,看重什么,有针对性的做些准备。

推荐第9篇:《见山还是山》读后感

《见山还是山》读后感

将金城安的《见山还是山》一口气读完,我不禁感叹:原来文章可以这样写!每次写作文都感觉头痛,因为思维被题目框住,观点又不能完全写出来,都不是自己想写的文章,怎么能写得好?

这本书的文章大多是游记和随笔,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金城安是个现实、幽默又个性的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旅德日记》和《田园的那些花儿》,细腻幽默的描写充满情趣。他在为大家展现真实快乐的生活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青年时期特有的人生思考,让我有了一些共鸣。他独特的眼光与个性也从这自然流畅的笔触中体现出来。

在思考友谊与青春时,他得出这样的结论:“青春让我甜蜜,我很享受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刻。他们的笑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让我愉快。想得简单点对自己也好,看的自然一点,不要强迫。”在接触佛教时,他领悟到,不论外界条件如何,“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心得到一个心灵的港湾,在繁华浮躁的都市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为自己留有一个最后的世外桃源。”这是他对人生的独特思考。

“我是与众不同的,我会为理想而奋斗,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这是我的处境,我的痛苦。”与他同样处在青年时期的我们也经常会对人生诸多问题进行思考,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学着如何度过这一生,让自己活的更精彩。

面对人生,我们要有前进的方向。理想,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奋斗,不懈的坚持。但是,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学会面对。有的人为了逃避现实而整日沉浸在幻想中,而最终他从幻想中走出时,反而会更加痛苦。只有勇敢面对眼前的一切,才能克服困难,继续向前。

人总是要现实一点。有人说活着就是痛苦的,但是人的生存法则、地位高低,都是在人类千百年来的进化中形成的,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一切,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抱怨呢?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分内的事,解决眼前的事情,然后再把目光放远,规划将来的人生。

书中有几篇作者对写作的看法,对我们的写作有些帮助。“自己想写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这句话一语惊醒了我这个“梦中人”。一直以来,我们写过的文章都被限定了主题,思维被定格在其中,无法完全发挥自己的实力。也许我们可以将平日的灵感,写成几篇随笔,日积月累,我们就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文字、语序和逻辑思维也就慢慢培养出来了,写命题作文自然不是难事。

我们不一定要成为作家,但是文章一定要会写,一些能力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来的,其次,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能不会写文章呢?

推荐第10篇:红楼梦字读后感

红楼梦字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 俗话说得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其意白见。但碍于《水浒》、《三国》等从牙牙学语起就阅读,再读已无多大意义。无奈之中,捧起那“石头”硬啃起来,倒别有一番“胭脂”味。下有几条真(天真)知拙(笨拙)见,以供茶余饭后消遣。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并不只是单单一本爱情小说所能概括。作者为写此书,寒窗几十载,对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整部书对研究探讨青朝风俗民情很有帮助,它仿佛是当时生活的小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怪不得至今还有许多红学家专门研究此宝。此书所现之人情世故,官场是非,在今天都屡见不鲜内涵之深,可真谓看一遍两遍不少,读十遍八遍不多。对于我精读此书是对吾之文学素养起巩固、提高,以致于升华之用,大有相见恨晚之情。

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 。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

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

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泼辣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许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时而劝戒宝玉,宝玉无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强,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说;二袭人如此劝慰,仍不见起效,多说也无效。就此打住,多说无意。再拿她与宝玉结婚之时,伺机将颦儿的死讯告诉他,也显示了她的才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来说说我自己的见解,我自认为对宝钗的为人,性格,想法都不够了解。我只是以一个常人的角度来思考。 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她对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她就好似将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来没有人自愿,将自己埋藏,她也许是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这么做的。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也有光。也许她是招人喜欢,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埋葬。在整部书中,表面上她也许是最完美的,可我总觉得她出卖了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那还有什么完美可言?也许是家境关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毕竟不是亲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时,时机成熟后,便可寻回自己,可到时到何处寻回自己?虽然她是强者,我个人认为将自己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弱者做的来的,可最

后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常听人讨论,宝钗凄惨还是黛玉凄惨?可纵观全文,细细评之,你便会觉得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黛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第11篇:无字读后感

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500字

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500字

(一)

我记得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没有文化,没读过书的人就是一个贫穷的人!现在有很多人,买了书就往家里一扔,看都不看一眼,买回来就是作为摆设,好像那些书就能表明自己很有知识一样。你可知道吗,书也是有生命的!那些书是真理,是梦想,是现实,是幻想,是知识,是愉悦,是平静,是生命。是的,是生命,因为书是活着的,它们有灵魂,有心脏,有感受。你不去读它,它就像失去生命一般,没有任何意义,这与无字书有什么两样? 如果人人都不读书,会有可怕的结果。每个人都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每个人都像没有灵魂的傀儡一样,任人操控,没有自己的想法。

我想问你们:你有多久没有读过一本书了?让我们一起读书吧,走进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500字

(二)

一个宁静的小镇上发生了一件怪事:关闭了一年多的图书馆里,几万本无人问津的书都活得不耐烦了,书上的字母一夜之间全都从书里坠落了,图书馆成了字母的海洋,几万本书成了无字天书。全镇的人都震惊了,怎么解救这些无字天书呢?怎么解救这个没有文化的小镇呢?

文化部来的退休老教授也一筹莫展。是玛嘉,镇长的女儿,她想出一个主意,可是小孩子的话大人连听都不想听。于是玛嘉半夜悄悄来到图书馆,用那些字母在无字书上写>故事,神奇的是这些书竟然复活了!„„读完这本书,我想正如阿卡西奥教授所说的:那些书是真理,是梦想,是现实,是幻象,是知识,是愉悦,是平静,是生命。是的,是生命,因为书是活着的,它们有灵魂,有心脏,有感受。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书籍对我来说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和我的生活密不可分。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知识的载体,通过它,知识得以传播,文明得以延续。阅读就是通向智慧的桥梁。一个不阅读的人,会人云亦云,会没有原则。如果我也像小镇上的居民一样,长期不读书,家里的书也都干涸了,变成了无字书,那会是多么可怕呀!

我一定要将阅读进行到底!

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500字

(三)

那些书是真理,是梦想,是现实,是幻象,是知识,是愉悦,是平静,是生命。是的,是生命,因为书是活着的,它们有灵魂,有心脏,有感受。这段话是《无字书图书馆》中一位文化部的老教授向不再爱读书的镇上的人们讲的。它使我受益匪浅。 故事发生在一个和谐的小镇上,塔德欧——一个火车站的站长——突然发现了镇上已经关闭了一年多、再也没有人进入过的唯一一家图书馆的周围散落着一些字母。于是,他立刻去告诉了镇长本杰明。他们随后进入图书馆,发现那里的书全部变成了无字书,而书上的字母都掉了下来,怎么按也按不回书里。一位老教授阿卡西奥告诉了人们:书被人们遗忘后成了无字书。人们此时已经用看电视取代了看书。最后,拯救了书和人们的信念的是镇长的女儿玛嘉。她叫上了自己的伙伴夜晚一起在图书馆写作。大人们和孩子的一本本自己写的书,使书复活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天人们不爱看书了,认为书只是家里的摆设品。那时候,书中的字体也会消失。这当然不是真的消失,是作者的一个鲜明的比喻,比喻那时候书中的字体在人们眼中就好像空气一般了。我最喜欢故事中的人物玛嘉,她用她正确的想法

和同伴们的热心一起飞一般地写作,完成了她的梦想。通过随后的努力,还光荣地获得了诺贝尔奖。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是不能缺少读书和写作的,还要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否则就是没有灵魂的人生。

书,是与我们人、动植物一样的生命。让我们好好爱书,爱写作吧! 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500字

(四)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我的心里就升起了无数个问号:为什么是无字书图书馆?有书就应该有字呀!书不是应该写满文字,写满记录的吗?这图书为什么没有字呢?

怀着这么多问号,我翻开了这本《无字书图书馆》。那古老的书本,漂浮的字母仍然在我脑海里回荡。 《无字书图书馆》讲的是:在一个小镇上由于人们长时间不读书,对书的态度不好,导致图书馆里的书枯死,字母纷纷离开书本,书成了无字天书。大人们为了让书本恢复正常,想尽了一切办法,但仍然束手无策,镇长整日烦恼不已。而镇长的孩子——年仅十岁的玛莎已经带领着小伙伴们自己写书,让枯死的树复活。他们一起监守着这个秘密。快乐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幸福地向书本倾诉,书本记录下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故事。但是,很快玛莎的妈妈发现了这个秘密,孩子与大人解除了这个误会,大人们也加入到写书的行列里来,与孩子们一起写书,人人心中都有了一个作家梦。最后人人都成为了作家。篇2: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

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

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

最近几天,我看了一本既有趣又搞笑的,西班牙着名作家霍尔迪。塞拉。依。法布拉写的《无字书图书馆》,这本书的语句丰富生动,向我们诉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这本书非常好看,主要讲了:在一座小镇上,火车站站长塔德欧在回家的路上,他无意间在关闭一年的图书馆旁边惊讶地发现了四处散落着的大小不一的字母,于是,他和本杰明镇长一起来到了无人光顾的图书馆,发现里面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字母,于是叫阿卡西奥教授来观察。教授来到这座图书馆,看到了这一令人惊奇的情景,于是他大发雷霆,指责镇上的人没文化,导致书中的字母从书中脱落分离。可谁也没有想到,镇长的女儿马嘉带领镇上的孩子们,在一片字母中创作出自己的书籍,然后让这个图书馆又回到了以前那样热闹的状态。

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愧疚过,正如阿卡西奥教授所说的,那些书,讲述了作者心中真实的人群和生活。那些书是真理,是梦想,是现实,是幻想,是知识,是愉悦,是平静,是生命。那些书,是人类历史上最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呈现了我们人类自己的经历。当然,谁都知道,没有文化的镇子就是一个贫瘠的镇子。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增长知识,积累文化,充实自己。篇3:《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书,也有生命

《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书,也有生命

《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书,也有生命

在一座小镇上,火车站站长塔雷欧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许多随风飘散的字母,追随着字母,塔雷欧和镇长本杰明来到了关闭许久的图书馆。原来,因为这些书太久没有人读,它们都“死”去了。于是,小镇上的人们开始用那些无家可归的字母在一本本“无字天书”上拼凑出了一个个属于他们的美丽故事。新的故事在人们的笔下增加,所有人都沉浸在了书的海洋里??。

“那些书,讲述了作者心中最真实的人群和生活。那些书是人类历史上最生动的艺术展现形式。那些书呈现了他们的经历。那些书是真理,是梦想,是现实,是幻象,是知识,是愉悦,是生命。是的,是生命,因为书是活着的,它们有灵魂,有心脏,有感受。”这是故事中的阿卡西奥教授说的一段话,就是这段话,令小镇上的人们幡然醒悟,从无知中走了出来。他们不再将书垫在不平的桌角下,不再把书当作摆设,而是拿起书,静静地阅读。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书不会“死”去,但如果我们不再眷顾它,不再从它身上获取知识时,它就会泛黄,失去光泽,这不就如同“死”去一般吗?那么它,又和路边的砖头有何区别?

书,也有生命。只有当我们去爱它们,去读它们,去欣赏它们,它们的生命力才得以焕发,它们才有存在的意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可以医愚”这些至理名言永远不会过时。

所以,从现在开始读书,爱书吧,只有当你畅游在书海之中时,才会发现,书籍有多可爱,书中的世界有多么美妙!篇4:读《无字图书馆》有感

读《无字图书馆》有感

读《无字图书馆》有感

高新实验小学 四(6班)王子凝

“书到底是什么?”这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能让人沉思很久。读了《无字图书馆》这本书后,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事实上,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根。在>故事中,书也有生命,有感情。一本被人遗忘的书就是一本悲哀的书,人对待书的态度决定了一本书的命运。

故事发生在一座安静平和的小镇里,火车站站长塔德欧在回家的路上,无意间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字母,原来所有的书一夜之间全都变成了无字天书。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文化部长派来的阿卡西奥教授解开了这些谜团,才让人们明白了书的意义:“那些书是真理,是现实,是幻象,是知识,是愉悦,是平静,是生命??”渐渐的,大家对待书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书写了一本又一本新的书。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买书是因为想让客厅变得漂亮,还有人是因为想让书变成摆设,忽视了它们的内在。现在科技很发达,各种电子产品粘住了我们的眼睛,却不去光顾那些给我们知识的书。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才意识到书的重要性。

读完了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后,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反思:我们有多长时间没读过一本好书了?篇5:会读“有字之书”、更会读“无字之书”《做最好的党员》读后感 会读“有字之书”、更会读“无字之书”

————《做最好的党员》读后感

书中作者用大白话讲大道理的方式,以当代一些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事例,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的党员同志在思想培养上应该“怎么想”,在工作能力上应该“怎么做”,在说话技巧上“怎么说”,在学习提高方面 “怎么学”,并且以典型事例和精彩点评,通过朴素易懂的语言,很好的诠释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最好的党员是怎样想的、最好的党员是怎样做的、最好的党员是怎样说的、最好的党员是怎样学的”书中就是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教导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最好的党员。

对照书中的四条主线,我认真对照自己进行了剖析:我该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才能进步的更快?做最好的党员是每个党员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但“最好”却不是能够轻易承诺得出的。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使我对如何在新时期内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我必将以实事求是、讲究方式方法、善于学习、干一行爱一行来严格要求自己,勤于思考,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我思故我在,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抬头看天。在工作或经历过一段时间后,时常应该静心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于己于公都有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有必要经常对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来检查自己、反观工作。油气田保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工作,如何顺势而为、因时而动是我们每一个保卫干部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扬长避短;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冲破原有条条框框的束缚,超越自我;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接受新的理念、明确新的目标、实现新的突破,才能营造蓬勃向上、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一流油气田保卫工作新局面。 通过阅读《做最好的党员》,深刻理解了“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好的学习能管用一世”。学习先进榜样,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提高党员素质和能力的学习手段。我们党领导人民经历的革命战争年代、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91年的光辉历程,同时也是一部在奋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运用学习改造社会的历程。况且,创先争优活动又是党中央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结合党情、民情、国情以及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形势做出的一项重要 而具有深远意义的部署。因此,创先争优也同样成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之一。那么,怎样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呢?这也是我们在现实工作、学习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书中列举了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工劳模朱雪芹,从一个高中没毕业的搬运工成为格力集团“知识型”工人、“万能专家”的张树源等一些普通共产党员的事例,阐述了学习对于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充实人生阅历、展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因此,做学习型党员是逐步走向优秀共产党员的路径之一,书中概括了“要想面貌大变样,对照差距学榜样”,会读“有字之书”、更会读“无字之书”,主动学习、向方方面面学甚至向对手学等学习方法。可以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立足于不败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 通读之后还想作为“枕边书”时常看看,以激励自己,做好本职,不忘学习。

第12篇:读后感:清汤芥菜面

让心灵的荒漠长满倔强的仙人掌

——读《一碗清汤芥麦面》有感

是谁,让灼烫荒凉的沙漠鲜花绽放;是谁,让冰冷刺骨的寒冬歌声飘扬;是谁,让孤寂无援的心灵充满希望;是谁,让喧嚣烦躁的世界不再忧伤?她很神秘,她总能在生活最艰辛的阶段,在命运最不幸的时刻,给你鼓励,给你力量,与你一同砸碎那千年坚冰,攻破那万丈城墙,迎来生命的盛夏和人生的辉煌,她叫信念,就是一团不灭的烈火燃烧在胸膛。

多年前,读过《一碗清汤芥麦面》这部作品,是朋友推荐给我;我读后,也曾向多位好友推荐过。文章中,那一家三口的遭遇让人同情,但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队,如果心安理得去接受别人的同情,那就是在自己的脸上打上烙印,承认了自己脆弱和渺小,反映出心灵的抑郁和自卑。但是这一家人,珍惜着关爱,不放弃奋争,勇敢地承受起生活给予的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无论是热爱还是抛弃,用心灵深处永攻不破的信念,用十四年的漫长拼搏,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困难,在扬飘着的雪花季节中,用他们最平静的真情微笑,最伟大的人格魅力,赢取了世人眼中崇拜敬佩的泪花。

好书,总能让人过目难忘,不断翻阅;道理,总是让人深受启发,常有裨益。三人共食一碗清汤芥麦面,我们的人生,很少有人会困窘到这种境地;十四年的坚韧奋斗,我们的身边,很难有人能坚持到如此执著,但他们做到了。他们不是圣人,不是伟人,只是一位要替亡夫偿还八个人债务的妇女,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只是比普通人更为艰辛的一家人,但他们就坚信,坚信阴霾总有一天会散去,曙光的到来 1

终究无可抵挡,默默中,他们做到了,做的非常好,给我们这些生活在凡尘中,同样吃着五谷杂粮的人,树立了最为光辉的榜样。也难怪上帝经常说,他习惯把高贵的灵魂赋予卑贱的肉体,把瞩目的奇迹赠送平贱的凡人。

好书,不是用来空想的;至理,也不是用来空讲的。就在身边,也有许多人,靠着这样的信念,去勇敢搏击人生浪潮,让理想顺着心灵的方向,扬帆远航。曾记得,认识一位朋友,初中未毕业就辍学,接着在社会上跟着一帮人闲混了两年,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头破血流是司空见惯,后来,带着他混的“大哥”出事了,被判了死刑,他因未参与而幸免于难,一番动荡,让他彻底清醒了好好活着的价值。他要改变人生,要学一门好手艺,从此做一个好人,他坚信,他能做到。后来偶然的机会,他走上了摄影的道路,在学艺的过程中,不断与暴躁的性情作斗争,不断和知识的匮乏作抗争,不断同技术的更新作竞争,这其中还有同事的讥讽、师傅的刁难、外人的偏见,等等,刚二十岁的他,只是微笑,独自咀嚼回忆在社会闲混的苦果,尽最大的努力一心去学艺和做人,从一个堂堂正正的好人。十年学艺,也长也短;十年做人,有忧有乐。现在,他才二十九岁,他已脱胎换骨,已经是某知名婚纱店的重量级摄影师,他目前拥有的不仅是过万的月薪和美满的家庭,更重要的还有顾客对他的满意,学徒对他的敬佩,老板对他的信任,行业对他的认可,朋友对他的信赖,不能说他很成功,但至少他已很幸福。真的,有时,一个信念,一阵坚持,一泓泪水,一股热汗,就能改变一生。

读书明理,总免不了谈谈自己。处在八十年代后的我们

一代,特别是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人,身后除了父母沉甸甸的期盼目光,别无可依,前方高手如林却又必须冲杀上去,无法回避的购房、成家等事情又接踵而来,所以,这一代人也承受着诸多的辛苦。我作为芸芸众生中小小分子,没有太大的理想,只是希望能在当地仅有十几人的吴姓小家族中,在做人做事方面让父母叔姑们给予一句小小的肯定,给弟弟妹妹们树立一个小小的榜样,我知道想做到很难,可我也知道,我能一直做到。求学求职,二十几年的人生风雨,也得到很多人的鼓励和支持,真诚和帮助,心中一直默默挂记。我也一直以这些人、这些事、这些书、这些理,激励自己要奋斗不息。特别是毕业四年中,干过一天包括睡觉在内自由时间绝对不超过8小时的高中教师,干过炎热盛夏蚊子能隔着蚊帐将身上咬的到处红包的乡镇临时工,干过啥都不懂就扛着摄像机走上街头采访的电视台记者,后来又辗转走上政府秘书的岗位,每一个岗位都有一段不易的适应过程,每一段适应过程都有一段艰辛,但我相信自己,只要在心中埋下一颗闪亮的种子,只要用执着的韧性去呵护和浇灌,那人生就一定会富足和美丽,以此激励自己,就算一辈子做个小民,也要将小小的目标,小小的信念进行到底。

现在,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在一个岗位,就要尽到一份责任。看看身边,放眼时代,不用回避的是,社会确实掺杂不少浮躁气息,甚至有一小部分人,包括公务员,盲目崇尚“人生得意须尽欢”,放松对信仰、对信念的坚持,工作是听鞭推磨,生活是随波逐流,对此,我们又必须引以为惕。我们正年轻,年轻的我们所要坚信的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祖国必将傲立于世界之林。我们需要用我们的追求去茁

壮我们的信念,用我们的行动去践行我们的信念,用我们的硕果来证明我们的信念,不惧起点,不怕曲折,恒勤疏懒,远恶亲善,通过一点又一点的积累,一年又一年的努力,让我们制度优越性得到最大的体现;也只有这样,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制度才能在五千年后,依旧枝繁叶茂,青春永驻!

一碗清汤荞麦面的热气,可以抵挡一季寒冬的侵袭;一个坚定无比的信念,可以承载生命的一个希翼。这碗清汤芥麦面,留下了一篇温情如童话的传说,这个传说,可以珍藏,但绝不会是绝版,我们需要继续坚持其中的信念,让生命不断爆发奇迹。

第13篇:读后感:清汤芥菜面

让心灵的荒漠长满倔强的仙人掌

——读《一碗清汤芥麦面》有感

是谁,让灼烫荒凉的沙漠鲜花绽放;是谁,让冰冷刺骨的寒冬歌声飘扬;是谁,让孤寂无援的心灵充满希望;是谁,让喧嚣烦躁的世界不再忧伤?她很神秘,她总能在生活最艰辛的阶段,在命运最不幸的时刻,给你鼓励,给你力量,与你一同砸碎那千年坚冰,攻破那万丈城墙,迎来生命的盛夏和人生的辉煌,她叫信念,就是一团不灭的烈火燃烧在胸膛。

多年前,读过《一碗清汤芥麦面》这部作品,是朋友推荐给我;我读后,也曾向多位好友推荐过。文章中,那一家三口的遭遇让人同情,但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队,如果心安理得去接受别人的同情,那就是在自己的脸上打上烙印,承认了自己脆弱和渺小,反映出心灵的抑郁和自卑。但是这一家人,珍惜着关爱,不放弃奋争,勇敢地承受起生活给予的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无论是热爱还是抛弃,用心灵深处永攻不破的信念,用十四年的漫长拼搏,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困难,在扬飘着的雪花季节中,用他们最平静的真情微笑,最伟大的人格魅力,赢取了世人眼中崇拜敬佩的泪花。

好书,总能让人过目难忘,不断翻阅;道理,总是让人深受启发,常有裨益。三人共食一碗清汤芥麦面,我们的人生,很少有人会困窘到这种境地;十四年的坚韧奋斗,我们的身边,很难有人能坚持到如此执著,但他们做到了。他们不是圣人,不是伟人,只是一位要替亡夫偿还八个人债务的妇女,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只是比普通人更为艰辛的一家人,但他们就坚信,坚信阴霾总有一天会散去,曙光的到来 1

终究无可抵挡,默默中,他们做到了,做的非常好,给我们这些生活在凡尘中,同样吃着五谷杂粮的人,树立了最为光辉的榜样。也难怪上帝经常说,他习惯把高贵的灵魂赋予卑贱的肉体,把瞩目的奇迹赠送平贱的凡人。

好书,不是用来空想的;至理,也不是用来空讲的。就在身边,也有许多人,靠着这样的信念,去勇敢搏击人生浪潮,让理想顺着心灵的方向,扬帆远航。曾记得,认识一位朋友,初中未毕业就辍学,接着在社会上跟着一帮人闲混了两年,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头破血流是司空见惯,后来,带着他混的“大哥”出事了,被判了死刑,他因未参与而幸免于难,一番动荡,让他彻底清醒了好好活着的价值。他要改变人生,要学一门好手艺,从此做一个好人,他坚信,他能做到。后来偶然的机会,他走上了摄影的道路,在学艺的过程中,不断与暴躁的性情作斗争,不断和知识的匮乏作抗争,不断同技术的更新作竞争,这其中还有同事的讥讽、师傅的刁难、外人的偏见,等等,刚二十岁的他,只是微笑,独自咀嚼回忆在社会闲混的苦果,尽最大的努力一心去学艺和做人,从一个堂堂正正的好人。十年学艺,也长也短;十年做人,有忧有乐。现在,他才二十九岁,他已脱胎换骨,已经是某知名婚纱店的重量级摄影师,他目前拥有的不仅是过万的月薪和美满的家庭,更重要的还有顾客对他的满意,学徒对他的敬佩,老板对他的信任,行业对他的认可,朋友对他的信赖,不能说他很成功,但至少他已很幸福。真的,有时,一个信念,一阵坚持,一泓泪水,一股热汗,就能改变一生。

读书明理,总免不了谈谈自己。处在八十年代后的我们

一代,特别是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人,身后除了父母沉甸甸的期盼目光,别无可依,前方高手如林却又必须冲杀上去,无法回避的购房、成家等事情又接踵而来,所以,这一代人也承受着诸多的辛苦。我作为芸芸众生中小小分子,没有太大的理想,只是希望能在当地仅有十几人的吴姓小家族中,在做人做事方面让父母叔姑们给予一句小小的肯定,给弟弟妹妹们树立一个小小的榜样,我知道想做到很难,可我也知道,我能一直做到。求学求职,二十几年的人生风雨,也得到很多人的鼓励和支持,真诚和帮助,心中一直默默挂记。我也一直以这些人、这些事、这些书、这些理,激励自己要奋斗不息。特别是毕业四年中,干过一天包括睡觉在内自由时间绝对不超过8小时的高中教师,干过炎热盛夏蚊子能隔着蚊帐将身上咬的到处红包的乡镇临时工,干过啥都不懂就扛着摄像机走上街头采访的电视台记者,后来又辗转走上政府秘书的岗位,每一个岗位都有一段不易的适应过程,每一段适应过程都有一段艰辛,但我相信自己,只要在心中埋下一颗闪亮的种子,只要用执着的韧性去呵护和浇灌,那人生就一定会富足和美丽,以此激励自己,就算一辈子做个小民,也要将小小的目标,小小的信念进行到底。

现在,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在一个岗位,就要尽到一份责任。看看身边,放眼时代,不用回避的是,社会确实掺杂不少浮躁气息,甚至有一小部分人,包括公务员,盲目崇尚“人生得意须尽欢”,放松对信仰、对信念的坚持,工作是听鞭推磨,生活是随波逐流,对此,我们又必须引以为惕。我们正年轻,年轻的我们所要坚信的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祖国必将傲立于世界之林。我们需要用我们的追求去茁

壮我们的信念,用我们的行动去践行我们的信念,用我们的硕果来证明我们的信念,不惧起点,不怕曲折,恒勤疏懒,远恶亲善,通过一点又一点的积累,一年又一年的努力,让我们制度优越性得到最大的体现;也只有这样,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制度才能在五千年后,依旧枝繁叶茂,青春永驻!

一碗清汤荞麦面的热气,可以抵挡一季寒冬的侵袭;一个坚定无比的信念,可以承载生命的一个希翼。这碗清汤芥麦面,留下了一篇温情如童话的传说,这个传说,可以珍藏,但绝不会是绝版,我们需要继续坚持其中的信念,让生命不断爆发奇迹。

第14篇:读后感如焉

人生的困惑——《如焉》

人活在今日,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也受社会历史的制约,并在内心渴望决胜未来。那么,一个人的生活也就不可能再单纯。他所承载的东西过于沉重过于复杂,他的顾虑与恐惧也就多。无欲则刚。但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人心底的欲望被史无前例地激发。名车,洋楼,红酒,高尔夫„„金币照耀出的闪耀生活使不少人如痴如醉,疯狂似的向往。当人拥有了一样自己所期望已久的东西,第一感觉是欣喜,第二感觉则是忧虑。因为人害怕失去。反而是一无所有之人,才可能心无负担,自由自在。

当全球一体化的风浪日渐高涨,强势文化吞没边缘文化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全球一体化带给人类最大的尴尬莫过于所有的城市都在向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的美国大城市靠拢,看看中国最发达的几个城市,哪个还有所谓自己的风格。但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就像你要经济迅速发展必然会先污染环境,然后等财力雄厚时再花个几十亿去治理污染。看起来很愚蠢,但有些弯路,是不得不走。作为弱势的一方,你不得不向强势靠拢,等到自己也变得强大时,再去寻找一些自己过去的独特的影子,不然,你也只不过是永远被欺负的弱势罢了,有了自己的特色,又怎样。

许多人在电脑坏时,会感到度日如年。那个时候,他们总会想起比尔•盖茨的伟大,也难怪人家可以当首富。短短十几年间,互联网线铺进了千家万户,时代性的变革产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着网络的不断提速,越变越快。前一代逐渐老去,后一代逐渐长大,但现在却正处于青黄不接之时,最令人难受。于是,前一代人开始按捺不住了,他们不希望历史随着他们一代人的消失也同时消失了,加之时代的略微自由,《如焉》这样既含概“非典”等时事,又兼顾叙述历史的小说,便应运而生。

只有那一代人的小说,才会有如此深刻的烙印。那一段往事,几乎是文文必提。无论是痛楚,恐惧,还是要勇敢正视,伤痛永远无法消除。就像血会止,但疤永远会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当经历历史的人全都不在时,那段历史也就逐渐变得含混不清,被轻视,被遗忘。中国人向来很健忘,这句话一点不假。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缠绕着我们,目不暇接,如梦初醒。好了伤疤忘了疼也很正常,毕竟伤疤不在自己的身上。但那些文化人,那些懂得点什么却又无能改变现状的人,最痛苦。

或许中国的文人会特别不满自己所受到的待遇,但也没有办法。百无一用是书生,他们不是中国社会所最需要的人。当中国乱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他们的文字无法使百姓平安、社会稳定;当中国好不容易平静下来时,他们开始为自由与民主高呼,但百姓已经累了,他们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接下来的日子,或许还可以期望个“小康”。文人是典型的有话说,没事做。中国老百姓已经烦了这种人,对于寻常小老百姓,可能只能对文人说一句“您是文化人,跟我们不一样,金贵得很”。失去了“群众基础”,自由和民主怎能在这块土地上发芽成长?所以,直到现在,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一百圆人民币上印的还是毛泽东,春晚歌曲歌颂的还是共产党。你还能有什么话说?要怪,只能怪中国的历史没有垂青文化人。如焉以自己的单纯娴静,通过电脑和网络,面对着一个比她复杂千万倍的大千世界。一群文人,一个高官,开了眼界,凉了心。这只是一个故事而已,一篇虚构的小说,一些想象出的人物。但有些东西,故事里故事外,倒都是一致的。

你对人的性格可以充满自己的幻想或理想成分,但通常对于现实,人不会刻意编造些美好的成分去渴望隐瞒或欺骗些什么。例如《如焉》中对事实犀利的观点与批判。千百年来,人性没有变,于是官场的勾心斗角也没有变。我们所知道的,都是我们听到的;我们所听到的,经常不是真实的。多了网络,人们多了一种廉价又便捷的方式去了解我们外部的世界,闻所未闻的、新奇有趣的、肮脏不堪的。要痛苦的清醒还是快乐的无知,很多人在困惑。特别是明知道清醒也不能改变什么的情况下。

很多的时候,人的无知是人为造成的;但人的清醒,却是偶然的。偶然地看到了一本书,偶然地接触了一个人。既来之,则安之。古人的教化浸染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人生,不正是不断地接受么,无论前提是狂喜还是无奈。你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无论你喜欢还是批判,你永远无法逃离它。即便是肉体地逃离了,社会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却已嵌入你的骨髓里。你所想打败的对象,却已永永远远地,从一开始就注定地管束着你。就像孙悟空,自以为天下无敌,但在知道自己根本没跳出过如来佛的手掌心时,陷入了极端暴躁中。有些事情,不知道也许本人也不会有什么感觉;知道了,才是真正的不知所措,无能为力的渺小感。所以,孙悟空才死活不愿相信这事实。

努力想想,人生有很多困惑,至于答案,或许根本不存在,也不重要。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作为普通的一个人,我们只活在今日,其他的都是多余的欲望。

第15篇:见字如晤,那些写信的岁月

见字如晤,那些写信的岁月

见字如晤,那些写信的岁月

2014-10-09 11:07新华日报

10月9日世界邮政日

今天是世界邮政日,一个令人感怀的纪念日。如今,日新月异的通讯技术消除了时空距离,写信几乎成为行为艺术。而在从前,正是关山阻隔、鸿雁传书,令情思得以沉淀、绵延—阔大的时空才能孕育深邃的心灵。任何信息都能即刻抵达的时代,少了“见字如晤”,少了蕴藏于字里行间的情感传递,令人怀念那些写信的岁月。

家书抵万金

南京叶兆言

*中,北京的祖父频频给父亲写信,总是不见回信,祖父很悲哀地对我堂哥说:“你叔叔怕是已经不在了!”祖父的朋友很多走了绝路,譬如老舍、傅雷,祖父自然会这样想。

父亲不回信的理由十分简单。他人在“牛棚”,所有信件,不管来去,必须先由“造反派”检查。父亲是个随和的人,偏偏这种事会顶真,觉得是人格污辱,一赌气,干脆不写信。父亲到了老年,体会到祖父当年的等待与忧虑,常为自己可笑的固执而内疚—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后期,我在祖父身边待了近一年,成了祖父的邮递员。那是一段很寂寞的日子,大家庭中,百分之八十的人流落在外—干校,农场,北大荒,陕北高原,写信成了祖父最大的安慰。天天盼信来,有信必回,写好立刻让我骑车扔到胡同口的邮筒里。我总是一次买许多邮票,害得营业员小姐起疑,不得不多看我几眼。

书信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言而喻。先说近。北伐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历任市长中,马超俊的任期最长。马夫人沈慧莲,曾经是广东农村的小学教师,闲时有个差事,为农妇代写书信。当地男人很多远赴南洋。有一位少妇,丈夫一去多年,少妇怀疑丈夫有外遇,请沈慧莲写信狠狠骂他一通。这显然是一位美丽的少妇,她的怨恨打动了待字闺中的沈慧莲,沈灵机一动,表面上全盘答应,实际上反其道而行之,把平时的文学修养,从唐诗宋词到古今中外小说,种种伎俩都施展出来,写了一封爱意绵绵的情书。少妇的丈夫被深深打动,立刻收拾行装,重返故里。

在教育不普及的年代,代人写信是一种职业。一位朋友告诉我,上世纪50年代,一位替人写信的老先生,每次只收一角钱,去掉8分钱邮票,再赔上信纸信封,写一封信只赚一分钱。给我留下记忆的,是夫子庙邮局门口一个代人写信的老头。小时候,我们家的一个保姆住在秦淮河边,常常带着我溜回家看她的小女儿。每次从邮局门口走过,都能看见那老头,瘦瘦的,一头乱发,很寂寞—我从来没见过有人找他写信。

再说远。古人虽然普遍觉得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然而一些敏感之士意识到事情不会这么简单。譬如屈原《天问》就说出自己的怀疑:“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不知世界有多大,就说自己位于世界中心,显然站不住脚。中国人很容易自大,不过也有变通,有句老话“人挪活,树挪死”,就不把世界中心当回事,而是充满背井离乡的开拓精神。还有句老话“叶落归根”。这两句话合在一起,一去一来,书信做这中间的纽带,所以书信中有第一流的好文章,成为中国文学作品的一部分。

中国自古重视邮政,官方有驿传,民间有信局。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命汤寿潜为交通总长。汤是旧官僚,不想干实事,只是看中总长这个头衔,不久便躲到上海的租界享清福,34岁的次长于右任成了交通部的一把手。于右任着手的第一件事,是发行中华民国光复纪念邮票,以新耳目(邮传本质上也属交通)。

新邮票尚未印出之前,大清邮票加盖“中华民国”字样,继续通行。曾任邮政总办的法国人帛黎,标榜邮政中立,在大清邮票上加盖“临时中立”字样,公开销售。于是同时有三种大清邮票流通,两种分别加盖“中华民国”、“临时中立”,最荒唐的是第三种,既加盖“中华民国”,又加盖“临时中立”,两行字垂直交叉。于右任觉得这是洋人有意分裂共和,有损中华民国国体,电令取消。

邮政是否发达,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业务量。早在晚清之际,南京成立官办邮局。开始租用的房子很小,月租金仅20元,民间信局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南京人也抱观望态度。后来发现,由邮局寄信,不仅按时到达,而且便宜,还不向收信人收取酒资—收取酒资是信局的陋习之一,官办邮局的地位就此确立。

民国初年,江苏邮务管理局花费25万大洋建了一幢三层大楼,后来在贡院街建了一个阔大的邮务支局。到20世纪30年代,南京已有邮局14所。

邮政的地位历朝历代都非同一般。邮政官员始终是肥缺,年轻人能吃上邮局饭,算是交了好运。南京的民国建筑中,铁道部和交通部的建筑均属一流。交通部大厦是以建筑“邮电部”大厦为名建成的,靠的是邮政专款。交通部大厦也就是现在的解放军政治学院,由建筑大家杨廷宝设计,1933年建成,墙外有护城河,楼前有花圃、园林、小桥流水,室内有暖气、地毯,座椅全系皮垫弹簧,有巨大的舞厅,悬挂着精致的壁画,四周有五彩壁灯和挂灯,气派犹如皇宫。

1937年出版的《中国交通之发展及其趋向》一书这样写道:“近数十年来,国营事业中,差强人意者,首推邮政。”

邮政有钱,政府挖邮政的钱就习以为常,用于战备,无限度地津贴中国航空公司。邮政是官僚资本,既沾官僚资本的光,又难免吃官僚资本的亏。邮政看家的挣钱手段,是“邮政储金”。据1935年的统计,全国邮政储金局700处,储户约20万,储金达5000余万元。抗战后,南京邮政再次迅猛发展,可惜当局理财还是不行,最后,邮政也快被拖垮了。

邮票与

“远东来信”

徐州张新科

爱好集邮,竟然因此开启了我的另外一番生活—整整18年,付出的心血凝聚成一部近40万字的小说《远东来信》,方寸邮票于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我小时候,父亲是县中校长,不时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出息学生的信件,为了争夺信封上那枚小小的邮票,我与几个姊妹闹得不可开交,父亲总会呵斥:“你们以为那只是个画片?!”是啊,邮票设计的匠心、精致的印刷值得品鉴,承载的历史、文化、审美和情感更令人回味。

年岁渐增,我开始拥有自己的信件,上面的邮票再没人和我争。留德期间,我喜欢旅行,每去一国一城,必定要去邮票店,遇到跳蚤市场,更是一头扎进去“淘宝”。十几年来,收集了上万张世界各地的邮票。

在海外,常常听人谈论二战,耳濡目染,我也开始留意有关中国与二战的历史。1995年,我在一家德文报纸上偶然读到二战期间中国上海收留犹太人的故事:1933年至1941年,为躲避纳粹的迫害,数以万计的犹太人逃亡海外,当时欧美各国慑于纳粹淫威而紧闭国门,正在被日寇铁蹄蹂躏的中国却无私地将他们拥入自己的怀抱,先后接纳了近三万名犹太难民,向他们提供庇护。但由于当时战乱频仍,大量历史资料遗失,加之巨大的语言障碍,还原事件困难重重,以至于很少有人了解这一史实的详情。我决定以小说的形式再现这段历史,因为比起学术论文、散文或者报告文学,小说更通俗,影响力更大,而且长篇小说能够承载历史的厚度与跨度。

从此,我18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德语、英语、汉语关于这一事件的档案、报道、画册等一手资料,为此去了法国、波兰、捷克、意大利、挪威、瑞典,购买了两百多本有关纳粹迫害犹太人的书籍,4次去上海舟山路当时的犹太“隔离区”参观,采访仍然健在的知情人。2012年寒假,终于开始写作小说。故事发生于上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的汉堡、上海、河南上蔡三地,如何将巨大的时空收纳在一部小说之中?多年来对邮票的收集和研究为小说的建构带来了灵感—将信件作为故事的线索和主要元素,设置“8封信”,带着读者在汉堡、奥斯维辛、上海、开封、上蔡、大西洋、太平洋之间跳跃,在30年代、40年代、90年代之间穿梭。

小说的信息量很大,所有细节既要严丝合缝,又要符合历史原貌。我于是遍访波兰集中营、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汉堡犹太人协会,6次观看柏林、波茨坦、纽伦堡、慕尼黑、德累斯顿、巴黎、诺曼底等二战场馆,收集了许多三四十年代波兰与德国之间、上海与德国之间犹太人的通信。一名犹太难民在给欧洲的舅舅信中这样写道:“我没有死,我活在上海!”一个名叫Jerry Moses的7岁犹太男孩历经生死,抵达上海后把那里视作“天堂”,他在给亲人的信中说:“我与中国孩子一起踢毽子,玩跳房子游戏,我童年的心灵始终留在上海,我充满感激的心永远留在中国并世代留存!”另一位犹太难民这样写道:“欢迎前来上海!从今往后,你们不再是德国人、奥地利人、捷克人、罗马尼亚人……在这里你们可以堂堂正正地做犹太人!”

我不仅根据这些信件的内容构思故事,还对这些信件的样式进行“文本分析”—信封的式样、颜色,信封上地址的书写格式、习惯,邮票的款式、内容,邮戳的大小、形状,邮戳上文字、数字的字体、排列方式,等等。最终小说写就:德国汉堡的中国留学生谢东泓,在跳蚤市场上淘到8封旧信件,是犹太男孩雷奥于1938年至1945年期间,从中国写给他在德国的音乐老师的。谢东泓通过对这8封信的翻译整理,以及两次去上海、河南实地采访,揭开了深藏其间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过往……

《远东来信》在《当代》发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封面设计成航空信封的样式。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几十家媒体报道。德、美、以色列的出版社有意出版此书,中美制片人在商讨电影改编的事宜。但愿世界上有更多的人通过“远东来信”了解中国人的人道情怀和英勇无私。

小时候,父亲呵斥我们:你们以为邮票是画片?邮票的确不是画片!

高邮,

因邮而生

高邮陈永平

我在电视台当播音员时,给一部介绍本地风情的纪录片配音,片中有这样一句解说词:“高邮是全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我有些纳闷儿,直到对自己生活的城市认识加深,才明白“邮”对高邮而言自有其丰富内涵。高邮因邮而生,因邮而兴,邮传、驿传与高邮的渊源非同寻常。

邮在秦代是通信系统的总称。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30年在洼地上筑高台、设邮亭,是为高邮。今天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属里下河地区,水路纵横,水网交错,秦时应该不是宜居之地;但因为邮亭的设置,迅速积聚了人气,才过了100多年,汉武帝便在这里设县,以后由路、军到府、州,又到县、县级市,绵延2000年,“那高邮州人生活在一个古今繁华的所在”(《醒世姻缘传》)。

高邮另有一个古怪的别称:盂城。该别称拜邑人秦观所赐:“吾乡如覆盂,地处扬楚脊;环以万顷湖,天粘四无壁。”盂即水盂,文房用具,用来贮砚水,多为扁圆形;秦观将故乡地貌形容为倒扣的水盂,很是贴切。明朝驿站正兴,高邮州一州两驿:秦淮驿和界首驿。乞丐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嫌前朝蒙元人少雅兴,命人给驿站改名,秦淮驿更名为盂城驿。我不知道秦淮驿、盂城驿孰俗孰雅,后者更具指向性是一定的—高邮应该是全国唯一以“盂”作别称的城市。

盂城驿建在高邮南门外,紧挨京杭大运河,属水陆两栖驿站,鼎盛时有厅房100多间,驿马65匹,船18艘,马夫、水夫200多名。“遥想幡旗飘日月,南船北马何喧喧”(邑人汪曾祺语)。

驿站被现代邮政取代是必然的。1913年高邮裁撤两驿,1985年,在隐居70年后,盂城驿被重新发现,震动海内。我国邮驿史长达3000多年,历代建立的驿站难以计数,大都湮没无闻,盂城驿成为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驿站遗存。我第一次参观盂城驿,是协助央视拍摄纪录片《邮传万里》,在驿站内竟意外看到原属我家的一张大理石桌。桌圆形,支撑桌面的木材是“海绵木”,即红木,造型古朴,极具艺术品位。我家住县革委会的公房时,大理石桌作为房内家具归我们使用,我从5年级到高中毕业,全部家庭作业都是在这张桌上完成的。我们本可以廉价买下它,听说市里有新用途,父亲慷慨地让人搬走了,不曾想多年后在盂城驿与之邂逅。此后,我对盂城驿更有了一份亲近,一份记挂,这也是我个人与邮驿的缘分吧。

邮驿主要传递政府的公文、信件,邮政才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以我这个年纪,当然通过邮局给人寄过信,也收到过朋友的来信,但我已经很多年没再写信了。我恋爱时没给爱人写过信。我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住得也近,写信矫情。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我忙着写诗去了。结婚后时常出差,人在旅途,写过一些家信,除了可以想见的表白,也报告自己的近况,所在地的见闻,琐琐碎碎,毫无文采,字迹也潦草得可以。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我所有的家信都被妻子叠过,整整齐齐的,与结婚证、毕业证等重要证件放在一起。我们先后搬过三次家,这些信一直跟着我们。那些激情澎湃的诗却被遗落、被淡忘了。

与我同时代的人,我们一起目睹了书信的式微。这再次让我想到了邮传和驿传。现在,邮亭、驿站都已历经辉煌,完成历史使命。逝者如斯,我们没有遗憾,欣然接受信息革命带来的便捷服务,但高邮人应该都还记得住信的本意:言论诚实,真心实意。这是邮传、驿传给这座城市造就的品格。

十八春:

致邮差的情书

南京鲁敏

从1987年到2005年这18年,我的生活都与邮局那黯淡多情的绿色紧密相关:前4年,在江苏省邮电学校读通信管理专业;后14年,在邮政局的各个有趣或不那么有趣的岗位辗转。

邮电学校位于南京城南,我那时十五六岁,失眠症却已根深叶茂、如影随形。无数个深夜,我眼睁睁地听着洒水车开上了夫子庙的文德桥,开过了长干巷,开过了考棚小学(这名字真够古雅的!),然后向三山街、白鹭洲方向去了……终于,天慢慢亮了,我与下铺一起出去跑步。学校在中华门附近,我们便冲着那灰白色、枯萎般的城门,一边跑,一边瞧着它在视野里上上下下,慢慢地近了、大了,心中有一种近乎悲凉却又骄傲的情绪……由于来自乡下、一无所长,不会唱不会跳,又因为爱吃馒头和肉圆,到后来还有点小胖,我相当羞怯、自卑,跟男生很少说话,说话时一定脸红。但我很怀念邮电学校那4年,怀念我那个班—通信管理8701,怀念我那个宿舍—505室。直到现在,我都在以一种可笑的方式怀念—设置各种密码,总用这组数字来排列组合。

在邮政局的14年,如果用最快的速度闪回,大致如下:

营业员—我是狗皮膏药似的“大替班”,从包裹、特快、储蓄、报刊发行、国际业务到汇款,所有柜台所有业务我都齐活儿,谁休息我顶谁的台子。因为粗心,我赔过两次钱:一次是国际长途台少收了100块押金,一次是汇款台晚上结账少了50块。

劳资员—在区局,一个二级单位,每个月我都要用各种系数反复测算,试图替下属六七个支局的四五百号人划分出三六九等的奖金额,算得不耐烦时,摔过区局长的门,好在我碰到的局长都很好。

团总支书记—装模作样地主持过团总支的晚会,把头发扎上去,俗气无比地穿上红毛衣,跟邮局的单身汉们跳南京流行的小拉舞。还组织烧烤,准备了好多好多鸡翅啊!但我其实不太喜欢这闹哄哄的工作。

外宣干事—与各级媒体记者打得火热。南京的小报特别多,我每年发稿量都在450篇以上,简直大跃进啊!经常有稿费,15块!25块!我拿个小本子记着,美不滋滋的!

行业报记者—担任《江苏邮电报》、《中国邮政报》的驻地记者。我喜欢五个“W”的新闻体,那种言简意赅的新闻八股腔,挺可爱!那阵子采访真猛,全局一百多个单位全跑遍了!南京到北京的T66/67次长途邮件押运班,我跟过4趟。后来,我写过一个短篇《在地图上》,跟这些采访有一点关系。

办公室秘书—替4任局长做过秘书,年中、年末的全局工作总结、职代会报告等是我的主打产品,同时擅长写各种场合的讲话稿。为了帮助自己“入戏”,每次动笔前,我总会假想我就是局长本人,有一种胸有河山、俯视全局的宏大眼光……

所有这些岗位中,与文学最亲密的一次接触是这一幕—

大概是1993年,那时除了读书笔记还没写过什么,我在新街口邮局坐柜台,苏童来买邮票,慢吞吞地说,要一张《古人对弈图》。我立即认出了他,但我沉默、平淡,像一个疲倦的营业员那样,把邮票卖给他,同时心中一声长叹:这辈子,除了阅读,我难道还会和文学发生其他瓜葛吗?2010年10月,叶兆言、苏童、黄蓓佳等老师来替我的新书《此情无法投递》撑场子,我向苏童老师提起这一幕,他茫然、无邪地笑着,因为他一无所知。

工作之余,我还“学”点了“文学”—一下班就去南师大听夜课。上课的时间,要么是暮春,要么是深秋,似乎全南京的春华与秋色都集中到南师大了,其夜色之好,到了令人伤神的地步……我最喜欢的一门课是“古代汉语”,兴之所致,每晚逐篇背诵那些诘屈聱牙的先秦散文。傻乎乎的自学延续了四五年之久。快要毕业的那年冬天,通过邮校同学介绍,我认识了他,微胖,话不多。我们到山西路的军人俱乐部喝茶,到古林公园看梅花。很冷的冬天,接下来是同样寒冷的早春,我跟他每次见面都像是与冷嗖嗖的风儿约会。春季班开学后,我像很多女同学一样,也有男朋友在校门外等着接我回家。我喜欢这种平庸的画面,非常之安全。不到一年,我就决定结婚。在镇江路的一个小公寓里,我在每扇窗户上贴上大红“喜”字,楼下的人经过时仰起头就会看见。

从邮电学校到南京邮政局,对这18年,我充满复杂的感情。我对社会生活有了较为充分、体己的感受,我破灭了各种梦想,我失去了父亲,我生了孩子,我养成了“秘书般”的性格,我变得世故而冷静,但也非常不世故、不冷静地爱上了写小说,决心一去不返。

那不可复制的

“灵光”

南京俞香顺

上世纪80年代初,我还在乡下中学读书,偶然读到赵爽的《一个邮政职工的一天》。1981年,新疆伊犁14岁女孩赵爽,在万国邮联举办的国际少年书信比赛中获得第一名,顿时成为青少年的文学偶像。我因此知道了“万国邮政联盟”和“世界邮政日”。

2011年,《中国新闻周刊》刊登《赵爽:绚烂之后》一文:这位万众瞩目的文学新星后来“泯然众人”,现在定居德国。80年代,文学是社会文化的“轴心”,书信是人际沟通的重要工具,赵爽的成名因缘际会。三十余年之后,赵爽归于平淡,文学处于边缘,书信也退出了日常。邮政业务不断拓展,书信投递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中国很早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邮政制度,“里耶秦简”就有关于秦代邮政的资料文献。古代官方的信使一般称为“驿使”,书信站点称为“驿站”。中国是一个书信极为发达的国度,关山阻越、交通不便,书信是联系亲人、朋友、情人的纽带;寄信人心驰神往,收信人伫立企盼,可谓“寄托遥深”。古人将书信看得和面谈一样重要,有“见信如晤”之类的说法。

家书是最常见、最朴实的书信,唐代张籍写过一首《秋思》,也是明白如话:“洛阳城里秋风起,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里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细节描写引发了无数后人的共鸣。上世纪90年代初,家书仍然维系着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李春波的《一封家书》旋律简单,歌词如同拉家常,唱得街知巷闻、深入人心。文人之间的书信来往则是雅人深致。中国古代有不少“尺牍”汇编,如《小仓山房尺牍》、《秋水轩尺牍》,是研究文学史、心灵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我很喜欢文人之间的书信酬答,书架上有三种近现代学人的书信集:叶圣陶和俞平伯的《暮年上娱》、施蛰存和孙康宜的《从北山楼到潜学斋》、谷林致扬之水等人的《书简三叠》。近年来,国内出版了不少民国年间文人名士的书信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然而,我更心仪的是当时文人之间的切磋琢磨之乐,可惜,与书信的淡出同步,这种文人风流似也成了绝响。情人之间的书信具有私密性,外人或者后人很难见其原文;但当我们阅读宋词中那些缠绵悱恻的篇章时,往往会有很强的“在场感”、“代入感”,为之动容。晏殊和晏几道父子留下了很多关于书信的名句,如“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一封一封书信,通过邮政系统、邮递员,从这一双手传递到那一双手,带着情感的温度。梁实秋的《信》描述了书信往来的乐趣:“家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暌违之后,有所见,有所闻,有所忆,有所感,不愿独秘,愿人分享,则乘兴奋笔,借通情愫。写信者并无所求,受信者但觉情谊翕如,趣味盎然,不禁色起神往。在这心情之下,朋友的信可作为宋元人的小简读,家书亦不妨当作社会新闻看。看信之乐,莫过于此。”

与即时通讯工具相比,书信究竟有哪些魅力?写信充满了“仪式感”,写信者庄静自持,“一笔一画总关情”、娓娓道来;字迹往往体现书写者的性情,读信的人见字如见其人,如同面谈能够捕捉对方的表情,所以古人有“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之说。书信的对象一般是唯一的,兼之又是手写,所以书信具有“不可复制性”;借用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中的观点,书信具有特殊的“灵光”(aura),这就有别于电子信件、手机短信等等。另外,即时通信工具的信息具有“碎片化”特点,“言情”非其所长,写信则可以沉潜下来、倾诉衷肠。此外,书信和纸质书一样,可以摩挲把玩、反复展读。不过,我想书信最大的魅力还是在于寄信、收信过程中,盼望、猜测、焦急等等复杂情绪的交织,用一个笼而统之的词语,这个过程充满“诗意”。

无论如何,书信已经式微了。我也不是“尸骸的迷恋者”,平时通信主要是电子邮件。不过我认为,电子邮件可以汲取书信的一些长处。比如中国传统社会重伦理,书信的抬头、落款很是讲究。然而,我收到的学生电子邮件往往既无抬头、又无落款。我有点文字小洁癖,在邮件的“主题”栏里总是写上自己的名字或是事项,从不马虎;而收到的信件,却总是在我的名字或事项前加个“Re:”,甚至好几个,让人气闷。我与台湾学人互通电邮,对方的礼数真是令人汗颜,抬头都是采用传统书信的“尊鉴”、“钧启”等等。另外,我们何妨偶尔体验一下执笔写信的乐趣呢?我所在的学院有一个延续多年的项目“一封家书”:每年中秋,让新生给父母手写一封家书,家长事先并不知情。家长、学生的反馈都不错。朋友、恋人之间,何妨偶一为之,领略那小小的惊喜呢?

曾几何时,“纸短情长”的书信如同梭子,织就了温情脉脉的人际网络;而严密的邮政系统为此提供了制度化的保障。书信的形式过时了,书信的传情之“魂”永不过时。我坚信邮政不是冷冰冰的技术系统,会与时俱进,探索出新的人与人的沟通方式,让书信之“魂”再生!

第16篇:识 字 方 法 之 我 见

识 字 方 法 之 我 见

山西省宁武县实验小学 刘 彦

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又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人生识字聪明始,成人识字率高的民族才可能是也一定会是高素质的民族。”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我觉得责任重大。在努力学习各种识字教学法之后,结合我们所运用的,我认为要还识字教学于精彩必须集百家之长,融自身教材于一体,为我所用,以期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 以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唤起学生的识字兴趣 。

新大纲要求学生识字量为4000字左右,掌握2500个字。识字量的多少是学习语言文字的根基。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唤起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一、电脑动画识字

教学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孩子。如学习“采”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的采摘着树上的果子。辅以字理与解说:“采”树上采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联系在一起。再如“走”字的学习,出现画面A:以一条宽广的大道为背景,一个疾跑的人闪现在屏幕。教学中组织学生观察,进行语言训练:(1)这是一个( )的人。这个人( )。(2)他跑得( )。 画面B:出现“走”的字理,加以解说:古人说“走”就是跑的意思。“儿童疾走追黄蝶”就是这个意思,后来才单指步行。小朋友你明白了吗?你又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字?

教学中的课件,以接示字理让孩子们了解字的本源,加深对字的理解,既形象又生动。

二、故事联想识字

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运用语言来描述,创造性的识字。现采撷教学中孩子的精彩描述,供大家赏析。

(1)学习“游”时,学生讲到:“一个人带着孩子到方形的水池里游泳。”

(2)学习“壮”时,学生讲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上将军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壮士。”

(3)“非”字学生这样记忆:两个强壮的人,打倒了六个坏人。 像这样通过孩子们的语言描述,把识字与语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识字方法,又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此外绘画识字,演示识字,猜谜识字等都深受学生喜爱,他们通过画笔、动作等助其记忆。如:两个孩子背对背坐在地上,形象的揭示了“坐”的形、义。孩子们笔下画出了一条长长的道路,路上有一个行走的人,逼真的揭示了“道”形与义。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当我们不在以长者自居,俯下身来,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探索时,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维之广阔,潜能之无边。只有相信他们,为他们营造更多的锻炼空间,相信孩子们会更主动学习,更好的发展。

第17篇:如何在新农村村庄建设中“见新村”

如何在新农村村庄建设中“见新村”

一、规划先行,科学引导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一)加大投入,着力推进村级规划编制工作

各乡镇政府要切实履行村级规划编制责任主体的职责,按照“注重长远、有序推进,合理用地、集约发展,生态优先、突出重点”的理念全面做好村级规划的编制工作,力争两年内完成全部村级规划编制。对已经编制的村级规划,要在近几年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提升;对确定为“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示范村的村庄,要尽快做好规划编制和补充完善工作;对示范村以外的村庄,村级规划要在现有村庄布局上进行优化,侧重于村庄整体风貌的打造和环境综合治理。一是构建城郊“社区”型村庄。对城镇规划区内的村,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和征地拆迁补偿,根据每个村所处的具体区位,按照“家庭产业园”、“民俗旅游园”两种村庄进行规划;二是构建“中心村”型村庄。对城市规划区外的村庄,通过宅基地置换方式,按照“仿古式集群”、“别墅式集群”两种村庄进行规划。

(二)因地制宜,优化村庄整体布局

按照规模适度、合理集聚、有利于生产生活和优化资源配 1

置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保护基本农田,科学合理规划,有序改造城中村,整合城边村,优化中心村,治理空心村,培育特色村,消除地址灾害隐患村,合理确定村中布局和建设规模,引导农民向县城、集镇集中。

二、以点带面,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整村推进,注重建设实效

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结合“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村庄作为示范村,集中投放农村住房建设项目,并围绕示范村建设,整合农村各类住房建设项目和各类基础设施、村庄环境整治、扶贫开发和产业发展等涉农项目,实施整村推进。各乡镇优先考虑交通沿线、景区景点附近及乡镇集镇所在地村庄作为示范村,以点带面,分类实施,有序建设。示范村要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实施整村推进、整村打造、整村配套,突出解决好群众住房困难问题,确保新建住房住得进、住得好。通过整村推进方式,力求达到村庄建设规划一步到位,困难群众危房全部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同步解决,广场、垃圾处理、给排水、党员活动室、村级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二)结合实际,确定建设模式

示范村要结合村庄建设实际,确定不同的建设模式。可采用以下几种建设模式:

1、旧村改造型:对规划确定保留的村庄,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开展住房建设,以补充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采取拆除、整治、保留相结合的办法,对村庄内房屋进行梳理式改建。

2、异地搬迁型:对居住环境差、生存条件恶劣和有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的村庄,实施整村搬迁,倡导集中连片建设,鼓励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3、合村并点型:对中心村、经济强村和企业周边规模较小、区位相近、分布零散的村庄,通过宅基地置换方式进行村庄撤并,引导农户集中建设农村新型社区,通过集中式成片建房,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拓展发展空间。

4、村企联建型:主要是通过土地入股、村企联建等方式,由企业、村集体共同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腾出的土地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实现村企共同发展。

5、房地产开发型:对纳入城市开发建设总体布局的城边村、城中村,采取房地产开发模式,进行整体拆迁、整合改造,变村庄为城市社区,达到改善农村住房、改观城市形象的目的。

以上建设模式中,旧村改造型为主要类型,其他类型是在有条件的前提下的补充类型。由各地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

(三)突出特点,打造建筑特色

各乡镇、村委会要结合当地民族特点、旅游、生态等资源特色各群众生活习俗,充分考虑当地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和村落布局、传统建筑风格和经济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农房建设标准,严格按照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的农村住房通用图集建设,突出反映地域特征、民族特色、时代风貌,体现文化内涵及建筑风貌的多样性,达到抗震、防水、防灾、节能、环保等标准规范的基本要求。在农村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围墙、单个建筑体得色彩搭配,做到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

(四)配套设施,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水平

按照道路硬化联农户,水利沟渠联田地,绿化美化联庭院,活动阵地联村民的目标,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水、电、路、电话、电视、文化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抓好自来水管网池建设,保证人畜饮水安全卫生;抓好进村公路和村间道路硬化建设,保证农民生产生活出行方便;抓好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切实降低农民的电费支出;抓好有线电视网建设,让农民看上多频道清晰稳定的电视节目;抓好村文化活动室建设,为农民提供一个开会、学习和娱乐的公共场所;

有条件的地方,要努力实现通有线电话。二是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首先要抓好“三改一池”(改厨、改厕、改厩、建沼气池)建设,提倡和鼓励建设标准户厕和标准畜厩,对改厕、改厩农户给予资金补贴,积极引导群众实行人畜分离,让家家户户都用上清洁能源和卫生厕所。其次要抓好治理“五乱”(柴草乱堆、粪土乱放、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畜禽乱跑)和“两清”(清理路障、清理闲置房)工作。要通过治理“五乱”,实现村容干净整洁卫生,并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保洁制度,切实解决“脏、乱、差”问题;通过“两清”,拆除规划范围内的畜厩、厕所等建筑物,拆除闲置的旧房和残垣断壁,为实施规划扫清障碍,促进节约利用土地,实现村容美观。三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 建设。按照“栽足四旁、栽满庭院”的指导思想,在家前屋后、农宅庭院开展大规模植绿活动。庭院绿化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地域特色,以适合当地的花卉苗木为主,通过整理形成较为集中的绿化用地,做到应栽尽栽。同时,积极配套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结合村庄环境整治活动,狠抓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不断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三、加强领导,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加大扶持,完善投入机制,通过财政投入、部门帮扶、村民自主、社会捐助等渠道,加大对村庄整治工作的投入力度。

同时还通过规划的编制,建立一种机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和整治有机得糅合起来,通过规划来捆绑各种渠道的资金和物资,把资金投到关键处。在新农村建设中,各乡镇要成立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法规,确保执行到位。

第18篇:《芙蓉如面柳如眉》读书心得

高傲—坚强不屈—夏芳然

—读《芙蓉如面柳如眉》有感

一次闲暇之中,无意抽到了笛安的小说—《芙蓉如面柳如眉》。一开始读进去时,就被无记名的对话吸引住了,心里灿然一笑,以为这是一本参有校园气息的小说,可非也!看下去,才发现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开篇的一幕居然是杀人过后的审讯!

故事是以一个杀人过后的审讯开始的,然后以调查为线索,通过‚回忆‛牵引出一件件让人悲哀事。夏芳然、丁小洛、陆羽平、庄家睦、罗凯……看过整本书,我最喜欢的人物也就这两个主角——夏芳然。

夏芳然,一个美丽的被硫酸毁容的女人,经受着身体和内心的劫难,却依然自尊,骄傲,温润。夏芳然,在现实是个绝不讨人喜欢的女孩,因为她的高傲,固执,但也因为这个,她有时的‚高贵‛‚高傲‛才会使得她坚强不屈,面对自己的一切!

当被当做杀人犯受审讯时,她一开始坚决不承认自己杀人,让警察束手无策,但她承认时,却轻描淡写的叙述整个杀人的‚经过‛。可惜,警察不信。不承认时,她也坚持,承认时,她也坚持,却都没被警察相信!

她被毁容后,第一次照镜子,别人都希望她会撕心裂肺的哀号惊叫出来,但她却没有!她要做整容手术,手术后的痛苦,她一句都没说出来,却换成对一直在身边照顾她的陆羽平打骂!手术一直失败,可依然还是一直去承受这种失败之苦,也一直坚强去做手术!当知道

身边一直守护在她身边的男生,却原来是因为内疚在她身边的,她也坚强的忍受这种锥心之痛,可也因为这个原因曾经服安眠药自杀,虽被救活了,但却告诉被人自己这是因为手术失败才自杀的!面对如此的灾难和痛苦,她依然不向别人低头,依然骄傲、淡定的微笑着生活。我记得她的那句话:我多傻,如果你从一开始就选择低下头的话,你就可以一直低着头。可是如果你一开始选择了昂着头的话,你就永远不能低头了。

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子,性格尖锐得不讨人喜欢,却有着让人心疼的特质。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她的高傲不允许她做出任何失礼的行为,可有着让人为之心存崇敬之意。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她坚强不屈,不想任何人低头,永远保持着她的骄傲与美丽,可越让人越看越为她心痛!陆羽平曾也讨厌她这种的高傲,他觉得如果她痛苦的话,愤怒的话,请直说,而不是总是自己一人压在心里,有时他真讨厌这样的她!或许陆羽平真的是因为愧疚而陪在她身边的,因为他一点也不懂夏芳然。夏芳然,虽平常也对陆羽平言语讽刺,在她动手术之前,拿开水泼他,总是提些无厘头要求,可她这是因为她相信他,觉得他是她唯一可以依靠的人,每次她做完这些事,她会内疚,会觉得对不起他。她也清楚自己这个样子是什么样,每次和陆羽平出去时,有时碰到一些看到她真面目而吓到的人,她也会事后和陆羽平道歉。每天长袖长裤戴墨镜,甚至在夏天把空调开的18度,也要保持这个样子!就因为她的高贵,她不希望别人知道,可如此高贵的不低头的她,却向陆羽平说抱歉,对不起!

一口气看完,却发现之后我的脑中一直都是夏芳然。为她的坚强,为她的骄傲,为她的爱情,为她的付出〃〃〃〃〃〃感动!后记这样写道:‚我的女主角夏芳然,最开始,我只想写美丽的、固执的、骄傲的、自私的女人,可是写着写着,我发现原来一个真正的美女就算毁了容也依然是美女,我发现她跟‘美’这样东西朝夕相处了二十几年后,没人能真正地从她那里再把‘美’夺回来。她的灵魂深处一种自我始料未及的高贵就这样不动声色的绽放出来‛夏芳然,真正美得女人。真正值得别人永记在心的女人,不为别,就为她知道什么是美,她的坚强不屈。

第19篇:四年级《黄泉见母》读后感

今天,我在《资治通鉴》里读到一则故事———《黄泉见母》。

《黄泉见母》主要讲的是:郑武公与夫人姜氏生了两个儿子,姜氏讨厌大儿子寤生,偏爱二儿子段,希望武公立段为世子, 武公却认为不能弄乱了长幼之间的次序,最后还是按老规矩让寤生做了世子,把一个叫共的小城封给了段。段也被称为共叔。

在武公死后,寤生继承了他的位子,就是郑庄公。姜氏夫人因为小儿子没有权势,便劝庄公把京城这个地方封给共叔,庄公一开始没有答应,但是姜氏一直要求,庄公没办法,只好把京城给了段,段被称为太叔段。姜氏与段却还不知足,俩人密谋里应外合,起兵夺权。后来消息泄露,太叔段兵败,拔剑自刎。姜氏也搬到了颍城。郑庄公不满于母亲的偏心,对母亲发誓:不到黄泉(死),绝不见面!

郑庄公是个孝子,时间长了,总是思念母亲,但身为国君,又不能说话不算数,很苦恼。颍城有个名叫颍考叔的官员,为他出了一个主意:黄泉即地下,如果挖一条地道,与母亲在地道里见面,不是既见了母亲,又没有违背誓言吗?郑庄公大喜,日夜掘地,终于在“黄泉”与姜氏见面,母子抱头痛哭,言归于好。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受感动。虽然母亲不喜欢自己,但是郑庄公一直在努力地顺从母亲,孝敬母亲。他敢说敢做,但绝对不会讨厌亲人。在盛怒之下,他发誓不与母亲见面,但很快又后悔了。他为了见母亲,又不违背自己的誓言,便掘开地面见母亲。这种仁义孝道,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传统美德吗?

第20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最近看了本书名字叫〈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的书。看后很受启发。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谓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响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说金钱,名利,地位,权势,以及一切身边发生的事情,包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这些都是小我的表现,小我会被身体里的潜意识所控制,也就是说时候有些事情你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去争。而做到了也未必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即使是快乐,也是来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让你感觉快乐的源头不在了,自己会很痛苦的。而身体里的那个真我呢?那个真我不会随着一切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于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真我也不会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没有吧!书中讲解我们人类一生所追求的东西,也不过五个字就可以表达,哪五个字呢?那就是爱!喜悦!和平!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还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爱,喜悦,和平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什么我们会远离真我呢?光是角色扮演就能遮挡我们原来的面目吗?

其实书中就是用五个同心圆来解释的,在最中间的圆里写上真我,爱,喜悦,和平!然后在最外面的一个圆上写着角分扮演,身份认认同,里面第二个写着思想,第三个写着情绪,第四个写着身体!上面还写到身份认同--觉察!思想---检视,情绪----臣服,身体---联结。什么是身份认同----觉察呢?我自己以为书中说的就是要觉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现实中的一切干扰了自己。思想---检视!也就是说当你对什么事情产生思想的时候,不要就想着负面的,那样会干扰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虑,也许会得到另外一种结果。情绪---臣服,也就是说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管有多么的让人难以接受,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无法改变的,所以要学会臣服,臣服,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不是一种屈服,而是要学会接受!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另一种结局!身体---联结,我们要学着和自己的身体联结,当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和身体联结了,那是一种难以想象的能量!如果真的能做到这几点了,也许会活出真我吧!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方又被触碰了,看看自己有哪此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会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习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恨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只想说一句,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这本书读了之后让我受益颇深,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心态有多么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态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会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没有真正的看开,也没有学会放下,对思想方面,更是不会考虑,对于以发生的事情不会学着接受,更别得什么与身体联结了!我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不是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不是每一段心路都会有贵人为你拨开云雾,通达了悟。那些遗留在心里的困惑和阴暗,挥之不去,凝结成黑压压的乌云,遮盖住我们原本明亮无染的心空。

前一段日子,外表的平静下,实则一直很痛苦,度日如年。在家里的时候,我知道我是谁,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是他们的希望。在中学的时候,我知道我是谁,我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精益求精是我们奋斗的口号。而在大学,衡量一个人得标准变得多元,再想为自己标记一个闪亮的标签很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随着人潮不自觉的走着,解开各种身份的束缚,我一时间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我想,也许我的外表可以代表我,于是开始关注自己的着装;也许我的工作可以代表我,于是积极参加社团,想在忙碌中体会自我的存在;也许成绩可以代表我,于是勤啃书本,为成绩单上的分数下力气。可是当我闲下来,独处时,还是会感到空虚扑面而来,我不快乐,这是为什么?伸出双手想去抓住自己却落空,我到底是谁?

“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我可以看见并感觉到我的身体,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见以及被感觉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观者。我的身体也许疲惫或兴奋,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轻松,但这与内在的真我全然无关。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

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我能觉察出我的情绪,然而凡是可以被觉察的,并不是真正的觉者。情绪反反复复,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见与知晓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来来去去,却影响不了内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就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所有思想,情绪,感觉与直觉的见证。”

这是曾经台视知名女主播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书中的一段话。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你可以理解为你是一个历经几世轮回的古老灵魂与肉体精神的融合;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是可以感受,观察,检验自己思想情绪的一种觉知,我们拥有身体,身份,甚至思想,可我们不是他们。这其实是换了一种更高的观点来看待自己。当我把自己定位为驻扎在身体里的觉知,借助身体,身份等来体验这个世界,突然发现以前的一些问题不再是问题,只需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不因为外界的褒贬而丧失对自己的信心。有错改错,就事论事,绝不将对事情的看法变成对自己的人身攻击。因为任何一种身份都代表不了我自己。

书中还讲到,每个人在刚刚出生时,都拥有喜悦平和的心境,偶尔会有情绪,会哭会闹,可是情绪来得快走得也快,不久又会回到喜悦的状态。这就是我们最初的模样,是我们最真

实的自我。没有吃过糖的孩子不会留恋糖的甜蜜,正是因为我们曾经喜悦满足,长大后就不停的抓取外在的事物,抓的盆满钵满,摆到自己面前,试图让自己快乐满足。然而我们的心就像一系列同心圆,我们的真我是最中间的那个圆,而身份,情绪等等,是外面的同心圆,将我们与真我的喜悦平和层层隔离。我们太执着于外物,反而远离了真正的快乐。

其实错不在我们追求外物,不是要我们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不要过于追求。太执着于外物,对事物就会起分别心,对于那些我们认为极好的就有了强烈的欲望,将自己的情感全然寄托在外物上,患得患失,找不到真正的喜悦和平,也看不到生命的丰满充盈。并且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到生命的重心,有强烈的方向感,不至于在高度繁华的世界里,沦落为一个不知道自己是谁,要干什么,要到哪里的穷忙族。

写的这些,其实只是书中内涵的冰山一角。我在书店看到时,以为它只是空讲道理的励志书,然而翻开书,却是一个充满惊喜的精彩世界。它解开了我的很多困惑,让我相信,与它的相遇,实在是一种美好的缘分。

没有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也没有道理可以彻底让我们觉悟。因为这个相对的世界,没有绝对的道理。但是,对于初入心理学、心灵修正的人,把这本书比作灵修地图,是不过分的。只是每个人可能选择不同的主干道。另外,觉得原来很多宗教里的东西,被越来越明确的证明为是合乎科学的,比如说,心想事成,臣服态度,祈祷时的能量场变化……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网上,励志的书看过不少,灵修的书却从没涉及过,总觉得所谓灵修总有些玄学的味道,看上去似乎有些“唯心”。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的作者张德芬的介绍,从一个光鲜亮丽的新闻主播到一位为追求自我真相不辞艰辛跋山涉水的心灵修行者的蜕变,让我对所谓“灵修”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从关注这个人,进而关注起她的作品来。而关于张德芬的作品,首推的应当就是这本《遇见未知的自己》,据说这是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她用一个深入浅出的故事把多年来灵修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变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很特别。人生,在琐碎的细节中,让天性的纯真蒙尘,不能再以纯真明亮的眼睛注视身边的人事和这个世界。竞争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极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胀,于是,人就陷入到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正如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于渐渐累到失去自我,以至于连“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追求的是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占有得越多,迷失得越严重,内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中,压力越来越大,失望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

书中一位老者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没有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记得老人的教导:“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

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基础,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去判定它,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发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他们这样的或那样的发生。就像书中所说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当情绪不好时,请默念:“我看见我寻求被虐待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我们人受苦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抗拒事实。臣服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劳无功,无济于事的。所以,我不会继续在上面撒盐。我会努力让伤口好好愈合,使自己的情绪和心灵恢复健康。”快乐不快乐决定权在自己,事情的最后结果也是自己的选择,和别人无关。不停地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当然会痛苦,当然会失落。要正视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乐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别人给不了,也无法给予,不要找错了方向。想要快乐,首先要平静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乐,正视我们的不幸,学会“臣服”于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实,甘心地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条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在以前,只在当下。

当然,快乐不等于肤浅,恰恰相反,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对生命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思考、孤独、痛苦、彷徨、坚持、执著,就是获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过,要有技巧,能够使自己在恰当的时候,陷入沉思,感受孤独;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打开心怀,投入生活,变得真正的开心快乐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没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终会走到哪里,但是总可以确定想去的方向。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临着其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关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才会走向完美。

这本书里有很多很棒的提示、指引、提问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从,不如拿起《遇见未知的自己》,它将成为你的一份人生地图。

见字如面读后感
《见字如面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