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学而第一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15 07:51:24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论语学而篇读后感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细细读来、慢慢品位,仍觉对于在教育岗位上的自己有许多益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段,集中反映了孔子教育思想的体系和重点,即德育和智育。而且是德育为先、德育为重。“孝、悌、谨、信、爱众”都是德育的内容和范畴;而且这段话由内到外,由小到大,由对自己到对别人,讲了一个德育的顺序。这个顺序,先讲纵的血缘关系——孝;再讲横的血缘关系——悌;然后发展到普遍的社会关系——爱众人。试想,如果连至亲的血缘关系都不能爱,怎么可能爱众人?对于如何要求自己,这里又讲了两点:一是谨,二是信。细细推究,这两点也是爱的表现形式,小心谨慎、言行诚信不正是对众人的爱吗?这说明“谨慎”和“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修身的重点。也体现了孔子一贯倡导的“仁”,而“仁”又以孝悌为本。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仍具很多的借鉴价值。

时代已进入21世纪,我们要从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艰巨性,从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复杂性,从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便是进入了“三化”时期,即“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为各种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铺平了道路,也为腐朽意识形态的传播制造提供了机会。电脑的应用和互联网的开通,使人们能够摄取的信息量之大、之快,之广泛无法估计,无可阻挡。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我们的各种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矛盾更为错综复杂。最近青少年中出现了一系列恶性事件,都与我们忽视德育教育,德育实效性不大有直接关系。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确是新世纪学校的首要工作。

从课时的要求和各种德育活动的安排,到庞大严密的组织和众多的人员投入,可以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和政府象我们这样重视德育教育,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的德育教育实效性不大,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原因固然是复杂的。但是,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长期忽视养成教育,德育工作高、大、空。目标太高、内容空洞,体系太庞大,成人化,搞一刀切,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21世纪的德育工作,要更加重视养成教育,做到高要求,低起点,让德育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性。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没有养成教育,德育教育是空洞的。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生成,一方面需要现代德育把人类在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美德作为道德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必须引导人们自觉地加强德育养成。这就需要继续倡导“孝、悌、谨、信、爱众”等德育内容。

孔子的德育教育,没有校园的局限,家庭、学校、社会、对己、对人融为一个整体。联系今天的教育工作来看,这段话仍具有鲜明的生命力和鲜明的针对性,可谓亘古常新。

推荐第2篇:论语学而篇读后感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论语学而篇读后感1

”香九龄,能温席。“小小黄香,九岁就懂得孝敬父母,为父亲温暖床席,他多有孝心啊!黄香乃孝悌也者,不亦君子乎?黄香是一个君子,长大后成为一名好官。

黄香的故事正应了《论语·学而》篇第二条的一句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的弟子有若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层统治的人,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层统治的人,却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有了,”道“自然就形成了。能做到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其实就是有了”仁“的根本。

看一个人会不会有所作为,成为有用之人,就要看这个人能不能做到”仁“的根本——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能做到这一点,他才会爱民、爱国,做一个群众喜欢并支持的好官,才能成就一番利国利民的大事业。

学习了这一篇《论语》,我想,我也要做到”仁“的根本,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这一切都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为父母铺床、打洗脚水,帮他们做家务,给疲惫一天的父母做饭……

总之,我要努力了!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学而篇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这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通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3

《《论语》》学而篇,从为学、为人、为事出发,讲到就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

为学方面,总的要求是要学而时习之,言简而意赅。学习的目的是要到达,能够做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样的话,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当然,学习有时候是痛苦的,要是能够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而已。回想当初考大学,考研,能够说牺牲的东西太多了,明白此刻有时候都在反思,当初是对还是错,当然,对错其实在当初就根本没有标准,所谓的对与错,其实都是用历史的眼观来衡量的。因此,如果君子不重,学则不固。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4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资料,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其实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虽为学而,但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恼怒。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愤愤不平,争吵不休,实际是缺乏气度与自信的表现。别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讽刺,我不与之争,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坚持,如此而已。要做到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正需要这样的超然与坚持。人不知而不愠,不仅仅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对自身所坚持之道的自信与坚守。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貌,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留意,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孔子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实际行动,尤其强调人就应言行一致。但是,当今社会,状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巧言令色、长袖善舞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浮夸的表现方式,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踏实、质朴的精神抛诸脑后,“仁心”则更不必说。在我们夸夸其谈的背后,藏着的究竟是难填的欲壑还是真心诚意?撕下我们挂在脸上的面具,摘掉强作的笑颜,一张张疲惫而冷漠的面孔背后,还有一颗空洞的心。我们在这天读《论语》就就应抛开尘世烦扰,摒弃花言巧语,寻找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所渐渐丧失的“仁心”。

“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且不说要我们以竭心尽力、诚实可信、学而时习之来要求自己,当今的我们,又有几人能够每一天沉心静气,思考自己一天的作为?忙碌似乎是没有时间反思自己的最好借口,我们看似每一天在为理想奋斗,但其实却有很多人在不知所谓的忙碌中虚掷了青春。我们是不是就应问问自己,忙的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做的?是不是顺应内心的?这天,我们也许真的做不到曾子的要求,但我们至少就应在脚步匆匆之际,抽出片刻,反省一下自我,调整一下忙碌的方向,让自己的目标更明确。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贫穷而不谄媚需要无尽的骨气及傲气,富有而不骄傲自大则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能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做到这两点已属不易,更何况安贫乐道、富而好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的又有几人?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是否能够耐得住寂寞,不趋炎附势、沽名钓誉?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就应反思、拷问自己的问题。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道不同不相为谋,与志同道合之人交朋友能够激发我们实现目标的动力。自己有了过错,首先想到的不就应是纹饰、狡辩,而是改正。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改正过错不是没用无能,反而是大智大勇的体现。只有能正视错误并勇于改正的人,才能够寻找到生活与学习的真谛。

“夫子温良恭俭让”。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赞誉,这五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到如今虽然表面上还在被大家赞誉,但其实很多人的内心并不以为然,认为此刻还这样是会吃亏的。但我觉得,这五种品德,体现了人的本性之美,不论到什么时候都是我们修身养性的标准,是我们就应继续传承下去的美德。

《论语》学而篇的十六章每一章都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在我们此刻更侧重于知识学习而忽视品德修养的时代,更能给我们带来启示。我们就应静心沉入其中,远离尘嚣,返璞归真,寻找圣人留给我们的生活、学习之真谛。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5

这一学期,我们学校老师的共读书目是《论语》,对于论语,可能最现认识及熟的时候,就是上学的时候学习过,论语的一些精华,到目前最会背的几句也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等等,都是在学校时语文课堂上学过的几句。但是在看过三字经之后觉得,不管是《三字经》还是《论语》还是《道德经》的相同之处,都是围绕我们中华民族最注重的礼仪、道德、仁义,诚信之事所写。

论语的学而篇第一中共有十六章,我最喜欢的就属里面的第四章孔子的弟子曾子的所说的。原文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过来是:曾子说:“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以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经常复习了呢?”

从这章里面我明白,一个人的要想提高自身条件,自身修养,就务必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书中说的是我每一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对,一个人如果每一天都从多次反省自己,你的修养必须会逐步提高。“为人谋忠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就应反思的事情,做人不管对什么人都就应尽心经力的去帮忙她。“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是我们现代社会每个人读最需要反省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就是诚信待人,以诚信为主,而这一句就是教我们做人必须要诚实,诚实是金嘛!诚实的同时还要守信用,就就应应那句信者,诚也嘛;“传不习乎”。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经常复习呢!我觉得我做的有点欠佳,因为我不是一个自觉地人,对待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看完这一章我的感悟就是,不管一个人的先天条件有多好,必须要做到每一天反省自己,要诚信待人,要学以致用,要温故而知新,才会让你的先天与后天条件更加完美。继续坚持读这本书,相信自己必须受益匪浅,必须会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

推荐第3篇:论语“学而篇第一”解读

论语学而篇第一解读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1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臵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评析】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

(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

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评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原文】

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汎(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原文】

1〃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评析】

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原文】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原文】

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评析】

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就证明了这一点。尽管他没有提出过人死之后有所谓灵魂的存在这种主张,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已经被异化,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因此,本章仍是继续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容。

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关于忠、孝的道德观念,在《论语》书中时常出现,表明儒家十分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这是与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原文】

1〃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4)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评析】

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例如,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孔子认为,好胜,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评析】

这一章仍然谈的是有关‚孝‛的问题,把‚孝‛字具体化了。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原文】

1〃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评析】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注解】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5)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评析】

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原文】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原文】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注释】

(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评析】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原文】

1〃16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1)患:忧虑、怕。

(2)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评析】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名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推荐第4篇:论语学而第一拼音版

论语学而第一

zǐyuēxuéérshíxízhībùyìyuèhū

1.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yǒupéngzìyuǎnfāngláibúyìlèhū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rénbùzhīérbúyùnbúyìjūnzǐhū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yǒuzǐyuēqíwéirényěxiàotìérhàofàn

2.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悌, 而好犯

shàngzhěxiǎnyǐhàofànshàng

上者, 鲜矣; 不 ( bù ) 好犯上,

érhàozuòluànzhěwèizhīyǒuyě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君 ( j

zǐwùběnběnlìérdàoshēng

ūn ) 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 ( xi

tìyězhěqíwéirénzhīběnyú

ào ) 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欤。

zǐyuēqiǎoyánlìngsèxiǎnyǐrén

3.子曰: 巧言令色, 鲜矣仁。

zēngzǐyuēwúrìsānxǐngwúshēnwèirénmóu

4.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

érbúzhōnghūyǔpéngyǒujiāoér

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

búxìnhūchuánbùxíhū

不信乎, 传不习乎。

zǐyuēdǎoqiānshèngzhīguójìngshìérxìn

5.子曰: 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6.子

jiéyòngéràirénshǐmínyǐshí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yuēdìzǐrùzéxiàochūzétìjǐn: 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érxìnfànàizhòngérqīnrénxíng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yǒuyúlìzéyǐxuéwén有余力, 则以学文。 曰

推荐第5篇:学而第一国学机目录

五千年中华文明曾孕育出经久不衰的儒释道经典,涌现出让世界为之赞叹的唐诗宋词。人生得以在经典中浸润是我们莫大的幸福。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经典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切实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歌颂悠久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小学学生及幼儿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善仁国学机内容汇集古今中外文化精髓,它在高保真音响的芯片里内置《论语》《孟子》《庄子》《大学》《中庸》《弟子规》《三字经》《诗经》等几十部国学教材;同时还有几百首铃木左右脑全能音乐和中国古典天籁;还包含莎士比亚英文经典名著、德育故事、童话故事、中英文儿歌、百科知识等几千个高品质语音教材,给孩子带来高雅,走向高尚。音乐是挑选出意境优美60节拍左右适合心灵熏陶的经典中西方古典音乐,而屏弃那些节拍激烈或者过慢悲伤曲子,国学是取其正确人生价值观经典美文,故事是精选有助孩子行为习惯养成和智慧的拓展的精品故事。

作为肩负着开拓创新责任的新时期儿童,他们在学习现代知识的同时,同样应该站在五千年中华文化这个历史巨人的肩上,静下心来诵读、品味经典诗文。善仁国学机让孩子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给他们耳濡目染最好最权威的教育!

推荐第6篇:校本教案论语 学而篇第一

校本教案 论语 学而篇第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4),不(5)亦说(6)乎?有朋(7)自远方来,不亦乐(8)乎(9)?人不知(10),而不愠(11),不亦君子(12)乎?‛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内容,在生活中践行。

2、背诵本节内容。教学过程

一、出示原文

1、学生练读

2、领读

二、【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论语》书中的‚子曰‛,都是指孔子说的。

(2)而:连词,用在两个动作之间,表示连续的动作。

(3)时习:‚时‛,时间词用于谓语前,做状语,即‚按时、时时‛之意。‚习‛,温习、练习、反复实践。 (4)之,代词,表示动作对象。 (5)亦,也,也是。

(6)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7)有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8)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9)乎: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语的‚呢‛或‚吗‛。 (10)人不知:此句不完整,缺少宾语。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11)愠:音yùn,恼怒,怨恨。

(12)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具有较高道德修养、具有理想人格的人。

二、【译文】

孔子说:‚认真地学并按时练习,这不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共同切磋学问),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如果自已的才能不被别人所了解,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吗?‛

三、【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四、学生背诵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内容,在生活中践行。

2、背诵本节内容。教学过程

一、出示原文

1、学生练读

2、学生领读

二、【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2)孝弟:孝,指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即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弟,同‚悌‛(音tì),指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即对兄长要尊敬,服从。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3)犯上:犯,冒犯、抵触、违反。上,指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臵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三、【译文】

有子说:‚一个人如果能践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而喜好触犯上级的,这种人很少。不愿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的,这样的人从来没有。领导者治国就是要抓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就是仁的根本啊!‛

四、【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五、学生背诵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内容,在生活中践行。

2、背诵本节内容。教学过程

一、出示原文

1、学生练读

2、学生领读

二、【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三、【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四、学生背诵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内容,在生活中践行。

2、背诵本节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找学生背上节内容

2、说一说:巧言令色的含义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看有没有会背的呢?(找学生背)

二、新课

1、出示原文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1)、学生练读 (2)、领读(学生)

二、【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鲁国人,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三、【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及时的温习了呢?‛

四、【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汉代以后逐渐将‚忠‛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 8

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五、学生背诵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信,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内容,在生活中践行。

2、背诵本节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第四节内容

2、解释‚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二、新授:(1.5)出示原文(板书)

1、学生练读

2、领读

三、【注解】

(1)道:作动词用,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四马一车,称之为一乘,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

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四、【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慎重决事以取信于民,节省开支以爱怜其民,役使百姓要在农闲时节‛。

五、【评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

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六、强化记忆、背诵(学生之间交流)

七、课堂总结(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原文】

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内容,在生活中践行。

2、背诵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找学生背第五节

2、解释: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信,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学生提问学生回答)

二、新授:出示原文(教师板书) 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1、学生练读

2、找学生领读

三、【注释】

(1)弟子:一指学生,二是对兄父而言,对父为子,对兄为弟,本文指前者。 (2)入:进入父母居室。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指以对待兄长之礼对待同学和老师。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即做事谨慎。 (5)泛:音fàn,普遍,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三、【译文】(小黑板出示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出门在外学习,要尊重同学和老师,言行谨慎而且诚实,要有广泛的爱心,并且亲近那些有仁 12

德的人,做好这些事情后,还有精力的,那就去学习六艺等诗书文化典籍。‛

1、指名读译文

四、质疑

五、记忆本章内容

1、练习:按要求口头填空

2、检查记忆情况(学生完成)会的同学可以抢着背

六、【评析】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

七、让学生说说通过学习可以践行的内容

八、课堂总结(通过这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懂得了什么?)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论语学而第一篇的第七节内容

原文:1〃7 子夏(1)曰:‚贤贤(2)易(3)色(4);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让来孝敬父母以及与朋友交往要讲究信誉。

2、熟背本节内容。

3、在生活中如何践行。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出示原文(教师板书)

1、放录音欣赏朗读

2、学生练读

3、领读

三、理解(让学生独立完成)

(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敬喜爱的意思。贤贤即尊敬贤能。

(3)易:一是改变;二是轻视。本篇取第一种意思。 (4)色:神态,神情,看法。

(5)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即敢于牺牲自已。

四、小黑板出示译文

子夏说:‚由于尊敬他的贤德,就必会改变对他的看法。如果他服侍父母,能竭尽自已的能力;奉侍君主,在危难时敢于献身;和朋友交往,能言而守信--这个人虽然没有学习过,但我也认为他是念过书了。‛

五、质疑

六、记忆本节内容

1、按要求口头填空

2、检查记忆情况(学生来完成)

七、小结:

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

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八、让学生说说通过学习可以践行的内容

1、能做到哪些?(要详细说)

2、反省自己还有那些没有没有做到的和改进的地方

九、课外延伸:出示第八节内容 提问;

1、你想怎样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学方法)

2、试读

3、听录音读

十、课堂总结

十一、作业(预习第八节)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原文】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让来孝敬父母以及与朋友交往要讲究信誉。

2、熟背本节内容。

3、在生活中如何践行。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出示原文(教师板书)

1、学生练读

2、学生领读

三、【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自重,厚重。 (3)固:稳固。

(4)主忠信:以忠诚和守信两种道德为主。 (5)无:通毋,不要。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四、【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厚重就没有威严,所学的知识就不能稳固。品行要以修炼忠诚和守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结交品行不如自已的人;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五、质疑

六、【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

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七、强化记忆(学生背诵)

八、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原文】

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让来孝敬父母以及与朋友交往要讲究信誉。

2、熟背本节内容。

3、在生活中如何践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上节学习内容

2、解释(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二、新授:出示原文(教师板书)

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1、学生练读

2、学生领读

三、【注释】

(1)终:寿终,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远:远祖、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四、【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办好父母的丧事,诚敬地祭祀祖先,这样做会自然地使老百姓复归忠厚老实了。‛

五、质疑

六、【评析】

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就证明了这一点。尽管他没有提出过人死之后有所谓灵魂的存在这种主张,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已经被异化,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因此,本章仍是继续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容。

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关于忠、孝的道德观念,在《论语》书中时常出现,表明儒家十分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这是与春秋时

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七、强化记忆(学生背诵)

1、学生练背

2、指名背

八、课堂总结(通过本节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后记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原文】

1〃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来孝敬父母以及与朋友交往要讲究信誉。

2、熟背本节内容。

3、在生活中如何践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上节所学内容

2、解释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二、新授:出示原文(教师板书)

1〃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1、练读

2、学生领读

三、【注释】

(1)子禽:孔子的学生,姓陈名亢,字子禽。

(2)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3)夫子: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4)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5)抑:或者,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

(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和、善良、庄重、朴实、谦逊。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四、【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哪个国家,就一定能听到哪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咱们的老师是凭着温和、善良、庄重、朴实、谦让五种美德得到的,

(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老师获闻各国政事,是不是和别人获闻政事不相同呢?‛

五、质疑、

六、【评析】

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例如,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孔子认为,好胜,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七、强化记忆(学生背诵)

1、学生练背

2、指名背

八、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21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内容,在生活中践行。

2、背诵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找学生背上节学习内容

2、解释1〃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二、新授:出示原文(教师板书)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1、学生练读

2、领读

三、【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22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四、【译文】

孔子说;‚在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同,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去世的时候,要观察他所作所为,能够多年坚持他父亲优良的做人准则,可以说他是做到了孝。‛

五、质疑

六、【评析】

这一章仍然谈的是有关‚孝‛的问题,把‚孝‛字具体化了。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 23

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七、强化记忆:学生背诵

1、学生练背

2、指名背

八、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原文】

1〃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内容,在生活中践行。

2、背诵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上节学习内容

2、理解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二、新授:出示原文(教师板书)

1〃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24

1、学生练读

2、领读

三、【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和谐、和美、调和。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5)节:约束,节制。

四、【译文】

有子说:‚贯彻执行周礼,应当以和谐为贵。古代先王的治国之道,最宝贵的地方就在这方面。但不论大事小事都按照和谐的办法去做,有些事就行不通。单纯为和谐而去和谐,不用周礼来节制和约束,也是行不通的。‛

五、质疑

六、强化练习(学生背诵)

1、学生练背

2、指名背

七、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

25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本节含义并能在生活中践行。

2、能熟背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上节学习内容

2、解释1〃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二、新授:出示原文(教师板书)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1、学生练读

2、领读

三、【注解】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合宜的,合理的。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践行、兑现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26

(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5)因:依靠、凭藉。 (6)可宗:可崇敬,可仿效。

四、【译文】

有子说:‚信诺符合于义,才能践行诺言。恭敬符合于礼,可以免于耻辱。对所依靠的不失亲密的情谊,这种做法也是值得仿效的。‛

五、质疑

六、【评析】

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七、强化练习(学生背诵)

八、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 【原文】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1)于事而慎于言,就(2)有道(3)而正(4)焉,可谓好学也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本节含义并能在生活中践行。

27

2、能熟背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背上节内容

2、理解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二、新授:出示原文(教师板书)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1)于事而慎于言,就(2)有道(3)而正(4)焉,可谓好学也已。‛

1、学生练读

2、领读

三、【注释】 (1)敏:勤敏,努力。 (2)就:靠近、看齐。

(3)有道:指有道德有知识的人。 (4)正:匡正、端正。

四、【译文】

孔子说:‚一个君子,在饮食不求饱足,居住方面,不要求舒适,做事情勤快敏捷,说话谨慎小心,向有道道有知识的人靠近以不断地改正自已的错误,这样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五、质疑

六、【评析】

28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七、强化练习

1、学生练背

2、指名背

八、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第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 【原文】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本节含义并能在生活中践行。

2、能熟背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9

1、指名背上节学习内容

2、解释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1)于事而慎于言,就(2)有道(3)而正(4)焉,可谓好学也已。‛

二、新授:出示原文(教师板书)

1、学生练读

2、领读

三、【注释】

(1)谄:音chǎn,意为谄媚、巴结、拍马屁。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四、【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巴结,富有而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能这样也算可以了。但不如贫穷却能够快乐开心,富有了还能好礼的人。‛子贡说:‚《诗经》上说的,‘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了又磋,琢了又要磨’,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端木赐呀,我可以和你开始谈论《诗经》了,因为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了。‛

30

五、质疑

六、【评析】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七、强化练习

1、学生练背

2、指名背

八、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第十六课时

教学内容 【原文】

1〃16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本节含义并能在生活中践行。

2、能熟背本节内容。

31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新授、出示原文(教师板书)

1、学生练读

2、领读

三、【注释】 (1)患:忧虑、怕。

(2)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四、【译文】

孔子说:‚不用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已,而要担心自已不了解别人。‛

五、质疑

六、【评析】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名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七、强化练习

八、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32

推荐第7篇:学而又用

国旗下讲话

班级:七(3)班

姓名:杨海艳

读有用的书、做有用的人

我们的读书就是为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校里,要做一个会读书的人,在生活里,要做一个会生活的人,在社会上要做一个被喜欢的人,所有的这些多要通过读书学习来实现,所以要学而有用。

一、在团体里学而有用

在集体中,轻轻扬帆,我们已经起航,人人都将拥有不同的团体,在团体中我们才有希望,才会幸福。东风第二中学,缘分的港湾,梦想的天空。东风第二中学,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同一个梦想 因为缘分,我们相聚在这个团体,有一份情谊

融洽---------是不变的主题

因为梦想,我们把握每一次机会

自信---------是不变的风采

因为执着,我们用热情呵护集体

团结---------是不变的力量

因为拥有青春,我们怀着自信

带着与生俱来的那股闯劲,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我们总告诉自己,珍惜这个团体,充实生活

在集体里才会会干出一番好的事业

我们要踏一路青春风采,走一程无悔人生

二、在生活里学而有用

怎样做人?

怎样学习?

怎样做事?

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我们活着的每个人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有识之士们时常思考的人生命题。很多人一生都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就其主观而言,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人应该怎样去学习、去做人、去做事。

一个人,只有应该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做事,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学习呢?胡总书记勉励青年干部时说,就是要下大气力地学,要只争朝夕地学,如饥似渴地学,持之以恒地学。学习是固本之举,学习是源头活水。

学而有用,学习是为了运用,“我们要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就要不死读书,不读死书;要了解社会,要了解生活,并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运用所学的知识回报人民、回报社会、回报党和政府。

三、为有用而读书

在任何一个学校,平庸的学生是相似的,不平庸的学生各有各的辉煌。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

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我可以选择放弃,但不能放弃选择,一道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道门就会打开。我们经常盯着关闭的门,对开启的门却视若无睹。力求上进的人,不要总想着靠谁谁,人都是自私的,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人,所以做为学生要有所作为。所以做为学生要读书,因为读书有用,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够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 为有用而读书,让青春斗志昂扬,我们正年轻

活着,就要活出自己的价值

活着,就要体现自己的有用

别人看不到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努力自己明白,别人看不到自己的辛苦, 自己的辛苦自己知道,别人看到的只是结果,无论如何, 我相信 天道酬勤!无论如何,要学而有用。

最后,我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

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改变命运。

学而有用,做一个有用的人。

推荐第8篇:学而思

学而思教育的使命:给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

我们相信,教育的本质不仅在教书,更在育人。

我们不断创新学习模式,丰富孩子的学习体验,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更简单,更有效,让学习不再成为一种负担。

我们不仅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有益的思维模式,为孩子的未来铸就坚实基础,让孩子受益一生。 学而思教育的愿景:成为受尊敬的教育机构

学而思志在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百年企业。

我们以超出客户期望为目标,提供高品质的教育产品和服务,打造让客户信赖的教育品牌;

我们努力营造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分享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能够持续的成长、快乐的工作;

我们谋求稳健和持续的发展,为股东创造长期的价值和回报;

我们秉持开放、协作、共赢的心态,积极推动教育行业的创新和健康有序的发展; 我们不忘回馈社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努力推动教育公平化。

学而思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成就客户 务实 创新成就客户:通过帮助客户实现其目标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最终达到与客户的共赢。

行为表征:

1、认真倾听客户的需求,积极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即便不是自己的责任也不推诿;

2、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达成客户与公司的共赢;

3、根据客户的需求,及时改进我们的工作流程和体系;

4、发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引领客户需求的方向,提供超出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5、团结协作,成就内部客户。

务实:实事求是,追求事物的本质,拒绝好大喜功和华而不实。

行为表征:

1、专注:做强比做大更重要

2、品质: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3、本质: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4、客观:事实比感觉更重要

5、落实:做到比说到更重要

创新:用新的观点、模式、方法轻松的解决复杂的问题。

行为表征:

1、拥抱变化,在工作中积极应用各种新的工具和方法;

2、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了解行业内新观点、新模式、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学习和了解其他行业的创新;

3、小范围积极尝试实践,不断探索更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积极的面对创新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败,能够自我调整,正面影响他人。

5、将小范围尝试实践可行的方案和或项目进行推广,并持续优化与改进,保持领先。

学而思教育的精神:凡事全力以赴

激情工作,认真生活。

\"凡事全力以赴\"不是简单的\"工作全力以赴\",而是一种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认真,努力,执着,永不放弃,这就是学而思人的精神。

学而思教育的教育理念为: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格

学而思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习惯的培养,和思维模式的塑造。

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动力;

培养习惯:通过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取得全面的进步; 塑造品格:通过学生的思维模式的塑造,改变其行为习惯,进而全面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环境和学习能力,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智康一对一

智康介绍:

智康内涵:积极、快乐、智慧、健康

智康诠释:好学者智 善思者康

智康理念:成为孩子成长伴跑教练!

智康1对1创建于2007年,总部设立在北京,先后在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成都、西安、南京、武汉等地成立分支机构,现已有120余所校区,仅用四年的时间发展成为行业内领先的1对1辅导品牌。

智康1对1秉承学而思教育“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格”的教育理念,关注学校教育,助力家庭教育,让学生在这里不仅仅学到知识,更重要是学会做人和思考。智康1对1以“提升教育品质,成就学生梦想”为己任,坚持“成就客户、务实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凡事全力以赴”的精神,为广大学子提供全方位的课程辅导和优质贴心的教学服务,满足中小学生各阶段课外辅导需求,立志于塑造出品德优良、志向高远、意志坚韧、富有爱心、活力四射的精英人才!

智康1对1名师团队选拔严格,通过率仅为4%,80%来自国内一流名校,90%以上为专职教师。率先推出的讲义教研团队,在同行业内首屈一指。推出高标准化的1对1模式,打造适合学员自身的针对性解决方案,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教学讲义,重点透析,考点破解,使每个学员都能在充分认识自身学习问题的基础上,快速提高成绩。定期提供学习讲座、升学资讯、报考指导与心理咨询,及时为学员及家长解读最新的教育信息与心理问题,助学员考试、升学以及拥有更好的生活态度一臂之力。

智康1对1凭借着专业的教研中心、优秀的名师团队、舒适的教学环境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成就了数十万学子的提分梦想!在北京市近年的小升初、中高考中,智康学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1年高考,智康学员取得北京市数学单科满分的好成绩,超87%的学员总提分在30分以上;百余名北京市各区中考单科满分花落智康1对1,近700名的学员总分达500分以上(满分580分,含体育30分);小升初、竞赛成绩连续四年刷新记录!

附:智康1对1大事记

2007年8月,智康1对1成立,专注于国内中小学全科课外辅导;

2008年6月,智康校区覆盖了北京八大城区;

2009年10月,智康进入上海,第二年1月智康外地分支机构第一个校区长宁校区正式运营;

2010年11月,智康进入广州、深圳、天津;

2011年1月,广州、天津和深圳正式运营,同年3月,智康进入武汉、南京、成都、杭州、西安5地。

学而思为什么会成立智康1对1事业部?

学而思之所以成立智康1对1事业部,一方面是对学而思优质教师资源的培养,另一方面是顺应教育行业的市场需求。

智康1对1是2007年才进入1对1领域的,从整个教育领域来看,智康1对1作为学而思旗下1对1教育品牌,能够和学而思培优小班形成互补,是整个中小学教育领域中的另一个产品形态。

与传统1对1的家教不同的是,智康1对1是一个团队对一个学生,有咨询、有教务、有老师,还有心理辅导课程、讲座等,这些都是传统家教无法保障的服务。智康1对1还提供答疑、定期材料的分享、讲义、考评等服务。除此之外,日常教学有系统支撑,可以帮助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课程特色:

智康1对1历时数年,百余名一线教学专家精心研发,率先创立“6T”教学模式,包括TEST(测评)、TARGET(目标)、TACTIC(规划)、TUTOR(上课)、TRACK(验收)、TRACK(跟踪)6个模块。从测评开始,对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学习习惯、学习动力以及家庭环境等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制定课程学习目标及学习规划,通过针对性的学习及进程跟踪,及时修正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检验教学目标,为孩子的学习伴跑助力。

现阶段成果:

1.智康1对1课程体系成功升级,模块化课程体系从知识广度到深度,更灵活、更具针对性!通过专业的规划掌握孩子每个阶段的学习节奏,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在带领孩子学习、应用知识的同时,丰富的课堂体验更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练就卓越的思维方式。

2.独树一帜的教学管理流程,帮助孩子和老师明确把握目标,以此更好地管理学习。通过对孩子每个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来鼓舞孩子尝试、探索、思辨、迁徙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及方法,获得自我能力的提升。

智康1对1在行业内的办学特色与竞争优势都有哪些?

智康1对1作为学而思旗下1对1教育品牌,其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研优势:密卷讲义为核心竞争力

智康教研部由学而思原班教研团队与智康优秀精英共同组建,讲义教研同行业首屈一指。其中超过80%的成员都是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国内一流名校毕业,在各自教学领域都是一线名师。历年小升初、中高考的试题研究是教研团队工作的重点,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对讲义不断更新和优化,智康所有一线老师均根据学院培养方案,依照讲义进行授课,最大限度避免了教师水平的不同所带来教学效果的差异。

2.师资优势:师资筛选严格,淘汰率高达95.09%

教师招聘流程:初试通过率30.26%,复试通过率23.47%,终试签约率68.3%,最终通过率4.91%。通过筛选的师资还需经过15天的系统培训,不达标者坚决不用。经过培训后的老师,还要有3个月的严格考核期。通过对新老师的评估、考察、反复锤炼,最终通过才能正式上课。但这仅仅是开始,师训部每月还要对所有在职教师进行月考,举办明星教师选拔等活动,筛选出真正的名师。

3.服务优势:名师透明任你选是智康1对1的服务特色

智康1对1在业内独有的教师自选平台,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老师。精准搜课系统,让你全面了解教师信息及课程安排。随报随上,灵活选择上课时间及地点。

智康1对1自成立以来的办学成绩都有哪些?

自2007年至今,智康1对1连续四年不断刷新纪录,并创下最新成绩增长比例,赢得了广大学员和家长的赞赏和认可,其教育理念更是受到推崇。

截止到2011年10月,全国各地区升学考高分考生50%左右均在智康学习过,智康学员数量每年以15%的增长速度不断更新历史纪录。

四年来,智康1对1用务实创新的教学态度创造出让家长满意的成绩,在2011年北京市中考(满分580分,含30分体育成绩)中663名学员总分达到500分以上,同去年相比增长50%,单科满分突破百余人;2011年北京市高考中106名学员总分达到600分以上,同去年相比增长49.3%,并创造出数学单科满分的好成绩.....

为什么选择智康:

1.专业的入学测试,定制针对性解决方案

每一位初次来到智康的学员都将接受免费测评。测评结束后,课程顾问通过对学员的测试结果分析,同时结合学员的过往学习背景和学习问题为其设计科学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并匹配最佳的教学老师及服务。

2.因材施教,专属1对1教学

智康将会为每位学员组建教学服务团队,包括优秀教师、课程督导、教研团队、心理辅导师、课程顾问,为学员提供专属教学服务,让每位学员在充满乐趣、文化、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有效地吸收知识。

3.全方位的课程辅导与学员跟踪机制相结合

进入智康的学员,将享有阶段性学习检测、智康教师课堂反馈、教育资讯一点通等全方位的课程辅导服务;还将会有课程督导全程跟踪学习反馈、进步学员专属奖励、自习陪读等跟踪服务。

4.独具特色的贴心服务

学习在智康,不仅享有专属的学习方案和教学计划,还可以参与智康名师公益大讲堂,户外拓展训练活动等,并会获赠智康学习大礼包、爱心生日卡片等温馨服务。

5.连续多次举办好学乐知颁奖活动

智康1对1每年举办大型颁奖活动,用于奖励小升初,杯赛及中高考成绩大幅度提高和取得较高分数的学员。除外还会为家长和学生提供育子分享、经验心得、亲子沟通等。至今已有三届,受益人群达万人。

☆成绩展示

2011年,北京市中考(满分580分,含30分体育成绩)中663名学员总分达到500分以上,同去年相比增长50%,单科满分突破百余人;2011年北京市高考中106名学员总分达到600分以上,同去年相比增长49。3%,并创造出数学单科满分的好成绩。

推荐第9篇:学而时习,博古通今《古文观止》读后感

学而时习,博古通今

——《古文观止》学习心得

《古文观止》是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两叔侄编选评注,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付印问世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它的文章总共不过200余篇,但却从某一侧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小时侯,听爷爷说过一些《古文观止》里的故事,印象里那就是本和《上下五千年》差不多的历史故事书。读书的时候也学过一些《古文观止》里的文章,当时觉得文言很艰涩,大都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过后便忘得差不多了。直到这次在读书活动中又看到了它,再回过头来通读《古文观止》的那些文章,犹如牛吃草反刍,重新加以咀嚼,才觉得这些文章经纬分明、生动立体、文思广博,一下子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不仅仅是受益良多,而且越读越觉回味无穷。

一、有好故事可以说

在全书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中,就讲了郑庄公和弟弟共叔段的权力之争。郑庄公在母亲武姜不喜欢自己,偏爱弟弟的情况下,韬光养晦、欲擒故纵,故意纵容弟弟的恶行,等到弟弟终于起兵夺权时,才露出早已准备好的屠刀,砍向自己同母同父的弟弟。同时与怂恿、帮助弟弟的母亲决裂,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庄公在解决弟弟共叔段的

1

威胁后,又用了挖地洞的方法,与母亲在隧道中相见。宫变失败后的武姜,也趁机与郑庄公和好。全文短短几百字,将故事中人自私残忍、虚伪狡诈的本性描写的淋漓尽致。

还是郑庄公,在《郑庄公戒饬守臣》中,郑庄公又化身为一位尊奉礼法,敬畏天命的古代政治家。同时,在这篇文章中郑庄公还说过:“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在这里又可以看到他在表达弟弟的愧疚之情。对比于《郑伯克段于鄢》中他的作为,我们又看见了另一个郑庄公,从而使读者即使隔着几千年也能通过这些故事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的丰富形态。

二、有好道理可以讲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讲述了一个名叫郭橐驼的植树人种的树长得快又长寿,结的果子是其他植者比不上的。随后阐明了郭橐驼种树的奥妙——顺天致性,令人觉得匪夷所思。之后笔锋一转,从种树之道引出了治理人民的方法,提出养人如养树的观点,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文章中反复强调了,种树要顺应树木的本性。但这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与此同时也不能过于关心。前者使树木得不到良好的环境生长,但后者的影响却更为恶劣,因为长期的娇生惯养,导致生存能力大大降低。治民之术更是如此,为官者

2

不仅要治民,更要养民,必须使人们休养生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才能够有利于人民的恢复,国家的安康与复兴。

李密的《陈情表》也很是经典,字字入理,句句动情。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顽童,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妪。李密此时被举孝廉,家里的老祖母已经是年逾九旬,犹是风中之烛,摇摇欲坠。树欲静而风不止,恩欲报但亲不在,最为人生憾事。儒风自汉武一朝已经吹拂了几百年, “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早已经在知识分子心中生根,更何况乌鸦尚能反哺。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晋武帝任命的当天晚上一定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从他早时任职蜀汉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的表现来看,李密不是一个隐者,但如果此时弃老祖母而去又于情何以堪?于心何以忍?另一方面,当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举孝廉,让道德上的优者来管理国家。如果欣然赴命的话,是孝还是不孝?于理何以问?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断定当时李密的心情和想法,但一点可以肯定:李密是一个克己复礼的典范人物。

三、有好思想可以传承

我以为,《古文观止》是人生的一部百科全书,正如金克木先生所言:“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

3

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涵。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至理名言,光华夺目,掷地有声。虽寥寥不过数十字,竟胜似万卷诗书。尤其是范老先生的那种境界,那种情怀,早已被后人奉为立身做人的万世楷模。其中的一些名篇,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腾王阁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方孝孺的《深虑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等,读的次数多了,渐渐地也能背下几段,看到应景的事物时偶尔出口能说上几句,更觉神清气爽,愈增添了学思的动力。

总而言之,读《古文观止》不仅是“以史为镜”教人警醒、反思、振奋,还能“以人为镜”使人高尚、正直、坚强。庄子曰:“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有限的生命里盲目的追求知识量的扩充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有生之年能静下心来把《古文观止》这套书读懂、读通,而且能从中学到一些为人、处事、对待问题的方法,也就能算得上以小见大、不虚此行了。

推荐第10篇:《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读后感

读《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有感

戴维·珀金斯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资深教授,“零点项目”创始人。他从事的是教育心理研究,他的作品当然是理论性很强的。阅读这类作品,一般需要静下心去慢慢品味。教育理念是无形的,但它们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却是实在的。清除陈腐的教育理念,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本书围绕“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学习”展开四个方面的探索:辨别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选择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为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而教;建构具有生活价值的课程。

正是“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一说吸引了我。使我好奇许久朦朦胧胧,欲说还羞的教育理念豁然开朗,从此昂首挺胸起来。戴维·珀金斯认为,知识必须能够在某些场合实际运用,才值得学习。作者多次提到“二次方程”的问题,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学过二次方程,可是,成人之后,除了专业的教师,很少有人用过二次方程。类似的例子多着呢,还有人调侃过高数,说你买菜需要高数吗?试问我们大人们,有几个人在生活中用到了中小学时花了很多功夫学习的知识呢?我们是不是也有人抱怨,有些人没读过什么书,如今混得比我们好得多。是没读过书的人能力不如我们吗?不是。很多人失去了我们所谓的常规学习,却学到了很多意外的知识。过去,我们做了许多没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今天,我们是教师,同样教授了许多没有学习价值的内容,更忽略了大量极有价值的知识!长期不用的知识渐渐会被大脑遗忘,它们会逐渐消失,无论知识本身具有多么重要的内在价值,只要它被大脑遗忘,就不可能再具有生活价值。我们今天的传统教育大多是“了解性教育”,背、练、重复,使我们失去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面对这一说法,我们老师,家长,管理者都会很无奈地说:“不学,可是要考试啊。必须学!”这也许就是戴维在中国尚还受冷遇的缘故吧。我们国家还是处于一试定终身的阶段,还没有找到打破比目前高考更合理的升学方法。于是,学生们还得面对自己毫无兴趣的课程死死去读,去记,去练习。甚至,为了出人头地,不惜花大价钱去补习。为了上个名初中,光补习费就是好几万!就说我所了解的小升初名校招生培训吧,把大量初中甚至高中学习内容拿到即将毕业的小

1 学生面前,故弄玄虚,吸引家长把孩子送来,非培训不可。不光是家长,学校、教育局、各级教育主管,为了很快出政绩,不惜置学生终身不顾,为一纸考试花大力气补课,做许多重复性机械训练,拿考试分数排名。可是,这样的劳苦结果是什么呢?厌学!逃避!自杀!比比皆是。就算勉强上了个名校,不少人到了社会,仍然一事无成。

反观当下,我们的学生想象力差,生活能力差,动手能力差,不是我们没有努力,是我们努力做了无效的工作。诺贝尔物理学家获得者伊西多·拉比说,大部分母亲在孩子放学回家后都会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吗?”而他的妈妈当年问的却是“拉比,你今天有没有提出一个好问题?”瞧,这就是人才,是真正的学习,是未来智慧所需要的潜质。本书作者多次科学调查统计,发现“思维能力,自我理解,同情,伦理道德,交流,学会学习”等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未来在等待的人才是什么?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普遍重要的个人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就是综合能力。学校教育是否足以帮助学生发展这些能力呢?

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除了应付各类行政检查,得来一项项荣誉的光环,是否拿出精力和物力来思考研究过“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问题?是否重心放在实现“知识——智慧”的深远目标上,放在能够通达智慧的知识上?是否建构了合理的具有生活价值的课程,整合学科,交叉学科,重构学科,更新学科?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包含思考、运用、注意、感兴趣的体验,点燃创造力的开放性问题?是否鼓励孩子有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好奇心?是否仍然教授大量没有任何意义的了解性信息,忽略了许多有价值的,回报率较高的知识?是否为学习者未来的生活而重新调整传统课程?

我们不能只看到拿个什么第一名,进名校的大门,要看到进社会的大门。为生活价值而学,为未来而学。戴维的理念是超前的科学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才是受益终身的。我们要以一种“未来智慧”的新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在今天这个复杂而多变的世界中,努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启发智慧、增进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广泛、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将来“闯荡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社会,学校,家庭,把眼光放远,赢得未来,才是真正的成功。真希望从上至下的教育工作者都读过这本书,都怀揣这种理念, 2 都坚持这种信仰。那样,考试方式变了,命题形式变了,检查方式变了,教材变了,教学模式变了。我们的孩子学得有积极性了,家长也不走那么多冤枉路了。我们的国家真正的人才也多了„„

一切该多么好!

第11篇:《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为\"真学\"而教》有感

将军墓中心完小 孙书丽

《为\"真学\"而教》这本书是冯卫东教授的新著,我很庆幸自己能第一时间读到这本书,这本书中关于教学的理念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学习无处不在,像呼吸一样自然,学校或教室里所进行的学习是一种特例,本书主要围绕课堂上的\"真学\"展开,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讲了\"确立三个重要\"真学\"理念。中篇主要讨论了六种典型的\"假学\"情形。下篇提出了九种有效的\"改课\"措施。\"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学生获得来衡量。它们分别是真学的起点问题、真学的发生生态或过程问题、真学的效果及其评价问题,有着从起点到终点的鲜明脉络。告诉了我们学生学习到底是怎样发生的,从教的视角看它,看教师如何促成学习的真正发生,并用实际课例来研究\"真学\"方法,有利于一线教师结合自己教学进行思考与改变。

\"授人以渔,不如助人自渔\",学科知识是有温度的,教师要让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情感,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奥秘,所以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

我很幸运听过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节课,她讲的是\"平均数\",她从一开始上课就用聊天的方式,先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给出学生一个比较开放性的问题\"你心目中的平均数是什么样子呢?\"学生开始活跃起来,这个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然后就有学生说到了全班的考试成绩,全班同学就围绕着考试成绩去探索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学生的每一个人的观点都能让吴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再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个问题。整节课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学习,学生完全沉浸在课堂中,都没有注意到下课时间,\"真学\"就这样发生了。正好我教的是四年级数学,当我讲\"平均数\"这一节是,我就模仿吴正宪老师的课,由于个人原因,课堂效果没有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效果那么好,但是我能感觉到要比我以前的课堂效果好。曾经我只是在教知识,而现在我在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教学生会学习。我个人认为这就是冯卫东教授所说的\"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才会有\"真学\".学生如果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事实是,学生能学到很多很好的东西,除了得益于来自教师的\"渔\",也肯定得益于自悟自得的\"渔\".知识的一半就是知道在哪里和怎样获取它。方法作为一种知识也是如此,教师常常不必告诉学生\"哪里\"和\"怎样\",而要鼓励他们去发现与建构。

三流教师教知识,二流教师教方法,一流教师教思想。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学会\"用孩子的方法教孩子,用孩子的方法教方法\",那就不仅仅是在教方法而是教思想了。这就需要教师要尊重儿童,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以儿童的心灵做教学!从儿童立场出发,才能了解儿童,才会有\"真教\",有了\"真教\"才会有\"真学\".

现在,每当我准备上课时,都要想想冯卫东老师所说的六种\"假学\"情景,观察自己课上是否有\"真学\"发生,只有有了\"真教\"才会有\"真学\".\"真学\"是衡量教师\"真教\"的标准。我要为\"真教\"而努力。本书让我在教师的成长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第12篇:读《论语》—学而第一有感作文550字

大家应该听说过论语吧!

论语是孔子写的一本名著,分别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学而第

一、第二篇是为政第

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

今天我读了第一篇学而第一,心里有很多感受,读《论语》—学而第一有感作文550字。其中有一段使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最让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这一句。

我觉得这句话正好指明了我的缺点,我也要感谢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总是学了的东西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学完的东西要时时去温习才行。而且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才让我几次考试没得满分,读后感《读《论语》—学而第一有感作文550字》。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正在为一次期中考试做准备,我一个人却在漫不经心的读课外书,我心想:上课时我那么认真,这一次考试我一定大获全胜,我越来越得意,慢慢就放松了对考试的警惕,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直到考试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场,我拿着试卷,就在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见那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我心里一急,连题目都没看清楚,就毫不犹豫的写起来,我写一题错一题,心里好像有一群兔子在跳跃,到了最后我还有几道题没写,头上像炸开了锅。结果大家可想而知了。

我经过这次失败加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我一定会改正缺点的。

读《论语》—学而第一有感作文550字

小学生作文(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

第13篇:《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TXT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TXT.txt让人想念而死,是谋杀的至高境界,就连法医也鉴定不出死因。。。。。。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句能做为《论语》开章的第一句,不简单啊,是告戒修道的人要精进,不要光说不练,要以身行去印证,印证的同时,对同道之人的心态是怎样的,对道不同的人应持有的心态都交待清楚了。

以此如如不动之心去学习,去印证,才能得论语之真道意。

悦:是发自身心的一种愉悦

乐:是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

朋:通凤,古文凤,象形。凤飞,群鸟从已万数,故已为朋党字。此说假借也,朋本神鸟,以为朋党字。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 。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指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愉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指的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

这两句是说的,因为闻道而习道,即而得道的一种成就感,与天人相互感应。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指的君子对于那些不能闻道,不能修道,无道可言的人的一种态度,对这些人表现出来的种种无道的行为,君子不会有任何的气恼.译文:

孔子说:“学到君子为人之道的真谛,并在生活中加以印证实践,能得到发自内心的愉悦! 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同有凤来仪之境,感得同道之人从四面八方来与之相应,为有同样的目标而乐在其中!

对于其它不能明道,知道的凡夫之人而没有任何的气恼,这是君子才有的境界啊!”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

一个人孝顺长辈,听命兄长;而犯上做乱这样的事,是很难发生在这种人的身上;不好冒犯长辈的人,而做出扰乱常规之事的人,这种人是没有的。君子着重于根本的原则,根本的原则确立了,而令世人效仿的大道也就产生了,孝顺长辈,听命兄长,此二者,即为人之根本。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擅长花言巧语,奉承他人的人,这种人很少有仁义道德的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我每天都会用三条原则来和自己的行为进行较对! 第一,与人共事有没有不忠的方面? 第二,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的方面?

第三,师长传给我的道法真理有没有在生活中印证实践?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君王做事的态度要谨慎而有信用,节约每一项开支,关爱他人,役使百姓时,应在农闲的季节。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学人弟子们回到家里,对长辈要孝顺,出来在社会上行走要尊重年长于自己的同仁,言行谨慎而守信用,以广大的爱心去爱护其他人,要亲近有仁德的贤人。以上几条如果能够做到,还有多余的精力的话,则应该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贤贤易色:第一个贤指贤男,第二个贤指贤妇。易色:和悦的态度。

贤夫贤妇持以和悦的态度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奉献出自己的全部身心;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言而有信;这样的人,虽说没有刻意学习过为人处事之道,我确认为他是一定学习过的。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君子不持重自尊,则失去威信。所学即鄙陋识浅。注重忠义礼信的培养,没有任何一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过错也不要惧怕过错,要勇于改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曾子说:“慎重的对待自己身后能给后人留下什么影响,看看以前的先辈圣贤给后人留下了些什么。经常这样的去提醒,比较,效仿,人民的道德修养可以自然笃厚。”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先生到了一个国家,必定闻听这个国家的内政,这种权力是先生自己要求得来的,还是国君主动给予先生的呢?” 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礼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如果是夫子要求来的,或者先生要求的方法与别人的方法不一样吧。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父亲在世时,要观察这个人的志向是否随顺父意;父亲去世了以后,观察这个人的行为是否脱离了原来父亲在世时的行为;如果父亲去世三年来,并没有改变于父亲在世时的志向,这个人就是个真正的孝子。”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这样说过的话才能去认真实行;恭敬别人的时候要符合于礼,这样可以避免随意乱恭敬而带来耻辱。(因为言行方面经过以上层层的过虑,而让自己成为‘言有宗,事有旨’的人。) 因为接触的都是有修养的人,自己也就成为受人尊敬有修养的人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会追求饮食上的享受,不会追求居住上的安逸,勤快的做事,谨慎地言行,又能虚心向有道的贤者请教指正,这样的人可谓是好学之人。”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奉承讨好别人,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 孔子说:“还可以。但不如贫穷而能乐于守道,富足而好守礼的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玉牙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精益求精’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赐呀,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因为你已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出的意思,” (举一反三)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看不透我,担心我看不透别人。”

===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

孔子说:“治理国家的君主以“德”来教化民众,处治政务,就好像北极星一样,安处在一定的位置,而其它贤者皆如众星般的拥护在左右。

提示:与学尔的‘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没有可以使人入邪道的作品’

注:《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育弟子的教材。思:做容讲《说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参考注释】

齐:比肩、类齐、相类、整治之义。

刑:刑罚、对人生部分或全部的自由权利度进行控制等手段之义。 格者:格除、格斗、杜绝、修正之义。

译文:

治世之道如果以政法来规范民众,以刑罚来管束民众,民众会因避免刑法加身但不懂礼义廉耻。

治世之道如果以道德来教化民众,以礼义来约束民众,民众会知道哪些事情是为人所不耻的,以此而入正道。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下学习的志向,

三十岁时成立自己的学术体系,

四十岁时对这个世间的所有现象不再迷惑,

五十岁时知道天命(了解天,地,人的和谐互动)

六十岁时达自然忘我之境(这个我都没有了,任何语言都不能左右,牵引“我”,所以耳顺) 七十岁时达无我之境(“我”都没有了,就可以随心所欲,无所不能为,但却不违背规矩法则)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孟孙:孟懿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与驾车的学生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樊迟给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按礼祭祀们。”

(这里没有发现愚孝的思想,要按礼来侍奉父母)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注释】

①孟武伯:姓孟孙,名彘,“武”是谥号,孟懿子的儿子。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什么是孝顺之道,孔子说:“不要让做父母的为孩子尽是操心担优,如果有什么忧心之事那就是人总会不可避免的生病。”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前506~前443),姓言,名偃(yǎn),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

子游少孔四十五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后人往往把他与子夏合称为“游夏”。 译文:

子游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顺之道,孔子说:“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所谓孝子,以为只要能供养父母衣食就算是孝了。至于犬马畜生,也有人圈养着,如果没有恭敬之心去对待父母,那么和饲养犬马畜生有什么分别呢?

提示:

在为政篇安插孝论,是告诉为政者要以做父母的心境来对待百姓,关心百姓的疾苦,也要以做子女的心境来对待百姓,为百姓着想,尊敬百姓。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 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晋国温人(今河南温县)(另有魏人、卫人二说,近人钱穆考定,温为魏所灭,卫为魏之误,故生二说),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译文:

子夏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顺之道,孔子说:“能始终对父母保持和顺的面色是非常难的。有事情的时候,后辈儿女去帮着做;有美食的时候,请长辈先食用,难道这样就是孝了吗?(只做到以上这些,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孝道,必须是内心里真正的敬爱父母长辈,侍奉父母时面上颜色和顺,这样才算是孝)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回: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 发:发挥

译文 孔子说:“我与颜回谈论一整天,他也不表示自己的意见提出疑问,好像很愚笨的样子。退下后观察他私下里的表现,亦可以自由的发挥,颜回并不愚笨。”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译文:

孔子说:“了解一个人,要先观察他的所做所为,其次观察他做事的原因,再然后观察他怀着何等样的居心目的,经过这样的审察,人还有什么可以掩盖隐藏的呢?人还有什么是能够隐藏的呢?

提示:此处所述类同于《金刚经》所讲的,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过去曾经学过的知识从而有新的体会,这种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君子不器。”

提示

这句应该和上句是一个整句。君子应该是成器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常说“太不成器了”。这里的不器就是不要像一个器物那样的死板,学过的知识再去回顾的时候,会有新发现,会有新的感悟,这样永远是处在一个不断上升的境界里,今天是精美的琏瑚之器,明天就是超出‘琏瑚之器’的其它更优秀的器物。因此时刻都处在一个不断的自我超越之境,所以君子不器。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温习过去曾经学过的知识从而有新的体会,这种人可以做老师了。君子不应该像器物那样的死板,应从各种角度都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修养”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向孔子请教君子之道。孔子说:“先付之于行动,而后再说话。(避免言出不能践,失君子之风。)”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注重大局不注重私情,小人注重私情不注重大局。”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知道学习而不深入的思考,这样就会被文字表面的字意所蒙蔽;只知道空想而不学习实践,就会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弯路,会陷入危险之境。”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 如果一个人不秉持自守中庸之道,而过份的驳斥那些异端,这样也会危害到自己的操守,如此则偏离了中道。

(就好比一个人举手打了别人,自己的手也会痛。道理是一样的。)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译文:

孔子说:“由啊,现在教给你智慧之道,对于知道的事情,就持知道的态度,对于不知道的事情就持不知道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勿已勿人,这就是智慧之道了。”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子张,即颛孙师(前503-?),字子张,孔门弟子之一。春秋末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出身微贱,且犯过罪行,经孔子教育成为“显士”。虽学干禄,未尝从政,以教授终。孔子死后,独立招收弟子,宣扬儒家学说,是“子张之儒”的创始人。子张之儒列儒家八派之首。 干禄:求禄位;求仕进。

译文:

子张向孔子学习为官之道。孔子说:“多听闻,不知道的方面先搁起来,知道的也要谨慎的说,这样就能减少过失;多观察,有危险的事先放在一边,其它没有危险的事也要谨慎的去做,这样就能减少后悔。说话时减少过失,做事时减少后悔,官禄就在其中了。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哀公:姓姬,名蒋,鲁国国君。定公的儿子,继定公位,在位二十七年(公元前494—466年)。 译文

国君哀公问孔子:“怎么样做才能使民众信服?”孔子回答说:“推举正直人的地位在邪枉者之上,这样民众就会信服;推举邪枉者的地位在正真人之上,这样民众就不会信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提示:

看到季康子向孔子问内政之道,发现孔子此时的回答,是对以上几条的总结。即论语劝孝善的同时,影射国君也要以孝善的心境来对待国家的子民。这就是为政之道了。 注释:

季康子(?—前468)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姓季孙,名肥,康为其谥号。鲁国大夫,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问内政之道:“要想使人民尊敬君主,忠于国家,该怎样劝导他们呢?”孔子回答说:“君临天下人民的时候易庄严持重,人民自然就会尊敬君主,国家提偿孝慈,人民自然对国家忠诚;推举天下大善之人事,从而能教化那些不行善的人民,这样就是对人民的劝导了。”

此处对应《老子》第四十九章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矣。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

某人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不从事政治事业呢?”孔子回答说:“书(经)上有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之道实施在政事上。(以孝悌之道对待百姓民众)这就是为政之道的最高境界。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从事政治事业呢?” 提示:

这一章更加确定“以百姓之心为心。”有人说孔子“求官不成云云”,那实在是不了解孔子,读不懂《论语》的缘故。即道德经第一章云\"徼\"之辈。《道德经》第一章: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1)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2)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即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不知道他怎么在这世上安身处世。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少了重要的部件车子怎么行走呢?”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 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社会可以知道当今的礼法制度吗?”孔子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法制度,在改革中所废除的和增设的,现在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了商朝的礼法制度,在改革中所废除的和增设的,现在是可以知道。如果现在继续接着周朝的礼法制度承载下去,即使百代之久,也是可以被世人所知道的。”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

孔子说“不该你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奉承讨好。见到该挺身而出的事情而不去做,这就是没有勇气的懦弱。

===

第14篇:论语卷一学而第一two versions

卷一 学而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The Master said \"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 and application?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The philosopher Yu said, \"They are few who, being filial and fraternal, are fond of offending against their superiors.There have been none, who, not liking to offend against their superiors, have been fond of stirring up confusion.

\"The superior man bends his attention to what is radical.That being established, all practical courses naturally grow up.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submiion, are they not the root of all benevolent actions?\"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The Master said, \"Fine words and an insinuating appearance are seldom aociated with true virtue.\"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The philosopher Tsang said, \"I daily examine myself on three points: whether, in transacting busine for others, I may have been not faithful; whether, in intercourse with friends, I may have been not sincere; whether I may have not mastered and practiced the instructions of my teacher.\"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The Master said, \"To rule a country of a thousand chariots, there must be reverent attention to busine, and sincerity; economy in expenditure, and love for men; and the employment of the people at the proper seasons.\"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The Master said, \"A youth, when at home, should be filial, and, abroad, respectful to his elders.He should be earnest and truthful.He should overflow in love to all, and cultivate the friendship of the good.When he has time and opportunity, aft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things, he should employ them in polite studies.\"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Tsze-hsia said, \"If a man withdraws his mind from the love of beauty, and applies it as sincerely to the love of the virtuous; if, in serving his parents, he can exert his utmost strength; if, in serving his prince, he can devote his life; if, in his intercourse with his friends, his words are sincere, although men say that he has not learned, I will certainly say that he has.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The Master said, \"If the scholar be not grave, he will not call forth any veneration, and his learning will not be solid.

\"Hold faithfulne and sincerity as first principles.

\"Have no friends not equal to yourself.

\"When you have faults, do not fear to abandon them.\"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The philosopher Tsang said, \"Let there be a careful attention to perform the funeral rites to parents, and let them be followed when long gone with the ceremonies of sacrifice;-then the virtue of the people will resume its proper excellence.\"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Tsze-ch\'in asked Tsze-kung saying, \"When our master comes to any country, he does not fail to learn all about its government.Does he ask his information? or is it given to him?\"

Tsze-kung said, \"Our master is benign, upright, courteous, temperate, and complaisant and thus he gets his information.The master\'s mode of asking information,-is it not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men?\"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The Master said, \"While a man\'s father is alive, look at the bent of his will; when his father is dead, look at his conduct.If for three years he does not alter from the way of his father, he may be called filial.\"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The philosopher Yu said, \"In practicing the rules of propriety, a natural ease is to be prized.In the ways prescribed by the ancient kings, this is the excellent quality, and in things small and great we follow them.

\"Yet it is not to be observed in all cases.If one, knowing how such ease should be prized, manifests it, without regulating it by the rules of propriety, this likewise is not to be done.\"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The philosopher Yu said, \"When agreements are made according to what is right, what is spoken can be made good.When respect is shown according to what is proper, one keeps far from shame and disgrace.When the parties upon whom a man leans are proper persons to be intimate with, he can make them his guides and masters.\"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The Master said, \"He who aims to be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in his food does not seek to gratify his appetite, nor in his dwelling place does he seek the appliances of ease; he is earnest in what he is doing, and careful in his speech; he frequents the company of men of principle that he may be rectified such a person may be said indeed to love to learn.\"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Tsze-kung said, \"What do you pronounce concerning the poor man who yet does not flatter, and the rich man who is not proud?\" The Master replied, \"They will do; but they are not equal to him, who, though poor, is yet cheerful, and to him, who, though rich, loves the rules of propriety.\"

Tsze-kung replied, \"It is said in the Book of Poetry, \'As you cut and then file, as you carve and then polish.\'-The meaning is the same, I apprehend, as that which you have just expreed.\"

The Master said, \"With one like Ts\'ze, I can begin to talk about the odes.I told him one point, and he knew its proper sequence.\"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The Master said, \"I will not be afflicted at men\'s not knowing me; I will be afflicted that I do not know men.\"

第15篇:学而不止厚积薄发

学而不止厚积薄发

--有感于凉元帅公司传统文化培训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要不要学习”一直困惑着我们许多人,而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泛滥和作崇下,消极、自卑、得过且过的情绪往往让我们在迷茫和彷徨中无法自拔。也许会有人质疑:“读书为的是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如果得不到,书念得再好又有何用?”其实不然。学习真正的目的不仅是让个人增长知识,更主要是让知识惠及自身而走向成熟。道德经里面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做学问、增长知识同时,更要把原来不好的习气和烦恼去掉,这样才能真正明心见性、开启智慧。而体面工作和可观收入这一理想的实现,除了坚持学习,更要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拼搏。坚持学习是前提,努力拼搏是保证。

在参加公司组织的传统文化培训过程当中,我发现公司员工中有些成员受“厌学”思想左右。有人说,“我生性愚钝,学了又做不好,就算学了也是白学。”难道这就是你拒绝进步的理由?为什么有理想却没有为之奋斗的勇气和决心?为什么别人进步之时你却满腹抱怨和满怀嫉妒?有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卡特拉是塞内加尔人,小学四年级那年,为躲避国内战乱,偷渡到法国巴黎。二十一年后,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黑人小伙子却成为全法国乃至全欧洲最优秀的烤面包师,他所烤制的面包享誉世界。问及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时,他说:“学习再学习!坚持不断地学习!”原来,这二十一年间,为了生活,他在面包店里面当了五年学徒;随后,他又花了五年时间自学烤面包知识;在之后的十年里,他以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创新面包烤制技术,最终功成名就。卡特拉的事迹让人敬佩,但他的成功经历却更值得我们思考。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许多人在走向社会、选择职业的时候都会有极高的期望,但又不知道如何去实现目标。面对困难,更不肯勤学苦练,真抓实干,最终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我们没有“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斗志“学而不止”,是难以跨越前行的。所以,我们要把培训学习作为培育员工和企业发展的根本。“学而不止”是步入成功的必要手段,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储备知识、以“厚积薄发”的姿态去努力践行是实现梦想必要条件,因为“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是老祖宗的教诲。

与众多企业不同的是,我们的培训更重视员工的德行教育。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智慧,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核心就是道德。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训学习,让员工在面对个人、家庭、工作等问题时,用我们的挚诚和信心,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解决之道,从而按修身、齐家、治企的次第,走向幸福美满的人生。

第16篇:学而思记叙文

记叙文:段落作用

1.请你分析一下文章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请你分析一下文章第⑦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请你结合文章说说文章第⑤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请你谈谈文章开头具有什么作用?

5.请你结合原文谈谈文章结尾具有什么作用?

开头:

①落叶飘零,我随手拾起一片枯黄的落叶,想起了五年前发生的那件事。

②段—文章结尾叙述的是那件事。

作用:总领全文

②段叙述的是五年前的事

③段到文章的结尾叙述的是另外一件事

作用:引起下文

“彭”地一声,妈妈愤怒的关上了房门,我站在偌大的客厅中望着地上破碎的石膏不知如何是好。

作用:设置悬念

我抬起头,甩了甩酸痛的手臂,目光透过窗棂,停留在那座白色的桥上。

1

一个艰难的身影拉着一辆三轮车艰难地往桥上走,一个穿白色衣服的女孩跑过去帮助了他。

作用: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铺垫与伏笔的区别

铺垫:明显,与后文提及到的类似的内容在距离上比较近。

伏笔:不明显,与后文提及到的类似的内容在距离上比较远

《故乡的梨花雨》

①当我穿过这片梨园时,我想起了故乡的梨花雨。

作用:点题

①当我穿过这片梨园时,我想起了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作用:点明中心

①和煦的阳光从半掩着的窗帘缝隙中溜进来,妈妈轻轻打开门走到我的床边。

⑧妈妈轻轻的带上了门,窗外的阳光依旧灿烂,温暖的阳光布满整个房间,这阳光正如妈妈对我的爱。

作用:首尾呼应

开头作用汇总

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设置悬念、

为下文做铺垫、

为下文埋下伏笔

点题、点明中心

首尾呼应

中间:

⒁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作用:承上启下

⑤童年时,我做过这样的梦,梦到我在长城上自由奔跑。

„ „

⑨我站在长城之上,抚摸着历尽沧桑的城墙,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⑩今天,我站在长城之上,终于圆了童年的那个梦。

作用:承接上文、与前文相呼应

方法总结

中间:

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设置悬念、

为下文做铺垫、

为下文埋下伏笔

点题、点明中心

2

与前文相呼应

结尾: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结尾: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马蜂的事。结尾: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作用:点明中心、升华中心

方法总结

结尾:

总结全文(收束全文) 点题、点明中心、升华中心

首尾呼应、与前文相呼应

解开悬念

人不是慢慢,慢慢老去的,而是在一瞬间老去的。

推荐阅读

《孝心无价》

第17篇:学而思分析

学而思(IPO版):学而思背后的理性分析

俞敏洪坚信,独立王国的成本是最低的,“如果是两虎相争或者三国鼎立,最后所有的成本都消耗在了人力资源和市场广告上,那还不如花一大笔钱把对方并购过来!” 领导 学历

2002年,四川大学毕业的张邦鑫,考入北京大学硕博连读,

2002年,四川大学毕业的张邦鑫考入北京大学硕博连读,像许多在校大学生一样,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张邦鑫开始做家教赚点生活费。在张邦鑫的辅导下,数学成绩原本中等偏上杜扬连续三次数学考试都得了100分,父母看到儿子的进步非常高兴,在单位经常与同事聊起此事,大院的一些家长就也想让张邦鑫给他们的孩子作辅导,于是张邦鑫便找了间教室一起教了20位学生。

2003年8月28日张邦鑫做一段时间后张邦鑫看到奥数有市场就想办个奥数网,同在北大读研的同学曹允东和其商议一起开办一所学校, 2003年开始真正起家

2003年8月28日,两人东拼西凑了10万元注册了一个公司,开始办起了课外辅导班--学而思。 2004年有95%的学员进入了重点中学; 2006年学员公共英语一级通过率90.5%...2007年公司5位教师被竞争对手挖走后,公司管理层意识到“企业运营不缺钱和融资是两回事,投资者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发展,让员工对企业更有信心”。半年后,资金并不紧张的学而思获得了一笔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用这笔钱企业走出海淀,把辐射范围扩大到北京其他区县,并开通了家教网和幼教网。 北京学而思校长白云峰的年龄只有27/8岁

这是一家由80后组成的集团,北京学而思校长白云峰的年龄只有27/8岁;这是一家富有创新精神的集团,他们独特的网络平台、口碑营销模式及授课模式让无数传统培训公司自叹不如„

07年大胆的启用了刘开、侍春雷、王伟、杨付光、茅卓蕤等一大批年轻教师担任公司骨干和专职教师;成立了以公司高层和“拼命三郎”张超越主导的教师培训部(每次教师选拔,学而思高层都会亲自到场主抓);同时在人力资源部也开辟了专门的宣讲小组用以招募各大高校的优秀毕业生。至此,学而思教师体系的三大格局初步成形。 2009年获得老虎环球和KTB4000万美元投资..如今它即将成为一家市值数亿美元的上市公司,这些80后的新生代,用7年时间完成了将每个大学生都会做的家教送到华尔街的历程!

本报告将从学而思的发展历程和概况、公司和股权结构、业务构成、运营模式、近三年的经营业绩增长情况、行业状况和行业地位、未来的不确定因素等7个方面对企业进行介绍。 发展历程 2003年起家

一个80后大学生从家教思路成功创业直至纽交所上市的企业

家教教出市场:像许多在校大学生一样,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张邦鑫开始做家教赚点生活费。

在张邦鑫的辅导下,数学成绩原本中等偏上杜扬连续三次数学考试都得了100分,父母看到儿子的进步非常高兴,在单位经常与同事聊起此事,大院的一些家长就也想让张邦鑫给他们的孩子作辅导,于是张邦鑫便找了间教室一起教了20位学生。 张邦鑫做一段时间后张邦鑫看到奥数有市场就想办个奥数网,同在北大读研的同学曹允东和其商议一起开办一所学校,2003年8月28日,两人东拼西凑了10万元注册了一个公司,开始办起了课外辅导班--学而思。因为没有获取办学资格所需的50万元资金、固定办公场所、法人(校长)要求的教龄、高级职等条件,他们只能采取挂靠朋友学校的办法办学,并要定期上缴管理费用。

个人认为,学而思模式的成功可以概括总结为以下十一个方面: 一是先进独特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

二是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及与之配套的完善的教师培养监督体系;三是相对高效的公司组织架构和统一完善的流程执行体系; 四是一流的网络扩展平台和互动的口碑传播监督体系; 五是高屋建瓴的市场运作手法。

六是符合家长、学生心理和目标的行之有效的课程设定与安排;七是拥有一流的学生生源;

八是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教学手法和效果上的领先;

九是学生考入一流中学、大学的比例人数要明显高出其它培训学校;十是与之形成的良好向上的学而思内外校园文化和竞争氛围; 十一是公司高层的人格魅力及良好的企业文化。

在学而思的网站上我们可以发现学而思的办学理念是:“打造学习型团队,帮助员工进步和成长,员工与学校共同发展;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人生激励、做人和思考。

早期的学而思文化中曾在“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人生激励、做人和思考。”这一理念之后明确的提出过一个名词“精英教育”,那么什么是精英教育呢?简而言之就是“培优”。在2003年之前培训班给人更多的印象是“补习、补差”,只有学习成绩相对薄弱的同学才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补习班。而学而思从成立之初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就定位了“培优”是公司发展的必然之道。从张邦鑫校长家教三次一百分,到RH学校门前宣讲的大获成功,学而思在创业初期招入的很大一部份孩子中都是学习能力较强、潜力较大的学生。再加上老师的用心辅导,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会迅速的提升。有了榜样的力量,更多的家长和学生也就会开始学习榜样。

纵观学而思的成长与发展,精英教育一个理念始终贯彻其中,成为学而思发展的灵魂与根本。从北京学而思校长白云峰“我认为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能够辅导全北京最优秀的学生,并得到他们的认可。”的感触到学而思的“RDF班”;从学而思宣传口号中的“北京优秀学生俱乐部”到让人瞠目的学而思红榜等等,“精英教育”这一思想在学而思随处可见。

正是学而思把“精英教育”这一观点深入人心,彻底的颠覆了学生、家长心目中“培训=补差”这一观点,树立了“好学生更应当去进行补习”这一理念。使得学而思在中小学培训市场中抓住了最容易被培训行业忽视但也是最重要的一份市场蛋糕,而随着这一最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生团体陆续入驻学而思,在给学而思带来空前荣誉和良好口碑的同时也为学而思的发展赢来了广阔空间。因此笔者认为学而思的办学核心理念在于精英教育理念的良好实施。

至于学而思的“打造学习型团队,帮助员工进步和成长,员工与学校共同发展;”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品与器、德与才、态度与能力、学习以做人做事的心态方面”这一点会在我会在学而思高层人格魅力与学而思文化中详细探讨,在此不一详述。

在办学目标上,从最初的做“北京最好的奥数辅导机构”到“为北京理科教育的第一品牌而奋斗”再到现在“打造中国中小学教育第一品牌”,学而思在飞速的发展中也在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目标。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学而思高层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力和市场定位以及果敢的公司战略方向的调整。学而思的创办的初期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奥数网,而是北京奥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奥数网的诞生也是建立在与学校合作之上的。早期的学而思限于生源问题课程的开设比较宽泛,英语、语文等各科辅导都在学而思课程中有所体现。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在实际的过程中遇到了挑战,各种现实的问题使得曹校长和张校长确定了“集中优势力量重点攻破”和“业精于专”的目标,他们把当时的市场进行细分化,确定了自己的优势—小升初奥数。而这一领域在当时的北京市场上还处于启蒙阶段,为此他们砍掉了除了小学奥数以外的所有项目,集中精力把奥数做精作透。也正是这一政策的调整成就了奥数网前期的成功。在以后公司成长的过程中,学而思的渗透战术和小马过河、小步快跑的思想在学而思的战略规划中都有着良好的体现。通过学科合作、项目共建、入股经营等多种思想使得学而思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为学而思的进一步扩张和发展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详见学而思大事记)在这一点上学而思的办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第18篇:学而思制度

第一章 员工行为守则与道德规范

目的

本商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简称“规范”)包含TAL Education Group(一家开曼群岛注册的公司,及其子公司和合并附属机构),恪守高标准商业规范而开展经营业务的通用准则。本规范旨在作为《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406章及据此颁布的相关规定下的“道德规范”。本规范较之商业惯例或适用法律、法规或规定要求更高的执行标准,我们将恪守这些更高的标准。

本规范旨在防止不当行为,鼓励以下行为:

1、诚实和道德的行为 ,包括用合乎道德的方式处理个人与职业关系实际或明显的利益冲突;

2、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简称“SEC”)报送或递交的报告和文件,及其他大众传播中的披露全面、公正、准确、及时和易懂;

3、遵守法律、法规和规定;

4、对违反本规范的行为进行内部举报;

5、遵守规范的义务。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的基于全职、兼职、咨询或临时为公司工作的董事、高管和员工(个人简称“单个员工”,集体简称“员工”)。本规范的某些规定特别适用于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财务总监、副总裁及其他在公司担任类似职务的其他人员(个人简称“单个高管”,集体简称“高管”)。

公司董事会(简称“董事会”)委托公司首席财务官 Joseph Kauffman先生,担任公司合规专员(简称“合规专员”)。如对本规范有任何疑问或希望报告任何违反本规范的行为,请致电合规专员至(010)5292-6771或发送邮件至josephkauffman@xueersi.com。

利益冲突 确认利益冲突

当员工的个人利益在任何方面妨碍或可能妨碍公司整体利益时,将产生利益冲突。员工应积极地避免任何可能影响自身为公司利益尽职的能力或可能难以让自身客观有效地履行工作职责的个人利益。一般来说,利益冲突包含以下几种:

商业竞争。任何员工不得接受与公司业务形成竞争的企业的雇佣或使公司损失业务。 商业机会。任何员工不得利用企业机会,不得通过使用公司信息、财产或职位谋求本应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如果任何员工通过使用公司财产、信息或职位发现公司营业范围内的商业机会,该员工在以个人能力利用该机会前,必须先将该商业机会呈现给公司。

财务利益。 员工不得以直接的方式,或通过配偶或其他家属以间接的方式在任何其他企业或机构拥有任何财务利益(包括所有权或其他),如果该利益对员工在公司的工作时间内履行工作职责有不利影响;

员工不得持有任何与公司构成竞争的非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权益;

员工可以持有与公司有竞争关系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的5%;倘若员工在该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超过5%,该员工必须立即向合规专员报告该所有权;

如果员工的职责包括管理或监管与公司有业务关系的其它公司,则该员工不得在与公司有业务关系的公司拥有所有者权益。

本规范的其他规定除外,

董事或该董事的任何直系亲属(统称“董事关联人”)或该高管的任何直系亲属(统称“高管关联人”)可以继续持有他或她在某企业或机构(以下简称“利益机构”)的投资或其他财务利益,只要:

该投资或财务利益(x)在公司投资该企业或机构或对该企业或机构产生其他形式的兴趣之前做出或获得;或(y)在该董事或高管加入公司前做出或获得(为避免疑义,在该董事或高管加入公司时,无论公司是否已经投资该企业或机构或对该企业或机构产生其他形式的兴趣);或

未来可以由该董事或高管做出或获得,只要在该投资或其他财务利益做出或获得之时,公司尚未对该企业或机构进行投资或发生其他形式的兴趣;

且该董事或高管应向董事会披露该投资或其他财务利益;

有利益关系的董事或高管不得参加公司高管间与利益机构相关的任何讨论,不得参与公司和利益机构间任何可能的交易;

任何董事关联人或高管关联人(i)投资于或获得任何与公司构成竞争的企业或机构的任何股权或其他财务利益之前;或(ii)与公司达成任何交易之前,相关董事或高管应获得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事先批准。

鉴于本规范,如果某公司或机构与公司提供私立教育服务和/或公司从事的任何其他经营的业务构成竞争,则该公司或机构视为“与公司构成竞争”。 贷款或其他金融交易。员工不得从公司的任何重要客户、供应商或竞争对手公司获得贷款或个人债务担保,或与之达成任何其他个人金融交易。

本规范不禁止与知名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达成的公平交易。

董事会和委员会任职。员工不得在与公司利益可能合理地视为相冲突的任何机构(无论盈利性或非盈利性)的董事会或理事会或委员会任职。员工在接受任何该类董事会或委员会职位前,必须获得董事会事先批准。公司有权随时对任何类似职位重新审查,以决定员工在该职位上的任职是否适当。

以上所述绝非利益冲突可能发生的情况的完整清单。下列问题可用来指导判断以上未明确列出的潜在利益冲突情况:

1、将要实施的行为是否合法?

2、是否诚信、公平?

3、是否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

披露利益冲突

公司要求员工充分披露认为可能引起利益冲突的任何情况。如果员工怀疑自己发生了利益冲突,或有他人可能合理视为利益冲突的相关情况,该员工必须立即报告合规专员。利益冲突只能由董事会,或董事委员会的相关委员会免除,并按照法律要求和纽约证券交易所法规要求,立即向公众披露。

家庭成员和工作

家庭成员在工作场所之外的行为也可能引起利益冲突,因为他们可能影响员工代表公司进行决策的客观性。如果员工的家庭成员有兴趣与公司开展业务,就是否建立或继续业务关系的条件和该关系的条款和条件不得低于在类似情况下与公司开展业务的无关联关系的第三方。

员工应向上级或合规专员报告任何涉及家庭成员的可能引起利益冲突的任何情况。鉴于本规范,“家庭成员”或“员工家庭成员”包括员工的配偶、兄弟姐妹、父母、姻亲和子女。

礼物和娱乐活动

赠送或接受适当礼物可视为常见商业惯例。适当的商业礼物和娱乐活动是为了建立商业伙伴间的关系和理解而受到欢迎的礼节行为。但是,礼物和娱乐活动绝对不得妨碍员工做出客观公正的商业决定的能力。 员工有义务在该方面进行正确的判断。作为一般原则,员工可以向客户赠送礼物或娱乐活动,或从供应商处接受礼物或娱乐活动,只要该礼物或娱乐活动符合适用法律、数额不大、不考虑或期望收受者做出任何行为而给出。所有代表公司支付的礼物和娱乐活动费用必须适当地纳入公司支出报告中。

我们鼓励员工将收到的礼物上交公司。不强制上交小礼物,但是金额超出200元人民币的礼物必须立即上交公司的行政部门。

贿赂和回扣是犯罪行为,法律严格禁止。员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得提供、授予、索取或接受任何形式的贿赂或回扣。

遵守《反海外腐败法》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简称“FCPA”)禁止为了获得或保持商业,直接或间接地,给予外国政府官员或外国党派候选人任何有价值的物品。违反FCPA不仅违反公司政策,同时构成FCPA规定的民事或刑事犯罪。员工不得直接或间接地,给予或授权任何国家的政府官员任何非法付款。根据FCPA的规定,在某些有限的情况下,允许名义上的“便利礼金”行为,任何该类付款行为发生前必须与员工的上级进行讨论并获得上级的事先许可。

公司资产保护和使用

员工应保护公司资产,确保其仅有效用于合法的经营目的。盗窃、溢用和浪费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无论用于个人利益与否,使用公司的任何资金或资产,用于任何违法或不当的目的都是严格禁止的。

为保证保护和恰当使用公司资产,每位员工应当做到:

1、谨防盗窃、破坏或不当使用公司财产的行为;

2、及时报告任何实际发生或可疑的盗窃、破坏或不当使用公司财产的行为;

3、保护所有软件电子程序、数据、通讯和书面材料;

4、将公司财产仅用于合法的商业用途。

除事先获得公司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许可外,公司禁止任何员工代表公司的政治捐献行为(直接或通过行业协会)。禁止的政治捐献包括:

1、任何捐献公司资金或其他资产用于政治目的的行为;

2、鼓励员工个人做出任何该类捐献;

3、报销员工的任何政治捐献费用。

知识产权和保密原则

员工在履行员工义务的过程中或在公司工作过程中,主要通过使用公司资产或资源开发的所有发明、创造性作品、计算机软件和技术或商业秘密均视为公司财产。 员工必须就公司或其客户或委托的任何信息保密,授权披露或法律强制披露的信息除外。保密信息包括一经披露,对竞争对手有利的、或对公司或其客户不利的所有非公开信息。

公司主张严格的保密原则。在员工与公司的雇佣关系期间,员工须遵守任何和所有有关保密原则的书面或口头规定和政策,须履行适用于员工的与保密原则相关的职责和义务。

除履行与员工在公司职位相关的义务外,未经公司的事先许可,员工不得披露、宣布或公布公司的商业秘密或任何保密的商业信息。员工还不得在公司之外的工作中使用该类机密资料。

即使在工作环境之外,员工必须保持警觉,不得泄露与公司或其商业、客户或员工相关的重要信息。

员工就公司的保密信息进行保密的职责须持续到员工与公司的雇佣关系终止后,直至公司公开披露该信息或在非员工的过错的情况下,这些信息因其他原因为公众所知。

在终止雇佣关系时或在公司要求的其他时候,员工必须将包含保密信息的所有资料交还给公司,不得留有备份。

财务报告和其他公开信息的准确性

上市后,公司将需要向公众和SEC报告其财务结果和其他与业务相关的重大信息。公司的政策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有关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信息。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照所有适用的标准、法律、法规、交易的会计和财务报告、估算和预计政策。不允许出现任何汇报不准确、不完整、或不及时的情况,这可能会对公司造成严重影响并让公司承负法律责任。

所有员工都应提高警惕,并及时汇报任何可能存在的财务报告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情况,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财务报告与基本业绩表现不符;

2、存在没有明显商业目的的交易;

3、要求进行惯常的复核程序。

公司高级财务人员和其他财务部门的员工都有明确的责任,确保公司财务披露信息完整、公正、准确、及时并易于理解。任何可能阻碍这一目标的行为或情况应当及时上报合规专员。

禁止员工为了制作重大误导性的公司财务报表,而直接或间接地采取任何行为强制、操纵、误导或欺骗性地影响公司的独立审计人员。禁止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发布或重新发布在这种情况下未经核准的(因严重违反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通用审计准则或其他行业或监管标准)公司财务报告;

不履行通用审计准则或其他行业标准要求的审计、审核或其他程序;

不撤回在这种情况下核准需要撤回的已发布的报告;或不与公司审计委员会沟通要求沟通的事宜。

公司记录

准确、可靠的记录对公司的业务至关重要,还是公司利润报表、财务报告和其他向公众披露的信息的基础。公司的记录是指导商业决策和战略计划的必要数据来源。公司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账本信息、工资单、考勤卡、差旅费用报告、邮件、会计和金融数据、测评和绩效记录、电子文档和包含公司日常业务过程的所有其他数据。

所有公司记录必须在所有重要方面都完整、准确和可靠。绝不能因任何原因造假或记录容易引人误解的信息。严格禁止不披露或不记录资金、付款或进款。员工有义务理解和遵守公司的记账政策。员工对记账政策有疑问的,应联系合规专员。

遵守法律法规

每个员工有义务遵守公司经营所在城市、省份、地区和国家的所有法律,包括且不限于适用于商业贿赂和回扣、版权、商标和商业秘密、隐私信息、内部交易、收受礼物、工作骚扰、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错误或误导财务信息,以及误用公司财产和外汇兑换行为的法律。公司希望所有员工都理解适用于其职位的法律、条例和规定。若员工对于某特定行为的合法性或对行为过程的适当性存在疑问,该员工必须立即向合规专员咨询。

歧视和骚扰

公司坚决致力于在员工聘用的所有方面提供平等机会,不允许基于人种、种族、宗教、性别、年龄、国籍或任何其他受保护阶层的非法歧视或骚扰。如需更多信息,员工应咨询合规专员。

公平交易

每位员工需尽力公平对待公司的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和员工。任何人不得通过操纵、隐瞒、滥用特别获知的信息、歪曲重大事实,或任何其他不公平交易行为获取不公正的好处。

健康与安全 公司努力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每位员工有义务遵守环境、安全和卫生规定和规范、报告意外事故、受伤和不安全的设备、操作或情况而为其他员工保持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场所。禁止暴力或暴力威胁。

要求每位员工以安全的态度,而不是在收到酒精、违禁药物或其他买卖受管制药物的影响下,为公司行使应尽的职责。禁止在工作场所使用非法药品或其他买卖受控制的药物。

违反规范

所有员工有责任举报任何已知的或可疑的违反本规范的行为,包括违反任何适用公司的法律、法规、规定或政策。举报他人已知的或可疑的规范违规行为不会视为不诚信的做法,而会视为保护公司及其员工的声誉和品质的做法。

如果员工了解或怀疑存在违反本规范的行为,该员工有责任立即将违规行为上报合规专员,合规专员将与该员工一起调查核实。所有针对本规范的问题和已知的或可疑的违反本规范行为的上报会得到审慎对待。合规专员和公司将尽可能为员工保密,并根据法律和公司的需求进行调查。

公司的政策是任何违反本规范的员工将受到纪律处分,包括基于每一具体情况的事实和状况终止聘用关系。作为员工,如果违反法律或本规范,可能会给员工自身和公司带来严重的后果。

公司坚决不允许出现任何针对出于善意寻求帮助或举报已知的或可疑的违反本规范行为的举报人的报复行为。任何对举报已知的或可疑的违反本规范行为的举报人实施报复的其他员工将受到纪律处分,包括终止雇佣关系。

豁免原则

本豁免原则仅适用于特殊情况下的个别事件。本规范的免责只能由公司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委员会做出决定,并必须根据适用的法律和股票交易所相关规定及时披露。

结论

本规范包含公司符合高标准商业道德而开展经营业务的通用准则。员工如对通用准则有任何疑问,应与合规专员联系。我们期望所有员工遵守这些标准。每位员工分别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违反法律或本规范的的行为不能辩解为是主管或更高职位管理人员的命令。违反法律或本规范禁止行为的员工将视为超越雇佣范围的行为。员工会因该行为受到纪律处罚,包括终止雇佣关系。 第二章 员工监督举报制度

目的和定义

1.为了保障公司管理制度体系的正常运行,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反映公司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不良问题,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同时保证投诉举报问题得到及时的处理,特制订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举报\"是指集团任何员工,采取公开或非公开的形式,向集团审计部检举揭发违反集团道德准则及其他一切损害集团利益的行为。

基本原则

尊重举报人、重奖举报人、保护举报人。集团鼓励员工及外部单位和人员采用各种形式举报集团员工的违法、违纪、违规和舞弊行为,包括匿名举报。

机构设置

1.集团审计部负责全集团范围内举报事项的受理、调查和报告,各部门收到的举报事项可以提交给集团审计部进行调查。

2.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举报事项的奖励和处罚。举报渠道

举报人可以通过信函、电子邮件、当面举报等方式进行举报,举报人可以进行匿名举报。

1.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嘉业大厦学而思教育集团审计部收,邮编:100086;

2.电子邮箱:jubao@xueersi.com;3.现场举报受理部门:集团审计部; 4.集团内其他部门转发的举报信息。

集团通过内部文件、相关报刊、杂志、网站等方式公示举报渠道,以方便举报人举报。 举报范围 员工可以对任何违反公司财务制度的行为、任何违反公司适用法律和法规的行为、任何违反《员工守则》和《商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规定的行为、任何管理层和员工的舞弊行为、以及一切影响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举报。相关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1.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

公司高层领导、中层干部及员工在执行所有公司的业务活动时,应严格遵守国家与地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公司高层领导、中层干部及员工不得与他人签订对我公司合法权益不利的协议、合同。

2.利益冲突:公司高层领导、中层干部及员工出现个人和职业关系实际利益冲突的情况时,均应以符合道德准则的方式处理。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包括且不限于: 公司高层领导不得在与公司有业务往来或有竞争的公司及经济实体中投资或入股; 公司高层领导不得在与公司有业务往来或有竞争的公司及经济实体中担任咨询顾问职务,以避免在其行使职务时产生职责冲突。

3.礼品与招待

公司高层领导、中层干部及员工不得接受或付出可能影响其业务决策和主观判断的礼品与招待;

严禁各级员工的父母、配偶、子女等接受或付出上述礼品与招待; 严禁各级员工利用职务之便接受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礼品及招待;

严禁各级干部借职务之便,变相向下属索贿、受贿,包括:以请客、办酒为名,收受同事红包等行为。

4.利益回避

公司高层领导、中层干部和员工不得利用公司资源、信息或职位以获取私人利益或相应的机会;

公司各级员工均需遵从亲属回避制度,对于已经既成事实的恋爱、婚姻关系,必须如实、及时向所属人力资源部门进行申报;

公司高层领导、中层干部和员工如果预知将有机会因公司资源、信息或职位可能会获取私人利益或相应的机会时,需主动向上级说明。

5.行贿与受贿

公司高层领导、中层干部及员工以公司名义购买任何商品时须严格遵循本公司的《采购管理制度》;

禁止公司高层领导、中层干部及员工为了获得或维持业务而对相关人员或公司进行贿赂、回扣或其它诱惑行为。 6.信息保密:公司各级员工获得的尚未公开的公司级保密信息均不得向外界透露,该类信息可以是:可能发生的重大交易信息,如并购、收购或出售;经营业绩;师资信息;重要客户信息。

举报处理流程 1.登记

1)集团审计部设专职人员受理举报事项。对于通过邮件举报的,需将邮件打印出来存档保存;对于通过信件方式举报的,需将信封及信件正文存档保存。

2)举报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接收到举报信息后进行登记,并第一时间向审计部总监进行汇报。

3)审计部总监与举报工作人员应对举报事项进行认真分析,鉴别是否具备调查条件。 4)对于不具备调查条件的举报事项,由举报工作人员书面记录原因,报审计部总监签字后存档保存。

2.受理

1)对于具备调查条件的举报事项,由审计部总监指定具体举报项目负责人,成立调查小组着手进行调查。

2)举报人有权了解其所举报问题的受理情况,在一定期限内得不到答复时,可向审计部提出询问,要求给予答复。

3.调查

1)调查小组根据举报事项的实际情况,可采取直接或间接的调查方法。

2)举报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将初步调查日期知会举报人,是否需要征求举报人的帮助,以及是否需要举报人提供额外信息等等。如非必须,举报工作人员尽可能不与举报人直接会面,以免除举报人的举报风险。

3)必要时,举报项目负责人需会同法务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协同进行调查取证。

4.报告

1)调查小组完成必要的调查程序后,根据调查核实的事实,出具相应的调查报告,必要时提供给人力资源部进行处理,并定期向直属领导汇报。

2)审计部在与审计会员会的定期会议上将本期间内发生的重大举报事项及所有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不当事项的举报向审计委员会进行汇报。

3)对于经调查属实,并触犯国家法律的举报事项,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举报档案的保管

1.举报档案是指记录举报事项的登记、受理、调查和报告全过程的所有资料,包括文本资料、录音资料以及其它形式的一切资料。2.在出具调查报告后,举报调查项目负责人需要将相关举报档案搜集整理后,移交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所有举报档案列入密件管理。

举报相关要求和规定

1.举报人应该通过公司正常渠道反映问题,不得通过公司以外的其它渠道反映问题,不得采用极端方式反映问题。

2.举报工作人员应该严格保密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举报事项的具体内容,相关调查工作应在不暴露举报人身份的情况下进行。除非举报人同意,否则任何情况下,不能公开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对于违反保密规定或不正当履行职责的举报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情节和后果给予严肃处理。

3.举报调查实行回避制度,如果举报工作人员与举报人或被举报人有亲属或朋友关系,或者其本人、亲属或朋友与被举报事项有利害关系,以及其它可能影响举报事项被公正处理的情况,举报工作人员应该主动提出回避,举报人也有权要求与举报事项有关或有牵连的承办人员回避。

4.举报人应该尽可能告知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违法违纪事实的具体情节和证据,并对举报内容负责,不得代替他人举报,不得利用举报制度对被举报人进行报复。对经核实确属有意诬告、诽谤被举报人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5.当需要举报人配合调查取证工作时,举报人应当积极配合,不提供虚假信息,不干扰举报调查工作。

6.相关部门和人员积极配合举报调查工作人员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拦、压制举报人举报,不得采取任何方式打击报复举报人和举报调查人。打击报复举报人和举报调查人的,一经查实,依照公司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奖惩办法

1.举报事项经查证属实,集团将对举报人进行奖励,对于有重大贡献的举报人,集团给予重奖。

2.对举报投诉问题经查证后情况属实为维护了公司利益的,经人力资源部评定,将对检举人予以1000元-20000元的现金奖励;3.为查处重大举报投诉案件提供线索的有功人员,经人力资源部评定,将视线索重要性予以500元-5000元的现金奖励。

4.集团给予举报人的奖励将采取电子划账的方式支付。附则

1.本办法由集团审计部负责解释。2.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学尔思员工奖惩细则

第一节总则:

为严明纪律,奖励先进,处罚落后,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制订本制度。

第一条对员工的奖惩实行以精神鼓励和思想教育为主、经济奖惩为辅的原则。 第二条本制度适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三条公司各级领导负责监督本制度的贯彻实施。

第二节奖励:

第一条本学校设立以下奖励方法: ☆通报表彰; ☆现金奖励;

1、学期奖励

2、年终奖励

☆职称晋级。 第二条优秀员工奖

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得到学期优秀员工奖励,优秀员工奖励为 300 元。

1、执行学校规章制度坚决,思想进步,文明礼貌,团结互助,工作积极;

2、忠于职守、认真负责,本学期无违纪、无工作失误或事故;

3、教师教学能力强,所辅导的学生成绩提高明显,家长、学生满意度最高,

4、各项工作完成出色,并积极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被学校采纳;

5、本学期无旷工,无迟到早退,请假最少,无调假;

6、班主任管理工作出色,续费、转介绍多,退费率低、学生档案按照要求管理最好;

7、勤俭朴实,,爱惜公共财产,事迹突出;

9、刻苦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本职工作特别出色的;

10、其他对公司作出突出贡献,公司认为应当给予奖励鼓励的。员工有上述表现并符合《晋升制度》规定的,给予晋级。 第三条奖励、晋升程序如下:

1、本人自荐或部门提名;

2、校区审核。

3、合肥总部批准。

第三节处罚 第一条辞退或开除

员工有下列行为之一,给予辞退或开除处分:

1、违反国家法规、法律、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2、不服从工作安排和调动、指挥,或无理取闹,严重影响工作秩序的;

3、财务人员不坚持财经制度,丧失原则,造成经济损失的

4、贪污、盗窃、行贿受贿、敲诈勒索、赌博、流氓、斗殴,尚未达到刑事处分的;

5、泄露公司秘密,把公司客户介绍给他人或向客户索取回扣、介绍费的;

6、散布谣言,严重影响公司发展的;

员工有上述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开除。并扣罚当月绩效工资。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提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条通报批评、警告、经济处罚

员工有下列行为之一,经批评教育不改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警告、经济处罚:

1、违反劳动纪律,月迟到、早退、旷工、中途离岗,无故串岗、消极怠工次数超过3次(含3次)者,给予警告处理,并扣罚当月100元基本工资。

3、不服从公司对工作的合理科学安排和调动,影响工作秩序,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公司要求的本职工作的各项任务要求的,给予警告处理。并扣除50元每次;

4、工作不负责,损坏设备、工具,浪费能源,造成经济损失的;给予警告处理,并赔偿损失费用。

5、挑动是非,散布谣言,破坏团结,影响团队士气和团队凝聚力,损害他人名誉或领导威信,损害学校声誉或影响学校发展的;扣除当月100元基本工资;情节严重的辞退。

7、领导利用职权对员工打击报复或包庇员工违法乱纪行为的,给予警告,扣除当月基本工资200元;员工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或者错误的,并造成不良后果的,负领导责任,扣款200元。

第三条日常工作要求 为了彻底实施公司和各项行为规范制度,保证员工守则和学校管理体制的切实执行,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奖惩条例:

1、迟到、早退,中途离岗,忘记打卡、每次扣罚20元;旷工一天除扣除当天基本工资外,加扣100元每次,,累计旷工7天以上者,按规定予以开除,并扣罚当月绩效工资。

2、每天上下班要彻底打扫所属卫生区的卫生,并保持全天干净整洁,不按规定或不及时清扫的,每次罚款20元;

3、在工作期间,因个人及服务态度不好而导致学生、家长投诉经查证属实的,每次罚款30元;

4、未经批准的休息或长时间无故离开工作岗位的,除扣发当天基本工资和奖金外,并处罚100元。(注:长时间(3天以上)请假必须提前7天以书面形式向部门主管提出申请,由总经理批准后方可休息;短时间(2天以内)的必须提前3天以书面形式向校区校长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离开工作岗位)

5、被家长投诉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的,查证属实的,每次罚款50元;如因工作态度,导致工作失职者,经思想教育后不改的,给予开除;

6、下班后应关闭所有冷气机,最后离开的职员要全面检查各种电器设备、照明、水是否关闭,门窗是否上锁,整理好桌椅、清倒垃圾违者处以30元罚款;

7文员课时漏统、统错,现金收入记帐不准确、教学资料数量错误等情况,责任人应承担损失责任,并处50元每次罚款;教务员排课调课时间拖拉和通知错误、出现有学生无老师或者有老师没有学生等,每次处罚50元。

8、不得在上班时间闲谈,更不得打闹,各岗位人员不得无故串岗。因工作安排需要串岗和找人的,需要轻声走进轻声叫人,不得大声喧哗,在工作区域内不得接听私人电话,公司电话不得私用,违者给以30元每次处罚;

9、每位学生第一次上课,教师、班主任针对学生状况提前写好教学计划和管理计划;每次上课前提前写好教案,课后布置作业,并收缴批改订正,如计划、教案、作业不全的一份处罚20元,不合格的扣10元并重写直到合格为止;期中、期末考试前一周教师必须让学生正规考试一次,检测辅导效果,并红笔批改装入档案,如没有按照要求安排学生考试测评的一次扣罚50元;

10、班主任要管理好学生,不让学生在教学区随意走动、说话、打闹等,发现一人扣该班主任10元

11、教师必须按课表上课,不准擅自调课,如需调课必须教务同意,因擅自调课的,一次处罚30元

12、教师上课期间不得随意走动,手机须关机或静音,更不得接听私人手机电话或者用手机上网聊天。需要上厕所的、喝水的可以在课间休息时进行。违者扣罚30元每次。

13、学生超课时的,处罚校区校长50元每节,班主任100元每节。

14、班主任没有按照规定管理学生档案的,扣罚30元每次。班主任接到学生或者老师的调课请求或者请假没有及时上报教务协调的,每次扣罚30元。

对工作中出现的其他问题,而员工守则又没有相应规定的,视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采取谁主管、谁负责,谁出错、处罚谁的办法。

第19篇:学而超市策划书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学而超市”营销策划书

概述

“学而超市”位于兰大榆中校区一食堂侧面,视野小广场后。视野广场是我校区活动集中地,人流较多,依托它的地理优势,“学而超市”得以缓慢的发展。超市主要经营各种小零食、生活日用品和文体用品。目前经营状况不太好,可能的原因是商品价格偏高、服务态度差以及一食堂对其饮食方面的冲击等。为此,我们制定本策划书,以改善上述经营销售不佳的现状,提高其客流量,增加营业额,为更好的服务师生、服务兰大做好准备。

市场状况分析

(一)整个超市的市场规模分析

由于“学而超市”是校内超市,所以学校“重教育,轻商业”的办学遵旨制约了超市的发展。因此,超市的规模有限,面对的市场主要是具有很大相似度的学生。学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直接决定了超市的经营方向。具体地说,超市只能经营学生日常生活用品,比如毛巾、牙膏、卫生纸等;文体用品,比如,笔记本、稿纸、笔、球类等;零食类,比如,饮料汽水、面包酸奶、香肠薯片等。超市市场规模偏小,服务对象单一有限这是“学而超市”整体的市场规模特点。

(二)竞争分析

构成竞争的对象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本超市不同商品品牌之间的竞争、与其他校内超市之间的竞争、与校外市场的竞争。

商品之间的竞争。经调查统计,学生对品牌的追求度比较高,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买东西是特别关注其品牌,这点已经仅次于对商品的实用性的关注。“学而超市”在商品品牌上也做了许多调查和选择性采购,比如,“老青海”牌酸奶的销售量就明显超过其他品牌的酸奶,因此本超市在采购酸奶时会增加其数量。

与其他校内超市之间的竞争。榆中校区校内超市主要有三家,“学而超市”、“兴隆超市”、“天天兴超市”本学期新增一大学生服务社,但其规模很小,经营销售有限,客流量也远不比上述三家大型超市。

“学而超市” 占据地理优势,有足够的客源,位于学生活动中心,毗邻视 1

野广场和工商银行。商品比较齐全,超市内环境比较好,但价格较其他两家稍高,服务态度差。

“兴隆超市”,兴隆超市位于后市场,可以说是三家中客流量最多的一个,所有学生汇聚到后市场之后都成为其客源,价格适中,商品种类较丰富,经营销售比另外两家好。

“天天兴超市”位于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网球场斜对面一排小商部后面,主要客流量为距离其较近的23号学生公寓楼里的学生(这些学生上下课均从网球场穿过将军院去上课)。超市服务较好,促销方式较灵活,采取会员优惠、节假日大甩卖、设有减价商品区等。

与校外市场的竞争。榆中县地处兰州市边缘地带,离市区有一个小时左右车程,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地处夏官营镇,离榆中县城有40分钟左右车程,离夏官营镇10分钟左右车程,周围唯一一座标志性建筑就是与之毗邻的西北民族大学榆中分校区。从后门出去有一条街被称为“兰大一条街”,该街上有包括杂货部、蔬菜部、服装商店、鞋店、自行车点、火锅店、理发店等,但是所有规模很小,十平米左右。正门口出去有一条街被称为“民大一条街”相对兰大一条街而言后者较繁华,该街包括若干家精品店、服装店、鞋店、火锅店、ktv城等,规模较大,设施相对较齐全。但是纵观全局,没有一家大型综合超市。校区内满足学生生活必须的设施有:超市、食堂、后市场(以餐饮为主,夹杂有少量精品店、理发店、奶茶店)、30家左右杂货部,分布于视野、网球场对面及后市场。这样超市就成了学生购买生活用品的唯一场所。

由上述周边市场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校外临近市场对“学而超市”构成的竞争不大,但是兰州市中心虽然离学校较远,可其带来的竞争远远超过校外临近市场。虽然日常生活用品一般不会舍近求远去市内买,但是会带来品牌和环境上的冲击。市内商品品牌齐全、种类多样,购物环境优雅闲适,视觉效果好,所以当学生回到校内超市时,可能会有很大的心理反差。

(三)销售对象特征分析

超市销售对象主要是大学生,所以要想做好经营销售工作,必须得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据长春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问卷调查,大学生消费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整体消费水平合理,属于理性消费。大学生大多数消费在饮食方面,是生活必须消费。

第二,学习消费严重偏低。虽然大学生是以学习为主,但调查结果让人心寒,每月生活费里用于学习的不到十分之一。

第三,消费注重“气场”。虽然整体消费较理性,但个体一时性消费远大于计划性消费;注重消费环境和文化氛围。

第四,节日消费、礼品消费等“浪漫消费”现象比较突出。特定的年龄和共同的文化生活背景,造就了大学生的这种消费想象。

第五,超前消费,消费观念比较前沿化。网上购物、信用卡透支等现象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策划内容

(一)问题识别

从“学而超市”目前的经营现状和上述调查分析,我们大体上可以总结出几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本次策划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价格合问题。

第二,服务态度问题。

第三,促销策略问题。

第四,环境设施问题。

(二)目标分析

本次策划的总体目标是要改善“学而超市”的经营销售状况,更好的服务学生,子目标是要解决上述问题。

(三)评估需要

在制定可行性方案之前,先要对解决上述问题,达到预期目标所需财物、人力资源、社会资本等进行简单的评估。改善超市环境设施需要一定的资金,根据超市管理人员的要求,要限制在5000元之内;超市服务员的态度纠正,要进行短期的培训,联系短期礼仪培训班,进行集中化培训,费用大概每人500元;促销策略涉及到学习“天天兴超市”,制定甩卖计划和会员制,并且还要提供购物临时休息厅,可提供合理价格的饮食。

(四)制定可行性方案

方案一:和校内其他超市沟通,达成统一合理的价格,但不能出现垄断的局面;超市管理营业员安培集训,要着装统

一、语言文明、态度热情大方;对超市整体进行装饰,分为购物区、甩卖区、休息区、信息咨询台、刷卡结账处,注重商品的齐全和摆放的视觉效果,追求休闲优雅、文明而有文化氛围的购物环境。 方案二:鉴于资金问题,由老板统一定期开会,指导营业员的专业化服务态度;整体合理摆放商品,市内环境不做大的整顿,但要做到干净敞亮;在校内多做宣传,发放宣传单,建立自助网站,加大宣传。

(五)可行性方案评估

上面制定的两种可行性方案各有其特点,方案一比较完善,后期效果会好,但花费较多,落实比较困难;方案二,虽然有所策划,对静音销售起到了一定作用,费用也低,落实比较简单,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能效果不会太好。

(六)可行性方案选择

有上述评估,本次策划选择方案一,要根据预算经费,彻底改善超市的经营现状,做到边落实便评估,防止中途出现偏差,而导致更大的花费或者目标的偏离。做到商业性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和谐相处,而不发生冲突,因为学校是“学而超市”的立足之本。

(七)策划结果评估

如果严格按照此策划书进行超市整顿,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超市环境,使“学而超市”不负其名,超强的“优雅学子”环境将是本超市的一大亮点,合理统一价格,与校内其他几家超市和谐相处共同盈利,必将带动学校更好的发展。

第20篇:论语学而篇心得

生命的信仰

——《论语·学而篇》学习心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儿时的吟诵这是在我的脑海中回响开来。索性用这吟诵做一个开篇,开始我《学而篇》学习心得的叙写。

全篇16章,内容涉及仁、孝、信等道德的各个方面。在现在看来也远不会过时。忽然想起上星期在听学长学姐答辩的时候,老师根据北村的文章问了一个问题“在中国是没有信仰的,你认为基督教不能在中国扎根、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熟不知,那时我多想说,中国人怎么会没有信仰,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中积淀了多少智慧与圣明。我们有信仰的,我们信仰的是五千年凝结成的智慧,我们信仰的是源源而来理性,我们信仰“仁”与“礼”。我们不会在做错事的时候忏悔,也会少了期望得到时的祈祷,我们有一套礼法去约束我们,一直做一位君子,在自救中救赎。学而篇里的章节就让我看到了这些,看到了促成人们内心强大的理性武器,看到了君子之身的感召力。

先说我最喜欢的一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师曰:“人总是不断地在反省,在反省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在反省中修正自己的行为。于是人一步一步从猿进化为万物之灵。反省不仅仅是反思。反省是积极主动的对过去行为的自我论定,是在社会共同认知的是非标准下进行自我修正。省,又有省悟的意思。由省查而省悟,由省悟而不断修正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就会逐步进入‘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境界。” 我对此深表赞同,同时,我更想表达对于本章提到的三个方面表示喝彩。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此处三句应是他提出的修养方法。那么曾子为什么强调要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反省?疑问刚一出老师就做出了详细的解说。陈祥道《论语全解》卷一说:“谋贵忠,言贵信,传贵习。谋、交、传者,施诸人;忠、信、习者,存诸已。先忠信而后习,与《易》言‘忠信’、‘进德,继之以‘修辞,立其诚’,《礼》言‘尊德性’而继之以‘道问学’同意。” 也就是说,曾子的“三省”讲的是进德修业的大事情。进德以“忠”“信”为本,修业以“习传”为基。忠本于心,《说文》:“忠,敬也,从心,中声。”段玉裁补 “尽心曰忠”以足其义。也就是说一个人谋事要尽心竭力,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爱岗敬业。信本于言,《说文》:“信,诚也。从人从言。”也就是说,与人交往,说话要诚实。你说话不诚实,净说假话骗人,你最终没有一个朋友,也不会有任何一个上司信任你。做到了为人谋而忠,与人交而信,再把老师传授的学业反复练习,使之成为安身立命的本钱,那么你就会成为有德有才的人而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你的生活道路就会平坦许多。

生活道路开始平坦,是非常诱惑人的一种境况,而我则更想说,曾子是在用一种信仰在约束自己,也在传播这一信仰的同时,反作用于世人也能这样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信仰是在君子的光环,是触手可得的神的光芒。每天都反省:做错的事,没做好的事,做好的事,不幸的事,幸福的事。每天都会有一堆故事能够串成五彩的珠子。想想自己对朋友有没有不真诚,有没有不信任,在一个阳光的午后,一种坦然也便油然而生。若是有所汗颜,那必定会有积极的行动去补救,美好的友情也就这样愈加滋生曼妙。想想工作中有没有谋私,有没有忠于这个组织,也许就在这个时候,心凝地更紧了一些,对于这个组织拥有了更多想要实现的梦想,把自己的梦与组织相连,在瞬间也变得坦然起来,试想是否可以理解成一种信仰的力量呢?想一想,学到的东西有没有复习有没有再做深一步的探究,是不是顿时就会生出一股动力,去发散思维,那样是不是就会少了很多颓废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充实而又精彩的演出。

再回到开篇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说:学习与实践是快乐的!和朋友交流沟通是快乐的!不轻易生气有修养的人是快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快乐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是快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大家天天见见面说说话,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交流沟通才是快乐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知道也不生气,因为有修养才是快乐的。没有修养的人,天天与人斗与地斗与天斗,老干仗,老生气能快乐吗?不快乐能健康吗?

其实人的快乐按照告子“食色性也”的论断,人在得到食物维持了生命时是快乐的;在得到交配欢爱对象时是快乐的。这是生理层面上得到满足时的快乐。孔子认为,人的快乐的获得,还有精神层面的快乐,就是通过学习与交往和修养的宽容而获得的。

简短的两句话,16章里的两章内容,俨然不失为我们平常生活的乐道,一方面告诉我们去修正、提升自身,一方面告诉我们懂得欣赏、懂得宽恕。生命的信仰亦应是如此。

学而第一读后感
《学而第一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