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一盏一盏灯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04 07:47:16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怎样做好一盏灯》读后感

《怎样做好一盏灯》读后感

今天下午,我读了《怎么样做好一盏灯》,它来自我喜欢的一本书《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故事讲了一个小徒弟有一身好本领,为工厂埋头苦干,可他的工资还是和原来的一样。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师傅,向师傅诉苦,小徒弟说自己在厂里是技术最好的、无人替代的,师傅听了,让小徒弟请一次假,徒弟明白了。请假那天,厂长发现厂里缺了个能干的人,许多事都做不了。于是,厂长给他加了薪。小徒弟得寸进尺,每当缺钱时,他就请假。有一天,他终于被开除了。他苦恼地去找师傅,师傅说:谁会需要一盏忽明忽暗的灯呢?

适度,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比如,爱要适度,过多的爱就成了溺爱。凡事都有一个度,不可不及,亦不可过度。熄灭一次是引起别人注意,过度的时熄时灭变成了懈怠,没有人喜欢这种得寸进尺的态度。

我们做事情不能过度,适度会使事情变得锦上添花,过度却会使结果背道而驰。适度这个词无论用在什么东西上都很正确,再好吃的东西如果没有节制一样有害,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做人做事也是如此,都要保持一个适度,只有把握好了度才能成功。

六年级:蒙牛牌酸牛奶

推荐第2篇:《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大家是否看过《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如果看过,看完后有什么感悟和想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1

假期里拜读了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六十多个朴实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展现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每个故事以叙述为主,还原现场或情境,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美、爱、责任。

六十多位老师从自身实际出发,演绎了一篇一篇精美的篇章,演绎了一位位老师的风采。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所担任的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他们的引路人和精神的支柱。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和我们有很大的关系。黄雅芸老师写的《我想听你把话说完》,黄老师遇到的这个问题——是否拖堂?不拖堂我们平时认为应是教师的好习惯,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黄老师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她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是否获奖已变的不再重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成为我们的应该去面对的事情。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我国几千年以来的一句话,一个孩子喜欢上一个老师了,相信这个孩子这个学科不可能会差,甚至是这个学科的佼佼者。每位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当然,我们并非是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我们自己的中充满光明。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2

教师像什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蜡烛,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赞美老师的这众多比喻之中,吴非老师认为“灯”这个比喻最为贴切。当我们在黑夜里前行,如果有一盏灯在前方隐约地点亮,我们就会看到希望;当我们在辛勤的劳作之后返回家中,看到窗口那柔和的灯光,立刻就会品味到幸福的滋味……而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那盏灯,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温馨,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温暖。不拖堂,应该成为教师的好习惯。

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

黄雅芸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而且还是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她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黄老师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和是否获奖相比,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更加重要。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3

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他将老师的作用比喻成“灯”。里面有几句话说的非常好。“灯光亮一些,学生就走的远一些,灯光暗淡,学生就会徘徊。”所以,老师是学生的成长道路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书里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案例,向我们传递了教育的智慧和思考,洗涤着我们的心灵,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张小兵老师写的《不一样的“阿慢”》,黄雅芸老师写的《我想听你把话说完》,《开在角落里的花》,《窗帘钩成了精》……这些有爱心,耐心的老师,用心呵护着每一个幼小孩子的心灵,成为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孩子前进的道路。

我也回想起在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中,有几个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余光依然时时影响着我,我的幼儿园的老师,我的小学的班主任,我的初中的英语老师,我的高中的第一位英语老师和第二位班主任,我的大学的一位老师,想想他们之所以给我留下这样深的印象,绝不是他们严厉严肃,甚至批评或者殴打,而是他们对我的爱,他们对我的宽容,给我的温暖,虽然我也有错的时候,可是他们的殷切的希望感染着我,让我一直怀念着他们。还有他们人格的魅力。

反思自己的教学,也应该给予孩子爱和温暖,呵护他们的心灵,在他们的成长中用真诚和真心浇灌心灵的花朵。让自己也能成为一盏灯,也能引领学生走一段路程。

书中有几句话说的非常好:“一个人在接受基础教育的12年里,会有几十位老师教过他。他会记住其中的多少人呢?有多少人能像灯一样在他的生命中长久地闪烁呢?他会记住的是魅力的爱与微笑——那些在他跌倒时轻轻扶他站起来的,那些在他迷惘时给他指过路的,那些在他登攀时托了他一下的,那些在他绝望无助时投来信任的目光的……那些富有智慧的人,那些有鲜明个性的正直善良的人,像一盏一盏的灯亮在他面前,留存在他童年世界最早的画面中,成为他青春歌谣中难忘的意象”抄录至此,值得思考。

推荐第3篇:《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做最亮的一盏灯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这是一本很平凡的书,书中记录了很平凡的小故事,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但温暖从一个个故事中流出。他们用自己的真情,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

在六十个故事中,最能打动我的是保志明老师写的《“低效率”的事》和张小兵老师写的《不一样的“阿慢”》这两篇文章都是反映现代社会只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是非常不可取的。就像保志明老师所讲的那样,如果只为分数,可以在几分钟内搞定一个化学定义或化学公式,可是,要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解决这些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最后一段话,摘抄下来让我们共勉:“很多教师教学中常常有种莫名的紧迫感,总是担心来不及,于是不舍得花时间做实验,不舍得花时间探究,不舍得花时间讨论问题。科学课上,很多老师特别重视那些掷地有声的科学结论,心急火燎地把这些‘真理’塞给学生。可是,比科学结论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掌握要通过体验,思维的形成要长期培养,这些都不是短期能见效的事。如果一味地追求高效率而直奔着结论而去,甚至以题代教,以考代教,那将与科学教育背道而驰。”现在是经济社会,无论什么都与经济挂钩。许多老师之所以有上面所说的紧迫感,究其原因还是与教育行政的评价体制有关。如果一个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其所教学科就很难保证学生的

分数一定会高,以分数来评价老师,评聘职称也以教学分数来衡量,难怪老师们会有莫名的紧迫感;难怪许多老师会走捷径,心急火燎地把这些‘真理’塞给学生;难怪许多老师会以题代教,以考代教。学生是家庭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是活生生的人,怎能被沦为学习的机器?

《不一样的“阿慢”》讲的是一位凡事比别人慢一拍的“阿慢”,虽然慢一点,但总是能做到最好。运动会三千米比赛,“阿慢”获得了第三名是他建立自信的一次契机,他的成功与张小兵老师“纵容”他的慢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啊,教育最像农业和林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经历必需的过程。欲速则不达,学校和教师不能违背教育教学的规律,拔苗助长;要尊重、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并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正是当年张小兵老师“纵容”他的慢,使他有了自信心,才有了他博士毕业和获得四项专利,到材料研究所去工作这样的结局。

每个教师,都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学生就能走的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学生可能就不得不徘徊。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光源,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念,恪守教育常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用自己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照耀学生们人生的道路,我愿做最亮的一盏灯。

推荐第4篇:《一盏一盏的灯》的读后感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是春蚕!在赞美老师的这众多比喻之中,吴非老师认为“灯”这个比喻最为贴切。

一盏灯,首先照亮的是自己。如此,教师应该比学生更善于学习,比学生更清楚学习的作用,也只有这样他的\"教\"才能体现出价值来。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教师,必定能让他的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广。

只有身上有了光,宽容地把光撒到学生身上。对于儿童来说,我们的每个笑容都在培育他们的真诚和善良。一句温暖的话,一个信任的目光,甚至于一个亲切的微笑都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开心上一整天,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人间给他的爱和温暖。而想要做到这一些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难,只是有时候的我们吝啬了。虽然平时的工作繁琐,可这是一种伟大的繁琐。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看上去也许是那么不起眼,可这里面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教育的价值。我想,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善于将这些琐碎的细节不断累积起来的人。

同样作为教师,自己离优秀还有好大的距离。有时候面对学生的错,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只是沉下脸来面对他们。书上有这么一句话,课堂上允许我们的学生犯错误。是啊,他们毕竟还只是一群孩子,孩子总会犯错误,一味地责备他们只会换来不满和挫败,和颜悦色地和他们沟通或许是一个更好的方法。

成长不是一件着急的事,得慢慢来。书上提到,当下的教育太需要一种静待花开的从容,优雅的心态,当我们迫不及待地追求完美、迷恋优秀时,很多儿童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即使心智成熟地早一些,也常常是提前耗尽心力,昙花一现。看到这样一句话,沉思许久,自己不也是这样?常常为了班上的成绩而\"揠苗助长\",没有一种静待花开的耐心。是啊,那些后进生犹如一株冬日里的梅,只有等到寒冬的到来,他们才会绽放傲雪的风姿,我还得耐心培育,用心耕作,静候花开。

一本薄薄的书本,细细品味,却给了我厚重的感觉。此时的《一盏一盏的灯》不就像一盏灯,用它那身上的灯光照耀着我前行。而我,不也像一盏灯,照耀着孩子们,希望他们踏实地走在人生道路上。这是最美的灯光。

推荐第5篇:《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大家是否看过《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如果看过,看完后有什么感悟和想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1

假期里拜读了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六十多个朴实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展现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每个故事以叙述为主,还原现场或情境,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美、爱、责任。

例如《我想听你把话说完》中的老师在做公开课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宁肯因延时扣分也让学生把话讲完,她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是一名优秀的好老师,这不是以公开课“得分”来计量的。她的“分数”永远的记在了孩子的心中。再如《穿透乌云的那束光》中,类似“小舒”这样的孩子我也遇到过,而我也曾与文中的老师相似,自以为是不听解释,到头来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后悔不已。但我要为文中的教师拍手称赞,因为她的临时改变使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灿烂明媚的阳光穿透了头顶上聚集已久的乌云。这些短小而令人感动的故事充满了暖暖的温情,故事中的老师们都做到了任何时候都以学生为主,理解信任孩子,用爱心和耐心默默耕耕耘,无私奉献。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我国几千年以来的一句话,一个孩子喜欢上一个老师了,相信这个孩子这个学科不可能会差,甚至是这个学科的佼佼者。每位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当然,我们并非是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我们自己的中充满光明。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2

记得小时候读书时,冰心笔下的小桔灯就给了我温暖、希望、光明、胜利的象征。今天,我又一次从吴非老师的笔下深深地感受到了灯的教育内涵。

这是一本很平凡的书,书中记录了很平凡的小故事,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但温暖从一个个故事中流淌,思考从一个个案例中产生,智慧从一段段经历中生成。这六十个小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他们用自己的真情,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

《窗帘钩成了精》:小信损坏窗帘,把窗帘钩掰成各种形状,丁爱平老师不仅没有生气,而是发现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再买来些窗帘钩让小信掰。智慧的老师,因势利导,奋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孩子心中点亮了一盏灯。

《不一样的“阿慢”》:凡事比别人慢一拍的“阿慢”,虽然慢一点,但总是能做到最好。张小兵老师无限“纵容”了他的慢,尊重、保护、发展了“阿慢”的学习个性,并启迪他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每个班里都有慢的孩子,思维慢,作业慢,讲话慢,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总是最多,效果却最差,是最令老师头疼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如果我们能摒弃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观,承认每个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激励他,给他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而不是一味追求优秀的成绩,比赛的名次,那么,你就能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这些孩子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藏族班的晚自习》:藏族班的孩子很不容易,小小年纪便要离开家乡去几千里地之外的地方学习,他们羞涩、内向却又单纯,我们应该换位思考,给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小志的石榴》:一个纯真的孩子要送给老师半边石榴,竟然在手中握了整整一天,才最终散发出它的甜蜜。

《你知道我在找你吗》:那一个个特殊的孩子,特教老师那坚忍的爱,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至少,我能和我的孩子们正常的交流。

细细品味这一个个故事,我仿佛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我的学生,我的同事,和我这么多年教学生涯中的小事:

还清晰的记得,那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男孩子,放学后到处游荡,不是在网吧,就是在台球室,家长和老师提到他都较头痛。我曾经连续几个双休日到各游戏厅找他,带他参加了兴趣小组活动,平时多关注他,让他在课余为班级做点事情,锻炼和加强了各方面的能力,并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他,他慢慢地把兴趣转到了学习上,再也不去上网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对于每学年都会出现的特殊家庭的孩子,我更是付出了全身心的爱。班里有一个女同学,父母离异,与奶奶生活,性格孤僻,不愿与外界交流,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来往,从而影响到她的学习和生活。我从日记中了解到该生的情况后,多次找她谈心,邀请同学一起陪她聊天,星期天带着她和几个同学、自己的女儿一起到公园游玩,并与她的父母沟通交流,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她渐渐地开朗起来,融入了班集体,最后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当上了班干部。

还有一个男孩子,父亲不务正业,专门帮人看守赌场和网吧,作息时间日夜颠倒,受其影响孩子也染上了不良习惯,作业基本不做,上课睡觉、下课打闹,跟老师对着干,对自己的成绩无所谓,而孩子的妈妈在家里没有地位,说不上话。我找他的父亲谈话,他父亲拉着孩子就走,劝都劝不住。他还发短信来说不让孩子读书了,反正也读不好,就跟着自己混日子吧,也能混得很好。为了这个孩子,我一次又一次的找家长谈心、讲道理,让他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我难过地流泪了:“我既然教了他,他也是我的孩子,我有权利也有义务要让他至少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家长感动了,后来对学校的工作非常支持和配合,孩子的成绩也直线上升。我很多年都保留着那两条短信,为的是时刻提醒自己,有的家长也是我们必须教育和帮助的对象。

我为学生的可爱、纯真、懂事、进步而欣喜,我为老师的爱心、责任、付出、细致而感动。

这本书成为了我们的灯,我们更应该成为学生的灯,:点亮孩子眼中的世界,点亮孩子内心的真善美,照亮他们起航的方向,增添一分他们未来的辉煌灿烂。

我愿用我的一生,作这样一盏灯,一盏最亮的明灯。

推荐第6篇:《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审视自己走过的路,才能思考我们要往何处去。早在1936年,爱因斯坦在论述教育时就指出“只有个人才能思考”。观察教育史,真正有风格有独创的教师,无一不是富有智慧的思想者,唯此,学生才有从师而学的必要。一名善于思考、有辨析能力的教师

他的学习机会无所不在,他能获得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学习力。

《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一共分为三辑,第一辑是美丽的爱与微笑,第二辑是为了人,第三辑是先照亮自己。每一辑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当然会有印象最深的几篇,比如《小志的石榴》,在他的背后隐藏的是他对老师的与众不同的爱;例如《呵护灵性》一文中我知道教师的工作是有灵性的一种生活。这种灵性不在于教师如何教,不在于学生如何学习,它基于彼此的信任,在心灵中累积了对善的体认和对美的感悟;更如在《两次印象深刻的评奖事件》一文中我深切地感知到作为一个班主任,最为重要的不是凭借自身的权威将学生规训成驯服的机器而是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唤醒学生内在的美好,让他们懂得对自己和世界的责任,成为果敢、坚毅,懂得关爱、勇于承担的公民。当然这些目标说着容易做起来非常艰难,但正因为这些目标在一个人生命中的庄重地位,我们责无旁贷......一盏灯,首先照亮的是自己。只有身上有了光,才能宽容地把光撒到学生身上。对于儿童来说,我们的每个笑容都在培育他们的真诚和善良。一句温暖的话,一个信任的目光,甚至于一个亲切的微笑都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开心上一整天,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人间给他的爱和温暖。而想要做到这一些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难,只是有时候的我们吝啬了。虽然平时的工作繁琐,可这是一种伟大的繁琐,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看上去也许是那么不起眼,可这里面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教育的价值。我想,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善于将这些琐碎的细节不断累积起来的人。

一盏灯,首先照亮的是自己。如此,教师应该比学生更善于学习,比学生更清楚学习的作用,也只有这样他的\"教\"才能体现出价值来。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教师,必定能让他的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广。就像所有有智慧的的人一样,他们都比较有前瞻性,他们让我们学习,让我们习惯,给我们的最好建议就是读书。而校长给我们未来的规划就是每周读书,小到个人做笔记写感想,大到我们的书香校园,都与苏的观点不谋而合,可见有教育智慧的人都比较有前瞻性。所以开启我们的小马达行动起来,在我们几位领导的带动下也做有智慧的人。

时代在变,教育在变,但孩子们还是孩子。对于学生,成长不是一件着急的事,得慢慢来。书上提到,当下的教育太需要一种静待花开的从容,优雅的心态,当我们迫不及待地追求完美、迷恋优秀时,很多儿童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即使心智成熟地早一些,也常常是提前耗尽心力,昙花一现。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就有这些问题,例如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对待学生不够包容。其实学生还是孩子,他们的不足正是需要我们帮助点拨的地方,正是我们该为他们点亮一盏灯的时候。所以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多提醒自己,他们还是孩子。是啊,他们毕竟还只是一群孩子,孩子总会犯错误,一味地责备他们只会换来不满和挫败,和颜悦色地和他们沟通或许是一个更好的方法。

我认为我们的分享可能会有重复的,同样的书给我们同样的思考,是我们产生了共鸣,那这些共鸣在我们以后的道路上就可以不断的实践与验证。而那些不同的思考,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共同探讨。为了教师这神圣的使命,为了把学生成长之路照得更远,我们还需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用爱和智慧去启迪他们。耐心培育,用心耕作,静候花开。我多希望自己像一盏灯,照耀着孩子们,希望他们踏实地走在人生道路上。

推荐第7篇:《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立人,今天的孩子们,将组成明天的社会,他们在成才之前,首先要成人,只有他们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

教育塑*造美好的心灵,教育唤*醒人的自尊,教育启*迪人的智慧,教育使人认识到自己的高贵和美丽,人接受了教育才有可能站立起来。为了学生能真正的站立在社会上,教师先得站直,同时直面教育的困难,这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敷衍,不苟且。一名教师的学养对学生的影响有可能是有限的,但如果一个教师群体能有基本的价值判断,他们发出的光,必然会长久地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

在《一盏一盏的灯》这本文集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教师在不经意之间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事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高三老师在手术之后两天就说服家人重回讲台,凭着高度的责任感激发出的毅力,坚持用微笑给学生们传递正能量。而他当时并不知道,这样的微笑就像风雨过后的彩虹那样美丽,让许多学生终生难忘,深深地影响了一批孩子。多年后,一个学生的探望让她明白这一点后,她由衷的感叹“真得感谢学生,是他们的存在、他们的成长体现了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获得了幸福和成就。然而,幸福之余,我也咀嚼出了另一种味道:一个小小的微笑竟有如此魔力,可见我们的担子不轻,以后更应把工作做细些,免得留有遗憾。或许,这种味道就叫责任”。的确我们每天面对着那么多的学生,一言一行都要十分注意,不经意的微笑会给学生带来这么大的动力,同样,一瞬间不文明的言语或举动也有可能对孩子产生难以想象的不良影响。古语说“君子慎独”,我想做老师的,便要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才对得起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回想我的高中时代,高二时由于老师生病而临时更换了一名语文教师,半路接手我们班的潘老师那炯炯有神的双眼让我直到现在都历历在目。那眼神中表达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威严,更多的是一位长辈对晚辈的关切和希望,我们能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他在为我们的学习着急,而这种着急是源于内心深处真正的关心。当有同学上课开小差或者作业不完成时,他会大声呵斥,但呵斥声中表达地却是对我们前途的担忧。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班的语文成绩稳步提升,在全年级中名列前茅。正像书中写到的一句话:能走进一个人的心灵深,那绝不是靠教学方法或技巧就行的,唯有真心。

推荐第8篇: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自古以来,我们给了老师太多的定义,也用了数不清的意向来比喻老师。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鞠躬尽瘁的蜡烛、是睿智的领路人...如此种种,与吴非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教书是必尽的职责,但最难的是育人。如何给学生提供一盏明灯,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信念,学习合理的处事解决方法,或许比试卷上的100分对于学生一生的影响更为实际,也更为深远。

在序言中,吴非老师这样写道,“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异,但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仅此而已。一个学生在基础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很明显,吴菲老师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成长中的精神标杆,是一盏指引他们前进的灯。

那么,教师应该是一盏什么样的灯呢?书中提到,“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中充满光明。”在这六十多个平凡朴实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盏盏闪烁着智慧和希望的灯。如同寂静的黑夜里,那盏盏昏黄却倔强地照亮小路的灯光,给予人的不仅仅是光明,更多的是心安,一种被小心呵护着的幸福和感动。比如,在《我想听你把话说完》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主动放弃了比赛名次的教师;在《每个儿童都是珍贵的唯一》的中,我们看到了为剥夺九名学生参加骨干教师展示课的资格而自责难受的教师。也许,吴非老师就是想用这些故事来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那盏灯,不仅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温馨,也要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温暖。

这六十多个故事是那么的贴近教学,从这些故事当中,也能够很清晰地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

什么样的教师会被称为一个好教师?他一定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热爱这门学科,不断地研究这门学科,永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他对学生怀着真挚诚恳的感情,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成为温暖学生心灵的一盏灯。让学生在成

长旅途中跋涉的心灵有一个慰藉,让学生感到疲惫的时候有一个温暖的依靠。

推荐第9篇: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刚开始我认为《一盏一盏的灯》指的是路旁的路灯,后来我才渐渐明白,一盏一盏的灯指的根本不是什么路旁的路灯,而是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1

教师像什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蜡烛,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赞美老师的这众多比喻之中,吴非老师认为“灯”这个比喻最为贴切。当我们在黑夜里前行,如果有一盏灯在前方隐约地点亮,我们就会看到希望;当我们在辛勤的劳作之后返回家中,看到窗口那柔和的灯光,立刻就会品味到幸福的滋味……而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那盏灯,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温馨,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温暖。不拖堂,应该成为教师的好习惯。

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

黄雅芸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而且还是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她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黄老师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和是否获奖相比,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更加重要。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2

假期里拜读了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六十多个朴实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展现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每个故事以叙述为主,还原现场或情境,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美、爱、责任。

六十多位老师从自身实际出发,演绎了一篇一篇精美的篇章,演绎了一位位老师的风采。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所担任的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他们的引路人和精神的支柱。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和我们有很大的关系。黄雅芸老师写的《我想听你把话说完》,黄老师遇到的这个问题——是否拖堂?不拖堂我们平时认为应是教师的好习惯,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黄老师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她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是否获奖已变的不再重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成为我们的应该去面对的事情。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我国几千年以来的一句话,一个孩子喜欢上一个老师了,相信这个孩子这个学科不可能会差,甚至是这个学科的佼佼者。每位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当然,我们并非是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我们自己的中充满光明。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3

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他将老师的作用比喻成“灯”。里面有几句话说的非常好。“灯光亮一些,学生就走的远一些,灯光暗淡,学生就会徘徊。”所以,老师是学生的成长道路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书里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案例,向我们传递了教育的智慧和思考,洗涤着我们的心灵,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张小兵老师写的《不一样的“阿慢”》,黄雅芸老师写的《我想听你把话说完》,《开在角落里的花》,《窗帘钩成了精》……这些有爱心,耐心的老师,用心呵护着每一个幼小孩子的心灵,成为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孩子前进的道路。

我也回想起在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中,有几个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余光依然时时影响着我,我的幼儿园的老师,我的小学的班主任,我的初中的英语老师,我的高中的第一位英语老师和第二位班主任,我的大学的一位老师,想想他们之所以给我留下这样深的印象,绝不是他们严厉严肃,甚至批评或者殴打,而是他们对我的爱,他们对我的宽容,给我的温暖,虽然我也有错的时候,可是他们的殷切的希望感染着我,让我一直怀念着他们。还有他们人格的魅力。

反思自己的教学,也应该给予孩子爱和温暖,呵护他们的心灵,在他们的成长中用真诚和真心浇灌心灵的花朵。让自己也能成为一盏灯,也能引领学生走一段路程。

书中有几句话说的非常好:“一个人在接受基础教育的12年里,会有几十位老师教过他。他会记住其中的多少人呢?有多少人能像灯一样在他的生命中长久地闪烁呢?他会记住的是魅力的爱与微笑——那些在他跌倒时轻轻扶他站起来的,那些在他迷惘时给他指过路的,那些在他登攀时托了他一下的,那些在他绝望无助时投来信任的目光的……那些富有智慧的人,那些有鲜明个性的正直善良的人,像一盏一盏的灯亮在他面前,留存在他童年世界最早的画面中,成为他青春歌谣中难忘的意象”抄录至此,值得思考。

推荐第10篇: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假期里拜读了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六十多个朴实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1

上一周,去常老师办公室送作业,向常老师报告完作业情况后,又报名参加了“学生论坛”和“师生赛读”这两项活动,报完名后,我无意间看到了,在常老师办公桌上那一座“书山”,好想拿一本书看一看呀!我心想。到后来,我终于忍不住了,便问道:“老师,我可以从您这借一本书看一看吗?我保证不损坏!”老师考虑了一会儿,说:“凡报名学生论坛的同学都可以借书,你报名了,那就借你一本吧!”我欣喜若狂的说:“谢谢老师!”。说完,我就兴致勃勃的从常老师办公桌的“书山”里选书了,选完书,向老师道别后,我便风风火火的跑到教室,坐在座位上,开始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读了起来,这时的我就像一头饿狼,扑在鲜肉上撕咬一般。

在安静的环境下,我慢慢走进了书的海洋,《一盏一盏的灯》的主编是吴非,吴非写的这本书,一共分为三辑,第一辑是美丽的爱与微笑,第二辑是为了人,第三辑是先照亮自己。其中我最喜欢第一辑美丽的爱与微笑里的第三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小志的石榴”。小志的石榴中讲了一位老师有一位学生叫:小志,当老师走进教室时,小志给了老师一个掰开很久、撕开的皮都打着卷,都绣黑了。老师委婉的拒绝了他。中午吃饭时,小志又跑过去,把石榴递给老师,第二次老师看到那石榴比上次更黑了又委婉的拒绝了小志,下课了,老师刚要走时,小志又追了过去,又把那半个石榴递给了老师,老师刚要说什么,全班同学都纷纷说:“老师你要吧!”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您就拿着吧!小志早上就带来了,一直在手里握着,上课还握着那!”又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这个石榴,他连让碰都不让碰,哪个老师都不给,就给你的……老师愣住了,眼前的小志手里的石榴,哪里是石榴,分明就是他捧给自己的一颗鲜嫩纤弱的心!老师有些后悔,于是老师接过石榴,轻轻剥开,和小志一起吃完了这个石榴。

刚开始我认为《一盏一盏的灯》指的是路旁的路灯,后来我才渐渐明白,一盏一盏的灯指的根本不是什么路旁的路灯,而是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为我们亮起一盏一盏的灯!在许多时候老师对我们是严厉了一些,但我们应该学会体谅老师,在老师走入我们心灵的大门时为老师敞开一条捷径!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2

开学以后,幼儿园领导为了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推出了每天读书40分钟的活动;说实话当时真的没有时间去读书,但是下班后利用晚上的时间简单的在网上欣赏了《一盏一盏的灯》之后,使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里面都有一件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衬托出我们教师的平凡和伟大、辛苦而幸福、简单而高尚,很好的表现了我们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和伟大的使命和责任。

作者用非常真实的事实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每一节生动的课、每一个优秀案例、每一段感人的经历。读着这一个个故事,仿佛置身于其中,许多故事又似曾在自己身上也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仿佛就看到一盏盏的灯在逐次点亮,温暖着我的心灵,让我感受着教育工作的幸福。整本书,看似零散的一个个小故事,其实却是浑然一体的。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每一个故事都有发人深省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又想到了:灯,要点在暗处,放在高处,光才能照射的又广大又深远。生命的灯也是这样,你要时时留意,你的灯还有没有油?有没有接上电源?不要让你的灯熄灭,不要让你的灯成为一种装饰品。想着点,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亮一盏灯。人间总有许多灯为我们每个人亮着,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肯定会是最棒的!

做为幼儿教师,必须为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点亮这盏光荣而又神圣的灯。我们的灯亮了,孩子们才能走的远;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光源,

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培育幼儿的创造性人格。要用自己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照耀孩子们人生的道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我愿为孩子点亮那盏最美最亮的灯。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3

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他将老师的作用比喻成“灯”。里面有几句话说的非常好。“灯光亮一些,学生就走的远一些,灯光暗淡,学生就会徘徊。”所以,老师是学生的成长道路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书里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案例,向我们传递了教育的智慧和思考,洗涤着我们的心灵,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张小兵老师写的《不一样的“阿慢”》,黄雅芸老师写的《我想听你把话说完》,《开在角落里的花》,《窗帘钩成了精》……这些有爱心,耐心的老师,用心呵护着每一个幼小孩子的心灵,成为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孩子前进的道路。

我也回想起在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中,有几个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余光依然时时影响着我,我的幼儿园的老师,我的小学的班主任,我的初中的英语老师,我的高中的第一位英语老师和第二位班主任,我的大学的一位老师,想想他们之所以给我留下这样深的印象,绝不是他们严厉严肃,甚至批评或者殴打,而是他们对我的爱,他们对我的宽容,给我的温暖,虽然我也有错的时候,可是他们的殷切的希望感染着我,让我一直怀念着他们。还有他们人格的魅力。

反思自己的教学,也应该给予孩子爱和温暖,呵护他们的心灵,在他们的成长中用真诚和真心浇灌心灵的花朵。让自己也能成为一盏灯,也能引领学生走一段路程。

书中有几句话说的非常好:“一个人在接受基础教育的12年里,会有几十位老师教过他。他会记住其中的多少人呢?有多少人能像灯一样在他的生命中长久地闪烁呢?他会记住的是魅力的爱与微笑——那些在他跌倒时轻轻扶他站起来的,那些在他迷惘时给他指过路的,那些在他登攀时托了他一下的,那些在他绝望无助时投来信任的目光的……那些富有智慧的人,那些有鲜明个性的正直善良的人,像一盏一盏的灯亮在他面前,留存在他童年世界最早的画面中,成为他青春歌谣中难忘的意象”抄录至此,值得思考。

第11篇: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

这些故事中,也有你;你点亮的记忆,能照亮学生的路。都拿起笔来吧!——以下便是我拿起笔所记录的回忆以及对书的解读与感悟。

“每个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一盏灯下走过的人也是不同的。我被这些故事感动,也从中获得启示......把那些独特的体验写出来,鼓舞通行者,并告诉未来。”这是主编无非的前言中让我记忆深刻的话,我希望我也会有这样一些故事,在我笔下的故事或记忆至少可以鼓舞自己,首先照亮自己,再使自己更加明亮,从而尽可能的让我灯下的人走的更远一些。

这本书的前言写得很好,然我看了就想立刻读完的冲动,但翻开后页,第一个故事就被我评委我心中的“五星”故事,看完我眼眶是否湿润......我不清楚,但给予我内心的冲击感我是不会忘记的,那位老师其实做了一件非常简单却又非常伟大的事情,那就是她把学生放在了第一位,但就是这样一个无意识或是潜意识的行为包含了太多老师对学生的爱与情感。

整本书时而让人深思,时而使人反思,时而使人会心一笑,时而让人感叹甚至惊叹。我觉得这两句话说得很好——“人生最可贵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最容易在童年时代丧失,把学生训练得循规蹈矩,不是教育的目的。”“凡事不碰、不动,就不出错这种教育,本身就是错。”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我的一个学生,也许是我也同作者所说犯了“管教”的错误,现在仔细回想,这个孩子确实是个活泼、天真、好动又极其富有想象力的聪明孩子,我想我应该多一些耐心去发现他难能可贵的天赋也许才是对他最大帮助。

《开在角落的花》是一个可爱的“星星的孩子”(患有自闭症),她在角落被人们时常忽视,然而在她寂寞的世界里,同样存在美和爱。教育的价值是对生命的尊重,作为老师更应该关注这样的孩子,给他们的爱是无所不在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的脚步太过匆忙,我们总在错失一些美好的人和事,而清清在她的世界里寻找到了美。也许,你在感慨上帝的不公,为何将这样的孩子生下来,不能像我们常人一样享受生活,其实不然,她的心里其实不需要你的怜惜。因为,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秋日湛蓝的天空,秋日的碎金般的阳光,而清清,这

个可爱的“星星的孩子”,却能看到花坛角落里被人们忽视的小花,能懂得欣赏花的美,甚至能勇敢而直接地表达内心的欢喜!看到这样的孩子,内心是一次的震撼!而对于清清这样的孩子,让我内心有很大的促动,让我知道对这样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尊重,让他们在的爱的环境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其实不仅每个老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有时候孩子的一个举动也能够点亮老师的心灵,让每一盏灯,照亮彼此前行。

第12篇: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滨淮镇 第二中心小学樊红

当朝阳冲出迷雾露出那可爱的脸庞,叫醒了路边静静守候着远方的易杨,一阵阵微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哦,在这美好的炎热暑期早晨,我在想,是什么唤醒了少年对成长的渴望,那是一扇博览古今的窗,打开它,就能看见一盏一盏明亮的灯,在快乐地闪耀着;那是一座通向成功的桥,走过它,就能发现一位位大师的智慧,指导着一个个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那是一片面向未来的花海,拥抱它, 才明白成长的感觉像星星,在快乐的微笑,哦!滨海县教育局。你发下一本又一本书,不仅丰富了教师暑期生活,而且也受到了教育和启发。在学生绝望无助时,只要远处隐约有一点灯火,都会燃起希望,想到暗夜中的一盏灯对征夫路人的意义。一个人在接受基础教育的12年里,会有几十位老师教过他。他会记住其中的多少人呢?有多少人能像灯一样在他的生命中长久地闪烁呢?他会记住的是美丽的爱与微笑,——那些在他跌倒时轻轻扶他站起来的,那些在他迷惘时给他指过路的,那些在他登攀时托了他一下的,那些在他绝望无助时投来信任的目光的„„那些富有智慧的人,那些有鲜明个性的正直善良的人,像一盏一盏的灯亮在他面前,留存在他童年世界最早的画面中,成为他青春歌谣中难忘的意象。那一盏亮着的灯能照耀他们走多远呢?和任何职业群体一样,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去追求灵魂幸福。然而,每个来到学校的孩子,都希望在这里找到朋友,找到精神标杆。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异,但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

点点路,仅此而已。一个学生在基础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所以,老师们,让我们都亮一点吧!当然,我们并非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中充满光明。我们教过的学生,在遥远的年代,会想起我们那可能已经微弱的光亮,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能走得很远了。后代会怎么看待我们呢?也许他们会说:“唔,在那些年代里,有些教师曾带着梦想在工作。”这就很好了,这是我们能想到的。我很清楚地记得王春明这位学生,是个孤儿,父亲无期徒刑,母亲很早弃他而去,生活无依无靠,但是,这个学生很勤快,很懂事,尊老爱幼,我无时无刻不在帮助他,使他能健康的成长,奚校长对于他的成长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这位学生成绩不好,最终无论这个学生在哪里,他都会懂得怎么样生活,怎样去帮助别人。每天面对几十双求知的眼睛,我们应该认真地备好课,教好书,生活上去关心每个学生。

真的,我每天很早起床,很晚才离开学生的视线,不断地去关心着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不一定事事都要问,但是事事都要关心,哪怕是别的学生一句话就能引出一些大的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这本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这里面记载着一件一件平凡的小事,如第二篇“开在角落的花”就那么一句话事情,但是人家写了一篇文章,真是不容易,有真情实感。其中有如此清亮,如此纯美,如此动人的好句子,难得难得。

第13篇:《点一盏心灯》读后感

放弃的魅力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

《点一盏心灯》是当代著名作家刘墉的富有哲理性的散文集。刘墉旨在点一盏心灯,让人可以看清双眼无法看清的人世风景。

这本书里收集了一百多个小故事,有亲情、有战争,有人世的虚伪与真实,也有人生的欢愉与苦闷。其中共有十八篇小故事,每则小故事可能就是一个人生的缩影,其中的他、她和它,其实都有可能是正在为生存汲汲营营的我们。

度过喧腾的国庆长假,再次回味其中所展示给我们的社会的缩影,依旧发现它所描绘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是如此之真;它对人生的意义的诠释是那么得贴近现在的生活。刚刚毕业的我,极力寻找一方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不断努力追求自认为适合自己的东西。然而回顾自己的汲取经历,我却发现,其实这条路两边的风景更美。

就像刘墉所说,“取是一种本事”、“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不否认自己是拥有“取”的本事的,平平凡凡的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正常完成义务教育学业、接受高等教育,我都实现了上一辈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而今,我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掌握何为“舍”。“舍”是比“取”更高的一门哲学,刘墉说:“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舍之前,总要先取,才有得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物的两面。”我们掌握了长辈赋予的技能,那就是“取”,但是每人教会我们原来生活不仅要“取”,还要“舍”。

学会选择。人初生时,只知道除了取得生命,更要取食物,以求成长;取知识,以求内涵。长大后的我们面临更多选择,因此突显了选择的重要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不再终日碌碌,却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何方、不知道自己究竟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件可怕的事。一个人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只能像拉着磨的驴子一样,走多远都只是在原地打转,看不到远处的风景。

舍得放弃。既然长大,则要有取有舍。孟子宣称要取熊掌而舍鱼,但是,现在的社会人都很有着“取利禄而舍悠闲”、“取权位而舍性命”的人生哲学。至于老来,则愈要懂得舍,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险时,先得将不必要的行李抛弃;仍然嫌重时,次要的东西便得舍出;再有险境,则除了自身之外,一物也留不得。所以人到此时,绝对是舍多于取, 不知舍、不服老的人,常不得不最先落水坠崖,把老本也赔了进去。

于是,刘墉告诉我们: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那怎么办呢?

答案是:

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不让屋外的红灯绿酒影响了自己对生活的抉择,在获取的同时要记得放弃自己不当有的东西。虽然大多数人时常被迫放弃,但放弃有时也是很美的:放弃不属于自己的、放弃不适合自己的,这样的放弃,才是最有魅力的。给自己的人生旅途减负,让自己更加轻松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想,这才是“取舍”的艺术吧!

第14篇:《点一盏心灯》读后感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

党组织生活开展的读书月活动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动力,毕竟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地静下心阅读过一本书,好好地平抚一下近期忙乱波动的心灵。而且我发现自己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增加了不少,心里也不得安静。这一次的读书我相信会给自己一份精神支持,从而助于我理清思路,总结一些心得。

结合读书月方案,我精心选择了这样一本书《点一盏心灯》。一串又一串的四五百字的小故事透露出一个又一个朴实的人生道理的,虽然和近期学习没有多大联系,但是着实给我一份心灵的感动。阅读《点一盏心灯》,我觉得是一次心灵的熏陶,我可以找到源于心里的那一份支持。

这本书的内容很真实平凡,所述说的源于生活的小故事,折射出的人生道理却给我很大的体会。一个个很淳朴的主人公:天真的小徒弟、孤僻的老太太、偷药方的华佗、勤俭致富的富翁、身经百战的老兵等,这些生动地蕴含着106个人生大道理,很多很多都给了我一定的心灵洗礼。但是最难忘的莫过于老尼姑说的那一句话:“心里有一盏灯”。即使是在黑暗的地方,她都不会觉得黑,反而会更加的平静,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思考。

想想自己常常因为各种人与事的困扰陷入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如果我们不能很好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身体将会被我们弄得疲惫不堪。因此很有必要在自己无助难堪的时候找寻心中的那一盏灯,用它来支持你摆脱困惑。相信这种时候,心灯往往比外界的支持来得重要可靠,因为它完全是属于你的动力。结合自己的学习,我真心感受到这句话的份量。想想自己面临的压力,虽然很多很大,但这已经是事实,前面是很迷糊,但是生活还是继续,这时我们不妨让心灵保持平静,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灯,既照亮了自己更照亮了别人。

看过《点一盏心灯》一书的人都会知道里面还有一则重要的小故事,即盲人拿灯走夜路。试想想一个看不见的人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是盲人的一番话使我备受启发:”我虽然看不见,但可以为别人照明,也让别人看到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撞倒我了。我看不到他们,但我照亮他人,帮他们指引了路,也让他们减少一些挫折,也不会撞到我,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我想说这是一份智慧,应该好好领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重要,为他人多着想对自己也是一份回报。

如果说用一句话来概括读完《点一盏心灯》的感受,我会想到六个字:成人即是成已。一方面我们要用自己的信念和智慧之光驱散浓重的黑暗,照亮脚下的人生路,自己找寻心灯;另一方面是多为他人着想,帮助别人,要知道个人与他人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书的题记说道:我们都希望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发觉身外的成就再高,灯再亮,也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惟有——点一盏心灯。”我想这一句话已经足以概括我的心得,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了。

第15篇:《一盏一盏的灯》教师读后感

读完《一盏一盏的灯》后,稍有一些心底发虚的感觉。回想我自己教育孩子和管理学生的方法:当儿子捣蛋的时候,我基本做的首先就是大喊一声“石头不准这样!”或是“石头你再这样就揍你屁屁了!”甚至当儿子玩的时候跟我想的玩法不一样的时候我也要干涉一下;再比如在班里当我发现学生调皮时,很多时候都是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

我的这种教育方式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现在我儿子好多时候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做自己爸爸妈妈才不生气,我班的学生也确实是老实了,但是思维的活跃度和朝气比其他班级的孩子要差许多。我上课有时候看气氛有点沉闷,想讲个笑话调节一下,结果笑话讲出来却变成了彻底的“冷笑话”,很多学生连配合老师“哈哈”两声的心思也欠奉。想起书中故事中的做法,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结合我这一个多学期以来的工作,我觉得有一些东西需要我去认真反思和总结:

一、应该让学生自信起来

董理同学从入班的时候就很内向,每天默默无闻,很少与同学交流,上课每当老师提问的时候就把头低下。偶然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我发现董理同学在跳高上很有天赋,运动会的时候在我再三劝说下,答应参加跳高项目的比赛。运动会前的练习中,班里同学陪董理练习,有的同学还帮忙上网查跳高的动作要领并且整理出来送给董理,每天练习得不亦乐乎,董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运动会跳高比赛结束后,董理和两个同学快速跑到我面前,脸上掩不住的兴奋还带着点不好意思“老师我跳了第三名”。慢慢的董理和几个同学成了好朋友,上课好多时候也跃跃欲试的去回答问题,自信心有了成绩也有了起色。对于这样的学生我觉得就是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才能展现自己卓越的一面,才会有自信,才能不让他们自闭和迷失。

二、应该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有一部分同学很“能”,从手机到电脑,从漫画到扑克,看起来什么都会的样子。从书中60个故事中可以发现,这种情况就要使学生懂得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应该怎么去做该做的事情。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从这些故事中去借鉴和学习。

三、新课标的要求与这60个故事

新课标中不断强调的就是学生要通过探究,去体验探究的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这也就是为什么“蒙氏教学”如此流行了,蒙氏教育的理念就是不为上学做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其中几个重要的要素“自由、真实、自然,秩序”其实也暗合了这60个故事的内涵。本属于孩子天性的调皮捣蛋在进入学校这个规范体系后就被一点点消融、化解,最后,每个孩子都被打磨成了一个模样,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这是我们本应该要避免的却也是在不断去做的,不得不说是一个矛盾的事情。怎样去达到一个平衡,既能让孩子“自由、真实”而又有“秩序”,这需要我们当成一个课题去寻找适合我们实际的解决之道。

第16篇:一盏一盏的灯优秀读后感

记得小时候读书时,冰心笔下的小桔灯就给了我温暖、希望、光明、胜利的象征。今天,我又一次从吴非老师的笔下深深地感受到了灯的教育内涵。

这是一本很平凡的书,书中记录了很平凡的小故事,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但温暖从一个个故事中流淌,思考从一个个案例中产生,智慧从一段段经历中生成。这六十个小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他们用自己的真情,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

《窗帘钩成了精》:小信损坏窗帘,把窗帘钩掰成各种形状,丁爱平老师不仅没有生气,而是发现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再买来些窗帘钩让小信掰。智慧的老师,因势利导,奋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孩子心中点亮了一盏灯。

《不一样的阿慢》:凡事比别人慢一拍的阿慢,虽然慢一点,但总是能做到最好。张小兵老师无限纵容了他的慢,尊重、保护、发展了阿慢的学习个性,并启迪他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每个班里都有慢的孩子,思维慢,作业慢,讲话慢,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总是最多,效果却最差,是最令老师头疼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如果我们能摒弃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观,承认每个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激励他,给他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而不是一味追求优秀的成绩,比赛的名次,那么,你就能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这些孩子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藏族班的晚自习》:藏族班的孩子很不容易,小小年纪便要离开家乡去几千里地之外的地方学习,他们羞涩、内向却又单纯,我们应该换位思考,给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小志的石榴》:一个纯真的孩子要送给老师半边石榴,竟然在手中握了整整一天,才最终散发出它的甜蜜。

《你知道我在找你吗》:那一个个特殊的孩子,特教老师那坚忍的爱,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至少,我能和我的孩子们正常的交流。

细细品味这一个个故事,我仿佛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我的学生,我的同事,和我这么多年教学生涯中的小事:

还清晰的记得,那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男孩子,放学后到处游荡,不是在网吧,就是在台球室,家长和老师提到他都较头痛。我曾经连续几个双休日到各游戏厅找他,带他参加了兴趣小组活动,平时多关注他,让他在课余为班级做点事情,锻炼和加强了各方面的能力,并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他,他慢慢地把兴趣转到了学习上,再也不去上网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对于每学年都会出现的特殊家庭的孩子,我更是付出了全身心的爱。班里有一个女同学,父母离异,与奶奶生活,性格孤僻,不愿与外界交流,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来往,从而影响到她的学习和生活。我从日记中了解到该生的情况后,多次找她谈心,邀请同学一起陪她聊天,星期天带着她和几个同学、自己的女儿一起到公园游玩,并与她的父母沟通交流,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她渐渐地开朗起来,融入了班集体,最后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当上了班干部。

还有一个男孩子,父亲不务正业,专门帮人看守赌场和网吧,作息时间日夜颠倒,受其影响孩子也染上了不良习惯,作业基本不做,上课睡觉、下课打闹,跟老师对着干,对自己的成绩无所谓,而孩子的妈妈在家里没有地位,说不上话。我找他的父亲谈话,他父亲拉着孩子就走,劝都劝不住。他还发短信来说不让孩子读书了,反正也读不好,就跟着自己混日子吧,也能混得很好。为了这个孩子,我一次又一次的找家长谈心、讲道理,让他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我难过地流泪了:我既然教了他,他也是我的孩子,我有权利也有义务要让他至少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家长感动了,后来对学校的工作非常支持和配合,孩子的成绩也直线上升。我很多年都保留着那两条短信,为的是时刻提醒自己,有的家长也是我们必须教育和帮助的对象。

我为学生的可爱、纯真、懂事、进步而欣喜,我为老师的爱心、责任、付出、细致而感动。

这本书成为了我们的灯,我们更应该成为学生的灯,:点亮孩子眼中的世界,点亮孩子内心的真善美,照亮他们起航的方向,增添一分他们未来的辉煌灿烂。

我愿用我的一生,作这样一盏灯,一盏最亮的明灯。

第17篇:《一盏一盏的灯》的初中读后感

本人比较爱看书,平时枕边、书桌旁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书,郭敬明、席慕容、海子、泰戈尔等等~~举不胜举,总能在其中找到颤动心灵的词句,最近又开始抱着学校发的吴菲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在看,虽然只是一个个不起眼的平淡的小故事,却能让人从中领悟到人类灵魂工程师这句形容教师话语的真正内涵。书中收录的各种故事,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他们用自己朴实而又真实的情感,讲述了一个个平时随处可见的事例,平淡而又发人深省,阅读这些故事仿佛置身其中,一次次让人感动,受益匪浅,用书中的话说,这一段段的故事犹如这一盏一盏的灯,照亮着我,那是前人留下的火堆,温暖我。

我们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情况,为了上好一堂优秀的展示课而去掉一些调皮的难以管教的孩子,以让课堂效果能更好的展示?是否因此而想过那些被去掉的孩子们,他们的课堂权利有否被剥夺?甚至他们本该被一视同仁的人格权是否也有被侵害?当他们用稚嫩的童声、完全信任的眼光、呼唤着希望得到肯定时,老师,孩子心中压倒性权威般存在的人物是否会因羞愧而无地自容?在《每个儿童都是珍贵的唯一》中,我看到了因剥夺九名学生参加骨干教师展示课的资格而自责难受的教师,我们每一位教师不都应有这样深刻的反思吗?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让我们俯下身,聆听花骨朵们的心声吧“老师,我不想待在角落里,我只要一点阳光就灿烂。”“老师,等等我,请允许我开得慢一些,好吗?”“在我花开的时刻,老师,您一定要看见哦!”

儿童的好奇心没有边界,不小心就会闯点祸,但是这种差错,也是教育的契机。小信,有着一双灵巧小手的孩子,在卸去学校窗帘上的钩子,让窗帘钩成了精(掰成各种形状)后,老师非但没有责怪、处罚,反而因势导利、提供材料,让小信的童真和智慧得到延伸,掰出更多更美的精灵钩,并在多年后参加市里的竞赛得到一等奖现今很多教师唯恐学生出错,学生每动一动,教师就说一说,严密监控。面对儿童的一些顽皮行为,教师动辄上升到“安全”、“素质”、“生命”的高度加以控制,把天真浪漫的儿童训诫得一惊一乍,最后循规蹈矩。人为什么会丧失好奇心与想象力?也许他们遇到的不是真正的教师,而是“管教”,“凡是不碰、不动、就不出错”,这种教育,本身就是错。

所有的儿童在走向学校时都带着梦想,他认为会在这里获得无法想象的快乐,他想飞,他认为老师能给他一双翅膀。在这里,他希望每天都能看到美丽的爱与微笑,他在憧憬,在幻想,请不要过早的唤醒他,当孩子在梦想飞翔的时候,千万不要逼他们在地上爬。

第18篇:《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600字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600字

洪妙斌

假期里拜读了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六十多个朴实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展现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每个故事以叙述为主,还原现场或情境,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美、爱、责任。

六十多位老师从自身实际出发,演绎了一篇1篇精美的篇章,演绎了一位位老师的风采。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所担任的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他们的引路人和精神的支柱。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和我们有很大的关系。黄雅芸老师写的《我想听你把话说完》,黄老师遇到的这个问题——是否拖堂?不拖堂我们平时认为应是教师的好习惯,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黄老师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她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是否获奖已变的不再重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成为我们的应该去面对的事情。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我国几千年以来的一句话,一个孩子喜欢上一个老师了,相信这个孩子这个学科不可能会差,甚至是这个学科的佼佼者。每位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当然,我们并非是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我们自己的中充满光明。

第19篇:给我一盏灯

给我一盏灯_王华_新浪博客

-------------------------

编辑整理: 编辑:刘晓飞 来源:液压机新浪

——工矿题材小说之二

第20篇:关一盏灯

关一盏灯

2011地球一小时熄灯广告语 (2011拯救地球 从这一小时开始)看不见冰岛的冰看不见星空的星我们迷失了方向

像失去乐土的北极熊多 不一定真的多少 不见得真的少

我们总渴望 更加更加多却不懂 其实少就是多关一盏灯 点亮星星

这一刻 让我们共同感应关一盏灯 还原最真的风景熄灭灯火 点燃一个憧憬关一盏灯 点亮星星

这一刻 让我们共同感应关一盏灯 还原最真的风景熄灭灯火 点燃一个憧憬多 不一定真的多

少 不见得真的少

我们总渴望 更加更加多却不懂 其实少就是多关一盏灯 点亮星星

这一刻 让我们共同感应关一盏灯 还原最真的风景熄灭灯火 点燃一个憧憬关一盏灯 点亮星星

这一刻 让我们共同感应

关一盏灯 还原最真的风景熄灭灯火 点燃一个憧憬

地球一小时熄灯意义

1、“不要小看熄灯一小时,”“城市是大量使用电能的地方之一,如果能让城市关闭不必要的景观灯一小时,可以节省的能源将是一个大数字。

2、“短短60分钟,其实可以为地球做大贡献,因为每节约1度电,就减少了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

3、据统计,2007年,“地球一小时”启动的第一年,澳大利亚悉尼设定了降低5%能耗的目标;去年3月31日仅悉尼节省的电能,就足够20万台电视机使用1个小时,相当于一小时内路上少跑了48613辆汽车,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4、“地球一小时”通过这样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活动方式,将世界团结在一起,并以此提醒人们停下生活的脚步,去思考该如何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5、地球一小时\"更是一个节能理念,不论是在工作地点或居家用电,都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支持,时时提醒自己,关掉不必要的电灯,拔掉不需要的电源。

地球一小时的意义

它是一种象征意义,是一种环保行动的力量。

“地球一小时”是在输出一种环保的理念,以及一个反思个体及群体生活状态的契机。这正是它最核心的象征意义。环保的话题,人人皆知,也会挂在嘴边,但不非总能化为实际行动。当在3月27日这个夜晚,全球如此广袤的地域同时共享一种特别的“黑”,相信会有一份震撼抵达参与者的内心,并潜移默化为砥砺、进取的力量。

“地球一小时”魅力所在:它的意义并不仅在于关灯开灯,让人感受“美丽的黑暗”或“烛光的温馨”,更是在引起每一个地球人对环保的思考和重视。而这一点,既应体现在个体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上,更该落实到单位集体中去,特别是有关制度的设计者,需做出必要的自我反省和审视。毕竟,人们只有更合理利用能源、更爱护环境,才能够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盏一盏灯读后感
《一盏一盏灯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