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观后感

观后感格式范文 舞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29 09:04:04 来源: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舞蹈观后感

舞蹈观后感

11艺教2班 王晓磊11062206

“ 舞蹈” ,顾名思义,是由“ 手舞” 与“ 足舞” 构成的,由此,也构成了传统舞蹈中东方舞蹈以“ 手舞” 为主,力度上偏重阴柔,空间上向内搜寻;西方舞蹈以“ 足舞” 为重,力度上偏重阳刚,空间上向外拓展等美学分野。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印度古典舞中高度发达,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心醉神迷的手势语言,欧洲学院派古典舞(又称芭蕾)中严谨规范、科学系统,使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的腿部动作。从定义上说,舞蹈同音乐,美术这两种原初性的艺术相比,因其创作材料和存在媒质的不同,可称为“ 人体动作的艺术” ;但同杂技、武术、体操、跳水、水上芭蕾、冰上舞蹈等竞技性的人体艺术相比,舞蹈更趋向于抒情的特征;同哑剧等模拟性的人体艺术相比,舞蹈则更趋向于概括性的特征。这是舞蹈的定义,在我的心目中,舞蹈就是一种高尚的美。

一般而言,形式与内容是一对范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但又反作用于内容。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因此,舞蹈表演形式的创新,就成为整个舞蹈艺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与必要手段。舞蹈是抒情性艺术,无论是情感舞或情节舞,都以抒情为主。因此,舞蹈情感的创新自然成为整个舞蹈艺术内容创新的着力点与动情点。“舞蹈艺术是由内在的心动、情动去驾驭外部的‘形’动的。舞蹈中的高难动作,也是为了表现一定的情绪,一定的思绪,或营造某种环境氛围而存在的。舞蹈的人体,是由心灵驾驭的人体; 舞蹈的心灵,是由人体外化的心灵。身心一致,表里透明,身体与心灵一起飞翔,这便是舞蹈这种人体艺术所具备的特殊品格。”在这方面,更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山西省歌舞剧院推出的民俗系列舞蹈“黄河三部曲”—《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就表现出黄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质朴纯真的思想感情和热烈执著的爱情,展示出黄河儿女的情感新潮与心路历程。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动作为主要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单一的作品难以打动观众的心弦,因此需要舞蹈编导们学百家所长,通过汲取中外艺术精华,继承与发扬传统,并不断在传统基础上改良舞蹈动作。随着观众们的欣赏水平提升,我们不能总吃老一辈传下来的舞蹈,而是不断提高创新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才能迎合观众们逐渐增高的眼光,进而创作出高、精、尖的舞蹈作品来,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推荐第2篇:舞蹈大赛观后感

舞蹈大赛观后感

5月25日晚,我与同学一同前往本部观看了各大高校首场舞蹈

大赛。本未对舞蹈本身有多大兴趣,可直至真正看到比赛,当舞台灯

光及时亮起,参赛者换好服装化好妆惊艳亮相时,我不得不承认,是

舞蹈自身的独特魅力将我深深吸引了!

由于赶赴本部的时间原因,我们看到的只是周三晚后半场的比赛

了。参赛节目有:《崛起之路》、《绽放》、《情韵》、《女儿花》、《红扇》、

《扇》、《迷彩英雄》、《翻身农奴把歌唱》和《鼓舞东方》。下面我主

要针对这几个节目谈一谈自己的观后感想。

比赛过程中,舞台中央是“你方‘舞’罢我登场”:参赛者仿佛道道亮

丽的风景线,层出不穷着;鼓、扇、花篮……一件件道具“争奇斗艳”。

每位参赛者此刻都成为了一名名符其实的舞者,忘却比赛的初衷,一

旦登上舞台,闪光灯打起,便尽情忘我地专注于钟情的舞蹈,只想把

每一个动作表现的恰到好处,每一个表情绽放的浑然天成,每一个舞

姿出落的亭亭玉立……

《崛起之路》是带有革命爱国主义性质的作品。开场时,大片的

舞者身着简单飘动的白衣,与这个斑斓艳丽的舞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安静地面向世人阐述那一段真实的历史。《崛起》给人的总体感觉就

是简单,然而简单之中又不乏大气,它的本意就是想以灵动的舞姿唤

起人们的爱国意识。而主角——红衣男子的出现,仿佛将整出舞蹈推

向了高潮,白中一点红,显得尤其突出,也谙合了舞蹈的主题:中国

的崛起,正如彤彤红日蒸蒸日上!舞者身形飘逸,举手投足间皆充满力量,最终以展开一面五星红旗结束,实属豹尾,预示着崛起之路虽坎坷,却终于迎来希望的明天。

同类型的作品《鼓舞东方》,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声势浩大的鼓声和强大的人数气势展现主题:鼓舞东方、唤醒中国!同样发人深思。而《翻身农奴把歌唱》,反映出了获得自由的农民的欢快心声,其最大的特点便是“翻身”前后的变化:舞者的长袖起舞。记得老师说过,舞台上看似凌乱飘摆的长袖,其实是需要演员舞出很大力量的。所以看着此多舞者“轻松”摆动着白色飘逸的长袖,心里的敬佩又增添了几分。

再看《绽放》,可以见名思义,令人联想到花儿的绽放。事实的确如此,一群身穿朴素淡绿色翩翩衣袂的妙龄女子,头上配以红而不显招摇的花儿,只差提着精致的花篮,像每一个江南女子一般,将精致乃至细腻演绎地淋漓尽致。而在我看来,舞台上一大片的绿色仿佛水中含苞待放的绿荷:一开始静悄悄地入场,舞者们安静柔美地舞动着灵动的玉臂,轻展腰肢。让人想起静谧的夏夜,荷塘里星星点点的荷叶蓄势摇摆着,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华丽绽放。

就当人们将要因这反复不变的舞蹈方式视觉疲惫时,舞曲高潮及时来临!是夜幕中兀然划过的一颗流星,扰破了这一池的宁静。于是花与叶都醒了,明白自身的使命,竞相绽放起来:领舞者在舞台中央连续好几个转圈后平静安稳地落地,而后一个高跳,更加急速飘逸地舞了起来,扭腰、旋转、踢腿……将一朵最先开始的花儿的动态绽放

之姿详细灵动地展现出来,赢得台下观众情不自禁的阵阵掌声。接着,领舞者屈手同邀好姐妹——舞台周围的舞者,而后便是整体的起舞,整个池塘荷叶绽放的声音响亮地划破平寂,不再掩饰,不再低调,因为这是生命怒放的声音:姑娘们三五成群肩对肩,俏皮灵活的伸手投足,互相绽放着青春最美的笑颜,在灯光的映衬之下更显唯美,令人心驰神往。

旋转、奔跑、后退……绽放的过程妙不可言,沉浸在生气盎然的舞蹈之中,直至某个角落的灯光悄然泯灭,高举双手的女子轻柔地缓缓落下双臂,颔首低眉,随着灯光一齐落下帷幕,才明白,绽放过后,一切又趋于宁静……前后呼应,我想这便是《绽放》的精髓所在,收放自如之中翩翩不留痕迹。

而后的作品中,《情韵》与《女儿花》与此类似,都是女子群舞,让我想到:女子天生是最有魅力的舞蹈家,不需要过多装饰与雕琢,只是一个眼波流转,纤腰轻摆,便足以表现出柔美之姿,也不需言传,真正会赏舞者自然意会其中真意。

接下来,我想对比的便是《红扇》与《扇》。看着类似的名称,可舞者却是男女两个群体!《红扇》中,也确实是由姑娘们手持红扇,身着黄色靓丽衣衫翩翩入场。简单高束的马尾和舞者本身俏皮的面部表情,将姑娘们的精神灵气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的是与先前女儿们迥然不同的活泼轻松。而《扇》中是更加干净简单的几名男子,不加过分修饰,以平淡之姿安然入场。

当然,要说的重点自然是“扇”了!两队舞者都在刻意表现“扇”的

主题:姑娘们红色的团扇,快速利索地一翕一合,加上自身的灵动之姿,欲将人与扇融为一体;男子则少了几分柔美,平添几分刚阳,普通的扇子,同样不甘示弱地强烈张合着。这两队有一共同特点:努力在音乐间隙时用力地展开或合上扇子,因为那样的一声就更显掷地有声,于整齐之中彰显征服气势!两者区别之处在于:姑娘们具有天生柔美的资质,舞扇之时颇有几分古典美女的味道,然而她们似乎刻意以一些华丽的动作来表现扇,这样就显得有些累赘了;这一点我更欣赏后者,简单大气,配合默契,但最重要的是其有亮点,他们排成一列,将双手持有的短扇合上连接,从上往下看便是一个圆了!独特的形状又赢得了一大片掌声。总体来说,表演扇子的两组队员,都能将主题展现出来,且方式各异,各待斟酌。

其后是《迷彩英雄》,来自警官学院的男生们,在观众即将于“乱花丛中”视觉疲惫时,及时一展雄健之姿,令人眼前一亮!他们较之前面的队伍,没有过多华丽的舞蹈动作,而是以对打、跳跃、过肩摔等有力的特色动作,留给观众整齐嘹亮的气势印象。真正符合了男儿“英雄本色”这一主题,何尝不是一大亮点!警官学校的同学都能如此善舞,可想舞蹈是有多深入人心啊!

以上只是我观看到的少部分作品,针对它们我表达了一些肤浅的想法。然而,经过这一学期的舞蹈鉴赏学习,我自认确实学到了一些鉴赏知识,提升了自身的鉴赏眼光。现在的我,一遇舞蹈,会本能地静下心,凝神观看,仿佛品着一杯意蕴深远的香茗,在安静的鉴赏之中让自己的灵魂升华……2011-5-26

推荐第3篇:舞蹈表扬观后感

观“舞韵 追梦”有感

——梦的圣殿 爱的天堂

当绚丽的灯光闪耀时,当动人的舞姿翩然而起时,当一首首或清雅或活泼的歌曲响起时,舞蹈的美尽显在我的眼前。在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在新的日历将要翻开时,梦想与爱的大幕也在我的眼前缓缓拉开。

直至现在,闭上眼睛,我仍可以清晰地看见舞者的每一个动作。她们的舞蹈时动时静,时欢快时忧伤,一举一动就轻易地牵动了你的眼神,带动了你的心。我尤其喜欢“桐花”那个节目。那抹白色的身影,就那么静静的伫立着,就那么慢慢地绽放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只有你,还有那一朵翩然起舞的桐花,心野一片宁静,尘世之间的杂念和欲望,痛苦在那一刻全部被那一抹白色所抹净。

这次舞蹈表演的主题是“五十六个民族 一个中华”,中华是一个神圣,内蕴十足的国家。单凭舞蹈而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姿,互相影响着,互相照应着,有不同也有共通之处。中华的民族文化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拟的,这让我心生自豪,让我更加坚定了热爱祖国的不变信念。

当看完这次表演时,才恍然想起这应该是我们初中以来最后一次的大型活动了,心里突然升起了一种忧伤。初中的三年转瞬即逝,过往的点点滴滴依然清清楚楚地刻在我的心里。老师的关照,同学的关爱,让我不知该如何用什么办法去回报。恍然想起一句话,好的成绩会是最好的报答。心里的希望之火已经开始点燃,昔日的梦想不会是空想,而会是必定的成功。忧伤已经成为坚定的动力,昔日的目标不会只是过往烟云,而会是必定的写照。我想,我会像那些在舞台上舞动的身影一样,终有一天站在属于自己的最高舞台上。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了好多,感慨了好多。就像我们学校的舞蹈演员们一样,舞台上的风光必然会是泪与汗的结果,追梦之旅必定艰辛而坎坷,但这并不会影响我心中那一片属于梦与爱的净土。梦不会变,爱不会悔。

推荐第4篇:舞蹈大赛观后感

舞蹈大赛观后感

5月25日晚,我与同学一同前往本部观看了各大高校首场舞蹈大赛。本未对舞蹈本身有多大兴趣,可直至真正看到比赛,当舞台灯光及时亮起,参赛者换好服装化好妆惊艳亮相时,我不得不承认,是舞蹈自身的独特魅力将我深深吸引了!

由于赶赴本部的时间原因,我们看到的只是周三晚后半场的比赛了。参赛节目有:《崛起之路》、《绽放》、《情韵》、《女儿花》、《红扇》、《扇》、《迷彩英雄》、《翻身农奴把歌唱》和《鼓舞东方》。下面我主要针对这几个节目谈一谈自己的观后感想。

比赛过程中,舞台中央是“你方‘舞’罢我登场”:参赛者仿佛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层出不穷着;鼓、扇、花篮……一件件道具“争奇斗艳”。每位参赛者此刻都成为了一名名符其实的舞者,忘却比赛的初衷,一旦登上舞台,闪光灯打起,便尽情忘我地专注于钟情的舞蹈,只想把每一个动作表现的恰到好处,每一个表情绽放的浑然天成,每一个舞姿出落的亭亭玉立……

《崛起之路》是带有革命爱国主义性质的作品。开场时,大片的舞者身着简单飘动的白衣,与这个斑斓艳丽的舞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安静地面向世人阐述那一段真实的历史。《崛起》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简单,然而简单之中又不乏大气,它的本意就是想以灵动的舞姿唤起人们的爱国意识。而主角——红衣男子的出现,仿佛将整出舞蹈推向了高潮,白中一点红,显得尤其突出,也谙合了舞蹈的主题:中国

的崛起,正如彤彤红日蒸蒸日上!舞者身形飘逸,举手投足间皆充满力量,最终以展开一面五星红旗结束,实属豹尾,预示着崛起之路虽坎坷,却终于迎来希望的明天。

同类型的作品《鼓舞东方》,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声势浩大的鼓声和强大的人数气势展现主题:鼓舞东方、唤醒中国!同样发人深思。而《翻身农奴把歌唱》,反映出了获得自由的农民的欢快心声,其最大的特点便是“翻身”前后的变化:舞者的长袖起舞。记得老师说过,舞台上看似凌乱飘摆的长袖,其实是需要演员舞出很大力量的。所以看着此多舞者“轻松”摆动着白色飘逸的长袖,心里的敬佩又增添了几分。

再看《绽放》,可以见名思义,令人联想到花儿的绽放。事实的确如此,一群身穿朴素淡绿色翩翩衣袂的妙龄女子,头上配以红而不显招摇的花儿,只差提着精致的花篮,像每一个江南女子一般,将精致乃至细腻演绎地淋漓尽致。而在我看来,舞台上一大片的绿色仿佛水中含苞待放的绿荷:一开始静悄悄地入场,舞者们安静柔美地舞动着灵动的玉臂,轻展腰肢。让人想起静谧的夏夜,荷塘里星星点点的荷叶蓄势摇摆着,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华丽绽放。

就当人们将要因这反复不变的舞蹈方式视觉疲惫时,舞曲高潮及时来临!是夜幕中兀然划过的一颗流星,扰破了这一池的宁静。于是花与叶都醒了,明白自身的使命,竞相绽放起来:领舞者在舞台中央连续好几个转圈后平静安稳地落地,而后一个高跳,更加急速飘逸地舞了起来,扭腰、旋转、踢腿……将一朵最先开始的花儿的动态绽放

之姿详细灵动地展现出来,赢得台下观众情不自禁的阵阵掌声。接着,领舞者屈手同邀好姐妹——舞台周围的舞者,而后便是整体的起舞,整个池塘荷叶绽放的声音响亮地划破平寂,不再掩饰,不再低调,因为这是生命怒放的声音:姑娘们三五成群肩对肩,俏皮灵活的伸手投足,互相绽放着青春最美的笑颜,在灯光的映衬之下更显唯美,令人心驰神往。

旋转、奔跑、后退……绽放的过程妙不可言,沉浸在生气盎然的舞蹈之中,直至某个角落的灯光悄然泯灭,高举双手的女子轻柔地缓缓落下双臂,颔首低眉,随着灯光一齐落下帷幕,才明白,绽放过后,一切又趋于宁静……前后呼应,我想这便是《绽放》的精髓所在,收放自如之中翩翩不留痕迹。

而后的作品中,《情韵》与《女儿花》与此类似,都是女子群舞,让我想到:女子天生是最有魅力的舞蹈家,不需要过多装饰与雕琢,只是一个眼波流转,纤腰轻摆,便足以表现出柔美之姿,也不需言传,真正会赏舞者自然意会其中真意。

接下来,我想对比的便是《红扇》与《扇》。看着类似的名称,可舞者却是男女两个群体!《红扇》中,也确实是由姑娘们手持红扇,身着黄色靓丽衣衫翩翩入场。简单高束的马尾和舞者本身俏皮的面部表情,将姑娘们的精神灵气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的是与先前女儿们迥然不同的活泼轻松。而《扇》中是更加干净简单的几名男子,不加过分修饰,以平淡之姿安然入场。

当然,要说的重点自然是“扇”了!两队舞者都在刻意表现“扇”的

主题:姑娘们红色的团扇,快速利索地一翕一合,加上自身的灵动之姿,欲将人与扇融为一体;男子则少了几分柔美,平添几分刚阳,普通的扇子,同样不甘示弱地强烈张合着。这两队有一共同特点:努力在音乐间隙时用力地展开或合上扇子,因为那样的一声就更显掷地有声,于整齐之中彰显征服气势!两者区别之处在于:姑娘们具有天生柔美的资质,舞扇之时颇有几分古典美女的味道,然而她们似乎刻意以一些华丽的动作来表现扇,这样就显得有些累赘了;这一点我更欣赏后者,简单大气,配合默契,但最重要的是其有亮点,他们排成一列,将双手持有的短扇合上连接,从上往下看便是一个圆了!独特的形状又赢得了一大片掌声。总体来说,表演扇子的两组队员,都能将主题展现出来,且方式各异,各待斟酌。

其后是《迷彩英雄》,来自警官学院的男生们,在观众即将于“乱花丛中”视觉疲惫时,及时一展雄健之姿,令人眼前一亮!他们较之前面的队伍,没有过多华丽的舞蹈动作,而是以对打、跳跃、过肩摔等有力的特色动作,留给观众整齐嘹亮的气势印象。真正符合了男儿“英雄本色”这一主题,何尝不是一大亮点!警官学校的同学都能如此善舞,可想舞蹈是有多深入人心啊!

以上只是我观看到的少部分作品,针对它们我表达了一些肤浅的想法。然而,经过这一学期的舞蹈鉴赏学习,我自认确实学到了一些鉴赏知识,提升了自身的鉴赏眼光。现在的我,一遇舞蹈,会本能地静下心,凝神观看,仿佛品着一杯意蕴深远的香茗,在安静的鉴赏之中让自己的灵魂升华……

2011-5-26

推荐第5篇:扇舞丹青观后感舞蹈

舞蹈观后感

——《扇舞丹青》有感

周五的舞蹈课上老师给我们观看了七段有关舞蹈的视频,我个人感触最深的是其中一个叫做《扇舞丹青》的作品。或许是原本学过古筝的关系,当视频音乐一放出来时,我感慨万千,这首《高山流水》我弹奏过不下百遍,说起古筝就会想到此曲,就如同说起琵琶会想到《十面埋伏》;说起二胡会想到《二泉映月》一样,《高山流水》在古筝演奏曲目中可谓赫赫有名。我第一次在舞蹈中直观的感受到了肢体的美,领略到了舞蹈赋予人高尚的气质,让我产生一种向往的感觉。后来,我还看了很多有关此舞蹈的视频,发现舞蹈还伴有美妙古典的音乐,配有漂亮的服装,精湛的表演艺术。但最重要的是舞蹈演员的舞姿一点一顿都抓住了这首曲目的顿挫,无论是悠扬轻灵的摇指、还是激昂霸气的刮奏,舞蹈演员都表现得恰到好处,仿佛舞蹈演员手中的折扇就是古筝一般。

课后我又去网上找了相关的视频,发现另外一个版本,同样的舞蹈动作,但背景不再是舞台摆设或者是表演幕布,而是采用了最具淡雅特色的中国水墨画,或山水,或竹、荷、菊、梅,或前景,或后景,或以实景道具拍摄,或以特技图像处理,布置出了一个意境呼之欲出的舞蹈场景。用这种形式的表现手法更加符合了这支舞蹈的名字——丹青。丹青写意优美精致,凌波的水莲迎风一动,画面中的舞者好似莲花心中的一点。舞者将传统的扇舞与书画艺术自然流畅地结合在一起。和着揉弦之音,舞者穿行在浩瀚烟波云水之间,扇子如同有生命般,将此时的意境延生开去。我的目光中,每个镜头都是一幅完美的画面。《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延长手臂表现力的折扇,演绎了中华民族 书法艺术的神韵美,动态地展现了“纸上的舞蹈”。作品通过表演者 似飞腾狂草、像描画丹青般的一招一式的精彩表演,在整个的舞台空 间,塑造出一种古雅、端庄,充满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体态形象,将古 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把舞、乐、书、画 熔于一炉,在情景交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中达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营造了一种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

当古筝的演奏进入快板,如同水流迸出,是古曲“高山流水”的高潮阶段,背景出现轻描淡画的花儿,舞者将扇子迅速地开合,在手中回旋,舞姿随着节奏一气呵成,扇子象彩蝶一样随着画中的舞者上下翻飞在菊花丛中,舞者与扇子融为一体,整段舞蹈酣畅淋漓。在若隐若现的画面里,随着快拨连弹的古筝节奏,舞者不是单纯在用肢体表现这份美,看得出她很用心的去感受音乐,扇子在她的手中具有了灵性和韵味,那一刻舞蹈、音乐、绘画融为一体。 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我在网上了解过这位舞者的资料。舞舞蹈演员叫王亚彬,她跳的除了《扇舞丹青》比较有名气,还有一个大众熟知的,在2003年与张艺谋导演合作担当电影《十面埋伏》舞蹈设计及舞蹈替身工作。古典舞是这位舞蹈演员的长处。她将原版的《扇舞丹青》加入自己的改变和加工,赋予了这支舞蹈第二次的生命。《扇舞丹青》 给观众的不只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在喧闹的生活中那独存的一份清 静与安宁。我们发现此时的表演者的舞蹈已不再是单单的表演,她已经将整个身心都融入到音乐中,每一次的扭转,每一次的摆扇,每一 个舞步都是表演者王亚彬在音乐的包容下的不自然的流露。她集形、神于一体,向人们传达着我国的古典舞的没力和书法神韵,让我们领 略到中国传统舞蹈以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舞姿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精 神:“以神领形,以形传

神。”古典舞、扇子、书法、笔墨丹青融于王亚彬这位舞蹈灵魂身上,正如天人合一一样感动着每一个心灵,不得不令人兴叹。

同时引发了我的思考,一方面在视频中看到的专业舞蹈演员的舞姿,十分欣赏。可是作为一个幼教专业的学生,平时排舞的时候会借鉴一些相关的舞蹈视频,却发现自己因为没有专业的舞蹈知识,无法理解动作中的意境。或者就是舞蹈基础不够,比如:下腰下不去、柔软度不够、动作记不住,概括起来就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自己跳出来,那种视频中的味道走的七七八八。一边无奈,一遍又无法改变,想将动作改变的更加适合我们这种“半桶水”的人,可是却没有能力改编舞蹈动作的能力。当一群“半桶水”,可能有些还没有“半桶水”排舞时,想的动作无法达到效果。

推荐第6篇:芭蕾吉赛尔舞蹈观后感

芭蕾吉赛尔舞蹈观后感

外国语学院111班王瑾钰1150401120舞剧取材于德国诗人海涅的《论德意志》中关于神秘的维丽丝女鬼的传说。舞剧分两幕、第一幕在欢庆葡萄丰收的节日里,天真的姑娘吉赛尔与乔装成农民的公爵阿尔伯特一见钟情,而拒绝了守林人希拉里昂的求爱。外出狩猎的亲王和女儿来此休憩,吉赛尔母女殷勤招待,贵族公主赠与项链相报。守林人揭开阿尔伯特的身分。吉赛尔闻知公爵早已与巴蒂尔定亲,犹如霹雳轰顶。她失去理智而狂舞,一剑刺进了自己的胸膛,阿尔伯特恶梦初醒,竭力表白,吉赛尔表示宽恕后瞑目长逝。

第二幕夜色朦胧,白影掠过舞台,鬼王米尔达与众女鬼毫无生气地舞蹈,引出吉赛尔的幽灵。当守林人悲伤不已地来到吉赛尔墓前悼念时。众女鬼排成一列斜线,堵住守林人的去路,无情地将他推入湖中,当吉赛尔看到被幽灵们团团围住的阿尔伯特,忙指点他站到十字架下。鬼王见魔法失灵,恼怒地命吉赛尔与他无休止地舞蹈,阿尔伯特最终心力交瘁晕倒在地。黎明,女鬼和吉赛尔被召回坟墓,幸免一死的阿尔伯特永远失去了纯洁可爱的少女———吉赛尔。 自古以来人类在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之间总是不断地追求自己美好的理想,即使以生死作为代价。《吉赛尔》是一部具有传奇性的,又有世俗性的爱情悲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浪漫主义的两个侧面,即光明与黑暗、生存与死亡,看到那率直善良、忠于爱情的少女———吉赛尔。她有其性格刚烈的一面,同时也有柔情的一面,但作为封建门第观念的牺牲品注定了她的悲剧结

局。编导在编舞中,以优美流畅的动作语言和富有雕塑感的造型,增强了爱情悲剧的感染力全剧共两幕,第一幕较多用哑剧手法交代情节,以情绪舞烘托气氛;第二幕则意境飘渺。展现神秘而空灵的阴间。第一幕重叙事,富有动势;第二幕重抒情,凝重沉静。二幕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人物的悲剧性命运。

舞剧的音乐十分出色,标志着芭蕾舞音乐发展的新阶段。阿尔道夫 亚当为了在剧中体现浪漫主义意境,首次尝试使用了主旋律贯穿手法,如第一幕男女主人相恋的主调在吉赛尔发疯时的回忆中再现,这种音乐上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为后来舞剧音乐的创作树立了典范。其次,舞剧音乐还打破了“单旋律加伴奏”的传统,首次使用了赋格。主副旋律对模仿的作曲技巧,它包含着旋律美和戏剧性。使整个作品格调一新。作曲家亚当,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作曲专业,他一生中写有20多部舞剧,著名的舞剧有《海盗》和《吉赛尔》。《吉赛尔》舞剧音乐的浪漫主义色彩,受到了柴科夫斯基的欣赏和赞扬。

另外,《吉赛尔》编导技术取得重大成就,即把群舞改造为统一的抒情整体。后来,这一创造被史学家称之为“舞剧舞蹈交响化的原则”。

《吉赛尔》被公认为浪漫主义舞剧的成熟之作,有“芭蕾之冠”的美誉。

推荐第7篇: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

《中国妈妈》舞蹈鉴赏 《中国妈妈》是一部史诗,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这是一个阐述爱的舞蹈,这种至高无上的爱称之为大爱,它摒弃了仇恨,抹平了悲伤,跨越了国界。 在这个舞蹈里,无论是在动作上,表情上,还是情感表现上,都完美的用脸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细腻的塑造了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成功的的反映描绘出了中**亲最伟大、最本真、最淳朴的胸怀,和对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珍视

《中国妈妈》

,讲述的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中**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全舞围绕着主题“母爱”发展开来。在情感上运用不夸张造作而又具有真实感的表情,动作完整的表现出了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变化。憎恨、接纳、养育、送行四个环节紧紧相连。憎恨时的家恨悲痛,接纳时的拒绝挣扎,养育时的真情奉送,送行时的恋恋不舍。脸上诚恳而又丰富的表情,细腻而极具表现力的动作完美的演绎了这段过程,把“母爱”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段跨国的母爱, 一位善良的中国妈妈抚养令人发指的日本鬼子的遗孤,显彰出了女性的伟大胸怀。爱能超越国界、超越阶级,母性的包容强烈的震撼每个人心灵。

一,憎恨

一群衣着简朴的中国妈妈弓着腰,在激昂的音乐声中,迈着沉重而整齐的步伐,向所指的同一个方向迸发尖锐的控诉和撕心裂肺的呐喊,控诉日军滔天罪行令人发指,这样的血海深仇无法宽恕,不能原谅,不共戴天!那弯曲的背,绝望的眼神,舞蹈深刻表现出中国妈妈遭受的苦难,失去亲人的痛苦。 二,接纳

音乐嘎然而止,人群中出现一个穿日本和服的小女孩,她蜷缩着身体蹲在地上,怯懦而可怜!然而,她是侵华日军的孩子,她的和服上还沾着中国人的血,一方面是对敌国的国恨家仇,另一方面,看着幼小可怜的孩子,本性善良的中国妈妈感到不忍与同情,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对于饱受家园洗劫、亲人被杀戮的中国(河蟹)母亲来说,能向仇人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这些孩子超越仇恨的亲情和关爱,已经超出了常人范畴,实在很难做到!但最终,无私的母爱使中国妈妈接纳了这个日本孤儿,演员围成圆后再散开,瞬间她的和服换成了中国小女孩的衣服。 中**亲是善良与母爱的代表,这样的母爱称之为大爱,是跨越国界、化解仇恨的旷世情怀!

三,养育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当养育遗孤孩子时,中国妈妈表现出的那种真情流露及无私奉献,让所有人都能感到中国女性的伟大精神。在寒冷的冬天,母亲们插秧、割草,在田间辛勤劳作,同时也忘不了对自己“女儿”嘘寒问暖。妈妈将孩子的手捂在怀中取暖,而自己却被冻得瑟瑟发抖时,一个中国妈妈对孩子的疼爱不言而喻,无关国界,这是真正的 “大爱。此时,当年的异国小儿郎已经成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姑娘了,她的活泼与懂事,让中国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简单的播种收割动作,让人联想到妈妈辛勤劳作,抚养这个本不属于自己 的孩子,憎恨与母爱的矛盾碰撞,母性的伟大瞬间体现。尤其是那几句歌词“老玉米,金黄黄,养活了异国的小儿郎。我捧着玉米回头望,地里站着的是我娘……”“女儿”一把抱住正在地里劳作的母亲,由于常年劳作含辛茹苦的养育,母亲的手磨出了层层老茧,“ 女儿”把妈妈的手紧紧贴在自己脸上,对母亲的心疼和体贴溢于言表,接着,“女儿”弯下腰,模仿母亲的动作开始为母亲分担劳苦,以求回报深沉的母爱。这一刻观者饱蘸泪水,妈妈也欣慰地潸然泪下:懂得感恩,知恩图报,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接着,家喻户晓的东北民歌《摇篮曲》的旋律响起,旋律如泣如诉,悠扬感伤,轻柔的音乐让人回想起童年的往事,还有妈妈温暖的怀抱。 四,送行 然而,当年的小儿郎已经长大,可以帮妈妈干活了,可是中国妈妈却并没有就这样让孩子留下,白发苍苍的妈妈弯着背,一步一步蹒跚着步子拿出了当年的和服,告诉她当年的身世。女儿终将离去,离开这片养育她的厚实而深情的土壤,回到那个生下她却未能抚养她的陌生的国度。当她狠着心将女儿推出自己的怀抱时,她不舍,她心痛,那是她养了十几年的孩子啊,是她的儿啊。谁能体会她的心疼与无奈,在送行时,突然,女孩一个转身,回奔到妈妈身边,紧紧抱住妈妈双腿不忍离去,此刻别离让所有妈妈怆然泪下。母亲、孩子的恋恋不舍 ,让人为之动容。漫天大雪中,亲手抚养日本鬼子遗孤的善良的中国妈妈依然在痴痴地守 望,守望那个曾喊过“地里站着的是我娘”的女儿。母亲长久凝望的身影,让我体会到了中国妈妈的博大胸怀。

推荐第8篇:某春晚舞蹈观后感

XX春晚舞蹈观后感

XX春晚舞蹈《清风》中演员的表演与淡雅的荷花相映成趣,在静穆、悠远中创造出天人合一的意境。对于XX春晚的舞蹈表演你有何观后感呢?请阅读以下文章,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

XX春晚舞蹈观后感

共书民族情:文化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现代时尚、科技的融合,成为本届春晚的一大亮点。经过流行音乐元素的重新包装,具有浓郁少数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彝族歌舞《吉祥吉祥》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石屏县花腰歌舞与流行音乐进行创意混搭。

“跳乐”舞是花腰彝民间在庆祝丰收、婚庆等喜庆场合跳的传统舞蹈,保留了汉代以来的原始踏歌遗风。而云南南涧彝族“跳菜”的加入则增添了几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粗犷与豪迈。舞台上表演“跳菜”的都是非职业演员,大家谁都没想到有朝一日能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为观众表演原汁原味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跳菜”。彝族“跳菜”表演者阿本枝表示,在不参加表演的时候,就是在家劳动,种苞米、插秧、做农活。阿本枝说,遗憾的是,他们带来的“跳菜”只能在舞台上展示一小部分,其实民间还有好多“跳菜绝活”。

来自美国亚特兰大晨星舞蹈学校的女孩们,带着由扇子与芭蕾结合而成的舞蹈《茉莉花》,重新回到这个她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乡。这次,她们没有隔着大洋看春晚,而是在春晚舞台美丽绽放。由中国传统扇子舞和西洋芭蕾完美结合的节目,让观众赏心悦目。而这个主要由美籍华人组成的表演团队带来的精彩表演,更体现了海外华人和他们的后代对于故乡的深情。

此外,语言类节目小品《快递小乔》《放心吧》《是谁呢》等语言新颖幽默,把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尤其受到年轻观众的喜欢。

XX春晚舞蹈观后感

春晚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求表达方式创新的过程。XX年央视春晚更加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理念的结合,也更加积极地探索如何运用视听手段强化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开场歌舞《美丽中国年》、儿童歌舞《金鸡报晓》的内容取材于传统文化,但节奏和韵律富有现代感,对年轻观众极具吸引力。舞蹈《清风》中演员的表演与淡雅的荷花相映成趣,在静穆、悠远中创造出天人合一的意境。此外,自由的舞台空间、绚丽的360度LED屏都进一步放大了节目的中国符号,使人与环境浑然一体,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民族文化血脉的流动。

不过,XX年央视春晚最突出的亮点,还要说是大型实景演出与晚会现场的完美结合。东西南北四个分会场的巧妙设置,极大地拓展了晚会的空间和传播力。上海的“光舞台”、四川凉山的“火舞台”、广西桂林的“水舞台”、黑龙江哈尔滨的“冰舞台”,在构筑地域文化景观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新奇的视听体验。上海分会场的歌舞《梦想之城》流光溢彩,四川凉山分会场的舞蹈《火舞欢腾》矫若游龙,广西桂林分会场的歌舞《歌从漓江来》如梦似幻,哈尔滨分会场的舞蹈《冰雪梦飞扬》气韵灵动。它们共同以富有时代感的形式,呈现出当代中国人蓬勃的生命状态。

与往年相比,XX年央视春晚更尊重观众的意愿与期待,更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更注重节目的品位与格调,在这个意义上,它所体现出来的,不仅是一种艺术理想,而且是一种鲜明的文化主张。

XX春晚舞蹈观后感

万家灯火除夕夜,欢欢喜喜看春晚。这些年,春晚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它和年夜饭、吃饺子、放鞭炮一样,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新民俗了。春晚能伴随着我们走过了这么多年,这也反映出了春晚还真是我们除夕之夜不可缺少的一道文化大餐。

今年的春晚,从整体上看较往年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是它的舞台包装华丽,变幻莫测的立体效果加上led大屏幕,使每个节目都能与舞台背景融为一体,突出了演员们的表演效果。节目方面推陈出新、经典怀旧,将民间的风俗人情融入到了晚会之中,唤醒了观众的欣赏情趣。

晚上八点,羊年春晚在第一个节目《欢歌贺新春》中正式拉开帷幕。这个节目由六位主持人和多位明星表演。今年春晚有悠扬动听的歌曲,有婀娜多姿的舞蹈,有神秘莫测的魔术,还有轻松搞笑的小品。

王力宏的《十二生肖》把全场带进了高潮。王力宏身着红色衣服,边唱边跳,全场都跟着high了起来。宋祖英与席琳迪翁合唱《茉莉花》,《茉莉花》是一首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一带,而席琳迪翁却准确地用中文唱出来,可见她花了多大的功夫!

著名相声演员曹云金和刘云天带来的《这事儿不赖我》又一次把全场带进高潮,相比之下,在央视龙年春晚上尚显有些紧张和放不开的曹云天、刘云天,在羊年春晚中带来的相声《这事儿不赖我》反响不错。和往年一样,XX年羊年春晚相声域名同样惹人关注。相声中频繁出现的“这事儿不赖我”,极有可能成为新的流行语。

小品《你摊上事儿了》与《今天的幸福2》笑爆全场,孙涛和秦海璐,一个保安一个王总,因为牌子的事儿发生争吵。《今天的幸福2》由沈腾、马丽等四人表演,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些小矛盾却又不沟通而导致情况恶化。

刘谦和李云迪合作表演魔术《魔琴》,这个节目成为春晚的最大看点。首先,刘谦把一个杯子放到了红酒瓶里,全场无人不感到吃惊,接着,刘谦又用扑克牌变起了魔术,最后,大变活人,在台上弹琴的李云迪瞬间到了观众席上,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其实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核心就在于“联欢”,节目异彩纷呈,没有大的漏洞,让观众感到轻松自然就好。这两天看了其它各大卫视的几台春晚,感觉非常精彩,节目形式新颖,各具特色。假如我们明年的央视春晚,多从各省台挑选出一些优秀的节目登台表演,相信百姓们一定会更加喜欢。 XX春晚舞蹈观后感

XX年央视的春晚,在反腐倡廉、勤俭治国的大背景下,形式朴素,没有以前光怪陆离的气氛,没有以前骄奢淫逸的情景,紧扣忠孝节义廉耻礼智信的内涵,朴实土气,努力满足各种层次人群的玩乐与浅谈的主题,很有特色,我耐心地看了四个小时,只对西安、广州、泉州、呼伦贝尔蒙古包等的节目觉得有新意,广州524个机器人的舞蹈举世罕闻,西安的美女歌者长眉毛、长脸蛋、高鼻梁,很有汉唐气韵,蒙古包里的淳朴真情,除此之外,只领略到李谷一《难忘今宵》的优美旋律与温情。

不知道总导演是怎样思想的人,节目好像以四平八稳为标准,只追求政治思想的绝对“正确”,放弃艺术追求,内容与形式都太平庸,简直就像街头演出的水平。除了一群又一群美女与劲男,没有什么画面值得称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大腕冯巩不知他在说什么,巨擘潘长江好像只是快递乐,很多艺术家荒废了青春与才能。再就是搬用一些家庭的生活细节逗乐,“老公”“老公”喋喋不休。有那么“老”吗?有那么“公”吗?真是无耻与低俗得很。

整场节目像是对一年来大事要事的回顾总结。这一年的大事我们都知道了,很多小事也经历了,春晚上有值得这么详尽地总结自夸?要总结回顾,找篇新华社年终专稿拜读就行,要这么耗四五个小时作甚?但又没有对天津大爆炸这样大事件教训的反映,也没有对房地产市场笑声,也没有荒腔走板股市的滑稽行径。我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爱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喜欢艺术的卓越精深,我们也不缺少杰出的艺术家与精湛的艺术品,有关部门的官员为什么不去鼓励创新与追求精品,推介一些好节目让民众激动、欢乐、感奋?为什么还要拿如此平庸的节目愚乐愚民?

西周时代就有乐官深入民间采风,很多优秀作品都在民间产生。可是这台节目只有雅颂,没有国风,这样的节目怎能吸引人?就在《难忘今宵》的曲调还在回响时分,有朋友在群里发出“XX春晚实在是脑残晚会”的批评,一语中的,十分中肯。

推荐第9篇:舞蹈形体课观后感

舞蹈形体(观后感)

《奥涅金》、《吉赛尔》、《大红灯笼高高挂》、《天鹅湖》四部歌舞剧都是以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主人公们不同的爱情故事。

《奥涅金》中的男主人公奥涅金是一个性格很复杂的人。奥涅金来到乡村散心的时候,情窦初开的达吉亚娜爱上了奥涅金,彻夜难眠地给他写情书。之后达吉亚娜把情书给了奥涅金,奥涅金看后当着达吉亚娜的面撕毁了情书,拒绝了她。达吉亚娜悲痛欲绝。与此同时,达吉亚娜的妹妹奥尔加与她的恋人连斯基已经订婚。但是在一场舞会上,奥涅金却追求奥尔加,使得连斯基和他决斗,最终连斯基死亡。多年后,奥涅金看到已经是贵妇的达吉亚娜,想要追求她,却被拒绝。奥涅金对他人的东西总是觊觎,却不懂得珍惜自己已经得到的。达吉亚娜很爱他,却被他无情的拒绝。他想要夺取他朋友连斯基的妻子,最终导致朋友的死亡。达吉亚娜已经成为别人的妻子时,他又想要追求她。他的人格是很扭曲,很不正常的。达吉亚娜单纯,善良。当她爱上一个人后会毫不掩饰的表露自己的爱意,令人敬佩。

《吉赛尔》同样也是一个爱情悲剧,但是不同的是他揭露了是上层贵族的欺骗、自私。少女吉赛尔爱上了化妆为农民的阿尔贝特。就在他发誓他爱她之后。阿尔贝特的未婚妻,一位公主出现了。而吉赛尔却因为无法忍受爱人的欺骗而死。吉赛尔很单纯,视爱情为一切,甚至为他可以不惜死去。但是对于我们,要理性对待爱情。不能因为失恋了就放弃一切。阿尔贝特欺骗了吉赛尔,即使是爱她,他的爱也是很狭隘,很自私的,他甚至只是喜欢吉赛尔的美貌、单纯而已。因为他自私到不远放弃自己的身份,地位和金钱。当然,还有他的身份高贵的未婚妻。《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是一个爱情悲剧。女大学生颂莲被迫嫁给了陈家做三姨太。歌舞剧的情节比电视剧要少很多年,情节包括青梅竹马、被迫出嫁、洞房花烛夜、堂会偷情、麻将偷情、二姨太告密、二姨太点灯、棒打鸳鸯 。 在这个家里,颂莲逐渐从一个单纯的少女转变成一个工于心计的女人。这部舞剧重点在于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展示了人们在争权夺利中的人性蜕变,很震撼人心。相比较于其他的宫斗剧,这部歌舞剧显得更有深度。

《天鹅湖》是这四部中结局比较欢乐的一部了。这是一部情节曲折的爱情故事。因为魔法而变成了白天鹅的公主奥杰塔与王子相爱。但是在舞会上王子却被长相与白天鹅相同的黑天鹅所欺骗。最后王子发现并找到白天鹅,破除了魔法并与她在一起。这部舞剧向我们展示了坚贞的爱情可以战胜一切。宣扬了爱情的伟大,提倡人们追求至死不渝的爱情。

推荐第10篇:舞蹈鉴赏天鹅之死观后感

浅谈俄罗斯《天鹅之死》观后感 作 为一门浪漫、神秘、高贵的艺术,芭蕾被赋予了太多的情感,也被寄托了太多的幻想。意大利给了她生命,法国给了她浪漫而俄罗斯却给了她灵魂。作为从西欧传来 的高贵的舞蹈艺术,芭蕾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在俄罗斯而受到限制。相反的,这些东正教的信徒们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把芭蕾的技术发展到了巅峰,甚至 还融入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使古典芭蕾具有了特殊的“俄罗斯范”。

相比较之下,俄罗斯芭蕾带给我的第一印象即超高的技巧性。也许这与俄罗斯“三夫三娃”自身极高超的舞蹈技巧功底有关,但我却认为俄罗斯本民族擅于炫技的民间舞蹈特点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芭蕾在俄国的发展。记得欧老 师曾在俄罗斯舞蹈的第一节课上给我们放过俄罗斯民间舞的片段,那令人眼花缭乱的脚部和腿部动作,演员们横叉着跳向空中时强大的爆发力和很多源于民间舞蹈的 脚尖动作让我看的瞠目结舌,不仅仅因为他们民间舞蹈的技巧之高超更因为我察觉到冥冥之中俄国的民间舞与芭蕾好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许我的猜测只是胡思乱 想,但我却想从中真正找到一些他们之间的联系。

正如上面一幅图中所表现的那样,俄罗斯民族貌似天生就具有着超强的弹跳力和舞台爆发力,而这恰恰正是芭蕾舞者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其次,我发现俄罗斯民间舞的 脚部和腿部动作很多,但令人惊奇的是舞者对舞步掌握的熟悉程度使得复杂的脚下动作显得丝毫不乱。说实话,我个人觉得单就腿部和脚部的相互交错缠绕的动作来 说,民间舞比芭蕾要更具可看性,但芭蕾的看点在于直立起的脚背和其带来的轻盈温柔的感觉。从整体来说,芭蕾的观赏性要更大一些,《天鹅之死》中天鹅的脚部 交错动作虽然没有俄国民间舞中那么多的炫技但也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别样的体验与审美。而我同时认为,民间舞蹈表现一个民族最舒服的身体姿态和最具代表性的生 活动作,而俄国民间舞中之所以有复杂多样的腿部和脚部动作的原因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俄罗斯民族能歌善舞的本质和俄罗斯人天生所具有的对肢体超强的控制能 力。除此之外更令我惊奇的是俄罗斯民间舞中竟然有很多脚尖直立的动作,虽然没有芭蕾舞鞋的帮助但很多演员还是可以短暂性的立起脚尖。这不禁使我联想到俄罗 斯芭蕾舞坛上出现“三夫三娃”,虽然芭蕾并不产生在俄国,但她却在这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也许俄罗斯人的身体内天生就流淌着芭蕾的血液,而事实上又 有谁会在乎这些呢。

俄 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辽阔的疆域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俄罗斯尴尬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心态造就了俄罗斯艺术家们独特的创作方式和艺术视角。一直以来,俄 罗斯作为一个世界超级大国,无论在科技、军事、体育还是在艺术方面,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他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不仅影响着生长在那片黑土 地上的俄罗斯人,同时也对世界其他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单从俄罗斯大家们的绘画作品中就可以窥探出该民族的民族心理。俄罗斯的油画、雕塑作品,风格各异而 且色彩浓郁,不仅展现了俄罗斯的风土人情也体现了俄罗斯可贵的民族精神和现实主义的风格。不仅是美术作品,从它的音乐作品中也可以体会出俄罗斯艺术家崇尚自然、真实、完美,忠于现实主义精神的崇高态度。同样的,从俄罗斯的三大芭蕾舞剧 《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中也能使人们感受到俄罗斯民族爱幻想、好想象,同时又善感、同情、顺从,倔强、忍耐的民族性格。我觉得,俄罗斯是一 个既感性又理性,常徘徊于两个极端中的痛苦而热情的民族。所以,深沉的俄罗斯人们才能把芭蕾表演的淋漓尽致,把舞蹈情感阐释的如此细腻到位。

最后一点对于俄罗斯芭蕾舞的看法来源于宗教信仰。也是受到了刘建老 师讲的“宗教与舞蹈”这门课的启发。俄罗斯民族所信奉的东正教属于西方基督教系统的一个分支,而芭蕾之所以拥有挺拔向上的高贵体姿与其最初产生时带有的教 义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芭蕾中的所有造型都是模仿“十字架”造型设置的,舞者将身体向上投射的体态也源自对天上神灵们的虔诚信奉。

据 说,俄罗斯的十字架都画得比其他地区的大,所以俄罗斯芭蕾舞姿态中演员动作的幅度也比较大。为了表示对信仰的虔诚,莫斯科国家模范古典芭蕾舞剧院还特地在 纪念《天鹅湖》上演一百周年之际在第三幕中竖起了一幅两人高的金碧辉煌的圣母玛利亚神像,这一小小的细节充分体现出了他们信仰的所在。

虽 然自己逐渐可以从舞蹈作品和一个国家性格中渐渐发现和总结出一些东西。但是我的很多猜测和发现还是很肤浅的也会有很多理解错误的地方。不过我很高兴我已经 能体会舞蹈带给我的快乐,甚至开始思考一些与舞蹈产生和发展有关的有趣问题。但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始终迷惑不解,那就是俄罗斯民间舞中有大批的地面动作与芭 蕾的发展和其对宗教的信仰相悖。我发现俄罗斯民间舞很多的动作都是向下压着做的,甚至还有很多屈膝的舞蹈动作。这种体态实际上是与芭蕾挺拔的姿态相反的, 而且一般来说有土地崇拜情节的民族舞蹈才会有大量的地面动作,而这又是与东正教中向上的方向相反。也许是我还太过浅薄,也许是我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厚,也 许是我的理解有误。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解开这些自己不能理解的谜团。

2010-3-8 by 曾栋华(法学)

第11篇:《海之歌》舞蹈专场观后感

《海之歌》舞蹈专场观后感

作为一名刚刚进校的学生,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校庆55周年暨舞蹈团庆10周年《海之歌》舞蹈专场的演出。这次演出是由上海师范大学舞蹈团的成员担任。上海师范大学舞蹈团成立于1998年,自创团以来,秉承“弘扬中华民族舞蹈文化,力求以大学生的视角,创作反映当代青年生活和情感的,富有时代气息和校园特色的作品”的宗旨,在此次舞蹈专场中,有许多节目均为原创,且如《门》,《青春礼赞》等节目极富有当代气息,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具有较强的感染性。

在这次演出中,我有幸能够参加并上台演出,尽管参加的剧目并不多。在为期两个月的排练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上海师范大学舞蹈团的严谨作风。也许相较于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我们学校的舞蹈团稍逊一筹,但是全团师生对于艺术的完美追求,对于舞蹈的精益求精丝毫不差于那些专业的院校。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老师们都是一遍遍不厌其烦的重复强调,演员们也是不断的要求自己,努力去做到最完美的一面。或许我们的条件不好,有些动作无法做到极致,但是我们相信熟能生巧,相信百炼成钢,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别人做一遍,我们就做十遍,二十遍。有时排练时受了伤,演员们依旧坚持着,没有人叫苦叫累,有的只是默默地忍受,心中念着脑海中想着的都是剧目的事。知道老师说休息的时候,才会在角落黯然失神,但是,当音乐再次响起时,抬起的脸都是微笑着的,睁开的眼都是坚强的。有时因为排练晚归,没有洗澡水,大家只能凑合着洗冷水。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的,为了这个专场,所有人都全力以赴,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身体上。我想这就是上海师范大学的舞蹈团精神吧,如此坚韧,如此执着,为了艺术的坚持不顾一切的忘我精神。

作为一名演员,我没有多少机会能够在台下观看演出,但是每次演出完台下的热烈掌声就是最好的证明。观众的眼睛是挑剔的,但是他们依然毫不吝啬的献出了真挚的掌声。他们在台下看到的是我们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却不知为了这短暂的光鲜,舞蹈团所有的师生做出了多少的努力,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和时间。由于这次的节目基本上都是原创,所以老师们也就特别辛苦。以往的排练都只是讲动作要求,讲队列整齐,讲舞蹈感觉,但是这次,老师们不但要排练还要进行创作。修路容易造路难,创作的灵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要抓住这一闪而过的灵

感并加以创作,整合,岂非易事?但是老师们做到了。他们的用心编排加上演员们的努力终于收获了演出的成功,观众的掌声。

在这次的所有节目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现代舞《1937》和四人舞《丑小鸭》。《1937》的创作背景是南京大屠杀,但是作品并没有展现南京大屠杀中的残忍和血腥,而是用现代人的眼光以崭新的视角诠释了对那个年代的追忆,对生命的讴歌。正如编舞者苗老师所说的那样:“创作这个舞蹈并不是想让大家记住仇恨,激发反抗,而是想让我们现代人懂得不要忘却历史,不要让悲剧重蹈覆辙!”在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将当初的仇恨遗留至今,我们要做的是记住历史,记住屈辱,带着对生命的敬意去看待那场血腥,带着对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铁铮铮的现实奋发图强,励精求治。而四人舞《丑小鸭》则用滑稽芭蕾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丑小鸭”如何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最后成为“天鹅”的故事。也许我们很自卑,也许我们的条件没有别人那么好,但是我相信只要拥有了梦想和追逐梦想的心灵与信心,就算只是在水面上轻轻的划过,也会绽放出天鹅般美丽的背影。这个舞蹈之所以能够引起我的共鸣,也许原因就是这个吧!只要有梦,有信心,有追逐的执着,有奋斗的激情,那么即便是其貌不扬的丑小鸭也定能蜕变为高贵的天鹅。其他舞蹈也有震撼人心的地方,每一个原创的剧目都倾注了编导老师的心血和演员的汗水。

终于,《海之歌》舞蹈专场完美地落下了帷幕,帷幕的背后有对排练辛酸的泪水,也有对演出成功的喜悦。在这次的排练演出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对于艺术的诠释:或坚韧,或严谨,或执着,等等。然而最后所有的一切都围绕在了爱这个字上。因为爱舞蹈,所以就算有再多的艰辛也视如甘饴,因为爱舞蹈,所以能激发出无尽的热情,因为爱舞蹈,所以《海之歌》舞蹈专场才能如此顺利。上海师范大学舞蹈团带给我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触,我衷心的希望,她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意气风发,充满活力,带给观众更多的惊喜,成为申城中一支亮丽的舞蹈生力军。

第12篇:中央电视台电视舞蹈大赛观后感

中央电视台电视舞蹈大赛观后感

本学期我选修了舞蹈鉴赏这门课,以前对舞蹈的很多概念都十分模糊,这门课程让我对舞蹈的分类以及动作等等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新的定义。

老师在课上播出了第六届中央电视台第六届电视舞蹈大赛,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街舞部分。 决赛的十支队伍给我们奉献了一场激情燃烧的赛事,各种高难度技巧的表演引爆了全场,观众尖叫不断。其中来自上海的《YU & SPARKLE》获得了作品奖金奖。

《YU & SPARKLE》是由两个十分有默契的男舞者组成的组合,他们以熟稔的舞蹈技巧和刚柔并济的动作完成了各项任务,赢来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其中的舞者韩宇让我印象极其深刻,他也以精妙绝伦的技艺不负众望获得了演员奖冠军。

于是,我深入的了解了街舞。街舞分两大类:Hip-Hop和Breaking。

Breaking是技巧型街舞,要求舞者具有较高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属于技巧性较高的体育舞蹈,所以最先为国内青少年所喜爱。跳这种类型舞蹈的青少年叫做B-Boy/B-Girl。

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Hip-Hop之父\"的DJ Kool Herc创造了B-Boy的概念,也就是Breaking Boy。每年,全世界的许多国家都有一些为B-Boy们举办的比赛,较有名的是每年一度的BOTY(B-Boy of The Year)和在英国举办的B-BoyChampion,超过10个国家的百名参赛选手会参加这样的盛事。比赛的优胜者很快就会声名远播,成为青少年的明星。

Hip-Hop是舞蹈型街舞,有Poping、Locking、Electric、Turbo、House等多种风格。它们都不如Breaking那样需要较高的技巧,但更要求舞者的动作协调性和舞感,以及肢体灵活性和控制力。好的Hip-Hop舞者同样需要艰苦的练习。由于Hip-Hop Dance不如Breaking那样技巧性强,也缺乏竞赛性,以前没有受到街舞爱好者足够的重视,现在随着舞蹈观念的增强,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变,甚至B-Boy也开始练习并出现了许多全能型的街舞好手。

在比赛中,可以看到的是表演者对于各种情绪的充分表达,不得不感叹舞蹈表情对于一场舞蹈表演的巨大魅力。

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载自己的学习生涯时说:“有时全天在野生动物园,记录或观察动物的动作或姿态。我观察狗熊和猴子,鹰隼和仙鹤,往往一看就是一天。”吴晓邦的这些话,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舞蹈艺术家们学习生涯的共同记载。同时还应看到,舞蹈艺术家们并不止于对动物形态的模拟,他们更重视动物心理和情绪的观察和模拟。因为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形体模拟并不是目的,只有牢牢把握了一定心理基础上各种不同动物各自的动作特征,相应地用人的思想感情去支配这些动作,才能提炼出丰富的舞蹈语言,从而为自己创造舞蹈形象服务。反过来说,演员在表演时也只有在对动物的心理认识十分深刻,对所扮演角色的思想感情内心体验十分丰富,二者互相吻合时,才能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

同时,可以深刻感受到的是不管做任何的事情,包括这场舞蹈比赛,对于做事的本人,像是舞蹈者或者舞台工作人员都是一个极大的心理挑战,只有做好足够的准备,例如,舞蹈者平时多练习,常去去人多的地方表现,同时将心理放平衡,学会适当的心理暗示,到现场才能将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

以上就是我对舞蹈大赛视频的一些观后感。本人对于艺术一直有着很深的喜爱,本学期很荣幸能选到这门舞蹈鉴赏的课程,让我可以在十分愉悦的状态下更深入的拓展自己的兴趣,也很感谢老师对于这门课的认真教导。

第13篇:舞蹈鉴赏公选课观后感

舞蹈鉴赏观后感

因为从小没有接触过舞蹈训练,在心里从某种程度上一直觉得舞蹈是一种需要具有一定艺术修养才可以欣赏的艺术形式,但是自从上完你的课之后发现原来舞蹈它就是一切肢体的律动,它是那么的平常却也那么的震撼人心。

课上老师播放了许多视频内容在《跟着阳光跳舞》的电视剧里面,看到了舞蹈的艰辛,在金钱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东西在生活和生存的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脆弱,在追求理想和生活的博弈间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命题,每个人的不同选择方式,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在电视剧中有的为了跳舞而跳舞,有的为了生活而选择跳舞,不论哪种选择都没有对错。但是在他们为了进去舞蹈团而奋斗努力的同时释放出来的清楚的激情与光和热无疑是让人所震撼和感动的,在躯体的旋转和跳转之间,展现出了生命的力量与魅力。舞蹈与歌唱同为常见的艺术形式,舞蹈通过肢体与音乐的碰撞,使情感更为直接的以视觉形式直接冲击观赏者的内心,也更加强烈的释放出内心情感和舞蹈的内涵。在《舞动天地》的电影中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了那些非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学生,“每个人都会跳舞,你每

天都在跳舞”记得老师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说到,这也许就是舞蹈的魅力所在,不论高雅还是下里巴人总有人从中获取快乐和意义。

在《舞林大会》中作为一个选秀类型的节目夸大与虚假或许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节目中的选手仍能让人感受到生命奋力向上的能量,至今记得那个手臂在训练中脱臼仍继续在舞台上一再表示要继续跳舞的决心,或许是对于机会的渴望与执着,或者是其他,但是那些在困顿中坚持的决心是无疑的,场上的每个选手都是经过超过五年以上舞蹈训练,他们中许多人在生活中都不是那么耀眼,甚至很卑微,但是舞台上是耀眼的。金星说“能吃的了跳舞苦的人,什么都能吃”,虽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它说明了一件事情,没有什么事是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获得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让我想起了韩国那些练习生,每个明星成名前基本上都是练习生,我们只看到每年不断产生的大量韩国团体,但是他们都是坚持下来的人,全封闭式训练,集体宿舍艰苦的生活条件,大量辛苦的训练,这一切还不一定会有结果,每年总有新人,表现不好永远不会被推出去成名,即使成名后一切包括整容都有经济公司决定,那里面的老师说“最不缺的是天才,到坚持下来的都是最能吃苦的人” ,我想这也是舞林大会对我的启发。虽然我接下来的生命中仍然不会跳舞,但是舞蹈鉴赏课上让我对于舞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舞蹈不仅仅是光鲜,光鲜背后有的更多是汗水

和泪水。人生中我需要的不仅仅是努力,更要有处于阴影中努力的激情,生命所要做的就是向上,奋发出一切的力量向上,不记成败,不论一切,深思熟虑那是中年以后的事,年轻所做的一切就是不顾一切的为生命的光芒而发光,释放出最灼热的激情。

第14篇:舞蹈鉴赏天鹅之死观后感

浅谈《天鹅之死》观后感

她不华丽,却光芒四射;她不喧哗,却震撼人心;她不浮夸,却能以一人之姿吸引全场的目光!芭蕾舞《天鹅之死》已经让人忘记了天鹅,看到的是生命最原本的意义。

芭蕾舞蹈家惟妙惟肖的表演,使得我们眼前顿时浮现这样的画面— —在宁静皎洁的月色下,一只白天鹅忧伤地抖动着翅膀,立起足尖缓缓移步出场,在湖面上徘徊。白天鹅身负重伤,将与世长辞,但她渴望重新振翅飞向天际。她轻轻地抖动翅膀,艰难地立起足尖,一次又一次地奋力尝试飞离湖面,却又一次又一次无力地垂下翅膀。生命在呼唤着她与死神拼搏,她终于奇迹般地展翅旋转飞翔起来了,生命的光辉重新闪现。但由于精疲力竭,白天鹅缓缓屈身倒地,渐渐合上双眼,一阵阵颤栗似闪电扫过她全身。最后,她在颤抖中竭尽全力抬起一只翅膀,遥遥指向天际,表现出她对生的渴望。随后,慢慢地闭上双眼死去。

白天鹅最终还是没能逃开死亡的结局,但在她将死之时,用她的每一个动作,用她求生的顽强意志,那么艰难的、用力地扇动着翅膀,一次,一次,再一次„„白天鹅是在用生命向观众诠释着她的孤勇!

整个舞蹈的流畅和震撼,让我不禁生出 “生命本富有魅力,无需华丽修饰”的感慨。一只受伤的白天鹅在身负重伤之下,依然存有对生命强烈的渴望,在与死神的搏斗中抽尽全力抖动翅膀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我。对生命的敬畏,关乎生和死之间的抉择,是我们人类一直所喜爱谈论的话题。在“生与死”这样颇具哲学意味的话题面前,通过舞蹈的张力去感受,我还是第一次。或许是舞蹈本身所带来的肢体语言的魅力而征服了我,天鹅展翅与死神搏斗的形象深深地烙入我的脑海之中,这大概便是我被舞者的表演而震撼的原因。

从芭蕾舞蹈家急促的碎步和疯狂摆动的手臂中,我们能深切的感受到天鹅的挣扎与渴望——对蓝天的渴求、对美的执着、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在看似无力中夹杂难以言说的力量!从垂头到奋力顶起足尖的转换,看似简单,却怎么都学不来。她充满表现力的双臂,正是印证了福金创作《天鹅之死》最初的缘由:舞蹈不单纯是悦目的艺术,而应该是通过眼睛进入到灵魂深处的艺术„„

舞蹈家以其细腻的表演与超凡的舞蹈天才,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死中求生的天鹅形象,表现了人类与命运、死亡进行搏斗的坚韧顽强精神,表现了人类对生的渴望。《天鹅之死》有着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仅用四肢是无法表现《天鹅之死》其深刻含意的,它需要整个身心。它不仅给人以视觉的享受,而且能够激励情感和丰富想象。

《天鹅之死》带给我们的,我想不仅仅是芭蕾舞的视觉美感享受,更重要的是我们由此而升腾至“思考对如何敬畏自身生命”的境界。这也是任何艺术所追求的境界,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带给人对生活及生命意义的升华思考。

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个生命都是可贵的,天鹅对于生的渴望如此强烈,那对于我们这些活着的人类呢?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珍惜我们的现在?遇到困难是否应该更勇敢地去面对,不放过每一次生存的机会?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生命是可贵的,活着便是一种幸福。天鹅死了,可是她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要有顽强的精神与苦难斗争到底!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生存的机会!

第15篇:中国妈妈舞蹈的观后感

中国妈妈舞蹈的观后感

题记——:悲壮的音乐、激进的步伐、一个个舞者在音乐中用自己的肢体演绎着这段故事——悲情的故事“母爱”,不分国界不分地域、母爱其实无处不在,无私无边、只源于妈妈那颗真爱的心!!!

站火:舞者们在悲愤的乐声中、用强有力的动作、铿锵有力的步伐诉说了一位位中**亲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那份坚强、那份韧性的心,在音乐和中国朴素的服装、灯光的配合下将我完全带入他们的情愫之中,把故事演绎的淋漓尽致。

巧遇:战火的烽烟刚刚逝去,在胜利中中**亲们巧遇了一位战后的异国遗孤,伴随着凄凉音乐妈妈们一起为看着她,女孩惊恐的环顾四周,似乎有很多说不出的害怕,颤抖的身体,眼眶中溢满了她惊慌的泪水。一位母亲想去安抚她,却被另一位母亲拉住,似乎哪位母亲在诉说着什么“是他们,是他们,是他们的父母让我们失去家园失去亲人,我们为何还要去关怀他们的子女!”于是妈妈们相继离去、可妈妈们心中却甚是难过不舍,有的回首、有的含泪、有的因心中所想无法表达而呜咽。。。“为什么上一辈的恩怨要牵扯到孩子、他们是无辜的、他们也失去了亲人,他们也是战争的牺牲品,也是需要同情与关爱的!”

接受:终于有一位母亲忍不住奔跑着来到女孩的身边,

那是什么驱动着那位母亲?随后一位位母亲相继来到女孩身边,伸出援助的双手,并将女孩簇拥到中间!

融入: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女孩换上了中国的服装,与母亲们在田野中一起过着中国式的生活,朴质平凡而其乐融融。女孩与母亲们,有撒娇,有拥抱、有嬉闹。。。

母爱:“老玉米、金黄黄,养活了异国的小儿郎,我捧着玉米回头望,地里站的是我'娘'!”随着一遍又一遍的民谣,将舞蹈引入高潮。母亲们还在地里干活,女孩在一边嬉闹,追逐,发现母亲在地里孤单劳累的背影,想起母亲为我暖手的情景,冲上前一把抱住了母亲,帮母亲搓着她那满是老茧的双手,心里默默地呐喊着“她是我娘”!舞蹈的动作的容情,民谣的动情,加上柔和的灯光,霎是催人泪下,让人不得不说母爱的伟大,母爱无疆!后面舞蹈演员用统一柔和的动作,将女孩和一位孤单站在一边的母亲突出,使母亲那孤单劳碌的背影显得是那么的憔悴,那么的深刻,将女孩与母亲相拥在一起的画面久久定格使我目光集聚在那相拥的一刻,另人容情与景感人至深,依此表现母女情深,母爱的无私,无限的给予不求任何的回报,仅仅萦绕舞蹈主题,“母爱不分国界不分地域,无私无边,无处不在!”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

割舍:女孩渐渐地长大,慢慢的开始帮着母亲一起下地干活。灰黄的等光中,母亲们慢慢聚拢到一起看着远处忙碌

的女孩,一个个互相搭着肩似乎在讨论着什么,女孩也好奇的跑了过来,只见一位母亲手捧着当初相遇时女孩穿着的和服,将女孩的身世告之,女孩手捧和服望向远方,不知所错,回首看向年迈的老母亲,眼泪止不住的落下,上前一把抱住了年迈的母亲,依依不舍,却还是要离去,母亲擦着泪水默默地看向远去的女孩,嘴里好似念叨着“孩子去吧,去回到你真正的家,找到你的生身父母吧!”

舞蹈中将音乐、灯光、队形和故事情节溶于一体,深刻形象的塑造了中国妈妈的伟大形象,将中国妈妈的母爱表现得那么的透彻,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德报怨热爱和平,将母爱发挥到极限表现到极致,让我深深体绘到什么叫“母爱无疆”!

第16篇:大型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观后感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观后感

我有幸观看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进入国家大剧院,一流的环境、良好的服务,使我对演出充满了期待。

大幕开启,在序曲《我的家园》中,展现了中华儿女艰辛劳动的身影,辛勤的耕作换来接天田垄。复兴之路分为五个章节的内容,用歌曲、舞蹈串联,描绘了从1840年到2009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屈辱、抗争、奋斗、发展的历史。明暗交替光影投射、大气磅礴的舞美和完美的音响效果, 把舞台与观众紧紧地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悲烈、壮丽的画面。

第一章《山河祭》起自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夜。第二章《热血赋》展示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三章《创业图》起自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迄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前夕,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第四章《大潮曲》起自公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改革开放进程。第五章《中华颂》以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为主题,表现了全国各民族普天同庆的场景。这五个章节生动的把这169年的历史串联起来,使我仿佛置身其中,许多幅演出的画面,许多句演出的对白,都深深的映在我的脑海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这句话深刻地印在了我的心中。正是因为对祖国的爱,对脚下土地的爱,才使得祖国被列强欺凌时,同胞们心情沉痛。南下部队战士喊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句话让我震撼,这是在新中国诞生的同时,向牺牲在炮火中的年轻战士喊出的,大家是要告诉这名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看着年轻战士的脸庞,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样的经典时刻还有很多,汶川地震,小女孩被救,展示了中国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困难;大漠深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从侧面展现了一代代科技人无私的奉献,执着的付出;56个民族舞蹈,呈现了民族大团结和睦幸福的景象。

看过表演,我感触颇深,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是共产党举起了明灯,照亮了中国的出路,指引中华儿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是共产党带领大家搞建设,使经济快速发展,让老百姓富起来;在洪水、地震等灾害面前,是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带领大家抗洪救灾。共产党领导中国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的奇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感觉到了更重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我们美好的事业,为此,我将不断向着新的目标破浪前进。

第17篇:《飞天》舞蹈观后感黄彤瑾

《飞天》舞蹈观后感

我观看了只有四分钟的飞天舞蹈,短短四分钟就让我赞叹不已。

首先是优雅的舞姿,如同线条一般有秩序的互相交错着,特别是鲜花绽放那个动作时,中间的舞者是花蕊,周围的舞者则是美丽的花瓣,那更是让我惊心动魄。

其次是优美的音乐,这音乐像是专门为飞天舞蹈而设计的,把舞蹈变得更生动,更有飞翔的感觉。

最后是相貌,舞者们个个如花似玉,如同仙女下凡。我敢肯定,这些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专业舞蹈演员,不然舞技怎么可能会这么好?长的怎么可能会这么漂亮?所以这些舞者们都是最优秀的舞蹈演员,最成了这支“飞天舞蹈队”!

《飞天》舞蹈的设计者一定花了不少时间,下了不少功夫,才设计出这支使我们赞不绝口的《飞天》!

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黄彤瑾

第18篇:第九届荷花杯舞蹈大赛观后感

第九届荷花杯舞蹈大赛观后感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

看了那么几场比赛,私下里觉得今年的大赛最突出的亮点是:群文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舞题材丰富、群舞技艺高超。

比如说中央民大选送的独舞的《金色的贝罗》无论从主题选择到表达方式都具有典型的中国审美理念。通过动作链接处理强化了“神”的圆润的韵律美,保留了民间舞的动作性质形态,在讲述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传统道理时,既教育了目前的一代人,又迎合了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从而使形式与主题达到了一个相对完美的融合。群舞《花儿与少年》(编导金晖、高军)主要运用了民间舞蹈地秧歌动作为素材,围绕塑造痴者形象进行发展变化。河北地秧歌特点之一就是以“丑”角为核心,用当地人的话来说“闹秧歌,不上丑,就同吃饭没肉一样不上口”。“丑”的动作特点是“应变快,招数多,浑身是戏最灵活,翻、转、钻、闪满场飞,逗得小姐无处躲”。从抓住河北地秧歌的灵活多变、气息松弛等动作性质特点看,运用于“书痴”狂草时,动态、韵律、性格等方面的搭配是合乎情理的。以上这两个独舞作品通过对古典舞、民间舞素材的发展运用,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也达到了独舞语言所需要的个性化目的。但由于编导各自的创作初衷不同,所以《金色的贝罗》基本保留了中国传统的风格,而《花儿与少年》在强化人物形象的同时弱化了民间舞蹈风格,两者在这里所表现的只是创作手法不同而已,却可成为今后在独舞创作中可借鉴的经验。

当前,在舞蹈创作空前繁荣兴旺的同时,也存在一个创作上的问题,即不同的舞种动作常因使用相同的编排手段,而出现成批量生产同类产品的状况。究其原因,在于舞蹈种类性质模糊,这是形成动作语言雷同现象的关键所在。既要保留丰富的中国传统舞蹈本质规律,又不被现有动作语言模式所束缚,运用现代编舞技法,创作出既符合主题思想又照顾观众审美情趣的具有独特性舞蹈语言的作品,是每一位编导的追求和理想。

张继钢曾提出过一个观点:“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局限中出现的。人人都在一定的框框中,问题是看谁有所发现。” 也许发现点什么比创作更朴素,更现实。但在受局限又司空见惯中去发现独特并非易事。独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编导田露)能在局限中发现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大好空间。编导将民族音乐、服饰、情感及带有典型特征的动作与人物形象做了一个很好的整合,从朴素的动作出发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将“旋转”这个在新疆民间舞蹈中常见的动作语汇,贯穿在紧紧围绕花的言说、花的开放、花的情愫展开,即“转”开之中。既展现了民族典型的动作语汇,保留了该民族舞蹈的审美特点,又介入了合情合理的情感交待,在限制中游刃有余地展示出编导的理想。编导动作思维的缜密和延续体现在将独舞的主题、人物、动作紧紧缠绕在一起,通过一个简单的旋转动作完成了表述功能,而未添加远离形象的技术、技巧及超出动作风格范围之外的动作罗列,凸现出“发现”属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据有个性的语言方式。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动作上注入了新的手段,这就是一种发现,一种超出了常规思维的创造发现,它既朴实又华丽,是一种高级的创作境界。

将古典舞、民间舞蹈动作中的典型动作形态提取、运用在作品当中,是一条发展中国舞蹈的可行之路。但在操作过程中切记必须关注民族习俗及动作形成的文化背景,不可把民间舞蹈动作当成没有生命的机器零件随意安装、拆组而丧失其民族性格。当我们面对现代舞的强烈撞击,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只有自身强硬起来,把个性鲜明起来,才不会被击垮和吞没。个性化的独特语言叙述应是独舞的本质。只有把所表达情感态度的“味儿”和“劲儿拿捏得准确、独到,方能显现舞蹈的风格特征,才能达到作品具有个性的目的。

舞蹈组:陈 晴

2013年11月21日

第19篇:舞蹈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大纲

第一篇 舞蹈理论 (1/2/3) 舞蹈理论是舞蹈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舞蹈艺术的时代特征等问题。舞蹈理论共分两大类:一是舞蹈基础理论,包括舞蹈哲学。舞蹈社会学。舞蹈形态学。舞蹈美学等内容;二是舞蹈应用理论,包括舞蹈编导学,舞蹈表演学,舞蹈教育学等内容。

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大纲(大二年级 ) 幼儿舞蹈 (1/2/3)

一、幼儿基本舞步

幼儿基本舞步是根据幼儿动作发展一般规律和我国幼儿舞蹈中实际运用的步法,只是基本不是全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基本舞步的速度,重心,节奏,行走方向,步幅大小等不同的变化,以及舞步的分解和交替综合运用

1.走步 :一拍一步,手臂可前后交替或左右横摆。

2.碎步:动作时,双脚跟抬起,双脚掌快速均匀交替,膝关节要放松. 3.进退步 :动作时第一拍前半拍 ,右脚向前上一步,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同时左腿屈膝,左脚离地,后半拍左脚掌落地,身体重心移植至左脚,同时右脚离地 .

4.错步:要求双脚掌做错步,走出舞步的咐点节奏

5.十字步 :训练时注意身体重心的平稳饿双臂上身,腰的协调配合。

6.踵趾步 :第一拍左脚向右斜前方伸出,脚跟落地。右腿向2点屈膝,身体向左后群斜,面向2点上方。第二拍右腿直立,左脚向6点撤步,脚尖点地,脚面向外,身体稍前。

7.点步:动作时主力腿膝关节 随音乐节拍原地曲伸。

8.踏踮步 :膝关节曲伸要柔和,身体重心随膝关节曲伸上下自然起伏,不可左右摇晃。

9.交替步:训练时起步脚绷脚,脚面向外侧,三步的节奏要均匀,上身腰注意协调配合,舞步动作优美,挺拔。

10、小跑步:做小跑步时两腿交替向前提膝,脚尖自然下垂,前脚掌落地,给人以紧张轻盈之感

11、后踢步:原地或行进间双脚交替匀速后踢小腿,蹦脚面。

12、跑跳步 :左右腿起步都可以,跳起落地时应用脚掌,后背要立住 达标规定:除了单一的动作练习,还要原地、变换方向、旋转或加入上肢动作进行综合练习。要求四肢与身体协调动作规范,并能加入各种舞蹈形象练习。

完成作业量:除每节课后复习所学舞步之外,每人创编2—3个新的幼儿舞步组合,音乐不限。

幼儿律动:

幼儿律动是根据幼儿心理和生理及动作发展特点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舞蹈动作。是指在音乐或节奏乐器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做有规律的动律动作。

1、拍手:练习过程中,注意由易到难,主要培养幼儿音乐和动作的节奏感。

2、走步:训练幼儿行走基本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以及随音乐节奏变化,调整自己动作速度的能力,和表现不同情绪的行走。

3、开火车:训练过程中加强游戏性,提高幼儿学习律动的兴趣。

4、鸟飞:训练幼儿的观察、想象和即兴表演能力。

5、兔跳:练习时可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即兴表演兔跳。

6.马跑:在单独马跑练习的基础上,可加入各种骑马的模仿律动,如:勒马、加鞭等动作。

7、狐狸走: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创造性的表演狐狸动作。

8、小海军:在幼儿熟悉了解一些海军的模仿动作后,在律动组合练习时,个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音乐表演各种模仿海军的律动动作。

达标规定:准确而形象的模仿各类律动。

完成作业量:除掌握以上几个幼儿律动外,每个创编2个幼儿律动。

幼儿歌表演、集体舞

(一)中国不同年龄班、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具有代表性的幼儿歌表演和集体舞作品。

o 小班歌表演:《摇呀摇》

o 小班双圈集体舞:《小蜜蜂》

o 小班邀请集体舞:《找朋友》

o 小、中班歌表演:《小弟弟,早早起》

o 中、大班歌表演:《蝴蝶花》 o 中班双圈集体舞:《友谊花开万里香》

o 中班邀请集体舞:《猜拳游戏舞》、《火车舞》

o 大班双圈集体舞:《拍手舞》

o 大班歌舞表演:《成长在社会主义花园里》

10、大班集体舞:《嘀哩嘀哩》、《小鸭子》、《黄牛与铁牛》

(二)、外国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儿童集体舞蹈作品。

• 兰鸟(美国)

• 旋转木马(瑞典)

• 鞋匠(丹麦)

• 蜗牛(法国)

• 七步(澳大利亚)

• 伦敦桥(英国)

• 铃儿响叮当(美国)

• 幸福拍手舞(日本)

• 三套马车(俄罗斯)

达标规定:要求动作与音乐表现和谐一致,提高对音乐形象、舞蹈动作的理解、感受、想象和表现的能力。

完成作业量:除掌握以上所列儿童集体舞之外,每人创编2—3个幼儿歌表演、集体舞。

幼儿表演舞

幼儿童话舞剧《白雪公主》

舞蹈主题:通过幼儿熟悉的童话故事,歌颂真、善、美。教育幼儿只有团结友爱、真诚帮助,才能中用邪恶。

舞蹈动作提示:

• 公主独舞

• 七个小矮人与公主的舞蹈

• 公主与皇后的舞蹈

• 小矮人与公主的舞蹈

达标规定:掌握对不同角色情绪表达的创造性动作和形象设计与表现。

完成作业量:创编一个童话舞剧或舞剧片断。 • 幼儿舞蹈基本理论

(一)舞蹈教育与幼儿发展:幼儿舞蹈就是用幼儿身体,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结合的综合手段,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歌舞,富有感染力易于幼儿接受。

(二)幼儿园舞蹈教育的目标: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优良心理品质,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想象力,提高审美力。

(三)幼儿园舞蹈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律动 歌表演 集体舞 表演舞 即兴舞蹈

(四)幼儿园舞蹈教学方法提示:示范法 练习法 分解组合法 观察模仿法 游戏法 语言提示,讲解,口令法

• 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选材 备课 舞蹈动作有易到难

• 幼儿舞蹈的创编知识;应善于从幼儿实际生活中提炼加工,多形象模仿动作,可以从其他形式的舞蹈中借鉴,改编为幼儿舞蹈。

达标规定:全面了解幼儿舞蹈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幼儿舞蹈教学、创编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完成作业量: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写一篇幼儿舞蹈课教案,内容要求新颖、有创意。

• 舞蹈基训

舞蹈基训,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使人们具备较强的舞蹈表现力和动态美,为学会和熟练求胜舞蹈艺术语言打下基础。本部分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扩展舞蹈艺术语言,进一步开发学生潜能,解放身躯,提高舞蹈表现力等方面,不但作了详细深入的讲解,而且还吸纳安排了多种科学有效的实际训练方法,包括中国古典舞地面、把杆、身韵、技巧训练。

第四章 中国古典舞训练

第一节 软开度训练

• 脚——绷脚、勾脚、半勾脚、另脚、环绕脚

(一)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 胯——坐开小胯、坐开大胯、俯开小胯、大胯环动、

(一)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 腿——前腿、旁腿、后脚

(一)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 腰——上腰(胸腰)、旁腰、中腰、拧腰、板腰

(一)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 综合训练

(一)跳法说明

(二)教学建议

第二节 扶把训练

• 一位擦地组合

二、蹲组合

• 小踢腿组合

四、单腿蹲组合

五、腰组合

六、控制组合

七、大踢腿组合

(二)教学建议

第三节 身韵训练

• 地面

o 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 中间综合训练

(一)跳法说明

(二)教学建议

第四节 技巧训练

• 转圈——平转、吸腿转、射雁转

o 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 跳跃——射雁跳、前端腿跳、吸腿跳、单腿变身跳

o 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 翻身——踏步翻身、点步翻身、吸腿翻身

o 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三)教学建议

目的要求:第二篇舞蹈基训其中只有一个章节《中国古典舞训练》共分四个小节,即“软开度训练”,“扶把训练”、“身韵训练”、“技巧训练”。

1、软开度训练是幼师舞蹈基训课的组合部分,是对学生身体各关节的运动幅度的练习。通过训练可使身体各关节从自然僵硬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完成舞姿造型等动作时达到高质量的要求。

2、把杆训练中,吸收了芭蕾的许多训练方法,要求学生在力度、开度、直立感,动作伸展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3、身韵训练,使学生对舞蹈的韵律、感受有更深刻的感受。

4、技巧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技巧的运动规律、丰富其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舞蹈中的能力。

作业布置:每周一至二次抽查、学完一个单元测验一次。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所学舞蹈组合。

民族民间舞蹈

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汉族五大民间舞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四至六个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舞步,动作基本韵律的特点,扩大学生的舞蹈眼界和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舞蹈,表演舞蹈的能力,丰富和发展我国幼儿舞蹈的表现力.

藏族舞

• 简介藏族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藏族生活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善于以歌述怀,借舞抒情,歌舞在他们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藏族民间歌舞艺术的特点是歌与舞的联系十分密切,多是歌中有舞、舞中有歌,歌舞一体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

• 体态动律特点

膝关节分别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柔韧的屈伸,而颤动或屈伸的步法形成重心移动,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运动,使手臂动作多系附随而动,不能有丝毫的主动。如:踢踏舞中的第一基本步和踢踏步、弦子舞中的平步、靠步和拖步。体态动律练习可结合基本舞步进行练习。

三、基本舞步

1、踢踏舞:身体动律重拍向下,双膝始终要保持松驰状态,随步法每拍自然颤动二次。

(1)第一基本步(2)退踏步(3)抬踢步

(4)嘀嗒步(5)连三步(6)七下退踏步

2、弦子舞基本舞:身体动律是重拍向上,膝关节的屈伸应有韧性。

(1)平步(2)靠步(3)单撩步(4)拖步

o 臂基本动作

o 撩袖

2、摆袖

3、掏甩袖

o 组合训练 踢踏组合

2、弦子组合

o 达标要求

通过藏族舞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藏族舞的风格动 作特点、基本舞步、舞蹈造型、动律特点等。这将扩大学生的舞蹈眼界,丰富舞蹈知识,提高舞蹈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

蒙古族民间舞

• 简介蒙古族民间舞的确风格和动作特点

在辽阔草原上,世代蒙古族人民“逐水草而居”,从事狩猎游 牧劳动,培养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创造了蒙古族人民古老而灿烂的草原文化。蒙古族民间舞蹈就是草原文化园地中一支奇葩。几种蒙古族民间舞形式和特点:

o 筷子舞是男子舞蹈,样式多样。

o 盅碗舞一般属于礼仪舞蹈,多出现在庆典、酒宴上、是女子舞蹈。

o 安代舞是一群大众性的即兴舞,人数不限。

• 体态动律特点:蒙族舞蹈的基本体态明显,女子舞体态为后点部位,男子舞为前点步,上身稍后,颈部稍后枕。造型动作典型,在动作流动中也不失这一基本特点。

常用手位,脚位:前侧位、鹰式位、叉腰位、勒马位。点步位,踏步位。

三.基本舞步平步 蹋垫步 马步

四.基本动作硬腕 揉腕 硬肩 耸肩 笑肩 圆肩 颤肩碎肩

五.硬腕手位组合

达标要求:通过蒙族舞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蒙族舞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动律特点

维吾尔族舞

• 风格和动作特点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开朗、奔放,舞蹈造型优美、挺拔,舞蹈中擅长运用手和头的动作,通过移项、头部的摇动和丰富多变的手腕动作,在加上昂首、挺胸、立腰等姿态,并且与眼神巧妙配合。“微颤”是维吾尔族舞蹈中富有特色的动作。

• 体态动律特点

腰背挺拔是贯穿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始终;摇身点颤是女性舞蹈中的一种基本动律。 常用手型:女,立腕,手指松弛,中指、拇指靠近

常用手位:叉腰位、提裙位、山膀立腕位、双托位、双按位、托按位、顺风旗位、脱帽位、敬礼位等。

傣族舞

第20篇:舞蹈

狼图腾

蒙古族舞蹈作品《狼图腾》以深沉、豪放、忧郁而绵长的蒙古长调与草原苍狼幽怨、孤独、固执于亲情呼唤的仰天哭嗥,都是悲壮的勇士最美的情感、最柔弱的衷肠,最动人的乐章。 深深感动的我们,运用自己的肢体和情感舞动出它们的这种团结精神,并由此来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狼性意味着贪婪残暴的肤浅认识,正是因为它们团结的精神意志,深深的影响着蒙古族人民。作品力图以反武装肆意猎杀狼群维护生态平衡,让草原远离枪声,演绎与启示在自然式微,物种迅速减少,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今天,张扬狼的原始和顽强的生命力,为人心浅薄的当下社会添加了“狼精神” 为当下的民族团结精神趋向,做人类亲情人性的呼唤。

《狼图腾》是一个蒙古族男子群舞。作品以深沉,豪放,忧郁而绵长的蒙古长调,与以幽蓝为主色调的幽静而浪漫的舞台灯光,在整个舞台中构造了一种充满危险却又浸透着神秘的意境,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草原的夜晚。一群舞者,用他们那独特的蒙古舞姿,成功的在这充满奇异魅力的舞台上塑造了一群草原狼的形象。 ,狼的孤独,狼的团结,狼的固执…..舞者们运用自己的肢体与情感,将草原狼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现到了人们眼前,彻底颠覆了以往人们对狼性贪婪与残暴的肤浅认知。呼唤着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心底那原始的“狼性”。

幕启,一片幽蓝色的光晕下,一个男子以一种透着凌厉感如同野兽般的姿势站立在舞台中央,周边有四个相同服饰的男子,以同样的姿势围绕着他,如同被簇拥的狼王。一阵沉闷压抑透着大气磅礴的音乐声传来,几名舞者以一种缓慢的节奏舞动着身体,形成一个诡异而神秘的圆阵,似乎在进行一场古老的祭祀。一种仿佛来自远古的蛮荒气息扑面而来,深深的触动了人们的心弦,让人们不由自主的沉迷其中。

灯光一阵闪动,舞台上蓦然出现了更多的舞者,他们一起加入了这如同祭祀般的舞蹈。乐声转变的严肃,如同苍狼般的舞者们快速形成一个三角阵,他们俯下身体,手腕不断颤动着。顿时,一阵如秋风般萧瑟,一股肃杀气息的声音夹杂到音乐中。锐利的三角阵,附带着杀戮气息的音乐,舞者们起伏着身体,如同草原上追击猎物的狼群,舞台上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危险的气氛。

乐声转为豪迈潇洒的曲调。舞者们在台上不断调度着方位,时而夹杂一个粗犷奔放的跳踏步,就像在草原上奔跑嬉戏的狼群,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突兀的,一声枪响,位处中间的舞者一个侧身跑跳步后伏倒在地……似乎是一只狼中枪了。

他挣扎要站起来,却又再次倒下,其余的狼静静的看着它,眼中似乎充满了鼓励,。终于,头狼似乎忍不住了,他们不愿放弃同伴,他上前将伤者扶起,双双高傲的仰天长嚎,群狼震动。

可能是黎明到来了吧,一阵鸟语声传来,舞者们不断的做出各种跑跳步,给人和谐温馨的感觉。最后,他们组成一个巨大的圆阵,中间是两个身体相靠的舞者,目光坚定,似乎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幕落。

《狼图腾》是一个充满野性与激情的舞蹈。节奏明快,动作粗犷奔放,步伐轻捷洒脱……作品利用蒙古舞特有的豪放洒脱,亲近自然的舞蹈特征,在舞台上塑造了一群草原狼的形象。狼的野性与孤傲也只有蒙古舞蹈才能贴切的表现出来。

蒙古族人向来崇拜狼与鹰的形象,狼代表着团结与不屈,鹰代表着自由与坚强,也正是这种思想造就了蒙古人豪迈大方,热爱自然的性格特征。以蒙古舞来表现狼的形象可谓相得益彰。

狼的团结,不屈与那铮铮傲骨,正是现代生活中的人们所缺少的,也是舞蹈《狼图腾》所呼唤的。

酥油飘香

舞蹈《酥油飘香》创作谈

●达娃拉姆

作为一名自小生长在雪域高原的部队文艺工作者,这些年我一直致力于创作既是军队题材又有民族特点的舞蹈作品。我在构思舞蹈《酥油飘香》之前,曾多次下边防、牧区采风。去牧区体验生活时,我与牧民们吃住在一起,切实感受他们的生活。藏北草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自然环境异常恶劣,妇女们身穿皮袍,双袖系扎在腰间,劳动时像一头牛,任劳任怨,甚至重体力劳动也要承担。这种繁重的劳动使她们的性格粗犷,体格强健,精神昂扬。在和她们的交往过程中,我发现如今牧民的生活富裕了,她们对未来更是充满了希望和自信。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牧民们身穿不同色彩的绸缎衣裳和镶有虎、豹、水獭皮边的袍子,头上戴的、胸前挂的、腰上围的,价值竟达上百万元。这不仅体现出牧区妇女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也充分展示了今天牧区妇女的崭新形象和富裕的生活。因身上的挂饰多,她们走路时金银腰饰发出的声响,清脆而又有节奏,我终于从这里找到了我所需要的人物形象和舞蹈语汇,这种形象就是当今藏族妇女热爱生活,自信自强精神的真实写照,同时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酥油飘香》的舞蹈风格定位中,我为什么要用打茶这一劳动过程来贯穿整个作品?因为,打茶是藏民族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已经凝聚了一种文化形式。在我眼里打酥油茶的动作过程就是体现了一种舞蹈文化。记得小时候,我躺在离门不远的小床上,一束阳光直射入门,妈妈正好在这束光线下打着酥油茶,那种姿态那么优美、体态棱角那么分明,一上一下捣茶的节奏,真像一幅画……正因为这种美好的印象,我把打茶作为对舞蹈的主要动作来表现当今藏族妇女粗犷的性格和向上的精神风貌。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舞蹈的动态是从生活中感受到的,舞蹈形象也是从生活中捕捉来的。在这些年的下基层下边防中,我真切体会和感受到了许多许多,特别是学习了“三个代表”后,更坚定了我为兵服务的思想和信念,为发扬藏民族的舞蹈事业,为繁荣部队文艺,我愿奋斗一生。

“我在构思《酥油飘香》之初,首先想到的(除结构外)动作语汇的准确表达……这种提炼不是靠对藏民族舞蹈简单地了解和认识后去编排,而是完全来自生活。”这是编导达娃拉姆在编创体会中谈到的一段话,也是这部作品成功的秘诀,《酥油飘香》无疑很好地印证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一真谛。民族民间舞蹈一直以来在题材样式、语汇编排 和舞蹈音乐的选择上受民族传统舞蹈模式的限定,很多编导不敢动,甚至不敢涉足这个领域,就是畏惧“原生态”三个字。尤其是藏族舞蹈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完整的资源,不少作品受传统模式的禁锢,难见新意。

而作品《酥油飘香》的“新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新的藏族女性形象,二是全新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军民关系,三是全新的舞蹈动作语汇编排。这三个“新”建立在编导对现代生活真实可信的感受与细致入微的观察的基础之上,否则不会凭着这般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获取桂冠的。首先从第一个“新”谈起,自1990年亚运会上藏族姑娘娜仁花点燃圣火之时,就将藏族女性在上世纪末的崭新面貌亮相于世界人民的面前。如今十余年过去了,今天的藏族妇女的外貌与内心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呢?华丽的民族服饰,加上价值不菲的头饰、胸饰和腰饰,婀娜多姿、摇曳生辉的体态和自信、活泼、爽朗的性格,都包含着时尚的元素,现代感透过厚重的袍子直面逼来。第二个“新”是大胆诠释了新的“鱼水情”。一讲到军民关系,不少作品都保留有寻常的套路——军如何如何,民又如何如何,情节拖沓冗长,而且将军民关系定位在“恩情”与“谢恩”上,还停留在翻身农奴把歌唱的阶级情感上。而在作品《酥油飘香》中,军人的形象虚化了,只在上场和结尾使用了军用水壶这一道具,点明了事件的起由和人物关系,鱼水之情是通过女孩子们劳作时的情态和体态来表现的。而且酥油茶本身在藏族人民的心中就是尊敬、喜爱、欢迎的情感符号象征,年青女子们劳动的场面轻松、愉快又热烈,仿佛是在给自家的兄弟姊妹甚至是心上人打酥油茶,真实可信又倍感平常和随意,完全将情感定格在友情与亲情上了。第三个“新”是新鲜的语汇编排。在劳作场面的快板部分,十六位女演员上到台口,背对观众颔首、伏背、塌腰、甩胯,动作随节奏变化加力、加速、加大幅度,汲取了藏族舞蹈明朗、欢快、奔放的风格特色。藏族人民胸襟坦荡、乐观豁达的民族心理通过简短有力的单一动作展露无疑,极具感染力。同时身体曲线和服饰特色勾勒出藏族年轻女性美丽的背影,既不乏鲜明的个性,又韵味隽永。

作品中运用了锅庄动作作为动机:身体仰靠、双手搭扣体前、挺胸抬头,这与劳作时俯身颔首的动作形成对比,一个是庄重大方,一个是质朴豪放,舞姿和着优美的女声唱词,呈现出细腻柔弱的风格特征,可谓是一个作品姿态万千。

另外,作品的“适度”的美感或说是“简约”之美尤为值得提倡。现在的很多作品都有“过满”、“过繁”的毛病。总是出现复杂的情节、高深的主题、散乱的结构、过密的队形调度、动作的堆砌等等现象。而作品《酥油飘香》从队形变化上看简洁明了,情节单纯紧凑,结构上首尾呼应、脉络清晰,语汇上和谐统一。正是如此以简化繁的作法,才使得人回味无穷。

孔乙己

看完《孔乙己》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舞蹈很好,构思妙,编舞妙,音乐也选得妙!演员孙科身体的柔韧度以及他本人的对舞蹈的领悟能力真是让人记忆深刻,而且他仅仅是一个17岁的孩子。还有就是这个舞蹈对观众有文学上的要求:欣赏舞蹈之前,必须深刻理解鲁迅的文章《孔乙己》的内在涵义。 舞蹈中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既穷又懒、有着偷盗恶习却无比好面子的可怜书生孔乙己。一个在麻木不仁的环境中,尝遍冷漠的孔乙己。一个在畸形的社会中,逐渐畸形的孔乙己。

这个舞蹈一共分为三段来表演。第一段,充分交待了孔乙己的人物性格,一身破烂的长衫,脏乱的头发和指甲,穷困潦倒却又死要面子。在酒馆与人猜拳行令,又教小孩“茴香豆”的五种写法,傻书生,可怜又可悲。第二段,因偷了员外家的书,被人打。第三段,腿被打断后的凄凉。 我觉得在这个舞蹈中有四绝:第

一、人物的造型,一个字:棒!第

二、舞蹈动作的编创,一个字:爽!特别是舞蹈第二段,描写孔乙己被众人痛打以致腿断的情景,令我对编导佩服得五股投地!情景音乐的运用、动作元素的选用,都太绝了!不得不佩服!整个舞蹈的构思都是很新颖的,绝不雷同于其他。对文章情节的体现,夸张而有神韵。比如说,孔乙己泡酒馆、教小孩写字、偷书、被追打的情节等等。第

三、被打断腿后,孔乙己凄凉地坐在地上,风雪交加,贫病交加,让人止不住地同情。场景营造得够好了!然而,编导还来了一段童声诵读----“人之初,性本善„„苟不学,性乃迁。。升华舞蹈的神来之笔!!第

四、演员的表演!这个不用我多说,甚至每一个眼神都无可挑剔!

关不住的女儿

关不住的女儿》(又名《无益的谨慎》)是芭蕾史上最早一部反映第三等级平民生活的现实题材的舞剧,作品反映了主张自主婚姻,反对等级门户的封建观念的主题,健康明快,受到欢迎。

《关不住的女儿》冲破了古希腊、罗马神话题材占据芭蕾舞坛的陈规,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作品体现的是由神向人的转变,也是封建阶级的偏见、陈腐向新兴资产阶级争取自由、平等的情调转变。

十八世纪以前,法国芭蕾多以歌剧中的插舞形式出现,或是单纯的技巧炫耀,没有独立的艺术地位。十八世纪著名的舞剧改革家乔治.诺维尔受启蒙主义运动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思想和理论,他认为情节是舞蹈的灵魂,通过哑剧性的戏剧动作,戏剧情节的巧妙安排,来传达内心的感受,他还认为舞蹈应该注意情感表达,反对技巧的偏重。

乔治.诺维尔的弟子多贝瓦尔在倡导其师的理论下而编导了这一“情节芭蕾”,该剧也是至今还在剧院里上演的最古老的芭蕾剧目之一。

多贝瓦尔创作《关不住的女儿》的最初构想是出自一幅名不见经传的风俗画。那是1789年的某一天,舞蹈家在街上散步,忽然一家商店橱窗里摆设着的彩色画片引起了他的兴趣。这张制作得并不精美的图画描绘了一个乡下小伙子慌忙地从一间农舍里逃走,他的后面有一个生气地向他扔帽子的农妇,而妇女的旁边还站着一位年轻的姑娘在伤心地抹者眼泪。这张画清楚明白地说出了这样一段情节:不服母亲管教的女儿偷偷地和自己的意中人幽会,事情败露后她立即遭到母亲的责难。

多贝瓦尔从这幅突出了农村社会生活情趣的画中得到启发,创作灵感油然而生,便很快着手编导了《关不住的女儿》,并与1789年7月1日在波尔多市首演。从一张画中的意境获得了“强烈感受”的多贝瓦是尽力遵照老师的指示来创作舞剧的。他用灵活多变的舞蹈吸引观众。情节则通过哑剧或手势体现;逗人发笑的场面与快乐的欢舞也合乎顺利理的相互交错。这一切使人在看了舞剧后感到心中充满了明媚的阳光,和仿佛是读了一首田园诗般地愉快。 第一幕

第一场:(寡妇Simone的农庄里)

Simone的女儿Lise和年轻的农夫Colas是一对小情侣。但Simone却想将女儿嫁给Alain,一个有财有势的酒庄主人Thomas的白痴儿子。Lise和Colas互相向对方表达爱意但Colas给赶了去收拾农作物。而Thomas就带了Alain去向Lise求爱。之后所有人一起前往玉米田庆祝丰收。

第一幕 第二场:(玉米田中)

Alain想和Lise跳舞,但却被Colas打扰。Lise和Colas跳了一段热情的双人舞。Simone感到很愤怒,但其怒火因众人请她表演木屐舞而平息。在跳完五月柱舞后一场,雷暴吓跑了一众狂欢者。 第二幕:(Simome的农庄中)

被雷雨淋湿了的Lise和她的母亲回到农庄围著火炉边取暖。趁Simone睡著了Lise尝试溜走去见Colas,但Simone及时惊醒了并责骂她。这时收割者带来一堆堆的玉米而Simone则离开屋子,并把Lise锁了在屋子里。正当Lise梦想著一段美满的婚姻和生儿育女的事时,Colas突然从玉米堆中走出来。这对小情侣当然很高兴,但他们看见Simone快要回来了,Lise只好将Colas藏在她的睡房中。Simone一回来后便将Lise锁了进睡房,要她准备和Alain订婚。这时Alain和他的父亲Thomas来到了农庄,人们看著双方签了那张婚约。Simone给了Alain睡房的钥匙。当Alain打开了睡房的门,竟看到了Lise和Colas拥抱在一起。无可奈何的Simone只好让这对小情侣结婚。整个舞剧在一片欢欣与一点点惊讶中完结。

海那边

当代舞,实际上是一大类舞蹈创作蓬勃发展的结果,当代舞不以舞种风格化为标志,而是以形式上兼容并蓄,题材上广泛多样,内容上注重写实为主要特征。现实主义对于现代舞来说有其现实性,就是从现实出发,在现实中寻找创作的思源,而不是从头脑的抽象概念出发。

当代舞的现实主义,其现实性主要表现在:第一,题材鲜明指向现实生活。在课堂上欣赏过的《海那边》很好的表现了这一点。舞蹈《海那边》,题材是讲两岸问题的,表现出两岸人民的思念,渴望统一的情感。这个题材真的很现实,很容易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对于一个艺术作品来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是很重要的。 第二,舞蹈选用生活化的模拟动作。在舞蹈《海那边》有很多这样的舞蹈动作,诸如拥抱、挥手。海那边》的开始,一排演员横向列队站在舞台上,背景音乐是那海岸拍岸的声音,让观众知道他们演的是站在海边上,演员们一个个都神情凝重,远远的向前眺望着,看的是海那边的岛屿。眺望,这样的动作在生活中是很长出现的。还有的是《海那边》的高潮部分,演员们一对一对的冲向对方紧紧的拥抱,又马上分开,然后又紧紧的相拥,这样的动作很容易让人看出他们表达的是两岸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在另一个舞蹈《进城》里面,模拟生活化的动作就更多了,作品的开始,一群演员穿着成外地进城打工的人们,背着一个包袱,弯着腰,踏着步向前走着,脸上尽是兴奋的神情。生活中的动作,作品将它夸张化,这样就成为作品的舞蹈动作。舞蹈选用生活化的模拟动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人觉得当代舞是贴近现实生活的,就是要引起观众的共鸣。

第三,动作语言风格上直面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在《进城》里面,舞者的一举一动都是在表现着外来工进城的生活,有欢乐的,也有悲伤的。有一幕是他们挤在一块,背着包袱,挥着手,很容易就看出来他们是在挤公车去上工;还有一幕是讲述他们工作时候的辛苦,加上灯光、音乐,表达出外来工背后的辛酸。 动作是表现当代舞主题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段。老师在课堂上有介绍舞蹈鉴赏的一种基本方法是品味舞蹈的动作,通过人物的动作反映现实生活。因为舞蹈的动作就象是我们去体会一个舞蹈表达信息的窗口,也是最容易引领让我们去理解一个舞蹈的导引,因为当代舞中,许多动作都是从现实中经过提炼,美化,艺术化再展现为舞蹈,所以只要我们能够看透舞蹈动作中所渗透的现实信息,那么整个舞蹈的思路,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基本就可以从它的动作中看出来。 最后感谢一下这门选修课的老师郑萌老师,就是她悉心的教导把我带到舞蹈的艺术殿堂,让我可以接受下舞蹈的熏陶,感受舞蹈的真谛。

观后感格式范文 舞蹈
《观后感格式范文 舞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