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舞蹈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08:06: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舞蹈小鸭嘎嘎,让幼儿了解苗族,小鸭子的特点。2.培养幼儿大胆的表演及变现能力3.教师通过讲解小鸭嘎嘎在舞蹈中的摇摆动律,让幼儿塑造一个可爱、顽皮、滑稽小鸭子的形象 关键动作:鸭子步 教学重点:教学时注意步伐始终与扭胯动律协调配合。教学难点:1.舞蹈中的鸭子舞步 教学方法:

一、熟悉音乐,了解舞蹈情节。听乐曲跟老师做基本动作即熟悉乐曲,又舒展身体。教师讲述舞蹈情节。教师放乐曲引起幼儿兴趣。

二、分段欣赏舞蹈,分解联系动作。 引导幼儿运用顽皮、可爱、滑稽的神态及动作表现。 给并让他们分组表演,教师即使给予评价。

三、完整地跟随音乐跳舞。 1.教师提醒幼儿根据乐曲变化作出相应的动作,并注意舞蹈动作的合拍,协调。2.教师表扬表现力好的幼儿,并请他们表演给大家看。3.轮流到在大家面前表演,其余幼儿学做评论员,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他人的长处,正确对待同伴的评价。我只能想到这些了!!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的最简捷的途径,它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个性化充分发展,人格的完善。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在的农村,已经达到或正在大步迈向小康生活。在这些农村,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全面关心下一代的素质,提高生活素质,培养艺术才能,已经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需求。在此背景下,加上我校的舞蹈教育优势,开发了《农村小学舞蹈特色教学》为内容的校本课程。笔者谈谈在课程开发中关于小学生舞蹈能力培养过程中四个步骤。

一、以欣赏熏陶为先导。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和舞蹈题材。

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小学生舞蹈教育的任务和目的,选择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幼儿感兴趣的题材。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我们就选择一些节奏欢快、活泼、优美的音乐来让小学生学习舞蹈。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和舞蹈教材,这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败,也是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小学生对舞蹈感兴趣的基础。

2、让小学生感受舞蹈作品。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小学生感受舞蹈作品必须以感性知识为主,更多地依赖于主动、直观的形象。在活动中我们就利用多种形式、教育手段来让小学生感受舞蹈作品,让小学生能逐步投入舞蹈这种意境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发展形象思维,体验乐曲情感和意境。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再现作品所描绘的意境,就能体验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想象的水平依赖于表象的数量和质量,要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就应该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表象。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包括语言、肢体动作、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艺术形象,提供想象的空间。

二、以舞蹈基本功训练为基础。

1、地面训练。主要解决柔韧性、软开度及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解放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为把科和中间的训练做好最重要的准备。

2、扶把训练。

3、中间训练。

4、技术技巧。

三、以舞蹈模仿训练为重点。

1.律动的模仿。

律动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等变化做不同的律动性动作。律动可以单一动作重复练习。也可将几个关联动作组合练习。律动的训练加强动作与音乐的协调配合,提高幼儿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为学习舞蹈打好基础。

如,形象模仿动作:鸟飞、兔跳等。集体舞一般是在短小歌曲或乐曲的伴奏下,有组织、有规定的队形、位置上做舞蹈动作,一般可以反复进行,舞蹈时要求学生要有相互的感情交流,动作和谐一致。

2.集体舞的模仿。

集体舞一般是在短小歌曲或乐曲的伴奏下,有组织、有规定的队形、位置上做舞蹈动作,一般可以反复进行,舞蹈时要求学生要有相互的感情交流,动作和谐一致。集体舞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变换队形,在音乐中整齐、协调的动作、树立相互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3.表演舞的模仿。

表演舞一般是指体裁广泛、主题突出、有特定的内容、情节、角色,有画面和队形的变化,舞蹈性比较强,是部分学生参加用于演出的舞蹈。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舞蹈,教师在排练舞蹈时,要给学生讲清舞蹈中的故事情节、表演时应注意什么。在教学过程要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并进行模仿,反复练习,达到教师的要求。例如,在排练舞蹈《花儿向阳开》时,主要动作是学生双手作动态开花状,脚下做娃娃步和小碎步,初学时,学生动作做得较僵硬,我反复示范,并用启发式的语调告诉她们:“你们就是一朵含苞欲放的小花,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欣喜的开放。”学生理解了动作的含义,头、眼、手、身段、表情的配合有了,动作也就做活了。

四、以培养舞蹈创编能力为目标。

1、创设学习和创编舞蹈的环境。

环境是小学生的教师,它能让小学生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为小学生创设健康、丰富的舞蹈活动环境。以满足小学生舞蹈发展的需要,获得有益于身心各方面健康发展的丰富经验。如:在班上设立音乐活动区,老师为小学生准备各种舞蹈表演器材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创编表演,让小学生随时随地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从而产生对舞蹈活动的兴趣,小学生通过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用自己创作的表演道具进行表演,不仅能激发小学生对舞蹈活动的兴趣,还能培养小学生自信心。

2、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积累舞蹈创编的素材。

观察是创造的基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引导学生捕捉有趣的、耐看的动作形象,身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我们引导小学生观察的对象。让小学生观察可以作为舞蹈素材的事物,并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们,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小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把观察的重点放在观察形态、动态、神态上。以前我们做各种动物律动往往采用一种固定的动作,如小猫捋胡子,小狗耷拉大耳朵等。其实,通过观察你会发现,一种动物除了有平量被大家都注意到的特点外,往往还会有别的人们忽视的显著特点。

3、师生共同创编舞蹈,体验创造的快乐。

作为孩子的“好伙伴”,我们经常与孩子们一起创编舞蹈。如和孩子们共同创建表演区,搭建小舞台,提供演出服装,头饰,道具。并随着教学活动的变换,不断变换材料,使环境对孩子有了吸引力,又由于材料的变换,无形中给孩子创编动作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性,孩子在当前生活经验的提示下,能够轻松自如的投入到舞蹈活动中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教师顺应孩子的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演实践的机会,并参与表演,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表演兴趣。

4、尊重首创,使小学生主动创编舞蹈。

大家都知道,舞蹈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尤其是创编出与众不同的动作那就更难了。试想,如果某个小朋友千方百计地设计了一个新动作,被别人模仿去了,而他没有得到肯定和表扬,那么,久而久之,他是不是也就有动脑筋创新了呢?教师要像尊重专利技术一样,重视幼儿的首创。在每次创编活动总结时,要对小学生的首创动作加以肯定、表扬。这样,不但能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让小学生乐于创新,敢于创新,而且还能丰富其他小学生的想象,让每个小学生都产生创作出与众不同动作的欲望。

在小学生创编舞蹈的过程中,还可采用了从单独自由创作,到能力强弱搭配,再到自由分组创作的由易到难的形式。不仅在教育活动中让小学生进行创编,而且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节目排练中找机会,让小学生进行创编。有了这样的宽松的环境,小学生创编起来就更加自主、自由、自如。

一、

二、

民族民间舞是相对简单的,容易入门,也方便表演,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但学的人太多,外行人看不出来好坏。

第一,可以培养团队精神,舞蹈是一个团队协调的集体活动。特别是一些民族舞蹈。

第二,可以塑身,练就好身体,舞蹈和运动一样,需要大量的卡里路消耗,同时会促进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第三,可以培养孩子的民族情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民族舞蹈不是简单的动作构成,有他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史,所有学习民族舞蹈的过程也是了解一项文化的过程。

权威性:中国著名舞蹈教育家、北京舞蹈学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资深教授潘志涛领衔主编,北京舞蹈学院中华民族民间舞系十多位权威舞蹈专家教授倾力创编。

愉悦性:教材的编排遵循“愉悦教育和素质教育科学统一”的理念,集表演性、游戏性和专业性为一体,让孩子不受死板、枯燥的机械形体动作折磨,教学中一个课时都是在学习优美的成品舞目,让孩子在愉快的舞蹈学习及表演过程中完成形体训练、树立自信、培养气质,并充分感受舞蹈给人带来的乐趣。

多样性:教材以56个民族舞蹈素材为基础,取材多样化,舞蹈动态风格各异,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教材共分12级(另附3个表演级别),每级精心创编了10个舞目,通过全部级别学习的学员将掌握150个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

实用性:150个舞目均编排为1-3分钟的组合或4分钟左右的成品剧目,每个舞目除了编配有专业的课堂训练音乐及表演伴奏音乐外,还配有绚丽多彩的民族舞蹈服装及专用道具,使每一个舞蹈都可直接用于舞台表演及参加各类比赛,彻底改变了以前那种苦于练习舞蹈基本功却不能登台表演的传统学习模式。

合理性:教材编排切实考虑孩子阶段性成长的特点,由易到难,深入浅出,使没有舞蹈基础的孩子也能够顺利地入门和快速地进步。 启蒙级:1—2级,适合4—6岁 初 级:3—8级,适合于6—13岁 中 级:9—10级,适合于13—16岁 高 级:11—12级,适合于16—18岁 表演级:13—15级,适合于18岁以上人

唯一性:考级学员通过学习及考试,将得到国内唯一的中华民族民间舞认证机构“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中心”的权威认证。

每个舞蹈教育者都要面对一个巨大的责任——那就是决定你教什么动作及何时教这些动作,以此来最大化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和保护他们的身体。

美国国家舞蹈教育委员会主任瑞玛·费柏表示,了解和分析孩子们的身体发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们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用一种循序的进程,在快乐的气氛中教授舞蹈,将孩子们领进舞蹈艺术的大门并掌握舞蹈技巧。

那么如何决定不同的年龄段该教什么呢?这需要老师们用无限的耐心去研究,也就是说你必须真正观察和了解你的学生。

首先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将孩子们分成不同的班。

一、3岁—4岁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因此他们的舞蹈课时间要短,最长不超过45分钟。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要在家长或老师的帮助下上课。除此以外,一定要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与5岁至6岁的孩子分开,因为这两个年龄段的孩子有非常大的差距。4岁的孩子仍然有一些幼童蹒跚不稳的痕迹,而5岁的孩子则是他们开始长肢体的时候,这使老师在教孩子舞蹈时同样也有巨大的差别。对于3—4岁的孩子们上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他们对肢体的意识。如:能够认识和独立地使用头、手、胯、胳膊肘、肩膀和脚趾头。在课的开始,你可以用一首歌曲来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孩子们会很快记住这首歌,并会很高兴地跟着唱和跳。这就是简单的唱歌和拍手练习,帮助训练孩子们的肌肉,让这些肌肉会动。对空间的意识也是这个年龄段非常重要的练习。让学生们学会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跳舞,如:用半脚尖走路,在地板上跳舞,以及和同学们站成一排或圆圈跳舞等等。

动作的技巧也同样应该得到训练。舞蹈演员们每天都要在地板上摇摆、旋转、走路、跑步、跳跃、滚动和滑动。而对孩子们来说就是发挥他们的想象,假装他们是马(就可以训练跑马步),是蛇(就可以训练滑动的步子)等等。同时也可以配合使用一些道具,如艳丽的丝巾可以帮助孩子们领会舞蹈时的轻盈和优美,孩子们会高兴地选择一条丝巾并与丝巾一起舞动。

在你的课程中既要开发孩子们的艺术天赋又要教授舞蹈技巧;既要教会孩子们创造性地跳舞也要教会运用技巧跳舞。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开始学习芭蕾舞的转开。简单地将孩子们的双脚分开,让他们站一位,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应当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如:用一个比萨条帮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一位。总之找任何与孩子们的世界有关系的东西,从孩子们的眼光中去考虑问题。

二、5岁—6岁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已具备足够的协调性,可以开始学习正确的舞蹈动作及基础的舞蹈队形和节奏。要求学生运用这些技术激发他们自己创作舞蹈,用舞蹈讲述故事。如:表演一个轻盈飞舞的蝴蝶或者一个睡在玩具盒子里的娃娃是如何变成真人的。“公主”的概念也是在这个年纪扎根的。在教课时你最好用他们的语言说话:这是一个公主应该站的姿势,将自己往上挺直,保持下巴抬起。当舞蹈课结束时,轮流让孩子们给当天在课堂上练过的舞步起一个名字,或者是让一个孩子表演,其他孩子们给舞步起名字。在这个阶段,培养创造性和记忆力是非常有价值的训练。

三、7岁—8岁的孩子

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同时也具有成熟的语言和认知能力。用课堂的时间介绍舞蹈术语,开始让他们记组合。7—8岁的孩子也更独立,他们会骄傲地问各种问题,也会骄傲地向老师或家长表演他们学到的东西。在这个阶段,家长的及时反馈是特别重要的。老师是在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要给予他们力量。设法找到一种方法使孩子们觉得自己很特殊。在你提出批评之前,首先要指出他的优点。如:你的转开非常棒,你能试一试将你的膝盖稍微伸直一点吗?当孩子们先听到表扬之后,会很容易接受批评。但是也要小心空泛的表扬,诸如“你很漂亮”等这样泛泛的话。孩子们也是很敏感的,他们知道这其中的不同。

四、9岁的孩子

他们可以开始学习规定动作后面所蕴含的东西了,可以开始培养舞蹈的审美力和跳舞时的表现力。注意要保证你的课要适合该年龄段不同能力的孩子。如:你的课上既有10岁的较好的孩子也有较差的孩子,那你的课的难度就要考虑从8岁到10岁、10岁到12岁。这样那些差的孩子还是能够跟上同岁孩子的水平。你必须要让孩子们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自豪。

《乐记·乐象篇》中说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无论诗、歌或舞,都是从人的内心发出的,内心有所指引,然后才会表露于外。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它从内而外地对人进行全面的影响,美的舞蹈浸透人的心灵,感染人的思想、品质和情感;开发人的表现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力;塑造人的体形,培养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舞蹈是一门比较特殊的专业,学习过程枯燥而艰辛,尤其是起步阶段,长时间的基本功(劈叉、下大腰、横叉、抬腿等)训练单调而乏味,让人兴趣索然;身体上的痛苦,常常让人萌生放弃的念头。

如何把学生引进门,冲破这些难关,激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成为舞蹈教师面对的重要难题。这就要求老师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把苦练变成趣练,提高学生的舞蹈兴趣。我在教授舞蹈的初期,接触了很多因训练十分艰辛、乏味而想放弃的学生。当时我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只是一味地鼓励和劝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慢慢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当初的舞蹈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没有注重因材施教,认为教授舞蹈不过是让学生练出柔软的韧带,掌握技巧,学会动作而已,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忽视学生的个性;以让学生一味地模仿自己作为基本教学方式,不断重复“像我这样跳”之类的话;漠视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现在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于不少舞蹈教师的教学中。这样用自己的经验式的感觉和粗疏的体会去教授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学习机械而被动。时间一长,原本对舞蹈有兴趣的学生也受到桎梏,上课提不起精神。舞蹈教学应把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当成学生智能的开发者,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每一次教学和示范都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挖掘学生的舞蹈感觉和表现力;通过配合音乐、夹杂游戏、变换训练模式等方法使单调、辛苦的舞蹈训练变得丰富而充满趣味。如此持之以恒,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也会变得乐趣无穷。

当学生的舞蹈学习达到一定的层次以后,要特别注重表演实践。表演实践是提高学生舞蹈水平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经过大量的训练自信地登上舞台表演时,其身份发生了转换,变成了演员。演员在每次的演出中,发挥自己所学,在舞台上、观众前酣畅淋漓地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这既是学生刻苦训练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今后坚持学习舞蹈的一种激励。把平时的学习和舞台表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大大提高课堂训练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笔者发现,相对于没有参加过考级、比赛、演出的学生,那些有过舞台表演经验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得更加认真、积极。舞台表演使他们的舞蹈表现力、心理素质等得到了锻炼,舞台驾驭能力不断增强,阅历也更加丰富。

考级,对于今天中国的家长和学生来说,已经成了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儿。自1989年北京舞蹈学院首推中国舞等级考试制度以来,在历经18年以后的今天,除北京舞蹈学院以外,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歌剧舞剧院、各地方舞协等机构都在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考级„„然而,在舞蹈考级不断深入人心的同时,一些负面问题也突显出来:刚开始兴致勃勃学习舞蹈的孩子,不到几个月功夫,有一些居然“谈舞色变”,更有甚者,有的变得厌恶舞蹈。

一、警惕·丧趣

儿童时期产生的对舞蹈的这种体验,将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其严重性应当引起舞蹈教学人士的关注并给予高度的重视。作为一名从事青少年舞蹈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讲,我们最大的“失职”莫过于让我们的孩子丧失了对舞蹈的兴趣。究其原因,我认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教学方法不当

现行的各类中国舞蹈考级教材在编排上备有路数。以中国舞蹈家协会编创的“中国舞蹈考级”为例,这是一套融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自娱性、知识性、技巧性于一体的教材,对学生的表演、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渗透在一个个教学组合当中,而考级本身只是作为检验舞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手段而已。

然而,很多培训机构和教师,为了考级而考级,完全违背了教材编排的初衷。

其一,灌输式教学模式。有些老师不认真钻研教材及教学法,而是按照组合从第一个动作硬生生地教到最后一个动作,没有启发和想象,只是要求学生模仿并刻板地掌握相应的规格要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之中,完全不了解自己在跳什么和表达什么。而且,针对每一级教材中专为进行创造性训练的组合,很多老师也是千脆自己编好让学生跳,结果在考级中出现了千篇1律的现象,完全泯灭了孩子们的创造性。

其二,考级教材使用不当。每一套教材的编排,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了相应的学习时间,要求教学内容和进度循序渐进。但很多培训机构和团体为了追求考试合格及优秀率,在教材的时间安排上强行加码,有的甚至超过规定时间的一倍还多,并且除了考级教材从不安排其他的相关辅助教学内容,目的只为了考级,从而严重忽视了少儿在学习舞蹈过程中美育和娱乐的功用。不断机械重复式的训练严重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其三,对身体软开度及技术的强制性要求。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骨骼、韧带以及身体各器官系统正处于不成熟至成熟的发育过程,在此期间,如果给予他们某一动作过多重复的训练(如:蹲、弯腰、跳跃等),或者过于强烈的外力训练(如强压硬扳等),都可能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严重危害,这种危害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不同级别的教学内容,对孩子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软开度要求,有些老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孩子的生理特点,过分强调基本功的训练,让孩子们在承受着巨大身体疼痛的情况下强制完成某些动作。有些艺术教育机构和教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没有严格执行考级中心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不同级别课程的要求,考试时在学生年龄上弄虚作假,拔苗助长,致使学生进行超出自己身体承受范围的训练。

2、家长期望值过高与社会评价标准的偏颇

就舞蹈考级课程的学习来说,家长们都非常重视考级证书。除了课堂训练外,在家还要求孩子每天苦练,动作没有完成好,有些家长会责骂甚至动手,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在长期的高压下致使有的孩子产生焦虑。而过度焦虑或长时间持续焦虑是孩子在学习中的一种消极情绪。长期的过度焦虑会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出现逃避和退缩行为。家长、社会过高的期望,教师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对学业失败的后果忧心忡忡,加重了焦虑的程度。

舞蹈考级制建立以后,社会对于孩子们舞蹈水平的高低,往往以考试等级为基准,以考试级别、基本功的好坏论高下。有些学校甚至把等级考试纳入招生条件或者加分条件中,直接影响孩子的升学,这又助长了社会以及家长对舞蹈考级的过度重视。艺术的学习一旦被附加上如此功利性的目的,这种学习就已经和它的初衷南辕北辙了。

二、反思·激趣

面对课堂上一次比一次少的学生,我们该如何挽留我们的孩子?强制肯定不是办法。我想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把兴趣还给孩子。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跨越式发展。

在少儿舞蹈教学中,我们应该始终以“激趣”作为核心目的,让孩子在获得良好的形体、身体素质、舞蹈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享受舞蹈的过程。

现代舞蹈分析论文

数字化舞蹈分析论文

千手观音舞蹈分析

少数民族舞蹈分析论文

舞蹈文化冲突分析论文

舞蹈作品分析4

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舞蹈低段课教案分析

中国舞蹈教育现状分析

舞蹈与素质教育分析论文

舞蹈分析
《舞蹈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舞蹈作品分析 舞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