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9 18:05:00 来源: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进行提升。下面给大家分享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

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认识,深刻领悟到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不断更新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三、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们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四、改变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把学习数学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五、建立新的评价机制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但要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

总之,新教材新理念,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践行新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2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3

通过学习,让我感受到了新课程标准制定的完善,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学习新课标,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从新的课标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老师在台上自说自演,而是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发展。

第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第三、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实施,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能更好的践行课标新理念,我们的教学舞台将是精彩的,我们教育成果将是丰硕的。

推荐第2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铁北小学

孙培琴

寒假里我认真学习了《数学新课标》了解了新课标主题内容为小学数学的“两基变四基,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 “小学数学新课标(一至六年级)”的解说等。通过假期的学习研究这本书。我感到应该是很有收获的。使我对新课标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感受到新课程体现着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对于教材的改革也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它不仅让我们对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学习培养外,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性探究学习。

“两基”变“四基”,“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利用图文并茂,详实例子说明,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我们了解和记下了,“四基”就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十个核心词”就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我了解到新旧教材的产生对比,新课标完成实施一轮改革的总结情况,以及新一轮的新课标教学理念。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上的教师们。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转变育人理念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使用新的教学方法。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

以前在卷面分析时,我们经常提到双基的落实情况,现在可要说四基了,新加进来的两基我觉得很有时代气息。我觉得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愉快的学数学。

推荐第3篇: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振兴街小学

侯海萍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如《吨的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况中感受并认识吨,建立吨这一概念。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何时合作,我觉得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必须合作:1,所学的知识是难点,学生感到有难度,有困惑。2,所学的知识是重点,学生需强化该知识点。3,所学的任务较重,较难,需要大家分工。如果只把合作学习当做形式而放任自流,那时无效的合作。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

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

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

推荐第4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吴起县 妙的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描述客观的事物与现象,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搜集应用事例,体会应用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地图用四种不同颜色区分地区、飞机设计等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应用的具体案例,并相互交流。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我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百分数的资料,像商品标签各种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学“认识千米”时,到图书 馆或网上查找世界最长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发展,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四、创造应用机会,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后, 让学生做小会计师, 在父母的带领下把自己积攒的钱存起来, 根据银行的利率算—— 算,怎样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计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场购买打折商品,计算打折商品的总价。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

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改变旧的不能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今天的课堂教学最重要是读懂学生。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推荐第5篇: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下面谈一谈本次学习的收获: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本学段,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

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做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我将在课标的指引下,尽自己最大所能,完成好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推荐第6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永宁中心小学

苏永财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反复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

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可以单独说、同座说、集体说,让学生在充分的看说基础上培养数感。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做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努力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自主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再次学习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推荐第7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

心得体会

新窑镇第二小学

宋帮明

寒假期间,我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开学初我校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1、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课标,同时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于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素材。通过数学问题的探索性、题材形式的多样性、信息呈现的选择性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体验学习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参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彩、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课改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深入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3、把握特点,活用教材。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活用教材。

总之,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而去教学,真正做到知识与育人相结合,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推荐第8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可以单独说、同桌说、集体说,让学生在充分的看说基础上培养数感。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让学生在做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努力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自主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的再次学习,我体会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

心得体会

东苑小学

常勤梅

推荐第9篇: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标的再学习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一、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题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快乐的学习数学。

推荐第10篇: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12-06-13 11:07林明[博客]2110 字, 阅读 5361, 评论 0 本文收录在625712: 总结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知教学。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而 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习惯的说法是叫做半个。生活中常会遇到分东西或物品不是整数的情况,在学生学过的数小哪个数可以刚来表示半个,学生找不到这样的数,那么半个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分数,这个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对学习分数有了一种需求和愿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二、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应用情趣。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描述客观的事物与现象,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搜集应用事例,体会应用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地图用四种不同颜色区分地区、飞机设计等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应用的具体案例,并相互交流。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百分数的资料,像商品标签各种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学“认识千米”时,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世界最长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发展,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四、创造应用机会,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例如,教学“百分数”后,做小会计师,在父母的带领下把自己积攒的钱存起来,根据银行的利率算——算,怎样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计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场购买打折商品,计算打折商品的总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西达中心学校联丰小学红泉教学点 莫玉美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澄迈县中心小学教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通过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彻底地洗脑,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教学中教师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三、健全新的评价机制。

评价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交互化,继续坚持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长。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7月12-13日,在县教研室陈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加了六安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新教材培训会,感触颇多;特别是于教授对新课标及教材深入的解读,及真实的举例,更让我印象深刻。在这个活动中,我的体会颇多。

课改10年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我们曾经困惑,曾经迷茫,但通过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我们又以新的姿态站在教育前沿。 与2001年版相比,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有如下几点重要的变化:

一、新课标修改后最大的变化是: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2001年版: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11年版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觉得,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需要我们数学教师潜心思考与研究的。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四、课程内容的变化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五、实施建议的变化

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旧的不能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今天的课堂教学最重要是读懂学生。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第11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心得一:

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那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通过又一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在不断学习中得到升华。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的要不断创新。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要不断用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转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心得二:

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第12篇: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

第13篇: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王娟红

学习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再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 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对比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例如,原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标准: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后者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

二、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借助录音机讲了一个生活中的故事:“我去超市买了三瓶可口可乐,我喝了一瓶的 ,孩子喝了一瓶的 ,侄子喝了一瓶的 ,请同学们猜一猜,我三个谁喝的多?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 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

性。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挑战800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过程。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 步测和目测”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第14篇: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我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 学生的学考虑不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 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如在教学认识圆柱时,我让举出生活中的圆柱有一个同学脱口而出电线杆。有68%的学生同意,32%的学生不同意。于是我让他们下课后仔细观察。课后学生们都跑到校园中电线杆旁纷纷争论有的同学说出了不是圆柱的理由。同意是的同学也心服口服改变了认识。这个问题是不容易从学生的记忆中挥发掉的。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 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 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知教学。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 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我听过的一节《认识分数》教师在教学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 4 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2 个;2 瓶矿泉水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1 瓶;而 1 个蛋糕平均分成 2 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习惯的说法是叫做半个。生活中常会遇到分东西 或物品不是整数的情况, 在学生学过的数中哪个数可以用来表示半个, 学生找不到这样的数, 那么半个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分数,这个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对学习分数有了一种需求和愿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二、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应用情趣。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寻 求问题的答案。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描述客观的事物与现象,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搜集应用事例,体会应用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地图用四种不同颜色区分地区、飞机设计等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应用的具体案例,并相互交流。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我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百分数的资料,像商品标签各种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学“认识千米”时,到图书 馆或网上查找世界最长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可以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发展,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四、创造应用机会,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后, 让学生做小会计师, 在父母的带领下把自己积攒的钱存起来, 根据银行的利率算—— 算,怎样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计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场购买打折商品,计算打折商品的总价。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改变旧的不能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今天的课堂教学最重要是读懂学生。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第15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继红小学 梅红

我再一次参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我明确了今后的工作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的数学,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激情,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励学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法,备学生的学习方法。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是一个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事情发生,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教师同时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把握就是这种动态的生成。

评价有终结性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发展,激励学生的发展 。同时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并继续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长。

总的来说,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再次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

第16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古排小学

刘晓宁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彻底地洗脑,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教学把握要好角色定位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三、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

2 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总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第17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作者:余毅博 时间:2012-07-28 18:01:06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中,我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复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1、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课标,同时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于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素材。通过数学问题的探索性、题材形式的多样性、信息呈现的选择性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体验学习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参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彩、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课改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深入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3、把握特点,活用教材。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

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活用教材。

总之,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而去教学,真正做到知识与育人相结合,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第18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三、健全新的评价机制。

评价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交互化,继续坚持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长。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那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

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二)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三)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与代数”的内容目标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数与代数”教学目的与内容相比较,更突出以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感”的核心。明显地体现出:(1)、意义理解情境化;(2)、数学建模具体化;(3)、规律探求自主化;(4)、运算要求简约化;(5)、内容呈现多样化。根据以上特点,我明确在实际的“数与代数”内容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方面:

①在情境中理解新课程强调运算概念的建立,需要时间充分和情境丰富的过程。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学生对数学就会充满好奇、充满兴趣,学生就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中如果将静止的教学内容呈现成动态化,将理性的知识情趣化展开教学,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得以充分体现。例如:教学《十几减九》时,创设小猴老板卖桃的情境,学生就会兴趣百倍地参与到探究十几减九的口算方法中,并在情境图中通过操作理解掌握口算的方法。这样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数与代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

②在活动过程中探求。《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数与代数中有大量的规律、公式和算法。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获取知识,掌握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计算能力。

③在应用中发展。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数学学习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并初步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所在。在数学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做到两个“加强”:

1.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创设学生数学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练习中再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意识的学,有意识的用,实践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2.是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来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使他们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从而提高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可以说估算能力强的学生,口算和计算的正确性、速度都会很高。只有学生有了估算意识,掌握了估算方法,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地、灵活地运用,并迅速地解决问题。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第19篇: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姓名:李志蕴

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有对比的理解、吃透课改的精神,弄清它的要求,灵活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正确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对教材重新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因此我们应加强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

三、建立好的评价体系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转变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产生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叫他该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学习课本内容。

总之,我们需要培养一个真正健康的人,真正有自己想法的人。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注意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

第20篇: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有对比的理解、吃透课改的精神,弄清它的要求,灵活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正确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对比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例如,原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标准: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后者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

二、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

以前在卷面分析时,我们经常提到双基的落实情况,现在可要说四基了,新加进来的两基我觉得很有时代气息。我觉得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通过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

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