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心得体会

战斗力标准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3:04:06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某年最新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心得体会

XX年最新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恐怖事件、破坏性案件的增多,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任务越来越重、越来越危险,灭火救援行动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消防部队履行灭火救援职能的基本方式是战斗行动。昼夜执勤,常备不懈,随时出动作战,是和平年代消防部队的独特属性,因此,坚持以战斗力为标准,建设管理部队,检验评估各项工作,对于消防部队这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专业队伍有着更直接、更特殊、更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以战斗力为标准,建设管理消防部队符合“三个代表”思想。

在“三个代表”的思想当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消防部队是灭火救援的战斗队,必须讲战斗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战斗力具有某些生产力的特征,代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保持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相同的内在的规律性。从这一点讲,战斗力是消防部队生存、发展和灭火救援行动的重要基础。消防部队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战斗力的巩固、提高、释放而展开。消防部队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在和平年代更具有战斗性和挑战性,消防部队坚持以战斗力为标准建设管理部队,则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以战斗力为标准,关系到消防部队建设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在各类火灾、事故频发,消防设施不完善、部队装备比较落后的形势下,坚持以战斗力为标准,充分体现了消防部队建设管理的根本要求。 战斗力是部队建设成果的具体体现,提高战斗力水平是制定部队建设、管理目标最基本的着眼点。把战斗力作为衡量消防部队建设的根本标准,就能够把部队建设的目标和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把长远目标与现实目标统一起来,制定中心突出、合理定标、科学、实际、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通过标准自身的、内在的制衡机制,就能够保证部队内部各种活动都围绕着一个中心运转,各种能量都沿着一个方向释放,由此增强总体目标的吸引力、凝聚力。 战斗力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多层次的系统概念。除附属的客观因素以外,主要还是人、车辆装备、体制、编制等要素的组织合成。如果能有效地运用战斗力标准自身的指标体系,对部队建设总目标加以分解,把各要素分解到各个具体的工作岗位、各层次上,就使整个系统内部明确职责,密切关系、把握大局、抓住关键,更好地为实现总目标发挥应有作用。 战斗力本身是一个可以进行实际度量的实体,具有客观性、可度性、可比性,以战斗力为标准,来检验评估部队建设的目标,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从而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总体目标的实践程度,找出存在问题,适时调整改进,以不断推动实现总体目标。

三、坚持以战斗力为标准,有利于增强部队战斗观念和战斗效益。

消防部队主要是以灭火战斗行动的方式同火灾作斗争的,具有直接的对抗性。战斗力就是部队的对抗能力,把战斗力作为标准,部队内部就有了统一规范,就能把全体指战员的一切行为和活动都引导到提高对抗能力即战斗力方面来,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和导向作用。 强调以战斗力为标准,有助于提高指战员战斗观念,使部队的一切行为和活动都以巩固和提高战斗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消防战斗队思想,增强时刻处于战备状态、全天候作战的意识。强调以战斗力为标准,有助于把握部队工作中心,增强中心意识、标准概念,理顺部队内部的各种行为和工作关系,统一思想认识。防止以部门和单项工作的特殊性为理由,而忽视了以战斗力为标准的重要性,特别是要避免由于战斗观念不强,精力、财力、物力分散或外移,而形成对巩固、提高战斗力的冲击,甚至错误地把副业当成主业,或是以副业为主,以主业为辅,主副业齐头并进等现象。使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提高部队行动和各方面的整体效应,充分发挥部队的整体战斗能力。 在社会分工体系中,消防部队处在一个特殊的分工领域,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和衡量标准,这是由消防部队的性质、任务、职能决定的。对社会来说,消防部队的存在就在于其能满足社会安全需求,为国家和人民提供完全保障,能创造安全效益。消防部队创造出的安全效益的大小,同消防部队战斗力成正比,战斗力越强,创造的安全效益越大,反之越小。以战斗力为标准,不仅可以衡量消防部队创造安全效益的大小,而且也是消防部队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和条件,例如,在参加社会抢险救援以后,消防部队不仅社会影响和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车辆装备、队伍建设、社会地位也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和提高。

四、坚持以战斗力为标准,有利于提高部队建设管理水平。

战斗力是消防部队建设管理的根本目标,一切工作都应围绕和服从提高战斗力这个最终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不顾消防部队的职能,不讲以战斗力为标准,偏离正确方向的倾向,把部队建设只看作是营房、设施、办公生活条件的改善,把部队管理只看成一日生活制度,卫生、内务、警容、防事故保安全等项工作,有的把部队环境面貌、条件的好坏,把无事故保平安作为检查、考评单位成绩、军政主官政绩的主要依据。忽视了部队战斗的装备、作战素质、战斗保障、灭火救援训练、战斗准备、纪律作风的建设与管理。有的单位热衷于搞一些轰轰烈烈、花拳绣腿的表面文章,摆花架子,建战不符、训战脱节、管战分离,严重损害了部队的战斗力。种种哗众取宠、脱离实际、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危害极大,影响了部队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加以改进改革,牢记消防部队战斗队的使命,真正把目标和工作着眼点及措施对策,把部队建设管理的一招一式服从服务于部队战斗力上,在实践中寻求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提高部队建设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坚持以战斗力为标准,就抓住了消防部队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关键,有利于完成消防部队的中心任务,真正实现“打得赢”的目标。

编辑推荐:

“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活动心得

“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XX年最新党员干部共产党员 三问四观大讨论心得体会

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

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

党支部XX政风行风大讨论发言汇总

“岗位·作为”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

又好又快发展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XX师德师风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学习体会

推荐第2篇:把战斗力标准切实落下去

把战斗力标准切实落下去

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落下去,关键是要营造出真打实备的浓厚氛围。切实拎起战斗力这个纲,切实把建为战、练为战、教为战、管为战、保为战、一切为战真正落到实处,把军事斗争准备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

党委树牢战备训练中心居中意识。在严格落实党委议训的同时,党委要把部队普遍关注、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与战备训练实绩切实挂钩,使战备训练成为一票否决的“硬杠杠”。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规范党委决策内容、决策机制、决策实施,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党委决策的核心内容,提高党委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坚持把演练成绩作为单位和个人创先争优的主要指标来看待,用战斗力“尺子”量长短,把“业务标准”统一到战斗力标准上来;坚决纠查训风演风考风,以作风大转变促进军事训练向打仗聚焦、向实战看齐。坚持用战斗力标准去衡量、去考察、去定论,把想打仗、练打仗、能打仗的干部选出来,把真懂战备训练、真抓战备训练的人用起来,让谋真打实备、懂战备训练的干部吃香起来。

机关端正战斗力标准指导定好位。机关作为党委的参谋助手、首长决心意图的具体组织协调者、联系本级党委与基层的纽带,在真打实备、善谋打仗方面自身做得怎么样,直接影响和决定战斗力立起来落下去的效果。要聚焦战斗力标准谋划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决策指示,找准结合点,努力把战斗力标准的唯一性、根本性要求与部队实际相结合,把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方向、思路、抓手搞清楚,融入到具体工作中;积极适应国防和军队改革新要求,固强补弱、攻坚克难。要围绕真打实备推动建设,“心”要往真打实备上用,“劲”要往真打实备上使,“钱”要往真打实备上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及抓工作的一切心思都要用在真打实备上。坚持用战斗力标准指导工作,编实编细作战方案预案,始终把军事训练摆在中心位置不偏移,使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常年保持和持续提升。

个人矢志献身强军实践谋打赢。强军梦的实现离不开每名军人辛勤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战斗力的提高每个岗位都是关键的“节点”,每名官兵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凝神聚气干战备训练之事,充分认清强化战备既是战斗力生成的长远需要,也是实施军事威慑的现实需要,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打破和平积习禁锢,切实增强加紧备战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强化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聚精会神练“能打仗、打胜仗”之功,要有本领恐慌感、知识危机感、时间紧迫感,深切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与实际需要的差距,用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学习,使视野更广、素质更高、能力更强。紧紧围绕战斗力构成及形成规律,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研究,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向研究如何带兵打仗上聚焦,为破解难题和瓶颈性问题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子。

推荐第3篇:以战斗力标准拷问军人担当

以战斗力标准拷问军人担当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孟学渊

时间:2014-08-08 10:15:33

古人言,“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这是对军人担当精神的生动刻画。千百年来,无数血性男儿,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舍生忘死、保家卫国,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书写了光辉篇章。

如今,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我军的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承平日久,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雷达兵是守卫空中国门的“千里眼”,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周边空防安全环境相对稳定,一些官兵产生了麻痹大意的思想,当寻常兵、值寻常班,“开机就是战斗、值班就是打仗”的雷达兵战备传统有所淡化。难以杜绝的“雷达虚警”,暴露的正是官兵思想之虚、能力之虚、担当之虚!

一些官兵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倾向明显。他们碰见困难绕道、遭遇挫折低头、专业训练打折扣、处理空情搞变通、面对差错“躲猫猫”,缺乏军人应有的担当精神。一些人甚至把当兵当作普通职业,表示来部队吃苦流汗可以,流血牺牲绝对不行„„对这些担当精神缺失的现象,每个带兵人都应保持警惕。

习主席指出,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这既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当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政治品格。这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培育官兵的担当精神,把担当精神培育作为提升部队战斗力、打造胜利之师的基础工程,作为应对风险挑战、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的战备工程。

担当源于使命。培育担当精神必须要深抓职能使命教育,让官兵彻底弄清“当兵入伍为什么、部队训练干什么、能打胜仗靠什么”,坚决克服当“和平官”“和平兵”的思想,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状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培育担当精神必须深抓精神引领。要用坚定的信仰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灌注部队,用我军英雄事迹、辉煌战例激励官兵,用我国优秀战斗文化陶冶官兵,从“官之初”“兵之初”就不断强化矢志强军的担当思想。

实战化训练是提升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培育担当精神必须注重实践砥砺。要把担当精神培育融入军事训练全过程,在重大任务中磨炼,在“真”环境、“险”课目中锤炼官兵不畏艰险、敢打硬仗的英雄气概。

战斗力是部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培育官兵担当精神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要通过战斗力标准大讨论活动,强化官兵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培养大国军人的抱负眼界和责任担当,聚焦战斗力建设奋发进取,紧盯使命任务拓展自觉作为,时刻以战斗力标准拷问我们的担当精神,以战斗力效益衡量我们的担当能力,不断为能打仗、打胜仗积蓄精神力量。

推荐第4篇:抓体能就是抓战斗力(心得体会)

抓体能就是抓战斗力 ——心得体会

(十二连罗贤)

一场战争的输赢,虽说需要高含量的信息化技术和强硬的。

这是总部首次组织对全军院校“合训分流”毕业学员考核,对学员进行综合素质衡量。考核专家组认为,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从抓体能技能入手,探寻特点规律,从教育理念到科学锻炼,从师资力量到运行机制等,紧紧围绕抓体能就是抓战斗力生成,切实提高了毕业学员的综合素质。 调研牵动体能教改

军队院校培养的人才如何,部队最有发言权。2006年开始,理学院组织6批调研组分赴部队、兄弟院校,对该校毕业的1200名学员的第一任职和岗位任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部队反映,毕业学员虽然专业技术过硬,文化基础厚实,但军事素质特别是在体能上“胳膊腿还不够硬朗”。一部分毕业学员讲述了自己担任连队干部时碰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并由衷建言,学员不要因为体能短板输在起跑线上。

调研结果让院党委一班人心头沉甸甸的,毕业学员体能的短板,折射的是学院培养人才的“软肋”。毕业学员的第一任职,大多数都要从基层指挥员干起,而我们沿用专业技术生长干部学员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员未来不适应,部队也会不满意。学院上下达成共识,体能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指标,必须把体能训练融入教学的每个阶段,使学员

从大一到大四,每个阶段干什么,要达到什么标准,能勾画出一幅清晰的健康体能成长路线图。

多举措直指“软肋”

学院优化体能培养方案,把入学教育、理论教学、日常养成、当兵锻炼、部队实习、综合演练等教学环节融为一体,每一个阶段有明确的体能教育内容,有量化的评价标准。

——注重顶层设计。在专业设置调整工作中,适当增加体能训练课时,给学员留出足够的时间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充实师资力量。一方面加大送学力度,一方面积极从作战部队、体育院校引进人才,组织教员集智攻关,就如何科学施训、如何提高训练效率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进行制度保障。坚持学员每天一小时体能训练,军体教员从入学初就开始“一对一”包队指导学员队组织体能训练。依据不同年级、不同学员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形成四年一贯的训练制度。

——完善硬件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了标准田径场、训练馆、游泳馆……训练场地和设施日趋完善。

几套“组合拳”招招直指学员军事体能的“软肋”。学院王凤肆院长告诉记者,体能素质的形成绝不是一日之功,我们出台多项举措就是要不断地淬火打磨,使他们真正赢在专业精通上,胜在体能素质过硬中。

综合体训锤炼体魄

夏日炎炎,记者在理学院训练场见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学员们有的在教员的指导下练长跑,有的在做单双杠练习,有的正在搞足球对抗赛……场外,郭宏发教员一手拿着秒表,一手拿着成绩单,不时提醒学员注意事项。记者看到,郭教员手中的表格显示,他们根据学员的体质,区分了不同的小组,并为每个学员制订了详细的训练计划。 据学院副院长安虎成介绍,学院针对青年学员的特点,开展了刺杀操表演、“指挥员风采大赛”等校园文体活动,成立了“兵棋推演”、“定向越野”等30余个综合素质培养俱乐部,构建有利于学员特长发展的平台。尤其是,学院鼓励学员参加了多届郑开国际马拉松比赛等活动,让学员在大赛中经风雨、受锻炼。

他们还把体能训练渗透到军事技能训练中,每年一次在山野丛林中进行的千里机动综合演练像块“磨刀石”,增强了学员的体能,也培养了学员顽强的战斗作风。学院郭光升政委欣喜地告诉记者,该院培养的前三批指挥学员中,许多已经成长为综合素质过硬的连队主官,还涌现出了以“全国大学生十大自强之星标兵”赵泽夏等一批优秀毕业生。

推荐第5篇:坚持部队以战斗力为根本标准

坚持以战斗力为根本标准坚持战斗力标准,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的内在要求。只有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更好地统一官兵意志、凝聚军心士气,才能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注入不竭的动力源泉。基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我国~和祖国统一面临严峻的形势。强化战斗队意识、坚持战斗力标准不仅是我军职责之所系,更是形势任务之所需。因此,基层建设要牢牢把握战斗力标准不动摇,切实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提高打赢能力上来,真正做到基层的各项工作都紧扣“打赢 ”筹划安排,基层的一切活动都围绕“打赢”组织实施,基层建设的质量和效果都用“打赢”来检验,坚决克服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切实形成围绕 “打赢”指导基层、建设基层的良好局面。坚持以战斗力为根本标准,关键是要把科技练兵不断引向深入。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军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技强军战略,切实把军队战斗力的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各部队广泛开展的群众性科技练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部队战斗力水平的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部队从传统训练向科技练兵转变,无论从思想观念到练兵内容方法,从训练机制到保障方式等,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必须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加强和改进科技练兵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增强科技练兵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科技练兵的实质是把科学技术作为推动训练发展和提高打赢能力的主导力量,坚持以科技为主导,大力改革创新,切实提升训练的科技含量。练是为了战,必须着眼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围绕部队担负的作战训练任务搞筹划,按照实战的难度强度来组织,坚决防止练为看、练为考、练为比等不良倾向,切实缩小训练与实战的差距。坚持以战斗力为根本标准,要大力提高基层官兵的现代科技素质。当前,部队官兵的科技素质与科技练兵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差距更大,必须把这项基础性、根本性工程摆到突出位置,下功夫抓紧抓好。江泽民同志曾强调:“贯彻科技强军战略,最基本的是要抓好人才培养,提~兵的科技素质。”提~兵科技素质,学习掌握高科技知识是前提。要注意克服高科技知识学习中时冷时热、学用脱节等问题,区分层次,分类指导,并强化激励机制,激发大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高科技知识学习伴随着科技练兵一道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下去。提~兵科技素质,基层干部要走在前头。作为基层干部,不论工作多么忙,困难多么大,都要把学习高科技知识摆上位,下功夫钻进去,并用自己的学习带动和促进部队的学习。坚持以战斗力为根本标准,还要用先进思想文化武装基层官兵。在影响战斗力的诸要素中,人的因素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用先进思想文化武装的军队,才能具有灵活的战略战术、严明的组织纪律、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无畏的牺牲精神。我军历来重视用先进思想文化武装官兵头脑,新形势下仍然要发扬这一传统优势,不断提高基层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文化建设水平。要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侵蚀影响,努力成为先进思想、高尚道德和优良作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推荐第6篇:坚持部队以战斗力为根本标准

坚持以战斗力为根本标准坚持战斗力标准,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的内在要求。只有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更好地统一官兵意志、凝聚军心士气,才能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注入不竭的动力源泉。基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面临严峻的形势。强化战斗队意识、坚持战斗力标准不仅是我军职责之所系,更是形势任务之所需。因此,基层建设要牢牢把握战斗力标准不动摇,切实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提高打赢能力上来,真正做到基层的各项工作都紧扣“打赢”筹划安排,基层的一切活动都围绕“打赢”组织实施,基层建设的质量和效果都用“打赢”来检验,坚决克服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切实形成围绕“打赢”指导基层、建设基层的良好局面。坚持以战斗力为根本标准,关键是要把科技练兵不断引向深入。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军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技强军战略,切实把军队战斗力的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各部队广泛开展的群众性科技练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部队战斗力水平的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部队从传统训练向科技练兵转变,无论从思想观念到练兵内容方法,从训练机制到保障方式等,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必须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加强和改进科技练兵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增强科技练兵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科技练兵的实质是把科学技术作为推动训练发展和提高打赢能力的主导力量,坚持以科技为主导,大力改革创新,切实提升训练的科技含量。练是为了战,必须着眼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围绕部队担负的作战训练任务搞筹划,按照实战的难度强度来组织,坚决防止练为看、练为考、练为比等不良倾向,切实缩小训练与实战的差距。坚持以战斗力为根本标准,要大力提高基层官兵的现代科技素质。当前,部队官兵的科技素质与科技练兵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差距更大,必须把这项基础性、根本性工程摆到突出位置,下功夫抓紧抓好。江泽民同志曾强调:“贯彻科技强军战略,最基本的是要抓好人才培养,提高官兵的科技素质。”提高官兵科技素质,学习掌握高科技知识是前提。要注意克服高科技知识学习中时冷时热、学用脱节等问题,区分层次,分类指导,并强化激励机制,激发大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高科技知识学习伴随着科技练兵一道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下去。提高官兵科技素质,基层干部要走在前头。作为基层干部,不论工作多么忙,困难多么大,都要把学习高科技知识摆上位,下功夫钻进去,并用自己的学习带动和促进部队的学习。坚持以战斗力为根本标准,还要用先进思想文化武装基层官兵。在影响战斗力的诸要素中,人的因素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用先进思想文化武装的军队,才能具有灵活的战略战术、严明的组织纪律、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无畏的牺牲精神。我军历来重视用先进思想文化武装官兵头脑,新形势下仍然要发扬这一传统优势,不断提高基层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文化建设水平。要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侵蚀影响,努力成为先进思想、高尚道德和优良作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推荐第7篇:习近平:解放军按战斗力标准花钱办事

习近平:解放军按战斗力标准花钱办事

2013年02月25日来源于 财新网

经习近平批准,解放军四总部联合印发厉行节约严格经费管理的规定国防部网2月24日消息,据解放军报报道: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日前联合印发《厉行节约严格经费管理的规定》,明确了按战斗力标准花钱办事、严格经费分配与审批、控制非急需基建投资、规范集中采购集中支付、从严管控会议集训和公务接待开支等17条具体规定要求。

《规定》以习主席关于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指示精神为指导,与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相衔接,着重对“哪些钱能花、哪些钱不能花”作出明确和规范。

从花钱办事源头严起,明确经费分配使用的基本要求。强调经费投向投量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优先保障军事斗争准备、信息化建设、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实战化军事训练、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政策制度调整改革等重点,扩大标准化供应范围,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坚决防止重复建设、贪大求洋、铺张浪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从问题易发的重点领域严起,加大财经管理和整治力度。规范了基建投资、集中采购、会议接待、纪念庆典、预算外经费收支、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以及公费出国(境)、自购车辆等财经事项,强调严格按标准、按程序、按权限管钱用钱,把好经费开支关口。

从管住“钱袋子”严起,堵住搞不正之风的财路。要求加强资金支付、结算报销等环节的管控,运用信息手段动态监控部队账户变动和资金流动情况,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管理,严格控制现金使用。

从检查监督严起,强化惩处问责措施。要求加强财务经常性监督检查,与纪检、审计监督结合起来,针对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组织联合检查,建立检查结果运用和信息共享机制,增强财经法规制度的执行力约束力。

据总后勤部副部长孙黄田介绍,制定实施这个《规定》,是按照军队要走在前列的要求,改进作风、厉行节约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强管理监督、提高经费效益,更好地保障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部要求,各级党委要把厉行节约、严格经费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搞好对照检查;各级领导和机关率先垂范,全军部队令行禁止,认真抓好规定落实。

(解放军报 李任

九、记者范炬炜)

推荐第8篇:文化就是战斗力

文化就是战斗力

——宜兴检验检疫局“文化强局”工程近距离调查

□ 赵柳方 杭 竹 史亚明

2011年5月24日上午,宜兴检验检疫局三楼会议室喜气洋洋,经过近半年组稿的宜兴检验检疫局《文化亮检》宣传册的首发式正在进行。《文化亮检》宣传册共分优美环境篇、爱岗敬业篇、书画文化篇、和谐质检篇、奇石赏析篇、廉政文化篇等6个篇章,透过这几个篇章,可以看到,在短短的十余载,宜兴检验检疫人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内心积淀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千年陶都文化底蕴的滋养,国门卫士把关服务使命的完美结合,形成了宜兴检验检疫局刚柔并济的特色文化。宜兴检验检疫局党组提出的“以有形文化激发无形文化的滋生于积淀”,这一思路让宜兴检验检疫局的特色文化发挥出水滴石穿的作用。如果说文化为软实力,宜兴检验检疫局正全面打造软实力,并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清新的文化之窗。

决策:源于对宜兴检验检疫事业持续发展的深入思考 2009年4月,在金融危机暴发,全球经济形势低迷之际,王守森由江苏检验检疫局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调任宜兴检验检疫局任局长。这位以实干著称的检验检疫老兵,在与干部职工的促膝谈心中,在与党组成员的沟通交流中,在与退休老同志的征求意见中深刻感受到:在市场经济低迷,进而影响检验检疫业务的情况下,宜兴检验检疫局必须树立“小局也要有大作为”、“不比条件比贡献”、“不比享受比成绩”的文化理念。

然而,传统政治思想工作方法能否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干部队伍的管理?如何把全局干部职工的力量统一到检验检疫中心工作尤其是各项改革措施上来?怎样继承发扬宜兴检验检疫事业发展中“创新、争先、和谐”的宝贵精神?一连串的问题,使打造文化强局工程提上了宜兴检验检疫局党组的议事日程。

根据这一思路,分管局领导带着有关科室和部分老职工对宜兴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文化建设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文化强局”工程启动之初,一些人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人认为,文化工作上级会统一安排,统一布局。个别人甚至觉得文化建设是小打小闹,搞不出名堂。对此,王守森局长多次在职工大会上斩钉截铁地表示:“文化建设是加强检验检疫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的动力之源。文化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团结力。文化无所不在,无所不至,文化没有统一模式可寻。一个民族没有文化,就失去了根基,一个单位没有文化,就没有立足之地。”

2009年7月,在宜兴检验检疫局半年工作总结大会上,王守森局长明确指出,要“建设具有宜兴检验检疫特色的‘学习型组织’和‘检验检疫文化型机关’”。这标志着宜兴检验检疫局文化强局工程正式拉开了帷幕。

探索:用先进文化为和谐检验检疫“打开一扇窗”

对宜兴检验检疫局而言,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需要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分析、解决、攻克。初期,小组成员心里也七上八下,一点底也没有。宜兴检验检疫文化究竟是什么?框架怎么搭?内容怎么梳理?如何贯彻实施?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摆在了宜兴检验检疫局文化建设小组成员面前。

事实证明,这是一支极易迸发出思想火花的队伍。工程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记不清有多少次“不拘形式”的“意见交换”,在办公楼过道里谈,在会议室里争,在下班的路上聊,甚至在饭桌旁也能讲到热菜变成冷盘。一番思想交锋后,大家思路更开阔了,观点更深刻了,细节更具体了,方法也更可操作了,形成了“以有形文化激发无形文化的滋生与积淀”的特色文化。

宜兴检验检疫局的文化是“润泽万物”。论语曰:“上善若水。”只要有了水,生命之树常青,只要有了水,万物就会生机勃发。而宜兴检验检疫局的文化也正是这上善之水,浸漫在检验检疫人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润泽着每一个检验检疫人的心头。

宜兴检验检疫局的文化是“滴水穿石”。王守森局长始终认为,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也不会立竿见影,必须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宜兴检验检疫局把质量教育、纪律教育、廉政教育、警示教育、礼仪教育贯穿于整个文化建设过程中,让干部职工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境界。

宜兴检验检疫局的文化是“大禹治水”。在行政管理上,宜兴检验检疫局吸纳“大禹治水”之精髓,变堵为疏,因势利导,把干部职工的事业心、理想、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并使其成为精神动力。

宜兴检验检疫局的文化是“流水不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机关办公楼的8层,廉政教育展览室别出心裁,引人驻足。这里集聚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智慧。警言育廉、会议讲廉、读书思廉、谈心促廉、网络传廉、案例警廉等十大专题告诫人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德和廉,切实做到德为先,廉把关。

效应:小荷齐露尖尖角,联成一片缀盛夏

“文化强局”工程已经实施了两年,如今的宜兴检验检疫局就像一片孕育滋润着宜兴检验检疫人的土壤,而检验检疫文化就是那普照的阳光、清晨的雨露,精心呵护、包容万象。于是“庄稼”茁壮成长,“小荷齐露尖尖角”。在这片热土上,宜兴检验检疫人奋发向上、挥洒汗水、贡献智慧、忘我投入,勇做改革创新的领跑者。

提及宜兴,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紫砂”了。宜兴紫砂陶器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成为独步世界的艺术品。然而就在十多年前,宜兴陶瓷出口却有着刻骨铭心的“黑色记忆”——连续3次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发生了铅含量超标事件,被美国FDA通报。为此,宜兴检验检疫人从加强检验认证监管、加大检验科技投入力度、大力推行体系认证三方面入手。严把产品质量关,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出国门。

一次,宜兴一家输美陶瓷企业生产的一批陶瓷杯,经宜兴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人员抽样检测后有5件样品铅溶出量超标,检验检疫人员立即将检测结果告知企业,然而此刻该批货物已与南京一家玩具厂生产的毛绒熊一起包装后,正运往深圳。宜兴检验检疫局领导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马上与企业和外贸公司联系,说明利害关系,要求将这批陶瓷杯运回宜兴。半个月后,该批货物被拉回了企业,宜兴检验检疫局领导和有关检验检疫人员一起到场进行查验,并对输美标志进行核销,由此避免了一起退运事件的发生。如今,宜兴市的陶瓷制品已出口达80个国家和地区,宜兴的输美日用陶瓷连续12年保持“零”超标的记录。 去过宜兴检验检疫局检务大厅办理业务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报检大厅宽敞、明亮;检验检疫人员工作热情、周到、快速、便捷。在这里,常常能看到一张张洋溢着青春的笑脸;在这里,报检柜台上的文具用品、老花镜、便民指南一应俱全;在这里,等待时能喝上一杯热水,翻看一会儿报纸、杂志。

在温馨与舒适的背后,是检务科6名年轻人用活力与汗水践行的服务承诺。数年如一日的无间断服务,考量着年轻人的耐心与毅力;每年的零差错签证,印证了他们严谨而细致的工作作风;在每位检验检疫人员的考勤记录上,每年都累计40至60天不等的加班记录。

在这个阵地上,肩负重任的年轻人秉承着用服务树形象、用实力创口碑的理念。他们在实践中,注重提升服务内涵,积极创新服务思路,努力拓展服务渠道,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宜兴市“青年文明号”到无锡市“青年文明号”再到江苏省“青年文明号”的三步跨越,用青春书写了检验检疫人把关服务的新篇章。 江苏检验检疫局纪检组长王续刚深有感触地说:“宜兴检验检疫局文化强局工程的实施让我们看到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变化,从被动到主动,从命令你做什么到我要怎样做;看到了角色的转换,把自然人培育成了检验检疫人,无论是正式职工还是招聘的临时工,都以自己是宜兴检验检疫人而自豪。

如春风悄无声息地吹拂着,如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如春芽悄无声息地萌发着、成长着。宜兴检验检疫事业在文化引擎的驱动下,正呈现出一幅幅、一帧帧多彩的画卷,正演奏着一曲“以文化人、以文聚力”的华丽乐章。

推荐第9篇:语言也是战斗力

语言也是战斗力

杨岚博士曾于1985年至1990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工作,1990年赴英访学,1996年获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今,任教于英国利兹大学东亚研究系,现为该系主任。本文谈的是她研究*时期农村题材长篇小说的专著《*时期的中国小说》(Chinese Fiction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小说,依照杨岚统计的数据,从1972年开始恢复出版,到1976年秋天,共计126部。其中军事题材32部,农村题材24部,工业题材18部,知青再教育题材17部,而反映知识分子题材的,只有李惠薪写医疗队下乡的《澜沧江畔》。这大体反映出*时期以工农兵和知青为社会主体的状况。那么,为什么不采取数量更大的军事题材作品而以农村题材为样本呢?杨岚列出的理由有三:其一,相比于以战争描写为主要内容的军事小说,农村题材小说全部是反映共和国建立之后的乡村生活的,这也反映出*小说的主潮;这些农村题材小说主要表现当代乡村的阶级斗争和党内的路线斗争,这也正是*现实和*文学的主潮。其二,就艺术水准而言,农村小说在*小说中是水平最高的。后*时代,中国的批评家给予好评的四部*小说,浩然的《金光大道》、克非的《春潮急》、谌容的《万年青》、黎汝清的《万山红遍》,有三部都是农村小说。其三,这些农村小说,覆盖了50—70年代的农村生活。这在前*和后*农村小说中都是不曾有过的。

“英雄形象”的异同

《*时期的中国小说》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ain Heroes”:主要英雄人物的塑造。分别从主要人物的家庭背景、阶级属性、成长教育对其精神世界的影响,人物肖像描写(通常的“浓眉大眼”“目光炯炯”“声如洪钟”“身形强健”),意识形态的品质,人物的语言和行为特点等角度,加以评析。比较醒目的,是论述主要英雄人物与其他人物关系的一章。与样板戏的那种抛弃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不同,在小说中,主要英雄人物大都是有家有口的,而且,他的家庭,往往成为其积极投入集体事业和路线斗争的强有力的支持者。这也和前*小说不同,在《创业史》中,梁生宝的爱情与婚姻,都还是未知数,在《山乡巨变》中,刘雨生的妻子张素贞,不但是他克己奉公、热心集体事业的后顾之忧,还因为两个人的志向不同离了婚。*小说中的主要英雄人物的妻子们,却都是丈夫的好帮手。同时,在作品中,通常会有非常活跃的女青年,在共青团或者生产突击队里生龙活虎、敢说敢闯,会有出身贫寒却思想糊涂的老贫农犯糊涂打横炮,当然最重要的是会有“阶级敌人”或者党内的走资派(许多时候是两者兼有)作为主人公的对立面。这与前*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图谱,大同小异。那么,二者的区别何在呢?

语言学视角的新发现

杨岚*时期小说研究的一大特色,是它对于小说作品的文学语言学分析。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建构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研究文学问题,当然应该以文学语言学研究为前提。但是,在当下的文学研究中,它又是最薄弱的一环。这既和人们的关注热点有关——从启蒙和现代性,到后现代性、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文化研究等理论的译介引进,在中国学界相继成为显学,在文学语言学的方法论方面,我们却一直缺少强劲的理论资源。同时,文学语言学研究,又是个笨功夫,耗时费力,在当下这个学术生产大跃进的功利氛围中,其投入产出,显然不成比例。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研究者的知识准备。它要求研究者要同时具有文学和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在当下的学科越来越细化的条件下,二者似乎难以得兼。国内研究*样板戏的语言学力作《语言学视野中的“样板戏”》的作者董克懿,就是凭借其语言学的基本功,对“样板戏”的语言特征作出了精到的分析,不仅讲语义、词汇,还讲到语音、频率、传统戏曲的音韵等。这些,都使得文学的语言学分析,有了更高的门槛,增加了登堂入室的难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考察杨岚对*时期小说的文学语言学分析,就有着双重的意义:其一,是看其如何开拓了*文学研究的一条重要路径——可以说,*时期的语言,是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集时代精神之大成,又以空前的力量操控了那个时代。在读书中,我得到了一个新的启示,*时期是“被语言操控的时代”{1},但是还没有能够予以展开,予以深化。从杨岚的《*时期的中国小说》中,我体认到了语言的操控性。作为文学作品,它的语言方式,既是时代性的独特反映,它将富有时代特色的社会语言凝定下来;同时它又通过阅读,通过电台广播(这是电视传播兴起之前最为广泛的社会传播和文学传播途径),将这种语言方式进一步流传开来。其二,是在文学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方面,它也提供了一个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缜密思路,具有很强的示范性。

十部小说如何选取?

杨岚的做法是,选取了十部小说为样本,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这十部作品,包括浩然的《金光大道》第一部(1972),谌容的《万年青》(1975),林予、谢树的《咆哮的松花江》(上卷)(1975){2},朱剑的《青石堡》(1976){3},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三结合创作组集体创作的《雨后青山》,田东照的《长虹》(1976){4},古华的《山川呼啸》(1976),还有作为参照系的*前出版的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上卷),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浩然的《艳阳天》(第一部)。后三部作品不必多说,都是1950—1960年代表现当代农村生活的典范之作,七部入选的*小说,是杨岚精心的选择,也各有其道理所在。浩然不但是稀缺的跨时代的作家,其《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又经常被杨岚用作进行比较两个时期小说异同的范例。《咆哮的松花江》的作者林予和谢树,都是50年代初期出现的部队作家,后来又来到北大荒军垦总局工作,时为文学报刊编辑。《万年青》的作者谌容、《山川呼啸》的作者古华、《长虹》的作者田东照、《青石堡》的作者朱剑都是在*时期崭露头角的青年作者,在新时期走向成熟和丰收,各有造就。而《雨后青山》的“三结合”创作组{5},作为一种特定年代的产物,它对文学创作包括语言方面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而且,这十部小说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严谨的考量。从时段看,它们涵盖了从50年代初期开始的互助组—合作化运动(《山乡巨变》《创业史》《艳阳天》《金光大道》),60年代前期的包产到户和社教(四清)运动(《咆哮的松花江》《万年青》),直到*时期的乡村斗争(《长虹》《山川呼啸》)等。从地域分布看,中南(湖南《山乡巨变》《山川呼啸》),西部(陕西《创业史》),北方(北京郊区《艳阳天》《金光大道》,山西《万年青》《长虹》),东部(江苏《青石堡》),西南(广西《雨后青山》),东北(黑龙江《咆哮的松花江》),分布合理,涵盖全面,且为后面的地方方言分析提供了一个切实的前提。对上下卷本(及多卷本)小说只选其上卷,则把握了每部作品的长度,从《山乡巨变》上卷的215000字(实际字数,而非印刷字数),到《艳阳天》第一部的472000字,大部分作品则是在30—40万字之间。这样,限定了研究范围。在词语分类上,粗话,意识形态话语,谚语、俗语、歇后语和经典语言,地方方言,书面语和口语,军事用语,农业用语和气象用语,夸张性用语,被分别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辨析和评判。

意识形态话语的定量分析

就以最具有*时代特色因而地位也最为重要的意识形态话语来说,杨岚细化为几个类别。

意识形态的指称:革命,政治,社会主义等;

政治身份、政治组织及相关的名称:共产党员,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红卫兵等;

政治运动名词:土改,合作化,农业学大寨等;

阶级成分:贫农,贫下中农,地主,富农等;

政治口号:“造反有理!”“坚决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等;

马恩列斯和毛泽东语录的引用:“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等;

政治文件:如《十六条》《前十条》等。

此外,还有一类,本来与政治无关,但是在时代语境下,被赋予了政治色彩,成为政治用语,如“道路”“思想”“觉悟”“帽子”,以及“人还在,心不死”“一道金光照四方”,云云。

将这样的分类法具体应用到作品中,《山乡巨变》中的意识形态用语最少,在全文中占据604字,为2.81‰,《万年青》和《雨后青山》最高,分别为9.10‰和9.8‰。即便考虑到,描写60年代前期农村生活的作品,会回溯到50年代的农村形势,涉及到集体化时期的政治用语,出现增量,这样的比例,仍然是很高的。总体而言,前*小说的意识形态话语所占比例为4.27‰,*小说为7.23‰,后者的意识形态色彩显然要浓重得多。《金光大道》和《咆哮的松花江》在*小说中意识形态话语是最低的,分别为4.60‰和5.96‰。杨岚将其归结为这是两位成熟的著名作家的个人风格,不必靠过多的政治术语去强化其政治色彩。

不过,这样的论断,还需要再深入。我想应该补充的是,浩然作为成熟的著名作家,他的《金光大道》,从直接的政治用语上,可能会比那些年轻作者们使用的少一些,但是,认真地读起来,他的文字使用的政治化,许多时候是“超政治”的。如人物的命名,正面人物系列是村子里的党员高大泉、区长田雨、县委书记梁海山,反面人物是村长张金发,区委书记王友清,县长谷新民,构成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完整体系。今日看来,从字面上没有多少说道,还原当年的历史语境,不但是高大泉直接谐音“高大全”,张金发之“金”和“发”,也都有深意藏焉。在那个只讲精神而摒弃物质,只讲质朴无华,厌弃金银雕饰的年代,“金”是颇有贬义的——扩展开来,在《红楼梦》所造就的审美情境中,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褒贬之意不言而喻。“发”呢,直接对应张金发在乡村提倡的“要发家,种棉花”“谁发家,谁光荣”“谁受穷,谁狗熊”之个人单打独斗的“发家致富”。至于谷新民,直接喻指当年与毛泽东亟欲实现的社会主义革命相对立而大批特批的刘少奇推行的巩固新民主主义之“新民”,而不是梁启超所倡导的“新民”说之“新民”。而且,《金光大道》的许多章节,《理乱麻》《新街口巧遇》等,从字面上并不显山露水,暗中藏有机锋,莫不煞费苦心地加以很多政治寓意,犹记当年读《金光大道》,对浩然的这种机巧的情节构思崇拜得五体投地,今日看来,却是处心积虑地要将日常生活也隐喻化、政治化的拙劣行径罢了。

什么人?说什么话?

小说中的意识形态话语,除了一些客观性的描写,如墙头的标语口号,绝大多数是出自人物之口的。对意识形态话语的分析,进入作为表述者的作品人物的身份界定,就是不同人物的直接引语中所采用的政治语词:

在《山乡巨变》中,主要英雄人物刘雨生一共说过2023个字,有关意识形态的话语为57个字,比例为2.82﹪。作为反面对手的龚子元总共说过765字,意识形态话语为4个字,0.53﹪。老贫农盛佑亭说过3173字,意识形态话语为27字,0.86﹪。青年妇女盛淑君说过1912字,意识形态话语为13字,0.68﹪。

作品所选取的老贫农盛佑亭(“亭面糊”),属于那种没有接受什么文化教育,也未必有先进的政治觉悟者,这样可以和主要英雄人物区分开来;选取活跃新潮的青年女性,是因为她们在同龄人中间讲话最多。

在*小说中,这四类人物,除了主要的敌方对手口中的意识形态话语升幅有限(从1.57﹪到1.74﹪),其他三类都有大幅度提高。主要英雄人物从2.39﹪到4.30﹪,即便是其中意识形态话语比例最低的《金光大道》的高大泉口中,也比前*小说中意识形态话语最多的《创业史》中的梁生宝要高(2.93﹪对2.81﹪)。比较前*小说,*小说主要英雄人物的意识形态话语,往往会在特定场合,如召开进行阶级斗争的群众大会,和政治组织的会议上,以长篇演说的方式讲出来,例如《雨后青山》中的柳旺春,一口气讲了七个页码,2026字。这超过了《山乡巨变》中的刘雨生所讲的全部话语的总和(2023字),也达到前*小说中梁生宝的全部话语(5948)的三分之一强。在冗长的演讲中,柳旺春使用了139个政治名词。可叹!我还可以补充一个例证,《咆哮的松花江》第13章,《金光照在心坎上》,从头到尾写的是在一个先进人物家庭中晚间举行的一场家庭政治学习会,学习内容是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关于阶级斗争长期性复杂性的论述,一家人结合生产队和家中的现实进行对比和讨论,从村子里的阶级斗争征兆说到家中的可疑苗头,作者从329页写到348页,共计20个页码,约14000字,还直接引用两段毛泽东语录,其内容可想而知有多么政治化。

虽然说,*小说着力于刻画主要英雄人物,把许多重要的意识形态话语都交给他们表述,但是,老贫农所说的政治话语也从0.97﹪猛增到2.62﹪,青年妇女从0.98﹪到3.15﹪。这些当然说明*小说的意识形态和宣传性的增强,也表明原先作家喜欢写的“中间人物”(通常是政治觉悟低的中老年农民)如何让位给一般的“英雄人物”(相对于“主要英雄人物”而言),怎样将前者形成的参差对比改换为后者形成的水涨船高,以适应所谓“三突出”原则:1.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2.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3.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而“中间人物论”几经批判,这样的人物在作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人们肯定《艳阳天》,很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它写了一群鲜活的“中间人物”,如“弯弯绕”“马大炮”、韩百安、孙桂英、马振茂等。在*中,浩然曾经为写“中间人物”做过检讨。到《金光大道》,这样的人物群落不复重现,也是时代使然。同时,青年女性的言说中,其意识形态话语升幅最高,这是因为她们受的教育较多,多是农村的积极分子,也说明她们在*时代的地位上升——不过,和样板戏不同,这七部*小说中,还没有女性作为主要英雄人物的。这也是一个有待谈论的话题吧。

穷追不舍地,杨岚从十部作品中统计出了82个高频词,以其至少在一部或者多部作品中出现10次以上为度,计有:包产到户、大跃进、大字报、单干、道路、地主、斗、斗争、翻身、方向等。其中,既有在十部作品中都是反复出现的“斗争”“共产党”“党”“革命”,也有像“包产到户”这样,在围绕乡村中推行“包产到户”的**展开的《万年青》中出现达517次的词语。杨岚把这些高频词再次细分为特定时期用语(土改、大跃进、“包产到户”)和非特定时期用语(阶级、路线、斗争),政治专有名词(共产党、毛主席、文化大革命)和非政治专有名词(立场、思想)。它们相互交叉,特定时期用语往往和政治专有名词对应或者合二为一。统计的结果是,在特定时期用语和专有名词方面,*小说低于前*小说,其他两者则要高出许多。对此的分析是什么呢?

它表明语言的更加意识形态化。那些非特定时间用语和非专有名词,都具有更大的涵盖性,在社会生活和语言学领域内,都是如此。《咆哮的松花江》中,有一场发生在家庭中的对话,就是在学习毛泽东的论述,“在我国,虽然社会主义改造,在所有制方面说来,已经基本完成,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疾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但是,被推翻的地主买办阶级的残余还是存在,资产阶级还是存在,小资产阶级刚刚在改造。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里的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抽象,所谓“阶级斗争”的“长期性”“所有制”问题等,也都是非特定时间的用语,有更大的普泛性(《咆哮的松花江》,335页—336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前*小说则是集中在“互助组”“合作社”“入社”的具体时段和具体问题,而很少纯粹地从理论高度去讨论“革命”“阶级斗争”等。当然,我们也可以补充说,这和作品对表现时代的选择的关联更为重要。前*小说都是写互助组和合作社的,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开始时期,它的“长期性”“复杂性”似乎还没有表现出来,更多的,是要解决互助组和合作社如何建立、如何扩大的具体难题;一旦合作化、人民公社已经实现,接下来,可能在具体行动上,没有了特别的规定性,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贯彻“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命题,泛泛而言,抽象而论,然后再去寻找或者制造敌人,也就在所难免了吧。

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文言词语

再说到杨岚对于*作品成语、谚语、歇后语和经典性语言的统计和研究。这也是个非常有趣但难度颇大的题目。谁说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文化”呢?从这四类语言看,除了谚语一项基本持平,*小说比前*小说普遍有了新的提高。两组作品的对照(以每10万字中所占比例为依据——10万分之):

前*小说:成语140.15,谚语25.24,歇后语3.44,古典作品语言引用0.67。

*小说:成语223.67,谚语24.14,歇后语6.49,古典作品语言引用1.21。

那么,这些数字后面有什么蕴含呢?就以成语为例。成语的大多数都是以四字一组为基本结构方式的。在历史的传承中,成语作为汉语的特有方式,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扩展了汉语的文化内涵,也使得它具有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在恰当的时候采用成语入文,会强化文本的表达,也显示出作者的文化修养。但是,成语的频繁使用,也钝化了人们对它的感受性,失去了新鲜感。黄子平曾经举过一个例子,“遍体鳞伤”,我们几乎对其熟视无睹,但在翻译成英文时,它变成了“被殴打的全身像鱼的鳞片一样到处是伤”,就把它“擦亮”了,拂去遮蔽其鲜活形象的积垢,还原了其本意。在杨岚看来,*小说对于成语的使用,许多时候都是只顾其表面上的装饰作用,恰恰是语言贫乏的一种标志。同出自浩然的《金光大道》和《艳阳天》,两者使用成语,每10万字的比例,分别是217.58和161.57。在数字后面,显然是江郎才尽的窘迫。如杨岚所言,“在《艳阳天》中从来没有发现在叙述者的不到30个字的一句话中,竟然会采用3个成语,《金光大道》则不然。”

他觉着这封信语无伦次,通篇都是胡说八道,都是故意捣乱,真是岂有此理。

哪想到出师不利,遇上了这样的疾风暴雨,把他打了个落花流水,狼狈不堪。

为了补充成语的使用,*小说喜欢使用四个字的词组或者准成语。它加强了*小说的套话、空话,而失去了文学语言的鲜活生动。杨岚再次列举了两个例证作为对比:

远山,近村,丛林,土丘,全都懵懵懂懂,像是罩上了头纱……圆圆的月儿挂在又高又阔的天上,把金子一般的光辉抛洒在水面上,河水舞动起来,用力把这金子抖碎;洒上了,抖碎,又洒上了,又抖碎,看去十分动人。(《艳阳天》第357页)

今夜呀,虎龙荡上,春风轻拂,微波拍岸,满江里不见了半人高的白头浪,真个是细浪前冲,流水涓涓,像在倾诉,像在吟唱……天上繁星眨眼,月亮铺洒下万里清辉,映照着一江春水,陡峻岩壁……(《长虹》第532页)

在横扫一切中外文化传统的*中,有一种复古主义或者说古典主义风格成为时尚。对仗、骈偶、散文体向诗歌体靠拢(后来推出的几部样板戏《杜鹃山》《平原作战》《磐石湾》等就尽力把台词诗歌化了),这在*小说中也是一种新的现象。与之相照应的是,古典文学名句在*小说中的使用增加了。如浩然的《金光大道》和《艳阳天》相比,就是以五句比两句了。这些作品所引诗句,分别出自李白、王维、李贺、罗隐、王之涣、王实甫、关汉卿、曹雪芹等人的作品。不过,在作品中引用这些古典诗句的人物,大都是那些反面角色的走资派,或者具有很浓的学生味而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的新干部,他们因为家庭境况,受过较好的教育,引用一些古典名句,是为了刻画他们的性格。在具体文本中,《红楼梦》被引用率最高,那些句子也是经常在报刊上被应用的,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当然和*中后期毛泽东推荐干部读《红楼梦》,使得《红楼梦》阅读合法化和流行化密不可分。至于“山雨欲来风满楼”和“心有灵犀一点通”,则常常离开其本意,被染上了政治化的且带有否定性的色彩。这也让我们对*话语的意识形态化有了更贴切的体认。

借用与延伸

杨岚的语言学分析,使用英文写作,她的预期读者是那些对汉语并不具有多么了解的人。为此,在其论著中,融入了大量的对现代汉语知识的阐述。有的时候会显得琐碎,但考虑到对于读者来说,阅读中可以得到双重收获,了解了*小说的创作态势,也普及了汉语的有关常识,是一箭双雕。

那么,在文本之外,还可以引申出什么样的论题呢?杨岚做了那么多的语言学统计,而且能够在数字统计的基础上,进行有深度的讨论,非常难得。不过,在统计资料的应用上,或许还可以做出一些文章。她把十部小说都分解开来,分门别类地进行统计和阐述,我想在此基础上,借用其成果,对《山乡巨变》《创业史》和《艳阳天》,也进行一些比较分析。

比如,在许多研究者那里,至今都把《创业史》看作是1949—1966年间最优秀的小说,杨岚的数字统计显示,在意识形态话语方面,它不但是高于《山乡巨变》,而且也高于《艳阳天》,三者分别为6.08‰,2.81‰,3.57‰。作为作品主人公的梁生宝、刘雨生和肖长春,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意识形态话语,相应地分别为2.81%,2.82%,2.12%。刘雨生在《山乡巨变》第一部中,位置并没有那么显赫,工作组长邓秀梅和李乡长,并不比他分量轻,而与他成为三足鼎立,因此,要统计主要英雄人物的意识形态话语,就不应该只讲刘雨生。而在《创业史》和《艳阳天》中,梁生宝和肖长春可是绝对的主角了。他们的意识形态话语讲出来,其比重和刘雨生差不多,作品中的意识形态话语增量,主要是体现在其他人身上,这能够说明,作家营造浓郁的政治氛围,可以有多种手段。前*小说在这一点上,还是非常注意,不会让其主要英雄人物满口都是“讲政治”。这与*小说的主要英雄人物之间,有着许多差别。

杨岚指出,意识形态话语内部进行区分,在“改造”“共产党(员)”“集体”“阶级”“毛主席”“党中央”“总路线”和“单干”“道路”“斗争(斗)”“资本主义”等褒贬分明、内涵对立的两个组别的高频词上,《创业史》和《艳阳天》各领风骚。据统计,“毛主席”“共产党”“党中央”及相关词语,在《创业史》中出现了420余次,《艳阳天》中的“斗争”“道路”等则是高频词。至于引用毛泽东语录,《山乡巨变》是37字,《创业史》是240字,《艳阳天》是0。

在使用两组不同色彩的意识形态话语问题上,我也有补充推测。在柳青的预想中,《创业史》作为多卷本的长篇小说,斗争的激化或许会在其后的某一卷中出现,如《山乡巨变》那样,在阶级斗争的描写上,从上卷的和风细雨到下卷的明火执仗。所以,《创业史》第一卷所描写的主要内容,不是剑拔弩张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而是如何组织互助组,在生产效益方面体现集体生产的优越性,以证明其历史的必然趋势,因此是一部强调正面力量的作品,用各种描写去肯定和强化集体化的势在必行。“毛主席”“党中央”和“总路线”云云,都是要从正面去强调集体化道路的“政治正确”。1956年之后,尤其是“反右派”运动后,毛泽东反复论述“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如上述那一段出自1957年2月而在公开发表时经过对阶级斗争问题的强化和修改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引文。而《艳阳天》实际上是接着《创业史》往下写,选取的正是1957年夏天,城里有“右派翻天”,乡下有敌人鼓噪,敌人无所不用其极,直至穷凶极恶地杀人和聚众抢粮,因此而将“斗争”之类用语反复使用,也是情理使然了。

语言大师是如何炼成的

1960年代初期,周立波曾经被赞誉为语言大师。《山乡巨变》中有个段落,盛淑君在纠集一群姑娘捉弄和惩罚符癞子之后,被团支部书记大春黑着脸批评一通,因为沟通不畅,大春愤愤然走开,盛淑君在后面边追边叫着:“团支书!大春同志!大春!”一句话里,换了三个称谓。有论者分析说,首先,盛淑君先叫“团支书”,因为大春是以团支书的身份在和她谈论如何正确地对待落后分子,要帮助他提高觉悟,积极进步,而不是恶意地捉弄之;但是,在盛淑君,这是因为符癞子不自量力地向她示爱,而且对她纠缠不休,这里就不是简单地用先进应该帮助落后的大道理可以摆平的。次之,她和大春都是进步青年,她有权要求大春了解事情的真相,她不能接受大春那武断的批评和生硬的态度。所以她又怀着埋怨的感情称呼他“大春同志”。再次,她喜欢这个有刚性、有威严的陈大春,她热恋着他,所以在这被误解的时刻,她企求他理解她,她无法遮掩自己的真情,亲昵地求援似的叫着:“大春!”

但是,比这样推敲而成的语言更为精彩的,还是周立波对湖南益阳方言的充分发掘和化用。《山乡巨变》的文学语言学研究为此提供了若干思路。在使用地方方言上,它的比重是19.60‰,远远高出《创业史》的5.91‰,《艳阳天》的3.51‰,在成语、谚语、歇后语和古典语言方面,也都成就可观(以每10万字占比为例):

《山乡巨变》:成语143.26,谚语49.3,歇后语4.65,古典语言0.93,粗话50.23。

《创业史》:成语110.03,谚语11.14,歇后语0.28,古典语言0.84,粗话27.58。

《艳阳天》:成语161.65,谚语25.00,歇后语5.30,古典语言0.42,粗话30.93。

周立波的语言艺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大量的鲜活上口的湖南益阳方言的采用。周立波认为,采用方言可以使全民语言“词汇丰富,语法生动,使它更适宜于表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6}50年代中期,写毕《百炼成钢》,周立波从北京回到家乡湖南益阳扎下根来,工作生活近10年。本来是陕北人的柳青,为写《创业史》而扎根长安县皇甫村。本来是唐山人的浩然后来主要是在北京郊区采访和体验生活,都缺少周立波的家乡语言优势。何况,周立波的语言自觉,他对于益阳方言的悉心掌握,都是下了很大力气的,他经常是随身带个小本子,把听到的生动口语记下来。这种刻意追求的态度也非他人可比。而且,他还不顾当代文学中语言逐渐“净化”的特点,把那些表达人物情感的粗话也都纳入自己的话语体系,生活的气息和人物的性格,也由此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有趣的是,据杨岚研究,在列入研究对象的作品中,《山乡巨变》中的粗鄙话语是最多的,例如:“你要死了,你这个鬼崽子!”(第273页)“我操你的妈妈!”(第83页)也许这和作家高度重视人物口头语的地域化、方言化、原生态化,而少了些“净化”“过滤”分不开。

由此再延伸出去,就是湖南方言和益阳方言丰富表现力的特征。湖南在语言学的区划上,是在大陆使用人口最多、流布最广的北方方言区,比起粤语和客家语,它的可接受性要大得多。同时,它又是处于北方方言的边缘地带,其语音和词汇,都有很多的地方特色。在湘方言支下的益阳方言,据有关资料,“益阳话也是新湘语中与普通话差异最大的方言,至今仍然保留了一些独特的特征。对于被官话腐蚀严重的新湘语区来说,益阳方言的研究意义不言而喻。益阳方言位于长株潭小片的北方,却反而保留了更多的古语特点,受北方方言影响较前者小,也为官话者所不懂”。除了语音中保留了大量的古音,在词汇上也很有特色。有一篇在互联网上被许多益阳人转引的,女散文家叶梦的《乡音的尴尬》,就列举了若干益阳方言中讲颜色和味道的词汇,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新鲜感和冲击力:

益阳话形容颜色一般是:彤红的、浸黄的、刮绿的、嫩白的、抹黑的、翡蓝的。也喜欢用叠字。如:黄灿灿里、蓝映映里、绿也也里、白飘飘里、黑浸浸里、皮皱皱里、肉它它里、毛丛丛里、劲板板里、汗巴巴里、脚叉叉里、肿泡泡里、气鼓鼓里等。

益阳话形容味道与气色的词更多,用起来似乎更顺手更贴切。例如:挖苦的、沁甜的、津咸的、万酸的、巴甲(涩)的、攀捞(膻)的、喷香的、攀臭的。若用叠字,便是:苦阴阴里,甜浸浸里、酸就就里、巴甲甲里。益阳话形容感觉更有味:巴厚的、拎薄的、崩硬的、韧软的、滚嗫(热)的、冰冷的。我想若用普通话写来只能是:很厚、很薄、特软、特硬,如此而已,比起益阳话来,那味道全变了。

中国作家写乡土,一般都会采用一些地域方言,但是像湖南作家这样,对家乡方言感受如此之深,得家乡方言如此之助,却不多见。再举个例子,韩少功对方言的热爱,对人物口头语的大量采用,堪称一绝。他的“马桥”,在同样是湘北而与益阳隔洞庭湖相望的汨罗,一部《马桥词典》,全是用本地方言搭建起来,方言而有底蕴,方言而有文化传承,此等作为,很难有人步其后尘。这样丰厚的富有表现力的方言资源,对几代湖南作家来说,都是得天独厚了。

注释:

{1}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中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当代语言迷信的顶峰,人们相信语言可以操控现实、指认现实的超凡力量,举凡赞颂(如“万寿无疆”“永远健康”),诅咒(“罪该万死”“彻底砸烂”),自我命名(凡事都冠以“革命”二字)乃至紧急关头用毛泽东语录激励士气克服危难等,就都是这样的例子。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第253—257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林予(1930—1992),原名汪人以,江西上饶人。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创作员,北大荒军垦战士,中国作协黑龙江分会哈尔滨市作协专业作家,哈尔滨市作协主席,中国作协黑龙江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雁飞塞北》《寨上烽烟》《有情人难成眷属》(合作),短篇小说集《勐铃河边春来早》,电影文学剧本《孔雀飞来阿佤山》《奸细》等。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获国际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奖。

谢树(1926—1998),笔名严瑟,山东聊城人。1947年毕业于东北军政大学政治系,1946年参加解放军。历任军大吉林分校政治部宣传干事,军大总校编辑,黑龙江日报社副刊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小说组长、副主任,北方文艺出版社社长,编审,中国作协黑龙江分会理事、名誉理事。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咆哮的松花江》(合作)《诱敌出山》《惊雷》(合作),短篇小说集《野菊花》《追击路上》《渡江前后》,散文集《雪莲》《槐花冠》《冰灯虹影》等。《有情人难成眷属》(合作)获黑龙江省文艺大奖二等奖、哈尔滨天鹅文艺大奖赛创作一等奖。

朱剑(1949—),江苏东台人。1965年毕业于东台市廉贻中学,1968年从军,1983年转业到江苏盐城,历任部队政治部宣传干事,盐阜大众报社编辑、记者,海霞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江苏盐城文联专业作家。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青石堡》《儿女三部曲》《酒红酒白》,长篇系列《人间烟火》(《太平庄白话》《唐山人家》《集仙巷纪实》),长篇纪实文学《黄海大躁动》《面向大海》《通榆河巡礼》《高涌海东头》《从士兵到董事长》,短篇小说集《警钟长鸣》等。电视剧《喊魂》(编剧)获第十三届飞天奖中篇奖,报告文学《老百姓的饭碗比天大》获中国第二届时代新闻人物优秀报告文学二等奖,报告文学《大禹壮歌》获1992年江苏省报告文学奖。

{3}田东照(1938—),山西兴县人。196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历任山西大学校刊编辑,兴县文化局局长、宣传部副部长,吕梁地区文联副主席、主席,山西作协常务副主席,专业作家。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长虹》(上、下集)《龙山游击队》(合作),中篇小说《跑官》,长篇纪实文学《异国情缘》,作品集《黄河在这儿转了个弯》《河缘》等。中篇小说《黄河在这儿转了个弯》获山西省第二届文学创作金牌奖,作品还获多种刊物奖。

{4}据“广西文联网站”文章《广西社会主义文学的初创和艰难曲折(1949—1976)》:《雨后青山》创作组由陈肖人、饶晓、梁学、赵宗两四人组成,陈肖人执笔。陈肖人,宾阳县人,1940年生,1961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戏剧理论专业,时为广西人民出版社编辑,现为广西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著有长篇小说《雨后青山》(执笔者)《斜阳脉脉水悠悠》《我这把生锈大刀》,中篇小说集《黑蕉林皇后》《实习在荒年》《举步》《命祭》,短篇小说《我与母亲》(是他1962年发表的处女作)《仲夏夜之谜》等。据陈肖人回忆,创作组的三位同志饶晓是“*”中大学毕业的,时为中学教师,参加《雨后青山》写作组之前,参加了反映广西山区农业学大寨的报告文学专集《三陇新画》(这是《雨后青山》的蓝本之一)的写作组。梁学是百色地区文化局干部,热爱写作,但也似乎没有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文章。赵宗两是县委宣传部新闻报道干部,参加过《三陇新画》写作组写作。参看陈肖人《长篇小说?骉雨后青山?骍创作前后》,《南方文坛》2009年增刊第1期。

{5}周立波《方言问题》,《文艺报》1951年第3卷第10期。

{6}见《百度百科·益阳话》词条。“百度百科”我经常会查看,其科学性和可信性高下各异。这一条“益阳话”的词条,也很有意思。上半部非常专业,应当是从某专业论著中摘引而来。下半部却是把当下非常活跃的益阳籍作家叶梦的《乡音的尴尬》拼接在一起。

推荐第10篇:战斗力和生产力

战斗力和生产力

沂蒙精神展览在京闭幕了。短短十天内,到国家博物馆观展的干部群众达18万人。此次展览同延安精神展、西柏坡精神展一样,之所以为社会瞩目,就在于这种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表现为爱党爱军、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战斗力,在和平建设时期则转化为开拓奋进、艰苦创业的生产力,使人们直观、真切地感受到强大的精神力量。

人们还记得,从八路军挺进沂蒙山区开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斗争中,蒙山沂水间发生过大小战斗4000余次,这里的每一座山头都燃烧过斗争的烈火,都浸染着烈士的鲜血。当时沂蒙老区420万人口中,就有20万人参军入伍,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先烈血洒疆场。通过展览,我们看到了“全国抗日模范村”渊子崖的百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原景再现,感受到了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的人间至爱,了解了“沂蒙母亲”王换于办起战地托儿所收养47名革命后代的感人故事,还有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陈毅担架队……这种在党的培育下,在长期革命战争中锤炼形成的沂蒙精神弥足珍贵。朱德总司令曾形象地把山东革命根据地比作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风趣地说:“如天下大雨,大家都可以在大树下躲躲雨。”

更为可贵的是,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沂蒙人民把过去那种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转化为一种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建国初期,沂蒙人整山治水改土,到1964年就成为全国“南有苏州、北有临沂”的两个农业先进地区之一。毛泽东的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说的就是这里。1995年,在全国19个连片贫困地区中,临沂率先实现整体脱贫,XX年又实现GDP过千亿元,人均过万元。这里建起了老区第一个飞机场和全国地级市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建起了闻名全国的临沂批发城、中国现代物流城……实践证明,一种优秀的精神可以给经济发展以有力的支撑,一个拥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城市必定是不断发展的城市。

沂蒙精神展览给人的强烈感受,就是战斗力和生产力。前者体现了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凝聚为战斗力;后者反映了沂蒙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追求,衍化为生产力。战斗力和生产力相互交织,根植于沂蒙大地,不断推动着革命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开创美好的未来,既要求我们不忘历史,又要求我们着眼发展,把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

第11篇:战斗力工程”工作总结

**镇2011年度在村级组织中实施

“战斗力工程”工作总结

2011年,镇党委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三级联创”的要求,以争创“五个好”村级党组织为重点,积极推进村级“六个中心”、“六大员”建设,大力实施“战斗力工程”,着力构建坚强有力、和谐奋进的村级组织新体系。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强活力,着力提升村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深化“五个好”村党组织创建活动。围绕争创“五个好”村党组织工作要求,夯实“三级联创”活动工作基础。

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规范化建设 。一是规范做好了党员发展工作,重点在生产与工作一线、青年和妇女、退伍军人、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每个村都经常保持3—5名入党积极分子。二是坚持和完善了“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党费收缴等制度。三是健全完善了党员经常受教育机制,全面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推进和规范党组织设置调整。依托现有专业合作社,不断调整和改进党组织设置,努力构建起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党组织体系。

抓好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载体建设。立足抓好了“八个载体”,努力构建党员教育管理、事务代理、带领发展、结对帮扶、承诺推动的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了激励关怀保障机制。完善了村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了党内关怀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

2、强合力、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和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基层民主制度。严格按照《安徽省村“两委”工作议事规则(试行)》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村“两委”工作关系和议事规则,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推进“4+2”工作法。

扎实推进“六个中心、六大员”建设 全力推进“六个中心”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六大员”工作、考评制度,积极为“六大员”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创造条件,使之成为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的有效载体。

完善党务村务“两公开” 规范党务(村务)公开,完善“村财镇管、延伸到组”制度。

加强村级组织软件建设,村级组织的会议、决策、帐务和工作计划、总结等材料切实做到“四个有”,不断提高内务管理水平。

3、强能力,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注重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改善队伍结构。规范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努力建立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素质。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鼓励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六大员”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教育培训。

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村干部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保证村级组织正常、有序运转。

4、强实力,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认真实施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推动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拓宽村级经济增收渠道,切实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中共**镇委员会 2011年12月30日

第12篇:关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心得体会

关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心得体会经营开发部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是维持部门效率和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团队丧失凝聚力,就会像一盘散沙,难以维持下去,并呈现出低效率状态;而团队凝聚力较强,其员工工作热情高,做事认真,并有不断的创新行为,因此,团队凝聚力也是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条件。公司迁址天津之后,实现公司的“二次创业”,企业面临的机遇更多,但经营系统的压力和任务也将更加繁重,经营开发工作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同时,原有经营格局发生变化,经营开发部进驻了新的员工,加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完成今年的承揽目标,每位部员必须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迎对新市场和新形势的挑战,这就更需要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增强经营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首先要提高队伍中每个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每个人的工作效率。每个人都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加强“正确认识自己”的教育,使每一个人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每一个事物,人与人之间才会多一份理解与宽容,以自己的清明理性去善待他人,善待朋友,善待同事,才能够做到对人对己的真正的尊重。认清每一个人的价值取向,理解每一个年龄段的生活方式,按照他本来的样子,让他发挥到最好,进而增强整体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第13篇:执行力就是战斗力——《态度胜于能力》的心得体会

[执行力就是战斗力——《态度胜于能力》的心得体会]

一、我认同的观点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没有失败的战略,只有失败的执行,执行力就是战斗力——《态度胜于能力》的心得体会。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企业的生存必须要靠扎扎实实的落实来实现。企业不落实或落实不力,只会意味着危机、失败,甚至死亡。在充满竞争的时代,任何组织及其成员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都要靠不折不扣的落实。实践证明,落实是决策的落脚点。落实出竞争力,落实出生产力,落实出战斗力。

二、与我联系

我们中学能够在这十年里一直充当中国名校、中职航母、兄弟学校学习的对象和榜样的角色,如同餐饮界的麦当劳、肯德基。其实,我们学校的战略目标——做精做强极为清晰简单,应该完全可以模仿,但是一直没有竞争对手,最主要的差距就是在“执行力”上,我们学校拥有精细的执行体系。同样,我所在的科室或学部也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以前我们财贸科只有十三个人靠着团结协助,现在我们学部有60多人了,我们靠的是执行力,心得体会《执行力就是战斗力——《态度胜于能力》的心得体会》。我不认为我们部长她拥有很好的个人魅力,有很强的决策力。她制定的目标就是教师利益最大化,制定的制度都是沿用学校的。她领导的团队就是要求有很强执行力,不但要求她自己也严格的要求了我们执行,因此我们学部成功了,成为各学部羡慕钦佩学习的对象。

三、观点重构

我很庆幸能够在拥有强大执行力的学校和学部工作,我也认识到执行力的重要性,能够较好的融入了这些团队。也将执行力慢慢的灌输到班级的学生当中,班级管理较以前有了一定的成效。我最初当班主任时,自己工作很积极认真,也隔三差五的制定新的政策,但是效果就是不佳,我也很惘然郁闷,投入跟产出不成正比。后来我认真阅读了学校发放的管理书籍,开始认识到我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很好的执行力,导致班级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不能挤入优秀班级行列。我接下来班级要做的制定最简单的战略目标——本专业各项竞赛排名第一,专业课成绩名列前茅,严格按照学校的各项制度贯彻执行下去,增强班级荣誉感,形成足够强大的战斗力,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第14篇:牢记战斗力标准 争做强军梦路上追梦人演讲稿

牢记战斗力标准 争做强军梦路上追梦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战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牢记战斗力标准 争做强军梦路上追梦人》。 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歇,转眼间又到了一个甲午年。甲午!甲午!有谁会忘记那个让人绝望到窒息的甲午?两个甲子前的那场海战,让这个古老帝国开始彻底沉沦,使这个民族失去了重生的希望,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惨痛的伤痕,也是我们心中永不能磨灭的耻辱!

斗转星移,历史的车轮又转到了一个甲午!抬头望去,这依然是一个不太平的世界.甲午海战会重演吗?下一场战争将会在哪里?

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单位的保障力能跟得上下一场战争的步伐吗?我们该怎么办?在我看来,任何进步都要从观念的进步开始,要像提升战斗力,首先就不能忘记战争,必须想打仗、愿打仗、敢打仗,才能随时确保能打仗、打胜仗!

古语有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战场上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太平盛世,并不意味着永享太平;战争的潜力,不等于战争的能力;和平的愿望,更不等于和平的现实。

透过黄海海面弥漫的历史硝烟,我仿佛看到了祖**亲,她成了资本主义倾销鸦片的商场,成了军阀派系格局混战的战场,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赌场。她曾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乌云笼罩下的中国在艰难的前行。祖国的路在何方?民族的希望在何方?此时此刻,是一个又一个革命斗士,在祖**亲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是他们用一股股豪情,一片片忠心,发出了一声声震惊世界的呐喊,抒写了一首首波澜壮阔的诗歌。为拯救沉沦的中华民

族,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浴血疆场„„八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数十年的期待,数十年的煎熬,数万万同胞的奋斗,终于换来了**城楼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没有这血与火的战争哪有新中国?没有这血与火的战争哪有我们民族的重生?没有这血与火的战争,哪有我们今天的新生活?难道就因为这短短几十年的太平日子,我们就胆敢忘记战争吗?不!不能!如今南海依旧风云诡秘,东海摩擦不断,日本更是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历史在静静的看着我们,革命先烈们在殷切的看着我们,祖国和人民在热切的看着我们。

我们要牢记一个真理:有备才能无患,能战方能止戈。虽然我们热爱和平,向往和平,但准备战争、进行战争、赢得战争,始终是我们军人的根本职能。要想提高战斗力,要想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强军梦,就千万不可有当和平兵的心态。须知,任何和平都不过是战争的间隙罢了,对我们军人而言,从来没有什么和平,只有战争和准备战争。

作为新时期的军人,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的关键时期,伟大复兴的道路需要我们去捍卫,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需要我们去守卫。

战友们,强军梦就是由那无数个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贡献汇聚而成的,无论你身处何处、何种岗位,只要你坚定理想信念,牢记战斗力标准,我相信一定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我们全面全军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战友们,让我们从现在起,牢记战斗力标准,想打仗、愿打仗、敢打仗,勇做强军路上的追梦人!

第15篇:为深入开展“双学”活动紧盯强军目标,紧扣战斗力标准

为深入开展“双学”活动紧盯强军目标,紧扣战斗力标准

不断提升我战勤人员处置异常不明空勤和日常战备能力,我站坚持每周组织所有战勤人员进行考核,紧贴实战练硬功,从难从严强素质,并通过评选“周训练之星”、“每周擂台”等,不断激发激发官兵学习训练热情,形成“比学赶帮超”良好氛围,不断培养和发现学习标兵、训练尖子,大力倡导“靠本领立身,凭实绩进步”的成长导向,引领官兵自觉学习提高、苦练本领、提升能力。 开展双学双争活动

今年以来,根据军区院的安排部署,我院深入开展了“能手;创学习型检察院,争当‘先进基层院’”的“双学双争”活动。实践中,我们把活动作为贯穿全院自身建设的主线,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我院把开展“双学双争”活动作为加强全面建设的有利契机,努力借这次“东风”,把我院的建设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一)注重思想引导,激发投身“双学双争”活动的内在动力。思想引领行动,我院注重对干部的思想启发,结合“崇尚学习、增强党性”主题教育,增强勤奋学习、提高素质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一是认清活动的重大意义。同志组织我院全体干部利用一天的时间,讲话、《二〇一〇年全区军事检察工作意见》进行了学习讨论。尤其是对搞好“双学双争”活动开展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全院同志深刻认识到开展“双学双争”活动是国家和军队司法体制改革、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军事检察干部的必然要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预防和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纯洁巩固部队提高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是服务部队中心大局,维护部队安全稳定,发挥军事检察工作职能作用的重要举措。5月初,,使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认识更加到到位。

二是认真查找自身存在不足。结合省军区开展的 “崇尚学习、增强党性”主题教育,召开党小组会,通过自查自纠、互查互纠,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一些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同志学习的劲头有所下降;多数同志素质比较单一,有的业务素质好,但文字材料水平不高,指导基层建设的能力弱;有的注重研究,但协调办事能力弱。独当一面、一专多能的同志还不多。我院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与全国的先进基层院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增强自觉投身“双争”活动的紧迫感。

三是明确任务目标。目标激发动力。通过动员明确了努力方向,确定了要达到的目标。全院目标:三年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院的全面建设跻身全国先进基层院的行列。个人目标:新调入没有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同志要在2年内通过。每名同志每年至少写出2篇理论研究文章。至少1名同志在下一届竞赛中入选全军优秀公诉人。办文、办事、办案、办会能力胜任军级机关的工作需要:办文语言精练、言之有物、文笔流畅、逻辑严密。办事领会首长意图、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处理融洽;办案严格文明、尊重事实、廉洁高效,定罪定性准确、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办会程序正确、考虑周全,保障到位、服务优质、不出纰漏。

(二)采取多种举措,增强“双学双争”活动的实际功效。

双学双争活动是一个复合的实践活动,我院创新方法手段,注重抓好落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通过学习打基础。一方面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在业务方面,重点学习了《刑法》、《刑诉法》以及新颁布的一些司法解释。以司法考试为牵引,提高新同志的业务知识;在办文上,重点学习了《军队机关公文写作》,对机关常用文体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全院同志购买了《检察机关侦查案件认定中的疑难问题解析》等业务学习书籍。另一方面组织开展案例研讨和理论研究,每月从中国政法大学、最高人民检察院网下载国内疑难案例,开展一次研讨,提高大家辨别疑难案例的能力。同时,加强对检察理论的研究,志被选入“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库”。

二是运用实践抓提高。活动开展期间,,为了使新同志尽快成为办案的能手,我们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方法,并有意识给新同志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实战中摔打和磨练。定期研究案情,集思广益,使大家的业务能力共同提高。提高公诉能力,公诉案件前,多次开展模拟法庭演练,并组织观摩出庭公诉。提高指导基层建设的能力,派5人次参加师旅级单位党委民主生活会、检查指导民兵整组等工作,提高了调查研究和指导基层建设的能力。

三是借助外部资源求突破。我们注重借用外力增强活动成效。定期聘请专家、首长辅导授课,讲授“如何提高机关公文的写作能力”。4月份,请机关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省军区李光聚副政委给我院干部就机关干部应具备的办事及协调能力进行了一次专题授课,使我院干部大受教益。积极参加各种集训,5月份派1名同志参加了北京军区政法干部培训班,提高了办案和预防能力。协调省军区后勤部给我院分配了一套办案技术用房,加强我院的侦查一体化建设。

(三)完善制度机制,确保“双学双争”活动的科学有序开展。

双学双争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们加强机制建设,以保证此项活动长期开展、科学有序。

一是健全教育学习制度。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每月组织一次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兵”的宗旨理念,培育“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道德观念,着力锻造一支领导放心、部队满意、官兵信赖的检察干部队伍。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每月的第二周,利用2天时间组织业务知识学习。

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设立奖励基金,每年拿出2万元作为育才积金,用于大家购买学习资料,奖励学习先进。对那些工作成绩突出、成长进步明显的同志,坚持在评功评奖、使用推荐上给予政策倾斜,在全院营造靠实绩进步的良好氛围。

三是建立依托地方培训制度。借助地方人才资源优势,有计划地选派检察干部参加地方检察机关开展的侦查、公诉等业务培训,借梯上楼。

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我们坚持把好军事检察工作这个关口,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疑案会诊、检委会研究、结案回访、错案追究等制度,力求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

二、收获

通过 “双学双争”活动的开展和实践,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干部学习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学然后知不足”。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大家的知识恐慌感和本领危机感,提高了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我院干部强化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的热情高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二)检察干部综合能力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活动以来,我院干部的文字写作能力、办事协调能力、会务保障能力务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有了可喜的变化。

(三)我院全面建设呈现蓬勃向上的新气象。我院的政治建设、业务建设、机制建设、作风建设等进一步完善,稳步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政治上信念更加坚定,思想更加敏锐。业务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机制上着眼长远,建章立制。作风上知难而进,严谨文明。

三、几点体会

在活动开展和实践中,我们也有几点体会:

一是必须切实用好上级指导和党委领导这个优势。开展“双学双争”活动,我们及时向党委、政治机关汇报,赢得领导的大力支持。李钟铮副政委积极协调,在省军区用房紧张的情况下为我院争取了办案技术设备用房,并在经费上给予有力支持。同时,我们特别珍惜上级领导机关到我院检查指导的机会,对基层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汇报,得到首长权威的意见和建议,有力助推了我院建设的步伐。

二是必须科学运用好岗位成才学习锻炼这个环节。“双学双争”活动就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步成才,这项活动要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不能坐而论道、两张皮。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读好无字之书,加强实践锻炼,要积极参加部队的演习、试点、现场会等大项工作,在实践锻炼中提高综合能力。

三是必须牢牢把握服务部队促进发展这个中心。军事检察工作只有做到服务部队促进发展才有生命和活力。积极开展涉检信访矛盾隐患的排查和化解工作,为部队的安全发展贡献力量。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优长,主动参与配合部队开展的大项主题教育。多下部队、到基层,了解和解决官兵司法方面的需求,在服务部队中心中促进“双学双争”活动的开展。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要求,把“双学双争”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一)进一步拓展提高我院干部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检察干部只有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探索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捷径,派2名同志到组织处、宣传处学习锻炼,提高办文能力。派员参加省军区组织的“军民融合式发展现场会”,提高办会能力。组织新任检察员到地方人民检察院实习见学,增长做好业务工作的才干。

(二)进一步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按照我院制定的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好“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我院干部的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提升执法公信力。使主题实践活动与“双学双争”活动相互促进。

(三)进一步提升我院全面建设的水平。始终坚持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的建设方向,不断提升建设水平。突出检察业务工作中心,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促进部队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使每一个执法办案环节都合乎规范。强化安全发展理念,维护部队的安全稳定。加强战时军事检察工作研究,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检察工作特点规律,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检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科技强检,加大经费投入,我们计划投入经费15万元,完善侦查办案一体化基础设施。通过加强全面建设,发挥好服务大局的基础前沿作用、执法为兵的一线平台作用、维护稳定的第一防线作用。

“双学双创”为抓手深化教育成效

总体室开展了“学讲话,创佳绩;学典型,创先进”活动,通过组织全室人员学习胡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该所第三届“践行核心价值观模范”候选人事迹,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奋斗方向。

胡总书记在讲话中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远景进行了阐述。大家一致认为,胡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论证精辟,是为十八大召开统一全党思想的政治纲领,是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员。全体人员一定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活动中,大家还学习了该所第三届“践行核心价值观模范”候选人事迹。大家纷纷谈到,作为航天装备总体技术人员,就要像身边的模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航天装备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技术负责人,同志承担了某重大专项任务观测系统的实施方案论证、发展战略研究、总体设计、组织实施等工作,历时三年,明确了专项总体建设思路、科学构建了专项工程体系、建立健全了管理机制,为专项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他不但自身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专业素质,还非常注重对组内成员的能力培养。该型专项工程启动之初,他合理分工、主动策划,带领组员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急难任务,多次受到机关领导好评。大家纷纷谈到,这样的典型可亲可敬可学,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向榜样看齐,高标准完成航天装备总体各项科研任务,以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16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太安中学

王姣

新课标指出,可以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要避免仅仅为满足考试需求而对教材进行取舍。对过去一味死记硬背的办法也不再提倡,要求积极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营造逼真语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和形式要更直观、生动、形象。

一、提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二、提倡采用重在语言运用的多种教学模式

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也是对除任务型教学方法之外的其它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包容和认可,对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的肯定。

三、明确音标教学的基础地位

新版《课程标准》在五级知识目标里,将原来的“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这一修订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使课改以来一直困扰教师的“初中英语到底要不要教音标”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音标教学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帮助。

四、语法教学内容有所调整

新版《课程标准》在语法项目表中对五级的要求也做了调整。调整后的语法项目难度降低了,要求更清晰了。如被动语态中只要求学生掌握含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中只要求掌握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的用法,而定语从句则只要求“能辨认出带有由that, which, who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并能理解句子意思”。这些对教师把握教学深度和难度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对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学习,使我对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要上好新教材,我们教师非下苦工夫不可。

五、为了适应英语新课程改革需要,尽快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反复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深刻领会英语课程的要求。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3.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5.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认真地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实到实处,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让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提高和完善

第17篇:教师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A案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

角色扮读。

(2)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如,第二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

(2)交流体会。

(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第八自然段的“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词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识破秘密;理由二: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课外延伸

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2.学生片刻沉思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1)读:有感情地朗读。

(2)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3)演: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4)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5)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体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

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例

(1)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

(2)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

(交流要点:①主要的情节和内容要讲清楚。②可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特别是第二自然段的对话,要加上一些生动的提示语和有趣的细节等。③语言要自然、流畅。不同人物的语言,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④说话时态度大方,要注意“听众”的反应,能用目光和手势与他们进行交流。)

(3)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呢?

(交流要点:①要编好“剧本”。把课文内容改为“剧本”,有些语言要适当改变。②选择好“演员”,分配好“角色”。③各自熟悉“台词”。④准备好简单的“道具”。⑤注意:一可以演具体片断: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对话交锋”;第七自然段的“饮酒取乐”;二可以串演整篇课文内容。)

5.请同学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

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汇报,教师参与、互动。

以第七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针对这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同学,教学情境可以这样创设:

师:“《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演演看,诸葛亮他这时怎么‘笑’?”

(可能是: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从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曹操轻蔑的嘲笑。)

(可以是:诸葛亮面对南岸,仰天大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战胜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可以是:诸葛亮看着眼前的船只,听着擂鼓、呐喊声,微微一笑,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自豪、自信的笑。)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朗读把“笑”的不同内涵读出来。

二、营造“对话”,塑造人格

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上台板书)

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

提供几组关联词:

因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

虽然„„但是一„„就

谈话:老师提供几组关联词,同学们尽量多地选用这几组关联词,结合刚才你们概括出来的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把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完整。

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师:把故事编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不寻常,

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

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

通晓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

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

世世代代美名扬。

喜欢的同学读一读,也可以背诵下来。

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如“空城计”;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四、作业超市

1.接龙复述故事。

2.把文本演绎成课本剧。

(福建省厦门市金尚小学 蒋丽萍)

B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1.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2.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一(1~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五、读第6~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1)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2)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师生对话,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重点: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为什么要立军令状?在军队下的状书,不能做到就要受到军法处置。一是诸葛亮是为了顾全大局,二是诸葛知天天文、懂地理,已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可利用这一机会向曹操“借箭”,已“胸有成竹”。)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周瑜为什么高兴?妒忌诸葛亮挺有才干,暗藏杀机,下了军令状完不成那就要受到军法制裁。)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教学设计】

解读《草船借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去“演算”。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周瑜心胸狭窄,逼人之“急”和诸葛亮神机妙算,处事之巧。

师;周瑜妒忌诸葛亮,给诸葛亮出了一个什么难题?

生:要诸葛亮10天造10万支箭。

师:大家计算一下,这里可有好几道计算题,如10天不吃饭,不睡觉不休息,平均每天要造多少支?每小时造多少支?

生:(口算后)每天要造1万支,每小时最少要造416支。 生:如果除去吃饭、睡觉、休息的时间,每天按8小时计算,每小时最少要造1250支。

师:这能造出来吗?为什么?

生:造不出来;不仅因为数量大,而且周瑜不给造箭用的材料。

师:诸葛亮对此是什么态度?

生;诸葛亮不但接受了周瑜的要求,还主动提出只要3天就完成造箭任

务,完不成任务,甘受惩罚。

生:按诸葛亮的计划,3天完成任务,即使不休息、不吃饭、不睡觉,每

天要造多少支箭?比原计划每天要多造多少支?这也可以计算比较一下。

生:(计算后)最少每天要造33000支,比原计划要多造23000支。

师:很明显,这是无法完成的。如果完不成后果将会怎样?

生:周瑜会借此杀害诸葛亮。

师:通过这些计算你感受到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会这样去算,诸葛亮当然更会算得仔细。

生:诸葛亮就是在计算思考之后,懂得周瑜要加害于他,把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他完成,才想出了“草船借箭”的妙计。

生:我还觉得这么一算便体会到周瑜的心胸狭窄,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 。 „„

【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贵在“因文而异”、“因材施教”。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其感悟的途径,教学方法也就迥然不同。在阅读本文中这一“算” 便“算” 出了文内之意和文外之韵,从而巧妙改变了逐句逐段分析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又促进了学生个性阅读习惯的养成,还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也充分说明,教师的点拨、引导之法,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换而言之,每篇课文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而只有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教者唯有深谙课文,找准教学的突破点,精心、科学设计教法,才能把课文阅读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也就更为有效了。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体会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出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老师建议大家用线划出写诸葛亮究竞“算”到了什么的句子。听明白了吗?

二、学习课文。

(一)研读课文。1.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2.生默读课文,思考。

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 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3.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句子一:“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1)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联系上文说说。“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2)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

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句子二:“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句子三:“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军士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句子四:“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提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师引: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句子五:“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句子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

4.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二)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提示后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得失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创造性思维)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2.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足智多谋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识渊博 神机妙算 题目“草船借箭”,箭是借来的吗?题目说“草船借箭”合适吗? 课题《草船借箭》说“借”合适吗?是借的吗?为什么? 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抄下来,背熟。

板书: 周瑜心

知人心 鲁肃人

神机妙算

曹操性 识天象 四更时候大雾弥漫 晓地利 顺风顺水

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接受的信息发生了矛盾,在心理上就会出现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要求,促进了思维的展开,一旦这种矛盾统一了,便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背景,创设气氛。

师: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元208年,建安13年,曹操率军,水陆并进,欲扫平江南,孙刘联盟,决计破曹。且看:用奇谋孔明借箭。

2.观看借箭经过影像,初步感知。

评:精妙的导语给学生以古典文学语言的熏陶,恢宏的背景、生动的影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空间。

二、紧扣主题,探究性学习

1.初读,学生质疑。

师:浏览课文,请用文中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诸葛亮在借箭中所表现出的才能。

生:神机妙算。

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生:“神机妙算”就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计谋高明。

师:很好,结合课文,围绕这个词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我想问诸葛亮为什么会如此神机妙算?

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师:大家提的问题相信都可以通过读书求得解决,现在我们集中研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他算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点出中心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心读课文,可以和同学讨论,呆会儿选择一处体会最深的讲析给大家听。

2.学生全面读书,从字词句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交流评价。

生:诸葛亮算到了三天后天有大雾。

生:诸葛亮算到了曹操的性格多疑、谨慎,在浓雾中不敢轻易派兵出击。

生:他还算到了鲁肃的为人,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不会食言,所以让他替自己准备借箭用的材料,而且确保不会让周瑜知道。

生:他让船一字儿排开,借箭时,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边受满箭后,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说明他对事情做了周密的安排。

生:书中说船队回来时,顺风顺水,可以看出他算到风向。

评:让学生在媒体制作出的两军对垒军事简图上边演示边说,既灵活地检验了学生融会贯通理解课文的能力,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生:诸葛亮对鲁肃说:“要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说明他算了借箭所需器材的数量。

„„

评:一问激起千层浪,在探究性的学习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充分有效的读书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创新教育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4.小结。

师:(指板书)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方面的因素他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一一做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是“神机妙算”。

师: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有何感叹?

生:周瑜感叹:“我比不上他!”

师:想像一下,周瑜说这话时,心情怎样?并试着读一读。

生:我想周瑜会非常佩服地说这句话,因为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他看到诸葛亮确实比他强。所以,我认为读这句话时,应该用比较诚恳的语气来读。

生:我的看法和她的恰恰相反,我认为周瑜会更加嫉妒诸葛亮,他说这句话时,应该是忌恨的语气。

„„

评:个性化的理解,个性化的朗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三、发散思维,创造性学习

1.过渡,提炼文章特点。

师: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忌害之心,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中体会到的?

生: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到的。

师:对,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语言,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

2.创造性表演,体验角色。

师:现在,请你们自己来当导演,邀请合作伙伴,选择文中某处最喜欢的片断,把它表演出来,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设计。

3.分组练习,自我体验。

师:愿意展示朗读、表演才华的同学,到前面选择段落或表演或朗读。

(注:学生兴致颇高,居然在一起商议是排搞笑版还是正剧版,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评:理解和表达、创造与再现的结合,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体观、课堂教学的活动观、学生的主体观。

四、反思评价,开放性学习

1.情境采访,深化认识。

(1)采访“孔明”。

师: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

生:因为我了解周瑜的为人,知道他对我有忌害之心,面对他的忌害,只能智取。再加上我还准确把握了曹操的心理,同时,我还懂天象、识地理,在心中对这件事有一个完整的谋划和安排,所以才会有如此大的把握立下军令状呀!

师:(以记者身份评价)您在借箭后曾对鲁肃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晓阴阳,不知奇门,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广泛地学习,深入地思考,大胆地实践,这也许就是全部的答案吧。

(2)采访“周瑜”。

师:都督,您才华横溢,名冠江南,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您有何感叹?

生: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又算准了曹操不会出兵,鲁肃当时不会告密,唉,在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方面,我都比不上呀!

师:“孔明才学犹堪叹,公瑾妙语亦惊人!”

(3)采访学生。

师:在座的各位同学,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你们也许有更多的话想说,把你们的最想说的用一句话表达出来,送给故事中的他们,也送给今天的我们。

生:我想对鲁肃说:你真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生:我想对周瑜说: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吧!那样你会更出色!

生:我想对曹操说:正是你的多疑,关键时不敢果断出兵,才促成了诸葛亮借箭成功。该出手时就出手。

生:我有不同的看法,我想替曹操打抱不平。我所知道的曹操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当时大雾迷蒙,在辨敌军(对方)虚实的情况下,为了不造成损失,没有最大的把握,他当时只能那样做。

师:想不到,小小年纪你就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了,真了不起。

评:学生精彩的回答、教师精当的点评,再一次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师:同学们,你们能大胆、独立地发表自己对人物的不同看法,这些思维的火花将成为火炬照亮你们的人生。(授与发言同学“赛诸葛”、“赛周瑜”、“赛曹操”等称号。)

评:角色的采访走进了人物的情感世界,灵性的回答丰富了学生的精神领域,激励性、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小结延伸,拓展阅读。

(1)小结。

师:在不断深入地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千百年来,他的形象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结论)

(2)拓展。

师: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还有哪些?(影像展示诸葛亮博望坡用兵、空城计、七擒孟获等片断,配以旁白。)

(3)延伸。

师:同学们,诸事暂且按住不表,欲知详情,且看《三国演义》(出示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书中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将会让你们过目难忘,多读书、读好书,也是老师对你们的期望。

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场。知识的延伸、情感的参与、方法的运用、兴趣的培养正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18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范桥镇中心小学

杨成东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1.课标解读。2.教材分析。3.由其它学校的几位优秀教师介绍他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大大地开扩自己实视野的眼界,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考法等等,这些都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没有想到或没有去想的,还有就是周智良老师在最后一天有的培训中所展示出的一些素材的图片,体现出一个历史老师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些都自己所欠缺的。通过此次培训从很大程度上说是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习探究。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因为新课改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而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二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光大以往的优点,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二、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

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3、教学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4、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诚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反思性实践者以及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惯于传授式,习惯于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和教学习惯,教师要一下子改变这种习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慢慢地改变,逐渐有意识地改变原来的教学行为和习惯。大家首先在观念上理解、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那么,思想支配行动,我们的教学习惯就会不断改变,逐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

总之,历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使命。

第19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开学后,学校组织对新课程标准进行又一次学习,感觉受益匪浅,现略谈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

新的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看作“空的容器”,对学生灌输知识填塞容器,而是认可和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思维能力和生活技能。要为学生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教学中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其它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学生独立指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逐步把学生塑造成为自主学习者。

二、新的课程教材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而是采取综合的教而是采取综合的教,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

仅仅依据某一种教学方法编写的教材是不适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的。现在几乎从每一套通过审查的教材中都可发现视听法、交际法、认知法、全身反应法、提示法等提倡的方法的应用,可谓兼收并蓄,并集各家所长。例如,从课堂教学的技术层面来说,新的课程标准所建议的课堂活动类型有:①调查和采访活动,包括专题采访,民意调查,做出决定或选择并解释原因等;②探究活动,即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用数字说明具体的事情,比如模拟购物、模拟储蓄等活动,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③合作学习活动,即学生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或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小组活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应承担具体的任务,并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通过合作最终完成共同的目标。小组活动中,应,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条件,有效发挥每个的学生的特长。

三、在教学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

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同伴、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关注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

四、系列配套增强了教材的选择性、拓展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有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配套读物、录像带、多媒体光盘等。这些材料加强了教材的弹性,为教师灵活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条件。此外,教师也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合理熟练利用多媒体材料进行授课,提高教育效果,培养学习兴趣等等。但对于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是建立在认真研究课程要求,透彻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水平的基础上,使之与教材相辅相成,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新课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新学期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按照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运用新课标理念,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使我们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20篇: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

----视频观后感

兰河一中 刘亚波

通过这次学习和培训,使我对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要上好新教材,我们教师必须对新课程标准有深入的了解。 中学生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地域性,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兴趣去安排课程,而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课本上该删的活动删,该增加的增加。

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于良好的教学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让他们多说多做,培养兴趣,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公平的对待没一个学生,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我在教学中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并且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我们应做到: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综合各方面,我在教学中还运用分层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课内的“提问分层”

一般地,较难的问题可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则让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回答。在探索新问题,巩固新知识时应以较好学生回答问题为主,这样可减少回答时的错误,澄清认识。在复习检查已有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时,多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有利于强化对他们的学习督促,有利于了解学习情况,也有利于他们获得答对问题的成功体验,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2. 课内的“对话分层”

每节课分组进行free talk时,我出示难易不同程度的谈话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排演,并辅之以小组竞赛、个人争先赛等活动,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 课外的“作业分层”

按学生的智力、能力、学习习惯及现有的知识水平,可将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类。课外作业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让学生自主选择。优等生除了课文的对话、单词能背诵、默写外,还要完成练习册上相关题目;中等生力求把书上的知识弄懂、会背会默,留有余力的可做练习册;后进生只要求识记最常用的单词、句型、会话。当然,在作业分层的同时,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在完成目标作业后,自觉向高层次作业挑战。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个体的特长,使人尽其学,学尽其能。对于“后进生”要激励他们发挥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们做些有益于班集体和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班级工作,使他们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称赞,他们会为再次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而主动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另外,我们英语老师要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展知识面。加强自身修养,求新求变。在课外要经常收听英语广播,收看英语讲座,观看英文电影,经常进行纯正的口语训练。在课堂上要尽量多说英语,且语音语调要好、要美,要不厌其烦,宁可多重复,也不要一味的翻译,要用形体语言来告诉他们,让他们慢慢体验理解。尤其是一些常用的指令性的句子,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听懂。

备课时,我觉得备得越细越好。例如:如何用关键词把新旧课联系起来,怎样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在操练中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心里要很清楚。在英语教学中,多用评价语,用真诚激励学生。 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肯定,渴望得到激励和赞许。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鼓励、温暖的阳光,这样无论哪种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学生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源动力。所以教师的评价语应丰富多彩,真诚激励。下面的句子应该多说:Good! Great! Wonderful! You are clever! Don’t worry! Don’t be shy!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在思想上有了更多的认识,更大的进步,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教育事业的信心,我将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认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学习不断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快乐的发展。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学无止境的心态。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变革。

战斗力标准心得体会
《战斗力标准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