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心得体会

信仰与人生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2:23:23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信仰与人生

思想汇报

-----信仰与人生

敬爱的党组织:

在研习会上,我有幸听到了王老师关于信仰与人生问题的见解,让我受益匪浅。王老师很细致的额讲述了信仰与人生的联系以及信仰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一些生动易懂的例子使我对信仰的认识更进一步。

说起信仰,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宗教,而信教者不畏艰难困苦赶往朝圣地就是追求信仰的具体表现,宗教对于教徒的激励就是信仰对其的益处,从而会影响他们一生的观念,行为准则以及态度。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全对。宗教是一种信仰,但是信仰却远不止于宗教。

正如,党的纲领是党的信仰,而党的历史体现着党纲建设的历程,这是对党的信仰的不断充实;党的未来勾画出一幅党建美好蓝图,这是对党的信仰的不懈忠贞。信仰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建信仰,始终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这不仅坚定了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又结合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审时度势,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制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周国平如是说,真正的信仰不在于你是否信教,信什么教。衡量一个人有没有信仰,主要是看他在精神追求上是否真诚和执著。

信仰是道德建立的基础。我认为,信仰可以理解为灵魂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使我们的行为不由自主地靠近自己所信奉的信仰,不仅支配着我们的行为,也可以支配主导我们的心,慢慢进入潜意识里扎根,形成无意识的行为习惯。正是如此,道德在信仰的感染下慢慢建立起来。这就好像,相信耶稣的基督教徒始终相信人生来有罪,到这个世上来就应该赎罪,因此,多数的基督教徒都是极其谦卑善良的(不在其内的常被称之为“异端”),道德品质多半高尚;相反,相信法轮功、传销的人,相比而言,道德意识就没有那么强烈了,或者可以理解为,他们所认为的道德并非是我们所看待的道德,而是一种扭曲了的道德。正因为其追求的信仰的不正确性,才形成了这种扭曲的道德意识。

信仰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信仰会为人们的行为方式指明方向,让人们心中有所追求,这追求的过程的感悟会让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变得明朗崇高。有个信仰,当人们对未来迷茫或是有所困惑的时候,心就多了一个栖息的地方,以便我们整理好心情再出发努力。正确的价值观离不开崇高的信仰,而信仰的选择极为重要。

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真正的信仰不是盲目地对某一宗教某一确定观念的狂热迷信,而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又一超越理性的一种至高精神力量。自古至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文天祥坚守自己的信仰,舍生取义,从容赴死,在死亡的面前毫不畏惧,永垂青史;钱学森坚定信仰,坚信科学强国,突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为我问中华民族的富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着实让人钦佩。现今社会,有很多人因为失去了人生信仰而变得自私冷漠,甚至泯灭人性,做一些天理不容的事情。只有我们树立了崇高的信仰,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培养正确的信仰,拥有健康的心态。只有我们在心中坚守对美好未来的信仰,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才会乐观积极,更好地调整心态,积蓄力量。都说信仰是人生的根本需要,它的确立出于人们自身的要求。我们在面对巨大得就业压力时,在发现周围聚集的人是那么优秀而自己却很渺小的时候,在走进偌大的人海找不到自己的存在的时候,有了信仰,我们会变得勇敢,执著地追求自己所想要的。“心若向阳,无畏悲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罗曼罗兰说过:“整个人生是一幕信仰之剧。没有信仰,生命顿时就毁灭了。坚强的灵魂在驱使时间的大地上前进,就像‘石头’在湖上漂流一样。没有信仰的人就会下沉。”因此,我更会坚定信念,坚守信仰,以党的信仰作为自己的信仰,努力奋斗,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充实自己,让自己早日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也让自己离中共党员更进一步,离党更进一步。

此致 敬礼

推荐第2篇:人生价值观与信仰

人生价值观与信仰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是人对某种观念、学说、主义、事物的信奉与崇拜,并把它奉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和生活指南,是一个人可以做什么和不可做什么的基本伦理与态度。信仰并不一定是单纯政治意义上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更代表着一种理想生活的意识形态,甚至是对于更好生活追求的.其实,我们都生活在一种“信”的心理现实中,人们总喜欢相信一些什么,不信一些什么,或者对一些什么将信将疑。我们相信什么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人的知觉会在信的作用下重组这个世界。不信什么也看不到什么,即便什么有人的心智也能做到视而不见或充耳不闻。

信与不信其实是都一种心理能量投注的结果,所以不信也是信。对信痴迷并引发一种持续的精神灌注就是信仰,这种灌注把心理能量转换成一种内在升华的心灵感知,世界是能量的,生命也是能量的,所以宇宙与万物都是生命现象。真正阻隔人们心灵感知的是言语,心灵没有言语,言语都是头脑的。想想释加摩尼,耶稣,默罕默德和其他的一些伟大的真神,他们理解上帝(宇宙意识)不需要语言,但人类要理解他们却只能借助言语,言语可表达的东西非常有限,所以我们难以真正知晓上帝的想法是言传带来的困境。我个人相信对宗教的敬奉不能用语言,也不能去理解,只能是用心去感悟。

信仰对人类的生活具有很高的价值。信仰有一种对现实的解构或瓦解能力,因为信仰内涵着一种精神图腾,崇拜、敬畏和臣服之心。心理学可能解释信仰这种持续不变的精神投注类似一种自我催眠,会让人的身体,知觉,意识产生一种奇妙的改变,与我们信仰的事物发生一种意象上的连接或神入,诞生一种全新的心理现实感。不过,信仰触发的催眠效应让人的意识扩展,引导心智与博大的宇宙意识融为一体,也扩大了知觉:触、看、听、味、嗅构成的外部世界。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因为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持有,信仰可以摆脱人的虚无感,无价值感,生命的有限感,创造一种幸福与确信的心理现实。聪明人不会把意识停留在硬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上,他们相信存在是超越人的理解与知觉的,宇宙有一种混沌的秩序,无序中的有序。万物皆生命正是一种信仰,宇宙也有她博大的情感与意识。

宗教是一种信仰,科学也是一种信仰,科学以确认的,逻辑的,线形的,因果的方式去解释存在所产生的定律。人与现实、存在的关系,只是一种超然的,非言语的感受系统,这种感受与大自然的混沌,复杂,多样,不确定具有同类质。宗教的,科学的,这些所有的信仰都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心灵是一种比精神更高级的生命存在与知觉。心灵对存在的描述是通过符号、象征、图腾、崇拜、祭祀、仪式、艺术的手法,忘掉言语崇尚信仰可能是人的心灵可以轻舞飞扬的唯一途径。信仰是人接近自然,重归自然的最佳心理途径。信仰与人的 价值观非常密切,信仰决定一个人的成败,走向巅峰的人是有信仰陪伴的。

2014年全国注册建造师考试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

青年人忘掉了真实的世界,不愿走进现实生活,甚至丧失了实际生活的能力。同时,市场社会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经济关系,而真诚、信任、关怀等高尚的品质与深沉的爱却日渐淡化,不再成为第一要义。这样人们在交往中虽变得日益自由,却日益品尝着孤独。没有知心朋友、缺乏社会支持成为部分大学生陷入抑郁和焦虑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人生信仰:解除大学生人生困惑的超越性力量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困惑,从表象上看源于激烈的社会变迁带来的个体生存困境,根本却源于生活意义的失落,源于人生信仰的丧失。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没有科学的信仰,没理性的追求,也就没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1.人生信仰赋予大学生生命以终极意义哲学家们认为人的独特存在方式决定了人的信仰的无限超越本质。人的存在具有两极性,一极是他的有限性或现实性,另一极是他的无限性或理想性。满足现实的生理需要,协调好现实的人际关系,是人的现实性存在;而面向未来、寻求对现实的超越是人的理想性存在。尽管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和现实性是第一位的,但不是根本的,人不会满足于有限的生命存在,他要时时去追求无限的精神超越。这样对无限的追求,对生命的超越就使人进入了信仰领域。作为一种精神理想和价值目标,“人类信仰的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主体力图自觉地对现实关系的积极的创造性克服,它不仅是适应世界而且是改造世界,不仅趋利避害有效有用,而且是合法合理尽善尽美。”[6]对于终极的关怀,对于人生根基的寻求,对于无限和永恒的依托,是信仰最高的价值追求,无论信仰对象或信仰方式如何,超越现实指向未来是信仰最为独特的本质和功能。“正是由于信仰的存在,人类才得以从其具体生活的狭小时空范围和基本的生理需要的限制中超越出来,从生命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缺陷和限制中解脱出来,从而为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开辟出了新的领域、秩序和方向。可以说,信仰构成了人类精神寻求逃避永恒和无限的压迫以及驱除人类自身在宇宙存在中的漂泊感和孤寂感的驿站和家园。”[7]一句话,信仰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出现实的功利主义和人生焦虑的困境,赋予大学生生命以终极的意义。

2.人生信仰赋予大学生生命以精神支撑信仰之于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它的具体而现实的功利,而在于它是人从主观上为自己设立的一个终极目标来作为自己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费尔巴哈认为:“信仰不外意味着坚定不移地确信主观的东西„„信仰使人的愿望从自然理性之桎梏中解放出来;信仰允诺了本性与理性所不允的事情;信仰使人福乐。因为,它满足了人的最主观的愿望。”[8]信仰只服从自己的主观内心诉求,不易受外界影响,具有专一性、排他性和坚定性。正是信仰的专一性、排他性和坚定性,才使得人永恒地追求它、向往它,从而产生无穷的动力和坚韧的意志克服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和不幸,使生命变得有意义。我国学者李太平教授指出:“信仰的功能在于它通过使人相信在某种神圣的帷幕之后可能存在着一个有意义的地方,从而以此信仰去弥补人类及其社会本身的缺陷和不足,并为人安置了一个崇高而又神秘的精神生活的空间,为人勇敢地生活下去提供勇气,为人提供必需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9]反之,信仰的缺失或偏离不仅会导致人们对其自身生存意义的茫然和孤单,对幸福的无望,而且也会导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迷茫和无所适从、无所畏惧,无法在心中形成时时约束自己的道德律令。所以,信仰论证了人的坚韧与威力,指明了人前进的方向,是人活着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三、高校信仰教育的重要使命

人生信仰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一大难题,德育作为系统的自觉的社会活动不去关心这一问题,个体的人就会盲目自发地寻觅求解,在盲目性中失去理性,在价值失落中感到精神饥渴。由此德育工作者应自觉面对大学生的生命困惑,加强对其人生信仰的引导,帮助他们释放生活的压力,启迪他们虚无的心灵,促其生命健成长。 1.引导大学生慎重地选择人生信仰 引导大学生坚定自己的人生信仰,前提是引导大学生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信仰。在当代中国,面对日益增加的社会压力和日益空虚的精神世界,人们越来越渴望内心的宁静,渴望心灵的归宿。大学生中信教的人越来越多,对耶稣的虔诚、对教义的笃信已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世界和学业生活。这些情形一方面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信仰的需要已经觉醒,对信仰的寻求日趋明显;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在信仰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神秘主义的色彩。如果大学生没有对信仰问题的清醒认识,没有教育者及时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使之在这种需要和渴求的驱使下2014年全国注册建造师考试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 青年人忘掉了真实的世界,不愿走进现实生活,甚至丧失了实际生活的能力。同时,市场社会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经济关系,而真诚、信任、关怀等高尚的品质与深沉的爱却日渐淡化,不再成为第一要义。这样人们在交往中虽变得日益自由,却日益品尝着孤独。没有知心朋友、缺乏社会支持成为部分大学生陷入抑郁和焦虑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人生信仰:解除大学生人生困惑的超越性力量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困惑,从表象上看源于激烈的社会变迁带来的个体生存困境,根本却源于生活意义的失落,源于人生信仰的丧失。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没有科学的信仰,没有理性的追求,也就没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1.人生信仰赋予大学生生命以终极意义哲学家们认为人的独特存在方式决定了人的信仰的无限超越本质。人的存在具有两极性,一极是他的有限性或现实性,另一极是他的无限性或理想性。满足现实的生理需要,协调好现实的人际关系,是人的现实性存在;而面向未来、寻求对现实的超越是人的理想性存在。尽管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和现实性是第一位的,但不是根本的,人不会满足于有限的生命存在,他要时时去追求无限的精神超越。这样对无限的追求,对生命的超越就使人进入了信仰领域。作为一种精神理想和价值目标,“人类信仰的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主体力图自觉地对现实关系的积极的创造性克服,它不仅是适应世界而且是改造世界,不仅趋利避害有效有用,而且是合法合理尽善尽美。”[6]对于终极的关怀,对于人生根基的寻求,对于无限和永恒的依托,是信仰最高的价值追求,无论信仰对象或信仰方式如何,超越现实指向未来是信仰最为独特的本质和功能。“正是由于信仰的存在,人类才得以从其具体生活的狭小时空范围和基本的生理需要的限制中超越出来,从生命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缺陷和限制中解脱出来,从而为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开辟出了新的领域、秩序和方向。可以说,信仰构成了人类精神寻求逃避永恒和无限的压迫以及驱除人类自身在宇宙存在中的漂泊感和孤寂感的驿站和家园。”[7]一句话,信仰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出现实的功利主义和人生焦虑的困境,赋予大学生生命以终极的意义。

2.人生信仰赋予大学生生命以精神支撑信仰之于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它的具体而现实的功利,而在于它是人从主观上为自己设立的一个终极目标来作为自己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费尔巴哈认为:“信仰不外意味着坚定不移地确信主观的东西„„信仰使人的愿望从自然理性之桎梏中解放出来;信仰允诺了本性与理性所不允的事情;信仰使人福乐。因为,它满足了人的最主观的愿望。”[8]信仰只服从自己的主观内心诉求,不易受外界影响,具有专一性、排他性和坚定性。正是信仰的专一性、排他性和坚定性,才使得人永恒地追求它、向往它,从而产生无穷的动力和坚韧的意志克服生活中

的种种磨难和不幸,使生命变得有意义。我国学者李太平教授指出:“信仰的功能在于它通过使人相信在某种神圣的帷幕之后可能存在着一个有意义的地方,从而以此信仰去弥补人类及其社会本身的缺陷和不足,并为人安置了一个崇高而又神秘的精神生活的空间,为人勇敢地生活下去提供勇气,为人提供必需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9]反之,信仰的缺失或偏离不仅会导致人们对其自身生存意义的茫然和孤单,对幸福的无望,而且也会导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迷茫和无所适从、无所畏惧,无法在心中形成时时约束自己的道德律令。所以,信仰论证了人的坚韧与威力,指明了人前进的方向,是人活着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三、高校信仰教育的重要使命人生信仰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一大难题,德育作为系统的自觉的社会活动不去关心这一问题,个体的人就会盲目自发地寻觅求解,在盲目性中失去理性,在价值失落中感到精神饥渴。由此德育工作者应自觉面对大学生的生命困惑,加强对其人生信仰的引导,帮助他们释放生活的压力,启迪他们虚无的心灵,促其生命健康成长。 1.引导大学生慎重地选择人生信仰 引导大学生坚定自己的人生信仰,前提是引导大学生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信仰。在当代中国,面对日益增加的社会压力和日益空虚的精神世界,人们越来越渴望内心的宁静,渴望心灵的归宿。大学生中信教的人越来越多,对耶稣的虔诚、对教义的笃信已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世界和学业生活。这些情形一方面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信仰的需要已经觉醒,对信仰的寻求日趋明显;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在信仰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神秘主义的色彩。如果大学生没有对信仰问题的清醒认识,没有教育者及时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使之在这种需要和渴求的驱使下,在一些人的诱导下,从一些不正当的方面寻找信仰。因此,在大学生的信仰需要觉醒之时,在面临着信仰选择之时,教育者应及时引导他们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信仰,掌握信仰选择所应依据的基本标准。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建军教授提出了信仰选择的四个标准值得我们借鉴:一看是否理智;二看是否现实;三看是否崇高;四看是否健全。[10]大学生选择自己的信仰,应当做到科学、理性、健康和崇高:即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生价值实现的科学规律;体现人的本质属性及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对人生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自己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关怀。只有这样的信仰,才值得为之奋斗一生;也只有这样的信仰,才能真正促进生命的成长和生活的幸福。 2.引导大学生养成科学的理性思维方式

选择人生信仰首先离不开人们的理性。先哲们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因为人是思想的存在物。马克思也说过:“真正的人=思维着的人的精神”。[11]恩格斯还形象地把思维着的精神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高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会思维,能够分辨出主客体关系,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意义与价值,并按照意义在意义的世界中行动,理性的自我意识特别是理性的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前提。在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理性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当代人的生活中。以信仰本身而言,如果说早期的信仰是建立在非理性的朴素意识和盲目崇拜的基础上,那当代的信仰已不可能完全拒斥和避免理性的追问。在一定意义上,当代人往往是经由理性的自我意识的引导而走上信仰之途的。真正的信仰就应当是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把信仰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使理性和信仰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维持动态的平衡,理应是当代人类具有的一种健康的信仰态度。因此,德育工作者在帮助大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时,应重视其理性思维的养成,让信仰成为他们自己内在的精神生活选择和理性思考的结果。 3.引导大学生坚守国家的主导信仰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里,国家主导信仰的确立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开放性的。因为作为一个社会共同体存在,不可能或缺其内在的某种价值一致性——这种价值一致性不是指价值体系的一致性,而是指某些基本价值要求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保持一个社会自身完整性所必需的,这就恰如一个社会不能缺少为社会公众所共同认同的并用以调节自身的最基本道德规范一样。共同的信仰要比信仰自我有力量得多,尤其是对目前处于多元化信仰包围之下,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找不到权威解释,人生信仰已经日渐迷茫的大学生来说,国家主导信仰的确立显得尤为迫切。有学者就指出:“社会倘若不能给其成员提供一套值得信任的人文价值系统和可以接受的人文价值标准,那么,这个社会必然出现价值紊乱、信仰真空和精神危机。”[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最适合社会的发展,具有最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开放性的思想意识或时代精神。它因全社会的人逐步认同接受,而成为社会的共同信仰,从而引导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统一为共同的精神,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我们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以帮助大学生明确方向,走出迷茫,走向更高的生存境界。 4.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于人生实践

人生信仰的形成来自于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社会阅历的沉淀,尽管存在一定的情感或非理性成份,但其基础是客观的人生实践。信仰的确立有多种途径,每个途径都离不开生命的体验和社会的实践。一个人在最终确立自己信仰的过程中,总要对不同的理论和价值观念进行比较和选择。他经历得越多,考察过的信仰越多,则他确立信仰的过程就越曲折,而最终确立的信仰就越坚定。恩格斯曾提到过确立信仰的三种基本途径:实践的途径、政治的途径和哲学的途径。他认为英、法、德三国的工人和知识分子各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接受共产主义学说,确立起共产主义信仰。他指出:“„„英国人由于国内贫困和道德败坏的现象的迅速加剧,他们通过实践达到这个学说。法国人是通过政治达到的,他们起初只是要求政治自由和平等,但当他们意识到这还不够的时候,除政治要求而外,他们又提出了社会自由和社会平等的要求。德国人则是通过哲学,通过对基本原理的思考而成为共产主义者的。”[13]在这里,实践的途径指的是直接的生产和生活,政治的途径指的是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斗争,哲学的途径指的是包括哲学研究在内的理论活动。恩格斯提出的这三种途径各有不同的内涵和侧重,但都归结为人生的各种实践活动。我们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崇高的人生信仰,关键还是要引导大学生投入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在丰富的人生体验、科学的理论学习和积极的政治追求中获得对生命的认知、对社会的情感和对理想的信念,并把这种信仰转化为生命活动的动力在一些人的诱导下,从一些不正当的方面寻找信仰。因此,在大学生的信仰需要觉醒之时,在面临着信仰选择之时,教育者应及时引导他们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信仰,掌握信仰选择所应依据的基本标准。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建军教授提出了信仰选择的四个标准值得我们借鉴:一看是否理智;二看是否现实;三看是否崇高;四看是否健全。[10]大学生选择自己的信仰,应当做到科学、理性、健康和崇高:即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生价值实现的科学规律;体现人的本质属性及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对人生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自己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关怀。只有这样的信仰,才值得为之奋斗一生;也只有这样的信仰,才能真正促进生命的成长和生活的幸福。 2.引导大学生养成科学的理性思维方式

选择人生信仰首先离不开人们的理性。先哲们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因为人是思想的存在物。马克思也说过:“真正的人=思维着的人的精神”。[11]恩格斯还形象地把思维着的精神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高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会思维,能够分辨出主客体关系,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意义与价值,并按照意义在意义的世界中行动,理性的自我意识特别是理性的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前提。在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理性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当代人的生活中。以信仰本身而言,如果说早期的信仰是建立在非理性的朴素意识和盲目崇拜的基础上,那当代的信仰已不可能完全拒斥和避免理性的追问。在一定意义上,当代人往往是经由理性的自我意识的引导而走上信仰之途的。真正的信仰就应当是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把信仰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使理性和信仰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维持动态的平衡,理应是当代人类具有的一种健康的信仰态度。因此,德育工作者在帮助大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时,应重视其理性思维的养成,让信仰成为他们自己内在的精神生活选择和理性思考的结果.3.引导大学生坚守国家的主导信仰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里,国家主导信仰的确立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开放性的。因为作为一个社会共同体存在,不可能或缺其内在的某种价值一致性——这种价值一致性不是指价值体系的一致性,而是指某些基本价值要求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保持一个社会自身完整性所必需的,这就恰如一个社会不能缺少为社会公众所共同认同的并用以调节自身的最基本道德规范一样。共同的信仰要比信仰自我有力量得多,尤其是对目前处于多元化信仰包围之下,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找不到权威解释,人生信仰已经日渐迷茫的大学生来说,国家主导信仰的确立显得尤为迫切。有学者就指出:“社会倘若不能给其成员提供一套值得信任的人文价值系统和可以接受的人文价值标准,那么,这个社会必然出现价值紊乱、信仰真空和精神危机。”[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最适合社会的发展,具有最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开放性的思想意识或时代精神。它因全社会的人逐步认同接受,而成为社会的共同信仰,从而引导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统一为共同的精神,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我们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以帮助大学生明确方向,走出迷茫,走向更高的生存境界。4.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于人实践人生信仰的形成来自于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社会阅历的沉淀,尽管存在一定的情感或非理性成份,但其基础是客观的人生实践。信仰的确立有多种途径,每个途径都离不开生命的体验和社会的实践。一个人在最终确立自己信仰的过程中,总要对不同的理论和价值观念进行比较和选择。他经历得越多,考察过的信仰越多,则他确立信仰的过程就越曲折,而最终确立的信仰就越坚定。恩格斯曾提到过确立信仰的三种基本途径:实践的途径、政治的途径和哲学的途径。他认为英、法、德三国的工人和知识分子各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接受共产主义学说,确立起共产主义信仰。他指出:“„„英国人由于国内贫困和道德败坏的现象的迅速加剧,他们通过实践达到这个学说。法国人是通过政治达到的,他们起初只是要求政治自由和平等,但当他们意识到这还不够的时候,除政治要求而外,他们又提出了社会自由和社会平等的要求。德国人则是通过哲学,通过对基本原理的思考而成为共产主义者的。”[13]在这里,实践的途径指的是直接的生产和生活,政治的途径指的是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斗争,哲学的途径指的是包括哲学研究在内的理论活动。恩格斯提出的这三种途径各有不同的内涵和侧重,但都归结为人生的各种实践活动。我们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崇高的人生信仰,关键还是要引导大学生投入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在丰富的人生体验、科学的理论学习和积极的政治追求中获得对生命的认知、对社会的情感和对理想的信念,并把这种信仰转化为生命活动的动力

推荐第3篇:人生信仰

人生信仰,是指个体对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生活的前途和命运以及人生的状态和归宿等命题的最高信念及坚持,是价值观在人生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它不仅解决“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还要回答“人应该如何活着”的问题。作为一种最高价值目标,信仰成了人类精神生命和人生幸福的最终依托。面对当前一些大学生的种种人生困惑,现代德育不仅要关注现实生存之“形而下”命题,更要关注理想信念之“形而上”命题,给大学生生命成长以持续的动力和恒久的精神支柱。

一、转型期大学生面临的主要人生困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正在经历着从蒙昧走向开化、解放、自由的过程。主体性的高扬、生命尊严的彰显、成功欲望的增强都把生命的美丽推向极致;但是,另一方面,物质享受的充盈、知识至上的感召、工具理性的横行,又使得人类生存的意义和生活的幸福感逐渐被遮蔽。在社会转型变革的背景下,个人的无意义感和不安全感成为根本性的社会心理问题。

1.意义感的丧失与生命的空虚

商品经济时代是一个“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人的独立性、主体性,不断地创造出越来越高级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在成就物质繁荣的同时,对物的过分依赖和追求又带来了人自身的物化。社会的理性化、科技的力量、市场的强势、竞争的激烈等所导致的紧张忙碌,使得很多人没有时间去回眸历史、思考意义、接近自然,而更多地活在当下,为了生存而“蜗居”。有学者指出:“总的来说,中国传统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大学生更加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在个人和社会面前,更加追求实际,认为个人应该处于更本位、更中心的地位。”[2]因此,他们宁愿相信,“多获得一些资格证书,比多读一些哲学书,更加实用。”石中英教授指出:“现代人文世界支离破碎、日益萎缩。其结果是,我们所经历的社会是一个比较富裕但是无论如何却不能算是幸福的社会,我们所经历的是一个整天忙碌但却不知道为何忙碌的生活,我们所获得的是越来越多的自主性和权利但却从一开始内心里就依赖于应用它们,我们所体验的是一种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寂寞却因此越来越冒险甚至疯狂的感觉。当意义失落的时候,人们如何为自己的价值与价值生活提供依据?没有合理依据的价值及价值生活是社会世界种种病态和荒谬的总根源。”[3]意义的失落、存在的空虚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困境。

2.成功欲望的增强与生命的焦虑

在一个日趋开放和公平的竞争社会里,青年人有了更多的成功机遇和条件,也就有了更强烈的成功欲求。几乎每个人都将成功作为自己人生最重要和最直接的目标。成功意识的不断增强,可以激发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生命的价值。但成功的人不一定会感到幸福。罗素认为:“成功只能是幸福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不惜以牺牲其他一切来得到它,那么这个代价是太昂贵了。”[4]色彩斑斓的物质世界常常会让人们忘掉精神性的东西,把成功更多地局限于物质成功、事业成功和他人眼里的“成功”,甚至将“成功”作为人生全部的奋斗目标,为了“成功”不停地忙碌奔波。但现代社会,改革深化的高风险、社会矛盾的频发、价值观念的多元、求职竞争的激烈却又使得大学生对人生的不确定和各种变数感到无能为力,对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的选择感到迷茫彷徨,身心压力明显增大。不少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理想、信仰、崇高、规则,而陷入了一种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奋斗与焦虑中。“失落了理想就失去了目的,失落了信仰就失去了动力,失落了道德就失去了人伦,失落了崇高就失去了尊严,失落了传统就失去了依托,失落了规则就失去了尺度,„什么都行‟只能是一种失去标准的存在主义的焦虑。”[5]

3.人际关系的疏离与生命的孤独

人依赖世界而生存,人不能离开其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人在关系中展开生活与获得意义。正是关系的多元化、全面化,才使人可能践行丰富的人生。现代社会的通讯设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捷,从电话、电报到传真和E-mail,从报纸电台杂志到“互联网”和“聊天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快捷,人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庞杂丰富。但这些现代通讯方式也渐渐地隐去了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失去了面对面交流中无声语言的传递与交融。人们在使用和享用短信、QQ交流的好处时,已不习惯于通信中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有些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动画世界、现代神话世界中不能自拔。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10年年初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显示: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其中,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15.6%);而且与2005年相比,这一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上升,大学生正好处于这个年龄段。“现代网瘾”就像毒瘾一样让这些缺乏自制力的青年人忘掉了真实的世界,不愿走进现实生活,甚至丧失了实际生活的能力。同时,市场社会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经济关系,而真诚、信任、关怀等高尚的品质与深沉的爱却日渐淡化,不再成为第一要义。这样人们在交往中虽变得日益自由,却日益品尝着孤独。没有知心朋友、缺乏社会支持成为部分大学生陷入抑郁和焦虑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人生信仰:解除大学生人生困惑的超越性力量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困惑,从表象上看源于激烈的社会变迁带来的个体生存困境,根本却源于生活意义的失落,源于人生信仰的丧失。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没有科学的信仰,没有理性的追求,也就没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1.人生信仰赋予大学生生命以终极意义

哲学家们认为人的独特存在方式决定了人的信仰的无限超越本质。人的存在具有两极性,一极是他的有限性或现实性,另一极是他的无限性或理想性。满足现实的生理需要,协调好现实的人际关系,是人的现实性存在;而面向未来、寻求对现实的超越是人的理想性存在。尽管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和现实性是第一位的,但不是根本的,人不会满足于有限的生命存在,他要时时去追求无限的精神超越。这样对无限的追求,对生命的超越就使人进入了信仰领域。作为一种精神理想和价值目标,“人类信仰的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主体力图自觉地对现实关系的积极的创造性克服,它不仅是适应世界而且是改造世界,不仅趋利避害有效有用,而且是合法合理尽善尽美。”[6]对于终极的关怀,对于人生根基的寻求,对于无限和永恒的依托,是信仰最高的价值追求,无论信仰对象或信仰方式如何,超越现实指向未来是信仰最为独特的本质和功能。“正是由于信仰的存在,人类才得以从其具体生活的狭小时空范围和基本的生理需要的限制中超越出来,从生命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缺陷和限制中解脱出来,从而为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开辟出了新的领域、秩序和方向。可以说,信仰构成了人类精神寻求逃避永恒和无限的压迫以及驱除人类自身在宇宙存在中的漂泊感和孤寂感的驿站和家园。”[7]一句话,信仰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出现实的功利主义和人生焦虑的困境,赋予大学生生命以终极的意义。

2.人生信仰赋予大学生生命以精神支撑

信仰之于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它的具体而现实的功利,而在于它是人从主观上为自己设立的一个终极目标来作为自己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费尔巴哈认为:“信仰不外意味着坚定不移地确信主观的东西……信仰使人的愿望从自然理性之桎梏中解放出来;信仰允诺了本性与理性所不允的事情;信仰使人福乐。因为,它满足了人的最主观的愿望。”[8]信仰只服从自己的主观内心诉求,不易受外界影响,具有专一性、排他性和坚定性。正是信仰的专一性、排他性和坚定性,才使得人永恒地追求它、向往它,从而产生无穷的动力和坚韧的意志克服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和不幸,使生命变得有意义。我国学者李太平教授指出:“信仰的功能在于它通过使人相信在某种神圣的帷幕之后可能存在着一个有意义的地方,从而以此信仰去弥补人类及其社会本身的缺陷和不足,并为人安置了一个崇高而又神秘的精神生活的空间,为人勇敢地生活下去提供勇气,为人提供必需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9]反之,信仰的缺失或偏离不仅会导致人们对其自身生存意义的茫然和孤单,对幸福的无望,而且也会导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迷茫和无所适从、无所畏惧,无法在心中形成时时约束自己的道德律令。所以,信仰论证了人的坚韧与威力,指明了人前进的方向,是人活着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三、高校信仰教育的重要使命

人生信仰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一大难题,德育作为系统的自觉的社会活动不去关心这一问题,个体的人就会盲目自发地寻觅求解,在盲目性中失去理性,在价值失落中感到精神饥渴。由此德育工作者应自觉面对大学生的生命困惑,加强对其人生信仰的引导,帮助他们释放生活的压力,启迪他们虚无的心灵,促其生命健康成长。

1.引导大学生慎重地选择人生信仰

引导大学生坚定自己的人生信仰,前提是引导大学生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信仰。在当代中国,面对日益增加的社会压力和日益空虚的精神世界,人们越来越渴望内心的宁静,渴望心灵的归宿。大学生中信教的人越来越多,对耶稣的虔诚、对教义的笃信已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世界和学业生活。这些情形一方面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信仰的需要已经觉醒,对信仰的寻求日趋明显;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在信仰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神秘主义的色彩。如果大学生没有对信仰问题的清醒认识,没有教育者及时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使之在这种需要和渴求的驱使下,在一些人的诱导下,从一些不正当的方面寻找信仰。因此,在大学生的信仰需要觉醒之时,在面临着信仰选择之时,教育者应及时引导他们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信仰,掌握信仰选择所应依据的基本标准。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建军教授提出了信仰选择的四个标准值得我们借鉴:一看是否理智;二看是否现实;三看是否崇高;四看是否健全。[10]大学生选择自己的信仰,应当做到科学、理性、健康和崇高:即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生价值实现的科学规律;体现人的本质属性及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对人生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自己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关怀。只有这样的信仰,才值得为之奋斗一生;也只有这样的信仰,才能真正促进生命的成长和生活的幸福。

2.引导大学生养成科学的理性思维方式

选择人生信仰首先离不开人们的理性。先哲们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因为人是思想的存在物。马克思也说过:“真正的人=思维着的人的精神”。[11]恩格斯还形象地把思维着的精神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高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会思维,能够分辨出主客体关系,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意义与价值,并按照意义在意义的世界中行动,理性的自我意识特别是理性的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前提。在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理性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当代人的生活中。以信仰本身而言,如果说早期的信仰是建立在非理性的朴素意识和盲目崇拜的基础上,那当代的信仰已不可能完全拒斥和避免理性的追问。在一定意义上,当代人往往是经由理性的自我意识的引导而走上信仰之途的。真正的信仰就应当是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把信仰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使理性和信仰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维持动态的平衡,理应是当代人类具有的一种健康的信仰态度。因此,德育工作者在帮助大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时,应重视其理性思维的养成,让信仰成为他们自己内在的精神生活选择和理性思考的结果。

3.引导大学生坚守国家的主导信仰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里,国家主导信仰的确立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开放性的。因为作为一个社会共同体存在,不可能或缺其内在的某种价值一致性——这种价值一致性不是指价值体系的一致性,而是指某些基本价值要求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保持一个社会自身完整性所必需的,这就恰如一个社会不能缺少为社会公众所共同认同的并用以调节自身的最基本道德规范一样。共同的信仰要比信仰自我有力量得多,尤其是对目前处于多元化信仰包围之下,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找不到权威解释,人生信仰已经日渐迷茫的大学生来说,国家主导信仰的确立显得尤为迫切。有学者就指出:“社会倘若不能给其成员提供一套值得信任的人文价值系统和可以接受的人文价值标准,那么,这个社会必然出现价值紊乱、信仰真空和精神危机。”[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最适合社会的发展,具有最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开放性的思想意识或时代精神。它因全社会的人逐步认同接受,而成为社会的共同信仰,从而引导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统一为共同的精神,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我们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以帮助大学生明确方向,走出迷茫,走向更高的生存境界。

4.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于人生实践

人生信仰的形成来自于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社会阅历的沉淀,尽管存在一定的情感或非理性成份,但其基础是客观的人生实践。信仰的确立有多种途径,每个途径都离不开生命的体验和社会的实践。一个人在最终确立自己信仰的过程中,总要对不同的理论和价值观念进行比较和选择。他经历得越多,考察过的信仰越多,则他确立信仰的过程就越曲折,而最终确立的信仰就越坚定。恩格斯曾提到过确立信仰的三种基本途径:实践的途径、政治的途径和哲学的途径。他认为英、法、德三国的工人和知识分子各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接受共产主义学说,确立起共产主义信仰。他指出:“……英国人由于国内贫困和道德败坏的现象的迅速加剧,他们通过实践达到这个学说。法国人是通过政治达到的,他们起初只是要求政治自由和平等,但当他们意识到这还不够的时候,除政治要求而外,他们又提出了社会自由和社会平等的要求。德国人则是通过哲学,通过对基本原理的思考而成为共产主义者的。”[13]在这里,实践的途径指的是直接的生产和生活,政治的途径指的是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斗争,哲学的途径指的是包括哲学研究在内的理论活动。恩格斯提出的这三种途径各有不同的内涵和侧重,但都归结为人生的各种实践活动。我们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崇高的人生信仰,关键还是要引导大学生投入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在丰富的人生体验、科学的理论学习和积极的政治追求中获得对生命的认知、对社会的情感和对理想的信念,并把这种信仰转化为生命活动的动力。

推荐第4篇:现代生活与人生信仰(读后感)

现代生活与人生信仰

———读《当代中国社会信仰论(荆学民)》后之浅谈

杭州市委党校 刘金华

本文作者通过把信仰作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发生的一个“问题”,从理论和现实、宏观和微观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多层面的探索。他提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信仰,就会变成为一盘散沙,甚至走向衰落。”这就使我想起贾平凹的小说《浮躁》所描述的,当代人的思想普遍地处于浮躁不安的状态中,希望在经济上一夜暴富,在文化上获得大名,很多时候会让我们感觉生活在一个没有精神支柱,狂躁不安的世界里。

早在1922年,梁启超就说过这样的话:“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他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最大的病根是没有信仰,因而,他提出当前“最要紧的是确立信仰”,它包括政治信仰和人生信仰。历史在进步,我们的时代早已不是梁启超所处的时代,但就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革这一点而言,却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的,这就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信仰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极为关注的问题。在目前的情形下,我们有理由认为,信仰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民间问题”,不仅仅是理论或学术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精神自由选择的问题,而是一个牵涉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大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发展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越来越浮躁,对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缺的认识,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个人身心健康。也许对一个人来讲,没有信仰就没有信仰,只要你遵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不去做坏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民族、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如果没有一个崇高的信仰,那么这个民族的心灵世界一定是无序的世界,这个民族所构建的这个社会也将是个无序的社会,必然会导致一种社会价值的紊乱,导致我们生活秩序的一种盲目。所以信仰不但是个人单体的问题,更是社会群体的问题。那么在现代生活中如何树立和坚定自己的人生信仰呢?人生信仰对我们生活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我们要有信仰?我想通过品读这本书后,作者对人生信仰的阐述,我以工作的角度作为切入点,浅薄的认为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树立正确人生信仰有助于为我们建立崇高的职业观。

人生信仰作者是这么阐述的:人生信仰是认定人生中最重要的信仰,是个体对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生活的前途和命运、人生的状态和归宿等等的超越性的把握和持有。个人人生信仰决定着个人的人生使命感和责任感。个人信仰是可以自由选择的,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意义的体味不同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就有独特的设计。人是生活在意义世界之中的,每一个 1 “精神健全”的人,都必然对自己的存在和生活进行意义的设定,并进而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直觉”和“肯定”这种意义,以给自己的行为提供精神动力,这种对人生意义的“直觉”和“肯定”不是别的,就是个人人生信仰。

那么,个人人生信仰决定着个人的人生使命感和人生责任感。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其个人人生信仰的支配下具体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形成一种对其来说难以轻易拒绝的“使命感”。有什么样的个人人生信仰,就会有什么样的“使命感”,有什么样的“使命感”就会有什么样的“责任感”。失去了个人人生信仰的突出的现实表现,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什么事情都失去一种责任感。有句话似乎是这么说的,态度决定一切。我们是否在生活工作中应该多一些激情,少一些牢骚;多一些主动,少一些被动;多一些认真,少一些马虎;多一些担当,少一些逃避。或许,只有树立良好的人生信仰,保持着激情,才能在工作和事业上表现出敬业,建立起崇高的职业观,使我们工作起来也会更快乐。

第二个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能有助于更好理解工作内涵。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全面确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人们从现实生活的表层结构上,观察和体验到的是“对物或金钱的依赖和崇拜”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信仰。一时间,道德伦理滑坡,拜金主义猖獗,个人主义盛行,享乐主义时髦。优秀传统文化所塑造的人生信仰,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不管这种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把握是否真切和正确,个人人生信仰的困惑,业已成为中国社会较为普遍和突显的问题。一些人,面对生活感而叹之,不知道该如何做人,不知道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知道该怎样来设计和把握自己的人生。

那么,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为能更好理解工作的真正内涵,时刻保持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态度,把工作当做一份享受的事情,就如享受生活一般去感受工作的乐趣,就不会觉得工作是一种负担、一种压力,就能更好的激发对待工作的热情。或许你的工作能力或业务技术比不上别人,但你可以做到敬业精神绝不输于任何人。人生信仰,不仅仅是写在墙上的标语口号,不是那种所谓的高谈阔论的奢侈品,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需要的一种精神力量。把工作当作信仰,工作就是充实自我,表达自我,成就自我,生活也就更加精彩。

第三个方面,树立人生信仰有助于审视得失,突破陈规,助推快乐。

人生信仰除指明人生目标、指导人生实践外,还要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过程中,起到坚实的精神支撑作用,这就是人生信仰的精神性。它也决定了基本的人生态度,即在面对各种人生问题、人生矛盾、人生境遇时所持的基本看法和意向。人之所以为高级动物,就是因为人有精神追求、精神的寄托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的重要。有什么样的信仰,在这个信仰下,你的生活、乃至人生观、世界观都有了怎样的变化。同时,每个人的信仰、阅历、和感悟都是不 2 一样的。所谓感,于丹教师曾说过,感和悟是两个过程。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后当一个人生命进入另一个层次的时候,这就是悟的过程。在感受中不断的体悟,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且有价值。

自己被自己感动,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它的美丽只有自己才能品味得到,它是由极痛苦转化而来的精神果实。失意的很多很多,失望的很多很多,它会使备受创伤的心灵深深的孤独起来。弱者常会把失意转化成仇恨,把失望变成绝望。但生活的强者却把失意和绝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即使真的感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麽东西感动自己了,那就要靠自己感动自己。虽然这仍是一个孤独者的精神境界,但却不失为一个真善美的境界。对一个人来说,自己感动自己,其实是完成了一个精神升华。而且,你跟着还会发现,感动你的因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展开来,你不仅自己感动自己,而且开始感动他人和为他人感动。完成了这个轮回,你会发现其实你并不孤独,世界原来是很美丽、很美丽的。

在禅宗中流传着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一起过河,在河边遇到一个不敢过河的小女孩。老和尚二话没说,就把那个女孩背过去了。过河后,老和尚放下女孩,与小和尚一起继续赶路。又走了好几里路,小和尚是在憋不住了,责问老和尚:“儒家说男女授受不亲,你怎么可以把那个女孩背过河去呢?”老和尚笑着说:“其实我早已把她放下了,你却还把她背在心上。”是的,现实生活中“放下”这两个字说说很容易,做做很难,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理性而用一个平和的心态审视得失,用愉快的心情对待每一个今天,把平凡的工作当作展示自我的舞台。

第四个方面,树立人生信仰,有助于戒行戒净。

戒行清净的人,一切的行止都合乎戒规,我们依从他,言行自然合乎正道,不会出轨。如果我们树立不正确的人生信仰或者信仰的对象戒行不清净的话,好比违反交通规则的汽车,随时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我们时刻也就处在危险之中。我在这里不是倡导信佛,而是想借佛经上记载这样一段话作为借鉴:有一天佛陀的一位弟子向果园主人托钵水果,园主人请他自己摘取,这位尊者回答说:「佛戒上说比人高的树,不可以爬上去。」园主人请他用手把果子摇下来,他又说:「佛戒上说不可以摇树取果子。」园主人为了表示诚意,只得亲自扳下树枝请他采摘。那知道他还是坚持说:「佛戒上说不可以自己动手取果子。」园主人不得已只好双手捧着果子献给他说:「我供养您!」这段故事是说明「不予而取」而犯戒,佛陀的弟子为了坚守此戒,宁可不要果子。从这个故事中就很好回答上述我讲的那么多为什么。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本事法律领域的唯一价值标准,然而在文化多元的冲击下,由于权力关系、亲情关系甚至金钱关系的渗透和干扰,这一价值标准却失去了价值的范导力,遭到扭曲。有人说得好,如果人生价值选择迷茫,在过去主要主要表现为选择机会的匮乏, 3 那么现在却是选择尺度的遗失,选择尺度的遗失,使人只能跟着感觉走,而当选择静静依赖于感觉时,也就没有了选择。可见。现实价值选择迷茫,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两种极端的形式:要么是别无选择;要么什么都行。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戒行戒净,我还是借用佛经里的一句话:戒行才能清净无瑕!

第五个方面,树立人生信仰,有助于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历经本世纪几年来,我们已深深的感受到知识正史无前例的彰显着它强大的威力,知识在爆炸、信息在膨胀,只有不断学习和充电,才能跟的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被历史而淘汰;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因不断吸收新的营养而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在这个知识飞速更新的时代,我们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过时或落伍,不再是能人或专家了。因而,树立起人生信仰,有助于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能为自己点亮前进的方向,用知识作为人生前进目标的助推器。使自己真正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一个有高品位、有心灵关怀、有自己信仰的现代公民。所以,保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激情,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文化,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出色的干好本职工作。

最后,我就引用书中的一段话,当作读完这本书与大家一起共勉的一点体会吧:“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美好的人生,应是有信仰的人生。美好的社会,必定是建立在民众有信仰的基础之上。”让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信仰,坚守执着的信念,保持高昂的激情,干好工作中的每件事情,为自己的事业抒写一份美丽的乐章,生活也必将给你一个美好的回报。

主要参考文献:

[1] 荆学民,《当代中国社会信仰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任正平等,当代中国社会人生信仰的内涵与建设[J].理论导刊,2007年,第4期。

[3]周国平,《智慧和信仰》,中国盲文出版社,2006年版。

推荐第5篇:与人生对话,与信仰对话 演讲稿

我的中国梦。

“与信仰对话,与人生对话”

“三观三热爱”

三观三热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

各位的华南学院的兄弟姐妹们,你们好。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行不改姓,坐不改名,就是你们经常听到的传说中的那个李勇老师。目前担任学校团委副书记,办公室在二楼学生政教处。

那么上课前,我想和同学们讲讲沟通课。好,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请跟我说一句话:“人际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同意吗? 同意的话和你旁边的同学们握个手,问声好。好,了给自己鼓个掌。今天你们来这里学习就只有两个目的,第一个就是你们要学到知识,顿悟智慧,回去指导你们以及你们的同学好好地开展工作学习生活;第二个目的就是交到朋友,整合资源,祖国处处有亲人,在华南更是如此。不要小看这课室里面的同学,要是这个课室里面的同学团结起来肯定能干老大的事情,你们相不相信? 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士别三日定当刮目相看。所以送同学们三句话:人脉就是钱脉,关系就是实力,朋友就是生产力。那么下面让我们来实现今天到这里的第二个目的—交到朋友,好不好?同意的话请和你们旁边的左邻右舍赶紧发生关系,握握手,问声好。交完朋友之后,我们开始实现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学习知识,顿悟智慧。那么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屏幕的主题—

我的中国梦。

“与信仰对话,与人生对话”

“三观三热爱”

我还记得好几天之前,上课前,有个学生来我办公室和我说:“老师我现在怎么觉得我们现在读书每个月花很多钱啊??”其实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现象怎么解析呢?为什么呢?我们以前读初高中一个月最多也用两三百块,你们基本上七八百甚至过千?

好吧,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中国梦”。那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 先自报姓名?然后再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梦想?(安排学生干部递送麦

1 克风)

(聆听学生分享他们的梦想。)……

你觉得你会用多长时间才能够去实现你这个梦想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每个家庭也都会它的梦想。那么到底咱们伟大的祖国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党的十八大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吗?2012年11月8日 我们前面听过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其实这些会议也就是国家以四年为一个时间段去给国家进行制定梦想,制定计划,发展目标等等的最重要会议。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是中国梦呢?

词语由来: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重温历史,回首百年,感慨良多。参观过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国人们把国家建设好,把民族发展好。阐述了引发广泛共鸣的“中国梦”话题。

文章原文(习近平主席原话):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他还特别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2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也圆了房子、汽车、上学、养老的百姓梦。世界还将见证,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梦将在我们手中梦想成真!

我们的民族曾经历尽苦难,但那与汉武帝、唐太宗时代的中国人一以贯之的民族复兴梦召唤着我们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仰,又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抱美丽的中国梦!

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我们有谁不想买上一部iphone,每人拥有一部电脑,每人都可以买上房子,车子等等……

1、我们又何曾不想拥有一部iphone, 虽说我们不是买不起,而是买了一部iphone 两个月就没饭开的,你们愿意吗?不管你们愿不愿意,反正我是不愿意的。今年2月份就有新闻有报道,说安徽有一位17岁的高中男生,为了买iphone 和 ipad2 竟然瞒着家里人卖掉自己的肾拿钱来买iphone 和 ipad2。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同学们还是很有梦想的,即使目前没有办法买到的真iphone ,那么我们的同学也会继续去实现他们iphone梦,于是山寨版的iphone市场就很大了。那么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手机生产商设计不出来这些高端的手机呢?当然中国的很多手机生产商例如华为啊,联想啊,小米啊,也都在努力追赶苹果公司和三星公司。

2、我们又不何曾不想像美国的年轻人那样,背上一个背包,拿上一本护照,拿上美元就可以周游全球。但是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我们的青春为什么不能拿来晃荡呢,为什么我们到了二十六七岁,就要被逼婚了,被迫做房奴了呢?

3、我们又何曾不想在城市里买上一套房子把父母亲接到城市里面住?我们知道我们一辈子之中会遇到很多很重要的人,其中最不能等待我们的就是我们的父母亲,因为他们正在一天一天的老去。还记得中国的第一批房奴在1998年-2000年左右的时候开始供房,一般供房供10-15年,所以好不容易到了2013年中国的第一批房奴才终于结束他们的房奴生活了。不过幸好的是,他们痛并快乐着,因为房子供下来了,房子值钱了,比以前值钱了好多倍。那么接下来又有很不幸的事情就是中国的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房奴继续痛苦着挣扎着。

4、为什么我们不能像美国人那样花上几万美元就能买上一辆普通轿车呢?

5、为什么我们看病还是那么贵那么难,养老福利保障体系那么不完善呢?

6、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不可以像澳大利亚充满那样有阳光、沙滩、酒吧等等。

7、为什么我们国家现在都还不能统一祖国,收复台湾呢?

8、为什么我们国家现在还没能实际控制住钓鱼岛,收复南海被越南、马来西亚占据的那些岛屿呢?

归根到底,总而言之,就是中国发展起步太晚,最起码比美国晚到一百年左右的时间,比日本晚到大概五十年的时间,同学们请问五十年一百年是什么概念?再加上恶劣的国际环境,当今世界上只剩下四个社会主义国家了-中国,朝鲜,越南,古巴,其中越南是反华的,朝鲜又是穷到鸟不拉屎的,古巴又是远在天边的南美洲,中国就只能艰难着屹立在东方,左邻右舍还有那么多嚣张的美国盟友。如今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要么是封锁中国,不出口技术,要么就是千方百计打压中国。所以,中国面临着以上的种种的艰难困境,中国必须要团结整个中华民族,团结全国人民,需要一个时间段去解决以上的问题,实现中国的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时间或许是三十年,五十年,或者一百年,也就是还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够去实现。我们都知道,自从你们90后这一代人出生以来才经历了三代国家领导人。社会上都流行着这么一句话:毛主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书记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江泽民主席让中国人强起来了,胡锦涛主席让中国人民飞起来了,那么习近平主席呢,将会让中国人民飞的更高了。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奋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依然还需要为中国之富强而去努力读书。所以请我们要给国家一些时间,也给我们自己的理想一些时间。

我们的国家正在走三部曲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世纪下半叶,中国能否发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能否找到摆脱绝对贫困、摆脱极端落后的面貌、实现小康水平、小康社会、重新崛起和伟大复兴之路,历史给予回答:到2011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0.48%,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显示了中国先衰落后崛起、先挨打后自强的历史轨迹,也为实现21世纪“中国梦想”奠定了历史的大台阶。

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又围绕这一核心目标系统 4 地设计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志: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正确理解了中国梦以后,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要清楚的地知道国家社会的整个发展状况以及前景,只要清楚国情,我们才不会盲目的去生活。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社会就像我们的敌人一样,或者又像我们的朋友一样,你不了解他们,你就没有机会战胜他或者和他交上朋友。所以很多同学不了解社会,以为随随便便就可以赚大钱,开公司,做老板,一旦遇到困难或者挫折就会一蹶不振了,就彻底被现实打败了,因为你们根本不知道现实的社会的怎么样的,当你不了解国情的时候,当你遇到大困难的时候,你们就会彻底迷失了自己,没有办法再引导自己去东山再起。

社会上有这么一个说法,80年代一个小学毕业生就可以做办公室了,进入90年代,初中毕业生也可以做办公室了,进入2000年时代,高中毕业生也可以坐办公室了,那么到了2005,2006年以后,大学的扩招,200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来袭,社会的就业情况就不在像以前那么优越了,大学生满街跑。

5 那么可能有人说家里邻居睡小学没有毕业就出去深圳创,现在有了房子,车子等等,。。。。。。。90年代的深圳刚好是改革开放,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稍微有胆识有眼光,勤奋就能致富,但是如今的深圳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高科技,密集知识经济年代。

如今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社会年代,没有知识,没有能力,没有梦想,没有了信仰,那么在社会上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要想大的成就已经很艰难了。所以对于我们这两代人来说,我们很需要理想,但却又不懂得理想是什么。有些同学整天就在发梦毕业就能拿到四五千的工资,做上主管经理等等,这只能说同学们很有大志,但是光是胸有大志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希望同学们还是切习近平主席说的那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所以同学们应该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去做好眼前的事情先,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今年比去年上升一个台阶,这个学期比上学期多认识了几个同学,口才比上个学期口才进步了,争取寒暑假的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寒假工,打了寒假工回来,你就会发现自己恍惚之间成长了很多,成熟了很多,自己也懂得去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了,那么你就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了。

相反,同学们只会空谈,想做大老板,发大财,机会很容易误入传销,误入歧途。

还是要用李克强总理的一句话来告诫同学们: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就是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你不做大有人在等着做,因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所以我们只有把别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而且要做的比他们更好,别人不能做的,我们照样能做,这样,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更有竞争力。

所以最后奉献同学们三句话,你们每过一段时间都应该要这样三问自己:我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我目前具有什么能力做什么事情?我有没有努力去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每个人的理想都不同。到底哪些理想才适合我们,哪些职业工作才适合我们。就像我们习近平主席说过的一句话:“鞋子合不合穿,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所以同学们在还没有离开学校的时候赶紧抓住一切的机会去参加实践,例如寒暑假工,假期兼职,参加学生会干部班干部锻炼。因为出去工作了,公司单位不可能 6 说给你很多实践去学会了再上岗。你做不来了就走人。

信仰篇

与信仰对话

为什么美国的NBA 能够闻名全球,为什么奥运会会有美国国家篮球队的梦八,梦九,梦十。

NBA 就是很多美国年轻人的信仰,为什么呢们看到NBA 赛场上每个人都这么想控制球权,都想把出手投篮的机会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想主宰这场比赛,都想赢,都争着要赢。

我平时自己打球也是这样,很想让我的队友都把球传给我,然后让我投篮。 还有美国梦,也是激励几代美国人,西部牛仔,淘金啊,也很苦的,但是他们的先辈辛苦下来了,今天的美国人才能够享受这样优越的经济,教育,医疗、养老福利等等呢。

西方人有他的宗教,我同学去英国留学回来给我说,在欧美国家读大学,新生入学的时候,你最首先见到的将会好似传教人士。

西方人他们有很好的宗教信仰。在大难大悲面前,他们始终相信上帝会救他们给予他们帮助,他们就有继续求生的欲望活下去。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我们不相信宗教,我们也不崇尚体育运动爱好。甚至很多同学根本都不知道有什么体育活动,也不知道体育活动的一些名人,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爱好。这样活着的人会很可悲的。

我们需要信仰,但却急功近利,在拜佛的时候一拥而上,眼睛里看不到虔诚只有焦灼。我们平时去旅游留意那些寺庙里那些烧香拜佛的人就知道了。

但是我们中国也会有一部分人信仰很特殊的,相信祖坟的风水,会想法设法的把祖坟建

7 得很漂亮,而且心里面始终相信祖坟会保佑他们发财致富。相信他们自己在祖宗的庇佑之下一定会成功的,一定会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这就是他们的信念或者叫信仰。但是我们没有做到这样。

1、中国梦为信仰,坚信中国可以统一祖国,可以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学习或者模仿名人,或者有一个自己崇拜的人,可以是身边很优秀的人,父母亲,朋友同学或者自己。

人生篇

讲到人生,这个词很泛。我想用自己真实的故事来给同学们阐述一下自己的人生。

人生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生有各种各样的精彩。人的思想有多远,你才能走多远。

我们需要信仰,但却急功近利,在拜佛的时候一拥而上,眼睛里看不到虔诚只有焦灼;我们需要理想,但却不懂得理想是什么。

三观三热爱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

8 从身边小事做起,升国旗的时候,庄严肃穆。

如何去做好学生干部需的工作

伟大的毛主席说过你们就像八九点初升的太阳一样。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但始终还是你们的。 伟大的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那么希望我们广大的青年同学,你们作为祖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要认真做到三观三热爱,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团结拼搏,为实现中国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推荐第6篇:与信仰对话心得体会

“与信仰对话”心得体会

2012年12月19日,省领导张文雄亲临我校作“与信仰对话—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校园报告会,会议于大礼堂上午9点整准时召开。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会议,听完这次会议我真是获益匪浅。

作为农大的一份子,我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湖南省有那么多所重点高校,张文雄常委只选择了与我们农大学习共同分享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会议上,常委说我们农大有“四大”即影响大﹑贡献大﹑责作大以及前途大。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道路”,所谓“道路”就是达到目标的途径,也是事物发展的途径。“道路”有关于党的目标,国家传统,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道路”最终决定着党的存亡,民族兴衰和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由此可见,“道路”对于国家以及个人是多么的重要。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明确前行的“道路”,明确人生的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前行。 常委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发展道路:

一﹑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二﹑湖南富民强省之路。 三﹑个人成长之路。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三句诗句概述为“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完美无瑕地讲出了中国所走的道路以及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回顾历史,党的“十四大”指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指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六大”提出了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十七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八大”提出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前行的路上往往是坎坷艰辛的,但中国并没有止步不行,而是以顽强的毅力披荆斩棘,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是显然易见的:人民面貌﹑国家面貌以及中国共产党面貌发生了重大改变。 湖南省富民强省之路。湖南省实行“四化两型”,其具有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坚信:只要我省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定会成为繁荣富强之省,老百姓的生活一定会大大改善的! 个人成长之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用这句歌词来描述这两者的关系再好不过了。

最后,常委用比喻性的词语概括讲话。“中国怎样才能跑得又快又好?”

1﹑方向盘。树立远大理想。 2﹑发动机。创新强国,创业富民。 3﹑橡胶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4﹑空调器。知道人间冷暖,以感恩之心对待父母,他人以及社会。 通过这次会议,我更加清楚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义务和责任,也激励了我的意志,我想我现在最重要的是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开拓创新精神,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当代大学生!

科师院12级英语教育班 2012年12月20日

推荐第7篇: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验教学报告

课程名称: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仰调查与分析

二0一一年十一月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仰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信仰、人生追求、社会、教育

摘要:大学生并不是都有信仰,大多数同学是有一定的人生目标的,但多数仍是处于自己的生活被人安排的,并不是自己主动地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同时,社会的风气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影响是很大的。

问卷如下

也许考大学是为了自己的远大理想,也许只是父母的希望,可如今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读书到底为了什么?奋斗的意义何在?”“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这辈子究竟为了什么而活着?”“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的未来又在哪里?”......这些问题常常絮绕在我们的心中,引起我们对人生真谛,生活的意义,自我的发展以及人生之路的深深思考。

第1题您的性别:

A男(2762.8% )

B(1637.2%)

第2题您属于以下哪个年龄段

A15~19(1023.3%)

B0~24(3376.7%)

C25~29

第3题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49.3%)

B大二(3581.7%)

C大三(12.3%)

D大四(37%)

多数是大二,可能使调查问卷缺乏信度

第4题您有什么追求或人生目标(最主要的)?

A为成功人士,热爱工作并有较大的作为2251.2%

B与心爱的人好好过日子49.3%

C但求平凡而简单的生活即可1023.3%

D还在考虑当中49.3%

E其它人生追求37%

由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是有一定的人生目标的,超过一半的同学想要成

功,四分之一的同学希望过平凡的人生,可见大学生总体来说是对自己未来抱有

希望的 。

第5题以下哪项最接近于您的当下生活的常态?

A常忙碌,但过得充实而精彩1227.9%

B经常很忙,却似乎得不到什么1227.9%

C时常感到无聊或空虚,甚至有混日子的倾向1023.3%

D过着简单而平凡的生活,自己比较满意920.9%

各种情况基本均分体现了一句在大学里很是流行的一句话“大学里有两类人:

1、

忙极无趣

2、闲极无聊”可见大学生里有一部分的人时没有明确的、有实际效应

的、可执行的人生目标。多数仍是处于自己的生活被人安排的,并不是自己主动

地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可能由于调查人多为大二的,这段数据缺乏一定的信度)。

第6题您进大学的主要目的是:

A拿文凭,顺便编织人际网络,主要是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1227.9%

B完善、发展与超越自己,锻炼智商与情商2660.5%

C暂时没能力也不想面对就业的问题,先“由我玩四年”再说吧! 24.7%

D其他原因37%

超过一半的同学希望在大学里自己学习的不仅仅是一些职业培训,而是对自己的

综合素质的锻炼学习;四分之一的同学则是希望广交朋友,满足市场,可能有一

些功利,与社会的实际情况应该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的;当然也有些同学的想法

不同,可能比较颓废。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上普遍反映的大学生堕落颓废可能有点

有过其实了。

第7题请选择一项最符合您的信仰

A认为金钱至上或万能511.6%

B宗教信仰12.3%

C马列毛邓三0

D法律与秩序511.6%

E科学主义,即认为自然科学可解决一切问题49.3%

F其它信仰716.3%

G无任何信仰,不会想太多,活在当下就好2148.8%

无信仰的观点占大学生的主流,这与整个社会的信仰观点相统一,我国不一个宗

教国家,国家的统治机构推行的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虽然选项中没有

人选“马列毛邓三”,但不得不承认其对我们民族的影响。选项“金钱万能”与”法制”

相同是个有趣的数据,它可能表明我国国民的金钱观与法律观,社会上的一些金

钱买通关系的实例对大学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由此看出要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

与校园风气。

第8题您现时的信仰对您的帮助或贡献如何

A很大418.2%

B较大836.4%

C一般1045.5%

D较小0

E几乎没有0

对有信仰的同学此题反映出信仰并不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第9题为何您没有信仰?

A信仰在某程度上可算是一种对精神的束缚2

9.5%

B我也想找,但无奈找不到真正合适自己的,先暂时凑合着过吧314.3%

C没有特别的理由,就是不愿意想太多942.9%

D我是属于实干型的,想太多反而会对工作有所阻碍628.6%

E其他原因1

4.8%

对没有信仰的同学来说此题反映出不同的想法,有一部分是由于觉得没有合适

的,大多数是由于觉得它是一种束缚。

第10题您平时会否时常主动地采取某些措施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A会3786%

B不会614%

此题说明多数同学对于精神世界的是有自己的修补的。

第11题请选择以下您常用于充实精神世界的措施多选

A音乐3286.5%

B书籍3697.3%

C视频2670.3%

D讲座或演讲1745.9%

E参加宗教仪式38.21%

F冥想或瑜伽1129.7%

G找人交谈2464.9%

H其他410.8%

当代大学生通过电子设备改善自己的精神的生活已成为主流,当然传统的书籍依

然是大多数同学的选择。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是可以通过多样的方式进行改善

的,也就对想要改变大学生现状的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

第12 您认为造成你现在精神状况的原因是

A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下,社会过于浮躁与功利2367.6%

B政府缺乏重视411.8%

C政府有重视的意识与行动,但路子走错了514.7% D其他原因25.9% 社会的风气对大学生影响是很大的,要想改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与人生追求,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整个社会的风气的改变,这不仅仅是校园里的工作,更要全社会的努力的。政府的方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的到学生的认同。

问卷中反映出两方面问题——

一、大学生有没有信仰;

二、大学生信仰是什么,主要受什么影响。

一、大学生并不是都有信仰,但是,大学生普遍还是有一定的人生追求

和在大学的目标的。但是,当代大学生信仰或理想有一定的盲目而且不

是非常明确。大多数的大学生知道自己希望的方向,并不能很是合理的

去找到自己努力的途径,还有一些同学存在一些认识的上的偏差,片面

的缺乏自己思考的就认为很多真正应该信仰的是不对的。

二、在无信仰占主流的大学生团体里,那些有信仰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

的信仰也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意义。而当代大学生有信仰的一部分

同学受社会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应当进一步的加深社会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整体的风气。

那么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呢?

人类的经验表明,信仰对于维护社会的秩序,保证社会安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信仰有助于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健全,从而给予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以内在的自我约束。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理想信念淡薄信仰发生危机等不可忽视的倾性思想问题,若任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到国家前途命运。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同计划经济体制及观念紧密的结合起来,当由计划经济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人们很难把共产主义同计划经济区别开来,相反的却极容易把马克思主义同计划经济一同怀疑和否定,造成大学生在接受时的错误观念,造成一种信仰上的危机。

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社会主义即将胜利的基础上的”。然而资本主义并没有灭亡的迹象,好像更加繁荣。1989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和东欧各国发生巨变,走上非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再坚持马克思主义,这种格局的变动,给中国原有的共产主义信仰造成很大的冲击,大学生从历史中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及其共产主义理论是否正确,能否实现,于是就产生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加上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崇物的多元化上。在大学校园里,各种理论都可能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正常的。但是,一部分学生对此不加以理性的思考。他们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当我们的共产主义运动受到挫折时,他们便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当我们打开国门,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时,他们又认为资本主义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

由于过去我们在开展信仰中的悬空化,导致部分学生厌恶信仰教育,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信仰,更谈不上为祖国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他们有难不帮,见死不救,把见义勇为视为傻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刺激下,世俗化心态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他们崇尚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根本谈不上什么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理想,这种世俗化倾向已经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

高校思想教育的缺失。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大多是单方面“灌输式”的静态沟通,受教育者只能处于被接受的“不平等”地位上,传递出来的教育信息对于他(她)只是一种被“知会”的信息而己,因而对其思想认识触动有限,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拒受”的情况,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同时,越来越多的学校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他们把马列主义教育放到最低的位置,以至于学生们对这方面的教育出现抵触情绪。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因此不可避免地养成一种狂妄自大、自信心十足的性格。同时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要求别人以成人看待他们,以成年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行动上具有很强的反抗性,易于偏激,缺乏克制,往往产生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他们宣扬个性解放,不愿受到外来因素的束缚。这部分学生放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加之高校内部改革步伐加快,超过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他们价值观的混乱。社会上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使他们很容易受到蒙蔽。

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已在大学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无法改变。关于金钱和前途的灌输,已经形成无法改变的记忆。在学校中,我们接受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主流的东西,然而,当代在校大学生面对现实的选择,面对社会中各种利益的诱惑,选择往往是现实的,对共产主义理论及其思想道德教育不感兴趣。这种教育体制和大学生现实的选择相脱离。

人们面对现实生活中“人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选择的困惑。原因是社会中多元化文化的存在,给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同时树立多种价值标准,造成人们无法判断对错。

结束语:

感谢赵老师给我们一个了解自己的信仰与追求的机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在未来的大学生活里会有一个更加好的规划。

推荐第8篇:思修论文 信仰与人生

信仰与人生

信仰是人生的支柱,支撑着人生的全部。人生的信仰如何,决定着人生的轨迹,决定着人生的质量,决定着人生的优劣。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信仰产生忠诚、信仰产生奉献、信仰产生忘我,这是信仰产生力量的巨大作用。信仰在人生中的巨大作用显示出,信仰是人生的坚定目标、人生的力量源泉、人生的方向轨迹、人生的自律约束、人生的坚实根基。伟人毛泽东说要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意义的人。他的这些话,我们一定非常熟悉。它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直到今天还为大家熟悉。如果从佛教的方面理解毛泽东的这句话,就是圆满的人生。如何才是圆满的人生呢?答案就是要建立信仰。现在我就浅谈一下建立信仰对人生的作用。

信仰具有巨大的动力。一个具有信仰的人,常常可体会到信仰给他带来的无比愉悦的感受,使他的生命充满了诗意和激情。正是由于信仰的存在,人类才得以从生活的狭小时空范围的限制中超越出来,从生命本身的客观缺陷和束缚中解脱出来,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开辟出新的航向,相信神圣的生命帷幕之后存在着一个有意义的、一个崇高而又神秘的精神生活空间,为人类勇敢地奋斗提供勇气和持续的动力,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信仰是人生的力量源泉,它能使人焕发出强大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内驱力。人的信仰越坚定,越高尚,他的内驱力就越强大,越持久。信仰作为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它对个人的人生定位和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信仰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生实践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动力。具有信仰的人会因此调动自身的一切知识和能力集中到既定的人生目标上,使内心和精神世界都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人的发展和提升。人有了信仰就会感到精神有所寄托,有所期望,有所依赖。信仰是人的行动指南,而行动则是受思想支配表现于外的活动。一个人的行为从根本上来看往往是受信仰支配的行动,人的信仰则是其行为的基础。信仰在心理上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仰慕和向往,在行动上则表现为以某种思想体系为准则去解释和改造世界。信仰是行动之母,一个人有怎样的信仰,他就会在这信仰的支配下行动。信仰可以左右人生,它决定一个人对生活和事业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锤炼。历史上任何伟大的人物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无一不是由于他们具有崇高的信仰,支撑他们得以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了灿烂的辉煌。此外,世上许多重要的发明,也无一不是由于信仰启发与支撑。世界上无论何事,决不是先有知识,后有信仰;而是用信仰去弥补知识的不足,信仰实为知识的前驱,它不是真理的代替,但信仰是达到真理的途径。假使没有信仰,许多真理与发明到今天一定还不会被人类所发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活着,就要灿烂、奔放、善待和珍惜生命,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而面对死亡、生命返归自然时,则要静穆、恬然地让生命完成,而不要感到悲哀和畏惧。是的,只有如夏花般灿烂、热烈地活过,离开时才能没有遗憾,泰然自若。正是这样的人生观,赋予我激情、快乐的性格和对时尚、健康、自由、美丽的追求。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中的有些人从小就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一些表面的、应景式的场面很难再引起他们激动。同时他们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常以成年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往往表现于外的不是激动,而是偏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他们宣扬个性解放,不愿受到外来因素的束缚,也不愿轻易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对青年学生人格与心理的锤炼,要在正确的信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教育,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美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升华其精神的教育目的。方永刚说“对真理最大的尊重,就是运用它;对真理最大的信仰,就是用一生去践行它”。实践性,是科学理论、科学真理的鲜明特征。科学理论、科学真理的价值,就在于指导实践,促进实践,推动实践。毛泽东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对于科学的理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只用科学理论装潢门面的形式主义做法,是对科学真理的亵渎,只能败坏科学理论的声誉。我们树立信仰就是要做到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就是要将对科学理论、科学真理的热爱和忠诚切实落实到行动上。具备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把科学理论转化为科学的信仰,从而使科学理论在发挥实际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它的有效性,才能真正被青年学生所接受,对我们的人生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信仰对人生的作用如此巨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重视人生信仰的确立。从今天起,我要建立自己的信仰,相信的自己的能力,“今生想想怎么做人,今世想想怎么做事。”建立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我已经确定了自己大学四年的人生规划,接下来要做的自己的坚持,将我们的信仰化为行动,我相信四年的大学生活会给我的人生带来巨大的变化。

推荐第9篇:信仰心得体会

信仰心得体会

人的应该有一个信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篇关于信仰的心得体会,欢迎参考。

信仰心得体会1

“现在许多人对入党已经不感兴趣,我想一个人总还是应该有个信仰。人活着总不能为自己过好生活,要为社会负责任。”这是在《信仰》纪录片中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副研究员蒋筑英写给父亲一段话。语言很朴实,却最实际。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殚精竭虑追寻自己的信仰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的诞生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赌博、吸毒、违法乱纪等丑恶的现象,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这是为什么?答案应该是多元的,但信仰的缺失是其中最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一个人立于天地间,倘若没有信仰,没有目标,只能盲目的行走,因此,每个人都要有一种信仰。一个人的能力只能决定他能走多远,而信仰却决定着一个人行走的方向,选择好信仰至关重要。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它不一定是理论的、抽象的,还可以是摸得着、看得见的。正如纪录片中所说“当一双双握紧了的拳头面对党旗宣誓时,“镰刀铁锤”就是他们的信仰;当红军战士高喊着“为了苏维埃”冲向敌人的枪林弹雨时,“苏维埃”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八路军战士从狼牙山纵身跳下数十丈的悬崖时,民族解放就是他们的信仰;当解放军战士高呼着“为了新中国,前进”和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时,“新中国”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参加开国大典的一张张面孔凝望着缓缓升起的国旗热泪盈眶时,“五星红旗”就是他们的信仰。”对于共产党人来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一个又一个阶段传承并发扬光大的信仰。信仰选择以后,还要坚守下去。在充满了白色恐怖和流血牺牲的革命战争年代,“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怕死不当共产党”, “抛弃自己原来的主义信仰,撕毁自己从前的斗争历史……去出卖可爱的中国,去残杀无辜的工农,那还算是人?!是狗!是猪!是畜生!不,是猪狗畜生不食的东西!”,“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等一句句豪言壮语,彰显了革命先烈们为信仰视死如归的勇气,还有更多的先烈们,他们没有留下一句话,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为人知,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诠释自己对信仰的坚守,他们付出的,是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虽然没有了枪林弹雨的考验,但是来自阴暗角落的糖衣炮弹,却腐蚀了部分共产党人,让他们忘却了自己的信仰,背离自己的信仰,成为人民的罪人。

我们选择信仰、坚守信仰,最重要的还是实践信仰。作为一名普通民众,我们要学习王进喜、孟泰、张秉贵、许振超、徐虎、郭明义、王顺友等行业模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学习李林森、焦裕禄、谷文昌、吴仁宝、沈浩等先进典型,心系群众冷暖,充分发挥自己能力,带领人民发家致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就要像杨善洲、孔繁森、甘祖昌、郑培民等先进楷模那样,大公无私,不讲条件,甘于奉献,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词。

无论处在哪一种角色,信仰总是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让我们不在徘徊迷茫。

信仰已确立,奋斗正当时。

信仰心得体会2

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于6月24日和25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区委组织部组织部机关全体工作人员集中收看。该片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振奋人心,鼓舞前进。

通过观看《信仰》,使我更为直观、更加深刻地认识到,90多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与人民心连心,为旗帜添风采,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在平凡的岗位创造非凡的业绩。作为一个社会人,是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抉择。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由于信仰的不够坚守乃至逐渐缺失,后来慢慢堕落成为人民的罪人。由此可见,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不够高尚,就没有境界。

那么,又如何坚定信仰呢?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加强政治学习,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内修心灵,外树形象,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知识渊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人。忠诚社会主义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工作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服从领导,团结同事,坚持正义,多干实事。

时移境迁,沧海桑田。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努力,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愧于历史的伟大功业。看今朝,成就和前景给予我们自豪的理由和瑰丽的梦想,但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无尚崇高的使命。我们要从历史的坐标中,寻找着属于今天的方向,让信仰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迎着曙光开创新的时代伟绩,走向更加美好而璀璨的明天。

信仰心得体会3

部里面专门组织大家观看理论纪录片《信仰》,让我受到了一次震撼灵魂的党史理论教育,使我对党的信仰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和思考。

在物欲横流、信仰成为“奢侈品”的时代,理论纪录片《信仰》的播出无疑给信仰弱化、怀疑丛生的人们注入了一阵强心剂,消除了人们对于信仰的误解,再次显示信仰在振奋全民精神、推动科学发展、鼓励全党为共产主义奋斗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为什么在烽火峥嵘的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能无畏地面对地敌人屠刀而昂然屹立,能无畏地冒着敌人的炮火而前赴后继,并产生了以长征精神为代表的革命信仰呢?为什么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年代,无数建设者们能克服登天的困难,让一个一穷二白,只能生产火柴和桌椅板凳的贫穷国家形成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并诞生以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为代表的建设信仰呢?为什么在风云际会的改革年代,无数改革者们勇于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就让中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呢?我相信,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党有着高度虔诚的信仰!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如果从信仰的角度来理解,那么这精神就是对党的信仰,就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人,没有信仰和精神,与走兽无异;党,没有理想信念,则丧失作为先进阶级的资格,失去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动力之源。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对党的信仰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方面就是在工作中更加坚定对党的信仰,把党的信仰作为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精神支柱,作为自己干事创业的动力之源,作为自己提升境界的理想标杆。

只有虔诚的信仰,才能以苦为乐。物质的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信仰的倒塌,现代社会,人民生活较之以前有了质的飞跃,但人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物质的丰富而提升,出现很多人手捧钞票在抱怨生活寂寥的奇怪现象;郭明义,现代的活雷锋,他的物质生活和大多数人相比是贫瘠的,但他的却充满了快乐,因为在他的心里,一直都有着对党的虔诚信仰,这就是他以苦为乐、以助人为乐的精神秘籍。

组织工作面广量大,唯有坚定对党的虔诚信仰,才能在日日夜夜的奋斗中寻找到方向,才能在遇到挫折时不妄自菲薄、自立自强,才能在工作中以苦为乐。

对党的信仰,一种神奇的精神力量!

推荐第10篇:《信仰》心得体会

观看电视片《信仰》的体会

通过观看电视片《信仰》,这部电视片主要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撒热血,前仆后继,为了共产主义信念不惜献出宝贵生命。建国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代代革命先辈,他们为了民族的复兴,无私奉献、艰苦创业,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土地改革到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从人民公社到改革开放,从天宫1号到神九飞天。如今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位于世界第二。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通过观看《信仰》这部电视片,让我对中国革命胜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包含着革命者的鲜血和生命,每一次的重要发展都是凝结着几代革命家负出的心血。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从事就业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就是革命工作的延续,我们要接过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旗帜,终于党的事业,执政为民,爱岗敬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社会、经济、文化都有了巨大的飞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忆往昔,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努力工作,用优秀的成绩来报达党和人民的关怀,兢兢业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勤奋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承历史,发扬传统。通过观看电视片《信仰》,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书写了中国革命史,这段历史激励着我们每一名党员,

坚定信仰就是胜利,坚定信仰才能让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到一起,坚定信仰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作为中国共产党员,我们肩负着人民的嘱托,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我们必须坚定信仰不动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党的纯洁,才能保证党的先进性,才能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

作为就业工作者,我们怎样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如何为**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建设贡献力量呢?我想,新时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出现了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凸显,许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招工难现象并存,新生代就业群体呈现就业多元化趋势等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对工作人员的服务需求也提出了新的标准。作为一名党员,必然要用党的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态度,依法行政、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勤政为民,作为一名新时期就业工作者,要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践行宗旨。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严抓落实。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适应新时期就业工作的需要,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总之,观看电视片《信仰》让我真正的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国走向富强。

第11篇:《信仰》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人活着要有信仰,有了信仰,才会有奋斗的激情。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在学院党支部的组织下、我观看了记录片《信仰》,虽然只有的三集,但是给我带来是无以伦比的震撼

随着音乐和画面的切换,我恍惚来到了那个饱受沧桑的中国,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罩着中华大地,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一次次奋起抗争,却始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年轻的彭湃,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当时苦闷彷徨的中国人在各种各样的“主义”中寻找着各自的信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好人政府、联省自治……令人目不暇接,到底哪一个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呢?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让共产主义这个在欧洲游荡的幽灵,进入了中国先进分子的视野。与既往一切信仰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良知的科学思想体系。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锦绣前程,这是自古以来很多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但被这些虽然年轻却找到了信仰真谛的革命者弃之如敝屣。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万人。在世界政党史上,很难找到,有哪 1 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践行和坚守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如此巨大而惨烈的牺牲。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为什么先列们能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因为他们是有着坚定的信仰,信仰就是引领他们前进的天,人民就是支撑他们奋斗的地。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顶天立地的人更有力量呢?

当一双双握紧的拳头面对党旗宣誓时,“镰刀铁锤”就是他们的信仰;当红军战士高喊着“为了苏维埃”冲向敌人的枪林弹雨时,“苏维埃”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八路军战士从狼牙山纵身跳下数十丈的悬崖时,民族解放就是他们的信仰;当解放军战士高呼着“为了新中国,前进”和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时,“新中国”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参加开国大典的一张张面孔凝望着缓缓升起的国旗热泪盈眶时,“五星红旗”就是他们的信仰;在和平年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未来,正是由这些不同阶段的目标连接起来的。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力以成之。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在观看《信仰》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当代大学生,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 2 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没有信仰,就经不起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生就会索然无味。

纪录片放完,电视中的画面依然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前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信仰换来的,作为一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当代大学生,我决定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并将其发扬下去,为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终身。如果说,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诞生的英雄,为共产党人的信仰绘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涌现的典型,为共产党人的信仰构筑了精神高地;那么,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总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先锋们,则展示出共产党人为了信仰,永葆先进、纯洁和优秀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已经载入史册。前面还有更长的道路要走,让我们与时代同行,让信仰为我们导航,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扬帆,向着共同富裕的彼岸远航!

第12篇:《信仰》心得体会

坚守信仰

6月24日至25日晚,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影片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信仰》兼具了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将展现历史、刻画人物、阐述理论融为一体,以人带史、以事论理,主题鲜明突出,故事真实感人,表现手法新颖,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很强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优秀电视片。该片着重“有情、有义、有力量”的表达,用人的故事讲党的道理,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虽然只有短短三集,却包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镜头资料,是我们党克服重重困难走向胜利的缩影,是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的宝贵教科书。

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崇并奉为行为准则的精神现象,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最高追求。一个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定向与引领,人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我们不仅要有信仰,还要坚守信仰。

只有坚守信仰,人生才有正确的方向。当一个人有了信仰,他就会对自己所犯的过错进行检讨,信仰的力量无时无刻在约束着他们,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黑暗。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一开始时他们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后来却受不了外界的诱惑,腐化、堕落成为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他们没有坚守信仰,经不起考验,没有矢志不渝的追求。 想我们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不论是在何种困难的情况下,也不忘坚守自己心中的信仰。所以就有了方志敏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的回答是:“抛弃自己原来的主义信仰,撕毁自己从前的斗争历史„„去出卖可爱的中国,去残杀无辜的工农,那还算是人?!是狗!是猪!是畜生!不,是猪狗畜生不食的东西!”所以就有了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前大声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

只有坚守信仰,奋斗才有不竭动力;当一双双握紧了的拳头面对党旗宣誓时,“镰刀铁锤”就是他们的信仰;当红军战士高喊着“为了苏维埃”冲向敌人的枪林弹雨时,“苏维埃”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八路军战士从狼牙山纵身跳下数十丈的悬崖时,民族解放就是他们的信仰;当解放军战士高呼着“为了新中国,前 进”和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时,“新中国”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参加开国大典的一张张面孔凝望着缓缓升起的国旗热泪盈眶时,“五星红旗”就是他们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未来,正是由这些不同阶段的目标连接起来的。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力以成之。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不顾一切地向这些目标挺进。终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只有坚守信仰,人格才有无穷魅力。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在沈浩刚上任的时候,村民们对他也有一种看法,认为,作为城里来的他才39岁,一个年轻干部,又是财政厅来的,能不能在小岗村待下来,能不能为他们办一些实事还是怀疑。但沈浩在小岗村租了农民的房子住了下来,一住就是几年。 甚至大年三十也住在村里。三年后,小岗村开始有了变化,村办工厂,发展合作社,葡萄采摘园的出现,让人们对村庄的未来有了信心,也对这个城里来的支部书记有了信心。2006年,沈浩在小岗挂职届满三年,应该回到省城机关工作了。村民们得知后,强烈要求把沈浩留下来,老百姓就是一致同意留沈浩,老百姓认为,沈浩在这里,小岗村就有发展。他们起草了一份言辞诚恳的挽留信,按下了98个手印。这98个手印是沈浩人格魅力的体现,也是他坚守心中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信仰的体现。

信仰是崇高的,又是生动的,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坚守信仰,是真实可靠的,又是精彩美丽的!

第13篇:《信仰》心得体会

《信仰》心得体会

通过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的观看,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光荣、正确的党,在这样一个先进的、坚强的集体中,始终有无数马列主义的信仰者,为了追求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不辞劳苦甚至不惜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作为党员的老师,我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首先要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从他们身上找到前进的信心、榜样的力量,要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构成,充分了解其先进性合理性和伟大性,以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认识上根本的认可和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可能去积极的传播和践行,所以大量的社会主义书籍是必看的,各种先进模范的视频是要看的,因为这是改变一个人观念的大问题,是对所有新时代人们进行的精神领航。

而本篇电影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党员老师应该怎么办!如何做好党员的信仰!我们做好自己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为人民服务,就得拿出一辈子。6月24日至25日晚,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90多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与人民心连心,为旗帜添风采,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

在观看《信仰》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作为一个社会人,是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欠高尚。那么,自己又如何坚定信仰呢?

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德才兼备,注意为人师表,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知识渊博、懂得教育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全面负责,对全体学生负责,爱生育人。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思想品格的引路人。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质保量地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扎扎实实地完成每课时、每单元的教学要求。勇于改革,锐意进取,积极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拓前进,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服从分配,团结同事,互教互学,坚持正义,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创先争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第14篇:《信仰》心得体会

弘扬优良传统 坚定正确信仰

一直有这样的一种疑问:在风起云涌的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数百个立场主张各不相同的政党,他们怀抱各种主义与信仰,似乎都相信自己拥有未来,为什么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未来?

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党九十一周年纪念,单位组织收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通过片中讲述的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我对于党九十多年风雨征程的奋斗历程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也认识到党之所以能拥有未来,因为他们坚定正确的信仰,也因为在信仰的碰撞与交锋中,共产党人信仰的不仅是真理,还能够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去实现他们的信仰。

当一双双握紧了的拳头,面对党旗宣誓时,镰刀铁锤就是他们的信仰;当红军战士高喊着为了苏维埃冲向敌人的枪林弹雨时,当八路军战士纵身跳下数十丈的悬崖时,民族解放就是他们的信仰;当解放军战士高呼着为了新中国前进,冲向敌人碉堡时新中国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参加开国大典的一张张面孔凝望着缓缓升起的国旗热泪盈眶时,五星红旗就是他们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未来正是由这些不同阶段的目标连接起来的,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力以成之。就像著名的夏明翰烈士在他的《就义诗》中所说的那样: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一批又一批夏明翰们的舍身奋斗,才使信仰不在是

纸面上的文字,不再只是口头上的声音,不再只是思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鲜活的目标,这些目标越来越近,最终趋于实现。

《信仰》只有短短的三集,但却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思考。“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但不能改变我们的信仰”的方志敏;“不能制服东山沙滩,就让沙滩把我埋掉”的谷文昌,“不管在什么位置上,都要为群众着想!”的杨善洲。不同历史背景下,相同的理想与信仰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基层的电力工作者,我们在弘扬革命前辈优良传统,坚定正确的信仰上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一、转变思想观念,用理论指引信仰

现在,虽然我们无须经历那些战火纷飞、马革裹尸的考验,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仍然经受着改革开放的种种考验,如果没有正确坚定的信仰,就不会有电力事业的高度虔诚,就不会有对百姓利益的深情职守。而正确的信仰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做保障,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扑下身在抓工作,尽心竭力办实事,少说多干、埋头苦干,干就干好。要把服务群众作为天职,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要牢固树立人民为大、百姓至上的观念,始终把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始终把群众冷暖安危记在心上、刻在脑海、溶进血液。

信仰不是丰功伟绩,不是伟人英雄的专利,信仰离我们并不遥远,

不是只有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才是坚守信仰。实际上信仰可以很平凡,可以体现在微小的细节上,可以体现在日常的行动上,而我们的信仰又在哪里呢?可以是案件文书中校对出一个小小的错误,可以是消费维权过程中耐心的倾听,也可以是接待办事群众时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总之,信仰体现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每一个具体而又细小的动作中,心系群众注重细节,才能真正的转变思想观念,成为一名合格的凤电人。

二、投身工作一线,用实践诠释信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投身实践,信仰就成了空口白话,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信仰不是纸上的字,不是口中的话,而是体现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具体而又实在,容不得半点虚假,搞不得半点做作。

凤翔县供电分公司的各项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维系着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肩上顶的不仅仅是肩章,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用实践诠释信仰就是要投身工作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作为一名凤电人,我们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也要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我们紧随时代步伐,加强理论学习,学习电力行业工作涉及的各类法律法规、操作流程。要理论联系实践,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工作能量,提高工作效能。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大气磅礴风雨激荡的九十多年,九十多年前点

燃的信仰灯塔,依然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对信仰的丰富和完善,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始终是我们如磐的根,不变的魂。现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数青年党员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生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义,丰富了共产党人信仰的时代内涵。作为一名年轻的工商人,我也将弘扬先辈们优良传统,坚定正确的信仰,用智慧贯通市场经济的脉络,用汗水架设人民通向富裕的桥梁。

第15篇:《信仰》心得体会

观看电视片《信仰》的体会

前不久,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仔细观看了《信仰》这部电视片。这部电视片主要讲述了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而如何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悲壮历史;讲述了他们在建国以后,又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继续保持党的优良本色,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面光辉的旗帜,正因为有了他们这种中流砥柱的巨大作用,才使得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跳出苦海、意气风发、能像巨人一样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才使得我国的各行各业突飞猛进、不断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丰硕成果举不胜举,令世人瞩目。

通过观看《信仰》,使我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了更切身的感受。深知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无数革命者的鲜血,每一次的重要发展成果都凝聚着几代革命家所负出的大量汗水。我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和一名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虽然十分平凡,但无论做什么工作,它都是革命工作的组成部分,都是革命事业的延续。所以,我们一定要高举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光辉旗帜,永远终于党的事业,永远保持坚定的信仰,永远发挥党员的先锋和模范作用,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做一个有本事的能人,又做一个有爱心的好人。用平凡的坚守给人以感动,用无言的善举体现自己的亮点。

通过观看《信仰》,使我进一步理解了信仰二字的含量,深感任重道远,使命崇高。因为有了信仰,无数的革命先烈才能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革命的辉煌历史。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每一名党员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坚定信仰就是胜利,坚定信仰才能让中国五十六个民族风雨同舟,坚定信仰才能使中国走向更加富强,使人民越来越幸福。所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坚定信仰不动摇,不为任何困难所惧,不为任何逆流所扰,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向雷锋那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做一辈子人民大众的“牛”,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始终以公司利益为重,始终有忧患意识,始终有创新意识。不仅要在企业中当好一名排头兵,而且还要在企业中当好一名领航员。既要认真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又要时刻为老板排忧解难。用自己的能量,为企业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广大员工得到更多的实惠而做出奉献。为此,自己就要加强学习,加强磨砺,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思想理念、工作能力始终都能适应形势的不断变化,始终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做时代先锋,展党员风采。

总之,观看电视片《信仰》之后,使我心潮激荡、获益匪浅,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国所取得的一切辉煌成就。只有永远相信党、忠于党、紧跟党、依靠党,才能创造更多的人间奇迹,才能使实现中华民族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第16篇:信仰心得体会

《信仰》观后感

南坡村于7月20日组织党员群众收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该片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在《信仰》观看过程中,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使我潸然泪下,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献身革命事业的优秀品质,看到了信仰的力量。通过《信仰》的观看,特别是众多英雄模范人物的演绎,认为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所需要一生坚守的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一个人有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就有了为之追求的目标,就会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为人民谋利益而感到自豪。那么,又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呢?

首先,要把信仰永久的刻印在脑海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信仰》电视片所反映的建国初期王大锹、张秉贵、王进喜等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沈浩、蒋筑英、郭明义、徐虎等模范人物,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是在信仰旗帜的感召下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们是党的骄傲,民众的楷模。- 1 -

第二,要把信仰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深深的感染着我、震撼着我。我再一次感受到,要把不断坚定信仰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终身课题,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在信党、爱党、跟党走上下功夫,做好本职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自己踏实努力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 2 -

第17篇:信仰心得体会(

观看>心得体会

《信仰》这部纪录片主要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撒热血,前仆后继,为了共产主义信念不惜献出宝贵生命。建国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代代革命先辈,他们为了民族的复兴,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通过观看《信仰》这部电视片,让我对中国革命胜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包含着革命者的鲜血和生命,每一次的重要发展都是凝结着几代革命家负出的心血。传承历史,发扬传统。通过观看电视片《信仰》,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书写了中国革命史,这段历史激励着我们每一名年轻党员,坚定信仰就是胜利,坚

定信仰才能让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到一起,坚定信仰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作为中国共产党员,我们肩负着人民的嘱托,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我们必须坚定信仰不动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党的纯洁,才能保证党的先进性,才能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 .

大型纪录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

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总之,观看电视片《信仰》让我真正的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国走向富强。

生物工程(2)班罗广文

第18篇:《信仰》心得体会

对历史无知的人,没有真正的信仰可言;没有信仰的人,不可能拥有美好的理想,不可能胸怀崇高的情感,也就不可能担负起任何责任。今晚,看完了历史文献电视纪录片《信仰》,埋藏在心头的那片热血猛然被唤醒,中国共产党人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给我极大的震撼。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伟大而又平凡的光辉形象,使自己受到了一次生动深刻的教育洗礼。

电视片《信仰》用不争的事实,用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再现着历史,呈现着现实,启迪着未来。让久已不闻枪炮声,血腥味的我们,又回到那个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

烈士的鲜血让世人警醒。那还未曾远去的身影,可否让今天的我们汗颜? 《信仰》,它浓缩了党91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领导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信仰》,兼具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将展现历史、刻画人物、阐述理论融为一体,以人带史、以事论理,主题鲜明突出,故事真实感人,表现手法新颖,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很强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优秀电视片。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揭开了中国革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也曾为一己私利放弃原则,也曾在你好我好大家好中浑浑噩噩。或者丧失了斗志,辗转在夜莺与玫瑰之间,把人民的请陈扔在了一边。或者放松了自检,骄纵了体格,无视方圆规则,愚蠢地自恋。

信仰被踩在脚下。我们可曾为自己是个共产党人而羞赧。可曾为那刘胡兰一句“怕死不是共产党”而震撼;为人民做些事就邀功请赏,而忘记了张思德屡立战功,却仍乐意从一个小兵做起,最终为救同志牺牲在窑洞里,无怨无悔。当信仰被高高举起,人的头颅昂扬向上,我们的躯体挺拔健壮,我们敢于为了人民去付出鲜血与生命,人民把我们高高举起。当信仰蒙上灰烬,人便如行尸走肉,无视人民的苦痛,把百姓的生死放在一边,人民便狠狠地把他抛弃。

谁乐意当没有信仰之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获得人民的信任,正是因为她信仰“为人民服务”的真理,且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捍卫真理。被小米加步枪打败的张学良总结得好:前仆后继。没有对信仰绝对的忠诚,何谈前仆后继?《信仰》中讲得真切,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世界各国的政党发展史上,中国人对信仰付出的代价之惨烈绝无仅有。中国人在追随信仰的道路上,创造的奇迹绝无仅有。

“绝无仅有”四个字如今看来简简单单,然而回望历史却不忍细述。选择信仰很难,坚守信仰更难!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随着物质高度丰富和生活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进入了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时期,一些人信仰迷失产生焦虑,面对崇高敬而远之,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主流意识和社会认同。有的人甚至于说自己什么都不信,是“没有信仰者”。其实,这种说法本身就陷入了一个“伪命题”悖论的怪圈,是矛盾的,不能自圆其说;正如“无政府主义”也是一种“主义”一样, “没有信仰”也是一种“信仰”。

]平时,在与人交流时谈到“信仰”,有个别年青人容易产生偏激的理解,认为“信仰”是革命时期的时髦词汇,共产主义理想是不切实际的遥远的事物,与当代社会和人生价值无现

实意义。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信仰离不开物质,一旦信仰脱离了物质什么作用也产生不了。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呢?记录片《信仰》里的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华西村书记吴仁宝;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副研究员 蒋筑英;青岛港工人许振超;中科院院士吴孟超;养路工郭明义;水电维修工徐虎;山区邮递员王顺友;还有朱光亚、钱学森、邓稼先、孔繁森、李林森、郑培民、杨善洲……等,他们他们在崇高信仰的引领下,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当然,离开生活实际空谈远大理想和信仰确实是不可取的。信仰不是虚无的,应该与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结合起来才会有实际的意义。信仰也不是空洞的,它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对社会、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追求的思考和判断,在人的思维、意识上与客观社会的物质因素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并不断发生变化。一个人树立起了正确的信仰,有了追求的目标,他在生活中才会感觉到实在而有意义,而不会把生命耗在盲目的“及时行乐”之中虚度年华。正确的信仰会引导人对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反之,则会使人逐渐变得生活无聊、意志消沉、精神颓废,在历史前进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庸碌无为。

今天让我们重拾信仰的话题,并不是我们缺乏信仰,只是我们的信仰放在蜜罐中,已有变成纸面的文字,思想上的空中楼阁之危。这且不是危言耸听,烈士的血迹未干,我们切不能忘记了肩头责任。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可依靠的强大后盾。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终身的信仰。共产党人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如果我们丢弃了信仰,那么未来将暗淡一片。如鱼儿离了水,是蛟龙也困在异域。请让我们记住,我们要坚守,要获取的是什么,是人民的安危,是百姓的福祉。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是强大的,她可以把不同的生命力量凝聚在一起,让共产主义的光辉洒播在每一个人身上,唤起我们奋进的斗志。

其实选择信仰不难,但为信仰坚守太难。战争年代的鲜血与生命是惨烈,但和平年代的坚守更加错综复杂,与战争年代非黑即白相比,我们面临的诱惑与选择更多,考验更苛刻。我想这也是《信仰》播出的一个原因吧。时刻督促自己,保持警惕,坚定信念,在当今更加需要。

马·普顿尔说过:人活着就要用生命去解释自己的信仰。共产党人一旦认定了自己的信仰,就要坚定地去践行。我想,只要我们付出了,人民和历史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吧。

感谢《信仰》的播出,愿她如一剂良药,把当今中国的微恙早日治愈。

第19篇:信仰心得体会

《信仰》观后感

翁巧玲

卫生局局党组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于4月19日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该片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信仰》反映了建国初期王大锹、张秉贵、王进喜等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沈浩、蒋筑英、郭明义、徐虎等模范人物,他们是在信仰旗帜的感召下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们是党的骄傲,民众的楷模。历史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使我潸然泪下,通过《信仰》的观看,特别是众多英雄模范人物的演绎,认为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所需要一生坚守的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一个人有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就有了为之追求的目标,就会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为人民谋利益而感到自豪。那么,信仰是什么呢?

信仰犹如一盏明灯,指引了无数人前行的方向。信仰带来使命,使命伴之以奋斗。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信仰,信仰是什么?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曾经说过:“主义就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一种力量。”“思想贯通了以后,便起了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它使千千万万的热血儿女凝聚在一起,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在国家与民族的复兴过程中,

- 1个员工的高贵品质。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没有生命,一切无从谈起。而我们的工作,事关人民的健康与安危,事关国家的兴旺与繁荣,医大者仁心仁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既然选择了医生,那就要悬壶济世,救人危难。我们既然选择了就应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救死扶伤,不辞艰辛,坚定信仰就会成功。

- 3 -

第20篇:信仰心得体会

濯荡灵魂 砥砺思想 坚定信念

——观看《信仰》的心得体会 大连金州新区大连开发区二中 杨大勇

我们大连开发区二中党支部在党员活动室观看了电视片《信仰》。《信仰》是由中组部、中央文献研究室、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随后,我们支部举行了一个“《信仰》观后感座谈会”。大家都觉得,这是一部激人奋进、真实可信的党史教育片,它带给人们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

传承历史,发扬传统。《信仰》讴歌了几代共产党人肩负使命,将中国从积贫积弱带向富强民主的伟大历程,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和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穿越那血与火的烟云,我们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抗争;走过那苦与汗的大道,我们目睹了一个民族的崛起;跨过那光与爱的江河,我们迎来了一个民族的复兴。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土地改革到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从人民公社到改革开放,从天宫1号到神九飞天,都饱含了党的不朽功勋。做为一名预备党员,《信仰》更激励我,严格要求自己,拼搏奋进,努力向上。

九十一年前,南湖游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六十二年前,因为信仰力量的激励,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呼声终结了曾经被奴役的历史,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东方巨狮再次挺起他那巍峨的身躯,发出他那震撼世界的咆哮。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留下我们壮丽无悔的步伐。三十三年前,时代又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活力、新的生命。在自己信仰的支持下,中国人经过艰苦创业和改革开放,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那春天的故事也写下我们对时代无尽的探索,写下我们对祖国无尽的祝福,写下我们对明天的美好向往。

从鸦片战火到抗战的胜利,我们历经近一百年的抗争。从辛亥之火到如今的日新月异,我们走过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从共产党诞生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进行了近一百年的探索,再从伟人的呐喊到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实现,我们同样将用近百年的岁月实现民族的复兴,这更需要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信仰。

时移境迁,沧海桑田。今天,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无愧于历史的不朽功业。今朝给予我们光荣梦想,更给予我们责任使命,我们从历史的坐标中,寻找着属于今天的方向,在新时期让“信仰”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观看电视片《信仰》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复兴。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生命的动力,在无影无形间集聚着强大的力量。历史虽然远去,但人爱自己的历史应该像鸟爱自己的翅膀,是不可轻易折断的。继往开来,我们继续迎着曙光将春晖洒向长江黄河,洒向昆仑雪域,洒向华夏大地,洒向复兴之路。

我深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心怀信仰,高举旗帜,必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信仰与人生心得体会
《信仰与人生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