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心得体会

饮酒危害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3:00:57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饮酒的危害

饮酒的危害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喝酒的危害 懂得为什么青少年儿童要禁止喝酒 了解酒精与健康的关系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意识到养成不喝酒的好习惯对维护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对饮酒危害的认识 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维护和促进自己的身体发育 教学重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喝酒对身体的害处内容 教学设计 学生讨论

根据身边谈谈自己对喝酒的态度和怎么看待喝酒的人以及喝酒后的后果。 老师总结:

酒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饮品,我们青少年要不要饮用?酒究竟对人体有怎样的作用? 过量饮酒:危害不浅

虽说“无酒不成席”,同时,酒也是“穿肠毒药”,过量饮酒带来的危害也不少。每年不知有多少人因喝酒造成了意外,多少人把命断送在这酩酊酣热之际,多少健康消失在瓶罐之间。 令人扼腕,过量饮酒酿悲剧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近年来饮酒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男女饮酒率分别为 84.1%和29.3%,其中16.1%的男性和2.5%的女性为每日饮酒。1982年我国酒依赖的发病率仅为0.16‟,到了 1990年已上升了3倍多,且酗酒者出现低龄化现象,女性的比例不断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一组数据显示,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是麻疹和疟疾的总和,而且也高于吸烟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在中国,每年有114100人死于酒精中毒,占总死亡率的1.3%;致残2737000人,占总致残率的3.0%。

说到饮酒引发的悲剧,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主任瞿瑶教授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一位患急性黄疸型肝炎后,肝功能刚恢复正常出院的中年患者,适逢新春佳节婚宴接二连三,开始他还能牢记出院时医生的一再嘱附,做到了不管什么酒,也不管什么人劝说,确实一滴不沾。可就在一次特殊的餐桌上,一位挚友问他闻到什么味道时,他终于也拒绝不了扑鼻而来的茅台诱惑,心想只饮一小杯尝尝新总该不会出事吧!可就是在喝下这杯酒后的第二天,他发现自己小便发黄了,乏力、恶心„„就是这杯酒引起他肝炎复发,并很快发展成急性重型肝炎,终因抢救无效而丢掉了性命。

过量饮酒不仅酿成了不胜枚举的悲剧性事件,而且还严重影响到个人甚至国家的形象。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说,1994年9月的一天,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从华盛顿飞回莫斯科,按计划他将在途中与爱尔兰总理雷诺兹进行 40 分钟会谈。就在离开华盛顿的前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宴请他,尽管餐桌上没有烈酒,但葡萄酒应有尽有,叶利钦只吃了一小块肉,却频频举杯,杯杯见底。葡萄酒上头之后,叶利钦的话多了起来,说了不少粗话、“三级笑话”。翻译官为了“净化”他说的脏话,绞尽了脑汁。当飞机抵近会面地点善农机场时,叶利钦醒酒了,夫人把衬衫递给他,但他扣纽扣的手总不听使唤。陪同的官员见事不妙,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让副总理代表总统与雷诺兹举行短暂的会谈。当副总理下机后,叶利钦掉下了眼泪,对陪同官员羞愧地说:“你们这么做,让我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 过量饮酒,身体很受伤

“饮酒过量,最受伤的莫过于肝脏。”瞿瑶教授指出:“酒最核心的化学物质是酒精(即乙醇),常说的醉酒,实际是酒精中毒。因为酒精入体内90%以上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其代谢产物及它所引起的肝细胞代谢紊乱,是导致酒精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据研究,正常人平均每日饮 40 克~ 80 克酒精, 10 年即可出现酒精性肝病,如平均每日 160 克, 8 ~ 10 年就可发生肝硬化,这是多么耸人听闻的数字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厉有名教授告诉记者,他带领一个科研小组,曾对浙江省城乡共 2 万人口做了一个有关酒精摄入等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人群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 4.34%,连续 5 年以上每天摄入酒精超过40克者,48%的人会患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基本发生在饮酒年数大于5年,酒精总摄入量超过100千克的饮酒人群中。

有研究表明,过量饮酒比非过量饮酒者口腔、咽喉部癌肿的发生率高出两倍以上,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30%~150%,皮肤癌发生率增加20%~70%。妇女发生乳癌的机会增加20%~60%。在食管癌患者中,过量饮酒者占60%,而不饮酒者仅占2%。乙型肝炎患者本来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就较大,如果饮酒或过量饮酒,则肝癌发生率将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过量饮酒还会对身体其他部位产生不良影响: 大脑 摄入较多酒精对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机能及情绪反应都有严重伤害。饮酒太多会造成口齿不清,视线模糊,失去平衡力。

生殖器官 酒精会使男性出现精子质量下降;对于妊娠期的妇女,即使是少量的酒精,也会使未出生的婴儿发生身体缺陷的危险性增高。

心脏 大量饮酒的人会发生心肌病,即可引起心脏肌肉组织衰弱并且受到损伤,而纤维组织增生,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

胃 一次大量饮酒会出现急性胃炎的不适症状,连续大量摄入酒精,会导致更严重的慢性胃炎。

大量喝酒会造成以下的坏处

1.死亡:酒精会抑制延脑的呼吸中枢,造成呼吸停止,另外血糖下降也可能是致命因素。2.吸收不良徵候群引起各种维他命缺乏间接导致多种神经系统伤害。 长期大量饮酒的影响

1.肝脏伤害:脂肪堆积在肝脏引起脂肪肝。2.胃溃疡:可引起胃出血而危及生命。 3.神经系统伤害:譬如周边神经病变。

4.大脑皮质萎缩:有报告显示部份慢性酒瘾者的大脑皮质有萎缩现象,也有部份病人有智力衰退的迹象。

5.酒精性胎儿徵候群:酒精在胎儿体内代谢和排泄速率较慢,对发育中的胎儿造成各种伤害,包括胎儿畸型、胎死腹中、生长迟滞及行为缺陷等。酗酒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1.情绪易激动、乱发脾气、判断力控制不佳、易与人发生冲突、对外界刺激敏感、有高犯罪率。

2.配偶与子女常成为暴力行为发泄攻击的对象。3.精神恍惚,影响工作效率。

4.亲友疏离,使酗酒者心理承担更大的挫折与压力,而更加自暴自弃恶性循环。

股市令人愁眉不展,不少人藉酒消愁,医师今天指出,酒精虽可短暂地麻醉自己,暂时逃避眼前困境,但长期饮酒会导致忧郁症等精神疾病,也易造成营养不良,有害身心健康。 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医师杨尚儒指出,酒精是中枢神经的抑制剂,饮酒过量除有害身体健康,也会损害注意力或记忆力,更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迷。

他又说,长期饮酒后若突然停酒,会出现戒断的症状,原本长久被抑制的神经组织,会出现反弹现象而呈现过度兴奋状态;约有百分之四十的酒瘾患者都曾出现重忧郁症症状,忧郁症的患者也大都藉酒逃避现实,两者互为因果关系,过量酒精也易诱发痴呆症及其他精神病性疾患。

他指出,酒瘾患者长期以酒精为主要能量来源,缺乏摄取其他食物营养,容易造成身体营养不良。

杨尚儒强调,心理问题应寻求心理医师或其他管道纾解,藉酒消愁不仅只会使愁更愁,还会伤害身心健康,实在得不偿失。

酒能乱性,酒后肇事更是层出不穷,除此之外其对身体的影响更是不胜枚举,诸如: 小结:

酒能乱性,酒后肇事更是层出不穷,除此之外其对身体的影响更是不胜枚举,诸如: 1.抑制糖质新生作用,造成低血糖。

2.产生酮体,酮酸中毒,糖尿病人甚至可造成酮酸昏迷。3.增加三酸甘油酯血中浓度,增加胰脏炎的发生率,死亡率颇高。 4.与乳癌发生率有关。 5.加重胃炎、肝病。 6.成瘾,精神异常等。

过度饮酒在有任何疾病存在时都是不被允许的。 帮助家里人戒酒的方法

除非有些时候(比如严重的事故)导致了医学上的紧急状态的话,酗酒的人是不会被迫地接受戒酒帮助,但是也不必刻意的造成一场严重的车祸来劝说您的家人戒酒。许多酗酒治疗专家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帮助戒酒.1.不要把所有的酒藏起来。

家庭成员经常找些借口试图把酒藏起来避免家人酗酒。不要这样做,要让他们亲身体会到酗酒造成的不良后果.2.把握劝说戒酒的最佳时机。

和酗酒者交谈的最佳时机是在饮酒相关问题刚刚提出后(比如一场激烈的家庭争论或一场事故后)。选择一个他或她冷静的时候,您可以有机会私下交谈。 3.特殊关照。

告诉您家庭成员很为他或她的饮酒问题担心。必要时使用些饮酒引起危害的例子,包括最新发生的一些事件。 4.讲述结果。

向饮酒者解释如果他或她没有寻求戒酒帮助,您会怎么办-----不是责备,而是要实施些措施避免出现他或她的问题,比如拒绝出席一些提供酒精的社会活动,走出家门远离酒精。不要做些没有考虑好的过激行为。 5.寻求帮助。

事先搜集您社区内关于戒酒治疗方面的信息。如果他或她需求帮助,立即打电话预约治疗顾问。建议首次参加一个治疗项目时要陪着一块去。 6.动员朋友。

如果家庭成员仍然拒绝获得帮助,让一位朋友用上述谈话方式和他或她谈谈。刚刚战胜酗酒的朋友或许很有说服力,但是任何有同情心和随和的人可能有助。不止一个人,不止一次的去和交谈,通常很有必要的,可以逐渐使酗酒者自愿去寻求帮助。 7.寻求联合力量。

在一个医疗护理专业机构的帮助下,一些家庭和他们的亲戚朋友组成一个小组联合起来克服酗酒。这种方法的实施仅仅在有经验的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进行。 8.获取支持。

记住你不孤独是很重要的。支持一些社区提供的组织,这些组织帮助家庭成员认识到他们不仅为个人的饮酒问题负责。

酗酒治疗适于许多人。但是就像一些慢性疾病,治疗起来有不同的结果。一些人停止了饮酒且努力克制自己,其他人则经过一段静止期后又开始饮酒了。对于治疗来说,一点是清楚的,一个人放弃酗酒时间越长,他或她保持清醒头脑的可能性越大。

推荐第2篇:饮酒对人体的危害

饮酒对人体的危害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就饮酒对人体的一些影响进行总结论述。饮酒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饮酒在人际交往和情绪调节中有重要作用;适量饮酒,可改善血液循环;节庆时家人和朋友聚会,适量饮酒可增加喜庆气氛;但饮酒过量,对身体和心理都有损害;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新陈代谢以及对许多器官都会产影响。

1 酒精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急性酒精中毒,开始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无忧无虑,高谈阔论,行为粗鲁。随着血中酒精浓度的升高,逐渐表现为语无伦次,步履不稳。当血中酒精浓度进一步升高时可产生昏迷,严重者生命中枢受到抑制可致死亡。上述过程的产生主要是酒精对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所致。长期嗜酒会损害神经系统的海马回、红核、丘脑、额叶、颢叶等与记忆、认知、判断智能密切相关的部位,产生不同的精神神经症状,如视听幻觉、皮肤感觉幻觉,幻觉表现生动逼真,多以恐怖性、威胁性居多。酒精中毒性妄想症表现为:被动妄想、有罪妄想和自责。慢性酒精中毒表现为:震颤,以舌部震颤居多,谵妄,共济失调,肢体麻木,情绪焦虑、不稳定和脆弱。随着饮酒时间的延长及年龄的增长,患者逐渐发生记忆力减退,计算能力下降,反应迟钝,甚至发生痴呆。酒精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机理是:酒精易透过血脑屏障与脑组织中的卵磷脂相结合并沉积下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神经细胞凋亡,脑萎缩。脑电图检查:波幅降低、B波增多,呈弥漫性异常脑电图改变。慢性

酒精中毒亦可导致周围神经受损,表现较为明显的是:末梢神经反应迟钝,促汗功能受损,皮肤干燥。其原因是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营养代谢障碍,维生素Bl吸收障碍、缺乏及酒精代谢产物对神经系统的直接毒性作用,导致神经组织供能减少,影响磷脂类合成与更新,使神经组织表现为脱髓鞘和轴索变形性,神经肌电图检查可见交感神经电反应(SSR)波潜伏期延长。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过量饮酒可能降低胸腺和脾脏或其两者的淋巴细胞生成量和释放率及淋巴细胞亚群 的相对含量。酗酒者白细胞减少,其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也低,酗酒者循环T细胞计数显著减少以及结核病发病率较高,这是因为酒精可明显抑制细胞调整免疫性。酗酒还可导致患肝炎病和HIV感染的机会增多。原因是抗病毒免疫力需要有自然杀伤细胞和抗细胞毒抗体.但两者均受酒精的抑制,以致嗜酒者发生肝炎和HIV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3.对胎儿的影响

:孕妇应当完全戒酒,困为乙醇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酒精极易透过胎盘进入胚胎体内.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同时。酒精能减少进入胎盘的血流量.导致胚胎的供血不足和供氧中断而使胎儿死亡。嗜酒孕妇产出的婴儿身材矮小。体重较轻.反应迟钝.常伴有颜面异常.如鼻子扁平、眼皮外翮、睑型扁平而狭小、鼻沟模糊等;医学上称之为胎儿酒精综合征。据法国调查报告:有轻度饮酒的孕妇和饮酒成癣的孕妇.其胎儿死亡率分别是9.9%和25.5 %。而且女性饮酒后容易出现神经精神障碍。

4.长期酗酒对人体器官的损害:

(1) 对心脏的损害:乙醇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显著;有资料对36例酗酒者心电图分析显示异常率为47%;通过对163例酗酒者住院戒酒前后心电图资料分析显示,治疗前心电图异,常者占87%,以ST—T改变、心律失常、心室肥大及传导阻滞为常见。而通过对560例酗酒者健康状况调查表明,酗酒组心血管疾病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对危险性为3.4倍。

(2)对肝脏的损害:乙醇对肝脏的损害非常严重,每日摄人乙醇大于40 g,持续时间多于5年,乙醇性肝病的危险显著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转移酶异常,并与饮酒量成正比;而在携带乙醛脱氢酶2(ALDH )变异基因型的饮酒人中,月饮酒总量大于3 kg者发生肝病的危险性为小于3 kg者的7.2倍,并存在着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同时酗酒和营养不良可加速肝炎,乙型者肝纤维化的形成,与肝硬化发生的危险生相关。饮酒时间多于l0年与肝硬化形成显著相关。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饮酒时间越长、总酒精摄人量越大,肝癌的发病危险越大,酗酒使肝癌的发病危险增加2.57倍。

(3)对肺的损害: 酗酒对肺脏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有资料表明长期酗酒者发生急性肺炎的几率增加,也是慢性酒精中毒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另有资料显示未见酗酒对老慢支有明显影响。

(4)对骨骼、骨细胞的毒害作用:

将使骨的重建和矿物质的形成变异,引起骨密度下降,酗酒可导致骨质疏松症,另外,酒精抑制骨骼基质细胞增殖及成骨方向转化,促使骨骼基质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化。

5.对生殖系统的损害 :

酒对性功能有抑制作用,因酗酒而导致性衰弱方面则男性更比女性多见,且程度严重。通过对560例酗酒者健康状况调查发现,酗酒者中55%感到性欲下降。饮酒与精子畸形密切有关,可使精子活率和A级精子活力显著下降;男性不育症的发生与饮酒有一定的相关性.酗酒可能是造成男性不育症的原因之一。酗酒者中,男性约有50%患有性功能障碍,如果酗酒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治疗,最终可能完全失去性交能力;女性约有25%患有性功能障碍。

6.酒精对代谢的影响: (1) 酒精对血糖的影响: 1.1 酒精性低血糖症:酒精性低血糖有2个时相,一个在餐后 4 h 发生的酒精性低血糖症;是由酒精刺激胰岛素分泌所致;另一个发生于餐后8 h左右,是由于酒精中的主要成分乙醇进入肝细胞浆中,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生成乙酸。在此氧化过程中NAD+不断被还原为NADH,两者比值(NAD}I/NAD+)升高抑制了乳酸转变为丙酮酸,从而阻碍了糖异生作用;在肝糖元耗竭的情况下,造成低血糖症。长期大量饮酒导致慢性酒精中毒,引起下丘脑一肾上腺轴功能异常。低血糖刺激ACTH分泌反应性降低,血糖上升缓慢亦是低血糖发病原因之一。慢性酒精中毒,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对生长激素分泌的兴奋作用减弱及交感神经对低血糖兴奋反应能力低下,都是低血糖的致病因素。

1.2酒精性高血糖症与糖尿病:酗酒8~1O年即可引起慢性胰腺炎,

从而导致糖耐量降低,形成酒精性高血糖症与糖尿病。

(2) 酒精对脂类代谢的影响:长期饮酒可致高脂蛋白血症;这是由于酒精刺激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降低了蛋白酶活力,使血脂升高;再者,酒精进入机体后,因其必须一次性代谢完毕,在其代谢过程中生成了较多的NADH,从而抑制了糖的异生作用,使血中甘油三脂升高。 (3) 对离子酸碱平衡的影响:急性酒精中毒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约占76.9%,引起低血钾,严重者可导致代谢性麻痹、高血氯;慢性酒精中毒可引起Mg¨zK平降低,常伴发低血钾、低血氯。

(4) 对其他物质代谢的影响:慢性酒精中毒者由于影响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常影响维生素B1的吸收;可导致末梢神经炎和脚气病性心脏病;影响其他物质的吸收造成蛋白质合成障碍;患者一般体质消瘦及免疫功能低下。

综上所述,过量和长期饮酒可造成对身体各种各样的危害,而且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加强对酗酒危害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制定合理措施,降低酗酒的危害。

推荐第3篇:饮酒

饮酒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酒,更是一种文化,注入了我们很多的喜怒哀乐,承载着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诗与酒,自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翻开我们的历史,只怕大部分的酒都让诗人喝去了。酒,可以催发诗的灵感;诗,可以增加酒的韵味。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酒的诗词,并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 今天学习的陶渊明的这首《饮酒》,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诗人抒发的什么情感。

二、文学常识作者介绍

陶渊明生平: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大诗人,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又名潜(入刘宋后改名潜),世称靖节先生(私谥靖节),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陶渊明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歌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含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虚无的“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为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但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曾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一类小官;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他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当时社会局势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秉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陶渊明终于辞官回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

三、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1.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1 / 4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四、解题答疑加深理解

读完译完之后会发现,诗歌全篇并无一字写酒,为何题目为——饮酒?

(明确:陶渊明的《饮酒》组诗一共二十首。为诗人酒后所做,在二十首诗的前面是一段序文。让我们先来了解这段序文,因为这段序文对二十首《饮酒》组诗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五、研讨赏析品味诗情

师生合作完成,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进行理解赏析。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 (难道诗人真的醉了?怎么诗句一开头就好像前后矛盾了?) 明确:①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都说人多热闹,没有喧闹声似乎是不可能的。到底可不可能,我们还是到东晋去看一看。古代的人出行一般靠什么?——双脚。车马——达官显贵。) ②“车马喧”: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无车马喧”即没有这种应酬和交往。 (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呢?作者用了哪个词来回答?)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世俗往来的名利纷扰”。“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心远地自偏”的含义如何理解? 明确:③ “心远”。即心志高远。“远”,有远离的意思,远离官场,远离名利,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脱尘世。可知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

小结:由此可知,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并没有被那些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的田园中一样。

(那么作者过的是怎样的田园生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

(前四句为诗歌的第一层,从哲理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刻画了诗人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语道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景、情交融的名句,富有意境。请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这份意境美。

(学生可以有各自的想象联想,只要谈出诗句的淡然悠闲、物我合一的意境即可。) (你喜欢哪一个字,哪一个词或哪一句诗?为什么?)

①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优美、宁静、惬意——一幅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图,使人心生向往。(与《桃花源记》中的画面相似)

2 / 4 ②“采菊”:“采”,是因喜欢而采,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心灵是自由的(公园里的花是不可以乱摘的)。“菊”,让人想起了周敦颐的”菊,花之隐逸者也”,”采菊”可见作者的归隐之心,超脱尘世的情趣。作者一心要回归田园,当置身于大自然当中时又满怀着喜悦,可知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所以,“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

(那么此时作者的心境是怎样的呢?诗中那个词语可以看出他的心境?) ③“悠然”:悠闲的样子。作者的心境是悠闲自得的。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时俯时仰,”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意境宁静清远。

④问:“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 明确:不能。”见”表现出诗人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而不是故意停下手中的活去”看”、”望”南山,这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盛开的菊花让诗人流连其间,时不时摘下一朵细细欣赏,正当他沉浸在采菊的惬意时,不经意的一回头,哦,原来南山景色也如此迷人。可见作者的心和自然是如此的亲近,俨然已经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了,即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而”看”或”望”字则将人与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少了田园生活的闲适趣味。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⑤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诗人从中体会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鸟飞倦了,也知还家,那么人呢?也应该返归这宁静的大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不要再为名利奔波劳累。

⑥”相与”:成群结伴,说明作者不光在勉励自己归隐,还在规劝他人丢弃对名利的追逐,回归自然。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意境宁静恬淡。

(这四句,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恬静优游的情景。) 小结:由此可见,作者虽然身居”人境”,却能够享受到田园生活的惬意是因为:居住的地方有着田园美景,生活悠闲自在,而他能够看到身边的美景,享受生活的乐趣,是取决于他的心:心志高远、淡泊名利。有了这样的心态,他不必跑到幽静的山林或者不食人间烟火的庙宇隐居,却能过3 / 4 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大师级隐士,所以有句话叫”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联系实际: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净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可以改变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比如不要总是想着饭堂的饭菜不够好吃,作业太难,同学难相处、在学校很心烦,你应该多去关注那些美的东西,比如小草有多绿,花儿开得多美,小鸟的叫声多么动听,哪位同学曾经帮助过你,哪位老师曾经关心过你等等,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美,充满幸福。

4.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生活的意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①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我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即:此时无声胜有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六、主旨把握(总结)

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的心境。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写自己心与世俗远离,所以身在尘世,而心能感受超尘绝俗的真趣。

自己虽构屋居住人间,但没有世俗车马往来的喧闹。这是因为自己的心远离尘俗,所以即使身居闹市,也如同在偏远的地方一样,不受干扰。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这两句是说无意中偶见南山,从南山胜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情,与自己隐居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意妙趣。日落时分,山景尤佳,飞鸟相伴而还。万物各顺其自然,这里有很深的奥妙,欲辨而忘其言不能辨。

5.请同学们结合之前对诗句的理解,说说这首诗在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诗人完成了情、景、理三方面的巧妙融合。诗人写出了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里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诗歌中那个悠然望山的人和那翩然归林的鸟,心神契合,仿佛都在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总的说来这首诗语言虽浅显,但结构精妙,意境高远,哲理深刻。

六、再次诵读尝试背诵

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诗歌,感情非常率真,一切都很自然,特别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对今天的我们也很有启发。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一个社会当中,虽不能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但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远离世俗的纷扰和诱惑,那么我们就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使自己的心情变得的宁静。就可以如古人一般,品味人生的悠然。

4 / 4

推荐第4篇:饮酒

《饮酒》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1.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结庐在人境(建造) 问君何能尔(这样,如此)

B.心远地自偏(偏僻) 采菊东篱下(篱笆)

C.山气日夕佳(傍晚) 飞鸟相与还(结伴)

D.此中有真意(真心实意) 欲辨已忘言(辨别)

2.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第

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3.陶渊明是____________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饮酒阅读练习及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D(“真”为真实人生的真正意义或人生真谛。)

2.B

3.东晋 安贫乐道 悠然自得

(1)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

(2)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

饮酒阅读练习及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2、(1)心灵超脱尘世。诗眼(关键)。

(2)情:恬淡安宁与世无争。景:菊、山、飞鸟、落日„„理: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脱世俗。

这篇“饮酒阅读练习及答案”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推荐第5篇:饮酒

《饮酒》练习

一、选择。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5、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6、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 B.“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C.“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 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色,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二、按要求默写。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2、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

3、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4、形容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 。

5、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怡然自得、恬淡相适的隐居生活的句子是:

, 。

6、李清照《醉花阴》由“东篱把酒黄昏后”,想到陶渊明《饮酒》中的那句诗: , 。

7、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句是: , 。

8、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向往悠然自在的田园生活的诗句是:

, 。

9、表现诗人无我之境,物我合一的诗句是: , 。

10、《饮酒》中展示陶渊明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的句子是: , 。

4、《饮酒》诗中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 。

5、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

6、寓情于景,道出了诗人隐居后欣慰之情的句子是: , 。

7、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填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8、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 , 。

三、赏析。

1、诗的三,四句道出全文的主旨,表明了诗人远离世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

2、全诗朴素而形象的表现了陶渊明 厌弃世俗,陶醉自然 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3、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悠然(悠闲)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6、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悠闲淡远,静穆恬适的心境(恬静、恬淡、愉悦、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心境。

7、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和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阅读者的眼光和情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8、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二句妙在自己无心见山,然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9、诗中“真意”和“忘言”的意思分别是 生活的真谛、无法形象。 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分) 2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意思对即可)

选择题

1、A

2、B

3、B

4、C

5、B

6、A 1.第一句中虚词“而”表

关系。

2.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

,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

。 写出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_______。

3.“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 答:

4.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答: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

(以下是2006年天门市中考题)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7.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和精神生活。 参考答案: 1.转折 2.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心远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5.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以劳动为乐的情感。 6.A

7。心远地自偏

推荐第6篇:《饮酒》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陶渊明的《饮酒》,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一下我对这堂课的设计:

一、分析教材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一首是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在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提高,浅层次的理解诗歌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应在这一时期引导学生会鉴赏古诗词,指导他们鉴赏的方法,并立足课本,拓宽视野,在读懂本诗中陶渊明心情后,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把握陶渊明诗歌的风格进而理解陶渊明的性格特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流畅地有感情地诵读,能准确地背诵,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人格美

2、重难点:(1)、重点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 对诗人的整体评价。

3、过程与方法:以读—议—赏—研—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语言的感悟。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代诗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领会诗人的情感和理想,能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

学生学过他的《归园田居》,可以让学生回忆、搜集相关内容,然后进行课堂展示,有必要的话老师再做适当补充。

(三)赏析诗歌

1、读

首先是老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奏,然后学生自由诵读,进行诵读比赛,要抓住节奏,读出韵律。

2、议

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各小组分别派出代表,梳理诗歌内容,师生给予评价,学生对诗歌也会择优理解。

3、赏

赏析每句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字面去感悟内涵。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4、研

问题探究(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那么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不为名利所惑,不为荣禄所累,拥有平和的生活。远离官场,远离尘俗。“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达观的生活态度(酌贪泉以觉爽,处涸泽而犹欢)这就是陶渊明不朽的精神堡垒。

(2)、理解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句刻画了一个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又刻画一个采菊的形象,人与自然诗情画意,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什么?有何深意?

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景物描写。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诗人《归园田居》中写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反璞归真”。

(4)、最后两句的理解 本诗的主旨句,抒怀。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出来,只可意会,妙不可言。万物运转,各得其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辞官归隐及人生的真谛。

5、背

背出情感、背出内涵

6、练

(1)、诗中表明远离官场,不慕荣华,只求反璞归真超脱自然的诗句是----------------- (2)、诗中写归隐之乐的诗句是-------------------- (3)、诗中表明作者结庐人境,悠然自得的诗句是-----

五、小结拓展

陶渊明弃官归隐,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与黑暗的官场决裂,选择适合自己生存方式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但也要辩证地看待他的归隐,要洁身自好,并不一定要归隐田园,与世俗决裂,而应该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学会生存。

板书设计:

饮酒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

推荐第7篇:饮酒(公开课)

《饮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背诵并理解诗意。

2、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诗歌做到以声传播,有感情朗读,读出诗中的意味。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二、难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及诗人的人格美。教学方法

质疑与讨论相结合 听说读写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屏显:问世间酒为何物? 中国是诗的故乡,诗人离不开酒,诗中不能没有酒,从历代诗人雅士所留传的浩瀚的酒诗酒词中,无不使人们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酒文化以及诗人那种炽烈的情感,从而引起共鸣。酒文化渊源流传,诗文化更博大精深,你能举出诗文中哪些人嗜酒?(李白、欧阳、陶渊明等)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陶渊明的《饮酒》,去看看陶翁酒后吐露怎样的真言。

二、作者名片

以人物名片的方式让同学们把事先收集到的关于陶渊明的资料填到相应的位置。 人物名片:陶渊明(出示陶渊明的图片) 一名_____,字______,自号_________。 是_______时期著名的诗人。他是中国第一位_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 爱好: 喜爱的花卉: 理想追求:

教师补充相关内容: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宦家庭,青壮年时期做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因不满官场的黑暗,又不肯迎合权贵而弃官归田。他的大部分诗作都是反映归隐后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饮酒》也是如此。

过渡:在我们充分的了解其人、其事的前提下,这节课我们通过读、品、悟这三个环节来解读这首诗歌。

三、朗读诗歌、感知诗歌 全班自由朗读诗歌。 ①同桌两人为一组,一听一读,然后再转换角色。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展示你的朗读成果。(及时点评: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指示重点易错的字词,如“喧”xuān人声鼎沸,从“口”,“辨” biàn辨别,分辨,从“刀” ②接下来再请一位,要求提高。注意节奏、语气。什么节奏?什么语气?(平缓) ③全班齐读。

四、走近字词、品读诗歌

1、这首我们读起来很恬淡优美的诗歌是诗人在什么环境下写的,找出诗句回答? 屏显: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何为“人境”?(人群聚集之地,喧嚣扰攘的尘世)

(2)奇怪至极,诗人既然要归隐,为何不结庐在“深山”,结庐在“老林”,反而要在人境?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补充: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PPT出示)

中国道家哲学思想,闲逸潇洒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径去才能体会到,更高层次的隐逸生活是在都市繁华之中,在心灵净土独善其身,找到一份宁静。

小结:真正的归隐是不在乎外界环境是嘈杂喧嚣的人境还是偏僻的山野,关键是“心远”,内心宁静淡泊,远离污浊的官场,超脱世俗,方能享受到平淡自然的隐逸生活。

2、当他生活在热闹的“人境”时,诗歌告诉我们他没有车马的喧闹,官场的应酬,那他拥有什么?

屏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的菊花

的南山

的山气

的飞鸟

(1)同学们能否用现代汉语来译一译呢?试着填一填,写一写。(希望让学生通过描写的景物来感受陶渊明拥有的生活。)这样优美、清新、恬淡的田园生活,让人心生向往。 (2)而我们在读“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时,“见”到底读jiàn还是 xiàn呢?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前后位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来回答。)

(3)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及回答都非常精彩,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是我们体会到了陶渊明的平静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不知何为景?何为人?这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无我之境”。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 屏显: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胡阴先生壁》

解说: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不知何为山,何为“我”,山与人紧密相依。

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的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么美丽,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着相前来为主人的庭院增色添彩,顾不得敲门就推门而入,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

这些都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样是无我之境的典型事例。

小结:所以,对我们而言,无论是读jiàn还是 xiàn,重要的是我们讨论的过程,那么走近文字,走近诗歌,走近陶渊明,体会到了他的悠然之境,更读出了我们自己。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这四句诗。

(4)我觉得同学们读的还不够悠然。我们来看,“悠”yōu第一声,平声,我们读时,语气应该怎样?语气平缓,延长音,心静如水,我们一起读“悠然”(读三遍)。

4、过渡:在这一声声朗读中,我们品读到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悠然心境,但诗人为何却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屏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从旁指导。

小结:正如《庄子》所言:“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于是古人便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用音乐来唱,用舞蹈来跳,然而当唱也不够,跳也不够时,便是忘言,语言的尽头便是伟大的沉默。 是啊,生命之真意,何须言说?无需言说。

五、感受形象,领悟诗歌

此时此刻,陶渊明的形象已跃然纸上,那能否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呢? 屏显:

以“从______(词语或句子)中,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陶渊明”为句式,说一说。 示例:从“心远”一词中,我读到了一个淡泊名利、宁静处世的陶渊明。 (1)学生自由回答。

(2)面对陶渊明,伴着优雅的古琴,带着悠然的心境,一起来吟诵《饮酒》这首诗,读时,把最后一句重复一遍。(播放《高山流水》音频)

过渡: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淡泊名利、热爱自然、悠然豁达的陶渊明,但其实陶渊明也有他慷慨激、昂豪放悲壮的一面。

六、拓展延伸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陶渊明《咏荆轲》(节选)

陶渊明以极大的热情,歌咏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在对奇功不建的惋惜中,将自己对黑暗政治的愤慨之情,赫然托出,写的笔墨淋漓,慷慨悲壮。

七、作业布置

1.写一写: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优美的文字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2.读一读:课下搜集并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推荐第8篇:饮酒教案

饮酒(其五)教案 (陶渊明)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设计思路

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欣赏品味。 . (1)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 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探究学习:

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惟独作者却是个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5.课堂训练。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6.课堂小结。 (打出投影片。)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推荐第9篇:饮酒有感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赏析: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这首 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的兴致和领悟。 译文: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赏析: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推荐第10篇: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对古典诗进行审美性解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了解诗的意境,体悟诗的表现手法——景、情、理融为一体,体味诗人的感情。 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点:

3、“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明确: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

“见”是无意中看见,好像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其中含有人与物融为一体的感觉,用“见”追求的是一种无意为之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没有“见”的表达效果好。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有何关系?

理解诗意。背诵古诗。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感明确:A、诗句的表面意思是景物描写。

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切体味及其情感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B、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

C、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如果没有悟出这个理,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哪会有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所以,这个“理”,正好为“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抒情悟理,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

5、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明确: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

二、检查预习,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五、讨论归纳艺术特色

叙事、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

一、二句叙事,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有心出仕,但又厌倦官场世俗的束缚,总处在出仕与归隐的心理冲突之中。

《饮酒》诗是陶渊明诗歌成熟时期的作品,辞官归乡作《饮酒》诗回归以往,内心产生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前面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透露出诗人恬淡的积累复杂矛盾而又无法克服的心境的表露。正所谓其诗非属回顾往事,又非尽在言理,正是心境。 即景生情,有所感怀而作。

三、读课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

1、教师泛读 (学生把握语调、语气和节奏。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将景、情、理融为一体,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情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抒情悟理,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按二/三结构。)

2、学生按分析的节奏、语调、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四、翻译

让学生挑出不会的字词。

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于抒情中蕴含着哲理。 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六、小结:

结庐:结,建造、构建。庐,这里指简陋的居室。结庐就是建造简陋的居室,这里这首诗为我们建构了一个远离尘世、恬淡、悠然的田园意境,表达了作者归隐的情感。指居住在此。

尔:代词,这样,指上句。 远:此处为动词,当远离讲。 见:读xiàn,指不经意看见。 山气:指山中景色。日夕:指傍晚。 相与:共同、一道。

五、深入研究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采菊东篱下,“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明确:“菊”是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这也是当时士大夫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

七、作业:

1、背诵《饮酒》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第11篇:饮酒保证书

保证书

万科假日游泳健身会所应国家体育局、安监局规定,为保证会员人身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禁止会员饮酒后进入会所活动。

本人今日已饮酒,并已知晓此项规定,本人承诺本人对自身安全负责,今日在会所内若自身出现安全事件,与万科假日游泳健身会所无关。

承诺人:

第12篇:饮酒礼仪

酒席、宴会的祝酒,既能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又可增添席间的热情气氛。用酒来表达对宾客的欢迎或谢意,不但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风俗习惯,也是世界各族人民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

日常交往用酒礼仪:

主人在为客人斟酒时,常说“满上满上”,这个“满”不是指满到杯口几乎溢出来,而是指斟满八成就行了。

主人斟酒时

,客人可行“叩指礼”,表示感谢主人斟酒。行“叩指礼”时,客人把拇指、中指捏在一块,轻轻在桌上叩几下。

敬酒。饮酒之乐除了酒质优良带来的乐趣外,饮酒的气氛和场面更是一种享受,因此,文明饮酒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向人敬酒,是表示祝愿、祝福等。

席上喝酒讲究碰杯,要碰杯就必须把杯中的酒喝干,一口气喝下去,还要把杯子倒过来让旁人看看杯子是空的。

在酒席上还常常有“无三不成礼”的说法,意思是喝酒一次高潮必须是三杯以上。所谓“酒过三巡”也是这个意思。

特别提示:

饮酒时应注意酒忌,不可成心把人灌醉,更不能偷偷地在他人的饮料里倒上烈性酒。

不可通宵达旦无节制地狂欢酗酒。

不可在席上强人所难。

不可在酒席上出现争执、恶谑、佯醉等不良之风。

不可失言、失态。酒量好,固然最好不过,但酒德好、酒礼好,则可以在享受美酒的同时带给人们乐趣。

第13篇:《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反复诵读,习得语感,培养想象力;

3.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4.理解诗句寓意,领会作者的意志和情趣。教学重点:1.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寓意,领会作者的意志和情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为了争名夺利、升官发财,有人不惜泯灭自己的良心,不择手段,打击迫害他人,甚至残害亲人。但也有人厌恶官场的黑暗,辞官远居田园。这一类人,我们称之为隐士,本首诗歌的作者陶渊明正其中之一。陶渊明曾经在《桃花源记》中给我们描绘过这么一幅美好的生活画面: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里环境优美、远离尘世,孩子可以快乐成长,老人可以颐养天年。但是当时真的存在这么一方净土吗?——是啊,这不过是作者构想出来的世外桃源,用以表达他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罢了。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作者是如何来调和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他的《饮酒》,看他是怎么做到在现实的环境中,过上理想的生活的,(课本第210页)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本首诗是诗人陶渊明《饮酒》组诗20首中的第五首。

三、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1.播放《琵琶语》听音频朗读。

划出节奏、注意字音,韵律范读朗读。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学生个读,师生左适时点评。

3.学生齐读,整体感知诗歌意境及诗人情感。

4、小组合作,指导学生先自己结合诗歌下面的注释对诗文内容进行理解,有疑义之处圈点勾画出来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注意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尽量要符合原诗的语言风格。

补充《饮酒》的注释: (1)喧:吵闹的声音

(2)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3)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显得清静起来了。

(4)辨:说明。

(5)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四、研讨赏析,品味诗情。

师生合作完成,对一些重要字词及句子进行理解赏析。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世俗往来的名利纷扰”,“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心远地自偏”的含义如何理解?

3.“飞鸟相与还”的“还”有几种含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情景交融,富有意境。请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这份意境美。

4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何为“真意”、何为“忘言”?

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生活的意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六、再次诵读,尝试背诵

第14篇:饮酒陶渊明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而无车马喧。(却没有感觉到世俗的纷扰) 问君何能尔,(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心远地自偏。(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就自然 偏僻安静了) 采菊东篱下,(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 悠然见南山。(无意间看到了庐山) 山气日夕佳,(傍晚山色秀丽) 飞鸟相与还。(众飞鸟一起结伴回巢) 此中有真意,(这里边有隐居的真正乐趣)

欲辩已忘言。(想说出来却早已忘记该怎样用语言表达)

本篇是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 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这首诗正刻画了诗人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深山。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鸟倦飞而知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何等的坦荡和自然!愤世嫉俗、心志高洁的陶渊明,并没有像历史上许多因不满现状、逃避现实的人士一样,归隐山林,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就是弃官不弃世。人活在世上,真的能超脱现实,不受时空的限制吗?陶渊明没有去深究这一点,但他相信,真正的隐居是一种心灵之隐。心若“远”,即使身居闹市,亦不会为车马之喧哗、人事之繁琐所牵役。“大隐隐于市”,正是这个道理。真正透悟明了的陶渊明,在喧闹的尘世里执守一方清净,坚信只要“心远”,就能远离世俗,独享自然的快乐。我由此而想起一句俗语:“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同样的坦荡,同样的不为外物和形式所拘,这种境界,缘于心灵真正的叛依和透悟。

第15篇:饮酒(教案)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广东顺德养正西山学校朱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用右脑图像记忆法背诵全诗;

理解诗中特定词句的深层含义,欣赏诗歌之美。

情感目标:理解诗中蕴含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当堂背诵诗歌,理解诗中词句的深层含义,欣赏诗歌之美

难点:理解诗中蕴含的人生态度

教材分析

本诗来自初二下册,诗歌表面含义简单,但深层内容必须结合作者思想进行分析。 学生情况及应对

初二学生语文能力一般,在理解诗歌深层含义时仍会有困难,教师需要以反刍式的引导为主,结合作者思想,联系作者其他作品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

右脑图像记忆法、反刍式分层引导、音诗结合欣赏

教学过程

一、酒后吐真言(导入)

在古代文人墨客中,有许多都喜欢喝酒,酒也成为了他们诗句中表达情感的寄托物之一。同学 们能举出一些含有酒的诗词吗?教师总结,引出酒文化。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我们就来看看陶渊明吐露了怎样的真言。

二、古代明星资料(作者简介与思想初探)

姓名: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最喜欢的花:菊花;最擅长的诗:田园诗;最不喜欢的事:官场勾心斗角;最喜欢的生活:隐居

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右脑图像记忆法背诵诗歌)

这首诗的表面意思很简单,右脑图像记忆法就是在理解诗歌表面含义的基础上,画出图像,帮助记忆。画完后给学生一分钟时间当堂背诵。

四、掘地三尺(反刍式引导教学,深层含义理解)

1、第一掘(教师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关键词:车马;引出陶渊明厌恶官场的思想。

2、第二掘(教师引):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远、偏——偏离世俗价值观,引出陶渊明喜爱隐居的思想。

3、第三掘(学生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学生讨论后提出问题,教师将问题分类,归入语言美、意境美、音韵美、思想美,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次讨论解决其中一些,剩下由教师点拨解决。

五、说的没有唱的好(音诗结合欣赏)

欣赏教师作曲弹唱的歌曲《饮酒》

六、机动环节

我们可能无法将每首诗歌都改编成歌曲,但我们还可以通过诵读来体会音韵美

播放《饮酒》配乐朗读视频,让学生有感情朗读。

六、作业布置

1将饮酒三四句扩写成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结合作者情感写出自然之趣和悠闲之美。 2找找其他诗歌,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从同样四个角度欣赏。推荐:《归园田居》和《将进酒》

第16篇:饮酒规定

莱芜市公共汽车公司

禁酒管理规定

(试行)

为加强全体人员的作风建设,根据上级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公司全体人员除从事必要的公务接待活动外,严禁在工作日午间饮酒。

第二条 严禁值班期间饮酒。

第三条 严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酗酒。 第四条 严禁酒后开车。

第五条 严禁着工装在公众场合饮酒。 第六条 严禁单位内部人员经常聚会饮酒。 第七条 监督检查

办公室负责机关管理人员禁酒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车队、安全与稽查部负责对驾驶人员禁酒情况的监督检查(驾驶员执行《公交线路驾驶员管理制度》、《稽查管理制度》的禁酒规定);各单位负责人负责对本单位人员禁酒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 违规处理

(一)初次违反本规定的部室人员及各单位负责人,分别由单位负责人和公司分管领导对其进行劝诫谈话,并给予100元的经济处罚。第二次违反本规定者,通报批评并给予200元经济处罚,取消年度各类评选资格。一年内三次违反本规定的管理人员调离工作岗位,视情况另行安排;中层管理人员给予撤职。

(二)因违规饮酒严重影响工作或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害的,对当事人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情况严重的,解除劳动关系。

(三)对发生三次以上违规,或发生因违规饮酒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害行为的部室和单位,追究部室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所在部室和单位不得评为年度先进部室和单位。

2014年8月8日

第17篇:正确对待饮酒

正确对待饮酒

北京京华友好戒酒医院(中心)医院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尽职尽责、以最精的医术、最优的服务、最深的理解、最大的宽容,换得患者的微笑与健康。

饮酒是一种行为,行为疗法也由此而来。如何戒酒?怎么戒酒?作为酒精依赖治疗者,考虑导致饮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尽量试着去除那些原因,使其自然地戒酒康复,不论用哪种方法,酒精依赖患者切实戒酒是首要条件。北京京华友好戒酒医院(中心)戒酒专家告诫大家,戒酒不要迷信戒酒偏方,要想达到彻底治疗酒精依赖,重要的是让酒精依赖患者自己知道非戒酒不可,形成一种自发的行动。

北京京华友好戒酒康复中心(x)咨询热线:010-56023199 QQ194359796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乙12号。

怎么健康戒酒?要达到这一目标,建立与酒相关的教育、酒精依赖者之间的交流(组织或个人交谈)、酒精依赖患者的经验交流会以及讨论会等程序是完全必要的,医患间、家属与酒精依赖患者间、酒精依赖患者之间希望能得到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甚至奖励的方法达到酒精依赖治疗的目的。不要轻信戒酒偏方,酒精依赖健康戒酒健康戒酒的好方法要选好。

“酒精依赖症康复与治疗”是我院完成并用于临床的重点课题之一,根据嗜酒者酒精依赖程度不同和身体各组织器官受损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嗜酒者在短期内就可以戒除酒瘾,

北京京华友好戒酒康复中心

电话:010-56023199

QQ:194359796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乙12号

北京京华友好戒酒康复中心(x)

咨询热线:010-56023199

QQ1943597967

【乘车路线】: 可乘公交:1

13、

210、30

5、

315、3

44、3

45、40

7、

55、6

18、6

25、6

58、68

9、69

8、8

3、90

9、9

19、9

39、949路公交车至祁家豁子路站下车,龙翔市场(家乐福正对面)里走100米即到.可乘地铁:地铁10号线健德门A出口,往北走200米(家乐福正对面里走100米)即到.

第18篇:《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教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

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探究学习: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惟独作者却是个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5.课堂训练。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6.课堂小结。

(打出投影片。)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第19篇: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对古典诗进行审美性解读。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分析重点诗句,了解诗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饮酒》一诗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4.、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初步了解五言古诗的一般特征。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切体味及其情感表现特征。

四、教学方法:

1、朗读:①学生各自读②齐读。

2、提问:用提问方式设计课程讲读。

五、课前作业:

学生查找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

六、教学设计:

两个目标:一是体味作者的感情,了解本诗意境;二是如何从写作角度展现本诗的审美性。

1、导入新课

我国诗歌,有许多题材分类。比如以前学到过的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题材的诗歌——田园诗。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

2、学生反复朗读,把握语调、语气和节奏。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⑴学生各自读。

⑵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

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

⑶按分析的节奏、语调、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处理字词

让学生挑出不会的字词。

结庐:结,建造、构建。庐,这里指简陋的居室。结庐就是建造简陋的居室,这里指居住在此。 尔:代词,这样,指上句。 远:此处为动词,当远离讲。 见:读xiàn,指不经意看见。 山气:指山中景色。日夕:指傍晚。 相与:共同、一道。

4、学习课文 ⑴第一段

①提问:前四句怎么理解?

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②第一层描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根本的原因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⑵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明确:在院中东边的篱笆下,诗人正在专心聚志悠闲自得地采菊花,偶一抬头,悠远的南山无意出现在眼前,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这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形象。体现了作者超脱尘俗、热爱自然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和平静穆,恬淡自然的意境。)

“菊”是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②“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明确: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

“见”是无意中看见,好像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其中含有人与物融为一体的感觉,用“见”追求的是一种无意为之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没有“见”的表达效果好。

③“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有何关系?

明确:A、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山中景色在夕阳下更加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B、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

C、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如果没有悟出这个理,哪会有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所以,这个“理”,正好为“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抒情悟理,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④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明确: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⑶、艺术特色

叙事、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

一、二句叙事,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

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前面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透露出诗人恬淡的心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将景、情、理融为一体,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抒情悟理,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于抒情中蕴含着哲理。 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⑷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①从字数看,古体诗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近体诗只有五言诗和七言诗

②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近体诗有一定格律,比如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

③近体诗,从体例划分,有三种,即:五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律诗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它有以下特点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个字,七律共五十六个字,b、押平声韵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d、每篇必须有对仗;排律(每首八句以

上)

七、作者、创作背景:

1、作者

同学交流课下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和信息。

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今江西九江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但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终于辞官归田园,与官场彻底决裂,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有《陶渊明集》,我们熟悉的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2、创作背景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他很厌烦这种情形,他终于说出:“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结果他归隐田园。他跟乡亲们的关系非常好,自己有酒的时候就让隔壁的老人们一起来喝,自己没酒喝的时候就去敲人家

的门要酒喝,所以他是非常率真的。而且他还亲自参加劳动,说明他非常亲近自然,诗中都有体现。《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此为第三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八、小结:

这首诗为我们建构了一个远离尘世、恬淡、悠然的田园意境,表达了作者归隐的情感。这也是当时士大夫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

九、作业:

1、背诵《饮酒》

2、找出陶渊明其它的一些诗与这首诗做比较,体味是人的表达的情感,试着写一遍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在人境

(事)

←心远地自偏(理)

无车马喧

(景、情)悠然 → 超脱尘俗,热爱自然、高洁

(景、情、理)飞鸟相与还→人、“呼吁”归真还朴

(情、理)有真义→以归隐为人生真谛

融景、情、理为一体,营造了恬淡宁静、深远含蓄的意境。

第20篇:饮酒教案

饮酒(其五) 教学目的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他的思想对后世中国文人的巨大影响。

教学重点

1.陶渊明思想形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诗歌中„情‟,„景‟,„理‟的融合。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

据传陶渊明曾祖为东晋名臣陶侃,后家道中落。他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归隐。从此躬耕自资,直至贫病而卒。

陶渊明是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其诗质朴自然,冲和平淡,对唐以后的诗歌有很大影响。部分作品表达愤世嫉俗之情,呈现出“金刚怒目”的一面。有《陶渊明集》。

背景简介

内容陶渊明因家庭贫穷而出仕,十多年间时官时隐。最后一次出任彭泽县令仅八十几天,即弃官归田,并终身告别仕途。委运自然是陶渊明人生观的核心,这种人生哲学,促成了他怡然自得、耿介狷洁、平和实际的独特人格,也促成了他诗文平淡自然的风格和言约旨远、情趣高妙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诗,以歌颂农村自然风光、抒发恬静审美情趣的田园诗为代表,但也有不少感情深沉的咏怀诗。

《饮酒》诗共20首,都是陶渊明在归隐田园期间于酒后陆续写成的,颇能见出他当时的内心世界。这里所选的第五首大约写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还乡,定居南村六七年后,即晋安帝义熙十年(417)左右,当时作者五十三岁。体现了陶渊明适意自然心态的深度,是公认的“无我之境”的代表作。

内容述评

一、忘世、忘我、忘言:委运自然的人生心境三部曲

全诗以“心远”为机杼,分三层,层层推进地展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心远”的程度,也就是委运自然心境的深度。

首四句写“忘世”之境。

中四句写“忘我”心境。

末二句写“忘言”心境。

从忘世、到忘我、再到忘言,这是陶渊明委运自然心境逐层深化的三部曲。

二、虚静、物化、直觉:适意自然的审美心理三境界

忘世、忘我、忘言的心境三部曲,在观物心态上,也就是审美心理三境界。

忘世心态,在观物中,就呈现为超功利、去杂念的审美虚静心态。

忘我心态,在观物中,就呈现为“以物观物”、物我浑融的审美物化心态。

忘言心态,在观物中,就呈现为下意识或半下意识的审美直觉感悟心态。

可以说,陶渊明的一生,是执著追求并坚持实践适意自然的审美化人生哲学的一生。

三、在适意自然中享受审美化个体人生的精神自由

从根本上说,归隐田园,适意自然,就是最大限度地享受审美化个体人生的精神自由。

艺术赏析

(一)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的特点可以从多方面去看:

一是取物成象自然质朴;

二是心物交融天然契合;

三是内在情志平淡幽隐;

四是观物心态虚静物化。

(二)无我之境:“惟于静中得之”。

(三)“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浑融之美:

人们总喜欢以平淡自然来称道陶诗的艺术特色。

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

秦观说:“陶潜、阮籍之诗长于冲淡。”

对此,应有两点认识:

其一,这平淡自然不是浅显无味,而是在冲淡质朴中包蕴着极其丰厚的情韵和高妙的志趣;

其二,这平淡自然是大匠运斤,不留痕迹,是只有在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达到高度浑融后方能见出的艺术境界

思考与练习

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隐后的喜悦心情”,你以为如何?为什么? • 为什么说“心远”二字是全篇纲领?

• 简析诗中所体现的“忘世”、“忘我”、“忘言”三层心态。 • 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句的理解。

资料链接 相关评论

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王康琚《反招隐》) • 王荆公在金陵作诗,多用渊明诗中事,至有四韵诗全使渊明诗者。且言其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由诗人以来无此句也。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人而已。(范正敏《遁斋闲览》)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近。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东坡题跋》卷二) • 东坡云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此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晁补之《鸡肋集》卷三十三) • 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可妄干。有时而当静境,静也,即动境亦静,境有异而心无异者,远故也。心不滞物,在人境不虞其寂,逢车马不觉其喧。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王士祯《古学千金谱》) • 渊明诗类多高旷,此首尤为兴会独绝,境在寰中,神游象外,远矣。得力在起四句,奇绝妙绝,以下便可一直写去,有神无迹,都于此处领取,俗人反先赏其采菊数语何也。至结二句则愈真愈远,语有尽而意无穷,所以为佳。(温汝能《陶诗汇评》卷三)

作者介绍

陶渊明与酒(语文在线网) • 谈陶渊明饮酒诗的“乐趣”(语文天地网)

• 从陶渊明的饮酒诗,可以发现其少年般的纯真、琴音般的清峻、与人和睦相处的仁爱精神,体会到无忧无愁的无我之境,似与神仙戏游的恍惚感;以及田园般的安逸、超脱尘世的轻松感等,这些都是其诗歌之“真生命”、“真性情”之所在。这就是他的“借酒酿诗”——借饮酒催发诗情,在饮酒诗中傲视世俗的诈伪,追求自然和本真,表现出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的人生态度。

• 无论是从酒文化史还是从诗歌史的角度来说,陶渊明都是一位有着特殊贡献的人物。从他开始,才把酒与诗二者连为一体。他以酒入诗,使诗中几乎篇篇有酒,陶渊明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谓:“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即醉而退,曾不吝情。”他在当上彭泽县令后,“公田之列,足以为酒”,上任后即下令把300亩公田全部种成酿酒的秫谷。以保证常有洒喝。他曾私下对人说:“能让我常醉于酒,平生之愿足矣。

作者逸事

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日子过得非常清苦,连喝酒的嗜好也无法得到满足。有一年,九九重阳佳节竟无酒饮,于是,一个人来到院子外边的菊花丛中,摘菊盈把,静坐而伤感。过了一会儿,友人王弘给他送来美酒,他顿时喜出望外,心花怒放,立即开坛畅饮,直到烂醉如泥。

• 著名诗人颜延之做始安郡太守,经过陶渊明家乡时,每天找他一同喝酒,临走还赠他二万钱。陶渊明把这些钱统统送到酒家存放,以便日后随时取酒。

• 陶渊明性情率真,若有人造访,家中有酒,就会拿出来共饮,若已先醉,就会告诉客人”我醉欲眠卿可去”。他不解音律,却又蓄素琴一张,琴上无弦。每有酒,他就会在琴上抚弄,以寄其意,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可见其性情率真之一面。

教学参考

“中国第一诗”——陶渊明《饮酒》(其五)价值新论 (高原《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年02期) • 陶渊明《饮酒》(其五)文化意蕴剖析 (方宏龙 《社科纵横 》2005年03期)

• 酒中蕴含的深味与至境——从《饮酒》其五看陶渊明的人生体悟(窦春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6期) •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陶渊明诗化了的酒及其酒化了的诗 (万伟成 《九江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

扩展阅读1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

•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王康琚《反招隐》) •王荆公在金陵作诗,多用渊明诗中事,至有四韵诗全使渊明诗者。且言其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由诗人以来无此句也。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人而已。(范正敏《遁斋闲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近。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东坡题跋》卷二) •东坡云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此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晁补之《鸡肋集》卷三十三) •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可妄干。有时而当静境,静也,即动境亦静,境有异而心无异者,远故也。心不滞物,在人境不虞其寂,逢车马不觉其喧。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王士祯《古学千金谱》) •渊明诗类多高旷,此首尤为兴会独绝,境在寰中,神游象外,远矣。得力在起四句,奇绝妙绝,以下便可一直写去,有神无迹,都于此处领取,俗人反先赏其采菊数语何也。至结二句则愈真愈远,语有尽而意无穷,所以为佳。(温汝能《陶诗汇评》卷三) 作者介绍

•陶渊明与酒(语文在线网) •谈陶渊明饮酒诗的¡°乐趣¡±(语文天地网)

•从陶渊明的饮酒诗,可以发现其少年般的纯真、琴音般的清峻、与人和睦相处的仁爱精神,体会到无忧无愁的无我之境,似与神仙戏游的恍惚感;以及田园般的安逸、超脱尘世的轻松感等,这些都是其诗歌之¡°真生命¡±、¡°真性情¡±之所在。这就是他的¡°借酒酿诗¡±¡ª¡ª借饮酒催发诗情,在饮酒诗中傲视世俗的诈伪,追求自然和本真,表现出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的人生态度。

•无论是从酒文化史还是从诗歌史的角度来说,陶渊明都是一位有着特殊贡献的人物。从他开始,才把酒与诗二者连为一体。他以酒入诗,使诗中几乎篇篇有酒,陶渊明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谓:¡°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即醉而退,曾不吝情。¡±他在当上彭泽县令后,¡°公田之列,足以为酒¡±,上任后即下令把300亩公田全部种成酿酒的秫谷。以保证常有洒喝。他曾私下对人说:¡°能让我常醉于酒,平生之愿足矣。

作者逸事

•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日子过得非常清苦,连喝酒的嗜好也无法得到满足。有一年,九九重阳佳节竟无酒饮,于是,一个人来到院子外边的菊花丛中,摘菊盈把,静坐而伤感。过了一会儿,友人王弘给他送来美酒,他顿时喜出望外,心花怒放,立即开坛畅饮,直到烂醉如泥。

•著名诗人颜延之做始安郡太守,经过陶渊明家乡时,每天找他一同喝酒,临走还赠他二万钱。陶渊明把这些钱统统送到酒家存放,以便日后随时取酒。

•陶渊明性情率真,若有人造访,家中有酒,就会拿出来共饮,若已先醉,就会告诉客人¡±我醉欲眠卿可去¡±。他不解音律,却又蓄素琴一张,琴上无弦。每有酒,他就会在琴上抚弄,以寄其意,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可见其性情率真之一面。 教学参考

•¡°中国第一诗¡±¡ª¡ª陶渊明《饮酒》(其五)价值新论 (高原《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年02期)

•陶渊明《饮酒》(其五)文化意蕴剖析 (方宏龙 《社科纵横 》2005年03期) •酒中蕴含的深味与至境¡ª¡ª从《饮酒》其五看陶渊明的人生体悟(窦春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6期)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ª¡ª陶渊明诗化了的酒及其酒化了的诗 (万伟成 《九江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 扩展阅读 饮酒

陶渊明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扩展阅读 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扩展阅读 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扩展阅读 十二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扩展阅读 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扩展阅读 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扩展阅读 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扩展阅读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扩展阅读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扩展阅读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相关图片

饮酒危害心得体会
《饮酒危害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