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心得体会

五观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02 08:33:05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五观”心得体会

人生观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⑥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即私与公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各种人生观都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物。由于各个时代的各个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和境遇不同,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同,人生观也就必然不同。评价一种人生观是进步的、革命的,还是落后的、反动的,根本标准就是在于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个人主义,一切从自我出发,一切以个人为中心,把剥削他人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视为人生的根本目的。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它代表着广大被压迫被剥削者的利益,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是革命的、科学的人生观,它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根本对立。无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集体主义,一切为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把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价值,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视为人生最高的目标。

人生观,是人对于人生的价值,意义,和个人立身处世的态度的一种看法或见解。谚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各人的环境感受的不同,所以对人生的见解亦各异。譬如说,有人认为人生快乐,有人认为人生痛苦。有人积极进取,有人消极悲观。这些,究竟孰是孰非呢?我们是及时行乐,尽情享受呢?还是悲观厌世,追求解脱?我们是努力进取,发奋创造呢?还是凭天由命,得过且过?

再进一步说,生命由何而来,往何而去?生命的价值何在,意义又何在?难道说一个人竟是无缘无故的生到世间,昏昏昧昧的度过一生,然后三寸气绝,一切断灭吗?生命如果当真如此,则生命还有什么意义?人生如果仅只为了享受,或终生充满痛苦,则生命还有什么价值?关于这些,多少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都想找出一个答案,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并且都没有说出它的究竟来。

进化论者说,人是猿猴进化而来的。高级动物既是低级动物进化而来,也就难怪唯物论者亦高呼优胜劣败,适者生存,因而导致出人类斗争杀伐的悲剧了。

某些宗教家说:人是上帝创造的。人的生命若是上帝创造,人的穷达祸福若是由上帝或其他神祇主宰,则个人的行为意志尚有什么价值?

江泽民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世界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中,权力观是基础,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利益观。‛总书记的这番话明确告诉我们,正确的世界观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不解决好这个问题,什么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等等,都无从谈起。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总的和基本的看法。共产党人应当具有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它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从一定意义上说,世界观就是人生的‚总开关‛,这个开关工作正常,人就有明确的前进方向;这个开关出了毛病,人生就会迷茫甚至步入歧途。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同样是党员干部,绝大多数能够严于律己,时时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有的人却追求一己私利甚至堕落成腐败分子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同的世界观对人们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这不但是对年轻同志的要求,老同志同样应当不断改造世界观。

与世界观紧密相连并受世界观制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样是党员干部必须注重解决好的问题。简单地说,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生的道路应该怎样走?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现实。江泽民同志对此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并写进了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解决好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自觉抵制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这‚三个解决好‛,集中反映了为官做人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态度,就是告诉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参加革命为什么‛,讲的是领导干部参加革命的初衷,就是干什么来的、图的是什么;‚当干部应该做什么‛,讲的是领导干部的现实作为,是打算用人民给的权力去为老百姓服务呢,还是为了光宗耀祖甚至是谋取私利;‚身后留点什么‛,讲的是历史评价问题,是要留下怀念和好的口碑,还是让人民群众在你离开后戳脊梁骨。贯穿这‚三个解决好‚的主线就是为什么人掌权、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如果能做到这‚三个解决好‛,也就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打下了坚实根基。

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现象是爱好还是憎恶、是赞同还是反对、是接近还是回避,体现了人的价值观。价值观往往是隐含在人的意识深处的东西,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就象人生的‚方向盘‛,通常情况下,会帮助人们在有关善恶、是非、真假、曲直的判断中明确方向,作出正确选择,即使在遇到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时,也能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总之,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刻苦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论述,并且要坚持不懈,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

2、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

对于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问题,世峨同志在去年的党课里已经专门讲过了,这里不再过多涉及。我想强调的是,解决好权力观和地位观的问题,对于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的重要意义。

我认为,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是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的关系。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权力观是基础,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和利益观。道理很简单,试想,一个人的权力观是扭曲的甚至是错误的,你能指望他具有正确的地位观和利益观吗?肯定不能。同样,如果一个人的利益观是错误的,他的权力观也决不会是正确的。可见,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必须解决好权力观并进而解决好地位观的问题。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私有财产,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权利观

什么才是我们所要树立的正确的权力观呢?对此,江泽民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正确认识我们手中权力的性质。只有把这个问题真正搞明白了,我们才能正确地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必须认识到:第一,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是代表人民并领导人民去夺取政权的,革命胜利以后则要代表并领导人民掌握和行使好国家的各项权力。第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来自于人民的。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说到底都是人民赋予的。第三,领导干部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国家的安全、发展和富强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团结、富裕和安宁服务。一句话,必须始终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把它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第四,一代一代的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信守为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正确原则,同时要始终自觉地接受党和人民对自己行使权力的监督。‛总书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所谓正确的权力观主要包括‚四个必须认识到‛:一是代表并领导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二是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三是我们手中的权力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四是权力的行使必须臵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一个党员干部如果能清醒地认识到上述几点,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3、必须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与作风 以贪图享受、铺张浪费为特征的享乐主义,是资产阶级利益观的典型表现,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必须同享乐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就必须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反对奢侈浪费的恶习。

艰苦奋斗的思想是毛泽东同志早在井冈山时期就提出来的,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党才一步步壮大起来,最后取得了全国政权。中国革命胜利前夕,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清醒地认识到,创业难,守成更难。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高瞻远瞩地说:‚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此后的情况证明,毛主席的这番话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预见性,1951年便发生了刘青山、张子善案件。毛主席针对这个问题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什么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会大乱,老百姓一定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今天,我们重温毛主席的这些话,仍旧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开始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邓小平同志又反复强调要坚持不懈地提倡艰苦奋斗精神,他说:‚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这就告诉我们,党员干部手中都掌握着权力,社会环境复杂,领导干部受到外界各种消极的东西的影响会日益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难免犯错误,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而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绝对离不开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相信这样的道理,他们不惜挥霍浪费,一门心思地追求安逸和享受,车子越坐越小,房子越住越大;什么东西都敢要,什么地方都敢去,什么人的钱都敢拿。北京市有一个国有企业,本来就已经很不景气,许多职工下岗回家,可是这个企业的领导却花59万元买了小汽车,当上级机关去处理时,企业的领导还认为自己不超标,觉得委屈。真不知道他委屈在哪里,假如要让他不委屈,我们的企业和群众又该受多大委屈啊!

玩物足以丧志,奢侈必将失德。党员干部想奢侈享乐多了,想党的事业必然就少了;离灯红酒绿近了,离人民群众必然就远了。久而久之,不犯错误才怪呢!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在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上下一番功夫。一要加强思想修养,防止享乐思想的滋生;二要注重防微杜渐,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三要强化监督意识,把自己臵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四要发扬奉献精神,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进步观

人们常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组工干部作为组织部的一员,如何理解进步,怎样追求进步,这既是个人价值观的重要反映,也是‚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题中应有之意。组工干部树立正确的进步观,就应理性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打破‚一切是为了升迁‛的错误想法,着力追求思想上、能力上、业绩上的进步,公正做事、诚恳做人。

突破自我就是进步。不满是上进的车轮。组织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强,组工干部长期臵身于‚人可言而我不言,人可行而我不可行‛的环境氛围中,容易唯上唯书,只有不断在对比中找差距、在否定中找动力、在反思在找出路,才能获得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一要敢于突破自我。新时期组织工作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解决。这就需要组工干部在工作实践中有敢争一流的‚闯劲‛、敢创特色的‚冒劲‛,想别人之所未想,做别人之所未做,行别人之所未,敢于扬弃组织工作中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勇于探索长期困扰组织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二要善于突破自我。突破自我,不仅要‚有胆‛,更要‚有识‛。组工干部要经常用‚横尺‛ 、‚纵尺‛和‚党员干部群众‛这‚三把尺子‛来衡量自自己在思维、能力、作风方面存在的差距,养成 ‚不甘落后‛ 、‚知责思为‛的习惯,在自省和自觉中获得真知,在学习和借鉴中获得提高。要有创造思维和超前思维,善于在继承中扬弃、在否定中创新,善于从党委、政府的角度换位思考,针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作出超前预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完善自我就是进步。素质是进步的根本性因素、决定性因素。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只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能力、完善素质上,不断在学习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服务中完善自己,才能年年有进步、月月有进步、天天有进步。一要刻苦勤奋、注重积累。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工作要求高,不进则退。组工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追求,在艰苦的学习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既要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又要重视组工业务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要端正思想、力戒浮躁。进步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能靠自己艰辛的劳动。组工干部要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态度,对理想孜孜以求,对工作刻苦不倦。要树立浮躁是进步的大敌的思想,平时看待事物要多看光明面,少看阴暗面;多想贡献,少想索取;多看别人的优点,多想自己的不足,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顶得住歪风,经得住考验,不为名利所累,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同事认可就是进步。同事认可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组工干部个体作为组织部集体中的一份子,只有培养团结协作、和谐共处的意识,既会干事,又会共事,才能凝聚人气,得到同事认可。一要善于分工合作。组织部门人少事多,组工干部要坚持以组织工作和党的事业为重,做到工作不讲份内份外、成绩不分你的我的,共同耕好组织工作‚一块田‛。二要塑造人格魅力。‚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组工干部要作表率,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打造亲和力尤为重要。组工干部要树立‚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观念,保持平和的心态,工作中公平对人,交往中一视同仁,矛盾中以德服人,生活中宽以待人,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正确看待别人的升迁,不能‚外边的人升了无所谓,身边的人升了就眼红‛。

基层认同就是进步。干部行不行,基层群众最有发言权。由于组织部门位高权重,基层群众对组工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使少数组工干部产生优越感,久而久之脱离群众,自然得不到群众的认可。组工干部只有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实意地为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树立组织部门‚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的良好形象。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干部就是服务。组工干部要摒弃当官做老爷的思想,把‚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干部、服务人才、服务发展‛放在首位,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设身处地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着想,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头上,把凝聚人才服务新一轮大发展放在脑海里。二要提高服务水平。从心理上看,党员、干部、人才都希望组织上了解自己、信任自己,有心里话也想与组织上谈,送上门来的思想工作不能放过。因此,组工干部要谦虚谨慎,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倾听他们的呼声,真心实意地做好服务工作,真心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组织部是他们的娘家。

荣辱观 人们对荣与辱的根本观点和态度。受一定社会的风尚、习俗和传统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又受一定阶级的思想影响。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251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是最大的光荣;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是最大的耻辱。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我们党有关理论的提出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都是符合时代要求并需要全党全社会认真加以贯彻落实的。这次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样有其历史必然性,意义极为重大。

中央宣传部社科规划办主任张国祚从三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首先,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毋庸讳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这些代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遭到过度耗损,自然环境在某种范围内受到严重污染;二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育,社会上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一些人在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了混乱,理想信念淡漠了,思想道德滑坡了,甚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出现了腐败现象。之所以付出这两种代价,都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缺位有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理想信念淡漠和思想道德滑坡显然与违背‚八荣八耻‛直接相关,即便是在乱砍滥伐、破坏生态平衡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实质,要么是缺乏保护生态平衡的科学知识、愚昧无知,要么是只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集体利益,同样是违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行为。可见,现在提出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是我们克服发展中的不足,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需要。

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还直接关涉国家软实力的强弱。现在,评价一个国家,不能光看其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还要看这个国家的思想文化、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软实力因素。毫无疑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情操的境界,进一步增强我们党和国家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战斗力。

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国家现行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所以它与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于内在精神上相通相融。比如,与目前正在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密切相关。党员干部要做人民的好公仆,必须首先做一个好公民,而做一个好公民的基本要求就是践行‚八荣八耻‛。这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非常必要。一个政党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要有泾渭分明的荣辱观,这样才能在人民当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再比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紧密相关。如果所有社会成员都能知荣辱、树新风、讲正气,那么这个社会必然会走向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也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息息相关。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只有全体公民都知荣辱、创文明、促和谐,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陈瑛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谋发展意义重大。他说,目前社会上已经暴露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如有人提出用‚多元价值‛来否定我们坚持的‚一元价值‛,不要‚同德‛要‚异德‛,要‚离心离德‛。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明白,尽管多元价值是客观存在,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我们的价值观必须要有共同的指导思想,让多元价值观接受一元价值观的领导,做到‚一中有多,多中有一‛。具体来说,就是要服从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这样,全国人民才能一心一意,同心同德,共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如何理解‚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于简练的表述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副主任、教授王伟分析指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既与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同时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精神的汇聚和体现。具体来说,‚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是在新形势下,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为最大耻辱;‚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每个公民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在不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与此同时,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臵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们要在各行各业包括新兴行业中培养爱劳动的思想,并使之成为衡量公民道德品质的价值尺度;‚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避免种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乃至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对假冒伪劣、不讲信誉等行为予以严厉谴责;‚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是要认识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陈瑛指出,有人可能会说,我们刚提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怎么又提‚八荣八耻‛呢?我认为,‚八荣八耻‛是过去一系列提法的深入、系统的发展,它准确地体现出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同时也将‚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等提法完全包容进来,形式鲜明,很容易被群众接受,可以说是为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臶,也为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谋发展指明了方向。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需有机制保障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在于脚踏实地予以践行。对此,张国祚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把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学习贯彻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思想结合起来;二是要深化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研究,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其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三是要宣传好,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四是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为群众做出表率;五是领导决策部门要拿出具体的措施办法,营造好践行荣辱观的氛围。

王伟认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建立相应的践行机制。第一,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机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从他律和自律,亦即从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两个环节着手。教育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的外部机制的基础。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些措施,已经勾画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机制的框架。第二,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修养机制。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否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应,关键在于广大公民能否通过道德修养,升华到较高的道德境界。为此,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追求崇高道德修养的风气。第三,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机制。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同时,还要特别强调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广大领导干部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常修为政之德,为全体人民做出榜样。第四,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道德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以善恶标准对社会现象进行评价。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善‛主要是指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恶‛主要是指违背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要在全社会筑牢基本道德规范,形成惩恶扬善的舆论氛围。

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教授刘惊铎从青少年教育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文化与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极为重要。今天的青少年生活的时代背景已有很大变化,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采用怎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内化到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的人格结构之中呢?我以为,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三近‛原则。首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贴近孩子生活。道德的本质是实践的,也是生活的。当前道德教育很大的一个弊病是‚空‛,脱离孩子的生活世界,空洞、枯燥、缺乏生活气息。脱离了孩子生活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的荣辱观教育,必须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寻找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机。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接近孩子个体。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涵养化育个体的德性。道德教育只有成为个体的自我需要,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和孩子的个体经验相接近,融入到孩子的个体生命成长中去,成为孩子成长的‚呵护人‛。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还要亲近孩子心灵。道德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精神的和心灵的活动。道德教育只有触动心灵,引发感动,引领精神成长,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真正有魅力的教育。缺乏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板起面孔说教,机械地传授知识,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

道德观

偶尔掀开字典,查看:‚道德‚含义,别看这词出现频率颇高,但解释起来也不容易。现代汉语词典对其释意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简言之,道德是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在当今社会中, 道德的谴责所起的那一点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对于一件有悖于道德规范的事,说的人多了,会有舆论压力;说的时间长了,会有心理压力;但对于其他人而言,自会有其教育意义,起到典范作用,对于整个社会,则会更好的营造道德环境和道德氛围。因此我们坚持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谴责应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常常也会听人说:这人做事太出格了,越过了道德底线。那就不禁要问何为‚道德底线‛?底线是一个衡量标准,是人人心中的一杆秤。因此底线是属于人们内心的、来自每个人心中的道德观。所以底线由道德来支配,这就是道德底线。作为一个社会人,为人处事应当光名磊落。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如金庸先生所说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是如能心中自觉坚守道德底线也不可视其为当今社会中的‚侠者‛。

传统社会的中国人是偏重道德的,儒家认为用刑律治国,难免会造成‚民免而无耻‛的结果,此乃治标不治本。所以,当今社会我们提倡‚以德治国‛,是以与‚依法治国‛相配合。

就如‚八荣八耻‛这社会主义荣辱观所说,我们应当以‚服务人民、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做为我们心中的那杆秤,把它注入到我们的血液中,使我们的道德观更入臻境,提高自身人身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觉悟。 但是光有道德不行还要有法律。正所谓道德管底线,法律管顾忌:法律防止作恶,道德使人向善。二者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比如说‚反腐倡廉‚,就是既要有法律(反腐)又要有道德(倡廉)。是以将‚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放在一起就是这个道理。

诚然,并不是每一个公民都会坚守内心中的道德观,他们往往会拿某件事物的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相挂钩,从而使得内心中的那杆秤不相平衡。这实属正常。但这并不影响道德对行为所起到的底线作用。只要时时事事不忘道德的约束作用也不失为正确的人身观。

偶尔掀开字典,查看:‚道德‚含义,别看这词出现频率颇高,但解释起来也不容易。现代汉语词典对其释意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简言之,道德是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在当今社会中, 道德的谴责所起的那一点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对于一件有悖于道德规范的事,说的人多了,会有舆论压力;说的时间长了,会有心理压力;但对于其他人而言,自会有其教育意义,起到典范作用,对于整个社会,则会更好的营造道德环境和道德氛围。因此我们坚持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谴责应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常常也会听人说:这人做事太出格了,越过了道德底线。那就不禁要问何为‚道德底线‛?底线是一个衡量标准,是人人心中的一杆秤。因此底线是属于人们内心的、来自每个人心中的道德观。所以底线由道德来支配,这就是道德底线。作为一个社会人,为人处事应当光名磊落。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如金庸先生所说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是如能心中自觉坚守道德底线也不可视其为当今社会中的‚侠者‛。

传统社会的中国人是偏重道德的,儒家认为用刑律治国,难免会造成‚民免而无耻‛的结果,此乃治标不治本。所以,当今社会我们提倡‚以德治国‛,是以与‚依法治国‛相配合。

就如‚八荣八耻‛这社会主义荣辱观所说,我们应当以‚服务人民、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做为我们心中的那杆秤,把它注入到我们的血液中,使我们的道德观更入臻境,提高自身人身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觉悟。 但是光有道德不行还要有法律。正所谓道德管底线,法律管顾忌:法律防止作恶,道德使人向善。二者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比如说‚反腐倡廉‚,就是既要有法律(反腐)又要有道德(倡廉)。是以将‚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放在一起就是这个道理。

诚然,并不是每一个公民都会坚守内心中的道德观,他们往往会拿某件事物的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相挂钩,从而使得内心中的那杆秤不相平衡。这实属正常。但这并不影响道德对行为所起到的底线作用。只要时时事事不忘道德的约束作用也不失为正确的人身观。

推荐第2篇:马克思五观心得体会

马克思五观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真是让自己收获很多。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含义,关键在于区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要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国家这一历史现象的总的看法,包括对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类型、国家的形式、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消亡等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根本观点。祖国,是自己的先人和自己的生活之根,包括一定的民族、土地疆域、河流湖泊、山川平原、矿产资源、生态气候、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以及社会制度等等。它反映民族成员个人与民族生存 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关系;祖国是统治阶级存在的前提,掌握国家机器的统治阶级必须以祖国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任何统治阶级必定生活在一定的国度之中,离不开祖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也就是说,掌握国家机器的统治阶级必定有一个祖国,祖国与国家相伴而生,没有国家统治的祖国是不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与纲领政策构建成的思想体系,民族是国家形成的要素,任何国家的国民或公民都是由某些民族的成员构成的,没有民族及其成员构成的国家是不存在的。民族与国家,是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社会历史范畴。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民族文化中最核心、最精华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民族法规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是敌我双方的一场政治斗争,是要不要民族团结、要不要国家统

一、要不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问题,当然不是民族问题。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有着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 深厚的历史渊源;民族团结是新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 现实要求;民族团结是新疆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经验。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民族平等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民族团结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民族互助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和-谐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要求和目标。

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的前提是它的科学性,这是由历史和实践作为作证的。 其实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问题,而是最现实、最生动、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地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推荐第3篇:五观教育心得体会

五观学习心得

利益观、质量观、大局观、政绩观、工作作风观是新时期企业员工的人生哲学。开展五观学习对于企业员工改造主观世界、激发工作热情、提高自我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结合这段时间的学习,体会到开展五观学习最重要的是提升思想境界,关键是提升企业员工自身能力,目的是实现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利益观是一个人对利益所持的立场和态度。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既是追求推动企业进步的强大杠杆,又是引发矛盾的最终根源。所以,在当今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利益矛盾复杂多样的条件下,企业员工就必须理性地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在发展企业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摆正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坚持企业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质量观是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对产品质量的认识和对质量问题的观点。它决定了我们质量态度和行为的价值取向。落后的质量观必然产生消极的质量态度,和不适宜的质量行为,从而制约产品质量的提高,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造成事故;而先进科学的质量观,必然会使我们的质量提高一个台阶;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其次才是制造出来的,因此,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设计阶段,从而将质量控制从制造阶段进一步提前到设计阶段,所以,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加强自身质量观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谓大局观就是能够把目光放的长远,能够把握好整体的利益和局部的利益关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因小失大,对待问题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和正确的决策使整体的利益最大化。所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包括干部的政绩为谁,树立什么样的政绩和怎样树立政绩的认识,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否正确,不仅会影响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 工作作风观是企业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贯穿于工作中的一种风格。工作作风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问题,是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企业员工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使这种一贯风格、外在表现实现优化。那就需要企业员工做到用好的态度给人信心、心到力到责到使人信任、情到理到法到让人信服,这三者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三个有机部分,给人信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使人信任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让人信服是做好工作的目标。给人信心、使人信任、让人信服是提高执政公信力绕不过的三道坎,是转变工作作风避不开的三道弯,是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应当坚持的核心理念。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质量观、大局观、政绩观、工作作风观,从根本上讲,有赖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与专业文化水平,自觉积极主动地改造主观世界,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做一个新时期下企业的优秀员工!篇2:五观 四个认同教育学习心得

“五观” “四个认同”教育学习心得 通过党小组的组织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五观”,马克思主义“四个认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五观”既: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四个认同”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 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下面是我这次学习后,对五观,四个认同的认识。

1、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国家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国家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有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有行使这种权力的官吏(干部),有实现这种权力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强制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强制机关的捐税和国债。

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第二,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内部包含着不同的阶级,存在有阶级斗争,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往往同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剥削阶级总是将这样那样的民族问题打上阶级的烙印。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各民族平等的联合,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各民族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每个民族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历史、文化的创造者,各民族应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全世界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应坚持国际主义的原则,同一切被压迫民族实行不分国界和民族的亲密联合,共同进行斗争,推翻实行民族剥削和压迫的反动统治阶级。

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 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宗教存在的最深刻的根源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合理,使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对人成为盲目起作用的、异己的力量。“只有当实际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为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神秘的纱幕揭掉。但是,这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

4、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的历史观普通称为唯物史观。但这不是马克思自己用 的名称。社会的变革便是历史。推言之,把人类横着看就是社会,纵着看就是历史。喻之建筑,社会亦有基础与上层。基础是经济的构造,即经济关系,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的或人类的社会的存在。上层是法制、政治、宗教、艺术、哲学等,马克思称之为观念的形态,或人类的意识。从来的历史家欲单从上层上说明社会的变革即历史,而不顾基础,那样的方法不能

真正理解历史。上层的变革,全靠经济基础的变动,故历史非从经济关系上说明不可。这是马克思历史观的大体。

5、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文化是与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的历史性的情况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历史造就了文化,文化就某方面展现了历史。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条件下,某个社会群体或者是某些社会群体÷集团所处的文明的外在表征。文化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这是显而易见的:封建社会时代与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化所反映的社会文明是不同的;而原始社会的与后工业文明时期的文化,其本质各异。同时,文化具有一定的空间性。这一点亦显而易见。譬如,所谓之“欧美文化”与“东方文化”,其类型不同;而“燕赵文化”较之以“江淮文化”,其形态亦各异。阶级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化亦有此之别。先进文化是鲜活的的,不断吸收正向的有力性促进发展的因素,自身才得以不断前进。这种吸收是一种选择性的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之“扬弃”之说之体现,也即是“批判性吸纳”原则。 “四个认同”教育是“五观”教育的升华和具体化,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新疆社会政治稳定的治本之策,是我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又一创举。实践证明,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极大地增强了新疆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推动新疆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五个认同”教育,对于进一步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维护祖国统

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奠定牢固的社会心理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如何强化四个认同教育呢,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一、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 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 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 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 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五观 党组织负责组织、机关成员的政治思想、单位重大事件的抉择。对单位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的说它在单位中是统帅、是灵魂。新时期学校建设中党建工作尤为重要,它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组织的抉择稍有不慎,将会影响学校的全盘发展,更有甚者会影响一代或几代人的前途命运。面对知识经济到来的新形势,学校党组织务必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强化“发展性教育”的探索和实施,引导全校师生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为社会的发展积极做好人才储备。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民族地区繁荣发 展、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五个认同”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团结教育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五 观 四 个 认 同 思 想 教 育 心 得 体

班级:土木姓名:刘忠桥学号:082 083834258篇3:“五观”心得体会 人生观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⑥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即私与公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各种人生观都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物。由于各个时代的各个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和境遇不同,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同,人生观也就必然不同。评价一种人生观是进步的、革命的,还是落后的、反动的,根本标准就是在于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个人主义,一切从自我出发,一切以个人为中心,把剥削他人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视为人生的根本目的。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它代表着广大被压迫被剥削者的利益,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是革命的、科学的人生观,它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根本对立。无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集体主义,一切为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把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价值,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视为人生最高的目标。 人生观,是人对于人生的价值,意义,和个人立身处世的态度的一种看法或见解。谚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各人的环境感受的不同,所以对人生的见解亦各异。譬如说,有人认为人生快乐,有人认为人生痛苦。有人积极进取,有人消极悲观。这些,究竟孰是孰非呢?我们是及时行乐,尽情享受呢?还是悲观厌世,追求解脱?我们是努力进取,发奋创造呢?还是凭天由命,得过且过? 再进一步说,生命由何而来,往何而去?生命的价值何在,意义又何在?难道说一个人竟是无缘无故的生到世间,昏昏昧昧的度过一生,然后三寸气绝,一切断灭吗?生命如果当真如此,则生命还有什么意义?人生如果仅只为了享受,或终生充满痛苦,则生命还有什么价值?关于这些,多少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都想找出一个答案,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并且都没有说出它的究竟来。 进化论者说,人是猿猴进化而来的。高级动物既是低级动物进化而来,也就难怪唯物论者亦高呼优胜劣败,适者生存,因而导致出人类斗争杀伐的悲剧了。

某些宗教家说:人是上帝创造的。人的生命若是上帝创造,人的穷达祸福若是由上帝或其他神祇主宰,则个人的行为意志尚有什么价值?

江泽民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世界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中,权力观是基础,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利益观。?总书记的这番话明确告诉我们,正确的世界观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不解决好这个问题,什么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等等,都无从谈起。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总的和基本的看法。共产党人应当具有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它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从一定意义上说,世界观就是人生的?总开关?,这个开关工作正常,人就有明确的前进方向;这个开关出了毛病,人生就会迷茫甚至步入歧途。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同样是党员干部,绝大多数能够严于律己,时时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有的人却追求一己私利甚至堕落成腐败分子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同的世界观对人们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这不但是对年轻同志的要求,老同志同样应当不断改造世界观。

与世界观紧密相连并受世界观制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样是党员干部必须注重解决好的问题。简单地说,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怎样做人?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生的道路应该怎样走?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现实。江泽民同志对此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并写进了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解决好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自觉抵制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这?三个解决好?,集中反映了为官做人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态度,就是告诉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参加革命为什么?,讲的是领导干部参加革命的初衷,就是干什么来的、图的是什么;?当干部应该做什么?,讲的是领导干部的现实作为,是打算用人民给的权力去为老百姓服务呢,还是为了光宗耀祖甚至是谋取私利;?身后留点什么?,讲的是历史评价问题,是要留下怀念和好的口碑,还是让人民群众在你离开后戳脊梁骨。贯穿这?三个解决好?的主线就是为什么人掌权、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如果能做到这?三个解决好?,也就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打下了坚实根基。

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现象是爱好还是憎恶、是赞同还是反对、是接近还是回避,体现了人的价值观。价值观往往是隐含在人的意识深处的东西,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就象人生的?方向盘?,通常情况下,会帮助人们在有关善恶、是非、真假、曲直的判断中明确方向,作出正确选择,即使在遇到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时,也能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前篇4:五观、三史、四个认同心得

“五观”、“三史”、“四个认同”教育心得体会 今年,我校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为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军队好“六好”主旋律,使共产党好、祖国大家庭好、社会主义好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全面加强和积极引导教师、学生毫不动摇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大团结,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和展示我校教育新风尚,开创我校民族团结和教育的新局面,对于提高全体师生维护祖国统

一、维护民族团结、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觉悟,不断增强全体师生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观”、“四个认同”、“三史”使全体师生懂得了中国是一个有众多人口和多民族的国家,是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是强有力的聚合体,山河相依、唇齿相联、骨肉相溶、思想相通,是共同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是共同缔造了强盛的多民族国家,是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形象。但是,也有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和暴力恐怖分子,往往以宗教为幌子,利用非法宗教活动来掩盖和保护分裂破坏活动。挑拨民族关系,妄图把新疆从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分裂出去。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应该参加任何宗教、迷信活动,要尊重民族同学的习惯,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禁止任何民族歧视和压迫。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使破坏民族团结的极少数人无处藏身。

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五观”、“三史”、“四个认同”引导教师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使广大教师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

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通过学习,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责任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和辉煌成就,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热爱新疆的山山水水,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各教师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祖国统一的坏人坏事做斗争的决心和勇气;进一步增强教师关心家乡建设与发展,爱岗敬业、勇于拼搏的精神;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五观”、“三史”、“四个认同”的思想。 通过本次教育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学校的稳定快速发展为民族团结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通过一系列长期性的活动开展,使我校民族团结蔚然成风,民汉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全体师生水乳交融,融为一家,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篇5:五观心得体会1 五观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含义,关键在于区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要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课程如数学,运筹学,经济学的是日后走上社会的技能能力基础;课程如马概,语文,英语的是今天明天我们为人处世的基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学习让我在这点上的感触尤为深刻。有许多是我现在有所明白,日后还要继续深入体会的。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么一句初听生疏,深究却陌生的话,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曾一度深深的影响了我。大家都在说“大学生眼高手低”或“大学生能力不行”等的话,大一刚入学时听到这些话,我是很不服气。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如果再按现在这种方式生活下去,我们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现在努力学习。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前辈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以后的一些计划。虽然现在的计划实施遭到挫折,但是只要我“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一切的艰难困阻也不过是我化之为动力的有利因素罢了。 二.事物的对 立统一 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转载于:五观教育心得体会)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和显然,自觉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决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们的大学研究生生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同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其实我觉得,当我们走上社会后,这个问题的体现将更为突出),因此人际关系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产生这种阻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的这个就业问题,也是同学,学校,家长乃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其解决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思想活跃,人脉好,时机对,很可能造就一个成功人士。这一问题是社会的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社会在关注,并将持续。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的重要讲话:“要引导广大的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一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研究生们更应该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是我们目前学习的重点。我们现在的辛勤劳动与大学生涯,为的很可能就是日后的事业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涉世未深的学生大学期间信誓旦旦,到了社会里面,却做了许多自己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而且,许多都违反了自己做人的原则,不是作为一公民所应当做的。矛盾也因此格外突出,成为社会的矛盾。如何解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问题也成为社会的问题。 古时许多思想家都讲“民富则知耻”,那我现在也说“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少受挫折则我们的荣辱观不会降低”。因此我觉得,促进大学生(包括研究生)自我道德的提升不如直接大力促进自我能力的提升。因为学生不如社会前毕竟是比较天真的,在他们大凡不存在大奸大恶之徒,而日后在家庭,团体,企业中做出不应该的事必定是事出有因,而且很大原因出自工作方面。如果是这样,那我们 为什么不在促进自己能力提升方面再多多努力呢? 中国近一个世纪的革命与建设探索过程又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挥洒得淋漓尽致,成为活生生的教材。当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候,便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及时制定符合国情和人民愿望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新中国成立后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改革开放时期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理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等等,最终使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均日渐丰富起来。但是,当我们急于求成,坚信“人定胜天”,将马克思主义别在胸前的时候,国民经济比重严重失调,生产资料严重浪费,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的前提是它的科学性,这是由历史和实践作为作证的。其实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问题,而是最现实、最生动、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地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推荐第4篇:五观学习心得体会

五观学习心得

利益观、质量观、大局观、政绩观、工作作风观是新时期企业员工的人生哲学。开展五观学习对于企业员工改造主观世界、激发工作热情、提高自我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结合这段时间的学习,体会到开展五观学习最重要的是提升思想境界,关键是提升企业员工自身能力,目的是实现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利益观是一个人对利益所持的立场和态度。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既是追求推动企业进步的强大杠杆,又是引发矛盾的最终根源。所以,在当今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利益矛盾复杂多样的条件下,企业员工就必须理性地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在发展企业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摆正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坚持企业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质量观是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对产品质量的认识和对质量问题的观点。它决定了我们质量态度和行为的价值取向。落后的质量观必然产生消极的质量态度,和不适宜的质量行为,从而制约产品质量的提高,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造成事故;而先进科学的质量观,必然会使我们的质量提高一个台阶;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其次才是制造出来的,因此,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设计阶段,从而将质量控制从制造阶段进一步提前到设计阶段,所以,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加强自身质量观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谓大局观就是能够把目光放的长远,能够把握好整体的利益和局部的利益关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因小失大,对待问题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和正确的决策使整体的利益最大化。所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包括干部的政绩为谁,树立什么样的政绩和怎样树立政绩的认识,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否正确,不仅会影响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

工作作风观是企业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贯穿于工作中的一种风格。工作作风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问题,是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企业员工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使这种一贯风格、外在表现实现优化。那就需要企业员工做到用好的态度给人信心、心到力到责到使人信任、情到理到法到让人信服,这三者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三个有机部分,给人信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使人信任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让人信服是做好工作的目标。给人信心、使人信任、让人信服是提高执政公信力绕不过的三道坎,是转变工作作风避不开的三道弯,是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应当坚持的核心理念。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质量观、大局观、政绩观、工作作风观,从根本上讲,有赖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与专业文化水平,自觉积极主动地改造主观世界,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做一个新时期下企业的优秀员工!

推荐第5篇:“五观”自查活动心得体会

“五观”自查活动心得体会

根据总装备部常部长提出的“五观”,我认真查找利益观、质量关、大局观、政绩观、工作作风上的差距,坚持把质量整顿工作量化、细化在具体任务中,落实在认真、彻底的清查和整改措施上,无论思想作风建设还是科研技术管理,一律以“不遮掩、不回避、不推脱、不留死角”为标准,以技术质量基础,质量体系运行,全员质量责任和实物质量四个关键绩效指标为目标,务实质量管理基础,确保各项制度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为建立并落实质量安全长效机制,我们将“树立用户意识,专题讨论活动”“提升制造水平大讨论活动”为主要抓手,在各种层面上开展技术交流和讨论,在交流过程中,加强人员沟通交流,促使技术管理和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尽早得到纠正,按照“严、慎、细、实”职业素养要求,深刻查找问题根源,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发挥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作用,营造质量文化氛围,塑造积极进取主动作用,筑牢质量安全的思想根基。

在完善制度流程上,我要深入细节,苦练内功,依靠科学完善的体系保证质量,全面推行质量绩效考核,不断完善制度,优化科研组织与工作流程,务实管理与技术基础,落实技术责任制和质量问责制,将用户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意识、规则意识和精品意识纳入绩效考核,通过科学规范管理实践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通过梳理现状,剖析问题,我把加强和改进基础管理工作作为促进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标准,按照可操作性、规范性、刚性的要求流程,加强工作中质量问题的收集和归零全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做到计划严谨,评价科学,奖罚分明,形成监督合力,将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结合起来。

抓质量工作,要大力倡导“利益观”、“质量观”、“大局观”、“政绩观”、“作风观”这是新时期质量工作重要性和实践性的重大实践,“质量是航空事业的生命”、“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这不是口号,而是具体实践,没有严、慎、细、实的质量品质,航空工业的宏伟大厦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根基不牢,摇摇欲坠,没有精益求精的质量品质,航空工业的宏伟愿景就将变成海市蜃楼,虚无缥缈,质量工作无小事,任何小利益,小团体,小局部都要服从这一大局,特别是我们领导干部更要首当其冲,切实负起这个责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树立起“大政绩观”且不可善小而不为。

协航公司 丁钰铭 2010.12.14

推荐第6篇:五观心得体会1[版]

五观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含义,关键在于区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要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课程如数学,运筹学,经济学的是日后走上社会的技能能力基础;课程如马概,语文,英语的是今天明天我们为人处世的基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学习让我在这点上的感触尤为深刻。有许多是我现在有所明白,日后还要继续深入体会的。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么一句初听生疏,深究却陌生的话,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曾一度深深的影响了我。大家都在说“大学生眼高手低”或“大学生能力不行”等的话,大一刚入学时听到这些话,我是很不服气。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如果再按现在这种方式生活下去,我们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现在努力学习。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前辈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以后的一些计划。虽然现在的计划实施遭到挫折,但是只要我“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一切的艰难困阻也不过是我化之为动力的有利因素罢了。 二.事物的对

立统一 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和显然,自觉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决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们的大学研究生生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同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其实我觉得,当我们走上社会后,这个问题的体现将更为突出),因此人际关系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产生这种阻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的这个就业问题,也是同学,学校,家长乃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其解决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思想活跃,人脉好,时机对,很可能造就一个成功人士。这一问题是社会的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社会在关注,并将持续。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的重要讲话:“要引导广大的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一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研究生们更应该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是我们目前学习的重点。我们现在的辛勤劳动与大学生涯,为的很可能就是日后的事业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涉世未深的学生大学期间信誓旦旦,到了社会里面,却做了许多自己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而且,许多都违反了自己做人的原则,不是作为一公民所应当做的。矛盾也因此格外突出,成为社会的矛盾。如何解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问题也成为社会的问题。 古时许多思想家都讲“民富则知耻”,那我现在也说“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少受挫折则我们的荣辱观不会降低”。因此我觉得,促进大学生(包括研究生)自我道德的提升不如直接大力促进自我能力的提升。因为学生不如社会前毕竟是比较天真的,在他们大凡不存在大奸大恶之徒,而日后在家庭,团体,企业中做出不应该的事必定是事出有因,而且很大原因出自工作方面。如果是这样,那我们

为什么不在促进自己能力提升方面再多多努力呢? 中国近一个世纪的革命与建设探索过程又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挥洒得淋漓尽致,成为活生生的教材。当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候,便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及时制定符合国情和人民愿望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新中国成立后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改革开放时期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理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等等,最终使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均日渐丰富起来。但是,当我们急于求成,坚信“人定胜天”,将马克思主义别在胸前的时候,国民经济比重严重失调,生产资料严重浪费,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的前提是它的科学性,这是由历史和实践作为作证的。其实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问题,而是最现实、最生动、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地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学习现在积极影响的了我,并将永远持续下去!

推荐第7篇:关于“五观”讨论会心得体会

关于“五观”讨论会心得体会

近日按照公司要求,我们公司团支部认真学习开展“五观”讨论活动。深入学习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荣辱观、婚姻观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此次活动要点在于树立和增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指导开展工作,正确的认识“五观”为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起到把握方向的作用。一件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领会会议要求,更要明确进取方向、设定进取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付诸行动、有所作为。

通过这次讨论,我主要讲讲价值观,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作为自己的职业,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这庄严的选择。怎样才能体现这份情、表达这份爱呢?细细想来,除了爱岗敬业什么也无从谈起。爱岗敬业就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人生!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写好每一份材料,搞好每一次检查,做好每一项业务,办好每一件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在奉献的同时感受工作的快乐和美丽。

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他的奋斗目标,也是人生进步的动力所在。一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要靠自己的追求来实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是实现理想和自身价值的基础。我不想谈空泛的理论,也没有过高的奢望。我的价值观其实很简单,认认真真、默默无闻地做好每一天的事,尽职尽责、诚心诚意地干好每一件份内份外之事。我想,如果每个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好普通的价值,那么,无数个平凡就铸成了伟大,无数个普通就铸成了非常。

我认为人生的理想和价值必须在岗位上实现,也就必须掌握胜任本职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因为,只有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双重保障之下,才能做好工作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时工作中力不从心,压力大,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知识储备不足或者是已学知识已经过时。因此,必须不断学习,持续学习。不仅要学习,而且还要学得好,学得快,学得精,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过学习,可以知道前人的历史,前人的成就,前人的情感,前人的困惑;可以让我们懂得体会,懂得分析,懂得思考;学习不仅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而且还会陶冶情操,学会做人,在学习中,可以感觉到自己在一天天的成长。

岗位可以平凡,环境可以艰苦,生命可以短暂,但是我们的生命不可以不精彩!我们不能让环境艰苦所给我们带来的郁闷迷茫占据自己生命的全部,对所谓的理想信念嗤之以鼻。在艰苦的环境中,我们更需要拼搏进取精神,更需要我们立足本职岗位来创造我们生命的辉煌。人一旦丧失理想、丧失信念、丧失目标、丧失责任、丧失对工作的热情和激情那是可怕的,终将会走向堕落而一事无成。那些探险者、攀岩者、极限运动者,为什么要将自己置于极度的危险之中?就因为他们在那种生死的边缘,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美丽。没有压力、没有奋斗的人生是苍白的。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将自己合理定位,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步。

经营部:陈洋

推荐第8篇:五观

“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

2010-06-28 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使新疆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境内外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对这些铁的事实视而不见,与国外敌对势力遥相呼应,采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分裂主义的宣传和渗透,妄图与我争夺人心、破坏新疆稳定。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自治区党委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开展了“三个一”教育:一个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党——中国共产党、一条道路——社会主义道路,这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后来受到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冲击,未能持续下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立足于民族团结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保证的认识,创造性地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1998年初,自治区党委作出了在全区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简称“五观”)宣传教育的指示,“五观”教育遂成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使我区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2004年,自治区党委将“五观”内容规范表述为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进入21世纪,根据国内外出现的新形势及随后在全区干部群众中广泛进行的“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自治区党委提出了在以往“五观”教育的基础上,在全区干部群众中开展“四个高度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宣传教育。在教育活动中,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把正面教育引导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主要方式,持续进行,力求在内容上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包括中国历史与新疆历史教育、国情区情教育、政治理论(民族理论、国家理论、政治学理论)教育、法制教育、前途教育等。其中,新疆历史(包括民族史、文化史、宗教史)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教育,达到了强化各族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年“四个认同”的最终目的,从而使各族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少年真正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四个认同”教育是“五观”教育的升华和具体化,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新疆社会政治稳定的治本之策,是我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又一创举。实践证明,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极大地增强了新疆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推动新疆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推荐第9篇:五观

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队会

三年级(3)班

一.队会准备

1.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 2.中队长向辅导员报告人数 二.出队旗 三.唱队歌

四、活动目的:

1、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内涵。

2、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坚持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为搞好民族团结,创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五、队会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五观”: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简称“五观”教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国家这一历史现象的总的看法,包括对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类型、国家的形式、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消亡等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根本观点。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与纲领政策构建成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民族法规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点。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科学内涵和理论观点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解社会历史问题的指南。

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无论谈论社会、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其他,马

克思主义都有一个基本的着眼点——人。人是文化发生的原因、发展的动力和目的。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人本来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人不同于自然,“人是自由的自觉的”类存在物。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简称“五观”教育)。突出“五观”教育是新世纪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拓展、深化、整合,也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教学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和进一步贴近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更是党和国家加强民族工作和致力于维护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的客观需要。要使学生能够成为维护祖国统

一、促进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必须以坚实的思想、正确的理论来说服和充实他们,并使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

民族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民族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了解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正确地认识和看清现实生活中的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现象,自觉地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

国家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民族学生正确认识国家与民族、个人的关系;充分认识国家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本,国家利益集中地反映和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各族人民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对国家分裂、民族分裂为已任。

宗教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族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正确认识宗教与民族的关系,了解并正确认识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觉遵守和贯彻执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

文化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族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及其与民族生存发展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

造的历史事实,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从人类发展进步的高度看待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变迁,在珍视和发展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并积极借鉴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

历史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民族学生了解并正确认识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国的历史事实;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中华民族整体的高度正确对待历史上的民族发展、民族融合、民族交往、民族斗争以及民族英雄、少数民族政权等;充分认识中华各民族的多元性和共同性的统一;充分认识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统一不可分割性;充分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

(二)四个认同:

1.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2.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3.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三)三个离不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六.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时刻准备着!”

七.退旗 八.活动结束

推荐第10篇:五观学习活动个人心得体会

“五观”主题教育是市委解决当前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等方面突出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组织部门担负着为科学发展配班子、选干部、育党员、聚人才的重要职责。树立正确的忠诚观、对待观、成长观、进步观、位置观,重点在教育,关键在引导。要充分发挥组织工作职能,积极营造心齐气顺的干事创业环境,为加快

建设**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不断将“五观”主题教育引向深入。要注重教育干部。教育立德树人。加强教育,是引导干部树立正确“五观”的基本前提。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锻造坚强党性。理想信念是精神大厦的支柱,是人的思想灵魂。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切实增强各级党员干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二是强化干部道德教育,塑造优良品行。为官先修德,德高则事兴。要教育引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行勤廉之事,常存淡泊之心,常践为民之实,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以敬畏之心对待人生,以进取之心对待事业,以自省之心对待自己,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做一个品行端正之人、真实坦诚之人、宽厚善良之人、品德高尚之人。三是强化能力素质教育,提高履职能力。要引导党员干部做终身学习的表率,坚持学以修身、学以明志、学以立德、学以益智,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更加有效地履行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岗位职责。要科学培养干部。干部成长成才,离不开组织的培养。组织培养,是引导干部树立正确“五观”的重要基础。一是把良好心态作为引导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心态决定人生,良好的心态对于干部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要引导干部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顺境思不足,始终戒骄戒躁,谦虚谨慎;逆境当自强,始终坚韧不拔,开拓奋进。二是把实践锻炼作为促进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是成长的课堂。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要有针对制定干部培养锻炼计划,将那些基本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干部有计划地选派到矛盾多、困难大、任务重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线,让干部在实践锻炼中积累经验、砥砺品质、增长才干。三是把干事创业作为衡量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标准。干部成长成才,归根结底体现在干事创业上。要坚持把想干事作为检验干部德行的重要内容,把会干事作为检验干部成熟的重要标志,把干成事作为检验干部业绩的重要指标,让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成长成才,在干事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善于欣赏干部。欣赏出活力,出信任,出干劲,出效益。组织欣赏,是引导干部树立正确“五观”的有效动力。欣赏干部,首要的是多看干部的长处。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贵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组织部门要善于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干部,有一双善于发现他人之长的“伯乐”慧眼,择善而取、择长而用,充分挖掘每个干部的潜力。欣赏干部,更重要的是善待干部的失误。美玉有微瑕不掩其光泽,良才有微瑕不掩其锋芒。对于干部,要看主流和大节,不可求全责备,过于苛求。坚持以一种宽厚关爱之心、坦诚真挚之情来对待干部,以大度的眼光看人、看事业、看发展,着力营造尊重个性、宽容失误、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合理使用干部。事业兴衰,唯在用人。正确用人,是引导干部树立正确“五观”的根本保证。一是坚持德才标准。什么样的用人标准,决定干部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必须坚持凭实绩、重德才,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精力和智慧凝聚到发展上来。二是坚持人事相宜。“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对干部使用,要做到用当其才,用当其时,用当其位,力求人事相宜,各展其才,相得益彰。三是坚持群众公认。“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要坚持把群众公认作为干部工作的价值取向,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爱戴不爱戴、公认不公认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真正把那些为民办实事谋利益、口碑佳、品行好、作风正、公认度高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严格管理干部。严是爱,宽是害。严格管理,是引导干部树立“五观”的关键所在。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建立和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做到 “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以目标管理引领干部在其位、谋其政、成其事、尽其责。二是强

化问责治庸。加大治庸治懒工作力度,强化干部问责,及时调整不胜任、不作为干部,坚决反对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从机制上保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引导干部忠诚履职、秉公用权,认真负责。三是强化日常监督。无数事实证明,因为疏于管理、疏于监督,致使一些干部身上的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小事情酿成大事件。必须强化干部日常监督,对干

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吹冷风”早提醒、“拉袖子”早预防、“敲警钟”早纠正。这既是对干部负责,更是对党的事业负责。

第11篇:五观教育计划

阿同学校“五观教育”工作计划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开展此项活动,特制订我校2010至2011学年“五观教育”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教职工,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六好”教育,形成促团结、保稳定、增和谐的强大合力。

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力量;是激励全体人民、凝聚全民族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巨大动力;是激励人心、催人奋进、振奋民族精神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全体教职工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学校。激励教职工发扬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三、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紧紧围绕“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和“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这一鲜明主题,创新形式,突出重点,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大力宣传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引导教职工牢固树立“两个共同”的思想观念,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扎实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大力倡导“四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教育。以“爱我大中华,建设美好祖国”为主题,以“三个增进”(即“增进互信、增进感情、增进团结”)为抓手,以“三个人人”(即“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为载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形成促团结、保稳定、增和谐的强大合力,推动我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开展活动的有关要求

1、党的基本路线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要特别注意运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与成功经验进行教育,使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不仅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3、要善于运用国情资料,并注意挖掘和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

4、要紧紧围绕“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主题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5、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政治思想工作中,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社会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与教职工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与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与增进民族团结结合起来;与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6、要提倡必要的礼仪,特别要提倡有助于培养对国旗、国歌、国徽崇敬感的必要礼仪,增强教职工的爱国主义情感。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依法严格执行升旗制度。

爱国主义是我们永远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常规教育。各部门要在校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领导,明确任务,抓好落实。协同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合力。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多做实事,注重实效。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促进我校的各项工作,为推动我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做出新贡献。

阿同学校“五观教育”工作计划

(2010—2011学年)

阿同小学德育处

2010.9.1

第12篇:五观教育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五观”教育工作计划

巴合齐乡中心小学

2011年9月1日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五观”教育工作计划

为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和加强民族团结及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文件、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群众,使中央的重要文件、讲话精神和自治区、自治州有关会议精神在 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中入耳、入脑、入心,落实到行动上,有力地推动我校“五观”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制定本计划。

一、加强领导

1、为确保“五观”教育活动落到实处,特成立学校“五观”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卡吾力江。艾依提 副组长:热比亚。白可日 组 员:阿依谢姆古丽。艾妮瓦

2、具体分工如下:

卡吾力江。艾依提(校长)全面负责

热比亚。白可日(书记)具体负责,阿依谢姆古丽。艾妮瓦 (教导主任)负责教导处具体工作,

二、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把开展“五观”教育活动,做为党支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全体师生提高认识。“五观”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和意识形态反分裂斗争的需要,必须站在反对民族分裂斗争的第一线,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不信教,不参与宗教活动,全体党员在这方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出表率。

三、开展“五观”教育活动

1、认真开展“五观”教育的学习,使广大师生充分了解新疆的历史以及民族宗教的发展演变史。正确认识民族分裂活动的深刻历史根源,正确认识当前反分裂斗争的严峻性、尖锐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增强政治的坚定性和敏锐性,辨明是非,分清敌我,自觉站在反分裂斗争第一线,自觉抵制和坚决反对危害社会稳定的行为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破坏活动,毫不动摇地与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和非法宗教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在思想上筑起“反渗透、反分裂、反颠覆”的坚固防线。

2、邀请特级教师来校对师生进行“五观”学习辅导讲座,更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认识。

3、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政治课、班、队会课对学生进行教育。

4、召开“五观”教育学习座谈会,并写体会。

5、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有关“五观”知识测试。

“五观”知识的

第13篇:论五观

论五观

“耳、目、口、鼻、舌”人之五官,是人面部最为直观的器官,我们常说五官端正,就是指这五种器官需要生得协调好看,他构成人相貌的美丑。而牢固的忠诚观、淡定的对待观,积极的成长观,向上的进步观和正确的位置观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五观,人的五官是天生的,是无法改变的。而共产党人的五观是需要通过后天的修养,学习和培养的。如果说人的五官生得好,表现了人的相貌之美的话,那么共产党员的五观修养得好,则表现了人的人性之美。如果说人的美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逝去的话,那么人的高尚的品格则会随着人们的口碑的传递而被历史保存。

树立牢固的忠诚观。与其说忠诚是一种品德,更不如说忠诚是一种信抑。它是对于正义,真理的坚定的追求,是对于真善美的无上的向往。《史记-赵世家》记载这样一个历史故事为中国自古以来的忠诚作了最为完美的诠释。战国晋国的忠烈家族赵家遭屠岸贾谗害灭门,因赵塑的妻子赵姬是晋景公的姐姐而躲过一劫,当时她怀着赵塑的孩子。当屠岸贾得知后,带人搜寻,赵姬将孩子产下托付给门客公孙忤臼,公孙忤带着孩子找到赵塑的好友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公孙忤臼问程婴:“死和育孤哪一个难”程婴回答“死易,育难。”公孙忤臼说“赵家对你最好,那就让我选择容易的,请让我先死吧”。于是两人将赵氏孤儿调包,程婴假装出卖了公孙忤臼和孤儿赵武,骗过了屠岸贾,背负世人骂名,独自养育赵家的孤儿长大,并最终报仇雪恨,随后自杀告慰先他而死的公孙忤臼和朋友。每当我读到公孙忤臼和程婴“死和育孤哪一个更难”的对白时,我都无比的震撼,在使命和信抑面前,死亡都不是一件难的事情了。

一个合格的党员,他首先必需是忠诚的,对党的事业忠诚,对祖国和人民忠诚。只要我们党员都抱着这样一种坚定的忠诚信念,这信念就会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帮助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就不愁我们党的事业不能完成,就不愁我们祖国的伟大复兴不会到来。

树立淡定的对待观。对待观,就是我们面对事情所持有的态度。更广泛的说,就是指我们应该对生活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人的一生有喜悦,也有哀伤,有顺境,亦有逆境,而不管遇到什么都需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我时常在田野里看到一棵突兀的树,这样一棵树在我视线里总能让我体验到一种坚毅的力量,它体现了生命应有的本质和内容,即承接阳光雨露,亦经历电闪雷鸣,而始终不改其挺拨。而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做这样的一棵书,淡定的对待我们的境遇,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坚毅挺拨,为人民群众提供庇护。

树立积极的成长观。成长是我们成人成材的必经之路。我们只有不断的成长,才能成为党和国家、人民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人。人的成长不同于一棵植物,栽入土里只需要时间便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人的成长,不是长得身强体壮,而是优秀品质的养成。这种品质,需要通过最为艰苦的磨练,更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参悟。我们必需不断的磨练自己,同时多学习,多思考,我们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对党、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贪图享乐,会使我们堕入庸俗的市井,成为对党和人民无用甚至是负担的人。

树立向上的进步观。我时常听到朋友亲人这样期许我“方针,你这么年青,要追求进步啊”。其实我不太赞许他们所说的的“进步”,因为我知道,他们所说的进步指的是当官。在他们眼里,追求进步等同于追求名利。这实非我愿。向上的进步观,应该是一种人生的纵向观照,是看今天的自己有没有比昨天更加的努力、勤奋,是看今天的自己待人处事有没有比昨天更加的周圆妥贴,是期待或计划明天变成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如果今天的我在很多时候上比以前强了,那么我进步了,如果将来的我又比现在的我强了,那么我又进步了。如果一个党员在这种进步观的激励下,一天比一天优秀,那么他定不会辜负组织的培训,党和人民的期望。

树立正确的位置观。党员干部,无论在哪个位置,哪个岗位,都需要明白,权力因责任而生,没有责任,便没人信服你的权力。我们在盯着某个职位的权力时,更应该看到这个职位应该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应该审视自己是否可以尽职尽责。同时,还应该看到,当官是一阵子的事情,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为官时做一个好官,不做官时做一个好人,这才是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正确的位置观。

第14篇:学习五观

五观”主题教育是本校解决当前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等方面突出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组织部门担负着为科学发展配班子、选干部、育党员、聚人才的重要职责。树立正确的忠诚观、对待观、成长观、进步观、位置观,重点在教育,关键在引导。要充分发挥组织工作职能,积极营造心齐气顺的干事创业环境,为加快建设本校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不断将“五观”主题教育引向深入。

要注重教育干部。教育立德树人。加强教育,是引导干部树立正确“五观”的基本前提。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锻造坚强党性。理想信念是精神大厦的支柱,是人的思想灵魂。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切实增强各级党员干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二是强化干部道德教育,塑造优良品行。为官先修德,德高则事兴。要教育引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行勤廉之事,常存淡泊之心,常践为民之实,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以敬畏之心对待人生,以进取之心对待事业,以自省之心对待自己,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做一个品行端正之人、真实坦诚之人、宽厚善良之人、品德高尚之人。三是强化能力素质教育,提高履职能力。要引导党员干部做终身学习的表率,坚持学以修身、学以明志、学以立德、学以益智,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更加有效地履行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岗位职责。

要科学培养干部。干部成长成才,离不开组织的培养。组织培养,是引导干部树立正确“五观”的重要基础。一是把良好心态作为引导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心态决定人生,良好的心态对于干部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要引导干部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顺境思不足,始终戒骄戒躁,谦虚谨慎;逆境当自强,始终坚韧不拔,开拓奋进。二是把实践锻炼作为促进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是成长的课堂。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要有针对制定干部培养锻炼计划,将那些基本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干部有计划地选派到矛盾多、困难大、任务重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线,让干部在实践锻炼中积累经验、砥砺品质、增长才干。三是把干事创业作为衡量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标准。干部成长成才,归根结底体现在干事创业上。要坚持把想干事作为检验干部德行的重要内容,把会干事作为检验干部成熟的重要标志,把干成事作为检验干部业绩的重要指标,让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成长成才,在干事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善于欣赏干部。欣赏出活力,出信任,出干劲,出效益。组织欣赏,是引导干部树立正确“五观”的有效动力。欣赏干部,首要的是多看干部的长处。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贵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组织部门要善于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干部,有一双善于发现他人之长的“伯乐”慧眼,择善而取、择长而用,充分挖掘每个干部的潜力。欣赏干部,更重要的是善待干部的失误。美玉有微瑕不掩其光泽,良才有微瑕不掩其锋芒。对于干部,要看主流和大节,不可求全责备,过于苛求。坚持以一种宽厚关爱之心、坦诚真挚之情来对待干部,以大度的眼光看人、看事业、看发展,着力营造尊重个性、宽容失误、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要合理使用干部。事业兴衰,唯在用人。正确用人,是引导干部树立正确“五观”的根本保证。一是坚持德才标准。什么样的用人标准,决定干部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必须坚持凭实绩、重德才,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精力和智慧凝聚到发展上来。二是坚持人事相宜。“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对干部使用,要做到用当其才,用当其时,用当其位,力求人事相宜,各展其才,相得益彰。三是坚持群众公认。“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要坚持把群众公认作为干部工作的价值取向,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爱戴不爱戴、公认不公认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真正把那些为民办实事谋利益、口碑佳、品行好、作风正、公认度高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要严格管理干部。严是爱,宽是害。严格管理,是引导干部树立“五观”的关键所在。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建立和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做到 “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以目标管理引领干部在其位、谋其政、成其事、尽其责。二是强化问责治庸。加大治庸治懒工作力度,强化干部问责,及时调整不胜任、不作为干部,坚决反对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从机制上保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引导干部忠诚履职、秉公用权,认真负责。三是强化日常监督。无数事实证明,因为疏于管理、疏于监督,致使一些干部身上的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小事情酿成大事件。必须强化干部日常监督,对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吹冷风”早提醒、“拉袖子”早预防、“敲警钟”早纠正。这既是对干部负责,更是对党的事业负责 .

五观 党组织负责组织、机关成员的政治思想、单位重大事件的抉择。对单位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的说它在单位中是统帅、是灵魂。新时期学校建设中党建工作尤为重要,它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组织的抉择稍有不慎,将会影响学校的全盘发展,更有甚者会影响一代或几代人的前途命运。面对知识经济到来的新形势,学校党组织务必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强化“发展性教育”的探索和实施,引导全校师生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为社会的发展积极做好人才储备。为此,学校党建工作必须把好“五观”。

五观心得体会

司马依力

2010年11月

第15篇:五观教育

“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使新疆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境内外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对这些铁的事实视而不见,与国外敌对势力遥相呼应,采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分裂主义的宣传和渗透,妄图与我争夺人心、破坏新疆稳定。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自治区党委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开展了“三个一”教育:一个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党——中国共产党、一条道路——社会主义道路。这次活动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后来受到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冲击,未能持续下去。

上世纪80年代初,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立足于民族团结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保证的认识,创造性地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1998年初,自治区党委作出了在全区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简称“五观”)宣传教育的指示,“五观”教育遂成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使我区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2004年,自治区党委将“五观”内容规范表述为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进入21世纪,根据国内外出现的新形势及随后在全区干部群众中广泛进行的“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自治区党委提出了在以往“五观”教育的基础上,在全区干部群众中开展“四个高度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宣传教育。在教育活动中,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把正面教育引导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主要方式,持续进行,力求在内容上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包括中国历史与新疆历史教育、国情区情教育、政治理论(民族理论、国家理论、政治学理论)教育、法制教育、前途教育等。其中,新疆历史(包括民族史、文化史、宗教史)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教育,达到了强化各族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年“四个认同”的最终目的,从而使各族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少年真正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四个认同”教育是“五观”教育的升华和具体化,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新疆社会政治稳定的治本之策,是我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又一创举。实践证明,“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极大地增强了新疆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推动新疆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沙湾县第二中学

“五观”教育

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我党制定民族政策,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我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国际上,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和遏制我发展的战略图谋始终没有改变;境外“三股势力”加快联合化、政治化步伐,谋求建立统一组织;境内“三股势力”不断变换手法,以更加隐蔽的手段重新聚合,暗中积蓄实力,发展组织,伺机进行破坏活动。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将进一步显现出来,人民内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已成为维护地区稳定的重要课题。因此,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认真开展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五观教育,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五观教育活动中,地区及各县市区分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提出不同要求。通过面对面宣讲,举办培训班、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专题讲座、文艺演出、电影展放、图片展览、演讲会、板报比赛、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多种形式,组织各族干部和广大农牧民群众进行深入学习,使五观教育深入到工厂、街道、学校、乡村。特别是在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地区及各县市及早制订学习计划,抓好学教活动的每个环节,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开办五观教育专栏专题,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

通过深入持久、形式多样地开展五观教育,各族干部群众强化了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提高了各族干部群众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激发了各族群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调动了各族群众投身我区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促进了地区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当前,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将五观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与“四个认同”教育结合起来,研究部署好,组织实施好。让全区各族群众在民族团结的旗帜下,进一步凝聚起强大合力,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大好局面,为推进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而奋斗。

将成长的过程还给孩子

前不久接触到了我国著名教育家林格先生的>一书。书中关于学校教育的思想,让我这个教坛上的新人有了一种醍醐桄顶,耳目一新的感觉。林格先生认为,教师和家长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护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去控制甚至摧残它。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教育回归本质的起码要求。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家长素质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了这一点,这很可贵。但在与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探讨中发现,还有相当多的教育者对教育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最基本规律的认知有待提高,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如果搞不清楚的话,教育者也就无法寻找到教育的切入点。现代教育有两个伟大的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二是解放孩子。可以说,林格先生的观点,首开了对传统教育观念说“不”的先河,让人耳目一新,仔细想来,却是一种理念的回归。当他把“教育是没有用的”作为一个命题来阐述的时候,内心是非常忐忑的,担心师长们批评他“没良心”。最终,回归到教育的根上来、为中国教育进步寻找突破口的顽强理念,战胜了他个人的得失,通过走访了数以千计的学校,拜访了大量的知名教育者家,林格先生以其大胆的言论、全新的观念警世。既是对老祖宗教育理念的诠释,是对当前教育方式的提升,甚至有点“叛逆”。对比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我个人认为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包办让孩子失去了成长的乐趣

现代社会在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后,一切事情都加快了发展的速度,凡事以“快”为主。教育也是同样的,教育不是空中楼阁,它除老师和学子外,还包括社会、家长、国家的教育体制、老师的待遇、学校的环境等等很多软件和硬件,又快又好,成为一个重要标准。在凡事求“快”的条件下,好多老师恨不能代替学生成长,要是能拔苗助长那就更好了。理由是怕他们犯错,怕他们走弯路,其实这样的想法是自私的想法,这样的想法看似无害实则自私,它剥夺了学生成长的体验。任何一个人的经验的获得是建立在个人的亲身体验之上,如果没有切身的体验,这一经验的获得是肤浅的,也就容易忘记,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问题老师一再重复可是学生还是一再的错的原因了。因为这一切经验的获得不是建立在孩子本身的体验之上。对世界探索和发现的路上有快乐,有痛苦,因为怕孩子们走弯路,老师们将他们探索世界的权利剥夺了,所以现在好些孩子对自己周围环境的变化一无所知,他们不觉得很痛苦,也不觉得很快乐。对世界的探索是他们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他们最大成就感,最大乐趣的来源地,结果却因老师的包办乐趣全失。所以在初一的孩子中要求列举学习之苦与学习之乐时,学习之苦举不胜举,学习之乐寥寥无几,他们的体验就是学习是件苦差事,毫无任何乐趣可言。当知识的传递只有痛苦而没有快乐的时候,那么这样的学习

是没有几个孩子愿意去尝试的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老师要允许孩子们犯错,不犯错的话,就不会对比知道什么是对的。对于孩子无关原则性的犯错,老师不要轻 易给孩子

扣帽子。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老师是孩子学习的“陪跑者”,陪着背书,陪着写作业,陪着默写单词,陪着扫地,陪着做操。在这一点上林格先生认为“教育者永远无法和孩子们一起跑到他人生的终点,因此,最好的选择是站在看台上,为孩子呐喊助威,起到拉拉队的作用,不做孩子的陪跑者。”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来做这一切,只有他自己体验过什么是真正的失败,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他才会对成功燃起追求的愿望,当他有了追求成功的愿望时,老师的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因为孩子自己自觉去追求他所需的。

(二)、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价值观

也有不少老师是爱着孩子的,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第一前提,可还是得不到孩子们的认可,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企图以自己的个人意愿为蓝本,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身上。如孩子们喜欢看“快乐男生”“快乐女生”“快乐大本营”等娱乐性较强的节目,对于新闻联播等时政性强的节目则是敬而远之,老师则认为 喜欢看这些娱乐节目是浪费时间,不提倡,或是明命禁止。师生间因为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个人体验不同,在价值观,审美观上有着巨大的差异是难免的,可是有部分老师不仅不能以平等眼光来看待孩子们的偶像,还要以打击孩子们的心目中的偶像为第一要务,期望在孩子们心中摧毁一个价值观后,建立起自己想要的价值观。这种做法常常是得不偿失,不但孩子们不接受老师的价值观,还会以和老师顶着干为乐。

在这一方面林格先生认为,现代教育有两个伟大的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二是解放孩子。而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其中包括两个层面的尊重:一是高度尊重孩子的发展权利。与成人一样,孩子具有生存权、发展权,等等。二是高度尊重生命的发展规律。我认为这两个层面的

尊重,正是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之道。

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偶像,说明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今后我想要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而他的偶像就是他的答案。当然他们因为自身生活经历,社会阅历的局限,在偶像的选择上难免有不妥当的地方,可是这些都是可以引导的。我个人认为,在价值观方面,老师可以不赞同孩子们偶像,但是你不能打击孩子们的价值观,更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身上,只有尊重了孩子们的价值观,你的意见才可能被孩子们接受,这样教育才可能继续。

(三)、师生关系的亲密度不够

在社会功利的要求下,教育成为了批量生产的流水线,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在现实的教育中成了神话传说。当一切评估、考核都以成绩为主要依据时,学生的个性成了老师最棘手的问题。因为只有能成批量的生产出某一种学生,平均成绩才会提高,评估、考核才能通过,教师的个人价值才能得以实现,教育的

成就感才能得以满足。

正如林格先生所认为的,教育应当使每个人的天性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强迫学生接受外来的知识与道德要求,和种树、种庄稼一样,疏松土壤,兴修水利,让根系得到自然发展,教育就是要让人自然自由生长、主动学习。而在我们的现实教育中以“填鸭式”的多,忽略或是无视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于同一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老师只管将现成的知识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将其塞进学生的头脑中。至于有没有用,会不会用,能不能用,是许多老师在完成了艰难的“填鸭式”教学后,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关注的问题了,更谈不上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了,于是成绩不好的孩子怕老师,成绩好的孩

子不喜欢老师。

在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第四课中有一段课文是这样描述老师的:“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长和充盈,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师生关系好些时候只是冰冷的考试分数的变化,老师无暇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看不到老师的辛劳,老师抱怨学生不体谅,学生抱怨老师不理解。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呢?因为少了情感,师生间本因是最亲密的关系,却因为建立之初时以学生成绩为标准,将不少师生距离拉得更远了。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社会中,老师的知识从量到更新速度都比不上网络,而老师之所以还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能满足孩子们情感的需要。可是很多老师看不到这一点,对于学生的生活,心理,成长环境不闻不问,只要求学生成绩要好,无视学生的情感需要,自然也就不可能成为学生的朋友,不能成朋友也就自然不懂孩子们的需要,结果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对于这一点我非常同意林格先生的观点,他认为“教育之道,道在心灵。”我们教师应当更多去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以爱唤醒爱,以心灵塑造心灵,重建起真正

的亲密师生关系。

总之一句话,就是将孩子成长的过程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与失败,老师不再做一个辛苦的“陪跑者”,而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拉拉队”,当孩子们失去信心时,帮他们找到希望的星星火花,当孩子们成功时,做他们的第一个粉丝,以孩子的价值观来认识他们的世界,只有走进了他们的世界,教育才

成为可能。

第16篇:“五观”内容

- “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教

育内容

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四个认同”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第17篇:马克思主义五观总结

托里二中马克思主义“五观”

教育活动总结

我校开展的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活动,是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党的十九大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由学校直接负责,充分发挥学校宣传阵地的作用,使广大教师和学生了解“五观”知识。提高了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文化阵地,使“五观”知识真正做到了入耳、入脑、入心,并有重点分阶段地完成了“五观”教育学习的各项内容。

一、领导重视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认识做好这项工作,从讲政治的高度把“五观”教育作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稳定,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努力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力求取得更大的成效。学校立即成立了党政领导第一把手任组长的“五观”教育领导机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五观”有计划进行。

二、扎扎实实的“五观”教育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五观”教育工作,使全校师生对“五观”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增强各族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五观”观念,推动我校的“五观”教育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学校开展了以下教育活动。

(1)通过升旗仪式对全校广大师生进行“五观”教育。

(2)发挥广播、板报的阵地作用,学校广播站定期向全校师生宣传“五观”知识。

(3)通过每天下午的政治学习,有计划地对教职工进行“五观”教育知识等的学习。

(4)为把“五观”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落实到实处,学校把这项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对教职工和学生的教育上,引导师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在全校组织了以“五观”知识为主题的班会课。

在“五观”教育工作中,学校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五观”教育学习和研讨活动,并结合学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学校内掀起了一个旨在树立“五观”教育学习高潮,并有重点分阶段地完成了“五观”教育学习的各项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

托里二中

2017年12月5日

第18篇:马克思五观心得

马克思五观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学习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真是让自己收获很多。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含义,关键在于区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要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学习让我明白了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国家这一历史现象的总的看法,包括对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类型、国家的形式、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消亡等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根本观点。

祖国,祖宗之国,是自己的先人和自己的生活之根,包括一定的民族、土地疆域、河流湖泊、山川平原、矿产资源、生态气候、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以及社会制度等等。它反映民族成员个人与民族生存 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关系;祖国是统治阶级存在的前提,掌握国家机器的统治阶级必须以祖国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任何统治阶级必定生活在一定的国度之中,离不开祖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也就是说,掌握国家机器的统治阶级必定有一个祖国,祖国与国家相伴而生,没有国家统治的祖国是不存在的。

民族与国家,是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社会历史范畴。民族是国家形成的要素,任何国家的国民或公民都是由某些民族的成员构成的,没有民族及其成员构成的国家是不存在的。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民族文化中最核心、最精华的组成部分。

从地理上看,新疆地处祖国新被边陲,欧亚大陆腹地,南北方向和西面。皆高山环绕,唯有唯有东面经河西走廊与中原地区相通。这种独 特的地理环境也使新疆与外界的交往和联系自人类有史以来就存 在着天然的东倾性,新疆与中原地区之间的联系由来已久。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与纲领政策构建成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民族法规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是敌我双方的一场政治斗争,是要不要民族团结、要不要国家统

一、要不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问题,当然不是民族问题。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有着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其次,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 深厚的历史渊源;民族团结是新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 现实要求;民族团结是新疆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经验。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民族平等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民族团结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民族互助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和-谐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要求和目标。

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的前提是它的科学性,这是由历史和实践作为作证的。 其实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问题,而是最现实、最生动、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地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五观的学习现在积极影响了我,并将永远持续下去。

第19篇:马克思主义“五观”心得

马克思主义“五观”心得

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五观”活动,感到其浓郁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感到其得以立论的现实依据就大量地存在于当下中国与世界之中,感到其鲜活的生命力能够唤起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活力。

马克思主义揭示出社会为一个活的有机体。自然、社会、人是密切联系的。经济、政治、文化是相互作用的。所以,科学的发展是社会有机体各组成部分全面、协调的发展。而在错综复杂的诸多关系中,最具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关系是经济关系,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体现除了我们党抓住了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揭示出了社会发展的过程性本质,社会这个活的有机体处于不断的自我更新之中。改革开放是推动力,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保障也是前提,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转换制定切实有效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促进社会高效率发展的灵活的科学策略。

马克思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他也正是本着人本主义的至高精神和对整个人类的无限关怀,将其理论不断推向新的高度。他所做的一切全部倾心于全世界人民能够生活的更好,全人类每一个能够全面自由的发展。这也是其理论的一条红线。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他又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这种交往关系是发展的、变化的,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自然历史过程。交往的范畴中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个别人的全面的、多重的关系。然而社会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异化关系。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宽容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全社会的每一个人提供更多、更宽容的机会和环境,去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又一种体现。

第20篇:五观教育计划、总结

精河县职业中专2007年“五观”教育工作计划

为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和加强民族团结及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文件、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五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群众,使中央的重要文件、讲话精神和自治区、自治州有关会议精神在 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中入耳、入脑、入心,落实到行动上,有力地推动自治州“五观”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制定本计划。

一、加强领导

1、为确保“五观”教育活动落到实处,特成立学校“五观”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赵大平

副组长:陈锐徐艳芳

组 员:陈芳吴晓燕邓慧杰王艳霞胡雪芹巴哈尔王海兵

2、具体分工如下:

赵大平(校长)全面负责

陈锐(副校长)、徐艳芳(党支部书记)、巴哈尔工会主席)、陈芳吴晓燕邓慧杰王艳霞(教务主任)、李新(总务主任)、宋生明胡雪芹(政教处主任)、王海滨(团委书记)

二、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把开展“五观”教育活动,做为党支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全体党员提高认识。“五观”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和意识形态反分裂斗争的需要,必须站在反对民族分裂斗争的第一线,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不信教,不参与宗教活动,全体党员在这方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群众的表率。

三、开展“五观”教育活动

1、认真开展“五观”教育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充分了解新疆的历史以及民族宗教的发展演变史。正确认识民族分裂活动的深刻历史根源,正确认识当前反分裂斗争的严峻性、尖锐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增强政治的坚定性和敏锐性,辨明是非,分清敌我,自觉站在反分裂斗争第一线,自觉抵制和坚决反对危害社会稳定的行为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破坏活动,毫不动摇地与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和非法宗教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在思想上筑起“反渗透、反分裂、反颠覆”的坚固防线。

2、邀请州党校的老师来校对教职工进行“五观”学习辅导讲座,更进一步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认识。

3、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政治课、班、队会课对学生进行“五观”知识的教育。

精河县职业中专

2007.

3精河县职业中专“五观”教育活动总结

我校开展的“五观”教育活动,是以党的十五大和江总书记视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由校支部直接负责,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的作用,使“五观”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了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文化阵地,使“五观”知识真正做到了入耳、入脑、入心,并有重点分阶段地完成了“五观”教育学习的各项内容。

一、领导重视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认识做好这项工作,从讲政治的高度把“五观”教育作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稳定,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努力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力求取得更大的成效。根据库党办(1999)84号文件精神,学校立即成立了党政领导第一把手任组长的“五观”教育领导机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五观”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的有序进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扎扎实实的“五观”教育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五观”教育工作,使各族师生对“五观”知识有进一步

的了解,增强各族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五观”观念,推动我校的“五观”教育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学校开展了以下教育活动。

(1)通过升旗仪式对全校1800多名广大师生进行“五观”教育,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的作用 。

(2)发挥广播、板报的阵地作用,10月份学校共出“五观”教育专题板报66

块,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向全校师生宣传“五观”知识。

(3)通过每星期三下午的校会,有计划地对教职工和退休教师进行“五观”教

育知识等的学习,参加学习率达100%。

(4)为把“五观”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落实到实处,学校把这项

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对教职工和学生的教育上,做到了平时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思品课与班队会相结合,少先队思想教育与雏鹰争章活动相结合,教师的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等方式,宣传了“五观”教育的重要性,把“五观”知识和江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精神引进了教材,引进了课堂,引导师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邀请州党校的教师来校对教职员工进行“五观”教育的讲座,还积极选送

优秀的教师到党校参加“五观”知识的学习,并邀请该教师对全校师生做“五观”知识的现场讲座,使1000多名师生对“五观”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

(6)要求教师、学生熟知“五观”教育内容,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了“五观”教

育知识问答。

(7)组织了全校毕业班参加的“五观”知识考试,学生、教师“五观”教育知

识熟知率达100%,在99年的年终督导检查中,我校师生的“五观”知识熟知率较好,受到了督导检查同志的好评。

(8)充分发挥各学科教研组的优势,在教研组内通过自学、讨论、集中学习等

方式,开展了“五观”教育研讨活动。

(9)在全校毕业班组织了以“五观”知识为主题的班会课,学习参与率达100%,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五观”教育工作中,学校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五观”教育学习和研讨活动,并结合学习“三讲”及江总书记视察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在学校内掀起了一个旨在树立“五观”教育学习高潮,并有重点分阶段地完成了“五观”教育学习的各项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

精河县职业中专

2007.3

五观心得体会
《五观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