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心得体会

我不是潘金莲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14 08:32:35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

《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

初识刘震云先生的小说是《手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一句顶一万句》,偶然看到他的新作《我不是潘金莲》书名的时候,还以为刘震云先生也开始媚俗的做标题党,展卷阅读,掩卷长叹,更有一种笑到要哭的感觉,顿觉自己先入为主的浅薄,也陡然觉得荒诞的写作风格和幽默的语言风格之下残酷的真实与人性的无奈。

《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了一个农村妇女李雪莲,为了生二胎,与化肥厂司机秦玉河办了假离婚手续,而秦玉河却假戏真唱,与她人结婚,李雪莲气不过,上访告状要求认定他与秦玉河为假离婚,而秦玉河却以李雪莲结婚前不是处女为由,诽谤李雪莲是潘金莲,李雪莲为了洗刷自己求证清白,先后告状上访由乡镇到县里、市里,直至中央。并先后因此事,乡镇法官、县法院专委、县法院院长、县长、市长等干部被撤职。

李雪莲的上访路坚持了20年,从一个腰如杨柳的少妇到一个腰如水桶的老妪,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证明一下与秦玉河的离婚是假离婚,自己不是潘金莲,而各级政府,为了阻止她去北京上访,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的阻止,真可谓软硬兼施,恩威并用,无所不用其极。最终上访告状的终结不是因为外力的作用,而是以秦玉河意外车祸的死亡,使李雪莲告状无疾而终,到最后也没有一个结果,各级政府彻底的松了一口气,不会再因为李雪莲的上访而担心自己的的乌沙被摘,李雪莲也感觉不告状上访,活着也就没啥意思了,很茫然。

之所以说故事的情节和语言的风格很荒诞,借用刘震云先生自己的话说,这是在挑战幽默的底线和政治的底线,这也让我想起了美国短篇讽刺小说作家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小说的结构也比较出奇,序言分别写了李雪莲最初决定告状的那一年和20年后李雪莲依然在告状的那一年,而所谓的正文就是一个短篇,十分钟就可以看完的一个故事,并且看上去和《我不是潘金莲》的题目没有任何的关系,但这正是耐人寻味和引人思考的部分。

李雪莲就因为要证明离婚是假离婚而坚持20年,就因为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而由乡镇到县、市,直至中央的上访,这本身就是荒诞的情节;各级政府和干部为了阻止李雪莲上访,镇长给她叫表姑,法院院长给她叫大表姐,市长专门到镇上请她吃饭,设计一个个圈套,让李雪莲上访不得逞等等,也是荒诞不经的;还有李雪莲每年决定告状与否的理由就是她们家养的那头牛,牛点头就去告状,牛摇头就取消告状,这本身也是荒诞离奇的。一件件,一桩桩荒诞离奇的情节背后,透过荒诞不经的情节,我们看到的是社会的真实与无奈。每一个上访和告状的人背后都有一段极尽心酸的血泪史,各级政府为了所谓的稳定和和谐,从来都是从自己的官本位出发,把上访告状者当做敌人,不惜动用各方力量围追堵截,关号子,打棍子,威逼利诱,让蚂蚁变成大象,一个小问题最后弄成社会影响很大的大问题,这不能说不是人性的无奈与现实的悲哀。

文中的两个黑色幽默让人笑着想哭。

一个是李雪莲因秦玉河的意外死亡失去了告状的前提之后,她万念俱灰,想了此残生,于是走到一片桃园要上吊,桃园的主人说,大姐我与你无冤无仇你怎么要害我呢,这桃园每年卖桃子挣不了几个钱,主要是城里人来这里自行采摘挣个钱,你在这吊死了,我以后怎么挣钱啊;你要真的想死还不容易啊,你多走200米,到对面的桃园去上吊,那是老孙的桃园,他是我的生意对头„„

另一个是正文中被免职的县长老史,姨娘死了去东北奔丧,回来北京转车,买火车票买不到,坐飞机坐不成,长途汽车也不成,从黄牛党那里买高价票也不行,最后弄张报纸上面写下一个大大的“冤”字,结果被两个警察护送遣返回家,人不但回来了,还是如此的迅速和安全。

《我不是潘金莲》是一本小说,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底层群众,正在经历着很多种版本的《我不是潘金莲》的故事,但愿每个人都保留着人性的美好,但愿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少,但愿我们多一些面对生活的微笑,而不是笑到想哭。

推荐第2篇: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我不是潘金莲》影片讲述李雪莲状告前夫骂李雪莲是“潘金莲”,告了二十年的事件。该电影由冯小刚执导,范冰冰领衔主演的现实题材电影,改编自刘震云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下面小编收集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从观感上,这应该是近些年最与众不同的一部冯小刚电影了,它不像《非诚勿扰》或是《私人订制》那样的都市喜剧,靠耍耍嘴皮子来都观众一笑。而是通过更形式感的,黑色幽默的方式来传递喜剧效果。

影片延续了刘震云小说喜欢不停念叨的风格,一开场就以导演冯小刚的画外音引入剧情。冯小刚好像一个说书人,去讲一段关于李雪莲不是潘金莲的故事。如今的金马影帝在声音塑造上还是颇有心得,背景的画外音一板一眼,还真有点说书人的样子。

借以说书人的方式,给观众讲一段当代的传奇故事。这也是《我不是潘金莲》的立意。

通过说书的方式,使得影片产生距离感,虽然这其中的人、这里的事,那些剧情与角色,都是很生活、很熟悉的,甚至会让你觉得似曾相识。只不过在这电影里,却又总是有些距离感。你总是感觉在远远看着这个故事,有如荒诞的现实主义,好像戏说的故事。

影片虽然采用了少见的圆形画幅,但是看的时候并不会觉得太别扭。为了配合圆形构图,影片也有意少用特写、近景以及运动幅度太大的镜头。更多的中景或远景,仍然能保证镜头中的信息量,同时,圆形构图即对应着传统中国的圆形窗户,对应传统文化以及复古感,更重要的是偷窥视角。

这成为圆形构图的另一个功能,就像上面的截图,你可以称之为圆窗或是锁眼视角,它的意义都是偷窥。观众称为一个偷窥的旁观者,去观察片中呈现的那个光怪陆离的荒诞世界,所谓镜花水月。这也成为影片的一大妙处。

一开始,我们都以为这是一部从头到尾都是圆形构图的电影。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影片再构图上的设计,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其实,这部电影不光有圆形构图,还有方形构图,而且,圆形构图与方形构图还有两次转换。而到了结尾,还出现了正常的全画幅。

画幅变化在这几年一直是世界影坛的主流,无论是《布达佩斯大饭店》还是《山河故人》,以及《妈咪》《聂隐娘》等片,都使用过变化画幅的把戏。但是,《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圆方转换,还是非常独特。

更重要的还是,这种变化是服务于剧情的,圆形构图是李雪莲在乡下的部分,都是圆形,江南。

片中李雪莲两次进京,画幅两次变成方形。为啥一进京就能变方,这里面就有意思了。估计你们到时候也会有自己的体验,我就不给你们过度束缚了。以及,影片再圆与方之间的转换,也并不是很生硬的一下子变过来,仍然会通过形状的过度。比如镜头摇过一扇圆形的窗户,画幅也顺势就变圆了。从这些细节,也看出创作者是用了心思的。

而相比当下那些千篇1律的喜剧片、爱情片,这部电影起码是有强烈诉求的,是有心的。虽然在当下,仍然很难完全放开,但是,这样的电影仍然值得尊重,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电影,更多这样的电影。它可以让这个电影市场更丰富,更多样。

女主角选择范冰冰多少让人有些意外,因为她好像与想象中的李雪莲相距甚远。而在多伦多的首映红毯上,我们更关注的好像也是她性感的礼服。

实际上,范冰冰在片中的表现还算不错,也是圆形构图以及中远景让角色少了些压力。这里面的范冰冰,相比之前的很多范冰冰角色,还是有很多变化的。

而范冰冰自己,同样认为这是个很挑战的角色。据她介绍,导演当初找她演这个角色时,她也很惊讶和意外。她自己很喜欢看刘震云老师的书,也看过《我不是潘金莲》的原著。已经知道大概故事线是怎样,但还是很吃惊冯小刚会找自己,因为虽然自己以前也演过《苹果》这样描述底层人物的故事,但和李雪莲是完完全全不同的感觉。

虽然影片仍有不少还可以提升的空间,但在当下华语的电影市场,这绝对是很鲜见的一部电影(指题材而非形式)。就像上面说的,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个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电影。既需要青春片、奇幻片等等造梦的电影,也需要这种与时代,与现实有所照应和对话,深入肌理的作品。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9月8日,由冯小刚指导,范冰冰、郭涛、大鹏、张嘉译等主演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莲》在多伦多电影节开幕之夜精彩亮相。两个多小时的观影过程中,中外观众数次爆发全场大笑,获得了极佳的观影体验。在随后进行的观众采访中,《我不是潘金莲》无论是先锋的圆形画幅,还是古典的美术设计,以及黑色幽默的表达方式都得到了现场观众的高度认可。收获当晚中外观众的笑声与肯定后,主创一行马不停蹄开始了媒体宣传。

第二天的媒体见面会上,冯小刚导演透露《我不是潘金莲》是电影节选片人只看了不到30分钟就敲定的入选电影。仅仅两天,本片已经在作为北美最大电影交易市场的多伦多电影节取得了远超预期的销售好成绩。首映后观众与国外媒体的交口盛赞,更是令冯小刚坦言“拍的时候完全没想到,反响会这么好”。

冯小刚把电影的成功首先归功于刘震云原作的精彩。《我不是潘金莲》讲述的是农村妇女李雪莲十年间执着上访,证明自己不是前夫口中的“潘金莲”的故事。故事题材非常平实,演员表演、情节设置也非常“接地气”。但通过一次又一次告状中的小冲突,小误会最终酿成大闹剧,喜剧效果被级数倍放大。观众从忍俊不禁到哄堂大笑,情绪被电影完全引导和调度。这不得不说是故事本身精巧结构和饱满内容的双重胜利。

本片圆形画幅和方形画幅的使用,制造出了最大的话题度。对于外界关于“圆”的种种猜测和解读,冯小刚的态度不置可否,留给了观众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他直言从加拿大导演多兰的作品中得到诸多启发,还尝试在本次电影节和多兰见面对话,但最终因为多兰档期冲突未能成行。

在演员表演方面,冯小刚称赞范冰冰的演技从十年前合作《手机》到现在早已褪去稚嫩,成为一个“长满开关”的女演员,可以轻松应对各种角色转换的要求。选择范冰冰演出村妇,冯导的初衷是为了出乎观众预料,而现在出来的效果这么好,对他来说“是个惊喜”。范冰冰透露拍摄本片时,主演们每天都会在晚上对第二天的戏份进行排练,这在如今快节奏的拍片境中相当罕见,也造就了影片的高质量表演。

冯小刚同时对八个男演员入木三分的表演称赞有加,称他们为“八大男主”。他举了个郭涛在电影中的神来之笔,感叹不是一般道行演绎不来。大鹏则坦言,不管戏多戏少,他都在这部戏中学到了很多,尤其学到了“冯小刚只有一个,谁也学不来”。

可能是影片好评如潮带来的好心情,也因为多伦多电影节没有竞赛环节的轻松气氛,四名主创完全不被时差困扰,侃侃而谈,全程笑声不断。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冯小刚是个有追求并且保持着电影初心的导演,在凭借贺岁喜剧安身立命并且扬名立万之后,把越来越多的精力都用来拍自己想拍的电影。因为当过兵,他拍了战争题材的《集结号》。因为对民族苦难满怀悲悯,他拍了《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

然而,电影不是你想拍,想拍就能拍。带着脚镣跳舞,是每位中国导演都必须面对的创作环境,冯小刚也不例外。有的脚镣来自于制度,比如《天下无贼》曾经面临“主角不能是贼”的过审难题;有的脚镣来自于资本,比如为了拍《一声叹息》不得不“捏着鼻子生攒了”第三部贺岁片《没完没了》,比如为了填补《一九四二》的亏空拍了《私人订制》;有些脚镣来自于观众,比如贺岁档大家都不爱看过于悲情的《一九四二》。

“小钢炮”绝非浪得虚名,脚镣束缚不了他,非科班出身的冯小刚拍电影历来也是不走寻常路。他在谈到中国电影史的时候有这么一段话中国电影是一间房子,第四代从大门走进去就把门关上了,第五代从窗户爬进去把窗户关上了,第六代从地下挖洞钻进去把洞口堵死了。我只好在旁边搭了个帐篷。后来,房子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帐篷挺好,都过来了。房子就空了,那我去房子里看看吧。所以呢,大家都拍文艺片的时候,我来拍商业片,大家都猛按计算器的时候,我去拍文片。

多年积累的信誉度和人脉,让冯小刚有了“任性一把,就拍自己想拍的电影”的资本。《私人订制》的口碑失败之后,他画画/唱歌/参加综艺节目,还通过《老炮儿》中的六爷拿了个影帝。经过三年的沉淀,“小钢炮”很任性的拍了《我不是潘金莲》。

这部影片在形式上就很任性,采用了三种画幅,圆形/正方形/宽银幕。一部影片采用不同画幅并不新鲜,无论是《布达佩斯大饭店》/《妈咪》,还是《山河故人》/《刺客聂隐娘》,重点是形式是否服务于内容。

谈及采用特殊画幅的原因,冯小刚和摄影指导罗攀(就是李雪莲第一次进局子时的那个警察)是这样解释的刘震云的原著小说讲的是农村妇女李雪莲在10年里不断上访打官司的故事,尽管故事内核很不一样,但乍看上去还是太像《秋菊打官司》了,必须做出点新花样儿。受泽维尔多兰《妈咪》启发,也考虑到故事主题有“中国风情画”的概念,而传统中国绘画中圆形构图是很多的,所以考虑用圆形画幅。因此也把原著小说中发生在刘震云老家延津的故事搬到了湿润多雨的南方小城婺源,以便更贴合圆润的概念。影片的主题之一就是探讨乡土人情社会和现代法制社会的矛盾,所以每当李雪莲进京告状的时候,就采用正方形画幅。既有“天圆地方”之意,也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之意。影片最后,不再告状的李雪莲开始专心经营自己的新生活了,画幅就变成了正常的宽银幕,正是“放下执念天地宽”。

看完影片,对于在画幅上玩的花样儿,我只想说厉害了,word小钢炮!

三种画幅完全贴合主题,尤其是圆形画幅,没有任何不适感,看上去非常舒服。针对圆形画幅也专门设计了拍摄角度和运动镜头,都是中远景没有特写近景,并且运动镜头都是横移拍摄没有摇,这两点就彻底杜绝了圆形画幅容易造成的从望远镜观察的偷窥感。形形色色的人物不断出现在一个圆圈中,也真正绘制了一幅中国风情画。

影片拍摄之初,冯小刚对范冰冰说:“这部电影大概有150场戏,其中130场有你,但影片真正的主角不是你,是围绕在你身边的那些男人”。

在李雪莲的10年告状路上出现的诸多男人可以分为两波。一波是各级政府官员,法院院长王公道/前任县长史为民/县长郑重/市长马文彬/基层法官贾聪明等人。一波是前夫秦玉河/杀猪匠老胡/暗恋者赵大头/果农等人。

正是这些名字就满是讽刺的政府官员,联袂上演了一部现代版《官场现形记》,也通过一幕幕既滑稽又荒诞的剧情,为观众献上了最地道的冯氏幽默,绝对是笑死你不偿命。故事中的这些政府官员,从法院院长到县长,再到市长/省长,甚至更高的首长,这些官员是坏人?是所谓的贪官污吏吗?都不是。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他们都是试图帮助李雪莲解决问题的。那为什么一个看似无理取闹农村妇女的离婚官司能折腾10年到了无法收场的地步最后只能通过一个偶然事件以不解决的方式解决了呢?还真就是那个很俗套的答案,体制问题。所有的官员都是只对上负责只求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的,所有的官员遇到李雪莲的问题都是“堵/推/躲”,这就是官僚主义,这就是体制问题。

批评体制总是容易的,但什么样的社会产生了这样的体制呢?李雪莲身边那些非官员又都是些什么人呢?是背信弃义抛弃了她的前夫,是只想跟她“干那事”不敢为她杀人的杀猪匠,是既帮助她上访“拦轿喊冤”又利用她跟政府人员做交易的暗恋者,是要上吊别在我家果树上去隔壁老曹家的果农。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体制,这幅中国风情画上当然少不了这些人。

李雪莲是什么样的人?是个既坚强又执拗认死理不肯妥协的女人,她相信乡土人情社会的那一套价值观,有点小聪明,同时又几乎是法盲。

李雪莲的遭遇值得可怜吗?回答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本片的主题,乡土人情社会跟现代法治社会的矛盾。站在人情社会的角度,李雪莲很可怜,她被丈夫抛弃还被污蔑为潘金莲,为此走上了10年的上访告状之路。站在法制社会的角度,李雪莲并不值得可怜,只是很可悲。为了生二胎假离婚的主意是她出的,法院对真离婚的判决并没有错,但她很偏执的认为法院站在坏人一边,认为那些人都该杀。还利用“干那事”来雇佣杀猪匠老胡帮他杀人,差点真的成了潘金莲。当前夫因车祸突然而死,10年告状之路戛然而止了,她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并试图去寻死。好在创作者对这个人物还是满怀悲悯的,故事最后给了她一个光明的结局。

通过《我不是潘金莲》,我们能看到冯小刚的任性,三种画幅尤其是圆形画幅的设计很大胆,直面体制问题的故事主题也足够黑。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冯小刚依然是带着脚镣在跳舞,影片结尾明显有为了过审强行主旋律的元素。但我们还能要求更多吗?这支舞已经跳的非常好了,这部《官场现形记》已经足够讽刺了,这幅中国风情画已经足够写实了。

推荐第3篇: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1200字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1200字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1200字一:

XX年,冯小刚、刘震云、范冰冰合作《手机》,电影在全国掀起一场热议。十二年后,三位老友因《我不是潘金莲》再度相逢。

即将在国庆档上映的冯小刚作品《我不是潘金莲》打破了这一限制,全程使用了圆形画幅,这一壮举可以说是具有开创性的。

虽然圆形画幅在早期默片中经常出现,以帮助观众将视野集中在关键画面上,但是影片进入彩色时代后,就很少在有人使用这种构图方式,像《我不是潘金莲》这样大规模使用的更是少之又少,在华语电影中更是首例!

《我不是潘金莲》改编自曾与冯小刚合作《手机》、《一九四二》等影片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刘震云创作的同名小说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及荒诞有富有现实意义的故事。

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李雪莲(范冰冰饰演),为了生二胎而与丈夫策划假离婚,结果丈夫假戏真做,还和小三结婚有了孩子。李雪莲将丈夫告上法庭想讨个说法,丈夫以结婚时李雪莲不是处女为由,对李雪莲说“我看你不是李雪莲,是潘金莲”。李雪莲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而上方20载,从基层法官到乡长、县长、市长甚至省长,结果最终在一次两会期间访进了人民大会堂,导致一众官员被免职。

用刘震云的话说,这是一个芝麻变西瓜,蚂蚁变大象的故事,因为李雪莲让人无法理解的执拗,一件家事就这样变成了国事。因为《我不是潘金莲》中涉及上访、两会、各级官员等敏感情节,这部电影能获准上映已经非常不容易。

至于为什么要使用圆形这种特殊的画幅,据冯小刚自己所说,这是他与摄影师罗攀讨论如何使用新的手法拍摄影片时,研究了很多种都不合适,不合适罗攀说:“难不成我们要拍一个圆形的吗?”结果冯小刚就拍板要拍成圆的。

当然这是玩笑话,使用圆形画幅还是有很多含义和作用的。圆形视野,不但充满了中国传统构图韵味,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窥视”的通道——能看到一部分,可在视野之外,还有一些不可见的事情正在悄然发生,或许是好事,也或许是坏事,片中角色和戏外观众都进入了某种信息不对称的茫然状态,而显然这种状态恰恰是“李雪莲事件”的一大特征。

而李雪莲想和前夫复婚以证清白并马上再离婚的荒诞诉求与执着坚持,都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叛逆精神,恰恰与圆形画幅这种叛逆的电影拍摄手法相符合。

冯小刚和罗攀还特意为圆形画幅设计了不同于其他电影的构图方式,所以《我不是潘金莲》并非把矩形画面直接切成了圆形,而是从拍摄之初就为圆形而生。

虽然这部影片有着极为严肃的内核和社会价值,但是仍然还是一部以精妙的幽默带给观众快乐的冯氏喜剧。冯小刚说,“喜剧有三种,第一种是言语上的幽默,第二种是事件上的幽默,第三种是道理上的幽默,而《我不是潘金莲》属于第三种。”

在《我不是潘金莲》中,形形色色的社会各阶层人物是故事展现的重点,而演员的表现也就成为了影片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就通过影片最新发布的“演圆”海报来为大家解读一下影片角色。

海报中李雪莲孤立无援、面容憔悴,正符合她在影片中的形象。李雪莲的扮演者是曾经与冯小刚合作过《手机》的范冰冰,两人上次合作距今已有12年,在《手机》中范冰冰所饰演的心机婊小三,可以说是她从影多年少有的代表角色。而这次的李雪莲一角,由于她近年热衷的武则天、杨贵妃、妲己这种女皇角色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是在《苹果》和《观音山》后,范冰冰最具挑战性的一个角色。希望在金马影帝冯导的调教下,范冰冰这次能给大家带来惊艳的表现吧!

李宗翰饰演的秦玉河,就是李雪莲的前夫,海报中他站立在一片圆形的破镜中,预示了他与李雪莲破镜难重圆的命运。

郭涛饰演的赵大头,是李雪莲的初中同学,一直暗恋李雪莲,虽然对李雪莲有感情但接近她又动机不纯。海报中赵大头用手中的大勺做出一个想揩油的动作,反映了他的角色性格。

大鹏饰演的基层法官王公道,和李雪莲有一些远亲,是李雪莲讨公道的第一站,结果人物命运就此和李雪莲牵连在了一起。在电影中也是如海报形象一般吃力不讨好。

赵立新饰演的前县长史为民,是李雪莲上访过程中第一个真心想帮助她的人,结果却在李雪莲上访进人民大会堂后,第一个丢了乌纱帽。人物命运和海报中一脸疑惑看着倒掉位子的形象十分吻合。

于和伟饰演的郑重,是接替史为民的新县长,为人谨慎,对李雪莲一直采用怀柔政策。海报中一副打起雨伞,不惹麻烦的样子。

张译饰演的审判长贾聪明,对上级言听计从,阿谀奉承,人物性格和海报中的献媚形象完美匹配。

张嘉译饰演的市长马文彬,精通为官之道,却怎也摆不平李雪莲这个农村妇女,李雪莲就像是海报中悬在他头顶的那根羽毛,看起来轻巧,落下来就会砸死一大批人。

范伟和刘桦的友情出演,给故事增添了更多趣味性,也丰富了片中平头百姓的形象。可能已经有读者发现了,影片中的人物名字,什么赵大头、王公道、贾聪明、史为民、马文彬,都很好的反映了角色的特点,有着《红楼梦》中甄士隐、贾雨村般的讽刺效果。

这部影片中的所有角色都是严肃的,李雪莲是严肃的讨公道,官员是严肃的对付李雪莲,而就是在这严肃对严肃中,却产生了荒诞到极致的效果。然而,这不反应的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新闻比笑话还可笑的当下吗?

如果说《老炮儿》是去年最具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国产院线片,那《我不是潘金莲》就很有可能接替它的位置,在轻松娱乐之余,给观众带来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这点是肯定的。这符合小刚炮的调性。

总而言之,《我不是潘金莲》算是目前非常期待的国产电影。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1200字二:

从观感上,这应该是近些年最与众不同的一部冯小刚电影了,它不像《非诚勿扰》或是《私人订制》那样的都市喜剧,靠耍耍嘴皮子来都观众一笑。而是通过更形式感的,黑色幽默的方式来传递喜剧效果。

影片延续了刘震云小说喜欢不停念叨的风格,一开场就以导演冯小刚的画外音引入剧情。冯小刚好像一个说书人,去讲一段关于李雪莲不是潘金莲的故事。如今的金马影帝在声音塑造上还是颇有心得,背景的画外音一板一眼,还真有点说书人的样子。

借以说书人的方式,给观众讲一段当代的传奇故事。这也是《我不是潘金莲》的立意。

通过说书的方式,使得影片产生距离感,虽然这其中的人、这里的事,那些剧情与角色,都是很生活、很熟悉的,甚至会让你觉得似曾相识。只不过在这电影里,却又总是有些距离感。你总是感觉在远远看着这个故事,有如荒诞的现实主义,好像戏说的故事。

影片虽然采用了少见的圆形画幅,但是看的时候并不会觉得太别扭。为了配合圆形构图,影片也有意少用特写、近景以及运动幅度太大的镜头。更多的中景或远景,仍然能保证镜头中的信息量,同时,圆形构图即对应着传统中国的圆形窗户,对应传统文化以及复古感,更重要的是偷窥视角。

这成为圆形构图的另一个功能,就像上面的截图,你可以称之为圆窗或是锁眼视角,它的意义都是偷窥。观众称为一个偷窥的旁观者,去观察片中呈现的那个光怪陆离的荒诞世界,所谓镜花水月。这也成为影片的一大妙处。

一开始,我们都以为这是一部从头到尾都是圆形构图的电影。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影片再构图上的设计,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其实,这部电影不光有圆形构图,还有方形构图,而且,圆形构图与方形构图还有两次转换。而到了结尾,还出现了正常的全画幅。

画幅变化在这几年一直是世界影坛的主流,无论是《布达佩斯大饭店》还是《山河故人》,以及《妈咪》《聂隐娘》等片,都使用过变化画幅的把戏。但是,《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圆方转换,还是非常独特。

更重要的还是,这种变化是服务于剧情的,圆形构图是李雪莲在乡下的部分,都是圆形,江南。

片中李雪莲两次进京,画幅两次变成方形。为啥一进京就能变方,这里面就有意思了。估计你们到时候也会有自己的体验,我就不给你们过度束缚了。以及,影片再圆与方之间的转换,也并不是很生硬的一下子变过来,仍然会通过形状的过度。比如镜头摇过一扇圆形的窗户,画幅也顺势就变圆了。从这些细节,也看出创作者是用了心思的。

而相比当下那些千篇1律的喜剧片、爱情片,这部电影起码是有强烈诉求的,是有心的。虽然在当下,仍然很难完全放开,但是,这样的电影仍然值得尊重,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电影,更多这样的电影。它可以让这个电影市场更丰富,更多样。

女主角选择范冰冰多少让人有些意外,因为她好像与想象中的李雪莲相距甚远。而在多伦多的首映红毯上,我们更关注的好像也是她性感的礼服。

实际上,范冰冰在片中的表现还算不错,也是圆形构图以及中远景让角色少了些压力。这里面的范冰冰,相比之前的很多范冰冰角色,还是有很多变化的。

而范冰冰自己,同样认为这是个很挑战的角色。据她介绍,导演当初找她演这个角色时,她也很惊讶和意外。她自己很喜欢看刘震云老师的书,也看过《我不是潘金莲》的原著。已经知道大概故事线是怎样,但还是很吃惊冯小刚会找自己,因为虽然自己以前也演过《苹果》这样描述底层人物的故事,但和李雪莲是完完全全不同的感觉。

虽然影片仍有不少还可以提升的空间,但在当下华语的电影市场,这绝对是很鲜见的一部电影(指题材而非形式)。就像上面说的,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个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电影。既需要青春片、奇幻片等等造梦的电影,也需要这种与时代,与现实有所照应和对话,深入肌理的作品。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1200字三:

看了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三个字评价:没到劲。比如问这锅肉炖熟没?没到劲。

电影一开始我就觉得不到劲。李雪莲去找王公道,在小说里是拎着半麻袋芝麻和一只老母鸡,不是李雪莲把门敲开的,而是老母鸡把门叫开的。那种鸡飞狗跳的场面,到了电影里变成了大半瓶香油和两三根腊肉,香油和腊肉是不会叫唤的,感觉上就不到劲。

这种不到劲的失望一直持续到电影结束。电影整个给人的感觉是轻飘飘的,就是那种很想抓却抓不到位的感觉,让我心里发急。

电影将小说进行了不小的改编。把故事的发生地从河南延津县,改成了江西光明县。拐弯镇还是那个拐弯镇,但整个味道被毁掉了。电影里的拐弯镇风景优美,像旅游景区,李雪莲还神奇地开着牛骨汤馆,人物统统说着别扭的方言,使得人物表现不到劲。

这一点至关重要,对比《一九四二》就能发现,故事发生地和人物语言是多么重要。作者刘震云的老家在河南延津,熟悉文学理论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作家写到一定程度,他最后可依赖的资源只能是自己的“原乡”,且使自己尽可能地去表达真实的原乡。

这的确属于文学理论的范畴。在文学理论上,一个作家想写出世界级的作品,他也只能从一个点位去出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叫童年记忆,类似血液,不管一个人怎么走动,永远摆脱不了童年记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做梦,童年仍然是梦的主题之一。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是有局限的,只有无限地去接近原乡、表达原乡才能最深刻地去表达世界。其实这和很多记者写深度新闻是一个道理,把一个点或人物理解和表达透了,你才能最深刻地表达好整个环境。

任何一个人都在漂泊,他不管走多么远,最终都要寻找并回到他的原乡。原乡可以是故乡,也可以是其他。比如同为河南籍并在北京生活的作家,刘庆邦的原乡不是河南,却是煤矿。阎连科也在北京,他的别墅曾被无情拆迁,他写过一本《风雅颂》,那是典型的寻找原乡的小说。可悲的是,大多数人如《风雅颂》中的教授一样,在他离开原乡多年之后,回过头发现原乡已无处可寻了。

刘震云的原乡就是他的故乡河南延津。我们知道刘震云是以短篇小说《单位》等成名,那是北京的故事;此后他尝试故乡三部曲《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写得很沉,甚至凝滞,基本上是失败的。《手机》和《我叫刘跃进》是从北京到故乡的过渡,此后的《一句顶一万句》甚至就分为“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上下部,意图是很明显的。到了《我不是潘金莲》,这种过渡和抵达已经完成。只有这样,你才看出了刘震云式的表达。

任何一个作家到最后都要完成这种过渡和抵达,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要不然他就不会写出最深刻的东西。同属河南,阎连科的洛阳嵩县和刘震云的新乡延津的表达,差异也是很大的。嵩县多山,风景不乏诗意,所以在阎连科的笔下,日光都是有色彩的。延津呢?我老家和延津不远,一马平川,甚至没有什么称得上景区的东西。好的作品,骨子里是有种诗意的。刘震云的厉害之处就是,他把故乡粗糙的语言还原出了诗意。

《我不叫潘金莲》这部小说的成功就在于语言。有文学评价者认为,这是中国最绕的一部小说,最绕的是语言。这种表达风格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已经相当成熟了,为了说话,从一句话说成两句话,从一件事说成两件事,人与人本来毫无联系,说着说着就发生了联系,两件事本来毫无关系,说着说着就有了关系,人和事本来毫无牵连,说着说着就有了牵连,并且事与事、人与事之间来回纠缠,绕着绕着就绕成了一部小说。

我很熟悉那里,相当一部分语境下,人真是那样的。我记得小时候的傍晚,邻居老邓和别人议论邓小平,当晚没有说过人家,老邓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深夜又起床拿着电灯去敲人家的家门,还要把理儿再说一说。傍晚说,那是闲扯淡;深夜说,那就成了打扰。这就把一件事说成了两件事。类似这样,你仔细去体会刘震云小说的语感,即便你的母语和刘震云的相差八千里,也能多少体会出一点诗意。这是语言和语感的魅力,电影很难表达。

电影把语感全破坏了,使这部作品就失去了魅力。语感这个东西很奇怪,在江西有江西的语感,江西的语感有江西语感的诗意,但那种语感会产生另外一种故事逻辑,而当然不是《我不是潘金莲》的语感和故事逻辑。

说实话,小说《我不是潘金莲》的故事逻辑略显牵强,电影再删除一些人物和情节就更牵强了,这让对上访了解不深的观众很难体会作品的微妙之处。我意识到广大吃瓜群众对这部电影评价不会太高,中途我就看见有人离场。上访其实是非常沉重且残酷的题材,上访久了上访本身真会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就显得没那么残酷和沉重了,但又会让人觉得更加残酷和沉重,这里体现着最复杂最荒诞的中国和人性。我认为,让范冰冰来演李雪莲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遗憾。范冰冰身上没有那种劲儿。我觉得让徐帆来演比较合适。范冰冰真的太花瓶了,不承认都不行。

电影表现不出刘震云小说语言的诗意,老想用镜头去找补,圆形给人逼仄造作的感觉,所以语言、故事、人物、表达全不到劲。

推荐第4篇:《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一:

XX年,冯小刚、刘震云、范冰冰合作《手机》,电影在全国掀起一场热议。十二年后,三位老友因《我不是潘金莲》再度相逢。

即将在国庆档上映的冯小刚作品《我不是潘金莲》打破了这一限制,全程使用了圆形画幅,这一壮举可以说是具有开创性的。

虽然圆形画幅在早期默片中经常出现,以帮助观众将视野集中在关键画面上,但是影片进入彩色时代后,就很少在有人使用这种构图方式,像《我不是潘金莲》这样大规模使用的更是少之又少,在华语电影中更是首例!

《我不是潘金莲》改编自曾与冯小刚合作《手机》、《一九四二》等影片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刘震云创作的同名小说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及荒诞有富有现实意义的故事。

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李雪莲(范冰冰饰演),为了生二胎而与丈夫策划假离婚,结果丈夫假戏真做,还和小三结婚有了孩子。李雪莲将丈夫告上法庭想讨个说法,丈夫以结婚时李雪莲不是处女为由,对李雪莲说“我看你不是李雪莲,是潘金莲”。李雪莲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而上方20载,从基层法官到乡长、县长、市长甚至省长,结果最终在一次两会期间访进了人民大会堂,导致一众官员被免职。

用刘震云的话说,这是一个芝麻变西瓜,蚂蚁变大象的故事,因为李雪莲让人无法理解的执拗,一件家事就这样变成了国事。因为《我不是潘金莲》中涉及上访、两会、各级官员等敏感情节,这部电影能获准上映已经非常不容易。

至于为什么要使用圆形这种特殊的画幅,据冯小刚自己所说,这是他与摄影师罗攀讨论如何使用新的手法拍摄影片时,研究了很多种都不合适,不合适罗攀说:“难不成我们要拍一个圆形的吗?”结果冯小刚就拍板要拍成圆的。

当然这是玩笑话,使用圆形画幅还是有很多含义和作用的。圆形视野,不但充满了中国传统构图韵味,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窥视”的通道——能看到一部分,可在视野之外,还有一些不可见的事情正在悄然发生,或许是好事,也或许是坏事,片中角色和戏外观众都进入了某种信息不对称的茫然状态,而显然这种状态恰恰是“李雪莲事件”的一大特征。

而李雪莲想和前夫复婚以证清白并马上再离婚的荒诞诉求与执着坚持,都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叛逆精神,恰恰与圆形画幅这种叛逆的电影拍摄手法相符合。

冯小刚和罗攀还特意为圆形画幅设计了不同于其他电影的构图方式,所以《我不是潘金莲》并非把矩形画面直接切成了圆形,而是从拍摄之初就为圆形而生。

虽然这部影片有着极为严肃的内核和社会价值,但是仍然还是一部以精妙的幽默带给观众快乐的冯氏喜剧。冯小刚说,“喜剧有三种,第一种是言语上的幽默,第二种是事件上的幽默,第三种是道理上的幽默,而《我不是潘金莲》属于第三种。”

在《我不是潘金莲》中,形形色色的社会各阶层人物是故事展现的重点,而演员的表现也就成为了影片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就通过影片最新发布的“演圆”海报来为大家解读一下影片角色。

海报中李雪莲孤立无援、面容憔悴,正符合她在影片中的形象。李雪莲的扮演者是曾经与冯小刚合作过《手机》的范冰冰,两人上次合作距今已有12年,在《手机》中范冰冰所饰演的心机婊小三,可以说是她从影多年少有的代表角色。而这次的李雪莲一角,由于她近年热衷的武则天、杨贵妃、妲己这种女皇角色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是在《苹果》和《观音山》后,范冰冰最具挑战性的一个角色。希望在金马影帝冯导的调教下,范冰冰这次能给大家带来惊艳的表现吧!

李宗翰饰演的秦玉河,就是李雪莲的前夫,海报中他站立在一片圆形的破镜中,预示了他与李雪莲破镜难重圆的命运。

郭涛饰演的赵大头,是李雪莲的初中同学,一直暗恋李雪莲,虽然对李雪莲有感情但接近她又动机不纯。海报中赵大头用手中的大勺做出一个想揩油的动作,反映了他的角色性格。

大鹏饰演的基层法官王公道,和李雪莲有一些远亲,是李雪莲讨公道的第一站,结果人物命运就此和李雪莲牵连在了一起。在电影中也是如海报形象一般吃力不讨好。

赵立新饰演的前县长史为民,是李雪莲上访过程中第一个真心想帮助她的人,结果却在李雪莲上访进人民大会堂后,第一个丢了乌纱帽。人物命运和海报中一脸疑惑看着倒掉位子的形象十分吻合。

于和伟饰演的郑重,是接替史为民的新县长,为人谨慎,对李雪莲一直采用怀柔政策。海报中一副打起雨伞,不惹麻烦的样子。

张译饰演的审判长贾聪明,对上级言听计从,阿谀奉承,人物性格和海报中的献媚形象完美匹配。

张嘉译饰演的市长马文彬,精通为官之道,却怎也摆不平李雪莲这个农村妇女,李雪莲就像是海报中悬在他头顶的那根羽毛,看起来轻巧,落下来就会砸死一大批人。

范伟和刘桦的友情出演,给故事增添了更多趣味性,也丰富了片中平头百姓的形象。可能已经有读者发现了,影片中的人物名字,什么赵大头、王公道、贾聪明、史为民、马文彬,都很好的反映了角色的特点,有着《红楼梦》中甄士隐、贾雨村般的讽刺效果。

这部影片中的所有角色都是严肃的,李雪莲是严肃的讨公道,官员是严肃的对付李雪莲,而就是在这严肃对严肃中,却产生了荒诞到极致的效果。然而,这不反应的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新闻比笑话还可笑的当下吗?

如果说《老炮儿》是去年最具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国产院线片,那《我不是潘金莲》就很有可能接替它的位置,在轻松娱乐之余,给观众带来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这点是肯定的。这符合小刚炮的调性。

总而言之,《我不是潘金莲》算是目前非常期待的国产电影。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二:

《我不是潘金莲》入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消息一经公开,就引发了国内外媒体和观众的超高期待。在此次入围的300多部影片中,《我不是潘金莲》更是被选为电影节官方推荐的45部不容错过的佳片之一。此次影片全球首次放映不仅近两千张票提前售罄,更有不少观众特地从多伦多之外的其他地区赶来,只为第一时间看到冯小刚暌违三年的最新力作。冯小刚携主演范冰冰、郭涛、大鹏惊艳红毯,所到之处引起观众连连尖叫。映前见面会上,现场三层放映厅1725个位置座无虚席。作为电影的绝对主角,范冰冰自信表示:“从未想过这部电影的首映是在多伦多,但《我不是潘金莲》是个好故事,相信外国观众一定看得懂,也一定会喜欢。”冯小刚更是霸气表示:“不喜欢随便骂。”事实证明电影不负观众期待,首映场观看过程中气氛十分热烈,不少台词和片段让在场观众惊喜不断,平均三分钟就爆发一次笑声。放映结束后,整个影厅几乎要被雷鸣般的掌声掀翻屋顶,观众们对主创们奉献出如此精彩的电影表示最热烈的支持。

中国故事惊艳国际圆形画幅暗喻“镜花水月”方圆尽显中国式人情法治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了妇女李雪莲为了纠正一句话而辗转十年的荒诞故事,作为冯小刚导演暌违三年的最新力作。冯导表示,虽然每天都有很多剧本送来,但终于等到这一个值得拍的故事,既是回归电影初心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是,冯小刚首次在本片中大胆采用圆形画幅进行拍摄。据悉,圆形的灵感来自于具有东方韵味的中国风情画,构图和色调十分讲究,不少观众表示看电影时有置身江南园林一步一景的视觉效果,新鲜之外非常赏心悦目,有观众评价道“摄影和美术简直就是中国版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太美了”“画幅的变化跟情节结合得好棒!”圆形画幅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尝试,其背后另有含义,方圆之间似真似幻,观众们从圆形画幅中看电影的形式巧妙暗喻了“镜花水月”的荒诞寓言。

放映结束后,观众纷纷点赞“冯导真是太大胆了,不论是故事还是圆形形式,都是一次巨大的突破”“这部电影跟一般的喜剧不一样,笑完还能有思考,冯导讲了一个好故事”。冯小刚导演表示,希望借此向国际展示这个荒诞故事背后的中国式人情与法治,李雪莲故事背后的道理值得观众们再度回味。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三:

我看完了由冯小刚导演、范冰冰主演的《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这这部电影将主人公李雪莲上访20年的酸甜苦辣描绘得淋漓尽致、形象生动、入木三分。

李雪莲上访20年,她周围的人也怀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是真想帮他,但大多的是想借着李雪莲的大腿搓麻绳,有的明哲保身,有的想色要官图财,有的炫耀领导水平,有的因此丢了乌纱帽。就连李雪莲上吊时,果园的主人也跟着她,让她去邻居家的果园上吊,打掉自己的竞争对手。

可以说,《我不是潘金莲》在某种程度上是众多信访人的一个缩影。

信访其实是个名词,到现在为止也是个名词。信访的意思其实很简单。《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所谓信访,就是人们群众来信来访。

信访工作的目的其实很明确,就是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帮助他们解决各种诉求,解决不了的转达给其他部门解决。用一句洋气话说,就是化解矛盾解决诉求。

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其实很正常。经济发展越深入,法治建设越全面,人们的各种诉求也越来越多,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维权意识越强,信访意识也越强。

人们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对待,觉得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感到冤屈,或者是看不下去某些部门、人员的作为,或者是向党委政府和有关机关写信或者到党委政府和有关机关申诉、控告、举报等,希望得到解决。

有时候,某种诉求能得到及时解决,有时候某种诉求得不到解决,甚至永远也得不到解决。还有些诉求,只要努努力、使使劲、用用心,就能解决。

中国人有时候很倔但很讲理,他们不怕穷不怕吃苦,就怕输理丢面子,信访的理由有时也很简单。《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20年上访的理由很简单,其一是一件事,想证明“离婚是假的”,后来变成一句话,只要其前夫承认是假的就行;其二是一句话,前夫说她是潘金莲,她为“我不是潘金莲”讨说法。

于是,解决不了满足不了自己诉求的那些人就不断地信访、不停地上访。

慢慢地,信访成了动词。有的人开始相信信访、迷信上访了;也有的人害怕信访、拒绝信访了。甚至只剩下“访”,没有“信”,不再信来信往,直接人来人往了。

相信信访、迷信上访,是因为尝到或者看到了别人信访上访带来的好处,有的因为信访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处,甚至可以借以要挟有关部门。

有的人害怕上访、排斥上访,是因为信访已经成为考核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到自己的前途命运;有的人害怕上访、排斥上访,是因为自己没有错,觉得自己理直气壮;有的人害怕信访、排斥信访,有错不想承认,宁错不弯腰,甚至连一句软话也不说。无形之中,加剧了信访。

应当看到,信访的根源在于有些人员和部门无视或者漠视群众利益,没有依法依规办事,作风简单粗暴造成的。

解决信访说简单也简单。中国人很讲理。只要实事求是,明确是非,该认错的认错,该纠正的纠正,该道歉的道歉,该追究责任的就追究责任,特别是有些国家工作人员和部门要敢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把信访引导到依法依纪解决的轨道上来,信访的群众肯定会信服。

愿信访的人越来越少。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四:

读了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说说心中的感受!

《我不是潘金莲》,描写了一个荒诞的上访故事。看完以后心里一直觉得憋着一股气,想找个懂的人请教一番,是我没看懂还是刘震云另有深意。

小说的主人公李雪莲为了逃避计划生育政策和丈夫假离婚,却没想弄假成真,丈夫在离婚后和新欢结了婚。她咽不下去这口气,去找丈夫理论,却被丈夫骂是潘金莲,还完全否定了假离婚的初衷。李雪莲为了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当初的离婚也是假离婚,走上了上访之路。而且一访就是二十多年,只为了要纠正一句话,要大家承认他当初是假离婚,她搭进了自己的青春和生活。我觉得这样的人很不可思议,我完全无法理解。

小说很有生活感,但抛开书中所描写的社会民生、官场政治这些大话题,我想说的是李雪莲的假离婚本身就是她有“错”在先(姑且称这种行为“错”吧,我找不到确切的词语来评价这种行为),她意外怀孕要生下孩子却又想逃避计生政策,于是跟丈夫商量假离婚并办理了离婚手续。在我看来不管她离婚的初衷是真是假,但既然走了法律认可的离婚手续,那么从法律上说她的离婚就是真离婚。在这点上,“官”给他们办理离婚证的行为我并不认为存在过失或瑕疵,既然不存在过失或瑕疵,又怎么可能要求“官”推翻被法律认可的程序,而承认你们是假离婚?离婚的初衷是假,可走了法律程序就是真离婚了。我觉得要求“官”忽视没有过失的法律程序,而只是根据离婚的初衷来承认是假离婚,李雪莲的逻辑有问题。我个人觉得即使要寻求认可,也应该是在民间的舆论中寻求,而不是通过法律来认可,更没有理由去告状,去上访。所以我很郁闷,刘震云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偏执的,看似无理取闹的人物来写这本小说。

李雪莲后来的遭遇让人唏嘘感叹,而“官”只是把李雪莲当做一件事情来处理,而不是当成一个人来对待,这种批判现实的描写也很接地气,但对我而言,总觉得描写一个合情合理的上访故事来揭示现实矛盾是不是更有说服力。

或许刘震云的重点不在于批判社会现实,而是同《一句顶一万句》一样,只是想告诉人们在当下能找到一个说得上话的人是多么困难,人人生而孤独。

推荐第5篇:读《我不是潘金莲》有感

读《我不是潘金莲》有感

读《我不是潘金莲》有感

—“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法制信仰”全院读书活动

湖州中级人民法院法警支队 吕绍昌

《我不是潘金莲》这本书远远没有其电影版火,在各大媒体对这个作品开始持续关注的时候,我看这本书已经好几年了,趁着各大论坛的评论,看着微信朋友圈的各种影评。我看了一遍电影,没看明白,因为脑海里深深镌刻着这本书所带来的痕迹,作为法院人,当然得从法院人的视觉来品这本书。谈谈个人的一点心得。

初次接触刘震云的作品,是几年前。读了他的《一地鸡毛》,感到河南竟有这样才华横溢的作家,从此便与他的作品结缘。

从《手机》到《我是刘跃进》,从《一句顶一万句》到《我不是潘金莲》,刘震云的作品愈加老道成熟。其语言简洁而又老辣,欢快而又尖刻。他总是用那反反复复的句式,轻轻地撩拨人物内心深处的隐私,逼迫其抖露出来,让所有人都处于尴尬之中,感叹这尴尬的人,尴尬的事,尴尬的生活,尴尬的社会!每部作品都蕴含着仁慈的真性情,散发着刻骨的冷幽默!

有人说:上访是政府的蛋,只要一捏,各级官员就会疼得钻心。《我不是潘金莲》就是以农村妇女李雪莲的上访为主线,刻画了各级政府官员害怕上访,仇视上访,千方百计地阻止上访,而不去深入民情,了解民意,解决问题的官场现形记。

李雪莲以二十年的青春年华为代价,四处上访告状,目的就是要为自己讨个清白。然而却适得其反,愈加不清白,逐渐成为各级官员的眼中钉,肉中刺,最后沦为众人眼中的异类!

这根本不是虚构,这其实就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现实!真应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历史未必是真的,而小说未必就是假的!

可见,我们的作家时刻以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在关注着我们的社会,在敲打着我们的灵魂。

好在我们的社会还能容许这些作品的出版,并获得了大奖,也是进步! 好小说总得抖露点时代的隐私。虽然我们可能对这种隐私早已麻木不仁。小说的最后部分是非常中国化的,当我们被荒诞击败的时候,发明了一个新招,好好利用这种荒诞。这就是中国人的灵动和变通,非常到位。

若想克服恐惧,最好成为恐怖本身。《沉默的羔羊》里汉尼拔以此为信念,成长为食人魔,它是罪恶的发起人。

若想战胜荒诞,最好变得更为荒诞。《我不是潘金莲》用蝴蝶效应式的故事,透露了一个对付荒诞现实的秘诀,展现的是一个罪恶的食物链。

《我不是潘金莲》始自村妇李雪莲想纠正一句话——她不小心怀了二胎,和老公假离婚,以躲避计划生育政策,没想到离婚之后,她老公索性另找了个女人结婚了。她去理论,她老公骂她不是李雪莲,而是潘金莲。李雪莲要澄清自己不是潘金莲,要证明之前的离婚是假的,一路告状,从县里、市里告到了北京,法院院长、县长、市长都被罢免。她连告20年,以至于每年人民代表大会之前,她都会被围追堵截,上访故事活活演绎成警匪大战。

以上内容刘震云写了17万字,这是序。这应该是我们目力所及,最长的序吧。

正文才1万字左右。因李雪莲告状而下马的县长史为民,开了餐馆卖肉。他从北京回家,买不到火车票,想到了绝妙的好主意——自称要上访,被两位警察押解回乡,终于赶上了打麻将。

正文的题目叫《玩呢》。

作为一个老练的作家,刘震云的活儿好。结构挺酷,文字干脆,没有丝毫阅读障碍。挺沉重的题材,读起来堪称轻快,他对举重若轻这事玩得很娴熟。李雪莲准备要告状了,做了七件事,都是为了战斗,比如把头发剪短,方便在打斗中对方抓不到自己,多深谋远虑。而史为民被押解途中,两位警察不慎睡着了,醒了看史为民没跑,很感动,翘着拇指夸他“大哥,仁义”。两位警察最后明知被骗,假装阻止了一场严重的上访事件,邀功领赏。

挺有趣挺荒诞,于是你笑了,你笑完了才发现,它更大的荒诞之处在于它的真实。这也是这个社会所特有的幽默感,新闻比荒诞小说更荒诞,发表不了的新闻又会抵达荒诞的更高境界。以至于我们读中国小说,很多时候觉得不带劲,就像娱乐明星演的电影电视剧还不如他们本人的故事有戏剧冲突一样。

小说里的每个人,都充满了生活感,既不太好也不太坏。李雪莲就是个偏执狂,为了纠正一句话,她把告状过成了日子。而每个当官的,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坏蛋,他们只是把李雪莲当成一件事来处理,而不是当成一个人。他们被李雪莲玩得团团转,甚至显得有点无辜,有的给她讲自己悲惨的童年以博取同情;有的被她逼成了福尔摩斯。对待一个刁民,他们的做法甚至算不上特别粗暴,连替她找个老伴分散注意力这种“贴心”的事都想到了,你还想怎样?如果可以,他们估计恨不得给李雪莲来一本行为指南,“如何做好一个刁民”。

好小说总得抖露点时代的隐私。虽然我们可能对这种隐私早已麻木不仁。小说的最后部分是非常中国化的,当我们被荒诞击败的时候,发明了一个新招,好好利用这种荒诞。这就是中国人的灵动和变通,非常到位。 刘震云小说的第一章是说明明秦玉河和李雪莲离婚是假的,可除了李雪莲一个人之外没有人认可离婚是假的,或许有些人心里也明白这离婚是假的,因为要翻过来的成本太高,要连累一大批人,得罪方方面面,所以他们不愿意承认这是假的。第二章是说李雪莲不想上访了是真的,可是政府的方方面面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是真的,他们宁可信其有,而不信其无。为防止李雪莲上访,在她家四周设置岗哨日夜监视。迫使李雪莲再去上访。第三章是说想回来搓麻将是真的,上访是假的,假的形式达到了真的目的。刘震云的小说把历史和现实糅合在一起,涉及面广阔,给我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潘金莲、窦娥、“小白菜”那些历史人物的影子,计划生育、离婚、上访、截访、维稳那些耳熟能详的词语无一不把我们带入小说的场景,感受小说中各类人物的情感和喜怒哀乐。下层的上访与上层的维稳所用的手段是一样的,都是先找关系套近乎,送东西攀亲戚,当软的一套行不通时再以死相逼或暴力制裁。所有的人只要事情不牵涉到自己都是躲得远远的,他们宁可相信假话,也不愿意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取名也是一门学问,董宪法如果不叫董宪法,部队转业时是不会分到法院去的,不分到法院去也就不会有后来被撤职的事了。小说主人公李雪莲既是真实的也是虚拟的,真实是她的思维逻辑没有离开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虚拟则是在笑贫不笑娼的当下,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当下,相亲节目遍地开花的当下,怎么可能会有一个农妇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坚持上访二十年呢,这类人不是已经被时代淘汰了吗?

推荐第6篇:我不是潘金莲年会开场视频制作年会小品剧本

欧凯传媒——淘宝年会创意开场视频销量冠军

我不是潘金莲年会开场视频制作年会小品剧本

----做年会创意开场视频,就找欧凯传媒

人物:潘金莲 武大郎

老铁(街道消防员,外号铁扇公主) 时间:现代 地点:金莲大酒店

[舞台上有餐桌、椅子、衣架,桌子上有暖壶、啤酒、大茶杯,舞台一侧有一招牌,上写“金莲大酒店”]

[幕起,潘金莲端着一个托盘上边有一袋洗衣粉,一串鞭炮上] 潘金莲:我,潘金莲是也!(亮相)(念) 想当年我傍上了西门庆 要谋害亲夫武大郎, 幸亏那毒药是假药, 大郎未死还了阳! 我改邪归正卖烧饼, 夫妻恩爱度时光。 如今改革开了放, 我们也要奔小康! 烧饼铺改成了大酒店, 欧凯传媒——淘宝年会创意开场视频销量冠军

装修一新变模样。(把托盘放在桌子上,接念) 今天八月十八日, 大吉大利好开张。 谁知又遇麻烦事, 开店还得搞消防!

唉,如今做生意麻烦事情太多,开个酒店还要经过消防大队批准!我让大郎去找我的干姐姐老铁,她是街道办事处的消防员,跟消防大队熟着呢,请她跟消防队说个情,批准我开店。她要是来检查我也不怕,你们看,我都准备好了,(拿起暖壶)这就是灭火器(拿起洗衣粉)洗衣粉加啤酒,自制泡沫灭火剂!(把洗衣粉和啤酒倒进暖壶,拿起来摇了摇,放下)对了,要是拿张红纸写上字糊在上边,那就更像了!我赶快拿去(跑下)

[武大郎提着烟酒,气喘吁吁,走矮子步上] 武大郎:(念)武大郎我本是三寸丁,‘ 娶个老婆太精明, 武大郎是个妻管严, 老婆说话当命令!

(白)我武大郎来到现代,喝了人体增高剂,已经长高了!你问我咋还蹲着走?习惯啦!(站起来)

如今咱也有钱了,腰杆儿硬了,也该站起来了!(走几步)

对了,老婆让我托人把礼送,人家不收只好转回程!到了。。(进门) 唉,事情没办好,我心里直发懵,嘿嘿,她不在,(看了看)(把东西欧凯传媒——淘宝年会创意开场视频销量冠军

放下,蹲在椅子上,拿起暖壶往杯子里倒)怎么直冒泡沫,是啤酒,怎么味道怪怪的,哦,是扎啤,天热,一定是老婆为我准备的!(喝光)俺老婆还真疼我呢!

(潘金莲拿着一张红纸,上写着“灭火器”,上) 潘金莲:潘金莲妙计真奇妙,蒙混过关有高招,大郎回来了 武大郎:回来了

潘金莲:可曾见到铁姐姐? 武大郎:见到了

潘金莲:礼物为何带回来?

武大郎:老铁说,人家消防队不收礼! 潘金莲:不收我省下,那么事情办的咋样啦„„ 武大郎:办,办„„ 潘金莲:办成了?

武大郎:办不成(柔肚子)哎呦,哎呦„„

潘金莲:办不成?连这么点小事都办不成?真是个窝囊废(猛地推了武大郎一下,武大郎从椅子上跌下来) 武大郎:哎呦哎呦! 潘金莲:为何办不成呢? 武大郎:老铁不给说情

潘金莲:不给说情,好个老铁,你可真铁啊,连我这干妹妹的事情都不管啊,看你以后还到我这来不? 武大郎:来来,他说一会就来 欧凯传媒——淘宝年会创意开场视频销量冠军

潘金莲:她来我欢迎,好久好菜好招待,看她„„„„ 武大郎:人家是来检查的。

潘金莲:来检查我不怕,自有妙招对付她!时候不早了,你到门外看看,可有宾客来到?

武大郎:有人来还不进来,还用去看?哎呦哎呦 潘金莲:让你去你就去!哎呦什么? 武大郎:是,是„„(往外走) (潘金莲快速动作把红纸糊在暖壶上) (武大郎在门口张望,走进来)没人来 (潘金莲吧暖壶挂在衣架上,字朝里)

武大郎:金莲,那暖壶怎么挂在衣架上呢?哎,呦,哎呦„„(扶着桌子)

潘金莲:你别管,你到厨房做准备,我到门外放鞭炮,管他批准不批准,咱们马上就开张(举起鞭炮)

武大郎:不,不我不行了„„(坐在地上,揉肚子) 潘金莲:你怎么了?

武大郎:我,我难受„„(倒下)

潘金莲:大郎,关键时候你可不能倒下啊!(蹲下扶武大郎,摸摸武大郎额头)额头发热,大汗淋漓,天气这么热,你一定是中暑了(站起来)我去拿清凉油,真是越忙越添乱! 武大郎:哎,呦,哎,我好难受啊„„ 欧凯传媒——淘宝年会创意开场视频销量冠军

[老铁手拿芭蕉扇,搧着上

老铁:我是老铁,是街道消防员,铁面无私,办事认真,有人送我一个美称“铁扇公主”!刚才武大郎找我帮忙,我不是不帮,是不能帮!(进门)哎呦,这是咋的啦? 武大郎:肚子疼,想吐„„

老铁:想吐?(看地下)这是新地毯,(撩起武大郎的围裙,让武大郎拽着,给他拍背,武呕吐) [潘金莲上 老铁:好了吗?

武大郎:舒服多了(铁给武大郎解下围裙,团起来) 武大郎:老婆你真好!

老铁:(生气的扔下围裙)谁是你老婆! 武大郎:哦,不是老婆是老铁!对不起„„ 潘金莲:铁姐姐来了? 老铁:金莲妹妹你看他„„ 文章出自

潘金莲:大郎你好了吗? 武大郎:好了,好了!

潘金莲:你快起来,(拉武大郎起来)时间不早了,咱们马上开张。 老铁:慢着!

潘金莲:慢不得,时间就是金钱啊!(拿起鞭炮网外走) 老铁:(夺下鞭炮)没有消防设备不能开张! 欧凯传媒——淘宝年会创意开场视频销量冠军

潘金莲:消防设备,我有啊! 老铁:我检查检查!

潘金莲:好姐姐,你等我开了张再检查! 老铁:(坚决的)先检查后开张!

潘金莲:好吧,检查就检查,铁姐姐,你往那儿看,那上面挂的是—— 武大郎:那是暖„„„„

潘金莲:( 踹武大郎一脚)去,到厨房去!

潘金莲:(走到衣架前,把暖壶转过来,露出“灭火器”三个字)灭火器!

老铁:灭火器怎么挂在衣架上?

潘金莲:这,这是临时的,里面有泡沫灭火剂!

武大郎:(看着潘金莲)你你说那里面是什么?(铁走到衣架前,拿下暖壶)

潘金莲:是泡沫灭火剂啊!(铁掀开暖壶闻闻,偷笑) 武大郎:完了,完了,我刚才喝了! 潘金莲:你喝了?

武大郎:这回我可要玩儿完了!(倒下) 潘金莲:大郎,大郎! 老铁:你又怎么了? 潘金莲:他八成又犯病了。 武大郎:我肚子里边像着火„„ 老铁:我来给你搧搧! 欧凯传媒——淘宝年会创意开场视频销量冠军

潘金莲:我给你抹清凉油!

武大郎:(打掉清凉油)别抹了!(跳起来) 潘金莲:大郎„„

武大郎:潘金莲!你想第二次害死我,是不是? 潘金莲:不是,不是„„

武大郎:你是不是又傍上哪个大款,想把我害死好跟他? 潘金莲:不是不是!我没想害你!

武大郎:那你为什么把泡沫灭火剂放在暖壶里让我当啤酒喝? 潘金莲:这,这„„

老铁:大郎你喝了泡沫灭火剂,这可不得了啦! 武大郎:老铁,你说那东西喝了会怎样啊? 老铁:会,会„„ 武大郎:你快说啊! 老铁:会把肠子烧断胃烧穿!

武大郎:潘金莲!你这个狠心的婆娘,我要到法院告你„„(晕倒在地)

潘金莲:大郎,我的亲老公哦!(跪地下推武)大郎你醒醒„„ 老铁:(自己搧着扇子)金莲妹妹,这回我看你„„

潘金莲:(跪行到铁面前)铁姐姐,这回我真没有害他,我实话说了吧,那灭火器,不,那暖壶里不是泡沫灭火剂! (武大郎猛地站起来)

小品剧本网 提供校园各类小品剧本,元旦春晚小品剧本,年会小品欧凯传媒——淘宝年会创意开场视频销量冠军

剧本

武大郎:那是什么? 老铁:是什么?

潘金莲:是,是,(起来)是洗衣粉加啤酒! 武大郎:啊!

老铁:我说怎么有啤酒味呢

武大郎:你呀,你让我说啥好哇!(蹲下)

老铁:我说金莲呀,你可真会耍小聪明!不过,想蒙我铁扇公主可不那么容易!

潘金莲:铁姐姐,我不是成心蒙你。

老铁:你看你们这酒店,装修的如此豪华,好几万都花了,难道这个灭火器„„

潘金莲:我不是买不起,是来不及嘛,我想应付几天,开了张„„ 老铁:应付几天?这天灾人祸可是随时有可能发的,万一,这几天着了火,这暖壶能灭火吗?那大火无情,你们这豪华大酒店„„ 武大郎:(站起来)这可是我卖了八百年烧饼赚来的呀! 潘金莲:铁姐姐,我错了„„ 老铁:知道错了就好,先把店门关上!

潘金莲(拿起鞭炮)好姐姐,今天是大吉大利的日子,你让我先把开张的鞭炮放了,我马上就准备!

老铁:不行!啥时候把消防设备准备好再开张! 武大郎:对对,(拿过鞭炮)啥时候准备好再放炮! 欧凯传媒——淘宝年会创意开场视频销量冠军

潘金莲:唉,你可真铁呀! 正是,潘金莲妙计不奇妙 老铁:自作聪明真可笑

武大郎:武大郎差点儿玩儿了命,

老铁:消防意识最重要! (年会小品剧本) (三人造型) (剧终,幕落)

推荐第7篇:我国乡村普法问题研究以《我不是潘金莲》为例

我国乡村普法问题研究--以《我不是潘金莲》为例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了“六五”普法阶段,在建设法治社会主义国家的今天,作为我国一个庞大的群体——乡村群众却在生活中对现代法律充满了矛盾和误解,仍然以乡土民情的思维来解决遇到的纠纷,这种现象严重的阻陷了中国法治的发展。本文以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为例,分析当前现代法律与乡土民情存在的冲突,并分析现代法律在全民普及中遇到的瓶颈,从而对农村普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法律、乡土人情、普法

《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李雪莲,与前夫为了生二胎而假离婚,发现丈夫与她人已经结婚,于是起诉丈夫要求判他们为“假离婚”,后为了纠正丈夫一句话,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打了十年交道。故事表面荒诞滑稽的现象实际的映射了一系列的问题,也展现了我国在经历从人情社会到法治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的一些冲突,从人情方面讲,前夫得房抛妻,为舆论所不容,然而,从法律来讲,他的行为并没有违法,它反映了在农村中,很多人的法律意识依然淡薄,不能够利用法律正确的维权,主人公用乡土人情的方法去解决与前夫的矛盾,彷徨十余年未果,也显示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必然性。

一.影片概述及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 电影概述

《我不是潘金莲》是由刘震云编剧、冯小刚执导、范冰冰领衔主演的一部电影,在该电影中以与前夫的离婚案和一句话为主导线索展开,主人公为讨回公道,用乡土人情的方法,去处理与前夫的矛盾,第一个矛盾是女主角李雪莲为了达到生二胎的目的,与丈夫秦玉河决定“假离婚”,在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然而半年后,她发现秦玉河居然已经另与别人结婚。李雪莲气不过,便起诉到法院要求确认双方是假离婚,先判离婚是假离婚,然后再真离婚,另一个矛盾是是为了纠正前夫所说的一句话,“你是李雪莲吗?我咋觉得你是潘金莲呢?”,为了纠正这句话,她从镇里告到县里、市里,甚至申冤到北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年过去,她没有把这句话纠正过来,还把法院院长、县长乃至市长一举拖下马,这她饱尝了世间的人情冷暖,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这部电影反响热烈,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并引发了不少法律界人士的关注。

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是每个公民享受的权利,然而李雪莲的维权之路却没那么顺畅,就为讨个说法,认死理,浪费了人生十多年的大好时光,这种荒诞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在农村中人情大于法治的现状,从真假离婚之诉、名誉权问题、到十年上访被围追堵截,李雪莲在维护自己权益的适合,并没有采取合适的法律手段,更多的是用乡土人情的办法,去处理自己跟前夫的婚姻矛盾,它表现了农村中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演进过程中的矛盾与纠结,也揭示了我国依法治国在农村需要结合乡土人情实际的必要性。

(二)现代化法律与法治本土化结合的背景

以该电影呈现的法律问题为例,郑好律师分析,最近几年,为逃避计划生育政策也好,买房也罢,“假离婚”的现象并不罕见。然而法律上并没有“假离婚”的概念,只要婚姻双方当事人依法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婚姻关系即宣告解除。李雪莲拿出了离婚证,说明已经离婚了。她只能就离婚后财产纠纷起诉,而不能就离婚提起诉讼。如果她起诉离婚案件,法院不会受理。因此,从法律层面来讲,李雪莲的起诉是不合法的,注定会败诉,其丈夫秦玉河是合法的;然而从道德层面上讲,秦玉河得房抛妻的行为是令人不齿的,舆论是倒向李雪莲这一边的。这使秉公执法的公务人员犯了难,依法办事,李雪莲不能理解,认为前夫走了后门,法院保护了骗子,然后自己也将变成李雪莲的被告。电影中的女主人公李雪莲是一个乡土民情和法治的矛盾体,对于法律,她更相信权利,通过李雪莲,我们能看到中国农村的乡土人情意识仍然深厚,还可以看出,加大站在乡土民情的基础之上的农村普法,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影响法律发展的因素有多种,由于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年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的国家,具有着一些约定俗成的文化遗传,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因此,法律发展只能植根于传统的法律文化的土壤中,照目前农村呈现的矛盾、问题来看,大量的矛盾与冲突及基层社会秩序仍是靠村规民约进行调整的,国家的法律制度的硬性移植在法律发展的过程中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农村中的法治建设需要结合本土化资源中乡土民情的基础上进行开展。

(三)现代化法律与乡土人情冲突的原因

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可以体现出在乡土社会中,现代法律的一味的强制移植与规制的制定法总会带来许多矛盾与冲突。尽管李雪莲在不断的上访,起诉,但是不难发现,并没有摆脱人情社会的做法,把法律仅仅作为实现自己个人目的的手段,缺乏对法律的尊重,缺乏法治精神,潜意识仍然相信“权大于法”。而中级法院的审判便是现实存在的法律。现代法律与乡土民情出现了一种困境,面对乡土民情,法律陷入两难全的境地,以法律为准绳,

则会伤害民众的感情;但是如果屈服于乡土民情,则又有违于法律权威性,有悖于依法治国的目标。现代法律与乡土民情仍然存在着裂痕。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乔焕江说,李雪莲遇到的各级官员都是在按照法律规章办事,从形式上看,他们是没有错的,然而,李雪莲确实是被损害者,她是有权利要求一个公正的。这样一来,现代法律和乡土人情的矛盾就出现了。我们的社会正在向全面法治社会转型,守法遵法、依法维权是一个合格公民必备的素质,但从治理者这一角度来说,并不意味着社会治理完全仰赖法制和行政系统的运作,还要考虑文化风俗等多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的法治本土化资源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是礼治主义下的民情是相互之间是维系淳朴的感情,不是一味现代制定法的规章制定。

二、农村普法中的问题

(一)农村普法的发展历程

1、“一五”普法(1986年—1990年)

198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同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定》,由此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一场针对全国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的全民普法活动。一五普法在广大公民中初步填补了法律知识的空白;使广大干部逐步树立了依法办事的观念;促进了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全民普法这一伟大创举,使社会主义的法制之根,逐步扎入广大人民群众这一肥沃的土壤之中。

2、“二五”普法(1991年—1995年)

这是在坚持改革开放、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情况下开展的全民普法活动。这次将普法规划改为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此次普法活动的重点对象是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和广大的在校生。此次普法以宣传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这标志着普法活动开始转向学用结合、依法治理的轨道。由普法到依法治理,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依法治理与普法工作相伴而行,相得益彰,推动了各层次、各行业的依法治理,普法工作开始逐渐向法治实践的方向延伸。

3、“三五”普法(1996年—2000年)

这个时期正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此次的普法重点对象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这个时期的普法内容是在全体公民中

继续深入进行以宪法、基本法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并在普法过程中形成了两条主线;各级领导干部学法形成热潮,作为依法治国生动实践的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实破性进展。各地相继建立起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一个以基层依法治理为主体的依法治理网络初步形成,三者互相关联衔接,共同构筑起依法治国的大厦。

4、“四五”普法(2001年—2005年)

“四五”普法是从2001年开始的,2001年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修改,并颁布了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确立了“12·4”法制宣传日。“四五”普法期间,通过注意培养公民的权利义务对等的现代法制观念,增强了公民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意识。通过“四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实现了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方位推进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此时期,我国开始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5、“五五”普法(2006年—2010年)

五五普法期间,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倡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普法开始与人本文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相对接。和前面几个阶段相比,此次普法对象开始更有针对的普及到了农村,通过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和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以及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文化品位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五五”普法期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注意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创新,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认识到了普法与其他相关工作相互联系制约、互为存在和发展条件的整体互动关系,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其在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在“五五”普法期间里,国家继续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围绕地方立法、司法、执法、普法、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等环节,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努力提高了全社会法治化水平。此外,“五五”普法的工作实践推进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形成了依法、科学、高效的工作体系和机制,保障了普法工作在法治进程中长期发挥作用。

6、“六五”普法(2011年—2015年)

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维护法制权威,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廉洁执法,加强普法教育,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六五”普法规划正是根据这一要求全面谋划,精心制定的。此次普法的重点对象是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继续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活动、深入推进依法理。

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深入宣传宪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

(二)制约农村普法的因素

1、思想上对农村普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引领下,不少基层干部以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行了,重视新农村硬件建设,而忽视软实力的提升,其中普法是软任务,认为普法搞好搞坏无足轻重,对此项工作持轻视态度,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普法工作完全处于应付状态,忽视了普法对依法治乡、治村,提高广大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作用,没有意识到依法治国也是我国的重要治国方略。

相当部分的基层领导农村普法教育不够。部分基层干部依法行政意识较差,农民群众依法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如农民在村上开个证明要交几块钱、自行车被盗、家里被偷不报案、普遍存在的家庭暴力等等,对这些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法律意识。

2、农村普法教育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经费上保障不力,大部分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我县大部分乡(镇)普法宣传教育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有的虽然能列入财政预算,但仅仅只是一小部分或者是“空头支票”。乡镇的普法费用靠领导临时审批,造成经常性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由于没有经费难以正常开展。

另外,农民学与不学没有硬指标,没有制度约束,造成农民对普法抱着被动、冷漠的态度,存在着回避、应付的情况。导致了普法教育并不能真正地走进生活、贴近生活。农村普法教育就容易继续停留在表层,更谈不上守法了。政府要舍得投入人力物力,使农村普法工

作由\"软\"变\"硬\"。

另外,在农村的普法教育中,原有“三无”现象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所谓“三无”是指无专职普法队伍、无专门工作手段、无专项活动经费。当前农村的普法工作,主要靠乡镇司法所和有关单位的配合来做。

3、农村普法教育被现实情况所制约

1、人员难集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经济意识在不断增强,农村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农村中,大多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就业,只有对法律需求稍弱的老年人和儿童留守在农村,从而造成农民集体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很少,造成无法集中农民进行普法教育。

2、时间难安排。

自从农村土地实行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的经营从集中转向分散,农民的时间为个人自由掌握,且农村生产劳动的季节性比较强,农民农忙时,早出晚归在田里忙耕种;农闲时,忙外出打工、做生意挣钱,很少有空闲时间坐下来学习,因而普法的时间所剩无几。

3、内容难理解。

由于在农村中,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而且法律条文又是较为规范抽象的,这就使得村民学习吃力,难理解,学不懂、记不住,从而影响了农民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4、一些不良风气挫伤了村民学法的积极性

通过调查发现,是一些基层干部和执法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着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罚代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造成相当部分农民认为法讲的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这种学法脱节、执法不公的现象,直接就导致对法律有兴趣学的很多村民对法律丧失了信心。

(三)农村普法教育方法简单,形式单一

调查发现,农村普法教育方法简单,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有的甚至走过场,普法未能真正进入农村,没有触及边远地区农民。新的办法不是太多,大多时候还是采取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有时候通过挂横幅、贴标语进行宣传,往往造成农民只知法律名称而不知其内容。至于分发的宣传资料,虽然内容详细,但很多农民未必能看得懂,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

另外,长期以来,我国的普法工作习惯于注重人口密集的城市,忽视了广大农村,致使农村群众即使有广泛的法律需求也难以满足,有些地方的普法宣传教育只注重规划和计划的

制定,对具体实施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和验收机制,有的普法活动就是走走形式,并不注重真正的普法效果,这些都导致农村普法流于表面,效果甚微。

三、加强农村普法的建议

(一)现代化法律与乡土人情的正确结合

现代法律的真正发展与胜利必须有个很好的根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符合乡土民情并为人们所接受。这样社会结构的差别产生了不同的道德观念乃至法治观念。从社会观点说,道德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制裁力,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在此基础的发展使他们合于规定的形式行事,用以维持该社会的生存和绵续。

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因为在乡土社会中的效力更大。现行的司法制度并不能有效的建立法治秩序,对于礼治主义,应更加清楚地认识它的巨大作用,批判地加以运用,毕竟乡土人情来源于深厚的法治本土资源的礼治。

苏力先生指出,“就总体而言,法治是个实践的事业,而不是一种冥想的事业。它所要回应和关注的是社会的需要。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服务体系,让法律有用武之地,要逐渐改变村民无诉的观念,并不一定要把所有的事务都一定要诉之法院审判系统,现代法律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更加接近乡土民情,能够很好地服务乡村。在小镇上的法官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下乡普法和法院设在百姓院子里的行为,都是更好地让法律与乡土民情相结合的方法。

(二)创新贴近农村普法的法律

对于农村来说,具有比较明显的两个特征,第一是每个地区的村民都深深的打上了乡土民情的烙印,第二是大部分村民文化水平较低,对于法律条文的理解有限。这就要求对现有的法律进行创新,制定贴近农村的接地气的法律。毕竟,如果法律如果不能够理解每个人的说法,那必然令村民所无法承受,而且制定的法律需要对农村具有针对性,能适应现代农村的需求,这样才能使法律更深入民心。

(三)拓宽农村普法的传播渠道

1、要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拓宽农村普法的传播渠道。报刊、书籍是开展普法教育的基础,依托村文化室建立法律图书室。建立村级法律图书室,有必要的法律书籍,村民可以自学,用时也可以查找。从目前农村的现状看,不少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文体局正在积极建设村文化室,村级有图书室的越来越多,不能将图书馆流于形式,而要充分利用起来;还有一种方式是编写和发放法律书籍,送法下乡。将普法教材、资料送到家与部门的宣传月或宣传周、宣传日结合起来更为理想。

2、结合本地农民实际编写常用法律手册

结合本地农民实际编写常用法律手册,便于农民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所编写的手册发放到各村法律图书室,没有图书室的村,发放到村党支部活动室。

3、开展家庭学法活动。

通过开展家庭学法活动,父母孩子共学法、夫妻共学法、邻里之间相互学法等活动,做到自行学法与共同学法相结合,家庭学法与社会学法相结合,集中学法与个人学法相结合,推动普法教育的全面发展。

4、是开展学法竞赛、评比活动。

通过开展农民学法竞赛,实行不同类型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测试、评比活动,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调动村民的学法热情,同时实现了对普法工作效果的检阅,巩固了村民的学习成果。

5、举办法制文艺演出。对此需要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县文化体育局积极准备,每年定期组织法制演出宣传队,将最贴近农民实际的法律通过小品、花灯小戏,灌输给农民。请州、县专业艺术团体演出,以喜闻乐见、寓法于戏的形式,推动村民学法用法。

(四)健全农村普法的服务体系

1、宣传保障机制要钢化

健全农村普法的长效机制,把农村普法当做一项事业来干,要加大农村普法队伍的建设力度,建议各镇、各单位普法办要确保专兼职普法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农村按\"20户一员\"的标准,配齐普法辅导员。要加大对基层单位的检查考核力度,建立和健全考核机制,县普法主管机关制定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评分表,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镇进行考评,并坚持每年督查1次。要加大宣传教育经费投入,县政府财政要确保每年拨一定的普法教育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适应新时期普法工作的需要,普法办事机构要专门配备电脑、传真机、摄像机等基本设施,以提高普法工作效率和实际工作效果。

2、抓好村干部的普法培训

农村普法不能仅把农民当成普法的对象,根据农村普法规划的精神,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是针对农村各级组织和农民,村干部是村务的管理者,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通过法律培训,可以增强基层干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依法治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才能够起到带头的作用,带动广大村民搞好民主法治建设。这就需要村干部搞好

村“两委”干部、尤其是大学生村官的法律知识培训,保障普法前沿阵地有一支懂法律、会宣讲、强有力的宣传队伍。

四.结论

中国的农民占了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农民仍然是我国最大的群体,仍然是法治社会的主要力量,要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需要以正确的方式让他们接受法律,受益于法律。对于农村传统的人情社会思想来说,将法律植入人心,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对此,我们要正确剖析乡土社会,从立法角度,传播角度各方面,都要重视乡土社会的民情,重视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重视乡土社会的礼法,并将他们正确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更加容易被村民接受,才能使广大村民更好的接受法律、运用法律,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钱龙超 我国普法现状综述 《法制博览》2014年第08期) [2]张金才 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02期

[3]贺雪峰 .乡村关系研究的视角和进路[J].社会科学研究,2006(1)

[4]刘文蛟 农村普法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015.06 [5]朱苏力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比较《中国检察官》2009(1) [6]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2014年10月23日新华网

推荐第8篇:观我不是药神心得体会

观我不是药神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我不是药神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我不是药神心得体会1

刚看到电影名称和封面的时候还以为是喜剧,但是它全程的笑点并没有那么多,这不是这部作品作为喜剧的失败,而是它就不属于喜剧,如果说乐极生悲那么它就是喜剧的巅峰了吧。电影虽然被定性为喜剧,但无处不透露出现实主义的风格,与徐峥几部喜剧前作相比,这部电影的无厘头和戏谑程度被大幅降低。用暗色的色调,营造压抑的氛围。

剧情平铺直叙,没有太大太多的跌宕起伏,也没有什么扣人心弦的场面。不过这部片子所要刻画的故事,所要讽刺的东西,所要反应的现实却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笑点没有,但是泪点十足。它能直戳观众的内心最深处,引发观众对现实的思考,这是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观看电影的程,充斥在我脑海的是一个天平,一边是情一边是法。现实中我是一个比较理智的人,但融入剧情我真想天平能向情这边稍稍倾斜一下。

故事的矛盾点非常清晰,一种名为格列宁的特效药专治慢粒白血病,瑞士公司正品药卖到4万元一瓶,而印度格列宁2千元一瓶,两者药效一致,但只因印度格列宁没有生产产权被认定为假药,不允许在中国出售。一边是昂贵的正品药,一边是低廉的盗版药;一边是法,一边是情。

情是被法所圈养的羔羊;当羔羊越来越多的时候,法就会适当的更改扩大边限。这就是我眼中的情与法,也是我想象中社会进步的方式之一。

最后我想说,法律无情,人有情,但再大人情不能纵容任何人犯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犯法,而是用合法的手段去化解。

观我不是药神心得体会2

《我不是药神》以草根群像式的现实刻画,生动展开小人物坚韧的生命故事。《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实际上很简单。讲述一个卖印度保健药品的老板程勇,巧合之下和白血病患者吕受益相识,进行印度“假药”格列宁成为独家代理商的`故事。情节看似简单,但是在各种方面的斡旋中却表现了故事的张力,文学概论中描述情节强调事件间的因果关系,是人对时间流程的把握。这个时间流程在电影中体现的非常明显,一个保健品店小老板,从代理“假药”开始,慢慢成为小公司的老板,变成了救人性命的“药神”。

这部电影开始笑得多大声,后面就哭得多难受,电影最大的魅力,是引起同理心,无奈本身就是一种共鸣,想到今年初送别亲人,那种无力与绝望直击心灵…。。好在影片还是比较克制的,没有把沉重刻意放大,而是把欢乐揉进泪水。让你在悲伤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希望。片尾的歌词:此心此生无憾,生命的火已点燃。是的。生而为人,即便生而平凡,也别忘了内心跳动的心脏。即便世界丑陋不堪,也要让这点燃的生命之火,照亮身边的一隅。

很多人或者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母亲的手上的孩子开始,最后变成一个没有父母的老人。这期间,什么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四季更替,生老病死。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健康是福,孤独是苦,余生很短,希望至老,大家都有人陪着,一起固执地看星星。

观我不是药神心得体会3

这是暑假第一部刷的电影,它出现在我最期待电影的榜首不是没有原因的,从药神剧组在师大宣传首映的时候就开始关注,虽然不能到现场观看首映,但是在其他各路的信息中我也渐渐获取了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二,在今晚的观影过程中,又带给我许多新的认识和体验。

电影导演文牧野,这个名字从影片一开始就激发了我的好奇心,非常有想象力的名字,牧野,一下子就联想到牧野之战,这是武王伐纣的决战场,《史记》记载:“武王牧野,实抚天下。”人如其名,虽然这是一个新人导演,但是在对镜头的把握、拿捏上都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准,这部剧也算是他本人一个比较有力度的尝试,也算是他在电影这个行业上的一块战场。几位主演徐峥、周一围、王传君,阵容基础不可谓不扎实,演技没得挑剔,完全把人物应该表达的思想绽放在银幕上,因为他们的付出才能把一个个人物的张力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个也是我称赞这部电影的一个关键因素。

看完《我不是药神》泪流满面因为它戳中的正是每个人的痛点——看病难,看病贵。谁能保证这一辈子自己和家人不生病呢?自己深切感受生,一旦身患绝症,虽然有医保但动辄上万的自费昂医药费让普通人家根本无力承担。一人生病,全家拖垮,为看病倾家荡产,这话真不是危言耸听。

对于这类涉及记实且系针对社会敏感话题的影片,能得到零差评上映实属不易。《我不是药神》在上影节首映的那一场,片尾字幕浮现后,全场自发地响起了多次掌声。之后社交网站上对于本片赞誉不断,有的称这部是中国版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还有的称徐峥是中国的阿米尔汗,甚至涌现了大量影评人对于影片的解喻,这种盛况在华语影片中,确实很少出现过了。如果中国电影行业能多点具有匠心精神的“三无作品”(无名导无偶像无流量的佳作),广大观众就真有福了。看过点映的网友一致点赞,有人甚至说,这是今年至今最好看、最深刻、最催泪的国产电影。

在此,殷切希望《我不是药神》的出现就像划亮了一根火柴能成为中国电影照进现实的起点。真诚的向广大有态度的优秀电影人致敬!

观我不是药神心得体会4

周末恰好徐峥的新片点映,回味徐峥几部喜剧片,嗯,应该不错,喊个兄弟去看吧,《我不是药神》。

不要被这商业化的电影名称所误导,这不是喜剧片,而且,催泪效果还是不错的。

电影时间背景是2003年。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偷懒下摘个电影文案: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访,打破了神油店老板程勇的平凡人生,他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收获巨额利润的他,生活剧烈变化,被病患们冠以“药神”的称号。但是,一场关于救赎的拉锯战也在波涛暗涌中慢慢展开。

《我不是药神》将镜头对准了在死亡边缘挣扎的白血病患者,他们的绝望无助更多的不是来自病痛,而是贫穷。影片中,因为没有足够的钱支撑每个月4万元的天价药费,以至于很多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贫穷”一点点吞噬自己的生命。

整部电影的主题很明确:钱是好东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也要有一条道德底线!

现实题材的震撼性、令人过目难忘的角色塑造、以及对医疗这个国人最为敏感行业的深度刻画,让《我不是药神》赢得了极佳的口碑。

《我不是药神》最让人尊重的地方在于,它讲述了在法理之外、人情以内的区域里,一个小人物从唯利是图到舍己为人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因他的勇气和自我牺牲,间接推动了后来的医药改革。

推荐第9篇:我不是坏小孩

我不是坏小孩

小时候,我老是会惹出很多麻烦。妈妈总是说我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记得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写完作业,就去欣赏着家里那个漂亮的大水缸,里面还有许多漂亮的鱼儿呢!

鱼儿在水里悠闲地游来游去,真是太美了。这时,我好像看到鱼缸下面有一点水。我心想:妈妈平时总说我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我要做点事情来向妈妈证明一下,我已经长大了!于是,我用力地把鱼缸向旁边搬过去一点,然后用一块抹布把茶几上的水擦干净。

准备把鱼缸搬回原位时,大概是因为我的手有点湿,所以一不小心,鱼缸滑落在地上,“啪”的一声就打碎了。

地上顿时狼籍一片,满地都是水,小鱼儿惊慌的在地上挣扎着,慌忙之中,我顺手抓起了小鱼放在水池里,我慌忙着到厨房拿来扫把,把玻璃扫掉„„

正在这时,妈妈回来了,她看见鱼缸被打碎了,马上大声的训我,我感觉妈妈的声音就像炸弹一样向我轰来,我来不及解释,忍不住哭了。

我的哭不但没有得到妈妈的同情,而且让妈妈更生气了,又冲我喊了我句:“做错了事情还哭!” 我本来是想做一件好事,可是却„„我真想对妈妈大声说:“妈妈,我不是坏小孩!

我不是小孩

自从我出生后,爸爸妈妈就格外宠爱我,把我当成“小公主”,什么事也不让我干。刚上学的时候,我要自己理书包,妈妈赶紧跑过来对我说:“琳琳,你太小了,我来帮你理,你快点写作业就行了!”我想削铅笔,爸爸又跑过来对我说:“琳琳,你太小了,容易削到手,我来帮你削!”于是,我什么也不会做。

现在,我已经上四年级了,老师对我们说:“你们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还要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下决心一定要做到。

这一天,我放学弹好古筝,做完作业,就对妈妈说:“妈妈,我长大了,不是小孩了,让我帮你做一些事情吧!”妈妈开始不同意,后来我一直坚持,妈妈想了一会儿问我:“琳琳,你能做些什么呢?”我毫不犹豫地说:“洗碗!”妈妈想反对,可是我马上又接着说:“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让我试一试吧!”我缠着妈妈,妈妈没办法,只好无可奈何地说:“那好吧!”我高兴极了!

等全家人都吃完了晚饭,我就把碗落成一摞,摇摇晃晃地走向厨房,脚下一滑,我差点摔跤。妈妈呢?为我擦了一把冷汗,马上说:“还是让我来吧!”我坚决地说:“不行,老师教育我们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不懈!”我先拿出钢丝球,弄上一点洗洁精,再倒上一盆温水,先把一个碗放进水里,然后用钢丝球去刷它,我正准备清洗,妈妈阻止了我说:“这样十分浪费水,要把碗全部刷完然后一起清洗。”我觉得妈妈的话很有道理,便按着妈妈的意见做了,我刷了一个又一个,还把调羹、筷子也都洗了起来„„

看着洗好的碗筷,妈妈高兴极了,她一把把我搂在怀里说:“我家的宝宝长大了!”我说:“我长大了,我不是小孩了„„”

推荐第10篇:我不是好孩子

我不是好孩子

深圳育才二中初一(3)毕伊玮

永远不要叫我好孩子,这样的头衔给我戴着只会让我觉得自己是多么虚伪。我想,总有一天,身边的人都会发现的,发现面具下伪装了的我,已不是那个乖巧的好孩子„„

看着一张张有些泛黄的照片,上面的自己没有任何忧虑的笑着,才发觉曾经的自己像是一张白纸干净单纯。什么时候,白纸上被小孩子涂鸦了,白纸不再干净了,因为它沾染上了那些绚丽的色彩,怎么也拭不去那些印记了。

坐在教室里,那些面容都被心隔拒在外,永远保持安静,永远保持沉默;喧闹的走廊与空旷的教室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孤单地定在属于自己位置上,抱着作业一个劲的写着,经过的同学都会赞叹一声,“这么用功啊!”;我学不会怎样厌烦拒绝朋友,只要在自己承受的范围内,即使是讽刺讥笑,只要忍着就好。老师家长们不正是喜欢这种“好孩子”吗?乖巧听话,安静,不惹事生非„„

谁了解,我们这种“好孩子”独来独往的孤单。其实本是怕麻烦,怕成绩不好惹来老师的“口水”,怕反抗多了被家长当成叛逆,怕嘴多了说漏什么事被朋友鄙视„„干脆就闭嘴好了,好孩子不都是安静,安静再安静的么?

表面上越是沉默的人,心里越是澎湃,越是叛逆。因为,虚伪的“好孩子”学会了不用动作地表示的坏。

看着老师有时可笑的举动,别人单纯地大笑着,而自己却在心里抱怨着“我们怎么会有这么个‘愚蠢’的老师?”;听着父母拿着偶尔低分的卷子对自己“喷口水”,表面上一言不发的听着,却是左耳进右耳出,在父母原谅自己之前,一句话也不说地冷战,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抱怨着父母的罗嗦与不是„„

不要叫我好孩子,好孩子不会是一个喜欢明星喜欢到疯狂的人;不要叫我好孩子,好孩子不会是一个表面乖巧心里却在抱怨的虚伪的人;不要叫我好孩子,好孩子不会是一个当着别人伪装自己的人;不要叫我好孩子,我天生充满惰性,什么事都懒得不愿去做;不要叫我好孩子,好孩子都不是笨蛋,不是像我这种总以为自己懂很多,其实最愚蠢的就是自己;不要叫我好孩子,好孩子不会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和外界打交道的;不要叫我好孩子,我很烂,烂到总是徘徊在堕落的边缘„„

总之,不要叫我好孩子,非要承认自己好的话,也只有一个——最起码,我是善良的。 我天生就不是当好孩子的料,如果非要我变成一个好孩子,那就让我永远孤单虚伪地走下去,直到再次遇见,遇见曾经让我“变坏”的那些朋友吧,只有她们,才能走进我的心里„„

【评语】

本文构思与众不同,明明是个品学皆优的好孩子,却嚣张地说自己不是一个好孩子,字里行间充满了青春期孩子张扬的个性。好的作文应该是直抒胸臆的,应该是酣畅淋漓的,这篇作文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另外,从她的文中,我们也可以读出了我们教育模式的弊端,很难得一个刚刚进入初中才几个月的学生能够写出这样个性化的文章。(如兰)

第11篇:我不是一颗

我不是一颗“含羞草”

在众多的植物中,我最喜欢的是“含羞草”。因为只要轻轻一碰,他就会立即合上叶子,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不想让别人看到它那美丽的笑容。说来也巧,有人给我取了个外号叫“含羞草”。因为我只要在大庭广众下一说话,我的脸就会像喝醉了酒一样通红通红的,说起话来还语无伦次,神情不自然。

我很讨厌这个外号。因为这外号有嘲笑我的意思在里面。嘲笑我是个不自信、害羞、不大方的女孩,我不愿意做一颗含羞草。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上奥数课时,我和往常一样,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听高老师讲课。忽然,高老师提出了一个难题,顿时,班级里鸦雀无声,仿佛连一根细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

我的脑子迅速运转起来,不一会就想到了答案。当我慢慢地,悄悄地举起手时,我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一个人举手,于是我又悄悄地把手放下了。心想:班级里高手如林,凭什么我能想到它们却想不到呢?莫不然我的答案是错的?想到这,我立刻放下了手。但是我转念一想,我不是决定不做一颗含羞草了吗,不在害羞了吗?想到这,我又坚定地举起的手。

老实点了我的名,叫我回答问题。这时,我的老毛病又犯了,我的脸像火烧了一样红,神情不自然,说话也结巴起来。我暗暗的告诫自己:镇静镇静。想到这我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终于把我的答案说了出来。高老师听了后,一边向我竖起了大拇指,一边夸赞道:“你说得很好,以后要多举手发言。”

从那以后,我的自信大增,不管上什么课,我都积极举手发言,每当我最畏难的时候,我都会暗暗地鼓励自己:“不做一颗含羞草。”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在大庭广众下说话,神情自若,脸不再发红,海滔滔不绝呢!

第12篇:我不是愤青

主题:透过90后的眼看世界

我不是愤青

我是90后,但我的观点仅代表由我扮演的我的立场,与90后无关;同样的,我所看到的世界仅代表被我看到的世界的形象,与世界无关。

————题记 二十岁,是一个蜕变的年纪。

我们从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中摆脱出来,开始站起身眺望远方;我们从人云亦云的懵懂中醒悟过来,试着用自己的世界观捍卫理想。遥远的未来是那么的模糊,却又是那么的美丽迷人;清晰的现实是如此的繁琐,却又是如此的朝气蓬勃。

是的,我们是所谓的90后,是即将为这个社会注入新鲜血液的年轻一代。 倏忽间,一年的大学生活就这样随着时光的流逝被悄然翻页。在这里程碑式的一年里,我用自己独有的视角,努力抬头张望着这个世界。

公交车上不算拥挤,但已经没有空座了。我环顾四周,有一对对相互偎依的情侣,也有打扮入时的少妇,以及正在打盹的学生摸样的年轻人。

公交车停站,上来一位头发已经花白的老人。车子的猛然开动,让他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好容易站定,他也如我先前般环视了一圈,虽然没有座位了,似乎还在隐隐期待着什么。

有人让座么?我也在暗暗期待着。

这个城市的公交车总是那么飞扬跋扈。老人在飞驰的公交上颠簸着,摇晃着。但似乎没有人看到这一切,情侣们依旧相亲相爱,打盹的依旧在打盹,老人面前的少妇干脆把头扭向窗外,留下一个让人倍感无奈的后脑勺,可恶的后脑勺。

我从老人的脸上读到了岁月的刻痕,也读到了此刻的彷徨与无助,而不再是期待。

没有人让座么?我的心开始隐隐作痛。

到站了,我迫不及待的跳下了公交车,再也不想多停留一秒。

我开始讨厌坐公交车。不是因为拥挤,而是怕让自己再一次失望。

重新拾起许久没有关注的CBA篮球赛,兴致勃勃的看着家乡的队伍一点点闯进季后赛、半决赛。

第一次闯进季后赛了呢!嘿,多棒的一匹黑马!

喜欢逛贴吧,喜欢看到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在里面唧唧喳喳的议论、争辩。 但这一次走进C吧的时候,一切全变味了。

黑马的出现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不过是凭着自己的实力进入半决赛而已,曾经的球迷朋友如今以地域的形式分帮结派。吧里各种谩骂,各种诽谤,各种不堪入目的字眼,甚至连带地域攻击。人的劣根性在这个匿名的场所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场下如此,场上却更叫人难过。曾经以为纯粹的篮球现在已经步了足球的后尘,听到那些不可思议的哨声一遍遍响起,真心想劝一句:即使玩哨,也稍微水平高一点可以么?连我妈都能看的义愤填膺,这不是在侮辱全国球迷的智商么?

大首都赢得胜利了呢!祝贺祝贺,确实应该给马先生立个碑啊。

校园里每届新生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焦点人物吧,在我看来,在11级新生里,

他算一个。

他是个男生,却喜欢女孩子的穿着打扮。也许,他更喜欢以女生的方式存在,至少现在,他是这么想的吧。

很多人哀叹受不了。有太多异样的眼神和言论。

但我只想说,没有人想以这样的方式引来所有人的关注和议论。他的背后究竟经历了什么,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既然不了解,就没有资格进行过分的人身攻击。

我曾看到他在湖边静静地坐了很久。应该是在纠结什么吧。

那些在吧里发帖子的,qq空间里转照片什么的,大家好奇一下就散了吧。毕竟21世纪了,咱的思想也得跟得上潮流不是?

理解万岁。

社团是大一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开学伊始,我在琳琅满目的社团中独独看中了青协,并自诩是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单纯而努力的工作着。

但在不知不觉中,感觉工作越来越难做了。

今年的3月31日20:30—21:30,地球熄灯一小时——有几个人知道这一天呢?我们通过短信、网络和宣传会,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响应。但在那个晚上,整个校园依旧灯火辉煌。来校这么久,我才第一次意识到,点亮这么一所学校是有多费电啊。

重新招收50名志愿者,报名情形却令人失望。开始时甚至担心过人数超出了怎么办,但广大同志们用淡定的姿态帮我打消了这个顾虑。报名工作结束的时候,嘴上说没什么,但内心滋生的失落却怎么赶也赶不走了。

就连最近正在筹措中的捐书活动,也依旧反响寥寥。

我们努力想点子,认真做工作,只是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些实实在在的便利,能多给这个社会增添一点点美好。但“志愿者”三个字似乎已经被大家自动忽视了。的确,这是一个没什么物质回报的身份,甚至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但真的没有收获吗?当你在平津战役纪念馆里,看到一位年轻的父亲对他年幼的儿子轻声讲述着那个战火年代里那些伟大的人的时候,有没有感到一种民族文化在传承的幸福感和神圣感?当你在敬老院里,仅仅是陪老人们聊会儿天的时候,有没有看到他们眼中的喜悦和感激?这些精神财富难道还不够多吗?这些温暖难道是名和利所能带来的吗?

已经向这个社会索取了二十年,一些举手之劳的事,能做就多做一些吧。

喜欢上某堂课,往往和课堂内容无关,仅仅是喜欢那个老师而已。

我喜欢我的选修课,也仅仅是因为喜欢我的选修课老师而已。

他说,在经济领域中,没有所谓的雷锋精神。职业精神和雷锋精神,很难说哪个更有利于社会、更可靠。其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对这个社会最好的回报。

起初,我迷茫了:我现在的工作难道就这样被否定了吗?我的工作是果真没有意义的吗?志愿工作的难以开展是大家都已经明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了吗?

但现在,有点想明白了。

做志愿工作的前提是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某些人而言,志愿工作是一件奢侈的事,他们也许没有足够的精力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为他人服务,但他们依然会做一些举手之劳的事,这就是志愿精神。而那些打着学习的旗号不肯

向旁人伸出一点点援手的人才是最可耻、最可悲的。

我小声对自己说:所以啊,你要更努力啊!只有出色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志愿者的幸福呢。

有时朋友会轻轻拍着我的肩膀说:淡定些,淡定些,你看你,都快成一个愤青了。我会很认真的回答:我不是愤青。我只是在用自己的价值观衡量着这个世界。在这一年里,我开始批判,开始思考,开始改变,开始在我的世界观和现实世界中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继续保持所谓的单纯是对自己的欺骗和不负责任,但在改变的过程中,你要明白哪些是自己所坚守的信念,哪些是自己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为了你的这个信念,你又该做出怎样的努力才对得起自己的人生。

有人曾说过,不是因为在学校的象牙塔中,才说出我爱世界这样的话,是知道外面的黑、脏、丑陋之后,还要说出这样的话;要相信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这些老掉牙的字眼。

嘿嘿,我想说:

世界,我依然爱你。

日期:2012年4月24日

第13篇:我不是应届生

我不是应届生,06年首医毕业的。大五实习前就决定不考研了,因为我没有信心能上着本校的公费,家境也不是很好,所以就彻彻底底放弃当年的考研,踏踏实实实习,毕业后回家乡找工作,等以后有机会读在职的。这儿说一句,我的家在江南,充满了温情与水,因此我是很愿意回家的,为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添砖加瓦的。可是阴差阳错的,在实习一开始却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呵呵,那就也不想别的了,琢磨着在北京找工作吧。北京是个大城市,而医院又都是事业单位,户口则显得非常重要,首医不是211工程中的学校,所以我没有进京名额。最后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在一家很糟烂的骨科医院里找了份零工,每个月饿不死的酬劳以及给予报考07年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资格。

我的女朋友在北京的大医院工作,而我只是一个临时工而已,悬殊啊!因此,我知道我如果不努力,不能有前途,我肯定还是不能和她在一起的。剩下的出路就是考研了。在07年初,我就着手08年硕研的准备,开始英语阅读和词汇的积累。在执医技能考完之后,我便彻彻底底的辞职了,踏踏实实的看书,完全进入了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备了。

在这一年里,我的目标就是把执医和硕研的考试通过!

以下是我按着英语,西医综合,政治理论的顺序简单的介绍下复习经过。

一. 英语。我整整准备一年。虽然我04年就过了六级,但是英语是综合能力的考查,自己也忘得差不多了。我的听力不好,好在全国统考没有听力部分。期间,我看了TOPWAY的考研单词(07年版),之后重点就放在阅读理解上,做了好几套书,有人大的,朱泰祺的,新东方的,肖克的,韩鹏的阅读,还有两套模拟冲刺,总计能有七八百篇文章吧,最后能保证自己阅读能拿80分以上。写作这个方面,我有点疏忽了,因为写作占了30分,而我就给了一个月的时间晚上背背范文而已,结果我觉得我的文章写的不怎么样。最后我的英语只考了69分,差目标1分。(总的来说,还算达标了。)

二. 西医综合。准备了有9个月左右。五本教材我都看了一遍,之后看了北医蓝皮书,贺银成的看了就60-70%,时间不够了。做了北医的黄皮书,北医的绿皮书,贺银成的模拟。最后只考了218分,这个离自己目标240分太远了,我当时看到成绩郁闷极了。

三. 政治。我是十一之后开始准备的,主要看的是高教的大纲解析,还上了文登的政治串讲班,考试前买了任汝芬老师的最后四套题。(实在是服了任汝芬老师了,他的4套题几乎把最后政治考的所有大题都囊括了。)政治考了75,比预计的高了10分。我结果靠政治帮我拉了点分,呵呵。没想到(我要是把任老师的三农问题给看了,还能高5分呢!)。

执业医师的考试穿插在我准备硕研的过程中,考试就得回老家考,期间还发生笔试漏题而执医笔试延期。但最后我还是都有惊无险的通过了。当年末得知自己执医考了438分时,觉得暂时的太阳出来了,可是真正的较量在08年的一月。

初试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初试后我就开始为复试做准备,因为等成绩出来再准备是来不及了,所以完全是应该提前准备的。我一开始以为北医临床复试还是考诊断,便看了北医的诊断学试题,后来发现有点不对,我报的外科应该考外科,所以后来我又看了北医出的外科学硕士入学试题。英语听力我是买了本新东方6级的听力训练。

到了三月份,各校的初试成绩出来了,我开始忐忑不安,开始烦躁了。到了3月12日晚上,我打开了北大研究生网站的查分页,看到了大榜帖的北医所有成绩,我是紧张到了尽头。呵呵……成绩虽然不低,但没有达到预计结果。我开始琢磨是否调剂什么的,可最后还是决定按着第一志愿来吧,毕竟北大医院我为之倾心啊。今年北医出的成绩和去年不一样,并不能看到专业,所以我只能大概估计自己在外科排到三四五名,可是当时外科临床只招3个,我还是很担心的。今年北医考得特别好,350以上有150多人,我的成绩也没有优势可言啊。

2008.3.28去北医校医院参加体检,忙乎了一上午。饿得够呛!

2008.3.30上午去北医逸夫教学楼参加复试,内容有英语听力,很难,有种没有想让你听懂的感觉而且用录音机,音质不是很好。可能自己听力本身就比较弱啊,但听其他的同学说也都没听懂。然后就是公务员综合能力测试,题量一样但是只给一个小时,没有做完,好像其他人也没有做完的。之后是心理测验,就是UK量表,就是简单的十以内加法,按着录音指示就行。这些内容占了一上午。中午随便在附近吃了点饭,下午就去研招办交材料,包括《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个人陈述,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及原件,成绩单(加盖公章)。去年没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及原件,今年是复试前两天才从网上公布的,结果很多从外地来的学生都没带,弄得人家措手不及的,我觉得这点研招办没有做好准备工作。

2008.3.31 上午去北大医院第二住院部教学楼五层参加专业英语和专业课的考试。今年北大医院没按着差额筛选复试人员,而是所有上线的同学都参加复试。所以一个小小的阶梯教室坐的满满的。医院研办老师说专业英语的成绩是参加学业奖学金评定,因此所有学生的试题是一样的,内容包括心血管的,泌尿的,检验的等等。题型有词汇的英译中,中译英,段落的英译中,中译英,时间一个小时。很紧张,都没有答完的,我就挑着会做的做。专业课考试,不同专业的试题不同。外科试题内容几乎覆盖整个大外科,包括普外,胸外,泌外和骨外,并没有心外的内容。题型有选择,填空,简答,病例分析。填空题的答案一开始印在试卷上了,结果中途把填空题作废,又换了10道选择。时间也是一个小时,能够答完,但是很明显不能答的很好。题目很难,和本科时的题相比,显得更前沿。另外,我发现,北大医院以泌外注明,因此在专业英语和外科试题中,泌尿系统的题站的比重最大。

考完试,老师公布了各个专业的面试时间和地点。并说要通过专业英语和专业课的考试成绩筛选出面试人选,让我们第二天十点来听消息。老师并说,因为面试时间不同,有的同学会可能因为参加第一志愿的面试而失去调剂的机会。当时大家都挺紧张的。

第二天上午我十点前到,结果老师说各专业老师说想让同学都参加面试。呵呵,4月1日愚人节,我们都被愚弄了一把。当时有少数同学选择了放弃面试而直接参加调剂。

我报的是外科,面试于4月2日下午北大医院二部B区五层教室进行。我着正装前往,提前半小时到了教室,发现已有七八个同学到了,大部分同学都是正装,即使不是的也是次正装了,呵呵。大家都很重视此次面试。后来发现共有17位同学参加这次外科临床型的面试,清一色大老爷们。其中2个科研型名额的面试。另外还有4个科研方向的面试同学在其他地点。

后来老师来了,让我们离开教室,去一个小房间等着叫顺序面试。老师还让同学去买了冰红茶,可惜是僧

多粥少,我自己带了矿泉水,没有喝到。

最初叫去参加面试的是两个报考科研型的同学。老师并说这次就普外,骨外和泌外招人,名额共5-6个,当时我就踏实了。我的初试成绩排在第三,排第二的同学报了科研,我就是临床第二。临床第一380,我是不可能通过复试超过他的,而临床第三第四是359,358,我并没有太大优势。在招收3个临床型的前提下,我还很可能被挤下去,但现在扩到5-6个,我多少踏实些了。

面试顺序是老师自己叫的,可以说是完全随机吧。就只有一个下午的时间,却要面试17位同学,所以每个同学平均10-15分钟。面试内容比想象中的简单:自我介绍(中文,两三句,姓名,学校等等),一篇100单词左右的专业英文翻译(插鼻胃管),但也就翻译到第二句话。后来就问是不是应届的,不是应届的有没有医师证,在哪儿工作过,愿意去哪个科室。我答了骨科和普外(其实我想去心胸外,没想到心胸外不招)。我只发现下面坐的骨科主任对我挺有兴趣的,还记了些什么,其他的太紧张没敢看。我是中间进去的,一共进去了也就10分钟左右。刚进去的几个同学问的时间比较长,可能有15-20分钟,后面的大部分8-10分钟,最后有几个是2-3分钟,翻译也省了,就随便问了些问题。

最后全部面试完了,我们能确定的是两个科研的录取了,而临床的让我们第二天再去看消息。

这就是我的复试的全过程,有惊无险。但复试的17个同学都很优秀,北医无孬种,即是大家在那种情况下也没有互相打击,先出来的很自然的把自己的复试过程告诉后来者,现实是残酷的,不过我坚信,我早晚能看到这17个爷们。

第三天4.3日,我去教办听消息,发现自己的考试号写在外科临床型的录取一栏中,我就第一时间给我妈妈,女朋友,还有一些这一年关心我的亲人,朋友发送短消息。我发现当时外科第一的380的哥们榜上无名(现在拟录取名单上有,但估计很可能不是临床的了),结果我阴差阳错的成了北大医院外科临床第一名了。真是一个意外的馅饼啊!最后就是填写学业奖学金申请表,我记得最后要加上类似“如果没有申请成功,自费也上”的话。问教办专业方向是什么,回答还各科决定没有出来呢,要入学后才知道。

我觉得我是骨科的机会大。的确,在25号网上公布拟录取名单后,在网上遇见同被北大医院录取的同学,他说他是骨科的(后来他的导师找他了),并告诉我我也是骨科,是骨肿瘤的。

如今,我就等待着正式领取录取通知书。并且,昨天我也被通知去取执业医师证。回顾考研的这一年,很痛苦,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我感谢我的母亲,100%的支持我辞职,考研,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我也感谢我的女友陪在我的身边,陪我走过这艰苦的备研之路。

我的考研之路也终于即将走到尽头了,我也将开始我的研究生求学之路。我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实现自己的医生梦想,回报我的母亲,回报我的女朋友……

作为一名准北医硕士,希望我的经历能对09年以及以后考研的同学,尤其是考北医的同学有所帮助。

另附一些作为考研过来人的备研经验,希望能对09年以及以后考研的同学,尤其是考北医的同学有所帮助。

关于初试:

1.英语政治是基础,西医综合是主导。要想上线,这三门是一定都要好好准备的,不可以缺了哪一科,别

以为政治只要背背,也是需要花时间去理解的。今年是因为有***内容,所以压题比较准,明年可能就不容易了。英语,侧重点在阅读和写作,这两部分分值很高。并且,过了六级不能说明考研就没问题了,考得侧重点不一样。所以要上线一定考好政治和英语。然而,西综又是主导,想考高分则一定要突出西综。大家可以研究下成绩单,要想靠英语和政治扩大差距是不大可能的,只有靠西综,大家想想西综一个选择就1.5-2分,很容易出高分的。

2.政治一定要紧跟党中央的精神,时政是很重要的。理论部分看看高教的大纲解析就可。任汝芬系列的我觉得不错。

3.英语,我觉得没有哪一套书可以和真题相比(可能要遭你们唾弃,嗤之以鼻了),但英语真的是综合素质的考查,所以别想最后突击能够过的。

4.西综教材是以教科书为主。北医的蓝皮书和贺银成的,两本都可以,我觉得蓝皮书不错,可以说是教科书的缩略本。没有时间看教科书的,看蓝皮书;而贺老师的在大纲新增内容方面比较好。西综的真题是北医的黄皮书好,建议大家认认真真看三遍以上,什么模拟题都不上真题。在模拟题方面,我没有发现哪本模拟题好,北医的太简单了(我平均能240,结果我连220都没满);而贺老师的又太难了(180我都没信心拿到)。希望大家慎重选择。

5.北医的竞争很激烈,对临床型的竞争乃至可以用残忍,所以对立志报考北医的同学,一定要以专业第一名为目标来准备初试啊!——切记啊!!!

关于北医复试:

1.英语听力,专业英语,专业课都不容易,并且时间很短,感觉大家考得都不是很好,想通过这些科目缩小初试的差距,不大可能。建议大家不要把太多时间放在这些上面,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准备一下。

2.面试所占权重很大,并且今年北医有点将权利下放给科室的样子,所以和导师接触很重要,是可以决定生死的。就算不是由导师决定录取也是由各院系研办决定,所以由于面试所占权重大,而且很容易有印象分之类的事情发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差距,建议大家一定要重视面试,好好准备。

3.北医的最后录取成绩是按初试和复试一比一计算的,由于复试中很多科目的成绩很难拉开差距,也只有面试有可能,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初试,一般初试超出20分,通过复试来追平是几乎不可能的。

第14篇:不是我不小心

不是我不小心 - 张镐哲

从来不敢仔细看你,只怕就此迷失自己,虽然你不是我的唯一,深情却叫我无法逃避。仔细问过我的心底,到底付出真情几许,虽然你从不曾在意,我仍深深地责备自己。不是我不小心,只是真情难以抗拒,不是我存心故意,只因无法防备自己。(重复)

想告诉你我的心情,你并不是我的唯一,虽然你说你不在意,我怎么可以原谅自己。不是我不小心,只是真情难以抗拒,不是我存心故意,只因无法防备自己。(重复)想告诉你我的心情,你并不是我的唯一,虽然你说你不在意,我怎么可以原谅自己。

第15篇:我不是机器人

我不是机器人

孩子们是最喜欢双休日的,因为只有这时候孩子们可以尽情的放松、玩耍。可是现在的孩子却越来越不喜欢放假,甚至开始有些惧怕了。

哥哥家的小孩,每个星期六下午四点都送到我家让我这个姑姑给她补英语。每个星期三要学演讲,每个星期四要学奥数,每个星期五要学跆拳道,星期六白天要去学毛笔字。真的是忙的不得了。上完毛笔字课后我扣一点时间来我家补习英语。孩子真的是太苦了,上课期间我问她:‚你学这么多累不累啊?‛‚当然累了,我前几天都发烧了。可是奶奶和妈妈说不学的话将来就不能考名牌大学。就没饭吃了。我整天就像个机器人啊!可我不是机器人啊!我好想休息休息,我想出去玩。姑姑啊,你和我妈妈说说吧,你帮我求求她让她同意让你带我出去玩呀。‛看着孩子可怜的样子,让人真为他们感到悲哀啊!一位老教育工作者曾心痛地说:‚现在某些家长,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摧残孩子,拼命地给孩子施加压力,使孩子变成了学习的机器人。殊不知当孩子在重重压力下,找不到家的感觉时,我们的教育就彻底失败了。‛

一到放暑假孩子最多的地方就是补习班。英语补习班、数学补习班、初中预前班……。父母把孩子当成了学习机器,让孩子不停地走于各种辅导班之间。于是,孩子不再是孩子,而成为了‚学习机器‛。他们不再有童年,不再有星星和月亮,不再有蓝天和白云……取而代之的是读不完的书山和做不完的题海,更有比明星赶场还紧张的各类培训班和补习班,他们从小到大只听过一句话——‚作业做完了吗?‛或者‚考得怎么样‛?在大人眼里,他么是一群没有自主意识的‚学习机器‛。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但是很多家长都把孩子当成了实验室中的学习机器,他们正在伤害着我们的孩子!在这种教育误区的影响下,许多孩子的心灵被渐渐地扭曲,直至走向人生的极端。

‚知心姐姐‛卢勤在她的著作中曾讲过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一位母亲给卢勤打电话:‚我女儿只差几分未被北大录

取,吃了安眠药,现在在医院抢救……‛这名女孩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一心想上北大。结果录取通知书发下来才知道,女儿因几分之差被北京另一所重点大学录取。虽然这也是一所相当不错的学校,但这女孩从此便一言不发,借机跑到公园自杀。

她的父母哭着对卢勤说:‚我们的心都要碎了。女儿是我们的全部,可女儿的全部是北大……‛

‚这个两个‘全部’就是问题所在。‛卢勤说,‚父母除了孩子以外还有事业、生活、社会责任等。‛正是由于他们把女儿当作生活的全部,女儿的‚全部‛才变成了北大,‚这太绝对了,人生变成了只有一条道儿,很容易把自己逼上绝路。‛

所以请所有的家长醒醒吧!把你们的孩子从学习中释放出来吧!把暑假还给孩子们,让他们尽情地玩、尽情地笑。不要把他们变成学习的机器人,而是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才!

215600 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城西分校景卓联系电话:13115117888

第16篇:我不是明星

《我不是明星》观后感

在我想象中,以为明星的儿女可能都和他们一样有范儿。小小年纪时,他们的爸爸和妈妈会给他们学很多的才艺。可看了几场《我不是明星》后,觉得明星的孩子和我们大众的孩子一样,在影艺方面好象没有多少特长。这些孩子在我不是明星这个台子上,好多都请明星来助阵,孩子们演的跟明星演得差距还是有的,所以好多镜头都是对着明星拍,而主角感觉不出来是主角,反倒成了配角了。

如果真想让这些孩子展示出他们自己的特长,就别让什么明星来帮他们助阵,这样才能看出大众选的是他们,还是看在明星的分上选了他们呢。这场明星孩子里边,张明敏的儿子我觉得还不错,最起码他是靠自己展示自己。他没有被选上,我想是他没有请大婉星明来助阵吧。如果有大婉来助阵,结果可能不会是这样。要是为了公平,应该等大众评完了在公开这些星明的身份,可能结果又会是不一样的结果。

这些明星可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走他们的老路吧,孩子在艺术方面的培养感觉投资不是很大,特别是今天看的这场《我不是明星》,特觉得这些孩子才艺真得不是很高哦。没有潘长江家的潘阳演的好看,虽然那次我不知道这是什么节目,但今天我听说潘阳是上次明星秀的冠军。

第17篇:我不是卡门

我不是卡门(王丽达)——你说我是卡门,一个找爱找伤的人,如果我是卡门,放肆爱的灵魂,你是魔鬼的礼物,不爱和真爱都是愚笨,掌心的爱情线以预言,褪色的青春,为什么你的笑若即若离,为什么你看我有意无意,你说的象谜语而结局没有谜底,我不是卡门丢了爱的爻草,我不是卡门没有恨的尖刀,这花瓶里的春天鲜花不绽放,谁又能祈求天使浪漫的祈祷,你揉碎的誓言变成爱情毒药,用黑夜般的心情包装无情的镣铐,只愿你能够悸动心底柔软的瞬间,打开着快乐圈套。

第18篇:我不是诗人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语言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岗位,然而,我是——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我要用脑海中采撷如花的词汇去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动的思考,推演我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颂歌——我爱我的教师职业,我爱我的工作岗位。因为爱与信念,我选择了幼教,选择了孩子。在我近两年的幼教生涯中,碰到过不少调皮淘气却又可亲可爱的孩子,怎样教育这样的孩子,是我一直在摸索的一件事情。

我们班的娇娇,是个适应能力很强的孩子。九月份刚上幼儿园时,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哭闹着找妈妈,但是她也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跟着老师做游戏,参加集体活动。她呀,喜欢自己玩,喜欢跑、跳,不喜欢安静的活动。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坐不住。我深深知道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要想在短短的时间内让个性迥异的幼儿融入一个群体确非易事。刚入园,他们会面临一系列的变化,需要学习独立做事,和陌生人交往,集中注意听讲,安静的坐一段时间等等。他们还要知道,一件事做完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因为有规律的作息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保证。

刚开始,我对娇娇的我行我素有点发愁,她不但老脱离老师的视线,还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正常活动……记得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于是,我坚定了教育好她的信心,她的父母来园,我主动找他们了解娇娇在家的情况,空闲的时候我留心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一有机会,我就和她聊天,还跟她一起玩。渐渐地我发现她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你要是直接了当的告诉她:你做得不对,应该…… 娇娇的巨大变化,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悉心研究幼儿的心理,抓住孩子的个性特征,并审时度势,施以恰当的教育,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她都会沉浸到有趣的集体活动中,体验到同伴给她带来的快乐。

一次上完手工课,小朋友都拿着自己的作品围着我让我看,我忙得应接不暇。无意中,我发现天天拿着他的作品站在我的旁边,那眼睛里分明充满了期望。天天是个很特别的孩子,他生性胆小孤僻,常常是整天坐在教室里一动不动。集体活动时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自由活动时总是孤单的一个人,不愿与小朋友在一起游戏。尽管我经常与他主动交谈,他却常常一声不响,或者用点头和摇头来回答。今天虽然他没

开口来喊我,但终于也走出了第一步。于是我连忙走过去,接过他的作品,那是一件不很成功的作品,但我从那里看到了天天的进步,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并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亲了他一口。没想到第二天,他竟主动对我笑了,还主动问我好。在家园联系册上他妈妈这样写到:“天天回家说,崔老师亲我了,就像妈妈一样。”看到这样的语句我很欣慰。

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留意着安静的小天天,在集体活动时,总不忘给他个机会,让他在小朋友面前表现一下。刚开始常常是小天天站在舞台上一动不动,小脸憋得红红的,这时我便邀请全班小朋友跟他做伴,一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一起来说儿歌,而且每次都不忘夸夸小天天,说他比上次大胆多了,

这时的天天会带着羞涩的笑容悄悄地回到座位上。为他盛饭、接水、帮他掖背心、穿鞋子,不管什么时候我都尽可能多的和他交流。现在的天天虽然算不上是班上最活泼的孩子,但他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的他敢在小朋友面前大胆发言,敢和邻座、邻床的小朋友玩耍打闹了!天天的这些进步我们的老师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幼儿教育是一种对孩子的保护,一种唤醒,一种激励,一种发现,一种宽容。我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灵,做一个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为孩子一生打基础的教育,我们要以《纲要》的精神和要求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多种能力,更要培养孩子们优秀健康的心理品质,要让他们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在幼儿园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希望自己能有一双巨大的手,将孩子全托在掌心中,托上蔚蓝的天空,托向金色的太阳……让我与幼教事业共风雨、共兼程,共成长!

我敬业,我成功,我幸福——“感”受培智美工课堂

【案例背景】

我是一名刚刚加入特教工作的青年教师,回想起初次踏上这所学校的三尺讲台的时候,看着教了半天还是一脸茫然的学生,我束手无策。我们的学生是一群特殊孩子,他们有的智力落后、有的自闭症、有的是脑瘫儿童、有的是唐氏综合症,普遍具有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等等。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往往重复了三四遍,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尽管教师很用心的教,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智障儿童自身认知水平较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缓慢造成的。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我抱着在实践中学习的态度,大胆的开设了这节以“感官教育”为题的美工研究课,意图利用学生的“感觉器官”辅助教学,让智障学生通过感官观察、动手操作,辅助完成思考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由浅入深掌握抽象概念,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1、学生情况分析:这次研究对象为我校三年级学生,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较大,对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认知水平较低,普遍具有语言、学习、情绪等障碍,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2、教学内容分析:《苹果》一课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培智美工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临摹课,是一节训练学生由描画向临摹画过渡的一节课,目的是想让学生认识水果(苹果),在几何形圆形的基础上添画苹果的内部结构。结合我班级学生情况,我设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认知水果(苹果),用已有的经验来观察了解苹果,难点为在几何形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添画,表现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

【案例片段】 片段一:

上课时,老师神秘地拿出一个苹果,告诉大家这是一种水果,名字叫做苹果。然后教师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苹果,再说一说你摸的滑滑的是什么,你闻的香香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苹果,老师立刻给予了肯定,强化学生的认知。学生受到食物的诱惑,纷纷举起小手,都想摸一摸、闻一闻苹果。还有的学生说“苹果好吃,我要吃”,教师趁机导入“吃苹果前要洗一洗苹果”让学生用手搓一搓苹果的外表皮,做洗苹果的动作,在操作过程中巩固对“苹果”的认知。有的学生干脆站起来举手还一个劲地说“我要苹果”。教师看着兴奋起来的学生立刻给予学生正强化“老师要把苹果奖励给这节课回答问题最积极、表现最好的小朋友。”顿时,学生一齐双手抱臂坐端正了。 片段二:

在认识苹果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苹果的形状与颜色。问学生:“你们看看这个苹果像什么形状?”这时班级突然安静下来,学生们瞪着眼睛看老师,一言不发。教师两只手摆出球的造型,学生立刻回答圆形。教师立刻出示实物海洋球,你看它们的外形都是圆圆的球体。“那苹果的颜色和你身上的什么颜色比较像呢?”这时候学生有了教师提示的参照物后,开始七嘴八舌的说道:红领巾、毛衣„„经过讨论,老师总结说,苹果的形状像一个海洋球,颜色和你的红领巾、红毛衣很像,是红色的。 片段三: 本节课的难点,理解苹果的凹口与把子的位置结构。教师继续出示实物苹果,问学生“你看苹果上面的凹口像不像它在对小朋友们微笑啊,小朋友们也对苹果笑一笑吧。”学生纷纷裂开小嘴哈哈大笑。教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凹口的位置,教师总结:凹口在苹果的顶部。“你还有什么拿苹果的方法?”学生举手也特别的积极,都想接触一下苹果。在学生你拿一下、我抱一下的实践中导出苹果的把子,让学生拎一拎,告知学生把子的位置从苹果的凹口处伸出来。

为了巩固学生对苹果结构位置的认识,我设计运用动手拼贴游戏的方法,进一步由立体认知转向平面绘图。

游戏:

我把准备好的凹口、把子、圆形,一一放在学生面前的桌上,请其中一个学生进行拼贴游戏,其他学生在一旁观看。第一个学生随便把凹口与把子往圆形内一摆,教师便等到学生拼好后,出示实物苹果,让其他学生观察比较一下拼贴的苹果和实物苹果像不像。“哈哈,把子怎么长到旁边去了”“不对、不对”学生们笑的前仰后翻„ „就这样,在欢乐的动手拼贴游戏中,解决了教学难点。 【片段分析】

在此次教学实践的三个片段中,我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学习氛围很浓,教师教的也很轻松,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本节课教师所选择的教具也是实物,使得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绘画对象。当所有孩子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教师的手上,盼望着能够摸一摸、拿一拿好吃的的时候,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尤其是在拼贴游戏环节,学生积极性高涨,注意力也高度集中,这种“探究”方式很有趣,也很热闹,使学生在轻松的感觉事物、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有效训练。

在片段过程中,教师的有些问题提出后,学生没有反应,一方面是由于智障儿童自身认知水平及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局限所致。另一方面教师的操作示范不够规范,解释操作过程也比较简短,这样一来,对本身语言理解就比较吃力的智障儿童来说,操作变得更加困难。 【案例思考】

一、注重学生的“感官体会”

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认知得出的直接经验,可以使的智障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可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可以帮助语言理解能力较弱的智障儿童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感官体验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教师不是单纯的教书匠,更应是一个引领者,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活动接受教育,从而建构自己新的认知体系!

二、灵活利用学生的 “已有经验”

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通过训练儿童将新授认知与以往经验进行比较、观察和判断,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强烈。引导联想能力差的智障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强化认识新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已有的经验世界进行重组、提升和再创造,完善整合整个认知体系。

三、在感官体验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绘画不应只是重视教授学生画某样东西的画法,如:花草怎样画、树木怎样画。如此一来让行为刻板的智障学生,更加局限思维。在绘画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观察、感触素材,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分解素材的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分解素材组成结构的位置关系,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以一个为目标,教给学生通过比较,确定绘画时候的位置关系。如:苹果的把子在凹口的上方。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绘画素材,也可以使用简单的几何形提炼来帮助学生,让学生在几何形体的基础上进行添画。另外还应加强学生位置关系的语言表达训练,让学生多说说绘画素材各个组成部分的位置关系,以说促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夸美纽斯有个重要的论点,就是一切知识生于感觉。“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存在心理里面的事情是没有不先存在感觉里面的,所以,心智所用的工切思想的材料全是从感觉得来的”。学生在这样的自主感受体会过程中受到的教育,才是最佳效果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智障儿童更需要这种直观的教育方法,也只有在这样的感官体验---感官认识---感官感悟的教育过程中受到的教育,才更深刻

爱心营造温暖家园

在浒墅关培智学校,老师们用自己的爱心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他们为了照顾这些智障孩子常常顾不上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

正常孩子学会穿衣叠被,只是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但对于智障儿童来说,要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得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有的孩子刚来学校时,就连洗手、洗脸、系鞋带都不会,老师就把每件事分成几个步骤,一遍遍手把手地教。有的孩子还带来一些不良习惯,小吴老是爱吮大拇指,老师并没有训斥他,而是经常和他聊天、做游戏,多关心照顾他,他吮手指的毛病逐渐改掉了;小朱上课坐不住,刚来时一节课要进出10多次,铅笔本子到处乱扔,也是在老师一遍遍的耐心教导下,变得专心了;小陈有一次上劳技课钻到了桌子底下,老师让他出来,他却把自己的鼻子打出了血,甚至还把凳子狠狠地摔到地上,老师没有责怪他,而是与他交朋友,经常鼓励他,后来他的手工作品还在市里得了二等奖。最让人感动的是,有的孩子常常把屎尿拉在裤子上,老师们不怕臭、不怕脏,为他们清洗,还在办公室备好裤子帮他们换。正是因为在这里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们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双休日还吵着要上学。

培智学校生活老师的酸甜苦辣

记者 吕玲玲 实习生 印诗雨

核心提示:培智学校一般都有生活老师,他们不负责给孩子们上课,但孩子们却一刻也离不开他们。

他们帮助孩子们穿衣、洗脸,照顾孩子们吃饭、睡觉、上厕所,其辛苦程度不言而喻。7月20日是“全国特奥日”,记者来到老城区培智学校,体验了生活老师的酸甜苦辣„„

酸 “我的工作很琐碎”

19日上午,记者来到老城区培智学校,见到了该校的马留平老师。马老师说,学校有两位生活老师,共照顾三四十个住校的孩子。由于放暑假,学校的孩子少了,所以,单留她一人照顾孩子们的生活。

我们到达时,见学校有10个孩子,这些孩子留在学校是为了参加20日举办的“特奥活动”。

“我的工作很琐碎,没什么可体验的。要不,你先教侯佳莹叠衣服吧,我每天早上都要教她叠一遍。”马老师说。

侯佳莹来自三门峡,由于她家离洛阳远,每学期都要带一箱衣服过来。她每天要把衣服挑一遍才肯穿,这可苦了马老师。马老师说,她几乎每天都要给侯佳莹叠几次衣服。

“我先教你叠裤子。”我们拿起一条裤子,在床上叠整齐,再找一条裤子,让侯佳莹学着叠。侯佳莹看看我们,然后拿起裤子往腿上套。“让你学习叠裤子,不是穿裤子。”我们给她解释了三四次,小佳莹才在我们的帮助下将裤子叠好。但我们将叠好的裤子展开,再让她叠时,她又不会了„„

“孩子们,该洗脸了,都拿着脸盆排好队。”马老师喊,“你的脸盆怎么没拿?你的毛巾呢?”喊了近10分钟,孩子们终于排好队了。马老师不好意思地对我们说:“我是个大嗓门儿,你们别介意。声音小了,孩子们根本不听。”

不一会儿,水打好了。“你像我一样,教那5个孩子洗脸吧。”马老师说。我们开始教孩子们洗脸,洗毛巾、擦脸,再洗毛巾、拧干。我们重复着这4个动作,孩子们学得比较认真,10分钟后把脸洗好了。

“每天的工作就是这些琐碎事儿,照顾他们起床、洗脸、吃饭、睡觉,有时候还要给他们洗尿湿的床单。说实话,我们对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这么好。”马老师边说边把孩子们扔在脸盆里的毛巾拿出来,一条一条又拧了一遍,挂了起来„„

甜 孩子们认她为“干妈”

虽然工作累,但每天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听他们叫“老师”、“干妈”,马留平还是开心得合不拢嘴。

第一个认马留平当“干妈”的是侯佳莹。马老师说,一放假,她的手机便成了“热线”,仅侯佳莹每天都要给她打10多次电话。孩子在家里没事儿,父母和她又缺少沟通,所以她天天盼着开学。“几乎每个暑假,侯佳莹都要提前到校。如果学校不开门,她便住在我家里。”马老师说,有一次,她带侯佳莹回孟津老家,邻居们问她在哪儿捡的孩子。她回答后,邻居们开玩笑说,让小女孩认你为干妈吧。这话被侯佳莹听到了,她便追着马老师叫“干妈”。

开学后,听到有同学叫老师“干妈”,其他孩子也叫了起来。“虽然他们不一定知道‘干妈’是啥意思,但我每次听到,心里还是甜滋滋的。”马老师笑着说。

苦 年轻女孩做不来

马老师说,白天这些孩子还比较好带。晚上,她不仅要陪孩子们上厕所,还要应付各种突发事件。

每天晚上,总有几个孩子要尿床。一过12点,马老师便无法休息,一会儿叫这个孩子起床,一会儿叫那个孩子去厕所,如果晚几分钟,孩子们就可能尿床。“我照顾孩子们的时间长了,摸透了他们的脾气,谁几点该上厕所,我了解得很清楚。冬天,有的孩子怕冷不肯起床,老师得和他们斗智斗勇,叫他起来。”马老师说,有个叫刚刚的孩子,一晚上叫醒6次还会尿床,所以,后半夜,她异常警惕。每次去厕所,孩子们都睡得迷迷糊糊,老师只好跟到厕所里,看着他们方便。有的孩子方便后,不用手纸就要回去睡觉,老师得及时提醒,碰到不肯合作的孩子,老师要亲自替他们擦屎尿。

“虽然这些孩子智力发育迟缓,很多孩子的心理年龄还停留在幼儿阶段,但一些男学生已经十几岁了,个子也快和我一样高了。刚开始,跟着他们去厕所,我还真不好意思。”马老师说,但经历过几次突发事件后,她也顾不上“害羞”了。

马老师说的突发事件发生在去年冬天。一个男孩晚上怕冷不肯去厕所,马老师心软,便没“逼”他起来。谁知第二天一早,这个孩子满头、满脸都是屎,马老师把被子掀开一看,床铺上也沾满了屎尿。

马老师说,当时,她气得一边哭一边拉着孩子去洗澡,脱掉他的脏衣服,捂住他的耳朵(怕水流进耳朵里)给他冲掉身上的粪便。等孩子洗好、换好衣服,她还得去清理被褥。

“做生活老师不能怕羞。这一点年轻女孩做不来啊!”马老师笑着说。

辣 “臭美”女孩难对付

做游戏时,几个女孩的头发散开了,我们便和马老师一起为孩子们梳头。“老师,我要梳得像侯佳莹的一样。”一个叫袅袅的女孩说。马老师说,袅袅会唱歌、跳舞,是个能力相对较强的孩子,但她最大的缺点就是爱攀比。看到别人梳头,她也要梳;别人梳了个新发型,她也要改变发型;看到别人戴的花漂亮,她也要戴。“有一次,我一上午给她梳了4次头,她还不开心。”马老师笑着说。

我们认真地给王楠、袅袅等女孩梳头。女孩们要求梳成盘头,但她们的头发比较短,盘不起来。为了方便,我们给女孩们梳了马尾辫。梳好后,几个女孩吵了起来,原来,大家都想像侯佳莹一样,把头发盘起来,再戴一朵花。在争吵中,几个女孩差点儿将佳莹刚梳好的小发髻揪开。马老师赶忙上前劝解、批评了一番,孩子们才和好。

马老师说,教育这些孩子时,她常用夸奖、责备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才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记者手记:生活老师的工作很平凡、很琐碎、很简单,但想把这份平凡、琐碎、简单的工作做好,却并不容易。因为它需要从业者具有极大的耐心、爱心和慈悲心。只有具备这样的特点,从业者才能发现智障孩子身上的真、善、美,才能真正关心、爱护他们。

温馨提示: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很多行业、岗位,早已超出了传统的“三百六十行”,如果您的行业比较特殊,岗位鲜为人知,希望记者前往体验,请拨打热线电话13837962022或66778866。“记者体验”,真诚期待您的参与

第19篇:《我不是丑小鸭》

“我不是丑小鸭”

八一班问题学生转化个案邹蜀开

“啪!”“哗啦——”

当我带着愉快的心情,面带微笑匆匆走进教室后窗时,耳畔传来震耳欲聋的摔书和东西掉在地上的响声。我箭一般速度定在讲台上,一脸愕然。

“怎么啦?发生地震了吗?”我一副调侃的腔调慢慢吐出这几个字。教室静得出奇,瞬间,空气凝固了,让人有点窒息的感觉。

“老师,周亚君她疯了!”

“她无缘无故发脾气,不光摔在自己的书,还差点把我的书都扔出去了。”

“可能是在课间,罗洪寻找自己的语文书,在她那儿翻了一遍,将她的东西搞得零乱,她才发脾气的吧。”

“她经常这样大发雷霆,不知道我们哪儿得罪她了。”组内的同学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 “她就是一只人人唾弃的丑小鸭!”

周亚君是上学期转入到我班的一名女生。她原就读于重庆市巫山县某中学。其母先嫁到巫山县,生下了她。在她八岁时,父亲因患癌症离开了母女俩。她母亲在当地结识了在那儿打工的开县户籍的继父,现随继父返乡转入到我班继续学习。上学期里,她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有不懂的问题还要问老师或者同学。对老师彬彬有礼,对同学和和气气。在同学们和老师心目中,一致评价她是一位遵章守纪的好学生,只是成绩不理想。 ......……

此时的教室仿佛一头沉睡的狮子从沉寂中爆发,一个个义愤填膺,述说着心中憋屈已久的怨愤,人人此刻好似要将周亚君活生生吞到肚里才解心头之恨。

“周亚君到底怎么了?”我暗自思忖,“我可从来没发现她有什么异常行为呀,她在老师的眼中可是很听话、很懂事的学生。是不是同学们对她有偏见?”刹那间,我脑子里浮现出她对老师毕恭毕敬的样子。我顿然停止回忆。不行,现在是上课时间,不能再让同学们无休止的谈论下去了。我马上提高嗓门:“好了!刚才的插曲我们暂时停止欣赏,上课!” 一场**就这样暂时平息了。

事后,我找来她最要好的同学唐婕,向她了解周亚君的有关情况。唐婕告诉我,周亚君刚来我班的时候,主动和同学们说话,经常帮助同学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她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每次做扫除时,都是仔细清扫每一个卫生死角,生怕给班级带来负面影响。她在学习上也是很刻苦的,但由于数学和英语成绩一直提不上来,她心急如焚,时常在我面前表现出无奈的神情,她不懂的问题,怕问老师和同学,因为她害怕老师批评她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完成不了习题,是态度不端正造成的,怕同学们嘲笑她脑袋太笨。她很在乎老师和同学们对她的评价。昨天英语课上,老师检查作业,发现她错误很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她的作业是抄的,她当即站起来为自己争辩,哭着告诉大家老师在污蔑她。因为今天早自习课后,他还告诉我,为了今天的英语单词听写,昨晚她花费很长时间才记住的,自己的辛苦付出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觉得自己冤屈死了。而今天上课前发生的那一幕,估计是她因昨天的不快积郁心中所致吧。

当我从唐婕那儿了解了有关周亚君的情况之后,我再次找到班干部和与她关系较好的同学询问她的有关情况,我找到了她一反常态的根源: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她,个性倔强,自尊心极强,很在乎别人对她的评价,总希望自己留给老师和同学的印象是美好的。因贪玩,父母自去年下半年双双外出务工,疏忽了她学习上的管理,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之反应力不是很强,常常落下功课,日积月累,数学和英语学科前后知识衔接不上。导致成绩下滑越来越

严重了。她想学好,但深感力不从心,怨自己无能,完全丧失了自信心,破罐子破摔,再也不顾及自己的面子了。只要哪位同学说了一句自己听着不顺耳的话就给别人脸色,甚至破口大骂。搞得同学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同学们惧而远之。

我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于是,我利用午饭后的时间找她促膝谈心,谈到她以前表现上和学习上的不少优点,尤其谈到她与同学和睦相处的事例,询问她父母务工的情况,了解她家庭情况,关心她在家学习情况,告诉她老师不是圣人,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要她理解老师的心情。告诉她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为善。委婉指出她表现出的不足,希望她敞开心扉,说出心中的困惑,讲出自己的理想,谈出对老师的期望。待和她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碰撞之后,她颔首称是,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带着愉悦心情想我深深鞠了一躬才离开教室。

紧接着,我找到英语老师,向她陈述了英语课上的事情,告诉她寻找一次合适的机会将周亚君叫到办公室和她好好谈谈,含蓄表达老师对该生的歉意,让周亚君不再厌恶英语老师,不再讨厌英语学科的学习。我还找到数学老师等其他任课教师,向他们介绍周亚君的情况,希望他们在上课时都给与关注,发现周亚军的一点点闪光处,当着全班同学及时表扬,随时留心该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让她感受到集体再次送给她的温暖。

接下来,我和班团干部一道,随时随地密切关注周亚君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课间找她聊天儿,要求她那一组的同学对她说话客气一点,遇到周亚君发脾气时多忍忍,忍不下去之时再将情况告诉我,我再耐心开导她。为激励她奋发向上,本期她在我校“第三届班级文化创作大赛”活动中表现突出,班委会决定推荐周亚君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大大增强了她的自信心。

另外,为能让她全方位感受到温暖,我还做到每周给她父母打一次电话,向他们介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有时利用午饭后时间连通周亚君父母电话,让她和父母在电话中交流心得,让她感受来自家庭的温馨。

在我的带领下,全班师生经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周亚君变成了勤学好问、与人友善、对人彬彬有礼、乐观向上的青春靓女。我班师生经常会见到她绽出的美丽笑魇。

电话中,周亚君告诉家人:“我不再是丑小鸭了,我是一只大白天鹅!”

第20篇:我不是天才

我不是天才,但我也看不起大学

近日,重庆某高校一名大三男生的退学申请出现在某知名网站上,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该生向学校递交了书面自动退学申请表,在退学理由一栏中,这位周同学仅仅写了5个大字:“看不起学校!”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同学陈述退学的理由是“学校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太死板,太过模式化,我觉得那些东西没有太大的用处”。记得去年9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读博士王垠也向学校提出退学申请,在退学公开信中,王垠表示对学校博士培养模式不满,要求退学。两者的理由何其相似。 虽然主动退学学生在大学只是极少数,但像周同学和王垠一样为现行教育模式所累、所苦并对其厌烦、蔑视的大学生却大有人在。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做相关工作报告时称,目前尚未从整体上改变应试教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依然很重,几经努力仍未能有效扭转,而是为了应付一场又一场考试,以最终获得一纸文凭。因为只有获得文凭,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才有可能实现向社会更上层的流动。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曾在《南方都市报》撰文认为,以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乃至各类升级等考试组成一个庞大的应试教育网络,“这一形式公平的应试教育,在实质上是极其不合理的,如果说,科举制度使得中国的大多数精英封闭在圣贤的思想中,缺乏创新能力,最终使得中国落后于欧洲的话,那么,如今这一新的应试制度,同样在摧残人才、摧残中国人的智慧,并将进一步拉大中国与世界在知识创新能力上的差距”。 许教授是从宏观上指出了应试教育机制的弊端。而对于具体大学生来说,应试教育则使他们视学习为畏途。在他们看来,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今后谋生拿到“敲门砖”,考试不是检验学习成效的手段,而是拿到“敲门砖”的必由之路。学习的目标与手段发生错位,使学习本身在学生心中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考试结果。学生对学习认同度不高、兴趣不浓,却又不得不应付考试,而应付考试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作弊。这也是近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原因所在。恰如有的职员对顶头上司从骨子里蔑视,却在表面上不得不装成恭敬的样子,大学生考试作弊是他们对学校教育模式外恭内倨的不自觉流露。

由看不起教育机制而否定整个大学教育,周同学以退学举动表达了他的极端态度。个别学生退学并不可怕,盖茨就是一位大学中途退学的电脑天才。真正可怕的是,大部分学子对高等教育抱着与周同学同样的态度,却又不得不虚与委蛇,无端耗费着宝贵的时间、精力和意气。

我不是潘金莲心得体会
《我不是潘金莲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