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心得体会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15 08:34:13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文章标题: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出重要决定,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

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高屋建瓴,实事求是,总结工作全面,分析形势透彻。实践证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有力,深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赖和拥护。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部署,思想性强,重点突出,对贯彻好全会精神,指导做好当前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吴邦国同志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的说明言简意赅,概括全面,是帮助我们学习领会《决定》精神的重要文献。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我们学习《决定》精神,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深刻领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要深刻领会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作为省计生协会工作人员,首先要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党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党提出的现阶段的目标任务上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协会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要发挥协会职能作用,积极推动社会事业建设,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深入推进“协会服务行动拓展年”活动的开展,积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深化协会志愿者行动,深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真情助困进万家”、“手拉手”等工作,为贫困生育家庭、流浪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其他困难群体提供扎实有效的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困难群体、共享社会进步成果的良好氛围。自觉搞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推进“我与祖国共奋进”文明村、文明社区等工作,引导大家积极投身和谐创建活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促进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积极拓宽优质服务范围,紧紧围绕育龄群众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要发挥计生协会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计生协会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即有协助党和政府动员广大群众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义务,也有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反映群众呼声的责任。广大会员植根于群众之中,能够及时地了解、反映农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因此,计生协会要组织群众对村务和政务进行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通过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畅通民主渠道,健全民主制度,规范民主管理,提高村民自治水平,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以此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党群干群关系和谐,邻里关系和谐和家庭成员关系和谐,大力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计生协会要通过会员的实际行动,示范带动群众,在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争做“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积极分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赋予我们新的使命,也为我们施展才华、发挥协会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刚到协会工作的一名新兵,我要自觉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通过认识的学习和深刻的领会,把自己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党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党提出的现阶段的目标任务上来。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广大会员一道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进取的实际行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抒写计生协会工作新的灿烂篇章!

《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推荐第2篇: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中共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举行

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在郑举行

省委常委主持会议 省委书记卢展工作重要讲话

河南党建网11月20日讯 河南日报报道:全会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郭庚茂、李克分别就《建议(草案)》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克难攻坚,为胜利实现“十二五”规划,肩负起中原经济区建设新使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决议

(2010年11月19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1月17日至19日在郑州举行。

全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省委书记卢展工作了重要讲话。全会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郭庚茂、李克分别就《建议(草案)》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认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承前启后、立足长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集思广益、科学完善,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强调,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密结合实际,把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与科学谋划我省“十二五”发展结合起来,与建设中原经济区结合起来,始终紧紧扭住发展,始终注意保持清醒,始终着力民生民心,始终牢记责任使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全会充分肯定今年以来省委常委会的工作。一致认为,省委常委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积极谋划建设中原经济区,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功举办一系列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今年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迈出有力步伐。

全会高度评价“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认为过去的五年,全省各级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妥善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综合经济实力、粮食生产能力、城镇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跨上新台阶,文化强省建设、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过不懈努力,我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进入了蓄势崛起的新阶段。

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强调今后五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适应发展大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必由之路,对于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既要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攻坚意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准确把握形势、发挥自身优势,破解四道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全会指出,制定河南“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着力扩大内需,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明显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基础更加牢固。

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保持投资较快增长,促进增投资与扩消费有机结合。要加快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战略支撑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要加快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统筹城乡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制度创新。要坚持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强化人才支撑。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要建设文化强省、增强发展的软实力和支撑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弘扬中原文化。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和谐中原建设,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居民收入均衡增长,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平安河南建设。要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要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开放水平,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出口带动能力,开展能源资源和劳务合作。

全会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实践,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中原经济区是客观的存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历史的必然,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有利于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晰发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有利于河南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有利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全会综合考虑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目标: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力争五年彰显优势,即到2015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超过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发展接近中部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的竞争力与辐射带动力进一步提升,成为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区域。十年实现崛起,即到2020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赶上并力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努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在全国的竞争力与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实现新跨越,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初步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基本建成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开放创新、和谐繁荣的中原经济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

全会强调,实现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目标任务,必须贯彻“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有效运作、求实求效,突出科学发展、“三化”协调、载体建设、改革开放、改善民生、服务大局等六项原

则。要优化中原经济区战略布局,以郑州和与之毗邻城市为核心区、以全省各省辖市为主体区、以联动发展的周边地区为合作区,融入全局、发挥优势、准确定位、互动联动,构筑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主体功能互促互补、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要强化战略支撑,着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引领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支撑体系、现代化综合交通支撑体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体系、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支撑体系、内外互动的开放型经济支撑体系、独具特色的文化支撑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和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支撑体系。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项目支撑、持续运作,勇于创新、先行先试,转变职能、优化环境,联动发展、共同繁荣,加强领导、协调推进,努力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坚强保证。要坚持“五重五不简单”、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增强“六个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推进作风建设,坚持惩防并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负责、甘于奉献,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调查研究、推动工作、谋划发展上,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力量。

全会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克难攻坚,为胜利实现“十二五”规划,肩负起中原经济区建设新使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全会还票决了干部。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省委委员81名,省委候补委员16名;列席这次全会的人员有:不是省委委员和省委候补委员的省人大、省政协党员领导同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武警河南总队总队长,各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省委各部委主要负责同志,省纪委副书记,省人大、省政协各工作(专门)委员会党员主要负责同志,省直各正厅级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驻豫各正厅级单位党员主要负责同志,省管企业、省管高校党委书记,省直、中央驻豫各副厅级单位党员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部分省八次党代会基层党代表。 (记者平萍)

推荐第3篇: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文章标题: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下周又要下基层宣讲了,我们总是希望一年一次的宣讲,能够起到收心鼓劲的作用,让员工尽快脱离春节的氛围,安心工作。

国有企业用一些传统的做法,来做思想工作,譬如宣讲,黑板报评比,知识竞赛.....,我们虽然是上市公司,仍沿用这些较为陈旧的教育

方式,效果不敢说,至少让员工们知道今年企业的利润目标还是很有必要的。

我主讲“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的东西比较枯燥,希望职工同志们听了别打瞌睡,嘿嘿。今天上午匆匆完稿,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因为针对一线工人,所以用语较为平易。

《正确理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果我们把“和谐社会”作为一篇文章来看,那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是开篇,而

六中全会完成了这个理论第一次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要学好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可以重点把握它的四个特点。

一、6大原则9大目标,勾勒和谐建设的“全景图”

中国古代讲,“和为贵”,《周礼》这本书里就提到要“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那么我们现在讲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意思

呢,或者说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态,才能叫和谐?这个六中全会用28个字来描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状态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一种社会,也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理想的社会。我觉得,六中全会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规划了我们如何达到和

谐社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遵循六大原则,实现九大目标”。哪六大原则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六中全会提出的这“六个必须”,也就是六项原则,是下一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它涵盖了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方针、工作动

力、工作保证、工作条件、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等等。

哪九大目标呢?民主法制更加完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全社会

创造活力显著增强,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这九大目标针对性很强,实际上就是要解决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哪些问题比较突出?这个大家都应该知道,“社会保障

”问题、“贫富差距”问题、“三农”问题、“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等等,还有环境保护问题。很简单,把不和谐的因素解决掉,这个社会

它才能和谐。

二、多项措施力促和谐,政策取向更注重民生

这几年来,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党中央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了所有的工作之中。像取消农业税,给农民减负,个人所得税

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800元的标准实行25年了。这次全会我数了一下,总共提出了28项政策措施,来力促和谐,改善民生。就像《

决定》里所说的,“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住房、就业、教育、医疗,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

题,全会都涉及到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更加注重民生的一个政策的取向。

今年3月3号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更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2008年,全国农村1.5亿中小学生学杂费全免,去年是中

西部,今年扩大到全国。去年,农民“种粮不交税”,今年要实现“上学不交费”;还有,去年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全国40%的

覆盖率,增加到80%。一个农民一年只交10块钱,可以最高报销医药费6000到20000元;温总理的报告还提到,在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实行师

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上学不交费,对贫困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人大还要通过二个法律,《企业所得税法》和《物权法》,何谓《物权法》,这是一部迄今为止最有争议的法律,争了5年,它关系到我们

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核心内容就是旗帜鲜明地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而且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私有财产将同国家财产、公有财产处于完

全平等的地位。

三、六大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古希腊著名的柏拉图有一句名言,“公正即和谐”,一个没有公正的社会肯定是不和谐的。现在社会上有没有不公平的现象呢?有,而且

不少。像极个别地区强制拆迁,把老百姓从住的房子里赶出去;

推荐第4篇: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出重要决定,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高屋建瓴,实

事求是,总结工作全面,分析形势透彻。实践证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有力,深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赖和拥护。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部署,思想性强,重点突出,对贯彻好全会精神,指导做好当前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吴邦国同志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的说明言简意赅,概括全面,是帮助我们学习领会《决定》精神的重要文献。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

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决定》,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明确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举措。通过学习,把团员青年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党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党提出的现阶段的目标任务上来。会议指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指导团的工作发展。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企业改革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战略部署,大力实施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创新创效行动、青年科技创新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力开展青年企业家“东北行”、“西部行”、“中部行”、“老区行”等系列活动,深化海外学人回国创业、泰达生物论坛、青年it论坛等品牌项目,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贡献。

要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要着眼于青年的现实需求,通过实施新世纪读书计划、希望工程、青年创业行动、青少年维权岗、为了明天工程等活动,帮助青少年解决学习、就业、权益保护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要把服务青年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济困助学、真情助困进万家、手拉手等活动,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围绕建设和谐文化,通过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青年文化行动、青年文明号、“三下乡”、青年文明社区等活动,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网站建设,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完善青年五四奖章、十大杰出青年等评选激励机制,加强青年统战工作,加强与港澳台青少年的交流合作,团结凝聚各族各界青年,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服务党政总体外交,深入开展同各国青年组织和青年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共同推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要大力加强共青团基层基础工作。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大创新力度,重点探索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城市社区、民办高校等领域的团建模式,不断完善共青团组织体系。要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团员队伍和团干部队伍建设,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和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成果,不断增强共青团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的贡献。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推荐第5篇: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出重要决定,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高屋建瓴,实

事求是,总结工作全面,分析形势透彻。实践证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有力,深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赖和拥护。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部署,思想性强,重点突出,对贯彻好全会精神,指导做好当前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吴邦国同志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的说明言简意赅,概括全面,是帮助我们学习领会《决定》精神的重要文献。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

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决定》,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明确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举措。通过学习,把团员青年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党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党提出的现阶段的目标任务上来。会议指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指导团的工作发展。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企业改革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战略部署,大力实施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创新创效行动、青年科技创新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力开展青年企业家“东北行”、“西部行”、“中部行”、“老区行”等系列活动,深化海外学人回国创业、泰达生物论坛、青年it论坛等品牌项目,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贡献。

要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要着眼于青年的现实需求,通过实施新世纪读书计划、希望工程、青年创业行动、青少年维权岗、为了明天工程等活动,帮助青少年解决学习、就业、权益保护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要把服务青年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济困助学、真情助困进万家、手拉手等活动,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围绕建设和谐文化,通过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青年文化行动、青年文明号、“三下乡”、青年文明社区等活动,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网站建设,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完善青年五四奖章、十大杰出青年等评选激励机制,加强青年统战工作,加强与港澳台青少年的交流合作,团结凝聚各族各界青年,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服务党政总体外交,深入开展同各国青年组织和青年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共同推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要大力加强共青团基层基础工作。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大创新力度,重点探索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城市社区、民办高校等领域的团建模式,不断完善共青团组织体系。要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团员队伍和团干部队伍建设,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和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成果,不断增强共青团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的贡献。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推荐第6篇:学习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11月9日至11日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举行。我 认真学习了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张庆伟在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全会提出了“三个高于”、“两个翻番”、“一个全面建成”的主要目标,关乎河北的路径选择,关乎全省人民的福祉;全会绘就了未来五年河北发展的新蓝图,开启了河北的新征程;全会提出的“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以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基调,贯彻中央要求,符合全省实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做到真干、实干、苦干,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努力奋斗。

一、学习重点内容

(一)深刻领会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的重大意义。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是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规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的动员令,全会明确了事关河北未来5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工作主基调、重大举措。通过学习,深刻领会了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对引领我省“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全会对河北所处的历史方位、发展阶段的准确判断上来。

(二)正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主基调。深入学习领会全会提出的“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明确“三个高于”、“两个翻番”、“一个全面建成”是我省“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是工作的主基调。

(三)准确理解完成“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的深刻内涵。要深入学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此引领全市改革发展。以“转方式、守底线、补短板、防风险”四个方面的工作,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县城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生工作和扶贫开发实现新突破。

(四)深刻领会全会确定的“六大任务”。通过深入学习,明确了全会确定的“六大任务”:坚持创新发展,加快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坚持转型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开放发展,加快形成改革新局面开放新体制;坚持共享发展,加快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加快绿色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协调发展,加快构筑平衡发展格局。

二、今后工作方向

一要深刻领会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的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河北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要把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真正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指导实践,以坚定务实的态度把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

二要践行严实作风,学习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内容,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正确使用权力,转变工作作风,把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作为常态,把兢兢业业、殚精竭虑的精神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真干、实干、苦干、巧干,自觉担负起振兴繁荣邢台的历史重任。搞好对照检查,坚持立改立行,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方面都要有一个大的提升。

推荐第7篇: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荐)

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文章标题: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下周又要下基层宣讲了,我们总是希望一年一次的宣讲,能够起到收心鼓劲的作用,让员工尽快脱离春节的氛围,安心工作。 国有企业用一些传统的做法,来做思想工作,譬如宣讲,黑板报评比,知识竞赛.....,我们虽然是上市公司,仍沿用这些较为陈旧的教育

方式,效果不敢说,

至少让员工们知道今年企业的利润目标还是很有必要的。 我主讲“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的东西比较枯燥,希望职工同志们听了别

打瞌睡,嘿嘿。今天上午匆匆完稿,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因为针对一线工人,所以用语较为平易。 《正确理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果我们把“和谐社会”作为一篇文章来看,那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是开篇,而

六中全会完成了这个理论第一次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要学好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可以重点把握它的四个特点。

一、6大原则9大目标,勾勒和谐建设的“全景图”

中国古代讲,“和为贵”,《周礼》这本书里就提到要“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那么我们现在讲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意思

呢,或者说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态,才能叫和谐?这个六中全会用28个字来描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状态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一种社会,也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理想的社会。我觉得,六中全会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规划了我们如何达到和

谐社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遵循六大原则,实现九大目标”。哪六大原则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六中全会提出的这“六个必须”,也就是六项原则,是下一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它涵盖了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方针、工作动

力、工作保证、工作条件、领导核

心和依靠力量等等。

哪九大目标呢?民主法制更加完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全社会

创造活力显著增强,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这九大目标针对性很强,实际上就是要解决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哪些问题比较突出?这个大家都应该知道,“社会保障

”问题、“贫富差距”问题、“三农”问题、“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等等,还有环境保护问题。很简单,把不和谐的因素解决掉,这个社会

它才能和谐。

二、多项措施力促和谐,政策取向更注重民生

这几年来,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党中央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了所有的工作之中。像取消农业税,给农民减负,个人所得税

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800元的标准实行25年了。这次全会我数了一下,总共提出了28项政策措施,来力促和谐,改善民生。就像《

决定》里所说的,“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住房、就业、教育、医疗,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

题,全会都涉及到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更加注重民生的一个政策的取向。

今年3月3号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更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2007年,全国农村亿中小学生学杂费全免,去年是中

西部,今年扩大到全国。去年,农民“种粮不交税”,今年要实现“上学不交费”;还有,去年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全国40%的

覆盖率,增加到80%。一个农民一年只交10块钱,可以最高报销医药费6000到20000元;温总理的报告还提到,

在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实行师

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上学不交费,对贫困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人大还要通过二个法律,《企业所得税法》和《物权法》,何谓《物权法》,这是一部迄今为止最有争议的法律,争了5年,它关系到我们

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核心内容就是旗帜鲜明地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而且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私有财产将同国家财产、公有财产处于完

全平等的地位。

三、六大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古希腊著名的柏拉图有一句名言,“公正即和谐”,一个没有公正的社会肯定是不和谐的。现在社会上有没有不公平的现象呢?有,而且

不少。像极个别地区强制拆迁,把老百姓从住的房子里赶出去;拖12全文查看

推荐第8篇: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

构建和谐企业,是时代赋予企业党组织的新的历史任务,是党的先进性在新时期的生动体现,需要积极的实践与探索,不能把“和谐”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和谐企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关系趋于均衡的企业。因此,提高认识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既是加强党的能力建设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构建

和谐企业,最根本的就是促进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因此,认识矛盾,就是要抓住企业与职工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从物质、精神层面上认识矛盾和矛盾产生的根源。审视京粮集团的现状,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矛盾:一是深化改革与职工就业的矛盾。随着京粮集团“二五”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企业深化改革,加快调整,在人与岗位的相互匹配中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给部分职工的切身利益带来影响。二是企业发展与职工收入的矛盾。在经营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系统内不同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不同岗位职工之间的收入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这是职工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三是经济建设与精神需求的矛盾。社会变革、企业发展,使员工的竞争压力、忧患意识、自我完善意识明显增强,职工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对精神家园、归属意识、和谐关系的追求更加突出。解决这些矛盾,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

构建和谐企业是建立在尊重人性、人格和以人为本基础上的。针对上述三个层次的矛盾,要化解矛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物质利益与精神需求的协调统一,加强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协调统一,用综合的办法和灵活的手段来化解矛盾。第一,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注意以情化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第二,要认真解决群众的诉求。职工群众是通过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的解决来认识我们党,来理解党的宗旨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感受党的温暖的。因此,对群众的合理要求要及时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要求,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要积极研究对策,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第三,要不断理顺分配机制。把更加注重公平放在突出位置,既坚持鼓励效率优先、效能优先,坚持职工收入与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建立科学的职工收入增长机制,让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职工。第四,要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一方面,要通过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谈心制度、接待日制度,开通职工热线电话,设立意见箱,开展文化活动等形式,努力营造职工与领导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尊重、激励的和谐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要把对职工素质的培养、提高和完善,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任务来对待,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实现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荐第9篇:共青团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共青团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

[文章-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赋予当代青年新的使命,也为当代青年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各级团组织要迅速行动起来,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要引导广大青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决定》精神。要引导青年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 性,深刻领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要引导广大青年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深刻领会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引导青年按照党的要求踊跃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要通过学习,把广大青年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党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党提出的现阶段的目标任务上来。

要充分发挥广大青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生力军作用。要积极促进科学发展,引导青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青年创业行动、青年创新创效活动、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科技创新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青年企业家“东北行”、“西部行”、“中部行”、海外学人归国创业等工作,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要积极推动社会事业建设,从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深入推进新世纪读书计划、希望工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12355青少年服务台等活动,帮助青年解决在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要积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入开展社区志愿 服务和谐行动、“真情助困进万家”、“手拉手”等工作,为贫困大学生、流浪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其他困难群体提供扎实有效的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困难群体、共享社会进步成果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同有关部门和社会各个方面一道,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犯罪工程,引导青少年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要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团、教育青年,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推进“我与祖国共奋进”、青年文化行动、青年文明号、“三下乡”、青年文明社区等工作,引导青少年积极投身和谐创建活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促进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要激发各族各界青年的创造活力,不断完善青年五四奖章、十大杰出青年等评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青联和各类青年组织的作用,加强青年统战工作,加强与港澳台青少年的交流合作,团结凝聚各族各界青年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要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团结带领青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的能力。要坚持党建带团建,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不断增强共青团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 合作能力。要加强组织建设,构建“基层团委+青年中心”的新型基层组织网络,推进“服务新农村团建基础工程”,大力建设各级各类青年社团,延伸工作手臂。要加强机制建设,大力整合社会资源,运用社会化、项目化的机制来推进工作,增强团组织的内在活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广大团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巩固全团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团员队伍和团干部队伍建设,在团结带领青年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全团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进取的实际行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抒写中国青年运动新的灿烂篇章!

推荐第10篇: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科技工作者)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又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科技界在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上,肩负着重大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科技进步和创新要为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当前的生产力发展中,尤其要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切实依靠科学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竞争力,只有将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轨道上来,才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从而创造满足人民和社会需求的雄厚财富。

科技进步和创新要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创新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当前,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营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和谐社会需要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诚实守信的科学道德,整体和谐的科学观念,需要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理性、支持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科技进步和创新要为和谐社会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建设和谐社会体现了以人为本,既是为了人,也要依靠人。巨大的人力资源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最宝贵资源。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大国,必须努力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提高全民的科技创新意识,必须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一支规模巨大、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最终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财富。

六中全会吹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角,描绘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蓝图,具备了各种有利条件,历史的机遇,给广大科技工作者带来了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做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科技工作者)》

第11篇: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推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出重要决定,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高屋建瓴,实事求是,总结工作全面,分析形势透彻。实践证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有力,深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赖和拥护。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部署,思想性强,重点突出,对贯彻好全会精神,指导做好当前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吴邦国同志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的说明言简意赅,概括全面,是帮助我们学习领会《决定》精神的重要文献。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

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决定》,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明确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举措。通过学习,把团员青年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党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党提出的现阶段的目标任务上来。会议指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指导团的工作发展。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企业改革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战略部署,大力实施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创新创效行动、青年科技创新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力开展青年企业家“东北行”、“西部行”、“中部行”、“老区行”等系列活动,深化海外学人回国创业、泰达生物论坛、青年it论坛等品牌项目,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贡献。

要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要着眼于青年的现实需求,通过实施新世纪读书计划、希望工程、青年创业行动、青少年维权岗、为了明天工程等活动,帮助青少年解决学习、就业、权益保护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要把服务青年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济困助学、真情助困进万家、手拉手等活动,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围绕建设和谐文化,通过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青年文化行动、青年文明号、“三下乡”、青年文明社区等活动,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网站建设,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完善青年五四奖章、十大杰出青年等评选激励机制,加强青年统战工作,加强与港澳台青少年的交流合作,团结凝聚各族各界青年,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服务党政总体外交,深入开展同各国青年组织和青年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共同推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要大力加强共青团基层基础工作。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大创新力度,重点探索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城市社区、民办高校等领域的团建模式,不断完善共青团组织体系。要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团员队伍和团干部队伍建设,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和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成果,不断增强共青团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12篇:团员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团员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

体会

“>团员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2007-02-16 10:35:

31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

界。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赋予当代青年新的使命,也为当代青年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各级团组织要迅速行动起来,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要引导广大青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决定》精神。要引导青年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领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要引导广大青年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深刻领会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

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引导青年按照党的要求踊跃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要通过学习,把广大青年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党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党提出的现阶段的目标任务上来。

要充分发挥广大青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生力军作用。要积极促进科学发展,引导青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青年创业行动、青年创新创效活动、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科技创新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青年企业家“东北行”、“西部行”、“中部行”、海外学人归国创业等工作,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要积极推动社会事业建设,从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

手,深入推进新世纪读书计划、希望工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12355青少年服务台等活动,帮助青年解决在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要积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真情助困进万家”、“手拉手”等工作,为贫困大学生、流浪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其他困难群体提供扎实有效的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困难群体、共享社会进步成果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同有关部门和社会各个方面一道,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犯罪工程,引导青少年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要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团、教育青年,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推进“我与祖国共奋进”、青年文化行动、青年文明号、“三下乡”、青年文明

社区等工作,引导青少年积极投身和谐创建活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促进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要激发各族各界青年的创造活力,不断完善青年五四奖章、十大杰出青年等评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青联和各类青年组织的作用,加强青年统战工作,加强与港澳台青少年的交流合作,团结凝聚各族各界青年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要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团结带领青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的能力。要坚持党建带团建,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不断增强共青团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要加强组织建设,构建“基层团委+青年中心”的新型基层组织网络,推进“服务新农村团建基础工程”,大力建设各级各类青年社团,延伸工作手臂。要加强机制建设,大力整合社会资源,运用社会化、项目化的机制来推

进工作,增强团组织的内在活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广大团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巩固全团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团员队伍和团干部队伍建设,在团结带领青年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全团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进取的实际行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抒写中国青年运动新的灿烂篇章!

第13篇: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出重要决定,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高屋建瓴,实事求是,总结工作全面,分析形势透彻。实践证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有力,深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赖和拥护。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部署,思想性强,重点突出,对贯彻好全会精神,指导做好当前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吴邦国同志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的说明言简意赅,概括全面,是帮助我们学习领会《决定》精神的重要文献。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

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决定》,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明确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举措。通过学习,把团员青年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党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党提出的现阶段的目标任务上来。会议指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指导团的工作发展。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企业改革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战略部署,大力实施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创新创效行动、青年科技创新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力开展青年企业家“东北行”、“西部行”、“中部行”、“老区行”等系列活动,深化海外学人回国创业、泰达生物论坛、青年IT论坛等品牌项目,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贡献。

要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要着眼于青年的现实需求,通过实施新世纪读书计划、希望工程、青年创业行动、青少年维权岗、为了明天工程等活动,帮助青少年解决学习、就业、权益保护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要把服务青年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济困助学、真情助困进万家、手拉手等活动,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围绕建设和谐文化,通过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青年文化行动、青年文明号、“三下乡”、青年文明社区等活动,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网站建设,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完善青年五四奖章、十大杰出青年等评选激励机制,加强青年~工作,加强与港澳台青少年的交流合作,团结凝聚各族各界青年,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服务党政总体外交,深入开展同各国青年组织和青年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共同推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要大力加强共青团基层基础工作。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大创新力度,重点探索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城市社区、民办高校等领域的团建模式,不断完善共青团组织体系。要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团员队伍和团干部队伍建设,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和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成果,不断增强共青团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14篇:六中全会精神

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在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优势,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二)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三)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抓住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科技课题,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重视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我国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四)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鼓励出版适应群众购买能力的图书报刊,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鼓励网络文化运营商开发更多低收费业务,

1有条件的地方要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场主体。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改革成果,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投融资体制,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其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着眼于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明确服务规范,加强绩效评估考核。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吸纳有代表性的社会人士、专业人士、基层群众参与管理。推动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推动一般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艺院团等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能力。

(二)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必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进一步完善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综合交易平台。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建设大型文化流通企业和文化产品物流基地,构建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所,规范文化资产和艺术品交易。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健全中介机构。

(三)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推动副省级以下城市完善综合文化行政责任主体。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坚持主管主办制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执行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管理效能。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坚决扫除毒害人们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切实营造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市场秩序。

(四)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

文化事业,引导文化非营利机构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五年。

(五)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妥善回应外部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政策措施,支持重点主流媒体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完善译制、推介、咨询等方面扶持机制,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建设,鼓励代表国家水平的各类学术团体、艺术机构在相应国际组织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组织对外翻译优秀学术成果和文化精品。构建人文交流机制,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发挥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文化非营利机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支持海外侨胞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建立面向外国青年的文化交流机制,设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贡献奖和国际性文化奖项。

八、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一)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高层次领军人物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要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加强专业文化工作队伍、文化企业家队伍建设,扶持资助优秀中青年文化人才主持重大课题、领衔重点项目,抓紧培养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搭建文化人才终身学习的平台。鼓励和扶持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深化职称评审改革,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创造有利制度环境。重视发现和培养社会文化人才。对非公有制文化单位人员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同等对待。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多渠道吸引海外优秀文化人才。落实国家荣誉制度,抓紧设立国家级文化荣誉称号,表彰奖励成就卓著的文化工作者。

(二)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力量。要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配好配齐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设立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对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文化工作者要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名家名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发扬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风尚,努力追求德艺双馨,坚决抵制学术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风气。鼓励文化工作者特别是文化名家、中青年骨干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拜人民为师,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文化工作者要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九、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

(一)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工作新情况新特点,及时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在全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深入做好文化领域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尊重知识分子创造性劳动,善于同知识分子特别是有影响的代表人士交朋友,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好配强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把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确保文化阵地导向正确。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文化工作,加强文化理论学习和文化问题研究,提高文化素养,努力成为领导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把文化建设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学体系。结合文化单位特点加强和创新基层党的工作,发挥文化事业单位、国有和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重视文化领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建设。注重在文化领域优秀人才、先进青年、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党员意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创先争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文化领域各部门各单位要自觉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文化改革发

展目标任务,发挥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调动各部门积极性,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发挥作用,共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文联、作协、记协等文化领域人民团体创新管理体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履行好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加强行业自律,依法维护文化工作者权益。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四)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精心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及时总结来自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文化建设工作,由中央军委根据本决定精神作出部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第15篇: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通过这次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学习,使我对我党、对社会主义又有了新的认识,这次会议是一次政治、文化、思想教育学习;这次会议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这次会议是认识、发现、探索、求知的过程,这次会议是振奋人心、摧人进取、积极向上的一次历史性会议;这次会议将作为我今后一段时期学习的标本。

在这次《决定》中关于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及任务中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层面,即“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是需要我们环保工作者积极投身到这场为人类的战斗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就这次十六大六中全会精神,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抉择

为了保持经济的良性发展,我们不能通过高耗能追求高速度,我们不能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断绝后代人的生存资源。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当务之急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探索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的文明、生态之路,这条发展之路必然是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才会有相应的物质保障。

而就此对我们县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走循环经济之路,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在我县工业较突出的代表企业也有,他们运用企业本身的能源,将废物转化为产品,将高消耗、高能源转化为利国利民的实际替代产品,就鞍山轮胎厂将采用火电厂发电、取暖,走循环经济建和谐社会就在我们身边慢慢的发生着。循环经济强企之路 一直以来,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资金巨大,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所以被中国的企业界认定为“赔本”买卖。能不能让环保创造利润?能不能让环保由“政府强制”变为“企业自觉”行动? 举一个实例,鞍轮集团成功地将环保作为一项“既有投入,又有产出”的产业,并获得巨大成功。近几年来,鞍轮集团的生产规模每年上一个新台阶,积极探索出一条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新路。

二、环境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经济不发展,人民生活艰难,贫富差距巨大,就别谈什么和谐社会,环保要从基础教育开始,但破坏环境的往往都是为经济而为,所以这就又回到最上面说的,经济要发展“环境保护是关键”。

我要说的是,要构建和谐社会,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是基础,对GDp的盲目崇拜显然不能支撑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面对未来,我们也许更应记住“土地、阳光和空气不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而是我们向子孙后代的借贷”。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胡锦涛再次突出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号召各级党政官员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可以说,中央高层构建和谐社会执政理念的提出正逢其时。虽然构建和谐社会包括很多方面,但我认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才是基础和根本。为什么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根本呢?如果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环境得不到保护,就不可能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谐社会自然也就无从谈起。近年来,由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社会问题日渐突出,上访数量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从客观上说不容乐观。当前的经济繁荣,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代价是惨重的。虽然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在不断加大,投巨资启动了对太湖、淮河、滇池等地的一系列污染治理项目,但收效甚微。

1996年4月14日,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健在国务院环委会太湖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上非常动情地说:“‘太湖美,美在太湖水\',这首赞歌已经变了味,现在已经很难唱了。再唱这首歌就不是在歌颂,而是使人感到其声呜呜、如泣如诉。\"此番话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除了水资源遭到破坏外,还有因环境污染而引起的荒漠化、沙尘暴、酸雨等灾害也接踵而至。

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和谐新岫岩

这里讲的发展,不是任何一种发展,而是指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兼顾的发展,才能为和谐社会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违背客观规律搞发展,不从实际出发搞发展,不但不能带来社会和谐,而且发展本身就是破坏和谐。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盲目发展,既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些年的一些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及某些盲目发展,浪费资源,破坏生态,有的还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引发新的矛盾,造成了不利社会和谐的后果。这些,都是深刻的教训。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第16篇: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员材料

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发展是硬道理。这句精辟之言同样适用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这是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任何一种社会,都要以一定的经济为基础。作为社会形态的社会,如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发展阶段的小康社会),是这样;作为社会状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这样。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贫穷的基础上也不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要求涵盖了很多方面,要在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全面实现。从当前来说,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种利益问题,无论是扩大就业,还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是发展教育,解决教育不公问题,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等,这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经济作基础,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还是邓小平当年所说的道理,现代化建设,发展经济,这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当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主要的条件。

当前,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呈拉大的趋势,如果用“劫富济贫”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只会激化社会矛盾、违背社会和谐初衷,绝对不可取。根本的办法是将蛋糕做大,即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

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之道。

以历史的眼光看,旧社会是不和谐的社会,其不和谐的根源和表现,首先在于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另一个根源和表现是,经济落后基础上形成的贫富对立等社会矛盾。在我们的社会,由于剥削阶级的被消灭,阶级对立的消失,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不和谐已经基本不存在。但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发达,贫富差距还存在,这是现阶段社会不和谐现象的经济原因,也是基本的根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发展经济摆在首要地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里讲的发展,不是任何一种发展,而是指科学发展。只有科学发展,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兼顾的发展,才能为和谐社会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违背客观规律搞发展,不从实际出发搞发展,不但不能带来社会和谐,而且发展本身就是破坏和谐。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盲目发展,既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些年的一些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及某些盲目发展,浪费资源,破坏生态,有的还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引发新的矛盾,造成了不利社会和谐的后果。这些,都是深刻的教训。

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之道,意思只是说,发展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到来。和谐社会,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多方面的坚持不懈的工作来实现

第17篇: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张昭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甘州区试验场学校 张昭君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方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领会会议要求,更要明确进取方向、设定进取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付诸行动、有所作为。

一是在学习中砥砺品质。不学习,当然要落后。学习是青年人的一种本能。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有了灵魂,方有品质;勤于学习,就有提升。温良恭俭,可以格物致知;德才兼备,方能修齐治平。因此,我们要善于向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看待事物的立场、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困难的手段;学习他们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在工作中锤炼作风。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党的组织工作战线的一员,尤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很快就会蒸发掉;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事业不会有成就、个人不会有发展。所以,在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是在勇挑重担中增长才干。雷锋甘做“革命的傻子”,“雷锋传人”郭明义同样被人们亲切地称作“郭大傻”,他们“傻”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傻”得只做好事、不干坏事,他们的“傻”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经受住群众的检验,他们“傻”得可爱,“傻”得可敬。在工作面前,挑肥拣瘦、避重就轻,扪心自问、岂能无愧?当然,也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理由,但是,如果都让小算盘管住大道理,国家何能繁荣昌盛?事业何能兴旺发达?我们自己又何能有点滴的进步?沧海横流、人间沧桑——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不避危难、义无反顾,是英雄的潜质;敢挑担子、勇挑重担,有干事的雄心。也只有在攻坚克难中,才能历练非常之才、成就非常之举。也只有经过艰苦环境磨练、重大任务考验,才能在政治上更加坚定,在工作中取得实绩,在成长中突飞猛进。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工作人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同时,作为年轻工作人员,我们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学习,丰富实践,勇挑重担,用自己的最大力量为党的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第18篇: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资料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一日通过公报,对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以下五方面具体部署:

一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

二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三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

四要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区建设,健全社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

五要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第19篇: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

领会精神实质 构建和谐社会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具体部署部署,这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

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搞好协调指导,增强政治敏锐性,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本人一定要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XXXXX工作实际,将构建和谐社会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第20篇: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具体部署部署,这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个顺民意、得民心的奋斗目标。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党和政府有责任,各单位和组织有责任,每个社会成员也有责任。

一、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用发展方法解决前进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二、要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搞好协调指导,增强政治敏锐性,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三、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重解决严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问题。什么东西影响我国社会和谐?这一点,全国从中央到基层到普通群众,都是心中有数的,而且有高度共识。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主要有:腐败、失业队伍扩大、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司法执法是否公正、“台独”等等。但是,问题是要有决心,有办法去解决好。缓和和化解各种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第一位要承担责任的无疑是政府。一个清正廉洁、实施正确政策、有执政能力的政府,是做到一切的关键。我国政府是举世公认的有权威、强有力的政府之一。只要政府看准问题所在,狠抓不放,坚持不懈,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各部门、各单位、各公司、工厂、学校、社会团体都要把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环境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许多不和谐问题都产生于具体单位内部。只要全国千千万万各种组织切实把各种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苗头和隐患都解决在自己内部,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铲除了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土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指日可待的问题了。

本人一定要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本职工作实际,将构建和谐社会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