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心得体会

观看忏悔录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10 08:34:38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观看忏悔录心得体会

观看忏悔录心得体会3篇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下面是观看忏悔录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观看忏悔录心得体会

卢梭详细记录了自己自学的一些方法,在他的流浪生涯中,学习基本上是和一些贵族知识分子偶尔的交谈,加上如饥似渴、不加选择的阅读,使得他掌握了些散漫不成体系的知识和蹩脚的学习方法。但是通过在乡间居住的几个月,他用理智的自学完成了对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并锻炼了独特而强大的思辨能力。

这一段非常有用处,要是对整本书没兴趣,也应该把着两页抽出来反复看看,确实很有帮助。卢梭本人从对音乐、植物学、物理、文学等各种杂七杂八的爱好转为对形而上学的研究应该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卢梭开始写这部自传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但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卢梭的精神源头,而且更重要地,已成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园,在坠落之后剩下的就是怅然回望,以及不自觉的对童年感情的模仿。

追求纯粹的情感上的满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理性终其一生也未能成熟。

卢梭的情感如此细腻,性格如此敏感,休谟形容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识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种天赋,为了肯定自己所特有的道路,他必须把情感作为最高的价值。

卢梭写的是\"忏悔录\",却把一根绳索吊在了听他忏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现在也有人拿一根绳子去要求别人忏悔一样。

篇二:观看忏悔录心得体会

从寒假到上个月中旬,差不多历时三个月,终于看完了卢梭的自传《忏悔录》以及《忏悔录》续篇《漫步遐想录》,前者是卢梭在面对污蔑诽谤时极度渴望的自我辩护,而后者则是这料,人生总会有林林总总痛苦和烦恼,在这个路途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为什么活。幸福的、痛苦的、愧疚的、愤怒的;自我、友谊,这些都关乎生活、关乎人性、甚至,关乎灵魂。位伟大思想者在生命的最后路途的浅浅悲鸣。看完两本书的总体印象是:人生的事谁也无法预料。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卢梭开始写这部自传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但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卢梭的精神源头,而且更重要地,已成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园,在坠落之后剩下的就是怅然回望,以及不自觉的对童年感情的模仿。

追求纯粹的情感上的满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理性终其一生也未能成熟。

卢梭的情感如此细腻,性格如此敏感,休谟形容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识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种天赋,为了肯定自己所特有的道路,他必须把情感作为最高的价值。

卢梭写的是\"忏悔录\",却把一根绳索吊在了听他忏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现在也有人拿一根绳子去要求别人忏悔一样。

篇三:观看忏悔录心得体会

今天当我读到卢梭的这句话,仍然激动不已。他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 这一段话像极了耶稣对恶意诽谤一个妓女的法力赛人说的话一样:你们当中谁若没犯过罪,就可以打她。结果,众人一个个丢下石头,低首离去。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实的生平。尤其是书中对耶和华的信仰,是那么的执着。对于我这种无神论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们是怎么从无信仰到执着信仰的。在《忏悔录》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会了自然的规律,就破坏了我们和自然之间应有的关系。\"这里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其实这也暗示我们,孩子出生到社会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产物,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他改变他自身带出来的本性。

这对于幼师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儿园,总是担心幼儿不听话,调皮,导致安全出现问题,于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不允许他们做这个,不允许他们玩那个,其实他们只所以调皮,那是因为他们好奇心的本性而导致的,我们一致的压迫会不会改变孩子们原本的天性呢?而且他很注重在书中,他没有隐瞒也没有夸耀,没有焦躁也没有自卑。我们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也常常受人告诫和告诫人:后果自负。也许自己的人生路途是一错再错过来的。

推荐第2篇:观看《忏悔录》心得

观看《忏悔录》心得体会

观看了《忏悔录》警示教育片,警示每一位党员干部要始终加强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引以为鉴,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断提高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一要筑牢防线。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带头执行、落实好上级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增强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

二要带好队伍。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重大问题、事项民主、科学决策,集体研究决定。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营造全局廉洁自律的氛围。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围绕打造阳光人事的目标,进一步深化人事改革,确保人事编制工作科学、有序、规范和公开、公平、公正。

三要管住自己。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确行使权力。认真执行财务制度和各项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廉洁规定,决不利用公款外出旅游、公车私用、收受三礼,不随意接待,不奢侈浪费,不大吃大喝;以身做则,净化八小时外活动圈,做到不该去的不去、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严格遵守组织人事、重大事项报告和礼品登记等各项制度规定。

四要严守家门。不利用职权和职务之便为亲朋好友及工作人员谋利益。对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决不允许他们借本人的名义办私事、谋私利。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职责内的事。

推荐第3篇:观看《忏悔录》有感

心得体会

机关事务管理局 俞子伟

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通过局里组织观看完《忏悔录》后,我不仅为腐败者的沉沦感到痛心疾首,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肩负的职责重担。“志当存高远”,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誓词、行动就紧紧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任何时期都不能忘记,应时刻铭刻在心中。只有认真学习,执行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色,拒腐蚀永不沾,才能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新胜利。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廉洁自律,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从《忏悔录》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权力的“魔棒”,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之戏。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通过这次组织观看《忏悔录》警示教育活动,使我看到少数党员干部由于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扼腕疾首。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做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党的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利关,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负于的,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二、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讲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就逐步失去群众的信任,就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要立共产主义的大志,成人民群众的大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对等权力要有如履薄冰的精神,要慎权,要严于自律、公道正派、洁身自好,清廉自守,否则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成为了王怀忠之流。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要把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当作是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检查一下,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在日常工作中要常怀律已之心,常思为民之责,手莫伸、人莫贪,在自己面前真正筑起一道防腐防变的铁篱笆。

推荐第4篇:观看忏悔录简报

喀什市第五小学

工 作 简 报

喀什市第五小学校办公室印

(第 期) 2017年11月20日

喀什市第五小学教师集中观看

忏悔录之蜕变简报

2017.11.20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观看学习了忏悔录之蜕变学习教育活动。观看过程中老师们被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吸引了,故事中的人物很贴近我们的生活。一个村警,一个乡委书记,为我们演绎了两个不通的故事,故事发人深省。

被亵渎的警徽,一个法律的执行者,一个法律的拥护者,一个法律的传播者,却做出了无视法律,无视纪律的恶行来,这让我们难以理解,法律的公信力在哪?法律的尊严何在?一个村警就敢只手遮天,无法无天。那么看一下一个乡的乡委书记,一个干部,党的接班人,却做着背弃人民背弃党的恶行。

种种的事情都源于一个字“贪”,他们贪得无厌,腐化的思想让他们去贪去破坏人民的利益。

本次教育学习,为我们每一位人敲起了警钟,同时也告知我们教师队伍,必须要有它自身的纯洁性。相信观看此次忏悔录纪录片,老师们都会做到严以律己、严以修身、严以施教。

报:喀什市教育工委

送:校领导

共印:2份

存档:2份

撰稿人:邓晨晨

审稿人:刘智慧

推荐第5篇:观看《忏悔录》有感 王

观看《王凤玲忏悔录》有感

财政局王联旗

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通过局里组织观看完《王凤玲忏悔录》后,我不仅为腐败者的沉沦感到痛心疾首,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肩负的职责重担。“志当存高远”,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誓词、行动就紧紧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任何时期都不能忘记,应时刻铭刻在心中。只有认真学习,执行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色,拒腐蚀永不沾,才能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新胜利。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廉洁自律,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从《王凤玲忏悔录》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权力的“魔棒”,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之戏。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通过这次组织观看《王凤玲忏悔录》警示教育活动,使我看到少数党员干部由于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扼腕疾首。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做为一个共产党员,

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党的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利关,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负于的,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二、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讲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就逐步失去群众的信任,就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要立共产主义的大志,成人民群众的大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对等权力要有如履薄冰的精神,要慎权,要严于自律、公道正派、洁身自好,清廉自守,否则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成为了王怀忠之流。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要把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当作是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检查一下,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在日常工作中要常怀律已之心,常思为民之责,手莫伸、人莫贪,在自己面前真正筑起一道防腐防变的铁篱笆。

推荐第6篇:忏悔录心得体会

读忏悔录心得体会

X月X日,县委组织集中观看我县部分被查处贪腐官员忏悔录,通过他们痛彻心扉的忏悔,真实再现了他们身陷囹圄后发自内心的反省,深刻剖析了他们逐渐走向腐败堕落的心理路程和犯罪轨迹,给人以强烈的思想震憾。经过阅读和反思,联系我的工作和思想状况,体会颇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从忏悔录中不难看出,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他们随着职务升迁、权力增大,由小打小闹,到大把捞钱;由半推半就,到来者不拒;由担心受怕,到心安理得;由以权谋私,到权钱交易。无论是XXX还是XXX等贪腐官员,以公务名义大吃大喝,以工作名义公款旅游,以福利名义发钱发物,以经营名义挥霍巨款,以报酬名义输送利益,从而一步步走向了犯罪的道路,深陷牢狱,令人痛心疾首。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增强理论功底,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业

1 务能力和道德水平。要始终坚持慎始、慎微、慎欲,慎始,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慎微,就要做到谨防小恶积大恶,谨记小节并非无害,而是一切大害的开始;慎欲,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民欲与己欲的关系,把“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热心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谋利造福,把个人的欲求置于群众欲求之下。

二、要锤炼党性,提升拒腐能力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清醒地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时刻警示、提醒自己,要加强廉洁自律建设,不断自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构筑工作、生活作风上的两道防线。在日常工作中要牢记常怀律已,常思为民之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对待权力要有如履薄冰的精神,要时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用好了能为民造福,用不好也能为自己“造罪”。

一分权力,十分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在工作上,依法用权,不行使违反党纪国法的权力;廉洁用权,不行使徇私谋私的权力;按职用权,不超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范围;以德用权,不超越权力行使的道德标准。在生活上,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做到一身正气。要把组织和群众监督当作是一面镜子,经常照一

2 照,检查一下,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在自己面前真正筑起一道防腐防变的铁篱笆。

三、要严于律已,永葆公仆本色

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将自己的工作实践,跟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做事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要为民做老实事,做本分事,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人生价值航标,不能背离为民办事的航线。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有、利为民所谋。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做到自重、自律、自警。不断加强思想改造,时刻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增强实践执政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和廉政意识、执政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坚决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美色关,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住各种诱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严格践行党的廉洁自律的要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做到眼光远大,心胸开阔,自觉奉献,才能

3 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拒腐蚀不沾。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四个方面:一是做到心中有党,做政治的明白人。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始终把宗旨意识牢记心间,把灵魂置于高处。二是做到心中有民,做群众的贴心人。广纳各方之言和集体智慧,紧密联系群众,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三是做到心中有责,做发展的开路人。常怀进取之心,常思发展之路,常推务实之举,勤勉工作。四是做到心中有戒,做班子的带头人。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要求,严守底线,不碰红线,认真履责,干净干事,为政法综治工作健康发展不懈奋斗。

4

推荐第7篇:忏悔录心得体会

忏悔录心得体会范文3篇

《忏悔录》是研究托尔斯泰世界观、人生观十分重要的一部著作。下面是忏悔录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忏悔录心得体会范文

上个周末去上海书城,本来准备再读一遍《基督山伯爵》,记得高中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发现然后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没收的那本还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悲愤之情。至于这本书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次在书城没有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买了法国著名作家让.卢梭的《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我大学读的第一本文学书,大学的我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记得那时任老师教我们西方外国文学,当时考试的要求就是要我们读一本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于考试压力所以选择了《忏悔录》,但是后面的研读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渐渐的接受文学书籍。

今天当我读到卢梭的这句话,仍然激动不已。他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 这一段话像极了耶稣对恶意诽谤一个妓女的法力赛人说的话一样:你们当中谁若没犯过罪,就可以打她。结果,众人一个个丢下石头,低首离去。

近来我又读了一遍法国启蒙作家卢梭的《忏悔录》(陈筱卿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上下两卷共十二章,中译本634页,洋洋五十余万字,一口气读下来,看得我俩眼朦胧。随着卢梭叙述的文字河流,我又一次漂进了他丰富而传奇的心灵之海,不由自主地陷入思想与情感的漩涡里,拜倒在上帝的脚下,发出深沉的喟叹——忏悔吧!

从寒假到上个月中旬,差不多历时三个月,终于看完了卢梭的自传《忏悔录》以及《忏悔录》续篇《漫步遐想录》,前者是卢梭在面对污蔑诽谤时极度渴望的自我辩护,而后者则是这料,人生总会有林林总总痛苦和烦恼,在这个路途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为什么活。幸福的、痛苦的、愧疚的、愤怒的;自我、友谊,这些都关乎生活、关乎人性、甚至,关乎灵魂。位伟大思想者在生命的最后路途的浅浅悲鸣。看完两本书的总体印象是:人生的事谁也无法预料。

昨天晚上粗略的看了卢梭《忏悔录》的第四章,大致讲了他四五年的漂泊生活。他是勇敢的人,敢于承认自己做过的违背道德的事情。不是伪善者。这一章的景色描写很动人,发生的事情也十分有趣,看过之后,心中有浓浓的满足感。这便是名著的魅力吧。

篇二:忏悔录心得体会范文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应该是离大革命前的法国太遥远了,不了解其历史面貌和社会阶层,读这本书没有多少带入感。《忏悔录》的上下两部,我完全可以当成两部不同的书,上部要稍微有趣一些,讲述了卢梭从一个钟表匠的儿子,到流浪汉,四处寻求贵族保护和生计,后受华伦夫人的庇护。读到其中一些游历四方、接触各阶层人士的经历令人兴奋。但深受后现代文学艺术影响的人对其中的文学意味实在没什么兴趣,事实上,为了叙述上的平均,卢梭压缩了其优雅的文笔,或者文字中那种遥远的贵族腔调和我的气质没什么共同之处,读起来没劲儿。还有描写自己对华伦夫人的俄狄浦斯情结,充沛的情欲,情感太过泛滥。

下半部分出现的众多例如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思想泰斗,但由于是自传,卢梭只是依据自身立场判断他人。并且站在他的高度上,他笔下的这些人物似乎也没有复杂的人性。甚至也没有进行什么描写,基本上是事件的记录,所以汉译本中要是去掉书信往来的附件,是太大的损失。与百科全书派的决裂。卢梭反复讲述着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产生芥蒂的事件经过。但整个读完还是能感觉到他们本质还存在着重大原则的分歧。

第一次见到一个作者在书里流了这么多的泪水,为他遇见的每个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绵长而伤感的眼泪,卢梭在情感方面的敏感和脆弱时惊人的。至少在二十五岁之前,他的智商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情商远远低于常人,不知道着算不算书里的缺点,对于华伦夫人的美貌和人品,对于自己与她的情欲,卢梭不吝笔墨。读的人头晕目眩,他还是有一篓子情感要抒发,在与百科全书学派决裂后,他也几乎与所有的贵族保护人和社交圈子决裂,对此他的忏悔往往是\"因为我有一颗水晶般的心\"之类的话,有点不痛不痒,我总觉得卢梭本人也难辞其咎,即使他写了忏悔录这样的大作,也不意味着他的忏悔是完全真实的,他以为他做到了这一点,但还是很难说服我。

譬如与狄德罗决裂的起因仅仅是因为狄德罗新书里有一句话貌似影射了隐士生活的不正确,冒犯了正在退隐庐隐居的他。卢梭为此在书中开始了对狄德罗的批评。直至后来彻底决裂,提到退隐庐,是由卢梭的另一位保护人埃皮奈夫人送给他的,当然到后来,跟这位夫人,他也因为些琐事绝交了,卢梭在退隐庐前后的生活极为重要,奠定了一个最伟大思想家的基础,他在这里写出了《爱弥儿或论教育》《社会经济学》和《感性伦理学》的部分草稿,在此之前他已因《论科学和文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爆得大名。

而他自己与泰蕾兹所生的五个孩子,却被不愿意承担抚养义务的他分别送进了疗养院,并且他对此事的忏悔(如果算有的话),一笔带过,\"既然是时髦的做法\"\"没见过面得孩子谈不上父爱\"。对于泰雷兹,他也一直认为根本没有爱情,并且有一段冗长而诡异的自我解释,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与社交圈子一些重要人士的决裂,好像也与卢梭的喜欢诛心和自尊心过强的性格有关。这或许是他追求自由的性格使然,或许只是一个无私追求公理和正义的伟大灵魂的自私一面。通过忏悔录评价卢梭的为人意义不大,因为他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大致意思是对于宗教,或者道德方面,只是管好自己就好了。

篇三:忏悔录心得体会范文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实的生平。尤其是书中对耶和华的信仰,是那么的执着。对于我这种无神论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们是怎么从无信仰到执着信仰的。在《忏悔录》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会了自然的规律,就破坏了我们和自然之间应有的关系。\"这里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

其实这也暗示我们,孩子出生到社会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产物,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他改变他自身带出来的本性。这对于幼师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儿园,总是担心幼儿不听话,调皮,导致安全出现问题,于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不允许他们做这个,不允许他们玩那个,其实他们只所以调皮,那是因为他们好奇心的本性而导致的,我们一致的压迫会不会改变孩子们原本的天性呢?而且他很注重在书中,他没有隐瞒也没有夸耀,没有焦躁也没有自卑。我们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也常常受人告诫和告诫人:后果自负。

也许自己的人生路途是一错再错过来的。

推荐第8篇: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

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通过支部组织观看完《忏悔录》后,我不仅为腐败者的沉沦感到痛心疾首,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公务员肩负的职责重担。“志当存高远”,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就紧紧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任何时期都不能忘记,应时刻铭刻在心中。只有认真学习,执行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色,拒腐蚀永不沾,才能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新胜利。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廉洁自律,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从《忏悔录》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腐化堕落,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通过这次组织观看《忏悔录》警示教育活动,使我看到少数党员干部由于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扼腕疾首。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做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党的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利关,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赋予的,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二、以案为镜,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忏悔录》的案例发人深醒,令人深思,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贪官们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以案为鉴,才能警钟长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清醒地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人莫贪,清贫为官是正道”,古往今来,贪官贪恋美色、钱财、权力,如和坤之流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一心为民、清正为官,“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刘墉等永远被人民铭记在心里。《忏悔录》的案例详实、全面,个个如宏钟长鸣于耳,不时地警示、提醒着自己。要把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当作是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检查一下,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在日常工作中要常怀律已之心,常思为民之责,手莫伸、人莫贪,在自己面前真正筑起一道防腐防变的铁篱笆。

三、勤奋做事,廉洁做人,永葆公仆本色

通过此次学习《忏悔录》警示案例,使我深刻领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将自己的工作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做事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人生价值航标,千万不能背离了为民办事的航线,否则悔之晚矣。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只有自觉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坚定自己的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坚决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住各种诱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推荐第9篇: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

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

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7月6日,通过办公室组织学习《忏悔录》的相关案例后,我被一个个惊心的案例所触动,同时也使我深刻体会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性。这也要求我们身为干部要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我启迪颇多,思想得到升华,观念得到更新,觉悟得到提高。

古人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贪和欲是部分官员腐败的直接原因。黎平,作为一名厅级干部,却利用职务便利,在项目扶持、工程建设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生活作风腐化,在他的悔过书中,痛心疾首的说道,“自己私欲一闪念作出的错误决策,铸成了终身悔恨,真不值得,不应该”;作为在社会各界都能独挡一面的重要人物,有着令人羡慕、令人敬仰的社会地位。但只因一个\"贪\"字,让其在权钱面前失去了党性原则,扭曲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触及了法律的\"高压线\",跌入了犯罪的深渊。他曾经也是善良、诚实、正直的人,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身居要职。但随着职务升迁,权利的增长,就对自己放松了学习和要求,欲望不断膨胀。随着欲望的不断膨胀,也一步步迈向了高高的铁墙,最终沦落为阶下囚。

列宁曾经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作为拥有数以千万记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毫无争辩地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执政党,世界上任何力量都不会摧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告诉人们,假如执政党对党内消极腐败现象放松警惕,任其泛滥,那么黄炎培先生所担心的“兴亡周期律”,邓小平同志所担心的“变质”,党章中一再警醒的“生死存亡”,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警告的“人亡政息”,恐怕也就为时不远了。因此,惟有重拳惩治腐败,深入推进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处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中国才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所肩负的历史重托,是实现我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这要求我们作为一名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做到知所守、知所辩、知所拒,慎独、慎友、慎微;注意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管住活动圈。

推荐第10篇:看忏悔录心得体会

看忏悔录心得体会3篇

列夫.托尔斯泰的《忏悔录》是世界三大著名的《忏悔录》之一。下面是看忏悔录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看忏悔录心得体会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

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的人物,主要就是通过这部自传推动和启发了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革命的开始,卢梭本人说\"这是一幅仅有的,也许是永远不会再有的唯一的肖像,是按真实形象及其全部事实确切无误的描绘成的\"然而我的感受却不是这样,我觉得卢梭所说的真诚,只是对于自己辩解和事件剖析的真诚。并不是出于对真实的真诚。甚至不是对内心的真诚。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篇二:看忏悔录心得体会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通过上文对时间问题的讨论,我们已经触及奥古斯丁的思想和古典哲学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源,正是在于双发对真正的幸福持有不同的理解,而这又集中反映在双方对\"认识你自己\"这个问题的不同回应之中。我们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理性的地位。古典思想发展到古代晚期,呈现出强烈的宗教化趋势,这在普罗提诺和波菲利的思想中体现得极为明显。然而,无论怎么宗教化,古典思想仍然坚持理性至上的原则。从根本上讲,普罗提诺的太一不过是对于最高的理性原则的宗教化表达而已;波菲利虽然诉诸各种巫术和魔法以求实现灵魂的解脱,但他从来没有把这些非理性因素纳入其哲学体系,而是承认没有任何学说能够解救人的灵魂。

与此相反的是,奥古斯丁认为,在超越理性的上帝面前,理性的意义是相对的;而在堕落后的人类身上,理性的能力更是极其孱弱。要想获得幸福,除非通过对上帝的记忆和期待。记忆和期待虽然属于人的理性心灵,但是所记忆和期待的对象,却是超越理性的上帝;此外,在奥古斯丁对人的三位一体的阐释中,心灵中的理性对应于时间中的现在,与能够记忆和期待上帝的其他两个位格(记忆和爱)相比,它恰恰是最容易背离上帝,导致骄傲的原罪的。《上帝之城》对古典思想的全部批判,都可以看作是对这种背离上帝的骄傲理性的批判。奥古斯丁当然不是德尔图良那样的非理性主义者,然而理性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中确实不是最高的原则,它必须接受信仰的指引;正如生活在时间中的人,只有在回忆和期待着上帝的前提下,他的现在才可能是幸福的。

篇三:看忏悔录心得体会

卢梭的为人向来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变,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无人,缺乏自制力。正是这些相互冲突的个性让他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苟且,他骄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诚但是也有掩饰。在自传里,卢梭忏悔了一个年轻时犯的错误。有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颗贵重的钮扣,把事情赖在一个他喜欢的小女仆身上,因而使那个无辜的女仆蒙受了羞辱。由于卢梭的\"自暴隐私\",一些后来的哲学家包括罗素甚至认为卢梭根本谈不上是个哲人。而我却认为卢梭触及了哲学的本质问题-他首先用自己为解剖标本,对人性做了一次深刻的探讨。

从气质上讲,罗素与这些人是两类人,他对于浪漫主义激情向来不以为然。其实罗素本人也不是一个冷静的书斋学者,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三番五次闹离婚,不会提倡性解放,不会反宗教,不会被当局禁止讲学,不会相信社会主义,不会参加反战运动甚至弄到要坐牢。激情是每个人都有的,罗素也认为激情与理智相比是推动历史的一种更主要的力量。

卢梭是法国第一个最勇敢的平民思想家。他出身贫寒,年轻时代长期处于奴仆地位。罗素这样的贵族子弟当然不会去偷钮扣,罗素的子女当然也不用进孤儿院。卢梭跟一个地位低贱的女侍结婚,这也被罗素拿来进行了一番精神分析,意思是卢梭只有在下贱的女人面前才能得到一种完全的自信。我对罗素一向敬仰,但这一次我觉得罗素讲话未免刻薄了一点。在法国大革命前,逆向等级的婚姻是不被允许的,他与华伦夫人的关系不可能为当时的婚姻制度许可。

卢梭的晚年孤独不幸。由于《爱弥尔》一书的出版,被当局者视为异教邪说,因此最高法院判决将已出版的《爱弥尔》全部烧毁,并立即通缉卢梭。再加上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不如意,令卢梭在精神上的状态近乎疯狂。他疑心重重,不得安宁――水果商减价卖给他蔬菜,以施舍来羞辱他;马车转弯时差点撞死他;人们卖给他的墨水是无色的,让他写不了辩护词;甚至到处都有人在跟踪和监视他。

然而神是公正的,卢梭的思想光芒没有因岁月而黯淡。卢梭不论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曾有一位法国批评家说:我们十九世纪的人就是从卢梭这本书里走出来的。

第11篇: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

读《忏悔录》心得体会

按照要求,我学习了省纪委、省监察厅编制的《忏悔录》这本书,通过贪腐分子痛彻心扉的忏悔,真实再现了他们身陷囹圄后发自内心的反省,深刻剖析了他们逐渐走向腐败堕落的心理路程和犯罪轨迹,以案说纪,以案明法,给人以强烈的思想震憾,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警示教育意义。违纪违法者他们用政治生命写成的警示教材,成为警醒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守护政治生命的前车之鉴,敲响防微杜渐、敬畏法纪、敬畏人民的长鸣之钟。经过阅读和反思,联系我的工作实际、思想实际,体会颇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从《忏悔录》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手中的权力,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

1

从《忏悔录》中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贪欲是逐步膨胀的,贪官并非是一夜之间变成巨贪的,大都经历由小贪、中贪到大贪,一些领导干部在在跨入腐败之门产生蜕变之前,绝大部分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但随着职务的升迁、权力的增大,在糖衣炮弹的屡屡攻击下,由小打小闹,到大把捞钱;由半推半就到来者不拒;由担心受怕,到心安理得;由以权谋私到疯狂地进行权钱交易。无论是蔡豪文还是张晓光等大部分贪官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权、钱、色的诱惑,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以致深陷牢狱,令人痛心疾首。

通过对《忏悔录》这本书的学习,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在当今历史时代保持共产党员纯洁公仆的本色,必须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不动摇,始终做到慎欲修德,省己律身。古语云: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坚持慎始、慎微、慎欲。慎始,就要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慎微,就要做到谨防小恶积大恶,谨记小节并非无害,而是一切大害的开始;慎欲,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民欲与己欲的关系,把“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热心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谋利造福,把个人的欲求置于群众欲求之下,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在当今历史时期,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清醒的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记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有、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为官之德。不断加强思想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利观,时刻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二、以案为鉴,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通过学习《忏悔录》中违纪违法案例,使自己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清醒地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案为鉴,要警钟长鸣,“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古往今来,贪官贪恋权、钱、色,以至触犯了国家法律,深陷囵圄,留下千古骂名,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忏悔录》中的案例详实、全面,个个如宏钟长鸣于耳,不时地警示、提醒着自己,要加强廉洁自律建设,不断自勉,紧紧围绕“创新“、“求实”、“从严”方面下功夫,促进自身的廉洁自律,自觉构筑工作、生活作风上的两道防线。在日常工作中要牢记常怀律已,常思为民之责,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要立共产主义的大志,成人民群众的大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民群众谋利益上。对待权力要有如履薄冰的精神,要慎权,“权力是一

3

把双刃剑”,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时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用好了能为民造福;时刻想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权力周围布满了“陷阱”,用不好也能为自己“造罪”。我们要以《忏悔录》中的案例为鉴,清醒地认识到:一分权力,十分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一定要依法用权,不行使违反党纪国法的权力;廉洁用权,不行使徇私谋私的权力;按职用权,不超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范围;以德用权,不超越权力行使的道德标准。惟有如此,才能为民造福,为己免罪。否则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成了蔡豪文等《忏悔录》中的违纪违法之流。在生活上,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做到一身正气。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要把组织和群众监督当作是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检查一下,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在自己面前真正筑起一道防腐防变的铁篱笆。

三、要严于律已,永葆公仆本色

学习《忏悔录》这本书后,使我深刻领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性,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将自己的工作实践,跟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做事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要为民做老实事,做本分事,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人生价值航标,千万不能背离了为民办事的航线,否则悔之晚矣。

4

但在当今历史时期,有个别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观念陈旧,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淡薄;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廉政意识不强,廉政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不强,缺乏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只有自觉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坚定自己正确的人生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增强实践执政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和廉政意识、执政意识,牢固树立贯彻落实两个全面和人生观,提高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的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坚决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美色关,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住各种诱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严格践行党的廉洁自律的要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做到眼光远大,心胸开阔,自觉奉献,才能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拒腐蚀不沾。

通过对《忏悔录》一书的学习,使自己深深的体会到,要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认真执行好党的路线方法政策,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决不能有任何偏

5

离,自觉地做到一切以党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严格自律、谨慎用权,在思想上筑起坚实的防治腐败防线,经得起拜金主义、名利思想的冲击和腐蚀,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从而达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二O一五年三月十七日 6

第12篇: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

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3篇

《忏悔录》,这不仅是一部自传、文学作品,还穿插、渗透着卢梭许多的教育思想。下面是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的真是一点不错。一本好书就可以让人明白很多的道理。一本好书可以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每读完一本好书就会让人豁然开朗。是书让人类走上了进步的阶梯,有了今天这欣欣向荣的世界。书这无声的预言家,预知着未来,预知着中国的梦。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本,让您快速写好读后感。本栏目包含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以及最新的优秀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应该是离大革命前的法国太遥远了,不了解其历史面貌和社会阶层,读这本书没有多少带入感。《忏悔录》的上下两部,我完全可以当成两部不同的书,上部要稍微有趣一些,讲述了卢梭从一个钟表匠的儿子,到流浪汉,四处寻求贵族保护和生计,后受华伦夫人的庇护。读到其中一些游历四方、接触各阶层人士的经历令人兴奋。但深受后现代文学艺术影响的人对其中的文学意味实在没什么兴趣,事实上,为了叙述上的平均,卢梭压缩了其优雅的文笔,或者文字中那种遥远的贵族腔调和我的气质没什么共同之处,读起来没劲儿。还有描写自己对华伦夫人的俄狄浦斯情结,充沛的情欲,情感太过泛滥。

下半部分出现的众多例如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思想泰斗,但由于是自传,卢梭只是依据自身立场判断他人。并且站在他的高度上,他笔下的这些人物似乎也没有复杂的人性。甚至也没有进行什么描写,基本上是事件的记录,所以汉译本中要是去掉书信往来的附件,是太大的损失。与百科全书派的决裂。卢梭反复讲述着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产生芥蒂的事件经过。但整个读完还是能感觉到他们本质还存在着重大原则的分歧。

第一次见到一个作者在书里流了这么多的泪水,为他遇见的每个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绵长而伤感的眼泪,卢梭在情感方面的敏感和脆弱时惊人的。至少在二十五岁之前,他的智商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情商远远低于常人,不知道着算不算书里的缺点,对于华伦夫人的美貌和人品,对于自己与她的情欲,卢梭不吝笔墨。读的人头晕目眩,他还是有一篓子情感要抒发,在与百科全书学派决裂后,他也几乎与所有的贵族保护人和社交圈子决裂,对此他的忏悔往往是\"因为我有一颗水晶般的心\"之类的话,有点不痛不痒,我总觉得卢梭本人也难辞其咎,即使他写了忏悔录这样的大作,也不意味着他的忏悔是完全真实的,他以为他做到了这一点,但还是很难说服我。

譬如与狄德罗决裂的起因仅仅是因为狄德罗新书里有一句话貌似影射了隐士生活的不正确,冒犯了正在退隐庐隐居的他。卢梭为此在书中开始了对狄德罗的批评。直至后来彻底决裂,提到退隐庐,是由卢梭的另一位保护人埃皮奈夫人送给他的,当然到后来,跟这位夫人,他也因为些琐事绝交了,卢梭在退隐庐前后的生活极为重要,奠定了一个最伟大思想家的基础,他在这里写出了《爱弥儿或论教育》《社会经济学》和《感性伦理学》的部分草稿,在此之前他已因《论科学和文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爆得大名。

而他自己与泰蕾兹所生的五个孩子,却被不愿意承担抚养义务的他分别送进了疗养院,并且他对此事的忏悔(如果算有的话),一笔带过,\"既然是时髦的做法\"\"没见过面得孩子谈不上父爱\"。对于泰雷兹,他也一直认为根本没有爱情,并且有一段冗长而诡异的自我解释,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与社交圈子一些重要人士的决裂,好像也与卢梭的喜欢诛心和自尊心过强的性格有关。这或许是他追求自由的性格使然,或许只是一个无私追求公理和正义的伟大灵魂的自私一面。通过忏悔录评价卢梭的为人意义不大,因为他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大致意思是对于宗教,或者道德方面,只是管好自己就好了。

篇二: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

昨天晚上粗略的看了卢梭《忏悔录》的第四章,大致讲了他四五年的漂泊生活。他是勇敢的人,敢于承认自己做过的违背道德的事情。不是伪善者。这一章的景色描写很动人,发生的事情也十分有趣,看过之后,心中有浓浓的满足感。这便是名著的魅力吧。

卢梭的为人向来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变,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无人,缺乏自制力。正是这些相互冲突的个性让他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苟且,他骄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诚但是也有掩饰。在自传里,卢梭忏悔了一个年轻时犯的错误。有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颗贵重的钮扣,把事情赖在一个他喜欢的小女仆身上,因而使那个无辜的女仆蒙受了羞辱。由于卢梭的\"自暴隐私\",一些后来的哲学家包括罗素甚至认为卢梭根本谈不上是个哲人。而我却认为卢梭触及了哲学的本质问题-他首先用自己为解剖标本,对人性做了一次深刻的探讨。

从气质上讲,罗素与这些人是两类人,他对于浪漫主义激情向来不以为然。其实罗素本人也不是一个冷静的书斋学者,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三番五次闹离婚,不会提倡性解放,不会反宗教,不会被当局禁止讲学,不会相信社会主义,不会参加反战运动甚至弄到要坐牢。激情是每个人都有的,罗素也认为激情与理智相比是推动历史的一种更主要的力量。

卢梭是法国第一个最勇敢的平民思想家。他出身贫寒,年轻时代长期处于奴仆地位。罗素这样的贵族子弟当然不会去偷钮扣,罗素的子女当然也不用进孤儿院。卢梭跟一个地位低贱的女侍结婚,这也被罗素拿来进行了一番精神分析,意思是卢梭只有在下贱的女人面前才能得到一种完全的自信。我对罗素一向敬仰,但这一次我觉得罗素讲话未免刻薄了一点。在法国大革命前,逆向等级的婚姻是不被允许的,他与华伦夫人的关系不可能为当时的婚姻制度许可。

上帝造人的时候,给我们一双眼睛看外部的世界,审视内心的智慧之眼则是这颗忏悔的心。如果说读蒙田让我心灵安详闲适,读卢梭则使我悲天悯人。卢梭觉得前辈作家蒙田还坦白得不够,他说蒙田虽然也讲了自己的缺点,却把它们写得相当可爱。看起来像是自责,但是却是自赞。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警句:\"没有可憎的缺点的人是没有的。\" 在忏悔录里,他写了他的吝啬,他的偷盗习惯,他对朋友的背叛,他说的谎行的骗。

篇三: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近来我又读了一遍法国启蒙作家卢梭的《忏悔录》(陈筱卿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上下两卷共十二章,中译本634页,洋洋五十余万字,一口气读下来,看得我俩眼朦胧。随着卢梭叙述的文字河流,我又一次漂进了他丰富而传奇的心灵之海,不由自主地陷入思想与情感的漩涡里,拜倒在上帝的脚下,发出深沉的喟叹——忏悔吧!

当我读到卢梭的这句话,如故冲动不已。他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文雅龌龊的,就写我的文雅龌龊;当时我是仁慈淘气、道德崇高的就写我的仁慈淘气和道德崇高。全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纯粹表披露来了,和你亲身看到的纯粹1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犯错而呻吟,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而后,让他们每1个人在您的宝座后背,异样朴拙地流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

这1段话像极了耶稣对歹意诽谤1个妓女的法力赛人说的话1样:你们当中谁若没犯过罪,即也许打她。结果,众人1个个丢下石头,低首拜别。 卢梭的为人历来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变,激情奔放而又非常痴钝,大悲大喜咄咄逼人,不够自制力。正是这些彼此斗嘴的本色让他更像1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然则也活得随便,他孤高然则也卑微,他坦诚然则也有戳穿。

在自传里,卢梭忏悔了1个年轻时犯的舛错。有1次他偷了主人家1颗珍贵的纽扣,把变乱赖在1个他喜欢的小使女身上,是以使谁人无辜的使女承受了耻辱。因为卢梭的\"自暴隐私\",1些过后的哲学家包括罗素以至认为卢梭根蒂谈不上是个哲家。而我却认为卢梭波及了哲学的本质题目-他首先用自己为解剖标本,对人性做了1次粗浅的寻找。从气质上讲,罗素与这些人是两类人,他对于浪漫主义感情历来不认为然。实在罗素本人也不是1个岑寂的书斋学者,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3番5次闹离婚,不会倡导性监禁,不会反宗教,不会被当局制止讲学,不会信赖社会主义,不会列入反战运动以至弄到要下狱。感情是每个人都有的,罗素也认为感情与理智比较是促进历史的1种更首要的实力。卢梭是法国第1个最大胆的布衣思维家。他出身贫寒,年轻时期耐久处于奴仆位置。罗素如许的贵族后代诚然不会去偷纽扣,罗素的子弟诚然也不用进孤儿院。卢梭跟1个位置高贵的女婢结婚,这也被罗素拿来进行了1番精力分析,寄义是卢梭只有在下贱的姑娘扑面才干得到1种纯粹的自信。我对罗素1向敬仰,但这1次我感受罗素发言不免厚道了1点。在法国大革命前,逆向品级的婚姻是不被准许的,他与华伦夫人的关连弗成能为当时的婚姻制度应允。

第13篇:违纪违法忏悔录心得体会

学习违纪违法忏悔录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违纪违法忏悔录,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看到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在被审查期间所作的反省和悔罪记录,看完了这些领导声泪俱下的忏悔,心中颇有感触,下面谈谈学习心得体会。

一、理想信念是防腐拒变之根本

通过部分干部的“东窗事发”不难看出,那些之所以成了阶下囚,究其原因,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动摇。平时,他们淡化了理想信念的自我教育和学习。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结果,自然地就肆无忌惮地受贿、贪污。从这些人不难看到,理想信念动摇的危险性。

二、工作作风过硬是防腐拒变的内在要求

没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就很难经得起现实对你的综合考验。工作作风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在行为表现。光有好思想而不去身体力行不行,只有去做了,才能真正实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人生价值。作风不过硬,就容易为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名利所诱惑。一些党员干部就是作风不过硬而被别有用心之人牵着鼻子下水。于是,总是会上谈廉政,会下收好处费。只有从严要求本身和身边的人,建立起坚定的工作作风,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

三、廉洁自律是约束保护自我的真正法宝

从干部保护的角度讲,廉洁自律是干部防腐拒变的法宝。作为一个干部,只有从严要求本身,才能经得起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的诱惑。从领导岗位到阶下囚,无不说明一个人在岗位上自制力的重要性。从小贪到巨贪,从小贿收礼到大贿收钱,一步一步放纵本身,大肆进行权钱交易。结果,自然是被“双规”,接受党纪国法的洗礼。可见,在领导岗位上,只有自始至终加强自身的廉洁自律意识,才不至于被“糖衣炮弹”击倒。

四、群众观念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

一个没有群众观念的干部,不可能干出令群众满意的实事来。群众观念是执政为民理念的思想基础。有了群众观念这个思想基础,才能在工作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更好地为群众多办实事,切实地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那些在反腐倡廉中违法违纪者,就是因为群众观念淡化私欲膨胀所致。

总之,通过学习这些党员干部自我反思、剖析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思想根源、主客观原因,以及他们在接受纪律审查、司法审判之后无一不痛感愧疚的切身体会,警示着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寻找差距,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振奋精神,做好当前工作。

第14篇:忏悔录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4月17日按州、市局纪委安排,观看警示教育电视片《忏悔》和《火中取栗》, 做为一名老党员心潮澎湃、感慨良多。使我再一次受到了深刻教育,思想上产生了很大震动,对党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并对自己的言行做了深刻反思。现结合平时的工作学习,谈几点

一、从犯罪毁落历程中得到的警示

(一)党的领导干部背离党的宗旨必将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放松党性修养和锻炼,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不能保持警惕、保持冷静、保持操守,更没有慎独慎微,忽视从根本上考虑人民的利益,不甘清贫,崇尚拜金,最终导致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党员领导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在危害党的事业的同时,自己也必将遭到“身囚”之苦。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正确的行使就能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反之就会成为以权谋私的魔杖。从领导到囚犯往往是一步之遥,人生没有后悔药,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政治生命、青春年华、人生自由和完美的家庭去以身试法。

(三)法制观念淡薄,待人处事上没有保持应有的警惕性和纯洁性,必然导致行政行为的畸形,最终葬送身家性命。

二、党员要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一)要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世界观方面,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明确作为社会公民、工作和家庭成员三个基本定位;在人生观方面,要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安全度过“功成”与“身退”两个危险期,正确处理好取舍关系,不要自毁人生;在价值方面,要正确体现人生的社会价值,保持清政廉洁。

(二)自觉警醒自己,不纵欲,不侥幸,时时把自己置身于监督之中,想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三)自觉充实自己,有正确的追求,健康的心态和实在的寄托。善于学习,不让头脑空虚;时时保持平衡的心态,在名誉、职位、利益等方面知足常乐。善于尽力服务社会服务他人,做到“勤无废事,谦以养德,”。

三、认真对照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找出差距认真改进

(一)加强政治学习。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要靠两条,第一靠学习,第二靠实践。学习非常重要,学习搞好了,知识丰富了,境界提高了,眼界开阔了,看问题也看得清透了。不仅能够正确判断政治是非、理论是非,假丑恶、真善美,还能搞清楚一个人怎么活着才算有价值、有意义。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往往就事论事,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工作,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作为一名党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作风 和道德品质,而且要有胜任工作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和信息变化非常迅速,如何在未来的社会发展和统计事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应该是目前考虑的重点。因此,要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更新知识,满足工作要求。履行职责、完成任务、保证质量不出问题外,还应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探索工作中的热、难点问题,在实践中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提高开拓创新意识,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三)提高反腐倡廉意识。通过学习,使我对反腐倡廉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总觉得自己位卑职轻,没权没势,认为拒腐防变教育意义不大,其实不然,最近开展一系列的警示教育,体现了中央和上级领导对基层干部和党员工作的重视,体现了对每一位党员的关心和爱护,也使我深刻认识到拒腐防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我更应该用做好服务工作。我只有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已,才能跟上社会的进步,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为公安工作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第15篇:忏悔录

理性骄傲的挫败

--奥古斯汀《忏悔录》读後感

(一)

当奥古斯汀十九岁的时候,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人,读了古罗马古典文学代表作家西塞罗的哲学论文《荷尔顿西乌斯》时,萌发了追求上帝真理之志。但是,到他最後决定受洗成为基督徒时,十三年的漫长岁月已经逝去。我掩卷问自己,是什麽原因造成奥古斯汀花费十三年来完成这个充满痛苦、曲折的信仰皈依过程?更何况他还有一个敬虔的基督徒母亲整天为他流泪祷告?

从奥古斯汀自己叙述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罗列出许多回答上述问题的原因∶对世俗幸福的留恋;情欲的无休止纠缠;渴望社会承认的野心;星象学家的引诱;摩尼教哲学的误导等等。

但是,从更深一层来看,阻碍奥古斯汀通向终极真理的最根本要害不是别的,正是他那以高学问和理性思辨能力为自恃的骄傲。换句话说,他的失败正在於他企图想以自己掌握的学识及理性分析来寻找到通向真理之路,并把他从罪恶中拯救出来。

(二)

奥古斯汀对学问和理性是相当看重的,甚至可说到了崇拜的地步。这是由几个原因造成的。首先,奥古斯汀的父母从来就把学问的掌握放在这个孩子教育的首位,而根本忽视了对奥古斯汀进行道德与信仰方面的教育。这就使奥古斯汀自小就接受了「学问第一」的唯一价值观。

其次,奥古斯汀的天才聪明使他在求学生涯中一帆风顺,得心应手,其他学生都不是他的对手,从而使他滋长了在追求学问中「出人头地」的巨大野心。

再次,奥古斯汀以学问谋得雄辩术教师地位,又以学问获得社会尊敬。学问带来的既得利益,使他认识到学问的重要性和功利性。他说∶“当时所推崇的学问,不过是通向聚讼的市场,我希望在此中显露头角。”

(三)

本来,追求学问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奥古斯汀在上述人生历史中形成的学问观念却对他认识基督带来了障碍偏差。这些偏差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虽然奥古斯汀一直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但是,学问带来的既得利益使他常常无法摆脱世俗幸福的引诱,并把其当作生活的目标,从而怠慢了对真理的追求。他自己承认∶大约十二年,我始终留连希冀於世俗的幸福,不致力於觅取另一种幸福,这种幸福,不要说求而得之,即使仅仅寄以向往之心,亦已胜於获得任何宝藏┅┅

第二,对学问的喜爱以及由学问带来的满足使奥古斯汀有意无意地把他喜欢的学问和学者抬到最高的高度,而使他失去了尽早接近耶稣和圣经的机会。他承认自己对圣经的一度蔑视,他以为“圣经这本书和西塞罗的典雅文笔相较,真是瞠乎其後。”後来,他才醒悟,圣经正是真理的最高昭示。

第三,奥古斯汀掌握了高深的学问和理性思维的方法後,自然比一般人更能分析社会自然现象和规律,从而使他误以为通过理性分析就可以拿到取得绝对真理的钥匙。「因信称义」的门被他关上了。他说∶“我灵魂的病,本来只能靠信仰来治疗的。”但他却拒绝了。

说到底,奥古斯汀对理性、学问的崇拜就是对自己的崇拜。他在批判自己曾经一度迷恋过的摩尼教时说∶“有人以意志的两面性为藉口,主张我们有两个灵魂,一善一恶,同时并存。他们不愿在主里面,而想在自己身内成为光明,以为灵魂的本体既是神的本体,这样更加深了他们的黑暗,他们由於这种滔天的傲慢,所以跟神照耀入世之人的真光距离更远了。”

正因为奥古斯汀一直执著以知识和理性来寻求终极真理,所以当他听到蓬底希那讲了《神贫者》的故事後,大受震惊,对好友阿利比乌斯发生了这样的喊叫∶“我们等待什麽呢?你没听到吗?那些不学无术的人起来攫取了天堂,我们呢?我们带著满腹学问,却毫无心肝,在血肉中打滚。”这个喊叫,既叫出了理性学问在寻求终极真理方面的苍白无力,也叫出了奥古斯汀对理性崇拜、学问崇拜的觉醒。

(四)

令我吃惊的是,一千五百年後的今天,许多像我这样的人还在重复奥古斯汀曾经犯过的谬误。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反对封建主义而打出「科学万岁」「民主万岁」的旗帜後,中国的年青知识分子就一直执著这样的价值观∶通过读书达成仕途,通过科学的理性分析寻找到人生的目标,最终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丰功伟业。

因此,当我刚被人介绍认识基督和圣经时,我根本就不屑一顾,认为是迷信和谎言。因为我迄到那时为止掌握的知识及理性认识程度,都不可能使我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耶稣的死而复活是事实,更不能承认自己是一个彻底的罪人而把命运交到耶稣手上。这样,我就在寻找真理的道路上不断跌倒,痛苦万状。

直到圣灵打开我僵死的心门,迎接耶稣进入作我的救主,我才明白,用自己仅有的那些逻辑、科技、理性的知识、方法去理解、判断神和神的话,是多麽的愚蠢和不自量力。我才理解圣徒保罗讲的话∶「我们讲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语言,乃是用圣灵指教的语言,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林前2∶13)。一千多年前的奥古斯汀也通过同样的途径领悟到这一点。他说∶“由於我们的能力薄弱,不能单靠理智来寻获真理,便需要圣经的权力。”

(五)

从奥古斯汀的故事和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们犯了同样一个错误,就是过份相信学问和自己的理性精神。以为通过它,我们不但能成就世俗的幸福,也能寻找到终极的真理。事实证明,这非但是徒劳无功的尝试,反而更加深了我们的罪孽。这不但是因为远离了神的学问和知识理性非但毫无用处,而且更严重的是我们竟然用神赐的智慧、理性来拒绝神的救赎。奥古斯汀曾经这样忏悔∶“当我一无师承地读通了难解的「各类学问」著作时,对於有关信仰的道理,却犯了丑恶不堪,亵渎神圣的错误,那麽我的聪明对我又有什麽用处?”

换句话说,上帝给我们智慧理性,乃是为了让我们通过人和万物来领会与赞美上帝的伟大、奇妙、恩爱。而我们的悲剧正在於把从神那里来的智慧学问高举起来,让它变成阻隔我们和

神之间的铁墙。

也就是说,当我们被学问、理性束缚住时,我们就不可能灵性地知道神的真理,同时也不能找到通向神之路。我们的理性骄傲,恰恰是我们无知的最好注脚。

事实证明,当我们在理性学问中无限膨胀自己的时候,也是我们彻底迷失的时候。

我们从理性骄傲的挫败中能够突围而出的唯一办法就是在神面前谦卑自己,「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第16篇:忏悔录

长庆油田的员工们,你们好: 犯罪对于一个人来讲,是一件极其悲哀的事情,任何人都会悔恨终生。回顾40余年的人生道路,我有过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并获得了许多骄人的荣誉,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一步一步走上局级领导岗位。今天,我失去自由,囚服加身,成为可耻的罪犯,这善恶、荣辱强烈的反差,不能不令我反复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为什么会沦落为阶下囚? 往事不堪回首,却无法怀;现实无颜以对,却必须面对。 我出生在农村,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憨厚、耿直的性格和母亲善良、俭朴的品德曾深深地注入过我的脉管。在父母的呵护和期盼的目光中,我吃苦耐劳,发奋学习,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是品学兼优 的好学生、班干部。 自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我先后获得各种荣誉证书三十多本,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创造辉煌的业绩。如果说我在几十年的石油生涯中为国为民做出了一点成绩的话,那是因为我还比较注意改造世界观,在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还能比较严格地要求自己,时时事事处处能用党章和共产党员的标准来约束自己。 但是,人总是会变的。自从担任总经理并兼副总裁后,随着地位的升高、权力的增大,我逐渐放松了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贪图安逸、享乐的思想日益滋生,对“灯红酒绿”般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对有钱人那种一掷千金的豪爽也不由自主地羡慕起来,吃、住、穿、戴的档次和品位也逐渐提高,艰苦朴 素的思想观念却日益淡薄褪化。在人际交往中,我对部属、朋友的小恩小惠慢慢放松了警惕,请客送礼,司 空见惯,什么党的培养、入党誓词统统抛之脑后,从一般的吃吃喝喝演变为赤裸裸的权钱交易。 越过了“红色警戒线”后,我开始贪胆倍增、胃口大开,由最初的断然拒收到坦然收受,金钱的诱惑力一 次又一次冲破理智的防线。金钱一旦成为一个人的全部欲望,就会使人在极度膨胀的金钱欲望驱使下,滋生 出许许多多可怕而且难以改变的邪念,终于将自己奋斗了几十年来之不易的红色档案改写成了犯罪分子可耻 的黑色档案。 我从一名优秀大学博士一步步走向腐败的犯罪深渊,不仅毁了我个人的前程,更给党的事业和形象抹了黑, 愧对党的教育和组织的信任与培养,也愧对亲朋好友对我的关爱。不像某些人把四川老家的人都弄来当石油 工人,多年来我很少在老人身边尽过孝心,在他们晚年之际,我依然不能给他们以安宁和欣慰,相反还给他 们带来了耻辱;7万多名石油员工,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多少理解和支持,生活上给了多少关心和惦念,却因 为我的犯罪而不得不忍受别人的鄙视与冷漠,屈辱和泪水;我不能帮助他们,却同样给他们带来了痛苦和屈辱,想到这一切,我的心都要被撕碎了。 然而,一切都已太晚了。痛定思痛,经过几天来对自己无情的解剖与沉痛的思索,我总结出了犯罪的根 源所在,首要原因是放松了思想改造,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像 苍蝇一样飞入国门,在这场新的考验中,我没有保持住清醒的头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随着职务的 升高、环境的变化、荣誉的增多、权力的扩大而产生强烈偏差,不由自主地丢掉了过去那种严格要求自己的 进取精神,放松了学习与自我改造,面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迷失了人生的方向,错误地认为,腐败现象是改 革开放的正常现象,并加以效仿,完全把党的宗旨抛到脑后,丧失原则,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 ,中饱私囊,严重触犯了法律,从而付出了牢狱生活的惨重代价,成了一个千夫所指的罪人。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几十年!如今,我已近知天命之年,不可能再从头再来,愿我真诚的忏悔能够给党员 领导干部提供一点教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时时刻刻都不能忘记改造主观世界,否则,消极腐朽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腐蚀自己的灵魂、信仰、理想、道德,就有可能因小恶的积累上升为大恶的裂变。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过:“平凡的人,缺点也很平凡;高贵的人,错误也很惊人。”因为前者对社会影响很小,而后者对社会危害很大。中央最近颁布的《党内监督条例》,把“一把手”作为监督的重点,意义可谓深远,反腐败针对的更多的就是位高权重的公职人员,这些人微小的错误都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 我的权力是比较大的。在重大问题、重大项目、重要人事安排等方面拥有拍板权。这个相对集中的权力,如果把握得好,全部用在党的事业和为人民服务上来,是可以做成许多事情的;但是如果把握得不好,用来为个人谋取私利,就会做出许多错事、坏事来。我就是没有能够把握好。 干事业抓工作,需要权力,但有了权力之后,各种诱惑也随之而来:有开发商来贿赂,有女人来投怀送 抱,也有人送来礼金等。若是意志薄弱者,克制不住自己的私欲,就挡不住这些诱惑,掌权的人就会被拉下水,权力这个魔杖就将掌权的人变成了腐败分子。一念之差,有时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得失、好坏之别。 我的权力很大,而受到的监督制约却相对很小。权力运用得当与否,全凭个人的党性修养。直到问题积累 到一定程度,或是有人向上级反映,引起上级重视,认真查处之后,问题才能被揭露出来,但为时已晚。 中国人讲究人情往来,特别是我们油田体制正处于改革、转轨、转型时期,各种不规范的干部能以我为 戒,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和信仰,廉洁自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做一个“权 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人。 回顾自己参加工作25年、入党10余年的经历,我感到,自己每前进一步,都是党培养、教育的结果…… 可惜的是,我自己没有很好地珍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犯下了不可原谅的严重错误,直至跌入了违法犯 罪的泥坑,给党的形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给家庭和亲人也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我自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现在想起来,悔恨不迭,痛不欲生! 在油田改造和开发上,避免不了要和开发商打交道。他们在开发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往往找到 我。而我也是从工作、从建设西部大庆投资环境的角度,积极、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这样一来二往,与开 发商的交往密切起来,经常在一起吃饭、喝茶、休闲,开始还能把握住分寸,认为这是工作的需要,是为了 招商引资。但渐渐就不行了,在高消费生活的耳濡目染中,看到他们大把挣钱,大手大脚地花钱,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自己的思想防线开始崩溃了。心想自己的能力不比他们差,付出的也远比他们多,而自己一年 到头辛辛苦苦,年薪也就93万元,心里很不平衡。思想滑坡了,行为上也就放松了要求。当逢年过节,开 发商们表示点“小意思”,自己也就“笑纳”了。我也就半推半就地收下了。 从此,我的世界观、人生观由原来的服务、奉献转向奉献与索取并重,在人生的价值取向上,将事业与 享受作为人生的两大追求目标。一方面追求事业的成功,既是为官一任的政绩,也是向上提升的资本;另一 方面,放纵自己的贪欲,追求东西、灰色的交往都存在,对各级领导干部是一个现实的考验。 就拿礼金往来情况来说,自己也知道收受别人的礼金不好,但有时也觉得实在难以拒绝。我当总经理期间 ,逢年过节,家中有什么事情,总有人通过各种方式,以各种理由送来礼金,我也曾退过不少礼金,但最终 还是收了不少。对于一些小额礼金,觉得退也嫌小气和麻烦……时间长了,思想也麻痹了,甚至习以为常, 见怪不怪了。而且在收受礼金时,只觉得大不了是违纪,绝对没有想到这就是受贿,就是违法。心中常常抱 有侥幸心理,认为出不了什么大事的,直到问题暴露,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这平时的点滴积累,终于铸成大错,自己还恍如梦中。 人生没有后悔药。等到今天一切都明白之后,大错已经铸成。在上述3个方面的原因之中,最根本的还是 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自己所犯的错误,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说到底还是自身的贪欲所致。陈毅同志说得好,“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违纪违法者,最终将受到惩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希望我这 只“沉舟”、这棵“病树”,作为一个反面教材。 领导的告诫、单位的学习,被我当作耳边风,我错误地认为,当今社会,吃请送礼之风难以避免,况且 送钱送物的都是老熟人,而且别人确实从自己那里得到了好处,不拿白不拿。我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是犯罪行为。 我把单位学习、培训、教育当成一种形式,认为只是走过场,风头一过,又是原样。没想到我最终还是栽了 。我要提醒大家,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悬崖勒马为时不晚,一意孤行只能坠入 万丈深渊。 我从一个领导走到这个地步,教训是沉重的。这种巨大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也有社会 环境的影响,制度约束的滞后等等。但自己的、自身的原因才是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 我没有经得起复杂环境的考验,对不起领导、更对不起自己的家人和长庆的员工。最后,我要感谢,感 谢那些认识我的或者不认识的人。虽然有些人在特殊情况下说了一些违心的话,我也能理解。 踱步囚室,铁窗外夜空西沉,茫茫不见光亮;四壁间孑身被困,悠悠可知生与死。忆昔抚今,面对将来 的残酷,我曾痛苦地思索,冷静地分析,设身处地地为家人着想,将心比心替自己考虑,思绪难平。 过去,我学业有成,事业有绩,幸福地辛苦于每一天、每一岁,虽百般忙碌却乐在其中,也给自己和家 庭带来惬意和温馨。我活得很充实、很满足。而现在,我犹如笼中鸟,望海阔天空,不仅有翅难飞,还要人家喂食。笼中鸟还有观赏价值,可我却一文不名。我现在活着,于国家于社会于家庭都没有了任何价值,充 其量不过是一具生理的躯体,行尸走肉。呼天穹大地,呼青山绿水,谁能告诉我,我活着有什么用?我该怎么活?一个人,从物质到精神,活着不能奉献于社会和家庭,还要索取于社会和家庭,这是毫无自知之明的 活,是把自己生命的存在寄托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活,是自私与可耻的活!…… 再一次向长庆油田广大员工说一声:对不起,请你们多原谅…… 一个忏悔人:冉新权

第17篇:忏悔录

忏悔录

致恩师:

今当临书,实为不测,难表我心腹之痛。学生本有事,未收到所谓征兵活动之短信,而遭此检查。

时维五月,初夏之际,佳木秀而百草胜,群花争艳,莘莘学子本希望之心,国之栋梁,未尝敢破格。中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中年人如烈日,少年人如朝阳;中年人如蒙牛,少年人如乳虎;中年人如老酒,少年人如啤酒;中年人如大树,少年人如春花。此中年人与少年人性格之大略也。

学生本于周五有课,恰王萍主任之课,汝可知主任乃有识之人,博学之士,通晓教育,智慧俱明,厚爱学子。听其课,如读诗文,津津有味。余之老师乃智慧之师,教诲于人,待人之道,为事之法。教诲我对师长,学长,彬彬有礼,凡事三思而后行,岂不乐哉?余铭记老师之言语,敏而好学,奋发图强,做成功之士。

余籍本甘肃也,千里迢迢求学于齐鲁。大千世界,人心向善,物丰民愿,弃燕雀之小志,扬鸿鹄之傲气,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乃学子之憧憬,甘拜诗书三千卷,不乞丽人一回眸,饱读文章,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丈夫拥书卷,何假南面百城”,生活似水,波澜起伏,博读文章,“腹有诗书气自华”,此乃学生之宏愿,望得老师之支持,余幸之。

少年人有老成之识见,中年人须有少年之襟怀。余固生于农村,自少家贫,父爱有加。教吾识句读,习古文,下诗书,学作文,练书

法,得老师之赞赏,屡试名列前茅。父甚严,尝鞭笞于我,因调皮捣蛋,儿时掏鸟巢于屋檐,损其衣裳。今兹别离,实实感伤,列车隆隆,一线亲缘,短信托鸿雁,千里难尽孝。余实为组合家庭,略记孩提,生母离世,于是乎,家之大任,压于父肩头,何情以堪!

呜呼!凭子莫话当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祖母年高,汲汲顾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万事付之奈何。生平亲母,长辞墟墓,呜呼哀哉!少年壮志不言愁,壮哉我也,少年独立则家立,少年强则父母强!红日初升,其光大道;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蛟龙腾渊,鳞爪飞扬;乳呼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艳丽群芳。“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苦读文章,天道酬勤,立志成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余本多癖好,也可谓爱好耳。古人曰:人无癖不可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譬如纨绔之子,极爱繁华,好美食,好鲜衣,好名酒,好烟头。而学生则大大相反,余本习诗书,好文章,好音乐,好书法,好英语,在上期德院青年报有学生之作,题名《沁园春.青岛颂》,老师是否阅之?余好音乐,固非专业尔,因酷爱音乐,无师指点迷津,乃独自揣其韵律。清晨便入琴房,练声也。菏泽单县名人朱之文,学生甚爱之,其声堪比乔军,天籁之音震华夏。余常唱其歌,如《北国之春》,《夕阳红》,《我要回家》等。试想有朝一日,学生登台演出,为一代歌手。记昨晚史博文之演唱会,只因天公不作美,初降小雨,但老天眷恋于他,使其演出圆满成功。

史博文乃我系之牛人,德院之明星也,粉丝成群,余常与其交流,深得其教诲,可谓学生之师兄也。

萧伯纳说:“人生的两大悲哀,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我将游走疆土,在我的文字中努力闪现谦卑的光亮。生活如此美好,活他一辈子吧!

此地,话不多也,祝老师身体健康,喜得贵子!

壬辰年五月二十一学生:XXX

第18篇:忏悔录

关于卢梭

卢梭(1712~1778) 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卢梭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生而丧母,但在父亲的鼓励下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10岁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师那里,两年内学会了拉丁文。 13岁至15岁时他在一个暴虐的镂刻师的店铺当学徒,遭受很多磨难。两年后他终于弃职离乡,来到法国,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这里,德瓦朗夫人既是他流浪生活的第一个港湾,也是他过于丰富而略嫌病态的爱情生活中钟情的第一个女性;在这儿,卢梭度过了近10年的浪漫而稳定的生活。1749年,卢梭的应征文章《论科学与艺术》获奖。这虽使他一举成名,却也逐渐显示出他同其他启蒙主义者在思想立场上的分歧和差异。其后,他渐渐地与百科派决裂了。在法国蒙莫朗西森林附近度过的几年是他文艺创作生涯中硕果累累的阶段,他的四大名篇《新爱洛绮丝》、《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中的三篇问世于此时。因《爱弥儿》同时激怒了当局和百科派,卢梭避难逃至瑞士等地,最后回到法国仍不得安宁。他晚年时在巴黎离群索居,《忏悔录》一书于此时完稿。1778年,卢梭死在一个侯爵的庄园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他的遗体于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 《忏悔录》背景

在历史上多得难以数计的自传作品中,真正有文学价值的显然并不多,而成为文学名著的则更少。至于以其思想、艺术和风格上的重要意义而奠定了撰写者的文学地位——不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席位,而是长久地受人景仰的崇高地位的,也许只有《忏悔录》了。

写自传总是在晚年,一般都是在功成名就、忧患已成过去的时候,然而对于卢梭来说,他这写自传的晚年是怎样的一个晚年啊!

一七六二年,他五十岁,刊印他的著作的书商,阿姆斯特丹的马尔克-米谢尔·雷伊,建议他写一部自传。毫无疑问,象他这样一个平民出身、走过了漫长的坎坷的道路、通过自学和个人奋斗居然成为知识界的巨子、名声传遍整个法国的人物,的确最宜于写自传作品了,何况在他的生活经历中还充满了五光十色和戏剧性。

整个自传是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在莫蒂埃和皮埃尔岛时,他仅仅写了第一章,逃到英国的武通后,他完成了第一章到第五章前半部分,第五章到第六章则是他回到法国后,一七六七年住在特利堡时完成的,这就是《忏悔录》的第一部。经过两年的中断,他于一七六九年又开始写自传的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即《忏悔录》的第二部,其中大部分是他逃避在外省的期间写出来的,只有末尾一章完成于他回到了巴黎之后,最后“竣工”的日期是一七七年十一月。此后,他在孤独和不幸中活了将近八年,继续写了自传的续篇《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想》。

《忏悔录》就是卢梭悲惨的晚年的产物,如果要举出他那些不幸岁月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内容,那就是这一部掺合着辛酸的书了。这样一部在残酷迫害下写成的自传,一部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存在辩护的自传,怎么会不充满一种逼人的悲愤? 读后感

(一)

先提前说一下,这还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免得看我后面写的东西被误导了。卢梭是个很感性的人,虽然他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他的才华,也不影响我觉得这个人的可爱、感性、热情、真诚还有可怜。我也并不想说如果他不怎样就不会怎样了,因为如果他没有这些,他也就成不了这个为我们写《忏悔录》的卢梭了。

早在去年学《欧洲文化入门》时就对卢梭有了很深的印象,书上的名人很多,但我对卢梭及他的《社会契约论》印象最为深刻(可能部门原因是里面有两个人写《社会契约论》同时他的名字发音和英国的罗素很像,为了把这些彻底区分开来,我多下了点功夫吧!嘿嘿)。最近看了卢梭的《忏悔录》,也算是浅浅地知道了这个大文豪简单而又平凡的一生吧!虽然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地简单与平凡,但是作者本人却有意将所有的事都清描淡写!打个比方吧,法国国王的岳父荷兰国王写了篇文章,他觉得其中有不妥之处,就直接写了封信给荷兰国王为其指明了,虽然他反复强调写信的时候是如何惶恐,其措辞是如何委婉,生怕得罪国王云云,但是回头想想单就他有这胆量写信就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何况当时他还年轻并不是十分有名。

我还在其书上摘了一点内容下来,当然他的书能摘的东西是很多的,只是我懒嘛,也就仅摘了些特别能让我引起共鸣的东西。

其开篇他就写道“万能的上帝啊!我揭去了我内心的一切伪饰,和你亲眼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无数的同类众生召唤到我跟前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缺陷而羞惭。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袒露自己的心灵中的秘密,看谁有勇气说:„我比这个人好!‟”我是很赞成他的这种超强的自信心啦,也看到了他书中所描述的自信心的来源,但是却不能完全认同。因为这始终是他自己的主观看法,我没有听到反方意见,而他又是那么地敏感,拥有所有名作家所共有的特点:天赋过人、敏感、细腻而又容易受伤;另一原因就是这只是他那个时候的法国人,就我所知,咱们国家的古人要是写出忏悔录来,比他更好更高尚的人还是蛮多的,特别是一群爱国之士如戚继光、文天祥、岳飞、杜甫等,我就不多举了,文学水平有限,怕说多错多。当时的法国社交界还真是一个蛮奇怪的圈子,那时的名流贵妇们是流行包养情人的,而她们的丈夫们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知情的,甚至以老婆包养的情人的身份而自豪,这不光是这本书里出现的,同期的其它法国作品里也都有,我不得不说这感觉很奇怪,也很变态。可能我看的书不多,但同期的英美作品里比较少看到这样的,即使有写也相对比较隐晦,所以这也总是让我更认同英国的文化一些。 读后感

(二)

既是忏悔录,当然也就是讲他的一生了,包括他的亲情、友情、爱情。

亲情着墨是最少的,母亲因为他难产死了,父亲在外地上班,他是在姑姑和舅舅家长大的,后来父亲又再婚,与其父的沟通很少。而他的后代吧,戴莱丝倒是给他生了五个小孩,可由于他自己不肯结婚,同时又认为由戴莱丝和她母亲勒亚瑟夫人不善教养还不如育婴机构养大的好,所以全被他送到收养机构去了,就这一点上无论他认为自己的解释是多么地合情合理,我也无法理解的。在我看来唯的解释就是——他之所以成为大文豪,其想法和做事总有点有悖常态的。西方世界的家庭观总是比我们的薄弱很多,在他们的圣经故事和古代神话里也是大量的杀兄弑父、娶嫂甚至娶母的,他们大量歌颂爱情,歌颂自我,很少看到歌颂家庭和睦团结的,更别提父慈子孝了。

至于爱情我看得有点迷糊,像他自己说的他只爱过乌德尔夫人,可我认为会不会是因为只有乌德夫尔人没有给他对等的回报,所以他自己那样以为呐。他是如此地富于想像力,以至于他自己都说他想像力十分丰富,即使他是独自一人,他也会成天地忙于幻想而不会感到孤独。除了乌德尔夫人外还有戴莱丝、华伦夫人、威尼斯美艳绝伦的那个妓女等等其他所有与他接触过的对他很好的贵妇他都用到了„爱‟这个字,这又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了,在我们这儿是不会随便用这个字的,可他的书里对谁都能用,又对谁的程度都差不多,所以我也就很难辨别他到底对谁更有意思了。

至于友情我想多说一下(其实前面我说过这次大学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就是友谊,我干嘛没早看这本书呐,说不定就能写一篇相对好点的议论文了)。贯穿他整本书的都是友谊,从孩童时期与表兄的友谊到后来的华伦夫人、达朗宁、格里姆、狄德罗、霍尔巴赫、伏尔泰、卢森堡公爵、元帅勋爵等等太多了,他总是不停地交新朋友又不停地与他们闹翻。文人嘛,总是不停地打嘴巴仗。他说过他对身体上的疼痛是很容易忘记的,只要有心灵上的满足与愉悦,可是我发现他对朋友间发生的争端的记忆却是惊人的清晰,书中也充满了对他们的指责,这又让我觉得很新鲜了,朋友不是合则来不合则去么。他总是说这些人开始对他是如何如何地好,后面有新宠就不要他了,这我只能说他太敏感太易受伤了,谁的感情能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线,热情既不持续升温也不降呐,因为别人要是对他太热情,他又会有点反感,觉得太麻烦老要往来或不好意思不回访,这样又耽误他的写作时间,可要是稍微少了一点吧,他又会说别人谁和谁又好上就不理他了。我就很纳闷他是作家管这些干嘛(好像还真有所谓的文化圈子,鲁迅和陈西滢胡适他们就争个不休),偏他还真是那种少不了朋友的人,不然我怕他会孤独死去的。好吧,我也要说里面可能真有些嫉妒他才华,故意挑事端的,但应该也不至于个个这样。在这里说一下伏尔泰吧。他说“从表面上看,伏尔泰总是装出一副信仰上帝的样子,其实他信仰的是魔鬼,因按照它的说法,他那所谓的上帝不过是一个专门以害人为乐事的恶魔而已。这种说法的荒廖之处显而易见,但是从一个享尽荣华富贵的人嘴里说出来,则更加令人作呕,因为他自己过着美满的生活,却竭力将未曾亲历过的灾难写得如何阴森可怕,让自己的同类陷入绝望之中。”当时伏尔泰是朝中说话相当有影响力的人,算是显贵吧,确实是享尽荣华之人。可我觉得问题应该在于伏尔泰写的阴森可怕的东西是不是当时社会确实存在的,而无关他个人的家境问题吧,谁规定穷人就不能描写锦衣玉食,富人不能想像饥饿寒餐呐。很多大作家自己生活很好,可是对下层人民生活描写也细致入微呀,没有这些人在文化上的影响及政府的改革哪有现在的西方文明呐。

这书的前半本倒是很好看,后面就全是人际关系了,谁谁谁联合起来对付他,他又如何写信与这个那个断交,又交了哪些哪些新朋友,后者又是怎样怎样最后利用了他,在我看来什么事也没有,他们却好像成天都在忙得要死,就跟现在的很多人上班一样,其实没什么事做,心思全用来搞人际关系了,这种意识形态上的东西总是最累的,可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对此又总是乐此不疲。 读后感

(三)

看完了。

发现他后面因为《爱弥儿》与《社会契约论》的发表以后,过的四处漂零的生活,让我十分感慨!不过即使这样也比我们国家的文人待遇好多了,毕竟他没有生存危险,还总有一些欣赏其才华的人帮他,咱们国家的古人但凡写了一点冒尖的东西,动则满门抄斩,实在让人唏嘘啊!

可惜他没有再将第三部分写出来,蛮想知道他在英国过得怎样,如何渡过危险时期,应该后面好了吧,他有提到当时第二部分完了之后,他正在给那些贵妇人读他的《忏悔录》。

就他的整本书看来,卢梭绝对是个感性、多情、真诚而又有才的人,他能自己写歌剧《乡村占卜者》还能编写音乐辞典,就可看出其在音乐上的造诣也相当惊人了!

上个周末去上海书城,本来准备再读一遍《基督山伯爵》,记得高中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发现然后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没收的那本还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悲愤之情。至于这本书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次在书城没有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买了法国著名作家让.卢梭的《忏悔录》。

当时大致看了一下译者的序,觉得不错,而且作者的名字也蛮有意思。买回家仔细一读,便发现又是一本完全符合我胃口的好书。在我准备开始好好读书的时候,本着世界名著的标准,非经典不读,所以从红与黑到远大前程,再到现在的忏悔录,没有一本不是世界文学璀璨的宝石,而且我也对这几本书的内容题材都特别喜欢。

“我现在要做一件以前没有人做过,而且以后也不会有人敢做的事。我要把一个人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这是忏悔录的经典开场白。卢梭晚年受到了无情的政治迫害,甚至文学界的朋友都还是背弃他。最后他终于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地写出来,让世人和读者来判断,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哲学家的智慧和作家流畅的文笔,所以最终他实现了他的目标。无论是他的卑鄙龌龊,还是他的品德高尚,他全部一笔笔真实地写入了《忏悔录》。如他第一句所言,以前没有人做过,即使过了两百多年的今天,也没有人敢做。而他把自己的丑恶一面写下来,并没有对他的形象有太多负面的影响,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他的伟人地位完全被《忏悔录》一书坚实地奠定下来。

我刚看完了《忏悔录》的青年部分,也就是和卢梭一起重温了他的青年时代。他的很多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都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他有两面性,有时候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有时候会没有理由得变坏,幸运地是,他最后还是能够重新回到正确的方向,而没有一直堕落。我觉得自己的童年和青年在这一点一样,我自己的本性也是非常善良,但是在高中时代也堕落过,做过很多坏事。最后也能自己改正过来。实际上还是因为环境,环境确实能够对人的行为形成极大的影响。卢梭也喜欢女孩子,而且对自己喜欢的女人显得感情特别丰富,容易动情。但是又非常拘谨,有一次很深刻的恋爱,即使最深的接触就是吻了那位小姐的手。但这次恋爱给他带来的快乐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它人以吻手开始的恋爱。不能否认,这一点我也和他一样。我和他一样从内心里就完全没有其它的想法,而已经能在交往中享受到极大的精神快乐了。卢梭有一段对女人的见解,一些自以为很聪明的女人喜欢用询问的方式来了解男人的内心,而实际上这会使男人产生本能的反抗,只会用谎话来欺骗她们。相反会对她们产生反感。我完全赞成他的这个观点。他确实有极强的对人性的观察力。还有一点性格我也和卢梭及其相似,就是不喜欢别人来教自己。用卢梭的话来说,就是担心在别人教我的时候担心听不懂,而不懂又要装着听的懂。最后还是没懂,所以我们都喜欢自己看书学习。还有一点就是反应很慢,这一点很可爱,但是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缺点,我们对人都有很强和很敏锐的观察力,在某次谈话结束后很久后,谈话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每个人的神情都能准确的回忆起来。可惜在过程中我们都有很慢的反应。这让我们看起来比实际上要笨,真正的才能被隐藏起来了。他对金钱的看法也和我一样,我也从来没有对金钱苦恼过。我完全统一他的观点:金钱有两种,我们口袋里的金钱是让我们保持独立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正在争取的金钱是让我们成为奴隶的一种工具。所以有时候他对自己的钱很控制,但是从来不羡慕不是自己的金钱。对待金钱上,我也和他完全一样,在能够保证生活下,我甚至要更大手大脚,也许来自于对自己的自信,从来不担心没有钱的生活。总而言之,从卢梭的青年时代,我看到了很多和我相似和相同的优缺点。很多很多这里都说不完。

他在青年时期也碰到过很多善良的劳动人民,他们给他提供过无私的帮助。劳动阶层的人在他笔下得到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这也勾起了无数我小时候的回忆,有一次离家出走,走了很远,后来迷路了。一个捡垃圾的老头帮助我,他帮助联系家里人,我最后得以安全回家。另一次在火车上,因为我没有座位,有善良的老爷爷老奶奶给我零食吃,而且她们的孙女还主动给我在泡面时让座。这些微小的善举都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卢梭问,为什么在我青年时代能够接触到那么多善良的人,而在我成年后接触到的确很少了呢?他知道,因为那是不同的阶层。贵族阶层的人性要少了淳朴和热情,更多的是争夺利益时的卑鄙和无耻。

卢梭没有对自己的性格多做评价,他将这个权利留给了读者。我觉得他的青年形象非常真实,很多缺点大家也有,但是有很多性格特点和一般孩子不一样。这样也是他能够取得后来的成就的一个原因。

第19篇:忏悔录

《忏悔录》

父亲的头发全白了,母亲头发花白。观察二老目前的思想行为,要一起白头偕老,恐怕有些难度。看到自己优点的人多,发现自己缺点的人少,直接能够说出父母错误的人是少之又少。少的同义词是不多,表示有,我自称算是其中一个。我是通过生活的接触,认真的回忆,细致的观察。今天早晨,我与儿子(大四学生)跑步的过程中,我把父母的过错归纳和梳理,又与我儿子相互交流和确认,认定我的父母存在十种过错,怕有误判,不敢有一句虚言。1是对待父母不孝顺;2是夫妻感情不和谐;3是对待弟妹不友爱;4是邻里关系不和睦;5是教育子女无方法;6是对待生命不尊重;7是对待他人不善良;8是对待苍天不敬畏;9是性情乖张喜怒无常;10是信仰缺失相互诋毁。今天我先列举第1对待父母不孝顺和第2夫妻感情不和谐这两种错。

先说我看到的一件事情,孩童时代,我五六岁吧。我外婆到我家里居住,不是长时期的居住。我母亲是我外婆的大女儿,外婆到我家里来算是串门。一天中午,由于我外婆眼睛瞎了,又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在方便的时候,没有找对厕所。我父亲中午回家后看到方便物,不是立即清扫而是大吵大闹,不是一阵子,而是一中午。我的母亲没有制止我父亲的言行。一个星期后,外婆离开了我们的家,几间低矮的茅草屋。外婆几年后病逝了。十年后,我的父亲患了眼病,不久,双目失明。二十年后,父亲来到我的家里。方便时没有找准厕所,妻子就吵嚷开来,我发现后立即清扫并及时制止我的妻子,当时我岳父也在我家,他没有言语。事后,类似的事情再无发生。两年后,我父亲到我弟弟家居住了一晚,回家后,说是睡不着觉,不愿再去弟弟家了。我细问原因,才知道我弟弟也因类似事情吵嚷了我父亲。我对弟弟的行为感到担心。一个月前,我弟弟下河洗澡,充能,给别人摸掉落在嘉陵江里的眼镜,结果被不明物划伤了左眼下方。我对弟说,消除伤痕需要时间,对应的时间到了伤疤就会自然脱落,然而,弟弟着急,去除伤疤过早,于是,左眼的下方就留下了伤痕,像是一串流不尽的眼泪,好在没有伤到眼珠子,但无论如何,我那弟弟三十岁后面容日渐消瘦,形体显得鞠楼。常言说得好,人的形象三十岁前遗传的是父母的形体,三十岁后的形体依靠的却是自己的德修。说了我的父亲,再来看一看我的母亲。

1995年,父亲60大寿,外公到我家过父亲生日。外公本来有高血压疾病,中午饮了些酒,我们护理不仔细,外公在我们家门口摔了一跤,伤及头部,当时,外公就昏迷了过去,虽经全力抢救,落下了后遗症,言行举止像一位小孩。按理说外公摔倒,错不在我母亲。问题是我母亲在送我外公回家的过程中出了问题---没有将我外公送到其家里,而是送到半路,母亲就折返回家了。听说,外公最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疯疯癫癫两年,因脑溢血病逝了。

2011年旧历7月,我的母亲突发脑溢血,摔倒,留下后遗症。后来,我母亲虽笃行佛教,病根已经种下,何时再发芽,时间当不在很晚。只是,我们做子女的没有注意到父母的身体,以为时间还很长。

我父亲几乎每一天都会吵闹我母亲,然而,我的母亲有时的反抗异乎寻常;斗争的结果,很少不是我父亲以惨败告终;然而,新的挑衅又开始了。我亲眼看到的一次---我母亲被我父亲反复争执激怒了,手提一块火砖追打我的父亲,父亲被迫撤退,撤退的路线就是反复围绕茅草屋的周围,那一次,我不知道战争是如何平息的,我父亲是通过什么方式回到他那间低矮的茅草房?我感知和我看到的,父母的一生是吵闹的一生,是争斗的一生;当然,吵闹之中有妥协,争斗之中有恩爱。总而言之,从我出生到现在,我的父母一直在对抗中生活。我相信,这种对抗一直会伴随着他们生命的结束。很自然,这种结束是相继的,是紧随的。打个比方:如果母亲走了,父亲就会紧随其后---就像父母发生打斗一样,紧紧围绕在那几间茅草屋周围,距离不会甚远。最近,我的父母对抗尤为激烈,这种对抗来源于生命的信仰,不是生活中的琐事。

这就是要命的事情。

我母亲信佛,天天要听佛经。我的父亲喜欢关心国家大事,喜欢听王凤仪什么的人生传奇。父亲眼睛瞎了,生活起居离不开我的母亲,就连播放器没有电都需要我母亲为其补充,父亲又大母亲七岁,尽管,父亲相信科学,锻炼有方,但从目前形式来看,还是处于弱势。父母的播放器都是我买的。母亲的播放器声音响亮清澈,三世因果经循环播放,小木鱼敲得嘟嘟响。父亲烦了。父亲对我说,他每一次听到母亲播放佛经,就心烦意乱,吵闹我母亲,对抗中又总是处于弱势,只好外出躲避。父亲心里烦恼,外出时,容易失去方向,最近,总是摔跤,已经三四次了。

父亲对我说,明年,他就要走了。

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以我对五行的研究,父亲能够说出这句话,也具备一些非同小可的认知。根据我自己生活阅历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母亲走了,父亲很快就会跟随而去,因为,父亲对母亲的感情要比母亲对父亲的感情要深厚得多。2011年,母亲脑溢血后,我把重点放在了母亲的身上,也是源于父母这个家,母亲必须要存在。现在的问题是,母亲借用了外力(佛教、经行、经书、播放器、子女等),建立起自己的生存系统。父母没有合二为一。相反,我的父亲反以个人的力量去阻挡,其危险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夫妻的和谐需要夫妻二人同心协力去构建。当父母的生命力出现倾斜的时候,子女需要有这个觉知,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孝。如果,真的做到了,子女的子女都会表现在顺行上。这是自然界里总结出来的规律,不需要争议和怀疑。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找准父母的问题并去矫正他们,争取出现自己期待的结果---让父母同心同德,同一种信仰,合二为一。让父母因生命的交融而圆满,带着爱和喜悦离开这个人世。

上回说了我父母不孝,夫妻感情不和两种错,今儿过说一说我父母的兄妹不恭,邻里不友这两种错。

奥古斯丁以及卢梭分别著作的“忏悔录”都是“我”的角度发现自身的问题且作者为其本身做虔诚地忏悔,使“我”也即作者本人承认错误而万古流芳。我以自己的经历发现父母的错误且回向于父母,虔诚地为父母忏悔,不为名利,使被发现者也即我的父母有灾于我,悔过即止,有生之年良知良能升起,越来越多的快乐和喜悦占据着他们的生活,即便是到最后也能觉察到死亡的来临,自己把握时间和地点,宁静而安详,死的那一刻,我需要也能够证明我的父母是在天堂。至于父母死后能去到哪里?那是宗教人士讨论的话题。

父母的兄弟姐妹都是五姊妹。父亲在弟兄中是老大,上有一个姐姐和下有一个妹妹。母亲在她的五姊妹中是大姐大,我的两个舅舅都去世了。在

五、六十年代,我们家的生活十分困难。社会运动一场接一场,家庭战争一个接一个。除了父母夫妻之间的争执,兄弟厨娘之间也纷争不断,邻里矛盾尤为突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哪怕是一句语言不和都会引来一场战争。那时候过的是集体生活,一起劳动,一起工作。工分出勤有早晚,粮食分配有多少。人多粥少时就会引发矛盾,为了生存亲情和友情自然排在次要的位置。在我的记忆里,冲突的内外和层次都是有规律和章法去遵循的。我父母都是性情暴躁之人,父亲心浅口直,看不惯渣渣事情,容易滋生事端,但是,当风雨来临的时候,父亲又会策略性退让和回避。这个时候即便父母本身之间的矛盾还没有消停,我的母亲也会立即尽释前嫌,手提火砖,气势汹汹挺身而出,母亲的声势往往能够镇住我二叔或者三叔那一家子人,就连我们那个早已作古的陈姓大队书记也忌惮母亲三分。战争一结束,母亲会“切切”地冷笑着,面对父亲不屑一顾。但是,父亲从来没有因此丢失过户主的身份,新的战争又在他那直愣愣的眼中闪烁着。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应该在四十年以前吧(准确说,这件事情不是我亲身经历的而是听父辈们说的)。我家父辈三兄弟与我们队另一支脉的文姓三兄弟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冲突。起因是小孩之间的矛盾,听说是我大哥惹的祸。战争是残酷的,一战下来,输赢既定,所谓和平,是战争后妥协与谈判的结果。这一次战争像其他猿类人一样,双方都学会了使用工具(扁担、竹棍之类)。我的父辈三兄弟以惨败宣告结束,三兄弟中仅有我父亲一人得以脱逃,我的二叔和三叔都被现场活捉了,尤其是我三叔受伤最重。事后,在我父辈们没有矛盾时,我的父亲就会谆谆地教导我那三叔---要把毛主席的战略战术活学活用---打不赢啊就要撤退,你咋这么傻呢!当然,这场战争是在我母亲完全没有参加的前提下发生的,因此,我的父亲被我母亲耻笑至今。即便是这样,我的父亲也没有完全向我母亲低下他那聪明的头颅(现在我母亲念经时都会受到我父亲的干扰,这也正是我写这篇忏悔录的原因)。

父辈们夫妻之间,兄弟之间,邻里之间小规模的战争更是像和尚敲的木鱼一样,哆、哆、哆。上规模的战争也不止一次、两次。二十来年前,我也亲身参加了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发生在土地下放到户之后,因承包鱼池打鱼的过程中引发,文家承包的鱼池,周家来哄抢,当属周家不对。那时,我已在大队任团支部书记。这场文姓与周姓对决,完全没有父辈们的参加。战争一开始,胜负明显。父辈们发展下来,到我们这辈已有十兄弟了。兄弟们排山倒海般压了上去,周家鼠辈乱窜,一看就知道是没有战争基因的队伍。战斗的结果是文家这边除了我被周家击中一拳外,其他的大获全胜,彻底扭转了四十年前的颓势。我现在记得清楚,我挨打的那一拳,是战争结束后周家冷不丁儿一拳打在我胸部上,软绵绵的,我就感觉奇怪,一点也不疼痛,真实的。那一拳我心甘情愿的受了。对方输多了,没有底气,突然对我下手也显得力不从心,我被殴打一拳后内心没有生出一丝一毫的怨恨。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说父母有过错,是把自己父母的过错指出来,告诉自己的父母,使自己的父母能够明白,接受并承认自己的错误。父母因为文化以及思想环境等原因很可能发现不到自己的过错,做子女的应该勇敢担当起这份责任。认错需要的是一种精神境界,无论事物多么糟糕,只要承认,这件事就结束了,纠结和负面情绪也随之而去,好的生活环境就会出现,可是,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呀。每一个人都有错误,父母有,他人有,自己有。作者本人的错误比我父母多,比很多人都要多,但是,我现在能够止住损,定住志,这就是精进。不明了自身错误,说为父母忏悔而振振有词也是得不了人间正道的。性如清水,思似泥沙,唯止能清,唯静能明。我相信,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家庭会越来越好,你仅仅认为我是在卖弄文章或者是一个男人正在装逼,这就不是我的原因了。前不久,我辖区发生了一件灭门惨案,我通过对幸存者的心理咨询,明白其中许多道理,可是,多少人知道啊。天要其人亡,必欲其人狂。这符合人在做,天在看的道理。要想出人道,你得尽人道。要想人上人,你得人下人。要想走进那扇门,那得符合天意。什么是天?众人就是天吧。

忏悔父母的过错也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我是兢兢业业,谨小慎微的。再不说说,父母就要把自己的过错带到那边去了,如果,享不了福反而受起罪来,说不定做子女的就会承担连带责任。说错了,更是罪责诛己。人生如烟似梦,转眼岁月匆匆。原打算在中秋之前把对父母忏悔的文章全部写出来,一面用纸打印出来,一面用mp3录音下来,拿回去给父母阅读和播放,现在看来,不抓紧怕是完不成了。今天我罗列父母亲第5教育子女无方法和第6对待生命不尊重这两种错。

父母亲一共孕育了我们九个子女,存活了四个,我是老三。小时候的我爱看西游记,什么飞仙、聊斋、了凡四训也喜欢。我对神仙充满向往,对鬼怪充满敬畏,对因果充满迷信。“西游记”小人书我筹集了73本。买一本“西游记”的小人书需要两三毛钱,那时候两三毛钱也不算少了。小学快要毕业的时候我自己拥有了一两百本小人书。哪来的这么多钱呢?我七八岁的时候就到“踏水桥”背小柑橘卖,到“鬼打湾”摘桐子卖------有一年,我单是摘桐子就买了七元九毛钱。你说是什么情况?不是一笔小钱了,除了给自己交学费外,其余的全部用于购买小人书。主要是“西游记”。学校其他班级要开展图书阅读活动,很多时候,都会在我这儿借阅图书。我很崇拜孙悟空,你看哪一个妖魔鬼怪只要一见到孙大圣不是低眉顺眼的,人家那眼睛是看得出问题来的。我们人类的眼睛天生以来应该拥有洞察万事万物的能力,只是绝大多数个体的人被世俗的名、利、酒、色遮蔽了而已。小时候,在我母亲坐月子的时候,我对母亲说:

“妈妈,我能够飞上天?”

“那,很好的事情。你飞给我看呢!” “妈妈,我在起飞之前必须吃鸡翅膀?”于是,我的母亲就会把一小块鸡翅膀撕下来,放进我的嘴里。

“现在你吃了鸡翅膀,飞给我看吧”

“妈妈,我们家草房屋周围都是竹林,我要在我姥姥家去的那一条马路上才能够起飞。” ------ 按理说,我是能够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和上天入地的本领,可是中途发生了一次极大的变故------是因为我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出了问题?亦或我本身也有原因。下面,我就把这件事情如实地记录下来吧。

由于我一天到晚小人书不离手,“西游记”看得多了,就显出一些神通来,我屁股的后面总是跟着一群小屁孩。其实,这些小屁孩不外乎是要瞧一瞧我的连环画。有一次,我把我们班级的所有学生全部带出了学校,老师开不起课了。就是这样的一些原因,老师决定开除我。我的父亲反复地,苦口婆心地向我的本家一位姓文的班主任老师求情。类似问题出现在第三次的时候,那一天傍晚,我的父母做出了一个和重大的决定------把我所有的小人书全部烧毁。

两麻布口袋小人书,整整煮熟了一大铁锅猪草食物。那一夜,我哭得昏天黑地。第二天,我把我父母雕塑在土墙壁上的梨山老母和观世音菩萨全部捣毁了。因此,我受到父母的惩罚是被反绑双手,吊在我们家茅草屋山花上面的木柱上一整夜,那一夜,密密麻麻的蚊子有秩序地冲着我的身体而来,这才是真正的小鲜肉。

我休学了。

我离家出走了三次,最远的那次我流浪到了重庆。那时候,重庆的菜园坝让我记忆深刻。

在父亲操办下,休学一期后,我就转学到了四川临近我家的一所小学里。父母是爱我们的。那时候,生活条件艰苦,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是简单了一些,他们使我神通意识的开发受到了阻碍。

在我兄弟姐妹四人中,我姐姐小学未毕业就外出逃生去了。我大哥受到父母家庭暴力最为严重,他在对抗父母家暴时缺乏运动和方法,就像我那三叔一样。我打不赢就会逃跑,很像我当年的父亲。即使是整夜不回家,也比我大哥在家死扛到底要好得多。我家幺兄弟在这方面受到父母的待遇要好得多,老百姓嘛,哪个不爱幺儿哟。

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粗暴,在那个年代很多家庭都差不多。但是,我父母对待生命的不尊重,这无论如何是要记录下来,并虔诚地祷告和忏悔,为我父母也为我自己。

母亲在怀上我的时候,我上面的一个哥哥已经出生了,可惜,是个缺嘴。这个哥哥叫啥名字我不知道。反正,母亲对我说,我的这个哥哥是被饿死的。因为是缺嘴,父母就不喜欢我这个哥哥。那时候,家里贫穷,可是,孩子上身反到是来得快。母亲怀上了我几月后,就做出了不尊重我哥哥生命的决定,抛下我的哥哥回姥姥家去了。等我母亲回来的时候,我的那个哥哥还有气,与我母亲照面后就离开这个人世。尽管有时代性的诸多原因,但父母的决定是错误的,不符合社会正面向上的良性行为。据我知道,在我出生后,我下面的一个弟弟也夭折了,什么原因,我没有再问及我的父母。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怨气。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如果怨气纠结在一起而得不到化解,就会对应到我们个人的行为上。宗教人士常对我们讲,含有冤屈而死的人得不到很好的超度,就出不了地狱,尤其是怨气很重的婴儿。我的母亲现在还常做梦,说有婴儿来吃她的奶水,不知道这是否与我那死去的哥哥弟弟们相关联。此时此刻,我恳请我那逝去的哥哥和弟弟们原谅我的父母吧,有问题,我们好好商量。

钱塘凶杀案的制造者,用铁丝缠住自己的双手,把36公斤重的大石头绑在自己的双腿之间,一并沉入嘉陵江中,可是,两天后,因为下游电站泄洪,尸体便露出了水面,喜出望外的是公安部门,一周时间不到,平安合川宣布大案告破。人算不如天算,只要你所做的事情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就算你把自己埋在地底下,也会遭遇野狗夜猫的对决。自然文化博大精深,宇宙力量神秘莫测。我们知道的是一小部分,科学验证微乎其微。还是那句话,要想走出那扇门,也得符合天意。什么是天?众人就是天

上了年纪的人讲的是生活的方向,年轻人称之为理想。如果说我们已经老了,父母还陪伴在我们的身边,这才称得上是有意义的福气。数落父母的过错,目的是与父母一起发现问题并改正缺点,将生活中的戾气归引于平静,让父母添福添寿,使我们能够享受更加久远的福气。今天我就说一说父母为人处事不善良和对待苍天不敬畏。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有错能改,善莫大焉。我父母不善并不是说父母就是恶人,这里所说的不善是指他们生活中的某一面或者某一件事情。哪一个人在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地方没有流露出恶的思想和行为呢?但凡是有(昨天晚上我酒后就对一个美女起了逮猫心肠,好在自己能够及时发现并快速离开---把淫恶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虽然痛苦,因为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善人,这就是必须的了。)我们就应该勇敢地说出来,知道它是恶,不能够把她扼杀,也要远远地离开,久而久之恶就不愿意跟随这类善人(也可以称之为君子),或者最终不在这类人的周围出现。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既然发心向善,这是定住的方向,那就要耐得住寂寞。一个真正的君子出现时能够镇住方圆几十里邪气(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倒骑着青牛而来。)带来一个祥瑞的环境。

今年旧历四月,我父亲满八十周岁。那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们当儿女的为父亲举办了一个简单的生日宴会,气氛喜悦而快乐,吉祥的事情一件接一件(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先是来了一只流浪的狗狗,接着又出现了一位乞食的老人。父母居住在偏远的农村,单家独户,孤寂而幽静。无论是动物或者乞丐,因为有缘,才会向着我家而来,即便是巧合也还是因缘具足l了才会出现。这些都是添福添寿的象征,可是,我的父亲对待狗狗和乞食者并不礼遇。母亲在这方面表现出了慈悲,她给予乞食者一些食物,临走时,还将一双旧拖鞋送给了那位赤脚的弱者。父亲说把“鞋子”送给别人这是一种不吉利的行为,为此,父亲和母亲发生了争吵。乞食者或许听到了,但她指着自己的耳朵说: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到,然后,穿着我母亲的施舍拖鞋离开了我们家。这是我亲眼看到的事情。父亲本来应该活到120岁,此件事情的发生减寿3年,只能活117岁了。

父亲还有一些减寿的行为,那就是对待苍天的不敬畏。父母都是有神论者,但信仰不坚定。有病有灾时,便会祈求鬼神的保佑。如果灾病能够祛除,父亲也能够按照发愿的大小兑现自己的承诺。一旦未能如愿,立即就会破口大骂,像一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对待苍天一点也不敬畏。父亲属于既得利益思想主义者,就像当今投机取巧的政治家,让你搞不懂。父亲发愿有大有小,祈愿结果有得有失。有时,父亲为了儿女、子孙的身体健康,升学晋级虔诚祈祷,有时,也会为了一只走失好久的小鸡发愿---如来佛主、黎山老母、观音菩萨、灶王菩萨(信仰不专一,下回细论)---“如果,你们能够让我家的那只鸡回来的话,初一十五我都愿意给你磕头(许下的诺言从来不会超过这只鸡本身的价值),如果是某某某偷走了我的鸡,三天内让他抱病而亡。”事实上父亲许愿的那些小鸡、小鸭很少有能够回来的,也没有他们怀疑的对象抱病而亡。有时候,父亲许愿也下重注。比如,为了自己孩子们的生命,父亲会向菩萨们下大注---“让我某某某好了吧,你们需要,我愿意把我的命交给你们。”

小时候,我亲自看到我父亲跪在地上向菩萨许下这些大愿,但是,我的五个兄弟姐妹还是先后离开了人世。从这些情况来看,父亲对神灵的感情是复杂多变的,这或许正是父亲阻止母亲念经拜佛的原因之一。问题是,如果,我母亲失去了信仰,心灵没有了寄托,对于一个脑溢血患者来说,结果是可以预见的。母亲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父亲又能走多远呢?母亲2011年患病至今,拜佛门,念经书,抄经书,行经事等等,肯定忘却了很多烦恼,减少了许多戾气,身体还可以,病情没有恶化,这些,不光是药物的作用,信仰显得尤为重要啊。

为此,我给父亲买了一个播放王凤仪“笃行录”的播音器,父亲睡觉前总是要听一阵子。父亲对我说:听了,好睡瞌睡一些。这就对了。“笃行录”表现出来的思想与佛教是合一的。父亲正在潜移默化接受佛教的思想。父亲现在的心结是,信仰任何一种宗教,都必须要有老师的引领,否则,进不了那扇门,还会走火入魔,给家门带来不幸。父亲和我辩论的时候,举了那两个例子,那就是唐本志和庹继秀两位在一年之内都去世了(父母的邻居),父亲说,都是迷信惹的祸。我要告诉父亲的是,两位虽然迷信,但都是活

八、九十岁的高龄呀。

这个国庆要解决的问题是,我必须要告诉父亲:“你已经是一名佛教徒了,王凤仪就是你的老师,这是毫无怀疑的事情。”

因为迷信,我们就会产生畏惧的思想,因为害怕而使自己少干坏事,因为担心报应而洁身自好。我站位不到,我只愿我父母健康长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已经很少有人相信因果报应了,这是最大的危机。河南嵩山少林寺释永信的问题迟迟没有结论,这是多么不应该的社会现象啊!“国师”就真的这么重要?社会的戾气压抑得让人踹不过气来!你感觉到国庆的喜悦没有?难道不是这样?不是吗?

年过中秋月过半,转眼即逝不惑年,荡气回肠君不在,一杯撂倒英雄汉。中秋一到,早点起床,五点沐浴更衣,六点键盘非常。早点搞完,白干老酒整几壶,会一会扶墙党、新衣裳。君不见酒是穿肠毒药,烂不掉一副菩萨心肠。想当年,白鹤湖煮酒论英雄,护墙,抱电杆,那是样样在行。今日午时三刻,仇人相见,看谁,人仰马翻,抱得稳电杆,犹如美女在怀,这又何妨! 父母的过错不止十种或许更多。喜怒无常,信仰不统一怕是父母人生的大错特错。父母有错不要紧,子女们该如何做这才最重要。昨天,我在写日记的时候,突然想起,今天就是中秋节,不能够光说不做,只会念经的和尚就是一个沙弥。于是,我丢下电脑,在大润发购买了一些过节物品,计划好时间给我父母带回去,可是,滴滴司机爽约,结果,妻子下班回家了,我就老老实实向妻子汇报,并将购物卡交给老婆保管(还保留了一张),终究得到妻子的原谅和不意外的一夜温存。

人带不走名利和金钱,但金钱和名利却能把人带走。过人生就是过日子。父母的日子过的很精细,精打细算,很节俭地生活着,那时候,因为穷。说父母不善良也其实是节俭的另一面。说父母喜怒无常,是因为农村人,碰到的渣渣事情本来就多。家里穷,张嘴要吃饭的人多,哪一个不心烦呢。说父母信仰不统一,是因为在父母文化认知的领域内上升不到那个层次,再说,我们的这个社会,本来就没有统一的信仰。没有信仰,我们就要建立信仰,想法多了,我们就要统一起来。夫妻一条心,其力可断金。夫妻背靠背,劳燕各分飞。

什么是信仰,我们知道的也许不一样。我给大家建一个故事。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反复如此。最后,蜘蛛成功了,他有了收获,那就是得到。

信仰是人的精神依托之乡,没有信仰的人就没有主见,没有主见的人,自己就不能认识自己的命运,把握自己的命运,主宰自己的命运,还很可笑地去相信一些大师和占卜者的话。随波逐流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现在,我的母亲正在建立自己的信仰系统,父亲却要去阻挡。目前的状况款是,母亲一念经,父亲就反对,结果,两人就争吵起来,我的父亲就会烦躁不安,不是生病就是摔倒。我父亲是用一个人的力量去对抗整个佛教,这种伤害会有多大?这可是对大厦根基的触碰,很可能伤及父母的生命,这是无论如何都要解除的障碍。我在写这个篇文章之前,曾与我儿子讨论。

“我要为你的爷爷点亮一盏灯。” “爷爷眼睛已经瞎了,你点亮的灯他也看不见。”

“如果有了灯,到了傍晚,我就能够看清楚你的爷爷;你也可以看清你的父亲,不是吗?” 父母经常失眠,一定是做了让他人失眠的事情。我们静下心来一想,这是历来最伟大的教诲。无论你对别人做了什么,那个接受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你给别人,是在给你自己。想通了这一点,我再也不会失眠了,这是多好的智慧啊,好多人看到了却得不到,真可惜呀!!

毫无动摇的信念是,我生要为自己的父母点亮心灯,父母死后为其sg。sg的长短要看父母去世时间早晚,如果那时我已经退休,我发愿为自己的父母sg三年,如果,没到退休的年龄父母就已经去世了,那就sg三月(周末和节假日来计算足够的时间),如果我死在父母的前面,只是天不遂我愿而已。这就是承诺,向死而生。有人想做没有说,结果不做也没有关系,有人说了不这么做就会有很大的损害。我能兑现这样的承诺必须是在克服内心的恐惧和藐视常人的目光时。所谓的得道就是彻底的失去,在完全漆黑的夜晚看见光明。稀奇和古怪都是个人内心的一种认知,搞不明白不表示不存在不可能不得道。有这样一个故事,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后面紧紧地追赶着这辆车子.好多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还必须追上它,因为,我就是这辆车的司机。你怀疑是正常的,你看到这样的信息感到焦虑和不安,毕竟,附着在我们身上的负面情绪最怕遇见这些正面的力量。你信和不信我都是现在的样子,当我不再怀疑的时候,你就信了。这就是宇宙间循环相通的道理。现在,还没有人去做的事情,自然没有人相信。因为我现在的内心深处也有恐惧。当你完全接受的时候就是你相信的时候,彼时,那个为父母sg的人就出现了,通透安乐,神通而真实,他不是别人(整篇完)。节日快乐!

2015年9月28日早上

第20篇:忏悔录

《忏悔录》 读书笔记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一篇充满诗意的,解剖自己的长篇祷文,以上帝为谈话对象,向上帝倾诉自己。作者在书中所著重的乃是分析自己生活的每一过程,从幼年到少年,又从少年到成年各阶段的发展情况。在这方面作者很像一个灵魂解剖家,把灵魂放在上帝的祭坛上,做最精密而彻底的解剖,把他自己的灵魂完完整整的,坦坦荡荡地解剖出来。作者相信上帝乃是洞悉人心、明察秋毫的神,在上帝面前说话,没有可隐瞒的。因此,《忏悔录》表现了他个人最真实的情感和人格,一点隐讳、一点做作都没有。在我们看过的很多传记中,其实很少看到这种专门以贬责自己,暴露自己罪行和弱点为内容的传记,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也许是基督教文学作品中仅见的一部。

裴理伯·亚夫在他的基督教史中论圣·奥古斯丁时说:“他是神哲学的第一流权威,仿佛一座震古烁今的金字塔。把他同历代的大哲学家比起来,可以以一敌众。神学界的王座舍奥氏莫属:圣师、士林学家、新教徒都望尘弗及。”这样一位大师在这本书中紧扣“认识自己”和“认识上帝”的主题。在写认识自己时,他对自己剖析清晰、入木三分。他是诗意十足的思想家,比如主张人带有上帝形象,可以在心灵功能当中体会记忆、理解、爱三而一的神圣上帝痕迹,这种描述非常接近诗的境界;比如因丧母之痛而表现出来的至情至性,如果不是有诗人的真性情是不会写得如此真切;比如主张从记忆中寻找神圣,这对于带有浓厚怀旧心理的基督教是最好的解释。而在“认识上帝”部分,他更是全心全意地用心灵去赞美上帝的灿烂功绩,他用一位基督徒的真心满心欢喜地去赞美上帝的伟大。那语言的优美与热烈更可以与无数诗人媲美。看了这本书,我能感受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形象。他用很优美很诗意的话,又像孩童喃喃自语,向上帝倾诉自己。“主啊,我的帮助者,我的教主,我现在要向你的盛名告知并忏悔,你是如何将我从紧紧束缚我的肉欲的禁锢和世俗事物的奴役中解放出来。”

文中首先就是回溯了奥古斯丁从出生到皈依基督教的历史。他的父亲是异教徒,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而奥古斯丁本人首先也是异教徒的。奥古斯丁首先是信仰的摩尼教,摩尼教探求的是恶的本源。奥古斯丁也先后在迦太基,阿尔及利亚等地教书。使得奥古斯丁归顺基督的原因是:他从摩尼教中感受不到真理与美德。并且他也时时忏悔自己颓靡奢侈的生活。他从小时偸梨到成年后与女子同居并生下私生子。后来朋友的死也给他很大的触动。最后,奥古斯丁归顺基督。文章的后部分便是奥古斯丁对主的赞美。并且解析了圣经旧约里《创世纪》的内容,赞美了主在七天创造世界的伟绩。全文以歌颂天主为结束。

其实我本身是一名无神论者,所以为了读懂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我大概的去翻阅了圣经。我认为圣经是一部很了不起的经典。据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的学义都是有益的。神给人最大的恩典除他的儿子耶稣之外,就是《圣经》。里面包括神与人的关系,以及神的全部救恩,旨意和真理。这是一本覆盖了天文地理宇宙人生等各个方面。在读的时候我已经不再把它单纯的认为只是一本宗教经典,它是一本可以让我读一辈子的书,让人终身受益。

回到主题,在《忏悔录》中,奥尔斯丁深刻的解剖自己,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行。通读全书,根据奥尔斯丁的一些观点,我来粗略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1.1关于婴儿的原罪说

由于深受圣经影响,奥古斯丁肯定“原罪说”,认为亚当和夏娃违背主的旨意,滥用自由,因而被主剥夺自由,以致人类才永远没有自由。他还认为婴儿也是有罪的,“我是在罪业中生成的,我在胚胎中就有了罪”(《诗篇》)。“可见婴儿的纯洁不过是肢体的稚弱、而不是本心的无辜。我见过也体验到孩子的妒忌:还不会说话,就面若死灰,眼光狠狠盯着一同吃奶的孩子。” 奥古斯丁把这些孩子小时天真无邪的举动认为这是“婴儿不是缺乏伤害他人的意愿,而是没有能力”。婴儿会哭着要远离可能伤害他们的东西;对年长的人发脾气;因不顺从他的意愿而尽其全力打击和伤害比他们懂得更多的人,从这里我感受到西方文化跟我们对于人性本质的巨大偏差。西方同意性恶论,承认人是有欲望的,所以要通过一套严格的法律体系,来规范人的行为准则,压制人性的恶的一面,人性善的一面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法律是第一性的,道德应该从属于法律。严格的法律体系保证了人性恶的一面能被充分压制。西方认为人生来就是罪恶的,终其一生都要不断的自我反省,向上帝忏悔,博得上帝的怜悯与原谅。而我们相信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性的善良的一面可以通过教育的引导而体现出来,而只要教育和舆论引导做得好,人性恶的一面就可以得到克制。婴儿是那么善良美好。孩童的童言无忌,是他们对这个世界最初的最真实的表达,他们如实的反映自己内心的活动也是“罪”吗。我有个小侄女现在只有两岁,每次看到她我都特别愿意相信性善论,她是那么可爱真实,对于不喜欢的她会很抗拒。我反而认为这是人性的真。那是一种上帝创造的美好。我个人对作者这样描述婴儿的罪恶持保留态度。 2.1关于偷窃的罪恶

在《忏悔录》里,第一桩罪是“偷梨事件”。公元369年,奥古斯丁从马都拉斯回到家乡,父亲为他筹备学费,预备送去迦太基进一步深造。可能因为筹备学费有些困难,奥古斯丁在家乡闲呆了一年。当时,他十五六岁,正值青春年少,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和其他年轻人聚在一起闹事。“偷犁事件”便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桩罪过。他是这么说的:“在我家葡萄园的附近有一株梨树,树上结的果实,形色香味都不可人。我们这一批年轻坏蛋习惯在街上游戏,直至深夜。一次深夜,我们把树上的果子都摇下来,带走了。我们带走了大批的脏物,不是为了大嚼,而是拿去喂猪。虽则我们也尝了几只,但我们所以如此做,是因为这勾当是不许可的。”

在第二卷中,奥古斯丁用了七章的篇幅来分析偷梨的原因。在奥古斯丁的内心,只有天主是第一级的美好。他认为,犯罪的原因大都可以归咎于追求或害怕丧失所谓的次级美好。比如,一个杀人犯,他的杀人,或是为了获得美好的钱财,或是为了抢夺美丽的妻子,或是为了避免被别人杀害、抢夺,或是为了抚平内心的愤恨。也就是说,大多数人犯罪都是有目的的,有理由的。在《忏悔录》中,即使是丧尽天良、穷凶极恶的卡提里那,他之所以杀人也是有理由的——害怕手臂和精神会松弛。但是回顾自己的“偷梨事件”,奥古斯丁便怅然了。他找不到偷梨的理由、目的。这不是为了满足口馋,因为“树上结的果实,形色香味都不可爱。”不是为了换取钱财,因为偷来的梨,全部拿去喂猪了。他发现自己摘那些果子,纯粹是为了偷窃而偷窃,为了追求犯罪所带来的快感。他爱的是犯罪本身,而犯罪本身是虚无的。在奥古斯丁的神学里,罪恶是善的缺点,如果他的犯罪行为实在找不到任何善,即完全的缺乏善,那么,它就是彻底的恶或虚无了。

奥尔斯丁认为生来都是有罪的,人不能不犯罪;神是善的,而且是至善,它是一切善的根源;实质上,善是绝对的,唯有善存在,恶是虚无;恶本身并不存在,恶是相对于善而言的,在善之外,无所谓恶,恶无非是\"善的缺乏\"或\"实体和本质的缺乏\";人生来是个有缺陷的存在者,就其缺陷而言,是恶的;但就其存在者而言,是善的,罪恶的起源在于人类思想的邪恶,缺乏善,归根到底是背离神的善,缺乏神的善。背离了本性的人是不能不犯罪的,想恢复本性而行善,只有依靠至善的神。为此他断言;追求至善的神是人的本性的需要,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是人生的最终目的。所以偷梨这件事,在他看来这就是虚无的恶,所以只有信主,靠主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所以,偷梨是为了虚无的欲望。为了虚无的欲望去做虚无的模仿,最后落入更加虚无的境地。就像我们做的很多事都是为了虚无的欲望,没有意义,比如抄袭比如偷窃,都是彻底的恶。 3.1关于善与恶

奥古斯丁根据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观念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结合起来建立其伦理学说。他把道德的善恶归结为人对上帝的关系。奥古斯丁认为,尘世和天国是绝对对立的,人由于亚当的原罪而远离了上帝,因而具有自私和趋向邪恶的倾向,人只有信仰、热爱和顺从上帝,才能从原罪中拯救自己。推动人类行动的力量不是理性,而是爱。他所说的爱有两种,一种是对自己的爱,即自爱,这种爱使人自私、骄傲、堕落,远离上帝而铸成罪恶;另一种是对上帝的爱,即仁爱,它使人慈善、谦卑、顺从,并不断接近上帝,达到至善。因此,对上帝的爱是道德的最高原则,热爱上帝是最高的美德,其他一切德性如果不是充满对上帝的爱,就没有任何价值。他指出,人由于原罪而丧失了自由,但由于上帝的仁慈,人又有了上帝赋予的意志自由,所以人就有了选择善恶的意愿和能力,而且只要人意愿去做,他就有能力做到择善祛恶。在他看来,能力和意愿也是一致的,意愿即是意志,即是行动。奥古斯丁特别强调个人的内心斗争和良心的作用。他认为,只有\"我和我自己斗争\"的内心风暴,才能把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上帝面前,通过忏悔和反省,接受良心的谴责,惩罚自己的罪恶;只有\"我与我的决斗\",才能克制使人堕落的肉体欲望,挣脱束缚意志的情欲铁链,净化灵魂的自我,做到安贫、温良、哀痛、饥渴慕义、慈惠待人、纯洁、和平。

奥古斯丁在对恶的探究上:“一切可以朽坏的东西,都是善的;唯有至善,不能朽坏,也唯有善的东西,才能朽坏,因为如果是至善,则是不能朽坏,因为如果是至善,则是不能朽坏,但如果没有丝毫善的成分,便也没有可以朽坏指出。因为朽坏是一种损害。„任何事物丧失了所有的善,便不再存在。事物如果存在,自有其善的成分。因此,凡存在的事物,都是善的;至于恶,我所追究其来源的恶,并不是实体。”存在的一切都很美好,而总的看来,则更为美好。被造物中有被认为不好者,常常是不协调之处,但本身并无不好。“在上的一切优于在下的一切,但我进一步地了悟,则又看出整个万有尤胜于在上的一切。” “一切以存在而论,都是真实。„每种东西不仅各得其所,亦复各得其时;唯有你是永恒的存在。”

奥古斯丁认识了恶或形成了对恶的明确看法,“毒蛇昆虫本身也是好的,适合于受造物的下层。„我探究恶究竟是什么,我发现恶并非实体,而是败坏的意志叛离了最高的本体,即是叛离了你天主,而自趋于下流,是委弃自己的肺腑而表面膨胀。” 爱上了天主,虽受肉体重累,仍有所上升,这里提供了一条认知次序的描述:由肉体而感觉;感觉的整合即感性;判断力;理性本身、“理性提挈我的思想清除积习的牵缠,找寻到理性所以能毫不迟疑肯定不变优于可变,是受那一种光明的照耀”;最后瞥见“存在本体”,但无力凝眸,退回原来境界。

对于善与恶,奥古斯丁把道德的善恶归结为人对上帝的关系。信主爱主就是善。我个人并不是很认同这种说法。奥古斯丁认为人身上有着向善、向恶的两股力量作为对立的意志在心灵内部长期争斗。从婴儿时期开始,人就充满了罪性,终其一生都无法彻底摆脱;然而同样真实存在的,是一种不断求善的意志,要求人朝向上帝,按照上帝的诫命生活,同自己的罪性斗争。

我很认同人身上是有一种不断向善的意志。比如看到有些倒地的老人,我们虽然会怀疑他是不是所谓的碰瓷,但还是会有很多人选择把老人扶起来。这就是人心中的善。在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并不信主,这并不是说他们就不善良或者没有信仰。所以在我看来,奥古斯丁对于善与恶的认识还是不够全面化。

读一本书不只是看看故事情节而已,了解不同人的价值观,更可以看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虽然我找不到哪种信仰属于自己,但是我认为拥有一种善良的价值观,善良、真诚的对待整个世界,这样也是可以说没有辜负上帝创造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奥古斯丁曾说,只有让心灵愉悦的,才能进入心灵。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不停歇地思索,对己内省,对上探求,进入自己的心灵,获得真正的幸福。

观看忏悔录心得体会
《观看忏悔录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