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16 08:32:44 来源: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习朱彦夫心得体会

学习朱彦夫心得体会

学习朱彦夫心得体会一:学习朱彦夫精神心得体会

鲁迅说过: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那么朱彦夫就是这所大学中灾难最为深重的人。他14岁参军入伍,历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斗。他17岁受伤致残,昏迷93天,动过47次手术,失去双脚、双手、左眼,右眼视力仅0.3。他拖着重残之躯,带领父老乡亲治理荒山,兴修水利,把一个穷村改造得焕然一新。他以对“使命”的执着、对命运抗争的坚韧,以悲壮的形式,超越了人生极限,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群众至上的凯歌!

感怀楷模精神,要学习他忠诚于党、献身使命的坚定信念。忠诚于党,是要自觉服从党的绝对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立场、明辨是非,在党性问题上立场鲜明、态度坚决、要求严格,始终把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机统一起来,维护党的权威、维护组织的尊严。献身使命,就是要履行革齤命军人神圣职责,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和平时期,党员干部不用上前线奉献牺牲,就更当做到在自己的职位上踏实尽责、勤勉敬业。

感怀楷模精神,要学习他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崇高追求。我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永葆人民“勤务员”的本色,就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无私奉献。党员干部就要牢固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切切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急群众之所盼,想群众之所虑,谋群众之所利,解群众之所难。而服务人民关键是要爱岗敬业、精通业务,具备过硬的素质。如果业务不精、知识贫乏,思想就缺少灵气、讲话就缺少底气、行动就缺少朝气、工作就缺少锐气,就很难做好服务工作。打个比方,党员干部相当于一栋大楼的建设者,如果建设者都不具备过硬的素质和本领,如何能指望大楼建得牢固耐用,又何谈扎实美观?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借着实践活动不断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提高自身服务水平,树立人民至上的奉献精神。

感怀楷模精神,要学习他勇于担当、勤政务实的高尚品格。权与责从来都是相依相随的,担当大小体现着一个干部的胸怀、勇气和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朱彦夫同志,讲国家不讲小家、讲责任不讲权利,他正视问题不回避、承担责任不推诿、直面矛盾不上交,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朱彦夫同志,求真务实、不玩虚招,真抓实干、不务虚功,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紧迫问题、服务群众根本利益、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问题上,创造出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如今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不强、工作慵懒拖沓,正可借着学习“时代楷模”精神的契机,梳理解决自身问题,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不断弘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筚路蓝缕,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绩。

“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朱彦夫同志用钢铁意志铸就了人生价值的丰碑。党员干部应以朱彦夫同志为学习的楷模,砥砺精神、锤炼意志、奋勇争先,不断密切同群众的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奉献自己的每一分力量。

>学习朱彦夫心得体会二:学习朱彦夫心得体会>>(1088字)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我校组织党员干部一起观看了朱彦夫同志事迹报告。他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让人感动,让人震憾,尤其是让我们这些健全的人感到无比震憾!

朱彦夫参加了上百次战斗,10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3次荣立战功;在朝鲜战场失去四肢和左眼,曾一度昏迷93天,他患多种疾病,心脏被放进5个支架;解放后,他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到家乡沂源县张家泉村,用25年的时间,带领村民致富,让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历经7年创作出33万字自传体小说;他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朱彦夫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人民战士的光荣使命,诠释着一名党员的神圣职责,为我们当今社会的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学习朱彦夫舍身忘死,永往直前的精神。当时的中国已经解放,他可以不再经历那种血雨腥风、九死一生的残酷战场,但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定,他却毅然参加了抗美援朝的解放战争当中,把个人的生命安危置于不顾,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先天下之忧而忧。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敢于担当,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学习朱彦夫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朱彦夫原本可以在疗养院的“温床”上舒舒服服地躺上一辈子,有人喂吃,有人喂喝,有人护理,可以说是衣来身手、饭来张口就行了,但是他身残智坚,他不希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负担,自己还能做一番事业。于是,在经历了成百上千甚至上万次的失败后,终于又站了起来,用假肢走路,用双臂写字、吃饭、干活。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当代广大党员干部所要学习的吗,遇到什么麻烦的事情,要自己动手想办法去解决,不要老是推给别人或者指望上级解决,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不要灰心,不能气馁,要坚定必胜的信念,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

学习朱彦夫克已奉公,心系群众的精神。朱彦夫在担任村支部书记时,未动用公家的一分一厘,还经常把自己的残疾补助拿给村里更需要钱的人来贫困之解围,他随时想着村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谁家有什么大事小情,都有他的身影,他离不开群众,群众也离不开他。这不正是我们当代党同干部所要学习的吗,从群众中来,就要到群众中去,随时了解和解决群众的疾苦,随时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像这样,你把群众放在了心上,群众也自然会把你放在心上,我们党的干部关系自然而然的就得到彻底解决了,其实这是一件多么简单的道理啊? 朱彦夫用残缺的身躯书写了完美而华丽的人生,给我们党员干部提供了本良好的教材,上了一课生动的政治课,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创造一笔宝贵的财富。

>学习朱彦夫心得体会三:学习朱彦夫同志事迹心得体会>>(757字)

今天上午,在政府礼堂,我们认真聆听了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朱彦夫同志就是基层党员的一面旗帜,学习他的事迹,很受鼓舞。“18年前,我通过《极限人生》这本书,了解了朱彦夫同志的感人事迹。那时我参加工作不久,怀着满腔激情投入到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拿出《极限人生》看一看,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领悟,这本书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

朱彦夫同志是基层党员的一面旗帜,特别是像他这样的基层党支部书记,更应该学习朱彦夫与民心贴心,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听了报告后,自己会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带领村民一起建造更美好的家园。朱彦夫同志始终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反映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追求。我们党员干部要自觉转变作风,凝神聚力,真抓实干,为建设生态和谐文明的现代化临淄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己深深地感觉到,与朱彦夫同志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向榜样学习,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断调整思路,进行改进。在朱彦夫的现实人生中充满了艰辛与困苦,但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却从未有失败和苟且。他外在的残缺无妨内在的完整,他内在的完整成为这个时代最为打动人心的抒情。与其说朱彦夫高尚,不如说他已早早地感悟到了精神之自由对于活着的乐趣。对于我们这些凡胎肉骨而言,我们眼中的幸福恐怕与朱彦夫内心所理解的幸福相去千里。 笔者想,朱彦夫一定自认为他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来自凡夫俗子望尘莫及的高度,来自他以强大内心启发他人的参悟,来自以坚韧的创造生命奇迹的英雄主义,来自他的审美人生激发着更多的人进行一场生命的反观自照。

朱彦夫作为一名残疾人,能够有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非常让人敬佩,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实践一个人民公仆的忠诚誓言。

>学习朱彦夫心得体会四:学习“时代楷模”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2535字)

面对他残缺而又衰老的身体,听完他震撼心灵的故事,你会强烈地感觉到,老人的背后,分明矗立着我们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朱彦夫,这位留下无数壮举的英雄模范,这位历尽坎坷却从未向命运屈服的耄耋老人,用他一生的忠诚与执着,奋斗与奉献,生动诠释了我们这个民族历经风雨却始终生生不息、昂扬向前的精神因子,是践行伟大中国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

真正支撑起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是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看似无影无形,却蕴含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强大能量,是一个国家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放眼人类历史进程,那些在世界舞台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和民族,在发展繁荣的道路上,无不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把无数个体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蓬勃向前的精神伟力。回首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些熔铸在无数中华儿女血液之中的理想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努力奋斗拼搏、不惜流血牺牲,历经百余年的艰辛探索,赢得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道路,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展望民族复兴的灿烂前景,把十三亿中国人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的中国精神,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底气所在,志气所在。

朱彦夫是伟大中国精神的践行者。作为横跨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从革命战士到一级伤残军人,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到退休老人,朱彦夫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生角色不同,具体的先进事迹不同,但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却是贯穿他整个生命历程,激励他不断挑战人生极限最可依赖的力量源泉。品读朱彦夫的事迹,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细节,更是那么一股子遇难而上、永不服输的劲,那么一股子敢想敢干、战天斗地的气,是那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比忠诚与热爱,是那充盈在天地之间无比坚定的精神信仰。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再重新来过,朱彦夫几十年来用钢铁般的意志创造了人生奇迹,靠的就是这股劲、这股气、这种精神。我们今天要战胜改革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风险和挑战,将“两个一百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同样需要这股劲、这股气、这种精神。纵览朱彦夫精神的各个维度,无论是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还是无私的奉献,勇敢的担当,都是中国精神在具体层面的鲜明投射,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穿越时代的持久价值魅力,值得全社会永远珍视学习。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朱彦夫四肢全无、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3,如此残缺的身体却能迸发出如此强大的精神能量,创造出如此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靠的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正如朱彦夫所言,“我心里要不是装着个党,不装着个共产主义,我老朱早就死了。”理想信念,是一切精神的精神源头,是一切价值的价值原点,是解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关键,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精气神,有什么样的行动表现。当前,个别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贪图虚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有的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出现这些问题,说到底是理想丧失了、信念崩塌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有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向朱彦夫学习,首先就要学习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就要像他一样为信仰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全部精力。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朱彦夫对群众的感情是真诚的,是实实在在的。群众有苦,他自己难甜;群众受穷,他心里难安;群众有难,他慷慨相助。正是由于心里装着群众,关心群众胜过关心自己,他才能把父老乡亲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带领群众同甘共苦、不懈奋斗,硬是把一个“连地瓜干都吃不饱”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正是由于对群众有真感情,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朱彦夫才赢得了父老乡亲发自肺腑的信任、拥护与爱戴。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推进,做好群众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朱彦夫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朱彦夫作为一面镜子,对照朱彦夫查一查问题,找一找差距,树一树形象,以朱彦夫的为民情怀为标尺度量一下自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以朱彦夫的务实清廉为标杆查摆自己的“四风”问题,用朱彦夫视民如伤的境界来匡正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应当看到,朱彦夫与人民群众的真感情并非无法复制,朱彦夫的为民情怀并非高不可攀,身为残疾人的朱彦夫能够做到,每一名党员干部更能够做到。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功崇惟志,业广为勤。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面对家乡的落后面貌,朱彦夫没有去“等靠要”,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勇于担当,挺身而出,拿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几十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才换来“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的张家泉。为了记录、传承战友们在战场上英勇悲壮的历史,朱彦夫拖着残躯义务作了千余场报告,苦熬七年一字一句为后世留下百万字书稿。朱彦夫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转型,化解社会矛盾,保障改善民生,哪一项都需要我们甩开膀子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实干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只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把心思放在实干上,把劲头放在实干上,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就一定能够干出成绩,干出实效。

伟大的梦想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梦想。朱彦夫以一生奋斗拼搏忠诚践行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高扬理想信念旗帜,永不停息地奋斗,以每一个人的努力拼搏,形成推动时代进步的巨大力量,去赢得民族复兴的伟大辉煌。这就是朱彦夫光荣事迹的时代价值所在

>学习朱彦夫心得体会五:学习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615字)

朱彦夫同志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先进事迹,使沂源的干部群众再次受到极大心灵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教育。人们纷纷表示,要以朱彦夫为榜样,为推动沂源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要以朱彦夫同志为榜样,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为建设生态宜居和谐淄博而奋斗。张店区和平社区党支部书记荆树涛表示,朱彦夫同志自立、自尊、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更加感动着每一名党员,他们都要学习朱彦夫同志坚定的信念,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走群众路线,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为社区居民办实事。时刻将群众的事挂在心间,为民、务实、清廉做好本职工作。

朱彦夫的英雄事迹引起了强烈反响。要坚定意志,进一步加强训练,打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钢铁之师。张店区人民武装部政工科长王建伟表示,革命军人朱彦夫在战火中失去了四肢和一只眼睛,伤痛和残疾并没有磨灭他钢铁般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挑战生命极限的无穷力量。

我们要把朱彦夫作为一面镜子,查一查问题,找一找差距,树一树形象,以朱彦夫的为民情怀为标尺度量一下自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以朱彦夫的务实清廉为标杆查摆自己的“四风”问题,用朱彦夫一心为公的境界来匡正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特别是要以更加务实的作风,统筹谋划城乡教育项目,在抓好河湖中学、沂源四中等项目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抓好镇村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学校冬季温暖、操场塑胶化改造等民生工程,加快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推荐第2篇:学习朱彦夫心得体会

学习朱彦夫心得体会

莱州市第三实验小学 郎利民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我校组织党员干部一起观看了朱彦夫同志事迹报告。他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让人感动,让人震憾,尤其是让我们这些健全的人感到无比震憾!

朱彦夫参加了上百次战斗,10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3次荣立战功;在朝鲜战场失去四肢和左眼,曾一度昏迷93天,他患多种疾病,心脏被放进5个支架;解放后,他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到家乡沂源县张家泉村,用25年的时间,带领村民致富,让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历经7年创作出33万字自传体小说;他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朱彦夫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人民战士的光荣使命,诠释着一名党员的神圣职责,为我们当今社会的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学习朱彦夫舍身忘死,永往直前的精神。当时的中国已经解放,他可以不再经历那种血雨腥风、九死一生的残酷战场,但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定,他却毅然参加了抗美援朝的解放战争当中,把个人的生命安危置于不顾,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先天下之忧而忧。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敢于担当,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学习朱彦夫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朱彦夫原本可以在疗养院的“温床”上舒舒服服地躺上一辈子,有人喂吃,有人喂喝,有人护理,可以说是衣来身手、饭来张口就行了,但是他身残智坚,他不希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负担,自己还能做一番事业。于是,在经历了成百上千甚至上万次的失败后,终于又站了起来,用假肢走路,用双臂写字、吃饭、干活。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当代广大党员干部所要学习的吗,遇到什么麻烦的事情,要自己动手想办法去解决,不要老是推给别人或者指望上级解决,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不要灰心,不能气馁,要坚定必胜的信念,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

学习朱彦夫克已奉公,心系群众的精神。朱彦夫在担任村支部书记时,未动用公家的一分一厘,还经常把自己的残疾补助拿给村里更需要钱的人来贫困之解围,他随时想着村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谁家有什么大事小情,都有他的身影,他离不开群众,群众也离不开他。这不正是我们当代党同干部所要学习的吗,从群众中来,就要到群众中去,随时了解和解决群众的疾苦,随时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像这样,你把群众放在了心上,群众也自然会把你放在心上,我们党的干部关系自然而然的就得到彻底解决了,其实这是一件多么简单的道理啊? 朱彦夫用残缺的身躯书写了完美而华丽的人生,给我们党员干部提供了本良好的教材,上了一课生动的政治课,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创造一笔宝贵的财富。

推荐第3篇:学习朱彦夫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朱彦夫精神心得体会

2014年3月26日,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共同举办的“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颁奖仪式在央视隆重举行,淄博市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同志成为全国首位“时代楷模”。

鲁迅说过: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那么朱彦夫就是这所大学中灾难最为深重的人。他14岁参军入伍,历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斗。他17岁受伤致残,昏迷93天,动过47次手术,失去双脚、双手、左眼,右眼视力仅0.3。他拖着重残之躯,带领父老乡亲治理荒山,兴修水利,把一个穷村改造得焕然一新。他以对“使命”的执着、对命运抗争的坚韧,以悲壮的形式,超越了人生极限,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群众至上的凯歌!

感怀楷模精神,要学习他忠诚于党、献身使命的坚定信念。忠诚于党,是要自觉服从党的绝对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立场、明辨是非,在党性问题上立场鲜明、态度坚决、要求严格,始终把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机统一起来,维护党的权威、维护组织的尊严。献身使命,就是要履行革齤命军人神圣职责,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和平时期,党员干部不用上前线奉献牺牲,就更当做到在自己的职位上踏实尽责、勤勉敬业。

感怀楷模精神,要学习他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崇高追求。我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永葆人民“勤务员”的本色,就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无私奉献。党员干部就要牢固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切切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急群众之所盼,想群众之所虑,谋群众之所利,解群众之所难。而服务人民关键是要爱岗敬业、精通业务,具备过硬的素质。如果业务不精、知识贫乏,思想就缺少灵气、讲话就缺少底气、行动就缺少朝气、工作就缺少锐气,就很难做好服务工作。打个比方,党员干部相当于一栋大楼的建设者,如果建设者都不具备过硬的素质和本领,如何能指望大楼建得牢固耐用,又何谈扎实美观?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借着实践活动不断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提高自身服务水平,树立人民至上的奉献精神。

感怀楷模精神,要学习他勇于担当、勤政务实的高尚品格。权与责从来都是相依相随的,担当大小体现着一个干部的胸怀、勇气和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朱彦夫同志,讲国家不讲小家、讲责任不讲权利,他正视问题不回避、承担责任不推诿、直面矛盾不上交,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朱彦夫同志,求真务实、不玩虚招,真抓实干、不务虚功,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紧迫问题、服务群众根本利益、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问题上,创造出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如今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不强、工作慵懒拖沓,正可借着学习“时代楷模”精神的契机,梳理解决自身问题,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不断弘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筚路蓝缕,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绩。

“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朱彦夫同志用钢铁意志铸就了人生价值的丰碑。党员干部应以朱彦夫同志为学习的楷模,砥砺精神、锤炼意志、奋勇争先,不断密切同群众的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奉献自己的每一分力量。

推荐第4篇: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1

学习朱彦夫,我们首先要了解朱彦夫的先进事迹,他是山东省沂源县人,14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18岁的他失去了手脚以及左眼很快入党,1950年在朝鲜战场成为特等伤残军人。1956年,朱彦夫离开疗养院,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在随后的25年,他被推选为村支书,带领全村百姓走上富裕路;辞去村支书后,年近古稀、从没进过学校的他,又亲笔写下了长篇小说《极限人生》。

可以想象,一个正常人,想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变成富裕村,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何况一个在战场上失去手脚和一支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只有朱彦夫自己和村里的乡亲们知道。正像乡亲们所说的那样,老朱心里装满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一点从朱彦夫的四种“走法”就可见一斑,一是立行,第二种就是跪行,跪着走,第三种就是爬行,第四就是滚行,滚行快一点,但是损失很大。可他从未叫一声苦,说过一声累。没日没夜的为乡亲们奔忙。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不管是说,不管是写,我尽上我的职责。、因为共产党员呢,名实相符的话,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

朱彦夫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生。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自己入党时的庄严誓言,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可以说,朱彦夫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沂源,感动了山东,感动了中国。省委书记姜异康说,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他的事迹值得全社会学习。特别是在当前正在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这样的典型、这样的榜样,将成为激励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的强大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相信,朱彦夫的事迹经过媒体和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宣传,一个学习朱彦夫等先进人物的热潮肯定会在齐鲁大地兴起。学习朱彦夫,一心为人民,再也不会是口号,而会实实在在的转化为全体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学习朱彦夫,不是一阵风,而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解;学习朱彦夫,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并形成群ti放大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做到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像朱彦夫那样,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地去拼搏、去奋斗,去开创山东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2

3月29日,一个春日的周末,山东会堂座无虚席。在这里,正讲述着一个春风化雨般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朱彦夫,却未曾到场。

主席台两侧的电子屏幕上,朱彦夫的残臂挥舞着,带着沂源乡音的语调回响着。从这个报告会前放映的短片中,在场观众得知:朱彦夫左眼失明、没手没脚,已经81岁了。多年前的一次中风,让他连穿假肢行走都不能了。

在他曾经的工作搭档、他的女儿、故乡领导、小战友等人深情的诉说里,朱彦夫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未曾谋面的现场观众们,一步步接近朱彦夫的精神世界,一次次感受灵魂的洗礼。

出生于60年代的宋文军自小熟知苏联英雄保尔·柯察金的事迹。

90年代刚参加工作时,他了解到了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的事迹,还读过其著作《极限人生》。今天的报告会,一下子打开了他记忆的大门,让他“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宋文军说,朱彦夫身上的闪光点很多,最打动他的是朱彦夫从朝鲜战场下来后,本可以享受特护、颐养天年,但他坚持回到农村。被选为村支部书记后,朱彦夫一干就是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先进村、富裕村。

“荣誉没成为朱彦夫的负担,反而变成了他人生的动力。”目前在省委老干部局调研处工作的宋文军己近天命之年,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他认为在目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重温朱彦夫的事迹十分有必要。“他的精神能够穿越时空,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从他的人生轨迹中汲取正能量,践行入党宣言时那最初的承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镇桑梓店村村支书滕长利说,听了报告,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朱彦夫身患残疾,还能动员村民开山铺路平沟引电,带领群众致富,自己作为一名基层的村支书,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要改进的工作也有很多。”

从2004年到现在,滕长利己经当了十年的村支书,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今年恰逢村领导班子换届,他告诉记者,只要村民信任,还想继续干下去,像朱彦夫一样,为老百姓多干点事,为村集体多流些汗。

桑梓店镇一共有48个村,这次报告会,24个村的村支书都来了。

桑梓店镇党委副书记解承静说,动员他们过来,就是让基层的村支书们现场感受聆听朱彦夫这个以前的老支书的感人事迹,让大家受受教育。

“我们镇的村支书,有只干过一届的,也有一干就是30年的。我的经验是,老百姓认可的,干的时间就长。”解承静说,报告会结束后,要回去把朱彦夫的事迹传达到位,让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到位,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战场上舍生忘死、报效祖国,和平年代坚韧不拔、无私奉献,朱彦夫的精神让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大三学生陈邦伟“热血沸腾”。

陈邦伟正忙着为就业做准备,他的目标是进入银监会或四大国有银行。为此,他需要在毕业前考取计算机二级证、大学英语六级证、。

证券从业资格证、会计证、理财规划师等。

“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我天天忙得焦头烂额,但是跟朱彦夫一生所遭遇的境况相比,我的困难都是‘毛毛雨’。”陈邦伟说,自己才二十多岁,未来的事业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

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3

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济南军区政治部和淄博市委共同举办的朱彦夫先进事迹报告会今天在济南举行虽然,许多人没有直接到现场听报告,但是,在网络上学习,已经让人感动,让人激动,让人感到正能量涌动。

朱彦夫,是让人震撼的,没有四肢,没有左眼,右眼的视力也只有0.3,看东西一片模糊。体内残留着7块弹片尚未取出,到处布满伤痕,颈部和腹部有明显的刀疤,还患有肝炎、脑梗、心脏病,然而,就是这样的身体条件,他却用假肢干出了比我们四肢健全的人更伟大的真事业。在贫痔的山村干了25年党支部书记,靠一双重达15斤的假肢,碰碰磕磕爬遍了全村大大小小的山头,带领群众治山治水,整山造田,修路架电,办图书馆和夜校,一个穷村变成富裕村,并在周围70多个村庄中创造了五个“第一”这是奇迹,这是一部励志传奇。

昨天,朱彦夫是一个战士,英勇顽强,战功赫赫,今天,朱彦夫依然是一个战士,冲锋陷阵,一心为民。阅读朱彦夫的事迹,我头脑中浮现的是一个英勇的战士形象,是山东好汉的形象。

省委书记姜异康说,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这“三体现”是对朱彦夫精神的精准概括,是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笔者认为,我们同样应该学习朱彦夫,学习他的思想,学习他的信念,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的人格魅力。

朱彦夫用假肢干出真事业,这个过程本身就激荡励志,就是干事业的好榜样。作为齐鲁儿女,应该学习朱彦夫英勇无畏、一心为民的好品质,做一个现代版的“山东好汉”。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需要更多朱彦夫式的真好汉!

学习朱彦夫,一心为人民,是这次报告会的根本宗旨。学习朱彦夫,我们首先要了解朱彦夫的先进事迹,他是山东省沂源县人,14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很快入党,1950年在朝鲜战场上,18岁的他失去了手脚以及左眼,成为特等伤残军人。1956年,朱彦夫离开疗养院,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在随后的25年,他被推选为村支书,带领全村百姓走上富裕路;辞去村支书后,年近古稀、从没进过学校的他,又亲笔写下了长篇小说《极限人生》。

可以想象,一个正常人,想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变成富裕村,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何况一个在战场上失去手脚和一支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只有朱彦夫自己和村里的乡亲们知道。正像乡亲们所说的那样,老朱心里装满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一点从朱彦夫的四种“走法”就可见一斑,一是立行,第二种就是跪行,跪着走,第三种就是爬行,第四就是滚行,滚行快一点,但是损失很大。可他从未叫一声苦,说过一声累。没日没夜的为乡亲们奔忙。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不管是说,不管是写,我尽上我的职责。因为共产党员呢,名实相符的话,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

朱彦夫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生。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自己入党时的庄严誓言,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可以说,朱彦夫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沂源,感动了山东,感动了中国。省委书记姜异康说,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 和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他的事迹值得全社会学习。特别是在当前正在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这样的典型、这样的榜样,将成为激励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的强大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相信,朱彦夫的事迹经过媒体和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宣传,一个学习朱彦夫等先进人物的热潮肯定会在齐鲁大地兴起。学习朱彦夫,一心为人民,再也不

3 会是口号,而会实实在在的转化为全体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学习朱彦夫,不是一阵风,而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解;学习朱彦夫,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并形成群体放大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做到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像朱彦夫那样,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地去拼搏、去奋斗,去开创山东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在沂源这片红色热土上,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朱彦夫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他是功勋卓著的革命功臣,14岁参军,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在朝鲜战场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是顽强不屈的生命斗士,18岁重残,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生活自理,主动放弃荣军院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参加生产建设;他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带头人,24岁担任村支书,带领群众治山种树,打井修渠,架电办学,一干就是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了当时全乡的先进村;他是当代中国的保尔,49岁离职后,以特残多病之躯,创作出版了长篇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

朱彦夫在67年的革命征程中,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创造了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让他铁骨铮铮,立于天地之间,成为一个“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为群众做事,干不干,实不实,带头不带头,境界不一样,影响不一样,结果更不一样!”

这就是朱彦夫的工作信条。1957年,朱彦夫当村支书的第一天,他就拖着17斤重的假肢,拄着双拐,围着这个贫穷的小山村转了一圈。他对着大山发誓:穿军装的时候咱没当过孬种,在这个新的战场上也不能输给贫穷!

张家泉是个缺水村,祖祖辈辈吃水难。朱彦夫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找水,他翻山越岭请来水利专家,转遍了沟沟坎坎,几天下来,数不清摔了多少跟头。晚上回到家,老母亲看到他摔得浑身是伤,心疼得直掉泪。

水源找到后,朱彦夫天天靠在打井工地上,现场指挥,解决难题。山里的冬天格外冷,他在刺骨的寒风中站了一天,截肢处磨得钻心疼,流出的血水和假肢冻在了一起,他想把假肢卸下来休息一会,却怎么也卸不开。大伙儿看到后,都围过来,争着把他送回了家。第二天,朱彦夫又准时出现在工地上,泄了气儿的大伙,干劲一下子又被鼓了起来!

就这样,经过3年苦干,他带领村民打了3口深水井和3眼大口井,修建了1500米长的水渠,彻底解决了村民用水匮乏和无水浇田的问题。

朱彦夫干支书25年,光假肢就磨坏了7副。他带领乡亲,在贫瘠的山地上造出了一块块旱涝保收的“小平原”,每年增产粮食几万斤;他顶住压力大搞副业,改善了村民生活;他带领林业队,种植苹果和花椒,绿化荒山近千亩。张家泉村,一跃成为全县第一个有拖拉机、最早平均亩产过600斤,最早实现水浇田过半、全乡最早通上电的村。

这就是朱彦夫,他没有手,却把群众的事办得更实;他没有脚,却为群众趟出了一条希望之路。他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基层干部冲锋在前、务实为民的责任担当。

有一年,一户村民家的两个儿子因经济问题打架,老太太气得要喝药自杀。朱彦夫知道后,二话不说,绑上假肢,拄上双拐,摸黑赶去,路上被石头绊倒,脸上磕出了血。两个剑拔弩张的年轻人,一看到朱彦夫,惊呆了!“朱书记,您咋来了?”朱彦夫盯着他们,一句话也不说,慢慢挪到炕沿上,卸下了假肢,揉着发麻的膝盖。望着为村民操碎了心的朱彦夫,两个人自责地低下了头。一场看似复杂的家务纠纷迎刃而解。

朱彦夫当村支书期间,村里的民事纠纷、家庭矛盾没有一个上交的,全都在村里得到了妥善解决。

“做人要干干净净,当干部更要干净,有灰尘要快洗,没灰尘也要时刻自警!”

朱彦夫一直这样要求自己。作为革命功臣,他完全可以摆“老资格”,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在他看来,摆“老资格”就失去了共产党人的本色。

英雄就在身边,英雄就在眼前!在沂源,朱彦夫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已成为我们的一面镜子,工作的一把标尺,心中的精神高峰,激励着我们去拼搏、去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4

朱彦夫当兵时就在我们一营。作为教导员,传承老英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满怀崇敬,我一次次走近朱彦夫,仰望这座精神高地,我越发强烈地感受到,他的残躯仍然保持着冲锋的姿态,他的革命理想就是我们这代军人的最高追求。

朱彦夫家里有一样东西,他视若珍宝,那是他在战场荣获的3枚军功章。在他看来,军功章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最高奖赏,它像一面镜子,照射出革命战士对党忠诚的深度和纯度。

在我们营荣誉室,记载着一场空前惨烈的战斗。1950年冬,抗美援朝战场,朱彦夫所在二连经过浴血奋战,成功拿下二五○高地,3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来不及休整,他们就接到命令:死守高地。

炮弹像雨点般砸在高地上。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二连既没有后勤补给,也没有弹药补充,渴了,抓一把雪含在嘴里,饿了,只能掏军被里的棉絮充饥。

“人在阵地在!”朱彦夫和战友们舍生忘死,硬是连续打退敌人10多次进攻。但战士们却一个个倒下。第一天下来,全连仅存19人;第二天,活下来6人;到第三天,就只剩朱彦夫一个人了。

朱彦夫眼里含着泪花,胸膛里燃起烈火,“有我在,阵地就不能丢。”他抱起机枪拼命扫射,小腿中弹,他就跪着开枪;左臂负伤,他就一只手射击;燃烧弹点着了衣服,他在雪地里一滚,继续厮杀。突然,一颗手榴弹落在身边,随着一声爆炸,朱彦夫昏死在阵地上。

昏迷93天后,朱彦夫终于醒了。“我的枪呢?我们的阵地呢!我们的阵地呢!”朱彦夫下意识地想要找枪,却从缠着眼睛的绷带缝里发现,两只手没了;他想站起来,却又感觉不到腿的存在,铁血战士变成了连自己都不敢看的“肉轱辘”。朱彦夫也曾痛苦万分,但很快又重新燃起了斗志。“身体虽然残缺了,但我的心还是完整的,我要用一颗火热的心报答党和人民!”

二五○高地的硝烟虽然已经远去,老英雄的壮举已不可复制,但军人生为使命效力、死为使命献身的执着追求从未改变。

当我们向老英雄汇报,全营完成40多项重大任务,打破15项军事训练纪录,老英雄吃力地举起残臂,郑重地向我们敬了一个军礼。我们明白,这个军礼饱含了一名老战士对新一代军人的信任和重托。

从老英雄床头摆放的军号,我感受到了革命战士冲锋不止的铁血豪情。

老英雄告诉我,在朝鲜战场,美国兵最怕听到志愿军的冲锋号,那是他们的“催命号”。所以,他最爱听冲锋的号声。我想,和着军号声往前冲,就是老英雄人生的写照!

在荣军院,衣食无忧的生活让朱彦夫感觉不到生命的价值。他决定回乡务农,自食其力。

失去四肢和左眼却要独立生活,这该有多难啊!朱彦夫却毫不畏惧:战士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绑上假肢学走路,摔得头破血流疼痛难忍,他就大声唱军歌,他嗷嗷地唱,嗓子哑了,还唱,一直唱到不疼了。

当上村支书后,他依然冲锋在前。每天清晨,朱彦夫带着司号员第一个来到田里,吹响军号,召集大家下地干活。乡亲们说,那军号就是奔向富裕的冲锋号。

从村支书岗位退下来后,老英雄再次向人生极限发起冲锋。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写成了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老英雄说,躺在床上这些年他经常听到冲锋号声,在耳边,在心中,在梦里。我懂得,他的心依然在部队。

导弹发射了他激动,卫星上天了他不眠,航母下海了他高兴得要喝酒。每年建军节,他都会穿上旧军装、戴上军功章,一个人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或许,他又想起了炮火硝烟的岁月;或许,他想告诉长眠的战友,你们用鲜血凝聚的长城永远屹立不倒!

也许,每个人眼里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朱彦夫。但在我们眼里,朱彦夫是永远冲锋的战士。作为当代军人,我经常会思索:当兵为什么、扛枪干什么、打赢靠什么。其实,老英雄已经给出了答案。面对新的历史使命,请老英雄放心,我们会接过你的钢枪,传承你的精神,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明天走上战场,我们还会像您那样,赴汤蹈火,一往无前。

5 我们一共姊妹6个,我在家排行老四。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大多是坐在炕上,油灯下用两只残臂抱着一本书看,再不就是和一帮叔叔大爷开会。开完会,母亲还会拿出家里舍不得吃的挂面招待大家。每天最熟悉的,就是一大早就听到父亲带着假肢走路时发出的“嘎吱嘎吱”的声音。靠着沉重的假肢,父亲风里来,雨里去,领着村里人去干事。

那时候我总在想,为什么身体都这样了,父亲还闲不住,就知道整天忙村里的事,家里的事只能靠母亲一个人来操持。

父亲的家教很严,总是要求我们生活上和最差的比,工作学习上和最好的比。

记得我6岁那年,秋收的时候,奶奶带我到地里去拔猪草,队里的蔡大婶随手掰了4个玉米棒,塞到我怀里。回到家,奶奶把玉米放到锅里刚要煮,父亲回来看到了,火冒三丈,说:“不行,快送回去!”我一听,捂住锅盖说:“这是蔡大婶给的,又不是我偷的!”奶奶也说,咱就违反一次章程,给孩子们解解馋吧。父亲的拐杖敲得口当口当响:“不行就是不行!集体的东西谁也不能占便宜。咱家搞了特殊,我这个书记还怎么当!”我只好含着泪,把玉米送了回去。

父亲铁面无私,有时看起来不近人情,实际上他对我们的爱很深很深。小时候我们睡觉常蹬被子,母亲照顾一家老小,白天还要到地里干活,晚上睡得很沉。常常是父亲半夜起来,自己小心地装上假肢,用嘴衔着油灯,一步一步挪到我们床前,帮我们塞好被子,再一步步挪回自己床上。

一次我发高烧了,半夜里迷迷糊糊听见了那熟悉的“嘎吱嘎吱”声,接着,一只软软的残臂轻轻抚摸我的额头。直到今天,我都忘不了那种感觉;每次回想起来,心里总是暖乎乎的。

很多人都以为,父亲当村书记,又有伤残金,家里一定过得不错。其实,我们家里人口多,父亲经常把自己的残疾金拿去接济村里的人,日子过得也很紧巴。村里谁家吃不上饭,父亲就让母亲把口粮送过去;谁家有人生了病,他就拿出伤残金;村里架电买材料,他又把压箱底的积蓄都拿了出来。

大姐出嫁时,连件嫁衣都没有,委屈地掉了泪。邻居张大娘看不下去,拄着拐杖过来,一边数落父亲,一边将两块钱塞到母亲手里。到了晚上,父亲硬是让母亲把礼钱退了回去。母亲和父亲商量,能不能把垫到村里的钱取回点来,父亲说:“村里打井到了紧要关头,更需要钱啊!咱闺女结婚就得带头艰苦些,结婚的钱,以后再补上吧。”

1996年,父亲千辛万苦写的《极限人生》出版了,当天晚上,他把我们姊妹六个叫来,郑重地送给我们一人一本。灯光下,他在书的扉页上用残臂认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还特地跟我们几个闺女说:“当年一心靠在村里,对你们关心不够,连结婚都没有像样的东西。这本书算是给你们补上的嫁妆!”

捧着这本书,我感受到了这沉甸甸的分量,才感受到了父亲对女儿的良苦用心。

母亲处处维护着父亲。其实,在我们子女的眼中,父亲就是母亲,母亲就是父亲,他们俩是一个人!

1955年,母亲21岁,当县民政局长的姑父把她介绍给了父亲。母亲当年身材好,长得也好看。我问过母亲,你一个身体健康、四肢健全的姑娘,为什么愿意嫁给父亲?母亲说:“想到要和一个没有手脚的人过一辈子,起初是不情愿的。后来想,他是功臣,是为国家没了手和脚,我要是不跟着他、伺候他,他就掉地上了。生活在一起,了解他的经历后,就逐渐敬重起这个自立自强、有责任心的男人!”

听了这番话,我体谅母亲,也逐渐理解了父亲。

父亲是重残军人,他一天都离不开母亲。对父亲来说,母亲就是他的手和脚,就是他的“拐杖”。为了父亲、为了这个家,母亲结婚55年,只回过5趟在日照的娘家。

2010年,母亲得了肺癌。去世前一天,我用轮椅推着父亲去医院看她,母亲说话都含糊不清了,还嘱咐父亲:“你别累着,快回去吧。”父亲只是看着母亲,用残臂摩挲着母亲消瘦的双手。母亲去世当天,父亲一下昏厥过去,醒来一天都不吃不喝。父亲是个硬汉子,在修大寨田滚下山沟的时候,在双腿被假肢磨得皮开肉绽的时候,在*中被批斗的时候,坚强的父亲都没掉过一滴眼泪。母亲出殡那天,父亲再也控制不住,他失声痛哭!大声呼喊着母亲的名字,挣扎着要为母亲披麻戴孝,

他要用山村传统的方式给母亲送行,回报母亲对他一生一世的付出!

父母的为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用心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1996年,父亲外出作报告的时候,突发脑梗塞,落下严重的偏瘫,坐上了轮椅。县里虽然为他请了一位护理人员在白天照顾他,但我们姊妹6个都愿意过去陪伴他。因为我们需要父亲,我们更愿意跟父亲多呆在一起。

推荐第5篇: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面对他残缺而又衰老的身体,听完他震撼心灵的故事,你会强烈地感觉到,老人的背后,分明矗立着我们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朱彦夫,这位留下无数壮举的英雄模范,这位历尽坎坷却从未向命运屈服的耄耋老人,用他一生的忠诚与执着,奋斗与奉献,生动诠释了我们这个民族历经风雨却始终生生不息、昂扬向前的精神因子,是践行伟大中国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

真正支撑起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是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看似无影无形,却蕴含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强大能量,是一个国家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放眼人类历史进程,那些在世界舞台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和民族,在发展繁荣的道路上,无不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把无数个体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蓬勃向前的精神伟力。回首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些熔铸在无数中华儿女血液之中的理想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努力奋斗拼搏、不惜流血牺牲,历经百余年的艰辛探索,赢得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道路,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展望民族复兴的灿烂前景,把十三亿中国人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的中国精神,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底气所在,志气所在。

朱彦夫是伟大中国精神的践行者。作为横跨革命、建设、改革三

1大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从革命战士到一级伤残军人,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到退休老人,朱彦夫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生角色不同,具体的先进事迹不同,但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却是贯穿他整个生命历程,激励他不断挑战人生极限最可依赖的力量源泉。品读朱彦夫的事迹,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细节,更是那么一股子遇难而上、永不服输的劲,那么一股子敢想敢干、战天斗地的气,是那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比忠诚与热爱,是那充盈在天地之间无比坚定的精神信仰。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再重新来过,朱彦夫几十年来用钢铁般的意志创造了人生奇迹,靠的就是这股劲、这股气、这种精神。我们今天要战胜改革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风险和挑战,将“两个一百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同样需要这股劲、这股气、这种精神。纵览朱彦夫精神的各个维度,无论是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还是无私的奉献,勇敢的担当,都是中国精神在具体层面的鲜明投射,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穿越时代的持久价值魅力,值得全社会永远珍视学习。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朱彦夫四肢全无、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3,如此残缺的身体却能迸发出如此强大的精神能量,创造出如此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靠的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正如朱彦夫所言,“我心里要不是装着个党,不装着个共产主义,我老朱早就死了。”理想信念,是一切精神的精神源头,是一切价值的价值原点,是解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关键,有什么样的理想信

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精气神,有什么样的行动表现。当前,个别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贪图虚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有的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出现这些问题,说到底是理想丧失了、信念崩塌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有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向朱彦夫学习,首先就要学习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就要像他一样为信仰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全部精力。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朱彦夫对群众的感情是真诚的,是实实在在的。群众有苦,他自己难甜;群众受穷,他心里难安;群众有难,他慷慨相助。正是由于心里装着群众,关心群众胜过关心自己,他才能把父老乡亲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带领群众同甘共苦、不懈奋斗,硬是把一个“连地瓜干都吃不饱”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正是由于对群众有真感情,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朱彦夫才赢得了父老乡亲发自肺腑的信任、拥护与爱戴。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推进,做好群众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朱彦夫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朱彦夫作为一面镜子,对照朱彦夫查一查问题,找一找差距,树一树形象,以朱彦夫的为民情怀为标尺度量一下自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以朱彦夫的务实清廉为标杆查摆自己的“四风”问题,用朱彦夫视民如伤的境界来匡正自己的所思所想,

所作所为。应当看到,朱彦夫与人民群众的真感情并非无法复制,朱彦夫的为民情怀并非高不可攀,身为残疾人的朱彦夫能够做到,每一名党员干部更能够做到。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功崇惟志,业广为勤。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面对家乡的落后面貌,朱彦夫没有去“等靠要”,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勇于担当,挺身而出,拿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几十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才换来“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的张家泉。为了记录、传承战友们在战场上英勇悲壮的历史,朱彦夫拖着残躯义务作了千余场报告,苦熬七年一字一句为后世留下百万字书稿。朱彦夫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转型,化解社会矛盾,保障改善民生,哪一项都需要我们甩开膀子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实干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只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把心思放在实干上,把劲头放在实干上,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就一定能够干出成绩,干出实效。

伟大的梦想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梦想。朱彦夫以一生奋斗拼搏忠诚践行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高扬理想信念旗帜,永不停息地奋斗,

以每一个人的努力拼搏,形成推动时代进步的巨大力量,去赢得民族复兴的伟大辉煌。这就是朱彦夫光荣事迹的时代价值所在。

推荐第6篇: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以前没有看过朱彦夫同志的事迹,只知道个大概,具体的情况了解的不是很多。这次通过视频集中学习,内心很受感动、很受鼓舞,很受教育。

解放全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那个激情燃烧岁月中革命者的共同理想。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改变贫困地区和家乡贫困面貌,成为他们面对的共同任务。被誉为中国保尔的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在朝鲜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但他身残志不残,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始终鼓舞着他向命运挑战。他没有手,却写出了有手之人写不出的长卷;他没有脚,却走出了有脚之人走不出的足迹。

他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奋斗精神。

这次与朱彦夫事迹的心灵对话,给我切切实实的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党课,再一次激发了我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作为电力系统的一名普通员工,虽然平时也能够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但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时,还是会心存抱怨。心理不平衡,一切就都难以平衡,影响到我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学习朱彦夫同志的事迹,看着他伤残的身躯,再反观四肢健全、生活无忧的我,顿时觉得羞愧万分。

朱彦夫的事迹告诉我,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愉悦,更需要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寄托。要想让地里不长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人的心灵不被光明占领,就要被阴暗侵蚀。所以必须经常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经常与他们比一比思想,才让自己的心灵时刻充满阳光和激情。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面深入开展,我们党员干部要以朱彦夫同志为榜样,把群众理念深深地根植于思想行动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本职工作是报效祖国、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也是施展才华、发挥特长的最好舞台。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地勤奋工作。要知道,我们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在践行群众路线、每一分付出都是在为电力事业做自己的贡献。虽然不能做到朱彦夫同志的身残志坚,但也要做到无愧于心。

推荐第7篇: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三篇

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济南军区政治部和淄博市委共同举办的朱彦夫先进事迹报告会今天在济南举行

虽然,许多人没有直接到现场听报告,但是,在网络上学习,已经让人感动,让人激动,让人感到正能量涌动。

朱彦夫,是让人震撼的,没有四肢,没有左眼,右眼的视力也只有0.3,看东西一片模糊。体内残留着7块弹片尚未取出,到处布满伤痕,颈部和腹部有明显的刀疤,还患有肝炎、脑梗、心脏病,然而,就是这样的身体条件,他却用假肢干出了比我们四肢健全的人更伟大的真事业。在贫瘠的山村干了25年党支部书记,靠一双重达15斤的假肢,碰碰磕磕爬遍了全村大大小小的山头,带领群众治山治水,整山造田,修路架电,办图书馆和夜校 ,一个穷村变成富裕村,并在周围70多个村庄中创造了五个“第一”这是奇迹,这是一部励志传奇。

昨天,朱彦夫是一个战士,英勇顽强,战功赫赫,今天,朱彦夫依然是一个战士,冲锋陷阵,一心为民。阅读朱彦夫的事迹,我头脑中浮现的是一个英勇的战士形象,是山东好汉的形象。

省委书记姜异康说,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 和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这“三体现”是对朱彦夫精神的精准概括,是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笔者认为,我们同样应该学习朱彦夫,学习他的思想,学习他的信念,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的人格魅力。

朱彦夫用假肢干出真事业,这个过程本身就激荡励志,就是干事业的好榜样。作为齐鲁儿女,应该学习朱彦夫英勇无畏、一心为民的好品质,做一个现代版的“山东好汉”。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需要更多朱彦夫式的真好汉!

学习朱彦夫先进事迹一心为人民心得体会

学习朱彦夫,我们首先要了解朱彦夫的先进事迹,他是山东省沂源县人,14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很快入党,1950年在朝鲜战场上,18岁的他失去了手脚以及左眼,成为特等伤残军人。1956年,朱彦夫离开疗养院,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在随后的25年,他被推选为村支书,带领全村百姓走上富裕路;辞去村支书后,年近古稀、从没进过学校的他,又亲笔写下了长篇小说《极限人生》。

可以想象,一个正常人,想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变成富裕村,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何况一个在战场上失去手脚和一支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只有朱彦夫自己和村里的乡亲们知道。正像乡亲们所说的那样,老朱心里装满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一点从朱彦夫的四种“走法”就可见一斑,一是立行,第二种就是跪行,跪着走,第三种就是爬行,第四就是滚行,滚行快一点,但是损失很大。可他从未叫一声苦,说过一声累。没日没夜的为乡亲们奔忙。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不管是说,不管是写,我尽上我的职责。因为共产党员呢,名实相符的话,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

朱彦夫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生。 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自己入党时的庄严誓言,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可以说,朱彦夫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沂源,感动了山东,感动了中国。省委书记姜异康说,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 和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他的事迹值得全社会学习。特别是在当前正在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这样的典型、这样的榜样,将成为激励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的强大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相信,朱彦夫的事迹经过媒体和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宣传,一个学习朱彦夫等先进人物的热潮肯定会在齐鲁大地兴起。学习朱彦夫,一心为人民,再也不会是口号,而会实实在在的转化为全体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学习朱彦夫,不是一阵风,而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解;学习朱彦夫,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并形成群ti放大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做到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像朱彦夫那样,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地去拼搏、去奋斗,去开创山东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3月29日,一个春日的周末,山东会堂座无虚席。在这里,正讲述着一个春风化雨般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朱彦夫,却未曾到场。

主席台两侧的电子屏幕上,朱彦夫的残臂挥舞着,带着沂源乡音的语调回响着。从这个报告会前放映的短片中,在场观众得知:朱彦夫左眼失明、没手没脚,已经81岁了。多年前的一次中风,让他连穿假肢行走都不能了。

在他曾经的工作搭档、他的女儿、故乡领导、小战友等人深情的诉说里,朱彦夫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未曾谋面的现场观众们,一步步接近朱彦夫的精神世界,一次次感受灵魂的洗礼。

出生于60年代的宋文军自小熟知苏联英雄保尔·柯察金的事迹。90年代刚参加工作时,他了解到了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的事迹,还读过其著作《极限人生》。今天的报告会,一下子打开了他记忆的大门,让他“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宋文军说,朱彦夫身上的闪光点很多,最打动他的是朱彦夫从朝鲜战场下来后,本可以享受特护、颐养天年,但他坚持回到农村。被选为村支部书记后,朱彦夫一干就是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先进村、富裕村。

“荣誉没成为朱彦夫的负担,反而变成了他人生的动力。”目前在省委老干部局调研处工作的宋文军已近天命之年,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他认为在目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重温朱彦夫的事迹十分有必要。“他的精神能够穿越时空,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从他的人生轨迹中汲取正能量,践行入党宣言时那最初的承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镇桑梓店村村支书滕长利说,听了报告,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朱彦夫身患残疾,还能动员村民开山铺路平沟引电,带领群众致富,自己作为一名基层的村支书,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要改进的工作也有很多。”

从2004年到现在,滕长利已经当了十年的村支书,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今年恰逢村领导班子换届,他告诉记者,只要村民信任,还想继续干下去,像朱彦夫一样,为老百姓多干点事,为村集体多流些汗。

桑梓店镇一共有48个村,这次报告会,24个村的村支书都来了。桑梓店镇党委副书记解承静说,动员他们过来,就是让基层的村支书们现场感受聆听朱彦夫这个以前的老支书的感人事迹,让大家受受教育。

“我们镇的村支书,有只干过一届的,也有一干就是30年的。我的经验是,老百姓认可的,干的时间就长。”解承静说,报告会结束后,要回去把朱彦夫的事迹传达到位,让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到位,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战场上舍生忘死、报效祖国,和平年代坚韧不拔、无私奉献,朱彦夫的精神让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大三学生陈邦伟“热血沸腾”。

陈邦伟正忙着为就业做准备,他的目标是进入银监会或四大国有银行。为此,他需要在毕业前考取计算机二级证、大学英语六级证、证券从业资格证、会计证、理财规划师等。

“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我天天忙得焦头烂额,但是跟朱彦夫一生所遭遇的境况相比,我的困难都是‘毛毛雨’。” 陈邦伟说,自己才二十多岁,未来的事业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

推荐第8篇:学习朱彦夫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朱彦夫精神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学习朱彦夫精神心得体会

2014年3月26日,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共同举办的“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颁奖仪式在央视隆重举行,淄博市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同志成为全国首位“时代楷模”。

鲁迅说过: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那么朱彦夫就是这所大学中灾难最为深重的人。他14岁参军入伍,历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斗。他17岁受伤致残,昏迷93天,动过47次手术,失去双脚、双手、左眼,右眼视力仅0.3。他拖着重残之躯,带领

父老乡亲治理荒山,兴修水利,把一个穷村改造得焕然一新。他以对“使命”的执着、对命运抗争的坚韧,以悲壮的形式,超越了人生极限,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群众至上的凯歌!

感怀楷模精神,要学习他忠诚于党、献身使命的坚定信念。忠诚于党,是要自觉服从党的绝对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立场、明辨是非,在党性问题上立场鲜明、态度坚决、要求严格,始终把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机统一起来,维护党的权威、维护组织的尊严。献身使命,就是要履行革齤命军人神圣职责,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和平时期,党员干部不用上前线奉献牺牲,就更当做到在自

己的职位上踏实尽责、勤勉敬业。

感怀楷模精神,要学习他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崇高追求。我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永葆人民“勤务员”的本色,就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无私奉献。党员干部就要牢固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切切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急群众之所盼,想群众之所虑,谋群众之所利,解群众之所难。而服务人民关键是要爱岗敬业、精通业务,具备过硬的素质。如果业务不精、知识贫乏,思想就缺少灵气、讲话就缺少底气、行动就缺少朝气、工作就缺少锐气,就很难做好服务工作。打个比方,党员干部相当于一栋大楼的建设者,如果建设者都不具备过硬的素质和本领,如何能指望大楼建得牢固耐用,又何谈扎实美观?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借着实践活动不断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提高自身服务水平,树立人民至上的奉献精神。

感怀楷模精神,要学习他勇于担当、勤政务实的高尚品格。权与责从来都是相依相随的,担当大小体现着一个干部的胸怀、勇气和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朱彦夫同志,讲国家不讲小家、讲责任不讲权利,他正视问题不回避、承担责任不推诿、直面矛盾不上交,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朱彦夫同志,求真务实、不玩虚招,真抓实干、不务虚功,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紧迫问题、服务群众根本利益、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问题上,创造出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如今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不强、工作慵懒拖沓,正可借着学习“时代楷模”精神的契机,梳理解决自身问题,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不断弘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筚路蓝缕,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绩。

“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朱彦夫同志用钢铁意志铸就了人生价值的丰碑。党员干部应以朱彦夫同志为学习的楷模,砥砺精神、锤炼意志、奋勇争先,不断密切同群众的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奉献自己的每一分力量。

学习朱彦夫心得体会

莱州市第三实验小学 郎利民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我校组织党员干部一起观看了朱彦夫同志事迹报告。他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让人感动,让人震憾,尤其是让我们这些健全的人感到无比震憾!

朱彦夫参加了上百次战斗,10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3次荣立战功;在朝鲜战场失去四肢和左眼,曾一度昏迷93天,他患多种疾病,心脏被放进5个支架;解放后,他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到家乡沂源县张家泉村,用25年的时间,带领村民致富,让这个贫穷落后的

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历经7年创作出33万字自传体小说;他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朱彦夫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人民战士的光荣使命,诠释着一名党员的神圣职责,为我们当今社会的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学习朱彦夫舍身忘死,永往直前的精神。当时的中国已经解放,他可以不再经历那种血雨腥风、九死一生的残酷战场,但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定,他却毅然参加了抗美援朝的解放战争当中,把个人的生命安危置于不顾,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先天下之忧而忧。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敢于担当,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学习朱彦夫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朱彦夫原本可以在疗养院的“温床”上舒舒服服地躺上一辈子,有人喂吃,有人喂喝,有人护理,可以说是衣来身手、饭来张口就行了,但是他身残

智坚,他不希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负担,自己还能做一番事业。于是,在经历了成百上千甚至上万次的失败后,终于又站了起来,用假肢走路,用双臂写字、吃饭、干活。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当代广大党员干部所要学习的吗,遇到什么麻烦的事情,要自己动手想办法去解决,不要老是推给别人或者指望上级解决,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不要灰心,不能气馁,要坚定必胜的信念,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

学习朱彦夫克已奉公,心系群众的精神。朱彦夫在担任村支部书记时,未动用公家的一分一厘,还经常把自己的残疾补助拿给村里更需要钱的人来贫困之解围,他随时想着村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谁家有什么大事小情,都有他的身影,他离不开群众,群众也离不开他。这不正是我们当代党同干部所要学习的吗,从群众中来,就要到群众中去,随时了解和解决群众的疾苦,随时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像这样,你把群众放在了心上,群众也自然会把你放在心上,我们党的干部关系自然而然的就得到彻底解决了,其实这是一件多么简单的道理啊? 朱彦夫用残缺的身躯书写了完美而华丽的人生,给我们党员干部提供了本良好的教材,上了一课生动的政治课,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创造一笔宝贵的财富。

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面对他残缺而又衰老的身体,听完他震撼心灵的故事,你会强烈地感觉到,老人的背后,分明矗立着我们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朱彦夫,这位留下无数壮举的英雄模范,这位历尽坎坷却从未向命运屈服的耄耋老人,用他一生的忠诚与执着,奋斗与奉献,生动诠释了我们这个民族历经风雨却始终生生不息、昂扬向前的精神因子,是践行伟大中国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

真正支撑起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是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看似无影无形,却蕴含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强大能量,是一个国家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放眼人类历史进程,那些在世界舞台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和民族,在发展繁荣的道路上,无不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把无数个体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蓬勃向前的精神伟力。回首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些熔铸在无数中华儿女血液之中的理想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努力奋斗拼搏、不惜流血牺牲,历经百余年的艰辛探索,赢得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道路,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展望民族复兴的灿烂前景,把十三亿中国人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的中国精神,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底气所在,志气所在。

朱彦夫是伟大中国精神的践行者。作为横跨革命、建设、改革三 1

大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从革命战士到一级伤残军人,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到退休老人,朱彦夫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生角色不同,具体的先进事迹不同,但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却是贯穿他整个生命历程,激励他不断挑战人生极限最可依赖的力量源泉。品读朱彦夫的事迹,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细节,更是那么一股子遇难而上、永不服输的劲,那么一股子敢想敢干、战天斗地的气,是那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比忠诚与热爱,是那充盈在天地之间无比坚定的精神信仰。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再重新来过,朱彦夫几十年来用钢铁般的意志创造了人生奇迹,靠的就是这股劲、这股气、这种精神。我们今天要战胜改革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风险和挑战,将“两个一百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同样需要这股劲、这股气、这种精神。纵览朱彦夫精

神的各个维度,无论是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还是无私的奉献,勇敢的担当,都是中国精神在具体层面的鲜明投射,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穿越时代的持久价值魅力,值得全社会永远珍视学习。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朱彦夫四肢全无、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3,如此残缺的身体却能迸发出如此强大的精神能量,创造出如此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靠的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正如朱彦夫所言,“我心里要不是装着个党,不装着个共产主义,我老朱早就死了。”理想信念,是一切精神的精神源头,是一切价值的价值原点,是解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关键,有什么样的理想信

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精气神,有什么样的行动表现。当前,个别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

丧失信心,有的贪图虚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有的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出现这些问题,说到底是理想丧失了、信念崩塌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有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向朱彦夫学习,首先就要学习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就要像他一样为信仰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全部精力。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朱彦夫对群众的感情是真诚的,是实实在在的。群众有苦,他自己难甜;群众受穷,他心里难安;群众有难,他慷慨相助。正是由于心里装着群众,关心群众胜过关心自己,他才能把父老乡亲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带领群众同甘共苦、不懈奋斗,硬是把一个“连地瓜干都吃不饱”的穷山沟变成

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正是由于对群众有真感情,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朱彦夫才赢得了父老乡亲发自肺腑的信任、拥护与爱戴。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推进,做好群众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朱彦夫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朱彦夫作为一面镜子,对照朱彦夫查一查问题,找一找差距,树一树形象,以朱彦夫的为民情怀为标尺度量一下自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以朱彦夫的务实清廉为标杆查摆自己的“四风”问题,用朱彦夫视民如伤的境界来匡正自己的所思所想,

所作所为。应当看到,朱彦夫与人民群众的真感情并非无法复制,朱彦夫的为民情怀并非高不可攀,身为残疾人的朱彦夫能够做到,每一名党员干部更能够做到。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功崇惟志,业广为勤。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

马克思主义都没有。面对家乡的落后面貌,朱彦夫没有去“等靠要”,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勇于担当,挺身而出,拿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几十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才换来“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的张家泉。为了记录、传承战友们在战场上英勇悲壮的历史,朱彦夫拖着残躯义务作了千余场报告,苦熬七年一字一句为后世留下百万字书稿。朱彦夫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转型,化解社会矛盾,保障改善民生,哪一项都需要我们甩开膀子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实干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只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把心思放在实干上,把

劲头放在实干上,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就一定能够干出成绩,干出实效。

伟大的梦想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梦想。朱彦夫以一生奋斗拼搏忠诚践行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高扬理想信念旗帜,永不停息地奋斗,

以每一个人的努力拼搏,形成推动时代进步的巨大力量,去赢得民族复兴的伟大辉煌。这就是朱彦夫光荣事迹的时代价值所在。

学习朱彦夫精神,书写极限人生

区工商联秘书长、党组成员杨为民

朱彦夫同志是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人,1933年7月出生,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级伤残军人。他14岁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带领全村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

展教育,使全村群众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过上温饱殷实的好日子。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奋斗精神,是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学习的好榜样。1997年,中央组织部授予朱彦夫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现在许多人不求上进,只想获取不想劳动,只想算计国家、算计别人,这固然与他们价值观出了问题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灵被私欲牢牢占领,根本不会去反思人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记不清是哪个哲人说过:“要想让地里不长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人的心灵不被光明的人和事占领,就要被阴暗的人和事占领。

朱彦夫身残志不残的精神已经不是单纯的“伟大”所能形容的,《当代中国保尔——朱彦夫》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激励我们中国几代几十代人的鲜活教材;是一面共产党人的镜子,是一本共产党员价值观的优秀读物。学习朱彦夫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就要学习他顽强的拼搏的奉献精神,就要学习他公而忘私的道德风尚。我们一定要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办好事。

学习朱彦夫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18年前,我就通过《极限人生》这本书,认识和了解了朱彦夫同志的感人事迹,很受鼓舞,备受感动。今天再认真聆听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心灵受到强烈的触动和震撼。朱彦夫四肢全无、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3,如此残缺的身体却能迸发出如此强大的精神能量,创造出如此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

感人事迹,靠的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他是基层党员的一面旗帜,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

以朱彦夫为镜,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深深地感觉到,与朱彦夫同志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作为一名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向榜样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素养,反观自己的不足,不断调整思路,进行改进,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首先,进一步加强学习,坚定信仰。“革命理想高于天”。正如朱彦夫所言,“我心里要不是装着个党,不装着个共产主义,我老朱早就死了。”理想信念,是一切精神的精神源头,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精气神,有什么样的行动表现。我要向朱彦夫那样,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的无限忠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向朱彦夫学习,首先就要学习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就要像他一样为信仰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全部精力。其次,进一步强化为民

意识,坚持群众路线。朱彦夫与民心贴

心,为民办实事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朱彦夫对群众的感情是真诚的,是实实在在的。群众有苦,他自己难甜;群众受穷,他心里难安;群众有难,他慷慨相助。正是由于心里装着群众,关心群众胜过关心自己,他才能把父老乡亲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带领群众同甘共苦、不懈奋斗,硬是把一个“连地瓜干都吃不饱”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是的,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去,一起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由此我深深的认识到:在教研工作中,深入基层学校,真正走进老师和学生,倾听师生的呼声,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解师生之所困。认真研究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中的问题,切实帮助学校、老师和学生解决关心的问题,只有真正的关心学校的发展,关心老师和学生的进步和冷暖,才能真正的赢得学校和老

师的认可,才能凝聚人心,凝神聚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

再次,进一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朱彦夫同志是基层党员的一面旗帜,是伟大中国精神的践行者。作为横跨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从革命战士到一级伤残军人,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到退休老人,朱彦夫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生角色不同,具体的先进事迹不同,但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却是贯穿他整个生命历程,激励他不断挑战人生极限最可依赖的力量源泉。在我们的具体

工作中,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前行,实干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反思自己的工作,有时浮躁,有时漂浮,有时急功近利,这些言行,对照朱彦夫自己感到汗颜。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向朱彦夫那样勇敢担当,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求真务实,对摆查

出来的问题,认真剖析,对热点、难点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创新思维,寻求措施,转变作风,凝神聚力,真抓实干,真正把教育教研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推荐第9篇:观看《朱彦夫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观看《朱彦夫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海航行靠舵手,路线学习看榜样,党的干部看彦夫!朱彦夫同志是时代英雄,当代楷模。朱彦夫同志18岁时作战受伤,在战火中失去了四肢和一只眼睛,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他就成为了英雄,成为了可以躺在军功簿上享受以后光荣生活的普通一名士兵了!但他没有这样想,更没有这样做。在他24岁时任村支书,领导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将其本来可以停止的人生延长到极限与无限。尽管他的身躯是残缺的,但他却成为了完美的灵魂播火者,虽然他的四肢并不健全,但他是健全的心灵引导者。

朱彦夫同志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个精神坐标,也是我们基层普通党员的一面旗帜,更是村中父老乡亲的贴心人,是子女心中照亮前进道路的明灯,是我们每一个追求真善美的教育工作者精神高地的坚守者。我们所有的基层党支部书记或村长干部,学习朱彦夫与民心贴心、为民办实事的精神更有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可以从身边去找到含有朱彦夫同志精神的典型、榜样,我们每一个教研员,都可以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可以从身边小事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事情。

听着他的事迹,我被深深地感动着;看着他那残废的身体,我被极大地震撼着;想着他的精神境界,我充满了感慨与惭愧;想象着他给别人带来的人格鼓舞与帮助,我暗自检讨着自己的工作,思考着自己的差距。

1.他本是个普通人,如何成为了钢铁战士?

为什么伤痛和残疾并没有磨灭他钢铁般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挑战生命极限的无穷力量?因为它有坚定的人生信念与战胜困难的韧性。孟子曾经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看来,朱彦夫同志是经历了人生巨大的风雨与磨难,才石礼国: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在其人生的天空中显现了美丽的彩虹与云霞!与其腐烂,不如燃烧!自己则缺乏坚定的意志,稍微有一点困苦就容易灰心丧气,自然界的凄风苦雨往往就令我感冒难耐,昏昏沉沉,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有鲜明的成效。

2.他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神,如何接近普通的民众?

朱彦夫同志领导群众们脱贫致富,功绩卓著。以坚韧的创造生命奇迹的英雄主义精神树立了一座丰碑;作为一名残疾人,却能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自然是我们普通群众、普通党员心目中的神。可为什么能够不脱离群众呢?为什么没有出现“离亲叛众”的现象,也没有“众叛亲离”呢?因为他俯下身子当群众,眼中有民生的疾苦,心中有乡亲们!我们为什么本身就是普通人,就是一名普通教师,为何却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样式?为何不能接近一线教师与学生?我们要争取更多的时间到学校去,深入课堂,接触学生,才能将学习落实到实处。

3.传承精神因子,成就精彩人生。

近期的群众路线系列学习,是本人入党以来的一次重要学习活动,使我对党的认识有了有一次全面而具体的认识洗礼,是本人提高认识,提高政治觉悟与政治素养的一个重要载体。这攸关本人的专业发展提升,是另一种形式的专业技能鋳炼。反思“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更是无比的汗颜与羞愧!只有勇于传承朱彦夫等人的伟大精神因子,在我们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精彩的人生。

石礼国: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石礼国: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观看《朱彦夫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薛城区教研室 谢永强

朱彦夫,中国当代的保尔柯察金,全国首个“时代楷模”称号的永远的战士。4月2日,我们集体观看了《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了解了他的传奇经历以及他那身残志坚,用超人毅力挑战自己、挑战人生的崇高精神。使我们再次受到了极大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教育。抗美援朝战争,让朱彦夫失去了双手合双脚,身体是残缺了,但是心是完整的。朱彦夫说过“与其腐烂 不如燃烧”人活着就是奋斗,奋斗就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奋斗不止 ,幸福不断。朱彦夫这样说了,也做到了。面对村民吃水难,他拖着残缺的身体,带领村民找水、打井,实在拖不得假肢,就用膝盖跪行。先后为村里打了十几口井,为乡亲们解决吃水的问题。带领群众平荒坡、填大沟、开果园,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用自己的残废金,跑南闯北联系材料,解决了村民的用电问题。然而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铁面无私,25年的村支书,却没有领取一分钱的报酬。残肢抱笔,用嘴衔笔,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写完了4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一个个感天动地的事迹,书写了一名普通党员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诠释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 “他没有手,却把群众事办得更实,他没有脚,却把根扎在了群众心里”。他说“我是一名最普通的战士,最普通的伤残军人,最普通的农村支书,我只是为村子干了一点该做的事,我将用自己有限的石礼国: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精神生命,贡献于伟大祖国的无限生命中,永远为人民服务。”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朱彦夫是个发光源,释放的是正能量。他身上没有暮气、没有怨气、没有娇气,有的是感人的浩然正气。他是伟大中国精神的践行者,他是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

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要把他的先进事迹作为一面镜子,对照自己来查一查问题,找一找差距。学习朱彦夫同志,就要向他那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要自强不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就要跟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小处做起,从小事做起,紧贴群众要求, 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转变工作作风,展现良好形象,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石礼国: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观看《朱彦夫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薛城区教研室 崔运普

朱彦夫同志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先进事迹,使沂源的干部群众再次受到极大心灵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教育。人们纷纷表示,要以朱彦夫为榜样,为推动沂源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面对他残缺而又衰老的身体,听完他震撼心灵的故事,你会强烈地感觉到,老人的背后,分明矗立着我们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朱彦夫,这位留下无数壮举的英雄模范,这位历尽坎坷却从未向命运屈服的耄耋老人,用他一生的忠诚与执着,奋斗与奉献,生动诠释了我们这个民族历经风雨却始终生生不息、昂扬向前的精神因子,是践行伟大中国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

真正支撑起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是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看似无影无形,却蕴含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强大能量,是一个国家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放眼人类历史进程,那些在世界舞台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和民族,在发展繁荣的道路上,无不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把无数个体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蓬勃向前的精神伟力。回首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些熔铸在无数中华儿女血液之中的理想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努力奋斗拼搏、不惜流血牺牲,历经百余年的艰辛探索,赢得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石礼国: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确道路,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展望民族复兴的灿烂前景,把十三亿中国人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的中国精神,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底气所在,志气所在。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朱彦夫四肢全无、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3,如此残缺的身体却能迸发出如此强大的精神能量,创造出如此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靠的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正如朱彦夫所言,“我心里要不是装着个党,不装着个共产主义,我老朱早就死了。”理想信念,是一切精神的精神源头,是一切价值的价值原点,是解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关键,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精气神,有什么样的行动表现。当前,个别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贪图虚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有的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出现这些问题,说到底是理想丧失了、信念崩塌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有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向朱彦夫学习,首先就要学习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就要像他一样为信仰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全部精力。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朱彦夫对群众的感情是真诚的,是实实在在的。群众有苦,他自己难甜;群众受穷,他心里难安;群众有难,他慷慨相助。正是由于心里装着群众,关心群众胜过关心自己,他才能把父老乡亲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带领群众同甘共苦、不懈奋斗,硬是把一个“连地瓜干都吃不饱”的穷石礼国: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正是由于对群众有真感情,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朱彦夫才赢得了父老乡亲发自肺腑的信任、拥护与爱戴。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推进,做好群众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朱彦夫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朱彦夫作为一面镜子,对照朱彦夫查一查问题,找一找差距,树一树形象,以朱彦夫的为民情怀为标尺度量一下自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以朱彦夫的务实清廉为标杆查摆自己的“四风”问题,用朱彦夫视民如伤的境界来匡正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应当看到,朱彦夫与人民群众的真感情并非无法复制,朱彦夫的为民情怀并非高不可攀,身为残疾人的朱彦夫能够做到,每一名党员干部更能够做到。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功崇惟志,业广为勤。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面对家乡的落后面貌,朱彦夫没有去“等靠要”,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勇于担当,挺身而出,拿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几十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才换来“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的张家泉。为了记录、传承战友们在战场上英勇悲壮的历史,朱彦夫拖着残躯义务作了千余场报告,苦熬七年一字一句为后世留下百万字书稿。朱彦夫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转型,化解社会矛盾,保障改善民生,哪一项都需要我们甩开膀子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实干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只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结合起石礼国: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来,把心思放在实干上,把劲头放在实干上,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就一定能够干出成绩,干出实效。

伟大的梦想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梦想。朱彦夫以一生奋斗拼搏忠诚践行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高扬理想信念旗帜,永不停息地奋斗,以每一个人的努力拼搏,形成推动时代进步的巨大力量,去赢得民族复兴的伟大辉煌。这就是朱彦夫光荣事迹的时代价值所在。

石礼国: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推荐第10篇:朱彦夫

朱彦夫:苦难血泪汇聚正能量

“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朱彦夫说,生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腐烂,另一种是燃烧,他宁愿选择后者。这位钢铁战士、传奇书记,用赤诚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用苦难和血泪汇聚起了中华民族的正能量,震古铄今,荡气回肠。朱彦夫不愧是现代版的“山东好汉”,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不管是说,不管是写,我尽上我的职责。”朱彦夫在战场上英勇顽强,战功赫赫,在战火中失去四肢和一只眼睛后,面对极端困难的生活,他毅然放弃特护待遇,回到家乡,在和平年代,用残臂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书写极限人生。作为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朱彦夫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以一个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畏艰难,挑战极限,无私奉献,困难面前不退缩,重病缠身不离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

信念不倒,精神不垮。生命在颤抖,信念却闪烁着光辉,“仰不愧大,俯不愧人,内不愧心”,朱彦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作为党员干部要

学习朱彦夫坚定理想信念,不失赤子之心,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懈追求高尚情操,对手中权力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勤于自省,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信念不倒、意志不减,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不断强化精神之“钙”。

英雄气概,攻坚克难。“因为共产党员呢,名实相符的话,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朱彦夫筚路蓝缕,逆水行舟,爬山头,到田间,用残臂带领乡亲们开山劈岭,治山改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终于,滴水之微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曾经战火蹂躏的土地被装点得秀美而丰腴,曾经贫苦不堪的家乡也成了先进村庄。实干彰显魅力,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习朱彦夫“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以勇往直前的气概攻坚克难,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拓创新,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赢得群众口碑。

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面展开,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以朱彦夫为榜样,在干事创业过程中不但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还要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要按照习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进一步转变作风,把为民务实

清廉的价值追求根植于思想行动之中,矢志不渝地为党奉献、为民造福,像朱彦夫一样创造辉煌人生。

朱彦夫日记节选之一:只要还有生命就能有作

近日,山东淄博市沂源县张家泉村老战士朱彦夫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连日来,时代楷模朱彦夫的事迹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朱彦夫挑战生命极限、一心为民的精神信念,感动了很多人。无手无脚、没有左眼、没上过几天学的朱彦夫,却一直坚持读书、看报纸、写日记。最近,朱彦夫的部分日记曝光。

1963年12月(节选)

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内心发生了激烈的矛盾:是死去好还是继续活着好?活着吗,艰难如山,寸步难移,在全部生活的历程中,都充塞着每行必遇的困难、阻碍和烦苦。小则吃饭穿衣,大则行走旋作,以至工作与斗争,都每每依次横在我的面前。这样下去,对党和国家、人民和自己,都不可能有什么好处。死去吗,这是违背人民利益、毫无价值的牺牲。

这些难题,这些复混烦思的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多起来。为革命、为生活而斗争的视线,渐渐暗淡、模糊了。如果说,在残废以后还曾以勉强的精神,在农村为革命事业做了一点事情的话,那只是出于这样的想法:这可以消磨静卧、孤坐所带来的郁闷沉默状态,用以弥补前功未完的缺额。

当我读到毛主席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时候,心情恍然急剧地跳动起来: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此刻,我的心象一棵久枯失育的草,得到阳光和空气的温慰一样,顿时舒展开来,逐渐返青了。这句伟大宝贵的话,正好说到我的内心深处,我正是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困难而没有看到全局的光明前途,对困难丧失了斗争的勇气,把视线固定在一个小的死角里。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以少数的牺牲代价,去保护广大人民利益免受痛苦损失,这不是共产党人理所当然的义务吗?无数革命先烈为人民、为革命事业的胜利而牺牲,而死得其所。而我呢?却老是(想)自己的困难、自己的前途、自己的得失。何况,自己并没有牺牲生命,人家为革命事业宁死不惜,我为什么失去点肉体就不行?难道就不应该看作是失得其所、义不容辞吗?

先烈们为了革命事业,在刑场上、牢房里,利用每一点机会、每一刻时间,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难道我就不能在这样阳光普照、温暖宜人的大好条件下,为党的伟大事业挺身奋斗,直到心脏的最后一跳吗?

一个人只要有生命,就会发光,就能以他所散发出来的光热,去改造他周围的自然环境,去帮助和改造他周围群众的落后思想。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思想武装了我使一个在别人看来只能清享厚福终身,毫无生息作为,甚至连吃饭喝水都应由别人捧碗相喂的人,重新振作起精神,拿起另一种斗争武器。

一个共产党员,只要还有生命,就能有作为。

我有嘴能说,有眼能看,有假肢能走动,有胳膊会写字这就是我与阶级敌人、工作困难以斗争的有力武器。在毛主席思想的指引下,我决心以这种武器,排除万难,努力奋斗,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延伸阅读:朱彦夫微电影主创谈朱彦夫:被他的事迹感动到哭齐鲁睛点第55期:用生命写就的告白—朱彦夫妻子的话朱彦夫事迹感动军营:当尖兵拿第一 为梦想拼了村民说朱彦夫:过上一百年 大伙儿也能记住他朱彦夫漫记:带村民挖水井 村民曾大闹龙王庙 朱彦夫漫记:不做寄生虫 奔赴人生第二个战场

第11篇:朱彦夫

四月的沂源,桃花正艳。西里镇张家泉村走出的朱彦夫,在2014年的这个春天,成了全国第一个“时代楷模”。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山东省委先后下发文件,要求广泛开展向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朱彦夫的事迹,像春日的花朵一样,开遍神州。

这位81岁的老人,手脚尽失、半身瘫痪。究竟是什么,让他放弃疗养院的优待,回到家乡投身建设?是什么力量让他为群众无私奉献,带领村民奔向致富路?又是什么力量,驱使他在退下来后写出呕心沥血之作,警示后人?

纵观朱彦夫的人生轨迹,就是一部坚定信仰的践行史。

到各地宣讲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最近一段时间,济南军区“沂蒙旅”一营教导员汪祥松的主要任务。朱彦夫当兵时就在一营,汪祥松,可以说是朱彦夫的小战友。他说,虽然每次都在讲一样的故事,但每一次作报告,都能给他以新的启迪。

“朱老14岁参军,16岁入党,历经上百次战斗,经过47次手术才从死神那里挣脱出来。活着已是奇迹,本应在疗养院颐养天年,却不忘党的教育和组织的培养,毅然回到家乡自食其力。让人肃然起敬。”汪祥松说,朱彦夫经常念叨,与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自己是幸运的。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奉献一天。“他一辈子的奋斗,为信仰的力量作出了生动诠释。”

如今,在张家泉村,依然能感受到朱彦夫留下的痕迹。他整治的山沟,挖掘的机井,还在继续造福着这里的百姓。而他的故事和精神,更是被几代村民津津乐道。

张家泉村现任村支书刘文和说起朱彦夫,心存敬意。“老支书是个有信仰的人。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抱怨老天爷对自己眷顾太少,生不逢时,命运多舛。但是看看老支书,他一辈子相信党,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曾鼓舞和教育了几代人,朱彦夫的《极限人生》,同样揭示了人生的价值和底蕴。省委老干部局调研处处长宋文军说,朱彦夫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一部书,他所表现出的不屈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更值得深刻领悟。“信仰,是精神的支柱、力量的源泉,看似无形,却是顶天立地。”

“习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时代楷模朱彦夫身上体现的最宝贵品格就是这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包心鉴认为,正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朱彦夫四肢残缺但人格健全高大;正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为带领乡亲们走上富裕道路而拖着假肢四处奔走;正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用嘴含笔艰难写作,为我们留下催人泪下的作品。

包心鉴说,时代楷模朱彦夫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生动表明,崇高的人生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的革命精神,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财富。认真学习朱彦夫,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担当起人民赋予的责任,应当成为所有共产党人终身的价值追求。

看了中央台播出的“时代楷模”朱彦夫后,很多人哭了,不是因为他做出的事迹有多些,也不是因为他让人们富起来,而是因为他那种永不退色的共产党员的本色。

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他能从一个废人变成一个比一个正常都强的人;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比每一个正常人所做事都超出寻常。

他被追为“时代楷模”当之无愧啊!朱彦夫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总结起来有三条:

一是朱彦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一个在战争中生存下来的重残战士,没有躺在功劳薄上享福,而是离开休养所回老家,瞒着老人,练习生存本领;用毕生的心血带领村民致富,从不领取任何待遇,教育子女做人,还写出两本书。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二是朱彦夫的人品值得我们学习。他当村支书,从不领村里一分钱。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还经常拿出自己的抚恤金帮助他人。自己的女儿出嫁,作为亲生父亲却没出一分钱给女儿买嫁妆,他是不愿意买吗?不是,他是没有钱,他的钱用在别人身上啦。

三是朱彦夫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朱彦夫的毅力不仅表现在他的身体上,而且还表现在他一生不停地的为人民服务上。他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他坚持锻练自理能力。大家可想而知,一个没有四肢的人,连吃饭都困难,要达到正常上班、写书、爬山,这个毅力得有多大啊。另外,朱彦夫从年轻起,坚持造福于民,一直到81岁,心里还是想着百姓,从没有想过自己。这种毅力又有多大啊。

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学习他们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美好情怀。张丽莉、吴斌、高铁成等时代楷模,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可以说是大家的同事、邻居、朋友。他们平平常常、朴素无华,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学习着生活着,默默无闻地坚守着道德标准、涵养着道德情操,以点点滴滴的积累,以持之以恒的追求,成就了平凡中的伟大,汇聚了不寻常的道德力量,铸就了关键时刻的坚强意志。从这些平民英雄身上可以看到,无私与善良就在自己身边,无畏与勇敢就在自己身边,平凡和伟大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把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像他们那样,“勿以善小而不为”,认认真真做好身边事,力所能及帮助周围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崇德尚义、积小成大,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向时代楷模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把工作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是时代楷模的一个鲜明特征。张丽莉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的岗位,在车祸瞬间保护自己的学生,诠释了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吴斌连续十多年安全行驶一百多万公里,在遭受突如其来的重创后,用生命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高铁成三次勇闯火海,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展示了当代革命军人的风采。这一个个壮举背后,是他们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对职业精神的坚守。他们崇高的职业操守,托起了生命的方舟,升华了民族的美德,成为激励人们奋发有为、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像他们那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推进改革发展中创造一流业绩。

我们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个时代楷模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发挥好时代楷模示范引领作用,是培育文明新风的时代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以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作用,把宣传时代楷模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以发现伟大的眼光和崇尚先进的情怀,挖掘闪光事例、报道先进典型,大力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要注重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运用文艺作品、宣讲报告、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时代楷模的高尚情操,让人们从中汲取精神养分、感悟道德力量。要坚持知行统一,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广泛搭建平台、丰富渠道载体,把学习时代楷模与精神文明创建、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等活动结合起来,使时代楷模的崇高精神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动。要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完善相关激励机制,礼敬时代楷模、关爱时代楷模,褒扬良好道德行为、制约不道德现象,推动形成好人好报的良好风气,形成尊重时代楷模、学习时代楷模的社会环境。要进一步健全文明委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团体积极配合、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完善工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学习宣传时代楷模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祥和、更加温暖和谐。

第12篇:学习朱彦夫体会

学习朱彦夫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18年前,我就通过《极限人生》这本书,认识和了解了朱彦夫同志的感人事迹,很受鼓舞,备受感动。今天再认真聆听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心灵受到强烈的触动和震撼。朱彦夫四肢全无、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3,如此残缺的身体却能迸发出如此强大的精神能量,创造出如此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靠的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他是基层党员的一面旗帜,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

以朱彦夫为镜,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深深地感觉到,与朱彦夫同志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作为一名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向榜样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素养,反观自己的不足,不断调整思路,进行改进,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首先,进一步加强学习,坚定信仰。“革命理想高于天”。正如朱彦夫所言,“我心里要不是装着个党,不装着个共产主义,我老朱早就死了。”理想信念,是一切精神的精神源头,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精气神,有什么样的行动表现。我要向朱彦夫那样,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的无限忠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向朱彦夫学习,首先就要学习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就要像他一样为信仰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全部精力。其次,进一步强化为民意识,坚持群众路线。朱彦夫与民心贴

心,为民办实事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朱彦夫对群众的感情是真诚的,是实实在在的。群众有苦,他自己难甜;群众受穷,他心里难安;群众有难,他慷慨相助。正是由于心里装着群众,关心群众胜过关心自己,他才能把父老乡亲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带领群众同甘共苦、不懈奋斗,硬是把一个“连地瓜干都吃不饱”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是的,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去,一起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由此我深深的认识到:在教研工作中,深入基层学校,真正走进老师和学生,倾听师生的呼声,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解师生之所困。认真研究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中的问题,切实帮助学校、老师和学生解决关心的问题,只有真正的关心学校的发展,关心老师和学生的进步和冷暖,才能真正的赢得学校和老师的认可,才能凝聚人心,凝神聚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

再次,进一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朱彦夫同志是基层党员的一面旗帜,是伟大中国精神的践行者。作为横跨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从革命战士到一级伤残军人,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到退休老人,朱彦夫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生角色不同,具体的先进事迹不同,但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却是贯穿他整个生命历程,激励他不断挑战人生极限最可依赖的力量源泉。在我们的具体

工作中,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前行,实干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反思自己的工作,有时浮躁,有时漂浮,有时急功近利,这些言行,对照朱彦夫自己感到汗颜。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向朱彦夫那样勇敢担当,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求真务实,对摆查出来的问题,认真剖析,对热点、难点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创新思维,寻求措施,转变作风,凝神聚力,真抓实干,真正把教育教研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第13篇:学习朱彦夫精神

学习朱彦夫精神,书写极限人生

区工商联秘书长、党组成员杨为民

朱彦夫同志是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人,1933年7月出生,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级伤残军人。他14岁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带领全村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展教育,使全村群众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过上温饱殷实的好日子。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奋斗精神,是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学习的好榜样。1997年,中央组织部授予朱彦夫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现在许多人不求上进,只想获取不想劳动,只想算计国家、算计别人,这固然与他们价值观出了问题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灵被私欲牢牢占领,根本不会去反思人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记不清是哪个哲人说过:“要想让地里不长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人的心灵不被光明的人和事占领,就要被阴暗的人和事占领。

朱彦夫身残志不残的精神已经不是单纯的“伟大”所能形容的,《当代中国保尔——朱彦夫》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激励我们中国几代几十代人的鲜活教材;是一面共产党人的镜子,是一本共产党员价值观的优秀读物。学习朱彦夫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就要学习他顽强的拼搏的奉献精神,就要学习他公而忘私的道德风尚。我们一定要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办好事。

第14篇:学习朱彦夫1

宝善街小学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时代楷模”朱彦夫之“极限人生” 4月3日上午,宝善街小学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了视频《焦点访谈:朱彦夫的“极限人生”》。

视频中我们了解到朱彦夫是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人。他14岁参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5年,带领群众治山种树、打井修渠、架电办学,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离职后,他以特残多病之躯,创作出版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朱彦夫是获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全国第一人。

观看视频后,党支部以“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我希望得到怎样的服务;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怎样为教师、学生、家长做好服务工作?”为题,在党员干部的“大家庭”QQ群内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党员们纷纷表示,朱彦夫的事迹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党员干部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教育是一项平凡而伟大的工作,是关系千千万万孩子的未来,系民族兴衰和国家兴亡;在工作中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点点滴滴做起;对待学生要有耐心,特别对于问题学生要给他(她)机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精心营造育人的一片蓝天。还有的党员深刻剖析自我,觉得自己在思想上还缺乏足够的开拓意识,朱彦夫事迹和精神为以后的工作提出了目标,创造了动力。

此次活动对大家触动很大,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通过自觉查摆问题,正视“毛病”,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均表示在今后的

工作中,耐心教育学生,让服务对象满意,自觉接受师生监督。

第15篇:观看朱彦夫心得体会

观看朱彦夫心得体会

观看朱彦夫心得体会一:观看《朱彦夫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朱彦夫,中国当代的保尔柯察金,全国首个“时代楷模”称号的永久的战士。4月2日,我们集体观看了《朱彦夫同道先进事迹报告会》,了解了他的传奇经历和他那身残志坚,用超人毅力挑战自己、挑战人生的崇高精神。使我们再次遭到了极大的心灵震动和深入的思想教育。抗美援朝战争,让朱彦夫失往了双手合双脚,身体是残缺了,但是心是完全的。朱彦夫说过“与其腐烂不如燃烧”人活着就是奋斗,奋斗就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奋斗不止,幸福不断。朱彦夫这样说了,也做到了。面对村民吃水难,他拖着残缺的身体,带领村民找水、打井,实在拖不得假肢,就用膝盖跪行。前后为村里打了十几口井,为乡亲们解决吃水的题目。带领群众平荒坡、填大沟、开果园,解决群众的温饱题目。用自己的残废金,跑南闯北联系材料,解决了村民的用电题目。然而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铁面忘我,25年的村支书,却没有领取一分钱的报酬。残肢抱笔,用嘴衔笔,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写完了4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一个个感天动地的事迹,书写了一位普通党员非常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诠释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寻求。

“他没有手,却把群众事办得更实,他没有脚,却把根扎在了群众心里”。他说“我是一位最普通的战士,最普通的伤残军人,最普通的农村支书,我只是为村子干了一点该做的事,我将用自己有限的精神生命,贡献于伟大祖国的无穷生命中,永久为人民服务。”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朱彦夫是个发光源,开释的是正能量。他身上没有暮气、没有怨气、没有娇气,有的是感人的浩然正气。他是伟大中国精神的践行者,他是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

朱彦夫同道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位我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寻求,体现了一位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忘我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位伤残军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作为一位普通党员,要把他的先进事迹作为一面镜子,对比自己来查一查题目,找一找差距。学习朱彦夫同道,就要向他那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要发奋图强,一心为民,忘我奉献。就要跟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小处做起,从小事做起,紧贴群众要求,进一步建立群众观点,转变工作作风,展现良好形象,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观看朱彦夫心得体会二:观看《朱彦夫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1248字) 俗语说,“榜样的气力是无穷的”。大海航行靠舵手,线路学习看榜样,党的干部看彦夫!朱彦夫同道是时代英雄,当代楷模。朱彦夫同道18岁时作战受伤,在烽火中失往了四肢和一只眼睛,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讲,他就成了英雄,成了可以躺在战功簿上享受以后光荣生活的普通一位兵士了!但他没有这样想,更没有这样做。在他24岁时任村支书,领导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将其本来可以停止的人生延长到极限与无穷。虽然他的身躯是残缺的,但他却成了完善的灵魂播火者,固然他的四肢其实不健全,但他是健全的心灵引导者。

朱彦夫同道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个精神坐标,也是我们基层普通党员的一面旗帜,更是村中父老乡亲的贴心人,是子女心中照亮前进道路的明灯,是我们每个寻求真善美的教育工作者精神高地的坚守者。我们所有的基层党支部书记或村长干部,学习朱彦夫与民心贴心、为民办实事的精神更有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我们每名教师,都可以从身旁往找到含有朱彦夫同道精神的典型、榜样,我们每个教研员,都可以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可以从身旁小事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事情。

听着他的事迹,我被深深地感动着;看着他那残废的身体,我被极大地震动着;想着他的精神境地,我布满了感慨与惭愧;想象着他给他人带来的人格鼓舞与帮助,我暗自检讨着自己的工作,思考着自己的差距。

1、他本是个普通人,如何成了钢铁战士?

为何伤痛和残疾并没有磨灭他钢铁般的意志,反而激起了他挑战生命极限的无穷气力?由于它有坚定的人生信念与克服困难的韧性。孟子曾说过:“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看来,朱彦夫同道是经历了人生巨大的风雨与磨难,才在其人生的天空中显现了美丽的彩虹与云霞!与其腐烂,不如燃烧!自己则缺少坚定的意志,略微有一点困苦就轻易灰心丧气,自然界的凄风苦雨常常就令我感冒难耐,昏昏沉沉,工作效力低下,难以有鲜明的成效。

2、他成了众人眼中的神,如何接近普通的民众?

朱彦夫同道领导群众们脱贫致富,功绩卓著。以坚韧的创造生命奇迹的英雄主义精神建立了一座丰碑;作为一位残疾人,却能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自然是我们普通群众、普通党员心目中的神。可为何能够不脱离群众呢?为何没有出现“离亲叛众”的现象,也没有“众叛亲离”呢?由于他俯下身子当群众,眼中有民生的疾苦,心中有乡亲们!我们为何本身就是普通人,就是一位普通教师,为什么却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样式?为什么不能接近一线教师与学生?我们要争取更多的时间到学校往,深进课堂,接触学生,才能将学习落实到实处。

3、传承精神因子,成绩出色人生。

近期的群众线路系列学习,是本人入党以来的一次重要学习活动,使我对党的熟悉有了有一次全面而具体的熟悉洗礼,是本人进步熟悉,进步政治觉悟与政治素养的一个重要载体。这攸关本人的专业发展提升,是另外一种情势的专业技能鋳炼。反思“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更是非常的汗颜与惭愧!只有勇于传承朱彦夫等人的伟大精神因子,在我们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绩出色的人生。

>观看朱彦夫心得体会三:观看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1625字)

朱彦夫,一位向人类身心极限挑战的山东汉子,一个淄博人民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用极限人生书写人生极限的中国当代保尔,一位获得全国首个“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永远的战士,今天,他的事迹再次深深的感动了我。

最早听说朱彦夫的事迹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朱彦夫是作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成为学习榜样的并传遍齐鲁大地的。那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身残志坚,用超人的毅力,挑战自己,挑战人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月15日,在淄博齐盛宾馆的报告大厅,我通过沂源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黄雪颂,济南军区“沂蒙旅”一营教导员汪祥松,沂源县张家泉村原主任张茂兴,朱彦夫的女儿朱向欣,市委讲师团副团长于涛等五位同志不同角度和侧面的讲述,再次了解了朱彦夫同志的传奇经历、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更深切的感受这位特等伤残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和奋斗不止的人生。3月31日,我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情,先后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的“时代楷模--朱彦夫”发布节目以及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山东卫视播出的时代楷模朱彦夫等,心灵再一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朱彦夫,是在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故乡涌现出的又一个“焦裕禄”式的先进人物,他和焦裕禄一下,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书写了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坚如磐石的精神力量,诠释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1956年,不能自食其力的重度伤残军人朱彦夫离开荣军院回到故乡时,他说:“我想回家考证一下,我这块躯干还能不能干点哪怕是最微小的事情!”回到家乡后,他被村民推荐为村党支部书记。“为群众做事,就是守阵地”。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奉献的精神力量以及一副铮铮铁骨,和乡亲们一起,一次次改写着张家泉村的历史,一干就是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的朱彦夫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

“回看走过的一生,我不相信命,更不相信运。我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党!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生活里的一切都不用别人帮,我自己做”--晚年的朱彦夫如是说。在发布会现场,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满含热泪,动情的说:他用钢铁的意志写下了一撇,用热切的情怀写下了那一捺。今天,不管朱彦夫是什么样的姿态,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完整的、大写的“人”。这样的人,值得我们为他树碑立传!

“他没有手,却把群众的事办得更实;他没有脚,却把根扎在了群众的心里;他用残肢、用双拐写下了为民、亲民、清白做人的高尚情怀„„”。荣获“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后的朱彦夫想的还是为人民服务,他说“我是一个最普通的战士,最普通的伤残军人,也是最普通的一个农村支书,我只是在自己的村子里干了一点自己的事情。我将要用自己有限的精神生命,贡献于伟大祖国的无限生命中,永远为人民服务。”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朱彦夫精神是人生的动力之源。朱彦夫曾经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朱彦夫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对以爱国敬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诠释。朱彦夫就是靠对党的坚定信念和无限忠诚的精神,谱写了一曲实现人生价值的奉献之歌!现在,我们正在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的战斗堡垒,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广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充分发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要利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把焦裕禄、朱彦夫这样的优秀党员作为镜子,虚心听取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出自己在精神境界方面的差距和自己存在的不足及问题,提升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学习“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结合本职工作,把各项工作做好做细做实,踏踏实实办事,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第16篇:朱彦夫心得体会.doc

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朱彦夫,一位向人类身心极限挑战的山东汉子,一个淄博人民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用极限人生书写人生极限的中国当代保尔,一位获得全国首个“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永远的战士,今天,他的事迹再次深深的感动了我。

最早听说朱彦夫的事迹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朱彦夫是作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成为学习榜样的并传遍齐鲁大地的。那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身残志坚,用超人的毅力,挑战自己,挑战人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我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情,先后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的“时代楷模--朱彦夫”发布节目以及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山东卫视播出的时代楷模朱彦夫等,心灵再一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朱彦夫,是在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故乡涌现出的又一个“焦裕禄”式的先进人物,他和焦裕禄一下,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书写了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坚如磐石的精神力量,诠释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1956年,不能自食其力的重度伤残军人朱彦夫离开荣军院回到故乡时,他说:“我想回家考证一下,我这块躯干还能不能干点哪怕是最微小的事情!”回到家乡后,他被村民推荐为村党支部书记。“为群众做事,就是守阵地”。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奉献的精神力量以及一副铮铮铁骨,和乡亲们一起,一次次改写着张家泉村的历史,一干就是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的朱彦夫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

“回看走过的一生,我不相信命,更不相信运。我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党!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生活里的一切都不用别人帮,我自己做” --晚年的朱彦夫如是说。他用钢铁的意志写下了一撇,用热切的情怀写下了那一捺。今天,不管朱彦夫是什么样的姿态,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完整的、大写的“人”。这样的人,值得我们为他树碑立传! “他没有手,却把群众的事办得更实;他没有脚,却把根扎在了群众的心里;他用残肢、用双拐写下了为民、亲民、清白做人的高尚情怀„„”。荣获“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后的朱彦夫想的还是为人民服务,他说“我是一个最普通的战士,最普通的伤残军人,也是最普通的一个农村支书,我只是在自己的村子里干了一点自己的事情。我将要用自己有限的精神生命,贡献于伟大祖国的无限生命中,永远为人民服务。”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朱彦夫精神是人生的动力之源。朱彦夫曾经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朱彦夫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对以爱国敬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诠释。朱彦夫就是靠对党的坚定信念和无限忠诚的精神,谱写了一曲实现人生价值的奉献之歌!现在,我们正在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的战斗堡垒,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广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充分发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要利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把焦裕禄、朱彦夫这样的优秀党员作为镜子,虚心听取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出自己在精神境界方面的差距和自己存在的不足及问题,提升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学习“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结合本职工作,把各项工作做好做细做实,踏踏实实办事,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17篇:学习朱彦夫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朱彦夫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今天上午,在政府礼堂,我们认真聆听了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朱彦夫同志就是基层党员的一面旗帜,学习他的事迹,很受鼓舞。“18年前,我通过《极限人生》这本书,了解了朱彦夫同志的感人事迹。那时我参加工作不久,怀着满腔激情投入到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拿出《极限人生》看一看,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领悟,这本书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

朱彦夫同志是基层党员的一面旗帜,特别是像他这样的基层党支部书记,更应该学习朱彦夫与民心贴心,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听了报告后,自己会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带领村民一起建造更美好的家园。朱彦夫同志始终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反映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追求。我们党员干部要自觉转变作风,凝神聚力,真抓实干,为建设生态和谐文明的现代化临淄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己深深地感觉到,与朱彦夫同志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向榜样学习,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断调整思路,进行改进。在朱彦夫的现实人生中充满了艰辛与困苦,但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却从未有失败和苟且。他外在的残缺无妨内在的完整,他内在的完整成为这个时代最为打动人心的抒情。与其说朱彦夫高尚,不如说他已早早地感悟到了精神之自由对于活着的乐趣。对于我们这些凡胎肉骨而言,我们眼中的幸福恐怕与朱彦夫内心所理解的幸福相去千里。笔者想,朱彦夫一定自认为他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来自凡夫俗子望尘莫及的高度,来自他以强大内心启发他人的参悟,来自以坚韧的创造生命奇迹的英雄主义,来自他的审美人生激发着更多的人进行一场生命的反观自照。

朱彦夫作为一名残疾人,能够有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非常让人敬佩,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实践一个人民公仆的忠诚誓言。

篇二:学习“时代楷模”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面对他残缺而又衰老的身体,听完他震撼心灵的故事,你会强烈地感觉到,老人的背后,分明矗立着我们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朱彦夫,这位留下无数壮举的英雄模范,这位历尽坎坷却从未向命运屈服的耄耋老人,用他一生的忠诚与执着,奋斗与奉献,生动诠释了我们这个民族历经风雨却始终生生不息、昂扬向前的精神因子,是践行伟大中国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

真正支撑起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是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看似无影无形,却蕴含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强大能量,是一个国家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放眼人类历史进程,那些在世界舞台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和民族,在发展繁荣的道路上,无不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把无数个体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蓬勃向前的精神伟力。回首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些熔铸在无数中华儿女血液之中的理想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努力奋斗拼搏、不惜流血牺牲,历经百余年的艰辛探索,赢得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道路,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展望民族复兴的灿烂前景,把十三亿中国人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的中国精神,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底气所在,志气所在。

朱彦夫是伟大中国精神的践行者。作为横跨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从革命战士到一级伤残军人,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到退休老人,朱彦夫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生角色不同,具体的先进事迹不同,但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却是贯穿他整个生命历程,激励他不断挑战人生极限最可依赖的力量源泉。品读朱彦夫的事迹,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细节,更是那么一股子遇难而上、永不服输的劲,那么一股子敢想敢干、战天斗地的气,是那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比忠诚与热爱,是那充盈在天地之间无比坚定的精神信仰。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再重新来过,朱彦夫几十年来用钢铁般的意志创造了人生奇迹,靠的就是这股劲、这股气、这种精神。我们今天要战胜改革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风险和挑战,将“两个一百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同样需要这股劲、这股气、这种精神。纵览朱彦夫精神的各个维度,无论是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还是无私的奉献,勇敢的担当,都是中国精神在具体层面的鲜明投射,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穿越时代的持久价值魅力,值得全社会永远珍视学习。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朱彦夫四肢全无、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3,如此残缺的身体却能迸发出如此强大的精神能量,创造出如此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靠的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正如朱彦夫所言,“我心里要不是装着个党,不装着个共产主义,我老朱早就死了。”理想信念,是一切精神的精神源头,是一切价值的价值原点,是解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关键,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精气神,有什么样的行动表现。当前,个别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贪图虚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有的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出现这些问题,说到底是理想丧失了、信念崩塌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有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向朱彦夫学习,首先就要学习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就要像他一样为信仰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全部精力。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朱彦夫对群众的感情是真诚的,是实实在在的。群众有苦,他自己难甜;群众受穷,他心里难安;群众有难,他慷慨相助。正是由于心里装着群众,关心群众胜过关心自己,他才能把父老乡亲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带领群众同甘共苦、不懈奋斗,硬是把一个“连地瓜干都吃不饱”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正是由于对群众有真感情,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朱彦夫才赢得了父老乡亲发自肺腑的信任、拥护与爱戴。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推进,做好群众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朱彦夫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朱彦夫作为一面镜子,对照朱彦夫查一查问题,找一找差距,树一树形象,以朱彦夫的为民情怀为标尺度量一下自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以朱彦夫的务实清廉为标杆查摆自己的“四风”问题,用朱彦夫视民如伤的境界来匡正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应当看到,朱彦夫与人民群众的真感情并非无法复制,朱彦夫的为民情怀并非高不可攀,身为残疾人的朱彦夫能够做到,每一名党员干部更能够做到。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功崇惟志,业广为勤。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面对家乡的落后面貌,朱彦夫没有去“等靠要”,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勇于担当,挺身而出,拿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几十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才换来“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的张家泉。为了记录、传承战友们在战场上英勇悲壮的历史,朱彦夫拖着残躯义务作了千余场报告,苦熬七年一字一句为后世留下百万字书稿。朱彦夫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转型,化解社会矛盾,保障改善民生,哪一项都需要我们甩开膀子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实干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只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把心思放在实干上,把劲头放在实干上,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就一定能够干出成绩,干出实效。

伟大的梦想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梦想。朱彦夫以一生奋斗拼搏忠诚践行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高扬理想信念旗帜,永不停息地奋斗,以每一个人的努力拼搏,形成推动时代进步的巨大力量,去赢得民族复兴的伟大辉煌。这就是朱彦夫光荣事迹的时代价值所在。

第18篇:朱彦夫观后感

朱彦夫观后感

他是一位老者带着一副硕大的墨镜显得精神抖擞,但是墨镜里却藏着一只失明的左眼;

他有一副健壮的身板透露出军人的豪迈气魄,但是健壮的身板却没有了大部分的四肢;

看!这位没有左眼和四肢的老者正在用装着笔的残肢挥洒笔墨在书写着他浓墨重彩可歌可泣的人生!当看到电视里这一组组感人的画面时我被震撼了。

他是谁?他就是朱彦夫,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铮铮铁骨的山东汉子;一个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共产党人;一个永远心系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朱彦夫1933年出生在沂蒙山区的小山村,家境贫寒。战争年代他不幸失去左眼和四肢成了“肉轱辘”但他仍然是战士!和平年代作为村支书的他身残志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残后不愿寄生拼命锻炼自理能力,学会装卸假肢,吃饭,穿衣,解便,还学会了认字,读书和写字。仅有0.3的视力的他克服重重困难写成《极限人生》这部书,他是中国的保尔,他是时代的楷模,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朱彦夫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的价值怎样坚定人生的理想和信念,怎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做为一名线路检修的电力工作者我被他身上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

在工作中我认为我们要学习朱彦夫的坚强的意志,在工作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在困难面前我们要用坚强的意志来克服它而不是回避它。自己的能力不足要想办法提高,多向同事请教,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磨练自己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只有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了,我们整个团队的能力就会提高,才能更好的把线路工程做好,更好的造福人民,更好的服务社会。

在工作中我认为我们要学习朱彦夫的为民服务的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关乎人民的生存发展,关乎国家的经济命脉。稍有不慎不但给自己带来伤害更给人民和国家造成损失。因此在工作当中我们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心系人民,工作认真负责,保质保量完成,不隐瞒或者遗漏隐患的问题,不偷懒,不走捷径,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强,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突出问题,让我们的线路工程让领导放心让人民满意。

在工作中我认为我们要学习朱彦夫的坚持不懈的毅力。作为线路电力工作者除了自身的业务技能外更重要的一点要具备坚持不懈的毅力品质。在自身的安全意识上我们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安全第一,永不松懈,不报侥幸心理,要警钟长鸣。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永远有安全的保障,才会不断进步。

在工作中我认为我们要学习朱彦夫的人品,他当村支书,从不领村里一分钱。在工作中我们不能拿不属于我们的集体的一针一线,不能腐败不奢侈,要勤俭节约,爱护集体的公共财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更好的业绩树立更好的形象。

朱彦夫先进事迹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们行动起来向朱彦夫同志学习,为人民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19篇:朱彦夫纪事

“无肢英雄”的幸福人生

党政军和人民群众关爱一级伤残军人朱彦夫纪事

2014年04月02日15:36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无肢英雄”的幸福人生

春天来了,沂河岸边的一座小院花红柳绿,生机勃勃。八旬老人朱彦夫尽情享受着眼前的春色,脸上写满笑意。老人总爱重复一句话:“我很幸福、很满足,我的人生很美好!”

1950年12月,朱彦夫在抗美援朝战场失去四肢和左眼。那一年,他刚满18岁。从18岁到81岁,漫漫63年“无肢岁月”,老人经受的人生磨难说不完、道不尽。那么,他的乐观、他的满足、他的幸福感到底从何而来?

相守55年,妻子甘当丈夫的“拐杖”

2010年2月27日,是朱彦夫一生最寒冷的日子,相守55年的妻子走了,他第二次失去了“手”和“脚”。

下葬那天,77岁高龄的朱彦夫执意要给妻子披麻戴孝,因为在他看来,妻子不光为他生育了6个子女,而且还是他的“四肢”和“拐杖”,母亲般呵护着他的生命。他哽咽道:“她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我的生活。”

那年春天,朱彦夫在康复医院邂逅了一位姑娘。她叫陈希永,刚好20岁,身材高挑,面庞白净漂亮。第一眼看到朱彦夫这个奇怪的“肉轱辘”,她吓坏了,看都不敢多看一眼。

那是一个崇敬英雄的年代。善良的陈希永听人说,朱彦夫是抗美援朝的功臣,便动心了:能为英雄做点什么呢?

陈希永有个姑父叫武宪德,时任沂源县民政局局长,正张罗着给这位战斗英雄找对象。 “既不能嫌弃残疾人,还得善良勤快会持家。”按这个标准,武局长一连说了好几个都没有说成。一个偶然的机会,武宪德想到了他勤劳聪慧的内侄女陈希永。

憋了好几天,武宪德试探着给内侄女做媒,没想到,陈希永竟然爽快地同意了,理由很简单:“朱彦夫是人民功臣,没人照顾不成。”

爱情来得有点突然。1955年9月,陈希永与朱彦夫喜结连理。第二年,她跟着这个“无肢青年”回到了贫瘠的小山村。

陈希永万万没有想到,婚后的生活会如此艰难。

每天天不亮,她就得起床,为丈夫熬药、穿衣、洗脸、装假肢,帮丈夫如厕,伺候完丈夫还得伺候年迈的婆婆。上工号一响,她又要和村民一道下地干活挣工分。

别的媳妇怀孕了有人照顾,陈希永怀孕了还要照顾丈夫和婆婆。她前后生了6个孩子,每次临产前,都要挺着大肚子,把水缸挑满,把衣服洗完,备好猪食鸡料,再摊上几十斤煎饼„„

1960年的春天,村里遭遇大饥荒,陈希永把能吃的东西先端给婆婆和丈夫,再端给孩子,自己则背着家人大把大把吃槐花,脸肿了,眼睛只剩下两道缝。朱彦夫心疼她,每次吃半碗留半碗,让陈希永吃,可她说啥都不肯吃。

最苦的还是心里。或许是因为头部留有弹片,朱彦夫性格有时比较暴躁,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一次写作时,因妻子进门打断了他的思路,他趴在床上大喊大叫。有人私下替陈希永叫屈,她却说:“我再苦,还能有老朱苦?”

“妻子这辈子没享过一天福,她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健康全都献给了这个家,她守护我的生命,为婆婆养老送终,一手带大了6个子女,她是我们朱家的恩人。”这是朱彦夫对妻子的评价。

受母亲言传身教,子女们都很孝顺。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聚到老人身边。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即便身体残缺也幸福! 政府两次建房,让功臣过上舒心日子 1996年,朱彦夫作报告时,突发脑梗塞倒在讲台上,从此半身瘫痪。县委、县政府为便于照料他的生活,特意在县城边上批了一块地,为他建了一个小院。

走进这座温馨的小院,可以感受到建房者的用心:为让朱彦夫充分享受阳光,平房的窗户设计得很大;为了便于就医,小院离医院和部队大院很近;怕老人寂寞,院里种有一排牡丹和5种树木,夏天一方浓荫,秋日果实满树。

其实,这是沂源县给朱彦夫修建的第二座房子。

上世纪70年代,时任沂源县民政局局长窦云圈探望朱彦夫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处住房:墙壁用木头撑着,下雨天四处漏雨。

“再苦也不能苦功臣”,窦云圈连夜向县政府写报告,要求给朱彦夫建新房。 很快,建房报告批准了,位置选好了,建筑材料也备好了,可朱彦夫说啥都不同意:“全村人住房条件有限,让我住新房,这不是脱离群众吗?”

这一拖就是4年。老英雄的房子越来越破,这成了窦局长的一块心病。1974年秋,朱彦夫应邀赴外地作报告,出行时间1个月。他前脚离开家,窦局长后脚就带着施工队进村了。

石墙青瓦,宽敞明亮,屋前的那一片竹林格外翠绿。记者采访时看到,这座老房子虽然历经40年风雨剥蚀,却依然十分坚固。村里人回忆说,为确保施工质量,窦局长3天一查5天一验,房子能抗7级地震。

新房子赶在朱彦夫回来前建好,原以为先斩后奏能逼朱彦夫“就范”,可执拗的他却坚决不住。县委领导听说后,几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朱彦夫才同意搬进新房。

人民功臣人民爱。这些年来,党和政府对朱彦夫的关心无处不在。老人的儿子朱向峰告诉记者,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每年都会派人专程看望,帮他们解决了许多困难。

朱彦夫老伴去世后,县民政局全体出动,尽心尽力帮着操办丧事;为方便照顾老人,儿子朱向峰所在单位规定,只要老人需要,他可以随时回家;去年,县里专门给老人请了一位护工,负责照顾朱彦夫生活起居。

朱彦夫说:“党和人民给了我太多太多的照顾。” 半身瘫痪18年,战友之情如沂水长流

扛过枪,一辈子都是战士。离朱彦夫家门口不到20米有一座营院,驻守着济南军区某预备役工兵团,朱彦夫把这些战友看作最贴心的人。

每天早上,老人伴着军号醒来。天气暖和时,他会让人推着轮椅到营区门口晒太阳,他戏称自己是团里的“编外哨兵”。

老人跟官兵们亲,工兵团的官兵更加崇敬这位老英雄。朱彦夫家人说,做了20多年邻居,大家都成了一家人。

每逢节假日,工兵团的团长、政委都会带人到老人家慰问,陪老人聊天解闷。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济南军区历届领导都很关心朱彦夫,多次安排专人探望慰问。朱彦夫的老部队,有着“沂蒙旅”之称的济南军区某摩步旅,把朱彦夫精神作为宝贵财富,利用冬季野营训练等时机,组织官兵来到朱彦夫家中,听老人讲过去的战斗故事。许多官兵还利用探亲休假的机会,专程到沂源县陪老人聊天。

迟浩田上将连续几十年关心朱彦夫的生活和健康,曾专程到沂源县看望他。1987年,迟浩田听说朱彦夫打算写一本书,热情鼓励他:“有志气,我期待你的成功!”33万字的《极限人生》脱稿后,迟浩田亲笔题写了书名和赞语:“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

真情守护,18年诊疗不收分文

2013年6月底,朱彦夫家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交接仪式。

“从今天起,老英雄就交给你了,一定要照顾好。”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原党委书记周日光,把守护朱彦夫老人生命健康的接力棒,传给了医院新任党委书记曹宪忠。

1996年底,朱彦夫作报告时突发脑梗塞,从此半身瘫痪。出院后,时任省委领导非常关心,安排齐鲁医院诊疗。但从那时起,齐鲁医院就主动担起了照顾老英雄的担子。 春去秋来,齐鲁医院的班子换了好几届,照顾老英雄从未间断,医院每年都会派专家上门为老人查体诊疗。2010年,朱彦夫突发心肌梗塞生命垂危,齐鲁医院及时治疗,手术非常成功。

18年前,齐鲁医院就订了一条原则:不让功臣为治病疗伤花一分钱。之前的常规查体治疗,费用相对较低,朱彦夫没说啥。可这一次心脏手术要花10多万元,清廉一辈子的朱彦夫再也忍不住了。

“要么正常收费,要么停止治疗。”朱彦夫要是拗起来,谁也没办法。 实在没辙了,医院当着老人的面收下费用。老人出院那天,医院安排办公室主任陪他回家,之后又用3天时间,陪朱彦夫家人一分不差地报销了所有医疗费,才返回医院。

朱彦夫的家距齐鲁医院140公里。手术后,医院专门给老人提供了一部心脏远程监控仪,以便随时掌握他的身体状况。

社会各界对朱彦夫的关心,同样令人感动。

在朱彦夫家里,记者看到一摞旧信件。老人告诉记者,过去他每年都能收到大量群众来信,1996年,他的《极限人生》刚出版时,他前后收到了近万封读者来信,关心的、慰问的、表达崇敬之情的、讨教人生感悟的,内容非常丰富。

老人说,捧读这些群众来信,可以感受到我们这个民族是多么纯朴善良,我们的群众是多么真诚厚道!60年代,青岛有一位女青年得知他的事迹后,经常写信并附带几元、十几元钱,坚持了10多年。时至今日,他仍然不知道这个好心人的名字。

朱彦夫的乐观、满足和幸福感,源于党、政府和社会对英雄的关爱与崇敬。 人民崇敬英雄,必将催生更多的人民英雄!(魏 国 李东星 李 亮)

第20篇:朱彦夫事迹材料

“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朱彦夫的极限人生

■朱晖 鲁沂

朱彦夫, 在抗美援朝过程中,失去了双手、双脚,左眼失明。他身残志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迟浩田上将专程看望他时,称他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并称赞他“虽然失去一只眼睛,但更能把人生看得透彻。”一部长达4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使他成了全国的新闻人物。近日,笔者专程赴山东沂源县,采访了朱彦夫。

特残英雄赢得幸福爱情

1947年,山东省沂源县金星乡张家泉村15岁的朱彦夫光荣参军,并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战役。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奔赴朝鲜战场。在二五0高地狙击美特种师的激战中,他失去了双手、双脚,左眼失明,身受7处重伤,住进了泰安荣军医院。

入院后,他想起自己已成为一个生活难以自理的残疾人,不由得对生活和前途悲观失望,多次自杀,因医护人员及时发现而未遂。“在祖国和事业不需要你献出生命时,自杀就是背叛祖国、背叛党啊!”医院马政委的一席话一下子让他清醒过来。从那后,他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从1950年到1956年的6年中,先后做了47次手术。

1956年,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谢绝了组织送他到疗养院生活的决定,坐在一辆破旧的独轮车上返回家乡后,他年老多病的母亲不禁黯然神伤,说:“儿啊,娘身板不好,实在是拉扯不过来,娘怕养活不了你啊,你还是回疗养院去吧!”望着母亲瘦弱的身躯,他深知母亲的苦衷。

一天夜里,他在窗下对住在另外一间房子里的老娘说:“娘,疗养院里来车接我了,我走了,你把门锁上吧!”老母亲蹒跚地走进小房子里,划着火柴照了照床上,没有人。她喃喃自语:“老天爷保佑俺儿活得好好的„„”然后锁上了房门。躲在一个破筐里的朱彦夫听到母亲回房的声音,才艰难地爬回床上。从此,10来斤生地瓜干,半盆水伴着他度过了一个月。最后水没有了,地瓜干没有了,他饿倒在房门边。也许是老天爷格外垂青这位不幸的年轻人,他命不该绝。几天后,当时任沂源县民政局局长的武宪德前来看望朱彦夫,听老人一说,立即意识到出事了,撞开小房门后,见朱彦夫已昏死在渗进的雨水里„„经过抢救,朱彦夫再次摆脱了死神的纠缠。 当武宪德与妻子说起此事时,他的侄女陈希永在旁边听得泪水涟涟。几天后,她执意让姑父带她去看望朱彦夫。一进门,就见朱彦夫正用腋窝夹着两副拐杖艰难地走动,每移动一步,都显示出他的顽强毅力。跌倒了,爬起来,双腿和双臂的断截面摔得鲜血淋淋。陈希永被这种精神深深震撼了。“俺扶你!”她脱口而出,并快步冲上去扶住欲倒的朱彦夫。

回去的当天夜里,这位生性倔强的姑娘失眠了。在她的脑海里,始终是朱彦夫艰难地煅炼生活自理能力的情景。“他是人民的功臣,俺有责任照顾他!”这晚,她下定了决心。

次日,她把这一想法向父母亲和姑父讲了。然而,父母不无担忧地说:“你嫁给他,今后咋样活?这可不是小事,你得想清楚。”陈希永动情地说:“朱彦夫是功臣,这么可怜,俺心里难过啊!俺身子壮实,到生产队挣工分,能养活一个家。他为了保家卫国,把双手双脚和左眼都搭上了,为了他,俺受再多的苦又算了什么呢?爹,娘,还有姑父,俺这样做,只是为了让他活得好一点啊!”面对此情此景,忠厚老实的爹娘还能说什么呢?武宪德局长深思良久,说:“孩子,你的心思我懂,可婚姻大事不能一时冲动,要慎重啊!”“姑父,俺是反复考虑过的,俺一辈子也不后悔。”“好吧,我过几天跟朱彦夫说说。”

朱彦夫一听武局长提亲的事,目光一亮,但马上又暗了下来。“武局长,俺是个废人,不能连累她。”不管武宪德怎么说,朱彦夫就是不松口,武宪德回去后把情况如实告诉了侄女。陈希永说:“姑父,他怕拖累俺,俺明天到他家去亲自和他说。”

陈希永还是不由分说地来到朱彦夫的家,一到他家,陈希永一边搀扶着他练习走路,一边跟他聊天,两个人很谈得来。通过几天的接触,陈希永从他的表情中读到了他对爱情的渴望和一种深深的自卑。“你是国家的功臣,俺有责任照顾你。你怕俺受苦,可俺从小就苦惯了„„”“你别再傻了,俺没手没脚左眼又瞎了,你跟了俺,今后咋办啊?俺配不上你啊„„” 陈希永恳切地说:“俺的脚就是你的脚,俺的眼就是你的眼„„”

一年后,在陈希永的帮助照顾下,朱彦夫的生活已基本能自理,同时,她买来字典,帮助他识字。两人之间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不久,在武宪德局长的撮合下,二人喜结良缘。婚后,他们相继有了四女一男五个孩子。陈希永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无微不至地温暖着朱彦夫的心,令他感到了生活的无限美好。“希永,没有你,就没有俺朱彦夫的今天,只是拖累了你,俺心里不安。百年之后,俺做牛做马报答你„„” 1956年9月的一天,朱彦夫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面对贫穷的村民和时刻关心自己的党组织,他暗下决心:“我要为群众干点力所能及的事,让乡亲们过上温饱日子。这个目标我一定要走到底,就是死上几次,也心甘情愿。”

身残志坚为民造福

回顾40多年来的人生路,朱彦夫感慨万千。“这些年来,失败是主要的。每做一件事,都意味着上百次、上千次甚至上万次的失败。经过无数次失败,我才找到成功的路子。每千成一件事,我都深深意识到千万次失败的价值以及妻子对我的全力支持。”

婚后不久,朱彦夫见村民们绝大多数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决心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办一所夜校,教群众识字。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了妻子的支持。于是,他们便拿出自己积攒起来的残废金,办了一所夜校,朱彦夫任教员。每天晚上,他都坚持去夜校授课,起初是妻子背他去,一年后他能走了,便自己去。有一次,他在崎岖的山路上摔倒了,脸被石头划破了几个口子,残臂断截处也受了伤,自己爬不起来,直到家人来接他,才在妻子的搀扶下站起来。看他被摔得鲜血淋淋的样子,妻子心疼得直掉泪。“村里识字的人太少了,我必须得好好地教下去。这点伤不要紧,我以后小心点就是了,你放心好了。”朱彦夫轻轻地安慰着妻子。从此,为了丈夫的安全,她坚持送接丈夫。

1957年,朱彦夫被全村8名党员推选为村支部书记。组织上考虑到高度残废,料理自己生活都十分困难,没有同意。朱彦夫便“拄”着拐杖,拖着17斤重的一双铁脚,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给公社党委书记看,同时表态,不干出个样子来绝不罢休。陈希永说:“只要俺能走,彦夫就能走。他对党有说不完的恩情,为能继续为党做事,他遇到的困难就是再大,他也知道怎样对待困难,他不会向困难低头。让他干支书,俺相信他能干好。”组织经过研究,同意他担任张家泉村支书。

张家泉村虽处在沂河的上源,但分布在几个山梁上,山路崎岖,每年春、秋、冬三季,连村民的生活用水都十分困难,更不用说用水浇地了。朱彦夫意识到要彻底改变村子的落后面貌,必须先解决用水问题。为带领村民们找水,他实在拖不动假脚,就用膝盖跪行。村民们感动了,重新充满了信心。“朱书记两口子为了咱们吃了多少苦啊,咱要是再打退堂鼓,还有良心吗?”到1960年止,张家泉村先后打井9口,解决了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到70年代初,张家泉村终于打出了第一眼大口井——龙王庙大口井,并修建了一条1500米长的水渠,结束了村里无水浇田的历史。之后的几年里,张家泉村又接连打了两眼大口井。 张家泉村山地贫瘠,缺少平地,过去粮食不够吃一直困扰着村民们。“当村支书大小也是干部,要不能让群众过上温饱日子,就对不起老少爷们啊!”朱彦夫心想。于是,经过周密计划,他带领群众经过两年奋战,平整荒坡,填平两个大沟,造成了一块60多亩的旱涝保收的小平原。到60年代初,朱彦夫又带领林业队在荒山坡上开出了一个大苹果园和一个花椒园,从那开始,张家泉的村民们口袋里开始有了零花钱。直到今天,这个苹果园和花椒园仍然为村民们带来可观的收入。

为了让村民们早日用上电,朱彦夫在妻子的搀扶照顾下,拖着残疾身体先后乘火车跑上海、南京、胜利油田、陕西联系材料,经过7年的努力,终于摆脱了点油灯的历史。这期间的出差费用,全是他自己的残废金。为了凑足出差费,陈希永宁愿穿打满补丁的衣服。有一次,她见二女儿朱向荣的衣服太破了,便许诺给她扯点布做件衣服,可是最终也没能兑现。朱彦夫关心群众疾苦。村民蔡光生有心脏病,因为家里穷,治不起,朱彦夫每个月从残废金中拿出20元给他买药治病(当时朱彦夫的残废金为每月42元——作者注)。

朱彦夫夫妇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在生产队里,几个孩子可以到庄稼地里帮大人摘棉花、刨地瓜、切瓜干,可就是收花生时不让去,怕孩子吃花生,养成坏毛病。有一次,年幼的朱向欣实在是饿得受不了,到地瓜地里挖了两个地瓜,放在火里烧,被朱彦夫发现,他硬是让哭成泪人的女儿把1元钱送到生产队会计手里作为赔偿。朱彦夫当了25年村支书,没拿一分钱的报酬。村里因工作需要招待上级来人,他只参加过一次,还硬是交了1元伙食费。

1982年,朱彦夫因患心脏病辞去村支书职务。考虑到朱彦夫的身体状况,经组织研究决定,朱彦夫全家迁往南麻镇,可他和妻子仍放心不下张家泉村的群众,每年都要回张家泉村看望乡亲们,与群众共商致富路。

顽强著书创造极限人生

无论在哪里,无论干什么,朱彦夫心中始终装着一件事,那就是将自己所经历的难忘事件写下来,以告后代。牺牲战友的临终嘱托催促着他去写,残废人自强不息的信念鼓舞着他去写,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召唤着他去写!

当时迟浩田上将了解到朱彦夫的事迹后,专程赶往沂源县看望朱彦夫,称他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并称赞他“虽然失去一只眼睛,但更能把人生看得透彻。”并高度评价了陈希永支持丈夫带领群众致富的牺牲精神。之后,迟浩田上将先后三次给朱彦夫写信,鼓励他把当年抗美激战中的壮烈情景写下来,传给人们,让人们了解历史,推动国防教育。1989年9月的一天,朱彦夫对妻子说:“我年轻时拿过锄杆子和枪杆子,但这两杆子过早地夭折了,我思量来思量去,我得用笔杆子再作贡献。”“迟部长也说过好多次了,你是该写!俺明日就给你买纸和笔墨。”妻子高兴地说。

写书对一个失去双手、双脚的特等残废人而言,其艰难不言而喻。但有妻子的支持,他充满信心。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从没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开始只是笨拙地学读,摹仿着写:写书信、写报告、写新闻。也许是战争血与火的经历使他刻骨铭心,也许是朝鲜战场的惨烈使他没齿不忘,每每落笔,他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些长眠于异国他乡的战友的身影。他先后学写了《庄户天王》、《救险记》、《悼青山》和《异人梦》,全部是烈士或与烈士有关的故事。生活,尤其是战争生活,成为他创作的源泉,战友,是他作品中堂堂正正的主人公形象。 他写书写得很苦,也写得很累。一到阴天,四肢的截断面便向外渗血水,疼痛难忍,陈希永便用药棉不断给他擦拭伤口。他累了,她便给他轻轻捶背,夏天天热,没买风扇前,她坚持用蒲扇为他驱热。有一次,一位搞创作的人看了他的部分初稿,不屑地说:“就是再比这好上十倍,也出版不了。现在都喜欢看谈恋爱、跳舞的,这样的书没人看!”这一句话,使他萌发了辍笔的念头。妻子第一次冲他发了火:“你要是不写下去,对得起你牺牲的战友吗?对得起迟部长吗?那些乱七八糟的书再好卖咱也不写。这书你尽管写,能出最好,出不了咱当家史„„”想起妻子对自己的莫大支持,他满脸愧疚,禁不住又热血沸腾。“《极限人生》中的‘根限’两字,是指身体上的极限。对我来说,身体是残缺不全的,这就要以没有极限的奉献和追求来弥补„„”用两只残臂夹笔,写得累了,他就用牙咬着笔写。这些年来,他究竟咬坏了多少支笔,碰翻多少墨水水瓶,连陈希永也记不清了。口涎、坏眼睛渗的水、胳膊断处流下的血水和汗水时常会浸湿稿纸,模糊了字迹,只好重写。为此,陈希永没少动脑筋。后来,她找来块小塑料纸,垫在丈夫写字的残臂下,他每写几行,她就把塑料纸移动一下„„起初,儿女们劝他口述,他们记录,可他总觉得那样少了一些思索的空间,表达不出内心的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他把写作作为磨砺意志、自强奋进的重要途径。因此,他还是坚持自己写,自愿找罪受,找苦吃。这种罪、这份苦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很多时候是生理之外的。别的不说,光是那一天学没上过的知识饥渴,就时常把他逼得心烦意乱,焦头烂额。多少回,为了一个情节的描述,他会不吃不喝地憋上几天;多少次,为了一个词甚至一个字,他会搬来字典、词典,一查就是几十分钟、几小时!就这样,他起初每天写几十个字,后来每天能写几百个字。有时候半夜里想起什么,从床上爬扯半天才爬起来,开灯写下来,把妻子吵弄醒了,两个都睡不着,就拉咕呱„„

到1996年5月,他七易其稿,终于完成了长达4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他长长舒了一口气,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他认为,这部作品无论从构思、语言,还是描述和遣词造句上,都不能同作家的作品相比。但他觉得,在一桌盛筵上,出现一道味道迥异的“清拌苦苦菜”,不是更能显出山珍海味的诱人浓香吗?他决心把这部小说出版出来。从此,陈希永又陪同丈夫踏上了艰难的送稿路。人民武警报的一位记者看了《极限人生》的手稿后,深受感动。“《极限人生》对人怎样战胜生理上的缺陷,对人怎样活着提出了强烈的叩问和挑战,对普通人和伤残人都是一种极大的引导和激励。”

《根限人生》从创作出版发行,始终离不开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黄河出版社编委看了《极限人生》的书稿后,立即决定出版。时任国务委员、国防部长、军委副主席的迟浩田上将闻讯后,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欣然提笔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并为朱彦夫亲笔题写了“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的条幅。1996年6月,《极限人生》以33万字的篇幅出版印刷。朱彦夫在书评中写道:“我把《极限人生》这篇拙作幻化成烈士的遗愿,勾化成一曲悲歌、一副挽联奉献于烈士,将是我毕生最大的宽慰。如果读者能从中汲取到做人的力量,我就不会因空耗时光而差愧了。”在极短的时间内,第一次印刷的3万册《极限人生》销售一空。为满足更多读者的愿望,黄河出版社又作了第二次印刷。

朱彦夫的事迹传开后,齐鲁大地掀起了学习朱彦夫的热潮,朱彦夫也被中组部表彰为“模范共产党员”。面对患难与共几十年的妻子,他说:“我做梦都没想到有今天的日子,要是说我干出了点事,那百分之九十的功劳是你的,没有你,就没有我朱彦夫!”此时的他动了感情,泪水从墨镜后悄然流下。 如今,朱彦夫的一部新作即将问世。这仍然是一部以自己的真实生活为素材的作品。

学习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