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小教育学调查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3-01-01 18:03:30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前教育学调查报告

见习时间:2015年04月20日 见习地点:某某幼儿园

见习内容: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教学活动等 见习报告:

9点25,刚入园,正好是孩子们上午课外游戏活动时间,首先观察到的是蒙班的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接力赛游戏,男孩子,女孩子各一组,站成两列,他们都给自己的组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组名,变形金刚,芭比娃娃队,孩子们在接力游戏中,快乐,自由地冲出去,向前跑,摔倒了又迅速地自己爬起来,每个人都会努力地去跑,看那个队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旁边的孩子们在旁边使劲地喊着加油,加油,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在将这个运动性游戏持续了12分钟左右。接力比赛结束后,老师组织孩子每人拿一个小皮球来进行拍皮球活动,孩子们于是都玩起了皮球,整个园里是朝气勃勃,孩子们的笑声充斥着整个校园。

我特别推崇这种户外的体育游戏,下面我将说一点我对这两个体育游戏的感受。 首先,从这两个户外体育运动游戏本身所体现的对孩子的身心上的积极意义来说,孩子

在游戏中跳动,跑动,走动以及拍的这些大肌肉动作为主的游戏活动锻炼了孩子的动作协调,对肌肉方面的控制,肢体的平衡等能力,孩子的耐力等各方面的素质都在这种阳光,趣味的运动游戏中得以慢慢提高。此外,在这种规则性的游戏中,孩子开始慢慢学会如何去遵守纪律,如何变得勇敢,坚毅,孩子们也开始试着和伙伴团结合作共同取得胜利,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们在这中游戏中能够享受到无限的乐趣,这种愉悦的感受是其它的任何感受无法替代的。

其次,在谈谈对组织这个活动的老师们的看法。

第一,老师们给我的很强烈的感觉就是她们对游戏的规则,顺序相当的了解,可以看得出,幼儿园的老师们很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她们组织的游戏很有条理,从她们轻松的表现就可以看得出她们的准备得很仔细,全面。我认为老师们这种全面,仔细的准备提高了活动的效率,保证了活动的秩序,还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孩子的安全。

第二,这一点是我在这个活动中感悟到的一个以前被我忽视的东西。在接力游戏最后的时刻,芭比娃娃队领先变形金刚队,我就发现老师们对胜利的一方并没有给与很多的表扬或者奖励,仅仅只是说了一两句“今天芭比队获胜!”随后就是“但是我们的变形金刚队今天表现得也特别好,变形金刚队是男子汉,人要比芭比队多,还跑得那么快„„我们芭比队要为变形金刚队鼓掌”,之后老师并没有对这种我看起来所谓的竞技活动的结果进行很多的关注,当时我还在想,怎么不给胜利的一队发点奖励啥的,这毕竟是比赛啊。后来才发现其实老师们这种过程重于结果的的态度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规则性游戏活动或者说是比赛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因素,有输有赢,但是任然应该要注重游戏的过程而不必注重游戏的结果,这可以使得孩子们树立一种正确对待输赢的观念,只要孩子们开开心心,自

由自在地去奔跑,自己尽力了,努力了,就是最好的了,有享受就有收获。

第三,老师在游戏过程中扮演了多重角色: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是一名引导者,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孩子引导孩子去开展活动,为孩子详细清楚地说明游戏的规则等待,将孩子的游戏畅顺地进行下去,将游戏推到高潮。老师是一名活动的参与者,在这两个游戏中,我就有看到老师们其实也是活动中的一员,接力或者是拍皮球,这样子就提高了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将游戏的时间延续得更长一点,孩子得到的锻炼也就越多。而如果老师只是在旁边看着孩子一个接一个的跑,自己只是当一个引导,监督者的话,孩子们可能会心不在焉,兴趣不高,地进行这种重复性地跑动,拍皮球游戏。老师同时也是一名观察者,哪个孩子跑得最快,哪个孩子拍得最多,哪个孩子情绪不太好,不愿意活动等等,老师们都会察觉到,她们有时

候鼓励这种行为,有时候制止那种行为,并且仔细地观察哪些孩子是否需要帮助,是否需要介入以及何时介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与爱。

9点50左右,孩子们陆陆续续进入户内活动。先是孩子们喝水,完了之后,每个老师在不同区域组织不同活动,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想要参加的活动, 10点24左右,教学活动结束,随后老师让孩子在没有老师的组织下自由选取区域,选取材料,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后来知道叫做蒙氏工作。10点43的样子,老师开始提醒孩子抓紧时间,老师要结束活动了。10 点48音乐响起,在我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孩子开始陆陆续续跟着老师做操运动起来,蹦蹦跳跳地大概持续了有15分钟。最后就是孩子和老师们坐着围成一圈,展示总结今天的蒙氏工作成果,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向小伙伴和老师们展示自己今天做的的工作,老师特别有耐性地去倾听孩子们的每一句话,积极主动地去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下面简单地谈谈室内的环境创设和蒙班老师的教学活动。由于观察时间,能力有限,只能讲讲一些很直观,简单地感受。

首先,在室内的墙面布置方面,可能更新地不是那么勤快,当天是11月23日,而我在室内的走廊墙壁上看到的有关于中秋节的活动内容,标题是“中秋月儿圆”上面贴了很多小朋友自己亲自做的月饼的图片,还有一些孩子画的有关中秋节的画作。此外,看到了一个关于展示“欢天喜地逛庙会”的版块,这个我不是很清楚,这个是怎么会在那个时间出现的东西,也许是一些教学需要什么的,我也没有仔细去了解了。当然,有点特别好的是,在进入教室之前,走廊的墙壁上有粘贴孩子们自己给自己画的形象,上面还用歪歪扭扭的字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这样子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孩子以尊重,认可,孩子把自己的画像贴在墙壁上,心里面肯定很开心,满足,家长看了孩子的作品也是乐滋滋的。

之后,就是谈到室内的游戏材料,教具了。不用说,这种一级一类的幼儿园在游戏材料上可是让人无话可说了,那些游戏材料基本上是我这种没有经验的人见都没见过的东西。看了之后,惊讶于现在的科技之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之进步。大部分是购买的游戏材料,有一小部分是师生自己手工制作的。那些游戏材料有体现天文知识的,地理知识的,生物,自然知识的,真的是多种多样,弄得我是眼花缭乱的,看了几个小朋友玩的材料,弄明白了是怎么玩的,也没怎么去统计,分类。

最后,针对我所观察的一个“银行记数之千以内进位加法”教学活动,这种蒙氏活动的优点应该在于蒙氏教具的直观性很强。千位数,百位数,个位数都有不一样的直观物品来代替,甚至连等号,加好都用上了与其形状相似的物品来替代,这对于缺乏抽象思维的孩子来说,这种教具非常适用,

也许这就是蒙氏教具的魅力所在

吧。但是,我想要补充的一点是,其实也是我的一个小小建议,蒙氏教法不需要弄得那么严肃!也许我说的这话是很有局限性的,可能因为就看了那么一次教学活动就断言,这显得十分不科学。那么,我现在只是针对我那天所看到的进行论述。活动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太沉闷了,特别是组织这个教学活动的老师特别严肃,从没有看见她在这个千位数以内进位加法的活动展示中笑过,给我的印象就是真的有这么神圣么?每个动作都是那么地小心,教具摆放的位置都是对齐了的,我不知道这会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本来数学这个东西,就对孩子来说挺困难的,老师在那一个人就跟布道似的,还没有什么笑容,孩子可能就会从小对数学产生一种神秘感或者说是畏惧感,那天我看见孩子在那个活动中的气氛是相当不活跃的,应该说有一种严肃紧张的气氛在里面,很显然,有些孩子是不太愿意的,在最后,老师布置任务给小朋友的时候,也只有一个小朋友选择继续这个工作。当然,这是我的一家之言,全凭直观感受。

结语:经过了短短一个上午,收获了很多,也学到了一些校园里不能学到的知识,技能,将学校所得的理论知识与见习中观察的相结合,使自己受益匪浅!

推荐第2篇:教育学调查报告[优秀]

大学生现状的调查报告

人们常说大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好的年华,我们也曾经对大学有着美好的向往,希望那是如西南联大般的纯洁而又神圣的知识殿堂,当我们进入大学之后却发现存在着很多问题,不少大学生整日沉迷网络,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在大学里虚度年华,而且道德素质也令人堪忧。大学对我们来说绝不应该只是一张文凭而已,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大学生的现状。

二、调查人员

三、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青岛农业大学在校学生

一般情况:这部分人大金在20至24岁之间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青岛农业大学校园里随机选择证券投资者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达100%;

五、调查时间:2012年11月29日――――2012年12月10日

六、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大学生的现状,包括学习、思想品德、职业规划等。问卷共向学生提出了12问题。(见附一)

七、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我们对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查。

从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看,有44%的学生选择在课余时间上网,26%的学生选择看书,16%的学生选择睡觉,8%的学生选择恋爱,6%的学生选择兼职。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娱乐、休闲等方面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占得比重比较大,学习所占比重相对娱乐较小,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在课余时间来放松自己。

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看,68%的学生因为老师讲课太无聊而选择逃课,20%的学生因为学生会或社团工作忙而逃课,10%的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或恋爱选择逃课,另外还有2%的学生兼职时间与上课时间冲突才选择逃课。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逃课是因为老师讲课无聊,那些课程不能够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再者,大学里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忙碌的学生会工作,许多学生乐此不疲,也就忽视了学习,忘记了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而选择逃课。

从大学生对于老师授课方式的态度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态度表现出为无所谓。一部分学生认为老师讲的无聊也无所谓,只要这门课能过就好,也根本不在乎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另一部分学生则完全抛弃老师那一套,按照自己认为的

最好的方式去学习。虽然后者也对老师的授课感到无所谓,但至少对自己是负责任的。二者还是存在本质性区别。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去和老师沟通,希望老师能改变其授课方式,其中也不缺乏一些学生选择走用言语顶撞老师的极端路线,甚至彻底放弃那门课。

从大学生对绩点排名的态度来看,70%的学生认为绩点排名等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一个人的学习能力,28%的学生则认为绩点排名根本不能反应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绩点排名可以真实的反应学习能力。可见,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认为绩点排名是有必要存在的,认为它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有关联的。

第十题:

调查问卷显示:填写调查问卷的人中有42%的人认为实习周对个人的实习能力帮助很大,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升,58%的人认为实习周对个人实践能力帮助不大,基本没有实习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认为实习周对提升个人实践能力帮助不大的比认为帮助很大的比例高。

从调查的我们基本了解到:学习文科专业的学生认为实习周的意义不大,文科专业的实践性不强,由于资金等原因实习周一般在学校内实习,所以普遍认为实习周对提升个人实践能力帮助不大。工科或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例如土木专业,广告专业,园艺专业,动科专业等认为实习的帮助很大,一方面专业的实践性强,另一方面实习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更好的理解本专业的知识,提升了实践能力。

由此可以得出: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实习周的认识不同,实习周所起的作用也因个人,因专业而不同,一般来说实习周对文科专业学生的意义不大,对工科等实践性强的专业的意义较大,实习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第十一题:

调查问卷显示:填写调查问卷的人中有46%的人认为大学生参加学生会或社团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锻炼提升自身能力,12%的人认为有助于评优选先,42%的认为可以拓宽交际圈,积累人脉。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参加学生会或社团工作可以锻炼自身能力和拓宽交际圈,积累人脉的比例远高于认为有助于评优选先的。 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被调查的学生都至少参加了一个团体,例如学生会,各种社团。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社团,根据个人以后的发展规划方向,大多希望在加入的团体中可以锻炼提升自身的能力,拓宽交际圈。

由此可以得出:现大学生学生会和社团有较大的活力,吸引众多学生的加入,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和机会。学生会和社团相对纯洁,功利性较弱。学生们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在学生会或社团中锻炼提升自身能力和拓宽交际圈。

7、就调查结果来看有42%的人认为思修课、马原课、毛邓三等课程对于个人修养和思想层次的提高有一定价值,40%的同学认为价值不大,10%的同学认为没有价值,只有8%的同学认为价值很大。就三门课程来看,它确实有提高个人修养和思想层次的价值。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同学看到了这类课程的一定价值,

只有10%的同学认为它没有价值。也许可说明大部分同学都能认真上课,并从课本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自己。

9、“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卫生问题是小,但反映的问题较大。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44%的同学平时打扫卫生是为了整洁,56%的同学平时打扫卫生是为了应付检查,由此可推断出,大多数同学的卫生意识较弱,生活习惯不好;若个人卫生不注意,那么公共卫生意识也会较弱,可能会在公共场所不注意卫生,出现乱扔垃圾的问题。

推荐第3篇:教育学心理学小知识点

1丶压抑说又称动机说,此种学说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认为许多遗忘的发生是因为个人常常压抑痛苦的记忆,如羞耻感等。奥苏泊尔提出的是同化说。

弗洛伊德: ①压抑说(动机说)②精神分析(最早对无意识进行研究)。③文饰心理

奥苏泊尔:①同化 教材和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②和③)②意义学习: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经验间的练习③机械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非实质性的和人为的联系。机械学习的形成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一些方法尽力避免机械学习。学习办法的不同分了(④和⑤)④接受学习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接受学习区别于发现学习之处,在于这种学习中,主体所得到的经验是来自经验传递系统中,他人对此经验的传授,并非来自他自己的发现与创造。 低级的接受学习主要表现为呆读死记、“一知半解”、“半通不通”。 高级的接受学习则表现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精通”或“融会贯通”等等。总之,不能认为,接受学习是低级的。和⑤发现学习(布鲁纳提出的)⑥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2丶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出现的想象。即是在某种刺激下,人在无意当中进行的、不由自主的、无意识的想象。人们看到天空的浮云,会把看似相像的云朵想象成骆驼、老虎、小孩追赶羊群等。梦是无意想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无意想象最典型、最极端的例证。梦是人在睡眠状态发生的、不受人的高级意识支配的想象活动。

幻想:虚而不实的思想;没有道理的想象;无根据的看法或信念;以理想或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3丶思维的特点有两个:间接性和概括性。其中,概括性指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所具有的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并非如同感知觉那样,直接的认识事物,而是在我们以往的经验基础上,通过某些媒介认识事物。

4丶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因此,直觉思维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等特征。逻辑思维强调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形象思维是一种利用头脑中的具体的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动作思维是一种依赖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分散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5丶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到的对象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强调保持时间的长短。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6丶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7丶理智感是指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等。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难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根据审美标准来评价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8丶代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升华是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退行是一个人的表现不符合该年龄阶段的行为。转移主要指迁移情感于其他人身上。

9丶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正强化:任何导致我们以后进行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加的结果。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惩罚(斯金纳)是指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后,随机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以期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消退属于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之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建立以后,若使食物(US)不再伴随铃声(CS)出现,那么狗对铃声(CS)做出的唾液分泌反应(CR)就会越来越弱,直到最后消失。这一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消退。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据条件刺激的特点,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睹物思人”、“望而生畏”

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谈虎色变”,“望梅止渴”

斯金纳:基于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积极强化原理设计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了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将教材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反应,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学生的错误率降低。(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10丶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奠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桑代克: 形式训练说把迁移看做是通过对组成“心智”的各种官能分别进行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时自动的;学习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最早的学习迁移理论.(蒙书心理学17页) 共同元素理论:两种学习有共同元素或共同成分而速进学习迁移.11丶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场独立型是指很容易将一个知觉目标从他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与数学,能够独立思考和学习,不易受到暗示。场依存型是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场依存型学生一般偏爱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常常依赖外部反馈。

12丶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13丶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

14丶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每一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布鲁纳认为所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布鲁纳: ①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它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研究并提出。发现学习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性,应科学对待。②认知结构理论 ③结构课程论代表人物是该课程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其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因此在编制学科课程时,要依据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水平,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课程。在课程实施上,结构课程论倡导发现式学习法,重视培养学习者的直觉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15丶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唯一可以控制的内部因素是努力。能力和工作难度是稳定别的都不稳定。

16丶埃里克森

17丶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基于这一理念,布卢姆等人主张,要将学习任务分成一系列小的学习单元,后一个单元中的学习材料直接建立在前一个单元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要花多少时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18丶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生命在于运动。

布鲁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19丶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20丶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因此最基本的关系应该是工作关系。

21丶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应该是热爱学生。

22丶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动作技能强调动作的习惯,两岁背诗,只是单纯嘴部肌肉的习惯性动作。

23丶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1.动作的定向阶段;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其中,最初阶段为动作的定向阶段即活动定向。 24丶斯皮尔曼提出的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卡特尔提出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并认为流体智力是先天的流动的在人的25岁达到高峰,晶体智力是沉淀的,后天的。 25丶苏格拉底“产婆术” 是启发原则。

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包括哪几个步骤 助产术 定义 苏格拉底讽刺 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认为“知识就是道德” 26丶把大班教学和小班教学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特朗普制。

27丶范例教学模式此法适合原理、规律性的知识,是德国教育心理学家 瓦.根舍因 提出来的。

28丶加涅将学生的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被公认为具有处方性;加涅还特别强调了与实现学生学习结果密切相关的学习的内在条件。

29丶非指导性教学:由罗杰斯提出,他是带有较少的“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的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特征的的一类教学。这类教学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

30丶“课程”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唐宋期间)

31丶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学家泰勒于1944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问题。 泰勒:课程目标模式

32丶活动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又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主张课程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吗,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没有固定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33丶要素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又称传统主义教育或保守主义教育。代表人物:巴格莱。主要观点: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首先要考虑国家&民族利益; 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

巴格莱:社会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

34丶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师应该将课程标准作为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

35丶课程内容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36丶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主要组成部分。 37丶三维课程目标(《基础教育课改纲要》确立的课程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38丶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

39丶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 40丶难度即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般在能力方面的测试中,它作为衡量测试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难度的计算一般采用某题目的通过率或平均得分率。测试的难度水平多高才合适,这取决于测试的目的、项目的形式和测试的性质。

41丶区分度是指一道题能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人区分开来,也即题目的鉴别力。区分度越高,越能把不同水平的受测者区分开来。该道题目被采用的价值也就越大。

42丶区分度和难度什么情况下区分度高呢?或者说什么样的题目才能最大限度地区分不同水平的人群?这就引出了试题项目评价的第二个指标:难度。题目的难度过高,很少人能答对,大部分得分都很低;难度过低,很少人会答错,分数分布在高分端。因而过难或过易的题目都不能很好地区分不同水平的个体。因而当题目的难度为中等时,区分度最高。 简言之,不同难度的题目对于不同水平的人来说区分度是不同的。鉴于全体受测者的能力分布往往是呈正态的,测验中题目难度的分布也基本为正态分布,即难、中、易都有分布,中等难度题目最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测验有较高的鉴别力。 43丶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者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摸底考试)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 总结性评价亦称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此方式注重考查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

44丶针对评价采用的标准,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他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此法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

绝对性评价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此法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宜于升级考试、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不适用于甄选人才。 45丶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广泛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

46丶教育目的的意义:

a.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教育原则,教育性 b.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指导性

c.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评价标准

47丶最早提出义务教育——夸美纽斯

最早用义务教育的是德国。 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规——德国《魏玛教育章程》

48丶教师中心论(代表:赫尔巴特&凯洛夫)

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赫尔巴特

将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上的是赫尔巴特

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观点 赫尔巴特 性恶论

儿童中心论(代表:杜威&卢梭)。

49丶变通性强调的是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流畅性强调的是产生观念的数量的多少。独创性强调的是不同寻常与众不同,具有新奇性 50丶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兴趣

51丶杜威:提出了著名的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52丶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心理状态。它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 53丶情景

54丶教育课题研究的设计环节包括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变量、选择研究方法、形成研究方案这几个环节。提出研究假设是首要环节也是课题研究的核心。 55丶“课程”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唐宋期间) 56丶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智者派 57丶卢梭

《爱弥尔》(性善论)

在儿童心理发展基础上,对儿童的教育年龄作了划分的学者卢梭 58丶荀子 性恶论

59丶教育的最特殊形式是自我教育。

60丶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的学者是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61丶关于“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巴班斯基 62丶“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的谁提出来的 梅伊曼

63丶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是在 60年代末 64丶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教育现象 65丶小孔成像是墨家的发明。

66丶提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一观点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最早提出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的是亚里士多德

在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67丶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在1993 68丶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教育思想家是康德. 康德.“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69丶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在进行绅士教育过程中,应把德行放在首位.德行 智慧 礼仪 学问

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中实施

70丶《中庸》中提出学习的过程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71丶先秦时期,并称“显学”的两家是 儒家 和墨家

72丶“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 孟子 73丶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74丶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75丶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蔡元培 76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陶行知。 77丶在中国,奴隶制社会初期的早期学校称为 庠 序 学 校 78丶《学记》中主要体现出的教育问题有 教育原则 教育办法 79丶《巨人传》——拉伯雷

人文主义派

80丶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有 蒙田 伊拉斯谟 维多里诺 格里诺

拉伯雷

81丶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脑是心理的器官

82丶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 的单元,包括三个部分:细胞体、树突、轴突。 83丶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其结构

人和动物心理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认知过程丶情感过程丶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包括: 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兴趣、动机)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人格))两部分。

84丶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此为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心理学之父.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状态。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85丶出现在20C初,以1967年奈赛尔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该学派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加涅。

瑞士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86丶不平衡性。 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87丶“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88丶文艺复兴时期被称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的人是维多利诺

89丶“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90丶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学科活动 91丶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92丶强化是联结学习理论的核心

93丶人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有利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94丶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的效果。

95丶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这也是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实施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96丶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班级行为文化.97丶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班集体

98丶自我意识发展需要经历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里自我

99丶连续的动作技能需要对外部情境进行不断的调节,而且完成动作序列较长。如骑自行车、开汽车、舞蹈、弹琴、打字、滑冰等活动中需要用连续的技能。

不连续的技能只包括较短的序列,其精确性可以计数。如射击(射箭)、投篮、投标、举重、按电钮、紧急刹车等都是典型的不连续的动作技能活动。 根据动作技能进行过程中外部条件是否变化,连续与不连续的动作技能又可分为封闭的与开放性两种动作技能。如开汽车就是连续的开放的动作技能,因为汽车在行进过程中,外部条件不断变化,司机要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操作。而撑杆跳高属于连续的封闭技能,因为运动员每次试跳时,外部环境保持不变。射击是不连续的封闭动作技能,而刹车是不连续的开放动作技能的典型例子。

100丶高原现象,是指练习成绩的并非直线式地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叫“高原现象”。

101丶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交错安排。 102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应该采取的策略是取法乎上 103丶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

104丶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105丶教师良心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主要特点有层次性强 协作性强 106丶我国对学生的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法律是教育法 107丶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讲授新教材。

108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思孟学派 109丶我国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110丶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11丶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功能

推荐第4篇:教育学 第七章(小编推荐)

第七章 教学

1、明确教学的定义。了解教学过程的特点。了解古今中外几个重要的教学过程阶段理论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即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特点:(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特殊性

 间接性: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 指导性: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

 实践目的特殊  实践环境特殊

 实践方式和方法特殊

(3)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 认识过程与学生的发展密切联系  教学内容为学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 能动性是发展的内在力量

(4)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教学信息与反馈的双边活动过程

 信息交换,双向传导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

联想——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系统——在新旧知识基础上作出概括和总结

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

 后改为五段教学法:

预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

现代教育派代表人物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思维五段法:情境、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 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过程就构成了教学过程

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只要给与足够的时间和进行适当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主要的学习目标。

 掌握学习的教学程序是:展示教学目标——单元学习——形成性测验——终结性测验。

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是一整套内部加工过程

 八个阶段:诱发动机、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反馈。 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 学生应是中心,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 确定情境——探索问题——发展洞察——计划与决策——统整。

2、掌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能运用这些理论科学分析教学案例,确立遵循教学原则、科学采用教学方法的信念。(重点掌握启发创造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原则:1.教学的整体协调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启发创造原则

 启发创造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

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创新意识

 (2)创设问题情境,发展思维能力

 (3)教给学习方法,指导创造性学习 (4)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教育,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 (1)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

 (2)把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结合起来

 (3)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 (4)针对学生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

6.直观性原则 7.巩固性原则

教学方法:谈话法

定义:又称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语言以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是体现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 形式:引导性的谈话、传授新知识的谈话、复习巩固知识的谈话和总结性谈话。  特点: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活动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教学信息反馈;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和因材施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水平,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提问、引导、总结水平。

 基本要求:

 充分做好问题的准备,问题要有启发性

不是带问号的就是好问题,不能模棱两可或具暗示性

 灵活掌握谈话的技巧,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  面向全体学生并留有思考余地  做好谈话总结,不是简单重复

3、了解发现法等国内外新兴教学方法,会解释自主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1)发现法

 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

 发现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学习,自己发现问题,亲自获得知识、掌握原理原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 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和探究思维能力。但比较费时。

发现法的步骤:

 提出问题或设置情境产生问题  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和答案  搜集和组织有关资料  审查资料得出结论

 通过分析概括证实结论,解决问题 (2)范例教学法

 德国瓦.根舍因提出来的

 范例指教材内容中的关键性问题  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要求

 第一个阶段:范例地阐明“个”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求以典型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

第二个阶段:范例地阐明“类”的阶段,这个阶段通过上一阶段的认识,进行归类、推断,认识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征。

 第三个阶段:范例地掌握规律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求通过前两个阶段所获得的认识,提高到规律性的认识 。

第四个阶段: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关系的切身经验的阶段 。 (3)暗示教学法

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提出来的。以外语课为典型。  暗示教学法的步骤

 暗示教学法的三条教学原则 (4)六课型单元教学法

 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提出

 六种课型: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  把教师的教落到了学生的学上 (5)八字教学法

 读读、议议、练练、讲讲

(1)自主探究学习

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试探与求索、总结与概括,获得经验与体验,发展智慧与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实践活动。  目的:发展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 步骤:

 创设问题情境——发现提出问题,  点拔引导指导——合作探究问题,  合理恰当点评——交流归纳结论,  设计应用练习——综合运用知识。 (2)研究性学习

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 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步骤:

 知识背景的准备阶段  选题立题阶段

 组织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阶段  实施阶段

 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阶段  展示成果阶段  总结反思阶段

4、明确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了解课堂教学多种排座位的方式及其特殊价值

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 教学组织形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节中我们会看到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也能为教学改革提供启发。

秧田形(传统的课堂座位排列形式)

 一排排课桌面向教师的讲台,学生与学生前额对后脑,左肩邻右肩。

 学生之间干扰少,便于教师观察控制。

 适合于集体讲授,但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圆形座位排列:

 圆形的座位排列适合于课堂讨论,它可以大大地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促进学生间的社会交往活动。

马蹄形的座位排列:

 教师位于“U”形开口处

 兼有秧田形和圆形排列的某些特点

 既有助于充分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又有助于问题讨论和实验演示,还可以突出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圆形和马蹄形的座位排列,一般要求班级规模不超过20-25名学生。 如果学生人数超过25名,可以考虑采取同心圆形和双马蹄形的形式。 模块形的座位排列:

 模块形的座位排列适合于小组活动,它十分有利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小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功能群体”。

5、掌握班级授课制的含义及特点,能明确阐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了解几种课的类型。

班级授课制的含义和基本特点

 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课堂教学,是根据年龄和文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 基本特点:

 “班”——人员单位。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习,人数固定,年龄、知识水平大致相同。  “课”——活动单位。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一,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系统性。  “时”——课时,时间单位。每课有统一固定的单位时间,两课间有间歇。 课的类型

 根据教学的任务来分: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 根据一节课完成任务的数量:单一课、综合课

 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复习课

6、掌握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小班化教学的要义 1.分层教学(能力分组)

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

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分层走班模式

 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暂称之为A、B、C、D教学班)。

 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

 如:外语分层教学有什么现实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

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 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3.小班化教学

 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 小班化教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缩小班级规模,一个班级通常控制在30人左右

(2)改变教室空间格局,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周边型等多种形式,配置了图书架、玩具、体育器材等设施。

(3)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7、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会用一堂好课的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了解学习环节指导的几大环节。 1.备课

(1)做好三项工作

 钻研教材——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有关教学参考书,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 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个性特点  考虑教法——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2)订好三种计划

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开学初  课题(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 课时计划(教案),关于教学反思 2.上课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 目的明确  内容正确  方法得当  组织得好  积极性高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8、能说出教学评价的定义,把握教学评价的三种形式。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要求。了解基础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 定义: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的形式 (1)总结性评价

 总结性评价一般是指课程或某一阶段教学结束后对学生学业结果的评定。  时间:学习结束后  目的:达到目标的程度  特点:概括性水平高

 方式: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毕业会考等 (2)形成性评价

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测定。  时间:教学过程中

 目的:获得信息,改进教学过程  特点:概括性水平不高,次数较频繁  方式:单元检查、测验等 (3)诊断性评价

 诊断性评价指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  时间:教学前

 目的:为针对性的教学做准备  特点:多样化的

 方式:摸底测试、摸底考试、心理诊断。 课堂教学评价

 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评价标准,对课堂教与学活动和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 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要求:

1.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2.教学内容

3.教学手段和方法

4.教学组织形式和结构

5.教师的教学素质

6.课堂教学效果

基础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 重视发展功能,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体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 强调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科学化 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 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推荐第5篇:中国古代教育学[小编推荐]

-=中国古代教育学=- 孔子

1、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2、\"有教无类\"--孔子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6、\"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7、因材施教--孔子

8、\"学而时习之\"--孔子

9、\"温故而知新 \"--孔子

学记

20、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2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3、\"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4、\"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5、\"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6、\"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7、\"学不躐等\"--《学记》

28、教学相长--《学记》

29、循序渐进--《学记》

30、\"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31、\"不陵节而施\"--《学记》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1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0、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11、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12、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13、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1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中国教育学发展=-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6

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古希腊=-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15、\"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外国近代教育学发展=- 赫尔巴特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 情上。\"--夸美纽斯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洛克

34、《教育漫话》--洛克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杜威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其他=-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7

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7

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7

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

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7

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61、\"学而时习之\"--孔子 6

2、\"温故而知新\"--孔子 6

3、\"不陵节而施\"--《学记》 6

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6

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

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6

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6

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7

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7

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推荐第6篇:学前教育学小测试1

学前教育学测试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先提出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方法的教育家是()

A.蒙台梭利B.陈鹤琴

C.福禄贝尔D.夸美纽斯

2.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

A.良好的智力品质B.良好的道德素质

C.良好的身体素质D.良好的个性品质

3.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

A.伙伴关系B.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D.行政关系

4.在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中,教师制定的目标是()

A.全园教育目标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D.行为目标

5.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达到学前教育的()

A.民主化B.社会化C.义务化D.普及化

6.移情法第一阶段运用的基本训练技术是()

A.情绪追忆和情境表演B.认知提示和情绪追忆

C.情感换位和情绪追忆D.认知提示和情感换位

7.在其它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教育者的主导性B.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C.教育的目的D.教育的方法

8.就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

A.幼儿园生活环境B.幼儿园心理环境

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1

9.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为个体发展是()

A.从复杂到简单,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B.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C.从复杂到简单,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D.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10.学前教育学首先面对的基本问题是()

A.学前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B.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D.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11.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等,供幼儿观察、模仿学习,这种方法叫做()

A.演示法B.示范法C.范例法D.直观法

12.“把儿童看作是民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的观点”,代表了()

A.人本位儿童观B.社会本位儿童观

C.维持式教育观D.促进式教育观

13.下面的选项中衡量社会文化水平的一般指标是()

A.人口的性别比例B.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C.人口的健康状况D.人口的平均收入

14.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是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

A.经济帮助B.卫生保健服务

C.负责的学前教育D.特殊教育

15.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A.尊重儿童的个性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16.“ 南人善泳,北人善骑”主要说明了()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 B.环境 C.生理成熟 D.先天因素

17.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是()

A.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B.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18.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汇种类是 ()

A.形容词 B.副词 C.代词 D.名词与动词

19.为了经济或宗教等方面的原因而杀婴的现象是什么样的儿童观的体现? ()

A.社会本位儿童观B.人本位儿童观

C.现代儿童观D.社会本位与人本位儿童观的辩证结合

20.幼儿教育的主导活动是()

A.上课B.游戏 C.劳动D.实验

21.加德纳认为,传统教育中高度重视的智力类型是()

A .音乐智力 B.逻辑智力 C .人际智力 D .运动智力

22.提出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的人民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 张雪门 C 张宗麟 D 陈鹤琴

23.9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

A.智力开发 B .培养创造力 C .知识传授 D .全面和谐发展

24.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应注意 ()

A .游戏材料应是成型的 B .材料的种类应单一化

C.在益智区提供的拼图玩具,其难度和复杂程度应有所区别,适合不同能力的孩子D.玩具和材料的摆放应是封闭式的,便于管理

25.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是()

A.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开阔眼界 B.教师规定好游戏主题

C.游戏角色的分配 D.教师对游戏结果的重视

26.发展适宜性是指()

A .年龄适宜性B .个体适宜性C .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D .家长适宜性

27.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是指()

A .主题教学应考虑教学内容的综合性B .综合教学应考虑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C .分科教学应考虑教学内容的综合性D .以上都对

28.某幼儿园教师在语言课上加上好听的歌曲,在体育游戏中加上故事,使游戏更加情境化,在数学上加上绘画,使数学有了生气。这种做法体现了()

A .综合性原则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D.实践性原则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人的个体社会化

2.环境体验法

3.有规则游戏

4.启蒙性原则

5.保教性

6.儿童观

三、简答题( 本题共6题,每小题6分,共36)

1.简述3岁前婴儿的情绪情感特征。

2.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该注意什么?

3.应如何为婴儿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4.福禄贝尔认为儿童具有哪四种本能?

5.发泄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6.经济对教育的作用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题共2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联系幼儿园实际,试述做好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质

2.结合实际,试述幼儿说谎的几种情形及幼儿教师的做法。

推荐第7篇:教育学知识点[小编推荐]

一、辨析题

1.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所学校的管理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学制与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同一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所以,二者不是同一概念,一般的,前者的范畴大于后者或前者包含后者。

3.教育学史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4.教学策略就是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的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所以,教学策略的范畴大于教学方法。

5.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才能这两方面的发展。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其专业发展是专业内涵的持续改变,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才能的发展和专业情意的发展。专业情意的发展是指教师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情操的养成、专业性向的调试和专业自我的建立。

6.我国学校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

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

7.等级性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

对,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其中,等级性指不同的阶级地位享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贵族与平民、主任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在古代中国教育、古代印度教育、古代埃及教育和古代希腊、罗马教育中都是如此。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现代教育学将影响整体发展的内外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即遗传、环境与教育,在这三个因素中,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和制约作用,是个体发展的实现条件;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因为: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他引导个体的发展方向;第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第三,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而教师是专业人员;第四,个体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因素部分的也是受到教育影响的结果。

2.如何认识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具有特定社会属性的人。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学生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2)是有发展需要的人——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理和心理的、认知和情感的、道德和审美的等等3)是教育的对——其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素质的个体。

3.讲授法有何特点?

将首发式老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

三种基本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利于教师充分的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可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传递信息;利于学生接受;易于教师控制所传授的内容,单位时间的效率较高;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具有系统性的信息,及经济又系统的传授人类文化遗产;教师可以自主的控制教学时间,因此耗费课时较少;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多种教学能力。

它的局限性在于: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听讲能力;不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要有较高的自觉性和听讲能力;局限于教材系统性强的学科,局限于中学或高年级的课堂;只强调学科知识的结论性和接受性,易束缚学生的思维;易削弱实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影响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能力;课堂交流局限与师生,沟通方式单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机会较少;教师很少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难以估计学生的兴趣及需要上的个体差异。

4. 现代教育评价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现代教育评价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诊断功能2)改进与形成性功能3)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4)激励功能5)导向功能

5.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受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教师等,都对新一代给予这样那样的希望,这些希望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逗比恤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意义: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与应用,无一不是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活动。

6.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是什么?

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是特殊与普遍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人才的总要求,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但他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有培养人的特殊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还有各自的具体培养目标。

8.现代中小学的班级管理有哪些内容?

1) 班级教学管理2)班级德育管理3)班级体育卫生和课外活动的管理4)班级生活指导

三、论述题

1.我国教育方针对教育目的作了明确规定1)如何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全面发展?2)在实际贯彻落实教育目的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使我国的教育目的。

1)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对培养人才的总体期望和要求。指的是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各方面的充分、和谐的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全面发展教育有下列基本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这“五育”之间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2)在教育实践中,要坚持是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防止和克服重此轻彼、顾此失彼的片面性,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关。

实际工作中的五育是融为一体的,很难把一堂课或一项活动简单看成是德育或智育,事实上正相反。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善于将多方面的教育任务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所侧重又有所兼顾。

2.你认为1)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2)这些规律分别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1)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和发展速度的不平衡,一般生理成熟早于心理成熟,学生发展的速度在整个发展进程中也不是匀速的,而是呈现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发展的顺序性——学生身心的发展是按照固定的顺序展开的,如身体的发展循着从上到下、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则按照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具体思维导抽象思维等顺序发展;发展的阶段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这些特征是某一年龄段学生所普遍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最佳发展期”——也称为“关键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一般学生的发展需经历共同的发展阶段,但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水平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则千差万别。2)自答

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假如你是一名中学教师1)你认为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师生关系?2)你打算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爱生尊师,和谐亲密;民主平等,对话合作;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2)了解和眼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4.在一定意义上,道德即教育的道德目的,那么1)教育包含哪些道德标准?2)就你的了解,当今的学校道德教育有哪些问题?

1)教育包含三条相互联系的道德标准:一是,教育必须包含善良的意图,货到的目的;二是,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有益的影响;三是,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2)自答

教师专业训练的主要内容

1.专业知识。形成自身对教师职业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的认识,从

而形成强烈的从业、敬业、乐业的动机;

2.专业态度。例如甘为人梯、诲人不倦、协同施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等;

3.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教育心理知识等;

4.专业技能。包括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程序、课堂讲授、

演示与实验、课外活动、评价教学效果等;

5.专业品质。即教师所需要的个性品质,包括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情感、乐观精神、创新

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等,公正对待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善于接受新事物等。当代社会赋予教师一系列重要的职业角色,教师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体谅模式的主要内容

体谅模式的讲道德情感的培养至于中心地位,该模式由于美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提出。

A、理论假设:

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

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银带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3.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4.教育即学会关心。

B、对体谅模式的评价:

1.理论上的对立:人本主义色彩明显的行为主义倾向,

2.缺乏对12岁以下儿童的研究。

3.假设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社会试验期”不科学。

C、启示

1.将“学会关心”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

2.德育需要一套精心设计的、内容逼真的、包含人际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

3.教材应该综合各个学科的知识。

认知道德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系由瑞士学者皮亚杰和美国学者科尔伯格等人创建。

主要观点:

A、道德发展:

1.道德判断形势反应个体道德判断水平。

2.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当中。

B、道德教育:

1.道德教育旨在促进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

2.道德教育风行发展性原则(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创造机会

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其中一个阶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的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中不断地提高道德判断水平)。

C、道德发展阶段:

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课程定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设计的依据

(一) 课程的概念

1. 现代汉语中,指的是学校教学科目的总称。或者指学生功课的进程。

2. 英文中,“课程”是从希腊文演进而来的,原来的意思是“跑马道”先引申为学

业进程和教学进程。

3. 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

目以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二)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又称为“分科课程”,它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我

国的“六艺”,希腊的“七艺”)。学科课程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内容、组成学科,医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标准、编写教科书、规定教学顺序、教学周期与学时、分科教育的课程。它是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

优点:强调每一门学科的逻辑知识。

缺点:较少的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2.活动课程:它有多种定义,有诸如活动课程、生活课程、经验课程、设计课程、

随机课程等概念。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是围绕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组织和课程。

优点:学生有充分的学习空间和动手机会,有学习的自觉性。

缺点:学习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有较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19世纪以后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推荐第8篇:调查报告 小论文

调查报告分析

姓名:舒 琼 系别:造型与设计艺术系 班级:08设计教育本科一班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调查报告简要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它的传承是以人为载体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环节。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有一个整体性的原则,从整体上加以认识,在整体上进行关注和保护。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非遗项目,使其顺利地传承下去,怀化市相关部门和传承人都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做了大量的工作。把“非遗”保护作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头工作来抓。目前,该市已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有10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9人成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他们秉承“保护带发展,发展促保护”原则,寻求“非遗”保护和利用的最佳平衡点。对侗锦、斗笠、花瑶挑花、石雕等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运用“生产性”保护为主的方式;对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突出“抢救性”保护为主的方式;对侗舞、侗戏、苗歌等可塑性遗产,支持“发展性”保护为主的方式,从而使古老的“非遗”保持生机和活力。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该市以节会、外宣、交流、旅游为载体,竞相打造“非遗”品牌。近年来,“和平文化”、“侗文化”、“炎帝文化”、“夜郎文化”、“盘古文化(龙舟文化)”、“屈原文化”、“洪商文化”、“杂交水稻文化”、“福寿文化”已相继成为初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苗寨风情》参加中国苗族银饰服饰展演获得大奖,怀化阳戏剧团赴法演出获得“安德罗斯荣誉勋章”,“万人合拢宴”创吉尼斯记录,芷江、麻阳、沅陵等县选送的“非遗”节目纷纷走进央视。 感受与建议: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怀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怀化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瑰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凝固剂,是需要我们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如何切实保护好、传承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挥其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提升怀化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我建议:

(一)以政府为主导,扎实推进“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

我市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认识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的重要性,把此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护、传承和利用好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建立、完善管理和运作机制。

1、要加强市、区(县)文化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快传承基地和传承点的建设,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授、培训工作。

2、组织开展“非遗”理论研究,不断丰富、提升其文化内涵,构建理论体系。“非遗”的保护传承首先是人的保护传承,艺以人传,努力使“非遗”项目在民间有厚实的群众基础。

3、尊重、关怀传承人。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也应考虑给予适当的补贴。对获得国家级重大奖项的“非遗”传承人,应给予表彰并大力宣传。

4、继续抓好“非遗”的普查和申报工作,积极挖掘,建立名录,并从中择优报送,建立市、区、镇多级“非遗”资料库。

(三)合理开发利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1、“非遗”的传承要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式,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非遗”的传承要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可以通过公司冠名资助某项“非遗”的形式,使之成为怀化游的一处景点、内容或旅游纪念品。保护“非遗”与发展旅游业相得益彰。

3、培养一批文化经纪人。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通过培养一批文化经纪人,将传播传统文化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促使具特色的怀化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推荐第9篇:教育学小论文:我的教育观

我的教育观

——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就我而言,教育的作用,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具有美德与智慧的人。美德的培养,不止于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更有爱的传播和传承;而谈及智慧的启蒙,也远不止于书本知识与学位,更有对被教育者批判性独立思考能力的开发。因而,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有着支撑和推动的作用,美德使人立于社会,智慧使人行于社会。

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巴基斯坦17岁女生马拉拉,在联合国的演讲中着重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她说道:“亲爱的姐妹兄弟们,看到黑暗我们认识到光明的重要。在沉默中我们认识到声音的重要。同样地,当我们在巴基斯坦北部的斯瓦特,当我们见到枪械时我们认识到笔与书本的重要。”

一方面,对于非正义的战争,教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反抗,一种美德对邪恶的反抗。从年幼懵懂到渐渐入世,我们所接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无一不包含着爱的教育,父母的关怀与教师的奉献本就是爱最明显的流露,摒弃不道德的社会现象,社会的主流永远推崇善意,因而教育的传播包含着爱,也只有爱,才会破解权力的因果链条,挣脱官方语言的无形桎梏;才会让人心变得柔软,复原万物的质感,是灵魂自由青春永驻。

另一方面,我认为,教育应当予人智慧。教育不只是知识的集合,事实的编集,教育还应着眼于培养真正的智慧、培养被教育者对真实世界的探索和对生活的认知的能力。教育不应当鼓励个人去沿袭或复制前人或他人的模式与思维,从而阻碍个人的发展;教育应当鼓励独立的思考与批判性的思维,鼓励被教育者尝试用自己所知所学去调整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学会了解事物,学会进行肯定与否定。

作为一个被教育者,我认为在我所受到的教育中,长辈的说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对事物的看法,社会传媒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很重要的一部分还是来自学校:课本内容背后的道理、老师在讲授知识时传递的思维、还有进行课外阅读时受到的各种观念的冲击。因而作为未来的教育者,作为未来的教师,我觉得可以通过对课本知识客观的阐述与解释、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而有质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进行探索自我、探索社会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一种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帮助他们不偏不倚的看待生活、世界。学校教育可以给予人们知识,知识是一种力量,可能是一种束缚人的力量,使人的眼光变得自负与狭隘,也可能是一种拓展的力量,使人不满足于现状,探索未知的世界。其中的区别,教育者便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人们常说,当代教育仿佛变得有点危险,无论是家庭的势利教育,还是学校的应试教育,都像是把孩子的道德与能力放在了危险的边缘。人是受到教育的启蒙的,而人也在教育中发展,这里的人不仅是独立的个体,更是作为一个群体,一个不断变化的群体。而这个群体需要美德与智慧,两者缺一不可,因而在我看来,在教育中倡导美德、培养智慧是必须之举。

推荐第10篇:现代教育学的历史发展__调查报告 2

现代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关于其发展阶段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三分法,教育萌芽阶段、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和科学教育学的建立阶段。一是四分法,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阶段、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和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我们把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前教育学阶段、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和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知识点: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是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的标志。赫尔巴特继康德后被任命为德国尼斯堡大学哲学和教育学讲座教授,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被世人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使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代表作是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形成的必备条件:

1、教育学理论基础的现代化。

2、教育学理论系统化和多元化,教育学学科体系日趋完善。

3、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元教育学理论产生。

现代教育学的理论结构:我国的教育研究者对教育对象的定位往往为“教育规律”,认为教育研究要以揭示“教育规律”为要义。日本村井实在《教育学的理论问题》书中,得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现代教育学就是教育学学科)

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3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儿童的无意识模仿)4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发展的活动,有其活动的目的。教育活动的这种目的性规定了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它是事关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

教育目的的确立的影响因素:

1、生产力的影响

2、生产关系的影响

3、受教者身心发展的制约(教育目的的确立要考虑受教者的身心特点,因为它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要考虑受教者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目的不同分类:

一、以制定教育目的的主体为依据进行的分类(

1、外在教育目的和内在教育目的

2、指令性教育目的和指导性教育目的)

二、以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倾向为依据进行的分类(

1、个人本位论

2、社会本位论

3、生活本位论(斯宾塞的教育准备生活说;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说)

三、以教育目的的存在方式为依据进行的分类(一类是应该如此,一类是实际如此)

教育目的科学分类的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我国的教育目的——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至此,国家关于教育目的的规定正式成为法律,成为法定文本,并沿用至今。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

2、“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3、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教育质量标准。

4、注重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辨析:1教育价值观不同2教育内容不同3教育方法不同4教育评价不同

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一、单因素论和多因素论

二、内发论和外铄论

三、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第11篇:新小侦探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广发证券梅溪东路证券营业部)

调查对象:广发证券汕头梅西东路证券营业部驻广发银行莲上支行网点客户经理 调查内容:开户佣金水平、服务内容、开户费用、开户地点等等

调查目的:了解澄海地区广发证券经纪业务的开展情况、服务情况、佣金水平、营销手段等等

调查总结

广发证券是汕头地区最老券商之一,其知名度大,实力雄厚,在汕头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对象网店在澄海区莲上镇涂城乡内,地处国道324旁。其驻点券商仅广发证券一家。驻点广发证券营业部在龙湖区梅东路,两者相距较远,可以看出广发证券营业网点驻点已经覆盖汕头各区,而且深入乡镇相对于营业部地理位置我们长城证券处于较大优势。但是这不是有利的竞争条件,还是要结合广发证券的技术服务及佣金水平进行比较来衡量利害。广发证券服务比较针对性,其驻点客户经理系该镇本地人负责莲上镇及其周边镇的客户服务。确保客户有问题几时得到解决,这一点也被银行网点大堂经理作为服务特色营销。关于此类服务,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更好,比如定期上访客户,为客户递送最新投资周刊等服务。关于佣金和开户费方面,开户费资产达到一万以上即可以免去开户费90元(一般可以免费,只是开展营销时没有明示而已)。佣金最低千分之一,50万以上可以万八,这一点与我们大体相同不可作为竞争亮点。另外补充一点,广发证券客户经理与银行关系密切,大堂经理会帮忙推荐广发证券。客户经理本人也耐心十足,不管有没有资金投入,在他眼里客户就是上帝。这一点我们要多加借鉴和学习。总之,我们长城证券在汕头地区目前还需要时间去营销,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第12篇:调查报告(小编推荐)

调查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0-05-28 11:30:09

 联系人:

匿名

具体描述

XXX村老人生存状况调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三农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居住在农村的老人们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现在老龄化人口正在不断的增加,根据资料了解,\"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2亿,占总人口近25%.\"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如何切实解决好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盼,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成立摆在政府及整个社会面前的大问题。

回复1: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调查目的:主要是让人们能够更加详细了解农村老人的生存状况。调查时间:X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调查地点:广东省XX市XX镇XXX村调查方法:上门访谈调查调查对象:XXX村60岁以上老人。但由于时间以及各种客观原因,本次只调查了约200位老人(本村现居人口现状:户籍登记人口有1400余人,除去常年在外打工者,实际居住人口只有1000人左右,60岁以上老人有270余人。其中女性150人左右,占到60%左右,男性120人左右,占到40%左右。)调查内容:老人的日常劳动量、老人的日常经济来源、老人的日常生活开支、老人的日常娱乐方式、老人享受医疗保障的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一)老人的日常劳动量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免不了要干农话,如种菜和养殖家禽等。由于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农活大多交给老人,老人们每天都起早贪黑的操劳,农忙季节往往不得不进行超体能的劳动。调查时刚好赶上农忙季节,我亲眼目睹了很多老人顶着烈日、冒着大雨在田间劳动的情景。调查的老人中,我79%的人还具备田间劳动的能力,这些老人在非农忙时节的作息时间差不多都是这样:早上6点左右起床开始到菜地劳动,拔草浇菜,准备一家人一天菜,一般忙到上午8点回家吃早餐,吃完就开始煮猪食、喂猪。喂完猪就到稻田去巡视,看看稻谷的长势如何,及时灌溉施肥,中午11点回家吃饭休息到下午4点再到菜地浇水,一直忙到下午6点多再去喂一次猪,就这样结束一天的劳动。一天的劳动时间大概9个钟头,到了农忙季节其劳动量之大更是让人难以接受。(二)老人的日常经济来源由于本村地理位置偏僻,老人全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所以6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来源不是来自于退休金,大部分都来源自己的劳动所得。在所调查的200位老人中,平均年收入5400元,最低的年收入居然只有2080元,有61%的老人经济来源于自己的日常所得,其中有28%的老人靠种地和养猪,有19%的老人靠养猪卖猪所得,有14%的老人是靠白天外出打工挣钱。其余有35%的老人经济来源于子女或其他亲人,还有4%的老人要靠当地政府部门的接济和以前的积蓄生活。由此可见,农村大部分的老人生活还不能得到稳定的保障,只能依靠自己辛勤劳动来维持生活或者依靠子女来赡养。(三)老人的日常开支本村的老人都是从贫穷的旧社会走过来的人,他们都知道钱来之

不易,他们都会精打细算,合理的花每一分钱。由于年轻人多数在外打工,为了给外出的子女减轻负担,许多老人还担负着抚养和教育孙子、孙女的重任,所以生活的经济压力还是比较重的。数据显示,农村老人平均有54%的生活支出主要在于饮食消费。由于本村老人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很多人积下了陈年老病,医疗上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除了饮食消费之外平均有30%的支出都在医疗费上有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老人在补品支出上也占了医疗费用的一部分。目前,本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剩下的支出有7%用于补贴家用,6%用于农田灌溉、农药之类的支出,还有3%用于其他如人情支出等。加上近期猪肉以及各类物价持续上涨,所以在饮食方面的支出也有所增多。(四)老人的日常娱乐方式农村老人生活比较单一。由于经济落后,本村基本上没有老人锻炼的健身器材,大部分老人没有文化,看电视看不懂其他语言的节目,只能看本地电台。其他时间只能在家与自己的家人或邻居聊天,在与人的交流过程中获得相关信息,同时也可将自己的烦恼向别人诉说,以获得帮助。在调查的老人中,有28位老人由于经济困难,家中没有电视等电器,所以他们只能到邻居家电视度过农闲时间,要么天一黑就上床睡觉,精神生活非常单调。有的老人甚至怕使用过多电费而很少看电视。农村消息相对闭塞,一件家长里短的事情往往就是老人们几天的群资,可见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比较空虚。原来村里有一个老人会,但由于经费困难,已经关闭几个月了,原来可以让老人们一起聊天、玩乐的场所就这样因为经济困难而关闭。(五)老人享受医疗保障的情况在有1000多人的村子里居然没有一个卫生所或者个人诊所,全村人均医生量为0。根据了解,大部分老人遇到身体不适,为了节省医疗费用,只能是小病不看,大病小看。\"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一般看病都要到邻镇。有时迫于经济、路途和时间的关系,有些老人只是根据经验,自己拔些草药用。除非等到非看不可才去医院。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条件太差,医疗费用开支过大,承受不起,慢性病长期得不到康复,重病不能及时治疗,导致老来贫困,一些贫困家庭,\"看病难\"成为老人最大的心病。根据调查,村里76%的老人有高血压,63%的老人有风湿病、慢性关节炎等慢性病,85%的老人需要长期服药治病。

回复者:匿名 2010-05-28 11:30:28

回复2:调查报告范文

三、调查结果(一)农活的压力大,劳动强度高农活的繁重,使得老人们长期劳动过度,身体状况不佳。农村老人可以说是活到老劳动到老。很多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风湿或身体酸痛等慢性病。案例:吴某汉,男,61岁,有一儿子常年在外做生意,家中只有他和老伴,家中有稻田1.5亩,在我调查期间因为农忙劳累过度,旧病复发,一直在家卧床休息,剩下的农活只能由老伴一个人完成。(二)农村老人经济来源有限,金额少,生活支出多,生活没有稳定的保障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十分有限,而且是通过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然而生活之处的项目却是五花八门。老人最忌讳的是生病,一旦患有重病,指出就占有收入的大部分。案例:吴某平,男,67岁,经济来源于自己每天到邻村倒卖青菜所赚的微薄利润,每天在15元到20元不等,儿女又常年在外打工,留下两个小孙子给老人抚养,自己每月大约能赚400元到450元,儿子每月寄回300元,一个月总共750元左右的收入,但是经济支出的项目却比较繁多。首先,一部分用于日常生活,购买家庭必须的油盐酱醋等,用于家人必需吃、穿;自己和老伴又患

有风湿病,每天吃药,这两项支出大概要650元。家里老小免不了会生病,还有一部分的生活开支就被用于医疗方面的支出,患小病时,医疗支出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省吃省用还能够承受,然而家人患的是重病,那么医疗的费用将成为一家所有的人的负担,一家人只能无助的面对高昂的费用而无能为力。(三)农村老人的精神生活过于平淡,没有合适的娱乐设施供老人在农闲时期娱乐老人在农村过惯了平淡的生活,对于精神生活缺乏足够的认识,普遍认为精神生活可有可无。农闲时只是自己或家人慢慢打发。同时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一方面,年轻人忙于自己的工作,彼此之间的交流机会比较少。另一方面,老人不愿与年轻人进行交流,担心自己的事情给孩子们带来烦恼和不便。事实上,这样简单生活着的老人很多,他们的生活平淡缺乏情趣。案例:吴某妹,女,72岁,丧偶。孩子都在外,家中只有自己一个人,她平时出来种了点菜就没事在家,老人眼花又没有文化,无法看电视,家中只有一台旧收音机,生活极其寂寞。邻居亲人又都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人能够常与她往来,村里没有可供娱乐的场所,也没有任何老人组织,没事干就天天呆在家里,生活极端的单调乏味。(四)农村的医疗缺乏保障老人身体虚弱,容易得病,本村没有医生,看病只能到邻镇,而且邻镇也都只是一些个体诊所,对付小病还行,但如果患上重病、急病,只能到很远的地方医治,而远水根本解不了近火,很多突发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案例:吴某胜,男,73岁,去年因为突发脑溢血,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现偏瘫在家,日常生活皆由家人照顾,家人又都没有任何医疗常识,所以照顾起来十分吃力。

四、对调查结果的建议通过本次关于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的社会调查活动,发现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农村老人贫困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使老人能够安度晚年,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一要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医疗制度,为老人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在农村的一些地区,老人生活艰难,尤其是生病的老人穷困潦倒,看不起病可以说只能是在家慢慢的等死。二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增加农村救济投入支持。农村老人收入有限,收入方式也很单一,加大对经济困难的老人的经济补助。老人们普遍希望政府能够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健全农村老人的社会保障体系,使老人能够安度晚年。三要改善农村老年文化环境。改变农村老人单调的生活环境,使老人感到生活的乐趣非常有意义。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助农村村委会建设好村级的老人会,满足老人在空闲时的精神需求。同时加大农村社区文化基础建设力度,使农村所有老人也能像城镇的老人安度晚年。

回复者:匿名 2010-05-28 11:31:19

第13篇:社会调查报告小论

对于一部分收回的调查报告,得出一些结论

1.学生志愿为一中的占大多数,少数同学对自己信心不足,报填了其他学校和武冈师范

2.一中的宣传工作并未到位,大多数同学了解一中仅凭老师和其余途径,关于一中的排名以及白莉奖学金的了解仅限于最低级,社会调查报告小论,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小论》。

3.学生对一中的总体感觉和印象大多很好,也有少数同学认为一般。

4.学生的总体意见很杂乱,但占总体意见多数的有这几点意见1.改善伙食2.改善绿化3.加强学校安全管理4.减轻学生压力

其中也不乏许多吻合一中教学方案的建议,譬如开设重点班,招好生,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整顿校风。 也有不少学生对一中的收费问题存在疑问,认为,一中应当适当的缩减学费。

第14篇:小课题的调查报告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小课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新课标提倡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尤其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素质为宗旨,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使每个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知,在共同合作中获知的一种最佳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交际,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合作开展小组内或小组间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这样便形成了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

但是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教师对此困

惑也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别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订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教学方式及教学的组织形式,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与文献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分别对

五、六年级各班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涉及12个方面问题,主要包括:a.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兴趣;b.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c.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内容;d.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e.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效果(详见问卷调查表)。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逐次统计,看到当前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没有以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为根本,仅仅流于形式,使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精神在课堂上一种时尚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⑴小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调查1:下列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中,你最喜欢( )

A、同桌合作交流学习B、左右四人合作交流学习

C、把全班学生打散,重新分成若干个小组,再进行合作交流学习。

选择A的占38%,选择B的占36%,选择C的占26%。据调查,尽管同桌或四人一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组合人数,但凝固单一的小组合作形式,逐步产生的不平等地位,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

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调查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你在小组内的表现是( )

A、积极与组内同学讨论、交流 B、听同学交流发表意见,自己不好意思说 C、不敢说或怕自己的意见错了被组内同学指责

选择回答A的占73%,回答B的占21%,回答C的占6%。其中选择后两个答案的都是自认为学习成绩中等或不太好的。 ⑵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 调查3:你们班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分工吗? ( )

A、有 B、没有 C、无所谓

这一问题的统计的结果70%认为有,23%认为没有,7%认为无所谓。虽然调查结果多数同学认为合作学习时小组合作有的分工。但在实际合作小组成员大多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导致合作活动流于形式,对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感到困惑,不知所措;对讨论过程中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造成合作成员讨论时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即草草了事,讨论很难深入,合作学习难以落到实处。

调查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你喜欢担任( )角色。

A、小组长 B、小组发言人 C、组员

这一问题的统计的结果选择想当小组长的占32%,想当小组发言人的占23%,当组员的占45%,大多数同学喜欢当组员,可

以说明小组合作缺少骨干人员,缺乏竞争能力,喜欢随大流的现象。

(3)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调查5: 你们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提出问题后什么时间讨论?( ) A、马上 B、独立思考后 C、无所谓 选择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的占51%,独立思考后讨论的占46%,无所谓占3%; 从调查结果看51%的同学选择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思考问题的程度不会缜密、深刻,致使对问题的研究讨论难以深化。

(4)小组中缺少积极讨论和争辩机制,学生容易人云亦云。

调查6: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对某个问题有争论,你会怎么做?( )

A、听学习优秀同学的 B、记录下来全班讨论 C、听老师的 D、不了了之 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对某个问题有争论,你会怎么做?”选择听学习优秀同学的占13%,选择记录下来全班讨论的占45%,选择听老师的的占34%,选择不了了之的占2%等情形来看,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真正合作起来。

(5)小组合作时未能创设营造应有的情境。 合作学习前没有创设应有的条件为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合作时又没有给予充裕的时间,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只顾预设,不问生成,造成合作时疲于应付,无从下手,往往是虎头蛇尾,学生无法从容进行实验、探索、讨论,只得草草收场。

五、思考与建议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负责者、记录员、资料员、评分员、汇报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

2、注重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

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观点和思想,并以虚心诚恳的态度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等,在合作中让个人的智慧大放异彩。

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给小组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

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

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风和习惯。

4、不图热闹,讲究实效。

小学生合作学习要注重其实效性,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在需要时、重要处、均受益的前提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例: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合作学习要有价值,1+1+1>3,避免造成“摆样子”的现象;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力戒合作学习“假”与“浮”;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及评价等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既要注意预设,更要重视生成,要因时、因地、因情、因人制宜等等。

5、切实加强交流与评价。

小组之间缺乏交流与评价,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冲突。让学生之间把合作的学习情况进行大组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思维,营造优势互补、资源

共享的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交往合作能力。如果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必然导致学生小组或群体之间竞争性行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群体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帮助远远比教师仅仅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性行为更有效力。为了不致使班级群体出现分化、敌对的现象,可以考虑在一定的时期内按适当比例更换小组的成员构成,对学生尽可能的采取积极、多元多维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 调查人: 郑多

2012年9月25日

第15篇:市场调查报告 小论文

大学生网购的市场调查报告

姓名:

学号:20071219043

专业:

年级:2007 洁 级张市场营销(生物)

前言:互联网形态下的外部大的市场环境日趋成熟,对传统产业的影响不可忽视。目前我国的大中城市,电脑和网络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而且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为了揭开网购的真实面目,让更多的人了解网购,我展开了这次有关大学生网上购物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网上购物已经慢慢地从一个新鲜的事物逐渐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其特殊的优势而逐渐深入人心。

其次,网络正在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消费习惯和思维、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习惯于到网上查找信息,当他产生某种需求到网上查找相关产品和企业信息时就成了潜在的客户,当信息能满足他的需要的时候,他就成了客户。即使暂时不需要产品,等到他需要的时候,他就会再次到网上查看有关资料,成为顾客。

二、调查方法和调查范围

基于上述目的,我在网站上放置了一个调查问卷,利用该网站上的分析,可以直接得到我们的调查数据。

这次的调查,我主要是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在校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对网络的使用驾轻就熟,对适合在网上销售的满足精神需要的产品具有更多需求,其预期收入也相对较高,因此他们主宰未来网络消费的可能性较大。

三、调查问卷

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问卷

1.您是否听说或接触过网上购物?

说明:如果您选择第一或第二选项,请只回答第

2、3题

□ 从来没听说过

□ 听说过但没有接触过

□ 偶尔在网上购买物品

□ 经常在网上购买物品

2.您没有网购经历的原因是什么?

□ 网购流程太复杂

□ 网购不安全

□ 其他

3.如果您没有网购经历,那么您接下来会考虑尝试网购吗?

□ 会□ 可能会□ 不会

4.您经常登陆哪个购物网站?

□ 淘宝□ 易趣□ 拍拍□ 当当□ 其他

5.你选择网上购物的理由是?

□ 节省时间、节约费用

□ 操作方便

□ 寻找稀有商品

□ 出于好奇,有趣

□追求时尚

6.您认为购物网站哪些最吸引您?

□ 打折优惠

□ 节日促销

□ 商品种类齐全

□ 商品介绍全面

□ 其他

7.在网上购物你经常选择的产品?

□ 图书□ 服装□ 化妆品

□ 礼品□ 数码产品□ 食品

8.您平均一次购物金额大约在?

□ 5000元以上

□ 1000-5000元

□ 500-1000元

□ 100-500元

□ 100元以下

9.您对网上购物是否信任?

□ 非常信任□ 信任□ 一般□ 不信任

10在网上购物过程中,有无受骗经历?

□ 有□ 没有

11.您在网上购物的频率?

□ 每周一次

□平均每月一次

□平均每季一次

□平均每年一次

12.您在网上购物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 商品描述不清楚

□ 品种类和网站数目太多

□ 面复杂,不易操作非常不信任□

□ 站速度太慢

□ 算方式

四、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总体情况分析

1.大学生网上购物潜力巨大。通过本次调查显示,有网上购物经历的大学生占五成。而没有网上购物经历的大学生,其中只有11%的人没有浏览过购物网站。不难看出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2.在网上消费与传统消费并存的今天,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是方便、价格便宜,其各自所占的比例为33%、34%,节约时间有21%,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商品齐全,当然还有少部分是出于好奇、时尚。在网上购物的被调查者中选择结算方式时,有56%的人喜欢选择网上银行支付,货到付款也占有22%的比例,银行转帐、邮政汇款共占20%。说明网上银行支付、货到付款是比较受欢迎的两种结算方式。

3.在大学生心目中,可供网上购物的首选网站共分为三大类:主要进行网上零售的b2c网站、拍卖网站以及门户网站。尤其,拍卖网站如淘宝、易趣、卓越, 网上零售如当当成为学生的首选

4.有购物的人中购物需求以满足精神需要的产品为主。购买的前四种商品依次为图书(28%)、运动和休闲产品(24%)、电脑及相关产品(24%)、音像制品(20%)。

5.网上购物与传统形式的购物有着时间与空间的差异。其中购买物品有物美价廉17 %,跟所说的一致,货真价实19 %,但也有被网上卖家欺骗的。购买物品后,对购买的商品的满意程度有29%的人感觉一般,满意的有15%

6、在没有在网上购物的同学中,有近50%的同学认为网购不安全,而在有过网购行为的同学中有97%的同学觉得网购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92%的人会尝试网上购物。

7、在网购人群中,因为节约费用而选择网购的占网购人数的62%,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出于好奇和寻找新奇商品而选择网购。在众多的购物网站中,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有48.57%的网购者会把网站商品是否齐全作为他们选择购物网站的主要标准。其中,淘宝网名列前茅,有87.3%的同学选择在淘宝购物。

8、大家都在网上买些什么呢?经调查,数码产品位居榜首,占到总消费的37.7%,其次是服装27.87%,在网上买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占到总数的19.67%。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鲜等问题),却几乎无人在网上购买食品。

9、本次调查中,还对同学们的网购消费水平进行了调查,有42%的同学每季网购一次,每月一次和每年一次的同学分别占总体的25.8%和27.5%。还有4.7%的网购达人平均每周一次。每次购物的平均交易金额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间的人数都占总数的42.8%,其他金额范围分布较少。

10、在网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主要困难是商品描述不清楚,达到45%,其次是商品数目繁多和网站太多,网上市场太杂乱(21%),网购市场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网络购物行为对大学生网络认知的影响

以“是否拥有网上购物经历”为标准,比较他们在感知网络购物风险、网络信任度、网络环境等问题上的得分,可以看出网络购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

大学生对网络的认知。

1.没有网上购物经历的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感知风险较高。全部被调查者中,对网络安全(信用卡信息、个人信息等)的担心有62 %,而对售后服务保证,货物质量,配送速度的担心分别占了56 %, 49 %, 38 %,其他还有对登记手续繁琐,配送费用等。

2.拥有网络购物经历的大学生对网上购物遇到的困难中。商品种类和网站数目太多占了26 %,商品描述不清楚也有24%,而结算方式在所有人当中也占22 %,其他问题中存货不足,界面复杂,不易操作及网站速度太慢等有28%。

3.对网上购物的发展前景是感知。有62%被调查者认同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发展空间很大这个观点,可以看出网上购物会越来越发展及形成人们购物的主要形式。也有20%的人还是认为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发展,这其中有很多是没有网上购物经历的。

五、简要研究分析

通过上述的调查报告,说明大学生在网上购物还不是很普及,但潜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阻碍他们开始网购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们认为网购值得信任了,网购的方便,省时,商品齐群等优点一定会吸引绝大多数的人开始网购。目前,人们在网上消费的商品种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网)购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要优化购物体系,打破这种局限。

网上购物市场的基础环境越来越稳定,淘宝、易趣、当当、卓越等网上购物网已成为广大网民网上购物的场所,他们能让我们实现资源共享,在网上我们可以找到最便宜的,质量最好的,最时尚的商品,坐在家里就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信网络规模的壮大,电脑的普及率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多层次多角度推动,网上购物市场越来越火暴,会逐渐发展及形成人们购物的主要形式。

第16篇:调查报告(小编推荐)

来 贵大的一个月的心得告别高中来到大学,,心中怀着对大学的向往 认为大学能多么好多么美。但是来了以后却怎

么说了?在别人眼里贵大南校区真垃圾,古老的建筑,\"泥泞的大路\",八人间的宿舍。但我对

大学不拿他的硬件设施,我看中的是大学的人文情怀。因为这我喜欢贵大,来到这里我感受

到温暖。

第17篇:教育学

《教育学》

1.京师同文馆是我国现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2.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3.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4.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5.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6.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7.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萌芽形态应起源于商朝时期的“右学”,它是当时建立的一所集教育、习射、养老于一体的官办机构。

8.汉武帝于建元六年在京师长安开办了中央级的高等学府“太学” 9.汉代设有鸿都门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10.书院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 11.宋代最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

12.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后,书院全部改为学堂,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制度终结。 13.1862年,在北京设立专科层次、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这是清代最早的“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14.1895年盛宣怀在天津设立中西学堂,1898年设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年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15.随着天津中西学堂头等学堂、南洋公学上院和京师大学堂的先后创办,我国近现代大学诞生。 16.1993年,中央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8年8月,全国人大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7.公元前393年,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在雅典开办了“学园”,被视为雅典的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教育史上公认的正规高等学校,同时也是西欧最早的一所学术研究机关,是当时古希腊科学与哲学研究的中心。 18.柏林大学的创始人为德国普鲁士内务部教育厅厅长威廉 冯 洪堡,1801年创办时设有哲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科,确定以“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科研统一为办学方针,被誉为“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19.1877年将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学合并创办东京大学,成为日本第一所近代大学

20.高等教师专业化:指高校教师所应达到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其中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既有学历标准要求,也有必要的高等教育理论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1.狭义的教育目的:指一个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要达到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和设想。 2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能够使高等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具体实施方式,即教学工作、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 24.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类型: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型

25.1989年之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6.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P75: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1、为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2、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3、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27.教育对经济的作用P101教育是传授生产知识、生产技能的基本手段,是人类社会不断生产熟练劳动力的“工厂”;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准和素质,这些不是生产的直接要素,但可以再生产劳动能力,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有利于生产革新和技术改造的开展,并且为发展国民经济新的生产部门准备智力型的劳动力;教育不仅培养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还为经济建设培养计划、开发、研究、设计、管理、经营人才,这对现代化的大生产是必不可少的;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科研成果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

28.马克思不仅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而且论证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29.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P119: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美诸种素质的发展所构成,全面发展教育就应包含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美育各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各有其特殊的任务,而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以其整体促进人的发展。全面发展教育的几

个组成部分,又是互相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整体作用的有机结构。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为智育、体育、美育指明正确的方向与提供发展的动力,智力是核心,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体育卫生、审美感受和艺术能力,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智能的基础上,体育为其他诸育的实现提供健康的生理条件,美育则起着协调身心发展,把德、智、体诸方面引向和谐的精神境界,按照美的原则来发展人的素质,使人享受人生的乐趣。 3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又是指个人在体力和智力上充分自由的发展.

31.高等学校课程分类:P128根据课程目标,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根据与专业职能的关系,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据课程对某一专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根据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训练操作技能,可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根据学时或学生人数,可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根据课程有无具体明确的计划,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32.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趋势P132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设置和实施多样化;课程性质职业化;课程方向人文化

33.高等学校课程编制总体上包括确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三个层次。

34.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主要教学形式;时间分配;学年编制(学历)

35.高等学校教学的构成要素: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

36.培养人才可以通过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来实现,但教学是最基本的途径。 37.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P149教学是高校稳定的中心环节;教学工作是高校其他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是智育、德育、体育、美育都要用到的基本形式

38.如何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自觉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原则P161:要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要善于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发挥各种非智力心理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39.高等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方法

40.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备学生、备教法、备自己、备相关的器材和场地、制定三种计划(学期或学年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41.上好一堂课的标准: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教学效果优异

42.诊断性评价: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评估。 43.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在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对其动态状况进行的系统性评价

44.终结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解并确定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

45.如何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P188:教学大纲完成情况的评价;教学目标的评价;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学方法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评价;课堂教学组织的评价;教学基本功的评价

46.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个体素质要求:知识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整体素质要求:高校教师结构主要包括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指教师毕业来源的构成状况)等。

47.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教育关系、人格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

48.如何构建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P224树立新型的发展的师生观;重视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稳定性;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和修养

49.高等学校的德育内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教育;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法制和诚信教育;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

50.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等因素构成

51.德育过程的组织包括德育活动的准备、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活动的评价三个基本环节 52高等学校德育的途径:P25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品德课;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党团工作和学生会工作;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咨询

53.校园文化:泛指在学校教育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现象,而高校校园文化就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全体师生共同创造与拥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体系。

54.高校校园文化三种基本形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55.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价值体系、教育观念和精神氛围。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 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主要体现为学校的文化传

统、校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等。

56.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各项校规校纪、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57.精神文化的特性:P273品格特性:健全性、超功利性、理想性、先导性;形态特性:深层性、稳定性、独特性;传播特性:继承性、渗透性、排异性、持久性

58P277如何建设高等学校校园文化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建立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2)以社会主义最高理想为目标,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和教育(3)以传统道德为依托,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4)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时代价值观

(二)重视硬环境建设,加强软环境建设 (1)努力改善,优化硬环境:校园规划的科学化和人文化;校园设施的现代化(2)努力营造,提高软环境: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发扬民主,改善人际关系;塑造充满个性的文化品质

(三)积极引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1)开展校园社团活动(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3)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

(四)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高校文化组织具有两个层次:校园文化的指导性机构和以学生社团为主的组织机构

59.高等教育国际化: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与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 60.高等教育多样化:教育结构与形式多样化;高等教育主体与构成多样化;高等教育资金筹措方式的多样化

61.高等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既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思想,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实践的一种重要趋势。 62.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307:(1)高等教育的国家化:跨国家、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高等教育中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过程(2)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主体构成多样化、筹措资金多样化(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将教育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更多人平等的受教育机会(4)高等教育的终身化(5)高等教育的社会化

63.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P316:(1)教育观念的转变和重构---素质教育观(2)教育内容的变革和更新---科学化、现代化、综合化(3)教育空间的拓展与开放---国际化(4)教育功能的拓宽与重塑---大众化、社会化

第18篇:教育学

教育学

1、独立形态的高等教育,始于欧洲中世纪大学。

2、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3、19世纪初,德国人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及学术自由的思想。

4、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是“威斯康辛思想”。

5、蔡元培北大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兼容并包 ,学术自由 。

6、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也是最早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学校。

7、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表现在: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8、高等教育的科学价值表现在: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可答:传播知识、创造知识)。

9、高等教育的文化价值表现在:对文化的传承、改造、创新。

10、现代高等学校的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开展社会服务。

11、专业培养目标包含:培养方向、使用规格、规范与要求。

12、通才与专才的区别,可以通过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来考察。

13、我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分为11个学科门类(科),71个种类(类),249种具体专业(种)。

14、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在于高等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15、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是:专业性、探究性、前沿性。

16、教学过程必然具有教育性。

17、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教学活动小规模化、短程化、场所多样化。

18、高校科研评价先后经历了行政评价、同行评价、计量评价。现在大部分采用计量评价和同行评价。

19、高等学校组织具有“二重性”,即教育性和学术性。

20、我国学位制度的领导机关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单位是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

二、名词解释(概念辨析)

1、高等教育学是旨在探索高等教育规律和意义的一门新兴教育学分支

学科。

2、[辨析]高等教育和中学后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传授高深学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中学后教育是完成了中等教育但无法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青年提供的短期培训,介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它不等于高等教育。

3、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制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 逐步优化的过程。

4、[辨析]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 :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品质、知识创新品质、社会服务品质和社会贡献品质的优劣程度。高等教育效益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高等教育的资源投入能够获取最大的收益。两者都需要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逐步优化,但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化不一定相对应地带来高收益,高等教育效益的优化也不一定能带来质量的优化,两者不成正比。

5、[辨析]专业和学科: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门职业分工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基本教育单位。高等学校专业具有双重性质:职业性和学科性。学科,是指文化和科学的知识依据其内在逻辑而划分的门类。 两者不是一一对应的,学科是一种知识领域,在我国,学科是第一次层次的专业。

6、专业口径:是专业培养人才的职业适应面。

7、[辨析]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通才教育采取的是大专业模式,业务覆盖面较宽,人才的职业适应面较广;专才教育采用小专业模式,业务覆盖面较小,人才的职业适应面较窄。

8、[辨析]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是从层次上反映了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高等学校课程的横向结构主要是课程类型上的各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在的逻辑。

9、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人适合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活动经验,是通过认识和掌握知识的活动发展认识和改造

客观世界的能力,同时改造和形成主观世界的过程。

10、[辨析]学分制和绩点制:学分制在选修制基础上发展起来,学分,是衡量各门课程“必要学习时间”的单位。绩点制是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制度。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只能反映学生学习量的多少,而绩点则能显示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高下,特别是平均绩点更有助于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

11、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使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12、教师:包含两层含义(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教师必须从教于各级各类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

13、[辨析]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从高等学校内部权力结构上看,高等学校管理主要存在着两种性质的权力,即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反映的是以教师群体为代表的管理权。行政权力是组织赋予管理阶层的职责和权力,它体现在高等学校科层制的组织结构之中。两种权力在高校管理中的关系,决定了高校的管理模式。

14、[辨析]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影响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的两个主要因素。管理层级是指组织管理纵向上的权力划分跨度。管理幅度是指某一特定层级对下一层极直接管理的人数和机构数,反映了某一特定层级管理者在工作职责上的横向跨度。两者存在着矛盾,管理幅度减小会相应增加管理层级。因此必须综合考虑两者的影响。

15、[辨析]学历与学位: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学历是一个人的学习经历,仅证明一个人学习的时间和过程,而学位代表了一个人学习的水平和层次,是对一个人所学知识达到一定水平的认可。(所以一般来说,学位的价值更高)。

三、简答

1、什么叫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传授高深学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其特点为高深性、专业性和正规性。

2、简述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要素,其中,政治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 这些要素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是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的;在性质和侧重点上有所区别,政治通常具有强制性特征,经济构成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科技加速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文化在观念上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并具有惯性和潜在性,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则具有直接、显性的意义。

3、简述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经济在哪些方面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

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以下几方面:第一,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第二,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第三,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第四,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4、现代高等学校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开展社会服务。三项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服务社会是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衍伸与实际应用。

5、我国高等教育分成几个基本层次?

在我国,高等教育分为两个基本层次,即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又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亚层次。本科和专科属同一层次。

6、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高等学校课程文件是什么? 高等学校课程文件包括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两个主要部分。课程方案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

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课程标准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照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8、实践教学为什么重要? 这是由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所决定的。大学教学过程是从学校教学过程向社会实践过程的“过渡的阶段”。因此大学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9、简述高校教学原则中的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的内在要求,是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首先要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2)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0、简述高校教学原则中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是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同时将教学活动体现于科研过程,使科研活动教学化,从而使教学和科研活动有机地统一,共同实现高等学校的职能。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用过程教育代替结论教育。(2)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环境。(3)把研究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标。

11、简述教师权利的内容。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四、论述(一题,书上没有标准答案,自由发挥)

1、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我们的教育有什么启示。

2、如何理解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三大职能中的核心职能。

3、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高等教育质量滑坡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心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出现是由高校扩招带来的吗?你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何认识。

第19篇:教育学

教育学 第一章

1.1高等教育 1.1.1高等教育者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大学主要是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分科教学)

4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5,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的新变化有哪些表现:一方面,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美国形成了研究型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概念。

6,1998年8月29日,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高等教育是多样的,既有学术型、研究型、也有应用型,技术型。 ☆8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9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和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10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1)斯特鲁米林的研究。提出劳动简化率的概念,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产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30%。(2)舒尔茨的研究。根据人力资本理论, 33%。(3)丹尼森的研究。应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方法, 35%。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11高等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一)科技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 2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12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13高等教育两种价值观的主要观点:

中国:老子是个人本位观,;孔子是社会本位

☆14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1.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2.通过科研发展科学3.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三大职能。 15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

(一)18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

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有意大利(萨莱诺大学,创建于11世纪初)。中世纪大学的代表有: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16世纪整个欧洲都有了大学。美国哈佛学院,1636年;1895年 天津中西学堂,1898年 京师大学堂(现在的北京大学)

(二)19世纪德国大学首先确立了发展科学的功能

1810年 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提出“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三)19世纪末美国大学首先确立了社会服务的功能

1862年 美国《莫里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康乃尔、威斯康星大学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海斯提出的“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16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培养专门人才是早期对象创办的宗旨,现在依旧是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第二章 2.1教育学

2.1.1教育学的宗旨

√17教育目的指明了在一定社会中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8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19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2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3实施的途径。一般来说,高校总是通过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培养目标。

20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1961年,在《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中,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一个宗旨,两个重点)。 21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必须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22教育目的的性质:1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主观)2教育目的又具有客观性(现实)。(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3教育目的(总的)与高等教育目的(该阶段的)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24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 2调节作用 3评价作用4激励作用

27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1德与才的关系2身与心的关系 3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28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理论基础)(简答)

1马克思主义认为,考察人的发展应当从人生活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作为出发点。①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②从人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成员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对人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有所要求,高尚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

29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

30高校德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性质的体现,是坚持社会主义搞定教育方向,全面实现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

31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1 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德基本途径;2 科学研究,是高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3 社会实践,是高校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 3.1价值学 3.1.1消费着

32高等教育价值的两种选择:高等教育是为了满足教育者个人的需要还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构成两种不同价值观念。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33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健全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其核心是个体社会化。两种价值观在西方都源自古希腊时期。个人本位观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社会本位观源于柏拉图。18世纪卢梭把教育本质归结为造就自然人,终使“个人本位”思潮在西方占据上风。孔子把教育看成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占主导地位。老子则主要强调个人的修养完善,更好地理解“道”。

☆34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

(一)两种价值观是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了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

(二)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

(三)在现实社会背景下我们要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36通才与专才教育之争,始终贯穿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的整个过程。我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一种通才教育。 37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历史演变:1在我国殷商,西周时期,教育内容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2在西方,古希腊,教育目的是培养公民,“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到了中世纪,实行分科教学,在“七艺”通才教育的基础上,在通过法学、神学、医学三科的分科教学来培养律师、牧师和医生。 。

39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在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及社会政治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各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两者的内涵和外延存在较大差异。

☆18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一)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特征: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其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再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特征:首先,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教育内容偏重于应用;再次,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40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高等教育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包含着对当前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之间所存在的冲突的现实解决。首先,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其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再次,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课程体系应该由一维,深井型向二维,T型转变。

41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和方式:美国 马丁· 特罗提出 毛入学率小于15% 英才教育,大于15%同时小于50% 大众教育,大于50% 普及高等教育。英才高等教育注重少数治国人才和专家的培养。大众高等教育对高级人才数量需求的扩大。

43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阶段向大众阶段的转变:

(一)世界及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必然趋势

(二)英才阶段向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以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张为主的美国模式(首先是私立),以私立大学规模扩张为主的日本模式。

☆44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5在大众化的前提下,高校在各自条件下办出特色。

46当代关于高等教育平等的三种学说:1英国 西尔佛:教育平等概念只有放在特定的范围内才能确定出它的准确涵义。平等是相对的,平等是分阶段的。“积极差别待遇”2瑞典 胡森: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结果)三个组成部分。教育平等思想的转变三个阶段:保守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激进主义新概念阶段。3英国 马斯格雷夫从教育选择性功能的实现程度来阐述教育平等概念的演变。 48高等教育平等的涵义:1高等教育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A、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B、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C、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2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50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间的关系。

(一)平等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 2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统一的范畴:平等和效率应该兼顾。

☆51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 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第四章

52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那些种类学校,这些学校由水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 △53学制建立的依据:1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要受社会政治的制约3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54高等学校的学制四种基本类型: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意大利)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法国)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

4、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日,美) 55各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层次特征:多数国家的高等学校分为三个层次1初等学院和短期大学(我国是高等专科学校)2大学和专门学院3研究生院。

56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是: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即大多高校由各省(市、区)举办和管理,

部分由教育部负责;与此同时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之中。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

57我国成人高等学校的基本类型: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其他。我国的自学考试制度,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59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

60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由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备受重视,故哲学博士学位也就应运而生,但并不是哲学学科。

61美国比较正式的学位层次通常有四种:副学士或协士学位,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德国,通常不存在硕士教育阶段。法国,学士,硕士,博士与英美代表的水平不同。 62我国规定学位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我国1980年建立学位制度,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学位授予权利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64我国招生:统一考试,交费上学;我国就业制度: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在招生手段上实行高中会考和统考相结合的制度,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我国高校实行收费制度,其意义在于缓解国家财政困难,拓宽高校经费来源渠道。

65各国招生制度的主要类型:1统一的入学考试形式―亚洲地区(日本例外)2由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美国私立名牌 3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日本。我国基本上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招生制度。

70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系统原则2整体效应原则3最低岗位数量原则4动态性原则。

☆71我国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1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2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4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在涉及解聘或缓聘等事务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

第五章

72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的指责、权限的划分等。可分为宏观管理体制(校外)和微观管理体制(校内)。 73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法)2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美)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德、日、英)。 74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1995 “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 △ 75我国高等教育宏观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

1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2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3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动,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76高校的管理模式:1欧洲大陆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2美国模式(行政权力相对强大)3英国模式(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平衡)。

77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1989年后,我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78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突出了以下特点:1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

☆79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1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中心的下移。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3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4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

第六章

√84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

85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1经济因素2文化、传统因素3科学、技术因素4教育因素。教育因素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基础教育提供师资的高等师范教育培养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的调整上。

86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如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87科类、专业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我国高等教育授予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位。

88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根据经费来源不同,分公立和私立;据授课时间方式不同,分全日制大学以及函授大学、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等。

☆89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重点院校(设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和科研兼顾),一般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院校(以培养应用性、技艺性为主)。 90地区结构:指各大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1梯度结构模式2中心城市模式。

91世界教育结构改革两种基本趋势:1一体化模式2多样化模式。

91.1:对我国高教结构改革的若干启示1.各种类型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2.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3.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

92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1学术的因素 2体制的因素 3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

☆93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总体上说,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

首先,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其次,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中央应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以及一些示范性的高等职业学校,逐步形国立、公立、民办、和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者,他们既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 94高校教师的作用:1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95高校教师的任务: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为社会服务。

96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主要表现为劳动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2创造性;3个体性与群体性。教师个别劳动寓于教师群体劳动之中。

√97高校教师的结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职务结构 “倒金字塔形”(多高级职称)“卵形”(多中级职称)“金字塔形”(多中级和初级);第二,学历结构;第三,年龄结构;第四,专业结构。

☆98高校教师结构的优化:第一,完善教师聘任制;第二,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第三,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的现象。(结合97)

△ 100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1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和教学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途径:应该注意: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3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第八章

5按专业组织教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高等学校的主要特点之一。 6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专业,即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

☆8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5专业是指布局的合理性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10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要求:1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2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更新、改造原有专业,积极机扶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3符合高级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11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做法:1拓宽专业面,使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2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如按专业大学培养学生3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一是一哄而上,茫茫追求大而全;二是缺乏社会需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

12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1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2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3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合作、效益、法律、竞争、国际意识)4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进取、开拓、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高校所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第九章

15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就其静态结构而言,它是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

☆17教学过程的基本属性有哪些?1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是一般认识过程的共同属性2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19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

途径。

20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探索性增强。

21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特征有哪些?为什么有这样的中间过渡性?

1高校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同时又是学校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2是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的认识过程转入社会实践过程的中间过渡阶段。原因如下:1由认识主体―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的过渡性质所决定的2由大学教学自身内在价值和功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所决定的3大学过程的对象―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即由人类已经探索的知识体系向探知人类尚未认识的未知领域过渡。

22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师和其他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24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尽可能反映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思想性是指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播科学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教师应该做到:第一,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第二,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第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能力离不开知识,是在对一定知识的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力的发展又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条件。要做到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两个方面的相互促进。教师应做到:第一,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地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处于积极地状态;第二,充分挖掘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第三,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评价他人的能力;第四,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要注意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紧密的结合起来: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第二,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三,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能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的发展水平,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则要求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要把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统一起来。第一,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发挥各自的特长;第二,按照大纲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第三,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由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由个性特点的智力结构;第四,利用选修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第五,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清实践是人们获得真理的重要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促使他们善于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积极地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第一,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通过学习、实验等教学环节适当安排学

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第二,注意把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成为运用和检验理论学习,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章

26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

27课程分类:1按课程的侧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上还是客体上,分为经验课程和学科课程2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分为学科并列课程(以一门门学科为中心)和核心课程(综合经验为中心内容,辅之以边缘学科知识)3从层次构成上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4从选课形式上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5根据课程时数看,分为大、中、校、微型课程6根据课程内容主要时传授科学知识还是操作技能,划分理论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7根据课程有否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目的,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30教学计划的组成:1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专业培养目标规定了本专业学生将要大刀队总的要求2 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主要组织部分是课程体系,或称课程结构3教学活动 4 时间分配 5学年编制(简称校历)

31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一般分为三个部分:说明、正文和附录。 △33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基本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2前沿性3思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

34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36结合课程设置实际,谈谈课程建设的意义?

1课程建设的意义:第一,建立各门课程的规范,第二,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他工作的相互联系;第三,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第四,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

2课程建设的内容:第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第二,课程教学设施(包括实验设施)的建设;第三,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第四,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即教学大纲、进度表等教学文件的制定,讲课、答疑、辅导、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的组织实施等。

3课程建设的要求:第一,教学大纲要富有特色;第二,教材要合适;第三,教学资料要完整;第四,考核手段要科学;第五,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六,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第十一章

37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结构。

38个别教学制,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 39班级授课制(集体教学制):班级教学制,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1632年)。我国,1862课制。清末班级授课制逐渐在我国各级学校中普遍推行。优点:扩大规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学合作;缺点:单一,忽视学生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40班级授课制的几种形式:A.美国19世纪末 巴达维教学法 B.欧洲 曼格依木教学法 C.20世纪30年代英国“开放教学”D.50年代初英、美等国 “协作

教学”。

41现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趋势:1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的短学程化3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堂化和多样化。

42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实验课的教学,毕业设计(论文)。 43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总结和布置作业等。 44备课的基本要求:1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2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3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

☆48学年制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水平地教学制定。特点:优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容易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秩序地稳定;缺点:不利于新兴学科较快地进入高校教学,不利于学生按照其不同地发展水平和兴趣主动地学习。

√☆49学分制的含义及特点:学分制是指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通常为一门课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就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分分量地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优点:1允许学生选修课程,以求在专业的不同主攻方向上得到发展2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出选修课,较快反映新的研究成果3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并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地发展。缺点: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地散乱及出现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资源浪费等现象。

☆50实行学分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教学改革有着积极地意义。1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2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思想的转变3有利于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4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53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三类:1教师和学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实验法、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等。3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等。

☆54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讲述、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地方法,也成为课堂讲授法。讲授法的优点:1教学效率相对较高2成本低,比其他教学方法地费用要低的多3通用性强。

缺点:1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地被动2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3讲授对记忆的影响较差,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对较长课时地课程尤其明显。 ☆55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了解学生,使需要传递地信息适合学生地知识背景和兴趣2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3教师板书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4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地技巧5教学手段地选取与使用应视要达到地教学目标而定。 △58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1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2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3强调教学方法地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地相互配合。

☆64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65教学测量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它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实地描述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 ☆66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计划、教学过程进行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许进实践中正在进行的对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一般地说,它与分等鉴定并作出关于对象的决策或资源的分配决策等相联系。两者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提高教学质量是目的,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 第十二章

☆69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和地位与作用?

1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和客观要求 2 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 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4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5 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70高等学科科研的特点:1高校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2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究后备力量充足3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4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比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5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

△71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地原则?1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地原则 2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3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4 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地原则5 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 6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72高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教学内容2.研究教学方法

73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大学教师能过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用教育理论装备自己,可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可以减少在实际教学上的探索时间。

第十三章

√78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1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 2有定向选择的内容3通过现实参与的方式实施4与高校其它教学环境具有互补并进的效果。

第十四章

8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的规律:1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活动、思想发展规律2必须遵循高等教育规律3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的基本观点有: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由各种教育因素组成的实践活动;2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各种教育因素是按一定规律运动的;3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在各种教育因素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4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

☆9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1教育者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的形成是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和个人努力三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2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的过程(向积极的方向转化)3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运动,发展,深化的过程。 △9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2疏导性原则(一方面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另一方面,对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加以积极的引导)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 √91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2说理启迪法3情感交流法4榜样教育法 5参观访问法6品德评价法。 9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一般教学。

93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1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2教职员工的“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3党、团、学生会组织活动4校园文化5社会实践。

第20篇:教育学

一、填空与选择

1.在西方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也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

2.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

3.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初秋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私学当属其国的稷下学宫。

5.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建立

6.中世纪大学的特点为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

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五育并重:国民、实利、世界观、道德、美感教育

7.19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洪堡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代,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

柏林大学对其的发展:确立哲学系在大学里的核心地位、设立“习明纳尔”和研究所、开创研究生的教育先河,孕育自由选修制度的雏形

8.1857年莫利尔提出了一项通过增地建立农工学院的议案,即:赠地学院,其中,康乃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就属于赠地学院。

9.威斯康辛思想: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科研);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为社会服务)。

10.高等教育表现出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高等教育再生产着社会政治制度.

11.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是舒尔茨,拒他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应归功于教育.因此,1979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2.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创造新文化

13.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14.高等教育目标的性质具有两重性:主观性和复杂性

*高教目标制定依据:社会发展需要、人的发展需要、需处理好关系(心与身、德与才、社会品德与个性心理、才子素质的相互关系)

15.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16.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专业性、探究性和前沿性

*高校课程结构:横向(必修、选修)、纵向(普通教育课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 17.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18.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实践性

19.孔子提出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国古代第一部《学记》中总结了“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朱熹提出了“循序渐进”。

20.18世纪,德国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提出了教学原则体系。

21.“文以载道”是寓思想性于教学中。

22.教师要体现“博与专”的原则,要做到“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东一点”。23.19世纪初,洪堡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24.班级授课制是各级各类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在17世纪有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立后经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整理完善并基本形成。在我国,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

25.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趋势:教学活动小规模化、教学活动短学程化、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26.演示法开始于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现法是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教育家布鲁纳首先提出的。

27.教学方法三大类:运用语言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通过直观感知传递内容的方法: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 :自学指导法、练习法

28.远程授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29.科学研究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真正具有科学性值得高等学校科研可从19世纪初算起。

30.教育教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体系中的特色内容。

*科研的主要阶段:确立选题和申请立项、研究实施、成果审核、成果评审和鉴定、成果登记申报、成果推广和应用

31.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题申报:选题力求准确、论证力求充分、设计尽量细致、填写要求全面

32.高校科研管理的方法有:激励法、计量法、权力控制法、专家评议法

*科研评价的方法:同行评价、计量评价 33.198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93年通过《教师法》;1995年通过《教育法》;1996年通过《职业道德法》;1998年通过《高等教育法》。其中《教育法》是基本法,由全国人大通过外,其余的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通过。

34.教师主要包含两个含义: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本质特征;教师必须从教于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形式特征。

35.教师的教育情境有:教育理想、教育情操、教育性向、教育自我

36.高等学校组织具有双重性:教育性和学术性 37.我国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8.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分为集权模式、分权模式、并重模式

39.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40.美国的学位分为,包括协士(又称副学士)、学士、硕士、博士。英国的学位分为四级学士、硕士、博士和高级博士。法国学位分为学士、硕士、第三阶段博士和国家博士。德国只设有博士学位和教授备选两种层次。我国的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41.当代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大众化、国际化、多样化、综合化、私营化。

42.马丁·特罗在世界经合组织提交“从经营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论文将高等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精英教育阶段(15%以下)、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在15%—50%之间)和普及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超过50%)。

43.至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标志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二、判断

1.直观性教学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 2.教学方法是教师示教活动方式的总和。(×) 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标在不同的高等学校的具体化。(√)

4.知识与能力成正比(√)不成

5.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单一的是专才。(√)

6.课程是教学科目、教学活动及其安排、进程的总和。(√)

7.教学活动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不是 8.直观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 9.启发式教学法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

10.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

11.教学评估事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12.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

三、简答

1.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

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的方向 2)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 3)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 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 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机会 6)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

2.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表现?

1)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2)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 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 4)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3.基础教育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的表现?

1)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 2)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4.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他对社会经济发展又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

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2)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5.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

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2)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 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6.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简述或论述)

高等学校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学(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1)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 2)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 3)社会服务是前两项职能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即是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本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7.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

1)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 2)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是教育评价的依据。 3)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

8.怎样理解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特殊性) 表现在:①认识对象的特殊性②认识的条件和形式有所不同③教学认识过程是有限的

2)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活动(双边性)

表现在:①教师的主导作用②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在认识、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

3)教学过程是实现人的发展的过程(发展性) 表现在:①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了智能和智力②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③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④师生交往活动对学生发展的作用。9.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包括那些? 优点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 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

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是班机内的学生有更多的“相观而善”的机会。

不足之处:不能充分的兼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10.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

2)其次,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两极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兴趣爱好、社会特征等

3)第三,要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构思和方案。教案必须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

11.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或者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基本要求? 1)目标明确2) 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活跃

12.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明确的目的性2)内容的科学性3)内容的逻辑性4)语言的感染性

13.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依据教学具体目的和任务 2)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其条件和特征 4)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5)依据方法的适用范围

6)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14.高等教育研究内容有哪些?

1)研究教学对象:即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既要研究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又要研究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之处

2) 研究教学内容:教师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理论,探讨教学内容的选择、编排及教材的编写等问题。

3)研究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各种新型教学方法,用于改进课堂教学和其它教学环节。

4)研究教学组织形式 5)研究教学管理制度

15.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或者价值)是什么?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 :传播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进行思品教育 2)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 3)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 16.教师的劳动特点是什么?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持久稳定的兴趣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激烈的成就感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

4)教师劳动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高度的协作意识

17.高等学校教师素质如何分类?

1)政治素质: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

2)职业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

3)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

4)能力素质: 教学内容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和管理学生的能力、教学实验和研究能力

5)身心素质:身体素质包括体质健康、耐受力强、反映敏捷、精力充沛;心理素质包括:愉快的心境、开朗的心胸、幽默的情趣和顽强的毅力 18.教师权利的内容

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权力4)获取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四、辨析

1.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其目的为直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你分析其看法。

1)这是高等教育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称为个人本位价值观、后为社会本位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角度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目的,强调教育要为人本身的需要服务;社会本位价值观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高等教育的目的,强调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2)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局限性: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但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结合使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个人社会责任感下降;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主张了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影响了社会的长远利益,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3)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的协调与整合,历史上出现的高等教育在个人与社会单向选择已被证明是一种教训,因此,要针对我国教育实际,做出积极的动态调整。

2.有人说,大学老师不用象中小学老师一样上课认真,可以随便上课?你怎样认为这种观点?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3)评价一堂课的指标

3.我国有学者预算、、、、、、5次职业转换,因此4年大学不能管一辈子,谈谈该看法:大学要进行素质教育

五、论述

1.能否结合任教的专业对教学原则体系进行述评?

1)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需依据的准则。它具有双重属性,即实践性和科学性。

2)教学原则体系包括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③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不是单一的;④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⑤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⑥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⑦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以上八条原则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必须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 3)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最重要的两条原则。

2.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的作用(或者为什么把科学研究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

1)科学研究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

科技革命的成果要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需要大批

科技人才的努力。

2)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①通过科研,高校教师能充分认识到本专业在城各学科体系中地位。 ②通过科研,师生之间能产生思想的碰撞和灵感的火花。

③通过科研,使教师更加紧密联系实际。 3)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4)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

5)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6)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中世纪大学的意义:①是历史上最早的最有代表的独立形态的高教机构②孕育了近现代高教的基本理念与思想要素,确立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传统,培育了近现代大学的独立品格③在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形式方面积累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经验,为近现代高教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科技进步对高教发展:①拓宽空间②改变专业设置、丰富内容③改革层次结构④强化科研⑤强化与产业联系⑥提升社会地位 *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专业性(课程)、独立性(师生关系)、创造性(活动结果)、实践性(与社会联系)

*问答法的基本要求:①精心设计问题②问题须表达清楚、准确,简明扼要③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④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素质

1、素质是人们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训练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在其遗传获得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要素、结构和质量水平。

狭义的素质就是指人品,广义的素质是对人的德、识、才学、身心的综合要求和综合评价。

2、素质教育就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而不是偏向的急功近利的、畸形的发展。素质教育,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识与情感等因素全面与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受教育者的心理品质的内化。 实施

1、大学素质教育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指导思想,它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和和谐长远的发展,注重做人和做学问的基础和功底体现着教育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2、大学素质教育的思想必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首先,要依据素质教育的思想重构专业教育,即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而且注重专业素质的提高,即更多的激发大学生对专业的悟性和灵性。

其次,培养专业之外的其他综合素质,即也就是通过大学生的显性课程与稳性课程、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3、人的素质发展的鲜明特点:一是强调整合,二是强调内化。因此,素质教育更注重发挥

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在于营造一种氛围,提供多方面的条件,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学习、探索、领悟、提高。 重点、难点

1、大学素质教育的中坚;哲学教育和批判性思维。 〈1〉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思考,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思考,才能高屋建瓴把握知识的整体性,突破各具体学科的局限,跨越人文和科学思维。

〈3〉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思考,才能掌握科学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同时也有助于学习和掌握其他具体的方法。

2、大学素质教育的两翼;人文与科学

在大学素质教育中,要努力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努力通过科学与人文两者文化间

的深刻对话,达到沟通、整合的目的,使大学生的理性与情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得到和谐的发展。

3、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难点:发展情感(情感教育)由于应试教育长期占据了学校的上风,学校教育往往偏重学生的逻辑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情感体验层面的教育;加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学生的情感发展远远落后于其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必须把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提高心理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选择好讨论的课题、设计好讨论课的结构、灵活引导与控制、注意讨论小组的成员组合和环境

高教科研的原则:科研与教育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个体研究和集体协助相结合、计划选题和自由选题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优先的原则

洪堡高教思想:第

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第二,学术自由的原则(一是大学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办学不受任何权利挚肘;二是学者,要有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他们可以不受任何威胁地探索真理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教学过程要有教学自由)

高校教学方法特征:师生共同控制知识传递、师生双方在教学方法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学术自主性独立性增强,教师观念变化)、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渗透和融合

小教育学调查报告范文
《小教育学调查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