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内容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5:14: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

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 3.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5.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1) 生产决定分配;

(2)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3)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 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九课内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七课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第一框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一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学计划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学计划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课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内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内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