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2020-03-02 21:31: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Ⅱ复习题(2010.6)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丰富和发展。163-164,165-166(教材2009年版)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是非对抗性矛盾,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第四,在阐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即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生产力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邓小平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把对外开放定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的重要依据。170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其最重要的依据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和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181-183

(1)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坚持计划经济的总体框架,但允许市场调节存在和发挥作用,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了道路。

(2)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不再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3)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体制,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

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改革的实践在不断提升市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实践中越来越依靠市场配置资源。

(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8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基本特征表现在: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在平等竞争中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②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③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5.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89,191

在我国目前,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第二,通过竞争,促进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带来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

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92,19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种分配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联系的。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即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7.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201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覆盖范围窄、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要意义。

8.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2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目的,是衡量各项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面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点和特点。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227,23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根本的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实质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在政治上的反映。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建立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性质相适

应。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第二,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10.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22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11.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237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战略地位。250,253-4

战略地位: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基本方针: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5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276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5.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332

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6.“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302,303-305

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意义:第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

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7.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348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解决。

18.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中取得的主要经验。382

第一,必须正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第二,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第三,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第四,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五,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调查09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会概论

09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堂讨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有知识点总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概论》试卷(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概论》试卷(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