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村镇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5:26:50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村镇银行信贷调控调研报告

XXXXXXXXXX村镇银行

关于信贷调控情况调研的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XXXXX支行: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地方实际有效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合理优化信贷结构,积极配合石家庄中支做好相关调研工作,我行根据通知要求对调研内容及相关要求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梳理和分析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请予批评指正: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负债业务

截至XXXXX年XXX月末各项存款余额XXXX万元,比上月减少XXXX万元,比年初增长XXXX万元。其中:储蓄存款XX万元,比上月增加XX万元,比年初增长XX万元,占比XX%;对公存款XX万元,比上月减少XX万元,比年初增长XX万元,占比为XX%。日均存款余额XXXX万元,无保证金存款。

(二)资产业务

XXXXXXXXXX村镇银行XXX年累计新发放贷款XXXX万元,其中1月份发放贷款XX万元,2月发放贷款XX万元,3月发放贷款XX万元,4月发放贷款XX万元, 5月发放贷款XX万元,6月发放贷款XX万元,7月份发放贷款XX万元,8月份发放贷款XX万元,9月 1

份发放贷款XX万元。截至XX年9月末,XXXXXXXXXX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XX万元,比上月增加XX万元,增幅XX%,比年初增加XX万元,增幅XX%。

五级分类中正常贷款XX万元,不良贷款0万元。截至XX年9月末,实现贷款利息收入XX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XX万元。

(三)整体流动性及利润增长情况

截至XX年9月末,XXXXXXXXXX村镇银行流动性比例XX%,比上月增加XX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XX%;超额备付率XX%,比上月增加XX个百分点。累计营业收入XX万元,资产利润率XX%,比上月上升XX个百分点;资本利润率XX%,比上月下降XX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XX%,比上月上升XX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XX个百分点。

二、实际贯彻宏观调控政策的措施

进入三季度后,我行风险防范体制逐步健全,资本金增加,信贷资产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地方发展活力有增强趋势,客户融资需求明显增多,而存贷比一直偏低,使我行深刻认识到加强信贷投放力度的重要性,有效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我行采取以下措施:

(一)转变宣传重心,开辟宣传新途径

一直以来,我行始终高度重视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我行的社会知名度现已稳步提高。进入三季度以来,将宣传工作的

重心由原来的机构宣传转变到业务宣传上来,由原来的社会知名度宣传转变到业务认知度宣传上来。吸收存款的同时大力营销贷款,科学、安全的引导我行存贷比进入合规范围。

(二)以服务“三农”为导向,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一是在业务发展上注重自身的特点,以盈利产品为中心,重点发放农村中小微企业贷款;以安全为基础,发放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以服务“三农”为方向,支持农户小额保证担保贷款,积极探索农业生产项目的贷款,坚决将“支农、支小”作为我行实际经营的重中之重,绝不偏离村镇银行市场定位与政策目标。

二是充分发挥我行贷款审批时间短、贷款方式灵活、办事便捷的优势,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以“快”为切入点,不断扩大我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三是拓宽贷款渠道。为了充分参与信贷业务的市场竞争,开发信贷资源,提高信贷产品的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深入县域东部工业园区,建立辖内中小微企业信息网络,积极营销贷款,同时加强与担保公司战略合作,有效解决了部分中小微企业贷款的担保难问题。

(三)切实防范经营风险,提供稳健经营意识

随着我行业务的不断深入,我行也承受着内外部风险带来的各种压力,治理风险不如防范风险,为此,我行领导班子始终将风险防范工作摆在重要位臵。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是提高制度执行力。开业之初,在发起行的指导下,我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今年以来,我行领导更加高度重视制度执行力建设,大到审批制度,小到考勤规定,都要求按章办事,让员工懂规章、懂程序,目前我行业务办理基本合乎规范,执行力明显提升。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稳步提高小微企业及“三农”客户占比。XXXXXXX,这一举措极大的吸引了众多中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到我行办理贷款业务的积极性,我行在坚持“两个优先”,稳步实现“两个不低于”的同时也赢得了众多口碑。

三是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我行定期组织员工对安全保卫工作进行相关学习与演练,及时了解各类金融案件发案的新手段,从而提高我行对金融作案的警惕性。坚持夜间双人值班制度,加强夜间巡逻,最大限度的消除安全死角。

截至9月末,我行未发生一起风险案件,也未出现一笔不良贷款。

(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案例

XX年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XX万元,其中一季度发放XX万元,二季度发放XX万元,三季度发放XX万元。在实际经营中,我行优先支农、支小,有效培养了一批特色鲜明、科学创新、文化内涵深厚的优质小微企业客户。

XXXXXXX公司始终坚持“XX”的企业理念,“XXX”的企业

精神,树立“用好质量吸引客户、用优质服务创造企业价值”的良好企业价值观。同时公司不断开拓新的合作伙伴,拓宽市场,严守产品科技含量,坚持经营高质量的绿色产品,员工管理理念由“储备人才”向“培养人才”转变,在管理的各个环节突出人本的管理思想,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与企业“XXX”的发展思路,不仅有着良好的经营业绩,更为当地种植、养殖农户们提供了一条创业致富道路。针对借款人因市场销售旺季到来急需补充库存而暂时出现的资金链短缺,我行经过调查审批及时给予其资金支持。

三、信贷调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信贷指标不足。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加大,客户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正逐步提高,XXXXX作为河北的首强县(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辖内中小微企业众多,特别是XXX后吸引了众多中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贷款需求量明显上涨,拥有充足的可贷资金,而信贷指标不足,导致我行面临客户流失的尴尬局面。

(二) 村镇银行自身不足难以克服。区别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XX银行贷款支持农村经济,却在农村解决不了资金来源的问题,缺乏农村居民等公众认同,所面临农户及中小企业客户资金零散,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尚未实现与相应机构的网络连接,致使代收代付、通存通兑、信用卡及网上银行等业务难以开办,无网点依托及创新金融产品等问题,都成为我行信贷调

控的瓶颈。

(三)地方配套政策有待完善。虽然国务院及金融监管部门分别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支持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但是对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存贷款定价、金融监管或监测、融资等具体规定还没有出台。在XX银行开业初期,市委、市政府对村镇银行面临的困难估计不足,未能在税收、宣传、财政支持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支持措施,致使村镇银行面临着政府宣传力度不够、税收负担过重、部分监管部门要求过高等阻碍发展的政策性因素。

四、进一步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做好信贷调控工作的建议

为进一步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做好信贷调控工作,我行现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继续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第二,提高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的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调控货币供应量。

第三,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第四,加快商业银行改革,增加信贷资金营销观念。

第五,加强金融监管,为有效执行货币政策创造条件。 第六,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氛围。 最根本的一条,我行亟待希望人行及政府部门建立健全XX银

行相关法律法规,对XX银行实行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和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性发展。

以上为我行此次信贷调控调研情况报告的全部内容,请予批评指正。

XXXXXXXXXXXX银行 XX年XX月XX日

推荐第2篇:蔡村镇烟叶产业调研报告

蔡村镇烟叶产业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烟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扶持带动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蔡村烟叶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蔡村镇烟叶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蔡村镇现有种烟区域主要分布在上胡、泉峰、毛田、蔡村、河冲、宋村6个村,农业人口18947人,总耕地面积1多万亩。蔡村镇2011年种植烟叶430亩, 2012年种植烟叶538亩,2013年新增及老户户内扩增面积905亩,2013年烟叶种植面积合计1498亩。

近两年蔡村镇烟叶种植情况

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蔡村镇烟叶产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多方受益的特色产业。但在烟叶产业建设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植较为分散

从产业布局上看,本地许多农户,以种田为主,他们不愿出租自家土地,致使土地流转困难,从而导致生产规模小,种植布局较为分散,集中种植不够规模,与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要求有差距,不能适应烟叶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加大了烟叶技术指导的难度。

(二)烟农种烟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

烟农种烟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当地种植烟农较少,外地承包种植大户较多,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在家种植烟叶的烟农年龄普遍偏大、文化不高、观念陈旧、种烟技术落后,严重影响烟叶的整体发展。

(三)烟叶生产整体水平低

广大农村地区市场化程度低、半自给自足经济、总体收入不高和手工劳动为主的现状,导致先进实用的技术成果普及速度慢,特别是烟叶生产的机械化、集约化技术没有得到应用,极大的制约了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其他产业对烟叶产业的冲击

烟叶产业在蔡村属于农业当中的特色产业,近几年劳务输出造成大量劳动力的流失,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强势主导产业与烟叶产业争地现象突出,加之烟叶本身用工密集、技术含量高、投入较多等原因,让部分农民望而却步。

三、影响烟叶产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我镇烟叶产业发展除自然因素影响外,主要有五个方面原因:

(一)农村劳动力匮乏,阻碍了烟叶生产的发展

烟叶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种植粮食相比,投工投劳高,很多农民不愿费时费力。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多,在家务工劳力不充足,无力也不愿进行烟叶种植。

(二)技术性强,种植烟叶风险较大

烟叶种植环节多技术性强,俗话说“五关十二环,环环紧相连”。从育苗到烘烤、分级出现任何一关不按技术规范操作,都有可能功亏一篑。烟农在分析减产减收原因时,往往不能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怨天忧人,把责任推向了政府和烟草部门身上。同时,由于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增加了种烟的风险,因此,造成部分烟农对种植烟叶信心下降。近年来,我镇种烟农户,新烟农比较多,他们缺乏对种烟困难的估计,缺乏种植技术,管理水平粗糙,烟苗植入大田后望天收,不能积极主动地从科学管理、规范种植上争效益。同时,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一遇特殊年景损失相当严重,甚至绝收。

(三)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制约了烟叶的规模化种植

烟叶生产工序繁杂,技术含量高,需要进行统一安排、统一管理,需要集中联片经营,集中指导生产。土地二轮延包落实后,由于相关的土地流转等制度没有建立,无法满足烟叶生产的产业化经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烟叶产业的发展。

(四)引导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农户对烟叶种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村对烟叶种植重视程度不够,致使村民没有认识到种烟的好处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职能发生转变,行政干预力度减弱,农户可自愿选择生产经营方式,政府在产业调整中想统难统,想引难引,烟叶生产的集约化、规范化种植难以形成。

四、发展烟叶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烟叶生产的核心是烟农,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为烟农服务,增加烟农种烟效益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解决烟农种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增加对烟叶生产的投入,一是靠政策支撑,二是靠科技,三是靠烟草部门的服务,只有将服务烟农作为我们烟叶生产的工作出发点,农民技术掌握了,烟叶基础设施有保障了,烟叶产量和质量提高了,烟农效益增加了,才能调动烟农的种烟积极性,烟叶生产才可以发展上去,才可以达到烟农和烟叶的和谐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目前,我们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实施适度规模化种植

规模化种植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烟水配套工程,改善烟叶生产条件,提升烟叶生产水平,实现植烟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和基础。土地的适度规模集中有利于提高产量、推广新技术、防治病虫害等。镇委、镇政府要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引导和协调,通过土地入股、转包、租赁、互换、转让等途径逐步实现烟田向大户及种烟能手流转和集中,提高烟叶生产的产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及规模效益。

(二)切实加强烟叶基础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全镇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交通部门乡村道路建设资金,结合烟草部门配套资金完善烟田的基础设施建

设。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部门对烟田大型排灌渠、田间排灌渠进行配套建设,交通部门对大型烟叶种植区的机耕道建设进行补贴,烟草部门对烟田的沟渠、人力车道进行配套建设,密集型烤房配套建设,烟用机械配套购置。

(三)加强培训,建设现代烟农队伍

建立完善的烟农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开办烟农技术培训办,重点就烟叶栽培、烘烤、分级等技术环节免费展开培训,大大提高烟农素质,使广大烟农具有较高的种植水平和分级水平,并具有较高的市场经营头脑和经营能力,引导部分烟农从传统生产者向现代农业经营者转变,促进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要提高职业烟农的科技增收能力、市场经营能力和专业化生产能力,培养知识型烟农。要将烟用农机的操作、使用、维修技术作为烟叶生产技术培训的新内容,促进部分职业烟农从生产者向经营者转变。

(四)加大政策宣传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站、点公开栏、张贴标语、召开群众会议等方式,加大对烟叶种植政策的宣传,使之家喻户晓,同时组织烟农进行座谈及培训,借鉴外地科学种烟致富经验,激发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在全镇形成发展烟叶种植的浓厚氛围。

(五)加大政策倾斜

为蔡村烟叶能健康持续发展,对当地种烟大户进行重点指导,在土地流转、用工管理等问题上给予一些政策优惠,加强补贴力度。以培育大村、鼓励大户承包示范带动为重点,引导烟农创新土地流转新机制,统一连片种植。

推荐第3篇:新村镇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新村镇是新郑市总体规划的新市区,北与郭店镇、薛店镇接壤,东与和庄镇毗邻,南接新建路办事处、城关乡,西连辛店镇、新密市,北距郑州32公里,东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4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8公里,107国道、郑新公路、新密铁路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镇区穿境而过。辖区面积74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102路公交车直达新郑市区中心;镇区建有35KV、220KV变电站各一座,除满足区内用电外,还直接供应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用电。电话装机总量2万门,移动电话机站覆盖全镇,小灵通机站覆盖镇区,实现了村村通电话。镇区有水厂一座,日供水能力1万立方米,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现有电视差转台2个,转播节目已达到45套,各类学校19所,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育,形成了完整的文化教育体系。境内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境内的裴李岗村是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遗址的首发地,另有著名的玉皇庙、望京楼及公主湖等名胜古迹。探明的地下煤炭资源储藏量较为可观。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已建成瓯江花园和下沉式广场各一座,垃圾中转站3个。

1992年,这里做为新郑市开放的前沿,设立了温州城开发区,后设立新郑市京深工贸区,1999年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撤消原温州城和京深工贸区,合并组建新郑市北城区并将其作为新郑新市区,成立新郑市北城区管委会,归属新村镇党委、政府领导与管理。2004年将北城区的发展方向定位为新郑市北城医药化工集群区。

二、园区现状

(一)园区规划

2004年,镇区建成面积达4.6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7万人。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6亿元,财政收入1205.2万元,镇区居民可支配收入6110元,镇区人均绿化面积10平方米,人均道路铺装面积1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4%,电话入户率92%,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净燃料普及率52%,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

(二)园区企业情况

几年来,新村镇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医药化工群体优势、超硬材料群体优势,坚持以小起步,以多取胜,突出主导,形成集群,努力打造新郑“新区”,确立了把新村建设成“北城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的战略目标,区内现有工业企业120余家,总投资近20亿元。其中以郑州羚锐制药有限公司、河南灵佑药业为龙头的医药生产企业8家,主要生产化学药品、中成药、生物药品、原料药等,针剂、片剂、胶囊等一应俱全,仅水针剂年产量就将近30亿支,是我国水针剂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医药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配套行业的兴起,制氧、安瓿制造、印刷包装、泡沫制品等如雨后春笋。现在,新村已经成为新郑发展环境最优、产品结构最好的乡镇,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三、具体做法

(一)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加快项目引进与建设

今年以来,我区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开发区发展的生命线,创新招商思路,拓宽招商渠道,突出引大聚强,服务建设项目,产业发展呈现新局面。

1、引大聚强助产业招商

按照医药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区瞄准知名大公司,努力提高招商质量和水平,以建设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为目标,着力引进一批羚锐制药、灵佑制药、顺康兴疫苗等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大项目,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通过广泛接触各界人士,积极参加各类项目洽谈会,先后组团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拓展各种渠道拜会国内外知名企业老总和资本雄厚的客户,接洽了大批重要客商,与之建立了良好关系,扩大了我区的客户库和项目库。两年来,我区共引进项目14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2个,外资项目1个,高科技项目4个,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主要项目有投资2.2亿元的福华钢铁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三和塑胶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众康中医药饮片等项目。以上项目建成后,将为我区工业发展提供创新平台,为建设医药化工产业积群区奠定良好的基础。

2、千方百计推项目建设

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我区实行了项目跟踪服务制,成立了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坚持每周召开项目建设调度会,制定了分包推进责任制和项目进度督查制。在推进过程中,创新工作机制,打破条条框框,区内各部门主动衔接沟通,前期手续同步办理,最大限度地缩短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促进项目早开工。同时,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同市质检部门联合开展建筑质量大检查。有效地推进了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今年以来,共完成项目投资3亿元,新开工项目2个,竣工投产项目3个。福华钢铁有限公司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建设工程并顺利投入生产;欧普陶瓷有限公司从选址到投产,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实现了“当年引、当年建、当年产”。目前,区内项目建设形势喜人,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正在形成。

3、坚定不移促资金到位

我区围绕服务促资金早到位、快到位、多到位。对项目分门别类,建立项目跟踪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和责任领导,实行专人跟踪,紧盯不放。并将资金到位情况和各种优惠政策兑现挂钩,加快了项目进展。为推动项目发展力度,各部门紧密配合,落实专人负责项目前期报批领证工作,切实帮助项目业主解决具体困难,用周到的全程服务打动客商,促使资金到位或书面承诺资金到位期限,提高了项目履约率。去年为了使科氏公

司早日落地,镇里投入资金500万元完成了中兴大道东段延伸工程;铺设天然气管道15公里,并完成了城水线的改造,使企业3个月就建成投产,创造了令人称奇的“新村速度”。

(二)创新招商方式,增强招商实效

在全国各地都在招商的形势下,如何把客商引过来,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是激活主体,以商招商。把企业做为招商引资的主体,建立市场化的招商引资机制,对我镇现有招商企业进行调查访问,充分发挥企业经理,信息灵通,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沟通联系,加深感情,形成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环,今年新招项目中,郑州华阳纸业有限公司就是成功的一个,其二是政策激励,全民招商。镇政府对招商引资第一引荐人不论身份、职业,一律按市政府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公开表彰奖励,仅今年一年,我镇兑现招商引资资金50万元,形成了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其三是健全网络委托招商,我镇聘请的招商顾问遍布广州、上海等城市,通过他们不断反馈招商信息,发现投资信息组织专人跟踪,一跟到底,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高标准制作“新村信息港”,不断充实网页内容,我们围绕新区优势,编制了一批含金量高,市场前景好,能够带动我区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的好项目,在网上发布,吸引了众多的客商来新区投资发展。其四是实施“空壳嫁接”招商。依托我区现有厂房、土地,加大招商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进项目、技术、资金进行嫁接,以招商促启动,以启动促增效,达到了招商引资的目的,如郑州三联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就是买断停产企业郑州塑料三厂的基础上重新发展起来的。

(三)围绕北城区发展目标,打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

近年来,我区以抓环境优化为突破口,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步伐,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打造智能型、文化型、生态型开发区。

1、加强城镇功能建设

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完成了中兴大道东段延伸工程;完成了中兴大道排水管网建设,铺设天然气管道15公里;对新村大道、北城大道进行了修补,修建了街心游园,并投资150万元完成了新村镇第一初级中学改、扩建工程;投资8000万元的新郑一中新校区、投资8000多万元的郑州华信学院、投资3000万元的郑州工业科技学校也先后竣工,为客商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提升了新区的投资硬环境。

2、优化服务环境

着力从政策优惠型开发区向环境服务型开发区转变,按照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了办证大厅、实行了保姆式服务机制,制定了限时办结、特事特办等工作制度,各窗口部门设立了项目手续办理绿色通道,简化规范办事程序,为项目构筑了“引进审批服务全过程、建设服务全方位和投产服务全天候”三个服务体系。与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有关的土地、工商、税务、中介、水电等部门,都进驻同一办公室办公,并推出了“延时服务”、“阳光服务”等特别服务方法,极大地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尽早开工建设和投产运行节省了宝贵时间,赢得了商机。同时,认真落实新区封闭管理和企业安静生产日的规定,为客商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每年5月份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月活动,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整治优化企业周边发展环境,维护了我镇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今年6月份,正值我区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的主要领导又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开发区现场办公,解决了福华钢铁有限公司的道路修建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的环境建设和项目建设。福华钢铁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感新区创业环境优越,将原定在南方某地建设的项目也迁到我区。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已赢得了进区企业的认可。

四、取得的成效

(一)各项经济指标不断攀升

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368万元,财政收入完成823万元,主要工业增加值469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159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926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亿元,利用外资1250万美元;外贸出口560万美元。

2005年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410万元;主要工业增加值完成4622万元;工业经济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8146万元;财政入库税金590万元;招商到位资金2.1亿元。

(二)有力推动了

一、三产业的发展

2004年,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51人,开展引导性培训1655人,完成城镇就业389名,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620个。

五、优势与不足

(一)特色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

北城区毗邻新郑市区,北距郑州32公里,东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4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8公里,107国道、郑新公路、新密铁路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镇区穿境而过。有独特的交通优势。

2、特色产业优势

全镇现有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特色企业2个,投资超亿元的企业3家;产值1000万以上的企业10家,产值500万至1000万的企业两家,总从业人员万余人。初步形成了颇具发展前景的超硬材料行业;极具市场活力和影响力的汽车内胎生产产业;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医药化工产业群;地方特色优势较明显的食品加工产业。

3、园区建设优势

依托北城区和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条件,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处在全省前列。这为医药化工产业的集聚发展和结构优化构筑了重要的创业平台。

(二)存在不足

主要是园区建设资金投入与招商引资问题。

要实现园区的跨跃式发展,投资需求量大。在上级扶持资金及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园区“自我造血”功能还不强的情况下,招商引资是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招商引资的层次、规模仍有待提高,要争取创造条件,引进资金、技术实力强的高科技企业,加快园区建设进程。

六、目前本园区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镇工业经济面临大发展、大提高的良好机遇。首先,为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新郑北城医药化工集群区的设立给新村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第二,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提高产业支撑能力的战略思路,为新村工业经济创造了大发展、大提高的机遇。第三,我们同一些发达地区之间在投资政策环境上已基本接近,也为我镇的发展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遇。所以我们要明确地提出,要塑造工业优势,争创工业强镇。

但是,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还面临严峻的挑战,如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质量、机制、资本、科技、人才已成为新阶段区域经济竞争的重点,而新村在质量、科技、人才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不具备优势;相对落后的科技水平给我镇工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七、有关意见和建议

(一)政府应是产业集群的催化剂和润滑剂或者桥梁,间接参与产业集群区的创建过程,要让企业成为集群的主导者。要避免创造产业集群导致的高成本、高风险和不同的地区追求相同的产业集群重点导致的重复建设。

(二)政府应以现有的或者是新兴的集群区为前提制定相应规划,集群规划的重点应放在为企业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适当引导集群的规模,增强集群总体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扩大集群的影响力。

(三)集群政策的目标应该是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规律,把握集群发展各阶段的特征、满足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对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促进产业集聚,通过对集聚产业的整合、调整从而延长产业链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荐第4篇:村镇规划调研(全文)

村镇规划调研

鄱阳湖地处江西省北部,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不仅养育了江西4400万人民,也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没有遭受严重污染的大型湖泊。

每年三月的鄱阳湖,蒿草连天,“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鄱阳湖地处暖湿东南季风区,从而形成了湿润季风型气候,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到翌年春这里候鸟群集。如今,保护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这里还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每年到鄱阳湖越冬的白鹤约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环境却大不如前,“20年前,每次出船至少能捞上来三四条上百斤的大鱼,而如今连筷子大的鱼大家都在捞”,“水位上不来,已经连续旱了六七年了”从附近渔民的话里我们就能听出形式的严峻,情况确实如此,由于长年累月的过度捕捞,以及沿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而出现的水污染问题,鄱阳湖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生态挑战。

鄱阳湖是湖区人民的衣食父母、财富源泉,鱼类达90余种,以鲤、鳙、鲫、鳊、鳜、鲶、鲭等较多,以鲥、银鱼著名。近年又进行了滨湖围湖放。沿湖盛产菱、芡、莲、藕、芦苇等。野禽有凫、雁、天鹅、鸨、鸥、鹭等;此外又引进了水豹、海狸、麝香鼠、牛蛙、毛蟹及珍珠贝等。这就决定了湖区社会的特殊性和各类矛盾交织的复杂性——人、水争地,人、鸟争食,不同行政区域的渔民争夺渔业资源。近年来,水位降低之后,又新出现了湿地、滩涂资源的使用与保护问题。

鄱阳湖的生态状况也引起了国家相关单位的重视,2009年12月,国务院公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其中提到鄱阳湖地区既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

1展出发,为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谈到鄱阳湖生态保护,人们首先想到的词就是“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作为江西五大河流唯一的入江口,鄱阳湖流域占江西全省辖区面积的97%。科学保护、开发、利用鄱阳湖“一盆清水”显得日益紧迫。“鄱阳湖湿地为鄱阳湖辐聚水系的汇聚中心,湿地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如何,是其流域水资源治理的关键。”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晓鸿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这样说。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是目前中国政策提倡、各阶层普遍认同、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潮流的湿地主导政策,它包括“保护”与“合理利用”两个不可分割的目标。而合理利用同时又是保护的基础,没有合理利用,保护也无从实现。

之前,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表示,为永保鄱阳湖“江西靓丽的生态名片”、“中国最后一湖清水”的美誉,省林业厅提出了“大鄱阳湖”湿地保护概念,切实保护管理好鄱阳湖湿地。坚决治理乱栽树等破坏湿地造林行为,一律停止在鄱阳湖吴淞高程17米以下湿地区域内人工栽种各种林木,对已栽植的杨树,要全部平毁或移除,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坚决实施退田还湖、移民搬迁、退耕还林等措施。同时加大对湖区候鸟保护宣传,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治理。

我们坚信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在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定能在改善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周边经济的发展,共同捍卫鄱阳湖生命线。我们还坚信只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鄱阳湖的水定能更清澈,鄱阳湖的生态定能更稳定,鄱阳湖的经济定能更加繁荣和谐。

自2009年12月,国务院颁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全国就掀起了保护鄱阳湖的浪潮,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保护鄱阳湖、宣传鄱阳湖生态保护,我们责无旁贷。借着暑假的空闲时间,我选择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部分地方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总结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调研中的部分村镇,虽 有所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集镇建设零乱,居住环境较差,给排水等市政设施不完善,路网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针对乡镇特点,对未来发展提出科

学合理的建设规划,明确其性质、建设规模、产业结构是必要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有的地方,对新农村建设的定义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利于推进城镇化。这是一种“对立论”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战略布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两个方面,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城镇化可以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从而带动农村发展。同时,农村的发展也推进城镇化的进程。新农村建设好了,不仅有利于改变农村自身的落后面貌,也有利于扩大内需,形成城镇和农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为工业化、城镇化顺利推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提出新农村建设并不是说不重视城镇化,放慢城镇化,更不是否定城镇化,而是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发展新农村,使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设新村”。这是一种“简单化”的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综合概念,不能只强调农村某一方面的建设。在具体的工作推进中,我们要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组织建设。绝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建设新村”,并非农民住进了漂亮的小区就算等于建成了新农村。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市场主导。这是一种“取向错位”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它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尽快从发展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主导规划工作,二是主导合力推进工作,三是主导公共性产品的供给。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不断增加农业比重。这是一种“概念不清”的认识。增加农业的比重和增加农业的总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的比重是指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例,农业的总量是指农业产值的绝对量。我国是一个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的发展中国家,粮食的安全、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增加农业的总量,保证供给。但要降低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加农业的总量,减少农业的比重,是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发展趋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组织建设只是党组织建设。这是一种“片面性”的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无疑是农村组织建设的核心,但党组织不是农村的惟一组织形式,

不能涵盖组织建设的全部内容,还应该包括村委会组织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及农村各种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和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等上面给钱、给物。这是一种“等靠要”的认识。中央有一个政策重点,就是政府的支农资金不是直接对农民进行收入补贴,而是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农村“六小”工程等项目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但要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有不同的属性:具有公益性的(比如水利、乡村道路、主务教育等),应当由国家投入;农民自己的私人用品(比如农业生产、农民建房、环境卫生等),主要由农民自己来投入;介于两者之间或者具有一定公共产品性质的(比如改造厕所、建沼气池等),主要由农民出钱,政府给予补贴。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用农民的聪明才智,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7)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是拆旧建新。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对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严重破坏上。我们知道,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的总和。由于遗产的不可再生性特点,即“一毁即灭”,因此,遗产的价值往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升值(这主要体现为无形的价值)。年代越久远,其本身的价值就越大。这些祖先留下来的历史遗存,不论其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价值,都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理应给予很好的保护。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大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却无时无刻地在遭受着人为的破坏。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中,这种破坏状况至今没有被各级领导所重视,所觉醒。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错误甚至犯罪的行为。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的片面强调高档次、高规格,把一些旧房子甚至把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建筑随意拆除,有的为了实现眼前的所谓开发、建设,不顾国家的政策、法规,不顾文物部门的三令五申,轻易毁损历史文化遗产,这种状况实在令人痛惜。在我们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时候,却同时又在肆意破坏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这实在是一种 “好心办坏事,破坏当建设”的愚昧型做法。

对此,我的建议是:

(1)要积极消除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误区,正确理解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内涵。没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是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也肯定是没有生命力、没有创造力、没有竞争力的。新农村建设不能走“形象化”道路。

(2)要正确处理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要有科学的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作为检验新农村建设成败与否、目标实现与否的标准。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处理好当前发展现状和长远建设目标的关系。

(3)要正确处理好客观条件和建设目标的关系。所有的实践都应该从实际出发,新农村建设更要认真考虑各地财政承受力、群众参与能力等实际情况。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能强调搞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法和同一个标准,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注重实效,不搞盲目攀比,避免新农村建设中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避免新农村建设运动化。

(4)要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力度。投入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不仅应该涉及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环境、教育、文体、医疗、商贸、住房等硬件条件的改善、整治和建设,而应该同时覆盖软件系统的建设,村干部与村民的培训、村规民约的制订、社区公共设施管理制度的建立、社区健康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等等。当然,“社会主义新农村”毕竟是农民自己建自己的家园,我们要吸取过去的大包大揽搞运动的教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而不能以政府主导作用取代农民主体作用。要以农民为本,研究农民的现实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着眼农村的发展远景,立足当地的具体条件,在积极、科学的引导下,通过规划引导、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的方式,引导农民参加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看得到,感受得到新农村建设的益处。鼓励农民通过辛勤劳动,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把农村建设成为自己理想的家园,以此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我国农村经济还是比较脆弱的,农民尤其经不起折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坚决防止不顾农民的承受能力,搞达标升级等形式主义东西,最要紧的是不能急躁冒进搞运动。

经过这次调研让我收获良多,整个暑假也很充实、愉快!

推荐第5篇:棠村镇村庄变迁情况调研报告

棠村镇村庄变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1、村庄变迁数据。

棠村镇2003年统计报表:行政村18个,自然村144个,人口48953人,常住人口7890人,农作物种植面积62636亩,农村人均纯收入3516元,幼儿园0所,小学18所,中学1所,公路硬化28公里。

棠村镇2013年统计报表:行政村18个,自然村8个,人口53885人,农作物种植面积62598亩,农村人均纯收入8049元,幼儿园3所,小学22所,中学1所,公路硬化87公里。

2003年与2013年数据对比:行政村、自然村数量没变,人口增加4932人,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48亩,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加4533元,幼儿园增加3所,小学增加4所,中学没变,公路硬化增加59公里。

2、村庄变迁原因。

从整体上看,村庄变迁是由国家城镇化战略引起的。10年内农村精英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让一部分人富起来战略,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村成为年轻强状劳力流出地,以老弱病残为主的乡村留守人员成为农村的主力军。

从发展过程看,首先,城市吸引精英劳动力流出,农村产生了一个劳务输出团体,农村出现留守现象;其次,外出人员经济

好转,为解决子女上学困难,部分常年外出人员将子女送入寄宿式学校就读,催生了私立学校的产生和发展,并且个别前往县城学校就读,部分农村群众也因此在县城买房、就业;再次,随着入城人员收入增加、入城时间加长,产生了一些在城市有房在农村有地的亦亦工农团体,而同时在农村形成了一个极贫极弱的“三留守”团体。

二、村庄变迁后各方面情况

1、农业生产。生产者是以留守的老弱病残为主。部分农民将自己的责任田流转给他人更重。从而出现了一批种植大户,催生出了一批农业合作社,在2013年底,棠村农业合作社已达到8家。

2、基础设施。纵向看:10年间棠村镇农村通村公路增加59公里,实现了村村通,覆盖了大部分自然村,人畜吃水相对得到了保障,农村电网实施了2次改造,农村住房建设大部分成为两层以上砖混结构楼房。横向看:交通成本还很高,吃水安全还没有保障,网络服务没能实现全覆盖、且网速较低。

3、公共服务。由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思想引导,致使在公共服务上出现了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两重天景象。虽然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但在力度上还是不够的。从另一方面看农村学生也不可能实现返流现象,农村过多投入公共服务也会形成一种“有庙没和尚”的尴尬境地。

4、社会管理。农村社会管理,不论是基层党组织、村民自

治,还是社会治理、三资管理都会出现阵地建设落后、参与人员流失、资金投入不足、人员工资低、维护几乎不可能的现状。“三留守”现象突出,出现了 “孩子上学老人送,老人有病孩子管”人现象,爷爷和孙子成了相依为命的情人,邻居成了生老病死的忠实战友,父母反而成了孩子一生中最大的看客。

三、今后村庄变迁规划、考虑和趋势分析

面临的问题有:

1、交通、上学、消费等生活成本高;

2、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分散、劳动力素质低,导致生产成本高;

3、由于城市高房价,导致的入城成本高;

4、医疗服务、社会管理、三资管理等社会服务成本高;

5、村民自治、基层组织生活等社会活动成本高。

分析发展趋势,农村发展会在新一轮大发展中继续被边缘化。农村精英劳动力净流出现象更加严重,以老弱病残为主的留守人员将成为农村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服务、社会管理、村民自治都会因资金不足、人员参与不够、阵地建设乏力而流于形式。

四、对村庄变迁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认为针对当前农村发展现状,我们应从两方面入手解决村庄变迁造成的问题。

(一) 从生活方面入手,加强保障性建设。

1、做好医疗、养老保险等保底工作。

2、加大农村水、电、路、气、网络等基础设施政策性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

3、建立对便利店、电力、

电视、电话、网络等服务性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保证他们能在微利的条件下经营。

4、丰富村民自治、基层党组织建设方式,让农民能在不在场的情况下,通过电话、网络实现民主生活。

5、实行集中化服务,在中心村建养老院、建廉租房,在自愿的前提把农村人员向中心村转移,从而实现相对集中的低成本高效益化社会服务。

(二) 从生产方面看,建设劳动密集型就业和发展规模经营搞好农村生产工作。

1、通过入股、承包等形式合理流转土地,搞规模经营。

2、拥有土地的企业或合作社通过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解决农村老弱病残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3、实行政府投保入保制度。保障农民能够在受灾的情况下有所收入。

4、通过政策扶持企业、合作社让他们成为农村经济经营主体,和农户形成通过定单收购、示范种养、科技服务、信息提供结合成一体的经济同盟。

5、降低农业生产准入门槛,打破行业垄断,让栽树、引水、做坝、新农村建设等工程项目成为农民的直接受益项目。

推荐第6篇:师河区村镇规划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师河区村镇规划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浉河规划分局

(2010年5月13日)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师河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以规划为先导,统筹城乡,找准定位,示范带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具体情况如下:

一、师河区村镇规划编制及建设情况

(一)师河区村镇规划编制情况

规划是建设的蓝图和依据,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06年由省政府批准实施,在批复中明确指出,将师河、平桥、羊山、南湾等区辖范围划定为城市规划区。这样一来,师河区辖的各类建设就有了法律依据,必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但有了总规还不能达到指导建设的目的,必需编制与之相配套的控规及各类专业规划,才能保证各类建设有序进行,因此,区委、区政府近几年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先后投资近500万元,聘请高规格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辖区里的各类规划进行科学编制,使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先进行列。0

6、07两年时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我区8个乡镇和161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任务,实现了中心城区乡镇和中心村规划的全覆盖。0

9、10年规划编制工作又取得新进展,在总体规划上,完成了游河乡灾后重建新镇区、吴家店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和金牛山工业集聚区的总体规划修编;在控制性详规上,完成了环湖路景观控制性规划编制,予台农业观光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配合市规划局完成了

师河北岸道路景观规划和环湖路茶文化旅游概念性规划方案的编制;完成了师河南岸琵琶山区域控制性规划,配合区政府完成了师河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的规划方案审定,师河区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已完成方案初审,湖东和金牛山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总全规划和示范点的规划正在编制之中;在修建性详规上,完成了游河乡新镇区、吴家店镇区、金牛山产业集聚区安置小区、董家河乡将军寨度假村、集云村茶文化生态建设示范园、浉河港乡龙潭村村庄整治和茶圣广场、鸿湖家园、大别山文化村等详细规划编制,集云村、香如故植物观光园、玉皇顶区域等修建性详规正在编制。

(二)师河区村镇规划建设情况

一是开展城中村改造,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作为城郊办事处的五星,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思路,反复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改进规划方案,精心组织,统一施工,先后完成了全村6组、7组、12组三个居民点新区建设,入住居民120余户。另外金牛山办事处的飨堂村和十里河村,近几年先后投资近3000余万元,在规划的指导下,先后进行对空心村、危房及低矮房屋的集中拆建整治,采用退宅集资联建和利用土地开发效益补助农民建房资金不足等方式,先后集中征地约150亩,建筑面积累计5万平方米并完善小区内的道路硬化亮化及公共配套设施,大大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这样做既节约利用了土地,又节约了建筑成本,群众十分欢迎。

二是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民到集镇居住和兴业发展。提高城镇化率是衡量新农村进程快慢的一个重要参数,要提高城镇化率水

平,就必须减少农民数量,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他们到集镇居住兴业,而土地采取集中开发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城市化。例如:我区的董家河乡镇区建设,近两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仅2008年就审批开发建设五层楼4栋,六层楼3栋、三层楼1栋,建筑面积达30000平方米,完了绿之风小区和茶叶批发大市场的第三期工程。根据打造具有鲜明特色明星乡镇“一街一景”治理精神,开展了街景整治的集中行动,对绿之风小区和茶叶市场、沿河大道进行了绿化,硬化加油站至茶叶市场的道路,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取消了店外经营和占道经营,如今的沿河大道宽阔平坦,商店门面整齐划一,车辆停放井然有序,镇区卫生干净整洁。为全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个榜样带动作用。再如我区的谭家河乡镇区建设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改善村民环境为着力点,由政府牵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调地、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实行集中征地和建设。金色南湾农民新村占地共80亩,规划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由郑州世纪正阳置业有限公司承建,该项目于2008年七月底竣工,入住183户,小区内公共设施配套齐全,还配有中心休闲小广场、体育运动设施。为了增强其服务功能,乡政府统一协调派出所、卫生院、工商所、汽车站迁入新区,金色南湾项目的建成可辐射周边李家寨、柳林、师河港、湖北广水市蔡河镇四个乡镇10万人口,促进了当地茶叶、板栗、食用菌、南湾鱼等特色农产品交易,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进程,成为新农村建设样板。

三是在游河、吴家店滩区移民迁建工作中,我局不等不靠紧紧围绕

搞好规划服务保障这一工作主线,加强领导积极协调,先后六次深入施工一线,协调解决规划技术问题,有力地保障了移民拆迁工作的顺利展开。截止目前,游河乡28栋集中安置楼已竣工并已粉刷完毕,建筑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区间水、电、路等公建设施正在施工完善。四个农民自建点,征地约500亩,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目前,在规划的指导下,有三个自建点正在紧张施工。吴家店镇的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于今年7月份由政府批准实施。在规划的指导下,一期统建征地120亩,竣工套房150套,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自建区征地60亩,已开工31套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安置区内已硬化主次干道4.2公里。统建区和自建区的房屋户型及面积我们采取规划指导与农民自选相结合,同时学习借鉴外地的建筑风格,反复筛选,最后确定以白墙、灰瓦、坡屋顶为主要建筑风格,前庭后院式布局深受群众欢迎。

四是在整乡推进上,双井办事处严格执行农宅建设必须向规划点集中的规定,同时坚持“一点一型”的原则,目前在冯湾、五纪、何寨、黄湾和双井老街等12个居民点已新增住户200多户,大大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编制和建筑设计水平还不深、不细,也有一些欠科学的地方,一些建设单位和个人怕设计花钱多、建设投入大,导致设计标准低,建设效果不理想,更有甚者,一些乡镇怀有应付和交差的思想,从图集中随意选取户型进行报建,未征求建房户的意见,使一些工程缺乏建筑特色,也影响了乡镇的建设速度和工程质量。

二是各乡镇办事处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较低,我区除游河乡新镇区控规编制完成外,其它乡镇均没有完成控规编制,根据《城乡规划法》第二十条和第六十条规定,乡镇政府所在地项目审批必需符合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乡镇政府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编制,致使规划审批没有依据。

三是缺少规划编制专项经费,这就直接影响了规划编制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也就影响了新农村的进程。

四是全区新农村的宣传教育缺乏系统性,大家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到位,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研讨和沟通,推进新农村的措施和手段单一,缺少权威性。

五是规划分局的执法职能未落实,市级规划执法的力度和手段还比较薄弱,造成个别地方未批先建、批建不

一、甚至违章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扰乱了规划管理秩序。

三、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各级政府要对示范村建设和村庄整治投入先期启动资金,先行把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布局到位,再引导农民向规划区集中建房并提倡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二是建议在资金上,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对进入集中规划区的建房户,可以通过“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贴。首先通过建新房、拆旧房,开展土地整理获得奖励资金;其次土地整理后多余的建设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再就是对于有稳定收入、建房资金暂时短缺的农民,可采取先储后贷、担保、房屋抵押等办法,对住房建设给予贷款支持。

三是建议在用地上,保障建设用地供给。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可 以采取土地整理、宅基地置换的办法使用集体土地,也可以使用已征用的国有土地。对已规划为扩大规模、集中建设的中心村、规划撤销的自然村、居民点,可以打破现有村落界限,通过置换调整,整合农村建设用地,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修编重新规划利用。

四是建议放活农村建房政策。通过土地整理、宅基地置换取得的 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管理,统一开发建设;也可实行多户联建、居民自建。其开发收益可用于集中建设区的公共设施建设,也可用作集中区农民建房补贴。

五是建议把新农村试验区建设同培养新型农民结合起来,发挥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工业、农业、科技、畜牧等部门的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致富能力。

信阳市规划管理局师河分局

二 0一0年五月十七日

推荐第7篇:柏村镇畜牧业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柏村镇畜牧业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概况

我镇全镇共4000户左右14000左右人口。我镇畜牧业主要以传统养殖为主,饲养种类有猪牛羊家禽。2012年我镇牲畜存栏:猪3198头(其中母猪361头),牛2458头(其中母牛1656头),羊2061只(其中母羊1190只),家禽6763羽;二级繁育场一个,存栏羊283只(其中母羊187只);发展一个养牛公司(务川自治县仡佬牧业发展有限公司),饲养务川能繁黑母牛978头(其中公司加农户模式投放给农户769头能繁基础黑牛)。

二、近两年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抓结构调整,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

1、依托政府政策,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养羊。自2007年来,我镇大力发展科技养羊项目,发展项目户300户,投放能翻母羊,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万元,2010年我镇整合资金新建二级繁育场,投放能翻母羊205只;发展一个养牛公司(务川自治县仡佬牧业发展有限公司),饲养务川能繁黑母牛978头(其中公司加农户模式投放给农户769头能繁基础黑牛)。

2、对我镇散户主要做好春秋两防,对规模户重点做好春秋两防及平时加强常规免疫和严格消毒等相关工作。

3、对散户做好了疾病的流行和传播,保证了畜禽健康;对规模户做到了无重特大疾病发生,保证了规模养殖的经济效益,降低了一些 - 1 -

不必要的费用。

(二)抓规模养殖,加快养殖小区建设。

一是科学筹建。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二是政策帮建。从资金扶持、环境优化入手,加大养殖场建设力度。三是龙头带建。充分发挥养殖示范小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我乡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抓养殖培训,全面提升养殖技术。

我镇每年都会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饲养技术,疫病房子,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动物防疫的防控知识等。

三、我乡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意识薄弱。

虽然我镇群众有着畜牧养殖传统,但是饲养量少,规模小,管理比较粗放。大多数养殖户依赖于传统养殖经验,对发展现代养殖业认识不高,依附心理严重,怕担风险,不敢决策,畜牧养殖的专业化、科学化、组织化、规范化程度不高,还处在传统的饲养模式上。

(二)技术落后。

一是我镇群众文化素质较低,饲养、防疫等技术较差,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二是规模化养殖能力不足,缺乏深加工增值环节。缺少畜禽良种繁育基地,自繁自养程度低,种畜和仔禽的大量调入,增加了养殖成本,也给动物疫病控制造成了困难。

(三)防疫工作难度大。

一是我镇农户整体素质较低,对防疫工作的接受程度不高,导致我镇的防疫工作开展难度大;二是我镇6个行政村10个防疫员,年龄趋于老龄化(有文化懂技术的年轻人不愿意开展防疫工作);三是防疫员的工资报酬不高,全年才3000-4000元左右,不能有效进行常年免疫工作。四是防疫员期望得到政府的相关待遇,如解决社会养老保险等,这样才能保证防疫员能长期有效的从事防疫工作。

(四)资金短缺。

目前,畜牧养殖仍处在自发的发展状态。政府虽有补贴,但额度有限。我镇经济基础薄弱,群众收入偏低,导致大部分农户没有能力壮大养殖规模。当前,资金短缺是制约我镇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和渴求解决的相关问题。

针对目前我乡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认真分析畜牧业发展形势、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现代养殖科技为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发展。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村民的传统养殖观念。

一是举办专题讲座,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二是张贴宣传标语,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养殖致富。三是充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不定期的召集养殖户观看相关畜牧养殖视频,通过党员示范户的带动,激发群众的养殖积极性。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科技养殖能力。

组织有经验的养殖大户到一起,通过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向从事养殖业的村民们传授养殖经验。另一方面积极与县畜牧中心等部门联系,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就科学饲养等内容,举办短期培训班,面对面的为村民指导繁育、养殖、防疫等各项技术,增强村民的科技畜养能力。引导村民建立养殖专业协会,解决信息缺乏、技术不足等问题,提高村民抗御风险能力。

(四)开辟养殖小区,全力发展规模养殖。

进行规模化小区养殖,有利于统一管理、统一防疫。选址建立养殖小区,在水电路配套建设方面予以支持,将养殖户集中到一起,发展规模养殖,有力地促进全乡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加快全乡畜牧业的发展步伐。不仅可提升养殖水平,提高养殖收益,更利于环境保护。

(五)大力发展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

柏村镇人民政府 柏村镇畜牧兽医站

2012年5月15日

推荐第8篇:禹村镇平安协会工作调研报告

充分发挥平安协会作用提高社会管理工作水平

李绪涛新泰市禹村镇党委书记

2013年8月14日,我镇山东东村夏琳琳与东杜村孙英来发生经济纠纷,夏琳琳将老人拉到镇政府,并组织30多名回族群众,哄抢了孙英来的房产。平安协会及时出动,圆满化解了这起纠纷。这是我镇平安协会化解民间矛盾的又一成功案例,也是我镇平安协会参与社会管理的一个缩影。我镇平安协会自成立以来,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参与社会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支撑。

一、禹村平安协会的成立背景

禹村镇地处新泰、泗水两县市交界处,总人口5.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1.2万人,是山东省民族工作重点镇,社情民意比较复杂,一些回回、回汉之间的邻里纠纷、婚姻纠纷、医患纠纷等,容易引发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了因医患纠纷回族群众大闹镇卫生院、因婚姻纠纷与泗水马家庄村民群殴、因学生受伤群众围攻镇一中等大型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民众和政府之间没有缓冲地带,在处理此类事件时非常棘手,牵扯了大量精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镇在市委政法委的指导下,借鉴其他乡镇的经验,挖掘社会资源,吸收当地的一些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各行各业德高望重人士,于2007年5月,成立了禹村镇平安协会,让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构筑起维稳工作的新平台。

- 1 -

二、禹村平安协会的运作情况

(一)吸贤纳士,健全组织机构。协会会员是协会开展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在会员吸收上,镇党委制定标准,严格把关,启用能独当一面、办事公正、诚实守信的人员作为会员,经过认真筛选,现已发展会员96名。禹村镇平安协会由一名副镇长担任会长,正确把握协会发展方向,使协会始终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最高权利机构是会员大会,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执行机构是理事会,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

(二)“五联”结合,创新运作模式。禹村平安协会以综治中心为平台,与综治、6

10、信访、司法、调处等部门成立联席会议工作区,形成了党政领导、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实现了矛盾纠纷联合调处、社会治安联防联控、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五联”工作模式。

1、矛盾纠纷联合调处。按照新泰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工作意见》的要求,禹村平安协会发挥会员来自民间、来自基层的特点,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活动,充分开展民间调解。

2、社会治安联防联控。禹村平安协会会同派出所、综治办开展“党政主导、警民联动、群防群治”大巡逻活动,每村的分会都有巡逻队,实现了农村保安分队网格化巡逻、地企协同联防巡逻模式,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网格化巡逻格局。

3、重点工作联勤联动。在党委政府坐镇指挥,平安协会打头阵、公安队伍压住阵、基层党组织迅速跟进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中,我们平安协会充分发挥了具体运作职能,调解了法律一时难以覆盖或一时难以解决的各类矛盾纠纷。

4、突出问题联合治理。我镇平安协会配合综治办定期组织摸排、梳理我镇的治安问题,积极参与“新春平安行动”、“治安环境优化”等严打整治行动。

- 2 -

5、基层平安联合创建。禹村平安协会围绕平安创建的总体目标,积极宣传党的法律法规,创建了后寨村、伍埠村等平安社区,禹村实验学校等平安校园,丰富了禹村镇平安创建的内涵。

三、平安协会的六个功能发挥

(一)社会治安防范功能。平安建设的关键在基层、在各村各户。平安协会起源于基层,会员生活在群众中间,对各个家庭和周边群众都比较了解,知根知底,对各种社会关系比较熟悉,都是乡里乡亲的,在防范和处理突发性问题时能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近几年来,我镇实行镇领导干部带班每天24小时巡逻,在这一过程中,各村平安协会分会会员带头,发动组织群众,积极配合,从源头上对各类违法犯罪现象进行防范。像我镇南泉头村平安协会,叫响了“我为大家值一夜,大家为我守一月”,在平安协会的组织下,十户一组,义务轮流巡逻,效果非常好。

(二)矛盾纠纷调解功能。“官办一条线,民办一大片”。官办是靠各级党政机关和职能部门的力量逐级办结,平安协会是结合各种人脉关系、各种社会力量,德法并用,做到案结事了,确实起到了“四两拨千金”和法外找“法”的作用。我镇有一个“洪马斗法”的案例,马洪强和洪来明因合伙做生意引发经济纠纷,互相告状,12年期间历经9次判决,各有输赢,互不服气,两人多次到省、国家信访局、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国人大上访。平安协会介入以后,9名会员轮番上阵,动用了亲情、乡情、友情,历时一年多,终于使两人握手言和。现在,当事人已成为矛盾纠纷调处的积极分子。

(三)法律政策宣传功能。党委政府的政策,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向各村广大群众宣传。另一方面在一些事件中现身说教。现身说教,说事明理,能够起到教育一个、影响一片的效果。我镇有低品位的铁矿砂,在前几年“铁砂风暴”行动中,非法开采得到了控制,但是,部分业主受暴利驱使,近期非法开采又有所抬头。我镇从今年8月份开

- 3 -

始集中整治行动,期间平安协会充分发挥了法律政策宣传员的作用。副会长徐宗广,会员马圣华、米英林、马洪仓等,从自己的兄弟、亲戚、乡邻做起,宣传矿产资源开采的相关法律法规,私采滥挖、非法洗选铁矿砂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把市党委政府的意图、决定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业主,说服他们服从大局,配合治理行动。平安协会会员的积极努力,避免了矛盾的激化,保证了行动期间的社会稳定,全镇没发生一起矛盾激化和上访案件,非法开采和洗选铁矿砂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四)社情民意信息功能

平安协会会员来自当地,人际关系广,消息灵通,信息掌握得更全面、直接、迅速,往往在第一时间知道一些发生的突发事件,并及时予以处理。2012年10月8日下午,伍埠村杨圣华因病到新泰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在途中120急救车发生意外事故,司机和医护人员只顾自己,从车中逃离。在这危急时刻,杨圣华之子奋力踩开车门把他父母推拉出去。三院为其治疗7天后,杨圣华夫妇仍惊魂未定,双方纠纷升级。镇平安协会得知后主动前去协调,达成了赔偿协议,圆满解决了本次医患纠纷。

(五)突发事件预警功能

任何不稳定事件的发生都是有苗头和根源的。平安协会会员能结合当事人的性格特点、社会背景、家庭关系等,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先行介入,迅速了解事件的大与小、急与缓、根与底,这是党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所不具备的优势。2012年11月22日,沈村民李洪伟到镇卫生院就医,在输液的过程中,李洪伟出现了心衰症状,虽经全力抢救,但因抢救无效死亡。出现这一情况后,李洪伟家人准备约人来镇卫生院理论。平安协会廉加传会长、徐宗广副会长得到消息后,及时赶赴镇卫生院,与镇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及时控制了局势,最终使事件得到了圆满的解决,避免了事态的扩大。

(六)强化基层党建功能

- 4 -

近年来,随着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禹村镇党委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工作的新路子,寻求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机制。在不断的交流、探讨中,一个发挥平安协会“三老”优势、用平安协会带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会三带动”机制逐渐形成。通过积极推行“递进培养”工程,培养一批会员成为调解能手、培养一批调解能手成为党员、培养一批党员成为村干部、支部书记。禹村镇平安协会 96名会员中,其中有党员53人名。全镇40个行政村,村村都设立了平安协会分会,各村支部书记都是各分会会长。

四、平安协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虽然我镇平安协会运转良好,但也存在一些有待克服和改进的问题。

(一)组织领导需进一步加强。一方面,个别村领导平时对平安协会工作基本原理、工作目的、意义学习研究不够,工作上不重视;另一方面,也有我们工作方面的原因,如考核方法标准的科学性、工作手段的完善等方面尚存欠缺。

(二)工作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在“双千双万”入户调查中,对群众反应的非法开采铁矿砂、“两抢一盗”时有发生、农村环境“脏乱差”等等问题,亟需平安协会参与和处理,但受人员、精力等限制,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

(三)工作保障需进一步到位。主要是平安协会工作经费、人员等投入保障不够到位,人员、经费紧张,有限的人员和财政投入制约了平安协会工作的深入开展。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宣传发动力度,以浓烈的氛围推进平安协会工作建设。把宣传发动工作当作推进新一轮平安协会工作建设的有效抓手,结合当前工作实际,以丰富的宣传载体,大力推进平安协会建设宣传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切实提高治安防范意识,支持参与平安协会工作建设。

- 5 -

(二)加大齐抓共建力度,以联动的合力推进平安协会工作建设。凝聚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合力,不断健全“平安协会社会抓、综合治理综合抓”的齐抓共建的工作机制,把平安建设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三)加大投入力度,以有力的保障推进平安协会建设。将平安协会经费以及各专项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确保足额落实,通过经济手段不断、社会手段推进平安协会建设深入开展,全力打造平安和谐新禹村。

五、平安协会参与全镇维稳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立体处突三角架构”在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方面收到了奇效。我镇形成了“党委政府坐阵指挥,平安协会冲锋在前、公安队伍压住阵脚、基层党群组织迅速跟进”的“立体处突三角架构”,在处理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时,慎用或不用警力,平安协会发挥了独到的作用,起到了“减震器”、“减压阀”的作用,效果非常明显。

(二)平安协会找到了德与法、情与法的结合点。平安协会调解矛盾纠纷,通过说事拉理,凭良心处事,将法律不好覆盖和包容的问题转入了文化和道德的范畴去解决,用道德来约束、教育群众,德法并举,用亲情、友情、乡情来处理问题,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

(三)机制创新是实现社会可持续稳定的关键。我镇以综治中心为平台,以平安协会为纽带,综治部门内部一体化办公,外部依托平安协会整合社会力量,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维稳大格局。我镇2012年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44%,其中“两抢一盗”等侵财性案件发案同比下降53%,2013年1-9月份刑事案件比2012年同期下降5起。2009年禹村镇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和谐乡镇”,2011年被评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基层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泰安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乡镇,连续五年获新泰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信访工作考核一等奖。

- 6 -

推荐第9篇:城建局关于村镇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城建局关于村镇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总体目标,结合“民情联系服务月”和“弘扬勤诚精神 凝聚发展合力 共建“高原生态文明县,”主题活动,我镇村股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对村镇建设工作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镇建设工作情况

(一) 村镇规划立足于高起点。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是建设和管理城镇的基础依据,推进城市化必须高度重视规划。我们实际现状,以十二五建设为契机,准确定位,适度超前,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优化型的要求,把握好村镇布局的科学性、功能的合理性、交通的便捷性、环境的生态性、居住的适宜性、建筑的地域性、文化的传承性七个关键环节,计划完成集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完善各村村庄布点规划。

(二) 工程建设立足于高质量。近年来,我办根据村镇建设发展需要,积极协调,规范操作,齐心协力,抓紧实施了一批工程建设项目,推动了城市化建设进程。一是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改造污水管线29.86公里。二是加快城中村改造建设。三是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滨河路、嘉园路、乐民路5公里道路硬化工作。四是协助做好重点工程建设。

(三) 集镇管理立足于高要求。镇容镇貌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整体形象,我们坚持把集镇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洁化、秩化、美化、亮化”四化为标准,扎实开展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整治集镇内的停车秩序,充分发挥公用停车场的职能,对集镇主要道路实行划线停车,严格要求在停车线内“同向停车,线内停放,专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解决,确保街路有序。二是整治商品占道经营,我们通过上门工作、书面通知,并请工商、公安、城管等协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对个别违规店主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强制处置了一批占道经营的商品。三是通过突击行动与长效管理结合,我们会同社区,对经营户进一步明确门前三包(停车、卫生、绿化)内容,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集镇主要道路保持了整洁。

(四) 土地管理立足于高标准。我们严格按照要求,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落实了责任制,积极有效地按照上级部署开展土地执法大检查、宅基地复耕等活动,土地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农民建房的管理。结合本镇实际,通过落实规划放样,跟踪监督,竣工验收等步骤,有效地杜绝了违规建筑的出现。二是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新途径,引导村民集聚式生活。通过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充分整合利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征地、统一拆迁、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分步实施、配套建设的集中统一建设方式,使得资源得到进一步集约,安置区配套更加完善。同时坚决执行一户一宅、拆旧建新的政策,鼓励农户间调

剂房屋。有条件的地方整体搬迁,积极争取土地复垦项目和城镇土地增加、集体用地建设项目,实现占补平衡。

二、村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我县镇集镇规模偏小,发展速度较缓慢。

(二) 农民建房虽然已严格控制,做到违章建筑新建一处拆除一处,但农户仍存有侥幸心理,违章搭建现象仍然较多。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与问题解决方法

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县村镇的中心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深入推进村镇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抓好村庄整治,村镇生活生产污水截污纳管建设,引导村镇集聚集约发展,改善村镇人居环境。

(一) 科学定位,高点规划,全面拓宽镇村发展空间。以总体规划为前提,紧紧抓住规划龙头,按照准确定位、合理布局、集约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党湾建筑创意工业园区规划,同时抓好村庄布点及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使得镇村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

(二) 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不断提高城镇建设水平。一是要加快集镇生态环境的改善,继续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力争集镇内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全部纳入污水处理管网。二是要加快推进重点工程的开展,使集镇空间规模进一步扩大,改变集镇规模小的现状。三是要打造一块功能健全、环境靓丽、品位高雅、内涵

丰富的现代化农村样板区域和一条畅、洁、绿、美、安的样板道路,以此来进一步带动村庄整治建设,提升党湾的整体形象。四是要加快路面亮灯景观等的配套改造工程的建设,使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 立足实际,规范管理,全面创新管理机制。针对农民建房新建违章建筑仍然较多的现状,要进一步规范农民建房管理,将拆违控违工作这场攻坚战进行到底。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力度,让老百姓清楚建房的审批条件和审批程序,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夯实拆违控违的群众基础,营造更加浓厚的舆论氛围,争取广大群众理解与支持,使老百姓真正认识到拆违控违不是一年两年的短期活动,而是一个长久的政策;要进一步做好巡查监管工作,要进行地毯式巡查,不放过任何角落,打消掉老百姓的侥幸心理,继续抓好拆违控违工作。在集镇综合管理上要深化“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理念,要在实施长效管理的基础上,创新集镇管理体制,加强综合执法管理力度,抓好集镇停车秩序,解决商品占道经营等问题。在队伍管理上要不断加强学习,深化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提升为民办实事的本领,以此来完成各项工作。

推荐第10篇:关于我镇文明村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XXX镇文明村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三大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根据县文明委的要求,我们组成了调查组,对全镇文明村镇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现将调查的基本情况及我们的建议综述如下:

一、我镇文明村镇建设的现状

近一年来,XXX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提高农民素质、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以破除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为主要内容,在全镇农村广泛开展了文明村、文明户和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等集中治理活动,逐步建立起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良性运行机制,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发展了农村经济,维护了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强领导,常抓不懈,确保创建活动扎实深入地开展。几年来,镇委、镇政府把农村创建活动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纳入目标管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委、镇政府专门下发了文件,做出了决议,要求把创建活动作为农村工

作的长期任务,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镇村两级普遍建立了创建活动考评制度,每次集中评选活动结束后,各级都要组织力量对活动的开展进行检查验收。镇委、镇政府把考评结果作为对各村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综合考评的一项重要依据。

2、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保持创建活动的旺盛生命力。创建活动的生命力在于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遵循科学规划高坝店镇的活动程序,让群众自始至终唱主角。我们每年冬季搞一次集中活动。在集中活动中,严格评选程序,突出抓好五个环节。一是宣传发动。每次评选前,全镇统一部署,镇乡村层层召开动员会、干部群众座谈会,广泛进行形势政策、实用技术、法制知识、村规民约等方面的教育,印发评选标准和程序,使评选标准达到家喻户晓。二是民主评议,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村民互相评议,然后由村委会定出初评档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三是民主审核。由党支部和村委会组织党员、群众代表评出评选结果,报所在乡镇党委审核备案。四是挂牌表彰。召开群众大会,对评出的镇级文明户和乡级文明户进行隆重表彰,给他们挂牌。通过文明村、户评选活动,群众的法制观念显著增强,村风、民风发生了明显变化。

3、开展“四评一推”活动。“四评一推”活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好形式,其内容具体,便于操作,效果明显,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为此我们始终把它作

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认真来抓,在冬季开展集中活动,一年四季抓好落实,从而在全镇广大农村形成了争创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我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

4、开展“五乱”集中治理。为使农民群众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全镇农村开展了以治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为主要内容的“五乱”集中治理活动,举办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知识讲座10余场次,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的卫生意识,减少了疾病传播,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营造了农村良好的生活环境。

5、开展“四下乡”活动。为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密切党同农民群众的联系,我镇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继续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下功夫,深入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法律为主要内容的“四下乡”活动,不断探索完善“四下乡”工作机制,使“四下乡”活动即经常深入又扎实有效。变“四下乡”活动为常下乡、常在乡。文化下乡我们重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用健康有益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科技下乡我们注重增强农民识别和抵制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注重提高农民科技致富本领。卫生下乡我们注重普及

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和自然科学知识,提高农民自我保健能力。法律下乡我们注重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政策法纪观念。

总之,我镇的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经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乡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民文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为我镇农村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三、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开展,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目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

一是农村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整天忙于抓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二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较少,阵地简陋,硬件设施较差,致使农村文化娱乐活动较贫乏单调。

三是乡镇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机构不健全,没有专职人员,工作运行不正常,促一促就抓一抓,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放在了次要位臵。

四是用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费无保证,致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五是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使一些陈规陋习容易反

弹。

四、对策及建议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领域,要确定以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为目标的基层精神文明工作组织。要加强各级各部门对文明创建工作的领导,并拨专项经费保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确定专人负责创建工作,保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政策和经费的落实。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行村务公开。

2、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民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促进农村三大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充分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搞好这项工作,必须把农民动员起来,动员农民广泛参与创建文明户、创建文明村活动。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村乐于和便于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觉投身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动员农民群众制定和执行村规民约,使群众明辩是非善恶,按照文明的要求逐步规高坝店镇自己的言行。

3、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要继续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路,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农业加工业为主导,以服务业为纽带的农村产业新格局;二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方针,增加农业投

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农村农民,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4、提升农民素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农民素质。要在农村大力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要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合理调整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办学质量。

5、抓好村容村貌整治。重点抓好乡镇所在地的环境卫生,针对部分村存在的“五乱”现象,要及时进行教育或处罚,并组织人员定期检查和及时治理。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抓好乡镇所在地学校绿化和美化,添臵名人雕像,在空地植树植草、对校园道路进行硬化等,改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6、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我镇各村设立精神文明建设固定宣传标语,在各中小学都张贴《纲要》宣传材料;在村民中开展“爱我乡村、洁我家园”活动;组织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和创建“文明村”活动,推进家庭美德建设。

第11篇:老河口市推进乡镇村镇建设调研报告专题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老河口市推进乡镇村镇建设调研报告

作者: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06期

2010年政府机构改革以来,为了解决在村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促使市直各部门在新的“三定”方案中关于农村建设的功能和职责尽快实现。湖北省老河口市编办牵头,联合市直有关部门,对乡镇村镇建设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明确机构、理顺职责、下放职能、委托执法,完善监督考核,以奖代补激励等措施,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推进了村镇建设。

一、主要做法

(一)规范乡镇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由“职能权力相对集中”转变为“权力下沉、职能靠前”。

自2004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原村镇建设管理处改为城建服务中心,与市建设主管部门脱钩。原来的管理职能全部取消,转变为农民建房提供咨询、中介和负责镇区环卫的服务机构。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深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多。农民建房的现实需要与做好村镇建设规划的迫切需求之间所产生的矛盾不断激化。面对无序建房、规划滞后问题,乡镇一级的管理职能按照《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筑法》要求由县一级建设、规划等主管部门行使,但是主管部门在行使职能时,受人员、地域影响,又显得力不从心,而乡镇一级也只能多用解释、协调手段解决。造成“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尴尬局面。

鉴于上述情况,市编办在多方调研后,报请同级编委会批准,在全市10个乡镇办设立建设规划管理办公室,暂不核定人员编制,使用过去乡镇城建服务中心的人员,核定职能16条,明确负责乡镇建设体系规划;编制村镇建设年度计划;重点项目选址定点;单位和个人建房初步审查;临时占道及开挖工程的初步审查;负责危房改造、农村建筑队资质审查;对村镇建筑企业的资质管理和市场准入进行管理等。市城乡建设局、城乡规划局、城管执法局、交通运输局在乡镇范围内的职能权利全部下放,执法项目全部以签订委托责任书的形式下放到乡镇,业务上各建设规划管理办公室接受市直职能部门指导。

(二)建立健全村镇建设管理制度,由“多头多级管理”转变为“扁平化综合管理模式”。一是要求各乡镇办必须配备专职副书记、副镇长分管建设规划工作,加大对建设规划管理工作的力度;二是由乡镇办一级牵头要求管制区域内社区、行政村两委班子签订村镇规划建设目标责任书;三是制定由村一级申报,城建规划管理办公室审核,市直职能部门审批备案的管

理模式;四是制定了建设过程中《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设计方案、道路放验线、用地公示、排水等项目由建设规划办人员“一次到场、多事办理”的综合服务管理模式;五是村庄、集镇的建设、规划必须公示,征求村民代表意见。六是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严禁其它一切乱收费项目。

(三)完善综合检查考核措施,由“工作经费补助”转变为“以奖代补激励”。

为了确保各乡镇办建设规划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解决其工作经费,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在完善综合检查考核机制的同时,由市财政列出专项资金300万元,对全市各乡镇办村镇建设规划管理工作实行以奖代补,考核成绩直接与以奖代补资金挂钩。

每月由城乡建设局牵头,组织城乡规划局、城市管理执法局、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对各乡镇办进行综合检查考核。建设管理工作由市城乡建设局负责考核,规划管理工作由市城乡规划局负责考核,环境卫生、镇容镇貌由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考核,沿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建房由交通运输局负责考核。考核试行百分制,按照得分情况划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依照考核档次按比例兑现以奖代补资金。

二、主要成效

一是建设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村镇建设管理工作主体地位得到体现。2011年全市224个行政村规划编制率达到100%,集镇规划修编率达到60%,集镇旧城改造统一规划设计方案,统一施工方案,严格按照行政审批程序执行。全市10个乡镇办对集镇行政区内房地产开发建设、居民个体工商户、农民建房均办理“一书一证”手续,并严格使用全省统一推广的设计方案,农村无序建房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施工队伍管理、工程质量监督、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

二是集镇管理和集镇建设同步推进,城镇功能日益完善。2011年各乡镇办自筹资金680万元用于公共服务设施维修和改扩建工程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档次明显提升。各乡镇出入口和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扎实有效,主要道路两侧的经营场所和沿街广告牌匾得到有效规范,私搭乱建、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比较突出的镇容问题和交通秩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群众参与建设规划工作热情积极,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随着村镇建设规划工作的公平公开,“危房改造”工程的不断深入,公共配套措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群众生活需求不断满足,群众利益不断体现。因宅基、建房纠纷而产生的不安定因素自然减少,群众由以前的“被动接受、情绪抵制”转变为现在“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建设规划管理,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相关问题及建议

一是亟需加快村镇建设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目前我市村镇建设管理工作主要由各乡镇城建服务中心人员组成,2004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只剩下2-3名“以钱养事”工作人员,现在

增加职能权利,管理力量相对薄弱,行使行政职能,人员身份又受到质疑。建议按照建制乡镇每万人配备1名城建规划管理人员,核定事业编制。

二是对于小城市发展重点乡镇应成立城建规划的派出机构。进一步就乡镇经济快速发展影响城镇建设规划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理顺乡镇与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增强重点乡镇统筹协调、自主决策、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以乡镇管理为主,实行双重管理。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 “以奖代补”资金监管力度。在确保“以奖代补”资金财政直达的同时,在不改变城建规划办财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前提下,由财政所进行代管,乡镇办审批使用,确保城建规划工作经费落到实处。

第12篇:《1015年村镇银行发展态势全景调研报告》

2010-2015年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态势全景调研报告

(专家修订版) 研究机构简介] 北京国经研究院是一家专门从事行业信息咨询、提供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专业机构——中心有着多年市场调研经验,服务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行业深度项目研究、市场调研、行业市场预测分析、产品调研、企业调研和行业投资分析的咨询服务

金融产业研究部是中心重点研究部门,凭借多年行业研究经验,与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等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项目合作及数据共享机制。2010-2015年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态势全景调研报告为研究院今年金融业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本报告由具备多年从业经验的国家信息分析师与金融业资深研究人员历时半年数据调研,行业热点跟踪,最终由业内专家审核修订完成。另有69位特邀专家, 32位行业的资深实业人士参加了审核工作。 报告导读: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在支持“三农”、服务“三农”、支持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特别提出了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势不可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因为今年是村镇银行布局农村市场的攻坚之年。根据中国银监会制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到2011年全国需完成1027家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

本报告将为您解决如下问题:

村镇银行目前的发展背景;

村镇银行的成功案例;

国外银行微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

村镇银行的风险及防范;

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及建议等等。

村镇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一种崭新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我国农村地区正式诞生,也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正式向各类资本开放,农村将迎来一支新的支农生力军。但这个改革方案能否成为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一剂“良药”,仍需实践的检验。

在报告的成稿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等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正文目录

第一章 2007-2009年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中国农村金融战略机遇与挑战

一、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机遇

二、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挑战

三、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未来

第二节 中国农村金融30年改革历程

一、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三十年

(一)1978年—1993年:重建农村金融体系

1

(二)1994年—2002年:“三驾马车”偏离农村

(三)2003年—2005年:农信社改革路向何方

(四)2006年至2008年:农村金融改革破冰

二、农村金融改革成效及深化改革路径

三、农村金融改革路线图渐显

第三节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美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和发展经验

(二)法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和发展经验

(三)日本的农村金融制度和发展经验

(四)印度的农村金融制度和发展经验

(五)国外经验对我国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的启示

二、国外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经验

(二)发达国家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经验

(三)对我国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第四节 中国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中的障碍和问题分析

一、农村政策性金融的目标

二、目前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障碍和问题分析

三、中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现存问题的根源所在 第五节 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及问题

一、农村金融改革的失位

二、信用体系的缺陷

三、监管制度的不完善

四、农村金融供需失衡

五、农村金融产权制度不合理

六、正规金融机构资金配置效率低下、金融风险较高 第六节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改革分析

一、改革的性质;从体制内到体制外

二、改革的形式:从单一存量改进到引入多元增量

三、改革的路径:从强制到诱致

四、改革的动力:从风险化解到“三农”发展

五、改革的绩效:从阻力重重到利益一致 第七节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情况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为金融市场一支奇葩

二、农村金融两难:贷款难还是放贷难 第八节 外资银行蜂拥“下乡”分析

一、外资银行转战农村金融市场

2

二、外资银行与三农渐行渐远

第九节 2008年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大盘点

一、理念创新

二、机构创新

三、机制创新

四、产品创新

五、服务创新

六、社会责任

第二章 村镇银行发展背景分析 第一节 经济环境 第二节 监管环境

一、中央一号文件为农村金融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银监会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计划

三、2010年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工作重点 第三节 同业环境

一、外资银行抢先成生力军

二、大中银行探路连锁模式

三、中小银行成为主力银行

四、小额贷款公司运行良好

五、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蓄势待发

第三章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村镇银行概况

一、我国村镇银行产生的原因

二、国内村镇银行分布状况

三、国内村镇银行基本特征

第二节 村镇银行的独特性与阶段性特征 第三节 村镇银行资本结构模式

一、股份型

二、合作型

三、国有独立经营型

四、大型商业银行控股型

五、外资控股型

第四节 中外资村镇银行经营优劣势对比 第五节 村镇银行目前存在问题

一、村镇银行与发起行独立性问题

二、村镇银行可能成为农信社简单转型

3

三、配套政策不到位

四、政策规定不明晰

五、缺少相应政策扶持

六、保障机制不健全

七、市场定位差异性突出 第四章 村镇银行界定与特点 第一节 村镇银行设立条件

一、村镇银行成立背景

二、村镇银行设立条件

三、村镇银行筹建与开业 第二节 村镇银行内涵与特征

一、产权结构

二、治理结构

三、经营目标

四、经营特点

第三节 村镇银行开展业务类型 第四节 村镇银行与商业银行关系

一、注册资本和资产规模要求不同

二、市场定位不同

三、服务对象不同

第五节 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优势互补 第六节 村镇银行与农村合作基金会区别

第五章 我国村镇银行效率分析 第一节 我国现有村镇银行的发展 第二节 村镇银行发展的竞争优势

第三节 约束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第四节 村镇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第六章 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分析

第一节 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基本因素分析

一、村镇银行发展内部因素分析

二、村镇银行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第二节 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选择

一、村镇银行业务市场定位

二、村镇银行如何布局选址

第三节 股东经营农村金融历史比较 第四节 中外农业金融体制比较 第五节 经营方法比较

第六节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能力比较 第七节 风险承受和风险控制能力比较

第七章

村镇银行运营管理与风险防控策略 第一节 村镇银行运营机制理论分析

一、村镇银行成本收益分析

二、村镇银行风险控制理论分析

第二节 村镇银行开发农村信贷市场 策略

一、村镇银行面临市场环境分析

二、村镇银行信贷业务拓展 具体策略 第三节 我国村镇银行风险控制策略

一、建立科学村镇银行制度

二、强化风险管理

第八章 村镇银行主要信贷产品与典型业务模式分析 第一节 当前我国村镇银行开展 主要业务

一、农村信贷业务总体情况介绍

二、针对农村中小企业信贷业务

三、针对农户信贷业务

第二节 典型农村信贷业务模式及产品分析

一、联贷联保模式

二、信用共同体模式

三、农业订单贷款模式

第九章 中、外资村镇银行存贷案例分析

第一节 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存贷状况及结构分析 第二节 福建建瓯石狮村镇银行存贷状况及结构分析

第三节 福建建瓯石狮村镇银行与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经营特点对比 第四节 中资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偏移”问题

第十章 国外微金融发展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微金融发展的成功案例

一、印度

二、孟加拉

第二节 国外微金融对中国的启示

第十一章 村镇银行的风险及防范 第一节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种类

一、政策风险

5

二、环境风险

三、信用风险

四、操作风险

五、市场风险

六、法律风险

第二节 村镇银行信贷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政策风险的防范

二、环境风险的防范

三、信用风险的防范

四、操作风险的防范

五、市场风险的防范

六、法律风险的防范

第十二章 我国农村村镇银行的政策性建议

第一节 政府应出台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配套政策

第二节 .村镇银行利用自身的特殊优势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第三节 .政府在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市场建设中应扮演的角色 第四节 村镇银行本身应不断提高信誉等自身建设

第十三章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策略建议

第一节 放开利率政策,实现利率的市场化

第二节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扩大农村金融服务对象 第三节 加快农村信用体制建设,完善农村保险机制 第四节 实施严格的风险控制,提高员工素质 第五节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管方式

第十四章 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第一节 发展趋势

一、体制外变迁

二、市场化变迁

三、诱致性变迁 第二节 发展建议

一、注重村镇银行的选址

二、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

三、村镇银行应持审慎经营的原则

四、加快村镇银行的制度创新

五、加强监管有利于村镇银行稳健经营

六、立足县域可以更好地服务三农

6

七、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

八、适度地引入外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九、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

第十五章 典型成功案例分析 第一节 包商惠农村镇银行

一、包商惠农村镇银行的基本情况

(一)组织开办情况

(二)业务经营情况

二、包商惠农银行可持续性分析

(一)宏观环境及SWOT分析

(二)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三)政策建议

第二节 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 第三节 甘肃庆阳瑞信村镇银行 第四节 国开行村镇银行 第五节 农业银行村镇银行 第六节 民生银行村镇银行 第七节 汇丰银行村镇银行 附录:图表

征 订 协 议

甲 方: 乙 方:北京国经天纵信息咨询中心

地 址: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

邮 编: 开户名:北京国经天纵信息咨询中心

电 话: 开户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黄村支行饮马井分理处

传 真: 帐号:0 9 0 3 0 2 0 1 0 3 0 2 0 0 0 3 4 4 1

电子邮箱; 负责人:金蕾13141166555 010-69231942

一、乙方为甲方提供《2010-2015年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态势全景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二、《报告》协议金额 □精装文本6600元 □电子版5800元

7

数量: 金额:

三、甲方和乙方的权利和责任

1、乙方保证信息来源的合法性、准确性,但不负责甲方因使用信息所产生的任何责任和影响。

2、甲方签定本协议起,依据甲方享有的会员级别享受乙方提供的部分免费服务。

3、报告版权归乙方所有,仅供甲方内部参考使用不得对外发表。

四、《报告》的交付方式及时间

甲方将征订协议填写完毕后传真至乙方并及时办理款项,乙方收到款项后24小时内寄出发票及报告。

特别声明: 订购本中心报告后,即可享受VIP会员服务

甲方盖章: 乙 方盖章: 甲方负责人:

甲方经办人: 乙方经办人:

签于 年 月 日 签于 年 月 日

8

第13篇:明光民丰村镇银行涉农贷款调研报告

明光民丰村镇银行涉农贷款调研报告

一、涉农贷款基本情况。

截止2012年一季度末,各项贷款余额4453万元,其中公司贷款余额3250万元,个人贷款余额1203万元,营业3个月期间内,所发放的各类贷款质量状况均为正常。截止2012年一季度末,农村小额贷款发放累计金额941万元,累计户数28户,期限为1-2年,额度为50万元以下。

二、支持“三农”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1、大力支持本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对当地8家粮油企业(明光市桂花面粉有限公司,明光市白云面粉有限公司、明光市双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安徽波涛粮油发展有限公司、明光市兴旺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明光市绿园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明光市海春米业有限公司、明光市进锋米业有限公司)累计发放贷款2550万元。今年粮食产品价格上涨明显,企业明显收益。

2、大力支持本地特色凹凸棒产业,发放个体小额贷款4户,金额累计80万元。

三、积极开展市场调研。

1.我行自2011年12月30日开业以来,积极走访本地中小企业,了解企业的融资需求、融资意向,进行分类整理,如农业产业化企业类、电子产品生产类、纺织服装加工类等,根据从工业园区、经信委等相关部门了解的情况,建立我行的基础客户库、目标客户库。

2.积极和地方企业加强联络,及时沟通交流,互换信息。根据市场调研和走访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和相关产业集中群客户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如本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客户群、工业园区电子产业客户群、园区服装产业客户群、园区科技类企业等,向客户宣传我行的相关产品,了解客户的融资需求。并且利用我行2月23日开业庆典时机,邀请了所有意向客户参与,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四、积极开展内部制度创新,优化业务流程,简化贷款手续,前中后台协调一致,提高审批效率。

1.为提高审批效率,适时满足优质客户的融资需求。我行审贷小组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符合本地实际的企业融资材料申报清单,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略有侧重,如现金流、可抵质押值、有效担保值、环保等,并据此指导企业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采取一企一策,一户一单,以提高审批效率,抢占市场先机。自开业以来,我行平均每周发放小企业贷款两笔,每笔贷款的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单户审批效率提高近一倍。

2.业务审查及材料采取“二合一”模式,即本行上报审批的材料采用本行行内的一些操作流程以及业务要点,同时结合工行的小企业贷款审批流程,以确保第一还款来源稳定可靠,注重现金流以及水电、纳税等财务指标,综合测定企业可授信值,提高审批效率。

3、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出租车、电视广告、跨街龙门架等宣传我行产品,前后一个月的时间举办了开业仪式和首届专场银企对接会,营造了声势,扩大了影响力,达到了预期效果。

五、急需解决的困难和矛盾:需要财政财政资金进一步支持,拓宽我行融资渠道,增加对“三农”扶持力度。

第14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2007-12-15 22:35:0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2)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市村镇规划管理职能于由市建委移交市规划局后,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工作精神,全面掌握全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情况,分析问题,加强管理和指导。按照市规划局党委的统一部署,自3月中旬,市规划局副局长带领办公室、规划科有关人员赴全市五区三县就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五区三县的16个镇、10余个村庄,与各区县、乡镇、村的负责

同志和具体从事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交流,并在区召开了有分管区长和各乡镇分管乡镇镇长参加的座谈会,就如何加强中心城区的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进行了讨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全市市域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413万人,共有16处工矿区,84处乡镇,3164个村庄,其中建制镇76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把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摆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1987年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我市组群式格局的实际,提出了“总揽城乡经济全局,充分发挥优势,城市支援农村,农村服务城市,实现贸工农全面发展的战略”,将村镇规划建设,特别是小城镇规划建设做为城乡一体化,缩

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央、省关于加快村镇建设的有关精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区县和部分乡镇也制定了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有的区县确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每年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作为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了乡镇、村编制和实施规划的积极性,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二是市建委在加强对全市村镇规划指导和管理力度的同时,于2000年编制完成了《市小城镇发展与布局规划》,立足于组群式城市特点,对全市各小城镇的功能定位、规模等级、结构等级、空间布局等重新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各区县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的规划体系,突出了中心镇在村镇规划工作中的龙头地位,同时对村镇规划的几项主要指标进行了界定,为全市村镇规划的修编和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三是各乡镇均设立了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省、市级中心镇驻地的总体规划已基本调整完善,大部分委托高等院校或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规划起点较高;个别经济实力较强的“明星村”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了村庄规划,并基本按规划实施。全市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布局有所改善,对农村经济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和环境逐步改善。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7,比“八五”末增长7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市8个区县中有6个区县被评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区县,2001年11月,全省村镇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面广量大、细统复杂,再加上区县与区县、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仍然

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规划编制整体上滞后。一是区域范围内缺乏系统、科学的城镇体系规划。许多区县中心镇以下的乡镇建设重点模糊,其发展布局缺乏宏观调控手段,各乡镇的规划自成体系、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强,许多小城镇个性单

一、盲目照搬,以至于大部分小城镇功能结构、产业结构、平面布局和建筑设计单调雷同,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二是除中心镇以外乡镇驻地总体规划大多是1992年以前编制完成,许多已超出规划年限而没有及时进行修编,对建设的实际指导作用不大;大部分没有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许多建设只能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导致绿地率、容积率等技术指标无法控制和落实;基本上没有排水、排污、供水等专业规划。三是规划基础资料薄弱,地形图等规划资料严重缺乏。四是相当一部分村庄没有编制规划;部分村庄有规划,但大多为1992年以前编制,而且大部分为无资质的设计单

位设计,现已不适应建设需要;有的近几年虽然编制了规划,但未经法律程序审批,没有法律依据,再加上由于技术、资金、时间等方面原因,村庄规划编制的深度不够,大部分只有“一书两图”,操作性不强,难以实施。五是规划编制经费困难。许多村镇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村镇财力非常有限,再加上村镇建设配套费在许多乡镇已取消,村镇规划的经费无保障,许多村镇无力投入资金编制规划。

(二)乡镇规划管理较弱,违法建设工程屡见不鲜。一是乡镇一级大部分设有“建设土地环保所”等机构,但是一个机构承担规划、建设、土地、环保、交通等多个部门的职能(大多依靠土地职能支撑),多数力量不足,基本上是兼职,而专业人员基本上没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15篇:关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市村镇规划管理职能于由市建委移交市规划局后,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工作精神,全面掌握全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情况,分析问题,加强管理和指导。按照市规划局党委的统一部署,自3月中旬,市规划局副局长 带领办公室、规划科有关人员赴全市五区三县就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五区三县的16个镇、10余个村庄,与各区县、乡镇、村的负责同志和具体从事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交流,并在 区召开了有分管区长和各乡镇分管乡镇镇长参加的座谈会,就如何加强中心城区的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进行了讨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

全市市域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413万人,共有16处工矿区,84处乡镇,3164个村庄,其中建制镇76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把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摆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1987年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我市组群式格局的实际,提出了“总揽城乡经济全局,充分发挥优势,城市支援农村,农村服务城市,实现贸工农全面发展的战略”,将村镇规划建设,特别是小城镇规划建设做为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央、省关于加快村镇建设的有关精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区县和部分乡镇也制定了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有的区县确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每年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作为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了乡镇、村编制和实施规划的积极性,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二是市建委在加强对全市村镇规划指导和管理力度的同时,于2000年编制完成了《 市小城镇发展与布局规划》,立足于组群式城市特点,对全市各小城镇的功能定位、规模等级、结构等级、空间布局等重新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各区县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的规划体系,突出了中心镇在村镇规划工作中的龙头地位,同时对村镇规划的几项主要指标进行了界定,为全市村镇规划的修编和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各乡镇均设立了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省、市级中心镇驻地的总体规划已基本调整完善,大部分委托高等院校或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规划起点较高;个别经济实力较强的“明星村”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了村庄规划,并基本按规划实施。全市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布局有所改善,对农村经济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和环境逐步改善。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7%,比“八五”末增长7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市8个区县中有6个区县被评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区县,2001年11月,全省村镇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面广量大、细统复杂,再加上区县与区县、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规划编制整体上滞后。一是区域范围内缺乏系统、科学的城镇体系规划。许多区县中心镇以下的乡镇建设重点模糊,其发展布局缺乏宏观调控手段,各乡镇的规划自成体系、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强,许多小城镇个性单

一、盲目照搬,以至于大部分小城镇功能结构、产业结构、平面布局和建筑设计单调雷同,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二是除中心镇以外乡镇驻地总体规划大多是1992年以前编制完成,许多已超出规划年限而没有及时进行修编,对建设的实际指导作用不大;大部分没有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许多建设只能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导致绿地率、容积率等技术指标无法控制和落实;基本上没有排水、排污、供水等专业规划。三是规划基础资料薄弱,地形图等规划资料严重缺乏。四是相当一部分村庄没有编制规划;部分村庄有规划,但大多为1992年以前编制,而且大部分为无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现已不适应建设需要;有的近几年虽然编制了规划,但未经法律程序审批,没有法律依据,再加上由于技术、资金、时间等方面原因,村庄规划编制的深度不够,大部分只有“一书两图”,操作性不强,难以实施。五是规划编制经费困难。许多村镇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村镇财力非常有限,再加上村镇建设配套费在许多乡镇已取消,村镇规划的经费无保障,许多村镇无力投入资金编制规划。

(二)乡镇规划管理较弱,违法建设工程屡见不鲜。一是乡镇一级大部分设有“建设土地环保所”等机构,但是一个机构承担规划、建设、土地、环保、交通等多个部门的职能(大多依靠土地职能支撑),多数力量不足,基本上是兼职,而专业人员基本上没有,专业素质低。大部分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无着落,机构运转艰难,这对于量大面广任务艰巨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来说,非常不适应。二是乡镇没有规划建设的执法权,对于出现的违法工程,申请上级部门或法院执行的周期一般较长,对于建设周期较短的违法工程在管理上常常感到无能为力。三是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现象较为严重。许多乡镇驻地工业园区、公建等建设项目,大多是在办理土地征用手续时受土地部门办理程序的制约,才到规划建设部门补办规划建设手续,而不需要新办理征用土地手续的建设项目,基本不办理规划建设手续。许多村庄规划实施和管理力度不大,不少村干部对村庄规划建设认识不够,不按规划的要求建设,随意性太大,再加上许多村干部更换频繁,规划实施缺乏连续性。

村民建房,按规定应先有规划建设部门办理选址意见书和村民建房许可证,但大部分建设是在办理土地手续时补发该证,村庄建设管理无序。

(三)规划建设档次较低。受规划滞后及资金、观念、产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村镇规划建设的档次普遍较低。许多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供暖、镇区道路、垃圾处理等建设严重滞后,村镇有新房无道路,有道路无排水等现象普遍。许多小城镇仍然走不出

二、三层楼和沿路“走廊式”建设的格局,使小城镇难以形成较高档次的绿化、美化、亮化,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不高。

三、几点建议

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的龙头,是村镇建设管理的依据,事关建设的全局,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抓紧抓好,充分发挥规划对村镇建设的调控作用,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引领村镇的建设与发展。

(一)继续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

1、进一步完善全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强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全市村镇规划建设的指导作用,从全市市域的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城镇乡村规划的协调关系,打破行政区域界线,优化各区县城镇的总体布局和规模,进一步撤并规划过小、不具有集聚辐射功能的小城镇,重点建设中心镇,突出中心镇在农村地域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功能地位,统筹安排区域设施,避免重复建设,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住宅向生活小区集中,引导村镇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2、进一步加快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小城镇作为最基层的城市居民点,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是广大农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小城镇规划应体现有别于城市的特点,用区域的观点,加强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分析,准确地根据城镇性质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城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挖掘城镇自然的、历史的和地方的特点,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形成具有时代感和有地方性特色的小城镇风貌,塑造鲜明的小城镇特色。

3、进一步加强小城镇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小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提高小城镇品位。以往由于小城镇详细规划的覆盖率不高,对群众建房缺乏有效地控制指导,建房随意性较大,是造成小城镇面貌雷同,缺乏特色,建设品位不高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应强制性规定小城镇近期建设区域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分控制地块并提出各种地块建设控制要求,对于近期有建设和旧城改造项目的区域,影响城镇景观的重点区域、工业小区、居住小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指导具体项目建设,没有编制详细规划的,不得安排和批准项目建设。要结合控规的编制成果,制定区别于城区的小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落实各项规划管理技术指标,作为村镇规划管理的依据,指导小城镇建设。

4、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要分期分批地组织村庄编制新一轮规划,在编制中一定要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测绘单位测绘现状地形图和编制规划,注重规划编制的深度和规划基础资料的收集。规划编制完成后,要经主管部门审查,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按程序审批。

5、切实加大对村镇规划编制经费的投入。可制定政策实行“以奖代补”的方法,鼓励和支持村镇的规划编制。建议市里每年列支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镇规划编制,区县、乡镇每年也要相应地列支部分专项资金。建议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收取村镇建设配套费,可采取市、区县、乡镇按一定比例分成的办法,分别列支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村镇规划编制。力争用4-5年的时间,完成全市村镇规划的修编工作,为村镇的高标准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小城镇规划建设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小城镇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和产业依托、环境等息息相关,在发展上应摆脱框框,重视地方特色与地方资源的规划,发挥小城镇本身特有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多功能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切实加强小城镇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小城镇规划建设。

1、应大力扶持区位重要、经济基础较好的重点镇建设。如 区 镇、区的 镇、县的 镇、县的 镇等卫星乡镇,地处相对偏远,远离中心城区和各区县的区域中心,现已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基础,对周边村庄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此类乡镇在规划建设上应充分放权,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

2、对于近城区的郊区镇应尽早纳入城区管理。如 的 镇、区的 镇、镇、镇、区的 镇、区的 镇、镇、开发区的 镇等,目前虽是建制镇,但已基本与城区相连,此类乡镇不能再按建制镇来相对独立地规划建设,而应及早纳入城区,按城市标准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使之功能定位、设施配套与城区相衔接。特别是对于中心城区 与 城市组群之间的村镇建设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中心城区西扩、北延、东联、南接的总体要求,今天的村镇就是明天中心城区的一部分,在进一步深化完善全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应尽快专项编制中心城区与周边城市组群之间的区间规划,合理引导区间村镇的规划建设,切实避免造成重复建设或影响城区功能布局等现象的发生。

3、对于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应严格控制发展。如: 区的 镇、区的 镇,在区域范围内,发展上具备一定优势,但是从

全市市域范围来看,源泉镇地处孝妇河的上游,为大武水源地的主要水源补给区,直接为中心城区及、区等供应生活生产用水; 镇地处 水库库区,为全市重要水源保护地和旅游度假区,从保护全市水源地和风景名胜区的角度出发,必须限制其膨胀发展。

4、对于中心镇所辖村庄、中心村周边村庄和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镇应适当控制其发展,积极引导其向中心镇、中心村发展。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农村人口根据其经济实力和社会条件的不同,正不同程度的向中心城镇、城市聚集,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村庄人口规模正在逐步减缩。在这种情况下,在加快中心镇建设的同时,对于中心镇所辖村庄、中心村周边村庄和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镇应严格控制其发展,原则上不再编制规划,不再审批规划,适当控制其建设活动。中心镇所辖的村庄新建工厂,原则上应停止审批,停止镇区居民分散建设住宅,停止地处偏远基础较差村庄的住宅建设。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结合旧村改造和“空心村”的治理,进行迁村并点,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住宅向居住小区集中。必须致力于促进乡镇企业向中心城镇集中发展,建立中心城镇发展的主导产业,推进中心城镇经济的全面振兴。争取在近几年内建成一批规划合理,其他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的中心城镇工业园区,吸引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中心城镇集中,兴办第

二、三产业,推动乡镇企业实行集约经营,规模发展,培育和发展小城镇市场体系,加快村镇的城市化进程。例如, 区的 镇自1998年就冻结宅基地审批,停止原村原地域的改造建设,实施全镇域迁村到镇。现镇内已有、、、凤凰等村整建制迁入双凤生活区,并吸引周边地区4000名居民到双沟就业定居,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小城镇的聚集和辐射效应。

(三)切实加强村镇规划的管理,维护村镇规划的严肃性。

1、建立健全各级村镇规划管理机构。村镇规划管理职能由市建委划归市规划局后,针对村镇规划管理存在区别于城市规划管理的特殊性,在市规划局应单独设立村镇规划管理科,配备专人对全市村镇规划进行综合指导。各区规划分局(处)应同时设立相应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目前,市规划局机关及各规划分局、处的管理人员不足,在增加了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后,应相应地增加行政编制配备村镇规划管理的专业人员。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一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建设,逐步配备专业人员从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录用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工作。

2、加强对村镇规划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规划执法水平。尽快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乡镇的乡镇长、建设助理员、部分技术人员,尤其是中心镇规划建设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应适当组织对区县长的培训。应继续推选村镇规划建设助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并进行严格考核。通过加强培训,进一步严格办事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3、规范规划设计市场,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提高村镇规划设计水平。各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对进入村镇的规划设计队伍进行监督审查,严禁无证、超资质承担规划设计任务。对达不到规划设计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办理规划批准手续。积极推行专家评审规划制度和规划公示制度,以确保规划设计和工程质量。

4、切实加强对违法工程的查处力度。各级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城市综合执法局的工作衔接,及时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加强执法力度,切实维护村镇规划的严肃性。

5、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法规的宣传普及。通过加强规划建设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逐步提高广大居民的法规意识,增强尊纪守法的自觉性。

6、切实加强对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领导。针对全市村镇规划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村镇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一次专题调研,进一步研究制定鼓励和支持村镇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一次全市村镇规划建设现场会,培养典型,加强领导,推动全市村镇规划建设再上新水平。

第16篇:关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

报告

关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市村镇规划管理职能于由市建委移交市规划局后,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工作精神,全面掌握全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情况,分析问题,加强管理和指导。按照市规划局党委的统一部署,自3月中旬,市规划局副局长带领办公室、规划科有关人员赴全市五区三县就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五区三县的16个镇、10余个村庄,与各区县、乡镇、村的负责同志和具体从事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交流,并在区召开

了有分管区长和各乡镇分管乡镇镇长参加的座谈会,就如何加强中心城区的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进行了讨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那一世范文网://

全市市域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413万人,共有16处工矿区,84处乡镇,3164个村庄,其中建制镇76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把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摆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1987年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我市组群式格局的实际,提出了“总揽城乡经济全局,充分发挥优势,城市支援农村,农村服务城市,实现贸工农全面发展的战略”,将村镇规划建设,特别是小城镇规划建设做为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央、省关于加快村镇建设的有关精神,市委、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区县和部分乡镇也制定了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有的区县确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每年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作为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了乡镇、村编制和实施规划的积极性,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二是市建委在加强对全市村镇规划指导和管理力度的同时,于编制完成了《市小城镇发展与布局规划》,立足于组群式城市特点,对全市各小城镇的功能定位、规模等级、结构等级、空间布局等重新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各区县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的规划体系,突出了中心镇在村镇规划工作中的龙头地位,同时对村镇规划的几项主要指标进行了界定,为全市村镇规划的修编和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各乡镇均设立了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省、市级中心镇驻地的总体规划已

基本调整完善,大部分委托高等院校或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规划起点较高;个别经济实力较强的“明星村”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了村庄规划,并基本按规划实施。全市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布局有所改善,对农村经济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和环境逐步改善。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7%,比“八五”末增长7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市8个区县中有6个区县被评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区县,11月,全省村镇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面广量大、细统复杂,再加上区县与区县、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规划编制整体上滞后。一是区域范围内缺乏系统、科学的城镇体系规划。

许多区县中心镇以下的乡镇建设重点模糊,其发展布局缺乏宏观调控手段,各乡镇的规划自成体系、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强,许多小城镇个性单

一、盲目照搬,以至于大部分小城镇功能结构、产业结构、平面布局和建筑设计单调雷同,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二是除中心镇以外乡镇驻地总体规划大多是1992年以前编制完成,许多已超出规划年限而没有及时进行修编,对建设的实际指导作用不大;大部分没有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许多建设只能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导致绿地率、容积率等技术指标无法控制和落实;基本上没有排水、排污、供水等专业规划。三是规划基础资料薄弱,地形图等规划资料严重缺乏。四是相当一部分村庄没有编制规划;部分村庄有规划,但大多为1992年以前编制,而且大部分为无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现已不适应建设需要;有的近几年虽然编制了规划,但未经法律程序审批,没有法律依据,再加上由于技术、资金、

时间等方面原因,村庄规划编制的深度不够,大部分只有“一书两图”,操作性不强,难以实施。五是规划编制经费困难。许多村镇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村镇财力非常有限,再加上村镇建设配套费在许多乡镇已取消,村镇规划的经费无保障,许多村镇无力投入资金编制规划。

乡镇规划管理较弱,违法建设工程屡见不鲜。一是乡镇一级大部分设有“建设土地环保所”等机构,但是一个机构承担规划、建设、土地、环保、交通等多个部门的职能,多数力量不足,基本上是兼职,而专业人员基本上没有,专业素质低。大部分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无着落,机构运转艰难,这对于量大面广任务艰巨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来说,非常不适应。二是乡镇没有规划建设的执法权,对于出现的违法工程,申请上级部门或法院执行的周期一般较长,对于建设周期较短的违法工程在管理上常常感到无能为力。三是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现象较为严重。许多乡镇驻

地工业园区、公建等建设项目,大多是在办理土地征用手续时受土地部门办理程序的制约,才到规划建设部门补办规划建设手续,而不需要新办理征用土地手续的建设项目,基本不办理规划建设手续。许多村庄规划实施和管理力度不大,不少村干部对村庄规划建设认识不够,不按规划的要求建设,随意性太大,再加上许多村干部更换频繁,规划实施缺乏连续性。村民建房,按规定应先有规划建设部门办理选址意见书和村民建房许可证,但大部分建设是在办理土地手续时补发该证,村庄建设管理无序。

规划建设档次较低。受规划滞后及资金、观念、产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村镇规划建设的档次普遍较低。许多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供暖、镇区道路、垃圾处理等建设严重滞后,村镇有新房无道路,有道路无排水等现象普遍。许多小城镇仍然走不出

二、三层楼和沿路“走廊式”建设的格局,使小城镇难以形成较高档次的绿化、美化、

亮化,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不高。

三、几点建议

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的龙头,是村镇建设管理的依据,事关建设的全局,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抓紧抓好,充分发挥规划对村镇建设的调控作用,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引领村镇的建设与发展。

继续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

1、进一步完善全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强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全市村镇规划建设的指导作用,从全市市域的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城镇乡村规划的协调关系,打破行政区域界线,优化各区县城镇的总体布局和规模,进一步撤并规划过小、不具有集聚辐射功能的小城镇,重点建设中心镇,突出中心镇在农村地域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功能地位,统筹安排区域设施,避免重复建设,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住宅向生活小区集中,引

导村镇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2、进一步加快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小城镇作为最基层的城市居民点,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是广大农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小城镇规划应体现有别于城市的特点,用区域的观点,加强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分析,准确地根据城镇性质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城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挖掘城镇自然的、历史的和地方的特点,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形成具有时代感和有地方性特色的小城镇风貌,塑造鲜明的小城镇特色。

3、进一步加强小城镇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小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提高小城镇品位。以往由于小城镇详细规划的覆盖率不高,对群众建房缺乏有效地控制指导,建房随意性较大,是造成小城镇面貌雷同,缺乏特色,建设品位不高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应强制性规定小城镇近期建设区域必须编制控

制性详细规划,划分控制地块并提出各种地块建设控制要求,对于近期有建设和旧城改造项目的区域,影响城镇景观的重点区域、工业小区、居住小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指导具体项目建设,没有编制详细规划的,不得安排和批准项目建设。要结合控规的编制成果,制定区别于城区的小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落实各项规划管理技术指标,作为村镇规划管理的依据,指导小城镇建设。

4、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要分期分批地组织村庄编制新一轮规划,在编制中一定要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测绘单位测绘现状地形图和编制规划,注重规划编制的深度和规划基础资料的收集。规划编制完成后,要经主管部门审查,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按程序审批。

5、切实加大对村镇规划编制经费的投入。可制定政策实行“以奖代补”的方法,鼓励和支持村镇的规划编制。建

议市里每年列支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镇规划编制,区县、乡镇每年也要相应地列支部分专项资金。建议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收取村镇建设配套费,可采取市、区县、乡镇按一定比例分成的办法,分别列支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村镇规划编制。力争用4-5年的时间,完成全市村镇规划的修编工作,为村镇的高标准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小城镇规划建设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小城镇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和产业依托、环境等息息相关,在发展上应摆脱框框,重视地方特色与地方资源的规划,发挥小城镇本身特有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多功能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切实加强小城镇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小城镇规划建设。

1、应大力扶持区位重要、经济基础较好的重点镇建设。如区镇、区的镇、县的镇、县的镇等卫星乡镇,地处相对偏远,远离中心城区和各区县的区域中

心,现已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基础,对周边村庄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此类乡镇在规划建设上应充分放权,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

2、对于近城区的郊区镇应尽早纳入城区管理。如的镇、区的镇、镇、镇、区的镇、区的镇、镇、开发区的镇等,1 2 下一页

第17篇:村镇银行可行性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村镇银行简介

1、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2、村镇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村镇银行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以其出资额或认购股份为限对村镇银行的债务承担责任。

3、村镇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村镇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4、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

5、村镇银行应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国家金融方针和政策,依法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二)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

村镇银行的设立将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金融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设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安宁市村镇银行定位

安宁市村镇银行立足于自主开展各项业务,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农村和社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村镇银行是以安宁市城乡居民和社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零售银行

三、安宁市金融运行情况和农村金融发展及需求状况

(一)金融运行情况

2007年,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安宁市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各项存款稳定增长,存款结构变化明显,企业存款较快增加,储蓄存款增速下降;各项贷款有所下降,票据融资回落;现金投放增加。

1.货币信贷运行基本情况

(1)存款

200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09,616万元,比年初增加109,642万元,增长12.1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18,608万元,比年初增加93,110万元,增长41.29%;储蓄存款余额458,594万元,比年初减少24,111万元,下降4.99%。

(2)贷款

200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47,172万元,比年初减少59,107万元,下降8.3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65,524万元,比年初增加20,657万元,增长5.99%;中长期贷款267,630万元,比年初减少68,231万元,下降20.32%;票据融资余额14,019万元,比年初减少11,532万元,下降45.13%。

(3)现金

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73,067万元,现金支出185,203万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12,136万元。全市金融机构累计收入现金1825,057万元,同比增加449,423万元;累计支出现金1952,56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80,481万元,累计净投放现金127,509万元,同比增加18,395万元。

2.货币信贷运行主要特点

(1)储蓄存款余额持续负增长态势,受资本市场影响,储蓄存款年负增长,定期储蓄下降,活期储蓄流动性不断增强。年末,安宁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458,594万元,比年初减少24,111万元,下降

4.99%。其中活期储蓄余额213,291万元,比年初增加24,068万元,增长12.72%;定期储蓄余额245,303万元,较年初减少48,179万元,下降16.42%。年初以来,受股市热潮影响,居民理财投资观念发生

较大变化,相对于保险、国债而言,资本市场获利的诱因以及商业银行提高中间业务的服务水平和加大基金托管业务宣传力度,致使储蓄存款流入资本市场,有的甚至提前支取定期储蓄申购基金、购买股票,盛况空前,这就意味着储蓄存款增速放缓和活期化的情况不可避免,在资本市场持续走好的背景下,居民的理财意识逐渐从苏醒阶段进入爆发阶段,居民储蓄向股票、基金的流动。

(2)企业存款有所增加,活期存款增加较多。年末,企业存款比年初增加93,110万元,增长41.29%,其中:活期存款284,609万元,增长49.70%。企业存款主要原因:主要是企业生产销售情况良好,产销率提高,实现销售收入增长,资金周转加速,企业销货款回笼较好,部分企业生产资金逐步到位,转存资金增加,致使企业存款开始回升。

(3)各项贷款大幅减少。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减幅为8.37%,武钢集团以现金入股,成为昆钢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8.41%,武钢集团进入昆钢股份公司后,划来大量资金偿还昆钢股份公司的贷款。

(4)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有所增加。12月末,农业贷款增速为77.99%,比年初增加10,935万元。乡镇企业贷款增速为95.20%,比年初增加44,139万元;个人消费贷款增速为25.32%,比年初增加12,742万元,金融机构改善对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取得积极进展。2007年配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注重支持高效农业,重点支持农民发展林果、烤烟、花椒、养殖等支柱产业,12月末,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106万元,有力扶持了种养殖产业基地、小区发展,使零星分散的产业向专业化、区域化、基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虽然薄弱五一节有所增加,但贷款基数小,要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需时日。

(二)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1.农村银行业网点、产品单

一、服务门槛过高、办结程序过长,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

(1)真正的农村银行业服务网点,因国有银行股改和撤乡并镇而萎缩,农业银行从乡镇大量撤出机构网点,向安宁市区集中,现保留太平镇、温泉镇、草铺镇共3个网点;农村信用社从村庄大量撤销信用代办站,向乡镇所在地和安宁市区集中。村级金融服务成为空白点,乡镇金融业务几乎由农村信用社独家垄断,乡镇金融竞争很不充分,城乡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差距拉大。给农民在适应市场而引发的金融服务需求满足变得相对困难。

(2)当前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仍然是“老三样”:存贷汇,诸如基金、股票、保险和信托理财等现代金融产品在农村仍未打开市场。即使是“老三样”中的贷款需求,也因有些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未能正确处理好发展业务与管控风险的关系,以及今年以来中央决定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行贷款规划控制,全年信贷增量为5亿元规模,使农民因缺乏资金而失去了诸多发家致富的良好商机。

(3)金融服务尤其是贷款需求服务因信贷抵押担保、评估登记条件门槛过高而使农民望而却步。如目前农村的农民住房、土地使用权等受地理位置限制而使其抵押资产评估价值过低,不能满足抵押担保的需要,以及宅基地不能作为抵押物等因素,使农民融资供求链断裂。

2.目前我市银行业机构基本属于公有资本控股的银行,因而规模较大的银行业资本乐于向大中型企业开展批发业务。截至2008年7月末,大中企业贷款余额为40.08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6.46%,支持“三农贷款”余额为22.9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6.63%。由于“三农”产业属于低利领域,额小、分散而成本高,加之银行业机构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文化日益浓厚,信贷资金经营的批发性、趁利性更加突出,即使是农村信用联社,也因为安宁经济发展特点而使其信贷支农规模不足,按照人民银行支农贷款(小农业)统计口径,安宁市农村信用联社支农贷款占比不足50%,这样使得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发展落后乡镇的信贷资源呈萎缩趋势,严重制约了市域“三农”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三)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1.农民个体对农村金融平台的需求

近年来,安宁市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住户不仅在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在总量上也占有绝对比重。2007年末,我市城镇农业人口12.32万人、3.83万户。农户对金融资金的需求除了总量巨大外,还呈现出以下特点:

(1)投融资的经济意识逐渐增强。近年来,融资行为在农户中的普及程度逐年提高,以0

5、0

6、07年来看,农户贷款余额分别为644万元、1,368万元、2,017万元,这说明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的增强及对小农型自给自足经济意识的摆脱。

(2)二元主体对资金需求个性化。在幅员辽阔的农村,金融需求的主体有农民、从事非农的个体经济、私营业主,农民又可以分为自耕型农民和出租型农民,有小规模农户和规模较大的农户。其中,自耕型农民最为基本的金融需求为存款需求,生产规模较大的自耕农存在短期的生产性贷款需;出租型农民不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需求主要是存款和非农业经营贷款需求;个体私营业主最主要的是短期经营贷款需求,有些跨地区从事经营活动的个体、私营业主还存在资金结算的需求。

(3)信贷业务的服务需求。①政策服务需求。由于社会环境和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不少农户缺乏应有的金融知识,十分需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金融、信贷结算、利率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知识。②信息服务需求。农民还希望金融机构提供良种、生产、加工、经营、销售、市场、科技等信息,即需要在增产增收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③理财服务需求。目前农村的投资渠道狭窄,农民对积余的货币进行合理投资就需要正确运用储蓄、国债、保险等投资工具,增强规避风险能力,增长理财知识,合理进行消费,以期获得最佳的投资理财收益。④管理服务需求。农户在生产经营中普遍缺乏财会知识,迫切需要搞好经济核算,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⑤金融工具的多样化需求,由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多元化以及需要的金融服务全面化,从而也就相应地需要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满足不同主体的金融需求。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兼业经营、劳务输出、跨地区流动增多,他们对金融服务产生了多样化的需求,不仅需要流动资金,也需要长期投资资本,不仅需要信贷服务,还需要汇兑、结算、保管、转账、咨询、代理等中介服务。而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单一,缺乏金融电子化产品和金融创新,从而使得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2.乡镇企业对农村金融平台的需求

安宁市农村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出现了“异军突起”的局面,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末,全辖乡镇企业为7096个,乡镇企业增加值为20.56亿元,占

一、

二、三产业合计增加值的20.73%。如此大规模的企业存在就昭示着巨大的资金需求。然而近些年以来,乡镇企业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越来越难。从安宁市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中给予乡镇企业的情况来看:首先,0

5、0

6、07年,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2.14亿元、4.55亿元、9.05亿元。占全辖贷款比重分别为3.53%、6.44%、13.98%。其次,与农户类似,乡镇企业大部分的资金也来源于民间金融。根据2007年末我市乡镇企业数量和乡镇企业贷款余额,计算得到平均每个企业仅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贷款数量为12.75万元,与所需资金相去甚远。

四、市场前景分析

1.由于农村地区相对封闭保守,农民的储蓄观念非常传统,缺乏理财观念

以非银行(尤其是非国有商业银行)民资企业为发起人的村镇银行,在吸纳存款时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缺乏令农民信服的资金实力,吸储难度较高,由此对村镇银行的放贷等经营业务和资金流动性、资本充足率造成不利影响。

2.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008年7月末为9122户,覆盖率占全部农户23.83%,贷款覆盖率低,村镇银行可以通过简化审批程序、给予优惠利率、深入村镇一线现场办理业务等方式获取巨大的农村市场占有率。

3.信贷总资金投入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市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6.3%,但农业贷款在整个金融机构中所占的贷款余额却只有4.5%。2005-2007年,农业和乡镇企业两项贷款合计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仅为5.22%、

9.47%、18.48%。

同时,农村存贷差却在逐年扩大。2005年,全市农户存款大于贷款8.2亿元,到2007年这一差额扩大到14.52亿元。这使得农村资金大量流出。

安宁市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也可以为吸收城镇居民闲置资金,使城市资金流向农村,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反哺农业。

4.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满足率不高,民间借贷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2007年末,农民每人从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借入资金163.7元,通过民间借贷借入4,608元(根据安宁市统计局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得来),分别占借入资金总量的3.44%和96.56%。民间借贷规模约为5.7亿元。

安宁市村镇银行可抓住民间借贷这一市场份额,组织有效信贷投入,满足农户对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村镇银行的自身发展,提高了盈利能力。

5.农村信贷品种不够丰富,小额信贷尚不能满足农户需要

农业产业化在全国的推广和农业龙头企业产、供、销模式的形成,使农村个体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形式发生了变化,农户小额信贷无法满足农民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和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化经营的需求。目前这些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量较大,生产周期也较长,有的要三五年,初期投入多、风险大。而农户小额信贷,一是还款期短,一般半年至一年,有的只有两三个月,与林业、养殖业的生产周期不适应;二是额度太小,一般最高不超过1万元。

安宁市村镇银行可根据自身资金运营情况,制定期限灵活,额度为5-500万元的支农信贷产品,支持农户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帮助信誉好的农业企业,尤其是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6.农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高而贷款额度小,不能满足大多数农户的贷款需求,而村镇银行在这点上能放宽额度,执行优惠利率,尽量满足农户用于投资、经商、办厂的资金需求,成为信贷支农的有力补充。

五、未来业务发展规划

安宁市村镇银行自身应当结合实际,针对农村、农民开发出方便、灵活的金融产品,例如:农户种养两业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政府贴息扶贫贷款等。形成自身独有特色,不断增强盈利能力,把村镇银行打造成具有“农”字特色、机制灵活、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精品银行。

六、业务发展目标

(一)经营机制

安宁市村镇银行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管理机制,依法开展业务活动,依法接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云南银监局的监督管理。

(二)目标市场及资金投向

安宁市村镇银行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农户和乡镇企业,也包括产值在5万元至500万元之间的中小企业;大力发展各类灵活便捷的信贷产品和结算产品,为进行小型经营的农民、农业生产企业提供存款、贷款、结算业务和贸易金融等。在充分满足市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求的同时,富余资金可投放当地其他产业、购买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办理同业存放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

(三)网点布局

安宁市农村经济相对薄弱,农村资金流入城市的现象较为严重。如果单纯从服务农村经济的角度考虑,将村镇银行设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偏远村镇,势必导致村镇银行存款来源少,业务发展慢,经营绩效差,最终会影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和支农效能的发挥。安宁市村镇银行设置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连然镇。采取村镇银行加农村合作组织的形式,将村镇银行市场业务覆盖到辖内所有村镇。

(四)业务规模

目前政策许可村镇银行经营业务是宽广的,而对于新开设的安宁市村镇银行来说,要达到规定的业务项目规模,还需要走过相当长的一段摸索过程和村镇金融市场培育过程。安宁市村镇银行发展初期重点立足于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长期贷款和办理国内结算业务,以提高资本充足率、资金流动性和开拓农村金融市场。但也可以预期只要农村金融业务品种需求达到规模化,调整或增加经营业务范围是有可能的。

七、财务发展目标

(一)盈利能力

村镇银行的盈利方式主要为:一是信贷业务盈利,二是中间业务盈利。

1.信贷业务

信贷业务收益主要来自于存贷款利差。根据调查数据来看,2007年,安宁市农户和中小企业民间融资规模分别为5.7亿元和76.67亿元(根据安宁市统计局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和中国人民银行民间借贷专项调查数据测算得到),以央行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为例,则上述两项民间融资一年的利差收入将高达2.22亿元,安宁市村镇银行如获得1/10的份额,其人均利润率将达到安宁市金融业的平均水平。

2.中间业务

就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情况来看,中间业务所创造的非利息收入仅占全部收入的10%左右。作为新设立的村镇银行,中间业务应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以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利润分配预案

1.按15%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2.按20%的比例提取一般准备。

3.按15%的比例提取奖励基金(劳动分红基金)。

4.剩余部分用于向股东分配利润。

八、风险管理目标

(一)内部控制

见《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附件1)

(二)风险控制策略

村镇银行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资本补充、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行纠正和完善,确保依法合规经营。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条件成熟时,可引入外部审计制度。村镇银行开展业务,依法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

(三)呆账准备提取方案

1.呆账准备的分类和计提规定

应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全部债权、股权资产计提呆账准备,包括一般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呆账准备由村镇银行统一计提。

(1)一般准备是指按照一定比例从利润中提取或其他渠道取得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村镇银行按照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在利润分配时计提。一般准备的余额不低于风险资产年末余额的1%。

(2)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对债权和股权资产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提取的,用于弥补特定损失的准备,包括贷款损失准备、坏账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其他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①款损失准备是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后,按照贷款损失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科目为:各项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垫款、银行卡透支、贴现、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等科目。计提比例为:关注类2%,次级类25%,可疑类50%,损失类100%。如果正常类贷款有风险,也可根据风险程度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②账准备是对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科目为: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等科目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存放其他同业款项、短期投资、存放境外同业款项、存出保证金、待处理抵债资产、调出调剂资金等。计提的比例为:计提该项减值准备所包含的风险资产年末余额的1%。 ③期投资减值准备是对预计可能产生的长期股权资产和债权投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科目为:入股村镇银行资金、长期投资(不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或公允价值法确定期末价值的证券投资和购买的国债本息部分的投资)。计提的比例为:计提该项减值准备所包含的风险资产年末余额的1%。 ④他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是对预计可能产生的其他金融资产损失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所包含的会计科目是:其他金融资产。计提的比例为:计提该项减值准备所包含的风险资产年末余额的1%。

2.呆账准备提取的要求:

(1)应按照相关规定足额计提呆账准备。一是按照五级分类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二是按照其他风险资产提取坏账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其他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三是按照利润分配的要求计提一般准备。

(2)在制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划时,首先按照贷款五级分类原则对信贷类资产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其次根据非信贷资产风险状况计提坏账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其他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有条件的信用社对于非信贷资产的预计损失要按照五级分类计提减值准备。

(3)对于贷款损失准备缺口较大,难以做到足额提取的村镇银行,要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合理确定呆账准备分年度的计提比例。

(四)风险处置预案

1.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一是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及风险程度,实施以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的贷款五级分类法,按核心定义,严格五级分类的操作和认定程序,切实提高贷款分类的准确性。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1)借款人的还款能力;(2)借款人的还款记录;(3)借款人的还款意愿;(4)贷款的担保;(5)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6)银行的信贷管理。二是完善授信管理制度和管理信息系统,对贷款质量、大额授信、集团客户授信和行业集中度风险进行重点监测。三是对单一客户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本社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贷款质量指标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银监会的有关规定。四是根据贷款加权风险权重计算贷款风险度,贷款风险度=∑贷款加权风险权重额÷∑贷款金额<30%。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管理的内容:村镇银行应对业务和产品中的市场风险因素进行分解和分析,及时、准确地识别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市场风险的类别和性质。尽可能准确计算可以量化的市场风险和评估难以量化的市场风险。尽量对所计量的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中的市场风险(特别是利率风险)在全行范围内进行加总,以便理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了解总体市场风险水平。加强利率风险管理,高度关注央行利率、汇率政策动向以及市场资金需求及其价格信号,建立灵敏有效的产品定位机制。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容:流动性资金比率确保指标在安全所限定的范围内。流动性比率公式: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0;流动性资产+半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0(非流动性负债)。

(1)监测流动性结构指标,包括流动负债到期结构分析。

(2)持有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以及足够的备用资金来源。

(3)监测村镇银行对大额客户存款的依赖性。

4.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管理的内容:

(1)为重要业务环节在事件发生时提供应急资源(包括场所、设施、人员、资料和流程等);

(2)保证业务的及时恢复和持续进行;

(3)保护员工和客户安全;

(4)保持对客户的服务水准;

(5)保护我社的声誉和市场份额;

(6)减轻信用社的经济损失。

5.合规性风险

建立合规性的理念,合规是创造价值,要求全面进入工作描述、全面进入从个人到整体的评核指标。

第18篇:村镇行政工作年终报告

年,镇依法行政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省市《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决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规范行政决策,完善行政监督,加快依法行政进程,为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年依法行政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镇政府对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将其摆上重要位置,多次听取依法行政工作专题汇报,分析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依法行政工作经费。今年镇政府重新调整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镇长亲自担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镇推进依法行政方案、计划,拟定各项工作制度,规范、指导、检查、督促全镇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公室,负责推进依法行政的有关具体工作,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镇依法行政领导小组与村、社区、职能部门签订了法治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省市《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决定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符合本部门实际的实施方案,推动依法行政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二)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提高行政决策水平

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决策纠错机制,实行行政问责制度,是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保障,有利于行政机关谨慎决策,防止决策的盲目性、随意性,避免决策失误。对重大事项决策,广泛听取公众意见,进行专家论证和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并按规定集体讨论决定,坚决杜绝行政决策中擅权、专权和滥用权力现象。镇政府建立领导干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通过监督考核、民意测验、抽样调查、跟踪反馈、评估审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和完善决策。对违反规定导致决策失误的,依法实行行政问责,追究行政过错责任,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三)加强行政监督,提高监督实效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报告工作,认真履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支持代表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全心全意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同时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听取其对政府工作的建议和提案,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答复。镇人大通过执法检查、代表视察、代表接待日活动、听取政府工作汇报和部门负责人述职等,加大对政府的依法监督力度。今年以来,镇人大共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执法检查2次,代表视察3次,听取政府部门专项汇报2次。

我镇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对政府实事工程、重点工程、征地拆迁、财政预算执行进行定期督查,对村、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实行离任审计,对食品卫生、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进行专项整治,全面加强行政监督,增强行政监督实效。

(四)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完善政府法制建设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有关规定,以镇政府名义发布的涉及全镇性的规范性文件全部由法制工作人员进行前置性审查,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要求。

(五)加强领导干部学法,增强依法行政意识

镇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法律学习,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观念,不断增强法律素养和专业素质,注重提高自身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镇政府建立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主要采取集体学法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全年集体学法3次,自学法律不少于30学时,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定期聘请法学专家、教授给党政领导进行法制讲座,每次学习时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和村、社区负责人一并参加,每场人数约60人左右。执法队伍整体素养进一步提升,逐渐适应行政法制要求,为我镇法治政府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我镇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

(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今年,我镇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建立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政府网站栏目设置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推进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公开办事权限、程序、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即时更新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积极受理群众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镇政府完善政务公开栏,定期公开政务信息,全面推行人权、事权、财权、物权的公开,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接受社会监督。

(七)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夯实“法治”基础

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农村重大事项“六步工作法”,实施农村重大事项决策听证,定期公开村务重要事项,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回顾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部门依法行政的观念还不强,不依法办事、执法不力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领导干部学法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行政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我镇将在今后的工作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年依法行政工作设想

年,我镇依法行政工作将坚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镇将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省市《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决定的实施意见》,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实施领导干部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各类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新农村建设做法和经验,突出本镇重点文物古迹资源特色,立足东部新城开发建设带来的区位优势。坚持先行先试,把镇片区总体规划融入全市整体规划,依托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整合利用土地资源盘活资金,用活用足“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帝师之乡”品牌效应,坚持走“休闲、旅游、度假”具有特色发展之路,全面提升文化旅游品牌,推动全镇第三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并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实行对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评议考核制度;加大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力度,全力推进我镇依法行政进程。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19篇:下村镇种植业报告

下村镇种植业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调整优化全镇种植业结构,不断提升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我镇“143”发展战略大调研的精神,现就我镇种植业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和今后发展的思路,作简单的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下村镇位于晋城市泽州县西北部,东与泽州县巴公镇、大阳镇为邻;南和泽州县大东沟镇交界;西与沁水县相连;北和高平市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22度44度,北纬35度48度,行政区域总面积为94.86平方公里,其中丘陵面积32平方公里,山地面积62.86平方公里。全镇现有9990户,

4.7万口人,耕地面积30380亩。在粮食作物方面,主要耕作模式是小麦复播大豆,小麦面积达到2.78万亩约总面积占90%,复播大豆约占小麦面积的90%左右,玉米、谷子、薯类等其它播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0%左右。在经济作物方面,全镇现有桑园面积1540亩,养蚕大棚30栋,活动大棚3栋,小蚕共育棚3栋,全年实现养蚕300余张。我镇现有果园面积约420亩,其中苹果230亩、梨190亩。全镇2010年新发展蔬菜大棚菜13栋,棚内种植面积21亩,其中史村6栋12亩,下村7栋9亩。在特色种植业方面,我镇现有香椿亩1000亩。种植业仍是我镇农民最基本的收入来源。根

据镇情,积极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选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镇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思路明晰,种植业结构逐步优化,特色产业不断培育壮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和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应看到目前我镇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与其它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归纳起来主要有:

粮食作物方面,

1、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大部分群众种地是“两头见”,对于粮食作物的旱灾、冻害、虫害和草害等灾害发生视而不见,以至于在灾害发生时,大部分群众不积极的采取任何措施。

2、农作物品种不优,产量水平潜能不高。我镇粮食作物中是以小麦、大豆为主,如在推广小麦品种中,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群众就是还喜欢原来的“泽优1号”品种,它是面筋型的品种,口感好有筋道,可就是产量不高,导致我镇小麦的总产难以提高。

3、割麦复播豆这种种植模式长期化,容易发生病虫草害。

经济作物方面,

1、栽桑养蚕方面,在县里栽桑每亩补助200元及我镇制定的每亩补助300元的政策支持下,全镇桑园面积达到1540亩,面积不算太小,但养蚕的数量不够大,存在栽上树了但不管树、不养蚕的村和农户。其次,受

打工经济影响,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养蚕劳动力结构偏老,栽桑养蚕技术知识缺乏。

2、果树方面,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影响下,我镇的果树发展,在一定期间内面积比较大,由于品种、管理及收益等一系列因素,现在只有师庄村100亩果园和牛山村的60亩梨园,发挥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香椿方面,我镇的瓮山香椿品牌响,知名度高,但仍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经营单位小,产业化程度低,在规模实力、经营素质、产品开发等方面处于劣势,没有充分发挥出其效益。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虽有农业基础不牢,产业投入严重不足的客观因素,但从主观来说,我镇广大干部群众还是受观念制约,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大市场、大流通、高效益的产业发展观念更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不强,仍然停留在自产自销、固步自封、小打小闹的经营状态,导致我镇一些好的产业做不大、做不强。为此,我们今后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努力。

(一)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农业产业思路。各级政府要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及时调整农业发展策略,进一步拓宽发展种植业产业的新思路。一是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制定激励和奖励措施。同时还要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二是积极争取农产品开发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产

业快速发展。三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正确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路,更新观念,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四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试验与推广应用力度,扩大生产经营领域,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二)发挥区域优势,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一是在水源和地势较好村庄,大力推广春秋大棚和日光温室等蔬菜瓜类种植;加快瓮山香椿的产业化发展进程,逐步使其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因地制宜的发展产桑业,有条件的村要按照“统一规划,择优布局,连片发展,分户经营”的要求,正确处理粮、桑争地的矛盾,凡列入发展蚕桑的重点村组,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他农作物种植布局要在不影响蚕桑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安排。搞好土地合理流转,促进蚕桑生产规模经营。二是要在现有生产及产品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产品布局,确立主导产品,引导群众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尽快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三是结合农业项目的实施,加大对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区域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重点产业区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三)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培育一批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和筹资融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或农村经纪人,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使之形成完整的产

业链条。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有效解决农产品出路,拉动订单农业的规模生产,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种植业的整体效益。三是加快农产品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尽快培育有较大能力的购销、贮运、保鲜能力的流通企业,以流通促生产。四是加快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新型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促进农产品的多项增值。

(四)强化部门服务职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一是建立健全一支农业农村服务队伍,保障其人员的稳定,给予其工作经费支持,努力做到镇有农技服务中心,村有农业技术指导员,组有不同产业的科技示范户。二是农业部门要加强产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准确把握市场走向,帮助农民提高种植业生产的科学性、前瞻性。三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咨询、科技示范、技术指导,及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农民破解种植业生产中遇到的优质品种不高产、不抗病,高产品种不优质的问题。四是逐步建立一套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有效保障方案,指导帮助农民提高应急抗灾的能力。五是积极组织农业种植带头人和能手外出学习考察,定期组织他们进行技术交流,利用多种形式,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人才。

四、今后发展规划

1、发展重点

“十二五”期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我镇将继续发展以香椿、蚕桑和蔬菜大棚三个富民产业,调整产品布局,确立主导产品,引导群众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尽快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增强科技含量,加快标准化和无公害化发展速度,提高种植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

2、区域布局

确立以瓮山为主的东山香椿特色农业示范园区,逐步带动关山、李山发展香椿产业,从深加工上做文章,加快香椿的产业化发展进程,逐步使其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到2015年使其产值达到200万元以上。

主要确立以上村、上寺头为主的两个蚕桑综合示范园区,在原有农业建设设施的基础上,探索利用养蚕大棚种植食用菌类产品,增加其经济效益,辐射带动大南庄、杨庄、窑头等村扩大其规模,使其真正培养成一富民产业。

建设以史村为龙头,下村、柳树底、岳南、李山为重点的蔬菜大棚农业园区,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经营,市场化运作,尽快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

第20篇:村镇季度情况报告

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预计

过去第一季度,镇统计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关心和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镇统计站工作人员同心同德、辛勤工作,任劳任怨,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第一季度统计工作情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镇统计站全体工作人员在新分管领导的带领下,深入到统计第一线,召集村级统计人员及规模以上企业法人代表进行一场座谈会,会上分管领导强调指出统计工作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要求统计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同时为中期绩效评估工作服务。同时注意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节约资源放在突出位置。

(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年月份,我镇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7074万元,比增13.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万元,比增15.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00万元。

(三)认真做好企业调查和农户抽样调查工作

年我镇共有2个村委会开展企调工作,在村统计人员和企业统计人员配合支持下,已顺利完成了第一季度工作。从调查结果上看,存在一些问题,被抽中企业由于规模小,企业的技术设备老化,统计人员大部分是会计人员兼职,这给调查员下去调查带来诸多不便和困难,这就影响到报表上报时间上的拖延,不及时。农户调查工作在洲尾村统计人员、农户以及录入人员的努力下,较好完成任务。

(四)统计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目前,324国道正动工建设,货车的禁行势必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多数企业的原材料从外地购买,产成品要用集装箱运出,加上鞋类企业都是订单,到期不交货,企业要赔偿经济损失,这也影响到我镇完成今年经济指标任务,现在我镇已向区人民政府申请通行证报告,有待上级领导给予帮助。

镇统计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学习,由于统计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统计工作,造成统计人员缺乏,这些诸多问题望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完善、提高。

二、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统计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完成4亿元;

2、镇社消无限额以上企业,力争过半;

3、固定资产半年完成过半是不可能。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村镇调研报告
《村镇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