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农牧业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10 08:36:42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开展农牧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巴里坤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局开展农牧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一、巴里坤县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底全县有乡镇企业2296个,其中(按行业分):农业企业2个、工业企业103个、建筑业11个、交通运输仓储业1572个、批发零售382个、住宿及餐饮业93个、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和娱乐95个、其他38个。

从业人员数7168人,实现增加值20123万元,实现总产值56018万元,完成营业收入54845万元,实现利润5057万元,上缴税金6072万元,劳动者报酬8155万元。

农产品加工业3个,主要是粮油及特色农业加工业。从业人员53人,实现增加值199万元,实现总产值1022万元,完成营业收入1044万元,实现利润53万元,劳动者报酬38万元。

二、调研情况:

巴里坤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局按照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局开展产业化大调研的要求,从3月7-8日对县域有关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合作社进行调研,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建设项目:2012年巴里坤县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建项目有5项(老油坊粮油商业有限公司2500吨“雪莲山老油坊”有机菜籽油深加工项目、丰收面粉厂“丰收”牌7200吨/年面粉加工改扩建项目、绿盛源休闲山庄休闲旅游建设项目、康士

野菜有限公司年产100吨脱水野蘑菇扩建加工项目、巴里坤县安达育肥养殖专业合作社2600只牛羊育肥养殖场改扩建项目)。随着巴里坤马铃薯在北疆市场占有率的持续攀升(目前已占北疆市场50%以上),极大促进农户种植和储存的积极性。截至目前新、改、扩建仓储库40余座。牛羊养殖合作社及肉食加工业在牛羊肉市场价格一路看好的情况下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出。2011年成立各类合作社29家。带动农户近5000余户。

老油坊粮油商业有限公司2500吨“雪莲山老油坊”有机菜籽油深加工项目总投资85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367万元、银行贷款483万元。丰收面粉厂“丰收”牌7200吨/年面粉加工改扩建项目总投资410万元,自筹资金250万元、申请贷款160万元。绿盛源休闲山庄休闲旅游建设项目、康士野菜有限公司年产100吨脱水野蘑菇扩建加工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自筹资金640万元、申请贷款440万元。其他项目资金60-80%自筹、40-20%银行贷款或私人借贷。历年申请的项目配套资金100%落实到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2年初我县上报项目库项目共五项,由于合作社没有响应工作人员,各项资料短期内无法提供,导致相当一部分项目暂时无法入库。帮助各企业及合作社完善项目有关资料将是我们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经调研发现项目建设中项目建设还不够规范。资金筹措非常困难,银行信誉好的还能贷点,像刚成立的几乎全靠亲戚朋友借

贷才能艰难困苦的启动,还有一部分由于资金链断失就夭折了,很可惜。

建议

1、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配套资金多以补助、专项资金形式下拨,在企业支持上要有持续性,一个企业支持最多不超3年。

2、各类合作社由于成员较多,带动农户数量大,惠农富农最直接,对新农村建设贡献突出,应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推动合作社专业化、规模化。推动合作社的科技进步,促进科学跨越。实现富民强县战略。

(二)、企业民生建设:目前企农利益联结规模正在稳步推进。2011年泽西食品有限公司和康士野菜有限公司完成订单收购8万平米的蘑菇种植,带动农户1000余户。户均增收3000元。2012年还将进一步扩大收购规模。老油坊粮油商业有限公司与20余农户签订合同,完成订单农业7700亩油菜籽收购,户均增收2800元。2012年计划扩大订单3000亩,是油菜籽种植达到万亩。我县龙头企业俊业制麦有限责任公司、哈密兴隆淀粉有限公司因市场持续低迷,2011年都未能生产。

建议: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技、农业等涉农部门的各项政策,以村、组为试点,通过合理手段整合土地资源,组建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种植组织,(如小麦种植合作社、马铃薯种植合作社等)通过科技投入,逐步向农业生产现代化、专业化迈进。成熟后以点带面,全面促进产业化发展。

(三)、现代文化建设:

1、目前各农产品加工企业企业文化理念正在逐步建立。企业宗旨:为社会创造价值 让员工实现梦想

企业精神:创新 务实 拼搏 奉献

企业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 实现企业与员工价值最大化

企业愿景:建设效益领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企农和谐健康发展

企业道德:诚信为本 责任为先

企业作风:讲原则 讲奉献 讲效率

安全理念:预防为主 珍爱生命

发展理念:相关多元 创新发展

经营理念:诚信 合作 双赢

管理理念:团队精神 和谐发展

人才理念:每个人都有才能 每个人都有机会

产品宣传:绿色、无污染、纯天然、有机食品、放心产品。

2、企业党建: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党员数量较少,党员的组织关系大部分在当地村委会。目前康士野菜有限公司正在筹备成立工会组织。

3、企业员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目前各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不规范,大部分是口述基本操作要求,然后由老工人带领投入工作,没有经过系统的正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在2006年前后培训鉴

定过一批,在180人左右,以后就没有常规进行。随着人员流动,持证上岗的比率持续下降。

建议:在2006年前后乡镇企业局与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联合搞过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我县参加培训的农牧民有180人,是免费培训的,跟踪调查后发现经过培训的农民工工作熟练程度、企业认可率较高、就业率达96%。效果很好,参加培训的农牧民非常欢迎。希望对农牧民的技能培训常态化(免费的农民更欢迎),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有输血到自我造血,最终实现富农目标。

巴里坤县乡镇企业局

巴里坤县农产品加工局

巴里坤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局

二0一二年三月九日

推荐第2篇:农牧业产业化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农牧业产业化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市农牧业重点工作,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畜产品竞争力增强为目标,以乳、肉、粮油、饲草饲料、马铃薯、林产、特色七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加快主导产业基地和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势头良好。

一、农牧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抓基地,上规模,着力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前提,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必须以基地为依托。**市的农牧业产业化工作坚持以实现农牧产业特色化、城镇建设品位化、工业经济规模化、新兴产业多元化为目标,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绿色“三品”农业和生态农业。截止目前,全市共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其中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呼伦贝尔市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

扶龙头,创品牌,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竞争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离不开品牌的带动效应。龙头企业在产业化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市将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来抓。一是出台一系列优惠 措施,在政策、税收、信贷、科技、人才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二是对龙头企业项目的引进和申报,坚持特事特办,全面提供优先办理手续,争取信贷资金等跟进性保障措施;三是通过定期上门走访,协助引入技术,解决实际困难,逐步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服务体系。

聚民资,搞嫁接,大力增强龙头企业发展活力。一是引进外资发展龙头企业。坚持内资外资一起抓,通过利用市外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优势,新建、改造和嫁接龙头企业,加快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向型进程。二是激活民资发展龙头企业。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因势利导,鼓励农村能人、种养大户和民营企业独资或联户合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重引导,严规划,努力实行龙头企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牙市根据本地资源和商品流向,在政策上进行引导和鼓励,集中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使其不断扩大规模。

工作中,牙市还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主动与种养大户签订契约,结对帮扶,预付定金,提供技术服务,实行保护收购等方式,确保了产销双方互惠互利,共 同发展。目前,全市已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特色产业,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拓展了龙头企业自身发展领域。

二、取得成效

近年来,牙市农牧业产业化成效显著,特别是XX年农牧业产业化工作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量化指标均创新高。XX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户,同比增加1户。销售收入完成24900万元,年增加值达到6100万元,带动农牧户发展1580户。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完成165.4万亩,完成计划的110%,其中:小麦播种面积达68.8万亩,完成计划的103%;大麦播种面积达21.4万亩,完成计划的119%;马铃薯面积达18万亩,完成计划的120%;油菜播种面积达40.3万亩,完成计划的101%;豆类播种面积达2.9万亩,完成计划的290%;甜菜播种面积达1.1万亩,完成计划的110%;蔬菜播种面积达2万亩,完成计划的133%;饲草饲料播种面积达5.9万亩,完成计划的148%;其它作物播种5万亩,完成计划的200%。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数完成65.2万头(匹、只),同比增长20%,完成责任指标的100%;奶牛头数完成7.07万头,同比增长16%,完成责任指标的109%;鲜奶产量完成16万吨,同比增长30%,完成责任指标的114%;肉类产量完成2.5万吨,完成责任指标的100%;人工种草完成6万亩,休牧完成30万亩,禁牧完成10万亩,均完 成责任指标的100%。全市农牧业经合组织有30个,农牧民经济人157人。

企业态势运行良好。一是金杨油脂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自治区级龙头企业,XX年共收购油菜籽2.22万吨,生产油菜籽3.17万吨,产出菜油1.26万吨,产出菜粕1.83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实现利税700万元。二是友谊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4163万元的日加工能力100吨的乳品加工生产线已开始生产。XX年鲜奶实际加工量1.87万吨,生产奶粉2155吨,实现销售收入2794万元,实现利税140万元。今年投资48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机械化挤奶站九个。三是茏丰大兴安岭绿色产业开发公司畜禽产品加工厂对屠宰车间及冷库进行部分改造,安装了屠宰牛羊生产线。全年屠宰牲畜总头数120万头匹只,实现销售收入3600万元,实现利税37万元。四是雪源白鹅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XX年也通过更新生产设备,重点发展出口肉类加工。全年屠宰牲畜总头数8万只,其中有400吨牛羊销往河北、天津等省市,实现销售收入7500万元,实现利税220万元。五是大兴安岭乾森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集农业生产服务、产品质量检验、化肥生产储备、亚麻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XX年通过农业订单的形式协调金融部门发放农用物资和资金达8000万元,解决了部份农场种地难的问题。该公司的坤祉制肥有限公司在试生产3个月就完成产值1100 万元,实现了当年建厂盈利的目标,也为全市测土配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该公司组建的国生亚麻公司,当年种植亚麻高达6万亩,同时投入400万资金对两个私营亚麻厂予以扶持,三个亚麻厂4条生产线实现产值5000万元。六是金福祥亚麻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0万元,年加工亚麻原茎1.2万吨,储存亚麻原茎5300吨,XX年种植亚麻1.7万亩,完成销售收入350万元,实现产值480万元。七是总资产630万元、固定资产达100万元的三江食品饮料厂为扩大生产规模,XX年投资520万元扩建了厂房和生产线,引进了压灌生产线、高效节能锅炉、自动负压罐装机等先进生产设备。八是蒙业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50万,建设粮食仓储库8个,储备粮食能力达5万吨。XX年收购农产品3.4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747万元,实现利润153万元,实现税金51万元。九是国生亚麻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原料4733吨,生产亚麻纤维490吨,产品销售收入177万元,带动亚麻种植业农户22户。

项目储备晋级升档。在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库建设上,牙市对现有项目进行细化、充实、完善,力求在大项目建设上有所突破,真正使项目库发挥应有的作用,项目库储存项目现已达到20个。XX年呼伦贝尔市分别对乾森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0万元粮油检验中心项目、蒙业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0万元绿色良种繁育基地项目、金福祥亚麻加工有 限责任公司8万元亚麻优良种子繁育基地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农业行业协会2万元等共计30万元的项目做了批复。

三、存在问题

优势资源尚未形成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地位不突出。虽然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提出了以“乳、肉、粮油、饲草饲料、马铃薯”、林产、特色七大主导产业为全市重点,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缺乏规模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主导地位不突出,优势不明显。

基地建设分散、不稳定,与企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一是基地建设分散,规模效益难以发挥,劳动生产率低,大规模、标准化农牧业生产难以推行。二是基地建设不稳定。由于龙头企业和农牧户间尚未完全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农牧户在生产中心存顾虑,不敢放手发展,加之大部分原料生产受市场价格影响,导致种植面积、养殖数量和品种波动较大。企业受自身经济实力的限制,没有自建稳定的原料基地,往往会产生部分企业原料短缺。

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不足。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资金紧缺、投入不足、贷款难已成为制约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原料收购等方面,存在着大量资金缺口。使不少企业因资金短缺陷入困境。同时,企业在利用民间资本、盘活存量等方面手段不多,筹资渠道不广,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认真做好区域产业化发展规划。在认真实行《**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方案》的同时,按照“十一五”规划做好后几年的产业化发展工作。

继续扶持龙头企业,壮大基地。牙市将以扶持和扩大基地建设作为重点,扩大种养户规模,重点扶持原料基地建设,通过培育与扶持加工企业,逐步形成集群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

加大项目拉动力度。重点围绕牙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精心组织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的农牧业产业化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争取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项目资金。对于在建项目的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批复的投资规模和建设内容以及建设时限,合理安排工期组织施工建设。同时抓好项目的监管工作,不定期地对各类项目进行督查,确保项目按照建设内容和概算组织实施。

推荐第3篇:市农牧业局分站调研报告

通辽市奈曼旗农机监理分站

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通辽市农牧业局

近年来,随着机具购臵补贴力度的增加,农牧民购买农机具热情高涨,全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新增或更新速度平均在每年1万台左右。然而,由于我市农村牧区片大面广,旗县农牧机监理机构人员不足,难以全方位、大面积深入到嘎查村农牧户开展工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无牌行驶、不进行定期安全技术检验、驾驶人无证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非常普遍,农牧业机械化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大量存在。针对这种情况,通辽市农机安全监理所积极探索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方式,先后在科左中旗、奈曼旗进行了农机监理分站试点,特别是奈曼旗在各苏木乡镇动防站建立了农机监理分站,为有效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保障全市农牧业机械安全生产做出贡献。下面,就将奈曼旗农机监理分站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机监理分站的建立背景与过程

奈曼旗全境东西宽68公里,南北长140公里,总面积813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8万亩,林地431万亩。全旗辖12个苏木镇、355个嘎查村、12个社区居委会、一个国有农场,总人口 1 43.2万,其中农业人口37.6万。农牧民居住相对分散,农机保有量较大。2009年,全旗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达1.5万台。农机监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农机监理人员必须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才能有效开展工作。奈曼旗农机监理站编制只有5人,而且管理经费不足、工作用车辆状况差,监理人员和装备与管理工作量不相称,条件和环境制约了工作,很难达到有效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机监理外业工作只能靠监理人员从旗政府所在地出发,深入到个别村屯开展,由于路途遥远,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到路上,疲于奔波,有效开展工作的时间不多,工作效率并不高。二是监理工作只能由点到点,无法覆盖到面,不能全地段的开展工作,留下监管死角和空白较多。三是车耗、油耗支出较大,单位的财力无法长期支撑,安全监理工作不能保证全时段开展。在这样的管理状态下,一些机手便与监理人员玩起了“猫鼠游戏”,专找监理人员监管不到的空档出车,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另一方面,即使有些机手想主动办理上牌、考试业务,但由于其所在苏木乡镇没有办理农机监理业务的机构,不能实现就近办理,而机手到旗所在地办理又因路途远、费用支出太大、费时费力,所以也就不办了,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的难度。再一点,农机监理工作离不开苏木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由于旗农机监理站设在旗政府所在地,难以及时与当地各个苏木乡镇党委、政府沟通情况,取得其理解和支持,致使部分地区的农机监理工作开展缓慢或停滞。在这种背景 2 条件下,奈曼旗农机监理站经过认真分析思考认识到,要想开展好农机监理工作,必须在广大农村牧区取得工作的支点,延伸工作触角,扩大工作覆盖面。而这个支点就是在各苏木乡镇建立农机监理分站。

2009年,奈曼旗农机监理站经反复研究,认为在各苏木乡镇动防站更适合建立农机监理分站。理由有四:一是基层动防站已经上划管理,人员调配、职工工资都归旗农牧业局管理,与旗农机监理站同属农牧业系统,便于工作协调。二是基层动防站肩负动物防疫、检疫、禁垦禁牧、草原管理等多项工作,具有多年行政执法工作经验。三是基层动防站虽然已经上划管理,但他们是在为苏木乡镇政府工作,接受着双重领导,与苏木乡镇领导及嘎查村干部有着直接的联系。四是基层动防站主要工作是春、秋两次防疫,时间也就是两到三个月,有充足时间开展农机监理工作,基层动防站对农机监理工作热情很高,两年前就有基层动防站要求在他们那里建立农机监理分站。于是,旗农机监理站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旗农牧业局汇报,由旗农牧业局于2009年报请旗人民政府同意,以旗农牧业局正式文件批准,在全旗12个苏木乡镇和1个农场动防站成立了13个农机监理分站。

二、农机监理分站的模式和工作方法

(一)分站的模式

奈曼旗农机监理分站都设在苏木乡镇动防站,是在苏木乡镇动防站基础上同时挂农机监理分站的牌子,实行“一套机构、两 3 块牌子”。由于农机监理分站是在一个原有完整的机构中成立,各分站办公场所、车辆、摄像机、照相机、微机等设备齐全,其人员归属旗农牧业局领导,都是财政统一开支的国家工作人员,且9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都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多年,有行政执法工作经验,人员素质较高。各分站的监理人员是经过分站选拔的,都是动防战线上的工作骨干,并通过自治区农机监理站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农机监理员资格证后上岗的,每个分站都有3-4名监理员。每个村屯都由村屯防疫员担任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员(信息员),负责本村的农机普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各农机监理分站作为旗农机监理站的工作机构,在旗农机监理站的统一领导、管理和安排下,负责做好本苏木镇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旗农机监理站对各农机监理分站的监理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分站的监理业务工作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规范要求开展。为充分调动分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旗站制订了考核目标、奖励办法,并与各分站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按工作业绩向分站支付管理费用。分站每核发1套牌证,旗站给其一定工作经费;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员(信息员)在完成10套牌发放目标任务后,每超额完成1套牌证发放任务,分站奖励其一定资金。

自建立分站后,农机监理工作触角延伸到了村屯、农户,苏木乡镇有监理分站的监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村屯有农机宣 4 传员进行宣传教育,在管理层面上做到了全覆盖,消除了管理死角和管理空白点,全旗农机监理各项工作都大有起色。分站建立前,全旗每年办理上牌、考证业务都不超过400个,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累计在册不足3000台,持证驾驶人只有1000余人。成立分站后,2009年不到一年间,全旗就实注册登记拖拉机1760台、考试驾驶人1300人。2010年,全旗注册登记拖拉机2525台、考核驾驶员2030人,年度检验拖拉机3522台,业务工作量是建立分站前的5倍到6倍。工作力度、工作效率均大幅提高。

(二)分站的工作方法

1、健全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站管理实行分站站长负责制,年初由旗站按照分站所辖区域农机保有量下达指标任务、与分站站长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年终考核、奖惩;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分站每个工作人员都有工作任务指标,分工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考核指标任务。

2、强化制度建设,靠制度管人管事。每个分站都制定了详尽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做到政务公开,制度和收费标准等依据图板上墙。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靠制度保障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3、深入农牧户、田间地头和草场开展工作。分站监理人员在组织形式上实行定人员、定区域、定责任,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和作业现场反复摸底检查。每个村的信息宣传员及时向村民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向监理分站提供未办理拖拉 5 机登记、驾驶员考证的农机户信息,使监理分站做到了情况清,底数明。

4、重点检查,严格依法开展工作。分站监理人员在开展安全检查时,以纠正违章,确保安全作业为核心,重点到机收现场、田间场院纠正违章,促进提高农机上户率、驾驶证持有率和机车年检率。一是加大对无牌行驶拖拉机查处力度,提高拖拉机上户率;二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考试、发证工作,严把拖拉机驾驶员的“入口”关;三是组织农机监理人员结合年度检验等工作,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从源头上加强了农机安全监督,收到明显成效。

5、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各分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服务“三农”“三牧”工作为宗旨,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他们改变了以往按部就班的八小时工作习惯、取消了双休日、在业务繁忙的时候加班加点工作、发放便民联系卡并承诺随叫随到、随时办公,监理人员24小时开机,保证机手联系方便。各监理分站在便民方面,方法既相同又不同、各有新招,是分站建设的又一个亮点。

6、积极协调当地党委政府,促进工作开展。分站把取得当地党委政府及嘎查村干部的工作支持,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内容来抓。他们经常与相关领导探讨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方式,采取通过当地党委、政府组织召开农机安全专题会议,给各嘎查村下达农机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将嘎查村干部的奖励与安全生产考核指 6 标挂钩等措施强化农机监理工作。有时当地政府甚至派人无条件配合农机监理人员进村入户办理农机监理业务。实践证明,只要与当地党委、政府协调好,农机监理工作就能全面铺开,顺利开展。例如:新镇分站通过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和各村领导沟通,各村领导从自己的有机户亲戚开始协助分站办理上牌、考证手续,在当地群众中产生良好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有机户纷纷主动要求办理上牌、考证,各项工作已全面顺利铺开。

7、协同配合,职能互补。每个分站都与当地的公安派出所建立起了工作联系,对在监理员执行公务时遇到暴力抗法、围攻工作人员以及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钉子户”,交由公安派出所来处理,既保障了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的监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保障了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农机监理分站的运行效果分析

(一)做到了有效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动防站工作人员工资由财政划拨,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车辆、摄像机、照相机、微机等工作装备配备齐全。农机监理分站建立在动防站,利用其现有资源,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重新投入。旗农机监理站只需在人员培训、台账建立、车辆用油等方面进行支出就可以使分站正常工作。

(二)完善了安全管理层面和网络。各分站充分利用农机宣传员人熟、情况清、底数明的特点,可以准确掌握每个村的车辆、机具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从源头上进行监管,有效解决了 7 基层农机安全管理组织建设问题,强化了安全生产监管,弥补了机构改革后苏木镇农机管理人员不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形成了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真正实现了农机监理工作全方位覆盖、不留死角。

(三)提高了监管工作成效,业务工作量成倍增长。由于在原来监管薄弱的地域设臵了驻点农机安全监理分站,有利于从薄弱环节克服过去由旗站外勤人员跑全旗、人员不够用、耗时、费用大等弊端,能缓解旗监理站管理面广、监理人员缺口大的问题。使农机安全宣传、监管、服务工作更直接、更到位、更便利,极大地提高了农机监理业务工作量,有效地消除了农机事故隐患,预防了各类农机事故的发生。

(四)规范了监理业务及执法行为。分站的监理人员都经过农机监理业务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了监理员工作资格后上岗的,能较为规范地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由于分站监理人员都是长期从事农牧业行政执法工作的正式职工,具有行政执法知识和经验,既有利于开展监理业务,也提高了服务水平,同时也有效避免了违规执法、乱执法等情形。

(五)工作重心下沉,做到全方位服务。分站的建立,一方面,监理人员可以在驻地联系群众,拉近了农机监理人员与机手的距离,方便农牧民办理业务。另一方面,分站监理人员可以方便地走村入户、到田间地头、作业场所开展工作,能够做到上牌、考证办理手续到村,审验到户,服务到田头,方便了机手,减轻 8 了负担。农牧民机手也因为有了就近办理上牌、考证手续的地点,降低了办证费用(主要是食、宿、路费)而主动要求办理上牌、考证。

(六)利于协调工作。动防站与农机监理分站“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工作内容比较多,农机监理、动物防疫、动物检疫、禁垦禁牧以及政府中心工作等都要进行,能在多方面为当地政府开展服务,也取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及村屯干部对自身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有的村干部主动联系分站监理人员,到其所在村屯逐户办理农机监理业务手续;分站也借助苏木乡镇及嘎查村干部的宣传教育,提高了有机户的安全生产意识,促进了农机监理业务的开展。

(七)动防、农机工作同步开展,单项工作成本降低。农机监理分站建在动防站,起初最担心的是工作相互有影响,特别是怕耽误了动防站的本职工作。分站成立并运行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机监理工作与动防工作可以同步开展,不但没有相互影响,而且还有相互促进的功效,还能降低单项工作的成本,可谓一举多得。凡农机监理工作开展好的分站,其动防工作也是名列前茅。

(八)弥补经费不足,有利于各项工作开展。基层动防站主要工作是春、秋两次防疫,时间也就是两到三个月,在这段时间将农机监理工作与动防工作可以同步开展,或者在动防工作淡季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既保证了农机安全生产,同时也能得到一些农机监理业务工作经费补偿,以弥补单位经费的不足或改善 9 单位经费状况,从而更好地开展其它工作,形成一个工作和经费良性循环的局面,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开展。

四、建议

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心在基层,目前应着重加强旗县级以下监理机构建设,积极探索苏木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分支机构设臵模式,以充分发挥苏木乡镇、嘎查村委会在农机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从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看,奈曼旗在苏乡镇动防站基础上建立农机监理分站,破解了农机监理机构人员少、难以广泛深入基层的难题,实现了农机监理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消除了农机安全管理空白点,而且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具有创新性,是开展好农机监理工作行之有效的举措,也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的需要。建议全市各旗县市区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尽快在苏木乡镇动防站建立农机监理分站,或以其它形式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确保农牧机安全生产。

二○一一年四月六日

推荐第4篇:沁水县农牧业发展调研

沁水农牧业转型跨越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围绕“强畜牧扩蔬菜、抓林果兴蚕桑”的基本思路,在“一村一品、一乡一特、多乡一业”上作大文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牧民增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积极调整农牧产业结构,大力进行农牧业项目建设,坚定信心、把握机遇,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我县农牧业平稳发展。为实现我县农牧业的转型跨越发展,结合本人调查了解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作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1.概况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西临翼城县,东连高平市、泽州县,北和浮山、安泽、长子县接壤,南与垣曲、阳城县搭界,总面积2676.6平方公里。本县行政区划隶属晋城市,全县分设7个镇和7个乡,下辖251个行政村。地势西高东低,海拔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1838米。地形东西长,南北窄。东西长约150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阳翼高速、侯月铁路、S311省道东西贯穿。沁河、县河、端氏河等十大河流清澈见底,常年不断。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历山、鹿台山、大尖山等十大山脉森林茂密,风光秀丽,环境宜人。

2.农牧业发展现状

我县耕地面积480611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约达到

405127.8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4.3%,粮食年产量10000万公斤。

2010年,县畜牧局紧紧围绕“争创一流业绩,建设畜牧强县”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重点发展规模健康养殖,强化养殖技能培训,开展技术服务“一帮一”活动,大力推进了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全县畜牧业呈现出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肉类总产量完成7070吨、蛋产量3510吨、奶产量410吨,较2009年分别增长8.3%、14.5%、30.2%。年末,生猪存栏47974头、出栏62047头,较2009年分别增长12%、16.5%;牛存栏5035头、出栏2371头,较2009年分别增长11.1%、4.7% ;羊存栏209337只、出栏128941只,较2009年分别增长3.8%、3.2%;鸡存栏463768只、出栏239190只,较2009年分别增长5%、5.9%;兔存栏25580只、出栏48748只,较2009年分别增长149.8%、127.7%;蜂存栏17056箱,蜂蜜产量424吨,与2009年持平。

二、农牧业存在的问题 1.农业存在的问题

在中央和地方重视下,给予了农业充分的政策扶持和便利。退耕还林、移民并庄使得许多交通不便的土地进行了流转,农业设施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更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还是有几方面需要加强改进才能让土地充分的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首先,土地流转的问题。我县的土地情况还是家家有地种、户户有田耕。土地流转仅限于山庄卧铺,而且流转后的土地大多数用于退耕还林,只有一小部分的土地做了干果林。大面积的土地还在农民的手中,你一小条我一小块,农户个体手中的土地有限,所以在设施、机械上的投资就很有限;在生产作业中更是你种西瓜我种芝麻,一块土地上的农作物品种杂乱造成耕地、施肥、灌溉、收割等机械作业水平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耗时耗力成本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举例说明:一个村215户,775口人,350个劳动力,耕地1606亩,人均耕地2.07亩。目前的状况是平均两户一辆三轮车,五户一台手扶车,全村共有三轮车105辆,手扶车43台,大约需花费一百一十万。如果大面积的土地能流转到一两个个人或企业名下,就可以实行机械化作业,只需两台拖拉机再配套一些设备就能够胜任。如果能统一地耕作、施肥、灌溉、收割、产品储存、亩产量会进一步提升、投入降低、效益大大提高。同时还可以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从事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比如蔬菜大棚、养殖业、加工业,农户的经济收入也会大幅度提高。

其次,农业技术普及困难。科技普及应用难度大,农民素质参差不齐,人数众多,科技普及应用众口难调,加之每户名下的土地有限,农户在技术应用上积极性不高。所以机械化、自动化、生态化农业技术滞留在推广阶段,以点带面的想法只是停留在点上。

第三,粮食的保存、加工和销售问题。我县秋季收获后的粮食不能集中晒干或烘干保存,更没有进行深加工。约95%以上农户储粮设施简陋或没有专门的储粮设施。储粮场所没有固定地点,随意性较强。储粮装具种类繁多,一般采用塑料编织袋、麻(布)袋包装堆码储存,也有用瓦缸、山木条围囤、塑料或钢网围囤散装散存的,部分地方还有在室内散堆散存和室外搭简易棚存放的。这些装具储粮性能很差,鼠害、虫害、霉变现象十分严重,造成的损失较大,平均达到5%以上。粮食的保存问题使得不少的农户在粮食还没晾干的时候就全部贱卖,造成二次损失。我县没有大型的粮食加工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粮食的大品牌,粮食的销售有数量但没质量。尽管有几家企业在做农产品开发,但大多数是把小杂粮做成精品、礼品从而追求更高的利润,对我县的粮食销售都是杯水车薪帮助甚少。

2.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引导扶持下我县的畜牧业发展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村散养的家禽(1000只以下)、家畜(50头以下)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集约化程度很高的规模养殖场,总体的畜禽存栏量仍然有增无减。我县规模养殖主要集中在鸡、猪、羊,但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业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先,畜禽养殖结构及饲料的问题。我县羊存栏50只以上的965户,存栏鸡2000只以上的46户,年出栏猪100头以上的36户,年出栏牛50头以上的4户,奶牛规模场1户,从

以上的数据来看,我县除了规模养殖除了羊以外,其它种类的规模户很少。因为气候的问题每年玉米收获的季节也正是多雨的时候,农户又没有晾晒玉米的习惯,大量的玉米发霉变质,玉米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的养殖业的发展。

其次,畜禽粪便的处理问题。我县还没有专业处理畜禽粪便的企业,规模养殖场对粪便的处理能力有限,基本都是没有经过发酵就拉倒田间地头,对土地造成了污染;养殖场的畜禽粪便不能及时拉走的时候会便会在户外空地上囤积,更有的养殖户会把一条小山沟积满,给动物疫病的流行、下游的水源和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畜禽的粪便没有更好的利用,也是很大的一大经济损失。

第三,畜禽产品的销售问题。我县的规模养殖场数量不多而且地域比较分散,在集中销售上还存在问题。在我县没有畜禽、畜禽产品的交易市场,也没有畜禽产品的加工企业,鸡蛋基本自产自销,生猪基本都是外销,屠宰点都处于歇业状态,羊全靠外地的客商收购。除鸡蛋外其他畜禽产品的销售价格较周边地市偏低。

举例说明:规模鸡场的分布比较分散,一次淘汰鸡销售需要好几个乡镇的鸡场才能凑齐一辆车。2010年的一天,养鸡户淘汰鸡。从中村开始装车一路装到端氏装两天一夜才把拉鸡的车装满。

三、农牧业转型发展动态

今年以来,我县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提升畜牧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实现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全力推进畜牧业转型跨越发展。

8月2日、12日,我县与山西大象集团就肉鸡产业化发展项目分别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合作协议书》,9月20日,沁水县大象农牧集团肉鸡产业化项目,在郑村镇侯村举行了奠基仪式。

目前,大象农牧集团已组建工作组进驻我县,就肉鸡产业化项目的各项工作进行积极筹备。在加丰、郑村、胡底、固县四乡镇分别举办了沁水县肉鸡产业化项目推广培训班,300余农民通过培训对大象农牧集团在我县投资的肉鸡产业化项目有了全面的了解,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20名村干部、村官和部分农民前往大象集团总部参观学习。集团基地发展部已为郑村镇肖庄村史小党、下河村秦朝尼、半峪村段向军,嘉峰镇上坪村宋抗乱,胡底乡胡底村赵树强等农户,进行了规模肉鸡养殖场的场址选择、规划设计工作。

沁水县大象农牧集团肉鸡产业化项目,是省政府和新希望集团签订的战略发展框架协议在山西的第一个落地项目,是我县畜禽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项目总投资4.05亿元人民币,由种鸡场、孵化场、标准化肉鸡生产示范场、饲料加工厂、肉鸡屠宰厂五部分组成。项目建成后,种鸡场每年可提供可孵种蛋4200万枚、孵化厂每年为

基地农户提供商品雏鸡4000万只、饲料加工厂年产配合饲料20万吨、肉鸡屠宰厂年屠宰肉鸡4000--6000万只,向社会提供白条鸡62626吨,可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带动发展万只规模养殖场1000余个,带动1万余农民增收。该项目年可增加农业产值25亿元左右,促进农民增收3.44亿元。

四、农牧业发展的建议

1、扶持一批粮食生产企业及种粮大户,为我县畜牧业生产提供优质的饲料原料。

建议政府重点扶持一批粮食生产企业及种粮大户,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把集中连片的土地流转起来,进行连片作业,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有利于粮食收获后的集中储存,避免粮食分散储存的损失从而保证商品粮食的质量;还能集中消化掉规模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污,再次降低粮食的生产成本。

2、扶持发展几个利用畜禽粪便加工肥料的企业,为我县农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并为发展有机农业打好基础。

建议政府把预防养殖业污染放到重要位置,引进利用畜禽粪便加工肥料的企业,充分利用化学物质与粪便中的有机物进行化学反应、生物氧化、生物发酵处理等技术,提高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这样既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增加养殖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粮食生产的成本。

3、重点扶持养殖园区,确保我县养殖业的均衡发展。

散、乱、杂、小严重制约了我县养殖业健康发展,建议政府注重养殖业的规划,重点扶持养殖园区,将养殖户联合起来做强做大。这样可以降低采购成本,畜禽产品的售价也可以适当的提高,以此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4、重点扶持农业、畜牧业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农业、畜牧业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为我县畜禽产品打响牌子、拓宽路子。

5、抓住重点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创建龙头企业,扶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扩大我县种养殖面积,在更大规模上使农、牧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同时以市场为导向, 采用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农畜产品增加值,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善我县农村投资环境,提高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从而促进农牧业增效,带动农牧民增收。

推荐第5篇:农牧业经济发展调研分析

近日,对我镇农牧业工作进行了调研,现结合我镇实际,对全镇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阐述如下:

一、我镇基本情况

**镇位于**政府所在地以北约92.5公里处,南与**镇相邻,西与**、**屯接壤,北与**镇相连,东与**办事处隔河相望。全镇总面积4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万亩,草牧场面积24万亩

,林地面积273845.89公顷,牲畜总头数11万多头(只)。全镇辖6个嘎查、一个社区,23个自然艾里,总户数1966户,总人口7886人,是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乡镇。

二、我镇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依托畜牧业资源优势,农牧产业化得到稳步发展。畜牧业是我镇的主导产业。几年来,我镇切实把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畜牧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全镇永久性标准化接羔场达到104个,舍饲半舍饲棚圈230处,网围栏40处近4.8万亩,牲畜总头数达到10万头(只)。在此基础上,我们凭借资源优势上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肉类精深加工企业2个,依托工业化的拉动和专业化的生产,切实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经营,目前企业生产效益、经济效益良好,草原羔羊肉生态品牌初显,特色农畜产品优势日益突出。

(二)以奶站为中心,带动全镇奶牛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全镇奶业健康持续发展,我镇已建成两处奶站,全镇奶牛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奶牛头数由最初的224头增加到现在的660头,奶牛业发展态势喜人,奶牛业为的发展为全镇农牧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我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农业和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效

几年来,镇政府注重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全镇累计新打井675眼,全面实施人人3亩水浇地建设,提高了地域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进一步完善和构筑了粮、经、草三元结构,引进优良品种,全镇实现了种子良种化,为农业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林业生产上,坚持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封造结合、以封为主,组织实施绿化工程,权利抓好天然林保护,以恢复植被为目标,积极防沙治沙,加大了退耕还林的工作力度。到去年初,全镇退耕还林面积达到16150亩,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四)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稳步发展

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拓宽我镇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促进我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去年8月份,我镇党政班子成员深入辽宁、黑龙江等地的五味子种植基地实地考察。通过考察,详细了解了五味子的栽培技术、种植环境、适应温度、经济效益、市场前景等总体情况,深感这一致富项目很适合在我地区推广发展。五味子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为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果树,长达6—8米。果实既是我国常用名贵药材,又是加工果酒和果汁饮料的原料,目前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尤其五味子还适合25度以上坡耕地还林间作,是当前农村调整产业结构首选的致富项目。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推广种植五味子药材致富项目。目前,已在**镇所在地建一处150亩的五味子示范基地,示范种植成功后,将在全镇范围内大面积推广。这一举措不但可以显著提高特色种植户的经济收入,而且为我镇生态种植、特色种植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特色养殖业方面,乌兰毛都嘎查投资120万元,以一家一户的农牧户为主,大力发展绒山羊养殖项目,经济效益良好,为下一步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我镇农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镇在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应尽快加以解决,从而促进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

(一)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态畜牧业发展不平衡。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低,草畜矛盾日趋激化,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牲畜改良力度不够。在畜牧业生产上,一些牧业户仍沿袭传统的放养模式,制约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二)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我镇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基本建立,但距真正的“龙头”要求相去甚远,不仅规模小、带动力弱、辐射近,而且运作中还存在体制、技术、市场、资金、厂地等问题,因此,对农牧业的拉动作用有限。

(三)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广大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我镇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上下左右联结配套的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体系,影响了实用科学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另外,广大农牧民由于受多年来传统观念的束缚,习惯于老一套生产方式,对科技投入的风险性估计过高,影响了科技投入的积极性。而且,

推荐第6篇:焉耆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焉耆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农牧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我们组成调研组,深入乡村,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较为全面的掌握了全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县域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截止目前,全县建立了以26万亩工业番茄、色素辣椒、甜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基地、以10万亩酿酒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基地、以1.65万头奶牛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基地。先后培育发展了中粮屯河食品、中粮屯河番茄、乡都酒业、红帆科技、三宇乳业、晨曦椒业、天湖鹅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其中:规模企业13家,亿元规模企业2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区级4家;粮油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特色林果业加工企业1家,棉花加工企业1家,畜产品加工企业4家,流通企业1家。2011年实现总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32.2%;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63.5 %;实现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40%。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目前建成区面积达1.025平方公里,入住各类企业57家,企业用工9600人;2009年沙河工业园荣获自治区乡镇企业

1 创业园区称号。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7家,注册资金达1.62万元,合作社成员1746人,带动农户9800户。初步形成了“园区聚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焉耆县始终坚持把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县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健全机构,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予以保障。立足县情,科学布局,积极将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纳入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行领导责任制,强化效能建设,严格考核制度,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高度重视基地建设。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如何利用好农业优势资源,既是农民富裕的希望,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焉耆县坚持以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把农牧业产业化作为缝合工农“两张皮”的链接点来抓,在特色上下功夫,形成了工业与农业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一是加大特色种植业基地建设。以高效节水农业建设为平台,以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实现途径,整合土地等资源,大力实施特色优势作物集中连片种植,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全县建立以6万亩工业番茄、5万亩辣椒、4万亩甜菜、3万亩小茴香、3万亩打瓜、2万亩白葵等为主的26万亩特色种植业基地。二是举全县之力发展以酿酒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业。2008年以来,立足区位、气候、资源、政策和产业优势,焉耆县把葡萄产业作为强县突破口和自治县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工程,举全县之力发展。制定了《焉耆县葡萄产业发展规划》,先后成立了发展葡萄产业领导小组,组建东、西戈壁葡萄基地管理委员会(后设

2 为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关于自治县葡萄基地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自治县酿酒葡萄产业中、长期用工优惠办法》等优惠政策。投资542万元建成了集科技示范园区、苗圃区、品种区、种植示范区、生产区等五大功能区为一体的、全国规模最大的800亩葡萄科技示范园,共引进21 个葡萄品种、35个品系进行品性和种植模式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了赤霞珠、美乐等7个适宜优质品种。加强葡萄基地实地勘测、设计和“三通一平一完备”(通路、通电、通林带、平整土地、完备防洪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共完成葡萄基地平整土地7.7万亩、建设防护林1万亩、新建道路170公里,打井70眼。目前,共引进酿酒葡萄种植企业(大户)29家,累计投入葡萄基地建设资金2.8亿元,建成10万亩葡萄种植基地——泰华葡萄庄园,取得有机食品种植基地认证,并成功承办了2011年全国葡萄酒(果酒)行业年会暨焉耆县首届葡萄酒节。三是大力发展以奶牛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全面落实鲜奶收购价外补贴、学生饮用奶计划、生鲜乳收购站规范化建设、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和奶业机械补贴等扶持措施,2011年,共拨付鲜奶收购补助款435.6万元。奶牛养殖业稳步发展,形成1.65万头奶牛养殖业基地,被确定为自治区两个之

一、自治州唯一的奶牛养殖基地县。大力发展家禽养殖。百万蛋鸡养殖小区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形成30万羽蛋鸡养殖基地。

(三)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制定出台了《自治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在土地划拨、基础设施建设、税收、户口办理、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企业极大优惠。通过农博会、西洽会、乌洽会等平台,大力实施内引外联战略,积极引进和发展壮大了中粮屯河食品、中粮

3 屯河番茄、乡都酒业、红帆科技、三宇乳业、晨曦椒业等19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效地延长了农业产业链。近年来,我们大力支持乡都酒业优化重组,提高生产能力,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参与我县葡萄种植、榨汁、酿酒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加快形成葡萄产业发展的强势集群。乡都酒业形成了年加工1万吨葡萄酒的生产规模,新疆海瑞盛生物公司葡萄酿酒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进展顺利,望中酒业2000吨葡萄酒堡开工建设。支持三宇乳业加快建设千头奶牛养殖基地,大力发展以奶粉为主,脱脂奶粉、无水黄油、液态奶等系列奶制品为辅的乳品加工业,形成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支持红帆生物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加快番茄籽油、膳食纤维等番茄下游产品开发,逐步将红帆生物培育成国内保健品知名品牌,最大限度延伸番茄加工产业链。加快发展小特优农副产品加工业,继续做好中粮糖业、晨曦椒业、君美辣椒、丁丁食品等企业服务协调工作。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帮助企业做好基地建设和原料订单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原料需求。2011年,主要农副产品订单面积达到26.44万亩,占全县总播面积的63%。积极做好企业项目对接和融资工作,2011年获得扶持资金702万元。

(四)大力加强流通体系建设。焉耆县立足县情和优越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快农副产品市场建设步伐,于2002年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占地360亩,集粮油、农资、果蔬、牲畜、屠宰、建材、运力于一体的光明路七大区域性专业市场,现已成为巴州乃至全疆最大的农贸专业批发市场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2004年10月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定点市场。目前,市场进驻经营业主5000多人,其中固定业主800余人。2011年实现交易额6.2亿元。其中,光明路农

4 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年上市交易量31.6万吨,交易额8442余万元,品种达到50多种。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专业流通中介组织,全县现有农产品专业流通中介组织25个,从事农副产品贩运的大户及经纪人200余名,专业化组织每年可带动1万余户农户参与市场流通。建立了及时、准确、系统的农业信息体系。依托巴州农村经济信息网,充分发挥“农信通”作用,积极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努力为农牧民群众提供了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

(五)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近年来,焉耆县不断强化品牌意识,通过采取政府“搭台”,企业、经销组织“唱戏”的有效形式,积极参与展示会、经销会等活动,不断把优质农产品推向区内外市场。1999年焉耆红辣椒在昆明农博会上获得银奖;2001年焉耆县开都牌小茴香、开运牌红辣椒、开强牌大白菜、开成牌白瓜籽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取得农产品原产地证明商标和商品商标;焉耆红辣椒、焉耆小茴香、焉耆白瓜籽被评为新疆农业品牌产品;焉耆县还被国家农业部特色经济委员会评为“中国甘草之乡”、“中国工业番茄之乡”和“中国小茴香之乡”。目前,“乡都”、“红帆”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乡都”、“红帆”、“三宇”获得新疆著名商标和新疆名牌产品;7家企业获得HACCP认证,5家企业获得ISO9001认证,2家企业获得ISO14000认证。这些品牌的树立,为焉耆县特色优势农产品走出巴州,走出新疆,走向国内外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工业园区和基本建设项目情况

我们按照 “科学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和“一区多园”的方针,综合考虑园区发展用地、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基础建设、

5 路网布局、“三废”治理等因素,编制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原规划总面积51.99平方公里,分沙河工业园、乡都工业园和紫泥泉工业园三园。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对园区建设进行了重新定位和科学分析,目前正在对园区规划作进一步调整充实,不断丰富园区建设内涵,抓紧建设酿酒葡萄产业园、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新型能源产业园、石材加工产业园“一区四园”的特色工业强县支柱产业体系。2012年,我们将按照“做大一个园区,做强两大支柱,加速三化进程”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创建自治区级特色工业园区。一是全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加快乡都酒业三期扩建和上市步伐,力促望中酒业、海瑞盛公司建成达产,年内引进1-2家规模化的大企业及2-3家小型酒庄、酒堡入驻园区,力争全县葡萄酒加工能力达2万吨以上。二是大力发展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业。以建设农牧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基地、合作组织、营销网络和驰名品牌为重点,扎实开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引进和服务工作,拓宽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红帆生物新建一条10吨/年96%叶黄素萃取生产线、光明保鲜有限责任公司3万吨保鲜冷库、晨曦椒业年产40吨番茄红素生产线建设步伐,确保年内完工达产。启动实施晨曦椒业年产2万吨辣椒颗粒技改项目和红帆生物亚临界萃取叶黄素新建项目。年内引进4-5家企业入驻产业园;三是大力发展以光伏发电为主的新型绿色能源产业。力促河北新奥集团新能源公司、中节能公司、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湖南长沙新日能公司光伏发电项目和河北新天能源公司、UPC亚洲风力公司风力发电项目落地建设;四是大力发展石材加工产业。依托霍拉山脉优质花岗岩资源,开展矿产资源普查和详勘工作,加快以花岗岩为主的

6 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确保年内引进3-5家企业入驻石材园区并力争试生产。五是认真做好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申报工作,确保将酿酒葡萄产业园(原乡都工业园)、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业(原沙河工业园)申报成为自治区级特色工业园。以上涉及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基本建设项目有5个,所需资金32701万元,均通过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解决。

四、企业文化和民生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工共妇等群团组织建设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采取得力措施,狠抓落实和提高。县委于2010年8月组建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履行对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领导职能,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截至目前,全县单独建立党支部的非公有制企业14个,联合建立党支部的非公有制企业4个,行业统建4个,挂靠组建的企业109个,共有党员79人。在我县4个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即乡都酒业、红帆科技、三宇乳业、晨曦椒业)中,健立党组织的有3个,建立工会组织的有4个,建立共青团组织的有3个,建立妇女组织的有3个。各企业党组织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和密切联系职工的作用,全面参与企业管理和品牌塑造,形成了极具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比如,乡都酒业提出了“乡都,努力”的企业文化理念,红帆科技提出了“为人类更健康、更健美”的企业文化和“激活潜能、忠诚拚搏、创新高效、追求完美”的企业精神,晨曦椒业提出了“人与企业共发展”这一丰富的企业文化内涵。大力加强企业民生建设,各龙头企业认真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工资福

7 利、劳动合同制度,不断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企业职工工资收入不断增长,失业、养老、医疗参保率达100%,企业带动特色种植业、特色林果业、特色畜牧业的发展效果明显,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民稳步增收。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牧业产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加销一条龙经营模式较为粗放,高科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多,多数以农产品粗加工出售,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二是企农利益联结机制还未真正形成。订单不规范、合同不履行、结款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企农双方信用建设力度均需进一步加大。

三是金融部门对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支持乏力。银行贷款门槛太高,限制太多,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本就贷不上款,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缺乏贷款支持。

四是农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抗风险能力差。农产品市场起伏不定,受市场和自然灾害影响,常出现价格低迷,市场疲软,效益低下等现象,致使产业发展受阻。但在市场效益较好的情况下,群众积极性又普遍高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结果造成集中上市、销售难的问题,农民种植信心受挫,致使下年群众不愿扩大种植面积。

六、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坚定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方向不动摇。农牧业产业化是农

8 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根本途径。全县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有机产业开发为主线条,科学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加快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要围绕主导优势产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扶持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要整合资源,联合企业,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打造优势产品和优势品牌,向品牌要效益,壮大企业实力。同时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现代企业集团,构建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

(三)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种植协会的作用,规范和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一村一品”和土地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实现“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的转变,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种植协会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在发挥作用、示范带动、促进增收上下功夫,既可协调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又可代表农牧民对企业在原料收购、履行合同、兑现料款等方面实施监督,不断规范和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的形成。

(四)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合力。农牧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需与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建议区级主管部门应从资金、技术、项

9 目等方面加大对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范围应扩大到州级龙头企业、地方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前景好的工业园区(如焉耆县酿酒葡萄产业园)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龙头企业生产水平和工业园区承载能力,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县农技部门要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方向,全面推广应用关键增产增效实用技术,创办科技示范基地,突出主导产业、高新技术、特色产品,全力提高辐射带动作用和市场竞争力。工商、税务、电力、土管、水利等部门要按照自治区关于农牧业产业化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在税费减免和用电、用地、用水等方面的优惠条款。金融部门要降低贷款门槛,积极为农业产业化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牧民提供贷款支持。

(五)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价格。有机农业既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有机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把有机产业发展作为农业的主攻方向。一要以菜、果、畜、禽、粮等骨干产业为突破口,扩张规模,建立稳定的有机产业基地。二要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制定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认证工作。三要建立有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积极组建有机产业科技研发中心,聘请专家教授,组建专家组,加强培训,建成以农业技术干部为主的有机农业技术培训推广体系。四要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加工、销售企业,并鼓励和引导企业扩大有机品牌宣传,建立完善外销平台,积极推介品牌产品,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

推荐第7篇:如何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材料)

如何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程新华

霍尔奇镇基本概况

霍尔奇镇位于大兴安岭南麓支脉白桦山下,301国道贯穿全境,嫩江支流阿伦河流经境内,是阿荣旗九个乡镇之一。东北与亚东镇接壤,西邻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北靠查巴奇鄂温克民族乡,南与新发朝鲜民族乡毗邻。全镇在东经123˙19ˊ——123˙31ˊ,北纬48˙21ˊ——48˙31ˊ之间,总面积1340、6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

9、38%。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摄氏1.8度,年积温2100—2300℃,年平均降水59毫米,无霜期105-120天。全镇现有14695户,共54157人,其中农户13519户,非农1175户,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0、5人,全镇共辖29个村民委员会(其中2个鄂温克民族村)、3个居委会、179个自然屯,174个村民小组。1个部队农场、1个种畜场、镇直机关31个。

全镇交通十分便利,301国道 从南到北贯穿全镇,镇政府所在地驻霍尔奇村,在阿伦河左岸,301国道923公里处西侧。距全旗政府所在地那吉屯29公里,北距牙克石市296公里。

霍尔奇镇低山丘陵区,土质肥沃,宜林宜牧,有万亩草库伦1个。

全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壤由暗棕壤、黑土、沼泽构成,土质肥沃。。在林间隙地和草地生长着天然野生药材,主要黄芹、防风、桔梗、龙胆草等。

全镇土地总面积90.6万亩,其中耕地89.4万亩、林地1.2万亩。全镇2005年农业总收入2.4亿元,2006年6月牧畜存栏已达77.6128万头(只)。有大型拖拉机37台,有小型拖拉机6897台,播种机6120台,有耕机6040台,喷溉设备405套,覆膜机25台,农用运输车72车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463台,脱粒机288台。近几年来,旗委大力号召发展畜牧业。然而,林草资源已严重超载,

传统的放养方式已很难适应继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必须走农牧业产业化的路子。舍饲半舍饲,以农养牧、以牧促农。

农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霍尔奇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全镇90%以上的人口以农业为生,镇GTP70%靠农业拉动,然而全镇89.4万亩的耕地有35%的耕地属于坡度30度以上水土流失较重的低产田,98年洪水以后,腐质被冲走,沙石裸露,部分耕地已无法耕种。加之这两年的干旱,岗地、坡地亩产不足50公斤。畜牧业的发展也受到极大的挑战,以属严重超载,已无发展空间。舍饲、半舍饲势在必行。农牧业的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四月初,霍尔奇镇政协活动小组全体成员先后到横道、立新、平顶山等村进行调研,面对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政协活动小组姜书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农牧业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农牧业产业化的思路

一、调整种植业结构。我镇传统的种植业以大豆为主,而大豆又属于喜水,不耐旱作物,近几年生态破坏日益严重,逐年的干旱以成趋势,避免单一的大豆种植局面,大力发展中草药、葵花、马铃薯、白瓜子,借鉴外地发展的特色格局,我镇也将在原那克塔大力发展中草药,原复兴发展马铃薯,原霍尔奇发展白瓜子,葵花,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种植格局。

二、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形成绿色产业。我镇是畜牧业大镇,有着得天独厚的农家肥资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食用绿色食品以成为人们的共识,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蔬菜同比价格高出普通食品蔬菜30%左右,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霍尔奇村为政府所在地,且邻301国道,种植无公害蔬菜水果有较好的条件,目前我镇已有无公害塑料大棚100亩,各种蔬菜水果除满足镇内需求外,还能销往旗内,到目前为止,我镇的无公害食品、蔬 菜、水果种植已达2000余亩。

三、成立协会的同时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带动种植业产业化。我镇的中

草药种植已形成规模,中草药种植经销协会成立,对全镇的中草药种植、经销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引导,实现了生产、加工、流通的有机统一,使农民由过去的单一经营转变为现在的产业化、集团化经销。2004年洁成淀粉厂加工土豆8000吨,有力的带动了马铃薯的生产(仅以2004年为例,每公顷土豆与大豆相比多收入2000-----3000元),有龙头企业的拉动,我镇今年马铃薯播种面积已达5250公顷。

四、畜牧业的发展必须走舍饲半舍饲的路子,如前所述,我镇的天然资源已无发展空间,舍饲半舍饲以成必然。我镇是农业大镇,大量的农作物秸杆经过青贮胺化之后,适口性好,牲畜喜食,蛋白质转化率高,青贮胺化饲料以成为我镇养畜户的首选,目前,我镇的青贮胺化能力为100公顷,基本能满足目前舍饲的需要,预计2005年青贮饲料播种面积280公顷,新建、扩建青贮窖1080立方米,以基本形成规模化。

五、畜牧业的发展必须走改良的路子,传统的畜牧业以本地牛羊为主,虽耐粗饲,但是产肉量少,肉质差,皮毛质量差,经济效益低。要引进优质种畜,改良品种(人工冷配),目前,我镇有人工冷配点五处,不能满足养殖户发展的需要,每村应有一个改良点,有条件的养殖大户自己应建立改良点。小尾寒羊产仔多,耐粗饲,适合舍饲,饲养成本低,,肉质好,皮张价格高,非常适合农区舍饲圈养。2004年全镇共购进小尾寒羊2万只,改良大畜1785头,牲畜存栏以过20万余只,年出栏达13万只,产值达到1600万元,人均增加收入30%。目前养殖户以达1000户,占全镇总户的40%以上。“小规模、大群体”的格局以基本形成。

六、发展特色养殖

1、肉牛的育肥效益好,见效快,管理方便,省时省力,易形成规模化,

2、生猪快速养殖法,四个月出栏,每头猪可获利200余元,适合发展庭院经济,目前全镇搞快速养猪的已超过百户,养猪大户超百头,收入达2万余元,已形成了

专业村组,群众养猪积极性很高,买仔猪、盖猪舍,已经形成规模。并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3、獭兔养殖在霍尔奇镇已有三年历史。目前已有养殖户360余户,户均养殖200只,獭兔属于投资小、见效快、回收市场好、效益有保障的项目。部分养殖户年均收入达5万余元,初步统计,我镇今年獭兔养殖将超200户。因此,我镇的移民扩镇工程首选獭兔养殖项目。到十月底,我镇獭兔养殖将超过500户。

4、大鹅养殖近几年也成为霍尔奇镇的主导产业,2005年养殖25万羽,大户于凤英(旗政协委员)养鹅1500羽、鸡1500只,其他100只以上90户。李艳春自2004年起开始养鹅,自筹3万元,盖起108平方米的大鹅孵化厂,修了50平方米鹅舍,购买了孵化机,每次可孵4000枚种蛋,加之手工孵化5000枚。粗略计算,每只小鹅成本4元,出售6元,纯收入2元,每年可孵化2万枚,纯收入4万元,加上自养1000只,收入可达5.5万元。在她们的带领下,霍尔奇镇养鹅规模不断扩大,至此霍尔奇镇养鹅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

经过几年的实践,霍尔奇镇农牧业产业化格局已基本形成,镇党委政府在不断完善政府服务职能的同时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让农民致富、农村发展、农业腾飞。

霍尔奇镇政府

推荐第8篇:农牧业局述职报告

农牧业局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

###局###

年月

市人大常委会:

年是原农业局、畜牧局合并成立农牧业局的第一年,主要担负原农业局、畜牧局、乡企局、农机局、农管局原有的全部或部分职能,同时下设市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和劳动力转移办公室。我作为农牧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领导和团

结同志们,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年全区农牧业工作综合评比中,我市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下面,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将年工作情况述职如下,请审阅。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衡量一个班子能力水平的高低,最终要体现在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落在促进发展的能力上。因此,农牧业局合并后,我和班子成员一道带领农牧战线上的同志们,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坚持“双增双进”、打造“三大基地”,实现“两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带着如何服务于“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教育。重点是研究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新《党章》等理论知识和我市的有关政策、决策、决议,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使同志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谋划通辽市的发展,用科学的观点联系实际研究农牧业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通辽市经济社会全局的发展。在学习中,特别是班子的学习,努力做到了“三个结合”,树立了“四种风气”,即把理论学习同如何树立发展的思想和树立什么样的发展思路相结合,坚定一切工作服务于发展;把理论学习同加强党性锻炼相结合,认真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学习理论同学习其它知识特别是学习反映当代新发展的各种新知识结合起来,根据工作实际和工作需要,掌握新知识,增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去年,我们两次请党校教授为党员干部上了党的重大决策和经济理论知识课。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全系统上下树立了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牧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上加大了工作力度。一方面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了农牧民减负“四项制度”、“一事一议”等制度。加大了税费改革、粮食直补政策的专项检查和治理工作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全面实施农村牧区财务管理电算化工作,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完善了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同时,加大了农牧民来信来访的工作力度。开展了政策咨询,设立了举报电话,建立了信访查处反馈制度。

三是进一步强化党在农村牧区基本政策的落实。重点是深入落实完善了农村税费改革、二轮土地延包和草牧场“双权一制”等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健全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和违反农民负担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深化了农牧场体制改革工作。

二、遵守法规,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

(一)增强依法行政透明度,促进规范化服务。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全系统通过各种形式对执法人员进行了轮训;另一方面,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廉政、廉洁自律教育和敬业爱岗“建功立业”及树人民公仆好形象一系列活动。二是加强法制宣传。全系统共印发农牧业法制宣传单和法规手册万份,接待农牧民咨询人次,举办培训班期,培训人次。同时,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专栏等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三是加大政务公开和社会服务工作力度。各行政执法单位都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和行业工作守则,对部门的工作职能、职责、办事权限、服务项目、审批和收费项目的办事依据,工作程序,收费标准,审批条件,办事是限,办事结果等项内容,都以不同形式向社会公开。同时将如何文明服务、如何提高办事效率、如何做到廉政、廉洁自律等项内容,通过不同形式向社会承诺。

(二)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维护农牧民群众合法权益。

年,市农牧业局多次组织对农资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在农资市场抽检、生产经营主体整顿、综合执法和查处大要案上,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净化了市场。各行政执法单位严格按照法规要求办理涉农物资生产、经营许可证,实行种子、农药、兽药、农机、农机产品配件经营、维修市场准入制度,杜绝了“越权证”、“人情证”和“关系证”。对农资生产企业及经销市场实行登记、备案、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增强了业主依法经营的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非法经营坑农害民事件的发生。二是坚持依法打击不法经营行为。去年,市、旗

两级对家次涉及农药、兽药、种子、化肥、饲料及农机销售、修造等经营者和部分产品生产厂家进行了检查。全市共依法查处种子案件起;检查农药经营单位家次,查缴非法药剂鼠药吨;查处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台套件;对多家兽药经营商店、个体兽医进行了年审;抽检肥料样品个,维护了广大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三)深化落实《行政许可法》,不断提高依法行

政的水平和能力。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将一部分行政职能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对授出的行政权力进一步强化了监督管理。总之,我们农牧业部门切实做到了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权,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化,逐步实现执法管理目标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监督经常化。

三、明确重点,狠抓落实,全面完成各项业务工作任务

年,我们认真贯彻市委二届一次全委会议和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具体如下:

(一)扶贫工作指标是人均纯收入年递增元,完成情况是个村人均增收都在元以上;

(二)奶牛养殖指标是头,实际完成头;

(三)招商引资指标是万元,实际完成万元;

(四)创造性工作指标是完成项。实际完成两项:①建设农牧结合示范村个,完成;②建设个嘎查村科尔沁牛常年挤奶站。实际建设个;

(五)在岗职工领办企业。全系统领办企业的职工有人,超过职工总人数的以上;

(六)业务指标

⒈养牛指标是新增奶牛万头,其中,高产奶牛达万头。奶牛存栏万头。黄牛存栏万头。出栏育肥牛万头。完成情况是新增奶牛万头,其中,高产奶牛万头。奶牛存栏万头。黄牛存栏万头。出栏育肥牛万头。

⒉养羊任务目标是存栏万只,出栏万只。实际完成情况是存栏万只,出栏万只;

⒊生猪任务目标是存栏万口,出栏万口。实际完成情况是存栏万口,出栏万口;

⒋白鹅任务目标是饲养量万只,实际完成万只;

⒌农牧结合户任务目标是新增户,实际完成万户;

⒍人工种草任务目标是万亩,实际完成万亩;

⒎区域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任务目标是万亩,农田种草万亩。实际分别完成万亩和万亩;

⒏劳务输出任务目标是万人。实际完成万人;

、认真落实“三农”政策,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产业安全生产;没有伤亡等事件发生

、认真落实中央号文件精神,落实并完善二轮土地延包、草牧场“双权一制”、税费改革、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各项政策。

为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目标,重点抓了九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和服务,精心组织抗旱春播和雨后抢播

去年春季,我们将抗旱播种、抗旱保苗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核心工作来抓,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全市早田播种亩,同比增加万亩。全市普降喜雨后,积极组织动员农民抢种晚田,抓了种子的调剂、供应和指导工作,全市抢播面积超过万亩,使全市播种面积达万亩。

(二)加快发展农区养殖业,巩固和提高畜牧产业主导地位

一是实行专项工作专项推进。市农牧业局成立了重点工作专项推进办公室。重点实施奶牛专项推进、生猪专项推进、白鹅专项推进、实施农区肉羊专项推进、肉牛专项推进。二是大力推进农牧结合。重点通过粮食、秸秆过腹转化和引草入田,狠抓农牧结合户建设,促进千家万户的养殖生产。三是狠抓防灾基地建设。全市人工种草面积达万亩。个防灾基地建设旗年内建饲草料基地万亩,配套草库伦万亩,新建人工草地万亩、暖棚万平方米、家庭牧场示范场户。

(三)大力发展高产粮食作物和区域特色种植,稳定提高种植业收入水平

一是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粮食作物种植。全市粮食作物面积达万亩。其中,玉米面积达万亩,比上年增万亩;二是积极引导和扶持高效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全市高效特色产业达万亩,全市区域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万亩。三是适应畜牧主导产业的发展,狠抓了饲用作物种植。全市农田种植饲用作物达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四是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大力提高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市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万亩。有个农产品获得绿标使用权,个农产品得到有机农产品机构认证。

(四)积极探索产销衔接机制,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一是建龙头。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全市年销售收入万元以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增加值亿元。带动农牧户万户。二是建基地。建设高产奶牛专业乡个,建设养猪基地乡个,白鹅基地乡个,肉牛基地乡个。优质高淀粉玉米基地达万亩,蓖麻基地达万亩。

(五)强化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农牧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重点抓了管理体系的建设、落实政策、优化环境,开拓市场、强化培训等工作。年内实现劳务输出万人。其中,常年稳定输出万人,季节性输出万人。

(六)进一步扩大农机装备总量,稳步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

全市拖拉机保有量万台,新增万台。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比上年增加个百分点。

(七)深化农牧场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按市委第七次常委会议纪要精神,重点抓了教育、卫生、公安、土地等职能的移交地方、农垦企业职工及家庭农转非等工作。全年农垦企业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亿元,人均收入万元。

(八)完善农牧业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确保农牧业高质量、高速度的安全生产

一是加强以“种子工程”为重点的良种推广体系建设。建设牛标准化配种站点个,羊标准化配种站点个,调剂种公羊万只。全市冷配母牛万头,绵羊人工授精万只,调拨三元种猪口。以优质、特色、专用为主的农产品良种推广面积达万亩。二是加强畜疫防治体系建设。通过采取抓产地检疫、抓免疫标识等关键性措施,畜禽重点疫病防疫密度、产地检疫率、牲畜免疫标识率及种母鹅小鹅瘟母体免疫率均达%。对苏木乡镇兽医站进行了体制改革,实行防疫旗县统筹、个体兽医推向市场制度。三是加强以数字信息为载体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牧业经营管理电算化网络建设已投入试运行,全市覆盖市级和个旗县市区、个重点乡镇的三级农牧业信息平台开始组织开发。重点批发市场、农村牧区中介组织和宣传媒体三个信息载体作用日益明显。四是加强农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强种子、农药、农机、检疫、兽药、化肥等农资监管的综合执法能力。五是加强农技培训体系建设。重点建立了农业专家库,加强了培训软硬件建设。全市通过赶科技大集等形式服务农牧民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万份(册)。通过电视专栏、电台、报刊等媒体推广农牧业实用技术近百项。

(九)加强项目争取与实施力度,加大农牧业基础建设投入

去年,全市共争取农牧业项目和上两级财政专项资金万元,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农牧业项目个,金额万元;国家、自治区两级财政专项资金万元。涉及国家和自治区投资万元。争取的项目中,国家优质粮工程、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通辽分中心、库伦荞麦基地建设、农村沼气、奈曼旗农业综合执法等农业项目个;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内蒙古东部良种牛繁育中心、库伦种羊繁育基地、库伦旗动物防疫站建设、奈曼、左中动物卫生监督站、金山种鹅等项目个。农牧业项目的实施拉动,为全市农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明确责任、全面落实,严格遵守和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市人大的各项决议和决定我们都认真不折不扣的遵守和执行。人大代表提出的所有涉及我们农牧业方面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我们都高度重视,每项都明确到科室,责任到人,业务性强的建议和意见我们都专门组成专家组深入到实际,进行调查论证,并且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代表,深受代表的满意。

五、抓班子,带队伍,加强行风建设

(一)全面做好农牧两局合并后的稳定工作

一是珍视团结,建立高效、务实的工作班子。农牧两局合并后,领导班子成员较多,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在这种情况下,班子的团结十分重要。在工作上,坚定不移地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决议开展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一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自觉维护领导集体的权威;另一方面,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从大局出发,正确处理改革与工作的关系。二是稳定职工思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去年元月日市委宣布市农牧业局五位党组成员以后,我们就及时召开了全系统的职工大会,稳定职工队伍的思想,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干部任用方面,总的原则是人随职能走,先定科室,后定人员。全市三定方案下来后,我们根据工作需要,兼顾中轻年干部的任用,兼顾经济型干部的任用,通过全系统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对部分岗位进行了适当调整。由于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坚持重党性、重实绩、重公论的用人导向,没有一位同志有看法、有意见。三是增进了解,发挥整体效能,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全系统的职工大会过后,局机关和二级单位利用一周时间集中学习了全区农牧业会议精神、市委一届九次扩大会议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同时开展了作风整顿工作。通过学习和作风整顿,同志们尤其是领导同志,都能够自觉地维护市委、市政府的权威,自觉地维护全市的工作大局,保证了非常时期工作不间断,人员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做到了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在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同时,重点加强了机关制度建设。机关管理工作是局和二级单位机关良好风貌的最好体现,突出抓了请假制度、上下班制度及值班值宿、机动车、财务管理、车辆调配等机关日常管理制度建设。各项制度都明确了职责,制定了奖惩措施,使同志们开展各项工作都能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基层班子健全率达%,高标准完成了年度任务。三是加强党员管理工作。针对合并后党员分散的实际,对全系统党员进行的普查和调研,理清了组织关系。尤其对转制的金山种业、农机公司等企业,对党员的管理工作进行了妥善安排。

(三)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农牧业局的工作都直接涉及到农村牧区最基层,工作繁重、复杂,这要求我们每位同志都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因此,我们要求全系统上下在工作摆布上、思维方式上都要有所创新,在务实上下功夫。每个单位和个人都要围绕确定的重点工作,一项一项的抓好落实,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基层,深入到生产一线,实实在在地研究些问题,拿出些对策,采取些得力措施,掌握第一手资料和科学决策的主动权。切实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工作重心要往前移。下乡必须到村、到户,农民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们职能部门都做到了清楚。与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及项目点加强联系,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做到及时了解。切实抓了开放环境工作,窗口单位一律实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的发生。尤其是执法部门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不论是优质服务、办事公开,还是阳光下操作都要向全社会承诺,通过政务公开栏及电视、报纸、电台等媒体向全社会公布、让全社会监督。实行“开放环境”举报监督制,各单位一把手负总责,负主要责任;认真开展了“做践行‘三个代表’模范”、“群众利益无小事”等系列活动。

六、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勤政廉政建设

(一)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构建责任网络。坚持将责任制作为党政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由我担任责任制第一责任人,对重点工作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具体工作由分管领导具体抓,局属各单位都成立责任制领导小组,并且由一把手负总责。构建了“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网络。二是强化责任分解,明确目标任务。局党组根据今年农牧业合并的实际,按党组成员的工作分工,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目标同步确定进行了分解。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同步安排、同步实施,成果同步体现。三是认真督查管理,强化责任考核。月份对局直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月处,做到半年有检查,年终有考核。

(二)坚持教育为主,加强干部廉洁自律

一方面,突出抓了“两个条例”宣传教育。全系统认真集中组织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各单位都研究制定了加强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监督的意见,落实党组织监督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了党员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利用正反面典型强化宣传教育。组织观看了党的好干部《郑培民先进事迹》和警示片《李真行贿受贿案》录像片,开展了向孔繁森、蒋祝英、郑培民、廷巴特尔、任长霞等英模人物学习的活动,请市党校教授讲授《苏共亡党亡国中共未雨绸缪》,通过看录像、上党课、开展向英模学习活动,对大家教育很深,震撼很大。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班子团结

全面贯彻执行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正确认识和处理上级与下级、个人与组织、班长与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凡是决定重要问题、启动重大项目以及其它重要决策,都通过广泛征求意见,由党组会或党组扩大会决定。重点问题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个人说了算。团结出干劲,团结出效率,团结出干部,这是多年来我们农牧两局做好工作的成功经验。年初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局党组坚定提出:“全局上下一定要紧紧依靠班子的整体力量,带领机关全体干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政治热情,公认的社会形象和一流工作业绩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要求每一位党组成员都要时刻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讲民主、讲纪律、讲大局、讲作风、讲管理、讲服务、讲真抓实干、讲工作效率。。坚持局党组中心学习和民主生活会制度,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不搞亲疏、不搞小圈子。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阵地巩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职能作用。

(四)坚持当好表率,加强自身建设

合并后的农牧业局肩负农业、畜牧、农机、农管、乡企及农牧业产业化和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七个方面的职能,摊大、面广、任务重。处在新旧体制转换,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工作环境之中,作为班长,我感到这是党对我的信任,是同志们对我的信任,更是一种责任。因此,我首先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从严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坚决执行中央提出的“五不许”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五点:一是说真话、说实话,是则是、非则非,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二是辨证看待问题,用发展眼光分析问题;三是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无论是正面的、反面的,表扬的还是批评的,我都虚心接受,辨证对待;四是坚持克己奉公,廉洁正派;五是勤政务实,以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高效率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用严明的纪律要求自己,做到不徇私情。由于农牧业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项目多、审批多、执法多,因此,在具体工作中,除把握大方向外,坚持做到不盲目干预、不写条子、不打招呼。在生活作风上,雷厉风行,一身正气。认真执行有关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规定。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困,不为欲所惑。总的看,在一年来的工作中,我没有丝毫的松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清醒的头脑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农牧业事业当中。

回顾去年,我们班子团结,工作成效显著是与全农牧系统同志们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与各级领导及领导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是从我们的工作自身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学习上,一方面,由于我们多数同志经常工作在基层,造成部分同志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对党的最新决策和意见理解片面,把握不全。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绝大多数同志是农牧业专业出身,学习经济专业的少。因此,总体上看运用市场经济观点和手段科学解决复杂工作的能力还不够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还需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克服和解决。

推荐第9篇:全区农牧业工作会议主题报告

在全区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2月3日)

同志们: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今天召开全区农牧业工作会议。为开好此次会议,坚参副主席高度重视,于2月1日下午专门召开会议就农牧业重点工作进行了强调和详细的安排部署,坚参副主席的重要指示已充分体现在下一步工作安排上,希望大家抓好落实。昨天召开的全区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在家省军级领导出席,吴英杰书记、洛桑江村主任、齐扎拉主席作了重要讲话,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令人振奋。特别是吴英杰书记发自肺腑地表达了在藏几十年以来对西藏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西藏人民的爱,每一句话都充分体现了对“三农”工作所饱含的热情、激情和感情。更令人激动的是,在会上对青稞增产、牦牛产业发展、肉奶增产、农牧民合作社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奖励扶持资金高达11360万元,这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第一次设置高额奖金表彰激励农牧业工作,更加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视和特殊关怀,我们更应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爱农、为农、务农的信心和决心,积极适应新常态、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努力开创我区农牧业工作新局面。为贯彻落实好中央、自治区涉农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下面,我代表农牧厅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2017年及过去五年的工作

- 1贫,完成5.98万人年度脱贫任务的116.05%,贫困户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在16%以上,实现稳定脱贫,正在竞进小康。2017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预计达到10330元,同比增长13.6%。

2017年农牧业工作得到了农业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落实农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任务延伸绩效管理优秀单位、全国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人事劳动统计年报数据会审二等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延伸绩效管理工作突出单位和政协提案办理先进单位、自治区级“平安单位”等荣誉。同时,粮食生产工作得到了齐扎拉主席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2017年农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农牧业发展成果。五年来,全区各级农牧部门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农牧业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就。

(一)开展粮食双增行动,粮食产量稳定在百万吨以上。五年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前期工作;建立国家级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试点开展水肥一体化项目;积极建设高标准农田,达到182万亩。累计实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面积68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595万亩;建设农作物良种繁殖基地87万亩;推广“藏青2000”“冬青18”等农作物新品种739万亩。粮食产量连续三年保持在100万吨以上,其中青稞产量连续三年突破70万吨;青稞单产创历史新高,达到378.2公斤,比2012年提高19公斤,特别是2017

- 3

(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农畜产品质量水平得到提高。五年来,拉萨市、林芝市质检中心先后通过机构考核和资质认定评审;建立了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制度;白朗县被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达孜县、卡若区入选国家级创建试点单位,并创建自治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7个;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2家、无公害农产品105个、绿色食品35个、有机农产品13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13个。全区连续37个月未发生原发性重大动物疫情;执行了十几年的扑杀补助等动物防疫支持政策得到了全面调整和落实;开展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措施最全的家畜包虫病防治攻坚行动;承接畜禽屠宰监管职能,全面推进生猪定点屠宰场清理整顿和升级改造,县级检疫电子出证实现74个县区全覆盖。

(五)开展绿色生产行动,农牧业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五年来,大力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秸秆饲料化、肥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日喀则市仲巴县被认定为国家第一批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于2013年基本实现草畜平衡;积极开展草原执法,累计受理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82批次;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开展优质饲草引种试验,推行“南草北牧”草畜一体化发展模式;狠抓草原生态保护重点项目,基本草原划定工作通过自治区级终验,启动实施退耕还草工程,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累计完成草原围栏1.34亿亩。预计天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

- 5和达孜县邦堆乡林阿村作为自治区级试点单位,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累计流转耕地22.94万亩、草场2471.45万亩。农垦改革“两个三年”任务有序推进,林芝市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和八一农场企业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九)开展共享富农行动,农牧民增收动力持续增强。五年来,不断优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达到45.42亿元。积极推动产业精准扶贫,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720个,完工856个,完成投资172.67亿元,累计实现13.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启动边境地区小康村产业发展工作,目前各级已成立了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区、地市、县三级规划、49个先行先试示范村建设方案及全区628个边境小康村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

回顾过去五年,取得这样的丰硕成果十分不易,这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特殊关心,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援藏省市的无私支援,得益于各级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各级农牧部门与全区农牧民群众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在此,我代表农牧厅向关心、支持、从事农牧业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牧业转型升级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思想引领新发展。进入新时代,西藏农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急需破解的难题。一是农牧业比较效益偏低和产业发展底子薄并存,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大。二是

- 7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韩长赋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用“八个坚持”系统归纳总结了习近平“三农”思想,为新时代开创“三农”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系统把握,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理论指导实践的工作能力。

二要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内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党的“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同时把农牧业农牧区发展作为三个优先发展事业之一进行重点强调。农牧业农牧区发展地位空前提高,史无前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目标。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自治区领导立足西藏发展实际,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出了动员号召、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为我们推进新时代农牧业农牧区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我们务必要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兴旺为切入点,厘清推进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思路,从对焦市场、建设基地、培育经营主体、做强加工业、搞好流通服务、强化科技推广、加大政策支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一一细化措施,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推进农牧业产业发展。

三要科学谋划农牧业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农牧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工

- 9西藏农牧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品质高、销路好、市场缺的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形成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才能促进产业兴旺。

一是实施粮食双增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论述,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60万亩以上,其中青稞播种面积213万亩。示范推广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落实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和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各190万亩;推广青稞良种190万亩以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力争农田三项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1%,深松整地作业面积达到40万亩。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不断提高蔬菜自给率,计划种植蔬菜38万亩以上,其中设施蔬菜达到7.2万亩。

二是实施“六大产业”推进行动。处理好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的关系,重点打造青稞、草业、牦牛、奶业、藏猪、藏羊六大产业。为推进产业发展,2017年农牧厅专门成立六大产业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六个专项推进组,每个专项组指定一名厅级领导负责推进落实。各地市要继续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议程,由地市分管领导负总责,县级领导牵头抓,指定专人具体抓。发展青稞产业,落实《实施青稞增产行动的意见》《青稞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确保青稞单产提高6公斤,满足人们对青稞消费的个性化、优质化、保健化等方面的新需求。发展草业,继续推广南草北牧、农牧结合的发展模式,落实《加快推进饲草料

- 11业提供样板。做好农牧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利用工作。

(三)以绿色兴农、质量兴农为导向,推进高质量发展 西藏优质特色农畜产品主要是依托高原净土、净水、净空的良好生态环境而换得的“优质”,是原生态的“质”,并不是标准化生产前提下的“质”。因此,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既要保护好农牧业、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筑牢国家重要的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更要做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工作。

一是坚持绿色兴农。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保护环境和发展农牧业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实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在设施蔬菜和园艺作物上开展微滴、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继续推广绿肥种植和家畜粪便高温堆沤腐熟技术;推进农牧业清洁生产工程,重点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力争立项建设1~2个上规模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认真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科学划定工作。加大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质量监管和农药经营使用监管力度。继续实施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继续实施退牧还草、人工种草、新一轮退耕还草等重点工程,扩大禁牧面积,力争完成草原围栏1000万亩以上,治理鼠虫害300万亩以上。

二是坚持质量兴农。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明确将2018年作为“农业质量年”,自治区、地市要抓紧编制实施方案。我们要多措

- 13种形式宣传推介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大力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整合品牌资源,打造一批以“西藏青稞”“西藏牦牛”为主的唱响西藏、享誉全国、名扬海外的西藏特色优势品牌,以品牌促进产业发展。农业部将在首批的62个中国特优区建立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黑红名单制度,日喀则市中国特色农产品青稞优势区要保护好区域公用品牌,向红名单进军。

(四)以处理好农牧民与土地的关系为前提,推进农村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今年又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一定要在农村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完成农村土地(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开展承包地确权验收工作,实现承包地确权数据逐级汇交,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抓好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真正为农牧民“确实权、颁铁证”。错那、当雄、萨嘎、波密、类乌齐、聂荣、改则七个草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县要率先完成试点任务,全面启动全区草原确权工作,确保完成50%的任务。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推动出台《西藏自治区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曲水县、乃东区、达孜县林阿村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积极扩大试点范围,力争在七地市各选择一个县开展试点。要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壮大集体经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重点推进、重点落实,力争3年内全部完成。今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进一步健

- 15

(五)以农牧民增收和精准脱贫为重点,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在深度贫困区域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用产业带动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一是不折不扣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把政策优势转化为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手和为民富民的实际效果,确保在农业部专项工作延伸绩效管理评估中再创佳绩。二是做好产业精准扶贫,按照产业精准脱贫工作指导意见、项目管理办法、考核评价管理办法等,加强产业发展资金使用和管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本、企业资本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投入;加快推进产业建设项目,严格执行月进度通报制、季度调度制等产业项目管理手段,确保完成59279人的产业脱贫任务,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扶贫、脱贫质量。三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宜居宜业宜游的边境乡村建设目标,按照边境地区小康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推进农牧民组织化为抓手,重点推进49个小康示范村产业项目落地工作,全面加快184个边境小康村产业建设步伐,特别是要确保玉麦乡产业发展见成效,实现边民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就业。同时,今年上半年将召开边境地区小康村产业发展现场观摩推进会,各边境小康村务必将产业发展作为边境小康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争当产业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

(六)以补齐发展短板为手段,促进农牧业各要素协调发展

- 17强建优建美。着力补齐农业人才短板,要积极协调组织部,尽可能让农牧业专业方面的毕业生在县乡农牧业部门就业,充实基层农牧业人才;要开展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轮训计划,力争三年内全部轮训一遍。组织实施百名农业人才“组团式”援藏落地工作,做到需求和专业精准对接,带动培养基层农牧业人才。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确保农牧业科技得到应用与推广。实施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推进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引入生产经营新理念,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开展“四区一园”建设,增加发展示范样板。要继续巩固发展曲水县才纳乡、白朗县嘎东镇和乃东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全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借助耕地承包确权信息平台及数据库,积极搭建功能区平台。日喀则市要按照《西藏自治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方案》,立足资源特色,加大资金投入,做优做强青稞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促进产业发展;同时,昌都市类乌齐县继续申报牦牛生产优势区。做好日喀则市仲巴县国家第一批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各项示范工作,及时梳理总结试点经验和成功模式,努力形成制度性成果。组织做好日喀则市白朗县青稞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工作,同步开展林芝市米林县藏猪、拉萨市当雄县牦牛、拉萨市城关区奶牛、昌都市卡若区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前期论证工作。

三、转变工作作风,培养造就“懂农牧业、爱农牧区、爱农牧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201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

- 19情,确保农牧业各项工作从农牧民的利益出发。要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使每项工作有目标、有举措、有责任人,切实做到“快干”“实干”“会干”。要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履职能力,特别是面对当前各项艰巨繁重的任务,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使命感,兢兢业业做好每项工作,做到敬业守责、尽心尽力。四要强化法纪约束。2018年,自治区将继续专项整治不作为慢作为问题,重点检查中央和自治区对“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情况。因此,各级农牧部门要把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作为农牧业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认真遵守维护党章,把纪律挺在前面,增强法纪观念,严守法纪底线,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管好用好每一笔项目资金,确保资金安全和投资效益。五要加强督导检查。施政之要,重在实干,贵在落实。新时代下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新目标下工作要求更加明确,督导检查工作落实情况也比以往更加重要。农牧厅将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进行督导检查,步步紧盯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并把督导检查结果作为评优评绩的重要依据,对落实有力、成效显著的给予表扬,对工作不到位的严肃追责。在此,我强调一点,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还有此次会议上确定的农牧业各项工作目标就是2018年的硬指标、硬任务,必须完成,年底将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晒成绩、比差距、找不足、排名次。

同志们,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西藏农牧业发展也要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推进农牧

- 21

推荐第10篇: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情况调研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情况调研报告

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切实掌握好“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的基本情况,引导和规范其服务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我市对“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情况进行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扎兰屯市行政区总面积1.69万平方公里,设4乡、8镇、7个街道办事处。其中:4乡、7镇、4个街道办事处有126个行政村,1009个村民小组,耕地297万亩。

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扎兰屯市经营范围涉及农牧业领域的企业有3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49个。

二、“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情况

(一)“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的方式

根据调查,我市“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取得农村土地,直接从事生产经营。2014年,蓝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与大河湾镇暖泉村签订协议,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方式,长期租赁荒山1000余亩,种植黄太平沙果,既有效开发了“五荒”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的原料供应,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吴昊万寿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转让和租赁方式取得耕地153余亩,建大棚温室,为万寿菊种植农户培育种苗,推动了蘑菇气镇和周边地区万寿菊产业的发展。

二是“工商(社会)资本”通过领办或参与合作社的创办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2008年,润田农资经销部作为“工商(社会)资本”与大河湾镇金星村52户农民实行股份合作,创办富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承包耕地5000亩,通过集中连片经营,获得了很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三是“工商(社会)资本”通过订单农业方式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鸿巍公司以创办利民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与达斡尔民族乡、卧牛河镇及周边地区的农民建立了长期的杂粮订单合作关系,通过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杂粮,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保障了公司生产原料的供应。

四是个人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一些闲置的城市个人资本通过与农户个人协商,租赁或转让农村土地的方式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从事种养业生产。这种模式在各乡镇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相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对当地农牧业生产推动作用不明显。

(二)“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领域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我市的“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领域有以下特点:

一是规模小。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工商(社会)资本”还没有在农牧业生产领域形成较大的规模,直接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的企业数量很少,个别企业虽然租赁了土地,但是规模不大。

二是自发性。我市的“工商(社会)资本”都是从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出发,自发产生的行为。由于这种现象很少,政府尚未制订推动“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的相关政策。

三是投资方式原始。我市的“工商(社会)资本”为了保障本企业生产原料的供应、降低生产成本或是寻求新的投资方向而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受投资规模限制,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上的突破,对农牧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尚不明显。

(三)“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的原因

从我市的情况来看,“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积极的政策导向。中央连续多年出台的一号文件搭建起农业支持保护的政策体系,各种强农惠农富农措施不断加强,营造了建设现代农业的良好氛围。这些使得工商资本看到了投资农业的希望

二是企业原料供应和生产成本压力的原因。我市的农牧业生产有分散性、自主性的特点,种什么、种多少、卖给谁都是由农户自己作主,受市场环境变化因素的影响,部分农副产品的产销量和价格不够稳定,对企业生产的原料和成本形成压力,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部分企业将资金直接投入到农牧业生产领域。

三是城市闲散资金寻找新投资方向的需要。由于宏观经济影响,

二、三产业内多数行业竞争激烈,投资效益不稳定,而农牧业生产领域市场环境相对稳定、投资规模要求不高、投资安全系数较高,成为一些城市闲散资金投资的优先选择。

四是农牧业市场前景的良好预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牧业正在步入高价时代,优质、安全、方便的农副产品需求旺盛,只要能生产出好的产品、创造出好的品牌,不愁销路,而且利润相对丰厚和稳定。

五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不断巩固、农村土地流转的不断规范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工商(社会)资本”通过土地流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提供了契机。

三、“工商(社会)资本”的进入对农牧业生产领域的影响

虽然我市的“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规模不大,但是对农牧业生产的一些影响已经初露端倪:

(一)“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的积极作用

一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牧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难题。分散经营的农户依靠原始积累,很难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问题,“工商(社会)资本”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工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通常要求土地连片经营、集中管理,直接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农户成为了流转的受益者,既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牧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通过企业生产的示范带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广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理念、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广使用的先进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牧业生产经营水平。

四是有助于推动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直接从事的农牧业生产,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其组织化程度更高,通过更合理的分工和更有效的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和收益水平。这势必会对提高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总之,“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领域,对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允许“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领域,并对其加以规范,是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关于“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领域的建议

1、建立和完善“工商(社会)资本”流转或租赁农村土地的准入机制。要对“工商(社会)资本”在农牧业领域的生产经营能力、履约能力进行审核,并指定相关部门对其备案,把好“准入关”。

2、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土地流转风险补助金制度和村级土地流转保障金制度,在企业无法履约时,对转出耕地的农户进行补助,降低其损失。

3、建立和完善“工商(社会)资本”从事农牧业生产的监测机制。加强对企业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动态监测,重点监测流转土地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如流转土地500亩以上),防止企业改变土地使用用途,或变相圈地。

4、建立和完善“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领域的引导和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项目扶持,引导“工商(社会)资本”向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农产品精加工、农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议方向引导,带动本地农牧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二0一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第11篇:乡镇对农牧业及第三产业的调研报告(精)

抢抓发展机遇夯实基础产业

---对xxx乡农牧业发展思考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xxx乡群众生产生活面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自然、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乡农牧业生产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这是制约我乡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面对当前农产品销售不畅,农业受自然与市场的双重约束的影响,如何增加农牧民收入,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

一、基本情况

XXXX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XX公里,全乡幅员面积为XXX平方公里。有XX个行政村,XX户,XX人。全乡现有耕地XX亩,人均占有耕地XX亩,退耕还林面积XXX亩。XX年末四大牲畜存栏数为XXX头(只、匹,人均占有粮食XX斤,人均纯收入XX元。

总体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打造一流乡镇”的主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树立和强化旅游核心地位,围绕旅游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性

农业是我乡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也是支柱产业。目前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XX%,农村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近XX%.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乡农牧业发展还相当滞后。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虽然突破千元,达XXX 元.但各村收入还有较大的差距。并且全乡农牧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极不平衡。人均纯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还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农牧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农牧民收入上不去,不仅影响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乡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农牧民的增收问题,应把它放在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牧民增收思路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地处景区沿线的XX等村经济发展较快,远离旅游沿线的偏远村落经济发展较慢,从而影响了全乡的整体发展。因此,乡党委政府在强化旅游核心地位的同时发挥各村自身优势,统筹规划,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一进一步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合理化。

围绕旅游做好农牧文章.稳定农畜产品总量,优化品质,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突出抓好无害化农畜产品生产。在民族、生态、特色上狠下功夫。打好四张牌:突出环境特色,打绿色牌;突出珍稀特色,打珍稀牌;突出气候特色,打时差牌;突出野生持色,打野生牌。按照“十二五”规划,逐步建立一批名牌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产加销配套发展,促进产业化经营,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农业生产化经营,提高规模化生产效益。

当前XX乡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的超小规模特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科技推广应用,阻碍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顺利迈进,也是乡农村经济长期徘徊的根本原因所在。从内地农业生产实践证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收行之有效的一条捷径。为此,我们应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筹集资金;集中开发优势资源,兴办一批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农产品批发、加工龙头企业,尽可能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业增值渠道,力求经营活动收益最大化。

(三加大优势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新兴特色经济产业。

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农业和农村工作不断深化,农产品供求关系得到根本性转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由温饱型转变为无污染的保健型、营养型,城乡居民对农畜产品品质、结构有了新的要求,加之我乡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农产品的供给不能满足现代市场需求。因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用“优、特、精、绿”品种代替传统大宗农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特新”兴特色产业,以优质产品占领、开拓市场。

(四积极开辟非农经济道路,助农增收。

农业生产经营作为广大农牧民稳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去了农牧民收入的绝大多数份额。但是,仅仅依靠发展农业生产来增加农民收入已越来越困难,因此,我们必须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业来发展农业。从沿海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非农经济强有力地

支撑着农民收入的快速稳定地增长。所以,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发展非农业经济,使大多数农牧民在非农产业中获得稳定职业,从而获得稳定劳务收入。

(五围绕旅游发展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发挥“劳务经济”作用。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走工业化、城镇化道路,转移乡村劳动力,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解决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的共同规律,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现阶段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农民增收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富民安康”工程的实施,农村经济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立足乡情,充分开发和利用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搞好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村第

二、三产业的发展步伐。

(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效果明显,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对人畜饮水、农业灌溉、乡村道路、中低产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农业建设资金。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户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实行业主开发,规模经营,切实保护其合法权益。

(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我们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时,要在稳定供给总量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尊重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经营主权,禁止强迫命令。必须服从于、服务于全乡经济建设大局,因地制宜,选准优势,优化品种质量,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经营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1、加大农村教育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素质,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应从几方面入手。一是认真落实普九,不走形式,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二是加强和完善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培训资金应纳入县财政预算。培训内容应以传播各种实用技术和生产经营技术为主。三是要加强法制宣传和思想教育,教育青年农牧民要守法经营,勤劳致富。

2、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加快发展绿色和无公害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就是质量的竞争,也是品牌的竞争。我乡农畜产品品种繁多,品质优良,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父环境,在生产过程中稍加控制就能达到绿色和无公害食品的要求,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但还未形成开发意识。因此,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改变观念,开发绿色和无公害食品,争创名牌产品,在特色、绿色和无公害上下功夫,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促销宣传,推出一批名、

特、优农畜产品。

3、积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结合乡 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乡农产品特色、无污染、绿色这一优势, 树立品牌、精品意识,以优质的产品抢占市场,满足市场。在调整 结构时,重点突出“三个优化” 。一是优化品质结构。这是调整结 构的切入点。农业方面:要调减淘汰劣质品种,大力发展青稞、小 麦、玉米、豆薯类优质高产作物。尤其把发展特种粮食青稞生产作 重点,加大栽培种植的更新换代和提纯复壮力度。经济作物注重发 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以绿色和无公害蔬菜生产为 重点,建设一批绿色和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基地,解决好乡内供需矛 盾。畜牧业方面:要加大畜禽出栏、出售力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治 和检疫力度,坚决实施“放心肉”工程,确保畜

禽产品质量,净化 市场。坚决淘汰老弱畜禽,优化畜禽结构。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农 业上: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积极优化作物结构,大力发展 特种粮食青稞生产和强优势、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建立一批优质农 产品基地。根据各村气候和地理条件,在XXX等地建立藏香猪和藏 鸡饲养基地,在XXX等村建立蔬菜基地,为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保 障畜牧业:要本着“稳牛、限马、发展藏猪、藏山羊和藏鸡生产” 的思路,在旅游沿线,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收入好的鲜奶生产, 在XXX两乡重点抓好藏猪原种保护和生产基地建设,在旅游沿线建 立藏猪扩繁基地等。形成规模,创出品牌,加快农畜产品的转化升 值、推进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进程。

4、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方面要加强 对农民就业技能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农村劳动者 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使之尽快适应劳动力的市场需求。另一方 面,尽力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实现“变农民为市民” 。首先, 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积极弓l导劳动力向养殖、林果业等 方面转移,向产前、产后环节分流;引导农民不断向农业大户、专 业大户集中,使其他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变经营收入为工资性收 入。其次,又要开辟农村非农业的就业市场积极发展农村第

二、三 产业和农村私营经济,搞好劳务输出。我乡拥有世界闻名的旅游胜 地,而与之对应的餐饮娱乐业、旅游工艺品加工业等却相对落后, 加之乡镇企业处于创业时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面临良好机遇。 (三转变观念,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利益为纽 带,立足资源优势,确立主导产业或重点产品,发展生产基地,兴 加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形成生产、加工、销售 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 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重点要抓好以 下几方面工作:

1、抓基地建设,应下大力气,统一规划,加快结构调整,确 立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品,积极 引导农户参与,迅速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力争用 5—10年时间,建设一批优质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加工企业

创造发展的基础。

2、抓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一边连接农户,一边连接着市场, 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延长、扩大产品的销售时间 和空间,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等综合功能。要进 一步加大力度,培育和扶持一批有带动能力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 业,实行优惠政策给予扶持,尽可能延长产业链条。

3、抓市场体系建设。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效益为中心,建 立健全市场体系。加大我乡农畜产品市场建设,构筑多元化市场体 系。培育和扶持中介营销组织、专业协会等,促进市场流通。

4、抓机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利润返还、托管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结为经济利益共 同体。

5、抓政策。一切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一切束 缚, 探索创新, 制定出台优惠政策, 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6、抓领导。要转变两道方式,增强服务意识,在统筹规划, 搞基础建设,加强信息、科技、金融、服务、规范市场秩序、创造 良好环境等多方面下功夫。

7、抓生产力、创造社会、创造财富,提高农村社会生产力, 劳动者起着重要决定性作用。农民增收也是同样如此。因此,我们 要加大党在农村中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和充分调动 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农牧民的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应用 水平和能力,进一步转变农牧民生产观念,推动农牧业生产由数量

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农牧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 变,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基层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 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支撑体 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立竿见影, 因此, 各级基层组织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行动上继续抓各 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举实招, 谋实效。 农业科技人员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从长远打算,从具体做起,一件一件地抓落实,要以 “科技入户工程”和“百千万工程”为载体,从抓点、抓示范入手, 切实做到“总线面”相结合,同时,重点抓好市场开辟,促进农产 品市场流通,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 (四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科技进步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要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纲 要》的组织实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要稳定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推广服务性职能的科技推广服 务队伍,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 务相结合的基层农牧业科技推广

系。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开 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从事科技推广与 服务工作。二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提高畜产品及加 工产品的质量,努力提高科技成果对农牧业的贡献率。 (部分摘录相关文件材料)

第12篇:某某县特色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

某某县特色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在特色农牧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县农牧产品的销售和增值。根据地区政协工委《阿勒泰关于对全地区特色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某某县政协组织农业、畜牧、林业、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和县政协委员代表,对本县农牧产品在加工、生产、销售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某某县按“农牧业产业富民”的原则,立足四大特色产业(春小麦、绒山羊、食用菌、沙棘)优势,科学规划,围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走专业化、基地化、科学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道路,已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某某县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下面将某某县2011年特色农牧业发展做简述:

优质春小麦方面,小麦占总播面积的63%,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生产商品粮3万吨以上,实现了小麦粉的初加工。食用菌方面,制定出台了《食用菌种植优惠政策》,统筹规划园区、协调种植贷款、少数民族群众免费使用食用

菌大棚等办法,加快建设和壮大食用菌生产基地。目前,累计投入资金2200余万元,建成了特色农业产业化园区、国家级阿魏菇标准化示范园区,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生产大棚达645座,其中2011年新建高标准温室大棚55座,维修大棚300座,建设园区道路1公里,维修5公里,绿化带建设2公里。年产食用菌1800吨,为打造新疆食用菌产业大县创造了条件;全县有砚山菌业有限公司、三利农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家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有50万菌袋生产能力种植大户4家,先后培育了双孢菇、金针菇等10余种珍稀食用菌类,形成了砚山菌业、三利农牧科技制作菌袋,协会组织菇农种植,砚山菌业、三利农牧科技加工生产销售的市场化发展格局;绒山羊方面,已建成新疆优质绒山羊繁育中心,饲养总量达22万只,年产山羊绒6万公斤。大果沙棘方面,种植沙棘12万亩,已挂果面积3万余亩,年产量达3000吨,并逐年递增1000吨,沙棘加工企业6家,恩利德生物科技、惠华果酒、隆濠、通德、棘鑫及银河食品厂六家企业,可年加工沙棘鲜果1万吨和600吨沙棘茶叶;产品开发种类达20余种,并实现了果、叶、籽的立体开发。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方面,建成日产2.5万株脱毒种苗生产实验室1座,原原种生产棚68座,自然恒温种薯贮藏窖1座。按照“先实验、脱毒扩繁、再推广”的办法,引进陇薯3号等14个优质种薯原原种,通过栽培实验,选育适宜栽培的

菜用品种1个、淀粉用品种1个。大棚蔬菜种植方面,采取新建深冬日光型大棚财政每座补助3万元,配套完善附属设施等办法,加快建设蔬菜大棚,着力打造万元田。目前,累计投入800余万元建成设施农业园区,深冬日光型蔬菜大棚达133座,年产各类蔬菜达400吨 ;蔬菜大棚种植优质葡萄、黄瓜、彩椒、西葫芦等多类季节蔬菜,形成了神农农业科技示范有限公司技术指导,农户承包种植,四季春蔬菜协会负责销售的运行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特色农牧业加工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不高,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产业链条不够长,小农意识仍然存在;

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建设、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等还相对滞后;

三是特色农牧业标准化程度较低,高质量的农牧产品和市场影响力大、广受欢迎的农产品品牌不多;

四是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民增收作用发挥还不够,规模小,发展缓慢,市场竞争力不够强;

五是特色农牧业产业化扶持资金较少,一些优惠政策还无法完全落到实处,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

六是特色农牧业产业化机构不健全,没有经费与人员保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推动力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

三、建议意见

(一)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县要紧紧抓住中央和内地发达省份援助新疆的有利时机,争取项目和资金,积极推进农牧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化进程。要按照我县主导产业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兴办龙头企业,鼓励工商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从城市走向农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招商部门积极招商引资,针对我县区域内种养殖的主要品种,把外地的资金和技术引到我县,创办高起点、高技术的龙头企业,对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对农牧产品加工企业在用地、资金、用工方面进行政策上的扶持,做到“招进来、扶上马、送一程”,使企业进来一个、扶持一个、成熟一个,带动全县农牧业的健康发展。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的支持力度,有前瞻性的做好种、养殖结构调整,加大农、牧、水产品的研究开发,培养和塑造农、牧、水产品品牌,全面提升农牧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特色农牧产品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客观需要,是增强农村经济活动力的重要手段。县乡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扶持培养在当地有影响、有实力、信誉好的农牧产品经纪人成为专业合作社的领办人,充分利用他们信息灵、

渠道广、业务熟、贴近农牧民等优势,围绕我县的主导产业,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牧户”的产业化经营链条,保持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地发展,努力实现建立一个合作社,带动一项产业,致富一批农牧民的目的。

(三)推动特色农牧产品的品牌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农牧产品的竞争力。特色农牧产品走品牌经营对于提高其知名度、市场认可度,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农牧业增效都有很大意义。虽然近年来我县在中央、自治区、地区和县惠农政策支持下,农牧产品品牌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市场知名度不高、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等状况依然存在。建议县、乡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在农牧民当中树立品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的理念。在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农牧产品品牌创新信息平台,鼓励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以品牌为载体,将分散的农牧户联合成利益共同体,共享品牌提升带来的效益。在包装上力求精美和多样性,突出地域特色、环保特色和有机、绿色品牌,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第13篇: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

201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

丰收奖评审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评审奖励委员会

2015-11-17 经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评审奖励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现将201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受奖项目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10日内如有异议,可提出书面意见及理由,报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评审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70号内蒙古农牧业厅科教处。电话:0471—6652036)。异议问题将按有关规定分级做出裁决。根据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奖励办法规定,受奖人员一年内每人只能获一项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不得重复受奖。

一等奖(13项)

1、玉米节水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内蒙古民族大学

主要完成人:肖华 杨恒山 李金琴 张玉芹 田立双 王宇飞 杨亚文 彭晓红 梅园雪 白玉英 陶立祥 潘峰 哈申其 张丽娟 王翠花 张福胜 杨荣华 常立兴 宋德泉 关奎 冯玉涛 李敬伟 胡冬青 吴春生 周春雪 阿拉木苏 赵开花 吕鹏 薛永杰 孙松 李卓然 景峰 姚颖 李雪峰 李晓娜

2、马铃薯仓储保鲜技术研究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乌兰察布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 治区农牧业信息中心、兴和县农业局、商都县农牧业局、察右后旗农牧业局、察右中旗农牧业局、四子王旗农业局、锡盟农牧业局、固阳县农业局、达茂旗农业局、内蒙古民丰薯业有限责任公司、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协会

主要完成人:王凤梧 尹玉和 张强 黄文娟 林团荣 刘佳 潘果平张国 司鲁俊 郝慧雯 谭桂莲 刘丽华 张笑妹 苑智华 崔珍 胡冰 雷凤燕 赵丽萍 王金荣 孙飞 曹莉琼 董丽娟 韩素娥 许传力 李霞 张建云 杨柳 解浩文 罗升启 李凤梅 王思明 李艳霞 翁海荣 李 忠 杨 勇

3、呼伦贝尔市沼肥(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技术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阿荣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扎兰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莫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农林处、牙克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拉尔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要完成人:卢亚东 王丽君 冯志国 呼如霞 赵红岩邱方吉 杨世英 张雷 刘宏金 崔智勇 王金波 范丽萍 包金泉 王国华 德玉锋 刘健 毛国伟 孙范军 陈彤 李崇勃 王新城 谷永丽 王红霞 陈建亮 韩冰 李艳 孙丹 史琢 孙峰 王万斌 王滟睛 金海燕 耿朔 中根崔亚芬

4、内蒙古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和节水农业工作站、赤峰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通辽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巴彦淖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乌兰察布市土壤肥料站、兴安盟土壤肥料工作站、包头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呼和浩特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锡林郭勒盟土壤肥料工作站、鄂尔多斯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五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翁牛特旗土壤肥料工作站、科尔沁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牙克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要完成人:郜翻身 高娃 郑海春 张瑞林 苑喜军 张建玲 常智勇 王敏 王秀荣 刘鑫 胡玉敏 蒋万波 张玲玲 李二珍 马宏伟 梁宏 谭志广 王霞 刘宇杰 李红艳 郑晓勇 陈晓爽 赵文生 赵明君 孙广琴 张雪梅 刘丽丽 刘亚斌 王崇军 麻海龙 王崴 郭利民 李国洪 牟晓东 袁永年

5、内蒙古日光温室结构性能优化研究与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赤峰市农业多种经营管理站、松山区蔬菜推广中心、通辽市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蔬菜副食品局 主要完成人: 王勇 崔世茂 姜 伟 岳玲 靳玉荣 王建国 王国全 叶健全 钱景宽 徐俊彩 王永 王静 余跃 杜金伟 宋阳 付崇毅 逯秀然 卫向东 宋秀敏 于洪军 薛秉仁 赵胜利 李文彪 刘彩青 李志强 郑硕 吴金花 杜刚强 朱春侠 曹继龙 李佩昌 王红彬 李海涛 杨景杰 郭喜平

6、天骄系列番茄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呼和浩特市广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呼和浩特市蔬菜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张莉 柳 昱 苏敏莉 林利龙 王胜利 海 燕 任永红 胡丽英 郭艳霞 侯 艳 聂培峰 郭俊秀 陈文虹 张晓梅 于凤玲 刘红波 徐文俊 孙淑贤 史美荣 汪丹 赵金玉 牛丽丽 徐维中 田文治 刘芳 汪 继郝玉莲 王春辉 王晓波 李晓龙 庞 琢 余 娜 白云龙 梁青 赵京惠

7、向日葵黄萎病防治技术研究与综合防治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杭锦后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五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乌拉特前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巴彦淖尔市植保植检站、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杭锦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包头市植保植检站、包头市种子管理站、乌兰察布市植保植检站、赤峰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赤峰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赤峰市翁牛特旗广德公镇农业站、兴安盟植保植检站、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伊金霍洛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赤峰市翁牛特旗农技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赵君 白全江 周洪友 徐利敏 景 岚 云晓鹏 张润生 杜磊 温埃清 贺小勇 刘双平靳存旺任孝忠 李 军 杨晓 席先梅 张光 谭丽萍 闫淑珍 刘国义 张永礼 班世红 刘宝玉 康久东 吕英 张志军 杨继峰 张小平苏化州 杨柳青 王欣欣 曹雄 杨叔青 米志恒 段小军

8、福瑞鲤引种试验、示范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水产站、包头市九原区水产站、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水产站、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水产站、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水产站

主要完成人:彭本初 丁守河 李振林 王志 高海水 李志东 段海清 刘海涛 孟和平高杰 周凤武 武二栓 张凤琴 陈景瑞 郭军 吕引娥 韩永峰 李丽东 赵文云张翔宇 潘建忠 贾丽 赵素霞 王哲奇 李刚 张永祥 张平世 薛树平刘亚东 邬俊堂 李民 石象锋 马剑波 郑世闽 刘水平

9、察哈尔羊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利用

主要完成单位: 锡林郭勒盟畜牧工作站、内蒙古自治区家畜改良站、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畜牧工作站、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畜牧工作站、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畜牧工作站

主要完成人 :斯琴朝克图 呼格吉勒图 金海 斯琴巴特尔 包毅 苏德斯琴 李忠书 康凤祥 斯琴巴特尔 毕力格巴特尔 辛满喜 刘晓芳 阿拉坦沙 李永林 乌兰其其格 鄂巍 叶茹 阿荣 布日古德 萨仁花 苏和 苏德毕力格 包和平孟克毕力格 萨仁高娃 白韬 白素文 吉呼郎图 任进义乌仁张嘎 斯琴毕力格 江倩影 马向东 朱江 韩春梅

10、生猪育肥技术与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集成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兴安盟家畜繁育工作站、呼和浩特市家畜改良站、乌兰察布市畜牧科学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常福恩 毛允飞 红海 王学峰 徐俊哲 周宁聪 张金文 王志伟 耿拥军 金永宏 田栋 贺飞 赵国辉 马惠忠 韩锦龙 刘亚南 阿仑 程希柱 李秀艳 李亚军 赵永军 朱树平刘志艳 咏 梅 杨朋飞 王敖日格勒 王志军 薛瑞军 银永峰 贾宝中 康 军 关海龙 郝瑞峰 刘雯霞 聂建国

11、环保型胶带阻隔技术防控林木食叶害虫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乌兰察布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兴安盟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锡林郭勒盟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包头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赤峰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巴彦淖尔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通辽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鄂尔多斯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主要完成人:张志林 李生俊 特木钦 赵胜国 邓彪 蒋凤艳 王治国 菅广林 韩静波 李仁贵 赵玉根 姜雄刘 宁 付志强 菅美桃 靳荣 张素华 赵海霞 孙芬梅 肖冰 高爱军 王茹 田稼穑 兰福全 蔚晓飞 李二明 金志芳 贺斌武 李全明 杨万亮 苏文昊 夏立欣 呼格吉勒图 杨哲 郭敏

12、利用柠条种植食用菌技术应用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乌兰察布市林业产业化办公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农业推广中心

主要完成人:郭建明 刘峰 刘云计 陈雁平范亚娟 李美俊 马智圆 候莉 朱雪莲 闫培君 赵月平韩飞 张利军 支杰 薛利忠 支莉 高国韵 姜芳 王琰 李俊卿 任利平蒯国梁 赵英顺 宿华 赵彩云 李晓东 韩润霞岳建卓 郭永红 候美玲 乔红梅 王全印 牛美玲 贾江平李小龙

13、优良生态灌木树种繁育及人工林优化配置技术推广与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乌兰察布市林业研究所、巴彦尔灯治沙林场、通辽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乌审旗乌兰陶勒盖治沙站、兴和县林业局公益林管理站、兴和县农业局、伊金霍洛旗公尼召治沙林场

主要完成人:王晓江 海龙 李爱平张雷 洪光宇 李卓凡 梁海荣 武永智 王鹤霏 赵丽 胡尔查 李文仲 杨晓晶 牛凤英 张建芳 郭志年 王占杰 刘帅 哈森高娃 温日俊 王光 郑有才 李平李兆琦 徐改梅 于志刚 苏雅尔巴雅尔 李广臻 黄萨仁 丰 洁 张立辉 宏 泉 韩照日格图 师东强 路梅

二等奖(12项)

14、兴安盟百万亩玉米地膜机械作业节水增粮技术研发集成应用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兴安盟农业技术推广站、扎赉特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右前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突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右中旗农业技术推广站、乌兰浩特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张玺权 潘云鹤 郭敬春 臧健 夏国祥 冯建军 张维金 张永胜 张宝岩 杨艳玲 安晓宇 任凤志 云海红 陶元林 王凌云 吴雪波 王晓东 李晓华 籍质勤 闫鹏 张永光 李剑 张海英 沙磊 张菲 何永琴 刘春福 史生云 李惠春 齐雪兰

15、“包玉9号”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 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包头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包头市种子管理站、包头市科学技术馆、包头市果树果品研究所、包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包头市农畜产品安全中心、赤峰市翁牛特旗农业技术推广站、通辽市奈曼旗农业广播学校、通辽市农畜产品安全中心、赤峰市林西县农业局、赤峰市种子管理站、赤峰市巴林左旗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李文霞 高振江 王伟 吕佳雯 李凯 吕福虎 贺荣 张冬梅 白光慧 纪玉忠 郭峰 王佩忠 尹继平陈国琼 杨润兵 窦瑞霞 李冬梅 刘鑫 许子清常 敏 惠 霖 袁春爱 巴 图 郭爱萍 孙丽荣 杨新宇 姚慧静 李保华 罗志国 张浩

16、高粱新杂交种“峰杂2”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种子公司、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建平县农村经济局、河北省承德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内蒙古兴安盟种子管理站、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种子管理处、吉林大安市利赢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赵国强 于占斌 李* 王蕴玉 孙军玲 李志光 王升 马建军 孙德新 林在隆 王显瑞 张立媛宁朝晖 白大鹂 王艳春 葛占宇 隋虹杰 郑伟 曹磊 赵婧辛 孙宇丹 高博 杨金福 宋兴会 刘国良 孙晓燕 赵国娟 郝永丽 梁庆伟 李炳海

17、鄂尔多斯市玉米施肥指标体系建立及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 鄂尔多斯市土壤肥料工作站、达拉特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锦旗农牧业服务中心、伊金霍洛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乌审旗农业技术推广站、准格尔旗农业技术推广站、鄂托克前旗农业技术推广站、东胜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鄂托克旗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晋永芬 张贺英 任三小 刘润马 张兰芳 李 瑞 杨 芳 李春生 王伟妮 武 璇 牛格日图 李 霞 李文连 贺俊玲 吴 杰 刘 智 叶永红 黄斌 史永军 赵有莲 徐静 徐丽梅 张新功 谢建宾 周飞星 曹增飞 刘宝贺 徐丙良 王秀玲 杜红霞

18、野生榛子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扎兰屯农牧学校、呼伦贝尔市林业工作站、兴安盟扎赉特旗农业局、阿荣旗亚东镇农业服务中心、莫旗库如奇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扎兰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要完成人:塔娜 刘连义 闫任沛 弓仲旭 陈申宽张晓莉 南海波 李 民 王念平闫 鹏 金 宇 乔雪静 张悦忠 冯占文 朱永梅 王冰 于平孟庆春 刘恩泽 李莉 李 楠 孙晓明 李殿军 苏允华 孙东显 任 珂 曹秀丽平翠枝 宋彬 李桂萍

19、我国北方草地害虫及毒害草生物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刘爱萍 徐林波 张礼生 高书晶 陈红印 王世明 德文庆 韩海斌 王宁 王孟卿 崔智林 范光明 王惠萍 狄彩霞 张艳 崔凯 郭慧琴 任卫波 王慧 特木尔 牛文远 张秀珍 张爱萍 包立清 卢文滨 徐忠宝 乔艳荣 董怀军 王建梅 刘玉良

20、科尔沁牛选育及肉牛育肥技术集成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通辽市家畜繁育指导站、科左后旗改良站、科左中旗畜牧工作站、扎鲁特旗畜牧工作站、奈曼旗畜牧工作站、库伦旗改良站、开鲁县改良站、科尔沁区畜牧站、霍林郭勒市改良站、经济技术开发区改良站

主要完成人:戴广宇 张志宏 包牧仁 吴敖其尔 王维 阿木古楞 王景山 正月 杨培勤 黄保平七叶 蒲敬海扎力根 满都拉 张龙堂 张宏 杨景芳 王雪红 孙宝芳 孙丽蓉 董福臣 郭杰 刘国君 叶延河 刘占玲 李津 李树岩 张忠祥 刘永旭 刘东升

21、大规模优质苜蓿青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要完成人: 李兆林 李正洪 贾玉山 高民 陈利娜 王坤龙 王石莹 张永全 姚家富 温瑞强 邢文瑞 王殿清 纪春香 刘 贵 朱志蒙 王志军 常 春 尹 强 陈宝仓 张玉文 张国全 孙 林 吴艳娟 冯骁骋 荣 磊 丁 霞 何志新 张彩虹 刘飞飞 王鹏飞

22、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高产牧草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鄂尔多斯市草原工作站、巴彦淖尔市草原工作站、乌兰察布市草原工作站

主要完成人:贾明 丁海君 赵和平刘永志 高文渊 石凤翎 白春利 于胜利 高洪文 王赞 殷国梅 刘永录 李润虎 薛艳林 赵昊 张琼林 刘永和 杨晓东 红英 凌红波 王霞 李海军 赵云华 塔 拉 黄莎娜 孙 杰 温素英 张雨军 高建明 宁淑红

23、《敖汉旗沙棘营造林技术标准》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敖汉旗林业局、

主要完成人:李显玉 侯悦龙 陈学勋 刘德义 索明礼 常伟东 张晓会 高学志 梁桂琢 霍明春 赵艳华 焦焕明 邓广林 郎威胜 刘秀 王国平周炜峰 李士新 孙哲林李雨涛 李景武 黄平李冬会 毕连仓 彭瑞 于孝文 陈光华 王晓燕 丁志强 王云鹏

24、呼伦贝尔沙地植被恢复樟子松经营模式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呼伦贝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林业局、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樟子松苗圃

主要完成人:钟贵廷 张红蕾 宁心哲 李大波 秘希刚 洪军原 耿庆春 牟亚男 常金财 白玉荣 赵永军 白文才 金磊 景 璐 刘礡霏 王 君 南海涛 栁长青 齐雅静 詹春明 冯丽红 宋 辉 周玲 常 艳 席青虎 佟俊英 焦 玲 赵 强 武海涛 刘海利

25、流动沙丘低压水冲植柳技术与效果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技术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王文彪 高永 尹成国 张吉树 蒙仲举 党晓宏 尹晓伟 吕新丰 王瑞丰 袁 勤 钟 帅 李相儒 宋文娟 韩彦隆 何亚锐 王欣 王珊 赵鹏宇 王静 陈曦 吴昊 贾旭 刘斌 丁延龙 王猛 李佳佳 黄昕 葛楠 王余彦 刘宗奇

三等奖(14项)

26、伊单52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鄂尔多斯市满世通科技种业公司、鄂尔多斯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巴彦淖尔市种子管理站、呼和浩特市种子管理站、鄂尔多斯市种子管理站

主要完成人:王占贤 邱鹏程 杜永春 宋满刚 张满贵 訾云飞 高志军 孔国栋 缪美锁 朱利华 吕忠诚 张默函 闫俊先 张 更 张瑞霞 陈树林 赵建刚 高俊山 陈 强 常国有 郭威虎 纪晓霞 于海荣 杨政伟 刘建琴

27、高淀粉、高产耐密型玉米品种西蒙6号选育与大面积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西蒙种业有限公司、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五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锦后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磴口县种子管理站、乌拉特前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乌拉特中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乌拉特后旗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杨荐钧 张永清 马军成 王天平刘斌 张建华 张玲 王美英 赵志强 张文平边学亮 韩海军 吴 蓓 王春梅 张 顺 白勇兴 武 敏 邓 涛 王智功 李新茹 鲁宇思 淡海清 孙祥春 李建忠 胡 博

28、马铃薯高产创建集成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锡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多伦县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太仆寺旗农牧业科技信息推广站、正蓝旗农业能源科学技术推广站、正镶白旗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黄甲辰 雒树青 阿拉腾希胡日 罗磊 张永胜 李万春 梁文龙 赵伟 陈跃生 崔志军 翁彦利 戴和民 张丽丽 苗 馨 王兴国 李若婕 孟祥吉 籍长岭 纽芳 边丽琴 包道日娜 杨雨龙 秦晓萍 李天有 高忠

29、呼伦贝尔市大麦良种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 呼伦贝尔市农业种子管理站、额尔古纳市种子管理站、牙克石市种子管理站、海拉尔区种子管理站、鄂温克旗种子管理站、根河市种子管理站、红海种业公司

主要完成人:郭志刚 孔祥赫 林保新 姜宏 敖永军孙建印 单文诚 常顺强 冉淑芬 葛俊清 王刚 田军 石学慧 李靖 杨继媛 卞宏淳 贾开颜 王秀 潘海虹 李洪波 于晓芳 陈春梅 桑丹丹 李丽君 赵建军

30、锡林郭勒盟喷灌圈马铃薯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推广项目 主要完成单位:锡林郭勒盟土壤肥料和节水农业工作站、太仆寺旗土壤肥料工作站、多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镶白旗植保植检站、锡林浩特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锡林浩特市农畜产品检测中心、乌拉盖农牧林业科技局、正蓝旗植保站

主要完成人:程利 王晓玲 郭岩峰 刘保伟 曹军 赵晓梅 于海英 赵景瑞 张春青 杨淑萍 倪利平任强 昝冬青 韩宝萍 张霞霞 贾宝明 季晓泉 方玉明 廉宝顺 史凌君 王湘梅 齐长江 易爱民 吴坚强 张春光

31、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基于空间技术施肥咨询系统的集成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 乌兰察布市土壤肥料站、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信息中心、察右后旗农业技术推广站、察右中旗农业技术推广站、商都县农业技术 推广站、化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子王旗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弓钦 邢杰 刘利君 胡卫静 杜今芝 郭建宝 赵慧君 胡英 王彦田 王丽 吕乐慧 刘建泽 王淑红 赵海荣 张艳萍 李宝明 叶录 王金莲 吴汉佐 王俊芳 郭宏英 宋丽萍 闫四清 狄宝期 陆大连

32、通辽市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通辽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开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左中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左后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尔沁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奈曼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扎鲁特旗土肥站、库伦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要完成人:葛海峰 姚锦秋 王 云 红 梅 范 富 纪凤辉 刘桂华 赵瑞凡 徐占富 张颖雷 丛向阳 包建伦 张 洁 汪 伟 尉迟英 高志伟 周波 侯迷红 关艳波 庞淑红 唐峰 张淑媛 张东旭 崔美凤 陈丽芳

33、河套灌区春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巴彦淖尔市种子管理站

主要完成人:张永平谢岷 韩开明 韩凤霞 胡喜云 李彬瑞 韩 杰 李维义 仲生柱 温晓亮 闫 洪 刘 娟 王永利 吴博文 郭海珍 孙翔飞 霍淸枝 邬瑞霞 刘祥 乌兰 董玉新 关文雯 米志巨 袁苑 罗军

34、呼伦湖渔业资源利用及红鳍鲌、细鳞鱼、高白鲑人工繁育增养殖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呼伦贝尔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呼伦湖渔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苏东涛 李志明 杜昭宏 安明 张利 车刚 高庆全 宗振东 宿 刚 赵贵民 周志峰 张建华 宝丽波 张和平郭培备 包敏志 刘晓郁 缪丽梅 白亚荣 乌兰托娅 刘慧 李春明 吴丽梅 苏爽 霍永波

35、生态节能型现代育肥牛科技示范园区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通辽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李良臣 贾伟星 高丽娟 郑海英 韩玉国 杨晓松 斯日古楞 韩润英 萨日娜 王旭东 刘哲迁 王海荣 那日苏 殷晓龙 李旭光 安凤志 张延和 于芳萱 刘雨军 于明 李芳萍 包明亮 于大力 康宏昌 孙子玉

36、河套地区猪流行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巴彦淖尔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要完成人:陈有为 程建国 特木热 李红霞 刘海成 韩文芳 武翠香 白龙 栾中玉 高瑞萍 格日乐 李洁 任爱萍 淡宝明 杭宏伟 王贵良 高建林 黄广义 李毅 闫贵忠 解玉琴 张建国 柴贵明 乌兰格日乐 聂翠凤

37、“塞外红”(锦绣海棠)品种推广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 通辽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王宝侠 叶秀云 宝金山 王永福 恩和王雪美 韩永增 包木林 付建平董志源 哈森高娃 韩扎拉干白拉 玲玉 韩玉辉 吕红 卢国娟 姜鹏 李向峰高亚敏 杨秀新 徐立章 朴永杰 于洪龙 胡三河 包成岩

38、浅山丘陵区金红苹果丰产栽培模式研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 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林西县林业局、克什克腾旗林业局、敖汉旗林业局、巴林左旗林业局、松山区林业局、喀喇沁旗林业局

主要完成人:乌志颜 赵 鸥 杨素芝 白玉茹 方向伟孟凡杰 孙国红 段磊 薛中华 李海山 阿拉坦图雅 苗迎春 鹿行起 王江虹 张岱松 边亚丽 郝睿妍 许书娟 张秀丽 其其格 周艾君 汪永亮 董学存 于兴男 刘艳玉

39、巴彦淖尔市乌兰布和有机酿酒葡萄种植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 巴彦淖尔市乌兰布和防沙治沙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主要完成人: 闫军 房玉林 刘旭 张振文 任俊 焦慧亮 张斌 张峰 李克军 朱向明 郭建勇 杜凤梅 吕建平李嘉伟 秦飞 程大远

杜宏 王征 曹忠 王光庆 张钦 吴彪 焦慧芬 胡玉杰 孔维云

第14篇:农牧业产业

农牧业产业

【鄂尔多斯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领导名录】 主 任:赵和平副 主 任:郝义胜

马振平

纪检组长:王建平

【概况】 鄂尔多斯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成立于2004年8月,是主管全市农畜产品和林沙产业加工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中介组织、经纪人)、产业化基地、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的正处级行政机构。内设综合科、项目科、企业科等3个科,下属乡镇企业产业化发展服务中心1个事业单位,有在职干部职工28人。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主要负责全市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农牧业产业化政策、法规,研究拟订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监测管理和申报认定,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重点抓好农畜产品和林沙产品加工企业;农牧业产业化项目论证、协调,上级专项资金的争取,提出安排意见;农牧业产业化统计等工作。并负责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和《内蒙古自治区乡镇企业条例》,指导协调全市乡镇企业工作。

【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 2008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全面贯彻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和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围绕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培育林沙、肉羊等主导产业,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壮大,加大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力度,抓住招商引资、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产业基地、做优农牧业品牌、做活产品流通、做好指导服务六个关键环节,农牧业产业化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8年,各项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全市销售收入100 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工企业达到192家,实现销售收入220.86亿元,同比增长25.29%;完成增加值73.37亿元,同比增长18.44%;实现利润总额27.93亿元,同比增长28.25%;实际上交税金7.73亿元,同比增长14.53%;收购农畜产品资金31.8亿元,同比增长6.9%;带动农牧户14.39万户,全市70%的农牧民融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全市农牧民人均通过产业化渠道得到的纯收入达3180元,占全市农牧民人均收入的45%。

【龙头企业】 全市规模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达到159家,比2007年增加14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达到37家,比2007年增加7家,实现销售收入180.7亿元,完成增加值59亿元,实现利润22.6亿元,实际上交税金6.5亿元,各项指标占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的80%以上。全市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达到77家,其中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9家。初步形成了上档次、上规模、科技含量较高、带动能力强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集群。

【主导产业】

肉类加工产业 全市肉产业加工企业发展到 24家,年加工能力达到8万吨以上,综合加工转化率达42.62%。其中四季青农业开发公司生产能力达到年屠宰肉羊200万只,分割精加工羊肉3万吨。为了促进全市肉羊产业的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市农牧业产业化办与四季青公司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周边地区肉羊养殖、繁育、育肥模式和方法进行了调研。沿黄河百万只肉羊养殖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四季青公司提供了1200万元的无息贷款扶持育肥大户发展。大力神牛业公司与旭日科技公司、乌审旗朝岱养牛协会合作,在乌审旗无定河流域建立良种肉牛繁育中心和技术推广中心,积极打造自治区西部重要的高档肉牛生产基地,调入良种肉牛1500多头。全市生猪养殖发展迅速,乌审旗双丰农牧综合开发公司、达拉特旗金丰谷农业公司、东胜区德鑫公司各建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一个,土建工程均完成。

林沙产业 为了加快沙棘工业园区的发展,打造沙棘之都,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深 入王致和集团天骄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和沙棘原料基地进行调研,提出了《关于加快鄂尔多 斯市沙棘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引起了市领导及自治区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市人民政 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沙棘产业的发展。编制完成了《鄂尔多斯市沙棘产业2008年—2012 年发展规划》。林沙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和介入,2008年新增沙 产业原料林9.19万公顷。2008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林沙产业龙头企业达到40家, 现销售收入36.83亿元,同比增长33.78%;完成增加值12.31亿元,同比增长10%,发展势 头强劲。

【农业基地建设】 2008年,全市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新增现代农业基地2.23万公 顷。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围绕城市核心区、工矿企业和人口聚居区,发展设施农业,建成“篮 子”基地1.5万亩。建成规模化、标准化肉羊养殖园区25个。全市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 的饲草饲料加工企业达到10家。粮、经、饲比例调整为18:15:67,畜牧业占一产增加值 的比重达到38%,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招商引资工作】 按照招大商、大招商的原则,市、旗区产业办积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 展环境和投资环境,通过制定招商引资宣传册和参加各类洽谈会、展销会等方式,加大招商 引资工作力度。2008年,全市共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项目34个,总投资34.3 亿元,其中引入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

【重点项目建设】 全市10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在建项目58个总投资61.88亿元, 当年完成投资13.58亿元。其中王致和集团天骄食品有限公司投资 2300 万元建成沙棘果蜜 腐乳车间,饲料加工厂投产。新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二期工程200吨阿威菌项目进展顺 利,将于2008年建成投产。三星集团年生产20万吨玉米淀粉扩建及5万吨油脂精炼项目已 完成设备购置及罐区基础工程建设。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总投资3.2亿元2×15 兆瓦生物质热电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并网发电。蒙格公司总投资7668万元的沙 柳粉煤灰复合板项目现完成投资6000万元,正在试生产,项目达产后年可生产复合板5万 立方米。内蒙古大力神食品有限公司苏力德苏木良种肉牛合作项目总投资6169万元,累计 投入2600万元,完成了饲草料基地和棚圈建设,调入种牛,组建合作社在运行之中。 【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 全市组建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72个。通过加强培训和指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连接龙头企业、市场和农牧民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乌审旗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家协会、黄陶勒盖养猪协会、鄂托克前旗城川辣椒协会、准格尔旗小杂粮协会、达拉特旗大树湾养鱼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服务农牧民,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绒山羊协会、乌审旗朝岱肉牛协会、鄂托克前旗上海庙熹里羊产业合作社等一批先进协会发展成为会员持股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抵抗市场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全市规模以上农牧业产业化流通企业达到78家,实现交易额42.9亿元;利税总额3.12亿元。东胜区投资2亿元新建万家惠农贸市场;达拉特旗投资4000万元新建了惠民农贸市场;鄂托克旗投资600万元在赛乌素新建占地30000平方米的农畜产品交易市场。鄂托克前旗三段地、城川、布拉格三处农畜产品交易市场承担着当地85%以上的农畜产品流通,其中三段地市场进行了全面扩建,建设了冷库等配套设施,该市场成为鄂尔多斯市西部地区重要的农畜产品交易集散地。

【协调服务工作】 认真开展了建设“阳光机关”、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活动,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主动服务于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加强了调研和运行监测。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多次深入四季青公司、王致和集团天骄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为多个龙头企业提供了发展策划和远景规划,协调解决了电价偏高、原料供应不足等实际问题。2008年,帮助龙头企业协调各类银行贷款近20亿元;争取市级农牧业产业化基金1000万元。组织四季青公司等十几家龙头企业负责人赴中国农大考察,就肉类及副产品加工、牛羊快速育肥等九个专题进行产学研对接。建立了专家“直通车”。扎实、高效、积极的工作作风,连续两年被评为政府系统督查工作先进集体。市农牧业产业化办牵头编制完成了《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经济“三区”规划》后,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组织人员对《规划》中的核心内容和关键部分在《鄂尔多斯日报》上进行了系列解读。在市电台行风热线栏目进行了专题解读。按照市人民政府的指示,负责协助鄂尔多斯市,对各旗“三区”规划编制和贯彻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审查。

第15篇: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

2016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

丰收奖评审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评审奖励委员会

2016-12-13 2016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经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评审奖励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如有异议,可提出书面意见及理由,报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评审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70号内蒙古农牧业厅科教处。电话:0471—6652036)。异议问题将按有关规定分级做出裁决。根据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奖励办法规定,受奖人员一年内每人只能获一项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不得重复受奖。

一等奖(17项)

1、玉米单粒点播技术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赤峰市种子管理站、宁城县种子管理站、宁城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松山区种子管理站、敖汉旗种子管理站、翁牛特旗种子管理站、阿鲁科尔沁旗种子管理站、巴林左旗种子管理站、喀喇沁旗种子管理站、元宝山区种子管理站、巴林右旗畜牧业现代化办公室、巴林右旗种子管理站、林西县种子管理站、林西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主要完成人:左慧忠 纪玉忠 仲 澎 付金宁 张海伦 朱瑞欣 肖振军 邢海东 袁大鹏 罗志国 王志国 乌恩朝格图 江海波 张立峰 薛 莲 罗丽萍 李 季 张玉梅 张弘德 赵志强 韩静然 李占德 王 鹏 赵永军 石 磊 陈淑莲 边亚丽 李景江 张学军 辛冬梅 赵 兵 付宝峰 陈国栋 赵海春 刘海燕

2、马铃薯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乌兰察布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子王旗 农业技术推广站、商都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察右后旗农业技 术推广站、察右中旗农业技术推广站、化德县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察右前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凉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 心、丰镇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兴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卓资 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集宁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王荣贵 杜小平贺鹏程 李慧成 李 倩 郭志强 张怀平赵培荣 郭建宝 张泽渊 陆大连 蔚 越 王慧娟 武宝龙 聂丽娜 王彦田 高 利 王迎宾 苑智华 高 飞 高 洁 张 萍 王集伟 王玉龙 李艳霞 梁 靖 郝玉莲 林团荣 张丽娟 孙淑贤 包玉峰 刘渊杰 贾 霖 邬江三 李 洁

3、高淀粉酿造型高粱新杂交种“赤杂28”技术集成与示范

2 主要完成单位: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建平县永欣种子经销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齐齐哈尔市利群种子经销处、敖汉旗农业技术推广站、巴林左旗农业技术推广站、宁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站、喀喇沁旗农业技术推广站、翁牛特旗农业技术推广站、赤峰市松山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成慧娟 马尚耀 严福忠 王立新 葛占宇 张姼 隋虹杰 孙德欣 刘汉宇 韩晓华 潘映雪 赵瑞霞 钟铁刚 宁朝辉 王瑛霞 石春焱 孙华程 魏云山 王 岩粱庆伟 王敏 王燕春 于金刚 郭永鹏 韩翔宇 毕晓秀娜日 苏 廉 宇 单文诚 贺永军 郝永丽 张晓荣 郝全军 刘亚娟 荣迪

4、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乌兰察布市植保植检站、包头市植保植检站、呼和浩特市植保植检站、锡林郭勒盟植保植检站、武川县植保植检站、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植保植检站、太仆寺旗植保植检站、四子王旗植保植检站、商都县植保植检站、察右中旗农业植保站、正蓝旗植保植检站、固阳县土肥植保站

主要完成人: 胡 俊 蒙美莲 白全江 张笑宇 席先梅

3 陈雯廷 云晓鹏 吕 英 杜 磊 吴爱玲 高润雷 高立东 王玉杰 秦晓玲 田晓燕 髙兰计 金 珂 高巧英 高林梅 杨宝清 王建青 赵培艺 索亚林 王素芬 方玉明 苏鹏东 王甫天 张雄 杜瑞芬 毕雅军 刘广晶 王俊芳 蒋忠庚周宇 李桂华

5、锌肥施用技术示范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土壤肥料和节水农业工作站、赤峰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乌兰察布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包头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锡林郭勒盟土壤肥料工作站、呼和浩特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通辽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兴安盟土壤肥料和节水农业工作站、巴彦淖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鄂尔多斯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阿拉善盟土壤肥料工作站、乌海市农业产业化指导服务中心

主要完成人:白云龙 李晓龙 沈传进 闫东 姚锦秋 王春辉 奥静平金 萌 查 娜 关 菁 周志刚 陈美兰 苏 都 郑晓勇 柴绍忠 胡玉敏 张琛平张颖雷 朱志蒙 韩翠平乌建国 今 芝 苏 和 任三小 王秀荣 高红霞冯建军 董 璞 刘宇杰 丛向阳 张学英 王 敏 高日新 李再恩 张俊梅

6、旱农区农田水肥高效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赤峰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兴安盟农业研究所、

4 内蒙古土壤肥料和节水农业工作站、乌兰察布市土壤肥料站、武川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扎赉特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松山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林西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凉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子王旗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赵沛义 妥德宝 李焕春 田淑华 彭立强张 君 弓 钦 温 凯 史 培 安 昊 白桂香 雷雨田郝淑洁 贾有余 张三粉 张晓霞 王金莲 景宇鹏 张福金张悦忠 任石玉 高 娃 宋文静 王 崴 唐 超 吕秋实 王 博 路耿新 刘 文 陈瑞英 冯小慧 李国银 聂 晶 晋永芬 李金在

7、北星系列辣椒新品种及高效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院、开鲁县农牧业局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杭锦后旗农牧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临河区农牧业局蔬菜办、鄂尔多斯市经济作物工作站、呼和浩特市蔬菜技术推广站、包头市九原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赤峰市松山区农牧业局推广站、奈曼旗农牧业局种子管理站、兴安盟经济作物工作站、靖边县农牧业局种子管理站、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院开发中心、呼和浩特市蔬荣种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福思特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胡栓红 王 勇 杨志刚 廉 勇 张瑞霞 张 旭 左明湖 苗春乐 王天平张立华 乔志远 张颖力

5 郭晓宇 武日华 刘 洋 刘湘萍 包秀霞 苗红英 张瑞娥王小琴 赵京惠 马生碧 孙元坤 任霄云 刘 丹 刘安兵 孙丽荣 刘靖 邵志壮 莫日陶格斯 曹福中 韩凤英 邹本铦王丽君 宋 捷

8、包头市肉羊生产“提质、增效”综合配套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包头市家畜改良工作站、达茂旗家畜改良工作站、固阳县家畜改良工作站、土右旗家畜改良工作站、九原区家畜改良工作站、石拐区畜牧兽医工作站

主要完成人:贾保中 张仙保 丁跃胜 郝林峰 张利珍 周利军 武永梅 杜子文 王雪峰 王建军 牛 峰 魏雪康高晓红 汤雪梅 王丽思 张晓峰 马欢庆 郭艳 曹海英曲 峰 吕 龙 郭智君 董耀飞 谷 惠 闫占平郑玉花 查干花 刘 维 王正元 那 钦 王永光 贺心康 刘 鑫 赵 娜 惠霖

9、绒毛用羊增产提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家畜改良工作站、内蒙古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鄂尔多斯市家畜改良工作站、巴彦淖尔市家畜改良工作站、阿拉善盟畜牧兽医工作站、赤峰市家畜改良工作站、鄂托克旗家畜改良工作站、乌审旗家畜改良工作站、阿拉善左旗家畜改良工作站、乌拉特中旗家畜改良工作站、巴林右旗家畜改良工作站、乌拉特前旗家畜改良工作站、乌拉特后旗家畜改良工作站

6 主要完成人:康凤祥 邢玉梅 李春生 左海燕 王海平红海 刘斌 王海龙 满都拉 唐培荣 孙雪峰 孟克巴依尔徐惠娟 何云梅 乌力吉 包和平解 军 陈国胜 阿娜尔 包呼格吉乐图 鲁宽 雷殿旺 陶萨茹拉 孙丽亚 祁航 宝山武志红 王双锁 刘怀君 白同日格 浪腾 马强 德庆哈拉 郎欣如 纪双平

10、人工草地提质增效综合配套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赤峰市草原工作站、通辽市草原工作站、乌兰察布市草原工作站、鄂尔多斯市草原工作站、呼伦贝尔市草原工作站、呼和浩特市草原工作站、兴安盟草原工作站、锡林郭勒盟草原工作站、包头市草原工作站、巴彦淖尔市草原工作站、阿拉善盟草原工作站

主要完成人:赵景峰 达丽 哈斯巴特尔 镡建国 姚蒙鲍青龙 牛呼和 张东红 郭永萍 义如格勒图 高秀芳 刘永录 凌红波 蔚建峰 庄光辉 红 英 赵 凯 咏 梅 单艳敏 巴图巴根 郭福纯 那日苏 王新颖 李保尔 张彩云 王丽娟 陈小菲 王月林 乔 峰 任吉彬 乌云其其格 阿拉腾布拉格 赵云华 塔拉 刘心宽

11、高产、优质高丹草新品种—蒙农7号选育研究及配套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包

7 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呼和浩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赤峰市农牧业局、内蒙古草原工作站、乌兰察布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伊金霍洛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伊金霍洛旗家畜改良站、扎赉特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牙克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真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于卓 马艳红 于肖夏 刘志华 李小雷孙红 吴玉峰 刘晓双 纪春香 范秀华 李志峰 张 钧 刘杰才 张志军 张 伟 张小平张丽洁 李晓宇 房永雨 周亚星 张自强 辛亚军 鲍红春 武宇威 刘先份 杨荣华 常立兴 闫芳 洪钟 杨 宁 岳彬 石悦 聂利珍 姜志艳 魏海明

12、内蒙古退化植被恢复技术和定向经济型植物产业化种植与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规划院、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三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骄特种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张文军 王晓江 曹 瑞 海龙 敖艳红 薛博 刘红梅 高明星 袁立敏 王晓栋 杨跃文 范天恩 王美珍 卫媛 陈学勋 张 雷 曲 娜 倪小光 胡小龙 黄萨仁 武永智 张晓伟 哈森高娃 王 华 闫德仁 姚建成

8 石凤翎 闫占卿 卫智军 孙海莲 黄国安 王佳伟 吉鹏飞 黄海广 王志波

13、梭梭行带式造林-肉苁蓉接种综合配套技术推广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所、阿拉善盟林业工作站、阿拉善左旗林工站、阿拉善右旗林工站、额济纳旗林工站

主要完成人:田永祯 程业森 武志博 谢宗才 许文军 杨雪芹 马红霞 高立平孟和巴雅尔 张斌武 张春霞 王铁坤 薛 旺 刘宏义 杜军成 王文舒 白莹 马扎雅泰 徐建华 徐生智 聂聪远 王海蓉 李禄章 海莲 王雪琴 谢菲 桂翔 胡洋 乔轶华 陈薇宇 何玉和 姚冬梅 白文龙 田密 丁积禄

14、控根容器育苗技术引进、创新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赤峰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办公室、松山区林业局、元宝山区林业局、喀喇沁旗林业局、巴林左旗林业局、敖汉旗林业局、赤峰市林木种苗站、赤峰市林业对外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

主要完成人:李显玉 于海蛟 赵鸥 刘德义 谭靖然张丽 孙国红 吴连军 高凤俊 李东升 程瑞春 纪玉存周立波 杨旭亮 高学志 常伟东 王江虹 陈世华 鹿行起韩其木格 许成国 张漓湘 王艳刚 刘凤明 张秀丽 张岱 9 松赵明智 张瑞军 张建忠 魏然 李晓宇 苗迎春 韩立华齐凤珍 张明明

15、巴彦淖尔市现代湿地水产养殖科技基地集成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刘铁湿地生态保护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河套灌区义长灌域管理局

主要完成人:裴承忠 陈爱萍 高杰 徐荣强 缪丽梅程挨平郭旭 陈哲路 裴欣然 甘天兵 杨兰栓 王素梅靳永胜 罗旭光 石天喜 姜翠萍 张亚利 杨忠 常志富王鹏 王铮 王新 王競懋 张存霞 李肖 王咏梅 程鑫庞炜 杜彩霞 柳佳 王燕波 石青 姜文英 岳伟峰 吕静

16、赤峰市主要作物膜下滴灌技术示范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赤峰市水利科学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徐红 陈瑞祥 赛音 王凤华 翟大明 路井学 王广会 李 俊 李国佳 甄 丽 刘敏娜 于海波 张胜南 刘 颖 王万钧 张学忠 周 冬 孙 明 张学磊 高明河 苏军 王富林 解雁南 顾志杰 乔玉洁 周振龙 徐建合 张立忠 陈昊 高闻一 高铁军 段佩杰 杨立惠 程守恩 韩萍

17、内蒙古新增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

10 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赤峰市水利科学研究院、乌兰察布市水利技术推广站、阿荣旗水务局、阿荣旗农机中心、松山区水利局、松山区土肥站、商都县水利局、商都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临河区水务局、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鄂托克前旗水务和水土保持局、锡林浩特市林水局、永济灌域管理局永济试验站

主要完成人:程满金 郭富强 段玉 宋日权 郑和祥李瑞平李 兴 徐宏伟 高文慧 王 宇 李 彬 李 博 杨宏志 张沛琪 张志珍 王志勇 韩富凯 张珍 李俊 佟长福 张智丽 李凤鸣 李永龙 程锦远 牟晓东 王佐奎李学义 刘丑年 李锡环 赵治军 侯英帅 韩文光 王君樊秀荣 苗恒录

二等奖(15项)

18、种星系列玉米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种星种业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种子管理站、呼和浩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呼伦贝尔市种子管理站、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董福贵 王金玲 白志强 国兴 刘丙臣张健伟 安利军 董继亮 淡海清 李美娜 宝宏 王殿清 黄惠丽 张建华 张瑞波 田永民 刘先芬 王东 赵建军

11 臧洁 张俊杰 云耀 高巧英 赵瑛琳 石小翠 薛春雷 刘 贵 牛 敏 李玉芳 吴 慧 云丽娜 李 倩 张君山 董斌雷 凤燕

19、国优国鉴谷子新品种“赤谷16”、“赤谷17”推 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赤峰市农研所种子公司、朝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巴林左旗农业技术推广站、喀喇沁旗农业技术推广站、宁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松山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敖汉旗农业技术推广站、翁牛特旗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李书田 赵敏 柴晓娇 王显瑞 张立媛琦明玉 白晓雷 刘艳春 付颖 沈轶男 杨秀芳 王欣欣 赵婧辛 毛新颖 尚永林 边丽梅 宋兴会 王晓波 曹磊 徐 峰 王盛男 刘 忠 刘迎春 张梦颖 孙凯旭 陈淑连正 月 李智国 贺 磊 毕经纬 崔聪聪 张富丽 秦琪中 陈琪 孟令强

20、蓖麻杂交种通蓖9号繁育及高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通辽市通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民族大学

主要完成人:朱国立 何智彪 贾娟霞 莫德乐吐 乔文杰张智勇 张力焱 田福东 陈永胜 黄凤兰 李金琴 梅园雪

12 陈丹 李冬冬 徐雅洁 刘春艳 王凤清 杨艳玲 李占山王宏伟 唐艳梅 李淑梅 王拥全 张志峰 李莹莹 王翠花衣桂贤 周文喜 呼瑞梅 王健 石 磊 徐庆全 关 奎 冯玉涛 白那仁图雅

21、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马铃薯繁育中心、武川县农牧业局、达茂旗种子管理站、达茂旗植保站、固阳县种子管理站、固阳县多种经营管理站、商都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子王旗农业技术推广站、乌兰察布察右中旗农业技术推广站、内蒙古正丰马铃薯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铃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武川县塞丰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曹春梅 王晓娇 云庭 韩志刚 张智芳逯春杏 谢 锐 梁东超 宁怀宝 丁 强 李慧明 孙秀云靳 勇 许 飞 高 锋 郝文胜 聂向荣 刘 津 刘丽华 胡晓惠 金晓蕾 逯海林 邢 莉 刘秉琦 李树生 刘富强 石晓华 赵 伟 杨 洁 李文刚 莫亚丽 云伏雨 李宝明 刘先 崔珍

22、燕麦田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研究与综合防治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乌兰察布市农牧业局、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植保植检站、察右中旗农技推广站、商都县农技推广站、兴和县农

13 技推广站、化德县农技推广站、卓资县农技推广站、土默特左旗农牧业局植保植检站、武川县植保植检站、清水河县农牧业局植保植检站、凉城县种子管理站、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赤峰市林西县农业局、巴彦淖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要完成人:周洪友 孟焕文 景岚 高卿 任品会 伊卫东 韩丽萍 孟 超 东保柱 高 翔 路 妍 于凤玲 侯振世 张文平王千军 王小明 徐改梅 周芳 巩香莲 赵万军 巴特尔 尹继伟 王精华 郝海龙 韩珍 孙翔飞 兰景宇 谷雪菲 赵英杰 杨继峰 温晨阳 李相奎 吴少刚范金宇 张海勃

23、保护地主要蔬菜新品种引进选育与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包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包头市果树果品研究所、巴彦淖尔市五原蔬菜办公室、阿拉善左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辽市经济作物工作站、包头市植保植检站、鄂尔多斯市植保植检站

主要完成人:高振江 尚春明 刘燕 姚慧静 胡雪 吕福虎 巴图 王玉静 周刚 李文霞 高荣廷 梁瑞萍 张冬梅 贺 荣 张新杰 高 娃 赵 镒 张祎璐 孔凡婷 白光慧 陈国琼 杨凤梧 蒋成钢 王河银 王静 武占敏 那仁其其格 董晓菲 周利平李秀华 刘灵芝 乌 兰 张嘉云 邬阳 王振杰

24、兴安盟主要特色经济作物甜叶菊产业化开发关键性

14 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兴安盟经济作物工作站、扎赉特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好力保乡农牧业服务中心

主要完成人:夏国宏 吴金花 王海东 陈华 李晓玲史艳波 王凌云 陈志远 杨晓风 苏敏 艾洪生 刘淑杰赵风芝 李惠春 吴贵民 张劲梅 徐宏茹 崔岩岗 尹明浩 高海山 贺 瑞 李宝昕 苗 苗 张永光 赵洪涛 包九月 安晓宇 张昕 宝 宏 徐俊哲 侯迎春 陈木兰 陈翔宇 杨玉荣 侯建鸿

25、牧草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主要完成人:刘贵林 王振华 吴利华 贾玉斌 王强杨莉 王志强 班义成 石雅静 郝兴玉 王强 赵小娟 曹军 王佐 李延军 杨爱军 常智勇 梁常胜 陈绍恒 于 波 成 如 赵宏杰 孙 岐 季 凯 王玉柱 张 宇 乌云塔娜 丁永清 董爱春 常青 斯日贡 张志伟 鲍 君 孙建东 郝楠森

26、酸马奶产业化应用示范及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阿巴嘎旗照富经贸有限责任公司、二连浩特市策格马文化有限公司、东乌旗马业

15 协会、西乌旗马业协会、达茂旗马业协会、克什克腾旗马业协会、鄂托克旗马业协会

主要完成人: 芒来 白东义 赵一萍 乌尼尔夫 李蓓 格日乐其木格 包德力根仓 赵建军 满都拉图 乌云达来 杨丽华 吴敬 旭荣花 乌英嘎 苏亚拉图 托雅 布仁其其格 杜明 赛吉日夫 苏雅拉图 乌仁其木格 银 亮 孟克* 哈斯其木格 张立军 陶高 特木尔 帕米尔 阿斯根巴特尔 额尔邓木图 满都胡 布仁毕力格 都仁吉雅 布仁特古斯 照日格图

27、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群)肉用品系选育与推广 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通辽市家畜繁育指导站、通辽市科左后旗改良

工作站、通辽市科左中旗畜牧工作站、通辽市扎鲁特旗旗畜牧工作站、通辽市科尔沁区改良工作站、通辽市奈曼旗畜牧工作站、通辽市库伦旗改良工作站、通辽市开鲁县改良工作站

主要完成人:戴广宇 包牧仁 王景山 杨培勤 张志宏王 维 刘国君 吴敖其尔 韩 强 董福臣 黄保平吉林白乙拉 蒲敬海 胡日查 吴占柱 色音那木拉 葛凤琴 布仁朝格吉勒 正月 海成 张国新 谢海波 王立东 孙洪岩 李津 包清明 张忠祥 王英智 宝日格乐 刘占玲

16 白芙蓉 包格日乐图 乌云格日乐 孙雁征 吕军

28、乌兰察布市消灭马传染性贫血防控技术应用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乌兰察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要完成人:闫强 曾豫娟 寇慧娟 张建军 张建华 姚长宏 马文胜 肖连明 蔡文礼 马利清 武忠贵 武燕军李润生 赵建勇 高屹立 郝佳惠 张锦美 常月明 王明旺王鹤 张晓军 梁超 钢嘎木仁 侯仕农 米宝元 刘光男靳忠葆 杨桂霞 韩红亮 贺英 姚宇泽 高建峰 张慧 戈向斌 张海龙

29、青贮专用乳酸菌筛选及配套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沈阳金科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通辽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草原工作站、内蒙古高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饲料草种监督检查站、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草原工作站、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农村生态能源站

主要完成人:玉柱 薛艳林 白春生 孙娟娟 殷国梅 赵和平娜日苏 孙启忠 张庆 张园园 贾明 富宏丹 丁海君 劲 松 白春利 温素英 余奕东 刘思博 于大力

17 岳额尔敦加布 赵昊 赵逸雯 刘亚红 田吉鹏 樊金富 侯英 葛云辉 孙 林 吴 昊 李敬忠 孙佳亿 于胜利 陈金贵 薛海英 田彦军

30、内蒙古抗旱乡土树种扩繁与造林推广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季 蒙 温 阳 王迅华 任建民 曹恭祥 刘 超 安晓亮 李银祥 金福升 刘 佳 张 南 张凤鹤 马 剑 王 浩 曾 宇 聂竹彦 孙燕飞 李 彬 腾思翰 王永福 宝金山 李晓光 任伊栋 张银昌 贾秀斌 李晓鸿 马淑春 张宏武 李彧 赵德旺 刘丽洁 张 友 王国辉 张 慧 白 妍

31、呼和浩特市森林鼠害综合治理技术推广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呼和浩特市森林保护站、和林格尔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武川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主要完成人:赵玉根 王志平王海 王正升 顾春雷 门晓光 雷晓明 李俊林 王静 王布赫 托 娅 郑娣红 王立清 张星 段海军 高秀芹 曹夺 温永强 刘志山 丁国强 樊程远 赵玉锁 张敏慧 马治远 董耀先 李艳 张淑珍 李会楠 史可君 王德华 高飞 王美丽 陈永芳 关占荣 贺福龙

32、西辽河平原区玉米节水型灌溉制度试验研究应用与

18 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通辽市水利技术推广站、科尔沁区丰田灌溉试验站

主要完成人:李曙光 张 旭 田雨春 田德龙 吴素利 夏克民 张卓 李鹤 鲍立荣 包立军 刘新潮 孙连德 张玉清 李佳琪 包乌云格日乐 张淑娥 李付全 吕达 海霞 张淑英 霍凤兰 毕显春 王颖辉 尹玉起 盛常玉 龚照那斯图 李金玉 刘志强 张静波 吴福兰 金雅杰 赵彦明 刘晓梅 胡珉 范志永

三等奖(17项)

33、玉米宽行轻简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 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杨恒山 肖华 张瑞富 吕鹏 张玉芹 王宇飞 邰继承 范秀艳 梁怀宇 萨如拉 李媛媛 谷永丽 阿拉坦苏布道 王嘉兴 杨亚文 彭晓红 王景和 李玉珍 常国有 王子富 孙树昌 汪国发 邰树根 李振玉 张振刚 范红强 廉博 王殿江 潘峰 张静 于晓翔 黄慧丽 田爱新 孙丽 刘恩宏

34、盐碱地向日葵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19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五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锦后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要完成人:贾利欣 王积军 刘芳 融晓萍 杨满红 刘颖 王海滨 任永峰 乔永成 贾利敏 冯志国 靳存旺 边学亮 杨世英 郇志荣 李建忠 杨柳青 赵建华 闫礼 段丽红 刘树清 田晓艳 韩文清 赵强 柳金财 胡喜云 张玉珠 王桂华 赵建成 贾俊岐 张默函 钱丹丹 闫洪 李彬瑞 陈树林

35、优质裸燕麦新品种“坝莜8号”引进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王凤梧 尹玉和 张强 梅雪 石岩生 王峰杰 黄文娟 刘俊青 高原 冯艳红 叶录 邢雪茹 谭桂莲 潘果平朱景平石丽 高顺平梁宝钰 丁国梁 陈 利 郝慧雯 张霞 王永红 张利俊 张奋刚 董晋中 李云峰 王崇 武素花 焦伟红 王思明 王金荣 孙慧风 银利生 魏飞

36、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高产糜子新品种配套种植技术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鄂尔多

20 斯市满世通科技种业公司、呼和浩特市种子管理站、巴彦淖尔市种子管理站

主要完成人:高志军 王占贤 宋满刚 陈强 马德新 朱利华 郭威虎 邱鹏程 孔国东 訾云飞 杨文耀 成建宏 郭瑞 吕忠诚 韩凤霞 李霞 孙霞 倪苗 刘艳梅 郭树春杨政伟 杜永春 刘锦川 赵燕 由海霞 边 燕 张艳芳 刘景雷 徐海峰 刘建琴 张利 黄海泉 郭宝庆

37、呼伦贝尔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呼伦贝尔申宽生物技术研究所、呼伦贝尔市植保植检站、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扎兰屯职业学院、牙克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扎兰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阿荣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辽市科尔泌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兴安盟扎赉特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要完成人:陈申宽 舒拉 闫任沛 张友 朱庆海 郭桂清 王金波 何俊伟 杨林森 孙玉英 李殿军 乔雪静 孙东显 苏允华 李桂萍 弓仲旭 潘云鹤 谷兴杰 王云江郑连义 毕晓伟 李楠 杨永才 陈 鹏 田国华 任 珂闫晓岚 艾俊国 李德明 刘 健 齐广 李东明 林志忠 王滟晴 王宇

38、呼和浩特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测土配方施肥上的应用

21 主要完成单位:呼和浩特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呼和浩特市土壤肥料协会、内蒙古耕宇化肥有限公司、武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林格尔县植保植检土肥工作站、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土默特左旗土壤肥料工作站、托克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要完成人:庞 琢 李文彪 庞云 刘林贵 任永红 赵生厚 胡丽英 郭艳霞 侯艳 银虎威 张磊 朱海燕 牛根在 范瑞霞 陈 慧 苏慧明 李直 王胜利 张海燕 陈 磊 李锁娣 周 勇 孟凡钢 刘红波 刘维彬 徐文俊 栗瑞红 庞绍华 王国文 侯艳林 潘文启 郭永青 段建丰 姚俊卿 白 涛

39、通辽市耕层土壤质量提升(修复)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通辽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科尔沁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左中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奈曼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左后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扎鲁特旗土壤肥料工作站、库伦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要完成人:纪凤辉 葛海峰 刘桂华 白玉英 古成祥侯迷红 王雅君 张东旭 王艺嘉 张淑媛 薛鹏 包建伦白 昊 汪 伟 程红霞 吴胡明 周 波 高志伟 陈晓爽 包长春 黄丽丽 孙玉堂 孙敬军 葛星 张洁 尉迟英

22 关艳波 澈乐木格 谷秀芳 陈丽芳 舒遵静 丛苍松 孙磊 任久权 张书鹏

40、设施土壤抗连作障碍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赤峰市经济作物工作站、内蒙古农业大学

主要完成人:姜伟 崔世茂 靳玉荣 卫向东 王建国 王国全 宋庆成 张建中 杜刚强 孙秀梅 曹立娜 孙锦锋王瑞玲 付崇毅 张立东 慕宗杰 史美荣 郭春梅 李志鑫 宋秀敏 包南帝娜 朱春侠 董程明 窦瑞霞 郝利清 杜金伟 白红梅 刘 星 郎 强 赵 艳 王久春 王利军 康连和 李秀萍 曲宝茹

41、食用菌高效栽培新技术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赤峰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主要完成人:孙国琴 郭九峰 庞 杰 江 泽 高铁成 王海燕 郑红丽 解亚杰 刁 川 李冬梅 魏 红 于传宗 王丽艳 于 静 刘 微 柴 军 张 震 李松树叶

张计华 康立茹 李 洵 徐跃斌 赵海刚 樊 啸 马仁全 姜丽丽 李清宇 李亚娇 张丽平梁 宁 王文曦 刘承普 袁丽丽 苏永梅 宋志萍

42、利用杂交优势进行肉羊生产及综合配套技术集成示范推广

23 主要完成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场科学技术推广站、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内蒙古兴安盟公主岭牧场、内蒙古通辽市辽河农场、锡盟锡林浩特白音锡勒牧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改良站、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改良站、包头市昆都仑区改良站

主要完成人:张志刚 史永清 刘荣 刘亚淼 苏士佳 李虎山 乌恩旗 崔久辉 陈延彬 张绍勋 史金龙 刘化柱 罗红强 王玉才 田云平刘羽国 刘玉林 王明辉 王文清 柳志勇 曹志刚 乌云 张继安 包百岁 田晓春 王生富 吕红 韩畅阳 马超 田衍锋

43、草原肉牛肉羊绿色饲养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巴林右旗家畜改良工作站、内蒙古东方万旗肉牛产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胡明 赵瑞霞 安晓萍 李晓燕 萨其仍贵毛冉 皇甫九茹 红敏 李宝栋 李清泉 齐景伟 乔慧蕾 胡红莲 兰向莉 黄国成 石岩 照日格图 刘志友 王丽芳 马燕芬 林在隆 王丽萍 李志国 夏国忠 付绍印 吴江鸿 陈 雷 马 山 包学文 赵 伟 王维峰 邵云丽 王桂凤 白红杰 杨云波

44、优质肉牛高效繁育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广

24 业牧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东方万旗肉业有限公司、多伦县众创惠牧畜牧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家畜改良站、赤峰市松山区家畜改良站、赤峰市巴林右旗家畜改良站、赤峰市喀喇沁旗家畜改良站、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畜牧工作站、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畜牧工作站、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畜牧工作站、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畜牧工作站

主要完成人:王峰 成立新 陶华 栾庆江 祁云霞 郭文华 赛音 裴永志 田春英 陈自亮 伊德日贡 孟克毕力格 卢星华 乌兰其其格 史传义 姜凤玲 韩景虎 杜桂华 刘树才 张英 道日那 谢艳秋 图布新毕力格 薛岭 斯琴巴特 秦海军 邢志伟 羿静 康志 吴家瑗 何小龙 杜元明 周玉生 李艳鹏 胡日勒巴特尔

45、无公害生态养猪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 通辽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科尔沁区畜牧工作站、科尔沁左翼中旗畜牧工作站、扎鲁特旗畜牧工作站、开鲁县家畜改良站、奈曼旗畜牧工作站

主要完成人:李良臣 贾伟星 郭煜 高丽娟 郑海英 韩玉国 杨晓松 康宏昌 包金山 阿木古楞 李旭光 王海英 梁志君 萨日娜 付明山 于明 王旭东 刘哲迁 李佳怡 韩润英 包明亮 王玉泉 于芳萱 高俊杰 李芳萍 斯日古楞 张军 战洪波 吕宗林 孙子玉 刘文杰 李洪杰 代广忠 张延和

25

46、乌兰察布市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乌兰察布市草原工作站

主要完成人:李润虎 李荣 姚贵敏 特木尔 刘志仁 潘国栋 罗咏梅 张喜再 张爱萍 阴 林 杨昌祥 王荣芳 任 艳 张小栋 郭艳玲 戴桂香 越永春 吴亚伟 王 霞 乌兰朝鲁 赵红辉 麻旭珍 王革平王丽萍 吕建国 娜仁满都呼 黄晓宇 樊文婷 吴旭峰 窦红艳 董瑞文 安俊花 扎红珠 马辰霞 高鹏

47、河北杨良种繁育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 巴彦淖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郭永祯 王保林 李君 潘瑞萍 岳霞 瑙珉 谢怀慈 赵忠和 杨秀莲 张志雄 杨国昌 张惠娟邬慧莲 李有奇 刘永和 倪媛 李嘉伟 魏晓燕 王同斌马瑞平郝丽琴 周瑞芳 王丽萍 柴瑞 赵小军 裴子光袁腊云 李莲香 张小玲 温苏雅勒图 张永胜 李海云 李 瑞 陈星明 李军梅

48、大青山南坡困难立地山杏、柄扁桃造林技术推广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 包头市林业工作站

主要完成人:张文英 白智 安丽丽 于晓芳 吕广霞 康春凤 吕 可 王 纲 陶格斯 张 瑞 王 菲 张 琪 高忠祥 贾树生 苗培 郭永宏 王富国 杨燕妮 李耀东 张东伟 牛丽珍 马红叶 杨晓燕 赵煦 武春霞

26

49、蒿柳天蚕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推广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 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兴安盟蒙天天蚕科学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韦 勤 赵满妞 张健 辛魏巍 任苓 顾义明 陈世雁 奚秋梅 于亮 徐志国 张金山 陈杰 庞鑫 田运成 包玉泉 刘晶 臧克冰 张秀华 何晓峰 胡匡明 陈桂兰 高桂英、周靖宇、刘凤君、庄振东、张国君、高永德

27

第16篇:全盟秋季农牧业重点工作督查调研提纲

全盟秋季农牧业重点工作督查调研提纲

一、农牧业生产(盟农牧业局提供)

(一)畜牧业方面

1、地方良种肉羊选育工作。种公羊年检工作是否完成种公羊年检任务,合格种公羊的建档立卡工作和种公羊淘汰更新工作的开展情况;后备种公羊选留工作是否完成后备种公羊选留任务,所选留后备种公羊的管理情况;标准化畜群的建设工作是否完成今年新建标准化畜群任务,新建的具体办法有那些;种公羊生产专业户的建立和种公羊集中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如何,有哪些新的措施、收获和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是什么;当地财政对地方良种肉羊选育工作的投入情况,当前的投入是否满足开展工作的需求。

2、南部细毛羊选育提高工作。种公羊年检工作是否完成种公羊年检任务,合格种公羊的建档立卡工作和种公羊淘汰更新工作的开展情况;细毛羊杂交改良工作是否完成细毛羊杂交改良任务,种公羊的配备、配种站点的布置等情况;当地财政对细毛羊选育工作的投入情况,当前的投入是否满足开展工作的需求。

(二)种植业方面

年初下达的粮食、蔬菜生产指标完成情况(包括面积、产量);各类农产品销售情况(包括销售价格和销量等);各地在粮食、蔬菜生产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当 1

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

(三)农牧业产业化方面

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情况。包括锡市裘皮生产项目、超大良种奶牛繁育基地二期建设项目、内蒙古圣元公司日产“圣元营养棒”200吨、稀奶油20吨的生产线项目、锡市伊利日处理500吨鲜奶加工项目、太旗恒源马铃薯精深加工项目、东乌旗元盛公司6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项目、太旗乌日尼勒肉牛育肥项目、镶黄旗鸿格尔乳制品生产加工项目等产业化重点项目进展、当年完成投资额等情况。

(四)兽医工作方面

1、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苏尼特左旗改革是否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阿巴嘎旗动物疫控中心是否改为全额拨款单位,防疫员工资是否提高;太仆寺旗防疫员工资是否提高;正蓝旗、锡林浩特市、多伦县、西乌珠穆沁旗等地兽医局、动物疫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是否做到人、财、物分离,明确职能,理顺体制。

2、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工作是否有安排,免疫标识佩戴和信息录入、上传情况、免疫档案记录是否规范、完整;免疫标识的佩戴率和覆盖面。

(五)草原工作方面

1、草畜平衡。适宜载畜量核定情况;牲畜出栏任务落实情况,采取的措施、出栏进度以及存在问题;各地对减畜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按照《草畜平衡实施细则补充意见》要求,储备过冬饲草计划任务、进度,存在问题以及采取的

措施。

2、基本草原划定。组织实施情况;经费落实情况;自查验收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3、草原森林防火。宣传动员情况和防扑火预案制定情况;野外施工单位和作业点签订草原森林防火责任书或合同书情况;制定防火规章制度和扑火队员进行业务和战术演练培训情况;组织领导、扑火机具、油脂燃料、宣传检查、后勤供给落实到位情况;专题召开秋季防火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秋季草原森林防火工作情况;边境防火隔离带资金落实情况以及开打隔离带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二、生态建设(盟生态办提供)

(一)2008年生态建设项目资金到位及工程进展情况

1、截至8月20日,生态建设资金拨付情况,是否全部拨付到位(拨入专户),如仍未全部拨付,接到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领导小组《关于2008年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资金稽查情况的通报》(锡生态发„2008‟1号)没有,为什么不按通报要求及时进行整改,在什么时限内全部拨付到位;

2、截至8月31日,生态建设各项工程完成情况,各单项工程是否按正常进度施工,工程质量情况及采取的措施;今年所有工程能否按时完工;如有单项工程需要跨年度施工,是何原因造成的;

3、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有什么具体意见或建议。

(二)2009年生态建设项目总体预安排情况

1、2009年生态建设项目将如何统筹安排,是否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合项目,发挥效益”的原则摆布项目,将考虑安排在哪些具体地方。

2、2009年生态建设项目将与哪些涉农涉牧项目整合实施,具体资金量大概有多少,各项目的资金量有多少。

3、2009年生态建设项目地块及农牧户落实工作是如何安排的,是否按照农牧户自愿申报,旗县市区相关部门统筹安排的“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申报机制操作,计划在什么时间内完成此项工作。

4、针对近些年来在生态建设工程中出现的变更项目多问题,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彻底杜绝类似问题发生。

(三)西部四旗市边境50公里移民项目安排及进展情况

1、四旗市边境50公里移民项目总体安排(项目可行性报告、年度实施方案编制等情况);

2、四旗市边境50公里移民项目2008年度项目进展情况,2008年重点要完成哪些工作任务,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三、林业建设(盟林业业局提供)

(一)各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人工造林)年度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情况。

(二)2009年林业项目地块落实情况。

(三)林业项目区防火、管护责任制落实情况及效果。

(四)公益林资金管理到位情况。包括:重点公益林补偿资金和管理到位情况;地方公益林旗县配套资金到位情

况;是否纳入财政预算。

(五)公益林项目进展情况。包括:年度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公益林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是否层层签定了管理责任状和管护合同。

四、水利建设(盟水利局提供)

(一)今年农田草牧场建设情况

秋季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会战准备情况,是否编制了实施方案,确定了目标,落实了任务。

(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1、督查各旗县市0

6、07年下达的任务,检查盟分管领导与旗县分管领导签订的人饮安全任务(即08年实施的项目)责任状的落实和完成情况。

2、督查实施的项目名称、内容、旗县市财政配套资金、群众自筹资金情况、进展情况、采取的措施、宣传情况和具体办法。工程建设是否采取项目法人制、监理制、招投标、合同制,开工情况、公示情况。

3、了解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完成年度计划任务采取的具体措施、办法及完成的时间。

(三)水管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第17篇:市领导调研农牧业生产汇报材料

市领导调研农牧业生产汇报材料

2012年工作总体思路:以区、州、市十二五规划为总体要求,以民生建设年、作风建设年为抓手,大力发扬“极力争取、争创一流”的宁边路精神,努力改善社会民生,提升特色旅游业,发展绿色果蔬业,实施棚户区改造、绿色果蔬富民、弱势群体关爱、数字化服务、文化育民五大工程,全力打造文化、绿色、美食、数字、和谐宁边路街道。农业经济遵循“控制规模、适度发展、规范提升”的原则,控制生猪养殖业规模,适度发展奶牛养殖业,提升奶牛、蔬菜、菇类种养殖业的水平,加大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力度,提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始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放在首位。下面我代表宁边路街道办事处就农牧业生产工作情况做以下六个方面的汇报。

一、市委1号文件落实情况

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结合番茄育苗订单和秋延晚蔬菜种植,力争2012年完成“万元棚”250座以上实现“万元棚”经济总收入600万元以上。

大力加强托牛所(海昊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力度,通过“回租”、“购买”、“投资”的方式,力争奶牛存栏达到450头以上。加大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将动物防疫工作列入年初考核细则进行考核,确保防疫密度达到100%。

力争完成2公里u型渠道建设,更新2眼机井,新增节水加压滴灌1200亩。

结合一号文件精神,引导农民在设施农业方面购置卷帘机16台,热风炉1台,绵被16棚。

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重点完成完成一个生猪养殖合作社和一个林业合作社的建设,年内将辖区合作社进行整合,成立合作联社,争取在年内完成“昌宁”品牌的商标登记注册工作,并进行无公害认证。

制定宁边路街道农业旅游发展规划,利用地缘优势发展2个农业观光采摘园和3个星级农家乐,并对发展星级农家乐和农业观光采摘园制定奖励补贴办法,力促观光农业发展,规范统一度假村牌匾菜单。

引导农民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通过发展农业观光采摘园、星级农家乐、发展育苗业和辖区二三产业,拓宽就业渠道,通过自主创业贷款、妇女小额创业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大学生创业贷款等鼓励农民实现自主创业,就地就近转移,通过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二、2012年农牧业生产计划

一是稳粮,巩固葡萄苗、加工番茄育苗产业基础,进一步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二是尝试建立蘑菇种植示范基地,扩大蘑菇种植面积,增加品种和蘑菇种植科技含量,通过宣传促进销售推广工作;冬小麦530亩、玉米播种预计达到1000亩左右,力争

压缩棉花面积到500亩左右,发展陆地蔬菜200亩,大棚蔬菜442.5亩。抓好畜牧业生产和动物防疫工作,畜牧业收入实现3100万元,农民增收中来自畜牧业的400元,畜牧业产值在大农业所占比例达到35%以上,饲养总量达到4.04万头只,牲畜出栏量3.14万头只,育肥牛0.24万头只,商品猪出栏2.5万头只,家禽出栏85万羽,年末存栏0.9万头只,肉类总产量3000吨,禽蛋产量146吨,鲜奶和绵羊毛5800吨和7吨,特种养殖3万头只,冷配改良牛450头,免疫率达到100%。

三、农牧业工作亮点

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带动育苗产业、蔬菜产业、名品杂粮等农产品资源整合,创立“昌宁”特色品牌,开发出一批高档次、市场前景好的拳头产品。依托北京路北延道路项目及城中村改造项目,配合昌吉市整体规划,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为抓手,鼓励创建农村度假村、采摘园、实现“城中有田、田中有城”。通过观光农庄等拉动宁边路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做强蔬菜产业,利用已建好的295座标准蔬菜大棚(占地442.5亩、种植户106户),实现蔬菜、育加工番茄和葡萄苗、菜苗达到257座,食用菌达到42座,花卉10座。通过发展反季节蔬菜、特色蔬菜、绿色蔬菜、花卉、食用菌等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东上庄一村以114.6座标棚为基础,通过引导农民将生产与定单挂钩,实现葡萄苗、加工番茄育苗规模化种植和秋延后

蔬菜种植轮换倒茬,争取设施农业订单率达到75%以上;通过各种渠道预约种植加工番茄苗要实现80座标准棚,种植葡萄育苗预约要达到15座,种植食用菌要达到10座。东上庄二村以73.4座标棚为基础,实现加工番茄育苗30座,育葡萄苗15座,同时以21座食用菌大棚为主,扩大特色种植。北门村以30座标棚和北园村以77座标棚为基础向大棚蔬菜、育苗、花卉发展,同时扩大陆地蔬菜种植。

力争2012年完成“万元棚”250座以上,实现“万元棚”经济总收入600万元以上,纯收入达到250万元以上。

四、农牧业人均增收摸底情况及增收保障措施

落实科技兴农措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今年预计农村经济总收入8698万元,增加1000万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收入9269元,同比增长1000元,增幅预计可以达到12.1%。大农业收入3030万元、增加90万元,同比增长3.1%,畜牧业收入1810万元,农民增收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达到400元,所占比例35%以上,林业收入220万元,二产收入2983万元,三产收入2551万元。

保障措施:

一是保障基础农作物种植面积,通过农超结合、配送方式,实现瓜果、蔬菜种植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是推广亩均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经济作物,目前宁边路

街道共有各种苗木近600亩,杨、槐、榆、白蜡等30多个树种,通过成立林木育苗专业合作社,提高知名度,增加经济效益。

三是成立农业产业化合作社,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申请创立“昌宁”商标,开发出一批区域特色浓、市场前景好的品牌产品,提升农产品价值,带动辖区更多农民实现就业,积极鼓励农业合作联社进入周边市场、本地市场和超市,争取在超市设立一到两个农产品专柜,从而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五、春耕备耕

准备农家肥600立方米,化肥85吨,其中氮肥58吨,磷肥27吨,农用地膜10.4吨,玉米种子3.5吨,棉花种子10.4吨,农民自酬春耕资金195万,今年春耕贷款资金已经到位289万元。各村维修机井13眼,计划更新机井2眼,维修保养高压线路10公里,维修各类渠道5公里,做到了随时发生旱情,随时可以打开机井实现供水。各类作物播前准备已到位。温室生产正常开展,目前共有160棚番茄苗、10棚菜苗、8棚各种花卉。

六、防洪抗旱工作

通过维修机井、渠道,更新2眼机井,新增节水加压滴管1200亩,基本做到了随时发生旱情,随时可以打开机井实现供水。

第18篇:巴彦淖尔市农牧业产业化主导产业调研报告.10.16小麦番茄脱水菜

全市农牧业产业化主导产业调研报告

一、面粉产业

(一)现状

我市河套地区历来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河套地区生产的春小麦是最优质的中筋粉原料,成为全市面粉企业多年来与国内同行业相比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2008年成功注册了“巴彦淖尔小麦”的全国地理标志。2013年,小麦播种面积138.8万亩,同比减少39.4万亩;亩产702斤,同比增加33斤;总产9.7亿斤,同比减少2.2亿斤。

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30多家,已形成年加工小麦100万吨的生产能力。这些企业遍布全市七个旗县区,形成了以内蒙古恒丰集团公司、杭后大后套面粉公司、五原双福面业公司等为代表的骨干面粉加工企业。其中内蒙古恒丰食品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三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意大利面粉生产线,日处理小麦1000吨,生产的河套牌雪花粉等系列产品畅销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产品还出口日本、俄罗斯等8个国家。“河套”牌商标成为面粉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 2011年又荣获“中华老字号”荣誉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1、小麦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主要原因:一是利

- 1

二是巩固和稳定小麦三圃田建设,解决小麦品种退化和产量下降的问题。小麦种子三圃田建设属于公益事业,市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小麦种子三圃田建设,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

三是引导和鼓励企业自建原料基地。对企业自建基地方面,各级政府要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化等项目给予倾斜。调动企业实行规模化种植、农企一体化经营,解决企业原料短缺的问题。

四是主打“绿色”、“特色”牌,保护好、利用好“河套”雪花粉品牌。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帮助企业通过挖掘河套文化内涵和市场运作,建立严格的生产标准,进一步打响“巴彦淖尔小麦”商标和“河套”雪花粉品牌,牢牢占据全国面粉高端市场,体现优质优价高回报,推进小麦产业的发展。

2、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一是扶龙头企业。恒丰公司是我市的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场规模及占有率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今后面粉加工业要以恒丰为龙头,鼓励和扶持恒丰公司不断创新,建立现代的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市场;推动恒丰集团公司尽快上市,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二是市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扶持和鼓励恒丰集团等企业向精深加工延伸,从单一品种向多品类发展,从简单

- 3

生产番茄酱能力58万吨。产能居新疆之后,位列全国第二。今年开机生产能力3.92万吨,占总能力的70%。从8月8日开机生产至9月15日结束,历时37天,比去年增加了14天。生产番茄酱5万吨。

在番茄产业发展历史上,最多时有6万多农户种植番茄,种植面积达到46万亩。番茄收购价格400-500元/吨,相对于其他大宗农作物收益较高,曾经是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今年番茄种植面积、鲜果产量、番茄酱产量均为近10年最低,但鲜果收购价格和亩收益达到历史最高。

(二)优势与潜力

1、优势条件

我市土地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降水少,空气相对湿度低,雨热同季,有利于番茄的生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番茄红素含量高达10毫克/100克以上,高于新疆的含量;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5 %以上,生产的番茄酱酸甜适度、口感好;番茄病虫害少,霉菌少,基本不使用农药,属于绿色食品;套区有黄河自流浇灌,旱涝保丰收,原料供给有保障;番茄制品主要销往国外市场,和新疆相比我们有交通区位优势。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地区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高。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改善为番茄产业扩张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和保障。河套地区农业基础好,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

- 5

元左右,大部分都赔本,农户积极性受挫。二是病害多,风险高。番茄在我市种植将近20年,连续的种植使番茄早晚疫病发生机会增多。同时雹灾、雨灾等自然灾害对番茄的影响也较大。三是劳动强度大,雇工成本高。种植番茄需开沟起垄,费工费时。成熟时间集中,人工采摘、装车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农村劳动力趋于老龄化,一旦雇人,成本很高。今年摘一吨番茄需140元左右,装一车150元左右,一亩番茄从采摘到装车雇工费用约850元左右,加上其他成本,番茄的亩成本达1200元左右。四是交售困难。番茄上市时间集中,保存时间短,必须及时采摘交售。由于农村青壮年大多数选择外出就业,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和妇女,交售番茄困难。

2、原料品质下降。过去番茄种植采用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相结合的种植方式,拉开成熟期。近几年农民为了省时省力,大田直播越来越少,育苗移栽面积占番茄种植总面积的97%以上,导致番茄成熟期集中。为了降低劳动强度,减少雇工费用,加上今年企业抢购原料,许多农民改变以往采摘两三次的做法,在番茄成熟70%以上进行一次性采摘,导致原料品质下降。

3、基地建设滞后,难以实现规模化种植。由于现行农村土地的经营制度制约,普遍存在“小而散”的经营现状,土地流转多数是农户之间的小规模转包和互换,千亩以上规模化经营的种养大户、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有86家,经

- 7

代补”的办法,提高番茄产品质量,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新引进的重点企业,在基础建设、土地供给等方面给予保障,在电力、运力、信贷等方面搞好跟踪服务。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农户,要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当前欧美市场基本饱和,竞争相对激,而非洲、俄罗斯、东南亚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有很大潜力。同时国内番茄制品消费增速也很快,消费形式趋于多样化,为番茄加工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番茄加工企业应当研究市场,培育品牌,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2、强化基地建设。一是合理划分原料基地。为了规范行业行为,避免无序竞争,要围绕加工企业合理划分原料区,原料区划原则上以加工厂为中心,20公里为半径。对于交叉地带,可划到苏木镇、村一级。各加工企业要加大投入,实施标准化生产,搞好原料基地建设。二是推广先进技术,优化栽培结构。加大组装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标准化生产,提高番茄单产和品质。合理搭配早熟和中晚熟品种,加强对播期、密度、肥水运筹、病害防治、采摘等实用技术的研究,解决好番茄集中过量上市的矛盾。企业要通过订单约定分时段收购,采取不同价格,引导采取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番茄种植,调整早、中、晚熟番茄种植结构,以缓解番茄原料集中上市和加工企业均衡生产的矛盾,延长

- 9

六、脱水菜产业

我国青红椒种植主要分布在北方五省区,即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面积最大的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1%和74%左右。其次为山西、甘肃。

1992年,我市开始脱水菜生产加工,经过十五年发展,达到最高峰,大大小小脱水菜加工企业有350多家,主要分布在磴口、杭后、临河、五原、中旗、后旗、农管局的100多个乡镇村。到2010年,有些小企业逐渐被淘汰,实际加工的企业约200家,其中4吨锅炉以上的企业有150家,其余都是2吨锅炉的小厂。具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有8家,产品直接出口国外。近两年,由于劳动力短缺,大的一些加工企业加快了设备更新步伐,工艺自动化水平提升。其余绝大多数企业加工设备简陋,基础条件比较差,生产规模每年维持在40—50吨左右,产品只能以初级产品销售到具有出口权的企业或国内的中间商。

加工的主要品种有青椒、红椒、豆角、芹菜、洋葱、红萝卜、圆菜、番茄和香菜等。2013年,我市开工企业180家(有些小企业加工时间很短),共加工青红椒1.2万吨,主要是红椒,青椒产量不足1000吨。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

- 11

尤其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耕地面积相对少,由于补贴减少,种植面积减少。造成欧洲的部分市场转向我国。前几年国际上向中国购货的最大采购商在美国,现在变成了德国。国际需求量每年以2%增长,国际市场空间有所增加。

第19篇:关于阿旗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旗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

调研报告

(2012年10月)

农牧业产业化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实现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根本途径,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载体,起着承农启工的重要作用。我旗作为农牧业大旗,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培育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对于快速推进现代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和实现富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效

(一)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基地建设快速推进

充分依托资源优势,立足生态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学发展,因地制宜、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增收是我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总体思路。近年来,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基本形成肉牛、肉羊、杂粮杂豆、优质牧草、苗木培育等四大类特色产业,产业基地建设日益标准化、规模化。

第一,肉牛、肉羊产业。全旗现有肉牛存栏数36万头,品种改良率达到98.83%,优质肉牛存栏数居全市第一。羊存栏数162万只,其中绵羊存栏140万只,规模居全市前列。在北方肉业、塔山食品等企业的带动下,现已建成肉牛养殖小区7处,托牛所1处,肉牛养殖专业村63个;有肉羊养殖小区13处,肉羊养殖专业村81个。

第二,杂粮杂豆产业。绿豆、谷子、荞麦等特色杂粮杂豆生产加工在我旗具有传统的优势,近年来常年播种面积70万 1

亩以上,总产量过亿斤。在蒙天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下,杂粮杂豆生产种植逐渐规模化、产业化,成功建立和申报绿豆、荞麦、谷子、芸豆等9个有机杂粮生产基地2.6万亩,无公害基地16万亩。

第三,优质牧草产业。“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优质牧草基地100万亩,截至当前已建成37万亩。基地以企业独资、牧户独资、企业与牧户联合、合作社等多种模式建设,已有北京首农集团、辛普劳公司、北京绿田园等11家全国知名公司入驻共同开发建设。

第四,苗木产业。原野集团公司万亩苗木培育储备基地,现已建成樟子松育苗基地7000亩,栽植樟子松育苗近8000万株,建设樟子松育苗苗圃150亩,培育樟子松苗近1500万株。项目建成后可为全区大部分地区提供充足的绿化用苗,填补了我旗及周边地区工厂式规模化育苗空白。

(二)产业化深入推进,龙头企业迅速崛起

当前,我旗注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39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5家,牧民专业合作组织184家,涵盖了农、林、牧、农机等各个领域。全旗有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3家,已完成销售收入5.27亿元,完成增加值1.03亿元,带动农牧户 74780户。交易额在500万元以上流通型龙头企业26个,实现交易额 9.04亿元,销售收入

1.1亿元,利润总额345.04万元。其中蒙天粮油、宏发食品2家公司评定为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塔山食品、天山肉联、原野集团等8家企业被评为赤峰市级龙头企业。

(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品牌效益明显提升

多年来,我旗始终把加快发展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摆

在重要战略位置,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物资落实、人员配备、技术装备等各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已经初步形成了涉及科技推广、农畜品种改良、病疫防控、产品检验检疫、信息发布等多方面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品牌打造方面,依托资源优势,围绕特色产业,大打生态品牌。已有25个产品获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基地总面积近32万亩,天山大明绿豆、科尔沁肉牛、肉羊成功注册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大金苗谷米正在申请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旗已初步具备现代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并在产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培育、产业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基础条件薄弱、企业实力不强、农牧民科技素质不高等原因,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

(一)基础条件薄弱,制约着产业化快速推进。

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规模化养殖基地、饲草料储备库、杂粮杂豆产业园区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加工、仓储产业链条不健全,防灾减灾能力不够强,从根本上制约了产业基地的快速拓展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二)龙头企业规模小,总体实力不强

受行业所限,前期投入资金大、资金周转时间长、收效慢、融资渠道不畅,加上有实力的个体或组织不愿投入涉农涉牧行业等因素影响,总体上我旗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不快,数量少、规模小、实力不强、带动农牧户能力有限,23家加工型龙头企业中没有增加值过亿元的企业。

(三)投融资渠道不畅,企业发展资金不足

由于企业自身资金实力不强,市场投融资渠道不畅,又缺乏有效聚集农牧民闲散资金的机制,现有农村牧区金融机构不健全,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企业扩大再生产的主要原因。

(四)企业主思想保守,企业扩张欲望不强

企业主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存在小富即安的心态,当前企业处于民营化初期,业主们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既得利益维持住,缺乏做大做强的意识。缺少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大多企业家不想挂大靠强,不愿被兼并整合,习惯于小打小闹,缺乏打造大品牌经营意识。

(五)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不强

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大多没有专门的产品研发机构和高素质研发人员,缺少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共建,生产的产品仍以传统的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结构单一。缺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注重企业文化和产品品牌的打造与维护,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缺少做大市场、做大规模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六)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企业带动力不强

企业和农牧户缺乏产业化发展的观念,仍习惯于自我发展,联系不紧密,企业与农牧户、企业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农牧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均呈松散型,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产业链上企业间不能有机衔接,造成种养、加工、流通等各环节效益大大下降。

三、发展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提出以下几条相关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产业化发展筑路 充分利用惠农惠牧政策,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农畜产品加工储运基地、品种改良站、病疫防控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对规模化生产、产业基地购置大型生产加工机械设备、优良品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创新机制,培育龙头企业

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龙头企业培育,树立培育龙头企业就是发展产业化,发展产业化就是实现富民增收的思想,制定切实有效工作推进机制。多方位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户发展产业化基地建设和规模养殖,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对带动性较强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产地农畜产品初加工的设施建设和设备的购置给予扶持。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壮大龙头企业

进一步建立健全农牧业产业化建设投融资体系,盘活农牧户分散资金。加大本级财政投资力度,建立“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基金”,以周转金或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技术改进、产品研发、品牌创等方面的扶持。坚持外引内联,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加大同类企业内联整合、以大并小的引导,聚集资金,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加大人才和技术引进力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大人企业才培养和高素质人才引进,政府和企业应在培养和引进人才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引导大中专毕业

生到农牧业龙头企业工作和创业。培养和引进一大批具有战略性眼光、经营管理水平高、熟悉农牧业产业政策、热心服务“三农”的新型龙头企业家。鼓励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合作共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创办科研基地,学习原野集团成功经验,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型龙头企业。通过学习、吸收先进地区的成功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五)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市场营销

相关部门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原产地标记、农产品地理标志,鼓励企业拓展绿色、有机、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大企业带动、协会组织整合同类产品的不同品牌,加强优势品牌的宣传和保护。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农产品交易公共信息平台、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支持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和增开产品连锁店、直营店、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展示展销活动,促进产销有效对接。

(六)提高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建立健全农牧业技术服务机构,建立多元化的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为龙头企业搭建技术转让和推广应用平台,加强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构建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为基地农牧户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各类服务。

大力发展订单,规范合同文本,明确双方权责关系,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确保农牧民种养利益和企业的原料供应。支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规模种养农牧户入股龙头企业,鼓励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兴办龙头企业。

第20篇:关于开展农牧业经济和经贸流通工作调研的报告

关于开展农牧业经济和经贸流通工作调研

的报告

为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生态文明程度,扎兰屯市林业局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以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为中心,以发展非林非木产业为突破点,以林区稳定为前提,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统筹兼顾,因地制宜。

一、农牧业经济情况

⑴ 种植业

“十一五期间”利用防火隔离带种植农作物近10万亩,主要种植小麦、油菜、大豆等农作物,年均产粮油1200多万公斤。

蒙森森林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能力达15吨(干品),目前生产的品种有黑木耳、榛蘑、黄蘑、花脸蘑、榛子、柳蒿芽、四叶菜、蕨菜、保健茶、鹿心血、鹿茸片、鹿鞭片、鹿胎膏。其中,黑木耳、榛子已获得绿色食品标识。2006年-2009年累计加工黑木耳、山野菜、榛子45吨,实现加工产值147万元,营业收入107.2万元,累计实现利税18.8万元。

依托林下资源优势创建绿色食品品牌产业,以蒙森森林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加工企业,陆续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天然野生食品和滋补品,如蒙森搸子、木耳、蘑菇、山野菜与鹿产品等,全市各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1500万元。利用森林防火隔离带播种农作物近10万亩,粮油总产量达到6000万公斤,累计实现农业产值10000万元。

计划在今后的五年内,利用近10万亩防火隔离带种植小麦、油菜、大豆等农作物,年产粮油1万吨。利用林区无污染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建立有机黑木耳菌和黑木耳生产基地,年生产地栽木耳422吨,木耳段木耳20吨,年加工能力达到300吨。

在济沁河、新立屯两个林场开展黄芩、桔梗等地方中药材种植试验,成功后加以推广,力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0亩。将50万亩天然榛林改建成野生榛子采集基地,年产榛子600万斤。将扎兰屯市5万亩山杏进行承包管护,争取年产山杏50吨。因地制宜的建立蕨菜、柳蒿等山野菜采集基地,从源头上保证品质,创立扎兰屯市特色森林蔬菜绿色品牌。黑木耳生产总规模稳定在年产鲜木耳1万吨,干品300吨,加工榛子400万斤,通过融资和争取产业资金800万元,对现有厂房,仓储加工设备进行改扩建。投资440万元建冷库1450平方米,扩建厂房2350平房米。生产黑木耳饮品、黑木耳营养冲剂,黑木耳真空冻干、榛子颗粒、榛子冲剂、榛子露等深加工项目,实现规模化。

⑵ 养殖业

“十一五期间”利用林间空地开展肉牛、肉羊养殖,目前共有养殖户107户,饲养肉牛0.6万头、肉羊1.2万只、鹿1057只、野猪428头,年出栏肉牛0.5万头、肉羊1万只、野猪300头,年产鹿茸800公斤。畜牧业发展迅猛,年均牲畜存栏数为2万头只,累计畜牧业产值达到15000万元。

在今后的五年中,计划利用林间空地养殖肉牛0.8万头,年出栏肉牛0.3万头;养殖奶牛500头,年产鲜奶2500吨;养殖肉羊2万只,年出栏肉羊1.5万只;饲养家猪500头,年出栏家猪500头;年出售小笨鸡、大鹅等家禽1万只。预计到2015年,野猪存栏数达800头、年出栏数达4000头;狍子存栏数达500只,年出栏数达400只。

对现有马鹿进行改良,提高鹿茸产品质量,加大鹿产品深加工力度,预计到2015年养殖马鹿数量达1500只,其中:公鹿1000只,母鹿500只,年产鹿茸3000公斤,年产仔鹿400只,鹿产品深加工率达到80%。

利用济沁河林场、根多河林场、庙尔山林场、新立屯林场、哈多河林场沼泽驯养东北林蛙,年产商品林蛙100万只。

二、移民工程

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多渠道筹措经费,协调和沟通政府职能部门,减免涉及棚户区改造方面的各项行政收费。

⑴ 2010年将伊其罕林场(杨树沟林场)、成吉思汗林场全部改造完,改造住宅157户,面积12560平方米。

⑵ 2011年将哈多河林场、新立屯林场全部改造完,改造住宅159户,面积12720平方米。

⑶ 2012年将济沁河林场、南木鹿场全部改造完,改造住宅201户,面积16080平方米。

⑷ 2013年将庙尔山林场改造完,改造住宅120户,改造面积9600平方米。

⑸ 2014年将根多河林场改造完,改造住宅198户,改造住宅15840平方米。

农牧业调研报告
《农牧业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