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自动化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06 08:37:19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油气田自动化调研报告

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情况调研

报告

信息管理部 2010年6月

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情况调研报告

“十一五”以来,随着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各油气田企业陆续加大了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把面向生产前端的数字化管理作为转变生产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举措,实现信息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的充分结合,在优化生产作业流程、精简组织机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减少员工劳动强度、降低操作成本、提高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集团公司统一部署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为进一步了解和推动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深化“十一五”统一建设信息系统的应用,做好“十二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按照集团公司领导的指示精神,信息管理部和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共同组织油田专家,于3月下旬至5月末深入到9个油气田(大庆、辽河、长庆、塔里木、新疆、西南、吉林、大港、华北)的井场、站库、作业区、采油厂等生产一线开展了专题调研(详见附件1),并通过调研问卷方式收集了其他油气田数字化建设情况。同时,邀请多家国外公司进行了交流研讨(详见附件2)。现将调研情况和主要收获汇报如下:

一、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情况

油气田的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二是面向生产管理、科学研究的信息化;三是面向企业经营管理的智能化。“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按照信息技术总体规划,集团公司统一组织实施的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

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ERP系统等,在很大程度上是集中在后两个层面的信息化建设。

近些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围绕油气田生产的自动控制、通讯、视频监控、信息应用等技术日趋成熟;各油气田企业按照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结合生产管理需要,对一些生产地域分散、自然条件较差、人工作业较难的生产现场实施了第一个层面的数字化建设。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建设主要由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井站配套支持系统等部分组成。通过在井场、站库等现场安装数据自动采集、监控装置及自动化控制设备,实时采集各项生产数据和工业视频信号,并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将这些数据、信号传输到后方的生产指挥调度中心或中央控制室进行集中管控,借助生产管理系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综合处理与应用分析,提供生产指挥决策支持,初步实现了生产操作自动化、生产运行可视化,管理决策系统化。

本次调研主要就是针对第一个层次,即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建设。

(一)各油气田企业都围绕井站开展了数字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大多数油气田都开展了以井、站库为核心的面向生产前端操作过程的数字化建设试点工作,实现了井口温度、压力、载荷、流量等生产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和站库生产流程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 2

我们现场调研的九家油气田各具特色,均取得了试点成功,有些油田正在组织力量推广。

大庆油田积极探索,取得初步成效,已经完成1296口井、628座站的数字化试点建设。采油二厂通过实施工业视频监控,实现全厂中转站、联合站的视频监测、安全报警,保证了一线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及女工人身安全。天然气分公司则通过实施的生产自动监控与指挥系统实现172条、总计1220公里长的油气输运管道的集中管控,大屏可视化展示。

辽河油田充分发挥钻采院技术力量,将信息技术与自动控制设备相结合,已经完成2291口井、45座站的试点建设。在曙光采油厂实现了产液量的自动计量和汽窜报警停抽;在特油公司实现了井口、井下实时动态数据采集。

长庆油田成功探索出适合“三低”油气藏有效益开发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将开发生产前端的数字化与劳动组织结构和生产工艺流程优化相结合,已经完成8834口井、294座站的数字化建设,正在全面推广。长庆苏里格气田预计产能达到200亿立方米时,用工控制在2000人以内,有力支撑油田快速发展。

塔里木油田数字化建设起点高,单井产量高,已经完成212口井、50座站的数字化建设,目前正在研究全油田推广方案。英买力、克拉

2、迪那气田自动化率达到100%。其中克拉2气田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监控,有效保证井口、处理厂内各装置安全运行,为西气东输管线提供稳定气源。

新疆油田通过融合信息化、自动化系统,将现场生产管理由传统的经验管理、人工巡检,转变为智能管理、电子巡井;将前方分散、多级的管控方式,转变为后方生产指挥中心的集中管控,已经完成3914口井、609座站的数字化建设,正着力推进改造进度。陆梁油田实现了市区外240公里范围生产现场的远程监控,大大改善了沙漠油田一线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西南油气田积极试点高含硫天然气田的数字化建设,已经完成233口井、251座站的数字化建设。在利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提高安全生产、实施集中管控等方面正做着有力探索。

吉林油田推进信息化和自动化集成应用试点,已经完成111口井、303座站的数字化试点建设,长岭气田初步实现了单井、集气站、指挥中心为生产控制单元的三级生产管理网络。

大港油田依托地面简化优化工程的实施,经过近几年的大规模建设,成功实现了油水井自动计量和诊断;实现了老油田撤销计量站、停运掺水系统、缩短工艺流程,达到了优化工艺、节能降耗、高效管理的目的,已经完成2324口井、25座站的数字化建设,正总结经验,筹划推广。

华北油田逐步形成了自我为主研发、建设、管理和维护的发展模式,已经完成1779口井、201座站的数字化建设。通过采油五厂数字化示范建设试点,推动以区块、油田为单元整体建设和劳动组织形式转变。2009年在沁水盆地建成国内第一个数字化的煤层气田。目前用工控制在400人,而传统管理却需要1300人。

(二)由于条件不同、重视程度不一,各油气田企业的数字化建设范围、规模也不同。

通过综合分析各油气田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建设,可以看出油井与气井建设的不均衡、井与站建设的不均衡、东部与西部建设的不均衡、新区与老区建设的不均衡。

在单井方面,目前集团公司油气水井总计22.8万口,已经实现数字化自动采集和监控的约2.36万口,占总井数的比例为10.3%。其中油水井21.9万口,实施数字化的比例为9.0 %;气井8996口,实施的比例为43.7 %。出于安全生产和管理的需要,数字化管理的气井数普遍高于油水井。

在联合站、中转站、处理站、计量间等站的建设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集团公司约11007座,实现数字化的站为2640座,约占24%。其中:联合站已建606座,占总数的50.8%;中转站已建472座,占总数的50.1%;处理站已建279,占总数的63.1%;计量间已建1283座,占总数的15.2%。

在地域方面,西部油田由于生产地域相对分散、自然环境恶劣,需要技术创新,数字化建设及探索较之东部油田实施的程度和数量都比较高。从单井角度统计数字化建设程度可知,新疆15.1%、长庆22.3%、塔里木16.2%;而,大庆1.5%、辽河10.9%、吉林0.4%。

在试点建设进展方面,多数油田在新产能建设的同时,设计数字化应用环节,取得经验和效益后,推广实施到老油田改造。在建设规模上,多以局部试点实施为主,长庆、新疆等部分油田经过这几年的

快速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成效明显。如长庆苏里格气田3个处理厂、62座站点及2800余口气井全部纳入数字化管理,实现了自动采集、远程传输、电子巡井、视频监控、远程开关控制等功能,从而对整个气田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管控和决策指挥;新疆陆梁作业区2座处理站、62座计量站及1124口油水井完成数字化后,中控室搬迁到克拉玛依市内,使油田生产步入了现代化的集中管理模式,大幅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

(三)国际油公司始终把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建设作为油田开发的重要基础。

国外油公司开展数字化建设的时间比较早,持续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字化技术的探索与应用。20世纪60年代, Arco油气公司在Iatan East Howard油田将自动化技术用于注水控制,并很快发展到报警、泵控、撬装试井装置等领域。20世纪90年代,DCS的功能越来越强,工作效率越来越可靠。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tion,即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越来越多地用于油田的生产控制与管理。进入21世纪后,各油公司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目前国际油公司基本上都实现了生产数据的自动收集、处理、计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生产自动预警、生产装置自动监控、支持生产指挥决策。比如,英国石油公司的工程师可以通过测量井下压力和温度等参数的传感器获得实时数据,对生产进行监控和优 6

化,保证地层油气达到最大采收率。壳牌石油公司对中东阿曼的3000多口油井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了油田无人值守,所有员工可以在任何地点,实时获得油井及其设备的实时数据,通过监视持续的信息流,进行快速响应,实施远程操作。BP公司已经在20个油田使用了油井监测技术,获得了1—3%的产量效益。

近些年,国际石油公司非常重视油田生产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已经充分认识到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上的巨大作用,并不断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实现企业流程再造,变革企业生产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力。

二、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效果

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一开始就是从企业的战略发展出发,从实际的生产管理需要出发,通过反复研究与实践,实现了信息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的充分结合,在优化生产作业流程、精简组织机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减少员工劳动强度、降低操作成本、提高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实现了生产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一线生产管理中发挥了实际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真正体现了为企业创效、为员工谋福。具体表现在:

(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数字化建设使生产管理方式转变成为可能,使现场生产管理由传统的经验管理、人工巡检、大海捞针、守株待兔的被动方式,转变为智能管理、电子巡井、精确制导的主动方式。将前方分散、多级的管 7

控方式,转变为后方生产指挥中心的集中管控,这些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围绕生产运行管理,优化工艺参数、简化工艺设施,优化生产过程,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巡井由平均3天一次,提高到5-10分钟一次,效率提高了800倍。

(二)优化了生产管理流程,减少了一线用工总量,节约了成本 将数字化与劳动组织结构和生产管理流程优化相结合,使作业区与联合站共建、井站结合、多站合建成为可能,从而减少了管理层级,控制了一线用工总量,构建了与数字化管理相配套的新型劳动组织架构。例如长庆西峰油田由原来的五级流程转变为三级流程后,用工总量由1700人下降到1000人以内,新疆陆梁油田优化流程后用工总量控制在500人以内,用工仅为新疆油田同等规模采油厂的20%,实现了市区外240公里生产现场的远程监控,改善了沙漠油田一线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手段,保证人员、设备的安全和生产持续稳定运行

电子巡井、实时跟踪、过程监控、智能预警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准确、连续地掌握一线生产动态,保证了生产持续稳定运行;实现了生产现场的自动连续监控,一旦发生生产异常等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现场设备启停带来的风险;减少了员工和车辆的出行,降低了高压、高温装置的巡检、有毒有害环境下的操作风险。

(四)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了素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油田生产现场往往远离城市,地域分散,环境恶劣,传统的管理主要依靠现场人员值班,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通过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将员工从驻井看护、油区巡护、资料录入等简单、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员工集中居住。使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改善;同时,员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培训,提高了素质,促进了一岗多能、复合型员工队伍的建设。

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也是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通过井站合并,减少了耕地、草原等占用;通过采用太阳能或风能等环保型供电方式,减少了碳的排放量,保护了环境。所有这些必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的体会和认识

通过这次调研,了解到不同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的成果和做法,深刻认识到数字化建设工作在勘探开发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十分必要、实施效果明显

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建设,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的融合,紧紧围绕生产运行管理,提高生产操作每个单元的自动化程度,保证了生产持续、稳定、高效运行;为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实施 9

精细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并根据生产管理特点,按流程建立劳动组织架构,优化一线员工布局,从而把人和机器的效率发挥到最佳水平。长庆、新疆、塔里木等油田的实践充分证明数字化建设十分必要的、能够有力地支撑油田科学快速的发展。

(二)实施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的技术是成熟的、经济可行的

各油气田地理特点、气候条件、社会环境各不相同,井网密度、开发历史和建设基础差别较大,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试点摸索,充分应用国内外的成熟技术和产品,逐步成功研发出适应当地生产实际和管理要求的技术和产品,并得到了实际的应用。总体上看技术是成熟的,产品大多实现了国产化,价格在不断降低,并且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建设模式。如以新疆陆梁为代表的沙漠油田数字化模式和以长庆苏里格为代表的气田数字化模式,对于后续数字化建设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学习意义。

(三)数字化生产管理融入到整个生产管理流程中,实用性强

数字化以油田或区块为单位,分析优化生产作业流程,从生产一线需求出发,与岗位相结合、与生产相结合、与安全相结合开展实施建设,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使生产操作的每个环节和过程都是基于数字化管理,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改变了以往的粗放型生产管理方式,管理更加科学和有效。体现了业务主导,满足了实际应用需要。

(四 )领导高度重视,员工积极参与、持续稳定投入是成功的关键

数字化是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必须与优化生产流程和组织结构相结合才能取得明显的成效。实践表明,只有企业的主要领导充分认识到数字化的作用和意义,大力支持,动员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四、存在问题

数字化建设在一些油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数字化建设没有统一规划,无企业统一标准,建设不平衡 集团公司层面尚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还处在各油气田公司自发组织建设,目前各油田采用的技术标准不统一,应用的产品设备不标准,数据开放性差,不同厂商的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各油田公司投入不足、实施范围和程度不同,建设不均衡。

(二)生产现场网络基础差

中转站、联合站、处理站与采油厂和油田的网络连接通常采用有线的方式。而计量间和单井点多面广,大多数远离城市,地处偏僻的山区、戈壁或沙漠,可依托的公共通信资源稀缺,需要的投入较大,多数尚未接入公司企业网络,严重制约了数字化的发展。

(三)数字化建设投入有限,缺乏专项投资

数字化建设投入主要来自新区产能建设投资和老区配套改造投资。由于成本控制,数字化建设的费用往往有限。通常,百万吨产能的油田用于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大约在2亿元左右,在整个投资中不足3%。目前,往往还是通过挤占勘探开发的投资,直接影响了数字化的推进。

(四)认识理念的束缚

数字化建设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企业转变生产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必将带来管理思想、认识理念、体制、流程、组织模式、工作习惯的改变,会面临机构固化、人员求稳等困惑,需要积极的引导和疏通。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总体思路

数字化建设要总体规划,统一标准,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新区数字化建设要与产能建设同步进行;老区数字化建设要以井站工艺流程改造与数字化技术应用相结合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数字化应用。“十二五”期间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建设要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力争基本完成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任务。建议开展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编制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指导意见,开展数字化建设标准研究,跟踪国内外行业标准,建立中国石油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标准体系。

二是,编制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总体方案,开展可行性研究,引入物联网技术,设立信息化专门项目,建成油气田生产物联网系统。三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建设经验,提高技术和产品的国产化率;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队伍。

(二)“十二五”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基于井场、站库等油田生产现场的数据采集、智能识别、数据融合、过程控制、参数优化等油气田物联网建设凸现重要。将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和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是油气田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井站配套支持系统,共五个部分。

其中,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与信息化的关系更为紧密,建议在“十二五”期间,以“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为项目名称,完成老油田数字化改造。自动化控制系统、井站配套支持系统按油田配套项目组织实施。

(三)组织方式

数字化建设要继续坚持“业务主导,部门协调”的原则,在各油气田同步开展,全面推进。

(1)在集团公司层面设立项目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项目的总体 13

协调。下设项目经理部和由生产工艺、自动化、信息等方面人员组成的技术专家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和技术把关。各油气田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2)由信息管理部和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在集团公司层面明确建设的目标范围、技术标准,确定产品选型,统一组织入围招标,并做好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督与控制。

(3)由于项目具有实施范围广、资金投入大等特点,为充分调动各油气田的积极性,建议根据各油气田的工作量情况按年度直接下拨建设资金,各油气田在集团公司的总体框架下,按照信息管理部和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审定的方案组织实施。

(4)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总部技术专家组与各油气田技术人员定期开展技术交流,把握项目技术方向,指导项目实施。

(四)投资估算

长庆苏里格气田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3年总投资2.8亿元,平均每口气井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投资10万元,其中信息化约为2.5万元/井,集气站(计量站)55万元/站,处理厂496万元/厂。

新疆陆梁油田数字化建设5年总投资1.2亿元,平均油井5.5万元/井,计量站40万元/站,处理站500万元/站。

根据长庆苏里格气田和新疆陆梁油田数字化建设的模式和经验,结合其他油气田的实施情况,初步测算油、气、水井单井数字化建设 14

费用分别为2.9万元,2.6万元和2.1万元,井场网络建设的单井费用为2.5万元。考虑各油气田建设方式的不同,老系统整合、接口开发和生产管理系统建设等因素,依据由集团公司统一投资建设规模为60%,初步估算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总投资约为172亿元。其中,油气水井数字化建设费用为56亿元,井场及站库网络建设为97亿元,系统整合、接口开发及生产管理系统建设费用为19亿元。

油田配套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96亿元,其中,自动化控制系统10亿元、井站配套支持系统86亿元。

同时,由于建设投资较大,建议分别由总部信息化投资、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信息化配套专项投资和各油气田配套投资分别投入。

信息化与自动化紧密结合是石油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长庆、新疆、塔里木等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的不断实践和积累,“十二五”期间应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搭建油气田生产物联网系统平台,从集团公司层面建设数据自动采集、数据传输网络、生产运行管理三个系统,配套自动化控制、井站配套支持两个项目,全面实现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为集团公司持续调整优化结构,加快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着力推进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发挥巨大作用。

推荐第2篇:自动化养猪场调研报告

自动化养猪场调研报告

队 长:陈东彦 20111982 队 员:陈崇任 20111980 班 级:电气201102班

1

目录

摘要: ......................................................................................................................................2 现状分析: .............................................................................................................................3

一、猪舍的主要环境因数 ...................................................................................................4

1.1温度 ................................................................................................................................4 1.2 湿度 ...............................................................................................................................4 1.3 空气质量 .......................................................................................................................4 1.4 光照 ...............................................................................................................................4

二、自动化养猪场的结构部分附图 .................................................................................5

2.1自动给料系统 ................................................................................................................5 2.2猪舍通风温控系统 ........................................................................................................6 2.3猪舍空气净化自动清洗猪圈系统 ................................................................................6 2.3猪舍视频监控系统 ........................................................................................................7

三、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7

四、具体改进方案 ................................................................................................................8

五、调研心得 .........................................................................................................................9

六、参考文献: ....................................................................................................................9

2 摘要:

自动化养猪场作为现代畜牧业的标志之一,在畜牧业生产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一套养猪场自动监控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自动化给料系统、自动化清洗猪圈、通风恒温系统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养猪场自动视频监控、种猪厂房自动温湿度调节、育种厂房自动恒温保温调节及信息化管理功能。养殖户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了解到猪舍环境参数变化并根据具体环境参数控制相应执行机构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及控制。对养猪生产过程中主要环境参数进行自动的精确监控,不仅能改善猪舍环境,利于猪群健康成长,加速猪群生长,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人力物力,而且结合现代科技,运用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远程实时监控,提供最适宜猪生长的外部环境,保障了猪在生长过程中的成活率及营养价值。现代养猪场一般采用半自动化控制方式或全自动化的控制方式。

关键字:猪舍,自动化,调研 现状分析:

在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规模化养猪业发展很迅速,并且形成了从养猪的饲养到猪舍设备和饲养管理模式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建有针对猪群性能的自动化测定系统,猪舍中安装有自动给料系统,当耳朵上装有电子感应器的猪走进食槽附近时,识别器就会迅速辨识其耳号,并输送到监控中心,记下其耳号,记录该猪每天的进食次数、进食量、时间、体重增重情况等,并由监控中心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而在我国的养猪业中,不管是城市郊区的集约化养猪,还是总体数量较大的农户散养和专业户饲养,均难以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养猪越多越亏本的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养猪业的科技水平较低,大量的生猪饲养还是沿袭传统的离散农户小规模饲养方式,猪舍卫生条件比较差,传统的人工喂养方式,人工清洗猪圈栏,产猪效率低。但是,人们对动物蛋白质特别是猪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猪肉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全、无公害、高瘦肉率的猪肉需求量不断增长。因此,发展标准化、自动化养猪顺应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

3

一、猪舍的主要环境因数

通过去养猪场调研及查阅网络上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和相关管理员的交谈。了解到,我国养猪业主要采用高度封闭式饲养模式,多头猪共同生活在一个封闭区域内,加上天气、季节变更、风力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使猪舍内的环境复杂多变。猪舍内的生长环境对猪的繁殖、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猪肉产量产生很重要的影响,现有大多数猪舍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缺陷和不足: 1.1温度

温度是猪群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适宜的环境温度,是保证猪群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前提条件,是能够打造猪群正常免疫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温度也是控制病原体的最好屏障。可是,现有大多猪舍是采用燃烧燃料为猪舍提升温度和开窗通风降低温度。对于温度的控制无法精准,效率也不高,还会造成舍内燃烧废气的堆积,影响猪的健康生长。 1.2 湿度

猪舍内湿度的来源有很多途径,比如猪呼吸时呼出的水汽、猪舍内饲养管理用水、猪的粪尿中含的水汽、进入猪舍内的外部水分等。潮湿的环境会促使细菌、致病性真菌和寄生虫的繁殖滋生,降低猪的抵抗力。而现在的养殖技术是定期通过人工对猪圈进行冲洗,然而冲洗猪舍后带入大量的水造成空气中的湿气加重,仅仅依靠经验鼓风除湿,效率不高,还会造成猪舍内温度偏低。 1.3 空气质量

由于养猪场大都采用密闭式的饲养模式。在相对潮湿密闭的环境中,猪的粪尿及其发酵分解物,会产生相当多的氨气、硫化氢、甲烷等对猪群生长不利的气体。对于这些不利气体的排放完全是依靠人工经验来进行通风排气,由于猪舍较大通风时间较长,从而降低了舍内温度,直接影响到猪的生长,而没有从根本上、源头上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1.4 光照

光照的时间和强度对猪群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适宜的光照可

4 促进猪体的蛋白质、脂肪及矿物质的沉积,有利于健康快速生长,还可以提高猪的繁殖能力。可是,大多数的猪舍是半封闭或全封闭的狭小空间,光线比较暗,不利于猪个体的生长。

二、自动化养猪场的结构部分附图

2.1自动给料系统

该给料系统主要由计量筒、料线、驱动器、料塔等组成。该系统通过调节钮调整每头猪供料的数量,方便观察记录每头猪的供料情况。

给料系统附图

5 2.2猪舍通风温控系统

通风系统主要由电控箱、变速换气扇、进气口、温度感应器等组成;温控系统包括降温和加热两个子系统.降温设备主要由水帘降温装置和风机组成.加热设备主要由智能化地暖设施组成。该系统可按需设置舍内温度和风速并自动运行,保证猪舍内的温度适宜和空气清鲜。

通风温控系统附图 2.3猪舍空气净化自动清洗猪圈系统

该系统由传感器、排风扇、可移动的清粪装置等组成,若传感器检测到有害气体浓度一旦超过阈值,控制中心立即控制清粪装置使其及时清粪,同时启动排风扇进行换气保证猪舍里的空气环境清新。

空气净化系统附图

6 2.3猪舍视频监控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摄像头、电源装置、报警系统、监视显示器、光纤接入等组成,该系统能使管理员在办公室通过监视显示器清楚地看到猪舍内猪只的活动情况和工作人员的操作情况.可方便对生猪养殖的科学管理。

视频监控系统附图

三、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3.1节能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养猪场为半敞开式,空气流动量大,保温性能差,为了达到温度稳定,需要消耗较多电力。应尽可能的采用密封环境,实时检测空气质量,定时定量通风模式能进一步降低电力消耗,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或结合太阳能与普通电源供电,节能、安全、环保。

3.2水帘降温装置受环境温度、适度条件限制,当环境温度过高时,采用地表循环储水降温范围变小。可采取地下储水的方式,进一步降低循环水温度,提高降温效果。

3.3猪舍内的监控节点与监控中心的布线过多,而且其环境比较潮湿。当时间久了电线容易老化,为此应该进一步完善。结合现代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远程实时监控,满足猪舍特殊的环境要求,方便养殖场的扩展和维护。

7

四、具体改进方案

改进的系统主要由若干个监控节点和监控中心组成。监控节点是组成养猪场环境远程监控系统的基本单位,分布在每个猪舍中,负责监测猪舍内的环境信息并执行相应的控制输出驱动命令,完成猪舍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每几十平方米的猪舍中放置一个这样的设备。监控中心可以和网络中的任何一个监控节点进行双向通信,并具有实时显示环境信息、声光报警、远程发送报警信息,接收用户发送来的控制命令等功能,该设备放置在猪场办公室中作为监控终端。系统还采用了模糊控制推理算法,根据人的经验编写模糊规则实现猪舍环境的智能控制。

自动化养猪环境监控系统的改进方案设计描述如下:

4.1采集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氨气、H2S气体等猪舍环境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预处理后发送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能对这些信息进行身份认证,并刷新控制信息。

4.2控制中心能够实时显示当前的环境信息及当时的日期和时间信息,并且能够保存到数据库中,方便查询和科学的管理。

4.3控制中心收到的环境信息后与设定值相比较,若超限则在启动声光报警装置的同时向用户手机发送报警信息,用户可以发送预编辑好的信息向监控中心发送控制命令,再由监控中心无线发送到监控节点,从而启动相应的执行机构。4.4猪舍内的控制输出驱动可以接收监控中心发来的控制指令,并执行相应的执行机构。

4.5每个监控节点发送完数据后进入休眠状态,以此来节约监控节点的能耗消耗,一段时间后自启动,监控中心按照猪舍编号顺序依次接收监控节点的数据。4.6监控系统应该尽可能的做到低功耗,低成本,高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结合太阳能与普通电源供电,节能、安全、环保。

8

改进系统总体结构附图

五、调研心得

通过调研我们对现代畜牧业有了一定的的了解。养猪场的各个方面的设计,都会影响到猪个体的生长,因此都要以猪个体生长生殖的规律作为依据,为猪个体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减少生产成本。此外,我们还了解到我国现在养猪场的设计和生产效益还存在比较多的缺陷,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很大差距。个体养猪户较多,规模较小,小型养猪场往往面临着资金、技术支持、环境保护等难题。所以,要推动我国养猪业的现代化,国家应该加大对养猪业的投入,特别是技术的支持,对于养猪场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方面需要加大研究力度。通过养猪场的调研和查看相关资料,我们收获颇丰。作为一名大学生,不应该仅仅从书本或者是课堂学习,我们应该结合实践和调研,这样才能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用处和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

六、参考文献:

1、曹进,张铮.封闭猪场内氨气对猪群生产性能的影响及控制实验[J],2003,23(4):56-57.

2、王朝炜.王卫东.物联网无线传输技术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李静杰.猪场环境条件对猪群健康的影响[J],养殖技术顾问,2009,10(3):45-46.

4、刘敬顺,施景橙。精确性饲养技术在现代化养猪业中的应用。www.daodoc.com,2006.

5、刘继军.我国养猪生产的发展方向 [ J].农业工程学报,1997, 13(增 ): 28- 31.

6、朱能武, 邓昌彦, 熊远著.我国工厂化养猪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 J].湖北农业科学, 2000( 6):56- 58.

7、李锦玉.论集约化养猪生态系统 [ J].家畜生态, 2001( 22): 16- 22.

9

推荐第3篇:《建筑设备自动化》调研报告封面

武汉工程大学

课程设计(学年论文)

说明书

课题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学生成绩:指导教师:课题工作时间:至

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

I

推荐第4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调研报告

电气自动化专业调研报告

胥宝萍

为了更好地搞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拓宽招生、就业渠道,及时发现我专业在办学思路、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专业教师进行了专业调研和实习生、毕业生调查。通过走访企业和实习生、毕业生进行电话、电子邮件联系,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我们通过分析实习生、毕业生调查所得的信息,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进行了多次教研、讨论,作了相应的调整。于2008年10-12月期间,在机电系刘主任、陈主任带领下,我们去盛港、天津重钢、新港船厂等企业进行了调研,得到了也很多启发。

(一)调查情况

1、调查对象: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生及毕业生。

2、调查内容

调查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协作精神、业务能力、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人际关系、心理素质、集体精神等方面是否适应用人单位及岗位要求;检验学院培养的学生是否受欢迎;学院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是否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调查分析、结论

1、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此专业设置比较合理能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就业率相对较高。

2、学生在单位工作无长期打算,也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失去信心。

3、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不够比较扎实,应用能力与市场存在差距。

4、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调查中发现,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2) 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3) 普遍强调的还是基础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因为这是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 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5)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5、心理素质良好,人际关系和谐。

进入二十一世纪,未来人才的竞争将是适应性的竞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社会中,能否取胜和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专业技能之外,还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系为了适应社会和我国全面推进素质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三)建议

1、明确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定位。

高职院校自动化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具有以现代工控设备为基础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具有对传统电气设备自动化改造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具有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安装、管理、维护维修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工作态度、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具备自主学习、创新发展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高职院校自动化专业的定位是:培养自动化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具有较广泛的通识基础,良好的人文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向工程技术应用、重视实践环节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工程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行业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

2、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

09年5月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对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学访,我深受启发,看到其他兄弟院校深入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实际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地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实际能力、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3、大力推进教学体系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能力。

近几年来,我专业教学及管理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工学相结合道路,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踏上社会,接触生产实践后,让学生面对各种高新技术,通过自学资料,短期培训,刻苦钻研,很快地能够掌握各种技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4、加强学生敬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生要加强学习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注重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推荐第5篇:中小水电站自动化调研报告

中小水电站自动化调研报告

水电站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组成部分,目的是提高发供电的可靠性,保证电能质量及电力系统经济安全运行,同时也有效地改善运行人员的工作条件,最终提高水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水电厂自动化的发展回顾

我国大中型水电厂自动化以计算机监控技术为平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而我国农村中小水电厂的自动化正处于一个推广应用快速发展的阶段。大中型水电厂的监控技术的成熟在于:

1.自动化起步早,在1979-1985年就以葛洲坝、富春江等四个电厂为试点制定了水电厂自动化的七年发展规划,在试点成功以后,于1987年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水电厂自动化技术总结和规划落实工作会议”,又于1993年在成都召开了“全国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工作会议”,启动和落实了推广工作,规定“八五”期间应有40个大型水电厂(群)实现计算机自动经济运行及安全监测。

2.重视程度要大,由于大中型电厂多归口原国家电力部主管,且电厂在系统中的作用又比较重要,因而不论从安全运行,还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说都把推广以计算机监控为基础的自动化工作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来加以推广应用。

3.人员素质较高,电力行业技术比较专业,均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与技术培训。

4.资金比较充裕。

5.管理比较规范,不论在设计方面,还是在技术实施方面,大中型水电厂在上述条件下,水电厂自动化工作基本做到了以下内容:

● 保证合理的资金预算与支付;

● 根据水电厂的装机容量,在系统中的地位进行规范化设计; ● 安排比较周密的工期计划; ● 选择具有实力的供货厂家;

● 按以下原则实现了水电厂的综合自动化:统筹考虑、电厂运行、电力调度、水利调度、航运调度、水情测报、灌溉、防洪等彼此之间的关系。

中小水电或中国农村水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指总装机在5万kW以下水电站及其配套电网。

中小水电站的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以前,基本为传统的机电电磁技术;

第二阶段大约为90年代期间,为计算机监控技术在中小水电站移植试点阶段,此阶段的状况是:

● 模仿大中型水电厂的监控模式,将大中型水电厂的模式直接搬到中小水电站上来;

● 将用于变电站中的综合自动化模式略加修改搬到水电站上来;

● 少数厂家结合中小水电站的特点,研制开发出适合于中小水电站的计算机监控模式,并致力于推广应用。

第三阶段为2001年以来,尤其是2002年5月国家水利部在湖南郴洲召开的“全国农村水电现代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并在当年由于水利部颁发了水电(2003)170号文以来,在全国农村水电领域展开了全面推广现代化技术的工作,经过十多年的试点,中小水电站自动化水平已到一个关键的攻坚阶段。目前农村水电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水电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在农村水电建设的历史上是重建设、轻管理,建设资金缺乏,技术力量不强。在设计、设备选型、设备管理、资金投入、人才水平等方面与大电网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全面行业管理。

二.农村水电自动化现状调查及分析

根据《农村水电技术现代化指导意见》的精神,总结近20年来从事中小型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生产、安装、服务经验,从农村水电厂现场调查、总体设计、系统结构、设备选型、施工方案等方面进行全面统计和分析,制定了专门针对新建农村水电厂和改造农村水电厂自动化建设的详细设计、生产、工程服务技术文件和管理流程。为更客观的了解农村水电厂的现状,成立专门现场调查小组,选择了湖南进行实地调查,共22座水电站,这些电站基本上是在90年代末建成投运,总装机从400kW到4000kW,重要分布在山区,没有专门的道路,大部分为田间小路,坑坑洼洼,水电站周围没有住家,方圆几里都见不到人。这些水电站由于总投资少,对于水电站的自动化元件投入成本有限,因此在建站初期基本不考虑自动化。基本现状如下:

1.采用一机两屏的模式,一台励磁屏,一台低压控制同期屏;2.全手动机械调速器;

3.手动旋转多圈电位器实现励磁调节;4.电动机传动控制进水阀;

5.没有气系统、油系统,只有简单的水通道;6.没有测速装置,靠经验判断;

7.没有自动刹车系统,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刹车: ● 没有任何刹车手段,机组自行停机;

● 对于冲击式水轮机,水轮发电机均置于厂房地面,其刹车采用木棒直接顶平衡轮刹车;

● 对于轴流式水轮机,一般情况不刹车,在紧急条件下,采用人工补气刹车和木棒刹车;

8.400V机端电压,一条10KV出线;

9.无电压互感器,机端电压400V直接由于测量、同期;10.无变压器保护,变压器两侧无断路器;

11.无线路保护,10KV线路出线为跌落式熔断器;

12.发电机只配置了三相电磁式继电器实现过电流保护;

13.每台发电机出口配置了380V三相电度表,置于“低压控制同期屏”中;14.一条10KV出线配置了高压计量表;

15.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和刀闸置于“低压控制同期屏”中;

16.每台发电机均配置了“自动并列控制器”,在人工手动调节过程中捕捉同期点,无同期闭锁功能。个别电站还在采用6个灯泡的“暗灯法”作为同期判断;

17.每台机组均配置了4块常规测量仪表,分别为:频率表、电压表、电流表、功率因数表和一块相位比较表。置于“低压控制同期屏”中。

根据调查结果反映出电站基本没有自动化功能,全部采用手动常规控制设备,且设备老化,可靠程度低,在部分电站由于设备原因而导致影响正常供电。针对农村水电厂的现状,从项目总体改造着手,制定农村水电厂自动化改造的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并成功的在几十个电站中得到运用。在实际改造和投运过程中按以下主要步骤执行:

1.充分与现场技术人员沟通交流,了解电站的运行现状、运行规程、维护情况和主要特点,结合电站的原始图纸,编制自动化改造的总体思路和初步实施方案。

2.收集电站的相关资料:电气一次主接线图;电气一次开关柜布置图、端子图;中控室平面布置图;励磁原理图、端子图;调速器原理图、端子图;机组自动化元件布置图;机组自动化控制回路图;机组测温系统图;保护系统配置图;测量、计量系统配置图;电源系统配置图;同期系统图等;

3.全面了解一次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判断是否满足自动化接口要求;4.全面了解电站所有设备的测量、控制过程和相关的保护配置,编制实现自动化控制后相关过程的逻辑;

5.全面了解机组的开机、停机、事故停机、紧急事故停机的控制逻辑和相关子过程的逻辑关系,主要从测量输入和执行控制输出两方面了解相关控制过程,编制上述过程的可编程控制逻辑流程图;

6.全面了解电站各种测量信号和控制/调节输出现场自动化元件的配置情况,根据自动化改造需要,列出需配置的自动化元件清单;

7.根据上述内容总结现场资料和调查情况,详细设计需改造的各子系统(调速器系统、励磁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高低压开关控制系统、电源及配电系统、防雷系统、模拟屏等)的结构、主要设备型号、系统功能及性能、信号传送及通信方式等;

8.根据改造工期要求,制定详细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实施计划,确定项目改造项目管理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人员,在各阶段定期、及时与电站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保持联系,并进行阶段性的评审。

三.水电站系统改造案例:水电站1 水电站1:设计水头52M,单机2.3个流量;共3台机组,容量为800kW×3台,机组已运行30多年,一条6.3kV母线;一台油浸式变压器,容量为3150kVA×1台,一条35kV母线,一条35kV出线;一台近区变35kV/0.4kV, 容量为800kVA。

整个电站设备老化,自动化程度低,不能满足需要,在国家第一批中小水电站改造计划下,利用改造资金对该站进行了全面改造。

1.主设备改造 1.1 水轮机的改造

● 更新设计制造转轮,采用新型转轮替换原转轮,提高水轮机效率,增加过流能力,达到增加机组出力的改造目的,并显著改善机组运行工况,加宽机组稳定运行范围。新改造后的转轮有较宽的稳定运行范围、有较强的抗空蚀能力、有较高的水力效率。改造前实际最大出力2300KW,改造后最大出力可达2500KW。可以更好地适应电站水头和出力变化要求,在更大的负荷区间高效工作而不产生有害的水力振动和严重空蚀,改造费用为66万。

● 水轮发电机组的主轴通过强度校核计算,强度符合改造后增加出力的要求。

● 更换、修复磨损的过流部件:由于机组已运行20多年,过流部件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空蚀及磨损,容积损失大大超出标准范围,直接影响着水轮机工作的效率。采用更换前后盖板、更换密封环及主轴密封副;修复导叶翼型、重新调整导叶立面和端面间隙使其符合新机组出厂国家标准;更换导叶轴套,重新钻铰导叶定位销孔等。

● 改造水轮机流道,配套适用新转轮,使其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1.2 发电机的改造

● 发电机定子:重新设计制作定子线圈,增大定子线圈线径截面,使用新型高科技绝缘材料,提高线圈绝缘等级,使其达到F级绝缘等级;各接头及过桥线、引出线均改锡焊为银焊。

● 发电机转子:转子抽芯拆卸解体,重新称重配挂磁极,转子重新进行整体绝缘处理。

● 发电机引出线部件:更换刷握及碳刷等部件;更换发电机引出线,提高引出线载流能力,以符合改造后机组运行要求。

2.其他设备的改造

2.1 改造前的基本情况:

● 调速器系统:原调速器控制可实现自动开停机功能,由于导叶行程的对应状态不准确和其他因素,此功能一直未使用;

● 调速油压单元:具有油压指示表和配套电动机,但不能实现油泵的自动控制;

● 励磁系统:常规多圈旋转电阻式手动励磁调节系统,通过手动旋转多圈电阻实现无功的调节;

● 高压开关柜单元:共9面屏,分别为:1,2,3号发电机的PT柜和断路器控制柜,厂用变屏柜,6KV出线柜;在各断路器的控制柜上配置有功、无功电能表,但有功、无功电能表数据不能实现通信,导致数据不能上传计算机监控系统;

● 动力屏单元:经厂用变输出至动力屏后,分别独立为各设备和控制回路提供工作、操作控制等电源;

● 保护系统:共4面常规保护屏,分别为:1,2,3号发电机常规保护屏、主变线路常规保护屏;

● 碟阀控制单元:具有蝶坑的位置信号和蝶阀的电动控制、行程位置,但行程位置不能准确指示实际蝶阀的全关和全开位置;

● 集水井控制单元:具有集水井的水位高低的接点信号和电动回路,无实际水位显示和自动控制功能;

● 中控室屏柜设置:中控室设置为“机组控制屏4面,常规保护屏4面”共8面屏柜;

● 水位监测:前池水位、尾水水位无实时监测水位功能;

● 技术供水单元:手动控制进水阀门,无自动供水控制机构和管道的水流监测;

● 测温单元:原配置的机组轴瓦温度测量表已不能进行温度测量; ● 同期单元:手动同期,机械表头指示; 2.2 改造后的基本情况:

● 调速器系统:对导叶电动控制回路、导叶开度限制行程、导叶实际位置行程进行改造,使其能提供准确的导叶位置的反馈信号。完成导叶的电动控制,实现自动开停机功能,行程反馈信号准确,在中控室即能完成远方调节和机组控制功能。

● 调速油压单元:对油压的电动回路和信号回路进行改造,使其具有对油压装置的启动和停止远方控制接口,并能以空节点形式提供启动油泵和停止油泵的信号。从而实现调速油压油泵的自动控制,在机组自动控制回路中增加与此有关的控制逻辑,实现了在机组自动控制中相关辅助设备的自动控制。

● 励磁系统:采用微机励磁系统,实现了具有自动控制方式,最小、最大励磁限制及自励和它励运行方式,可就地调节和远方调节功能,具备自动起励、灭磁条件。

● 高压开关柜单元:原高压断路器控制柜能满足自动化的控制要求,改进配置的原机械电能表,在原装配位置上更换为电子式电能表(具有通信功能),实现了数据上传。

● 动力屏单元:在原动力屏的基础上,增加4组独立的电源供计算机监控系统和其他自动化回路使用。

● 保护系统:全部更换为微机保护系统。

● 碟阀控制单元:对碟阀的电动回路和反馈行程进行改造,使其具有对启动和停止电动控制回路远方接口,并能以空节点形式提供启动电机和停止电机的信号。增设对碟坑的实际水位进行监测的变送器,并根据现场条件,专门就地设计了碟阀控制箱,解决了原碟阀操作回路外置现象。在美观性、整体性、维修方面都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

● 集水井控制单元:对集水井的电动回路和信号回路进行改造,实现对集水井的自动控制功能及增设对集水井的实际水位监测变送器,完成实际水位的实时测量。并具有对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远方接口,以空节点形式提供远方启动电机和停止电机的信号。

● 中控室屏柜设置:替换原所有8面屏柜,更换为“机组自动控制保护屏3面,微机线路主变保护屏1面,同期监控屏1面”共5面屏柜。并对中控室的布局进行的重新设计和装修。

● 水位监测:增设前池水位、尾水水位变送器,并输出4~20mA的电流信号提供计算机监控系统完成实时测量功能。

● 技术供水单元:加装进水控制电磁阀,提供电磁阀的远方控制接口,并配置管道示流信号,传送至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了技术供水回路的自动控制。

● 同期单元:增设同期控制屏,以自动同期为主,手动同期为辅的同期方式。

● 经过近一个月的现场改造,该电站成功投运了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了监控系统与调速器、励磁系统、油、气、水系统、直流电源系统等设备的自动化接口功能,达到了在监视、测量、控制、调节、保护方面的全自动化技术改造目的。

四.水电站自动化改造案例:水电站2 水电站2:共6台机组,容量为2500kW×2台,机组已运行20多年,一条6.3kV母线;500kW×3台,320kW×1台,两条400V母线;三台油浸式变压器:1250kVA×2,6300kVA×1,一条35kV母线,两条35kV出线。

整个电站设备老化,特别是常规保护屏和断路器控制单元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由于相应接点的不可靠而导致控制不灵敏,装置功能单一,不能实现数据传送,油气水管道回路的测量常规表计工作不稳定,相应的接点信号状态不能及时反馈。

为提高电站监控和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确保电站安全可靠的运行;改善运行人员的工作条件,实现电站少人值班并逐渐过渡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提高电站的经济效益,特对该电站进行改造,改造前的主要情况如下: 1.4台低压机组调速采用手动控制和调节;采用微机油压调速,处于半自动化模式;励磁采用常规多圈旋转电阻式手动励磁调节系统,通过手动旋转多圈电阻实现调节无功;

2.采用自动准同期和手动同期两种同期方式,其中自动同期为手动调节,由自动准同期装置捕捉同期点合闸,同期点为发电机出口断路器;

3.保护配置:机组配过流、欠压保护,均为常规保护。采用常规机械表头测量机端频率、三相电流、电压、有功、无功、功率因数,人工抄表。

4.机组控制采用单部手动开机,每部操作需有人工现地完成,油、气、水回路均采用手动阀门人工开关,无自动化测量元件,均在需监测的位置安装了机械常规测量表头,依据值班人员的巡检对回路进行监测。

5.闸门控制系统只能实现现地手动控制;

经过近半年的现场调查和沟通交流,确定了该电站改造的9个子系统,改造后各系统的情况如下:

1.调速器系统

采用数字式高油压水轮机调速器,该调速器系统主要由可编程调节器、数字阀、油泵、电机、皮囊式蓄能器组成。主要功能是测量机组和电网的频率;按PID规律对频差进行运算,产生具有PID规律的调节信号,实现频率、开度和功率多种调节模式,实现开停机操作和电气开限等功能。

在改造调速器系统过程中,主要工作重点在机械部分的改造环节上,特别是对于导叶控制环拉杆的和行程反馈的设计安装,是调速器的改造的关键工序。创新点在于利用用调速器的自备油源,增加了自动刹车功能,替代了原手动木棒刹车。

2.励磁系统

采用微机励磁系统,实现了具有自动控制方式,最小、最大励磁限制及自励和它励运行方式,可就地调节和远方调节功能,具备自动起励、灭磁条件。

3.计算机监控系统 在改造前,所有的测量数据和控制都需人工抄表或手动控制完成,增设计算机监控系统后,系统采用全开放分层分布式网络系统结构。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实时性、开放性和可扩充性等技术性能,满足经济实用的要求,达到少人职守的目标,减少了运行维护人员的条件,在改造前,电站有几十人进行运行和维护,在投运监控系统后,人员大大减少了,每个班组组只需要2-3人即可完成新站和旧站共六台机组的运行维护,达到了减员增效,提高了电站管理水平的要求。

水库电站分为新站和旧站两站,设站长主机一套置于站长室内,可远方查询调节控制两站的设备运行参数。两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相对独立,两站的数据信息可通过网络进行交换。

每个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均分为二层:主控制级和现地控制级。两层之间采用现场总线式的高可靠通信网络系统。

4.低压开关控制系统 更换了原旧系统,改进了跳合闸断路器的控制回路,增设了相应的控制回路。 水电站经过近半年的自动化改造,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全开放分层分布式模式,通过对电站各设备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实现了自动监测、控制、保护,保证了电站设备充分利用水能安全稳定运行,减少了运行与维护成本,改善了运行条件。并在系统抗雷击和电磁干扰方面得到了加强,防雷系统的成功投运解决了电站以前遇到雷电部分设备遭损坏现象,提高了系统安全性。改造后的电站改变了原来的常规手动控制、人工抄表模式,实现了电站自动化,提高了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在改造后期的运行过程中也减少了运行和维护人员,提高了电站经济效益。

5.直流电源系统

根据改造内容及负载,直流系统为200AH,采用双路交流输入;接线方式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充电装置采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N+1备份工作方式;输出电压为220VDC,输出电流为30A。采用开关电源特有的模块化设计,N+1热备份;充电模块可带电插拔,在线维护,方便快捷;自主均流技术,模块间输出电流最大不平衡度小于±5%;开放式接口设计,具有强大的通讯功能,很方便实现与变电站或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相连。

6.防雷系统 由于地处山区,又属多雷区,在电站改造之前经常出现设备因雷击而导致抢修现象。因此设计了防雷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可防雷布置:电源一级防雷、电源二级防雷、通信线路防雷、控制线路防雷、4-20mA信号防雷器;

7.模拟屏

原中控室无模拟屏,增设了此系统,采用U型钢架,马赛克拼块组成,采用阻燃材料,浅灰色,根据电站主接线图,用带有各种标准的电器符号的马赛克拼接而成。整体长4米,高2.4米,深0.55米,采用屏面结构,弧形,安放4台21`电视机,用于显示视频监控画面,核心是微型计算机软硬件基层系统,包括远程通信、监控显示和管理、失电保护、在线检查元件功能。

8.视频监控系统 增设了该系统,通过摄像监控系统可提高劳动生产率,更方便的对全厂重点部位的实时情况进行准确了解,在发电厂实施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安全值班人员、厂领导可以随时对全厂重点部位进行监控和监视,以便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部门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现场图像经过分控计算机处理,通过光缆及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接收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进行监控、存储、管理,值班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现场情况。

9.泄洪闸门控制系统

增设了闸门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闸门开度的实时显示和远程控制功能。 水电站经过近半年的自动化改造,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模式,通过对电站各设备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实现了自动监测、控制、保护,保证了电站设备充分利用水能安全稳定运行,减少了运行与维护成本,改善了运行条件。并在系统抗雷击和电磁干扰方面得到了加强,防雷系统的成功投运解决了电站以前遇到雷电部分设备遭损坏现象,提高了系统安全性。改造后的电站改变了原来的常规手动控制、人工抄表模式,实现了电站自动化,提高了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在改造后期的运行过程中也减少了运行和维护人员,提高了电站经济效益。

五.中小水电站自动化改造建议

水电厂(站)自动化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大中型电站已完全达到了实用化程度,其自动化技术已全部采用基于计算机的监控系统。但除上位机及机组自动屏之间的信号传输采用光纤之外,数据采集,继电保护输入等级为模拟输入的监控系统,许多信号的传输亦为模拟信号,这样从本质上说计算机监控系统仍然会不时受到电磁干扰,影响电厂的安全运行,这在国内许多大中型电厂所证实。随着光纤互感器的发展和产品的推出,国际IEC61850协议的实施,从技术层面将导致全数字化的水电厂的监控系统问世,监控保护系统之间的信号传输,数据的采集均基于光纤,这将从根本上解决电站抗干扰问题,同时带来成本的降低,各种智能设备接口之间的标准化,也便于电厂自动化设备的继承。虽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仍然有许多工作期待加强:

● 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

● 加大宣传力度,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从增加农村水电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加以宣传;

● 加强农村水电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是企业领导充分意识到采用先进技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使技术人员充分掌握适用农村水电的现代化技术;

● 进一步争取加大国家对农村水电的现代化的支持力度,通过上述措施使农村水电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根据《农村水电技术现代化指导意见》的精神,以及对计算机监控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在新建电站和改造站中贯穿此种思想,对于5MW及以上的水电厂,采用全开放、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了与调速器、励磁、油气水系统、闸门等设备的I/0接口监控和通信功能,采用了微机自动准同期、微机继电保护、数字式电能表、数据采集等智能型微机产品,增强了系统的自动化功能,替代原有的常规产品,实现了上述设备与监控系统的数据传送和通信,为能体现硬件的强大功能,软件也尤为重要,结合农村水电监控系统的建设和改造经验,以及\"指导意见\"对软件的要求,专门开发了HG2002系列电力监控系统组态软件,具备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维护方便、灵活开放的数据库结构等特点,将竭尽全力为农村水电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国电旭振研发生产:无人值守励磁装置、微机准同期控制器、微机保护装置及自动化改造解决方案,为国家农村小水电站改造提供优质的服务。

附件:农村水电技术现代化指导意见 为加快农村水电现代化建设步伐,明确今后一段时间农村水电行业技术发展的方向,规范、指导农村水电行业做好技术进步工作,现就农村水电技术现代化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水电的需求为目标,以现代技术和现代管理为手段,以农村水电厂及配套电网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为重点,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农村水电行业的技术水平及运行管理水平,保证发、供电质量,提高发、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增强农村水电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农村水电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二、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基本原则是:明确目标,统一规划,加快实施,适当超前;技术先进,设备可靠,简单方便,经济合理;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优先选用系列化产品;以国产技术和设备为主,适时引进国外关键技术和设备。

2、总体目标是:2010年前,50%的农村水电厂及配套电网达到现代化水平。2015年,农村水电行业全面实现现代化。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使农村水电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三、任务和要求

(一)农村水电厂

1、重视流域梯级滚动开发,梯级电厂要按流域整体规划进行设计和建设。优先开发具有季调节能力以上的水电厂。适当发展抽水蓄能电厂。

2、新建水电厂都要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进行设计和建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建设的水电厂,要按总体目标要求做出更新改造规划,在2010年前全部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对已超过使用年限,经技术改造认证仍达不到要求的发电机组,要报废重建或强行淘汰。

3、要对水电厂改造做出整体规划、总体设计。要分别通过改进水工设施、更换高效抗气蚀抗磨损转轮、提高发电机绝缘等级、改善机组冷却条件、采用静止可控硅励磁或无刷励磁技术、重锤式蝶阀、塑料瓦等途径提高机组出力、机组效率或延长机组寿命,并通过更新改造监控设备及自动化元件,提高电厂的自动化水平。

4、推广使用新型高效水轮发电机组。应根据不同的水头流量选用合适的机组形式,具体选取方式及原则可参考《中小型轴流式混流式转轮系列型谱》(JB/T6310-92)和《双击式水轮机系列型谱》(JB/T7640-94),并结合制造厂现有的成熟转轮选用。

5、总装机5MW及以上的水电厂,应采用全开放、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监控系统;调速器、励磁装置和厂内油、水、气、直流系统、闸门等设备的监测控制应采用微机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与设备控制单元之间的数据通讯可通过现场总线、串行通信或I/O等方式进行。

6、总装机5MW以下的水电厂,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直流系统应和计算机监控系统通信。调速器可采用微机调速器或油压操作器。厂内的油、水、气等设备的监测控制可采用简易的继电器自动控制装置。

7、发电机电压为0.4kV的水电厂,可采用更为简单的紧凑式一体化监控系统。水轮机操作器储能方式可以选用高压氮气罐储能或高压油储能,液压件应采用标准件,以节省占地空间和维护费。

8、电厂油、水、气等辅助设备系统要向控制与主机一体化方向发展。推广采用免维护或维护简单、维护量小的设备。

9、电厂自动化元件是实现无人值班的关键,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质量可靠、适应潮湿环境的成熟产品,同时应注意改善自动化元件的工作环境,必须满足其说明书提出的要求。油混水传感器、液位变送器、流量变送器、压力变送器、行程变送器等应选择具有4~20mA模拟量输出或具有串行通讯接口的产品;装机容量较大的水电厂,测速系统应采用齿盘测速和/或残压测速方式;压力及液位变送器应采用电容式或扩散硅压阻式与专用信号放大电路一体化结构;多通道电磁阀推荐采用四通球阀等方式,冷却水电磁阀应推广利用有源热扩散方式;温度传感器应选用Cu50或Pt100,温度巡检装置应带RS485或RS232通讯接口。

10、农村水电厂电气主接线要尽量简洁可靠。主要电气设备要选择可靠性高、故障率低、少维护或免维护设备,如主变选用新型节能变压器,励磁变及厂用变选用干式变,断路器选用真空断路器、六氟化硫断路器,避雷器选用氧化锌避雷器等。如水电厂夏季冷凝现象严重,应选用F级及以上绝缘等级的发电机。处在山区的农村水电厂,遭遇雷电机会多,应重视防雷保护和接地系统设计和施工。

11、采用微机自动准同期装置和微机继电保护装置。

12、水电厂电能计量推荐采用数字式或脉冲式电能表。

13、对装机容量较大的水电厂,积极推广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的光纤数字式电力互感器及其自动化新技术。

14、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水电厂应采用开放式数据库结构,通过预留通讯接口,执行标准通信规约,满足调度自动化要求。不再另外设置远动终端。

15、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要逐步实现电厂经济运行,梯级电厂要实现梯级优化调度。同时,要预留与其他系统(如水情测报、大坝安全监测、视频监控、故障诊断与状态检修等)的通讯接口,以便实现全厂的数据共享和管理信息化。

16、厂房建筑设计应逐步实行标准模数,厂房建筑风格、造型和内外装修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要与美化环境、发展旅游相结合。水电厂设计要密闭,严格做好防尘、防虫、防小动物。施工期,厂房进出设备的大门可采用框架结构和轻型可拆材料,不再设计永久性巨型门,施工完后即可封闭。二次屏柜布置要突破传统设计,可设置透明密封设备走廊。老厂在技术改造中要注意统一屏型、统一色标。

(二)调度自动化系统

1、根据当地电网发展规划编制调度自动化系统规划,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站、通道和远动终端分别做出功能要求、技术规范、设备(硬/软件)方案和分步实施计划。

2、调度自动化系统基本功能为系统控制与数据采集(SCADA)功能,选配功能为调度运行管理功能和应用功能。选配功能的选用应考虑管理的实际需要。状态估计、潮流计算、线损分析、负荷预报、故障分析、安全分析、无功优化运行管理等高级应用软件的配置应有针对性,并达到实用。

3、选择系统平台时,应考虑所在地区已投运系统的平台使用情况,以满足系统间互连的需要。应选择具有较高性能价格比的硬件设备,保证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开放性、扩展性、易用性和灵活性。

4、调度自动化系统应采用标准的通信规约,推荐采用我国电力行业标准中的\"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634-1997(等同IEC-60870-5-103规约)、\"循环式远动规约\"(DL451-91)和\"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DL476-92)。

5、计划同时建设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县应考虑调配一体化方案,计划近年内建设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应考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备扩展配网自动化的能力。

6、调度自动化系统应能与调度信息管理系统、配电自动化主站接口,同时可以实现与管理信息系统(MIS)、水情测报系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连接,其接口安全性应满足《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的要求,以保证电网的运行安全。

(三)配套电网

1、建设以110kV为主网架的高压电网,网络结构合理,布局简明可靠,运行灵活,具有充足的供电能力,适应负荷发展和农村水电开发的长期需要。

2、10kV城镇配电网宜采用双电源型环网布置,开网运行的结构。乡村配电网仍以放射状为主。较长的主干线或分支线应装设分段或分支开关设备,并积极推广使用智能化环网柜(RMV)、自动重合器、自动分段器、馈线远方终端(FTU)和配变测控单元(TTU)等开关及控制设备,逐步实现馈线自动化。

3、农村变电所要向\"户外式、小型化\"方向发展。城镇地区可选用组合式箱式变电所。

4、新建变电所应按无人值班要求设计,老变电所要逐步进行自动化改造,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优先采用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满足变电所的测量、保护、控制、调节和通信的要求,单元装置之间及变电所与调度之间应采用标准的通信规约(特殊的通信规约应具备详尽规约文本),并注意硬件、软件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5、无人值班的变电所内可不设固定的计算机主机,但现场应预留与计算机主机连接的接口,以便调试时使用。视其重要程度,安装周界报警系统及视频监视系统。

6、35kV及以上变电所要大力推广采用节能型有载调压变压器。配电变压器要选用技术性能优越的低损耗配电变压器,也可采用全密封变压器或非晶合金变压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变压器要在近年内更换完毕。

7、新建变电所要根据电压等级选用真空断路器、六氟化硫断路器或其它先进开关设备,不再选用油开关。35kV、10kV侧电压、电流互感器宜采用树脂浇注式结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可选用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早期使用的油开关设备应逐步淘汰。

8、按系统的需要,合理配置适当容量的无功补偿装置并安装电压无功自动控制装置。

9、推广采用微机保护装置和微机安全自动装置。

10、推广使用氧化锌避雷器。

11、城镇配电系统推广采用集保护、控制、计量、无功补偿、防雷等功能于一体的配电柜。

12、推广光纤数字式电力互感器及光纤数字变电所等新技术。

(四)配电自动化

1、积极开展配电自动化的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负荷类型及其可靠性要求,因地制宜选择配电自动化方案及其设备类型。优先考虑的功能为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DA)、自动绘图/设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以及远程抄表系统等。

2、在先期开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应注意选择具有良好开放性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系统,在设计中注意标准性、开放性、集成性、可扩充性等原则。设备应尽量选用模块化设计产品并满足接口标准化的要求,便于功能扩展和升级。

3、配电自动化主站设计应遵循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扩展性、开放性、容错性,满足电力系统实时性的要求,原则上应与调度自动化系统一体化设计,并与管理信息系统接口,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应遵循统一的接口规范,以实现信息源头唯

一、资源共用、信息共享、图形数据同步更新。调度自动化系统尚未建设,不应提前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

4、逐步开展远程抄表的试点工作,具备实用化水平后逐步推广。远程抄表系统的通信通道应与电网通信系统建设统筹考虑,尽量做到通道共享,并适度考虑发展需要。

(五)信息管理

1、管理信息系统(MIS)包括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力营销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子信息系统,系统的软件开发应注意实用性和适应性,建议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使之适应组织机构变化、管理模式变化、业务流程变化等情况,延长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

2、推广企业资源规划(ERP),充分利用企业MIS、SCADA等系统的信息,建造企业的ERP平台。可试点使用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以满足\"竞价上网\"的要求,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六)电力通信系统

1、通信系统建设必须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需要,并适当留有余量以满足电力通信新业务的拓展。

2、通信系统的设计应坚持先进性、开放性、安全性、可扩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系统应采用主流技术和成熟的产品,并适当超前。网络和设备应支持标准的接口,选择广泛应用的标准协议,能够与其它相关系统实现可靠的互联。系统关键环节均应冗余备份。通信设备及电源应有较高的可靠性。要能支持系统平滑升级,并保证在网络的扩展过程中,业务不会受到影响。系统应操作简单,易于维护,便于管理。在满足业务需求的条件下,达到最优的性能价格比。

3、骨干网络应优先采用光纤通信;分支通信网络宜主要采用电力线载波技术;根据地形特点,在性能价格比较好的条件下,推荐选用无线扩频设备、电话通道作为备用。

4、通信网中网络交换、传输、接入网接口等均应符合国标、ITU-T标准或有关行业标准。

5、通信网络建设中应采取相应的网络安全措施,满足《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的要求。

四、农村水电技术现代化的保障措施

1、各级农村水电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水电技术现代化工作的领导。

2、制定农村水电现代化发展规划,提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并积极贯彻落实。

3、建立农村水电现代化建设的试点,摸索经验,加以推广,推动各地的现代化工作。

4、积极开展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和职工技术培训,逐步完善专业轮训和技术考核制度,提高农村水电职工的业务素质。

(水利部(2003)170号文,实施日期:2003.05.13)

推荐第6篇:煤矿自动化、信息化调研报告

安全监控系统工作调研报告

(一)

——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情况调研报告

-----李广铮----

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是集采煤、选煤、焦化、发电、化工及新型建材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大型国有煤焦企业集团。 集团公司下属各矿分别分布于吕梁市孝义市、中阳县、临县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公司成立50多年来,坚持以煤为主、多元发展;以打造国内一流企业为目标,遵照循环经济的模式,不断延伸煤—焦—电、煤—焦—化、煤矸石—电—新型建材的产业链。针对我公司的现状,兑镇煤矿属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矿井,现以该矿为例,对煤矿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使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企业基本概况

该矿属霍西煤田汾孝矿区西部煤田。于1978年开始新建,1986年竣工试生产,1988年经山西省煤炭厅组织验收合格投产。矿井设计能力90万t/a,2010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20万t/a。

证载井田面积为13.3326km2,本矿井田内可采煤层—9号、10号、11号煤。

(一)生产情况:兑镇煤矿现开采9号、10号、11号煤层,具体情况为:

(1) 9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下部,煤层厚度1.35~2.01m,平均1.59m,为井田稳定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顶板为K2石灰岩,但大都有薄层泥岩伪

顶,底板为泥岩。

(2) 10号和11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下部,上距9号煤层0.50~1.80m,属10号、11号合并层,煤层厚度6.09~9.91m,为井田稳定可采煤层,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2~9层,煤层顶板为泥岩,底板大部为粘土泥岩,局部为砂质泥岩。

(二)安全管理:兑镇煤矿现设设有调度室、机电科、安全科、通风科、生技科等安全生产职能部室和综采一队、综采二队、开拓队、掘进队、通风队、运输队、探水队和综合机电队。各科室、各队部现都已实现计算机办公,网络构建也已实现。文档、图纸等技术资料已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

二.自动化建设和运行情况

对现有部分系统的综合集成:现在各矿井正常运行的系统有紧急避险六大系统、井下通讯系统、风机在线监测系统、35KV变电所电力监测系统、束管采集系统、运输控制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等,兑镇煤矿已对部分系统进行了集成,实现了综合监控,极大的提高了安全生产效率。

三.煤矿管理信息化建设及运行情况

矿井已基本建成了以安全监控调度中心为平台的网络结构,监控调度中心现已构建了较为规模的服务器群。安全管理、安全信息监控、机电设备管理、材料出入管理、运输自动控制等都已实现信息共享。另外,集团公司还组建了安全短信发布平台,定时不定时的发布安全信息,使公司、矿井相关人员都能及时了解到井下实时生产情况,都能实时了解到井下有害气体参数及通风参数的监测数据。管理信息的建设和运行,及大提高了矿井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为大规模的实现现代化矿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煤矿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企业建矿早,基础差,员工文化程度低,业务素质较差,随着企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员工素质有了较大提升,充实了很多中高学历人才,但新老交替尚未完成,低文化程度员工尤以生产单位较为突出,使的两化的建设和使用较困难,具体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兑镇煤矿是一个老矿井,技术人员多以四十岁左右的为主,对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煤矿现化化控制技术不能及时消化接受,新补充的年轻技术人员又缺乏井下作业经验,在三四年内不能担以大任。以上情况,造成了井下应用的新装备不能正常运行,对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不能及时掌握和跟进维护,使得部分新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甚至于只能弃之不用。这样,即增加了成本,又浪费了资源。

2.设备的更新换代缓慢

对于一个几十年的老矿井,井下设备多,更新升级成本高,现有的机电设备通信协议不能接入新的采掘及控制装备,致使现化化建设不能一步到位,为了节约成本,最大化的提高生产效率,只能逐步对各种设备进行升级换代。这样,延缓了自动化的建设进程。

3.技术协议不规范

在建设自动化矿井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煤矿监测与控制系统协议不规范,各生产厂商多以技术保守,各自为方。煤矿又不可能所有的设备采用同一厂商的设备,这样造成各厂商的设备不能匹配。安装维修拖延扯皮现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生产单位的投入效率。

4.政府对企业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建设扶持力小,推动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

五、取得的成效

矿井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及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提高了办公效率,使企业的各项业务实现了模块化、集成化、集约化,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取得了以下一些主要成效:

1、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了产能,企业利税从2008年1.2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2.49亿元;

2、提高了员工素质,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企业管理实现了集约化、模块化、办公自动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堵住了管理上的漏洞;

4、通过物质供应系统和供应商管理,降低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5、加速矿井安全生产知识在企业内部中的传播和存档,实现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应用;

6、安全监控数据的共享,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水平,预防了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发生。

六、取得的经验

近年来,我公司认真贯彻政府“两化融合”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举措,着力推动信息化技术在煤矿生产领域的全面渗透、广泛应用和综合集成,着力增

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企业竞争力,两化融合推进取得以下显著成效。

1、技术改造煤矿原有的落后设施,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效益。先以兑镇煤矿为信息化试点矿井,对“两化融合”进行了初步实践,现在又以朱家店煤矿作为“两化融合”示范矿井,通过对“两化融合”的技术进行理论论证和科学实践,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两化融合”道路。

2、全面推广信息化技术,支撑煤矿产业升级。取得了一批重大理论技术和实践技术的突破:

 六大系统联网:实现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的系统联网集成;

 无人值守:变电所、主通风、主运输、液压制氮、主排水无人值守;

 矿山物联网:通过感知层、网络层、展示层,利用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技术、WiFi射频定位、GPS定位技术、网络视频技术技术实现人员识别定位、设备实时监控、物资动态监控和管理;

 集团私有云计算及存储:通过集团私有云的建设,实现云端数据的海量存储;通过虚拟技术,实现集团软硬件资源的集中共享,避免重复投资;通过网络安全技术,实现集团内数据的安全共享;

 掌控矿山和移动办公:利用交互式镜像技术和屏幕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手机终端与应用系统的互动,通过网络连接和手机终端,实现矿端的掌控矿山和集团层面的移动办公。

七、建议

政府助推不足导致矿井自动化建设动力不足;企业专业人员缺乏,没有成型的优异案例,导致现代驱动力不足;服务厂商繁多,技术力量不足,产品间的集成度差。

安全生产指挥中心

2013.4

推荐第7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调研报告

2012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调研报告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把电气自动化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步伐,机电学院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措施。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团队通过深入走访周边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人才需求状况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社会背景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电气控制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比较成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动控制理论和电力系统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则为其主要技术手段,同时也包含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以及系统管理与决策等研究领域。该专业还有一些特点,就是强弱电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使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宽口径”专业。

2.西安市及周边城市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从专业技术层面看,电气类专业的技术发展迅猛,电气控制装置向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日趋增多,高新技术的发展需求更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经市场调研,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技术人才需求旺盛:配电柜与电气控制柜的安装、调试,电气设备生产与工艺技术操作,维修电工,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及运行等方面的人才,企业普遍反映缺乏。因此,与工业高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极为短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制造行业生产及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企业新一轮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嫁接改造的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成为现代设备控制和工艺过程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无论是整个生产线的连续生产工艺控制,还是单机生产控制,无论是单个工艺指标的检测调整还是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 PLC、DCS、FCS、工控机等技术与设备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一些重要的生产环节和生产线,没有自动化系统的正常工作,整个生产就无法进行。

(2)企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潮正浩浩荡荡地席卷着传统制造业。汽车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等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和信息化规划的重点,对信息化及相关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是非常急迫的。

现场技术人员和劳资部门告诉我们,企业生产中的自动化系统的特点是由专业厂家开发调试。在投入正常生产后,需要有专人跟班对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维护及操作,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跟踪分析,判断故障点,使得自动化系统充分发挥对生产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的最佳控制。另外经常需要根据

生产工艺和设备状态设置、调整控制参数,这些工作往往是保证生产过程正常、产品质量优异、以及控制生产成本的关键。从人才结构层次分析,此类岗位最适于高职毕业生来承担。

(3)高职层次自动化人才需求量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传统上大多来自高校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但实践动手能力较为薄弱,同时也不愿到生产一线从事应用与维护性的工作。另一方面,中专层次的学生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的操作,没有能力从事系统的管理、开发与维护,这样就造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结构的断层,需要职业院校培养大量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以完善我国的自动化人才结构。

为了进一步地了解自动化人才的需求状况,我们分别对西安、咸阳和宝鸡20多家企业单位进行了市场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单位对现有在岗的电气自动化人才不满意,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分专业人才学历较高,但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上岗后往往需要重新培训;另一方面是部分老技术人员不能适用现代技术的发展,在新技术面前无能为力。80%的企业表示仍需要大量的技能型自动化人才。

随着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在迅速发展。企业产品质量、效益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一是在现代企业中,设备更新、管理方式现代化、工艺流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导致岗位群的构成发生变化,新的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由于企业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原有技术岗位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新产品的不断问世,企业在科技成果的商品化转化过程中,需要大量既懂产品设计又熟悉生产工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高素质、高技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是现代企业迅速发展不可缺少的。

我们还对其它地区和其它行业进行了调查得到的信息是:大量事实证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集约化、生产技术的精密化和高度化、生产设备的复杂化和信息化,更依赖于大批高级生产过程自动化人才。一些国家和地区,正是由于培养了大批自动化高级技术人才,为运用科技成果,引进、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最终为形成自主技术提供了人力条件,才带来了经济的腾飞。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企业的技术需求,就业面宽,市场需求旺盛。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化的岗位能力要求

1.对高职生素质和能力结构的要求

由于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工业控制系统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机控制模式。PLC技术和单片机技术在设备控制上的大量运用,使得工业控制实现了网络化、集成化。企业普遍提出,希望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求他们既了解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又懂得自动化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的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在企业以后的发展中,机电一体化的观念逐渐加强。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微电子技术的大量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已经很难将机械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截然分开。因此,现代企业对于技术人员,尤其是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员都要求具备必要的机械和电气知识。这就对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生应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2.高职层次自动化人才在企业中的定位(岗位群)

该专业就业方向比较灵活:可就业于各类工矿企业,如汽车制造、冶金、化工、电力、纺织、烟草等行业,从事自动化系统及设备的日常维护、技术改造、故障

抢修等工作;也可在中央控制室、专业产品营销等部门工作;或在技术服务型公司,从事技术合作项目的洽谈、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和后期技术服务工作等。

通过在本行业的调查,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为各类企业培养具有行业背景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急需高素质、高技能的掌握机械、电气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复合型人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用人单位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

统计表明,企事业单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按需求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是:

①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相关的技术基础理论水平。

②电气自动化设备维护、改造能力。

③计算机控制技术能力。

④外语综合能力及科技写作能力。

⑤组织管理能力。

⑥人际交往能力。

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基础等。

三、调查反映的问题及几点认识

1、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企事业单位对大学教育提出的又一点建议。现在的学生虽然高考作文好、计算机应用熟练、外语通过等级考试,但自然科学的文字功底浅,表现出归纳总结能力差、对事件或具体的工程技术状况表述不清,甚至词不达意。虽然素质教育、文化氛围在高校也提了不少年,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建设,但如何实际的用在生产、开发和科学技术研究中的交流、总结中,还明显不足。

2、情商亟待提高

调查告诉我们,所有的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的非智力品质都有强烈要求,它们都要求学生具有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敬业与拼搏精神,合作精神,甚至要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只有能够战胜困难和失败,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可能赢得创新成果。而目前,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动力、创新目标和百折不挠的创新毅力都较缺乏,我们的社会、家庭及学校教育对此都未能给予足够重视。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与企业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强烈感受到社会对电气自动化类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看到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迫切。

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意见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我院学生的学习现状,为了对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教学效率,缩减学时,对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建议如下:

(1)公共课保持稳定,维持10门不变,总学时由756减少到750学时;专业平台课由11门缩减为7门,总学时由708缩减为627学时;专业核心课由13门缩减为10门,总学时由1482缩减为1458学时;所有课程总学时由3146缩减131学时,为3015学时;

(2)《军训》增加24学时理论授课;增加《机械基础》课程实训30学时,总学时达到100学时;增加《电子技术》课程7学时,总学时达到105学时;《变频调速技术》增加25学时,总学时为100; 《传感器检测技术》增加5学时,总学时为80;《组态控制技术》增加7学时,总学时为75;《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增加30学时实训,总学时为98;

(3)将2011级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机械制图》与《电气工程CAD》两门课程合并为《机械制图与CAD》,总学时由140学时缩减为120学时;

(4)取消《电机及拖动》、《电机拖动综合实训》两门课程,更改为《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学时由原来的98学时缩减为92学时;《电工基础与测量》实训30学时,课程学时由原来的108学时缩减为80学时;

(5)《英语》减少20学时,为140学时;《电力电子技术》由70学时缩减为65学时、《自动控制基础》由68学时缩减为65学时;缩减《工厂供配电技术》3课,总学时为95学时;缩减《单片机原理及应用》10学时,总学时为95学时;缩减《PLC原理及应用》30学时,总学时为105;《液压与气动技术》减少8学时,总学时为60;《岗前综合实习》减少30学时,总学时为210;

(6)其余课程学时保持不变;

五、总结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与企业的交流和讨论,感受到社会对电气自动化类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看到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适合市场需求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

自动化教研室

2012年4月

推荐第8篇:参考调研报告,电气自动化

大连交通大学2007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自动性能,易于在广泛范围内平滑调速,过载能力大,能承受频繁的冲击负载,可实现频繁的无级快速起制动和反转,能满足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中各种不同的特殊运行要求,至今在金属切削机床,造纸机等需要高性能可控电力拖动的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直流拖动控制系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有调速系统,位置随动系统,张力控制系统,多电动机同步控制系统等多种类型。而各个系统往往是通过控制转速来实现的,因而调速系统是最基本的拖动控制系统。在许多生产机械中,常要求电动机既能正反转,又能快速制动,需要四象限运行的特性,此时必须采用可逆调速系统。

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省去了环流电抗器,没有附加的环流损耗,节省变压器和晶闸管装置的附加设备容量。和有环流设备相比,因换流失败的事故率大为降低。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主要有逻辑控制和逻辑选触控制两种基本类型。逻辑控制的系统采用两个电流调节器,而逻辑选触控制的系统采用一个电流调节器。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正反向切换,采用数字逻辑控制,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但是由于切换中存在着工作组的关断和待工作组触发需要的两端延时时间,造成切换死区。所以正反向的切换的快速性,一般不如有环流可逆系统和错位无环流可逆系统。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只是在自然环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极性鉴别与逻辑控制(DLC)单元,其基本特点是通过该单元的电平变换器DIP,将转矩极性和零电流两个模拟信号输入转化为相应的数字信号输出,利用逻辑控制器LCR,对正反两组触发单元的开通或者封锁,按照逻辑要求进行控制。采用数字逻辑控制使系统主电路在任何时刻,任何状态,任何条件下,只有一组整流装置进行工作,这就从根本上切断了环流的通路,确保了系统不存在任何环流。控制系统主要由速度调节器ASR,电流调节器ACR,反号器AR,转矩极性鉴别器DPT,零电流检测器DPZ,无环流逻辑控制器DLC,触发器,电流变换器FBC,速度变换器FBS等组成。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问世以后,直流电动机 1

拖动将有逐步被交流电动机拖动所取代的趋势,但在中、小功率的场合,常采用永磁直流电动机,只需对电枢回路进行控制,相对比较简单。特别是在高精度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在调速性能要求高或要求大转矩的场所,直流电动机仍然被广泛采用,直流调速控制系统中最典型一种调速系统就是速度、电流双闭调速系统。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要完成开环调速、单闭环调速、双闭环调速等过程,需要观察比较多的性能

在可逆调速系统中,电动机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能改变旋转方向。而要改变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必须改变电动机的电磁转矩方向。对于大容量的系统,从生产角度出发,往往采用既没有直流平均环流,又没有脉动环流的无环流可逆系统,无环流系统省去了环流电抗器,没有了附加的环流损耗。因此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直流调速系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开环到闭环,从单环到多环,从单向调速到可逆调速的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直流调速系统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自动控制要求较高的各种生产部门,理想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系统稳定性好,并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最初的直流调速系统是采用恒定的直流电压向直流电动机电枢供电,通过改变电枢电路中的电阻来实现调速。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设备造价低廉。但缺点是效率低,机械特性软,不能在较宽范围内平滑调速。直流调速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在设计和调试过程中有大量的参数需要计算和调整。运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工作量大,系统调试困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软件和硬件方面提供了良好的设计平台。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目的是对逻辑控制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进行建模仿真研究。运用前序课程《电机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等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建立整个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学习MATLAB/Simulink软件后完成本课题。

学习相关资料,掌握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等。掌握逻辑控制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对逻辑控制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进行分析,设计。熟悉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逻辑控制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逻辑控制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

四.研究方法及手段

应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逻辑控制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进行建模仿真。Simulink是用于动态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的多领域仿真和基于模型的

设计工具。对各种时变系统,包括通讯、控制、信号处理、视频处理和图像处理系统,Simulink提供了交互式图形化环境和可定制模块库来对其进行设计、仿真、执行和测试。Simulink是MATLAB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建立系统模型,选择仿真参数和数值算法,启动仿真程序对该系统进行仿真,设置不同的输出方式来观察仿真结果等功能。Simulink与MATLAB 紧密集成,可以直接访问MATLAB大量的工具来进行算法研发、仿真的分析和可视化、批处理脚本的创建、建模环境的定制以及信号参数和测试数据的定义。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逻辑切换装置DLC是一个核心装置。其任务是在正组晶闸管桥工作时开放正组脉冲,封锁反组脉冲,反组桥工作时相反。其中DLC判断,延迟电路的正确建模和调节器参数的设置时关键因素。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主电路的两组桥在任何时刻只有一组投入工作,所以在两组桥之间不会存在环流。目前,比较流行的控制系统仿真软件是MATLAB,本课题将使用MATLAB对控制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计算机仿真研究。

五.毕业设计进度计划

第一周:实习调研,根据题目,查找课题相关资料文献,初步从整体上了解课题。并撰写调研报告。

第二周:学习相关资料,完成并上交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

第三周:继续学习相关资料,开始翻译相关的外文文献。

第四周:继续学习相关资料,完成并上交不少于3000字的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英文文章翻译。

第五周:学习MATLAB/Simulink的相关知识, 复习掌握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原理。

第六周:阅读国内外有关直流调速的资料,深度了解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知识,并设计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初步模型。

第七周: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计算,确定系统的可行性,并搭建整个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八周:搭建系统的仿真模型。

第九周:继续上述建模工作,并逐步完善。

第十周:对系统的各种运行情况进行仿真,并进行仿真分析。

第十一周:继续进行仿真分析,撰写毕业论文提纲,规划论文内容,并开始着手写毕业论文初稿。

第十二周:整理材料,文件图标等,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交指导教师审查。 第十三周:论文修改,打印,装订成册,并提交。复习各种资料,准备答辩。

第十四周:答辩,毕业论文成绩评定。

六.主要参考文献

[1]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M] .北京:机械工业出社,2007

[2] 洪乃刚等.电力电子和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M].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6

[3] 王沫然.Simulink4建模及动态仿真[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 周凯汀等.基于Matlab 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及参数进化设计[J].计

算技术与自动化,2005,(2):11-15

[5] 姚建红,戴 琳,厉立国.基于MATLAB/Simulink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

计[J].佳木斯大学学报,2006,24(4):521-523

[6] 韩 璐.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及其SIMULINK的仿真[J].船海工程,

2006,34(2):29-33

[7] 张士军,袁建桥.转速电流双闭环自动调速系统的仿真研究[J].武汉科技学

院学报,2005,13(2):16-21

[8] 向 波,廉文利,朱全印.基于 Matlab/SimuLink 直流调速控制系统[J] .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7):158-160

[9] 周凯汀等.基于Matlab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及参数进化设计[J].计

算技术与自动化,2006,(2):20-23

[10] S.Saab.A Map Matching Approach for TrainPositioning.Part 11: Applic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Vehicular Tech.2009,49(2):302-308

推荐第9篇:自动化毕业实践调研报告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调研报告

我国包装机械的现状及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我国早在50年代中期就有少数工厂生产包装机械,50-60年代,我国包装机械如烟草加工、制糖、制盐、酿酒等行业水平很低。改革开放初期,引进了一批食品机械和包装机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80年代后期,随着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市场对包装机械的需求日趋扩大。在此间期,我国的一大批机床、通用机械、农机行业的企业开始转产从事包装机械的生产。据1986年不完全统计,当时仅有县以上包装机械企业1062年,工业总产值27.8亿元。进入90年代,全行业实现了高速发展,年平均增长率达30%。据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1994年统计,当时我国包装机械生产厂家有1540家,包装机械行业总产值为25.56亿元,包装机械的产量总数258420台,其中,包装容器制造机械17112台,直接包装机械213303台,包装装潢印刷机械10508台,辅助包装机械7493台。据中国包装总公司计划部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表明,1995年包装机械总产量为489569台,其中,包装容器制造机械29514台,直接包装机械455284台,专用包装机械4771台。1997年底,全国增加至1600余家从事包装机械的生产厂家;同时,从事包装机械研究及开发的科研院所达75个,另有21所高等院校从事包机械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我国进口额较大并增长幅度较大的有纸浆、纸或纸板的制造和整理机械,其次是包装或打包机器,各种容器的装封、贴标签机器,其他干燥器等。

1.1.1产品技术方面的差距

我国的包装工业过去长期处于一种生产力水平低下、主体技术不高、规模过小、游离分散生产、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国家投入不足的状况,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需要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现代化管理以及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包装行业的结构调整、技术升级、产品换代、规模效益以及布局合理、经营体制的转换等,仍是新世纪的大大重要课题。

我国包装机械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差距主要表现在:控制技术和产品可靠性方面较差,且技术更新的速度太慢,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广的范围太窄。从整体水平上看,比发达国家要落后20年,现在我国包装机械产品中仅有5%左右能够达到发达国家90年代初期的水平,还有20%的产品仅能和国外80年代的产品相比,其余60%左右仅能达到国外70年代的水平。我国的包机在产品的开发、性能、质量、可靠性、价格、服务等方面与进口产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抵挡不了进口产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抵挡不了进口产品的大量涌入。进口设备中,一般是技术含量高或大型设备,大都是国内不能制造或达不到使用技术要求的。如无菌包装机,大型、高速饮料灌装机、贴标机、组合电子秤等。有的设备国内虽然也能制造,但可靠性不好,生产出的食品质量、保质期等都不如进

13

口设备,如冰淇淋包装机。包装机械进出口比例相差太大,以1998年为例:包装机械进出口总额14.8亿美元,进口总额14.4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21.3%,出口仅为0.45亿美元,比1997年还下降8.9%,进口约为出口的近33倍。我国出口的大多是低档次、低附加值或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产品都是大型成套设备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1.1.2产品品种方面的差距

目前国外包装机械产品的品种大约有2300多种,成套数量多,并且不断有新技术、新产品出现。国外的包装机械产品一方面向高精度、大型化发展,另一方面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如意大利ILAPAK公司的小剂量颗粒包装机采用机械转鼓式计量,连续式封合并裁切,一机多工位,包装速度可达120袋/分钟,其控制系统采用微机和可编程控制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包装机械产品品种及配套数量少,只有1300多种。缺少高精度和大型化包装机械产品,在钢制两片罐成型设备、高精度电子计量装置、高速电阻焊机、大型中空容器成型机械等方面仍属空白。

1.2发达国家包装机械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上世纪50至70年代,电子技术和合成化工的迅速发展,对包装机械产生了委大的影响,出现了一系列以采用合成材料为包装材料的新包装工艺及设备。如机电密切结合的高速自动化包装机、调整操作方便的多功能包装机和劳动生产率极高的自动包装线的大量出现,使包装机械在产业机械中成为瞩目的一个领域。日本在那个时期的包装机械生产每年平均增长率达20%,进入稳定发展的80年代,增长率仍然高于10%。80年代,各发达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包装机械市场,扩大出口能力,积极采用其他领域的新技术(如微电子、激光、热管、新材料等),成为开创包装机械新局面的关键性年代。欧 家的包装机械生产,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以联合经营的方式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欧美制造厂在经营上,重视展览会上的成交和销售;在发展方针上,不太注重本公司产品的品种,而是注重增加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改进性能。日本的包装机械制造厂则中小企业为主,最拿手的是微电子技术,用它来控制包装机,达以安全性高、无人操作、高生产率,大大提高了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是世界上包装机械四强。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包装机械发展历史较长的国家,早已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包装机械体系,其品种和产量均居世界之首。其产品以高、大、精、尖产品居多。现有包装机械制造企业700多家,1996年全美包装机械产值为43.9亿美元,90年代以来,美国包装机械市场以6%左右的年均速度增长,据预测,2000年美国包装机械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美元,2005年将达到68亿美元。新型机械产品中以成型、填充、封口三种机械的增长最快,裹包机和薄膜包装机占整个市场份额

的15%,厚纸盒封盒包装机在市场占有率中居第二位。美国的包装机械制造厂大部分附属于大包装材料厂,销售也完全依赖母公司。这是因为包装材料的产值一般是包装机械的20倍左右,机械产业与材料产业结合,自然获得了强大的资本后盾。而包装机械常常与包装材料一起进行系统化的销售,从而保证了其产品技术领先的地位。过去美国包装机械业是由小规模、家族式生产所构成,技术也甚为散乱,各自竞争。

到今天,包装机械业务越来越多是由专业经理人员经营,建造的机械不单供应庞大的美国市场,也出口到全世界。美国的包装机械与计算机紧密结合,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控制。据世界包装机械协会总会(COPAMA)表示,1997年全球的包装机械销售额为180亿美元,其中美国制造商占了50亿美元,约为总数的28%。据最近统计信息表明,美国包装机械占美国产业机械总值的1%强,1995后美国包装机械产值40.2亿美元,产业机械产值为3536亿美元,比例为1.1%;1996年此项比例为1.2%。美国国内包装机械市场规模在世界上也是名称前茅。1992年为43.8亿美元,1998年为48.3亿美元。美国包装机械出口额也较大,1998年美国对中国的包装出口额为3578万美元,与1992年的641万美元相比,增长了4.01倍。中国已成为继加拿大、墨西哥、日本、英国、德国之后,美国包装机械的第6大出口市场。

日本

日本与美国、德国相比,起步虽较晚,且包装设备经历了引进一消化一发展的研究过程,吸收国外的长处,并加以改进,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包装机械生产国。60年代以前,生产厂家不足60家,只能包装糖果、香烟等。60-70年代,是日本包装机械工业起步阶段,产值增长非常高。包机由1960的38亿日元剧增到1970年的560亿日元。70-80年代,增长速度虽不如60年代那么高,但年均增长率仍达13%。80-90年代,是日本包装机稳定增长的阶段,将微电子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包装机械的控制,以后又将光导纤维技术、工业机械人技术、模块技术应用于包装机械,达到安全性高、无人操作、高生产率的水平,大大提高了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日本的包装机械制造厂以中小企业为主,包装机械的品种齐全,产品品种近500种,规格有700多个。其中,包装机械以中小型单机为主,具有体积小、精密度高、易安装、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90年代以来,已将变频调整、光电追踪、无触点电子开关、动态数据显示等技术运用在包装机械中。1992年产值达4670亿日本,近几年有所下降,1995年为4280亿日元,1996年回升到4400亿日元。亚洲是日本包装机械的主要出口市场。1996年日本对亚洲的包机出口额为221亿日元,比上一年增加22%。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也由1994年底的59%、1995年的60%提高到1996年的65%。从90年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包机出口额连年大幅增长,由1991年的12.8亿日元分别增加到1993年的4.04亿日元和1995年的59.4亿日元,1996年又增加了14亿日元。自1995年起,中国取代美国而成为日本包装机械的最大出口国。1996年,日本对中国的包装机械出口额为73.4亿日元,占出口总额的21.6%。也就是说,日本出口的5台包装机械中就有一台是销往中国的。

德国

德国的包装设备在计量、制造、技术性能等方面居领先地位,特别是啤酒、饮料灌装设备具有高速、成套、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好等特点,享誉全球。如Haiag、Boch、Rovema等大公司生产的集机一电一液及微机控制于一体,采用

光电感应,靠光标控制袋长,并配有防静电装置。其中袋包装机速度达160袋/分钟,大型自动包机UPM-600的最大包装容积达80L,制袋尺寸达800mm×1200mm。并能集制袋、称重、充填、抽真空、封口等工序在一台单机上完成。Teepach Co.(茶叶包装公司)生产出世界上最高速的茶叶包装机,其速度达350袋/分钟。

所以为了使我国的包装设备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占有一席位置,我国必须在这方面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培养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人才设计队伍,摆脱我国在某些大型号、高精密包装设备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现状,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包装设备。

1.3.1 21世纪包装机械基础技术的发展重点:

从发达国家的包装机械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得到启示:美、日、德、意等国家积极采用其他领域的新技术(如微电子、激光、热管、新材料等),开创包装机械新局面。21世纪包装机械基础技术的发展重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热管技术、基础配套技术、设计技术、模块化技术、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微机应用可提高包装自动化程度及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热管技术可提高包装机械的封口质量;基础配套技术中配套的电子元件、专用泵、阀产品、传感器、电机及电器控制元件,开发各种在线或离线的检测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和CAD/CAM技术,可以提高包装机械在材料选择、加工装备与工艺技术的水平。

1.3.2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开拓新品种

加入企业集团后,企业将逐步成为产业技术开发和投e的主体。如美国的包装机械产业与材料产业结合,自然获得了强大的资本后盾。而包装机械常常与包装材料一起进行系统化的销售,从而保证其产品技术领先的地位。我国也可以尝试借鉴他们的成功建立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结合的经验。国外包装机械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占销售额的1%,企业难以生存,占2%可勉强维持,占5%才有竞争力,而我国的包装机械企业平均水平不足1%。因此,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仅靠扩大投资、扩大规模的粗放经营已被淘汰,要多渠道、多层次的增加科研经费,积极引进人才,开发出产销对路的高新技术产品。

1.3.3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应该立足接受国外技术,洋为中用,开发出“新、奇、特”的包装设备,开拓国际市场。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竞争呈现出高速度、高强度、全方位的新特点,实施电子商务是包装机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必然趋势。

1.3.4增加智力投入、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经济竞争的关键是技术竞争,技术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重视培养和用好包装机械的技术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包装机械产品中的大部分生产线都是技术密集性产品,它是集机、光、电、磁、声、化、生、美为一体的高技术、高智能的产品,发展速度快、更新速度快。因此,有远见的领导和企业家要切实地从政策上与物质上支持包装机械的教育、科研、设计部门,使它们走在包装机械生产的前面,而不是滞后于生产需求。科研体制与机制改革,将使包装机械的工作与产品开发和生产更密切地结合,它们或者联合生产产品,或者组成科技企业、企业集团,或者与生产企业形成合体。总之,包装机械科研单位要向经济实体方向转变。例如,株洲工学院与广东中山包装集团共同成立的广东中山包装分院,就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典范,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发展包装机械行业。既要有一大批学术带头人,专家队伍,也需要一批高级有管理技术人才,既懂经营、善于管理、有开拓精神懂得企业家队伍。在培养专门人才的同时,也要有计划、全面系统地提高行业职工的整体素质。

推荐第10篇:自动化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自动化专业发展调研报告

自动化131 蔡艺媛 203130101

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对if-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解决生产效率与一致性问题。虽然自动化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效益。但它对企业生产过程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提出”把发展数控机床,仪器仪表和基础零部件放到重要位置,努力提高质量和技术水平It0 2001年8月,国家计委把仪器仪表明确列为国民经济重要技术装备,国家经贸委制定并公布的仪器仪表行业”十五”规划,确立了6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1).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金开放分散控制系统及智能仪表; (2).新型传感器;

(3).智能化工业控制部件与执行机构;

(4).环境与污染源监测仪器及自动监测系统;

(5).城市污水处理利用成套工艺设备中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 (6).炼钢转炉煤气净化回转成套装置中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 根据仪器仪表行业的预测,”十五”期间我国仪器仪表市场大致是:2002年1628亿,2003年1790亿,2004年1969亿,2005年2165亿。五年闻,平均年市场容量为1806亿(相当于220亿美元),其中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占41%、科学测试仪器占25%、医疗仪器占17%、其它占17%,平均年增长率将不会低于10%。

自动化专业是一个有前景的专业,一般来说不外乎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较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着光辉的前途。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上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三是本专业对于个人发展非常有利。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广,所学的东西与其他学科交叉甚多。这也与本专业的来历有关,自动化专业大部分源于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系的自动控制专业。

自动化专业的优势在就业时候体现得更为突出。首先,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同自动化挂钩,转行非常容易,“硬”可转电子工程,“软”可转计算机,也可转通信,当然待遇也是非常不错。如果考研,还有中国科学院一些相关院所可供选择。同“电类”的其他几个专业类似,自动化在出国方面也并不是特别容易,而且国外大学基本没有对应专业,一般来说需要申请DoubleE(电子工程)或者CS(计算机科学)专业,这也使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选择出国留学时更为不利。不过总体说来,自动化专业就前途来看还是让人相当满意的。

本专业是一门适应性强、应用面广的工程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自动控制技术知识系统深入、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学生在毕业后都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的宽广,比如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路、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历年来,本专业的毕业生的供求比例一直都保持在1∶10左右,近年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在系统集成、计算机软件硬件开发和通信等领域。

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有: 1.电厂(包括各个公司,工厂的配电室) 2.软件开发(特别是单片机或EDA等) 3.PLC(大体是工控方向,搭建操作平台等) 4.各个矿山,或金属冶炼场所(进行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操作等) 5.去学校当老师 6.做销售工作(专门卖自己专业相关的东西) 7.研究所 8.产品设计,就是硬件电路设计了。

与本专业就业领域相关联的行业在近年来借助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民航、铁路、金融、通信系统、税务、海关等部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也借助强大的人才优势,发展迅猛。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

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宽广,包括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道、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

本专业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渠道,因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广泛,其就业领域也五花八门。正因为如此,有些同学在择业时容易产生“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理,认为自己的自动化专业紧俏,社会需求量大,工作单位可以随自己挑。尽管现在学生就业实行的是“双向”选择的政策,你选用人单位,但用人单位也在选你。所以千万不要表现出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神情,自我感觉很了不起,这样只会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甚至最终不录用你。谦虚、踏实、稳重是本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时的第一选择。根据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的情况看,他们的工作都非常理想,收入状况也颇为乐观。

调查研究数据显示,2009届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5%,较同届本专业大类工学90%、本专业中类电气信息类89%的平均半年后就业率高.从薪资来看,本专业2009届毕业生的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275元,较全国同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2133元和本专业大类工学毕业生平均水平2208元稍高,与专业中类电气信息类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基本持平.

总之,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自动化专业一直以来是社会急需的人才.包括电气自动化、铁路、化工等诸多领域.

第11篇:自动化专业就业调研报告(推荐)

自动化专业就业调研报告 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自动化”(Automatization)这样一个专业恐怕有些费解。自动化专业是一个有前景的专业,一般来说不外乎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较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着光辉的前途。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上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三是本专业对于个人发展非常有利。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广,所学的东西与其他学科交叉甚多。这也与本专业的来历有关,自动化专业大部分源于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系的自动控制专业。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万金油”的专业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吧。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信号与系统分析、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算法语言及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等等,甚至连流体力学也要修。可以说自动化专业需要工科各方面的知识,其课程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电机工程甚至化学工程都有交叉,这就难怪自动化人才可以到各种各样的领域工作了。以上的学习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工科背景,不能偏科。当然,各高校自动化专业侧重点的不同也使得后期的专业课有较大的差异。在同样的几年要修比别人多的课程也就意味着比别人更累,所以希望那些对大学生活存在天真幻想,或者想在本科几年好好休息、期待风花雪月的同学不要报考这个专业,繁重的学业压力以及全面发展的要求对你来说将是个痛

苦。但是,对那些有志于学到真本领、硬功夫的同学来说,这个专业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如此热门的专业带来的当然是激烈甚至残酷的竞争,像电子、计算机这些电类专业一样,自动化的报考难度也不小。

自动化专业的优势在就业时候体现得更为突出。首先,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同自动化挂钩,转行非常容易,“硬”可转电子工程,“软”可转计算机,也可转通信,当然待遇也是非常不错。如果考研,还有中国科学院一些相关院所可供选择。同“电类”的其他几个专业类似,自动化在出国方面也并不是特别容易,而且国外大学基本没有对应专业,一般来说需要申请DoubleE(电子工程)或者CS(计算机科学)专业,这也使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选择出国留学时更为不利。不过总体说来,自动化专业就前途来看还是让人相当满意的。面对这么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否有些动心呢?

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

本专业是一门适应性强、应用面广的工程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自动控制技术知识系统深入、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学生在毕业后都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的

宽广,比如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路、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历年来,本专业的毕业生的供求比例一直都保持在1∶10左右,近年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在系统集成、计算机软件硬件开发和通信等领域。

由于20世纪下半叶,以信息技术为显著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冲击着全球,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否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就决定了世界各国能否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有有利的地位。我国在改革开放这一大好形势下,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势,迎接着这一挑战。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自动化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制订出了相应的措施,加大对自动化专业教育的投资,在各高校纷纷设立实验室,改善教学环境以培养出更多出色的专业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渠道,因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广泛,其就业领域也五花八门。正因为如此,有些同学在择业时容易产生“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理,认为自己的自动化专业紧俏,社会需求量大,工作单位可以随自己挑。尽管现在学生就业实行的是“双向”选择的政策,你选用人单位,但用人单位也在选你。所以千万不要表现出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神情,自我感觉很了不起,这样只会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甚至最终不录用你。谦虚、踏实、稳重是本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时的第一选择。根据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的情况看,他们的工作都非常理想,收入状况也颇为乐观。

与本专业就业领域相关联的行业在近年来借助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民航、铁路、金融、通信系统、税务、海关等部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也借助强大的人才优势,发展迅猛。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

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宽广,包括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道、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

自动化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自动化专业教育是伴随着自动化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兴起的.它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在这一领域,美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这一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大为增加,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美国的大学及时地把这一专业的

教育引进了课堂.因为这一专业技能的适用性,这很快引起了青年学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以后美国在这一领域的迅速发展并遥遥领先于他国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

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有: 1.电厂(包括各个公司,工厂的配电室)

2.软件开发(特别是单片机或EDA等) 3.PLC(大体是工控方向,搭建操作平台等) 4.各个矿山,或金属冶炼场所(进行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操作等) 5.去学校当老师 6.做销售工作(专门卖自己专业相关的东西)

7.研究所 8.产品设计,就是硬件电路设计了

调查研究数据显示,2009届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5%,较同届本专业大类工学90%、本专业中类电气信息类89%的平均半年后就业率高.从薪资来看,本专业2009届毕业生的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275元,较全国同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2133元和本专业大类工学毕业生平均水平2208元稍高,与专业中类电气信息类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基本持平.

总之,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自动化专业一直以来是社会急需的人才.包括电气自动化、铁路、化工等诸多领域.

第12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调研报告(优秀)

2013年电气自动化专业的

调研报告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把电气自动化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步伐,机电学院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措施。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团队通过深入走访周边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人才需求状况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社会背景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电气控制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比较成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动控制理论和电力系统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则为其主要技术手段,同时也包含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以及系统管理与决策等研究领域。该专业还有一些特点,就是强弱电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使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宽口径”专业。 2.西安市及周边城市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从专业技术层面看,电气类专业的技术发展迅猛,电气控制装置向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日趋增多,高新技术的发展需求更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经市场调研,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技术人才需求旺盛:配电柜与电气控制柜的安装、调试,电气设备生产与工艺技术操作,维修电工,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及运行等方面的人才,企业普遍反映缺乏。因此,与工业高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极为短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制造行业生产及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企业新一轮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嫁接改造的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成为现代设备控制和工艺过程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无论是整个生产线的连续生产工艺控制,还是单机生产控制,无论是单个工艺指标的检测调整还是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 PLC、DCS、FCS、工控机等技术与设备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一些重要的生产环节和生产线,没有自动化系统的正常工作,整个生产就无法进行。

(2)企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潮正浩浩荡荡地席卷着传统制造业。汽车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等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和信息化规划的重点,对信息化及相关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是非常急迫的。

现场技术人员和劳资部门告诉我们,企业生产中的自动化系统的特点是由专业厂家开发调试。在投入正常生产后,需要有专人跟班对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状况

进行监测、维护及操作,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跟踪分析,判断故障点,使得自动化系统充分发挥对生产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的最佳控制。另外经常需要根据生产工艺和设备状态设置、调整控制参数,这些工作往往是保证生产过程正常、产品质量优异、以及控制生产成本的关键。从人才结构层次分析,此类岗位最适于高职毕业生来承担。

(3)高职层次自动化人才需求量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传统上大多来自高校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但实践动手能力较为薄弱,同时也不愿到生产一线从事应用与维护性的工作。另一方面,中专层次的学生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的操作,没有能力从事系统的管理、开发与维护,这样就造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结构的断层,需要职业院校培养大量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以完善我国的自动化人才结构。

为了进一步地了解自动化人才的需求状况,我们分别对西安、咸阳和宝鸡20多家企业单位进行了市场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单位对现有在岗的电气自动化人才不满意,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分专业人才学历较高,但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上岗后往往需要重新培训;另一方面是部分老技术人员不能适用现代技术的发展,在新技术面前无能为力。80%的企业表示仍需要大量的技能型自动化人才。

随着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在迅速发展。企业产品质量、效益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一是在现代企业中,设备更新、管理方式现代化、工艺流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导致岗位群的构成发生变化,新的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由于企业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原有技术岗位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新产品的不断问世,企业在科技成果的商品化转化过程中,需要大量既懂产品设计又熟悉生产工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高素质、高技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是现代企业迅速发展不可缺少的。

我们还对其它地区和其它行业进行了调查得到的信息是:大量事实证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集约化、生产技术的精密化和高度化、生产设备的复杂化和信息化,更依赖于大批高级生产过程自动化人才。一些国家和地区,正是由于培养了大批自动化高级技术人才,为运用科技成果,引进、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最终为形成自主技术提供了人力条件,才带来了经济的腾飞。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企业的技术需求,就业面宽,市场需求旺盛。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化的岗位能力要求

1.对高职生素质和能力结构的要求

由于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工业控制系统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机控制模式。PLC技术和单片机技术在设备控制上的大量运用,使得工业控制实现了网络化、集成化。企业普遍提出,希望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求他们既了解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又懂得自动化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的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在企业以后的发展中,机电一体化的观念逐渐加强。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微电子技术的大量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已经很难将机械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截然分开。因此,现代企业对于技术人员,尤其是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员都要求具备必要的机械和电气知识。这就对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生应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2.高职层次自动化人才在企业中的定位(岗位群)

该专业就业方向比较灵活:可就业于各类工矿企业,如汽车制造、冶金、化工、电力、纺织、烟草等行业,从事自动化系统及设备的日常维护、技术改造、故障抢修等工作;也可在中央控制室、专业产品营销等部门工作;或在技术服务型公司,从事技术合作项目的洽谈、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和后期技术服务工作等。

通过在本行业的调查,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为各类企业培养具有行业背景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急需高素质、高技能的掌握机械、电气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复合型人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用人单位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

统计表明,企事业单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按需求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是:

①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相关的技术基础理论水平。

②电气自动化设备维护、改造能力。

③计算机控制技术能力。

④外语综合能力及科技写作能力。

⑤组织管理能力。

⑥人际交往能力。

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基础等。

三、调查反映的问题及几点认识

1、电气自动化类企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电气自动化随着国家对机电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信息技术作用于生产的各个分支引起传统理论的根本变化,新的概念和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工程理论、计算机技术和现代设计方法等学科高度综合交叉,使自动化技术开始脱离经验的、感性的、偏重于技术的模式,向着自觉的、理性的,逻辑的偏重于功能目标的设计理念发展。企业对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

2、毕业生的素质需进一步培养

在调研过程中,有人力资源部经理提出:当前就业的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并建议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加强应用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礼仪礼貌、吃苦耐劳、责任心、团队意识的训练。

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意见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我院学生的学习现状,为了对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教学效率,缩减学时,对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建议如下:

(1)公共课保持稳定,维持10门不变,总学时由750减少到690学时;专业平台课由7门增加为9门,总学时由627缩减为600学时;专业核心课仍然维持10门不变,总学时由1458缩减为1380学时;所有课程总学时由3015缩减165学时,为2850学时;

(2)《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增加2学时,总学时为100;《电机与电气控制》增加8学时,为100学时;增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5学时,总学时为100;

(3)将2012级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分拆,改为2门课程:《机电工程CAD》60学时和《机械制图》60学时,总学时120

学时不变;将《机械基础》课程分拆为2门课:《机械基础》60学时、《制图综合实习》30学时;

(4)《英语》减少20学时,为120学时;《计算机应用基础》减少10学时,总学时为50;《高职语文》减少10学时,为40学时;《高等数学》减少20学时,为100学时;《电工基础与测量》减少10学时,为70学时;《电子技术》减少5学时,为100学时;《电力电子技术》由65学时缩减为60学时、《自动控制基础》由65学时缩减为60学时;《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改名为《PLC应用技术》,学时缩减5学时为100学时;《组态控制技术》缩减5学时,为70学时;《工厂供配电技术》缩减5学时,总学时为90学时;《变频调速技术》缩减20学时,总学时为80;《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缩减20学时,为60学时;《岗前综合实习》减少30学时,总学时为180;

(5)其余课程学时保持不变;

五、总结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与企业的交流和讨论,感受到社会对电气自动化类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看到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适合市场需求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

自动化教研室

2013年4月

第13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调研报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调研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调研报告

随着电力应用的日趋广发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这个专业正朝着新的发展阶段前进——电气工程自动化。想学懂电气工程的发展历史,不仅需要了解电气自动化技术以及电气工程控制系统发展现状,而且还要展望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我们这样在第三学期实习的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习,了解了电气专业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但也更要了解国内电力、电气行业的知名公司以及就业情况,为我们以后就业提供良好帮助,所以做本专业的调研报告。

一、电气工程专业发展叙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由于学校不同,所偏向的重点有所不同,是有强电和弱电之分,传统的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发电、变电、输电和配电等相关的学科。后来,电气工程逐渐朝着自动化工程的方向发展,演变成现在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其包含着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我们可以归纳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的是电磁现象的规律以及应用的科学,它是以电工中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主要的基础并且能够形成一种工程技术。它包含着电力系统以及自动化、电器与电机及其控制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不同的领域。

二、根据我们对往届电气专业的学长学姐询问过程中,我们了解电气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电气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讲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并非那些211高校的毕业生,所以我们还是有所劣势的,清华,西安交大,华东科技大,上海交大,重庆大学这些学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都是非常强的,所以我们要在劣势中寻找优势,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的工作领域也广,根据行业性质和企事业单位的规模不同,录用的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数从以前几百人不等。近5年各单位录用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类毕业生占总录用人数的百分比调查显示,这些毕业生知识面广,对不同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强。特别是有较强的系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了解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国内外先进的仪器仪表,能够围绕企业的要求开展工作。目前企业中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大多为本科和高职,主要从事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等工作。

三、在我们调研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

1、只学习的专业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不少企业提出学校的专业教育除了要学习电气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学习有一定的机械加工、生产工艺、设备、电气技术及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背景和主要应用领域,这样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企业负责人希望在校的大学生可以专业技术全面些。否则,培养出来的我们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甚至还要经过专门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2、我们学生缺乏市场意识,市场需求分析能力不足,常常就技术论技术在教育中,缺乏基本的经济分析能力和市场需求预测分析能力,因此,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技术的市场需求知识、市场需求分析能力都十分不足。另外,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我们的创新源头主要来自市场需求,而我们相当一部分电气工程大学毕业生对此尚未形成强烈、迫切的认识。我们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学习。

3、“创新的意识与专业能力”的缺陷的存在。在调研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认为,我们学生普遍“创新意识与专业能力”不足,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原始创新活动少,模仿性创新不多,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更少。使我们在电气工程的专业的科研项目上,专利方面上,需要提高。学生知识面狭窄,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缺乏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学科、新技术和新思维的知识,从而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新问题、探讨新知识的创新欲望。

4、在企业中对电气专业的学生注重的能力。90%的企业最看重学生的专业操作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其次是工作态度、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学习能力、合作沟通能力。职业道德方面包括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安全文明生产能力,思考和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沟通与协作能力,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等。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技术能力方面,企业认为最重要的是识图的技能、配线技能、操作技能、维修技能,其次是计算机操作能力、绘图能力、产品质量控制能力等。

四、电气专业的宏观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产业分工正在“重新洗牌”,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将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洗衣机、空调、电视机、手机、电子产品等一百多种制造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有些沿海地区正在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在调研中,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表现出很大兴趣。通过本次调研,更多的企业表达出合作意向,他们希望企业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工作可以与学校配合完成,使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法更有针对性,培养的人才更能够适应岗位的需求,到企业上岗后能够快速地胜任工作。

五、调研情况总结

总体来说,自己的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和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形势是严峻的,同时也充满机遇。这个专业要求我们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由“专才”向“通才”发展,做个全面的复合型人才。这次专业情况调研报告,使我受益匪浅,了解了校园外日新月异的世界,大城市里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这更加让我有了危机感。

第14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调研报告[推荐]

电气自动化专业调研报告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团队于2012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组织专业团队教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进行调研。在综合回收的专业市场调研表格和市场访谈的基础上,由专业带头人提交本报告。

一、调研的目的

这次调研的目的是研究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与发展前景,了解企业对本专业的从业人员的学历,年龄,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了解企业对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为2011级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

二、调研的方法和范围

本次调研主要面向xx市的电磁行业以及其它城市的制造类企业进行问卷与走访调查,共发出调查表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份。调查的企业有xx中南电磁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科美达电气有限公司、xx众力电磁铁有限公司、xx千盟科技有限公司、xx电力电磁设备厂、xx邦德电气有限公司、xx凯立信电磁设备有限公司、xx科尔特电气有限公司、xx金诚起重电磁铁有限公司、湖南华科磁电科技有限公司、xx科力电磁科技有限公司10家企业。

本次调查的企业主要有上市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二种类型。

三、调查情况汇总与分析

1.企业对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企业主要注重的是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些基本素质,对身体素质和专业转换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应该注意的是对文化课成绩要求的很低,这说明企业注重的是实际能力和素质,另外也说明文化课所反映的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遭到了企业的质疑。

2.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业岗位应该定位在生产线的组装、调试、设计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组装、调试等方面。

3.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应掌握电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见图1)

图1 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应掌握机械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从图1可以看出,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职学生的机械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的范围非常宽,着重应该加强的应该是电子工艺和组装调试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4.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应掌握的电子和控制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见图2)

图2 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应掌握的电子和控制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从图2可以看出,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职学生的电子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和电子设计等方面。pLC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技术也有一定要求,说明在课程内容设置时对xx的电磁铁生产技术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5.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应掌握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比重(见图3)

图3 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比重

从图3可以看出在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应掌握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比重中,以电工电子为基础,单片机控制为重点,设计与制作相结合。

另外,在问及高职院校是否有必要开设电气自动化专业时,所有被调查的企业都持肯定的态度。企业中电气自动化专业人员中,高职层次的人员占的比重最大,本科研究生层次的人员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这说明,高职层次的人员是大多数企业员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人员的学历层次在不断提高;在问及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应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时,大多数企业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应用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而对软件设计能力一般不要求;在英语方面,企业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有一定的要求;在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有什么建议时,多数企业认为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实践能力培养,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在岗位上尽快成才。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实习、实训硬件的投入,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条件。

四、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1)双师素质教师明显不足。教师的终身学习和成长成为高职院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教师待遇的提高也将是教师专业思想巩固的一个重要因素。

(2)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必须同时并举,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势在必行。(3)政府导向,行业规范,积极推行劳动准入制度,提高全社会的职业意识。让社会、家长、学生、用人单位从思想意识上真正体会到职业教育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4)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比较落后。虽然大多数学校对毕业生在毕业前开展了就业指导工作,但一些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很高,眼高手低,适应能力较差。他们把工资待遇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去正确选择职业。因此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和爱岗教育。

五、我院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意见与建议

通过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改革有几个值得探讨的地方:

1、明确毕业生面对的四个常见就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

①电气控制产品的组装与调试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电子元器件、材料、电子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相关标准以及应用领域。

② 电子产品装配工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办法、技术参数和装配要求,掌握电子元件的安装工艺与焊接工艺,熟悉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掌握电子产品的调试技术,能熟练使用各种常用焊接工具与焊接材料,具有较强的pCB板图和元件装配图的识图能力以及编写装配工艺流程卡的能力,具有使用新的焊接设备与装配工艺的能力。

③ 电子产品辅助设计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技术,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技术参数和使用要求,并能熟练分析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具备运用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去测量、分析与判断电路故障的能力,掌握电路的设计方法掌握电子产品的运行操作能力与调试技巧,具备良好的电子产品维修技能。

④ 电子产品一线生产、质量检验、调试、管理生产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技术性能和装配要求,掌握电子产品的加工工艺和生产过程,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较强的生产安排与调配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以及主动适应现代化生产的管理要求。

2、科学合理地根据行动导向教学要求规划教学任务并进行课程设置

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继续探索基于工作过程,重构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坚持以行动导向为指导,以项目教学为目的,以任务驱动为桥梁的科学课程计划和体系,真正让学校的课程计划体现市场需要、行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3、积极主动推进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构建xx地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的方向。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现在xx的电磁铁生产企业急需的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马上胜任某个岗位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学过程中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 2+ 1”教学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的顶岗实践。实行项目教学法,积极应用行动导向指导教学。加强实习教学与管理。营造有一定品位的校园文化。全面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大部分企业都应用了单片机技术,因此电子技术课程和计算机技术课程的有机结合显得尤其重要。

4、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多证书”制的教学模式。

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注重校内现代电子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学生毕业要求中推行多证书制度。

5、切实搞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1)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学校招生就业办派专职人员常驻沿海各省的大中型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用人信息,有效推介毕业生就业。

(2)通过网络发布毕业生资源信息,让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情况。

(3)参加人才市场举办的全国性校企合作交流会,签订供需协议。

(4)依靠市、县劳动社会保障局职介服务中心的行业优势,将毕业生输送到用人单位。

(5)在学校举行现场人才招聘会和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人才视频招聘。

(6)按照“诚实、扎实、朴实、创新”的八字方针对毕业生就业进行指导教育,同时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培训,尤其在吃苦耐劳、忠诚企业、讲究诚信、服从管理等方面要加强培养和教育,培养毕业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

(7)教育毕业生克服自卑心理和保守思想,勇敢地走出去,去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真正达到我的地盘我做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通过今年的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培养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广开办学思路,根据市场办专业,根据需要设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提能力,只有立足于厚基础、宽口径,才能办出特色,吸引和满足用人单位,从而培养出深受企业欢迎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型人才,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作到企业与教学的零距离就业。才能在职教工作中打造出一片真正服务于社会的蓝天。

第15篇:电气自动化职业岗位分析调研报告

电气自动化职业岗位分析调研报告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把电气自动化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步伐,我院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确实可行的专业培育方案和措施。电气自动化专业团队教师深入几家机电类企业,重点考察了福田雷沃重工、地恩地机电、LG电子、富士康电子、泰星高宇电子等本地区的企业。现将调研及论证情况报告如下:

一、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专业人才需求的社会背景

电力是发展生产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电力的应用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电气自动化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目前国际国内水平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力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态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企事业部门急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技术人才。进入二十一世纪,工业电气自动化已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主导。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量。本专业正是培养这种既有实践技能又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本专业作为我院的支柱专业及国家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施一流,实习实训基地配套设施完善,尤其是近年来又从社会上招聘了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充实到教师队伍当中,大大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及综合动手能力的培训。该专业技术先进,紧密结合社会要求和科学技术创新,适应性强,实用性好,做到与现代企业发展同步。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工作环境好,多年来一直被人才市场列为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毕业生供求比长期保持在1:5左右。

2、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在我国振兴之路上,最重要的选择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我国现有8000万产业工人,其中高级技工仅占

3.5%,技师与高级技师不到1.4%,而世界发达国家高级技师、高级技工的比例达到30%到40%。蓝领层技术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机床具体操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技术工人。企业对蓝领层

的技术工人有很大的需求,而对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灰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机床维护、维修人员,这类人员在企业技术岗位中占25%,随着企业进口大量的设备,灰领层数控人才需求明显增加。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普通机床甚至是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汽车维修人员两年将新增80万从业人员,当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技术素质不高,这已经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发展的瓶颈。紧缺人才的报告称,汽车维修业从事技术管理的有26.2%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一线工人中,有38.5%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接受过管理培训的只有9.3%,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11.7%,接受过维修基础培训的有38.7%。汽车维修人员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高、初、中的比例为26.6%、43.1%、30.4%,而发达国家为35%、50%、15%。工人文化程度偏低,初中、高中、专科比例分别为38.5%、51.5%、10%,而发达国家为20%、40%、40%。目前,我国汽车数量每年以13%的速度递增,据此,预计汽车维修业两年将新增80万从业人员,大部分从业人员需要接受职业教育。”由于汽车电路系统日趋复杂,对电气维修人员的要求皆高,这为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机会。

从近期职场行情看,制造业是人才需求大户,其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重点发展领域人才的需求特点是:高层次研发人才需求呈现旺势;高级技能型工人需求量大,生产岗位需求数量排在第二位,仅此于科技活动岗位,具有一线操作和管理经验的高技能工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复合型、实用型、经验型人才是需求重点。调查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两个领域都呈现出需求人才趋于年轻化,对复合型、应用型、经验型、高技能操作型和维修型人才需求旺盛,科技活动人才尤其是研发人才需求集中等具体特征。

通过对地方、行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对用工信息的收集整理通过劳动信息网点的建立及用工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信息反馈电气自动化专业仍为目前急需的热门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更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中原始的、简单的数控设备已在逐步淘汰取为代之的的是设备先进、技术精良的新型的现代化加工企业而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就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有适应时代特点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现代型的电气自动化人才。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

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要求有精度、动力、快速性功能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人才需求量更大。

2.机电设备维修行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的需求

近些年,各高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电设备,尤其是大中型机电一体化设备,我省机电一体化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高职及其以上学历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应加强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机电设备电气方面维修人才的培养。加大改革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3.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大量的专业人才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已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南方沿海地区条件好的机电企业谋职,这势必也会加大人才的需求量。21世纪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及随着我省西、北、东部崛起和战略政策的实施,先进技术的利用规模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专业人才。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具有长远而广阔的社会需求。

三、企事业单位对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

统计表明,企事业单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按需求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是:

①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相关的技术基础理论水平。

② 电气自动化设备维护、改造能力。

③ 计算机控制技术能力。

④ 外语综合能力及科技写作能力。

⑤ 组织管理能力。

⑥ 人际交往能力。

企事业单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培养有待加强的方面的建议主要① 专业面要进一步拓宽,要有一定的机械加工、生产工艺、设备、电气技术及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背景和主要领域控制对象的基本知识。

② 介绍最新的自动化技术和自动化产品。

③ 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④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场调试和操作的能力。

⑤ 增加工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增强市场意识方面的知识教育。

⑥ 跟踪新技术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

⑦ 适应环境的能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敬业与拼搏精神、合作精神。

四、调查反映的问题及几点认识

1、专业教育的面偏窄,需要进一步拓宽

不少企业提出学校的专业教育除了要学习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应学习有一定的机械加工、生产工艺、设备、电气技术及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背景和主要应用领域,这样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否则,培养的学生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甚至还要经过专门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2、学生缺乏市场意识,市场需求分析能力不足,常常就技术论技术

在工程教育中,缺乏基本的经济分析和市场需求预测分析。因此,绝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的市场需求知识、市场需求分析能力都十分不足。另外,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源主要来自市场需求而相当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对此尚未形成强烈、迫切的认识。学校理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与指导。

3、“创新意识与策划能力”不足

调查中企业单位认为学生普遍“创新意识与策划能力”不足。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原始创新活动少,模仿性创新不多,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更少。为此,我国拥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少,造成企业参与国际技术的竞争力低,经济效益低。从教育的角度看,问题出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上。学生知识面狭窄,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缺乏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学科、新技术和新思维的知识,从而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新问题、探讨新知识的创新欲望。教学方法呆板,过于重视考试和成绩,缺乏启发式、研究式的学习氛围,重理论、轻实践重计算推理,轻实验论证,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众多企业家强调,高职高专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教育应注意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企事业单位对大学教育提出的又一点建议。现在的学生虽然高考作文好、计算机应用熟练、外语通过等级考试,但自然科学的文字功底浅,表现出归纳总结能力差、对事件或具体的工程技术状况表

述不清,甚至词不达意。虽然素质教育、文化氛围在高校也提了不少年,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建设,但如何实际的用在生产、开发和科学技术研究中的交流、总结中,还明显不足。

五、总结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与企业的交流和讨论,感受到社会对电气自动化类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看到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迫切。

第16篇:自动化社会实践报告

自动化社会实践报告

KT823-3-41 周欢

一.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我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向工人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从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一)

安全教育

一、安全教育学习的目的:

二、事故的发生及其预防:

1、事故发生的因素 人为因素——不安全行为 物的因素——不安全因素

2、发生事故的认为因素

1)、管理层因素;

2)、违章: a、错误操作 b、违章操作 c、蛮干

3)、安全责任(素质)差。

二、我对公司工作的理解

很荣幸成为公司的一员。公司是一个团结的整体,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公司需要依其更快更好发展的需要并结合个人的情况来安排工作岗位。有做技术工作的,有做市场工作的,还有做管理工作的等等众多的工作岗位。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是不允许的。因此,我认为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很重要。作为一名未来电气控制方面的技术员工,我会始终坚持公司提出的原则。技术员工不能只会配线、接线、调试和装配,而不懂研发、设计和编程等工作。

三、入厂以来的工作体会

在实习期间,毕竟是第一次工作,所以起初做起来笨手笨脚的,也挺辛苦的,不过在同事和同学的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进步和成长,也充分感受到公司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于是我决定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所以工作起来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更是通过虚心请教,在师傅的指导帮忙协助下,我很快的适应了这份工作,经过这几天的过渡,我已经初步掌握了步骤和一些基本注意事项。

不过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我知道甚少,于是我虚心请教师傅同时自己也阅读相关的书籍,并细心专研,最终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虽然有时候工作很苦很累,但是,我从中体会到了实践中的专业技术,不断积累实践技术经验。生产实习是工贸学院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我们通过实习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骨干打下良好基础。在这次生产实习过程中,不但对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了解,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我们的劳动观点和提高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等。

最后,我至少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缺乏工作经验

因为自己缺乏经验,很多问题而不能分清主次,还有些培训或是学习不能找到重点,随着实习工作的进行,我想我会逐渐积累经验的。

2、工作态度仍不够积极

在工作中仅仅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虽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但若没有工作做时可能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惰性,没有工作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工作,没有布置工作时作到自主学习。

3、工作上不够钻研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老师和同事的关怀与培养下,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也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我知道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还要更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优秀的同事学习,继续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四、实践心得

此次生产实践实习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我们通过实习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业务骨干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生产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变电所的主要结构、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使用的主要工装设备;产品生产用技术资料;生产组织管理等内容,加深对变电所的工作原理、设计、试验等基本理论的理解。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变电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从事这方面的研制、设计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17篇:自动化社会实践报告

自动化社会实践报告

安规

由于电力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经常接触或接近高﹑低压电力设备,存在着接触电危险,因此在作业时保证人身安全十分重要。

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各级领导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把安全生产列入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认真抓好宣传,教育,检查和总结工作,不断改善职工的安全作业条件,对所发生的事故本着“三不放过”的精神严肃处理。

水电段和基层单位应有专人负责电力日常的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安全制度的贯彻执行。

电力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服从命令,克制麻痹侥幸心理,努力钻研技术业务,熟练掌握本职工作,关心同事的安全,坚决克服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发生。

广大电力职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对防止事故有功的人员英语表扬和奖励;对造成事故者应分别情况给予教育,纪律处分;对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其性质恶劣者,除追究肇事者刑事责任外,并追究领导责任。

配电值班员和值班负责人应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实习电气设备性能和供电系统情况,掌握操作技术,并有处理事故的能力。配电值班人员每班不少于两人。

凡有高压设备的变压电站应具有以下安全用具:

1.高压绝缘拉杆,绝缘夹钳;

2.高压检电器和低压检电笔;

3.绝缘手套,绝缘靴﹑鞋﹑及绝缘台﹑垫;

4.有足够数量的接地线;

5.各种标识牌;

6.各种登高作业的安全工具,如安全要带,绝缘绳。安全帽等;

7.有色护目眼镜。

实习项目:参观 笑嘻嘻变电站时间:2011年8月10日 实习目的:

实习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知识应用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社会﹑国情的了解,使学生开阔视野,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得意巩固和扩展,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实习的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变电站生产的全过程。

2.了解变电站主要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隔离开关﹑电抗器﹑母线的型式﹑构造特点﹑主要参数及作用,对其他辅助设备也应有所了解;

3.了解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形式,运行特点;

4.了解接线方式﹑备用方式及怎样提高用电的供电可靠性;

5.了解变电站的防雷保护措施;

6.初步了解电气二次接线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高电压技术等有关内容。

实习内容:

1.变电所简介:

马坡35KV变电所地处榆中县马坡乡,电源由110KV榆中变电站3516#出线接入,35KV出线1回为35KV银山变电所电源,马坡变电所35KV侧为单母线接线,主变总容量为12600KVA(1#主变6300KVA,2#主变6300KVA):10KV侧为单母线分段接线,10KV出线是6回,承担着马坡、上庄乡、银山乡部分区域农村照明,乡镇企业的供电任务。马坡变电所是1988年11月投运的变电所,同年被省电力局评为标准化变电所,2005年7月经过增容改造主变由2500KVA两台增容为6300KVA两台。

2.变电站的原理:

变电站的主要作用是将高压电变成低压适合生产的需要。变电站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主控室,其中包括微机监控系统、电力系统通讯系统、变电站管理系统····在主控室里对整个变电站的运行进行监视,通过计算及技术对故障进行预警、分析、排除,控制及安全锁闭。事故追忆,信息的远传,运行、操作。事故处理指导,人机联系,运行的技术管理,自诊断、自恢复和自动切断。从图中我们可以看清楚变电站整个运行过程。除此之外电站还采用了一些特殊的装置来保证电站的安全运行。如:

 高断路器:

高断路器的主要作用是,在正常情况下控制各种电力线路和设备的开和关,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断电力系统的短路电流,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 隔离开关:

隔离开关是高压开关设备的一种,在结构上,隔离隔离开关没有专门的灭弧装置,因此不能用来拉合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在电网中主要有以下用途:(1)设备检修时,隔离开关用来隔离有电和无电部分,以保证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隔离开关盒断路器相配合,进行倒闸操作,以改变系统接线的运行方式。

 电压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接于高压和零线之间将高压转换成各种设备和仪表的工作电压;主要用途:(1)供电量结算用,(2)用作继电保护的电影信号源。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电压互感器可集上述三种用途与一身。电压互感器分为电磁式和电容式两大类,目前大量使用的是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 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是专门用作变换电流的特种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串联在电力线路中,线路中的电流就是互感器的一次电流,二次绕接有测量仪表和保护装置,作为二次绕组的负荷,二次绕组输出电流额定值一般为5A或1A。

 避雷器:

避雷器是变电站内保护电器设备免受雷电冲击波袭击的设备。

 高压电抗器和抽能并联高压电抗器

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有大量的容性充电功率。100km长的500kv线路容性充电功率约为100~120M。为同样长度的220KV线路的6~7倍。

实习总结:

在本次参观实习中,我收获了很多的东西,这次实习将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以后更好地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各种设备有了一定的认识,增强了对专业感性认识,对所学的专业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定位,

在实习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时间和书本上的差距,实际的生产往往要更复杂。俗话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更加的联系实际,要更加的学好基础知识,把更多的基础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使一个本科生具备较强的处理事务的能力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了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学习哪些知识,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知道自己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有差距,自己好有很多的不足,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更进一步,刻苦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在实践中去检验真理,用知识武装头脑。只有不断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探索、进步,才能够真正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实习不仅仅是实践,更是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是我们走上社会与人交往的一块基石。真诚的对待别人,谦虚请教,自信大方,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变电站实习让我长大了一步。

实践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改变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实践使我不断成长,不断充实着我的生活。我爱实践。

2011年8月15日

第18篇:自动化专业报告

关于自动化专业介绍及未来发展的报告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属于电气信息类,是一门宽口径、实用性强、适应社会发展的科学。通过自动化的学习,我们将来要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具有较为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自动化可分为过程控制自动化和运动控制自动化,前者侧重于过程控制,后者侧重于运动控制。据老师说,学习运控的学生能很快的完成过控方面的任务,而学习过控的学生则较难掌握运控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运控比过控知识覆盖面更广;当然也就更难学。 自动化专业是一门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来控制被控对象的科学。从其定义中可以看出,我们不仅要学好自动化理论知识,还要学好与其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掌握这门课程。

由于我们需要掌握与自动化有关的各方面知识,所以我们的课程也很多: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制造工程、电路理论、大学物理、信号与信息基础、大学计算机、外语与高等数学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各方面的课程,真正地掌握自动化的方方面面。

要想学好自动化,毅力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我们基本上处在同一个起跑点上,最终我们的目的地在哪里,就要看我们能坚持多长时间了。

当然,高付出就会有高回报的。‘’学好自动化,走遍公司都不怕。‘’由于自动化的宽口径和厚基础,学习自动化的我们将来就业选择是蛮多的。我们既可以从事与自动化密切相关的工作,例如自动化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优化等工作)、自动化设计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软件工程师(处理自动化系统中相关的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还可以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方面的工作。可以说,现在的世界是一个自动化的世界。不管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还是工厂、机床、施工现场等地,都无法离开自动化。实现所有工业的自动化,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最终目的。

而在21世纪这个新的时代,自动化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有了新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即智能自动化、集成自动化、协调自动化、网络自动化。

智能自动化意味着智能技术与自动化的结合,研究开发各种‘’智能自动化‘’系统,实现系统的智能自动化。智能自动化包括智能‘’自动化‘’和‘’智能‘’自动化两个方面。前者指智能的‘’自动化‘’,即应用人工智能方法,具有拟人智能特性,智能化水平更高的自动化。智能‘’自动化‘’意味着,将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各种自动化系统,提高系统的人工智能水平,实现智能化的自动化。后者指‘’智能‘’的自动化,即人的智能活动、脑力活动的自动化。‘’智能‘’自动化意味着,将自动化科学技术运用到人的各种脑力活动,实现智能活动、脑力劳动的自动化。

第19篇:自动化学习报告

自动化专业概论学习报告

刚进入大二,我终于接触到我的专业自动化的一些基本的概论知识。《自动

化专业概论》这本书里边有太多的基本知识,像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的控制方法、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畴、控制和自动化的展望等等。下面我想谈一谈我学习自动化专业概论的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我对自动化的一些简单的认识 所谓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

的进行操作或运行。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广义上讲,自动化还包括模拟和再现认的智能活动。我只知道自动化牵连的专业很多,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管结合,强弱并重,软硬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我们自动化专业要求我们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自动化专业需要学习的技术

本专业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

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

三、自动化专业队所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3、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四、自动化对社会的影响

随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学习的知识也在不断地扩展。自动化开始从原来的简单的机械设备向复杂的系统控制和高级的智能控制发展,并广泛地应用到国防、科学研究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实现更大规模的自动化,例如大型企业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全国铁路自动调度系统、国家电力网自动调度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城市交通控制系统、自动化指挥系统、国民经济管理系统等。自动化的应用正从工程领域向非工程领域扩展,如医疗自动化、人口控制、经济管理自动化等。自动化将在更大程度上模仿人的智能,机器人已在工业生产、海洋开发和宇宙探测等领域得到应用,专家系统在医疗诊断、地质勘探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和农业自动化将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并得到迅速发展。

五、自动化的专业及就业方向

1、工业过程控制方向:以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为支撑,针对实际工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由信号检测与变换、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智能控制和现场总路线控制技术等组成方向主干课。

2、电气工程方向:使学生能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工厂企业、楼宇系统的供电和电气控制、监控等领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由电气控制技术、运动控制、PLC应用技术、供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组成方向主干课。

3、嵌入系统方向:注重对嵌入式系统设计与软件设计能力的培养,理论结合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养嵌入式系统方向的专业人才;由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DSP技术、先进显示技术、控制电机等组成方向主干课。

本专业是一门适应性强、应用面广的工程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自动控制技术知识系统深入、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学生在毕业后都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的宽广,比如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路、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

六、自动化的展望及发展前景以及学生的发展规划

高等教育是为当前与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合格人才的。因此,高等学校在考虑专业发展中,应充分关注经济的、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并且要有预见性。未来中国、世界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等科学与工程教育就应该而且能够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展望新的世纪,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冲击,自动化专业教育必然会受到世界各国的更加重视。因为这一技术已从办公自动化、工业自动化逐渐向家庭自动化发展,它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更进一步的发展势在必然。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向我们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怎样跟上时代的发展,怎样成为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开阔创新的高技术人才,这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既然自动化专业已经提出对所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那么我们就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我向自己提出以下要求:

(1) 掌握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紧跟时代步伐。

(2) 锻炼自己学习、合作、组织、管理方面的能力。

(3) 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工作态度,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对我国自动化

事业有情感、有信念、有责任心。

(4) 坚持认认真真的学习态度,提高创新能力,克服困难,顽强拼搏。

第20篇:自动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这次实习是我们大三的一次综合性实习。本次实习为了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我们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我们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真正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学校允许我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及兴趣爱好寻找单位实习,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提高我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意义

生产实习是本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学生的群众性观点、劳动观点、工程观点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过程。

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以及生产现场中将科学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并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生产实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并获得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的最新信息,激发学生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产实习是与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计划中,生产实习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生产实习区别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领会,而生产实习则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向生产向实际学习。通过现场的讲授、参观、座谈、讨论、分析、作业、考核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来巩固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获得在书本上不易了解和不易学到的生产现场的实际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锻炼。

三、实习内容

1长春市大华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相关信息 长春市大华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公司是专业的汽车塑胶零部

件生产厂家。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湖大路与太原街交汇处 ,

公司占地面积为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500平方米, 公司目前共有员工160人、有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38人。高级技术人员2人、中级技术人员5人、

产品开发人员6人.公司资产总值为 3500 万元。有大中型注塑设备16台,材料

检测设备9台。车间目前主要生产工艺为:注塑、焊接(超声波、热板焊、)、门板装配线。总固定资产2000万元。是为汽车配套注塑制品、吹塑制品的专业

塑料制品生产厂家。为一汽车大众、一汽轿车、一汽解放公司、一汽夏利、富奥

江森、曼胡默尔、富奥东阳、科德宝、沈阳华晨等公司配套汽车用内饰塑料制品

及吹塑制品。主要配套的车型有:迈腾、速腾、新宝莱、奔腾、M

6、威志、夏

利、金杯、斯泰尔、240平头柴。正在开发中的车型有:Audi Q

5、J6

1、J

44、

A50

1、A130、C131等产品。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向导,以顾客为中心;持续改进,开拓进取;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的质量方针。企业已通过ISO/TS16949:2002

体系认证及3C产品安全认证, 现场实行6S的管理方法。 公司以质量求生存、

以品种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以服务求信誉、锐意创新、拼搏进取、竭尽全力

为顾客提供质量稳定、性能优良的注塑、吹塑产品,满腔热情为客户提供优质服

务。

2、注塑、焊接(超声波、热板焊、)、的相关知识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

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或注塑机)是

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

型设备,注射成型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来实现的。

1.橡胶注塑:.橡胶注塑成型是一种将胶料直接从机筒注入模型硫化的生产方

法。橡胶注塑的优点是:虽属间歇操作,但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取消了胚料

准备工序,劳动强度小,产品质量优异。

2.塑料注塑:.塑料注塑是塑料制品的一种方法,将熔融的塑料利用压力注进

塑料制品模具中,冷却成型得到想要各种塑料件。有专门用于进行注塑的机械注

塑机。目前最常使用的塑料是聚苯乙烯。

所得的形状往往就是最后成品,在安装或作为最终成品使用之前不再需要其他的

加工。许多细部,诸如凸起部、肋、螺纹,都可以在注射模塑一步操作中成型出

来。

焊接焊接是被焊工件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

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的材质达到原子间的建和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

艺过程。

超声波焊接是利用高频振动波传递到两个需焊接的物体表面,在加压的情

况下,使两个物体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层之间的熔合。

超声波焊接分类

1、超声波焊接

热塑性塑料在超声波振动作用下,由于表面分子间摩擦生热而使两块塑料熔

接在一起的焊接方法。

2、超声波金属焊接

超声波金属焊接的优点在于快速、节能、熔合强度高、导电性好、无火花、接近冷态加工;缺点是所焊接金属件不能太厚(一般小于或等于5mm)、焊点位

不能太大、需要加压。

超声波金属焊接是一种机械处理过程,在焊接过程中,并无电流在被焊件中流过,也无诸如电焊模式的焊弧产生,由于超声焊接不存在热传导与电阻率等问题,因

此对于有色金属材料来说,无疑是一种理想的金属焊接设备系统,对于不同厚度

的片材,能有效地进行焊接。

3塑料热板焊接

塑料热板焊机工艺采用采用抽板式结构由电加热方法将加热板热量传递给

上下塑料加热间的熔接面。使其表面熔融,然后将加热板迅速退出,上下两片加

热件加热后熔融而熔合,固化,合为一体。整机为框架形式,由上模板,下模板,热模板组成。并配有热模,上下冷模,动作方式为气动控制。主要适用于家用电

器,车灯,汽车容器等塑件焊接。可根据不同塑件大小设定加热功率和磨具尺寸

实现多种塑胶焊接,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四、实习体会

短短的实习结束了,我在这个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收益非浅.现在我对这次实习做一个总结。

实习,顾名思义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实习期间,我从末出现无故缺勤。我勤奋好学.谦虚谨慎,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虚心听取。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并努 力学到把学样学到的知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尽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最佳状态,培养了我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素质。能够做到服从 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尊重领导,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并始终坚持一条原则: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他使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衷心的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

自动化调研报告
《自动化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