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饮水安全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13 08:35:54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四川省通江县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

四川省通江县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

四川省通江县是温家宝总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联系点,总理在2005年4月视察该县时,作了“要想办法解决老区人民„四难‟(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的指示。为落实总理指示,加强指导,支持通江县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我司于2006年6月20-23日组成调研组,由李代鑫司长带队,赴通江县开展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巴中市以及通江县、巴州区、平昌县等有关市、县(区)的农村水利工作汇报,就如何做好农村饮水工作与省、市、县有关领导交换了意见;并深入乡镇、村组,考察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情况,调查当地的饮水不安全情况,与干部、村民代表座谈,探讨尽快解决通江饮水安全问题的办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通江县基本县情和农村饮水现状

1、基本情况

财政困难、贫困人口多。通江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秦巴山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人口73万,其中农业人口63万。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只有3254万元,19万低收入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低于700元,还有14.6万绝对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低于400元。

降雨不均,干旱严重。该县属亚热带秦巴区湿润季风气候 1 类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1174.8mm。但受盆缘山区地形影响,降水量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干旱频繁。历史记载,该县经常发生严重大旱。建国后,1959年~2003年的45年间,全县共有39年发生70次旱灾,其中有20年同时发生夏伏旱。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长期受困。

2、近年来实施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近几年,通江县开展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截止2004年底,通江县已投入各类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资金6000万元,共建成饮水工程1.86万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119处,人工井1.32万处,累计解决了27.9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其中,“十五”期间共完成投资920万元,解决了2.8万人饮水难。人饮解困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同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了经验。该县民胜镇红星村,2005年兴建了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村民饮水问题。村内又陆续开展了改厨、改厕、改路等工作,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我们在现场看到,农家院堂整洁、厨厕洁净,自来水、沼气等生活设施齐备,有的甚至已用上热水器、洗衣机。由于有了水源保障,村民还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种花和水果,促进了农民增收。对此村民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赞誉。

3、通江县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凸显

通江县尽管近年来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大部分

2 农村居民的饮水困难,但是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主要原因:一是该县地理条件属喀斯特地貌,降雨存不住,导致居住在地势较高的干坡、旱梁上的大部分农户,取水十分困难。如涪阳镇聂家坝村,辖5个合作社,其中分布于河谷的2个合作社已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基本解决了问题;其余3个合作社均居于山腰,农民常年靠雨水或挑水为生。由于山高路远,一天只能挑两担水,一遇干旱,更是苦不堪言。二是石油勘探等造成水体污染,加剧了该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据统计,目前该县72个乡镇中已有63个乡镇近7万人饮用水受到污染。如陈河乡母家梁村,由于上游一眼3000米深的石油钻探井导致有毒物外泄污染水体,造成周边大面积地表和地下水均无法饮用,经专家预测,影响至少达60年。周围老百姓对此怨声颇高。三是由于地下水水质不达标或缺乏必要的水处理设施造成饮水不安全。

根据《通江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目前该县共有29.5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占农村总人口的40%,其中饮用水氟超标1.45万人、饮用苦咸水1.46万人、饮用污染水6.9万人、饮用水存在细菌学指标超标、铁锰超标等其他水质超标问题2万人,饮用水用水方便程度或水源水量、保证率不达标有17.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当地农民生产生活、制约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当地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

3 决的问题。

二、通江县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主要做法和工作思路

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的指示精神,已将通江县农村饮水问题列入优先解决范畴,决定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对该县予以重点倾斜,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该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省农水局下派了一位供水处副处长到通江任副县长,并派一名工程师常驻通江,协助当地开展农村饮水工作。巴中市水利局专门成立了由局长赖桢俊任组长的帮扶通江县解决农村“饮水难”协调工作领导小组。

通江县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主要做法和工作思路:

1、加强领导,组建机构。通江县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并以县水利局为主,成立了饮水安全项目工作执行组负责项目的前期和建设管理工作。

2、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通江县编制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报告》,规划2005~2007年,投资8083.77万元,解决29.5万农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采取工程措施解决20.6万人,采取非工程措施解决8.9万人。2005年,四川省将通江县列入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投入重点,共投入资金1595.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1053万元,解决7.3

4 万人的饮水问题。初步考虑在今明两年基本解决通江县农村居民“饮水难”问题。目前,该县已编制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分类制定了解决方案。对于居住集中的平坝地区,优先考虑建设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或城镇自来水扩网工程;对于水源良好的山村,以村或社为单位建设独立的供水系统;地下水富集的地区,采取打机井等方式解决;有条件地方供水到户,对于工程投资较大、农民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的地区,先供水到村,设立公共给水点用以解决吃水问题。

3、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为尽快提高农村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该县将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目前已举办了三期业务培训会,请中央和省有关专家授课,培训人员达600人;收集各地较好的设计方案,编制了《通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定型图集》,供各乡镇推广、应用。

4、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强化工程建设和管理。通江县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的要求,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成功的管理模式,落实管理主体,理顺管理体制,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已组织了乡镇长、村书记200余人分两批赴仪陇县考察学习。该县下一步将全面推行工程“六制”等成功经验,规范项目管理,确保实施质量。借鉴仪陇经验,通江县提出了“户建自管、联建共管、专人专管、企业

5 统管”的管理模式:对单户工程等实行农户自建、自用、自管;对联户工程由受益农户自主协商,轮流共管;对单村供水工程,则组建用水户协会,由协会聘请能人实行专人管理;对乡镇供水工程由县成立乡镇供水公司,统一管理。

三、几点体会和建议

1、应该优先解决革命老区的农村饮水问题。

在调研期间,我们还参观了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遗址、红军将帅碑林,拜谒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碑。通过参观考察,我们对通江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1932年,红四方面军以通江为中心建立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当时全县23万人就有5万参加了红军、5万人参加了地方革命武装和支前组织,其中3000多人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时参加红军革命的通江儿女仅存4000人。

和许多老区一样,通江县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受自然条件限制有些地方还很困难,我们有责任创造条件,支持他们克服困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脱贫致富。优先解决革命老区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饮水安全问题,不仅体现党和政府对老区人民的关怀和爱护,而且是对革命先烈的回报,还能改善干群关系,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在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时,要继续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给予倾斜,重点支持。

2、做好饮水安全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参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障,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毗邻的仪陇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们之所以能提前一年高质量地完成了26万人的饮水解困任务,关键在于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形成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建议通江县学习和推广仪陇的项目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领导,政府一把手亲自抓,明确部门分工、加强部门配合,并建立干部包村包户帮扶制度,落实目标责任,为全县干部参与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现阶段,要把县、乡、村的有关干部和技术人员全部发动和组织起来,深入乡镇、村组,对农村饮水现状进一步核查和梳理,切实摸清水源的水质、保证率等状况,制定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的工程实施规划,并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方案,把基础工作做好、做在前头,待项目计划下达即可实施,为既快又好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3、充分依靠和动员农民,落实农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决策和管理的参与权,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农村饮水工程具有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全面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受益农户的积极性,有利于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有利于建

7 立良性运行机制,有利于工程管理的民主化、监督的社会化,提高监督和管理水平。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沙溪镇王坪村、民胜镇红星村等几处供水工程不仅效益好,而且受农民的一致拥护。之所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关键在于通过广泛宣传,让农民明白这是他们自己的事,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都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引导和组织农民投工投劳投资、并让农民对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才能确保工程符合农民需要,真正让农民满意。建议在项目实施中,全面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决策和管理的参与权,发动和组织受益农户全过程参与和监督,确保农村饮水工程持续、稳定发挥效益。

调研组成员:

李代鑫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司 长 赵乐诗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供水处 处 长 倪文进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农水处 处 长 严家适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农建办 副主任 王 欢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节灌处 主任科员 谭 翼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供水处 工程师

推荐第2篇:吉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检查调研报告

吉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检查调研报告

根据农村水利司、规划计划司的统一安排,2008年1月18-24日,我们对吉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调研。听取了吉林省水利厅的情况介绍,召开了8个县(市)政府和水利部门领导的座谈会,实地考察了乾安、大安和农安县(市)的9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查看了相关资料,走访了27户农户,并分别与松原市、白城市、长春市水利局领导,实地考察的3县(市)政府领导和发改、财政、水利等有关部门,以及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户代表召开了座谈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基本情况

(一)吉林省农村饮水安全状况

1、到2004年底全省农村饮水安现状。经调查,到2004年底,国家核定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659.4万人。

2、到2007年底全省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到2007年底,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为167.47万人,剩余不安全人口数为491.93万人,规划外饮水不安全人口为240.6万(不包括国营场站、学校的不安全人口)。

(二)近年来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进展

1、2005-2007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计划。

2、2005-2007年项目完成情况。2005-2007年,吉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入10.31亿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水源工程2986处,完成管网安装工程3250处,解决了167.4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占10年规划任务的25.4%,占2005-2007年计划的 97.5%)。

2005-2007年实施的项目均为规划内项目。吉林省已全部解决高氟高砷水问题,全省农村群众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高砷水的历史。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的成效

从2000年开始使用国债进行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到2007年底,完成投入14.25亿元,其中国债4.68亿元,省级配套3.2亿元,县(市、区)配套0.6亿元,受益群众自筹5.77亿元,累计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760 处,解决了314.1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1、减少疾病,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使缺水区和高氟水区、高砷水区、部分苦咸水区群众喝上符合卫生标准的安全水,极大地改善了广大群众生活用水条件,人的体质增强,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地方病得到有效抑制,提高了身体素质,减少了医疗费用。当地群众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富民工程”。

2、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过去,农村缺水人口平均每户每天用于挑水的劳动力在1/4个以上,干旱季节要1个青壮年劳动力专门挑水。解决了饮水问题后,使农民从繁重的挑水劳动中解脱出来,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不少群众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同时通过国家、地方、群众的投入,扩大了内需,活化了资金,带动多种行业的共同发展。农村饮水工程发挥多种作用,既为养殖大户提供充足、卫生的水,还为群众房前屋后种植蔬菜、水果提供水源保证,推动了农村畜牧业和庭院经济的发展。

3、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设饮水工程,使农民群众能喝上及时、卫生、方便的饮用水,使农村环境卫生和群众个人卫生条件明显改善。自来水入户,可带动上下水、洗衣机、淋浴器、太阳能热水器、室内卫生间等现代生活设施进入农家,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通过用水户参与管理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吉林省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以反映农民意愿,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使农村群众得到最大限度受益为落脚点。让农民群众参与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人翁作用,使农民群众自觉爱护农村饮水工程,群众按照核定的水价及时交纳水费,农民群众参与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5、密切了政府和农民关系。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使广大农村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特别是群众认为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对群众的疾苦没有视而不见,而是放在心上,积极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基层干部也借此机会实现了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愿望,使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党员干部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党的政策,推行一些新举措,也被广大群众积极接受并很好的开展起来,党的政策、政令也因此施行的更加畅通,用老百姓的话说:“共产党这件事办到我们心坎里了,这是一件积德的事啊。”这充分体现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是党群关系不断延伸发展的阶梯,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践行“三个代表”在广大农村的最好体现,无疑可以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鱼水之情。

6、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吉林省是多民族聚居、东南与朝鲜比邻的边疆省份,在饮水困难时代,群众往往因为生活用水而影响民族团结。通过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改善了农村饮水条件,解决了用水纠纷,促进了民族团结,邻居关系更加和睦。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边疆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主要做法

吉林省的农村饮水工作,按照“统一部署、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综合利用、讲究实效”的原则,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始终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当作一项关心群众疾苦,密切联系群众的大事,纳入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政府的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农村饮水工作的开展。

(一)组织领导及责任制落实情况

吉林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2006年8月,原省长现任省委书记王珉同志考察农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水最重要,刚才听了汇报,全省还有100多万人吃氟、砷超标水,要竭全省今年还有的财力,全部投入到饮水上,力争今年解决大部分,明年扫个尾,两年全部解决。省长韩长赋同志在2007年初召开的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就解决1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向全省人民做出了庄严承诺,在视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就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做出了“重点规划、实施承包、确保完成”的重要指示,并纳入省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省人大、省政协领导多次视察工程建设情况,省长助理现任省委常委、副省长房俐同志分别带领水利、发改委等省政府组成部门,利用4个多月的时间,深入29个县(市、区)及白城市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逐一现场办公,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解决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为切实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顺利推进,吉林省政府成立了由发改、水利、财政、卫生等部门组成的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担任,政府副秘书长及发改、财政、水利、卫生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办公室设在水利厅。

建立和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并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吉林省政府于2007年4月11日在乾安县召开了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现场会,会上,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田学仁同志代表省政府与项目区政府签订了责任书。

(二)建立有效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机制

1、领导重视,完善机构。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当作解决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来抓,认真研究,周密部署,经常召开项目所在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村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社主任参加的动员大会,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县(市、区)及乡镇政府领导分片包保任务,宣传、动员、组织受益群众积极参与工程建设,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各县(市、区)也成立了以政府领导为组长,发改、财政、水利、卫生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水利局,部分县主管副县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各级政府建立和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并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在与省里签订责任书后,各县(市、区)政府与项目所在乡镇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

2、部门配合,彰显合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水利部门是第一责任人,并与发展改革、财政、卫生等多个部门密切配合。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水利部门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及时审批项目可研及年度建设实施方案,水利部门认真组织项目实施;财政、审计部门定期检查农村饮水安全资金使用情况;卫生部门对水质化验和监测落实了具体措施;环保部门对农村供水水源积极开展了水源地保护。部门间分工明确,水利作为行业部门主动与综合部门协调,确保了计划尽早下达、资金快速到位、施工组织有序、饮水质量监测合格,确保了工程安全、资金安全、水质安全、水源地安全。

3、建立奖励机制,促进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吉林省各级政府为了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均安排资金用于奖励。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安排奖励资金400万元,其中:省财政安排90万元,县(市、区)财政安排310万元,对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工作业绩突出的个人进行奖励。通过奖励进一步调动了各级政府及建设单位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三)注重前期工作,科学筹划,创造实施条件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情况。2005年初,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吉林省水利厅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人数分解到县(市、区),并召开了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专题会议,对各地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进行了专门部署。2005年8月,各地按要求编制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在此基础上,省水利厅完成了吉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2005年10月通过了水利部审查。为进一步做好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建设管理办法〉和〈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指南〉的通知》(发改农经[2007]1726号)精神,省水利厅于2007年12月27日举办了全省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培训班,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就国家原定15年任务用10年来完成的目标及编制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并对各县(市、区)修订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修订完善后,经省水利厅审查,由当地政府批准实施。

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审批工作。2007年2月,省水利厅会同省发改委对2005-2007年解决全省120万人饮用高氟高砷水项目可研进行了集中审批,已批复可研16个县,投资8.24亿元,人均投资740元。为简化可研审批程序及频次,吉林省将原来可研按地区编制、总投资规模不超过3000万元,调整为可研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总投资规模不超过2亿元编制,并结合各地实际规范了各项取费标准,这样,各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可研包括了所有规划内人口(除氟砷人口以外),即十年项目可研一次批复完毕。目前,全省63个县(市、区)十年可研报告已审查完毕,正在批复之中。可行性研究报告从上报到批复,经过审查、修订、上报等环节,大约需要2个月时间。

3、年度建设实施方案。国家年度投资计划下达后,省发改委与水利厅及时转发下达,并部署年度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为提高实施方案审批速度,将原来由地区统一编制实施方案省里审批调整为由县(市、区)编制实施方案,由地区审批,减少了审批环节,缩短了审批时间,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创造了条件。2006-2007年实施方案共批复投资7.96亿元,解决132.62万人,人均投资约600元。实施方案从上报到批复也要经过审查、修订、上报等环节,需要约1个月时间。

4、2005-2007年前期经费落实情况。由于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同时又是财政穷省,目前各级财政大部分未安排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前期工作。

(四)计划执行情况

1、2006年计划执行情况。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计划解决70.9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并于2007年施工。截止2007年底,完成投资4.21亿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32处,解决了68.0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计划的96%。

由于缺少建设资金,2006年计划中仍有2.87万人缺水问题没有解决,预计2008年省级配套资金到位后,可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2、2007年计划执行情况。2007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计划解决61.6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并于当年施工。截止2007年底,完成投资3.84亿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58处,解决了60.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计划的96%。

由于缺少建设资金,解决缺水1.5万人任务没有完成,预计2008年省级配套资金到位后,可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3、2006-2007年项目变更及审批情况。因2006年国家计划下达较晚,北方上冻时间较早,工程基本在2007年实施。吉林省为了降低建设成本、节约投资,取消压力罐,少建或不建管理房,采用智能变频器自动控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个别工程由于没有地下水、水量不足、水质不合格或地下水位高或遇到流沙层而无法施工等原因,这样,原计划的建设地点需要变更,设计变更由县(市、区)发改和水利部门联合上报市(州)发改和水利部门审批。

(五)资金配套及管理情况

吉林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兴建农村饮水工程的积极性,努力筹措建设资金。在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债资金的同时,各级政府都拿出一定数额的地方财政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受益群众也积极投劳投资。为避免出现同一个项目多头申报现象,省里要求各地对多方投资进行资金整合,在小农水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抗旱资金捆绑集中使用,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配套资金落实的同时,保证项目规范操作,资金规范管理,使用安全。

1、资金配套情况。2005-2007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组成情况。

由于省领导重视,省级配套资金超计划安排并及时到位,各县(市、区)财政困难和个别领导重视不够,因此,配套资金没能足额落实到位,吉林省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受益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保证了群众配套的落实。

2、资金下达及拨付情况。2006年国家下达吉林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投资计划共三批,下达到市、州,吉林省发改委、水利厅及时将国家投资计划分解下达到有关县(市、区),省财政厅根据省发改委、水利厅下达的投资计划,及时下达资金支出预算计划;2007年国家下达吉林省投资计划时间为6月13日,吉林省投资分解计划和资金支出预算计划均在8月5日前下达到各县(市、区)。

3、资金管理情况。吉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均设专账、专户存储,做到了专款专用,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分期拨付建设资金。有的县(市、区)还设置了“农村饮水工程投资核算与价格构成公示栏”,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为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管理,省水利厅于2007年6月11日下发了《吉林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吉水规计[2007]274号)、于2007年6月19日下发了《吉林省水利厅关于规范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财务建账及核算的紧急通知》(吉水规计[2007]439号),规范了资金使用管理。同时,水利厅派出4个稽察组,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2005-2007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稽察,财政、审计部门也定期检查农村饮水安全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安全。

(六)工程建设管理情况

1、工程执行“四制”情况。吉林省2005年以来实施农村饮水工程规模相对较小,目前还没有一例日供水能力达到1000m3(或供水人口在10000人)的单项工程。

2、“六制”执行情况。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对于小微型工程,严格执行“六制”。实行建卡到村制度,卡片上注明了每处工程的建设地点、工程形式、供水规模、受益人口、投资情况、开竣工时间等;2007年4月24日和7月26日,省水利厅在《吉林日报》上,对2005-2007年项目分两批进行了公示;采取招标选购或集中采购的方式选购工程建设所需的材料和机电设备。所有的材料和设备都是国家合格产品,并签定了供货合同和售后服务协议,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建设单位实行了报账制,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分期拨付建设资金;吉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行监理制,监理单位根据《监理规划》安排得力人员组成工程项目监理部,采取分片巡视的方式对工程进行监理,监理人员认真负责,发现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立即责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及时消除质量隐患,有力地保证了工程质量;吉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行行政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双重负责制,行政领导包资金,包任务,包协调,工程技术人员包质量,包效益。大部分县市区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实行水利局长分片包干责任制,把每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任务具体分解到每位局长头上,同时每一处供水工程都指派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作为质量监督员,具体负责技术指导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

2005年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吉林省按照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并结合吉林省实际,正在制定吉林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验收办法,规范项目验收,吉林省计划于2008年4月开始对全省2005-2007年项目进行竣工验收。

(七)项目公示及用水参与

吉林省大部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行建卡到村制度,卡片上注明了每处工程的建设地点、工程形式、供水规模、受益人口、投资情况、开竣工时间等;2007年4月24日和7月26日,省水利厅在《吉林日报》上,对2005-2007年项目分两批进行了公示,各项目建设单位也通过电视、报纸、设立公告牌,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对工程地点、建设内容、投资额度、材料设备价格、国家补助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等进行了公示,增加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监督。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无论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都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吉林省加大宣传力度,2007年,仅省里就11次组织新华社、吉林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吉林电视台、中国水利报社等记者深入实地采访,对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进行连续专题报道。同时,将5万套饮水安全宣传读本和挂图,发放到村屯进行宣传。建设过程中,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印发简报89期,通报各地进展情况,推广部分县、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好的做法。各县(市、区)也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多次对饮水安全重要性和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吉林省建设的每处饮水安全工程,都有群众参与,参与的主要形式:一是参与工程建设,主动出资或投工投劳,并与监理、质检人员一起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比如对打井深度、井管规格质量、管路埋深、管材规格质量、管理房面积及材料质量等进行监督;二是参与工程建后管理,对管理房环境卫生、日供水时间、水费收缴、管理与支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据统计,仅2007年,受益农户共投工投劳近200万个工日,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同时,通过受益群众参与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他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安全水的来之不易,促使他们更加爱护饮水工程,增强节水意识。

(八)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水价情况

1、集中式供水工程情况。自2000年以来,吉林省共建成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760处,设计日供水能力89.76万立方米,受益人口318.51万人,实际日供水44.88立方米,每处工程供水前都进行水质化验,水质不合格的均上水处理设备进行水质净化,目前已上水处理设备1341套,使水质全部达到安全水质标准,同时建立水质监测制度,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

2、管理体制。2003年10月29日,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管理意见》)下发后,吉林省水利厅及时转发到全省各地,要求各地认真执行,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管理实施细则。吉林省水利厅于2003年12月5日根据《管理意见》,结合吉林省实际出台了《吉林省村镇供水工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各地按照《管理意见》和《办法》的要求,强化了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明确了管理主体和责任,建立了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吉林省初步形成了几种针对不同工程形式的运行管理模式。一是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采取水利局直管、乡镇水管站管理、股份制管理、租赁拍卖经营管理权等不同管理形式。二是对小型村屯供水工程,采取租赁、承包、水管站或集体管理等不同管理方式。各级水利部门在抓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工程建后管理,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如乾安、农安、大安县(市)以集体管理为主,推选村民并委托其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和收取水费工作,付以一定报酬,农安县自来水管理者还与用水户签订协议书进行相关规定并确保水费正常收取;而汪清县成立了县农村自来水管理总站,按照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收费的原则,对全县农村自来水工程实行统一管理,使该县的农村自来水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初步形成了农村供水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种管理模式是吉林省提倡的方向,今后继续在全省推广。

3、运行机制。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因地制宜地采取承包、租赁等经营方式,建立了灵活有效的村镇供水工程运行机制。一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地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发挥水利行业优势,加强农村供水产业化建设与管理。无论哪种管理体制,都根据工程运行需要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分别建立领导、管理人员、运行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建立水质监测制度、工程维修养护制度及岗位培训制度,确保水质安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二是制定用人制度。吉林省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实行招聘制,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对管理及技术人员实行年度目标考核、奖惩及淘汰制度。三是建立分配机制。采取灵活有效的分配办法,使职工收入与岗位责任和工作绩效联系起来,做到合理分配。四是建立约束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各项责任制度、规章制度、用水制度、分配制度等的落实情况,定期监督检查水费收缴及支出情况。

4、水价。吉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并考虑用水户的承受能力核定供水水价。水价由当地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水费构成包括能源动力费、药剂费、水质检测费、管理费、维修费、办公费、折旧费及其他费用,吉林省大部分工程水价在1-2元之间,没有达到供水成本,个别工程由于受益人口少,人均承担电费较高等原因,水价达到3元以上,甚至十多元;水费收取方式大部分每月月末收取,其余是年末或者年中收取,实收率不足70%。

5、电价。2006年7月以前,吉林省农村饮水工程电价大部分执行非工业、普通工业电价标准,电价在0.945元/千瓦时左右,2006年7月21日,省发改委和水利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对农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管理的饮用水工程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免收水资源费”。从2006年底开始,大部分农村饮水工程电价执行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为0.525元/千瓦时,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约2300万元,但也有个别地方没有执行这个标准。

(九)水源保护及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水源保护。为了确保农村供水水源地的安全,吉林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农村供水工程为打深水井提取水质合格的地下水的,大部分水源井都建管理房,为防止地表水污染地下水,采取了井口封闭、封盖上锁等措施;二是引泉、高位水池等水源工程在室外的供水工程,首先,确定水源周围50-200米范围为水源保护区,其次,保护区内禁止设置垃圾、废弃物堆放点和化肥、农药等库房;三是禁止以明渠方式在集中性供水水源地保护区内排放废污水;四是禁止在水源地及村屯周边兴建有污染的化学、医药等工厂;五是禁止建设破坏生活用水水源的沙场、石场等项目;六是有计划地在水源地保护区内种草、植树,保护植被,涵养水源。

2、水质检测。为确保水质安全,吉林省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进行检测和监测,此项工作由卫生部门负责,要求每年至少检测一次。以前,水质检测费用由水利部门承担,2007年省财政安排200万元专项用于水质监测。

3、服务体系建设。全省组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委员会169个,组建用水合作组织148个,成立工程管护小组1208个,建立县级供水协会3个,建立乡级供水协会72个,建立服务中心(站)945个。管理单位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总结推广管理经验,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另外,政府在扶持基层供水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吉林省进行了初步试点,目前,吉林省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乾安县准备从2008年开始,县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专项用于以前工程改造及设备更新。

4、建立供水应急机制。各乡镇政府及供水单位已按要求正在编制供水应急预案,建立供水应急机制,当停电、水源、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或遇到严重干旱造成供水水量严重不足时,通过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群众生活用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前期工作方面

1、前期投入少,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吉林省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部分水源工程为打深水井,由于缺少前期投入,打井前没有做物探,导致出水量不足或水质不合格,甚至打干眼井;有的工程在管道开挖过程中,因为地下水位偏高或者遇到流沙,导致工程不能正常进行。影响了工期。尤其从2008年开始,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年度实施方案不再采取典型工程代表法,而是每处工程都要进行初步设计,增加了前期工作量,需要的前期工作投入也随之增加,但又没有固定的前期工作经费来源保证。

2、年度投资计划下达较晚。2007年国家投资计划下达时间为6月13日,吉林省分解计划和资金支出预算计划下达到各县(市、区)已接近8月中旬,而2006年投资计划分三批下达,最后一批资金计划下达已到当年11月份,由于北方进入冬季早,施工周期短,当年计划当年完成几乎不可能。

(二)建设管理方面

1、电网增容和线路铺设投资问题。为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各县(市、区)成立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一般未包括电力部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电网增容和线路铺设是必然遇到的问题,这部分投入在配套资金中所占比重不小,例如大安县在2005-2007年实施的项目中,县级配套为460万元,涉及电网增容和线路铺设投资达100万元,通过县主要领导与电力部门多次协调,减免了90万。这种协调只是“一事一议”,而没有形成补偿机制。

而在大安县目前仍有部分建成的饮水工程因缺乏电力设施而没有投入使用。

2、部分地方政府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不够。一是少数县(市、区)党委、政府重视不够,工作主动性差,主动改水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二是政府针对部分群众安全饮水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宣传和引导力度,综合协调能力不够。项目区有些群众认为多年来一直喝这样的水,自家有手压井,既方便又经济,不必出资投劳去建设饮水工程,还要交水费,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积极性不高,不愿主动出资投劳,影响工程建设。针对当前这种“事难议、议难办、办难成”状态,农民主体缺位的情况下,政府也没完全到位。三是政府推动建立用水户协会力度不够。从调研的乾安、大安和农安三个县来看,乾安和大安两县基本没有建立用水户协会。农安建立了用水户协会,但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参与程度不够。

(三)落实配套资金压力大

吉林省的社会自然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决定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均投入高于全国平均标准:一是吉林省冬季严寒,冻土层深(1.8米),土方开挖回填量大;二是吉林省西部地广人稀,村屯之间距离远,集中连片供水困难,多为单个村屯集中供水为主,而每村屯一般平均几百人;三是吉林省中西部地下水埋藏深,一般都在150米到280米之间,成井费用较高。或找不到好水源,必须配置水质净化设备和修建管理房。如农安县哈拉海镇曲家屯安全饮水工程,以2003年防病改水井为水源,出水量7.06m3/h,投资27万元,配备井房及管理用房(54m2)、除氟设备一套(7.1万元)、供水管网、入户管道及设备等,解决了114户、328人的饮水问题,人均投资823元,远高于全国人均水平,而国家补助196元,仅占总投入的23.8%,加大了省级、县级及受益群众的自筹压力。

农安县2005-2007年项目集中在2007年实施,工程总投资7917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914万元,省级配套和专项拨款3757万元,县级配套800万元,欠款1450万元,解决了347个氟病屯11.93万人的饮水问题,而对于2008年工程建设资金配套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吉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是由省直管到县,地市级参与程度低,村级积累少,基本没有配套资金投入,如果省级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要靠县、乡镇两级自筹解决配套资金缺口是十分困难的。这也是吉林省各县(市)面临的共性问题,将会影响到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推进速度。

(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

一是计量收费普及率低。吉林省实行计量收费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足60%,还有部分农村供水工程用水户没有安装水表,以估算用水量收取水费、或按每人(户)每月确定一个标准收费。

二是水价标准低,水费计收困难,难保工程长久效益。由于考虑农民对水费的承受能力,折旧费和维修费很难提取,水价没有达到供水成本,收取的水费大部分用于电费和管理人员工资,同时由于农民对有偿供水认识不足,水费难以足额收取,待工程需要维修或设备需要更新时,无力进行维修、更新,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所需费用又没有财政投入,难保工程长久效益,易使农村饮水工程处于“建设、失效、再建设”的恶性循环。

三是部分供水工程没有配备消毒设备,定期化验和检测频率明显偏低。调研的三个县中大部分供水工程没有消毒设施,化验和检测次数普遍低于标准规定值。对于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建后管理成本中,化验和检测费用比重较大,水价在未按全成本核算时,收取的水费主要用于支付电费和管理人员工资,余款不足以支付化验和检测费用,而地方财政也没有单独列支。在管理过程中,如行业监管不到位,很难保证按标准规定定期化验和检测。

四是尚未建立有效的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如农安县已建成饮水安全工程360多处,数量还将增加,县水利部门面临新的繁重的建设任务的同时,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好已建工程的技术服务工作。如不能建立起有效的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将很难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在2000-2005年全省建设饮水工程1885处中,由于投入少,建设标准比较低,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目前已有352处工程不能发挥效益,占工程总数的18.7%。

五是水源保证率有所降低。由于连年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导致以地下水为水源的个别饮水工程出现“吊泵”现象,以泉水为水源的山区半山区饮水工程,由于植被破坏、环境变化等原因,泉水出水量减少,水源保证率有所下降。

四、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组织机构,加强部门监督。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涉及水利、发改、财政、审计、卫生、环保、国土、电力等多个部门,目前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下发的管理办法只明确了水利、发改、财政、卫生等部门职责,而对审计、环保、国土、电力等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及义务没有规定,在与这些部门工作协商时,难度较大。如在工程竣工验收方面,需要审计部门出具资金使用审计结论,个别地区审计部门出具资金审计结论时间达一年之久;在电价方面,2006年7月21日,吉林省发改委、水利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后,部分县(市、区)电力部门为了行业利益拒不执行。

目前,随着国家对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落实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因此,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规范进行和顺利实施,使这项惠民、利民工程确实达到预期效果,建议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牵头,针对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水利、审计、卫生、环保、国土、电力等部门进行联合调研和检查,形成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由国务院或者多部门联合下发文件,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并建立监督机制,共同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政策宣传,调动群众积极性。

在吉林省部分地区群众安全饮水意识不强,在工程建设初期群众积极主动性差,不愿出资投劳建设饮水工程,影响工程建设。如在大安县工程建设初期也遇到类似情况,但工程建成后,原来喝高氟水的受益群众普遍反映有氟骨症的病人,喝上安全水后骨头疼痛状况明显减轻或消失,得到实惠的群众主动关心工程,参与管理。

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宣传,以已建工程为典范,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发动群众,引领群众从建设初期就积极投入到饮水工程建设中来,促进饮水工程建设顺利开展。从现在已建工程的情况看,建得好、运行得好的工程都是基层地方政府战斗力强、村委会威信高,宣传工作做得好的地方。

(三)增加前期投入,规范设计深度,提前下达年度投资计划。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前期工作量大,通过调研来看,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财政穷省,目前各级财政大部分未安排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前期工作。建议出台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前期工作投入的政策性文件,敦促地方政府加大项目前期工作投入,以便提高前期工作质量。

年度实施方案是“98”大水以后提出的,同水利部现行基本建设程序有些不符,建议将年度实施方案审批环节取消,改为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审批。

鉴于当前普遍存在资金计划下达时间晚,当年任务不能当年完成实际情况,建议国家提前预下达下年度投资计划,确保工程建设周期,或以水利年度来考核工程建设周期。

(四)提高中央补助比例,加大省级配套力度,落实工程建设标准。

由于吉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较高(均达到自来水入户),加上特殊的社会自然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根据测算,全省人均投资在600元左右,远高于国家测定的人均409元投资标准。同时近年来物价高涨,按照国家2005年测算的人均投资标准,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难度较大,建议国家适当提高人均投资标准和补助标准,同时建议加大省级配套力度用于入户工程建设。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实现“方便地喝好水”,但由于工程成本高、资金不足等原因,调研发现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包括一些一定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水处理、消毒设施没有配备,入户管道及附属设备简陋,没有计量设备、水质化验也未按规范进行,建议各级部门进一步落实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加强监督、确保饮水安全。

(五)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财政投入机制。

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顽疾依然存在,“三分建七分管”,建后管理仍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点。受供水规模、农民用水习惯和支付能力的制约,农村供水水价难以实现全成本定价,收取的水费仅够支付电费和管理人员工资,对于日常运行产生的其他费用如供暖费等都难以支付,更不可能计提折旧。

象吉林省这样冬季严寒地区,运行管理问题尤为突出。如农安县哈拉海镇曲家屯安全饮水工程,日均供水量10m3左右,每个冬季取暖费需1800元(用好煤3吨,每吨600元),药剂费1500元。水价3.5元/吨(不含取暖和药剂费,此项费用由镇里垫付),目前全镇这样的工程57处,每年垫付取暖和药剂费18.8万元,资金压力大。

针对工程建后大量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费用,建议:一是工程建设应尽可能集中连片,扩大供水规模,降低管理费用,将部分成本摊入水价。二是政府部门建立工程运行管理及维护的财政补贴机制,列入地方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确保工程运行中的化验、检测、维护资金有固定来源,使工程能够及时维护、设备及时更新,从而确保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让广大农民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推荐第3篇: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调研报告

红山窑乡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调研报告

中共红山窑乡委员会 红山窑乡人民政府

2012年4月27日

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根据文件要求,近期我们对全乡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始终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件大事来抓。为了有效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我乡坚持从乡情出发,精心安排,积极协调水利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严格按照建设计划狠抓落实,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一)完成情况

红山窑乡辖12个村,115个社,总人口25872人,截止2011年底,全乡完成人饮安全工程的有89个社,未完成的26个社(具体情况见附表)。

(二)未完成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的村社吃水情况

在未完成人饮安全工程的26个社中,土沟村全村11个社主要靠于1998年铺设的管道从水沟引泉水,在每个社设臵一个供水点,各社轮流供水;河沿子村八社人饮工程于1993年完成,但因破旧、冻裂等原因已报废,目前靠从新打的一眼机井上拉水吃;夹河村

一、五社靠水窖解决人畜饮水问题;马家坪村

三、四目前靠从

五、十社的高位水池拉水吃;永胜村五社,水泉子村

二、

四、

九、十社,王信堡村全村6个社都靠自家打的15米左右深的小井吃水。

(三)下一步建设计划及建设意向

2012年,我乡计划完成土沟村全村11个社,马家坪村

三、四社,王信堡村六社,河沿子村八社共计15个社816户3320人的人饮安全工程。2013年,计划完成已列入国家人饮安全项目的王信堡村全村6个社1844人的人饮安全工程。水泉子村

三、

九、十社的群众修建人饮安全工程的积极性较高,但尚未列入建设规划。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部分社因地下水水位浅,用自家打的小井吃水比较方便,且成本低,因此不愿意集资修建人饮安全工程。主要有:水泉子村四社、永胜村五社。

二、存在的问题

1、乡政府驻地供水不足的问题不能永久性解决。目前,为乡政府驻地供水的井仅为一个4寸泵,担负着乡政府驻地供水和周边9个社、472户的人饮安全工程,即使泵每天24小时运转,也无法满足用水需要。因此,乡上计划在红山窑镇区新打机井1眼,已经石羊河流域管理局审批同意,即将动工。但要想永久性解决我乡驻地供水问题,还需从石梯子人饮工程饮水,需进一步和水利部分协调。

2、群众自筹资金额度大,影响工程建设。由于我乡地域面积大,村社居住分散,人饮工程建设管线较长,投资较大,群众自筹资金难度大,不能按时到位,影响工程建设。如土沟村人饮工程,经水利部门论证,仅架设人饮管道就需资金380万元,开挖管道总长度27公里(不含入户管道),人均集资达951元,一户4口之家就需集资4500元。

3、部分群众对人饮工程认识不到位,不愿投工投劳投资。在调研中了解到,长期饮水困难的地方和群众,对人饮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比较高,而部分群众暂时还有水吃(非饮用水标准),对人饮工程建设积极不高,不愿投工投劳投资,甚至出现不让供水管道从自己屋旁和承包地中通过的情况。

4、人饮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在管理中,虽然乡上和各供水站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仍有部分用水户破坏水表和阀门、拒缴水费、串管浇地等。加之农村人饮供水管理责任不明确,致使供水管道冻裂、损坏等不能及时修复,造成部分用户无法正常用水。农村人饮工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5、缺乏管护经费。在人饮管道使用过程中,受自然灾害、建设标准、管理不善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管道出现冻裂、腐朽、滴漏等现象,但因缺乏维修资金,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致使损坏程度越来越严重,最终瘫痪不能使用。

6、水费征收难度大。2008年以前,在人饮安全工程管道架设过程中,由于投资不足及部分群众的蓄意破坏,我乡人饮工程入户管道一直未安装计量装臵,2008年以后,也只在总闸阀处安装1个计量装臵。因此,人畜饮水水费都采取均摊制。但近年来,许多家庭常年在外务工,拒绝缴纳水费,而部分农户却用自来水浇灌菜地、花池等,致使水费收缴矛盾越来越大,全乡普遍存在水费不能按时、全额收缴的难题。

三、今后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协调解决从石梯子人饮工程引水问题。在石梯子人饮工程修建之初,我乡高古城村2933口人参与集资、新城子镇镇区及毛家庄村5100口人参与集资,但现在我乡只有高古城村和河沿子村的部分社从石梯子引水,受益2930人;而新城子镇却有5个村及镇区都是从石梯子引水。为此,我乡群众尤其是高古城村群众意见较大,希望上级部门协调,从石梯子引水解决乡政府驻地供水不足的问题。

2、继续加大投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目前我乡基本上已解决了吃水困难问题,但仍有26个社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争于“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我乡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希望上级部门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扶持力度,减少群众集资,减轻群众压力。

3、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管水用水的能力。农民管水用水的能力和水平,对饮水工程管理的了解和参与程度,也会影响工程建后管理和工程的可持续性。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使农民充分了解到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及水费、水价等制度,并加强监督,充分参与,自觉维护工程的良性运行。同时加强供水站以及用水户协会的队伍建设,对其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供水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保证优质供水服务。

4、加强水质净化和检验监测,确保水质达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质处理至关重要。建议上级部门加大在这方面投入力度,建立水质检测体系,尤其要加强对自家打的小井的检测力度,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5、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水源保护工作。农村存在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因此,要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环境及禽畜养殖管理,防止因打井、开矿、牛羊放养等造成有害物质超标。

6、深化改革,加强农村人饮工程科学管理。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分散,管理难度大。要保证工程长期发挥作用,关键是要明确产权,落实管理责任,建立水价机制。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人饮工程建后管理,建立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管理到位,有利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持久发挥效益。

推荐第4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事关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做好市政协十一届十七次常委会专题议政前的各项工作,7月21日,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对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雨量210mm,蒸发量达2000mm。尽管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被誉为“塞上江南”,可是仍有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少质差,浅层地下水含氟、砷、细菌超标,不能作为饮用水。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精神,切实加强农村人畜饮水工作力度,组织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氟砷病改水和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一大批农村饮水工程发挥了良好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按照供水水质、生活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等四项饮水安全指标评判,2009年底,我市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50.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65.2万人的77%。

1 就目前看,我市基本构建起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管网体系,推行了农村规模化供水,试行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了农村供水入户。基本构建起农村饮水管理体系,由各县市区农村供水管理总站负责监督和指导本辖区人饮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供水水价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让广大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据测算,平均水价在2元/立方米,户均月水费支出在10元左右,国家发改委中资公司开展的饮水安全中期评估显示,我市农村群众对饮水安全工程的满意率达到96%。

今年是我市连续第四年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提出了年内在全区率先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全覆盖的目标任务,以显示市委政府“保障民生、惠及群众”的信心和决心。经过市水务局的积极协调和争取,今年确定了9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批复解决24万人的饮水问题,其中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15万人,改善提高饮水标准9万人。已下达批复开工建设的四项工程是贺兰洪广常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永宁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灵武梧桐树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灵武郝家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四项工程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2.2万人,饮水受益人口18.9 万人。批复总投资884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475万元,自治区财政投资1062万元,剩余4309万元由银川市和各县市区财政配套及农户自筹。目前,贺兰、永宁、灵武的4项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三区和贺兰县习岗人饮项目也在积极协调下达批复, 8月5日前全部开工建设。

兴庆区大兴镇塔桥村饮水安全工程被列为市政协今年的1号提案,在市水务局、市自来水公司、市建设局、兴庆区的

2 共同努力下,目前,从六盘山路延伸至长塔路的管道埋设基本完成,往东由兴庆区水务局负责的长塔路至塔桥村管线铺设工作,待人饮方案批复后,即可招标实施,预计9月底完工。市自来水公司承诺,该工程完成后,村民用水实现同网同水质,并给予一年的优惠水价。一年后实行同网同价,按照供水标准服务。

二、主要问题

(一)建设项目尚有一定的资金缺口。一是饮水安全项目解决的人口从15万人增加辐射受益人口到24万人,这其中增加的资金不仅有国拨资金的缺口,还有市、县两级配套的资金缺口和农户自筹资金,这笔缺口资金在预算中是没有的。二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移民吊庄地区群众拿不出足额的自筹资金,其它县市区的贫困户、特困户的自筹资金难以落实,成为自筹资金缺口的重点。同时,吊庄群众和贫困户今后的水费也成为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三是工程的不可预见费较大。管沟开挖时需要占青苗,破坏现有的柏油(水泥)路面,挖断部分地埋电线光缆,恢复路面、线路以及青苗补偿的资金无处落实。

(二)工程建设保障方面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工程任务艰巨,施工条件复杂。工程点多、面广、线长,且前期需要协调供电、公路、铁路、园林、通讯等多个部门,协调工作量大、协调起来也比较困难。二是宣传动员难度大。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认为自家手压井(地表水)使用方便,对集中安装自来水,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也有“等靠要”的想法,直接影响工程进度。三是有的县市区政府财政困难,

3 自筹资金难以落实。

(三)运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村供水电价不统一。有的县市区执行0.478元/千瓦时的电价,没有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因电价高,导致水费高、水费难收缴等连锁反应。二是技术力量匮乏,难以适应当前工作需要。随着农村饮水工程的深入实施,三区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工作需求,人员和技术力量成为农村饮水工程顺利实施的“瓶颈”。

三、对策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安全饮水是人民群众生存的基本要求。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保障农民饮水安全,维护农民生命健康刻不容缓。为此,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1、着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当前和今后,应着力解决进度迟缓、工作不力的问题。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形成强大的宣传态势和声势,争取项目区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让农民群众明白这是他们自己的事,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力争年内完成市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加大领导责任力度。各县市区应成立工作领导班子,具体落实领导、技术、管理责任,加强组织实施。三是加大水利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县乡水利技术人员缺乏是制约饮水安全项目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县市区水务局应利用农村供水管理总站成立之机,选配水利技术人员,同时,加强水利技术人员、供水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四是做好项

4 目监测工作。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切实做好水质水量的监测工作,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二)严格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民心工程,只有严格管理才能保证质量。要严把“三关”,严格“四制”,确保工程质量。严把“三关”,一是严把规划设计、评审关。项目工程应开展勘测规划设计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专门的中介机构完成初步规划设计,组建专家评审组,对项目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进行评审。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批立项,更不能开工建设。二是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建立“业主负责、施工保障、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合格的施工单位、负责的工程技术人员、称职的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严把工程建设各个关口。三是严把交工验收关,坚持报验制。工程竣工后,先由施工单位自验,之后报请项目法人单位验收,由项目法人单位牵头,会同发改、财政、水务、卫生、供水等相关单位联合验收,达不到要求的,必须整改或返工。严格“四制”,就是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以及合同制。

(三)强化项目资金监管。一是改进资金管理方式。应实行工程建设资金县级报账制,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审签程序。二是加强资金统筹使用。由各县市区政府统一协调相关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避免重复投资建设。三是实行定期审计。审计部门应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责其整改。

(四)妥善解决新增加的潜在的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今年的24万饮水不安全人口中,其中一部分是属

5 于改善型的。从以往情况看,饮水安全人口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变数,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新增加的潜在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不断涌现,有关部门应做好监测工作,及时解决此类问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五)加强管理和服务,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一是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机制。首先应明确工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落实管理主体,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制度;其次应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制度,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及维修费用;再次应完善经营管理方式,借鉴成功经验,组建供水公司,依靠供水公司加强管理。二是建立动态检测和举报机制,强化对集中式供水的源水、处理水、末梢水的监测,确保出厂水、末梢水都达到饮用标准,同时,应建立用水举报机制,接受群众监督与举报。三是加大饮水安全监管力度。坚决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监督管理及整改督促,对检测不达标的应责令供水单位及时整改。

推荐第5篇:农村饮水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饮水问题调研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安全可靠的农村饮用水直接关系农村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次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调研,对部分已经建成的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情况以及部分农户饮水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现有工程的运行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几年将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的长效机制迫在眉捷。

一、我县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情况调查

我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国土面积2398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流域1856平方公里,淮河流域542平方公里。据统计,全县大小河流共900余条(其中集水面积8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6条),河流总长11000㎞,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河流长度4.6㎞。全县现有在册灌溉水库67座,山塘7714口,大小堰渠14912条,各类防洪堤岸3565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309处,总装机12.8万千瓦水电站150座。

总体来说,我县水源丰富,雨量充沛。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地区多属交通不便、文化经济比较落后的深山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多采用地面水和地下水。

地面水多采用河水、溪流及水库水。河水、溪流流速及 1

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骤增高。山区箐沟水,流速较快,流量一般不大,水质较好。而水库水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水质一般较好,浑浊度较低。这是目前农村人畜饮水多采用的方式之一。

采用地下水时,水源与水位及地形,地质情况有关。因为地下水分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泉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近,短时间内大量取水时,水位急骤下降,限制供水量。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一般无色,硬度偏高,部分地区铁、锰含量超标。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远,水量充沛且较稳定,水质大多无色透明,细菌含量通常符合卫生标准。但往往硬度较高,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泉水水量因地形、地质情况差异很大,水质较好,常含与地层有关的某些化学元素。

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若干问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饮水安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农村人畜饮水工作需要把提高供水保证率、改善水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放到第一位。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另外,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过去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窖、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河水、溪流、水库及坑塘中取水饮用,这些水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饮水不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所以,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样的水才是最安全的呢?我们得了解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二)农村饮水安全的水质要求

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坎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共规定了106项水质标准,并将它们分成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以及放射性指标四组。水质标准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性状、毒理学及细菌学四大类指标。

1、水的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水的感官性状包括

浑浊度、臭和味等各项指标。要求水质从感观上对人体无不良刺激。

水的化学性状包括PH值、总硬度、铁、锰、铜、锌、挥发酚等各项指标。超过一定限量时,将会使水发红发黑,产生异味、异臭,水烧开时产生沉淀,为生活用水所不宜。在农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含锰和硬度过高,这时需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而降低水的硬度则比较困难,在农村中无法实现,遇到此情况只有另择水源。

2、水的毒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铝、砷、氰化物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

3、水的细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通过消毒措施,使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为群众供应卫生的水,是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另一主要目标。

4、水的放射性指标。

三、农村饮水安全应有长久之计

(一)统筹规划,制定阶段性目标。

应根据农村供水发展特点,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阶段性目标。经济发达地区,要依靠地方财力,尽快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目标;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要与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相一致。

(二)防治并重,完善相关体制。

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造成水量不足,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造成饮用水中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源。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水净化设施,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的饮用水。同时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体系,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提供水质检测服务,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对适度规模的水厂要设化验室,做好水质的常规检测。

(三)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工程方案。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首先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水源选择应符合当地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选择水源,优质水源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需要。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应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并尽可能适度规模,供水到户;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比较低的地区,供水系统可暂先建到集中给水点,待经济条件具备后,再解决自来水入户问题。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农民可建分散式供水工程。

(四)建管并重,强化用水户参与管理。

为管好用好工程,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要广泛进行社会动员,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成后的水价要让用水户广泛参与,征求他们的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在选择技术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管理条件和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在保证供水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的技术方案。在工程开工以前,要求明晰所有权、落实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明确水价和收费办法及服务体系,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持久发挥效益。

(五)扶持引导,多渠道筹资。

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定资金筹措计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事关亿万农民基本生存,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所需投资多,按照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扶持引导,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从我国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受益农户也要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以上是我们初步形成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要把这项工作做好,还要靠多方面共同努力,扎扎实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推荐第6篇:饮水安全工程调研

关于饮水安全工作的调研报告

2012年7月

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特是农村饮水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问题,我们一直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落实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开始实施。我局按照《决定》中“本决定施行之日起六个月内,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提出本行政区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划定方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布”的要求,在征求市环保局、建设局和仙女、邵伯、凡川等镇意见的基础上,初拟了《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近期提交市政府常务办公会讨论通过,并按规定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我市划定了以下7个集中取用地表水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归江河道城区段、高水河城区段、长江干流三江营段、里运河邵伯段、三阳河三周段、三阳河东汇段和斜丰港凡川段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取水口上游一千米至下游五百米,及其两岸背水坡堤脚外一百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为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以外上溯二千米、下延五百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

1 为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以外上溯二千米、下延一千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为准保护区

扬州市政府以扬府办发文件形式通知实施《扬州市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市自来水厂两个取水口所在的高水河、芒稻河水源地均在保障范围之内。

按照《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要求,近期发改委将召集有关部门共同商讨《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事宜。

7月31日,经市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研究,原则通过了我局提出的《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下一步,我局将认真组织实施规划方案。一是加强规划的社会宣传。通过广泛宣传,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重大意义,保护饮用水安全是关注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二是抓好与相关规划的相互衔接,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与我市“十一五”生态规划、南水北调生态保护规划、我市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三是加大保护区内违规项目清理力度。对照保护规划要求,尽快将相关建设项目设施清理到位。四是进一步细化方案。积极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对方案实施的意见和建议,使方案更科学、更合理、更靠实。

二、推动城市备用水源建设

我市目前未划定城市备用水源地,市自来水公司制定了城市备用水源应急预案,选用本城区水厂供水范围内大运集团、

2 通裕集团等单位的23眼自备地下深井作为应急备用水源,或应急开通扬州头道桥处区域供水联网,确保城区饮用水供应安全。城市备用水源地将在发改委编制的《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中一并考虑。

三、扩大区域供水范围

2004年的《市区域供水规划》中区域划定为三个区域供水圈,2010年和2020年供水范围分别如下:

(1)市属水厂供水圈:

目前已供仙女镇主城区、砖桥以及宜陵。

2010年供水范围包括:仙女镇主城区、砖桥、砖桥、宜陵、辐射至双沟,丁伙。

2020年供水范围包括:除2010年供水范围外,向邗江泰安等地辐射。

(2)中闸水厂供水圈: 目前已供市大桥、沿江开发区。

2010年供水范围包括:大桥,沿江开发区、丁沟,向北辐射小纪。

2020年供水范围包括:除2010年辐射范围外,另增加吴桥、浦头、郭村、高徐、吴坚。

(3)邵伯水厂(含油田水厂)供水圈: 目前已供邵伯、真武。

2010年供水范围包括:邵伯、真武、昭关、永安。

3 2020年供水范围包括:除2010年辐射范围外,另增加樊川。

近期,建设部门打算近期将自来水厂扩供至张纲,沿江亨达水厂正在进行扩建,现已扩供至大桥,近期将扩供至嘶马,这两个区域供水圈正在不断扩大和延伸,逐步实施区域供水。

四、着力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规划》已通过扬州市评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工程初步设计也已上报。目前,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1、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基本情况及工程规划情况 我市现有各类水厂72座,其中:城区水厂2座、镇级水厂39座、村级水厂31座,镇村水厂供水人口达90.92万人,占全市供水人口90.3%,镇村水厂对提高我市农民生活水平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市农村水厂供水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管网、设备老化严重。现有管网、设备经多年运行,老化破损严重,部分管网渗漏率高达60%以上,供水工程的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各水厂为降低成本,在夜间用水低谷期普遍停止供水,影响农户生活。二是管网供水能力不足。现有供水管网中部分管道管径偏小,不能满足边远村组农户用水需求,一到用水高峰期,根本无法用水。三是尚有部分村组未通自来水。各级政府也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国家、省政府都专门下发文件,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4 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每家每户都能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根据调查,我市上报不安全饮水人口10.22万人,省最终核定5.98万人。

规划按照“轻重缓急、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市区域供水规划,以现有供水管网为基础,通过实施各镇水厂通各村组的输水主管道进行延伸、更新、改造和完善供水到户管网建设,逐步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问题。按照国家确定的人均投资390元标准,我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总投资3010.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932.93元,其余2168.17万元需我市自筹解决。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工程具体项目有58处,涉及全市13个镇、58个村,重点解决5.9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解决未通上自来水22886人,取水口水源不合格9830人,管网老化16807人,主管道管径偏小10280人。

该工程涉及面广、项目分散、施工组织难度大,为了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此项改善民生的实事工程,必须从紧从细做好安排。按照项目基建程序要求,工程初步设计经上级批准后,立即组织工程招投标,确定工程施工单位。中标施工单位根据工程设计方案,分项承包给相关水厂组织施工。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处专门明确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对所有工程质量

5 总负责,同时选派13名专业技术人员按镇包片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工程建成后,由建设处负责对施工单位和各水厂实施的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支付补助资金。

3、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工程建设组织领导。建议以市政府名义成立“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担任组长,市发改委、水务局、财政局、建设局、卫生局、国土局等有关部门及各镇分管负责人为组成人员。强化领导,统一指挥,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二是明确工程建设筹资渠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受益水厂和农户投入为重要补充”的投入机制,共同投资建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工程总投资3010.1万元,除争取中央和省投资932.93万元,建议市级财政配套699.66,受益水厂和受益群众自筹1377.51万元,其中管网延伸更新改造工程由受益水厂承担;新建自来水管网工程,由受益农户承担。按照国家、市财政、受益水厂和受益群众的投资比例筹集到位后,按照项目基建要求建立专门帐户,确保专款专用。

三是明确有关工作责任。工程实施主要由水务部门负责,但需要各镇各相关部门做好相应的协调和配合工作。一方面,按照项目法人制要求,由市水务局成立建设处,作为工程项目实施的建设单位,具体负责工程建设各阶段的组织和实施工

6 作。另一方面,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对工程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明确各相关部门、镇施工组织、矛盾协调等工作责任。

推荐第7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4月6日到17日,我们就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并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入户走访、座谈等形式,广泛听取乡村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查找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的问题,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daodoc.com把科学以展观进一步引向深入。

一、我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的基本情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获得安全、卫生、放心的饮用水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根据我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及《2007—2011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我县共有24.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血吸虫疫区为13.75万人,苦咸水4万人,水量、用水方便、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为6.45万人,计划用5年时间加以解决,2007年解决3.19万人,2008年解决4.2万人,2009年解决4.62万人,2010年解决6万人,2011年解决6.19万人。我县2007年、2008年共解决了7.3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但随着该工程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如何确保农民吃上安全的饮用水,真正享受到农饮工程的实惠,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二、我县的现状

(一)、供水方式

我县农村饮水供水方式主要有3种:一种是通过现有自来水厂进行管网延伸。全县22个乡镇中,只有陈汉、北浴、柳坪、趾凤没有自来水厂,复兴、洲头一个乡镇有2—3个水厂,通过现有水厂进行管网延伸进行集式中供水是我们农村饮水安全解决的主要方式;二种是山丘区水厂不能覆盖的地方,通过打大口井的方式,兴建水塔式、无塔供水设备,让农民吃上自来水;三是山区通过引泉,修建高位蓄水池的方式,让农民吃上自来水。

(二)、供水水源

我县农村饮水工程的供水水源主要为地表水,水源主要是长江、湖水、水库、两大河流等,从长江取水的主要为洲区3个乡镇,从后湖取水的主要为沿湖的7个乡镇。

三、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饮用水水源超标问题

随着工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农村饮用水水源受污染,饮用水水部分指标超标。根据县病控中心对我县2007年实施的两批人饮工程检测发现,存在水质问题的水厂主要是沿湖、沿江地区,占被测水厂的60%以上,特别是在枯水季节沿湖地区水质存在问题尤为明显。水质问题主要表现为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总数超标、水质硬度偏高及含有肉眼可见物等。水质存在问题的原因除了水源地受污染外,一方面是水厂片面追求利润,在消毒、净化上舍不得长成本,另一面是水厂制水设备老化,制水工艺落后。

(二)、水源地缺乏保护

根据《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取水口的上下游应设一定的保护范围,防止水源污染。可是,我县乡镇许多自来水厂的水源地根本没有设立保护区,有的即使设立了保护牌也是形同虚设,乡镇政府也很少在水源保护上进行投入,企业更是舍不得投资。

(三)、水厂建设规模小,原设计供水能力明显不足。

我县乡镇自来水厂大多在2000年前后兴建的,大多是私营企业或私营股份制企业,由于当时条件所限,饮水工程建设标准不高,设计供水能力小,对后期发展估计不足,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增加,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推进,管材的质量和行不能满足要求,导致我县一些农村生活饮用水严重不足,时常发生间断性供水。

(四)入户费、水价上涨无序。

我县各乡镇自来水厂的入户费,因各自来水而异,最低乡镇与最高乡镇相差近千元,近两年,各水厂利用国家农饮安全工程实施的契机,相继抬高入户费,你涨我也涨,相互攀比,现大多水厂的入户费在1600元左右,比原来上涨400—500元。供水水价也由原来的1—1.2元/吨上升到1.5—2元/吨,而且有的水厂还规定月最低消费额度。无序的增长,间接加大了农饮安全工程的投资,增加了农民负担。

四、解决我县农饮安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为确保我县农饮安全工程今后的顺利实施,让老百姓喝上安全、卫生、放心的自来水,真正享受到农饮工程带来的实惠,必须彻底解决我县各水厂存在的问题。

(一)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水质的保护。

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根据我县水环境重要条件及水源保护要求,合理依法划定各水厂取水口的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范围,制定保护办法,防止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切实保护好我县的水环境和饮用源。

(二)、完善水质净化措施,强化饮水消毒和管理工作。

目前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滞后,水质净化措施、检测

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daodoc.com

推荐第8篇:赣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调研报告

赣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安全饮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事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是农村水利一项重要和长期的工作任务。“十一五”以来,赣县农饮安全工作在上级关心和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快发展原赣南苏区振兴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全县各级采取有力措施,克服各种困难,全力加快推进全县农饮安全工程建设。为了切实摸清当前农饮安全工程的现状,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寻找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我们先后走访了县水利局、县疾病防控中心等相关县直部门和王母渡镇、江口镇、石芫乡等乡镇,现将走访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饮水工程现状

自 “十一五”以来2005年开始至今,全县累计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15510.3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1372.83万元,建设了374处农饮安全工程。所有农饮工程若是全部正常运转起来,将可以解决全县80.8632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

从2010年起,我县大力实施了一批“千吨万人” 规模以上的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简称农饮工程)。累计投入11724.4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9379.6万元,省市配套1091.84万元,建设了南塘、王母渡、阳埠、韩坊、江口、清溪、田村、

1

吉埠、湖江、沙地、五云等20处“千吨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

特别是2012年以来,在中央省市县为加快推进赣南苏区建设中在全县集中建设了三溪、石芫、水坌、储潭、长洛、大埠、白石、官田、大田等9处“千吨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

我县严格按照水利建设工程“四制”的要求,对农饮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实行了水利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和建设质量的监督监理制。结合全县实际情况,依照轻重缓急,安排立项投资计划,对全县所有大小农饮安全工程项目建设都由项目乡镇做业主的办法,有效解决了工程施工中建设用地等纠纷矛盾。

目前,除了“千吨万人”安全饮水工程,全县乡镇还有三种农村饮水方式。一是全县建设了多处“百吨千人”规模以上的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大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点配套饮水工程,为村落居住相对集中的村民集中供水;二是居住在乡村边角山区村落的单户型居民,采用自挖水井的方式或者使用抽水设备取水饮用,这种饮水方式在全县各乡镇使用最广;三是承包给私人老板,由私人老板建设水厂供水、管理。

二、农村饮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1、建设问题

一是施工环境不理想。主要是“千吨万人”规模以上农饮工程施工环境不理想,严重影响项目工程如期完工验收。如往年大

2

埠、长洛、官田等农饮工程存在工程建设用地、管道铺设、水源选点的矛盾, 协调难度大等问题;有的饮水工程项目施工偷工减料,验收工作人员没有监督到位。如石芫乡的几位村民反应,施工方在圩镇铺设管道的时候,主水管埋的深度不够,容易被通行的大货车压扁。

二是配套资金压力大。通过调研,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充满强烈的愿望,但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村庄往往都是边远山区,经济基础较差的地方,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还是依靠国家投资来解决,而我县地理环境特殊,工程施工地形复杂,供水管网线长,仅靠国家投资无法完成整体工程,工程建设成本高,上级在工程预算补助标准上未作相应调整,与工程建设实际资金需求量有较大差距。

三是工程技术不完善。全县20处“千吨万人”规模以上农饮工程是分批次建设,第一批建设的是王母渡、韩坊、阳埠、南塘四个乡镇,由于规划不完善,自动排污技术不健全,排污能力不强,在少雨的季节,水厂供水的水质达标,但是在暴雨季节,水质非常混浊,无法饮用,使用的村民意见非常大。

2、管理问题

为顺应改革创新要求,切实加强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工作,确保农饮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我县创新管理理念,积极探索管理模式,组建了县级农村自来水公司,对“千吨万人”规模以上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进行

3

统一管理,避免出现“多龙治水”的现象。但是,乡镇的实际情况是统一承包给了个体老板管理供水工程,开源自来水公司无法经常管理监督,而当地乡镇府也没有时效性的管理权利,是“一方独大”的模式。在我们走访的几个乡镇中,村民反应的问题得不到个体老板的重视,当地乡政府也只有从中协调,很难实际解决问题。

3、运行问题

一是农村饮水工程覆盖率低。由于乡镇村民安全饮水意识谈薄,愿意选择集中供水工程供水的农村居民较少,工程覆盖面小,在我们走访的三个乡镇中,王母渡镇饮水工程覆盖率只有20%、江口镇0%、石芫乡0%;二是用水户用水率低。虽然有一部分村民家中已安装了自来水,但部分农户已将水龙头自行拆除,只留下一个水表,用水量非常低,他们使用的是自己开挖的井水。王母渡镇水厂站长告诉我们已安装自来水农户用水平均每人每月1吨;三是用水户缴费率低。有的用水户缴纳水费不及时,甚至故意拖延或者直接拒绝缴纳,水厂工作人员无法收到水费,导致影响了工程的效益发挥。四是工程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经走访,除承包饮水工程的老板有一定的水利基础知识和相关资质,其他水厂工作人员均是其家属或亲戚,没有相关资质,也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操作经验,存在很大隐患。

三、建议措施

针对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4

促使我们应该及早动手着力研究和解决问题,从现在起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全方位考虑,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运行。

1、提高农民安全饮水意识

广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科普知识宣传教育。一方面普及农村饮用水安全知识,可以通过张贴宣传画、组织通俗易懂的饮水安全科普讲座、饮水安全的文艺展演和电视台滚动播出饮水安全视频等方式,增强农民群众饮水忧患和水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积极开展节水型农村创建活动;另一方面切实提高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可以通过邀请专业人员到每个乡镇具有代表性的农户家中检测水质,现场为农民讲解用水安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乡镇饮水工程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其参与饮用水工程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

2、建立应急机制,启动应急预案

建立供水应急机制,各乡镇供水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确实有效的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寻找备用水源,当现有水源供水水质发生了重大变化或遇到干旱造成供水水量严重不足时,启动应急措施,启用备用水源,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3、多方筹集资金,强化资金保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做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的关键,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必须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一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机遇,有针对性的做好

5

前期工作,千方百计争项目、争资金,加快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步伐。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建议在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支持的同时,县财政要有适当的配套投入,整合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4、加强工程管理,确保永续利用

常言道“三分建设,七分管理”。饮水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资金的投入效益和工程的使用效果,规定。一是落实管理主体,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应成立责管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模较小的单村供水工程也要设臵专人管理,明确管理责任;二是有条件的农村,合理确定水价,实行有偿供水,“以水养水”,这样也能控制农村饮用水浪费,确保工程长期受益。

5、搞好水质检测,狠抓水源保护

要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检测体系,尽快建立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加大水质检测力度。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力度,防止在水源保护区内发生污染水域水质活动,供水单位要设臵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同时定期对水源地、蓄水池及管网末梢进行监测,特别是加大对沿河乡镇的监管,督促人口集中的沿河乡镇做好本地生活垃圾污水的处理。

6、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力量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必须有足够的力量做保证。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县、乡、村三级水务队伍建设。一是充实县级水利队伍,加强技术力量建设,通过外出深造、聘请专家授课等

6

多种形式,提高水利技术人员理论知识水平。配备相关测量仪器设备,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二是加强乡镇水利站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吸引一批水利技术人员和专业对口的院校毕业生,同时加大力度培训现有的乡镇水利站队伍,不断优化水利员队伍结构。三是建立村级水管员队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具备做好农村饮水工作的能力。

推荐第9篇:关注农村社区儿童安全饮水调研报告重庆

2013壹基金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

——农村儿童饮水安全调研报告

(重庆Greenba 正青春队 )

1.调研的背景

壹基金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秉承“全球一家人”的理念,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搭建公益平台,推动公益产业的发展。壹基金战略模式为“一个平台+三个领域”,即搭建专业透明的壹基金公益平台,专注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公益人才培养。儿童关怀:壹基金关注处于困境中的儿童的需求,改善他们在教育、卫生和营养方面的条件,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2012年,为了推动高校社团和大学生了解我国的灾害现状,研究灾害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培养灾害管理领域的后备力量,壹基金与济溪环境交流网携手启动“2012大学生自然灾害调研计划”。继该项调研之后,2013年,为了促进社会对农村儿童水与卫生健康现状的关注,推动高校学生参与农村水与卫生健康的调查,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水安全领域的后备力量,壹基金与济溪环境交流网络携手启动“2013大学生社会调研计划”。

据新华社电,我国“十一五”时期农村水利建设取得巨大跨越【1】。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村水利发展的高潮期。水利部部长陈雷28日介绍,过去五年,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健全以“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水利政策扶持体系,“十一五”时期农村水利中央投入达到1027.7亿元。“十一五”时期,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快速发展。累计安排中央资金590亿元,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建设各类农村集中饮水工程20多万处,平均每天新增供水能力1680多万立方米,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覆盖率达58%,累计解决了2.1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2015年将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经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将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2】。

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是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的,妇女儿童受危害最严重。要减少疾病、拯救生命,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高氟、高砷、苦咸、污染等水质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群众身体健康,水量不足、季节性缺水、取水不便问题严重影响着群众的正常生活,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农民的迫切需要,更是农村弱势群体妇女儿童的迫切需要。

2.研究范围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农村儿童饮水安全,从教育局入手,逐步到学校,到学生以及学生的家庭,自上而下全面了解农村儿童饮水状况。

针对教育局,我们了解内容:全县人口分布,农村基本分布的基本情况;全县中小学整体状况,以及中小学环境和饮水安全工程进展。

学校领导人:该校整体情况,学校环境,学校饮水设施等。 学生:在校环境与学校饮水状况;学生本人生活习惯等。 入户调查:学生所在家庭环境,饮水条件等。

3.调研主要方法

3.1 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

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位于潼南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琼江河27.35公里穿境而过,东靠双江、南靠柏梓、西靠四川的安岳县,北靠四川的遂宁市。幅员面积8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5728亩(田23074亩、土22654亩),12548户,5237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09人);镇辖16个行政村(其中坝地村9个,坝地面积10800亩。沟地村7个),1个社区居委会,140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场镇面积达1.5平方公里,小城镇已建成三街八路,常住人口10000余人。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0505万元、粮食产量1834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766元。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3.2 崇龛镇的特殊性 崇龛镇位于潼南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琼江河27.35公里穿境而过,东靠双江、南靠柏梓、西靠四川的安岳县,北靠四川的遂宁市,境内水资源丰富,每年汛期都有洪灾发生。

①.2005年8月7-10日,潼南县崇龛镇遭遇10年一遇暴雨及过境洪涝灾害袭击,直接经济损失达893万元。

②.2008年,受到过境洪水和强降雨影响,潼南县崇龛、太安、柏梓镇场镇和部分村社进水,初步估计有600多人被困,其中,崇龛镇通讯、道路全部中断。

③.2010年,7月16日-17日晚,潼南县和琼江上游(四川遂宁、乐阳等地)普降大到暴雨,琼江沿岸的柏梓、崇龛、太安、塘坝等乡镇受洪涝灾害较重。

④.2012年,西南洪灾,受灾最为严重的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由于水势上涨过大,道路交通已被中断近10个小时。

⑤.2013年,55年来最强暴雨猛袭潼南。受其影响,崇龛、柏梓等10个乡镇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受灾最严重的崇龛镇一度出现救援告急。

洪灾过后,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如何针对洪灾过境后快速净水成了较为迫切的问题。针对崇龛镇连年洪灾重地,我们希望对灾后饮水安全做一个全面的调研,同时进行相关方面的知识普及,使得洪灾后饮水难题得以缓解。

3.3 抽样

针对崇龛镇的地形,我们选择了镇中心的崇龛镇社区、薛家村,镇东南朱家村,镇交通最不便利的西南角长寿村,镇南方大屋村,镇西北方老店村作为入户调研点。其中,薛家村环绕崇龛镇社区,交通便利,村环境要求较为严格,村容良好;村中多数孩子在镇中心小学上学。朱家村离镇中心较远,靠近琼江,为原来乡合并而来,村子大而贫富差距明显,学生多在该村朱家小学上学。老店村为潼南旅游点油菜花地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村容良好;该村部分地区已经铺设自来水管道,但未通水,饮用水以井水为主;该村学生主要在原来乡中心小学红星小学上学,该小学现有8个班(每个年级一个班加上幼儿园两个班),全校师生饮水靠一口机井,有教室有定期矿泉水供应。大屋村崇龛镇通往柏梓镇的主干道上,贫富差距有些悬殊,该村唯一一小学——摇篮学校为以不完全小学,仅有4个班(

1、

3、5年级与

2、

4、6年级交替);学校饮水为来自于机井的开水。长寿村位于崇龛镇西南方,村里尚未通公路,没有垃圾池等公共卫生设施,甚至连每家一口机井都不能满足;村内唯一一所小学长寿村小学,接纳了来自周围四个村的学生,学校饮水为一新修机井,学生直接喝生水,且水源离厕所距离十米不到,条件十分辛苦。

针对各个村情况,我们从大屋村、老店村、长寿村各抽取一定比例居民入户调研(大屋村7户,老店村8户,长寿村5户),儿童问卷则选取随机进行,最后选取目标学校(红星小学、摇篮学校、长寿村小学、镇中心小学、朱家小学)的学生作为有效问卷。

4.调研结果

本次调研共完成了针对教育局的调研问卷,4份社区问卷、5份学校问卷、28份入户问卷、60份儿童问卷,以及我们自行设计的课题问卷——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垃圾分类及处理、儿童基础教育、儿童性格培养方面的问卷共110份。在完成问卷的同时我们还从当地干部和村民的口中了解到很多与潼南洪灾相关的感人故事,并有相关图片以及视频信息作为辅助资料。

4.1 调研图图图片展

寻访潼南县团委与县教育局

调研前的筹划以及红星小学走访

洪水冲淡了被污染的琼江 洪灾后崇龛街道的垃圾

洪灾最高没至二楼,留下斑斑痕迹

入户调研

长寿村小学教室 摇篮学校教室

红星小学教室饮水设施 崇龛小学洗手设施及宣传标语

红星小学损坏的洗手设施 朱家小学洗手设施

红星小学一角的垃圾 崇龛小学垃圾池

摇篮小学厕所 朱家小学厕所

长寿村小学厕所 红星小学厕所

农家的厨房厕所以及水缸

4.2 你不知道的故事

4.2.1 稚嫩挑水工

潼南县崇龛镇在没有进行规模性“每家一口井”工程之前,乡亲们要喝水都要到很远的井或者江河挑水,很多村民家里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在家,孩子们都会帮着老人挑水,稚嫩的肩膀,还是长身体的年龄,就已经挑起了家庭的一份重担。

4.2.2 洪灾故事 潼南县崇龛镇在6.30爆发洪灾时,县医院中正有十几个生病的孩子住院,洪水来势凶猛,将孩子们困在医院没有任何食物来源,镇干部组织着群众划船给孩子们送干粮,一整天下来自己都未进食未休息。

630洪水袭来,潼南县崇龛镇受灾严重,镇上名为千禧楼的农家乐成为灾民避难所,先后住了800多人。受灾的那几天,5层楼的千禧楼虽然都是人,却看不到老板的身影,打听才得知,老板黄兴全顾不上自家损失,冒雨正在帮别处抢险。

5.结果分析

5.1 崇龛镇学校现状

5.1.1 崇龛镇小学校

崇龛镇小学校位于镇中心,位于镇的行政中心,是整个镇教育的根基所在,因此能够得到全镇最好的投入与支持。学校共6个年级,18个班,学生1300人,教师72人,是同类学校中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校内有食堂,升旗台,篮球场,独立旱厕,洗手台,垃圾池,多处宣传栏以及垃圾桶,基础设施较为齐全。该校通自来水,用水方便,宽敞的洗手台以及垃圾池垃圾桶为学校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学生在校期间饮用学校提供的桶装水为主,少数学生自己买水。唯一不便的是,学校仅有一所独立厕所,男女各11个蹲坑,对于1300人(加上幼儿园学生2000多)的庞大需求是远不够的,相当大一部分同学在问卷中反应学校上厕所太拥挤不方便,且厕所卫生条件有些欠佳。 5.1.2 崇龛镇红星小学校

崇龛镇红星小学校为原红星乡中心小学,位于现老店村,柏崇路边上,交通便利。红星小学为完全小学,共6个年级,连同幼儿园共8个班,共有学生232名,教职工8人。学校设有食堂,独立厕所,垃圾堆(非正式),全校靠一口机井供应水源,其中垃圾池相距水源约400米,厕所相距水源200米左右。该校厕所有旱厕,男女各10个蹲坑,厕所外设有洗手台,但已经坏掉,操场一角有可以使用的水龙头。学生在校饮用学校提供的桶装水,并在教室为学生提供脸盆和毛巾洗手用。

5.1.3 崇龛镇大屋村摇篮学校

摇篮学校位于崇龛镇大屋村,于柏龛公路旁,但该校为不完全小学。该校共有幼儿园,

一、

三、五(与

二、

四、六交叉)四个年级,共82名学生,7名教职工。学校内有一口机井,学生平时饮用开水;学校另有旱厕一所,在水源的另一端,相距200米左右。学校较小,校内不曾见有相关宣传栏。

5.1.4 崇龛镇长寿村以及长寿村小学

长寿村小学位于长寿村,全镇交通最为不便利的村落之一。从崇龛镇中心并没有通往该村的公路,要到长寿村以及周围村庄只能靠狭窄的土路。村内不曾有公共垃圾池、机井等公共设施,村民只有靠自家打的敞井提供水源,垃圾只能堆在自家院子靠焚烧处理,目前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通公路、修垃圾池以及有一天能喝上自来水。

长寿村小学是长寿村以及周围几个大村中唯一一所完全小学,该校有幼儿园到六年级6个班,共240多名学生,7名教职工。学校内有一所独立旱厕,男女各十一个蹲坑,厕所外并没有任何洗手设施。旁边是学校新修的一口机井,两者相距仅10米左右;在学校未有这口机井之前学校靠一口敞井供水,常有学生围在井边直接打水饮用。现在学校内有独立食堂,却没有专门的炊事员为学生烧开水和煮饭,学生只能饮用生水或者自己带水到学校,多数学生回家吃饭。

5.2 崇龛镇现状

崇龛镇地形呈辐射状,由崇姚公路、柏龛路和双崇公路以及恩威路十字交叉汇聚在崇龛镇社区。镇辖16个行政村(其中坝地村9个,坝地面积10800亩。沟地村7个),1个社区居委会,140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场镇面积达1.5平方公里,小城镇已建成三街八路,常住人口10000余人。镇内延公路而坐落的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而即使大村落,贫富差距十分大。除崇龛镇社区之外的农村,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常驻人口中留守老人和儿童占大部分。

镇上除社区完全靠自来水作为日常生活用水外,社区周围村落主要靠自来水和井水并用,距离再远些但交通方便的大村落部分已经铺设自来水管道,但未能通水;较为偏远的村(如长寿村、桥沟村等)则全靠井水供应,甚至超半数的井为敞井,水硬度较大,且有轻微异味。几乎所有村民都是将水抽至自家水缸,每天或者隔天换一次水,并清洗水缸,自己都是自行烧开水饮用,部分家庭会购买矿泉水储存家中。根据家庭条件不同,家中的厨房与厕所环境相当不同,条件较好的家庭会修建水冲厕所,以生活废水冲厕;家庭较差的家庭厕所则与猪圈相比邻,所有排泄物一并进入化粪池。

6.结论

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发展还不健全,供水设施覆盖面积较小,水质监测工作开展还不到位,农村饮水安全意识还未普及。

崇龛镇的自来水管道仅覆盖了部分交通便利的村落,很多管道铺设工作还仅在建,通水率不高;在偏远地区,集中式供水工程严重不足。全镇90%的地方以饮用地下水源的机井水和自然的敞井水为主,由于农村饮水安全意识不足,饮用水几乎未经过过滤以及消毒处理。据崇龛镇部分村民反应,崇龛镇赖以生存的地下水补给源——琼江由于上游养殖场和畜牧业加工厂的存在而污染严重,水质更为堪忧,当地村民不少在40-60岁之间罹患癌症而死亡。

7.关于崇龛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议

要改善崇龛镇甚至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我们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目标,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

【3】行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具体有如下建议:

(1)防治结合,保护水源。应该呼吁政府及相关环境部门对已污染的琼江水进行治理,并严格管理防止其再次受到污染。与此同时,应该倡导沿江居民一起对琼江进行保护与治理。

(2)加快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建设。在已有的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完善的步伐,并加紧落实集中供水的工作;在偏远地区,先改善当地饮水现状,新建机井等,适时建立集中供水设施。

(3)提高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意识,普及相关饮水安全知识。联合各村村委会以及当地农村学校对广大农村居民进行农村饮水安全进行宣传以及知识的普及,倡导从孩子抓起,从小教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参考文献

[1]姚润丰、李松,我国提前一年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目标[N],新华社,2010.4.26 [2]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N],新华网,2012.3.21 [3]赵乐诗,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任务,中国水利[J],2005.19(21)

推荐第10篇:关注农村社区儿童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甘肃

大 学 生 社 会 调 研

农村水安全与卫生状况调查

调研团队:甘肃社工驿站

主 办 方:壹基金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技术支持:中国疾控中心改水中心

资助单位:中国可口可乐公司

目 录

农村水安全与卫生状况的调研报告--以崆峒区西阳回族乡为例 ........2 甘肃社工驿站团队 .................................................................................2

一、研究背景 .........................................................................................2

二、调研地点的选择..............................................................................2

(一)乡情简介 ...............................................................................2

(二)供水设施状况 ........................................................................3

三、调研的主要方法..............................................................................4

四、研究的主要结果..............................................................................4

(一)学校水与环境的研究结果 ....................................................4

(二)学生调查结果 ........................................................................5

(三)住户调查结果 ........................................................................6

五、研究的主要发现..............................................................................7

(一)农村饮用水水量缺乏,取水难 ............................................7

(二)污染源过近............................................................................8

(三)缺乏基本卫生设施 ................................................................8

(四)村民自身意识 ........................................................................9

(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水平与农户需求尚有一定差距,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匮乏 .............................9

(六)增加对儿童的重视 ................................................................9

六、下一步计划 .....................................................................................9

七、总结 ...............................................................................................10

1 农村水安全与卫生状况的调研报告--以崆峒区西阳回族乡

为例

甘肃社工驿站团队

一、研究背景

我国农村已经不再是远离污染的世外桃源,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日渐突显,通过饮用污染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严重地威胁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有3 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6300 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0 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 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9 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超标,血吸虫疫区约1100 多万人饮水不安全。我国14岁以下儿童占总人口的17%,处于不安全饮水状态的儿童估算约有5000多万,同时农村社区儿童卫生习惯较差,容易导致疾病,影响儿童的身体正常发育。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是维护农民的健康诉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二、调研地点的选择

我们本次调研选择的地点是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阳回族乡,在这里我们挑选了三个村字和三个学校,分别为尹山村、中营村、罗沟村和尹山小学、中营小学、罗沟小学。

(一)乡情简介

西阳回族乡地处平凉市崆峒区北部干旱山区,全乡总面积约89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60个合作社2644户13164口人,总耕地面积58646亩。全乡地形走势为西高东低,海拨在1556——1742米之间,泾河一级支流大芦河、小芦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乡分成三道梁,形成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位置偏僻、自然地理条件差,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是西阳乡的基本乡情。六通情况,通电的村13个,通邮的村2个,通电话的村13个,通公路的村13个,通自来水的村8个;经济指标,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185.89万元,粮食播种面积5505.40万亩,粮食总产量9109.75吨;财政总收人指标,200.5万元,财政支出1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1623.20元;文教卫生,学校总数13所,在校学生总数2035

2 人,教师总数93人;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数2人,病床9张。

(二)供水设施状况

西阳回族乡位于崆峒区北部干旱山区,干旱少雨,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据有关部门了解,为有效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近年来,当地乡政府通过实施泾水北调工程并争取社会捐资项目,解决了全乡8000多人的饮水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有高梁、中营、上马等村近5000人安全饮水还没有解决。2011年,西阳回族乡党委、政府在区水务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61.9万元,在高梁、中营、清明、西阳等4村9社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目前已竣工投入使用。这项工程共打成204米深水机井1眼,修建50立方米蓄水池1座,供水房9个,自来水入户45户。饮水工程建成后,基本解决了上述4村9社2400多人和1500多头大家畜的饮水问题。

但是我们调查小组发现发现,官方数据并不准确。目前,仍然饮用水的安全隐患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村子仍然无法通自来水甚至没有井水。

三、调研的主要方法

1.选点:调研小组专门选取了三个村子,罗沟村、尹山村、中营村,分别代表了在夕阳回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对好、中、差水平。

2.抽样:本次共调研访问三个村子和三所学校,每村分别随机抽取10户住户,每所学校分别抽取20名小学生(三到五年级)进行问卷调查。

3.过程:原计划调查小组每天对一个村子进行调查,小组分为两个小队,第一小队进行入户走访,第二小队在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帮助下,集合小学生,同时开展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学校水与环境的调查。

但是事实上,我们在做完第一天的调研访问后,发现时间还早,但是有做不完第二所学校和第二个村子,所以我们当晚讨论决定,第二天对分组进行变化,就是对第二天的活动重新分组,每一组都有当天做过学生问卷和入户问卷的队员,第二天分成两队直接去两个村子和两所学校,同时开展调研活动,这样来就节省了一天的时间。

四、研究的主要结果

(一)学校水与环境的研究结果

1、基本情况:罗沟村、尹山村、中营村每村只有一所学校,均为村小学,分别有学生107人、136人、133人,教职工人数分别为5人、6人、6人。三所学校都没有餐厅、洗漱间、洗澡间、锅炉房、学生宿舍等,三所学校都有一间为老师和学生做饭的厨房。

学校供水方面:罗沟小学是打井或者从外运水(干旱、水井无水时)。在校教职工饮水,学校不为学生提供饮水,也不提供洗手使用的水龙头等。供水不能满足师生需要,去年缺水天数在30以上。罗沟小学的校长反映,本校存在的供水 4 问题是水量少,运水路途远,水质差,水龙头太少,改善方式是接自来水。 尹山小学也是将井水抽出使用,学校和附近的几家村户共用水,他们把水井里的水抽到较高的地方,然后以自来水管道接到学校和村民家里使用。平时供水不能满足学校师生的需要,主要原因是水量不足,去年缺水的天数超过30天。供水的用途主要是食堂用水和教职工饮水。学校仅为几名家离学校较远的学生提供500ml饮用的开水,为在校学生提供洗手用的脸盆,但是学生很少洗手。尹山小学的校长反映,本校供水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学校距离供水地有3里左右,取水极不方便;另一方面学校供水未经过任何消毒处理,教职工和学生饮用存在安全隐患。他认为改善学校供水的方式是打井,并且是至少50-70米的深井。

中营小学是由教师和学生每日两次抬泉水来维持用水。供水不能满足师生需要,去年缺水天数在30以上。中营小学校长认为供水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营村在西阳乡的地理位置偏僻,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曾通过自来水,但是冬季自来水管冻裂后,维修困难,所以自来水供水中断。此外,学生抬水需要经过一条河,但这条河附近范围内没有桥,每到下雨或汛期,河水水位升高,水流变湍急,学生便无法抬水。供水的主要用途为食堂用水,学校不提供学生饮用水及学生洗手的水龙头等。改善的方式为院内大井,接水龙头,或者从北山接自来水管。

2.学校环境卫生情况:三所小学的卫生状况都相近,总体卫生较为干净。独立厕所2-3处,均为旱厕,厕所卫生状况都较脏,臭味很浓。学校垃圾收集设施为垃圾仓(即在操场或厕所附近,用砖块围起一个仓,垃圾倒满后,由专人将垃圾运走。)学校的主要路面都为土路,围墙都为土墙。各校长反映环境卫生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垃圾不能及时处理而垃圾仓太小,每天打扫厕所不方便。

疾病:在对各校校长及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三个学校的学生最常见的疾病都为流感、腮腺炎,去年因病缺课的学生大约20人左右。

(二)学生调查结果

1、基本情况:我们调查了三所小学三到五年级的学生的60名学生,每所小学二十名,年龄在9-16岁之间

2、学生的饮水习惯:15%的学生上学期间不喝水,其余85%喝从家里带来的水,而学校并不专门供应饮用水。有32%的在校生喝生水,23%的学生在家喝生水。

3、卫生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上厕所方便。2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厕所干净,而72%的学生任务不干净甚至非常脏。所有学生中22%的学生便后不洗手,48%的学生偶尔洗手偶尔不洗,其余30%的学生洗手。

(三)住户调查结果

1、基本情况:由于西阳回族乡是一个纯回族的乡镇,我们调查的30户住户也全部都是回民,文化程度基本在小学及以下,家庭人口数在3到12人之间,每户5人或6人的居多。87%的家庭里都有学生,每户供养的学生人数大多在1到4人之间。收入来源基本为种植和养殖。90%以上的被调查者经济水平为中等偏下至贫困。

2、用水情况:除尹山村两户人用水为自来水之外,其余住户都为井水或河水。每月用水量3-10吨不等,水费0-20元不等(这里的水费并不是自来水水费,而是从井中抽水时的电费),取水距离0—1000米不等,40%的住户取水距离在300米以上。每日取水次数大多集中在1—3次。用水途径前三位主要为烧饭、生活用水和养殖畜牧用水。67%用户在基本满意用水情况,33%的住户不满意,其中不满意的原因有水量少、取水远、水质差等。

3、卫生习惯:86%的住户家中有储水器并且加盖经常清洗,100%的用户从不对饮用水消毒。20%的用户有喝生水的习惯,其余80%喝开水。14%的住户会在清洗万块后用抹布擦一擦,86%的不会。几乎所有用户在生吃瓜果蔬菜时都会清洗,在饭前便后会洗手,但57%的住户洗手时不用肥皂。在夏季,63%的家庭每周至少洗一次澡,27%的家庭每天都洗澡,16%的住户每月只洗1-3次。87%的家庭认为做饭前、吃饭前应该洗手,67%的家庭认为干活后应该洗手,80%家庭认为便后应该洗手。67%的家庭将垃圾随意堆放,10%的家庭将垃圾烧炕、施地,其余家庭

6 将垃圾倒入沟中。

4、疾病情况:30%的家庭认为洗手可以预防腹泻,20%家庭的认为洗手可以预防痢疾和甲肝,100%的家庭认为洗手不能预防艾滋病,99%的人认为洗手不能预防蛔虫病,此外,有67%的家庭不知道洗手能预防什么病。43%的家庭中近3个月内有家庭成员有过腹泻,以中营村最为严重,在中营村80%的家庭都有腹泻的现象,并且每户有1-5人腹泻的情况,腹泻次数在2-10次,腹泻原因被反映为水质差。47%的家庭中有家庭成员患过病,年龄在13-73岁之间,主要集中在30—65之间,在患病人群中胃病占37.5%。

5、卫生设施:97%的家庭为旱厕,另有3%的家庭无厕所。经调查小组观察后发现,40%的厕所卫生状况为一般,其余60%为较差或非常脏乱。80%的家庭庭院环境卫生为干净或一般,20%为较差或非常脏乱。60%的家庭厨房卫生干净或一般,40%为较差或非常脏乱。

五、研究的主要发现

(一)农村饮用水水量缺乏,取水难

据了解,西阳乡在在北山与南山均有饮水工程,通过深水机井,埋地下管道向周边村落供水。然而西阳乡本身道路复杂,地形不便,导致有相当一部分村子和居民无法享受饮水工程的便利,中营村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而一些自己打井的居民,需要打超过30米的深井才有可能打到水,这样的深井花费大约在8000-10000左右,而一些农民的年收入不足2000,无法负担打井的费用。水源地水质差,无论是饮水工程,还是自家打井或是抬山泉水,皆为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饮水多为自取水都未经过消毒,村民烧开饮用甚至喝生水。有些人反映水中有咸涩、悬浮物、浑浊等情况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农村的水质有了一定的变化。而村民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口感上,对于水中可能残留的农药、重金属、高温无法杀除的细菌几乎没有认识。甚至在中营村,村民直接担河水喝,而据村民说,河水常年氟含量超标,河水上游有一面粉加工,废物全排放于河水 7 中,导致河水重金属等严重超标。此外,河流沿岸农田在生产期投放大量的化肥、农药,在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的冲刷和淋溶作用下,被带入河流中,造成河流水体中有机物浓度升高,造成河水污染。农业固体废弃物与生活垃圾一起四处堆放,大量农膜残存于耕地、土壤和流入沟河中,在降雨的冲刷下,其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或直接被冲入河道,严重污染水源。村中成年人患有大脖子病、肠胃病、关节肿大、牙齿脱落等。

(二)污染源过近

有的农民随意设取水点打手压机井,基础设施达不到卫生要求(无井裙、井台、井盖等),周边环境较差,有的与厕所、禽畜圈舍、垃圾堆较近,没有超出渗透范围,渗漏严重,机井水因此而受到污染。根据地表渗透的特点,在农村地区,水井应与垃圾源或者其他污染源的距离至少应该30米以上,这样水井才不会污染。也就是说,我们农村地区的垃圾坑和厕所,几乎大部分不符合条件。下面这一张简图,显示了典型的农村居住方式,我们看到:在农村很难有条件满足至少30米的要求。很容易出现如肠道传染病等

(三)缺乏基本卫生设施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提供的资金能力有限,地方政府也难以提供足够的配套资金,因此农村公厕一直没有建成。以及村道路没有规划必要的生活拉

8 圾堆放点,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普遍较差,随意倒放拉圾,造成拉圾满天飞的情景

(四)村民自身意识

在饮用水方面,有些村屯农民改水的积极性不高。部分群众的安全饮水意识淡薄,认为只要有水喝就行,“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进不进行供水改造无所谓。甚至有的农民觉得花钱改水没必要,吃自来水还要交水费;在环境卫生方面,众多农民环保意识差,不懂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对农村“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生活垃圾只要倒入“沟里”就可以了;在生活卫生方面也缺乏相关知识,存在很多吃生水、饭前便后不洗手、洗碗后再用抹布抹一遍等行为。

(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水平与农户需求尚有一定差距,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匮乏

中营村河水重金属含量超标,当地卫生防控中心的唯一行动就是派发碘盐。当地小学生长患有腮腺炎等疾病,并没有有效的隔离处理,小学生继续上课,更是传染给了其他同学。而村落里治病的“村医”只有一名,并且学历只有大专,专业技能并不过硬。此外,村民没有获得卫生知识的途径,换句话说,是当地卫生服务体系行动上的缺失。

(六)增加对儿童的重视

调查小组所调查的三所小学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饮水难得问题,孩子们甚至无法在学校饮水。对孩子们的调查中也发现他们的卫生安全知识还太过薄弱,并没有系统的卫生知识的教授,而是由村医来讲一讲。学校基础设施差,从水井、卫生间、垃圾仓、操场、土墙,一系列简易的设施无不存在卫生隐患和安全隐患,艰苦的条件同时也遏制了孩子们学习的乐趣。

六、下一步计划

(一)扩大集中式供水规模,确保用水困难户能喝上放心水

(二)加强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三)逐步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

(四)加强群众、学生对公共卫生的宣传教育,培养村民安全用水意识

(五)尽快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所

9 加快污水无害化处理进程。

(六)尽快形成“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搭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多元融资平台

七、总结

农村水安全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的健康生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为了达到让农民喝上干净水的目标,我们应以改善农村饮水背景因素、实现饮水安全为指导,以提高农村饮水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第11篇:安全饮水项目可行性报告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马场镇联合小学2014年“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概况名称

(一)项目名称:“母亲水窖 校园安全饮水”项目

(二)项目来源: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三)项目建设地点: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马场镇联合小学

(四)项目负责单位:普定县妇联

(五)项目负责单位负责人:袁光婷

(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普定县马场镇人民政府

二、项目编制原则

1、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改善联合小学的办学条件,以更好地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为传播科学文明、构建和谐校园服务;为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服务,为学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服务。

2、本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联合小学提高师生饮水安全和健康文明意识。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项目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及我省实施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农村中小学危改工程的实施意见教材[2003]5号文件》、《普定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总体规划》。

原国家计委、建设部编制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相关规范、标准、法规等。

四、项目背景

学校安全饮水和环境卫生是中国公共卫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国农村,传染病暴发流行很多是因为饮用水不安全和环境卫生污染造成,学生安全饮水和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同时也是学生、家长和老师非常关心的问题。

虽然这些年来中国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但是对学生安全饮水和环境卫生设施的投入明显不足,部分地区的学校卫生设施不符合卫生标准,学校生活用水被粪便污染所导致的肠道传染病流行事件时有发生。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也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卫生行为和健康。中小学校作为培育下一代的场所,解决学生安全饮水和学校环境卫生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意识,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卫生习惯的形成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五、项目目标

项目目标是在联合小学开展安全饮水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并在学校开展水与环境卫生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549学生的安全饮水问题,并且使师生了解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学习饮用水消毒方法和保护水源、供水设施以及卫生设施的措施,使他们能够自觉维护校园的供水与环境卫生设施,改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讲授预防介水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传播与流行等方面的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卫生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更加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六、项目学校情况介绍

(一)项目学校基本情况

普定县马场镇联合小学座落于马场镇李家村,距马场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距普定县城43公里,与织金县白泥乡、六枝特区龙场乡接壤,处于二县(区)二乡结合部,是全县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完小。学校主要服务四个行政村,1000余农户,4343人。联合小学占地面积2287平方米,生源充足,每年学生人数在500人左右,共有14个教学班(含2个学前班),在校学生549人(含学前班120人),现有教职工20人。

(二)师生饮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马场镇联合小学处于群山之中,因附近水源困乏,用水十分困难。自2012年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学校用水量增大,缺水问题成了制约学校发展和师生生活的最大难题,镇政府多方协调仍然无力改变现状。今年因学校布局调整,部分学校合并或撤消,联合小学除承担原来的四个村适龄儿童教育工作外新增了两个村的生源,每年学生至少增加70人,使学校用水更是雪上加霜。2012年及2013年旱季学校严重缺水,镇政府组织人员专门为学校送水,但这也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不是长久之计。

七、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一)学校师生对安全饮水、改善卫生设施、进行卫生健康知识和行为教育有需求和意愿,学校有能力做好项目。

(二)学校供水水源充足,水质达到饮用标准通过工程建设可将管网连接到洗手房。

(三)学校能力协调饮水用地。

(四)项目总预算15.5万元,超出预算部分,县妇联已经协调到政府部门资金支持。

八、项目规模

(一)项目建设任务

1、饮水设施建设。在校园内设立饮水处,安置饮水龙头。

2、供水系统建设。从水源地铺设3000米管网到学校,新建一座3m³米的过滤池,设置1消毒设备,新建一座15立方米的蓄水池,确保供水充足,改造校园内部供水管道。

3、配备太阳能净水设备一台,使饮用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4、开展卫生健康教育。

(二)工程设计

1、管网铺设

按实际线路,主管使用UPVC供水管,修筑出水口蓄水池一口3m³,学校蓄水池一口15m³。

2、太阳能净水设备

在设备提供方指导下安装调试,按《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执行。净水设备安装于饮水房内,经过净化器净化的可饮用水用储水桶储存,通过饮水管供师生饮用。

九、项目预算

(一)预算依据

1、贵州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及贵州省建设工程计价;

2、贵州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

3、土方工程、建筑工程参照普定县现行实际工程价格计算;

4、材料价格参照当地市场价格计算。

(二)预算金额

1、基础设施部分

①新建3m³出水口蓄水池一口,新建15m³学校蓄水池一口,蓄水池工价为每立方1500元(含工价及土地协调费用),共计2.7万元。

②水池基础及垫层共计0.9万元(含工价及土地协调费用)。

③管道挖埋:管道挖埋深度为0.5米,水管挖埋及水管安装等工价共计1.1万元。

2、建设材料部分 ①管线材料:采用UPVC管为进出水管1寸管3300米,单价为每米10元,共计3.3万元 。

②水泥沙石等建筑材料共计2万元。

3、净水设备50000元。

4、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培训0.5万元。

十、资金来源与筹措

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申请项目经费15.5万元,超额部分由镇人民政府自行筹措解决。 十

一、项目管理

(一) 建设管理

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成立马场镇联合小学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小组,由李焕进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确定一名副镇长专抓此项工作,镇妇联、镇项目办以及相关部门参与监督、协调。要求工程技术员常驻工地,跟班作业,抓质量、促进度。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同时把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纳入镇人民政府年度经济责任目标考核,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干部职工全力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措资金,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工程建设的强大工作合力。

1、严格组织进行工程实施方案及设计把关。在工程前期论证和方案确定上把工作做实做细,完成高标准的设计。

2、严格按照基建程序组织施工。在项目管理上,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做到组织与管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在工程管理上,实行招投标制。土建工程、设备及管材均由学校总务处组织招标,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及设备、管材生产厂家;在施工管理上实行合同承包制,按招标评标结果,学校与中标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学校与设备及管材生产厂家签订合同;在质量管理上,坚持实行施工队和施工人员自检,严把工程建设各环节的质量关,使工程建设管理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保证工程建设正常有序地进行。

3、严格实行专项资金报账制。为了管好用好全国妇联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省级五部门联合制定的农村饮水《实施细则》和省级六部门联合制定的《管理办法》。在资金使用中,建立专户,专款专用。整个工程财务物资管理制度健全,要求手续严格,精打细算,杜绝资金的胡支乱用。

4、项目建设全过程接受县妇联和省妇联的指导和监督。

(二)运行管理

项目投入使用后,更要抓好运行管理,保证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1、搞好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

2、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实行责任包干到人管理;

3、制定水质定期化验检测制度,确定每年对水质化验不少于2次;

4、广泛宣传用水知识,用宣传栏、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增强全校师生安全用水和卫生健康的意识。

十二、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该项目完成之后,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解决学生饮水安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改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完成之后,能让师生们喝上一口干净水,用上一桶放心水,大力推进学校安全饮水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节水意识,充分调动学校办学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三)结论

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得出,本项目可行。 项目建设投资预算表

第12篇:安全饮水工程竣工报告

彝良县龙街乡2011年学校饮水安全项目

龙街乡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十一月十日

一、基本情况

龙街乡位于彝良县城南部,距县城62公里,处于2省3县6乡接合部,东面与奎香接壤,南面与贵州省赫章县德卓乡、威宁县兔街乡、云贵乡、石门乡接界,西北面与洛泽河镇毗邻。全乡国土面积238.0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辖12个村、2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4273人。居住着汉、苗、彝、回、菜、布依、水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0389人、占总人口的23.8%,是典型的少数民族集居乡

2011年学校饮水安全项目涉及我乡羊街小学312人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机构设置

为顺利实施好2011年学校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工程,我乡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党政综合办、水管站、财政所、民政办、扶贫办、安监站和项目实施村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龙街乡2011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领导组”。项目由乡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土方开挖由受益村委会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技术难度大的取水池、调节池、洗手池及管道安装采用承包的方式进行建设。工程于2012年4月10日开工建设,并于2012年6月10日全面竣工。在本工程建设过程中,由龙街乡学校饮水安全项目领导组监督实施,乡水管站负责技术指导。根据现场施工和监督,我们认为,工程按设计施工,水管施工连接符合要求,调节池已蓄水,群众受益基本达到预期目的,使用状况正常。

三、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项目总投资84552.00 元,全部为中央资金。

四、完成主要工程量

新建管引工程1件,管道总长6160米;2.1立方米取水池1个, 30立方米蓄水池1个,洗菜台1座。

五、工程建后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学校饮水安全项目是一个利民惠民的工程,但由于水利工程有重建轻管的前车之鉴,为了让项目能够长期受益,根据实际情况羊街小学已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

彝良县龙街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日

第13篇:乡镇安全饮水可行性报告

乡镇安全饮水可行性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乡集镇位于xx乡江南村,该区共有340户,人口1564人,人均收入1400元。该区群众的人畜用水困难,有的单户接水,有的联户打井,五花八门为解决人畜饮水采取了很多措施,多数群众利用低洼处的零星水、有的甚至锈水为饮用水,确属重点缺水区。

二、饮水安全的必要性 该村严重缺水受自然条件有限,没有江河溪流,没有蓄水工程,地理条件属溶洞石灰石地质,打井蓄水困难,锈水严重,水质极差。为了使该村群众用上清洁、纯净的安全水,根据山区高山有好水的有利条件,尽快解决群众饮水安全,是该村群众的多年愿望,国家重视解决群众饮水安全的政策,是千载难逢的机遇,群众积极性很高,相信有国家的扶助、有乡村干部的支持和群众积极大力参与,一定能尽力解决好该村的饮水安全。

三、饮水安全项目预算 经水务部门实地测量和水质化验,利用两股高山泉水引入蓄水池。解决全村的饮水安全,需要兴建蓄水池1座,净水池1处,埋设各种规格型号的PE水管14000余米。需要项目资金8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5万元,乡村配套资金35万元(项目资金的不足部分争取捐款和群众自愿自筹)。解决1500余人严重缺水的困难。

四、效益分析 根据地理条件水源的分布,集中……

第14篇:乡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调研思考

**镇紧紧抓住国家投资导向,积极争取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着力解决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自2000年以来,共争取资金1319.94万元,建成了集中供水厂2个,日供水能力2840m3;建管饮工程72件(其中:在2006年以前完成63件,共解决了7966户32675人;在2006-2009年2月期间共完成9件,安装管道303.720公

里,解决了绿坪、牛泥塘、石门坎、大闸、乐里、则补6个村,3596户13573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采取重力供水和抽水供水二种方式,建抽水泵房160m2,安装8台360kw抽水机,累计铺设各种型号引水管道642.86km,建成取水池72个,大小蓄水池73个,蓄水2675m3,解决了**镇18个村(居)委会11562户46248人、47000头(只)牲畜的饮用水困难。

在饮水工作中我们注重“建、管、用”有效衔接,保证了国家投资建设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一是面对现状,思索方子。**镇位于会泽县西北部,地处滇川两省,会泽、会东、巧家,东川三县一区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全镇总面积264.9km2,辖18个村(居)委会(其中12个村处于半山区和山区),有348个自然村18821户68834人,2008年末农民人均有粮321公斤,人均纯收入为1796元,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大镇。由于受金沙江、小江干热河谷气候和恶劣的地形环境影响,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极为困难,加之传统的管水模式建、管、用脱节,责、权、利分离,形成了“政府无力管,集体管不好,群众管不了”的局面,直接导致维修资金难筹措,群众投劳难组织,运行经费难保障,管渠得不到有效维护,年久失修积病成险,渠系配套年久荒芜的情况发生。面对现状,镇党委、政府和水务所思索出了办水利、治水利、兴水利的新方法,走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来突破难题,掀开**镇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新一页。

二是摸清底数,探出法子。为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工程的供水状况,镇党委、政府于2006年组织水务所及水厂工作人员深入村、组摸底调查,以村小组为单位建立农户用水信息档案,把各村、小组的饮水范围、人口、所建饮水工程等基本情况进行一一登记造册,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情况全面掌握后,水务所结合实际,以对**灌区的农业、工业、城镇生活和环保供水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在坚持和完善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水利的投入产出关系,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推行计量用水和合同制供水,并逐步形成政府调控、民主协商、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水利管理体制模式。根据各村实际,把18个村(社区)划分为三个等级区,依据物价局收费标准,合理届定农村饮水收费标准,建立用水管理规定,实行有偿用水管理。一类区为使用盘龙水厂水的白务、落水、石咀、乐里、则补5个村委会,严格按照国家水费管理规定收取水费(1.5元/立方);二类区为管引工程规模较大、经济条件稍好的干海子、牛泥塘、绿坪、石门坎等村,按照1.0元/立方的标准收取;三类区为管引工程规模小,受益户少的村,采取村民“一事一议”确定收费标准。

三是抓好示范,迈出步子。抓典型示范,采取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方式,迈出饮水工程管理的新步子。2005年镇政府专门下发了文件,对所建管引工程不论是扶贫攻坚、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饮水安全等所建工程,保留所有权属于政府,管理权交由**自来水厂进行管理,实行计量收费。如干海子1100户的库区移民管饮工程,在未交水厂管理前,问题颇多,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大部分群众吃不上水,交由水厂管理后,群众用水方便正常了,管道维修有专人负责了,同时水厂也有了收益,建后月平均收取水费3000余元。通过对干海子饮水工程实行成功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目前全镇有则补、乐里等9个村委会的饮水工程全部交由水厂管理。彻底改变了过去**镇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有人用、无人管,收费难、管理难、投入难,工程老化破损年久失修严重、工程设施不能充分发挥效益的问题,做到水源有保障,工程有人管,确保所建工程长期发挥最大效益,保证群众用上了安全卫生水,大大提高了群众的节水意识、水法制观念和防治水污染意识。

四是强化领导,理顺路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把安全饮水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农村安全饮水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强化了专业维护管理队伍,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业维护管理队,全面负责各有偿供水工程的维护管理,并将用水管理规定、维修电话及监督电话制成卡片,发放给全体用水户,做到一有问题各片区维修队伍在24小时内负责维修好,保证通水。建立绩效管理机制,明确各片区管理员工资由基本工资及绩效工资构成,水费征收率

高,水费收入多,则本人工资收入就高,反之则少;日常管理维修费用,按比例从水费收入中提起,直接交由片区负责人包干使用。通过绩效机制的建立,有效调动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建立完善用水管理制度,根据《城乡供水管理条例》、《水土保持法》等法规条例,结合工程所在地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并在人流密聚的地方张贴公告,有效

地遏制了“关系水”、“人情水”,同时大大提高了群众的节水意识、水法制观念和防止水污染意识。

**镇通过大胆探索,在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等运作模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全镇已有8180户3.2万人用水实现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自来水厂水费收入也由2002年的每月8000元增至目前的每月30060元,形成了群众满意、政府省心、企业增收的三赢格局。

第15篇:关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关情况的调研报

7月底,市政协副主席xx带领提案委员会和经济企业界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行视察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石梁、汊涧、釜山等地自来水厂和自来水管道铺设施工现场以及釜山水库备用水源地,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市水利局负责同志关于我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情况的介绍。在实地察看、听取通报的基础上,与会委员就如何更好地推进我市农村安全饮水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之前,我市农户供水以分散式为主,普遍存在苦咸水、水质污染严重、供水量不足等问题,根据XX年普查结果,全市农村不安全人口约占农村总人口的80%。自XX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到XX年底,全市共完成各类供水工程81处,其中:新建地表水厂6处、机井集中供水工程27处、管网延伸工程计48处;新增供水能力3.9万m3/d,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41.65万人,完成总投资1.78亿元。

XX年,是“十二五”期间全国基本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关键一年。本年度,我市计划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 8.16万,涉及7个镇、32个行政村、449个自然村及集中居民点;计划新建管网延伸工程6处14个供水片,投资4080万元。目前,6处管网延伸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总工程量的80%,基本达到省、xx市的序时进度要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缺乏合理规划。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前期是以上级每年计划解决的不安全饮水人口为依据,各镇街大多是通过集镇小型水厂,实施管道延伸,完成下达任务。目前,全市农村共有水厂58个且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致使工程设计与实际运行效果相差很大。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原先实施的工程,很难与新一轮规划相衔接。

2、饮水安全难以保障。农村及集镇的大小水厂主要由个人承包或买断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低,不同程度存在水质不达标、水压低、水量小和供水保证率低等问题。水质检测不够规范,虽有自检设备,但检测能力有限,且没能全部按要求使用。安全生产漏洞大,一些水厂厂区、生活区没按标准隔离,有的甚至没有围墙。水源水质存在隐患,大部分饮用水源为地表水,水源地附近的农业、工业污染也不同程度存在,影响饮用水源质量。同时,县市级水质监测中心没有成立,水质监测缺乏常态化。

3、工程运行投入不足。目前,依靠收取水费能正常运 转的水厂仅有几家,且主要是依靠企业用水弥补。其他大多数水厂,由于入户率低、售水量少,基本处于亏损状况。一些水厂能勉强维持运营,主要依托收取的新增入户材料费,但随着工程延续,新增入户不断减少,这些水厂终将难以为继。

4、水质监管主体不明。目前,水利部门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住建部门负责农村水厂的规划与日常监管,环保部门负责水源地的保护和水源监测,卫生部门负责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检测,价格部门负责制定管网配套费和水费价格指导政策,而入户安装和管理则由乡镇人民政府与水厂共同负责。这些部门和镇街政府看似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但遇事容易推诿扯皮,水质监管常态化机制难以形成。

三、意见和建议

市委、市政府已将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全市“十大工程”项目,提出力争到XX年底,实现城乡居民饮用水“同源、同网、同质、同价”。为此,我们建议: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工作难度较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工程建设作为各级政府强化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任务抓好抓实。市委、市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好各相关部门;镇街也要 成立相应领导组织,做好行政区域内农户安全饮水工作,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针对农村饮水入户率低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

2、科学规划,分类实施。要根据我市水资源分布情况,结合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和各镇街实际,做好规划。依据规划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分类分批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建议全面整合水利资源,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对农村现有自来水厂进行整合,可采取由政府按市场价收购或统一并入管网作为供水网点保留使用的方式。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依托城镇管网向农村幅射,逐步形成集中连片供水体系,尽可能实现农村饮水与城市同网、同质、同价。

3、多措并举,保护水源。建议各镇要将大中型水库作为水源地。对作为水源地的水库,要建设铁丝网、监控探头等保护设施,安排专人看护。各镇街和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保护水源水质制度;对工业相对集中地区的供水要考虑建设污水处理厂;对污染水源的畜禽养殖要重点整治;要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把好水库水面集中开发准入关。加强水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定期公布检查结果,对造成危害的要加大处罚力度。卫生防疫部门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饮用水质的日常监管,定时公布水质数据。积极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不乱倒垃圾、不随 便处理人畜粪便。

4、多元筹资、加大投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公益事业,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尤其对大型饮水工程,要多方争取国家、省市惠农政策和资金。各镇街可以通过土地出让等形式,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予以支持。要尽可能降低门槛,在征地、青苗补偿、入户费、管网对接、电费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用市场化运作,积极鼓励民间资金参与投资,做好工程建设的后续投入。

5、明确主体,强化监管。要理顺管理体制,建议市政府成立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主要负责编制城乡安全饮水一体化工程建设规划、计划,制定供水管理制度,研究相关发展政策,引进推广成功经验,总结推行适合xx实际的发展模式。协调水利、农业、环保、住建、发改、卫生防疫等部门,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建设和日常管理。

第16篇:广西大石山区“饮水工程”调研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广西大石山区“饮水工程”调研报告

作者:冉海涛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年第02期

[摘 要]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大学生了解社会的有意义的活动,而针对相关的专业背景,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广西大石山区„饮水工程‟调研”社会实践活动,既结合专业,又切实可行,学生在现实中体验了生活、体验了政策、体验了民生、体验了民心,取得的效果也是最佳的。

[关键词] 广西大石山区;“饮水工程”;大学生社会实践

[作者简介] 冉海涛,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教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哲学、科技伦理,广西 南宁,530023

[中图分类号] TU9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2-0114-0003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201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7月拉开了序幕。7月11日至14日,由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李春萌、冉海涛两位老师指导的“深入革命老区体验饮水艰苦生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社会实践小分队对位于广西西北部河池市东兰、巴马、凤山三县的大石山区进行了调研。小分队深入到村、屯等地,重点考察了当地的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在当地水利部门和镇村干部的陪同下,结合与村民的交流,得到了关于广西大石山区“饮水工程”项目的一手资料。学生们也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并结合他们学习的理论知识,对“饮水工程”项目的资金筹措、选址建设、管理维护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设想。

一、社会实践小分队组成

指导教师: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李春萌、冉海涛。

队长:水工系2010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三班班长杨军。

成员:水工系2010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共9名。

二、实践目的地情况

河池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有壮族、汉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苗族、侗族、水族等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17.71万人,占总人口的83.67%,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河池也是全国著名的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

成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等在这里领导革命斗争,是红色革命老区。

位于大石山区的河池市在2009年、2010年经受了严重的旱灾,仅2010年就有114.77万人、44.37万头牲畜因旱灾而发生饮水困难。广西壮族自治区为解决该地区的饮水问题,启动了“广西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计划用两年的时间解决120万人饮水困难。本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目的地是饮水问题较为突出的大石山区东兰、巴马、凤山三县。

三、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第一站:东兰县

1.时间:2011年7月11号下午 地点:东兰县水利局会议室

听取河池市水利局领导关于河池市水利建设以及“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相关情况介绍,由于实践小分队学生大部分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专业课程学得不多,主持讲座的河池市水利局牙主任还特地向队员们解释了一些水利建设中的“专业用词”和“行业规范”,对于队员们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打下了基础。

关于河池市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水柜建设,河池市水利局的牙主任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和剖析,特别是水柜项目的规划、选址、资金来源、建设批次的确定、建设标准容量、阳光操作招投标、水柜的使用、水柜的日常维护等。这些细节都体现了政府对“饮水工程”的重视和关注,在每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都进行了充分的商讨和周密的安排,力图把“饮水工程”办成“民生工程”、“爱民工程”、“民心工程”,让大石山区的老百姓共享改革成果。

2.时间:2011年7月11号下午 地点:东兰县革命烈士陵园

讲座之后,队员们在东兰县水利局韦副局长的带领下,到革命老区东兰县革命烈士陵园扫墓,在改革开放富裕起来后,队员们牢记党的教导,不忘革命先烈当年抛头颅、洒热血做出的巨大牺牲,队员们一起缅怀先烈,都誓言要努力学习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多做贡献。

3.时间:2011年7月12日上午 地点:东兰县武篆镇林乐村

队员们实地考察水柜建设,在林乐村,大家与村干部进行了交流,实地了解到水柜建设的规模,三口之家、五口之家要建60~100立方的水柜。初建的水柜资金来源大部分是政府无偿拨款,村民只要承担水柜建设的劳动力需要就可以了。建造方式基本上是以户为单位,村干部介绍说,一家一户的水柜在管理维护方面比较让人放心,村民的自觉性也较高。但当问及水柜的水质保障方面,村干部和村民都表示,目前这是一个空白的领域,一般是自然饮用,水质的检测费用较高,净化成本高,需要专业技术,是目前最大的困难。

(二)第二站:凤山县

时间:2011年7月12日傍晚 地点:凤山县乔音乡

从东兰县一路颠簸,队员们体验了大石山区的崎岖山路,在赞叹司机师傅高超技术的赞美之言和阵阵惊叫声中,踏上了凤山县的土地。中午稍稍休息后便在凤山县水利局罗副局长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一个管理规范、使用时间长、供一个村子使用的大型水柜。这是一个典型的集体使用管理的“饮水工程”项目,从选址建设到建成使用,再到管理维护,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队员们很想知道:在一个集体的饮水项目中,是怎样做到规范管理和科学分水的?带着这个问题,队员们在实地调查的同时更关注这个“大柜”的管家——“水柜管理员”。经走访发现,这样的集体水柜建设资金相对集中,是可以节省投资的,但难就难在平时的饮水安全、管理维护、科学分水上,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有责任心强、在群众中有威望、吃苦耐劳的人来承担起来,而且一般是无报酬地为全村服务。在实地走访中,我们找到了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目前农村基层的管理中,这样的老党员、老村民组长仍然是基层稳定的基石。

(三)第三站:巴马瑶族自治县

时间:2011年7月13日下午 地点:东山乡巴根屯

两天的连续奔波,年轻的队员们已感到有些疲惫,车行驶在颠簸的山路上,使得部分女队员出现了“晕车呕吐”现象,但在指导老师的鼓励和笑话等调节下,大家重振精神,赶赴第三站——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巴根屯。从县城出发到巴根屯的山路,其崎岖程度和危险指数超过了一般的山区道路,向导告诉我们说,外地的司机很多是不敢来这里的,但就是这个巴根屯,是当年温家宝总理与瑶族村民一起过春节的地方,想一想年近七十岁的总理、在家人团聚的春节里来到这样的一个山区村寨,队员们的眼睛都有些湿润了。

在当年总理和村民一起过节、题词的宏大木亭周围山坡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特色水柜”,有的是全封闭、有的依山而建,各种水管延伸,连接到各家各户,很多家庭已经建起了几层小楼了,很现代化。东山乡副乡长告诉我们,水柜基本上是一户一个,由政府出资兴建,这里村民外出打工的比较多,由于山区周围可种土地较少,蓄水能力有限,农业不是主要的经济收入,主要的经济收入是外出打工,不过由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很多人都挣钱回来建楼房了。屯子里的水柜一般年份都能满足需要,一户一柜的管理方式也很放心,只是目前由于青壮劳动力的外出、老人孩子留守现象严重,所以平时的水柜清理、管理维护仍需要村干部牵头,基层组织不可或缺。

(四)返程

时间:2011年7月14号

三天紧张的行程即将结束,社会实践小分队收获颇丰,大家带着一本本写满记录的笔记本,数码相机记录了一批照片和视频场景,就连手机拍照功能都用了。7月14日,踏着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清晨的阳光,取道百色,大家满载收获踏上归途。

四、实践活动总结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无论是小分队的指导老师还是各位队员,大家都感到收获甚多。作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我们能亲身参与到自治区重点工程——“饮水工程项目”的实践中,是对同学们所学专业的一次检验。通过实地考察,聆听亲历者的句句真言,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大石山区百姓的关怀和帮助,也看到了基层群众在祖国大发展中享受到的改革成果。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更是视“以人为本”为科学发展的核心,“以人为本”则是体现民生的民心工程,广西大石山区“饮水工程”项目正是解决老百姓民生问题的民心工程。队员们在真实的感动中也学会了做人、做事的很多道理,结合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更明白了如何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人。

最后,我们的实践活动报告希望能为大石山区老百姓的“饮水工程”做点努力,引起关注,呼唤爱心、呼唤良策,这也是我们此次调研活动的意义。

[参考资料]

[1]来自社会实践地区水利部门的介绍与讨论会上散发的资料[Z].

第17篇:安全饮水工作总结

做好饮用水的安全工作,是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问题的大事,不能出现一点差错。难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五篇优秀的安全饮水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安全饮水工作总结【篇一】

一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县安委会的积极指导下,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安排部署,从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广泛宣传、强化监督、加强检查和隐患排查等措施入手,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全县水务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无安全事故发生。现就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

为进一步抓好全县水务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我局根据工作需要,年初召开专门安全生产会议,安排部署我局安全生产工作,同时,结合水务安全工作实际,对2018年全县水务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及目标任务以专项文件作了安排,并在一季度安排会议作了专题强调,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和工作措施,增强全局上下抓安全的责任意识,为扎实推进水务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思想保障作用。

(二)积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责任明确到位

按照安全管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工作要求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我局对水务系统安全管理责任进一步作了细化,将安全管理共同职责和部门业务范围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明确到具体局属单位及科室,并与局属单位及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

为切实加强水库、堤防、在建工程和防洪度汛等重点安全监管。在4月底召开的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中,县政府分别对各有关部门、乡镇、企事业单位下达了目标管理责任,并与乡镇和有关单位、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安全职责层层落实分解,不留空白。

(三)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是增强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提高全民安全防范能力,减少安全事故伤亡和损失的重要手段,我局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列入单位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今年“3.22”世界水日的宣传中,我局印制和发放安全知识宣传资料1000余份。6月16日在金信广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

一年来,共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会4次,印制和发放安全知识宣传资料4500余份,出动宣传车4次,在水利施工现场和水库、河道、渔塘等安全重点地段书写安全宣传标语20余幅(条),制作安装安全警示标志30余处。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知法懂法,进一步增强了他们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和责任感。

(四)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加强安全预警工作

切实做好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是有效防止和消除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今年以来,我局认真组织,积极安排,全面深入地开展对水务行业安全检查工作。一年来我局集中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6次,各科室针对业务范围内在建工程安全检查共计8次。

为确保汛期水库大坝、闸阀、堤防、饮水等安全,县防指组建了由国土、水务、住建、交通、能源、城管、工业等部门组成的十一个防汛隐患督查组,对全县防汛隐患排查整治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共查出隐患63处,并对防汛隐患分类排队,隐患责任单位及时对隐患进行了有效的整治。

在做好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的基础上,我局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抓好安全设备设施的完备和使用,制定完善相关安全生产预案,落实安全值班制度,切实加强了安全预防预警工作。

(五)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1、认真修订完善了防洪预案,牵头组织召开了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安排落实了全县防汛抗旱措施。

2、构建防汛安全体系,夯实项目工程质量。基本完成了楼沟、问杜沟等7座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项目。

3、认真落实人员、落实岗位、落实责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完善了《府谷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及各类水库、堤防防汛预案,并及时以县防总文件下发。

4、积极组建抢险队伍,共落实了抗洪抢险队伍2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15人。各镇(园区、便民服务中心)也相应组建了抢险队伍。

5、充分储备防洪物资、保障安全防洪。严格按照省、市防汛要求,储备了草袋、编织袋、雨衣、手电等防汛物资。

6、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制及库堤坝巡查报讯制度,全县共安排各类库坝安全管理员134名,汛期安全管理员都能到岗到位,并做好巡查记录。

(六)认真做好“两会”、“十九大”和各类节假日期间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高度重视敏感时期和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县安委会下发节假日期间安全检查的文件,我局积极部署,认真组织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周密安排,做好各类节假日期间及各种敏感时期安全生产联合大检查工作。组织各单位开展了自查、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抽查。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3处,督促相关单位及时进行了整改。

二、存在问题

一是安全管理经费不足,部分行洪河道只采砂,不回填治理,给汛期行洪造成严重影响。

二是水利系统安全管理工作量大面广,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不足。

三是水利工程设施大部分在露天,人员安全意识差,安全管理难度大。所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切实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持续宣传水利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学法、懂法、执法、用法和守法的良好风气,营造全社会安全发展的法治氛围。

(二)完善规章制度。

按照新《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全面修改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切实将新《安全生产法》中明确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条件和权利义务等规定,落实到各项安全生产制度中。

(三)严格依法监管。

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安全的督促检查,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对拒不执行安全生产监管指令的,要按照规定行使强制权,采取强制措施;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行为的,按照“零容忍”要求,一律依法严惩。

(四)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

要坚持定期不定期对各类水利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确保万无一失。

今后,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安全发展的理念,在巩固提高原有安全生产工作做法和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将安全生产管理推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督、做牢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严控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继续保持水务行业零安全事故目标,为实现水利部门的追赶超越目标而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保障。

安全饮水工作总结【篇二】

20XX年,县水务局安全生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安监局等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xx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方案》和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的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打造肃宁生态水城,抓项目,促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加大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力度,扎实推进全县水利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的落实。

局领导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不留死角”的安全生产工作原则,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整改活动,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探索制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检查。

以“安全第一”为重要抓手,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年”活动,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督检查,有效地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了2018年我县水利行业全年安全无事故,为20XX年水利行业安全稳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现将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安全生产组织领导。

20XX年初,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了水务局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确定“一把手”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指导水利系统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为扎实抓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局安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传达省、市、县安全生产工作精神,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全年重要议事日程。

二、扩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一年来,为促进安全生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强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我局开展了多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并结合“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咨询日”和“送安全到工地”等活动,采取图片展览、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安全生产,加强全民安全生产意识。

三、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从水利行业的实际出发,和局属各单位、水利工程责任单位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成立防汛抢险应急小队,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巡查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同时制定严格的节假日的值班制度,有领导带班,确保局安全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

四、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0XX年县水利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中小河流治理、水库、渠、塘疏浚、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大量实施,投入了大量施工机械、设备和人员,水利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安全生产管理任务很重。

在此情况下,我们年初就制定印发了《20XX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了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坚持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等一系列专项治理活动。

针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重点时段,结合河道取土专项整治等活动,我们相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

具体活动内容有:局办公楼、仓库等公共场所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汛期安全生产检查、冬季安全生产专项检查、重大节假日前的水利安全生产检查、付佐水库安全生产检查、水利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全部建立隐患台账,逐条督促落实整改。对于重大安全隐患,水务局挂牌督办,对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五、加强安全队伍管理。

安全生产工作是人命关天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和全系统大会上多次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认清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对在建水利工程是否按一定比例配备专职安全员、工程主要人员是否接受安全生产培训严格把关做出了具体安排。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安全发展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原则,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遏制和减少重、特大事故为重点,“重基层,打基础,强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综合治理,加大执法力度,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防为主的轨道上来;建设好一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队伍,完善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逐步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力争使我县水利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促进我县经济的发展。

安全饮水工作总结【篇三】

一年来,水利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水利局、区安委会和安全监督局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控制重大事故,杜绝一般事故为主线,以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为重点,实行目标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不断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抓安全、保稳定,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良好的工作环境。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一年来,我局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实践中求创新,在发展中促完善,坚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是关键,健全组织是基础,责任到位是重点,群防群治是目的”的思路,按照党委分工的领导责任制,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基层领导直接抓,充分发动职工、依靠干部职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了自上而下重视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多年来,我局始终坚持按季度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调研会,专题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提出整改意见,经常指导各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局党委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了重要议事日程,逢会必讲,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须要抓好安全生产。

今年水利系统领导班子做了较大调整,因此,各单位对安全生产组织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建立、健全了一把手负责制。全系统共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18个,共计126人,其中专职19人,兼职安全员86人,形成了党、政、工、青、妇领导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职责和制度,对全年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安排,进一步从组织上、领导上和措施上得到了落实,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安全生产工作。

二、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是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根据区委、区政府和市水利局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针对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局里同下属17个责任单位分别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基层单位又与下属76个站、所、厂、队、班、组签订了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

做到了责任到人,任务明确,严格检查考核,有效地增强了干部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心,从而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落到了实处,形成了各负其责,相互协调,互相监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三、加强宣教工作,增强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法规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安全生产法》,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为了把这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局里成立了由主管安全生产的副局长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xx为成员的安全生产法规宣传领导小组,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3~5人的安全生产法规学习领导小组,专抓学习宣传工作,使《安全生产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通过学习《安全生产法》及安全生产法规,使广大干部和职工掌握了安全生产知识,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进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在注重抓好专职、兼职安全员的学习培训的同时,我们又采取了“六个”结合的方法(安全生工作与责任书结合起来;与责任人的任期目标结合起来;与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起来;与安全生产责任制暂行规定结合起来;与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学习结合起业;与奖惩办法结合起来),进一步把安全生产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提高了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增强了安全生产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为确保安全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的学习安全生产法规,我局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对安全生产法规宣传活动做了具体安排,召开职工大会33次。

6月13日局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了市、区举办的“安全生产月”咨询活动,出动宣传车一辆,悬挂横幅36条,散发宣传材料3600余份,标语3300余份,固定标语19条,出黑板报36期,专栏9期,消防演练3次,举办短训***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办6期,参加560人次,其中消防安全知识和道路交通法规学习班各1次,观看安全生产电视录像6次,参加300余人次,新制做警示牌语、碑36块。制定了防汛、防震、防恐怖、旅游、防火、防毒等应急预案。

***等单位还举办了不同形式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专题学习讲座。通过对安全生产的学习宣传,系统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安全素质和自我防护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成了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形成了人人关心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事事注意安全的生产氛围,切实推进了安全生产秩序的不断好转。

安全饮水工作总结【篇四】

近年来,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逐步实施,我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逐年提高,农民的饮水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为切实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供水行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辖区农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市卫生厅、局有关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的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实际,决定在全区乡镇范围内开展一次为期3个月的农村生活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整治范围

**区辖区内全部农村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具体包括各乡镇辖区内各类单位自建的自备饮用井水、农村学校集中式供水和近几年已投入使用的分布在各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二、重点整治内容

1、是否取得有效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

2、制、管水从业人员是否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

3、是否具有饮用水消毒设施,是否能正常使用,饮用水出厂前是否经过消毒。

4、水质是否定期检验,是否持有当年度的有效水质检验报告。

5、是否制定有饮用水卫生管理组织、卫生管理制度、饮用水消毒制度和消毒程序。

6、蓄水设施和泵房是否落实专人管理并加盖加锁。

三、职责分工

局监督科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定期督导考评工作。区卫生监督所负责对乡镇卫生院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各乡镇卫生院具体负责各自辖区的生活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

四、工作步骤

(一)培训准备阶段(**月20日—**月30日)。区卫生监督所要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全区乡镇卫生监督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等的培训,加大业务指导力度,各乡镇卫生院要按照要求制定本辖区的具体整治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并及时召开辖区农村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专项整治动员大会,及时启动专项整治工作。

(二)监督检查阶段(**月1日-**月31日)。按照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文件和本工作方案,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认真填写监督检查表和汇总表。摸清辖区内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底数,建立供水单位卫生监督分户档案。档案应详细记载供水单位的基本信息、各项卫生状况、监督检查记录、监督检查表、整改情况、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情况及有关书面材料等内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并督促整改落实。

(三)审核发证阶段(**月1日-**月30日)。针对监督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验收。对具备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发放条件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按照程序发放卫生许可证,对经整改仍达不到发证条件的单位要依法立案处罚,直至其达到条件。

(四)总结验收阶段(**月1日-**月20日)。对本辖区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和总结,于**月10日前将工作总结和附表以纸质和电子版两种形式,报区卫生局监督科和区卫生监督所。局监督科于**月20日前对各乡镇卫生院农村生活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考评,考评结果以适当方式通报,并纳入年底卫生监督目标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农村生活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是我区今年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乡镇卫生院要高度重视,建立辖区农村生活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分析当地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实行卫生监督工作责任制,工作成绩与年底个人评优挂钩,确保农村生活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有效落实。

(二)加强监管,强化对供水单位的技术指导。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农村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掌握单位底数,加强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坚持监督与指导并重的原则,加大对经营者的培训和指导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切实提高农村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管理水平。同时,加强生活饮用水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强化供水单位经营者的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其保障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责任感,促进供水单位加大对消毒设施和供水设施的投入,改善供水卫生条件。

(三)推行“六有一规范”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制度。“六有”即:供水单位有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有专职或兼职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负责人,有水质净化消毒设施,有水质日常检验报告和卫生部门抽样检测报告(或委托检验单位日常水质检测报告)。有有效的供管水人员健康查体和培训合格证明。有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处置预案。“一规范”即:规范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监管档案的管理。建立“标准档案盒”,其中存有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供管水人员健康培训证明复印件,卫生管理组织、制度复印件,近年水质检测资料,卫生行政执法文书,使用消毒产品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处置预案等资料。

安全饮水工作总结【篇五】

为认真贯彻落实《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卫生规范》和《**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公共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稳步推进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管。根据**省卫生厅20**年卫生监督工作要点,结合今年**省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我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全面掌握水质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处置供水卫生安全隐患,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一、检查范围

全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公共供水单位。

二、检查内容

(一)开展供水单位卫生监督情况,对农村公共供水单位基本情况、卫生管理情况、饮用水净化、消毒措施配备和使用情况、开展水质检测以及饮用水水质情况等实施监督检查,其中,饮用水水质情况的检测指标应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消毒剂余量、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砷、氟化物、硝酸盐(部分指标可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表4执行)。

(二)开展饮用水水质监测和现场快速检测情况。对农村公共供水单位各采集出厂水和1处末梢水(村级供水单位仅采出厂水)进行水质检测和现场快速检测部分指标可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表4执行。完成汇总表。

三、工作步骤

(一)培训准备阶段(3月)。各县区要按照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卫生监督人员、供水单位负责人进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的培训,启动专项整治工作。

(二)监督检查阶段(4-6月)。各县区按照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文件和本工作方案,在去年专项检查的基础上,对去年未检查的单位开展监督检查,认真填写监督检查表,对无或未健全分户档案的摸清底数,建立、健全供水单位卫生监督分户档案,完成汇总表。档案应详细记载供水单位的基本信息、各项卫生状况、监督检查记录、监督检查表、整改情况和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情况及有关书面材料等内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并督促落实整改。

对农村公共供水单位各采集出厂水和1处末梢水(村级供水单位仅采出厂水)进行水质检测和现场快速检测。各县区要对本辖区半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于6月10日前将半年工作总结和汇总表及时报市卫生监督局公共卫生科。

(三)整改审核阶段(7-9月)。针对监督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验收。对具备《**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公共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的规定的许可条件且提出卫生许可申请的供水单位发放卫生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或要求不予发证的,书面说明理由。对供水单位发放卫生许可证或者不予发证的情况及时通报同级水行政部门。

(四)总结验收阶段(10月)。各县区要将本辖区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和汇总表于10月10日前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公共卫生科。市卫生局将组织人员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查。并通报督查结果。

四、工作要求

(一)认真总结,有效推进。各县区要对照全市生活饮用水安全推进工程的三年目标任务,认真总结去年农村公共供水单位专项整治工作经验,查找差距,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监督覆盖率和建档率,达到100%。针对供水单位消毒和检测两大薄弱环节,认真研究部署措施,努力提高消毒率和检测率,突破监督瓶颈,确保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和卫生许可工作有效推进。

(二)加强监测,务求实效。各县区通过积极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和现场快速检测工作,对供水单位进行一次消毒措施配备使用和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的调查,全面掌握当地当地农村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情况。根据水质检测和现场快速检测情况,查找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及时消除卫生安全隐患,保障广大群众饮水安全。

第18篇:饮水安全小常识

饮水安全小常识

按照水利部、卫生部2004年11月《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规定,农村饮用水安全评价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等级,主要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4项指标组成,其中任何一项达不到基本安全标准即为饮水不安全。

1、水质方面: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为安全,基本符合的为基本安全。供水人口在1万人以下或供水规模在1000m3/d以下的集中供水工程及分散式供水工程,水质标准可适当放宽,水质是确定饮水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国家对此有明确规范。如某个村可能对本村水质是否达标不能确定,要由卫生防疫或水质监测单位进行化验,拿出科学依据。如因水质问题已影响到村民的身心健康,如氟斑牙、氟骨病或其他病症,也可以出示相关证据。

2、水量方面: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升为安全,不低于20~40升为基本安全。主要指村民生活用水,包括餐饮用水、洗涮用水和散养禽用水,以人为单位计量。国家规定,我区的农村生活用水为每人每天不少于30公斤为基本安全。如某村有水源但不能保证每个村民每天30公斤的供应水量,可确定为饮水不安全。

3、用水方便程度方面:无自来水入户的村庄,人力取水往返时间超过20分钟为不安全,大体相当于单程水平距离800米,或垂直距离80米的情况,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西部山区,如到村外拉水或村中集中供水点拉水的;平原地区无自来水入户的。农户多有自备水井,不属于不安全范围。简单说就是供水到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安全,不超过20分钟为基本安全;或者人力取水水平距离不超过800米、垂直距离不超过80米为安全。

4、水源保证率方面:上面讲的水量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就是水源保证率低,但每天还能供应少量用水;水源保证率低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干旱年份有30天以上的时间段内断水,水源供应没有保证。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

二O一O年三月

第19篇:安全饮水申请报告

安全饮水申请报告

镇巴县水利局:

我公司位于镇巴县小洋镇木桥村绿色产业园区,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快速的发展为带动地方经济和带动农户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公司是食品加工企业 ,对生产生活用水有着严格要求,水资源是企业实现突破发展制约因数,公司透过多次踏勘,公司后山有干净无污染的山泉水,水质标准符合食品加工企业要求。为了企业的扩大发展,特请求水利部门进行设计修建蓄水池、管道,以满足企业用水需求,同时可解决周边农户13户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恳请望水利部门尽快介入,立项设计施工,切实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镇巴县长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4月26日

第20篇:安全饮水工作总结

篇一:2015年饮用水安全工作总结

2015年南宁市西乡塘小学饮水安全工作总结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校饮用水安全整治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管理到位,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为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学校饮用水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为了把学校饮水卫生安全教育工作抓落实,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责任到人,分片包干。 南宁市西乡塘小学饮水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李钦 校长,郭珍 书记;副组长:黄羡生 副校长,黄锐兰 副校长;成 员:黄华娟 督学,李奕蓉 政教主任,吴祥新 总务主任,李知莲 教导副主任,黄玉秀 教导处主任,黄 慧 少先队大队部辅导员,武晶琼 校医,及全体班主任。 学校建立了相关的监测、消毒管理制度。我们把安全工作管理刚性化,安全整治工作的任务、目标、责任都作了明确的规定,饮用水安全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职责明确。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 为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要求各部门饮水卫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汇报。同时,我们经常性地利用黑板报、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符合小学生特点、寓教于乐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

三、加强培训、督查,落实管理责任

三、学校认真开展饮用水专项检查工作。

学生开学前进行了饮水机滤芯更换,并将学校饮用水水样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验,根据检验报告中的检验结果,我校的饮用水水源符合饮用水标准,可以饮用。 经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工作,我们看到学校饮用水卫生工作得到了明显改善,供水环境整洁,无污染源,有良好的安全防护措施,严格保证了饮用水卫生安全。

南宁市西乡塘小学 2015-11-25 学校饮用水管理制度

学校饮用水检测报告篇二: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安全总结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太平小学三年级安全工作总结 学生身心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各项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安全工作,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做好我三(1)班的安全工作也是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班的安全,本学期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首先抓好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树立了班级管理“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建全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加强了对教室、用电、用水的监管;利用晨会、班会,对学生进行了的安全防护知识宣传和教育(如在打雷下雨时如何防雷击,如何自我保护等),使学生在主观上树立起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的意识,防患于未然。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上学、放学不准在学校和路途中逗留、玩耍,不允许不经家长允许跟同学去了,让家长随时了解其子女的去向。

二、抓好学生的生理健康教育。抓好日常教育“健康第一”,,加强了饮食(让学生吃到营养、安全的营养餐)、饮水卫生(不喝生、冷水和被污染的水)和个人卫生(主要是做好个人卫生常洗澡、勤换衣)的监管,加强了对学生防病治病常识的宣传教育,加强了学生用眼卫生和正确书写姿势的教育,形成人人关心环境卫生、人人创设健康氛围。

三、抓好教室及环境管理。学校环境建设以绿色学校为标准,从思想意识到日常管理都从严要求,因此在班级的环境管理上也要以净化、绿化、美化、优化为要求,真正把教室环境创设为优美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爱校如家,提高环保意识。

四、本学期,主要还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校内外,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抗压能力,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也有更多愉悦身心的活动。但是,同时也要做到:不允许学生做危险的游戏。如:互相追打、奔跑等。教育学生不买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和学校营养餐,不喝不卫生的水和饮料,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教育小学生不践踏学校的草坪,不损坏学校的花草树木。教育学生不爬墙,不爬树,不爬学校的篮球架。教育学生不玩火、不玩电、不玩爆竹。教育学生不带危险的物品到学校(如:木棒、小刀、匕首、气枪等利器进入校园。)不在井唇、变压台旁、高压电线下等危险的地方玩耍。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体育课,都必须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不得随意离开集体自己活动或不听指挥,遇到他人生病、遇险等,要及时报告老师。并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求救电话。冬季,千万不能私自到水沟、水塘、鱼塘、游泳池里滑冰。

因此,本期来我班在安全教育上狠下功夫,从开学到现在我们三(1)班的学生没有出现一例安全事故。由于学生还有点小,我不但对他们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而且在课余时间也注意去观察他们的动静,只要发现了某个学生有不安全的行为,就及时进行教育,要求改正。 在今后的工作中仍要对学生安全、健康常抓不懈,建立切实可行的班级安全防范体系,使班级安全工作进一步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争创平安校园中的平安班级。 罗时红

2016年1月27日

2015—2016学年度 第一学期太平小学三年级 安 全 工 作 总 结 罗时红

2016年1月27日篇三:2015年安全工作总结及2016年安全工作打算 2015年安全工作总结及2016年安全工作打算

2015年,公司上下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学习宣贯新《安全生产法》为主线,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为重点,以开展“五查五反五整治”、“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月”和“安全生产月”和活动为抓手,坚持“命”字在心,“严”字当头,“实”字落地,努力克服了生产压力大、节假日多、季节变化等不利因素影响,严细新实抓安全,履职尽责强管理,实现了安全生产。现将2015年安全工作总结及2016年安全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2015年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1、提高认识,强化管控,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与困难挑战,我们牢固树立“越是困难越要抓好安全”的理念,教育员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做好打硬仗的准备,树立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思想,坚定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信念,履行雷厉风行、执行到位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确保全年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认真贯彻落实1月6日全国和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上级文件指示精神,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安全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安全文件。严格执行公司安全办公会制度,共组织召开了32次安全办公会议,对安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下步工作进行部署。同时,利用网络、板报、安全活动日、班前会等载体,认真学习宣贯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等系列法规、规定,并根据新《安全生产法》及现场实际,修改完善了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依据国标《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要求,对特殊作业证进行了更新,从制度上进一步促进员工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把“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为全公司2015年安全目标开好头、起好步提供了制度保障。

2、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安全责任意识不断深化。

责任是安全之魂,世间万事成于严、作于实。按照《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年初根据上级工作安排,公司主要负责人签订了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各层级签订了安全责任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网络。下半年,在全公司上下开展了安全责任重温活动,严格落实年初签订的安全责任状条款,重新明确了各层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将各级管理人员制止“三违”指标、罚款指标及值班带班制度落实情况与工资挂钩,真正发挥了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各级管理人员的履责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3、统筹规划,细化措施,安全系列活动成效显著。

精心打造企业安全文化,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在安全生产实践中,我们把安全文化建设渗透到生产的全过程,达到了“物化于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效果,营造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遵章、处处有提醒、层层有关怀”的安全文化氛围。一是根据上级《关于全面开展“五查五反五整治”活动的通知》要求,重新审视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思路,开展了系列安全检查活动,切实增强了忧患意识、“红线”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认真落实市安委会工作安排,于三月份开展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月”活动,组织了“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征文比赛,进一步浓厚了安全生产氛围。三是大力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提前制订了活动方案,先后举办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主题签名、安全征文及“安全生产有奖知识现场问答”等活动,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市举办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电视知识竞赛,进一步浓厚了安全氛围。

4、多措并举,强化执行,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一是实施安全检查不断线。我们在安全检查上始终坚持走动查、突击查、回头查、交叉查,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截至目前,共组织安全综合检查31次,查出的问题均按照“五落实”要求进行了整改验收,确保了问题整改不留死角。二是治理安全隐患不手软。紧紧围绕“人、机、物、环、管、法”六个方面,执行好“班组一班一排查、车间一周一排查、公司一月一排查”措施,及时排查出与季节、现场作业环境变化相关的隐患,确保做到“五落实”,把各项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突出抓好班组建设不放松。强力推进班组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基因”工程,把班组制度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行班组自治,突出抓好班组长选拔、班组长培训、班组成员素质提高三项工作,成功举办了班组长论坛活动,邀请优秀班组长分享自己的管理经验和心得体会,提高了班组长整体素质,夯实了安全发展根基。四是完善风险预控举措不懈怠。将“一想二看三改四干”真正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加强对岗前、岗中风险排查,实行现场交接班,告知安全注意事项,确保了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5、制定措施,强化落实,特殊时期秩序持续稳定。为扎实做好雨季“三防”和冬季“四防”工作,我们实施了恶劣天气领导干部双岗值班制度,要求各单位在大雪、大雨等恶劣天气尽量停止用电作业、登高作业、高空巡检等工作。加强了节假日和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等政治敏感期的安全管控力度,严格落实好公司领导带班、值班制度,重点加强岗前排查和中夜班薄弱时段管理,做好酒精检测工作,密切关注当班人员精神状态,坚决杜绝“三类人”上岗。系统检修的安全、顺利开展与否,关系到下一循环的生产状况好坏,绝对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为此,我们严把检修项目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审核、学习、落实等各个关口,对作业人员、现场监护人员进行了检修专项培训和考试,作业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四个必须”要求对外委施工队伍进行管理,查资质、签协议、细培训、严监护,特别是加强了属地管理,施工队伍在谁的责任范围施工,责任区单位必须指派技术员以上的管理人员现场盯靠。系统开汽前成立了领导小组,编制了《安全条件确认表》并逐项进行检查确认,迎接了市安监局及专家检查,及时报送了《企业开车报告》,最终圆满完成了检修任务。

6、强化培训,务求实效,全员安全素质稳步提升。

我公司始终坚持“培训、管理、装备”并重的原则,坚持把安全培训工作当成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之一来抓,全员、全方位地开展好安全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全员教育培训。 截至目前,共计培训员工4552人次,其中组织开展了厂级安全法律法规、消防、职业卫生、应急等15期培训,培训员工2775人次;组织车间级培训41次,培训员工1739人次;完成二级培训38人次(其中复训24人次,初训14人次)。上述培训均按照“一期一档”制度要求进行了存档管理,并建立了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台账。二是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各车间利用班前会、安全活动日时间,将上级政策、文件精神、具体要求传达到每位员工,并充分利用以师带徒、现场确认等方式,进一步做实“手指口述”工作,切实提高了员工操作技能。三是开展案例警示教育。按照“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的要求,认真吸取了天津瑞海“8.12”事故教训,组织观看了《违章作业害人害己》事故警示片,并利用安全办公会、安全活动日、班前会等载体,反复为员工讲解事故带来的惨痛教训,让员工谈感受,使案例警示教育活动成为一次震撼心灵的思想洗礼。

7、源头管理,防患未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快速、高效、高质的应急救援队伍是应急工作的根本,我们在成员选取上采取了精英化策略,挑选了一些专业较强的人员组建了公司兼职应急队伍,邀请救护大队专业人士进行了紧急处置培训,应急队员24小时手机开机,应急响应随叫随到。二是加强实战演练。针对公司生产实际,组织了消防、雨季“三防”及紧急撤人应急演练,提高了全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即时处理能力。各车间组织员工学习了紧急停电、火灾、风暴潮专项应急预案,并以班组为单位,不定期开展了应急演练活动。三是加强消防管理。聘请市电气检测机构对厂区辅助用房电气设施进行了检测,并与专业机构签订了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维保合同,每月对消防报警系统进行检查维护。同时,我们每月组织各车间、部室对厂区建筑消防设施进行自检,并组织消防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防患于未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制定了《灭火器使用须知》、《消防水带使用须

饮水安全调研报告
《饮水安全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