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小镇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11 08:32:38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小城镇建设情况

组建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主管城建的副镇长和城建办人员任工作员,全程负责和指导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小城镇建设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作为全省城镇化建设试点镇,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使用。2015年,建设成容纳400户入住的实行封闭式管理的4万平方米城镇化试点小区,节约建设用地38万平方米;完成了小区配套建设工作,投资15万元建设城镇化小区灯光篮球场,投入资金5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15万元安装路灯60盏;投入资金270万元建设了上下水系统;投资935万元完成城镇化小区集中供热项目;投入资金300万元修建垃圾处理场。镇区内硬化路面14公里,绿化、美化铺满盖严,投资服务设施完善,有公共服务大厅、客运站、邮政、银行等服务设施。

二、小城镇建设培育情况

我们秉承可持续发展,构建宜居宜业人文环境的理念,逐步弱化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规划镇村布局。

(一)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1 、产业特色

一是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创意体验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协同发展。做大做强玉米、水稻、大豆、杂粮、特色农产品、渔产品、山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打造绿色农林渔类产品生态绿色品牌。依托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建设集实验控制中心、智能温室、阳光节能温室、阳光大棚、菌类栽培、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形成“农+游+娱+养+食+购”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产业链。

二是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发挥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境内蜂蜜山、兴凯湖、21公里黄金湖岸线、莲花泡等自然旅游景观,同时与周围多处人工、文化、历史、自然旅游景观相连的区位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民宿游”、“农家游”;通过对镇域内蜂蜜山景区、白鱼湾景区、莲花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新建、扩建、修缮、整合挖掘历史文化等方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项目,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自然资源、产业资源、企业资源“三资融合”。因地制宜,精准导入特色产业,引进勤农饲料加工、蜂蜜山水泥管厂、黑龙江湖润湾田观光蔬菜棚室、莆田系养老养生等产业项目。

2 、带动作用

全镇83条渔船,近200户农家游,直接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3000人,实现自然资源、产业资源以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增加了农业产业附加值,解决本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形成“农+游+娱+养+食+购”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产业链,推进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创意体验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协同发展,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

(二)营造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1、土地利用情况

建设成容纳400户入住的实行封闭式管理的4万平方米城镇化试点小区,节约建设用地38万平方米;引进的勤农饲料加工项目、湖润湾田太阳能温室果蔬项目可带动300人就业,同时在洽谈利用8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引进莆田系资金开发养老养生产业。

2、项目建设情况

先后引进投资6000万元占地1.6万平方米的兴凯湖水产品加工厂、投资8200万元占地12.2万平方米的勤农饲料加工厂、投资1250万元的良好湖泊项目、投资700万元占地1.1万平方米的蜂蜜山水泥管厂和投资3亿元的黑龙江湖润湾田田园综合体项目;新建完成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投资500万元新修硬质路面8.35公里和村级文化广场9个、完善了湖沿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0万元在莲花、蜂蜜山2个景区建设公共厕所3处190平方米。

3、主要成效

白鱼湾镇南依兴凯湖,北倚蜂蜜山,境内有21公里黄金湖岸线,莲花泡等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与周围多处人工、文化、历史、自然旅游景观相连,气候宜人,是一处生态旅游区。镇区环境优美,水泥硬质路面通村通户,街道整齐,卫生优良。2016年,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建成湖沿村和蜂蜜山村2个美丽乡村重点村,安装太阳能138户,安装路灯140盏,新建铁栅栏1万延长米,修建组组通、户户通硬质路面5.7公里,石砌明排2.2公里,新建花坛2个,全镇9个村2所学校全部完成文化广场建设。

(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保护

在蜂蜜山建设7000年前新开流文化陈列馆;挖掘出黑龙江省兴凯湖冬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义宝,把渔民传统的每年祭祀活动演变为今天的“渔猎把头节”;春季开湖季节有“开湖节”、“杏花节”等活动。

2、文化传承

在蜂蜜山建设7000年前新开流遗址文化陈列馆,每年在兴凯湖边进行“渔猎把头节”祭祀活动,乡村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每年举办文化艺术节,弘扬传统文化,在杏花开放季节举办“杏花节”,让群众在享受高雅文化生活的同时,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开发胜利村祥发东庄园东北抗联国际交通站红色遗址,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主题教育,引导全镇干部群众继承革命传统文化、发扬东北抗联精神和北大荒精神、弘扬革命传统美德。

(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1、基础设施建设

镇内交通便利,修建了组组通、户户通硬质路面5.7公里,石砌明排2.2公里。2015年投入资金500万元,新建村级文化广场3个,新上太阳能路灯85盏,新修硬质路面8.35公里,完善湖沿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全镇修整边沟、平整树台12万延长米,栽种花草10万株,紫穗槐20万株,新建铁栅栏6000延长米,安装太阳能135户,新建花坛2个。2016年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建成湖沿村和蜂蜜山村2个美丽乡村重点村,安装太阳能138户,安装路灯140盏,新建铁栅栏10000延长米。投入资金5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垃圾填埋场各一处。

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全镇9个村2个学校全部完成文化广场建设,新修硬质路面14公里,完善湖沿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修石砌明排2.2公里以及公共服务大厅、供水供热设施、污水处理站、垃圾处理站和6000平米集贸市场。

(五)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1、规划建设管理创新

一是规划为纲。制定了《白鱼湾镇加快培育建设特色小镇总体规划》,立足我镇区位优势和产业、生态、旅游资源,准确定位我镇在农业、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方向,通过深入挖掘产业优势、旅游特色、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农业小镇。

二是宜居为先。坚持精而美,按照节约集约发展、“多项融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的环境优势和存量资源,合理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等空间布局,规划区域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用地规模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原则上不超过规划面积的50%。

三是产业为根。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鼓励以社会资本为主投资建设带动本地发展的产业项目,以产业带动小镇发展。依托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建设500栋阳光温室生产绿色果蔬、集结镇边280公顷耕地与京都集团开发湖边鸭蛋、溜达鸡等绿色养殖业,走订单农业发展之路;依托3万亩水田发展生态农业,培育有兴凯湖特色的鱼湾香稻。

四是特色为本。发挥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优势,整合镇内蜂蜜山景区、白鱼湾景区、莲花旅游景区,利用绿色蔬菜开发生态菜馆,打造集吃住玩于一体的“民宿游”“农家游”特色旅游项目,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产业。

2、社会管理服务创新

建有综合服务大厅,以“便民利民、公正规范、廉洁高效”为目标,推行四个一(问一声好、让一个座、倒一杯水、给一个满意的答复)的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升镇村便民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

一是将行政许可项目全面纳入服务中心,权力下放,实行窗口服务,做到窗口受理、全程代办。

二是搭建与群众沟通平台,加大对弱势群体和临时性救助对象的救助工作,按照首问责任制的要求,限时审核发放,减化程序,方便群众。

三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对纠纷重点村、重点户、重点人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经济发展模式创新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为核心,以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鼓励农民走出土地,大力推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引进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集约土地1500亩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集体流转土地的农民在土地收益不减少的情况下进入企业打工,每人每年可增加3万元收入。企业产品采用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模式。线上销售主要使用PC网上平台(公司主网站商城)、天猫旗舰店、京东一号店、顺丰优选、追味寻源、移动端微信公众商城等网上平台,主要营销大米,粗加工干菜,杂粮,山珍(菌类、干果等)白鱼湾香鸭蛋,白鱼湾湖产品等;线下销售主要利用礼品团购、商超、大宗贸易供货等方式进行,主要营销蔬菜类等不易保管的产品。

4、省、市、县支持政策

市政府对落户小镇的产业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免收一切手续审批费用,三年内不缴纳地方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当前小城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文化内涵有待提升。在小城镇建设中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现象,没有文化创意,缺乏个性和特色。

2、要素制约较为突出。我镇土地指标十分紧缺,远远无法满足建设发展用地需求;小城镇要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类较高层次的技术人员来提高其建设标准、档次和品味,但目前我镇比较缺乏这类人才,现有的技术人员也已适应不了小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

3、建设资金严重短缺。资金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

推荐第2篇: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发展载体,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查看。

为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小城镇差别发展与特色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干部队伍理论与实践水平,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浙江大学举办了“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经验”研修班,全市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人员共65人参加了培训,除聘请专家和当地领导进行授课以外,还组织学员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特色小镇现场考察,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高管进行咨询互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规划建设100个特色小镇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

今年5月,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用五年时间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创建100个特色小镇的目标,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及如何创建等作了具体规定,目前,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按照3年近期5年远期的规划正在稳步推进,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特色小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如杭州西湖云栖小镇,依托阿里巴巴、富士康等优势平台资源,集聚各类涉云企业近300家,涵盖APP开发、互联网金融、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宁波市江北动力小镇,以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新材料、机电与电子、信息与控制、新能源等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了国内一流的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再如杭州市龙坞茶镇,以“龙井茶文化产业”为主导,集乡村旅游与民宿体验、文创产业及文化商业、运动休闲产业、养生健身产业于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湖龙井茶集散地和最具茶文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之一。

——什么是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与“特色镇”,虽均有一个“镇”字,但指向却不尽相同。“特色镇”更注重行政地域概念,乡镇一级的意味更加浓厚;“特色小镇”则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具有社区特征,传承和展示独特地方文化的载体。“特色小镇”区块概念更强,它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而是产业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是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空间边界明确的创新创业空间。一个乡村、一个园区、一个区域,均有可能成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对象。通过培育特色小镇,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发展导向:根据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色小镇将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具体要求:

空间规范围,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运作方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规定每个特色小镇都要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凸显了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投资规模,每个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须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金融、科技创新、旅游、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此外,浙江省还要求所有的特色小镇必须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则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

——政策支持:

在组织协调方面,建立了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由常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省委宣传部、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厅、建设厅、商务厅、文化厅、统计局、旅游局、省政府研究室、省金融办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为创特色小镇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土地资源保障方面,对纳入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新增的建设用地由各地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的特色小镇,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特色小镇则按60%奖励。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

财政支持方面,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

二、浙江省推进特色镇建设的几点启示

目前,浙江省通过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城镇化发展水平已跃居全国前列,全国千强镇浙江已占三分之一。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思路,为我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下:

一个产业(一个特色)。特色小镇以一个产业为龙头,拉长产业链,做真正的产业集聚。浙江提出,特色小镇必须是产业特色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或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将其打造成为产业集中、专业化强、富有特色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注重引进资本、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与竞争力。在这方面,我市虽然也强调“一镇一业、错位发展”,但实际乡镇产业集中度较低,有的虽有特色产业,但市场优势不明显,产品档次以低端为主,如头桥镇医疗器械特色产业主要生产一次性输液产品,杭集镇日化特色产业主要生产宾馆一次性洗漱用品等。

一个主体(一个投资主体)。浙江提出,每个特色小镇均应明确投资主体,投资主体可以是国有投资公司、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政府重点做好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划引导、资源整合、服务优化、政策完善等工作。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只提供规划、土地指标、税收返还(有税收才有返还),不但减轻了政府负债压力,也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责任与分工。如杭州西湖云栖小镇以阿里巴巴为战略合作伙伴,打造基于云计算产业的特色小镇;嘉兴海盐核电小镇围绕秦山核电站,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共建“中国核电城”;衢州龙游红木小镇则由年年红家具(国际)集团公司投资80亿元建设等。这种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运作方式,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融资难的问题。

一个区域(打破行政管辖权)。此次浙江出台的《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的最大突破,就是明确了特色小镇既可以设在市区内,也可以依托乡镇传统特色产业设在乡镇工业区或者某行政村里,且面积一般不超过3平方公里,体现了“小而精”的理念。如杭州市9个特色小镇中有5个位于城市区域内,这既有利于提高投资密度,又有利于节省土地资源。相比我市城镇化的传统理念,重点抓乡镇经济发展,容易忽略城市对城镇化引领带动以及城市产业对农业人口的吸纳作用,如江广融合地区虽属市区范畴,但也可成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一个运作方式(市场化运作)。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平台,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创业创新的重要举措。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对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关键的意义。浙江明确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借助企业招引企业,通过产业集聚产业,政府主要做好规划编制、完善政策、设施配套、评估奖惩等,大部分特色小镇成立了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开展沟通协调与服务,不直接干预企业的市场行为。

三、对推进我市乡镇特色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市乡镇经济实力总体较弱,2014年全市乡镇GDP在25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占50.7%,GDP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占15.49%,急需要通过特色发展,做优做特进而做大培强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就业支撑能力,实现转型升级。

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初步提出了“培育一批工业主导型、城郊农业型、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特色镇”,结合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我市下一阶段推进乡镇特色发展有两条路径,对比如下:推进特色镇建设其优势是符合省“十三五”规划对乡镇发展的要求,若“十三五”期间我省出台特色镇建设扶持政策,我市可迅速对接争取,且乡镇整体推进组织领导有力,打造成功后对乡镇自身转型升级推动作用明显;不足之处是乡镇整体推进投入大、周期长,在各乡镇现有经济结构下,形成显著特色困难,我省是否出台扶持政策具有不确定性。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其优势是从规划策划以及建设规模、周期和投入等方面来看易于打造,其形成的特色更加集中和显著,示范效应明显,且有成法可学;不足之处是小镇建设更多依靠市场运作,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缺乏省级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地方招商引资压力较大。

当前,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整体推进特色镇建设难度较大。而各乡镇在原有基础上,打造特色小镇,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与原来发展特色、发展基础和发展需求形成良好的互动,形成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形态更加符合当前乡镇发展实际需求,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

下一阶段,建议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配合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

一是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在《扬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5-2020年)》、《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基础上,加快推进《扬州市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扬州市城乡统筹规划》及各县(市)规划编制工作,学习浙江省特色小镇做法,启动编制重点中心镇、特色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扩大“美丽乡村”村级规划编制范围,形成市、县(市)、镇(乡)、村四级较为完整的城镇规划体系。

二是出台乡镇特色发展工作意见。围绕培育特色小镇,出台培育相关工作意见,针对我市产业优势和特色,按照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市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批准等程序,培育一批工业主导型、城郊农业型、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科技创新型、金融服务型特色小镇,打破行政区划,在市区、县市城区的周围或部分乡镇,探索设立一批特色小镇进行培育。如宝应县曹甸镇可围绕教玩具产业设立“教玩具小镇”,仪征市月塘镇可围绕茶叶种植加工和捺山生态公园打造“生态休闲小镇”,江广融合地带可围绕信息和文化产业打造“信息小镇”、“文化小镇”等。

三是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发挥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整合成员单位资源力量,制订完善加快城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的政策意见。同时推动各县(市、区)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特色小镇组织领导机构等。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创建模式,研究制订我市特色小镇创建标准、考核办法,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创建成果进行客观评估。

四是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市级特色小镇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整体打包列入年度市级以上重大项目的,所含子项目可享受重大项目优惠政策。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出让收益共享机制,将建设用地不紧张的一般乡镇通过土地增减挂钩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转让给所在县(市)的特色小镇所在地。按照节约集约的原则划定边界范围,对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所在市和县(市)国土部门可适当给予指标倾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按照市区每年1亿、县(市)每年5000万的盘子,分别设立市区和县(市)特色小镇培育专项引导资金,按照20%的比例给予补助,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优先考虑特色小镇需要。对特色产业集中区规划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减半返还。推动商业银行、市金融集团、小贷公司为小城镇提供中长期贷款,各级财政视项目情况给予利息补贴。

五是加大改革创新探索力度。继续鼓励和支持县(市、区)和乡镇申报国家、省级新型城镇化及相关试点,重点支持高邮市、氾水镇、月塘镇、邵伯镇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做好试点总结提炼及深化拓展工作,将培育特色小镇工作与国家、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创新现行,在全市乡镇中发挥好引导和示范作用。

推荐第3篇: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优秀)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

特色小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手,是“十三五”国省政策支持的重要方向,也是郴州打造湖南新增长极的重点工作。4月中下旬,市发改委调研组深入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北湖区石盖塘镇等地就特色小镇发展情况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郴州市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引导和鼓励一批中心镇、特色镇、专业镇、边界口子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大十字城镇群为主战场和主形态,以产镇融合、城乡统筹为核心内容,以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为引领的特色小镇发展新格局。目前,我市初具雏形的特色小镇主要有:北湖区的石盖塘镇、鲁塘镇、保和镇,苏仙区飞天山镇、良田镇,资兴市黄草镇、白廊镇,桂阳县流峰镇、舂陵江镇,宜章县白石渡镇、梅田镇,永兴县柏林镇、便江镇、悦来镇,嘉禾县塘村镇、行廊镇,临武县舜峰镇、汾市镇,汝城县热水镇、三江口镇,桂东县清泉镇、沙田镇,安仁县永乐江镇、安平镇等。

1.空间特色鲜明,大十字城镇群带动特色小镇蓬勃发展

空间上,全市100多个乡镇以郴州大十字城镇群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一核四极多点”、“城镇规模等级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城乡共建共享”的城镇格局。大十字城镇群区域内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省级园区,城镇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四个县城及城镇依托各地历史、文化、区位、地理、交通、人口、资源、环境、产业等基础和优势,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具有较强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的特色小镇正在加速发展。持续推进交通建设及提质活动,郴州大道、郴永大道等城际干线建成通车,G107等国省干线加快改造,市域经济半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乡镇及行政村公路实现100%通畅,全面提升了乡镇综合承载能力,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绿化攻坚、棚户区改造和城乡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的推进也直接促进了特色小镇发展。

2.产业特色鲜明,产镇融合、因地制宜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特点

特色小镇均以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为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休闲旅游、种养、锻铸造、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特色和产业支撑,如:北湖区石盖塘镇(工业小镇),我市最早建成的省级工业小区,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来势好,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83.6亿元,增长36.8%;苏仙区飞天山镇(山水小镇),背靠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六寨沟公园,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采摘和购物为一体的高端休闲旅游产业来势较好;资兴市黄草镇(风情小镇),位于东江湖国家5A级景区内,享有“江南水中镇,东江湖中花”美誉,依托东江湖生态优势以及东江漂流、雷公仙、通天仙、龙凤仙、金牛岛等旅游资源,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较好;桂阳县流峰镇(电商小镇),具有“湘南名圩”、“小香港”美名,全镇电商从业人员约一万多人,广泛分布在广东、长沙、郴州、桂阳等地;宜章县白石渡镇(新型工业化小镇),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培育了精细化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建筑材料3个优势产业,拥有白石渡氟化学循环工业园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园;永兴县柏林镇(银都小镇),被誉为“中国银都之都” ,白银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2015年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产值达160亿元,占全镇GDP的88%,同时以金银贵重金属提纯加工为依托,往上游延长产业供应链,往下游拉伸产业交易链,横向推进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木陂仙等景点,打造旅游风情街;嘉禾县塘村镇(锻造小镇),被誉为“中国锻造之乡”,全镇锻铸造企业达到86家,2015年总产值将近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23家,扳手产量占全世界的70%;临武县舜峰镇(香芋小镇),香芋产业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近120万斤,其中贝溪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汝城县热水镇(温泉小镇),坐拥“华南第一泉”和“中国第一氡泉”,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65万人次,2016年春节假期突破4万人次,仅门票收入每年达3000万元,年直接旅游收入将近2亿元,同时积极培育特色种植业,取得了较好成效;桂东县清泉镇(茶叶小镇),素有“茶叶名镇,金桔之乡”美誉,现有茶叶基地418亩,实施“基地+工厂+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年产干茶600多吨,产值达1.2亿元;安仁县安平镇(商贸小镇),目前拥有全省乡镇硬件条件最好的农贸市场,辐射周边数个乡镇的十几万人口,建设了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步行街和公共设施齐全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安平模式”已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的亮点。

3.创新特色鲜明,综合试点改革和简政放权不断优化特色小镇的发展环境

资兴市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郴州市作为市级城市,资兴市、桂东县作为县级城市,沙田镇、流峰镇、热水镇、梅田镇等作为镇级城镇,分别入选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嘉禾县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建设获得阶段性成效。北湖区华塘镇等36个镇获批国省中心镇,资兴市黄草镇等22个镇成为省级旅游历史文化特色镇,汝城县大坪镇等3个镇成为省级边界口子镇。国家在批复试点示范时,普遍要求各地编制实施方案,大胆推进改革创新,并在项目申报、资金下达、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特色小镇加快发展注入了活动和动力。乡镇机构改革尤其是撤乡并镇的扎实推进,加速了人口、产业、行政等资源的聚集,为打造特色小镇乃至特色名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县市区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扩权强镇试点改革,进一步向乡镇下放事权、财权、人事权和项目审批、综合执法等多种权限,全面提升乡镇对镇域经济发展的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一批镇域特色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特色小镇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困难,主要表现为认识滞后、产业不强、配套不优、要素紧缺等等,值得高度重视。

1.认识滞后,统筹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从调研情况看,各级各地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认识都有待进一步加深。各县(市、区)普遍未将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到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来抓,政策支持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县两级都尚未出台特色小镇建设的纲领文件,没有对特色小镇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在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和资金保障上倾斜还不够。部分有基础的镇也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规划,未能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特色小镇建设上。广大群众对特色小镇的理解、支持还不够,自发组织、自觉参与的热情尚未激发,一旦有损其利益时,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2.产业不强,支撑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市特色小镇建设从总体上看已经初具雏形,形成了“一核带动、多点布局”的良好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在业内特别是全省、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产镇互促共生、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远未形成。有的特色产业总量不大,普遍存在分散式布局、粗放式发展、原始化积累等特点;有些特色产业价值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龙头企业较少,规模偏小,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3.配套不优,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特色小镇一般都只具备基本的服务功能,服务设施简陋,配套建设短缺,整体功能还不完备。小镇环境不美,镇区规划建设滞后,街道狭窄,建筑杂乱,绿化稀少。环境卫生治理、车辆乱停乱摆等问题较为突出,道路硬化、供电通讯、排水管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塘村镇仅锻铸造产业发展一家独大,其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严重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镇容镇貌有待整治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待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其他如柏林镇、石盖塘镇等小镇也有类似问题。

4.要素紧缺,资源聚集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特色小镇建设最大的制约就是资金、土地和人才。建设资金不足,目前多数小镇为基础设施建设都负债累累,塘村镇负债1620万元,热水镇负债超过1亿元。土地要素制约紧,小镇建设发展需要占用部分农田,土地调规涉及面较大,调规难以到位,制约新镇区建设工作的推进。专业性、技术性人才严重缺乏,如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汝城县热水镇、苏仙区飞天山镇面临边“建”边“管”的状况,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与管理。另外,生产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偏弱,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与弱化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精尖技术的吸引力、凝聚力。

三、浙江特色小镇先进经验及做法

浙江省从20XX年开始着力引导和培育特色小镇。目前,浙江已分两批共公布了79个特色小镇省级创建对象和51个省级培育对象。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浙江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大战略,获得了习总书记、克强总理、高丽常务副总理等多方肯定并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总结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的先进经验:

1.新在“非镇非区”的内涵概念。空间上,特色小镇有着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融合叠加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理念上,特色小镇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单元、生活区和工业园区,不是简单的以业兴城,也非以城兴业,而是在充分借鉴国外特色小镇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生产、生活、生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独立区域。

2.新在“一镇一业”的产业定位。一是定位“一镇一业”。浙政发[2015]8号文件明确要求,所有特色小镇的创建、培育和发展必须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时尚、金融、高端制造等七大万亿省级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来建设,不搞同质竞争。二是培育“单打冠军”。每个特色小镇瞄准上述产业中的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来建设,每个历史经典产业原则上只规划建设一个特色小镇,突出培育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单打冠军”。如西湖云栖小镇主攻云生态产业,余杭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风险投资”,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绍兴诸暨袜艺小镇、柯桥黄酒小镇等都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实现集群发展。每个小镇都要围绕主攻产业,紧扣产业发展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向两端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发展和规模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如诸暨大唐袜艺小镇,通过完善产业配套和上下游产业链条,企业生产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

3.新在“产镇融合”的功能聚集。一是突出四大功能紧密融合。所有小镇都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是特色小镇与工业园区、景区、生活区区别的典型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四大功能都要紧扣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尤其是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要从主攻产业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发掘。如大唐袜艺小镇侧重挖掘从袜子诞生、发展乃至转型升级全过程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渊源,甚至小镇规划和建筑设计上也突出袜艺主题,实现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全力打造以提升袜子艺术性和品位为主的旅游景点,并完善配套社区功能。二是突出新兴产业孕育孵化。特色小镇同时也是培育新产业为一体的新空间。如面积不超过3.2平方公里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目前已汇聚来自全球的600多家企业,其中金融投资类企业4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2015年税收超过4亿元。三是突出经典产业改造提升。对于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注重其文化底蕴挖掘提升和影响力的放大,提高产业话语权和产品附加值。如绍兴黄酒小镇,正在规划建设黄酒历史文化博物馆、观光型黄酒手工作坊、特色风情民宿区以及黄酒风情体验小街等项目,全方位提高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4.新在“精致美丽”的建设形态。一是骨架小。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态力求小而精、小而美,不搞“摊大饼式”粗放式发展。小镇的物理空间要集中连片,有清晰地界定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原则上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如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 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二是颜值高。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要嵌入旅游功能,每个特色小镇都要利用自身旅游资源,打造3A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站位更高,要打造5A级景区。如龙泉青瓷小镇,不仅是4A级旅游景区,而且早已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但是根据产业规划,其主导产业并非旅游,而是划归到了历史经典产业中。三是气质特。特色小镇彻底摒弃“百镇一面”,每个小镇根据地形地貌,结合主攻产业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确定小镇风格,原则上不新建高楼大厦,努力展现出集自然风光、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多元功能融合、多彩历史人文之美为一体的独特小镇风情。

四、我市特色小镇发展思路和建议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我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和“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总要求,把特色小镇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遵循产镇融合理念的基础上,找准发展定位,注重突出各地的特色、优势和潜力,坚持以产业为城镇发展的基础,让城镇成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形成“一镇一业”特色,培育一批产业突出、环境优美、产城融合的新型特色城镇,致力于打造一批湖南省产镇融合示范名镇,形成产业投资和融合发展集聚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抓住机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

2月份,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重点推荐浙江和贵州特色小镇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培育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相关政策正在酝酿和起草之中。我省也即将在年内开展“产镇融合”试点示范。我市应抢抓机遇,趁势而上,抓紧启动实施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小镇配套政策。目前,按照省发改委要求,市发改委经过认真研究已将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等5个建制镇作为我市申报第一批全省产镇融合示范镇名单报送至省发改委,下一步将主动汇报,加强衔接,尽量多争取几个特色小镇挤入省级示范点,为争取国家级示范试点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建议先在每个县市区范围选择1个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并完善特色镇产业培育、规划设计、镇容镇貌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机制,市里每年进行评比,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特色镇奖励50-100万元。通过以点带面、抓点扩面,突出对全市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和引领。出台试点镇扶持政策,市级层面设立特色小镇开发建设专项扶持资金,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财政按一定比例安排配套资金,鼓励特色小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先导”市场运营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要明确并落实各项税费减免、用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政策,着力破解特色小镇建设要素制约问题。各级各部门积极引导具有特殊技能的农民工、大学生甚至海外留学生聚集在特色小镇创业创新,加速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浓厚氛围,努力为特色小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

规划是引导产业发展的龙头,是指导城镇发展的科学依据。建议市级层面立足于“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强化特色小镇顶层设计,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布局规划。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产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本着“重本色、创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编制要把握好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本地文化、服务旅游和便利生活等多重功能,合理构设项目和载体,将产业融入镇区。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

3.突出特色,做强做实做大支柱产业

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身的特色产业基础,面向市场需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加以整合,从而确立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坚持立足于“一镇一业,一镇一特色”,培育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小镇。以产业为基础,重点打造五大类特色小镇,即飞天山镇、热水镇、黄草镇等旅游风情特色镇,石盖塘镇、鲁塘镇、五里牌镇、柏林镇、塘村镇等工业特色镇,良田镇、流峰镇、白石渡镇、安平镇等商贸物流(含电子商务)特色镇,舜峰镇、清泉镇、永乐江镇等农产品及加工特色镇,大坪镇、三江口镇、南强镇等边界口子特色镇。高度重视优质市场主体的引进和培育,灵活运用金融、财税、投资、土地、环保等政策措施,支持市场主体联大靠强、转型升级和提质发展。在打造特色产业来支撑小城镇建设的同时,着重考虑发展其他配套产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4.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但要服务于我市兴产业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的生活谋利益。要大力加强城镇的道路交通改造,管网建设、商业设施、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小镇与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形成体系、资源共享,切实改善小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内涵,努力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特色小镇。同时,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一套关于加强特色小镇建设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切实加强对特色小镇的管理,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的形象,提升城镇的生活品位。

5.加大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

切实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逐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小镇居民提高认识,自觉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使小镇真正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内外一致、人与自然协调的亮丽风景线。鼓励新闻媒体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对我市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邀请国内外主要媒体前来考察、采访和报道,组织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活动,不断提高特色小镇知名度和吸引力。

推荐第4篇:密云希望小镇调研报告

以党建为龙头

打造首都模式密云版希望小镇

密云县穆家峪镇位于密云县城东北部,与密云水库相连,处于平原和山区的交接地带,是北京市42个重点镇之一。2010年11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密云县与华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在穆家峪镇建设华润希望小镇。希望小镇建设共涉及六个行政村,3296户、6435人,沟峪总面积33084.6亩,其中村庄建设用地3343亩,整个布局在穆九沟峪经济产业带里,全长4.36公里。希望小镇的建设是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党组织、政府、企业、农民“四位一体”合作共建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次创新,开创了“党组织引领,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农民主体”的新农村建设首都新模式。

一、首都模式密云版希望小镇的特色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北京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首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城乡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依然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困难依然较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 1 续扩大,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显现,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任务繁重。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多点支撑、均衡协调的城市发展格局,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努力使首都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必然要求。

小城镇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区域。加快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推动人口集中居住,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为全市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有利于集约高效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推动郊区非农产业集群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城乡劳动就业的一体化;有利于促进城市外迁人口和农村转移人口在小城镇集中居住,实现城乡社会管理的有效衔接;有利于改变当前中心城一枝独大的发展格局,在全市范围内科学布局产业、合理分布人口,加快形成“国际化中心城——现代化新城——特色化小城镇——社区化新农村”的新型城镇体系。

穆家峪镇华润希望小镇就是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中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尝试,是“三个北京”发展战略的有力实践。希望小镇既是密云县的一号工程,也是北京 2 市的重点工程。在市领导的亲切关怀、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县镇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项目进展顺利,初步探索出一条党组织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密云希望小镇建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承担首都城市功能的小城镇建设。北京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城市产业和功能需要不断向郊区扩散。密云希望小镇地处密云水库生态涵养区,具备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希望小镇积极发展资源节约、技术密集、功能多样、品质安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以及适合农村特点的服务业和制造业,满足城市商品市场对鲜活农副产品的需求,而且充分利用城市的资本、人才和科技等资源优势,使农业由生产拓展到生态、社会和生活等多方面。

二是体现人文、科技、绿色理念的小城镇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是首都新的发展目标。休闲农业是人文北京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精品农业是科技北京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是绿色北京的必然要求。希望小镇建设充分考虑当地区域优势和环境特点,在住宅建设中,大量应用新能源技术和节能环保材料;在产业规划中,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林下经济、特色养殖等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和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三是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小城镇建设。希 3 望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新民居建设初,就充分考虑到了农民的居住习惯和后期开发利用,努力把改善居住条件和发展民俗旅游联系到一起,统筹考虑,精心实施。农民的集中居住,带来的不仅是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有利于公共服务资源集约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通过宅基地置换,为后续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随着后期各项产业项目的落成,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二、以党组织引领构建新农村建设新模式

首都模式密云版的希望小镇,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作为核心,充分发挥党建结合产业、聚合组织、整合资源、融合力量的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理念先行、组织覆盖、作用贯穿、功能辐射实现党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步与合一,通过党组织引领确保项目建设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把农民满意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让农民的幸福生活和党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让农民感觉到“有了共产党,就是不一样”。“党组织引领,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农民主体”的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基础是党组织重构,关键是党组织引领,核心是实现农民利益,根本目的是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高起点顶层设计,在统筹谋划上引领。首都模 4 式密云版的希望小镇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吕锡文同志在学习借鉴广西百色希望小镇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引入建立的,作为组织部长推进这一项目,旨在破解郊区农村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难题,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因此,党组织引领是希望小镇建设的“魂”。一是理念驱动。为了探索党组织如何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希望小镇建设按照“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总体设计,根据首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形势任务,立足小城镇建设,引入国有企业优质资源,以“党组织+产业”为发展模式,重塑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创新经营模式和治理模式,在党的建设引领下建立政府、大型央企、农民合作共建新农村的新机制,从起点上实现党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一。二是组织驱动。为把希望小镇建设成极具发展活力和鲜明特色的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党组织通盘考虑、超前谋划,统筹设计了组织框架和发展模式。建设过程也立足各级党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市领导密切关心,按工期指导协调;市有关部门全力帮助,积极选派干部、人才并配置各种资源;密云县镇村各级党组织植入到希望小镇建设的全过程,在工程的各个环节和每个节点上主动作为。这样,党组织和项目紧紧“捆绑”在一起,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切实体现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始终。三是 5 目标驱动。希望小镇建设突出农民主体,项目决策、民居设计、产业规划、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尊重农民的意愿,最终实现农村“住房根本改善,集约土地入股,整体环境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民生保障加强”,实际上是一项民生工程。民生连着民心。党组织引领发展,将建设目标进一步深化为“住有宜居、劳有多得、业有支撑、地有增效、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的多赢目标,就从根本上将党组织和农民、党的建设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利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服务群众的核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变民生工程为民心工程,通过新农村建设充分坚定广大农民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二)大纵深体系重构,在组织领导上引领。在希望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区域内农民集中上楼,产业升级转型,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农村社会治理结构的新变化对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也必然要求从纵深上进行体系重构,整合各方力量构建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体系,以党的组织全覆盖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密云县围绕希望小镇的建设、管理、服务、运营等创新设计党组织架构。在县级层面,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的希望小镇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织、发改、土地、规划、住建等相关部门成立综合、党建工作、产业发展、政策集成、新农宅建设、社会建设、市政建设 6 协调等职能工作小组,负责总体协调推进希望小镇建设。在镇级层面,组建希望小镇党委(管委会),由穆家峪镇党委书记任书记,镇长、镇党委副书记、华润项目经理、副镇长任副书记,在县委总指挥部领导下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并成立项目宣传、组织建设、民主建设、产业建设、人才培养、项目协调、信访维稳协调等工作组(党小组),协调项目建设。同时,建立党委联系会议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党员干部培训机制、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在村级层面,根据小镇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拟在区域范围内成立村级党总支,下设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组织党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等,在产业链上依托企业建立党支部并成立党总支,社会公共服务组织也相应建立党总支和党支部,实现在项目建设的每个节点上都有党组织,每一个党组织都能够发挥作用,并将各类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结构决定功能,系统构建职能,希望小镇纵向的三级结构、横向的各个节点、党建制度和机制的保障,为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各种组织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有效实现农民主体、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多方位组织共建,在实施推进上引领。创新组织设置形式为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打下了静态的结构基 7 础,而创新组织建设模式则为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创造了动态的功能机制。希望小镇按照“以服务促建设、以共建促党建、以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开展党的建设,以组织共建整合资源,以组织示范推进项目,在希望小镇整体设计、分步推进的过程中,党组织始终做到空间方位和时间节奏上的引领发展。一是党委共建。项目开工伊始,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和穆家峪镇党委结成共建对子,积极探索全方位、多领域的战略合作模式,将华润集团资金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与穆家峪镇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有机结合,转化成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的优势,实现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共促进”、“双提高”。二是党支部共建。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基层党支部也和穆家峪镇阁老峪村、西穆家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条件和党员在各个领域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展示新风采,共建新农村”主题党日等活动,教育引导双方党员要树立“务实、高效、创新”的团队精神,为项目建设提供党建助力。三是党组织示范。“希望小镇”项目是在农村开展小城镇建设,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让农民接受起来并不容易,他们往往存在着顾虑、表现出观望。在希望小镇前期筹备和一期建设中,镇村党组织在涉及到农民的土地流转、房屋拆迁和农村的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中,通过组织共建等时时处处示范引 8 导,以党组织先行带动各种组织和广大群众后效。通过党委与支部层面的组织共建,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构建了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以基层党建新格局带动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党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

(四)全过程发挥作用,在服务管理上引领。“希望小镇”是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程,也是党组织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样板工程,目标大、要求高、任务重、困难多,推进工作既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也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组织引领作用落实在服务管理职能上。一是服务农民。穆家峪镇阁老峪村建立了干部联片、党员和村民代表包户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在宣传发动、土地流转、地上物补偿、维护稳定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组建了党员服务队,党员根据项目建设的进展实行动态承诺;党组织严格推行民主决策“八步法”,以票决方式通过“希望小镇”建设项目,几上几下征求群众在建设方案、户型设计、产业规划等方面的意愿,切实保证农民利益。二是服务企业。将企业方党员纳入希望小镇党委成员并担任副书记,将建设方党员纳入项目组党支部,并选举出代表出席镇的党代会,以组织方式吸纳企业参与项目运营;建立党员质量监督队,与村务监督委员会一起监督保障新民居建设工 9 程质量,服务企业做好工程建设;通过党组织集成政策、制定机制为投资企业、施工企业等提供服务,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三是服务项目。以次序动员机制推动项目开展,党员带头签订协议,并积极做好亲朋好友的工作,顺利完成土地流转,没有出现抢栽抢种和上访,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党支部通过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和企业进行沟通协调,按照“一均等三优先”原则(即村民利益均等化、优先安排土地已流转的劳动力就业、优先安排企业所在村民小组的劳动力就业、本村的劳动力就业优先)达成用工协议,既满足了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又解决了农民的就业。在希望小镇建设中,在党组织全程植入和党员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基础上,全过程切实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以党组织在服务管理上的引领保障维护农民的主体性、调动激发企业的主动性,具体实现“党组织引领,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农民主体”。

三、希望小镇探索实践的思考与启示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系统工程,既涉及思想观念和政策措施的转变,也涉及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既涉及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涉及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调试。希望小镇的建设是党组织引领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范例,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加以研究,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途径。主要有以下几 10 个方面启示。

(一)坚持党组织引领,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力量。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如何破解“三农问题”,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关系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北京虽然整体发展格局是“大城市、小农村”,但农村、山区面积大,农民比重和整体素质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三农”工作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尤其要重视发挥党组织的规划统筹作用。通过规划来拓展空间、配置资源,大力推进首都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是我们的责任所系和使命所在。希望小镇按照“党组织引领、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农民主体”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把产业支撑作为关键,把基础建设和建设美好家园作为重点,通盘使用党建阵地,加强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整合,进而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源、政治资源与执政基础。在北京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要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转化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农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站在全局和新的历史高度认识北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优势, 11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全社会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带领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在新形势下,只有把党组织对城乡统筹的主导作用转化为促进农民群众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配置城乡资源要素上的基层作用,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建设实践,才有事办功倍的效果。希望小镇坚持从解决农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最终实现增进农民群众民生利益的目标。我们认为,在建设首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一是要组织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按照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和区县功能定位,按照自愿、民主原则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资源节约、技术密集、功能多样、品质安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适合农村特点的服务业和制造业。二是要工作创新,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程和产业中拓展党的工作。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因地制宜,或跨区域联合建立党组织,或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或“结对共建”,创新组织设置,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延伸党建触角。三是要推动 12 发展,把党员先进性体现在产业上。“群众要致富,党员来引路”。党员带头致富,并在联系服务群众、助推产业发展、引领群众致富增收中充分彰显党员先进性。四是要加强培训,把农民培养成人才。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他们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和本领。

(三)创新管理模式,重塑组织设置,是扫除城乡二元制体制障碍的重要保证。随着城镇化建设,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农民思想观念、城乡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农村社会管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和创新与农村社会阶段变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机制成为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如何处理农民身份转换、农村产权和债权债务问题,如何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如何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如何构建新的社会管理架构,都是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课题。我们认为,在首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财政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政策帮扶力度,让农民合理享有土地增值收益,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成为有职业的农民和有土地的市民,过上体面的生活。二是建立、完善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充分调动社会、群众参与乡 13 村管理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确保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强化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服务,强化农村社会矛盾的调处,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矛盾动态协调化解机制,妥善处理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四是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和培训,使广大农民了解当前的形势、摆正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适应城镇化后的工作需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转变生活观念,引导其成为具有现代思想意识和能够适应城市生活方式的新型农民,实现“人与思想同上楼”。

(四)坚持市场机制、政策支持和产业创新,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希望小镇现代农业的建设上紧紧抓住农业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发挥其特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形成党政主导、农民做主、市场运作的创新性建设机制,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北京农业的现在与未来,既要瞄准国际经济发达地区的现代农业,又要从本国国情、市情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都市型农业。一是依托郊区资源发展生产,以市民的多元化需求和城市发展要求为导向,由单一型生产向生活、生态型多功能转变,培育区域特色的 14 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配置城乡资源要素上的基层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大幅度增效、农民大幅增收。二是依靠科技进步,运用现代手段,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是首都新农村成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高新技术辐射的腹地、市民休闲旅游度假的胜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绿地。三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系统,使之符合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圈层布局,丰富市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使农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相互依托,互相促进。四是加强政策支持和政策创新,积极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北京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首都人才、资金、技术、信息资源优势,通过开展结对帮扶、专项对口支持、资金或实物扶持、开展志愿推进行动等方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完善新农村建设有关土地、规划、产业发展和人才等配套政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密云希望小镇的建设不仅承载了穆家峪镇6个行政村全体村民的致富希望,同时也承载了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的希望。对于希望小镇建设经验要不断总结和提炼,并可成功复制到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中。

推荐第5篇:关于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优秀)

关于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2016年5月,按照浙江省援青指挥部陈伟指挥长的指示精神,德令哈市援青工作组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许德清带队,走访了杭州云栖小镇、梦想小镇,进行考察学习,了解掌握了一些情况,并作了一些思考。

一、杭州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基本情况

杭州市近些年正在打造一大批有本地特色的创业平台,比如互联网创业小镇、基金小镇、云计算小镇,进一步集聚风投、基金和创业人才。杭州的“三镇三谷”(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谷、西溪谷和传感谷)正是这样的创业平台,并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无论是推动互联网创业,还是加快信息经济发展,世界互联网大会都为“三镇三谷”带来了新契机、增添了新动力。本次的调研考察着重对“三镇”中的云栖小镇和梦想小镇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云栖小镇考察情况

云栖小镇,是杭州市西湖区计划依托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两大平台打造的一个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地处之江核心区块,园区规划用地3415亩,规划建筑面积212.95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20万平方米,预计3年内逐步会有100万平方米以上的楼宇可以用于发展。园区内现已有涉云企业80多家,包括有阿里云、华通云、威锋网、云商基金等。目标通过3-5年的发展,在那里集聚上千家涉云企业,涵盖云计算应用,如APP开发、游戏、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领域,形成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实现产值100亿元,税收5亿元以上。另外,在“云栖小镇”里,将建一个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IT信息产业历史博物馆,展示以云计算为特色的互联网IT产业的发展历程;同时,跟阿里云公司合作,园区里还将成立一个阿里云技术学院,为园区企业提供云计算技术培训和学习交流。

(二)梦想小镇考察情况

梦想小镇”坐落在杭州市西部余杭区,是在国家号召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杭州市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的背景下,依托余杭区未来科技城蓬勃的产业前景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努力打造的全国互联网创业首选地和创新资本集聚高地。2014年9月,“梦想小镇”正式启动建设,并明确了“双镇联合”的发展思路,即打造互联网小镇、天使小镇。其中,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小镇重点鼓励和支持“泛大学生”群体创办电子商务、软件设计、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动漫设计等互联网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和技术(工程)服务的企业;天使小镇重点培育和发展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集聚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构、财富管理机构,着力构建覆盖企业发展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体系。梦想小镇在空间布局上,按创业办公空间、精神文化空间、世俗生活空间三个1/3来设置,理念是“先生态、再生活、再生产”,得到了很多企业共鸣,阿里巴巴淘宝城、中国移动4G研究院、奥克斯研究院等项目已入驻。小镇的梦想是,力争在3年内积聚大学生创业者10000名,创业项目2000个,基金及投资机构300家以上,资金管理规模达1000亿元,金融资产总额超3000亿元。

二、杭州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基本做法

(一)组织有保障。省、市各级领导坚持把支持创业创新作为推动杭州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推进器和重要抓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成立了支持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市)和开发区也相应成立了支持创业创新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为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各级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出台了支持创业创新考核实施细则和统计制度,对考核目标进行了任务分解和下达。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杭州梦想小镇调研时强调,梦想小镇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着力打造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在服务新经济、扶助人才创业上闯出一条新路,成为众创空间的新样板,更好地推动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中由省政府出资5000万元设立的浙江省天使梦想基金,重点支持梦想小镇优质初创团队。基金采取“资助+期权+激励”的模式,给予每家团队20万元资助,以更好地发挥对创业创新的引导激励作用。杭州市委召开全委会专门制定了智慧杭州2014-2016年的实施方案,明确把信息经济、智慧经济作为杭州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方向。杭州市政府确定在杭州还要创建十个左右创业创新小镇,为创业企业及创业人才提供物理位置、投资基金、服务体系,广泛吸引年轻人,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

(二)政策有力度。为加大对创业创新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杭州市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的工作意见》和《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13个部门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专门的配套政策,形成了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体系,积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政策洼地。同时各创业创新园区通过开展为企业“送政策”活动、召开政策新闻发布会等,向企业和社会进行了广泛宣传。本次考察的创业创新小镇针对不同企业给予不同的政策。

1、云栖小镇政策介绍。(1)给予新设立企业,最高第

一、二年给予年房租额100%的房租补助或减免,第

三、

四、五年给予年房租额50%的房租补助或减免。(2)给予新设立的孵化器运营商专业技术支持服务,并提供拎包入住、网络、办公家具、综合服务完善的孵化场所。(3)设立的涉云企业,当年实到注册资金每增加1000万元人民币,给予增资部分0.1%的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引进境外投资,实到外资每增加1000万美元,给予增资部分0.3%的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4)设立“股权+激励”的产业发展基金。

2、梦想小镇政策介绍。(1)三年内,对于经核准的梦想小镇企业,为其提供人均10平方米、最高不超过150平方米的免租金办公场地。(2)企业经核准后,可申请三年累计最高30万元的商业贷款贴息。(3)对于获得首轮300万元及以上融资的梦想小镇企业,增加两年免租期,单个企业最高可享受五年免租期。同时,三年内给予企业60%的物业、能耗补贴。(4)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优先投向进驻企业,支持企业创业创新。

(三)平台有搭建。“三镇三谷”的建立是创业创新类企业落户杭州重要的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网络、办公家具、综合办公场所等一系列的创业硬件条件。云栖小镇紧扣科技发展的脉搏,以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和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两大平台为载体,力争打造“中国云谷“。杭州云计算产业园是以打造国家级云计算产业和服务基地,云计算国家级专业孵化器为目标,重点发展培育以云计算应用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力争形成浙江省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产业高度集聚区;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是由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合作共建,拟依托阿里云计算平台,集聚上千家创新科技类企业,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建立创新型企业的生态圈,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力争把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创新基地。梦想小镇坚持一本蓝图绘到底,在摸清底数、确定目标、明确步骤的基础上,编制梦想小镇发展规划,并认真做好建设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并向耦合衔接,做到主体办公、配套设施先建设后筛选项目和创业公司进驻。

(四)人才有集聚。集聚创业创新的关键是吸引创业人才的集聚。一手抓产业公共交流服务平台建设,小镇举办各创业大赛、电子商务论坛、云服务论坛等活动,为各企业之间交流和企业自身宣传提升企业知名度搭建平台,从生产性服务方面为人才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一手抓各小镇等品牌建设和周边生活类项目,从生活性服务业方面为人才集聚提供优良的环境,形成生活休闲、环境优美的生活圈来吸引高端人才集聚。云栖小镇通过“云咖啡”、“IT茶馆”等不同形式的交流平台以及创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借助信息产业工程师、开发团队等高端人才开办的个人工作室,实现工程师在园区的独立办公,促进高端人才与入园企业的双向服务与需求,打造园区独特的工程师社区。定期举办云计算产业发展论坛、讲座、展会等相关活动,吸引行业知名人士现场交流互动,不断凝聚创业创新氛围。梦想小镇邀请国家知名专家、企业家对进驻企业进行考察评估,并聘请多位国家著名专家学者组成评估小组,经常性指导和推动创业创新工作,有效发挥智囊团作用。在做好引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谋划好留才、用才、助才的新篇章,创新引才模式,继续加强与名校名会、大院大所的联系,持续拓展引才留才平台,力争实现院士级人才、海外科研院所招引的新突破;建立对新评审项目落户率的动态跟踪机制,加快人才创业项目实质性落户,并为人才落户提供充沛的承载平台和健全服务保障;完善服务体系,把人才服务工作向细化、量化方向纵深推进。

(五)服务有针对。为进一步完善服务创业创新的工作体系,杭州市逐步建立健全了市领导联系重点创业小镇和创业园区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通过设立管委会,建立组织联系网络、组织支持创业创新业务培训、开通创业创新项目绿色通道、开设投资政策咨询服务平台等多种手段,有力推进创业创新整体工作的快速、高效。

三、几点启示

一是高起点规划。规划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要邀请专业设计团队蹲点调研,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可跨越相连接的几个镇街,划出一定的区域,准确定位,科学编制。必要时,聘请专家学者审查把脉,使规划能够实实在在落地生根。

二是高起点建设。按照产业发展和功能分区要求,政府优先启动先导区,带动周边地块的社会资本投入,同时辅以一定地块的高品质商业开发,完善功能配套。

三是高起点经营。创业创新类小镇要具有特色,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独特的创业理念吸引企业到来,富集的创业资源能留下企业和创业者。因此创业创新园区开发涉及面广,具有极强的市场性和专业性,因此必须有一个专业的优秀操盘手和经营团队进行全面策划和整体开发。

四是高起点管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市场配置力、企业主体力“三力合一”作用,着力强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互动,积极加强与省内外商会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发展联动,深入推进创业创新工作。

四、德令哈市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设想

(一)规划入手,科学谋划。一是从推动全市创业创新工作的角度出发,坚持两条腿走路,高标准编制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和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二是以现有城市建成区为核心区,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合理确定开发建设范围,做好与镇街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相融;三是统筹安排,分步实现规划目标,按照招商进度和资本投入能力,科学提出年度预期目标,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分期分年,逐批建设,将总体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

(二)做好选址,打造精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创业创新小镇的选址要考虑生态环境优美,生产生活服务便利等因素。建议德令哈市要将创业创新小镇建在巴音河畔两侧从格尔木桥至都兰桥段,跨越河东、河西两个街道,取名为星空小镇(暂定名),意为高原新城,星空闪耀,高原新城似辽阔的夜空,容纳着闪烁光芒的新星创业企业,政府投入可优先启动半步桥地块作为星空小镇先导区。

(三)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一是考虑德令哈市财政资金的现状。积极整合国家专项资金和援青资金,推进星空小镇先导区硬件建设。二是加大招引力度,以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优质的创业资源、优惠的税收政策,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开发周边地块。三是德令哈市政府成立互联网产业发展基金,采用“奖励+股权”等形式吸引优秀企业入驻和人才创业。

(四)完善机制,政策扶持。一是把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到全市总体工作的大局中,由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开发建设,必要时成立专门的工作办公室;二是加强与杭州市创业创新类小镇的联系,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行业领军人才作为特邀顾问,指导和把关小镇开发建设运作工作;三是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融资、办公房租金、税收等多方面给予扶持。

(五)持续发展,强力推进。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这项工作是为未来发展打基础的事业,要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强势予以推进。通过培养一批熟悉创业创新产业体系的专业人才,增加一批创业创新类的就业岗位,带动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产业,使德令哈市跟上未来产业发展的步伐,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推荐第6篇:周窝音乐小镇调研报告

衡 水 学 院

大学生社会调研(团队)登记表

团队名称 周窝音乐小镇实践分队 队长姓名 丁小龙 院系班级 2011级中文系汉语言专业 实 践 地 周窝音乐小镇 实践主题 周窝音乐小镇发展模式调研 实践时间 2014 年 7 月 5 日— 7 月 6 日

周窝印象

——中国当代文化村镇产业发展模式

一、周窝概念

周窝音乐小镇依势建在武强县周窝镇政府驻地---周窝村,总面积0.8平方公里,共有256户,959人,民居309套。规划将原城区0.8平方公里拉大为6平方公里,确定了“五纵、六横、六区”的发展模式。五纵、六横就是十一条街道。六区就是:西洋乐器生产厂区、新民居住宅小区、传统民居餐饮休闲区、中外乐器展示销售商业区、各类音乐节活动区和音乐广场。

周窝音乐小镇是中国武强国际乐器文化产业基地项目之一。我们依托周窝乐器产业良好的基础,以拓宽延伸产业链方式实施“产业链”招商,成功引进了德国GEWA和北京璐德文化艺术中心两家大牌企业,共同打造了中国武强国际乐器文化产业基地项目,致力于建设全国最大的乐器产品生产基地、国际一流的乐器物流配送基地、国内外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享受及创作音乐的文化基地、中国和国际举办大型音乐活动和音乐节的创意基地。周窝音乐小镇是我们和璐德联合打造的,是整个乐器文化产业项目的制高点,着眼于“外土内洋、中西合璧”,在华北大平原上一个传统的农业县,打造一座世界级的、代表中国农民特色的西洋乐器博物馆群,开发武强音乐文化产业园区旅游项目。

二、调研目的与意义:

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科学技术相互渗透交融,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地推动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区域综合竞争和提高区域整体实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市化步入加速发展时期。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活动日益成为城市经济展现活力的高度依赖形式。总体呈现出,城市发展与城市创意产业互动发展和走向融合的状态。这其中的城市集聚地文化创意产业模式在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盘活城市经济活力的方法上提出了新的思路———“文化创意小镇”。总体的表现是通过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建立文化产业集聚地,最终构建新型文化产业园区达到促进城市与城市创意产业互动发展并最终融合的目的。周窝村在发展文化产业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我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三、周窝音乐小镇发展现状

(一)

文化经济产业初成规模

自2007年撤乡设镇后,这个主要靠西洋乐器为主导产业的小镇开始了新的发展方向,从此,以文化产业为主要发展模式的周窝音乐小镇应运而生。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周窝音乐小镇已经初具规模,并在国内乃至国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吸引了不少爱好音乐的人驻足和音乐文化节的举办。而后2012年起,武强县政府与北京璐德文化艺术中心联手,投资1.8亿元,以金音乐器集团所在地为中心的周窝村为基础,创建以演艺、培训、比赛、交流、展览、创作、制造为主题的原生态特色音乐小镇。周窝音乐小镇是武强国际乐器文化产业基地项目之一,是整个乐器文化产业项目的制高点。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陆续举办过麦田音乐节、吉他文化艺术节等多项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走进周窝,留在周窝进行创作。武强璐德音乐文化公司总经理董玉戈表示,为艺术家提供一条龙的创作空间是周窝音乐小镇主要的发展方向,“明年我们要建起录音棚和演播厅,为艺术家提供必要的硬件资源。我们跟政府联合打造的音乐中学刚刚建成,跟维也纳音乐学院合作的璐德音乐学院,已经开始在陆续培养着优秀的音乐人才。希望把音乐小镇建成为国内外音乐家和爱好者享受创作音乐的文化基地、中国和国际举办大型音乐活动和音乐节的创意基地。”

(二) 文化娱乐业向综合型市场体系发展

周窝音乐小镇有北方最具创意的音乐旅游基地之称,是该县与北京璐德文化公司联手打造的一个以音乐为主题,集创作、欣赏、展演、体验、居住、餐饮、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服务区域。经过几年的发展,昔日的周窝村已变身为北方音乐名镇,吸引了国内众多音乐家、音乐爱好者在这里居住与创作,成为了青年创意文化的孵化器、原创音乐新乐园。这里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麦田艺术节,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吉他文化节及2013国际乡村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去年,周窝音乐小镇系列文化活动被评为河北省知名文化活动品牌,周窝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被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组委会评为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中国特色村(镇)发展创新优秀案例。为加快音乐小镇的发展,今年,该县投资3.2亿元启动了周窝音乐水世界和军歌博物馆项目的建设,着力在小镇打造一条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链条。

(三) 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令人瞩目

近些年来,衡水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发掘与保护。如今,武强木版年画、衡水内画、衡水法帖分别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宫廷金鱼、侯店毛笔、武强和饶阳的乐器、武邑和饶阳的雕刻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目前,内画、年画、毛笔、乐器、印刷、雕刻、剪纸、田园棉、工艺玻璃、古玩等,在全市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和发展基础,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手工艺术方面像剪纸、年画、内画等都得到了不断发展,特别是武强年画、衡水内画等民间艺术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初步迈出了向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四)

教育培训产业方兴未艾

社会对艺术培训的需求正呈现上升之势,文艺教育培训项目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小镇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培训机构,有效利用自身的业务优势和文化系统的人才资源,积极举办以中小学生为主的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以老年人为主的舞蹈、声乐、器乐、绘画、联谊交流等培训班,将青少年素质教育和老年人兴趣爱好有机结合,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四、周窝音乐小镇发展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一)文化产业意识比较薄弱,与经济、教育、科技相脱节。

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正确理解和处理文化的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事业属性与产业属性、花钱与赚钱、先进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关系。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还缺乏广泛的社会共识,还没有营造出一个较好的社会环境,还没有从根本上确立文化产业的地位。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与衡水市所拥有的文化、教育、科技资源以及经济规模不相符合,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的转化为产业优势,对经济的贡献率还较低。

(二)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缺乏政策扶持。

目前,小镇还存在文化行政管理机构交叉重叠、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现象。文化市场及相关产业实际上多头管理。文化部门管理演出、娱乐、音像、网吧服务市场;广电部门管理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部门管理书报刊、电子出版物、印刷市场;旅游部门、建设部门都参与旅游资源管理。划分过细,或互相交叉,缺乏协调统一,未形成合力。在政策上亦缺乏扶持民营资本进入文化市场的优惠政策,致使非公经济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存在一定障碍,影响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三)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文化产业的规划方面,武强县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尚缺乏一个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理论研究滞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如何定位以及文化产业的性质、特点、规律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长期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至今尚未形成。文化产品服务市场供给相对不足,适合市民消费的文化项目还有待增加和完善。各文化产业之间缺乏合作,尚未形成完整有序的文化产业链,不能形成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还没有建立起占领市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性文化产业门类。

(四)文化消费市场有待培育和开发,投资文化产业的氛围尚未形成。与衡水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相对滞后。广大群众除子女教育投资方面外,文化娱乐消费投入较少,全区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还很低。居民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

五、小镇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十八大以来,国家已将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纳入了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日程。近期,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有关政策,为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政策支持。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是大趋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小镇文化产业的规模亟待发展壮大。如何顺应时代需求,更快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是武强县十分重要的发展课题。

(一)强化文化产业意识,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正在壮大的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和地区和谐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近期,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充分表明文化产业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文化产业的相关内容,同时转变现有观念,促进文化资源与市场的接轨。加强宣传,强化意识,使全市上下深刻认识到文化产业在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从思想上明确和提高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

(二)制定科学的文化产业规划,出台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目前,周窝音乐产业发展初有起色,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长远和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为此,抓紧制定长远计划,了解自身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形成我区文化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应尽快制定并认真落实相关政策,从财政、税务、信贷、土地等各个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和扶持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文化产业的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整合产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填补空白和不足。

政府应整合现有产业资源,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扶持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把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组织起来,改进工艺、提高技术,带动整个产业水平提高,最终形成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产业品牌。同时,不断完善文化产业门类结构,填补空白和不足,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良性循环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

(四)实施人才战略,引培并举,造就大批既具有专业知识,又精通生产和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主导的“新经济”产业形态,它的发展主要依赖特定的人力资源。这主要包括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三大类。一方面要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通过培训锻炼,造就大批文化产业人才,重点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精通文化产品生产和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拓宽人才选拔途径,积极引进文化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实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人才战略,用优厚待遇吸引人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五)培育全区文化消费市场,扩大内需,拉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消费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衡水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居民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改进,居民精神需求和人口素质的持续提升,文化产业消费市场的潜力巨大。初步分析,衡水居民的文化消费已经更加注重产品的品位和内涵,更加追求时尚和标新立异,更加追求多样化。今后一段时间,一方面要继续改善居民的经济条件,为拓展文化消费市场提供物质保障;第二,要科学培育和合理引导居民文化消费习惯,提高文化消费意识,不断宣传文化生活的重要性,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

六、思考感悟:

尽管现在许多问题等待解决,但我们相信,周窝的未来将会是光明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将会一步步得到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将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而逐步得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将会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而逐步培养起来,周窝艺术也将会有更广阔的市场。

通过这次实地走访调研,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周窝的历史、文化及发展现状,并以周窝为窗口,中国的特色农村目前的发展态势及面临的问题。拥有自己的区位优势,并能够合理调配资源,更重要的是对人民有所为,对人民有所惠,才能最大限度上发挥这一地区的特点与优势,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方向大步迈进。

推荐第7篇:【原创】重磅报告:聚龙小镇调研报告

【原创】重磅报告:聚龙小镇调研报告

一个楼盘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是让你写篇文章赞美它?是三番五次的来看它?还是心甘情愿在这儿落地工作、在这儿买房安家? 以上全选。

聚龙小镇满足了我们对一个理想社区的全部想象。 1项目概况聚龙小镇,位于福建省惠安县西部聚龙山麓。十年前,这里原本是当地经济最为贫穷落后的黄塘镇。而今,这里已成为国内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四大神盘”之首,生活着来自全国30多个省份的6000多户居民。其实它并不是一个行政概念上的小镇,约20000亩的体量,让它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生态宜居社区。聚龙小镇以“森林”、“湖泊”、“运动”、“人文”为主题,规划建设多种配套设施,是一座集养生、休闲、文教、商务、酒店、医疗、运动、人居于一体的综合园区。 项目宗旨

以“倾力构建人间桃源真品质人居幸福小镇”为开发理念,打造“最有人情味的生活圈”、“没有陌生,心有所安,情有所归”人间桃源。

据统计,聚龙小镇业主中,福建省的居多,有约39%来自福建省外,港澳台的约3%,约1%来自国外。随着聚龙小镇名声大噪,相信业主构成中省外比例还会更高。

2特色配套青山绿水间的聚龙小镇显得格外秀丽,这里的湖光山色为整个项目增值不少。以50万平米聚龙湖为主的大大小小的湖滨公园有十来个,甘泉湖、逸龙湖、逸翠湖、运动公园水系、桃花源水系、大门口及黄塘溪水系等等,水系面积上千亩。聚龙会客厅信用良品店邻里情厨房龙谷山房小镇教堂聚龙爱心屋业主开心菜园3社群文化 核心价值观

聚龙小镇是一个桃花源,适合在此处喝茶、闲聊、畅谈人生。明德:根植内心的修养;慎独:无需提醒的自觉:自在: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利他: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知行合一:在感恩中用心奉献;呵护家园,我的责任。这里倡导一种“远亲不如近邻,这里没有陌生”的邻里关系。 社区公约

我们见面主动微笑问好;我们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尊老爱幼;我们积极参加小镇活动,热心公益,分享快乐……《聚龙小镇文明公约》共有15条,像前三条一样,罗列了业主应有的文明规范。这是成为聚龙小镇业主必须签署的一份公约。这些公约的字句,在中国很多城市的公共场合都可以见到,它们或者书写在板报上、粉刷在围墙上,成为中国人公共空间的鲜明特征。当然,这些倡导性的话语,往往只有提示的作用,被人们习惯性地忽视。在日常的社会环境中,如果对陌生人微笑,会不会被误解为有所企图呢。 社区生活

有山,有湖,有蓝天,有农田,有健康美食。有从幼儿园一直读到高中的聚龙外国语学校,有方圆几百里水质最好的温泉公园在建。

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将十年心血倾注于此的老板郭无争,不计成本、立志打造一个“有人情味的生活圈”,一个“让现代社会仰望的社区”。他用十年造家园,带领一群志同道合者共同建设这个占地2万亩的理想小镇、世外桃源,时至今日,他的发心已经成为整个社区的共同信仰!你知道来聚龙最美好的感觉是什么吗?

是当你走近社区门口,整个人忽然放松下来。你知道走进这里之后,遇到的每个人都是亲切、友善的,每个人都会对你露出笑容。你在这里不需要任何防备,你不会丢东西、丢了也能找回来。你会不自觉的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这里人过地净、步行不吸烟,人们约定文明驾驶,不超速、不鸣笛、不开远光灯。

这种心情就像凡人走进佛寺,庄严氛围令人心生敬畏;又像自驾来到以交通文明著称的瑞士,开起车来就自然而然礼让行人。

是的,聚龙小镇已经成功营造出了这样一种人人友善、互相关怀、人人以热情互相照亮的正能量场!这样的氛围在社区配套里更是随处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这里变得温情、透明。

包括供业主喝茶、写字、交流的聚龙会客厅,厅内供应的商品也是全程自助。小镇家人们时常聚在一起包水饺,过年时还有义工为新装修新入住的邻居们送年货。只要你住在这个社区里,就会时不时收到一些邻居家种的蔬菜瓜果,有时亲自送到你手里,有时悄悄挂在你家门口。为了保护聚龙湖的美丽,每隔一段时间,业主家人们就会自发组织一起去清理湖岸淤泥。逢年过节大家也会聚到广场上吃团圆饭,它又被称为“邻里宴”,因为每一道菜都是由业主家人们亲手做好、端过来与邻居共享的。上图右上角是一句小镇标语,上面写着,“人过地净,呵护家园,我的责任”,还有一条“远亲不如近邻,小镇没有陌生”。类似的宣言在聚龙小镇随处可见。 对于住在这里的人们来说,助人和分享就是最快乐的事,最令他们骄傲的一句话则是,聚龙小镇我的家!

他们在各种场合下说着这句话,总是难掩脸上的幸福。老板郭无争曾在一次访谈中跟许多学者、专家说过一句玩笑话:我想让聚龙小镇成为一个能够改变坏人、坏习惯的地方! 说是玩笑,却又确实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4商业模式聚龙小镇没有投放任何广告,但它在整个地产圈早已声名鹊起。2016年一整年,同行业共5000多人来到小镇参观考察,其中绿城地产来了近100批次近2000人。国内知名的地产公司,包括保利地产、恒大地产和万科地产纷纷来这里考察,期望将聚龙小镇的社区建设经验借鉴回去。 ?老带新比例极高

聚龙小镇2015年,成交426套,其中老带新397套,占比为93.2%;

2016年春节期间,成交36套,老带新比例为35套,占比为97.2%;老带新还有一个特点,因为其购买者有39%为福建省外人士,所以 ,经常出现一人定居带动一群人来定居的现象。

?营销费用占比极低

一般的开发企业,营销费用如果能控制在2%一下已经是相当给力;2015年,营销费用占比为0.12%,其中销售提成占了其中53%。 ?员工幸福指数高

老员工的比例高,工资也高于平均水平;从来不用担心被业主拉横幅,反而常常可以从业主中收获感恩;营销总监不用背负销售指标的考核,工作重心是为业主提供最好的服务。 2016年底,一场主题为“社区治理再造中国公共文明”的研讨会在北京举办,聚龙小镇的现象,是这次研讨会的焦点。有学者在发言中谈到,跟国外城市比较起来,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社会组织发育滞后,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治理方式薄弱,城市缺乏对人的尊重,而人们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也非常差。聚龙小镇的出现,为人们总结中国式公共空间治理提供了一个样本。

知名建筑师东梅也认为,聚龙小镇10年的探索,可以概括为干了两件事儿。第一件事儿,把一个陌生人社会变成了熟人社会,大家拥有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第二件事儿,公共空间不止是生活的空间,也是记忆和文化的载体,聚龙小镇通过重建和培育,找到了我们曾经熟悉的乡邻文化。 小镇操盘手必看:从中粮祥云小镇、万科集等看小镇开发运营新思路中粮祥云小镇揭开“城市微度假”的面纱,上海万科集展开社群文化商业的大旗,这些小镇的改变,来自于生活方式的转变。而生活方式变迁所带来的,则是小镇再造的商业DNA与重塑的场景。纵观国内外各类小镇,我们把小镇的类型分为如下四种:

1、以郊区化生活为核心驱动

一般位于都市边缘地带的特定区域,如交通便利的高端居住区、风景区等,如主打“城市微度假”的中粮祥云小镇,如德国Schwenningen小镇。

2、以旅游、度假、娱乐为核心驱动

从区位上没有明显特征,主要是其大型的度假娱乐休闲功能的配属而形成的商业形态。如城市特征明显的上海迪斯尼小镇,亦如华侨城的大盘综合开发型小镇等。

3、以特定功能主题体验驱动 可能是产业型的,也可能是特定旅游度假型的,同样无特定的位置特征。如美国韦尓滑雪小镇、北京爱斐堡红酒小镇、云南腾冲瑞丽等地的温泉度假小镇等等

4、以历史、文化、风情、体验为核心驱动的小镇

多以古镇形态出现,江南如乌镇、周庄、同里等,西南如丽江(大研古镇、束河古镇与白沙古镇)、驷马古镇、周子古镇等,贵州、江西亦多分布,北方亦有如山西平遥、河北蔚县古镇等等。

小镇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品质生活体验。而小镇商业的主题、功能及场景设置,因其驱动因素的不同而商业模式差异明显。

本文主要结合中粮祥云小镇和万科集2大案例解读郊区化小镇商业的开发策略与运营模式,分析郊区化小镇商业主要面临的问题和商业借鉴点,以及此类商业的发展走向。 以郊区化生活为核心驱动的小镇

有哪些商业借鉴点?案例一:北京中粮祥云小镇

祥云小镇商业属于自身大盘项目打造的商业配套,同时满足自身项目居住者(周边别墅区及空港客群等)需求,自身亦具备郊区化特性,集合三者特性需要而应运而生的小镇型商业。

1、项目区位及周边环境

距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13公里,开车约22分钟。距离市内**约35公里,开车50分钟左右;距离顺义区约13公里,开车20分钟左右。坐落于中央别墅区与临空经济带融汇区域,毗邻首都机场及新国展,周边密布机场高速、京承高速、京密路等多条主干道。所在区域辐射了北京传统的别墅区,中央别墅区、亚北和潮白河别墅区。高端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及国际名校和众多顶级会所等。

2、项目整体规划 中粮项目规划初期,就立足于市场需求更大的城市区域中心,来打造“中粮·祥云小镇”商业项目。该项目将面向城市中高端客群,并重点立足于京北中央别墅区、亚北别墅区等高端住宅区。在满足基本生活的需求下,激发并满足目标客群的高层次精神需求,打造高品位、生活型、国际化的街区型主题商业。

中粮祥云小镇定位:“希望倡导一种午后静静地享受阳光,喝一杯下午茶,品味咖啡的生活方式,我们希望通过小镇把这样的生活状态传递给更多的人,把这样的生活情怀传递给更多的消费者,让大家从钢筋混凝土中走出来,回归一种初心、回到一种自然的生活中”。

3、目标客群的定位

锁定为高端人群、有品质、高产家庭、国际人士家庭和青年客群。提供360度全景式国际生活方式的主题化、体验型商业,真正打造国际生活新样本。

4、功能及业态组合

祥云小镇规划初期已经规划划分为“国际生活广场”、“文化生活体验区”、“家庭亲子主题区”、“主题餐饮街区”、“健身休闲区”等六大主题区块,分两期开发。由4号楼、5号楼、6号楼、7号楼、8号楼、9号楼、10号楼、11号楼共8栋单体建筑组成。

5、核心亮点

?

精准需求的“城市微度假”概念与场景设置

项目在该区域本身就稀缺,加上自身空间场景的营造,简约设计同时融入欧式风格,满足周边居住人群及城市人群需求。该项目周边多为别墅区,加上自身项目高端住宅部分的建设,区域本身就缺少商业配套,加上位于郊区,故同时结合“城市微度假”的需求打造;小镇的广场内铺设了大量的喷泉,夏季成为嬉闹玩乐的场所;建筑风格融入欧式元素,不出门便可享受异国风情。

?

设计多样化、跨界的新颖业态

项目引入“天空农场”2000多平米的屋顶农场,并设置多个主题区域增加趣味性,让年轻休闲客群体验“自给自足”的绿色生活,让小朋友体验寓教于乐式的亲子体验。同时加上阳光花房的设计,打造一座会呼吸的绿色小镇概念;北平咖啡,除了享受香醇咖啡外,还可以学习花艺手做,让年轻客群远离城市喧嚣;BAG的儿童运动体验馆,为小朋友提供剑道训练,满足社交需求,众多创新业态品牌满足细分化客群的各种需求,不一而足。 项目总结从祥云小镇基本信息、业态功能配比、定位及品牌引进看,虽然结合周边资源打着“城市微度假”的概念,但是项目的商业部分体量达20万㎡之多,业态功能配比偏家庭,主要满足家庭、青年客群社交、短游一站式需求,可见初期定位已经锁定区域商业中心类型,这一点与中粮朝北大悦城定位有相似之处。

朝北大悦城初期建设也为不成熟区域,周边多为高端住宅小区,相应配套功能不完善,朝北大悦城填补了空白。 前期地铁未通及周边区域发展不成熟时,项目运营情况一般,但是随着周边人口入住及相关配套及交通的畅通,项目逐渐发展为超区域型购物中心,中粮的祥云小镇,通过分期开发方式规避了这一弊端,于朝北大悦城不同之处是消费客群更加高端、国际化、品质化。

项目商业打造融合了项目自身人流、周边居住环境人流、空港客群及城市度假的家庭和青年客群,在商业规划初期就针对客群打造商业,保证了项目后期运营流量。案例二:上海安亭新镇和万科安亭万科集

安亭新镇是“一城九镇”中率先建设的小镇,也是上海首个建造的德国风格小镇,既具备国内小城镇化的政策因素,同时也具备风情小镇开发的要素与特征。

1、安亭新镇的规划目标

成为宜居、生态的大型配套居住社区,它依托快速发展的嘉定新城及上海国际汽车城,导入产业园区内的工作人员。最初设定新镇建筑风格为德国式风格就与安亭的汽车产业过于深入人心有关。汽车产业就业人口众多,是新镇设想的住宅主要购买群体。安亭新镇计划以坚实有力的周边产业支撑,促使人口集聚。

上海安亭小镇整体规划效果图△

2、商业定位及业态功能 万科小镇位于上海安亭新镇,2016年5月28日开幕,万科·安亭新镇将全面引入万科式商业体验——万科集,一期开放包含万·市集、万科食集、7-11连锁便利店、JPS艺术文化中心和创意联合办公空间。

万科安亭新镇是上海万科实施城市配套服务商的战略转型后首个项目。这一位居上海西大门,定位为“百万方国际智慧新市镇”的超级大盘,是近年来上海万科商用重点打造的产品系列。

其以青年公寓、创业办公、社区商业等融合多种功能,为城市更新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3、商业功能定位

采用“文化”+“社群”+“商业”的定制化C2B模式,从而形成商业社群生态文化,营造并成就高素质社群。 ?

生活服务配套

超市菜场集合店、便利店、零售店、多功能服务中心等生活便利服务。中高端的品质生鲜果蔬集合店,具有专业的品质保证。▽?

餐饮服务配套 小镇食堂、特色餐饮、咖啡店、档口美食等多样丰富的品质美食。▽?

儿童教育娱乐

儿童教育机构、娱乐设施,为儿童提供一个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环境。▽?

社区医疗养老

为老人提供社区医疗便利,老年活动场地提供及相关活动组织。设立了社区药店医疗点,对年长居民提供专业身体检查和基本救急服务。定期举办读书放映会,扩大老年朋友的业余生活,并设有城市菜园,让老人和孩子享受田园农垦乐趣。▽?

社群文化营造

图书馆、社区剧院、沙龙、主题书吧等,结合以上四种功能延展,营造社群文化。通过街角的地理优势,将咖啡书吧与花店整齐划一,不仅可以享受生活,亦可参与互动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打造人与人之间的品质生活。▽

4、遇到问题? 德国建筑风格、设施管理水平与中国气候、社会风情等之间的不协调,入住成本高;? 定位购买群体为归国人士及高收入者,但周边生活发展水平尚未达到此类人群需要的标准;? 周边楼盘对安亭新镇的人口导入起到一定的分散作用;? 汽车零配件产业科技含量低,产业支撑力度不够,发展较慢;? 教育、医疗、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尚不完善。

5、商业借鉴点:

? 区域发展不成熟,新镇商业部分跟新镇开发一样分阶段开发,且区域不成熟时,前期商业多提供便民设施、餐饮设施及特色商业为主。大规模、高规格设施并不适用于人口导入不足的时期,反而容易设施空置,增加运用成本;? 小镇定位模仿国外定位,但是商业融合了本土化元素,没有完全照搬国外模式,例如融合小镇汽车主题,开展汽车主题游;? 万科商业部分定位与业态新颖,大胆创新;? 新镇中某一局部项目商业定位要充分考虑到整个新镇的商业规划。 可见,无论是近期大热的主打“城市微度假”的中粮祥云小镇,还是更注重生活本身配套的万科集,还是放眼国外郊区化生活样板,其本质都是都市生活的郊区化外延,其商业将共同关注都市人群的生活方式,同时提供场景化的商业功能与主题营造。

项目总结该类为政府新规划新镇为单位,一般对新镇整体居民进行配套商业设计,例如安亭新镇规划5-8万居民,商业12万+综合图书馆公共设施共14万平米,是合适的。 但是没有考虑到新镇所处区位与周边区域的竞争及新镇与新镇之间同质化的竞争问题,导致商业建设前期新镇整体导入人口不足,且假设导入人口特征无法与设定规划商业相匹配,造成规划的商业不能满足整体新镇需要。

这时就出现一个问题:如果新镇周边区域发展逐渐成熟,那么新镇中某一项目,例如万科规划的10万㎡商业,后期就具备可发展空间,但是同样要考虑整体新镇商业规划情况,自身商业也要进行分期开发,前期以社区配套为主,后期开发节奏和规模及定位则结合新镇及新镇外区域发展程度而定。郊区化小镇商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1、目前存在的问题

所处新区刚规划小镇普遍存在规划前期不科学、执行和管理混乱,造成后期小镇发展不健康,商业规划和执行困难;项目周边配套不完善,人流导入困难;项目定位不准确,核心驱动因素不明显或失误,主力驱动因素吸引力不足;模仿国外建筑风格较多,硬件条件可以,但是有些过于模仿,没有结合自身区域人文等特征,软性经营及人文环境与风格不匹配;前期商户对项目开发商要求较高,商户较为谨慎,对项目信心指数不足;项目养商期时间太长,运营操作风险较大。

2、问题思考

项目选址是关键,选址需要注意周边区域规划及现有环境,预期未来发展进度;定位前期锁定项目核心目标客群,预期分阶段导入人流特征;开发前期不能先引入大规模、高规格设施,应以多提供实用的便民设施、餐饮设施及特色商业为主;确定项目核心驱动因素及主力品牌,项目功能和品牌商双轮并齐开展,确保核心功能对消费者一定吸引力外,招商有保障,降低风险;核心功能及附加功能具备后期调整变化空间,定期进行功能改造,保持新鲜感;项目运营结合持续营销活动及开展各类节目活动,丰富消费者业余生活。郊区化小镇商业要略与模式解析诚然,此类小镇生活方式本质是都市人群及生活方式在郊区化需求上的模式表达,它既不完全趋同于纯都市型商业,同时也与其他主题商业、旅游商业不同。虽如此,此类小镇商业营造当自有其轨迹可循。 首先,城市的扩张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形成主动郊区化的发展趋势。

其将承载都市人群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生活轨迹的转移。人们选择郊区作为居住、短期度假、游乐已成为常态,生活和工作往来与城郊甚至城市之间,城界已经不再清晰。为此,从需求层面而言,此类项目须完成两个使命:其次,小镇商业体系来自于自身魅力体系的打造。

抛开其他,田园都市商业体系主题应契合本身属性需求,重在主题、功能及商业调性的雕琢而非大开大合,浑然田园;而时尚都市,则重在宏大主旨,面向未来。第三,作为核心载体与心灵家园,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田园都市”里的“魅力小镇生活”。

任何此类小镇当有此共性特征。同时,虽非如楚河汉街、欢乐海岸、李公堤、甚至博多运河中心构建型项目,但商业代表城市魅力的时尚地标、传承城市的精神轨迹,以休闲、文化、体验、互动来发展城市魅力生活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为此,小镇营造的,是一个“面向郊野,春暖花开”的地方,是一个有归属感的“休憩梦想、熨帖心灵、精致生活”的“幸福小镇”。而对于商业功能与主题的整合,则从区域及人群构成的“唯我”市场出发,做好以下几点:

? 从消费人群出发,满足区域核心居住的中高端群体、城市外延休闲度假人群及主题消费群体,完善基础精致生活需求,并配合主题型配套需求。如以精致超市、影院、个人护理、健身户外等,结合其他针对性业态,满足基础客群的核心需求,并将其有效整合;

? 以健康体检、艺术创意及休闲运动、儿童娱乐、天空农场等驱动性强业态,形成特定的聚焦,吸引远距离目的性消费客群,保持项目的穿透性和消费粘性;

? 将精致生活零售、健康休闲体验、艺术生活群落、主题精选零售(户外/运动/高尔夫等主题店)等核心功能组合,创新组合模式;

? 在商业空间场景筛选营造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特色主题与概念空间,结合主题餐饮、创意书吧、烹饪教学等业态,突出创新、差异等理念,形成自身独特经营亮点。 某项目功能与业态组织示意图:(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如此,具有区域中心特征,同时兼具郊区化小镇主题的商业便具有了自身商业特色与吸附力。郊区化生活小镇商业发展趋势郊区化也好,购物休闲体验也罢,此类小镇本质上依然是对都市化生活方式的商业迎合与阐释。而随着都市人群消费需求品质的提升和社群化的进一步细分,所谓“城市微度假”与“主题休闲购物”的类型应该异彩纷呈才是。 趋势一:微型化、精致化当道

社群分化的商业需求结果是精准、个性与小微化,而郊区化小镇的社群聚集导致商业空间和功能组合大而全的需求改变,满足特定人群的心灵熨贴感受才是未来此类小镇商业的王道;趋势二:多元IP驱动的场景化营造

即便如以购物休闲体验为核心动力,而心向往之才是心灵归属的地方。为此,未来越来越多的小镇将同历史、文化、艺术相结合,形成自身特色或借用其它主题的IP化场景营造,类似古镇所形成的独特引力,与之形成异曲同工的文化符号应该才能形成最终的商业核心吸纳。趋势三:生活体验型与文化体验型业态将越来越多的呈现

如艺术、会所、博物馆、手作、文化展厅等,提高“城市微度假”的内涵,而购物出特定需求与基础配套之外,更多的以创意类出现。趋势四:商业功能泛化,同度假衔接更加紧密 引入不同的主体参与到项目过程中,例如个性酒店、山间别墅、私家会所等,参与建筑的设计与创意,参与和完善功能的满足。

推荐第8篇:江苏省级特色小镇状况调研报告

江苏省级特色小镇状况调研报告

2017年5月,江苏公布首批25家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力争为江苏转型发展探路。为反映全省特色小镇建设进展情况,省统计局联合13个设区市统计局展开联合调研,通过走访和调查问卷等形式,充分挖掘统计数据,全面反映省级特色小镇发展现状,深挖制约特色小镇创建的深层次问题,探索未来发展路径。调研表明,江苏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基础较好、产业特色鲜明、投资稳步推进、人才逐步集聚,社会效益初现。同时,调研发现,特色小镇建设还存在产城融合不足、建设运营主体不清、扶持政策有待加强、融资手段匮乏等突出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特色小镇发展壮大。

一、省级特色小镇建设总体状况良好

产业是小镇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的竞争力。江苏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包含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优势产业,涵盖高端制造小镇(7个)、新一代信息技术小镇(4个)、创意创业小镇(6个)、健康养老小镇(2个)、现代农业小镇(2个)、历史经典小镇(4个)。

(一)区域优势彰显,产业特色鲜明

一是特色产业相关企业集聚效应明显。南京未来网络小镇2016年末已入驻企业256个,其中特色产业企业205个,总部企业8个。苏州东沙湖基金小镇已集聚金融类机构808家,准金融机构671家,44家股权投资机构。无锡鸿山物联网小镇内已汇集了深南电路、亚太科技、和晶科技等50余家物联网企业,4家世界500强企业和9家上市企业。扬州市头桥镇集聚全市医疗器械产业70%的企业,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26家,经营企业96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企业技术中心28家。连云港东海水晶小镇拥有各类水晶加工企业3000多家,从事水晶及相关产业的人员近25万。二是特色产品集中度较高。镇江丹阳眼镜风尚小镇,年产光学镜片和玻璃镜片3亿多副,占国内总量的80%、世界总量的40%。常州市智能传感小镇,传感器产业规模已突破150亿元,约占全省传感器产业规模的30%。常州市石墨烯小镇,相关产业总规模超过20亿元,同比增长70%。连云港东海水晶小镇形成了年产3000万件水晶首饰、500万件水晶工艺品的生产规模,水晶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硅产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成为“东方石英中心”。 泰州黄桥乐器全镇年产各类提琴产品70万只,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0%和世界总量的30%。三是特色产业产出效应明显。徐州沙集淘宝小镇共有家具品牌1367 个,2016年网店1.6 万个,是2011年的8.4 倍;实体企业1697 家,是2011 年的7 倍;物流企业83家,增长200%;率先实现全镇17 个行政村“淘宝村”全覆盖。2016年,无锡太湖影视小镇核心产业数字电影共产值32亿元,完成税收3.8亿元。

(二)投资强度较高,特色小镇基础设施较好

一是初期投资强度较高。2016年末,南京未来网络小镇已开发建设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投产(使用)面积0.5平方公里;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5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占80%;高淳国瓷小镇已建成投产(使用)面积0.292平方公里,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0.2亿元。2016年南通吕四仙渔小镇,累计投资11.5亿元,使用建设用地1100亩。其中,水域工程投入6.1亿元,陆域工程投入2.4亿元。二是计划投资规模较大。2017年,镇江大路通航小镇重点项目共计9个,总投资14亿元。句容绿色新能源小镇目前入住有中友光伏、东恒空港、东昇光伏、金门能源装备等重点龙头企业和项目,2017年特色小镇的重点项目有4个,总投资48.2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3个,投资额38.2亿元;基础配套设施类1个,投资额10亿元。盐城数梦小镇计划总投资过200亿元。南通海门足球小镇2017年计划投资13.5亿元,使用建设用地699亩。

(三)特色产业人才荟萃,人才聚集效应凸显

一是特色产业从业人员规模较大。2016年末,南京未来网络小镇期末全部从业人数6137人,入驻个体工商户132个,入驻创业团队45个,大学生创业者46人,大企业高管及其他连续创业者22人,科技创业者32人,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206人。苏州苏绣小镇围绕苏绣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到街道总人口的67%以上。二是高端人才集聚。苏州苏绣小镇现有高级工艺美术师56名(其中: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3名),中初级职称绣娘245名,14名省工艺美术大师, 8名省工艺美术名人。无锡鸿山物联网小镇建成后预计新增中高级人才1200人,吸纳新增就业岗位2500个。常州石墨烯小镇通过“龙城英才计划”招引了24个石墨烯领域的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泰州医药双创小镇已汇聚国内外80多家知名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6家院士工作站、16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落户8家前沿医疗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000多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45人。

(四)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一是特色产业发展形势良好。2016 年徐州沙集淘宝小镇网销额突破75 亿元,是2011 年的9.4 倍;物流营业额11 亿元,是2011 年的8 倍。无锡鸿山物联网小镇预计建成税收收入将达8亿元,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常州石墨烯小镇园区石墨烯领域申请专利已达到638项,其中发明专利102项,创造了石墨烯领域十个“全球第一”。泰州医药双创小镇开展技术合作的高校、研究院4个,实现专利拥有量109件,新产品产值4000万元,新产品研发经费支出80万元。二是特色产业社会效益凸显。2016 年末徐州沙集淘宝小镇从业人员3.5 万人,吸引外来人口1 万余人到沙集务工。当前,沙集镇农民人均收入明显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从业工人工资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网商平均年收入超过7万元,特色小镇建设溢出效应明显。

二、省级特色小镇建设挑战较多

目前,江苏各地特色小镇建设稳步推进中,取得了一定成绩。调研中也发现,江苏特色小镇建设存在产城融合不足、建设运营主体不清、扶持政策有待加强和融资手段较为匮乏等问题,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中应格外关注。

(一)产城融合不足

特色小镇是生活、工作在小镇“镇民”聚居、活动的空间,社区功能的开发必须针对小镇原住民以及工作在镇上的创新创业就业人才。调研结果显示,特色小镇中“生产与生活不融合,社区功能配套难”是功能融合中最大的难题,产城分离现象较为严重。江苏部分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由于小镇能级不够、产业集聚不足,造成小镇对人才的吸引能力有限,社区建设与功能开发的基础不牢。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文化展区、居民社区都相对独立地分散在镇区,小镇自身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欠佳,尤其是多数特色小镇的社区功能配套才刚刚起步,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明显滞后于产业打造,缺乏良好的商务、人居、教育环境配套,许多职工每天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往返于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这种“潮汐式”交通往返现象正是孤岛式的产住分离的直观反映,也反映当前部分省级特色小镇建设产城融合明显不足。

(二)建设运营主体不清

根据特色小镇培育建设的要求,特色小镇的运营要求以市场为主体,由一两个实力雄厚的领军企业为核心,围绕其优势产业开展相关产业链招商、公共配套等活动。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特色小镇建设投资额大且成效显现快,对投资主体实力要求很高。一些小镇由于发展定位不当或产业相对特殊,不易在短时间内引进资质较深的市场主体,尽管意识到“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等传统做法不适用特色小镇,但“政府招商”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大的改观。部分特色小镇建设和运营主体不清,导致招商企业领域分散、项目细碎化现象严重、核心产业不突出等现象,造成实质上的运营主体缺失,管理运营受行政化倾向仍然比较大,背离了特色小镇建设初衷。

(三)扶持政策有待加强

目前,扶持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涉及到财政、金融、土地、项目等多个方面,政策主管部门来源于多个上级部门,难以形成政策集聚效应。同时,各地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主要是指导意见中纲领性政策,很多相关扶持政策没有进一步细化,导致扶持政策迟迟不能发挥作用,无法推动小镇建设。调研中部分特色小镇普遍反映,政策出自多门,协调性配套性不够,基层操作很难落地。如省里鼓励利用现有房屋和土地,兴办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健康养老、工业旅游、众创空间、生产性服务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基层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受到土地用途、消防验收等制度性约束无法落地。同时,基层也反映,面对“四新经济”的兴起,政策支持对象有待转变,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进行政策设计,推进宜居宜业宜游融合的特色小镇建设。

(四)融资手段较为匮乏

特色小镇的投资建设呈现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并且许多难以在短时间内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单纯依靠政府资金或是民间资本难度较大。调研结果显示,受国家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镇级政府融资能力受到明显制约,加之镇级可提供担保的镇级资产少,各镇普遍缺乏融资能力,融资渠道也主要为银行贷款,融资渠道过于单一,融资成本相对较大,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资金压力较大。此外,社会主体参与度不够高,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着难以为继的现象,部分特色小镇缺少有实力的投资主体或没有明确的新增投资,一些规划难以落地,影响了后续项目跟进。此外各地的投融资路数不多,大多数小镇建设的融资方式以“政府投资、招商引资”传统模式为主,缺少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融资方式的创新突破。

三、精准施策推进省级特色小镇建设

江苏加快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应深入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在产城融合、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突出深化改革、创新融资体制机制等方面狠下功夫,打造出特色小镇的江苏样板。

(一)立足产城融合,打造以人为本的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的生命力在于以产业主导的产城融合,发达的产业是基础,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做到产城融合。一是坚持产业先行,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做到产城融合、平衡发展。立足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二是加快特色小镇社区功能建设,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将特色小镇打造成高端产业的集聚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平台,和居民生活和创业的场所。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人本化三化驱动,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打造特色小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但要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局,也要为百姓生活谋利益,基础设施、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均要服从于人性化设计,创造一个人与人、人与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生态小镇。

(二)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协同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这一全新经济形态是由政府提出并引导的,但如果仅靠政府力量,缺乏企业的积极性,创建特色小镇也会步履维艰。因此,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在发挥引领角色的同时充分挖掘市场的力量,对政府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一是让企业根据自己的产业优势,建设符合自身发展定位和规划的特色小镇,既能保证前期资金的投入,也能推动健康持久的后续发展。如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两大平台为基础,打造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云栖小镇;农发集团利用农业优势做出花田小镇,以花海为主题,依托优美的山水资源、绿色生态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主打国际田园度假休闲养生旅游景区,取得很好成效。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的引导、启动和推动作用,设置好投资标准,规模标准,控制住投资的门槛和方向,构建服务型政府;同时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让特色小镇按照市场、产业、城镇发展规律有序成长,发挥出政府和市场的最大合力。

(三)突出深化改革,激发政策集聚效应

江苏特色小镇建设必须依托深化改革,将特色小镇打造成改革的“试验田”。一是深化特色小镇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是特色小镇的灵魂,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形成政策合力。破解机制障碍,积极探索建立特色小镇先试先行机制,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将特色小镇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试验区。二是整合梳理现有扶持特色小镇建设的各类政策,重点对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进行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已有政策的集聚效益。三是优化公共服务。持续深化“不见面审批”改革,尽快打破信息孤岛,推动小镇内外数据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要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事项办理改革,推广一窗受理、网上办理、代办服务、快递送达办理模式,让特色小镇成为“不见面审批”改革的样板。创新服务运营模式,努力为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使特色小镇真正成为集聚海内外创客和投资的乐园。

(四)创新融资体制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资金是特色小镇建设的血液,要加快创新融资体制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鼓励特色小镇在股权投资基金、专项基金、民间资本、银行信贷等方面创新,支持设立特色小镇产业投资基金,鼓励特色小镇发行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专项债券或集合债券等各类债权融资工具用于特色小镇公用设施项目建设。二是支持特色小镇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省PPP融资支持基金等。将通过多元化融资产品及模式对省级特色小镇给予融资支持。省级层面组织特色小镇与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开展战略合作,推进差别化投融资创新,帮助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进公私合营模式成为重要突破口,地方政府可以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内容进行分类,对于成本收益划分比较明确的项目,积极鼓励企业资金的进入;在较高的行政层级上,如省一级或者地级市层面,将一定数目的特色小镇建设集中打包,通过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地方政府可以制定一些特殊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整体进入,承建和运营特色小镇。

推荐第9篇:关于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

关于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手,是“十三五”国省政策支持的重要方向,也是郴州打造湖南新增长极的重点工作。4月中下旬,市发改委调研组深入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北湖区石盖塘镇等地就特色小镇发展情况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郴州市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引导和鼓励一批中心镇、特色镇、专业镇、边界口子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大十字城镇群为主战场和主形态,以产镇融合、城乡统筹为核心内容,以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为引领的特色小镇发展新格局。目前,我市初具雏形的特色小镇主要有:北湖区的石盖塘镇、鲁塘镇、保和镇,苏仙区飞天山镇、良田镇,资兴市黄草镇、白廊镇,桂阳县流峰镇、舂陵江镇,宜章县白石渡镇、梅田镇,永兴县柏林镇、便江镇、悦来镇,嘉禾县塘村镇、行廊镇,临武县舜峰镇、汾市镇,汝城县热水镇、三江口镇,桂东县清泉镇、沙田镇,安仁县永乐江镇、安平镇等。

1.空间特色鲜明,大十字城镇群带动特色小镇蓬勃发展。空间上,全市100多个乡镇以郴州大十字城镇群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一核四极多点”、“城镇规模等级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城乡共建共享”的城镇格局。大十字城镇群区域内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省级园区,城镇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四个县城及城镇依托各地历史、文化、区位、地理、交通、人口、资源、环境、产业等基础和优势,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具有较强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的特色小镇正在加速发展。持续推进交通建设及提质活动,郴州大道、郴永大道等城际干线建成通车,G107等国省干线加快改造,市域经济半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乡镇及行政村公路实现100%通畅,全面提升了乡镇综合承载能力,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绿化攻坚、棚户区改造和城乡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的推进也直接促进了特色小镇发展。

2.产业特色鲜明,产镇融合、因地制宜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特点。特色小镇均以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为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休闲旅游、种养、锻铸造、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特色和产业支撑,如:北湖区石盖塘镇(工业小镇),我市最早建成的省级工业小区,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来势好,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83.6亿元,增长36.8%;苏仙区飞天山镇(山水小镇),背靠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六寨沟公园,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采摘和购物为一体的高端休闲旅游产业来势较好;资兴市黄草镇(风情小镇),位于东江湖国家5A级景区内,享有“江南水中镇,东江湖中花”美誉,依托东江湖生态优势以及东江漂流、雷公仙、通天仙、龙凤仙、金牛岛等旅游资源,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较好;桂阳县流峰镇(电商小镇),具有“湘南名圩”、“小香港”美名,全镇电商从业人员约一万多人,广泛分布在广东、长沙、郴州、桂阳等地;宜章县白石渡镇(新型工业化小镇),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培育了精细化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建筑材料3个优势产业,拥有白石渡氟化学循环工业园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园;永兴县柏林镇(银都小镇),被誉为“中国银都之都” ,白银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2015年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产值达160亿元,占全镇GDP的88%,同时以金银贵重金属提纯加工为依托,往上游延长产业供应链,往下游拉伸产业交易链,横向推进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木陂仙等景点,打造旅游风情街;嘉禾县塘村镇(锻造小镇),被誉为“中国锻造之乡”,全镇锻铸造企业达到86家,2015年总产值将近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23家,扳手产量占全世界的70%;临武县舜峰镇(香芋小镇),香芋产业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近120万斤,其中贝溪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汝城县热水镇(温泉小镇),坐拥“华南第一泉”和“中国第一氡泉”,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65万人次,2016年春节假期突破4万人次,仅门票收入每年达3000万元,年直接旅游收入将近2亿元,同时积极培育特色种植业,取得了较好成效;桂东县清泉镇(茶叶小镇),素有“茶叶名镇,金桔之乡”美誉,现有茶叶基地418亩,实施“基地+工厂+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年产干茶600多吨,产值达1.2亿元;安仁县安平镇(商贸小镇),目前拥有全省乡镇硬件条件最好的农贸市场,辐射周边数个乡镇的十几万人口,建设了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步行街和公共设施齐全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安平模式”已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的亮点。

3.创新特色鲜明,综合试点改革和简政放权不断优化特色小镇的发展环境。资兴市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郴州市作为市级城市,资兴市、桂东县作为县级城市,沙田镇、流峰镇、热水镇、梅田镇等作为镇级城镇,分别入选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嘉禾县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建设获得阶段性成效。北湖区华塘镇等36个镇获批国省中心镇,资兴市黄草镇等22个镇成为省级旅游历史文化特色镇,汝城县大坪镇等3个镇成为省级边界口子镇。国家在批复试点示范时,普遍要求各地编制实施方案,大胆推进改革创新,并在项目申报、资金下达、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特色小镇加快发展注入了活动和动力。乡镇机构改革尤其是撤乡并镇的扎实推进,加速了人口、产业、行政等资源的聚集,为打造特色小镇乃至特色名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县市区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扩权强镇试点改革,进一步向乡镇下放事权、财权、人事权和项目审批、综合执法等多种权限,全面提升乡镇对镇域经济发展的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一批镇域特色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特色小镇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困难,主要表现为认识滞后、产业不强、配套不优、要素紧缺等等,值得高度重视。

1.认识滞后,统筹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从调研情况看,各级各地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认识都有待进一步加深。各县(市、区)普遍未将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到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来抓,政策支持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县两级都尚未出台特色小镇建设的纲领文件,没有对特色小镇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在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和资金保障上倾斜还不够。部分有基础的镇也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规划,未能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特色小镇建设上。广大群众对特色小镇的理解、支持还不够,自发组织、自觉参与的热情尚未激发,一旦有损其利益时,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2.产业不强,支撑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市特色小镇建设从总体上看已经初具雏形,形成了“一核带动、多点布局”的良好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在业内特别是全省、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产镇互促共生、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远未形成。有的特色产业总量不大,普遍存在分散式布局、粗放式发展、原始化积累等特点;有些特色产业价值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龙头企业较少,规模偏小,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3.配套不优,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特色小镇一般都只具备基本的服务功能,服务设施简陋,配套建设短缺,整体功能还不完备。小镇环境不美,镇区规划建设滞后,街道狭窄,建筑杂乱,绿化稀少。环境卫生治理、车辆乱停乱摆等问题较为突出,道路硬化、供电通讯、排水管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塘村镇仅锻铸造产业发展一家独大,其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严重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镇容镇貌有待整治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待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其他如柏林镇、石盖塘镇等小镇也有类似问题。

4.要素紧缺,资源聚集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特色小镇建设最大的制约就是资金、土地和人才。建设资金不足,目前多数小镇为基础设施建设都负债累累,塘村镇负债1620万元,热水镇负债超过1亿元。土地要素制约紧,小镇建设发展需要占用部分农田,土地调规涉及面较大,调规难以到位,制约新镇区建设工作的推进。专业性、技术性人才严重缺乏,如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汝城县热水镇、苏仙区飞天山镇面临边“建”边“管”的状况,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与管理。另外,生产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偏弱,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与弱化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精尖技术的吸引力、凝聚力。

三、浙江特色小镇先进经验及做法

浙江省从2014年开始着力引导和培育特色小镇。目前,浙江已分两批共公布了79个特色小镇省级创建对象和51个省级培育对象。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浙江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大战略,获得了习总书记、克强总理、高丽常务副总理等多方肯定并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总结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的先进经验: 1.新在“非镇非区”的内涵概念。空间上,特色小镇有着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融合叠加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理念上,特色小镇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单元、生活区和工业园区,不是简单的以业兴城,也非以城兴业,而是在充分借鉴国外特色小镇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生产、生活、生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独立区域。

2.新在“一镇一业”的产业定位。一是定位“一镇一业”。浙政发[2015]8号文件明确要求,所有特色小镇的创建、培育和发展必须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时尚、金融、高端制造等七大万亿省级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来建设,不搞同质竞争。二是培育“单打冠军”。每个特色小镇瞄准上述产业中的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来建设,每个历史经典产业原则上只规划建设一个特色小镇,突出培育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单打冠军”。如西湖云栖小镇主攻云生态产业,余杭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风险投资”,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绍兴诸暨袜艺小镇、柯桥黄酒小镇等都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实现集群发展。每个小镇都要围绕主攻产业,紧扣产业发展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向两端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发展和规模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如诸暨大唐袜艺小镇,通过完善产业配套和上下游产业链条,企业生产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

3.新在“产镇融合”的功能聚集。一是突出四大功能紧密融合。所有小镇都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是特色小镇与工业园区、景区、生活区区别的典型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四大功能都要紧扣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尤其是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要从主攻产业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发掘。如大唐袜艺小镇侧重挖掘从袜子诞生、发展乃至转型升级全过程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渊源,甚至小镇规划和建筑设计上也突出袜艺主题,实现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全力打造以提升袜子艺术性和品位为主的旅游景点,并完善配套社区功能。二是突出新兴产业孕育孵化。特色小镇同时也是培育新产业为一体的新空间。如面积不超过3.2平方公里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目前已汇聚来自全球的600多家企业,其中金融投资类企业4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2015年税收超过4亿元。三是突出经典产业改造提升。对于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注重其文化底蕴挖掘提升和影响力的放大,提高产业话语权和产品附加值。如绍兴黄酒小镇,正在规划建设黄酒历史文化博物馆、观光型黄酒手工作坊、特色风情民宿区以及黄酒风情体验小街等项目,全方位提高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四)新在“精致美丽”的建设形态。一是骨架小。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态力求小而精、小而美,不搞“摊大饼式”粗放式发展。小镇的物理空间要集中连片,有清晰地界定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原则上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如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 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二是颜值高。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要嵌入旅游功能,每个特色小镇都要利用自身旅游资源,打造3A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站位更高,要打造5A级景区。如龙泉青瓷小镇,不仅是4A级旅游景区,而且早已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但是根据产业规划,其主导产业并非旅游,而是划归到了历史经典产业中。三是气质特。特色小镇彻底摒弃“百镇一面”,每个小镇根据地形地貌,结合主攻产业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确定小镇风格,原则上不新建高楼大厦,努力展现出集自然风光、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多元功能融合、多彩历史人文之美为一体的独特小镇风情。

四、我市特色小镇发展思路和建议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我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和“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总要求,把特色小镇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遵循产镇融合理念的基础上,找准发展定位,注重突出各地的特色、优势和潜力,坚持以产业为城镇发展的基础,让城镇成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形成“一镇一业”特色,培育一批产业突出、环境优美、产城融合的新型特色城镇,致力于打造一批湖南省产镇融合示范名镇,形成产业投资和融合发展集聚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抓住机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2月份,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重点推荐浙江和贵州特色小镇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培育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相关政策正在酝酿和起草之中。我省也即将在年内开展“产镇融合”试点示范。我市应抢抓机遇,趁势而上,抓紧启动实施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小镇配套政策。目前,按照省发改委要求,市发改委经过认真研究已将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等5个建制镇作为我市申报第一批全省产镇融合示范镇名单报送至省发改委,下一步将主动汇报,加强衔接,尽量多争取几个特色小镇挤入省级示范点,为争取国家级示范试点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建议先在每个县市区范围选择1个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并完善特色镇产业培育、规划设计、镇容镇貌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机制,市里每年进行评比,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特色镇奖励50-100万元。通过以点带面、抓点扩面,突出对全市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和引领。出台试点镇扶持政策,市级层面设立特色小镇开发建设专项扶持资金,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财政按一定比例安排配套资金,鼓励特色小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先导”市场运营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要明确并落实各项税费减免、用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政策,着力破解特色小镇建设要素制约问题。各级各部门积极引导具有特殊技能的农民工、大学生甚至海外留学生聚集在特色小镇创业创新,加速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浓厚氛围,努力为特色小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规划是引导产业发展的龙头,是指导城镇发展的科学依据。建议市级层面立足于“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强化特色小镇顶层设计,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布局规划。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产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本着“重本色、创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编制要把握好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本地文化、服务旅游和便利生活等多重功能,合理构设项目和载体,将产业融入镇区。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

3.突出特色,做强做实做大支柱产业。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身的特色产业基础,面向市场需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加以整合,从而确立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坚持立足于“一镇一业,一镇一特色”,培育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小镇。以产业为基础,重点打造五大类特色小镇,即飞天山镇、热水镇、黄草镇等旅游风情特色镇,石盖塘镇、鲁塘镇、五里牌镇、柏林镇、塘村镇等工业特色镇,良田镇、流峰镇、白石渡镇、安平镇等商贸物流(含电子商务)特色镇,舜峰镇、清泉镇、永乐江镇等农产品及加工特色镇,大坪镇、三江口镇、南强镇等边界口子特色镇。高度重视优质市场主体的引进和培育,灵活运用金融、财税、投资、土地、环保等政策措施,支持市场主体联大靠强、转型升级和提质发展。在打造特色产业来支撑小城镇建设的同时,着重考虑发展其他配套产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4.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但要服务于我市兴产业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的生活谋利益。要大力加强城镇的道路交通改造,管网建设、商业设施、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小镇与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形成体系、资源共享,切实改善小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内涵,努力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特色小镇。同时,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一套关于加强特色小镇建设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切实加强对特色小镇的管理,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的形象,提升城镇的生活品位。

5.加大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切实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逐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小镇居民提高认识,自觉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使小镇真正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内外一致、人与自然协调的亮丽风景线。鼓励新闻媒体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对我市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邀请国内外主要媒体前来考察、采访和报道,组织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活动,不断提高特色小镇知名度和吸引力。

推荐第10篇: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全文)

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小城镇差别发展与特色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干部队伍理论与实践水平,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浙江大学举办了“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经验”研修班,全市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人员共65人参加了培训,除聘请专家和当地领导进行授课以外,还组织学员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特色小镇现场考察,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高管进行咨询互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规划建设100个特色小镇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

今年5月,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用五年时间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创建100个特色小镇的目标,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及如何创建等作了具体规定,目前,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按照3年近期5年远期的规划正在稳步推进,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特色小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如杭州西湖云栖小镇,依托阿里巴巴、富士康等优势平台资源,集聚各类涉云企业近300家,涵盖APP开发、互联网金融、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宁波市江北动力小镇,以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新材料、机电与电子、信息与控制、新能源等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了国内一流的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再如杭州市龙坞茶镇,以“龙井茶文化产业”为主导,集乡村旅游与民宿体验、文创产业及文化商业、运动休闲产业、养生健身产业于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湖龙井茶集散地和最具茶文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之一。

——什么是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与“特色镇”,虽均有一个“镇”字,但指向却不尽相同。“特色镇”更注重行政地域概念,乡镇一级的意味更加浓厚;“特色小镇”则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具有社区特征,传承和展示独特地方文化的载体。“特色小镇”区块概念更强,它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而是产业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是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空间边界明确的创新创业空间。一个乡村、一个园区、一个区域,均有可能成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对象。通过培育特色小镇,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发展导向:根据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色小镇将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见附表一)

1.png

——具体要求:

1

空间规范围,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运作方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规定每个特色小镇都要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凸显了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投资规模,每个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须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金融、科技创新、旅游、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此外,浙江省还要求所有的特色小镇必须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则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

——政策支持:

在组织协调方面,建立了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由常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省委宣传部、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厅、建设厅、商务厅、文化厅、统计局、旅游局、省政府研究室、省金融办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为创特色小镇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土地资源保障方面,对纳入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新增的建设用地由各地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的特色小镇,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特色小镇则按60%奖励。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

财政支持方面,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

二、浙江省推进特色镇建设的几点启示

目前,浙江省通过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城镇化发展水平已跃居全国前列,全国千强镇浙江已占三分之一。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思路,为我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下:

一个产业(一个特色)。特色小镇以一个产业为龙头,拉长产业链,做真正的产业集聚。浙江提出,特色小镇必须是产业特色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或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将其打造成为产业集中、专业化强、富有特色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注重引进资本、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与竞争力。在这方面,我市虽然也强调“一镇一业、错位发展”,但实际乡镇产业集中度较低,有的虽有特色产业,但市场优势不明显,产品档次以低端为主,如头桥镇医疗器械特色产业主要生产一次性输液产品,杭集镇日化特色产业主要生产宾馆一次性洗漱用品等。

一个主体(一个投资主体)。浙江提出,每个特色小镇均应明确投资主体,投资主体可以是国有投资公司、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政府重点做好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划引导、资源整合、服务优化、政策完善等工作。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只提供规划、土地指标、税收返还(有税收才有返还),不但减轻了政府负债压2 力,也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责任与分工。如杭州西湖云栖小镇以阿里巴巴为战略合作伙伴,打造基于云计算产业的特色小镇;嘉兴海盐核电小镇围绕秦山核电站,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共建“中国核电城”;衢州龙游红木小镇则由年年红家具(国际)集团公司投资80亿元建设等。这种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运作方式,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融资难的问题。

一个区域(打破行政管辖权)。此次浙江出台的《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的最大突破,就是明确了特色小镇既可以设在市区内,也可以依托乡镇传统特色产业设在乡镇工业区或者某行政村里,且面积一般不超过3平方公里,体现了“小而精”的理念。如杭州市9个特色小镇中有5个位于城市区域内,这既有利于提高投资密度,又有利于节省土地资源。相比我市城镇化的传统理念,重点抓乡镇经济发展,容易忽略城市对城镇化引领带动以及城市产业对农业人口的吸纳作用,如江广融合地区虽属市区范畴,但也可成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一个运作方式(市场化运作)。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平台,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创业创新的重要举措。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对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关键的意义。浙江明确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借助企业招引企业,通过产业集聚产业,政府主要做好规划编制、完善政策、设施配套、评估奖惩等,大部分特色小镇成立了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开展沟通协调与服务,不直接干预企业的市场行为。

三、对推进我市乡镇特色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市乡镇经济实力总体较弱,2014年全市乡镇GDP在25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占50.7%,GDP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占15.49%,急需要通过特色发展,做优做特进而做大培强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就业支撑能力,实现转型升级。

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初步提出了“培育一批工业主导型、城郊农业型、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特色镇”,结合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我市下一阶段推进乡镇特色发展有两条路径,对比如下:推进特色镇建设其优势是符合省“十三五”规划对乡镇发展的要求,若“十三五”期间我省出台特色镇建设扶持政策,我市可迅速对接争取,且乡镇整体推进组织领导有力,打造成功后对乡镇自身转型升级推动作用明显;不足之处是乡镇整体推进投入大、周期长,在各乡镇现有经济结构下,形成显著特色困难,我省是否出台扶持政策具有不确定性。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其优势是从规划策划以及建设规模、周期和投入等方面来看易于打造,其形成的特色更加集中和显著,示范效应明显,且有成法可学;不足之处是小镇建设更多依靠市场运作,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缺乏省级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地方招商引资压力较大。

当前,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整体推进特色镇建设难度较大。而各乡镇在原有基础上,打造特色小镇,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与原来发展特色、发展基础和发展需求形成良好的互动,形成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形态更加符合当前乡镇发展实际需求,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

下一阶段,建议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配合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

3

一是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在《扬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5-2020年)》、《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基础上,加快推进《扬州市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扬州市城乡统筹规划》及各县(市)规划编制工作,学习浙江省特色小镇做法,启动编制重点中心镇、特色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扩大“美丽乡村”村级规划编制范围,形成市、县(市)、镇(乡)、村四级较为完整的城镇规划体系。

二是出台乡镇特色发展工作意见。围绕培育特色小镇,出台培育相关工作意见,针对我市产业优势和特色,按照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市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批准等程序,培育一批工业主导型、城郊农业型、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科技创新型、金融服务型特色小镇,打破行政区划,在市区、县市城区的周围或部分乡镇,探索设立一批特色小镇进行培育。如宝应县曹甸镇可围绕教玩具产业设立“教玩具小镇”,仪征市月塘镇可围绕茶叶种植加工和捺山生态公园打造“生态休闲小镇”,江广融合地带可围绕信息和文化产业打造“信息小镇”、“文化小镇”等。

三是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发挥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整合成员单位资源力量,制订完善加快城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的政策意见。同时推动各县(市、区)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特色小镇组织领导机构等。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创建模式,研究制订我市特色小镇创建标准、考核办法,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创建成果进行客观评估。

四是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市级特色小镇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整体打包列入年度市级以上重大项目的,所含子项目可享受重大项目优惠政策。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出让收益共享机制,将建设用地不紧张的一般乡镇通过土地增减挂钩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转让给所在县(市)的特色小镇所在地。按照节约集约的原则划定边界范围,对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所在市和县(市)国土部门可适当给予指标倾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按照市区每年1亿、县(市)每年5000万的盘子,分别设立市区和县(市)特色小镇培育专项引导资金,按照20%的比例给予补助,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优先考虑特色小镇需要。对特色产业集中区规划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减半返还。推动商业银行、市金融集团、小贷公司为小城镇提供中长期贷款,各级财政视项目情况给予利息补贴。

五是加大改革创新探索力度。继续鼓励和支持县(市、区)和乡镇申报国家、省级新型城镇化及相关试点,重点支持高邮市、氾水镇、月塘镇、邵伯镇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做好试点总结提炼及深化拓展工作,将培育特色小镇工作与国家、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创新现行,在全市乡镇中发挥好引导和示范作用。

4

第11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小镇实践

在这个火热的七月,为了响应以“三农”、“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要求,我们在学校附近的大厂镇,开始了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

百善孝为先

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大厂社会福利院。在到达之前,我们早就决定好要来了。因为解决让老人安享晚年的问题,始终是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这支由15个大男孩组成的社会实践小分队,也不乏细腻之处,例如:有人员就想到要带水果探望老人。拎着水果,刚跨进大门,我就感受到了一股温馨、整洁的气息。一位满头银发面带微笑的老大爷亲切的给我们指路,心不由自主的感动了,只因为老人的善良慈祥。

来到了老人们住的楼内,遇到了管理员阿姨。接着,阿姨就给我们分配擦窗、拖地的工作。15个大男孩为了这个貌似很小的工作忙起来了。拎水、洗抹布、擦窗,本以为简单的活,却被阿姨指责了。阿姨说,我们用湿抹布把窗户越抹越脏了。再加上刚下过雨,我们的“泥足”在瓷砖地面上留下了一幅又一幅的抽象画。或许,这就是男生的粗心大意吧。可知错能改也是我们的特点。我们把脏地拖干净,用干报纸擦窗户,不一会儿,窗户就闪亮亮的了。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管理员迟来的认可,心中不免开心了一下。在打扫的过程中,有同学和老人交流,听到老人的夸奖,看到同学的笑。作为队长,我打心底里高兴。劳动本身是一种快乐。为迟暮的老人服务,更是一种快乐。

在福利院,我不仅看到老人们快乐的一面,还看到老人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的一面。有些老人听力不行了,有些老人神智有些模糊了,还有些老人身体病着。这些老人是弱势的,至少在身体上是弱势的。他们需要关爱,这种爱不是来自于一个、两个人,而是来自我们整个社会。

在我和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慈祥的老奶奶合影留念时,她说“哈哈,我多了个大孙子了!”听到这句话,我的心被深深打动。

回来之后,我默默反思。每个人都会老去,正如今天在福利院所见的。他们曾经都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今却只身在福利院中,并且要忍受身体病痛的折磨。在此时,他们最需要的莫过于关心,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我们也将老去,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去关心今天的他们,其实就是关心明天的我们啊!

走近劳动者

为了了解劳动者的生产、生活状况,我们陆续开展了参观企业调查问卷等活动。

进了工厂,才发现工作竟会如此的繁忙。工人们不停的工作,耳边只有机器声,连半句闲聊的话都没有。只有中午的片刻,他们才休息,闲聊几句,我们了解到这些干体力活的工人大多来自农村。他们通过打工挣得的钱,要比种田多得多。我深切感受到农村要发展,就必须发展乡镇企业,来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的收入。也只有大力发展企业,才能促使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村镇的发展速度。

工厂之旅结束后,我们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采集信息,整理之后,我发现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但是,物价水平却显著上升。我体会到了农民及其他劳动者们的生活不易,而这更鞭策我们这些大学生为了幸福的生活要努力奋斗。

作为电信院的学生。我们还开展了宣传电器知识的活动。在这个夏季用电高峰期,用电安全尤为重要。看到行人欣喜的结果我们散发的生活小贴士时,内心有些快乐。因为我们这一小小的举动,又帮助了他人。

第12篇:小镇素描

小镇素描

小镇不大,一条街穿肠而过。说街其实有些勉强,不过是两排房屋夹出的一条路,斜向右上翘起,两边的房舍也就显得高低错落,有了层次和美感。房大多是瓦房,黑褐色的背脊蜿蜒起伏,如一条浮在水里的鱼。路是土路,雨天满地泥泞,晴天尘土飞扬。如果下上两三天雨,路就软成了一摊烂泥,脚印杂沓,一遇车过,泥浆飞溅,行人若避让不及,难免招来一身泥污。行人一边揩拭一边张口就骂,妈的X,没长眼睛哟?小镇人的嘴巴可是不饶人的。若是晴得久了,路上就积一层厚厚的土,那土被来往的车辆行人带起,飘落到屋顶上,远远望去,似披了一件赫红色的外衣。小镇实在太小了,小得有点可怜见的。一只鸡在镇上溜达,大家都知道是谁家的,一条狗在镇头叫,镇尾的狗就跟着叫了,至于张家长李家短的事,一阵风就吹遍了全镇。不过,镇虽小,名姓却杂,赵钱孙李周武郑王,应有尽有,难得找出两家同姓的。

小镇不赶集,店铺也少,桥头有一家铁匠铺,斜对面紧挨着是供销社和餐馆,斜坡拐弯处开着一家茶铺兼麻将馆,对面是小镇首富李远龙家。他家的房子算得上小镇的地标性建筑:三间两层很气派的小楼,楼下开着饭馆,不过一般人很少光顾,来的多是李远龙的客人朋友,一到节假日,门前就停满了各种各样的车,有公安的税务的工商局的,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小镇人家都种地,但地很少,各自还干些别的营生,有跑野的的,有在城里做小买卖的,有做手艺的,也有外出打工的,但更多的是到附近的庙里卖些香蜡纸钱稀饭凉粉,每逢初一十五家里接待些香客,日子也就能过下去了。

庙子是古物,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在镇子东南面,古木苍苍,殿宇庄严,虽与镇子只二三百米之隔,但暮鼓晨钟,梵呗悠悠,一圈红墙将红尘远隔在佛门之外。庙也如人,多灾多难,几经兵火,几度兴衰,现在算是有些模样了,香火也日渐兴隆。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香火不但供养着菩萨,也是小镇人衣食之源的一部分。所以小镇人即便不信因果报应投胎转世之说,也常去庙里烧香拜佛,求佛菩萨保佑生意兴隆,财源绵长。

一条小河打东北边绕着小镇逶迤而过,它来自何处去向何方,没几个人说得出来,也没几个人有兴趣追问。不过,小镇人却实实在在享受着小河带来的好处,洗衣淘菜,游泳钓鱼,既实用又休闲。河上横卧一桥,其形制与大名鼎鼎的赵洲桥一模一样,石砌的单拱跨越水面,两头肩上各开两个小拱作泄洪之用。三五月圆之夜,河面水波不兴,静影沉璧,也算得小镇一景。如果有兴致,坐在拦河坝的石墩上,皓月当空,桥影横陈,清风徐来之际,人便觉微醺,很有些物我两忘,飘飘欲仙之感。

该说说小镇的名字了:板桥镇。与“难得糊涂”的郑板桥无关,与温飞卿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也无关,总之是与风流儒雅一点不搭界。相反,它的来历倒是俗气得很,因当初铺桥时所用的是预制板,铺成后平坦如板,于是便有了“板桥镇”之名。这与乡下人把自己的孩子称作“狗娃子”之类一样,顺手拈来,没甚文化可言,但自有一股乡野之气,让人觉得可亲可喜。

我与小镇无甚渊源,严格说来只是个局外人,但有关小镇的人事,或耳闻或目睹,总是系念于心。如今,依托附近的古庙,政府正在打造旅游风景区,小镇已经变成了一片广场。在它消失之际,仅以此小文作为纪念。

第13篇:旅游小镇

旅游小镇

特色小镇发布日期:2015-05-11 浏览次数:17734 项目名称:湖北梁子湖全域旅游小镇项目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项目委托方:湖北美好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规模:155平方公里项目时间:2017年5月项目背景:梁子湖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湖,是湖北省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本项目通过对梁子湖区域内的资源整合,打造大湖区全域旅游开发模式。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重新搭建大梁子湖旅游体系。规划亮点:以湖岛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湖乡创新生活方式为主题,塑造全方位体验式旅游;构建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打造集国际时尚,人文风情,活力体验、休闲度假、生态宜居于一体的新型美好湖区生活目的地——乡愁文化体验岛——国际时尚大湾区。

项目名称:河北承德喀喇河屯行宫文化特色小镇项目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项目委托方:承德领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规模:5213亩项目时间:2017年5月项目背景:喀喇河屯行宫”是清王朝在塞外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宫苑。是满族人传统习俗的最佳展现地和文化精神象征符号,有记载有传承有影响力。项目以行宫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用“古文化,新玩法”的理念赋予新概念,重现行宫的辉煌!规划亮点:以恢复喀喇河屯行宫昔日辉煌为目标,以行宫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以满族八旗贵族生活方式为主题,塑造可以体验的“郊外版故宫”,承接北京部分皇家文化和休闲养生的功能。打造集“文化+旅游+商业+产业+社区”为一体行宫+小镇特色旅游区。打造承德市旅游集散中心和省级特色文化产业小镇。

项目名称:太原好乐草莓小镇项目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项目委托方:山西好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规模:3155亩项目时间:2017年6月项目背景:好乐公司是山西省第一家专业从事草莓种植、科研的农业企业。作为一家有情怀的农业种植企业,我们认为本项目应该跳出草莓种植+传统农家乐的形式,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围绕草莓文化、草莓产业的研究,打造草莓品牌IP,带动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创新和美丽乡村特色旅游的发展。规划亮点:IP时代来临,鉴于草莓文化特色和全国草莓发展现状,本项目以草莓产业为核心,打造中国草莓文化第一品牌。形态上以特色小镇建设标准为原型,联动村庄,打造新型农村和特色小镇。模式上采取内延伸、外跨界的发展模式,以项目地作为草莓产业示范基地,以产业和旅游为突破口和推广媒介,向外围区域扩散,打造完整的草莓产业链。目标是打造草莓的产业高地,围绕品牌IP形成多元体验形态。

项目名称:韶关南岭国际诗歌小镇项目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 项目委托方:韶关南岭小镇生态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规模:22400亩 项目时间:2016年8月

项目背景:项目地所在的韶关市,地处粤北,坐拥珠三角,背靠湘赣两省。根据项目地的场地特色和文化历史,我们总结出张九龄文化、岭南文化和田园文化三大文化主题为项目所用,这三大文化类别均有多种衍生文化可以对接产品、产业的打造!

规划亮点: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全球华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诗,对本项目而言,这就是本项目独有特点,能激起市场广泛影响力的最大IP!因此我们将以张九龄诗歌文化为依托,以国际诗歌文化为主题,以生态休闲生活方式为项目特色,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打造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小镇。

项目名称:广东韶关丹霞小镇项目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 项目委托方:韶关市盛世丹霞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规模:15990亩 项目时间:2016年

项目背景:项目地位于丹霞山南门,是丹霞山南边入口和水上环线的一个重要节点。项目地远离丹霞山主入口,目标成为南边通道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打造丹霞山的休闲度假新时代。规划亮点:我们从资源、市场、形象、产品、模式五个方面入手,依托丹霞山世界遗产的盛名,借鉴国家公园的发展模式,创建以小镇为核心的集散圈层,全域辐射周围区域,打造丹霞山的特色度假小镇。整合现有山水资源, 打造“度假丹霞”。创造广东自己的“阳朔”,用民宿、客栈等度假产品撬动休闲度假市场, 营造高品质的度假氛围。

项目名称: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北部湿地小镇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

项目委托方: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项目规模:170亩 项目时间:2016年6月

项目背景:现状用地呈斜长方形,面积约170亩,湿地特色突出,水塘面积较大。本地块位于灞河入渭口,景观桥灞渭桥从北部穿过,广运谭大道从西部经过,交通条件便利,区位条件优越。规划亮点:跳出传统在众多湿地中脱颖而出,是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未来发展成功的关键。围绕湿地公园构建四大集散门户,实现湿地生态与经济发展的整体体系,结合现有格局,打造新体系,构建商业价值,围绕湿地外围体系的构建,促进浐灞生态区综合发展,提升土地溢价空间。

项目名称:湖南洞庭湖岳州古城项目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

项目委托方:岳阳际华置业有限公司 项目规模:1379亩 项目时间:2015年

项目背景:项目位于岳阳市岳阳楼区,西邻岳阳楼,南接文庙,内部及周边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以岳阳楼为首,包括文庙、小乔墓、汴河街、翰林街、巴陵广场等,是规划中的岳阳历史文化名城核心所在。

规划亮点:以古岳州城的文化历史问底蕴,用院落式的布局恢复古城昔日风貌。古城作为未来进入岳阳楼的一大出口,兼具岳阳楼集散的功能,也是整个大岳阳楼旅游区的文化中心和产业中心,小镇以恢复旧时岳州古城的繁荣面貌为特色,打造具有本地特色风情的文化生活体验,继承岳阳楼记的公益精神,让小镇成为公益慈善活动平台。

项目名称:四川阆中古城“阆苑仙境

风尚之都”项目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

项目委托方:上海国之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规模:3080亩 项目时间:2015年11月

项目背景:项目位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四川阆中古城外围,因独特的名气和地位而备受瞩目,本项目的高举高打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将是未来重点。原规划红线范围为古城商街约240亩,为提升古城未来整体格局,拓展江心小岛和古城对岸共2840亩的山地作为未来储备空间。

规划亮点:结合沿袭千年的阆中文化,本项目意欲彰显阆中“风尚之都”的个性,打造成为我国古城里的生活时尚策源地。借助现代化的视角和手段,重新演绎阆中风水文化、三国文化等特色文化和相关时尚产业。

项目名称:青神岷江汉阳航电综合开发项目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 项目委托方:青神金弘能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规模:610亩 项目时间:2015年

项目背景:青神县隶属四川省眉山市,位于成都、乐山与峨眉山之间,交通发达,四周都是旅游高地。青神文化底蕴深厚多元,在西部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亟需弘扬本地文化,打造青神IP,寻求一条发展新路。

规划亮点:青神是“中国竹编艺术之乡”,项目结合竹艺,将竹艺融入生活,升华到建筑的大尺度中,打造竹艺特色小镇,并注入更多体验式商业行为,使人们在小镇中更全面、更自然地体会竹艺的魅力。在这里竹艺不再是摆设陈列,而是真正地融入生活,与人互动。

项目名称:武当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小镇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 项目委托方:太极湖集团 项目规模:60平方公里 项目时间:2008年

项目背景:太极湖项目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文化圣地武当山下,由武当山特区政府与太极湖集团共同打造,致力于以武当山为龙头、以太极湖为引擎,建设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国家遗产公园。 规划亮点:太极古镇位于项目地中心区位,连接其他五大片区,是项目的集散中心。小镇按照后天八卦为形态布局,以太极山为中心朝向八个方位分布。太极古镇以道家思想、太极文化为主题,汲取其道、武、养精髓,整个古镇呈现出高雅而平和的气质。

项目名称:湖南昭山花卉博览园山麓小镇项目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 项目委托方:湖南昭舜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规模:800亩 项目时间:2015年

项目背景:红星花卉市场是国家林业部和中国花卉协会评定的首批全国重点花卉市场。随着红星花卉市场将顺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向外迁出,未来将建设成为现代商品交易市场升级版,总规划面积800亩。

规划亮点:结合项目地的山水资源,为企业、艺术家、文化大师、文化协会打造定制物业,用中国传统院落模式搭建企业、大师的文化交流平台,为大师研发产品提供灵感、休闲的工作生活环境。整个项目以山水为环境氛围,提供安宁惬意的水岸生活。

项目名称: 福建漳州树海小镇项目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 项目委托方:福建省树海林业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规模:29.5平方公里 项目时间:2015年

项目背景:项目地位于闽南金三角之一的漳州南靖县内,交通市场条件良好,是福建省的城市休闲地,都市后花园。项目地位于漳州南靖县书洋镇,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南靖土楼,与项目地直线距离仅2公里。项目地内生态环境优越,地质层次分明,有原生态的土楼村庄,资源组合优越,在不破坏当地资源的条件下,进行具有价值的开发是项目未来发展的重点。

规划亮点:以高品质度假产品为亮点,以健康养生产业为核心, 以生态休闲户外运动为人气吸引,以打造福建省省级特色小镇为目标,打造集“旅游+度假+养生+产业+文化”为一体的特色生态主题型旅游度假小镇。

项目名称:南京牛首山天阙小镇项目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项目委托方:南京市政府项目规模:11.3平方公里项目时间:2014年项目背景:牛首山紧邻南京主城,位于国家级开发区——江宁开发区的核心区域内,占地面积9.5平方公里,其中商业用地1540亩。世界唯一的佛教至圣之宝——释迦摩尼佛顶骨舍利将安奉于南京牛首山的佛顶宫中。其中供奉佛顶骨舍利的地宫总投资50亿,其他相关配套、旅游休闲、文化商业、创意产业等投资总额达200多个亿。规划亮点:天阙,意为天上的宫阙,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佛家文化点缀,符合牛首山脚下小镇的特点,集“文化体验”、“艺术感受”、“修行求知”、“文艺怀旧”等标签为一体的慢生活意境,打造中国特色文化小镇的新品牌。

项目名称:多彩贵州城多彩小镇项目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

项目委托方:中国凯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7695亩,建筑面积50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189亿元 项目时间:2011年

项目背景:项目位于贵阳市龙洞堡片区,贵阳号称世界避暑之都,贵州旅游面临转型升级,呼唤新型休闲度假产品作为“载体”,在此背景下,项目应运而生。项目成果得到贵州省黄康生副省长的认可,高度赞扬了多彩贵州城项目的策划是最具创意、也是最可操作性的方案,被列入贵州“十二五”规划中的头号重点项目。

规划亮点:项目因地制宜,规划了多个特色小镇,有餐饮文化小镇,坡地小镇,避暑小镇,度假小镇等,是多彩贵州城项目多彩的节点、重要的组成部分。

项目名称:重庆永川昌州古城项目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项目委托方:重庆协信集团项目规模:323亩项目时间:2014年项目背景:项目位于重庆市西部永川区,政府对项目开发设定了21万多平米配套商业及以“昌州文化”为核心的硬性要求。规划亮点:在“新永川·大昌州”的破题思路下,以昌州文化为指引,集文化体验、特色商业、旅游休闲多种产业聚合为一体,打造永川旅游集散地、特色产业孵化基地。

项目名称:四川安岳普州古镇项目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项目委托方:重庆汇升集团项目规模:1474亩项目时间:2014年项目背景:目地处四川盆地中心,是四川石刻文化发源地。项目地生态基底佳,拥有全县的龙头景区圆觉洞,具备发展文化体验和生态休闲的资源条件。规划亮点:依托特色区位和资源,基于生态肌理,以普州文化为核心,打造集旅游集散、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生态人居为一体的,改变城市格局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项目名称:重庆合川花滩江湖小镇项目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 项目委托方:重庆叁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规模:7.94平方公里

项目时间:2013年

项目背景:项目地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处,地处合川城区北部,距合川核心区仅3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与历史遗迹钓鱼城隔江相望,属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中 。 规划亮点: 根据重庆的文化气质,结合项目地形,打造卧虎藏龙的特色文化小镇。小镇有一大文化广场,两种商业街区,七大院落组团构成,加入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展现巴渝特色的江湖民俗文化。

项目名称:江西星庐小镇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项目委托方:江西绅丰实业有限公司项目规模:2000亩项目时间:2013年项目背景:项目地位于星子县温泉镇,星子县位于赣北,九江市南部,处于庐山南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之内。规划亮点:将“庐山文化”融入其中,同时“庐文化”作为庐山文化的沧海遗珠进行重新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化产业链,以“文韵尚庐山,星耀仙庐谷”为主题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江西省文化旅游新地标。

项目名称:重庆金佛山天星小镇项目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

项目委托方:重庆山水都市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规模:1063亩 项目时间:2012年

项目背景:项目地位于重庆南川区金佛山西坡,距离重庆主城区约 1 小时车程。金佛山景区,以山体形似卧佛而得名。项目用地多高山,开发成本高,亟待解决如何兼顾旅游用地与地产用地、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提升项目竞争力等难题,提升景区发展能力。

规划亮点:项目用地有限,不能够承载各种度假产品。因此,天星小镇选取最具市场吸引力,且符合基地特征的度假产品,打造一个理想的度假生活标本,以度假产品为核心吸引,以完善的配套为补充,以各类主题度假物业为载体,为后续成规模的、深入的专项度假产品开发做示范。

项目名称:蓝光集团财神文化小镇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项目委托方:成都蓝光集团项目规模:占地305亩,商业占地约150亩。项目时间:2011年4月项目背景:我国财神文化同类产品虽不少,但商业模式尚未形成。项目地处于青城山都江堰两大景区中间位置,位于都江堰市玉堂镇镇内,并扼守阿坝交通门户,如何利用独特的地理区位,抢占优势。规划亮点:本项目虽无任何文化载体,打造旅游配套比打造旅游目的地更具优势,可依托正财神之祖山,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地。财神信仰源远流长,在华人圈影响深远,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艾肯提出,要以财神文化为主题,以现代休闲为表现方式,打造集财神朝觐、风水财路体验、主题演艺秀、特色餐饮住宿、高档商务休闲、创意旅游商品为一体,从物质到精神的文化体验MALL。

项目名称:成都蓝光青城山江湖文化小镇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项目委托方:成都蓝光集团项目规模:660亩项目时间:2011年4月项目背景:青城山江湖文化小镇项目是艾肯华人江湖梦,青城山下圆与蓝光继财神小镇之后合作的又一项目。项目位于大都市市郊的青城山-都江堰国家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处于两个世界级文化遗产的旅游线路上,紧邻青城山大门,区位交通良好。规划亮点:通过对项目地文脉和地脉等资源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青城的道教和武侠文化辐射整个核心区,艾肯提出以道教和武侠两种文化形态兼收并蓄的江湖文化为发展模式,以“华人江湖梦,青城山下圆”为主题定位,保护传统民俗文化,提升都江堰和青城山旅游发展水平,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小镇。

项目名称:湖南省洞庭洋沙湖国际度假区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项目委托方:顺天洋沙湖置业有限公司项目规模: 1.2万亩(水域6000亩)项目时间:2011年项目背景:项目区域紧邻长沙北部,紧密对接长株潭城市群。从项目地到长沙市中心区、高铁站、黄花机场均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洋沙湖东岸以农田、村落为主,村落规模不小,增加了整个项目的开发难度。洋沙湖项目立足高起点、采用国际元素包装,并结合当地文化亮点,才能有效避开市场竞争,从周边旅游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发展空间。规划亮点:艾肯团队从“高尔夫驱动、主题公园驱动、生态休闲驱动、轻质旅游驱动、综合性旅游驱动”五大专项旅游产品,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同时,通过基地分析,对地块价值进行综合评定。最终对项目开发提出了“轻质旅游+地产”的主题小镇的开发模式,营造“神秘、奔放、自由、艺术、随性”的 波西米亚风情极致魅惑。

项目名称:成都巴德伊舍小镇项目服务成果:概念性策划规划报告项目委托方:成都蓝光集团项目规模:一期开发区占地面积800亩,湖泊面积170亩。项目时间:2010年项目背景:项目位于成都青白江区域厢镇东南3公里处,距离成都约30公里,紧邻金堂城区和观岭国际社区。规划亮点:运用国际化视野,以“世界田园城市”为目标,兼容异域风情田园小镇的发展思路,打造具有本土特色文化的田园小镇。以“幸福产业”为发展定位,充分考虑婚庆市场的多样需求,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产品。以“整体移植·全息复制”的发展模式,将项目主体建筑和景观尽量根据对应的原型设置,确保原汁原味的异域氛围。

第14篇:黄酒小镇

绍兴东浦黄酒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一、镇域概况

东浦镇位于绍兴市区西郊,地处越城、柯桥、袍江三大组团中心,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绍兴镜湖湿地公园区域之内,距离高铁站绍兴北站不到5公里,站前大道、杭甬铁路、104国道、杭甬运河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捷。镇域面积30.78平方公里,其中,古镇核心保护区3平方公里,传统风貌延伸区9平方公里。下辖32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4.2万。

二、东浦古镇主要特点

东浦是如诗如画的水乡。东浦以江南水乡名镇著称。境内湖泊棋布、溇浜密集,著名的犭央犭茶湖、古鉴湖、青甸湖、瓜渚湖如硕大明镜镶嵌在田畴绿野中,鉴湖之水汇聚会稽群山36条溪流,水色澄碧、水质清冽、资源丰富。东浦以河流为骨架,街坊临河,宅第傍水,水、桥、路、埠、建筑等巧妙地融为一体,街随河走,河连桥路,村民沿河而居,错落有致,粉墙、黛瓦、沿廊,构筑起一道独特的水乡风景线,显示出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景象。

东浦是独具魅力的桥乡。境内桥梁遍布,共有216座,仅集镇内就有37座。犭央 犭茶湖避塘、青甸湖泗龙桥等不少桥梁因为古建筑成了名胜景点。特别是泗龙桥,由于江面开阔,设计独特,桥型壮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绍兴水乡、桥乡的代表作,成为东浦古镇桥梁的一个骄傲。

东浦是闻名于世的酒乡。鉴湖水为酿酒提供了独特水源,东浦因而成为绍兴黄酒的发祥地,素有“醉乡”、“酒国”之誉。自古至今,东浦酒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享誉海内外,手工制作酿酒更是东浦古镇一绝。1915年,云集信记“周清酒”作为绍兴酒的代表,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膺金奖;东浦酿造厂、鉴湖酿造厂生产的“越宫牌”加饭酒、“流觞亭牌”加饭酒曾双双蝉联省、部优嘉奖和国际金奖,东浦老酒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出口日本、美国、东南亚诸国。

东浦是群星璀璨的名士之乡。东浦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不少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它是著名爱国诗人贺知章、陆游的故里,是近现代爱国将领徐锡麟、陈仪,当代文学家许钦文的故乡,走在东浦老街上,随处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

东浦是文化艺术之乡。东浦景观资源丰富,历史古迹众多。保护区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徐锡麟故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热诚学堂,市级文物保护点4处(陈家宗祠、同泰当铺、大川桥、新桥),建筑遗址4处(大门溇余生堂,张仙阁,西周溇周总兵府,陈仪故居);保留有始建于民国时期的久安洋龙局旧址,记载民间救火组织“水龙会”历史,还有犭央 犭茶湖避塘、泗龙桥等罕见的乡土风物。其他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建筑遗址8处,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台门45处,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如胡之光故居、全皇后家族清泰台门、隆泰昌台门、祥兴台门、茂记台门等,保存着许多古建筑和许多传统的风土人情。

东浦镇被列为绍兴市首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演艺界称为“活动摄影棚”。在这里,完成了电视剧《九斤姑娘》、《狂生徐文长》、《阿Q正传》,电影《风雨故云》、《彷徨》等的拍摄。

各级政府、领导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东浦古镇的保护开发工作。1994年,绍兴县委托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绍兴东浦酒文化街规划设计》;2005年1月,镜湖新区把保护开发东浦古镇作为重要项目进行规划部署,委托绍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东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并完成了评审稿,同年10月省建设厅主持召开了专家论证会,通过了专家论证,完成了报批稿。2006年4月省建设厅会同省文物局召开了省级城市规划审查联席会议,通过了审查,作了进一步的完善,2007年3月,该规划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

今年,省发改委下达2015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绍兴东浦黄酒特色小镇列入其中。东浦黄酒小镇将新建黄酒历史文化博物馆、观光型黄酒手工作坊、建设特色风情民宿区以及黄酒风情体验小街等项目,建设工期为2014-2017年,总投资55亿元,新增建设用地1850亩。

三、黄酒特色小镇主要项目

1、黄酒产业园区:产业生产一线设在袍江经济开发区,占地500亩,已投产,产业延伸线设在东浦黄酒小镇,拟定设在原中华鳖养殖场拆后地块(群贤路以南、绍齐公路以东交叉口)。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电子商务、批发销售、生产储藏、技术研发等等,建设用地约150亩,总投资约15亿元 ;

2、黄酒历史文化博物馆区:拟定设在原云集酒厂旧址,现赏祊稠厂原址。展示和介绍黄酒绵延千年的文化和酿造工艺,计划建设成可品、可看、可购的商贸文化展示区。建设用地约200亩,总投资约9亿元;

3、特色风情民宿区:完善历史街区、名人故居、古迹的保护和修复,做好老台门、沿河房屋的征迁腾空、公房移交工作,建设用地约100亩;总投资约10亿元;

4、黄酒手工作坊体验区:拟定设在中粮绍兴酒和东浦酒厂厂区,建造手工作坊区、酒文化展示区以及黄酒瓶陶瓷彩绘体验。建设用地约120亩,总投资约6亿元;

5、旅游服务区:拟定在核心保护区东侧设置配套完善的黄酒小镇游客服务中心,并改善小镇四周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内容为:大越线改造工程、站前大道南延工程、耶溪路东延工程、锡麟中学迁建工程、集镇生活污水纳管工程、新建水上游线码头工程以及区域内的部分房屋拆迁、征地工程,建设用地约360亩,总投资约15亿元。

四、今年主要工作

1.成立组织机构。区委、区政府已成立了黄酒特色小镇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相应的管委会,落实了以越城区政协主席兼任书记,东浦镇主要领导为副书记的工作班子,管委会下设绍兴市东浦古镇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并先期注资5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2.开展策划、规划工作。聘请全国知名策划公司进行黄酒小镇的整体策划,根据策划方案完成小镇的规划。根据规划由管委会负责与周边分区规划及路网建设协调统一。

3.开展招商工作。编制黄酒小镇招商推介材料,利用各种招商资源进行招商,寻找战略合作伙伴。

4.抓好基础设施建设。①做好站前大道南延、耶溪路东延、绍齐公路拓宽改造等集镇周边主要道路建设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并尽快开始建设。②开展集镇环境秩序整治工作:锡麟中学迁建工程计划于今年10月开工,总投资1.5亿元;完成集镇区域生活污水纳管和管网入地建设,总投资1亿元。③开辟水上旅游线路。做好码头和游客集散地建设前期工作,完成拆迁和征地工作,计划投资2亿多元。

5.做好黄酒文化园项目落户东浦的有关协调工作。

6.扩大东浦古镇影响力。举办东浦水龙节、酒仙会市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各项活动;收集文化名人、文化故事、挖掘酒文化、桥文化、水文化内涵,编制景点资源;拍摄宣传片,制作宣传册,利用广播、网络、微信等平台打响知名度;吸引摄影协会、书画协会、黄酒协会等民间组织进驻东浦,逐渐形成文化氛围,打响东浦知名度。

第15篇:文艺小镇

艺术区意在引申出的一种全新文化概念,以及LOFT这种时尚的居住与工作方式,创造出适应威海的全新艺术生活方式。目标成为威海都市文化的新地标。

艺术家文化机构进驻后,可以成规模地租用,进而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 和“LOFT生活方式”。将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并且突出休闲海洋艺术特色,逐渐演化为一个文化概念,对各类专业人士及普通大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并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上影响大众。

吸引大批入驻者,包括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蛋糕等服务性行业。将原有的区域进行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对于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创造性的理解。这些空置区域经他们改造后本身成为新的建筑作品,在历史文脉与发展范式之间,实用与审美之间与厂区的旧有建筑展开了生动的对话,用精致的造型,展现人生心路历程的情感名称,体现美味、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丰富其文化内涵。

而这批入驻者的生存方式本身就是经济改革的产物,他们展示了个人理念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新的关系—在乌托邦与现实,记忆与未来之间。形成的文化将是地方资源的国际化,是个人理想的社会化。新的艺术街区意味着先锋意识与传统情调共存,实验色彩与社会责任并重,精神追求与经济筹划双赢,精英与大众的互动。普及到都市发展、生产和消费模式等广泛的层面

艺术区将会对人们的心灵、情操、艺术感、知识、创造力等所产生作用,艺术区,对威海而言,决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一个区域,而是意义重大、功效独特的一个地区进而成为威海市形象的一张名片。微而言之,它也是当代艺术家尤其是先锋、实验、前卫艺术家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舞台,是那些对文化艺术有兴趣、文化层次较高者放松自我、拓展视野、激活思想、启发灵感的场所,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于国、于民、于社会均有利而无害。

从旅游的角度来说,以它的新颖性、别致性和唯一性,吸引文化层次较高、收入水平较高人群的,很可能成为威海旅游业的一个高端市场,发挥出应有的活力和潜力,并将威海的旅游产品,使来威旅游者多了一项参观、游览、休闲好去处,对增强威海对国际和国内游客的吸引力,增多威海访客,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园区定位

第一,它是威海的。

艺术园区定位是在威海,需要包含了独特的威海海洋元素。我们需要看到在园区内有各种画廊,有美国的、法国的、德国的、比利时的,日本的,好像一个文化艺术的联合国,但是它是威海,在威海,需要具有强烈威海民俗特性,另外一方面威海的文化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海洋文化,并且是多种文化和谐发展。需要将威海的文化很好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相结合。 第二,它是当代的。

它的景观和元素,既有建国初期的威海、建设时期的威海、还有改革开放时的威海。艺术园区意在一个很时尚,很前卫的地方,文化与艺术并存,历史与未来同在,它展现的是当代威海文化。添加一些时尚前卫的当代艺术元素,甚至未来视觉感官艺术,来到是看当下的,正在发生的,正在蓬勃发展的威海。 第三,它是艺术的。

园区的定位落在艺术上,因为艺术存在,才会形成良性的互动。大众可以在这里看到最前沿的东西,这里的东西有些前卫地让人不懂,但是我们不要因为不懂而诋毁,因为它也是一种存在。正是这些前卫的、艺术的东西,使得园区生成话题。因为是艺术的,当代艺术的,所以形成了艺术、设计、时尚、传媒、资本和权力一个良性互动循环圈。 第四,它是原创的。

原创是艺术园区的竞争核心力。创造是生命的体现,要重视知识产权,要包容原创,不要轻易地否定原创。单纯的模仿可能可以短期见到收益,但是没有知识产权的制造却受限于产业链上下游,竞争力容易失去。在这里面展示和交易的是来源于当下中国正在发生的原创的艺术作品,这是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存在。创造一种生活方式,让大众所熟知。

政府的政策引导,业主的产业运作,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艺术家的存在保障,媒体的关爱,各方面热心人士的支持都不可缺少,能否形成良性的大范围的共同体,实现其可持续性与可包容性。

发展动向

科学规划,稳定人心

与之相对应,应有一系列配套设施和配套区域,发展和完善艺术区,更好地发挥威海海洋文化的重要性。应把艺术区办成一个特色鲜明、高度国际化的“文化艺术特色区”(简称为艺术特区),为此,应做到管理有序、干净卫生、交通便利、道路整齐、设施齐全、服务到位。

与此同时,对艺术区内部也要加紧进行规划,对区内的艺术空间、艺术类型、道路、交通、停车场、银行(ATM机)、商店、餐馆、宾馆、厕所等进行整体规划,整体设计。艺术空间的装修不得拆毁原有厂房的窗户、屋顶、墙体、各式室外或室内管道等,尽量保持原汁原味。允许出租车和旅游大客车进入艺术区,方便游人。设立自行车租车处,方便游人参观了解更多的艺术空间,降低游人辛劳程度。对区内的各个艺术空间向游人加以介绍,加以引导,让中外游人快捷方便地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设立多处游览引导图,使游人到了任何一处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艺术空间的位置。

凸显特色,旅游介入

艺术区之所以可能对游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有几条:一是艺术区的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空间具有私密、神酷、新奇的特点,满足了一部分希望了解艺术家生活、工作状况的探寻心理。二是艺术区的艺术作品充满着对现实生活独特、个性的反映,使相当一部分人产生了观看、揣摩、购买的兴趣和爱好。使访客一进入其中,有一种豁然开朗、通体舒服的感觉,加上艺术家们对这种原生态装修,使得艺术区建筑特点更显突出,对客人更有吸引力。

独特的文化艺术资源,也是威海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要在保持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环境宁静、艺术创作生态状况良好的基础上,推进和发展艺术区的旅游业,使更多游人受到时尚艺术的熏陶,增多游人和增多艺术品交易额,增加旅游消费。而要达到以上目的,就要在几个关键的环节上介入旅游要素,如区外的交通规划和区内的发展规划,应有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专家的参与。旅游业介入的好处是,艺术区将更多地考虑到游人的需求,如在何处必须设立商店,何处设立厕所,何处设立停车场,道路建设如何符合进出大客车的要求等各方面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考量,会按照高要求和高标准设计规划艺术区,如按照A级景区和旅游示范点的要求规划建设艺术区。 优化环境,防止污染

艺术区的环境问题,深受来访者关注,也是798艺术区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内部环境主要是三治:治乱、治脏、治污。

从治乱方面来说,首先要严格把好进入关,不能是个公司、是个企业是个饭店就让进入,必要的商业存在是必需的,但一定要严格控制进入者的类型。只允许文化艺术方面的公司进入艺术区,装修、装潢不时尚、不现代的不能开业,商店、餐厅、厕所、休息处、通道等,处处都应体现艺术内涵和时尚因素,达到与艺术区的创作展示空间的时尚性风格相一致。其次是要把好艺术空间的装修关,避免对装修没有严格要求,以致破坏包豪斯建筑风格、建筑格局的现象。应该对装修进行严格监管,防止破坏原建筑肌理的情况出现。三是把好交通秩序关。要克服艺术区没有正规停车场的情况,建设必要的停车场,禁止汽车乱停乱放。设立单行线和限速标志,禁止汽车在艺术区内横冲直闯,保护游人安全。

从治脏来说,首先要搞好艺术区的环境卫生,要对艺术区内的卫生提出具体要求,配备专人进行保洁。要配备设计艺术的垃圾箱,方便游人扔倒垃圾。要建立更多的有艺术风格的、卫生状况良好的厕所。要在艺术区内植树植草,美化和净化艺术区的小环境,防止污染。 政策宽松,压抑租金

类似798艺术区一样在一片旧厂房基础发展起来的时尚艺术区(如美国纽约的SOHO艺术区),都有着低房租的历史,故而才持续发展了三十年以上。798艺术区是自发形成的一个时尚特色艺术区,时尚艺术家除了看上这里的特色老厂房外,低廉的租金是他们进入这一区域的主要因素,从整体上看,时尚、先锋、前卫的艺术工作者往往是没有多少钱的穷艺术家,租金上涨速度和幅度过快过大,会把大批时尚艺术家轰出艺术区,让他们无法在此扎下根来,踏踏实实从事艺术创作和展示,798艺术区也会迅速消失,特色区将不复存在,艺术区将很快成为有钱人的房产、地产区。

为了让艺术区至少存在30年以上,应对艺术区采取一些特殊政策,以实际鼓励时尚艺术家们在此生存下来。为此,应在税收、贷款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降低或减免艺术区内文化艺术公司的税收,对文化艺术公司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艺术家们的房租保持一个较低的水平,实行低房租和房租补贴政策。如果房租需涨价,也应规定一个较低的增长幅度。缺额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和支持。只有实行了这样一系列的优惠、特殊政策,我们的艺术特色区才能比较长期地保留下来,持续下去。

第16篇:云栖小镇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深刻变革。

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建设信息经济大省。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20年,杭州要率先成为特色鲜明、全国领先的信息经济强市和智慧经济创新城市的目标。西湖区按照省、市要求,把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全力打造杭州智慧产业新兴区,推动美丽幸福的首善之区快发展大提升。

今天,可能全世界最聪明的“云”,都聚集到西湖区云栖小镇。

10月16日—17日,一场基于云计算的创业创新盛会——2014阿里云开发者大会拉开大幕。

这是中国云计算领域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开发者盛会,聚焦云计算、大数据、架构与应用、云安全、智慧民生、开发者服务、创投等多个主题,展示创新丰富的云生态。今年,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主题为“云栖小镇·云计算生态”,参会者达8000余人。

在纽交所敲钟后,这是阿里巴巴近期举办的最大一次活动,众多云开发者以及举办地云栖小镇,将再次收获世界的目光。

【云栖小镇·源起】 中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 云栖小镇,位于西湖区转塘科技经济园区。

这里,是西湖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平台,地处之江核心,四面环山、碧水中流,地理特征很像美国的“硅谷”。

作为全国五个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之一,杭州走在这个领域的前端,而这个小镇,正是这座城市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排头兵。

2011年10月,浙江省首个云计算产业园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在西湖区转塘科技经济园区挂牌,成为云计算产业第一个专业性园区。

2013年10月,阿里云计算公司与西湖区合作共建阿里云计算创业创新基地,以集聚和帮助在云上创业创新的企业和团队为目标,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生态,使之成为中国未来30年科技创新的发源地。

同年,首届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召开,成立了全国首个云产业生态联盟,即“云栖小镇”联盟。

近期,西湖区委、区政府提出: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方向,以云栖小镇、西溪谷、杭州云谷为主阵地,以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美院国家大学科技园、转塘科技经济园、西湖科技经济园(国家广告产业园)、西溪创意产业园、福地创业园和文三路电子信息街为主平台,加快形成“一镇两谷、六园一街、产城应用、多点辐射”的总体布局,建设智慧产业新兴区。 西湖区以“政府主导,名企引领”的创新模式,携手阿里巴巴,打造中国首个富于科技人文特色的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云栖小镇,积极承接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在西湖的落地和发展,打造云计算产业生态,推动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发展。

云栖小镇规划建筑面积为212.95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20万平方米,3年内,逐步有100万平方米以上的楼宇可供发展云计算等高端信息产业。

谁知道云栖小镇?

2014-10-17 14:17:03来源: 南方网作者: 戴远程我有话说(1人参与) 字号减小字号增大

云栖小镇是西湖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平台,地处之江核心,四面环山、碧水中流,地理特征上就已经很像美国的“硅谷”,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何况小镇里的人也以中国“硅谷”自居自豪。

云栖小镇

谁知道,云栖小镇在中国的地图上处于什么位置?凭什么喊出”中国硅谷“的梦想?万一实现不了呢?

如果不是阿里巴巴,这个距离萧山机场一个小时车程的边远小镇绝不会被更多外地人熟识。即使是浙江本地人,有的士司机仍然不知道高速路的出口叫“转塘”,而杭州城里的朋友干脆直接拒绝邀约饭局:你知道那地方离我有多远么?

但是不查资料不知道,云栖小镇是西湖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平台,地处之江核心,四面环山、碧水中流,地理特征上就已经很像美国的“硅谷”,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何况小镇里的人也以中国“硅谷”自居自豪。

在寸土寸金的浙江——杭州,多少实力财团想要这里的一块地却只能望镇兴叹。但是马云开了金口就不一样了。阿里巴巴云计算创业创新基地就建在这里,阿里云存储的服务器都大半集中这块神奇的小镇里。

2013开发者大会马云到现场

10月16-17日,全国各地的媒体们更是纷拥而至,因为,阿里云开发者大会第四次这里摆下了擂台。这也是在纽交所敲钟后,阿里巴巴举办的最大一次创新云计算主题活动。

唱主角的是开发者与中小创业公司

据说有海内外8000余名开发者、创业者在这些天来到云栖小镇参加2014年阿里云开发者大会(AWDC2014)。作为中国云计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之一,大会议题涉及智慧城市、移动应用开发、物联网、医疗健康、创投等多个热门领域,会上展示的基于云计算的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和多款智能硬件引起行业关注。

站在开发者大会舞台上的,既有大学期间创业、用想象力改变课程表的90后;也有坚守在秦岭穿山铁路上、利用云计算改变机务段文件签收流程的铁路工人;还有来自政府部门、基于云计算进行民生政务改革探索的先行者。

“云”联结着世界,无论是施耐德、飞利浦这样的跨国公司,还是开发出疯狂的小鸟的Rovio这样的海外明星企业。

但真正唱主角的依旧是开发者与中小创业公司。阿里巴巴集团CTO王坚17日上午在一个露天的演讲场上说,云计算让每一个开发者都能与大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拥有和大公司一样的能力,去做他们想做的创新。

Face++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Face++ CEO印奇介绍,运行在阿里云计算平台上的Face++ 是全球最好的人脸识别云计算服务提供者之一,目前已为奇虎360、美图秀秀、世纪佳缘等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人脸识别服务。令人意外的是,这家公司的三位创始人中最年长的才27岁。

疯狂的云,疯狂的风,疯狂的资本,以及疯狂的开发者,聚集在这个疯狂标榜“硅谷”的云栖小镇,流转着疯狂的想法和创业冲动。大多数的他们吐沫横飞神情激昂,似乎在践行着阿里那句蛊惑人心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何况也不止是梦想。在AWDC2014上,随处可见各行各业在云上激发的变革性创新与创造力。12308—— 被称为“汽车票版的12306”,在解决老百姓出行难的同时,也推动了传统公路客运行业服务理念和运营模式的转变;海康威视的“萤石云”,可以使人们轻松查看家中的实时视频、感知家中温湿度、实现烟雾和异常侵入报警等;健康宝启动“云上医疗”,“通过身体的大数据经营全家人的健康”……

政府已成为云计算的重要使用者和推动者

西部的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马宁宇来这里为“云上贵州”站台宣讲。谁会想到,贵州已经在全国率先开放政府数据目录及开放部分数据资源、引导省内外数据全部上云。贵州的互联网,交通、环保、食品安全、工业、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7+N”朵云建设,能否,以及何时将给贵州带动可见的商业价值与产业发展尚且难说,但,谁能否认,至少他们的态度和决心是前所未有的呢?

杭州,大会所在地杭州云栖小镇即为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杭州市政府正在全力推进西溪谷、杭州云谷等云计算核心产业带的建设。云栖小镇云计算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吕钢锋表示,希望通过3-5年的努力,能够集聚上千家涉云企业,涵盖APP开发、游戏、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领域,形成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条。

再不疯狂就老啦。还是那句跟梦想有关的事。很多人喊出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创业口号,很多企业家描绘着“开放共赢美好不差钱”的愿景,很多地方政府制订了“生态”“云”“硅谷”的梦想规划。但是,尽管我们也曾经不那么看好,但是凭借坚持坚守的力量,硬是让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浙江的杭州与马云的阿里巴巴小伙伴们一步步地把梦想落到现实,没有抱怨,没有犹豫,一步步地继续着他们伟大而务实的事业。

“云栖小镇”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小梦想平台,谁能否认,依托这里的平台,这里不会诞生出比淘宝、比阿里更大的企业呢?

第17篇:旅游小镇

旅游小镇

茯茶小镇

咸阳新区泾河新城(泾阳县)县东路与高泾中路交叉处西北角,占地约1300亩,用地性质为工业、商业、居住用地。

由茯茶文化产业园、商业展示区、优美小镇及双赵村改造项目四部分构成。其中茯茶文化产业园占地约500亩,商业展示区约100亩,双赵村改造项目约400亩,优美小镇项目占地约300亩。茯茶小镇项目以泾阳茯茶文化为依托,打造茯茶文化产业园,带动周边村镇经济及旅游开发,形成茯茶文化、关中民俗文化、关中生活文化为一体的茯茶小镇。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一流的集茯茶、茯茶文化衍生品研发、文化展示、旅游体验和城乡统筹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马嵬驿

即马嵬坡,位于陕西省兴平市西约11公里。马嵬距西安咸阳机场约39公里,距西安北站约53公里。是近几年依托杨贵妃墓,黄山宫为背景建起来的,以旅游观光为主,到处体现唐朝特色,2015年春节假期游人达约140万人次。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

陶艺村

位于富平县城以北乔山路1号,是国内首家以陶艺为主题,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餐饮住宿、参观购物为一体的陶文化交流中心。这里有丰富的陶土资源,来这里的人们可以率性而为地玩泥巴,尽可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创作,然后将作品放到陶窑里烧制,这样就会使人们一瞬间思想闪动的灵光永远留驻。在这里你不单可以向陶艺艺术的殿堂里迈进,也可以作为一种消遣尽情休闲娱乐。 何仙坊

第18篇: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召开,为中国城镇化走向献计献策

8月22日,2017特色小镇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高层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金诚集团主办,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中国财政学会公私合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共同指导。

当天的活动安排分为媒体发布会、媒体群访和高层研讨会三部分。

在媒体发布会上,主办方金城集团董事长韦杰首先致辞。 韦杰说:特色小镇是当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产业升级的意义,不仅仅是空间与要素的集合,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重要体现。

全国特色小镇的建设已经如火如荼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大量的企业和大量做特色小镇的集团在做以PPP为盈利的变相地方债务。有部分房地产企业假借特色小镇为名,行大的房地产投资为实。

金诚集团一直坚持产业为王,金诚的组合型产业明确,和地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整体的资金平衡,推动整个地区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发展的最有效的模式。

城镇化建设可以有3条主线:第一条是以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为主线,第二条是以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主线,第三条是以发展有机农业为主线。

韦杰还提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1.0、2.0、3.0版本。1.0版本就是新农村建设,主要在解决温饱问题,就是把产量做大。2.0版本就是在整个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以整个产业升级、产业运营、产业投资为主线,同时考虑配套的整体产业的运行。3.0版本即是配合“一带一路”“走出去”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永恒指出:

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掀起了新一轮的造城运动,一些特色小镇缺乏产业引领,最后实际上面临类房地产的倾向。

清华大学与国家发改委、中国保监会联合成立了清华大学的PPP研究中心,其中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希望能够推动PPP的研究,。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PPP项目主任周凯波认为: 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他提出三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新型城镇化,以重视民生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这是我们未来应该遵循的主导原则。

第二个就是以逆城市化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城市化。 第三,以绿水青山的保护作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 第四,PPP和新型城镇化的结合。

打造新型城镇化和金融业合作发展的示范项目。一定要靠金融来推动特色小镇的基本建设,包括运营管理,带动乡村建设和扶贫攻坚战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市场经济所所长任兴洲认为: 特色小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首先,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找新的路径和新的模式。城镇化缩小了城乡差距,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它带来了效率和聚集效应,使我们国家整体上的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程度不断提升。

另外,从政府的政策层面上,特色小镇有利于优化城镇体系结构,扭转各类资源过度的,原来向行政中心聚集,有利于改进政府的管理,有利于供给侧的改革。更重要的,从发展的动力来看,也迎合了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发展和建设,包括小规模的土地开发等等,迎合了这样的需求。

金诚集团给了我们一个模板,现实的样板,能够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来促进我们特色小镇的发展。

媒体群访环节,韦杰回答了来自人民日报、新京报、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个媒体记者的提问。

下午的研讨环节,专家们就“特色小镇政策及发展趋势解读“,”特色小镇运营模式创新实践及项目IP打造”、“标杆项目实操分享,特色小镇项目投融资创新模式解读与实践”三个议题进行了研讨。

一、关于特色小镇的政策及发展趋势,

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杭州市市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强调:

特色小镇有三点决定成败,一个是有没有特色决定成败,二是过程决定成败,三是如何避险决定成败。特色小镇首先就是要有特色,没有产业没关系,没有特色最要命。

何为特色,有深度、广度两个价值链,所谓深度的价值链,这个特色是不是具有国际的,中国的,或者是本地的几个维度。。。。。。第二,特色的广度,你有特色的深度,又有特色的广度,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产业没关系。

发改委指的特色小镇,“不是建制镇,也不是某一个社区的名字,就是有一个企业投资的,在地理上具有独特性的这么一个区域”。这是第四代小镇,小镇进入城市起到了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产业修缮的“三修”功能。这里面有很大的风险,大家都感觉到小镇有风险,风险是什么呢?第一,房地产开发,第二,地方举债,这两个东西都不可承受了,房地产不能再搞了,为什么呢?中央已经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第二,我们城市化发展到这个程度,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法国、日本的水平,人均住房面积已经封顶了,你再造就是浪费了。第三,地方的举债已经到了极限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觉得这里面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PPP促进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金融与全球化治理研究所副所长周凯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建设部和发改委对特色小镇的理解是道路不同,目标一致。 建设特色小镇要明确你的初心是什么,要保护生态,这是我们的原则。要让民众享受到自豪和满足感。

对以人为本的这种核心观念应该更加注重。我们发动小镇建设的方式和方案要精准,土地开发利用上,一定要有先期的土地开发利用报告,不要盲目的就进行投入。很多土地我们是不能用的,所以在一般用地、山林、林地、荒地、森林用地,这些地我们所有的国家政策,包括地方政策,都应该很清晰

金诚新城镇集团副总裁叶恒先生:

在政策上(土地政策)我们发现各个部委的文件有一些矛盾。 政府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土地,我们土地通常是通过公开招拍挂的形式来获取,虽然政府土地收入进财政,是收支两条线,但是很多地方政府愿意把土地收入定向用于项目周边的基础设施提升。这样的话,政府出了一块地,我把周边的基础设施提升了,还引进了产业,还使周边的地价都有所提升,其实是不希望给地方政府的财政造成压力,有可能财政没有压力,甚至还有可能赚更多的钱,这是我们的模式。但是新的一些文件里面也有提到,不鼓励政府以土地来平衡自己的财政。我们实际操作当中可能会有些困惑。

金诚新城镇集团副总裁 谷德耀先生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选定的地块,或者是政府提供给我们操作这个产业小镇的地块,可能前期会碰到一些拆迁安置,一些居民补偿的操作。第二个困惑,我们在小镇落地的过程当中,牵扯一些土地供给方面的平衡问题。

财政部科研所金融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经济学博士赵全厚指出:

87号文对现实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点不容否定,87号文通篇只有一个事情,就是校正政府购买服务的重点内容界限在哪儿,列了一些负面清单,第一,他还是鼓励政府购买服务的,第二,政府购买服务仅限于在经常性资助的范围之内,也就是属于轻资产的范围之内,不能有重资产。

特色小镇在融资这方面,应在特色上来做文章。因实际上政府在特色的过程,一方面鼓励你投资,长期运营,全生命周期这种特色小镇的建设,也鼓励你作为投行式的,设计出来以后,吸引下一步的投资者,这两种特点都要考虑的,而不是一旦介入就永生不退了。

中国社科院城乡建设经济系系主任,中国社科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淮则认为:

特色小镇不可能,也不需要给一个专门特色小镇的土地政策,不要把基金小镇想成是一个房地产的集中建设项目,也别动不动

基金小镇怎么样给一个土地,或者是什么样的特殊政策,这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

二、特色小镇运营模式创新实践及项目IP打造

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

特色小镇首先还是特色,特色还是源于民众,源于市场,主张企业以企业家的视野和眼光去观察,要尊重老百姓的创造能力。他坚决主张中央政府要给地方政府留个口子,发展是要“两个积极性”,一个是中央,一个是地方,要地方有积极性,应该给地方一个条件,让他有能力、有实力干这件事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兴洲提出:

企业可以来组合社会的资源,有足够的资金,有足够的平台,有一个好的理念,有组合资源的能力,特别是高端资源的能力。从运营的角度来讲,将来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资源组合管理能力的提升,这一点很重要。

三、标杆项目实操分享,特色小镇项目投融资创新模式解读与实践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财政学会公私合作(PPP)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洁提出:

国务院推广的政府购买服务,跟PPP政府付费的方式重合了,所以大家一说政府购买服务,到底是政府付费的PPP,还是国务院推广的政府购买服务,导致现在概念的混淆。

对特色小镇的运营,可以通过运营来弥补这个项目在政府支付当中的不足,要通过运营产生收益。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守清讲到:

特色小镇,完全靠当地的老百姓是不可能的,完全靠当地的政府,也不太可能,这时候就需要一种第三方的力量,就是投资者。

如果一个特色小镇还需要政府长期的支持,不管是政策还是资金方面的支持,这种小镇不做也罢。你自己要能够通过特色小镇实现自我融资,使它可持续,要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

因为PPP并不是天上掉馅饼,投资者并不是慈善家,如果这个项目融资出现问题,那就说明你选的这个项目是不对的。资产证券化,说的是债权的证券化,而不是股权的证券化,股权可以证券化,但是一定是要受约束的。

最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永恒指出:

不是所有的政府跟社会资本的合作关系都是PPP,必须局限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就是公共产品的供给领域。PPP最核心的内容是促进两个目的,一个是融资,一个是增效,目前PPP

呼吁私营企业参与。PPP,包括特色小镇盈利根本的来源,是创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特色小镇建设,实际上回答了一个中国式城镇化的问题,它让中国现有的这些城市、农村的资源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成为产业创新的“发动机”,在未来的中国经济当中必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将是既能面向未来又能承载历史的新创举。

特色小镇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差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相对于发展雷同的患“城市病”的大城市,小镇因承载的内容没有大城市多,因而其发展路径可以千差万别。一个有产业引领作用的小镇,其影响力甚至可以大过周边的大城市,并能对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缺陷,任何一个城市都需要修补,如果你找到一个地方,能修补空间的不足,你就有了致胜法宝。从全国范围看,小镇的类型正在不断丰富中,有绿色小镇、温泉小镇、养老小镇、创业小镇等等。找到差异性和互补性,是小镇成功的关键。

金城集团以浙江为出发点,创造了“PPP+产业化+金融化”的小镇投资、建设、运营的商业模式。在这个商业模式里,国家政策的影响不容小觑。财政部87号文件的出台,对企业造成了一定困扰。如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国家有关部委认真调研,

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产业化则需要与各地已有的产业类型匹配,扬长避短。

金融化方面,目前看来,ppp的投融资模式,仍是特色小镇投资者可选择的比较好的模式。当然它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相关政策也没有制定好,仍在逐步完善中。

对于企业来讲,要关注法律风险的问题,一定要在合同条文拟定的时候,把所有的风险点都考虑到,哪怕这个风险点只有1%的机会,也要把它当作100%的可能性拟定到合同条款里面去。国务院正在制定的PPP条例,法学界基本认同它是一个民法性质的。既然是民法性质的,便意味着你和政府在这个时候谈判地位是平等的,你完全可以跟政府讨价还价。

PPP在国外学术界里面,机制设计最核心的内容是促进两个目的,一个是融资,一个是增效,在某些公共服务领域里面,政府由于各种原因,政府的资本不足,所以我们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缓解产能压力,这是第一种诉求。更重要的实际上是要引入企业的创新和效率,通过这个来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水平,这是PPP的灵魂。

特色小镇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PPP引入特色小镇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引入企业的创新和效率。但是国有企业本身也是公共部门,他的效率和创新是不如民营企业的,如果民营企业不参与的话,最后的结果,PPP很难达到真正的目的。

第19篇:幸福小镇

我居住在一个充满欢笑、古风、拥有悠久历史的小镇。它叫做----卫城,因为这个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一种复古风范,所以也叫这个地方----古镇。

孩子的欢笑就给这儿带来了幸福之一。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玩的活动也许就是吃东西吧!因为每一个小孩都属于一个吃货。就拿我来说,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吃货。如果没有零食吃,我可能在这呆不下去。在我小时候让我印象最深的小吃也许就是糖画。我只要吃上一口,就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小孩子的幸福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满足了这些小孩子,这些欢笑就从他们的内心蹦出来,这些欢笑就像一个小白兔似的。给我们带来欢笑的孩子们,就像一个个小天使一样。他们聚在一起时,就像在开派队一样,热闹极了。这时,他们的欢笑声就像一个个金币似的闪闪发光。大人们也像是捡到了金币一样,笑开了花儿。

人们勤劳灵巧的双手使这里充满古风的气质。最具有古代风范的也许是荆州街吧!那里的建筑非常漂亮,在这儿住的居民们,他们的门前都非常干净。这儿最美的时候就是过年时。因为到那时,每家每户门前都会挂着两个大红灯笼。晚上,灯笼亮了,走到那儿时,我仿佛看到了在电视里演的那个长安城一样美。有许多游人来到这里游玩都会拍照留个纪念。他们来到这里,必游的一个地方就是在我家后面的那座山----黄昌坡。听大人们说,这里曾是以前的粮仓。可能是叫“粮仓坡”不好听,才给这座山取名叫“黄昌坡”。这座山可以看到整个卫城的风光,甚至更远。来这里爬山的游人,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欣赏自然风光。而且在这住着的居民,每天早晨都会来爬山锻炼。

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故事的地方怎会让人不喜欢呢?这个历史故事与我们身边的那个广场有很大的关系。那个广场的名字叫“贺龙广场”。说到贺龙,应该大家也不陌生。贺龙就是我们的大英雄。这个广场的来历这是贺龙长征的故事。据说,贺龙带了一帮红军,在长征时路过了这里,并且休息了一晚上。人们为了纪念贺龙,就在这里造了一个贺龙广场,所以这个地方非常值得我们怀念。自从修了这个广场以后,就有很多的人在这跳广场舞,还有许多人在这儿锻炼身体。所以这也称得上是一个主要的娱乐场所。

在这里,我感觉到我非常幸福。因为这于我来说,这儿就是一个幸福之地。啊,我爱我的家乡,我爱这个幸福之地!

幸福小镇

第20篇:航空小镇

航空小镇:通航产业新模式?

2015-10-04最近几年,国内建设“航空小镇”的新闻不绝于耳,据悉,温州市文成、泰顺、永嘉和空港新区已经开始打造航空小镇或基地,个别地方的概念性规划已经出炉,前期建设和招商工作也陆续开展。而浙江建德市也将以千岛湖通用机场为核心建设一个航空小镇,目前这个小镇已经处于前期建设阶段,吸引了不少航空公司的青睐。

通用航空产业作为航空产业的重要一环,中国已经将其列为国家七大新兴战略产业,随着通航热的到来,“航空小镇”也成为现在最热门的名词之一。在国外,航空小镇作为美国通航产业大发展的产物,已经衍变成为生活方式,当舶来品的“航空小镇”来到中国,能否融入中国的产业环境中,能否集聚人气,看起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航空基础+人气聚集

美国是全球“航空小镇”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在美国大约有2000多个具有通航业务的通用机场,依托他们形成航空小镇的有170个,也仅占总数的8.6%,这说明不是每一个通用机场周边都适合建设航空小镇,也不是每个航空小镇都能发展到功能完备的规模。

以全球最著名的居住型航空小镇——美国佛罗里达州波特奥兰治的云杉溪为例,机场属私人所有,拥有一条1220×54米的跑道,驻场400多架飞机,每年起降25000架次,每天就有约68 架次飞机起降。围绕机场布置的航空小镇共有1300个住户,此外还有一个锦标赛高尔夫球场、俱乐部等设施。有部分飞机可以通过滑行道直接入户,停放在自家机库之中。

除了美国,其他国家也有比较成熟的航空小镇。例如新西兰皇后镇机场航空小镇位于新西兰南岛,瓦卡蒂普湖北岸,是典型的旅游目的地支线及通航机场,拥有一条1800米长的跑道,规模约8平方公里(含机场),周边分布高端度假酒店、高尔夫球场、葡萄酒庄园等旅游度假功能,有众多小通航公司运营雪山冰川户外探险,大湖空中观光等项目。

“许多航空小镇都是由居住、学校、餐饮、办公、购物等功能构成,这些都与通航业务没有直接的联系。究其原因,通航机场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扮演重要交通设施的角色,而由此带来的交通便利性,其带动作用十分广泛,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人气的聚集,从而促使航空小镇的形成。”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综合规划院院长陈阳表示。

作为国内从事航空小镇规划的参与者,陈阳多次赴美考察美国的航空小镇,他觉得如果形成一个航空小镇,必须具备三大因素:第一就是区位上依托通航机场,功能上关联通航核心业务;第二个要素就是要具备形成集生产、生活、商务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城镇化聚集区;第三个要素就是形成不同的产业发展方向,比如旅游度假、会展、文化等内容。

概括起来就是航空基础+人气聚集,这实际上就是“通航+X”的模式,航空基础是指航空运营主体业务,而人气聚集体现在文化+旅游+地产+休闲+医疗+教育……多个项目的组合。

一哄而上还是发展需要?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航空项目发展10年后给当地带来的效益,投入产出比可达1∶80,通用航空的就业带动比是1∶12。仅2005年,通用航空对美国的经济贡献为1500亿美元,其4.5万家通用飞机制造商和1万多个零部件供应商共创造了150万个就业机会和530亿美元的净收益。

在航空战略研究专家林智杰看来,航空小镇在中国的建设也是具有很多意义。我国民航运输航空发展迅速,排名全球第二,但航线覆盖率仍然有很大不足。航空小镇不仅是对民航运输有效补充,也是对整个运输体系的重要完善;国内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航空小镇空间上相对远离城镇,同时还能集聚多种产业,可以有效改变城乡差别,在推进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是一种新的模式。

早在2012年,国家低空空域就已经扩大到整个东北和中南地区,以及唐山、西安、青岛、杭州、宁波和昆明等6个分区,温州属于宁波分区划设6条目视飞行航线,是第二批改革试点区范围,这为低空领域通勤飞行创造了条件。

伴随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推进,温州民营企业家不断试水通用航空市场。据悉,温州现有20多架私人飞机,数十人取得通用航空飞行执照。此前温州商人在航空产业发展有过诸多的探索,如中欧通用航空公司、上海启德通用航空、新疆天山通用航空等均由温州商人参与投资或控股,其中上海启德、中欧通用和新疆天山航空目前主营业务均为通用航空。

据了解,位于浙江建德寿昌的航空小镇将开辟出自贸区,专门用以飞机零部件的经营和销售。在自贸区内,来自海内外50家以上的供应商将汇聚于此。此外,航空小镇规划建设航空博物馆,从世界各国引进50架以上具有收藏价值的老飞机,供游客参观。

事实上,随着我国通航产业发展和低空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各地规划建设通航小镇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网络结构不健全、不成体系、发展方向不明确、盲目模仿、建设规模不实际、贪大求全等问题。

中国特色航空小镇

放眼全球市场,航空小镇无非三种类型:产业型、环境型和活动型。产业型就是以产业聚集人气,留住人,包括商务总部型和生产制造型;环境型航空小镇是以环境吸引人,包括旅游度假型和宜居体验型;活动型航空小镇则是以活动聚集人,通过展会活动和娱乐赛事等聚集人气。

“虽然航空小镇的集聚形成不可能遍地开花,但国内毕竟在这个领域还处于空白,所以国内的航空小镇未来规划布局只要按照„天、地、人‟三方面条件,分别按照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要求,选择合适地点,设定发展方向,就能形成好的规划格局和发展势头。”陈阳表示。

陈阳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在世界范围,金融危机和国内政治经济新常态之际,通航中豪华公务包机比重逐年下降,成本节约、快捷经济的原则会成为很多客户的首选,伴随着新一代超轻型喷气飞机和高性能涡桨和活塞飞机的问世,专门在某地区运营AirTaxi的公司陆续涌现,他们选用低成本飞机,以远底于传统公务包机的价格和同样周到的服务,吸引着多方客户,为他们提供点到点的个性化航空旅行,更多的客户将改乘AirTaxi公司的小型飞机。

“未来航空小镇规划也将适应这种变化,空间上更加精细化集约化,提供更优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和服务内容。”陈阳表示。

林智杰认为,现阶段国内空域条件限制比较大,通用机场的建设也相对滞后,支线机场利用率低下,所以利用现有支线机场发展通航运营是趋势之一。可充分利用现有运输航空布局资源,未来将形成通航运营、通勤服务、支线运输混合发展,三者有效结合、互为补充的局面。

从国外经验来看,无论是美国、巴西、加拿大,支线和通勤航空也是通航运营中重要的收入板块,拥有支线和通勤业务的通航机场的影响力远大于没有此项业务的机场,其航空小镇的规模、功能也更加完备。

此外,通用航空不应该只关注豪华公务机、飞行会所这些高大上的光环,同时重视民生、民用、民享相关的通航产业类型,例如,多开展一些通航医疗救助、紧急救援等内容也是形成良好品牌效应的尝试。

小镇调研报告
《小镇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